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2-11-10 00:00:00 心得体会,人生,哲学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1

  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培养思考*惯、掌握整体观点……咱也活学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

  哲学,高中时学了一点点理论,到底是该如何定义,恐怕要对不起老师了。当年的老师是个魁梧的老师,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总是用两只熊掌一样的手在头顶上比划,“哲学嘛……”,人在教室四周走动,小数点也在教室横飞。一上课就很忘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只可惜,我的智商实在不高,无法理解老师的许多话。

  记忆中,高二时,我还当了一年的政治课代表。这门学科我没有任何特色,至今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是拿掉我的英语课代表的职务于心不忍,还是有别的激励的意思?不清楚,班主任没找我谈一句话,我那时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师为什么只照顾到急于在英语学科上要进步的同学她呢?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今天读了第十三章,《教育与自我》,收获颇丰。

  主要内容是:

  教育是风格的培养:教育的三阶段:

  1、浪漫期——小学阶段;

  2、精密期——初中高中的6年;

  3、展望期——上了大学以后。教育就是自我的要求。

  人生四大领域:群体、自我、自然界、超越界。

  教育与自我生命的发展: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

  我认为值得回味的语录现在供大家一起分享:

  我们常说教育是“自我教育”,就是因为它需要受教育者的配合……教育是一个需要靠自己去承担的责任。

  小孩子在尚未准备好接受现实世界之前,必须先以这些浪漫题材所提供的故事情节作为他所相信的世界,然后再慢慢成长,接受真实的挑战。若是忽略此一阶段的需求,幼小的心灵将会受到伤害。

  如果在中学阶段没有好好努力,那么这一生在知识的领域中,恐怕必须放弃许多权利了。

  “很多人不快乐,就是因为找不到人生的意义。然而,人生的意义又是什么?一个人在念中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是要考大学;念大学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则是要顺利毕业或继续深造。这样的意义一直往后推延,最后总是要碰到结束,而在这个关卡上,不能在以一个具体的东西作为意义了。这个意义是一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无法达成的,因此不能向外探求,只能内向寻找,也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要求,要求自己达成一种最高的、圆满的境界。”

  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如果发现别人的意见和我们不同,不但不要生气,反而要借这个机会反省。

  所谓“最好总是要碰到结束”那就是死亡吧。一个人一生中会完成一件件有意义的事,难道当他死了后,他所做的一切就都没意义了么?生命究竟有没有意义?你既然问了,那就一定有意义。很少人能达到圆满的境界,但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追求圆满的过程中么!只有人才会有这样的提问,才会有这样的终极思考,动物不会,这就是动物与人最根本的区别。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2

  前几天看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视频讲座《哲学与人生》,我感触很深。从这个讲座中,我不仅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我还清楚了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孙正聿教授在演讲中说道:“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这句话就完全的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了。

  其他学科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现实中更为具体的存在,这种具体是看得见或者可以从人的行为中体现,从人们的思想中感知。哲学于人的目的是让人们“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含义深刻而且践行艰辛。从逻辑上剖析这句话大致应该是——大前提:哲学作为各门学科思想精华的归总,哲学作为所有道德体系在一定时期的升华,哲学作为物质和精神本原的载体,可以将一切物质过程和思想过程过渡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小前提:人作为人而存在,人在哲学层面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结论:人从作为人过渡到成为人。从逻辑角度不难看出,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本质,甚至演化为有关终结的思考。

  因此,对于人们来说,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

  谈到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孙正聿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来说,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其实,从进化论来看,五个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们会忍受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

  其实,人的存在是作为人。没有经过哲学的改造,在作为人这一阶段人是适应物质的,是接受自然的;在精神层面,人具有作为人的一切美德:*等、博爱。人的精神优越感来自于人的人化。

  人的人化是作为人到成为人的过程,人的意识开始向更高层面进步。

  人们思想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但人们思想提高的速度永远达不到物质产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个开始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是两个层面的对立,在物质层面上,开始有了贪欲,征服欲。在精神层面上,开始追求更高的哲学修养。这两方面,有统一,有对立,但更多的是对立。

  人们开始了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不是走进了伊甸园,而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形成了人的世界,人的世界观基本上就被固定住了。

  人的世界便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贪婪追求,二是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学家会作为引导着的身份把人带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里,哲学家不得不作为一个斡旋着从中调停。哲学的角度是转变的。哲学本身没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评活赞美哲学的罪过功勋,只有当人们的观念发生陡险的变化时,人们才理解,哲学与人,更多的是人强加于哲学。

  如果把人的行为过错归咎于一种思想,那这种思想是很冤屈的,人们总是自诩思想无法超越哲学所思,但正是人们在物质世界的行为引领哲学发展,反过来,哲学加给人们的却是貌似沉淀依旧的思想。哲学就像童话,而我们正像落日,童话不会有它的结局,却会一直向落日下的世界追问千年万年。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3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

  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二、哲学对人的理解

  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走完这一生。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存在,所以人会努力把自然而然改造为一个*的属人的世界,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人都会有生存、安全、尊重、审美等层次需要,并且最终升华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碌碌无为而终。人若想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必要树立理想。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斯宾诺莎是荷兰著名哲学家,他与笛卡尔齐名,著有《理论学》,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如神般的智者是以打磨眼镜片来维持每天的生计。斯宾诺莎出生于生活颇为宽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可是他放弃享受优厚的物质条件生活,硬是把自己改变成了异教徒。1656年,他因为反对犹太教教义而遭到迫害,最后不得不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但被他婉拒。因为他知道,思想绝对不能当作交换的筹码。由于长期劳累,最终积劳成疾,年仅45岁就去世了。斯宾诺莎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和人格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续。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不断追求它以此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精彩。

  2.人的人化

  人是存在先于物质,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在人的人化过程之中,是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赋予你权利与义务的存在。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职责是重大的。“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存在于程度。”教育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进而从万世万物中受到启发,然后取精去糟,为我所用,致力于把理论具象化,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对个体而言,教育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想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无限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

  3.人的世界

  人的人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属于人的世界。为了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人需要找到把握世界的方式,即神化、宗教、艺术、理论、科学、哲学,它们是对自然、世俗、无穷、小我、阴暗和有限世界的超越。这个属于人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去生存和生活。这个属于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亦是不断发展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对生命自由的渴求,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应当成为人自身的一种诉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观念越来越重,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永无止境的贪图物质享受不会让人快乐,只会令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实现的现实中痛苦轮回。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倾其所有地去追求这些表面而随时也可幻灭的东西。作为人的我们只需怀着对生命自由执着的理解,认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的行动付出,并乐此不疲地积蓄力量,像蚕一样,在破茧而出之前,努力实现自己,最后充满希望地冲脱束缚,一个在为梦想努力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人。

  4.人的**

  何谓“人的**”?马克思是这样回答的:“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且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这个属人的世界中,人总是在向往追求着一种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可在如今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世界,人却处在与自己本身相对立、相疏离的状态,处在一种本质颠倒的非人化的异化的状况之中。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唯有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拿来作为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例如唯有人可以为爱情和自由献身。这就是人为什么要**。

  **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幻想,不是一种思想活动,而是历史活动。我们必须要找到它在我们人的存在之中的某种根据和逻辑。“一定要去消除个人力量转化为物的力量那种状况,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去获得自由。”[5]人不是离群索居跳出这个世界,人恰恰要在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联合当中去实现人的自由。所以马克思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最终确定为要去建设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毕生就致力于这件事正是他把传统形而上学那种与人无关的抽象的本体转化为了人现实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马克思理解的人的**既不是针对抽象的人,也不是抽象的超时空的世界,而是针对现实的人及其被异化了的人的现实。

  哲学是人寻求**,追求自由的头脑,在人的**这条道路上离不开哲学的引导。人生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实现自由,这就必然需要哲学的支撑和滋养。

  三、哲学中的人生智慧

  在人类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哲学一直起着引领文化发展,民族进步的航标灯作用。无论是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还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都需要哲学对实践进行指导、继而批判、反思并实现螺旋式上升和扬弃。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智慧之学,是一种大智慧,不仅揭示了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更给众生指点了人生迷津。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经过提炼总结可归纳为“仁、义、礼、智”哲学,其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明确地将仁和人统一起来,已忽略了作为人的自然属性,过渡了利的阶段,进入忠恕境界,确立了人的道德属性。这对今天的人的道德建设和品格修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道家的人生智慧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远远超出常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思想智慧,珍重生命、淡泊名利的生存智慧,顺应自然、恬淡无累的生活方式,乐观通达、顺应自然的生死智慧,放飞心灵、逍遥自在的生命智慧。可见,通过学*哲学,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以哲学为指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智慧,提升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四、结语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把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可见它是一门最关切人生的学问。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深刻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利于克服人的自我分裂和哲学的自我放逐。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给这个世界。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哲学与人生论文 (菁华3篇)

哲学与人生论文1

  摘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影响较为深刻,使得我们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一定问题。文章将提出市场经济背景在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探究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数显问题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市场经济;高中学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问题;影响因素

  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生观和价值观二者的中心问题。人生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如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其对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需要对我们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给予关注和重视,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经济背景下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

  (一)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

  重个人价值轻社会价值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一。如今大多数的同学都具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表现意识,在每件事情上都强调自己的主体意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1]只有较小部分的同学认为应该以对社会的贡献来衡量自己的价值,在他们的认知里,人生价值便是自我价值,人生幸福便是个人幸福,一切都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

  重物质利益轻精神追求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二。市场经济下的同学普遍存在重功利、讲实惠,看重物质利益的趋向,相当一部分的同学认为物质利益大于精神追求,甚至有的同学偏激地认为金钱便是衡量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唯一标准,自己未来的目标,便是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三)重才轻德

  重才轻德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存在的问题之三。市场经济下,大多数同学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仅取决于学识、才能、机遇、社会关系等,而与个人品德没有太大的关系。如今许多同学不讲社会精神文明和社会公德,行为粗鲁、谈吐庸俗,“高分低能”和“高分劣德”的情形屡见不鲜。

  二、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出现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

  矛盾具有普遍性,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样也有着消极的一面。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利益原则、等价交换等对于培养我们高中学生的自立自强精神、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创新意识和拼搏意识都有着积极作用。[2]但是同时市场经济存在盲目性、自发性等弊端,利益原则和等价交换原则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对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如市场经济中利益是进行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强化了个人利益和小集团利益,促使了我们高中学生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滋生。又如等价交换原则,其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但是其应用到社会社会生活中,则会让人产生“一切向钱看”的思想,不利于我们高中学生助人和奉献的进行。

  (二)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使得我国社会快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互联网也越来越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我们高中学生接收信息的渠道拓宽,多元化的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对同学们产生了较大冲击。尤其我们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还不足,极易在纷繁复杂的思潮和信息中迷失自我,出现多元矛盾和摇摆不定的情形。尤其*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快速发展,已是世界大国,西方国家一直企图通过文化来影响我国民众的思想,使得我国在内部产生矛盾。因此,我们高中学生必须要提高自己的“眼力”,在多元化社会信息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下也能保持初心。

  (三)学生自身意志品德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强的影响

  我们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后期,但是其仍然兴趣较为广泛,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较强,渴望与世界进行沟通交流,意志相对于承认来说还较为不稳定。[3]高中教育是传统的、纯粹的、理想化的教育方式,但是实际生活中,我们高中学生却要面对大量的、世俗化的、具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造成其思想上的矛盾和困惑。此外,我们高中学生在生活的过程中还不能够正确地应用辩证法来认识自己和他人,尤其是自我意识的膨胀,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学校灌输式的教育,渴望进行自我奋斗和拼搏,渴望自己的才华得到肯定,从而过分注重个人利益和个人价值,产生漠视群体的观念。

  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社会提供特定的人生环境,人生的社会价值也需要社会做出相应的评价。面对社会中存在不同程度人生无意义感的人很多的现实情况,社会也应对自身进行评价。

  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是以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需要的全面化为内容,因此,人的自我塑造归根到底在于人的社会关系的建构。社会在制度上要明确地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关系建构的最终目标,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一种机制,从而为把人与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还给人自己”创造条件,并将其作为社会主义改革的方向,在改革中确立具体的目标,努力消除或弱化社会关系物化的消极影响,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为人的发展和完善创造良好的条件。

  在我国,市场经济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也推动了人和社会关系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商品社会形态中社会关系物化的所产生的消极影响。马克思把社会关系在人面前以物与物的虚幻形式体现出来的现象称为“拜物教”,即“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颠倒地表现出来的,就是说,表现为物和物之间的社会关系”[10](P426)在他看来,物化的社会关系虽有其积极的意义,但他更多地批判了它的消极意义。商品拜物教使“商品”能够超越人的意志而行动,最终成了一种“观念形态”来约束人。由于拜物教的作用,资本的权力必然会向社会生活、政治领域渗透以及吞噬道德信仰世界,甚至连人的道德良心也受到怀疑和否定,社会中骇人听闻、触目惊心的道德灾难时有发生;人们生活的风格由物来决定,在多样化的物品追求和享受中而忽略了自身的承受能力,精神上趋向极度的空虚化,身处物化的社会关系之中。一句话,就是人性的异化,物的自然属性以及物与物的关系掩蔽了人的社会属性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拜物观是当前我国社会很多丑恶社会现象的基础和重要表现。

  结束语:

  市场经济对于我们高中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影响是巨大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基于我们学生存在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我们必须对其进行重视,正视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并寻找积极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改变现今市场经济背景下高中学生存在的人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使得同学们在今后能够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进入和参与市场经济,改善市场经济,以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婷.市场经济下青年价值观现状研究[J].学理论,2016(3).

  [2]乔磊花,周东坡.论市场经济与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J].才智,2015(16).

  [3]范李明.论市场经济背景下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异化[J].商,2014(52):344-344.

