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

首页 / 文库 / | 2022-10-21 00:00:00 阅读

1、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2、走—跑 卒—最终、终于 俟—等待 援—提出(1词1分,共4分)

3、(共6分)⑴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3分。“德隆望尊”1分,“辞色”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⑵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3分。“被”1分,“腰”1分,句子意思基本正确1分)

4、(1)学*勤奋(1分),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1分)。

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6、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7、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8、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9、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0、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云南省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

11、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2、下列对文本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5、D

16、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18、B

19、答案:若与*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20、答案:给予,赠送放下难道用

21、答案:①他们如果还有学业不精通、品德没有养成的,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

2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5、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26、①宋濂是主动百里上门求师,因为其热情、谦虚和执着终有大成。②王冕是因为苦学而被名师看中,在名师的指点下成为通儒。

27、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2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29、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30、①因此;②两次。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1)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6篇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各项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

  (2)门人弟子填其室( )

  (3)持汤沃灌( )

  (4)腰白玉之环( )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致——取得、买到(2)填——挤满(3)汤——热水(4)腰——挂在腰间

  2.(1)(我)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或:因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3.读书难(要借书,抄书)、拜师难(冒严寒顶风雪,到外地寻师)、求教难(常遭“叱咄”)、生活难(“日再食,”穿“緼袍敝衣”)。(或四个方面:家境贫寒,无书可读;无师求教难;远道求学,备受艰苦;艰苦的求学生活。)(或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4.用意:与同舍生对比,表现自己并不羡慕别人的优越条件,而是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

  收获要点:(1)不求物质享受;(2)刻苦学*;(3)专心向学。(4)物质上不羡慕,更不攀比。(答对其中二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2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录毕,走送之( )

  ⑵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⑶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 )

  ⑷右备容臭( )

  2.给句子中加粗字注音。

  ⑴当余之从师也,负箧( )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⑵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 )然若神人。

  3.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写了作者幼时求学和成年后求师这两方面的艰难。请简要回答文末“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主要表现在哪三个方面?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写这篇赠序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走:跑。②俟:等待。③汤:热水。④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2.箧(qiè) 烨(yè)

  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4.表现在三方面:

  ⑴幼时借书以观,录毕送之,得以遍观群书。(得书)

  ⑵加冠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卒获有所闻。(从师)

  ⑶从师学*衣食住行的艰难。(生活)

  5.优越学*条件:“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6.原因: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

  7.言之有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3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亡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冕屡应进士举,不中。叹曰:“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竟弃去。或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人斥为狂奴。北游燕都,馆秘书卿泰不花家。泰不花荐以馆职,冕曰:“公诚愚人哉!不满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仕为?”即日将南辕,会其友武林卢生死滦阳,唯两幼女、一童留燕,伥伥无所依。冕知之,不远千里走滦阳,取生遗骨,且挈二女还生家。冕状貌魁伟,美须髯,磊落有大志,不得少试以死,君子惜之。

  (选自宋濂《王冕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B.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C.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D.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10.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的一项是()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出游

  B.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等待

  C.或牵牛来责蹊田(《王冕传》)践踏

  D.馆秘书卿泰不花家(《王冕传》)寓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在宗庙中举行束发戴帽的仪式,表示他已经成年。

  B.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的生员的统称。

  C.进士,*古代科举考试通过最后一级*朝廷考试者,即会试及第者。

  D.燕都,或称燕京,即今日北京之别称,原为燕国都城,后为元明清三代都城。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门人弟子填其室(《送东阳马生序》)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送东阳马生序》)善假于物也(《劝学》)

  C.伥伥无所依(《王冕传》)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劝学》)

  D.泰不花荐以馆职(《王冕传》)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冕与宋濂均是少年好学。宋濂因家贫只好借书遍观,并虚心向同乡前辈求教;王冕则在家人支持下入寺庙苦读。

  B.王冕率真放达。他母亲想回故里,他就自己穿戴着古式的衣冠跟在母亲的车后,引来孩童围观讪笑,他也跟着笑。

  C.王冕慷慨仗义。当他听说朋友卢生死在滦阳,他就不远千里赶去,取回卢生的骸骨安葬,并收留了朋友的两个幼女。

  D.王冕胸有大志但未实现。他相貌魁伟,有副美髯,为人磊落有志向,可惜还未实践就去世了,很多人为之叹息。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3)此童子羞为者,吾可溺是哉?

  15.从选文来看,宋濂与王冕在从师问学的经历上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案】

  9. D

  10. A

  11. C

  12. D

  13. C

  14.(1)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2)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他学成之后成了学识渊博的儒者。

  (3)这是小孩子都觉得羞愧做的,我怎么可以沉溺于此呢?

  15. ①宋濂是主动百里上门求师,因为其热情、谦虚和执着终有大成。②王冕是因为苦学而被名师看中,在名师的指点下成为通儒。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②主人日食 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

  13.①因此;②两次。

  14.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5.宋濂因为家贫无书可读,不得不借书、抄书来读;为了读书,宋濂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师;宋濂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安于清贫,不慕富贵,一心求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5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录毕,走送之 走: (2)不敢出一言以复 复: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略无慕艳意。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小题3:作者在学*从师过程中,除有“长途跋涉从师的困苦”之外,还遇到哪些困难?(请用原文回答)(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跑 (2)还言,分辩

  小题2:(1)丝毫没有羡慕的意思。

  (2)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小题3:无从致书以观;无硕师名人与游;口体之奉不若人。(共3分,每点1分)

  小题1:试题分析:“走”是文言文中常用的字,其意思是固定的。“复”要根据语境用确切的词语代替,如“答复、辩解”。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两个句子中的的关键词有“略无”“以是”“假”,这三个词分别译为“一点也没有”“因此”“借”。其中的“以是”是固定用法的词语,“是”在此为代词。了解了关键字词的意思,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3:试题分析:审题后从前向后寻找“长途跋涉从师的.困苦”之外的困难,根据“请用原文回答”的要求,可以提取出“无从致书以观、无硕师名人与游、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些切题的语句。

