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范本5份

首页 / 文库 / |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 1

学*弘扬焦裕禄精神,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一致的,与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要求是一致的。我们党是具有鲜明阶级性和广泛群众性的工人阶级政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建设时期,我们党总是立足于争取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确定阶段性的奋斗目标,使党的奋斗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融为一体、紧密相连。在9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并始终贯彻于党的全部工作和全部活动之中。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是我们的传家宝。我们学*焦裕禄精神,就要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焦裕禄同志坚持依靠群众,向群众学*,治理“三害”的办法就是通过找农民群众了解情况、实地考察试验总结出来的。当前,我们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党的思想方法、运行机制、活动方式等更加科学化,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但无论领导方式、领导方法怎么变,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能变。

我们学*焦裕禄精神,就要真心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越是做大事、做难事,越要依靠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保障群众的合法权益。什么事应当办、什么事不能办,什么事是当务之急、什么事应当暂缓,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同志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丢掉群众观点,我们就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丢掉群众路线,我们就无法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人民群众始终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党的性质、党的宗旨不能变,作为党性集中体现的焦裕禄精神都会历久弥新,学*弘扬焦裕禄精神是我们的一项永恒课题和长期任务。

几十年来,焦裕禄精神激励着广大党员干部团结带领群众顽强拼搏、奋发有为,中原大地涌现出了吴金印、任长霞、李连成、王百姓、白洁、裴春亮、杨奎烈、马俊欣等一大批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们的先进事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焦裕禄精神的强大生命力和感召力,体现着焦裕禄精神的内涵实质。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 2

在今后工作和生活中,我将时刻以焦裕禄精神为镜子、以“严”展现工作作风,以“实”体现工作实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快捷高效的服务质量,做好工作,切实把学*焦裕禄精神体现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去。

一是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进一步锤炼党性,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始终与***和省委、市委保持高度一致。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争做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模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模范,心中时刻装有人民群众的模范,立党为公、甘于奉献的模范,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做好各项工作。

二是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勤政为民。把焦裕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作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在实际工作中,全力做到为民用情到位、为民谋利到位、为民解难到位。在现有的岗位上为群众办好每一件事,做好每一项工作。

三是进一步开拓进取,提升工作水*。始终坚持**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抓工作,以严谨细致的作风干事情,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上。

四是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树立良好形象。以焦裕禄同志为榜样,坚持常自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时刻注意查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严格抓好整改;坚持常自励,按照“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要求,注重实干、务求实效;坚持常自警,按照“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纪律观念,自觉做到慎权、慎始、慎微、慎友,坚决筑牢拒腐防变篱笆,维护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 3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分享

你听过哪些焦裕禄的事迹?事迹材料主要起表扬先进,弘扬时代精神、学*先进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焦裕禄事迹简介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地处豫东*原,建县历史颇为悠久。1948年起,焦裕禄曾两度在这里工作,前后达6年。

时间虽不长,但有人说,这6年是焦裕禄工作最危险、生活最艰苦、经历最丰富的6年。

作为焦裕禄培养树立的“巾帼劳模”,89岁的王小妹是这段经历的见证者。

1947年秋,华东分局按照**中央指示,决定从**区抽调一批政治思想作风好、有一定指挥能力和工作经验的干部随军南下支援前线。时年25岁的焦裕禄被抽调参加渤海地区南下工作队——淮海大队。

1948年,淮海大队到达尉氏县。焦裕禄被分配到尉氏县彭店区,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1949年,焦裕禄由淮海前线返回尉氏县,任大营区副区长。

王小妹第一次见到焦裕禄,便是在这第二年。那是一个上午,16岁的王小妹正在村里的西南地锄地,几个干部模样的人走到王小妹身边。其中一个人问她:“小姑娘,你自己在这儿锄地呢?”王小妹回答说是。那人又问:“除了锄地,你还会干啥?”她说:“地里的活儿难不住我,我很小就跟着俺爷爷学会了。犁地耙地,我什么都会。”

这人便是焦裕禄。

王小妹说,小时候家里穷,她的姐姐和哥哥都因没钱看病死了。从小,爷爷就把她当成男孩来用。16岁的她,已经是一名耕田能手。

“你这么小,就这么能干,真是了不起啊。”临走前,焦裕禄摸摸王小妹的头,对她说:“小妹同志,以后咱还有见面的机会。”

那时候,虽然已经**,但由于受封建意识的长期束缚,妇女自身还没有得到彻底**。

为了调动广大妇女投入生产的积极性,**生产力,发动妇女走出家门,参加祖国的大建设。焦裕禄请示县委,树立王小妹这个劳动模范。

为此焦裕禄还编了一个顺口溜——“王小妹,十七岁,犁地耙地她都会。大家都学王小妹,不畏艰苦不怕累,争当青年先锋队。”

被评为劳模后,焦裕禄对王小妹说:“小妹同志,党给你荣誉,你不要骄傲,要更加努力,回去以后把你那个乡、村的妇女都动员起来,参加社会劳动,和男人一样*等。”

后来,王小妹任尉氏县大营区团委委员、张乡民兵队长,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女干部。

在大营的这段时间,焦裕禄干了几件大事,王小妹总结,一是剿匪反霸,二是土地改革,三是办学,四是栽树防沙。

“当时的大营,是尉氏一个偏远的贫困沙区,称得上‘风起黄沙飞,地薄苗不长’。”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的讲解员介绍,焦裕禄到大营后,深入调查造成风沙的原因,提出了在沙岗上栽树治沙的办法。这段经历为他以后在兰考治理风沙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93岁的尉氏县退休干部、焦裕禄生前秘书侯文升向记者讲述了焦裕禄“三擒两纵土匪头子黄老三”的故事。焦裕禄善于做群众的思想发动和教育工作,他了解到大营村的李明、榔头、梁赖货等人受黄老三的迫害最大,对黄老三仇恨最深。

于是,焦裕禄天天去这些人家走访,同他们谈心,甚至和他们同吃同住,从而赢得了贫苦大众的信任,将黄老三的土匪黑恶势力分化瓦解,为土改工作扫除了障碍。

亲民爱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所在。在王小妹的记忆中,焦裕禄不止一次对群众说过“我是你的儿子”。

“焦裕禄下村后,先找最穷的人,谁最穷找谁,不光问大人,还问小孩儿,小孩儿嘴里吐实话。那时候有个最穷的叫刘更生,他躲着不愿意见焦裕禄,找了他几次才见到。焦裕禄问刘更生的娘有几个儿子,老太太答就一个。然后焦裕禄说,以后你就有俩儿子了,我也是你的儿子。”王小妹说。

有次去赶集,焦裕禄给老太太买了两个烧饼夹牛肉,老太太心疼道:“你有几个钱啊,还给我买这个。”焦裕禄说:“我有一个钱,你是俺妈,我就得孝敬你。”

王小妹回忆,当时恶霸土匪经常宣传工作队“咋坏咋坏”,导致很多群众都害怕,不敢接*工作队。但在焦裕禄的努力发动下,群众们逐渐转变想法,有的还主动帮忙做其他人的思想工作。

提起焦裕禄在尉氏的故事,王小妹情绪有些激动,她说每当想起这些,心里就不太好受。“焦裕禄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不能忘本,我要很好地宣传焦裕禄精神,只要我有一口气,我都要宣传。”

如今,王小妹是焦裕禄干部学院的特聘兼职教授,经常为参观学*尉氏焦裕禄事迹展览馆的访客义务讲解,成为很多人口中的“王奶奶”。

在她看来,每一代的年轻人都不一样。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过去的苦他们不知道,现在的甜他们不知道咋来的。她认为,所有的青年要学会“找苦吃”,学*焦裕禄精神,因为“人得有理想,没理想干不成事业。”

焦裕禄诞辰100周年,他的精神是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8月16日,是焦裕禄的生日。如果他还没有离开我们,今年就是100岁了。

位于兰考县焦裕禄干部学院正门前的焦桐广场,每天都有络绎不绝的人前来瞻仰焦裕禄亲手栽下的“焦桐”。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是县委**的榜样,也是全党的榜样。”

岁月流逝,精神永恒。焦裕禄,这个永不褪色的名字,在新时代依然直抵人心、催人奋进。

怀念——如同那棵挺拔笔直的焦桐,他永远在人民心中

在父亲该过100岁生日之际,二女儿焦守云又来到了焦裕禄魂牵梦绕的兰考——此前她从山东淄博、辽宁抚顺、江苏宿迁、河南洛阳等地一路走来,追寻父亲的生*足迹。

焦守云如今又来到父亲亲植的泡桐树旁:“您走过的地方,都发生巨大的变化。您牵肠挂肚的兰考,已全面摆脱贫困,走上了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金光大道。”

地处九曲黄河最后一道弯的兰考,曾经是个穷窝。黄河在这里改道北流,留下一眼看不到头的黄沙。1962年冬天,在风沙、内涝、盐碱“三害”最严重的时刻,焦裕禄来到了兰考。

到任第二天,他就下乡去了。农民的草屋、饲养棚、田间地头……一年多的时间里,焦裕禄跑了全县149个生产大队中的120多个,走进了最贫苦的群众中间。

“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临上任前,焦裕禄这样向组织立下誓言,“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只有1年多,因病辞世已有58年,兰考人却依然念着他的好,他的故事口口相传。如同那满坡满地的泡桐,他深深扎根在人民心里。

斯人已逝,焦桐长青。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在飞沙地、老洼窝、盐碱滩种下的泡桐树,已成为“绿色银行”,造福千家万户。

每天一大早,80岁的老党员魏善民都会骑着他的电动三轮车,带着扫帚、簸箕,出现在焦桐树下。

“如果他还活着,看见它现在仨人都合抱不过来,不知得多高兴。”魏善民轻轻抚摸挺拔笔直的树干,然后慢慢弯腰俯首,清扫地面。

依稀仿佛,他又回到了漫天风沙里。焦裕禄对他说:“小伙子,咱俩一班,翻沙种树。”

“焦**咋干,俺就咋干。俺们吃啥,他就吃啥。有时候他拿树苗我刨坑,有时候我拿树苗他刨坑。”焦裕禄当年和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在胡集大队栽下了首批50亩泡桐林。临走前还留下粮票和钱,叮嘱说“栽树不护,等于不栽”。

有一棵小树苗被扔在道边,焦**把它捡回来,认认真真地栽下去:“别看它小,树干直,长大了也能挡风沙。”

泡桐树8到10年便可成材。每次乡亲们伐旧补新,焦裕禄亲手栽种的那棵树都会被小心翼翼地保留下来。

50多年过去,焦裕禄栽下的这棵泡桐已是参天大树、华盖如云,树围约5米,3个成年人伸开双臂才能勉强合抱一圈。

几乎每个在焦桐下休憩的兰考人,都能讲出一段焦裕禄的故事,勾勒出那个顶风冒沙、蹚水排涝的身影。当地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一提起焦裕禄,都会亲切地称他为“老焦”;每年新麦收获后,总有农民从家里带来新蒸的白面馒头,摆在焦裕禄墓前……

“啥时候也不能忘了,这棵焦桐是咱兰考人心上的树!”看护过焦桐的父亲临终时,曾经这样叮嘱魏善民。如今,魏善民的三儿子已经跟着父亲上岗了。

焦裕禄在兰考工作的时间只有475天,为什么兰考人对他的怀念却跨越半个多世纪而不减?

焦裕禄的妻子徐俊雅曾经回忆说,老焦病危躺在床上还在问县里的工作、问生产情况,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吗?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有?秦寨盐碱地上的麦子长得怎样?老韩陵地里的泡桐树栽了多少……

焦守云这样回忆她的父亲:“他的眼睛里能看见百姓的苦。从小就教育我们要做天上最亮的那颗星……”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一个党的干部,把热血乃至生命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老百姓怎么会不铭记他、感念他?

初心——一代代***人,守的是人民的心

“整风的目的是为了洗脸擦黑、改造思想、提高觉悟、放下包袱、积极工作、密切群众联系,当人民的好干部。”这份*日刚刚发现的珍贵手稿,记录的是1952年焦裕禄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开展土改复查工作的心得。

字里行间,读得出焦裕禄对做好群众工作的细致思考和真情实意。

“他真的是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78岁的肖亮臣是当年兰考泡桐实验站的研究员。1963年的夏天,正在除草的他突发疟疾,焦裕禄及时发现了他的病情。作为县委**,焦裕禄每天都有繁重的工作,自己也深受肝病疼痛的困扰,但他还是第一时间亲自给肖亮臣送来了救命药——奎宁。

肖亮臣一直珍藏着一个焦裕禄用过的旧挎包。“那上面印着‘为人民服务’,就是他公仆情怀的最好写照。”

人们在焦裕禄的日记上看到这样一段话,以“三棵树”比喻***人的精神品格——作为一个革命战士,就要像松柏一样,无论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在冰天雪地的严冬,永不凋谢,永不变色;还要像杨柳一样,栽在哪里活在哪里,根深叶茂,茁壮旺盛;要像泡桐那样,抓紧时间,迅速成长,尽快地为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焦裕禄精神是***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读懂焦裕禄精神,就读懂了***。焦裕禄日记本中提到的‘三棵树’,正是对他一生最生动的写照。”河南省社科联**李庚香说。

谁惦记着老百姓,老百姓就永远念着他。

每当回忆起60年前和焦**的初见,耄耋之年的雷中江都会热泪纵横。

北风怒号,大雪纷飞。兰考火车站里,挤满逃荒的灾民,雷中江也在其中。焦**走过来和他搭话,握住了他的手,一边说着“没有把工作做好,让你们受苦了”,一边泪珠在他眼眶里打转。

“那场面,一辈子难忘!”雷中江哽咽了,“焦**穿得很朴素,没官架子,就像亲人。”

这样一个场面同样令人难忘:焦裕禄迎着大风雪,走进一户无儿无女的老人家,老大爷卧病在床,老大娘双目失明。焦裕禄一进屋,就问寒问饥。

“你是谁?”“我是您的儿子。”这段朴素而真挚的对白,穿越时空,叩击着每一个聆听它的心灵,映照着***人躬身为民的炽热情怀。

在新时代脱贫攻坚战中,兰考县的115个扶贫工作队奔向115个贫困村。大雪漫天,孟寨乡憨庙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翟世栋挨家挨户走访贫苦户,却不知自己的母亲出门买馍摔得骨折;仪封乡耿庄村扶贫工作队队员赵大鹏满怀歉疚,因为忙于工作陪儿子看电影的承诺始终没兑现……数百个“第一**”、扶贫队员们踔厉奋发,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

1963年的春天,不满周岁的张徐州得了重病,是下乡考察的焦裕禄救了他的命。后来,为了铭记这段恩情,他改名张继焦。

2015年,张继焦到兰考县许河乡赵楼村驻村扶贫。两年多时间里,他带领乡亲们修路修桥、发展特色种植,还自掏腰包资助贫困家庭。

“焦裕禄的精神始终在传承。”兰考县焦裕禄纪念园退休干部张继焦说。当地乡亲们至今还保留着他的信息联络卡,隔三岔五就会打电话,希望他“常回家看看”。

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艰险不绕弯,在脱贫攻坚中,兰考干部凭借“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改变了家乡的面貌。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摘帽”的贫困县。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14年将*翻一番。

“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代代相传。现任兰考县委**李明俊说:“我们缅怀和纪念焦裕禄同志最好的方式,就是实实在在学*践行焦裕禄精神,持续创造不负伟大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更好业绩。”

“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一代代***人,守的正是人民的心。

奋斗——焦裕禄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焦裕禄同志纪念馆每年都吸引着逾百万国内外访客。

“我是从小听着焦裕禄的故事长大的,他的形象一直刻在心里。”趁着暑期,来自开封的赵慧慧带着刚上小学的儿子专程到兰考缅怀焦裕禄,同行的还有30多个家长和孩子。“他不仅是县委**的榜样,也是孩子们成长做人的好榜样。”

从破烂的自行车到生锈的锄头,从带着窟窿的布鞋到打了42个补丁的被子,很多今天的观众难以想象:焦裕禄是怎样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拖着病弱的身躯,跑了兰考县120多个生产大队的?

