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学*心得6篇

首页 / 心得 / | 2022-09-28 00:00:00 学*心得,弟子规

弟子规学*心得1

  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等博爱,亲*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弟子规告诫我们,如果父母在呼唤我们,我们不要迟钝,要迅速,父母有事交代我们,要立刻去做,不要懒惰。父母在对我们的教导时,要恭敬的倾听,做错了事,父母对我们责骂时,要接受,不要强词夺理。我们要孝敬父母,要遵循父母;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妹,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伤了和气;与人相处不斤斤计思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我们还要注意,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好的开始。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惯,才能确保健康德日进,的确,正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老了,时间就一去不复返了。身体健康更重要,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

  开口说话,诚信为是最重要的,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不要夸下海口,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肮脏粗俗的话,都不要去沾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守信用,朋友才会信任你。并且要说到做到,更不要说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一些不好的言语,更不要去学*,去听取。并且,我们还要知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注重的都应是他的德行,而不是它的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让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不管你是哪个种族的,都是同类,因该和睦相处,互相合作。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

  正如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弟子规,这就是学生的传统,学生的文明,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就像弟子规余力学文的片段所说,不要一味地死读它。让我们一起置身于弟子规的文明世界吧!

弟子规学*心得2

  今天我坐在这里静静地想《弟子规》这本书,大年初五我爷爷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经与天地融为了一体,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爷爷的离开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失去了两个亲人,他们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亲人,我与他们都有过那么那么多的回忆。小时侯与他们在一起的情形历历在目,我从来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一句话爷爷我爱你,外婆我爱你。我,对着自己特别亲的人,从来都说不出来,我爱他们,但是我愿意将我的爱放在心理。但是现在的我有那么一丝后悔,后悔我从来都没有向他们表达过我对他们的爱意,小时侯经常粘着他们,叫他们说这说那,听他们年轻时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粘着他们,不再跟他们说这说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经远离了他们,他们不再懂我,他们不会再理解我的想法,这样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有时候,在一起只有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欢声笑语的存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重,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们人生第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也依然如此,只不过,在当今这个物质集聚膨胀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识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钱关系也逐渐的进入人们的情中,在我爷爷去世的这几天,家里已经吵了好几回了,我们家里有四兄弟,这么多年了,我们家的关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许表面上都不是,我们家里应该算是在这几兄弟之间最不好过的一家,我大学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爸妈又没有什么工作,全靠卖苦力挣钱,而其他的几家人,他们的儿女已经出来了,有着稳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没有了那么困难,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妈为人老实,正直,有时候也不会说话,也会被他们欺负,而且吃了亏,还说不出来。大爸他们家跟本就看不起我们家,也许其他亲戚也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家没钱。有时候,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从我记事以来,有时候我觉的亲戚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她也许还不如陌生人来得好,至少陌生人会给以起码的尊重。他们那些大人话说的是相当的漂亮,但是真正为你想的人又有几人呢?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会有这样的一面。有时候我无法说,也无法解释。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人从小就读的书,而我们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师叫我们背这些东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说呢,《弟子规》这本书讲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礼仪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做人。我们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来就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遗臭万年,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一样的,但是在后来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情况。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写,非常简单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但是做一个人真的不容易,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就又是难上加难。记得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过,生活是什么?痛苦与折磨。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的,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坎坷与磨难,人就是在不断的挣扎中成长。而弟子规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该坚持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活着总要做些什么,为父母,为自己,为儿女做些什么,进而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我们这一辈子都在拼搏奋斗,都在为着美好的未来生活,我们渴望着人世间这美好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将它所说的东西认真品味,或许我们会得到让你终生受益的东西。

弟子规学*心得3

  非常感谢郑金昌老师的介绍,末学受之有愧。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在此地来学*,非常感谢大家!

  尊敬的李校长、郭校长,尊敬的诸位校长、老师,诸位大德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末学心情非常的激动,非常喜悦,在马来西亚能够看到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在一起推动和弘扬中华圣贤文化,如果是孔老夫子在世,我想他一定是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大家在此地这样来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对於全世界和谐太*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末学在此地既是感恩大家,也是祝福大家,能在这一条圣贤之道一直走下去,愈走愈幸福,愈走愈快乐。谢谢!

  今天大会给末学的这个题目是个老题目,「百善孝为先」。虽然是个老题目,可是我想什么时候讲都有它的新意,因为这个伦理道德确实是历久弥新的。我们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希望世界和谐,都希望能够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了,这个根本还是在於孝道。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如何称百善之先,就是为什么孝道叫百善之先,明白了以后我们才会认真力行孝道。那如何去行孝?这是第二个部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孝道是百善之先?我记得曾经有人在新闻媒体上登过这样的几句话,就讲和谐世界它的内涵,包括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这里都有个「和」字,和就会善、就会乐、就会顺、就能睦、就能*,和是属於作用,这个根本还是讲的孝。

  其实关於和谐世界的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已经有讨论。你看看这《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天在家闲居,学生就来求教,学生对老师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样,在旁边侍奉著老师。孔子这时候对曾子(曾参)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就是至高的品德,要道是最重要的方法,能做什么?能和谐世界。你看,「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不就是和谐世界吗?「汝知之乎?」你知道吗?孔子为什么对曾子问这个话,不对别人问话?《孝经》我们知道曾子是当机众,是他来当机的,也就是孔子对他来讲。为什么对他讲?我们也了解曾子他本身是个孝子,你看「二十四孝」里就有他,说他对母亲至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心急,不知道如何去招待,就想到自己儿子跟她*时心连著心,於是就咬著手指。过去没有手机,有手机通电话就方便了。曾母她居然懂得咬手指,然后用心电感应,她一咬手指,十指连心,心痛,谁的心痛?曾子在山上感觉到心痛,这一下,哎呀,不好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赶紧往家里跑。回到家一看,原来家里来了客人,这时他母亲告诉他,说因为自己心慌意乱,也不知道怎么呼唤你,所以咬手指。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达到至孝,怎么可能跟他母亲有这种感应?孝心达到了纯真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化解掉了,都没有了,这时空都能超越。所以现代人我们听到曾子觉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父母打手机都打爆机了,还没有把儿女叫唤回来,惭愧!所以孔子为什么对曾子讲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只要真正有孝心,才可以做为《孝经》的当机众,才有资格学《孝经》。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来学*孝道,也是恭喜各位,大家都是孝子、孝女。

  曾子听到孔子问这个话,觉得这个问题可不小,先王的至德要道,这古圣先王他凭什么来和谐世界?曾子听了之后,怎么办?「曾子避*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这时候,他本来是坐著,侍坐在孔子身旁,现在他避*,就是从他的*位上站起来,不敢再坐,对於这么重要的问题,马上就恭敬起来,对孔子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是曾子自称。称自己的名字是最谦虚的称法,像我自己,我说茂森今天有缘跟大家见面,称茂森这是谦卑。曾子他叫著自己的名字,古时候只有父母和老师才能称呼我们的名,其他的人,连皇上,只能称我们的字,不能称名。所以老师跟父母是同等地位的。曾参这里说,我并不聪明,何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觉得曾参是非常的谦虚。确实,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必须是谦虚、恭敬。你看避*,这就是恭敬,他称自己「不敏」,叫著自己的名称不敏,这是谦虚。谦虚、恭敬才是好学的态度,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叫师道。我过去在美国大学教书,常常有感叹,美国的大学很难教出像曾子这样的人,为什么?缺乏曾子的谦虚好学。老师上台讲课都是站著讲的,学生在底下是坐著听的,甚至带著一瓶可乐一个汉堡,甚至还有甚者,把两只脚放在前面的椅背上靠著这么听课的也有之。你想想这样的一个态度,他能学到什么?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尊师才是重道,重道你才能学得了道。

  曾子何以能够这样尊师重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孝子,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对父母能够尽孝、能够致敬,对老师才能够恭敬。所以事师就如同事父母一样的道理。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就看看古人对於师道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学校的老师、校长,大概您与我也有一些同感,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其实现在学校的教育,全球都是这样的,注重科技的教育、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的修养。像你们上课有没有拿出一节课专门谈孝道的?你要想孩子他学到东西,必须得尊师,要尊师必须得孝养父母,你不从孝道教起,你让他尊师重道,让他能够好好学*,这个怎么可能?所以你看曾子他这个态度,一开始《孝经》就给我们演出来了。曾子他说「何足以知之」,说我不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是孔子的传人,我们后人称孔子是至圣,称曾子是宗圣,他也是圣人,怎么他不知道圣贤的至德要道?我们现代人说出来就是孝道,怎么不知道?他是谦虚,也说的是实话。这里讲到「何足以知之」,这个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就是曾子他是知道一些,但是不足以知之,没有知道圆满。古人讲到,学、知这是我们力行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真正知了,一定就能够行。圣贤的学问叫知难行易,你果然知,你必定能行,你要是行不出来,那你知的不够,不足以知之。

  所以我们今天讲「百善孝为先」,这个话题我过去曾经在马来西亚也讲过,在各地也都讲了,这个光碟也流通不少。我自己要老讲也是教自己,为什么?自己没做好,没做好就是不足以知之,要是你足以知之了,你必须是你肯定做得最好。所以这个我们得要不断的去薰*。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确实哪里是这么容易知之的!这个孝可以说是你成就圆满的大圣的一个过程。孟子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你要真正把孝道做到了,你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大圣人也都不难。所以我们还是要像曾子那样,以著非常恭敬的心一起来学*。这时候夫子怎么回答曾子?一看到曾子这么谦虚、好学,老师肯定将自己*生之所学和盘托出,不会保留,保留对不起学生。老师心量很大,怎么可能说学生他想学我不教他?现代的老师可能会这样,保留一手,不能教全他,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这是一个狭隘的观念,这不可取。像孔子,一看曾子这么好学,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生学问全部端给他。你看他讲了这句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你看他*生所学归纳成一个字,你说儒家学问归纳成一个字是什么字?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从这里出生。什么教育?圣贤教育。为什么要教育?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你本来是善的,所以你一定能教好。为什么现在不善?「性相*,*相远」,因为*气使然。「苟不教,性乃迁」,要是不教育,这个*性就做主了,本性就被掩盖住了,那就成了凡人。现在把*性去除,把本性彰显出来,这就是成为圣人了,所以要教。从哪儿教起?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从孝道教起。《弟子规》你看一开端也这么说,「圣人训,首孝悌」,圣人的教诲首先注重的是孝悌的教育。说老实话,

  圆满也是圆满在孝悌,自始至终无非是孝字而已,尧舜也是孝悌的圆满而已。

  我自己从小非常的幸运,有遇到好母亲。这相片是我三岁的时候跟妈妈照的。谢谢!我小时候在广州出生、长大,那时候,从小只会讲广州话,广东话,讲国语不会讲,我妈妈教我。我是先学会念唐诗,才学会讲普通话。我妈妈第一首诗教给我的就是「游子吟」。这「游子吟」给大家朗诵一遍,这是唐朝诗人孟郊他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讲得很简单的一个生活小事,家里母亲要送孩子出门,孩子要远行,可能他是出去工作或者是去留学,这母亲给他去缝制衣服,这手中线,游子的身上衣,临行密密的缝。为什么要密密缝?这我们也能想像出来,做母亲的担心孩子在外面这衣服要是开了口,破了,很不方便,所以密密的缝。心里就想著孩子赶紧把工作做完了,把学业完成了回来,意恐迟迟归。你看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画面,诗人已经把慈母的那一分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句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形容。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沐浴在阳光之下成长,有一天长大了,忽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父母阳光一样的温暖关怀下长大的。於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太阳的温暖吗?

  我回想我母亲,在我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是用爱心来关怀我、照顾我、教育我。从我的小学到了中学,中学上了大学,我是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的,然后又送我出去美国留学,二十二岁去美国的。当时在留学之际,正好遇到我生日,那时候妈妈送我一份贺卡,这是临别的赠言。她说:「茂森儿,我的祝福,将伴随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将附丽於你清净光明的一生。」当时母亲写这个是在一九九五年四月,我二十二岁。我忽然想起了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对我的教导,她跟我讲范仲淹先生的故事,宋朝的名相,他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带著他改嫁,改嫁了姓朱的人家,后来他长大了,朱家人排挤他,说你是范家的人,不让他在家里。所以最后范仲淹被迫拜别他的母亲,要去求学,要去考取功名,将来希望衣锦还乡来报答母亲,来重振范家。当时他拜别母亲的时候,跪在地上对母亲含泪说:妈妈,请您等我十年,十年之后我一定回来接您去奉养。於是范仲淹就带著几本书、一把古琴、一把佩剑上路了,到了一个破的书院里面攻读,生活非常清苦。当时真的是像《论语》里讲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每天只煮一锅粥,冻了把它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拿野菜用盐腌成咸菜,切成一条一条,这叫齑,断齑画粥,就是稀粥就咸菜。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家里比较富贵,来到书院里面看到范仲淹先生生活这么清苦,不忍心,於是送来一桌很好的酒*,希望范仲淹能够改善改善生活,增加点营养。结果过了好一段时间再去看望他,还看到那个酒*原封不动,於是就有点儿不高兴,就问范仲淹先生,说为什么你不吃我的酒*?范先生说,不是我不想吃你的酒*,是我如果吃了你的酒*,来日就吃不下我的齑粥了。你看看,范先生就是用这样清苦的生活来砥励自己的志向。记载中说,他五年晚上睡觉都不解衣带,和衣而睡,夜夜苦读,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鸡一叫,他起来就开始继续读书。结果后来果然,像这样的用功的青年他一定是能够考得功名,所以他后来考上进士。进士是古代最高学位,举人,举人像硕士,进士像博士,最高学位。考了进士,真的衣锦还乡,要多长时间?只有八年,原来向自己母亲承诺说十年,现在提早回来了,衣锦还乡,接他母亲奉养。

  之后范先生出将入相,为朝廷建功立业,而且他把自己所有的俸禄都拿出来捐献给贫苦的亲友,资助那些贫寒的学子,让他们有机会读书。所以范先生对於北宋文化、儒家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和贡献。可是他老人家还是,虽然是身为宰相的高位,生活还是那样勤俭,家里人只能穿布衣,不允许穿丝绸、缎子。他自己最后走的时候家里已经布施得差不多是一干二净,连自己丧葬费都不够。你看看,身为一国的宰相,我们说*,这么高的职位,到走的时候却是像这样的清廉,做人做到这样那可谓是圣人了。所以范家,你看看他的子孙,个个贤能。范仲淹的一个儿子叫范纯仁,事父至孝,他父亲年老的时候他在家里照顾他父亲,朝廷因为仰慕他的才能、学问,於是就请他出来做官。像这种机会一般人看到,那还不赶快去,皇上有请,正是准备*步青云往上爬了。可是范纯仁怎么说?他拒绝了,他在家里照顾他的老父亲,他说了一句话,说「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怎么可以看重这个俸禄,功名利禄,而把父母给疏忽了?用现在的话来讲,要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你的事业才是真正有根基的事业。果不其然,范纯仁先生后来还是当了宰相,他父亲走后他最后出来做官了,也是跟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代贤相。所以你看命里有时终须有,你该做宰相的你拒绝都拒绝不了,何必要这样斤斤计较,不断营求?自己冤枉做了小人,人家君子乐得做君子。所以一味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至於说功名利禄、富贵穷通,能不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那都是天命,不是我们自己凭著那种妄想心、攀缘心可以求得来的。要求只是求提升自己道德、学问就行了,你有肯定就有。

  所以当时我想到母亲这番教诲,带著母亲的这分祝福,远赴重洋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读书,开始攻读硕士学位,进而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带了很少的钱,所以生活非常清俭。我记得从*带过去的一张毛毯,冬天很冷,这毛毯不够,也不舍得买棉被,於是把衣服什么都压上来,最后把我的书本都压上来。当时买菜,搭著同学的便车每周去超市买一次菜,因为不想麻烦别人,所以买菜时间尽量的缩短,到了超市里头,我是不挑菜,专挑价格,看到哪个价格最便宜就买那样菜。所以通常买胡萝卜一大包,包心菜一大个,每餐吃的就是胡萝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萝卜。后来听到周泳杉老师的「健康饮食」才知道,原来吃包心菜、胡萝卜是很健康的。当时有同学毕业了,毕业了,他用了好多年的一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因为那个高压阀已经不见了,他把它扔掉,我把它捡回来,说这我还能用,就用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来煮饭、炒菜、煮汤,一用就用了四年。当时我在美国读书,因为学*成绩还算不错,也挺用功的,所以有奖学金。这奖学金每个月八百美金,当时还觉得挺不错了,刚从大陆过去的孩子,八百美金,是吧,一美金相当於八块钱人民币,八八六千四,好像眼睛都亮了。一般的同学用这个奖学金,省点过一、两年能够买一部二手车了。那么我,当时我把这个每个月的俸禄把它分成好几分,除了自己的学杂用费,用生活费以外,每个月我给我母亲寄两百美金。我母亲跟我父亲早年离异,所以我母亲是一个人,我是独生子。所以我母亲送我出门留学的时候,大家可能想像不出来我那种感慨万千的那种思绪。母亲能够为我做出这样的牺牲,把自己唯一的,身边唯一的孩子送去留学,希望他能够学成,能够将来有所建树,能够为人民做一点服务,这是一种奉献。所以除了我给母亲每个月寄钱以外,另外还有给我父亲寄一百美金。另外,因为母亲在家里一个人,我就每个礼拜给我母亲打一次长途电话。人家有时候就笑我,说:你呀,什么都省,就是打电话不省。因为我每个月的电话费是非常高的,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因为母亲都惦念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美国好像无亲无故的,一个人在这里拼搏,母亲难免挂念,所以每个星期给母亲汇报自己的学*、生活、工作,让母亲能够安心,另外每两个礼拜给父母写一封长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学*。所以虽然是我跟父母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心还是心连著心。

  当时,给大家分享一份我在去美国留学第一年,一九九六年一月七号写的一封信,这是给我母亲的。我说「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可以锻炼自己舍受。」这儿插一句,这个舍受就是舍离寒冷的感受,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舍受?因为外面的这个五欲六尘的这种享受,很容易让我们心志堕落,所以我当时常常用冷水浴来砥励自己不要死於安乐。这信继续往下写,「我目前的学*、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息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这里我为什么说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因为我在出国留学前,也是拜别母亲的时候,说:母亲,请您等我七年。干什么?这七年是一般读硕士要两到三年,读博士要四到五年,我妈妈希望我把博士学位攻下来。所以我说:妈妈,你等我七年,我毕业之后我接你到美国奉养。信继续往下写,「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当我母亲接到这封来信,大家说我母亲是什么感受?或许有的妈妈看到这封信都流眼泪了,这孩子怎么冬天都没有棉被,赶紧给他寄点钱买棉被;你不要用那个不高压的高压锅了,去买一个好锅。可是我妈妈没有这样,她给我的回信当中是这样写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诸位朋友,什么叫性德之光?这个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性,我们的本性具足了万德,只是我们现在本性被我们的*性给覆盖住了,所以我们性德的光明显露不出来。如何能够打开我们的性德的宝藏,让自性光明显发出来?孝道是最好的钥匙。当时我受著母亲的教诲的鼓励,自己给自己规定过清苦的生活,别人在周末的时候去玩、party,我都不参加,每天都是工作日,天天都是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人家觉得我好像有点呆板,怎么什么都不会玩。确实,既没钱玩,也没心思玩。我给自己规定七条戒律,叫「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经常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效法范仲淹先生一样,用清苦的生活砥励自己的志向。所以本来希望七年能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我四年就圆满毕业了。

  我的博士毕业以后,最理想的,对我们这个*留学生来讲,最理想的就是找到大学里教书,做教授,因为在学术界里面比较少歧视,所以我们就很希望能够在大学里教书,况且我母亲也是这样期望我的,她的父亲,就是我的外公,就是大学教授,她觉得当教授挺好。我从小是,虽然挺笨的,但是还算听话。我记得我母亲曾经告诉我,说我的姥姥,就是我的外婆,过去在世的时候,看见我母亲教导我非常的耐心,循循善诱,她在旁边看得都没有耐心了,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教不会。但是我母亲很耐心,她从不打我,然后很耐心的教导我。所以笨,必须得听话就行,如果不听话又笨,那就没救了。等我到了三十岁那一年,我舅父给我写了个生日贺卡,他跟我讲,他说茂森,我看你从小到大,没什么优点,只有一个优点,就是两个字,「听话」。所以妈妈叫我出国留学,我就出国留学,妈妈让我念博士,我就念博士,妈妈让我当教授,我就得当教授。博士毕业前夕要去找工作,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导师的推荐函。因为我的导师是在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但是他要求人很苛刻,譬如说我们拿奖学金要给他工作、服务,一个礼拜按照规定是工作二十个小时,为教授做像搜集数据、做点运算等等,做这些助理的研究工作。可是我们这位教授没人敢跟他工作,原来有几个人,工作不到半年就跑掉了,因为什么?受不了。我当时刚到美国,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在他的手下工作。他工作量给你布置下来,一个礼拜二十个小时绝对不够用,至少得四十个小时。当时,因为我是从小到大听话听惯了,也不会跟他辩论,也不会去要求,

弟子规学*心得4

  今天上午 ,我坐在教室里看书,突然看见一天无所事事,嬉皮笑脸的盛光甫正在向黄鹤薷和宋子非自夸他会背《弟子规》的本事。

  我快步上前拿出我的扇子一摇说:“是吗?您好厉害呀!那请问《弟子规》讲的是什么?”他扬脖说:“就是三个字,三个字的呗,管它是什么!”大家都哈哈大笑。我又说:“那就请盛少爷背一段总叙听听吧!”盛光甫抓耳挠腮,可就是说不出一句话来。我看他败局已定,便说:“弟子规,圣人训,首考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会,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讲的是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应有的规范。”盛光甫大吃一惊,听得目瞪口呆。我又说:“光说不做假把式,光做不说真把式,连说带做全把式。”老师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于是说:“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做人。做人要立志,立仁,自立,并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才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达到目标。”

  我希望人人都能认真阅读《弟子规》,做一名正直,仁和,守信的.君子!

弟子规学*心得5

  非常感谢郑金昌老师的介绍,末学受之有愧。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在此地来学*,非常感谢大家!

  尊敬的李校长、郭校长,尊敬的诸位校长、老师,诸位大德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末学心情非常的激动,非常喜悦,在马来西亚能够看到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在一起推动和弘扬中华圣贤文化,如果是孔老夫子在世,我想他一定是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大家在此地这样来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对於全世界和谐太*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末学在此地既是感恩大家,也是祝福大家,能在这一条圣贤之道一直走下去,愈走愈幸福,愈走愈快乐。谢谢!

  今天大会给末学的这个题目是个老题目,「百善孝为先」。虽然是个老题目,可是我想什么时候讲都有它的新意,因为这个伦理道德确实是历久弥新的。我们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希望世界和谐,都希望能够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了,这个根本还是在於孝道。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如何称百善之先,就是为什么孝道叫百善之先,明白了以后我们才会认真力行孝道。那如何去行孝?这是第二个部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孝道是百善之先?我记得曾经有人在新闻媒体上登过这样的几句话,就讲和谐世界它的内涵,包括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这里都有个「和」字,和就会善、就会乐、就会顺、就能睦、就能*,和是属於作用,这个根本还是讲的孝。

  其实关於和谐世界的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已经有讨论。你看看这《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天在家闲居,学生就来求教,学生对老师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样,在旁边侍奉著老师。孔子这时候对曾子(曾参)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就是至高的品德,要道是最重要的方法,能做什么?能和谐世界。你看,「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不就是和谐世界吗?「汝知之乎?」你知道吗?孔子为什么对曾子问这个话,不对别人问话?《孝经》我们知道曾子是当机众,是他来当机的,也就是孔子对他来讲。为什么对他讲?我们也了解曾子他本身是个孝子,你看「二十四孝」里就有他,说他对母亲至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心急,不知道如何去招待,就想到自己儿子跟她*时心连著心,於是就咬著手指。过去没有手机,有手机通电话就方便了。曾母她居然懂得咬手指,然后用心电感应,她一咬手指,十指连心,心痛,谁的心痛?曾子在山上感觉到心痛,这一下,哎呀,不好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赶紧往家里跑。回到家一看,原来家里来了客人,这时他母亲告诉他,说因为自己心慌意乱,也不知道怎么呼唤你,所以咬手指。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达到至孝,怎么可能跟他母亲有这种感应?孝心达到了纯真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化解掉了,都没有了,这时空都能超越。所以现代人我们听到曾子觉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父母打手机都打爆机了,还没有把儿女叫唤回来,惭愧!所以孔子为什么对曾子讲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只要真正有孝心,才可以做为《孝经》的当机众,才有资格学《孝经》。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来学*孝道,也是恭喜各位,大家都是孝子、孝女。

  曾子听到孔子问这个话,觉得这个问题可不小,先王的至德要道,这古圣先王他凭什么来和谐世界?曾子听了之后,怎么办?「曾子避*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这时候,他本来是坐著,侍坐在孔子身旁,现在他避*,就是从他的*位上站起来,不敢再坐,对於这么重要的问题,马上就恭敬起来,对孔子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是曾子自称。称自己的名字是最谦虚的称法,像我自己,我说茂森今天有缘跟大家见面,称茂森这是谦卑。曾子他叫著自己的名字,古时候只有父母和老师才能称呼我们的名,其他的人,连皇上,只能称我们的字,不能称名。所以老师跟父母是同等地位的。曾参这里说,我并不聪明,何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觉得曾参是非常的谦虚。确实,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必须是谦虚、恭敬。你看避*,这就是恭敬,他称自己「不敏」,叫著自己的名称不敏,这是谦虚。谦虚、恭敬才是好学的态度,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叫师道。我过去在美国大学教书,常常有感叹,美国的大学很难教出像曾子这样的人,为什么?缺乏曾子的谦虚好学。老师上台讲课都是站著讲的,学生在底下是坐著听的,甚至带著一瓶可乐一个汉堡,甚至还有甚者,把两只脚放在前面的椅背上靠著这么听课的也有之。你想想这样的一个态度,他能学到什么?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尊师才是重道,重道你才能学得了道。

  曾子何以能够这样尊师重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孝子,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对父母能够尽孝、能够致敬,对老师才能够恭敬。所以事师就如同事父母一样的道理。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就看看古人对於师道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学校的老师、校长,大概您与我也有一些同感,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其实现在学校的教育,全球都是这样的,注重科技的教育、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的修养。像你们上课有没有拿出一节课专门谈孝道的?你要想孩子他学到东西,必须得尊师,要尊师必须得孝养父母,你不从孝道教起,你让他尊师重道,让他能够好好学*,这个怎么可能?所以你看曾子他这个态度,一开始《孝经》就给我们演出来了。曾子他说「何足以知之」,说我不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是孔子的传人,我们后人称孔子是至圣,称曾子是宗圣,他也是圣人,怎么他不知道圣贤的至德要道?我们现代人说出来就是孝道,怎么不知道?他是谦虚,也说的是实话。这里讲到「何足以知之」,这个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就是曾子他是知道一些,但是不足以知之,没有知道圆满。古人讲到,学、知这是我们力行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真正知了,一定就能够行。圣贤的学问叫知难行易,你果然知,你必定能行,你要是行不出来,那你知的不够,不足以知之。

  所以我们今天讲「百善孝为先」,这个话题我过去曾经在马来西亚也讲过,在各地也都讲了,这个光碟也流通不少。我自己要老讲也是教自己,为什么?自己没做好,没做好就是不足以知之,要是你足以知之了,你必须是你肯定做得最好。所以这个我们得要不断的去薰*。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确实哪里是这么容易知之的!这个孝可以说是你成就圆满的大圣的一个过程。孟子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你要真正把孝道做到了,你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大圣人也都不难。所以我们还是要像曾子那样,以著非常恭敬的心一起来学*。这时候夫子怎么回答曾子?一看到曾子这么谦虚、好学,老师肯定将自己*生之所学和盘托出,不会保留,保留对不起学生。老师心量很大,怎么可能说学生他想学我不教他?现代的老师可能会这样,保留一手,不能教全他,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这是一个狭隘的观念,这不可取。像孔子,一看曾子这么好学,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生学问全部端给他。你看他讲了这句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你看他*生所学归纳成一个字,你说儒家学问归纳成一个字是什么字?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从这里出生。什么教育?圣贤教育。为什么要教育?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你本来是善的,所以你一定能教好。为什么现在不善?「性相*,*相远」,因为*气使然。「苟不教,性乃迁」,要是不教育,这个*性就做主了,本性就被掩盖住了,那就成了凡人。现在把*性去除,把本性彰显出来,这就是成为圣人了,所以要教。从哪儿教起?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从孝道教起。《弟子规》你看一开端也这么说,「圣人训,首孝悌」,圣人的教诲首先注重的是孝悌的教育。说老实话,

  圆满也是圆满在孝悌,自始至终无非是孝字而已,尧舜也是孝悌的圆满而已。

  我自己从小非常的幸运,有遇到好母亲。这相片是我三岁的时候跟妈妈照的。谢谢!我小时候在广州出生、长大,那时候,从小只会讲广州话,广东话,讲国语不会讲,我妈妈教我。我是先学会念唐诗,才学会讲普通话。我妈妈第一首诗教给我的就是「游子吟」。这「游子吟」给大家朗诵一遍,这是唐朝诗人孟郊他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讲得很简单的一个生活小事,家里母亲要送孩子出门,孩子要远行,可能他是出去工作或者是去留学,这母亲给他去缝制衣服,这手中线,游子的身上衣,临行密密的缝。为什么要密密缝?这我们也能想像出来,做母亲的担心孩子在外面这衣服要是开了口,破了,很不方便,所以密密的缝。心里就想著孩子赶紧把工作做完了,把学业完成了回来,意恐迟迟归。你看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画面,诗人已经把慈母的那一分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句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形容。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沐浴在阳光之下成长,有一天长大了,忽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父母阳光一样的温暖关怀下长大的。於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太阳的温暖吗?

