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十】份

首页 / 心得体会 / |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1

  在前一天摘得两金后,中国泳将许庆10日又赢得自己四届残奥会经历中的第10枚金牌,也是中国代表团当日6枚金牌之一。截止到目前,中国代表团已取得26枚金牌、24枚银牌、19枚铜牌,领跑奖牌榜。

  在男子S6级50米自由泳比赛中,许庆这名失去一只半手臂的泳将以28秒81的成绩夺冠。虽然未能打破四年前自己在伦敦创造的世界纪录,但这已经是他第四届残奥会征程的第10枚金牌。许庆接下来还将参加另外两个项目金牌的角逐。他在自己的朋友圈写道:“后面我还会努力,不是不回大家微信和祝福,我的确没劲儿了!”

  与许庆同池作战的贾红光亦在该项目中为中国队拼得一枚铜牌。10日,**在泳池旁边三度奏响,16岁的徐夕涵在自己的首次残奥之行就以女子S5级50米蝶泳的金牌为生涯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彭秋萍在女子S3级50米仰泳中与队友孟国芬包揽了该项目的金牌与银牌,在决赛中,她把自己预赛中刚刚创造的49秒91的世界纪录再度刷新至48秒49。

  40岁的袁艳萍在盲人柔道女子70公斤以上比赛中遭遇24岁的乌兹别克斯坦选手阿利莫娃,在这场老对手之间的对决中,袁艳萍笑到了最后。李樟煜在男子1公里C1—2—3级个人计时赛中为中国军团再添1枚金牌。田径场上同样传来捷报,杨丽婉在女子铅球F54级比赛中以7米89的成绩登上最高领奖台。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2

  9月10日恰逢周末,前来奥林匹克公园观看里约残奥会的观众人山人海,东道主为残疾人运动员热情呐喊,多座场馆的上座率接*或超过八成,氛围不输给一个月前的奥运会。

  开赛三天来,中国残奥代表团表现强势,以26金24银19铜高居奖牌榜头名。而更令人感动的,是残疾人运动员同命运抗争,书写人生新篇章的勇气。人们常说,体育改变命运,而在残奥赛场,可以说体育给每一名运动员都带来了新生,而运动员也用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诠释着体育的力量。

  男子5000米T54级预赛第一轮比赛中,观众起立为最后一名丹麦选手布利克费尔特鼓掌加油。

  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但有人觉得残奥会的竞技观赏性不够;有人觉得残奥会缺少明星大腕,无法吸引眼球;有人觉得残奥就是“重在参与”,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运动会;更有人不忍看残疾人运动员在赛场上比赛,会为其心疼。

  其实在残奥会上,每一枚奖牌的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每一名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都是一段传奇。

  即将迎来24岁生日的许庆虽然失去了一条半手臂,但却成了泳池里的“鲨鱼”。10日,这名中国泳将赢得自己四届残奥会经历中的第十枚金牌。在这背后,他每天需要游一万米,几乎一年没有和家人见面。

  山东菏泽姑娘崔哲在女子举重赛场连续第三次获得银牌,总爱微笑的她在两岁时因小儿麻痹留下了腿部残疾,参加的三届残奥会都遭遇了甲亢病症的侵袭,但她还会继续坚持下去,这一切只为证明自己和其他人一样。

  女子盲人柔道选手李丽青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就获得冠军,赛后她和教练相拥而泣。这位来自广东湛江的农家盲人女孩,爹妈都是农民,父亲视障,她与弟弟都是先天的视弱者,教练张贵富跑遍广东找出她练*柔道,就此改变了命运……

  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人可以有梦碎的瞬间,但不会停下追梦的脚步。残奥赛场,无时无刻不在上演着励志故事。

  在如此快节奏的社会,如果你可以抽出一些时间,关注一下正在进行的残奥会,或许就会被哪名运动员感动到、激励到。为了残奥会,残疾人运动员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大家的关注和点赞,将给他们继续前行注入勇气和动力。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3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还有,周景景也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出生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那年由于高烧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16岁时,周景景有机会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一开始她练了4个月的乒乓球,后来江苏队选轮椅击剑队员,她决定选择击剑。现在,她已经获得了8枚金牌了。

  残运会,是一个让人受益良多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生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4

  第十五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9月7日至18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市举行。这是残奥会历史上首次在南美大陆举行。一些“热词”受到广泛关注。

  比赛项目:里约残奥会共设置22个大项、528个小项,包括了视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三大残疾类别。其中皮划艇和铁人三项为本届残奥会新增项目。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参加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两大类别的射箭、田径、硬地滚球、皮划艇、自行车、盲人柔道、举重、赛艇、射击、游泳、乒乓球、轮椅击剑、轮椅网球、盲人足球、轮椅篮球、坐式排球、盲人门球等17个大项、328个小项的比赛。将有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4350名运动员参赛。

  中国与残奥会:1984年,我国首次派出24名残疾人运动员参加残奥会,共获得24枚奖牌,其中金牌2枚、银牌13枚、铜牌9枚,9人次打破世界纪录。女选手*亚丽、赵继红各获1枚金牌。此后,在1988年至2000年间举行的4届残奥会上,中国在金牌榜上的名次由第14位上升到第12位、第9位、第6位。

  2004年雅典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员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均名列首位,实现了历史性突破。2008年的北京残奥会上,中国的金牌数和奖牌总数再次双双名列首位。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上,中国代表团以95金71银65铜高居金牌数和奖牌总数的首位。

  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里约残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团长由中国残联**、中国残奥委会**张海迪担任。代表团总人数499人,有运动员308人(男161人,女147人)、教练员和工作人员177人、竞赛辅助人员14人。是我国参加境外举行的残奥会运动员人数最多、参赛项目最多、代表团规模最大的一届。运动员全部是业余选手,*均年龄26岁,年龄最大的52岁,最小的14岁。运动员具有新人多、重残人数增加、受教育程度为历届最高的特点。集体项目中,我国有6支队伍获得了里约残奥会参赛资格,其中,我国坐式排球女队连续获得三届残奥会冠军,盲人门球女队连续获得两届残奥会亚军,盲人门球男队、轮椅篮球女队是亚洲唯一获得里约残奥会参赛资格的队伍。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5

  很多关注残奥会的人在为运动员的坚韧不拔而喝彩时会纳闷,为什么每个比赛项目中都会由一个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而成,比如女子50米自由泳S11级,代表什么意思?

  了解这字母和数字组合的含义,更有助于了解残奥会,也明白其中关于公*精神的传递。为了保证同一赛场运动员的公*性,必然需要对残疾程度进行细化。其中,英文字母代表运动员所参加的项目,如F级为田赛(Field)、T级为径赛(Track)等等,后面的数字则代表了残障等级。每个残奥会项目都有自己的分级,总体上分为肢体障碍、脑性麻痹、视觉障碍、脊椎神经损伤、学*障碍以及其他障碍,这些都需要通过数字来代表,双位数字中的十位数值代表运动员的残疾类别,“1”代表视障类别、“2”代表智障类别、“3”代表脑瘫及大脑麻痹或后天性脑损伤类别、“4”代表截肢及身材矮小的类别、“5”代表脊髓损伤及部分轮椅组的类别。双位数字中的个位数值则代表运动员在残疾类别中的级别,数字越小代表残疾情况越严重,比如视力障碍中的11级为全盲或接*全盲,而13则为符合最低视力残障标准。具体到比赛中,视力障碍11级必须要有领跑员及戴上眼罩,12级和13级则不一定需要领跑员。

  这样的规则等级制定非常细致,目的在于确保对每一名运动员的公*性。为了确保这一公*性,运动员也是有级别区分的,比如PPS(残奥会级别永久状态)、PRS(残奥会级别核查状态)和PNS(残奥会级别全新状态)。其中PPS不需要再进行分级,因为他们曾多次参加残奥会或者世锦赛,已有了准确分级。

  相比于健全人,残疾人的赛事准备工作更多也更为细致,最主要的是安全性和公*性。现代奥运创始人顾拜旦曾说“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战斗”。而残奥会最能彰显“战斗”二字,因为运动员们都是经过了难以想象的磨难才得以踏上赛场,他们身上所展现的精神才是赛事的精髓,所以公*安全的竞赛环境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也是一种尊重。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6

  俄罗斯**梅德韦杰夫23日表示,禁止俄运动员参加里约残奥会是无耻的决定。

  梅德韦杰夫当天在社交媒体上写道,不让俄残疾运动员参加里约残奥会,这是一个加倍无耻的决定,是对所有残疾人的打击。因为这个群体日日都在同自己拼搏。

  梅德韦杰夫表示,体育需要反***,对使用***的行为要谴责、要惩罚,但要有通过合法途径获得的真实足够的证据。他认为,对俄罗斯***事件的调查,政治成份占了80%,***问题只占20%。一些国际体育组织完全受制于美国,几乎瘫痪了。而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当天所做的决定显然就是想把俄罗斯这个强大的对手排挤掉。

