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

首页 / 文库 / |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1

  今天听了范老师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一课,从中我也看到了范老师的进步是很大的,不论从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堂的调控上,都有了那种老练的身影。下面就我听课的几点感受说一下。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上课伊始,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子表引入,然后让学生知道电子表使靠纽扣电池运转的,出示电池,然后说了一段关于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同时渗透了环保意识,还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问题开放,思维开阔。在新授部分,让学生数纽扣电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数,在数的过程中,有一个一个的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还有的学生横着数的,数着数的,出现了多样的数法。这样培养了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 、活动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从120到150的数数过程中,采取了开火车一个一个的数,男女接龙数,这样的操作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学法指导很到位,让学生掌握重难点。在后续的从325到415的数数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数数的方式,并且在自己数完后,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时学生出现的方法有5个5个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有30 、 30数的,还有一个20 、 20数的,老师这时适时的提出这样的方法合适吗?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

  5 、不足之处。在练*的处理中,蚂蚁的个数,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然后再数一数?这里学生只是猜了一下,就开始数了,这里比较仓促,应该给孩子指出估计的方法。

  总之,这节课很成功,很紧凑,从中看到了范老师的成长,我们学*了。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并充分感受到一千有多大。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本节课开始,让学生估计一下瓶中的黄豆大约有多少粒,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估计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学生知识的基础,和认知起点。由此引出1000以内数的认识。

  2、注重对1000以内数的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所以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可以一个一个、十个十个地数,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一百一百地数。教学时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一百一百地数,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在整个过程中,及时进行强化,让学生头脑中准确、清晰地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随后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数一数散乱的方块,“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

  3、培养学生的数感,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中让学生数一数课始瓶中准备好的黄豆的多少,摸摸教师准备好的1000张纸的厚度,看看1000个牙签的多少,感受1000。再通过多媒体演示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4、借助教具,突破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数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我借用计数器来突破难点,使学生直观的理解了数数的方法。在数的过程中结合对应操作来解释为什么199后边是200,359后边是360,使中下学生也能理解掌握接*整百数的数法。这样,一方面给了学生数数的拐棍,另一方面给了学生直观地解释。

  4、本节课也有许多不足:

  (1)在突破难点时,只是我一个人的操作。如果让学生上台来动手拨一拨或者边拨数、边数数,在数数的过程中将数与计数器一一对应,那么难点的突破会更顺利,学生的理解会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2)、在小组合作数黄豆时,组长分工不明确,课堂比较乱。组长及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3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规范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协助同学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协助同学建立数感,比如说:100以内的数,终究这些数同学在生活中可以充沛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同学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同学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二:初数1000以内的数

  教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同学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置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他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置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终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同学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同学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

  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同学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同学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置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同学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假如随意让同学从多少数到多少,同学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同学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同学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同学的数感。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4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在数数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2、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王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王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王老师结合大屏幕小方块的演示和指导,尽量让学生说。通过理解数的组成来帮助数数,突破了难点。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学生学*兴趣浓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5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首先,徐老师以北京体育馆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个场馆大约有多少人,大家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0大得多,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这个教学设计上的激趣引入,过度自然、流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读、写千以内的数以及说出数的组成。

  徐老师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数数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耳,动眼,而且还要动手、自己想、自己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参与学*,从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内数小棒,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数这个环节,我们既感到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我们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在读数、写数教学时,徐老师训练学生说的比较到位,从摘苹果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能感觉到,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之处:

  1要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教学中应不急于走教案,还应充分注意课堂的生成。

  2低年级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外,还要适当地使用评价性的语言。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1)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菁华5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1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及加减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为后续学*更大的数作准备。本节课李老师通过精心地设计,不急不缓地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巧用迁移,关注难点

  前面所学的知识和已经有的经验对当之处还后续知识的学*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是知识学*的正迁移作用,而学生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很多都是知识的正迁移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老师的教学巧妙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突破了学*中的难点:(1)教学伊始数千字文的环节,通过和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再到新知的出现,引导:这么多的字如何数才能又快又准呢?学生回答出一百一百地数,得出10个百是千,自然生成。(2)本节课的难点是整百数数的时候拐弯处的数法,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有的100以内数的经验,辅以计数器,教学中关键处不急不缓,停停等等,关键处点拨,使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己体会到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正确数数。

  二、动手操作,加深感知

  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数学学*活动中,会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李老师在本课设计了两次动手活动:(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千字文,圈一圈、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千字文这一传统的素材非常好,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认识1000的好素材。(2)同桌两人一起拨计数器数数,似游戏,似竞赛,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195、204处教师有意停一下,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更易于知识的掌握,加深感知。(2)是动手摆小棒,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数的组成,并通过“如何更清晰地看出小棒的多少?”引起学生动脑动手,巩固十进关系,明确数位概念,为后面的读写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观察估数,发展数感

  对于估一估瓶中的黄豆的颗数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初步感知的估,给出了100粒黄豆,再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见大,一次比一次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可谓一举多得。在估完黄豆后,教师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让学生估一估。如估一估学校操场上站着多少人?学校多媒体教室能容纳多少人都是?这一系列的估,让学生能充分感知千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李老师的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有条不紊,在教师有序地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需求出发,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随后,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二、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 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体现了练*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3

  今天听了范老师的《认识1000以内的数》一课,从中我也看到了范老师的进步是很大的,不论从课的设计上还是在课堂的调控上,都有了那种老练的身影。下面就我听课的几点感受说一下。

  1 、联系生活实际引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上课伊始,老师以学生熟悉的电子表引入,然后让学生知道电子表使靠纽扣电池运转的,出示电池,然后说了一段关于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学*数学的知识,同时渗透了环保意识,还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问题开放,思维开阔。在新授部分,让学生数纽扣电池,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数,在数的过程中,有一个一个的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还有的学生横着数的,数着数的,出现了多样的数法。这样培养了学生学法的多样性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3 、活动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积极性。在从120到150的数数过程中,采取了开火车一个一个的数,男女接龙数,这样的操作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同时课堂气氛很活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 、学法指导很到位,让学生掌握重难点。在后续的从325到415的数数过程中。采取小组合作数数的方式,并且在自己数完后,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时学生出现的方法有5个5个数的,有10个10个数的,有30 、 30数的,还有一个20 、 20数的,老师这时适时的提出这样的方法合适吗?让学生能根据实际问题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

  5 、不足之处。在练*的处理中,蚂蚁的个数,先估计一下有多少只,然后再数一数?这里学生只是猜了一下,就开始数了,这里比较仓促,应该给孩子指出估计的方法。

  总之,这节课很成功,很紧凑,从中看到了范老师的成长,我们学*了。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4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需求出发,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一、注重学生对于1000的`概念理解