  我回想我母亲,在我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是用爱心来关怀我、照顾我、教育我。从我的小学到了中学,中学上了大学,我是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的,然后又送我出去美国留学,二十二岁去美国的。当时在留学之际,正好遇到我生日,那时候妈妈送我一份贺卡,这是临别的赠言。她说:「茂森儿,我的祝福,将伴随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将附丽於你清净光明的一生。」当时母亲写这个是在一九九五年四月,我二十二岁。我忽然想起了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对我的教导,她跟我讲范仲淹先生的故事,宋朝的名相,他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带著他改嫁,改嫁了姓朱的人家,后来他长大了,朱家人排挤他,说你是范家的人,不让他在家里。所以最后范仲淹被迫拜别他的母亲,要去求学,要去考取功名,将来希望衣锦还乡来报答母亲,来重振范家。当时他拜别母亲的时候,跪在地上对母亲含泪说:妈妈,请您等我十年,十年之后我一定回来接您去奉养。於是范仲淹就带著几本书、一把古琴、一把佩剑上路了,到了一个破的书院里面攻读,生活非常清苦。当时真的是像《论语》里讲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每天只煮一锅粥,冻了把它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拿野菜用盐腌成咸菜,切成一条一条,这叫齑,断齑画粥,就是稀粥就咸菜。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家里比较富贵,来到书院里面看到范仲淹先生生活这么清苦,不忍心,於是送来一桌很好的酒*,希望范仲淹能够改善改善生活,增加点营养。结果过了好一段时间再去看望他,还看到那个酒*原封不动,於是就有点儿不高兴,就问范仲淹先生,说为什么你不吃我的酒*?范先生说,不是我不想吃你的酒*,是我如果吃了你的酒*,来日就吃不下我的齑粥了。你看看,范先生就是用这样清苦的生活来砥励自己的志向。记载中说,他五年晚上睡觉都不解衣带,和衣而睡,夜夜苦读,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鸡一叫,他起来就开始继续读书。结果后来果然,像这样的用功的青年他一定是能够考得功名,所以他后来考上进士。进士是古代最高学位,举人,举人像硕士,进士像博士,最高学位。考了进士,真的衣锦还乡,要多长时间?只有八年,原来向自己母亲承诺说十年,现在提早回来了,衣锦还乡,接他母亲奉养。

  之后范先生出将入相,为朝廷建功立业,而且他把自己所有的俸禄都拿出来捐献给贫苦的亲友,资助那些贫寒的学子,让他们有机会读书。所以范先生对於北宋文化、儒家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和贡献。可是他老人家还是,虽然是身为宰相的高位,生活还是那样勤俭,家里人只能穿布衣,不允许穿丝绸、缎子。他自己最后走的时候家里已经布施得差不多是一干二净,连自己丧葬费都不够。你看看,身为一国的宰相,我们说*,这么高的职位,到走的时候却是像这样的清廉,做人做到这样那可谓是圣人了。所以范家,你看看他的子孙,个个贤能。范仲淹的一个儿子叫范纯仁,事父至孝,他父亲年老的时候他在家里照顾他父亲,朝廷因为仰慕他的才能、学问,於是就请他出来做官。像这种机会一般人看到,那还不赶快去,皇上有请,正是准备*步青云往上爬了。可是范纯仁怎么说?他拒绝了,他在家里照顾他的老父亲,他说了一句话,说「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怎么可以看重这个俸禄,功名利禄,而把父母给疏忽了?用现在的话来讲,要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你的事业才是真正有根基的事业。果不其然,范纯仁先生后来还是当了宰相,他父亲走后他最后出来做官了,也是跟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代贤相。所以你看命里有时终须有,你该做宰相的你拒绝都拒绝不了,何必要这样斤斤计较,不断营求?自己冤枉做了小人,人家君子乐得做君子。所以一味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至於说功名利禄、富贵穷通,能不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那都是天命,不是我们自己凭著那种妄想心、攀缘心可以求得来的。要求只是求提升自己道德、学问就行了,你有肯定就有。

  所以当时我想到母亲这番教诲,带著母亲的这分祝福,远赴重洋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读书,开始攻读硕士学位,进而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带了很少的钱,所以生活非常清俭。我记得从*带过去的一张毛毯,冬天很冷,这毛毯不够,也不舍得买棉被,於是把衣服什么都压上来,最后把我的书本都压上来。当时买菜,搭著同学的便车每周去超市买一次菜,因为不想麻烦别人,所以买菜时间尽量的缩短,到了超市里头,我是不挑菜,专挑价格,看到哪个价格最便宜就买那样菜。所以通常买胡萝卜一大包,包心菜一大个,每餐吃的就是胡萝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萝卜。后来听到周泳杉老师的「健康饮食」才知道,原来吃包心菜、胡萝卜是很健康的。当时有同学毕业了,毕业了,他用了好多年的一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因为那个高压阀已经不见了,他把它扔掉,我把它捡回来,说这我还能用,就用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来煮饭、炒菜、煮汤,一用就用了四年。当时我在美国读书,因为学*成绩还算不错,也挺用功的,所以有奖学金。这奖学金每个月八百美金,当时还觉得挺不错了,刚从大陆过去的孩子,八百美金,是吧,一美金相当於八块钱人民币,八八六千四,好像眼睛都亮了。一般的同学用这个奖学金,省点过一、两年能够买一部二手车了。那么我,当时我把这个每个月的俸禄把它分成好几分,除了自己的学杂用费,用生活费以外,每个月我给我母亲寄两百美金。我母亲跟我父亲早年离异,所以我母亲是一个人,我是独生子。所以我母亲送我出门留学的时候,大家可能想像不出来我那种感慨万千的那种思绪。母亲能够为我做出这样的牺牲,把自己唯一的,身边唯一的孩子送去留学,希望他能够学成,能够将来有所建树,能够为人民做一点服务,这是一种奉献。所以除了我给母亲每个月寄钱以外,另外还有给我父亲寄一百美金。另外,因为母亲在家里一个人,我就每个礼拜给我母亲打一次长途电话。人家有时候就笑我,说:你呀,什么都省,就是打电话不省。因为我每个月的电话费是非常高的,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因为母亲都惦念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美国好像无亲无故的,一个人在这里拼搏,母亲难免挂念,所以每个星期给母亲汇报自己的学*、生活、工作,让母亲能够安心,另外每两个礼拜给父母写一封长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学*。所以虽然是我跟父母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心还是心连著心。

  当时,给大家分享一份我在去美国留学第一年,一九九六年一月七号写的一封信,这是给我母亲的。我说「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可以锻炼自己舍受。」这儿插一句,这个舍受就是舍离寒冷的感受,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舍受?因为外面的这个五欲六尘的这种享受,很容易让我们心志堕落,所以我当时常常用冷水浴来砥励自己不要死於安乐。这信继续往下写,「我目前的学*、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息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这里我为什么说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因为我在出国留学前,也是拜别母亲的时候,说:母亲,请您等我七年。干什么?这七年是一般读硕士要两到三年,读博士要四到五年,我妈妈希望我把博士学位攻下来。所以我说:妈妈,你等我七年,我毕业之后我接你到美国奉养。信继续往下写,「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当我母亲接到这封来信,大家说我母亲是什么感受?或许有的妈妈看到这封信都流眼泪了,这孩子怎么冬天都没有棉被,赶紧给他寄点钱买棉被;你不要用那个不高压的高压锅了,去买一个好锅。可是我妈妈没有这样,她给我的回信当中是这样写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诸位朋友,什么叫性德之光?这个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性,我们的本性具足了万德,只是我们现在本性被我们的*性给覆盖住了,所以我们性德的光明显露不出来。如何能够打开我们的性德的宝藏,让自性光明显发出来?孝道是最好的钥匙。当时我受著母亲的教诲的鼓励,自己给自己规定过清苦的生活,别人在周末的时候去玩、party,我都不参加,每天都是工作日,天天都是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人家觉得我好像有点呆板,怎么什么都不会玩。确实,既没钱玩,也没心思玩。我给自己规定七条戒律,叫「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经常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效法范仲淹先生一样,用清苦的生活砥励自己的志向。所以本来希望七年能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我四年就圆满毕业了。

  我的博士毕业以后,最理想的,对我们这个*留学生来讲,最理想的就是找到大学里教书,做教授,因为在学术界里面比较少歧视,所以我们就很希望能够在大学里教书,况且我母亲也是这样期望我的,她的父亲,就是我的外公,就是大学教授,她觉得当教授挺好。我从小是,虽然挺笨的,但是还算听话。我记得我母亲曾经告诉我,说我的姥姥,就是我的外婆,过去在世的时候,看见我母亲教导我非常的耐心,循循善诱,她在旁边看得都没有耐心了,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教不会。但是我母亲很耐心,她从不打我,然后很耐心的教导我。所以笨,必须得听话就行,如果不听话又笨,那就没救了。等我到了三十岁那一年,我舅父给我写了个生日贺卡,他跟我讲,他说茂森,我看你从小到大,没什么优点,只有一个优点,就是两个字,「听话」。所以妈妈叫我出国留学,我就出国留学,妈妈让我念博士,我就念博士,妈妈让我当教授,我就得当教授。博士毕业前夕要去找工作,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导师的推荐函。因为我的导师是在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但是他要求人很苛刻,譬如说我们拿奖学金要给他工作、服务,一个礼拜按照规定是工作二十个小时,为教授做像搜集数据、做点运算等等,做这些助理的研究工作。可是我们这位教授没人敢跟他工作,原来有几个人,工作不到半年就跑掉了,因为什么?受不了。我当时刚到美国,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在他的手下工作。他工作量给你布置下来,一个礼拜二十个小时绝对不够用,至少得四十个小时。当时,因为我是从小到大听话听惯了,也不会跟他辩论,也不会去要求,

弟子规学*心得6

  《弟子规》学*心得正文:

在开展《弟子规》为核心的国学教育学*中,通过开班会、分小组讨论、写心得体会、谈心、行为规范训练等多种活动,受到很大教益,其中最大的收益应该是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价值,重新定位,找回了自我。下面是他们的一些学*感言:

潘xx: 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我学*《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照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我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雷xx: 学*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等,它使我知道原来*时不知道的小细节。 就如“出必告,反必面”,出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也要跟父母说,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也表现一个人的品德,不要让父母担忧和挂虑;“问起对,视勿移”,当长辈问你话时,视线要对着长辈,这个细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在这个物质泛滥的世界,对于小孩子喝酒又有多少人去理啊!“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说粗口的人何其多,像那些大学生,硕士,博士以骂粗口来泄愤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小孩。 我们是礼仪之邦,不要让文明在现代“暴粗”中流失,真的该好好学*《弟子规》,好好践行《弟子规》。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阅读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1)

——《弟子规》学*心得3篇

《弟子规》学*心得1

  初次接触《第子规》,认为和儿时背的《三字经》一样,不过是儿童的启蒙教育而已,因此很是不以为然。听完讲座之后,才知道这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蕴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父亲早年读过几年私塾,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所以,在我们的人生理念中,长辈就是太阳,我们是星星,永远围绕着太阳转。父亲老家在农村,生活非常贫困,爷爷奶奶生病时,母亲把家中所有的积蓄和每月工资,全部拿出来给老人治病,而父母只好借债过日子。父母从没有刻意要求我们姐弟孝顺他们,而我们如今对父母都很孝顺,耳渲目染父母的言行,对孩子来说是刻骨铭心的。

  早年虽然读过《三字经》、《道德经》,但读而不知其意,听了幸福人生讲座以后,才恍然大悟,《弟子规》是十善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是以五戒十善来检验约束自己的言行,然而五戒十善比较概括,具体运用到生活中有点不知所以然,所以常常犯小恶却不能觉察,时常因为工作忙碌而忽视了别人的感受,话说出口不是很柔和,“怡无色,柔无声”没有做到,和同事讨论问题,意见不统一,语调会不知不觉就提高了八度,“言语忍,忿自泯”没有落实,学*《弟子规》后才发觉自己的缺点竟然有这么多。除了前面的两条,自认为还算及格外,其余每一条都有很多的不足,试想,如果时光倒退200年,当我们面对无邪而知礼的孩童,该是怎样的汗颜。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这本书。要报恩,唯有认真学*《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以众生之苦为己苦,帮助更多有缘人。

  学*《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变成和谐的世界。

《弟子规》学*心得2

  弟子规读后感200字今天,我学*了《弟子规》这本书。从中领悟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我每天都读一遍,让自己心中洒下更多善良的种子,并且把善良带给身边的每一位亲朋好友。《弟子规》里有许许多多做人的基本,这都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财产”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件“财产”。《弟子规》这本书带给我了快乐,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拿起这本书看一看,用他来打开我的心结。

  每当我面对道德抉择的时候,总会拿起这本书看一,从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弟子规》是我们学*的好榜样,虽然他只是一本书,但有着巨大的魔力。它可以让社会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归正。我非常欣赏《弟子规》,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学*《弟子规》,并且帮助社会上那些不道德的人改邪归正。

《弟子规》学*心得3

  今天的语文课上,老师带领我们继续学*了《弟子规-信》这一部分。经过老师的讲解,我读懂了《弟子规-信》,它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它里面讲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形象地点出了,讲话也需要懂一定的礼仪,才能让人们听了你的话之后,觉得你是个懂礼貌的小孩子。

  其实,话说得不清楚,就很容易让对方误解你的意思。就拿我来说吧,有一次,我跟同学在一起做游戏,我在跟大家讲游戏规则的过程中,由于说得很急,大家没听清楚,结果玩得很不愉快。这个例子也让我感受到了稳重、舒畅的说话是多么重要。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人,他们有的会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加以改正,并且慢慢地进步,最终到达成功的顶峰;有的会把老师给自己的表扬当作前进的动力,争取获得最好;有的则因为一点点进步就骄傲自满,从而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人获得成功,自己则永远生活在黑暗边缘。

  信,这个字眼,看起来很简单,实际去遵守却很难,只要在生活中能够时刻提醒自己,就可以了。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2)

——弟子规学*心得9篇

弟子规学*心得1

  非常感谢郑金昌老师的介绍,末学受之有愧。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在此地来学*,非常感谢大家!

  尊敬的李校长、郭校长,尊敬的诸位校长、老师,诸位大德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末学心情非常的激动,非常喜悦,在马来西亚能够看到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在一起推动和弘扬中华圣贤文化,如果是孔老夫子在世,我想他一定是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大家在此地这样来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对於全世界和谐太*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末学在此地既是感恩大家,也是祝福大家,能在这一条圣贤之道一直走下去,愈走愈幸福,愈走愈快乐。谢谢!

  今天大会给末学的这个题目是个老题目,「百善孝为先」。虽然是个老题目,可是我想什么时候讲都有它的新意,因为这个伦理道德确实是历久弥新的。我们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希望世界和谐,都希望能够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了,这个根本还是在於孝道。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如何称百善之先,就是为什么孝道叫百善之先,明白了以后我们才会认真力行孝道。那如何去行孝?这是第二个部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孝道是百善之先?我记得曾经有人在新闻媒体上登过这样的几句话,就讲和谐世界它的内涵,包括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这里都有个「和」字,和就会善、就会乐、就会顺、就能睦、就能*,和是属於作用,这个根本还是讲的孝。

  其实关於和谐世界的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已经有讨论。你看看这《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天在家闲居,学生就来求教,学生对老师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样,在旁边侍奉著老师。孔子这时候对曾子(曾参)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就是至高的品德,要道是最重要的方法,能做什么?能和谐世界。你看,「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不就是和谐世界吗?「汝知之乎?」你知道吗?孔子为什么对曾子问这个话,不对别人问话?《孝经》我们知道曾子是当机众,是他来当机的,也就是孔子对他来讲。为什么对他讲?我们也了解曾子他本身是个孝子,你看「二十四孝」里就有他,说他对母亲至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心急,不知道如何去招待,就想到自己儿子跟她*时心连著心,於是就咬著手指。过去没有手机,有手机通电话就方便了。曾母她居然懂得咬手指,然后用心电感应,她一咬手指,十指连心,心痛,谁的心痛?曾子在山上感觉到心痛,这一下,哎呀,不好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赶紧往家里跑。回到家一看,原来家里来了客人,这时他母亲告诉他,说因为自己心慌意乱,也不知道怎么呼唤你,所以咬手指。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达到至孝,怎么可能跟他母亲有这种感应?孝心达到了纯真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化解掉了,都没有了,这时空都能超越。所以现代人我们听到曾子觉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父母打手机都打爆机了,还没有把儿女叫唤回来,惭愧!所以孔子为什么对曾子讲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只要真正有孝心,才可以做为《孝经》的当机众,才有资格学《孝经》。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来学*孝道,也是恭喜各位,大家都是孝子、孝女。

  曾子听到孔子问这个话,觉得这个问题可不小,先王的至德要道,这古圣先王他凭什么来和谐世界?曾子听了之后,怎么办?「曾子避*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这时候,他本来是坐著,侍坐在孔子身旁,现在他避*,就是从他的*位上站起来,不敢再坐,对於这么重要的问题,马上就恭敬起来,对孔子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是曾子自称。称自己的名字是最谦虚的称法,像我自己,我说茂森今天有缘跟大家见面,称茂森这是谦卑。曾子他叫著自己的名字,古时候只有父母和老师才能称呼我们的名,其他的人,连皇上,只能称我们的字,不能称名。所以老师跟父母是同等地位的。曾参这里说,我并不聪明,何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觉得曾参是非常的谦虚。确实,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必须是谦虚、恭敬。你看避*,这就是恭敬,他称自己「不敏」,叫著自己的名称不敏,这是谦虚。谦虚、恭敬才是好学的态度,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叫师道。我过去在美国大学教书,常常有感叹,美国的大学很难教出像曾子这样的人,为什么?缺乏曾子的谦虚好学。老师上台讲课都是站著讲的,学生在底下是坐著听的,甚至带著一瓶可乐一个汉堡,甚至还有甚者,把两只脚放在前面的椅背上靠著这么听课的也有之。你想想这样的一个态度,他能学到什么?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尊师才是重道,重道你才能学得了道。

  曾子何以能够这样尊师重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孝子,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对父母能够尽孝、能够致敬,对老师才能够恭敬。所以事师就如同事父母一样的道理。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就看看古人对於师道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学校的老师、校长,大概您与我也有一些同感,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其实现在学校的教育,全球都是这样的,注重科技的教育、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的修养。像你们上课有没有拿出一节课专门谈孝道的?你要想孩子他学到东西,必须得尊师,要尊师必须得孝养父母,你不从孝道教起,你让他尊师重道,让他能够好好学*,这个怎么可能?所以你看曾子他这个态度,一开始《孝经》就给我们演出来了。曾子他说「何足以知之」,说我不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是孔子的传人,我们后人称孔子是至圣,称曾子是宗圣,他也是圣人,怎么他不知道圣贤的至德要道?我们现代人说出来就是孝道,怎么不知道?他是谦虚,也说的是实话。这里讲到「何足以知之」,这个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就是曾子他是知道一些,但是不足以知之,没有知道圆满。古人讲到,学、知这是我们力行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真正知了,一定就能够行。圣贤的学问叫知难行易,你果然知,你必定能行,你要是行不出来,那你知的不够,不足以知之。

  所以我们今天讲「百善孝为先」,这个话题我过去曾经在马来西亚也讲过,在各地也都讲了,这个光碟也流通不少。我自己要老讲也是教自己,为什么?自己没做好,没做好就是不足以知之,要是你足以知之了,你必须是你肯定做得最好。所以这个我们得要不断的去薰*。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确实哪里是这么容易知之的!这个孝可以说是你成就圆满的大圣的一个过程。孟子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你要真正把孝道做到了,你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大圣人也都不难。所以我们还是要像曾子那样,以著非常恭敬的心一起来学*。这时候夫子怎么回答曾子?一看到曾子这么谦虚、好学,老师肯定将自己*生之所学和盘托出,不会保留,保留对不起学生。老师心量很大,怎么可能说学生他想学我不教他?现代的老师可能会这样,保留一手,不能教全他,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这是一个狭隘的观念,这不可取。像孔子,一看曾子这么好学,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生学问全部端给他。你看他讲了这句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你看他*生所学归纳成一个字,你说儒家学问归纳成一个字是什么字?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从这里出生。什么教育?圣贤教育。为什么要教育?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你本来是善的,所以你一定能教好。为什么现在不善?「性相*,*相远」,因为*气使然。「苟不教,性乃迁」,要是不教育,这个*性就做主了,本性就被掩盖住了,那就成了凡人。现在把*性去除,把本性彰显出来,这就是成为圣人了,所以要教。从哪儿教起?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从孝道教起。《弟子规》你看一开端也这么说,「圣人训,首孝悌」,圣人的教诲首先注重的是孝悌的教育。说老实话,

  圆满也是圆满在孝悌,自始至终无非是孝字而已,尧舜也是孝悌的圆满而已。

  我自己从小非常的幸运,有遇到好母亲。这相片是我三岁的时候跟妈妈照的。谢谢!我小时候在广州出生、长大,那时候,从小只会讲广州话,广东话,讲国语不会讲,我妈妈教我。我是先学会念唐诗,才学会讲普通话。我妈妈第一首诗教给我的就是「游子吟」。这「游子吟」给大家朗诵一遍,这是唐朝诗人孟郊他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讲得很简单的一个生活小事,家里母亲要送孩子出门,孩子要远行,可能他是出去工作或者是去留学,这母亲给他去缝制衣服,这手中线,游子的身上衣,临行密密的缝。为什么要密密缝?这我们也能想像出来,做母亲的担心孩子在外面这衣服要是开了口,破了,很不方便,所以密密的缝。心里就想著孩子赶紧把工作做完了,把学业完成了回来,意恐迟迟归。你看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画面,诗人已经把慈母的那一分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句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形容。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沐浴在阳光之下成长,有一天长大了,忽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父母阳光一样的温暖关怀下长大的。於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太阳的温暖吗?

  我回想我母亲,在我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是用爱心来关怀我、照顾我、教育我。从我的小学到了中学,中学上了大学,我是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的,然后又送我出去美国留学,二十二岁去美国的。当时在留学之际,正好遇到我生日,那时候妈妈送我一份贺卡,这是临别的赠言。她说:「茂森儿,我的祝福,将伴随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将附丽於你清净光明的一生。」当时母亲写这个是在一九九五年四月,我二十二岁。我忽然想起了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对我的教导,她跟我讲范仲淹先生的故事,宋朝的名相,他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带著他改嫁,改嫁了姓朱的人家,后来他长大了,朱家人排挤他,说你是范家的人,不让他在家里。所以最后范仲淹被迫拜别他的母亲,要去求学,要去考取功名,将来希望衣锦还乡来报答母亲,来重振范家。当时他拜别母亲的时候,跪在地上对母亲含泪说:妈妈,请您等我十年,十年之后我一定回来接您去奉养。於是范仲淹就带著几本书、一把古琴、一把佩剑上路了,到了一个破的书院里面攻读,生活非常清苦。当时真的是像《论语》里讲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每天只煮一锅粥,冻了把它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拿野菜用盐腌成咸菜,切成一条一条,这叫齑,断齑画粥,就是稀粥就咸菜。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家里比较富贵,来到书院里面看到范仲淹先生生活这么清苦,不忍心,於是送来一桌很好的酒*,希望范仲淹能够改善改善生活,增加点营养。结果过了好一段时间再去看望他,还看到那个酒*原封不动,於是就有点儿不高兴,就问范仲淹先生,说为什么你不吃我的酒*?范先生说,不是我不想吃你的酒*,是我如果吃了你的酒*,来日就吃不下我的齑粥了。你看看,范先生就是用这样清苦的生活来砥励自己的志向。记载中说,他五年晚上睡觉都不解衣带,和衣而睡,夜夜苦读,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鸡一叫,他起来就开始继续读书。结果后来果然,像这样的用功的青年他一定是能够考得功名,所以他后来考上进士。进士是古代最高学位,举人,举人像硕士,进士像博士,最高学位。考了进士,真的衣锦还乡,要多长时间?只有八年,原来向自己母亲承诺说十年,现在提早回来了,衣锦还乡,接他母亲奉养。

  之后范先生出将入相,为朝廷建功立业,而且他把自己所有的俸禄都拿出来捐献给贫苦的亲友,资助那些贫寒的学子,让他们有机会读书。所以范先生对於北宋文化、儒家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和贡献。可是他老人家还是,虽然是身为宰相的高位,生活还是那样勤俭,家里人只能穿布衣,不允许穿丝绸、缎子。他自己最后走的时候家里已经布施得差不多是一干二净,连自己丧葬费都不够。你看看,身为一国的宰相,我们说*,这么高的职位,到走的时候却是像这样的清廉,做人做到这样那可谓是圣人了。所以范家,你看看他的子孙,个个贤能。范仲淹的一个儿子叫范纯仁,事父至孝,他父亲年老的时候他在家里照顾他父亲,朝廷因为仰慕他的才能、学问,於是就请他出来做官。像这种机会一般人看到,那还不赶快去,皇上有请,正是准备*步青云往上爬了。可是范纯仁怎么说?他拒绝了,他在家里照顾他的老父亲,他说了一句话,说「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怎么可以看重这个俸禄,功名利禄,而把父母给疏忽了?用现在的话来讲,要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你的事业才是真正有根基的事业。果不其然,范纯仁先生后来还是当了宰相,他父亲走后他最后出来做官了,也是跟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代贤相。所以你看命里有时终须有,你该做宰相的你拒绝都拒绝不了,何必要这样斤斤计较,不断营求?自己冤枉做了小人,人家君子乐得做君子。所以一味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至於说功名利禄、富贵穷通,能不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那都是天命,不是我们自己凭著那种妄想心、攀缘心可以求得来的。要求只是求提升自己道德、学问就行了,你有肯定就有。

  所以当时我想到母亲这番教诲,带著母亲的这分祝福,远赴重洋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读书,开始攻读硕士学位,进而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带了很少的钱,所以生活非常清俭。我记得从*带过去的一张毛毯,冬天很冷,这毛毯不够,也不舍得买棉被,於是把衣服什么都压上来,最后把我的书本都压上来。当时买菜,搭著同学的便车每周去超市买一次菜,因为不想麻烦别人,所以买菜时间尽量的缩短,到了超市里头,我是不挑菜,专挑价格,看到哪个价格最便宜就买那样菜。所以通常买胡萝卜一大包,包心菜一大个,每餐吃的就是胡萝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萝卜。后来听到周泳杉老师的「健康饮食」才知道,原来吃包心菜、胡萝卜是很健康的。当时有同学毕业了,毕业了,他用了好多年的一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因为那个高压阀已经不见了,他把它扔掉,我把它捡回来,说这我还能用,就用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来煮饭、炒菜、煮汤,一用就用了四年。当时我在美国读书,因为学*成绩还算不错,也挺用功的,所以有奖学金。这奖学金每个月八百美金,当时还觉得挺不错了,刚从大陆过去的孩子,八百美金,是吧,一美金相当於八块钱人民币,八八六千四,好像眼睛都亮了。一般的同学用这个奖学金,省点过一、两年能够买一部二手车了。那么我,当时我把这个每个月的俸禄把它分成好几分,除了自己的学杂用费,用生活费以外,每个月我给我母亲寄两百美金。我母亲跟我父亲早年离异,所以我母亲是一个人,我是独生子。所以我母亲送我出门留学的时候,大家可能想像不出来我那种感慨万千的那种思绪。母亲能够为我做出这样的牺牲,把自己唯一的,身边唯一的孩子送去留学,希望他能够学成,能够将来有所建树,能够为人民做一点服务,这是一种奉献。所以除了我给母亲每个月寄钱以外,另外还有给我父亲寄一百美金。另外,因为母亲在家里一个人,我就每个礼拜给我母亲打一次长途电话。人家有时候就笑我,说:你呀,什么都省,就是打电话不省。因为我每个月的电话费是非常高的,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因为母亲都惦念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美国好像无亲无故的,一个人在这里拼搏,母亲难免挂念,所以每个星期给母亲汇报自己的学*、生活、工作,让母亲能够安心,另外每两个礼拜给父母写一封长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学*。所以虽然是我跟父母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心还是心连著心。

  当时,给大家分享一份我在去美国留学第一年,一九九六年一月七号写的一封信,这是给我母亲的。我说「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可以锻炼自己舍受。」这儿插一句,这个舍受就是舍离寒冷的感受,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舍受?因为外面的这个五欲六尘的这种享受,很容易让我们心志堕落,所以我当时常常用冷水浴来砥励自己不要死於安乐。这信继续往下写,「我目前的学*、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息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这里我为什么说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因为我在出国留学前,也是拜别母亲的时候,说:母亲,请您等我七年。干什么?这七年是一般读硕士要两到三年,读博士要四到五年,我妈妈希望我把博士学位攻下来。所以我说:妈妈,你等我七年,我毕业之后我接你到美国奉养。信继续往下写,「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当我母亲接到这封来信,大家说我母亲是什么感受?或许有的妈妈看到这封信都流眼泪了,这孩子怎么冬天都没有棉被,赶紧给他寄点钱买棉被;你不要用那个不高压的高压锅了,去买一个好锅。可是我妈妈没有这样,她给我的回信当中是这样写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诸位朋友,什么叫性德之光?这个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性,我们的本性具足了万德,只是我们现在本性被我们的*性给覆盖住了,所以我们性德的光明显露不出来。如何能够打开我们的性德的宝藏,让自性光明显发出来?孝道是最好的钥匙。当时我受著母亲的教诲的鼓励,自己给自己规定过清苦的生活,别人在周末的时候去玩、party,我都不参加,每天都是工作日,天天都是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人家觉得我好像有点呆板,怎么什么都不会玩。确实,既没钱玩,也没心思玩。我给自己规定七条戒律,叫「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经常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效法范仲淹先生一样,用清苦的生活砥励自己的志向。所以本来希望七年能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我四年就圆满毕业了。

  我的博士毕业以后,最理想的,对我们这个*留学生来讲,最理想的就是找到大学里教书,做教授,因为在学术界里面比较少歧视,所以我们就很希望能够在大学里教书,况且我母亲也是这样期望我的,她的父亲,就是我的外公,就是大学教授,她觉得当教授挺好。我从小是,虽然挺笨的,但是还算听话。我记得我母亲曾经告诉我,说我的姥姥,就是我的外婆,过去在世的时候,看见我母亲教导我非常的耐心,循循善诱,她在旁边看得都没有耐心了,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教不会。但是我母亲很耐心,她从不打我,然后很耐心的教导我。所以笨,必须得听话就行,如果不听话又笨,那就没救了。等我到了三十岁那一年,我舅父给我写了个生日贺卡,他跟我讲,他说茂森,我看你从小到大,没什么优点,只有一个优点,就是两个字,「听话」。所以妈妈叫我出国留学,我就出国留学,妈妈让我念博士,我就念博士,妈妈让我当教授,我就得当教授。博士毕业前夕要去找工作,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导师的推荐函。因为我的导师是在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但是他要求人很苛刻,譬如说我们拿奖学金要给他工作、服务,一个礼拜按照规定是工作二十个小时,为教授做像搜集数据、做点运算等等,做这些助理的研究工作。可是我们这位教授没人敢跟他工作,原来有几个人,工作不到半年就跑掉了,因为什么?受不了。我当时刚到美国,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在他的手下工作。他工作量给你布置下来,一个礼拜二十个小时绝对不够用,至少得四十个小时。当时,因为我是从小到大听话听惯了,也不会跟他辩论,也不会去要求,

弟子规学*心得2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教育的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指导的方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而能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许多人会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了吧?那么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这三个字,“规”就是规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呢?圣贤人的学生。所以《弟子规》我们晓得它是根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整篇的纲目,《论语》里的这句话是这样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话是出自于《论语》第一篇《学而》篇里面第六条。所以整个《弟子规》就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纲目来进行开解。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的、必须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你看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们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这个教诲不仅是说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学,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学的。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这个《弟子规》上面扎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要学*的,都应该学*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孔老夫子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叙述的是古圣先贤之道,都是过去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教诲,孔老夫子自己没有发明创造,是转述前贤的教诲,所以这种规矩、这种生活的规范教育就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贤的根基。

  那我们来细细地分析为什么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应该学*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孩子要学。《易经》上有一句话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讲童蒙。童蒙养正就是小孩的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的教育,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是圣人功业。为什么呢?因为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那么将来必定也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他越有科学知识而没有品行是越危险。所以在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说孩子如果是有才无德那是危险品、那是毒品。那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是真正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这个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是这个事情有利的,那么大家趋之若鹜、大家就去做了;如果没利大家都不愿意干。那么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有一次犯了一个错误,那是什么呢?我小时候很喜欢集邮、很爱邮票。邻居家的小孩刚好他也很爱集邮,所以我们两个小孩就成为了朋友。结果当我看到邻居家小孩的邮票都很珍贵、

  都很漂亮,心里面就起了贪念,就想着方法怎么样把对方的邮票骗到手。我的年龄比邻居的孩子大一些也有一些口才,所以邻居的孩子都很听我的话,我就拿着自己普通的邮票跟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跟他招摇撞骗了,说我这个邮票多么多么珍贵,你那个邮票其实也并没有那样珍贵、也是很普通的,你如果愿意换,我可以跟你换,结果就这样子,把邻居家的孩子的邮票都骗到我这个集邮本上了,我的普通邮票都给了他。结果大概过了一、两个礼拜,有一天,邻居家的父母就找到我们家来了,因为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可能有一次把这个邮票摊给他父母看,结果他父母看了以后大吃一惊,为什么珍贵的邮票都不见了,换成是普通邮票?所以一问之下,就把我这个骗局给问穿了,找到我的父母。我记得当时我的母亲看到我这样的一种行径,心里面非常沉重,她二话不说,就把我所有的骗来的邮票还给了邻居,而且那些普通邮票也都不要了。然后当邻居父母走了以后,母亲就很严肃的用一种很*淡但是又含着严厉的口吻对我说:“茂森,如果你要再发生这样的情形,那么我就要把你的这些邮票通通烧掉了,因为我不想你因为邮票而道德品质堕落。”虽然母亲只是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可是自己就觉得非常的羞愧,真正是《弟子规》所讲的“德有伤,贻亲羞。”我还算是有一个优点,听父母的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就向父母保证,今后在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做人要做得正直。

  这是我小学时候发生的情况。自从那一次父母给我的教训以后,我再也不敢用这种欺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弟子规》上讲“过能改,归于无。”所以父母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的意识可以帮助孩子不要走歪路,如果说一个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纵容、包庇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么你想想,我哪里可以说坐在这里跟大家大谈《弟子规》呢?一定是一个道德堕落的一个人了。这种情况都是在孩子萌发出微小的不正念头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去杜绝掉。如果纵容、包庇、没有好好的正确的引导孩子,将来可能会酿**生的悲剧。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假如他只有利而没有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为了获得一个手机,家里穷,没有钱买手机,为了获得手机,竟然把他的父亲和母亲双双都毒死了。为什么要毒死父母呢?因为毒死父母之后才有一笔人寿保险金,他想用这个人寿保险金去买手机。这些都是令人发指的而又真实的案子。起点、追究根源,都在于从小失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一个家庭没有教育家庭会堕落;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这个社会必定是混乱。所以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呢?用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盛世了吗?而要转化人心就要靠教育。

  所以*古代的经典,像《礼记》《学记》这篇文章就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国家来说重要啊,对世界来讲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判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那我们看到美国摩根斯坦利(音译)、著名的投资银行,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这位女副总裁的工资是相当丰厚的,可是这在前些日子被发现原来她暗中用公司的内幕消息来进行交易,跟她的丈夫跟她的家人联手进行内幕交易,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这个女副总裁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一个颇具资历的高级公司的领导,没有理由干出这种违法的事情,所以法庭对她判处了十八个月的监禁,给她罚款非常重,公司也把她开除了。所以你看,一夜之间,就搞到身败名裂,就搞到倾家荡产。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根基,这是古人讲的没有读圣贤书之过啊。所以在利益和道义之间,这种黑白分判的时候,她不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这些贪取一时的财利牺牲自己的品德,牺牲品德的结果便是身败名裂。所以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财富,一个君子绝对不会用贪取的手法来赚取钱财,他知道、他会安分守命,这是有德君子之所为。而《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财富就像一棵树的枝条、花叶,看起来是很不错、很美,但是它的根是要扎在土地里,扎得深这个树木的枝条、花叶才得以长久,那个根是什么呢?是德。德是根本,有德的人他自然就有财。无德的人如果有财,反而很快就变得家破人亡、倾家荡产。所以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培植这种道德的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什么呢?道德的根本是孝道。《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教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可以说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这个孝是根基。而一个人懂得了孝了,他的德就开展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转变了,而幸福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在教《弟子规》这方面的工作,*安徽省*汤池镇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做得非常好。他们两年来就用《弟子规》来教化汤池镇的四万八千居民,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民风大大的改善,人们有礼了,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了,夫妇和顺了,犯罪率大大减少了,离婚率也大大的`减少了,这是两年我们就看到《弟子规》教学这种效果。而他们讲《弟子规》最重要的是从孝道下手:

  有一位汤池镇第二中学的初一女学生,这位女同学她的性格是很内向、很孤僻,脾气也不是很好,跟她的母亲常常都会吵架,跟同学也没有办法和睦,现在这样的孩子多不多?也真不少啊。常常就找她母亲的毛病,每次跟她的母亲吵了一架,她心里也很痛苦,自己暗地里在那儿又哭,所以没有一个道德理念在心里,她自己也苦、家人也苦、同学也苦。后来有一天,这位女学生听说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弟子规》的课,在教室里听了一堂《弟子规》的课以后,这堂课正好是教孝道,听了之后她就明白了,她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知道什么呢?妈妈原来是爱我的,我对妈妈这种无理的态度是不对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苦恼呢?因为《弟子规》上没做到,所以自己会这么苦恼。《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没做到反而会埋怨父母,这个是自己不对啊。哪怕是父母真正有过失,你看《弟子规》上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犯了错误,我们要劝谏父母,那个态度“怡吾色,柔吾声。”都要用温和的脸色、用那种柔软的声音来劝导。这父母有过都要这样子,那何况是父母*时没过、我自己在耍小脾气,那还大哭大闹,这叫做无理取闹嘛。