  国际体育仲裁法庭23日宣布驳回俄罗斯残奥委会对其被禁止参加里约残奥会的上诉,俄代表团恐将彻底无缘参加残奥会。对此,俄罗斯各界同声谴责。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7

  经历过奥运会的辉煌和激烈竞争以及色彩纷呈的画面,有些人对残奥会或许会觉得比赛的观赏性要降低不少。残疾人和正常人的体育竞技自然有所区别,但是相同的是,他们也在追求“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崇高目标。

  其实,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经历,了解他们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泪水,你的心头就会不由自主地发颤,你的眼泪就会夺眶而出,你就会由衷的承认,他们,就是生活中的强者。

  每一个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坎坷。他们中有些人是先天残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种各样从天而降的灾难,在经历过生命的低谷之后,他们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站起来,迎接生命的挑战。残疾人运动员,几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职业选手。因此,他们一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进行训练,二缺乏资金的保障去购置训练器材和服装等必需用品。他们付出的努力除了身体上与正常运动员的差距外,还有许许多多令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但是,他们坚持了下来,并走到今天,走到奥运会的赛场。

  “鸟巢”、“水立方”,因为有残奥运动员,而同样精彩。对待残疾人运动员,我们应该付出更多的爱,他们不仅是我们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们学*的榜样。他们的自强不息,他们敢于做生活中的强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响曲的宏伟乐章。

  残奥会,除了精彩的比赛,我们还能读到无数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故事。我们更深地体会到:爱,应该献给每一个人;爱,时时刻刻在我们心里;爱,温暖着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爱,我们这个世界,我们人类的生活,一定会更美好。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8

  日前,第16届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日本东京拉开帷幕,中国437名残奥会选手将在为期两周的残奥会舞台上展现中国体育健儿自信、坚韧、拼搏的精神风貌。“身虽残,志更坚。”我们党员干部应弘扬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逆风前行的“残奥精神”,不畏艰险、勇挑重担、砥砺前行,立足岗位、胸怀大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积极作为、不懈奋斗。

  弘扬自强不息的“残奥精神”,砥砺奋进谋发展。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揭示了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古人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残奥会上,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不断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音。党员干部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力军,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滴水穿石”的毅力、“永不满足”的态度,勤于学*、砥砺才华、提高素质;要正确认识前进道路上的形势和任务,敢于迎接机遇和挑战,提振精神、不弃不馁,不论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都矢志不渝,勇往直前。

  弘扬顽强拼搏的“残奥精神”,勇挑重担谋新篇。曾记得,残疾人运动会“力量举重”项目的世界纪录有5项是由残疾人运动员创造的;被誉为“无臂飞鱼”的何军权,在雅典残奥会上4夺金牌3破世界纪录,职业生涯共拿到97枚奖牌,其中金牌就占了67枚,这些成绩的取得来源于常人无法想象的刻苦、耐心、执着和顽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党员干部要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坚持“5+2”“白+黑”“晴+雨”,积极投身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信访**、疫情防控、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重大重点工作一线,不畏艰难、率先垂范、真抓实干,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弘扬积极进取的“残奥精神”,攻坚克难开新局。残奥会赛场上的运动健儿不断刷新残疾人世界纪录和残奥会纪录来源于他们积极进取、“展翅飞翔”的良好心态,党员干部应该将“残奥精神”融于岗位、融于日常,脚踏实地,做实做细,从自己做起、点滴做起,从身边手头之事做起;要始终秉承“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击姿态,因时而动、随事而制,坚持说实话、谋实事、出实招、求实效,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锤炼党性、磨砺韧劲,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用实际行动开创新的人生画卷。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9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10

  有种说法:物欲横流的年代,感动是一种奢侈品。

  也有种说法:感动像审美一样,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加起来才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场内场外,有多少“感动”存在!而其中又包括了多少感动的人、感动的事、感动的物——

  大至大气磅礴的开幕式,小至一条小小的导盲犬,微至志愿者雪里送炭递上的一根丝线……

  大至“鸟巢”全场9万名观众在不同的时间,为牙买加的博尔特、中国的王浩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歌;小至两名运动员,不因双方国家的突然“敌视”而赛后相拥相祝;微至幼童捡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摇摇晃晃地跑去垃圾箱……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八、九月的北京(延伸至上海、青岛、天津、秦皇岛、沈阳、香港),在时间、空间、行间的三维坐标内,上演着源自体育运动而又展至社会生活的一部“感动”鸿篇巨制。

  然而,在所有的章节中,有一种感动,应该是又有着深刻而独特意义的,那就是民众社会素质的改变与提升。

  没有不散的筵*,两个奥运再精彩,再让我们留恋,也终究要远离而去,一切将归于*静。唯有生活将衡久延续。运动员、志愿者们脱下服装,观众们放下手中的小旗,所有的人都要融回社会,非常态复归常态。

  这个时候,以公民角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芸芸众生,还能不能继续坚持并创造感动,也许则是最具价值,最有意义的。

  我不会忘记,奥运期间听到、看到的一些感动细节——

  一次,偶听北京广播电台的体育节目,一女观众情绪激动地说道:我昨天去看游泳比赛,周围的人隔一会儿就互相提醒比赛时拍照别用闪光灯。临走时还互相提醒带走自己的垃圾,特让人感动!

  媒体报道:北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官员对记者表示,“此届奥运会没有在场馆里出现有些人所想象的垃圾遍地、场馆环境被破坏的情况。许许多多观众离开时,将瓶子、食品包装袋等都很自觉地带离场馆,放到指定的垃圾收容器里。我们非常受感动!有的国际单项组织曾经表示说,应该给北京的市民及世界各地的观众发一块大大的金牌!”

  笔者每天下夜班乘地铁时也注意到,运行了一整天、成千上万人流动的地铁车厢地面,永远都是干干净净,纤尘不染,比国外很多夜班收车时的地铁都干净。

  法国大思想家卢梭说过:“民众德行、教养的提升,才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也才是**最值得夸耀的”。

  圣火就要熄灭,奥运专用车道就要归还,但我们的“感动”却应该永远在社会生活中延续下去。这是两个奥运留给我们的重要遗产!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十】份扩展阅读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十】份(扩展1)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范本五份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1

  以饱含“中国式浪漫”的开幕式迎宾,用尽显“双奥情怀”的闭幕式送别,北京冬奥会,在欢笑与不舍中闭幕了。

  “非常成功”“令人满意”“无与伦比”……赛场内外,赞誉无数,为这届冬奥会打上了闪耀的烙印——精彩!

  申办时的承诺犹在耳畔,6年多的筹备苦心不负——“为世界奉献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冬奥会”,中国,做到了!

  精彩,写在赛场内外、无所不在;成就精彩,汇聚无数力量、黾勉同心。

  这是锻造实力成就的精彩,诉说着“厚积薄发、追求卓越”。

  昂扬精神、自信身姿,中国代表团征战北京冬奥,勇夺9金4银2铜,创造了中国历届冬奥会最佳成绩!

  每块奖牌背后,都是过硬的`实力;每一分实力,靠的都是勤奋训练,是日积月累的摔打与成长。

  2月18日,在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中国队运动员谷爱凌成功夺冠,这也是她本届冬奥会继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夺金后的个人第二枚金牌。

  两金一银获得者谷爱凌历经磨砺,方才实现大跳台“惊天一跃”,完成女子最高难度的转体1620;花滑组合隋文静/韩聪不畏伤痛、不断精进,终于攀上技与美的巅峰;“不问终点,全力以赴”,男子钢架雪车运动员闫文港用生命逐梦,实现中国冬奥史上的突破……

  赛场上的精彩,是健儿们实力的比拼;赛场外的精彩,则是国家实力的彰显。

  训练场上,冰雪项目风洞技术提供精准辅助,提高成绩;比拼当中,盈盈欲舞的“冰丝带”化身“最快的冰”,是因为采用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赛事转播,5G+8K技术成就史上“最清晰”冬奥会,“连冰花都能看得清”!

  212项技术落地,其中33项为首次使用,强大的冬奥“黑科技”阵容,是新时代中国对科技自立自强不懈追求的直观反映;除此之外,还有成就“双奥之城”的更多元素,无一不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自信表达。

  有了这样的实力,必将有更多精彩等待着被创造!

