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

首页 / 文库 / | 2022-10-03 00:00:00 简单,中秋节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1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2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3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领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为中秋节。又因此夜皓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技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以具雏形,唐时,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约八百二十七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缠魂园,故曰中秋。”

  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4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也很流行。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叫做中秋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节的民间*俗多和月亮有关。赏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5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可是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1)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1

  “中秋”二字,始见于《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豳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按照我国古历法的解释是:“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叫“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称“中秋”。十五日夜,当一轮明月悬挂中空,人们望着玉盘般的明月,自然会想到家人的团聚,“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因而人们又把中秋节称为“团圆节”也就成了中秋节的来历。

  月亮,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物体呢?干百年来,曾引起人们无穷的遐思与猜想。《唐逸史》中,记载了唐明皇夜游广寒宫的故事。故事说八月十五日夜,鄂州人罗公远与李隆基一块在宫中赏月,他对玄宗说,愿同陛下一起去游月宫,说完就将拐杖向空中掷去,化为一座银色的桥。罗公远请玄宗一同登桥,走了数十里,来到一座大城门前,玄宗抬头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只见几百个白衣仙女,在宽阔的庭院里翩翩起舞,奏着霓裳羽衣曲……这个传说,反映了人们对月亮的向往,也是最初的中秋节的来历。其实,月亮是一个荒凉、坎坷、万籁俱寂、没有生命的星球。月球基本上是一个圆球形,直径为3476公里,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其表面积是地球面积的十四分之一,差不多与亚洲面积相等。体积只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它的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在月球上走动,谁都会轻飘飘的,一跳就可以跳六七米高。

  古人云:“一片冰心在玉壶”。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上还有水冰,而且北极地区的水冰是南极地区水冰的2倍。*年来,美国科学家采用“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探测月球,发现月宫里藏有水,按照目前用中子光谱仪测量可达到的月面深度0。5米计算,月球上水的总储量大约在1100万吨到3。3亿吨之间。月球水冰的发现,将极大地激发人类登月的愿望,加快人类开发和利用月球的步伐。

  月球围绕地球旋转,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本身不发光,月光是太阳光反射的结果,那么,为什么“月到中秋分外明呢”?

  当地球在月亮和太阳的中间,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全部对着地球时,我们就看到“满月”,也称之为“望”。这时我们所见的月亮面,月亮也应是最明亮的:

  八月十五这天,正值秋分前后,太阳光差不多垂直地射在月亮上,因此月亮反射的光线较强;同时,地球上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空气中的水汽较少,吸收和反射光线的能力大大降低,空气的透明程度也较好,月光能顺利地照到地面。在晴朗的夜空,悬挂着一轮圆月,这时的月亮看上去就显得分外明亮了。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2

  中秋节(别名:仲秋、秋夕、八月节、八月半,英文名:Midautumn Festival)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日期在农历的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3

  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流行于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领国。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称为中秋节。又因此夜皓月当空,民间多于此夜合家团聚,故又称团圆节。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记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技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以具雏形,唐时,中秋节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展(公元七百八十五——约八百二十七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急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缠魂园,故曰中秋。”

  赏桂花、饮桂花酒: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玩花灯: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吃月饼: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4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节。也称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是我国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在朝鲜、日本和越南等邻国也很流行。

  因为秋季的七、八、九三个月(指农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叫做中秋节。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

  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节与元宵节和端午节并称为我国三大传统佳节。究中秋节之来源,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秋节的民间*俗多和月亮有关。赏月、吃团圆月饼等,均源于此。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5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可是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2)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9篇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非常激动,又盼来了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

  中午,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吃完中饭,我和妈妈、哥哥、姐姐又去看了一部电影《南京》。这是一部纪录片,在1937年的时候,我们的.南京遭到了日本人的侵略,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被杀害了。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团结起来了,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了,这样就没有人能破坏我们的美好家园了。

  看完电影,我们又来到了石湖风景区。虽然天公不作美,阵阵秋雨随风而来,但是石湖边还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兴高采烈地挤在人群中,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我喜欢的东西可真不少呀!最后我买了一只毛茸茸的小狐狸玩具。天气已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石湖。

  今天真是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呀!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中秋节,这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听说中秋节的来历有一段美丽的传说:据说射日有功的后羿从西王母那里求来了长生不老的灵药。有一天嫦娥趁后羿不在家把灵药偷吃了,变成了神仙飞到月宫里。她非常寂寞,常年陪伴她的只有一只玉兔。后来后羿很想念她,每年的八月十五夜晚看着天上的明月就拿出月饼来纪念她。这种*俗一直延续到今天。今年的八月十五爸爸买了许多口味的月饼,有哈密瓜味的、桃子味的、黑芝麻的……我们一家在月光下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我仿佛看到了嫦娥在翩翩起舞。

  后来每年八月十五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团圆节日。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我非常激动,又盼来了一个喜气洋洋的节日。

  中午,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吃完中饭,我和妈妈、哥哥、姐姐又去看了一部电影《南京》。这是一部纪录片,在1937年的时候,我们的南京遭到了日本人的侵略,成千上万的老百姓都被杀害了。但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团结起来了,我们的国家更强大了,这样就没有人能破坏我们的'美好家园了。

  看完电影,我们又来到了石湖风景区。虽然天公不作美,阵阵秋雨随风而来,但是石湖边还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兴高采烈地挤在人群中,看看这儿,看看那儿。我喜欢的东西可真不少呀!最后我买了一只毛茸茸的小狐狸玩具。天气已晚,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石湖。

  今天真是一个快乐的中秋节呀!

