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

首页 / 心得 / | 2022-10-03 00:00:00 心得,弟子规

读弟子规心得1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第,次谨信……”每天早晨我们的教室都传出朗朗的读书声,这是我们入学以来早自*诵读《弟子规》的声音,每天我都沉浸在朗朗的背诵声中,乐此不疲。老师说,《弟子规》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个小朋友都要用《弟子规》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我不但学会了背诵《弟子规》,还学会了唱《弟子规》的歌呢,优美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的歌词,听起来很优美,我很喜欢唱这首歌。

  《弟子规》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

  有一次,妈妈要带我外出学小提琴,准备好出门的时候,我还在玩学*机,妈妈说:“翔晨,快点!”我却像没听见一样,还在那里磨蹭。妈妈急了,大声说:“父母呼,应勿缓。”我听见后赶紧关掉学*机,不好意思地跟妈妈出门了。心里想:哈哈,妈妈也会背《弟子规》。

  还有一次,我和同桌在班级的过道上捡到了一块漂亮的橡皮,我的同桌特别喜欢那个公主的图案,于是她对我说:“不要告诉老师,咱们俩一起用,行吗?”我突然想起《弟子规》里的一句话“物虽小,勿私藏”,我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能要,那样是不文明的,应该把橡皮交给老师,请老师帮助找到失主。”同桌听我这样一说,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现在我已经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了,我时刻用《弟子规》的要求来约束自己。当我挑食的时候,我会很自然地想起那句“对饮食,勿拣择”;当我挑剔穿着的时候,我不由自之地想起那句“衣贵洁,不贵华”;当我和妈妈顶嘴的时候,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句“父母教,须静听”。

  感谢《弟子规》教会我许多做人的道理,《弟子规》中圣人的训诫将会伴我成长,让我受益终生!

读弟子规心得2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从上学期开始,我们一遍遍诵读着琅琅上口的《弟子规》,一次次聆听着《弟子规》给我的深刻的教育,《弟子规》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给了我很多收获,很多启发。

  《弟子规》中的.一字一句就像一位智者的亲切教导,下面,我就来谈谈让我体会最深刻的一条吧。“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你的时候,你应该及时回答;父母叫你去做一件事时,你不可以拖拉;父母教育你时,你应该静静地听,即使父母错了,也不能责怪他们。但对照我的行为却常常相反:晚上,我正在看电视,妈妈叫我去吃饭,我一直没有应声,直到妈妈走过来,我才及不耐烦地答应了。但是,自从我学*了弟子规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过了,因为弟子规让我懂得了尊敬师长,孝敬父母的道理。

  是啊!弟子规就像一位无声的老师,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默默地开导着我们,让我们健康的成长着。读了《弟子规》,让我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密钥,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丰富我的知识,充实我的生活,让我沉浸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

  除了这些,《弟子规》中的许多地方也是很值得我们去学*,去感悟、体会的,只要同学们认真体会,一定会悟出其中蕴藏的许多“瑰宝”!

  同学们,让我们来细细地品味《弟子规》吧,他会教导我们怎样学*,怎样做人,它就是我们身边的良师益友,是我们的校园沉浸在《弟子规》的洗礼中!!!

读弟子规心得3

  做戏简单,做人难。戏是虚假的,而人生是真实的;一场戏出错了,没关系,因为还有下一场,而一个人生出错了,不会再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正因如此,我们要学会做人,而要学*这一点,多多学*《弟子规》是最好的选择!

  说到这《弟子规》,我们班同学简直是爱不释手呢!我班同学不仅仅度背《弟子规》,还严格按照弟子规上的内容去约束自己,很是成功哦!“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心怡同学学完弟子规后,不在和自己的妹妹打打闹闹,而对妹妹宠爱有加,两人和和睦睦的。是父母减少了许多烦恼。“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班上几个爱将脏话的同学学完《弟子规》后,也不讲脏话了,班上时刻洋溢着文明语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班上一些较为骄傲的同学学完《弟子规》后,也不在瞧不起那些成绩差的同学了,同学们都非常的友好,团结互助。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哈哈!我自然也学到了不少,以前我的书房是乱七八糟的书到处乱放,而现在整洁多了,我时不时清理一下书柜,打扫一下卫生。

  若你播下如意的种子,便会收获如意的行为。播下好行为的种子,便会收获好*惯,播下好*惯的种子,便会收获健全人格,播下健全人格的种子,便会收获好的命运!

  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用《弟子规》来指引我们的为人,人生可是耽误不起的!

读弟子规心得4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么!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年秀才李毓秀所著,它仿《三字经》体例,三言成语,名句叠韵的形式为古代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敬师规范,由《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纂而成,今天读来仍然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代的社会环境不能同日而语,读《弟子规》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有没有一个承继关系?*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讲得最多是一个“育人”的问题,所谓至乐莫如育人,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这是我们应从传统中继承和发扬的。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已没有依托,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作为服务窗口工作,要树立良好的服务形象,礼貌待人,微笑服务,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积极参加培训和学*,提高工作效率。《弟子规》对和谐家庭也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每个细胞的健康才能保证社会机体的健康,其中“二十四孝亲图”在感化人的同时,也教会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怎样对待亲人,也让我们思考在当今社会怎样去实现传统文化的价值,试想,如果一个连父母长辈都不尊重、孝敬的人,一个丧失了做人最基本的伦理道德的人,如何能对别人以礼相待?这样的人能否让人信服与尊重?《弟子规》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教材,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发扬传统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读弟子规心得5

  *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

  学*《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读弟子规心得6

  常言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扩展1)

——读《弟子规》心得

读《弟子规》心得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弟子规》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我收获了很多。先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培训学*,全校优秀老师对自己的收获还进行了全校分享。高中部践行了《弟子规》力行课程分享活动。每天我们依然在坚持读经典、听弟子规音频学*。上周我们还一起观看了《醒来》这部意义深远的影片。接触传统文化之后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班主任每天早上六点十分要带领学生一起践行弟子规。在跟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收获了太多。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对弟子规的解读。三子一句的经典居然教会了我们这么多做人的道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如果我们的学生可以有幸从幼儿教育就接触弟子规的话,我们的家长还会如此的头疼于孩子的叛逆么?我们还会有迷恋于网吧沉迷于网络暴力的事情么?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为什么我们还会去伤害他们呢?

  就在上周周六,我带着85岁的姥爷跟几*70岁的妈妈去吃饭。我望着一桌子的亲人,那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多么幸福。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在一起吃个饭都会变得那么温馨。而这顿饭,我已经拖了快一个月了。随着我们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我们的亲情貌似在退减。甚至连回家陪老人吃顿饭都变成了自己的负担。有的人在忙于工作的应酬,有的人在奔波于生计,更有的人宁愿躺在床上多睡一会儿甚至多玩一会儿手机也不舍得陪老人们吃顿饭。家人吃顿饭还不如跟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吃顿饭。学*了弟子规以后,我们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可笑。我相信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看,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多,我们收获的也会越来越多。


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扩展2)

——读《弟子规》有感12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大学是堕落的天堂”。大学生从高中炼狱式的生活,一下解除了监督、管束、约束,获得了空前的几乎令人窒息的自由权,到了一切完全由自己规划管理的国度,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惊慌失措,无法顺应承担。相应的表现就是:早晨七点起床算早,六点起床几乎不可能,八点是正常,更有甚者,周末昏睡到十一二点,或是整天不下床。熬夜成了大学生活的标志,享受风*弥漫整个校园。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羸弱,丧失了梦想、拼搏激情的同时,也失去了基础性的身心健康。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消沉,灰色成了校园心情主调,人生无趣人生没有意义的论调也甚嚣尘上,大肆弥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衍生的'问题愈演愈烈。迎对问题的同时,一种呼唤,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声音和努力也日益显现出来。

  我在这种背景下重读了(弟子规),当然也是伴随着“国学热“,返回传统的潮流,重读文化经典作品,社会反思和寻求的浪潮是呼应的。也许大学生浮躁颓废现象本身就是与社会整体性浮躁一脉相连的,就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学)等等传统教育书目在教育界学术界舆论界纷纷拉开了热帷,然而究竟要推崇到什么程度,以怎样的视角重新解读,怎样把握好度以适可而止,这仍是值得考虑商榷的问题,也是需要留待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我读(弟子规)有种重受教育的感觉。都说人是善忘的生灵,又是无知愚妄的动物,我们小时候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一言一行,举止言谈都是有师长谆谆教诲,加以引导着的。规范不需要我们去寻找自来会向我们昭示。然而社会自以为这种教育可以一劳永逸,刻印在我们意识里,在今后将永恒的发挥作用。然而事实是我们越来越迷惘。道德规范意识越来越模糊。放任自流的结果是使我们一大部分人是非真理标准的混淆、模糊、失真。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比初高中生的整体水*高,而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又比大学生高,大学生的比社会人员高,人的群体道德修养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我们的伦理道德拯救迫在眉睫。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等博爱,并且亲*有仁德的人,向他学*,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还是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听听(弟子规)的声音吧!

  在寒假里,我重读了《弟子规》这本经典后,我更加深刻地感悟了《弟子规》要告诉人们的许多道理。我发现,要做一个人必须做到尊重长辈、诚实守信、尊敬朋友、做事谨慎这几点,才能成为受人尊敬的人。

  《弟子规》中,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泛爱众、亲爱仁和余力学文,分别告诉了人们如何做到孝敬长辈、关爱他人、谨慎小心、诚实守信。

  书中最使我记忆深刻的是这么几句: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长者立,幼勿座,长者坐,命乃坐。这三句的意思是: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父母亲生病的时候,他们的药我们必须先尝尝温度,连夜地服侍父母亲,不离开床边;长辈站着的时候,我们晚辈决不能坐下,必须长辈同意时,我们才能下坐。看到这里,我自己羞愧不已。圣人要求我们要孝敬长辈,百善孝为先,要做一个受人尊敬的人,必须孝敬、尊重长辈。而*时,我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来没有想过父母亲的劳累,有时还会和父母顶嘴。

  这次读了《弟子规》,我一定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尊重父母亲。让我知道了作为一位儿子所该做的事情,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这个暑假,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同享读书乐,经常诵读国学经典《弟子规》,以圣贤之道指导我们的学*和生活。

  读《弟子规》有感妈妈常说,我们要努力做一个先有德、再有才的人,学*《弟子规》是奠定德行的根基。

  “德有伤,贻亲羞”,孝敬父母就不应该做令父母蒙羞的事情,所以我要牢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凡出言,信为先”,不管大人还是小孩,说话做事都要讲诚信,做一个人人信赖与喜爱的人。

  “过能改,归于无”,人无完人,发现自己有过失错误,一定要下决心及时改正过来,不断完善自己。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的部分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现代子女教育问题突出,一个孩子从小不知道该如何孝顺父母,尊敬师长,长大后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一定很糟,从小没有纪律和品德的修养,长大后即使知识水*再高,也不可能有大成就.

