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0-03 00:00:00 简单,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1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2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3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领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为中秋节。又因此夜皓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技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以具雏形,唐时,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约八百二十七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缠魂园,故曰中秋。”

  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4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也很流行。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叫做中秋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节的民间*俗多和月亮有关。赏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5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可是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1)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1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2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3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领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为中秋节。又因此夜皓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技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以具雏形,唐时,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约八百二十七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缠魂园,故曰中秋。”

  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4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也很流行。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叫做中秋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节的民间*俗多和月亮有关。赏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5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可是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2)

——中秋节的来历和*俗介绍3篇

  今天是中秋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坐在阳台上,吹着凉爽的秋风,一边赏月一边吃月饼。我问妈妈:“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呀?”妈妈就给我讲了观于中秋节的*俗。

  每年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秀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8月15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满,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又叫团圆节。

  在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师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孟良录》中,那是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听着妈妈所说的我禁不住想起一首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是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与生风归去,有空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时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7、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8、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俗。

  9、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惯。

  10、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节的来历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汉辞网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家家团圆的日子,今年的中秋节也不例外,我是在外婆家度过的。

  今天中午我去了外婆家吃饭。开饭了!哇!好丰盛呀!有素的、有肉的。看,还有一个特色菜,你们猜猜是什么?你们一定猜不到,公布答案:螃蟹!这时我用疑惑的目光看着螃蟹,问道“这东西怎么吃啊?”外公笑着回答:“让我来帮你吧!”只见外公拿来了钳子,夹住螃蟹腿儿轻轻一使劲就开了,外公再一挤,鲜嫩的肉出来了,再蘸一蘸酱,然后送到我嘴边,说道:“给你,吃吧!”我张开口,轻轻一吸,哇!好鲜美的螃蟹肉呀!我和外公都吃撑了,大家都很高兴,这真是一顿幸福的团圆饭。

  晚上回到家里八点整,中秋晚会开始了,我们一家三口坐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这时,爸爸给我讲起了中秋节的来历: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一口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长生不老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成仙。然而,后羿把药交给嫦娥珍藏。三天后,后羿外出,坏人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危机之时她当机立断,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丈夫,便飞到了离人间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因思念妻子,只好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放上*时她爱吃的蜜桃鲜果,遥祭在月宫中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的消息后,纷纷在月光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爸爸讲完了,我终于知道了中秋节的来历,原来中秋节还有这么美丽的传说!

  今年中秋我玩的真快乐,我希望把中秋的节日文化发扬光大,让全世界来感受一下中秋节的乐趣。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3)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6篇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也很流行。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叫做中秋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节的民间*俗多和月亮有关。赏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而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仲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2015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15年5月20日,该节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节”。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10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于是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9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1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而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逢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小人逢蒙在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后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

  傍晚,后羿知道此事后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3步,月亮退3步,他退3步,月亮进3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并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4)

——中秋节的来历和*俗作文 (菁华5篇)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是民间的传统*俗,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逐步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俗。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天,人们不仅仅是吃月饼、赏月亮,各地还有不同的风俗过去过中秋节。比如:香港的`舞火龙,广州的树中秋,安徽的堆宝塔……真的非常热闹。

  今年的中秋节,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中秋节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阳台上赏月,吃月饼。从世纪广场方向飘来了无数盏孔明灯,一个个红通通的,照亮了天空。突然,一个孔明灯慢慢地在降落,我感觉快落到我家楼顶了。我张开小手期待着那盏孔明灯降落。果然,那盏孔明灯因为油燃尽而落在我家楼顶。我想:如果在掉下来的孔明灯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孔明灯会不会飞起来?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说:“好,我们试试看!我去拿蜡烛”过了几分钟,经过努力,我们孔明灯重新放飞了。