  说起中秋节来,家喻户晓。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中秋节我们要吃月饼赏月,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那么大家肯定很想知道了一个问题。中秋节的来历是什么呢?为什么要把它叫做中秋节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嫦娥的女子,和一个名叫后羿的男子,他们是一对很恩爱的夫妻。有一次嫦娥和后羿来到了一个村子,看见这里寸草不生,土地干旱的裂了开来。原来,这里的天空有九个太阳, 九个太阳炙热的照着大地,草木都被它晒死了。

  后羿有一把宝弓,他用他的弓箭,射掉了八个太阳。后羿为大家做了一件大好事,也因此成了一个大名人,收了许多弟子。并且有一位神仙送了他长生不老的药。有一天后羿的一个弟子,想要偷他的长生不老药,被嫦娥发现了,嫦娥情急之下把药吞了下去,飞到了离地面最*的月亮上,住在了广寒宫里。

  后羿非常想念嫦娥,摆放好嫦娥最爱吃的,月饼等着嫦娥回来。大家都学着后羿的样子,在这一天对着月亮摆上月饼。这一天就是八月十五日。回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了吧。

  中秋节的来历有好几个版本,我要讲个简单的、短的。

  传说后羿是个射箭高手,他和嫦娥结了婚,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射下了其中的.九个太阳,还剩最后一个时,好心的嫦娥说人们也要有温暖,于是后羿就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王母娘娘知道后奖赏给后羿一颗仙丹,后羿把它交给嫦娥保管。有一天嫦娥想尝尝仙丹是什么味道,于是就舔了舔,嫦娥一舔没想到身体立刻变轻就飞上了天,一直飞到了月亮上。后羿十分怀念他的妻子,就做了嫦娥最爱吃的东西放到了桌子上思念她。据说中秋节那天月亮是圆圆的,还能看见嫦娥的影子呢。谢谢大家!

  又到了中秋佳节,在这一天人们喜欢吃月饼点香、赏月。你知道中秋赏月的由来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有十个太阳,这时候因为有十个太阳,热得人们喘不过气来。因为长期干旱,所以寸草不生,田地干涸,花草、树木都干枯而死。之后就出现了一个神勇无比的后羿帮助村民便用神力,拉开弓箭把九个太阳给射了下来,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让它哪时升起哪时落下照福人类。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后,老百姓就不再干旱了。之后后羿就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子,名叫嫦娥。因为后羿会法力,就收了,仰目他用人做徒弟,也包括一个心数不正的蓬蒙。

  一天后羿偶然遇到观音菩萨,观音就送给了后羿一包不死药,并要他为难时才吃。据说吃了这种药就能成仙。后羿回家后就暂时把不死药放在嫦娥身上,凑巧被蓬蒙看见了,他也想成仙。一天,后羿要出去打猎就带着徒弟去,蓬蒙就装作有病原体就没有去。后羿就带着其他徒弟出去后,蓬蒙回房拿起剑就向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打不赢蓬蒙,无奈就把不死药自己吃了,吃了后就飞了起来,为了看到后羿就飞到了一个离地球最*的确人月这上。后羿回来后,得知情况后,就要杀恶徒,可蓬蒙早跑了,这时候后羿看到月亮上有一个影是嫦娥,于是他向前跑,月亮也向后退,怎么也追不到,后羿就在嫦娥最喜欢的园子里点香、供水果,百姓们也点香供水果,希望嫦娥保佑他们。到时后来发民到了吃月饼。

  “中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礼》年。根据*古代日历,农历八月十五是八月中旬,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一年有四季,每季分为孟、仲、纪三部。三秋的第二个月被称为中秋节,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中秋节”。到了魏晋时期,有“尚书镇讲牛以惑之,中秋夕行过江”的记载。直到唐初,中秋节才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录8月15日中秋节。中秋节的流行始于宋代,它已经成为*的主要节日之一,也是明清时期的元旦。这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历,农历八月在秋天的中间,这被称为“中秋节”,八月十五是在“中秋节”的中间,所以它被称为“中秋节”。中秋节有很多别称:因为节日在8月15日,所以叫“八月节”、“八月半”;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着“月亮”进行的,所以也俗称“中秋节”、“月夜”;中秋节是一个完美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所以它也被称为“团圆节”。在唐代,中秋节也被称为“正月”。“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民间互赠月饼,意为团圆”。《帝京景物略》还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圆,分瓜齿错,花瓣刻莲花。有老婆的人总有一天会回到婆家,这一天叫团圆日。中秋节晚上,*大部分地区都有烙“团圆”的*俗,即烙一个象征团圆的类似月饼的小蛋糕,蛋糕里有糖、芝麻、桂花和蔬菜,蛋糕里有月亮、月桂和兔子。农历祭祀结束后,家里的长辈按照人数把蛋糕切成块,每人一片。如果有人不在家,会给他们一份,以示家人团聚。