哲学与人生论文2

  对饮茶价值的深度理解与认知,加上大众对饮茶活动的普遍共识,使茶文化能够具体发展成为展现文化机制和情感理念的综合文化体系。在中西方茶文化中,无论是具体的饮茶*惯,还是具体内涵,都将饮茶者自身的人生认知和情感哲学融入其中,进而造就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体系。

  1、中西方茶文化形成背景分析

  中西方茶文化机制的本质化诠释所展现的不仅是未来文化发展的趋势,更重要的是其中所融入的精神理念一种成熟的价值观。因此,我们需要以一种创新精神和人文思维的独特视角,来对中西方茶文化中所表达的具体内涵形成清晰的理解和认知,从本质出发,去深度探究和认知茶文化体系向我们集中诠释和展示的整体理念内容,从而实现对两种茶文化体系的应用与传递。

  在*代历史发展中,尤其是国际化融入茶文化体系之后,世界茶文化的丰富构建得以实现。茶文化融入世界之后,茶文化展现的已不仅仅是*文化,已经逐渐成为极具自身特色的文化机制。中西方茶文化是国际文化的一部分,国际茶文化之间的深度交流,不仅仅为茶文化的层次化交流开辟了传播交流的新途径,更是实现了与外国文化体系的内涵化交流。以饮茶为主的茶文化。作为独特的“附属品”,在被国际社会所熟知和接受的同时,日趋国际化发展和深度创新。

  我国茶文化元素是基于长期而客观的饮茶活动所具体形成的,其中所诠释及展现的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惯,更是社会大众饮茶*惯的具体变化,从我国茶文化与大众生活*俗之间的关联性看,正是大众的广泛推崇和一致性认可,形成了我国茶文化的独有色彩。西方茶文化机制则形成于*代社会之中,其中融入和诠释了西方独有的*代文明,尤其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其内涵丰富且形式独特。在西方茶文化中,我们所具体品读的是一种成熟的文化观,尤其是充满西方文化色彩的独立茶文化机制。

  2、我国茶文化体系所诠释和展现的人生哲学理念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机制来说,其最终都与人生感知和思维哲学之间有着本质化融合及价值诠释。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大众礼仪的本质性诠释等等,都在具体的茶文化中得以生动呈现。个人哲学的根源是自身对于茶和饮茶活动的理解与认识,所以在当前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浓厚的哲学思维使得该文化的本质化内涵得以全面提升。

  大众在饮茶过程中,通过具体的品茶活动,实现了自身情感的深化,以及思想理念的深化,并且通过哲学情思的必要融入,从而实现对饮茶活动和茶文化的独特认知。当然,我国茶文化是一种动态发展与文化诠释的综合文化价值,其在不断发展时,将具体的饮茶*惯和思想理念整体性融入,从而形成了价值内涵极其深厚的茶文化机制。

  茶文化机制是由大众所具体创造的文化机制,实质上是由大众理解和创造出来的,所以,整个茶文化体系所能表达的是系统化的人生感知,其浓厚的哲学理念中,有着自身感知。在品茶过程中,人们需要置身在“静”的环境中,具体感受对饮茶活动的深层次品知。

  茶属于东方文化的“原生元素”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诠释的不仅是东方元素,便是作为植根于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长达几千年的应用,使得我国茶文化包含了极具我国特色和内涵的思维*惯。我国茶文化体系中包含了独特的*思维,热衷于以情感表达的方式来进行层次化交流。对于我国大众来说,饮茶并非一种普通的生活*惯和价值理解,茶文化在饮茶认识不断成熟的背景下,层次化的精神内涵被融入其中,从而赋予了其独特的情感思维。

  我国茶文化体系中所具体展现的精神理念和个人的人生哲学,是茶文化的重要精神外延,它们不仅是对茶文化思想内涵的深度诠释,更重要的是随着大众饮茶*惯而不断成熟,从而使得饮茶思想深化为具体的哲学思维,实现了茶文化人生哲学的深度表达。

  在时代发展进程中,茶文化中所表达的审美艺术和精神思维,不仅实现了精神理念与个人心灵的升华,更是实现了自我超脱,尤其是实现了自我哲学的个人诠释与真实再现。从我国茶文化机制的具体表现看,其中所表达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心灵上的诠释,更是对茶文化的成熟认知。我国茶文化融入了诸多思想理念,尤其是我国是以儒家的思想和文化来治理国家,浓厚的儒家思想融入其中,茶文化已不仅是一种文化理念,同时也是重要的修身、养性之道。

  3、西方茶文化体系所具体展现的人生哲学思维

  西方各国本身不是茶叶的产地,但是茶的独特魅力并没有影响其价值的传递与表达。西方茶文化形成于*代历史之中,此时具备了茶文化发展与创作的良好环境。

  西方茶文化是一种完全不同于我国茶文化的文化机制。主要是以英美茶文化为代表进行具体研究,其中尤其是以英国茶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与我国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所不同的是,西方茶文化机制中更多展现的是一种个性文化,并且以一种独特的理解方式来诠释饮茶人的风格感知。

  西方茶叶主要依赖国外进口,因此,在西方茶文化机制中,我们并不能感受到像我国茶文化一样的丰富多样性,比如茶具、茶器等这些只有基于我国悠久的饮茶历史才形成的文化元素。西方茶文化是基于西方文化氛围和环境本身所形成的文化机制,其所具体表达的方式是将大众*惯进行深度诠释。与我国推崇自然不同,西方更多的是改造自然,这在具体的饮茶*惯中就能得以体现,比如我国饮茶时,更多是一种原生态的清饮风格,但是英式饮茶其往往是将牛奶、咖啡等诸多添加性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西方茶文化的独特哲学。

  从西方茶文化的形成时代背景看,此时社会的生产力已经得到了极大提升,饮茶条件也实现了极大提高。与我国“倡导勤俭”不同,西方茶文化更注重个人的享受。比如,英国下午茶将个人享受与精神化满足等诸多内涵融入其中,构建了极具自身属性的饮茶*惯。

  西方大众的饮茶活动不仅有着自身的特色,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将社交礼仪和大众认知等诸多内涵融入其中,从而以个性化和情感化的角度向我们展示了西方茶文化元素的独特内涵所在。

  4、结语

  随着茶文化内涵的不断加深,我们不难看到整个茶文化机制中包含了诸多可以被综合利用和全面认知的重要元素,茶文化自然的生态环境和浓厚的文化环境,使得茶文化内涵成为了解各国文化的“主旋律”.我们相信文化在未来将继续发挥自身的独特价值及作用。而我们在理解茶文化时,必须从其中的精神理念认知角度出发,尤其要意识到整个文化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层次化影响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骆云英,王晨婕.中西文化比较模式与先验哲学框架--牟宗三儒家“新外王学”建构的理路及曲折[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1):117-119.

  [2]尹丕安,王正*,赵恒君.中西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与文化转型兼评张西*《*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166-168.

  [3]余荣宝,李玉鸽.儒家传统人生哲学现代化的机缘与价值--以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为中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28-129.

哲学与人生论文3

  远非每一个人都有成为哲学家的幸运或者是不幸,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哲学家,当一个人真正开始成熟而自觉时就是他自己的哲学家,在这个意义上哲学就是深刻的人性,常人与哲学家的区别只是 职业的区别而不是人性的区别,哲学家是以哲学为职业的常人,而常人也总可以成为自己的哲学家。这里面不存在要不要哲学,或者哲学有什么用之类的 问题 。问题只在于你是否自觉到这一点,而且你能在何种程度上自觉,作为一个常人,大多数人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执迷难决,但或许你也有幸能得到两者的自觉,这在传统 * 文化中的出世与入世思想中得到最特殊的表现,它构成了*文化中奇丽的人性与人生的浪漫性。

  *思想的超越性是自性的超越性,因而它也可以超越于现实的人生,而在个性意义上对具体 社会 现实的超越就是出世文化。儒家文化是由文人即以*文化的继承、教化为生或为业的人而被具体化、现实化化的,他们就是作为士或士大夫的精神贵族,和中世纪的欧洲贵族在文化意义上相似但不相同,后者以物质享乐为基础,而前者以精神生活为寄托,但它都成为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特殊社会阶层,准备和参与 政治 ,具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遣文化。*的文人入世就是官僚化,它的另一面就是出世,以退隐的方式进行政治准备或对政治、人生进行观察和反省,这两者总是同时存在士大夫的身上,更替着互为表里,即使位极人臣,也总是在思想深处潜藏着超越自身的出世思想,在文人文化生活中,表现为一种具有浪漫性的文人文化,如返古思想,田园文化,仙佛情操,甚至直接表现为政治性的隐逸行为。隐士是一个古老的*文化观念,而且始终被视为一种崇高的情操,因为它原初地在个性的人生身上表现了*文化对现实的超越性。让贤不是政治民主,而只是人性的*等,是超越个性的普世关怀,尧帝许由之让,伯夷、叔齐避世之节己为圣人之先,而孔子的“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逊”,“贤者避世,其次避地。”“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之类的冷静,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这样的无奈,恰恰显露了孔子个性中潜藏着的这种文化性本质,但他永远保持着一种对政治的渴望和对文化的看守的责任,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政治上的中庸文化。在老子那里,这种文化本质则是以绝对的方式表现的,它直接表达为对文化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但这只是以原初的理性反对形式化的理性,因此我们总能以超越的解读方式理解这些名言的真正意义,甚在今天我们也能在新的社会现象中叹服他的明智,比如“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似乎在今天这个以地球为村的高度物质文明 时代 完全不合时宜了,但是今天的你又认识几个*在咫尺的邻居呢?

  最能表现这种浪漫的个性文化的人是*的庄子 (369- 286BC.),他的出世不仅是对政治,而且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生,特别是以文化生活即文人的人生的超脱,他把人性对物性的超脱寄寓在流丽奇瑰的文字中,塑造了一个不羁于形骸的文人精灵:“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庄子:逍遥游) 道在他那里得到了的人性化形象,实现了现实生活中的人与道的精神同一,这就是他的齐物论,“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他把道化为了文人的精灵,他成为了在世文人的一种精神寄托,他把文人生活情操,人性的自由与文人的武器——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文化中人性的浪漫,他真接传达了和真实地再现了老子学说中潜在的个性文化精神,给*文人文化和*民间文化带来了深远的 影响 。庄子还以自己的人生超脱的浪漫性 实践了他的文化创造,他为妻子之死鼓盆而歌和庄周梦蝶的故事把残酷的现实与美丽的梦想揉合一起,成为了文人与 文学中的奇芭。他的诗一样的文字和神话式的自由想象表达了那种令人神往的超越:“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他以文字表达的流丽和恢宏气势实现了道在文化个性上超越,表达了脆弱的*文人与他们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之间的内在 联系,这和“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这样的政治雄心同样令人倾倒,但前者具有超越的空灵与自由,成为了*文人文化的精神象征。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优选【五】篇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1

  这本书是我高中时买的,那时没钱买正版书,就到旧书店淘盗版书,正巧,就碰着了这本封面写着《周国*人生哲思录》的书。周国*在我们读高中的时候,以一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举获得我们的亲睐,他睿智、理性、深刻,是我的偶像。可这本书买回来我还来得及看,就高中毕业了,读大学时偶尔翻翻,觉得理论东西太多,淡然无味。直到去年寒假回家又发现了这本一直没读的书,才开始阅读。说来好笑,读这本书时的感受跟读周国*其他作品的感受很不一样,但是因为这是周国*老师的书,是我偶像的书,所以一直就耐着性子读下去,居然也有所得。直到有一天,大概看到一半左右,实在太疑惑了,就翻开前言,想看看这本书到底是个什么目的和思路。结果发现,这本书封面是《周国*人生哲思录》,内容却是《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周国*还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我哑然失笑。

  其实单单这个过程,就给我一个启示。正如同低年级的孩子崇拜老师一样,我们崇拜着比我们智慧的人。当孩子从心底里佩服你,崇拜你时,你才有可能将知识灌输于他,将智慧传授于他。所以,当老师,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老师,首先要让孩子佩服你,崇拜你。就如同周国*之对于我们。

  但是崇拜是容易让人盲目,让人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一味地接受。一旦这种盲目崇拜某一天被打破,那么后果就是怀疑,加倍的怀疑,直至成为一种反叛式的怀疑。就像孩子正在经历叛逆期。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他的崇拜者出现叛逆,因为他知道,被人崇拜并不是他想要的,成为思想的引导者,智慧的领路人,才是他想要的。就像傅佩荣老师,在书中多次提醒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要不断地怀疑。他小心翼翼地培育萌发出来的怀疑,直到他的崇拜者能够独立在求知的道路上前行,越走越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就扮演着这样的一位“智者”,不断告诉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疑问,要思考,直到将孩子领到求知的路上。

  接下来就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

  《哲学与人生》是傅佩荣自己编写的一本哲学教材。因为是教材,所以本书的体例非常清楚,共十四章,概括来说,分别阐释了什么是哲学,哲学指导下的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西方哲学起源、发展和哲学代表思潮,中国哲学起源、发展和代表思潮,哲学与宗教、艺术、教育、文化之间的碰撞。在每一章里,作者都从各个方面进行介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正如书名那样,这本书紧密结合人生实际,用哲学指导人生,又在人生中不断发展哲学。

  哲学原意为“爱智”,亦即爱好智慧。作者解释道: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而是代表一种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要保持心灵的开放,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都是日新月异。正是如此,才出现两代人之间的不合,青少年愈演愈烈的叛逆,以及同代人、不同代人之间的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不落后于时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代沟,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心灵的开放,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很佩服能够适应电子产品的老人们,佩服一生追求知识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并适应他们新的事物,是他们的智慧,是对生活的积极热情,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常常被自己的经验所局限,被一时的欢愉和利益蒙蔽双眼。这就要求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分析。作者告诉我们,不停地追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该是什么样子?”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自我,确定人生路该怎么走。当然,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在不断地体验中印证价值,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以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和准确。

  傅先生首先用三句话来描述何谓哲学:

  (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

  (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接着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所谓“培养智慧”是指人们超越感性的限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达到完整和根本的境界;所谓“发现真理”是指人们去掉重重遮蔽,发现客观事物的真相;所谓“印证价值”是指人们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印证真理的价值所在。那么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呢?