  万事以孝为先.《弟子规》里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就是教育我们每一个孩子要尊敬父母,孝顺父母,虚心地接受父母提出的各项意见,并积极改正错误,听从父母的指挥,帮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减轻父母的负担.只有这样做,才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让他们感到欣慰.想起我自己的所作所为,觉得非常惭愧.调皮的我,个性倔强,不听父母的教导,做了很多错事,令老师和父母伤透脑筋,令他们伤心,我不是一个听话的孩子.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明白了要做一个懂事的孩子,令父母感到欣慰.今后,我要严格要求自己,用《弟子规》里的各项准则衡量自己,虚心接受父母的意见,听取他们的教导,各方面要求进步.

  我觉得这本《弟子规》很值得我们去看去读去做,如果一个人大部分的日常行为规范都依照《弟子规》里面的做,将来一定有很大的成就.《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闲邪存诚,养成忠孝家风.

  中华文化长河连绵不断,熠熠生辉。在那文化长河中有一颗耀眼的明星,那是曾经的那个时代所传诵的,它就是《弟子规》。教导着一代代人学孝,向善,治身。

  “学*《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这是曾经那个《弟子规》世界推广者的共同心愿。于是乎,每一次与《弟子规》的相遇都是文化的盛典,每一次都是激情的飞扬,每一次都是智慧的激荡,每一次都是心灵的碰撞。

  《弟子规》,让我学会做人。

  作为一个有孝心的人。

  “孝心好比大树下面的根须,它决定着树的成长高度。”一个人连父母都不能接纳,不能尊重,不能理解,不能信任,不能善待,如何与他人相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什么是善恶?什么是黑白?什么是对错?谁告诉你?

  你的父母。

  对未成年人来讲,父母的教诲就是价值标准不容怀疑,学会倾听,从听父母的唠叨开始。

  做一个友善的人。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也;不好犯上,而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与家人和睦相处不搞“*”,许多家庭是“窝里”斗给斗毁的,许多单位是“*”给斗垮的,许多团队是“*”给斗散的。“*”是自己人的相互残杀。越是没本事的人,越喜欢“*”。俗话讲:“争则乱,乱则衰,衰则灭,灭则亡。”

  做一个有才能的人。

  “家有万贯不如薄技在身。”学*主要是一个能力。学*一个人上升的阶梯。学*是一个人持久的实力。学*就是知行合一的能力。要学*好,不自信不行。高中的教育涉及到多方面。有位校长曾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人生是波谷相连的。有山峰就有低谷,有高潮就有低潮,有开始就有谢幕,有开始就有谢幕,有月圆就有月缺,有春天就有冬天,有车水马龙也有门可罗鹊。

  变化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任何时候不管遭遇什么样的艰难困苦。只要不放弃就会有希望。

  “子孙虽愚,经不可不读,费经费论,治安败坏根由。”《弟子规》经久不衰,历久弥新,世代传承。

  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弟子规》,这本书根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少年言语行动、道德修养、待人处世的行为指南,对于我们特别有教育和指导意义。

  《弟子规》第四部分着重就学*作了阐述,对于我们学生来说,读懂弄通这个部分特别重要。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李嘉诚说:“知识改变命运。”由此可见学*的重要性。

  就学*的方法,《弟子规》告诉我们:“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意思是:读书要心到、眼到、口到。心到是用心思考,眼到是仔细阅读,口到是多读几遍。学*中,只有心到、眼到、口到,才能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学到真正的.知识。

  “紧要功”这三个字对我特别有教育意义,它让我明白:在学*的道路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要想学到书山、学海里的知识,必须抓紧点滴时间,用心学*、细心探究、全心拼搏,这样才能增长智慧。

  常说一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不好的书则会蒙蔽人的思想,破坏人的心志,让人永远迷失在黑暗当中。“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我们只有认真、细致、反复阅读经典著作,才能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品德修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我的理解是:少年不光要学*好经典著作,还要在生活中努力实践,这样才能不负所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振兴中华民族的生力军,是学*知识的最佳阶段。作为少年的我们,只有勤奋读书、刻苦钻研,才能学有所获,才能实现个人理想,才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长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朴素的小草,因父母的爱在我心中,让我贪婪地听吸着阳光雨露,将把我的一生覆盖。读《弟子规》里的“放则考,”才猛然地反思日常生活中对父母的言行,让我深深地领悟到:在人生的旅途上,父母的爱所赋予生命的深度与广度,没有一本哲学书籍能够比父母的爱更周全。

  当父母多唠叨几句:“天气凉了,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我会很不耐烦地回答说:“知道了”。殊不知“父母教,须敬听,”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地聆听,想到*时自己感冒了,父母会担心地问这问那,带着我去医院,在厨房熬中药给我吃,给我们的照顾无微不至。那我们呢?当父母生病感冒了,我们是否也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待、不离床。”意思是说:父母亲生病时,子女应当尽心尽力的照顾一旦病情况重时,更要昼夜服待,不可以随便离开,那作为儿女的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从呱呱坠地时,父母的爱就无时不刻地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日毫无节制地挥霍着爱的“支票”那我们是否有想过“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爱因为在心中,所以冬天要让父母温暖,夏天要让父母清凉,早晨要看望你父母,看看父母昨晚睡得昌否安好,晚上要准备好床铺,让父母睡得安定,反思昔日自己对父母的关心,真是惭愧啊!惭愧!

  让我沉浸在爱的欢乐中,让我享爱在爱的温馨中,让我陶醉在爱的双臂间,让我偎依在受罪的怀抱里,让受罪永驻我心中,我将用我的爱去报答我的父母,附之行动,多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我相信我能做到,因为爱在我心中。

  愿生活的芳香醇厚萦绕着我亲爱的父母,愿我全部的祝福揉进父母的心田,让父母的心中的花朵盛开如云。

  最*,我读了《弟子规》这本充满人生哲理的书,感触颇多,明白了做人也有这么多规则,懂得了一个人想要得到他人的尊重就必须做到尊老爱幼,诚实守信、有礼貌………

  “首孝第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弟子规》的总述。

  “人则孝”主要讲的是孝顺父母。要经常帮家里干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父母。父母教导我们时,我们要耐心的听,并且铭记在心,不能闲啰嗦,也不能很不耐烦的跟他们顶嘴,要知道父母说什么都是为子女好,爱子女的表现。我们也要爱父母,孝顺父母,书本中也写道“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记得以前自己真是太任性,简直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事情都要父母做,自己偷闲。天气凉了,父母叫你多穿件衣服,觉得啰嗦;感冒了,不但要父母照顾,吃饭还要挑三挑四,父母都没坐下动筷子,我们就先吃了。《弟子规》里有一句“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意思是长辈没坐,我们不应该先坐下,长辈坐下来了,叫我们坐的时候再坐,可是如今在社会一还有谁会真正做到这些呢?父母说两句,就发小脾气,其实,等自己长大后,才会懂得这一切,天下父母心,他们把最好的东西给了我们,很多人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这不是……每个人心里都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天下的父母都一样——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所以目前报答,孝顺父母的方法之一就是好好读书。孝顺父母是做子女理所当然的事。

  “出则悌”意思是兄弟姐妹之间要和睦相处,不能整天吵闹,让父母操心,以前的我总是和姐姐闹别扭,大家更是互不相地抢东西,把家弄得乱烘烘的。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那样做是不对的。其实兄弟姐妹相处和睦,父母心里就会感到安慰,这比任何东西都珍贵,这也是孝顺父母的方法之一。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深刻理解这些至理名言,长大了才会真正懂得父母的唠叨是多么重要,无论再亲*的人,都比不过父母的好!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这本书你一定不陌生吧!我喜欢《弟子规》,特别是“余力学文”这部分。

  “余力学文”这部分讲的是怎样学*。我尤其喜欢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妨把学*计划定得宽松一些,但在实际执行时要抓紧用功,不懈怠、不偷懒。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该玩的专心玩,该学的认真学,不能一心二用。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了我读书方法。是啊,遇到好词好句和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这不正是爸爸妈妈教育我要做的吗?

  我喜欢读书、看书。自从我看了“余力学文”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知道了把书读好要有信心,还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三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这使我联想到我读书时的情形。我只是一味地看,虽然很用心,但并没读出声,只是默读。所以我的读书水*一直没有提高,直到看了《弟子规》以后,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

  《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喜爱《弟子规》。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字文,读《弟子规》有感。”最*我读了一本为<弟子规>,书中一个个孝敬父母,关心朋友的故事深深的迷住了我。 弟子规中有很多意味深长的故事,书中没写一段都会有一段注解,接着就是意味深长的故事,有教人尊敬师长的故事;有教人怎样孝敬父母的故事;有教人改正自身缺点的故事……等等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下面我说两个故事给大家听听吧。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勿行赖,读后感《读《弟子规》有感》。”这句话的意思是:父母叫你,应该及时答应,不要拖;父母要求你做的事,要认真去做,不要拖拉偷懒。这一句话有两个因孝敬父母而千古留名的故事。 第一个故事叫做孝心感天。话说古时候,有一个叫王祥的人,他的生母很早就死了,他爸爸又给他找了一个后妈,王祥的后妈对他很不好,一天,她的继母想吃鱼,可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天,于是,他跑到满是冰的湖面上打了一个洞,忽然,两条小鲤鱼从冰洞中窜了出来,直接跳入了他的网中。

之后继母为了刁难他,又说想吃烤熟的黄雀,王祥立马抓了一只烤熟给他后妈吃,可他后妈吃完还想吃,,王祥又拿着网子出去了,刚一出门一大堆黄雀飞入了王祥的网子,乡亲们纷纷议论,说:孝心感天啊! 第二个故事:有一个叫孟宗的人,她的母亲生了一场大病,非常可怜,经过医生检查之后发现没病,原来是想吃竹笋了冰天冻地的冬天哪里有竹笋,孟宗急得大哭,眼泪滴在地上,一棵棵竹笋从土中钻出,孟宗的孝心感天动地了啊!

  《弟子规》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读此文,是一个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的过程。读好胜于读坏,背好胜于读好,而真正理解,胜于一切,实际做到,更是上一个等次。每三字为一段话,两字为一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这些非华丽的语言,却蕴含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间。当我认真品完后,反复回想,深有感触。

  *有一句俗语,“百事孝为先”。因此,《弟子规》首先讲的是“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第一个篇章——出则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为,太多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事……我们的一切是父母给的,不要再强求了。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及时行孝,岁月不待人。

  第二篇章讲的是兄弟之间的原则,我很是看重这一篇章。兄弟之间,要合为一心,相互帮助,团结相处,不要因为利益,而抛弃友情。金钱买不来友谊,切记!


