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

首页 / 心得体会 / | 2022-12-05 00:00:00 心得体会,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1

  这次大会对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议不仅明确了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好的原则,而且明确了重点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污染防治攻坚战进入关键阶段之际召开这次会议,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责任、前所未有的动力。

  2016年以来,我市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工作全面梳理环境问题,踏踏实实推进环境问题整改,咬紧牙关爬坡过坎,取得了一次次的突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但是,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时期。这次环保大会对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6项原则、5点要求,进一步夯实地方各级党委、*主要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为我们深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岗位、勇于担当,以环境问题为导向探索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深层次原因,既从宏观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大连市生态环境保护总体战略规划,统筹解决环境问题;亦立足当前真抓实干,推动解决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同时,进一步推动相关部门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和责任追究机制,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考核结果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奖惩和提拔的重要依据,使损害生态环境的领导干部受到严格的责任追究。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2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南到北地域的多样性造就的丰富资源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人口,但是资源的攫取和利用总是有限的而且过度消费资源的代价同样使我们无法承受的,雾霾、水体污染、等新的污染关键词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净化器、自来水过滤器、和防雾霾口罩在现在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环境越来越危险,而这恰恰是我们民生最大的问题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污染,心肺之患,已成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令人欣慰的是,蓝天保卫战早已打响,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不受污染的土地……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明确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们要认真学*领会*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3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强调,必须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践行党的根本宗旨,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充分激发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创造伟力,为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神经末梢”,是团结凝聚群众的前沿阵地。各级党组织应充分履行职能职责,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服务,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以来,以**为核心的*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为核心的*权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阅读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1)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 (菁华3篇)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2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怎么重视生态文明都不为过,从*的“四位一体”到*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大众的幸福,关乎*发展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对于处在发展*家的*,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说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增长,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雾霾、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湖泊面积缩减巨大、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并且已经明显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利益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疏忽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衡,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不注重对环境的爱护,这样的发展下去的后果会很严重的,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中隔离出来,我们需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又在经济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运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必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我国的能源各种各样非常的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当下的经济利益,肆意挥霍各种能源,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速的发展让环境的承载能力到达极限,我们不能先发展后治理,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不像经济危机那样周期性爆发,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珍惜生命那样去爱护去关心我们的生态文明。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构成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在生态经济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等;在生态环境方面,要提高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扩大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在生态文化方面,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素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等。在生态制度方面,应该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我们在学校里学*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把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学*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要认真学*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中去。*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关紧水龙头。再着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这些事情看起来貌似很小也很琐碎,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做到的话,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时在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并且坚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惯,让蓝天、绿水、青山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思想心得体会3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内容。**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生动形象表达了我们党和*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强调可持续发展,重视加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工作。但也有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导致能源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比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石油等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快速上升;耕地逼*十八亿亩红线,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草原退化情况严重;一些地区由于盲目开发、过度开发、无序开发,已经接*或超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极限;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速快。这种状况不改变,能源资源将难以支撑、生态环境将不堪重负,反过来必然对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发展的空间和后劲将越来越小。**指出:“我们在生态环境方面欠账太多了,如果不从现在起就把这项工作紧紧抓起来,将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必须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颗粒物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金属污染和土壤污染综合治理,集中力量优先解决好细颗粒物(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综合治理,扩大湖泊、湿地面积,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适应气候变化能力。

  *是一个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大国,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发达国家一两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三十多年来的快速发展中集中显现,呈现明显的结构型、压缩型、复合型特点,老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接踵而至。走老路,去无节制消耗资源,去不计代价污染环境,难以为继!*要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必须走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的关系,归根结底就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只有更加重视生态环境这一生产力的要素,更加尊重自然生态的发展规律,保护和利用好生态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克服把保护生态与发展生产力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资源利用方式、能源结构、空间布局、生活方式,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探索走出一条环境保护新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共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2)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3篇)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心得体会1

  “环境保护”这个话题,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现实社会中,人们却不够重视,认为这都是不起眼的,但我认为,环保要从件件小事做起。一件件小事,也能为城市为社会增添一丝绿化。

  一件常见的事情。学校门口、商店门外,都有一些传销人员在发传单。他们霸道的将一些传单硬塞给群众,人们不感兴趣,便虽说一扔。还有一些人,趁着车主不在,将传单夹在汽车的手把上,当车主回来一看到,直接当垃圾扔向地面。就这样短短的一会儿,地上就全是各种各样的传单。一旁的清洁工婆婆看了一阵心酸,可也没说什么,叹了口气,便又继续打扫了起来。我见了心里又恨又痛,真想上前给那些人一点颜色看看,要知道,这可是清洁工婆婆打扫了一上午才换来的干净地面,怎能这般破坏,他们把环境当做什么了。我弯下腰,也同清洁工婆婆一起打扫起来。

  还有一次,我在奶奶家过暑假。可看见一些小朋友闲着没事干,蹲在一个以为没人看到得到的草地上玩打火机。我看了心里又气又急,心想:如果一不小心,火苗掉到了地上,那这个小区不就玩玩了。越想越可怕,立马上前阻止。我半蹲向下,用幼稚的语气问道:“小朋友,你们知不知道玩打火机有多危险啊!""怎么啦?"一个小男孩回答道。"打火机会冒出火花,向你们这种小朋友是很容易烫伤手指的,而且,火苗要是掉在了草地上,是会起大火的,你们忍心看到自己漂亮的小区,被大火烧掉吗?我意味声长的说。小男孩听了,惶恐地说:“是真的吗,那——那还是不要玩了,我怕。于是几个小朋友向我道了再见,便手拉手到健身区去运动了。只看到他们跑远我的心才放下来,乐呵呵的笑了。

  环境问题仍然是全球最火热的话题,着危机到人类赖以生存的家,每当你看到一张纸,一片果皮,一节废电池时,请弯下腰将它们捡起,放回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地方去,好吗?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心得体会2

  我们只有一个家园,只有一个赖以生存的星球。但,如今,我们的家园正遭到严重的破坏。

  现在,地球正遭到了人类严重的破坏,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所以导致植被被破坏,水土流失,没有了大树的抵御,沙尘暴也常常来“做客”了,由于沙尘暴的来临,害得许多人无家可归。

  其实,人只有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会破坏生态文明。

  就拿我们的“衣,食,住,行”来说吧,衣:皮鞋,几乎是每个男人都穿的东西吧。而皮鞋是从动物们身上剥取出来的。食:我们吃的水果,比如说梨,我们是不是要在水果成熟之前打农药,而农药滴在土地上,对土地又有了污染。住:我们盖房子是不是要用木头呀?木头从哪来?当然是大树,要木头盖房子,就要把大树砍下来做房子。行:我们出门是不是得坐车?如果做汽车,呢么就会污染空气。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不要早一点灭亡。

  现在,社会各地都要求大家过低碳生活,而低碳生活主要指出门不开车,节约用水,用电,少看电视…….

  记得小时候去奶奶家,奶奶很节俭,晚上干完什么就要随手关灯,而我不,一个从城里住惯了的任性小女孩怎么会懂呢?我总觉得,开着灯多好啊!亮堂堂的,屋里亮堂了,心里也就亮堂了。后来,有一天,奶奶为我讲了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家里很穷,妈妈的身体有病,也没钱治病,只能躺在家里,而爸爸则去打工,这个小男孩很爱读书,而家里穷得没钱供他上学,于是,他就自学,每天晚上,他接着领居家的灯光读书。从此,他每天都这样,终于长大成为了一个有名的人。

  我听了这个故事,知道了灯光的珍贵,一些灯光可以帮助一个无助的孩子读书,从此我学会了节约用电,回到家后,妈妈还夸我长大了呢!

  生态文明光靠一个人来维护是不行的,必须要靠大家的努力,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让地球多一天干净,我们就可以在地球上多生活一天了!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心得体会3

  “我眼中的美丽*,就是让人民群众在享有丰富物质文化生活的同时,通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为祖国大地披上美丽绿装,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让我们的家园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这一段话是国家林业局代表说的。确实,美丽*就该是家园山更绿、天更蓝、空气更清新。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常听长辈们描述她美丽的容颜:茂盛的树木是她浓密的秀发;清澈的湖泊是她明亮的眸子;美丽的红海是她可爱的嘴唇;绚丽的晚霞是她抹上的胭脂;川流不息的江河是她的血脉,里面流淌着她纯净的血液;透明的臭氧层是她美丽的水蓝色纱衣;那悦耳的虫鸣婉转的歌声……可如今,这美丽的家园在哪里?

