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2-11-07 00:00:00 心得体会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1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

  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

  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被定为211工程,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声誉响彻神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经管人才,为祖国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完校史馆,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要成为校史馆名人录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财大为荣,明天财大以我为荣!加油,财大学子,加油,财大——我的母校!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2

  5月26日,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组织德语系的同学参观我校校史馆。在阴雨绵绵的下午,同学们一起来到了位于三号教学楼后的校史馆,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过去艰苦的岁月投映在我们面前,也将属于北京理工大学的辉煌呈现出来。通过参观,同学们不但了解了北京理工大学的历史与传统,更从前辈的光辉事迹中获益良多。

  北京理工大学是**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她的前身是1940年创办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李富春、徐特立、李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担任学校的主要领导。

  1939年,为促进陕甘宁边区工业生产和保证抗战胜利,*中央决定在延安创办自然科学研究院,1940年春改为延安自然科学院,1943年并入延安大学。

  1946年1月,延安自然科学院改名为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辗转华北办学。

  1946年4月,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北方大学工学院在晋冀鲁边区成立。1948年10月,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与北方大学工学院合并,成立华北大学工学院,培养具备新的技能和本领、善于管理的工业干部和技术人才。

  1949年8月,华北大学工学院迁入北京,划归中央人民*重工业部领导,为重工业建设和发展服务,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级工程干部。

  1950年9月,华北人民*教育部决定将中法大学校本部及数理化三个系合并到华北大学工学院。中法大学建于1920年,是我国建立较早的著名大学,它的加入大大加强了学校的力量。

  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教育部将华北大学工学院改名为北京工业学院,自1952年1月1日启用新校名。

  1952年中央工业专科学校(航空科)、西南工业专科学校(航空工程专科)、东北兵工专门学校(部分系科)并入北京工业学院,后北京工业学院航空系参与组建北京航空学院。

  1988年4月2日,为适应学校由单一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理、工、管、文相结合的综合性大学转变的需要,北京工业学院更名为北京理工大学。

  校史馆共分为5个馆,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从延安宝塔山的诞生到今天的辉煌。

  第一馆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的诞生,迎面的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前身)四位优秀院长在宝塔山迎着朝阳的浮雕,这里保留了很多前辈们当年的学*、生活用品。同学们对一本笔记尤为关注,它娟秀的字迹、工整的排版体现了前辈们的艰苦朴素和一丝不苟。

  第二馆主要介绍了北京理工大学辗转华北而后又迁址北京的坎坷办学过程。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期间*总司令的关怀和晋察冀边区工业局局长刘鼎对北京理工大学的帮助。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3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流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知名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张张的奖状,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应技大的历史和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应技大的辉煌与不凡!

  在校史馆中我们追寻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的沧桑足迹、品读应技大的62年历史。在那记录岁月雕痕的展厅里游走,看着历史不断的上演和谢幕,昨天就在眼前翻开每一张泛黄的书页。史馆将应技大在风雨里成长的历程一一呈现,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获得,都包含着历史的意义。走*那一张张老照片,仿佛又走进了应技大那段辉煌绚烂、令人回肠荡气的历史。一幕幕历史的见证很是振奋人心,看到这些,我的心中是感叹,更是自豪。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是由全国示范性高工专——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化工高等专科学校以及原国家轻工业部所属上海香料研究所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有着60余年办学历史的以工为主、特色鲜明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强化内涵建设,走出了一条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的特色发展之路。校史馆以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及其前身学校的发展为主线,全面展示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果,分为序馆、历程馆、新校馆、专题馆四个部分,采用动态多媒体技术与静态展板实物结合的形式进行展示。

  六十二年来,学校不断传承创新,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坚持以“应用技术”为本,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努力培养高水*应用技术人才。学校坚持融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把服务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服务长三角中小城市中小企业作为自己的责任与担当。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走“特色立校”之路,坚持走“人才强校”之路,坚持走“协同发展”之路。

  学校要继续弘扬“厚德精技、砥砺知行”的工程师文化,培育打造学科专业特色,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广大师生的新活力。要积极融入上海建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国家战略,主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升级和转型,全方位构建产学研协同应用技术研究与技术创新体系,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践行应用技术大学的社会责任,朝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应用技术大学目标勇往直前。

  半小时的参观让我受益匪浅,认识到了先辈们创建科大的艰辛历程,感受到了做一个科大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尤其是我们应技大人要在马列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担负起“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在“*梦”中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为*的百年梦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为构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为把应技大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为传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五十余年精神文明的我们,对学校的过去倍感自豪,对学校的现状感到欣喜,对学校的未来更是充满了信心。哈佛大学有句名言说到: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它一代又一代人的质量。我们明天更应该发奋努力,让应技大因为曾经有过我们而骄傲。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趁我们还年轻,去施展才华,去绽放青春,在未来的日子里终生恪守青年时代的信念,矢志不移,孜孜以求,我想这才是真正的青春的颜色,只有这样。多年以后我们再回首时才会发现这里是我们梦想开始的地方。我们将以先辈为榜样,把学*科学文化知识作为首要目标,发扬传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明德、明学、明事”的校训,锐意改革、开拓创新,用实际行动为应技大的历史之墙添上我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参观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参观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1

  来到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一年了,去年入学教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时常想起当时校长给我们讲的关于x理工那些已经埋在历史的记忆中的往事,一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津津乐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模糊。我也经常想什么时候可以在听一次这样的讲座,听几个关于母校的老故事。

  终于在学期过半的时候我又等到了这样的一次的

  机会,班里组织团建活动去参观校史馆。可以说去的时候,心情还是有一点激动的。终于可以去更深的了解母校了。在讲解员简单的介绍之后,大家踩着历史的足迹,开始参观这大约七百*方米的校史馆。在讲解员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下,每走一步,我们都被一段段历史所震撼。大家无论是对“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还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顾着过往大工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学子的事迹,如:钱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听着讲解员说到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等各种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设计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聪明才智,大家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

  校史馆的另一侧,陈列了各种富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从汽车发动机到“米格15”战斗机涡轮,再到汽轮动力机组;从老一馆的大门,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遗物。斑驳的锈迹,尘封的笔迹,无不透露着历史的痕迹。这一路,我们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历史带给我们的

  震撼;这一路,怀想过往大工人带来的感动,且行且感悟。

参观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2

  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x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来到x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x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x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x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x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x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x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x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x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x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才能考上我们x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大学校史馆心得体会3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所以,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所以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 (菁华3篇)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1

  翻开历史厚重的扉页,字里行间,一个名字逐渐浮现,那是正值科举废驰的时代,远渡重洋来到*的美国知识份子,建立起一所大学堂——雅礼。

  走进校史馆,一张张新旧不一的照片映入眼帘,从雅礼创办到中雅培粹成立,它们在静静地述说着一所百年名校的曲折发展历程。纵观110年大小事,作为雅礼学子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漫步于校史馆中,照片中的每一张脸都给我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印象,有英俊爽朗的美国人,有历代沉稳的校长,还有兴高采烈的学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两样东西,一张旧照片和一册本。照片上是当时的田径队。队员们身形高大健壮,面部沉静,目光炯炯,虽站立不动,可仍能感觉到他们体内惊人的爆发力与速度,作为体育运动的佼佼者,他们是雅礼校史中熠熠生辉的星星。

  那册本,是一名学生使用过的,封面上的繁体字,一笔一画,工工整整。页面有些发黄,边角却十分*整,细小的裂纹,让我感觉到年代的久远,雅礼浓郁的学风由此可见一斑。

  走出校史馆,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阳光下红墙蓝瓦的校舍,涌动的人群中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我感觉脚下的土地并不苍老,反而觉得它焕发着青春与活力!

  夜窗之下,柔风徐徐。

  灯下墨香,依依袅袅。

  在这万赖俱寂之夜,我回忆着,意念随着墨香悄悄然在纸上化开,化开……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2

  今天,我们去了校史馆,一听到这个名字,就知道那里肯定会有我们学校的历史。作为一名羊坊店中心小学的同学,如果连自己学校的历史都不知道,那么就太可惜了。

  刚进去,进入我们眼线的是一个个金色的大奖杯,多的`数不胜数。讲解员首先给我们讲了我们学的办学理念、学校的目标和口号之类的。然后,我们又看了以前的数任校长,从中,我知道了我们学校是1945年建立的。

  我们学校还被称为“奥林匹克示范校”——老外说:“你们这并不会出现什么奥林匹克运动员,但是你们有着奥林匹克精神,希望你们能够越建越好!”没错,能不能当运动员不是大事,主要的是我们要有着奥林匹克精神。之后,我还看见了国安队的签名,有郎铮的,有侯森的,有邵佳一的……最让我敬佩的是邵佳一,他以前有去过德甲的俱乐部,但是由于伤病的困扰,最后还是回到了*,他坚强的意识值得我们学*哦……我们学校的金鹏论坛也被展示了,我就是金鹏论坛组的,一个人至少写2000字论文,难度可想而知,被展出的都是获奖的。

  通过这次参观,我知道了名誉和声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有这种精神,就像邵佳一一样。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伟大,体面的人。

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3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

  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

  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

  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

  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被定为211工程,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声誉响彻神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经管人才,为祖国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完校史馆,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要成为校史馆名人录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财大为荣,明天财大以我为荣!加油,财大学子,加油,财大——我的母校!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汇总十篇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1

  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x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x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x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2

  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x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x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x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3

  来到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一年了,去年入学教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时常想起当时校长给我们讲的关于x理工那些已经埋在历史的记忆中的往事,一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津津乐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模糊。我也经常想什么时候可以在听一次这样的讲座,听几个关于母校的`老故事。

  终于在学期过半的时候我又等到了这样的一次的

  机会,班里组织团建活动去参观校史馆。可以说去的时候,心情还是有一点激动的。终于可以去更深的了解母校了。在讲解员简单的介绍之后,大家踩着历史的足迹,开始参观这大约七百*方米的校史馆。在讲解员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下,每走一步,我们都被一段段历史所震撼。大家无论是对“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还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顾着过往大工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学子的事迹,如:钱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听着讲解员说到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等各种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设计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聪明才智,大家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

  校史馆的另一侧,陈列了各种富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从汽车发动机到“米格15”战斗机涡轮,再到汽轮动力机组;从老一馆的大门,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遗物。斑驳的锈迹,尘封的笔迹,无不透露着历史的痕迹。这一路,我们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历史带给我们的

  震撼;这一路,怀想过往大工人带来的感动,且行且感悟。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4

  今天我们在校团委学生支部**的组织下,进行了对校史馆的参观,虽然我在学校已经一年半了,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来参观校史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走进了心里向往已久的校史馆。这里充满了过去前辈们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绩!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53年,这是怎样的经历?53个春秋,53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53个不*凡的年头。通过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8年十万官兵复员转业,在他们爱国情操的引导下,他们毅然决然的留在了“北大荒”这个荒凉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开拓新的篇章,用双手开拓出了祖国今天的“北大仓”这里面是怎样的一种坚持?一种顽强?一种拼搏?我想这是我永远可能都体会不到的前辈们的汗水。这里面就有我们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复员,可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只能白白看着,确实使不上力。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将军马上组织建立了八一农大,为垦区培养人才,为垦区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校诞生了!