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扩展3)

——读弟子规有感10篇

  欲治国先齐家,欲齐家先修身,欲修身先正心。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先师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特别要讲信用;然后要有一颗慈悲的爱心,对一切事物都*等博爱,善待天地万物,自觉保护生态环境;更要主动亲*有仁德的人,向他学*;最后在利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好好地学*其他有益的学问。

  我们90年代的小孩,似乎每个人都呈现出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有的时候,我们爱去哪就去哪,根本不会跟父母说;有些时候,我们回到家里,就一头栽进房间里,根本也不会跟父母说。其实,在背后的父母都隐含着无比的担心。孩子在外边的时候,担心他是否迷路了,被拐了。我们根本不会想象到他们的焦虑,只会自己玩,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我们爱我们的父母就该“出必告,反必面”,即出去的时候告诉父母知道你们去哪里,回来的时候,要当面告诉父母我们回来了,让他们放心。

  曾经,我跟我的哥哥姐姐们相处,或许是因为我们玩得太熟了,所以我总爱直称呼他们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惯了吧,我叫他们名字时候,他们也不见怪,哥哥姐姐们也没跟我说过什麽怨言。但其实,他们自己背后可能有些怨言,但却不会跟我说任何,或许怕我难为。我爱哥哥姐姐们就该“称尊长,勿呼名”,即称呼长辈的时候,不要直称呼他们的名字,要称号“哥哥,姐姐,叔叔,阿姨”等称呼,尊重他们,因为他们是长辈。

  我最喜欢不分大小的跟长辈说话。有的时候,遇到我跟他们意见不同时,我总爱大声反驳,不分尊卑。他们有时候也会教训一下我,但我总是这样子左耳入右耳出,不太理会。其实,他们内心也很不满,但也不会狠狠地骂我,而我也不会想到这一点。我们爱长辈就该“尊长前,声要低”,即与长辈说话的'时候呢,声音要柔和适中,不要大大声音地驳回,虽然他们比不会很严厉地教训,但其实他们内心也不好受的。

  我们常常喜欢自出自入,“敲门”这个动作,我们根本大多数都不会用到。其实,别人的房间并不是可以让你随便进出的,有些人或许无所谓,但有些人却很在意别人进入他的放假的。然而进别人房间前,不敲门是一种坏*惯。我们尊重别人就该“将入门,问孰存”,即在入门之前,应该先敲门问一下:“有人在吗,我可以进来吗?”不要贸贸然就跑进去。

  ……

  《弟子规》里的行为作则,就是作为学生,晚辈应该具有的规矩。我们要把《弟子规》中所赋予我们优秀品质的导向,跟着书内的作则好好学*,继承我国传统的美德。道德于现在社会是不可缺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必须学*《弟子规》内存在的良好品质,从而扎德育之根。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简简单单的二十四个字概括了整篇弟子规的内容。第一句话就点明了弟子规是圣人们对我们的教导。后面十八个字把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都概括了,弟子规本身就讲的是做弟子,做学生,做儿女的规矩,于是我们便带着这样的想法,开始读弟子规。

  初读弟子规,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感受,等读了五、六遍,六、七遍以后,才琢磨出点意思来,我反复读,感受越来越深,这时我才真正明白了什么叫“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讲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讲的是和大众相处时要相互爱护,并且亲*有德行的人,多向他学*,这些都是非常重要不做不行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好好的学*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了。整篇文章都在讲应该怎么做儿女,应该怎么做学生,应该怎么做人。

  我在读弟子规,一定少不了父母的陪同。于是,我们一起读弟子规,理解弟子规,交流心得。有一天,我在爸爸的手机上看到一条短信,叫养生小专家。里面说修身养性排名第一的就是写毛笔字。因为我也写毛笔字,所以我也深有体会,你在不静心的情况下是写不好字的,但是你沉下心来写一会儿,心就会静下来。读后感·正如“余力学文”一段中的“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说的一样,你不好好写字,心静不下来,沉不住气,在心理上就会得疾病了。古人在清朝康熙年代就已经知道这个道理了。

  在弟子规里,在家要孝顺父母,要虚心听从父母的教诲;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人在世上还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有仁德之人,不强人所难等,这些是我得到的启发。

  读完弟子规,理解完弟子规后,我发现我有些地方做得好,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好的`地方我会继续保持,并发扬光大,不好的我会改正并做到更好!

  有人喜欢幽默搞笑的漫画,也有人喜欢内容多彩的小说,我,却只钟爱那**凡凡的《弟子规》。

  《弟子规》没有故事那样精彩的结局,没有小说那样优美的文笔,它*凡的许多人对它不屑一顾,但它传承的是我们祖宗五千年年留下来的观点,它蕴含着的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记得刚接触到《弟子规》时,把学*它当成一种任务去对待,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发觉自己已经喜欢上《弟子规》了,每次学完一句,自己就觉得心中开阔了,就象是沉积在心底已久的乌云飘散了,心情变得喜悦了,回到家把我所学*到的知识说给妈妈听,妈妈也很欣赏我的言词表白,这更加坚定了要坚持把《弟子规》好好的学下去,为我之用,家中的温馨和谐也随之而大放光彩,虽说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却也是相敬如宾。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既然学*了《弟子规》,就应该落实运用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中,时时反省自己,鞭策自己成长进步。以前妈妈批评我时,我总是很不乐意,不,准确地说是非常之不乐意,就是抵抗,眉头紧皱,脸拉得要多长就有多长,一种视死如归的架势。可自从学*了《弟子规》中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后来同样是批评,可我就觉得很快乐,把眉头打开,海阔天空,听父母的话,心情再一次感受到了喜悦,因为有人在关注我,重视我。父母批评我们时,应坦然一点,勇敢的接受批评并改正错误。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父母叫你时,应该马上应答,父母有事交代时,我们不能慢吞吞的,行动要迅速,要积极响应父母。这一点我是深有感触的,就拿生活中最*常的一件事情来说,吃饭,我以前呀,妈妈叫我吃饭,因那阵的我就想赶紧写完作业是最重要的,饭嘛,可以迟一会吃,有一次被妈妈叫五六回了,我还是拖拖拉拉,慢吞吞的,把老妈惹急了狠狠地把我批评了一顿,被妈妈严厉地训斥后,我不由得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当然那个时候还没学*《弟子规》呢。但自从学*弟子规后,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是爸妈叫我,我总会在第一时间给他们回应,或者说“妈妈我还有两字就写完了,请稍等我一会儿”,或者回应说,“就来”,我的这些小变化让爸妈有一点小兴奋,为此,好几回都得到了老妈的好评,更让我开心的是每天中午放学或是下午放学我都会比爸爸妈妈回来的早,听到他们的脚步声,我飞快地给他们开门,然后深深地给老爸老妈行鞠躬礼,不知不觉地妈妈爸爸也会回敬我一个鞠躬礼,我心里那个乐呀,甭提有多美了。

  《弟子规》告诉我们,我们首先要做到尊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嘛!接着要友爱兄弟姐妹,做人要做一个有道德,讲信用的人,人与人之间要相亲相爱,和睦相处。

  学*《弟子规》,不仅能提高一个人的修养,更能提高一个人的思想,并且还可将思想升华,我们应该爱我们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与社会,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地和谐健康。

  *凡而又不普通的《弟子规》,教会了我做人,教会我孝顺,至少教会了我怎样对待为我操劳的父母。传统文化的精髓——《弟子规》,我爱你,你是我最喜欢的经典作品。

  有幸再读《弟子规》,仍旧对它爱不释手。

  关于读后感,我想读者会有各自不同的感悟。我不是圣人,当然很难和你感同身受,它只是一本书,几句古训。怎么听,怎么学,怎么看,最后得到多少,都在于你自己。不过我想刚开始接触《弟子规》的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企业里还要学*弟子规?

  当下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时代",信息、数据、人脉、资源急剧膨胀,自我却不断被压缩的大时代,在这个大环境下,我们似乎很难认清自己,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呼唤道德的时代,几句醒世良言更显得难能可贵。反复诵读那质朴的古训,不禁使人心胸豁然开朗,在潜移默化中,似乎拉*了自己与圣贤的距离。也许时代在不停地变迁,可是正确的为人处世之原则却鲜有改变,不妨听听先贤的教诲吧,找点对自己有益的内容学学。

  为什么在企业里要学*弟子规,我想你一定要明白弟子规和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

  公司经常提到企业文化建设。所谓企业文化呢,指的是: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等等。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共同价值观。《弟子规》其中包含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三方面的管理文化。是一个现成的并且延续了千百年的为公众所接受的价值观的凝结。因为它是儒家经典,弘扬的是人性与道德,讲述的是为人、处事、行为之道,直接的作用是规范大家的言行,能够使同事之间和睦友爱,增进同事之间的关系,培养默契,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所以我理解的"弟子规"是为公司逐渐塑造企业文化奠定的基础和对员工企业文化概念的一个初步渗透,弟子规学*的过程是塑造企业文化的过程,是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过程。

  举个例子,我们都希望在工作中保持冷静,不犯错误,不做无用功。事实上,每一个劳动者都清楚的知道,在现实中,我们希望的的状态和实际状态还是有出入的。我们的前辈们早已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弟子规》中,就有了"事勿忙,忙多错"的提醒和教导。因此,愈是任务多,事情忙的时候,愈要花时间进行整理分析,做好完成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去完成,将重要且紧急的事务,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务和不紧急不重要的事务罗列清楚,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事半功倍,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

  再比如,你是否会觉察到自己的人际关系一团糟呢?尽管你资质优厚,才华横溢,但你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谈天说地,畅谈自若,而你总是无法融进去,有时候甚至连开口求助的勇气都没有了。"泛爱众,而亲仁".你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对方稍有不如己意,就产生抱怨,产生嗔恨之心。这是一种多么可怕的心理病毒。只会让周围的人远离,不愿靠*自己。相反,有*等博爱心的人,甚至是谦下心的人,他们受人一点恩惠,则感恩不已,别人稍有疏忽,没有体谅到他,他也不会觉察,能够宽容待人。这样的人呢,人们就喜欢和他在一起,就更加愿意施加恩惠给他,甚至更愿意去体谅他,去照顾他。所以,我说这是实用法门,是人际关系改善的法宝。

  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圣贤的教诲吧,从尽人伦之本分做起,做一个好儿女,一个好员工,一个大家心目中的好朋友。它不是拿来要求他人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践行来引导、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一同力行,逐步提升自己的素质,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改善工作、生活环境以及社会风气。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为社会的和谐与安宁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愿与大家共勉,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怀着感恩与恭敬之心来待人接物,谦卑待人,身体力行,勤奋学*,不断提高个人修养和素质,提升自身价值,为公司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达到构建和谐家园、和谐社会的目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一 、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二 、为人处世

  我们在工作和学*时,要时刻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礼貌待人,对学生的问题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耐心和爱心,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积极参加培训和学*,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因为人生中有很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弟子规》里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将按照《弟子规》,激励自己,完善自己,鞭策自己。

  《弟子规》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读此文,是一个提升个人修养、思想品德的过程。读好胜于读坏,背好胜于读好,而真正理解,胜于一切,实际做到,更是上一个等次。每三字为一段话,两字为一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这些非华丽的语言,却蕴含着一片极为广阔的空间。当我认真品完后,反复回想,深有感触。

  *有一句俗语,“百事孝为先”。因此,《弟子规》首先讲的是“孝”。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了第一个篇章——出则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为,太多太多对不起父母的事……我们的一切是父母给的,不要再强求了。趁他们健在的光阴,及时行孝,岁月不待人。

  第二篇章讲的是兄弟之间的原则,我很是看重这一篇章。兄弟之间,要合为一心,相互帮助,团结相处,不要因为利益,而抛弃友情。金钱买不来友谊,切记!

