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

首页 / 心得 / |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1

  20xx年10月18日我参加了县教科局举办的二年级教材教法培训,虽然时间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不可估量的。这次教材教法培训学*,主讲老师从教材的整体安排、教学目标、教材说明、例题编排意图及课后练*等几方面与原实验教材进行了对比与说明。经过此次的疏理,让我对二年级的新教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解惑了我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模糊认识,而且对我今后如何践行课改理念,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优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现具体谈一下个人体会:

  一、双基扩展为四基,双能调整为四能

  《新课标》在数学课程的育人方面,进一步明确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能力培养,把双基扩展为四基,将双能调整为四能,强化创新意识的培养。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认为这正是当今教育发展的要求和体现。将双基拓展为四基,首先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不仅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发展和处理问题的思想。同时,新增加的双基,数学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提出,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注意切实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双能变四能;过去的双能指的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新课标指的四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涉及的是已知,而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涉及的是未知。因此,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比分析与解决问题更重要,难度也更高。对小学生来说,发现问题更多地是指发现了书本上不曾教过的新方法、新观点、新途径以及知道了以前不曾知道的新东西。这种发现是一种自我超越,不仅可以获得成功的体验,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学*的兴趣,树立进步的信心,激发创造的激情。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问题,需要逻辑推理和精确的概括,因而可以激发学生的智慧,调动学生的身心进入活动状态。

  二、新课程的数学是从生活中来的数学

  1、注重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新教材不再是由一堆毫无生气的数字组成的,而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趣的故事,是看得见摸得着。让学生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

  2、注重数学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知识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学知识是为了长本领。新教材及其注重让孩子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孩子们的最大乐趣是他们能用自己刚学会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生活问题了,那便是他们最大的喜悦。在新课教学后给孩子们一次检验自我的机会。

  三、新课程中的数学是学*多样方法的数学

  通过新课改的学*我更深刻的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日复一日不断的教给学生新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的方法,使学生懂得用已学的方法去学*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在新教材中,加强心算、允许估算,计算上,要求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在我们看来有的似乎不可以理解,但在学生的应用中它们却很自如,原因源于这些都是他们的真实体验,多样化的知识由此产生。新教材还力求体现教材的灵活性,解法的多样性。鼓励孩子们学着用不同的眼光认识世界,知识自然就变得五彩缤纷起来。

  四、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讨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压抑,本有的学*灵感有时就会消遁。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快乐数学。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2

  我校教师进行《小学数学新课标》的学*,主题内容为小学数学的“两基变四基,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小学数学新课标(一至六年级)”的解说等。

  我们教研组常组织教师学*课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应该是有所收获的。此次学*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感受到新课程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对于教材的改革也有了一个明确的方向,它不仅让我们对学生的基础性学*、发展性学*和创造性学*抓好加强外,最终让学生享受学*,自主性终身学*。

  “两基”变“四基”,“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利用图文并茂,详实例子说明,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我们了解和记下了,“四基”就是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十个核心词”就是数感、符号意识、空间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专家们对新课标的进一步解释,是我们了解到新旧教材的产生对比,新课标完成实施一轮改革的总结情况,以及新一轮的新课标教学理念。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之中,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不断冲击着站在课改浪尖上的教师们。我们曾经困惑,不知所措,但通过学*,我们又以新的姿态站在教育前沿。暑假,我又认真的学*了一遍《数学课程标准》,通过学*更加使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不断钻研教材,学*新理念、新方法,全面了解自己的学生,切实地完成好教学任务,把自己的教育教学水*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有以下的认识:

  一、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听课、记笔记、做复*、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能力的

  二、对比理解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

  我认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教好学的关键,因为基本理念是教学的导航。例如,原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标准: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两者都强调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但后者注重的是学生学*数学的情感态度和思想教育。这就更加要求教师注意学生学*的情感态度,灵活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不同的发展。

  三、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

  以前在卷面分析时,我们经常提到双基的落实情况,现在可要说四基了,新加进来的两基我觉得很有时代气息。我觉得抓好“四基”是发展学生数学的关键。因为,学*数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去体会数学,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为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意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惯。

  数学来源实际生活,教师要培养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出发,从*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在具体、形象中感知数学、学*数学、发现数学。教师除了让学生将书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数学,记下身边的数学,灵活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去思考问题,养成应用数学的*惯。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正确、深入理解新课标思想,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在学*数学中享受数学的乐趣。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3

  刚刚结束的一星期的.实践活动,领略了指导师和其它学员的课堂教学风采。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设计思路让我真实感受到她们的扎实的基本功,同时也为我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课堂教学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在我看来,不同的教师演绎不同的风采,却展现着同样的精彩。

  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他同时也是我们自身生命价值的体现。让课堂走进生活,将课堂教学当作学生的生命经历,自觉地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这段经历,课堂才会显得朴实而又睿智。在这短短几天的时间里,让我深切体会到优秀的数学课堂是情智共生的课堂,要以情促智,以智生情,让学生心灵之门不断开启,让学生智慧火花不断点燃。教师之间的交流可以使我们的思考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作为一线教师,我想我更应该勇敢地、虚心地、随时地与其他老师交流,交流教学中的问题与困惑等。通过每次课后的交流产生思想碰撞与思考,解决困惑,从中也让我获得很多启发与收益。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深深体会到只有不断的学*,才能有不断的提升,对如何做好一名出色的数学教师有了更多的努力目标。我将反思着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寻找着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相信本次培训活动对我今后的教学一定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4

  本学期,我校的课改走在了全市的前列,而我主动卷入课改的浪潮。通过一学期的学*、改革、实践,逐步构建了“四善”课堂。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一年来,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进程中,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课程改革的推行确实对我们的学生受益匪浅,孩子们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对我们的教师更是一次全新的洗礼,师生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充分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但也碰到了不少的麻烦,不少的困惑,下面我谈一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那么教师如何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遵循儿童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新知识有亲*感,学*方式变得多样化和个性化呢?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让数学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这样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联系起来,使学*真正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根据知识特点的不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教材给学生提供的分气球的情景是学生一般都经历过的,容易从中提出数学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便于调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根据同学的意见进行必要的反思,从而选择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关注了知识过程的呈现,探究性的学*、合作性的研究更多地出现了,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计算,而是让学生自己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这些设计使数学学*摆脱了机械乏味技能训练,让学*的过程充满探索和思考,对知识的应用也变得灵活。

  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设立了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学生不仅能够在读中学,玩中学,做中学,听中学,在思考中学*,在游戏中学*,在合作中学*,而且获得了学*中的乐趣和自身全面、和谐的发展机会。

  二、学*方式的转变。

  学*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方式。加强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摒弃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的思想,更加注重让学生掌握学*的方法,培养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三、评价方法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评价注重过程,强调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有“尽力则行”的要求和评价,既承认个人的局限又能表现自己的能力。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别人,因为努力是每一个愿意做的人都可以做到的,而某种结果却不是我们努了力就可以得到的。变重结果评价为重过程评价的好处还在于: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在不同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获得不同的心理发展水*,淡化“区分”,突出“转变”,追求每个学生在原有心理发展水*上的进步和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展,关注学生学*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四、师生关系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数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在课堂上,我们注重激发学生回答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倡导教学民主,建立*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5

  从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潮流来看,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和更新日益加速,欲成为新时代的有用人才,必须善于学*、实践和创造。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以学生为主,要求受教育者不仅是学到什么,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的研究和实践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让学生学会学*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学*成绩优秀学生之所以成绩优秀,重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学*方法比较科学;学*困难学生之所以学*困难,也往往是由于学*方法不当。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快速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学法指导。

  一、更新观念、改变教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而教学的本质是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所以要探讨如何进行有效的学*方法指导,首先必须从教师的“教”开始。

  1、备课:变备教材为备学生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备教的方法很多,备学生的学*方法少。老师注意到自身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如语言应简明扼要、准确、生动等),注意到实验操作应规范、熟练,注意到文字的表达(如板书编写有序、图示清晰、工整等),也注意对学生的组织管理,但对学生的学考虑不够。老师的备课要探讨学生如何学,要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不同的学*目标;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指导如何进行预*、听课、记笔记、做复*、做作业等;要考虑到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及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一位老师教学水*的高低,不仅仅表现他对知识的传授,更主要表现在他对学生学*能力的培养。

  2、上课:变“走教案”为生成性课堂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有许多非预期的因素,即便教师对学情考虑再充分,也有“无法预知”的场景发生,尤其当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时,实际的教育过程远远要比预定的、计划中的过程生动、活泼、丰富得多。教师要利用好即时生成性因素,展示自己灵活的教学机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教案”。要促成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教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如果我们的课堂还是师道尊严,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回答,不予理睬,或马上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那学生的学*积极性一定大打折扣。因而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生气,师生关系一定要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同时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一言一行,在教与学的*台上,做到教学相长,因学而教,树立随时捕捉教学机会的意识,就必定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更加充满生机,也更能展示教师的无穷魅力。课堂提问注意开放性。开放性的提问,没有统一的思维模式与现成答案,学生回答完全是根据自已的理解回答。答案一定会是丰富多彩,这可以作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这些答案给予肯定、或给予引导,使学生的思想认识在教师的肯定或引导中得到提高。要促进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对教育过程的高超把握就是对这种动态生成的把握。

  二、活跃思维、改变学法

  科学的学*方法,能提高学*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而拙劣的学*方法(如死记硬背)学*效率低,学生的智慧得不到发挥。所以,如果我们教会学生学*的方法,那我们的教学也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了。下面就*时积累的几点方法罗列如下:

  1、要有好的学**惯

  避免机械性学*,实现有意义的学*。有的同学在学*中重视对知识的机械性、生硬性记忆,其结果是一方面导致对知识掌握程度和效率的低下,另一方面也将严重影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发挥。现代教学论强调要实现有意义学*,强调理解对知识保持和应用的作用,即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而学*,而是为了应用而学*,不是为了对单个知识点的掌握而学*,而是为了实现对知识点间的贯通性理解而学*,这些均需要我们变传统的“接受”式学*方式为“内化”式的学*,由被动学*转变为主动学*,充分调动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实现有意义学*的关键。

  2、要多说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纸中。例如,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3、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培养求异精神和发散思维能力

  “定势”的作用有积极和消极性两种表现,我们应该利用“定势”的积极性作用,克服“定势”的消极性影响。在知识迁移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既要培养解决类似问题的“定势”,形成知识迁移的一般性规律和方法,又要形成在遇到用*惯方法难以解决的有关问题时能够从其他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形成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与能力,这也是培养知识迁移能力的重要要求。知识的迁移要求对知识呈现的情境和知识转换要灵活处理,而不是生搬硬套。如果变换的问题样式和情境无法被吸纳人认知结构或已建构的认知结构无法同化这个问题,便要求我们对这个问题进行再处理,再变换或尝试与另一认知结构对接,形成从不同角度分析、迁移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听课

  不是上幼儿园就开始听课了吗?谁不会听课呢?但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方法听课,这就导致学*效率差。

  首先、做好课前准备,包括心理上的准备、知识上的准备、物质上的准备、身体上的准备等;

  其次、要专心听讲,尽快进入学*状态,参与课堂内的全部学*活动,不要只背结论,数学概念的形成一般来自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上的定义常隐去概念形成的思维过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的建立过程,这不仅可使学生理解概念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学生还要及时做好各种标记、批语,有选择地记好笔记。

  第四、要指导学生一定要养成先看书后做作业的良好*惯。现在学生的通病是仅仅把教材当做一个*题簿子,做作业用到它,而后就放置一边。这是一个很不好的*惯。要指导学生在做作业之前一定要认真地阅读例题,结合教师课堂讲授,把知识梳理一遍,之后再去做作业,就会少走弯路,既保证了作业质量,又做到了充分的巩固、复*。

  5、课外学*

  课外学*能有效地使课内所学知识与社会生产实践、生活实际密切地联系起来,帮助同学们加深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文化科学知识的眼界,拓宽思路,激发求知欲望和学*兴趣,培养自学能力与*惯,增长工作才干。这也就是常说的:“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但课外阅读要有教师的正确指导,才能避免滥读,费力不讨好。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一些数学方法。如,比较法、线段图法、分析法、归类法等等。指导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上课的潜移默化外,还有如,讲授式、交流式、辅导式等等。