  发展学生的数感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在引出1000之前,老师首先让学生明白数数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但是随着数量的增大,可由之前的一个一个数,十个十个数扩展到用更大的计数单位来数。为了让学生建立具体的数感,教师又利用小棒,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已经相当深刻了。随后,老师又让学生再去数一数刚才的古文,“你打算怎么数?”学生很自然地便能够自主优化出最佳的数数方法,一百一百地数。通过这一活动,再一次强化了1000在学生脑中的印象以及对于1000的感受与认识。这一系列的教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对于教材、对于学生的充分钻研。

  二、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

  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老师运用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通过在计数器上拨出不同的数,使学生在了解到数的组成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

  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本节课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充分重视数数。教师设计了各种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数数。如让学生从千字文中找到第985个字后接头往下数,在这一过程中,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再数一数,然后由学生上台示范数,再由学生自己数,最后让全班一起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数的过程,突破学生在数数中遇到整十整百的难关。随后, 又能过三辆火车,由浅入深,体现了练*的层次性与开放性。最后又通过生活中的数,让学生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密切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5

  《1000以内数的认识》建立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是对数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生,也为以后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

  胡老师的课,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课堂中,吸引我眼球的主要有这样几点:

  1.素材的选取,新颖别致

  课始,胡老师率先出示了一篇千字文,让学生估数。使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探索估计的方法,五个五个地,十个十个地,一百个一百地,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和估计意识,又为计数单位百的教学做了铺垫。另外,千字文这一素材一直贯穿在新授中,如让孩子在文中找到第352个字,使学生先找到3个百,再找到5个十和2个一。还有感受第470个字和470个字的区别,也就是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可以说,千字文的用途被无限放大了。

  2. “由表及里”----重视培养数感

  由千字文引出的对大数——1000的认识后,胡老师又通过数小正方体,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一千。既认识了计数单位,又直观感受到了每个单位的大小。然后通过找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找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让他们在具体的表象中感受数的大小和组成,由此建立数感。

  3.“画龙点睛”--课件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充分利用

  本节课胡老师利用数字数、数方块的活动,通过课件的精彩演示,形象地呈现了计数单位,十、百,达到了数形结合的效果。同时计数器拨数满十进一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特别在突破难点--拐弯处数数时,如在999往后数1个数,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满十进一的过程。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刻。整堂课课件的直观、立体,使得整节课有了点睛之效。这几个环节中,陈老师都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数形结合,把握数的意义本质基础让理解突破数数这一重难点。

  在我印象中,数的认识类型的课比较纷繁复杂,它包含了数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如何有条理有脉络地安排各个学*环节,是比较难的。而师傅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学*。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2)

——认识1000以内的数评课稿优选【5】篇

  认识1000以内的数评课稿 1

  一、 亮点

  1.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在教学中,宋老师仅仅围绕1000以内数的顺序,首先按照一个一个地数,突出10个一是十;然后按照十个十个地数,突出10个十是一百;最后按照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数,特别是拐弯数数的时候,让学生借助计数器理解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能够做到重点突出,突破难点,学生学*效果非常好。

  2.注重课堂教学的调控。在教学中,老师及时对课堂突发的状况进行调控。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教师能够随时关注学生听讲的状态,通过课堂教学常规的训练,教师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迅速回归听讲。

  二、建议

  1.1000以内数的顺序,教师不仅要通过动态的课件,让学生感受到一个一个地数就是从个位一个一个地拨珠数数,一十一十地数就是从十位拨珠,一百一百地数就是从百位拨珠,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还要注意结合计数器,让学生感受到整数的计数规则“满十进一”。

  2.课堂的导入还有待探讨。学生只是凭借生活中的经验感知,还是远远不够的。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需要借助直观的情境,直观地材料进行估算,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师直接让学生猜二年级的学生人数,再通过二年级的人数推理全校小学部的人数,以至于初中人数和高中的人数,这样比较抽象,不利于学生对大数的感知。因此,对于课堂的引入还有待思考和探讨。

  认识1000以内的数评课稿 2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在数数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2.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王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王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王老师结合大屏幕小方块的演示和指导,尽量让学生说。通过理解数的组成来帮助数数,突破了难点。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学生学*兴趣浓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认识1000以内的数评课稿 3

  《1000以内数的认识》建立在《100以内数的认识》基础上,是对数认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生,也为以后学*万以内数的认识做好铺垫。因为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而怎样把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认识规律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结合起来又是本次教学的关键。

  胡老师的课,力求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能认识1000以内的数,建立计数单位“千”的概念,认识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同时,注重数感的培养,结合现实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游戏、猜想、探索、讨论,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课堂中,吸引我眼球的主要有这样几点:

  1.素材的'选取,新颖别致

  课始,胡老师率先出示了一篇千字文,让学生估数。使学生在估计的过程中探索估计的方法,五个五个地,十个十个地,一百个一百地,既培养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和估计意识,又为计数单位百的教学做了铺垫。另外,千字文这一素材一直贯穿在新授中,如让孩子在文中找到第352个字,使学生先找到3个百,再找到5个十和2个一。还有感受第470个字和470个字的区别,也就是基数和序数的区别。可以说,千字文的用途被无限放大了。

  2. “由表及里”----重视培养数感

  由千字文引出的对大数——1000的认识后,胡老师又通过数小正方体,让学生再次直观地感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10个百是一千。既认识了计数单位,又直观感受到了每个单位的大小。然后通过找数、数数等活动,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找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让他们在具体的表象中感受数的大小和组成,由此建立数感。

  3.“画龙点睛”--课件的直观演示,学具的充分利用

  本节课胡老师利用数字数、数方块的活动,通过课件的精彩演示,形象地呈现了计数单位,十、百,达到了数形结合的效果。同时计数器拨数满十进一的演示化抽象为形象,特别在突破难点--拐弯处数数时,如在999往后数1个数,使学生直观感受到满十进一的过程。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更加深刻。整堂课课件的直观、立体,使得整节课有了点睛之效。这几个环节中,陈老师都充分利用课件的直观性,数形结合,把握数的意义本质基础让理解突破数数这一重难点。

  在我印象中,数的认识类型的课比较纷繁复杂,它包含了数的概念,内涵与外延,如何有条理有脉络地安排各个学*环节,是比较难的。而师傅做得很好,值得我好好学*。

  认识1000以内的数评课稿 4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本节课王老师从学生的发展和学*需求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注重了数数和数感的培养。