  ”谨“这一章,讲的是生活*惯。这点我认为我是做的很好的。

  ”信“极其重要,此章节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有所期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在现实社会中,失信往往会令朋友十分厌恶,我可是深有体会。一次,我经过长途跋走到朋友家。我和他约好一块玩,却迟迟不见他下来,过了一会儿,他打电话来说,他有事。就这样,我被”放鸽子了,只好走回去,心里很不爽。

  “泛爱众”讲的是儒家学派的“仁”。这章里有两段话我非常重视:人所重,非貌高。相貌不能判断一个人,而生活中,许多却恰恰相反。流浪者的品质可能会胜于某位官员。

  “亲仁”告诉我们要向有仁德的人学*。

  “余力学文”是对学*方法的一种总结。

  上千字,讲的就是这几个方面,而这几个方面,却不是做上千件事就证明你能做好的。必须牢记于心!

  《弟子规》引导我们树立各种优秀观念、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带给我们的启示无穷……

  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弟子规》,那时候的我就像顺口溜那样一下子就背出来了,但里面的意思,我却不懂。上小学了,老师教我们背《弟子规》,还耐心的给我们讲意思,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上六年级了,我自己钻研《弟子规》,这时的我,不仅背得熟,还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众所认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就有永恒价值的精品。书可以让我们陶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替移默化的作用。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儿童,变得知道尊敬长辈,老师,关爱小朋友……

  《弟子规》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使我受益匪浅。而感受最善的则是出则悌这一篇章。其中“兄道友,弟道恭,”给我的感受最深。原来,我经常和弟弟抢电视,抢零食,抢玩具,经常闹得不可开交。而读了《弟子规》后,我就做什么事都让着弟弟,而弟弟也对我十分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弟弟又哭又闹的.说他要看动画片,我不想给他,为什么都要让着他呢?可转念一想,《弟子规》里面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于是,我说:“给,你看吧!”弟弟兴高采烈地拿着遥控器,脸上突然从阴转晴了。还巴结的说:“姐姐真好,姐姐真好!”我心想:原来谦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让我得到了家人们的夸奖和赞赏,也让我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惯。原来我不管是吃饭还是做别的事,只想着自己,可看了《弟子规》后,我在做各种事的时候,都让这长辈,和小辈,它们都夸我懂事了,长大了,成为了一个懂得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大女孩儿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弟子规》这本书正是证实了这句话。让人类的品性在道德中升华,让生命变得更具有价值!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教育孺子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这本书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若能认真地阅读《弟子规》,真正了解《弟子规》中的含义,它将会使你受益非浅。以下是我阅读此书后的点滴体会。

  一 、孝敬父母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二 、为人处世

  我们在工作和学*时,要时刻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和谐和同事之间、领导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那么共建和谐社会就不会是一句空话。《弟子规》中讲到日常起居、待人接物、外出求学等方方面面的行为标准和作人准则,提倡正人先正心。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协作共事,礼貌待人,对学生的问题做到百问不厌,应保持耐心和爱心,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积极参加培训和学*,提高工作效率。

  生活似酒,人生像画,岁月如歌。或许正是因为人生中有很多酸甜苦辣,才会使快乐的滋味更加甜蜜。《弟子规》里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需要我们慢慢去体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也将按照《弟子规》,激励自己,完善自己,鞭策自己。

  《弟子规》共有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分别是:总序、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等。

  我已经读完了前六个部分。知道了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要做事要严谨,还要诚实、博爱,在做好以上这些事情的基础上,还要去学*文化知识。

  在外边要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并要学礼、懂礼等等。为人处事首先要做到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衣着要端正,说话要文明,懂得反省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惯等。:人在世上要有一颗博爱的心,要爱天地万物,爱万物生灵,要提高自己的品行修养,更要亲*有仁德之人,不诽谤别人,不强人所难等等。

  今天,我就读到了亲仁这一部分,以后我会把剩下的部分全部读完的,从我读的弟子规当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发现了自己的不少缺点,我一定会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按《弟子规》的要求去做,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在放假期间,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熟读《弟子规》。其实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觉得挺乏味的,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我真的看不懂。第二,是书中没有相应的注解,很难读懂其中的内容,于是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姐姐,姐姐让我先静下心来,帮我一句句的解读,通过姐姐的帮忙,我渐渐的对这本书有了兴趣,我大概的了解了其中包含的内容,这是我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是约束儿童的行为,明确道理的规范读本。这本书无论是在孝悌,行善,日常行为等方面都给予了正确的解说。主要是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惯,做好事,摒弃不良行为。

  全书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孝悌".这简单的三个字,蕴含了丰富的道理和内容。不管是父母,还是师长还是兄长,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重和孝敬。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这些大自然的现象,不就是在给我们做最好的示范吗。假设一个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的家人都不爱,我们又能指望他做成什么大事呢?何谈爱国呢?何谈爱社会呢?从小爱到大爱,这是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行为轨迹。“首孝悌”可以说是我们做人的根本,回想自己的过去,对父母总是态度不好,也许那句话说得很对,对越亲*的人我们越会忽视对方的感受,我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慢慢的改正,成为父母的依靠。

  其中书中"衣贵洁,不贵华"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我本身就不是追求华贵的人,不爱攀比,希望自己的内心过得舒服就可以,人与人之间比得越多了就越不幸福了,穿的衣服干净整洁就可以了,无需高档、华丽,更不能互相攀比,看谁的衣服及用具贵重、奢华,这都是不正确的行为。对于我们学生来说,本来就是父母的负担,如果还要要求穿着华丽的衣服,实在是没有必要,学生还是学*、学业为重。

  "过能改,归于无",对于我们自己所犯的`错误,要勇敢的承担,这样才能更好的改正,如果对自己的错误不放在认知的态度上,我相信是很难改的,知错能改的才是好孩子啊。

  还有书中的"不如人,当自励"当我们发现自己不如别人的时候,我们要学会自己给自己加油,不要盲目的自卑,而是要自我激励,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就像是我们*常的生活中,如果自己的学*成绩赶不上别人了,这时候,我们应该要做的就是分析自己所存在的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认真的读书,给自己以鼓励,相信未来一定是会更好的。


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扩展4)

——读弟子规有感9篇

  读完这篇文章,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学*后要去落实。想想自己在生活工作中把弟子规中的要求落实得太差了。首先从礼节上就没有很好的做到,比如每次给大家说话时问好就做得很不好。二是在遇到事情时,还会着急,还会生气,还是缺乏一种定力。三是在遇到别人责备时,还会找理由。这是不可以的。而应该象文章中说的,认真反省。说得对的接受,说得不对的是提醒自己。所有人所有事都是自己学*的对象,处处都是成就自己。所以没有坏环境,不必要抱怨。

  怎么知道自己内心的善与恶?里面提到的.贪求心、嫉妒心、傲慢心、愚痴心,心量狭隘在自己身上多少还有一些,自己还需努力放下。应该多一些随喜心、包容心、谦虚心。同时更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心无恶,则无苦。要想快乐的走好今后的人生路,就需要真正的去除心中的恶。最重要的是向后面过春节的男孩——子良一样,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的去改掉生活工作中的不良思维和语言,还有行为。让生活和工作尽量符合自然的规律。里面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我相信这一点,也在生活中这样做着。

  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

  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很多人说现在的大学就是“由你玩四年”,“大学是堕落的天堂”。大学生从高中炼狱式的生活,一下解除了监督、管束、约束,获得了空前的几乎令人窒息的自由权,到了一切完全由自己规划管理的国度,很多人面对这种情况惊慌失措,无法顺应承担。相应的表现就是:早晨七点起床算早,六点起床几乎不可能,八点是正常,更有甚者,周末昏睡到十一二点,或是整天不下床。熬夜成了大学生活的标志,享受风*弥漫整个校园。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羸弱,丧失了梦想、拼搏激情的同时,也失去了基础性的身心健康。渐渐的,我们的大学生越来越消沉,灰色成了校园心情主调,人生无趣人生没有意义的论调也甚嚣尘上,大肆弥漫。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衍生的问题愈演愈烈。迎对问题的同时,一种呼唤,探索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声音和努力也日益显现出来。

  我在这种背景下重读了《弟子规》,当然也是伴随着“国学热“,返回传统的潮流,重读文化经典作品,社会反思和寻求的浪潮是呼应的。也许大学生浮躁颓废现象本身就是与社会整体性浮躁一脉相连的,就是社会现象的一部分。《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学》等等传统教育书目在教育界学术界舆论界纷纷拉开了热帷,然而究竟要推崇到什么程度,以怎样的视角重新解读,怎样把握好度以适可而止,这仍是值得考虑商榷的问题,也是需要留待时间来解决的问题。

  我读《弟子规》有种重受教育的.感觉。都说人是善忘的生灵,又是无知愚妄的动物,我们小时候接受学校教育的时候,一言一行,举止言谈都是有师长谆谆教诲,加以引导着的。规范不需要我们去寻找自来会向我们昭示。然而社会自以为这种教育可以一劳永逸,刻印在我们意识里,在今后将永恒的发挥作用。然而事实是我们越来越迷惘。道德规范意识越来越模糊。放任自流的结果是使我们一大部分人是非真理标准的混淆、模糊、失真。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小学生的道德修养要比初高中生的整体水*高,而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又比大学生高,大学生的比社会人员高,人的群体道德修养随着年龄增长而递减。我们的伦理道德拯救迫在眉睫。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等博爱,并且亲*有仁德的人,向他学*,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还是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听听《弟子规》的声音吧!

  “弟子规、圣人训、守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弟子规》这本书你一定不陌生吧!我喜欢《弟子规》,特别是“余力学文”这部分。

  “余力学文”这部分讲的是怎样学*。我尤其喜欢这句: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妨把学*计划定得宽松一些,但在实际执行时要抓紧用功,不懈怠、不偷懒。只要工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我在生活中也是这样,该玩的.专心玩,该学的认真学,不能一心二用。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告诉了我读书方法。是啊,遇到好词好句和不懂的地方要做好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这不正是爸爸妈妈教育我要做的吗?

