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

首页 / 文库 / | 2022-10-21 00:00:00

1、鲁肃: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省定远县)人,孙权手下的重要谋臣和将领。闻:听说。刘表:字景升,山阳高*(今山东省金乡县西)人。当时任荆州牧。州牧是东汉后期一个州的长官,管辖几个郡的军政。卒:死。

2、备:刘备。彼:他们,指原属刘表手下的人。协心:团结一心。

3、夏口:地名,今湖北省武昌市,因为处在夏水注入长江的入口处,所以称为夏口。

4、闻:听说。向荆州:指向荆州进军。

5、宣:传达,说明。旨:意旨、意图。

6、江表:江外,指长江以南的地方。江,长江。表,是“外”的意思。古代*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从黄河流域来说,“江南”是“江外”,也就是“江表”。成:都。之:指孙权。

7、立:使……成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事:指争雄天下的大事。

8、为:介词,替。计:打算。

9、莫若:没有一件比得上,最好。腹心:亲信的人,也作“心腹”。自结于东:主动同东吴结交。自结,主动的结交。东,指东吴,当时孙权在东边,刘备在西边,这里以东代指东吴。

10、托:托身,依靠。

11、子瑜:诸葛瑾,字子瑜。

12、长史:官名。

13、说:劝说。

14、此句指刘琮降曹,荆州被曹操占据,刘备失去抵抗的地盘。用武:施展才能。

15、按兵:按兵不动。按,止。束甲:把铠甲捆起来。按兵束甲指停止军事行动。

16、非……莫……:除了……没有一个……。以:连词,与,后面省略代词“我”。当:抵挡。

17、轻骑:轻装的骑兵。骑,名词,一人一马叫“骑”。

18、治:治理、训练。

19、张昭:字子布,孙权的谋臣。

20、蒙冲斗舰:大小战船。蒙冲,一种蒙着生牛皮的小型战船,行动迅速,用来袭击敌船。斗舰,一种大型战船。乃:乃至,甚至于。以千数:以千计,用千作单位来计算,形容多。

21、愚:对自己的谦称。谓:说,认为。迎之:迎接他,即投降他。之,代词,代曹操。

22、横行:纵横驰骋。

23、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关西:函谷关以西。

24、公瑾:周瑜的字。

25、与:前一个“与”是连词;后一个“与”是介词。同:同心。

26、当:必定。发:调拨、派遣。人众:部队、人马。

27、逆:迎,这里是“迎击”的意思。

28、顷之:一会儿,顷刻之间,这个“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

29、我们首先要学*的一篇课文是《赤壁之战》。赤壁是在今天湖北省武昌县西赤矶山。据历史记载,东吴的孙权以三万军队打败了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学*了课文你就能够知道。

30、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扩展阅读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扩展1)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50句

1、险固:险要坚固,指荆州“外带江汉,内阻山陵”(见《三国志·鲁肃传》)。

2、帝王之资:创造帝王大业的凭借。资,这里是凭借的意思。此:这,指示代词。之:的,结构助词。也:用于句尾,表示肯定的语气。

3、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从命:听从意见。从,听从。命,意见。

4、即:立即。遣:派遣。行:启程,前往。

5、敬贤:尊敬贤者。礼士:礼遇士人。礼,动词,以礼相待。士,读书人,士大夫。

6、六郡:会(Kuài)稽、吴、丹阳、豫章、庐陵、新都。大致相当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7、为:介词,替。计:打算。

8、而:却,连词,表转折。

9、凡人:一般人,*常人。

10、避乱:躲避战乱。江东:指长江下游一带地方。

11、诣:到,去。

12、见:谒见。柴桑:古地名,故城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当时孙权在此驻军。

13、此句指刘琮降曹,荆州被曹操占据,刘备失去抵抗的地盘。用武:施展才能。

14、按兵:按兵不动。按,止。束甲:把铠甲捆起来。按兵束甲指停止军事行动。

15、无日:没有几天,意思是很快。

16、事:指与曹操争天下之事。不济:不成功。

17、机:关键。

18、治:治理、训练。

19、方:将要。会猎:一同打猎,这里是会战的委婉说法。于:介词,在。

20、动:副词,动辄,常常。辞:借口。以……为……:拿……当作……。

21、更衣:上厕所的委婉说法。

22、向:刚才。察:考察。

23、下曹从事:各曹从事中最低的官员。曹,古时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从事,“曹”的长官。