  王老师的课主要有以下的特点:

  1.注重发展学生数感。

  数感是人的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之一,加强数感的培养是当前数与计算教学领域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数的认识由100以内扩展到1000以内,数目增多了,增大了,内涵更丰富了,抽象程度也更高了。这节课,王老师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数感,通过数1000个小正方体,让学生从一个一个数到十个十个数,再到百个百个地数,最终引出10个一百是1000。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正方体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在整个过程中,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时进行强化,相信学生脑中所建立的1000这个概念。在数数时通过合作交流,学生感受到当数比较少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当数比较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十一十的数;当数更多的物体的个数时,可以一百一百的数,这样更易于学生理解数、数数。

  2.运用动态演示和计数器突破数数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为了更有效地夯实这一教学重点,王老师运用动画进行操作演示。这要比学生自主操作更具体、更快捷、更有实效。而且它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反复播放。拐弯处的数数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王老师通过计数器直观地向学生展示1000以内数的组成,使学生明白对于不同的计数单位,所表示的数的意义是不同的。王老师结合大屏幕小方块的演示和指导,尽量让学生说。通过理解数的组成来帮助数数,突破了难点。

  总之,王老师的这节课基础知识教学扎实,学生学*兴趣浓厚,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与态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形成与发展。

  认识1000以内的数评课稿 5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大小及加减运算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数的认识的进一步扩展,为后续学*更大的数作准备。本节课李老师通过精心地设计,不急不缓地教学节奏,在学生的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较好地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巧用迁移,关注难点

  前面所学的知识和已经有的经验对当之处还后续知识的学*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是知识学*的正迁移作用,而学生新知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很多都是知识的正迁移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李老师的教学巧妙地运用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使学生突破了学*中的难点:(1)教学伊始数千字文的环节,通过和学生一个一个地数,得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再到新知的出现,引导:这么多的字如何数才能又快又准呢?学生回答出一百一百地数,得出10个百是千,自然生成。(2)本节课的难点是整百数数的时候拐弯处的数法,教师利用学生已经有的100以内数的经验,辅以计数器,教学中关键处不急不缓,停停等等,关键处点拨,使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己体会到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正确数数。

  二、动手操作,加深感知

  数学课堂,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参与到数学学*活动中,会有效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感知,李老师在本课设计了两次动手活动:(1)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千字文,圈一圈、数一数,看谁数的又对又快。千字文这一传统的素材非常好,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认识1000的好素材。(2)同桌两人一起拨计数器数数,似游戏,似竞赛,引起学生的注意,并在195、204处教师有意停一下,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更易于知识的掌握,加深感知。(2)是动手摆小棒,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数的组成,并通过“如何更清晰地看出小棒的多少?”引起学生动脑动手,巩固十进关系,明确数位概念,为后面的读写作了充分的铺垫。

  三、观察估数,发展数感

  对于估一估瓶中的黄豆的颗数是本课的一个亮点,通过初步感知的估,给出了100粒黄豆,再估,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小见大,一次比一次准,同时也学会了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并发展了学生的数感,可谓一举多得。在估完黄豆后,教师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的事情让学生估一估。如估一估学校操场上站着多少人?学校多媒体教室能容纳多少人都是?这一系列的估,让学生能充分感知千以内数的大小。

  总之,李老师的课,学生兴趣盎然,教师有条不紊,在教师有序地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有效的教学活动,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3)

——《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说课稿3篇

  一、说教材。

  这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四册"1000以内数的认识",根据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要求,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数的方法,会数1000以内的数,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认识计数单位:“百”“千” 初步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情景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意识;经历观察、猜想、操作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3、情感与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活动中体验学*的成功与快乐,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并能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其中正确数1000以内的数,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既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二、说教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鸟巢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用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奥运福娃带来的挑战,让他们在挑战中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三、说学法。

  从学法来说,本节课主要采用小组合作学*法。首先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我先让小组成员独立思考,然后组内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最后小组成员一齐动手操作。然后是小组议一议的活动,老师先引导学生: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交流,各抒己见,共同促进。组与组之间也有交流。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学生的学*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

  四、教学程序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主要由以下几个活动组成:

  活动一:猜一猜

  出示鸟巢体育馆图片,引导学生:猜猜看,这儿可坐多少人?意在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估计意识和能力。并由此导入课题:1000以内数的认识。

  活动二:数一数

  活动前,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创设了挑战情境:小朋友,福娃带来了一些题目,小朋友每答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一个福娃,全部完成,将得到一组福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接下来学生满怀信心地进入数小棒的活动。

  (1)数老师手中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明确"10个一是十";

  (2)数一小捆的小棒:十根十根地数,明确"10个十是一百"; 复*已有旧知

  (3)小组合作数更多的小棒。

  晶晶带来挑战:怎样数更大的数?

  数之前,先让学生猜一猜:每盘大约多少根?

  学生自由猜测后,老师问:怎样能准确地知道小棒的根数?学生将自发地要求数。老师把小棒和橡皮筋分给各组,请小组合作数一数,并提出数的要求:

  (一)数的速度要快;

  (二)数的数量要准;

  (三)数出的小棒要捆扎好,让别人很快就能看明白。

  出示要求后,不是马上让他们数,而让他们先独立思考:该怎样数?再组内讨论:我们组怎样数?统一意见,达成共识。然后组内一起动手数小棒。

  数完后,分小组汇报:你们组有多少根?怎样数的?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这时,将会出现各种不同的数法:可能有10根一小捆,10小捆扎成一大捆的;也可能有20根一小捆的,或50根捆的,两小捆捆成一捆的等等。

  在此基础上,老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么多的数法中,你最喜欢哪种,说说你的理由。并说一说里面有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这样从感知入手,注意了数和形的结合学生很自然地得出:10个一百是一千。 这部分是重点知识。

  学生在紧张有趣的数小棒活动中,经历概念形成的过程,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将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整个活动中,教师不作过多的启发、引导,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活动三:指千在计数器上的位置。

  这样,在已有体验的基础上,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相邻数位间的十进制关系,让生指具**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再让生用手写一下如何写一千。

  活动四、感受“一千”:

  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00页纸的厚度,并用手势演示一下;根据100页纸的厚度估计200页,400页纸的厚度,同桌、小组同学进行验证;估计1000页纸的厚度,师出示1000页纸,比一比谁估计的准确;

  接着对学生进行节约用纸教育。

  活动五、出示卡片199,它后面的数字是谁?师详细讲解,为何是200,接着问生209后面是?