  首先,培养思考的*惯。有思考的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很多人容易受外界情况变化而影响自己心情,天气好就心情好事事都好,天气不好就心情不好事事不好,这就是容易受外界影响。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这也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有思考的人则表现出理性和冷静。怎么样才能养成思考*惯呢?作者举了牛顿的例子。苹果如果掉在我们头上,我们只会*以为常,心态不好的骂一句,心态好的吃之大吉;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定律。如果把所有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惯。作者告诉我们,如果对任何情况都能够加以考虑,就会发现不是所有事情都如此,也不是事情会一直如此,这样就会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掌握整体观点。这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更加圆融。年轻人都喜欢有棱有角,不喜欢圆融,我自己也是。有棱有角的个性适合辩论,也适合钻牛角尖;容易彰显与众不同,也容易闭门造车,听不进别人的合理建议。还好的是,圆融和棱角并不完全对立,个性和听从别人建议也并不矛盾。我们要学*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衡。

  确立价值取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世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做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有些人崇拜偶像,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反映出他内心的一种需求,反映出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惜的是很多人是盲目崇拜。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轻易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一个人什么代价都不愿付出,随便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他的一生想要快乐的活着,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要力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人一生都要努力去追求的。当然,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所有他听到过的德行,那岂不是满街都是圣人了吗?人都会犯错误,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地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即使你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无法把天地下的书读完,人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知识。并且,如果你学到一些知识,却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就算学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学*知识后,就要懂得消化,并融会贯通才是“知”“行”合一。

  写到这里,我想用傅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个小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它可以引人入胜,就象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读一点哲学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大有好处的。

  感谢傅先生在让我领略到哲学风采的同时为我指明了清晰的道路: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将思考变成自己的一种*惯,做事从多方面考虑,运用所学。我想,那样的生活会很有意义的。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2

  前几天看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视频讲座《哲学与人生》,我感触很深。从这个讲座中,我不仅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我还清楚了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孙正聿教授在演讲中说道:“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这句话就完全的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了。

  其他学科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现实中更为具体的存在,这种具体是看得见或者可以从人的行为中体现,从人们的思想中感知。哲学于人的目的是让人们“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含义深刻而且践行艰辛。从逻辑上剖析这句话大致应该是——大前提:哲学作为各门学科思想精华的归总,哲学作为所有道德体系在一定时期的升华,哲学作为物质和精神本原的载体,可以将一切物质过程和思想过程过渡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小前提:人作为人而存在,人在哲学层面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结论:人从作为人过渡到成为人。从逻辑角度不难看出,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本质,甚至演化为有关终结的思考。

  因此,对于人们来说,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

  谈到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孙正聿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来说,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其实,从进化论来看,五个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们会忍受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

  其实,人的存在是作为人。没有经过哲学的改造,在作为人这一阶段人是适应物质的,是接受自然的;在精神层面,人具有作为人的一切美德:*等、博爱。人的精神优越感来自于人的人化。

  人的人化是作为人到成为人的过程,人的意识开始向更高层面进步。

  人们思想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但人们思想提高的速度永远达不到物质产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个开始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是两个层面的对立,在物质层面上,开始有了贪欲,征服欲。在精神层面上,开始追求更高的哲学修养。这两方面,有统一,有对立,但更多的是对立。

  人们开始了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不是走进了伊甸园,而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形成了人的世界,人的世界观基本上就被固定住了。

  人的世界便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贪婪追求,二是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学家会作为引导着的身份把人带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里,哲学家不得不作为一个斡旋着从中调停。哲学的角度是转变的。哲学本身没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评活赞美哲学的罪过功勋,只有当人们的观念发生陡险的变化时,人们才理解,哲学与人,更多的是人强加于哲学。

  如果把人的行为过错归咎于一种思想,那这种思想是很冤屈的,人们总是自诩思想无法超越哲学所思,但正是人们在物质世界的行为引领哲学发展,反过来,哲学加给人们的却是貌似沉淀依旧的思想。哲学就像童话,而我们正像落日,童话不会有它的结局,却会一直向落日下的世界追问千年万年。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3

  一、哲学及其与人生的关系

  当提到哲学时,人们都会觉得它高深莫测,空洞又神秘。其实,哲学并不是高高地悬浮在空中的思想阁楼,只要留心思考,就会发现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工作和生活。这时不免有人要问,既然哲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究竟是什么?它与人生有何关系?

  哲学一词是由古希腊语演化而来的,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对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则答案不一,从哲学的本义上来看,它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从与世界观的关系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与方法论的关系上看,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从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上看,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那么哲学与人生的关系呢?其实,对个人而言,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就是这种广义的哲学。冯友兰先生认为,“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之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个‘跑’就是人生,这个‘想’就是哲学。”

  哲学与人生密切相关,可以说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哲学之外的学科使人成为“某种人”,那我们该怎样来获得哲学呢?答案中必少不了这两个字:觉解。

  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的本质规定为人所特有的“觉解”,他说:“人作某事,了解某事是怎么一回事,此是了解,此是解;他于作某事时,自觉其是作某事,此是自觉,此是觉。或问:人是怎样一种东西?我们可以说,人是有觉解的东西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东西。或问:人生是怎样一回事?人生是有觉解的生活,或有较高程度的觉解的生活。这是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异于别的动物的生活者。”简言之觉是自觉,解是了解,人了解一件事物,知其是怎么一回事,还自己知道自己了解这个事物以及这个事物对于自己的意义,这就是觉解的含义。

  二、哲学对人的理解

  没有人生的哲学是空疏的哲学,没有哲学的人生是贫乏的人生。现在我们来谈谈从哲学层面上该如何来理解人生。

  1.人的存在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理解性的,创造性的存在。因为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所以人就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凝固的时空,存在的空虚,自我的失落和彻底的空白。大家都知道,人是自然而然的生,自然而然的死,可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存在,绝对不会就这样心甘情愿地走完这一生。人是寻求有意义的存在,所以人会努力把自然而然改造为一个***的属人的世界,在创造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人都会有生存、安全、尊重、审美等层次需要,并且最终升华为自我实现的需要,希望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无限的延续。人生是短暂的,我们必须加倍珍惜,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不碌碌无为而终。人若想实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必要树立理想。理想贯穿于人的精神生活之中,它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是引领人生前进的灯塔,是促进人生奋斗的动力,是提高人生境界的保障。

  斯宾诺莎是荷兰著名哲学家,他与笛卡尔齐名,著有《理论学》,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位如神般的智者是以打磨眼镜片来维持每天的生计。斯宾诺莎出生于生活颇为宽裕的犹太商人家庭,可是他放弃享受优厚的物质条件生活,硬是把自己改变成了异教徒。1656年,他因为反对犹太教教义而遭到迫害,最后不得不搬出犹太人居住区,以磨镜片为生。1673年,有人提供他海德堡大学哲学系的教职,条件是不可提及宗教,但被他婉拒。因为他知道,思想绝对不能当作交换的筹码。由于长期劳累,最终积劳成疾,年仅45岁就去世了。斯宾诺莎虽然死了,但是他的哲学思想和人格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间,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得到了无限的延续。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并不断追求它以此实现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精彩。

  2.人的人化

  人是存在先于物质,是一代又一代地发展自己,在人的人化过程之中,是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提高人的素质,赋予你权利与义务的存在。教育工作所承担的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肩负的职责是重大的。“至于教育,我们知道关键在于内涵,而不存在于程度。”教育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需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进而从万世万物中受到启发,然后取精去糟,为我所用,致力于把理论具象化,这也是教育的本质目的。对个体而言,教育是建立在每个个体生命基础上的,离开了每个个体的生命,教育就会成为一种抽象的东西,就会失去它的意识和价值。教育想要很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就必须处理好与人的个体生命之间的关系;同时,作为生命个体的人,要想实现自己生命无限超越,追求自己生命的永恒意义,提升自己生命的`精神向度,展现自己生命的无限风采,就必须依靠教育对人的启迪和引导。

  3.人的世界

  人的人化过程构成了一个属于人的世界。为了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人需要找到把握世界的方式,即神化、宗教、艺术、理论、科学、哲学,它们是对自然、世俗、无穷、小我、阴暗和有限世界的超越。这个属于人的世界中,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式去生存和生活。这个属于人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亦是不断发展的。生活在这个世界里,对生命自由的渴求,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应当成为人自身的一种诉求。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物质观念越来越重,忽视对精神的追求。永无止境的贪图物质享受不会让人快乐,只会令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实现的现实中痛苦轮回。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倾其所有地去追求这些表面而随时也可幻灭的东西。作为人的我们只需怀着对生命自由执着的理解,认真对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的行动付出,并乐此不疲地积蓄力量,像蚕一样,在破茧而出之前,努力实现自己,最后充满希望地冲脱束缚,一个在为梦想努力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的人。

  4.人的**

  何谓“人的**”?马克思是这样回答的:“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且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在这个属人的世界中,人总是在向往追求着一种自由**、美好幸福的生活。可在如今资本逻辑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世界,人却处在与自己本身相对立、相疏离的状态,处在一种本质颠倒的非人化的异化的状况之中。人是一种类存在物,是一种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唯有人能把自己的生命活动拿来作为自己的意识和意志的对象。例如唯有人可以为爱情和自由献身。这就是人为什么要**。

  **不是一句空话,不是一个幻想,不是一种思想活动,而是历史活动。我们必须要找到它在我们人的存在之中的某种根据和逻辑。“一定要去消除个人力量转化为物的力量那种状况,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当中并通过这种联合去获得自由。”[5]人不是离群索居跳出这个世界,人恰恰要在我们每一个个人的联合当中去实现人的自由。所以马克思把自己所追求的理想最终确定为要去建设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毕生就致力于这件事正是他把传统形而上学那种与人无关的抽象的本体转化为了人现实的存在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人的感性活动�D实践。马克思理解的人的**既不是针对抽象的人,也不是抽象的超时空的世界,而是针对现实的人及其被异化了的人的现实。

  哲学是人寻求**,追求自由的头脑,在人的**这条道路上离不开哲学的引导。人生的终极目标只不过是实现自由,这就必然需要哲学的支撑和滋养。

  三、哲学中的人生智慧

  在人类绵绵不绝的历史长河中,哲学一直起着引领文化发展,民族进步的航标灯作用。无论是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还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都需要哲学对实践进行指导、继而批判、反思并实现螺旋式上升和扬弃。世界著名大学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与真理为友。”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曾说过:“每个人都要学哲学,正像西方人都要进教堂。”学哲学的目的,是使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

  哲学是一种智慧之学,是一种关于世界观、人生观的智慧之学,是一种大智慧,不仅揭示了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更给众生指点了人生迷津。我国儒家哲学思想经过提炼总结可归纳为“仁、义、礼、智”哲学,其中“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明确地将仁和人统一起来,已忽略了作为人的自然属性,过渡了利的阶段,进入忠恕境界,确立了人的道德属性。这对今天的人的道德建设和品格修养,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作为道家的人生智慧表现在观察问题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远远超出常人。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立足天道、参透人生的思想智慧,珍重生命、淡泊名利的生存智慧,顺应自然、恬淡无累的生活方式,乐观通达、顺应自然的生死智慧,放飞心灵、逍遥自在的生命智慧。可见,通过学*哲学,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哲学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提高以哲学为指导,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智慧,提升境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

  四、结语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把人生的复杂性揭示出来,可见它是一门最关切人生的学问。如果说人是哲学的奥秘,那么哲学就是人的隐喻。深刻理解哲学与人生的关系,有利于克服人的自我分裂和哲学的自我放逐。人生的价值,一定就是让自己的思想让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能够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表现给这个世界。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4

  前几天看了吉林大学孙正聿教授的视频讲座《哲学与人生》,我感触很深。从这个讲座中,我不仅了解了哲学是什么,哲学研究什么,哲学家的思考方式,我还清楚了哲学与人的关系,哲学对于人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我的最大收获。

  孙正聿教授在演讲中说道:“学科学,我不说,你糊涂;我一说,你明白。学哲学,我不说,你明白;我一说,你糊涂”。这句话就完全的把哲学和其它学科区分开来了。

  其他学科的目的是让人们在现实中更为具体的存在,这种具体是看得见或者可以从人的行为中体现,从人们的思想中感知。哲学于人的目的是让人们“作为人而成为人”。这句话含义深刻而且践行艰辛。从逻辑上剖析这句话大致应该是――大前提:哲学作为各门学科思想精华的归总,哲学作为所有道德体系在一定时期的升华,哲学作为物质和精神本原的载体,可以将一切物质过程和思想过程过渡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层面。小前提:人作为人而存在,人在哲学层面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结论:人从作为人过渡到成为人。从逻辑角度不难看出,哲学汇集了所有的文化、科学、艺术的本质,甚至演化为有关终结的思考。

  因此,对于人们来说,哲学是一个走向更高境界的阶梯,哲学意味着终结和开始――对于作为人的终结,对于成为人的开始。从更广泛的层面来说,哲学就是一切事物的终结和开始――对巅峰的完结中不断催生。

  谈到了哲学对人生的意义,孙正聿教授又从三个方面谈到了哲学与人生的`关系,一是人的存在;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

  首先来说,人的存在性是无可置疑的,人的存在是哲学存在的前提。从更深一层意义上,人的存在催生了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其次,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孙正聿教授提到了五个不能忍受:无法忍受单一的颜色,无法忍受凝固的时空,无法忍受存在的空虚,无法忍受自我的失落,无法忍受彻底的空白,人的这五种无法忍受,意味着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其实,从进化论来看,五个不能忍受也是十分容易忍受的,在外力作用下,人们会忍受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折磨。

  其实,人的存在是作为人。没有经过哲学的改造,在作为人这一阶段人是适应物质的,是接受自然的;在精神层面,人具有作为人的一切美德:*等、博爱。人的精神优越感来自于人的人化。