  点评: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从文章中提取信息,要在理解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找到相关的语句,进一步精读之,确定哪些语句与题干要求相符,提取出来即可。题干中要求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必须用原文语句回答;能借用原文语句回答的可借用原文语句。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共9分)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承宫①,琅邪②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③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④执苦⑤,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据《后汉书》改写)

  注释

  ①承宫:东*。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8.解释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走送之( ) (2)卒获有所闻( )

  (3)因忘其猪而听经( ) (4)见而欲笞之( )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10.甲乙两文都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合实际谈谈(3分)

  答案: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8-10题。(共9分)

  9.(1)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2分)

  (2)猪的主人对他不回来感到奇怪,去寻找他。(注意“怪”的意动用法)(2分)

  10.围绕“勤奋能使人有所作为”来谈感受。(联系实际1分,感受2分)

  译文

  承宫,琅琊姑幕人。年少时丧父,在他八岁的时候,帮别人放猪。乡里的徐子盛精通《春秋》这本书,传授的学生有上百人。承宫从他房前经过,看见那些学生在朗诵,感到很喜欢,便忘记了他的猪,听徐子盛讲经书。猪的主人对他还未回来感到十分奇怪,便前往去向承宫索要(他的猪)。看见他在听讲经书,就想用竹鞭打他。学社内的学生一起阻止,猪的主人才没有打他。承宫于是就留在徐子盛门下学*。承宫在那干苦活,上山砍柴,吃苦受累,很多年后,最终精通了《春秋》这本经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2)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10)份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以是:

  ②主人日食 再: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5.“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中“余之专”指的是哪些?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答案:

  13.①因此;②两次。

  14.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5.宋濂因为家贫无书可读,不得不借书、抄书来读;为了读书,宋濂常常跑到百里之外求师;宋濂不怕生活条件的艰苦,安于清贫,不慕富贵,一心求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2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②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2分)

  录 毕 走 送 了 不 敢 销 逾 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2)弗之怠 弗:

  (3)宋濂尝与客饮 尝:

  (4)间问群臣臧否 臧:

  3.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诚然,卿不朕欺。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2分)

  参考答案: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评分:共2分。每对一处得1分。

  2.(1)爱好 (2)不 (3)曾经 (4)善,好

  评分:共2分。每空0.5分

  3.(1)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许多(各种各样的)书。

  (2)真是(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评分:共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4.读书方面围绕“勤奋刻苦”“博览群书”,做人方面围绕“正直”“坦诚待人”“与品德优秀的人交友”“背后不说人坏话”等要点回答即可。

  评分:共2分。每空1分,答出其中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2分)

  (1)俟其欣悦________ (2)持汤沃灌_________

  1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 计日以还 B. 从乡之先达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而承天子之宠光

  C. 是肤皲裂而不知 D.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久而乃和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本文作者是怎样劝学的?(4分)

  答案:

  15.(1)等待,等到。 (2)热水

  16.B

  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18.作者现身说法,首先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之后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明确告诉马生,学业是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是否努力,不在条件的优劣和天资的高下。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4

  生序(节选)(9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④腰白玉之环( )

  【小题2】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1分)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以为号焉B.当余之从师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C.足肤皲裂而不知置酒而招之D.烨然若神人环堵萧然(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原文: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①跑 ②等到 ③热水 ④腰佩

  【小题2】D

  【小题3】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小题4】①刻苦学*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文言词语解释一般立意于考查重点实词词义、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五种文言知识,*几年也出现了虚词词义的考查。重点实词词义和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是本次考查的重点。中考文言文往往从课内出题,所以,题目前面的选文,实际上是良好的提示,学生不仅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语境义进行筛选,而且,只要在日常学*中加强记忆,就可直接解答此题。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A项中“以”因此/做为;B项中“之”助词,无意义/代词,千里马;C项“而”转折连词,却/承接,因此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文言文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再有考生要特别留意。*时多读一些文言文短文,可以积累语感。本题因为来自课内文言文阅读,这些句子在课内都理解了,难度很小。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4】

  试题分析:这个题在日常学*和复*中,已经经过了大量的训练,考生应该不费什么时间就可以将本题解答完毕,因此日常学*和复*时对新课标规定的'必考篇目还是要认真复*,多做练*,以利于掌握扎实。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5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一日与游酢①见颐②,颐偶瞑坐,时③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释:①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②颐,即程颐,北宋著名理学家。③时:人名,杨时。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有时候 (2)两顿

  2.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6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

  【乙】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清朝艺苑》)

  【注】①亭林:即顾炎武。②亭障:边塞岗亭、堡垒。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4分)

  (1)不敢稍逾约( )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3)同舍生皆被绮绣( )

  (4)呼老兵诣道边酒垆( )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2分)

  (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小题4】宋濂、顾炎武在求学上,有何共同之处?(3分)

  【小题5】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后,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小题1】(1)超过约定的期限 (2)等待 (3)同“披”,穿着 (4)到……去

  【小题2】(1)以/中有足乐者 (2)必无所疑/乃已

  【小题3】(1)我站在他的身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表现尊敬而专心地请教。 (2)勤奋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小题4】示例:勤奋,刻苦,不怕困难,专注,持之以恒。

  【小题5】示例:学*必须勤奋刻苦、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收获。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7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①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忻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②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煜然若神人;余则�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任选两个作答,多选不加分)(2分)

  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于: ⑵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

  ⑶腰白玉之环 腰: ⑷媵人持汤沃灌 汤:

  1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2.第①段中叙述了作者勤苦求学的哪两件事?(2分)

  13.第②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14.阅读文中画线句子,联系实际,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3分)

  【答案】

  10.⑴于:向。⑵被:通“披”。⑶腰:腰佩。⑷汤:热水。

  11.译文:因此人们大多把书借给我。

  12.幼时借书抄录,成年远行求师。

  13.突出了“同舍生”服饰的华贵,与我的“�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1分),凸显我的志趣所在(2分)。