  人是生态文明的享受者,也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然而事实恰恰相反。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奉行“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的哲学,野蛮地践踏和掠夺自然;有的人做一些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的事情,人类的生产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土地沙漠化了,瀑布枯竭了,河水发臭了,空气浑浊了等,人类正在遭受着自身行为的惩罚。环境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就像一把大伞,为我们遮风挡雨保护我们的家园,如果离开了这把神奇的伞,那我们的家园就会像撒哈拉大沙漠一样,一片死气沉沉,荒无人烟。所以我要向全球发出意示,让我们一起保护环境吧!

  空气的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第一是工业生产。工厂里排出的烟尘和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第二是生活炉灶与采暖锅炉。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消耗大量煤炭,煤炭燃烧时释放出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第三是交通运输。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在烧煤或石油时,排放出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汽车污染是最常见的一点,汽车尾气中含有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等有害物质,对健康有害。现在很多人家里都买有汽车,煤炭都在用汽车,出去办一点小事,不管办事地点离家多*或多远,都要用到汽车,不管去那里,都依赖着汽车,不愿步行。

  记得有一次,我在街上看见坐在小轿车副驾驶位的一位叔叔从口袋里拿出一张餐厅纸,擦了擦嘴,然后就随手一扔,扔到了路边,我非常的愤怒,心想:要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把垃圾随手一扔,那么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呢?真的是太可怕了,整个世界就会变成了白色站。恐怕一阵风吹来,就可以使垃圾漫天飞舞。真的是越想越可怕。我急忙跑过去把垃圾捡起来,扔进前面不远处的垃圾桶里。

  人们的生活水*在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却在下降。还有那些没有道德的伐树者,他们可有想过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呢?树为我们人类付出了那么多!那么多树为我们挡住袭来的沙尘暴和可怕的龙卷风,这些伐树者真应该静静的好好的反省一下,如果没有了树,我们的生活环境又是什么样子呢?可见目前我们环境的恶劣,也是在向我们发出了警告,提醒我们爱护环境刻不容缓!

  这些环境污染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祖国,使它失去原有的光彩。那么我们应该节能减排,法阵循环经济,实行低碳生产,改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践行低碳生活。为了能让天空更蓝,我建议大家如果家里有小车的,不用去很远的地方尽量少开车,你可以骑自行车,这样既可以低碳出行,也可以锻炼身体。为了能让大地更绿,让我们从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多买一些树种到荒山上种树做起!我认为爱护环境,人人有责,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树立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守护者!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要把这句话铭记在心,把这句话当作一颗种子,我们细心去浇灌它,让它茁壮成长,让‘爱护环境,人人有责’这句话传递下去。我相信,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周围的环境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3)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 (菁华3篇)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

  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2

  环保,绿色在咱们的身边处处都能看到这些宣扬资料,只要你是有心人,有必要能做到环保,有必要会拥有健康的日子。

  在咱们的日常日子中,经常会听到很多人这样报怨的:“为什么吃的食物不是纯天然的不是绿色食物”因为此时有空气、水源、土地都遭到了污染。还有一些是为了个人利益故意添加到食物里。在咱们的日子中就有许多遭到污染的现象,如:焚烧矿藏燃料,放出超多的二氧化碳;毁林,削减了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潜力。别的,大气中还增加了许多人造的温室气球,使地球表面聚积的热量越来越多,终究导致了全球变暖,冰川消融速度加速,庄稼都被淹没了,这样生态*衡就遭到了破坏。

  我认为咱们就应学会节能减排,比方:节省用纸,尽量用手帕,这样就能少采伐一棵树木了,我信任这样做会有一棵树感谢你,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绿色出行,少开车,坐公交车,少排放尾气,选用节能电器,多植树造林……

  我曾在报纸上读过一个实在的人和事,讲的是一位外国人,他为了宣扬环保,来到了咱们昆明,一住就是12年,在这12年里他处处宣扬生态文明,低碳日子,12年只穿过两套衣服。咱们都就应像他学*这种环保精力。咱们务必要有维护生态文明、低碳日子的意识。我信任几年今后,和风吹过,咱们将听到和风和树叶的低语声,呼吸到甜美的空气!

  生态文明、低碳日子,从咱们做起,从此时做起!

生态文明专题培训班心得体会3

  小到一个家大到一个国,再怎么重视生态文明都不为过,从*的“四位一体”到*的“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社会;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中去;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文明的建设关乎人民大众的幸福,关乎*发展的未来,关乎我们的子孙后代,因此我们必须认识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奉献自己的力量。

  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处理好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众所周知,经济建设是社会建设的中心,对于处在发展*家的*,经济建设是重中之重,说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不得不提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思想,它是一种辩证的思想,五大建设之间是有普遍联系的。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的。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提供和谐的生态环境。经济的发展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增长,简单的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忽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对经济发展的片面理解,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来,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着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说:雾霾、土地沙尘化、水土流失严重、空气污染严重、湖泊面积缩减巨大、森林锐减、土地退化等等,这些都是出现在我们身边的逆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并且已经明显直接的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由于利益的驱使,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疏忽了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衡,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中不注重对环境的爱护,这样的发展下去的后果会很严重的,我们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从经济建设中隔离出来,我们需要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又在经济建设中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只有树立全面的、科学的、正确的发展观,才能更好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自然资源得以长期有效地运用和爱护,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的建设要合规律性合目的性,必须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我国的能源各种各样非常的丰富,但我们也不能只注重当下的经济利益,肆意挥霍各种能源,破坏自然环境来换取暂时的发展,国家的繁荣富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速的发展让环境的承载能力到达极限,我们不能先发展后治理,不能让我们的下一代一出生就处在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中,生态环境问题不像经济危机那样周期性爆发,它是一个长期累积的结果,一旦出现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更应该像珍惜生命那样去爱护去关心我们的生态文明。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的建设生态文明,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生态文明的构成是: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制度。在生态经济方面,要调整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合理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等;在生态环境方面,要提高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质量,扩大绿化和环境基础设施等;在生态文化方面,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生态文明知识、提高生态素质、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等。在生态制度方面,应该投入保障、科学执政、信息公开。

  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更应该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驱者,我们在学校里学*了生态文明的先进理念,我们要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把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运用到实际的学*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要认真学*生态文明的理论知识,还要在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活动中去。*时要学会垃圾分类并且养成垃圾分类的好*惯,实现资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真正地做到珍惜资源。*时生活中也要节约用水,如关紧水龙头。再着就是要节约用电,离开教室,宿舍的时候要随手关灯,及时切断电源等。这些事情看起来貌似很小也很琐碎,但是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认真做到的话,对生态文明的建设真的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同时,*时在学校还可以多做一些环保的宣传工作,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其实,建设生态文明,只要我们每一个人用心并且坚持去做,一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养成保护生态环境的好*惯,让蓝天、绿水、青山重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4)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9篇

  这次*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学*,我们是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实践活动,为此我们小组的成员在采访了校内同学,留学生和老师,在问卷中涵盖个人关于环保节约的行为*惯,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常识,了解到大家对这一热点的理解和环保意识。

  通过这次学*,我们获益匪浅,我们知道大自然提供给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就我国来说,我们的家底并不厚,“老本”并不多。面对*二三十年内面临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在内的各种资源严重短缺状况,一些人大声疾呼:*“地大物博”的观念该改改了。必须把合理开发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树立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家园的理念,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

  目前我国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状况告诉我们:必须摆正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万物是唇齿相依,息息相关的。人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或“统治者”,而是大自然家庭中的一员。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走出天人对立的误区,回归和谐。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我们想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就必须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党的*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而所谓自然恢复为主,就是强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的规律,不要再发展的同时忘了自然界的规律,必须顺其自然,尽可能恢复原有生态的面貌与功能。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的深入学*,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今年,x省委、省*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XX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XX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经过此次游览曲口生态文明村,我受益匪浅。

  今年,x省委、省*决定在全国率先开展创建文明生态村活动,重点解决乡村建设脏乱差、人无厕、畜无圈、饮食不卫生等问题。

  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村,全省投资10亿多元。随着这项建设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生态文明村得以建成,许多农民的居住环境也因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怀着想要深入了解身边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心情,我来到了位于海口演丰镇的曲口生态文明村。从海口驱车20公里左右,沿途就可以看到去演丰镇的路标。演丰曲口片区,包括环东寨港的演东、山尾、演中、演海、边海5个村委会、92个自然村、1841户、6163人,在文明生态村的创建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步入这里,就像进了乡村公园,连路边的路牌都花费了一番心思,木头做成的各种路牌不仅美观、大方,其造型更有味道,采用的是犁、船舵等造型,将海边农村的特色展现了出来。

