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

首页 / 阅读答案 / |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1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⑴在气象学上,台风和闪电都属于灾害性天气系统。世界上每年因受台风影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十分严重。闪电(雷暴)对人类的威胁,也能使人“谈雷色变”。20xx年夏天,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场大雷雨,一个炸雷就夺走了8条人命!

  ⑵在我国每年的5~10月是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袭击的高频季节:这一时期,内陆地区雷电也较多发。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特别是雷暴)。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真的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会怎样呢?

  ⑶科学家说,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而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能为人类提供(输送)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中等大小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总降水量的25%以上。

  ⑷在炎热的季节,台风暴雨的降临,可以迅速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⑸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则将从地球上永远消失。

  ⑹假如没有台风,地球能量将失去热*衡。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地球全凭这种能量保持着热的*衡。

  ⑺科学家说,如果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加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是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

  ⑻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小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舍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闪电时,电流高速1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氨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因雷雨而“合成”的氮肥就有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氮肥,相当于5万个小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练*题:

  小题1:从文中提供的信息看,闪电对人类有哪几个方面的作用?(3分)

  小题2:第⑻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说说其作用。(3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认为“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2分)

  小题4:在生活中你看到了有些事物的“另一面”(事物本身好或坏相对的一面)了吗?试举例说明。(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⑴闪电将大气中的氧激成臭氧吸收宇宙中的大部分射线;⑵他所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细菌与微生物;⑶能为农作物合成氮肥。(3分)

  小题2: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具体生动地说明闪电对人类的特殊作用,使人们对闪电对人类益处的一面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3分)

  小题3:因为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淡水资源。(2分)

  小题4:此题没有惟一答案。如蛇可能伤害人类,但被制成药物以后,又能为人类造福。高脂肪类食品营养丰富,能为小孩身体发育生长提供丰富的营养,但过分偏食会导致人身体发胖,可能引发一些疾病等。(2分)

  赏析:

  小题1:从“雷电交加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是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可概括出“闪电将大气中的氧激成臭氧吸收宇宙中的大部分射线”;从“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且清新宜人”概括出“他所产生的高温可以杀死细菌与微生物”;从“空气中舍有78%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闪电时,电流高速10万安培,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氨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稀硝酸,并随雨水降至地面与其他物质化合,变成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概括出“能为农作物合成氮肥”。

  小题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列数字(100次、10万安培等),作比较(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相当于5万个小化肥厂的产量总和),打比方(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作用:具体生动地说明闪电对人类的特殊作用,使人们对闪电对人类益处的一面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小题3:先找到“如果没有台风,本已严重的全世界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这句话,在段⑶,再找答案。“台风这一热带风暴的存在,却能为人类提供(输送)大量的淡水资源”.

  小题4: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惟一。言之有理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2

  在综合阅读题中,常常要求理解词语在上下文中的含义和作用。至于某个词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更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理解,而不能离开句子作单独解释。

  假如没有台风

  ①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的中心于8日3时20分前后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8日白天穿过浙江省,8日夜间进入安徽省,将给长江三角地区带来持续强风雨。诸如此类的台风是怎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呢?

  ②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左右海水温度比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17.2米/秒,掀起的巨浪有10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③台风登陆之际,往往造成恶劣天气,风雨交加,酿成风灾水患。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灾害。*几年来,台风登陆频率增高,并有北移的趋势,偶尔还深入内陆,台风的影响面在扩大。2005年8月台风“麦莎”使全省受灾人口高达840.3万,9月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安徽大别山地区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洪暴发,造成几十人死亡,2006年第1号台风“珍珠”已造成福建、广东、浙江3省1061万多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5万多人,因灾直接损失75.5亿元。每当因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

  ④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⑤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级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⑥台风带来倾盆大雨,为缺乏淡水的沿海岛屿和城乡普降甘霖。一次台风带来的一场透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1988年,我国最大的渔场之一——浙江嵊泗列岛大旱,岛上水库干涸,来自沿海诸省市的10万渔民和岛上居民深受缺水的煎熬,十万火急地向上海求救。当时上海市曾紧急调用多艘油轮向嵊泗送水,旱情才得以缓解。可是用船送水,要付出很大的费用,真是滴水贵如油啊!如果没有台风,那么在盛夏干热时节,我国沿海城乡和岛屿的水荒将更会加剧,将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⑦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