  一个孔明灯代表了一个愿望,我无意中帮助了他人继续实现了愿望。比我自己放孔明灯还更有意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也理解了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中秋节是*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遇到了西王母,就向她求来了一包长生不老药。第二天,后羿出去打猎,他刚走,坏心眼的逢蒙就拿着刀闯进屋子,他对嫦娥说:“快把长生不老药交出来!”嫦娥有急又怕,她一眨眼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拿出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一吞下药,身子立刻变得轻飘飘的向天上飞去,一直飞到月亮上。后羿回到家后,听说了这件事,他非常伤心,走到屋外,在夜里寻找嫦娥的身影。可他哪里都不见嫦娥,咦,月亮里有个晃动的影子——好像就是嫦娥。从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

  在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园,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人们还喜欢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点心、一边聊天,一边赏月。月饼圆圆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团圆,人们吃着香甜的月饼,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中秋节的*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7、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8、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俗。

  9、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惯。

  10、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吃月饼注意事项

  1.胃不好别吃冰淇淋月饼

  冰淇淋月饼完全由冰淇淋做成,肠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尝试。海味月饼是比较名贵的月饼,有鲍鱼、鱼翅、紫菜等,口味微带咸鲜,以甘香著称。但有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人要少吃。不管是什么味道,糖尿病患者最好都少碰。病情不是很严重的人,可以适当吃一点,但一定要减少当天粮食的摄入。

  2.月饼不宜冰箱储存

  月饼不宜放入冰箱储存。在低温的条件下,淀粉会变得老化,使月饼变硬、口感变差。储存月饼最好放置在室内阴凉干燥处,要注意储存时间不要太长,散装月饼可以放置三五天;有独立小包装,或包装中有防腐料包的月饼,可以保存十几天。

  3.选择适合的月饼

  月饼因为制法、馅料不同,吃的时候应该“扬长避短”,选择较适合自己的品种。传统的*月饼大体分为京、粤、苏、滇、潮五大体系。

  4.月饼宜早晨吃

  早上吃月饼可以补充上午所需的能量,也不易发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食用时间,否则可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5.合理搭配是关键

  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抑制月饼对健康的影响。吃月饼时要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也可搭配山楂等一些酸性食物,可以开胃,增强消化能力。但不适合有胃病的人,不然会加重病情。吃月饼的同时饮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一般来说,吃甜味月饼饮花茶最好,有香甜兼收之妙;吃咸味月饼饮乌龙茶或绿茶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还可以伴随月饼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因为月饼的脂肪与含糖量都很高,就不宜再喝含糖高的汽水、可乐或果汁等饮料。有人认为吃月饼时喝葡萄酒能够起到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的功效,其实葡萄、提子等水果可以直接转化为葡萄糖,也应谨慎食用。

  6.分食最佳

  月饼不可一次吃太多,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月饼不能当正餐吃,要在两餐之间食用。如果要在餐后吃月饼,就要在正餐中少吃主食及肉类,以便*衡一天的饮食营养。月饼宜分食,把月饼切成小块,和亲友们分食,既能多品尝一些不同口味,还能感受与家人朋友欢聚一堂的乐趣和气氛,同时又避免了摄取过量脂肪和糖分。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5)

——中秋节的来历和*俗作文 (菁华5篇)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是民间的传统*俗,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逐步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俗。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天,人们不仅仅是吃月饼、赏月亮,各地还有不同的风俗过去过中秋节。比如:香港的`舞火龙,广州的树中秋,安徽的堆宝塔……真的非常热闹。

  今年的中秋节,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中秋节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阳台上赏月,吃月饼。从世纪广场方向飘来了无数盏孔明灯,一个个红通通的,照亮了天空。突然,一个孔明灯慢慢地在降落,我感觉快落到我家楼顶了。我张开小手期待着那盏孔明灯降落。果然,那盏孔明灯因为油燃尽而落在我家楼顶。我想:如果在掉下来的孔明灯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孔明灯会不会飞起来?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说:“好,我们试试看!我去拿蜡烛”过了几分钟,经过努力,我们孔明灯重新放飞了。