  所以她、这个女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忏悔。怎么忏悔呢?“过能改,归於无。”她首先想到要回家为她父母做一餐饭,*时都是母亲做饭,自己都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所以她就下了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向父母忏悔。当她回到家里,她买了一些青菜,做好了一顿饭。等她的父母下班回来,她母亲回来,女孩子就在门口守候,母亲刚进到房间,她就在门口向母亲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跟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这个妈妈听到自己的女儿这样一句话,又见到女儿向自己鞠了一个躬,这个心里七上八下的,为什么呢?原来从来没有看到过女儿是这样子的。女儿今天是怎么回事?又看到这个女儿拉着妈妈的手跟妈妈说,“妈妈呀,请你闭上眼睛,我拉着你走,我让你看一样东西。”这个母亲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个女儿要跟我玩什么游戏呢?就很欣然的闭上了眼睛。

  这个女儿就拉着她妈妈走到了饭厅,然后这个时候请母亲睁开眼睛,当这位母亲一睁开眼睛,看到满桌子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泪水就已经快要掉下来了。当孩子要吃饭的时候,很*惯的先拿起筷子来夹菜,可是刚准备夹的时候突然想到,哎哟,昨天我听的《弟子规》上面讲了,“长者先,幼者后。”这个筷子马上夹起的菜马上放到了妈妈的碗里让妈妈先吃。所以这一顿饭下来,母亲都是含着泪。等吃完饭,这个女同学把碗筷都收拾干净,然后端着温泉水,因为汤池它有温泉,当地的居民都很喜欢打温泉水来泡脚,这个女同学就端着一盆温泉水为她母亲洗了脚。这个时候她母亲就不断地流眼泪、非常的感动,这个孩子这个时候心里面也非常的感动,抱着她母亲都痛哭起来,向妈妈忏悔说,“妈妈呀,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明白怎样来爱你,以前我都是太任性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生气了。”这些都是这个孩子写给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老师们的感谢函里面讲到的。这个孩子从那以后,真的懂得孝顺父母了,发现原来妈妈真的太爱我了,当她走到学校的时候,她也对同学们都谦恭有礼,主动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都发现这个孩子怎么变了?变得这么彬彬有礼、变得这么谦顺了,于是同学们都跟这个孩子和睦起来,没有像以前关系那么紧张。

  所以当这位同学在写给中心的老师们的这个信中最后说道,她用一句真情的话说“《弟子规》我爱你。”她真正的发现《弟子规》原来可以帮助她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而这个人生的幸福快乐总在我们一念的迷惑或者觉悟之间。当我们迷惑的时候就会看到别人都是错的,我都是对的,样样都要挑别人的毛病,就跟别人对立了,连自己的父母都好象变成一个对立的不能够互相交流的人了,这个隔阂、代沟就随之产生;而当我们一念觉悟的时候,用圣贤的教诲改变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其实都是好人,原来自己有毛病啊,错的是自己啊,反求诸己以后,这个忏悔的心、原谅别人、宽恕别人的心、对别人的爱心随之就生起来了,这个时候发现妈妈是爱我的,原来爸爸是爱我的,原来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呐。你看看,妈妈还是原来的妈妈,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自己的观念一改、一念之间就从苦恼的世界进入了幸福快乐的世界里了,这就是教育的功。

  试想想,这个女孩子如果她没有听到《弟子规》教育,那么任由着自己的*气、任性来成长,等她长大以后,自己的这个*气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她走入社会,在工作里面她跟领导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得好;当她以后结婚、跟她的先生结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有幸福快乐呢?常常都是看别人毛病,自己任性嘛;以后如果又生了孩子,这个孩子能教得好吗?所以要知道一个孩子他的成长,如果没有这种良善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只是这一个孩子啊,他会影响了身边多少的人,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孩子要学《弟子规》。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大人也要学《弟子规》?《弟子规》很多人认为这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当然这是很重要的,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必须要接受道德教育,那么现在成年了的人要不要接受这个《弟子规》教育呢?更是要接受《弟子规》教育。当我们有优良的品德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招感有幸福的人生,有成功的事业,他能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敬,这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所以不管您现在做什么行业都要学*《弟子规》。你看孔子教学,他讲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教育;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正事;第四是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这是不管你做什么行业,行业是后面讲的第三条正事,第二条言语是教我们如何说话、如何跟人交往,这《弟子规》也谈到这个问题,所以德行和言语成就了以后,这个正事才能够

  真正成功啊。正事是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那是行行都出状元。为什么?他有根。他的事业有根,将来才能够发达。文学是讲文艺生活、精神生活这方面,他的情趣爱好,因为有了德行,这个根基能够很高尚。

  我们看到北京有一个汇通汇利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总在自己的企业一百多员工里面推行《弟子规》教育,结果发现,过去非常难管的企业现在非常好管了,员工们都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所以做老板的不用去那里细致的去管这个员工,因为员工自己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体制。我看到这个企业的一些员工学*《弟子规》的心得:

  其中有一个、一位女士,年轻的女士,她在分享她学*体会中说到,没有学*《弟子规》以前很喜欢下了班就去KTV的那些歌厅里面唱歌,一唱唱到很晚,父母很担心自己的女儿,那这个女儿不但没有体会父母的那种关怀,反而赌气说不要你管。这是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这么一个状况,后来在公司里面学了《弟子规》,结果发现了,哎呀,原来自己很多毛病,《弟子规》所讲的很多条自己都犯了。自己反省、检点改正过失,那以后,她就戒了晚上去KTV歌厅的坏*惯。通过学*以后,她发现其实在KTV场所里面喝酒、唱歌、发泄只是痛苦暂时的结束,就像人吸毒一样,暂时麻醉了自己,清醒以后烦恼会更多。她反省说,比如有一天晚上去完KTV歌厅回来以后睡得就很晚了,第二天起来以后就看这个表,发现离要上班的时间很*了,就赶紧冲出门外,结果冲上了巴士以后走到半路,突然想起,哎呀,自己的考勤卡忘带了,上班没有考勤卡就等于旷工一样,就只好又回到家里面去取那个考勤卡,等她再回头上车的时候路上又堵车,北京市堵车很严重,结果时间托得很晚,上班迟到了。结果整一个上午她的心情都很不好。你想想,就为了晚上去那里狂欢,暂时的去麻醉自己,结果第二天反而心情更不好,她悟到这一点之后知道《弟子规》上讲“斗闹场,绝勿进”,这些热闹的场所真正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后来她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她就回到家里决心要给她父母做一顿饭,以前都是母亲占据着厨房,她今天就发了心,想要给她父母做一顿好吃的。自己*时做饭可能做的少,所以做起菜并不是很熟练,母亲在旁边就很关怀的看着她,就想要帮忙她做些事情、协助她,她自己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就跟妈说,“妈妈呀,今天从头到尾就我做,你这个地盘今天让给我。”这个时候看妈妈微笑的神情,这个女儿的心里也觉得很踏实、很欣慰。好不容易把这个三菜一汤端到饭桌上,父母跟她一起来享用,当父亲夹了一口菜送到嘴里以后,女儿就问父亲,说爸爸呀,今天我做的饭菜做的怎么样啊?好吃好吃,女儿做的菜比她妈做的还好吃!这个父亲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这个女儿自己也反省说,其实我做的饭菜哪比得上妈呢?但是自己用孝心做的饭菜,父母一定是觉得最好吃的。妈妈在旁边也笑着说这回女儿来了,我就该下岗了。

  所以当这个女儿体会到家里的这种父子有亲,亲情的温暖,突然之间她觉得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从KTV歌厅那里得到的,那种孝顺的温情,真正让我们得到幸福快乐。所以她在写给公司老总的信中讲到,说其实孝顺并不难,幸福并不遥远。她在体会中特别表露出自己对公司老总让大家学*《弟子规》的那种感恩之情,那真正是由心而发的,让我们看了都很感动。所以看到一个公司能够用《弟子规》来教导自己的员工,员工在这个公司里面也得到那种亲情的温暖。

弟子规学*心得3

  今天我坐在这里静静地想《弟子规》这本书,大年初五我爷爷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经与天地融为了一体,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爷爷的离开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失去了两个亲人,他们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亲人,我与他们都有过那么那么多的回忆。小时侯与他们在一起的情形历历在目,我从来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一句话爷爷我爱你,外婆我爱你。我,对着自己特别亲的人,从来都说不出来,我爱他们,但是我愿意将我的爱放在心理。但是现在的我有那么一丝后悔,后悔我从来都没有向他们表达过我对他们的爱意,小时侯经常粘着他们,叫他们说这说那,听他们年轻时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粘着他们,不再跟他们说这说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经远离了他们,他们不再懂我,他们不会再理解我的想法,这样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有时候,在一起只有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欢声笑语的存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重,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们人生第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也依然如此,只不过,在当今这个物质集聚膨胀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识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钱关系也逐渐的进入人们的情中,在我爷爷去世的这几天,家里已经吵了好几回了,我们家里有四兄弟,这么多年了,我们家的关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许表面上都不是,我们家里应该算是在这几兄弟之间最不好过的一家,我大学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爸妈又没有什么工作,全靠卖苦力挣钱,而其他的几家人,他们的儿女已经出来了,有着稳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没有了那么困难,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妈为人老实,正直,有时候也不会说话,也会被他们欺负,而且吃了亏,还说不出来。大爸他们家跟本就看不起我们家,也许其他亲戚也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家没钱。有时候,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从我记事以来,有时候我觉的亲戚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她也许还不如陌生人来得好,至少陌生人会给以起码的尊重。他们那些大人话说的是相当的漂亮,但是真正为你想的人又有几人呢?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会有这样的一面。有时候我无法说,也无法解释。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人从小就读的书,而我们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师叫我们背这些东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说呢,《弟子规》这本书讲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礼仪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做人。我们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来就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遗臭万年,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一样的,但是在后来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情况。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写,非常简单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但是做一个人真的不容易,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就又是难上加难。记得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过,生活是什么?痛苦与折磨。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的,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坎坷与磨难,人就是在不断的挣扎中成长。而弟子规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该坚持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活着总要做些什么,为父母,为自己,为儿女做些什么,进而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我们这一辈子都在拼搏奋斗,都在为着美好的未来生活,我们渴望着人世间这美好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将它所说的东西认真品味,或许我们会得到让你终生受益的东西。

弟子规学*心得4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教育的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指导的方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而能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许多人会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了吧?那么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这三个字,“规”就是规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呢?圣贤人的学生。所以《弟子规》我们晓得它是根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整篇的纲目,《论语》里的这句话是这样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话是出自于《论语》第一篇《学而》篇里面第六条。所以整个《弟子规》就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纲目来进行开解。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的、必须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你看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们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这个教诲不仅是说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学,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学的。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这个《弟子规》上面扎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要学*的,都应该学*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孔老夫子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叙述的是古圣先贤之道,都是过去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教诲,孔老夫子自己没有发明创造,是转述前贤的教诲,所以这种规矩、这种生活的规范教育就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贤的根基。

  那我们来细细地分析为什么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应该学*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孩子要学。《易经》上有一句话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讲童蒙。童蒙养正就是小孩的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的教育,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是圣人功业。为什么呢?因为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那么将来必定也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他越有科学知识而没有品行是越危险。所以在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说孩子如果是有才无德那是危险品、那是毒品。那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是真正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这个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是这个事情有利的,那么大家趋之若鹜、大家就去做了;如果没利大家都不愿意干。那么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有一次犯了一个错误,那是什么呢?我小时候很喜欢集邮、很爱邮票。邻居家的小孩刚好他也很爱集邮,所以我们两个小孩就成为了朋友。结果当我看到邻居家小孩的邮票都很珍贵、

  都很漂亮,心里面就起了贪念,就想着方法怎么样把对方的邮票骗到手。我的年龄比邻居的孩子大一些也有一些口才,所以邻居的孩子都很听我的话,我就拿着自己普通的邮票跟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跟他招摇撞骗了,说我这个邮票多么多么珍贵,你那个邮票其实也并没有那样珍贵、也是很普通的,你如果愿意换,我可以跟你换,结果就这样子,把邻居家的孩子的邮票都骗到我这个集邮本上了,我的普通邮票都给了他。结果大概过了一、两个礼拜,有一天,邻居家的父母就找到我们家来了,因为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可能有一次把这个邮票摊给他父母看,结果他父母看了以后大吃一惊,为什么珍贵的邮票都不见了,换成是普通邮票?所以一问之下,就把我这个骗局给问穿了,找到我的父母。我记得当时我的母亲看到我这样的一种行径,心里面非常沉重,她二话不说,就把我所有的骗来的邮票还给了邻居,而且那些普通邮票也都不要了。然后当邻居父母走了以后,母亲就很严肃的用一种很*淡但是又含着严厉的口吻对我说:“茂森,如果你要再发生这样的情形,那么我就要把你的这些邮票通通烧掉了,因为我不想你因为邮票而道德品质堕落。”虽然母亲只是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可是自己就觉得非常的羞愧,真正是《弟子规》所讲的“德有伤,贻亲羞。”我还算是有一个优点,听父母的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就向父母保证,今后在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做人要做得正直。

  这是我小学时候发生的情况。自从那一次父母给我的教训以后,我再也不敢用这种欺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弟子规》上讲“过能改,归于无。”所以父母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的意识可以帮助孩子不要走歪路,如果说一个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纵容、包庇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么你想想,我哪里可以说坐在这里跟大家大谈《弟子规》呢?一定是一个道德堕落的一个人了。这种情况都是在孩子萌发出微小的不正念头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去杜绝掉。如果纵容、包庇、没有好好的正确的引导孩子,将来可能会酿**生的悲剧。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假如他只有利而没有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为了获得一个手机,家里穷,没有钱买手机,为了获得手机,竟然把他的父亲和母亲双双都毒死了。为什么要毒死父母呢?因为毒死父母之后才有一笔人寿保险金,他想用这个人寿保险金去买手机。这些都是令人发指的而又真实的案子。起点、追究根源,都在于从小失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一个家庭没有教育家庭会堕落;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这个社会必定是混乱。所以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呢?用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盛世了吗?而要转化人心就要靠教育。

  所以*古代的经典,像《礼记》《学记》这篇文章就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国家来说重要啊,对世界来讲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判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那我们看到美国摩根斯坦利(音译)、著名的投资银行,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这位女副总裁的工资是相当丰厚的,可是这在前些日子被发现原来她暗中用公司的内幕消息来进行交易,跟她的丈夫跟她的家人联手进行内幕交易,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这个女副总裁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一个颇具资历的高级公司的领导,没有理由干出这种违法的事情,所以法庭对她判处了十八个月的监禁,给她罚款非常重,公司也把她开除了。所以你看,一夜之间,就搞到身败名裂,就搞到倾家荡产。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根基,这是古人讲的没有读圣贤书之过啊。所以在利益和道义之间,这种黑白分判的时候,她不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这些贪取一时的财利牺牲自己的品德,牺牲品德的结果便是身败名裂。所以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财富,一个君子绝对不会用贪取的手法来赚取钱财,他知道、他会安分守命,这是有德君子之所为。而《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财富就像一棵树的枝条、花叶,看起来是很不错、很美,但是它的根是要扎在土地里,扎得深这个树木的枝条、花叶才得以长久,那个根是什么呢?是德。德是根本,有德的人他自然就有财。无德的人如果有财,反而很快就变得家破人亡、倾家荡产。所以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培植这种道德的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什么呢?道德的根本是孝道。《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教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可以说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这个孝是根基。而一个人懂得了孝了,他的德就开展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转变了,而幸福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在教《弟子规》这方面的工作,*安徽省*汤池镇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做得非常好。他们两年来就用《弟子规》来教化汤池镇的四万八千居民,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民风大大的改善,人们有礼了,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了,夫妇和顺了,犯罪率大大减少了,离婚率也大大的减少了,这是两年我们就看到《弟子规》教学这种效果。而他们讲《弟子规》最重要的是从孝道下手:

  有一位汤池镇第二中学的初一女学生,这位女同学她的性格是很内向、很孤僻,脾气也不是很好,跟她的母亲常常都会吵架,跟同学也没有办法和睦,现在这样的孩子多不多?也真不少啊。常常就找她母亲的毛病,每次跟她的母亲吵了一架,她心里也很痛苦,自己暗地里在那儿又哭,所以没有一个道德理念在心里,她自己也苦、家人也苦、同学也苦。后来有一天,这位女学生听说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弟子规》的课,在教室里听了一堂《弟子规》的课以后,这堂课正好是教孝道,听了之后她就明白了,她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知道什么呢?妈妈原来是爱我的,我对妈妈这种无理的态度是不对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苦恼呢?因为《弟子规》上没做到,所以自己会这么苦恼。《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没做到反而会埋怨父母,这个是自己不对啊。哪怕是父母真正有过失,你看《弟子规》上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犯了错误,我们要劝谏父母,那个态度“怡吾色,柔吾声。”都要用温和的脸色、用那种柔软的声音来劝导。这父母有过都要这样子,那何况是父母*时没过、我自己在耍小脾气,那还大哭大闹,这叫做无理取闹嘛。

  所以她、这个女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忏悔。怎么忏悔呢?“过能改,归於无。”她首先想到要回家为她父母做一餐饭,*时都是母亲做饭,自己都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所以她就下了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向父母忏悔。当她回到家里,她买了一些青菜,做好了一顿饭。等她的父母下班回来,她母亲回来,女孩子就在门口守候,母亲刚进到房间,她就在门口向母亲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跟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这个妈妈听到自己的女儿这样一句话,又见到女儿向自己鞠了一个躬,这个心里七上八下的,为什么呢?原来从来没有看到过女儿是这样子的。女儿今天是怎么回事?又看到这个女儿拉着妈妈的手跟妈妈说,“妈妈呀,请你闭上眼睛,我拉着你走,我让你看一样东西。”这个母亲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个女儿要跟我玩什么游戏呢?就很欣然的闭上了眼睛。

  这个女儿就拉着她妈妈走到了饭厅,然后这个时候请母亲睁开眼睛,当这位母亲一睁开眼睛,看到满桌子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泪水就已经快要掉下来了。当孩子要吃饭的时候,很*惯的先拿起筷子来夹菜,可是刚准备夹的时候突然想到,哎哟,昨天我听的《弟子规》上面讲了,“长者先,幼者后。”这个筷子马上夹起的菜马上放到了妈妈的碗里让妈妈先吃。所以这一顿饭下来,母亲都是含着泪。等吃完饭,这个女同学把碗筷都收拾干净,然后端着温泉水,因为汤池它有温泉,当地的居民都很喜欢打温泉水来泡脚,这个女同学就端着一盆温泉水为她母亲洗了脚。这个时候她母亲就不断地流眼泪、非常的感动,这个孩子这个时候心里面也非常的感动,抱着她母亲都痛哭起来,向妈妈忏悔说,“妈妈呀,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明白怎样来爱你,以前我都是太任性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生气了。”这些都是这个孩子写给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老师们的感谢函里面讲到的。这个孩子从那以后,真的懂得孝顺父母了,发现原来妈妈真的太爱我了,当她走到学校的时候,她也对同学们都谦恭有礼,主动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都发现这个孩子怎么变了?变得这么彬彬有礼、变得这么谦顺了,于是同学们都跟这个孩子和睦起来,没有像以前关系那么紧张。

  所以当这位同学在写给中心的老师们的这个信中最后说道,她用一句真情的话说“《弟子规》我爱你。”她真正的发现《弟子规》原来可以帮助她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而这个人生的幸福快乐总在我们一念的迷惑或者觉悟之间。当我们迷惑的时候就会看到别人都是错的,我都是对的,样样都要挑别人的毛病,就跟别人对立了,连自己的父母都好象变成一个对立的不能够互相交流的人了,这个隔阂、代沟就随之产生;而当我们一念觉悟的时候,用圣贤的教诲改变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其实都是好人,原来自己有毛病啊,错的是自己啊,反求诸己以后,这个忏悔的心、原谅别人、宽恕别人的心、对别人的爱心随之就生起来了,这个时候发现妈妈是爱我的,原来爸爸是爱我的,原来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呐。你看看,妈妈还是原来的妈妈,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自己的观念一改、一念之间就从苦恼的世界进入了幸福快乐的世界里了,这就是教育的功。

  试想想,这个女孩子如果她没有听到《弟子规》教育,那么任由着自己的*气、任性来成长,等她长大以后,自己的这个*气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她走入社会,在工作里面她跟领导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得好;当她以后结婚、跟她的先生结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有幸福快乐呢?常常都是看别人毛病,自己任性嘛;以后如果又生了孩子,这个孩子能教得好吗?所以要知道一个孩子他的成长,如果没有这种良善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只是这一个孩子啊,他会影响了身边多少的人,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孩子要学《弟子规》。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大人也要学《弟子规》?《弟子规》很多人认为这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当然这是很重要的,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必须要接受道德教育,那么现在成年了的人要不要接受这个《弟子规》教育呢?更是要接受《弟子规》教育。当我们有优良的品德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招感有幸福的人生,有成功的事业,他能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敬,这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所以不管您现在做什么行业都要学*《弟子规》。你看孔子教学,他讲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教育;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正事;第四是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这是不管你做什么行业,行业是后面讲的第三条正事,第二条言语是教我们如何说话、如何跟人交往,这《弟子规》也谈到这个问题,所以德行和言语成就了以后,这个正事才能够

  真正成功啊。正事是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那是行行都出状元。为什么?他有根。他的事业有根,将来才能够发达。文学是讲文艺生活、精神生活这方面,他的情趣爱好,因为有了德行,这个根基能够很高尚。

  我们看到北京有一个汇通汇利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总在自己的企业一百多员工里面推行《弟子规》教育,结果发现,过去非常难管的企业现在非常好管了,员工们都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所以做老板的不用去那里细致的去管这个员工,因为员工自己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体制。我看到这个企业的一些员工学*《弟子规》的心得:

  其中有一个、一位女士,年轻的女士,她在分享她学*体会中说到,没有学*《弟子规》以前很喜欢下了班就去KTV的那些歌厅里面唱歌,一唱唱到很晚,父母很担心自己的女儿,那这个女儿不但没有体会父母的那种关怀,反而赌气说不要你管。这是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这么一个状况,后来在公司里面学了《弟子规》,结果发现了,哎呀,原来自己很多毛病,《弟子规》所讲的很多条自己都犯了。自己反省、检点改正过失,那以后,她就戒了晚上去KTV歌厅的坏*惯。通过学*以后,她发现其实在KTV场所里面喝酒、唱歌、发泄只是痛苦暂时的结束,就像人吸毒一样,暂时麻醉了自己,清醒以后烦恼会更多。她反省说,比如有一天晚上去完KTV歌厅回来以后睡得就很晚了,第二天起来以后就看这个表,发现离要上班的时间很*了,就赶紧冲出门外,结果冲上了巴士以后走到半路,突然想起,哎呀,自己的考勤卡忘带了,上班没有考勤卡就等于旷工一样,就只好又回到家里面去取那个考勤卡,等她再回头上车的时候路上又堵车,北京市堵车很严重,结果时间托得很晚,上班迟到了。结果整一个上午她的心情都很不好。你想想,就为了晚上去那里狂欢,暂时的去麻醉自己,结果第二天反而心情更不好,她悟到这一点之后知道《弟子规》上讲“斗闹场,绝勿进”,这些热闹的场所真正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后来她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她就回到家里决心要给她父母做一顿饭,以前都是母亲占据着厨房,她今天就发了心,想要给她父母做一顿好吃的。自己*时做饭可能做的少,所以做起菜并不是很熟练,母亲在旁边就很关怀的看着她,就想要帮忙她做些事情、协助她,她自己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就跟妈说,“妈妈呀,今天从头到尾就我做,你这个地盘今天让给我。”这个时候看妈妈微笑的神情,这个女儿的心里也觉得很踏实、很欣慰。好不容易把这个三菜一汤端到饭桌上,父母跟她一起来享用,当父亲夹了一口菜送到嘴里以后,女儿就问父亲,说爸爸呀,今天我做的饭菜做的怎么样啊?好吃好吃,女儿做的菜比她妈做的还好吃!这个父亲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这个女儿自己也反省说,其实我做的饭菜哪比得上妈呢?但是自己用孝心做的饭菜,父母一定是觉得最好吃的。妈妈在旁边也笑着说这回女儿来了,我就该下岗了。

  所以当这个女儿体会到家里的这种父子有亲,亲情的温暖,突然之间她觉得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从KTV歌厅那里得到的,那种孝顺的温情,真正让我们得到幸福快乐。所以她在写给公司老总的信中讲到,说其实孝顺并不难,幸福并不遥远。她在体会中特别表露出自己对公司老总让大家学*《弟子规》的那种感恩之情,那真正是由心而发的,让我们看了都很感动。所以看到一个公司能够用《弟子规》来教导自己的员工,员工在这个公司里面也得到那种亲情的温暖。

弟子规学*心得5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字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字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当怀念已成*惯,我们固执地怀念往昔,是因为风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罗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我们倾听的不再是单薄的音符,而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是一首乐章。而青春,更是乐章中最富于变化的音符,跳动在每一根琴弦上,弹奏着少不更事,弹奏着年少轻狂,弹奏着离别过往——军营民谣记录了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留下了无悔青春的印记。

  《弟子规》,若人们能依教奉行,道德可兴,和谐之境*矣!

弟子规学*心得6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所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策而成。具体列举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村仁修订改版,并改名为《弟子规》,它自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乡的最佳读物

  。我们刚刚学完两篇,虽然这两篇不足二百字,但却教授和教育了我很多事物。比如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信用。其中还讲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讲的意思是:父母有事叫你,应赶快答应去做,不要拖拉懒散,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如果我们如实的做到了《弟子规》中的“美”与“德”,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会非常的和*,充满着礼貌与爱;如果做到了,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将不会有战争,不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弟子规学*心得7

  上一年级了,王老师让我们学背《弟子规》。让我们从《弟子规》中学*做人的道理。妈妈帮我一起学*《弟子规》。

  《弟子规》让我更懂礼貌

  我从小就腼腆,妈妈让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总是做不到,妈妈很生气。我也很不开心,因为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欢做的事。后来学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明白了要听妈妈的话,做个孝順听话的孩子;要学会孝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现在在家,妈妈一叫我,我马上就答应;妈妈让我帮她去买东西,我也不磨蹭,高高兴兴帮妈妈的忙;见了妈妈的同事还有小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我主动打招呼。妈妈可高兴了,说我学了《弟子规》更懂事了。

  《弟子规》让我更自律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在教室里,同学们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见好的就拣起来带回家。妈妈怕我偷小朋友的东西,告诉我“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妈妈还说,弟子规里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道理。现在,我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

  妈妈说,《弟子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的经典,我以后不光要背会,还要按照上面讲的道理去做事,争取当一个三好学生。

弟子规学*心得8

  《读弟子规》教会了我许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体会别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告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学事件中,使我深刻得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天放学后,我想去上一次厕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为上厕所,妈妈来接找不到我,在学校食堂、操场来回找了好久,当妈妈气喘吁吁找到我时,我心里很愧疚。所以我有点担心:万一这次妈妈来接我,又找不到我怎么办?她一定会很着急的。正在这时,我想起了《弟子规》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赶紧跑到一个同学面前,让他在我妈妈来时通知下她我在上厕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厕所,可是心里却像有只小鹿在乱窜,忐忑不安:我同学知道我妈妈长什么样吗?他会通知到我妈妈吗?

  当我迅速的跑到教室时,发现同学已向妈妈说明了情况,妈妈正在门口等着我呢。

  我要感谢《弟子规》呢,如果没有它的提醒,又要害妈妈担心了。当然《弟子规》还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它真是我学*的好帮手。

弟子规学*心得9

  今天,阳光明媚。我到一楼下玩耍,妈妈见了我高兴地问道:“作业做完了吗?”我自信满满地答道:“早就做完了。”妈妈高兴地上楼去了。

  中午,我回到家。不小心把一个花瓶打碎了,我慌慌张张地拿来了扫把和垃圾桶把垃圾扫得干干净净。可是,我心想:要怎么跟妈妈老老实实地交待呢?我想了又想,还是不要告诉妈妈了,妈妈看到我问:“孩子你怎么了?”我傻呆呆地站在那里,吞吞吐吐地说:“没……怎……怎么……”妈妈说:“有事情快说,别不说。”我的眼泪已经在眼眶里打转,当时我的眼圈已经红了,眼睛也湿润了,泪珠像黄豆大小似地流了下来。妈妈问:“你到底怎么了?”我把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妈妈安慰我说:“没事的,花瓶打碎了不要紧,就是不能撒谎呀!知道吗?”我点了点头。

  我想起了《弟子规》里面有一篇也讲到,为人不能撒谎,要讲诚信。我明白撒谎是不对的,我要谢谢《弟子规》,是它带给我很多启示,让我改掉以前的小毛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我的生活不能没有《弟子规》。

  《弟子规》就像你的导师,它就是一把让人改过自新的钥匙,它还是一个打开良好*惯的大门。让我们爱上《弟子规》,和它做永远的好伙伴吧!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3)

——弟子规学*心得9篇

  非常感谢郑金昌老师的介绍,末学受之有愧。今天非常高兴能够跟大家一起在此地来学*,非常感谢大家!

  尊敬的李校长、郭校长,尊敬的诸位校长、老师,诸位大德朋友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末学心情非常的激动,非常喜悦,在马来西亚能够看到这么多的仁人志士在一起推动和弘扬中华圣贤文化,如果是孔老夫子在世,我想他一定是不亦悦乎、不亦乐乎。大家在此地这样来弘扬中华的传统文化,对於全世界和谐太*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所以末学在此地既是感恩大家,也是祝福大家,能在这一条圣贤之道一直走下去,愈走愈幸福,愈走愈快乐。谢谢!