  ⑧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拜倒在台风的脚下?那也不是,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比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们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们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巨大的能源。

  小题1:请根据本文的内容,概括台风的弊与利。(5分)

  小题2:第②自然段多次引用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文章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4分)

  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

  小题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区,请你根据本文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以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3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小题1:弊: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分。答出一点1分,答全给满分)利:①夏季能降温,消除热害(避免作物热死,人畜中暑);②能给干旱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情;③能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3分。每点1分)

  小题1: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台风的巨大威力和台风新动向。(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一方面通过说明台风的巨大雨量和热能进而说明台风的威力;另一方面为台风能带来甘霖缓解旱情和保持湿润度埋下伏笔。(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此题开放,如(1)加固沿海堤岸;(2)加强预警能力,及时播报台风新动向;(3)及时将人民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4)成立抗台风指挥部;(5)加固树木、广告牌等。(3分,任意写三条,每条1分。合理可行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消除热害、缓解旱情、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等信息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引用数据的说明方法,有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台风的巨大威力和台风新动向的作用。

  小题1: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学生应学会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为台风能带来甘霖缓解旱情和保持湿润度埋下伏笔,在内容上是说明台风的巨大雨量和热能进而说明台风的威力。

  小题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3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16分)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 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小题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不得超过2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中“更”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题5:请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说明没有台风和闪电的严重危害。

  小题1:不能,“更”准确说明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不均衡程度加重,如果去掉就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

  小题1: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说明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小题1:(1)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2)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小题1:闪电时大气中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说明本文说明对象没有台风和闪电的严重危害这一特征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有准确突出说明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的作用。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理解概括出“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这里能概括出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合理表述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4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16分)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中国、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 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小题1: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答题不得超过20字)。(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中“更”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细读第4自然段,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小题5:请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主要说明没有台风和闪电的严重危害。

  小题1:不能,“更”准确说明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不均衡程度加重,如果去掉就不符合事实,所以不能去。

  小题1: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说明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小题1:(1)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

  (2)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小题1:闪电时大气中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对象特征的考查。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能说明本文说明对象没有台风和闪电的严重危害这一特征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语言考点的考查。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准确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列数字、做比较的说明方法,有准确突出说明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的作用。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理解概括出“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筛选文中信息的考查。阅读科技说明文文本,因其文体科学性和准确性的特点,学生应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这里能概括出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合理表述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 5

  假如没有台风

  ①今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的中心于8日3时20分前后在浙江省象山县鹤浦镇沿海登陆,8日白天穿过浙江省,8日夜间进入安徽省,将给长江三角地区带来持续强风雨。诸如此类的台风是怎样的一种自然现象呢?

  ②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左右海水温度比较高的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明显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17.2米/秒,掀起的巨浪有10多米高,最高的可达30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③台风登陆之际,往往造成恶劣天气,风雨交加,酿成风灾水患。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灾害。*几年来,台风登陆频率增高,并有北移的趋势,偶尔还深入内陆,台风的影响面在扩大。20xx年8月台风“麦莎”使全省受灾人口高达840.3万,9月受13号台风“泰利”影响,安徽大别山地区普降暴雨到特大暴雨,强降雨造成山体滑坡、山洪暴发,造成几十人死亡,20xx年第1号台风“珍珠”已造成福建、广东、浙江3省1061万多人不同程度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5万多人,因灾直接损失75.5亿元。每当因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

  ④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⑤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级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暑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⑥台风带来倾盆大雨,为缺乏淡水的沿海岛屿和城乡普降甘霖。一次台风带来的一场透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1988年,我国最大的渔场之一――浙江嵊泗列岛大旱,岛上水库干涸,来自沿海诸省市的10万渔民和岛上居民深受缺水的煎熬,十万火急地向上海求救。当时上海市曾紧急调用多艘油轮向嵊泗送水,旱情才得以缓解。可是用船送水,要付出很大的费用,真是滴水贵如油啊!如果没有台风,那么在盛夏干热时节,我国沿海城乡和岛屿的水荒将更会加剧,将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

  ⑦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湿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不好,江南沃野也将丧失,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江南的“鱼米之乡”也就不会存在了。

