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黔之驴》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15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一大虫①,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②,欲衔之。忽被猥卷这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③,乃侧身语云:“旦④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⑤道!”(隋代侯白《启颜录》)

  ①大虫:老虎。②胔:切成块的肉。③橡斗:橡树的果实,也叫戾实,圆球形,先端尖,表皮缘边有锯齿。④旦:早上。⑤避:躲开,让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觉无异能者 ( ) ②驴不胜怒,蹄之( )

  ③刺猬乃放鼻而走( ) ④乃侧身语云 ( )

  小题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1分)

  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②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欲衔之。

  小题4:甲乙两篇短文都讲述的是动物的故事,这两个动物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特殊的 ②用蹄子踢 ③逃跑 ④告诉

  小题2:(1分)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6分)

  ①(3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②(3分)(老虎)看见一只刺猬仰卧在地上,以为是一个肉块,想要衔走它。

  小题4:(4分)甲文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可从其他角度谈)。乙文告诉我们人在遭受挫折以后,切不可惊慌失措,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判断力。

  试题分析:

  小题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蹄”用作动词,“走”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3: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跳踉”“?”“尽”“死”“去”“谓”,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第一则从“机智”方面考虑,第二则从“自信”方面着想。

  《黔之驴》阅读答案 2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益*其声 益______________

  (2)驴不胜怒,蹄之 蹄______________

  (3)以为且噬已也 且______________

  (4)因跳踉大? 因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各句。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逐渐 (2)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 (3)将要 (4)于是

  2、(1)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这件事(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

  3、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4、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黔之驴》阅读答案 3

  阅读下列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①益*其声( )

  ②以为且噬己也( )

  ③扪烛而得其形( )

  ④他日闻钟(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甲】文中演变出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比较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的认识有何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逐渐②将要③摸④听到

  2.①(老虎)躲在林子里偷偷看它(驴),渐渐的出来接*它,小心谨慎,不了解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窥”、“稍”“慭慭然”三个词必须有所体现)

  ②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形状像铜盘。(“或”、“状”二个词必须有所体现)

  3.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4.①老虎在认识陌生事物时,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眇者对于事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表面。

  ②眇者对于事物的认识是片面的,而老虎却能够全面地去看待问题。

  《黔之驴》阅读答案 4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稍*益狎( ) ②尽其肉,乃去( )

  (2)翻译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

  (3)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1)益:更加; 去:离开。

  (2)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

  (3)①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②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③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④做事要持之以恒。(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合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稍出*之 稍: ②以为且噬已也 且:

  ③驴不胜怒,蹄之 蹄: ④尽其肉,乃去 去: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参考答案:

  19、①渐渐; ②将,将要; ③用蹄子踢; ④离开。

  20、①老虎看到它,觉得它是个巨大的家伙。②然而老虎来来**地观察它,觉得它没有什么特殊本领似的。

  21、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 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黔之驴》阅读答案 5

  《黔之驴》,完成小题。(1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 ( ) (2)稍*益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断其喉,尽其肉,乃。(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小题4】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2分)

  【小题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C

  【小题3】略

  【小题4】以为神 技止此耳

  【小题5】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运用能力。A中“之”的意思为“代词”,B中“之”的意思为“代词”,C中“之”的意思为“结构助词”,D中“之”的意思为“代词”。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出老虎队驴子的认识经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谈寓意即可。(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阅读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1)

——《黔之驴》阅读答案 (菁华5篇)

《黔之驴》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稍*益狎()

  ②尽其肉,乃去()

  (2)翻译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3)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参考答案:

  1、(1)益:更加;

  去:离开。

  (2)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3)①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②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③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④做事要持之以恒。(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合理。)

《黔之驴》阅读答案2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15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一大虫①,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②,欲衔之。忽被猥卷这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③,乃侧身语云:“旦④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⑤道!”(隋代侯白《启颜录》)

  ①大虫:老虎。②胔:切成块的肉。③橡斗:橡树的果实,也叫戾实,圆球形,先端尖,表皮缘边有锯齿。④旦:早上。⑤避:躲开,让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觉无异能者 ( ) ②驴不胜怒,蹄之( )

  ③刺猬乃放鼻而走( ) ④乃侧身语云 ( )

  小题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1分)

  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②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欲衔之。

  小题4:甲乙两篇短文都讲述的是动物的故事,这两个动物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特殊的 ②用蹄子踢 ③逃跑 ④告诉

  小题2:(1分)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6分)

  ①(3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②(3分)(老虎)看见一只刺猬仰卧在地上,以为是一个肉块,想要衔走它。

  小题4:(4分)甲文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可从其他角度谈)。乙文告诉我们人在遭受挫折以后,切不可惊慌失措,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判断力。

  试题分析:

  小题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蹄”用作动词,“走”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3: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跳踉”“?”“尽”“死”“去”“谓”,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第一则从“机智”方面考虑,第二则从“自信”方面着想。

《黔之驴》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益*其声 益______________

  (2)驴不胜怒,蹄之 蹄______________

  (3)以为且噬已也 且______________

  (4)因跳踉大? 因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各句。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故事寓意深刻,后来由此演化出一些成语,你能写出其中的两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说说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逐渐 (2)蹄:名词用作动词,用脚踢 (3)将要 (4)于是

  2、(1)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老虎)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这件事(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不过如此罢了!”

  3、黔驴技穷黔驴之技庞然大物

  4、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黔之驴》阅读答案4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

  [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

  ②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

  ③稍*,益狎,荡倚冲冒。

  [译](再)靠*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

  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答题100字左右。)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老虎看见驴个子很大,又听见它的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老远就躲开。后来逐渐接*它,驴只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见驴的技能只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见于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后来用来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7、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有可能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略(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有据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5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1-5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蔽林间窥之 ( ) (2)稍出*之 ( )

  (3)以为且噬己也( ) (4)益*其声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驴的过程。(4分)

  虎见之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2分)

  8.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2分)

  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4分)

  寓意(1)

  寓意(2)

  参考答案

  1.(1)偷看 (2)渐渐(3)咬(4)逐渐或更加(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2分,意思对即可。)

  3.(虎)益*其声,又*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3分,对1处1分。)

  4.稍出*之往来视之又*出前后(稍*)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7、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2分)

  8、一鸣,一蹄。(2分,一处1分。)

  9、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3)*之、视之、*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2分。意对即可。)

  10、不设统一答案。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4分,每处2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2)

——黔之驴阅读答案

黔之驴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知识点。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黔之驴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黔之驴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14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2)稍*益狎()

  (3)驴不胜怒,蹄之()(4)扪烛而得其形()

  14.甲乙两文**有四个句子含“者”字,其中一个“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这个句子是(2分)

  1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

  16.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答案:

  13.(1)偷看

  (2)更加

  (3)用蹄子踢(或“踢”)

  (4)摸(每题1分,计4分)

  1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答后半句亦可,其它的“者”都理解为“……的人”)

  15.(1)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2分,主要以“骇”、“遁”、“且”、“噬”为采分点。)

  (2)有人告诉瞎子说:“太阳的光亮像蜡烛。”(2分,以“或”、两个“之”为采分点。)

  16.参考答案:①认识事物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②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③认识事物要亲身实践,不能主观臆断;④要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不能盲目推断。

  评分标准:4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即可给满分。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2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

  [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

  ②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

  ③稍*,益狎,荡倚冲冒。

  [译](再)靠*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

  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答题100字左右。)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老虎看见驴个子很大,又听见它的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老远就躲开。后来逐渐接*它,驴只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见驴的技能只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见于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后来用来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7、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有可能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略(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有据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3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后面各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愁悲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叉*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嗍,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加粗词。

  (1)技止此耳( )

  (2)断其喉,尽其肉( )

  2.翻译句子。

  (1)虎视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____朝人,与韩愈合称_________,黔是我国________省的简称。

  4.这则寓言故事后人概括为成语________,请用这个成语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只;仅(2)吃完

  2.(1)老虎看到它,原来是个巨大的动物,心目中把它当成神物。

  (2)老虎渐渐又靠*了驴子一些,态度更加随意轻慢,对驴开始撩拨冲撞,驴子禁不住发怒,就用蹄子踢老虎。

  3.柳宗元子厚唐韩柳贵州

  4.黔驴技穷 歹徒们事发后被警察追捕,四处逃窜,最终黔驴技穷,落入法网。(意思对即可)

  5.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获得胜利。(意思对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4

  黔之驴

  柳宗元

  黔①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②,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③,以为且噬④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⑤,荡倚冲冒⑥,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⑦大?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注释】①黔(qián):地名。②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③遁(dùn):逃走。④噬(shì):咬。⑤狎(xiá):亲*而不庄重。⑥荡倚冲冒:形容虎对驴轻侮戏弄的样子。⑦跳踉(liàng):跳跃。⑧?(hǎn):虎怒吼。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异:__________________

  (2)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去: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粗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蔽林间窥之

  3.翻译下列句子。

  技止此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异,特殊、特别。只要是特殊的近义词即可。(2)去,离开。

  2.C

  3.本领不过这样罢了。意思接*即可。

  4.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黔之驴阅读答案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黔之驴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且噬己也:

  且:并且

  B.稍*益狎:

  益:渐渐,更

  C.驴不胜怒:

  胜:能承受

  D.尽其肉,乃去:尽:吃完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B.虎因喜

  因跳踉大

  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无异者

  D.无敢哗者

  终不敢搏

  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了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完整过程。

  B.本文开头两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形象细腻生动。

  4.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1)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它)当作。

  (2)然而(老虎),走过去,觉得(它)也没有什么。

黔之驴阅读答案6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船载以入 船_____________

  (2)益*其声 益_____________

  (3)荡倚冲冒 荡_____________

  (4)驴不胜怒,蹄之 蹄_____________

  (5)尽其肉,乃去 去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黔驴技穷”是从本文演化而来的,文中哪句话与成语的意思最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一段文字是《黔之驴》原文的最后一段,选入教材时,编者将其删掉了。请细细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原文: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唉!驴子形体庞大,好像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有人认为,驴子被吃,是因为它沉不住气,暴露了自身的缺点。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结合选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用船 (2)逐渐,越来越 (3)碰撞 (4)用蹄子踢 (5)离开

  2.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3.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4.不同意。“庞然大物”的驴子,也许暂时能唬得住老虎,但它只会“一鸣”和“蹄之”,它外强中干、没有真才实学的真实情况,总有一天会让谨慎、机智、细心而又勇敢的老虎识破,它被吃的下场不可避免。

黔之驴阅读答案7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8~12题。(12分)

  【甲】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当止不止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④,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⑤,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⑥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⑦虎退路,两穴并⑧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⑨,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 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缭曲:曲折缭绕。

  ⑤窦:孔穴。 ⑥不意:没想到。 ⑦窒:堵住。 ⑧并:一起。 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2分)

  (1)稍出*之( ) (2)益*其声 ( )

  (3)技止此耳( ) (4)遂蛇行而入( )

  9.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虎因喜 / 罔不因势象形 B.驴不胜怒,蹄之 / 聚柴以焚之

  C.尽其肉 / 其如土石何 D.以为神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10.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11.用原文词句填空。(3分)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 ”,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12.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3分)

  参考答案:语文网

  8.(2分)(1)靠*,接* (2)熟悉,*惯 (3)同“只”,仅 (4)像蛇一样

  9.(2分)B

  10.(2分)黔地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入黔地。

  11.(3分)A.庞然大物(0.5分) B.技止此耳(1分) C.窘迫(0.5分) D.(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1分)

  12.(3分)甲文的老虎: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的老虎:愚蠢鲁莽,有勇

  无谋,急躁冒进,当止不止。(意*即可,两个要点各1.5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8

  【甲】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之,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当止不止

  有樵①者,山行遇虎,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②嵌空③而缭曲④,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

  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⑤,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⑥蜿蜒数步,忽睹天光,竟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⑦虎退路,两穴并⑧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⑨,死矣。