  我们的学校在各位校长的领导下,发展的十分迅速,从**,王景坤,姜瑞元,刘西科到我们的女校长徐梅,再到包军,他们各位的英明领导让我的学校变得更加强大。

  学校从*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强校,桃李芬芳,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大学。自建校起,办学区位条件差就一直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学校迁入有发展的潜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举起二次创业的大旗,全力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台。20xx年1月5日开始动工建设新校,10月20日同学们就进入新学校开始上课,只用了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迁入大庆市就顺利完成。学校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将学校发展的更加辉煌!

  我们学校已经从“垦区黄埔”发展成为一所全面的现代化大学,现在的八一已经具有了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学校的环境氛围更是让每一个八一人为之骄傲,自豪。身为八一人,我感到如此自豪,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用我们年轻的心去建设我们的母校,用我们的一切去建设我们美丽的母校,用我们的汗水去书写八一新的篇章。用努力让人们看到美丽的八一,强大的八一,更加向上的八一。我的母校,我为你自豪!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5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 400*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 1949 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

  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 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6

  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 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7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400*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1949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8

  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20xx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上海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上海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上海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 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9

  今天我们在校团委学生支部**的组织下,进行了对校史馆的参观,虽然我在学校已经一年半了,可是却一直没有机会来参观校史馆,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走进了心里向往已久的校史馆。这里充满了过去前辈们的拼搏,汗水,努力,和成绩!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53年,这是怎样的经历?53个春秋,53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53个不*凡的年头。通过一个个的展物,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在解说员的解说下我们对于学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1958年十万官兵复员转业,在他们爱国情操的`引导下,他们毅然决然的留在了“北大荒”这个荒凉的地方,用自己的青春为祖国开拓新的篇章,用双手开拓出了祖国今天的“北大仓”这里面是怎样的一种坚持?一种顽强?一种拼搏?我想这是我永远可能都体会不到的前辈们的汗水。这里面就有我们八一的一份努力,官兵复员,可是大家都不懂技术,只能白白看着,确实使不上力。在这种严酷的环境下**将军马上组织建立了八一农大,为垦区培养人才,为垦区建设提供技术上的帮助,就这样我们的学校诞生了!

  我们的学校在各位校长的领导下,发展的十分迅速,从**,王景坤,姜瑞元,刘西科到我们的女校长徐梅,再到包军,他们各位的英明领导让我的学校变得更加强大。

  学校从*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人才强校,桃李芬芳,已经成为一所具有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的大学。自建校起,办学区位条件差就一直影响学校的健康发展,将学校迁入有发展的潜力的大中城市是必然的,八一人毅然举起二次创业的大旗,全力将学校推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发展*台。20xx年1月5日开始动工建设新校,10月20日同学们就进入新学校开始上课,只用了这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学校迁入大庆市就顺利完成。学校乘势而上,跨越发展,将学校发展的更加辉煌!

  我们学校已经从“垦区黄埔”发展成为一所全面的现代化大学,现在的八一已经具有了现代化的教学器材,学校的环境氛围更是让每一个八一人为之骄傲,自豪。身为八一人,我感到如此自豪,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需要我们的不断努力,用我们年轻的心去建设我们的母校,用我们的一切去建设我们美丽的母校,用我们的汗水去书写八一新的篇章。用努力让人们看到美丽的八一,强大的八一,更加向上的八一。我的母校,我为你自豪!

  参观校史馆心得体会 10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因此,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因此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很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身的一份贡献。例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6篇

  在第一天跨进达立校园的下午,我们全体陌生却又略带熟悉的初一(20)班同学一起步行去了苏高中,参观了苏州中学校史馆。

  名校的确是名副其实,校园内的一草一木都体现出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带着些许凉意的秋风吹拂下,我们漫步在校园内,已经深深感受到了她悠久的历史。

  在校史馆门前合过影后,由高年级的学长带领,我们踏入了校史馆的大门,博览了学校的光辉历史——从宋朝范仲淹时代至今,苏州府学已流传*千年,又演绎出现代的名校——苏州中学,而苏州达立学校是于1996年经苏州中学与社会力量联合创办成立的一所国有民办公助性质的全日制普通中学,那更是老树上的一根新枝。

  苏州中学的校长、老师都要经过千挑万选,因此这所名校的师资才如此雄厚,正因为名校、名师,还有苏州中学良好的环境、“诚、信、思、勇”的校训,多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名人伟人从这里诞生:教育家叶圣陶、科学家钱伟长、作家陆文夫、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其中,当选为*科学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的居然有30多名!这个数字应该可以这样说明——名校出名师,名师出高徒。

  说到这里,我想,除了良好的学*环境、优秀出众的教育,成功和名人伟人的刻苦努力是分不开的。爱迪生说过,“天才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确可以很好地体现出成功的根本。我们,刚刚迈进达立校园的新生,带着自己懵懂的梦想,想要付诸实现——必须得付出艰辛的努力。要想在社会上立足,成为祖国的栋梁,首先应该放下自己高傲的架子,潜心学*,全面发展,为今后的道路做好铺垫,这样梦想才不会付诸东流,付出的努力才不会白费。

  走到校史馆的展厅中间,一些以前的小制作小发明吸引了多数同学的眼球。我想起了苏州中学的学风——“刻苦、踏实、主动、创新”。敢于创新,是一种良好的体现。因为爱迪生的发明创新,才有了电灯、电报、留声机、电影等等的概念;因为瓦特的发明创新,才会有蒸汽机的出现……只有创新才会有发展,这是硬道理。

  走出了校史馆,我发现:我离梦想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相信大家都会有这样的感悟,自己还差得很多,必须要用努力来填补空缺。我想,这些应该就是成功的根本吧——刻苦,努力。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创造出新的境界。那么,大家就一起加油,共同奔向美好的梦想,美好的未来!

  秋意正浓,星期二的下午,我们初一年级一起参观了校史馆。排队走进校史馆,一阵浓重的书香扑鼻而来。一幅幅布满历史印记的书法作品使我感叹不已,流连忘返。这里,展示了明德的百年历史,明德的风采,明德的伟大……我望向窗外,心底回响着一句话:“我是明德人,我为明德自豪。”

  “戌戌*,陈宝箴走,谭嗣同死,梁启超逃,熊希龄革掉翰林,康圣人的着书,一大堆在小吴门外校场坪聚烧了。于是而时务学堂倒了。时务虽倒,而明德方兴。”这便是**在来访明德时留下的对明德的赞誉。“止于至善”、“成德达材”、“坚苦真诚”,一走进校史馆,我便被这一幅幅书法作品深深地吸引住了。“多么令人折服的字啊!”我不禁感叹。这一个个字或如兰叶飘逸,或似竹叶挺劲,都呈奇异狂怪之态。让我感受到一种刚正、倔强不驯之气。

  提到“坚苦真诚”,这正是我们明德的校训,字字用意深远,有着独特的内涵:

  坚:即坚毅、坚贞、坚韧。我们明德学子必将担负社会重任,必须有坚强不屈的毅力,坚定不移的意志,坚忍不拔的精神。

  苦:即苦口、苦身、苦心。良药苦口,可以治病;勤劳苦身,可以磨砺意志;志士苦心,可以坚定操守。

  真:即纯真、真实、真挚。真是道义之所在,是为人之根本。要求我们内心纯真,正气浩然。不作伪、不矫饰,踏踏实实地学*,实实在在地做人。

  诚:即诚心、诚意、诚身。这是立身处世之准则,它要求我们为人敦厚,表里如一,不趋炎附势,不有始无终。待人诚信,做事虔诚。

  走出校史馆,我感慨万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优秀的学*环境,我们的学校有如此浓厚的文化底蕴,那我们就更应该努力地学*,不能辜负学校为我们提供的优越环境和文化底蕴。我很庆幸自己能进入明德这所学校,走*它,了解它,我明白,明德的重任将担在我们的肩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上,就让我们共同努力,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事情虽小,但却可以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和谐。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不从自己做起,继承前辈们的光荣传统呢?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是啊,做治国安帮这种大学问的方法在于,提倡和发扬正大光明的德行和德政,广泛地亲*民众和尊重民意,永无止境地追求至善至美,以至善至美为奋斗目标。正是明德110年来的磨血育人,才造就了一批批卓越精英。我们光荣,我们是明德的一员,我们骄傲,我们要做一个坚苦真诚的明德人!今天我以明德为荣,明天明德以我为荣!

  衡岳峩峩湘流浩浩,神秀启文明;莲溪通书,船山思问,湘学夙扬名。法前贤兮迪后进,厥任在诸生;贯中西兮穷术业,遗粕而咀精。愿毋忘坚苦真诚,期相与修齐治*。愿毋忘坚苦真诚,期相与修齐治*,沦灵明兮新教化,崇令德兮蜚英声,继自今腾实恢宏,振绪滋荣……

  记得大二时,学校校史馆对外开放,我跟几个同学就去参观过,当时没有专业的解说员讲解,所以也就走马观花式的看过一次。这次院里组织我们参观校史馆,让我认认真真的跟着讲解员的脚步,重温学校的点点滴滴历史,让我深刻地了解了我们学校旳校史,让我有了许多感慨和想法。

  一张张照片按时间的顺序排列着,那泛黄的照片仿佛告诉我们这里人才辈出;这里教学成果丰硕;这里走出过名仕大家……当照片越发鲜活起来,一个个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建筑科技大学迈着与时俱进的步伐,向我们走来。不论是德育工作,还是教学工作,都是硕果累累。在先辈殷切的注视下,建大前进的步伐日加坚定沉稳。百年,对人说是漫长一生,而对一个学校,则是弹指一挥间。建大,通过四次改名,汇聚四大老校的精神,摆脱蹒跚学步的稚嫩,走过了少不更事的涩涩青春,成熟稳重中,不失锐气,意气风发中,添了几分睿智。

  百年来所有的科研成果,荣誉奖项,名师教授,对外交流成果以及一切的一切,都被融在这三层空间里,感谢他们,正是他们构成了简答的精神基座,让这一个世纪的我们底气与汗颜同在。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建大的创建人以创造一所现代大学为标杆,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观念无疑是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岁月如歌,征程漫漫……通过了解历史,我对学校增添了更多的热爱和崇敬。我了解到了我校已建校*70周年,历史悠久。并且我校的前身还是四大名校,这令我感到无比自豪。另外,在我得知作为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建校以来,一直得到党和*的关心时,我真是由衷的感到自豪,就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作出贡献吧,可以从多方面做起,让我们把学校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为以后的校友指点迷津,让我们为校争光,给以后的校友树起榜样,让他们继续把这种精神继承,让我们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

  历史被浓缩为惊鸿一瞥,在母校未来漫长的岁月里,相信每一个瞬间都会更加精彩。自强,笃实,求源,创新的校训印在每个人的心中。历史我们要缅怀,未来我们要创造。作为建大的莘莘学子,我们要不懈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

  参加校史馆是一件意义非凡的活动,更是为我们开辟了一次精神之旅!它让我们每一位同学兴高采烈而去,满怀豪情而归。

  “今天,我们为建大骄傲,明天,让建大以我们而骄傲!”我们要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这片土地上播撒希望,放飞梦想!