  今天大会给末学的这个题目是个老题目,「百善孝为先」。虽然是个老题目,可是我想什么时候讲都有它的新意,因为这个伦理道德确实是历久弥新的。我们现在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希望世界和谐,都希望能够有幸福美满的`生活,刚才主持人已经提到了,这个根本还是在於孝道。今天我给大家汇报主要从两方面来讲,一个是如何称百善之先,就是为什么孝道叫百善之先,明白了以后我们才会认真力行孝道。那如何去行孝?这是第二个部分。好,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说孝道是百善之先?我记得曾经有人在新闻媒体上登过这样的几句话,就讲和谐世界它的内涵,包括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世界和*。这里都有个「和」字,和就会善、就会乐、就会顺、就能睦、就能*,和是属於作用,这个根本还是讲的孝。

  其实关於和谐世界的理念,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老夫子跟他的学生已经有讨论。你看看这《孝经》一开头就说,「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仲尼就是孔子,孔子有一天在家闲居,学生就来求教,学生对老师就如同儿子对父亲一样,在旁边侍奉著老师。孔子这时候对曾子(曾参)就说了,先王有至德要道,至德就是至高的品德,要道是最重要的方法,能做什么?能和谐世界。你看,「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不就是和谐世界吗?「汝知之乎?」你知道吗?孔子为什么对曾子问这个话,不对别人问话?《孝经》我们知道曾子是当机众,是他来当机的,也就是孔子对他来讲。为什么对他讲?我们也了解曾子他本身是个孝子,你看「二十四孝」里就有他,说他对母亲至孝,有一天他上山砍柴,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心急,不知道如何去招待,就想到自己儿子跟她*时心连著心,於是就咬著手指。过去没有手机,有手机通电话就方便了。曾母她居然懂得咬手指,然后用心电感应,她一咬手指,十指连心,心痛,谁的心痛?曾子在山上感觉到心痛,这一下,哎呀,不好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就赶紧往家里跑。回到家一看,原来家里来了客人,这时他母亲告诉他,说因为自己心慌意乱,也不知道怎么呼唤你,所以咬手指。你看看,曾子如果不是达到至孝,怎么可能跟他母亲有这种感应?孝心达到了纯真的时候,所有的障碍都化解掉了,都没有了,这时空都能超越。所以现代人我们听到曾子觉得是不是很不可思议?因为现在父母打手机都打爆机了,还没有把儿女叫唤回来,惭愧!所以孔子为什么对曾子讲这个话,不是没有道理。所以只要真正有孝心,才可以做为《孝经》的当机众,才有资格学《孝经》。今天大家有缘在一起来学*孝道,也是恭喜各位,大家都是孝子、孝女。

  曾子听到孔子问这个话,觉得这个问题可不小,先王的至德要道,这古圣先王他凭什么来和谐世界?曾子听了之后,怎么办?「曾子避*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曾子这时候,他本来是坐著,侍坐在孔子身旁,现在他避*,就是从他的*位上站起来,不敢再坐,对於这么重要的问题,马上就恭敬起来,对孔子说: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参是曾子自称。称自己的名字是最谦虚的称法,像我自己,我说茂森今天有缘跟大家见面,称茂森这是谦卑。曾子他叫著自己的名字,古时候只有父母和老师才能称呼我们的名,其他的人,连皇上,只能称我们的字,不能称名。所以老师跟父母是同等地位的。曾参这里说,我并不聪明,何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这个话我们听起来觉得曾参是非常的谦虚。确实,学生对老师的态度必须是谦虚、恭敬。你看避*,这就是恭敬,他称自己「不敏」,叫著自己的名称不敏,这是谦虚。谦虚、恭敬才是好学的态度,才能够接受老师的教诲,这叫师道。我过去在美国大学教书,常常有感叹,美国的大学很难教出像曾子这样的人,为什么?缺乏曾子的谦虚好学。老师上台讲课都是站著讲的,学生在底下是坐著听的,甚至带著一瓶可乐一个汉堡,甚至还有甚者,把两只脚放在前面的椅背上靠著这么听课的也有之。你想想这样的一个态度,他能学到什么?什么都学不到。所以尊师才是重道,重道你才能学得了道。

  曾子何以能够这样尊师重道?道理很简单,因为他是孝子,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对父母能够尽孝、能够致敬,对老师才能够恭敬。所以事师就如同事父母一样的道理。古人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就看看古人对於师道的重视。所以,我们在座很多都是学校的老师、校长,大概您与我也有一些同感,觉得现在的孩子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其实现在学校的教育,全球都是这样的,注重科技的教育、知识的传授,缺少道德的修养。像你们上课有没有拿出一节课专门谈孝道的?你要想孩子他学到东西,必须得尊师,要尊师必须得孝养父母,你不从孝道教起,你让他尊师重道,让他能够好好学*,这个怎么可能?所以你看曾子他这个态度,一开始《孝经》就给我们演出来了。曾子他说「何足以知之」,说我不足以知道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曾子是孔子的传人,我们后人称孔子是至圣,称曾子是宗圣,他也是圣人,怎么他不知道圣贤的至德要道?我们现代人说出来就是孝道,怎么不知道?他是谦虚,也说的是实话。这里讲到「何足以知之」,这个足是满足、圆满的意思,就是曾子他是知道一些,但是不足以知之,没有知道圆满。古人讲到,学、知这是我们力行的条件,假如我们能够真正知了,一定就能够行。圣贤的学问叫知难行易,你果然知,你必定能行,你要是行不出来,那你知的不够,不足以知之。

  所以我们今天讲「百善孝为先」,这个话题我过去曾经在马来西亚也讲过,在各地也都讲了,这个光碟也流通不少。我自己要老讲也是教自己,为什么?自己没做好,没做好就是不足以知之,要是你足以知之了,你必须是你肯定做得最好。所以这个我们得要不断的去薰*。古圣先王的至德要道确实哪里是这么容易知之的!这个孝可以说是你成就圆满的大圣的一个过程。孟子讲「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你要真正把孝道做到了,你成为像尧舜那样的大圣人也都不难。所以我们还是要像曾子那样,以著非常恭敬的心一起来学*。这时候夫子怎么回答曾子?一看到曾子这么谦虚、好学,老师肯定将自己*生之所学和盘托出,不会保留,保留对不起学生。老师心量很大,怎么可能说学生他想学我不教他?现代的老师可能会这样,保留一手,不能教全他,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父。这是一个狭隘的观念,这不可取。像孔子,一看曾子这么好学,恨不得一下子就把他*生学问全部端给他。你看他讲了这句话,「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你看他*生所学归纳成一个字,你说儒家学问归纳成一个字是什么字?孝。孝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从这里出生。什么教育?圣贤教育。为什么要教育?因为「人之初,性本善」,你本来是善的,所以你一定能教好。为什么现在不善?「性相*,*相远」,因为*气使然。「苟不教,性乃迁」,要是不教育,这个*性就做主了,本性就被掩盖住了,那就成了凡人。现在把*性去除,把本性彰显出来,这就是成为圣人了,所以要教。从哪儿教起?这里孔子告诉我们,从孝道教起。《弟子规》你看一开端也这么说,「圣人训,首孝悌」,圣人的教诲首先注重的是孝悌的教育。说老实话,

  圆满也是圆满在孝悌,自始至终无非是孝字而已,尧舜也是孝悌的圆满而已。

  我自己从小非常的幸运,有遇到好母亲。这相片是我三岁的时候跟妈妈照的。谢谢!我小时候在广州出生、长大,那时候,从小只会讲广州话,广东话,讲国语不会讲,我妈妈教我。我是先学会念唐诗,才学会讲普通话。我妈妈第一首诗教给我的就是「游子吟」。这「游子吟」给大家朗诵一遍,这是唐朝诗人孟郊他写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讲得很简单的一个生活小事,家里母亲要送孩子出门,孩子要远行,可能他是出去工作或者是去留学,这母亲给他去缝制衣服,这手中线,游子的身上衣,临行密密的缝。为什么要密密缝?这我们也能想像出来,做母亲的担心孩子在外面这衣服要是开了口,破了,很不方便,所以密密的缝。心里就想著孩子赶紧把工作做完了,把学业完成了回来,意恐迟迟归。你看就这样一个简单的生活画面,诗人已经把慈母的那一分爱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用一句话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形容。寸草心是我们儿女的心,儿女就像小草,沐浴在阳光之下成长,有一天长大了,忽然想到,我之所以有今天,完全是父母阳光一样的温暖关怀下长大的。於是想要报答这一分的恩情,能报答得尽吗?就像小草能报答得了三春太阳的温暖吗?

  我回想我母亲,在我从小到大,每一天每一个时刻都是用爱心来关怀我、照顾我、教育我。从我的小学到了中学,中学上了大学,我是在广州中山大学毕业的,然后又送我出去美国留学,二十二岁去美国的。当时在留学之际,正好遇到我生日,那时候妈妈送我一份贺卡,这是临别的赠言。她说:「茂森儿,我的祝福,将伴随你走遍天涯海角。我的心愿,将附丽於你清净光明的一生。」当时母亲写这个是在一九九五年四月,我二十二岁。我忽然想起了母亲在我小的时候对我的教导,她跟我讲范仲淹先生的故事,宋朝的名相,他在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带著他改嫁,改嫁了姓朱的人家,后来他长大了,朱家人排挤他,说你是范家的人,不让他在家里。所以最后范仲淹被迫拜别他的母亲,要去求学,要去考取功名,将来希望衣锦还乡来报答母亲,来重振范家。当时他拜别母亲的时候,跪在地上对母亲含泪说:妈妈,请您等我十年,十年之后我一定回来接您去奉养。於是范仲淹就带著几本书、一把古琴、一把佩剑上路了,到了一个破的书院里面攻读,生活非常清苦。当时真的是像《论语》里讲的,「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吃饭每天只煮一锅粥,冻了把它切成几块,一餐吃一块,拿野菜用盐腌成咸菜,切成一条一条,这叫齑,断齑画粥,就是稀粥就咸菜。有一次有一个同学,家里比较富贵,来到书院里面看到范仲淹先生生活这么清苦,不忍心,於是送来一桌很好的酒*,希望范仲淹能够改善改善生活,增加点营养。结果过了好一段时间再去看望他,还看到那个酒*原封不动,於是就有点儿不高兴,就问范仲淹先生,说为什么你不吃我的酒*?范先生说,不是我不想吃你的酒*,是我如果吃了你的酒*,来日就吃不下我的齑粥了。你看看,范先生就是用这样清苦的生活来砥励自己的志向。记载中说,他五年晚上睡觉都不解衣带,和衣而睡,夜夜苦读,读到深夜,第二天早上鸡一叫,他起来就开始继续读书。结果后来果然,像这样的用功的青年他一定是能够考得功名,所以他后来考上进士。进士是古代最高学位,举人,举人像硕士,进士像博士,最高学位。考了进士,真的衣锦还乡,要多长时间?只有八年,原来向自己母亲承诺说十年,现在提早回来了,衣锦还乡,接他母亲奉养。

  之后范先生出将入相,为朝廷建功立业,而且他把自己所有的俸禄都拿出来捐献给贫苦的亲友,资助那些贫寒的学子,让他们有机会读书。所以范先生对於北宋文化、儒家复兴起了很大的作用和贡献。可是他老人家还是,虽然是身为宰相的高位,生活还是那样勤俭,家里人只能穿布衣,不允许穿丝绸、缎子。他自己最后走的时候家里已经布施得差不多是一干二净,连自己丧葬费都不够。你看看,身为一国的宰相,我们说*,这么高的职位,到走的时候却是像这样的清廉,做人做到这样那可谓是圣人了。所以范家,你看看他的子孙,个个贤能。范仲淹的一个儿子叫范纯仁,事父至孝,他父亲年老的时候他在家里照顾他父亲,朝廷因为仰慕他的才能、学问,於是就请他出来做官。像这种机会一般人看到,那还不赶快去,皇上有请,正是准备*步青云往上爬了。可是范纯仁怎么说?他拒绝了,他在家里照顾他的老父亲,他说了一句话,说「岂可重禄食而轻父母?」怎么可以看重这个俸禄,功名利禄,而把父母给疏忽了?用现在的话来讲,要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你的事业才是真正有根基的事业。果不其然,范纯仁先生后来还是当了宰相,他父亲走后他最后出来做官了,也是跟他父亲一样,成为一代贤相。所以你看命里有时终须有,你该做宰相的你拒绝都拒绝不了,何必要这样斤斤计较,不断营求?自己冤枉做了小人,人家君子乐得做君子。所以一味的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至於说功名利禄、富贵穷通,能不能够为这个社会做贡献,那都是天命,不是我们自己凭著那种妄想心、攀缘心可以求得来的。要求只是求提升自己道德、学问就行了,你有肯定就有。

  所以当时我想到母亲这番教诲,带著母亲的这分祝福,远赴重洋到了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读书,开始攻读硕士学位,进而攻读博士学位。当时因为家里经济也并不富裕,带了很少的钱,所以生活非常清俭。我记得从*带过去的一张毛毯,冬天很冷,这毛毯不够,也不舍得买棉被,於是把衣服什么都压上来,最后把我的书本都压上来。当时买菜,搭著同学的便车每周去超市买一次菜,因为不想麻烦别人,所以买菜时间尽量的缩短,到了超市里头,我是不挑菜,专挑价格,看到哪个价格最便宜就买那样菜。所以通常买胡萝卜一大包,包心菜一大个,每餐吃的就是胡萝卜加包心菜,或者包心菜加胡萝卜。后来听到周泳杉老师的「健康饮食」才知道,原来吃包心菜、胡萝卜是很健康的。当时有同学毕业了,毕业了,他用了好多年的一个高压锅,已经不高压了,因为那个高压阀已经不见了,他把它扔掉,我把它捡回来,说这我还能用,就用这个不高压的高压锅来煮饭、炒菜、煮汤,一用就用了四年。当时我在美国读书,因为学*成绩还算不错,也挺用功的,所以有奖学金。这奖学金每个月八百美金,当时还觉得挺不错了,刚从大陆过去的孩子,八百美金,是吧,一美金相当於八块钱人民币,八八六千四,好像眼睛都亮了。一般的同学用这个奖学金,省点过一、两年能够买一部二手车了。那么我,当时我把这个每个月的俸禄把它分成好几分,除了自己的学杂用费,用生活费以外,每个月我给我母亲寄两百美金。我母亲跟我父亲早年离异,所以我母亲是一个人,我是独生子。所以我母亲送我出门留学的时候,大家可能想像不出来我那种感慨万千的那种思绪。母亲能够为我做出这样的牺牲,把自己唯一的,身边唯一的孩子送去留学,希望他能够学成,能够将来有所建树,能够为人民做一点服务,这是一种奉献。所以除了我给母亲每个月寄钱以外,另外还有给我父亲寄一百美金。另外,因为母亲在家里一个人,我就每个礼拜给我母亲打一次长途电话。人家有时候就笑我,说:你呀,什么都省,就是打电话不省。因为我每个月的电话费是非常高的,跟父母沟通的时候,因为母亲都惦念自己的孩子,特别是在美国好像无亲无故的,一个人在这里拼搏,母亲难免挂念,所以每个星期给母亲汇报自己的学*、生活、工作,让母亲能够安心,另外每两个礼拜给父母写一封长信,汇报自己的工作学*。所以虽然是我跟父母远隔重洋,可是我们的心还是心连著心。

  当时,给大家分享一份我在去美国留学第一年,一九九六年一月七号写的一封信,这是给我母亲的。我说「冬天的路易斯安那州挺冷,我们这儿晚上一般都在零度以下。有一天早上起床,竟发现天上飘落许多雪花。目前是最冷的时候,我可以挺过来,便可省些钱,无须买棉被了。尽管冷,我仍然保持每周一、二次的冷水浴。在冷水浴时,我可以锻炼自己舍受。」这儿插一句,这个舍受就是舍离寒冷的感受,是这个意思。为什么舍受?因为外面的这个五欲六尘的这种享受,很容易让我们心志堕落,所以我当时常常用冷水浴来砥励自己不要死於安乐。这信继续往下写,「我目前的学*、生活都较单调,每日穿同样的衣服,吃同样的菜饭,走同样的路,读同样的书。我尽量让自己在单调中求单调,使躁动的心息灭。我每日早晚警示自己安住单调的生活,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直至获得博士学位为止。因为我深深懂得,我来美国不是享受的,而是在欠著父母的恩德,花著父母的血汗钱,若不努力读书,天理难容!」这里我为什么说做至少七年的机器人?因为我在出国留学前,也是拜别母亲的时候,说:母亲,请您等我七年。干什么?这七年是一般读硕士要两到三年,读博士要四到五年,我妈妈希望我把博士学位攻下来。所以我说:妈妈,你等我七年,我毕业之后我接你到美国奉养。信继续往下写,「所以我突然很喜欢寒冷的冬夜,因为在冬夜里我才能体会『头悬梁,锥刺股』的精神,才能享受范仲淹断齑画粥的清净。这个星期五晚上下了一场冻雨,格外的冷,然而我的进取心却比任何时候都强了。我要以优秀的成绩供养父母。妈妈,请您放心,您的儿子向您保证,向您发誓,我一定会孝顺您,把孝顺放在第一位,把事业放在第二位!」

  当我母亲接到这封来信,大家说我母亲是什么感受?或许有的妈妈看到这封信都流眼泪了,这孩子怎么冬天都没有棉被,赶紧给他寄点钱买棉被;你不要用那个不高压的高压锅了,去买一个好锅。可是我妈妈没有这样,她给我的回信当中是这样写到:「寒冷能使人如此理智和坚强,感谢路易斯安那州的冬天,感谢清苦无欲的生活,它使人恢复性德之光!」诸位朋友,什么叫性德之光?这个性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那个性,我们的本性具足了万德,只是我们现在本性被我们的*性给覆盖住了,所以我们性德的光明显露不出来。如何能够打开我们的性德的宝藏,让自性光明显发出来?孝道是最好的钥匙。当时我受著母亲的教诲的鼓励,自己给自己规定过清苦的生活,别人在周末的时候去玩、party,我都不参加,每天都是工作日,天天都是图书馆、教室、宿舍,三点一线。人家觉得我好像有点呆板,怎么什么都不会玩。确实,既没钱玩,也没心思玩。我给自己规定七条戒律,叫「七不」,第一,不看电影、电视,第二,不逛商场,第三,不留长头发,第四,不穿奇装异服,第五,不乱花钱,第六,不经常朋友玩乐,第七不谈恋爱。效法范仲淹先生一样,用清苦的生活砥励自己的志向。所以本来希望七年能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后来我四年就圆满毕业了。

  我的博士毕业以后,最理想的,对我们这个*留学生来讲,最理想的就是找到大学里教书,做教授,因为在学术界里面比较少歧视,所以我们就很希望能够在大学里教书,况且我母亲也是这样期望我的,她的父亲,就是我的外公,就是大学教授,她觉得当教授挺好。我从小是,虽然挺笨的,但是还算听话。我记得我母亲曾经告诉我,说我的姥姥,就是我的外婆,过去在世的时候,看见我母亲教导我非常的耐心,循循善诱,她在旁边看得都没有耐心了,说这孩子怎么这么笨,怎么教都教不会。但是我母亲很耐心,她从不打我,然后很耐心的教导我。所以笨,必须得听话就行,如果不听话又笨,那就没救了。等我到了三十岁那一年,我舅父给我写了个生日贺卡,他跟我讲,他说茂森,我看你从小到大,没什么优点,只有一个优点,就是两个字,「听话」。所以妈妈叫我出国留学,我就出国留学,妈妈让我念博士,我就念博士,妈妈让我当教授,我就得当教授。博士毕业前夕要去找工作,找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导师的推荐函。因为我的导师是在美国比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但是他要求人很苛刻,譬如说我们拿奖学金要给他工作、服务,一个礼拜按照规定是工作二十个小时,为教授做像搜集数据、做点运算等等,做这些助理的研究工作。可是我们这位教授没人敢跟他工作,原来有几个人,工作不到半年就跑掉了,因为什么?受不了。我当时刚到美国,是初生之犊不怕虎,在他的手下工作。他工作量给你布置下来,一个礼拜二十个小时绝对不够用,至少得四十个小时。当时,因为我是从小到大听话听惯了,也不会跟他辩论,也不会去要求,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教育的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指导的方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而能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许多人会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了吧?那么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这三个字,“规”就是规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呢?圣贤人的学生。所以《弟子规》我们晓得它是根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整篇的纲目,《论语》里的这句话是这样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话是出自于《论语》第一篇《学而》篇里面第六条。所以整个《弟子规》就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纲目来进行开解。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的、必须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你看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们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这个教诲不仅是说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学,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学的。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这个《弟子规》上面扎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要学*的,都应该学*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孔老夫子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叙述的是古圣先贤之道,都是过去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教诲,孔老夫子自己没有发明创造,是转述前贤的教诲,所以这种规矩、这种生活的规范教育就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贤的根基。

  那我们来细细地分析为什么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应该学*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孩子要学。《易经》上有一句话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讲童蒙。童蒙养正就是小孩的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的教育,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是圣人功业。为什么呢?因为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那么将来必定也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他越有科学知识而没有品行是越危险。所以在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说孩子如果是有才无德那是危险品、那是毒品。那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是真正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这个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是这个事情有利的,那么大家趋之若鹜、大家就去做了;如果没利大家都不愿意干。那么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有一次犯了一个错误,那是什么呢?我小时候很喜欢集邮、很爱邮票。邻居家的小孩刚好他也很爱集邮,所以我们两个小孩就成为了朋友。结果当我看到邻居家小孩的邮票都很珍贵、

  都很漂亮,心里面就起了贪念,就想着方法怎么样把对方的邮票骗到手。我的年龄比邻居的孩子大一些也有一些口才,所以邻居的孩子都很听我的话,我就拿着自己普通的邮票跟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跟他招摇撞骗了,说我这个邮票多么多么珍贵,你那个邮票其实也并没有那样珍贵、也是很普通的,你如果愿意换,我可以跟你换,结果就这样子,把邻居家的孩子的邮票都骗到我这个集邮本上了,我的普通邮票都给了他。结果大概过了一、两个礼拜,有一天,邻居家的父母就找到我们家来了,因为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可能有一次把这个邮票摊给他父母看,结果他父母看了以后大吃一惊,为什么珍贵的邮票都不见了,换成是普通邮票?所以一问之下,就把我这个骗局给问穿了,找到我的父母。我记得当时我的母亲看到我这样的一种行径,心里面非常沉重,她二话不说,就把我所有的骗来的邮票还给了邻居,而且那些普通邮票也都不要了。然后当邻居父母走了以后,母亲就很严肃的用一种很*淡但是又含着严厉的口吻对我说:“茂森,如果你要再发生这样的情形,那么我就要把你的这些邮票通通烧掉了,因为我不想你因为邮票而道德品质堕落。”虽然母亲只是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可是自己就觉得非常的羞愧,真正是《弟子规》所讲的“德有伤,贻亲羞。”我还算是有一个优点,听父母的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就向父母保证,今后在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做人要做得正直。

  这是我小学时候发生的情况。自从那一次父母给我的教训以后,我再也不敢用这种欺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弟子规》上讲“过能改,归于无。”所以父母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的意识可以帮助孩子不要走歪路,如果说一个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纵容、包庇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么你想想,我哪里可以说坐在这里跟大家大谈《弟子规》呢?一定是一个道德堕落的一个人了。这种情况都是在孩子萌发出微小的不正念头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去杜绝掉。如果纵容、包庇、没有好好的正确的引导孩子,将来可能会酿**生的悲剧。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假如他只有利而没有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为了获得一个手机,家里穷,没有钱买手机,为了获得手机,竟然把他的父亲和母亲双双都毒死了。为什么要毒死父母呢?因为毒死父母之后才有一笔人寿保险金,他想用这个人寿保险金去买手机。这些都是令人发指的而又真实的案子。起点、追究根源,都在于从小失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一个家庭没有教育家庭会堕落;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这个社会必定是混乱。所以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呢?用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盛世了吗?而要转化人心就要靠教育。

  所以*古代的经典,像《礼记》《学记》这篇文章就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国家来说重要啊,对世界来讲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判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那我们看到美国摩根斯坦利(音译)、著名的投资银行,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这位女副总裁的工资是相当丰厚的,可是这在前些日子被发现原来她暗中用公司的内幕消息来进行交易,跟她的丈夫跟她的家人联手进行内幕交易,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这个女副总裁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一个颇具资历的高级公司的领导,没有理由干出这种违法的事情,所以法庭对她判处了十八个月的监禁,给她罚款非常重,公司也把她开除了。所以你看,一夜之间,就搞到身败名裂,就搞到倾家荡产。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根基,这是古人讲的没有读圣贤书之过啊。所以在利益和道义之间,这种黑白分判的时候,她不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这些贪取一时的财利牺牲自己的品德,牺牲品德的结果便是身败名裂。所以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财富,一个君子绝对不会用贪取的手法来赚取钱财,他知道、他会安分守命,这是有德君子之所为。而《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财富就像一棵树的枝条、花叶,看起来是很不错、很美,但是它的根是要扎在土地里,扎得深这个树木的枝条、花叶才得以长久,那个根是什么呢?是德。德是根本,有德的人他自然就有财。无德的人如果有财,反而很快就变得家破人亡、倾家荡产。所以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培植这种道德的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什么呢?道德的根本是孝道。《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教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可以说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这个孝是根基。而一个人懂得了孝了,他的德就开展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转变了,而幸福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在教《弟子规》这方面的工作,*安徽省*汤池镇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做得非常好。他们两年来就用《弟子规》来教化汤池镇的四万八千居民,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民风大大的改善,人们有礼了,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了,夫妇和顺了,犯罪率大大减少了,离婚率也大大的`减少了,这是两年我们就看到《弟子规》教学这种效果。而他们讲《弟子规》最重要的是从孝道下手:

  有一位汤池镇第二中学的初一女学生,这位女同学她的性格是很内向、很孤僻,脾气也不是很好,跟她的母亲常常都会吵架,跟同学也没有办法和睦,现在这样的孩子多不多?也真不少啊。常常就找她母亲的毛病,每次跟她的母亲吵了一架,她心里也很痛苦,自己暗地里在那儿又哭,所以没有一个道德理念在心里,她自己也苦、家人也苦、同学也苦。后来有一天,这位女学生听说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弟子规》的课,在教室里听了一堂《弟子规》的课以后,这堂课正好是教孝道,听了之后她就明白了,她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知道什么呢?妈妈原来是爱我的,我对妈妈这种无理的态度是不对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苦恼呢?因为《弟子规》上没做到,所以自己会这么苦恼。《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没做到反而会埋怨父母,这个是自己不对啊。哪怕是父母真正有过失,你看《弟子规》上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犯了错误,我们要劝谏父母,那个态度“怡吾色,柔吾声。”都要用温和的脸色、用那种柔软的声音来劝导。这父母有过都要这样子,那何况是父母*时没过、我自己在耍小脾气,那还大哭大闹,这叫做无理取闹嘛。

  所以她、这个女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忏悔。怎么忏悔呢?“过能改,归於无。”她首先想到要回家为她父母做一餐饭,*时都是母亲做饭,自己都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所以她就下了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向父母忏悔。当她回到家里,她买了一些青菜,做好了一顿饭。等她的父母下班回来,她母亲回来,女孩子就在门口守候,母亲刚进到房间,她就在门口向母亲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跟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这个妈妈听到自己的女儿这样一句话,又见到女儿向自己鞠了一个躬,这个心里七上八下的,为什么呢?原来从来没有看到过女儿是这样子的。女儿今天是怎么回事?又看到这个女儿拉着妈妈的手跟妈妈说,“妈妈呀,请你闭上眼睛,我拉着你走,我让你看一样东西。”这个母亲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个女儿要跟我玩什么游戏呢?就很欣然的闭上了眼睛。

  这个女儿就拉着她妈妈走到了饭厅,然后这个时候请母亲睁开眼睛,当这位母亲一睁开眼睛,看到满桌子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泪水就已经快要掉下来了。当孩子要吃饭的时候,很*惯的先拿起筷子来夹菜,可是刚准备夹的时候突然想到,哎哟,昨天我听的《弟子规》上面讲了,“长者先,幼者后。”这个筷子马上夹起的菜马上放到了妈妈的碗里让妈妈先吃。所以这一顿饭下来,母亲都是含着泪。等吃完饭,这个女同学把碗筷都收拾干净,然后端着温泉水,因为汤池它有温泉,当地的居民都很喜欢打温泉水来泡脚,这个女同学就端着一盆温泉水为她母亲洗了脚。这个时候她母亲就不断地流眼泪、非常的感动,这个孩子这个时候心里面也非常的感动,抱着她母亲都痛哭起来,向妈妈忏悔说,“妈妈呀,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明白怎样来爱你,以前我都是太任性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生气了。”这些都是这个孩子写给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老师们的感谢函里面讲到的。这个孩子从那以后,真的懂得孝顺父母了,发现原来妈妈真的太爱我了,当她走到学校的时候,她也对同学们都谦恭有礼,主动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都发现这个孩子怎么变了?变得这么彬彬有礼、变得这么谦顺了,于是同学们都跟这个孩子和睦起来,没有像以前关系那么紧张。

  所以当这位同学在写给中心的老师们的这个信中最后说道,她用一句真情的话说“《弟子规》我爱你。”她真正的发现《弟子规》原来可以帮助她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而这个人生的幸福快乐总在我们一念的迷惑或者觉悟之间。当我们迷惑的时候就会看到别人都是错的,我都是对的,样样都要挑别人的毛病,就跟别人对立了,连自己的父母都好象变成一个对立的不能够互相交流的人了,这个隔阂、代沟就随之产生;而当我们一念觉悟的时候,用圣贤的教诲改变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其实都是好人,原来自己有毛病啊,错的是自己啊,反求诸己以后,这个忏悔的心、原谅别人、宽恕别人的心、对别人的爱心随之就生起来了,这个时候发现妈妈是爱我的,原来爸爸是爱我的,原来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呐。你看看,妈妈还是原来的妈妈,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自己的观念一改、一念之间就从苦恼的世界进入了幸福快乐的世界里了,这就是教育的功。

  试想想,这个女孩子如果她没有听到《弟子规》教育,那么任由着自己的*气、任性来成长,等她长大以后,自己的这个*气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她走入社会,在工作里面她跟领导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得好;当她以后结婚、跟她的先生结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有幸福快乐呢?常常都是看别人毛病,自己任性嘛;以后如果又生了孩子,这个孩子能教得好吗?所以要知道一个孩子他的成长,如果没有这种良善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只是这一个孩子啊,他会影响了身边多少的人,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孩子要学《弟子规》。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大人也要学《弟子规》?《弟子规》很多人认为这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当然这是很重要的,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必须要接受道德教育,那么现在成年了的人要不要接受这个《弟子规》教育呢?更是要接受《弟子规》教育。当我们有优良的品德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招感有幸福的人生,有成功的事业,他能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敬,这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所以不管您现在做什么行业都要学*《弟子规》。你看孔子教学,他讲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教育;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正事;第四是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这是不管你做什么行业,行业是后面讲的第三条正事,第二条言语是教我们如何说话、如何跟人交往,这《弟子规》也谈到这个问题,所以德行和言语成就了以后,这个正事才能够

  真正成功啊。正事是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那是行行都出状元。为什么?他有根。他的事业有根,将来才能够发达。文学是讲文艺生活、精神生活这方面,他的情趣爱好,因为有了德行,这个根基能够很高尚。

  我们看到北京有一个汇通汇利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总在自己的企业一百多员工里面推行《弟子规》教育,结果发现,过去非常难管的企业现在非常好管了,员工们都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所以做老板的不用去那里细致的去管这个员工,因为员工自己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体制。我看到这个企业的一些员工学*《弟子规》的心得:

  其中有一个、一位女士,年轻的女士,她在分享她学*体会中说到,没有学*《弟子规》以前很喜欢下了班就去KTV的那些歌厅里面唱歌,一唱唱到很晚,父母很担心自己的女儿,那这个女儿不但没有体会父母的那种关怀,反而赌气说不要你管。这是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这么一个状况,后来在公司里面学了《弟子规》,结果发现了,哎呀,原来自己很多毛病,《弟子规》所讲的很多条自己都犯了。自己反省、检点改正过失,那以后,她就戒了晚上去KTV歌厅的坏*惯。通过学*以后,她发现其实在KTV场所里面喝酒、唱歌、发泄只是痛苦暂时的结束,就像人吸毒一样,暂时麻醉了自己,清醒以后烦恼会更多。她反省说,比如有一天晚上去完KTV歌厅回来以后睡得就很晚了,第二天起来以后就看这个表,发现离要上班的时间很*了,就赶紧冲出门外,结果冲上了巴士以后走到半路,突然想起,哎呀,自己的考勤卡忘带了,上班没有考勤卡就等于旷工一样,就只好又回到家里面去取那个考勤卡,等她再回头上车的时候路上又堵车,北京市堵车很严重,结果时间托得很晚,上班迟到了。结果整一个上午她的心情都很不好。你想想,就为了晚上去那里狂欢,暂时的去麻醉自己,结果第二天反而心情更不好,她悟到这一点之后知道《弟子规》上讲“斗闹场,绝勿进”,这些热闹的场所真正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后来她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她就回到家里决心要给她父母做一顿饭,以前都是母亲占据着厨房,她今天就发了心,想要给她父母做一顿好吃的。自己*时做饭可能做的少,所以做起菜并不是很熟练,母亲在旁边就很关怀的看着她,就想要帮忙她做些事情、协助她,她自己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就跟妈说,“妈妈呀,今天从头到尾就我做,你这个地盘今天让给我。”这个时候看妈妈微笑的神情,这个女儿的心里也觉得很踏实、很欣慰。好不容易把这个三菜一汤端到饭桌上,父母跟她一起来享用,当父亲夹了一口菜送到嘴里以后,女儿就问父亲,说爸爸呀,今天我做的饭菜做的怎么样啊?好吃好吃,女儿做的菜比她妈做的还好吃!这个父亲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这个女儿自己也反省说,其实我做的饭菜哪比得上妈呢?但是自己用孝心做的饭菜,父母一定是觉得最好吃的。妈妈在旁边也笑着说这回女儿来了,我就该下岗了。

  所以当这个女儿体会到家里的这种父子有亲,亲情的温暖,突然之间她觉得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从KTV歌厅那里得到的,那种孝顺的温情,真正让我们得到幸福快乐。所以她在写给公司老总的信中讲到,说其实孝顺并不难,幸福并不遥远。她在体会中特别表露出自己对公司老总让大家学*《弟子规》的那种感恩之情,那真正是由心而发的,让我们看了都很感动。所以看到一个公司能够用《弟子规》来教导自己的员工,员工在这个公司里面也得到那种亲情的温暖。

  今天我坐在这里静静地想《弟子规》这本书,大年初五我爷爷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经与天地融为了一体,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爷爷的离开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失去了两个亲人,他们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亲人,我与他们都有过那么那么多的回忆。小时侯与他们在一起的情形历历在目,我从来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一句话爷爷我爱你,外婆我爱你。我,对着自己特别亲的人,从来都说不出来,我爱他们,但是我愿意将我的爱放在心理。但是现在的我有那么一丝后悔,后悔我从来都没有向他们表达过我对他们的爱意,小时侯经常粘着他们,叫他们说这说那,听他们年轻时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粘着他们,不再跟他们说这说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经远离了他们,他们不再懂我,他们不会再理解我的想法,这样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有时候,在一起只有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欢声笑语的存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重,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们人生第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也依然如此,只不过,在当今这个物质集聚膨胀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识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钱关系也逐渐的进入人们的情中,在我爷爷去世的这几天,家里已经吵了好几回了,我们家里有四兄弟,这么多年了,我们家的关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许表面上都不是,我们家里应该算是在这几兄弟之间最不好过的一家,我大学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爸妈又没有什么工作,全靠卖苦力挣钱,而其他的几家人,他们的儿女已经出来了,有着稳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没有了那么困难,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妈为人老实,正直,有时候也不会说话,也会被他们欺负,而且吃了亏,还说不出来。大爸他们家跟本就看不起我们家,也许其他亲戚也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家没钱。有时候,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从我记事以来,有时候我觉的亲戚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她也许还不如陌生人来得好,至少陌生人会给以起码的尊重。他们那些大人话说的是相当的漂亮,但是真正为你想的人又有几人呢?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会有这样的一面。有时候我无法说,也无法解释。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人从小就读的书,而我们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师叫我们背这些东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说呢,《弟子规》这本书讲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礼仪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做人。我们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来就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遗臭万年,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一样的,但是在后来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情况。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写,非常简单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但是做一个人真的不容易,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就又是难上加难。记得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过,生活是什么?痛苦与折磨。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的,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坎坷与磨难,人就是在不断的挣扎中成长。而弟子规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该坚持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活着总要做些什么,为父母,为自己,为儿女做些什么,进而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我们这一辈子都在拼搏奋斗,都在为着美好的未来生活,我们渴望着人世间这美好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将它所说的东西认真品味,或许我们会得到让你终生受益的东西。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弟子规》。

  《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一个教育的课本,这个教育主要注重的是家庭的教育,它是以圣贤之道来作为我们指导的方针,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人人通过学*圣贤的教诲、落实圣贤的教诲而能够获得幸福成功的人生乃至于成圣成贤。