  你能接着数吗?

  89-- 189-- 379-- 699-- 509-- 999--

  接*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学生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

  活动六、

  1、(1)填一填。

  10个1是 10里面有 个1

  10个10是 100里面有 个10

  10个百是 1000里面有 个100

  (2)、 数一数。

  从198数到206

  从985数到1000

  这里,让学生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2、 填一填: ----、---、800、--、--

  这是一个开放性练*,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也可以十个十个或百个百个地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数,也可以反过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数,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都给予充分肯定,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的意识。)

  3、 出示图片:让学生感受1000以内数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悟数学的价值,并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惯。

  最后进入总结的环节:通过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顺利完成挑战,同学也得到福娃(出示福娃图片)恭喜你们!以此激励学生努力学*,不断进步。

  一、分析本课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 》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8~69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将认数的范围扩展到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知识不仅是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新教材又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为两段,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结构与内容道德分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 、过程与方法: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体验数在生活中的运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以及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

  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读数、写数的方法和组成。

  难点:建立数位的概念。

  四、教法: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的教学方法是:情景教学、谈话和指导相结合的方法。

  五、 学法

  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本节课中学生所用的方法是合作探究和自主探究两种方法。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分为四人一小组、学生自备练*本。

  七、教学设想: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来展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复*中,先让学生复*所学过的知识,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才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然后由“鸟巢体育馆能容纳多少人”在学生脑海中进行引入大数的映像,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比如126的组成,学生在观看拨数的过程之后,自然就知道了。还有在师生共同数出1000 个字、1000根小棒后,我让学生说说你对1000了解了些什么?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用多媒体教学是个很好的选择,给学生展示小正方体, 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历一个一个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还可以借助计数器教学,师在计数器上拨动小珠,让学生知道这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加深印象。

  3、在计数器上拨入304,然后师拨学生数。这些数数的方法不是教师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感悟,自己总结出来的。

  4、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在写数的过程中,教授读数的方法,并强调写数是数字,二读数是汉字。

  (三)、让学生获得清晰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动口数、说、合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练*部分说一说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四)、适时给予学生鼓励。

  (五)、能力训练。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关键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达到掌握重点的目的。

  (六)、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让学生知道在数数时,可以一个一个的数,可以十个十个的数,还了可以一百一百的数。并且再次强调读数和写数的区分。

  八、板书设计:

  九、布置作业。

  观察生活中的较大的数字,记录下来,下节课拿来和同学、老师一起分享。

  一、说教材

  1、教材解析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是以学生原有认知“2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认识”为基础的数的概念的教学。它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果学生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掌握的不好,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学*。

  2、教材目的要求

  a.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1000以内数的数数过程,能在实际数数的过程中感受更大的计数单位“千”和数位“千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数的产生和作用。

  b.通过探索、讨论、小组合作等多种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感知更大的数的组成,进而发现“十”、“百”、“千”等相邻的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c.在小组合作学*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渗透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难点是接*整十、整百数的数法。

  二、说教法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在学*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针对二年级小学生年纪小,直观思维强,抽象思维弱的特点,我在教学中注重将数与形相结合,帮助学生突破对大数的具体认识。在“数立方体”活动中,学生通过观看具体形象,在脑海中清楚的认识计数单位,并了解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说学法

  亲自动手尝试过,记忆才深刻。为了让学生学会接*整十整百的数法,我采用尝试法教学,多次让学生尝试拨珠,数数,小组合作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尝试中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正确数数,并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四、说教具准备

  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一个计数器学具。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收集了生活中的千以内数据,谁能来说说你收集的数据?

  生汇报好后,课件出示教师收集的各种数据。

  2、师:同学们,现在我们举行数数比赛,请同学们做好准备!不过,比赛的时候要注意听清楚数数的要求,看哪个小组数的又对又快!

  (1)一个一个的数,从86数到95;

  (2)五个五个的数,从30数到80;

  (3)十个十个的数,从10数到100。

  3、师:刚才同学们数得很好。既然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现在用我们学过的知识看一看,数一数,仔细观察,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小正方体一个一个,一十一十,一百一百地出现)

  师:你发现了什么?谁能说说?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小结:数量少:一个一个一十一十的数一百一百的数数量多:一千一千的数

  (二)动手操作,探求新知。

  1、认识计数器(课件示一个大的计数器)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我们学*数较大的数时要用上计数器。认识个位,十位,百位,千位。

  2、数数

  (1)一百一百地数

  从172数到972,怎么数?(学生尝试,汇报,教师用计数器示范数,学生再练*边拨珠边数)

  (2)十个十个的数

  从420数到500,怎么数?(学生尝试边拨珠边数,汇报,)

  (2)一个一个的数

  从198数到206,怎么数?(教师带着拨,再让学生独立拨,数。指名拨数,怎么拨的)

  从985数到1000(学生两人小组借助计数器数,汇报,集体数)

  说明:接*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是数数的难点。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借助计数器边拨边数,降低难度,和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学生之间交流互动相互学*突破。

  3、感知一千

  (1)师:999再拨一个珠子是多少?1000里面有多少个一百?多少个一百是一千?

  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课件示一与一千的图例比较,学生直观的感受一千是很大的数。

  (3)师:计数器上的1000是怎样表示的?为什么一个珠子就能表示1000?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认识的就是1000以内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

  (三)知识应用,体验成功。

  师:小朋友们真棒!会数1000以内的数了!可是,我数到下面这些数的时侯,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数?你们能帮帮我吗?

  1、一个一个的接着往下数:

  (1)数出69后面的5个数;数出99后面的5个数。

  (2)数出189后面的5个数;数出199后面的5个数。

  (3)数出609后面的5个数;数出995后面的5个数。

  (接*整十、整百拐弯处数的数法是学生数数中的难点,这一活动是为突破难点而设计的。这里,我让学生找同伴互数,再个别展示,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4)

——《认识1000以内的数》优秀教学反思3篇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同学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计算其它知识及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学生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学生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学生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学生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标准,关于转变学*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己小组的方法,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学生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学生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学生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的开放题,学生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学生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不足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学生,都是以后应多加学*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学生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学生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学生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按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抽象、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学生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学生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部分学生完全沉迷在自己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充耳不闻,而这节课本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学生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部分一直沉醉于自己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学生,教师没有及时把这部分学生的兴趣及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以上是我对自己所执教的这节课的一些认识。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5)

——《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3篇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的起始部分,前承“20以内数的认识”“百以内数的认识”。不仅是大数读写、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课例2的教学是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1000以内数的组成,进而教学读数和写数。