  上午第三节课后,我们年级四个班级的同学有条不紊地随着老师去南校区参观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们便进入了这个不大但明亮干净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校史历史。大略浏览一遍后,戈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他为我们介绍了储能中学的建校、师资、获奖情况等许多丰富的内容。储能中学的前身是宁波效实中学上海分校,由上海钱业领袖秦润卿创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上海,培养了一批革命烈士和爱国人士。1946年6月,储能与新建中学合并,1956年又与新民、新联两校合并,易名为成都中学,1983年恢复“储能”校名,储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年著名思想家严复把达尔文著作《天演论》翻译为中文。其中有一句话叫“物竞天择,效实储能”,储能中学由此而来。此外还有许多名人在储能教书,段力佩是储能的第一任校长,周建人——鲁迅的弟弟和叶圣陶先生也曾在储能当教师。1997年,龙门中学并入直至今日。*学校被市*首批命名为上海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短短1节课的时间,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储能的历史信息,储能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真是受益匪浅啊!作为储能学子,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努力学*,为学校争光!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

  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被定为211工程,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声誉响彻神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经管人才,为祖国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完校史馆,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要成为校史馆名人录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财大为荣,明天财大以我为荣!加油,财大学子,加油,财大——我的母校!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是人们梦寐的天堂,可事实上那天堂只属于上帝;神秘的爱琴海是人们渴望的地方,可事实上那童话也只是童话;颐和园的过往使人们追忆而神往,可追忆过后那还是残缺;北京的故宫金碧辉煌,可无论怎样终不是我们心灵的居所。

  但,有个地方,虽不如天堂明亮,亦不让人渴望和神往,也不金碧辉煌,但足让我们找到心灵的居所。他没有巴黎圣母院那般让我们仿佛浸没在海水中的窒息感,亦不如爱琴海那般让人想呐喊、想跳跃。他*静却不死气沉沉,他庄严却又不失朝气,他有自己的韵味。他不想太过引人注目,可他的气息还是吸引着太多太多的人。他,我的学校,一个可爱的学校——淄博第六中学。

  115年的岁月,让他经历了太多太多。由光被中学到成为工厂接管的学校,再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蹉跎,他已从当时老师所期盼的“光被四表,润泽千秋”的光被成为了现在桃李芬芳,香飘天下的六中。列别捷夫说“*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那时的十年内乱,是他的低谷,那时有太多太多的学校消失、瓦解,而在那些将要瓦解的学校中,他挺了过来,度过了一劫,但那次的*安并不是好运,不是偶然,那是一所学校所仅剩的老师共同的努力与坚持,那是必然。正因如此,才有了他现在的惠泽百代,才俊辈出,才有了现在他钢铁般坚强的外表和一颗柔软的心。那十年,真不知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115岁的他,从当时的小学变成了现在的高中;115岁的他,从小济美楼变成了高高的教学楼;115岁的他,教化万千学生,使他们琼林江俊彦,蟾宫折桂枝。不同时代的优秀学生们拥抱着自己的梦想,为祖国,为社会奉献。李振生在穗偃中找到了破解世界难题的钥匙,而他曾是一个六中学子,也只是众六中学子中的一员罢了。除他外,亦还有很多很多,可他们的目标却都有一个“弦扬商博文化,传承鲁商精神。”老人们常说:“人不能忘本。”而他们真正明白并学*这句话,亦是在六中。是六中不仅教授他们知识,亦美化他们心灵。让他们不至于空有一身本领,亦有一颗美好善良的心。

  115年了,已经一个多世纪了,时间过得真快,115年中,一届又一届的新生带着青涩走进校园,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彩俊风华舞青春,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在这雄鹰展翅,高飞万里。115年来,他继往开来,吐故纳新,一层层攀登,一步步创造辉煌,一步步有辉煌走向更远的未来。

  但过去已成为过去,过去已永远静止不动,时间也不会止步不前,此情只可成追忆,他未来的美好还要我们去追寻。

  115年的包璞守贞,奋斗超群,115年的卓识远见,独立潮头,他用百年的沧桑岁月,描画了百年的辉煌篇章。

  这个学校,是我们的学校!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5)

——参观矿山心得体会 (菁华3篇)

  20xx年10月30日早晨,在公司的组织下,我们一行30多人带着好奇和兴奋的心情来到陕煤集团神南红柳林矿业公司进行参观学*。虽然在红柳林煤矿只是待了短短的一个上午,但它带给我的惊奇和震撼却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是其专业化的队伍。刚进红柳林煤矿的大门,就可以看到一个个工作人员指挥着进出入的车辆,那专业的动作,简直可以与真正的交警媲美。在调度室,一排排的监控录像可以完整地观察到公司的每个角落,无论哪里出现问题,都可以及时的发现并解决问题。在机电修理厂,我们还现场观看了煤矿工作人员的技术表演,包括鸡蛋扩孔技术以及叉车“穿针引线”操作演示等,其高超、熟练的技术令人叹为观止。从红柳林的每个地方,每个工作人员,我们都可以看到、感受到其专业化的职业素养。在这里,我明白了为什么红柳林煤矿可以成为行业内的标杆企业,为什么红柳林煤矿能不断地发展、壮大。只有专业化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更好的与世界接轨,这对我们打造一流煤化工企业的目标来说,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其次是其精细化的管理。在员工学*室,我们可以看到每个桌子上都写着一个员工的名字,地上还标注着每个椅子摆放的位置,这样在员工学*的时候就可以迅速的、有序的进行,而且还培养了员工良好的生活*惯。在存放资料的地方,每个资料夹都用精美的标签标注的清清楚楚,不仅使员工可以快速的找到所需要的资料,而且也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在机电修理厂里随处可见“危险识别标识”、“质量标准化管理”、“科普常识”、“操作注意事项”等提示标语,而且每个员工都可以一字不漏的说出其工作细则。从走过的每个地方,看到的每件事情,都可以看出精细化管理已经深入的渗透到了红柳林煤矿管理的每个细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只有做好每个细节,精益求精,才能不断地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是其人性化的服务。在资料室,一进门就有一个巨大的显示屏,每次学*的时候,大家都要先看一遍每个员工与家人的合影,让大家在公司感受到家庭一样的氛围。而且在红柳林,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员工,公司并不会进行惩罚,公司领导会与犯错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并送其一份礼物。这样,可以让员工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以此激励自己,而不会给员工留下抵触心理。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才能使员工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更大的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心灵归属感,使员工为了自己,为了公司更加努力的工作。

  通过这次参观学*,不仅使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自己的认识水*,也让我发现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闭门造车”永远都不可能成功。我们只有不断的借鉴别人先进的管理经验,并依据自身的实际加以创新,才能更好的发展自己,才能更快的向“内蒙古自治区乃至全国煤炭深度转化类的标杆型企业”的伟大目标而进!

  对煤矿企业的基层工作产生了一些心得体会,好的企业不但要有好的基层工作者,更应该有好的矿委领导及好的决策层,以及好的煤矿安全生产监督工作和安全基础管理工作,同时还得有好的安全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下面将我自己的学*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好的企业要有好的矿委领导及好的'决策层。

  矿长和业主对煤矿安全生产负总责,作为煤矿企业的决策层和直接受益者,必须对煤矿安全生产负责,做到“执行上级安全规定不打折,完善煤矿安全制度不走样,狠抓全员培训不放松,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不欠账,排查安全隐患、追究安全责任不手软”。负责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上级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指令和决定;负责建立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组织落实安全目标管理、安全生产检查、安全隐患排查、安全奖惩兑现等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业主必须做到“三个到位”:一是安全思想认识到位。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要给煤矿安全工作人员讲安全生产课,要定期不定期地到煤矿生产现场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切实抓好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安全制度措施要到位。不准随意更换矿长,不准为安全副矿长分配安全生产以外的任务,不准下达超产指令;三是安全生产投入要到位。保证矿井现场管理设施设备、安全技术改造、安全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优先投入。

  二、全面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督工作。

  “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是*确定的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格局,煤矿企业内部围绕现场管理,实行三级责任、落实十项措施的工作制度,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自己负责的意识不断增强,安全生产的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的管理措施不断推进。加强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和隐患排查以及劳动组织用工培训管理。

  三、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提高煤矿安全基础管理水*。

  加强安全生产技术管理是煤矿企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事宜:一建立技术管理体系。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首的技术管理体系,技术负责人对煤矿安全生产技术工作负责。矿井设立技术管理机构,配备采矿、通风、机电、地质及测量等专业技术人员。二加强技术基础工作。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矿井灾害预防计划,加强矿井灾害预防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绘制相关图纸。对矿井地质情况、开采情况、周边矿井采空区情况等要由技术人员定期进行分析,针对性的采取安全技术措施,并形成完整的技术基础资料。三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完善可靠。矿井和采区生产布局科学合理,回采工作面采用正规壁式采煤方法。

  四、加强矿井“一通三防”的技术管理。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定并落实“一通三防”专项措施,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矿井每月必须制定风量分配计划,严禁采掘工作面微风和无风作业;对通风设施设专人看管和维护;配备足量的瓦斯检查员;必须安装瓦斯监控系统;掘进工作面实行“三专两闭锁”;切实落实综合防灭火措施和落实综合防尘措施。五加强矿井水害的防治管理。严格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十六字原则,落实“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制定专项措施和配备设备、专业人员。六及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每月组织一次技术分析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安全生产技术问题。重大安全隐患或技术难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11月28日上午,在矿统一安排下,我和袁堂井有关领导赴高庄煤矿3下1109综采工作面进行了参观学*。通过现场实地的学*和高庄矿领导的详细介绍,不仅使我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也让我充分认识到现代化安全高效型矿井的先进性,有很多值得我们学*、借鉴的地方。他们的工作态度、进取精神、职工素质,也让我十分佩服。现将此次参观学*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3下1109综采工作面情况介绍

  高庄煤矿作为枣矿集团骨干矿井之一,采煤设备先进,机械化程度高,多次被评为全国高产高效矿井、煤炭工业科技进步双十佳矿井等。该矿3下1109综采工作面共有支架133架,支架型号为7000型,支架支护高度为2.3-4.7米。两巷超前使用两排十字梁、两排铰接梁配合4.5米单体支柱迈步使用,皮带道使用1米缓冲皮带 。工作现场质量标准化创建标准较高,支架、煤壁均达到了直线性要求。

  二、安全高效型矿井是煤炭行业未来发展方向

  高庄煤矿作为集团公司90年代末建设的新型矿井,其资源赋存、机械化程度、职工素质都明显高于我矿,而且还没有相关企业办社会负担。面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其抵御风险的能力已经走在集团公司西部矿井,甚至是全国煤炭企业的前列。该矿3下1109综采工作面作为一个百万吨采煤工作面,班产高,用人少,机械化程度高,进一步降低了吨煤成本,使吨煤售价和成本之间存有较大空间,实现了盈利。