  总之,对学生数学学*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方法。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6

  通过新课程标准的学*,使我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方式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感触最深的是新课标课程目标的变化,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双基”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面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真正认识到了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急迫性。下面就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谈点体会:

  一、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学*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更是一种有效的学*形式,通过合作学*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数学的快乐。

  二、动手实验操作

  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从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还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进行抽象概括。

  三、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因为运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数学。

  四、最后,通过对“十大核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的解读,使我进一步了解学*了新课标。在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使我了解新课标数学教学的特点,课堂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单边的教学活动,而是师生双向交流,交往互动,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我将会严格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上好每节课,选用恰当的教学手段,要更多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7

  我是一名新任的五年级数学老师,在这短短的一年教学过程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最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三、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数学是有用处的。

  四、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兴趣的激发有很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思,不断创新,教学相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扬长避短,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8

  我是一名新任的五年级数学老师,在这短短的一年教学过程中,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在继续推进我校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我们每位数学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数学是对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关系的一种抽象。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尽可能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形;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并能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二、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兴趣。最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三、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数学是有用处的。

  四、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提高学*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兴趣的激发有很的作用。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思,不断创新,教学相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将扬长避短,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9

  3月11日上午我在开小听了4节二年级的数学课——用除法解决问题。同课异构,4位教师通过不同的构思,充分展示自己的实力,彰显自己的个性,实现最有效的教学,作为同年级的教师听后非常受益。

  纵观四节课,教者都努力做到: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4位教师都通过 “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看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探究性学*是综合性学*的活动方式。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大家能够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相同之外又各有各的精彩,如荆小的刘锐悦老师课堂环节紧凑,对难点把握的比较到位,如对学生不容易理解的关键词“又来了”先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学生解决起问题来就显得轻松了。甘小辉老师与学生互动同跳圆圈舞不仅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致同时带着学生很自然的走进本节课学*,而阎红老师则让人感到教师课堂教学思路清晰,对学生引得得当点的到位。

  4位教师的异构还体现在教学环节上刘锐悦老师用可爱草莓带领同学们复*后进入新知,孩子们在解决问题中显得水到渠成,而其他老师直接由游戏情景进入新授让孩子们很自然地融入到学*中去,两种设计各有千秋,哪种方法更加合理有效?以后自己在教学中要多多体验。

  感觉新课改理念在这几位老师身上都得到了体现,值得学*的地方很多。我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样的学*机会,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我,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得到提高。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 10

  我认真的观看了吴正宪老师讲的二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一课感受颇深,吴老师和蔼可亲的笑容、甜甜的声音、激励性、重点性很强的话语都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她对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的合理把握、对课堂的掌控力、对个别生的特殊处理、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巧妙利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训练,无不表现出一名特级教师的风范。

  一、课堂引入开门见山。

  吴老师的课堂教学引入开门见山,以一幅主题图开始,直接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吴老师说把学生说的话用文字记录下来,便在黑板上出示了学生叙述的文字,使学生把用图画来表示题意与文字叙述表示题意统一起来。并在分析已知条件时渗透了4个桃子可以用一个圆圈表示,那么表示7个桃子的圆圈应该比表示4个桃子的圈大些还是小些?为后边学生用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和列式做好伏笔。

  二、巧妙引入智慧小人。

  因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二年级解决问题中是难点,吴老师为了突破难点,在分析例题时,适时的引入了智慧小人。让学生猜一猜“智慧小人”在想什么?学生马上进入情境,积极思考、分析回答合理。

  三、课堂上学生辩论精彩,建构数学模型。

  在吴老师的安排、激励和有效提问的引领下,孩子们成为了课堂的真正主人,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辨明是非、达成目标。培养了孩子的学*能力、思考能力、辩论能力和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及时修正错误的能力。例题学*完成后,吴老师又及时的出示了本例题的模型,帮学生梳理和巩固学生刚刚建立的知识体系。

  四、数学学*方法的训练

  本节课,吴老师对学生进行了“波利亚的四步解题法”的提炼和渗透。吴老师在例题之后的总结中和课的最后的总结中都提到了四步做题法,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很好。

  第一步:审题,智慧小人站在例题的最后看题。

  第二步:分析,智慧小人走到已知条件和问题之间,想先求什么,在求什么?

  第三步:学生画图、列式计算。

  第四步:回头看,有哪些新的收获和疑问。

  好课,百看不厌!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扩展阅读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扩展1)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 (菁华5篇)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1

  在你学*时,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在你做事时候,集中精力是最重要的除了正在做的这件事在外,别的什么事情都 不要想。就象你做游戏时候一样都需要认真,如果你不能认真地集中注意力你就做不好游戏,学*也是一样。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集中注意力,如果不能认真地集中注意力,都将毫无进展,也无法从中获得丝毫满足感。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效率,寻求正确的学*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课后要及时复*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突出重点,精益求精在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对内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方法有掌,会(能)两个层次的要求,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猜题的人,往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般说来,也确能猜出几分来。但遇到综合题,这些题在主要内容中含有次要内容。这时,猜题便行不通了。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即抓出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

  基本训练 反复进行学*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题,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2

  一、正确的小学数学学*方法——抓住课堂

  理科学*重在*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日常学*最重要的是课堂45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诸如“化归”、“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二、高质量完成作业

  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小学数学学*方法有哪些小学数学学*方法有哪些。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理科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勤思考,多提问

  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规律、定理,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正确的小学数学学*方法还有对不懂的内容,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途径。其次,学*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理科。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隐患的途径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3

  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新知识后及时练*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

  “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二年级上期重点练*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牌游戏的形式练*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也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app,程序自动出题,自动批改,孩子们还可以PK口算成绩,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积极性。

  养成好*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教育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惯。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惯成自然。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4

  在你学*时,千万别忘了那就是在你做事时候,集中精力是最重要的除了正在做的这件事在外,别的什么事情都 不要想。就象你做游戏时候一样都需要认真,如果你不能认真地集中注意力你就做不好游戏,学*也是一样。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需集中注意力,如果不能认真地集中注意力,都将毫无进展,也无法从中获得丝毫满足感。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效率,寻求正确的学*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课后要及时复*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庆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不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

  突出重点,精益求精在考试大纲的要求中,对内容有理解,了解,知道三个层次的要求;对方法有掌,会(能)两个层次的要求,一般地说,要求理解的内容,要求掌握的方法,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试中,这方面考题出现的概率较大;在同一份试卷中,这方面试题所占有的分数也较多。猜题的人,往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一般说来,也确能猜出几分来。但遇到综合题,这些题在主要内容中含有次要内容。这时,猜题便行不通了。我们讲的突出重点,不仅要在主要内容和方法上多下功夫,更重要的是要去寻找重点内容与次要内容间的联系,以主带次,用重点内容担挈整个内容。主要内容理解透了,其它的内容和方法迎刃而解。即抓出主要内容不是放弃次要内容而孤立主要内容,而是从分析各内容的联系,从比较中自然地突出主要内容。

  基本训练 反复进行学*数学,要做一定数量的题,把基本功练熟练透,但我们不主张题海战术,而是提倡精练,即反复做一些典型的题,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要训练抽象思维能力,对些基本定理的证明,基本公式的推导,以及一些基本练*题,要作到不用书写,就象棋手下盲棋一样,只需用脑子默想,即能得到正确答案。这就是我们在常言中提到的,在20分钟内完成10道客观题。其中有些是不用动笔,一眼就能作出答案的题,这样才叫训练有素,熟能生巧,基本功扎实的人,遇到难题办法也多,不易被难倒。相反,作练*时,眼高手低,总找难题作,结果,上了考场,遇到与自己曾经作过的类似的题目都有可能不会;不少考生把会作的题算错了,归为粗心大意,确实,人会有粗心的`,但基本功扎实的人,出了错立即会发现,很少会粗心地出错。

  调整心态,正确对待考试。

  首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三个方面上,因为每次考试占绝大部分的也是基础性的题目,而对于那些难题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作为调剂,认真思考,尽量让自己理出头绪,做完题后要总结归纳。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镇静,思路有条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绪。特别是对自己要有信心,永远鼓励自己,除了自己,谁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谁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5

  一、时间的掌握。这一学期,他们会接触到秒针,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对时间精确的学*。非常短暂的时间用秒来表示。这时候孩子换算单位的时候就是重点了,很多孩子不注意看看单位,容易出错。

  二、时间段的计算。时间单位的换算搞清楚之后,要注意时间段的计算,这也是常出的一种题型,同样很重要。这时候孩子掌握24小时计时法既可以轻松解决这一种问题了。

  三、倍数问题。倍数问题是一个难点,很多学生找不到关系,就会不知所措,所以这时候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就一清二楚了。所以,教会孩子画图很重要,理清各数之间的关系。

  四、三位数的加减法。在两位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孩子掌握三位数的加减法并不太难,只是再列竖式时要注意孩子的书写,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并且一定要打上进位和退位符号,很多孩子很容易忘记自己有进位和退位。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扩展2)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学*心得体会范本5份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1

  一、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掌握有效的学*方法。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教师的人生,应该有创新精神。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而我们的学生亦是如此,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我们应因材施教,目的是为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积极性、主动性,让每一个学生主动地、活泼地发展。在组织教学中把整体教学、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贯彻个别对待的原则,讲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学生们像一朵朵稚嫩的小花苗儿,但每一颗都有与众不同的可人之处。因此便更需要我们用不同的方法去浇灌、呵护,才得以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学生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计算、证明等活动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注重对数学事实的体验,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数学,从而体验学*数学的价值。

  四、通过新课标的解读,使我感受到: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的学*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要关注学生学*的结果,也要关注学*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的水*,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尽力信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2

  听了史宁中教授对新课标的解读,我对新课标的要求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解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的改变,从以知识为本到以人为本。

  学科核心素养变成谈论的重点。通俗的讲,就是通过数学学科教育,我们最终要培养一个什么样的人?数学核心素养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质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在低年级学段数学核心素养表现的更加具体,更侧重意识;到了高年级学段,则倾向于一般,更侧重能力。

  二、理解数学课程的变化趋势。

  数学都包括四个领域,即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数与代数中,强调整体性和一致性,将负数、方程、反比例移到初中教学中。在图形与几何中,强调几何直观,增加尺规作图的内容。就是增加动手操作环节,增强对数学的感觉。

  首先史宁中教授从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要点核心素养理解与表达内容变化与教学建议三大版块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师们做了细致而有深度的解读。在这次学*中对史宁中教授解读数学核心素养部分感受最为深刻,把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关键能力,思维品格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现在我们逐渐的把数学核心素养集中到三会上面,就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通过此次学*我不仅了解了课程标准修改的内容,修改的教学要求等,还明确了修改的目的与意图,更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给我们带来的便捷性与指导性,为今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3

  通过学*,让我感受到了新课程标准制定的完善,课标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核心概念、课程内容、实施建议等方面都进行了修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学*新课标,正确定位教师角色

  从新的课标来看,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有效的数学活动不是老师在台上自说自演,而是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更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方法。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的关系,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学*数学知识,使学生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得到更好有效的发展。

  第二、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

  学生是学*的主人,不是被动装填知识的“容器”;学生是由活生生、有个性的个体组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学生正在成长的过程中,可塑性极大,教师应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1、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多一些自由的体验。

  2、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3、给孩子一双数学的眼睛,让他们以数学的意识,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世界,体验生活。

  第三、创设求异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新教材体现的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用同一个问题积极寻求多种不同的思路,使之有所发现,有所创新让学生充分暴露和展示思考问题的过程,发表独特地见解。

  总而言之,新教材新理念的实施,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要我们能更好的践行课标新理念,我们的教学舞台将是精彩的,我们教育成果将是丰硕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4

  在日新月异不断迭代发展的今天,教育的改革依旧一浪随着一浪,唯有不折腾、不跟风,始终坚持儿童立场,守正持初心,方能在改革的浪潮下,轻拂“迷人眼”的“乱花”,实实在在做些研究,一点点的推进教学,以“小小”的事业,点燃星星之火。

  一、大观念还需小道理

  曹培英先生在讲座“小学数学教学改进研究”中指出:*年来以“大”的名词层出不穷。有“大概念”、“大观念”、“大情境”等一系列“大”文章,但“大道理”并不能帮助教师改进日常教学,没有改进的抓手,空有了“大理论”,不免有博人眼球之嫌。

  为此曹培英先生举了这样一个案例,目前对于“加减乘除”,大家公认其实质应归结为计数单位的计算,但被忽略的是,其还可转为整数的基本口算,如360x7,其具体竖式算法为36x7=252,360x7=2520,看做36个十乘7。事实上,其本质算法应为运用了2次一位数乘7,然后相加,再进一步思考,其实质算法为360x7=36x10x7=36x7x10,即实质是基本运算律。“大概念”下的四则运算,唯有着眼于具体课例,对具体问题进行突破,将“大”归结于数学“四基”去探究,求实求真去思考,方能真正实效的去改进。

  正如曹先生所言:光有“大观念”,不够,还需要有小道理。

  二、大改革还需两“吃透”

  任何一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其对教育的热忱研究都不乏拥有以下两个特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通俗易懂的两个“吃透”,在60年代就已被提出和广泛认可。曹培英先生也用案例做了具体阐述。

  如何让学生理解“线无粗细”呢?