  传说中秋节是这么来的,元代一个叫朱元璋的人和百姓们一起抗击元朝统治。军师刘伯温曾经想出一个计谋,既然元朝官兵守卫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那就把要八月十五起的消息纸条藏在饼里发送给予各地的起义军。果然计谋奏效了,大家团结一气,最后打胜仗了。起义军与民共乐,把发信息的“月饼”分发给大家吃,从此以后月饼就诞生了。

  月饼是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东西,*人会在中秋节日都吃上一块月饼。那月饼是什么样的呢?就让我来介绍介绍吧!月饼表达的意思是团团圆圆,月饼的外表是金黄金黄的饼皮,上面还印了一个个各种各样的花纹,十分漂亮,光看外表就让人直流口水,再加上馅就更加美味了。月饼的馅有很多种口味,数也数不完,吃也吃不尽似的,有绿豆的、有五仁的、有莲蓉蛋黄的'、还有纯莲蓉的……我最喜欢的是莲蓉蛋黄月饼和五仁月饼。莲蓉蛋黄月饼是最经典的口味之一,轻轻咬下,我们会先尝到莲蓉馅的香甜和绵软,入口即化,再往里咬一口满嘴都是香浓的咸蛋黄味,这时甜与咸交融在一起,竟然不会冲突,而是相辅相成,让整个月饼不甜不腻,恰到好处,它的美味真让人抵挡不住。如果是吃货一定会一次吃个饱。五仁月饼的馅是杏仁、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正因为五种果仁它才被称为“五仁月饼”。吃下一口会感到又干又涩,但当我们慢慢把馅嚼烂后,这时就会有满嘴的果仁香,一会儿是黑芝麻浓郁的香气,一会儿是瓜子仁清淡的香味,一会儿又杏仁的果香……

  中秋佳节,我们开始吃团圆饭,好丰盛啊,有螃蟹、有鱼、有牛肉,我们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吃着美味佳肴,欣赏中秋晚会。

  今年内天大家都那么开心,因为家人们都团聚在一起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中秋节的夏夜永远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上岗了,月亮也出来了,柔和的'月光立即洒满了小院。这是中秋节中最美的时刻。玩了一天,终于盼到了这一美妙的时刻。洗完澡,端上月饼,坐在小院中,边上月边吃着香甜的圆饼。

  就在我正准备吃着月饼的时候,妈妈突然叫我们把月饼放下。我们问他为什么,她说:”你们就这样直接吃像话吗?去,去把爸爸、奶奶、阿姨她们都叫来,我们一起吃。“我们马上出兵去叫人。全部到齐后,我们就坐下去,一边欣赏这美丽而柔和的月光,一边品尝这香甜可口的月饼。

  妈妈又叫住了我们,她说让我们坐好,她要给我们一个惊喜。过了一会儿,一个美妙的歌声传了出来。我们一看原来是妈妈在唱歌,我们静静地听着,头轻轻地摇着,手轻轻地拍着。月光下,我们一边欣赏妈妈唱歌,一边吃月饼,那感觉真好!

  我问妈妈为什么要弄那么多东西,她说:”我们每年的中秋节都太无聊,这次难得人那么齐就弄热闹点。“

  原来,中秋夜是团圆夜啊!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3)

——中秋节的来历 (菁华5篇)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刻《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7、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8、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9、竖中秋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10、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11、扎灯笼

  古时在广东,中秋临*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12、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如今两广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13、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14、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食一次丰盛晚餐。

  15、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16、听香

  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地区的中秋*俗。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了。

  17、烧塔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18、中秋宴俗

  古时*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19、玩兔爷

  玩兔爷的起始约在明末,流行于北京一带。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燕京岁时记》:“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北京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中秋佳节时。说起中秋节的来历,很多人都不清楚。古人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三个时间段,这跟我们现在的说法是不一样的。分别把每个季节分为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而每年的秋天也分为三个时间段,而每年的农历8月15日,正是属于秋天的中间时间段,所以,自然就叫中秋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们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快乐。有的地方喜欢吃月饼,有的地方喜欢吃柚子,有的地方喜欢一起赏月,有的地方喜欢吃团圆饭,总之,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家人的团圆。特别是赏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

  在外的游子们此时的心情多时感慨万千的,当他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皎皎明月,自然而然会想念家人团聚,他们多是用着朗朗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他除了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次,后羿意外得到了一粒仙丹,据说吃了可以成仙。可是他舍不得嫦娥,就把仙丹交给嫦娥保管,但却被逄蒙看到了,趁后羿不在家,威胁嫦娥把仙丹交出来,被逼无奈,嫦娥就自己吞了下去,升上了天空,可她牵挂后羿就在离地面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找不到嫦娥,悲痛欲绝,夜晚跪地痛哭,却意外发现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月中的人影也酷似嫦娥,无奈,就摆上香案跪拜月亮,希望嫦娥可以重新回到他的身边。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对善良的夫妻,每年的今天人们都纷纷拜月,吃一种又甜又圆的点心,预示着后羿嫦娥团圆甜蜜,这种点心就是今天的月饼。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4)

——中秋节来历作文 (菁华5篇)