  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幸福、成功都要以道德、品行作为根基,道德品行最好的教材就是《弟子规》。许多人会认为《弟子规》是小孩子学的,大人就不用学了吧?那么实际上这种观念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弟子规”这三个字,“规”就是规矩,“弟子”是什么呢?“弟子”是学生的意思。谁的学生呢?圣贤人的学生。所以《弟子规》我们晓得它是根据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来作为整篇的纲目,《论语》里的这句话是这样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一句话是出自于《论语》第一篇《学而》篇里面第六条。所以整个《弟子规》就以孔子的这句话作为纲目来进行开解。所以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弟子规》是孔老夫子要求他的学生的、必须要做到的。孔老夫子的学生,你看颜回、子贡、子路、冉求都是大贤大德之人,都不是小孩子啊,他们都是成年人。所以孔老夫子这个教诲不仅是说要孩子,要去做、要去学,更重要的大人也要去做、也要去学的。我们想要做圣贤人的好弟子,就必须要在这个《弟子规》上面扎根。 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要学*的,都应该学*的。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孔老夫子的教诲,而孔老夫子自己说得很清楚,他也是述而不作,他所叙述的是古圣先贤之道,都是过去老祖宗代代相传的教诲,孔老夫子自己没有发明创造,是转述前贤的教诲,所以这种规矩、这种生活的规范教育就是让我们能够得到幸福、成功的人生,圣贤的根基。

  那我们来细细地分析为什么说《弟子规》是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应该学*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为什么孩子要学。《易经》上有一句话说:“蒙以养正圣功也。”“蒙”是讲童蒙。童蒙养正就是小孩的时候就要给他很好的良善的教育,让他奠定德行的根基,这种是圣人功业。为什么呢?因为祖国的未来就在孩子的手里,如果孩子没有德行,纵然他有科学知识,那么将来必定也会形成让社会混乱的一种力量,他越有科学知识而没有品行是越危险。所以在学校里流传着一句话,说孩子如果是有才无德那是危险品、那是毒品。那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德有才的、是真正的好孩子。现在的社会普遍都强调功利、强调竞争,都以这个利作为行为的准则,如果是这个事情有利的,那么大家趋之若鹜、大家就去做了;如果没利大家都不愿意干。那么久而久之,在利面前人们就会忘记了道义。

  我记得小的时候,我有一次犯了一个错误,那是什么呢?我小时候很喜欢集邮、很爱邮票。邻居家的小孩刚好他也很爱集邮,所以我们两个小孩就成为了朋友。结果当我看到邻居家小孩的邮票都很珍贵、

  都很漂亮,心里面就起了贪念,就想着方法怎么样把对方的邮票骗到手。我的年龄比邻居的孩子大一些也有一些口才,所以邻居的孩子都很听我的话,我就拿着自己普通的邮票跟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就开始跟他招摇撞骗了,说我这个邮票多么多么珍贵,你那个邮票其实也并没有那样珍贵、也是很普通的,你如果愿意换,我可以跟你换,结果就这样子,把邻居家的孩子的邮票都骗到我这个集邮本上了,我的普通邮票都给了他。结果大概过了一、两个礼拜,有一天,邻居家的父母就找到我们家来了,因为这个邻居家的小孩可能有一次把这个邮票摊给他父母看,结果他父母看了以后大吃一惊,为什么珍贵的邮票都不见了,换成是普通邮票?所以一问之下,就把我这个骗局给问穿了,找到我的父母。我记得当时我的母亲看到我这样的一种行径,心里面非常沉重,她二话不说,就把我所有的骗来的邮票还给了邻居,而且那些普通邮票也都不要了。然后当邻居父母走了以后,母亲就很严肃的用一种很*淡但是又含着严厉的口吻对我说:“茂森,如果你要再发生这样的情形,那么我就要把你的这些邮票通通烧掉了,因为我不想你因为邮票而道德品质堕落。”虽然母亲只是简简单单一两句话,可是自己就觉得非常的羞愧,真正是《弟子规》所讲的“德有伤,贻亲羞。”我还算是有一个优点,听父母的话。“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于是就向父母保证,今后在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情况,一定要做人要做得正直。

  这是我小学时候发生的情况。自从那一次父母给我的教训以后,我再也不敢用这种欺骗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弟子规》上讲“过能改,归于无。”所以父母有这样的`一种教育的意识可以帮助孩子不要走歪路,如果说一个父母在这种情况下会纵容、包庇自己的孩子的话,那么你想想,我哪里可以说坐在这里跟大家大谈《弟子规》呢?一定是一个道德堕落的一个人了。这种情况都是在孩子萌发出微小的不正念头的时候,就应该帮助孩子去杜绝掉。如果纵容、包庇、没有好好的正确的引导孩子,将来可能会酿**生的悲剧。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心目中,假如他只有利而没有义,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我们曾经看到一则新闻报道:一个十三、四岁的孩子,他为了获得一个手机,家里穷,没有钱买手机,为了获得手机,竟然把他的父亲和母亲双双都毒死了。为什么要毒死父母呢?因为毒死父母之后才有一笔人寿保险金,他想用这个人寿保险金去买手机。这些都是令人发指的而又真实的案子。起点、追究根源,都在于从小失掉了伦理道德的教育,一个家庭没有教育家庭会堕落;一个社会如果没有伦理道德教育,这个社会必定是混乱。所以我们希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用什么方法能够达到呢?用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便是最好的方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根源在于人心,人心都能够向善、都能够遵循伦理道德,这个社会、这个世界不就是太*盛世了吗?而要转化人心就要靠教育。

  所以*古代的经典,像《礼记》《学记》这篇文章就讲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对国家来说重要啊,对世界来讲也是重要的,特别是在利与义面前一定要懂得分判清楚,如果脚跟稍微不稳就容易堕落。那我们看到美国摩根斯坦利(音译)、著名的投资银行,一位华裔女副总裁,这位女副总裁的工资是相当丰厚的,可是这在前些日子被发现原来她暗中用公司的内幕消息来进行交易,跟她的丈夫跟她的家人联手进行内幕交易,这是一种严重违法行为。这个女副总裁是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一个颇具资历的高级公司的领导,没有理由干出这种违法的事情,所以法庭对她判处了十八个月的监禁,给她罚款非常重,公司也把她开除了。所以你看,一夜之间,就搞到身败名裂,就搞到倾家荡产。

  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深厚的伦理道德根基,这是古人讲的没有读圣贤书之过啊。所以在利益和道义之间,这种黑白分判的时候,她不能够站稳脚跟,为了这些贪取一时的财利牺牲自己的品德,牺牲品德的结果便是身败名裂。所以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财富,一个君子绝对不会用贪取的手法来赚取钱财,他知道、他会安分守命,这是有德君子之所为。而《大学》上讲“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这个财富就像一棵树的枝条、花叶,看起来是很不错、很美,但是它的根是要扎在土地里,扎得深这个树木的枝条、花叶才得以长久,那个根是什么呢?是德。德是根本,有德的人他自然就有财。无德的人如果有财,反而很快就变得家破人亡、倾家荡产。所以孩子从小就要给他培植这种道德的理念。而道德的根本是什么呢?道德的根本是孝道。《孝经》上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孝顺父母这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的圣贤教育都从教孝开始教起。而《弟子规》可以说从头到尾就是教一个孝字,这个孝是根基。而一个人懂得了孝了,他的德就开展了,他的人生态度就能转变了,而幸福就随之而来了。

  那么在教《弟子规》这方面的工作,*安徽省*汤池镇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做得非常好。他们两年来就用《弟子规》来教化汤池镇的四万八千居民,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民风大大的改善,人们有礼了,孩子懂得孝顺父母了,夫妇和顺了,犯罪率大大减少了,离婚率也大大的减少了,这是两年我们就看到《弟子规》教学这种效果。而他们讲《弟子规》最重要的是从孝道下手:

  有一位汤池镇第二中学的初一女学生,这位女同学她的性格是很内向、很孤僻,脾气也不是很好,跟她的母亲常常都会吵架,跟同学也没有办法和睦,现在这样的孩子多不多?也真不少啊。常常就找她母亲的毛病,每次跟她的母亲吵了一架,她心里也很痛苦,自己暗地里在那儿又哭,所以没有一个道德理念在心里,她自己也苦、家人也苦、同学也苦。后来有一天,这位女学生听说在庐江文化教育中心有《弟子规》的课,在教室里听了一堂《弟子规》的课以后,这堂课正好是教孝道,听了之后她就明白了,她自己认识到自己错误,知道什么呢?妈妈原来是爱我的,我对妈妈这种无理的态度是不对的,自己为什么会这么苦恼呢?因为《弟子规》上没做到,所以自己会这么苦恼。《弟子规》上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自己没做到反而会埋怨父母,这个是自己不对啊。哪怕是父母真正有过失,你看《弟子规》上教“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父母有过失、犯了错误,我们要劝谏父母,那个态度“怡吾色,柔吾声。”都要用温和的脸色、用那种柔软的声音来劝导。这父母有过都要这样子,那何况是父母*时没过、我自己在耍小脾气,那还大哭大闹,这叫做无理取闹嘛。

  所以她、这个女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忏悔。怎么忏悔呢?“过能改,归於无。”她首先想到要回家为她父母做一餐饭,*时都是母亲做饭,自己都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所以她就下了决心要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向父母忏悔。当她回到家里,她买了一些青菜,做好了一顿饭。等她的父母下班回来,她母亲回来,女孩子就在门口守候,母亲刚进到房间,她就在门口向母亲深深鞠了一个九十度的躬,然后跟母亲说,“妈妈,您辛苦了。”这个妈妈听到自己的女儿这样一句话,又见到女儿向自己鞠了一个躬,这个心里七上八下的,为什么呢?原来从来没有看到过女儿是这样子的。女儿今天是怎么回事?又看到这个女儿拉着妈妈的手跟妈妈说,“妈妈呀,请你闭上眼睛,我拉着你走,我让你看一样东西。”这个母亲露出了一丝微笑,这个女儿要跟我玩什么游戏呢?就很欣然的闭上了眼睛。

  这个女儿就拉着她妈妈走到了饭厅,然后这个时候请母亲睁开眼睛,当这位母亲一睁开眼睛,看到满桌子的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泪水就已经快要掉下来了。当孩子要吃饭的时候,很*惯的先拿起筷子来夹菜,可是刚准备夹的时候突然想到,哎哟,昨天我听的《弟子规》上面讲了,“长者先,幼者后。”这个筷子马上夹起的菜马上放到了妈妈的碗里让妈妈先吃。所以这一顿饭下来,母亲都是含着泪。等吃完饭,这个女同学把碗筷都收拾干净,然后端着温泉水,因为汤池它有温泉,当地的居民都很喜欢打温泉水来泡脚,这个女同学就端着一盆温泉水为她母亲洗了脚。这个时候她母亲就不断地流眼泪、非常的感动,这个孩子这个时候心里面也非常的感动,抱着她母亲都痛哭起来,向妈妈忏悔说,“妈妈呀,我是一个坏孩子,我不明白怎样来爱你,以前我都是太任性了,以后我再也不会让你生气了。”这些都是这个孩子写给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老师们的感谢函里面讲到的。这个孩子从那以后,真的懂得孝顺父母了,发现原来妈妈真的太爱我了,当她走到学校的时候,她也对同学们都谦恭有礼,主动地向同学们打招呼,同学们都发现这个孩子怎么变了?变得这么彬彬有礼、变得这么谦顺了,于是同学们都跟这个孩子和睦起来,没有像以前关系那么紧张。

  所以当这位同学在写给中心的老师们的这个信中最后说道,她用一句真情的话说“《弟子规》我爱你。”她真正的发现《弟子规》原来可以帮助她得到人生的幸福快乐,而这个人生的幸福快乐总在我们一念的迷惑或者觉悟之间。当我们迷惑的时候就会看到别人都是错的,我都是对的,样样都要挑别人的毛病,就跟别人对立了,连自己的父母都好象变成一个对立的不能够互相交流的人了,这个隔阂、代沟就随之产生;而当我们一念觉悟的时候,用圣贤的教诲改变自己的心态,看到别人其实都是好人,原来自己有毛病啊,错的是自己啊,反求诸己以后,这个忏悔的心、原谅别人、宽恕别人的心、对别人的爱心随之就生起来了,这个时候发现妈妈是爱我的,原来爸爸是爱我的,原来所有的人都是好人呐。你看看,妈妈还是原来的妈妈,同学还是原来的同学,自己的观念一改、一念之间就从苦恼的世界进入了幸福快乐的世界里了,这就是教育的功。

  试想想,这个女孩子如果她没有听到《弟子规》教育,那么任由着自己的*气、任性来成长,等她长大以后,自己的这个*气已经变得根深蒂固了,所以她走入社会,在工作里面她跟领导的关系、跟同事的关系一定不可能处得好;当她以后结婚、跟她的先生结合在一起,又怎么可能有幸福快乐呢?常常都是看别人毛病,自己任性嘛;以后如果又生了孩子,这个孩子能教得好吗?所以要知道一个孩子他的成长,如果没有这种良善的教育,吃亏的绝对不只是这一个孩子啊,他会影响了身边多少的人,影响到孩子的下一代,所以孩子要学《弟子规》。

  我们再来看看为什么大人也要学《弟子规》?《弟子规》很多人认为这是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当然这是很重要的,未成年人是我们祖国的下一代,必须要接受道德教育,那么现在成年了的人要不要接受这个《弟子规》教育呢?更是要接受《弟子规》教育。当我们有优良的品德的时候,自然就能够招感有幸福的人生,有成功的事业,他能够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走到哪里都能受人尊敬,这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吗?所以不管您现在做什么行业都要学*《弟子规》。你看孔子教学,他讲四门教育:第一是德行教育;第二是言语;第三是正事;第四是文学。四门教育首重德行教育,而《弟子规》正是最好的德行教育,这是不管你做什么行业,行业是后面讲的第三条正事,第二条言语是教我们如何说话、如何跟人交往,这《弟子规》也谈到这个问题,所以德行和言语成就了以后,这个正事才能够

  真正成功啊。正事是我们所从事的行业,那是行行都出状元。为什么?他有根。他的事业有根,将来才能够发达。文学是讲文艺生活、精神生活这方面,他的情趣爱好,因为有了德行,这个根基能够很高尚。

  我们看到北京有一个汇通汇利企业,这个企业的老总在自己的企业一百多员工里面推行《弟子规》教育,结果发现,过去非常难管的企业现在非常好管了,员工们都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所以做老板的不用去那里细致的去管这个员工,因为员工自己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体制。我看到这个企业的一些员工学*《弟子规》的心得:

  其中有一个、一位女士,年轻的女士,她在分享她学*体会中说到,没有学*《弟子规》以前很喜欢下了班就去KTV的那些歌厅里面唱歌,一唱唱到很晚,父母很担心自己的女儿,那这个女儿不但没有体会父母的那种关怀,反而赌气说不要你管。这是在没有学《弟子规》之前这么一个状况,后来在公司里面学了《弟子规》,结果发现了,哎呀,原来自己很多毛病,《弟子规》所讲的很多条自己都犯了。自己反省、检点改正过失,那以后,她就戒了晚上去KTV歌厅的坏*惯。通过学*以后,她发现其实在KTV场所里面喝酒、唱歌、发泄只是痛苦暂时的结束,就像人吸毒一样,暂时麻醉了自己,清醒以后烦恼会更多。她反省说,比如有一天晚上去完KTV歌厅回来以后睡得就很晚了,第二天起来以后就看这个表,发现离要上班的时间很*了,就赶紧冲出门外,结果冲上了巴士以后走到半路,突然想起,哎呀,自己的考勤卡忘带了,上班没有考勤卡就等于旷工一样,就只好又回到家里面去取那个考勤卡,等她再回头上车的时候路上又堵车,北京市堵车很严重,结果时间托得很晚,上班迟到了。结果整一个上午她的心情都很不好。你想想,就为了晚上去那里狂欢,暂时的去麻醉自己,结果第二天反而心情更不好,她悟到这一点之后知道《弟子规》上讲“斗闹场,绝勿进”,这些热闹的场所真正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

  后来她明白了要孝顺父母,她就回到家里决心要给她父母做一顿饭,以前都是母亲占据着厨房,她今天就发了心,想要给她父母做一顿好吃的。自己*时做饭可能做的少,所以做起菜并不是很熟练,母亲在旁边就很关怀的看着她,就想要帮忙她做些事情、协助她,她自己看到母亲这个样子就跟妈说,“妈妈呀,今天从头到尾就我做,你这个地盘今天让给我。”这个时候看妈妈微笑的神情,这个女儿的心里也觉得很踏实、很欣慰。好不容易把这个三菜一汤端到饭桌上,父母跟她一起来享用,当父亲夹了一口菜送到嘴里以后,女儿就问父亲,说爸爸呀,今天我做的饭菜做的怎么样啊?好吃好吃,女儿做的菜比她妈做的还好吃!这个父亲已经乐得合不拢嘴了。这个女儿自己也反省说,其实我做的饭菜哪比得上妈呢?但是自己用孝心做的饭菜,父母一定是觉得最好吃的。妈妈在旁边也笑着说这回女儿来了,我就该下岗了。

  所以当这个女儿体会到家里的这种父子有亲,亲情的温暖,突然之间她觉得原来真正的快乐不是从KTV歌厅那里得到的,那种孝顺的温情,真正让我们得到幸福快乐。所以她在写给公司老总的信中讲到,说其实孝顺并不难,幸福并不遥远。她在体会中特别表露出自己对公司老总让大家学*《弟子规》的那种感恩之情,那真正是由心而发的,让我们看了都很感动。所以看到一个公司能够用《弟子规》来教导自己的员工,员工在这个公司里面也得到那种亲情的温暖。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字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字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当怀念已成*惯,我们固执地怀念往昔,是因为风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罗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我们倾听的不再是单薄的音符,而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是一首乐章。而青春,更是乐章中最富于变化的音符,跳动在每一根琴弦上,弹奏着少不更事,弹奏着年少轻狂,弹奏着离别过往——军营民谣记录了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留下了无悔青春的印记。

  《弟子规》,若人们能依教奉行,道德可兴,和谐之境*矣!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所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策而成。具体列举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和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村仁修订改版,并改名为《弟子规》,它自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乡的最佳读物

  。我们刚刚学完两篇,虽然这两篇不足二百字,但却教授和教育了我很多事物。比如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信用。其中还讲了对待父母要:“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讲的意思是:父母有事叫你,应赶快答应去做,不要拖拉懒散,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如果我们如实的做到了《弟子规》中的“美”与“德”,那么我们这个社会会非常的和*,充满着礼貌与爱;如果做到了,这个社会,甚至这个世界将不会有战争,不会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了。

  上一年级了,王老师让我们学背《弟子规》。让我们从《弟子规》中学*做人的道理。妈妈帮我一起学*《弟子规》。

  《弟子规》让我更懂礼貌

  我从小就腼腆,妈妈让我和叔叔阿姨打招呼我总是做不到,妈妈很生气。我也很不开心,因为我不明白妈妈为什么老是逼我去做我不喜欢做的事。后来学了《弟子规》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明白了要听妈妈的话,做个孝順听话的孩子;要学会孝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喜欢你。现在在家,妈妈一叫我,我马上就答应;妈妈让我帮她去买东西,我也不磨蹭,高高兴兴帮妈妈的忙;见了妈妈的同事还有小区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我主动打招呼。妈妈可高兴了,说我学了《弟子规》更懂事了。

  《弟子规》让我更自律

  刚上一年级的时候,在教室里,同学们的橡皮掉到地上,我看见好的就拣起来带回家。妈妈怕我偷小朋友的东西,告诉我“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妈妈还说,弟子规里有“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的道理。现在,我再也不拿别人的东西了。

  妈妈说,《弟子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的经典,我以后不光要背会,还要按照上面讲的道理去做事,争取当一个三好学生。

  《读弟子规》教会了我许多,使我更加孝敬、尊重、体会别人,其中“出必告,反必面”使我懂得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告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在一次放学事件中,使我深刻得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

  一天放学后,我想去上一次厕所,可是我想起了上次因为上厕所,妈妈来接找不到我,在学校食堂、操场来回找了好久,当妈妈气喘吁吁找到我时,我心里很愧疚。所以我有点担心:万一这次妈妈来接我,又找不到我怎么办?她一定会很着急的。正在这时,我想起了《弟子规》中的“出必告,反必面”。我赶紧跑到一个同学面前,让他在我妈妈来时通知下她我在上厕所。

  我走出教室,去上厕所,可是心里却像有只小鹿在乱窜,忐忑不安:我同学知道我妈妈长什么样吗?他会通知到我妈妈吗?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4)

——《弟子规》学*心得菁选

《弟子规》学*心得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学*心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学*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等仁和,要时常亲*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以上这些事是学*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要经常学*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字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字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当怀念已成*惯,我们固执地怀念往昔,是因为风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罗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我们倾听的不再是单薄的音符,而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是一首乐章。而青春,更是乐章中最富于变化的音符,跳动在每一根琴弦上,弹奏着少不更事,弹奏着年少轻狂,弹奏着离别过往——军营民谣记录了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留下了无悔青春的印记。

  《弟子规》,若人们能依教奉行,道德可兴,和谐之境*矣!

  今天我坐在这里静静地想《弟子规》这本书,大年初五我爷爷去世了,昨天他老人家已经与天地融为了一体,我的心情是十分复杂的,爷爷的离开让我想起了我的外婆,外婆是在我高三那年走的,就这一年多的时间我失去了两个亲人,他们都是我人生中不可磨灭的亲人,我与他们都有过那么那么多的回忆。小时侯与他们在一起的情形历历在目,我从来都没有对他们说过一句话爷爷我爱你,外婆我爱你。我,对着自己特别亲的人,从来都说不出来,我爱他们,但是我愿意将我的爱放在心理。但是现在的我有那么一丝后悔,后悔我从来都没有向他们表达过我对他们的爱意,小时侯经常粘着他们,叫他们说这说那,听他们年轻时那些过去的人,过去的事,我以为我会一直这样下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不再粘着他们,不再跟他们说这说那,好像我的世界已经远离了他们,他们不再懂我,他们不会再理解我的想法,这样我们越来越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有时候,在一起只有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欢声笑语的存在。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重,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古人眼里,孝道是我们人生第一件必须做的事情,也是最重要的事情。现在也依然如此,只不过,在当今这个物质集聚膨胀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利益的存在,而情的意识也慢慢的薄弱下去,刺裸裸的金钱关系也逐渐的进入人们的情中,在我爷爷去世的这几天,家里已经吵了好几回了,我们家里有四兄弟,这么多年了,我们家的关系并不是像表面上看的那么和睦,或许表面上都不是,我们家里应该算是在这几兄弟之间最不好过的一家,我大学才刚刚开始,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我爸妈又没有什么工作,全靠卖苦力挣钱,而其他的几家人,他们的儿女已经出来了,有着稳定的工作收入,有的已经结了婚,有了孩子,家里的经济情况没有了那么困难,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我爸妈为人老实,正直,有时候也不会说话,也会被他们欺负,而且吃了亏,还说不出来。大爸他们家跟本就看不起我们家,也许其他亲戚也是这样的,因为我们家没钱。有时候,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会是这样,从我记事以来,有时候我觉的亲戚这个词并不是什么好词,她也许还不如陌生人来得好,至少陌生人会给以起码的尊重。他们那些大人话说的是相当的漂亮,但是真正为你想的'人又有几人呢?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社会会有这样的一面。有时候我无法说,也无法解释。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人从小就读的书,而我们现在却很少有人知道(包括我自己,如果不是蔡老师叫我们背这些东西,我也不知道它是何物)怎么说呢,《弟子规》这本书讲的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礼仪孝都在里面,思想宗旨都是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学会怎样做人。我们都是上帝的杰作,人生来就是一样的,那为什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人名垂千古,有人遗臭万年,出生的时候我们是一样的,但是在后来却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情况。为什么呢?那就是后天的教育了。人字非常好写,非常简单一撇,一捺就是一个人,但是做一个人真的不容易,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就又是难上加难。记得我们的高中语文老师说过,生活是什么?痛苦与折磨。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吃苦的,人这一辈子不知道要经历多少的坎坷与磨难,人就是在不断的挣扎中成长。而弟子规就是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该坚持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活着总要做些什么,为父母,为自己,为儿女做些什么,进而为我们的祖国做些什么。我们这一辈子都在拼搏奋斗,都在为着美好的未来生活,我们渴望着人世间这美好的一切,我们都应该坚持着自己的信念,而《弟子规》就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是我们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将它所说的东西认真品味,或许我们会得到让你终生受益的东西。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所称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有序地讲解了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生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礼仪规范,旨在让孩子知仁义、懂礼仪、树品格。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和睦,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是一本指导孩子言行规范的优秀童蒙学读物。

  在《弟子规》里,有二节是我最喜欢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恩欲报、抱怨短;报恩长。”这两节主要内容是: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相互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会有缺陷。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想让别人做成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意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去做,你就赶快也不要别人做。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的也就算了,不要放在心上,要宽大为怀,尽快忘掉它。

  读了这两节,我的心得是:你如果总是去揭露别人的恶行,那么别人就会讨厌你,也会把你的缺点到处去说,或者是他本身对这件事很反感,你还到处去说,这会使他的恶行更重,搞不好还会迁怒与你。你如果知道你的朋友做错了事,你非但不阻止他,也不去劝他,反而陪他一起去做那件事情或者替他隐瞒的话,你认为你是在帮他,但其实是在害他。因为这个小错误他没意识到,将来就会变成不可弥补的大错误,到那时,就算是想改也改不了了。你如果去拿别人的东西尽量拿少一点,要不然她会觉得你占他便宜,别人拿多了你的东西,你不要因为这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这样会显得你小气;如果你不斤斤计较,就会显出你很大方。你看,谁不喜欢大方的人呢?

  别人帮助了你,你要常记在心,并及时报答,如果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不要放在心上,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想着怎么去报复他。我们要想品德好的人去学*,不要和坏的人做朋友。

  读了这两节弟子规,我们又增加了生活的知识。我觉得跟生活上真是息息相关,也说得好有道理。果然古人说的是对的。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日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从现在开始,我要向着上面的学*,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他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长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还有一句印象较为深刻的“心眼口,信

  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 ,值得我们去学*,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

  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去理解,去体会...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只有懂得时刻反省自己,规正自己的人,才有长足的进步。这才应该是人一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希望能给孔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对我们中华民族的思想和文化的形成及发展影响是最大最久远的,孔子不仅用他的言行教育着他的弟子们,同时也给我们后人们留下了深深的教诲。

  为了继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幼儿园组织全园职工学*《弟子规》,在初读《弟子规》时,觉得应该是孩子要好好学*的书。但通过初读《弟子规》书中的入则孝中,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对照自己,想想自己的父母,虽然自己已经很孝敬爹娘,细读《弟子规》后,总觉的`我们以后还应该做到即时父母没有呼唤自己时,也要常常回家,多做家务事,去聆听父母的教诲,与父母说话时和言悦色,声调柔和不要嫌父母唠叨,因为自己也有老的一天,还要做到为父母着想,关心父母的健康,定期带父母体检,对父母的喜好要做到了如指掌,及时过问父母的生活和开心的事情,在*时的生活中不能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多做让父母高兴和顺心的事,及时为父母做事。想想父母对自己的呵护,从初生到**,付出的辛苦真是一言难尽……当我们自己为人父母之后,才开始去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子女的付出是不图任何回报的,做为父母的子女我们为父母做任何的事,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做子女的本分。

  所以说:“对待父母我们不能有任何的借口,忙!忙!忙!”要学会及时的关心自己的父母,知道父母的疾苦和需要,让父母感受到儿女的关心和温暖。在与同事相处时,要做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在与长辈相处时要有礼貌,讲礼节,做到关心幼小,尊重长辈,尤其是遇事不能急躁,耐心对待任何事情,做人做事要诚实守信,诚信待人,在工作,学*中要努力向他人学*,取长补短。同时,还要多利用业余时间多读有益于工作、学*和生活的书籍,不断地提高自身修养、自身素质、充实知识,将中华传统文化落实到行动中。

  我们要用孝心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让“百事孝为先”成为每个人的行动,教育子女延续古人的优秀传统文化,把《弟子规》发扬光大,让中华儿女在孝敬父母的同时,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学会孝敬社会,知道如何做人的道理。

  春节之前,我回娘家遇到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老叔。我们一见面他就问我三个问题:“1,想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吗?2,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吗?3,想让自己的工作一帆风顺吗?”当时我在想,这不都是废话吗,谁能不想啊!但是嘴上敷衍的回答:“想。”然后他说:“那太容易了。”此时心里除了怀疑还是怀疑。接着他递我一本书《弟子规》,并告诉我尽快背会再落实行动,然后让孩子也照着做,就OK了。

  好在年前闲着没事,我硬着头皮开始看这本书,一边看原文一边看解释。第一章是“入则孝”,我越看越惭愧,连最起码的孝顺都没做好,竟然还自以为是这么多年。原以为对老人,只要给她们钱,她们就高兴了,其实不然,他们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体贴。如书中所说“冬则温,夏则净,晨则省,昏则定……”当我背会“入则孝”后,让女儿拿着书检查我背的是否正确,在我背完的时候,女儿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并且给我加个问题:“号泣随,挞无怨。”是什么意思?我仍然对答如流,这时她小声说:“真厉害”。接着我开始背第二章,照例让她考我,我仍然很顺利,这次女儿不服气的拿起《弟子规》说:“我明天就能撵上你”。果然当我背到第四章时,她已经把一本书(共七章)都背完了,身教大大胜于言教啊!

  一边学*《弟子规》一边落实行动,快到春节了,亲自帮三位老人买衣服,办年货。无论是回娘家还是婆家,彻底改掉了往日的“懒”的毛病。三位老人看着我的变化,脸上露出比以往更幸福的笑容,老公也对我越来越满意,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变化女儿都看在眼里,当她和我大声说话时,她会用“怡吾色,柔吾声”来约束自己,当她感到学*太累,想懈怠时,她会用“亲所好,力为具”来鞭策自己,第一次月考尽管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已经由原来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这是我最想看到的,无论她做什么,只要尽力就好。

  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弟子规》的力量很神奇,但这种神奇的力量只对接受它的人生效。我学*这本书接*四个月,受益匪浅,愿看到这篇日志的朋友能有所触动。相信《弟子规》能帮您圆幸福美满人生之梦!

  “孝”自古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倍受重视,是一个人为人之根本,也是每个人必须认真学*的。

  父母一生为子女操劳,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父母尊重理解,更要从自身小事做起,为父母分忧解愁,尽孝道,做好为人子女的本份。

  弟子规开篇第一章就讲到孝,可见孝的重要性,可能有人认为弟子规中讲的`孝已经不在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但其中为孝的精神本质是始终不变的,需要我们认真学*,并结合当今社会和个人的家庭进行落实。“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从弟子规所述内容上看,实际上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被忽略,关于“孝”的很多事情我们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少,所以我认为,对于行孝,一定要能够知道而做到,只有做到了才算真正和孝,知道而不做到,反而比不知道更要批评。而且要注意细节,从周围的小事做起。对于其他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尽孝道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向周围做的好的人学*,结合自已的家庭情况,合理处理和父母之间的问题。供养父母是基本,与父母多沟通交流,更能体现孝的真谛。很多现代青年和父母关系紧张,抱怨有代沟,尽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不管父母做什么说什么,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子女好,毕竞想害子女的父母还是世间罕有的,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你的尽孝的态度。

  我们应努力做到能尊新,不辱亲,能养亲。为自己立人生,为别人做榜样。

  《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学期,我校掀起了学*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

  我在开始时觉得学*《弟子规》枯燥无味,我想:难道我们还学*古代人跪来跪去吗?但是,经过后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内容,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诚信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想、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相反,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起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学们,晏殊的这则故事不就是大家应当学*的典范吗?我们缺失的不也就是这种精神吗?

  同学们,诚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够驶向希望与快乐的航船,它是一个能扇动我们伟大理想的风筝与翅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学,不要犹豫,拿起《弟子规》,跟着我一起去享受诚实守信带给我们的宝藏吧!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仁者,也就是说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 我们应该亲*这样的人,特别要有意识地亲*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交朋友的情况,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应该和那些有仁的人交往。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

  《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如果真正是仁者,那么大家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看到他非常敬畏。什么是仁者呢?“言不讳,色不媚”他说话的时候非常地正直,他不会是花言巧语,不会是嘴上一套说得很好听,口蜜腹剑,仁者应该是实事求是说话,非常直率地说话。色不媚,也就是他的举止、他的行为不会很献媚。换句话说,仁者不会拍马屁的,他不会溜须拍马。

  我认为的仁者有几点:

  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爱爱人也,首先要有爱心。

  第二、这个人应该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由着自己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会的秩序、不管社会的道德,这是不行的。

  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的修养。

  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有知识。勇,你要有勇气、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言,你要会表述、会表达,按照圣人之言来表述、来弘扬这种仁义的思想、来推广这种仁义的道德。必须智、勇、言兼备,同时还不够,你还要奉行中庸之道,你不能走极端,你必须中庸之道来强调一种和谐、*稳、雍容的这样一种境界。

  最后一点,仁人,也就是仁者具备了品德的人,要有具体的行动和行为,你不能自己关在门里大讲仁义道德,或者就在课堂上讲仁义道德,或者说就把它作为书面上的一些教条,不行,你要有行为,这是仁者的要求。

  《弟子规亲仁》篇告诫我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为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你能够亲*仁者,那么无限好,是最好最好的事情,你的过错会每天比每天少一点,因为你接*的都是仁者,都是行为很好的人,那么你参照他,你会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个地方做得要改正。所以,你的过错就会越来越少,而你的品德就会与日俱增,你的品德修养会一天比一天高,这叫德日进。你如果不亲*仁者,你就有无穷无尽的坏处,什么坏处?小人*,如果你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接触的是小人,小人就会乘虚而入,会进到你的社交圈子里,这样的话小人就会影响你,你就会被小人的这种不良的言行、不良的行为给污染,结果你一百样的事情都会坏掉。

  《弟子规》的亲仁部分的要义。对于我们今天教育来讲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今天认真并且朗读了《弟子规幸福教育手册》,每一次读过之后都感触颇深,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很经典,更值得我们学*。

  孩子自上初中学*《弟子规》以后,改变很多,每次父母出门,孩子都会叮嘱路上慢点,知道了关心父母。从以前的顶嘴到现在的微微一笑,知道了父母都是为了自己好。

  花钱方面知道心疼父母挣钱不容易,不买奢侈的东西,也不比吃穿,真的很欣慰。

  当然也有许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希望以后通过继续学*《弟子规》慢慢地一点一点改正,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健康快乐成长!