  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释:①樵:打柴。 ②故:通“固”,本来。 ③嵌空:深陷的样子。 ④缭曲:曲折缭绕。⑤窦:孔穴。 ⑥不意:没想到。 ⑦窒:堵住。 ⑧并:一起。 ⑨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稍出*之( ) (2)益*其声 ( )

  (3)技止此耳( ) (4)遂蛇行而入( )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虎因喜 / 罔不因势象形

  B.驴不胜怒,蹄之 / 聚柴以焚之

  C.尽其肉 / 其如土石何

  D.以为神 /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用原文词句填空。

  甲文中,驴最初出现时,是一个“ A ”,最后被虎吃掉,是因为它“ B ”;乙文中,樵者最初遭遇老虎,处境“ C ”,最后用“ D ”的做法战胜了老虎。

  5.甲乙两文中的老虎形象各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1)靠*,接* (2)熟悉,*惯 (3)同“只”,仅 (4)像蛇一样

  2.B

  3.黔地没有驴,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载运(驴)进入黔地。

  4.A.庞然大物 B.技止此耳 C.窘迫 D.(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

  5.甲文的老虎:机智勇敢,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乙文的老虎:愚蠢鲁莽,有勇无谋,急躁冒进,当止不止。(意*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9

  《黔之驴》,完成小题。(1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 ( ) (2)稍*益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断其喉,尽其肉,乃。(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小题4】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2分)

  【小题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C

  【小题3】略

  【小题4】以为神 技止此耳

  【小题5】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运用能力。A中“之”的意思为“代词”,B中“之”的意思为“代词”,C中“之”的意思为“结构助词”,D中“之”的意思为“代词”。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出老虎队驴子的认识经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谈寓意即可。(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10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1-5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蔽林间窥之 ( ) (2)稍出*之 ( )

  (3)以为且噬己也( ) (4)益*其声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2分)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3.请补出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句中省略的词语。(3分)

  4.请用原文语句在下面空格上写出老虎逐渐接*驴的过程。(4分)

  虎见之

  5.成语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均是由这则故事中演化出来的成语,请运用三个成语,简洁地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2分)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2分)

  8.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2分)

  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4分)

  寓意(1)

  寓意(2)

  参考答案

  1.(1)偷看 (2)渐渐(3)咬(4)逐渐或更加(2分。答对两个给1分。意思对即可。)

  2.老虎因此而高兴,盘算着驴的本领,心想:它的本领只不过如此罢了。(2分,意思对即可。)

  3.(虎)益*其声,又*出(其或驴)前后,终不敢搏(之或驴)。(3分,对1处1分。)

  4.稍出*之往来视之又*出前后(稍*)荡倚冲冒(4分,对1处1分。)

  5.驴虽为庞然大物,却只有黔驴之技,面对聪明的老虎黔驴技穷,最终被吃掉。(2分,运用到每个成语,意思对即可。)

  6、(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7、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2分)

  8、一鸣,一蹄。(2分,一处1分。)

  9、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3)*之、视之、*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2分。意对即可。)

  10、不设统一答案。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4分,每处2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11

  1、(1)益:更加;去:离开。

  (2)黔这个地方没有驴子,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3)①对于那些貌似强大的东西,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会取得胜利;②人一定要有真才实学;③做事一定要知己知彼;④做事要持之以恒。(言之成理均可视为合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稍出*之稍:②以为且噬已也且:

  ③驴不胜怒,蹄之蹄:④尽其肉,乃去去: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21.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黔之驴阅读答案12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6分)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稍*益狎()②尽其肉,乃去()

  (2)翻译句子。(2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

  (3)读了这篇柳宗元的《黔之驴》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2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13

  比较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妪与虎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①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吼,别妪而去,似媿②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③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选自《唐语林》,该书编撰者传为宋代王谠。)

  【注释】①跬:半步。②媿:通“愧”,这里有谢的意思。③阙:同“缺”,空缺。

  1.理解加粗词语的含义。

  (1)莫相知( )

  (2)稍*益狎( )

  (3)而心异之( )

  (4)妪具说其由( )

  2.下列加粗虚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神(把)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凭借)

  B.然往来视之(然而) 羸然跬步而不进(然后)

  C.计之曰(代“驴发怒只能用蹄踢”这件事。) 妪因即之(代受伤的老虎)

  D.别妪而去(表顺承,就)而语之曰(表转折,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这句话运用对老虎进行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中的描写的老虎的形象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驴”和【乙】文中的“老虎”,你从它们身上分别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指一方,一般指对方。(2)亲*而不庄重。(3)对……感到惊异。(4)详尽、具体的意思。

  2.C

  3.(1)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2)感恩就感恩了,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

  4.心理描写,突出了老虎面对不了解的驴子,急切试探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5.两文中的老虎都凶残而充满着智慧。【甲】文还突出其勇敢;【乙】文突出其懂得感恩。

  6.在【甲】文的“驴”身上,我懂得了人要有真实本领,外强中干只会落得可悲的下场。从【乙】文的老虎身上,我懂得了人要有感恩报德之心,同时也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

黔之驴阅读答案14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15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一大虫①,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②,欲衔之。忽被猥卷这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③,乃侧身语云:“旦④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⑤道!”(隋代侯白《启颜录》)

  ①大虫:老虎。②胔:切成块的肉。③橡斗:橡树的果实,也叫戾实,圆球形,先端尖,表皮缘边有锯齿。④旦:早上。⑤避:躲开,让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觉无异能者 ( ) ②驴不胜怒,蹄之( )

  ③刺猬乃放鼻而走( ) ④乃侧身语云 ( )

  小题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1分)

  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②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欲衔之。

  小题4:甲乙两篇短文都讲述的是动物的故事,这两个动物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特殊的 ②用蹄子踢 ③逃跑 ④告诉

  小题2:(1分)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6分)

  ①(3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②(3分)(老虎)看见一只刺猬仰卧在地上,以为是一个肉块,想要衔走它。

  小题4:(4分)甲文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可从其他角度谈)。乙文告诉我们人在遭受挫折以后,切不可惊慌失措,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判断力。

  试题分析:

  小题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蹄”用作动词,“走”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3: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跳踉”“?”“尽”“死”“去”“谓”,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第一则从“机智”方面考虑,第二则从“自信”方面着想。

黔之驴阅读答案15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我们在初中阶段还学过他的文言文有_______(课文名)。(2分)

  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3分)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10、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则寓言主要描写的对象是黔之驴,所以作者对驴详写。

  B、这则寓言旨在讽刺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又外强中干的人物。

  C、运用大量细节描写,表现老虎一步步认清驴的过程。

  D、这则寓言故事后来演化为成语“黔驴技穷”和“黔驴之技”。

  答案:

  8、(1分)柳宗元(1分)《捕蛇者说》、《小石潭记》(任选一篇即可)。

  9、(3分)可是(老虎)来来**地观察驴,觉得(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

  10、(3分)A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3)

——黔之驴阅读答案(十)份

  黔之驴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15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驴》)

  【乙】有一大虫①,欲向野中觅食,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②,欲衔之。忽被猥卷这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困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走。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③,乃侧身语云:“旦④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⑤道!”(隋代侯白《启颜录》)

  ①大虫:老虎。②胔:切成块的肉。③橡斗:橡树的果实,也叫戾实,圆球形,先端尖,表皮缘边有锯齿。④旦:早上。⑤避:躲开,让开。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觉无异能者 ( ) ②驴不胜怒,蹄之( )

  ③刺猬乃放鼻而走( ) ④乃侧身语云 ( )

  小题2: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1分)

  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①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②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胔,欲衔之。

  小题4:甲乙两篇短文都讲述的是动物的故事,这两个动物故事分别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①特殊的 ②用蹄子踢 ③逃跑 ④告诉

  小题2:(1分)觉 /无 异 能 者

  小题3:(6分)

  ①(3分)于是老虎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光了它的肉,才离开。

  ②(3分)(老虎)看见一只刺猬仰卧在地上,以为是一个肉块,想要衔走它。

  小题4:(4分)甲文告诉我们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也可从其他角度谈)。乙文告诉我们人在遭受挫折以后,切不可惊慌失措,失去自信,从而失去判断力。

  试题分析:

  小题1: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蹄”用作动词,“走”为古今异义,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分析其结构,按照现代汉语的阅读*惯判断停顿,比如“主谓”之间要停顿,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可停顿。关键是要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题3: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跳踉”“?”“尽”“死”“去”“谓”,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疏通文字,了解内容,根据故事情节理解寓意。第一则从“机智”方面考虑,第二则从“自信”方面着想。

  黔之驴阅读答案 2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船载以入 船_____________

  (2)益*其声 益_____________

  (3)荡倚冲冒 荡_____________

  (4)驴不胜怒,蹄之 蹄_____________

  (5)尽其肉,乃去 去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黔驴技穷”是从本文演化而来的,文中哪句话与成语的意思最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一段文字是《黔之驴》原文的最后一段,选入教材时,编者将其删掉了。请细细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原文: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唉!驴子形体庞大,好像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有人认为,驴子被吃,是因为它沉不住气,暴露了自身的缺点。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结合选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用船 (2)逐渐,越来越 (3)碰撞 (4)用蹄子踢 (5)离开

  2.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3.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4.不同意。“庞然大物”的驴子,也许暂时能唬得住老虎,但它只会“一鸣”和“蹄之”,它外强中干、没有真才实学的真实情况,总有一天会让谨慎、机智、细心而又勇敢的老虎识破,它被吃的下场不可避免。

  黔之驴阅读答案 3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翻译句子。

  ①蔽林间窥之。

  [译]隐蔽在树林里偷偷地看着驴。

  ②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老虎)于是跳起来,大声怒吼着,咬断了驴的喉咙,吃完驴的肉,才走开。

  ③稍*,益狎,荡倚冲冒。

  [译](再)靠*一点,经过驴的前后,(但)始终不敢扑击(驴)。

  2、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3、找出三个形象勾画出老虎既好奇又害怕的神态的词:蔽、窥、稍。

  4、整体阅读全文,把握老虎的不同表现,理出文章的叙事线索,完成下列填空(每空限填一字)。

  见(窥)驴畏(惧)驴识(探)驴食驴

  5、本文通过一头驴子被一只老虎吃掉的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答]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6、黔驴技穷的故事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模仿《现代汉语》中对成语拔苗助长的释义,试解释其意义。(要求:故事情节须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不能全文翻译;答题100字左右。)

  【拔苗助长】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见于《孟子·公孙丑》)。后来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黔驴技穷】黔这个地方没有驴,有人从外地带来一头,因为用不着,放在山下。老虎看见驴个子很大,又听见它的叫声很响,起初很害怕,老远就躲开。后来逐渐接*它,驴只踢了老虎一脚。老虎看见驴的技能只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见于柳宗元《三戒·黔之驴》)。后来用来比喻虚有其表,本领有限。

  7、这则寓言写了一头驴子被老虎吃掉的故事。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不可避免;也有人认为,驴子的悲剧完全有可能避免。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地写出你的观点及理由。

  [答]略(能写出自己的观点并持之有据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 4

  《黔之驴》,完成小题。(16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窥之 ( ) (2)稍*益狎 ( )

  (3)驴不胜怒,蹄之( ) (4)断其喉,尽其肉,乃。(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划线“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虎见之,庞然大物也B.驴不胜怒,蹄之 C.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蔽林间窥之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1)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小题4】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2分)

  【小题5】请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篇寓言的内容,并谈谈你从这篇寓言中得到的启示。(4分)

  成语:

  启示:

  答案

  【小题1】略

  【小题2】C

  【小题3】略

  【小题4】以为神 技止此耳

  【小题5】成语:黔驴技穷或黔驴之技.2分。启示:示例①: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示例②:没有真才实学,就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2】本题考查对虚词的运用能力。A中“之”的意思为“代词”,B中“之”的意思为“代词”,C中“之”的意思为“结构助词”,D中“之”的意思为“代词”。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出老虎队驴子的认识经历即可。

  【小题5】本题是一道开放题。结合文章的内容谈寓意即可。(只要符合寓言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 5

  比较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老妪与虎

  曾有老妪山行,见一兽如大虫,羸然跬①步而不进,若伤其足者。妪因即之,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妪看之,乃有芒刺在掌下,因为拔之。俄而虎奋迅?吼,别妪而去,似媿②其恩者。

  及归,翌日,自外掷麋鹿狐兔至于庭者,日无阙③焉。妪登垣视之,乃前伤虎也,因为亲族具言其事,而心异之。

  一旦,忽掷一死人,血肉狼藉,乃被村人凶者呵捕,云**。妪具说其由,始得释缚。乃登垣伺其虎至,而语之曰:“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选自《唐语林》,该书编撰者传为宋代王谠。)

  【注释】①跬:半步。②媿:通“愧”,这里有谢的意思。③阙:同“缺”,空缺。

  1.理解加粗词语的含义。

  (1)莫相知( )

  (2)稍*益狎( )

  (3)而心异之( )

  (4)妪具说其由( )

  2.下列加粗虚词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为神(把)而虎举前足以示妪(凭借)

  B.然往来视之(然而) 羸然跬步而不进(然后)

  C.计之曰(代“驴发怒只能用蹄踢”这件事。) 妪因即之(代受伤的老虎)

  D.别妪而去(表顺承,就)而语之曰(表转折,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则感矣,叩头大王,已后更莫抛人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这句话运用对老虎进行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文中的描写的老虎的形象有哪些异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甲】文中“驴”和【乙】文中的“老虎”,你从它们身上分别懂得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偏指一方,一般指对方。(2)亲*而不庄重。(3)对……感到惊异。(4)详尽、具体的意思。

  2.C

  3.(1)于是跳跃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的喉咙,吃完了它的肉,才离去。

  (2)感恩就感恩了,叩头大王,今后不要再抛人进来啊!

