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2-06-29 17:08:35 心得体会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1

  4月17、18日两天,我在井冈山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程培训”,该培训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主讲。

  在这次的培训学*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黎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黎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微课的概念充斥着网络,给我们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让我们很困惑。什么不是微课呢?

  1、辅助教师讲课的多媒体课件、课堂教学实录的视频切片、以50分钟-1小时为单位的传统国家网络精品课程。

  2、微课程不等于课堂实况录像的一小段切片、微课程不等于完整课堂的局部片段、微课程本身是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黎教授的团队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制作微课的方法,用手机录制。手机人人都有,且录制视频非常的方便,比起复杂的录屏软件而言,更容易被广大教师所接受。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微课

  黎教授的团队授课,更多的倾向于学员自己动手,这也让我们的培训脱离了沉闷的教学,整个课堂沉浸在自己动手的欢乐中。我和来自九*中的王琤老师一组,录制了一节自己的微课《用ps如何染头发》。下面是我们的自己动手画的上课材料。

  3、利用“喀秋莎”进行编辑

  4、微课制作完成。

  三、黎加厚教授关于微课程设计给教师的17条建议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活动,让学生在学*单统一调度下学*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的*惯(例如,要根据学*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单来讨论、练*),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为期两天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2

  20xx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项目”职业院校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3天培训。通过这次学*,我对微课有了一些了解,也感觉微课是一种很不错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一些专题方面的为题。下面就我对微课的了解做简单归纳: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一、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

  微型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

  微型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活动的时间在微型课中可以大大节省下来。

  二、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三、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快捷。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四、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更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必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切入题目的方法是灵活的,切入题目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那个途径,都要求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这是进入课题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把较多的时间分配给内容的讲授。以上主要是讲“切入课题要快速”。

  2、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所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一节课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在微型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是在完全总结内容的同时更要求总结方法的快捷,表现为干脆利落。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

  通过本次微课制作的学*,使我对学*微课程制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我将进一步研究学*,尽快将微课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按需选择学*,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远程学*、在线学*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作审题、*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台以及微信等方式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阅读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1)

——上音乐课的心得体会3篇

上音乐课的心得体会1

  我从小喜欢听音乐,每当自己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拿起MP3或者手机带起耳机听一首轻松愉快的歌曲,沉浸在放松的气氛里,自己的心情机会慢慢变得*缓放松,心中的郁结能在音乐中消散。我喜欢音乐,喜欢一个人伴随着轻轻的音乐静静的躺着的感觉,音乐是个奇妙的殿堂。在大学生涯中的最后一次选修课中,我选择了大学音乐,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只因为我喜欢音乐。在音乐中,我可以达到忘我的境界,忘却一切烦恼与忧愁。在一个学期的课中,老师给我们讲述了很多有关音乐方面的知识,也让我们欣赏了众多乐曲。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学*《音乐欣赏》课前,我对音乐的认识更多是在流行音乐方面。之所以更关注流行音乐,是因为它的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生活、易于接受。比如周华健的《朋友》讲述的是朋友之间的友情;筷子兄弟的《父亲》描述的是父子的感情,流行音乐更容易让人接受。而对于其它方面的音乐,我则是一知半解,以前我一直觉得民族音乐不好听,或者说是听不懂,不了解。像大多数青年人一样,我喜欢当今的流行音乐,我对港台流行音乐更是趋之若鹜,不喜欢民族音乐,对民族音乐知识可以说了解甚少,说不出几种民族乐器的名称、叫不出几位*民族音乐家的姓名。通过这一学期的学*,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国民族音乐的优美、动人。我被吸引了,我国民歌浩若烟海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得到丰富的体验,体味到各民族的风俗民情和鲜明的地域色彩。民族音乐风格上地区差异而不同,这也是它们的魅力所在,因为只有这样,音乐的元素才会丰富起来,否则再有内涵的歌曲总有一天也会听“腻”的,歌曲的最高境界我认为还是音乐元素的多元化。这学期的大学音乐课使我开阔了眼界,在音乐课上,我们是以“聆听”的方式进行学*的,聆听是沟通的开始。在整个学*过程中,我觉得老师的角色像是一个导游,引导着我们直接面对音乐,体验音乐,同时也给我们留有想像的空间,这使我们能够很好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在课上,我们都欣赏了民乐、管弦乐、钢琴曲、圆舞曲、小夜曲、歌剧、舞剧等等......

  自从第一次上了音乐鉴赏课,我就对这门课很感兴趣。无论是老师的授课方式还是音乐本身,对于老师所讲的内容,我都觉得受益匪浅。经过一学期的相处和学*,在音乐方面我也略有所知,了解不同音乐的发展史。无论是古代音乐,还是流行音乐,以及中外艺术歌曲,经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也了解了很多。不像以前总是很盲目的去听歌,根本什么都不了解,一味地追求流行音乐,把很多经典的音乐遗忘了。

  音乐鉴赏课,一堂可以让自己完全放松的课,很喜欢老师的讲课方式,喜欢老师的*易*人以及温柔,对我们的理解和愉悦的生活态度。3节课120分钟的课,老师总能带动大家的听课兴趣,每堂课给我们讲许多有意义的内容。这也是唯一一门可以让我聚精会神连续听三节的课。第一次听课时,就喜欢老师上课,在老师的推荐下,我欣赏了很多著名曲目。

  在课上,看到老师展示的我们这学期要欣赏的多到数不清的音乐曲目,我顿时产生了一股满足感,欣赏这么多曲目,不怕音乐素养提不高。可当我真正开始学*如何欣赏音乐,并慢慢体会到音乐欣赏的精髓时,我发现最初的我,真的是个庸俗的人。在老师介绍的民族歌曲里我印象最深的要数《月光下的凤尾竹》,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著名的傣族乐曲,以葫芦丝演奏的版本最为常见;后燕妮、关牧村等也演唱过该曲目的歌唱版本,其他乐器也有过演奏。此歌曲比较容易演唱,只有一小段是比较难唱的。且有许多舞者将其改编成优美的舞蹈,尤其是优雅恬静的傣族舞,风韵十足。你听,竹林中传来了阵阵葫芦丝声,淡淡悠扬。美丽的姑娘轻倚在凤尾竹旁,清澈的双眸中流露出期待的目光。月光斜洒在她的衣裙上,

  把她曼妙的身影一直拖到金色的水面上。乐声渐渐轻灵飘逸起来,姑娘起身来到水池旁,在月下忘情的轻舞着、旋转着,波光中叠映着她曼妙的身影,月光下裙摆也轻轻飘扬落寞的斜倚在凤尾竹旁吹奏起情歌,眼前生出心上人飘逸轻灵的舞姿,着一缕花衣,似一个精灵,在月光下泻一地旋转的身影,竹林的小径上。微风轻拂凤尾竹,远看像一层绿色的雾在舞动,竹楼里美丽的阿妹正深情的凝望窗外,竹楼外痴情的阿哥爱慕的葫芦丝声,在静谧的夜晚愈加缠绵,彼此正倾诉着心中的爱恋。《月光下的凤尾竹》描绘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让人沉迷其中!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所谓的音乐,广义上来说就是任何一种艺术的、令人愉快的、神圣的或其他什么方式排列起来的声音就是音乐。它是一种符号,声音符号,表达人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是有目的的,是有内涵的,其中隐含了作者的生活体验,思想情怀;它能用有组织的旋律和节奏来表达人们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音乐欣赏是人们感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情感的一项音乐实践活动。社会生活中处处有音乐,欣赏音乐已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大学开设音乐课的目的也在于通过欣赏古今中外名曲名段,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在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以及我利用业余时间增加对音乐知识的学*之后,我的音乐文化知识增长了许多,了解了更多种形式的音乐。同时,我的艺术修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这课程的学*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独特的音乐形式。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在这门课的学*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老师为了让同学们更多地了解音乐这片无边的海洋,决定让大家分组并选择主题进行ppt展示,我们小组合力一起收集资料,在收集过程中我进一步的感受音乐的魅力和辽阔,渐渐地,在那一首首音乐片段中我越发爱上了音乐。音乐真的可以说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福音。她既可以借助歌曲的词表达出人类情感,也能够单纯用旋律的琳琅之音缔造天籁。

  音乐课已经快要结束了,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肤浅的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转变。通过大学音乐这门课,我学*到了有关音乐的基本常识,在老师的教导下,我懂得了如何去欣赏,如何去鉴赏,并深深的感悟了音乐不仅能歌颂人物,描绘景色,还能对人的喜怒哀乐进行描述,激发我们的激情,对人或物的讽刺等等。这些都可以通过音乐完美展现出来。现在我学会了如何去鉴赏欣赏音乐,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在音乐的音符中过得更加多姿多彩我相信,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在心情烦躁的时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静下来,认真的思索。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音乐,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必定将会更受我们的欢迎。

  音乐是世界是所有声音的诠释,是生活的调味剂。没有音乐世界将枯燥无味,生活将死气沉沉没有活力。音乐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学*了这门课我明白了音乐的魅力,或许是这样:我们不一定要成为音乐家,但是要懂得怎么样去欣赏也音乐!总而言之,大学音乐这门课程提高了个人的素质和修养,并且对音乐欣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上音乐课的心得体会2

  音乐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应该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探索与创造,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音乐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厚的条件,开发学生的创造是思维的潜质。那么怎样上好音乐课呢?通过音乐课改的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学常规常抓不懈。

  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教学常规是必修课。那么在音乐课堂上,更是这样了。首先,我教孩子怎样站着和怎样坐着唱歌,也就是要求孩子们的站姿和坐姿。其次是让学生们听懂音乐语言,什么样的音乐是要求坐姿端正,什么样的音乐是歌表演的站位,什么样的音乐是安静,什么样的音乐又是静静听赏当学生们养成了一个良好的教学常规*惯,你的课才能顺利、有序的进行。

  二、改变以前的教学式。

  传统的教学重在传授,以教师自己为主,以教代学,只重视授。这丝毫没有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老师也累。现在的教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注重个性发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体验、模仿、合作。比如:先让学生听音乐、听歌曲、再思考回答、学唱歌曲、模仿动作,在这些基础上自己创编动作和创编歌词。这样一步步学*,从而体现了现代教学的理念。