  丁老师对本例题的处理,共分4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呈现了问题和点子图,既引出让学生用计数单位数数的过程,又使学生感受到图中的点子密而多,所以这个数应该比较大。第二个层次呈现了学生用计数单位“百”去圈的过程,圈了两个百,剩下三个十,五个一,合在一起得到235.第三层次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这个数字,清楚的看出数的组成。第四个层次是对照小棒图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数,再对照计数器上的数位写出和读出数。从问题出发,从直观到抽象,既体现了读写数的必要性,又理顺了知识间的关系,最后抽象出读写数的方法。

  一、找准知识起点,铺垫思维迁移。

  练*中导入,注重了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

  二、充分利用直观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丁老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呈现了密集的点子图,使学生直观而又深入的认识数,教学中除了用计数器这一可以展示数的教具外,还充分利用小棒,使学生从数概念的各个方面认识数,体验到认识数的多种方式,进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在数数活动中突出计数的本质——用计数单位数数

  教学中,丁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经历计数单位一、十、百的数数过程,体验引入较大的计数单位的必要性,感受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用加法相结合表示一个三位数的方式。

  四、重视知识点的落实与难点的突破,努力实现课标四基要求

  丁老师的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整节课丁老师都没有忘记知识点的落实都能紧紧抓住本课的重点难点,她让学生在自己列举数字中,趣味盎然地学*1000以内数的读写与组成,运用计数器让学生明确数的组成,明确同一个数字写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同时也解决了读数中出现的几个特殊情况,当中间和末尾出现0时,不能省略,因为这一个0是表示占位,突出读写数字方法的指导、总结。

  五、落实学生数学经验,关注学生数感培养。

  练*中,教师不是仅提出数学中的数,而是用带有数的语言描述,使学生在读数中感受数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在数的运用中获得数感,发展了数感。

  总之,这节课有丁老师努力为大家呈现的优点,也有很多不足,在这里我们以一颗虚心学*的心与大家交流,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6)

——千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 (菁华5篇)

  在听了李老师上的千以内数的认识这堂课后,我想对于这堂课的关键问题设计提几点想法。

  一节数学课,成败与否,关键活动设计至关重要。在《千以内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中,我们对关键活动的设计、提炼、经过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本节课两次关键活动设计变动来看,设计逐渐清晰、简约,体现了以下2个理念。

  理念一、让关键活动更具有文化味儿。朱乐*曾经说过:数学也是有文化的科学。教学中也应该让孩子意识到这一点。因此,我们把圆点图这一素材换成千字文,进行1000的第一次探索。一方面,千字文这个传统的素材,一行成10,一块成100,整片成1000,是不可多得的认识1000的好素材。不仅能让孩子认识,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这个数学关键知识。还能让孩子体会到古人早早就依据数字规律,设计版本千字文,体现*数学文化的悠久历史以及*古人的聪明智慧。另一方面,活动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由三个细碎的小问题变成了2个独立到合作的活动,使课堂避免了一问一答的“牵扶”模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自主交流探究。

  理念二、让关键活动指向学生的学*疑难处,重视数学活动积累。在第一次活动设计当中,只有动笔活动。磨课后,我们都觉得数学课应当要重视数学活动的积累,应当创设条件让孩子进行动手体验。所以针对课前调查中,学生拐点数特别难这一学情,设计了活动2中,让孩子们在计数器上边拨边数,你拨我查,这一动手环节。充分发挥计数器的作用,让孩子们深刻明白“满十进一”,拐点数的原理。这样的设计指令清晰,学生在操作的基础理解概念,学生学*知识更为容易,学*难点自然突破。

  从这次磨课、观课过程中,我们发现数学课上的关键活动设计可以从以下这3方面进行突破。

  1、在新旧知识“关联处”设置关键问题

  2、在学生的思维困惑处设计关键问题

  3、在新知学*的关键处设计关键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教育不应该是简单的告诉、单向的灌输而是关键问题引领的知识网络的建构过程。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百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正确千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整节课上李老师的安排很紧凑,上得很扎实,学生也配合的非常融洽。

  我认为李老师的这节课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一、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处理教材

  虽然教材上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安排了2课时,但是“千、万”这两个新的计数单位是连在一起呈现的,有许多老师在第一课时会安排先认识这两个计数单位第二课时再来进行各种练*。这样的话学生接受起来就比较辛苦,不能很好的形成对大数的感性认识。而章老师安排认识先“千”,再认识“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扎实。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精心设计的课件体现数形结合的思想

  用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清晰地梳理数数过程。

  课中李老师出示“千字文”,通过课件逐一出示:同桌数一数,有多少个字?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观察等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1个百、2个百、3个百……”的数数过程是正确把握和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而一层层100个小方块的慢慢地组合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重点的落实到位。

  三、巧妙的练*设计,重视生成资源

  如从497往后数十个数,并从这十个数中选一个进行研究这个设计既解决了本课难点会读拐弯处的数,又给了学生自主选择练*内容的权力,激发了学*的积极性,同时练*了在图上圈数以及在计数器上拨数的技能。

  四、重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方法的指导

  李老师通过估计一篇文章的字数和一千颗黄豆杯里有多高的实物操作,在指导估算方法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估计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大数的含义,让学生体验了认识大数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听完这节课,我还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生的主动性体现不够,对学生不够放手

  在电脑屏幕上观看千的组成并没有让学生真正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果以这一环节之后安排一个实践操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生兴趣。

  又如在拨计数器时能否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手来,这节课上计数器的实物只有李老师手上的教具,这个环节都是一个学生拨别的学生看,个别不看的学生老师也注意不到。我认为学生学具袋里的小计数器不妨拿出来让学生都拨一拨,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满十进一”,建立表象。

  在学生展示第一次圈数出错时,不妨让其他学生来辩析,来纠正,而不是老师直接演示正确的圈法。

  二、利用对比强调数值制

  反馈圈图和拨数练*时,师问:“从1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204”“从995一个一个地在计数器上拨数到1000”。学生的回答会更加明确数位的作用,更好的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位值制的概念。让这一环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对时间的把握

  有个别的地方的节奏比较拖沓,如播放出PPT第一页杂乱的小正体后让学生猜一猜具体有多少个时,学生应该能够很快意识到是无法数清楚的,所以等待和猜测的时间就过多了。要是学生能说的`时候,老师就不用代替了,学生回答的答案是正确的,老师就不用重复了,

  综上所述,这节课确实值得我学*,值得我思考,同时让我在学*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千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正确数千以内的数,理解每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都是十进制的关系,借助计数器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了解数的组成。