那把旧藤椅右扶手下的大窟窿,是他用钢笔、茶杯盖、鸡毛掸子等硬物,生生顶出来的。他的肝时时作痛,只能在工作的时候,用这种方法压着、忍着……

“这把藤椅的故事,几乎感动了所有见过它的人。”从事讲解工作*30年的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副馆长董亚娜说,就是在这张藤椅上,焦裕禄完成了生前最后一篇文章的提纲,题目是《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岁月褪去了这张藤椅的颜色,却洗不去人们对其主人的思念;病魔夺走了一个***人的生命,却磨不灭激荡在他血液里的精神气概。

松柏肃立,柳丝低垂。

墓碑照片上的焦裕禄依然年轻。他临终时留下的话——“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依旧让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

带着这份感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生王严和他的调研小组已在兰考走访了3天,从乡村老农、基层干部那里寻访焦裕禄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

“焦裕禄是一个伟大的人,是我们青年人学*的榜样。”王严说。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需要新担当,人民依旧呼唤焦裕禄。

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脱贫攻坚的最基层,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新时代的***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开拓进取,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彰显了“*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英雄本色。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未改变、历久弥坚。

“作为一名基层党支部**,从当年穷窝里爬出来的我,更能体会到焦裕禄同志誓死也要改变兰考面貌的那份情怀和担当。”52岁的河南省辉县市张村乡裴寨村党支部**裴春亮说。

10多年来,裴春亮带领乡亲们一同劳动致富,大家日子越过越红火,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每当自己干活觉得辛苦的时候,想起焦裕禄同志就不累了,像焦裕禄那样和老百姓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充满了力量。”

200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1、 郑培民 湖南省委原副**

颁奖辞:他身居高位而心系百姓,他以“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为自己的行为标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仍然不忘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他树立了一个***人的品德风范,他在人民心里树立起一座公正廉洁为民服务的丰碑。

2、 张荣锁 河南辉县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书

颁奖辞:他已经拥有了财富,但他心里装着还在贫苦生活中的乡亲,他已经走出了大山,但他还想让所有乡亲都能够走出与世隔绝的山崖,他成就了一个多少代人未能实现的梦想,他拿出愚公移山的执著和勇气劈开了大山,在悬崖峭壁上为乡亲们开凿出通往外面世界的大道,更在人们的心中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它结束了一段贫困的历史,开创出一种崭新的生活。

3、 王选 中国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

颁奖辞:她用柔弱的肩头担负起历史的使命,她用正义的利剑戳穿弥天的谎言,她用坚毅和执著还原历史的真相。她奔走在一条看不见尽头的诉讼之路上,和她相伴的是一群满身历史创伤的老人。她不仅仅是在为日本细菌战中的中国受害者讨还公道,更是为整个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规则寻求支撑的力量,告诉世界该如何面对伤害,面对耻辱,面对谎言,面对罪恶,为人类如何继承和延续历史提供了注解。

4、 刘姝威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员

颁奖辞:她用自己的大智大勇向一个虚假的神话提出质疑,面对一个强大的集团,面对一张深不可测的网,面对死亡的威胁,她以自己个人的力量坚持着这场强弱悬殊的战争,坚守着正义和良心的壁垒。正是这种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骨,完美地证明了中国还有一双揉不进沙子的眼睛,推动了中国股市早日走上正轨,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 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执行官

颁奖辞:无论在种种赞誉和表彰中,或是在种种质疑和非议中,他都一如既往。以自己的创新与开拓树立了来自东方的产品品牌;以自己的智慧和魄力打造出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以自己的胆识和勇气缔造着融入世界的品牌传奇。

6、 张前东 重庆鱼田堡煤矿103队队长

颁奖辞:他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伟大的选择,虽然他自己已经远离了死亡的阴影,但他却又一次奔向了死神,为的是把生命的阳光同样带给在死神面前挣扎的同伴。他无畏、清醒、果敢,他的人格光辉照亮了黑暗的矿道,照亮了几百个矿工的生命,更照亮了人们的心灵。

7、 黄昆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颁奖辞: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

8、 姚明 篮球运动员

颁奖辞:他用高超的体育技能,在一个强手如林的国家运动项目中占有了一*之地,成就了很多人的梦想,更成为中国人的骄傲。他出色的表现和随时听从祖国召唤的爱国精神,使他带给人们的思考已经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对祖国的情感,对现在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期待,都将使他成为中国体育和NBA的历史人物。

9、 赵新民 乌鲁木齐市小西门派出所原教导员

颁奖辞:他出于人民警察的天职,无畏地走向危险。这一刻他无需选择,因为走向危险已经是他的职业*惯,因为在选择做警察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这一刻。在爆炸带走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的同时,人们的心灵也被强烈地震撼。

10、 濮存昕 演员,预防艾滋病义务宣传员

颁奖辞:他用人们熟悉的微笑温暖着艾滋病患者的心,他紧握艾滋病患者双手的手传递着社会对他们的关爱,更传播着艾滋病知识,激发着人类战胜这个世界杀手的勇气。他把人们对他的喜爱和信任再度回报给社会,投入到社会公益事业中,以公众人物的号召力,承担起社会责任。

特别大奖授予舍小家为大家的三峡移民,奖杯由中国三峡博物馆永久收藏。

感动中国2013年度人物名单

黄旭华:默默奉献30年的中国核潜艇之父

刘盛兰:年届90仍然坚持拾荒助学的山东老人

陈俊贵:为报答战友深情,几十年守护天山筑路士兵墓园的老兵

段爱*:努力改变乡村面貌的基层好村官

沈克泉、沈昌健:35年前仆后继、追逐梦想的 “油菜花父子”

格桑德吉:最美教师,**墨脱山区教师

胡佩兰:退休后20年坚持每天出诊的河南仁医

姚厚芝:身患重病,耗时3年绣出《清明上河图》为子女筹学费的慈母

方俊明:荣誉迟到28年而一生不悔的湖北见义勇为好市民

龚全珍:守护开国将军梦想,为群众服务的道德楷模

载人航天英雄:特别奖(特别致敬)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 4

42岁的焦裕禄带着未能“锁住风沙,制伏洪水”的遗憾,倒在兰考大地上。45年沧海桑田,兰考和祖国大地一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不变的,是焦裕禄用自己的行动塑造的优秀***员和党的干部的光辉形象和忠诚、爱民、科学、创造、实干、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在兰考工作的时间里,焦裕禄想的是一心为公,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他组织大家学*《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鼓励大家像张思德、白求恩那样工作,即使在病中,他还把《***选集》和《论***员的修养》放在身边。焦裕禄奋斗一生,身无长物,两袖清风,没有给子孙留下遗产。

“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以人为本,这是焦裕禄精神的核心,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损害,即使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中贯穿着一个最基本的主题,这就是他始终把人民作为目的,而把自己当作实现人民利益的工具。焦裕禄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为兰考人民脱贫致富、彻底改变落后面貌而艰苦奋斗,他呕心沥血地工作,目的就是让兰考的人民群众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他总是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他以对群众无私的爱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焦裕禄牢记党的宗旨,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也只有对人民群众无限热爱,他才能说出“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深厚的感情。面对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的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的豪言。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这是焦裕禄常挂在嘴边的话,在焦裕禄那里,求真务实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工作作风,还是一种人生态度。干工作要树立科学态度,要深入调查研究,在兰考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9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瓢泼的时候,他带头趟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他在火车站召开县委常委会,让干部切身体察民情民意,提高干部为人民服务的意识;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摸索自然条件和客观规律,从而找到了改造客观世界、战胜自然灾害的正确途径。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焦裕禄想到的还是兰考的暴雨,张庄的沙丘……

怀念焦裕禄,就要大力发扬他的公仆精神、奋斗精神、求实精神、大无畏精神和奉献精神。作为党的干部,要有神圣的使命感,忠于党的事业,忠于人民。我们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要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台,而不是作为谋私利的工具。党的干部要有***员的党性修养,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牢记党的宗旨,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这五种精神中,公仆精神是本质,是党的根本宗旨的具体体现;奋斗精神是精髓,是党的立业之本;求实精神是灵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大无畏精神是重要内容,是***人的宝贵品格;奉献精神是鲜明特征,是***人先进性的重要表现。只有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五种精神”内涵,把这“五种精神”融入自己的情感中,体现在自己的行动中,像焦裕禄那样,真情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真正实现群众利益,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为人民谋福祉、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事业中去,才能做一个人民群众满意的公仆。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 5

焦裕禄同志是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风作风的光辉楷模。群众说,他是好公仆;组织说,他是好干部。虽然他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兰考县委**,但他的英名和精神早已穿越时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带领广大群众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伟大事业。焦裕禄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焦裕禄精神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学*弘扬焦裕禄精神,能让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理念更加坚定。省委要求,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深入学*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对照镜子,查找差距。重读穆青<县委**的榜样——焦裕禄><再访兰考>等文章,重温焦裕禄同志的事迹,给人最深切的感受是:焦裕禄同志真不愧为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的无量功德让兰考人民铭记于心,代代相传;他的优秀品质让广大党员高山仰止,见贤思齐。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我认为学*弘扬焦裕禄精神,就要见贤思齐,用标尺反思自己,用榜样激励自己,切实加强思想建设,提升能力素质,注重调查研究,做到廉洁自律,勇于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在全面改革、促进发展中展示***员的风采,发挥表率作用。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范本5份扩展阅读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范本5份(扩展1)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精选10篇)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1

★ 袁隆*伟人事迹简介5篇

★ 袁隆*的事迹作文素材400字七篇

★ 袁隆*的事迹(推荐5篇)

★ 袁隆*的优秀事迹介绍五篇

★ 袁隆*的人物事迹素材(5篇)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伟人事迹5篇

★ 袁隆*先进事迹个人学*心得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2

★ 学*袁隆*先进事迹心得感悟最新10篇

★ 袁隆*个人事迹心得及感悟5篇

★ 学*袁隆*事迹心得及感悟5篇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3

★ 学*袁隆*先进事迹心得感悟最新10篇

★ 袁隆*个人事迹心得及感悟5篇

★ 学*袁隆*事迹心得及感悟5篇

★ 袁隆*的奋斗事迹感想范文5篇2021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4

袁隆*一生只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覆盖全球梦”,杂交稻,他是值得我们铭记的一位脊梁,那你知道袁隆*有哪些主要的事迹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精选8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袁隆*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袁隆*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袁隆*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

也正是袁隆*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袁隆*是中国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2

跟袁隆*很亲*的人说,袁隆*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3

袁隆*,一个研究杂交水稻*半个世纪、还在继续研究的杰出科学家,一个做着“禾下乘凉梦”、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毕生理想的可敬知识分子,正在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争相学*的对象。自主创新的`春天已经来临,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号角已经吹响,学*袁隆*同志先进事迹,具有更加鲜明的时代意义。为此,农村司、农村中心党支部向科技部全体党员干部发出如下倡议:

一、学*袁隆*同志,就是要矢志民生,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把行动统一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科学发展和和谐发展的伟大实践上来,把个人发展统一到祖国强盛和人民幸福的需要上来。拓宽视野,放眼全球,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国际观,在科技管理的本职岗位上,努力落实构建和谐世界的战略构想。

二、学*袁隆*同志,就是要执着创新,不断完善宏观管理。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呼唤不间断的管理创新。要以仁者的胸怀、勇者的胆识、智者的头脑、志者的坚韧,不辞艰辛,不惧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造,适应转变**职能需要,不断开拓宏观管理新局面,推动自主创新事业不断攀登新高峰。

三、学*袁隆*同志,就是要求真务实,不断改进工作作风。要坚持**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我们的思维不落后时代,部署不脱离实际。坚持科研方向从需要中来,科研成果到需要中去,把科技发展的节奏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有机结合起来。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断提高调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不断的创新实践中提升自我。

四、学*袁隆*同志,就是要淡泊名利,不断健全廉政人格。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荣辱作为个人道德抉择的标准,弘扬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为当为之事,拒绝腐化堕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责任和付出作为个人价值抉择的重要内容,陶冶人文情操,培养健康情趣,甘于奉献。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坚持自警、自励、自省、自重。

袁隆*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让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入学*袁隆*同志的先进事迹,做党和国家的“一粒好种子”,把根深深地扎在党和国家的崇高事业这一肥沃的土壤中!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4

袁隆*有两个心愿:一是把“超级杂交稻”合成;二是让杂交稻走向世界。

这是袁隆*的心声,一种博大的爱。为了实现这个心愿,他从成绩与荣誉两个“包袱”中解脱出来,超然于名利之外,对于众多的头衔和兼职,能辞去的坚决辞去,能不参加的会议一般不参加,梦魂萦绕的只有杂交稻。他希望杂交水稻的研究成果不但能增强我们国家自己解决吃饭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解决人类仍然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袁隆*把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杂交稻当作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事业。他还受聘担任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顾问。“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记者离开三亚基地的时候已是4月7日的黄昏,北国还是春寒料峭,这里已经袁隆*把记者送至路口,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我和我的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凉”满载着袁隆*的梦想与希望,杂交水稻在中国和世界的大地上播种和收获,创造着一个个神话般的厅迹。世界杰出的农业经济学家唐。帕尔伯格写了一部名著,叫《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书中写到“袁隆*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增产的粮食实质上降低了人中增长率。他在农业科学的成就击败了饥饿的威胁。他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现在,已有2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稻,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转内推广杂交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90年代以来专门立项支持在世界一些产稻国家发展杂交水稻。袁隆*受聘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首*顾问,这些年他每年都出国指导,还派出了许多专家担任顾问,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孟加拉等国指导,并为这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从1981年至199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共举办了38期国际杂交水稻培训班,培训了来自15个以上国家的100多各科技人员。1998年,越南和印度种植面积已分别超过了10万公顷和20万顷,并且取得了每公顷增产1吨————2吨的效果。杂交水稻在解决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5

袁隆*爷爷,1930年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生前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最敬佩的人。

很遗憾,袁隆*爷爷于2021年5月22日13点07分,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这位让人敬佩的院土从此离开了人世,离开了我们。袁隆*爷爷曾在中学时代就立志成为一名农业专家,所以在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农学专业,从此走上研究农业的道路。

袁隆*爷爷他曾经说,他做过一个这样的梦:田里的水稻产量很高,有高梁那么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就坐在这样的稻穗下乘凉。这场梦还没有实现,您为什么就远行了呢?目睹灵车驶过长沙街头的场景,我的眼泪在眼睛里不停地打转,这个为了国人能吃饱饭,而奋斗了一生的袁爷爷,就这样离开了我们。

现在,袁隆*爷爷的的禾下乘凉梦,还没有实现,我们这些二十一世纪的年轻人,应该好好学*,刻苦钻研,依靠科技,把爷爷的梦想去实现。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6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

——题记

我和您似乎有一面之缘,在书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但是,上天却无情地把您给带走了。

中午,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一时间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传播开来,我望着央视新闻文章的标题,心头一震,只见上面写着“巨星陨落!袁隆*院士逝世,享年91岁”,我点进的页面那行字是那么醒目,也是那么的悲伤:“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湖南长沙逝世。”

您是那么的伟大,解决了中国人民的饱食问题;您又那么的*凡,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您是那么的严肃,一丝不苟的做科学研究;您又是那么的慈祥,微笑着抚摸“杂交水稻”;您是那么的熟悉,我们中华儿女无人不晓;您又那么陌生,我们无法再次相见……

稻香绵长,您说您见过人民吃不饱饭,于是,您用尽毕生的心血研究“杂交水稻”,养活了整个中国,但是科研的背后,是千百个不眠的夜晚,是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的兢兢业业。您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伟大的梦想啊,您用自己的精髓和智慧,在中华大地上撒下了希望的稻种,收获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水稻。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这是您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的发言,我们看到了您的行动,您的努力,您的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您为亿万中华儿女谋幸福,造小康。我们的饭碗渐渐丰满起来,那一粒粒饱满洁白的大米,呈现在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稻香绵长,飘向四面八方。

朋友圈,微博,抖音……刷屏了您的光辉事迹,您看到了吗?中华儿女在呼唤您,您听见了吗?我们敬爱的袁隆*爷爷,您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拯救了这个曾经饥饿的民族,养活了这个当时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见您了,您手摇蒲扇,背靠秸秆,在茂盛的水稻下乘凉;我似乎看见您了,双手捧着那再次丰收的杂交水稻微笑着,我似乎看见您了,您闭合双眼,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们的英雄该休息了,您看着我们吃完了午饭,之后去了一个需要您的世界,那里有人民需要您,也愿您可以在那里永远开心。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您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将会永远熠熠生辉,您的事迹将会流芳千古。我们敬爱的袁老,感谢您的'出现,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乖乖的把饭吃光。

最后,以我读过的一首诗来寄托大家对您的崇敬和哀思: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

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

*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

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

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

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

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

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

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

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7

是谁在田间辛勤工作?是谁忙于工作以实验田为家?是谁解救人民的饮食问题?种种疑问指向一位伟大的国士——袁隆*。

袁隆*爷爷为国家杂交水稻研究工作奉献了自己的一生,始终心系国家和人民。他的杂交水稻科研成果为中国乃至许多国家解决了粮食问题。巴基斯坦人民盛赞袁老是“终结饥饿的人”,而他在采访里说出了他研究水稻的初心:“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一粒粮食可以拯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

在研究杂交水稻时,袁隆*爷爷每年都到三亚南红农场进行杂交水稻的育种和制种,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70年11月成功研制了杂交水稻。可惜的是他在91岁时因器官衰竭而死,我们要向袁隆*爷爷致敬。

“一生耕耘忙,万亩稻花香”,袁隆*爷爷,您一生致力于研究杂交水稻,即使已硕果累累,却从未停止钻研的脚步。您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我们将一生铭记您,袁隆*爷爷,您就是夜空中那颗最闪亮的星星!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8

微风拂过,整片整片的稻苗都弯下了腰,它们在鞠躬,为它们的父亲鞠躬。“稻香十里飘,长空万里香”,所有的稻苗都随风而起,恭送这位伟人的离开。他不是战士,却拯救无数生命;他不是诗人,却书写动人篇章。他便是培育杂交水稻第一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

袁爷爷说过:“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以前曾多次梦见在稻穗下乘凉的情景,是那么的惬意,那么美好。为实现这样的梦想,从1968年开始,袁隆*爷爷每年都到三亚南红农场进行杂交水稻的育种和制种,经过无数次试验,终于在1970年11月成功地研制了杂交水稻。谁都知道这项工作是那么的艰难,袁隆*爷爷就像西天取经的唐僧,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得真经,现在这一切都成真了。袁隆*爷爷是一位国士,更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如今斯人已去,只留遍地稻香绵绵于我们记忆中回荡,他穷其一生,只为追逐一梦,让国人远离饥饿。袁隆*爷爷是科学家中的首富,他虽然身价千亿,却异常简朴,因为他经历过饥荒,所以他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袁隆*爷爷曾说过:“我一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如今,您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当常忆袁公。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8篇)相关文章:

★ 袁隆*的主要事迹300字(8篇)

★ 袁隆*的事迹(推荐5篇)

★ 袁隆*的事迹作文素材300字10篇

★ 改革开放先进人物袁隆*事迹

★ 袁隆*人物事迹作文素材【推荐五篇】

★ 袁隆*人物事迹素材摘抄(7篇)

★ 中国著名人物先进事迹介绍

★ 科学家事迹素材七篇范文

★ 科学家事迹作文素材五篇范文

★ 爱国人物事迹精选大全10篇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5

袁隆*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可以说没有他,我们老百姓还是吃不饱,还是会挨饿,但是为了让人民吃饭,他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你知道吗?1960年7月他发现一株“天然杂交稻”,从此便开始独自研究杂交水稻,那时他的家人都不支持他,认为他一个大学生去种什么田。后来1997年,她才有了自己的团队来研究。而1960年——1997年这37年间,他都独自一人奋斗,在稻田与实验室间。

听过一个故事,就是在时期袁老将他保护级的实验品种在4分田中,后来,稻株被收,他看见一口深井中,竟还有几株竟奋不顾身地跳下去。可以说没有这几株实验稻就没有今天的杂交水稻,袁老奋不顾身可以说今天的粮食是袁老拿生命换来的呀。

袁老在采访中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简简单单几句话虽使用了夸张却难看出他的雄心壮志。袁老,您逝世了,我们一定会完成您未完成的梦想的!