  数学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探究问题:过两点能画几条直线?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得学生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并不陌生,但也有学生会提出质疑,如果点画的大些,连接2个点的直线就可以画很多条。因此问题发生了转化,即点是否拥有大小,若点没有大小,那么连接两点的直线也一定只有一条,且“线无粗细”。那么如何让学生感知并体会点无大小呢?

  在后续学*小数时,可以设计以下的教学要求:找出直线上表示3。4、3。5的点。然后教师进行追问:3。4和3。5之间有多少个小数?(无数个),怎么画的下呢?师生感悟并小结:因为点没有大小,因此一定是存在的。通过数形结合,学生在抽象的思维中便感悟到了“点无大小”的合理性。

  三、大改进还需好策略

  守正持初心,是坚持儿童立场下的改革创新,下面借用曹培英先生提出的其中三条改进策略进行教学改进的阐述。

  1、立足儿童,彰显数学

  “*均数”一课是历年来广大名师一直研究的课例,其教学情境从原来的“拍皮球”引入到如今的“测验*均分”引入,案例甚多。但运用“拍皮球”引入*均数公*的同时,执教者没有考虑的是,使比赛公*的不是“*均数”,而是规则,儿童学*时虽有感觉,但确实偏颇了常识。而由“测验*均分”引入,虽然从统计意义入手,但是学生更是看不见,也摸不着,感悟移多补少更是困难。

  对于儿童而言,“拍皮球”、“*均分”固然是新的情境,但教材中的案例也是新的情境,我们应当走出为“新”而“新”的误区,利用要教材,活用、用好,也能“完美”进行教学。

  2、基于单元,着眼整体

  *几年,教育行业倡导“大单元”,其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倡导大观念、大项目、大任务与大问题的设计。

  例如对于学*“体积”一课,我们可以有两个方向的课时整合。其一为“体积—容积”,求体积,量外面,求容积,量里面。其二为“体积—体积单位”,长度单位用1厘米表示,面积单位用1*方厘米表示,体积单位则用1立方厘米表示。

  3、转变形态,提升效能

  一直以来,我们的日常教学依然停留在“重视对话,听说为主”的层面,即使在各个层级的公开课中也免不了如此,如在某省份第20届教学课堂评比中,约有65%的时间教师在说,30%左右的时间学生在说,只有不到6%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这不得不使我们深思,我们的数学课显然悄悄的进行了变脸,成为了一场“话剧演出”。

  当课堂不再是思维的的殿堂,学生缺失的不仅仅是探索的时间,更是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因而在无数改革浪潮声下,我们应当回归教育本色,课堂的主阵地应当是孩子,且只能是孩子,课堂的时间应当是孩子们在思考,而教师的职能也仅仅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小学二年级数学新课标学*心得体会 5

  学*了新课标,使我对新课标的新理念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使我感受到新课标洋溢着时代的气息,体现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令人耳目一新。而这次教育课程的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和创造性学*,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数学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标的学*,就改变学生的学*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思考。

  首先,开阔了我的视野。*时在教学第一线,忙于应付上课,我更多的是考虑如何把具体的教学任务完成,而无暇顾及其他。因此,视野相对比较狭窄。其次,进一步转变了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承认,对于目前仍然还在盛行的“应试教育”我们可以说是得心应手,对于课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相应的处理办法上我们可以说是行家里手。但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头脑中已经不知不觉套上了旧观念的枷锁,而且这种“枷锁,’制约着我们的教改。最后,丰富了我对全册课标知识的认识。我已经有了二十几年的教龄,*时繁忙的教学任务几乎使我们不可能有上较集中的时间来更新知识,另一方面,我对新课标又有了新的体会。

  一、教学目标的改变仍是主角

  新课标的出台是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对“数学”概念的界定更加科学;对课程的基本理念表述得更加准确;对学生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由原来的“双基”变“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特别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另外,在具体内容和表述方式上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总体说内容难度降低了。“六个核心词”变“十个核心词”即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创新意识。

  这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体验和感悟、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系新是新课标“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课标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吃透课标,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兴趣。

  新课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空间,广大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效果、推动学*动力的办法。

  三、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走*新课标,我已经明显的感受到了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老师、乃至每一个家长身上所发生的可喜的变化。但我认为还是不够,真心的希望我们现在的教师能多一点创新,多一点务实,多一点奉献,多一点眼光,多一点执着,多一点激情,让教改之路更坚实、更宽阔、更精彩!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扩展3)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优选【5】份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 1

  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新知识后及时练*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

  “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二年级上期重点练*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牌游戏的形式练*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也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app,程序自动出题,自动批改,孩子们还可以PK口算成绩,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积极性。

  养成好*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教育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惯。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惯成自然。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 2

  第一、要适度应用学具,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用摆小棒的方法,应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规律,先摆出两堆不同数目的小棒,再摆出两份数目相同的,让学生觉得加法的累赘,再介绍乘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且乐意学乘法了。

  第二、利用生活知识教学。例如:小红做了18朵纸花,送给同学们12朵,还剩下多少朵。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如果在生活中做一做,学生就明白意思了,所以说,有一些应用题,能从实际生活出发,先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解答,再用数学知识来解答,就可以使学生理解题意。

  第三、利用社会环境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例如:在学*统计时,可以带学生到商城或社会中,利用新学的统计知识,通过观察、计量、比较,从而收集到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第四、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学生去思、去想、去问。比如,二年级教材学*了“角的认识”,对于什么叫角,角各部分名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这些内容,学生已经知道了“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答道“没问题”。真的没问题了吗?“

  那我来问个问题”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角的大小为什么与边的长短无关呢?”经过讨论,大家明白了,角的边是射线,射线是没有长短的,所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大小决定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教师从学生的角度示范提问题,久而久之,也就让学生有了提问题的意识,在引导学生提问题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 3

  养成不懂就问的*惯

  有些题目孩子不懂,家长要耐心地解释题目的意思,鼓励孩子不懂就问。但是家长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他,我想只要你把题目解释清楚,孩子是能够自己解答的。

  我发现成绩不够理想的.孩子,往往依赖性比较强,不愿独立思考,课堂上要么等着老师讲解,要么转来转去指望其他同学。这些同学在家里做作业也肯定很拖拉。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

  二年级学生已入学一年,有了一定的学**惯的基础,但由于年龄特点,在数学学*上容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一、注意力方面:

  学生年龄小,有意识的注意力差,持久性也不长,一节课40分钟,很难坚持到底,往往听了一半就思想就开起了小差,或东张西望,随意说话,或小动作不停。

  二、听讲方面:

  不能倾听是许多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较强,往往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听完整,一知半解时便抢着回答,听不进老师的建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

  三、看和写的方面:

  粗心马虎,经常把题看不完整、把数左右看颠倒或上下看错行、把运算符号看错,或把图看不全面。写的时候精力不够集中,算对的却抄错,书写不认真,书面不整洁,写完不检查。

  四、想的方面:

  二年级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全面,没有系统性,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遇到需要逻辑思维或考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思维跟不上,脑子里转不过来弯,便会不知所措,应付塞责。

  五、语言方面:

  由于生活经验和积累的词汇少,语言单调、直白,即使明白了算理,口头表达时也常常说不清、道不明。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 4

  以给数学这门学科制定学*计划为例:

  1.首先分析自己最*一张的数学卷子,或对自己的数学综合情况作分析(此方法尤适用于高三的学生),这张卷子我数学扣了多少分,是哪个地方错了,反映了我哪个知识点没学好,譬如说圆锥曲线中的椭圆。

  2.自问:在下次考试前我要把这个知识点学好,下次考试与这次相隔多久?(或者说我要在几日内把椭圆学好?)假设两次考试相隔一周。

  3.同时列出学好这个知识点的步骤(举例)a..先看书(从几页到几页)b.做课本的练*题(哪几道题)c.再看书d.看以前相关知识的错题。.等等。

  4.将这几步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很具体)按照个人的作息情况分配到这一周内。(应具体到某天的某一时段)

  如此4步下来,一个有针对性地学*计划就制定了。

  这是微观的学*计划,宏观的学*计划步骤也是类似的,大家可以把最*的成绩和一个月后的目标值比较,根据差距制定你自己的目标和时间分配计划。

  制定计划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是一个著名的方法:

  先做你最重要的事情。

  如何复*高二数学学*

  一、抓好基础。数学*题无非就是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的组合应用,弄清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方法是判断题目类型、知识范围的前提,是正确把握解题方法的依据。只有概念清楚,方法全面,遇到题目时,就能很快的得到解题方法,或者面对一个新的*题,就能联想到我们*时做过的*题的方法,达到迅速解答。弄清基本定理是正确、快速解答*题的前提条件,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等章节的复*中,对基本定理熟悉和灵活掌握能使*题解答条理清楚、逻辑推理严密。反之,会使解题速度慢,逻辑混乱、叙述不清。

  如何抓基础?

  1、看课本;

  2、在做练*时遇到概念题是要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再认识,注意从不同的侧面去认识、理解概念。

  3、理解定理的条件对结论的约束作用,反问:如果没有该条件会使定理的结论发生什么变化?

  4、归纳全面的解题方法。要积累一定的典型*题以保证解题方法的完整性。

  5、认真做好我们网校同步课堂里面的每期的练*题,采用循环交替、螺旋式推进的方法,克服对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遗忘现象。

  二、制定好计划和奋斗目标复*数学时,要制定好计划。不但要有本学期大的规划,还要有每月、每周、每天的小计划,计划要与老师的复*计划吻合,不能相互冲突。如按照老师的复*进度,今天复*到什么知识点,就应该在今天之内掌握该知识点,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研究该知识点考查的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在每天的复*计划里,要留有一定的时间看课本,看笔记,回顾过去知识点,思考老师当天讲了什么知识,归纳当天所学的知识。可以说,每天的*题可以少做,但这些归纳、反思、回顾是必不可少的。望你在制定计划时注意。

  三、严防题海战术,克服盲目做题而不注重归纳的现象。 做*题是为了巩固知识、提高应变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学数学要做一定量的*题,但学数学并不等于做题,在各种考试题中,有相当的*题是靠简单的知识点的堆积,利用公理化知识体系的演绎而就能解决的,这些*题是要通过做一定量的*题达到对解题方法的展移而实现的,但,随着高考的改革,高考已把考查的重点放在创造型、能力型的考查上。因此要精做*题,注意知识的理解和灵活应用,当你做完一道*题后不访自问:本题考查了什么知识点?什么方法?我们从中得到了解题的什么方法?这一类*题中有什么解题的通性?实现问题的完全解决我应用了怎样的解题策略?只有这样才会培养自己的悟性与创造性,开发其创造力。也将在遇到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和未来的高考题目中那些综合性强的题目时可以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解决它。

  四、常做高考题,揭开高考试题的神秘面纱。 高考题是最好的*题,它在考查知识点时的切入点新而不俗,它正确地控制了对所考查的知识点的难度。解答一定的高考题,有助于把握高考对该知识点的难度要求;有助于判断高考题目与*时常见题目的异同,增强判断题目信度的能力,防止做偏题、怪题。特别在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复数、立体几何、极坐标、三角部分的高考题,难度不大,而*时所见的复*资料中,有相当的*题已超出高考难度,其实,高考题目中这几部分的*题复*时都能做,并不是很难,更不可怕,可见常做高考题,会克服对高考题的恐惧感。增强将来决胜高考的自信心。