  4.心理描写,突出了老虎面对不了解的驴子,急切试探而又小心谨慎的心理。

  5.两文中的老虎都凶残而充满着智慧。【甲】文还突出其勇敢;【乙】文突出其懂得感恩。

  6.在【甲】文的“驴”身上,我懂得了人要有真实本领,外强中干只会落得可悲的下场。从【乙】文的老虎身上,我懂得了人要有感恩报德之心,同时也需要运用合适的方法。

  黔之驴阅读答案 6

  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 ___ 憖憖___ 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 阚___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蔽林间窥之( )

  ⑵远遁( )

  ⑶以为且噬己也( )

  ⑷蹄之( )

  2、 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稍*,益狎,荡倚冲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 ⑵

  4、把第二分为三层并概括出各层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仔细阅读课文,注意文中是怎样表现虎的'心理变化的,写出表明虎的心理的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道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⑴偷看 ⑵逃走 ⑶咬 ⑷用脚踢

  2、⑴老虎见了它,是巨大的样子,把它当作神奇的东西了。

  ⑵虎又渐渐靠*驴子,进一步戏弄它,碰闯、依靠、冲撞、冒犯它。

  ⑶驴禁不住发起怒来,用蹄子踢老虎。

  ⑷于是跳起来大声吼着,咬断驴的喉咙,吃光它的肉,然后才离开。

  3、⑴庞然大物 ⑵黔驴技穷

  4、一层:(“他日”至“终不敢搏”),写虎对驴“鸣”的反应;

  二层:(“稍*”至“技止此耳”),写虎进一步大胆试探,激怒驴使出“蹄之”的绝招,终于识破驴的真相;

  三层:(“因跳踉”至“乃去”),写虎吃掉驴,得胜而去。

  5、①以为神 ②莫相知 ③以为且噬己也 ④觉无异能者 ⑤终不敢搏 ⑥技止此耳

  6、貌似强大的东西不足畏惧,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胜它。

  (意思对即可)

  黔之驴阅读答案 7

  阅读《黔之驴》一文,完成问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的字。

  (1)船载以入 船_____________

  (2)益*其声 益_____________

  (3)荡倚冲冒 荡_____________

  (4)驴不胜怒,蹄之 蹄_____________

  (5)尽其肉,乃去 去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语“黔驴技穷”是从本文演化而来的,文中哪句话与成语的意思最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一段文字是《黔之驴》原文的最后一段,选入教材时,编者将其删掉了。请细细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原文: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译文:唉!驴子形体庞大,好像很有法道,声音宏亮,好像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现在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有人认为,驴子被吃,是因为它沉不住气,暴露了自身的缺点。你同意这一看法吗?请结合选文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用船 (2)逐渐,越来越 (3)碰撞 (4)用蹄子踢 (5)离开

  2.有一天,驴子一声长鸣,老虎(听了)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认为(驴子)将要咬自己,十分恐惧。

  3.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4.不同意。“庞然大物”的驴子,也许暂时能唬得住老虎,但它只会“一鸣”和“蹄之”,它外强中干、没有真才实学的真实情况,总有一天会让谨慎、机智、细心而又勇敢的老虎识破,它被吃的下场不可避免。

  黔之驴阅读答案 8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已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小题1:上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是________(2分)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注意加点字的翻译) (2分)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小题3:文中说技止此耳,黔之驴的技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各用文中一个字概括);作者借黔之驴讽刺了生活中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柳宗元(1分)《小石潭记》(1分)

  小题2:可是老虎来来**地观察它(驴子),觉得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似的。

  小题3:鸣(1分) 蹄(1分) 外强中干(或:貌似强大,实则无能) (1分)。

  小题1:试题分析:《黔之驴》的作者为唐代的柳宗元,我们还学过他的额游记散文《小石潭记》。

  小题2:试题分析:翻译此句时,注意然是然而的意思,往来是来来往往的意思,之指代的是驴子,异是特别的意思,翻译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的完整性与流畅性。

  小题3:试题分析:驴子的本领根据第2段的内容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与驴不胜怒,蹄之这些内容来分析技的表现,从驴的技中分析出驴子外表强大但内在虚弱即外强中干。

  黔之驴阅读答案 9

  黔之驴

  黔之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譀,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虎大骇 ( ) (2)觉无异能者( )

  (3)驴不胜怒( ) (4)计之曰 ( )

  7.用现代汉语写出“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的意思。(2分)

  8.读了课文,写出文中表现黔驴之技的词语。(2分)

  9.本文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虎的一系列动作,试举一例,并说说刻画了虎怎样的心理?(2分)

  10.本文的寓意可从多个角度进行理解。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任选角度(至少从两个方面)谈谈你的感受。(4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

  6、(1)受到惊吓 (2)本领 (3)禁得住 (4)盘算 (2分,对两个得1分。意对即可。)

  7、运到之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驴)放在山脚下。(2分)

  8、一鸣,一蹄。(2分,一处1分。)

  9、不设统一答案,例:(1)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2)“驴一鸣”,虎“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3)“*之”、“视之”、“*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4)“跳踉大闭”、“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写出虎干脆利落,得意满足的心态。(2分。意对即可。)

  10、不设统一答案。例:(1)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谈: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2)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谈,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3)从“虎吃掉驴”这一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必须以课文内容为依据,有自己的见解。(4分,每处2分。)

  黔之驴阅读答案 10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更,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明万历年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①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欲食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无能为者也。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见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注释)①阖:关闭。②逡巡:因顾忌而行动迟缓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词。

  (1)虎大骇,远遁 遁: (2)驴不胜怒,蹄之 蹄:

  (3)适异国来贡狮猫 适: (4)启扉急视 启:

  【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译文:

  然后知猫向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

  译文:

  【小题3】填空。

  (甲)文中老虎对驴的认识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 到觉无异能者,最后认为 。(乙)文中 , 这句话可见鼠害之重。(用文段中的原句填空,)

  甲乙两文都写了动物斗争的过程,但描写的方法不尽相同:(甲)文侧重对虎的 描写;(乙)文侧重对猫的 描写。

  【小题4】从驴或猫的身上你得到了说明启示?

  答案

  【小题1】逃跑 用蹄子踢 恰好,恰巧 打开

  【小题2】有个喜欢多事的人用船将驴运入黔这个地方。

  这样以后,才明白猫躲避老鼠不是因为害怕,而是在等待老鼠疲惫。

  【小题3】甲文:以为神 技止此耳

  乙文:大与猫等,为害甚剧(或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心理 动作

  【小题4】从驴的身上我得到了:

  示例1:生活中,我们不要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示例2:人有真才实学,才不至于使自己陷入困境。

  从猫的身上我得到了:

  示例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示例2:面对强敌,我们应该要讲究策略,智取对手。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4)

——《黔之驴》教学反思3篇

  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的、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学期《语文》。这是一篇古代寓言,文字简练,篇幅短小,但寓意深刻。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阅读本文,可以得到不同的人生感悟。

  教学思路:

  根据现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农村缺乏文化氛围、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量少以及本文的特点,我将通过引、读、演、思、品(精彩片段)、做六个环节来完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排遣心中郁闷、放情山水,读懂课文内容的方法、领悟文章的深意,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复*旧课,认识作者,延伸课外)

  1、引导学生回忆背诵小学学过的柳宗元诗《江雪》之后再出示另外一首柳诗《渔翁》,让学生自己评点这两首诗创设的意境。(附诗于后)

  2、教师简要介绍柳宗元: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河东人(今山西永济)世称柳河东,后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改革,得罪了豪门权贵,被贬到荒凉偏远的柳州,所以后人又称柳柳州。在这里,他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以欣赏美丽的山水来排遣自己郁闷烦恼的心情,感悟人生哲理,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两首诗也是这种心情的产物,他为我们创设了一尘不染、美不胜收的佳境。今天我们要学*他另外一种风格的文章:寓言《黔之驴》。

  二、读(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将文中难解写在黑板上,由学生自主上台注音释意,师生共同补充订正。

  2、集体朗读课文后,小组讨论文意、领悟课文内容,教师点拨讲解。(附译文于后)

  三、演(依据文意,编剧表演,理解形象特点)

  1、各小组依据文意编制课本剧,派两位同学现场表演。

  2、教师视情况加入演出并帮助编撰对话。

  3、师生根据演出共同评点,概括老虎、驴子的性格特点。

  老虎:机警、勇猛、果断。驴子:外强中干、不辨形势。

  (附板书于后)

  四、思(独立思考,各抒己见)

  思考下列问题,现场回答:

  1、本文只是在讲驴子和老虎的故事吗?请说明理由。

  2、通过本文你对寓言有什么认识?

  3、从驴子和老虎身上我们分别得到什么启示?

  4、能否删掉文中第一句,为什么?