24、失:“使……失去”,动词的使动用法。孤:王侯自称。

25、时:当时,这时。周瑜:字公瑾,庐江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人。孙权的主将和谋臣,他在二十几岁时就是东吴的重要将领,吴人称之为“周郎”。赤壁之战这一年,周瑜33岁。受使:接受使命。番阳:县名,今江西省波阳县。

26、其实:他的实质。其,他的,代词。实,实质。

27、此数者:这几件事情。用兵:指行军打仗之事。患:忧虑,这里是忌讳的意思。

28、宜:应当。

29、保:副词,一定。之:代词,代曹军。

30、无谓:没有意义。

31、彼:他,对方。所将:率领的,所字结构。将,率领。*人:中原地方的人。

32、疲病之卒:疲乏劳累的士卒。疲病,疲乏劳累。御:驾驭、控制、驱使。

33、虑:担心。

34、俱:都、全。办:准备。

35、办之:对付他(曹操)。办,治、对付。之,代词,代曹操。者:助词,表示假设。决:决战。

36、与:介词,后面省略代词“之(敌军)”。

37、可烧而走也:可以用火攻使他们逃跑。走,动何使动用法,“使……逃跑”。“烧”“走”后边都省去了宾语“之(操军)”。

38、盖:黄盖。最著前:居于最前面。著,居于。

39、中江:江中心。举帆:拉起船帆。

40、顷之:一会儿,顷刻之间,这个“之”只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没有意义。

41、坏:崩溃。

42、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

4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44、流利地朗读课文。

45、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了一组新的课文学*,在这组课文中,我们将要学*什么内容,要了解哪些学*方法呢,导读中明确告诉了我们。请一个同学读导读,同学们想导读给我们这组的学*提出了哪些要求。

46、讨论分段。

47、“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48、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们用自己话说一说。

49、显示图片,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50、启发谈话:要想把事情讲得清楚明白,要按一定的顺序来讲。对于赤壁之战,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呢?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扩展2)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 (菁华5篇)

  目标引领

  1、重点掌握“方”“卒”“将”“数”等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地方”“北面”“妻子”“其实”“可以”“初一”等古今词义的区别,整理“于”“乃”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2、认识孙权的形象——他的正确决策是孙刘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击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认识鲁肃、周瑜、诸葛亮在这次战争中的作用。

  3、了解史料剪裁从属于作者历史观的道理。

  自主探究

  (一)卡片摘录

  1.作者作品

  ①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宋仁宗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知谏院。后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于熙宁三年(1070年)出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第二年退居洛阳,主编《资治通鉴》。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髙太皇太后听政,召他入京主持国事,次年任尚书左仆射( yè )兼门下侍郎,全部废除王安石新法,恢复旧制。为相8个月病逝,追封温国公,谥文正。有《司马文正公集》。

  ②《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载了1360年的历史。由司马光等花费19年的时间编纂而成。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名为《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另有《目录》《考异》各30卷。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322种,经过这这加工剪裁而成。该书语言简练晓畅,叙事清晰严谨,有些篇章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

  (二)书声琅琅(以读为本、入情入境) 写出你通读一遍后所获得的整体印象:文体 、人物 、事件、中心、写法

  (三)夯实基础(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和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指出并解释活用词(看我“七十二”变)

  (1)敬贤礼士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英雄乐业

  (10)备南走 (11)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12)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3.一词多义(多产的实虚词)

  (1)卒: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 五万兵难卒合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2)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

  命猛将统兵数万 出郭相扶将 宫使驱将惜不得

  (3)方:操军方连船舰 助画方略 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挟天子以征四方

  (4)事:去亲戚而事君者 不足与图大事 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5)夷:今操芟夷大难 夫夷以*,则游者众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

  (6)其:如其克谐,天下可定 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其若是,孰能御之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游之乐也

  (7)于: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言于孙权曰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受制于人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8)乃: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骑乃得过 乃罢会

  (9) 之: 此帝王之资也。 而可迎之邪 顷之,烟炎张天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10) 乃: 此乃天也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 骑乃得过

  4.特殊句式(万物皆有律)

  (1).刘备天下枭雄 我,子瑜友也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受制于人 操军破,必北还.

  (3)裹以帷幕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豫州虽败于长坂

  (4) 卿欲何言. 何以言之. 欲安所归乎

  (5) 且将军大事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荆州之民附操者.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以上几类句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标志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与结盟好 及说备使抚表众 操悉浮以沿江 可烧而走也 逼兵势耳 引次江北

  此类句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省略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体会一下句式判断的方法,并交流一下。

  合作解疑

  1、鲁肃为什么要去荆州?是不是为了吊唁刘表?孙权为什么同意他去?鲁肃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什么策略达到他的目标?他的*期目标是什么?