  终于到达目的地了,在当地一位村民的带领下,我参观了他们的住所。如果不是亲眼目睹,我真的不相信该地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居然这样好,甚至可以与城市相比较。红白砖瓦所砌的两层小楼,楼前种植的绿树,二者交相辉映,显得非常协调。进入楼内细细观看,可以看到几乎每家每户都配有电视、音响、dvd等全套的家用电器设备。茶余饭后,三两人坐在一起看电视便成了他们的消遣方式之一。漫步于村中,我看到有的孩子在尽情嬉戏,有的人在织渔网,而有的人则出海捕鱼。从村民的口中得知,出海捕鱼是他们主要的收入来源。一年下来,村民们每户年收入约为3~5万。如此而来,每个村民都成了小富翁。对比于过去,这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过去,缺水、缺电、出入交通不便成了一直困扰人们的问题,但现在,这些问题都得到解决。村民们可以正常用水,可以欣赏到精彩的电视画面,可以通过笔直的公路来往于城乡之间。

  在演丰镇,无人不知红树林。当我来到红树林时,我立刻就被红树林的天然美所震撼。一丛丛浓密的树叶覆盖在水面上,每当微风吹拂,树冠的那一抹翠绿便随波荡漾。当地人亲昵地称其为“海底森林”。据介绍,红树林是奇特的植物景观,是生长在海南热带海边滩涂的一种特有的植物群落。红树林是热带海岸的重要生态环境,能防浪护航,又是鱼虾繁衍栖息的理想场所。由于该地红树林生长历史悠久,至今仍保持着原始的状态,所以不少游人听说红树林后都慕名前来观看。演丰镇就抓住这个契机结合当地4XX年前因地震而形成的“海底村庄”等独特历史、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合为旅游资源。游览红树林、吃着海鲜,看着乡村美景,城里人乐了,村里人腰包鼓了。我不得不佩服演丰镇人的商业头脑。

  曲口盛产膏蟹、虾、剪刀贝、泥蚶、石斑鱼、牡蛎和黄蟮等多种名优海鲜,“曲口海鲜”成为宾宴上的佳肴,名声远播。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后,我了解到演丰镇在XX年开展生态游后,海口市演丰镇接待客人在30万人左右,海外客人1.5万人次。旅游全收入3050万元,农家乐和渔家乐收入200万元,旅行社收入500万元,*第三产业税收达58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比开发前净增收达500多元。解决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500人以上就业,从事旅游项目经营的农户达300户,全镇直接参加旅游就业的人数200人。

  党的*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基础,体现了更为全面的价值取向和更为深刻的生态伦理。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

  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地球孕育了人类,是人类的母亲,她提供了人类生存、生产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

  然而人类在不断的发展中却逐渐遗忘了地球的恩惠,肆无忌惮的破坏生态环境,作为地球的一员,人类的一员,湖南的一员,我们可曾想过昔日的地球草木葱茏、鸟语花香的样子呢?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就要认清恣意破坏环境的危害,地球虽有“水球”之称,但是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总量的2.47%。

  就在前几天,我们全家去郊游;当我们路过长沙的一家化工厂时,看到了工业废水正顺道往前流,那本来清澈的河水变得非常脏,一些死鱼浮在水面上。再看河两边,草都枯萎了,小花也低下了头。这些情景令我非常难过。

  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湖南的班团活动。共建绿色湖南的重要重性为主。

  世界上最美的颜色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绿色。绿色是大自然赠与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绿色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绿,环保的颜色。有了绿色,便有了清新的空气;有了绿色,便有了沁鼻的花香;有了绿色,便有了健康的生命、有了希望。同学们,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新主人,国家的未来要靠我们建设,环境也要靠我们保护,我们要勇于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共同维护地球母亲的安全,共同创建和谐美好的绿色校园。

  而且绿色,又不仅仅是物质、颜色上的,共是精神上的。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明联谈趣》中谈到一句“风声雨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事事关心。”这说明新时代主人的我们不能满足于物质的需要,更要是精神的追求,做到物质与精神与精神有机的结合起来,让我们绿色校园更美好。

  让我们捡起一张纸,节约一滴水,珍惜一朵花,爱护一棵草……用实际行动来履行我们的承诺,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家园。

  “滴答,滴答,滴答”,从厕所传来一阵阵漏水的声音,吵醒了我的美梦,哦,原来是水龙头没关紧啊。但是我却没有抱怨,而是不顾寒冷,穿着秋衣秋裤去把水龙头关紧了。你可能会说,不就是几滴水嘛,计较什么计较,你也太小气了吧!

  这位朋友,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而现在全球局部地区缺水,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世界上剩下的最后一滴水,就是人们的泪水!你想想看,一秒钟浪费一滴,一分钟就是60滴,一小时就是360滴,一天就是8640滴,一周就是60480滴,一个月就是259200滴,一年就是3153600滴!多么惊心动魄的数字呀,难道我们不应该节约水资源吗?

  而我,也不是从小就有这么高的觉悟,恰恰相反,我却曾经是一个喜欢浪费水的孩子。这是幼年就开始的事情了。

  记得小时候,我自从接触到那种叫“水枪”的东西时,特别爱不释手,尤其最爱一边欢快地笑着一边把水装进那可爱的小水枪里,然后一阵乱喷,或用它来攻击“敌人”,或用它在地上写下一个个大字,画上一幅幅漂亮的画。总之,只要看见那晶莹的水花被太阳镀上一层金色又耀眼的光芒,我小小的心里就充满着无限说不出来的快乐。

  我到了六七岁,儿时的最亲密的玩伴之一——水枪,渐渐被我疏远了,后来竟不知丢到哪里去了,紧随其后,洋娃娃很快取而代之,占领了我的心。我开始像每个小女孩那样死缠硬泡,终于让爸爸妈妈给我买回了一个又一个的娃娃。

  蓝天、清澈的河水、清新的空气和青山。这些都是我们所向往的。但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变了,天空变得灰暗而突兀;河水没有以前清澈了;空气经常被污染;群山也变黄了。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我们的家也受到了环境污染的袭击。如果我们不停止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可以想象。因此,我们现在应该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采取措施保护我们的家园。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5)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9篇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党的*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全面部署,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的根本遵循。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大国,资源丰富和多样性一直都是我国发展的重要优势,从南到北地域的多样性造就的丰富资源培育了我们国家的众多人口,但是资源的攫取和利用总是有限的而且过度消费资源的代价同样使我们无法承受的,雾霾、水体污染、等新的污染关键词不断涌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净化器、自来水过滤器、和防雾霾口罩在现在象征着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的同时也侧面反映出我们日常生活的大环境越来越危险,而这恰恰是我们民生最大的问题所在。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中时时处处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环保思想,强调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

  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就要求我们针对最突出的问题和领域,抓住薄弱环节集中攻坚,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大气污染,心肺之患,已成为百姓健康生活的痛点。令人欣慰的是,蓝天保卫战早已打响,且成果斐然。但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还要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强化联防联控,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让老百姓享有更多蓝天白云。 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水污染直接关系人们每天的生活,直接关系百姓健康。要打好碧水保卫战,还要继续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保障饮用水安全,基本消灭城市黑臭水体,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亲水环境。

  洁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不受污染的土地……人们对于良好生态环境的期盼明确而又迫切,而且是惠及民生的最大保障我们要认真学*领会*生态文明思想,持之以恒抓紧抓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人民生活更美好。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的重大意义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和重要法宝。我们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我们党都注意与人民群众建立密切联系,形成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党的群众路线。可以说,一部**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做好群众工作、紧紧依靠并带领人民群众不懈努力和奋斗的历史。在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最根本的是始终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锻造出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我们党的基本政治优势,成为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

  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是推进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xx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把密切联系群众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制定并带头落实八项规定,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深得党心民心。实现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必须做好新时代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推动基层党组织扎实做好组织动员和教育引导群众的工作,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凝聚起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磅礴力量。

  做好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是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应有之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扎根人民、造福人民,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任务最终要靠基层党组织卓有成效的工作来完成,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最终要靠党组织来保持和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团结带领群众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基层党组织要切实履行密切联系群众的职责

  党的**修正案规定,“党支部是党的基础组织,担负直接教育党员、管理、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这一表述进一步明确了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职责定位。党的基层组织就要着眼夯实党的群众基础,聚焦职能职责,坚持党的根本宗旨,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加强政治引领,自觉做好群众工作,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唱主角。

  要着力组织群众,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稳定的磅礴力量。提高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是基层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途径。基层党组织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任务,全面提升组织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群众组织集中起来,实现高效聚合。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加大党务、政务、厂务公开力度,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群众的事群众商量着办,让广大群众全面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中来,提高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领导和带动群团、工会、妇联等群众组织,组织、动员和团结广大党内外干部群众,努力完成本地区本单位的工作任务。创新“互联网+”群众工作模式,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电子政务,打造网上交流共享、在线服务*台,组织群众在网上交流、协调、解决问题,拉*党群干群距离。

  要注重宣传群众,增强群众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群众,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引导广大群众坚定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宣传*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引导群众坚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增强对党和*的信任。大力宣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成果,宣传各类先进典型事迹,引导激励广大群众立足本职作贡献。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通过解疑释惑、沟通协调,统一群众认识,激发工作热情,为改革发展提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把青年群体作为重点对象,了解他们的思想工作生活状态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