  三、音乐中的编创故事

  课本中的歌曲有的是有故事内容的,有些通过歌词可以知道,有些要认真欣赏,体会其中的意境。让学生编创故事,可以启发学生创新能力,更理解音乐。

  在学*《小红帽》时,学生们听着音乐编故事,一个学生说到:小红帽一个人自己去外婆家多害怕呀,可是她却那样的勇敢,一边采花一边唱歌,她多快乐呀,我也要向她一样。

  四、学生编创表演动。

  歌表演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教学形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更喜欢用动作来表达情感。我在教《闪烁的小星》时,同学们伸开小手一张一合的,举过头顶,仿佛是闪烁的小星星。在学*《洗手绢》时,学生们露出胳膊,挽起袖子,双手在胸前向下搓衣服,洗完了举起手绢晾起来。看着他们生动的表演,真是认真呢。通过表现和创编活动,激活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的冲动。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个性和创造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

  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对我们音乐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自己要有创造意识,要锐意进取,肯于攀登新的高峰,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喜爱音乐热爱音乐的孩子。

上音乐课的心得体会3

  通过学*音乐课,我感到自己的音乐才能被不断的挖掘出来。我想:每个人的经验、禀性不同,所对其体会也各不相同。犹如一杯清水,不同的人的品尝味道也不尽相同吧。

  对于儿童来说,音乐是他们的交流方式,情感表现的手段。我们尊重幼儿的想象和表达,鼓励孩子自由的用身体动作表现自己对音乐节奏的强弱、快慢的感受。提倡幼儿同伴间的合作。初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个别缺乏自信的孩子,常去效仿其他人,对于他们,我们从“游戏”入手,将孩子们天性——玩(游戏)转向——用心去“玩”,去经历一种最完美的人类状态。“玩”不怕失败,是一种自我成长的过程。鼓励帮助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在我看来幼儿音乐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形式。做的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关键是做不做。儿童并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情感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凡是能够通过音乐创造活动自由灵活的表达、表现自己,情感得到充分宣泄的儿童,他们容易解脱心理的紧张压力,获得情感的自由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歌曲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有人讲“不会欣赏美,就不能表现美和创造美。”在音乐教育中也是这样。如果幼儿不能从歌曲中体验到美感,那么他们也不会产生良好的学*兴趣的。所以教师应该启发幼儿学会理解歌曲中的美并产生良好的美感是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能否用美好的感情对幼儿进行范唱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幼儿能否产生要演唱歌曲的欲望。所以教师应该掌握正确演唱歌曲的技能技巧,在教学中能够用优美的声音和丰富的情感向幼儿范唱,使幼儿感到歌曲的优美和教师演唱的美感,在这个基础上再激发幼儿模仿教师的演唱和体会歌曲中的美好感情,幼儿就能够对音乐产生学*兴趣并积极地学*。利用教材中鲜明、生动的音乐艺术形象,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进行品德教育,就要选择能结合幼儿生活实际的教材,让幼儿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理解其教育内涵,以达到教育目的。

  在学*了音乐课的基础之上,让我也接触了乐理知识!原来也接触过一些,不过要想学好音乐必须要在学*乐理的基础之上去完成。

  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弹琴是基础!

  我对于幼儿音乐理念和内容理解得较为肤浅,但我始终牢记:音乐教育重要的不是“教”。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我也从中获益良多。让我在音乐教育理论上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也让我真正认识了音乐教育对于孩子们是多么的重要。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2)

——微课学*心得体会9篇

  4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我们想要学*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 “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当欣赏了很多微课,个人感觉很简单,迫不及待地着手准备了。第一步是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正是复*期间,就选个*题试试。信心满满地开始录制微课了。

  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整个录制过程我都快要崩溃了,“意外”太多。重录了N多遍,好不容易吧,在再也不想录了的念头控制下,保持了点理智,完成了录制过程,点击“保存”,这下是大功成了吧?可是不知道它被保存到哪去了,当时心里的急啊,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搜索程序和文件,找不到。这个录制微课的软件几乎是英文,咱不懂啊,再找开它,反正是稀里胡涂地,那个认为消失无踪的东西又出来的刹那间,心里真是比捡到金子还更高兴。记录下令人“抓狂”的微课录制过程,对初探微课的老师说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把录制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吃透,再来实践哦!

  一、研究背景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与此相应人们更乐于接受简单、便捷、有趣、高效的生活方式和学*方式,因此,*年来各种“微”事物不断涌现,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同时,随着网络通信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 微型学*资源日渐丰富,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板电脑等新媒体的出现,也强有力地推动着这股“微”潮流,使得各种“微” 事物无孔不入地钻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教育领域,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相对越来越少,而零散的时间还很多,如:回家的路途中、课间休息时间、吃饭排队的时间、晚上泡脚的时间、公交车上的时间等。如果能够将这些时间加以利用,学生在学*上一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针对学生琐碎零散时间而产生的微学*,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微学*作为一种新的学*模式由“微”和“学*”两部分组成,“微”即微小、碎片化,它符合人们当今的学*方式,也符合学生的学**惯:一次只学一点点,学太久会疲倦。

  微学*要有效地发展, 必须依托一个新的载体——微课程。 微课程创造了一种“5 分钟学*模式”,所谓的“5 分钟学*,300 秒思考”;“微”字优先,“微”中见大。 时间“微”——只有 5 分钟,若干个微时间会形成“1 1>2”的效应;内容“微”——一 次一个小点, 积少成多, 四两拨千斤; 要求“ 微”——每次启发一点点,量变引发质变。 微课程能在短时间內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学*,它将在正式和非正式学*中具有广泛的教育前景。

  二、微课程的基本内涵

  (一)微课程的定义

  国外早已有了“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概念, 他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 年秋首创的。后来,戴维· 彭罗斯被人们戏称为“一分钟” 教授(the One Minute Professor)。戴维·彭罗斯把微课程称为“知识脉冲”(knowledge Burst)。国内率先提出微课程概念的广东佛山教育局的胡铁生认为,“对教师而言,微课程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研究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的资源应用将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基于微课程资源库的校本研修、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并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学生而言, 微课程能更好地满足他们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按需要选择学*的要求, 是传统课堂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特别是随着手持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程的移动学*、远程学*、在线学*、泛学*将会越来越普及, 微课程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模式”。

  目前,国内比较认可的微课程定义是,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境化、支持多种学*方式的新型网络课程资源。

  (二)微课程的特点

  1、简洁精炼

  学*者在进行学*的过程中, 注意力的保持时间是不同的,时间越久,注意力越难保持,学*效果也就越差。微课程开创的5 分钟学*模式,可以使人们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提高学*效果。

  2、内容精彩

  微课程拥有生动形象的视频画面,选取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更利于学*者接收和记忆。

  3、时间灵活

  在这个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不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就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所以微课程学*者可以对需要学*的内容做出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安排,利用宝贵的零碎时间进行自主学*,而这种学*方式也被证明是最有效的。

  4、易于实现

  智能手机、*板电脑、掌上电脑等移动设备的出现,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进行学*,大大提高了自主学*的可能性。

  三、微课设计与制作的一般流程

  微课程的设计,像建造大楼一样,需要从设计到施工,按照流程进行工作。一般而言,微课程的开发流程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台7个步骤(如图1所示)。

  (一)选题

  微课程的选题一般分为以下两大类:

  1.需用活动图像呈现的教学环节

  一类是直接通过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特性的课题。例如,在生物课的微课上,通过介绍某类动物的生存环境和本身活动有关的镜头就能概括出该类动物的生活*性。

  另一类是通过具体的活动图像论证、解释从而间接验证科学原理的理论性较强的课题。我们可以制作此类微课程讲解较大的论证题,清晰呈现解题思路和知识要点,克服黑板重现力差的缺点,大大提高学*效率。

  2.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的教学重点是达到课程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称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我们可以选取此类课题,深入教材,认真准备,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基本知识。

  (二)设计

  设计是微课程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它是形成微课程总体思路的过程,是微课程开发的具体蓝图。总体设计包括教学设计、结构设计、界面设计。

  1.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运用系统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内容结构知识,选择和设计恰当的策略和媒体,设计形成性练*和学*评价的过程。通常包括学*者特征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媒体的选择4 个主要环节。

  2.结构设计

  微课程的结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延续和具体反映。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依照特定的教学思想、学*理论组织教学内容顺序以及教学控制策略,就是微课程的结构设计,最终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微课程结构体现着特定的教学思想、学*理论、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依据教学思想、学*理论的不同,往往微课程的结构也不同。我们可以从总体结构、教学内容结构以及内容控制结构3个角度进行微课程的结构设计。

  3.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的3 个基本原则:第一,趣味化原则;第二,简明化原则;第三,统一风格原则。所谓趣味化原则指微课的制作者应根据知识内容的不同,在每一个环节中综合运用视听手段和剪辑技法,把枯燥复杂的学*内容做艺术化、趣味化的处理。简明化原则是指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要求呈现的界面内容简洁,不要有过多的无关修饰,如小动物之类的;统一风格原则,要求界面设计应该让人看了之后有整体上的一致性感觉,如所有正文 文字、标题文字要力求一致,等等。

  (三)教学准备

  教学准备主要是准备教学所用的资源包,包括导学案、测验题、课件。在讲课需要的情况下,还包括教学用具的准备,主要是模型、道具、实验器材等。微课程是一节完整课程的浓缩,因此,这些准备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四)录制视频

  微课程的录制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录屏,还有一种是拍摄。

  录 屏

  录屏就是用录屏软件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它的软硬件要求非常简单,只要一部装有录屏软件的电脑就可以了。录制时教师只需要将精心准备的课件在屏幕上演示出来,选择好录制的视音频格式,软件就会全程录制教师的屏幕操作和讲解,整个过程操作简单,方便易行。

  拍 摄

  拍摄就是用摄像机对教学过程进行录制。它的硬件要求主要包括摄像机、灯光等设备。教师应该提前试讲,摄像师应注意调整摄像机的机位、高度和仰俯,多采用中景、*景和特写等小景别画面,多使用固定镜头,以保证视频质量。另外,由于教师的形象要出现在屏幕上, 因此教师要仪表端庄,衣着整洁得体,教态自然,举止得当。