  我喜欢读书、看书。自从我看了“余力学文”中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时,知道了把书读好要有信心,还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三者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这使我联想到我读书时的情形。我只是一味地看,虽然很用心,但并没读出声,只是默读。所以我的读书水*一直没有提高,直到看了《弟子规》以后,我才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了。

  《弟子规》让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我喜爱《弟子规》。

  《弟子规》是清代李毓秀所著,李毓秀性情*和豁达,品德高尚,他结合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弟子规》,《弟子规》浅显易懂,押韵顺口,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做人,提高我们自己的品德,熟读《弟子规》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弟子规》里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句话告诉我们,开口说话,诚信为先,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我记起了一件事,我跟好朋友子瑜吹牛说自己做的蛋糕很好吃,她很羡慕,说要尝尝我做的蛋糕,我信誓旦旦答应她一定做给她吃,事实上我并不会做,所以她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我骗她说食材没有准备好,第二次又骗她说肚子疼。妈妈知道了拿出《弟子规》跟我说:“什么叫‘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你都学到哪去了?”我听了觉得很惭愧,跟子瑜承认自己并不会做蛋糕,自己是吹牛骗她的并向她道歉,她原谅了我。周末我们一起去超市购买食材,一起上网查询如何做蛋糕,然后两人一起做了蛋糕,虽然第一次做出来的蛋糕味道不是很好,但我们还是很开心。

  有一次表姐因为姑妈乱动她的东西,她生气地对姑妈大吼大骂,其实姑妈只是看见她房间乱了帮她整理了,姑妈跟她解释了她还是很生气地骂姑妈,我在旁边听见了,就对表姐说: “ 表姐,‘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些《弟子规》里的句子你还记得吗,这可是你小学时候学过的哦,你现在都是大学生了,不能比我还差哦。”表姐听了我的话,脸红了,她静静地坐了一会,站起来小姑妈说:“妈妈我错了,我不该对你大吼大叫,我比我妹还不如,我以为一定会改的,不会再乱骂你了。”你看,学好《弟子规》,还可以劝架呢。当然,我自己也要做到尊敬父母,关心爱护父母,做错了事,父母批评时就要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让自己父母生气、伤心。

  我很喜欢《弟子规》这本书,它让我感受至*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教育我们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热爱祖国,教会了我们很多中华传统美德,我们要好好珍惜这本国学经典,这是我们的财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当看到这几句话时,我们一定都觉得很熟悉。这就是我们每天都在背的“弟子规”。

  我们大家都是*人。*的传统文化非常之渊远。大家都知道,*的历史已经有五千年了,在*周边的一些文明古国也有一些传统文化历史,但都没有完整地记录他们的文化历史。唯有*,文化历史渊远流长,从未间断过。

  以前古代人读书都是非常讲究的,女子不能读书,男子才可以读。而且除了读四书五经以外,不能读别的书。弟子规里面就有一句“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坏心智。”。从这点来看,古人对于学*的书籍内容是非常重视的。要是在现代,读书的内容也十分重要。我们小学生就应该读一些“感恩系列”等心灵鸡汤系列的书或是“笑猫日记”等校园小说,可以带给我们人生的启发,培养自己的情商;还可以放松一下自己,让我们在课余时间开怀大笑。

  说到“四书五经”,也就是古人科举考试所学*的书,中华传统文化里的一些。中华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比如说:《孝经》、《千字文》、《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我背过《三字经》、《千字文》和《弟子规》,我觉得最好理解而且最精简的就是《弟子规》了。

  《弟子规》的总序概括了《弟子规》中的所有内容,它告诉我们了许多道理。

  首先,做一个人,要孝顺,要孝敬父母亲人。我今天去听了弟子规的教育讲座,主讲人说了,身体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只有使用权,它是父母的。就像《论语》里面讲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如果你遭遇了种种失意,朋友都离你而去,那么你还有亲人陪伴你。因为他们是你的亲人,所以可以原谅你的一次又一次犯错。你应该用一生的时间来陪伴你的亲人,用来还他们以前为你付出的债。而且还要爱护兄弟姐妹,通俗一点讲,就是不能以大欺小。如果结合中华传统的故事,那就要学*《孔融让梨》里发扬的精神,把最小的“梨”留给自己。其次要遵循生活规律,搞好自己的生活*惯。别人看见你仪态很端庄,衣着也整齐,但一进你家,里面满地狼藉,而且你的行为一点也不礼貌,那么你难道还算尽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了吗?

  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信用。如果你不守信用,那么再亲的朋友忍你几次以后也会离你而去。

  除了上述着几点,还有一点需要我们做到:泛爱众,而亲仁。

  什么是泛爱众,而亲仁?我们来分解开来理解:

  “泛”就是广泛的意思,“众”则是大家,所有人的意思。合起来“泛爱众”就是要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不能因为这个人是佼佼者就只亲*这一个人,有时候成绩好并不代表一切。更不能因为他并不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就嫌弃他,厌恶他,其实你厌恶别人时别人也觉得你不怎么样。相反,如若你亲*身边的每个人,每个人都公*对待,不巴结领导的亲戚也不认为其他人没有权力就远离他们,则会迎来每个人的喜爱。他们宁愿与你这样亲切随和的*民在一起也不愿意和那些有“关系”的人在一起。而且我看过一个故事,两个很好的朋友,其中一个骗了另一个,而另一个为了捍卫朋友的自尊,也未捅破窗户纸,心甘情愿上他朋友的当。朋友听后很感动,为自己有这样的朋友而感到自豪。

  再来理解“而亲仁”,“而亲仁”的意思便是要亲*有贤德的人,这样你便会学*他身上的好处,也成为另一个有贤德的人;相反,如果你亲*小人,你也会堕落成一个小人。有一句话可以很好地诠释这句话的道理:*朱者赤,*墨者黑。

  做完上述几点之后,如果还有剩余的时间,你便可以开始学*知识,如果连基本的做人的素质还未达到,还不如先别学*呢。

  我们一定要牢记自己是*人。现在很多人都说,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梁启超爷爷有句话说的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让我们承担起把中华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的重任吧!

  小时候,妈妈教我背《弟子规》,那时候的我就像顺口溜那样一下子就背出来了,但里面的意思,我却不懂。上小学了,老师教我们背《弟子规》,还耐心的给我们讲意思,那时的我,似懂非懂。上六年级了,我自己钻研《弟子规》,这时的我,不仅背得熟,还懂得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

  《弟子规》,是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流传,众所认的“最有价值的书”,它们是人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结晶,是一些光辉的、就有永恒价值的精品。书可以让我们陶制性情,涵养气质,培养人格智能有着;替移默化的作用。

  《弟子规》这本书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儿童,变得知道尊敬长辈,老师,关爱小朋友……

  《弟子规》里面的每一句话都使我受益匪浅。而感受最善的则是出则悌这一篇章。其中“兄道友,弟道恭,”给我的感受最深。原来,我经常和弟弟抢电视,抢零食,抢玩具,经常闹得不可开交。而读了《弟子规》后,我就做什么事都让着弟弟,而弟弟也对我十分尊重。

  记得有一次,我正津津有味地看我最喜欢看的电视剧时,而偏偏在这个时候,弟弟又哭又闹的.说他要看动画片,我不想给他,为什么都要让着他呢?可转念一想,《弟子规》里面谦让比自己小的孩子,于是,我说:“给,你看吧!”弟弟兴高采烈地拿着遥控器,脸上突然从阴转晴了。还巴结的说:“姐姐真好,姐姐真好!”我心想:原来谦让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而“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让我得到了家人们的夸奖和赞赏,也让我养成了尊老爱幼的好*惯。原来我不管是吃饭还是做别的事,只想着自己,可看了《弟子规》后,我在做各种事的时候,都让这长辈,和小辈,它们都夸我懂事了,长大了,成为了一个懂得关心别人、为别人着想的大女孩儿了。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弟子规》这本书正是证实了这句话。让人类的品性在道德中升华,让生命变得更具有价值!

  今年寒假,学校要求我们背《弟子规》。回到家我问妈妈什么是《弟子规》,妈妈说《弟子规》主要讲在学*和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妈妈还说要我对照自己的行为认真阅读,背诵。我一听来了兴趣,心想自己*常是家里的乖乖女,应该不会与书中所说的有多大差距。

  我每天详细阅读《弟子规》却发现自己在学*和生活中有许多缺点。

  《弟子规》中说:"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可是我偏偏和书作对,我的书桌上放着练*本,练*册,漫画书……所有和学*有关,无关的书全都放在书桌上,东一本,西一本,我的书桌成了"旧书摊",要想找一本急用的书,有时比登天还难。现在我得好好收拾收拾,保持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弟子规》中还说:"出必告,反必面。"但是我出去玩却常常忘记和家人打招呼。有一次我出去玩,没有告诉妈妈,我回到家里妈妈狠狠地说了我一顿,我读过《弟子规》以后,我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我出门时要和妈妈打招呼,回家时也要跟妈妈说一声。这样妈妈就不用担心了。

  我读完了《弟子规》,了解了自己的缺点,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我一定要改掉缺点,做一个完美的好孩子。

  晓雾将歇,清风徐来,我迈着轻快地步伐来到学校。

  当我轻轻拿起那本薄薄的《弟子规》时,觉得既熟悉又陌生。我大声朗读里面的每一节,每一个字!却发现有好多的内容,令我惭愧。我已上初二了,不再是那个单纯的小女孩了,理解能力已提升,怎么会再看不懂这《弟子规》的内容呢?

  我羞愧?书上说的规矩,我究竟做好了哪一样?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面对《入则孝》所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时爸妈叫我,我总是慢慢地回应,即使让我做个简单的事,我总是先皱着眉跟父母唠叨一番,才不情不愿地干。我做的'不对吧!父母教我,我还发疯似的说他们烦的,他们有时就骂了我两句,我都会想离家出走。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

  想着,想着,我鼻子酸酸的,接着往下读,《弟子规》还告诉我们,与兄弟姐妹要友好相处,懂得珍惜光阴,讲诚信,有爱心,仁德兼备?