  14.开放题,只要学生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得到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在生活和学*中,我们不要过分强调客观条件,而是要树立目标,有所追求,我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充实而快乐的。为达到这个目标,所有的苦与累都是值得的。 示例二:只要心中有追求,生活中诸多困难与痛苦,我们都能坦然面对。(云南省20xx年中考语文试题)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乙】见足下①中题字,以为是必磊落人也。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庭坚少孤,窘于衣食,虽早知从先生长者学问,而偏亲②。白发,不得已而从仕。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所以衰懦不进,至今落诸公之后也。窃观足下天资超迈,有亲以为之依归,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非敢谓足下今日所有不足以豪于众贤之间,但为未及古人,故为足下惜此日力③耳。

  (节选自《黄庭坚集·答李几仲书》,有删改)

  【】①足下:敬称,您。②偏亲:黄庭坚父亲早亡,而母亲在世,故称偏亲。③日力:岁月。

  10.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窘于衣食 皆以美于徐公

  B.故少之日得学之功十五 公问其故

  C. 而从仕之日得学之功十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 有亲以为之依归 吾谁与归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如是已逾年,恨未识足下面耳。

  1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春 秋 未 三 十 若 刻 意 于 德 义 经 术 当 不 止 此 耳 。

  13.甲、乙两文都出自文学前辈写给年轻人的文字。依据选文回答问题。(3分)

  (1)甲文表现了宋濂怎样的优秀品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乙文中黄庭坚指出李几仲在学业上的差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他提出的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

  10.D

  11.(1)抄录完毕,跑去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像这样已经过了一年,(我)很遗憾没有和您见面。

  12.春秋未三十/若刻意于德义经术/当不止此耳。

  13.(1)宋濂:勤奋好学;诚信。

  (2)学业上没有古人优秀 珍惜时间(或努力学*)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9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A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一日与游酢①见颐②,颐偶瞑坐,时③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选自《杨时列传・程门立雪》)

  注释:①游酢:人名,北宋时文人。②颐,即程颐,北宋著名理学家。③时:人名,杨时。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遇叱咄 或:

  (2)主人日再食 再:

  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余则�A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3. 文段【甲】结尾说“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读了文段后,你认为作者求学的艰辛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

  4. 文段【甲】中的宋濂与文段【乙】中的杨时在求学的过程中,对待老师的态度是相同的,这个相同点是什么?你如何评价这种师生关系?(2分)

  参考答案:

  1.(共2分,答对一个词语得1分)

  (1)有时候 (2)两顿

  2. (共4分,写对一句得2分)

  (1)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我穿着旧棉袍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人家的想法。

  3. 幼时借书抄书的勤劳辛苦;成年后从师求学的艰辛。(答对1点,得1分,共2分)

  4. 宋濂和杨时对待老师都是毕恭毕敬。(大意对即可,得1分)

  评价示例一:我赞同这种师生关系。老师是长辈,是学问的传授者,学生对老师毕恭毕敬,学生才会学到更多的东西。

  评价示例二:我不完全赞同这种师生关系。师生应是*等的朋友关系,这样才能沟通心灵,发挥更大的潜能。(能自圆其说,即可得分,共2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10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选文,完成6-7题(8分)

  (甲)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乙)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中?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袍蔽衣处其间,略无慕艳盖。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甲文故时有物外之趣中的趣和乙文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乐分别具体指什么?结合选文,就如何在生活中获得乐趣谈谈你得到的启示(回答两点即可)。(4分)

  【答案】

  6、(4分)

  (1)(我)抬头看它们(或蚊子),脖子因此(变得)僵硬了。

  (2)(我)背着箱子,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巨谷中。

  7、(4分)第1问示例:趣:①把叫声如雷的蚊子看作在空中飞舞的群鹤(或: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②把冲烟飞鸣的蚊子看作青云白鹤的景象(或: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1分)乐指读书(或从师求学)。(1分)

  第2问示例:①学会观察,在生活中发现乐趣。②保持一颗好奇心,善于从*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③展开联想、想象,让*凡的事物变得神奇、有趣。④通过读书,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⑤能以乐观的心态对待艰苦的生活。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3)

——《送东阳马生序》 教学设计3篇

  目的要求:

  1、了解作者宋濂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2、积累重点词语及通假字等

  3、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4、感受名人的人格魅力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第一段具体叙述早年不畏困苦、勤奋学*的经过。

  2、难点:对比手法说明“勤且艰”及主语省略的两种情况。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给作者的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的中的艰难经历和学*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刻苦攻读,以其学有所成。

  课时安排:

  2

  教具准备:U盘

  第一课时

  1、导入: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先看一下这个题目是什么意思?送东阳马生序。从题目得知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对是一篇序。序分为赠序和书序两部分。书序是书的序言,而赠序也就是赠言。那么是谁给谁的赠言呢?东阳是现在浙江省的一个地方。马生是姓马的一个后生。也就是宋濂给一个姓马的后生的赠言。“生”不是名字而是长辈对晚辈的一种亲切的称呼。那么宋濂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2、作者简介: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kuí州(四川奉节)。生*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

  “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

  3、整理字词

  古今异义:

  臭汤走假卒

  古义:香热水跑借最终

  今义:难闻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行走虚伪士兵

  4、深入学*,展示自我:选择你认为能做好的一项来展示自己。

  ①我可以有感情的读一下我喜欢的段落并且不出错。播音员

  ②我可以概述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新闻记者

  ③我可以选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并进行批注。文学鉴赏家

  ⑤我选择一个有深度的问题来考考大家。睿智的哲人

  ⑥我可以猜测一下作者的写作意图。善解人意明事理

  ④我可以简单分析一下本文主要的写作手法。写作高手

  ⑦我可以了解到宋濂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外交专家

  老师相信大家可以做的还有很多。那你就大胆的展示自己吧!