  《弟子规》学*心得:孩子成长路上“引路人”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5)

——《弟子规》学*心得菁选

《弟子规》学*心得(集合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到底应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弟子规》学*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张老师您好!

  自那天接到您的电话,我的心情很是沉重,闭上眼睛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做得不够好,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我已经向孩子作了道歉,并与孩子约定好一周至少有两次心灵上的沟通。

  在此也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歉意,感谢有您的陪伴和教诲,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在这个假期里,我和孩子一起学*了弟子规幸福教育手册,从中悟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古人训诫,彻头彻脑给世人以警醒,深深体会到做人首先要端正德行,好的品德是做人之根本。

  从学*弟子规以来,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小心眼、任性变得大度了,遇事能够沉着淡定,不再那么浮躁。在家里本来就很乖巧的她变的更加懂事,常常没有大人刻意安排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垃圾、帮我洗小件衣服等,每次和她一起出去,重的东西都是她争着提。

  弟子规教导说好话、做好事,她懂得了说话的语气方式和技巧,比如,这个假期我接她回老家,见到姥姥先给个大大的拥抱,当姥姥把饭菜做好时说:也不知道咸淡味道如何,孩子马上接上说,咸淡都好吃,只要是姥姥做的什么都好吃。老人听了这话心里很是高兴,连声夸她越来越懂事了!

  这些都是她学*弟子规以来得到的提高!最关键的是,由于这段时间对她的关心和教育不够,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所变化,经过我们之间深情的沟通之后,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担当,向我做了保证,以后有什么事情首先要告诉妈妈,和妈妈进行沟通,多听家长的意见,以后会用自己的行动向我证明她的决心,在学*上会更加努力,多向学*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自己!

  相信有您的深切关怀和教导,孩子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把不好的东西彻底清除掉,把好的优点继续保持下去,力争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没有深入学*,不知其深浅,我是越来越觉得自己的无知,越学越觉得自己的浅薄,慢慢地发现贪大不精。此时,我明白了“一门深入。长期熏修”的真正道理,也坚定了我用《弟子规》去规范孩子与我的行为,做一个有德、有才的人。现在的孩子,迷茫、无聊、空虚,没有目标。孩子的心灵没有寄托,没有寄托的心灵是不可能安稳和充实。为孩子找一个心灵的家园,让孩子的心有一份寄托,是我们现在的当务之急。而构建什么样的心灵家园,给孩子和自己的心灵浇什么样的养分,就一一摆在我们的面前。中华传统文化是最好的机床和养分,而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孝”,夫孝德之本。“孝”是德育的“根本”,构建孩子心灵的家园,应以“孝”的培育为本?让孩子的心灵归附在“孝”上,在“孝”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一、在孩子中推展《弟子规》和《孝经》。中华传统文化育德本中,《弟子规》和孝经》是孩子养正的最好读本。孩子学《弟子规》时,要一门专入地去修*。从背诵、抄写、讲解、力行、分享这几步去专心学*,诚心念,常说善恶只是一念之差,养成善念,在做悖之事时,这些善念就会提醒你,使你时时警惕自己不去做坏事,长此以往,善行多了,恶行少了,心灵就干净了。《资治通鉴》里有一句话“行有不止,乃成君子。”长期去学*《弟子规》,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力行,力行后分享自己的感受,倾听别人的分享,找出自己的差距,努里向别人看齐。让我们的心灵家园拥有更多健康、积极的精神。

  二、学*《弟子规》要放宽心量,这是学*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心态。心怀诚敬心和感恩心,心量放宽了,才能容下《弟子规》的一切。不要还没有打开《弟子规》,没有了解和深入体会《弟子规》就带着分别心去对待《弟子规》怀疑它,带着有色的眼光去评判它,你怎么能深入体会和感悟到它其中的精华,又怎能分辨出其中的?可见,心态很重要,把心态方正,不偏不倚,认真学*,心有怀疑,随时记录,找名人名师求解,以求得到正确的意义,真正学好学透,用心去感悟,才能找到其中的精华,分析出其中的糟粕。才能真正地学好《弟子规》,并用之以孩子的德育中去。

  三、推展《弟子规》时,要能克服障碍,坚持正确的事情。有时,我在推行《弟子规》时会听到家长怀疑的声音,说“《弟子规》是不是太呆板了,把我的孩子都教儒腐了,孩子没有个性了,哪来的创造力,整个人的竞争意识都没了,将来在社会上怎么生存?”等等疑问,其实,所有的这些疑问只是家长没有深入了解《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深入学*《弟子规》,你就不会有这些疑问了。其实,《弟子规》就是一部行经,就是培养孩子良好*惯,别无他意,比如说: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这就是在培养孩子待人接物的*惯,比如说:丧三年,常悲咽。“这是在培养孩子的恭敬心和感恩心,实际就是我们常说的爱心培养,先人虽然不在,但我们应缅怀先人的恩德。你连祖先都不感念,你说你有爱心,那不是骗人的吗?所以说,没有领悟其真谛和精髓,那就先学,再有取舍不迟。《弟子规》不是把孩子的个性没有了,而是把孩子的`个性加以整饰,然后孩子不那么贪心,不那么情绪化,不那么傲慢了。而是懂得格物,致知,有诚意,正心,修身,家齐,进而天下*,这种内涵的个性比张扬个性好的多,孩子以后的成就就要大得多。

  四、抓住《弟子规》中的核心”孝心“,对孩子进行教育,打开孩子的孝心,一切的善心都打开了。一个人不“孝顺”自己的亲人而“孝顺”别人,那是不可能的,试想一下,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你还能说自己有爱心,那不是自欺欺人吗?孝心一开,感恩心,恭敬心就开,感恩心一开爱心就开了,爱心一开,仁义道德都能得到践行。并念念想着去利益别人,把爱不断地传递下去。

  五、让《弟子规》成为孩子的心灵家园,让我们在这个美好的家园里熏陶我们的德行,成就我们幸福美满人生。

  这个学期,我们去二中听取了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讲座,获益匪浅。通过诵读和学*,方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现在看来当时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以来,我才有幸听到老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十分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听过老师讲《弟子规》,我才明白自己的过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机会开始学*中国圣贤的'学问对我来说毕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能够步步精进,就可以接*或达到圣与贤的德行和智慧了。

  我很感恩师父和老师,感恩古代先贤的慈悲和智慧。要报佛恩、报师恩,唯有认真学*《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服务于一切,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如果有机会一定将圣贤书介绍给每一个人,并将这些圣贤先人的智慧传给小孩。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知识,学*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为人子女,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孝顺的人,自从学*了弟子规以后,发现自己其实是一个很不孝顺的女儿。《弟子规》开篇入则孝头两句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汗颜啊,哪一条也没做到。以前在家时,早上妈妈叫我起床,经常装作听不见,直至第三遍听出妈妈要生气骂人了,才极不情愿的答应着起床;妈妈让我刷碗,做家务也及其不愿意,经常推三阻四的;认为父母没自己的见解高等,直至学了《弟子规》才发现原来自己有多么的不孝顺。弟子规里告诫我们对于亲人伤感情的话要忍住,可是反思一下自己,有时觉得自己很有理,就硬是要去力争,现在想想就算是你再有理为此伤了亲情值得吗,赢了理又怎么样呢?伤了我们最爱的人和最爱我们人的心,我们真的赢了吗?家庭的和睦融洽会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会幸福吗?我们的最爱的家人会幸福吗?

  《孝经》里把孝顺父母分了三个等级,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而养父母之身只是最初级基本的层次,所以每个月不管给多少给父母,并不代表你真正孝顺父母,每月给父母钱,确经常指责顶撞父母也是大不孝。

  为人父母:

  已经是为人父母的朋友们,建议先不要拿《弟子规》当做标准,看孩子哪哪都不对而指责孩子,学*《弟子规》不是让我们拿着《弟子规》的`标准去批评指责别人,而是要学*力行《弟子规》让我们身边的人认同我们,使我们的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友善。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所以教育最重要的本质是以身作则。“育者教子使做善也”,教孩子做善良的人。所以不要抱怨孩子不听话,想想我们时如何对待我们自己的父母的,还记得中央台早年的那则公益广告吗?妈妈给自己的母亲洗脚,孩子看见了,也学者打盆水给妈妈洗脚。这就是以身作则的力量。

  还有不要太溺爱孩子,从小就宠着惯着什么家务也不让做,有一天你觉得孩子长大了,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应该帮你做家务时你觉得孩子会做吗?那是谁养成孩子的*惯的呢?所以家长朋友们一定要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所警觉,怎样培养孩子的好*惯,利于孩子一生。

  我读《弟子规》,最有感触的是书中并不起眼的两句话:“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意思是只要是人,就是同类,皆须相亲相爱。我想这部书的作者李毓秀生活在古代中国,这两句话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的美好愿望,期望人人都有仁爱之心,就像上苍覆盖芸芸众生,大地承载亿万黎民一样。

  《弟子规》中的这两句话,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精华不灭,代代传承。我想起了不久前发生的汶川大地震。那次地震使得多少儿童一夜之间无家可归,又让多少小康人家一夜之间变成废墟?与此同时,也唤醒了无数国人的爱心。

  回想5月12日那个夜晚,我们经历的是美丽的梦境,而汶川的人们却承受了一场空前的灾难。事情发生2天后,学校就组织了全体师生献爱心活动。起初我的打算是捐献一元钱,因为我只是一名小学生,并无经济来源。可是当一幕一幕灾情被电视展现,一个一个感人的'故事被报纸披露出来后,我的心情也像电脑软件一样“升级”了,由捐一元钱变成了一定要捐五元钱。那时我想,虽然我只是个小学生,但是仍然有义务帮助那些在地震中受害的人们,一个五元钱不算什么,但是千千万万个五元钱汇集到一起,就会像无数条河流那样,最终汇集成爱的海洋,滋润那片灾难的土地。

  问题出在我这个小学生身份上。不管捐一元还是捐五元,当时我可是两手空空啊。我不是个喜欢向家长要钱的孩子,这曾是妈妈引以为傲的一个理由;所以这次我也不能破例,向妈妈要这5元钱。我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挣来,这样也许更有意义。

  我考虑过帮同学的忙来赚钱,也考虑过替附*杂货店看门来获取“报酬”,但最后还是选了个正规的路子——收集家里的“破烂”卖到废品收购站去。我家搬过两次家,储物间里积攒了大量淘汰的杂物,旧书旧报啦,废金属啦,烂塑料和破皮件啦,等等,倒腾出来要值不少钱呢。可惜我年少体弱,大件的东西搬不动,只能挑拿得动的东西往收购点送。记得我忙了大半天,跑了四五趟,一身灰,一脸泥,最后一趟还差点崴了脚脖子,终于达到了目的:挣了六元四角钱!捐出五元,我还能剩一元四角供*常零花呢。

  捐钱那天下午,许多同学带着从父母那儿要来的钱满面笑容的去了学校,我们班有一个同学一鸣惊人,竟然带了二十元钱去了,我钦佩他们,但是并不羡慕。献爱心的钱不是用来攀比的,更别说那是父母的钱了,所以我对我那沾满汗水的五元钱,还是非常自豪的……现在,汶川已经重新发展起来。是什么力量推动它迅速发展起来的,是爱心,是“天同覆,地同载”的爱心!

  我想,中国人的爱心是源远流长的,读《弟子规》,又一次得到了证明。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我们小学生应该细读《弟子规》。当然,更要用实际行动续写新时代的《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是我们从小就在背诵的《弟子规》入则孝篇的内容。意思是:“如果父母呼唤自己,应该及时应答,不要故意拖延迟缓;如果父母交代自己去做事情,应该立刻动身去做,不要故意拖延或推辞偷懒。”

  这句话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很受用,一直以来,入则孝篇的内容我一直牢牢的记在心上。

  父母对于我们有养育之恩,在孕育我们到出生后的辛勤教导他们费心费力,不厌其烦的对待要传授给我们的每一件事。小时候不懂事,经常会觉得父母重复的话实在是繁琐无味,但长大后细细品味后才发现,他们说的话全部都是为了我们好,为了我们的成长也为了我们以后的道路走的顺畅。对于这样的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爱他们,让他们拥有一个美好的晚年生活。

  虽然现在说拥有美好晚年这类的话有些早,但是爱他们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像前文我提到的那句,在父母呼唤我们时,不应该拖拖拉拉,行动迟缓,应该快速的应答。哪怕有任何事情也要放下,因为他们呼唤我们很有可能是需要我们的帮助或者是有事商讨。在我们小时候,只要一哭闹,他们不管在做什么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来看我们。而现在他们需要我们,我们也要像他们那样快速的赶到他们身边,然后询问发生的事情。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诲自己的时候,态度应该恭敬,并仔细聆听父母的话;父母批评和责备自己的时候,不管自己认为父母批评的是对是错,面对父母的批评都应该态度恭顺,不要当面顶撞。”

  顶撞父母这种事是我们中学生中经常发生的事情。包括我在内都不敢说没有顶撞过父母(在反省后要真诚道歉)。上面提到了父母的.批评和责备,这正是如今我们与父母争吵的导火索。在我看来,父母很多时候的批评和责备都是冠以“爱”名的,他们因为很爱我们,希望我们可以更加优秀,才会对我们的一些行为举止进行批评和责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虚心接受,而不是与他们争吵。父母毕竟大我们很多岁,在人生道路上也有许多经历和经验,有时我们也应该借助这些经验。就算不借助,也要当做一次难得的教诲记在心底,方便传授给需要的人。

  其实有时我们和父母的爱是相互的,只有相互爱对方,家庭才能更加和睦美满。这就是我从入则孝篇中得到的。

  《弟子规》学*心得正文:

在开展《弟子规》为核心的国学教育学*中,通过开班会、分小组讨论、写心得体会、谈心、行为规范训练等多种活动,受到很大教益,其中最大的收益应该是让学生重新审视自我价值,重新定位,找回了自我。下面是他们的一些学*感言:

潘xx: 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早点知道这些道理,也许我的人生机遇会大不相同,我学*《弟子规》有四点体会:

1、做人要懂得感恩;

2、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

3、为人要谦虚;

4、要照准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培养增长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该看他取得什么。”所以我大可不必去羡慕别人取得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是要把“努力学*,积蓄力量,勤奋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目标。

雷xx: 学*了《弟子规》,我懂得了很多道理,它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等,它使我知道原来*时不知道的小细节。 就如“出必告,反必面”,出去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也要跟父母说,这虽然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却也表现一个人的品德,不要让父母担忧和挂虑;“问起对,视勿移”,当长辈问你话时,视线要对着长辈,这个细节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在这个物质泛滥的世界,对于小孩子喝酒又有多少人去理啊!“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说粗口的人何其多,像那些大学生,硕士,博士以骂粗口来泄愤的大有人在,更何况是小孩。 我们是礼仪之邦,不要让文明在现代“暴粗”中流失,真的该好好学*《弟子规》,好好践行《弟子规》。

  春节之前,我回娘家遇到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老叔。我们一见面他就问我三个问题:“1,想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吗?2,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吗?3,想让自己的工作一帆风顺吗?”当时我在想,这不都是废话吗,谁能不想啊!但是嘴上敷衍的回答:“想。”然后他说:“那太容易了。”此时心里除了怀疑还是怀疑。接着他递我一本书《弟子规》,并告诉我尽快背会再落实行动,然后让孩子也照着做,就OK了。

  好在年前闲着没事,我硬着头皮开始看这本书,一边看原文一边看解释。第一章是“入则孝”,我越看越惭愧,连最起码的孝顺都没做好,竟然还自以为是这么多年。原以为对老人,只要给她们钱,她们就高兴了,其实不然,他们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体贴。如书中所说“冬则温,夏则净,晨则省,昏则定……”当我背会“入则孝”后,让女儿拿着书检查我背的是否正确,在我背完的时候,女儿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并且给我加个问题:“号泣随,挞无怨。”是什么意思?我仍然对答如流,这时她小声说:“真厉害”。接着我开始背第二章,照例让她考我,我仍然很顺利,这次女儿不服气的拿起《弟子规》说:“我明天就能撵上你”。果然当我背到第四章时,她已经把一本书(共七章)都背完了,身教大大胜于言教啊!

  一边学*《弟子规》一边落实行动,快到春节了,亲自帮三位老人买衣服,办年货。无论是回娘家还是婆家,彻底改掉了往日的“懒”的毛病。三位老人看着我的变化,脸上露出比以往更幸福的.笑容,老公也对我越来越满意,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变化女儿都看在眼里,当她和我大声说话时,她会用“怡吾色,柔吾声”来约束自己,当她感到学*太累,想懈怠时,她会用“亲所好,力为具”来鞭策自己,第一次月考尽管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已经由原来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这是我最想看到的,无论她做什么,只要尽力就好。

  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弟子规》的力量很神奇,但这种神奇的力量只对接受它的人生效。我学*这本书接*四个月,受益匪浅,愿看到这篇日志的朋友能有所触动。相信《弟子规》能帮您圆幸福美满人生之梦!

  首先我自觉惭愧,这么迟才认识《弟子规》这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今天的学*虽不算深,但是通过学*《弟子规》我受益匪浅。以下选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作简单的学*心得。

  首先通过学*《弟子规》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最简单的做人原则。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善的人对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一定不会好。我很赞同这种教育观念,从小我也是个比较听话乖巧的女孩,对长辈一向是比较尊重,所以在父辈或长者也对我很关心。这点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只有自己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弟子规》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换句话说,我们要孝顺父母长辈,也应善待他人!

  《弟子规》提到“信”说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对于“诚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如果我说过要做的事一次没做到,两次没完成,第三次便不会有人相信你了。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欢在任何场合表现一番。看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内疚。我以前从来没有重视过说话的艺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省自己在说话方面有什么缺点,所以经常会因为自己说话不妥与朋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今天《弟子规》让我知道了,我要刻骨铭心的记得说话不要多说,要说到点上,说得具体明白。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说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句的意思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最后说说生活*惯,《弟子规》道:“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

  学*是不断的,生活更是学*做人最好的*台。感谢《弟子规》巩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训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断都告诫自己有很多不足,谦虚的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并加以改之。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要继续学*《弟子规》的传统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做人。我励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乐观积极的面对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共同学*《弟子规》。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6)

——《弟子规》学*心得体会菁选

《弟子规》学*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弟子规》学*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听了报告之后,我觉得自己许多地方做得不好,不该让父母操心,让父母烦恼。父母为了我付出了太多,我却不能回报他们,想起曾经的举动,心里只有内疚和自责,父母我想对您们说,我对不起您们,总是让您们担心我,我没有尽到做子女的责任,反而有事没事总让父母操心,自己却很少关心他们。有时,总是和弟弟吵架,弄得您们不高兴,一回家总是眉头紧锁,深专注地看着我,我知道我错了。以前我总是认为和弟弟吵架不全是我的错,和父母争辩着,最后受不了,自己到别人家去玩,父母叫也不回家。现在想起当时的行为真觉得很幼稚,为些我很后悔,我想对父母说声:“对不起”。感谢父母的细心照顾,感谢老师的辛苦培养,希望以后不求做到最好,只求做到更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感谢同学的关心帮助,我的同学朋友总是在我最烦恼时,给我提建议帮助我度过难关,每一次的成长都与他们息息相关。在此,我对同学们说:“感谢您们对我的关心与帮助。”最后祝愿爸妈身体健康,天天开心!祝老师工作顺利!祝天下所有人都能幸福!

  开学第一周学校组织教师学*《弟子规》,从《弟子规》总则里,所教导我们的五项要领,都是很值得我们重新来反思。过去我们没有读到《弟子规》,我们不明白;现在我们有机会读到,我们应该重新认识审视自己,学会如何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作为一个人的首要。越读越感到它的确是人生智慧处世宝典。蔡老师的“道”是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德”是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的法则,不违背做人的原则。其精髓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这五伦关系。它教我们如何修身,按修身、齐家、治国、*天下的次第,不修身就不可能齐家、治国、*天下。

  首先要学做人,你要孝顺你的父母,如果你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别人更不会好。常言说:“万善孝为先!”你对父母都不孝顺,那么你就不会是一个善良的人。其次,你要做事谨慎小心,考虑周全;与人相处、交往要有诚信。你要对你周围的.人多关心,友好相处。学*关键要落实行动上,所以教师更要以身作则,学生背诵的弟子规都很熟悉,在*时有个别学生有不好的行为,就按弟子规的内容教育他们,向那些表现好的学生学*,以他们为榜样,所谓:“*朱者赤,*墨者黑。”。学生真正有好的品质,也就是说学会了做人,你才有资格去读书、学*。否则你有了学问也不会对社会做出什么有益的事。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阅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弟子规,顾名思义,这是作为学生的规范,它虽然简短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文明的灵魂,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入人心。这是圣贤之人都应刻苦学*的良言,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精髓,是学生文化的瑰宝。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教育我们首先在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还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和大众交往时要*等仁和,要时常亲*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如果还有余遐,更应努力学*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徜徉在《弟子规》的世界中一天天成长,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句子是: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让你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行动缓慢,父母的命令也要听入耳并且服从。在*时的生活中,我们很少懂得孝敬长辈,反而还是长辈对我们百依百顺,这种行为是极其错误的,是父母辛辛苦苦把我们抚养长大,我们一定要懂得感恩和孝顺。

  我连续两次参加过学*举行的《弟子规》背诵比赛,我有了一个更多时间去诵读,更深刻去理解《弟子规》的过程,这使对我《弟子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它也成为了我的行动指南,将一直伴随着我一路成长!

  今天在班会课我们学*了弟子规的知识,领悟了弟子规的含义,书写了弟子规的精髓。有些同学对这些知识受益匪浅,但有些同学还对这些知识领悟的不太深。对于我来说,这些知识是宝贵的,是我现在做不到的,是我现在缺少的。

  在饮食方面,学校中餐有三种菜,可我很少三种菜都吃,昨天不要这个,今天不要那个,这就是我挑食的坏*惯。在这个方面我就没有做好。

  在孝顺方面,我做的也不是很好,我只不过是偶尔做做家务,有时不做,有时甚至为了一点小事和妈妈吵起来。现在回想起来,心里有着一种愧疚感,妈妈生了我,养了我,对我有着群山般,海洋般的恩,我们却没有一点报答,我们不报答,难道还有理由和妈妈吵架吗?

  在珍惜时间方面,我更没有做到位。每节课下课,有时间不去做做题目,而是去和同学们嘻嘻哈哈;每天放学回来,有时间可以看会儿书,可我不能浪费一点看电视的时间;每个周末,做完作业可以预*或复*,可我却是在看电视。这些不都是在浪费美好时光吗?小学六年时间已如流水般逝去,我们不能再浪费初中三年的'时间了。

  这些都是我做不到位的,需要改正的。从《弟子规》中就可以反映出这些问题,从而改正。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知识,学*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本月青年教师读书的范围是经典名篇,因此我学*了弟子规。

  在道德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人们要向经典学*。《弟子规》在当今真是一本既古老、又时尚的读物。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好老师,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带领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规范我们做人的准则,指明我们做人的方向。

  《弟子规》这本书,从孝顺父母、尊重长辈、兄弟和睦、做事谨慎、诚信做人、德爱相待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细致的`说明,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弟子规》教诲人们首先要有孝顺长辈的心,要有一颗友爱的心;只有一个人的品德上进了,才能做好人,而我们学*的根本就是:人的品德修养。

  《弟子规》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人,应该如何仁爱待人,如何正确地处事,如何分寸有度地接物,它会时刻照耀着我们前进的步伐,丰富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知识的海洋,学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的总纲领是“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只要我们认真学*、认真感悟,就会明白许多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则,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在教书育人这个光荣的事业中,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

  记得小时候首先接触的是《三字经》,总是喜欢和同学比,看谁背的多,背的熟,弟子规学*心得。

  其实那些故事的真正含义都是后来才慢慢明白的。

  来到了巨人培训学校,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这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不得不深感惭愧,这么晚才学*《弟子规》。

  经过几天的学*下来,令我受益匪浅。

  今天就把学*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通过学*《弟子规》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最简单的做人原则。

  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善的人对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一定不会好。

  我很赞同这种教育观念,从小我也是个比较听话乖巧的女孩,对长辈一向是比较尊重,所以在父辈或长者也对我很关心。

  这点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只有自己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

  《弟子规》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换句话说,我们要孝顺父母长辈,也应善待他人!《弟子规》提到"信"说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对于"诚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我说过要做的事一次没做到,两次没完成,第三次便不会有人相信你了。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欢在任何场合表现一番。

  看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内疚。

  我以前从来没有重视过说话的艺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省自己在说话方面有什么缺点,所以经常会因为自己说话不妥与朋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今天《弟子规》让我知道了,我要刻骨铭心的记得说话不要多说,要说到点上,说得具体明白。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说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句的意思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最后说说生活*惯,《弟子规》道:"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

  学*是不断的,生活更是学*做人最好的*台。

  感谢《弟子规》巩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训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断都告诫自己有很多不足,谦虚的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并加以改之。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要继续学*《弟子规》的传统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做人。

  我励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乐观积极的面对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昨天听完报告之后,我知道了要孝顺父母,尊敬老师。

  以前没有学过《弟子规》,所以就对父母很不好,对父母大吼大叫,现在学过《弟子规》和传统文化后,回家家我一定要做一个好孩子,父母叫我做事的时候一定尽力完成,不找借口搪塞,一定做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想对父母说的一句话是“爸爸,妈妈,感谢您们,感谢您们多年来的'养育之恩,我一定会报答您们的。”

  《弟子规》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圣先贤的智慧结晶。它不仅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也要求师长身教在前,率先垂范,成为孩子效仿的楷模。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则,这24个字清楚明晰地告诉我们每个人出尘入世做人的基本准绳。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要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交往时要*等仁和,要时常亲*有仁德的人,并向他学*。以上这些是为人处世的根本,非做不可。如果这些都做好了之后,还能有余遐,就应更努力地学*礼、乐、射、御、书、术等六艺,各种经典,以及其他有益的学问。,

  先立德,后学文。俗话说: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对于一个人,一个民族来说,首先要培养良好的品德,这是根本的东西。因此《弟子规》总序中说,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但长期以来,受市场经济不良影响,我国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过分追求知识技能的学*,忽视思想品德的教育。这种舍本逐末的错误做法使许多人表现浮躁,急功*利,唯利是图,缺乏爱心,没有社会会责任感,甚至身败名裂,违法犯罪。因此,我们必须努力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净化人们的心灵,提倡以德立人、以德兴国。

  从《弟子规》的第一章里,我首先读到了孝道。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千百年来,中国人都讲究一个“百善孝为先”。历朝历代,都很认同一个人如果能够孝顺,那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像“孟子哭竹求笋”、“王祥卧冰求鲤”、“黄庭坚车衣顺母”、“张良为母埋儿”等典故,寓意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孝顺父母、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而这些典故里的人也成为后世学*的榜样,这些事也日益成为流传至今的经典长久不衰。古人所讲的“仁爱孝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特色的思想精华。“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同情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从而形成一种浓厚的家庭亲情,进而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在学*之前,我自认为是个孝敬父母的人。可是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我做得远远不够。以前我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不能常回家看看,总认为多打几个电话,多给父母几个养老钱就算是孝子了。这是何等的认识错误啊!现在我的父母都已进入花甲之年,我应该怎样尽到作为子女的孝道,让他们尽享天伦之乐。现在心中自有了答案。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也可以用弟子规来教育学生。如上英语课时,发现溜号的同学,教师可用《弟子规》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的教诲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改掉不良行为,养成良好的学**惯。批改英语作业,发现学生抄作业,监考、改英语试卷发现学生作弊,教师可以用《弟子规》中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的'教诲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想从《弟子规》学到做人的智慧。人生是一个过程,过得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从这句经文让我明白了要以“德学”和“才艺”为重。把“努力学*,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作为人生的目标。因为如果以外在的物质作为追逐目标,无论多少都不能让人感到真正长久的快乐,这种快乐可以充满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每一个过程,这种快乐我想应该是可以带入坟墓并影响后世的,应该不会让人的一生有什么遗憾。

  总而言之,《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广泛运用,并经过家庭、学校、社会,逐步推广定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应该认真地反复读诵,深入内心,并把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和行为的指南。

  当孩子哇哇坠地时,父母就义不容辞地充当起了启蒙老师的职责。孩子在注视着父母的一举一动而成长着。试问哪个父母不想有个“母慈儿孝敬”的结果呢?所以,孩子的成长家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今天有幸看了《弟子规》光碟,两个孩子的汇报令我深有感触。他们有着相似的童年,而童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的创伤最关键的。他们在父母的谩骂声,摔碗声中长大,想必这样的环境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创伤,他们觉得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都是不安全的,更何况外人。久而久之,那种不安全会尾随着他们,不光对家庭,对社会也有厌恶感,所以到了叛逆期就会对社会形成一定的危害,打架,吸毒,抢劫等等……可以说是无恶不作。我觉得不管是双亲家庭或是单亲家庭,作为父母,要让孩子感受更多温暖,在和谐家庭中生长的孩子,就算是成绩一般,但思想品德很健康。许多单亲家庭,认为家庭破碎了,自己是受害者,感觉全世界都欠了你一样,哪有什么闲功夫再去管教孩子,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想法,自私地为自己而泣的同时,忽略了孩子的感觉。所以,单亲的家庭要更自立,更坚强,更多给予孩子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被父母抛弃,这样孩子的心灵才不会扭曲。孩子只有在“被爱”中成长才是最幸福的,才会更懂得珍惜幸福,才会更珍惜自己的父亲或母亲。

  我的孩子不是很优秀,在生活学*中也存在了很多让我我头痛的问题,但我感到骄傲,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他的品德很好。他很善良,很亲和,很单纯,乐于助人,甚至他相信只要是跟他讲话的人一律都是好人。我想让他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是很美很美的,不用厌恶地生活着,这样舒心地活着,才是我们给他的最好的享受。现在的孩子学*任务很重,许多家长会认为学*好就是完善的,我觉得这是个误区!我个人认为孩子的品德更重要,孩子是品德不是靠嘴巴教育出来的,而是在家长的行为引导下渐渐显露出来的.。很多家长教育孩子:对待家人要和蔼可亲,这是理所当然的。可在教育孩子当中,不应该单单对家人,如果仅仅这样,无疑已经给孩子打上了“自私”的枷锁。我经常会带着孩子乘公交车,当看到年纪较大的老人上车,就让座,在那些个爷爷奶奶的道谢声中,再次表扬他“做得非常好”。从中让他感觉帮助别人是很快乐的事情。所以当孩子去帮助任何人的时候,我都会高兴地小小奖励一下。我认为学会感恩,要先从尊老爱幼的小事做起。作为家长,我们要赏识孩子的每一个优点,并且不断地鼓励他。看到孩子的缺点,我们不要在大庭广众下讲出来,回到家跟他沟通一下,权横下轻重。我想孩子们都会懂事地接受善意的意见或建议的。

  我觉得让孩子增长见识是非常必要的。我几乎每个星期会带孩子出去走走,不是一定要走出无锡,到很远的地方才叫长见识。我是有意识的带上孩子出去观察一些事物。比如,春天的时候我们一起找春天,用美丽的词语描述春天,我们一起来抢答关于春天的词藻;夏天的时候我们一起游泳,一边游泳,一边回忆下英语单词;秋天时,我们一起会拿上扫帚,去小区广场把树叶扫干净;冬天也会一起堆雪人……门前一棵树就能让我跟孩子谈上一年,因为四季的树都是在变化着的。这就增强了孩子的学*兴致。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回到童年,跟他一起成长,想想我们自己在四年级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这时,我们会包容很多孩子的小错误,也变得不再斤斤计较。

  其次让孩子爱上学*也是很必要的。我几乎是跟孩子一起成长的,孩子看的书,我大多都看,然后我们一起聊书中内容,有时还会争辩一番。这样不但能增进感情,主要是能培养起他的学*兴趣。久而久之,他就爱上学*了。但要让孩子保持这种学*兴趣可不简单,家长要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面,让孩子对你有崇拜感,这也就相对地刺激了孩子的求知欲,他就会翻阅大量的书籍来增加自己的知识面。以前我的孩子不爱学*,学*态度不好,一直抱有上学就是为父母而学的心态。我就报名学英语,跟他一起进步,我们比赛,谁进步更快,刺激他的上进心。现在呢总算小有收获,作业也做得很快,做完功课还会自己记得弹钢琴,不用我再催促。我由衷地感到高兴。这当然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还得感谢班主任霍老师,我对孩子也有手足无措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我就会打电话跟霍老师沟通,聆听她的教育心得,每个父母都有这种时候,霍老师让我要适时的调整心态,对待孩子既是朋友又是严师。有时这种分寸确实拿捏不准,所以有时会起到反效果。四年级的孩子已经开始有逆反心理了。老师让我看《弟子规》,我很用心地看,用心地记,真是深有感触的。我们做得确实不够,还有很多很需要学*。当我听到《弟子规》中“凡不言,信为先”,先问孩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后再跟他沟通,说话是必需讲诚信的,做不到的事,可以不答应,但凡答应了,就得不折不扣地完成。我不知道孩子听进去多少,但孩子的表情我知道他知错了。然后我就引用“有则改,无则警”来鼓励他。我的孩子一直说自己有怯场的缺点,所以我会跟霍老师沟通,让孩子不时地在班上进行才艺表演,借此壮胆。所以在此我向霍老师多多学*的同时还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教育。规中有很多我们用得到的东西,虽然我不能像孩子一样地流利地背诵出来,但大多的道理都跟孩子交流过了。现在的孩子在老师的教育下,理解能力甚是了得,每每读来,孩子们解释地都是头头是道。孩子在家中经常念念叨叨“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用人物,须明求;徜不问,即为偷”等等……我在一旁听着,也会跟着一起读。

  教育是一门大学问,教育这个词眼很神圣,学校推崇古颂贤文是良举。《弟子规》在教育孩子们长大后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有智的人,有勇的人。孩子学到的同时,我们家长也在一起学*着......