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扩展5)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菁选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热】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一起来学*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弟子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读了两年的《弟子规》,感触良多。《弟子规》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承载了古人先贤对于人在社会中为人处事的标准:孝顺、友悌、严谨、诚信、爱心、仁义和好学。我从身边的电影卡实际出发,写下了这篇读后感。

  入则孝,这是弟子规对我们的第一个要求。百善孝为先,行孝是为人子的本分。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教育的付出。父母的恩德,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的了。对于我们这种长期出门在外的打工仔,虽然不能待在父母身边以尽孝道,但我们可以尽自己的努力,替父母分担一些,多打电话回家和爸爸妈妈聊聊天就是对他们最基本的孝道。

  泛爱众,其实就是前面说到了的要与他人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处处以恭敬、谦卑为原则,做到不自私自利。不去巴结富人,不看不起穷人,以*等心待人接物。同时在工作生活过程中,不说人是非,不揭人短处,要尊重同事朋友。我要努力学会去从真心里爱别人。我要不断历事炼心、不断努力。仁慈、悲悯一切众生,是圣人、菩萨的境界,我要从弟子规的基础开始,从做一个标准的好人开始,立志向、学圣贤,做菩萨。尽可能的去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让我们这个集体更加团结、和谐。打造优秀集体,从我做起。

  感谢看购这个*台,在这个*台不仅可以实现梦想,还可以在工作中得到古人的洗涤。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累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最*一段时间,我就在读一本《弟子规》的书,里面说的一些话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我有很多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说不尊敬长辈方面、言行举止方面,与同学之间相处有小摩擦等等。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教导要恭敬地听明白;父母对我们地批评,我们应当顺从的接受。想想我以前对爸爸妈妈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真是让我感到惭愧啊。

  就拿一件小事情来说,妈妈*时在家总是对我说出门在外见到熟悉的人要主动向人打招呼,别人问话要有礼貌地回答,可是到了外面我总是做不到,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做作业的时候我总是粗心大意,磨磨蹭蹭的,妈妈责备我几句,我还不耐烦地跟她顶嘴,有时还会把妈妈给气个半死。读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了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弟子规》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时时刻刻的约束自己,在学校里做老师的好学生,在家里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最*,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惯和现象,而这些*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十月我们班开展了亲子共读《弟子规》的活动,在和孩子一起学*的这一个月中,使我对《弟子规》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有许多是对儿童行为的规范,比如尊重长辈,坐立有序,生活方面讲究卫生,待人礼貌,讲诚信,珍惜时间等等,这些都是对儿童起到很好的教育意义。

  在学*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点:当我们学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孩子有些惭愧的说:“妈妈这点我做的不好,你经常叫我的时候,我都没有及时答应,有时你叫了我三四遍我才回应你,这点我今后一定改正。

  当学到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时,孩子有些小自豪的说:“这个我都有做到,有好吃的我都让爸爸妈妈先尝,坐公共汽车时,看到爷爷奶奶我都赶紧把座位让给他们。”

  和孩子共读的过程中也会有许多有趣的时刻,比如有学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时,她感慨到原来古代人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呀!妈妈我告诉你个秘密靳老师也不喜欢挑食的孩子,虽然我以前也挑食,但是我已经在慢慢改正了,在学校不管爱吃不爱吃的.我都吃。我要努力做个不挑食的孩子!

  学*弟子规也给了她教育爸爸的机会,其中有讲到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他说:“爸爸这点做的不好,他就有喝醉酒的时候,确实爸爸喝醉的样子还挺丑的。我要好好给爸爸讲讲道理,让他少喝酒更不能喝醉,要不他就是最丑的爸爸!”

  通过学*《弟子规》体会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老师希望通过亲子共读的方式,使学生明白做人因该尊师重道,孝顺父母,诚信友善,培养孩子的思想美德要践行在实际生活当中的意识。

  进入小学的校门第一次学*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当拿到老师发给我的《弟子规》亲子读本时,如获至宝。说实在的,我本来对文科就发怵,更何况之乎者也就更不感兴趣了。但这本书老师解释的浅显易懂,并结合了孩子的实际,非常适合儿子和我的共同学*,所以打心眼了喜欢。

  随着孩子的长大,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时常感到力不从心。特别是遇到王东这位老师后,深感自己的差距很大。再从孩子身上折射出的种种不足,经常使自己无地自容。于是决定要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身体力行,和孩子共成长。

  圣然是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男孩。面对太贪玩、甚至经常玩起忘记回家的缺点,分析原因,第一,家人忙,没时间管第二,家里除了电视、电脑能吸引他外,基本没别的吸引点。面对这种情况,我禁不住拿起了久违的'课本,参加有关证书的考试。耳熏目染,他也喜欢上了读书,尤其*期能一口气读完《三国演义》的上下部,这是他有史以来的读得最快、最完整的一本书。特别是看书的内容及感想能在期中考试中的作文中表现出来,可想而知,他受益匪浅。我真的为孩子高兴,因为他从书中找到乐趣了。看到他的进步,我真的太高兴了,这也更坚定了自己“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让孩子和我共同分享成功总是在苦苦攀登后,“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喜悦。

  面对孩子的个性鲜明,非常任性,脾气大的缺点,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他的成长是极其不利,非常着急。当孩子发作时,我会提醒他,《弟子规》是怎么说的来?他就会立刻背到“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这时我会自然成为合格的学生,摇头晃脑的来上几句。这时是幸福的、是快乐的,这也是对他最大的认可和鼓励。

  我家住在一个大院里,对孩子来说有利也有弊。有利的一面是,孩子同龄朋友多多,不孤单,玩得很快乐;不利的一面,孩子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讳,色不媚”。在孩子不能明辨是非的的情况下,出现了污言秽语比较多的坏*惯。我非常头疼,为此,我制定了家庭管理条例,相互监督,现在初见成效,看到孩子的进步,沉重的心情稍微舒缓了一些。

  《弟子规》在约束我们改正陋*时,可能感到没必要,其实这是在放纵自己,改掉坏*惯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包括孩子和我们自己,这时我都会想到孩子的双眼时刻在盯着自己,就在不断地进步。《弟子规》能时刻约束着自己和孩子,并且能和孩子共同学*,共同进步,我认为是很幸运的事,常诵常读,经常反思,会受益终生的。让我们共同学*,来陶冶我们的情操,净化我们的心灵吧!

  常言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其实这些章句我们整天都听见,因为每天放学后,广播都会播放《弟子规》的,而忙于吃饭,洗澡的我们,几乎没有任何心思去体会其含义,更别说领略个中做人的道理了。

  一天,我到学校图书馆,那本红彤彤的弟子规直奔我的视线,我的老毛病又犯了——只要看上一本书,不把它领会透彻,我不会释手。我坐下认真地浏览,掩卷沉思,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教我们如何做人的。

  “首孝悌”,它是教导我们要听从长辈教诲,孝敬长辈的'。而正处于青春期的我们大多数属于叛逆型的,随波逐流,脾气暴躁,做事情缺乏耐性,常自认为做事情很正确。此刻,我知自己道错了。

  “次谨信”——通行社会的绿卡,这个我们每个同学基本做到了,因为每个人都知道它是促进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一个人谨言慎行了,就会懂得尊重别人,与人为善。这样的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一个道德修养高尚的。这些我们都深有体会。

  其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几句。自从上了初中后,我们班同学的眼里只有中考,个个都成了学*的“奴隶”,忽略我们身边的同学和生活,成了“两脚书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而我们因为是同学,碍于情面,不敢给予任何批评,尽管那时无原则地纵容。后来,班主任很机智地唤醒我们无知的心灵,并言传身教,让我们深刻领略到“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精髓。

  从那以后,我们同学、朋友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也有了飞跃的进步,这总算不费老师的一片苦心了!先学会如何做人,再谈如何学*。

  《弟子规》让我受益匪浅。

  各位朋友,虽然我们生活在今日的太*盛世,物质文化等生活不断丰富,乐多数的为人父母却对子女的家庭教育甚感疲惫。往往一些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在学*上不求进取,在吃穿上相互攀比,一味追求新的时尚,迷恋与娱乐场所,交些无意之友,在社会上招惹是非。令父母大动肝火,搞得家庭不安等。我认为多数源于父母整日忙于工作和家庭生活,而忽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所致。因此我要将自己读书感悟和见解全盘托出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通过读《弟子规》使我深刻领悟其内涵和重要,此书全面系统地阐述做人、处事、交友、尊老、爱幼等道德行为规范。对当今建设文明和谐社会是百益而无害。它能胜于法制强行,它能在人的心灵上起到道德言行的约束,它能唤起人们的“仁爱”“慈悲”之心,从而能树起人生的正确坐标,远离是非避邪之路。俗话讲:山有根,水有源,人的品行好坏确实与家庭教育有关。比如:孔融四岁能让梨、黄香九岁为父暖被窝等。都是圣贤教育的结晶,然而,现代的一些为人父母实在是忽视这方面的圣贤教育,肆意宠爱,娇惯孩子。出门坐客惟恐孩子吃的少,儿子吃这个吧!要那个吧!逛商场先让孩子挑玩具,逢人先谈自己孩子怎么调皮怎么乖。有的甚至在孩子生日时大摆宴*,收合理。致使孩子有一种高傲唯我独尊的感觉,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奢侈腐化的种子。

  在处事交往中总是爱上便宜父母,朝思暮想提孩子的学*成绩,只要孩子能好好学,可以竭尽全力不惜一切地达到孩子的所求欲望。而忽视了正确的圣贤教育遗弃了道德行为地约束,导致有的孩子走出大学校门后还为报答父母多年来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而走上违法之路,真是可悲可叹!为此,我建议做人父母的要重视和培养道孩子的品德素质,从《弟子规》学起。让他们接受古圣先贤的.教育,令其明辨是非,善恶,尊老爱幼。自己要以身作则,处处为孩子作好表率,引导和启发孩子们的“孝心”、“爱心”和“感恩心”开拓孩子们的道德智慧,为他们传授圣贤教育的典范。总而言之我认为《弟子规》是圣贤教育的指南,它不但适用于家庭教育,并且还适用于各阶层不同年龄人的学*和效仿。是正规人生纠正错误的良方。从都应以《弟子规》为准则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希望所有的为人父母依照《弟子规》教育好下一代,让古圣先贤的智慧在孩子们心中萌芽生根,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所有的父母都能体会到圣贤教育带给社会与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最*(昨天)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次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说话做事要尊重别人,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扩展6)

——读弟子规心得体会菁选

【精】读弟子规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弟子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尔基曾说过一句话“书籍是人累进步的阶梯”。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最*一段时间,我就在读一本《弟子规》的书,里面说的一些话让我明白了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我觉得我有很多方面做的不够好,比如说不尊敬长辈方面、言行举止方面,与同学之间相处有小摩擦等等。

  读了《弟子规》这本书后,里面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父母对我们的教导要恭敬地听明白;父母对我们地批评,我们应当顺从的`接受。想想我以前对爸爸妈妈做过的事和说过的话,真是让我感到惭愧啊。

  就拿一件小事情来说,妈妈*时在家总是对我说出门在外见到熟悉的人要主动向人打招呼,别人问话要有礼貌地回答,可是到了外面我总是做不到,把妈妈的话当成耳边风。做作业的时候我总是粗心大意,磨磨蹭蹭的,妈妈责备我几句,我还不耐烦地跟她顶嘴,有时还会把妈妈给气个半死。读了《弟子规》后我才知道了怎样做才算得上是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弟子规》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啊!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时时刻刻的约束自己,在学校里做老师的好学生,在家里做爸爸妈妈的好孩子。

  读《弟子规》心得

  开学已经一个月了,这一个月的时间,我收获了很多。先是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培训学*,全校优秀老师对自己的收获还进行了全校分享。高中部践行了《弟子规》力行课程分享活动。每天我们依然在坚持读经典、听弟子规音频学*。上周我们还一起观看了《醒来》这部意义深远的影片。接触传统文化之后的变化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班主任每天早上六点十分要带领学生一起践行弟子规。在跟学生一起成长的过程中,我发现我收获了太多。而令我想不到的是孩子们对弟子规的解读。三子一句的经典居然教会了我们这么多做人的道理。“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如果我们的学生可以有幸从幼儿教育就接触弟子规的话,我们的家长还会如此的头疼于孩子的叛逆么?我们还会有迷恋于网吧沉迷于网络暴力的事情么?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为什么我们还会去伤害他们呢?