  你能做好其中的哪几项?你想挑战完成哪一项?不要犹豫来试一下。

  我们一起疏通了文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文章的具体内容吧。

  问题探究:A、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可引用原文的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困难:无书、无师、家贫(生活艰苦)

  B、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C、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的经历的目的是什么?

  勉励马生勤奋学*,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我们的作者宋濂从小刻苦学*,在他的生活中从没有一天离开过书。所以他文章写得很好,做人也非常的有君子风范。下面是我搜集的一个小故事。请大家读一下,来*距离地了解宋濂这个人。

  性格特点:正直坦诚、君子之风。宋濂真是一个通过读书得到真正快乐的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⑵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

  就爱好读书没有办法买到常常藏有书人家抄无从:无由假借:同义

  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⑴。录

  录计算来送还砚台里(墨汁)结成坚硬的冰弯屈伸直不停止抄书以:而,便,就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毕,走⑵送之,不敢稍逾约⑶。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赶快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都把于是能够广泛地阅读

  群书。既加冠⑷,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⑸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各种书籍已经学说担心大师交往求教跑到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⑹。先达德隆望尊⑺,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

  向当地前辈拿着经书请教道德高声望高挤满屋子稍微缓和

  辞色⑻。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⑼,俯身倾耳以请⑽;或遇其叱咄

  言辞脸色站着陪伴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侧着请教有时训斥

  ⑾,色愈恭,礼愈至⑿,不敢出一言以复⒀;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

  周到说解释高兴向他

  复:回答,解释焉:于之

  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⒁,行(于)深山

  愚笨终于获得教益听到了一些东西跟从老师学*的时候书箱拖着鞋子走在

  当:在……的时候之:取独

  巨谷中,穷冬⒂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⒃而不知,至舍⒄,四

  大严冬刮着凛烈的寒风冰裂客店

  支⒅僵劲不能动,媵人⒆持汤⒇沃灌(21),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

  僵硬动弹仆人热水浇洗围裹覆盖住在旅店

  支通肢媵人:指古代陪嫁的人灌通盥寓:名作动

  人(22),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

  那里每天给两顿饭吃新鲜肥美味道好的东西享受同屋住的同学穿着华丽的衣服红缨

  食:给饭吃,动词被通披,穿着绮:丝绸绣:绣花(23)宝饰之帽,腰(24)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25),烨然(26)若神人;

  宝石装饰腰中挂着圈子挂着香袋光彩照耀

  腰:名作动,腰挂

  余则袍敝衣(27)处(于)其间,略无慕艳意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

  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因为我心中足以快乐的事吃的穿的

  足乐者:指读书

  奉不若人也⑵。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如(求学的)勤劳而且艰苦

  奉:供之:取独

  5、小结:

  是啊!勤奋的读书可以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可以让我们成为一个有智慧有修养的人,让我们的心灵更美好。我觉得人生就像一座山。很多人不愿努力在山脚下徘徊,可是有很多人努力攀登到了山坡、山腰、山顶之上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虽然最后所有的人还是会会到山脚下,但是我们的人生多了很多美好的回忆,其中的艰辛是我们人生的一笔巨大的财富。所以努力勤奋的读书吧。为了看到山顶更美的风景,为了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的丰富多彩!今天就上到这里,谢谢同学们再见。课后完成学案上的课后练*。

  第二课时

  1、复*导入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每:时常。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时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去借。

  B、无从致书以观。

  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时指买到。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C、益慕圣贤之道。

  道:学说。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D弗之怠。

  弗:副词,不。之:代词,指学*。“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不敢放松学*。

  E、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不能与有名望的人交往。

  F、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焉:兼词,“于之”的合音,向他。等先生高兴了,便又向他请教。

  G、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箧:箱子,这里指书箱。曳:拖。屣:鞋子。在我当年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H、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支:通“肢”。僵劲:僵硬。媵人:服役的人。汤:热水。沃灌:浇洗。衾:被子。拥覆:围盖。久而:时间副词,好久,“而”是副词词尾。和:暖和。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

  I、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同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

  J、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诸:兼词,“之于”的合音。从别人那里借来后才能看到。

  K、其①将归见其②亲也,余故道为学之①难以告之②。

  其①:代词,指马生。其②:代词,作定语,他的。亲:父母。也:句中停顿中起提示下文的作用。之①:结构助词,的。之②:代词,代马生。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向他讲述(我当年)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

  2、课文简析:

  一、嗜学、力学:

  1、无书借书抄书──读书┐

  2、无师远访先达──求教├艰

  3、求学过程艰苦──有得┘

  二、善学、勤学: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师生态度对比┐

  生:色愈恭,礼愈至

  ├勤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生活情况对比┘

  作者: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昔日作者:借书抄书,奔走求师,生活艰辛,尊师力学

  学*条件对比

  今日太学生:衣食丰足,学舍宽宏,有问必答,应有尽有

  三、写序目的──篇末点题,交代主旨。

  小结:

  1、本文的启示:

  这篇文章,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通过今昔对比,勉励马生珍惜良时,刻苦力学,以期有成。作者的学*内容和学*目的当然和今天不同,但仍很有启发。“业精于勤荒于嬉”,学*科学文化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生的光荣任务,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善于学*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

  2、立意深远,结构谨严:

  文章中心是“劝学”,通篇围绕这一重点来写,开头提出“嗜学”,接着叙述“力学”,然后说太学生学*条件之优越,最后归结到学生“善学”,脉胳分明,前后呼应,有力表现了激励太学生学*的中心思想。

  3、句子成分省略:

  省略主语的原因:

  A、文言文里,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况下,往往省略某些句子成分,使语言更加简洁精炼。本文作者自叙经历,省去一些句子的主语,不会发生歧解,所以主语“余”一般省去。(承前省和蒙后省,本文属前种)

  B、文言文里,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用作主语,凡是现代汉语需要用主语“他”“他们”的地方,在文言文里就只重复用名词,或者省略主语。