  人的人化是作为人到成为人的过程,人的意识开始向更高层面进步。

  人们思想的进步总是伴随着物质世界的发展,但人们思想提高的速度永远达不到物质产生的速度,所以人的人化是一个开始分化的过程,这种分化是两个层面的对立,在物质层面上,开始有了贪欲,征服欲。在精神层面上,开始追求更高的哲学修养。这两方面,有统一,有对立,但更多的是对立。

  人们开始了人的世界很大程度上不是走进了伊甸园,而是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旦形成了人的世界,人的世界观基本上就被固定住了。

  人的世界便是两个完全对立的哲学世界,一是完全形成了对物质世界的贪婪追求,二是达到了更高的思想境界。起初哲学家会作为引导着的身份把人带到人的世界,但在人的世界里,哲学家不得不作为一个斡旋着从中调停。哲学的角度是转变的。哲学本身没有思想,所以不能批评活赞美哲学的罪过功勋,只有当人们的观念发生陡险的变化时,人们才理解,哲学与人,更多的是人强加于哲学。

  如果把人的行为过错归咎于一种思想,那这种思想是很冤屈的,人们总是自诩思想无法超越哲学所思,但正是人们在物质世界的行为引领哲学发展,反过来,哲学加给人们的却是貌似沉淀依旧的思想。哲学就像童话,而我们正像落日,童话不会有它的结局,却会一直向落日下的世界追问千年万年。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5

  因为看一个人读此书籍,而知道此书籍;因为听到一个人说书籍好,而想拥有此书籍;因为特殊的机缘,而拥有此书籍。

  其实,这本书籍在我这已经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原因有三:一是买书籍不如借书籍,陆续看了很多别人的书籍,这种富有是自家书籍不能给予的;二是手中可供选择的书籍太多,挑来选去中,它总会成为舍去的;三是觉得深奥,需要定心定性地研读,过早接触怕是打击了刚刚建立的读书籍信心。

  其实,这些也都是借口。对于哲学,我是颇有“慧根”的。在唐山师院两年的.脱职进修中,“逻辑学”这门课程考试全年级只有两个满分,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成绩恐怕也是不多见的吧,惹得苑老师亲自到班里来非要亲眼见一见如此通灵的学生哲学与人生读后感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这足足让我美了一个学年。

  但是将哲学与人生放在一起,这是第一次。当决定捧起《哲学与人生》这本书籍时,我就抱定了“啃下去”的决心。人到四十,真是该思考人生的时候了。

  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小心思,我踏上了哲学与人生之旅。走进去,才发觉这是一片绿洲,自然地吸引我前行,一路前行。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心态的成熟,感觉这样的一本书籍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年人的人生必修课。此时的我们,工作、生活都处于一个“瓶颈期”,不谈家庭,不论孩子,我们还有没有自己呢?……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优选【5】份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1

  这本书是我高中时买的,那时没钱买正版书,就到旧书店淘盗版书,正巧,就碰着了这本封面写着《周国*人生哲思录》的书。周国*在我们读高中的时候,以一本《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一举获得我们的亲睐,他睿智、理性、深刻,是我的偶像。可这本书买回来我还来得及看,就高中毕业了,读大学时偶尔翻翻,觉得理论东西太多,淡然无味。直到去年寒假回家又发现了这本一直没读的书,才开始阅读。说来好笑,读这本书时的感受跟读周国*其他作品的感受很不一样,但是因为这是周国*老师的书,是我偶像的书,所以一直就耐着性子读下去,居然也有所得。直到有一天,大概看到一半左右,实在太疑惑了,就翻开前言,想看看这本书到底是个什么目的和思路。结果发现,这本书封面是《周国*人生哲思录》,内容却是《傅佩荣哲学与人生》。周国*还为这本书写了推荐语。我哑然失笑。

  其实单单这个过程,就给我一个启示。正如同低年级的孩子崇拜老师一样,我们崇拜着比我们智慧的人。当孩子从心底里佩服你,崇拜你时,你才有可能将知识灌输于他,将智慧传授于他。所以,当老师,尤其是低年级孩子的老师,首先要让孩子佩服你,崇拜你。就如同周国*之对于我们。

  但是崇拜是容易让人盲目,让人失去自己的思考和判断,一味地接受。一旦这种盲目崇拜某一天被打破,那么后果就是怀疑,加倍的怀疑,直至成为一种反叛式的怀疑。就像孩子正在经历叛逆期。真正的智者不会让他的崇拜者出现叛逆,因为他知道,被人崇拜并不是他想要的,成为思想的引导者,智慧的领路人,才是他想要的。就像傅佩荣老师,在书中多次提醒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要不断地怀疑。他小心翼翼地培育萌发出来的怀疑,直到他的崇拜者能够独立在求知的道路上前行,越走越远。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就扮演着这样的一位“智者”,不断告诉孩子,要有自己的想法,要有疑问,要思考,直到将孩子领到求知的路上。

  接下来就谈谈这本书带给我的东西。

  《哲学与人生》是傅佩荣自己编写的一本哲学教材。因为是教材,所以本书的体例非常清楚,共十四章,概括来说,分别阐释了什么是哲学,哲学指导下的思想方法,人性的真相,西方哲学起源、发展和哲学代表思潮,中国哲学起源、发展和代表思潮,哲学与宗教、艺术、教育、文化之间的碰撞。在每一章里,作者都从各个方面进行介绍、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正如书名那样,这本书紧密结合人生实际,用哲学指导人生,又在人生中不断发展哲学。

  哲学原意为“爱智”,亦即爱好智慧。作者解释道:爱好智慧不等于拥有智慧,而是代表一种追求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特色就是要保持心灵的开放,不停地质疑与询问。我们知道,这是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和思想观念都是日新月异。正是如此,才出现两代人之间的不合,青少年愈演愈烈的叛逆,以及同代人、不同代人之间的不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不落后于时代,多一点理解少一点代沟,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心灵的开放,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我很佩服能够适应电子产品的老人们,佩服一生追求知识的人,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并适应他们新的事物,是他们的智慧,是对生活的积极热情,是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人常常被自己的经验所局限,被一时的欢愉和利益蒙蔽双眼。这就要求用理性的思维去判断分析。作者告诉我们,不停地追问自己:“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我?我该是什么样子?”能够帮助我们反思自我,确定人生路该怎么走。当然,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在不断地体验中印证价值,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以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和准确。

  傅先生首先用三句话来描述何谓哲学:

  (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

  (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

  接着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所谓“培养智慧”是指人们超越感性的限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达到完整和根本的境界;所谓“发现真理”是指人们去掉重重遮蔽,发现客观事物的真相;所谓“印证价值”是指人们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印证真理的价值所在。那么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呢?

  首先,培养思考的*惯。有思考的人是自己生命的主宰。很多人容易受外界情况变化而影响自己心情,天气好就心情好事事都好,天气不好就心情不好事事不好,这就是容易受外界影响。很多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这也是缺乏理性思考的结果。有思考的人则表现出理性和冷静。怎么样才能养成思考*惯呢?作者举了牛顿的例子。苹果如果掉在我们头上,我们只会*以为常,心态不好的骂一句,心态好的吃之大吉;苹果掉在牛顿的头上,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定律。如果把所有事情都视为理所当然,就无法养成思考的*惯。作者告诉我们,如果对任何情况都能够加以考虑,就会发现不是所有事情都如此,也不是事情会一直如此,这样就会在很多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中找到新的可能性。

  掌握整体观点。这就是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更加圆融。年轻人都喜欢有棱有角,不喜欢圆融,我自己也是。有棱有角的个性适合辩论,也适合钻牛角尖;容易彰显与众不同,也容易闭门造车,听不进别人的合理建议。还好的是,圆融和棱角并不完全对立,个性和听从别人建议也并不矛盾。我们要学*的是在二者之间找到*衡。

  确立价值取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世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做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有些人崇拜偶像,一个人崇拜什么样的偶像,是有一定道理的,这反映出他内心的一种需求,反映出他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可惜的是很多人是盲目崇拜。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轻易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一个人什么代价都不愿付出,随便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他的一生想要快乐的活着,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要力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人一生都要努力去追求的。当然,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所有他听到过的德行,那岂不是满街都是圣人了吗?人都会犯错误,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地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即使你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无法把天地下的书读完,人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知识。并且,如果你学到一些知识,却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就算学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学*知识后,就要懂得消化,并融会贯通才是“知”“行”合一。

  写到这里,我想用傅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个小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它可以引人入胜,就象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读一点哲学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大有好处的。

  感谢傅先生在让我领略到哲学风采的同时为我指明了清晰的道路: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将思考变成自己的一种*惯,做事从多方面考虑,运用所学。我想,那样的生活会很有意义的。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2

  在拜读《哲学与人生》之前,我还真没有深究过哲学的深刻意义。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

  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相信看过此书的人肯定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看淡人生许多哲学课。在这里,我们得到的不仅是哲学的全部精华,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本质和名利和挫折。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可以没有丰富的物质享受,可以没有良好的制度,却不能没有正确的理念”。物质的提高和科学的迅速发展是否能证明社会的进步?即使在寝食无忧的生活里,人们是否就能快乐呢?有了一千万想两千万,有了两千万想五千万,人的欲望用无止境,追求不到时就永远在没有边界的痛苦里轮回。而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不堪其忧,也不改其乐”也能更好地证明了即使在物质极为匮乏的社会里,人也是可以快乐的。显然,人是否快乐和物质没有关系。经济和科学属于器物层次,器物不能代表文化。制度也是一样。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活的人就比生活在社会主义下的人快乐,社会主义的人一定比封建社会的人快乐,我看不一定。

  对于作者的某些观点或许我不尽赞同,但由于此书谈论的是人生,对于人生,本就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可提供,正如作者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一个人对于宇宙和人生,一定要存在敬畏的心。因为其中充满了许多奥秘,而这些奥秘永远不能被解释清楚。”既然是奥秘,那最重要的就是思想的互动,更何况傅先生说的许多东西又是那么正确呢?

  书中有一段话我是我最喜欢的,也在此摘录下来,做为对自己的勉励,也作为文章的结尾吧!“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3

  读台湾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此书籍特引人入胜。以往读哲学书籍籍,往往让人生厌,读了一点,常弃之不读了。而此书籍如一个巨大磁场,把我吸引了过去,爱不释手。我想应该是书籍的独特之处吧。它把传授哲学原则、哲学知识放在了一个次要的位置,它的首要目标是点燃读者对智慧的爱,引导读者去思考世界和人生的重要问题。他精道的论述,*易的语言,仿佛让我看到了作者就是一个证人,证明哲学其实不是一个枯燥的东西,而是处处闪烁着智慧和思考的光芒。

  读了此书籍,我感觉人生离不开哲学。人类天性都渴望心灵的自由,能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和压力,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人的喜悦。爱智慧,爱哲学的思考,它由如人生的一盏明灯,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该往哪里走。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浮躁,人们已经很难保持一颗*常心了。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追名逐利,熙来攘往,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我这样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的,是到世上白走了一遭。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显贵,统统都成了行尸走肉。

  哲学让我们去思考这些人生问题,并不是真正能寻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其意义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这让我想起了《红楼梦》第一回里在跛足道人唱完《好了歌》后,甑士隐随即和了一首,其最后两句是这样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都是为他人做嫁妆。”

  说的是我们这些芸芸众生生在滚滚红尘,也就是“他乡”中,“乱哄哄”地追名逐利、金钱美色,而竟忘了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因此,到头来,也只能是“为了他人做嫁衣裳。”既然红尘是“他乡”,那我们的“故乡”在哪里呢?也就是我们到底是从哪里来到这个红尘的呢?“故乡”显然在红尘以外。我们从“故乡”来,借助于父母的结合,给我们肉体凡胎。我们就用这肉体凡胎,到世间来走一遭,来体验人生、体验爱情,也体验痛苦。体验完后,我们还是要回到我们的“故乡”。

  但有很多人在红尘的花花世界中经受不住种.种诱惑和考验,他们沉迷于各种各样的“名利场”、“官场”、“情场”或“赌场”,最后出卖了灵魂,迷失了自我,再也找不到回“故乡”的路,成了“回不去的人”。他们的灵魂也就是随着他们肉体客死在红尘这个“他乡”。

  读此书籍,让我突然明白:学*哲学,学会哲学的思考人生,可以让我们找到人生的“回乡“路。人生不正如求学,要努力修行,最后可以得到解脱。让我们摆脱身体的惰性和软弱,得到心灵的自由。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4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北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北大学哲学系、所教授傅佩荣所著。《哲学与人生》是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

  重读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让我有种回味和共振的感觉,那种经历后的精炼总结让我孜孜不倦,像是看到自己拍摄的一部人生电影,而主角就是我,其中的行为有些是意气风发,有些是冲动不顾后果,我也因此得到了回味的乐趣,书中也有很多我所未经历的一些,但是有了共振和回味,我相信即使面对未来,我也有拨云见日的功力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一些枯燥的为什么,看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会发现,哲学真的距离我们很*很*,而且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美好,像是我恶魔呢闻到了面包的甜香味。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是一部可以研读的好书。

  本书的作者不是以写书为生的专业作家,而是台大的一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所以此书也可看作是一本教材,又由于它的思想性,还可看作是一本励志书。但它与一般教材和励志书又截然不同,因为那些多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然而此书却全是傅先生个人思想的结晶。对于这样一位思想大师的著作,鄙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把我的一点感悟说与大家听。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

  哲学与人生中有句话得好,对我影响很大,从中受益匪浅,例如“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是啊,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东西,封闭自己的心灵呢?这样或许守住了自己的财产,却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与人分享后也许就不同了。

  “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5

  在毛概课上,听了孙老师的教诲,就决心读一点书。以前总是读很多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所以便买来《哲学与人生》,通过读哲,也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领会了很多。