  2、鲁肃的“说辞”有什么特点?刘备为什么采纳了鲁肃的建议?刘备欲投吴巨,是不是他的真实意图?鲁肃是怎样取得刘备信任的?

  3、诸葛亮第一段话“海内大乱……祸至无日矣”的要害是什么?(劝孙降曹)先指出孙、刘与曹操“共争天下”暗含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夸大叙述曹操的威力?怎样表示求援之意?哪一句话击中孙权的要害?答孙权“何不遂事之”一问,妙在哪里?

  4、曹操这封战书的意图是什么?

  5、试归纳张昭等人主张迎降的理由。

  6、鲁肃所说的“大事”指什么?孙权既然同意他的`意见,为什么不作决断?“鲁肃独不言”说明了什么?他的话为什么立即得到孙权的赞同?孙权的那番话说明了什么?

  7、过渡问:①“肃劝权召瑜还”的目的是什么?

  8、周瑜的观点跟投降派是针锋相对的,他指出孙权方面有哪些优势?他的观点跟诸葛亮、鲁肃在大体上是一致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可就周瑜的用语“横行天下”“除残去秽”“操自送死”“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等提出问题,进行比较。

  9、周瑜为什么夜见孙权?周瑜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0、孙权“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反映了什么?哪些话反映了东吴的弱点?“卿能办之者诚决---孤当与孟德决之”反映了孙权当时怎样的心态?统观孙权这些话他的目的是什么?

  11、领导人事安排(即“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助画方略”这句话),行文岂不更加简练?为什么要加上周瑜和孙权这一番对话?

  12、第6、7段写了什么?

  13、这两段话内容的重点是什么?次重点是什么?略写的是什么?“进,与操遇于赤壁”写了什么?“初一交战……瑜等在南岸”交待了什么?“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引军北还”交待了什么?

  14、赤壁之战中像黄盖这样的部将当以数十乃至上百计,为何作者只提黄盖一人?。

  15、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含义。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 )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 )“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大半”( )

  巩固演练

  一.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1.将军禽操 2.五万兵难卒合 3.顷之,烟炎张天 4.雷鼓大震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荆州与国临接 2.备南走 3.致殷勤之意

  4.若能以吴越之众与*抗衡 5.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6.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也 7.鼎足之形成矣 8.刘琮束手

  9.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10.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11.权起更衣

  12.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13.地方数千里 14.当横行天下

  15.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邂逅不如意 17.初一交战

  18.去北军二里余 19.北军大坏 20.北面而事之

  三.指出活用词并解释.

  1.敬贤礼士 2.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3.必蹶上将军

  4.乘犊车,从吏卒 5.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6.可烧而走也

  7.瑜等率轻锐 8.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9.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10.操悉浮以沿江 11.英雄乐业 12.备南走

  13.外托服从之名内怀犹豫之计 14.兼有步兵,水陆俱下 15.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

  四.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一)一般实词

  1.此帝王之资也 2.二子不协 3.与操有隙

  4.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5.如有离违,宜别图之 6.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

  7.如其克谐 8 肃宣权旨 9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

  10*者奉辞伐罪 11.权以示群下 12.今操得荆州,奄有其地

  13.不复料其虚实 14今以实校之 15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16.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 24.上建旌旗 25.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

  (二))多义实词

  1、卒:鲁肃闻刘表卒。 乘犊车,从吏卒五万兵难卒合

  2、士: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

  3、将: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彼所将*人不过十五六万。

  4、抚:及说备使抚表众。 权抚其背曰。

  5、治: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6、足:岂足托乎 兵精足用

  7、次:引次江北 余船以次俱进

  8、数:统兵数万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扩展3)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60句菁华

1、荆州:东汉的一个行政区,领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等八郡,也就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两省及贵州的东部,州治在南阳襄阳(今湖北省襄阳市)。国:指孙权割据的东吴。当时孙权虽未称帝,但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所以能称“国”。与:介词,跟,同。邻接:比邻接壤。