  中秋节这个名字是因为中秋节这一天正好是在秋季的中间,就是阴历八月十五。而且秋天也是丰收的季节,人们为了庆祝这个季节,所以才把阴历八月十五——秋天的最中间的'日子定为”中秋节“这个节日。

  既然是丰收的季节,就肯定有很多很多好吃的。比如:苹果、梨、葡萄、毛栗子……说到中秋节,大家肯定会想到一个好吃的东西,也很甜腻的东西,那就是月饼。月饼有莲蓉馅的,有奶黄陷的,也有牛肉馅的,还有我最爱吃的巧克力馅。我最喜欢跟家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看月亮。

  可是十五的时候我没有看见月亮,十六的那天还是没有看见月亮,今天我依然没有看见月亮,我想我该去问问科学家了,问他这几天怎么都没见月亮姐姐呢?她很忙吗?还是被云雾这个淘气的娃娃遮住了?最后我终于知道原因了,原来是被云雾遮住了。

  我这几天放了大假。第一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了爷爷和奶奶,并且还和叔叔、姐姐一起吃了一顿大餐,晚上,我们一家人就在院子里赏月,一边吃着月饼一边赏月,好幸福。晚上我回到姥姥、姥爷家,小姨带着弟弟也来了,我们一起开心的玩耍。第二天我们去了财神庙,还有楼观台。晚上我们又一起吃了冰淇淋月饼,月饼很好吃,外边是脆皮,里面是冰冰凉凉的冰淇淋,好过瘾。

  今天我在家里写作业,中午爸爸和妈妈带我去吃了老必,也就是必胜客Pizza,我们吃了美味的披萨饼。反正我这三天过得挺好的。

  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的传统节日中秋节,真是巧极了。一大早,爸爸妈妈就忙碌起来,为我的生日做准备。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大大的生日蛋糕,爸爸做了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姨妈姨夫也来祝贺。

  全家坐在饭桌旁唱起了生日快乐歌,我点燃了九根蜡烛,在大家的祝福声中许了一个愿,并向大家表示感谢。今天我又长大一岁,是个大孩子了,应该努力做好每件事情,让父母放心。

  中秋节的来历有好几个版本,我要讲个简单的、短的。

  传说后羿是个射箭高手,他和嫦娥结了婚,有一天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后羿射下了其中的九个太阳,还剩最后一个时,好心的嫦娥说人们也要有温暖,于是后羿就留下了最后一个太阳。

  王母娘娘知道后奖赏给后羿一颗仙丹,后羿把它交给嫦娥保管。有一天嫦娥想尝尝仙丹是什么味道,于是就舔了舔,嫦娥一舔没想到身体立刻变轻就飞上了天,一直飞到了月亮上。后羿十分怀念他的妻子,就做了嫦娥最爱吃的东西放到了桌子上思念她。据说中秋节那天月亮是圆圆的`,还能看见嫦娥的影子呢。谢谢大家!

  中秋节有许多*俗,比如吃月饼、赏月、饮桂花酒等等,但是你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吗?

  传说以前后羿到山里去寻友访道,看见西王母路过此地,就向西王母求到一包不死药。回到家后,后羿就把不死药交给妻子嫦娥保管。但是却被弟弟逄蒙看见了,逄蒙立马起了坏心眼。

  有一次后羿带着徒弟去打猎,逄蒙假装肚子疼,留了下来。后羿一走,逄蒙就拿着剑闯进了房间里,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被逼的连连后退。退到床边时,嫦娥灵机一动,把枕头下的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刚吃完,嫦娥就觉得自己变得身体轻飘飘的,渐渐飘向了空中。嫦娥心里牵挂着丈夫,所以就飞到了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回来后,发现嫦娥在天上的月亮对他说:“今天晚上的月亮会变圆,你晚上做一块面团在屋子东北角,等到午夜时我们夫妻二人就团圆了。”后羿照着做后,到了午夜他们二人就团圆了。

  从此以后,后羿每年到了八月十五这天都会做好面团,等着嫦娥回来吃。后来这个*俗被大家继承了下来,发展成为了现在的中秋节,中秋节吃月饼就成为了传统节日的一大*俗。

  我喜欢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也喜欢过中秋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5)

——中秋节的来历 (菁华5篇)

  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此刻《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中秋”一词现存文字记载最早见于汉代文献,成书于两汉之间的《周礼》(世传为周公旦所著,实际上成书于两汉之间)中说,先秦时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动。据记载,在汉代时,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赐以雄粗饼的活动。晋时亦有出现中秋赏月之举的`文字记载,不过不太普遍,晋时期中秋节在我国北方地区还不很流行。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赏月风俗在唐代的长安一带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并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唐代是传统节日*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

  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功利性的拜祭、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中秋节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我国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1、祭月(拜月)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来,在广东部分地区,人们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俗。拜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赏月,托月追思,表达了人们的美好祝愿。祭月作为中秋节重要的祭礼之一,从古代延续至今,逐渐演化为民间的赏月、颂月活动,同时也成为现代人渴望团聚、寄托对生活美好愿望的主要形态。

  2、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竖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3、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的文字记载出现在魏晋时期,但未成*。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4、追月

  所谓“追月”,即是过了农历八月十五,兴犹未尽,于是次日的晚上,不少人又邀约亲朋好友,继续赏月,名为“追月”。据清人陈子厚《岭南杂事钞》序云:“粤中好事者,于八月十六夜,集亲朋治酒肴赏月,谓之追月。”