  西方有句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哲学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哲学就好比蜂蜜,可以调味人生。我觉得,人生数十载,若没有哲学,充其量只能是生存。而有了哲学,我们才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诗意的栖居”。傅佩荣老师说:“如果不谈哲学,则人生不限于盲目瞎闯或随俗沉浮者不多啊!”确实,哲学使我们活的有意义,活的有方向。

  哲学教给我的那些事

  傅佩荣老师说“哲学是必需的”。我们人类天性之中都有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

  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需要我们超越感性限制,发现真理,并积极印证,而这些的首要基础就是培养思考*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明白了培养思考*惯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思考的*惯是绝对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个性。遇到事情都喜欢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而且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我以前就是一个极不爱思考的人,懒惰喜欢依赖别人。从小就按部就班地十分自然的接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知道高一的时候,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如此努力第学*,我才醒悟我学*只是因为我*惯地认为努力学*考上好大学就是我应该走的路,但是从来没思考我能用学到的去做什么。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发生了事情总是潜意识里看被别人的反应,读书时也总是立刻信以为真。而现在我明白没有思考的人生是空洞而盲目的。只有学会思考,遇事冷静下来想清楚并在无疑处有疑才能有所发现和收获。

  只是会思考也是不够的,人生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去印证的。正如傅佩荣老师所言,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哲学名言与人生哲理 40句菁华

1、愈是在乎旳关系愈是相处不容易。

2、不要因为一件错的事否定一个人的全部,甚至离开他。

3、假如有一天你想哭,打个电话给我,即便我无法逗你笑,却能陪你一起哭。

4、请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接受、喜欢自己的样子,只有这样你才能快乐起来。

5、如果时光可以倒流,我希望认识你在小时候。那样我可以照顾你一辈子。

6、你的时间有限,不要浪费于重复别人的生活。不要让别人的观点淹没了你内心的声音。

7、若总被忽视,又何必作贱了自己;若不被珍惜,又何必苦苦去维系。

8、我们也只有将寂寞坐断,才可以重拾喧闹,把苦涩尝遍,就是会自然回甘。

9、走过才知道,有些事简单点,现实点,你才能轻松点,走远点。

10、越长大越觉得,不求大富大贵,只希望父母身体健康,自己工作顺心,就很不错了。

11、愿你的下一场爱情,是棋逢对手,是势均力敌,是长久永固,是白首不相离。

12、想太多会毁了你,多看书,多走路。把时间用在丰富自己的见识上,才是正事。

13、没必要太高兴,也没必要太伤心,只要诚实的,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就好。

14、越来越觉得,有一些人事物,朦着看就行了,因为当你看实了,就蒙了。

15、人生无法做到完美,凡事尽心尽力就好,剩下的交给命运安排。

16、聪明的人懂得说,智慧的人懂得听,高明的人懂得问。

17、理直气壮,永远不怕真理,勇敢地拥护真理,把真理告诉别人,为真理而战斗。——*

18、任何一个可信的道理都是真理的一种形象。——布莱克

19、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

20、凡是想获得优异成果的人,都应该异常谨慎地珍惜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克鲁普斯卡娅

21、如果你浪费了自己的年龄,那是挺可悲的。因为你的青春只能持续一点儿时间——很短的一点儿时间。——王尔德

22、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23、努力学*,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王光美

24、当你的希望一个个落空,你也要坚定,要沉着!——朗费罗

25、一个人如果再也无法光荣地活下去,就该光荣地死去。——尼采

26、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

27、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叔本华

28、挫折经历的太少,所以总是把一些琐碎的小事看得很重。——佚名

29、不应该迫求一切种类的快乐,应该只追求高尚的快乐。——德谟克利特

30、生气的时候,开口前先数到十,如果非常愤怒,先数到一百。——杰弗逊

31、你在两个仇人之间说话要有分寸,以免他们和好后你将无地自容。——萨迪

32、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奥斯特洛夫斯基

33、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胡塞尔

34、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

35、进则安居以行其志,退则安居以修其所未能,则进亦有为,退亦有为也。——张养浩

36、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够成功立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而致默默无闻。——莫泊桑

37、不要同一头猪摔跤,因为这样你会把全身弄脏,而对方却乐此不疲。——查理·芒格

38、我们花时间来寻求安宁,但是当我们获得它时,我们就会恨它。——约翰·史坦贝克

39、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于正确。——卡尔·波普尔

40、生活中,谅解可以产生奇迹,谅解可以挽回感情上的损失,谅解犹如一个火把,能照亮由焦燥怨恨和复仇心理铺就的道路。——纳素夫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5)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因为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比较慢热,和同学在一起要需要一段时间才可以熟悉起来,而且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也比较不会说话,所以,我最开始看到有人际沟通分析学这门课时,就很想选,希望它可以帮助我在人际方面有所改善。

  现在我上这门课已经快十周了,而且每次上完课,我都很有收获。以前我是一个遇到事情不够冷静的人,话总是会不加考虑就说出来,有时会有点不顾他人感受,从而让别人感到了不舒服,这给我自己造成了很多麻烦。而且我*时喜欢依赖别人,不能自己拿主意。上完人际沟通分析学后,我才知道,原来这是人的自我状态,而我是一个儿童自我状态很强的一个人,要改善就要增强自己的**自我状态,遇事要多加考虑,冷静处理。不要总是像儿童一样从别人那里寻求帮助,要学会先自己想办法解决。现在有时我也会表现出父母自我状态了,比如上次室友跟同学发生了矛盾,我安慰劝解她并且帮她想办法来解决问题。以后我不能老表现出儿童自我状态的依赖了,而是要用**自我状态来处理遇到的问题和父母自我状态来帮助指导别人。对我还很有启发的就是安抚,我对这方面很感兴趣我自己也在课下去了解了一下安抚方面的知识。原来安抚还有负面安抚这让我想起有次同学穿了一件裙子去上课,结果另外一位同学跑来说:“你衣服挺好看的,我在杂志上见过,你这是仿货吧?”这无疑是一次负面的安抚,是安抚的仿冒品,让人很不舒服。还有一些人他们*惯给人安抚,比如,他们总是会动不动就说:“看到你太高兴了”,“我太欣赏你了”……

  虽然这看似是正面的安抚,但是很不真诚,这同样会让被安抚者感觉不到快乐。而且我了解到每个人在接受安抚方面都有自己的喜好,我们也会希望能得到一些我们不经常得到的安抚,比如他人能在我自己不擅长但用心学*的领域夸奖我一下,给我正面的安抚让我有动力去继续学*研究。

  人际沟通分析学我最初没有选错它,它的确如我开始所期盼的一样,让我在人际交往方面有很大的收获。它让我了解到了自身的状态,和怎样去更好地和人沟通,它教会了我一种“你好,我也好”的生活定位,让我能在今后与人更好相处。

  有幸参加了我院护理部举办的《xx市卫生系统医院护士礼仪培训》讲座,聆听了三位专家学*文明礼仪的感想,感受颇深。现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护理礼仪是一种职业礼仪,是医院护士在职业活动中所遵循的行为标准,是医院护士素质、修养、行为、气质的综合反映。它包括医院护士仪表,使用语言的艺术,人际沟通与沟通技巧及医院护士行为规范。护理工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护理专家王秀英说过:护理工作可以发扬女性所在的力和美。这里所说的力是女性的性别魅力和优势;美的含意包含着医院护士的礼仪。护理工作这种艺术美,是通过医院护士的言行,举止,仪容仪表来体现的。良好的礼仪可以体现出医院护士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及知识涵养,是个人自尊自爱的表现。医院护士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礼仪也反映出自己敬岗、爱岗、对岗位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事业心。礼仪服务还可以带给对方一个整洁、舒适的居住环境,同时创造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从一定意义上说,护理人员的形象提高了,同时也塑造了整体单位的良好形象。

  通过护理礼仪的教育,让大家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每个人的文明程度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形象,同时也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精神面貌乃至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

  护理礼仪绝对不是单纯地仅表现在医院护士的外表,更不是局限于面部的修饰和站、立、行、走等方面,护理礼仪的本质是做人的问题。护理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心理状态更为敏感与脆弱,对于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问题,都可能引起他们不同的情绪反应。医院护士在护患交往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应主动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将有利于服务对象的良好的心态,融入到对他们的同情、理解和关心体贴的情感之中。医院护士语言的使用只有做到思想性与情感性的完美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最为有效的沟通作用。而非语言性行为包括对自身外部仪表、仪容的修饰,以及姿势动作等行为。在护理活动中,正确地运用非语言性行为,能发挥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功效。患者入院时投以微笑,并亲切地做自我介绍、环境介绍,消除患者因陌生而产生的不安情绪;及时询问病情、耐心地回答问题、细致地讲解作息制度及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尽早完成角色转换;一句温暖的话语,一种文雅、健康的姿态,一个自然、亲切的表情,都可以促使患者把心里话讲出来,便于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存在和潜在的心理问题,使患者在与医院护士的沟通中得到安慰、理解、帮助和鼓励,有效地排除患者的紧张、焦虑心情,为早日康复而积极地配合各项治疗与护理。避免了长期以来,护患关系一直停留在单纯的打针、发药、机械地执行医嘱,完成一些技术操作和简单的生活护理上,护患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和交流。

  医院护士仪表和风度是医院护士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是自我感情的表露,也是与病人传递交流信息的方式,是人类交往中的第一语言,优美的体态语言,是职业美与艺术美的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良好的护理礼仪可以无声地营造着完美的医疗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而良好的护理礼仪不但能使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充满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而且其优美的仪表、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可以创造一个友善、亲切、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能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衡和稳定,同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将起到非医药所能及的效果。

  护理礼仪是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良好的护理礼仪所表达的是尊重,无论是对患者、对家属、还是对医生,热情大方、仪容整洁、语言亲切、举止优雅,都能使人产生亲切感、温暖感、信任感。良好的医院护士礼仪能潜移默化地净化人的心灵,并可以通过劝阻、教育等形式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惯。同时礼仪讲究和谐,重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当一个人重视了自身的美化,人际关系将会更加和睦,护理纠纷将会逐步减少,生活也将变得更加温馨。人人讲礼仪,社会将充满和谐和温馨。

  首先感谢主任在百忙之中为我们培训护士礼仪,正是因为您,才有了全国的白衣天使们都争相学*的榜样,您对我们孜孜不倦的教诲,我们从心底里佩服您!感激您!

  常言道: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护士礼仪》犹如一盏明灯指引着白衣天使一路前行,她的每一条基本原则都包含着做人的标准;她的五大作用是医务人员宣传职业形象并赢得社会认可的法宝。似乎每一个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着装要求,而《护士礼仪》从头到脚对护士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神圣而美丽的南丁格尔帽、洁白无暇的护士裙、优雅的淡妆,呈现在患者眼前的是一个干净、整洁、卫生、简约、端庄大方的白衣天使!端庄的坐姿、优美的站姿、轻盈的步态告诉了我们在工作中该如何坐、立、行、走。

  一个会心的微笑常常会胜过千言万语,使人心情愉悦,暂时忘记烦恼,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患有不同疾病甚至在疾病中痛苦挣扎的人,微笑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就像一把万能的钥匙,开启护患之间那熟悉又陌生的大门,以真诚微笑的服务取信于病人,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从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我们每天早上跟随护士长交接班的时候都会看到她亲切微笑的问侯病人:您昨晚睡得好吗?早餐吃了吗?如果您有什么要求,请随时告诉我们,只要是我们能力范围内的,我们一定会尽全力满足您!一句简单的问候,在我们看来其实微不足道,而在病人的心里就像一股暖流,温暖着他们那被病痛折磨而脆弱的心。

  语言沟通是架起人与人心灵间的桥梁,问候时应礼貌,*有句俗话叫礼多人不怪,您好、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应常挂嘴边。病人沮丧、失去信心时应安慰、鼓励病人,切勿言辞犀利,指责、讥讽病人;对不配合的病人,我们应采取劝说、指令性的'语言,如病人随便调快输液速度对于病人的隐私我们应采取保密的态度;对于影响病人治疗的检查结果,我们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委婉的告知患者的家属,切忌不可在病人背后议论病人的病情,以免不恰当的语言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非语言沟通在处理护患关系时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第一印象,因为第一印象最能深入人心。如果在交往中,我们给病人的第一印象是良好的,肯定会有利于以后的交流;反之则不然。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眼神的交流,病人的喜怒哀乐也会溢于眼表,这时护士应给予关心和理解。护士镇定的目光,可以使恐慌的患者有安全感;热情的目光可以使孤独的患者得到温暖;鼓励的目光可以增强沮丧患者的自信;专注的目光可以给自卑的患者带去尊重。目光的交流可以帮助护士判断病人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无论是第一印象,或是眼神的交流,或是一个简单的手势,在与病人的交往中,我们都应谨言慎行,将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展现在病人面前。

  我们在观看《xx护理服务规范》光盘时,想想自己*时是这样做的吗?别人能做到的相信自已也能做到!

  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加倍地努力,对病人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埋怨;,多一张笑脸,少一张冷漠;多一分关怀,少一分疏远。秉承冬梅护理,人文关爱的服务理念,遵照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护理服务,认真落实冬梅护理、双八、双五、六个一的服务规范,将健康快乐带给每一位患者!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6)

——哲学与人生的作文优选【10】份

  每每跟爸爸下象棋,通常只有一个结果:输!今天我就好好地研究了一下,象棋有什么可研究的呢?你可别说,象棋的名堂可真不小!

  兵

  先从最不起眼的小角色“兵”说起吧!首先,兵的位置在己方阵地的第一排,一共有五个,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数量仿佛在刚开局就注定它只是一个炮灰,有人实在没有好棋才会去吃个兵。可事实并非如此,兵身后全是车,相,马这种重要的棋子,就算全盘棋的主宰“将”或“帅”,如果没有他们,第一手棋就可分出胜负!还有兵的走法:不得后退,在自己的阵地上还不可左右移动!也就是说在己方地盘上面,“兵”只能勇往直前、背水一战。不管“兵”愿不愿意,它这样牺牲自己保存主力,勇往直前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的!