  ⑧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那么,这是不是说我们应该拜倒在台风的脚下?那也不是,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比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们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们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巨大的能源。

  小题1:请根据本文的内容,概括台风的弊与利。(5分)

  小题2:第②自然段多次引用数据,有什么作用?(2分)

  小题3:文章第②段中的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4分)

  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

  小题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台风灾害的高发区,请你根据本文的相关知识,联系实际,向**有关部门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以减少台风灾害带来的损失。(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弊: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分。答出一点1分,答全给满分)利:①夏季能降温,消除热害(避免作物热死,人畜中暑);②能给干旱地区带来降水,缓解旱情;③能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3分。每点1分)

  小题1: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台风的巨大威力和台风新动向。(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一方面通过说明台风的巨大雨量和热能进而说明台风的威力;另一方面为台风能带来甘霖缓解旱情和保持湿润度埋下伏笔。(4分,每点2分,意思符合,有欠缺酌扣)

  小题1:此题开放,如(1)加固沿海堤岸;(2)加强预警能力,及时播报台风新动向;(3)及时将人民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4)成立抗台风指挥部;(5)加固树木、广告牌等。(3分,任意写三条,每条1分。合理可行即可。有欠缺酌扣)

  小题1:学生感知说明文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此处能总结概括出“酿成风灾水患,影响人民正常生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消除热害、缓解旱情、保持沿海地区的湿润度”等信息即可。

  小题1:这是对说明文说明方法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此处使用引用数据的说明方法,有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台风的巨大威力和台风新动向的作用。

  小题1:分析语句在文章中的具体作用,学生应学会观察语句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为台风能带来甘霖缓解旱情和保持湿润度埋下伏笔,在内容上是说明台风的巨大雨量和热能进而说明台风的威力。

  小题1: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内容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阅读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1)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3篇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1

  (1)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3)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4)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5)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没有台风,会出现哪些严重后果?(2分)

  答:

  2.第(2)段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这句话中的往往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答:

  3.第(5)段中划线的句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答:

  4.请根据提示填空,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2分)

  ① →② 氧化碳=>二氧化碳→③ →④硝酸+雨水=>氮肥

  答案:

  1.①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②世界各地冷热将全更不均衡。

  评分标准:2分。每个要点1分。

  2.不能。往往是指通常情况,但不排除有些年份台风带来的水分不足25%的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评分标准:2分。只判断无分析不给分,只分析不判断或分析不具体给1分。

  3.列数字、做比较。准确、突出地说明了闪电的放电量巨大,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

  评分标准: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只写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分析不具体酌性扣分。

  4.①氮+氧=>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氮+雨水=>硝酸

  评分标准:2分,每空1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2

  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洋面上的强大而深厚的气旋性涡旋。它发生在南纬和北纬5——20的热带洋面上。北半球台风主要发生在海洋温度比较高的7——10月,南半球的台风发生在高温的1——3月,其他季节显著减少。当台风吹越海面时,风速可达62公里/时,掀起的巨浪有十多米高,最高的可达三十多米。一个成熟的台风在一天中下的雨量可达200亿吨,而由水汽凝结成雨所放出的热能相当巨大,台风的威力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每当台风致灾时,人们常常会想:假如世界上没有台风该有多好啊!那么,假如没有台风又会怎样呢?

  首先,如果没有台风的话,我国东南沿海盛夏季节气温将会骤增。持续的高温会造成农作物热死,人畜中暑,造成高温引起的热害,工厂将被迫停工,各项生产效率大大降低。身居东南沿海的人们在骄阳似火、炎热难熬的盛夏,常会盼望多来几次台风,因为台风给人们带来大量的雨水与狂风,使气温骤然降低,给酷夏之中的人们以透气的机会。由此可见,台风在盛夏消除热害中,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年来,我国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沿海城市和海岛更是年年都要闹水荒。台风带来倾盆大雨,能缓解旱情,大量雨水储入水库,渗入地下,改善了夏季干旱的气候。