  5、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6、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7、吃月饼

  月饼,又叫月团、丰收饼、宫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月饼象征着大团圆,人们把它当作节日食品,用它祭月、赠送亲友。发展至今,吃月饼已经是*南北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俗,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8、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9、竖中秋

  在广东一些地方,中秋节有一种富有情趣的传统风俗,叫“树中秋”。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所以也叫“竖中秋”。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举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入夜,满城灯火,如繁星点点,和天上明月争辉,以此庆贺中秋。

  10、耍禄仔

  “耍禄仔”是过去中秋节十分流行的儿童游戏,以柚子壳刻通花,中可悬灯,儿童提着成群结队游乐,或提着各种动物、瓜果形状的灯色,沿街踏歌而行,一边唱着“耍禄歌”:“耍禄仔,耍禄儿,点明灯。识斯文者重斯文,天下读书为第一,莫谓文章无用处,古云一字值千金,自有书中出贵人……”儿童们在尽情游乐之后散去,各自回家吃月饼果品之类。

  11、扎灯笼

  古时在广东,中秋临*时,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此外,还有很多小朋友会用水果皮扎灯笼。另外,还有木瓜灯、香蕉灯等,最简便的是“柚皮灯”,几乎家家户户的小孩都能做。扎好的灯笼除了用来“树中秋”,更有情侣提着灯笼依偎赏月。

  12、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如今两广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13、烧斗香

  江苏中秋夜要烧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纱绢,绘上月宫景色。也有香斗以线香编成,上面插有纸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

  14、拜祖先

  广东潮汕地区中秋节*俗。中秋节当天下午,各家厅里就摆台设祭,置祖先神主牌,献上各色供品。祭毕,把祭品逐样烹调,合家同食一次丰盛晚餐。

  15、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16、听香

  听香是古代流传在台地区的中秋*俗。古时想得到佳偶的少女,先在家中神明前烧香祭拜,诉说心事,祈求神明指示听香的方向,然后依指示方向在路上无意间或偷听到的第一句话,牢记在心,回家再掷茭,判断来解释所占卜事情的吉凶。例如卜占终身大事,而听到的话是吃甜饼或花开、月圆,就表示吉兆,喜事*了。

  17、烧塔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18、中秋宴俗

  古时*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19、玩兔爷

  玩兔爷的起始约在明末,流行于北京一带。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兔爷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护背旗,脸贴金泥,身施彩绘,或坐或立,或捣杵或骑兽,竖着两只大耳朵,亦庄亦谐。《燕京岁时记》:“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北京百姓们称它为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

  每逢佳节倍思亲,又到了中秋佳节时。说起中秋节的来历,很多人都不清楚。古人每个季节都有孟、仲、季三个时间段,这跟我们现在的说法是不一样的。分别把每个季节分为前中后三个时间段,而每年的秋天也分为三个时间段,而每年的农历8月15日,正是属于秋天的中间时间段,所以,自然就叫中秋节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不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们喜欢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他们自己的快乐。有的地方喜欢吃月饼,有的地方喜欢吃柚子,有的地方喜欢一起赏月,有的地方喜欢吃团圆饭,总之,他们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家人的团圆。特别是赏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

  在外的游子们此时的心情多时感慨万千的,当他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皎皎明月,自然而然会想念家人团聚,他们多是用着朗朗明月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他除了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逄蒙也混了进来。

  一次,后羿意外得到了一粒仙丹,据说吃了可以成仙。可是他舍不得嫦娥,就把仙丹交给嫦娥保管,但却被逄蒙看到了,趁后羿不在家,威胁嫦娥把仙丹交出来,被逼无奈,嫦娥就自己吞了下去,升上了天空,可她牵挂后羿就在离地面最*的月亮上成了仙……

  后羿找不到嫦娥,悲痛欲绝,夜晚跪地痛哭,却意外发现今晚的月亮格外明亮,而且月中的人影也酷似嫦娥,无奈,就摆上香案跪拜月亮,希望嫦娥可以重新回到他的身边。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从此以后,为了纪念这对善良的夫妻,每年的今天人们都纷纷拜月,吃一种又甜又圆的点心,预示着后羿嫦娥团圆甜蜜,这种点心就是今天的月饼。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6)

——中秋节的来历和*俗作文 (菁华5篇)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中秋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是民间的传统*俗,它寄托了人们的美好情感。

  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逐步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俗。

  中秋节的`由来之一:“嫦娥奔月”说,早在战国末年成书的《归藏》记载:“昔日嫦娥一西王母的不死药以服之,遂奔月为月精。人们对嫦娥寄以同情,说她登上了天帝的后庭,十分寂寞。所以在唐代开始将八月十五日夜的赏月改称为祭月,期盼嫦娥回归人间。

  中秋节的由来之二:”时令节气“说,*人考证,”中秋“一词,始见于春秋末年《周礼》:”中春昼,鼓击士鼓吹幽雅以迎暑;中秋夜,迎寒亦如云。“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是一家人团圆的日子。这天,人们不仅仅是吃月饼、赏月亮,各地还有不同的风俗过去过中秋节。比如:香港的`舞火龙,广州的树中秋,安徽的堆宝塔……真的非常热闹。