  三、提高煤炭回收率是确保矿井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

  优质、充足的煤炭资源是我们抵御经济寒冬的有力依托,煤炭资源只会越采越少,所有的煤矿终将会成为资源枯竭矿井。高庄煤矿作为一个新矿,已经超前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在3下1109综采工作面开采设计上舍弃了资源回收率低的综放工艺,转而采用了大采高采煤工艺,使工作面的煤炭回收率由88%大幅度提高到95%以上,有效提高了工作面可采储量,减缓了矿井衰老程度。

  四、创建质量标准化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础

  质量是安全的基础,必须时刻严抓细管。进入3下1109综采工作面巷道,展现在眼前的是高标准的管线吊挂、物料码放、文明生产、牌板悬挂。工作面内支架、溜子、煤壁成直线。可以说,以上工作成绩的取得,汇聚了该工区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成果和辛勤汗水,值得我们全面学*。

  柴里煤矿作为一个开采50余年的老矿,与高庄煤矿在资源储量、装备水*、生产条件等方面均没有可比性。可以说,由于袁堂井资源枯竭,我工区所采的工作面均为极不规则的边角煤,顶板压力大、掐挺频繁、达产难度大。通过此次在高庄煤矿的参观学*,我要立足井下现场实际,不比条件比安全、不比装备比管理、不比产量比节约,强化管理创新方式,努力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具体的工作打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强化安全管理力度,坚决实现安全生产

  临*年终,我工区要克服年底各项检查多、会议多、评比多的不利因素影响,充分发挥好各级管理人员安全管理职能作用,持续加大从严管理力度,狠抓“四个薄弱”,超前预防“三违”现象的发生,抓好规程措施、管理制度在工作现场的贯彻落实,进一步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充分做到忙而不乱,坚决实现全年的安全生产。

  (二)抓好生产衔接,保证生产任务完成

  12月份,面临着3下9065工作面收尾和3上906东综放面初采,各项工作较为繁杂,我工区要对各项工作超前考虑,按照矿井下达的生产任务,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合力均衡组织好原煤生产,充分做好3下9065工作面末采期间机尾大幅度削溜子、支架期间的工作,并提前抽调人员做好906东面生产前的准备工作,保证两个工作面生产的有序衔接,确保全月生产任务的完成。

  (三)牢固树立煤质意识,抓好煤质管控工作。

  12月份,我工区要克服3下9065工作面收尾和3上906东面初采对煤质的不利影响,牢固树立抓煤质和抓安全同等重要的态度,执行好保煤质管理规定,强化工作现场的煤质管控,重点加强3上906东面的放煤管理,采取多轮放煤、均匀放煤的方式,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矸石混入煤流的量,保证煤质稳定在5600大卡以上。

  (四)加强形势任务教育,大力开展节支降耗活动

  面对进入今年以来严峻的煤炭经济形势,我工区要持续强化形势任务教育活动,充分引导工区干部职工深刻认清当前矿井生产经营现状,并立足各自岗位实际从一点一滴做起,积极开展好自制加工、修旧利废等活动,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此次参观学*,我清醒地认识到我工区各方面与高庄煤矿综采区队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我们要讲条件,但不能唯条件;抓生产,但不能唯生产;抓安全,但不能唯安全。所以,在现在及今后的工作中,我要认真学*和借鉴高庄煤矿综采区队的先进经验,积极探索安全高效生产的模式和方法,不断注入强劲的内在动力,推动本工区工作标准和水*迈向更高的台阶。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6)

——参观物业后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为了全面完成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进一步做好规范工作,以及将“科海阳光服务”落到实处。科海物业公司曹卫东、瞿鑫芳、周乐勤、金燕等四位同志于2010年8月22日对国内知名物业公司绿城物业进行了考察,现将考察的情况整理如下,供董事会参考。

  20xx年8月22日上午,在绿城物业咨询部项目经理路遥的陪同下,我们分别考察了绿城最先在杭州开发的楼盘(1995年)——杭州丹桂花园和杭州桂花城。从直观上也让我们真正领略了绿城掌门人宋卫*的精品意识和具有高度的前瞻性。陪同我们的路遥也跟我们介绍说:“当初杭州老百姓对房屋的颜色、立面否定过。但时间证明,这些颜色和立面的设计是永久性的,不容易淘汰的。而当初宋卫*在“杭州桂花城”一期项目全面售馨好评如潮时,做了一惊人之举,追加2000万元推翻原先景观设计重新再来。

  以及在桂花城全面顺利交付之后,关起门来针对规划设计、工程、销售、物业管理等各个专业存在的细节缺憾编成了一本《桂花城批判》,成功的实现自我超越。也因此而树立了绿城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当年轻的路遥经理(据了解他到绿城工作也就三年)跟我们讲起这些事时,他感觉很自豪,我们认为这跟他们公司的培训灌输是分不开的。

  果然,当问起他们的培训体会时,他跟我们介绍,一般绿城的管理层和保安员都要到绿城杭州总部培训,保安是先培训再分到各地,管理层是先召进来到基层锻炼1—2个月,然后统一到总部参加每年的分期培训,为的是有一个统一的形象,统一的管理思路,培养优良的职业操守和较强的执行力。我们也同时参观了各小区的服务中心和会所,服务中心的桌子虽然旧了,但是桌上没有一件多余的物品,据说,只允许放一只杯子,文件夹整整齐齐,环境很干净。这让我们感觉到了差距,而这些要想做到,其实也不难,关键是领导者、监督者的意识问题。

  而会所,据说都是先由物业公司统一规划,然后分项目承包出去,只有这样,才确保会所经营不亏,之前自己经营也亏过。整个上午的参观,我们也提出了一些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交流。当问及小区装防盗窗的问题时,路遥说:“公司也会对基层下死命令,规定时间拆不掉领导主动辞职。所以领导会想尽一切办法跟业主拉*关系,死打烂缠,实在不行自己掏钱把它买下来也要完成任务。小区业主养狗,小区保安员会一直跟在屁股后面清扫狗粪便,从而感动了业主让业主主动改正缺点”。

  下午,浙江绿城物业咨询有限公司杨掌法总经理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我们进行了交流。据杨总介绍,绿城物业现已成为了接管面积全国第一,行业排名业内三甲,年收入3。5亿,无形资产评估6。35亿元人民币,已全面完成上市准备,估计会成为行业内第一家上市物业企业。

  在交流的过程中,杨总有几个观点和建议很值得我们参考和反思:

  一、物业没有资产,但物业有资源。其实业主也需要一个口子的服务,当你们基础服务做好得到业主认可后。哪怕你卖奔驰,业主也可以接受,只要手续合法,价格比外面稍便宜。

  二、人性化管理不等于人情化管理,人性化管理在讲究原则的情况下,从人的需求出发,换位思考,以人为本的管理。而人情化的管理就会没有原则,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帮派。

  三、企业管理要强化执行力,企业决策出台前可以讨论,出台后只有强制。企业里大多数人只要执行,千万不要怀疑你的老板,如果你有能力就自己当老板,否则你就打工,而打工首先就是服从。决策以后行不行不是执行层考虑的事,是决策层、董事会考虑的事。企业分工不同,各人所处的层面不一样,基层如果总是考虑决策层的事,企业肯定做不好。

  四、行动胜于一切,观念胜于一切。观念首先要跟的上,然后一但做出决定,就大胆地去做,认真去做,做的过程中会碰到问题,那就想办法解决它,而不是讨论做不做的问题。绿城物业先前做房屋置换,也碰到了问题,造成了亏本,并且那时高薪请的是相当专业的职业经理人。但后来进行了调整,现在找到了问题的原因并加以解决,现在房屋置换已成了绿城物业的又一利益增长点。

  给科海物业公司的建议:

  一、小的时候要学会跟跑。绿城也曾经这样做过,跟戴德梁行、仲量联行、世邦魏理仕等国际品牌物业公司战略合作过。现在物业服务产品要换代,要引进管家式的服务。董事长宋卫*就说过,国外管家式服务流派不下二三十个,他们已经有悠久的历史,绿城物业没有必要再去研究。所以经过考察比较,这次他们化了100万元与英国管家协会签了协议,决定引进消化他们的管理模式,科海物业可以先锁定跟跑者。

  二、科海物业要先设定一个三年的发展规划,这样就不容易偏离方向。

  三、延伸产业项目要选择投入小、见效快的项目,因为科海物业现在的资金实力可能并不强,并且很多项目可以考虑合作挂靠。

  当谈到房屋置换这个话题时,杨总说道:“其实我们物业做很有优势的,50个楼盘,相当于50个门店,又没有成本,并且物业去做就变成一种服务,我们可以主动获取信息,而不需要被动获取信息”。谈到具体操作,他们的做法是由小区物业服务中心获取房屋置换信息,并达成口头协议,由置换公司专业人员统一办理租售协议,并且他们置换公司的专业人员每人都会分片管理着几个小区业务,分成是按1:1:1,即专业人员一份,小区经办人一份,小区服务中心一份。如果有置换公司操作完成,那么小区经办人那份就没有了,并且这部分效益会跟小区负责人奖金挂起钩来。在整个交流过程中,杨总对物业行业的发展总是充满信心。他说:“尽管表面上我们没有房产公司赚钱,但从投入产出的比例计算,物业不会输给任何一个行业的,不要怀疑自己的行业,物业绝对有前景的”。

  通过组织这次对绿城物业的考察,我们每一个人都坚定了对物业行业的信心。尽管只有一天的时间,但我们学到了不少,关键是意识上得到了提高。感受到绿城对质量的不断坚持——世界上两种情况下坚持最可贵,一是春风得意时,二是一败涂地时(摘自绿城内部刊物)。而绿城做到了,所以方有今日的辉煌。这次学*和考察,会带来更多的思考!所以我们会根据这次考察的情况,回来后,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以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并且我们认为今后这样的考察还是很有必要的。

  为了提高物业管理的综合水*,体验不同种类物业的管理、日常运作及服务理念,特别是对香港知名物业的了解和管理经验的学*,公司于2010年9月份至2011年4月份,分期聘请香港z集团下属公司--"z集团"在职知名人士对我们进行理论知识授课。

  通过培训、学*,本人受益非浅,也从中了解到香港与内地之间物业管理共同点与不同之处。就物业管理本身而言,两地物业共同点在于:同样是物管公司,同样是做管理工作,同样是为业户提供服务。不同点归纳起来也有三:

  一是香港法律健全,大事、小事,甚至在内地只属于道德规范的事,在香港都纳入了法律的框架。比如说:随地吐痰。在内地可能只是受到道德的谴责,但在香港就完全有法律规定:禁止在公共区域随地吐痰,违反将予以罚款。依法办事、有法可依!体现在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物业管理。香港的物业管理之所以能长期保持如此高水*,我认为"法律健全"缺少不了;

  二是香港物业管理公司管理人员和香港居民、客户法律观念强,特别是居民、客户普遍素质高。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明确的法规、细则,所以不知不觉也就给管理工作铺*了道路,扫清了障碍,既利于管理的有序化、规范化,又能不断完善和提高物业管理的水*,使之朝向健康的方向良性发展。据授课老师介绍:在香港,基本不会出现拒交管理费或拖欠管理费的现象,反观内地,拒交管理费或拖欠管理费的住户、客户大有人在。就从此小事可以看出,内地的物业管理要赶到香港的物业管理,需要我们物业管理工作中的每一员不断的努力;