采访中,记者问袁隆*“如果您再次看饥荒您会怎么做……”主持人话音刚落袁隆*院士便马上说:“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这是一个人对他产品的最大自信,也足以看出,他对杂交水稻的用心良苦体现了他的初心。2021年5月22日13时17分32秒袁隆*院士在长沙湘雅医院逝世。当时许许多多的人站在医院门口目送车对远去路过之处设有几辆车,就算有也是停下鸣笛致敬。场面,一度十分壮观。本来我还想什么时候能见他一面,因为离得比较*吗?这下,可是再见不到了。

雨,落下来,又慢慢下大。这场雨带走了袁隆*院士,都将他印在了我们的心底。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6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精选8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1

袁隆*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的典范。一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为一个学*楷模被润色的更是一个完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他什么呢?泛泛的说学*袁隆*似乎各个方面都都可以学*,那把目标就设定成一个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认为能够袁隆*身上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他的事业心。他做出的贡献之大可以造福全人类,而这一切的贡献都建立在他的事业心的基础上。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个人如何爱国,爱社会,这是促成他有事业心的基础。我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怀有同样的情怀。但是这种背景并不能影响我也有一个同样的事业心。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那样的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这个人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初级阶段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为一个***员投入到了***事业中,是否应该有一些社会理想呢?我想这是作为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我们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杂交水稻这样宏伟的命题,但是我们做得一点点小事,如果能够当成事业来做,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业。我现在从事环保行业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事业中的一个小角色。也许我没有机会去做袁隆*那样重大的项目,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机会完成眼前的小项目,小成果。而这今天的小,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事业的全部,谁能说不是以后做大的基础呢?所以学*袁隆*精神,我觉得,从现实意义出发,应该落实到自己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从袁隆*的成功道路上得到点启示,从基础的工作中寻找自己事业的起点,从点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业的高塔。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2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3

袁隆*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袁隆*,就要学*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袁隆*,就要学*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学*袁隆*,就要学*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4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5

他为我们中国14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他用一生为我们研究水稻,他就是我们的天使袁隆*。袁隆*爷爷在5月22日一时07分,离开了我们,享年九十一岁。

想必大家都知道袁隆*爷爷是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小时候的袁隆*,因为去农田里看了花,看了水稻,便下定决心要在农场里工作。长大以后,他选择农业,不顾众人的反对。

曾经的中国闹饥荒,他为水稻的产量而苦恼,下定决心研究杂交水稻。十几年时间的付出,没有辜负他的努力,他终于将杂交水稻研制成功。袁隆*爷爷研究出杂交水稻,为中国14亿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

袁隆*爷爷的成就,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功不可没的成绩,但是他并没有因此骄傲。只要有一个人没有吃到,他就会继续努力研究。直到去世的一个月前,袁隆*爷爷仍在研究水稻,只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以前,我的碗里总会留下几颗洁白如玉的饭粒。她们在碗中痛苦地**,可我却听不见。就在袁隆*爷爷去世的那一天,我仍悠闲地坐在桌上吃饭。一块西瓜下去,我的肚子已经很饱了,可碗里还有饭没有吃完。

刚想把它们倒掉,我就听见爸爸的手机里响起:“我们中国水稻之父袁隆*在凌晨逝世。”这件事像琴音,拨动着我的心弦。转头看着碗里我将要倒掉的晶莹剔透的米饭,再想想袁隆*爷爷用一生为我们解决了温饱,我却在这里浪费他的成果。

我的痛从心底的深处蔓延开来,传遍全身。我将饭碗又放回桌子上,用筷子将一粒粒米饭送进我的嘴里。不一会儿,碗中的饭都被我吃光了,碗面已经晾到可以反射光芒。碗面可以照出我的样子,好像都不用洗了呢。

虽然我明白得有点迟了,但是我相信这还不算晚,今后我再也不会浪费食物,再也不会让任何一粒米饭留在我的碗里。

传说人死后会到天堂或者地狱,袁隆*爷爷一定会是天堂里的天使,在天上永远照耀着我们。

袁隆*爷爷虽然肉体已经离开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成就会存在于每一个人心中。中国人将铭记袁隆*爷爷为我们做出的贡献。让我们再心怀感恩、深情地说上一声:“谢谢您,袁隆*爷爷!”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6

“袁隆*”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不仅获得过“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还获得过联合国“科学奖”哩!今天,我要说的是我家的“袁隆*”。

我的外公七十多岁了,身体特别硬朗。退休前,他是县里分管农业的领导。听妈妈说,外公是华中农学院的高材生,不过濟上去就像个庄稼汉!因为外公每天早出晚归,骑一辆破向行车,整天和泥巴、庄稼打交道。为了试验新品种,他常常从早到晚地泡在田间地头,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记录种苗的生长时间和收获率。虽然戴个大草帽,皮肤还是被晒得黝黑,活像个非洲人。

终于退休了,外公总该享享淸福了吧,可他还不#闲下来。他最大的爱好就是蓿书,研究他的老本行。今年,退休已经十多年的外公又研究起“巴西旱稻”来。他说,这种旱稻的耐旱本领特别大,如果试验成功,能很好地解决庄稼缺水这个大问题。为了试验,一大把年纪的外公自己动手开了一块试验地;为了保证旱稻的健康成长,他自己动手拔田里的野草,捉稻秧上的害虫,比照顾我还要细心;为了得到"巴西旱稻”详细的生长资料,他天天下田观察、记录,常常忘了按时回家吃饭。家里人常笑他,说他的干劲比年轻时还大。

年轻时的外公曾经有过怎样的辉煌,我无法见证,但是现在的外公在我心中和袁隆*一样了不起!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7

生活在一个欣欣向荣的今天,你还记得曾经的中国很惨,那个原本安静的家突然有一天被大声的尖叫声划破。从此蓝天染上了红墨水,天地间似乎只剩下一片血红,那么耀眼,那么令人担忧...

无论是八国联盟的肆意掠夺,还是南京的残酷屠杀,眼前依然是一片耀眼的红纱,耳边似乎还有尖叫声。木棉英雄花600字。我们的国家就像一棵浮萍,在风雨中摇曳,仿佛下一秒就会被风浪吞没。可是谁给风雨中摇曳的浮萍撑起一片天地呢?是中华民族不屈的灵魂,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们用弱小的身体撑起了一个世界,用饱满的鲜血挡住了风雨。

有人说木棉树是无数英雄的血做成的,而木棉树是英雄的化身,那么骄傲,那么顶天立地,所以木棉树也叫英雄花,木棉树也叫英雄树。花开花落,没有树叶的衬托,只是静静的面对着日出,相互环绕,绽放出独特的美。太阳下火红的身影,倔强地仰着,默默诉说着它的不屈。

一个人走在校园小径上,仰望挺拔的身躯,一点点阳光透过花的缝隙洒得到处都是,火红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起舞。弯腰拾起一片不知何时离开的花瓣,凑在一起,轻轻嗅着。没有意想不到的香味,却有一种说不出的优雅,令人心动,惊心动魄。一段旋律突然在我耳边响起,却仿佛来自遥远的天空。“这是多雨多雾,但我期待花朵盛开,等待我等待,不要让我等待它……”

木棉开花,春天*了...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8

袁隆*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八旬的袁隆*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作文素材(8篇)相关文章:

★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7篇

★ 袁隆*事迹和精神5篇

★ 袁隆*人物事迹素材5篇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事迹材料5篇

★ 关于袁隆*事迹材料7篇

★ 袁隆*的事迹作文素材400字七篇

★ 袁隆*的事迹素材简短10篇

★ 改革开放先进人物袁隆*事迹

★ 具有爱国精神的人物及事迹800字以上

★ 关于袁隆*的经典事迹材料(通用6篇)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7

他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却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他就是我最敬佩的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

外界对袁隆*爷爷最动人的一句评价是:“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但你可能不知道,这粒种子是怎么找到的,14天,14万株水稻,他左手持放大镜,右手拿镊子,弯腰弓步,在湘西稻田一株一株地找,终于找到了一棵雄性不育株水稻。1961年7月的一天,袁隆*爷爷发现一株稻株结出了230多粒稻子,他推算用这个稻株做种子,水稻亩产会上千斤,而当时高产的水稻才不过五六百斤。在袁隆*爷爷的努力坚持下,他带领科研团队不断研发,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水稻亩产从700公斤突破到1200公斤,袁隆*爷爷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次次刷新着世界纪录。这样的辉煌成就真是令我佩服。

袁隆*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我们可以坐在稻穗下乘凉。我想他的这个梦,已经快要实现了。回忆曾经缺粮的苦,他一字一句严肃地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而今天,他的所作所为,不正是一个国家的拯救者吗?

袁隆*爷爷的另一个梦想:是让全天下都能吃饱饭。他在湖南开办杂交水稻培训国际班,来自80多个发展中国家14000多个学生跟他学*最先进的育苗技术,亲切地喊他“爸爸”。是的,他不愧被称为世界人民的“爸爸”。袁隆*爷爷做了很多不可能的事——他去长不出庄稼的马达加斯加开荒,去仙人掌都种不出的迪拜种水稻,不仅是我,许多的外国专家也由衷地佩服他。

袁隆*爷爷的事迹时时刻刻鼓舞着我:他造福世界的技术,攻坚克难的勇气,乐观豁达的心态,低调谦逊的美德,没有一项不令我佩服,而最让我钦佩的,却是他那专注、坚持、毕生逐梦的信念。2021年5月22日,91岁的袁隆*爷爷离开了我们。巨星会陨落,光芒永不灭!袁隆*爷爷一定变成了天上的恒星,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大地的五谷丰登吧。记得您曾说:人生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而我想对您——我最最崇敬的人说:我会好好吃饭,也会努力做一粒好种子!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8

袁隆*之所以取得成功,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个——袁隆*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希望大家喜欢!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1

1930年的农历七月初九,在北京协和医院里,一个小男孩诞生了,因为出生在北*,便取名叫“隆*”。袁隆*是谁?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杂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首*顾问,他是不开豪车但科研经费一投就是几千万的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他是名字品牌价值千亿但舍不得买贵的衣服的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他就是我们的“国宝”,我们心中不折不扣的男神。

致敬坚定理想、永葆信念的“90后男神”。袁隆*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把饭碗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朴实的话语彰显出他深厚的爱国情怀、造福于民的崇高品德,这样的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和学*。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人的理想信念从来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始终体现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中。理想信念是方向、是灯塔、是干事创业不竭的精神动力,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奋力开启实现宏伟蓝图新征程。

致敬不畏艰辛、责任至上的“90后男神”。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身上最值钱的,是装在脑子里的知识和一颗责任心。”袁隆*老人的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解决吃饭的问题,数十年来,袁老用自己的坚持和心血,为做好这件事竭尽全力、付出所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学*他攻坚克难的责任意识、学*他忘我无私的奉献精神、学*他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今日之中国,正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奋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征程中,奋战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期,更加需要党员干部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致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90后男神”。自称“90后”的袁隆*,数十年间从未停下逐梦的脚步,在他的时间表里,没有暂停,没有休息。鲐背之年,尽管身体大不如从前,他依然“管不住”那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那颗向着水稻的心,对杂交水稻事业一以贯之地执着。***人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也许我们只是处在一个*凡的岗位,但是只要我们拥有担当奉献精神,依旧可以在*凡的岗位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敬坚持梦想、不懈奋斗的“90后男神”。袁隆*曾在公开场合多次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追求超级稻高产;另一个是覆盖全球梦,让超级稻走出国门造福世界。袁隆*从未停下逐梦脚步,埋头苦干,把一生浸在稻田里;宅心仁厚,把苍生装在心头上!袁隆*老先生教会我们:只有守得住初心,才能看得见未来。“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每一次关于奋斗的话语都饱含激情、富有哲理、催人奋进,不懈奋斗的时代号角已经吹响,要以新担当承载新时代,以新作为开启新征程,不忘初心,不懈奋斗,在青春的接续奋斗中书写新的辉煌。

“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这句中国谚语在他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诠释。他给予了千顷良田新生命,让亿万人吃得饱一日三餐,他唤醒了万间广厦真用途,这就是“90后男神”袁隆*的故事。袁老,生日快乐!祝福您,健康快乐超百岁!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2

20世纪60年代初,米丘林、李森科遗传学说盛行,但袁隆*院士视野开阔,通读外文资料,了解到了孟德尔、摩尔根现代遗传学理论研究的新动向,于是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他为我们这代人做出了很好的榜样,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立人,学一生,爱一行,钻一行,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挫折不屈服,在本职岗位上百折不挠,锲而不舍。并弘扬时代精神,乐于服务,甘于奉献,振兴我国电力环保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第三要学*袁隆*院士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自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起,袁隆*院士都是从大处着眼,从难处着手,从全局着想,所以每次课题的启动总能带动不同地区和单位的合作攻关。

20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野败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得后续的配套研究得以很快实现。从这点上,我想作为一名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更应该需具备这种精神,团结协作,承上启下,倾听大家的呼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要做到雪中送炭而非锦上添花,去做一名合格的服务员,围绕公司整体和部门全局决策,加强协调,开拓创新,全力以赴为工程项目服好务。努力加强自身素质修养以树环保产业龙头形象。最后还要学*袁隆*院士良好的人品、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他谦逊豁达,不以自居;他作风纯朴,关心他人;他热爱生活,健康乐观。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优秀知识分子忧国忧民、造福人类的宏大报负、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奋斗意志、淡泊名利、奉献社会的思想境界。袁隆*院士对事业的执着和奉献深深地激励了我,作为普通的企业员工,我们的名声不算显赫、我们的地位不算尊贵、我们的收入不算丰厚,但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却是极为崇高的,我要尽自己全力来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可以说,袁隆*院士的这种精神不仅鼓舞了我们,更净化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更好地贯彻各级领导的工作布署,积极开展部门各项工作,认真学*节能环保专业新技术和新知识,努力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新动向,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以适应现代化生产和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环保设备质量,做到建一个项目,树一座丰碑。同时更好地组织部门员工参加政治学*和业务培训,开展好员工的文体活动,关心员工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各方面以袁隆*院士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和标准来不断鞭策并提高自己,以争取更大的进步。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3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七十岁的袁隆*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4

袁隆*之所以取得成功,归根结底的原因只有一个——袁隆*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勤劳、坚韧、仁爱

袁隆*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那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点摸索总结出来的。现在搞学术的人难出成果,常自抱怨,可是有多少人有袁隆*那样的勤劳辛苦精神呢?在如飞的社会节奏里,许多人早已经变得浮躁,又怎么能获得真正的成果呢?

袁隆*够坚韧,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坚韧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坚韧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坚韧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支持他如此坚韧的,是他心中“为民谋食”的仁爱精神。

袁隆*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正是中华文化里,“以天下苍生为己任”的精神。这是人类社会最广大最深厚的仁爱精神,远比什么虚伪的上帝来得真实。正是这种“爱人如爱我”的仁爱精神,帮助袁隆*战胜数不清的困难,最后获得成功,为人类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成果,世界上可以多活一亿人。这种精神,是推崇天下为公的中国人所独有的。这种精神,放在自私社会里是行不通的——现在为什么不出袁隆*?