  炮

  接下来说的并非是能力最强的,也并非是影响力最大的,它甚至要和别人一起时才能发挥出能力,它就是“炮”。“炮”每每使用时前面都得有一个帮手才能使用,常常让人觉得很窝囊,好好的一个棋还非要找个“掩体”,永远都躲在别人后面!其实这是一种协同作战的战略,“炮”并不妨碍前面那颗棋子的使用,还能发挥出比普通棋子强2~3倍的能力。不管“炮”是不是胆小,懦弱,它这种团结协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

  象棋里还有许多棋子:主宰全局的“将”和“帅”,贴身的侍卫“士”,号称第一的“车”……其实他们都不分强弱,关键是你如何运筹帷幄,用得好时,小兵都能吃帅,劣势都能变成优势,取得全局的胜利!

  象棋中包含如此多的奥妙,蕴含着这么多的哲学道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去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生寻为佳,一世寻为美。

  众览古今,寻佳人,寻知音……博览中外,寻世外桃源,寻知识巅峰……

  杨贵妃欲寻一双深邃但不失君王之气的眼眸,邂逅了李隆基;杜子美为寻救国之道,苦苦冥思,落得“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的境界;哈姆雷特为寻父之迹,完成了复仇之计,了了心中的夙愿……

  一生,寻觅。

  伫足在雨后阳光下的田园小道,混杂着泥土味儿的青草味儿一直在鼻尖徘徊。而我,蹙眉低颔,思。内心如枷锁般缠绕,失利的消息还在脑海中荡漾,改如何抉择?

  撇开束缚,奔往野外。这里阳光灿烂,红装素裹,万籁俱寂,空气中还荡着远处布谷“咕咕”的歌声……于此,只为寻得一丝宁静,让疲惫的心灵得以慰藉。

  俯下身,蹲于草间,寻叶——四叶草。

  这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草,却匿于草间,隐于叶丛下。这叶以此为稀。

  曾好奇心满溢。为寻它,蹲于草间,苦苦寻求,落得三日不得行走。

  环抱双膝,细细找寻,却未得。偶间,拨开叶片,望见——

  四叶草。这是一棵小小的草,四片小叶子夹杂在绿叶丛中,显得如此微渺。却也孤傲伫于土上,为争得一缕阳光,呼吸一丝新鲜。

  阳光倾泻在叶片上,用手抚摸,似乎感觉到它的一丝棱角。也许,是这渺小之物挽之之久吧。这渺小的事物不断向上,用尽全力,为寻——一丝阳光雨露。

  沿着头顶的大榕树须根划下一滴露珠,轻敲在叶上,叶片倾,即落入土中,为己添一丝滋润。

  啊!它竟是如此伟大。苦苦等待,最终却未得到这一丝温暖与滋润,他等待着某一天的阳光得到温暖;他等待着某一天的雨露得到滋润。深深被这个小东西所折服。

  紧蹙的眉头,投足间化为一脸微笑。此时觉得特别轻松。俯下身,轻轻地对它说:“谢谢你,我知道该怎么做了。”于是慢慢地拨回……走了……

  窗前,透过大榕树射入的阳光特别温暖。我不再忧伤徘徊,捧起书,继续寻找人生的焦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子对人生的寻求。我,为要寻觅人生,与之共勉……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

  “我把一切抛开,只求一颗不受纷扰的心”----题记

  苍鹰的人生是搏击天空,小草的人生是默默奉献,花朵的人生是绽放娇艳,然而我追求的人生呢?勃兰克斯将人生诠释为攀登高塔——一座有陷阱、有危险,中空的高楼。在这里,有像“学而时*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自愠,不亦乐乎?”的楼梯;有像“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的阶梯;有像“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的楼阁;有像“式商容之闾,*不暇暖的小亭;亦有像”清识难尚”、“至德可师”的台阶。

  然而,我喜欢的是在“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识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庭院中,坐在“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编织的藤椅上,品着“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酿成的酒,望着由“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汇集而成的小溪,完成“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意境的画作。

  喜欢,很喜欢。喜欢婴儿的眼睛那样清澈的人生;喜欢在午日躺在藤椅上品味咖啡醇厚的人生;喜欢在月光的沐浴下玩耍的人生。

  向往,很向往。向往与亲人在森林中聆听溪水这首柔情的歌,瀑布这首壮美的诗,也同时聆听着大地的欢笑的人生;向往与陌生人不是擦肩而过,面无表情,而是微笑面对每一个人的人生。

  苍鹰的人生是搏击天空,小草的人生是默默奉献,花朵的人生是绽放娇艳,我的人生是追求自由。

  人生感悟有的人说:人生就是一台戏,每个人在台上都是主角。这句话不假。

  但我对人生的理解可不是这样,我眼中的人生就是一场游戏,你玩它的态度决定你的命运,每个人生下来,智商品德都是一样的,随后我们被上帝要求玩个游戏。所以,我们就开始了人生,从呱呱坠地到年少的无知,再到青年的轻狂,然后我们步入成年人的行列,最后的一种就是老者的淡定,随后就是死亡的来临,也就是这个游戏的结束,其中我们经历的风风雨雨都是构成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应该从容面对。

  有的人对人生很专注,便很努力奋斗,最后面对死神的来临,他会从容的说:人生无悔了!有的人对此不在意,年轻时得过且过的活着,老年了后悔,可惜为时已晚,时光不在回来,只能遗憾地面对死神的惩罚。

  在说说人生的意义:社会上的人有一部分为了自己的名利,虚荣心,而去勾心斗角地争夺,他们想过没有,他们死后不是照样进棺材,而带不走任何东西,那为什么要争呢?我们不如去追求精神的财富,让自己的灵魂得到生华,你会觉得会很有意义,其实有些人怪上帝没有给他一个美丽的脸庞,和完美的身材,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上帝给了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便能看到了美好的景色,上帝给我们耳朵,我们便可以聆听世界美妙的声音,这不是人生之乐吗?

  耐力,往往可以决定一个人最终的成败。拥有耐力的学子,可以在十年寒窗苦读脱颖而出;拥有耐力的马拉松长跑运动员,可以在众多参赛者中夺得冠军的殊荣。站桩,便是一个人耐力的考验。

  音乐中,一个男声缓慢地指引着我:“双手交叉重叠,左手覆于右手之上,紧贴下丹田之处……双脚**,屈膝,微微下蹲,静立不动……闭上眼睛,清除杂念,放松每一个关节……最后一分钟,摒弃心中的浮躁感……嘴角上扬……缓缓站直……”聆听着低低的引导,我体验了十分钟的站桩。

  一开始,我只是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已的姿势,低垂着头,感受着站桩带给我的感觉。不过一会儿,酸涩疲劳感便冲击着我的神经。再到后来,身体每一个关节,每一条肌肉,每一个细胞都在疯狂地叫嚣着停止,伴随着每一滴汗的坠落,我清楚地感受到身体不由自主的颤抖,似乎整个世界都抖动起来。我从来不曾如此渴望站直的感觉,好像这个简单的动作也成了奢求。十多分钟,仿佛一个世纪般漫长。

  终于听到了那如同天籁一般的“站起身来”,就像死囚获得了新生,双腿略微发软,几步后便只余酸涩与疲劳。身体一瞬间获得解脱,擦掉汗水,眼前豁然开朗。心扉似乎刹那间打开,窗外的光照耀着我的心房,再无一丝黑暗。烦燥无影无踪,杂念不再充斥。我感受到心*气和,呼吸*缓,身心似乎被洗涤,一尘不染。

  站桩,是一项哲学。摒弃一切杂念,以*和的心态面对一切,不骄不躁,做好自已的事情,赞美我目之所及的一切,与自然融为一体,返璞归真,不掺一丝杂念,再无一毫污浊。

  这学期最让大家记忆犹新的必定是一个个快乐活动日。在快乐活动日中五4班的同学参加了学校各项活动,还在自己班级开展了许多特色活动。如:法制讲座、中秋主题会、读书交流会、面具艺术畅谈等。临*期末单老师又让我们再次谈谈“什么是快乐?”五(4)中队教室里同学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有的同学认为,快乐就是痛痛快快的玩,在快乐活动日中参加各种活动,特别是体育节的活动。有同学认为快乐是每天都有好心情,快乐活动日作业量少了,自己的空间多了。同学们对快乐的解释五花八门。

  单老师说:“快乐是我们用行动换来的……,快乐是靠努力换得的……,快乐是你愿意把快乐送给别人,而自己得到的……”

  在老师的启发下,同学们的思路开阔了。有同学说:我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自己也觉得很快乐!还有同学说,我过生日时,全班同学给我唱生日歌时比在家里听到生日歌更快乐!“老师,你对我们微笑时,我觉得很快乐,你要多笑笑,当然我们要表现更好,这样就能换到你更多微笑,我们就更快乐了!”一个男孩子说。话音刚落单老师笑了,同学们也笑了!

  快乐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哲学。同学们似乎明白了,快乐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很*,快乐需要我们细细品味,点滴快乐汇聚在一起后,每一天都将是“快乐活动日”。

  人的一生总不乏等待,或多或少,总有一些人或事会牵绊住你前行的脚步。于是被动地承受,开始或短或长的等待。

  我一向不爱等待,讨厌漫长等待时的无望。每每等待他人的时间一长,烦躁之感便会涌上心头。于是时间被白白浪费的罪恶感与无发泄对象的矛盾感,让我心情由晴转阴,渐渐厌恶起等待。

  可是当我们埋怨起等待他人时的种种,总会忘记自己也曾被他们等待过。地球不会围绕某一个人转,你身边的人不会完全契合你的脚步。只有互相包容,互相磨合,大家才能一起并肩走的更远。我们不能否认等待的乏味与枯燥,可有时我们必须等待。等待一个良好的时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排长长的队买自己想吃的食物。这些总是以时间为高昂的成本,收获自己想要的,这样看来,等待并非毫无意义。

  等待是对耐心的考验。心若止水,便是赢者;心浮气躁,便是loser。即便等待时无事可做,你可以用这段时间来思考与冥想,或许时间转瞬即逝。“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等待时的*静,有时是智慧在酝酿。为了逃脱等待的乏味,人们总会放空自己,由某种感觉(如视觉,听觉)刺激大脑,使自己暂时逃出大千世界,逃进自己的内心世界小憩一阵。

  等待的哲学,无需深究。在一呼一吸间,我想你会明白

  赵高,对,就是那个千夫所指,遗臭万年的宦官。他可是历史的红人啊!***向前,滚滚红尘不曾将他湮没,形象反而越发鲜明起来。

  大凡世人均对他的“指鹿为马”津津乐道。要知道,想要别人时常把你挂在嘴边不容易啊!

  黑格尔有句话颇有意思,“人生来即具有死亡的种子”。由此看来,赵高岂不是太聪明。被宫刑怎样?被处死又怎样!至少他红了!

  说赵高,不得不谈“指鹿为马”。说起这“鹿”,这“马”不就是人类自说自话强加给动物的名称嘛。说不定,“鹿”、“马”还有个诗情画意的名字呢。又或许,这鹿本来就叫“马”,这马本来就叫“鹿”。那赵高又何错之有呢?

  这样矛盾又辨证统一的观点,赵高鼓捣出来了。突然,犹如醍醐灌顶,原来赵高是个哲学家啊!落得个遗臭万年,怪就怪他当初出此言的动机不单纯。如果,只是一时兴起,给秦二世和众愚臣上一堂关于“矛盾辩证法”的哲学课。也许现在就会出现在政治课本上,衣着光鲜。而不是历史书上的某个角落。这个落差还是有的。要知道,政治从来就是一种妥协的艺术。历史是为政治而服务的。对赵高来说,也许,当一个哲学家远比当一个政客容易。权术太甚,把自己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中。

  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家赵高只是“秀”一把而已,红了,紫了,目的也就达到了。何奈,几千年后的今天,人们忙着选秀。他在几千年前早红了。

  也许,赵高是真聪明。在当“哲学家”和“政客”之间他也有想过,忖度过。哲学家有什么好。那批人身前穷困潦倒,死后却有一大批人靠他过活。遗臭万年如何?流芳百世又如何?重要的是你记住了他,不是吗?这夜无不体现了他的哲学家身份,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啊!

  谁能不感叹:赵高,是个哲学家啊!

  我的朋友张小三,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按说他很聪明,可他有时候,唉!

  有一次,我和小三在操场上打排球,他一不小心将排球打到窗户上。只听“啪啦”-声响,窗户上的玻璃被打碎了两块。我吓了一跳,连忙拉着小三说:“没人发现,赶紧走!”他却傻愣愣地说:“还是向校长承认错误吧!”结果,他不但挨了顿批评,还按规定罚了两元钱。事后,我说他傻,他却说:“傻瓜勇气大!”你说他傻不傻?(运用反问句,点明题旨。)

  还有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发现没擦黑板,于是板着面孔说:“今天谁值日?”间了几遍都没人答话,老师的脸色更难看了,课堂上的气氛也紧张起来。这时,只见张小三站起身,跑上讲台,默默地擦起黑板来。他不是前两天刚做过值日生吗?再说他又不是班干部,在这种场合下,他上去不是自讨苦吃吗?

  瞪着眼把他训了一顿。课后,我急忙叫过张小三说:“你怎么那样傻,关你什么事?”他却说:“傻了我一人,赢得好光阴。”我一想,确实啊,要是大家都僵持着,这课就不用上了。看来,张小三“傻”得有理啊!

  *时,他更是常干一些冒“傻”气的事儿。就说买饭吧!不论在什么时候,也不管那个队排多长,他总是傻乎乎地往后面站,从未插过队。有的同学要他脑子放灵活点,他只是笑笑。说多了,他就说:“我相信,傻人有傻福!”