  如果没有台风,我们沿海地区的细润度就要大大下降。弄得不好,会出现沙丘成垄的干旱地区景观,江南沃野将丧失,鱼米之乡不复存在。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大自然长期演化的产物,似乎一切都作了精密的安排,什么也缺少不了。人类不能消灭台风,却要认识台风,掌握台风的规律,以便趋利避害,进而利用台风。譬如说,每次台风来时,都带来了巨大的能量。一旦人能驾驭台风,借其能量为人所用,人类也增加了一种新的巨大的能源。

  14.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是以怎样的顺序进行说明的?(6分)

  15.选文第2段对台风致灾只是一笔带过,你认为这样处理是否恰当?为什么?(3分)

  16.作者认为人类不应消灭台风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14. 答案:

  选文是以台风为说明对象,它是按照什么是台风——台风发生的地点、时间、特点怎样——假如没有台风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影响——对认识台风、利用台风资源的展望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评分:答对第一问得2分;第二问答出一点得1分,共4分。仅答逻辑顺序得1分。

  15. 答案:

  恰当。因为一方面台风的危害人们都比较熟悉,另一方面文章要说明的重点是假如没有台风的情况,所以应该略写。

  评分:答恰当得1分。第二问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

  16. 答案:

  (1)降低气温,消除热害(2)带来降雨,缓解旱情(3)增加陆地细润度

  评分:答出一点得2分,共6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3

  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

  ①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②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据测算,一个直径不太大的台风,登陆时可带来*30亿吨降水。每年,台风给*、日本、印度、菲律宾、越南以及美国沿海地区带来的水量,往往要占到当年降水量的25%以上。在炎热的季节里,台风暴雨的光临,可以缓解旱情,使作物焕发生机。

  ③假如没有台风,世界各地冷热将会更不均衡。赤道地区日照最多,气候炎热。台风最大时速可达200千米,如果没有台风来驱散、带走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从地球上消失。

  ④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将失去一位勤奋的“清洁工”。雷电交作时,空气中的部分氧气会激变成臭氧。稀薄的臭氧不但不臭,而且能吸收大部分宇宙射线,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闪电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又可杀死大气中90%以上的细菌和微生物,从而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更加清新宜人。

  ⑤假如没有闪电,人类就将失去一座巨大的“化肥厂”。据估计,每年地球上空会出现31亿多次闪电,*均每秒钟100次。每次放电,其电能高达52700千瓦时,连世界上最大的电力装置都不能和它相比。空气中含有占总体积78%的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的氮气,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分子在瞬间被加热到3万摄氏度以上,致使大气中的氮和氧化合,生成一氧化氮。一氧化氮继而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又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含有微量硝酸的雨水降落地面后即是作物可以直接吸收的氮肥。据测算,全球每年由雷雨(闪电)“合成”的氮肥达5亿吨。这5亿吨从天而降的化肥,相当于5万个年产1万吨的化肥厂的产量总和。

  1.假如你只想略略了解本文将要说明什么,你会抓住文中的哪句话?(2分)

  2.假如你想快速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你的阅读方法是:(答题不得超过20字)

  3.假如你想用表格来举例说明本文的说明方法(限三种),请把它画出来。(3分)

  4.假如请你精读第④段,你能说说“清洁工”的两个方面的含义吗?(3分)

  5.假如请你简明地介绍雷雨(闪电)“制造”氮肥的过程,你能试一试吗?(3分)

  参考答案

  1.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2.提取文中2.3、4.5自然段的中心句(与之相*的表达即可)

  3.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表格中必须准确列举三种说明方法及其例句

  4.①激变出来的臭氧能使地球表面的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1分)②产生的高温能杀死大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使空气变得更加纯净(2分)(与之相*的表达即可)

  5.根据学生答题实况评改,无论用什么方式表达,必须含有如下要点:氮氧化合生成—氧化氮———氧化氮转化生成二氧化氮——雨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2)

——假如没有太阳范文5份

  假如没有太阳 1

  太阳有时讨人喜欢,有时很讨人厌,也有时躲起来,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假如世上没有太阳,世界又将变成什么模样?