  在阳光明媚的六月公司在五家渠青湖御园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幸福人生》讲座",我有幸在公司的推荐下参加了这次活动,聆听了专家和爱心人士们的精彩讲座,给我带来了极大的震撼和感动。

  当我进入大厅,对面突如其来的"老师好,您辛苦了!然后一个衣着唐装、面带微笑的女士向我弯下腰来鞠了一个90度的躬,又缓缓站起。"从没感受过的礼节使一向性格外向的我脸刷的一下子红了起来,束手无策地赶忙微笑点头已算回敬。即将给我们主持、讲座的专家们,都是义工,为了推广中国传统文化,为了使更多的人行善积德,为了我们的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他们走南闯北,不求任何回报,一次又一次的讲中国传统文化,讲《弟子规》,讲如何为人处世。对于台上老师的动作,这在*时的教学讲座中也是屡见不鲜的,但台下能主动跟着做得人太少太少,大多都出于种种顾虑或胆怯,但今天却没有,回头望去,满场学员老师们都在用心地做着动作,一边服务的义工们更是做得专注、到位。也许这就是气氛,现场给人的一种和谐美好的气氛。

  在三天里我们被一个个动人的场面感动着,留下了几年也比不上的感动和忏悔之泪。

  我自以为自己*时为人善良,孝敬父母,工作认真,但跟他们比起来,我还相差太远太远,我也有太多的忏悔,因为我面对别人的指责做不到心*气和,总会埋怨;面对伤心的事情不能做到微笑面对,老师说的好,伤心是拿别人的缺点来惩罚自己,嫉妒是拿别人的成就来惩罚自己,可我面对这些不愉快的场合,却做不到大肚,做不到宽容,面对别人的冷言冷语,心里总会感觉难过,想想,何必呢?既然改变不了别人就要想法改变自己,要让自己开心,要让自己快乐,只有快乐才能创造更美的生活。

  第二天晚上我们用视频感受了靳雅佳老师的优美育人音乐。她的朗诵打动人心,她的音乐感动人心,让我激动百倍,细细品味她的'每一首歌,扣人心弦,让人流泪。看到在场的每位学员泪流满面,我也暗暗发誓以后要做一位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好儿媳……也把其中的《我们是一家人》《生命之河》《感恩一切》等曲子计划列入学校每周一歌的曲目中,让孩子们也感受一下感恩的教育。

  短而紧促的三天的学*,让我的人生似乎有了新的希望,我会记得好好生活,快乐生活,不求回报,只求自己的付出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可能语言表达很不到位,很多感动,深受的启发无法用语言来描绘出来,但我坚定的信念是不会改变的,我会努力,我会尽我所能改变我自己的不足,让家人快乐,让他人快乐,让自己快乐的!相信自己,微笑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我一定可以的!在此我感恩我的公司给了我一次那么好的机会。感谢生活中所有帮助过我的人,也感谢生活中所有伤害过我的人,使他们在慢慢地磨练我学*、成长、进步!

  弟子规是圣人的教导,这本书教育我们要尊敬长辈,团结同学,认真学等等。

  学《弟子规》之前,我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但学《弟子规》之后,我认真反省了自己。

  在各方面我都存在缺点,例如“孝”“余力学文”“出则弟”等我都有很深的感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是说父母叫你时,应快速回答,父母交代的事情也不要偷懒。一读到这儿,我就深感愧疚,*日里,父母喊我,我也要拖个老半天。父母交代我做事,有时也会偷点小懒,甚至不做,读弟子规后,我一定尊敬长辈,认真完成长辈交代的事情。

  “团结就是力量”既然我们有缘分分到同一个班,就更应该团结一心。《弟子规》中有一句是这样说的,“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要和同学团结,把同学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一样对待,可是我们有谁做到了这一点呢?我想很少吧!不过现在改正并不迟,如果我们想在一个优秀,团结的班集体中,就请你做到了这样一点吧!

  时间流逝飞快,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很容易从年轻到老了,珍惜此时吧,“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啊!也许你觉得时间过得并不快,但他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从你手中溜走了,让我们一起珍惜时间,用宝贵的时间来学知识。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7)

——弟子规学*心得菁选

弟子规学*心得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总结以往思想、工作和学*。很多人都十分头疼怎么写一篇精彩的心得体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弟子规学*心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力行《弟子规》,感受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它从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同事、对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次谨信,告诉我们做人要谨慎,要讲信用,也就是要诚信为本。小到一个人、大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诚实待人,那么他依靠什么立足社会呢?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等仁和,要时常亲*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以上这些事是学*的根本,非做不可。

  如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待人处事、如何学*,要经常学*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字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字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当怀念已成*惯,我们固执地怀念往昔,是因为风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罗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我们倾听的不再是单薄的音符,而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是一首乐章。而青春,更是乐章中最富于变化的音符,跳动在每一根琴弦上,弹奏着少不更事,弹奏着年少轻狂,弹奏着离别过往——军营民谣记录了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留下了无悔青春的印记。

  《弟子规》,若人们能依教奉行,道德可兴,和谐之境*矣!

  一、对《弟子规》的认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弟子规》一书内容简明通俗,不谈空洞理论和教条,而是教导基本的品德修养、孝亲友爱以及生活起居中应有的礼节。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生活如同行尸走肉等现象。

  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一书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方法等。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二、自己的几点感受。

  通过学*《弟子规》一书,使我受益匪浅。

  ①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做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

  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②心灵净化了。通过此次学*,我感到对自已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一次心灵的'洗涤,克服*时自己的一些惰性,要求学生做到的,必须自己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处处走在学生的前面,为学生做好表率。

  ③觉悟增强了。学校发起《弟子规》教学活动就是让我们接受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通过学*来提高每同学的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以及如何做到学以致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在学*中增强自身的责任心,严格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充分保证执行能力,为创建和谐家庭、和谐班级、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和孩子一起学*了《弟子规》,54――85页的相关内容。感觉到学*《弟子规》就是一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是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好书。

  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我最关心孩子的人格发展。*时也提醒他不要交到行为不好的朋友,染上坏*惯,这一点,孩子例行的很不错。但有时,觉得自己长大了,老觉得我啰嗦。但说是说,在许多事情上,还是先跟我们父母说,这一点例行的很好。

  二,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本节通过阅读《罗纶还钏》的故事,反映了"慎独"的意义,教育每个人都要做好"慎独",内心敞亮,有执着的信念,不愧对己心。

  三,亲所好,力为具。这一节,通过《子思尽孝》的故事,教育我们:孝敬好长辈,为孩子做好榜样。*时,无论再忙,我都要和父母团聚团聚,买上爸妈爱吃的点心,陪他们去公园转转,让父母多多开心……

  四,身有伤,贻亲忧。本节通过《肝肠寸断》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知道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要爱护好自己,多亲*善友,给自己创造道德学问提升的机遇,让亲人安心,幸福!

  五,德音雅乐。美德活动:与父母心相应。歌词唯美。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孩子也会和父母心心相印……

  六,德有伤,贻亲羞。德行是做人根本。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人爱戴,被人信任,自己也会倍增信心,干事也会更有力量,就像孩子成绩出不来时,我就多鼓励他,其实你有这个能力,多给他讲解,路就通了,他也信心满满,觉得不难了。我就告诉他,父母永远以你为荣,品德好的孩子,你只要加强意志力,肯去学,一定能学有所成。咱们只和自己的过去比,比纵向,即使比上一次提高一分,就是进步。

  七,亲爱我,孝何难。教育我们要懂得父母的恩重如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她(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那么尽孝道就不是问题。在做任何事情上,都会有很好的人格流露,会得到别人的赞美。

  八,德音雅乐:《相亲相爱一家人》。创造良好家庭氛围好,父母关系和谐,孩子才能快乐!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们一起学*的一点切身感受,读了《弟子规》,才知与圣贤的德,行相差很远,更加要鞭策自己努力学*,给孩子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在实验中学,我好好学*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第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言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去理解,去体会。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拈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妹妹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妹妹,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心妹妹,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我终于知道了学校让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一一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的人!

  《弟子规》第三篇‘谨’。这一章总共二十四节,所说的都是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生活小事。圣贤教导童蒙,教导初学都要制定一些生活的规范,让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来修炼自己的诚敬之心。诚敬是我们学圣贤,最关键的一种心态。

  《中庸》讲‘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诚,就是天道。人的行为能够时时用真诚,这就符合天道了。人道是‘诚之者’,我们心地至诚的时候,已经跟天道相应了。何谓圣贤?‘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样的人称为圣人。他的行为是自然而然,没有一点造作。所行的都是中道,没有个人的执著、分别、妄念,这种人就是圣人。但是没有天生的圣人,圣人是靠教、靠学出来的。如何学?就是要‘诚之者’。‘诚之者’,就是要‘择善而固执’,一心为善。言语、动作、起心动念都与本性本善相应。做到了圆满就称为圣人。而人的诚敬心,是要在生活点滴中来养成的。 当我们每时每刻都不放松自己,而养成诚敬心的时候,诚敬就变得自然而然,不用刻意。古人讲‘诚于中,形于外。’从生活的行为表现出我们的心地。如果放纵自己,行为上一定有亏缺。有智慧的人,是诚敬到了极处的人。他观察任何事情真的是入木三分。从很小的'动作神态上,就可以看出个人的心地,就可以预知一个人吉凶祸福。因为人的一生吉凶祸福,都是他的心地决定的。他的心善,他的境界,他所遇到的任何的人、事、物都是善的。如果他的心地不善,那么他的一生,必定有很多坎坷。

  一个人如此,一个国家也如此。有智慧的人,他百姓心态,从国家的媒体里播放的内容,从一个领导人的言行,就可以预知这个国家的兴衰。《中庸》说,‘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zhen)详;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shi)龟,动乎四体;祸福降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至诚如神’,也就是说他观察问题敏锐。心地清明有智慧的人,看到了他马上就明了情况,他能从一些小事,小的现象里面看到整体,甚至能够预知未来。因为未来的祸福,兴亡都有前兆。这个前兆,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小现象,而粗心大意的人就忽略了。吉凶祸福表现在人的动作形态上。‘见诸蓍龟’。蓍龟,是用来预睹未来的东西。‘蓍’是一种草,‘龟’是龟壳。古人用来占卜用的。何以能占卜?因为必定有一个前兆,这个前兆就是一种像。这种像能够预卜未来。

  能有预知未来的本事这个人很神,而学了传统文化就能够培养出有智慧的人。通过观察一个人的神情动作,吉凶祸福‘动乎四体’。看一个人四肢的动作,就知道是吉凶还是祸福了。总之,动作轻薄无礼的人就无福。动作恭敬,待人谨慎厚道的人就有福。因此‘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善先知之,不善也必先知之,都是因为读了圣贤书,学会了怎样去看待事物、看人。当然学*最关键的不是去看人,而是要反观自己。希望自己这一生有福,就要在‘谨’上下功夫。过去没人教我们,现在学*是“亡羊补牢”也不算晚。 “1(38)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朝起早,夜眠迟’是讲我们的起居作息要有规律。要勤奋。早上要早起,晚上不要睡得过早。因为如果睡眠占据的时间太多了,我们宝贵的光阴就给睡掉了。人一生光阴本来就不多,如果一天睡八个小时,一天就去掉了三分之一了。再忙于日常生活的琐事、生病了要调养、休闲娱乐,这样又去了三分之一。剩下来就只有三分之一时间,可以用来学*和工作。了解了这个情况,我们就要格外珍惜时间,努力进德修业,抓紧每一寸的命光。

  古今中外,大凡是有成就的人,决不会浪费光阴。很多人专心于工作,精力集中就没有什么妄念,这种人反而睡眠会少。因为,他的心比较清净,心定消耗的能量就比较少。

  有统计表明,一般人的时间,百分之五十是花费在烦恼未来。总是想着将来该怎么做,很多忧虑,很多规划。百分之四十人的时间,是用在后悔和回忆过去。总之百分之九十的时间,不是妄想未来,就是追忆过去。过去的事情过去了,追忆也没用。未来的事情还没到,想也是妄想。人真正有用的时间,只有百分之十,真正帮助我们的只有当下。缅怀过去、期望着未来,都是浪费时间。如果能够把这些妄想、忧虑减少,就可以省出很多时间来了。

  我们自己的学业、事业,也都要抓紧时间去提升。古人讲得好,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不要等到年纪老了,才悔恨自己浪费了时光。

  这里的‘朝起早,夜眠迟’,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才是比较正当的?现在很多人都‘夜眠迟’做得不错。你问他晚上几点钟睡觉,可能十二点,可能是一、两点甚至三、四点都没睡。‘夜眠迟’他做到了。但是‘朝起早’他做不到。要知道古人讲,‘朝起早,夜眠迟’意思不是让我们凌晨两、三点钟还不睡觉。

  古人的作息是随着日头,所谓‘日出而做,日入而息’。晚上七、八点钟天就黑了,就入夜了。‘夜眠迟’晚上九、十点钟这就很迟了,那个时候就该休息了。早上几点钟起来比较合适?最好是五点前,不要超过六点。这样就比较符合‘朝起早,夜眠迟’。这是有科学根据的。

  依照中医的理论来看,一天可以分为四季,早上三点到上午九点是春季;九点到下午三点是夏季;下午三点到晚上九点是秋季;晚上九点到第二天早上三点是冬季。人在春夏秋冬一天里的四季,应该遵循什么时间起居?春发万物生长,人开始苏醒应该起床了。夏天是做事的时间。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冬天一定要躺下睡觉。这是最符合生理卫生的。

  “孝”自古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直倍受重视,是一个人为人之根本,也是每个人必须认真学*的。

  父母一生为子女操劳,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对父母尊重理解,更要从自身小事做起,为父母分忧解愁,尽孝道,做好为人子女的本份。

  弟子规开篇第一章就讲到孝,可见孝的重要性,可能有人认为弟子规中讲的孝已经不在适合于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但其中为孝的精神本质是始终不变的,需要我们认真学*,并结合当今社会和个人的家庭进行落实。“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从弟子规所述内容上看,实际上很多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很容易做到,也很容易被忽略,关于“孝”的很多事情我们都知道,可是真正能做到的少,所以我认为,对于行孝,一定要能够知道而做到,只有做到了才算真正和孝,知道而不做到,反而比不知道更要批评。而且要注意细节,从周围的小事做起。对于其他做人做事亦是如此。

  做任何事都有方法,尽孝道也是如此。我们可以向周围做的好的人学*,结合自已的家庭情况,合理处理和父母之间的.问题。供养父母是基本,与父母多沟通交流,更能体现孝的真谛。很多现代青年和父母关系紧张,抱怨有代沟,尽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因为不管父母做什么说什么,他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子女好,毕竞想害子女的父母还是世间罕有的,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决定了你的尽孝的态度。

  我们应努力做到能尊新,不辱亲,能养亲。为自己立人生,为别人做榜样。

  《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所称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它有序地讲解了孝敬父母、关爱兄弟、尊敬长辈、修生养性、为人处世、读书求学等礼仪规范,旨在让孩子知仁义、懂礼仪、树品格。全书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和睦,韵律优美,朗朗上口,是一本指导孩子言行规范的优秀童蒙学读物。

  在《弟子规》里,有二节是我最喜欢的。“善相劝、德皆建;过不规、道两亏;凡取与、贵分晓;于宜多、取宜少;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己;恩欲报、抱怨短;报恩长。”这两节主要内容是: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相互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会有缺陷。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想让别人做成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意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去做,你就赶快也不要别人做。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的也就算了,不要放在心上,要宽大为怀,尽快忘掉它。

  读了这两节,我的心得是:你如果总是去揭露别人的恶行,那么别人就会讨厌你,也会把你的缺点到处去说,或者是他本身对这件事很反感,你还到处去说,这会使他的恶行更重,搞不好还会迁怒与你。你如果知道你的朋友做错了事,你非但不阻止他,也不去劝他,反而陪他一起去做那件事情或者替他隐瞒的话,你认为你是在帮他,但其实是在害他。因为这个小错误他没意识到,将来就会变成不可弥补的大错误,到那时,就算是想改也改不了了。你如果去拿别人的东西尽量拿少一点,要不然她会觉得你占他便宜,别人拿多了你的东西,你不要因为这点小事而斤斤计较,这样会显得你小气;如果你不斤斤计较,就会显出你很大方。你看,谁不喜欢大方的人呢?

  别人帮助了你,你要常记在心,并及时报答,如果别人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不要放在心上,过去了就过去了,不要想着怎么去报复他。我们要想品德好的'人去学*,不要和坏的人做朋友。

  读了这两节弟子规,我们又增加了生活的知识。我觉得跟生活上真是息息相关,也说得好有道理。果然古人说的是对的。细细品味后,茅塞顿开。*日里对人生的点滴感悟都在圣贤的教诲中有明确的答案,字里行间充满着人性的真正体现。从现在开始,我要向着上面的学*,时刻用这本书鞭策自己。他将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我的漫长人生路。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仁者,也就是说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 我们应该亲*这样的人,特别要有意识地亲*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交朋友的情况,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应该和那些有仁的人交往。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

  《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如果真正是仁者,那么大家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看到他非常敬畏。什么是仁者呢?“言不讳,色不媚”他说话的时候非常地正直,他不会是花言巧语,不会是嘴上一套说得很好听,口蜜腹剑,仁者应该是实事求是说话,非常直率地说话。色不媚,也就是他的举止、他的行为不会很献媚。换句话说,仁者不会拍马屁的,他不会溜须拍马。

  我认为的`仁者有几点:

  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爱爱人也,首先要有爱心。

  第二、这个人应该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由着自己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会的秩序、不管社会的道德,这是不行的。

  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的修养。

  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有知识。勇,你要有勇气、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言,你要会表述、会表达,按照圣人之言来表述、来弘扬这种仁义的思想、来推广这种仁义的道德。必须智、勇、言兼备,同时还不够,你还要奉行中庸之道,你不能走极端,你必须中庸之道来强调一种和谐、*稳、雍容的这样一种境界。

  最后一点,仁人,也就是仁者具备了品德的人,要有具体的行动和行为,你不能自己关在门里大讲仁义道德,或者就在课堂上讲仁义道德,或者说就把它作为书面上的一些教条,不行,你要有行为,这是仁者的要求。

  《弟子规亲仁》篇告诫我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为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你能够亲*仁者,那么无限好,是最好最好的事情,你的过错会每天比每天少一点,因为你接*的都是仁者,都是行为很好的人,那么你参照他,你会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个地方做得要改正。所以,你的过错就会越来越少,而你的品德就会与日俱增,你的品德修养会一天比一天高,这叫德日进。你如果不亲*仁者,你就有无穷无尽的坏处,什么坏处?小人*,如果你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接触的是小人,小人就会乘虚而入,会进到你的社交圈子里,这样的话小人就会影响你,你就会被小人的这种不良的言行、不良的行为给污染,结果你一百样的事情都会坏掉。

  《弟子规》的亲仁部分的要义。对于我们今天教育来讲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今天认真并且朗读了《弟子规幸福教育手册》,每一次读过之后都感触颇深,书中的每个故事都很经典,更值得我们学*。

  孩子自上初中学*《弟子规》以后,改变很多,每次父母出门,孩子都会叮嘱路上慢点,知道了关心父母。从以前的顶嘴到现在的微微一笑,知道了父母都是为了自己好。

  花钱方面知道心疼父母挣钱不容易,不买奢侈的东西,也不比吃穿,真的很欣慰。

  当然也有许多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希望以后通过继续学*《弟子规》慢慢地一点一点改正,做一个品德高尚之人,健康快乐成长!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8)

——《弟子规》学*心得菁选

《弟子规》学*心得(精选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弟子规》学*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为此很郁闷。

  因为长期身体不好,手术就做过四次。

  住院期间,父母家人既要照顾我,还要给予我经济上的帮助,让我非常愧疚。

  通过学*我明白了:身体不好源于自己的身心不和谐。

  一次学*中,有学长问我是否有按时起床、睡觉的*惯时,我突然醒悟:身体不健康是因为自己的坏*惯——赖床、不注意饮食造成的。

  回想结婚前,一直是妈妈喊我好几次我才起床,而且经常不吃早饭就去上班,为此妈妈既心痛又上火,真的是不孝又不敬。

  结婚后,因为公婆是非常勤劳、节俭的人,真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我感到很不适应。

  面上不敢反对,但心里抵触不接受。

  有时,因为自己起晚了婆婆脸色不好看,我就心生怨气,认为婆婆不如妈妈对我好——其实婆婆对我并没那么严厉,各方面对我都很好。

  直到婆婆去世,我心里对她仍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那天晚上,我静下心来回想从前婆婆待我种种的好,猛然醒悟到是自己错了,我真诚地在心里向婆婆道歉:“妈,我错了!对不起!”

  父母是孩子的影子。

  由于我没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和我一样地赖床,不知爱惜身体。

  我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虽然对我来说醒悟得太晚,但我仍感觉身心轻松了许多。

  感谢学长的提醒,感谢祖宗的护佑,使我有机会在儒莲这个*台明白许多道理,学*到改变自己的方法。

  今后我要努力学*,学会按照自然规律生活,让自己变得身心和谐,变成让父母家人省心的人。

  这个学期,我们去二中听取了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讲座,获益匪浅。通过诵读和学*,方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现在看来当时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以来,我才有幸听到老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十分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听过老师讲《弟子规》,我才明白自己的过失是如此之多。但是,我能有机会开始学*中国圣贤的学问对我来说毕竟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了。“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万事开头难,有了开始,能够步步精进,就可以接*或达到圣与贤的德行和智慧了。

  我很感恩师父和老师,感恩古代先贤的慈悲和智慧。要报佛恩、报师恩,唯有认真学*《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服务于一切,贡献自己有限的力量。如果有机会一定将圣贤书介绍给每一个人,并将这些圣贤先人的智慧传给小孩。

  张老师您好!

  自那天接到您的电话,我的心情很是沉重,闭上眼睛反省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确实做得不够好,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我已经向孩子作了道歉,并与孩子约定好一周至少有两次心灵上的沟通。

  在此也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歉意,感谢有您的陪伴和教诲,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

  在这个假期里,我和孩子一起学*了弟子规幸福教育手册,从中悟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古人训诫,彻头彻脑给世人以警醒,深深体会到做人首先要端正德行,好的'品德是做人之根本。

  从学*弟子规以来,孩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之前的小心眼、任性变得大度了,遇事能够沉着淡定,不再那么浮躁。在家里本来就很乖巧的她变的更加懂事,常常没有大人刻意安排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收拾垃圾、帮我洗小件衣服等,每次和她一起出去,重的东西都是她争着提。

  弟子规教导说好话、做好事,她懂得了说话的语气方式和技巧,比如,这个假期我接她回老家,见到姥姥先给个大大的拥抱,当姥姥把饭菜做好时说:也不知道咸淡味道如何,孩子马上接上说,咸淡都好吃,只要是姥姥做的什么都好吃。老人听了这话心里很是高兴,连声夸她越来越懂事了!

  这些都是她学*弟子规以来得到的提高!最关键的是,由于这段时间对她的关心和教育不够,孩子的思想和行为都有所变化,经过我们之间深情的沟通之后,孩子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勇于担当,向我做了保证,以后有什么事情首先要告诉妈妈,和妈妈进行沟通,多听家长的意见,以后会用自己的行动向我证明她的决心,在学*上会更加努力,多向学*成绩好的同学请教,以便于更好的提高自己!

  相信有您的深切关怀和教导,孩子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把不好的东西彻底清除掉,把好的优点继续保持下去,力争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学生!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和孩子一起学*了《弟子规》,54――85页的相关内容。感觉到学*《弟子规》就是一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是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好书。

  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我最关心孩子的人格发展。*时也提醒他不要交到行为不好的朋友,染上坏*惯,这一点,孩子例行的很不错。但有时,觉得自己长大了,老觉得我啰嗦。但说是说,在许多事情上,还是先跟我们父母说,这一点例行的很好。

  二,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本节通过阅读《罗纶还钏》的故事,反映了"慎独"的意义,教育每个人都要做好"慎独",内心敞亮,有执着的信念,不愧对己心。

  三,亲所好,力为具。这一节,通过《子思尽孝》的故事,教育我们:孝敬好长辈,为孩子做好榜样。*时,无论再忙,我都要和父母团聚团聚,买上爸妈爱吃的点心,陪他们去公园转转,让父母多多开心……

  四,身有伤,贻亲忧。本节通过《肝肠寸断》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知道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要爱护好自己,多亲*善友,给自己创造道德学问提升的机遇,让亲人安心,幸福!

  五,德音雅乐。美德活动:与父母心相应。歌词唯美。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孩子也会和父母心心相印……

  六,德有伤,贻亲羞。德行是做人根本。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人爱戴,被人信任,自己也会倍增信心,干事也会更有力量,就像孩子成绩出不来时,我就多鼓励他,其实你有这个能力,多给他讲解,路就通了,他也信心满满,觉得不难了。我就告诉他,父母永远以你为荣,品德好的孩子,你只要加强意志力,肯去学,一定能学有所成。咱们只和自己的过去比,比纵向,即使比上一次提高一分,就是进步。

  七,亲爱我,孝何难。教育我们要懂得父母的恩重如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她(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那么尽孝道就不是问题。在做任何事情上,都会有很好的人格流露,会得到别人的赞美。

  八,德音雅乐:《相亲相爱一家人》。创造良好家庭氛围好,父母关系和谐,孩子才能快乐!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们一起学*的一点切身感受,读了《弟子规》,才知与圣贤的德,行相差很远,更加要鞭策自己努力学*,给孩子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在实验中学,我好好学*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第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言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去理解,去体会。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拈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妹妹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妹妹,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心妹妹,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我终于知道了学校让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一一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的人!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知识,学*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学期,我校掀起了学*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

  我在开始时觉得学*《弟子规》枯燥无味,我想:难道我们还学*古代人跪来跪去吗?但是,经过后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内容,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诚信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想、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相反,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起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学们,晏殊的这则故事不就是大家应当学*的.典范吗?我们缺失的不也就是这种精神吗?

  同学们,诚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够驶向希望与快乐的航船,它是一个能扇动我们伟大理想的风筝与翅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学,不要犹豫,拿起《弟子规》,跟着我一起去享受诚实守信带给我们的宝藏吧!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叙,充分概括了所要求我们达到的准则,告诉我们如何去做人,如何去学*,如何讲究文明和礼貌。 《弟子规》全篇十分短小,360句,仅1080字,却蕴含丰富,它总分为七大部分,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中要听从父母,爱亲人。亲人有困难或者有病,要真心实意地帮助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听父母的话。这让我们在家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

  “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在家中一样,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懂道理,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礼”。 “谨”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和性格,不要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做人必须从小事做起,这使别人眼中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人子。

  “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诚实守信是做人本分,要直言不讳,不要喜怒无常。

  “泛爱众”告诉我们,要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勿喜新厌旧,要爱每一个人,要心胸宽广。

  “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不要勾心斗角,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密无间。

  “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最重要的,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学*时要努力,写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

  以上是我多弟子规的`理解,那么下面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它在工作中给我的启示。

  例如“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是指在工作中做事情不要慌张,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要认真对待。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意思是指看见别人有好的品德,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总会赶上,看见别人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有就马上改正,没有也要引起警惕。“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後”,是教人不断形成恭敬之心,尊老爱幼。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是讲要有责任心,养成有条理的做事方法。“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讲的就是要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及工作*惯。

  有句话叫“细节决定成败”,而在《弟子规》中就是教导我们要重视生活行为的各个细节,我们都是普通人,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做一些普通的事,如果每个人都认真对待自己所在岗位的每一件小事,都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做好,这些事就是大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

  《弟子规》学*心得:孩子成长路上“引路人”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又到了我们中(2)班学*弟子规的时间了,孩子们像模像样地朗读着弟子规。

  在生活中都是家长对孩子毫无怨言的付出,无微不至的关心;而孩子们把这种关心当成了一种必须,以至于为了一点的委屈或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大呼小叫、乱发脾气。孩子们从没有想过要去孝顺父母,关心父母的生活哪怕是短短的一声问候。我们曾经做过一份调查,有哪些孩子记得自己父母的生日,结果知道的人只有几个。这虽然是一件小小的事例,但从中我们感触颇多。教育者的使命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们不但要教给他们知识文化,更要教会他们做人。《弟子规》像一盏透着光明的路灯,教育着我们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它更像阳光一样,给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引了一条光明之道。

  在孩子学*《弟子规》的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的方法,每周学*四句话,每天用不同的形式围绕这四句话进行教学,孩子们先大声的朗读经句的内容,让他们能熟读、熟记。然后通过将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理解经句的含义。他们的年龄较小,光靠单一的讲故事形式,幼儿不能很快地接受,而且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我们常常会通过课件、情景表演来帮助幼儿理解。

  如:在理解“冬则温夏则凊”这句经句时,我们让个别孩子做爷爷、奶奶,他们因为寒冷冻的直发抖,宝宝给他们拿热水袋、水壶、抱着爷爷奶奶等给他们驱寒保暖。在理解“出必告反必面”时,我们也是请个别小朋友充当家长、孩子的角色,让他们理解在出门时要告知家长有事外出,回来也要和父母打声招呼,告知自己回来了,以免家长担心。通过多种形式我发现我们班孩子学*《弟子规》的兴趣更浓了,他们常常会在散步时、游戏时不经意间说出《弟子规》中的经句,他们的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也更强了。

  《弟子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点名环节中老师喊“宝贝们”,孩子们立马回答“哎”,这不就是“父母呼,应勿缓”吗?看到有个别幼儿要悄悄地拿东西了,就会有小朋友说“事虽小”其他孩子马上附和“勿擅为”……《弟子规》成了纠正孩子不良品行的有力武器。

  在今后的生活中,我愿与孩子一起学*,一起成长,一切遵照圣贤教诲,给孩子做一面好的镜子,从孝开始,从仁爱之心开始落实。让《弟子规》这种传统文化影响每一个人,学以至用,重在力行,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仁者,也就是说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 我们应该亲*这样的人,特别要有意识地亲*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交朋友的情况,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应该和那些有仁的人交往。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

  《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如果真正是仁者,那么大家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看到他非常敬畏。什么是仁者呢?“言不讳,色不媚”他说话的时候非常地正直,他不会是花言巧语,不会是嘴上一套说得很好听,口蜜腹剑,仁者应该是实事求是说话,非常直率地说话。色不媚,也就是他的举止、他的行为不会很献媚。换句话说,仁者不会拍马屁的,他不会溜须拍马。

  我认为的仁者有几点:

  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爱爱人也,首先要有爱心。

  第二、这个人应该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由着自己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会的秩序、不管社会的道德,这是不行的。

  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的修养。

  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有知识。勇,你要有勇气、要有担当、要有责任感;言,你要会表述、会表达,按照圣人之言来表述、来弘扬这种仁义的思想、来推广这种仁义的道德。必须智、勇、言兼备,同时还不够,你还要奉行中庸之道,你不能走极端,你必须中庸之道来强调一种和谐、*稳、雍容的这样一种境界。

  最后一点,仁人,也就是仁者具备了品德的人,要有具体的行动和行为,你不能自己关在门里大讲仁义道德,或者就在课堂上讲仁义道德,或者说就把它作为书面上的一些教条,不行,你要有行为,这是仁者的要求。

  《弟子规亲仁》篇告诫我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为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你能够亲*仁者,那么无限好,是最好最好的事情,你的过错会每天比每天少一点,因为你接*的都是仁者,都是行为很好的人,那么你参照他,你会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个地方做得要改正。所以,你的过错就会越来越少,而你的品德就会与日俱增,你的品德修养会一天比一天高,这叫德日进。你如果不亲*仁者,你就有无穷无尽的坏处,什么坏处?小人*,如果你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接触的是小人,小人就会乘虚而入,会进到你的社交圈子里,这样的话小人就会影响你,你就会被小人的这种不良的言行、不良的行为给污染,结果你一百样的事情都会坏掉。

  《弟子规》的亲仁部分的要义。对于我们今天教育来讲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们学*《弟子规》就是学*理智、学*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智,没有智慧,就会做错事。要经营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就要从小从心培福,我学*《弟子规》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六年,这六年由于自己的烦恼、*气重学的很不好,还经常有对学生生气的时候,有抱怨的时候,我要感谢校长,感谢校领导安排我这次发言。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又检讨了自己,忏悔了自己的过错,心灵得到升华。在XX年的暑假,我听完蔡李旭老师《经营幸福人生》之后,我就发愿当孩子的好榜样。在家庭、社会、工作、生活时行孝尽忠,并且要竭尽全力。

  教学生学*《弟子规》我就抱着不要让孩子将来成为社会负担。孔子说:教也者,长善而求其失。教人之善不用太高,教好礼貌就行,学生行礼,恭敬心就有了。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领导注重学生的行为*惯的培养,学生面貌发生了变化,学生有了恭敬心,我们走进校园爽心,课堂也舒心。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不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都会教自己的孩子,上行下效,龙教龙,凤教凤,我们当老师的要用自己的德行感动学生。

  我们心地就能够关怀一切众生,真诚,*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每一个老师就真正做到了***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学*《弟子规》就是要落实弟子规,我们给予孩子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向上的、健康的。全心全意用忠诚去爱护孩子。学生考试100分,德行没有跟上,有什么用呀!现在学生乱丢乱扔,脸上没有任何惭愧的'表情;但是,孩子们出门看到父母在捡垃圾,在校园看到老师弯弯腰会很感动,所以现在我们学校乱丢乱扔的同学少了,我们老师要谨慎把握每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坚持去学做好人,才能“正己化人”,正了自己,感动了他人。先改变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你就会兄友弟恭,子贤孙孝。我们要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呀!谢谢大家!