  这是勉力坚持成就的精彩,刻印下“无惧艰难、永不放弃”。

  当“四届元老”徐梦桃在闭幕式上挥舞着**进场,一路走来的累累伤痕,早已化作心中澎湃动力。31岁的她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历经4次大手术、半月板切除*70%,终于抵达“想了上千次”的梦想之巅。

  2月14日,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决赛,中国选手徐梦桃最后一跳(一跳定胜负)获得108.61分,夺得冠军!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2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3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于3月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举行,温泉县各族干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直播等途径,收听收看开幕式直播盛况。大家纷纷表示,开幕式万众瞩目、精彩绝伦,亮点纷呈、美轮美奂,为全世界送上了一场视觉盛宴,在温暖、感动的氛围中展现了“生命的绽放”,展示着残疾人对“更美好的生活、更包容的世界”的不懈追求。

  “不久前我观看了冬奥会的开幕式,4号晚上也特意蹲守在电视机前观看了冬残奥会开幕式,那种心潮澎湃的感觉又回来了,除了震撼,让我感触更深的是运动员们身残志坚的精神,特别是最后一位盲人运动员点火的时刻,当听见台下的观众为他加油助威时,我感觉到了体育精神的博大。我告诉身边的孩子,虽然他们有这样那样的身体残缺,但并不会成为他们追求体育快乐的障碍,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一辈子!”哈日布呼镇机关干部李文婷说。

  安格里格镇宣传办干部古丽毕亚激动地说:“今日收听收看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开幕式场面恢弘壮大,令人感动。以‘生命的绽放’为主题,展现了残疾人的故事。延续‘简约、安全、精彩’的理念,突出残健融合理念,把文艺演出融入仪式流程中,呈现一场温暖、感人、精美的开幕式。”

  查干屯格乡呼斯塔村村民阿丽说:“我全程了观看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式,深刻的感受到此次盛会所承载的价值观念和重大意义。相信今后残疾人体育运动将进入社会大众舆论视野,从而有效地提升公众对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在后奥运时代发展的关注度,以及残疾人群众投身体育运动的热情。”

  温泉县聋哑残疾运动员阿依开吾沙尔·地力木拉提虽然说不了话,听不到声音,但是看到冬残奥会的开幕式也是激动不已,用手语和书写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内心的喜悦和对冬残奥会的祝福:“我听不到,也不能说话,但我会写,冬残奥会开幕了,我非常喜欢运动,高位截瘫11年邵阳城步女孩杨淑婷走着传递冬残奥会火炬。盲人火炬手李端点燃冬残奥主火炬,全场观众高喊加油,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不屈与绽放。残奥会的意义应该就是用榜样的力量教会我们怎样打败生活,战胜困难,中国冬残会健儿加油。也希望我能登上冬残奥会的舞台,为祖国争光!”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4

  北京残奥会开幕式盛况再现:圣火刚在“鸟巢”点燃,由衷的赞美之声就响彻环球。世人不仅为这场“视觉盛宴”的“宏伟绚丽”、“梦幻诗意”所倾倒,更为其张扬的坚毅顽强、折射的人性光辉所震撼。如此精彩的开场,无疑将使残奥会史上规模空前的这次盛会,得到空前的关注;无疑将激励残奥健儿们创造出空前的佳绩,在今后的十几天里写下辉煌的篇章。同时,也无疑会像北京奥运会那样,给中国、给世界留下丰厚的遗产。

  其实,不须待北京残奥会的大幕落下,这笔巨大的“遗产”已然铺陈在我们面前,已然在造福千家万户。

  残奥会已进入奥林匹克大家庭*50年,在残奥赛场上,残疾人运动员像身体健全的运动员一样,品味竞争之烈,欣赏体育之美,点亮理想之光,分享运动之乐,用摄人心魄的勇气极大地丰富了奥林匹克重在参与的*等精神。但由于对比赛设施要求不同等原因,同年同城举办的两个奥运会,一直采用各自筹办的方式。北京是第一个执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协议的举办城市,不仅开一个组委会同时筹办两个奥运会之先河,而且响亮地提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口号,从而在“奥运会历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国际残奥委会**克雷文语)上镌刻了令人振奋的内容。

  7年来,正是“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极大地推进了北京乃至全中国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使残疾人出行更加便利。这期间,北京市出台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新建城市道路、公共设施普遍配套建设了无障碍设施;无障碍设施重点改造项目达6000多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据统计,2001年以来,北京市共实施了1.4万多项无障碍改造项目,无障碍设施建设总量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

  “两个奥运”的同时筹办,不仅让北京市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也让全北京乃至全国人民对残疾人的生活和保障关注度持续“升温”。根据中国残联公布的数字,2007年,全国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535。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顺利完成中国残联专项彩票公益金残疾人康复项目任务,19万贫困残疾人受益;全国已竣工并投入使用的各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共计2125个,在建项目共计285个,筹建项目共计318个。在鼓励促进残疾人就业方面,去年7月起又对政策作出调整,大幅度扩展了享受税收优惠的单位,明确规定了“国家实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当年,全国城镇新安排39.2万残疾人就业,农村残疾人就业达到1696.5万人。

  由此可见,中国倾力奉献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就是要以生命的名义,创造出真正*等、完整的人类盛会,让高贵的人性在世界畅行无阻。

  而这一举措,在过去的7年里,已经带动中国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升了中国社会人文关怀的整体水*,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今,北京残奥会比赛已全面展开,可以肯定地说,4000余残奥选手的奋勇拼搏,将带来一场自强不息、引发人们深化对生命思考的“精神盛会”,必将对更多的残疾人产生巨大的激励作用,对全社会关爱残疾人的文明新风产生更强劲的促进作用。

  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5

  北京时间8月24日,东京残奥会的开幕式成功举行,作为每次奥运会之后又一项大型赛事,残奥会的举办让更多人对于“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有了新的认识。而与奥运会开幕式相比,残奥会的开幕式也有很多亮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此次开幕式是以一段节奏十分明快的短片作为开场,其中的羽毛元素恰恰对应了本次残奥会的主题“我们拥有翅膀”,随后100位身穿蓝色服装的舞者欢快地起舞,随后出现的声光电效果十足的现场倒数画面相当震撼。

  本次开幕式的主题地点设定在“帕拉机场”,每一段表演都是以这座象征着残奥会主题的机场来延伸的。随着一声令下,身穿蓝色制服的员工开始工作,复杂的启动模式之后,身着“机关人偶”服饰的演员翩翩起舞。一名身穿义肢的运动员在场地中央奔跑,而他的奔跑形成的光圈推动着各个“机关”的运行。

  在介绍比赛项目的短片中同样显示了明快的特点,电子音乐作为背景导致的迅速切换和快节奏的镜头感十分具有日本代表性。而在运动员入场仪式中,也是由DJ现场打出的电子音乐作为背景,让现场的气氛非常轻松活跃。在运动员入场仪式中,每个国家的运动员入场式,现场场地大型LED屏幕都会显示该国家**颜色的特效,科技感十足。

  在运动员入场结束后,帕拉机场再度出现,各种不同形状的飞机代表着各类运动员面临着各种挫折,以一架独翼小飞机的视角来阐释如何面对逆境鼓足勇气展翅飞翔。这段表演十分励志,就像一幕舞台剧一般,而肢体残障的演员贡献的演出让这一幕更为动人。

  这一幕演出分上下两个部分,小飞机虽然面对很多鼓励,但始终未能迈出关键的一步。在宣誓环节结束后,下半部分表演开始,小飞机依旧未能飞行,此后一辆大卡车入场并与小飞机进行对话。各种不同境遇的舞者纷纷鼓励小飞机,最后小飞机在大家的掌声鼓励中一飞冲天!“我们拥有翅膀”,正是这场演出的主题!