  首先,徐老师以北京体育馆图片引入,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并让他们猜猜这个场馆大约有多少人,大家发现这些数都比我们以前学过的100大得多,由此引出一千以内数的认识。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我认为在这个教学设计上的激趣引入,过度自然、流畅,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同学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受。接下来的任务是认识计数单位“千”、数位“千位”,数、读、写千以内的数以及说出数的组成。

  徐老师出示了小正方体,在已经知道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百的基础上,得出还可以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一千,而且用一百一百的方法数比较大的数要简单快捷多了,理解三者之间的进制关系,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我们要面向全体,给学生数数的过程,不仅让学生动耳,动眼,而且还要动手、自己想、自己说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去主动参与学*,从中获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小组内数小棒,然后老师和学生一起数这个环节,我们既感到了一种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也巩固了我们对千以内数的认识。

  在读数、写数教学时,徐老师训练学生说的比较到位,从摘苹果这个环节中,我们就能感觉到,学生学得比较扎实。

  不足之处:

  1要在课堂上更加关注学生。教学中应不急于走教案,还应充分注意课堂的生成。

  2低年级除了要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外,还要适当地使用评价性的语言。

  听了温老师这节课,我认为温老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使生活素材贯串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注意将数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遵循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通过数学教学,实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使数学问题生活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学生自觉接纳的程度就越高。课一开始,就设计了一个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说一说打开闸门,里面的水会出现怎样的现象?以此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感,他们被浓厚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之中,在下一步教学中,让学生收集了自已身边所熟悉的一些事例,作为教学和练*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可实现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把数学课上活,使数学教学不再是机械执行教材的过程,而是师生从实际出发,利用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共同开发课程和丰富课程的过程。

  2. 充分保障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与空间,把学*的自*与选择权交给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 数学教学要努力改变单一的、被动的学*方式,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具有开放性的、探索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学*的情境,使之在开放问题的情境下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索,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学生学得更加生动、活泼,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掌握求*均数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了求*均数的方法,才会解决生活中的求*均数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学具,在小组合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求*均数的方法。这样,学生有了学*的自*和选择权,他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3. 渗透了数学思想和方法。

  统计方法就是解决如何从样本来研究总体的问题。在应用练*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当有一组学生算出5个同学的*均身高后,教师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根据这5个同学的*均身高来推测全班、全校、全市乃至全国三年级同学的*均身高大约是多少?”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提高运用统计方法的自觉性,使统计初步知识的教学落实到实处。在这一环节教学中,还让学生先估算一下*均数的范围和*均数的值,渗透估算的思想,既培养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又加深了对*均数的理解。

  今天听了叶老师的《*均数》这节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综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和借鉴的地方,对于叶老师的上的这节课,我觉得:叶老师创设了贴*儿童生活的情景。本节课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从成绩入手,是学生熟悉的,而且是比较感兴趣的,叶老师用“你打算用哪个数来代表他们班的水*比较合适?”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活动、感悟,在此,初步小结:什么是*均数?并在此初步感知*均数的取值范围,先合后分的方法是求*均数的根本方法,在课堂练*教学中,题目始终围绕着本课的内容“*均数”展开,形式多样,内容比较丰富,对教学重点内容进一步升华,对学生的理解有帮助。又出示了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均数,联系生活,又一次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要以知识整合,发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在一开始求踢毽子*均成绩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验证自己对*均成绩的猜测是否正确,学生展示出不同的思考过程,体现了重视学*过程的学*方法。这些验证方法是否对于每一类求*均数题都是最好的呢?学生都有自己的想法认为自己的方法更合理,这时老师并没有强调一定要用哪种方法。而是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尊重学生合理的选择。给学生一个宽松的学*空间,以学生为本,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创设“*均身高”,“*均水深”和“旅店购新床”的情景,使学生认识到*均数并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数,而是一个虚拟的数,使学生理解*均数含义。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7)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10)份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

  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

  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

  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

  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1000以内数的认识》教学反思议课活动中,李老师说:“课堂教学就像跳高,永远是以失败告终”——我越发深刻的理解这句话。回想自己执教过的课堂,总是不满意的,课前的精心设计和课后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但理性思考才发现或许正是这个“不满意”才使我不断进步。

  一、几点调整与校内这节课相比较,在设计层面我做了几点调整:

  1、增加操作环节,把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落到实处。从十颗、一百颗到一千颗红豆种子的感知,全部通过数数活动来落实。同时加强拨计数器的训练,鼓励学生多拨多说。

  2、有意区分“数位”和“计数单位”概念。数位即计数单位所在的位置。

  3、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多让学生说,多让学生评价,多让学生纠正补充,引导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提炼,形成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

  4、注重教学语言评价的有效性,由是非性评价提升到艺术性评价。在有意识的评价学生基础上,把重要环节的评价设计到教案里。

  二、几点感悟

  1、对于借班上课,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学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课件的拷贝、播放,学生纪律的维持,与学生的破冰交谈都至关重要。

  2、时间的把控一定要严谨。从30分钟课到40分钟课的转变,我心里总认为时间还有很长,再教学难点时,反复强化,导致处理练*题时间紧张。

  3、教师语言要更加慎密。数学教学时非常严谨的,每一句话都要慎之又慎,要说的有理有据。在这节课上,数位与计数单位的区分还应更加明显,适时渗透位置值概念。

  4、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一定要科学。准备的100颗红豆种子提供给同学们数,数出来之后出现了99颗,109颗,这是设计上面的失误,应当考虑的更加全面。

  三、几点改进

  1、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把目标细化在教学环节中,合理地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实时评价能力,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临时应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教学准备一定要充分、精细。对于数的认识这类抽象的新授课,特别要把提供的素材准备充分,一百颗就是一百颗,不能多一颗,也不能少一颗。

  3、从理念层面,一定把学生当作学*的主人,关注学生的学,揣摩学生学的需要实施必要的教学活动,有智慧的执行课堂。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中,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1、注重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1000以内的数,要求学生对大数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导入阶段让学生先体会一个班级的人数,再逐一问一个年级段有多少人,再去问两个年级段、三个年级段,这些都使学生对1000以内的数有了强烈的探寻欲望。

  2、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学*新知在教学中,我强调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出发认识数。从10个小正方体、100个小正方体逐步扩大到1000个小正方体,数的范围由100以内扩大到1000以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的产生与发展都是生活实践的需要。通过反复数数,学生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后,让学生自己来联系生活说一说,由此进一步掌握数的概念,感悟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3、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观数,读数,写数相结合的教学活动。通过在计数器上拔珠、读数、写数,使学生对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以及0在数位中的作用。