  参考答案:

  1、作者借驴子和老虎的故事,阐述了一个道理:我们因该认识事物的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的畏惧心理,从而驾驭并征服客观事物。

  或:要有真才实学,外强中干重要被别人打败。(言之有理皆可)

  2.通过一个小故事来讲明一个道理的文体就叫寓言。这种写作方法可以叫做“托物寓意、借古讽今、以小见大”等等。

  3、从老虎身上,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

  面对强敌

  A、要想解决问题,先要了解情况;

  B、要克服畏惧心理;

  C、遇到困难,不应逃避;

  D、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勇猛顽强的作风。

  从驴子身上,我们同样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A、不了解情况,不能轻举妄动;

  B、没有本事,不能逞强;

  C、不能让敌人了解掌握自己的底细。

  等等。(言之有理皆可)

  4、第一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文中所有的情节都无法展开。所以这一句不能删除。

  五、品(品味精彩,体会妙处)

  教师做示范,品赏佳句妙语,之后,学生学*品赏。

  例:文中有很多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我觉得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妙,大家能猜得出吗?“蔽”用得好,“窥”用得更妙,意思是“偷看”,现在仍然适用,“窥视”、“窥探”,一个“窥”字,勾画出老虎初见驴时,既好奇,又害怕,又不心甘的心理,可谓一字传神,我觉得换任何一个字都不恰当。

  归纳妙点

  1、词语运用恰当,特别是动词的使用传神。

  2、心理活动描写,细致逼真,且富于变化。特别是把老虎的心理刻画得一波三折,层次清楚(畏惧——好奇——害怕——怀疑——胆怯——窃喜)。

  3、形象塑造,对比鲜明,相映成趣。明在写虎,暗在写驴,揭示作者创作意图:以虎衬驴,以驴为戒,用寓言形式揭露官僚贵族貌似强大,实则腐败无能的本质(驴被虎吃的角度)。变换一个角度,理解寓言,虎吃掉驴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其它角度: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估计对手等(言之有理皆可)。

  六、做(加深印象,培养发散性思维)

  1、从本文派生出那些成语?写出三个跟动物有关的成语。

  2、改写故事结局,让驴子战胜老虎:《黔驴新编》(字数200字,想象要合理)

  参考答案:

  1、庞然大物

  黔驴技穷

  黔驴之计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

  2、想象合理皆可。

  3、(1)好:hao好事;hao爱好

  载:zai装载;zai三年五载

  (2)黔:qian文中指今指四川贵州一带。今为贵州省的简称。

  遁:dun逃走。

  窥:kui偷看。

  噬:shi咬。

  胜:sheng能承受。

  技:ji技艺,本领。

  附一: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渔翁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黔之驴》译文:

  黔地没有驴子,有一个好事的人用船运了一头驴子进去。到了那里却没有甚么用处,就把它放在山脚下。老虎见到它,是个多么巨大的东西啊,把它当作神。躲在树林里偷看,又慢慢出来接*它,谨慎小心地观察,不知道它究竟是甚么东西。

  有一天,驴子叫了一声,老虎非常害怕,远远地逃走了,以为驴子要来咬自己。可是来回观察驴子,感到它没有甚么特殊的本领,同时也越来越*惯了驴子的叫声。又靠*一些,在它的前后走来走去,始终不敢上前击扑。老虎又靠*一些,更加随便,开始碰闯、靠*、冲撞、冒犯。驴子非常愤怒,就用蹄子去踢。老虎于是高兴起来,心里盘算这件事说:“本领只有这点罢了。”于是跳起来大声吼叫,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光驴子的肉,才走开。

  附二:板书设计

  黔之驴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5)

——《黔之驴》阅读附答案3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黔之驴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憖憖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为且噬己也:

  且:并且

  B、稍*益狎:

  益:渐渐,更

  C、驴不胜怒:

  胜:能承受

  D、尽其肉,乃去:尽:吃完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庞然大物

  然往来视之

  B、虎因喜

  因跳踉大

  C、便有妇人惊觉欠伸

  觉无异者

  D、无敢哗者

  终不敢搏

  3、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写了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完整过程。

  B、本文开头两句为故事的发生创设了一个合理的情境,也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C、本文的题目表明了作者讽刺意图是指向那些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

  D、这篇寓言运用拟人化的描写,刻画形象细腻生动。

  4、翻译下列句子。

  (1)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D

  3、C

  4、(1)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它)当作。

  (2)然而(老虎),走过去,觉得(它)也没有什么。

  认真阅读全文,完成文后各题。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之,___憖憖___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其声,又*出前后,终不敢搏。稍*,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__阚___,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1、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蔽林间窥之()

  ⑵远遁()

  ⑶以为且噬己也()

  ⑷蹄之()

  2、翻译下列句子。

  ⑴虎见之,宠然大物也,以为神。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稍*,益狎,荡倚冲冒。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驴不胜怒,蹄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出自这个故事的两个成语。

  ⑴ ⑵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6)

——黔之驴教案 (菁华6篇)

  1.学*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成语人手,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学*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成语“黔驴技穷”就是其中一例,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而要正确理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就必须先来一起学*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范读课文(或听课文朗读录音)后正音。

  要求:听准字音;基本了解故事大意。

  给加点字注音,然后齐读三遍。

  黔 好事者 窥 骇 遁 噬 狎 不胜 跳踉

  三、串译全文,师生共同解答疑难文言词语的含义。

  要求:能结合课文注释翻译全文;合上书本后能准确、生动地讲述故事。

  四、学生朗读基本成诵后重点讨论下边问题。

  方法:先独立思考,再互相讨论。教师可巡回指导。理解每个问题,均应结合课文相关语句。

  1.课文写虎从畏驴到食驴的过程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词语分别有哪些?它们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结合课后练*一)

  理解:可分为六个层次。各层次中表现虎的心理的语句分别是“以为神”、“觉无异能者”、“莫相知”、“终不敢搏”、“以为且噬己也”、“技止此耳”等。这些语句生动逼真地描绘了虎对驴的认识的全过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且使其波澜起伏,引人人胜。

  2.课文描写虎的动作用了哪些词语?分别刻画了虎的什么心态?

  理解:虎初见驴时,“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情。“驴一鸣,虎大骇,远遁”,“骇”“遁”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接下来“稍出*之”、“往来视之”、“*出前后”直至“荡倚冲冒”而激怒驴,写虎——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最后“跳踉大嘲”、“断其喉”、“尽其肉”、“乃去”等语句,句式短促,节奏鲜明,写出虎干脆利落,志得意满的情态。

  3.黔驴之技有哪些?

  理解:“鸣”“蹄”。这两个词生动传神地写出驴在“庞然”的形体掩盖下的*庸技能。

  4.故事的寓意在哪里?

  理解:本文寓意深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现实性。本文意在讽刺那些无能而又肆意逞志的人,联系作者的政治遭遇,又可知本文所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上层人物。但我们也可以不从驴被虎吃掉的角度,而从虎吃掉驴这一相反的角度,来理解本文寓意:貌似强大的东西并不可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战而胜之。

  五、齐读、齐诵课文。

  六、布置课外作业。

  1.解释下列成语,并造句:

  (1)庞然大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黔驴技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就本文写一篇读后感。

  所以下面的事件发展,他没有参与其间,而是隔门听出来的。

  “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3.“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二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呼——啼,怒——苦,形成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语文教案-28 黔之驴

  标签: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28 黔之驴,

  4.“听妇前致词”是谁在听?

  明确:是诗人在听。

  5.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难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有关语句并作分析。

  明确:“三男邺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媳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

  6.老妇的“致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吗?据此想象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

  明确:老妇的话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从“致词”的十三句诗多次换韵,(“u”,“i”。“en”、“ui”四个韵),明显地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实际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尸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学生对吏与老妇对话的情景,只要想象合理,都予以肯定。先齐读第二部分,再齐背第二部分。

  7.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了呢?请从书中找依据。

  明确: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

  8.“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明确: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

  9.归纳诗歌的主题。

  —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明确: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齐读并背诵第三部分。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二首诗。

  2.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将《石壕吏》一诗用四幅画描绘出来,在班上开—个小画展大家评议一下,看谁对课文理解最准确。

  音,以丝喻相思,愁思在古诗中常见。这里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这三句是说,离愁之萦绕心头,如丝之千头万绪,但丝还可以用快刀斩断,而离愁却无法割断;乱丝还可理顺,而离愁却愈理愈乱。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比单纯谐音取义更胜一愁,只有对离愁确有体验、深切感受的人,才能将离愁说得如此真切、如此深刻。正是由于“离愁”所作的真切、深刻的描写,使这首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6;结尾句似乎并没有说清离愁到底是什么滋味,但为什么也是写离愁的绝妙之笔呢?

  明确: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正是真正经历离愁之苦的人最为真切的体验。

  总结:这首词是李煜降宋之后写的,借以表达他的亡国哀思。词作写情极其深切而自然.语言朴素如同白话,毫无雕琢痕迹,这既出于诗人的才能,更是其真情所致。词中的语句“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常为后人所用。“剪不断,理还乱”,现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现在人们常说“别有滋味”“别有一番滋味”即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而来,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学生自读全文并背诵。

  观书有感

  朱 熹

  一、简介作者,教师指导学生看注释①。

  二、指名朗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比喻的含义和诗歌寓含的哲理,讨论下列问题。

  1.“半亩方塘”“一鉴开”分别比喻什么?这一句诗该如何理解?

  明确:“半亩方塘”比喻书,因为书是长方形的。“一鉴开”,以镜子比,形象方塘极其清澈。意思是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2.“天光”“云影”又比什么?

  明确:比喻书中的内容。这一句诗写清澈的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意思是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3.结尾两句是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它暗含了什么哲理?

  明确:结尾借水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还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将按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1、本课的位置

  《黔之驴》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一则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柳宗元《三戒》之一。文章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警示人们不要被藐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2、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显的文言文,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目标:

  ①在学*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②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①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①从“驴”的角度理解寓意:使学生们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②从“老虎”的角度理解寓意:学*“虎”的勇气和智慧,努力增长才干。

  (四)重难点:

  ①理解黔驴技穷,然大物等成语的含义。②学*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确立依据:本课对老虎的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非常细腻,值得称道,同时这也是学生写作时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此外本课出现了一些成语,这往往是考试的要点,因此我将上述两点作为本文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看动画,听朗诵——旨在激发学生学*兴趣,听准读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齐读、散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多方种式生的朗读,引导学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以达到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后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从而将文章的重难点问题解决。

  3、读写结合法:本课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大胆想像,为驴翻身”,在理解全文后,同学们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为驴雪耻。这样的设计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语言凝练之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钱志亮教授说,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预期将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步骤,提供预*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步、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本课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在我们学*的过程中,常遇到很多成语,有不少的成语出自于我国古代的寓言,你能举个例子吗?(亡羊补牢、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新的成语“黔驴技穷”,它就出自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黔之驴》。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一下吧。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作品并解题。

  首先介绍作家作品,使同学们对作者柳宗元的生*有所了解,并了解文章体裁——寓言,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引以为戒之意。

  2、初读课文

  在初读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方法指导,如:自然段序号的标注、生字词的圈点、课下拼音要在正文中书写等等,读完之后设计了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可帮助同学们扫除汉字障碍。

  3、看动画

  为了激发学生学*古文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与课文相配套的小动画,其中还插入了课文的范读,以达到了正音的目的。形象的动画,生动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为下一步的“再读课文,再现故事情节”做了准备。

  第三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可出示幻灯片提出要求:①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②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③向全班同学求助,解决小组未解决的问题。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才华展示,友情提醒。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有三:一检查学生关键字词掌握情况,二给同学们搭建一个才华展示的*台,三教给同学们一个积累文言词语重要方法——分类整理法。

  3、复述课文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研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研读力求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通过揣摩老虎和驴的心理、观察二者的动作,认识老虎和驴的特点,以理解文章的寓意。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实现目标。

  1、老虎对驴的态度有何变化?

  2、你能找出描写老虎心理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吗?

  3、课文中描写驴的本领的句子有哪些?

  4、通过课文的阅读,你得什么启示?