  最后的圣火点燃仪式相对更为简单,也沿用了奥运会的花瓣模式,不过这更加凸显了圣火点燃的神圣感。开幕式在圣火点燃之后随即结束,这也意味着东京残奥会正式拉开帷幕,未来的12天里,我们将见证残奥会运动员一次次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击的精彩时刻。东京残奥会,我们共同期待吧!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十】份(扩展2)

——2022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五】篇

  2022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1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还有,周景景也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出生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那年由于高烧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16岁时,周景景有机会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一开始她练了4个月的乒乓球,后来江苏队选轮椅击剑队员,她决定选择击剑。现在,她已经获得了8枚金牌了。

  残运会,是一个让人受益良多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生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2022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2

  里约当地时间9月18日,里约残奥会闭幕式在巴西马拉卡纳体育馆举行。中国残奥代表团以107金81银51铜共计239枚奖牌占据绝对领先优势,连续第四次获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冠王”,同时还刷新伦敦残奥会创造的最好成绩。作为里约奥运会及残奥会的官方合作伙伴,同时也是中国残奥代表团连续两届的合作伙伴,361°在见证中国游泳队、中国自行车队以及希腊和南非代表团于8月结束的奥运会上取得突破之后,再次见证了残奥代表团运动员们在赛场上摘金夺银以及奋勇拼搏的热爱历程。

  用热爱创造奇迹

  从获得首金的射击选手董超,到总共收获十枚残奥会金牌的许庆,每个残奥代表团的运动员都在用对运动最深的热爱改变自己并创造奇迹。许庆连续参加四届残奥会,总共收获十枚金牌,并在本届男子S6级50米蝶泳比赛中,以29秒89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这些荣耀的背后是面对无数的呛水而不放弃,是面对长达一年每天1万米训练的坚持,也是对梦想的热爱和执着。获得柔道48公斤级冠军的.李丽青,在备战的一年里,先后踝关节骨折、十字韧带断裂、髋关节脱落,最后终因对梦想的热爱与坚持,渡过重重难关并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

  十冠王许庆里约奥运会上再摘3金

  在残奥会中,一直备受关注的还有中国五人制盲人足球队的小伙子们。大部分人不知道这是一支完全业余的球队,他们很多人的职业是按摩师。因为看不见,全靠声音判断足球和球门的位置,运用技术动作进行传接配合、完成射门动作,盲人球员要把球打进非盲人把守的球门,难度可想而知。面对种种困难和疑虑,这些小伙子们用坚持和热爱,勇往直前,成为了世界强队,并取得了本届残奥会第四名的好成绩。

  每一个选手背后都有太多的故事,他们都在用强大的内心和无比的热爱克服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困难。在残奥会赛场上,中国残奥代表团之外,还有各国的残奥运动员们,也用自己的热爱拼搏出了自己最佳的状态。361°一直关注并支持的南非残奥代表团也在努力拼搏中获得了7金6银4铜的好成绩。

  用热爱赞助热爱

  作为中国首个登上奥运舞台的体育用品品牌,361°秉承“多一度热爱”的品牌精神,并在“用热爱赞助热爱”的奥运核心理念的指引下,用实际行动为专业运动员和广大运动爱好者提供支持。从赞助洲际大型运动会到牵手奥运会,再到全球无国界的热爱支持,361°在用实际行动赞助每一度热爱,回馈运动爱好者的热爱,也在用热爱推动整个体育行业的发展。

  2022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3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看残奥会?轮椅男篮球赛。本来是9:15分开赛,结果改成11:20分开赛。

  我们就在奥林匹克公园里玩了会,去看鸟巢,看圣火。最后我们去了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的“祥云小屋”,说是“祥云小屋”其实它就是帐篷。“中国故事”就在这些帐篷里讲述。我是第二次来这些小屋了。上次我没有找到山东,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才知道这一座座小屋是按中国地图布置的。在山东的“祥云小屋”里,主要摆放着一组组不同系列的风筝,真得很好看。还有很多其它的精美代表作呢!

  快到时间了,我们就来到了中国体育馆。看到二排运动员坐在轮椅上,开赛了,坐在轮椅上运动员一手操轮椅,一手拿球,投球。有的运动员一不小心就会人仰椅翻。他们就像玩杂技一样,爬起来再打。观众有时不是为了他们的进球而喝彩,而是因为他们爬起的动作。运动员们自强不息的表现让我很感动,他们的精神一直鼓舞着我。

  2022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4

  巴西里约热内卢当地时间18号晚上,2016年巴西里约残奥会举行了闭幕式,这也意味着里约的“奥运时间”,彻底落下帷幕。

  里约残奥会的闭幕式在北京时间早上7点整拉开了大幕。今天的体育场和残奥会开幕时候相比发生一些变化,在场地内中央的一侧,以前足球场上球门的位置附*,树立起来了一个大的屏幕,有点像国内*时看演唱会时候感觉。闭幕式演出过程环节当中,这一大屏幕会发生巨大的作用。记者所在的媒体*的正前方,残奥会的圣火正在熊熊燃烧,不断运动着的风能动力雕塑,像一个反向旋转的漩涡,圣火的光芒正在被反射再反射,就像一个永无止境的永动机,这个永动机能够制造能量并且不断发射能量。耶稣像,在残奥会闭幕的夜晚也被打上了灯光,这个巴西标志性的建筑提醒着大家,这里是里约,这里是巴西。

  歌手加比阿玛拉科斯、巴西寂静鼓手的鼓点和阿曼多马萨尔的打击乐共同演绎极富节奏感的闭幕式倒计时,标志着巴西残奥会闭幕式正式拉开帷幕。残奥会闭幕式现场,延续了巴西人特有的喧闹狂欢气氛。不过,在闭幕式过程中,有一个特别设置的环节却显得有些沉重。

  当地时间17号,48岁的伊朗运动员哥巴内扎德,在参加里约残奥会自行车公路比赛过程中,在一个斜坡的路段意外跌倒受伤,在送往医院的过程中出现心脏骤停,最终不幸身亡。为此,残奥会闭幕式中特别设置了一分钟的默哀仪式,对他表示哀悼。在闭幕式上的致辞中,国际残奥会**格雷文表示:“今夜是过去12天这场盛会的庆典,同时因为昨天,伊朗自行车运动员戈尔巴扎德的不幸离世,让整个残奥会都沉浸在悲伤之中,现在请所有人和我一起向他的家人、朋友、队里以及全体伊朗人民,致以沉痛的悼念。”

  这名伊朗运动员的意外身亡,被称为残奥会历史上最严重的一场伤亡事故。这是残奥会举办以来,首次有运动员在赛场上死亡。有报道称在里约奥运会前,曾有人对事发赛道的安全性提出疑虑,可惜没有得到重视。目前,事故发生的原因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但一场特别设置的默哀仪式,或许也体现了残奥会对于参赛运动员的尊重。

  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始办于1960年,是专为残疾人举行的世界大型综合性运动会。如果说,在此前8月份的奥运会赛场上,人们惊叹于运动员们不断超越极限的“更高、更快、更强”,在残奥会上,人们得到的,往往是更多的感动。

  在本届残奥会中,让中国观众们印象更深刻的,或许是中国残奥军团取得的优秀成绩。中国残奥代表团最终获得107金81银51铜共计239枚奖牌,连续第四次位列残奥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代表团的团长,是不少同胞十分熟悉的著名残疾人作家张海迪。在此前的专访中,张海迪告诉记者,这一次中国残奥军团斩获的奖牌,有不少项目是重大突破。

  张海迪表示,这次获奖面拓宽了很多,特别是一些轮椅竞速、轮椅击剑等具有相当技术含量的项目获得了进步,皮划艇等新兴项目创下历史。

  骄人成绩背后,是中国残疾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据统计,我国目前约有8500万残疾人,站在奥运舞台上并且夺得奖牌的,毕竟只是他们中极少的一部分。在张海迪看来,如今残奥运动员们取得的成绩,也会让那些正在面临困难的残疾人们,看到生活希望。张海迪称:“他们要走向社会重新康复,寻找到更好的生活,他们非常需要精神激励,能够给予这些残疾人以希望,让他们看到:我能!我一定能!今天我不能,经过了刻苦的锻炼,我一定能!”

  2022观看北京冬残奥会心得体会 5

  这几天,有时间就看残奥会比赛。我是第一次完整的看这样的比赛,以前只是看看新闻报道。当我看到运动员坐轮椅上打篮球、打乒乓球,看到他们一只独臂在水中奋力向前,看到他们带着假肢奔跑在赛道上,运动员的每一次出发、每一次入水、每一次挥拍、每一次投篮、每一次救球,甚至每一次用肩膀去擦拭汗水,都深深触动了我,心中不时涌起一阵阵热浪,心疼他们的同时更多的敬佩。此时,更真切地懂得了什么是生命的力量,什么是顽强的拼搏,什么叫不向命运低头。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是激动喜悦和欢乐,那么,残疾人奥运会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感动,是震撼。他们中除了少数人是先天残疾外,大多数人本应该和正常人一样有健全的躯体,健康的器官,但由于遭遇了种种不幸,他们的命运遭到了不公*的待遇,或缺少了肢体,或失聪失明,但他们在从来没有向命运屈服,没有就此倒下!赛场上,那种奋力拼搏的精神,跌倒了再爬起来的毅力,在向命运抗争,在向厄运展示着生命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为走进奥运会的残疾人和没有走进奥运会、我们身边的残疾人的坚强、勇敢喝彩吧!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在激励着、鼓舞着、鞭策着我们这些健全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进取,不去努力。同时,我也在心里默默祝福所有的残疾人,幸福安康。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十】份(扩展3)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心得体会范本5份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心得体会 1