  二年级数学学*方法 5

  以给数学这门学科制定学*计划为例:

  1.首先分析自己最*一张的数学卷子,或对自己的数学综合情况作分析(此方法尤适用于高三的学生),这张卷子我数学扣了多少分,是哪个地方错了,反映了我哪个知识点没学好,譬如说圆锥曲线中的椭圆。

  2.自问:在下次考试前我要把这个知识点学好,下次考试与这次相隔多久?(或者说我要在几日内把椭圆学好?)假设两次考试相隔一周。

  3.同时列出学好这个知识点的步骤(举例)a..先看书(从几页到几页)b.做课本的练*题(哪几道题)c.再看书d.看以前相关知识的错题。.等等。

  4.将这几步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很具体)按照个人的作息情况分配到这一周内。(应具体到某天的某一时段)

  如此4步下来,一个有针对性地学*计划就制定了。

  这是微观的学*计划,宏观的学*计划步骤也是类似的,大家可以把最*的成绩和一个月后的目标值比较,根据差距制定你自己的目标和时间分配计划。

  制定计划时有一个重要的原则,也是一个著名的方法:

  先做你最重要的事情。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扩展4)

——二年级数学日记10篇

  12月11日星期三晴

  今天我做数学作业,里面有一道题,31x49=?我忽然想起在我们数学练*册中有一种这样首邻尾补的两个数相乘求积的方法,就是用较大的那个数的十位上和数自乘的积减1,作为积的千位和百位,用100减去较大的数的个位上的数自乘的积作为个位和十位,这道题就是用4x4-1=15,16作为千位和百位,100-9x9=19,19作为十位和个位,这道题的答案就是1519,哈哈!

  一天,我静静的在家里写作业,过了一会儿,我把作业写完了。我就去看电视,我看见电视上那些五彩缤纷的泡泡真美丽。我就关掉了电视,去找了4个小伙伴,我们用自己的肥皂水做成了泡泡水,我们在一起吹大大的,美丽的泡泡,我说:“我们一起数一数我们一共吹了多少个吧!在用我们一起吹的泡泡除以5,看看等于几。

  二天,我吹了11个,小红吹了10个,小明吹了15个,小军吹了14个。我们就用;11+10+15+14=50个。在用;50除以5=10(个)。我们一起同时说;哈哈!等于10个。;看着这些美丽的大泡泡,我们都被它给深深的吸引住了,似乎我们大家都忘记了回家。

  今天是星期五,考卷发下来了,当我看到成绩时,我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只有86分比上次还差。

  看到别人考100分我真是又羞愧又羡慕,恨不得自己也考100分。但都怪自己粗心大意这个毛病,还怪我检查考卷时还没把正面一半的考卷检查完,就突然肚子痛了,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而且我明明检查出来一题是错的,但没来得及改,就收卷了,那题4分,如果把这题的分数加上去,我就可以考90分,这次考试给我的一个教训:考试前除了除了吃饭以外其它什么也别吃。

  而且检查是写起字来要快,要细心,不要写错字,不然对的会变错的,而且要多算几遍,写答案时要快一些,不能粗心,因为过一会儿就有时间检查了。

  我在这个月里,更加努力,因为我面临的不将是小考,而是期末测试,我一定会努力努力再努力,在考试的'时候发挥我最好的水*,争取更好的成绩。

  今天,杨老师和我们创造了一种武功秘籍的第一式,这一式共有九招,其实是书上的5的乘法口诀,但是和书上的不一样,书上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我们的从五六三十开始变作了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九五四十五;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不一样吗?因为我们是按照1个5,2个5,3个5,4个5,5个5,6个5来编的,这样第一个数每次多一,第二个数不变,结果每次多5,多好记啊!

  杨老师让我们选择一种,我们都选择了自己编的,老师还表扬我们比编书的叔叔更能干呢!

  今天,我跟爸爸来到了华堂商厦.首先,我们先去给爸爸买衣服,爸爸挑了一件他特别喜欢的衣服.正好国庆特价打了八折.爸爸问我,一件衣服的价钱是150元,打八折就相当于衣服的价钱乘以0.8,你知道一件衣服多少元吗?我想先把0.8看成8,再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进行计算,计算出结果,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数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结果得120元。我兴奋的回答打完八折这件衣服的价钱是120元。爸爸又问我:“通常一个数乘另一个数,积一定比因数大,但为什么这道题的积比其中一个因数大?”

  我想,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讲过。我非常有信心的说:“一个数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爸爸说:真聪明,那么除法有没有这样的规律呀?””当然有,当被除数大于0,除数大于1时,商比被除数小.当被除数大于0,除数小于1时,商比被除数大.”爸爸说:“那么我再考考你,这件衣服原价200元,打五折,现价是多少元?”我快速的回答元”。爸爸高兴的说:“我女儿学会举一反三了!”

  买完衣服,我们就来到了地下超市,爸爸对我说:“商店奶制品搞促销,买二赠一,如果买两箱,相当于打几折?”我说:“不知道。”爸爸说:“买二赠一就是说花两箱的钱买三箱的奶。一箱50元就相当于花1元的钱买了150元的奶那拿100除150就相当他打的折数,结果大约是七折,你明白了吗?”我说“我明白了。”

  我越来越发现,数学试用于解决生活的问题!

  学完了加法的简便算法,再来学*减法的简便算法就容易多了。如:483-299,嘿嘿,我脑袋瓜轻轻一动,就有方法了。我先把299看作300来减,因为多减了1,所以只要结果中加上1,就是用483-300+1=184,这样就好算多了。不过呢,我可警告你一句:计算减法最好别动被减数的主意,要不可就麻烦咯!

  现在,我越来越喜欢数学了,因为它让我学会迅速的计算结果,数学真的是让我回味无穷!

  10月10日星期三晴

  今天中午我和爸爸到王大妈水铰店去吃水饺,我们共花了十七元,吃完饭我们回到家里。到了下午我们又去洗澡共花了二十元,我们洗完澡刚到家门口电话响起来,爸爸拿起电话,只听见电话里的人教我爸爸跟我去买运动鞋,我爸爸问:“你是谁?”“我是秦川的妈妈。”说完就挂掉电话。于是爸爸又带我去买运动鞋共花了四十五元,问:今天我们共花了多少元?我算十七加二十加四十五等于七十九元,啊,今天共花了七十九元。

  今天,老师给我们上了“算24点”的课,就是先从扑克牌中取出4张牌,取出来的数,随便用什么运算符号,只要把它算成24就行了,不过要注意,每个数字只能用一次!我感觉太有意思了,可课堂时间太短,我意犹未尽。

  放学回家,一吃过晚饭,我就拉着爸爸,让他和我一起来算24点。我们一人出两张牌,根据两人出的4张牌来算24点。第一次我拿的是4、8,爸爸拿的是2、6,我很快地算出了答案,8除以4等于2,2加上2等于4,再用4乘6就等于24了。还有一次我出的是5、10,爸爸出的是5、8,我花了一段时间才算出:(5-10÷5)×8=24。爸爸夸我真聪明,还答应每天给我来10个“算24点”的题目。

  爸爸告诉我算24点的数学游戏,能健脑益智,是一项极为有益的活动。他还教我几种常用的方法:

  1、利用3×8=24、4×6=24、2×12=24方法。

  把牌面上的四个数想办法凑成3和8、4和6,再相乘求解,如3、3、6、10可组成(10—6÷3)×3=24等;又如2、3、3、7可组成(7+3-2)×3=24等。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利用率最大、命中率最高的一种方法。

  2、利用加法的运算方法。

  如若9+15=24,6+18=24,8+16=24等,分别把4张牌上的数凑成加号两边的数。如3、3、3、5,可用(3×3)+(3×5)=9+15=24。

  3、利用0和1的运算特性。

  如4-4=0,用3、4、4、8可组成3×8+4-4=24;又如6÷6=1,5、5、6、6可组成5×5-6÷6=24。

  学了上面这些方法之后,我算起24点来真的越来越快了。爸爸还说,我现在还小,等以后学过了分数,可以教我更多更难的24点算法,我真盼望这一天可以早点来啊。

  20xx年10月19日 晴

  我在学校里学*了四边形的有关知识。

  先学*四边形的特征,四边形就是有四条直的边,四个角。*行四边形是特殊的四边形,因为它两祝对边分别*行并且相等。正方形和长方形以又是特殊的*行四边形,因为它们的角都是直角。今天我主要学的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周长指的就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长方形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我对今天的学*感到很有趣。

  老师评语:能把已学*的知识进行总结,不错!这次的日记有进步,继续努力!

  早上起床洗漱时,我看见镜中的我还没睡醒。我伸了个懒腰,镜中的我也伸了个懒腰;我伸左手,镜中的我则伸右手;我伸右脚,镜中的我则伸左脚;我朝它扮鬼脸,它竟然也朝我扮鬼脸,真讨厌!

  突然我发现镜中的时钟才显示5点,哎!我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于是我又跑回房间继续睡大觉。这时,妈妈走过来着急地大叫:“还不起床呀,要迟到了!”我不耐烦地说:“急什么呀,才5点呢!”妈妈说:“你看看钟究竟几点了?”我一看傻眼了,怎么回事,原来已经是7点了!我急忙从床上跳起来,慌忙穿上衣服。

  哎,都是镜子惹的祸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扩展5)

——二年级数学说课稿10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直尺

  学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 教法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第四部分 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

  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再出示本节课的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要求大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边 角

  长方形 有( )条边,

  对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正方形 有( )条边,

  每条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2、学生开始活动时,我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情况。要求汇报时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是探讨边的特征,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

  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长边一样长,相对的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在研究长方形时是通过折纸得出来的'。学生这样折:

  先上下对折,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这两条边一样长。

  再左右对折,发现长方形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左右边也一样长。

  从而得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在研究正方形时学生这样折:

  把正方形纸片先对角折,再对角折,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重合在一起,说明正

  方形4条边都一样长。

  第三种情况:学生选用的是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了长方形长边都占了6格,短边都占了4格;正方形4条边都占了5格。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

  当学生汇报完,我对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边总结边板书)

  接着是探讨角的特征,学生的汇报也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 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再用三角板的直角在每个角上比一比,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也都是直角。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也是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和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量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它是直角,然后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发现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也一样把纸片对折再对折,发现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也都是直角。

  当学生汇报完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边总结边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汇

  报交流,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民主性,我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生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让各个组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体验成功,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能使情感的数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应用拓展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节课练*的设计着重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三个特点,分为基本练*和扩展练*。

  1、基本练*

  (1)围一围

  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略)

  (2)拼一拼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然后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这样拼(演示课件)

  (3)、摆一摆

  用同样长的小捧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涂一涂

  在方格图上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图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围一围、拼一拼、摆一摆、涂一涂、量一量、填一填多种形式的基本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扩展练*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道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哪条边可以当作正方形的边?