  如:(先达)未尝稍降辞色。

  (马生)撰长书以为贽。

  与之论辩,(马生)言和而色夷。

  (马生)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

  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着凛冽的寒风,大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不知道。等走到旅舍,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服侍的人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拿被子(给我)盖上,过很久才暖和过来。在旅馆里,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美的食物可以享受,一起住在旅馆的同学们,都穿着华美的衣服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左边佩着刀,右边挂着香袋,闪光耀眼好像仙人。而我却穿着破棉祆旧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心思。因为我心中有自己的乐趣,不感到吃穿的享受不如别人了。我求学时的勤恳艰辛情况大体如此。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②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2.过程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诵读,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主旨。

  3.情感态度目标:学*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早日成才。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设计思路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同学们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今天我们也来结识这样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成为明代大学士的。今天我们来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1.介绍作者。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4)

——《送东阳马生序》比较阅读答案3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愠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5、解释加点的词(4分)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 (2)俟其欣悦( )

  (3)于是遂就书 ( ) (4)吾徒相教( )

  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

  7、宋濂和邴原小时候都是家贫好学,但他们的求学态度有什么不同?(2分)

  8、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什么?(3分)

  9、读了上面两则短文,你得到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 5、(1)借 (2)等待 (3)于是,就 (4)白白地(每个1分,共4分) 6、(1)(我)曾经走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 (2)我一来仰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每小题2分,共4分。) 7、宋濂,目的性明确,主动借书抄录阅读,拜访名师,虚心求教。而邴原,中是被动地等待机会,只有遇到富有同情心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的机会。(2分。) 8、(1)具有伯乐之慧眼,(2)富有同情心,(3)能把孔子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的主张作为办学方针的可贵精神。(3分。能答出两点,即可得3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1)为自己的学*创造条件,(2)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学*条件,(3)学*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过程,应有恒心和毅力。(3分。能抓住一点联系实际进行阐述,自圆其说即可得分)

  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5—19题(17分)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①四岁而孤②,家贫无资。太夫人③以荻④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⑤士人家⑥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⑦。自幼所作诗赋文字⑧,下笔已如**。

  (选自《欧阳公事迹》)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②[孤]幼年丧父。③[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④[荻dí]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⑤[闾里]乡里。⑥[士人家]读书人家。⑦[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⑧[文字]文章。

  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趁机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的水*,那样高了。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②无从致书以观

  ③弗之怠 ④家贫无资

  ①因此 ②得到 ③懈怠,放松 ④钱财

  16.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2分) ①

  假 ①借。 ②宽容。 ③如果,假如。 ④非正式的。

  17.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B (2分)

  A.余幼/时即嗜学 B.手指/不可屈伸

  C.欧阳/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篇章

  1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①抄写完毕,(跑着)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②及其稍长,家无书读。 到了他稍稍长大些,家里没有书可读。

  要点与评分:扣住基本字词,译句要通顺。每句2分。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C (2分

  (1)*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只需填序号)(2分)

  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

  B.虚心请教、经常复*,有助于巩固知识。

  C.诚实守信、刻苦学*是成才的重要条件。

  (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

  例一:欧阳修母亲在家境贫困的情况下,画荻教子,使孩子不致因贫穷而放弃学*。使儿子体会到即使条件再差,只要不畏艰难、刻苦学*还是可以学好知识的。

  例二:欧阳修的成才,除了自身的发奋努力之外,与其母亲注意对他的启蒙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可见,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要点与评分:可从母亲的角度说,也可从欧阳修成长的角度说。结合文段说出看法2分,语言表达1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823题。(请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将正确答案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共10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归至家,妻不下纴①,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吾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注释】①纴(rèn)纺织。

  18.《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 》,作者 ,明初文学家。(1分)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分)

  ⑴四支僵劲不能动 ⑵腰白玉之环

  ⑶去秦而归 ⑷苏秦喟然叹曰

  20.下面是选文中画线的语句,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写在答题卡上。(2分)

  ⑴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⑵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21.为什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

  22.乙文中哪些语句体现了苏秦读书刻苦?(2分)

  23.读完甲、乙两选文,谈谈你在读书求学方面得到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

  18、《宋学士文集》 宋濂 (每空0.5分,共1分)

  19、⑴通肢 ⑵腰佩。用作动词。 ⑶离开 ⑷的样子 (每个0.5分,共2分)

  20、⑴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里。(1分)

  ⑵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1分)

  2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1分)

  22、⑴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1分)

  ⑵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1分)

  23、两文都是写勤奋学*的。(结合文章主旨答即可,1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生活都比较安逸,缺少勤学苦练的精神,读了语段后,我真正认识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道理。(围绕现实生活答即可,1分)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5)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贯穿全文,带动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课

  常常听到同学们抱怨“学*好累啊”“作业好多啊”“度日如年啊”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心里觉得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们的学*真的很苦吗?我们看看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以怎样的态度学*的?今天我们来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

  1.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散文家。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预*

  (1)重难字

  嗜学(shì) 砚冰(yàn)

  弗(fú) 怠(dài)

  逾约(yú) 硕师(shuò)

  叩问(kòu) 叱咄(chì du)

  俟(sì) 卒(zú)

  负箧(qiè) 曳屣(x)

  皲裂(jn) 媵人(yìn)

  衾(qn) 绮绣(q)

  容臭(xiù) 烨然(yè)

  缊袍(yùn) 耄老(mào)

  谬称(miù) 廪稍(ln)

  冻馁(ni) 谒(yè)

  贽(zhì) 诋(d)

  (2)通假字

  四支(zh)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p)绮绣(“被”同“披”,穿)

  (3)古今异义词

  假 造的(跟“真”相对)。(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

  走今义:行走,走路。(古义:跑。例:走送之。)

  益今义:好处。(古义:更加。例:益慕圣贤之道。)

  趋今义:趋向。(古义:快走。例:尝趋百里外。)

  左右今义:大约。(古义:身边。例:余立侍左右。)

  汤今义:汤水。(古义:热水。例:媵人持汤沃灌。)

  卒今义:兵。(古义:最终。例:卒获有所闻。)