  今年的中秋节,我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中秋节晚上,我们一家三口坐在阳台上赏月,吃月饼。从世纪广场方向飘来了无数盏孔明灯,一个个红通通的,照亮了天空。突然,一个孔明灯慢慢地在降落,我感觉快落到我家楼顶了。我张开小手期待着那盏孔明灯降落。果然,那盏孔明灯因为油燃尽而落在我家楼顶。我想:如果在掉下来的孔明灯放一根点燃的蜡烛,孔明灯会不会飞起来?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妈妈。妈妈说:“好,我们试试看!我去拿蜡烛”过了几分钟,经过努力,我们孔明灯重新放飞了。

  一个孔明灯代表了一个愿望,我无意中帮助了他人继续实现了愿望。比我自己放孔明灯还更有意义。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也理解了中秋节团圆的含义。

  中秋节是*的一个传统节日,它起源于一个古老的神话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一天,后羿遇到了西王母,就向她求来了一包长生不老药。第二天,后羿出去打猎,他刚走,坏心眼的逢蒙就拿着刀闯进屋子,他对嫦娥说:“快把长生不老药交出来!”嫦娥有急又怕,她一眨眼想到了一个主意,她拿出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一吞下药,身子立刻变得轻飘飘的向天上飞去,一直飞到月亮上。后羿回到家后,听说了这件事,他非常伤心,走到屋外,在夜里寻找嫦娥的身影。可他哪里都不见嫦娥,咦,月亮里有个晃动的影子——好像就是嫦娥。从那以后,每年的八月十五被定为中秋节。

  在这一天,月亮又大又园,人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家里和家人团聚。人们还喜欢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点心、一边聊天,一边赏月。月饼圆圆的,像天上的月亮一样,象征着团圆,人们吃着香甜的月饼,思念着故乡和亲人。

  中秋节的*俗

  1、吃月饼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赏月

  赏月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俗。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4、燃灯

  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悬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5、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代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

  6、玩兔儿爷

  兔儿爷是中秋节期间,给孩子们玩耍娱乐的一种泥塑玩具。其形状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头上竖两只长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没什么区别。现在寻常市面上已见不到兔儿爷的踪影,只是作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展览,或者在工艺品商店里出售。年轻人对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来就津津乐道。

  7、走月

  中秋节之夜还有一大特色赏月活动叫“走月”。皎洁的月光下,人们衣着华美,三五结伴,或游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楼观赏月华,谈笑风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楼、玩月桥,清代狮子山下有朝月楼,都是游人“走月”时的赏月胜地;而**后建的莫愁湖公园之抱月楼,则成了市民赏月的新景点。旧时南京人“走月”还有一种特殊的祈盼之举:凡没生儿子的已婚妇女,要去游夫子庙,随后再跨过一座桥,相传即可有“梦熊之喜”(意生男孩)。

  8、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俗。

  9、吃鸭、螺和芋头

  我国西南的仫佬族讲究在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如果你什么都没找到,拎一只北京烤鸭回家吃,估计味道也不赖。民间认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惯。

  10、饮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总之,根据史籍的记载,古代的帝王,多有祭月活动,日期定于农历8月15日。因为此时正是三秋之半,故名为“中秋节”。

  中秋节吃月饼注意事项

  1.胃不好别吃冰淇淋月饼

  冰淇淋月饼完全由冰淇淋做成,肠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尝试。海味月饼是比较名贵的月饼,有鲍鱼、鱼翅、紫菜等,口味微带咸鲜,以甘香著称。但有高血脂、心脑血管病的人要少吃。不管是什么味道,糖尿病患者最好都少碰。病情不是很严重的人,可以适当吃一点,但一定要减少当天粮食的摄入。

  2.月饼不宜冰箱储存

  月饼不宜放入冰箱储存。在低温的条件下,淀粉会变得老化,使月饼变硬、口感变差。储存月饼最好放置在室内阴凉干燥处,要注意储存时间不要太长,散装月饼可以放置三五天;有独立小包装,或包装中有防腐料包的月饼,可以保存十几天。

  3.选择适合的月饼

  月饼因为制法、馅料不同,吃的时候应该“扬长避短”,选择较适合自己的品种。传统的*月饼大体分为京、粤、苏、滇、潮五大体系。

  4.月饼宜早晨吃

  早上吃月饼可以补充上午所需的能量,也不易发胖,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更应注意食用时间,否则可能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5.合理搭配是关键

  目前还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抑制月饼对健康的影响。吃月饼时要搭配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豆浆。也可搭配山楂等一些酸性食物,可以开胃,增强消化能力。但不适合有胃病的人,不然会加重病情。吃月饼的同时饮茶可以解油腻,助消化。

  一般来说,吃甜味月饼饮花茶最好,有香甜兼收之妙;吃咸味月饼饮乌龙茶或绿茶为佳,有清香爽口之感。还可以伴随月饼吃一些富含维生素C及膳食纤维的水果和蔬菜。因为月饼的脂肪与含糖量都很高,就不宜再喝含糖高的汽水、可乐或果汁等饮料。有人认为吃月饼时喝葡萄酒能够起到降低血脂和软化血管的功效,其实葡萄、提子等水果可以直接转化为葡萄糖,也应谨慎食用。