  (五)后期加工

  后期加工主要包括片头、片尾、提示性画面或音频的插入。片头主要是显示标题、作者使用对象、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等信息,片尾主要是制作单位、人员、鸣谢、日期等。提示性画面或音频的插入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使用电脑或移动设备进行微型学*的学*者,由于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学*时的随意心理,往往参与度不是很高。所以在后期加工时,要加入督导环节,借用鲜明的提示性画面或警示性音频素材,回笼学生的注意力,强调学*的重要内容。

  (六)反思与修改

  反思应贯穿于微课程设计与制作的整个过程之中,既有设计过程中的反思,又有实践过程中的反思,还应包括实践后的反思。教师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为以后制作微课程积累了经验,有助于提高微课程的质量。通过重新审视回顾教学的过程,增加新的想法或修改自己认为不满意的部分, 以达到精益求精的效果。

  (七)上传到*台

  微课程制作完成以后,教师可以登录到相应的网站*台进行上传。这里的“网站*台”可以是*的微课、凤凰微课等微课的专题类网站,也可以是所在学校组建的网站,还可以是教师自己的视频网站账户(如优酷、土豆等)。为了保证播放的流畅,微课的文件大小,最好不要超过20M,必要时可以使用格式工厂进行格式转换。视频格式一般为支持网络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 等。

  迄今为止,微课程的开发在全国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此背景下,以“微课程”学*资源建设为突破口,促进其更广泛的应用,有助于构建数字化的教育资源生态*衡,兼顾教育发展的区域*衡,引领信息化教育的新发展。

  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当欣赏了很多微课,个人感觉很简单,迫不及待地着手准备了。

  第一步是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正是复*期间,就选个*题试试。信心满满地开始录制微课了……

  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整个录制过程我都快要崩溃了,“意外”太多。重录了N多遍,好不容易吧,在再也不想录了的念头控制下,保持了点理智,完成了录制过程,点击“保存”,这下是大功成了吧?可是不知道它被保存到哪去了,当时心里的急啊,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搜索程序和文件,找不到。这个录制微课的软件几乎是英文,咱不懂啊,再找开它,反正是稀里胡涂地,那个认为消失无踪的东西又出来的刹那间,心里真是比捡到金子还更高兴。

  记录下令人“抓狂”的微课录制过程,对初探微课的老师说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把录制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吃透,再来实践哦!

  参加了微课的培训学*,使我对微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微课每个老师能把自己的教学经验的精华部分简洁快速的传授给别人。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体会:

  (一)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尽可能使文件小,易于传输)

  (二)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三)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四)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五)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六)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七)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八)视频画质清晰。

  (九)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十)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十一)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480或320*240。音频格式有:AAC,MP3。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当欣赏了很多微课,个人感觉很简单,迫不及待地着手准备了。第一步是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正是复*期间,就选个*题试试。信心满满地开始录制微课了

  只有试过后才明白“看花容易绣花难”。整个录制过程我都快要崩溃了,“意外”太多。重录了N多遍,好不容易吧,在再也不想录了的念头控制下,保持了点理智,完成了录制过程,点击“保存”,这下是大功成了吧?可是不知道它被保存到哪去了,当时心里的急啊,不能用言语来形容。搜索程序和文件,找不到。这个录制微课的软件几乎是英文,咱不懂啊,再找开它,反正是稀里胡涂地,那个认为消失无踪的东西又出来的刹那间,心里真是比捡到金子还更高兴。记录下令人“抓狂”的微课录制过程,对初探微课的老师说一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一定要先把录制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吃透,再来实践哦!

  刚接触,既好奇又疑惑,有空就进入教师网学*,看看里面的微课,觉得里面的内容不详尽,又到其他网络搜索,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它具有以下特点:

  1. “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 “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3)

——微课心得体会6篇

  这一学期我认真学*了《微课制作实例教程》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刘穿石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刘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黄皓燕、徐国明教授讲述了制作微课的方法。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编辑微课

  3、微课制作完成。

  三、经过培训我对微课的理解如下: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活动,让学生在学*单统一调度下学*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的*惯(例如,要根据学*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单来讨论、练*),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我们想要学*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为期四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专家现场讲解,边学边做边指导,少走了弯路,直奔主题。在这点上,真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通过这几天的学*,个人认为微课制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一、课堂知识还原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真心的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驱使,引领学生,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知识水*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的学*。

  三、知识的获取的多样性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的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四、知识的评测、提升与拓展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规律,选择合适的学*方式和相应的学*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发挥的多好,课堂氛围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收获,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个性化学*程度逐步深入,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上各种软件教学、英语教学、书法讲座、教学公开课、自制教学短片等不同形式、内容的微视频以星星之火之势广泛发展起来。我们把时间在十分钟内、有明确教学目标、集中说明一个教学内容的视频课程称为微课。

  微课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有教法精讲、考点归纳,也有学*方法、经验技能等方面的讲解和展示。微课能够通过视频全面、真实地进行课前翻转、课后巩固教学, “10分钟左右的时长符合当今网络时代信息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因此,微课作为一种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手段被迅速推广。以往大量的课堂实录、教师讲座等形式的视频,整个教学过程被完整录制,内容容量大,播放时间长,节目形式和传播渠道比较单一,制作难度高,并不适合学生自主学*。而微课针对一个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节目时间短,教学内容明确,制作便捷,方便存储到手机、*板电脑等各种多媒体移动终端设备上观看,符合移动学*时代知识的.传播规律,不仅适合学生个性化、深度学*的需求,也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微课的选题和教学设计

  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教师拍摄制作前要研究教学内容,针对某个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淆点进行录制。微课切忌拍摄成一堂完整的课堂实录,切忌课堂搬家。一节微课要用十分钟以内的时间讲透一个特定的知识点。

  在设计和制作微课的时候,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了解学生学*情况,“以学生为本,面向学生,为了学生学*”。每个微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要有效解决具体的教学问题,注重情景化、趣味化、可视化。微课可以根据课程的需要,突破教室的局限,综合使用各种展示工具、多媒体表现方式,在各种位置、场景下录制,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激发学生学*兴趣。

  二、微课制作的形式与技术要求

  目前,微课制作的形式非常多,可以是教师进行情境性的内容讲解或展示实验教学过程;可以是教师在黑板上或纸上的板书,清晰醒目地展示某个运算推理过程;也可以是通过录屏软件录制的屏幕操作或是语音讲解和批注展示的PPT演示课件等形式。选择用什么微课表现形式取决于课程教学的需要。

  现在微课制作技术门槛大大降低,可选择的设备也十分丰富,摄像机、数码相机、摄像头、手机甚至*板电脑都可以用来进行拍摄录制。电脑屏幕上的操作可以使用录屏软件录制。

  微课的视频质量对教学效果影响非常大,所以微课要求拍摄主体明确,背景整洁。视频输出分辨率可以为320*240、640*480、720*576等大小,格式为MPG、MP4、FLV、MOV等,录制解说时使用外接麦克风,音频采用MP3、AAC格式,解说声音宏亮清楚,外部环境安静无噪音。采用录屏软件截屏录制时电脑分辩率为1024*768,颜色位数为16位。屏幕字体颜色搭配醒目。在保证声音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控制微课文件大小,50M内为宜。

  三、微课的录制与后期编辑

  1.摄像机拍摄

  讲授类、演示类的课程可以用摄像机拍摄。教师可以自己使用家用摄像机单机拍摄,将摄像机固定在三脚架上,确定好取景范围后就可以拍摄。录制过程中教师要自然放松,保持良好的教学仪表姿态,把镜头当作学生,注重目光交流。演示类的拍摄背景要简洁,最好是白色或是浅色。后期剪辑时再插入教学课件等资料。录制过程中教师如果出错,把讲错的地方重讲一遍,操作失误的地方重做一遍,保持整个教学过程的流畅,后期剪辑的时候再进行加工整理。

  为了追求更优良的视听效果,提高录制效率,也可请其他教师或摄制人员使用专业摄像机协助拍摄。采用多机位进行拍摄,教学中*景、板书等画面拍摄,通过VGA口采集多媒体课件展示画面一次性录制合成。教师在制作前要和录制人员多交流,准备表达教学意图,确保教学内容完整记录。注意音画同步,录音时使用领夹式无线专业话筒。

  2.手机加白纸拍摄

  复杂的教学过程需要多人合作采用摄像机拍摄,其实对于一些小场景的演示型微课,就可以使用简单的拍摄工具拍摄制作,进一步提高教师自己制作微课的灵活性和便捷性。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4)

——微课学*心得体会6篇

  通过学*20xx年河北省教师远程培训的微课制作说明,使我对微课制作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1.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遵照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强调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启发思维、开阔视野、精讲多练,使学生在自主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各种能力,提升学*兴趣,形成正确的学*态度和方法。

  2. “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4.微课是用短小形式,先从一个细微点出发,基于一个细节深度追问。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追求的路,并不好走,虽有艰难与迷茫,但我会坚持不懈,会奋力拼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更应该努力向“学教并重”方面发展。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者的学*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现在,微课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的新热门之一了。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大、中小学,均将目光投向了微课。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我最早接触微课是在20XX年暑假。我记得自己参加的是一个有关于微课方面的培训,为期一天,是西安市教育局组织的。上午,有关专家为我们讲述了微课的简介;微课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微课前沿与应用。下午就进行了有关微课制作的培训。由于时间紧,也许也是因为我自己比较愚钝吧,我觉得学会如何制作微课还是比较难吧,后来,在老师和同事的帮助下,我只简单的学会了CS6的简单编辑。但是要让我自己录制视频的话,还是有些困难。

  后来,我自己又在网上搜集学*如何设计和制作微课。在*的微课网上,我发现,居然提供免费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台!真是太好了,这样的*台提供的免费培训,我可以一遍学不会,多学几遍,也就会了,熟能生巧嘛。在这个*台上供老师选择的课程也很多:有《微课设计与制作》、《翻转课堂设计与应用》、《PPT设计制作》等。根据我的需要,我先学*《微课设计与制作》。

  *的微课网提供的《微课设计与制作》主要内容有:一是有关 微课的简介、前沿、应用,由微课创始人胡铁生教授主讲。华南师范大学柯清超教授讲授了微课现状及发展趋势。二是有关微课设计及 常用录屏方法:1、Camtasia Studio 8 微课制作教程;2、用 Camtasia Studio6录制微课;office2013录屏方法及其他录屏方法。三是各学科微课范例。