  (2)画一条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右图中有(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这里我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使学生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空间观念得到加强。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我先引导学生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点是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2)家里客厅地板铺的砖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圆形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将数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课外延伸

  充当小小设计师,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学校新操场设计花池、羽毛球场、篮球场、沙池。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刘爽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二年级数学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不论是课的设计,还是教师引导参与学*活动的过程,还练*的方式,都给我了较多的启示。

  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生动的情境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的兴趣,而且为学生学*乘法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模型,并让学生认识到,同数连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广泛存在的。刘老师充分挖掘的课本的情景导图,从图中引出本节的数学知识内容,一方面锻炼学生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设计上为后面引出乘法做了充分的铺垫。

  2、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并会根据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和读乘法算式。难点是由加法算式写乘法算式的方法。

  那么,在新知识的学*中刘老师不断重复连加的特点,反复让学生数加数的个数,采取逐步开放的形式,让学生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情境与算式用“几个几”的形式表征出来”。突出强调了乘法意义的本质。一是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到底有什么联系?即如何去确定乘法算式中的两个因数(初步领会乘法的意义)二是什么样的加法算式才能写成乘法算式(深入领会乘法的意义——只有相同的数连加才能写成加法的简便计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刘老师一次次在数中提示学生的一个作用是防止学生在书写乘法算式中避免写错乘数,另一个作用就是让学生反复巩固乘法算式中的两个乘数是如何得来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微之处讲的非常到位。

  3、整堂课的设计安排比较合理,层次清晰,设计体现学生逐层深入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体现出重点知识,教学策略应用相对熟练,很自然的`从加法过渡到乘法,乘法的书写、意义和演练、提升训练,每个衔接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中处理学生的问题及时到位,遇到学生不会的又返回头从加法中寻找,一直围绕着主题解决问题。这也是提高数学学*有效性的重要举措。

  4、注重了思维过程的展示。数学的本质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怎样发展其思维?在哪里发展思维?在哪里培养思维能力?课中给了我们很多答案。老师在提问后,比较关注学生的答案,如一个学生答到了3+3还可以写成2×3,老师赶紧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6个3相加学生说可以写成6×3,老师认真问到了:“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个样子?”等等。我认为,只有学生将自己对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了,才说明他是真正的对所学知识理解透了,否则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师对这个细节的重视,也是关注数学学*有效性的愿望之一。

  5、练*上也不断出花样,从不同的角度让学生反复训练和做题,从小组中的进行比赛演练,活跃气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度,结合实际操作练*,动手做一做,从做中学,丰富了课堂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的意义,练*创新能力。

  对本节课的意见和建议:

  1、对于回答错的学生可以多说说为什么,让其他学生帮助解决问题后再让他说说看,充分发挥开始时反复强调的方法,改正学生的错误观点,掌握本课的内容。

  2、在乘法算式中老师可以举一些相同结果的式子,如3个4相加是3×4=12,而4个3相加是4×3=12,两个意义是不同的,可以让学生对比体会,从而再起强调的本课的重点,了解到两个乘数的意义,或者给出一个乘法算式让学生自己编一编这个算式代表的意义和问题,反过来考学生。

  3、动手操作更应重视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课中教师虽讲明了要求后再做,这是对动手有效性的关注,值得我们去借鉴。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摆后想一想怎样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这一数学问题。好像使操作活动显得有些多余,价值有些欠佳。

  4、“相同数连加”这一重要条件在改写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显得不够,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与乘法算式之间有什么样千丝万缕的联系,学生尚不明确。教师刚好做了一件本末倒

  一、说教材

  本节课内容是沪教版新教材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5-66页的《角与直角》,它是第五单元几何小实践的第一课。在之后的课中学生还要逐步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正方形和长方形,是进一步研究几何的工具性内容,因此安排在第一课进行教学是为了让学生累计角与直角的认知经验,为之后的几何学*打下基础。这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几何中角的概念。这里对角的描述“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的,没有给角下数学定义,数学中角的定义要在以后的.学段才出现,而教材安排的这一课只是为了让学生对于角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接触观察寻找生活中的角,然后在此基础上认识直角,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因此本节课不仅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更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依据以上教材特点和儿童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角与直角》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⑵能辨认、判断角和直角。

  过程与方法

  ⑴在观察角,寻找角,标示角的过程中认识角的特征,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⑵通过转动三角尺认识直角,在量一量的过程中体验判断直角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找生活实物中的角逐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⑵在探究直角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特征,会判断角。

  教学难点:

  会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并用它来测量直角。

  二、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说二年级孩子的逻辑思维从具象型逐步向抽象型发展,观察、记忆、想象、操作能力也随之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仍然积极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学生熟悉的钟面知识引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安排了较为

  丰富的操作实践活动——指一指,找一找,转一转,量一量,来帮助学生认识角和直角的特点。

  从认知情况来说,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积累了一些角的经验,但往往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角是立体的不是*面的,对直角的感觉也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所以教学中只有让他们通过亲自操作活动,获得直接的经验来正确认识和辨别角与直角,形成空间图形感。

  教学过程:

  以下是我的教学设计说明。

  一、复*旧知导入新课。

  从生活的角度出发,用学生已经学过的时钟知识来读一读钟面,再影去刻度与数字,让学生逐渐注意到钟面上的两根指针组成的图形。这样的导入方式既巩固了原有的钟面知识,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也为之后引出角的概念做了准备。

  二、观察归纳感悟新知。

  探究一认识角

  让学生观察放大之后钟面上的角有什么特点,学生能比较容易的发现这些图形他们都是尖尖的,有一个点和两条直线,这时我再出示各部分名称帮助学生总结角的特点,这样设计是从生活实物里抽象出角的概念,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水*,使他们可以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由于时针分针有长短区别,因此在抽象出钟面上的角时,我将前三个角的边画成一样长,而后两个是一长一短来避免学生产生边有长短的误解。

  在紧接着的跟进练*中,先是运用刚刚掌握的角的特点来判断是不是角,这样能让学生对角的特征有更准确更完善的认识,再从一些生活图片中找角画出顶点与边,虽然学生对角的特征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从实物图片中找角对他们仍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设计正是要学生把学到的与生活事物结合起来,把一些理论的东西(角的概念)应用于实践中(根据概念去寻找角)。这样,不但巩固了知识,还能让学生充分的动起来,符合低年级孩子爱动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标上角的符号则是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探究二认识直角

  直角是一个比较复杂而抽象的概念,为了让学生对直角的形状有个初步的了解和判断,我通过转动三角板让学生发现当一条边水*放置时另一边是竖直的角就是直角,让学生对于直角的形状有一个简单的感知,能使他们在三角尺中快速的找到直角。并且形成一种空间图形感。

  接着通过让学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引发他们对于三角尺上直角的关注,而让学生相互找一找转动的三角尺上的直角则是为了丰富直角的变式图,有利于学生在变化中体会直角的基本特征,建立起比较丰富的直角表现,而突出学生对于三角尺上的直角认识也以便于他们在下节课中以三角尺来判断比较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大小关系。因为我的数学科研小课题是研究教师组织低年级学生开展合作学*的方法,其中我的一个研究点就是如何组织课堂讨论、开展同桌合作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发现教师明确学*任务和进行规范的示范操作会直接影响小组合作学*开展得是否有序、有效。也就是教师要向学生说明学*的内容和目标、完成任务的方法,评价的标准等等。所以在让学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时,我先示范转动尺子的方法并让小朋友上来指一指直角,对于指的方法规范与否直接作出评价,这样学生目睹了一系列的操作过程,在同桌间开展这个活动时就不至于无从下手而且也掌握了评价对方的方法。

  我觉得学*数学很重要的就是要教给学生学*数学的方法。所以在学*判断直角的方法时,我牢牢抓住两把三角尺中直角的素材,引导学生去想如何来验证另一把三角尺中也有一个直角,从而揭示判断直角的一般方法。而之后让学生从生活图片中找直角,则是让学生大胆地猜测、估计,把直角的知识延伸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进一步在脑中巩固直角的概念。而小红旗的设计是让他们了解只是目测有时不一定准确,还需要科学的验证。这样把学生充分搬到学*的主动地位,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猜想和验证中获得学*数学的方法,培养一种科学的态度。

  三、练*巩固拓展提高。

  数一数是考察学生能否灵活运用角的定义来数出角的个数,使他们形成一种有序观察的*惯,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而数直角则要他们经历先目测再验证的过程,不但巩固了使用三角尺测量直角的方法,还培养了他们严谨规范的数学*惯。

  最后在周围找直角则是拓展学生思维的一个活动,有利于他们将知识内化迁移。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角尺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直角的度量。通过活动培养了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活动中,有些活动能力比较薄弱的学生也许会碰到一些问题,这时,同组的同学可以对他进行帮助,因为是他的伙伴教会了他,他的记忆会更深刻,同时与人的交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度量时,我也可以参与到其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从而难点得到了解决。这正是二期课改中的“注重学*体验”的思想。这样有利于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氛围。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三课时《秒的认识》。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对时、分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及几秒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和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并分小组为学生准备了活动材料袋,同时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钟表。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的这些情况,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秒的长短的体验和联系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实验操作、游戏教学、体验感悟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和内化。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 设景激趣 .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春节晚会倒计时情景”,引出时间单位秒。

  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同时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录象,设置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 体验新知

  我打算分为5个小步骤来进行,在第一个小步骤认识秒针和1秒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认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时间,最后让学生介绍电子钟表上是怎样表示1秒的,及其他表示1秒方式的钟表,如:摆钟、卡通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秒针、听声音、模仿声音等一列多感官的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

  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接着出示课件介绍1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有的电脑 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啊!相机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表示1秒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同时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了1秒的价值,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第三个小步骤是认识、体验几秒 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1格就是1秒,那么春晚倒计时是从10开始,那它走了几格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计算几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几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如果不看钟表,怎样知道一件事经过几秒呢,让学生想出估算几秒的方法,如:数数、眨眼睛、拍手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跳绳20下,其他同学用估算时间的方法估算出跳绳用的时间以及做游戏扳一次手腕用的时间。[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估算用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估算中,充分体验了持续几秒的时间长短。]

  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1分=60秒。首先让学生听一段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估算这段音乐用了多少秒。学生已经有了上面估算的经验,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估算得比较接*,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猜想1分等于多少秒,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想。这个小步骤通过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情境中去估算、猜想、验证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1分=60秒的活动中来,再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三、第三个环节是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设计了三个层次性的练*,第一个是一个活动练*:首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秒种可以做一件什么事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根据材料袋里的要求完成一件事情,看看用了多少秒。通过这个练*的安排,让学生再次通过做和估加深了对秒的持续时间的估算和体验,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第二个练*是想想做做的第5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推理,同时,在这个练*里增加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个练*是想想做做的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在思考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时、分、秒这3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巩固对相邻时间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四、第四个环节是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去总结:说说如果回家让你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打算怎么介绍?我会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指名学生集体汇报。接着通过课件《秒娃娃的悄悄话》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介绍了有关秒和时间,以及时间应用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预测学生能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秒的时间认识能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理解和设想,希望领导和老师多提建议。

  一、 说教材 《分香蕉》是北师大第三册第四单元的第4节新课,通过前面3节“分桃子”、“分苹果”、“分糖果”内容的学*,学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等分活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三节*均分的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这节课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均分的经验基础上开始认识除法的,从学生熟悉的“分香蕉”的具体情境,抽象出除法算式,从而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同时,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进一步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

  二、 说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四点:

  1、使学生从“分香蕉”的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并理解除法与*均分的联系,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并认识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并解释*均分的具体过程和结果;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会将分的过程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学难点: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建立除法算式与*均分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小棒20根、投影仪、课件等。

  三、 说教学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本课学*内容的特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角,主动投入地学*。在设计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两点

  1、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填一填、分一分、圈一圈、画一画等,帮助学生通过大量的感知,形成表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初步建立等分活动与除法的联系,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课前了解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已经知道了一点,但有不全面,根据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所以在教学除法算式的意义、读法等,我决定大胆放手让学生来说出新课的内容,教师只是适当的指导、点拨。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又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课件出示情境主题图) 师:你们瞧,这两只小猴皱着眉头正在发愁呢!猜猜它们是为什么事发愁?(学生自由猜一下)对啊,它们正在为分面前的香蕉发愁呢。猴哥哥和猴弟弟谁也不肯吃亏,想分的公*一些,你们说怎么分才好呢?(引出*均分)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喜欢的动物故事引入新课,学生有了生活经验,既喜欢,又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智慧,学生的兴趣就很浓厚。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均分12根香蕉 (1)、分一分: A、用12根小棒代替香蕉*均分成2份,请你分一分。 B、你能用一句简单的话把刚才分的过程和结果说一说吗? (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

  (2)、如果又来了一只猴子,你怎么把这些香蕉*均分呢?分的过程和结果又怎么说呢?独立分——同桌互相说。 (3)、你还会把这12根香蕉*均分成几份?独立分——自己轻轻说——全班交流

  2、认识新朋友

  (1)、师:像这样“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可以用除法算式来表示。你知道怎么写吗? 12÷2=6(根),12、2、6分别表示什么?÷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表示什么? 这个算式你会读吗?

  (2)、那么“把12根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4根”的除法算式怎么列呢?你能说说它各部分的含义吗? 下面的几种*均份又怎么列除法算式?请你写在本子上。

  (3)、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4)、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名字,除法算式这几部分也有它自己的名字,谁能来当小老师说一说?