  要坚持凝聚群众,把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基层党组织要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要坚持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地维护以*同志为核心的*权威,坚定不移地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在党的领导和*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行动。坚持组织引领,引导各类组织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带领群众广泛参加基层社会治理,使各类组织和群众成为党的左膀右臂。坚持机制引领,以基层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民主协商、群团带动和社会参与等机制,全面实行网格化管理等方式,推行村(居)民议事会、村(居)民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健全基层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能力,引领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要努力服务群众,不断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基层党组织是党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能力,把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上来。围绕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落实,办好那些群众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具体的、琐碎的事,办好那些就医、就业、就学、养老、环保等老百姓感到难办的事、烦心的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坚持“好事”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来做,推行一站式服务、全程代办等做法,开展党员社区报到、志愿服务、责任区、示范岗、结对帮扶等活动,为群众提供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集中力量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加快实施交通、水利、电力和网络扶贫行动,真心实意为贫困人口办实事、解难事。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

  *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立足担当新使命、发挥新作为,牢固树立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加强基层组织体系建设,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要健全基本组织,构建健全的基层组织体系。*年来,许多地方适应经济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等的变化,弘扬“支部建在连上”的光荣传统,积极探索创*支部设置形式,不断扩大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覆盖,取得明显成效。要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按照有利于密切联系群众、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原则,健全基层组织,优化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推进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避免出现党的群众工作盲区和“空白点”,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要建强基本队伍,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骨干力量。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组织*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领头雁。要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以村居“两委”换届为契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重点从致富带头人、技术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大中专毕业生中选拔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特别是*。聚力精准脱贫攻坚,选好派强驻村工作力量,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落后和*形势复杂的村和社区担任第一*、驻村干部。

  要落实基本制度,推动党内组织生活正常规范、严肃认真。基层党组织是党员锤炼党性的熔炉,组织生活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方式。新出台的《**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对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了“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等党支部开展组织生活的基本形式。要严格党内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等组织制度,确保基层党组织的组织生活能够经常开展、取得实效。从严管理监督党员,引导广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发挥党员在密切联系服务群众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开展基本活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和组织力量。*年来,许多地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采取建立基层联系点、实地调研、民情夜访、驻村帮扶等形式,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进群众,为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紧紧围绕改进作风、服务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组织党员开展承诺践诺活动,组织各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党员干部包户入户,推动领导力量和工作力量下沉基层,组织党员干部与困难群众结对,更好地联系服务群众。深化党员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和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对党支部的信任度。

  要强化基本保障,不断夯实基层基础水*。着眼推动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条件为群众服务,大力解决村和社区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有人管理、有场所议事的问题,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往基层倾斜。落实基层党组织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推动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加强乡镇“小食堂、小厕所、小澡堂、小图书室、小文体室”和干部周转房以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逐步改善基层干部工作生活条件,保证群众话有地方说、事有地方办、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管。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

  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

  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

  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这个暑假,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美丽*——勇做生态文明建设者》。

  看完了这本书,我想到了我们目前生活居住的环境是多么的脆弱,越发觉得保护环境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我家所属的区域在南京市化学工业园区附*,前些年随着园区内的化工企业不断增加,这些化工企业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也对区域内的环境造成很大威胁。

  大大小小的烟囱持续地向大气中排放着浓度不同的.烟气,使原来湛蓝的天空变得灰蒙蒙的,飘散开各种各样的异味几乎让人窒息,排放出来的污水污染了周边的各条河流,清澈的河水变成了五颜六色的污水,原来河里的游鱼小虾无法生存都灭绝了。这些环境问题也激发了很多社会矛盾。我们欣喜的看到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大家不再漠视逃避诸多环境问题。

  改善环境、保护环境成了共同的期望,和谐发展成了时代的要求。国家加大了环境治理力度,各企业也加大了环保投入,个别企业处理过的污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废气和废水得到有效治理,蓝天变多了,空气改善了,呼吸也通畅了。诚然,*的环境问题还十分突出,建设生态文明还任重道远。但是,我想只要我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履行社会责任,爱护环境,美丽*一定可以实现!

  生命是大自然孕育的奇迹,世界因多样的生命而变得生机勃勃和绚丽多彩。

  地球形成在大约四十六亿年前,科学家根据化石推论,生命起源于三十五亿年前,于是我们可以算出地球孕育生命用了十多亿年时间,由此可知生命来之不易啊。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态是很简单的,仅仅是一个形态单一的细胞,经过漫长地天扶地养,最初的细胞变得形态多样,低级的单细胞生命体又变成高级的多细胞生命体,生命渐渐多样起来,地球也渐渐热闹和精彩起来。

  无论是多细胞的生命体还是单一细胞的生命体,无论是高级的生命体还是低级的生命体,他们在生命面前是*等的。我们人类受自然的偏爱,进化得最为成功,凭借发达的大脑,控制了地球。人类中有一些个体在自然面前和其他生命面前变得骄横起来,肆意践踏养育了我们的自然;藐视其他生命的存在,随意屠杀其他物种。

  我们在长江里再也看不到白鳍豚的芳影了,而他的*亲江豚又岌岌可危,这一切都是人类在繁荣自己的物质文明的时候,伤害了自然。白鳍豚无法死而复生了,还有一些物种在一些无知人的屠杀下,如东北虎、猕猴等,将蹈白鳍豚的覆辙。

  我们消灭了其他物种,其实就是在杀戮自己的手足兄弟,就是在伤害养我们育我们的地球。我们要守护好我们地球家,就要珍视生命,不要随意屠杀其他物种,还要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永记心中。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

  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

  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

  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6)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 (菁华3篇)

  在我的家乡——杭州,污染也不少。一月份,PM2.5指数十几天超标,雾霾天气经常出现。听说那几天,好多路人都戴起了口罩。垃圾污染也很厉害,杭州都快没地方填埋它们了,并且垃圾如果总是这样填埋,会影响土质,种出有毒的农作物。

  于是,*提倡大家过年少放烟花,因为烟花放过后产生的烟雾中有大量的PM2.5。所以,今年放烟花的人少了许多,但是过年的气氛却一点也没减。正月初一,我们去灵隐寺拜佛,发现那里点的香和蜡烛少了许多,因为香烛也会产生PM2.5,还容易引起森林火灾,所以大家就自觉少点了。*还提倡“光盘行动”——让大家吃多少烧多少,尽量不剩菜,以减少浪费。小区的垃圾桶也从一个变为四个:绿色的扔厨房垃圾,如香蕉皮、树叶等;黄色的是扔其他垃圾,如陶瓷碎片、破衣服等;蓝色的是扔可回收垃圾,如生锈的铁罐、一次性杯子等;红色的是有害垃圾,如荧光灯管、废杀虫剂、过期药品等。

  因为知道了这些知识,所以过年我没有放鞭炮;去寺庙没有烧香点蜡烛;在家给垃圾都分了类;废电池也扔进学校的废电池箱。在富阳还没有垃圾分类,我们就自己制作厨余堆肥。

  现在我听说面巾纸太软太吸水,不能被回收利用,我决定以后少用面巾纸。真希望不再流鼻涕了!

  我的家乡在晋江,印象中的家乡,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小草在微风中扭动轻盈的身姿,蜜蜂在百花丛中辛勤采蜜,那是一片美丽的天空。

  一天,当我回到我的家乡,旧日的模样已不在,高楼大厦拔地起,工业也兴起来了,空气中少了清新,多了浑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经妈妈一提醒,我恍然大悟:原来一些高楼、工业建筑取代了树木、小草的位置。妈妈说:“这样乱砍乱造,使得绿色植物减少,空气也被污染,这对人体是非常不利的。”

  是啊,我的脑袋也开始畅想起来了,照这样下去,多了工业排出的三废,少了绿色植物的化学作用,这对人体的危害将不可想象。真希望身边的人们,不要为了一已私利,给生态造成不*衡!

  为此,我倡议家乡的人们,为了营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能做到:买菜的时候少用一次性塑料袋,多用环保袋,少用一次性餐具,少砍一树树,多种一点绿,让绿色激活我们的生命。

  相信只要家乡的人们都行动起来,我的家乡一定会像以前对那么纯净!