2、若:如果,连词。据:占据。而:连词,连接“据”和“有”两个动词。之:代词,代荆州这块地盘。

3、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县)人,汉宗室。以镇压黄巾起义起家,在军阀混战中被曹操打败,投靠刘表,后来得到诸葛亮辅助,建立蜀汉。赤壁之战时47岁。枭雄:指不甘居人下的杰出人物。枭是一种凶猛的鸟,用来形容人时含有凶猛而不驯服的意思。

4、寄寓:寄居。于:介词,在。表:刘表。

5、济大事:成就帝王的大业。济,成就。大事,帝王大业。

6、用事者:掌权的人。

7、治:对付。

8、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从命:听从意见。从,听从。命,意见。

9、晨夜兼道:主语是鲁肃。晨夜,日夜。兼道,一天赶两天的路程。

10、而:连词,表转折,可是。

11、备:刘备。南走:向南逃走。走,跑,逃跑。

12、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情意等)。殷勤:指情意的真挚恳切。

13、豫州:指刘备,因为汉王朝曾封刘备为豫州牧,以官名称人,表示尊敬,豫州前省一刘字。何至:到哪里去,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词,要提到动词前。

14、足以:足够。

15、以:连词,从而。济:成就。世业:流传后世的功业。

16、凡人:一般人,*常人。

17、长史:官名。

18、说:劝说。

19、海内大乱:指汉末黄巾起义以及随后军阀割据的局面。海内,四海之内,指*。

20、遁逃:逃避。

21、外托服从之名:表面上假托服从的名义。当时孙权接受讨虏将军的封号,名义上是向汉王朝称臣的,而曹“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孙权在名义上也服从曹操。外,表面上。而:连词,表转折,却。犹豫:迟疑不决。

22、王室之胄:王室的后代。刘备是汉景帝的'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胄:后代。

23、此乃天也:这是由于天意。

24、受制于人:受别人控制。

25、然:转折连词,然而。新败:指刘备败于长坂的事。

26、战士还者:失败回来的战士,“还”是修饰中心词“战士”的。关羽水军: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刘备派关羽乘船数百艘,从水路到江陵,这部分军队未受损失。关羽,字云长,刘备手下的将领。精甲:精兵。甲,铠甲,这里代兵士。

27、合:集合。江夏:郡名,今湖北省黄冈市一带,刘琦做江夏太守,驻军于此。

28、且:况且,连词。

29、束:绑起手来。表示就擒,指投降。

30、方:将要。会猎:一同打猎,这里是会战的委婉说法。于:介词,在。

31、挟:挟持。

32、独:只有。言:说话,发表意见。

33、卿:您。君主对臣子客气的称呼。何言:就是“言何”,说什么。

34、当:应当,会。以肃还付乡党:把我送回老家去。以,介词,把。还,送回。付,交给。乡党,“乡”和“党”都是古代居民组织,合起来指乡里、老家。

35、下曹从事:各曹从事中最低的官员。曹,古时官署内分科办事的单位。从事,“曹”的长官。

36、其实:他的实质。其,他的,代词。实,实质。

37、割据:分割并占有。

38、马超、韩遂尚在关西:指当时马超、韩遂割据凉州(今甘肃省一带)。关西:函谷关以西。

39、舍:舍弃、放弃。鞍马:泛指战马。鞍,马鞍。

40、仗:依靠、凭借。舟楫:泛指战船。楫,船桨。

41、不*:不服。

42、进:前往,进军。住:通“驻”,驻扎。

43、此天以君授孤也:这是上天把你赐给我。意思是说,天要让我成功,所以给我配备了这么一个得力的辅弼之臣。

44、因:连词,于是,就。斫:砍。前奏案:面前放置奏章文书的矮桌。案,几案,长方形的矮桌。

45、诸人:人们,指主降的张昭等人。水步:水军和步兵。而:连词,就。恐慑:恐惧、害怕。

46、虑:担心。

47、抚:拍。

48、子布:张昭的字。元表:应作“文表”,秦松的字。妻子:妻子和子女。

49、以……为……:派……任……。左右督:正副统帅。督,当时军队的统帅。

50、逆:迎,这里是“迎击”的意思。

51、赞军校尉:官名,相当于参谋长。

52、助:协助。画:谋划、筹划。方略:策略。

53、进:进军。

54、不利:失利。

55、华容道:通到华容县的路。华容,指古华容县,在今湖北省潜江市西南,非指今华容县(在今湖南省北部)。步走:从陆路败逃。

56、提出不懂的问题。

57、“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调兵遣将?