电影《袁隆*》里,袁隆*因为在课堂上推崇孟德尔和苏格拉底,否定了米秋林和李本森,遭到了领导的批判。原因当然是“否定社会主义科学,提倡资产阶级学术”之类的。这就太令人鄙视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也没有阶级之分,不管谁的成果,只要是为人类造福,为何不可拿来我用?

袁隆*代表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我们的使命才刚刚开始。如何参与重建中华民族精神,使我们的国人,人人都可以成为袁隆*,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新时代青少年要开始努力了,为了祖先的光荣,为了国人的幸福,我们需要为重振中华精神做点什么!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5

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做什么样的事情,想达到什么样的道德境界,想实现一种什么样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这就是一个人的理想。这种理想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人拥有了理想和抱负,才会有具体的奋斗目标,才能调动自己的潜能、克服种种困难,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

袁隆*,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科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驰誉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1987年曾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教科文科学奖,11月2日被国家人事部授予“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章”。

少年时的袁隆*,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从小就立志当一名农艺师。从农学院毕业后,他开始了育种研究。

然而,使袁隆*铁下心来搞杂交水稻研究的却是1960-1962年中国连续3年遭受罕见的自然灾害,粮食几乎是颗粒无收,无数的农民被活活饿死。袁隆*感到了一种深沉的责任感,他立下志愿:我一定要想办法让农民多打粮,摆脱饥饿!

确定了志向之后,然后就是选择突破口。他最初拜倒于米丘林、李森科的门派之下,但是经过实验和思考后,他觉得他们的理论太空洞、太教条。于是,在一位老前辈的启发下,他开始对孟德尔的杂交优势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袁隆*下定决心,“改变方向,搞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

这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但是均未能达到水稻杂交优势的目的。他认真地翻阅前人实验的各种记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第一步,找到雄性不育株,即母禾;

第二步,找到一种特殊水稻品种作父本,即保持系;用父本给母禾授粉,使其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特征,即不育系;

第三步,选择一个稻种与不育系杂交,使其后代恢复生育能力,叫恢复系。

三系配套,便可制种。

在目标确定后,袁隆*开始了长达10余年的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

为了找到一株雄性不育株,他独自在田野里寻了半个月;为了寻找远缘品种,他与助手远上天涯海角,每天在野外奔走。得到了不育株,又需要授粉、浇水、观察,精心照料,忙碌半天有时只能获得几颗种子。在短短6年多的时间里,他就尝试了多个栽培稻品种的杂交实验,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1966-1976年期间,他虽然没有蹲“牛棚”,但是愚昧和嫉妒编制的厄运却他无法摆脱的`。一次,他从家里返回学校,发现实验田里的秧苗一根不剩地被人拔走了。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沉重打击,他丝毫也不灰心,反而加强了他把实验搞好的愿望。

为了育种,中只在家中过了3个春节;然而最遗憾的是,父亲死前也没能和他见上一面。

天道酬勤,在其他农业研究机构和同志们的协助下,我国籼型杂交水稻终于研究成功!这一品种在短短的几年内,为国家增产粮食2120亿斤。它作为我国第一项出口技术转让给美国,比当地的良种增产37%;日本、阿根廷、巴西、印度等国相继引进实验,增产都在20%以上。袁隆*成为人类绿色革命的使者。

袁隆*之所以取得成功,主要在于他济世的朴素的思想,在这种朴素的思想支撑下,才有了他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的志向,才有日后籼型杂交水稻的研制成功,实现了为我国、为世界增产粮食的美好愿望。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6

当今,农学院的老师只会“纸上谈兵”,学农的学生不会下田种地的情况并不罕见。很多冠以硕士、博士、教授、博导名头的学者,缺乏对常识、对社会、对国情的起码了解,满足于做一些外文翻译和文字堆砌工作,偏激固执,信口开河,做了很多对社会发展并无多少益处的“空头学问”。而袁隆*恰恰相反,他是田野里的科学家,田野就是他的实验室。“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句袁隆*的名言足以让很多埋在故纸堆里的“学问家”感到羞愧。实验室和电脑前的工作,袁隆*认为也重要,但最重要的是“顶着太阳,趟着泥水,下田”。袁隆*告诫弟子:“书本里种不出超级稻,电脑里也敲不出超级稻,任何一项科研成果,都来自于深入细致的实干!”袁隆*用他的行动说明,知识分子只有走出书斋,走进社会;走出书本,走进实践;走出自我,走进人民,才能在科学与生活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袁隆*不是因循守旧、盲从的科学家。在强调自主创新的今天,中国科学界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盲目跟风、盗版抄袭、低水*重复成为中国科学界整体上缺乏创造性成果的硬伤所在。袁隆*曾说,硬要说杂交水稻的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其中的“第一秘诀”就是不囿于现存结论的创新思维。在袁隆*所处的年代,水稻方面的鸿儒大家有很多,但他们不敢也无法突破前人,最终没有产生什么创新性成果。而袁隆*作为一名普通中专教师,却对“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金科玉律”提出质疑,根据实践提出了相反的设想,开始了独辟蹊径的研究。“不迷信,不迷信书本,科学研究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袁隆*认为这是一名科学家的重要素质。鼓励科学家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特别要让年轻人勇于实践、敢于超越,应该成为我们今后科技创新努力的方向之一。

当今学界,浮躁、浮夸之风盛行,门派成见根深蒂固,为了评职称、快出名,不少人甚至不惜剽窃,一些单位仍然论资排辈盛行。这些都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理论的创新以及中国整体科技实力的提升。而袁隆*是中国科学界一个难得的帅才,他不是一枝独秀,而是用自己的火炬点燃了一片火炬。在他的带领下,中国形成了一支高质量的杂交水稻的人才梯队。上世纪,他曾把自己发现的野生稻资料无私地提供给各地的科研机构,从而大大推进了杂交水稻在全国的研究。他还把**拨给的数千万元资金奉献出来,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袁隆*的学生邓华凤根据老师的思路,历经两年使两系法杂交水稻的设想变成现实。报奖时,邓华凤想在名单上把袁隆*排在第一的位置,袁隆*却坚称,不排第一、不排名,他本人不参与评奖,充分表现出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广阔胸怀。

发掘和弘扬袁隆*的精神价值,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每一位知识分子都应该以袁隆*为榜样,耐住寂寞,集中精神,在自主创新的征途上奋力向前!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7

袁隆*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8

袁隆*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袁隆*,就要学*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袁隆*,就要学*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学*袁隆*,就要学*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9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袁隆*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1966年,袁隆*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与大地贴得更*,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的话。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必将其代代传承。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篇10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相关文章:

★ 袁隆*的事迹及精神作文(精选8篇)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精选7篇)

★ 袁隆*的主要事迹和贡献五篇

★ 袁隆*的优秀事迹介绍五篇

★ 袁隆*伟人事迹简介5篇

★ 袁隆*的人物事迹素材(5篇)

★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事迹故事(5篇)

★ 袁隆*的事迹素材简短10篇

★ 中国科学名人事迹6篇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事迹简介(5篇)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9

经过一夜忐忑等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领军的中国超级杂交稻今日成功通过亩产900公斤世界纪录大考。这位年过八旬的耄耋老者当日向媒体揭秘了令世界侧目的中国“超级种子”。

2011年9月18日,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程式华率领的中国农业部超级杂交稻验收专家组,对位于湖南隆回县羊古坳乡雷锋村的107.9亩“Y两优2号”超级稻试验田进行了现场抽签验收。程式华次日公布的验收结果称,这片百亩试验田*均亩产达926.6公斤,标志着中国超级杂交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攻关大获成功。

在全世界一半以上人口依赖稻米作为主食的现状下,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一直是各国奋斗的目标。日本、国际水稻研究所都制定过水稻高产育种计划,仅日本曾在4.5分小面积土地上实现亩产800公斤的目标。杂交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始终是世界杂交水稻史上无人登临的高峰。

自上世纪以来,由袁隆*领衔的中国科研团队曾先后于1999年、2005年成功攻克超级杂交稻大面积亩产700公斤、800公斤两大世界难关,使中国杂交水稻超高产研究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 10

我最崇敬的人就是袁隆*爷爷,国际上有许多家机构高薪聘请袁隆*爷爷出国工作,但是他都婉言谢绝了。

袁隆*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袁隆*爷爷说:“科学研究要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这个是关键。搞科研,应该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应该多读书但不能迷信书本。科研的本质是创新,如果不尊重权威、不读书,创新就失去了基础;如果迷信权威、迷信书本,创新就没有了空间。”

“知识+汗水+机遇+灵感=成功”是您一生的缩写。袁隆*爷爷,您是一位科学巨匠,一颗闪耀在科学天空中的巨星。作为一名普通的少先队员,我对您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崇敬。

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国知识分子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集中体现了我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集中体现了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创新、顽强拼搏、为中华民族争气的宏大抱负,集中体现了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易*人、甘为人梯的崇高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写下了美好的篇章,用自己的勤奋和智慧做出了无愧于祖国和时代的贡献。”

爷爷,您的一*话深深地教育了我,您是我最崇敬的人。今天,我是天真浪漫带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员;明天,我将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我一定以您为榜样,好好学*,为祖国作贡献。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范本5份(扩展2)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通用5篇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 1

作为国内外著名的科学家,袁隆*自然成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会收到很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上海一个盲童的来信,信中不仅表达了对他的尊重,也表达了孩子对未来的迷茫和迷茫。袁隆*读着孩子们的真挚来信,深受感动,立即摊开纸,拿起笔,动情地写道:".生活是完美的,我们的世界是完美的,而且会越来越完美。虽然看不到,但心里能感觉到。你身边的爷爷奶奶叔叔叔叔都在关心你,帮助你。你是一个有抱负有梦想的孩子,好好学*,将来长大了一定比别人有更光明的未来。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的故事。这位伟大的作曲家虽然双目失明,但他从小就努力工作,在钢琴的键盘上创造出美妙的乐章,让音乐陪伴人类到一种史诗般的.痴情状态。努力吧,孩子,虽然你是瞎子,但你有光明的未来……”

可见袁隆*对这封信的回复充满了真实的情感。对于一封从未谋面的远方来信,袁隆*依然能认真对待,用情感和真诚回应。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这位科学家有多善良,他的社会责任感有多强,他的情操和人格有多美好。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 2

1942年初秋,袁隆*从重庆市龙门浩小学毕业,进入复兴初级中学。

在学*中,袁隆*有个特点,就是喜欢思索,爱提问。

一节数学课上,讲“有理数”这一章。老师讲了一条乘法的重要法则:同号相乘的数取“+”号,并把绝对值相乘。老师进一步解释说:“这就是说,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

袁隆*边听边想,正数乘正数得正数,这好理解;负数乘负数也得正数,这是为什么呢于是就发问:“老师,负数乘负数,为什么得正数”袁隆*尽管没有从老师的回答中得到满意的答案,但却使他对这些抽象难懂的概念产生了兴趣,增强了逻辑思维潜力。

有一次,老师讲到一个世界难题:一角不能三等分。袁隆*觉得不好理解,他认为一个角就应能够三等分,比如一个90度的直角,分成各30度,不是分得规规矩矩的吗但是老师说,这样分不对,就是不能三等分。

为什么一角不能三等分呢袁隆*感到里面肯定有道理可讲。他自己想不出来,老师又没有把其中的道理讲清楚,他的心中留下了一个大疙瘩。

这些留在心中的疑惑,实际上是袁隆*思维发展和心灵成长的标志。他开始对抽象的概念发生兴趣,开动脑筋进行思索,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学到了不少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 3

跟袁隆*很亲*的人说,袁隆*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然而这位最富有的“赤贫者”对自己清心寡欲,却对社会极慷慨、极具忧患意识,至今,他将所获的12.5万美元世界粮食奖的奖金,捐赠给了由他发起成立的科技奖励基金会,以扶掖新人……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 4

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袁隆*很有钱,但他是一位拿国家俸禄的科学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连工资和补贴加起来,总共4000多元钱的样貌。他乐呵呵地说,这些收入不低了,够我花的了,所以,他几乎将在国际上获得的所有大奖的奖金都捐赠给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会,以表彰和扶掖对农业科研有贡献的人。此外,他还出资捐助过教育事业。

他对于金钱的观点,一是不吝啬,二是不奢侈。在袁隆*看来,金钱的多少,无非是一个数字,他说:“钱是要有的,要生活,要生存,没有钱,饭都吃不上,是不能生存的。但钱够一般日常生活开销,再小有积蓄就行了,对钱不能看得太重。”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

对人生,对金钱,对地位,乃至对家庭,袁隆*悟得很透彻明了,他向来对自己很“小气”,对别人却有一份古道热肠,侠义肝胆,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他都会尽全力帮忙他人。他是博士生导师,带过许多博士生,其中有一个是从农村来的,家里生活较困难,有一次,这位学生打电话给他,说是父亲病重住院,急需用钱,他十分同情,从自己的工资收入中给那个学生寄去了两千块钱。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 5

我们都听说过袁隆*,他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那么关于他的人物事迹有哪些介绍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范文(实用10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1

袁隆*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袁隆*,就要学*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袁隆*,就要学*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学*袁隆*,就要学*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2

所有最普通的中国人,都知道袁隆*。袁隆*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而在许多人的心里,他更是一种精神的化身。在共和国的脊梁人物中,袁隆*是极具标志性的存在,是中国数十亿人深情爱戴的“国民英雄”。袁隆*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

1966年,袁隆*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他日夜操劳在杂交水稻科学研究一线,只为14亿中国人有饭吃。在普通中国人的认识中,“袁隆*”三个字是一个充满意义和情感的象征,象征着一个国家的人民从饥饿走向温饱,从贫穷走向富强,从赶上时代走向引领时代。从“两弹一星”“超级杂交水稻”,到今天“天问一号”跨越行星际,共和国的科学家们向真理之路不断探寻,靠着自力更生、顽强执着和大胆设想、认真求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

“与大地贴得更*,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的话。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一生都在追梦,在大地上追梦。袁老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研工作不只是仰望星空般高深莫测,还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的使命追求。杂交稻研究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对真理的渴望和向往,是对中国人民的负责。袁老用双脚丈量写在大地上的真理,他的“实验室”就是国民经济主战场,他的科研目标很纯粹,就是解决吃饭问题。

袁老是共和国最不*凡的农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个曾经历过旧中国贫穷落后年代的人,内心烈的愿望是用自己的科研,播下改变中国的种子。这位老人也是最伟大的农民,他留给青年人的话是: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躬行实践、厚积薄发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他躬身力行,在农田里做实验,90岁高龄的时候还在坚持做科研,实现“高产更高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是他心头的重中之重,他要解决的不只是当代人的吃饭问题,他想永远解决中国人的饭碗问题。

今天的中国,一项项代表着人类科技前沿的成果频频凝聚全球关注的目光。我们深知,没有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际竞争中腰杆子就不硬,正如“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让中国人民的腰杆子挺起来。今天一位科学巨擘走了,但他的精神还在,还在深深濡染着每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们必将其代代传承。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3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看到老百姓因粮食不足而深为饥饿所困时,他便悄悄埋下了消灭饥荒的梦想种子。袁隆*院士曾言:“作为新中国培育出来的第一代学农大学生,我下定决心要解决粮食增产问题,不让老百姓挨饿。”1956年,袁隆*带着学生们开始了农学实验。几年时间便发现水稻中有一些杂交组合有优势,并认定这是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途径。1966年,袁隆*发表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正式拉开了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序幕,也拉开了袁隆*追逐“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的序幕。

十年田垄勇突破,袁隆*院士的追梦路坎坷而持久。1973年,他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1981年,***将“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授予以袁隆*为代表的全国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5年后,袁隆*正式提出杂交水稻育种战略:由三系法向两系法,再到一系法,即在程序上朝着由繁到简且效率更高的方向发展。经过9年努力,两系法获得成功,它保证了我国在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1979年4月,杂交水稻国际学术会议上,袁隆*宣读了自己的论文《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中国第一次将杂交水稻研究的成功经验传递给世界。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正处于艰难的探索时期,国际形势紧张、国内科研条件远远落后于西方、冲击、百姓们生活困苦,但尽管形势如此严峻,袁隆*却坚守住了自己战斗的阵地,一步一步的推动着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事业迈向世界。

梦想之路无止境,2019年6月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亲笔签名的“告示”,他给团队定下了“三大新目标”:超高产冲刺、耐盐碱水稻及第三代杂交水稻。而事实也证明袁老的辛苦研究并没有白费,就在今年七月,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进行了测产验收,测得早稻*均亩产为619。06公斤。早稻加晚稻亩产1500公斤目标达成!袁老终身奋斗的事业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的学*。

淡泊名利守初心,袁隆*院士的杰出贡献让我们肃然起敬,国家也给予了至高荣誉但他的生活依旧朴实无华。他曾言道“倘若对钱看得太重,被金钱蒙住了眼睛,就容易迷失自我,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漠不关心的自私的人,人要是成了金钱的奴隶,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呀。”作为蜚声中外的大科学家,袁隆*自然而然成了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心中的偶像,每年都要收到许多来信。有一次,他收到寄自上海的一位双目失明的小朋友的来信,信中除了表达对他的崇敬以外,还道出了这位小朋友对前途的迷茫和困惑。读着小朋友真挚的来信,他也给出最真挚的建议与指点。他慷慨解囊支持教育事业,却骑着摩托车去试验田,他喜欢呼吸田野的气息,喜欢与稻田亲*。他,*实而伟大!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4