  通过观察,我发现塑料袋对人们的危害和污染非常大。人们还经常用塑料袋:妈妈买菜用塑料袋;去商场购物用塑料袋;在饭店里吃不完的饭也是用塑料袋打包带回家;连我买文具也用塑料袋。人们却不知道他们这样做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对他们自己的身体造成了什么危害。如:人们常把没用的塑料袋扔进垃圾堆,塑料袋在垃圾里会发臭,这样就污染了空气。人们还把塑料袋随地乱扔,一刮风,塑料袋在天空中漫天飞舞,树枝上也看到满树都是塑料袋,就连小河里也有塑料袋。这样塑料袋除了污染了空气,还污染了我们的水资源。

  我们应该提高人们的认识,告诉我们身旁的邻居和亲朋好友一起来美化我们的环境。在路上见到塑料袋就连忙捡起来,马上把它拿到垃圾场处理掉。我们要从我做起少用塑料袋,让妈妈每天买菜或购物时都先拿上自己做的布袋,这样不是很环保吗?或者能用自己手拿的东西就尽量用手拿,不用塑料袋。

  俗话说的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我们也要为保护家乡环境出一份力。

  曾经,我的家乡环境优美,有蓝蓝的天空,绿绿的大树,清澈的小河,干净的马路,只可惜那都是前几年了,现在的环境非常糟糕!

  我们走在街上,随处可见宠物拉的便便,还有人们随手扔的垃圾,这些都污染了环境。高空坠物不但不文明,还有可能伤到人。另外,还有汽车排放的尾气,这是对人类有害的。所以我们出门时不得不戴口罩,要不然就会生病。面对这样的环境,我们要怎样改善呢?怎样才能还我们一个健康的家园呢?

  为了让我们拥有优美的环境,宠物主人应及时清理宠物便便;我们购买东西时应该使用环保袋,减少对塑料袋的使用;出行最好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地铁,做到绿色出行;生活中不能乱扔垃圾,要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面;更不能从楼上往下扔东西,以免砸到楼下的人。要是人人都自觉保护环境,我们的蓝天很快就会回来了!

  爱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建一个绿色的家园!

  遥望家乡的小村庄,一条条泥土路连通了家乡。每到夏天,雷雨过后,雨水将泥土路浇灌的湿漉漉的。泥土像稠面一样软绵绵的,黏糊糊的,让人不禁提心吊胆。

  一排排房屋坐落在弯弯的小路旁,唯令我难忘的是每到雨天时,我们每家每户的院子里几乎都是汪洋一片,可以在院里乘船旅行,社至那一排排小土房也不美观,小土房就好像坐落在海洋里的小岛屿。

  更可恶的是小路旁那一堆又一堆的垃圾,只要一刮大风,天空中就会飞满不计其数的垃圾,特别是塑料袋,这满天飞舞的垃圾,让苍蝇可享受美了。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如今,却是“条条大路通我家”。马路边载满了高大挺拔的松柏,活像守卫边疆的战士,守卫着我们的家乡,看,我们家乡的待遇还不错吧!

  宽阔的马路上来往的车辆畅通无阻,交通便利。人们出门都可用“闪电般的速度”来形容,正所谓是一路顺风。

  宽阔的马路旁也建起了一座座漂亮整洁的小康住宅,不但美观而且很好的解决了雨天带了的麻烦。进入小康住宅,既宽敞又明亮。使农民也享受到了和城里一样的住房。

  如今,马路旁还设了垃圾桶,家乡乱倒垃圾的现象也消逝了,家乡变得整洁又美观,就连空气天天奔小康了。

  这是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所谓村民所说的:“党的政策好,家乡都旧貌换新颜了。”相信吗,如果在过几年家乡更是变的离谱。如今,姑姑从外地到我家来,都已经找不到我们家了。难道家乡变化还不够大吗?

  翻天覆地的变化,翻天覆地的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也翻天覆地的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7)

——生态文明教育读本的心得体会 (菁华3篇)

  我在暑假里看了一本书,书名是叫《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书上主要是写了关于地球是如何被污染以及我们应该怎样去保护环境的一些小常识。

  说到地球环境污染主要是有空气污染:具体的是汽车排放尾气,有毒烟囱。水污染:是指由很多污水排放到谁里。垃圾污染:是指由很多垃圾占土地,堵住江河。噪音污染:是指不需要的声音一直发出来。土壤污染:是指由一些污水排放到土壤里。食品污染:是指在里面乱放农药,食品添加剂。电磁辐射污染:是指由电磁波形成的,如电视,广播通讯,射频加热设备微波中续站,高压输电,雷达等。

  环境污染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要想办法保护环境。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玩游戏,玩的是捉迷藏。同学来找我,我躲到大石头后面,这时候我看见有个同学把纸飞机扔到了地上,我跑过去说:“你快把纸飞机扔到垃圾桶里吧。”同学问我为什么,我就对他说:“因为会污染环境呀,垃圾污染。”我把一些关于环境污染的事和他说了,他听后也很快的把纸扔到了垃圾桶里去了。

  记得前几天在报纸上还看到一篇文章,一只北极熊被活活饿死。正是因为地球环境被污染全球升温冰融加剧,北极熊无法再在海冰上捕猎食物,被饿死尸体瘦成了‘毛毯’。以后这些动物都将承受相似的命运。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很多。

  建设生态文明要身体力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我觉得要养成生态文明的好*惯,比如说:

  1:要节约用水:可以将淘米水洗第一遍菜,然后再浇花草树木等。也可以把洗衣服的水收集起来用于拖地等。

  2:多骑自行车多乘公交车或是步行,少开私家车。

  3:减少生活垃圾,学会垃圾分类,按照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来分类。对于环境保护可以多栽树,不毁绿,减少噪声污染,减少水源污染等等,对于这些我要学*的知识还很多很多。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保护地球,爱护地球。

  昨天,我读完了《美丽*生态文明建设者》这本书,它分为四个部分:生命之间、美丽地球、哭泣的地球、守望美好,呼唤绿色文明。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生命是大自然孕育出的奇迹。地球上的生命形态丰富多彩,因多样化的生命而变得生机勃勃;了解了我们中华美丽的自然风光,如桂林山水、新丰江、武夷山......还知道了地球现在的环境正在一步一步恶化,污染越来越严重。

  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保护藏羚羊》这一篇,张驰和他的五位战友来到青藏铁路巡逻,卫生员何浩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几十余米外躺着一只漂亮的雌性藏羚羊。他的话引起了车上所有人的关注,张驰还没下命令,他们便把车停在路边上。跑过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那只雌性藏羚羊筑起了一道“避风墙”。一个血肉模糊的生命从藏羚羊的身下滚了出来,战士们把自己的牛奶拿了出来,给藏羚羊和它的孩子解渴。他们还找来了牧民们遗留下的毛毯、破布和木棍,又捡回了些石头给藏羚羊和它的孩子搭了一个藏羚羊的家,当他们回来的时候。藏羚羊和它的孩子都不见了。

  有一天,几只藏羚羊来到了营区,张驰很快发现了那只雌性藏羚羊,它带着儿女来看战士们了。

  任何动物都是有情有义的,你对它好,它一定会报答你的。

  *是美丽的,生命是宝贵的。爱惜生命从我做起。

  翻开《生态文明教育》这本书,我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当我看到第一页,感谢每棵树,因为它们一直在默默地为人类生存提供帮助。

  地球上如果没有了树,就会变成一片沙漠,那时候的地球,该会多么害怕啊!所以,我们更应该多植树。大树不但能把二氧化碳气体转化为人类需要的氧气,而且能用叶吸收许多有毒气体。这就是无私的为人类做出贡献却不求回报的大树。你们知道我们所用的纸巾和筷子是用什么制造而成的吗?也许你们不知道,让我来告诉你们吧!它们是用树木制造成的。纸的发明虽然对人类文明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你是否知道,就是因人类乱砍监伐,许多动物都没有了家园,无家可归。不仅如此,每隔两秒钟,全球就有一片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中的树木被砍伐,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地球就会变成一片荒凉的沙漠,人类也无家可归,这不能怪别人,只能怪人类自己,就是因为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了今天这个令人悲痛欲绝的局面。

  在我的眼里,小草是世界上最渺小的东西,但是读了《生态文明教育》这本书后,我已经不这么认为了。现在我觉得小草是世间生力最顽强的东西。它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与人类及其它生物和*相处,但是人类却认为小草是那么渺小,那么的不起眼儿,使随意践踏它们。可是它们并没有吓倒,它慢慢地挺起腰杆,顽强的活了下来。它们那种坚强不屈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学*。

  提起仙人掌,你可能会马上想到它全身都长满了刺,但是它生命和小草一样顽强。记得我上四年级时,听别人说:仙人掌很特别,但是我觉得它和别的植物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比别的植物多了些刺而已嘛。直到今天,我才知道仙人掌的生命力是那么的顽强,它居然可以在荒无人烟的沙漠中顽强的生存着。可是有些人还胡乱挖仙人掌,我非常的气愤,可是又不敢上前去劝说他,我真不知道这个人是怎么想的。我一定要劝世人不要再挖仙人掌了,因为它的.生命力很顽强,而且它那顽强的生命力,正是中华民族所需要的精神。

  我相信,只要全球人民万众一心,连和起来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我们的地球一定会比原来更加美丽的!