  三是香港管理工作人员勤奋、敬业,在香港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勤奋工作、努力赚钱、合理享受"是普遍香港人的一个生活方式,而内地人的普遍生活方式则变成"尽量享受、也想赚钱、*凡工作",两者作个比较,不难看出为什么香港工作人员做事效率普遍比内地的要高、要快。效率提高了,加快了,服务的质量也就自然提高了。

  通过培训、学*,使我懂得了加强物业管理行业中各部门之间的运作,熟悉住宅及综合性物业管理的层面及范围,对物业管理的发展及规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实,物业管理是个广义的概念,而它的组成、它的枝节是由各个部门每个员工所组成,正所谓"一枝独秀不算春,万花齐开春满园!",这里强调了一个整体,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整体素质提升呢?如何才能使我们公司发展壮大呢?这就要靠我们大家的齐心协力,共同奋斗,朝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去拼搏,也只有我们每一个人的自身素质提高,我们每一个部门团队精神壮大了,那么我们的公司也就有希望,有发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的工作稳定了,生活自然就有了保障。

  物业管理工作,不是某个部门或某一个人的事,只有各部门互相协助,相互配合,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认真完成每一项工作,业户才会满意,公司才有发展。作为保安部,每天与业户接触最多,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我们保安员!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保安员要清楚自己肩上的任务,高质量的完成公司和广大业户赋予我们的使命!物业管理工作基本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对人的服务,二是对物的管理。试看下,"管"字两张"口",正人先正己,所谓"正己"就是要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队伍,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理清"管理"与"服务"的真实意义,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日常工作中良好的服务意识以及礼节礼貌都是体现我们保安队伍形象和素质的形式之一。

  在日常工作中,保安员首先要熟悉自己的职责,也只有熟悉了自己的职责才能更好工作,才知道怎样去工作,怎样才能够去创造性的.工作。其次就是灵活处理突发事件和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中遇到涉及广大业户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要在不违反公司制度的前提下秉承"急业户之所急,做业户之所需"的原则灵活处理,既尊重了客户的意见又维护了公司的声誉,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去总结经验,不断地去学*业务知识和必要的法律、法规,同时要避免情绪化,戒骄戒躁,分清是非,最后作出抉择,且不可意气用事、果断决定,凡事要从大局出发,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遵从"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原则,切忌私自做主,将事态扩大化,另外就是法律意识要强,正如香港保安的运行情况最能体现法律,也只有依靠法律、相信法律,才能确保我们的文明值勤,确保大厦的安全,从中也体现我们的个性化管理。

  本次培训、学*,不仅扩大了我的眼界和知识面,从中也了解到了高档物业的管理以及不同城市不同物业管理的重点及优劣点,特别是香港与广州地区物业管理之间存在的差距,也为今后的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

  本月22号,在曹总的带领下,对杭州绿城物业进行了一次参观交流。我们一行在绿城物业咨询部小路的带领下,参观了绿城物业管辖的楼盘紫桂花园和桂花城。

  小路是学土木工程系毕业的大学生,在绿城物业已经工作了两年,一路上对我们提出的问题能对答如流,还主动和我们讲述了很多物业服务的细节。但是所有他们公司的优秀服务,都围绕着一个最主要的主题,就是培训。在一个入行两年的员工身上,能如此熟悉物业的专业知识,除了自身的努力,还能看出公司对他所付出的培训,这中间有公司的理念,物业的专业知识,甚至于个人的礼仪。让我们感受到他作为一个绿城的员工所散发出来的自豪感。

  下午我们和绿城物业的杨总进行交流和学*,使得我们的见解有进一步地提高。杨总和我们谈起了物业公司发展的道理,也谈起了产业发展对物业的重要性。杨总说:“我们物业公司没有资产,但是我们有资源。”其实这也是我们公司两位老总在办科海物业时的就开始考虑的路线。在思想上我们两公司有相同的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他们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对于我们经纪公司难以操作的情况,杨总也和我们谈起了这个话题。

  他对我们说起,他们在办房屋置换时也高薪聘请了专业经理,但没有成功,最后还是依托物业这一块才把业务拓展上去。从他列举的数据和叙述中可以看出,产业依托与物业是一条最有效,最节约成本的途径。最后,杨总还和我们谈了作为公司的决策层和管理层所考虑问题的差异。他用实例和见解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不足和方向。使我们感悟到一个有实力的物业公司在创业中所应树立的方向。

  对于此次的考察,针对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对接下来的工作做出新的建议和计划:

  一、加强对公司员工的培训。

  在参观小区的时候,我最大的感悟是他们公司的员工素质真好。员工的好素质除了在小路的讲述中感到外,我们看到保安的吃苦耐劳,管理处的工作环境,员工作为绿城一员的自豪感等等。这所有的一切都来自公司对他的理念灌输和坚持不懈的培训。我们公司在培训上也有过计划,有过想法,到最后都因为人员缺少或各种原因搁置了。

  但员工没有系统的培训,没有公司的理念,在上岗工作时工作能力就会下降,久而久之就会出现恶性循环,新员工招不到,招来的人员要求又达不到。我们往往把培训这个重要环节忽略掉了。有的保安和管理员来了之后就放到岗位上了,其实他们对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是很清楚,我们公司的楼盘在扩大,人员在递增,我们看到只是一个量,而没有质。只有质和量的相加,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公司中层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在和杨总交流时,他和我们提到了操作层的实施力度。在绿城,董事会决定了新的项目,下面就是实施,不存在执行的人员讨论决策层的对错。决策的对错是董事会的责任,执行的方式是中层领导应该考虑的问题。

  每个企业有再好的构思和方向,最终还是要靠底下的员工去共同完成,在执行的过程当中,中层的领导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他既要理解透公司的意图,又要将公司的意图转化成实在的工作。中层领导要有很高的工作能力和责任感,怎样将自己的团队带好,把每一项任务完成好。

  我们的中层领导现在不缺少实际操作经验,但在统筹安排责任心上还很缺乏。要有责任心首先要有主人翁意识,把公司的事看作是自己的事,遇到问题和老板换位思考一下,怎样做公司才更有利益。这样公司能得益,自己的能力也在工作中不断提升。三、对*期工作的计划和安排。

  对于上述的概述,提出的问题也不少,但归根结底还是找出了问题要去解决。对于自己目前的工作定位,对延伸产业发展做出新的工作思路:

  1、将已发生的费用归类控制。

  目前公司已在停车收入、广告业务等方面操作了,在管理上缺乏统一性。比如说停车费,公司在开展停车收费后对收费的实际情况没有好好进行分析和管理。此次,对发生停车收费的小区进行一次盘点清查,再分小区开设车位台帐,实行管理处和财务双重管理。此外,垃圾承包费等费用收取上也一样,都是到发生时再去办手续,通过此次整理,将各种费用归类,制定标准,统一收费。为今后业务发展提供数据。

  2、将房产经纪业务推广到各物业小区。

  在绿城收获最大的还是房产经纪业务的推广。针对我公司现有的状况,在房产业务上要分几步走:首先要和房产经纪公司沟通,调整分配的比例。绿城的分配比例是五五分成,公司留50%,剩下的50%在房产经纪、物业部和物业管

  3理经办人之间进行分配。而我公司和房产经纪的比例是20比80,在提成上和绿城比起来要相差很远。在操作人员的积极性上也要通过比例的调整来拉高。首先要将业务的量做上去,在有了一定的量之后,再来制定新的分配比例。

  再则,在管理处放两个试点小区,一个是三部的嘉都名苑,另一个是嘉辰二期。嘉都名苑二期不久前刚刚交房,而且里面有几十套单身公寓,现在租房前景看好。这个小区的业务就交给管理员黄德光去做,从房源的收集、看房都由管理员去完成,而不是单纯的上报房源。由经济公司给予业务的指导。把嘉都名苑的成交量搞上去,也将管理员的收入拉高,用实际情况去给其他管理员看。

  嘉辰二期由于管理面积大,又面临年底的收费,建议像绿城物业一样,在管理处增加一个管理员,称为房产专员。工作的内容和管理员一样,只是在有房产业务的时候,是由他去陪同看房,签约。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概念,是科海的员工就有责任将房产业务做上去。一旦这两种模式操作成功的话,以后我们的楼盘就根据规模的大小来决定操作模式。

  3、对其他项目的挖掘和完善。

  在现有的项目推进后,像交房广告收费等的临时收入也要进行统筹规划,提前预算。以往我们都是在交房前夕和上门联系的装潢公司草草谈一下,收费低,看上去形象也不好。今年我们丁香花园和嘉华世纪城交房时,要将这块工作做上去。使新小区的交付既要形象好,又要效益好。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7)

——大学校史馆参观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在黑板上出的*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

  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后,那个情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

  来到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一年了,去年入学教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时常想起当时校长给我们讲的关于x理工那些已经埋在历史的记忆中的往事,一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津津乐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模糊。我也经常想什么时候可以在听一次这样的讲座,听几个关于母校的老故事。

  终于在学期过半的时候我又等到了这样的一次的

  机会,班里组织团建活动去参观校史馆。可以说去的时候,心情还是有一点激动的。终于可以去更深的了解母校了。在讲解员简单的介绍之后,大家踩着历史的足迹,开始参观这大约七百*方米的校史馆。在讲解员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下,每走一步,我们都被一段段历史所震撼。大家无论是对“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还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顾着过往大工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学子的事迹,如:钱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听着讲解员说到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等各种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设计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聪明才智,大家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

  校史馆的另一侧,陈列了各种富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从汽车发动机到“米格15”战斗机涡轮,再到汽轮动力机组;从老一馆的大门,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遗物。斑驳的锈迹,尘封的笔迹,无不透露着历史的痕迹。这一路,我们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历史带给我们的

  震撼;这一路,怀想过往大工人带来的感动,且行且感悟。

  上午第三节课后,我们年级四个班级的同学有条不紊地随着老师去南校区参观校史室。

  等待片刻后,我们便进入了这个不大但明亮干净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校史历史。大略浏览一遍后,戈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他为我们介绍了储能中学的建校、师资、获奖情况等许多丰富的'内容。储能中学的前身是x效实中学x分校,由x钱业领袖秦润卿创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x,培养了一批革命烈士和爱国人士。

  1946年6月,储能与新建中学合并,1956年又与新民、新联两校合并,易名为x中学,1983年恢复“储能”校名,储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年著名思想家严复把达尔文著作《天演论》翻译为中文。其中有一句话叫“物竞天择,效实储能”,储能中学由此而来。此外还有许多名人在储能教书,段力佩是储能的第一任校长,周建人——鲁迅的弟弟和叶圣陶先生也曾在储能当教师。1997年,龙门中学并入直至今日。19xx年学校被市**首批命名为x市青少年教育基地。

  短短1节课的时间,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储能的历史信息,储能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真是受益匪浅啊!作为储能学子,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努力学*,为学校争光!