彩虹,总在风雨后出现;成功,总是在付出血汗和经历坎坷之后才会来到我们身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就是在经历过无数挫折、失败,付出了大量精力、汗水之后成功培植出了高产量水稻——杂交水稻。

袁隆*是一所农业大学的教师,在充满饥饿的时代,他立志要培植出高产量的水稻。一次大暴雨毁了他实验田中的杂交稻,家中的盆栽水稻全部被***砸了……在研制的过程中,他虽然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是他毫不放弃,坚持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杂交水稻被他研制成功了。

在“风雨交加”的培植实验道路上,他不屈服、不向困难低头的顽强精神把我深深感动。袁隆*是值得我们学*的榜样。比起袁隆*,我就要和他相差“十万八千里”了。记得有一次去爬山,我刚爬到一半就累得不行,不愿意跟着“大部队”向胜利前进。现在想起来,自己真是太容易向困难低头了。

在生活中,我们会有许多挫折、坎坷、不顺心,但只要战胜这些,美丽的彩虹就一定会出现在你眼前!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5

袁隆*在早稻常规品种实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一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这样,袁隆*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而无杂的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的课堂上来。之后,他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株”从那时算起,袁隆*和助手整整花了6年时间,却仍没有达到他想要看到的成果,但他毫不气馁,吸取了这6年以来的教训,终于达到了他想要的成果。

看了这部片子,我想到了我自己;有一次,我做了很多作业,碰到了一道稍微有那么一丁点儿难的题目,我就去请教爸爸,不多考虑什么,但等爸爸做出来题目之后,我才发现这道题是多么的简单。以后我一定会多思考再请教。

袁隆*坚持不懈的精神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我会学*他,做一名和他一样的人。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6

袁隆*爷爷他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杂交水稻研究中,他把价值连城的珍贵稻种毫无保留地奉献献给全人类,使亿万饥肠辕辘的人从此吃饱,吃好,他做出了世界级的贡献,享有世界级的声誉。

袁隆*爷爷91年的人生每一年时光都值得我们去学*去了解,袁爷爷是一个风趣丝幽默且*易*人的一位老人家,他心忧天下,造福人类,自强不息,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袁隆*爷爷曾说过"人心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情的本来面目”这句话用在我们身上再合适不过了,我们出生在一个好时代,不愁吃不愁穿,不曾体验过挨饿受冻的日子,物质上容易得到满足,但是精神上却得不到满足,人也容易浮躁,然而老辈的人虽然物质上较为匿乏,但是精神上却是丰富的,他们的内心也是无比纯粹的。

再次向袁隆*爷爷致敬,西沉了就不再升起,划过天空就不再回来,但是您的光荣奇迹将会被一代一代的传下去。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7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位世界“水稻之父”创造的奇迹倍受全世界人民的瞩目,也造福了全世界。

袁隆*生于1930年9月1日。上世纪60年代初,他目睹了农民们粮食短缺的现状,于是决心改良水稻品种,探索科技兴农之路。在他的科研团队一次次努力下,终于发明出了水稻新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的精神是令我们敬佩和感动的。在当时,这种设想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要沿着当时被批判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基因和染色体学说进行探索。但袁隆*不怕困难,决心改良品种。并且袁隆*不迷信权威,按照米丘林、李森科的经典理论,水稻作为自花授粉的植物没有杂交优势,实验没有任何意义。袁隆*却要亲自试验,用自己的双手和大脑,开拓出一条新的科技之路。这条路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但科技创新精神和报效祖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他坚持不懈地努力,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和饥饿和灾荒作斗争,解决农民们的温饱问题。袁隆*以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和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了新一代水稻品种——杂交水稻!

袁隆*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难题时,我们要坚持不懈地钻研,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定要做了,就要奔着目标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先生报效祖国的精神,要从小好好学*,长大后立志成为国家的栋梁。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8

袁隆*院士作为科学家,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人才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树立了学*的典范。一是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其人可敬的方面很多,尤其作为一个学*楷模被润色的更是一个完人。而我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以学*他什么呢?泛泛的说学*袁隆*似乎各个方面都都可以学*,那把目标就设定成一个完人,对自己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我认为能够袁隆*身上突出的精神实质就是他的事业心。他做出的贡献之大可以造福全人类,而这一切的贡献都建立在他的事业心的基础上。至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他个人如何爱国,爱社会,这是促成他有事业心的基础。我们是生活在不同年代不同地域的人,不可能有一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不可能对国家对社会怀有同样的情怀。但是这种背景并不能影响我也有一个同样的事业心。每个人从事着不同的工作,并不是每个人的工作都有那样的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但是每个人的工作对自己本身就是全部,那就是这个人的事业。这个事业的初级阶段是为了安身立命、养家糊口,而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是否能有更高的追求呢?作为一个***员投入到了***事业中,是否应该有一些社会理想呢?我想这是作为我,一个普通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我们每天可能只是做着普普通通的事情,想不到杂交水稻这样宏伟的命题,但是我们做得一点点小事,如果能够当成事业来做,对个人,对社会都会有很大的成就,每个人都可以有很精彩的事业。我现在从事环保行业的工作,可以说是大事业中的一个小角色。也许我没有机会去做袁隆*那样重大的项目,获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但我有很多机会完成眼前的小项目,小成果。而这今天的小,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事业的全部,谁能说不是以后做大的基础呢?所以学*袁隆*精神,我觉得,从现实意义出发,应该落实到自己从小事做起。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应从袁隆*的成功道路上得到点启示,从基础的工作中寻找自己事业的起点,从点滴的努力中搭建自己事业的高塔。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9

“让更多的人吃饱”袁隆*91岁离开。大师陨落,全世界哀悼。他的去世是中国和世界科学界的巨大损失,也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巨大损失。“国家的脊梁”将被我们永远铭记。

杰出贡献改变世界。袁隆*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受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先驱,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他发明了“三系”杂交籼稻,成功开发了“两系”杂交水稻,建立了超级杂交水稻技术体系。几十年来,他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世界60%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的贡献是显著的,“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学术态度影响深远。袁隆*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和挫折。无论什么情况,他的身体里总是流淌着祖国和世界的血液,他的青春散落在田野里。他还在孜孜不倦的攀登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的科研有很多疑惑、失败、挫折。他一直埋头苦干,不怕吃苦,闯出一片新天地。他的那句“科研怎么会失败?”一直激励着无数科学家参与游戏科学竞赛;他的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也不要怕别人说你不落俗套”一直激励着青年学生勇闯创新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篇10

袁隆*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袁隆*,就要学*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袁隆*,就要学*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学*袁隆*,就要学*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200字(实用10篇)相关文章:

★ 袁隆*的事迹作文素材300字10篇

★ 袁隆*的事迹素材简短10篇

★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人物事迹和精神(精选7篇)

★ 袁隆*的事迹(推荐5篇)

★ 关于袁隆*事迹材料7篇

★ 袁隆*伟人事迹简介5篇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事迹材料(实用7篇)

★ 功勋模范人物袁隆*事迹故事(5篇)

★ 改革开放先进人物袁隆*事迹

★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事迹材料5篇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范本5份(扩展3)

——航天精神素材人物事迹实用5份

  航天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1

从小我就对航天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浩瀚的宇宙充满着好奇,爸爸经常给我买一些科普书籍,在书上,我看到了许多科普知识,同时,爸爸还告诉我,宇宙中还有许多奥秘,需要我们去不断地探索研究,听了爸爸的话,我梦想着在不久的将来,自己能成为一名航天员,去太空进行探索,去解开这些奥秘。

曾经有人说我是痴人说梦,也有人笑话我这是不切实际的空想,假如人类没有飞天的梦想,莱特兄弟就不会制造发明飞机,现在,我们的祖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如此迅速,我想,在不久的将来,我的梦想一定可以实现。

振奋人心的时刻终于来了“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的成功,实现了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刘洋成了中华女子飞天第一人,我激动不已,钦佩和羡慕之情油然而生,我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女航天员必须有强壮的体魄,科学的头脑,超人的毅力,但我认为要想实现我的航天梦,付出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因为我深知:“古人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此时,我读了《放飞梦想》这本书之后,我的梦想之火越燃越猛烈,刘洋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载人航天的精神,更加坚定了我要成为一名航天员的决心。

就在那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像刘洋大姐姐一样驾驶着宇宙飞船去太空访问,我首先来到月球上,嫦娥阿姨热情地接待了我,令我在月球上到处参观,并详细地给我介绍了月球上的情况,接着,我又去了火星、天王星、海王星等许多星球,这些星球虽然离地球遥远,每个星球上的生存环境也各不相同,但外星人对地球人非常地友好,我正高兴的与外星人交谈着,一阵清脆的铃声惊醒了我,我感到很可惜,真想跟外星人多交谈一会。

我把梦中的情景告诉了爸爸,爸爸摸着我的`头,语重心长的说:“你有一个远大而美好的梦想,要实现你的这个梦想,不但要有坚强的意志力,还需要有广博的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只有为之奋斗的人,才会取得成功,实现自己的梦想。

“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承载着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为了自己的航天梦想,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一定要努力学*科学文化知识,让我美好的梦想成为现实,让祖国为我们这一代人而骄傲!

  航天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2

人类航天史已经记下这样一个瞬间,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00秒,航天员翟志刚身穿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服,从七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这是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一个重大跨越。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在浩瀚太空印上自己的足迹。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的三个实现太空行走的国家。这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三度金秋,三度飞天,三度突破。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明代万户乘坐47支火箭开始人类首次飞向太空的包装尝试,再到现代杨利伟独自一人造访“天空”,到费俊龙,聂海胜携手巡天归来,到翟志刚出舱漫步,中国航天人把一系列超越梦想的飞跃,标记在了太空之上,成员从一到多人,飞行时间从一天到多天,航天员活动范围从舱内到舱外……

翟志刚留在太空上的一小步,是中华民族历史性的一步。

这历史性的一步,所显示的是中华民族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实力。

综合国力的大步跨越,托起了中国载人航天的大步跨越,从高安全,高可靠性的运载火箭到现代化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从遍布陆,海,空的航天测控网到先进的立体搜救系统……决定神舟一步一步跨越的这一切,无不源自于改革开放所积蓄的巨大经济和科技力量。

尽管在太空探索的许多领域,中国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但坚定地迈出了第一步,一定能够迈出坚实的第二步,第三步。因为,中国航天拥有一支能够站在世界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在腾飞的火箭中,加注了一个焕发青春的民族的雄心壮志和动力之源。

  航天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3

耸立如巨人的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已经光荣“退役”。站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下,大风在耳边呼啸。望向四周,高阔的天空下,戈壁滩一望无垠。正是在这里,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启山林。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航天事业处于一片空白。***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发展航天事业的伟大决策,航天人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宇宙进军的号角。

作为人类历规模的航天器,空间站代表当今航天领域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11艘神舟飞船成功发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员队伍叩问苍穹,天和核心舱升空,中国载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梦想逐步变现实。

不仅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等无不捷报频传。中国航天起步晚,起点低,为何还发展快、本领高?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宝”。每一次关键技术的突破、飞行试验的成功、艰巨任务的完成,无不凝聚着***的决策和关怀,凝聚着党组织和广大航天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是***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决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业前进的方向。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

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条件或许没那么苦了,航天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有人曾问两度飞天的聂海胜和三度圆梦的景海鹏:“你们已经实现飞天夙愿,未来还打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航天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4

寒假里,我一口气读了一本书:《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这本书描述了伟大科学家钱学森的一生,看完书之后我有着非常多的感慨。

钱学森生于1911年,小时候的学*成绩非常好。他到大学的时候,语文老师觉得他语文不错,就叫他读语文,数学老师觉得他数学不错,又叫他读数学。到最后钱学森选择了什么?让我震惊的是,钱学森说:"现在祖国的科技这么落后,工人这么的少,我要学工程,到时为祖国效力!"我看到这行字后,发现钱学森真的很爱国。

过了不久,钱学森又去美国学科技。一开始,美国人十分歧视他,甚至有次钱学森看电影时,有位美国人让他坐到其他位置上,原因是他不想和中国人坐一起!当时的钱学森非常愤怒,他直接离了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这是赤裸裸的种族歧视,活生生的蔑视!美国人说什么民主、和*,你们做的比我们差远了!

钱学森学*非常用功。他一到美国,就拜了冯?卡门老师为师,并且努力的学*。钱学森即将回国时,他的认真换来了冯卡门老师的一句话:"现在,你在学*上已经超过我了。"天哪,钱学森努力的结果是超过了如此有名的冯?卡门教授!这样的成就,几乎没人做得到,而他却没有翘尾巴,一点没有洋洋得意,还是那副谦虚的老样子。

钱学森的确是个真正的爱国人。他在美国的时候被美国人强行留在界内,就连钱学森的每一封信、每一次电话都要偷看偷听。后来钱学森终于回到了国家,有位朋友问他:"你在美国怎么不买保险、股票呢?"钱学森回答说:"我不是在美国长大的,所以我没有买过一美元的保险、一美元的股票。"

钱学森回国了,中华人民都乐开了怀。钱学森马上在中国建立了非常多的"第一":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研究机构;第一枚液体探空火箭;第一枚*程地对地导弹;第一枚中*程地对地导弹……在钱学森的带领下,掌握"两弹一星"科技的不再是美国、苏联了,中国也要加入这个名单。

我看这本书时,有着许多不同的心情。当日本人的大铁蹄践踏着东北时,我的内心是愤怒的;当苏联宣布与中国破除联盟并撤出三百多位研究员时,我的内心是震惊的;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之一时,我的内心激动万分;当中国的人造卫星成功返回时,我的内心已经不能用语言形容了!

钱学森是伟大的科学家,我长大后也要像他一样,做个科学家,为中华人民效力。

  航天精神素材人物事迹 5

载人航天是人类航天活动中系统最为复杂、难度、要求最严的系统工程。按照空间站建造任务规划,今明两年将实施11次飞行任务,包括3次空间站舱段发射,4次货运飞船以及4次载人飞船发射,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空间站将进入到应用与发展阶段。

每次飞行任务都是一项“大工程”,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人的心血智慧。为确保任务顺利实施,各系统各单位全力备战,以优异成绩迎接未来。

巴丹吉林沙漠深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垂直总装测试厂房内灯火通明,人影绰绰,工作人员穿行在飞船箭体与测试仪器之间,日夜奔走忙碌。

航天事业被形容为“千人一发箭”,任何环节都事关成败,谁都不能掉以轻心。作为中国航天员进出太空的航天母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搭建安全的“登天梯”。

“数十人的吊装团队协同执行任务,每一步操作都不能出错,吊装对接误差更是小而又小。每个产品只允许一次吊装落位成功,没有重来的机会,不能有丝毫闪失。吊装对接火箭,一圈数十个螺栓要一次性全部对准连接。”基地工作人员石创峰承担吊装工作,为了做到既快又稳,他自创训练方法,在吊钩上系着焊条,操作吊车从高空将其插入啤酒瓶口里。练到最后,他和同事挥动笨重的吊车铁臂,就像挥动自己的手臂一样灵活自如。

飞行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团队把保护航天员生命安全作为底线,在神舟十三号发射、飞行、对接、停靠、返回等任务各阶段,都准备了确保航天员安全的预案和举措,还将首次启用载人飞船应急救援任务模式,全力保证航天员安全往返天地间。

只有真正了解载人航天工程的起点在哪里、道路在哪里,才能从历史中汲取力量,更好地前行。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范本5份(扩展4)

——英雄人物事迹优选【十】份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许多书信。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英雄人物事迹 3

英雄人物事迹800字五篇

要说我心目中的英雄有很多,陈胜,李广,岳飞,邓世昌,***,张自忠……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雄人物事迹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与英雄人物有关的事迹篇一

长安城的烟花绽放了,在天空的城下。那么的美那么的耀眼,犹如一朵风中的奇葩一场等待的荣华梦。几经辗转,那烟花易冷,繁华易落。谁不知那成功的荣华是半生的虚妄,死后化为随风的泡沫,而谁又学会了放弃,苍凉了一生的等待。

于是,我恨:这世间的路太硬,踩不出足迹。

于是,我叹:在成功的路上白骨累累,荒凉而寂寞。

于是我愿:这一路走来,带给我最后的幸福。

但谁又忘记,亘古的世界从蛮荒一路走来,在这经年后,又留下多少座无字的丰碑,用泛黄的字迹,记录那一场成功的荣华梦。

携一枝隽永的笔划过五千年的夜空,寻找那一个亘古不变的传说。

我循着民族的脉络而上,中华五千年的血与泪沾湿我的笔尖,成为我书写的墨。何处飘来的糯香俘虏了我。又是谁在历史的角落独自抽泣,颤我笔尖,扣响内心的琴弦。于是执意停笔观赏汨罗河沸腾的浪花。我向西而站,向着千年前的屈原曾经缭望过的方向。那如云的剑阵,遮天蔽日。那如注的鲜血逆流成河。将军圆睁的怒目,战士沁血的戎甲,思妇望断的明月,在秦的铁踢下如一个将心,摇摇欲坠。你是否决定了独自忍着伤与痛从这个血腥的梦醒来。你是否明了昏庸的王道,黯然伤殇。于是,楚王皇宫回荡着你意气的声音。这赤县神州怎容不下你这一丝高贵的血脉,夹杂着你的梦终究还是碎了碎了。于是楚地的歌成了最后的国殇。于是你选择辞世而去。让穿越古今的汨罗河含着你无尽的悲愤与慈爱在这片楚的天地永远流淌。