  最后我以猜价格的形式的巩固了新知。将枯燥,机械的数字变得活沷有趣。但在这节课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面对教学会出现的哪些情况。

  第二,课堂教学有效评价能力欠缺。

  这些问题我都必须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由于1000或10000都是比较大的数,在学生的认识还很有限的基础上,如何让学生能尽快地建立起大数的概念和意识,在这里显得格外重要。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的确,好的开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师在导入时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兴趣。

  比如首先出示两张照片,即:本班学生的.“全家福”及某次我校全体师生升旗**时的照片,通过对比两张照片中的人数,不仅适时对学生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的大数的存在,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学*状态,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经历过程,培养数感。

  学生数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学*过程中逐步体验和建立起来的。本节课通过学生猜数、估数、数数等一系列学*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把数感的培养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

  首先让学生先估计自己小组的小棒有多少,再具体数一数有多少根;然后交流讨论怎样放在三个不同颜色的盒子里来感受不同的数位。在数1000根小棒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数数的单调,我把数数、读数及数的组成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通过数小组内的小棒、数全班的小棒,不仅让学生理解了“一个一个的数,10个一是十,十个十个的数,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一百的数,10个百是一千”;更让学生亲身体验到了如何根据物体个数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数数方法,即: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甚至是一百一百地数。这一教学过程,也让学生生直观的认识了计数单位“个、十、百、千”及其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制的关系。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和读写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学生对读、写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会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各数的组成。教学重点是数的读写,难点是怎样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

  在教学时我先复*旧知,让学生说说我们学过的计数单位和它们的顺序,再让学生数千以内的数,然后我问,会数了想读写他们吗,引到新课上来。借助PPT出示计数器引出三位数,练*写读三位数,并适当小结方法。紧接这出示试一试,让学生比较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两个数的读写方法,从而突破难点。然后学生脱离计数器读数、写数,最后再总结读数和写数的办法。

  整堂课中,我大胆放手地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读去写,并说出为什么这样读、这样写,再尝试总结读写法,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又突破难点。然后运用多种练*进行巩固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得到巩固、提升。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老师的主导作用。另外,在课堂上我还注意评价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例如“你说得真好”、“你们真善于总结”等激励性的语言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整节课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我在备课时,没有充分“备”学生。我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有过分引导的倾向,在练*时为了突出量而忽略了质,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并且在总结时太匆忙,没有放手让学生去总结。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了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课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十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数100个方块到底有什么作用?”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一百而得到的。而后,让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课堂上的练*容量不大。

  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认识分成两部分,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然将这两部分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发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样选择合适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用活动教学法。

  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测的基础上,将"到底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现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交流: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最后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采用小组合作学*,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用小组合作学*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机会。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充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愉快又积极主动。

  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最基础的知识之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同学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的,是进一步学*万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本节课主要是让同学经历数数的过程,会数1000以内的数,认识计数单位千,理解计数单位个、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数的概念有着很丰富的内涵,是学*计算其它知识和发展数感的重要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培养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不可能的。因此,要重视数的概念的培养,在本节课中我花了10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数小棒,从1根数到1000根,其中有的同学是按2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50根捆成1小捆,1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8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有的同学是按200根捆成一大捆来数的……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同学经历了数1000以内数的全部过程,初步体会了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认识了计数单位“千”,同学对1000以内数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比较好。

  二、注重学*方式的转变。

  贯彻课程规范,关于转变学*方式的理念,运用了小组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数1000根小棒,在合作之前我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在合作时进行巡视指导,数完后进行全班交流,每个小组交流自身小组的'方法,同学之间相互评价,然后我和同学一起分析启发引导同学理解有关概念。

  三、发展了同学的数感。

  注意利用各种素材发展同学的数感,在数小棒之前,我先让同学估计有多少根小棒,同学估计了很多不同的数,初步培养了同学的估数能力,然后每个小组用小棒数1000以内的数,这样同学操作起来方便,容易理解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此外,在练*中还设计了一道1000以内数的练*的开放题,同学在700前面和后面各添上2个数,组成有规律的排列,同学的思维非常活跃,同学填出了许多不同的有规律的排列。

  在这节课中,同学和我交流得比较密切、理想。但在这节课中还存一些缺乏和值得吸取经验教训之处:

  首先教师在备课时,没有充沛“备”同学。教师应充沛考虑到同学面对教学会出现哪些情况,而教师面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应如何去应对,如何去启发引导同学,都是以后应多加学*的。

  譬如:在本节课中,我要求同学依照自身的意愿去数,要求如何数得更快捷、方便,因此同学们数的方式很多,有的是20一捆数的、有的是50一捆数的、有的是80一捆数的,更有200一捆数的……,面对同学这么多五花八门的数法,是我没有想到的,同学们很聪明,数的方式很快捷,没有一组是依照10根一小捆、100根1大捆那样数的,而教师事先以为至少会有一组是按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那样数的,因此,教师在讲解十、百、千三者之间的关系时,显得较笼统、空洞、不直接,面对这种情况,应注意引导启发,或者教师应准备10根一小捆,100根一大捆的1000根小棒,这样会很自然、形象地引导同学自身说出十、百、千之间的进率关系。

  其次课堂组织教学中存在“放”得太开,“收”不紧的现象。我在让同学放手数小棒之后,很多同学的兴趣很高,因为是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数那么多的小棒,局部同学完全沉浸在自身数的乐趣之中,对于老师所说的不闻不问,而这节课自身又不完全是活动课,主旨是让同学在数小棒的过程中启发同学理解十进关系,对于那局部一直陶醉于自身数的过程中去了的同学,教师没有和时把这局部同学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引导理解十进关系上来。


1000以内数的认识评课稿(精选五篇)(扩展8)

——小学数学认识100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汇总五篇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成为学*的主人。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突出。整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的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过程。这节课,我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数数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正方体贯穿课堂,以猜一年天数、估全校学生人数活动等,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补充、启发、沟通,达到了互动、共进的教学目标。如在“通过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后,大家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令人欣喜!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这一数数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写数过程中“你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轻松突破了准确地数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等知识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就会成为学*的主人。自然、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影响是深远的。重视数学思考的同时,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课堂中呈现出了较多的遗憾之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课堂延时;另外,由于练*设计不严密,造成学生数数时间较长,而挤占了其它教学内容;还有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虽然快速、正确的再计数器上拨出数,但没有适时追问,强化学生的数位意识。

  在今后我将以本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来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真正的关注学生;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我将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