  为了加强学院学生对母校的历史了解,从学院建立之初的艰辛到其后的卓越成就,了解学校的名人名事,加强对母校的归属感。党组织今天组织参观校史馆,学*校史。

  为配合学校校庆,回顾办学历程、弘扬优良传统、凝聚民族精神、展示办学成就,20xx年建校50周年之时,学校设立了x高校中首个具有校史馆功能的校庆成果展室,地点坐落在河东校区主楼的三楼共享大厅。20xx年学校整体搬迁到西青新校区,校史馆于同年落成并开放,其所承载的功能也进一步拓展。校史馆成为爱校荣校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建思政教育基地。建筑面积约700*方米,共计展出实物400余件和照片1000多张,分为二楼和三楼两层布展。其中二层展出的是x工业学的历史渊源和x纺织工学院时期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三楼展出的是20xx年创建天津工业大学至今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历程。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工大经历了x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北*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北洋大学纺织系,x大学纺织系,x纺织工学院,x纺织工学院,x工业大学一步步的转变,*百年的办学历史,五十八年的建校岁月,记载着工工大人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创业历程,见证了工大人坚韧不拔、弥久益坚的优良品质。

  通过参观校史馆,我见证了天共大的逐渐强盛,无论是战火岁月还是和*岁月,天工大都在路上。天工大人坚守“严谨严格求实求是”校训,不断向前,开阔进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为***事业,献出自己的全部。

  我对校训有了更深的.理解:严谨即严密谨慎,逻辑严密,思维缜密,无论是对我们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还是对于现在所面临的学业,讲究逻辑、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认真严密的做事态度都是我们所必需的。尊重科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追求卓越。更是我们天工大人的优良传统。严格即在遵守制度与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一方面是指我们学校制度严格、标准严格、措施严格、实施严格、考核严格。在办学的各项工作中,始终秉承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精神,使各项工作都能上水*、出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要求我们天工大人严格律己,省身做人。求实即讲求实际,求真务实。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更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求得实效,结出实果。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天工大人。求是就是探索规律,把握规律。一方面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兴虚浮,勇于创新,不畏权威;另一方面尊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学校,发展学校各项事业。

  参观虽已结束,但我校的光辉历史仍历历在目。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应时刻牢记天工大校训积极进取,不断向前,今日我为学校自豪;明日学校以我为荣,争做一名合格的天工大人。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所以,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所以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

  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被定为211工程,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声誉响彻神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经管人才,为祖国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完校史馆,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要成为校史馆名人录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财大为荣,明天财大以我为荣!加油,财大学子,加油,财大——我的母校!

  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

  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在黑板上出的*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

  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后,那个情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参观了位于北部校区的校史馆,校史馆占地*400*方米,分为彩喷展板和实物展两部分,记录着大工65年的成长与积淀。

  我们一进展馆就被讲解员的解说和大型的展板深深地吸引住了,同校史馆讲解员一起回顾了大工自1949年建校以来的历史、辉煌成就以及今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踏进校史馆,一股古素纯朴、端庄厚重的气息向我迎面袭来,那瞬间,我的心灵被它震住了,因为即将展现在我面前的将是一所名牌大学诞生的全程记录。校史馆里,一页页的文字,一幅幅的图片,一具具的模型,生动而形象地为我们展示了大工诞生的全过程:是它们见证了大工的历史与过去,也是它们造就了今天大工的辉煌与不凡!

  让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物品。

  第一件是屈老的遗书,屈老校长为大工,为中国的教育奉献了一生,最终留下用自己的骨灰守护大工校园一草一木的愿望,这是多么深沉的爱,爱我们的大工,爱一代代大工人,爱着中国的教育事业。

  第二件是仿米格15战斗机的涡轮推进器,五十年代的新中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科技上,一穷二白。第一架国产战斗机的成功试飞,标志着新中国的军事崛起,中国人真正抬起头了。而它的推进器保存到我们大工的校史馆,激励着更多的优秀学子献身国防,献身科学,献身世界的和*事业。

  四十多分钟的参观使我受益匪浅,不仅让我体会到了前辈们创造出光辉成果的`艰辛,也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大工人的自豪与骄傲,感到了肩膀上担子的沉重。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世纪,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大工人,站在新的起点,面向新的未来,我们要牢记“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训,以严谨求学的治学态度,发扬“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为把大工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而奋斗终身!

  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x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x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x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

  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8)

——参观史馆心得体会合集10篇

  上午第三节课后,我们年级四个班级的同学有条不紊地随着老师去南校区参观校史室。等待片刻后,我们便进入了这个不大但明亮干净的地方。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校史历史。大略浏览一遍后,戈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讲解,他为我们介绍了储能中学的建校、师资、获奖情况等许多丰富的内容。储能中学的前身是x效实中学x分校,由x钱业领袖秦润卿创建于1942年,曾以“民主革命堡垒,爱国志士摇篮”享誉x,培养了一批革命烈士和爱国人士。

  1946年6月,储能与新建中学合并,1956年又与新民、新联两校合并,易名为x中学,1983年恢复“储能”校名,储能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当年著名思想家严复把达尔文著作《天演论》翻译为中文。其中有一句话叫“物竞天择,效实储能”,储能中学由此而来。此外还有许多名人在储能教书,段力佩是储能的第一任校长,周建人——鲁迅的弟弟和叶圣陶先生也曾在储能当教师。1997年,龙门中学并入直至今日。

  短短1节课的时间,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关于储能的历史信息,储能是一所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真是受益匪浅啊!作为储能学子,我们要继承光荣传统,努力学*,为学校争光!

  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x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x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x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来到大学的生活已经过去一年了,去年入学教育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我时常想起当时校长给我们讲的关于x理工那些已经埋在历史的记忆中的往事,一年过去了,那些曾经被津津乐道的事情也在我的记忆中变得模糊。我也经常想什么时候可以在听一次这样的讲座,听几个关于母校的老故事。

  终于在学期过半的时候我又等到了这样的一次的

  机会,班里组织团建活动去参观校史馆。可以说去的时候,心情还是有一点激动的。终于可以去更深的了解母校了。在讲解员简单的.介绍之后,大家踩着历史的足迹,开始参观这大约七百*方米的校史馆。在讲解员详细而又生动的讲解下,每走一步,我们都被一段段历史所震撼。大家无论是对“团结,进取,求实,创新”的校风,还是“海纳百川,自强不息,厚德笃学,知行合一”的大工精神,都有了更深的感悟。回顾着过往大工涌现出的一批批优秀学子的事迹,如:钱令希教授、李士豪教授等,听着讲解员说到我国第一台激光器、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台微波气象雷达等各种高科技项目的研发设计中,都凝聚着大工人的聪明才智,大家无不感到自豪与骄傲。

  校史馆的另一侧,陈列了各种富有历史意义的物品。从汽车发动机到“米格15”战斗机涡轮,再到汽轮动力机组;从老一馆的大门,到屈伯川老先生的遗物。斑驳的锈迹,尘封的笔迹,无不透露着历史的痕迹。这一路,我们行走在历史的长廊中,感受着历史带给我们的

  震撼;这一路,怀想过往大工人带来的感动,且行且感悟。

  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四川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来到四川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四川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四川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四川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四川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四川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四川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四川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四川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四川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才能考上我们四川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下午,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在这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07级管理科学一班的同学们前往参观位于x理工大学校本部的校史馆。

  在班长朱旭旻,团支书丁艺辰的带领下,全班同学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聚集在校图书馆前,一同前往位于图书馆正后面的校史馆。由组织委员郭法庆担任此次活动的讲解员。

  跨入校史馆之前,正上面首先看到的'是一块匾额,上面刻有“x理工大学校史馆”。

  参观校史馆进入大厅,其中一面墙上镶嵌一段金灿灿的文字,是当年沪江大学的创始人魏馥兰博士的一段话:“每一艘开往x的轮船都必须在这所大学的视线内经过,在这样一个校园,任何有思想的学生都不能不感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大的世界里……”可见,在当时沪江大学的创办之初,他们就意识到了我们现代大学要培养的是面向国际化的,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知识和技术的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今天,我们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史陈列馆。

  走进校史馆,我仿佛步入了历史的长河,展现在眼前的是湖南师大的历史画卷。“仁、爱、精、勤”这四个打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每一个湖南师大人都记在心里的四个沉甸甸的字。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在校史馆中,我领略了历代师生的风采,为身为师大人而骄傲!

  更领略了身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骄傲,在校史馆中有许多生科院创造的.历史,有许多像刘云院士一样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学子!

  从校史馆走出,我觉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师大七十多年的历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为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今天,我们在团支书的带领下,参观了湖南师范大学的校史陈列馆。

  走进校史馆,我仿佛步入了历史的长河,展现在眼前的是湖南师大的历史画卷。“仁、爱、精、勤”这四个打字赫然出现在眼前,这是每一个湖南师大人都记在心里的四个沉甸甸的字。

  湖南师范大学创建于1938年,位于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评估优秀高校。学校现有5个校区,占地168公顷,建筑面积100余万*方米。主校区西偎麓山,东濒湘江,风光秀丽,是全国绿化“400佳”单位之一。

  在校史馆中,我领略了历代师生的风采,为身为师大人而骄傲!

  更领略了身为生命科学学院学生的骄傲,在校史馆中有许多生科院创造的历史,有许多像刘云院士一样的精英,更有生生不息的生科学子!

  从校史馆走出,我觉得似乎更有自信了,相信在师大七十多年的历史沉淀下,我能受到文化的熏陶,学到先进的科学知识,为走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所以,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所以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所以,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所以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为了加强学院学生对母校的历史了解,从学院建立之初的艰辛到其后的卓越成就,了解学校的名人名事,加强对母校的归属感。党组织今天组织参观校史馆,学*校史。

  为配合学校校庆,回顾办学历程、弘扬优良传统、凝聚民族精神、展示办学成就,20xx年建校50周年之时,学校设立了天津高校中首个具有校史馆功能的校庆成果展室,地点坐落在河东校区主楼的三楼共享大厅。20xx年学校整体搬迁到西青新校区,校史馆于同年落成并开放,其所承载的功能也进一步拓展。校史馆成为爱校荣校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和党建思政教育基地。建筑面积约700*方米,共计展出实物400余件和照片1000多张,分为二楼和三楼两层布展。其中二层展出的是天津工业学的历史渊源和天津纺织工学院时期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历史,三楼展出的.是20xx年创建天津工业大学至今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历程。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工大经历了北京工业专门学校机织科,北*大学工学院机织工程系,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北洋大学纺织系,天津大学纺织系,河北纺织工学院,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一步步的转变,*百年的办学历史,五十八年的建校岁月,记载着工工大人栉风沐雨、春华秋实的创业历程,见证了工大人坚韧不拔、弥久益坚的优良品质。

  通过参观校史馆,我见证了天共大的逐渐强盛,无论是战火岁月还是和*岁月,天工大都在路上。天工大人坚守“严谨严格求实求是”校训,不断向前,开阔进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为***事业,献出自己的全部。