浪花惊湃,屈原幻化的魂一点一点洒进这半个盛世的江山。岁月如歌,歌的是谁?谁又唱出了这精魂,在梦里给了一个人生的交错,让他停止坠入罪的国度。我站在你的千年后,嗅得见这汨罗河四散的香露,笑我迷惑的脸庞。是否楚地易醉的烈酒给了你无尽的勇气,致使你不顾这此生的荣华挑起了这国度生死的重担。我不解,飘了一年又一年的棕香啊,落入此后的生生世世。我顿悟:战在时光的裂缝中,想你坚毅的面孔独自泪流满面。是天问答你英雄的史诗。岁月忆旧在淌,而你刹那永恒

五千年待射的梦,我入神空。踏碎这盛世的烟花,力挽神弓,斗破这苍穹。

与英雄人物有关的事迹篇二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1962年8月15日,入伍不到3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享年22岁。雷锋出生于湖南**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

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有点胖,娃娃脸,眉毛粗,眼睛大,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

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出*过***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

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突然,汽车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这就是牺牲的经过。

1963年3月5日,***同志亲笔题词:“向雷***学*。”***题词:“学*雷****凡而伟大的***精神。”***题词:“向雷***学*: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的热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一位伟大的***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是的,这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与英雄人物有关的事迹篇三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东汉末年,风云乍起,战事纷飞。其间,英雄人物济济,各地之首领,趁兵荒马乱之际,就地称王。于是乎,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百姓哀呼声,奔走相告声,泣之恸天,感之撼神。

其有一曹操者,如鹤立鸡群,其文思才情之卓越,其文滔武略之出众,其志向心胸之博大,亦为人叹为观止,自惭形秽,姑且其人有如此之胆识,盖为天子所重用,其锋芒初露也。

“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曹操不罗嗦,一心要拿荆州。”

后,曹操不甘寄人篱下,继之“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镇起义之名,诛袁绍,灭董卓,妇孺皆知。人无完人,曹操亦复如是。公元208年,败于孙权,刘备,赤壁留下了他的终生难以抹去之痛,自是有统一中原之壮志,无统一中原之能力!悲哉!悲哉!曹操日日掩面叹息。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没法执着,有谁来煮酒?”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乃曹操晚年所作,慷慨激昂,其豪情跃然纸上,曹操已晚年,而拥有之才略不次于少时之潇洒,呜呼哀哉!怨天尤人。曹操一日不如一日。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曹操病重,回想一生之辉煌,“煮酒论英雄”仍令其回味悠长。“当今天下,亦你我称英雄。”一句话,显出曹操之豪放,自称英雄,乃显博大胸怀。当今天下,谁能为英雄?诸葛亮聪敏机智,鞠躬尽瘁,善莫大焉,可称英雄?却甘心为人臣子,一生为别人卖命,此人安能称英雄呼?孙权沉稳安定,可称英雄?却无远虑,亦没有统一天下之气势,此人安能称英雄乎?

三国出曹操者,才气及豪情摄人魂。中国自古出英雄,曹操者当之无愧。

自两千年后,后人为曹者之事迹美其名曰:此人乃真英雄矣!

与英雄人物有关的事迹篇四

做人不易,做英雄更难,做一名顶天地,泣鬼神,叱咤风云的大英雄难上加难。 英雄造时事,大英雄更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我,一个十五岁的少女,与追星族们有着相同的花季,却与星族们有着不同的追求:我羡慕英雄,无时无刻不在追寻着英雄。

我把目光投向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看:一位身披大氅,坐跨枣红神马,迎着猎猎北风,人昂马立。对:这就是令我五体投地的拿破仑,他身经百战,大战四十场,成就千古英名,被誉为法兰西的国魂。连贝多芬都称颂的大英雄,您说我能不羡慕吗 无奈地域所隔,时光不在,我不仅成不了拿破仑,就连踏上拿破仑战斗过的土地都十分渺茫。

我把目光转向革命圣地延安,吟咏着:几几**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只见:窑洞里走出一位大英雄:他身材魁伟,面带红光,壮语豪言。他,创立世界第一大党,引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击日本侵略者,推翻蒋家王朝,终使我们当家作主站起来。对,这就是***。然而,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实践者,在当时没有第二位。我只有崇敬,崇拜,敬佩加敬仰。

我再把目光转向西楚大地,这里历史的尘封中,走出了我的同乡——西楚霸王项羽,他高唱力拔山兮气盖世,他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举义旗,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终使八百里秦关皆属楚。快哉,何等气盖,真英雄也!

然,拿破仑远逝,***千古,楚霸王尘封,欲寻英雄无形踪,内心空,空,空。 我慨叹:烽火不起,时事不再,和*之日,英雄难觅。

每天所见的:身染粉笔的`教师,头带安全帽的工人,身着红服的清洁工,冒雨执勤的警察……哪里会看到英雄 每天所经历的:频繁的作业,无尽的考试,苦苦冲刺的高考。整个人如同圆规,每天画着周而复始的圆,哪里会产生英雄 灯下,我昏昏欲睡,索性来个彻底大睡,梦中:我看到一批批学生跨进大学之门,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干净的马路向远方延伸……突然,一辆车飞速向我驶来,即将撞上之际,警察一双大手,使我重获新生……

我回忆梦中之景,幡然醒悟:育才的教师,建筑的工人,马路的清洁工,置自身性命于不顾的警察,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英雄吗?

与英雄人物有关的事迹篇五

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英雄。她的身材中等,漂亮的脸蛋上有几条皱纹,还镶着端正的五官,长及腰间的头发已有一丝丝的白发。她今年已三十七岁,是我们一家六口中的大英雄。

她,每天起早摸黑,仅仅是为了叫醒熟睡中的我们,不然我会因上学迟到而必须接受纪律处分。她还提早为我们准备早餐,不让我们饿着肚子上课。

她,在每一次留校的中午,不辞劳苦的为我准备午餐,还把午餐能送到校门口,不让我为了午餐而烦恼。在我们上课的时候,她都会把家务做得井井有条,虽然累,却从不对我们埋怨。每当看见我们的衣服破了,总在第一时间将破口缝补,让人看不出有一点曾经破损的痕迹。

她,总是在我一旁督促我做作业,不让我偷懒,我有难题时,她就像一本活字典,指导我,让我改正。她也不曾给过我们任何压力,让我们自行选择想走的路,而她,却在前面为我们铺路。

她,是我的良师益友,在我有心事时总能一眼就看出,之后就会开导我,帮我解决问题。她也对我们一视同仁,从不偏袒任何一方。当我们任何一人做错事时,她不打也不骂,只会用温柔的声音劝导我们,不让我们步入歧途。在我害怕的时候,她总是在一旁温柔地说:“不要怕,要坚强,记得,我就在你身边!”

在我的记忆里,她总是微笑着的,但是,我知道有时候,她也会感到伤心、难过,甚至会在被窝里偷偷的哭泣。因为,人总会有七情六欲,她只不过是为了不让我们担心或难受,所以才一个人独自承受而已。

而她,是我心目中一辈子的英雄——妈妈!

英雄人物事迹600字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乱世出英雄”,此言不虚。七国纷争,秦末烽烟,鼎足而立,铁马金戈……走进中华那延绵数千年的时空长卷,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熟悉鲜活的面孔,烙进心里的是一股股纵横驰骋的豪情,让我们凭栏吊古,追溯古今,去感受那英雄人物的豪情壮志。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雄人物事迹范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英雄人物事迹范文一

从古至今,无数风流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上写下了他们的美名,留下了他们的事迹,绽放了他们的光彩。他们在一生中谱写了一首首壮丽的诗篇,拨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弦。

很多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我也不例外。最令我深深折服的要数诗仙李白。他是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豪放派诗人。一提到他,我就会情不自禁想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高昂的基调。李白诗呈现出的那磅礴的气势,无不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飞流直下三午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把瀑布描写得淋漓尽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多么鼓舞人心。我佩服诗仙李白,特别欣赏他过人的才华和大胆的想像,欣赏他的豪放个性和浪漫主义诗风。

当然,我心中的风流人物不只是李白。还有视纪律高于一切的邱少云,宁愿自己被火烧死,也要维护整个集体的利益。还有范仲俺,心里装着人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上之乐而乐”。还有我国古代抗金英雄岳飞,保家卫国,英勇奋战。还有女中豪杰花木兰,她代父从军,在军中数十年,立下赫赫战功,竟没有一个人识破她女儿身!还有威震一方的武则天,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为千万中华妇女争光显采,真是了不起!……

在战场上立下卓越_战功的勇士,在群众中为人民服务的使者,在纸张上写下壮丽诗歌的诗人,他们,就是我心中的天使和英雄,他们的灵魂激励后人奋起,他们的精神永垂不朽!

我为中华民族出现了这么多的文武人才而骄傲而自豪!

英雄人物事迹范文二

你最尊敬的一个英雄人物是谁呢?当有人提出这个如此简单的问题时,却将有一些人给难住了。而我最尊敬的一个英雄人物则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一个主要人物-----“战神”关羽。想知道为什么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关羽,字云长,有“战神”之称。在一次对战中,关羽曾被曹军层层包围,但他并没有就此而投降,而是继续拼死战斗。终于经过张辽的细心劝说,关羽看着身后主公的家眷,无赖之下才肯暂时归顺曹操,并说只要知道了刘备的下落,就立马要去投奔于刘备。看到这里,我不禁感叹道:“关羽这样忠心待主,这世上能有几人可以与他相比呢?”曹操送给关羽的佣人,金钱等东西,关羽一概不接收,唯独一匹赤兔马,关羽对其爱不释手,曹操问为什么?关羽说:“有了这一匹快马,我只要一日便可到达主公那里了!”关羽时时牵挂自己的主公,怎不令我尊敬呢!

关羽不但十分忠诚,而且还武功超群,勇猛无比。话说关羽在曹营时,袁绍曾派他的大将颜良来曹军关外挑战,曹操连派几名猛将去应战,都被颜良所斩杀,曹操大急。这时关羽手拿青龙偃月刀,跨骑赤兔马就势奔入颜良军中,一刀将颜良斩于马下,直取颜良首级,提着颜良的首级飞快地奔回曹营中,而整个过程就像是杀入无人阵地……当关羽知道刘备的下落后,不惜一切代价想要投奔于刘备。因为没有曹操的通关文书,一路上遇到了许多阻拦,最后,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安全将刘备家眷送至其营中。我心中暗自佩服,关羽真不愧是一代大将啊!

关羽的忠诚,有勇有谋是我们学*的榜样!

英雄人物事迹范文三

同学们,每个人心中总有值得自己感动的大英雄。今天,我就和大家说一说我心中的英雄吧!

在1934年11月初,担任红10军团军政委**的方_志敏同志奉命率领红军出征与敌人抗争。可恶的*****军队派出重兵围追堵截。方_志敏被俘了。*****派怎么也不敢相信在这样的一个“大官”身上尽然没有搜出一分钱来,只搜出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后来在监狱中,狠毒的敌人对他进行了百般非人的折磨。种种酷刑让人生不如死。可敬的方志_敏始终坚贞不屈,在如此情况下,挥笔写下了感人肺腑的文字:“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苦难的地方!”“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瞧,多么伟大的精神呀!

你还记得这首诗么?“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人民的英雄,要数刘志丹。”对,这是*****对刘志丹烈士的赞扬。在1928年渭华起义失败后,刘志丹机智地化妆成货郎返回陕北,仅靠几只驳壳枪和那英勇无畏在西北土地上开创出一片革命的新天地。就在1936年2月,刘志丹在与敌人作斗争时不幸壮烈牺牲。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因为他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啊!

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他们么?因为我喜欢他们的精神,我喜欢他们遇到困难总是会竭尽全力想出办法,我喜欢他们为了祖国愿意奉献出自己的全部。

英雄人物事迹范文四

英雄永远都是令人敬仰的,我心中的英雄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在家里六七个孩子中排行第一,做为大姐姐的奶奶从小就失去了很多的自由。奶奶是在建国初年出生的,与我们的祖国妈妈一同成长。时至今日,头发花白的奶奶讲起以往的岁月来,都是沉淀过后永不失色的存在。

奶奶小学时的成绩很好,但是由于家里的弟弟妹妹众多,奶奶选择了主动退出。小学还没有毕业的奶奶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是在生活中遇事不慌不乱,她对待每一件事的看法也相当有深度。这或许与奶奶的为人有关。

在奶奶的成长道路上,其中面临的艰难险阻是不可言说的,在有一段时期里,家里的经济困难,全家的生计问题全都压在了奶奶的身上。在那段多事之秋的时光里,奶奶一人北上,在异地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一整个家。

就算现在奶奶已经年老了,但是奶奶身上的韧性与坚强依旧存在。奶奶之所以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正是因为奶奶永不放弃,永不服输的精神。

我常常好奇奶奶在异地打工的那段时光,所以一找着时间,我便朝着奶奶询问。我知道的越多,我的心里也就越发的对奶奶敬佩了起来。

一个还差两年成年的女孩独自在外拼搏,这其中的苦是不可想象的,更何况,还仅凭自己的一人之力干出了一番事业来,这就更加的不简单。令人刮目相看之际,无不赢得了众人的敬佩。

我的奶奶是一位英雄,我记得奶奶说过,她是极爱读书的,但当年她不得不退出读书。现在退休后的奶奶有了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年少时的梦想,我心目中的奶奶就是一位英雄。

英雄人物事迹范文五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古今大地英雄路,望古今,意涩苦,多少英雄都作了古。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中,曾经记有大大小小多少英雄的丰功伟绩,他们的事迹流传千古永垂史册。

汨罗江上,浊浪排空,山峦潜行,以为衣着华丽的儒者,盯着风,灌着酒,他为楚王的昏庸而无奈,他为奸臣的排挤而愤怒,他为自己的无能而愧疚。他的心都碎了,狂风扯着他的衣裳,想留住这位忠义之士。可是他失败了,他纵身跳入波涛汹涌的江中,一去不复返。

这是一种美,一种凄凉的美,您安息吧,端午我会想您致敬!

同样是江边,同样也是一位仁义之士,腰佩利刃,背向大风,吟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千古名句,在茫茫的大雾中消失。

这是一种美,一种悲壮的美,您安息吧,易水旁会有我为您插一束白菊。

浓浓的火药味弥漫在空中,前面是敌人的火力点,看着战友们一个接一个的倒下了。他决定了,不过就是一死,他慢慢靠*火力点,炮弹在他的身旁炸开了火,土壤飞溅着,他纵深一跃,有身体堵住了敌人的火力口,时间却定格在那一刻。

这是一种美,何等英勇的美!

尝,英雄泪;听,英雄吟;颂,英雄赋,感;英雄情。

英雄们,华夏正在强大,社会正在进步,你们安息的走吧。

  令人感动的烈士——邱少云

  前几天,妈妈为我买了一本《英雄人物故事》,我可爱看了。今天上午,我打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集体主义精神开模邱少云》,很快被这个故事吸引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他们连潜伏在离敌人只有60米的草丛中。当敌人的***把邱少云烧着时,他要扑灭身上的火并不难,但这样就会暴露目标。邱少云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强忍着疼痛,将手深深插入泥土里。烈火在邱少云身上少了整整30分钟,他始终没有动一下、喊一声,直到牺牲。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战斗很快取得了胜利。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性情久久不能*静。邱少云真是个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英雄。虽然邱少云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的心中。邱少云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值得我们学*。我想,在我们班级中,每个人都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比如上课时,每个人都用该自觉遵守纪律,专心听讲。如果谁违反了记录,就会影响大家上课。这学期,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有一次数学课上,我一直在做小动作,张老师便停下课来批评我。现在想起来真惭愧。从今以后,我一定以邱少云为榜样,在集体中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违反纪律,做一个人爱集体的好学生。

  令人感动的烈士——邱少云

  前几天,妈妈为我买了一本《英雄人物故事》,我可爱看了。今天上午,我打开书,津津有味地阅读《集体主义精神开模邱少云》,很快被这个故事吸引了。

  这个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夺取391高地的战斗中,邱少云他们连潜伏在离敌人只有60米的`草丛中。当敌人的***把邱少云烧着时,他要扑灭身上的火并不难,但这样就会暴露目标。邱少云为了战友们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强忍着疼痛,将手深深插入泥土里。烈火在邱少云身上少了整整30分钟,他始终没有动一下、喊一声,直到牺牲。在邱少云精神鼓舞下,战斗很快取得了胜利。

  读完这个故事,我感动的热泪盈眶,性情久久不能*静。邱少云真是个为整体,为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英雄。虽然邱少云牺牲了,但他永远活在中朝人民的心中。邱少云的集体主义精神更值得我们学*。我想,在我们班级中,每个人都要有集体主义精神。比如上课时,每个人都用该自觉遵守纪律,专心听讲。如果谁违反了记录,就会影响大家上课。这学期,我就犯过这样的错误。有一次数学课上,我一直在做小动作,张老师便停下课来批评我。现在想起来真惭愧。从今以后,我一定以邱少云为榜样,在集体中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违反纪律,做一个人爱集体的好学生。

詹天佑是我国的工程师,他不仅优秀,而且还爱国,对工作一丝不苟。中国的第一条自己修筑的铁路,是由詹天佑和学生,工人们一起修筑的。

为什么说詹天佑是爱国之才呢?因为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帝国主义的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务。詹天佑再动工的第一天,就对工人们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看到这,我从“精密”“不能马虎”“大概”“差不多”这些词中,体会到了詹天佑对于工作,总是一丝不苟,不能有一点儿差错。想起我自己,我是个马大哈,常常把作业,笔袋水壶忘带。比起詹天佑,真是大巫见小巫啊!如果让我去修筑铁路,依我那坏*惯,我想铁路十年后还没开通。我一定要该掉着坏*惯。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好好学*。长大以后,一定要报效祖**亲!