  再今义:表示又一次(有时专指第二次)。(古义:两次。例:主人日再食。)

  (4)一词多义

  至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动词,到)(色愈恭,礼愈至(形容词,周到))

  慕略无慕艳意(羡慕)(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从当余之从师也(跟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

  书撰长书以为贽(名词,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书籍,名词))

  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动词)(益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

  质非天质之卑(资质,名词)(援疑质理(询问,动词))

  (5)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手,名词作动词,动手;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主人日再食(名词作状语,每天)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名词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

  无鲜肥滋味之享(形容词作名词,新鲜肥美的食物)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名词作状语,每年)

  (6)文言虚词

  以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以中有足乐者(连词,因为))

  之 立性,不译)(当余之从师也(助词,取消句子的`独)

  (7)文言句式

  倒装句

  a.弗之怠。(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弗怠之”。)

  b.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省略句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句前省略主语“余”,“与”后省略宾语“余”。)

  三、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解释

  嗜学:爱好读书。

  致:得到。

  假借:借。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走:跑,文中意为“赶快”。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到了。

  加冠: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成年。

  尝:曾。

  趋:疾走,跑。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辞色,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叱咄:训斥,呵责。

  曳屣:拖着鞋子。

  衾:被子。

  日再食:每日供给两顿饭。

  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县官:文中指朝廷。

  非天质之卑:如果不是由于天资太低下。

  以乡人子:以同乡之子的身份。

  谒:拜见。

  归见:回家探望。

  2.重点句子翻译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3)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我)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求教。

  (4)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我)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

  (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我)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6)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他们中学业不精通、品德未养成的,不是天赋、资质低下,而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四、合作探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答案示例:写自己求学艰难和勤奋学*的经历(勤奋艰苦的学*经历)。

  2.全文写自己的学*经历,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答案示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3.文章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艰难,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案示例:幼时抄书之辛,成年叩问之难,从师奔走之艰,住读生活之苦。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已经感受到了宋濂学*的勤且艰。希望本文能给同学们带来启示。请同学们课下背诵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再来深入学*课文。

  六、练*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的含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2、学*古人的勤奋好学精神。

  3、有感情地复述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梳通文意复述故事并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录音材料。

  【设计思路】

  文言文一直是学*的难点,因为它的语言特点及字义与现代汉语差别很大,学生的思想包袱很重。教师可以以故事形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加强阅读以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在此基础上突破难点。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这是一篇赠序。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致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去朝见明太祖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作者以自己勤苦求学而功成名就的事实,现身说法,勉励后辈专心向学,刻苦自立,情真意挚,语重心长。(板书课题及作者。)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

  听录音,在老师的激导人下,自主学*完成下列题目。

  1、自由读课文,画出你不明白的字、词、句,小组内讨论解决。

  2、积累常用文言词。

  3、小组内找同学复述故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合作学*

  1、小组间交流,相互解决。

  2、班上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师讲解故事内容,从感情人手拉*与学生的距离。

  (宋濂小时候就爱好读书。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回来读,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去借,自己动手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及时归还。有时天气非常寒冷,砚池里的水结成很硬的冰,手指冻僵,不能弯曲,伸直,也不放松抄书,抄完赶快送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当我去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破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严寒的冬天,寒风凛冽,积雪有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我还不知道,到了书馆,四肢冻得僵硬了,不能动弹,服役的人拿热水给我浇洗,用被子围着盖着,很长时间才暖和过来”。)

  1、读准字音:

  嗜叩问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媵人馁衾烨然缊袍

  (要求一个学生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若有错误及时纠正。)

  2、说出下列词的意思:

  无从:没有办法。

  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

  以是:因此。

  患:担心,担忧。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叱咄:训斥,呵责。

  穷冬:冬末。

  沃灌:浇洗。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绲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缊,旧絮。敝,破旧。

  3、小组同位间复述故事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

  ⑴一名同学复述故事,其他同学补充纠正。

  ⑵朗读课文采取多种方式,齐读、个人读、默读等。

  五、研读赏析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1、学生阅读本段,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题目。

  ⑴解释下面加粗字的意思。

  嗜学:逾约:

  假余:走:

  ⑵简洁地概括上述文段的内容。

  ⑶作者学*的勤苦表现在哪些地方?

  2、小组代表发言。

  明确:(作者在这一层中讲述幼时求学的情况。开篇就点“嗜学”,为全文奠定基调,“嗜学”和“家贫”是矛盾的,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

  明确:

  ⑴喜欢、爱好;超过;借;跑

  ⑵讲述“我”幼时求学的情况。

  ⑶借书、手自笔录、天寒不怠、走送不逾期。)

  六、梳理巩固

  谈收获,整理笔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一文中一再说自己求学之难,这与本文的写作意图是否相差甚远?作者到底想对同乡说些什么呢?

  二、自主学*

  师:自读课文第二部分,注意解决以下问题。

  1、识记难理解的字词并积累。

  2、本段讲述今之太学生学*条件的优越,与先前自己形成对比,试进行分析。

  3、作者运用对比,引出说明的道理。

  4、通过学*本文,你有何收获?

  三、合作学*

  1、找出难理解的字词,小组内交流。

  2、班内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理解对比手法运用的作用

  文*有四组对比:“同舍生”的衣着与“我”的有何区别作对比。

  五、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同桌间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只学生能够说出本堂所学知识即可,不可要求面面俱到。)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遇到的困难?解决的办法

  无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无食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

  无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在艰苦的条件下,只要能够坚持勤奋的学*,就会成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2.了解作者及本文文体特征,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理解本文作者执着的求学之志和殷殷劝勉之情。

  过程与方法

  1.以朗读贯穿全文,带动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课

  常常听到同学们抱怨“学*好累啊”“作业好多啊”“度日如年啊”大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你心里觉得学*是一件很苦的事情,我们的学*真的很苦吗?我们看看古人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以怎样的态度学*的?今天我们来学*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二、自主预*

  1.作者介绍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初散文家。明太祖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明朝开国元勋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当世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知识链接