  我对校训有了更深的理解:严谨即严密谨慎,逻辑严密,思维缜密,无论是对我们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还是对于现在所面临的学业,讲究逻辑、严谨治学的科学精神和一丝不苟、认真严密的做事态度都是我们所必需的。尊重科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追求卓越。更是我们天工大人的优良传统。严格即在遵守制度与掌握标准时认真不放松,一方面是指我们学校制度严格、标准严格、措施严格、实施严格、考核严格。在办学的各项工作中,始终秉承严格管理、严格要求的精神,使各项工作都能上水*、出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要求我们天工大人严格律己,省身做人。求实即讲求实际,求真务实。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图虚名,不搞花架子,更不要不懂装懂,而是要实实在在,脚踏实地,求得实效,结出实果。做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天工大人。求是就是探索规律,把握规律。一方面献身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不兴虚浮,勇于创新,不畏权威;另一方面尊重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建设学校,发展学校各项事业。

  参观虽已结束,但我校的光辉历史仍历历在目。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应时刻牢记天工大校训积极进取,不断向前,今日我为学校自豪;明日学校以我为荣,争做一名合格的天工大人。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9)

——参观校史馆观后感实用10篇

  为了让全体老师了解学校文化,2015年5月18日全体教职工到图书楼一层参观校史馆。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重新系统地认识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垂地的大幅画面,像一张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二十多年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三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五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成功升本,并更名为山西应用科技学院,这将是是学校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我们的学校已经建校24年,回首往事,这是怎样的经历?24个春秋,24个冬夏,我们的学校陪伴着历史走过了24个不*凡的年头。一幅幅展板,向我们诉说着历史的凝重,学校从*地创业,白手起家,到今天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桃李芬芳,现已成为山西省首所应用型民高校。

  学院在向着实现“千亩校园、万人大学”的国家一流民院校的目标迈进的征途上,将坚持奉行以往优良的办学方针和思想,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加强完善“双百双轨”的办学机制,在大力发展学院内涵建设的同时,紧抓国家教育转型发展的契机,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学制贯通为突破,以课程衔接为保障,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为广大有志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的大门,为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城镇化科学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通过这次对校史展的参观,让我对学校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学院会发展的越来越好,也希望全体同仁能够携手共建美好科院!

  踏着清晨仍带有潮湿气息的空气,班主任带领我们穿过灿亮的日光,来到校史馆屋前。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同学们各个庄重严肃,准备着接受跨越百年的精神文化的饕餮盛宴。

  灰色的砖砌墙身,其间点缀色块脱落的白色石灰,质朴的美感渗入心田,馆身弥漫开来一层古老的书卷气息。透过窗棂,似乎都像看到百年前的学生们凝视老师的坚定眼神,像听到穿越而来的书声琅琅。画面定格与此时周围葳蕤的草木交相辉映,意似回到了光被学堂黑白画面时期。我们小心迈上台阶,踏上颜色比砖红略深的木地板,它开始吱呀吱呀唱起时代的歌,慢悠悠的,百年颂歌。

  “光被四表,润泽千秋”,入眼的八个大字气势恢宏着冲进视网膜,却不突兀,115年的传承足以担得起四表千秋。甚至,等我们的耄耋之年,颤颤巍巍经过六中门前,望着一代代薪火相传的六中人仍会欣然想起初入六中看到的八个大字,雄浑磅礴,热血沸腾。像酒一样,越是陈酒,便越醇香。百年的文化积淀令得六中的校园满溢着学问的味道,有些涩,却回味无穷。当年的李振声院士走过的路,看过的景色,此时尽在我们脚下,眼中。感受着他勤于自勉,精研细磨的学者态度,回想着掷地有声的“谁说中国人养活不了自己”的拳拳爱国之心。满怀着身为六中学子的自豪,我开始听讲解员我们的学长学姐们的慷慨激昂,看校史文物的风云变幻,用心聆听这个睿智老者细细悠悠地给我们讲述他的兴衰荣辱。

  书法家舒同先生说:“你们是完全中学,也是钢铁中学”。不错,百年历程,岂会一路无阻,顺行至今?上世纪六十年代,尽管我不曾经历,却仍能想象出那时黑暗的云,昏暗的天,还有那些心灵流离的学者。但是,我们是钢铁中学,是拥有钢铁意志的中学,是拥有钢铁意志的人。那时的六中学子知道,教育的发展本应方兴未艾,于是,六中人执著着,坚定着,用涅而不缁的行动和心志诠释着六中的百年校训:“抱璞守真,奋斗超群”。他们的刚正不阿,他们的对精神家园的坚守,感动了一代一代六中人,并将继续被我们发扬光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尽管我们六中经历的诸多艰难困苦,仍涌现出一批以李振声院士为代表的优秀人才,而这些都有归功于六中始终恪守着的“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现在的六中,早已成为了德育为先,文体兼美的重点中学,秉持着“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六中精神,辛勤培育着祖国未来的栋梁。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踏进六中大门,成为六中学*一员起,我便深深折服于六中的伟大。

  参观过后,穿越带有温暖书卷气的长廊,我暗想:莫见乎隐,莫见乎微。身为六中一个元素,便须践行六中之精神,从一做起,从细节做起,将来的校史册上必有我们辉煌灿烂的一笔。馆内的地板还在吱呀的唱歌,我们却已听不见,此时的我们已变成了作曲人,谱一曲慢悠悠的时代之歌。

  初识“雅礼蓝”,是在雅礼的校服上。这片蓝,有天空明亮清澈的湛蓝,也有大海神秘浑厚的深蓝,有纯正坚毅的海军蓝,也有乐观积极的牵牛蓝。它给人力量,给人以胸怀,给人以责任,更给人以骄傲。妈妈说,它叫“雅礼蓝”。对于那时刚入校的我来说,这仅仅只是一种颜色,但,当我于校庆之际参观完雅礼校史馆之后,“雅礼蓝”在我的理解中又多添了一笔特别的色彩。

  进入雅礼校史馆,里边不大,却运转着岁月的年轮。从耶鲁的初建“雅礼大学”,枫树山的风正帆悬,雅礼踏着一路风雨艰程走来,直至今日。满墙的照片与图画似乎都诉说着同一个故事,同一种精神,它是什么?我,在寻找。我看到了大片大片在各个领域有所成就而都出自雅礼的名人,记忆中的那四段历史立即被唤醒。

  目光第一个扫入了柳直荀的故事,柳直荀于雅礼毕业,参加***,英勇善战,视死如归,后遭陷害,行刑前依然忠于***,将坚持“公”道的精神发扬了一生。

  接着,我的记忆会转到了陈能宽的人生中。陈能宽于雅礼毕业,参加“两弹一星”的研究,做出巨大贡献。率领队伍于实验室奋战好几年,失败上千次,弘扬了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勤”奋精神。

  看到“中国的希德勒”使人不由自主的想起外交大使何凤山。他于雅礼毕业后,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了两万多个犹太人。被外国人称为“永远不能忘记的中国人”,而这背后,熠熠闪光的却是那至“诚”精神。

  这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中国第一哲人”——金岳霖,走出雅礼后,金岳霖在美国得到了颇高待遇与地位,但他毅然回国,用《论说》、《逻辑》、《知识论》三本手写书体现了“朴”实低调的作风。

  从回忆中挣脱而出,我望望身上穿着的雅礼蓝,忽觉其中多酝酿了些什么,对!是“公勤诚朴”的精神透入的雅礼蓝,使其多了一种传承的能量,四种不同的人生,传承了百年雅礼的精神,“公勤诚朴”已化作了一根短短的接力棒,经过了几万人之手,如今它继往开来地传递于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手中,我们,也要传承“公勤诚朴”,学*上、生活中都应以这四字为本,秉承它,为它的发扬而倾尽全力,直至交于下一接棒人手中。

  雅礼蓝,是一种用颜料调不出的色彩,因为它的每一色点里,都蕴含着一个个莘莘学子为“公勤诚朴”而做出的努力。但它不能干,不能等待时光将它冲淡,它需要无限扩大,无限渲染,这,便需要每一个雅礼人积少成多的贡献。秉承“公勤诚朴”,我们脸上都洋溢着雅礼蓝。

  九月,我们怀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江南大学。优美的校园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陶醉于江大的美丽神韵中。今天,我们走进了校史馆,回眸江大历史,重温江大记忆,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江大。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蠡湖校园。这是一座汇聚了4万师生、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

  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灵秀旖旎、碧草佳树的葱茏生机。亭台楼宇的轩昂气势,更可以感受到江大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我们走进校史馆,首先看见的是江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经历了多次,合并重组,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了江南大学。校史馆里展出的不同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记录了江大的风雨历程。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忆。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

  继续朝里走,我们看见了许多著名教授学者的简介。陈

  列馆里摆满了优秀学子、教授们的笔记、奖状,以及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书本等。一项项研究成果令我们赞叹不已。实力卓越的江大教师们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到这些,我们倍感自豪。

  紧接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校友们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真挚诚恳的祝福温暖人心。江大用心浇灌着学子,学子也用心回报着母校。江大与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谊深厚长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预见到了江大辉煌的明天。

  校史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名人大家为江大所题的字,江大校园沙盘模型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江大,了解了校史,理解了内涵。

  校史馆一行使我对江大的爱更深了。我一定践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江大的美好明天出分力。

  开学伊始,学校组织我们大一新生参观“曲阜师范大学校史展览馆”尽管只有短暂的半个小时,我已收获颇丰。亲身感受到了我即将与之生活、学*四年之久的曲师大的独特风采。

  踏在复古的木质地板之上,游走于各有千秋的两个展览馆之间,我领略到曲阜师范大学是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古典主义与现代化工艺相完美融合的典范高等学府,二者在的沃土之上更是相得益彰。

  五十多年的历史滋养了曲师坚韧的根系,曲阜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故里,是儒学思想和私学教育的发祥地,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这也正是她古典魅力所在。

  漫步于西侧展馆中,看到的最多的便是各式各样的将被和各个学术领域的荣誉证书,这一刻的景象简直就是“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再现,对里面的一切事物都充满的无比的好奇:眼睛是瞪圆的,呼吸时屏住的,嘴巴是张大的,双手是不由自主的,想去触碰一下他,却又怕损坏他的一角,双脚在那一刻定住,身体直直地驻立在玻璃罩前。脑袋里满是无限美好的想法:这些奖杯都是我的该多好,这些证书都是我的该多好,这些奖杯跟我有关也好,这些证书跟我有关也好,哪怕是其中一个奖杯,哪怕是其中一张证书··丢掉这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我回到了现实之中,展馆中的奖杯、证书是五十年历史文化的积淀,是曲师的财富,亦是国之骄傲。作为曲师大新生代学生,我们有瞻仰精华的权利,更有延续优秀的义务!站在曲师大这一坚固城墙之上,我坚信我们必将看得更远,登得更高。我确信百年后的校史馆里会留下我们2011级曲师学子的光辉足迹,奖杯、证书会与我们有关!“

  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参观下一场馆··”许是学姐们早已司空见惯了新生对曲师大浓厚历史文化的崇拜与惊奇,善意的提醒我们抓紧时间参观。最后瞻仰了一眼那发光的奖杯与发烫的证书,恋恋不舍的穿过走廊进入另一个场馆,却发现里面同样是别有洞天。

  一进东展馆,最受瞩目的莫过于那两个1:300的曲阜师范大学“曲阜校区”和“日照校区”的微缩模型了,两校模紧挨着,一个是历史的积淀,一个是现代的创新,风格迥异的两组楼盘并没有格格不入的差距,反而是古今的完美融合。根植于曲阜沃土之上的曲阜校区散发的是古典主义的魅力,展现吃以人为本的理念;兴建于日照海滨之中的日照校区洋溢着创新发展的热情,体现出海纳百川的胸怀。让人不禁感叹:曲阜师范大学何其雄载!