  这里的课程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讲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在这里,我要重点谈谈培训中分享的广州天河区华融小学张莹莹老师微课制作过程。

  张老师讲述她从以下四个立足点来制作微课:

  一、立足教学点,抓准教学目标;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三、巧妙的教学手段和策略;

  四、学*单的设计和使用。

  第一个方面,张老师讲到立足教学点,抓准学*目标。首先视频制作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必须清楚学生要学*什么,学*到怎样的程度,年段学*目标就是我们的一个指向。张老师举了自己制作微课的一个例子:《修改符号的认识和运用》,她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以及《广州市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中对四年级学生修改符号的要求作为它的这个微课的导向。微课要求教师讲述的一个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自主学*来掌握,时间必须控制在10分钟以内,内容不要太多,聚焦教学目标就可以了。

  第二个方面,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注意学生学*的坡度,从易到难。张老师还是列举了《修改符号的认识和运用》的例子。她在这个视频中,首先让学生认识修改符号,再到认识符号的作用,练*巩固,最后是运用修改符号,这样层层递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他给我们展示了视频的教学流程安排:

  1、情境导入,

  2、认识符号,

  3、例文示范,

  4、总结方法,

  5、短文练*,

  6、回顾总结。

  这样的内容安排科学,学生易于掌握。

  第三、巧妙的教学手段和策略。她是从创设情境、动画配合、学思结合这三方面实现的。

  最后,张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学*单的制作和使用

  微课看似简单,但一节好的微课却凝聚着老师的许多心血。这其中之一就是教师熟练地掌握各种专业软件的使用。而这非一日之功,从熟悉到操作,再到各种花样的增加,微课无不考验着教师是否如孙悟空版,有着72变的本领,我唯有继续学*着……

  微课是指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多媒体技术在五分钟以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的一段视音频。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相较于传统视频课的资源封闭,资源枯竭,难以修改,教师为主。显然微课有着自身的有点,例如易搜索,易传播,应用范围广等。同时微课的录制对象,学*对象可以是任何人。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为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不好的选题同样使得微课变得*凡甚至*庸,淡然无味。

  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既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的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者直接用生动的语言营造一个适合场景的教学效果会更佳。同时也会使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淡无奇。令学*者失去学*的欲望和动力。因此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来进行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彩的动画和有趣的视频。

  这一学期我认真学*了《微课制作实例教程》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刘穿石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刘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黄皓燕、徐国明教授讲述了制作微课的方法。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编辑微课

  3、微课制作完成。

  三、经过培训我对微课的理解如下: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活动,让学生在学*单统一调度下学*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的*惯(例如,要根据学*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单来讨论、练*),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学校组织的校本研修活动,集中对微课制作进行了培训。

  原本以为微课制作会非常麻烦,结果在学校李主任的带领下,学*完微课制作后,才觉得微课竟然可以随时制作,这里一个好的录制微课的软件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哦,我们使用的是camtasiastudio这个软件。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制作微课。

  第一步:准备录制微课的素材。微课的微,体现在短在精,最好在5分钟之内就一个问题或者一个重点来讲解,它不要求面面俱到,而是要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第二步:准备录制的课件。课件页数大概五六页,当然也可以多几页,但要注意微课解说的时间,整体要以美观、大方、简洁为主,按照这些想法,我开始制作我的第一个微课的课件DD小学三年级学*的常见的四种说明方法。

  第三步,准备开始录制微课准备好素材和课件后,开始录制,打开camtasiastudio软件,点击录制屏幕→rec,开始录制,结束后点击stop→save→输入文件名保存→录入(找到保存的文件)→批量生成,在批量生成中出现我们需要的mp4的格式,结束。

  另外,制作微课还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没有杂音,其次要声音洪亮,这是制作好一个微课的前提,否则别人点击你的微课后,不会有想看的欲望,因为声音小,要么你的设备要好、要齐全,比如带话筒的耳机。

  操作非常简单吧,也感谢我们学校李主任手把手的指导,让微课在我们教学中发挥它的作用吧!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5)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6篇

  我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了北京市举办的微课联盟的培训。首先,我想感谢学校给了我这个学*和进步的机会。其次,我就参加培训后的一些感想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本次培训主要听取东北师大专家教授的讲座,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及翻转课堂的相关问题。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我们想要学*的几乎任何东西。课后,我校老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微课的理解

  微课的特点,可以用“短小精悍”来概括。1、微课教学活动时间短,一般不超过10分钟。符合学*者(特别是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视觉驻留规律,微课为其提供适量的认知负荷,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利于提高学*效率;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今微时代泛在学*的要求,即网络数字化阅读和学*越来越倾向于片段化的短小的呈现方式。2、教学主题聚集,教学目标明确,课程资源容量小。内容短小,教师容易把握教学重点和主线,教学目标易实现;且制作成本低,技术开发难度小,教师可以一个人完成“选题、设计、制作、拍摄、合成、发布”等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资源容量小,一般只有几兆或十几兆,易于网络传输、交流和应用共享,适合于在智能手机、*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进行自主性、碎片化学*。3、教学内容精炼,教学设计精细,教学活动精彩。主题突出,内容精选,只聚焦于某个重难点、疑点考点或某个教学环节等有重要学*价值的内容,学*针对性和有效性强;教学设计精细化。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精准、细致的划分,恰当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形成一个“脚本式”的结构化的教学设计。教师采用问题引导、启发诱导、任务驱动、讲授内容与操作演示同步展现等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主要以视频拍摄或录屏的方式记录和表现)精彩生动,简短又完整。4、资源应用面广,适合不同对象,教学效果显著。微课短小聚集且交互性强,可以灵活地用在课堂教学和课外学*,校内学*和校外学*,正式学*与非正式学*等多种学*情景中;满足学*者随时、随地、随需地学*的需求,既是一种新的资源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学*方式。

  二、翻转课堂的理解

  翻转课堂是在正式学*中,学生课前利用教师分发的数字材料(音视频、电子教材)自主学*课程,接着在课堂上参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活动(释疑、解惑、探究)并完成练*的一种教学形态,实施翻转课堂使学生、教师、学校的教学管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翻转课堂模式的试验多为理科教学,而在文科课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学科的内容,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情感上的沟通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文科教学中使用翻转课堂困难重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教学录像的质量,提升微课录制质量,尽管教师们已能用录屏软件、写字板、交互式电子白板软件、录像等技术方式制作微课,但微课的.质量有待提升,微课的讲解方式有待研究,如何结合学科特点和内容特点,提高微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通过外出学*、专家指导及信息教师的帮助得以实现。

  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在听完课后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吗?在与老师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老师*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其实微课的制作相对来说较容易,但是如何设计导学案,在教学内容的哪一环节设计微课,用怎样的方式设计孩子们容易理解才是最难的,也是我学*之后一直思考的问题。

  在今后的课堂上,我会不断去尝试、争取能让微课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我参加了由相城区教育局组织的20xx年相城区微课制作培训活动。在此之前,我已经对微课、微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在听了金陵馆长的讲座后,对微课、微课程的了解还是表面上的,对于“微课”,具体要做什么,要达到什么目的还是模棱两可的。通过此次培训,我进一步了解了微课设计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也看到了优秀教师的微课作品,惊叹的同时也在思考:怎样把微课很好的利用到我们的教学中来呢?

  在此之前,也曾在学校的安排下制作了一个微课,当时的自己并不知道制作了这个微课有什么用,在制作时也是很粗糙的,就简单的录了一下视频,也没做什么修改。现在看来,当时的自己考虑的明显是不周到的,很多也都是粗线条的。在听了刘穿石老师的《信息素养与微课教学——新互联网时代的微课应用与课堂教学改革》讲座后,开始从一些实例中去了解微课教学的意义与本质,明白了微课设计方面的一些注意点,更新了观念,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方法;扬州市八里中心小学的徐国明作了《微课资源在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讲座,从他一开始给我们演示的《瓜果的想象》就把我们带入了微课的世界,也被他的执着与努力深深吸引;而南京市金陵中心的黄皓燕老师更多的是教给我们一些微课制作的方法,还给我们分享了制作微课的一些工具,很实用,很有帮助。

  培训过后,也看了一些老师制作的微课,使我感受到很多老师都在用心的制作微课,也使我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型,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因此,自己也尝试着再制作一个微课,从选题到备课到制作课件,再到微课的录制,已经没有那么的手忙脚乱,也开始学会录好了以后把视频修改,使之精益求精。虽然还达不到很优秀的程度,但是看到自己制作出的微课,内心还是有些许小激动,也希望自己的微课能帮助到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

  或许,微课还没有被大多数老师使用,然而,我觉得我们应该以欢迎、悦纳的态度来接受它,同时结合我们的传统教育,我想,我们的教育会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

  阿基米德曾经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起地球。我现在想说:给我一点技术,我就可以翻转课堂。不过,微课的道路还很长,我想,只有坚持,才会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XXX我参加了微课制作培训。这次的培训通过看课件,我受益匪浅。各位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几点学*体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题讲解。微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

  然后是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在教学流程设计时参考教学用书,不能“拿来主义”,要有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也不能太花了。因农村学生的见闻较少,语文课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见多识广,有所见识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写作时眼界也宽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可以用“录象专家”,转化格式处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厂”,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过头来欣赏同事们上传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过程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

  1、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辩率为1024X768,颜色位数为16位。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

  2、时间须严格控制在五分钟左右。

  3、内容非常碎片化,非常精炼,在五分钟内讲解透彻,不泛泛而谈,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

  4、在编写微课内容时,基于教学设计思想,完全一对一地“启惑”“解惑”。

  5、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

  6、微课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受众式用语。

  7、若在讲解中使用课件,课件有视觉美感(建议ppt尽量采用单色,突出简示洁之美)。

  8、视频画质清晰。

  9、建议能看到教师头像。“PPT+视频”的录制模式下,头像不遮挡教学内容。

  10、要有片头片尾,显示标题、作者、单位等信息。

  11、视频格式为:Flv、Mp4,视频尺寸为:640X480或320X240。音频格式有:AAC(aac、m4a、and、f4v)、MP3and Vorbis(ogg and oga)。

  总之,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通过学*20xx年河北省教师远程培训的微课制作说明,使我对微课制作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1.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遵照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强调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要启发思维、开阔视野、精讲多练,使学生在自主学*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各种能力,提升学*兴趣,形成正确的学*态度和方法。