  唉,真是个傻子,做了这么多傻事,还乐此不疲!不过,谁说他的“傻子哲学”没有道理呢!我有时想,张小三不是傻子,倒像是一位生活的“智者”,他做的那些事看起来“傻”,实际上是最明智最正确的,相反,真正傻的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满腹精明的人吧!

  夏日的夜晚,吹来阵阵微风。院子里,梧桐树下,父亲正在乘凉。女儿坐在梧桐树下编花环,儿子靠着梧桐树,望着那一弯新月在云层中穿梭。一家人就这样静静地坐着,静静地……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树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看着被剥落的老树皮静静地躺在土上,情不自禁地说:“这真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别样演绎啊!”她小心地抚摸着带有些青绿的新树皮,又惋惜地看了一下老树皮,赞叹道:“这不正是母亲的精神吗?孩子还小,就用自己的身躯保护着孩子,让它养精蓄锐,茁壮成长。等到孩子长大了以后,就放手让它去拼搏,而自己,刚愿意默默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吗?”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7)

——哲学与人生感悟作文合集五篇

  你的身影如鸿雁,如清风,如波浪一下一下冲刷着我的心灵。虽然我们只是生命中的过客,却让我感到——有你真好。

  “怎么还是不行!”在无数次尝试失败后,我颓唐地扔下笔。是了,几何——这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图形,再搭上些许的条件:就成天书了!我烦躁地挠了挠头。

  太阳将要落下西山,明明已经是初秋,阳光的威力却丝毫不减,把傍晚的气氛染成了闷热。知了趴在树上“嗞啦嗞啦”发出聒噪的叫声。眼前被排得密密麻麻的草稿本似乎也随着噪音舞动起来,齐齐讥讽着我。

  我皱起眉,看向窗外。突然,一个身影闯入了我的视线。在这样一个连树叶都懒得作响的看似静谧的世界,这个身影显得那样突兀。是的,那是你,你是一位老者,衣着简朴,甚至的褴褛的,然而梳理的银白头发却很是整洁,面容清净,似乎连衣服都显得格外美了。你拖着一个巨大乌黑的袋子在身后,步履蹒跚地走到垃圾箱边,伸出手在里面挑挑拣拣。

  那是怎样的一双手啊!常年在外劳作使得这双手关节粗大,手指变形。它被太阳晒出黝黑的颜色,干枯、龟裂,如同生存亿万年的古树干。这双手布满的`青筋就象恶狼的双眸而狰狞恐怖;却在有力的一抓一握中成就了苍劲有力的鹰爪的坚强。

  我于心不忍,这该是经历多少痛苦成就出的结果。此时你却抬起了头,面朝着远方眺望,却是微笑着!你因何而笑?是曾经历过的风雨,亦或是笑着明日的希望!

  我被深深震撼了。随着你缓慢坚定的步伐,我似乎看到了一条你用自己的坚韧执着踏出的一条路,那里没有彷徨、没有放弃、没有绝望,只有不断地向前,向前,向前!

  你让我感悟到了:生活是一列进入山洞的火车,不要徒劳地回过头去寻找出去的道路;出口是在前方,而列车是要前进。我想列车上丢下的该是放弃,装载的是坚持与执着。学*道路上亦是如此。

  我低下头,开始又一次论证。这点困难算什么?只要不放弃,必定能成功。

  我想起了你,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虽然我们只是生命中的过客,但你沧桑灿烂的笑容所展现的坚强让我感到——有你,真好!

  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和加强仁义道德修养为旨归。纷繁世间,酒色财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干扰。孟子认为,人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君子“以德服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孟子反对的是大家都将“仁义”抛诸脑后而把眼睛紧盯在“利”上,反对“见利忘义”和“后义而先利”。他认为,如果人人都“怀利以相接”,“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那就会导致人们不顾廉耻、互相倾轧,天下大乱。因此他提倡君子应该做到“仁民而爱物”,在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要舍利取义、“舍生取义”。

  与老子的清净无为不同,孟子奉行积极入世的人生观,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轩昂霸气,这比孔子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无可奈何更为坚毅和充满斗争意志。他相信即使暂时遇到挫折和困难,那不过是一些必经的考验,人要想成功,必须经风雨、见世面。孟子认为人只有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在面对困境时,“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自任以天下之重”,以实现人生价值。

  孟子还提出了理想的人生典范——大丈夫人格。在孟子看来,保持自我和完善人格才是理想的人格即所谓大丈夫:“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只有人格独立自主才能“无为其所不为”,才能“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仁人无敌于天下”,有了这样的修养和“浩然之气”,就能够无所畏惧。

  昨天家里人大聚会,吃完晚餐后,弟弟妹妹又提议去KTV。我*素最不喜的就是喧嚣和热闹的地方。但昨天因为都是自己家里人,不愿扫大家的兴,所以便只好带着孩子一起去嗨。

  找了一个KTV,一进包房,儿子便和小姨家的弟弟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搜歌点歌,然后,整个晚上都几乎成了儿子的专场演唱会,他霸着麦克一首接一首的唱,从花儿乐队到小虎队,从周杰伦到成龙,从张杰到庞龙,从激烈狂飙的.游戏主题曲《逆战》到筷子兄弟深情款款的《父亲》,再到热辣火爆的《江南style》。尤其是唱《江南style》的时候,他情绪高涨,边唱边跳,虽五音不全,却跳得有模有样……一家人一时间全都看傻了眼,而我更是惊诧万分。

  我和老公都不会唱歌,也都不喜欢喧嚣,所以从来也没带儿子去过这样的地方。而j就在昨晚那一刻,我俩对望着都无语了,谁都不知道,儿子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唱歌、并学会了那么多的歌曲的。记得一年前,哦,也许是半年前吧,儿子还只是喜欢玩儿一些很幼稚的游戏,怎么、怎么突然的就感觉他不再是孩子了呢?!

  我心里微微地自责着,并深深的有了一丝愧疚。

  儿子上了初中之后成绩一直都很不理想,加之他学*又不肯用功,我和他爸爸自然就成了经常被老师请来请去的对象,为此,我万分的窝火。这一个学期以来,我常常被他弄得焦头烂额,最大的苦恼就是恨不能替他去上学。于是,我不停的忙着给他报补*班,为了他的成绩,我和他沟通的少了,逼迫的时候多了,再面对他的时候,我的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了,而正处于青春期的儿子却越来越叛逆。……

  以前,儿子的点滴变化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可现在,我被那些成绩蒙蔽了眼睛,儿子任何方面的变化我都看不到了,任何的优点也都被我忽略掉了……

  人们常说,孩子是一块璞玉。我们都希望自己手里的这块璞玉能被雕刻成龙或凤这样的精品,但却忘记了,所谓精品——————其实就是什么料就把他雕刻成什么器物。

  我相信了,经过岁月的洗礼,时间会用他那双神奇的双手,把每一块璞玉雕刻成独一无二的他自己的。

  那么儿子,新的一年,老妈祝你愉快、愉快、愉快吧!

  十七八岁的我们是早晨初绽的阳光,透过离荡的白云,照耀正在苏醒的大地。年轻的我们是希望,是力量,朝气蓬勃,奋发向上。年少的我们正步入青年,多了一份成熟,多了一份感悟......

  我是一只孤独的小船,渴望那温暖的港湾,不管天涯海角多么遥远,我也会驶来轻轻的靠岸,诉说风浪中的思念。

  家是我们永远的港湾,不变的岸。游子在外漂泊多年,每遇到坎坷,首先想到的就是远方天空的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那里仿佛蕴藏着一股神奇的力量,只有它才能抚*心灵的伤口,挥去心中的阴影,照亮黑暗的角落,在那里我们可以尽情释放自己,诉说往事的辛酸与甜蜜,放下心中的重担。

  家,温暖的港湾,不变的岸。

  三毛说:“父母是守望的天使,一直用他们的翅膀护卫着自己的孩子,直到翅膀僵硬也不肯放下。”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每个做父母的都心甘情愿为子女默默的付出,燃烧自己的青春。这便是爱的力量,青丝变银发,多少个日夜的守护。他们从未想过付出了所有,在将来会不会得到回报,他们只要儿女们过得幸福,这便是最好的安慰。儿女长大了,有了事业,爱情,家庭,他们告别了父母,去寻找自己的天空。正像鸟儿告别母亲,去拥抱天空,小帆告别大海,去迎接挑战,树叶告别大树,去孕育希望。事业可以再打拼,亲情一去不再来。做儿女的有空时,千万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你那年迈的父亲,他们无时无刻不在等待着你们的归来,站在门前大树下向远方翘首眺望。时间不待人,青春易逝去,不要让自己遗憾,留下终生的`悔恨。

  父母,守望的天使,给我们伟大的爱。

  蝴蝶说:“作为用的我,有三年的生命,而破永成蝶后的我只有三天的生命,我选择了蝶变,让蓝天白云见证我的美丽,悠闲的飞舞在花间,至死也保持着冷艳的美丽。”

  其实,生命价值的大小不在于它多长久,只要能够活出自己的价值,让生命绽放光彩,即使很短暂,也一样会像彩虹那样值得留恋。

  生命如花,当它还在的时候,就让它绽放美丽,就像花儿一样,既然我在这里就让我的方向留在这里,生命如花,就让我们不断努力,让生命绽放美丽。

  生命就是拼搏,就要前进,即使短暂,也要留下瞬间的美丽。

  人人都羡慕著名舞蹈家杨丽萍曼妙的舞姿和她在舞台上享受万众瞩目的快乐。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在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属于自己的大舞台,人人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示着自我才华,演绎着人生百态……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是一句央视经典广告词。这句话的内涵正诠释了我对人生舞台的理解,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辉煌!

  医生的舞台是他工作的手术台。在那里,他是主演,救死扶伤,是他演出的主要内容。他争分夺秒地抢救一个个危重病人,以崇尚的医德,演绎了一场美轮美奂的精彩节目。当一个个被病魔缠身的人康复出院,当一个个危在旦夕的生命再一次起死回生,这就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成就,象征着在他们的舞台上,演出获得了成功。

  教师的舞台是一个不过几*米的讲台,但就是这个不过几*米的讲台,让他们为此付出了毕生心血,完成着教育人类的这项灵魂工程。有人把老师比做园丁,辛勤培育着祖国的花朵;有人把老师比做蜡烛,无私奉献自己的一切,直到化为灰烬;有人把老师比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认为,老师是在一个硕大的舞台上,扮演着一个至高无上的角色,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辉煌成就。

  最*凡的要数我们那可爱的城市美容师工作的舞台——马路。他们在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挥洒了无尽的汗水,换来的是我们干净美丽的城市。我认为他们那*凡的'工作服是最美丽的演出服。

  无论我们从事着什么工作,都站在人生这个小小的舞台上。而你在这舞台上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你的心,依赖于你的态度,就如同那句话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而“心”,则是人生的理想。中国从来不缺乏在在*凡的舞台上创造辉煌成就的事例。像和我父辈一起共事的“脐带妈妈”——江尔·热哈提,她在用心迎接着一个个新生命;在汶川地震中为抢救学生而失去宝贵生命的教师谭千秋……他们都是凭借着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热爱,在*凡舞台上演绎着不*凡的故事。

  心是人生的舞台,让我们充实心灵,让*凡造就奇迹!让我们在“心”这个大舞台上,将我们的人生演绎的美轮美奂,无限辉煌!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8)

——哲学与人生读书笔记合集5篇

  人都有迷惘、不知所措的时候,而且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为什么活着,我的人生有什么价值?最*读了《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感觉它就能解读我们心中的这些疑问,作者傅佩荣先生在自序中写道:

  学生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老师答:“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

  这是一段真实的对话。人生无异于询问的过程,因为人有理性,所以要求解释,于是每一个人的生命的某一阶段,总会浮现一种深刻的愿望,想要了解“与自己有关的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

  书中,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融入自己的思想,教授给我们,我们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哲学的精华,更重要的是知道了生命的本质和价值,我看过了这本书,更能看透人生许多事情,知道了自己生命价值的真正所在。

  以下是我看过很有感触的一些句子,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希望能找到共鸣。

  “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只有活着,而是要了解自己为什么活着——人如果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就算生活得很好,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他连活下去的理由都没有。”我也问自己“我为什么要活着?”这是我第一次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思考了很久。最终找到了答案,我认为活着是为了爱,为了亲人、爱人、朋友等这些我们深爱并深深爱着我的人,他们都是我活着的意义和动力,我可以让他们感到幸福快乐。他们每个人都是我的牵挂,所以我要好好活着。“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

  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为什么一定要独守自己的东西不与别人分享,关闭自己的心灵不与别人沟通呢?这样会错失了许多得到快乐的机会。分享不会使你失去什么,而会让你得到更多。与人分享之后,快乐就会加倍,而悲伤就会减半,何乐而不为呢?“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在现今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中,竞争愈加激剧,人们都在为了生活忙碌奔波,为了利益而勾心斗角。已经没有时间停下来来反思检查自己:“我这样忙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谁?

  我的人生的价值何在?”而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相当于到世上白走了一遭。哲学让我们去思考这些人生问题,其意义是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真正能寻找到一个标准答案。通过读这本书,让我突然明白:学*哲学很重要,哲学会教我们如何思考人生,如何得到心灵的自由。“一个人的生命内涵由他所选择的价值所构成,如果无法回答:‘人生中什么最重要’?代表你根本不了解自己。”

  愚人尽量想让别人多了解自己,而智者是希望能了解自己。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怎么能奢望别人来了解自己呢?