  一场残奥让我感到无比的激动,从他们的身上可以学到该怎样做人,怎样的人生才算精彩。约旦轮椅乒乓球运动员马哈·巴尔格提为参加北京残奥会做好了充分准备。她热爱运动,不断地努力,曾在2000年悉尼残奥会上为约旦夺得历史上第一枚金牌。她在接受采访时说:“投身体育让我重获亲生,让我感觉不再是别人的负担。”是啊,这样的人生多好啊!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呢?她没有被自己的缺陷所难倒,还是一样对自己的事业永不言弃。

  美籍巴西人德梅罗已是第四次参加残奥会。一次事故,导致她右半身瘫痪,后来她相继参加马拉松和击剑运动。北京残奥会她代表美国参加击剑比赛。临行前,她对记者说:“我的生命就是一个连续的康复过程,这种康复包括外在的肢体和内在的灵魂。”美国人保罗·莫兰因交通事故失去了右腿。他从1992年开始投身轮椅排球运动,曾代表美国参加过三届残奥会。北京残奥会,他将首次参加男子轮椅网球双打比赛。他在接受《波士顿环球报》采访时说:“我可能不是强有力的奖牌争夺者,但我会尽全力打好比赛。”双腿残疾的巴尔格提通过乒乓球找回了自信,半身瘫痪的德梅罗通过马拉松和击剑修复肢体和心灵,失去右腿的莫兰则通过排球和网球体会到了“重在参与”的乐趣。

  对他们来说,体育不仅仅是一种锻炼或者娱乐,更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奥林匹克精神就是一种生活哲学,即创造一种使人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这样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是剂多好的良药呀!在生活中我们也应坚持这样的精神,不要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我们要在奋斗中寻求乐趣的生活。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说:“生活中,重要的不是凯旋,而是奋斗;重要的不是成就,不是获得胜利,而是奋斗拼搏。”巴尔格提和他们残疾朋友们,用行动具体而生动地演绎了奥林匹克的精髓。残疾人体育运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要求运动员超越生理的缺陷,通过意志、技能的较量,向生命的潜能挑战,显示出生命的价值。当肢残跳高选手们助跑、起跳、腾越、落地,一连串熟练的技术动作,在空中划出一道流畅的弧线。

  不禁让人惊叹于他们的能力和毅力。在这种精彩的后面,是残奥运动员所付出的倍于常人的艰辛与汗水。走进他们坚强不屈的世界,人们会感受到一种远高于一般运动员的内在精彩,残奥之美尽在于此,生命之美尽在于此。当人们看到那些身体或智力存在缺陷的运动员,带着无比的自信和热情,克服生活缺陷,挑战身体极限,像正常人一样在赛场上奋勇拼搏、纵横驰骋的时候,人们会由衷地给他们以最崇高的敬礼,表达最真诚的祝福。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心得体会 2

  四年一度的残奥会马上要举行了,我大家都知道举行残奥会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让那残疾的朋友们像普通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和实现梦想的机会!残奥会更加体现他们的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奋力拼搏的顽强精神。他们对生活充满火一般的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在电视上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赛场各个神采奕奕,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们肯定在心底暗下决心:我们一定会在赛场上努力拼搏,不到最后一刻决不认输!虽然他们残疾了,可是他们身残志坚。虽然看上去他们的动作很娴熟,可是这一小小的动作,是他们用比常人多百倍的努力换来的。

  我非常佩服这些坚持不懈残疾人,我们一定要学*他们勇敢面对困难,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他们做的到的,理所当然我们也做得到。只要我们多付出一些努力,就能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梦想。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心得体会 3

  很多时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非不能为也,盖因不去为也。比如,失去双臂以后还能夺得游泳金牌;没有一条腿,仍然能够参加正常人的奥运会并且获得不错的名次;双目失明,同样能在绿茵场上驰骋;连生活自理都十分困难,却是运动场上的骄子。他们没有菲尔普斯那样辉煌,也没有博尔特那样闻名于世,但当他们出现在北京残奥会的赛场上时,所有人都不禁为之动容。也许,我们还记不住他们的名字,但他们的身影已经深深镌刻在我们心里。通过他们,我们突然对人生以及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只要你想做,你努力去做,就没有不能做到的事情。

  残奥会就是这样在赛场之外让我们收获很多。扪心自问,比起他们,我们拥有健全的身躯,但或许少了永不放弃的努力。

  就像一句著名的广告词说的那样,世间“一切皆有可能”,其关键就是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做,能不能付出超出常人的汗水和决心。

  无论是在电视屏幕上还是在报纸上,残奥会就是这样走进我们的视野,给了所有人一个全新的感受。这些天,身边的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谈起残疾人运动员,谈起残奥会,每个人都露出肃然起敬的神情,许多人都若有所思地对过往的生活进行一番心灵的拷问。

  这就是残奥会与奥运会的不同之处,这就是为什么两个奥运会同样精彩的道理。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心得体会 4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心得体会 5

  相信很久以后,人们依然会记得——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坐在轮椅上的田径运动员侯斌,握一条垂直于地面的绳索向上攀爬,攀爬……当主火炬熊熊燃烧,美丽圣火映亮夜空,全场沸腾……这一刻,人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这一刻,人们再次读到了:坚强。

  在残奥会这个舞台上,几乎每个运动员都是一个坚强人生故事的持有者——种子未落沃土而落罅隙,当其不屈地穿过岩缝绽放绿色,一抹新绿足以辉映春天;身体虽已外在残缺,但坚强的攀登让生命如圣火般蓬勃热烈。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写一只鹰飞翔的过程:一只鹰,一步步向山的顶端爬去,翅膀被泥沙污水刮擦,步履蹒跚,很是狼狈。但当它终于来至最高处的一块岩石时,展翅飞去,雄姿万里……

  是啊,不管怎样,鹰都要从高处起飞。恰如人,用坚强,成就生命的高度。

  而用生命诠释什么是坚强成就高度的例子太多太多:霍金轮椅上的美丽人生,海伦黑暗中寻求光明,司马迁隐忍后重于泰山的鸿篇巨制……而生活中对于坚强的呼唤与需要几乎是普适性的:升学,事业,失恋,甚至生老病死等等。人们赞美这些如鹰一般有着坚强品格与意志的人,人们仰视号称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朽的胡杨木一样的坚强灵魂,这些赞美与仰视都是一种心甘情愿的精神向往。

  记得前一阵采访备战本届残奥会的雅典残奥冠军李端时,他说:“奥运会比完了是逗号,残奥会比完了是惊叹号。当一个人只有一条腿,还在奋力向前跑;坐在轮椅上还在向前冲,这不仅仅是一次比赛,更是一种精神。”这样一次盛会,在比赛外更给了人们寻常生活外一个机会,可以更真切、直观地感受什么是坚强以及由此带来的精神震撼与提升。这也许是比金牌更为可贵的。

  走过黑暗与沉重才更明白坚强的含义。在人们的常态人生中,坚强作为励志的语词,也许常挂嘴边,但更多的是浮在人生表面。一场残奥,将坚强的精神意义直观外现,或可成为健全人心灵的鸡汤甚至于心理不甚健全者一剂心灵补剂与良药。正如联合国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的定义一样: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即身体与精神的双重健康。人们需要心灵的这些营养。所以,残奥会,不仅是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一种物化的对象性活动,而更应体现出一种人类灵魂的高贵、社会的人文关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事实上,坚强不仅是个人品性,文化特质,更是民族品格,国家脊梁。从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到改革开放后腾飞的新中国,一部中国*现代史大写着“坚强”。长征精神,抗洪精神……此次汶川地震中展现出的震不垮的民族精神都是中华民族坚强民族品性的依次展现。伟大的中国人民和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汇集的坚强之力必将让祖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更加繁荣昌盛。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十】份(扩展4)

——2022最新冬残奥会心得体会(5)份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冬残奥会是各国(地区)残疾人运动员展示竞技水*和精神风貌的舞台,也是亲人之间鼎力支持、情感交融的纽带。北京冬残奥会上多个鲜活故事都生动诠释了中国这句谚语——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英国残奥高山滑雪选手尼尔·辛普森今年19岁,患有眼球震颤病症,是视障运动员,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冬残奥会。尼尔的领滑员是他21岁的哥哥安德鲁。比赛中,两人通过植入头盔的蓝牙耳机交流信息,安德鲁的主要工作是把雪道的准确信息提供给尼尔,确保他能够以上百公里时速完赛。高山视障滑雪需要选手对领滑员绝对信任。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目前辛普森兄弟已经在超级大回转(视障)项目上为英国队摘得北京冬残奥会首金,两人还在全能(视障)项目斩获铜牌。