  “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检查预*

  (1)重难字

  嗜学(shì) 砚冰(yàn)

  弗(fú) 怠(dài)

  逾约(yú) 硕师(shuò)

  叩问(kòu) 叱咄(chì du)

  俟(sì) 卒(zú)

  负箧(qiè) 曳屣(x)

  皲裂(jn) 媵人(yìn)

  衾(qn) 绮绣(q)

  容臭(xiù) 烨然(yè)

  缊袍(yùn) 耄老(mào)

  谬称(miù) 廪稍(ln)

  冻馁(ni) 谒(yè)

  贽(zhì) 诋(d)

  (2)通假字

  四支(zh)僵劲不能动(“支”同“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p)绮绣(“被”同“披”,穿)

  (3)古今异义词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6)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菁华6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走送之(跑)

  B、援疑质理(援助)

  C、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

  D、右备容臭(香气)

  2、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俯身倾耳以请

  B、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不以物喜

  D、以塞忠谏之路也

  3、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B、未尝稍降辞色(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

  C、媵人持汤沃灌(服侍的人拿着汤药喂我)

  D、烨然若神人(浑身光彩照人,好像很神气的样子)

  4、选出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正确的一项( )

  A、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B、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C、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D、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5、选出对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叙述了作者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勒奋学*的经历.寄寓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B、第一段重点记叙作者克服学*上“无书”和“无师”的困难、终于能够有所收获的事情。

  C、第二段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求学的艰苦,其中“负箧曳履行深山巨谷中”一句写出了作者家境的贫寒和借书路途的遥远与险恶。

  D、“略无慕艳意”一句,表现了作者在艰苦的学*生活中怡然自乐、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的心态。

  6、选出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 )

  A、本文是一篇书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

  B、本文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作者通过现身说法,表现了夸耀自己的写作意图。

  C、多用对比手法。例如把“先达德隆望尊”与“门人弟子填其室”进行对比。

  D、注重细节描写。例如对作者执经叩问、同舍生豪华穿戴等的描写,均细致入微。

  参考答案:

  1、B

  2、C

  3、A

  4、D

  5、C

  6、D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将士注坡跳壕(督促) B.援疑质理(引述)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 D.右备容臭(臭味)

  【小题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征于色,发于声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D.四支僵劲不能动

  【小题3】对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主要讲述了幼年读书求学的艰辛和用心之诚恳专一,也为下文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做了铺垫。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C.选文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记叙往事,现身说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很有说服力。 D.选文表现了作者刻苦好学、严于律己的品质,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案

  【小题1】D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1)有时遇到他发脾气,我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句话来回答;等到他高兴,就再去请教。(4分)

  (2)因为我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比不上别人。(2分)

  解析【小题1】D中应是“香味”。

  【小题1】B中“被”通“披”;C中“得”通“德”D中“支”通“肢”。

  【小题1】抒情表达方式不够合理。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选段,完成问题。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下列句子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足肤皲裂而不知

  B.执策而临之

  C.学而不思则罔

  D.出淤泥而不染

  2.下列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烨然若神人 判若两人

  B.腰白玉之环 腰缠万贯

  C.右备容臭 臭气相投

  D.主人日再食 再接再厉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5.请从语文积累中找出表现古人好学的两个成语:①________ ②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A

  3.①到了住所(客舍),四肢(冻得)僵硬不能动弹。

  ②我(求学时)勤奋和艰苦大概就是这样。(意对即可)

  4.B

  5.示例: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头悬梁,锥刺骨 闻鸡起舞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字的意义。

  (1)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翻译下面句子。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这一句中“走”和“稍”各什么意思?这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操?

  (1)走:_________ 稍:____________

  (2)

  参考答案:

  1、更加 借

  2、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下来,再按期还给人家。

  3、跑 稍微(诚实守信即可)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夯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载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请用“/”标示下列语句的句中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2.解释下列加粗词语。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

  (2)主人日再食( )

  (3)右备容臭( )

  (4)温袍敝衣(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依次从_______、住、食;________四方面写出了求学的________情形,但这些之所以未动摇作者的求学意志,那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处用原文语句回答)

  5.【材料链接】

  以下是《送东阳马生序》删节内容的部分译文:

  (马生)等太学生们在太学里学*,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有皮袍葛衣送来,没有受冻挨饿的忧患;坐在高大的屋子里诵读《诗》《书》,没有奔波劳碌之苦;有司业、博士做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得不到解答,探求学问而得不到收获的情况;凡是应该有的书都集中在这里……

  由链接的材料可以看出,马生的学*条件十分优越,那么,作者把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告诉他有何用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媵人/持汤沃灌

  (2)腰/白玉之环

  2.(1)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每天

  (3)气味,这里指香气

  (4)破

  3.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行(走)衣(穿)艰苦(艰难)以中有足乐者

  5.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勉励马生要珍惜眼前优越的学*条件,以读书为乐,勤奋学*。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0分)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练*及答案 30句菁华(扩展7)

——《送东阳马生序》阅读答案 (菁华5篇)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①之供,父母岁有裘葛②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注】①廪稍:官府发给的粮食。②葛:夏天穿的衣服。③天质:天资

  1.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②黑质而白章

  B.①色愈恭,礼愈至 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①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 ②诚宜开张圣听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若皆罢去归矣

  2.下列句中加粗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①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C.①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①不必若余之手录 ②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甲、乙两段文字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段文字均选自《送东阳马生序》,“序”是一种文体,分“书序”和“赠序”。

  B.甲段文字作者叙述自己年轻时的经历,以此来勉励东阳马生。

  C.甲、乙两段文字中作者与诸生的学*条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从甲、乙两段文字来看,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客观条件的优越。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③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学*的角度,谈谈上面两段文字给你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A

  3.A

  4.(如果)他们的学业还有不精通,品德还没有养成的,那么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像我那样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意思对即可)

  5.答案要点:勤奋刻苦,克服困难,坚持不懈,虚心好问,专心致志。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负箧曳屣()(2)主人日再食()