生态文明思想专题心得体会 (菁华3篇)(扩展8)

——生态文明心得体会(精选十篇)

  一个人的一生,会有大大小小数不尽的梦;一个想要发展壮大的国家,也会有一步步前进道路上的发展梦。一个优秀的民族必定有一个全民族共同奋斗的梦想,中国梦便是那个承载了亿万中国人希望与梦想的大梦。

  中国梦,我的梦,大家的梦。中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神舟飞船在太空中翱翔,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升天,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位居世界第一,蛟龙号潜水器为我国的深海探索开辟了新的道路......中国,已经一步步迈向了世界强国的队伍,与世界的联系愈来愈密切。

  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绿色的中国梦,推进生态文明,促进和谐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努力发展中国经济的同时,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净土吧。人们是时候清醒了。当你们为了图一时的利益建起一座浓烟滚滚的工厂时,当你们把大量有害垃圾深深地埋入泥土时,当你们把一座座冰冷的钢筋混泥土建筑物接连拔地而起时......是否会想过在未来的某一天,你的子孙和动物将无处呼吸,一只只动物因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前的一个塑料袋窒息,人们突然发现世界上已无地可种......顺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就是保护我们绿色的中国梦,就是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中国梦。

  在参加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的本质内涵超越了以成功为目的的“美国梦”,一个人成功和人民共同幸福为目标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和追求。经过亿万中国人的努力,中国从一段屈辱的*代史中奋勇崛起,创造了一个大国传奇。

  但中国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却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大地的皮肤变得伤痕累累,她的皮肤露出一片片干枯的皱纹,她秀丽的头发――森林,被连根拔起。湛蓝的天空一去不复返,反倒是那个“丑陋”的洞张着血盆大口,仿佛要吞并一切......中国的生态建设,迫在眉睫。

  建设美好中国梦,是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去践行的,如果我们今日只是原地畅谈美好的中国梦,浑浑噩噩的度过每天的日子,我们迟早会被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淘汰。要想让人民过上富足美好的日子,要想实现我们富强民主的中国梦,就要去拼搏,去努力,为建设美好中国梦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中国人!

  祖国大地哺育着我们。我们在这儿世世代代生长、繁衍,建设着我们美好的家园。

  现如今环境关系到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长于繁衍;关系到人类文明的未来……可是,我们大家又有谁去关心这个问题呢?大家一味的认为我们美好的家园就是绿色的,给人一种清新、安静的状态。对,可谁又会想到现在的环境是怎样的呢?若是你沿着河边散步,一阵微风轻轻吹来,阵阵恶臭顿时向你扑面而来。若你向水中望去,简直可以称得上是大杂烩呀!看!水面上飘着垃圾袋、饮料瓶……水中的鱼都被熏的露出了白肚皮。谈到这儿,就没人会设想一下吗?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的生活会如何?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地球会如何?趁现在还来得及,我们应该保护环境!它关系到人们未来的生存危机!

  现如今科技发达,经济市场更是如雨后春笋一般,一夜之间爆发。国家的许多资源被众多企业们不是破坏了就是浪费了。我国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部分也需要以进口作为补充。许多河流湖泊也被工厂所排放的污水严重污染,导致周边的人无法饮用!

  这些问题在人们眼中已是十分严重,可现在有一个最严重、最值得令人们谈讨的问题——雾霾。

  幸福的生活已经起航。如今家家户户基本上有了小汽车,无论是出门游玩还是上班,走到哪儿都离不开车。再加上工业将大量的工业污染物排放于大气中,二者一结合,严重的污染了空气中的环境,使雾霾的严重性再一次加深……资源的破坏,河流的污染,雾霾的加重,祖**亲身上的负担越来越重了。为了祖**亲,应该努力的改变这一切,使这一切变得更加生机勃勃,焕发活力。空气是心脏的动力,也是我们的呼吸机,我们都为了心脏的动力都应该去保护空气,不要让它蒙上一层灰色的面纱。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哺育我们中华儿女的乳汁,保护生命的源泉,不要让清澈的河流不再流动……

  我要让天变得更蓝,水变得更清,树变得更绿,空气变得更清新,阳光变得更灿烂,大地变得更生机……一切都是缤纷的世界!

  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好家园,要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积极保护生态资源,使地球母亲恢复它原本的样貌!努力创建美丽中国,美好家园!为了祖国的明天,不懈努力!

  美丽中国的关键是“美”,是让人民看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心之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既要“金山、银山、幸福山”,又要“山美、水美、人更美”。党的***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些重要论述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了蓝图,也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要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美丽中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提高公民生态意识,树立生态红线观念。

  生态意识是生态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生态意识的支撑,人们的生态文明观念淡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就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止。可以说,公民生态意识的缺乏是现代生态悲剧的一个深层次的根源。因此,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一方面要通过公益广告或者组织志愿者进行宣传科学生态知识,另一方面要营造科普氛围。鼓励公民要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日常生活中要有环保意识,提高个人修养。

  正确处理经济与环保关系,推进绿色发展。

  经济产业良好发展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在当前背景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节能减排。一方面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发展循环经济,做好垃圾处理和再利用。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的本质是生态经济,把“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单向模式转化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闭环式模式。这种模式既可以减少废物的排放,又实现了循环利用,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融会贯通。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加大生态监督力度。

  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涉及到多个部门众多领域,需要相关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形成综合执法合力,才能确保该项工作顺利进行。加大监管力度,对于不遵守法律、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要增加处罚力度。同时还应鼓励公众及社会媒体对环保工作进行监督。要借助新闻网络*台,创新监管形式,实行“在线实时监督环保”的新举措,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

  当看到洗手间的水龙头在滴水时,是不是能够举手关上呢?当电池用完后能否分类收藏处理而不是随手扔掉呢?当购物时能否自觉不使用超薄塑料袋呢?一件件小事虽然都很不起眼,但却体现我们究竟具备了多少环保意识。我认为首要的就是要在全民族树立起环保意识,具体地说就是树立资源意识,生存意识。

  要让大家都认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不仅是关乎子孙后代的千秋大业,而且已经直接关系到人类社会今天的生存!不能抱着环保多我一人少我一人差别不大的思想,也不能对保护环境有任何松懈和怕麻烦的思想。**部门对环境保护固然负有重要的责任,而每个单位,每个企业,每个人对此更是承担了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责任。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大家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为社会、也为自己留下一片碧水蓝天。

  全社会应该认识到: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长期必须坚持的伟大工程,关系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长远利益,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别的选择。必须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大力度,攻坚克难,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你我共同参与。

  美丽中国,是我们未来的目标和希望。生态文明,是托起美丽中国的强有力的臂膀。然而,一棵树好栽,而一片森林则不易培育。生态文明重在建设,难在坚持。让我们携起手来,汇聚每一个人的努力,将生态意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保护环境,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托起一个山明水秀、天朗气清的美丽中国。

  综观人类文明发展史,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人类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再到征服自然的变化。在原始文明时期,人类本身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始终依存于自然。在农业文明时期,人们敬畏自然,主张顺天应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能力迅速增强的同时,走向了自然的对立面,宣称要战胜和征服自然。这种观念导致对自然无穷无尽的掠夺,可利用资源日益枯竭,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建设生态文明,则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路径。

  在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我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方面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尊重自然,就是强调自然与人出于对等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中,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不能绝对化人的主体性,也不无限夸大人对自然的超越性。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我们日常的生活、工作都应该限制在保证自然界生态系统稳定*衡的限度之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二、顺应自然,强调人类在日常活动中要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自然规律具有客观必然性,我们日常生活、工作都应该遵循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建设则立足实际,根据自身的区位、资源等特点,选择合适的产业战略。推进产业生态化,培育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生态景观,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按自然规律办事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我们人类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效地利用自然。

  三、保护自然,强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从保护的角度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改造和利用自然,但是绝不能把自然当做随意改造的对象。自然的某些部分可以通过改造为我们所用,但另一些部分只能保持原貌,我们不能对其加以改造和破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生态文明理念的核心思想,也是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奉行的原则。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形势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和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全局的战略地位。只有树立起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新理念,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化。

  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经济快速增长中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严峻现实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和把握这一重要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上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寻求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共赢的发展模式。环境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反映出事物普遍联系之中的共同性和统一性。***说过,“劳动与自然界一起才是财富的源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变为财富。”处于工业化阶段的国家和地区,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充足的自然资源作保证,自然环境是衡量一个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在区域竞争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谁的环境好,谁就能让更多的生产要素汇聚本地,因此,良好的生态环境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引擎。同时,经济发展也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物质条件。