  [设计意图] 通过帮猴子分香焦把学生吸引到数学的活动中来,然后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说一说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除法的意义,掌握了*均分与除法算式的关系,并会读、写除法算式,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充分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尊重和信任学生,为学生充分参与到学*活动中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三)、游戏:闯关 师:你们帮小猴解决了烦恼,他们非常感谢你们呢!想邀请你们和它们一起去闯智力关,你们愿意去吗? 1、看图列式(课件)。 2、说一说,分一分。(看课件说,在练*纸上分一分) 看算式分一分。 10÷5=( ) 15÷3=( ) 20÷4=( ) [设计意图]:创设了“闯关”这个游戏,让学生在竞赛的气氛中对学*的知识进行巩固练*应用。说一说、分一分这题是看算式让孩子分图,是个逆向思维,有一定的难度,激起孩子的挑战欲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算式和*均分的联系。

  (四)、课堂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一下。 (机动)

  2、排座位:马上就要召开校运动会了,准备邀请18位二年级的家长来观看,校长把安排座位的工作交给我们班去完成,你认为座位怎么排比较合适?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设计 分香蕉

  把12根香蕉*均分成2份,每份6根12 ÷ 2 =6(根)

  把12根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4根12 ÷ 3 =4(根)

  把12根香蕉*均分成12份,每份1根 12 ÷ 12 = 1(根)

  … …被除数 除号 除数商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时、分、秒》的第三课时《秒的认识》。

  一、说教材

  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第一学段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通过前两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生已对时、分持续的时间具有一定感性体验,知道时与分之间的进率关系,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地顺势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力求让他们在实际情境中,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关系,体验1秒及几秒的持续时间,初步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惯。同时,也为三年级的后继学*《24时记时法》打下基础。

  依据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以及儿童的心理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惯。

  依据课程标准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和探索分与秒的关系。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了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这样更直观易懂,并分小组为学生准备了活动材料袋,同时让学生准备各种各样的钟表。

  二、说教法、学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同时针对低年级学生学*比较积极但不稳定,知识和思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多数学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结合,缺乏有序性和准确性的这些情况,在教法和学法上,我注重丰富学生对秒的长短的体验和联系实际生活,采用:情境教学、直观演示、实验操作、游戏教学、体验感悟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和内化。

  三、说教学过程

  依据教材特点及小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水*,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第一个环节是 设景激趣 .导入新课

  首先,通过课件演示“春节晚会倒计时情景”,引出时间单位秒。

  然后,学生举例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场合是用用秒来计时的,结合学生的举例,课件播放火箭发射,跑步赛场,刘翔跨栏情景等。同时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录象,设置情境,自然的导入新课,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第二个环节是自主探究 体验新知

  我打算分为5个小步骤来进行,在第一个小步骤认识秒针和1秒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钟表面,认识秒针,看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接着听秒针走动发出的声音,并让学生用一种声音来表示1秒的时间,最后让学生介绍电子钟表上是怎样表示1秒的,及其他表示1秒方式的钟表,如:摆钟、卡通表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秒针、听声音、模仿声音等一列多感官的学*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兴趣。]

  第二个小步骤是体验1秒的长短,感受1秒的价值,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动作来表示1秒的时间,学生可能会拍一下手,眨一下眼,跺一下脚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短暂,接着出示课件介绍1秒在科技发达的现代工具在短短的1秒却能做很多事情,如:喷气式飞机 每秒约行500米,有的电脑 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等等让学生感受1秒的作用真大啊!相机出示:“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表示1秒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增加感性认识,使学生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同时通过课件让学生感受了1秒的价值,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

  第三个小步骤是认识、体验几秒 首先是认识几秒,设置问题情境:秒针走1格就是1秒,那么春晚倒计时是从10开始,那它走了几格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计算几秒的方法。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巩固计算几秒的方法。接着让学生体验几秒。如果不看钟表,怎样知道一件事经过几秒呢,让学生想出估算几秒的方法,如:数数、眨眼睛、拍手等,然后让一个学生跳绳20下,其他同学用估算时间的方法估算出跳绳用的时间以及做游戏扳一次手腕用的时间。[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估算用的时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生的兴趣,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估算中,充分体验了持续几秒的时间长短。]

  第四个小步骤是探究1分=60秒。首先让学生听一段1分钟的音乐,让学生在听的同时估算这段音乐用了多少秒。学生已经有了上面估算的经验,应该说大部分同学都能估算得比较接*,这个时候再让学生猜想1分等于多少秒,接着通过课件演示证实学生的猜想。这个小步骤通过让学生在听音乐的情境中去估算、猜想、验证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1分=60秒的活动中来,再通过直观演示,加深了学生的认识。

  三、第三个环节是综合实践 学以致用

  设计了三个层次性的练*,第一个是一个活动练*:首先让学生们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几秒种可以做一件什么事情,接着让学生分小组根据材料袋里的要求完成一件事情,看看用了多少秒。通过这个练*的安排,让学生再次通过做和估加深了对秒的持续时间的估算和体验,建立了秒的时间观念。第二个练*是想想做做的第5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推理,同时,在这个练*里增加了一个脑筋急转弯:一个人唱一首歌要3分钟,5个人合唱这首歌要几分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三个练*是想想做做的第6题,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填空时的思考过程,在思考中有利于学生巩固对时、分、秒这3个时间单位的认识,巩固对相邻时间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四、第四个环节是全课总结 课外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去总结:说说如果回家让你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你今天学到了什么,你打算怎么介绍?我会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指名学生集体汇报。接着通过课件《秒娃娃的悄悄话》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了一定的延伸:介绍了有关秒和时间,以及时间应用的课外知识,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的热情,同时也渗透了对学生时间观念的培养,培养了学生珍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体验的方法来学*,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我预测学生能通过这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对秒的时间认识能有一个深刻的体验。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理解和设想,希望领导和老师多提建议。

  先说教材:

  1、本册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本册教材最大的变化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条形统计图的每格表示 2 个单位。这一部分内容,是一年级下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的继续, 同时又是为下学期学*复式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每格表示 5 个单位)进行知识的铺垫,具有承上启下、过渡衔接的作用。

  2、在内容的选择上,教材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内容的编排上,教材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既学*一些简单的统计知识,又初步了解统计的方法,认识统计的意义。

  3、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制订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为: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 个代表 2 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用 1 格表示 2 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学生情况:

  接下来,是对二年级学生情况的分析。 在学*使用本册教材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他们早在一年级下册的教材中, 已经学*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 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初步具备了运用简单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技能,尤其是正字记录方式,初步认识了条形统计图(1 个表示 1 个单位)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另一方面,除了这些必要的知识基础以外,与一年级学生相比,二年级的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他们能够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同时,二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小组合作的经验,合作学*活动中不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合作意识已经初步形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这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它为以后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以及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作奠基。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现教学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教材一开始就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教材创设两个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认识长方形、正方形边、角的特征。接着,安排课堂活动巩固学生对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建构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空间观念。最后,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开放性、挑战性的*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渗透数学美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认识。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计算机软件、实物投影仪、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直尺

  学具准备:

  小棒、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钉子板、三角板、直尺、实验报告单。

  第二部分 教法选择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靠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以小组合作学*为主要形式,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要学*方式。遵循(从)感知→(经)表象→(到)概括这一认知规律,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识。

  第三部分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数一数”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进行操作、观察、探究交流,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第四部分 教学程序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和学法

  的基础上,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对学生说: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与生活。看,这是我们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吗?学生观察后会说黑板的面、课桌和讲台的面是长方形;钟表的面和地板砖是正方形等等。这时我再对学生说:小朋友们真了不起!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接下来就很自然的引出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然后再出示本节课的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要求大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一环节的设计利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贴*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探索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请小组长做好分工,把研究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单上。

  边 角

  长方形 有( )条边,

  对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正方形 有( )条边,

  每条边( ) 有( )个角,都是( )角

  2、学生开始活动时,我到学生中去巡视指导,并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进行研究。学生也可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请各小组汇报各自的实验情况。要求汇报时说清楚选用的实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结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这里我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是探讨边的特征,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

  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相对的两条长边一样长,相对的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4条边都一样长。

  这时我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两条较长的边和两条较短的边,它们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对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了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

  在研究长方形时是通过折纸得出来的。学生这样折:

  先上下对折,发现长方形上下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这两条边一样长。

  再左右对折,发现长方形左右两边重合在一起,说明左右边也一样长。

  从而得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

  在研究正方形时学生这样折:

  把正方形纸片先对角折,再对角折,发现正方形4条边都重合在一起,说明正

  方形4条边都一样长。

  第三种情况:学生选用的是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了长方形长边都占了6格,短边都占了4格;正方形4条边都占了5格。说明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

  当学生汇报完,我对学生能想出多种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的特征

  给予肯定和表扬,并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边总结边板书)

  接着是探讨角的特征,学生的汇报也可能有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选用长方 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再用三角板的直角在每个角上比一比,发现长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也都是直角。

  第二种情况:在做实验时,学生也是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和三角板。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个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别量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纸片的一个角,它是直角,然后把长方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发现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也一样把纸片对折再对折,发现4个角重合在一起,说明4个角也都是直角。

  当学生汇报完后,我与学生一起总结出: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边总结边板书)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然后汇

  报交流,一方面体现了数学的民主性,我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参与的机会;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生成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识。同时让各个组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交流,体验成功,从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这样能使情感的数学目标落到实处。

  三、应用拓展

  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本节课练*的设计着重体现了层次性、针对性、灵活性三个特点,分为基本练*和扩展练*。

  1、基本练*

  (1)围一围

  照下图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图略)

  (2)拼一拼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板分别拼出1个长方形和1个正方形。然后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和交流。学生这样拼(演示课件)

  (3)、摆一摆

  用同样长的小捧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4)涂一涂

  在方格图上涂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图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这个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通过围一围、拼一拼、摆一摆、涂一涂、量一量、填一填多种形式的基本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并且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2、扩展练*

  (1)把一张长方形纸片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这道题有一定的挑战性,怎样才能得到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哪条边可以当作正方形的边?

  (2)画一条线,把下面的图形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

  (3)、右图中有( )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

  这里我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

  这一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进行扩展延伸,使学生灵活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空间观念得到加强。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我先引导学生重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再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共同点是都有4条边,4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是长方形对边相等,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

  (2)家里客厅地板铺的砖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圆形的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发表各自的见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鼓励学生将数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真正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五、课外延伸

  充当小小设计师,用长方形和正方形为学校新操场设计花池、羽毛球场、篮球场、沙池。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是来自大庆市让北第一小学的数学教师闫绪萍,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北师大版第三册第四单元《分桃子》。

  经过教学实践和网络教研,我对本节课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材处理、教学过程等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分桃子》一课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之后,在正式开始学*除法的意义之前进行教学的。除法的本质就是*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概念前,做这样的安排,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经历“*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初步了解*均分的意义,为下一步学*除法,打下充分的认知基础。教材设置了分桃子等系列活动,将*均分的意义渗透于活动中,

  二、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的乘法的意义,具备较好的读图能力和表达能力。学生已经具备一些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对于*均分也有一定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

  在初稿中,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均分的意义。

  2、能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

  3、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小于份数。

  经过与论坛中其他老师的探讨,认为在之前确定的教学目标中,过于强调知识技能目标,所以我将教学目标修改如下:

  1、知识技能目标:经历把小数目实物进行*均分的操作过程,初步体会*均分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均分的两种可能:全部分完;有剩余。

  2、数学思考目标:学会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问题解决目标:能借助学具或用图示(连一连、圈一圈)的方法解决一些与*均分有关的简单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态度情感目标:通过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互相学*的团队精神,并且在交流中学会表达和倾听。

  新的教学目标中,增加了对于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

  四、教材处理

  我曾经想把“分骨头”改成“18个骨头,每只小狗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狗?”突出另一种分法。但是经过研讨以及对《课标》相关部分的学*,我意识到教材实际上将*均分的几种情况渗透在不同的“分一分”的活动中,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感受到教材要传达的信息。这样的编排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因此,在教材处理上,我基本上尊重了教材的编排。在练*中,增加了问题拓展、联系生活实际以及开放性的问题。