  2. “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4.微课是用短小形式,先从一个细微点出发,基于一个细节深度追问。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半点水分。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追求的路,并不好走,虽有艰难与迷茫,但我会坚持不懈,会奋力拼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更应该努力向“学教并重”方面发展。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者的学*为根本目的,运用系统方法,将学*理论与教学理论等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有效的教与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教学系统设计是以解决教学问题、优化学*为目的的特殊设计活动,既具有设计学科的一般性质,又必需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当前,按照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必须冲破传统的备课形式,要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树立正确的备课指导思想,树立“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和以课改新理念为出发点的备课观。这就要求我们把关注点移向学生学*的方法与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特别是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让更多的学生卷入到活跃的学*活动中。教学设计要具有时代性和挑战性。教学设计要新颖、独特,具有个性化特点。

  好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一半,教师在教学中合理设计,加上老师潜移默化的指导对教学成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如何设计教学,是对教师教学评价的依据之一。因此,如何内化学生成为自己的认识,是要教师在课堂中如何使用教法进行加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思想素材,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最后概括为自己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尤其是数学教学,更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判断、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和灵活,撇开事物的具体形象,抽取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获取新的知识。这就是“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它既强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训练有利,对于学生健康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应努力向“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方面发展。

  以前一位老师告诉我要使自己进步,不光要教好课,还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能力。后来想想还真的有道理,自己不研究教学,提升自己,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但是自己一个人的能力和水*有限,在这方面也懂得不是很多,所以很希望有老师能指点并帮助自己。前不久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非常有幸的加入了赖老师的课题组,赖老师在大家心中是一位很“牛”的老师,主持过很多优秀的各级课题,在这方面很有经验,其他成员也都很优秀,所以我更加珍惜此次学*的机会。虽然在课题组中就只有我一个人承担音乐学科组的任务,但我相信在此次任务中我定能不断学*并完成任务,我也相信我们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能在此次课题研究中有不同的收获和进步。

  我们的`课题名字叫《利用微课帮助高中学困生突破学*难点的实践研究》,从题目就可以找到里面关键词之一“微课”。开始提到微课时我是一头雾水的,以前根本没有接触,更没有制作的经验,只是偶尔听闻哪个老师参加微课大赛获奖了而已。所以参加这次课题研究更是让我开拓了眼界。不过经过后几次课题组成员集体备课后,赖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了有关微课的定义、发展、不同种类及其特征等相关知识,小组成员也对其进行了相关讨论和交流。

  这让我渐渐地对微课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首先,“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在这里要注意选题,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某个知识点,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或者是某一*题讲解,所以知识点或难点不宜过多。微课最核心就是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通常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与微视频相配套的还要有微教案、微课件、微练*、微反思,这样才是一套完整的微课资源。虽然是微课,在撰写教案时里面的难点也要像教学设计一样,教学目标,重难点,学情及作品分析,过程等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条理要清晰。所以在以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也会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来制作微课并开展教学工作来研究。

  接下来我们也会对如何制作微课,在制作微课中所遵循的一些原则,如何录制微课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学*。在这之前,我们必须对微课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通读并吃透,才会更好的进行后续学*和制作实践。相信课题组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的方向和目标,我们一起加油吧!

  暑期,我在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心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该培训是以尤学贵馆长、陈明*、于海*主任等领导组成的送培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穿石博士带领的团队主讲。

  通过认真聆听各位培训专家的讲座,让我饱尝精神大餐,受益匪浅。

  微课是指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如对单一主题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频演示。制作微课首先是选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是另辟蹊径的难点剖析,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是授业。接着是撰写教案,环节要详细,条理要清晰。要有自己的见解,准备好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的素材。下一步是制作ppt,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也有的微课是用纸、笔等直接录制),最后一个环节是录频拍摄,录制软件黄老师推荐的是录像大师,录完之后必要时进行视频编辑,美化、完善微课。同时注意微课转化的文件格式最好是flv格式,公认的格式,是常用的网络视频播放格式。并且各种格式可以通过“格式工厂”、“狸窝视频全能转换器”等工具软件转换。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辨率,标清的分辨率为800*600,高清的分辨率为1280*720。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中,不能超过10分钟;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用语,可用“你”“咱们”;视频画质清晰、流畅。

  录制微课的模式,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进行选择,它可以是一种模式,也可以是混合模式。比如DV拍摄的视频,可以整合到ppt课件中;在ppt播放过程中,用手写板进行必要的板书。

  另外,在这两天半的培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有一个词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一种,还有慕课、电子书包、个人信息终端等。微课在翻转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是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即学生在家看微课学*,白天到学*做练*的学*形式,也有学者称之为“颠倒课堂”,先学后教。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先自学,也可与朋友讨论交流,课堂中就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解决还没弄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课后教师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也可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题来巩固或拓展学生的学*。

  “翻转”体现在教学顺序的翻转、学*方法到应用方法的翻转、理解层次的翻转、学**惯的翻转、教师素养的翻转、个体学*到团队学*的翻转、评价教学的翻转、思维水*的翻转等,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观念翻转。

  *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我国的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蒋集九年制学校、山东潍坊昌乐一中、扬州市八里小学等正在进行微课教学改革实验。

  学*了这么多的微课原理、微课资源、微课教学与微课设计,真的是有着太多的收获。可是如果在做好这完美的一切准备后,录制的微课并没有自己想像中的效果,该怎么办呢?在此,在23日下午—24日上午一天的时间中,培训的内容是关于微课的制作,涉及到微课录制软件,如何录制、编辑、美化等。

  总之,这次培训真正让我们领会了微课“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从小点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但我目前也只是处于微课制作的初步阶段,对于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课余时间要好好学*、钻研专家发给我们的学*资源,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台提升自己的素养,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学*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制作出好的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上微课的心得体会3篇(扩展6)

——微课心得体会优选【二十】篇

  很早就听说了微课,很感兴趣,还参加了一次微课比赛。当然那次是自己在一次短时学*之后的参赛,无果。如今又一次机会我一定要好好把握。

  先说说今天的几点学*心得:

  1.网络学*势在必行,我们要逼迫自己必须学*,否则真的跟不上步调了。

  2.我们*时的教学任务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么积极性从哪些方面可以实现(1)教有意思的课(2)教有用的课。

  3.任何新鲜东西都要趁第一时间学,不然我们越来越老,思想和行动会跟不上的,而且人类本身就有天生的'逃避难题的*惯。

  4.很多软件的学*需要不断试错,只有实操了,才能不断的成长。

  5.网络软件学*要多向高人求教,这样我们可以省掉很多走弯路的时间,从而提高了效率,同时增强自信。

  6.在实操中一定要注意结合理论学*,否则会在错误的指向标下越走越远,那么就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了。

  7.很多学*需要一个氛围,那么上级的推动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能会在被动中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上好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就是其中的一种。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我们的教学一直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之后出现了在线教学,但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是最低效的,在线学*会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怎样能达到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呢?那就将这两种模式结合在一起形成混合学*模式。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是学校上新课,家里做作业,所有内容齐步走,只照顾到三分之一的学生,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学生课后遇到问题怎么办呢?没办法解决就会到课外辅导班。而现在所推行的翻转课堂则是在家里看视频上新课,到学校来做作业参加讨论,家中他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调学*,随时在线与同学互动,回到课堂老师可以对有疑惑的同学进行个别讲解,也可对某知识点重点讲解。由此在课堂中可以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也可回到家中再次观看视频进行学*。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录播教室、智能笔、IPAD和专用软件等。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用焦建利教授的话来说:“今天,我们任何人,都可以借助网络,向其他任何人学*我们想要学*的几乎任何东西,只要你愿意,你就和这个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就是借助了网络,借助了微课。通过这一载体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也看到了微课的发展趋势。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5月21日下午,我们学校在多媒体教室举行了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培训活动,主讲人李骞老师,培训的内容是《微课及其制作》。李老师主要从“微课的定义”“微课的特点”“微课的分类”“微课的设计”“微课的制作”等方面给大家作了培训,通过培训学*,我明白了微课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1、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2、微课的特点

  微课只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也没有众多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对象,主要特点是“短”“小”“精”“悍”。

  1.主持人讲授性。主持人可以出镜,可以话外音。

  2.流媒体播放性。可以视频、动画等基于网络流媒体播放。

  3.教学时间较短。5-10分钟为宜,最短的1-2分钟,最长不宜超过20分钟。

  4.教学内容较少。突出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

  5.资源容量较小。适于基于移动设备的移动学*。

  6.精致教学设计。完全的、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7.经典示范案例。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

  8.自主学*为主。供学*者自主学*的课程,是一对一的学*。

  9.制作简便实用。多种途径和设备制作,以实用为宗旨。

  10.配套相关材料。微课需要配套相关的练*、资源及评价方法。

  3、微课的分类

  常见的微课分类:

  1.按知识点内容的传授方式:讲授型、解题型、答疑型、实验型、其他类型。

  2.按微课的'教学方法来划分:讲授类、作业类、启发类、合作类、提问类、演示类。

  3.按微课的主要教育价值来划分:“传道型”微课、“授业型”微课、“解惑型”微课。

  4、微课的设计

  (1)选题:小而精

  A.知识点必须足够细,10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B.一节微课只讲解一个特定的知识点或典型问题,如果该知识点牵扯到另一个知识点,详细讲解时需另设一节“微课”,必要时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加工,而不宜照搬书本;

  C.选题内容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记住微课的主要使用对象是学生:为学生的学而设计。

  (2)教学设计:创意(问题、活动、策略)

  A.微课片头含有微课名称、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微课适用对象及微课所属学科、教材、单元、知识点等信息,以方便教师观摩与学生学*。

  B.要明确微课的学*目标、教学环节、评价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来自主和个性化学*。能调动学*者学*的主动性。

  C.微课设计时应有恰当的提问,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D.要注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的设计,而不是以教学内容的讲授/传递为目标。

  5、微课的制作

  微课视频的主要制作方式有:

  A.拍摄式微课

  通过外部摄像设备,对教师及讲解内容、操作演示、学*过程等真实情境摄制下来的教学视频。

  B.录屏式微课

  通过录屏软件,录制教师对着电脑屏幕的讲解、分析、演示过程。(含声音和教师头像)。或者通过交互电子白板、一体机等数字媒体的录制功能,同步录制课堂的教学过程。

  C.动画型微课

  运用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如Flash、PPT、绘声绘影、Movie Maker、GIFAnimator等),通过微课脚本设计、技术合成后输出的教学视频短片。

  D.混合式微课

  应用上述提及的多种方式,制作、编辑、合成的教学视频。

  接着,李老师结合我制作的《部首查字法》,向老师们介绍了如何运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对ppt演示进行屏幕录制。以前我录制微课用的都是这种方法,今后我也要尝试用其他方法来录制微课。

  总之,这次的培训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今后,我将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让学生的学*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阔。

  20xx年12月我有幸参加了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教师信息技术培训项目”职业院校微课教学设计与制作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3天培训。通过这次学*,我对微课有了一些了解,也感觉微课是一种很不错的教育资源。它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一些专题方面的为题。下面就我对微课的了解做简单归纳: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的课。上好一节微型课,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把微型课的特点和课题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一、微型课的特点

  微型课的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它不在乎教学环节的完整性,但整体上仍应该包括引入课题、内容讲授和总结三个步骤。

  微型课教学时间有限,一节微型课正常在15分钟到20分钟之间。

  微型课一般没有学生参与,只是面对评委授课。上课的具体过程和常规课堂教学一样,老师在讲台上把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展示,包括问题的提出、课堂活动的安排、 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过程都要呈现。由于没有学生,老师的这些设计都是在提出问题或安排后,假设学生已经完成的情况下,继续展示下一个教学环节。学生答疑或 活动的时间在微型课中可以大大节省下来。

  二、微型课与说课的区别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切忌把微型课与说课等同起来。

  “微型课”的本质是课,具有课的基本属性。微型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三、上好微型课的基本要求

  1.切入课题要迅速。由于微型课教学时间短,切入课题必须迅速。可以设置一个题目或问题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

  2.讲授线索要清晰。在微型课的讲授中,要尽可能地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着重进行主干知识的讲解与剖析,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师语言要得体。在微型课中,学生活动被省略之后,教师的讲解水*倍受评委的关注。教师语言在要求生动,富有感染力的同时,更应做到准确,逻辑性强,简单明了。

  4.课堂板书要简约。板书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要真正起到对内容要点的提示作用。在微型课中,部分板书可以提前准备到纸板上,以挂图的形式在授课的过程中展示在恰当的位置,这样可以节省时间。

  5.课后小结要快捷。在微型课的结尾,一定要有小结,用二三分钟时间对一节课的教学进行归纳和总结,使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趋于完整。微型课的小结,不在于长而在于精,在注重总结内容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科方法的总结。

  四、整个的教学过程要精炼

  1、切入课题要迅速

  由于微型课要求时间的短少,更不允许在导入环节“绕圈子”、“摆排场”,必 须要求切入课题要迅速,所以对切入课题的方法大有必要作些文章。可以设置一个题目引入课题;可以从以前的基本内容引入课题;可以从生活现象、实际问题引入 课题;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题,或设置一个疑问,悬念等等进入课题。切入题目的方法是灵活的`,切入题目的途径是多样的,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那个途径,都 要求切入题目的方法、途径引人注目,力求新颖的同时;更要求与题目的关联紧凑,迅速切题,这是进入课题的一个必须遵循的原则,因为我们要把较多的时间分配 给内容的讲授。以上主要是讲“切入课题要快速”。

  2、讲授线索要明亮醒目

  尽 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型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 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虑,在准备的较多的论据中进行精选,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 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 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可以对讲授的内容起到提纲携领的作用,可以加深学生所 学内容的印象,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可以使一节课上升到一个新的档次,给人一种舒坦的感觉,使人回味无穷。 在微型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是在完全总结内容的同时更要求总结方法的快捷,表现为干脆利落。在罗列论据 时就要求精而简。

  通过本次微课制作的学*,使我对学*微课程制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今后我将进一步研究学*,尽快将微课教学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

  信息技术是一门以计算机操作为主的学科,网络化课堂教学环境为"微课"的传递与使用提供了必要的硬件支持,每节课都可以让学生应用微课自主学*。我们认为,应用微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形式主要有三种。

  1、课前预*型这种学*形式其实质就是"微课式"翻转课堂。微课作为一种前置性学*辅导的资源,让学生课前进行知识的自主学*,而在课堂上师生间能充分进行答疑辅导、对话交流、展示汇报等知识内化式的.高级思维培养教学活动。

  2、课堂穿插型课堂穿插型可以将一些重、难点、疑点或易忽视、易混淆、难于掌握的知识点,或教师难于用语言表达的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用一个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微视频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给学生,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保持和强化学*兴趣。微课作为一种教学资源,也可以穿插在常规传统教学中某一环节如导入、新授和练*等环节中,教师播放或由学生自主点击学*。同时,我们研究发现一节课中穿插一至两个微视频比较合适,过多就会使课堂教学的实质变味。

  3、课后查漏补缺型微课应用于课后,可以帮助学生复*并巩固重、难点、疑点、易忽视、易混淆及难于掌握的知识点,扩展学*、迁移应用,引出后续学*内容。

  这一学期我认真学*了《微课制作实例教程》这本书。这本书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了。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 这里,刘穿石教授提出了注意力十分钟法则,人的注意力在学*最开始的十分钟,是最集中的,也是学*效率最高的,这也是为什么微课程要控制在十分钟以内。超过了十分钟,人的精神出现怠倦,不愿意再仔细看下去,那么微课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其次,微课程力求在十分钟里说清楚一个知识点,知识点不宜过多过杂。刘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几个微课程的实例,无一例外的,每一个微课程都短小精悍,知识点明确清晰,且创意十足,让人看一遍就能记住视频中教授的知识点,非常的有意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判断、推理、鉴别、欣赏、评价、应用等;即使是单纯的语言的表达,也饱含了施教者的情绪、爱好、兴趣、激情、信念、承诺等情感价值观的东西,最终一起通过施教者的身体活动呈现出来,与纯粹的知识一起影响、感染受教育者,是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微课程的制作 这次黄皓燕、徐国明教授讲述了制作微课的方法。

  1、规划微课内容

  a、分析学生、教材、重难点和易错点

  b、设计内容结构、表述方式和视觉效果

  c、制作微课、后期加工、字幕、版权

  d、应用课前预*、课中辅导、课后总结

  e、评价教学效果

  2、制作、编辑微课

  3、微课制作完成。

  三、经过培训我对微课的理解如下:

  1、时刻谨记您的.微课程用户是学生。

  2、一个微课程只说一个知识点。

  3、尽量控制在10分钟以内。

  4、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

  5、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屏幕侧边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

  6、微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要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记住:在微课程中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后续活动的提示,便于学生浏览微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活动,让学生在学*单统一调度下学*微课程。

  7、微课程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和核心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

  8、每一个微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者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

  9、对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要说清楚是什么,还要说清楚不是什么,让学生明确基本概念和原理;对于关键技能的教学,要清楚地说明应该如何做,不应该如何做。

  10、用字幕方式补充微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注意:只须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电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字幕,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11、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的*惯(例如,要根据学*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单来讨论、练*),要告诉学生使用微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

  12、在学*单上将微课程和相关的资源与活动超链接起来,方便学生在学*单的统一调度下跳转学*。

  13、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

  14、开始时,要介绍主讲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

  15、注意研究借鉴可汗在讲与你的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16、留心学*其他领域的设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

  17、有关微课程制作的操作技术细节(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微课程的使用效果):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讲解课程时,鼠标在屏幕上的速度不要太快;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教师人头像等,都要删除;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

  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也领略了新时代的教学新方法。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学生可以半脱离课堂,不再单纯的课堂授课方式,让学生的学*空间更广泛,思维更开拓。而我们也能迎来新时代的教学方法!

  微课程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教师成长的新范式,通过制作微课程,我们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享受让更多的学生爱上了微课。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科研门槛草根化。

  从微课制作方法上,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有录屏专家,课件加声音或背景音乐转化为视频格式,手机录制视频。其中,录屏专家和手机录制都挺方便,课件加声音转为视频格式需要安装20xx版的ppt,对电脑系统要求比较高。

  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信息技术应用水*,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

  从课堂操作方面,我校实行走班制教学,微课的应用弥补了走班过程中老师不能兼顾的不足,对学道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走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

  我们目前也只是处于微课制作的初步阶段,数量上少,知识点少,学科主干重难点尚未制作全,不系统,所以,我觉得构建学科微课资源库应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投入的方面。

  暑期,我在连云港新海高级中心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设计与制作”培训,该培训是以尤学贵馆长、陈明**、于海*主任等领导组成的送培项目,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刘穿石博士带领的团队主讲。

  通过认真聆听各位培训专家的讲座,让我饱尝精神大餐,受益匪浅。

  微课是指教学时间相对较短的课,如对单一主题录制的数分钟以内的声音解说或视频演示。制作微课首先是选题,这是非常重要的,微课只讲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是清晰简约的知识讲解,是另辟蹊径的难点剖析,它的作用是解惑,而不是授业。接着是撰写教案,环节要详细,条理要清晰。要有自己的见解,准备好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的素材。下一步是制作ppt,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也有的微课是用纸、笔等直接录制),最后一个环节是录频拍摄,录制软件黄老师推荐的是录像大师,录完之后必要时进行视频编辑,美化、完善微课。同时注意微课转化的文件格式最好是flv格式,公认的格式,是常用的网络视频播放格式。并且各种格式可以通过“格式工厂”、“狸窝视频全能转换器”等工具软件转换。

  在制作自己的微课作品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是要注意的:录制时调整电脑分辨率,标清的分辨率为800*600,高清的分辨率为1280*720。ppt尽量做到简洁、美观大方;时间一般控制在5—10分中,不能超过10分钟;若内容较多,建议制作系列微课;在内容、文字、图片、语言等上须正确准确无误;讲解时,声音响亮,抑扬顿挫。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详略得当,不出现“你们”“大家”“同学们”等大众用语,可用“你”“咱们”;视频画质清晰、流畅。

  录制微课的模式,可以根据微课的内容进行选择,它可以是一种模式,也可以是混合模式。比如DV拍摄的视频,可以整合到ppt课件中;在ppt播放过程中,用手写板进行必要的板书。