  一个孔明灯代表了一个愿望,我无意中帮助了他人继续实现了愿望。比我自己放孔明灯还更有意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也理解了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中秋节是*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遇到了西王母,就向她求来了一包长生不老药。第二天,后羿出去打猎,他刚走,坏心眼的逢蒙就拿着刀闯进屋子,他对嫦娥说:“快把长生不老药交出来!”嫦娥有急又怕,她一眨眼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拿出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一吞下药,身子立刻变得轻飘飘的向天上飞去,一直飞到月亮上。后羿回到家后,听说了这件事,他非常伤心,走到屋外,在夜里寻找嫦娥的身影。可他哪里都不见嫦娥,咦,月亮里有个晃动的影子——好像就是嫦娥。从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

  在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园,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人们还喜欢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点心、一边聊天,一边赏月。月饼圆圆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团圆,人们吃着香甜的月饼,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中秋节的*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7、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8、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俗。

  9、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惯。

  10、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吃月饼注意事项

  1.胃不好别吃冰淇淋月饼

  冰淇淋月饼完全由冰淇淋做成,肠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尝试。海味月饼是比较名贵的月饼,有鲍鱼、鱼翅、紫菜等,口味微带咸鲜,以甘香著称。但有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人要少吃。不管是什么味道,糖尿病患者最好都少碰。病情不是很严重的人,可以适当吃一点,但一定要减少当天粮食的摄入。

  2.月饼不宜冰箱储存

  月饼不宜放入冰箱储存。在低温的条件下,淀粉会变得老化,使月饼变硬、口感变差。储存月饼最好放置在室内阴凉干燥处,要注意储存时间不要太长,散装月饼可以放置三五天;有独立小包装,或包装中有防腐料包的月饼,可以保存十几天。

  3.选择适合的月饼

  月饼因为制法、馅料不同,吃的时候应该“扬长避短”,选择较适合自己的品种。传统的*月饼大体分为京、粤、苏、滇、潮五大体系。

  4.月饼宜早晨吃

  早上吃月饼可以补充上午所需的能量,也不易发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食用时间,否则可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5.合理搭配是关键

  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抑制月饼对健康的影响。吃月饼时要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也可搭配山楂等一些酸性食物,可以开胃,增强消化能力。但不适合有胃病的人,不然会加重病情。吃月饼的同时饮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一般来说,吃甜味月饼饮花茶最好,有香甜兼收之妙;吃咸味月饼饮乌龙茶或绿茶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还可以伴随月饼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因为月饼的脂肪与含糖量都很高,就不宜再喝含糖高的汽水、可乐或果汁等饮料。有人认为吃月饼时喝葡萄酒能够起到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的功效,其实葡萄、提子等水果可以直接转化为葡萄糖,也应谨慎食用。

  6.分食最佳

  月饼不可一次吃太多,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月饼不能当正餐吃,要在两餐之间食用。如果要在餐后吃月饼,就要在正餐中少吃主食及肉类,以便*衡一天的饮食营养。月饼宜分食,把月饼切成小块,和亲友们分食,既能多品尝一些不同口味,还能感受与家人朋友欢聚一堂的乐趣和气氛,同时又避免了摄取过量脂肪和糖分。

  7.三岁以下的幼儿最好不吃月饼

  月饼是“三高”食品,高糖、高脂、高热量,过量进食对儿童的健康并无好处。

  所以三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要吃,三岁以上的宝宝,肠胃稍微成熟一点了,可以适当吃一点,但也切勿过量。

  三岁以上的宝宝吃月饼,每次最多只能让他吃常规大小月饼的1/4个,因为孩子吃月饼过多会引起胃肠负担加重,胃肠不适胀闷,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应减少当天的主食及油脂的摄入量,以*衡宝宝一天的饮食,因为一个重4两左右的广式月饼含有50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3两米饭。

  一、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据史*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