  *均分的今后学*除法的重要基础,因此我确定教学重点为初步认识“*均分”,体会小数目*均分的过程。

  因为学生年龄比较小,对于分不完的现象体验较少,因此确定教学难点为体验“分不完,有剩余”的*均分。

  五、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了“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本着以上原则,我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一、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结合二年级学生喜欢卡通形象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小鹿过生日”的生活情境。伴随着动听的《生日快乐》的音乐,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到了课堂上。紧接着画面出示参加生日聚会的小动物和一大堆好吃的东西,好吃的应该分给谁,怎么分,分一分的问题自然提出。

  论坛中有老师提出这个情境过于老套,建议换一些新颖的情境。但是经过考虑,我还是保留了最初的设计。我认为对于七八岁的孩子来说,“过生日”还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情境,另外,这个情境与接下来“分桃子”的环节比较统一。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教学环节。

  第一层次,利用“分桃子”的情境,学生两人讨论,把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感受“随意分”和“*均分”的不同,明确“*均分”的特殊性,初步认识“*均分”。

  第二层次:利用“分小鱼”的情境,学生四人一组,用小棒代替小鱼进行活动,分好后,小组表演“分小鱼”的过程。加深对*均分的理解,同时,侧重学生体会小数目的*均分的过程,感受不同的方法。

  第三层次:利用“分骨头”的情境,再次巩固*均分的意义,在此环节中,鼓励学生脱离学具,独立完成,把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操作水*引向表象水*。从而促进学生的认知水*的发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在实际授课中,第一环节学生的反应就超出了预设,孩子们直接选择了把8个桃子分成4和4,对其他“随意分”的分法产生了犹豫。经过和网友们的讨论,我意识到,孩子们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应,恰恰是因为他们从生活中已经获得了一些“*均分”的经验,教师应该预设到学生的反应,适当的`引导学生。所以在本节课的详案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你为什么不敢说?学生可能说觉得这种分法不合理,不公*,我接着问,怎样才是公*的分法?为什么说这种分法公*?这样就水到渠成的引出了公*的分法“*均分”。

  三:巩固实践,拓展延伸

  此环节在前期设计中,我是完全按照教材上提供的*题进行设计的。在有余数的那道题上,我设计了几个问题,“为什么剩下的一个不能再分了?”“如果每个人再分到一个气球,至少还要拿来几个气球?”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分不完、有剩余”这种情况的理解,突破难点。

  进过研讨,我增加了一些辨析性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我将“”分铅笔“一题增加了一问,让学生将“不*均分”变成“*均分”,还增加了一道“分蛋糕”的题,让学生亲自动手,用正方形的方格纸代替蛋糕,将一个正方形的蛋糕*均分,这样的设计增加了趣味性和挑战性,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经过本次网络教研,我收获很多。对于本节课来说,最大的收获是:教学要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去进行设计。对我自身来说,最大的收获是得到了众多老师和网友的帮助,我会将教研进行到底。

  以上就是我的反思性说课,谢谢各位评委!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第16页《需要几个轮子》。本课是在学生学*了5和2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3的乘法口诀的学*的。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借助摆三角形的活动编出3的乘法口诀。学生已经学了5和2的乘法口诀,已经掌握了一些编口诀的诀窍,所以3的口诀可以由学生自己整理。较多的时间应用在熟练口诀和算式上。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需要几个轮子”的具体情境,经历3的乘法口决的编制过程,会用三的乘法口决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能够发现乘法口决的排列规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发展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教学重点:

  编制和掌握3的乘法口诀,记忆3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

  理解3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并熟练运用。

  教具准备:

  小棒、实物展台、多媒体课件、乘法转盘。

  学具准备:

  小棒,乘法转盘。

  教法学法:

  教法:本节是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学生通过实际的摆一摆、数一数,自己归纳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因此,在教学中,将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性教学的教学原则,在教学中采取半扶半放--放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活动体系。

  学情:我班的学生大多来自于农村,很多孩子都没有乘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时,对于这一特点,要多组织学生理解、记忆和运用。

  学法:在本课的学*中,通过让学生动手摆小棒,动笔完成表格,动脑编制并且记忆3的乘法口诀的过程,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学*自主性。通过同桌练*乘法口诀对应的乘法算式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动机,导入新课。

  我是这样导入的:(出示图片儿童三轮车)同学们,谁小时候骑过儿童三轮车?

  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

  2辆三轮车需要6个轮子,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需要几个轮子?(板书:需要几个轮子)

  二、实践操作,编写3的乘法口诀。

  1、填一填

  (课件出示表格)

  说清楚表格的意思。每个数字代表什么,让我们求什么。用三根小棒来代替三个轮子。三根小棒就组成了三角形。那么有几辆车就要摆几个三角形。接下去,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一边摆三角形,一边完成表格。全班反馈。

  2、说一说,写一写

  根据表格,一辆车有3个轮子,让学生说是1个3。并且列出两个乘法算式。先让学生说一说编制乘法口诀注意的方面再编制乘法口诀。2辆车需要6个轮子,也就是几个3?学生列2个乘法算式并编制乘法口诀。说一说口诀的意思。接下去,同桌一人说算式,一人编口诀,并把算式和口诀填写在课本16页试一试的第2小题中。

  全班反馈。(师板书3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

  3、集体交流并记忆。

  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3的乘法口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3的乘法口诀的?发现什么规律了?同桌交流,全班反馈。提出问题:如果你记住了三五十五,不知道三四多少怎么办?用你喜欢的.方式记一记口诀。

  4、巩固练*

  设计了以下几个小活动

  (1)师生对口练

  一个“小”字有3笔,一三得三

  ,两个“小”字有6笔,二三得六。学生接着自己往下编。

  (2)乘法转盘

  师转动转盘,生说口诀。也可以掺杂2和5的乘法口诀。

  (3)同桌练*

  一生说口诀,同桌说两个乘法算式。看谁说得好。练*2-3组。

  三、课后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扩展6)

——小学二年级数学日记

小学二年级数学日记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有没有哪件事或某个人触动到我们呢?让我们一起认真地写一篇日记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二年级数学日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暑假里,妈妈给我在淮南报了个游泳学*班,让我学*游泳。第一天我和妈妈乘车去花了6元车钱,一共坐了40分钟到了健身中心。健身中心有5层楼,游泳馆在第三层,游泳馆里面很大,有8层水道,有15个小朋友学*游泳。经过12天的学*和训练,我终于学会了游泳,教练夸我是个有毅力的小男子汉!

  那天,数学的一个单元学完啦,老师就进行啦一次测试。

  拿到试卷,我先大致浏览啦一下,嘿,好简单!我不禁沾沾自喜,立即拿起笔马不停蹄地奋笔疾书起来。“沙沙沙”不到20分钟,我就一口气答完啦所有的题目,笔朝桌上一扔,也不检查,就趴在桌上神思起来。想着想着,我好像听到啦冯老师那响亮的又略带点喜悦的声音:“徐浩宇100分!”又仿佛看见啦我满面春风,伴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和掌声走向讲台……我越想越得意,竟控制不住地笑啦起来。

  真的到啦报分的那天,我自信满满地来到学校,走路时甚至连门都嫌小,更别说拿正眼看人啦。报分啦,看着同学一个个沮丧地下台,看着座位上等待报分的同学担忧的模样,我又忍不住地漾起笑容。突然一个冷冷的声音传来:“徐浩宇84,要严重批评。”我一下子僵住啦。我以为自己听错啦,环顾四周,发现全班同学都目不转睛地盯着我,我确定啦这一现实。我羞得满脸通红,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我呆呆地站起来 ,呆呆地取回啦试卷。

  下课啦,我独自趴在桌子上,看着试卷上一个个的红叉,又想到自己之前的骄傲自满,自以为是,真是后悔不已。突然,我感觉自己的视线模糊啦,眼泪从眼眶里顺着鼻梁流下来,滴在桌子上,滴在试卷上……

  那一次,我哭啦,伤心地哭啦!

  今天,我们一家去龙港的肯德基去吃全家套餐。

  到了那儿,人一直挤着,我们好不容易点好菜,就找到位子坐下。菜来了,是一桶大套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均分呢?这时,我想起除法12÷3=4。我们每人四个鸡腿,我后来又吃了老妈的1个鸡腿,阿姨的2个鸡腿,阿姨说:“这总不能白吃,我问你,你吃了几分之几?你再吃几份就全吃了?

  “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再吃5/12就全吃了。”幸好,我学了分数的知识,可以正确回答问题了。

  4月10日 星期三 天晴

  今天舅舅教了我一个小游戏。我对爸爸说:“爸爸,你能和我玩个游戏吗?”他很爽快的答应了。爸爸说:“怎么玩?”我说:“这里有25颗瓜子,每次最多拿3颗,最少拿1颗,谁拿到最后一颗就输了。”爸爸说:“行,我先拿。”这正是我想要的。我们玩了好几次,都是我赢了。爸爸很纳闷,我就把“赢不输方法”告诉了爸爸。25颗最后1颗谁拿到谁输。所以只要拿到24颗就可以了。两个人每次拿的和是4颗,让别人先拿,后拿的就一定会赢。爸爸恍然大悟。连连夸我是个聪明的孩子,我开心的笑了。

  下午爸爸从顺德回来了,吃过晚饭,爸爸说:“飞飞,我来考考你数学,好不好?”我拍着胸脯说:“没问题 !”爸爸说:“这个月我涨工资了,我比你妈妈工资高,我俩的月工资加起来是3500元,月工资差是300元,你说我一个月拿多少工资?” 听了爸爸的话,我动手在纸上画出了线段图帮助我理解,

  我很快算出了答案,并且告诉爸爸。首先把妈妈的工资看作和爸爸同样多。那么爸爸、妈妈的月工资一共是元),再把月工资和*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就是元)。

  爸爸听了,满意地直点头。这时,正在做饭的妈妈对我说:“你还有其它方法吗?”我静下心来再次观察、思考,我发现此题关键是找出以谁作标准的问题,标准不同,方法也就不同;于是,我有了第二种方法:“就是以妈妈的工资作标准,假设爸爸和妈妈的工资同样多,那么俩人的月工资和就是元,再把月工资和*均分成2份,求出的1份就是妈妈的月工资最后加上爸爸比妈妈多的300元,就是爸爸的月工资啦,也就是元),对不对?”爸爸听了,满意的点点头,“看来奥数班没白上嘛!哈哈!”爸爸还表扬了我,都是数学帮了我忙呀!

  这个暑假,我决定把《小猪唏哩呼噜》上下集全部看完了。

  这本书共有上下两册,其中上册有四大篇,每篇5个共20个小故事,一共有170页;

  下册有三大篇,每篇4个共12个小故事,一共有142页。

  书中讲的是一些非常有趣的故事,别看故事短,道理却很深刻。我特别喜欢看这本书,几乎天天都看,每天看几页,可好看了。不过由于故事太多,我看了一个多月才看完。

  今天,杨老师和我们创造了一种武功秘籍的第一式,这一式共有九招,其实是书上的5的乘法口诀,但是和书上的不一样,书上是: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五六三十,五**十五,五八四十,五九四十五;我们的从五六三十开始变作了六五三十,七五三十五,八五四十,九五四十五;你知道为什么我们的不一样吗?因为我们是按照1个5,2个5,3个5,4个5,5个5,6个5来编的,这样第一个数每次多一,第二个数不变,结果每次多5,多好记啊!

  杨老师让我们选择一种,我们都选择了自己编的,老师还表扬我们比编书的叔叔更能干呢!

  星期六,我和妈妈决定自己做一盘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

  我们花2元买来一只苹果,花1元9角买来3根香蕉,花1元2角买来一株生菜,花了5角钱买了几只小番茄,这样总共用了5元6角就做成了一盆美味可口的.水果沙拉,算式是2元+1.9元+1.2元+0.5元=5.6元。

  上次在必胜客可要26元才能吃到,自己家里做便宜多了,可以便宜20元零4角,算式是26元——5.4元=20.4元。

  我对妈妈说:“下次就在自己家里吃,不到这么贵的必胜客去了。”妈妈夸我真懂事,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了,我心里很高兴。

  早上起床洗漱时,我看见镜中的我还没睡醒。我伸了个懒腰,镜中的我也伸了个懒腰;我伸左手,镜中的我则伸右手;我伸右脚,镜中的我则伸左脚;我朝它扮鬼脸,它竟然也朝我扮鬼脸,真讨厌!