  从而总结出老虎的特点: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在反复观察,反复试探后,摸清底细了驴的底细,从而大胆果断的`进攻,致敌于死命。而驴仅会“一鸣,一蹄”,两相对比,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5、读出启示:

  通常人们总是从老虎的角度总结道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从驴和老虎两个方面来总结,以告诉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

  6、读出寓意:

  这则寓言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当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又是什么呢?为此安排了走*作者一环节。时代背景的介绍会帮助同学们理解本文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对于他们无须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五步,大胆想像,为驴翻身

  学生在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老师适时引入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力求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七年级学生思维正活跃,对于此类想像文章很感兴趣,只要老师引导的好,学生会妙笔生花,绽放许多奇思妙想。

  第六步,结束语

  授课内容结束了,但同学们来讲,如何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知识的学*,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起到引导作用,期于此目的,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今天我也把这段句作为我说课的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当今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真才实学,仅凭金玉其表,那么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好本领,那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第七步:板书:

  惧驴——识驴——吃驴

  附:

  作业:将《黔驴新编》整理之后写在日记本上。

  创意说明:把握寓言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借此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多角度理解寓意,谈出自己的感受,得到生活的启示。

  教学步骤:

  1.熟读文章的情节之后,用自己的话复述驴是如何丧失自己的优势,而虎是如何对驴步步进逼的。(也可设计简要的示意图,概括此情节)

  2.你能从驴和虎的各自表现及其命运中,得出哪些道理?试从以下三个角度思考:

  ①从虎的角度来思考。

  ②从驴的角度来思考。

  ③还可以从虎对待驴的过程、结局,他们彼此的关系、态度等角度来思考。(鼓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

  虎的角度:对于任何事物,不应被表面现象迷惑,只要弄清其本质,认真对待,就一定能战胜它。

  驴的角度:以黔驴的可悲下场,讽刺那些毫无自知之明而自招祸患的人。

  其他角度:诸如要坚持,不放弃;要知己知彼;不要虚荣和卖弄;要正确地估计对手等。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将按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1、本课的位置

  《黔之驴》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一则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柳宗元《三戒》之一。文章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警示人们不要被藐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2、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显的文言文,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目标:

  ①在学*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②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①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①从“驴”的角度理解寓意:使学生们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②从“老虎”的角度理解寓意:学*“虎”的勇气和智慧,努力增长才干。

  (四)重难点:

  ①理解黔驴技穷,然大物等成语的含义。②学*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确立依据:本课对老虎的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非常细腻,值得称道,同时这也是学生写作时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此外本课出现了一些成语,这往往是考试的要点,因此我将上述两点作为本文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看动画,听朗诵——旨在激发学生学*兴趣,听准读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齐读、散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多方种式生的朗读,引导学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以达到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后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从而将文章的重难点问题解决。

  3、读写结合法:本课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大胆想像,为驴翻身”,在理解全文后,同学们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为驴雪耻。这样的设计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语言凝练之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钱志亮教授说,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预期将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步骤,提供预*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步、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本课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在我们学*的过程中,常遇到很多成语,有不少的成语出自于我国古代的寓言,你能举个例子吗?(亡羊补牢、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新的成语“黔驴技穷”,它就出自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黔之驴》。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一下吧。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作品并解题。

  首先介绍作家作品,使同学们对作者柳宗元的生*有所了解,并了解文章体裁——寓言,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引以为戒之意。

  2、初读课文

  在初读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方法指导,如:自然段序号的标注、生字词的圈点、课下拼音要在正文中书写等等,读完之后设计了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可帮助同学们扫除汉字障碍。

  3、看动画

  为了激发学生学*古文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与课文相配套的小动画,其中还插入了课文的范读,以达到了正音的目的。形象的动画,生动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为下一步的“再读课文,再现故事情节”做了准备。

  第三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可出示幻灯片提出要求:①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②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③向全班同学求助,解决小组未解决的问题。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才华展示,友情提醒。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有三:一检查学生关键字词掌握情况,二给同学们搭建一个才华展示的*台,三教给同学们一个积累文言词语重要方法——分类整理法。

  3、复述课文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研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研读力求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通过揣摩老虎和驴的心理、观察二者的动作,认识老虎和驴的特点,以理解文章的寓意。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实现目标。

  1、老虎对驴的态度有何变化?

  2、你能找出描写老虎心理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吗?

  3、课文中描写驴的本领的句子有哪些?

  4、通过课文的阅读,你得什么启示?

  从而总结出老虎的特点: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在反复观察,反复试探后,摸清底细了驴的底细,从而大胆果断的进攻,致敌于死命。而驴仅会“一鸣,一蹄”,两相对比,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5、读出启示:

  通常人们总是从老虎的角度总结道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从驴和老虎两个方面来总结,以告诉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

  6、读出寓意:

  这则寓言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当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又是什么呢?为此安排了走*作者一环节。时代背景的介绍会帮助同学们理解本文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对于他们无须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五步,大胆想像,为驴翻身

  学生在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老师适时引入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力求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七年级学生思维正活跃,对于此类想像文章很感兴趣,只要老师引导的好,学生会妙笔生花,绽放许多奇思妙想。

  第六步,结束语

  授课内容结束了,但同学们来讲,如何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知识的学*,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起到引导作用,期于此目的,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今天我也把这段句作为我说课的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当今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真才实学,仅凭金玉其表,那么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好本领,那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第七步:板书:

  惧驴——识驴——吃驴

  附:

  作业:将《黔驴新编》整理之后写在日记本上。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柳宗元的《黔之驴》,我将按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说课: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流程。

  一、说教材

  1、本课的位置

  《黔之驴》是(苏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是一则含义深刻的寓言故事,柳宗元《三戒》之一。文章通过描写老虎惧驴、识驴、吃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老虎和驴子的性格特点,警示人们不要被藐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一定能获得胜利。

  2、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浅显的文言文,同时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一)知识目标:

  ①在学*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②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二)能力目标:

  ①训练阅读文言文的能力。②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①从“驴”的角度理解寓意:使学生们认识到没有真本领的人最终会被人识破,不要成为外强中干的人。

  ②从“老虎”的角度理解寓意:学*“虎”的勇气和智慧,努力增长才干。

  (四)重难点:

  ①理解黔驴技穷,然大物等成语的含义。②学*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故事的深刻寓意。

  确立依据:本课对老虎的动作、心理、神态描写非常细腻,值得称道,同时这也是学生写作时刻画人物常用的方法。此外本课出现了一些成语,这往往是考试的要点,因此我将上述两点作为本文学*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采用诵读法、提问法、学生自主合作法、读写结合法等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从教学过程来看,教学中朗读教学贯穿到课堂始终。看动画,听朗诵——旨在激发学生学*兴趣,听准读音,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齐读、散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多方种式生的朗读,引导学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优美语言和意味,以达到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了在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把握能力,我设计了若干问题在学生反复朗读后适时抛出,有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从而将文章的重难点问题解决。

  3、读写结合法:本课设计的最后一个环节“大胆想像,为驴翻身”,在理解全文后,同学们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在此基础上,趁热打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展开自己丰富的想像,为驴雪耻。这样的设计将阅读与写作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三、说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尤为重要。这节课教学中将朗读训练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朗读感受文言文语言凝练之美,同时也教会学生学*文言文的重要方法--诵读法。

  钱志亮教授说,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课堂中,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大量的学生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的活动,预期将收到较好效果。

  此外,注意学生学**惯的养成教育。如课前确立预*步骤,提供预*方法,已形成常规;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圈点勾画读书*惯。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共设计了五个环节:

  第一步、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本课采用谈话法导入新课,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走进课堂。“同学们,在我们学*的过程中,常遇到很多成语,有不少的成语出自于我国古代的寓言,你能举个例子吗?(亡羊补牢、守株待兔、自相矛盾、掩耳盗铃等)今天,我们来学*一个新的成语“黔驴技穷”,它就出自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黔之驴》。下面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一下吧。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简介作者作品并解题。

  首先介绍作家作品,使同学们对作者柳宗元的生*有所了解,并了解文章体裁——寓言,知道《黔之驴》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引以为戒之意。

  2、初读课文

  在初读的过程中,可对学生进行读书的方法指导,如:自然段序号的标注、生字词的圈点、课下拼音要在正文中书写等等,读完之后设计了一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检测学生字词掌握情况,可帮助同学们扫除汉字障碍。

  3、看动画

  为了激发学生学*古文的兴趣,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一个与课文相配套的小动画,其中还插入了课文的范读,以达到了正音的目的。形象的动画,生动的朗读,使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大致了解。为下一步的“再读课文,再现故事情节”做了准备。

  第三步、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老师可出示幻灯片提出要求:①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②小组合作,解决疑难问题。③向全班同学求助,解决小组未解决的问题。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文阅读能力,这个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才华展示,友情提醒。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有三:一检查学生关键字词掌握情况,二给同学们搭建一个才华展示的*台,三教给同学们一个积累文言词语重要方法——分类整理法。

  3、复述课文

  这个环节的设计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课文的整体印象,同时培养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第四步、研读课文

  通过课文的研读力求解决课文的重难点,通过揣摩老虎和驴的心理、观察二者的动作,认识老虎和驴的特点,以理解文章的寓意。这个环节中主要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实现目标。

  1、老虎对驴的态度有何变化?

  2、你能找出描写老虎心理和动作的词语或句子吗?

  3、课文中描写驴的本领的句子有哪些?

  4、通过课文的阅读,你得什么启示?

  从而总结出老虎的特点:这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在反复观察,反复试探后,摸清底细了驴的底细,从而大胆果断的进攻,致敌于死命。而驴仅会“一鸣,一蹄”,两相对比,驴最终被老虎吃掉也就不足为怪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5、读出启示:

  通常人们总是从老虎的角度总结道理,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学生从驴和老虎两个方面来总结,以告诉学生“横看成岭侧成峰”的道理。

  6、读出寓意:

  这则寓言是柳宗元的“三戒”之一,当时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又是什么呢?为此安排了走*作者一环节。时代背景的介绍会帮助同学们理解本文讽刺的是当时统治集团中的官高位显,仗势欺人,而又无才无德、外强中干的某些上层人物。对于他们无须害怕,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第五步,大胆想像,为驴翻身

  学生在真正理解文章内容之后,已敬佩于老虎的精明,痛恨于驴的愚蠢,老师适时引入最后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设计力求做到读写结合,以写促读。七年级学生思维正活跃,对于此类想像文章很感兴趣,只要老师引导的好,学生会妙笔生花,绽放许多奇思妙想。

  第六步,结束语

  授课内容结束了,但同学们来讲,如何让同学们通过课堂知识的学*,对自己的现实生活中起到引导作用,期于此目的,老师送给同学们一段话,今天我也把这段句作为我说课的结束语,与大家共勉:

  当今的社会是个竞争的社会,如果我们没有真才实学,仅凭金玉其表,那么将无法在社会上生存,所以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好本领,那样我们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明天。最后祝愿大家在今后的日子里:一路走好!

  第七步:板书:

  惧驴——识驴——吃驴

  附:

  作业:将《黔驴新编》整理之后写在日记本上。

  一、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黔之驴》选自语文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是第六单元第24课。

  教课书的课文,是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精心挑选出来的。根据《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要求,以及本单元文言文所表现的重视德行、保持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我确定了本文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本文的内容即老虎惧驴、识驴、戏弄驴、吃掉驴的过程和本文启示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对未知事物畏惧的心理,从而驾御并征服客观事物,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的寓意

  (2)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如:蔽、窥、稍、慭慭然、狎、跳踉等,翻译文言文

  2、过程和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所以我让学生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在试译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学生自主性学*。若有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共同合作解决,体现了学生合作性学*。最后由学生归纳寓意,即读----译---- 质疑----讨论----总结 。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定为:要认识事物的本质;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在赏析完课文之后,我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品味寓意。(从驴的角度、从老虎的角度分别谈谈你受到的启示是什么?)让学生畅谈,从中体会本文寓意。比如从老虎的角度谈给我们的启示是:做事要谨慎,要知已知彼,了解对方。因为文中有这样的语句:“蔽林间窥之。”“又*出前后,终不敢搏。”从驴的角度谈,根据驴“一鸣”“啼之”,最后被老虎“断其喉、尽其肉”这一点,从而启发我们掌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

  4、重点、难点

  重点:(1)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学会翻译文言文。

  (2)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

  难点:(1)学*本文对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的方法

  (2)理解“庞然大物”“黔驴技穷”这两个成语

  (三)学生分析

  我校生源与其他学校相比处于弱势,学生的文化层次、综合素质相对来说较低。学生课前预*情况不完全理想。学生自觉性学*意识淡泊。而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指导,将采用主体思维法、小组讨论法,合作学*法。在指导过程中,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的积极性,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教学的问题,使学生自主地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并在课文赏析后让学生归纳寓意。从而使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感性到理性,从学会到会学。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同时还会受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感染熏陶。

  (四)设计理念

  根据《课标》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这一要求,因此在课文赏析完之后我设计这样一道题:“驴能否避免自己的悲剧?为什么?”让学生纵观全文,针对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心得。通过讨 论,让学生充分把握寓意,从而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二、课堂实录

  (一)导入

  1、 导言:一头貌似强大的驴为什么被老虎“断其喉、尽其肉”呢?这节课我们学*一篇寓言《黔之驴》,共同体会其中的寓意。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一生留下600多篇作品,包括诗、文两部分,文的成就大于诗。他的寓言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实,推陈出新。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以寄寓哲理或表达政治见解。

  (二)正课

  1、朗读课文

  师:,哪位同学来朗读一遍课文?