  英雄人物事迹 8

  杨根思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受到地主的剥削和压迫,心中对旧社会充满仇恨,得知***领导的军队是人民的队伍,就下定决心跟党走。入伍后,他把这种信念转化为苦练军事本领的动力,坚信只要时刻遵守党的决议、指示,就“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他随部队转战南北,不畏艰难困苦,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战争和抗美援朝的炮火洗礼,初次参加即手持长矛缴到了枪,显出智勇双全的才干;杨根思曾创造了用炸药包俘虏***军一个排的惊人战绩,被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

  1950年9月,第一次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杨根思这位新四军老战士、参加过淮海战役等大小数十次战役战斗、多次荣获战功的著名的战斗模范和爆破英雄。10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分割围歼咸镜南道美军战斗中,时任志愿军某部连长的杨根思,奉命带1个排扼守长津湖畔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29日,号称“王牌”军的美军陆战第1师开始向小高岭进攻,猛烈的炮火将大部工事摧毁。

  他带领全排迅速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待美军靠*到只有30米时,带领全排突然射击,迅猛打退了敌人的第一次进攻。接着,美军组织两个连的兵力,在8辆**的掩护下再次发起进攻,他指挥战士奋勇冲入敌群,用刺刀、枪托、铁锹展开拼杀。激战中,又一批美军涌上山顶,他亲率第7班和第9班正面抗击,指挥第8班从山腰插向敌后,再次将美军击退。

  美军遂以空中和地面炮火对小高岭实施狂轰乱炸,随后发起集团冲锋。他率领全排顽强抗击,以“人在阵地在”的英雄气概,接连击退美军8次进攻。在坚守小高岭战斗中,杨根思率领三排打退美军8次进攻,在最后只剩他一人时,他投完手榴弹,射出最后一颗子弹,一把拉着了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烟,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8岁。朝鲜**在长津湖畔修建了一座杨根思英雄纪念碑。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题词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

英雄人物事迹800字

自古以来,英雄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国时的关羽、张飞自不必说,曹操和刘备在推杯换盏之间把英雄论了。谋略过人的孔明也是经常和众英雄一起吃酒的,许多战略大事也都是在瞬间而定。酒燃烧着英雄,也成就了英雄。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雄人物事迹作文,方便大家阅读与鉴赏!

写英雄人物事迹的作文1

英雄这个名称,在我看来是让人热血沸腾的一个词,让人敬佩的一个词,更是英勇、爱国、伟大的代名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知出现了多少英雄。而在这千千万万的成堆的英雄当中,我最敬佩最喜欢的英雄是他,他就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南安人的骄傲——郑成功!

郑成功出生于1624年,是我们南安石井村人。1646年秋天,清兵进攻福建,隆武帝被捉,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敌人的“勾引”下投奔于清朝,可郑成功却不与其父亲同流合污,坚决反对父亲投靠清朝,率领部下起兵与清朝对抗。荷兰侵略者在1624年侵占了我国台湾,而且还不断地骚扰福建、广东沿海地区,使中国人民无比愤慨。因此郑成功在坚持抗清的同时,又和侵占我国台湾的荷兰兵展开长期的斗争。

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天——1662年2月1日,郑成功指挥舰队围攻殖民者统治的台湾城的情景。时至今日,我们似乎还能看见郑成功站在船上挥手指挥,将士们正向赤嵌城的敌人发起了猛攻,城下的海面上是许多被郑成功军队击中的、正在斜沉的兵舰……这激动人心的场面,令人心潮难*!也就是在那天被侵略了38年的台湾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其实,英雄不仅仅局限在于以前历史中,在现当代也有许多的英雄人物,比如领导***,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的伟大领袖——***;还有提出一国两制、改革开放英明决策的***;还有那乘坐神舟五号遨游太空的杨利伟……

英雄,这个字眼是何等神圣呀!我们羡慕他们受到了亿万人民的赞美。可你们有没有想过,那些英雄在那一阵阵的欢呼、一件件的英勇事迹的背后,又要默默承受着多少的艰辛和苦难!所以,受别人称赞的人不好当,英雄更是不好当!英雄永远都是人们心中最伟大的人!

同学们,作为祖国花骨朵,虽然我们不一定都能像英雄那样个个成大事、做伟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慢慢地开始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将来用我们的智慧与热血也谱写一首首属于自己的英雄之歌!

写英雄人物事迹的作文2

做人不易,做英雄更难,做一名顶天地,泣鬼神,叱咤风云的大英雄难上加难。

英雄造时事,大英雄更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范本5份(扩展5)

——抗击疫情人物事迹范本五份

“赵支书,最*这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很严重,你看看,我有什么能帮得上忙的......”2月2日早上,__市__苗族乡腰岩村疫情防控值守点来了一位村民,是白泥组村民__。

于是,一辆摩托车、一台小喇叭和一张口罩,组成__开展疫情防控宣传的全部装备。

据村党支部**赵庆友介绍,按照乡党委、**的统一安排部署,从1月28日开始,腰岩村就开始利用“村村响”大喇叭和宣传车在全村各组道路上循环播放防疫宣传音频,2月2日早上,__加入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现在新型冠状病毒严重传染,请大家不要出门摆寨,不要聚会打麻将,不要吃酒、吃野味,这个特殊时期,请大家在家好好待到......”一段段接地气的广播宣传,让乡间小道更加“热闹”起来。

在宣传过程中,__坚持不用上级下发的普通话版本宣传音频,而是在村组干部的帮助下将其理解透彻后,自行录制的本土方言,“讲本地话,大家听得懂。”__说。

为了让村民听得清楚内容,他的车子开得很慢,路上要是遇到行人,或者到达一处民房,__都会停下来入户宣传,确认该户已经了解疫情的严峻形势并且自觉居家不随意外出后方才离开。村子不大,但走走停停,怎么也要大半天的时间。

“虽然这样更累,但是精准性更高。”__说到。

面对疫情防控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手不足的情况,__苗族乡党委、**向全乡人民发出号召令。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党员之一,__通过网络和电视早早了解到此次疫情的严重性,并且叮嘱亲戚朋友做好一切防护工作。当乡里发出全员号召令时,他放弃在家陪伴妻女的时间,果断报了名,加入防疫一线,与全村干部群众一起筑牢疫情防控坚固防线。

“我是村民,但我更是党员,国家在这种危机的时候我就应该冲到前面。”62岁的__说道。

像__这样自发加入防疫宣传工作的人还有很多,如沙鹅村返乡大学生张宝、陈韦,马连村村民郭家林等人,组成了村级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抗击疫情人物事迹 2

面对疫情,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选择了冲上防疫“一线”;在春节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她放弃与家人团结,而是选择面对每日“无限”的工作;得知自己的奶奶生病后,她放弃去陪伴,去照顾她,仍坚持抗击新冠疫情。

她是谁?她是李倩,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工作,目前是小组的小组长,科室质控小组成员之一。

其实,当疫情发生的消息传来的那一刻,她就做好了时刻“冲锋陷阵”的准备。即使已了解到武汉“新冠疫情”是多么的凶险,深知自己要与出现的“新冠疫情”的病人“零距离”,她没有半点的犹豫和退缩,主动站在了“防疫”一线,积极报名加入援鄂医疗队。1月24日晚上,海南省卫健委要求医院组建赴鄂支援医疗队,医院凌晨紧急通知,她不顾家人的劝阻,毅然决然的报了名。大年初二,本应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她离开了家,回到医院进行赴鄂支援前的培训。1月27日,大年初三,她出征湖北抗击疫情。到达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县,她和一行的战友们帮助监利县中医院改造了重症病房。2月1日,由他们从无到有一手建立的重症病房收入了第一位新冠疫情重症患者。在隔离病房,他们需要穿着闷热的防护服,四个多小时不间断地工作。虽然湖北的冬日异常的寒冷,但是她却常常汗流浃背。由于新环境与原单位不一样,李倩总担心自己在照顾患者时,另外一个房间的病人出现病情变化她却来不及发现,所以值班的时候她总是往返于各病房间,时刻牵挂着每一位受新冠疫情折磨的患者。

每当有不能理解的人问起李倩:“你这样拼命到底是图个什么?”,她总是笑着回答:“图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今,她在湖北抗击新冠疫情的同时,家乡的奶奶还生着病。空闲的时候,李倩会和家里视频说说*况,她希望疫情快点结束,希望奶奶病情快点好转。

直到现在,李倩仍冒着生命危险与其他医护工作者一道默默地在抗击“新冠疫情”。他们视疫情如命令,视病房如战场,在最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把风险留个自己,把安全留给他人,履行自己作为护士的职责!

  抗击疫情人物事迹 3

自全市启动疫情防控工作以来,__街道__个社区齐动员,工作人员、广大党员和热心群众放弃休假,冲在一线,大家团结一心、尽职尽责,舍小家、为大家,这其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

__,__岁,是__街道__社区__小区的一名退休党员。自1月__日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他志愿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主动给院落贴通知,办黑板报,宣传疫情防控政策、措施,过年期间,他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全心全力投入到社区防疫工作中。在物资缺乏的时候,他自制消杀喷壶,给老旧院落大门口、楼道、垃圾台消毒。

当疫情日益严重的时候,他主动组织家人和院落热心群众走访入户摸排,不到半天时间他就摸排了__户,为社区及时排除隐患人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大年初二,小区出现疫情重点人,年轻工作人员出现了畏惧情绪,他不顾家人反对,主动上门摸排,并承担了对重点人门口日常消杀和监控工作。

“我19__年x月入党,是一名老党员了,困难时候,我希望为社区贡献一份力量。”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__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党员入党时的铮铮誓言,他的先锋模范作用鼓舞着社区防疫工作,他是我们学*的榜样!

  抗击疫情人物事迹 4

抗击病毒,从自己做起。抗击病毒不是一个人的事,更不是两个人的事,而是大家的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最新抗击疫情人物事迹,希望大家喜欢!

最新抗击疫情人物事迹篇1

李文亮(1985年-2020年2月6日),男,籍贯辽宁省锦州市北镇市,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毕业。生前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眼科医生。李文亮因最早于2019年12月30日向外界发出防护预警,而被称为疫情“***”。

2020年1月8日,他接诊了一位82岁的女性患者,就诊的疾病是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他说:“我们*时接触患者也没有做特殊防护,病人来的时候也没发热,我就大意了。不过,第二天也就是9号,她就发烧了。等她CT做完,我就高度怀疑她是病毒性肺炎。因为CT显示,她的症状是‘双肺磨玻璃样病变’,这是病毒性肺炎的表现。而且,已经排除了常见病毒感染,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等情况。不过,因为医院还没有用于检测确诊病人的试剂盒,当时并没有给她确诊。她1月8号住院,我1月10号就出现了咳嗽症状。随后他的病情也发展出现严重症状,并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在住院期间他说:“疫情还在扩散,不想当逃兵。恢复以后还是要上一线。”

最新抗击疫情人物事迹篇2

2月12日晚,早过了下班时间的急诊科护士王欢欢脱下防护装备,正用手轻揉自己的脸,想缓解一下长时间穿戴隔离面罩在脸上磨出的印记。虽略有疲色,但她的眼眸里仍透着刚毅与坚定。

在疫情期间,王欢欢不仅承担急诊科的本职护理工作,还是医院发热门诊的专职护士。春节前她就进入发热门诊值守,连续在一线奋战十天,整个春节假期都没有休息。有同事关心她“别这么拼,休息一会”,她笑着反问“没事,我是党员,关键时候我不上谁上”。老家的亲人曾问她“春节还回来吗?”,她只能推说工作上忙可能还回不来。她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自己在“危险”的地方值守,对年幼的孩子也只能忍下思念,早早送回老家,连年夜饭也只是在医院匆匆对付。

每次进入发热门诊工作王欢欢都要穿上厚重的防护服、防护口罩和护目镜,为了减少防护装备的穿脱次数,她时常长时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工作,毫无怨言。

她因为基础扎实、技术到位,还同时承担起发热门诊护理带教老师的职责,指导进入发热门诊增援的护理人员及收款处非医人员如何做好防护、规范工作。每天下班前,她都抽出时间耐心指导年轻护士解决发热门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细心的她还发现进入发热门诊的患者大多非常紧张、害怕,她就主动和患者聊聊天、说说话,安慰他们。不少患者在她的疏导下*复了心情,每每看到患者放松后的神情,她都感觉工作没有白费,自己心里也暖呼呼的。

在与疫情的正面交锋中,发热门诊的一线医护人员是冲锋在前的排头兵,他们奋战一线,尽己所能,为守护人民群众健康贡献着自己的专业力量。

最新抗击疫情人物事迹篇3

“我是党员,我先上!”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从1月26日大年初二接到任务后,__交通运输分局__站长__就没有离开过疫控卡点工作岗位,直至1月30日上午11时发生心梗晕倒。

为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按照__区统一部署,1月26日上午,__交通运输分局负责协调设立公路交通疫控卡点。接到任务,__主动请缨去辖区内最远、情况最复杂的伍明高速服务区。作为卡点的负责人他一边组织卡点值班室活动板房搭建,一边协调解决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防护等问题。他亲自制作登记本、卡点指示牌等保障用品,组织卡点工作人员召开现场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卡点的各项工作任务,要求大家要严格按照要求逐一登记过往车辆和人员,协助医护人员测量体温,严防死守疫情的扩散。在没有隔离服和防护服的情况下,__总是抢在其他的前面,去询问来往车辆的情况。卡点任务较重,人员有限,执法人员按照24小时轮班制,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但__心系疫情防控,从年初二到大年初六没有离开过伍明高速服务区疫控卡点,吃住全在卡点上,卡点条件有限,累了就只能和衣而卧,饮食只有简单的快餐及方便食品。

鉴于__服务区的车辆流动较多,工作量较大,局领导按排伍明交管站站长王峰协助他工作,初六上午八点本该他下夜班,他向王峰交接了相关工作后并没有离开岗位,上午十点左右连续奋战了*百个小时的感觉胸闷、气喘、出冷汗,他也没有和同事们说起,只是说王站长来了,有人掌舵了,他就可放心下班了。他还说从年前到现在忙着工作都没有时间回家看看生病在家的老父亲,准备回家洗个澡换件衣服去给老人做顿饭,陪陪他老人家。可是上午11时,刚到家的__便晕了过去,家人急忙拨打120,将他送往阜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进行抢救。由于救治急时,手术也非常成功,目前已脱离了生命安全,正在icu病房进行密切观察。经诊断,__本来就患有高血压,又因长时间熬夜、工作劳累,这才导致突发下壁心梗。

得知__生病一事后,__交通运输分局领导立即赶到医院进行探望,并及时向区**、市局领导进行汇报。苏醒后的__仍不忘向前来探望的领导询问疫情防控一线工作情况。

在日常工作中,__作为__交通运输分局治超站站长,一名普通的***员,他就长期坚守在工作一线默默耕耘,不计名利,踏实工作,经常熬夜加班。面对疫情,他更是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极短的时间就协调建好4个疫控卡点16座活动板房,做为值班室、休息室、隔离室使用,保障了卡点防控工作的开展。__的工作也赢得了过往车主旅客、服务区同仁和兄弟单位同事的一致称赞。__用行动彰显了交通人的爱岗敬业、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光荣形象。

疫情来袭,还有许许多多的交通执法人员,明知前路凶险,他们却依旧义无反顾地“逆行”,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坚守着人民生命安全的防线。

最新抗击疫情人物事迹篇4

“妈妈,你在家陪陪我们吧。”这是__镇官垛村民调治保主任__在这个春节期间听到最多的话语。__有两个女儿,15岁的小女儿上初一,19岁的大女儿上大一,一年回来两三次,春节回来本想着可以一家人其乐融融,但大年初二一大早接到疫情防控指令后,__立刻放下碗筷,奔赴前线,而这一去,便全身心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别的家庭都在享受团聚的喜悦,她却逆行到最危险的一线,这让两个女儿很不解。