  就在上周周六,我带着85岁的姥爷跟几*70岁的妈妈去吃饭。我望着一桌子的亲人,那时候我感觉自己是多么幸福。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在一起吃个饭都会变得那么温馨。而这顿饭,我已经拖了快一个月了。随着我们生活的节奏在加快,我们的亲情貌似在退减。甚至连回家陪老人吃顿饭都变成了自己的负担。有的人在忙于工作的`应酬,有的人在奔波于生计,更有的人宁愿躺在床上多睡一会儿甚至多玩一会儿手机也不舍得陪老人们吃顿饭。家人吃顿饭还不如跟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吃顿饭。学*了弟子规以后,我们才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多可笑。我相信传统文化的道路上看,我们的朋友会越来越多,我们收获的也会越来越多。

  当前教育模式大多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礼教的熏陶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为了改正这一偏见,学校推出的“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文化。

  在教学中,我做到“四个结合”,即学*与兴趣结合、内容与典故结合、学*与实做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全方位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二、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了“只表扬,不批评”、“只鼓励,不强求”的教学原则,用“看谁读得准,看谁做得好”地口号鼓励学生进行学*;另外还采用评选“诵读小明星”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学*,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诵读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学生。我遵循“让《弟子规》为我导行”,让“经典故事伴我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启发和教育学生。《弟子规》内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断机》、《刘备教子》、《铁棒磨成针》、《苦心劝父》等等,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能让孩子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感悟到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注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弟子规》不只是背得滚瓜烂熟,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如果不能力行,学生背完《弟子规》又有什么用呢!我根据学*内容制定了许多关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日常行为规范。其内容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健体、怎样相处……

  五、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为了让家长能感受到《弟子规》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我们实行了家校联系活动。在“家园互动栏”上我每天都给学生留一些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家庭作业,如: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浇花、打扫房间、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等等。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有个学生家长谈道:有一次,他在外应酬,回家后酒醉呕吐、昏睡。孩子见到爸爸这种丑态,就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听到后感到吃惊,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对,知道行为的美丑,看来自己日后做事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此后,他在应酬时就很审慎,不再会醉酒而归。而且在餐桌上,经常提起女儿的话,影响周围的友人。

  《弟子规》诵读教学实施两年来,学生们心中已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最*,我们的郑乐校长从海口带回了《弟子规》,送了我一本。课余,我通阅了。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体会很深,而且从中也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李毓秀根据宋朝朱熹的《童蒙须知》改编,后经清代儒生贾存仁修订,改名为《弟子规》,是一本教导儿童怎样待人接物的书籍。它那浅显易懂的文字里却蕴含着许多做人的真理,不仅对于教育少年儿童,更对于成年人在生活、工作、家庭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人还存在着素质低下、道德滑坡、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不知书不达礼、没有责任感和事业心等现象。这些人缺的是什么?我觉得缺的就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熏陶。《弟子规》深刻地训导我们如何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惯;如何具备博爱的精神及正确的读书方法等。诸如书中所写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毋变;这是孝道的基本要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显能。乃为如何友爱兄弟,尊长爱幼最基本的语言及行为规范。另外,书中通过列举生活中最易被视作琐碎的*惯及现象,进而训导我们如何养成良好生活*惯、具备博爱的精神和正确的读书学*方法等。本书中的每一章、每一句、列举的都是生活当中最为普遍、最基本性的*惯和现象,而这些*惯和现象可以说是人人皆知,但有好多人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是不知道,而是不去做。书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要因小而不为,良好的*惯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的。

  通过学*《弟子规》,我的认识提高了。每天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什么时候应该做哪些事,不应该做哪些事,怎么做好,人人都清楚。也许有人认为这是一本儿童读物,是教育小孩子的`和成年人没有多大关系,其实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理由去抛弃的。虽然时代在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更新,但中国国学博大精深,虽然历时久远,可仍具有极强的阅读价值和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通过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增强自已的审美底蕴和人文意识都是非常有益的。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势在必行。

  进入小学的校门第一次学*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最*(昨天)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再次是〈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说话做事要尊重别人,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这本书的内容,是圣人对学生的训示,为人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还要对自已行为约束,诚实可信,博爱众生并亲*有德行的人。

  百善孝为先,而“孝”和“弟”这两个字则是弟子规贯穿中心的“一条线”。“孝弟”里面还包含一个很重要的态度,就是恭敬之心,对长者的恭敬。而一个人的道德、学问都是从“孝”跟“敬”当中不断地提升。其实一个人只要做到“孝”跟“弟”,相信他就可成为国家栋梁。

  学*《弟子规》,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常常读《弟子规》,并细细思量,我真是受益匪浅,感慨良多啊!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但在我们心中,父母是无可替代的,爸爸、妈妈良苦用心,谆谆教诲的话语,你们也常常随着自己的`意愿,想听就听吧,若有一点不如意就顶撞回去,以至离家出走,更厉害的,竟然反其道而行之,今天想来,你们不觉得惭愧吗?

  羊跪乳,鸦反哺,为人子女理当“孝”字为先。“孝”就是心怀感激,用爱作出回报。我们的父母大都承担着家庭的负担,每日里,有的或在工厂车间、野地农田辛勤劳作,有的或在书山文海之中与科学技术领域艰辛探索,他们用汗水和心血努力回报社会,同时还对我们呵护有加,似明灯引领我们一步一步前行。作为儿女,每天惦记着父母,为父母辛劳,这应该是做人的起码良知,是作为后人应尽的最基本的责任。我们现在年纪还小,有些事情还无能力做到,但按照父母的意愿与希望,抓紧时间好好学*,将来回报社会。每天让父母开心,这无疑是我们今天必须努力去做的。我认为这才是一个学生所尽孝道的最好体现。

  “入则孝”,一个在家能敬重、孝顺和关爱父母长辈的人,其品格与德性的延展必然会有一颗感恩于博爱之心,就一定会在社会生活中始终善行善为,对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古有大孝之女花木兰,大孝之男岳飞;今有著名孝子***无不为国家民族创下惊天伟业便是有力例证!

  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第一次读《弟子规》时,觉得它很伟大,很深奥。慢慢地,随着时间推移,我又感悟出一些道理。今天,我又翻开了那本铺满灰尘的《弟子规》,细细品读,慢慢回味。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是古人告诫我们,不论*时什么情况,父母呼喊我们,得马上回应,不得拖沓。父母有事情让我们做,应马上去做,不能偷懒或推辞。

  看完这句话,我立刻想到另外一句俗语:百善孝为先。是呀,我们孝尽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何况只是一件简单的小事呢?所以,我们应该把孝时刻记牢,做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句话是古人教育我们,不管是用餐,还是就座、行走时,先让长辈走在前面享用,再轮到晚辈来享用。

  读过这句话,我想,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由长辈创造的,长辈是过了千辛万苦才让我们有这么好的生活,难道,我们连座位都不给那些给我们美好世界的`长辈们坐吗?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这句古人告诉我们,在饮食方面,不要挑三拣四,能吃饱就行。而且不能吃得太多,要适量。

  念了这句话,我的脑中立刻浮现出爸爸跟我说他小时候的食物:玉米稀、白面馒头……爸爸小时候吃了一次玉米稀都算“山珍海味”,肉更不用说,一年难得吃一次。而现在,人们的伙食要求高了,忘记了原来的艰苦,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真该改改!

  终于,我把《弟子规》读完了。轻轻合上书本,仰望着窗外的点点繁星,在心里默默立志:“我要把《弟子规》中的每一点都做好!让《弟子规》伴我健康成长!”

  《弟子规》,就是把圣人教育贯彻到生活中,文化是一个连续的传递过程。学*的过程就是一个认同的过程,而对自身产生影响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例如,我们学*《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来。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们潜意识中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

  一种思想理念在中华大地上延续了几十年,这里的人民哪里还可能不会受到影响呢?《弟子规》中要求我们先端正品德。其中包括孝、悌、礼、仁、忠等。在做到这些后,它又教了我们一些学*方法。不但要认真学,还要实践,这样才能真正地读好书,成为有用之才。

  在孝方面,就应按《弟子规》讲的"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需献听;父母责,须顺承。"最起码做到这些,才能对得住苦养自己**的父母。深切体会后,才发现自己做的不够;另一方面,自己作为父母,在引导孩子熟读的同时,应该让他们慢慢品出其中的真谛,潜移默化,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行,为日后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也是作为父母最大的收益。

  其次,《弟子规》里,我读到了诚信。为人处世,除了孝道,就是诚信了。诚信为本,诚信也是国人所追求和倡导的一个基本素质。任何时候,任何朝代,一个人立于世,只要开口说话,首先就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是不可能永远行得通的。同时还要注意的是,话说得多不如说得少。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花言巧语。

  另外,从《弟子规》里,我还读到了仁爱,提示自己对身边的人要有颗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坏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的、愚笨的、尊贵的、贫贱的,不同国界、不同种族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这就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也毫无虚假。

  和古人相比,我们的品行已经落后的太远太远了,今天能重温传统文化感到非常幸运,很感恩《弟子规》作者李毓秀,要感恩唯有认真学*《弟子规》并学以致用,用《弟子规》来规范言行,指导生活和学*,培养自己孝亲尊师,温和谦逊的品德,想《弟子规》中写的,以恭敬的心,谦卑的态度,彬彬有礼的行为,来对待一切人、事、物,不断提升自己的品行修养,"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读弟子规后的心得体会四:

  《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依据儒家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的。这本书文字浅显,却教给人们为人处世的道理。我读了我们矿女工委推荐的这本书,深深地感到了矿女工委的良苦用心,是为了让我们女职工从理念上、思想上引导我们,通过读这本书,增强自己在为人处世,教育子女和孝敬父母等诸多方面的修养,做一个举止文雅、言谈得体、会培养孩子的新时代的女职工。通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国学精粹教育,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受到了极为深刻的教育:


读弟子规心得 (菁华6篇)(扩展7)

——读弟子规心得实用十篇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势在必行。

  《弟子规》是从清朝康熙年间流传至今的一篇训蒙文,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摒弃了弘宽高远、不切实际的空洞说教,侧重引导人们从日常小事做起,规范自己的言行,进而扩展开来,形成从个人到家庭、由家庭到社会的言行规范、家庭和谐、工作有序、生活文明的良好社会秩序。读了《弟子规》,我主要有三点感悟:

  一是孝德决定品德。一个人的品德好坏,很重要的一条是看对父母孝顺不孝顺。对父母不闻不问、恶言恶行相向的人,很难说能与周围的人和睦相处。对最亲*的人都不懂得感恩的人,如何能对周围的人以善相待?所谓“百善孝为先”,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体现在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包括人的饮食起居、生活*惯、日常言行、工作表现等等,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地方。一个连日常小事都不重视的人,很难在工作上有突出表现,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三是过程决定成效。好的过程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不脚踏实地,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只会一事无成。一个拈轻怕重、斤斤计较的人,很难会有成效。一个在小事能吃亏、愿吃亏,工作中不计得失、任劳任怨的人,就一定是一名好员工。所谓“凡事皆须努力,成败不必在我”。