  认识自我是一件难事,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开始尝试自我认识,用各种价值观来测试自己,看看自己最珍惜哪些价值,让自己的人生更有意义。

  “生命重要的不是存活时间的长短,而是活得有没有意义。意义是指‘理解的可能性’”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人的寿命可以延长。但有一个问题却不能忽视,这样长寿的活着有没有意义?如果仅是生命的延长,又有什么意义呢?然而意义不在于意义本身,也就是意义的结果,而在于创造意义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意义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要有意义的活着,创造最大的生命价值。

  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让我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

  说来惭愧,自高中以来,就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读一本好书。在毛概课上,听了孙老师的教诲,就决心读一点书。以前总是读很多文学作品和历史传记,所以便买来《哲学与人生》,通过读哲,也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领会了很多。

  西方有句谚语:“哲学不能烘面包,但是哲学能使面包增加甜味。哲学就好比蜂蜜,可以调味人生。我觉得,人生数十载,若没有哲学,充其量只能是生存。而有了哲学,我们才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诗意的栖居”。傅佩荣老师说:“如果不谈哲学,则人生不限于盲目瞎闯或随俗沉浮者不多啊!”确实,哲学使我们活的有意义,活的有方向。

  读了《哲学与人生》,受益匪浅,现从三个方面浅谈下自己的读后感悟。

  傅佩荣老师说“哲学是必需的”。我们人类天性之中都有哲学的倾向,每个人内心都希望自由,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与压力,越来越感受到作为一个人的喜悦。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需要爱好智慧。爱好智慧就需要我们超越感性限制,发现真理,并积极印证,而这些的首要基础就是培养思考*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之一就是明白了培养思考*惯的重要性。

  一个人如果没有思考的*惯是绝对不可能具有独立的个性。遇到事情都喜欢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而且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我以前就是一个极不爱思考的人,懒惰喜欢依赖别人。从小就按部就班地十分自然的接受父母安排好的一切。知道高一的时候,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如此努力第学*,我才醒悟我学*只是因为我*惯地认为努力学*考上好大学就是我应该走的路,但是从来没思考我能用学到的去做什么。其他事情也是一样,发生了事情总是潜意识里看被别人的反应,读书时也总是立刻信以为真。而现在我明白没有思考的人生是空洞而盲目的。只有学会思考,遇事冷静下来想清楚并在无疑处有疑才能有所发现和收获。

  只是会思考也是不够的,人生的问题是需要我们去印证的。正如傅佩荣老师所言,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

  本学期的毛概课,孙老师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原本对这些书籍并不感冒,而且也有不少已经度过的书目,完成作业并不是难事。但是作业并不是全部,一方面我想了解一下哲学,另一方面想通过阅读书籍引发一些属于自己的思考,就像我推崇的“大学就是要我们在学*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的时期”。其实,本身对于这本书并没有太大的期望,毕竟提起哲学,大家的反应总是很木讷。但是当我深入阅读时发现,作为哲学通识读物,这本书的内容还是相当不错的,一点也不枯燥,反而引起了我无尽的思考与遐想。

  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就会带着一个这样的疑问:哲学的本质是什么,它究竟有什么含义?可以说这是一个永远无法解答的问题,我们只能向“真理”无限靠*。自从新文明诞生,无数的思想家都在找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我看来,思考哲学,不妨从人类文明开始。人类比起动物,最有控制力的一点就是人类有着发达的大脑,可以对世界进行自我思考。古代的人们会思考自己的起源,《圣经》就是代表作之一;当今的人们会思考如何改造世界,会思考宇宙的起源,然后进行不断地探索,也就有了现在各个“谜题”的学派。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我们可以看到人们的一个共同点,用一个词概括的话,我们可以称之为“思考”。或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所思所想就是我们当今称之为哲学的事物,但从古到今,人们的不断思索为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在傅教授看来,哲学常讨论最根本的问题,虽然诸如“: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人是否有罪。”这些问题看来没有定论,但不能因为没有定论就不思考,就被忽略,因为这些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人生应该如何”的问题就无法说得清,而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活,则哪怕是有再好的享受也会觉得无聊。

  傅教授对于哲学,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当他描述哲学时,我们可以看出:人生的意义正是在于不断询问“人生有什么意义?”也就是说,人生这场“旅行”的过程无异于询问的过程。哲学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智慧,发现真理,印证价值的过程。只有不断去思考,不断去体会人生的哲学,才会让人生更有意义,更为明确,让生活更有色彩,更有价值。

  人生是很精彩的,现在的自我思考,合理的推理,对人生的猜想,跟别人的交流和将对未来的创造等,可以用一句话归结:人生是快乐的。当我第一次步入大学校园,对未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但是当我真正去追求理想中的快乐时,却遇到了很多的烦恼。这也让我真正意识到,当一个人刻意地追求快乐时,他永远都得不到真正地快乐的。道理很简单,追求是因为缺乏,说明我们缺乏快乐。就好像彩虹一般,如果你刻意在寻找彩虹,我相信你很难找到;但是也许在某个时候你不经意的一次回头,就可以看到最绚丽的画面。这都不是我们能够强求的。因此,我们的快乐是由内而发的,不要刻意追求人生中所谓的幸福,那样反而会适得其反。

  通过阅读《哲学与人生》,我也懂得了孙老师为什么会将“推荐书目”作为我们的弹性作业。记得上大学前曾经看到周国*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道:“我举得大部分中国当代作家非常可悲的是,他们不阅读,或是阅读非常有限,尤其对于哲学,所以他们的作品很少能观照到人类的基本问题,大都浮在表面。”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多了解、多思考、多探索、多实践才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提高我们的科学文化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有思想的大学生。也希望能借傅佩荣老师的《哲学与人生》,能够为自己翻开崭新的一页,走向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有时候并不是一本书有多好才能给读者心灵上的激荡,而是读者终于在对的时间读了它。因为道理都是相通的,只是我们能否在最需要的时候被点拨。一本好书,可能会在最恰当的时候为人生点亮航程!读着这本书,我一直都有想写读书笔记的冲动。我将点拨我的语句都摘下来,写写体会,相信可以加深我对他们的理解。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光是叙述各种道理与格言,而没有自己去体验的话,到了最后还是只能在知识的迷雾中打转。相反,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而准确。”

  ——摘自第一章

  是呀,现在我19岁,如果没有这19年的经历,我相信我对书中的一些精辟的语句也只是不知所云,云里雾里罢了,根本就不会产生共鸣,更不要提对这种体验理解的更加深刻。怀特海说,一定要等到你课本丢了,笔记都烧了,为了准备考试而记在心中的各种细目全部忘记时,剩下的东西,才是你所学到的。正如我们现在学的各种知识,为了考试而学*,考试之后不出半年,早已忘的一干二净。我们在学*的时候为了考试不停地收集各种理论,记忆在脑中,可是从来没有想过这些种种的理论究竟是为何而产生。所以我们什么都没学到,当课本丢掉,笔记烧掉,我们一无所有。同样,我现在的这些体会也需要我在体验中一一印证,才会最终留在我心中,成为我在人生中可以运用的智慧。

  “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亦即,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 ”

  “人活在世间最可惜的,就是变成乡愿。”

  “人生经由不断地抉择,而塑造出自己的风格。风格是指:一个人的言谈和行为有一定的原则,并且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说,不会轻易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

  “知道自己言行背后的道理,就能够坚持下去,即使需要付出一些代价,也无怨无悔。”

  刚看了傅佩荣的《哲学与人生》,如何提升哲学素养?培养思考*惯、掌握整体观点……咱也活学活用一下嘛,至少不以偏概全。“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将更为圆融。”

  哲学,高中时学了一点点理论,到底是该如何定义,恐怕要对不起老师了。当年的老师是个魁梧的老师,很有激情的,印象中,他总是用两只熊掌一样的手在头顶上比划,“哲学嘛……”,人在教室四周走动,小数点也在教室横飞。一上课就很忘我的老师,是个好老师,只可惜,我的智商实在不高,无法理解老师的许多话。记忆中,高二时,我还当了一年的政治课代表。这门学科我没有任何特色,至今不明白班主任的用意。是拿掉我的英语课代表的职务于心不忍,还是有别的激励的意思?不清楚,班主任没找我谈一句话,我那时一直在黑暗中想,老师为什么只照顾到急于在英语学科上要进步的同学她呢?老师有没有想到我的感受?后来,也在一直假设,要是老师那时找我们多谈谈心,也许……学生时代的我多么渴望老师给予的言或行的鼓励啊。而今,我当老师了,我当然知道孩子们在心智上需要什么。于是我毫不吝啬,该付出的绝不占有着。“生命是丰富的,但对每个人来说,都只能活在当下。”


对哲学与人生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9)

——与人沟通心得体会范本五份

  一、沟通入门

  每个人都会以某种型式进行沟通,但大部份的管理人在传递讯息上却未尽其所能。现在,学*沟通的基本规则将有助您更成功地传递讯息。

  1、鼓励公司改善各种类型的沟通。

  2、好的沟通会成就更好的管理者。

  3、在克服人际障碍时,千万不要涉及批判。

  4、小心运用最佳媒介搭配所要传递的讯息。

  5、可能的话,在沟通时运用视觉辅助。

  6、和别人站着沟通时,最好保持大约一公尺(或一码)的距离。

  7、紧张时,慢慢地深呼吸以放松自己。

  8、如果你不清楚当地的行为举止*惯,可问问当地人。

  9、确定自己无意中没有穿敌对的外衣。

  10、在镜子前练*,找出最自然的表情和姿势。

  11、知道该问甚么问题,以获得最好的答案。

  12、自信地运用沉默作为鼓励说话者的工具。

  13、思考你所听到的话,而不是说话的人。

  14、对于别人所说的话,保持开放的心态。

  15、尽速将许诺形诸文字以避免误解。

  16、如果你想得到一个特定的答案,提出一个特定的问题吧。

  17、以开放式问题了解他人的个性并获取响应。

  18、会议之前先列出问题。

  19、在想起下一个问题之前,不要害怕停顿。

  20、尽可能以自然的语调创造温暖的气氛。

  21、运用相关物──特别是显著的物品──加强记忆力。

  22、确认阅读环境合适,例如灯光。

  23、趁记忆犹新时阅读笔记。

  24、在书中做标记,之后再做笔记。

  25、运用颜色及图例创造一幅心灵地图。

  26、使用萤光笔强调重点。

  二、交换信息

  不管是面对面、电话还是书写的沟通方式,可以引发战事,也可以达成完美的协议。在任何场合,都要选择正确的沟通方法以达成目标。

  27、站起来打招呼或道别,坐z着是极不礼貌的。

  28、给予正面回馈时,陈述赞美的理由。

  29、让部属知道你对传达讯息所做的努力。

  30、不知道该不该传递这项讯息时,还是选择传递吧。

  31、不要在拒绝了解你的'人身上浪费时间。

  32、在桌上放置时钟,以控制使用电话的时间。

  33、运用“等候通话”等电话功能增加效果。

  34、如果答应回电,就别食言。

  35、在电话答录留言的最后,请重复一遍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

  36、个人资料有任何变动时,记得更改电话录音机内的录音。

  37、寻求专家的建议,善用信息科技。

  38、试试使用国际网络的新方法。

  39、利用功能快速的电子邮件“回复”做出响应。

  40、写信或写报告时,帮助读者可视化。

  41、授权助理人员处理例行的回复工作。

  42、避免使用复杂、不常用或抽象的字句──它们会模糊你想传达的意念。

  43、在写信之前将想法条列出来──甚至可以先做笔记。

  三、掌握更多沟通技巧

  最好的沟通是透过个人和大众两方面成功地取得讯息,并对各层面都有所了解。

  44、宁愿多给点自**,而不要少给了。

  45、避免对部属陈述太多,让他们有机会自动自发。

  46、如果一项计划方案在说明后还不能有效运作,赶快再说明一次。

  47、要求所有与会者事前做好准备。

  48、记住,所谓“好的会议”就是有结果的会议。

  49、聆听部属的心声。教导或谘商也许是解决不满的方法。

  50、注意部属的问题,因为这会影响绩效。

  51、会议开始之前,发出所有的相关文件。

  52、如果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做出决定,确定你已达成这个目标。

  53、如果你是会议**,不要利用会议满足自己的利益。

  54、适当运用幽默感加强共识的达成。

  55、确定遵守议程中每一项议题的时限。

  56、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演说,不要拖延。

  57、准备AV设备的备份(或至少在心理上要有备份),以防设备临时出现故障。

  58、当听众发问冷清时,主动对听众提出问题。

  59、演说长度应在二十至四十五分钟之内,这是一般人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长度。

  60、可能的话,邀请名人担任研讨会或会议的主讲者。

  61、定期检查部属是否获得了所需要的训练。

  62、询问其它管理人是否想在研讨会中发言。

  63、在选择新的会议地点时,寻求一些建议。

  64、如果你想采用“软性推销”,以发问的型式呈现自己的观点。

  65、聆听潜在顾客的异议──他们可能提供线索帮助你达成销售。

  66、请同事检阅商业信函以确认你的解读是正确的。

  67、将任何一笔销售当作是你和买主的共同作业来处理。

  68、选择不同性格特质的人组成谈判小组。

  69、想想你心目中的理想结果,以及如何达成这项结果。

  70、与供货商分享有用的信息──长期而言,这可能会为你赢得一笔好交易。

  71、记住,人们鲜有为没有报酬的事而戮力的。

  72、要冷酷地删除报告中不必要的字眼。

  73、根据你对阅读者的了解修改报告。

  74、抓住机会亲自介绍自己的报告。

  75、避免提出任何不受支持的主张或结论。

  76、在准备或为企划案进行游说时,寻求拥护者。

  77、扪心自问为甚么某些企划案会成功,另一些却会失败。

  78、运用软性推销技巧使企划案被接受。

  79、增加有意义的标题及图说──读者会先看到这些。

  80、可能的话,在文件中加入彩色的影像和图表。

  81、随时注意设计工作的进度,以便找出错误或及早进行再说明。

  四、为成功而沟通

  今日管理人的挑战在于如何利用不同的媒体有效地影响大众。

  82、在决议新商标之前,向外界寻求可靠的意见。

  83、远景和任务说明应简短并具行动导向。

  84、进入大型企业的网页看看别人正做些甚么。

  85、让公关人员处理棘手的媒体状况。

  86、遇到有敌意的记者时,保持冷静,不要说任何会伤及公共关系的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