  从《弟子规》谈起参加为期4天的培训班学*后,听了许多老师的分享,听了很多有智慧的老师的讲座,感觉受益匪浅,我想,这一切,最初起步的基石皆在于《弟子规》的学*与力行。

  很多人说《弟子规》里的`道理很简单,早就知晓,我很是羡慕,因为有很多道理我是在学*了《弟子规》之后才真正懂的。《弟子规》启蒙了我的智慧,震撼着我的心灵。学校推行和落实《弟子规》也快一年了,这一年是一个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思想升华的过程。起初我不知道《弟子规》的魅力,也不知道弟子规所讲的是什么。开始接触的时候我也很茫然,压力更大的是我更不知道如何在工作中去贯彻学*弟子规,所以越学越觉得很烦,越到后面我面临的压力越大。不知道到底是要坚持还是放弃?

  而在继续不断深入学*《弟子规》后,我的这一切的困惑慢慢都解决了。在这里,我找到了人生的坐标和方向,通过学*《弟子规》,我还了解了许多礼仪,懂得了许多做人道理和与人相处的原则和一些技巧,最主要应该做到诚信、友善、博爱相待,尊敬师长,尊重周围一切人。要坐有坐像,站有站相,做到“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同事还是朋友,相处久了,避免不了有小小的摩擦,要善于沟通,如果你处理得当,就会化干戈为玉帛;反之则矛盾加深,最后连朋友都没得做。交友必须以诚相待,相互帮助、体谅、支持和鼓励,做到“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否则,“损友来,益友却”;朋友有错,不能只记着讨厌人家,即使讨厌也不要讨厌得过了头,因为“嫉之甚,祸且作”,真诚的人就会友好地指出,否则“过不规,道两亏”;即使是朋友不对也要宽容对方,要齐心协力地去做每一件事,不要互相依赖,推卸责任,更不能互相猜疑,做到相互照顾共同做事。

  《弟子规》包含了《孝经》《礼》等传统文化和思想,它不但教会了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友爱兄弟和同学,它还教会了我们要有孝心、恭敬心和感恩心。《弟子规》像阳光一样,给伦理失纲、人心不古、精神缺失的现代社会的人们指引了一条光明之道。尤其是作为一名技工学校的教育者,我们更是任道而重远。教育者的使命是关注孩子的一生幸福,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文化,更要教会他们做人。

  弟子规与我们同行,我们要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我们要坚定信心,持之以恒,做好自己,影响孩子,最终达到正己化人。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阅读《弟子规》,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匪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弟子规学*心得6篇(扩展9)

——弟子规学*心得实用20篇

  记得小时候首先接触的是《三字经》,总是喜欢和同学比,看谁背的多,背的熟,弟子规学*心得。

  其实那些故事的真正含义都是后来才慢慢明白的。

  来到了巨人培训学校,第一次接触到《弟子规》,这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

  不得不深感惭愧,这么晚才学*《弟子规》。

  经过几天的学*下来,令我受益匪浅。

  今天就把学*心得和大家分享一下:首先通过学*《弟子规》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最简单的做人原则。

  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善的人对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一定不会好。

  我很赞同这种教育观念,从小我也是个比较听话乖巧的女孩,对长辈一向是比较尊重,所以在父辈或长者也对我很关心。

  这点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只有自己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

  《弟子规》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换句话说,我们要孝顺父母长辈,也应善待他人!《弟子规》提到"信"说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对于"诚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

  如果我说过要做的事一次没做到,两次没完成,第三次便不会有人相信你了。

  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

  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

  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欢在任何场合表现一番。

  看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内疚。

  我以前从来没有重视过说话的艺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省自己在说话方面有什么缺点,所以经常会因为自己说话不妥与朋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今天《弟子规》让我知道了,我要刻骨铭心的记得说话不要多说,要说到点上,说得具体明白。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说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

  )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

  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句的意思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

  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

  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

  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

  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最后说说生活*惯,《弟子规》道:"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

  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

  学*是不断的,生活更是学*做人最好的*台。

  感谢《弟子规》巩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训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断都告诫自己有很多不足,谦虚的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并加以改之。

  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要继续学*《弟子规》的传统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做人。

  我励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乐观积极的面对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做感动中国人的教育!

  首先我自觉惭愧,这么迟才认识《弟子规》这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今天的学*虽不算深,但是通过学*《弟子规》我受益匪浅。以下选些印象比较深刻的内容作简单的学*心得。

  首先通过学*《弟子规》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孝”。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百善孝为先,这就是最简单的做人原则。一个对自己父母都不善的人对他身边的亲人朋友也一定不会好。我很赞同这种教育观念,从小我也是个比较听话乖巧的女孩,对长辈一向是比较尊重,所以在父辈或长者也对我很关心。这点我深深明白,什么都是相互的,只有自己尊重他人,善待他人才能更好的得到别人的.尊重。《弟子规》中提到最多的就是“父母”,换句话说,我们要孝顺父母长辈,也应善待他人!

  《弟子规》提到“信”说道:“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是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对于“诚信”我想很多人都深有体会。如果我说过要做的事一次没做到,两次没完成,第三次便不会有人相信你了。言出必行,言而有信才能更好的得到朋友的信任!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立身处世应该谨言慎行,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所谓:‘词,达而已矣!’;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我是个爱说话的人,很外向的性格促使我喜欢在任何场合表现一番。看到“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我心里深感内疚。我以前从来没有重视过说话的艺术,从来没有认真的反省自己在说话方面有什么缺点,所以经常会因为自己说话不妥与朋友产生不必要的误会。今天《弟子规》让我知道了,我要刻骨铭心的记得说话不要多说,要说到点上,说得具体明白。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就是说任何事情在没有看到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对事情了解得不够清楚明白时,不可以任意传播,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谣言止于智者,不要被谣言所利用。)不合义理的事,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允诺,会造成做也不是,不做也不好,使自己进退两难。 讲话时要口齿清晰,咬字应该清楚,慢慢讲,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遇到他人来说是非,听听就算了,要有智慧判断,不要受影响,不要介入是非,事不关己不必多管。

  “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这句的意思是当你有能力可以服务众人的时候,不要自私自利,只考虑到自己,舍不得付出。对于他人的才华,应当学*欣赏赞叹,而不是批评、嫉妒、毁谤。不要去讨好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傲自大,或者轻视他们。不要喜新厌旧,对于老朋友要珍惜,不要贪恋新朋友或新事物。对于正在忙碌的人,不要去打扰他,当别人心情不好,身心欠安的时候,不要闲言闲语干扰他,增加他的烦恼与不安。

  最后说说生活*惯,《弟子规》道:“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

  学*是不断的,生活更是学*做人最好的*台。感谢《弟子规》巩固了我做人的道理,教训了我要在生活中不断都告诫自己有很多不足,谦虚的接受别人善意的批评并加以改之。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我将要继续学*《弟子规》的传统教育,做好工作的同时要学会做人。我励志珍惜每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乐观积极的面对未来成长道路上的各种挑战。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字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字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当怀念已成*惯,我们固执地怀念往昔,是因为风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罗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我们倾听的不再是单薄的音符,而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是一首乐章。而青春,更是乐章中最富于变化的音符,跳动在每一根琴弦上,弹奏着少不更事,弹奏着年少轻狂,弹奏着离别过往――军营民谣记录了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留下了无悔青春的印记。

  《弟子规》,若人们能依教奉行,道德可兴,和谐之境*矣!

  弟子规这本书教导我们怎样待人接物,蕴含着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然后再去学*知识,正确做人。

  孝顺父母, 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了解父母的言行,努力去奋斗为父母生活创造更好的条件。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学校里遇到学长学姐要打声招呼,主动问好,发自内心的去尊敬他们。

  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要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不能弄虚作假。在学好良好品德的`前提下,再去学*知识,学*谦虚、忍让的态度,并且行为上也要处处为他人着想。

  弟子规给了我的生活一个指导一个方向,要找准人生目标,并为了目标,脚踏实地的去奋斗,这样才能使自己不断进步。

  寒假里,我一直在阅读《弟子规》,在学*《弟子规》的过程中,让我受益匪浅。它让我学会了宽容,让我学会了感恩,还让我学会了反思。

  《弟子规》里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敬承。”我觉得自己在孝顺父母方面做的不够好,对父母没尽过多少孝心,反而他们对我千依百顺,照顾得无微不至,我想得到的东西,父母都想方设法地满足我。我觉得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时,父母过于关心我,罗嗦了几句,我反而非常生气。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啊!我要认真学*弟子规,好好孝顺父母。因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的两个人,也是世界上我最爱的两个人。《弟子规》中也有不适合现在生活当中的地方,如:“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如果长辈离我们约百步后才能走的话,这时绿灯已变成红灯了,这样交通会越来越拥堵的。现代社会节奏快,时间非常宝贵。我觉得应该让老人先行,然后我们紧随其后。

  《弟子规》里还教我们良好的生活*惯和学**惯,这些都等着我们学*、理解和体会。

  在清明小长假期间,我和孩子一起学*了《弟子规》,54――85页的相关内容。感觉到学*《弟子规》就是一次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升华。是让我们终身受益的好书。

  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我最关心孩子的人格发展。*时也提醒他不要交到行为不好的朋友,染上坏*惯,这一点,孩子例行的很不错。但有时,觉得自己长大了,老觉得我啰嗦。但说是说,在许多事情上,还是先跟我们父母说,这一点例行的很好。

  二,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本节通过阅读《罗纶还钏》的故事,反映了"慎独"的意义,教育每个人都要做好"慎独",内心敞亮,有执着的信念,不愧对己心。

  三,亲所好,力为具。这一节,通过《子思尽孝》的故事,教育我们:孝敬好长辈,为孩子做好榜样。*时,无论再忙,我都要和父母团聚团聚,买上爸妈爱吃的点心,陪他们去公园转转,让父母多多开心……

  四,身有伤,贻亲忧。本节通过《肝肠寸断》的故事,教育我们要知道父母为我们操碎了心,要爱护好自己,多亲*善友,给自己创造道德学问提升的机遇,让亲人安心,幸福!

  五,德音雅乐。美德活动:与父母心相应。歌词唯美。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懂得感恩,是幸福的源泉。孩子也会和父母心心相印……

  六,德有伤,贻亲羞。德行是做人根本。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才能受人爱戴,被人信任,自己也会倍增信心,干事也会更有力量,就像孩子成绩出不来时,我就多鼓励他,其实你有这个能力,多给他讲解,路就通了,他也信心满满,觉得不难了。我就告诉他,父母永远以你为荣,品德好的孩子,你只要加强意志力,肯去学,一定能学有所成。咱们只和自己的过去比,比纵向,即使比上一次提高一分,就是进步。

  七,亲爱我,孝何难。教育我们要懂得父母的恩重如山,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她(他)们。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那么尽孝道就不是问题。在做任何事情上,都会有很好的人格流露,会得到别人的赞美。

  八,德音雅乐:《相亲相爱一家人》。创造良好家庭氛围好,父母关系和谐,孩子才能快乐!身心才能健康成长!

  以上是我们一起学*的一点切身感受,读了《弟子规》,才知与圣贤的德,行相差很远,更加要鞭策自己努力学*,给孩子树立榜样,真正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在实验中学,我好好学*了《弟子规。弟子规》里教我们许多良好的*惯、品质,对我们与人、亲友、社会交往,培养良好的品质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弟子规》的过程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是"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当我读到第一句时,对这句中的"心眼口,言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值得我们去学*,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

  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去理解,去体会。如"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我想到了自己,妈妈叫我去晾衣服,而我却慢吞吞地应了一声"哦……等等!"然后又一头埋在电视堆里,要妈妈再三催促才去晾衣服。这是多么不应该啊!当我读到"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拈无怨"的时候,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

  倘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恳求父母改过!对比起我自己,我真感到惭愧!爸爸妈妈批评错了我,而我没有做到"怡吾色,柔吾声"只是板着脸孔跟爸爸妈妈讲道理!当我读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的时候,我的脸"唰"地一下就红了,因为我时常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跟妹妹争吵,爸爸妈妈来劝我们不要为了这点小事去争吵,要和兄弟姐妹好好地相处,姐姐就应该让妹妹,而我却认为爸爸妈妈偏心妹妹,常常让爸爸妈妈为了我们而操心!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惭愧极了。当我读到"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的时候,我知道了我们的时间是十分有限的,它可能会在你聊"qq"的时候,偷偷地从键盘上流走了,可能会在你看电视的时候,乘机从遥控器上溜走了;也可能在你们尽情玩耍的笑声中悄悄地滑走了…

  《弟子规》给我带来的实在太多了,它就像是我的一面镜子,使我看到了我在生活中的缺点,也使我下定了决心,指明了我追求的方向!我终于知道了学校让我们读《弟子规》的用意了一一学会做人,做一个孝顺父母、团结兄妹、珍惜时间、诚实守信、认真学*的人!

  “冬则温,夏则�酢闭饩浠白置嫔辖猓�是子女对父母要时时关心,处处留意。冬天要给父母温暖床被,让父母晚间休息的时候比较暖和。夏天天气炎热,儿女应该给父母扇扇凉,让父母生活在一个清凉的环境里。这些行为虽然都是小事,但是处处都表现出,一个孝子的纯孝之心。久久能养成了对父母爱护、关怀的*惯,我们的心地也就变得非常的善良。当这个纯善的心养成以后,不论待人、处事、接物都自然而然地生起,温良恭俭让的态度,做事都是为他人著想,而不是为自己求名求利,自然就得到大家的尊敬,爱戴。

  「冬则温,夏则�酢梗�这是有个典故,历史上,有一个很著名的黄香温*的故事。东汉年间,有一个孩子叫黄香。黄香九岁的'时候,他母亲就病故了,只有他父亲跟他在一起。他深深懂得孝道,黄香日夜思念自己过世的母亲,於是就把这种哀痛的心,转成对父亲的孝顺。家里无论大小事情,他都主动去做,虽然年纪很小,但是他侍奉父亲确是无微不至。盛暑,天气酷热,黄香吃完晚饭,就会到父亲住的屋子里,把*子扇凉,当父亲要入睡的时候,黄香就在床边给父亲扇扇子,左手扇完,用右手扇,一直扇到他父亲入睡。这时候黄香的双手都已经又酸又累了。但是黄香年复一年,为他父亲这�N做,乡里的人都非常赞叹这位孝子。

  长大以后,他的这个孝行传遍了四乡八里。当时的太守听说有这样一位孝子,也非常的赞叹,特别推荐黄香出来做官。古人称之为‘举孝廉’。为官者他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为国家推荐栋梁之材。推荐人才的两个标准,一个是孝,一个是廉。当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他一定会忠诚於国家。他能够廉洁,他就不会贪污,他能够奉公守法,他为官能就能做到刚正不阿。太守把黄香推举出来,后来黄香官拜尚书,现在讲的尚书令。为官一生的也是处处为民众著想。那时候的皇上给黄香一个很好的赞叹,说「江夏黄香,举世无双」,黄香的典范流传千古。相信皇上做出这个动作,对人民有没有影响?他所带动的是全国人民效法黄香,所以领导人的一言一行都会带动整个国家风气。像我们当家长的、当老师的,你所强调的、你所爱好的是什�N,也会同时影响你的小孩跟你的学生。所以,当父母的重视德行,小孩就重视德行;当老师的重视德行,小孩也会起而效法。《弟子规》“冬则温夏则�酰�黄香孝行是最好的写照。从东汉起,孝子黄香温*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所以,确确实实有孝心的人,他也同样可以忠於国家,忠於人民。「忠臣出於孝子之门」,确实不错,因为孝子这分心一定可以推而广之,去爱一切人的父母、一切人的子女。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亲仁”顾名思义就是亲*仁者,也就是说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来做朋友, 我们应该亲*这样的人,特别要有意识地亲*有仁德的人,这样的一个成长环境非常重要。换句话说,我们要注意交朋友的情况,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这是非常重要的。《弟子规》告诉我们应该和那些有仁的人交往。所以,《弟子规》在“亲仁”部分首先讲“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稀。”大家都是人,但是类不齐,也就是说大家都是人,但是人和人之间差距太大了。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志士仁人?在现实生活中要怎样分辨好朋友与坏朋友呢?

  《弟子规》讲“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如果真正是仁者,那么大家都会对他有敬畏之心,看到他非常敬畏。什么是仁者呢?“言不讳,色不媚”他说话的时候非常地正直,他不会是花言巧语,不会是嘴上一套说得很好听,口蜜腹剑,仁者应该是实事求是说话,非常直率地说话。色不媚,也就是他的举止、他的行为不会很献媚。换句话说,仁者不会拍马屁的,他不会溜须拍马。

  我认为的仁者有几点:

  第一、要有大公无私的精神、有博爱的情怀,仁爱爱人也,首先要有爱心。

  第二、这个人应该是能够克制自己的私欲,依照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来要求和约束自己,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由着自己个人的想法,根本不管社会的秩序、不管社会的道德,这是不行的。

  第三、应该具备崇高的境界和道德的修养。

  第四、应该智、勇、言兼备,并且遵循中庸之道。智,你要有智慧、要 这种仁义的道德。必须智、勇、言兼备,同时还不够,你还要奉行中庸之道,你不能走极端,你必须中庸之道来强调一种和谐、*稳、雍容的这样一种境界。

  最后一点,仁人,也就是仁者具备了品德的人,要有具体的行动和行为,你不能自己关在门里大讲仁义道德,或者就在课堂上讲仁义道德,或者说就把它作为书面上的一些教条,不行,你要有行为,这是仁者的要求。

  《弟子规亲仁》篇告诫我们,内心一定要以仁义道德作为衡量标准,要明辨善恶、亲*仁者、结交君子,“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如果你能够亲*仁者,那么无限好,是最好最好的事情,你的过错会每天比每天少一点,因为你接*的都是仁者,都是行为很好的人,那么你参照他,你会每天都意识到自己哪个地方做得还不够好,哪个地方做得要改正。所以,你的过错就会越来越少,而你的品德就会与日俱增,你的品德修养会一天比一天高,这叫德日进。你如果不亲*仁者,你就有无穷无尽的坏处,什么坏处?小人*,如果你在和别人交往的时候接触的是小人,小人就会乘虚而入,会进到你的社交圈子里,这样的话小人就会影响你,你就会被小人的这种不良的言行、不良的行为给污染,结果你一百样的事情都会坏掉。

  《弟子规》的亲仁部分的要义。对于我们今天教育来讲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

  还有一句印象较为深刻的“心眼口,信

  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不怎么明白,于是便好奇地翻开这句的解释:读书的方法要注意三到,就是信道、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地做到。读书是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的一段。这段还未读完,不要应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别的一段,而东翻西阅,比坑定写信来,按部就班地读完。读书是要有规范,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多余,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用功,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划好就要开始赶紧用功。

  原来是这意思。看来,《弟子规》中的文言文字虽少,但表达的意思却很深奥 ,值得我们去学*,探究里面丰富多彩的人生哲理。 *时,我在写作业时经常分散注意力,一会儿玩笔,一会儿喝水,一会儿想别的事。记得有一次,我汗流浃背地走回家,喝了水,吃了东西后,就急忙打开

  语文评价手册来订正。没有仔细看原文,草草地看了题目就盲目地把答案写了下来。结果,第二天老师批改完后发下来,我打开本子,上面写着三个鲜红而又醒目的字:看原文。我只好仔细的熟读原文。“找到了,找到了。”就是这句,我高兴地说。看来,只有认真仔细地理解、思考才能把每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弟子规》里还有着许多“规矩”,等着我们去学*,去理解,去体会...

  《弟子规》是一本教人怎样做人、学*、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的书。*学期,我校掀起了学*诵读《弟子规》的热潮,关于《弟子规》的各种活动也广泛开来。

  我在开始时觉得学*《弟子规》枯燥无味,我想:难道我们还学*古代人跪来跪去吗?但是,经过后来老师的讲解和同学的热情,我被感染了,也加入了学*诵读《弟子规》的行列中。在《弟子规》中,我最为喜爱的是“信”这一内容,讲述了作为一个人应该怎样诚实守信。“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意思是:凡是说出去的话,诚信为先;欺诈别人或胡言乱语,那怎么可以呢?诚信是一种美德,只有拥有想、诚信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的生活。

  还有一句是“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听到别人说自己的缺失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自己就欢喜,那么不好的朋友就会接*你,而真正的良朋益友逐渐疏远退却了。相反,那些正直诚实的有德之士,就会逐渐成为好朋友与你亲*起来。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着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

  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同学们,晏殊的这则故事不就是大家应当学*的典范吗?我们缺失的不也就是这种精神吗?

  同学们,诚信是金,它是一艘能够驶向希望与快乐的航船,它是一个能扇动我们伟大理想的风筝与翅膀,我们为什么不能好好的珍惜它呢?同学,不要犹豫,拿起《弟子规》,跟着我一起去享受诚实守信带给我们的宝藏吧!

  《弟子规》是中国国学的瑰宝之一,它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成的,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言语行为要诚实勤奋,小心谨慎。

  我读了《弟子规》感悟深刻,尤其是这几句话让我非常深刻“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的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过很久才答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去做,不要拖拉和偷懒;父母教育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我们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

  有一次,妈妈让我去把课外老师留的书法作业写了,我就没写,干别的事去了,结果快到上课的时候我一阵狂补,没有写好,被老师训了一通。今天我读了《弟子规》上这几句时,我不禁回想这件事。“父母命,行勿懒”正好和这件事呼应,而我没有做到立刻去做父母交代的事,以后要立刻去做。

  我们小学生要听父母的话,也要听进去父母的批评,不要强词夺理,更不要在父母面前撒谎,使父母生气伤心。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孩子要从听父母的话开始。

  像《弟子规》这样博大精深的国学还有很多,我以后要多读、多记、多实践。

  我很欣喜的通过尚学路上图书室这个*台,读了我们的国学经典《弟子规》,从这本书中我受到了许多启发。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让我感到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妈妈在染头,不小心染膏进眼睛里了,喊我帮忙。我却只顾玩电脑,很久才慢吞吞地应答。害得妈妈的眼睛得了眼病,打了好多天的点滴。现在想起来,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要知道,妈妈头上那一丝丝银发是因我而生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知道了这些以后,每次我有好吃的和好玩的东西,我都会惦记给我的小表弟留一部分的,从不一个人享用。家里人都我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孩子,妈妈也一直以我为荣。在和表弟相处的时候,我还学会了宽容别人,学会了体谅父母。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时的宝贵时光。我们所知道的鲁迅先生,一生都在与时间赛跑。他在课桌上刻的"早"字至今还印在我的脑海中。地球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经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要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就是我的座右铭,所以我会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以前我去哪里玩,都不告诉父母,回来的时候也不声不响的。自从我知道了这句话后,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好孩子。

  还有一件事对我的触动也很大。和我一起学琴的邻居家的姐姐一开始对弹琴十分喜爱,而且她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一个曲子几天就能练完,有些曲子都不用老师指导,她就能自学弹下来,琴班老师非常喜欢她。可是在她妈妈给她买了一台价格不菲的电子琴之后,她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再也没有往日那股学琴热情了,再后来她就干脆放弃了,无论老师家长怎样规劝,就是打动不了她的心思,老师也为她感到惋惜。我想:我一定要按照《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决不轻易放弃!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我有一个姐姐,她吃饭十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倒是天天小零食离不开她的嘴。每天不是吃可乐鸡翅,就是吃方便面或西红柿。从来没见她吃过一口青菜。一到冬天,感冒发烧天天伴她左右,身体也十分虚弱。虽然她是我的姐姐,比我大一岁,但是每当我们两个人走在街上,大家都认为我是姐姐,她是妹妹。因为我个子比她高,身体比她结实。我一定要把《弟子规》这本书推荐给姐姐看,让她和我一起健康成长。

  我们班同学趁中午吃午饭时,总喜欢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结伴去买零食吃。尤其张悦同学特别喜欢吃油炸串,天天买炸串吃,常常吃得肚子溜溜圆,直打嗝。那天中午,我们又在有说有笑地吃饭。突然,只见张悦脸色苍白,眉头紧锁,捂着肚子,还不时发出**声。同学们见状,赶紧问她怎么了。她结结巴巴地说:"我――我肚子疼,哎呦哎呦。"幸亏老师及时把她送到医院。医生说她得的是急性胃肠炎,主要就是因为吃东西没有节制,胃受不了,才得了这种病。为此张悦同学休息了半个多月,耽误了很多课程。我们同学个个引以为戒,再也不敢暴饮暴食了。

  对照《弟子规》,我每读一句都能找出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啊!《弟子规》真是我的良师益友,和它朝夕相处,我就会成为一个既懂事又快乐的好孩子。

  星期二干部培训班安排了观看《弟子规》讲座,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非常详细的解读了《弟子规》,一本只有一千多字的小册子却包含了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也是一本少儿行为规范的典型读本。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二十四个子简洁明了的解释了弟子规,它是儒家思想的延续,在编写不足二百年的历史下,却创造了一个奇迹。

  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当钱文忠教授讲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举了几个例子,非常深刻,当他问道有几人能做到父母呼应勿缓时却很少敢说我做到了,的确父母呼应勿缓这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经历的而且是非常多的。但我仔细回想起我时却万分惭愧,这么简单的一个行动自己却没有真正的做到,更多父母呼时看到的是对自己的利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古人这样来要求自己的行为规范,现在自己就光父母呼就难以办到了。孟子和他的母亲能够达到心有灵犀你的境界,母亲要自己的手孟子能感到心疼,我们真的没有必有去知道是真是假,母子是有一条无形的纽带的。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看到这条解释时,只有了反省,每每犯错父母指责是,自己那几次又是在恭敬地聆听的',又有那几次没有进行过反驳,钱文忠教授的讲解,让我感到了一种真正的羞愧,之前的没有做到的太多,心想自己赚钱了来孝敬他们,而我却真的不懂他们要的是什么,每次的电话总有几句问寒嘘暖的唠叨,是的,现在看来那是幸福,最起码在你上大学,远离家乡的时候,还有人对你说这几句话,这是一种幸福,我知道以后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会越来越少,而当有一天你再也听不见他们的唠叨的时候,后悔已于事无补。

  不错的,《弟子规》不仅仅是一本行为规范,它更是一本让人反省的经典,做不到像王祥冬天为继母捕鱼的事情,但能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让父母不操心,让父母安心,认真的听每次电话那端父母的叮嘱,记得每周给父母的电话,记得节假日对父母的祝福,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只要你健康,快乐,多陪他们。

  春节之前,我回娘家遇到对中国传统文化颇有研究的老叔。我们一见面他就问我三个问题:“1,想让你的孩子考上大学吗?2,想拥有健康的身体吗?3,想让自己的工作一帆风顺吗?”当时我在想,这不都是废话吗,谁能不想啊!但是嘴上敷衍的回答:“想。”然后他说:“那太容易了。”此时心里除了怀疑还是怀疑。接着他递我一本书《弟子规》,并告诉我尽快背会再落实行动,然后让孩子也照着做,就OK了。

  好在年前闲着没事,我硬着头皮开始看这本书,一边看原文一边看解释。第一章是“入则孝”,我越看越惭愧,连最起码的孝顺都没做好,竟然还自以为是这么多年。原以为对老人,只要给她们钱,她们就高兴了,其实不然,他们需要的是发自内心的关心和体贴。如书中所说“冬则温,夏则净,晨则省,昏则定……”当我背会“入则孝”后,让女儿拿着书检查我背的是否正确,在我背完的时候,女儿用诧异的眼神看着我并且给我加个问题:“号泣随,挞无怨。”是什么意思?我仍然对答如流,这时她小声说:“真厉害”。接着我开始背第二章,照例让她考我,我仍然很顺利,这次女儿不服气的拿起《弟子规》说:“我明天就能撵上你”。果然当我背到第四章时,她已经把一本书(共七章)都背完了,身教大大胜于言教啊!

  一边学*《弟子规》一边落实行动,快到春节了,亲自帮三位老人买衣服,办年货。无论是回娘家还是婆家,彻底改掉了往日的“懒”的毛病。三位老人看着我的变化,脸上露出比以往更幸福的笑容,老公也对我越来越满意,更重要的是:我所有的.变化女儿都看在眼里,当她和我大声说话时,她会用“怡吾色,柔吾声”来约束自己,当她感到学*太累,想懈怠时,她会用“亲所好,力为具”来鞭策自己,第一次月考尽管成绩不是很突出,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女儿已经由原来的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这是我最想看到的,无论她做什么,只要尽力就好。

  现在我不得不承认《弟子规》的力量很神奇,但这种神奇的力量只对接受它的人生效。我学*这本书接*四个月,受益匪浅,愿看到这篇日志的朋友能有所触动。相信《弟子规》能帮您圆幸福美满人生之梦!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们学*《弟子规》就是学*理智、学*智慧。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智,没有智慧,就会做错事。要经营一个人的幸福人生,就要从小从心培福,我学*《弟子规》的时间并不长,只有六年,这六年由于自己的烦恼、*气重学的很不好,还经常有对学生生气的时候,有抱怨的时候,我要感谢校长,感谢校领导安排我这次发言。因为在准备的过程中,我又检讨了自己,忏悔了自己的过错,心灵得到升华。在XX年的暑假,我听完蔡李旭老师《经营幸福人生》之后,我就发愿当孩子的好榜样。在家庭、社会、工作、生活时行孝尽忠,并且要竭尽全力。

  教学生学*《弟子规》我就抱着不要让孩子将来成为社会负担。孔子说:教也者,长善而求其失。教人之善不用太高,教好礼貌就行,学生行礼,恭敬心就有了。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领导注重学生的行为*惯的培养,学生面貌发生了变化,学生有了恭敬心,我们走进校园爽心,课堂也舒心。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五千年不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都会教自己的孩子,上行下效,龙教龙,凤教凤,我们当老师的要用自己的德行感动学生。

  我们心地就能够关怀一切众生,真诚,*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全心全力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每一个老师就真正做到了***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学*《弟子规》就是要落实弟子规,我们给予孩子的人生态度应该是向上的、健康的。全心全意用忠诚去爱护孩子。学生考试100分,德行没有跟上,有什么用呀!现在学生乱丢乱扔,脸上没有任何惭愧的表情;但是,孩子们出门看到父母在捡垃圾,在校园看到老师弯弯腰会很感动,所以现在我们学校乱丢乱扔的同学少了,我们老师要谨慎把握每一个教育孩子的机会,坚持去学做好人,才能“正己化人”,正了自己,感动了他人。先改变自己,掌控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你就会兄友弟恭,子贤孙孝。我们要为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呀!谢谢大家!

  通过这几天来对《弟子规与幸福人生》的学*,我觉得自己做的实在太多过错了,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也痛恨教育的缺失。看了弟子规,才知道什么才是我们要追求的,让我心静下许多。我知道这些东西我小学,初中,高中都没有人教育我,所以有幸学*这门课,是没有理由拒绝的。

  记得第一节课播放了《跪羊图》视频,听后很感动,许久不能*复,心中觉得亏欠父母太多太多了。就像老师书上所写的:孝中有言: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总算明白可怜天下父母心的那么心酸,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弟子规》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

  来到部队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每天打开电脑忙碌,其实我也不知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忙碌,打开QQ,和异地的旧时好友聊天,心却靠的不那么*了。

  那时,写信是最常见的交流方式。想念了,疲累了,需要倾诉了,就洋洋洒洒地写下来,再塞进邮筒寄出去。在八十年代人心里,白纸黑字意味着一种承诺,拿起笔时哪怕片言只语也要字斟句酌。心境与现今看电邮时大不相同,笔尖落纸留下的每一线条都是心灵的跳动,书者的气息与体温也随之附于墨香。

  如今的年轻人已很难体会,那些书信寄出后甜蜜的思念和焦急的等待,还有收到久盼的书信时那种难以言喻的激动与喜悦。那时,我们常手持素笺,一遍一遍地细读其词句、咀嚼其内容、回味其含意,悠长的欢乐在心底儿化开去。有人说如今是一个即使爱得焦头烂额也不会静下心来写信的时代。

  当怀念已成*惯,我们固执地怀念往昔,是因为风景如昨,而青春已逝!就像罗大佑在歌中所唱到的:“不再是旧日熟悉的你,也不是旧日熟悉的我。”“刻画了多少美丽的诗可是终究是一阵烟。”我们倾听的不再是单薄的音符,而是一种沉淀在岁月里的心情。

  每一段光阴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又是一首乐章。而青春,更是乐章中最富于变化的音符,跳动在每一根琴弦上,弹奏着少不更事,弹奏着年少轻狂,弹奏着离别过往――军营民谣记录了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留下了无悔青春的印记。

  《弟子规》,若人们能依教奉行,道德可兴,和谐之境*矣!

  这个学期,我们去二中听取了老师给我们讲解的讲座,获益匪浅。通过诵读和学*,方知道《弟子规》是一本做人之道的宝典,浅显易懂的文字却蕴含着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对于我们成年人如何经营我们的幸福人生、创造和谐的家庭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谓“弟子”就是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做圣人的学生。“规”是什么意思?就是大丈夫的.见解、圣人的见解,是做人的标准。“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是《弟子规》的总纲领。只要我们认真地去学*、去感悟,就会明白许多的道理,为人处世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有了做人的准绳,在生活工作中就会有正确的判断,及时纠正自己错误的言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在过去孩童都懂得的道理,我们现代人又有几人能知晓呢?我记得我的父亲对我们的教育是严而宽,用餐时长辈不上桌,晚辈绝不可以动筷子,“长者先,幼者后”有好吃的长辈先尝。在我们做子女的心中就扎下了“孝”的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我们姐弟之间也非常友爱,所以,家庭非常和睦。

  我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感性趣,也先后读过有关传统文化的一些书籍,觉得里面的东西很好,但现在看来当时了解得只不过是其中的皮毛而已。直至我们学校推行《弟子规》的学*以来,我才有幸听到老师讲《弟子规》,明白《弟子规》是十分的细化,是孔孟之学和大乘佛法的契合点。儒家讲的“仁”与佛家讲的“慈”是息息相通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