  太阳是距离地球最*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而到达地面时,由于大气中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尘埃等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不仅使辐射强度减弱,还会改变辐射的方向和辐射的光谱分布。因此实际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常是由直射和漫射两部分组成。

  我们生长在这个地球上,每一天都离不开太阳,假如有一天太阳请了假,不出来了人类将回无法想象。假如世界没有了太阳,世界将会一片漆黑,那是多么可怕呀,假如没有了太阳,我们黑白不清,分不清白天晚上。假如没有了太阳,我们怎样生活,春天,万物不能生长,我们吃不到新鲜蔬菜,吃不到香甜的水果,喝不到新鲜的牛奶,农民伯伯种不了庄稼,我们人类饱受饥饿,可怕的无法想象。假如没有了太阳,无法去绿树底下乘凉,看步到漫山遍野的野花,小草还有绿油油的庄稼,大地将看不到一片绿色。

  人类真是一天也离不开太阳,太阳给了我们温暖,给了我们生命,给了大自然一切。

  假如没了太阳,一切都无法想象。

  假如没有太阳 2

  大家都知道,有时候太阳光会刺入你的眼睛,有时候太阳光会灼伤你的皮肤。我十分憎恨太阳,可是没有了太阳,地球将会面临怎样的情形呢?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上的鲜花、小草、大树等一些植物会因为长期受不到太阳的照射而枯萎,世界将会成为荒漠。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上的熊猫、鸵鸟、藏羚羊等一些动物将会因为受不到太阳的照射,血液越来越冷,直至死亡,最后灭亡。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水草、大树、仙人掌等一些能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植物也会因为长期受不到阳光的照射而无法制造氧气,人类也因缺氧而无法呼吸,导致灭绝。假如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河流会因为没有阳光而无法蒸发,从此天空再不会下雨,河流将慢慢干涸。不止这样,没有阳光照射,食物将会发霉,一些农作物也会枯死,人类就没有粮食,最后饿死。假如没有太阳……太阳对我们来说是非常之重要,如果没有太阳,地球就会一片狼籍。

  难怪人们常说:“太阳是生命的源泉。”

  假如没有太阳 3

  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人们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来没有改变过。如果有一天,太阳不再出现,说不定就是明天,世界又会变什么样?到处是黑暗?到处寒冷?到处是尖叫声?还是。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我一定会报怨老天爷怎么“变脸”了?可是,会不会有人希望明天没有太阳呢?有!那是靠耳朵当心灵之窗的人,那是盲人。盲人每天生活在一片黑暗之中,要是听到“假如明天没有太阳”这人消息,盲人一定感到比较快乐,建立在盲人不*衡的心上。想到那些每天看到阳光的人也将面对一次黑暗。盲人妒忌别人能看到阳光的心里,就会涌出一丝忍不住的“快乐”。

  假如明天没有太阳,

  那么明天也不会也不会有月亮。

  黑暗白昼不再有区别,

  我们会失去很多,很多......

  太阳还是从东边升起来了,人们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球照样转,太阳照样从东方升起来。可是,我心中那句话却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假如明天没有太阳世界又将会怎样?

  假如没有太阳 4

  太阳是我们天天见到的,要送太阳没有了,世界会变成怎样的情况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被子,是我们天天盖的,假如没有太阳,被上会有许许多多的细菌,螨虫也会在被子里面生息繁衍,我们盖的全身都会生病,要是太阳还挂在天空,那被子的细菌也会坐着滑梯滑向楼下,里面的虫子也不会乱爬,我们也不会生病。假如没有了太阳,被子不会变暖和,不会变干净,整天湿漉漉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重见光明。

  假如没有太阳,眼前会一片黑暗,不分上下。我们就只能带着黑暗处,不知什么时候是白天,什么时候是晚上。这样的情况,车和车追尾的现象就会越来越多,最后还有可能所有的汽车都没了,人们只能徒步行走。要是太阳还在,那世界会有多么精彩,人们能清楚的知道方向,能知道自己的去向,有了太阳我们什么事都能做。

  太阳是植物生长的必备条件,植物要是没有了太阳,那么会怎样的?植物会无法生存下去,动物的.吃食也没有了,动物也无法生存,也不会自相残杀。人类没有吃的,人类也会吃对方。这样下去,整个地球会变成一片空,里面什么都没有。太阳,要是在天空,植物会生长结果,动物们也会有吃的,人类也会有吃的。这下子,地球又充满生机勃勃,会有生命存在。

  太阳,是我们必不可少的,要是没了,我们就无法生存下去。地球会没有,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个世界。假如没有太阳,我们就不会在这里读书......