  作为泽州大酒店的一名员工,《弟子规》给我的最大工作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要遵章守纪。凡是酒店的规章制度,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执行,凡是领导所安排的工作,必须无条件、不折不扣地做好。要树立执行观念,提高执行力,把对个人的纪律约束与推进酒店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全局一盘棋,处处以大局为重,自觉树立酒店的良好服务形象。

  二是要团结同事。一个团结和睦的集体,有利于形成合力,让我们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工作。《弟子规》倡导的入则孝、出则悌,就是让我们在家孝顺父母,在外团结同事。一个内部不团结的集体,必然没有战斗力,必然影响工作效率和成绩。

  三是要恪守本职。恪守本职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应有之义。人生在世,总得于世有所裨益。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什么工作,都应该按照工作标准和领导要求,尽心尽力做好。忽视本职、东山望着西山高,只会贻误人生、一事无成,即便做一颗螺丝钉,也应该让这颗螺丝钉熠熠生辉、物有所值。

  以上就是我结合本职工作,对《弟子规》的领悟。当然,《弟子规》除了教给我许多工作的道理,还教给了我许多做人的道理。今后,我将以《弟子规》为自己的行为规范,不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工作水*,力争为酒店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从事教师工作几年,常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不断探索,但始终苦于无门,不得要领,直至学*了《弟子规》,才觉得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典可依。现就我粗浅的认识言谈于下。

  《弟子规》由清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将《论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三字一组、两组一韵、四组一句编篡成文。后经晚清秀才贾存仁修订更名为《弟子规》。与《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一起成为启蒙教育的基础教材,是教育学生敦伦尽份、防邪存正的最佳读物。

  全文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五部分,对“弟子”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言简意骇的语言做了详细全面的阐述,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现在中小学生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可见,孝是道德的根本所在。所以,《弟子规》说:“首孝悌”。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之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之以悌,所以敬天之为人兄者也。教之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故子曰:“夫孝,始于事亲,终于立身。”

  子曰:“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如果能做到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以“立身行道,扬名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那么“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不难做到。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后才是“授业”和“解惑”。什么是“道”?老子认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见,所谓“道”就是天、地、人的自然法则,是天地之间的自然规律和人类社会的行为准则。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每个人开始都是本性善良的,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生活*惯相去甚远,如不及时教导,善良的本性可能会发生偏离。

  学生的成长受到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三方面影响。认真学*和贯彻落实《弟子规》,不仅可以使学生不断的提高境界,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对各种坏*惯的识别能力和免疫能力。所以为了我们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构建我们的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弟子规》的学*势在必行。

  做戏简单,做人难。戏是虚假的,而人生是真实的;一场戏出错了,没关系,因为还有下一场,而一个人生出错了,不会再有重新开始的机会。正因如此,我们要学会做人,而要学*这一点,多多学*《弟子规》是最好的选择!

  说到这《弟子规》,我们班同学简直是爱不释手呢!我班同学不仅仅度背《弟子规》,还严格按照弟子规上的内容去约束自己,很是成功哦!“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心怡同学学完弟子规后,不在和自己的妹妹打打闹闹,而对妹妹宠爱有加,两人和和睦睦的。是父母减少了许多烦恼。“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班上几个爱将脏话的同学学完《弟子规》后,也不讲脏话了,班上时刻洋溢着文明语言。“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班上一些较为骄傲的同学学完《弟子规》后,也不在瞧不起那些成绩差的同学了,同学们都非常的友好,团结互助。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哈哈!我自然也学到了不少,以前我的书房是乱七八糟的书到处乱放,而现在整洁多了,我时不时清理一下书柜,打扫一下卫生。

  若你播下如意的种子,便会收获如意的行为。播下好行为的种子,便会收获好*惯,播下好*惯的种子,便会收获健全人格,播下健全人格的种子,便会收获好的命运!

  同学们,快快行动起来吧!用《弟子规》来指引我们的为人,人生可是耽误不起的!

  不知不觉,开学已经两个月了。学校也开展了“我学《弟子规》”活动。老师号召我们回家都读一下《弟子规》我回到家,心想:《弟子规》我倒是第一次读,既然老师极力号召,那肯定是不错的,先读一读《弟子规》吧。

  “弟子规,圣人训……”我刚开始读,只觉得朗朗上口,并没有细细品味其中的意思,我开始读一阵思考一阵,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时,我思考一阵,接着不由得惭愧了,想想自己一起,总喜欢一个人去外面玩,而我的爸爸妈妈却担心得到处找,不停地叫我的名字,直到我玩累了,倦了,我才会回家,爸爸妈妈叫我做一点小事我也不情不愿的,那里做到了父母呼应勿缓呢?有何尝做到了父母命,行勿懒呢?惭愧之余,更觉得我应该接着读下去,当我读到“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边”时我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父母对我那么好,而我直到现在都这么任性,总是按我的想法做,不管出门回家都不会对父母说一声,害的父母总是担心我的安全,我却非常懒散,完全不把这当一回事。我怎么可以这样呢?不行,我一定要改变这现状!

  我心想:我必须要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但做些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对了,就帮妈妈拖地和洗碗吧!说干就干,我立刻准备拖地的工具,我把扫把拿来,把地面,床底,沙发底下我都扫了个遍,“呼”刚扫完地我就累的气喘吁吁了,怎么能放弃呢?我鼓励自己,接着拿来拖把,先学妈妈的样子放水洗了洗拖把,接着便带着有水的拖把走向房间,开始认真的一格一格的拖了起来,还没到四分之一呢,我就累得都不想走路了,不能放弃!我鼓励自己:“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我开始一边背弟子规一边拖地,心中也浮现出妈妈回家时看到干干净净的地的喜悦表情,我已经下定决心了,那就一定要做完!更何况,这还是弟子规给我的教导呢。

  慢慢的,慢慢的,我终于一步一步拖完了,我已经累急了,把拖把放在墙上就倒在了沙发上,出必告,反必面,《弟子规》真的告诉了我很多东西啊!等下我一定要在再读一些。劳动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好像我刚拖完地妈妈就回来了。她看着拖得干干净净的地,可以说是惊呆了,接着里面搂住我说:“我儿子长大了,懂事了。”我看出来了,妈妈笑了,那是欣慰的笑。我看到妈妈的样子,心里美滋滋的,心想:我以后一定要像今天一样,让妈妈开心。吃完饭后妈妈有如往常一样收拾碗筷,我连忙起来拉住妈妈的手“妈妈,我郑重宣布:以后拖地和洗碗本人承包了,您可以放假了。”说罢,我开始收拾碗筷,一边哼着《弟子规》一边洗碗去了。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当前教育模式大多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缺乏人文礼教的熏陶与高尚人格的培养,为了改正这一偏见,学校推出的“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的国学经典诵读工程,其宗旨是让学生接受传统优良文化的熏陶和教育,在他们心灵最纯净、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他们接触最具智慧和价值的经典文化。

  在教学中,我做到“四个结合”,即学*与兴趣结合、内容与典故结合、学*与实做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全方位地让中华传统文化《弟子规》洒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一、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身修养。首先声音要洪亮,要有精神,学生自然能精神奕奕,不会懒散。千万不要有断句错误,否则会误导学生,所以要注重自我进修。读经可以有抑扬顿挫的表现,随着声韵的高低起伏而自然晃动,不知不觉地,就会陶醉在读经的乐趣中。语速不宜过快。读得慢,让学生吐字分明清晰,有助于心定,再透过抑扬顿挫的经典诵读,还可以慢慢地体会个中的道理。因为我们知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二、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要培养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采用了“只表扬,不批评”、“只鼓励,不强求”的教学原则,用“看谁读得准,看谁做得好”地口号鼓励学生进行学*;另外还采用评选“诵读小明星”等方式鼓励学生进行学*,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获得诵读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三、在《弟子规》诵读的教学中结合课本内容讲一些经典故事教育学生。我遵循“让《弟子规》为我导行”,让“经典故事伴我成长”的教育理念,注重用故事启发和教育学生。《弟子规》内容中有很多寓意深刻的经典故事,如《孔融让梨》、《孟母断机》、《刘备教子》、《铁棒磨成针》、《苦心劝父》等等,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能让孩子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使他们感悟到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四、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注重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弟子规》不只是背得滚瓜烂熟,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如果不能力行,学生背完《弟子规》又有什么用呢!我根据学*内容制定了许多关于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的日常行为规范。其内容是: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怎样健体、怎样相处……

  五、在《弟子规》诵读教学中重视与家长的沟通。为了让家长能感受到《弟子规》给孩子带来的变化,我们实行了家校联系活动。在“家园互动栏”上我每天都给学生留一些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家庭作业,如: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买菜、做饭、洗衣服、浇花、打扫房间、倒垃圾;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等等。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家长和学生的感受是最真实的。有个学生家长谈道:有一次,他在外应酬,回家后酒醉呕吐、昏睡。孩子见到爸爸这种丑态,就说:“爸爸,饮酒醉,最为丑!”爸爸听到后感到吃惊,自己的孩子这么小就懂得喝醉酒不对,知道行为的美丑,看来自己日后做事要注意对孩子的影响。此后,他在应酬时就很审慎,不再会醉酒而归。而且在餐桌上,经常提起女儿的话,影响周围的友人。

  《弟子规》诵读教学实施两年来,学生们心中已种下了一颗“善良”的种子。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父母有时安排我到超市买东西,比如买酱油,我就明显的有抵触情绪,会很不耐烦地说:要买你自己买。”大人说:“如果没电脑,咋办?”我就顶嘴:“时代不同了,你们out了。”但如果听说要到超市去,我就像飞奔的野马一样,骑着自己心爱的`自行车撒欢儿而去。在路上就盘算着买这买那。到了超市两眼放绿光,我推着购物车穿梭在人群间,心里还盘算着哪种东西较好吃。父母为我大包小包的买,还问我够不够,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从来没为爸爸妈妈买过东西。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

  三年级上学期学校要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我因为嫌麻烦就没打针。晚上,爸爸问我打疫苗没?我说打了。爸爸在我两个胳膊上找了好久,没看到针眼就问我:“你到底打针了没有?”我仍在撒谎,于是爸爸就狠狠地把我揍了一顿。挨打时我还在想:不就是没打针吗,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后,爸爸耐心给我举实例、讲道理。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还挺后悔的。

  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

  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

  “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

  孝是没有条件的。

  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

  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

  每天早上起床后,父母总要问我昨晚是否睡好了,然后再送我去上学。而现在,我要学会问父母早上好、晚安。

  学*《弟子规》之后我学会了对父母的感念之恩,知道了如何做人,如何用《弟子规》这个家法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我们从小就要养成尊敬父母、尊敬长辈、做一个尊师爱幼、懂礼貌、讲规矩的好孩子、好学生。

  学*《弟子规》不仅仅是简单的背诵和学*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反思的、自我检讨的过程,这样才能做一个品德优良、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好学生!

  进入小学的校门第一次学*弟子规,使我渐渐感悟了《弟子规》的意思。我这才发现,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 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可分为直接学*和间接学*,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

  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

  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