  另外,在这两天半的培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还有一个词是“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一种,还有慕课、电子书包、个人信息终端等。微课在翻转课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翻转课堂是与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即学生在家看微课学*,白天到学*做练*的学*形式,也有学者称之为“颠倒课堂”,先学后教。学生课前观看微课视频,先自学,也可与朋友讨论交流,课堂中就在教师创设的环境下解决还没弄懂的问题并完成课堂作业,课后教师可给予学生针对性的辅导,也可再给学生布置几道练*题来巩固或拓展学生的学*。

  “翻转”体现在教学顺序的翻转、学*方法到应用方法的翻转、理解层次的翻转、学**惯的翻转、教师素养的翻转、个体学*到团队学*的翻转、评价教学的翻转、思维水*的翻转等,总而言之,翻转课堂的本质是观念翻转。

  *年来,“翻转课堂”成为教育者关注的热点,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我国的深圳南山实验学校、蒋集九年制学校、山东潍坊昌乐一中、扬州市八里小学等正在进行微课教学改革实验。

  学*了这么多的微课原理、微课资源、微课教学与微课设计,真的是有着太多的收获。可是如果在做好这完美的一切准备后,录制的微课并没有自己想像中的效果,该怎么办呢?在此,在23日下午—24日上午一天的时间中,培训的内容是关于微课的制作,涉及到微课录制软件,如何录制、编辑、美化等。

  总之,这次培训真正让我们领会了微课“微而精,小而奇,内容少,从小点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但我目前也只是处于微课制作的初步阶段,对于微课的录制和剪辑还没怎么学会,课余时间要好好学*、钻研专家发给我们的学*资源,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台提升自己的素养,为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作出自己的一点贡献。以后还会继续努力学*新的事物。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其实是老师与学生在心灵上交流、互动的教学模式。只有心中有生才能制作出好的微课,从而达到提高自身教学技能的目的。

  为期四天的培训,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有专家现场讲解,边学边做边指导,少走了弯路,直奔主题。在这点上,真心感谢东北师范大学“智慧教育”团队给我们提供的帮助!通过这几天的学*,个人认为微课制作的思路大抵如下:

  一、课堂知识还原生活

  课本上的知识本就来源于生活,我们学*的目的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学生不愿意学,不想学的状况呢?归根结底,孩子们没有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把知识还原到生活中,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发自内心的愿意学,真心的想要学会。以这种饱满的热情去接受新知,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任务驱使,引领学生,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让课堂上的每个孩子都要有相应程度的提升,但是学生兴趣、认知水*、知识水*分类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布置相应的任务。任务驱动,目标明确,让孩子们自主的学*。

  三、知识的获取的多样性

  知识的获取,无非三种方式:一是教师讲授,二是学生看书学会,三是小组合作探究。有的孩子听一遍就会,有的孩子看一遍书就会,有的孩子自己探索就能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学*方式。但是无论哪种情况的孩子,都尽可能通过探究方式获得新知,做不了的尝试读懂,实在不行就听讲。并让其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微课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每个环节布置完任务,给孩子们提供三种可供选择的微视频,一个是引导孩子看书自学的,一个是讲授式的,一个是提示孩子小组探究的。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微视频,而且可以随意的暂停或是重复看。教师真正实现主导作用,完全发挥孩子们自主探究的主体作用。孩子们自主探索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才是困扰自己的最关键的问题,教师再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辅导,孩子们带着问题去听课,效果会特别的棒!先学后教,翻转课堂;以学定教,事半功倍,效率格外的高。

  四、知识的评测、提升与拓展

  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一样的:不单单是知识的获取,而是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学科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要设置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依据学生的学*规律,选择合适的学*方式和相应的学*内容进行个性化提升。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是教师发挥的多好,课堂氛围有多精彩,而是,所有的孩子都有收获,实现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个性化学*程度逐步深入,创新性思维能力也得到培养。

  微课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不同认知能力的孩子都有相应的提高,它不拘泥与某种形式,不受任何束缚,旨在引领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而它必须依存与理念的正确引导,在智慧教育的引领下,微课正发挥着它无尽的能力,在信息化与学科深度融合的道路上,策马扬鞭!

  今年暑假,非常有幸参加了xx市教委组织的微视频制作培训。在培训中让我感受到了微课的无穷魅力,下面与大家分享这次培训的几点感想。

  首先由市教育局电教馆张xx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微课的现状、问题与趋势。她说到: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时代。这让我明白:今天,我们任何人,只要愿意,我们可以向其他任何人学*我们想要学*的几乎任何东西。接着由微视频制作专家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微课的`设计制作与发展趋势,我市教师针对“该如何上好微课”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我们具体学*了如何制作微课。

  通过这次培训,让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时老师们说,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四、之前总觉得微课在我们这个技术相对落后、孩子自学能力较弱的环境下根本就是天方夜谭,但现在我有了一点点转变,当时我们心里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疑惑——孩子课堂上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不认真学*,在家有可能一遍一遍,翻过来翻过去的看视频学*吗?在与老师们的交流中,一位老师问出了大家的心声。而方莹老师*时也是把视频做好后,让孩子利用微机课或者是自*课去观看,这样大部分人都在学*,避免孩子偷懒的情况。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而言,小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主动性本来就弱,这种“家校翻”根本就不适合,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微机课和自*课让孩子去观看微课。

  在今后的学*过程中,希望我也可以不断学*进步,在微课里伴着孩子们一起进步。

  暑假里,读了《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教学法》一书,我对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有了一定的认识。让我更全面的了解了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现代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是适合现在教学的新教学法。我真切地感受“翻转课堂”究竟翻转了什么?书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新的理念清晰地冲击着我的视野,微课程研究真的是一种学*的新方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翻转课堂我理解的是改变教学模式,从单向的讲授,改为通过在课堂上发现问题与小组同学互动,启动孩子们思考与讨论所学,结果孩子们对学*内容了解的正确率提高一倍。以往传统教学只注重学*过程的第一步-- “信息传递”,并把这一过程放在最重要的环节,也就是在课堂上;但往往忽略了第二步--“吸收内化”,以前都把这一过程,放在缺少帮助的课后环节中。结果本来应用于师生互动、孩子们互动交流的课堂,常常被教师一个人占用来作知识的传授了。不善于观察学生学*的情况,尤其是不擅长问题引导。老师常常*惯主宰课堂,好像自己不讲学生就学不会似的,教师往往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去取代生生互动,使协作探究流于形式。当学生展示的时候,教师往往不去引导学生“质疑-阐释”,而是忙于指出展示中存在的问题,急于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书中有很多事实证明,由于群体教学和个体差异的矛盾,使在课堂时间传递知识注定了是一种有缺陷的方法。这次的新网络科技让知识的`传授变得更便捷和容易,我们应该改变教学模式,而把教学重心和时间放到“吸收内化”,也就是把“吸收内化”这一重要的过程放在课堂里。课堂上,孩子们之间的互助教学能促进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使学*正确率增加一倍。而翻转课堂的实施,正是顺应了这一趋势。以前,知识内化的过程都是放在教室外,那时候没有老师和家长在场,遇到疑难问题时,学生容易因没有人协助,而产生挫折,丧失学*动机和成就感。但如果把这两个过程颠倒过来,学*成效就会有一个很大的提高。翻转课堂可以迅速帮助学生提高学*积极性。

  翻转课堂和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这对于老师和学生都是一种挑战!我们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鼓励家长和孩子们尝试用新方法来学*!孩子们在家里借助学*任务单和微视频进行学*,课堂成了孩子们内化知识、拓展能力的地方。以往传统的课堂,孩子们先在课上学*知识,再在课下巩固、消化知识。由于有的学生课下偷懒,没能对所学知识及时消化、吸收,导致了困惑越来越多,学*成绩越来越差,成为了学困生。而翻转课堂的好处就在于教师利用微视频来传授知识,帮助孩子们学*。微视频可以随时暂停、倒退、重复、快进,适合孩子们个性化学*。以前,我们认为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而翻转课堂则打破了这种说法。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工作要在孩子们学*之前完成。老师要做出适合孩子的学*任务单,帮助孩子们学*的微视频。这就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资源的开发上下足功夫。

  微课程教学法就是意味着课堂教学方式的创新。教师课上将不能演教案,而应成为启迪学生智慧的指导者。课堂上,除了课前检测外,教师还应设计进阶作业,让学生思考,协作探究,进行展示质疑,还要进行相应的评价。而这种课堂模式也是自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正不断摸索、尝试的一种新的课堂模式。课程资源的开发,微视频的使用,配以学生自主合作学*,翻转课堂不仅会实现教学结构的翻转,还会真正实现“学生是学*的主体”这一理念。当孩子们学会自主学*,懂得合作交流,孩子们的潜能将会得到更大的发掘。

  所以,微课程教学法翻转课堂,实现“转型”,关键在于教师“挑战自我”。我认为作为我们老师,一定要改变原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善于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的教学,从而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小问题、小课题、小策略,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教学行为,促进自己的专业化成长。

  4月17、18日两天,我在井冈山接受了省电教馆组织的“微课程培训”,该培训由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带领的团队进行主讲。

  在这次的培训学*中,主要涉及两个重要的知识点。一个是到底什么是微课程,另外一个就是微课程的制作方法了。

  我带着好奇与迷惑的心态,对微课程进行了由浅入深的学*,感受颇深,提升我对微课程进一步的认识。

  1、了解了“微课”程功能特点。

  我们学*了解到什么是微课程、微课程的发展研究过程、微课程的作用与特点、微课程的分类以及制作。

  2、解决问题、有独到的优势。

  由于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微课程的了解与学*,在一步一步的.揭开微课程神秘面纱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逐步感受到她那“短而精、小而奇、内容少、蕴意深,从小处着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独特魅力,而且有欣喜有发现有学*,当然也有迷茫有气馁,但微课程似乎有一种魔力让我们无法将她放弃,而是吸引着我们逐步的了解她最终喜欢上她而且能熟练地运用制作。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通过微课程的学*,我感觉收获颇丰。不仅学*到新知识,也为我们以后的教学奠下良好的基础,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展示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老师的教学素养。

  通过一个多月的信息技术培训学*,我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听了专家的讲座和培训老师的指导后,我感触最深的是微课的认识与制作方法。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微课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的一些感悟。