  假如没有太阳 5

  太阳能带给人类光明,太阳能带给人类温暖,我们生活在充满阳光的世界里。但你想过吗,假如没有太阳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假如没有太阳,地球将不会有光明,我们将生活在黑暗与寒冷之中。没有太阳,我们温暖的地球家园将会变成一颗冰球。江河湖海里的水将全部变成固体,地球上的*均气温将是零下几十度,甚至 更低,地球上的人有可能还会被冻死,生物也有可能灭绝。一片黑暗的地球将多么可怕啊!

  假如没有太阳,动植物(当然也包括人类)将提前接到死神的请柬。没有太阳,植物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很快就会枯萎、死亡。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一些食草类动物就会因饥饿而死,食肉 类动物也会因找不到食物而死亡。动植物的灭绝,使地球再也不会有春天的勃勃生机、姹紫嫣红、鸟语花香。动植物灭绝了,人类将会没有粮食,在饥寒交迫中死去。那个时候的地球,就是一颗死亡的 、黑暗的、冰冷的星球。

  假如没有太阳将多么可怕啊,幸亏这一切只是一个设想。现在想起来阳光灿烂、鸟语花香的大自然是多么美好,我更加热爱我们的大自然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3)

——《春》阅读练*及答案范文10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春望寄王涔阳

  刘长卿

  清明别后雨晴时,极浦空颦一望眉。

  湖畔春山烟点点,云中远树墨离离。

  依微水戍闻钲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风暖草长愁自醉,行吟无处寄相思。

  1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首句即点题中“春望”,交代了时间和天气,而“别后”二字暗扣题中“寄”字。

  B. 诗人隐约听闻钲鼓之声,看到沙村里酒旗时隐时现,颈联视听结合,以动衬静。

  C. 尾联诗人直抒胸臆,以“愁”字点明情感,以“无处寄相思”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D. 整首诗融情入景,卒章显志,通过描写春天野外凄凉的景色,衬托诗人的孤寂之情。

  12. 本诗第二句“极浦空颦一望眉”极为精妙,请赏析其独到之处。(8分)

  答: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D

  12比喻,用皱起的眉 头来比吹皱的水纹,表达作者的怅然之情;空,徒然的。诗人远望,却什么也望不到表达失望之情;这一句呼应题目的春望,并且引出颔联的景

  (二)阅读《春夜洛城闻笛》和《逢入京使》,完成1-2题。(共5分)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9.请你发挥想象,描述画线的两句诗所展现的情景。(3分)

  10.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春夜洛城闻笛》一诗题目中“春夜”“洛城”点出时间、地点,“闻笛”指出诗歌的主要内容,表明诗人因闻笛而写作此诗。

  B.“散入春风满洛城”运用想象和夸张,写悠扬的笛声乘着春风散落全城,表达诗人春夜闻笛的喜悦之情。

  C.“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两句,写诗人远赴边塞,东望故园,长路漫漫,思乡之情奔涌而出。

  D.《逢入京使》全诗语言朴素*实,抓住一闪而过的生活片段,抒写复杂情感,极富人情味。

  答案:

  (二)诗词鉴赏:(5分)

  9、答案示例:诗人与入京使者走马相逢,各自都使命在身,行色匆匆,诗人身边也没有纸笔,无法写信了。就托请使者帮忙给京中的家人捎个口信,说诗人一切*安,不要为他担心。(共3分,答题要点:“相逢”1分,“无纸笔”1分,“报*安”1分。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描述均可)

  10、B(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判定无误,但是情感的分析不对,并非表达诗人在春夜闻笛后喜悦的心情,而是诗人的羁旅情怀和离愁别恨)

  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14-15题。(共4分)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春

  (元)马致远(元)白朴

  枯藤老树昏鸦,春山暖日和风,

  小桥流水人家,阑干楼阁帘栊①,

  古道西风瘦马。杨柳秋千院中。

  夕阳西下,啼莺舞燕,

  断肠人在天涯。小桥流水飞红②。

  注:①[帘栊(lóng)]带帘子的窗户。②[飞红]花瓣飞舞,指落花。

  14.关于以上两首元曲,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曲牌是曲子的调名,又叫曲调。“天净沙”就是曲牌名,“秋思”和“春”则分别是两首小令的题目。