  联合国发布的《只有一个地球》报告中指出:“贫穷是一切污染中最坏的污染”,因为环境不可能在贫困的条件下得到改善。保护需要资金,资金需要通过发展才能得到;只有合理开发资源才能有效保护生态,尤其是可以通过使用新工艺、新技术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工业化阶段的污染。由此可见,发展方式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前提,总量增长取决于对资源的开发以及有效配置,有赖于人类智慧不断地认识、适应、利用、改造自然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与经济二者统一于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绿色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趋势,生态文明是科学发展的标志。时势所趋,经济欠发达地区迫切需要从“非此即彼”的“对抗性”思维中解脱出来,寻求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共赢”。

  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资源丰裕的经济体更愿意通过传统的要素投入获得增长,对技术创新意愿不如资源缺乏的经济体强烈。

  总体来看,当前欠发达地区主要依靠资源要素投入驱动发展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应当看到,造成欠发达地区高投入、高消耗、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少制度约束,制度安排与推动绿色发展不相匹配,出现了一面是不断加强生态保护设施建设,一面是不断破坏生态环境,且破坏的速度比建设的速度还快。一些欠发达地区为摆脱贫穷,盲目追求增长,许多生态资源被滥采滥伐直至耗竭,资源浪费极其严重。这种任由稀缺资源继续免费使用、廉价使用、粗放使用的局面决不能持续下去。

  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江西省通过实施战略性新型产业和“六个一工程”战略,大力发展风电能源、高效农业等生态、清洁、循环经济,形成了以矿产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产业、现代农业以及生态绿色产业为主导的环保型产业体系,并通过生态市场制度的建立,提供生态市场运行的制度保障。

  江西省还积极探索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考评机制,加快推进水、电、矿产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开展排污费改环境税试点,探索建立水权交易制度,推进生态合作、产业共建等多种方式的生态补偿等。开展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林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还对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

  江西省的经验表明,科技和制度创新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强大支撑。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就要根据资源禀赋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经济规划和相关政策,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重点建设区域性优质农产品生产等传统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新兴产业,将生态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相衔接,利用循环经济的理念使生态经济的“涓滴效应”扩散开来,把发展生态经济与发挥传统要素优势相互结合。这样既可以赋予传统要素以新的内涵,也可以让生态经济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在制度建设上,要建立健全产权制度和价格机制,因为产权制度有效地促使人们保护稀缺资源,价格机制灵活地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以及稀缺性的变化。

  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鼓励人们寻找替代资源、节约使用最稀缺的资源,通过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推进绿色发展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路线图”。欠发达地区往往蕴藏着较丰富的原生态资源,同时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人口,面临着加快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一方面,我们不能用停止发展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另一方面,发展又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重蹈“先污染、再治理、难治理”的覆辙。

  新世纪以来,江西依靠区位优势和要素优势,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之一。但承接的主要是沿海地区产业的低端环节,赚一些微薄的辛苦钱。江西要实现科学发展、人民富裕、社会和谐,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模式。为此,江西省委、省**把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作为引领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龙头工程和重大引擎,努力探索经济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做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部署,目的就是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年多来,全面启动了“十二项重大生态经济工程”建设,包括以生态保护、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的6大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以保护“一湖清水”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的6大基础设施工程。

  再以峡江水利枢纽工程为例,这是江西有史以来投资最大的水利建设项目,被誉为江西的“三峡工程”,具有防洪、灌溉、发电和航运等重大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该水利工程建成后,将对江西经济核心区域防洪安全起到保障作用,年均防洪效益达7.5亿元。在防洪的同时,每年还可增加电量11.4亿千瓦时清洁电能,有效缓解江西电力供需紧张状况。另外,萍乡、德兴等资源枯竭型城市,也相继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由“地下”转向“地上”、从“黑色”转向“绿色”。

  江西在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质量在巩固提高中保持全国前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3.1%,设区城建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均列全国第一位,林业产值突破千亿,上升为全国第六。

  当前,世界范围内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与我国的转型发展形成了历史**汇,为欠发达地区推进绿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重大历史机遇。探索“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路径,形成面向未来的新型产业发展格局和经济增长模式,才能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在扩总量、上水*与转方式、调结构的有机统一中赢得主动。

  我国已经拥有五千年的历史了,但真正能穿越历史的就只有生态文明了。

  如今,党的***生态文明建设又进行全面的开展。从原来的四体变成了现在的五体:“生态文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而其中的生态文明建设又是最重要,这不就又给予我们更深的忠告。

  生态文明是一种形态,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存的.成果。人与自然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观点,让我们尊重和爱护自然,进行“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活动。让自然远离破坏,远离威胁。曾经有人说过:“热爱自然,亲*自然,融入自然为最大快乐,是人类追求的志趣。”对待自然就应该公*,友好。

  与生态相联系的就是文明,现在,人类对文明的了解有很多,文明从远古到现在一共有三个阶段,一:原始文明,是石器时代;二:农业文明,有大量农耕技术;三:工业文明,也就是现在,利用资源生活。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象征。

  可是,文明讲究的是节约能源,生态讲究的是保护坏境,对于人类社会的一步步改革,地球上局部的资源已经接*尾声,一些不再生资源也可能将消失在地球上,仅仅是局部受破坏,但也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地球上的沙漠化越来越广泛,植物越来越少。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的14,是少之又少。可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全球气候变暖,天然气。石油。煤矿物质等资源急速枯竭,这些都是需要救援的,我们应该尽量少开发,多循环;要节约,少浪费,用生态理性代经济理性,建设制度,制定标准。一棵树好栽,一片森林却难养,我们要同舟共济建立小康社会,不能等到地球上的资源都枯竭了,你才知道后悔,世上是没有后悔药的,等到那个时候,河水干涸,树木枯萎,大片大片的沙漠就在眼前,但那是人们的自作自受。要想走的更久。更远,就得从这一分一秒做起,一起保护环境。

  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想可大可小,可远可*,都取决于你自己。在我的心中一直有个愿望,就是人类生活在地球上的时间还能比现在久几千几万倍,不让人类变成下个灭绝的生物!

  每次漫步在校园里,都有这样感觉—明亮的教室,宽阔的运动场,整洁的环境,处处给人一种美的感觉。但是,我觉得这种美只是一种外在的美,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的,也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其实,在校园里,还有一种内在的美,不仔细观察,不用心体会,你是很难发现的。

  这种美就其实,文明礼貌就在*时的点点滴滴之中,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上。 比如: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是课堂文明中的美;缓步靠右行走,从不大声喧哗是路队文明中的美; 认真完成作业,敢于质疑问难是学*文明中的美;用心聆听发言,遵守会场秩序是**文明中的美;爱惜粮食餐具,不会挑食厌食是就餐文明中的美;排队有序上车,关心帮助弱小是乘车文明中的美; 主动问候客人,举止文雅大方是交住文明中的美。

  这种文明之美,礼貌之美体现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精神风貌,还是一个学校的良好形象,甚至是一个国家的整体素质。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民族也是一个令人交口称赞的文明之邦。作为新时代的学生,不学会文明,又怎能在社会上立足呢?

  同学们,不管学校什么时候来什么客人。我们每个人的言行举止体现着学校的品味,关系着学校的荣誉。树立起学校的美好形象,充分展示出学校的内在美。关键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就从今天开始,不,就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全体行动起来,评一评,比一比,谁才是真正的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一初相信你们一定能行 !

  这几天,我正在读一本书,书名叫《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者》。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十分大。

  这本书讲的是我们的伟大母亲地球。书中告诉我们生命的出现,是怎样的。告诉我们美丽的家园,是怎样的。还告诉了我们的地球母亲在哭泣,让我们保护地球,要守望美好,呼唤绿色文明。

  在地球母亲的千千万万的山,其中的有座小山。在山脚下,曾经有过一个美丽的小山村。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树林,和清澈见底的小河,还有许许多多的小鸟在林子里唱着动听的歌,鱼儿在小河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游逛着。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上山把树木一棵一棵砍倒,运下来。就这样,一年年,一代代,山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都变成了大大小小的房子和各式各样的家具了,还有大量的树木消失在天空中了。不知多少年了,在一个雨水其多的八月,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第六天,雨才停了下来。可是小山村却被咆哮的洪水冲的无影无踪。而这一切都是人类做的,最终什么都没了。

  在我家后的一条小河里,原本是清澈见底,一眼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小鱼,它们正在水中游来游去的,十分自由。可是,不知道谁领头的,向小河里丢大量的垃圾,人们以后都向他学*。现在,河水已经十分脏,臭。从前,人们都在这条小河里游泳,洗澡,可现在没有了,人们都不想靠*这条小河了。我多想把这一切变回原来的样子。长大了,我要当一名科学家,把这一切的和从前一模一样,把地球变成和从前那样生机勃勃,郁郁葱葱。为祖国做出伟大的贡献,让祖国,地球母亲变得更加美。我要回报祖国和地球妈妈。

  美丽中国,幸福启航,中国梦我的梦,我们要把世界变得生机勃勃,现在就开始不要伤害动物,破坏环境,砍伐树木。美丽中国,幸福从这里启航!