  北京冬残奥会另一对兄弟组合出现在越野滑雪赛场。加拿大麦基弗兄弟目前已经有两金入账,分别来自残奥越野滑雪男子长距离传统技术(视障)和短距离自由技术(视障)。至此,布赖恩·麦基弗的冬残奥会金牌总数已经达到15金,距离冬残奥会历史男子第一人、德国高山滑雪选手格尔德·舍恩菲尔德的“16金之最”只差一步。与英国辛普森兄弟组合不同,哥哥罗宾这次是作为布赖恩的教练参赛,而不是领滑员。在布赖恩的残奥会生涯中,罗宾曾担任过他的领滑员,但由于还身兼加拿大国家队教练一职,罗宾目前只能以教练身份帮助弟弟。

  布赖恩可谓冬残奥会越野滑雪“常青树”。盐湖城和都灵两届冬残奥会,他各有两金入账;此后温哥华、索契、*昌连续三届冬残奥会,他更是惊人地各夺三金。麦基弗兄弟在冬残奥会赛场的卓越表现为他们赢得了广泛赞誉,在2018年加拿大年度体育奖评选中,布赖恩被授予冬季体育年度最佳男运动员奖;2016年,加拿大授予麦基弗兄弟“功勋奖章”。在今年2月的“超级碗”转播中,播放了讲述麦基弗兄弟成长故事的公益广告,布赖恩一直以能为更多人带来正能量而感到骄傲。

  在高山滑雪视障项目上,一对母女组合也颇受关注。比利时老将琳达·勒邦尽管已经是57岁“高龄”,但出于热爱,她仍来到了冬残奥会赛场。由于她的领滑员因个人原因缺*本届冬残奥会,勒邦不得不临时征用女儿吉洛特客串领滑员角色。尽管在全能、滑降和超级大回转三个项目上都没能获得奖牌,分别排名第五、第六和第七,勒邦仍为能与女儿并肩作战而感到欣慰。“当她(吉洛特)3岁时,我是她的领滑员。现在22岁的她,是我的领滑员。难以置信,现在我们转换了角色,这次经历终生难忘,能跟她一起比赛这就够了,一切都值得。”勒邦因能跟女儿并肩完赛而兴奋不已。对于女儿吉洛特来说,无缘奖牌还是留有遗憾:“赛前我和妈妈搭档训练只有一周时间,如果她(勒邦)的领滑员这次能来参赛,她的成绩肯定会更好。不过能来到这里还是感觉很棒,如果她的领滑员能来就更棒了。”

  在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北京体育大学的90名演员,身着雪白的服装,跟随《冬残奥圆舞曲》的音乐,在国家体育场幻化成一朵朵闪亮的雪花,舞动出流动的冰雪世界。

  2月13日深夜1点,距冬残奥会开幕还有19天,北京顺义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依然灯火通明,临时搭建的10米高台上,编导裴云不断喊着指令,90名演员在手语老师帮助下调整着自己的位置。编导李文倩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这次借调到导演组参与《圆舞曲》的编创,她非常兴奋地一路小跑来到场边的空地,在地上用一根根牙签摆出了各式各样的雪花造型,“每根牙签就代表一名演员,我们最初想了100组雪花造型。”李文倩说。

  《圆舞曲》的排练结束时间总是很晚,艺术团舞蹈一队聋人演员魏菁阳打着手语:“我们通常是早上9点排练到晚上11点,如果是在这个模拟场地排练就会更晚些。”模拟场地是三个训练场馆中最大也是最冷的,演员都穿着厚厚的长羽绒服,舞蹈中有很多翻滚动作,需要演员躺在地上完成,一晚练下来,地面都干净了。

  两个多月的排练下来,大部分演员的舞蹈鞋都磨破了,魏菁阳用黄色胶布把自己的红色棉舞蹈鞋缠住继续排练。“你可以看看刘巧的舞蹈鞋。”艺术团三队演员徐可心捂住自己的脚指头调皮地说。舞蹈三队演员刘巧的舞蹈鞋已经可以开口“说话”了,她和队友都是艺术团附属学校2015级学生,现在一起就读于长春大学舞蹈专业。艺术团新买的舞蹈鞋早早就到了基地,没有人去换新鞋,“都不想换,磨损得太快,这样节约一些。”这一双双破损的舞蹈鞋,也是演员们为冬残奥会开幕式奋斗的战绩。

  《圆舞曲》需要演员通过旋转椅子完成舞蹈动作,椅子和人如何协调一致,如何控制好旋转是关键,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环节,这需要长时间不断练*和磨合,才能形**椅一体。魏菁阳说:“我们刚开始练,身上被椅子硌得到处是淤青,感觉身体都不是自己的,睡觉都能疼醒。”艰苦的训练、身体的疼痛并没有阻挡大家训练的热情,最后都坚持了下来,没有人退出。

  “鸟巢”的夜晚,他们用希望和坚持舞出了一副流动的冰雪美景,让冬残奥之花绽放。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十】份(扩展5)

——2022观看冬残奥会开幕式优秀心得体会优选【五】篇

  熊猫“冰墩墩”和灯笼“雪容融”是一对好朋友,为了准备参加迎新年的滑雪比赛,他们相约去皇后滑雪场训练。

  这次,他们要一起完成团体滑雪越野赛!他们信心十足,在训练的时候铆足了劲儿,把一同训练的其他选手甩得远远的。“冰墩墩”沾沾自喜地说道:“就凭我们的实力,冠军就是小菜一碟!”话音刚落只听扑通一声,刚才还美滋滋的“冰墩墩”现在已经人仰马翻地摔在雪堆里。原来“冰墩墩”根本没有注意到小伙伴“雪容融”发出的雪道变化提醒,因为突然出现的冰棱路段而失去了*衡,卷起一簇雪雾直接冲到了赛道边上的护网和雪堆上。已经滑出一段的“雪容融”赶紧运用*行式急刹车停下来,掉头赶回来帮助“冰墩墩”,“雪容融”说:“加油,墩儿,没关系!”,稍作检查后,两个小伙伴又飞快地滑起来了。

  有了这个教训,“冰墩墩”再也不轻敌骄傲了,反而更加刻苦地训练,每天都是第一个开始训练,最后一个收队离场。正式比赛的日子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以出色的成绩如愿取得了新年滑雪赛的冠军!两个小伙伴高兴地拥抱在一起,相约在奥运赛场上继续夺冠!

  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德国残奥田径名将海因里希·波波夫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期待运动员们享受比赛,向世界展示团结、超越极限的体育精神。

  波波夫曾参加2008年北京残奥会,并获得男子100米银牌,他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获得这一项目的金牌,并在2016年获得里约残奥会跳远项目金牌。

  回忆起参加北京残奥会的经历,波波夫形容说“不可思议”。“当时我是最年轻的参赛者之一,所有观众都在欢呼,感觉每个人都在为我开心。”

  波波夫说:“比赛结束后,我花了6个小时才离开体育场,因为每个人都想拍照和签名。他们与我交谈,庆祝我的成功,这让我非常高兴。”

  波波夫告诉记者,体育的魅力在于能超越极限。他说,自从9岁因骨癌截肢失去一侧小腿后,“我开始通过运动认识、接受甚至忘记自己的残疾,体育对我像是心理治疗”。

  如今的波波夫是德国医疗器械公司奥托博克的一名专业假肢矫形技师。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前,他重返北京,前往赛事现场,为本届参赛运动员提供现场支持服务。波波夫说,虽然这次他不会参加比赛,但“会带着快乐、开放的心态,和运动员们一起享受每一分钟”。

  波波夫表示,在现在的工作中,他会提出自己和其他残疾人面临的实际问题,然后与所在企业工程师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共同寻找提高残疾人运动和生活质量的解决方案。

  波波夫认为,残疾人运动不应只限于残奥会。“日常生活中使用假肢或轮椅,消耗的能量是健全人的7倍,这本身就是种运动。”

  多年来,波波夫始终致力于推广残疾人运动。他通过在世界多地举办名为“跑步诊所”的运动工作坊,向各地残障人士传授运动技巧,传递运动快乐。波波夫回忆说:“北京是我在中国举办工作坊的第一站。当时有一百多人申请跑步项目。我们向一些学校的孩子展示,借助跑步假肢,一切皆有可能。”

  波波夫说,未来他希望利用数字技术让更多残疾人建立联系。“我们正在创建一个网络社区*台,让所有有截肢经历的人都能聚集在这里,相互支持,分享问题和解决方案。我想通过这个*台发出残疾人的声音,并将这种互相理解传递下去。”

  今年的两届奥运会可谓是我们国家的盛事,赛场上体育健儿们的精彩表现,时刻感染着亿万人民为他们而欢呼,特别是残奥会上的残疾运动员们的表现更让我为他们而激动,虽然他们缺少着身体的某一部分,但他们身残志不残的顽强的拼搏精神令我在心灵的最深处涌起一股股激情与力量!