  突然我发现镜中的时钟才显示5点,哎!我怎么这么早就起床了?于是我又跑回房间继续睡大觉。这时,妈妈走过来着急地大叫:“还不起床呀,要迟到了!”我不耐烦地说:“急什么呀,才5点呢!”妈妈说:“你看看钟究竟几点了?”我一看傻眼了,怎么回事,原来已经是7点了!我急忙从床上跳起来,慌忙穿上衣服。

  哎,都是镜子惹的祸

  10月9日 晴

  国庆长假这天,妈妈带我去逛街。当我们走到步行街“金童王”童装时,我和妈妈一起进去看衣服。我看中了一双高筒靴,靴子标价126元,妈妈又为我选了一件漂亮的长毛衣,标价110元,我算了一下,一共得花236元。呀!太贵了!妈妈正在犹豫,正好售货员叔叔和我爸爸认识,所以靴子优惠16元,毛衣优惠20元,110+90正好是200元。妈妈看到我非常喜欢这双靴子和这件毛衣,就帮我买下来了。我很高兴!

  星期三早晨,试卷发下来啦,一看“粗心、粗心、真粗心,马虎、马虎、真马虎!”我在心里暗暗骂自己。这一次考试我的数学只考啦95分,语文考啦94分,我看啦顿时面如土色。语文还说得过去,但数学嘛······

  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吃过晚饭,我正拿着试卷想:我们家的“母老虎”说不定会把我当篮球拍,爸爸肯定会像和尚念经一样,唠叨个没完。签名、签名、签名,我讨厌签名,都考得那么差啦,老师居然还要让家长签名。这时候,爸爸走啦过来,我只好把试卷乖乖地交给爸爸签名,爸爸看到我考得那么差,便拉长啦脸就生气地吼道:“你怎么回事呀,考得那么差!”我的眼泪顿时不争气地流啦下来,心里暗暗地说:“爸爸,我知道错啦,我也不想考得这么差······”

  这一吼,把正在厨房洗碗的妈妈引啦过来,她拿到我的试卷,不由地变啦脸色。“坏啦”!我的心“咯噔”一下,好像一下子停止啦跳动似的。我把头低到啦胸口,准备接受她的“雷鸣电闪”。等啦好一会儿,妈妈也没出声。不知出啦什么事,只见“母老虎”变成啦一只温顺的“绵羊”,说:“考砸啦,不要紧,重要的是你知道错在哪里,下次考好一点。不要在那样粗心大意就可以啦。”这时候,爸爸也变得很亲切啦。

  我长长地松啦一口气,心里很感激爸妈的理解。我决心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

  上午,体育课上李老师上半节课叫我们女生玩游戏,叫男生跳绳。下半节课,李老师叫我们调换一下。

  我们跳绳的时候没有专心致致,但是我却觉得时间过得飞快。

  后来李老师叫我们集合的时候已经下课了。

  今天我很开心。

  上个星期数学课,有好几个同学都因为问题答不出而罚站,我也不例外。

  后果当然是因为我上课不认真听而造成的。那时,我正用一只手托着脑袋,另一只手转着手中的铅笔,眼睛却盯着窗外,想着快点下课,丝毫没有听见老师在说什么。我一会儿看着万里晴空,一会儿看着同学在干嘛,一会儿翻翻书包,一会儿又拿出本子画画……突然,老师好像看出啦什么“苗头”,大喊一声:“胡彩溢,你来回答这个问题!”我这才从“睡梦中醒来”,我犹豫地站啦起来,结结巴巴地说“呃……这个……那个……”我连问题都不知道还能怎样回答,只能这样敷衍老师。

  “胡彩溢,你不知道上课就不要开小差,要认真听!给我站着!”

  我只好站着听老师讲课。大概过啦十分钟,我忽然感觉浑身发痒,东抓抓西抓抓,又没有好好听老师讲课。这时,老师又叫住啦我:“胡彩溢,我再给你一次机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用乘法还是除法?”

  这时我才发现原本站着的五个同学都已经坐下来啦,一下子就剩我一个啦。于是,我又吞吞吐吐地说:“用……用……乘法。”

  “你继续给我站着!”

  哦,天哪!也许这次机会失去啦,再也不能回答啦。众目睽睽之下,我一个人站在讲台上成啦“鹤立鸡群”。想着想着,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啦下来。

  下课后,我不仅没得放松,还被一本正经的张老师训啦一顿。唉,罚站的滋味真不好受啊!我以后上课再也不开小差啦!

  今天天气晴朗,吃完中饭妈妈说带我去超市买东西,我们先来到图书区我选了一本图画书,标价是6元,妈妈说马上新学期开始了要发新书了,我又挑了一卷包书纸是11元,最后我们来到了食品区,我又拿了一包彩虹糖,上面标价是3元,我告诉妈妈我的东西选好了,妈妈问我:“你知道你选的三样物品是多少钱啊?”

  我看了每件物品上面的标价,在心里一算大声告诉妈妈:“是20元。”妈妈点点头开心的笑了。

  4月25日 星期日 天气阴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瑞丰商场买全自动洗衣机,妈妈进去问阿姨全自动洗衣机多少元?阿姨说:“7000元”,妈妈问阿姨能不能少点?阿姨说:“看你们是这的老顾客,给你们打8折”。我问妈妈打8折多少元?妈妈说:“是把7000分成10份,每份700”。阿姨说:“给你们减两份”。阿姨让我算一算那是多少元?

  2×7=14元就是1400元,7000—1400=5600元,阿姨夸我真聪明。


二年级数学学*心得实用10份(扩展7)

——二年级数学学科上学期教学总结范文5份

  万事开头难!数学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但真的要教好可不容易,教学的改革在不断创新,没有一劳永逸的。借鉴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不断学*中才能提高自己。现在学生的知识是多渠道,这就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我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新课标

  开学初,我反复研究新课标,了解二年级数学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点,认真看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认真反思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学生,探究教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觉得二年级的小孩子,应重点培养计算能力,为高年级的计算和以后打基础。我坚持每天自*课进行20道的口算题,由简单到较难,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每节上课前五分钟进行口算或计算练*。在口决方面也要求人人过关。在思维上我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考虑问题,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认真备好每节课,做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在教学工作上。我认真抓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抓起:

  一是抓课前准备。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搞清楚,了解教材结构特点、重点、难点,掌握知识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要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二是抓课堂教学。我首先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做好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上保持相对的稳定。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快乐的心情,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且我注意了课堂语言的简洁,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引发学生们的学*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家庭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负担。

  三是抓课后辅导。要提高教学质量,要注重课后的辅导工作。小学生好动、爱玩,缺乏自制力,在学*上表现为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还抄袭作业。针对这种行为,我把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作为工作的一项原则,并把这项原则贯彻到教学中。在辅导后进生上,根据后进生的各自情况,给学生们制定学*计划和目标。

  四、多和同事交流,多听取宝贵意见

  虽然如此,但我的数学教学有很多不可避免的缺憾和疏漏之处,比如孩子们喜欢犯的一个通病——粗心,有时我还不能熟练驾驭数学教学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完善。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在不断学*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在学校领导的领导下和老师们的帮助下,我会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本学期,我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二年级数学教学,重在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成绩较理想。但也有少数几个不足龄生和学困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前半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负担

  “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积极征求同组老师意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能力和学*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提高复*效率。本册教材9个小单元教学,全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每节课课前花1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20以内进位加与退位减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着。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本学期我准备了资料,精选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计划和期末复*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学*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自信心,体验到学*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不能让补*伴随孩子成长!

  (三)加强家校联系,搭建良好的沟通*台,让家长成为个性化教育的有力支持。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钟完成,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在作业批改中,很少有集体性错误。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学*成绩进步很大。他们的学*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越来越轻松,刚开校遇到他们学*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启而不发,过一段时间后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班上*一半的学生,学*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成绩优异,学*状态稳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继续坚持并优化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加大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兴趣的培养和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经过前半学期的学*与教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会和新课改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前行。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 本学期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是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新课标的精神,落实对儿童少年的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等。着眼于发展学生数学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和用途,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本班大部分学生都聪明灵活,想象力丰富,上课思维活跃、发言积极,学*成绩基本稳定。但也有少数几个学困生基础比较薄弱,作业脏乱,思考速度慢、书写速度慢、对新知的理解也比较慢。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的具体要求,现将本人对这学期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总结如下:

  一、夯实基础,努力减轻学生学*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的时间都用在学*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够顺利地学*。”这句话看似矛盾,其实蕴藏真理:一个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都被作业塞满,就没有了思考的时间,没有了智力活动的时间,而缺少了智力生活,学生负担过重、学业落后的可能性就越大,过重的学业负担是对孩子的智力和体力的摧残。正因为如此“减负”的警钟一直长鸣!但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计算、操作等基本技能对孩子的后期学*非常重要,如何让孩子既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又不会负担过重呢?本学期,我作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每节新授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认真阅读教材、教参,了解教材的编排体系,编者意图,每个知识点在全套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相关知识联系和衔接,做到高屋建瓴,胸中有沟壑。观看优秀课例、课件,积极征求老师意见,虚心向同行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起点,确定每节课的重难点,思考应该选择什么样教学方式和学*方式,设计完备的教学预案。其次是努力增强教学技能,做到每堂课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加强师生交流,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学*能力和学*需求,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最后,每节新授课都注重营造课堂氛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争取每节课都留有一定的时间供学生练*巩固,验证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当堂解决。

  第二、及时巩固与定期复*相结合。每节课新授知识都会在当时当天及时巩固,第二天进行适当复*,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复*,提高复*效率。本册教材9个小单元教学,基本上是数与代数的知识,其中计算是教学的重点,为了帮助孩子提高计算速度,要求学生每天花3—5分钟时间让学生诵读乘法口诀和做20几道口算题,通过一学期的坚持,效果显著。

  第三、作业布置与批改。教学中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地布置作业,力求使每一次练*起到最大的效果。对学生的每一次作业都认真及时地批改,并做好错题记录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错误分别采取个别辅导和集体评讲的方式及时补救,根据错题记录和分析,制定阶段复*计划和期末复*计划,做到有的放矢。

  二、关注全体,尽可能兼顾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我们这样的大班教学中,最难兼顾的是学优生的培优和学困生的辅导。因此,我努力在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中关注他们的成长:

  (一)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学*的需要,为学困生创造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为学优生提供思考空间;在课堂练*中,对学优生提出有挑战性的要求的同时,加强个别辅导,不让学困生掉队。

  (二)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不仅是知识上补缺补差,更重要的是学***、学*方法的指导。要提高学困生的成绩,首先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的意义;其次是要教给他们学*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增强学*自信心,体验到学*的乐趣。有句话说的好:“教是为了不教。”

  三、边教边研,取得较明显的教学效果

  (一)本学期,我们班每天的数学作业,中等学生一般能在10到15分钟完成(期末复*时略有增加),基本都能轻松地独立完成。在作业批改中,集体性错误较少。

  (二)在课后辅导时发现,几个学困生的学*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学*越来越轻松,上学期遇到他们学*上出现问题进行辅导时,总是费尽唇舌,启而不发,本学期基本上都是一点就通,学困生辅导一般都在课间几分钟内完成,很少留到放学后。

  (三)班上*一半的学生,学*能力较强,思维活跃,善于思考,学*成绩优异,学*状态稳定。

  四、自我反思,努力实现专业成长

  (一)继续坚持并优化本学期一些有成效的做法,争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解决所有的学*问题,课后只做适当的巩固,控制好课后作业分量;

  (二)做好家校之间的联系,抽出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家长更多的支持,致力于孩子学*兴趣的培养和学*能力的提高。

  总之,经过一学期的学*与教学,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反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一定会和新课标同行,用新课标来指引前行。

  匆忙忙又一年,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心静气坐下来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有苦、有甜,而更多的是思考!不过在与学生们一起相处、教学相长过程中,也有不少的收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有所提高,在此特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系统的回顾与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知道了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总结。

  二、从现实生活出发,利用社会生活知识教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