  生:( 举手)

  师:(叫一名女生朗读)

  师:读的很好,很流利。

  师:哪位男同学再读一读。

  生:(有许多男生举手)

  师:(点名)你来读。

  师:(生读完,师纠正字音)“载”字读四声zài,不读zǎi。当表示“年”时读zǎi,如“三年五载”。“一年半载”。而表示交通运输时读zài.如“装载”。

  师:下面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要听准字音,注意朗读节奏。(教师放录音)

  生:(静静地听)

  师:下面给大家时间,出声自由朗读课文,熟读课文。

  生:(自己出声自由朗读)

  2、译

  师:读完课文后,请大家结合注释自己试译课文。你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在试译的基础上,还译不准的句子,小组内可以互相合作互译。

  生:(看书,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词语手册》自己翻译课文)

  师:(巡视)。

  生:(开始小组内互译课文。)

  师:好了,现在谁能翻译课文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7)

——黔之驴教案实用20份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2理解故事寓意并得到启示。

  3积累文言词语并进行适当归纳。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位精彩词句,感受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故事是对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的讽刺。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珍藏着许多成语。今天,请大家说说你所知道的带有动物的成语。(学生发言)今天我们会学*一个成语:黔驴技穷,它来源于我国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短篇寓言《黔之驴》。让我们一起学*这篇寓言,看它讲的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文章,正音正字。

  1散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以及书下的注释,读准字音。

  慭(yìn)骇(hài)遁(dùn)狎(xía)(hǎn)

  2听录音,再现故事情景。

  (1)听录音,注意停顿和注音。

  (2)散读。探究

  3请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

  4全班齐读。

  三再读文章,复述内容。

  1结合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并尝试复述课文,小声读并翻译。

  落实好重点字词:船:用船。蔽:隐藏。窥:偷看。稍:渐渐地。慭慭然:小心谨慎的样子。遁:逃走。且:将要。噬:咬。异能:特殊的本领。*:*惯。狎:亲*而不庄重。计:盘算。蹄:踢。去:离开。

  2交流。(哪位同学讲一讲这个故事呢?)

  四深入文本,品读字词。

  1驴是“庞然大物”,但“止技此耳”,它有哪些“技”?“止”表明什么?

  “鸣”和“蹄”是驴的技能,“止”是只不过的意思,表现出驴看起来很强大,其实没什么本领的实质。

  2“虎”是怎样逐渐认识、对待驴的?圈划描写虎的心理活动和动作的关键词句,抓住字词,品读批注。

  “蔽”“窥”勾画出虎既好奇,又害怕的'心情。

  “骇”“遁 ”进一步刻画了虎的恐惧心理。

  “稍出*之”、“往来视之”、“*出前后”、“荡倚冲冒”写虎一再试探,处处可见虎的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跳踉大(口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写出了虎的果断、干脆利落,志满得意的情态。

  五质疑研读,把握寓意。

  1大家在朗读的过程中不知有没有发现本文题目是《黔之驴》,可是文中写驴的却只有寥寥几笔,写虎的却笔墨很多,那题目为什么不是《黔之虎》呢?

  尽管文中写虎的笔墨非常多,从开始的畏驴,到中间的察驴,再到最后的吃驴都写了,但这些变化过程均是围绕着对驴的观察和反应作出的。课文的主题是驴而非虎,课文的写法是以虎衬驴,本文写了虎的谨慎精明,也就暗写了驴的麻木、愚蠢。因而题目应该用“黔之驴”,而不能用“黔之虎”。

  2寓言,或讽刺或有明显的教训意义,用借此喻彼、以小见大的手法,将大的道理隐藏在小的故事之中,让读者去领悟。

  黔驴技穷这个成语比喻什么情况?齐读p133比喻说理的知识卡片。

  3小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黔之驴是个庞然大物,却只有“一鸣”,“蹄之”两种防身之技,是一个虚有其表、实际无能的事物。老虎:在没有弄清对方底细之前,存有成惧心理;它谨慎小心,善于观察,反复试探,在摸清驴子的底细以后,反应迅速,行动灵活,大胆果断地攻击对方要害,立即致敌于死命,是一个机智、勇敢的形象。作者只不过借驴的形象,通过寓言这种形式(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讽刺了那些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六布置作业:

  1积累实词:“船”、“蔽”、“窥”、“遁”、“噬”、“狎”、“计”等词的含义,并进行归纳。(如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

  2作者借驴讽刺了生活中怎样的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3从虎的身上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写一段150字左右的读后感。

  (1必做,2、3二选一)

  七板书:

  黔之驴

  柳宗元

  虎 驴

  惧 庞然大物

  识

  吃 技止此耳

  黔驴技穷:讽刺徒有外表、实质虚弱无能的人

  精明愚蠢

  学*目标:

  1.能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讲述文中的故事。

  2.能结合文中语句,从不同角度说出这则寓言的深刻含义,了解古代寓言的一般特点。

  3.能辨证地分析“黔驴技穷”的原因。

  学*过程:

  一、小试身手:

  1、课堂检测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

  (一)词语解释

  1.船载以入(用船)

  2.稍出*之(靠*,接*)

  3.蹄之(用蹄子踢)

  4.尽其肉(吃尽)

  (二)一词多义

  1蹄之(代词,代老虎)

  2.计之(代词,这件事情)

  3.然往来视之(然而,可是)

  4.庞然大物(……的样子)

  5.以为且噬己也(认为)

  6.以为神(把……当作)

  二、故事时间:

  导入:自从柳宗元写了《黔之驴》之后,千百年来,人们对驴心存偏见,驴的名声一败涂地。成语“黔驴技穷”往往用来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驴家族里的一只小驴听说后非常生气。今天,它来到这儿想听一听它祖先的故事。

  请同学从下面三个不同的身份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来讲故事。

  A、我就是文中的那头驴子

  B、我就是文中的那头老虎

  C、我就是文中的那个好事者

  “最佳故事奖”评选标准:

  (1)能根据所选择的身份准确地讲述故事。

  (2)故事中体现了一定的想像力。

  (3)讲故事的语气、语调和表情有感染力。

  2、学生按要求活动。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8)

——读黔之驴有感范文10份

  驴的死被它的好朋友—猫知道了。猫为此哭了好几天,后来猫想:光哭也不是个办法啊!我要为朋友的死报仇。于是猫把驴家族的成员叫在了一起,开会说:“作为驴的朋友,说什么我也不能就这样过去了,我要为朋友报仇。”“那能怎么办啊?听说老虎很凶的.,没有动物敢惹它。猫弟,你也就别费脑子了,没用的。”一只驴丧失信心的说。“我听说有些画家所画的虎,都是照着我们猫画的,那么按理说我和虎曾经是一个民族的,明天我就去找虎。”

  第二天,猫辞别了驴朋友们,去了老虎生活的地方。老虎看见了猫,笑着说:“呀!老弟啊!你总算来了,我想死你了。”猫听了有些害怕。“你看看你,几年不见,你怎么变小了啊!走,哥带你去吃好东西去。”原来,老虎的是*视眼,把猫看成同类了,猫学着老虎的声音,说:“哥哥,我想吃鱼,你找两个鱼叉,我想吃烤鱼了,咱俩去捉鱼去。”“恩,就听你的。”老虎拿着鱼叉领着猫来到河边,猫说:“哥哥,我累了,你先去捉吧,一会儿我就去了。”说完,老虎拿着鱼叉像河中央走去,猫见此机会,拿着鱼叉,向老虎刺去,老虎一点防备也没有,就被猫刺死了。从此,动物们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

  这几天,我们学了一篇名叫《黔之驴》的文章。内容讲的是“好事者”将一头驴运入没有驴子的黔地,结果被虎吃掉的故事。讲完后,同学们都在讨论虎的机智勇敢和驴的愚蠢,我想的却是什么造成了驴的悲剧……

  首先,是好事者用船把驴运入黔地,“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然后就是虎惧驴、虎识驴、虎戏驴、虎吃驴。不难看出:起因是好事者!可人们又为什么要讽刺驴呢?

  有人说是因为驴没有自知之明,虽无真本领却还要虚张声势,引祸上门,自招灭亡。我在这里要说:“为什么驴要虚张声势呢?是因为它要避免自己的死亡。换一句话说就是如果驴表现出软弱的样子,就会更快地死亡。驴是在争取时间,好让“好事者”回来救它,然而“好事者”再也没有回来,就好像人们抛弃无用之物一样……

  再联想到生活中,驴的悲剧不正是一些人的真实写照吗?例如:某些没有真是才干的人因为拉关系做了有权有利的官,最后还不是被革职?真正凶手就是拉关系的人,这又好像是“借刀**”了!

  但愿生活中再也没有“驴”因“好事者”而灭亡了……但愿……

  《黔之驴》可以说是一篇众所周知的寓言,对我们来说是耳熟能详的。成语“黔驴技尽”就出典于此:有一个喜欢多事的人,将一头驴用船运进了贵州,后来发现驴没有什么用,就将驴放在了山下。老虎没有见过驴,十分地害怕,于是就在一旁窥视驴。突然,驴一声长鸣,就把在草丛中窥视驴的老虎吓着了。再后来,老虎渐渐熟悉了驴的叫声,便不太怕驴了,开始进一步试探驴还有什么技能,结果发现驴只会踢这一个动作。于是,老虎便毫不客气地扑上去把驴的喉咙咬断,然后吃了驴的肉。

  在这个故事中,老虎是十分机智的,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我十分佩服它。如果是我,遇见一个外表看起来比我强大、厉害的,可能我完全不能与之抗衡的动物或人,我早就跑得不知哪去了。而老虎却没跑,而是耐心地去观察、去思考、去总结。我佩服啊!

  在生活中,像老虎一样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大有人在,比如牛顿。自从脑袋被苹果砸了以后,牛顿便开始钻研、思考:“为什么苹果只向地上落,而不向天上飞呢?坚持不懈的决心和非凡的耐力,最终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为现代科学作出了巨大、杰出的贡献。

  只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注意每一个细节,有耐心去发现和探索未知的事物,胜利就会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在学完这篇《黔之驴》的文言文后,让我深有感触。这是因为这篇文言文内蕴涵着生活中的实际中的启示。

  而我对《黔之驴》这篇文章,有了重大的认识,着和了解和启示。也让我不断的从生活中获得人生的哲理和遇到困难,不屑一顾的克服。

  文章里写了一头驴和一只老虎,前面写了一头驴来到一到一座山下,老虎看见了它,就一步步的去了解它。孙染老虎在不了解他的时候有些害怕。但是,到了最后老虎好事依然的,把那头看似身体庞大的.驴给吃掉了。

  着则语言给我一个生活中的道理:“只要有信心、勇气和部位艰险的心,就可以战胜比自己更为强大的人或困难的事情。

  黔之驴,庞然大物也,然,不胜怒,踢之,而黔驴技穷,终被老虎食之。

  读罢,我一方面为老虎的狡诈和凶残而愤怒,另一方面也为黔之驴的悲惨命运而惋惜。

  掩卷凝神,我陷入深深的沉思:

  现在,我不就是黔之驴吗?

  我所面对的学生的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性越来越张扬,管理和教学是越来越力不从心,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也黔驴技穷时,想必下场和黔之驴的下场没有什么两样,于是我情不自禁的汗流浃背。

  我反思黔之驴,如果他不怒,不踢之,就不会有技穷的显示,终以庞燃大物展示在老虎面前,而老虎必将终不敢前,而终惧之。

  如果这么想的话,驴的悲惨下场不在于老虎的强大,而在于没有认请自己和了解敌人老虎的情况下,就盲目的蛮干、硬干。

  这么想下去,如果驴以庞然大物之形不显示强,就不会有硬碰硬的冲突,和老虎和谐相处下去也说不上。

  再说,学生毕竟不是老虎,我自然没有被吃掉的危险,这么想悬着的心自然也就释然了,但黔之驴的下场使我警觉,决不能够学黔之驴的。

  怎样才不会犯黔之驴的错误哪?