  B.《天净沙·秋思》中出现了多个景物,其中“夕阳”为全诗笼罩上一层温暖的色彩,让游子凄凉的心得到安慰。

  C.《天净沙·秋思》中的景象相互映衬:动态的“流水”与静态的“小桥”相映,动态的“西风”与静态的“古道”相映。

  D.《天净沙·春》的首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阳光明媚的春色图:“山”春意盎然,“日”暖意融融,“风”和煦温情。

  15.两首元曲中都有“小桥流水”,请你结合作品,说说“小桥流水”的图景分别蕴含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情感。(2分)

  答案:(共4分)

  14.答案:B(2分)

  15.答案示例: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借“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画面,衬托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内心的孤独凄凉(或:表达了游子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白朴在《天净沙·春》中,则通过“小桥流水飞红”之景,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2分。每首元曲的情感各1分)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望岳》与《春望》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两首诗围绕“望”字展开。《望岳》中作者望到了巍峨秀丽的泰山,表现出诗人①的人生态度;《春望》中作者望到了破败的长安城,表现出诗人②、思念亲人、悲己伤时的情感。(每空限填4字)(2分)

  6.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望岳》全诗没有“望”字,却句句围绕“望”字着笔,远望、*望、凝望,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的人生情怀。

  B.《望岳》颔联中“钟”字,把大自然人格化,它慷慨地把所有的神奇和秀美都集中在泰山身上;而“割”字则写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C.《春望》颔联中“感时”紧承“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伤时局,见花开伤心;“恨别”领起“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怨恨离散,闻鸟鸣惊心。

  D.《春望》尾联由国破家亡写到自己的衰老,白发是愁出来的,“搔”欲解愁而愁更愁,头发白了疏了,从头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愿望。

  7.在古代诗歌中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鸟,诗人借鸟表达不同的情感色彩。“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表达了伤感悲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表达了满怀豪情;“,”表达了喜悦之情。(2分)

  答案:

  5.答案示例:①积极向上②忧国忧民(2分。每空1分)

  6.答案:D(2分)

  7.答案示例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答案示例2: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3分)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7.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 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答案】6. C 7. A

  (二)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蜀中春暮

  (唐)郑谷

  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云横新塞遮秦甸,花落空山入阆州。

  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

  梅黄麦绿无归处,可得漂漂爱浪游。

  22.第三联中的“杜宇”这一意象常蕴含着悲苦之情,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2分)

  2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春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2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杜鹃啼血猿哀鸣

  23.首联开门见山,直抒胸臆,表达了明珠暗投的悲伤;第二联借景抒情,心塞云漫不见长安,花落空山,脚踏阆州。表达了仕途阻塞、怀才不遇的愁苦;尾联写常年漂泊,仿佛偏爱浪游在外,反语自嘲,表达了羁旅无归的无奈之情。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1)词的上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

  (2)“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表现怎样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答:

  10、(1)[答案]拟人(1分)。将垂杨和春人格化,(1分)表现了垂柳对春的依恋不舍。(1分)

  [解析]本词上阕描绘的是:女词人透过窗帘,看到楼台外面千万条碧绿的杨柳枝正缠绵悱恻地伸出忱挚的双手、款摆纤细的腰肢,甚至还在喃喃细语:“春天啊,您再停留一些时候吧!”杨柳们一往情深地想牵挽住春天,向春天表示着无限的依恋;然而,春天虽略作停留,却还是冷漠地走了。春天虽去,多情的柳絮仍在飘舞着,要追随春光同行,并表示:我姑且要看看你这“春”究竟走到哪里,我和你的归宿终究如何?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答题时注意分析和答出修辞的效果、表达的情感。

  (2)[答案]“春不语”写出词人的寂寞孤独;(1分)而这时已*黄昏,又下起了“潇潇雨”,更衬托出词人悲凉、忧伤的心情。(2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阅读练*一

  14、上阕四句中有两句通过人物外在行为来写主人公的内心哀愁,请将它们找出来。(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3分)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李清照》)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参考答案

  14、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

  15、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凄苦忧愁中的连船都载不动,形象可感地写出了愁之重。②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将无形的愁化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留不尽,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愁之多。