  一、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4月24日余德兴老师和25日陈展虹教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对教师而言,微课将革新传统的教学与教研方式,突破教师传统的听评课模式,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学生而言,微课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按需选择学*,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在网络时代,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无线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移动学*、远程学*、在线学*将会越来越普及,微课必将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方式。

  二、如何根据本学科的特点设计微课

  通过这一阶段的学*,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例如:在这次培训中,我根据本学科小学四年级语文的教学,我选择了“*作”指导作为一个知识点设计一节微课,让学生在短暂的10分钟内对*作审题、*作方法等内容进行微课的设计。这节微课在前一节课“口语交际”的基础上进行微课的设计,突破了本节*作课中帮助学生审题和*作方法教学的两个重难点。

  三、培训模式微课化

  在这次培训中,除了三天的集中培训外,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通过培训老师的培训微课进行传授知识。在这些培训微课中,老师讲解非常明了、清晰,只要培训者发时间去观看,就能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即使一下了看不明白,可以反复地去看,直至自己学会为止,这符合了微课的设计理念。同时,学员可以通过QQ群*台以及微信等方式

  与主讲教师进行互动,而主讲老师又会不厌其烦进行一一地解答,这样就产生了学员与老师互动,学员与学员互动的培训模式。这样的培训方法既让我们学得了技术又可以在教学中边学*边实践,让我们做到学*工作两不误,真是两全其美。

  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使我们受益匪浅,其感触非一言能尽。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做一名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优秀教师。

  1、微课制作流程:

  选题——教案编写——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反思

  2、选题标准:

  微课的选题是微课制作最关键的一环,良好的选题可以事半功倍的进行讲解、录制,不好的选题同样可以使得微课变得*凡乃至*庸。

  (1)是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一节微课一般讲授一个知识点,对于这个知识点的选择,关乎知识结构的设计,对于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用来制作微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较为符合微课制作的初衷:教学资源分享,为学生(教师)解惑,启发教学。

  (2)要适合用多媒体表达。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也许是徒劳的,因为也许使用黑板教学或进行活动实践的教学效果更佳。同时也会使教学过程*庸无奇,令观看者失去学*欲望。因而微课选题要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适合加入丰富的图形图像、多姿的动画、声色兼有的视频。

  3、教学设计要求:

  微课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分钟,但是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教学设计,良好的'微课应该是井然有序的,杂乱无章而随意的微课是与微课理念背道相驰的。

  (1)适合教学对象:不同学科学段的微课对应不同知识能力的学生,微课不但应有学科学段的分别,同时还要有同一学科学段适应不同水*的学生,诸如同一个数学知识点,对于不同水*的学生,传授的方法乃至内容应该有有差异,进行个别化教学,这也是符合我们微课理念的。

  (2)符合认知过程:良好的微课设计应该是循序渐进的,不能跳跃式发展,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认知方式是大有差异的,对于低年龄儿童,具体(多图、动画、视频)的知识对于他们更易于接受,对于中学儿童,认知方式已经发展为更易于接受抽象的知识,可以给予学生想象思考的空间,诸如高中语文,可以更多的情景陶冶,而对于低年级儿童,情景陶冶也许就会分散注意力。

  “停顿”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不太需要的,而对于高年级学生,适当的“停顿”是非常必要的,此时的学生进行知识灌输显然是低效的,进行知识的自我思考才是高效有建设性的。

  如果学*的对象是教师,则由于记忆能力下降,可能需要多次的重复,才能牢记。同时由于观念的固化,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缓冲过程,在陈述内容、观点时,转折应适当圆滑、缓慢。

  20xx年x月x日我有幸去郑州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培训,学*微课的理念和录制方法。非常感谢各位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学*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各位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培训时间为20xx年x月x日至10月x日,历时5天。短短5天时间收获很大,受益多多,现在我就将自己学*的一些心得体会向大家做以汇报:

  这次培训分为两大模块:一是基础理论课程讲座,二是技术实践课。给我们上课的是自广西示范大学的杨上影老师,我们都很佩服他,因为5天的学*都由他一人讲授完成,并亲自自导我们软件的安装及学*。他不但是一个微课理论的先行者更是一个微课制作的百事通。

  本次培训采取机房教学,我们不与培训教师直面都是屏幕及广播中听取课程,为了一睹广西示范大学的杨上影老师讲授微课的风采,在进行培训的第一天,我们*300人挤在一间计算机教室内听理论课程培训。这丝毫不影响我们的学*热情,在培训中我了解到了信息化基础理论、同时在课中播放众多的视频资

  料,以轻松幽默的形式还向我们展示了未来教室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可以让教育更美好的'实例,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信息技术成就现代化教育模式。同时我也深刻体会到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对我们教师的信息化素养提出新的要求,挑战着我们的教师能力。

  在微课的设计流程、类型以及发展,录制制作中又使我对微课程的制作有了浓厚的兴趣,为我们更好的开展信息化教学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手段。在技术实践课的学*操作中我学会了如何做出一个微课录制需要的PPT,以及PPT中我们*时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和技巧。如何利用Camtasia studio进行视频和音频录制,如何利用edius进行视音频的编辑,如何利用After Effects进行微课片头制作等等,两天时间我们学*熟知22个软件,容量之大,是我在培训前没有想到的,为了更好的完成培训任务,组委会安排我们又进行了两天的晚自*培训,杨老师主动的帮助我们完成微课软件的安装和破解办法。这一点我们都非常的感谢。通过学*我发现我们学校其实在微课开发的路上理论是先进的,录制的技术方法和形式也是值得肯定的。只是我们还有很多细节部分需要统一,理论上明确把握什么不是微课,技术上突破怎么录制出反说教能够和学生心理相互适应的交互式微课,是我们今后的

  后天就要开学了。刚才打开我的空间,把上学期学*翻转课堂后制作的几个微课看了看,觉得蛮有意思。我一共做了七个。原定的第八个打算寒假里录出来。为什么留下一个迟迟没有完成呢?除了有点技术问题需要改进外,还想总结一下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以便质量更好。

  一、时间不能长,最长不能超过5分钟。

  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3分钟,可大多都在5分钟左右。当然,高三地理是难,解一道题往往牵扯好几个知识点,要把题讲透,3分钟是解决不了的。但这不是理由,微课之所以是微课,就是一个微课只解决一个知识点,才可以短小精悍,才不会吓住学生,才会让学生看下去。如果一个长达10分钟的“微课”面向学生,那些学*困难的,就不会花时间去看了,这样,我们录制微课的作用就不能发挥了。因此,每个微课我都录了不只5遍,没完成的那个10遍不止了。

  二、一个知识点一个微课

  今年我带的是高三,我尝试的是试题讲评课的翻转课堂。讲一个试题,要讲透,举一反三,牵扯到的知识点会很多。我的做法是试题涉及到几个知识点就讲几个知识点,既然讲,就讲明白。所以,微课还是小微课,但数量变多了。不过,这会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哄着他一个接一个地看下去。

  三、语速要比正常说话快一点,但也不能太快

  《物影》这个微课,为了不让视频时间超长,我不仅说话快,还在后期剪辑时把中间语气停顿的时间也都剪去了,时间是会短那么一点,但给人一种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这样对听课质量肯定会有影响。

  四、录制前最好写脚本

  本来想好的话,录制一开始,容易卡壳,还有,录制微课让我感觉到我怎么那么啰嗦呀,看来*时上课时讲话存在问题没有觉得,这一定得改。但录制时由于讲错过多,就会泄气重来,这样很浪费时间。因此,录制前最好把要讲的话写下来,象刚参加工作写教案一样,一句一句,这样,在录的时候语速、语气才会拿捏的好,录出来效果也会好,学生才会爱看。

  五、要不怕困难,勤于钻研,向网络求教

  教师毕竟都不是电脑老师,即使是电脑老师,新出的软件层出不穷,也不是个个都精通的。尤其现在做微课的还不是太多,想向人请教都找不到人。常常一个小问题,好几天困扰你无法进行下去,但网络上资源很多,还有很热心的爱好者建有QQ群,大家互帮互学,收获很大。

  课程已完成了一半,感觉希望就在眼前。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搜索大量的图片素材,制作ppt,最开始的困难就是如何把静止的ppt背景图放进动态的录课视频里,作为从来没有录课经验的我,当时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用手机对着ppt录下来一段一段的视频,再把所有的视频剪辑拼接,当我把完成的微课视频发给梦霜主任的时候,主任说课程设计很好,就是画面感觉像翻录的..并教会我如何运用剪映放置背景原图制作视频,解决了我入手最大的一困难,开窍的我对录课开始像着了魔一般:每制作出一个精美的画面,我会欣喜若狂;每遇到一个技术性问题,我脑海会一直想着这个问题,吃饭从来是家人叫了再叫,喝水也想,走路也想,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忘寝废食”的境界...经常性的睡觉了还不自觉的想,因为没解决的困难总萦绕在脑海,如何做到音乐,画面,ppt背景和声音的完美融合...想着想着就兴奋的睡不着,经常熬夜到凌晨两点多;直到身体对我提出**,不得不放慢下脚步。

  课例经过反复提交、修改;3月4日终于交出了我自己也算满意的`微课给梦霜主任、张燕老师,都得到了她们的认可,可以准备一下文案、图片等微课纲领提交了。那一刻我欣喜若狂,回想这半个月以来日日夜夜的坚持,从三四份教案到四五次的录课,从一路上碰到的微课技术问题到逐个攻破难关,从课例反复被打回修改到反复琢磨出区里所要的微课效果,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功夫不负有心人”,很多时候真是这样,只管专注认真的去做,不言放弃,努力向前,时间自会给出答案。不逼自己一把,真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有多大。

  在这里想说的感谢太多,感谢我婆婆一日三餐的操持,感谢我公公天天溜妹妹,感谢姐姐懂事自觉学*,让我都无后顾之忧完完全全沉浸在自己的事情里;更感谢区教研员张燕老师、张梦霜主任的大力帮助,感谢爱人耐心核对校验,让我能从困顿中拨开迷雾,越过重重艰险难关,顺利出色的完成微课的录制。就像梦霜主任说的,活动的结果如何不重要,参与的过程学*收获了许多很重要。

  4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微课培训,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