  (3)腰白玉之环()(4)略无慕艳意()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分)

  17.摘录文中具体表现我的口体之奉的语句。(2分)

  18.结合本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我们现在的读书生活应该持怎样的态度。(2分)

  参考答案:

  15.鞋子,两顿(次),挂在腰间,羡慕。(4分,每个1分)

  16.仆人拿着热水来给我浇洗,又用被子围着、盖着我,很长时间我才暖和过来。(3分,意对即可)

  17.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2分)

  18.我们现在的读书条件比作者当时强多了,应该好好珍惜,不与同学比吃穿,充分享受读书的快乐。(2分,意思对即可)

  《送东阳马生序》

  一、余幼时。。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专心致志 B.益慕圣贤之道 精益求精

  c.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得患失D.未尝稍降母色 义正辞严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3分)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等到他高兴了,我才又向他请教。(原旬中词语翻译错一个扣0.5分,句子不通顺扣O.5分,扣完该小题分值为止)

  8.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 因为我守信用,按时还书。

  9.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 ;

  (2) ;(3) (3分)

  刻苦好学 博览群书 虚心请教(各1分

  答案:

  6.2分 A (A致:取得/集中 B益:更加 C患:忧虑 D辞:言语)

  二、 余幼、。。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鸣机夜课读记(节选) 蒋士铨

  铨①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尝问曰:“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②。母微笑曰:“病少差③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注释】①铨:蒋士铨,清代著名学者。②争药鼎沸:与烧滚的汤药争着发出响声。③差():同,病愈。译文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

  9、第一段选文的文体是 ,第二段选文的文体是 。(2分)

  10、下面每组句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请解www.释其含义。(2分)

  ① 手自笔录 未尝寝

  ② 暇更录唐宋人诗 尝趋百里外

  11、第一段选文中“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宋濂什么优秀品质?(2分)

  12、第二段选文中“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感人至深,表达了母亲什么样的情感?(2分)

  13、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两段选文的大意。(3分)

  14、对待师长,宋濂“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对待母亲,蒋士铨“坐枕侧不去”,“诵声琅琅然”,“持书诵于侧”。结合自己的学*经历和体验,谈谈在做人方面你所得到的启示。(4分)

  答案:

  9、序或赠序;记。(共2分,每空1分)

  10、①抄写②曾经(共2分,每小题1分)

  11、围绕“勤学苦读,不畏艰难”回答即可。(共2分)

  12、围绕“望子成材,期望殷切”回答即可。(共2分)

  13、围绕“第一段选文宋濂回忆自己年少时刻苦求学的经历”和“第二段选文蒋士铨回忆自己年少时得到母亲悉心培育的经历”回答即可。(共3分,内容2分,语言表达1分)

  14、围绕“尊师勤学”和“孝敬父母,不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回答即可。(共4分,启示2分,结合经历和体验谈1分,语言表达1分)

  三、余幼时、。。。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弗之怠 (2)走送之

  (3)未尝稍降辞色 (4)俟其欣悦

  (1)懈怠(松懈、怠慢)(2)跑 (3)脸色(神色) (4)等待(等到、等)(4分,每小题1分)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2分)C

  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 B、弗之怠(指代抄书)

  C、走送之(指代藏书之家) D、益慕圣贤之道(的)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们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我虽然愚笨,最终还是有所收获的(最终还是得到了一些知识)。(4分,每句2分,意思符合即可)

  20、读了这段文字,你觉得宋濂有哪些品质值得学*?(2分)答案:

  学*刻苦,求学诚心;尊敬老师,守信用(2分,答出“学*刻苦”或“求学诚心”给1分,答出“尊敬老师”或“守信用”给1分)

  四、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1题。(15分)

  [甲]余幼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①!”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②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资治通鉴 孙权劝学》)

  【注】①当涂:当权。 ②博士:古时专掌经学教授的学官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走: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 www.

  ③蒙乃始就学 乃:

  ④及鲁肃过寻阳 及:

  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分)

  ②蒙辞以军中多务(2分)

  10.甲文是通过 和 两件事来反映宋濂求学经历的,乙文则是通过 从侧面反映了吕蒙的学*效果。(3分)

  11.细读甲乙两文,谈谈宋濂、吕蒙两人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4分)

  答案:

  六、(济宁)

  [甲]当余之从师、。。。。;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馕(zhǎn)粥不充,日昃(zè 太阳偏西)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明臣言行录》

  译文、译文: 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母亲很穷,没有依靠。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解释下面加点的字。(4分)

  ①晨人持汤沃灌: ②腰白玉之环:③再适长山朱氏 ④往往馕粥不充:

  答案:①热水 ②挂在腰间(腰佩) ③到、往 ④够、充足

  8.将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中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②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有时夜里疲倦了,就用水洗洗脸。

  9.[甲][乙]两文都有写生活条件艰苦的句子,请你各摘录一句。(2分)

  [甲]文: “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或“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乙]文:往往馕粥不充,日昃始食。

  10.[甲][乙]两文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答案要点:学*条件的好坏,对学*能够产生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促使学*成功的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我们的生活条件不知比他们优越多少倍,我们应利用这优越的条件,学*他们刻苦勤奋的精神,使自己学业有成 评分:本题5分,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

  七、兰州市 [甲] 余幼时、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译文 张溥从小就酷爱学*,凡是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后朗诵一遍,就把它烧掉,又要重新抄写,像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停止。他右手握笔的地方,指掌上长了老茧。冬天手指冻裂,每天要在热水里洗好几次,后来他把读书的房间题名为“七录”。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弗之怠( ) (2)负箧曳屣( )(3)四支僵劲不能动( ) (4)溥幼嗜学( )懈怠,放松;背;同肢,肢体;爱好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如是者六七始已。

  20、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余 因 得 遍 观 群 书 余/因得/遍观群书

  21、比较[甲] [乙]两文,具体说说文中主人公在学*上的共同点。(4分)

  (1)学*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

  文言文阅读。(10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