  相信孩子,把课堂还给学生,他们就会成为学*的主人。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设计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计意识的培养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巧妙的穿插在一起进行教学,重点突出。整节课,每一个学生都学的积极主动,在充分动手操作、反复数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千以内数的概念,培养了数感,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在学*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积极主动地发表自己的想法。教师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了学生的创造性,挖掘了学生的潜力,促进了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学*过程。这节课,我运用生动的多媒体手段呈现出“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数数方法,以学生感兴趣的数小正方体贯穿课堂,以猜一年天数、估全校学生人数活动等,在生活中感受数学的价值。通过师生双方相互交流、补充、启发、沟通,达到了互动、共进的教学目标。如在“通过数数,你发现了什么?”这一环节给学生思索的时间后,大家的思维打开了,争相展示自己的想法,课堂迸发出思维的火花,令人欣喜!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索欲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发现:“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 ,10个百是一千”这一数数方法,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读、写数过程中“你能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吗?”更是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轻松突破了准确地数接*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体会多位数中的数位意义以及相邻数位之间的10进关系;正确读写中间、末尾有0的数等知识难点。给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学生就会成为学*的主人。自然、适度的评价对学生的情感、态度的正确导向影响是深远的。重视数学思考的同时,扎扎实实进行双基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受到数学教学的魅力,更认识到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课堂中呈现出了较多的遗憾之处。如;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了课堂延时;另外,由于练*设计不严密,造成学生数数时间较长,而挤占了其它教学内容;还有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学生虽然快速、正确的再计数器上拨出数,但没有适时追问,强化学生的数位意识。

  在今后我将以本着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发展的思想,来精心探索、设计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怎样真正的关注学生;怎样科学有效地进行评价……我将不断摸索,努力增加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水*。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数学学*是一个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数学意义的过程。学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与教学材料、教师等产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能力。所以,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使学生更好地经历学*过程,是我执教的《千以内数的认识》教学的首要任务。

  “100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对数的认识的。活动中我创设了“数方块”这一情景,具体做法是:出示画有100块方块的学*计数卡,让学生去数有多少个?然后追问是怎样数的?要求每位学生能通过动口、动手等操作活动来勾起对10个一是10、10个10是100的旧知的回忆,这样既复*了旧知,又唤起对新知学*的欲望。

  学*动机的正确把握是理解1000这个数的含义的关键。我乘胜追击,同桌合作,将两人手中所有的`方块计数卡合起来,再次数一数有多少块方块。学生的活动是:1个百、2个百、3个百……10个百地活动开了。有的说我手中的是5个百加上你手中的5个百就是10个百,这儿共有1000块。简单的计数卡,通过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过一百一百地数,数出10个而得到的。与一年级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样,只是今天学的数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请学生一百一百地数,学生数,老师将一张张*面的有100个小方块的计数卡贴在黑板上,慢慢地,*面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大的正方体,从而再次感受到1000块方块就有这么多。课件出示:从1个小方格变成10个小方块,再10个10个地变成100个,再100个100个地成为了1000个。此时的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对1千这个数是怎么得到的进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点的落实到位,渗透了十进制数之间的进率。

  对1000这个概念的构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数”方块贯穿于整个概念学*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学生掌握了学*数的数学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数感,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让学生经历了1000数概念建立的过程,并切实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

  将1000数的概念的建立、数数及数的组成、读写法有机整合又是本课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读法与写法为一节课,而我将两课时进行整合。改造、重组后的学*材料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认识计数单位“千”的同时,借用计数器,随机介绍了数位、数位顺序,便于学生从总体上感知计数单位、数位、数位顺序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的认知不再是孤立的无序的,认识数位顺序的提前为下面的认读做好了铺垫,其作用得以充分体现。

  本课中,从概念的发生到发展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体现,但课中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学中间有零的数时没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一、在活动中建立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通过各种数的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数感,课标上每一个学段都有这样的要求。认识比较小的数,容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比方说:100以内的数,毕竟这些数学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较大的数,如1000以内数的认识,数感的建立就比较困难,基于这一点认识,我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围绕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大数的存在,并能相应的感受到一些大数的相对数量。

  初数1000以内的数,教师为每组学生准备了不同数量的种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组的具体数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动碰到了不少障碍,引起学生的数数欲望,怎么数呢?有一个一个数地,也有十个十个数地,最多的就是十个十个数地,因为数量比较多,如何处理这些数出来的种子,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难题,处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难点。可真理毕竟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但比较后,学生还是比较愿意接受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数1000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是想突破重、难点,但由于有了基础,学生认识10个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时,这里还渗透着一种数学思想。

  三数1000以内的数,数数的教学不能仅停留在让学生知道十个一百是一千,还要让学生数出一些具体的数来,特别是一些转折点,尤其重要,处理不好,数数这一关可能学生就过不了,如何引出这一内容,如果随意让学生从多少数到多少,学生的数数兴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数数接力,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的意义和作用,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数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二、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

  整节课,学生的活动时间最起码是在25分钟以上,且参与面非常广,就拿数数活动来说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种子的数数任务,没有小组成员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时间是完不成的,同样,在各种猜一猜活动中,学生也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真可谓:小手直举,小口常开,是问:学生不想参与,会这样吗?课堂气氛的热烈,一方面说明教师所设计的活动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另一方面也为这节课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学资源。

  地处农村的小学,教学条件简陋,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教具,更不要说学生了,从哪儿寻找资源呢?我们自己身边,同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种子是学生们非常熟悉的,特别是与现在的时令特别吻合:正值清明时节,农村里有句俗语: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于是在课中我将种子搬到了课堂,另外,这里也蕴含着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获。课中,不少教师为我的'创意所感动,课后,纷纷寻问:哪来那么多种,农村的家庭怎么会没有种子,一个人几十粒,很容易就凑齐了我所要的数目。教师惊讶于我的创意,更何况孩子们呢?

  四、思考的一些问题。

  1、数感的建立需要过程,需要不断培养教学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动:第一次是在数数之前,第二次是想一个一个地数出1000,第三次是在巩固阶段。但多数学生都没猜中,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数,学生难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们脑海中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即数感。如何培养,关靠一节课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时。

  2、以百作单位的突破教学中,这一内容花了不少时间,但始终有学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为一个计数单位计数,他们总认为10个一堆已经够简单的,如何突破,课后我一直在思索这一问题,如果把“初数一千以内的数”这一环节拆分成两部分,先放手让学生数出具体的数量,然后讨论怎么摆最容易看出来,最后重新处理数出来的具体数量,效果可能会好一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