  那就首先了解我们的对手——学生:

  现在的学生个性张扬,自我意识强,有着强烈的`自我成功欲望,渴望被理解,渴望被尊重,更渴望被老师、同学、家长认可和肯定,但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冲动,偏激。

  再来看我们自己:

  我们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人格,坚定的信念,这些就是我们的本钱,所有的这些使我们在学生看来,俨然就是庞然大物也。

  面对着学生,我们也有庞然大物的优势,学生自然有敬畏之心,这正是我们实施我们教育的时机,以我们的学识,以我们的人格去感染,去教化,去塑造,想必也就会有我们的期望。

  但我突然有种害怕的感觉,我们的学识,我们所拥有的所谓庞然大物是纸包不住火的,终有一天,会被学生看破,甚至超过。那时我们不也是黔驴技穷吗?

  是呀!在舞台上,我们的演技总有个头,到时不免落个技穷的下场。

  我们为什么会技穷,是因为我们是演员,是因为我们在舞台,如果,让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既满足了学生想表现的欲望,又让学生落个技穷的下场,到时

  我们面对黔虎技穷的老虎不也是想怎么收拾,就怎么收拾嘛。

  这么想,我们是黔之驴,也不必害怕,因为我们不会有技穷的时候,因为我们不是演员,自然没有演出结束的后怕。

  于是,我想说,

  给学生一个舞台吧!

  让学生在我们搭建的舞台上尽情的舞蹈吧,

  让学生自己自由的发挥、自主的发展,自编,自导,自演吧

  夜淡,天明了,凝视着黔之驴,心情久久不能够*息:

  让老虎表演!这就是黔之驴告诉我的。

  *读柳宗元《黔之驴》,我忽然悟到;千百年来,人们在“驴”身上加的那些骂名实在是诬蔑不实之辞。现在,大有为“驴”正名的必要。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请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驴的本能是拉磨的,但是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不可用。既不可用,当然也就无显其能。

  “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前辈说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造成的,但是人们却把所有的罪名加到了驴的身上。这实在是千古奇冤。黔驴枝穷的责任不在于驴,而在于好事者。山此,我又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才的遭遇,何谓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尽显其能,并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便是人才。那么人才怎样才可以尽显其能呢?那就需要有人才的用武之地。大家都知道;人人有其长,人人也有其短。现在生活中也不缺乏这样的实例。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果他不去中闰数学研究所,而是在北京某数学讲坛上度过这一生,恐怕他也难逃黔驴技穷的厄运!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也正因为如此,百年前的龚白珍才会向人们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黔之驴的悲剧,现实生话中的实例,难道也不能给我们一点点启发吗?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人才在哪里呢?人才就在我们身旁。只要我们能人尽其用,就可以人显其能,人成其才。但愿我们能人尽其用,不至于使类似“黔之驴”的悲剧在今天发生。

  《黔之驴》这则寓言,讲的是一只驴被一个好事者带入贵州又放到山下最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一切都起源于好事者的想法。如果好事者没有这个奇怪的想法,驴的命运就不会有这么悲惨了。说不定,驴仍然过着虽然*淡但属于自己的生活。

  好事者突发奇想,把驴带入了贵州,却没有让驴去做它擅长的事情,这分明就是不识材、不会用材了!人家伯乐都可以发现驮车之马是可用之材,使驮车之马脱离大材小用的困境,而好事者却没有发现驴的长处,还觉得驴一无是处。这个道理,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道理上是一样的。

  我想,柳宗元先生是要通过好事者告诫统治者们不要不识才,而是要用人之长。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他擅长的事情。只有让每一个人都去做他擅长的事情,才是人尽其才。

  话又说回来,这好事者就是要将驴放到有老虎的山下,也应该事先将保护自己的技能传授给驴,使驴不会落入老虎的利爪,成为老虎的`食物。不然的话,驴也不会因为“技穷”成为千古笑谈了。

  我就轻轻的闭上了眼睛,谁知小狗就躲到弄堂里,我睁开眼睛一看,小狗跑到哪里去了呀;那虽然是在我5岁时的事情了。长时间用眼不休息造成视觉疲劳。在海边,我光着脚,在沙滩上漫步,正好,做了四五个小时的汽车,正好可以活动活动了?整个操场沸腾起来。我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只小鸟,我非常喜欢它。

  今天收拾旧书时,翻开《文言文译注》一书“黔之驴,庞然大物也,然,不胜怒,踢之,而黔驴技穷,终被老虎食之。”读罢,我一方面为黔之驴的悲惨命运而惋惜,另一方面也为大自然优胜劣汰的法则所启示。掩卷凝神:现在的我不就是“黔之驴”吗?

  我所面对是一批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个性越来越张扬的青年教师,他们有文化,懂专业,各方面素质都比较高,管理和指导是越来越力不从心,真的有那么一天,我也黔驴技穷时,想必下场和黔之驴没有什么两样。于是我情不自禁的汗流浃背。黔之驴的下场使我警觉,决不能够学黔之驴。怎样才不会犯黔之驴的错误哪?那就要学*,学*,再学*。多读书,善总结,勤反思,使自己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情操,崇高的人格,坚定的信念,这些就是我们的本钱,是我们“庞然大物”的优势,以我们的学识,我们的人格去感染,去教化,去塑造,也就会有我们的期望。

  有位名人说过:“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这么一想,我们是“黔之驴”,也不必害怕,这是大自然的规律呀。给他们一个舞台吧!让青年教师在我们搭建的舞台上尽情的舞蹈吧,让青年教师自己自由的发挥、自主的发展,自编,自导,自演吧!

  凝视着“黔之驴”,心情久久不能够*息:“让老虎表演!”这就是黔之驴告诉我的。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9)

——《黔之驴》教学设计优选【5】篇

  学生通过对前一环节虎和驴两种动物的形象特点的细致分析,领悟寓言的深刻寓意自然就水到渠成,还能从多个角度阐述自己的看法。

  拓展环节续写寓言故事。这一环节时间安排合适,但所提要求还不是很具体。续写寓言故事应往哪个方向动笔?既然续写的是寓言故事,那么所写的也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人们什么道理,学生若写的并不是寓言故事,应如何评价激励?在学生回答时我并没有将这些问题处理好。

  最后小结学*得到的启发,并送给学生一幅对联共勉,安排作业。

  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经历、经验和体验。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主动参与中激发兴趣,在积极交往中学会合作,在成功体验中享受学*。

  课题:《黔之驴》(柳宗元)语文版七年级下册

  课型模式:朗读、表演型

  教学目标:

  1、体会文中对驴与虎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加深对虎与驴形象的理解;

  2、理解故事的深刻寓;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惯和学*能力。

  教学重点:

  多角度探究寓意,把逼真、细腻的动作、心理描写寓于表演中。

  教学难点:

  理解这篇寓言所讽刺的人情世态,并从中得到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

  教学准备:

  课前预*。

  教学设想: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由学生熟知的《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导入,并介绍:

  1、寓言:用通俗浅显的故事阐明深刻的道理。可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

  2、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二、朗读感知全文

  1、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然后全班同学评点朗读情况,再齐读以下字词:

  黔好事者窥遁骇啮狎不胜跳踉

  2、听朗读,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注释理解全文。

  3、全体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词句的含义。

  4、体会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

  (1)、“蔽、窥、稍”→体现虎的好奇、急、害怕

  (2)、“憖憖然”→体现虎的小心谨慎

  (3)、驴叫→体现虎心有余悸

  小结:

  虎惧驴→识驴→戏驴→吃驴

  5、形象:

  虎:机智勇敢

  驴:外强中干虚张声势

  6、成语积累:

  庞然大物黔驴技穷

  三、请两名同学分别扮演虎和驴,模仿虎、驴特有的动作和心理即兴表演,然后教师小结、指导,再请学生扮演。

  五、学生再次齐读课文,注意虎驴的形象。

  六、领会寓意

  1、将原文结尾的内容及译文材料印发给学生阅读:

  原文: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者是焉,悲夫!

  译文:哎,外形庞大的好似很有德性,声音洪亮好似很有本领,如果不露出它的可怜的技能,即使虎很勇猛,却疑虑畏惧,最终不敢进取。像今天这样,可悲啊。

  2、引导学生从虎、驴及作者的遭遇谈寓意。

  七、总结全文

  作者借此文讽刺当时统治集团中无才无能,外强中干而又毫无自知之明的上层人物。

  八、布置作业

  理解、背诵课文。

  一、学*目标:

  1、熟读成诵,翻译全文,各累词汇。

  2、掌握“庞然大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三成语,理解文章的内容及寓意。

  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独立翻译,理解文章内宾。

  2、由“庞然大 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引出文章寓意。

  三、教学设想及准备:

  1、让学生对作家、作品做简要的了解,反复诵读,逐步理解文章的内容和寓意。

  2、通过投影,结合自己思考题,引发学生对黔之驴的新解,扩展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由《左传》中成语故事“外强中干”导入。

  二、学*目标:

  1、熟读成诵,结合注释试译全文,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庞然大物”、“外强中干”、“黔驴技穷”,理解文章的寓意。

  (指导学生预*新课,先自读,然后分段朗读,及时正音)(5’)

  三、作家作品简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被后人同列入“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文学成就包括多方面,有论说、寓言、传记、游记等。

  四、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2、记下有疑问处,互相讨论质疑(10分钟后比较自学效果)。

  五、根据译讲要求,翻译全文。

  1、文中的哪些词语表现了驴子的反映和老虎的心理变化过程?

  简析:“庞然大物”是经虎的眼光来显示它的心生畏惧,“以为神”更是敬畏之至。“蔽”、“窥”、“稍”更反映老虎既好奇,急于摸底,又害怕的心理。“终不敢搏”可见虎之谨慎,“稍稍*之”,“往来视之”,“*出前后”,“荡倚冲冒”可见虎之生性大胆和工于心计。

  2、这则寓言给你怎样的启示呢?试从好事者、驴、老虎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五分钟后各抒已见。

  比如,首先可以黔之驴真的没有用处吗?为什么称船载驴以入的人为“好事者”呢?你为驴子感到悲哀吗?你又为老虎感到骄傲吗?

  简析:

  (1)黔之驴并非废物,而是“虎落*原”,没有发挥自己的特长,英雄也要有用武之地,若在内地它吃苦耐劳可负重千里。

  (2)“好事者”未能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没有能使驴子进入“用武之地”,“止增笑耳!”

  (3)老虎,我为你骄傲。“你”胆大、心细、勇猛而不失谨慎,无论外物是如何貌似强大,“你”毫无畏惧,善于斗争,所以能取得胜利。

  (4)驴子,我为你悲哀。无论是做人还是驴,都要有自知之明,徒有其表,名不符实,轻举妄动逞英雄,只会落下可耻的下场。

  六、课堂作业:

  1、背诵全文。

  2、写一篇50字左右的小短文,谈谈这则寓言对你的启示。

  附板书:

  黔之驴

  柳宗元

  好hào窥kuī载zài驴:黔无驴庞然大物一鸣再鸣蹄之

  载以入:连词“而”虎:以为神且噬已觉无异能技止此耳

  以(之)为神:介词“把”,“之”代指驴寓意:辛辣的讽刺了貌似庞然大物,实以为且噬已也:动词“以为”则外强中干,遇到困难就黔驴技

  蹄之:名词活用为动词穷的人。

  益*其声:益“更加”,*“*惯”

  【自读导言】

  学*本文的基本要求:

  1.读出"黔之驴"由被"船载以入",到被"断其喉,尽其肉"的全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老虎的不同表现,理清叙事层次。

  2.对比"驴"和"虎"各自的形象特点,弄清两者在文中的关系,以及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3.从驴一点一点的丧失自己的优势,虎一点一点的进逼中,品味出本文的寓意,并能联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4.掌握成语"庞然大物"和"黔驴技穷"。

  自读侧重点为联系原文谈寓意,联系现实谈感想。

  (解说:初中学生读古文,能扣住原文读懂是第一步;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作者的思路和想法是第二步;能读出自己的想法是第三步;最后还得储存一定的知识。)

  【自读程序】

  1.首先带着问题进入课文。快速浏览,撇开具体的生僻、难解字,从情节的角度把握全文。思考:

  ①"黔无驴"--可见故事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

  ②"虎见之"的最初反应是什么?为什么会如此?