  在残奥会结束后,我深深地感觉到,他们才是生活的真正强者。从组织者和志愿者热情的服务中,让我又感觉到在当今社会残疾人正在被浓浓地关爱所包围,他们顽强不屈的精神使他们成为赛场中最为闪亮的人物。

  从48年前奥林匹克向残疾人打开成功之门后,数以万计的残疾运动员用惊人的毅力与顽强不屈的精神,在富有挑战性的赛场上以摄人心魄的勇气,书写着一篇篇动人的华章。他们用行动来向世界证明,我能行!

  在赛场上我看到,他们是快乐的使者,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或多或少的都带着微笑,他们没有因为自己的生理缺失而烦恼,也没有因为行动的不方便而气馁,在这点上是值得我们这些肢体健全的人所学*的,也可以说,他们就是我们所学*的榜样。

  有些运动员虽然双目失明了,但他们灿烂的笑容并没有因为双眼失去光明而暗淡;有些运动员虽然只能依靠着轮椅,但是并没有因此而阻止了他们对奔跑的渴望;有些运动员虽然失去了双臂,但是他们心中的翅膀依然引领着他们在赛场上飞翔!

  每当观看他们在赛场上精彩的演绎时,我的内心都会感到激情澎湃。因为我看到了,看到了残疾人的坚强!在我们的身边,依然有很多残疾人需要我们去帮助去关心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许一个小小地帮助,或者一句真诚的问候,都会在共同前进和谐道路上洒满温暖地阳光!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残疾人也是如此。在我观看了残疾人奥运会后,我被那些残疾人运动员的精神给震撼到了。

  残运会让我们看到了精神的力量。例如因为失去双腿的钱红艳,她曾被称为“篮球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将旧篮球剪开一圈,套在她身体的下面,走路时她就用一双小手拄着特制的“木手垫”,“一步一步”地挪动身体,开始了借用篮球行走的生活。然而如今15岁的钱红艳已是云南队的一名游泳运动员。她不屈的精神造就了她的自信开朗,坚韧不拔。还有,周景景也是一名优秀的残疾人运动员。她出生江苏省邳州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3岁那年由于高烧引发了小儿麻痹症,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16岁时,周景景有机会接触到了残疾人体育。一开始她练了4个月的乒乓球,后来江苏队选轮椅击剑队员,她决定选择击剑。现在,她已经获得了8枚金牌了。

  残运会,是一个让人受益良多的课堂。在这里,我知道了:生命,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努力,就一定能绽放出美丽的光芒!

  2008年北京的秋天格外斑斓。当人们还在收获着奥运盛典的丰厚馈赠时,彰显人性光辉与生命尊严的08年北京残奥会又如约而至。

  相聚在北京残奥会的体育健儿,以出色的竞技水*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演绎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同属一个世界,共求美好梦想”的深刻主题,传扬着“超越·融合·共享”的鲜明理念。中国相继奉献给世界的两个奥运同样精彩,也带来别样的启迪和感奋。

  顾拜旦歌赞,奥林匹克精神是一所培养高尚情操和纯洁心灵的学校。在残奥会赛场上,将被世人永远铭记的那一幕幕特殊的“超越”,让所有参与者、观看者更强烈地感受到陶冶情操、荡涤心灵的震撼和力量。肢残运动员艰难地搏击水浪冲向终点时的欢呼,脑瘫运动员躺在推床上双臂奋力擎起杠铃时的呐喊,昭告着他们不畏身体缺憾、付出比常人更多艰辛挑战极限的生理超越。“我不能选择命运,但可以选择对待命运的态度”,“悲剧不在于没有实现目标,而在于没有目标”,残疾人运动员的这些人生箴言,宣示着他们冲决歧视偏见、渴望*等参与社会的心理超越。他们的人生因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而焕发异彩,比金牌更闪光的精神境界的超越,更动人心魄、更催人奋进。

  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当今全球残疾人总数约6.5亿。以空前规模笑迎五大洲朋友的残奥会,确切地说,是更完整意义上的人类体育庆典。“融合”,不仅标志着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灿烂文明的又一次雄伟交汇,而且凸显着残疾人与健全人和谐共融、携手同行的厚重人文蕴涵。赛场内外,志愿者手腕上的“微笑圈”无声地传递着理解和友善,铿锵的中国语汇“加油”成为通用的“国际语言”。加拿大记者评述:“中国正拥抱整个世界,每个人再次在奥林匹克大家庭中赢得真诚的微笑和尊重。”“融合”理念的传播,将唤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更深体认和倍加珍视,汇聚起推动世界和*进步、和睦相处、和谐发展的强大力量。

  残奥会为残疾人实现梦想、放飞希望提供了广阔天地。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追求瑰丽梦想,追求生命价值。北京残奥会倡导的“共享”理念,响亮地传达了残疾人共享社会文明成果、共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共同心声。残疾人在体育竞赛中的优异表现以及在其他领域的骄人业绩,无可辩驳地证明,他们同样是书写历史、创造历史的主人。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发展残疾人事业,理解、尊重、帮助残疾人这个最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际社会的崇高职责。国外网站载文说:“北京残奥会显示出中国以集体主义寻求和谐与共享理想的巨大而有效的努力。”“联合国人权奖”、“联合国残疾人十年特别奖”、“联合国和*使者奖”,记录着中国推进残疾人事业、践行“共享”理念的强劲足音。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播种的季节。丰收的最大喜悦永远属于播种者。

  北京残奥会是残疾人运动员享受体育的'节日。从这几天的比赛情况来看,残疾人运动员的竞技水*提高了,参与范围拓宽了,残疾人体育越来越得到社会的重视和认可。

  赛场上,选手们争金夺银,精彩异常;赛场外,运动员们的故事让无数残疾人朋友深受鼓舞。北京残奥会不仅仅是残疾人运动员为国争光的舞台,更是扩大残疾人体育影响的绝好时机。

  9月13**子200米T36级别比赛中,德国姑娘尼科莱齐克夺得了一枚银牌。年仅19岁的她跑出了个人本赛季的最好成绩。她在接受采访时特别提到:“体育有助于我身体的康复,提升了我对未来的自信心。”

  9月11日男子铁饼F35/36级别比赛结束后,铜牌获得者雷金纳德·贝内德讲述了他对体育的感情:“很小的时候,当医生告诉我,我的腿将慢慢萎缩并无法站立时,我很绝望。是体育救了我的腿,救了我的命。”类似的感受还能听到许多许多。

  在生活中,时常可以听到有人在受伤后通过锻炼帮助恢复的事例,其实对于残疾人来说也是如此。尼科莱齐克和贝内德都是先天性残疾,他们说:“家人和朋友总是鼓励我们接触体育,他们把我们‘赶’出家门。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动作协调多了,心情也愉快多了。”

  有专家研究表明,体育有利于残疾人增强适应力,防止或降低抑郁,增加自信心,减少隐居式生活,获得乐趣等。在对一些残疾人运动员的调查中发现,有90%左右的残疾人运动员认为体育活动和锻炼使身体能力知觉有比较大的提高;93.1%的人认为体育活动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变化;93.4%的人认为活动后与活动前相比,自信心有所提高。

  我们相信,通过北京残奥会,体育运动将会在残疾人中间进一步得到普及,今后将会有更多的残疾人参与运动,残奥会比赛将会越来越精彩。


观看冬残奥会心得体会优选【十】份(扩展6)

——观看北京2022冬残奥会开幕式心得体会范文5份

  所有参加残奥会的运动员,每一个人都有一个自强奋斗的故事,每一个人都有一段艰难前行的经历。终于,他们成功了,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们为了成功付出了多少汗水甚至鲜血。他们曾经一次次地摔倒,但每次摔倒,都是他们继续前行的起点,他们是真的勇士,百折不挠就是最贴切的写照。

  残奥精神包含着一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赛场内外,残疾人以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生命的极限,奏响了生命的最强音,以自我素质的提高和自身价值的实现,获得人们的尊重,而不是同情和怜悯。同时也教育人们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用积极进取的态度点燃生命的激情。