58、说说这段话讲了什么。

59、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们用自己话说一说。

60、在赤壁之战中,东吴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号称八十万的曹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


《赤壁之战》的原文及译文 30句菁华(扩展4)

——赤壁之战观后感(五)份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我很早以前就很佩服诸葛亮,读完《火烧赤壁》后更加佩服的五体投地。主要讲的是曹操一边威逼孙权攻打刘备,一边率大军进奔江陵而来。

  正当孙权迟疑不决时,诸葛亮赶到费了好半天口舌,孙权终于决定联合刘备抗击曹军,并且指令让周瑜在三江口与曹操大战。曹军士兵大多是北方人,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很快就被击败了。曹操回到北岸让蔡瑁、张允日夜不停加紧操练水军周瑜得知后用反间计把蔡瑁、张允日杀了。可周瑜冥思苦想破曹之计却旧无良策。

  一天,孔明来访,二人叙谈之中忽然都有主意:用火攻!周瑜让黄盖与庞统假投降。庞统向曹操献连环锁船之际。曹操依计而行去不知中计,周瑜得知后,让黄盖在船中装满火药和芦草向曹军进攻。黄盖在离曹军大营很*时点燃穿上芦草,顿时间曹军大营火光冲天,曹操狼狈逃命。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刻画了魏、蜀、吴这三个国家的故事。今天我读了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火烧赤壁。

  曹操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因为兵力不够吗?难道曹军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这是曹操罪有应得,其实我们做人应该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坏人、或是没有用的人。曹操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你*时不是谨慎多疑的吗?为什么现在你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

  读完这个故事后,告诉我们做人一定会变通,比如被人抓了,你一定不要放弃,你在那里等死,不如拼一拼,或许还有转机,所以说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持到底。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刻画了魏、蜀、吴这三个国家的故事。今天我读了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火烧赤壁。

  曹操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因为兵力不够吗?难道曹军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吗?这是曹操罪有应得,其实我们做人应该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坏人、或是没有用的人。曹操是轻易相信别人的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你*时不是谨慎多疑的吗?为什么现在你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

  读完这个故事后,告诉我们做人一定会变通,比如被人抓了,你一定不要放弃,你在那里等死,不如拼一拼,或许还有转机,所以说我们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一定要坚持到底。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岂能料乎?”可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就是有夺天造地之法、鬼神不测之术.他的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才能,在赤壁之战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话说曹操率大军攻打吴国,于是吴蜀联合抗曹.由于曹军不善水战,孔明周瑜决定使用火攻.先是“凤雏”庞统假意投奔曹操,建议曹军用铁索把船只连在一起抵御风浪;再是周瑜假打黄盖,后者假装降曹;最后孔明推测出东南风将至.风起时,黄盖带数十条船降魏,船里装满柴草.快到魏军时,黄盖点燃柴草,火借风势向魏军烧去.魏军本不熟水性,船又连在了一起,死伤无数.魏军逃跑.

  孔明在岸上设连环计,杀得曹操四处逃窜,最后只剩数十人.在华容道上,关羽念及旧情,放曹操一马,曹操逃走了.

  故事中,孔明在七星坛上唤东南风,正好,三天三夜后风起.他猜中曹操多疑的心态,在伏有埋伏的小道放火烟,果然,曹操率军走进了设有埋伏的小道,可谓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曹操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他的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是曹操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是曹操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掉以轻心使曹军大败;曹操的.多疑也是失败的重要所在,看着烟雾腾腾的小路和风*浪静的大路,怀疑是诸葛亮在引诱他,于是偏往藏有埋伏的小路前行.

  赤壁之战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制胜的根本在于诸葛亮聪明的神机妙算、周瑜足智多谋、曹操的听信谣言.这也让我懂得了:一个人不仅仅要拥有聪明的头脑,还要学会做任何事都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能够听信他人未经过证实的话.

  我看了《三国演义》和《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赤壁之战。

  主要讲了曹军要去攻打荆州。刘琮遇上了鲁肃和他“联和抗曹”。

  孙权去找诸葛亮。诸葛亮说:“用火攻打荆州。”孙权说:“常常刮西北风,怕烧到自己的战船。诸葛亮预测冬至那天刮东南风,我们再进攻。”

  那天,黄盖听见有东南风时,说:“放火。”刹那间几个小船成了火船,把曹军吓跑了。

  这是三国演义上孙刘军胜利,是三国史上宣战结束。这时我国史上一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三国史上最著名的战例。

  我的感想是:曹军因骄傲所失败。人心力量大,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想到竟想不到的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