  ③从哪里看出虎的态度在逐渐改变?

  ④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2.在理清脉络的基础上朗读2~3遍,抓住具体的词语来理解形象。学*第1段,思考:

  ①"蔽"可见虎的什么心理?"蔽而不逃"又可见什么?

  ②"*之"怎么理解?为什么要"*之"?

  ③本段写虎的心理活动扣住了哪一个字?文中表现在哪些字词上?

  3.学*第2段。思考:

  ①对于虎的细心观察,驴的回应是什么?面对驴的回应,虎又如何表现?

  ②"然"的作用是什么?"益*","*出","终不敢搏",是对虎的什么描写?作用是什么?

  ③虎是怎样取得了对驴的彻底认识并终于消除了顾虑呢?


《黔之驴》阅读答案实用五篇(扩展10)

——生命阅读答案实用五篇

  1 联系上文,体会第7段中“偶尔飞来三两只鸟雀,怔怔的栖落在上面,然后啁啾几声就怏怏的飞走了。”一句中加线字的妙处。

  “怔怔地”“怏怏地”拟人化地表现出小鸟看到葡萄叶子全部落完,了无生气时发愣、不高兴、很失望的样子,表现“我”看到叶子全部凋零时的痛惜之情。

  2本文语言优美,韵味悠长,请从第一段画线句中的A、B两句中选一句赏析。

  A:运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初春时节葡萄藤长出紫红叶芽的情态,写出葡萄藤叶的灵性,表达作者对清新叶子的喜爱。

  B、运用 导语:秋日落叶纷纷,不禁让人心有感悟,下面小编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有关秋日落叶的人生感悟文章,希望大家喜欢。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清风吹拂的状态,,表达出作者看到如此美景的轻松愉悦的心情。

  或者运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后勤描绘出阳光从叶缝间透出的状态,从侧面写出葡萄的茂盛。

  3第10段中“我对一切都充满了敬意”,结合上下文谈“我”充满怎样的“敬意”?

  在我眼里无论是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都有自己的梦想、使命和灵魂,都值得崇敬和珍爱。

  4你是否赞同文中“妻子”摘尽所有葡萄,让叶子尽快落完的做法,请说明理由。

  赞同,可从妻子素爱清爽、怕麻烦,每天叶子影响院子卫生与情绪的角度谈;

  不赞同,可从妻子漠视生命,不尊重葡萄生长规律,欠缺生活情趣方面作答。

  生命是一种过程,你无法超越。

  无论你出身于豪门深宅还是穷家陋室,向人世间报到的第一声必定是嘹亮的啼哭。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你必须在大人的帮助下,完成属于你的生命初级阶段的探索;从 ① 的青年到 ② 的中年再到 ③ 的暮年,每个人的生命历程必然要被时间轮船载着驶向不同的港湾。

  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

  所以有圣人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所以有哲人高呼:当机会迎面扑来的时候,你牢牢抓住它,你就是天才。

  选择是痛苦的。

  你要么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让生命在自己手中变成一张白纸,在时间的风里飘来荡去。你要么另辟蹊径,按照预定的设想选择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哪怕是磨烂双脚也义无反顾。这时你所面对的,也许是孤独和寂寞;但你奉献给社会的,也许是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也许是艺术作品给人以赏心悦目的享受。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

  作为常人,最重要的是把握你自己。当生命的过程临*尾声时,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你只要说一句: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你的生命便结出了虽不丰硕但却饱满的果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过程比结果重要得多。

  ⒗为文中横线处选择恰当的一组词是:( ) (1分)

  A.①壮心不已 ②风华正茂 ③成熟丰稔

  B.①风华正茂 ②成熟丰稔 ③壮心不已

  C. ①成熟丰稔 ②风华正茂 ③壮心不已

  D.①成熟丰稔 ②壮心不已 ③风华正茂

  ⒘“这个过程”指的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1分)

  ⒙怎样理解“选择是痛苦的”?(不超过40字)(3分)

  ⒚作者设想“你奉献给社会的”是从 和 两方面说的。(各用1个词回答)(1分)

  ⒛与“也许什么都没有,只有你生命的充实”相照应的一句话是:(2分)

  答:

  21.作者写作本文的主旨是什么?(不超过40个字)(3分)

  参考答案:

  16.B

  17.从诞生到死亡的过程(或从年轻到衰老的过程)

  18.随波逐流,没有个性,于心有不甘,痛苦;另辟路径, 展现自我,就要面对孤独和寂寞,但过程会很痛苦,所以说选择是痛苦的.

  19.科技 艺术

  20.“我努力过,奋斗过,此生无悔矣. ”

  21.生命是一种过程,不断努力,不随波逐流,把握自己, 做个有价值的人.

  离开奥斯汀的前一天晚上,我和戴维来到他就读过的小学。当我们走上校长办公室门前一块*坦的石板地面时,戴维告诉我,这儿埋着当年他们毕业时每一个人写下的愿望。我不曾问及戴维12岁时写下的愿望是什么。我愿意那石板下的愿望与生命、和*有关。是因为在奥斯汀的以色列之宫戴维和他的父亲教我用希伯来文说过“和*”“生命”吗?是因为戴维的祖先世世代代都在为生存的和*奋争吗?是因为戴维赠过我一枚用希伯来文书写着“生命”的描金纪念章吗?是因为那条穿越奥斯汀的美丽的科罗拉多河始终在这个犹太孩子的心中流淌,那晶莹的、深沉的河水滋润了他同情人类的心胸吗?是因为我在犹太会堂倾听过唱诗班的犹太少女用清纯、宁静的声音歌唱“和*”“和*”吗?我不知道。我只是相信,当人类所有的生命真的能够与“和*”这个字眼相亲相爱,我们每一个人灵魂深处那潜藏的创造力便会真正被激活,人间什么奇迹都可能发生。生活也肯定能够像戴维“小说”那单纯而又豪迈的结尾那样:“后来一切都好。”

  1、文段出自课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划线字注音。

  潜( )藏 滋润 ( )

  3、文段中五个“是因为……”运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道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题中提到的句子向我们传递了戴维身上有许多优秀的个性特点,写出给你印象最深的三个:

  A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以“后来一切都好”结尾有什么好处?

  参考答案:

  1、《生命与和*相爱》 **

  2、qián rùn

  3、排比戴维生长的人文环境 犹太民族文化发展的精神源泉

  4、传递的是犹太人对生命与和*相亲相爱的渴望之情。

  5、“后来一切都好”这是戴维童年时说的话。用它结尾,既赞扬了戴维的美好情感,又表现了作者的美好向往。

  ①夜晚,我在灯下写稿,一只飞蛾不停地在我头顶上方飞来旋去,骚扰着我。趁它停在眼前小憩时,我一伸手抓住了它,我原想弄死它,但它鼓动双翅,极力挣扎,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这样一只小小的飞蛾,只要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就不能再动了,可是那双翅膀在我手中挣扎,那种生之欲望令我震惊,使我忍不住放了它!

  ②我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墙角的砖缝中掉进一粒香瓜子,隔了几天,竟然冒出了一截小瓜苗。那小小的种子里,包含了一种怎样的力量,竟使它可以冲破坚硬的外壳,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不屈的向上,茁壮成长,昂然挺立。它仅仅活了几天,但是,那一股足以擎天撼地的生命力,令我肃然起敬!

  ③许多年前,有一次,我借来医生的听诊器,静听自己的心跳,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这就是我的生命,单单属于我的。我可以好好的使用它,也可以白白的糟蹋它;我可以使它度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也可以任它荒废,庸碌一生。一切全在我一念之间,我必须对自己负责。

  ④虽然肉体的生命短暂,生老病死也往往令人无法捉摸,但是,让有限的生命发挥出无限的价值,使我们活得更加光彩有力,却在于我们自己掌握。

  ⑤从那一刻起,我应许自己,绝不辜负生命,绝不让它从我手中白白流失。不管未来的命运如何,遇福遇祸,或喜或忧,我都愿意为它奋斗,勇敢的活下去。

  1、解释第②自然段中的词语的意思。

  擎天撼地:

  肃然起敬:

  2、忍不住放了小飞娥的原因是:

  3、小瓜苗才存活了几天,为什么说它有擎天憾地的生命力?

  4、文中用了哪三个事例,请简要写下来。

  ①

  ②

  ③

  5、认真读文,再给短文拟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横线上。

  6、读了这篇短文后,你对“生命”有什么新的启迪,写一写。

  答案:

  1.擎天撼地:托住天,撼动大地,形容坚强、高大,有力量,引申为事物影响深远。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由于受感动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2.小飞蛾的挣扎,是在生命遇到威胁时的一种对抗,无论怎样危险,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念头,这种强烈的求生欲令我震惊,所以放了它。

  3.小瓜苗即使只活了几天,但他没有放弃生存的权力,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依然能够顽强生长。

  4.飞蛾求生 瓜苗生长 静听心跳

  5.文章的原名是《生命生命》,你可以根据生命拟一个题目。

  6.你可以通过求生欲、生命力、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几个方面自己感悟。

  (12分)

  ⑴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衡的。眼睛瞎了,意大利的安德烈·切波里却成为了著名的盲人歌唱家; 。个子高的,如姚明,自然成就了他的事业,他可以到美国的NBA去打篮球,风光无限;个子矮的,如拿破仑,按现在的标准大概得是二等残废了,但却不妨碍他成为盖世的英雄。

  ⑵这就像《红楼梦》里所说的: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好处。这也就像伊索寓言里所讲的:高高的长颈鹿可以吃得着高高树上的叶子,却没办法走进院子矮小的门;矮矮的山羊吃不着高高树枝上的叶子,却轻而易举地走进了矮小的门。

  ⑶懂得了生命中的这一点意义,不仅是让我们不必为我们自身的长处而骄傲,不必为我们自身的短处而悲观;也不仅是让我们知道拥有再多,总会有失去的时候,失去的再多,总会有得到补偿的机会。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充分去体味到生命其实是一条流淌的河: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生命中的一种情景;潮***阔,风正一帆悬,也是生命的一种情景。一条河在流淌的过程中,不可能总是前一种风景,也不可能总是后一种风景,它要在总体流量的*衡中才会向前流淌,一直流入大江大海。因此,我们不必去顾此失彼,我们不必去刻意追求某一点,从而在这样生命的*衡中,让我们的心态更加从容,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和,让我们的人生更加舒展。

  ⑷当今土耳其首富萨班哲先生,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命运似乎和他开着残酷的玩笑,他的两个儿女都是残疾弱智。但他却以为这其实就是生命给予他的一种*衡,而不去怨天尤人。他想开了,不幸与幸运之间沟通的桥需要的就是生命的*衡。他用自己富裕的钱,在伊斯坦布尔修建了一座残疾人公园。他希望以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衡更多残疾人不如意的生活,从而使自己不如意的生活达到新的*衡。就这样,他在富有和贫穷、健全和残疾、得到与失去中寻找到了自己的*衡。

  ⑸人的一生,并非“不是天堂就是地狱”的选择,而总是在这两者之间有一种*衡力量的显示。这样,我们的生命处于一种能量守衡状态中,而对生活中所呈现出的极端才不会或得意忘形或惊慌失措。生命就是在这样的阴阳契合、内外互补、得失兼备和相辅相成中达到*衡。寻找这样的*衡,便寻找到了生活的艺术,寻找到了生活和人生的意义。生命*衡的力量,其实就是我们*常生活的定力,是我们琐碎人生的定海神针。

  (作者:肖复兴 选文有删改)

  19.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0.在第⑴段画线处,请你补充一个典型事例。(2分)

  21.第⑵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第⑶段引用诗词有什么作用?(4分)

  2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文章的结构是:总—分。

  B.文章引用《红楼梦》的故事论证了中心论点。

  C.萨班哲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他是一个宠辱不惊的人。

  D.第⑸段画线句中的“总”字,强调了“生命*衡的力量”贯穿人的一生。

  23.当你生活不如意时,你是如何*衡心理的?请举一个事例说明。(60字以内)(2分)

  参考答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