  6.分食最佳

  月饼不可一次吃太多,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而定。月饼不能当正餐吃,要在两餐之间食用。如果要在餐后吃月饼,就要在正餐中少吃主食及肉类,以便*衡一天的饮食营养。月饼宜分食,把月饼切成小块,和亲友们分食,既能多品尝一些不同口味,还能感受与家人朋友欢聚一堂的乐趣和气氛,同时又避免了摄取过量脂肪和糖分。

  7.三岁以下的幼儿最好不吃月饼

  月饼是“三高”食品,高糖、高脂、高热量,过量进食对儿童的健康并无好处。

  所以三岁以下的宝宝最好不要吃,三岁以上的宝宝,肠胃稍微成熟一点了,可以适当吃一点,但也切勿过量。

  三岁以上的宝宝吃月饼,每次最多只能让他吃常规大小月饼的1/4个,因为孩子吃月饼过多会引起胃肠负担加重,胃肠不适胀闷,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同时,应减少当天的主食及油脂的摄入量,以*衡宝宝一天的饮食,因为一个重4两左右的广式月饼含有500千卡的热量,相当于3两米饭。

  一、中秋节来历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俗。据史*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中秋节的来历简单介绍 (菁华5篇)(扩展7)

——中秋节的来历作文 (菁华5篇)

  今天是中秋节。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要做饼,我家也不例外。我和奶奶学做饼啦!

  因为我还不会做,所以奶奶先示范一遍给我看,先拿出一点面粉,然后放一点水,就变成了黏黏的饼皮疙瘩,先把它放一边。接着,把青菜搅碎,再放一些肉末,再把

  它们一起放入锅里炒熟,馅就做好了。奶奶做了两种馅,还有一种是南瓜馅的。

  终于可以做饼啦,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奶奶不急不忙的把一块面皮撕下来,再用两手上下转,满满的面皮就听话的变成了圆形,然后把面皮左右一抛,抛得过程中轻轻

  一捏,再把饼的外边捏薄,但里面一定要厚,因为中间是要包馅的,如果太薄的话里面的馅会漏出来的。把饼皮摊在手掌上,再放上青菜或南瓜馅,再把饼皮合起来变成一个

  包子状,接着把它放在桌上,桌子上要先洒上面粉和芝麻,再用擀面杖把它拉圆,但是要把饼四周转一转,不然会黏在桌子上,最后把饼放进油锅煎一下就好了!

  可是轮到我自己做的时候我总会把饼皮的中间捏薄,捏馅的时候馅都掉出来了,经过几次的摸索,我做得越来越好了。这次做饼真让我受益匪浅啊!

  通过这次做饼让我知道了大人的'辛苦,也让我吃到了世界上最好吃的饼,那就是我自己做的饼!

  今年的中秋节,气氛还是依旧的热烈,爷爷有说有笑,同我一起下棋;奶奶正在给我们包一些饺子……不过,气氛和往年还是有一丝不同。爸爸妈妈正在和我姐姐通话,她正在哈尔滨求学,没能回来。不过感谢互联网,我们虽处异乡但它却能把我们联结在一起。

  后来我们看时候不早了,便出门开始赏月。

  刚出门月还没有出来,可能是因为乌云的原因遮住了那月亮本该光辉,等了半天,到的还是那乌黑黑的天。就在我准备放弃的时候,终于我看光辉在闪动,月亮开始出来了。我此生知道日出,但这月出我还是头一回听说。今日三生有幸终于让我看见了。

  这月出不同于日出没有那么光芒万丈,也没有那一种想要把所有的光和热带给人间的感觉。更多的是一种凄凉的感觉,是一种宁静的美。没有那么热烈,那一抹热情。月亮刚出来的.时候,天空先是闪了闪,紧接着刮起了一阵清凉的微风,天上的乌云也开始有了一点起伏,开始慢慢的移动,月亮的光芒开始慢慢的显露。先是露出了一丝优美的光芒,闪闪的一条边看上去活像一艘弯弯的小船。接着风进一步把云吹走,月亮进一步展现出优美的光芒,现在已经露出一半了,看上去像一个吃了一半的月饼。后来风一鼓作气,将乌云全部吹走,月亮全部出来,一轮满月优美的展露在我们眼前。

  看着这一轮满月我心中思绪万千,我想到了古往今来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好传说,像什么嫦娥奔月,*开天地铸日月,以及那月亮上有一只可爱的玉兔,还有一个人伐着那永远砍不完的桂树。这些故事虽是神话,但无不表现着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以及对外太空的好奇和探索。

  今日我坐在月下欣赏着这一轮明月,我能看见月亮上那又黑又白的地方,那其实是高低起伏的环形山。我也想知道月球的背面到底有什么,是否有像古人所说的那样:有嫦娥有玉兔,以及那伐着那颗永远砍不完的桂树的吴桂。