从大年初二开始,__始终走在抗“疫”工作的第一线,每天骑着电动车挂着喇叭在村里进行宣传,给高风险地区归乡人员上门量体温,走访了解他们在家隔离情况,挨家挨户上门发放健康提示和通告,劝阻麻将馆、农家乐等聚集场所暂停营业……她的工作每天都安排的很满,遇到情况她总是冲在最前面,有时候值班到深夜,两个女儿很担心母亲的安危,每次发来的关心微信她只回复六个字:妈妈很好,放心。其实她想说的话还有很多很多。

大年初三的晚上,天气很冷,__得到消息,有一户村民不听劝阻,想要大办丧事,她赶忙和村委会两个人登门说服,通过三个多小时的沟通,终于说服了前来吊唁的亲朋,周围的村民得以安心,纷纷给村干部们竖起大拇指。

2月1日的深夜,两个女儿已经好几天没有看到妈妈了,一直坐在客厅等着,直到夜里11点多,她们看到妈妈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本想本能的扑向妈妈抱抱她,但__迅速把门关上,不让两个女儿靠*自己,她也想抱抱两个女儿,但是她知道她不能这样做,她让两个女儿赶快去睡觉,自己默默的擦掉眼角的泪水。女儿们知道,这是安全距离,饱含母亲对她们的爱。

__说这个春节陪女儿的时间几乎为零,她心里对不起女儿,但自己作为一名***员,一名村干部,这种关键时刻,亲情必须排在后面,人民群众的安危才是首位的,这些天她时刻奋战在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前沿,用自己的行动践行入党誓言,体现了一名***员的担当,她把防控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的安危放在心里,身体力行与群众一起共渡难关。

最新抗击疫情人物事迹篇5

“姚大爷,辛苦了哈,为了我们村民的*安,你这么大的岁数还要来守卡点。”

“我在这里坐阵,看你们那个娃儿敢乱跑,如果你们不听话到处乱跑,大爷我就几拐棍。”

2月4日,笔者来到__苗族乡大树寨村高寨组疫情检查点,此时一名戴着口罩、红袖标的老党员正对出入本寨车辆及人员进行登记、劝返。

“不敢、不敢,我们保证听话,在家窝到起,大爷你注意点身体。”村民回答道。

__是大树寨村的老党员,今年已经93岁高龄的他虽然腿脚行动也有些不便,却在各级党组织的发动下,主动请缨,挺身而出,参与战“疫”。

1面**1张桌子,2张板凳1笼柴火,1个帐篷1块牌子,成了__与其他4个党员坚守本寨卡点防控一线的阵地,简易的棚子遮不住刺骨的阵阵寒风,__却笑着说:


焦裕禄人物事迹和精神范本5份(扩展6)

——工匠精神具体人物事迹材料实用5篇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刘春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艾爱国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为湘钢只研发、生产钢材,事实上,要承接一个重大项目,焊缝质量同等重要。”华菱湘钢海工钢研发工程师脱臣德说,“艾劳模就像一个‘钢铁裁缝’,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不同性能的钢板完美‘缝合’。”2020年,华菱湘钢瞄准了国内首个自营深水油田开发项目——流花项目。流花项目的导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强钢,华菱湘钢是国内第一家将新研发的高强钢送去给项目检验的钢厂,艾爱国参与了焊接工艺的研究。然而,在实验室测试合格的焊缝,到了施工现场,却是另一回事。艾爱国很着急,接到电话,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铁到了珠海,在高铁上一个个核对焊接数据。从珠海站出来已是中午,到施工现场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艾爱国拒绝了先吃中饭的提议,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艾爱国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情况……观察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也许是一位“技术大神”,试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艾爱国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艾爱国参与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容易。曾有人找艾爱国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艾爱国洒脱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办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绩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是目前世界上潜深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其研制难度不亚于航天工程。在这个高精尖的重大技术攻关中,有一个普通钳工技师的身影,他就是顾秋亮——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O二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职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装配钳工技师。

  10多年来,顾秋亮带领全组成员,保质保量完成了蛟龙号总装集成、数十次水池试验和海试过程中的蛟龙号部件拆装与维护,还和科技人员一道攻关,解决了海上试验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用实际行动演绎着对祖国载人深潜事业的忠诚与热爱。

  作为首*装配钳工技师,工作中面对技术难题是常有的事。而每次顾秋亮都能见招拆招,靠的就是工作四十余年来养成的“螺丝钉”精神。他爱琢磨善钻研,喜欢啃工作中的“硬骨头”。凡是交给他的活儿,他总是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改进安装方法和工具,提高安装精度,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安装任务。正是凭着这股爱钻研的劲,顾秋亮在工作中练就了较强的创新和解决技术难题的技能,出色完成了各项高技术高难度高水*的工程安装调试任务。

  已*花甲的顾秋亮仍坚守在科研生产第一线,为载人深潜事业不断书写我国深蓝乃至世界深蓝的奇迹默默奉献。如今,他又肩负起了新的挑战——组装4500米载人潜水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特种熔融焊接高级技师,全国十大能工巧匠,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技工学校毕业生。在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岗位上,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实现技术革新*百项。提出和创造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多项新工艺方法,攻克运载火箭发动机大喷管焊接难关,高标准地完成多种运载火箭重要部件的焊接任务。

  高凤林的工作经历

  高凤林1980年技校毕业分配到发动机制造车间从事火箭发动机焊接工作至今,他热爱航天、勤奋实践、立足本岗、刻苦钻研,在焊接方面怀揣超人的独特技能,是年轻技术工人中理论与实践实现最佳结合的典范。在型号生产的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新方法等大型攻关项目,特别是在新型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制生产、科技攻关中,他多次想人所未想,做人所未做,以非凡的胆识,严谨的推理,娴熟的技艺攻克难关,并结合自己对焊接过程的特殊感悟,深刻理解,灵活而又创造性地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动化生产、智能控制等柔式加工中,为国防和航天科技现代化,为型号的更新换代做出了杰出贡献,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多次受到**、***、xx、***、宋健等党和***的亲切接见。

  高凤林的个人贡献

  贡献1

  在长二捆运载火箭研制生产中,高达80多米的全箭振动试验塔是“长二捆”研制中的关键,而塔中用于支撑火箭振动大梁的焊接是关键的关键,该材料特殊,要求一级焊缝。高凤林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多层快速连续堆焊加机械导热等一系列保证工艺性能的工艺方法,出色地完成了振动大梁的焊接攻关,保证了振动塔的按时竣工和长二捆火箭的如期试验,保证了澳星的成功发射,该工程获得部级项目一等奖。日前,在载人航天工程升级测试中振动大梁焊接质量依然良好,承力从360吨提高到420吨,大梁安然无恙。

  为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运载火箭设计的新型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由于使用了新技术新材料给焊接加工带来诸多难题,尤其在发动机大喷管的大、小端焊接中,超厚与超薄材质在复杂结构下的对接焊,多次泄漏,高凤林经过反复分析和摸索,终于找出了以高强脉冲焊,配以打眼补焊的最佳工艺措施,攻克了难关。在首台发动机大喷管将被判死刑的关键时刻,高凤林化险为夷,将第一台大喷管推上了试车台,保证了长三甲等型号火箭的研制进度。后连续生产多台,气密试验均一次通过,作为主要完**,该喷管的制造工艺荣获航天总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长三甲、长三乙已成功地发射了东方红三号,菲律宾马部海等大型通讯卫星,并即将成为探月工程的主力火箭。

  贡献2

  在国家某重点型号任务研制中,高凤林同志多次受命攻克难关,保证了我国重点型号武器的顺利研制;在国家某特种车的研制中,高凤林同志充分运用焊接系统控制理论,出色的攻克了一系列部组件的生产工艺难关,保证了国防急需,其中后梁和起竖臂分获院科技进步一等奖和阶段成果二等奖。某型号发动机试车多次失败,头部生产试验中断,生产无法继续进行,高凤林同志应邀参加,以气保护双面成型和局部自由收缩焊接等措施终于解决了难关,将试验压力由130个压力提高到180个压力,满足了使用要求,试车得以成功。某型号发动机隔板焊接后易出现裂缝、堵塞等缺陷,有时100%返修。针对这种情况,高凤林大胆提出工艺改进措施,焊出的产品1994至1996三年X光透视合格率连续达到100%,该技术获厂、院科技进步奖,特别是在某型号引射筒的焊接攻关中,在公司总经理的亲自授命下大胆改进,突破难关,使有关单位*一年没有解决的难题得以解决,且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和质量,仅三天就生产出6件一次合格率100%的工艺试件,156件产品的生产也只用了一个半月,100%一次合格,保证了*一亿产值的产品交付。

  贡献3

  在国家863攻关项目50吨大氢氧发动机系统研制中,高凤林同志大胆采用新的工艺措施,突破了理论禁区,创造性的运用b值、s值在多种高低温合金混合焊接接头结构中的应用,解决了有关科技人员久攻不下的难关,多次获奖,为部、院确定的"三转一把火"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为某型号任务国家立项奠定了基础。不断地改进工艺措施,不断地创造新工艺方法,不断地攻克一个个难关,锻炼了高凤林,他练就出一手卓尔不群的焊接技艺,积累了系统解决实际焊接问题的经验与方法。他在型号攻关中的事例不胜枚举。他多次在关键时刻为型号总师、厂、院领导提供技术依据,使长三乙遥二箭(故障处理方案被刘纪原总经理亲率的总公司专家组采纳)、某产品得以顺利发射,也被传为佳话。他运用精湛技艺还修复多台长三甲大喷管,多种型号的焊接工艺改进,及长三、长三甲发动机生产工艺的革新,修复苏制图154飞机发动机,共计节约或避免经济损失一千五百多万元。

  贡献4

  在公司民用产品真空炉的生产中,高凤林提出的新焊接工艺比原方法提高工效5倍多,节约原材料50%,实现系统批量化生产。仅此一项(节约原材料和提高效率),多年来就为国家节约资金400多万元(该产品也是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已销往美国、波兰、俄罗斯、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

  在承接国家“七五”攻关项目,东北哈汽轮机厂大型机车换热器生产中,技术人员一年多未攻克的熔焊难关,高凤林凭着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反复摸索,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使压了生产单位一年多的两组18台产品顺利交付。经试验换热率达75%,达到了设计要求,为我国新型节能机车的发展铺*了道路。钛合金自行车架焊接是国内一项技术空白,兄弟单位组织技术攻关仍未找到解决办法。临时授命的高凤林经过大量实验,按期焊出了样车,振动实验达20多万次,大大超过了设计振动2万次的要求,填补了该技术国内空白(前航天总公司副总经理夏国洪亲临视察并在航天报头版登载)。

  此产品多次参加法国、意大利、德国、美国、中国上海、马来西亚等自行车博览会,受到好评,目前该产品已全部销往欧美、东南亚各国,为国家赚取了大量外汇。协助某研究所攻克了长三甲模盒及大型超薄波纹管的焊接制造难关,使该项制造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因在这之前只有美国等国家生产)。

  高凤林个人荣誉

  多年来高凤林同志共攻克难关96项之多,1994年以最佳焊缝成型第一个完成美国ABS焊接取证认可,受到美国船检官员的称赞并被首推该试件为工艺评定试件。并多次作为厂、院、北京市焊接教练、集团公司命题组长、参加全国比赛,并取得好成绩。著有论文多篇分别发表于《航天制造技术》、《航天产品应用焊接技术》等刊物。

  由于贡献突出,其事迹多次被收入《中华名人录》、《当代人才》、《国际人才》等期刊和中央台《实话实说》、《焦点访谈》等节目。授课260课时以上,带徒17名。在钻研业务的同时,高凤林注意提高文化素质,进修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他还积极参与党、团、工会等工作,先后担任过团支部**、党支部青年委员、组织委员、工会分会**等职,并以自身的表率带动影响青年团员和广大职工群众。自参加工作以来,安心一线工作,多次谢绝了外界高薪聘请,工作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刻苦钻研、技术精益求精,是公司青年尤其是青年工人的楷模。

  1991年高凤林以精湛的技术和突出贡献被破格评聘为国家技师,1997年被评聘为高级技师,20xx年又评聘为特级技师。

  1983年以来,高凤林同志连年获得厂、院优秀团员、党员、新长征突击手、先进生产者、十佳青年等称号共二十多项。此外,他还在1986年获北京市国防工业工会优秀积极分子;1991年获部青工技术比赛实际第一、理论第二;1995年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年获航天百优"十杰"青年、航天部劳动模范、航天技术能手、中央国家机关“十杰”青年;1997年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十大能工巧匠等称号、1999年获中国航天基金奖。

  “进厂32年来,我最高兴的是当一名优秀车工!”这是云南冶金昆明重工有限公司(简称昆明重工)的车工耿xx的心声,也是他32年来的不懈追求。

  耿xx,瘦高个子,脸上总带着笑容。他是全国劳动模范、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他以自己32年对车工职业的坚守和打磨,生动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一个技能大师的风范。

  昆明市北郊黑龙潭公园附*的龙泉路边,有一排排高大而又陈旧的厂房,这就是昆明重工厂区。耿xx在这里成长、生活、工作了53年。

  耿xx的父亲耿鼎和弟弟耿家华也先后在昆明重工当车工,两代人陪伴昆明重工走过了*60年的历史。已去世的耿鼎曾是昆明重工的总工艺师、全国劳模,耿家华也是国家级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这就是著名的“父子劳模,兄弟名匠”。

  “如果没有父亲的教育,就不会有我们兄弟今天的成长!”耿xx说,父亲的三句话影响了他们一生,“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做人要踏实”“做事要认真”。

  1984年,进昆明重机厂(昆明重工的前身)当车工。当车工第一件事是学磨刀。“车刀是车工的灵魂,在我眼里,车刀、产品都是一种艺术品,一定要认真打磨。”耿xx说。

  技校毕业的耿xx对车间里的车、镗、铣、刨、磨,样样精通,是名副其实的全能机床工,还是个发明创造能手。

  1993年,耿xx所在的分公司首次承接132HC塔机生产任务,原加工工艺效率低,费用高。耿xx和工友研究创新技术用T68镗床加工,使每组的加工费用从1250元降到300元,工效提高了3倍。

  20xx年以后,耿xx带领工作室成员先后完成拉丝机、轧机等产品工艺编制和图纸改进500余项,攻克了多个技术难关,年*均为公司节约创效100余万元。耿xx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个人的技术发明创新有*200项。

  耿xx多年来获得了许多国家级和省级荣誉,可在老同事侯金富眼中,他一直都没有变。

  *几年来,由于市场等方面的因素,昆明重工连续亏损,耿xx选择与企业同甘共苦。其实*年来不断有企业高薪来“挖”耿xx,但都被他拒绝了。“30多年一门心思做一件事,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耿xx的徒弟李益雄认为,对“工匠”最好的诠释,应该是耿xx这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

  最*,耿xx的工作室里又多了几张草图,这是他们研制的智能厕所,已经做出两台样机,将在今年南博会上展示。耿xx常说:“我是在把图纸变成现实。”

  “人生最大的喜悦就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而你却完成了它!”这是张琪最喜欢的一句座右铭。

  张琪是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总装二分厂4A班一名员工。自2013年入职以来已四年有余,从一名普通的操作工到班组中流砥柱,从一名辅助工到技能人才,除了时间的沉淀以外,更可贵的是他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那一年还是学徒的他估计不会想到几年之后自己可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

  2016年,默默无闻的张琪成为了在总装分厂人尽皆知的明星。凭借扎实的技能功底,他在分厂举办的“工匠精神”打螺钉技能大赛上一鸣惊人。辉煌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和从不懈怠的勤勉。

  刚到岗位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师傅教什么,自己就做什么。但慢慢他发现如果仅仅是进行这种流水账一样的工作,自己并不能得到进步和提高。于是他开始主动出击,遇到不懂的问题就求教师傅和同事。稳重的性格让他能够沉下心来思考,也有毅力坚持。中隔板的固定没有一定的岗位技能使不能胜任的,而且还有可能出现钣金件划伤的危险。技能不熟练,跟不上生产节奏,频繁出问题,这对于每一个位新员工来说都会不可避免的,而对于张琪来讲,将这个不适合时间缩减到最短,是他急需解决的难题。于是他就下班跟对班学*,去培训基地练*,每天要达到什么样的进步,都对自己制定了严格的要求。在自我追赶的过程中,张琪在操作技能上慢慢的更加得心应手,他坚信:适合你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我。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张琪认真观察,实地研究,对于岗位操作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规律,使自己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得到了巨大的飞跃。

  一件件优质的产品,无不凝聚着张琪的心血和汗水。做专、做精、做细、做实的“工匠精神”在张琪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如今,张琪依旧在自己的岗位时刻坚守着,看似*凡朴素,实则不*凡。

  一个有品质的精细时代已经来临,这样的时代必将呼唤“工匠精神”。张琪凭着对职业的敬畏、工作的执着以及产品负责的理念,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同时,也告诫我们,踏实工作、立足岗位、创先争优,只要你不甘*庸,就一定也能像大国工匠们那样在*凡岗位上演绎精彩的人生!

  已经在一线坚守了四年的张琪,正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演绎着属于他的“工匠精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