  短暂而又充实的参观时间已过,萦于心中的激动与自豪感却久久难以逝去。作为曲师大新一届的大学生,我坚信我们2011级会为曲师大再创佳绩,为校史馆更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校史馆内的一张张毕业照,一本本校友录,一份份纪念品,记载了淄博六中百年的辉煌历程,引导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积极向上、发奋图强。

  ——题记

  在齐国故都淄博市,有一所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理念卓越、人才挚出、文明齐鲁大地的百年名校——山东省淄博市第六中学。

  校园内历经百载的历史遗迹,见证着学校的发展兴衰,也是中国*代史的浓缩和凝固,是活生生的历史教材。一百年前的“济美楼”是星汉灿烂、人才荟萃的象征,现在已经建成了李振声院士馆和艺术馆。一百岁的长廊建筑被辟为学校的校史馆,诉说着学校和民族的荣辱兴衰。

  六中的校史馆记录了学校百年的成长历史,激励学生努力学*报效祖国。杰出的校友李振声院士馆,形象的展示了李振声院士严谨的科学精神、辉煌的科学成就、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和宽厚博大的人文情怀。

  百年老校一步步走来,对“一”有着特殊的情感。校友李振声院士,为解决人口德国的吃饭问题勤奋钻研几十年,荣获2006年度全国最高科技奖。他“弄一粒小麦,殚精竭虑,成就当代后稷;捐百万大奖,虚怀若谷,自称农民儿子”的高尚情怀,成为淄博六中精神践行者的杰出代表,也用实际行动深刻的诠释了淄博六中“从一做起,叩问一流”的学校精神。

  让我们以李振声院士为榜样,奋发向上。今天我们以淄博六中为骄傲,三年后六中将以我们而自豪!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

  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

  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

  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

  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被定为211工程,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声誉响彻神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经管人才,为祖国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完校史馆,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要成为校史馆名人录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财大为荣,明天财大以我为荣!加油,财大学子,加油,财大——我的母校!

  九月,我们怀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江南大学。优美的校园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陶醉于江大的美丽神韵中。今天,我们走进了校史馆,回眸江大历史,重温江大记忆,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江大。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蠡湖校园。这是一座汇聚了4万师生、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灵秀旖旎、碧草佳树的葱茏生机。亭台楼宇的轩昂气势,更可以感受到江大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我们走进校史馆,首先看见的是江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经历了多次,合并重组,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了江南大学。校史馆里展出的不同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记录了江大的风雨历程。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忆。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

  继续朝里走,我们看见了许多著名教授学者的简介。陈列馆里摆满了优秀学子、教授们的笔记、奖状,以及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书本等。一项项研究成果令我们赞叹不已。实力卓越的江大教师们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到这些,我们倍感自豪。

  紧接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校友们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真挚诚恳的祝福温暖人心。江大用心浇灌着学子,学子也用心回报着母校。江大与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谊深厚长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预见到了江大辉煌的明天。


参观校史馆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0)

——校参观校史馆有感(精选五篇)

  今天是个不同寻常的日子,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我们学校最神圣的地方——校史馆!

  虽然之前对学校有了大概的了解,但至于学校发展中的一些细节还知之甚少,而今天的参观给了我们重新系统地认识我们自己的学校一个良好的机会。

  刚进入馆内,映入眼帘的是学校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图(由同济大学设计),虽然后来建设的有些出入,但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这是信园,对面是敏园,还有那是图书馆,再往前走,就是垂地的大幅介绍,想一张气势恢宏的国宝级的长画,上面书写着我们学校的历史,最经典的要数那首长诗,她概括了我们学校长达半个世纪的历史,婉转而又雄伟,接着就是学校各个时期的发展状态,包括三次变革,尤其是第一次,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学校发展举步维艰,条件艰苦,可想我们今天这么好的条件和环境来之不易,宜当忆苦思甜,发奋图强!第二阶段学校仍然面对很多棘手的问题和一系列苦难,但在学校领导以及师生的努力下,我们都一一克服了,我们坚强地走过了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岁月。到了第三阶段,我们学校喜讯连连,更名为西南财经大学,被定为211工程,本科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声誉响彻神州,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经管人才,为祖国的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参观完校史馆,我内心汹涌澎湃,我为自己能在这样的一个学校学*而感到自豪!同时,我暗暗发誓:我要为校争光,要成为校史馆名人录上的人物,今天我以财大为荣,明天财大以我为荣!加油,财大学子,加油,财大——我的母校!

  12月28日这天下午,我们全班同学去参观XX大学校史馆,校史馆里究竟有些什么呢?

  来到XX大学后,来接待我们的是研究生吴燕姐姐,这次参观与以往别的的参观不相同的是,以前是由导游或老师带着我们参观,而这次吴燕姐姐“抛”出七个问题,让我们带这问题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吴燕姐姐的问题一提完,同学们便如离弦之箭一般,“射”进了校史馆。

  我也随着人流冲进了门。一进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华丽的墙壁上有一块巨大的玻璃,玻璃上印着XX大学的.校风和校训,我马上抄了下来。再低头一看,地上有一块玻璃,玻璃下记载着XX大学的创立日期和创立人。一下子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找道了,我心中十分高兴。接着我又站在资料室门口向四处浏览了一会儿,才发现了我要找的'资料,那是XX大学五位校长的名字和华西医科大学第一位牙科毕业生的名字。

  接着,我又到了二楼,一到楼口,我就看见了一艘很大的船,船边有许多桨。原来这些桨上的字记录了XX大学历年来更名的名字和意义。最后,我又找到了介绍著名文人郭沫若、巴金等人的事迹。

  参观了XX大学的校史馆后,我的疑团都一一解开了。XX大学的校史馆不但记载了XX大学丰富的文化,而且让我了解到,XX大学之所以能够为祖国培养出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才,是与该校的校训、校风分不开的。它的校风为:严谨勤奋,求是创新。从中我体会到,只有勤奋努力的学*,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只有不断努力地进取,才能达到务实创新。

  XX大学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气势磅礴,却又不失朴素典雅。它为祖国的日渐强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我从现在起要努力学*,才能考上我们XX这所有名的大学,将来才有能力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一年级到现在的六年级,我们都没有参观过校史馆。所以,当我们听到徐老师说能在校史馆里待20分钟,并能看些校史资料后,我非常兴奋,心想:终于有机会去校史馆了,这回我一定要好好参观参观。

  来到校史馆,一些名人资料啦、奖杯啦,全部映入眼帘,我赶紧拿出笔记本记起来,因为认真记了,所以现在写作文才有题材。

  前天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们学校不愧是百年名校,就连著名的校友也这么多:像航天学家黄本城;画家张树云;书法家邹梦禅;高级经济师曾联松等等著名的校友。既然说到校友,那我也来介绍一下校的创办人——孙诒让。孙诒让先生,又名德通,字仲容,号籀庼,生于瑞安城关,祖籍潘岱砚下村,孙衣言子。*代教育家,清同治六年中举人。

  我要从现在开始,为我们的学校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比如多做大扫除和好人好事、见到地上有垃圾就随手捡起、看到不文明现象就上前提醒,让我们把我校的优良传承下去。

  百年的历史孕育的百年文化,百年的文化传载了百年的梦想,百年的梦想铸就了百年的辉煌,百年的风韵见证几代人的成长,愿世纪实小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参观校史馆后,我有许多感受。

  校史馆承载着学校的许多往事、以前和现在的模范人物、以前的教育设备和许多的荣誉证书和奖状等等,不仅体现了学校一批一批的人才,更体现了熊官屯镇中心小学这块沃土不停的努力,不断的奋斗,精益求精!

  可发出感叹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自己。介绍员们介绍时,有两名四年一班的同学和五名五年级的同学。可是却没有我们班——四年二班同学在介绍。

  参观校史馆后,我的脑子里蹦出了一大堆问题:“为什么没选我们班的同学当介绍员呢?我们班同学比不上别的班的同学吗?我们班同学难道不会介绍吗……”

  仔细想一想,问题也许并不在别人身上,而在自己身上。当我们在外面玩耍中,别人却仍停在桌子旁读书、写字;当我们在早自*上大吵大闹时,别人却在认真的写早自*在黑板上出的*题;当我们在书法课上传来这样的话:“忘带毛笔和水写布了!”“毛笔怎么找不到了……”别人却早已拿起毛笔练字了……

  差距是从什么时候变的?在一点一滴中变的。当我们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时,别人依然在大步向前走时,这就是距离拉开的时候。

  参观校史馆后,那个情景依然在我的脑海里……

  九月,我们怀着好奇与憧憬的心情走进了江南大学。优美的校园充满了江南气息,我们陶醉于江大的美丽神韵中。今天,我们走进了校史馆,回眸江大历史,重温江大记忆,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江大。

  江南大学坐落于太湖之滨的江南名城——江苏省无锡市,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目前,在教育部和省市**的支持下,已基本建成占地3200亩、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蠡湖校园。这是一座汇聚了4万师生、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校园。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

  感受到江南山水的灵秀旖旎、碧草佳树的葱茏生机。亭台楼宇的轩昂气势,更可以感受到江大人“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精神状态。

  我们走进校史馆,首先看见的是江南大学的发展历程。江南大学源于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经历了多次,合并重组,在2001年1月,经教育部批准,以原无锡轻工大学为主体,合并江南学院、无锡教育学院,组建了江南大学。校史馆里展出的不同时期的印章、校徽、校歌记录了江大的风雨历程。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保存了江大的美好回忆。一路看去,我心中不禁泛起一阵阵涟漪。

  继续朝里走,我们看见了许多著名教授学者的简介。陈列馆里摆满了优秀学子、教授们的笔记、奖状,以及他们用过的化学仪器、计算机、书本等。一项项研究成果令我们赞叹不已。实力卓越的江大教师们培育出一批批优秀学子,为社会作出了巨大贡献。看到这些,我们倍感自豪。

  紧接着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校友们以及各大友校在江大50年校庆时赠送的礼物以及祝福卡片。一句句真挚诚恳的祝福温暖人心。江大用心浇灌着学子,学子也用心回报着母校。江大与其他高校彼此合作交流,友谊深厚长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江大的友好、努力,也预见到了江大辉煌的明天。

  校史馆里还展出了许多名人大家为江大所题的字,江大校园沙盘模型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了江大,了解了校史,理解了内涵。

  校史馆一行使我对江大的爱更深了。我一定践行“笃学尚行,止于至善”的校训,为江大的美好明天出分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