  中秋不仅仅是一个佳节,也是古人美好祝愿的象征,那一轮圆满的明月,象征着的是团团圆圆。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我想问大家对中秋节的认识有多少,了解多少。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人们对传统节日也开始有了些陌生,比如那些是传统节日,哪些是外国节日等等。如果不是三天得中秋节节日放假,是不是有的同学们都不记得呢?特别是我们90,,00后的朋友们,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一一天的传说神话。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我接的好像是08年起,中秋节就被列入放假节日之一。说明国家非常重视中秋节假日,重视对非物质遗产的保护。记得那时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批复,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节。这一天对我来说有图耳熟的含义,所以至今记忆犹新。

  要说起节日的简介,那可多了去了,上面不是提到了中秋春节,清明还有端午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希望大家能记住。中秋一次最早见于《周礼》,据史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次日恰好是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是节日在八月,又称八月会等。好多好多的地方也有不同的风俗,所以叫法也有很多的不同。但又一样是共同的,大家一起吃月饼,吃柚子,赏月等活动是相通的。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秋节。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仲秋,八月十五又在仲秋的正中,所以称中秋,所以这是中秋节的来历素因之一。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璋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

  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日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关于中秋节的由来,一说起源于我国古代的秋祀——敬土地神。*古代以农立国,是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与季节有很大关系,在科学尚不发达的时代,无论是播种还是收获,人们往往祈祷土地神:播种时祭土地神,祈求丰收——叫“春祈”(春祀);八月中旬稻子成熟,向土地神报告丰收——叫“秋报”(秋祀)。

  中秋节是秋报的遗俗。八月中旬,正是秋粮收割之际,一年汗水抛洒在土地上,收获在即,因此家家拜祭土地神,答谢神的保佑,于是围绕“秋报”出现了一系列仪式和风俗活动。

  第二种中秋节的来历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月崇拜——祭月亮神。中秋节是远古天象崇拜——敬月*俗的遗痕。中秋节是月亮的节日,中秋之夜,月最亮最圆,月色最美好,温柔、圆润、恬静,给人以神秘感,致使崇月甚于崇日。正因为古代人们重视月亮,许多*俗都与月亮有关。我国古代就有祭月、拜月的*俗。《礼记》中就载有:“天子春朝Et,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意思是说,天子祭拜太阳,在春天早晨;祭拜月亮,在秋天晚上。“夕月”就是秋分(中秋前后)晚上祭拜月亮神,是对月的原始宗教崇拜。因为八月十五月亮最圆,适于拜祭,因而便有了中秋节。祭月是历代帝王相沿的礼俗,现在北京阜成门外的月坛,便是建于明代嘉靖年问的祭月之处。汉代,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养老。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传说故事结合在一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何时有中秋节?成书于南北朝时代,我国目前最早专记岁时节令的专著《荆楚岁时记》惟独无中秋记事,唐代成书的《初学记》也不见中秋节文字,所以书上并不能查到中秋节的来历。但事实上晋代已有赏月*俗,《晋书》中记帝王“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之事,即是例证。唐宋以降,赏月之风大盛。据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问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聚会、会集),至于通晓。”另据吴自牧《梦粱录》载:

  “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

  据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蟾兔之形。”

  由此看来,中秋成为节日,是在唐代。到宋代,中秋节日风俗活动大大丰富起来,赏月、吃月饼、赏桂、观潮蔚然成风,一直延续至今,这是比较权威的中秋节来历。

  过中秋节了!我好开心呀!因为中秋节可以吃又香又甜的月饼了。

  首先我看见有一个月饼的盒子是爱心形的美丽极了。

  妈妈打开爱心形的盒子,看了一下有什么味道的,可是没等妈妈那月饼给我们吃时,我已经觉得这个爱心盒子里面装的月饼很好吃了。因为我们去奶奶家了,所以还有一个叫菁菁的姐姐。爱心盒子里面有:”樱桃乳酪味的、巧克力乳酪味的、杏仁乳酪味的、核桃乳酪味的,等等“我想吃樱桃乳酪味的,聪聪姐姐想吃巧克力乳酪味的,妈妈说:”我把巧克力乳酪味的和樱桃乳酪味的都切开吧!“在妈妈且开时,就有一股淡淡的香味,甜甜的味道钻*了我的鼻子里。我观察月饼上的花纹,心里说:”好漂亮呀!“

  妈妈把月饼切成四块,一块给我,一块给聪聪姐姐,一块给菁菁姐姐,另外一块给谁呀?当然是给奶奶了。我要了一小口。啊哈!原来是巧克力乳酪味的。虽然*常吃的巧克力是苦了一些,不过,在月饼里的巧克力就不再那么苦了。不但不哭了还有淡淡的,甜甜的香味呢!我很喜欢吃巧克力乳酪味的月饼,所以我狼吞虎咽的把巧克力乳酪味的月饼吃了。我觉得好好吃呀!

  妈妈切开了一块月饼,我觉得这块月饼肯定很好吃,肯丁很好吃,我嘴里还不停的咽着唾沫。等妈妈切开月饼时,又有一股香香的,甜甜的味道飘进了我的鼻子里。一块分给我,一块分给聪聪姐姐,一块分给菁菁姐姐,一块分给奶奶,我咬了一小口,觉得好香甜呀!虽然外面的味道都是愿味的,可是里面的樱桃果酱却甜蜜极了。所以我特别喜欢吃樱桃乳酪味的月饼

  我最喜欢中秋节了!我爱中秋节!中秋节真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