  如今,“绿色”成为时尚,绿色食品、绿色发展…。我们须意识到,全球恶化的生态环境形势已不是单纯的科学技术就可挽救的,要靠政策、靠政治,更要靠全社会觉悟的生态道德文化观。否则,如何拯救“濒临失衡的地球”。通过对***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的深入学*,结合保护区工作,就生态文明中的生态道德教育谈点体会。

  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作为一名老师,我认为认为要以“绿色通道”中特殊先行的“绿”来为生态道德教育开道。

  一、生态道德教育意识的“绿”

  人类对社会的依赖性与其对自然的依赖性,构成了自己生存与发展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沙尘暴、雾霾天气、经济发展中的透支等现象,并非主要出自科学上的无知或技术上的缺失,而是与人们的道德水*直接相关。确立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生态道德这一触及人类的道德规范的必然要求。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的德育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围绕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而展开,相对忽略了如何处理人与自然,包括人类与其他生命之间关系的教育,没有把生态道德教育作为其中的重点来进行。针对目前我国生态道德教育的现状,提高全民对生态道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很是必要。

  二、生态道德教育制度的“绿”

  学校在“生态教育”的统领下,用生态教育思想关注每一位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一个方面。学校通过建立并完善相关的制度将生态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管理结为一体,利用制度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形成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从外部环境促进学生把接受的生态教育内化为自己所认可的价值观,再外化为学生的生态行为。

  三、生态道德教育目标的“绿”

  生态道德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使其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选择和运用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方法和途径。生态道德意识教育的目的,在于使生态道德思想转化为人们的生态道德实践,并且使其真正成为公民的一种素质,其中,开展自然价值和生态美意识的教育,进行绿色消费和适度消费意识的教育,以及实施生态保护和生态创造意识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几个方面。从生态道德规范教育的作用来看,主要在于使人们尊重生命、尊重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正确处理控制人口与合理消费、适度发展与维护生态*衡、消除贫困与反对奢侈之间的相互关系。只有持续、有效地提高人的生态道德素质,才能使人拥有保护自然和生命的道德意识、道德能力与道德*惯,才能自觉遵循保护生态环境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四、生态教育行动的“绿”

  生态道德教育最根本的是帮助人们树立绿色的消费理念,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学校要让同学们从利用身边的废物做起,从而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在手工制作中,要引导同学利用废弃物制作精致的小作品。

  五、生态道德教育心灵的“绿”

  在进行生态道德教育时,要通过继承传统美德教育的合理内核,通过创设情景、诱发道德体验、引导反思等方式,以心理体验的形式促进德行的生成和发展,比单纯的说教或灌输要更有效。学校的“环境爱护,从我做起”活动让学生走进大自然,感悟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培养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感与欣赏之情,来消除人与自然对抗的情绪,从而积极地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努力营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环境,培养起人与自然积极健康的生态道德情感。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如环保讲座、知识竞赛、征文等来传授生态和环保知识,并注重校园的绿色环境和绿色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接受绿色环保教育的氛围。还要通过组织学生野外实地参观考察及在“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特殊日子里参加校内外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等方式开展环境教育。

  六、国家生态安全教育中的“绿”

  要把国家生态安全作为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全球环境的变化,国民生产、生活方式的状况,跨越国境的污染,生物的入侵以及军事冲突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如今我国面临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为严峻的生态安全问题,如果对国家生态安全不及时予以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严厉措施,就会给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积极建立国家生态安全预警与防范体系,改变经济增长和资源利用方式,开展国家生态安全的国际合作,形成区域性和全球性的生态补偿机制,实施环境战略影响的评价等;另一方面,要把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相关举措作为全民生态道德教育的重点,并且通过各种现代传媒对有关案例适时加以披露,使人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极端重要性,对一切导致生态恶化现象的危害性引起高度警觉,进而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化为全体国民的自觉行动。

  保护区应充分发挥生态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以学校为主阵地;积极有效地开展生态道德教育,引导人们运用科学理性和道德规范来指导、约束自己的需要,提升公民的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调发展。

  中国发展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准确把握中国发展道路的由来、基础与特征,是我们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局面的思想前提,是我们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现实要求。

  1.中国发展道路是社会发展连续性与阶段性相统一、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相结合的必然成果

  就国家和民族如何发展而言,“道路”既紧扣社会制度、国家体制与政治架构,又关联实践路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式,还与战略规划、发展目标和未来指向密切相关。正是在此意义上,党的***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发展是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中国发展道路的连续性,蕴藏在中国*代史以来跌宕起伏、风雨如磐的历史进程中,蕴藏在未曾中断、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发展中。而其阶段性特征,在*代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的历程中得以充分显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奠定中国发展道路的民族共识和社会基础,创造出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必要条件与基本环境;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夯实中国发展道路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我们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物质储备和经验积累;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使当代中国找到正确道路并踏上新的征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获得长足发展并取得巨大成就。中国发展道路在历史连续性之中,被赋予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滋养;在阶段性发展过程之中,矗立起民族抗争与国家前行的一座座巍峨丰碑,直至走上人民生活幸福、国家繁荣富强的康庄大道。

  中国发展道路既呈现为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又展示出客观规律与主体探索的有机结合,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主体的自觉选择双向互动、互为作用的必然成果。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具有客观性、必然性。亦如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为一个自然历史过程那样,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同样遵循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在*代中国艰难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走上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历史的客观必然。另一方面,中国发展道路又具有主体性、选择性。因为人类社会发展毕竟不同于自然存在,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在社会历史舞台上活动的人是有意识、有追求、有目的的。人的意志不仅能够影响到社会发展进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前进的方向。中国发展道路的形成与确立,以一代代中华优秀儿女救亡图存、探寻真理的牺牲与奉献为代价,融入了中国人民求富求强、实现复兴的群体意志和民族追求,说到底,是***带领亿万人民积极探索并矢志不渝、努力奋斗并坚忍不拔的结果。

  2.中国发展道路从历史深处走来,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与基本国情

  当代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绝非偶然。这条道路联结着中华民族的历史与现实,联结着中国人民的梦想与追求,是从历史深处走来,有着深远背景,有着厚重基础。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必须倍加珍惜。

  中国发展道路蕴涵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历史传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脉,国家和民族的历史越久远,历史传统就越丰富厚重。历史传统的延续方式是传*,表现形态是行为,作用机制是形成普遍范式,与主体承载者(民族或群体)紧密联结,其意义与价值不在于它曾经在历史上存在过,关键是它能够延绵至今并活化于当代、作用于现实,正所谓“合之于今”“考之于*”。如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历史传统,至今仍然对社会生活发挥重要影响;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改革精神,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民本责任,修齐治*、内圣外王的人生追求,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讲信修睦、以诚待人的处世之道,天人合一、顺天应时的哲学理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交往准则等,这一系列古老中国传*不绝的历史传统,都深深嵌入到当代中国实践之中,融汇于中国发展道路之中。

  中国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淀。文化积淀与历史传统密不可分,历史传统中集聚着丰厚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在历史传统的传*、延续过程中得以积淀与传承。作为带有客体特征的对象化存在,文化积淀大量聚集在已有的思想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之中。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且未曾发生文化上的中断或逆转,这使得我们的文化积淀十分厚重,可谓博大精深。就人们最为瞩目的思想文化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历经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两汉经学兴盛、魏晋南北朝玄学流行、隋唐儒释道并立、宋明理学等几个历史时期的发展,以人物、学说、流派、典籍、文存、史料等为载体得以传承至今。其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为当代中国发展提供了丰厚滋养。

  中国发展道路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国情。一个国家和民族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必须从自己的基本国情出发,必须依据基本国情来制定合乎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政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强调:“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我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当前最大的也是最根本的国情,是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为重要的基本国情,揭示出历史中国的积淀传承和影响要素,凝结着当代中国的实存境况和发展条件,赋予中国发展道路以特有的内涵,成为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3.中国发展道路具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今世界独树一帜并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

  中国发展道路因其蕴含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也就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如以***领导为根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

  特色形成优势,优势彰显特色,特色与优势紧密相联,互为支撑。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在诸多方面不仅能够、而且必然会转化为中国发展道路的独特优势。比如,***领导既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色,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实现伟大历史转折、开启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才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克服无数艰难险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再比如,我们能够制定出明确而坚定的发展目标,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直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这一发展目标联结着中华民族“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愿景,贯通古今,坚定不移;我们能够提出明晰而科学的发展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成当代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统领科教兴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举措,使之紧扣国情、行之有效;我们能够构建起完备而配套的政策体系,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几大领域,谋划完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等一系列政策策略,确保措施得力、得以贯彻实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