  “超越、融合、共享”,简单的六个汉字,概括了48年残奥会运动史的真谛。在世界的共同努力下,残奥运动已经成为世界和*的象征。残奥运动发展到今天,对于所有残疾人运动员来说,不再仅仅是对奖牌的向往,更多的是对超越自我和坚忍不拔精神的追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举办一场残奥会也不再仅仅是展现该国运动员实力、水*,更重要的是展现一个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和发展情况;对于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汇集世界各国残疾人运动员参与到竞技中来,更多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整个人类和*、友谊、进步的进程。

  仪式前表演是由北京、石家庄、张家口3个地区的普通群众用最饱满的热情来展现海纳百川,载歌载舞的大美中国。各个地区也为庆祝冬奥会成功举办献上各自的文艺表演。在全世界的期待中,简约、安全、精彩北京冬奥会仪式在流光溢彩的鸟巢拉开帷幕了。

  开幕仪式先是介绍中国农历中24节气,开幕式就在居首立春到来之日正式开始啦!第一个表演是欢迎表演先是小草萌发,寓意着让我们和全世界一起迎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然后变成蒲公英,在小男孩的吹气下,蒲公英的种子飞散着向天空飞去变成了灿烂的烟火洒满大地。接下来升旗仪式,让我莫名地激动。第二个表演是最让我兴奋的表演了,大屏幕上一开始是一滴深蓝色的水滴入水中,瞬间幻化出了黄河之水奔腾而下,只能用“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来形容它的波澜壮阔。场内出现长方形的冰块,展现出各个国家的冬奥会时间,最后出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随之雕刻出一个冰五环。紧接着各个国家的运动员出场,结束后天空中飘起了写着不同国家的小雪花,一个橄榄枝把聚集在一起的小雪花编织成了一个大雪花,全场瞬间进入一个洁白、浪漫、纯净、唯美的如诗意境,一朵雪花贯穿整个开幕式。接下的表演分别展现冬奥会主题口号一起走向未来和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和更团结。最后的表演是点亮火炬,在一片歌声中由许多中国运动员手举火炬一个传一个,最终由两名年轻运动员将主火炬插入雪花中心,寓意着星星之火可燎原,永恒绵长,生生不息。每个赛区也分别点亮了火炬,随着烟花的盛开北京冬奥会正式开始了。

  北京冬奥会开幕仪式是一场载入史册的历史盛典。作为中国人,我为之骄傲,为之兴奋,为中国运动员们加油,为中国加油!加油!

  观赏完本届冬奥会的开幕式之后,我陶醉其中,五光十色的光影渲染了整个会场,虽然是冬奥,但是春天的脚步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画龙点睛的冰五环、不一样的大雪花缀满了世界各国的名字,浪漫抒情就像浓妆重彩的水墨画。其中最为悬念和大胆的环节莫过于开幕式的点火部分,以往的奥运点火部分,都是精心筹划,为世界留下了久久的回忆,运动员远距离射箭点燃奥运圣火、空中飞人点火、高科技激光点火、奥运名人点火。看完北京冬奥开幕式的点火后,是惊艳、是释然、是回归,在世界日益倡导低碳环保的当下,搞一个出其不意的大场面点火固然可以带给观众一个震撼,但是一个“润物细无声”的动作,由中国运动员将最后一棒火炬放在火炬台上,围绕其中的大雪花有各国名字刻在上面,太出人意料了,不点而点,非大火而是微火代表永恒绵长、生生不息,是载入史册的仪式,简朴的才是最真的。

  让世界期待接下来运动员的表演吧!

  北京冬残奥会各项筹备工作中,都彰显着“两个冬奥同样精彩”的办赛理念及“以运动员为主”的人文关怀。

  科学防疫稳步推进,个性化防疫满足特殊需求。进入冬奥会向冬残奥会的转化期,届时将会有大量人员出入境,对此,北京奥组委已做好完备的防疫措施。除了借鉴冬奥会期间的有效防疫经验外,北京奥组委还考虑到了冬残奥会参赛人员的特殊情况,实施人性化的防疫政策:对于体温调节有异常的残疾运动员,奥组委将提前准备材料的审核和备案;对于可能不能佩戴口罩、需要佩戴防护面屏的情况,奥组委也将提前进行标注……科学防疫结合个性化防疫,北京疫情防控的随机应变将为冬残奥会的举办再发力。

  后勤保障强大有序,为冬残奥会运动员做好全方位服务。在筹办工作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志愿者正接受冬残奥知识和工作技能培训。与此同时,考虑到冬残奥会运动员的特殊需求,将增设轮椅、矫形器以及假肢维修中心等保障特需;技术维修服务中心也将于比赛前及比赛期间免费为残奥会运动员提供运动器材和生活辅具的维修服务。医疗方面,奥组委精准制定医疗救治方案,针对每个场馆比赛运动损伤的特点以及残奥运动员的特殊情况,专门配置了不同专业学科的医务人员,真正实现了“一场一策”的医疗保障。全方位的后勤保障将助力运动员安心、顺利参赛,在冬奥赛场尽情演绎属于自己的精彩!

  深化无障碍运行流线,尽显细心和人性化。三个赛区的冬残奥村在设计和建设中,为了在统一服务标准的同时减少转换工作量、降低运行成本,在开放区域实现了无障碍设施的全覆盖。而且,进入转换期,还将在原有的无障碍设施基础上进行整体提升,深化场馆内外的无障碍流线:改造无障碍客梯、*缓的轮椅坡道以及无障碍卫生间,增设无障碍看台、显眼的引导标识以及可调节高度的多功能置物台等等,以满足不同残疾运动员的需求。每一处的新增与改造都致力于细心与人性化的服务,彰显北京冬残奥会浓浓的人文关怀。

  北京冬奥会正在步入尾声,北京冬残奥会即将拉开帷幕,筹备工作正稳步推进,无障碍理念将点亮冬残奥会人文关怀的光芒。通过冬残奥会,北京将创造一个更加包容的社会,传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

  9月15日,在北京残奥会主新闻中心的发布会上,残奥村邓亚萍说,村里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一直以奉献精神和用心、关心、贴心的态度,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让他们感受家的温暖。

  截至9月14日,北京残奥村共接待来自147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和官员7379人,其中轮椅使用人士1736人。最高峰的一天9月5日共接待运动员和随队官员6884人,技术官员656人。尽管有这么大的接待量,但在住宿服务、餐饮服务、交通服务以及宗教服务等诸多方面,相关工作人员都把工作做到了极致:降低了公寓内所有开关和挂钩的高度,将浴室内的肥皂改为挤压式洗手液;工作人员为坐轮椅的顾客解答咨询或介绍商品时,会采取“蹲式服务”,甚至可根据需要提供全程陪同式服务;在交通服务方面,村内班车上专门为轮椅运动员配备了轮椅固定器,让他们更安全放心地乘坐……

  在残奥村之外,酒店里印有盲文的菜单,城市里的无障碍设施,电视台的手语主持……人们将更多关注投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将更多微笑送给需要鼓励的残疾人,将更多爱心献给需要关爱的残疾人。在“鸟巢”、“水立方”及其他比赛场馆,不论这位运动员来自何方,不管他最终获得第几名,同样都会得到支持的掌声和热情的鼓励。不少比赛开始前,台上台下欢声雷动,当志愿者们在台上打出“安静”的牌子,整个场馆瞬时寂静下来。音乐停止,手机静音,甚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与其说,这是对比赛规则的遵守,倒不如说,这是对残疾人运动员的无比关爱和最真诚的敬意,正因为这样,我们才看到了真诚的关爱在残奥会上到处流淌。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残疾人运动员身边的最真诚最真切的关爱。射击场上的斯克尔霍恩,每次参加比赛,总有母亲和妹妹陪伴左右;独臂泳王杜剑*曾在5个月大的时候被判了“死刑”,但妈妈含着泪抱着他到处寻医看病,7岁那年,他终于扶着墙站了起来;在“水立方”训练池中,当缺少左小臂的女孩沃娜克出水时,拄着双拐的男友米哈尔斯基都会上前相扶,耳语几句,亲昵一下,然后目送她从出发台上再次跃入水中……因为有爱,我们才看到了残疾人运动员的那种不屈服于命运的坚韧和顽强,才看到了他们来自内心的那种开心的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是残疾人向世人诠释了生命的伟大,是残疾人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是残疾人让我们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

  然而,这些给我们健全人无数生活启迪和生存力量的残疾人,在某些方面注定需要我们给予理解、尊重和扶持,正因为这样,关爱和帮助残疾人,才更考验着我们的文明程度,考验着这个社会的和谐度。可喜的是,这次北京残奥会,我们看到的是对残疾人运动员、对残疾人的无比尊重、关爱和真心的扶持,这次残奥会,成为了一个充满“爱”的盛会,正是这种“爱”,让北京残奥会更精彩、更可爱、更难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