  阅读练*二

  8.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词人忧愁的原因有哪些?(3分)

  9.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2分)

  阅读答案

  8.诗人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9.愁和恨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阅读练*三

  3、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对应直接写心绪的是哪一句?(2分)

  4、有人认为这首词绝妙的是末句,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4分)

  【参考答案】

  ①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②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3、 愁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每问1分,共2分】

  4、我同意这种看法。(1分)在词人笔下,抽象的东西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波逐流,还可以用船来承载。(1分)作者化抽象为具体,想象新颖真切,极形象地抒写出了内心的苦闷和忧愁之深。(2分)

  (也可以不同意这种看法,但必须言之有理,可视其答题情况酌情赋分)

  阅读练*四

  ①上阕实写,词人写了哪两个行为来表现她的愁苦?(2分)

  答:倦梳头,泪先流;(2分)

  ②下阕虚写,写出了愁苦的哪些特点?(2分)

  答:又多又重。(2分)

  3. 这首词词情极其哀愁。其中物是人非 四个字写出了词人愁苦的缘由。(1分)

  4. 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了暮春时节的景象。

  B.日晚倦梳头用外在的行为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哀愁。

  C.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写出了词人泛舟双溪的欢乐。

  D.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化虚为实,说愁绪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

  阅读练*五

  1、词人是如何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的?

  ①在词中,作者通过两个外在的行为: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了自己内心浓重的哀愁。哀愁如此之重,使她无心梳妆打扮,重到一提便于工作会泪如雨下。②用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样两句,把不可见的愁具体化,形象化,以船都载不动来渲染出忧愁之深重。夸张奇特,语句新异,再现了作者暮春寡居的凄楚心情。

  2、请说说右边的插图能否体现诗中的日晚倦梳头并说明理由。开放题,可说能,也可说否,强调言之有理。示例1:不能,因为插图中的月亮表明是在月夜下,而日晚则是日色已晚,显然图中的月亮不当;示例2:不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已打扮好与倦梳头相矛盾。示例3:能,因为插图中的主人公的满面愁容正体现了她沉重的愁苦下日晚倦梳头。

  3、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4、[名句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答: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作者简介

  李清照(公元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济南)人,以词著称,有较高的艺术造诣。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并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 ,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人有《李清照集校注》。

  【鉴赏

  这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所以词情极为悲戚。上片极言眼前景物 之不堪,心情之凄苦。下片进一步表现悲愁之深重。全词充满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痛苦。表现了她的故国之思。构思新颖,想象丰富。通过暮春景物勾出内心活动,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写得新颖奇巧,深沉哀婉,遂为绝唱。

  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明诚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上片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交代的是季节特征,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残留些花的芬芳,说明这时已到了暮春时节。日晚倦梳头是通过日色已晚而作者仍无心梳洗打扮来表达内心的哀伤。下面叙述哀伤的原因和哀伤的程度: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在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这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了一层。她的悲哀是不可触摸的,不但不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如雨下。在这里作者利用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两个外在的行为具体地表达了她内心的浓重哀愁。

  下片一转,另辟蹊径,写道: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诗人也曾产生了去那里泛舟的念头。她想去双溪泛舟并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而是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不过,转而却又否定了自己的计划。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内心沉重的哀愁。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做连绵不断的流水,比做斩尽还生的野草,而李清照却另寻了一个新思路,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承载不动。她又用也拟只恐等虚字把自己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了出来,像这样的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实在很新鲜、奇特,所以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奇,往往出人意表。 词的下片在挖掘主人公的内在情感方面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三、家中常有八珍尝,哪及山间野笋香。(10分)

  春野的馈赠

  ◆洪烛

  ①中国人食笋的历史久远。“其蔌维何,维笋及蒲。”早在《诗经》时代,竹笋就已成为人们餐桌上的食品。晋朝戴凯所著的《竹谱》一书中,曾介绍过70多个竹子品种及不同竹笋的风味。宋代德清僧人赞宁在所著的《笋谱》中,也记有80多个竹笋品种。

  ②有人说,竹笋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雅食,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与口味。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高雅的象征。

  ③历来文人墨客多有歌咏。苏东坡有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诗圣杜甫曾写过“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的诗句,道出他对竹笋风味的喜爱。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在江西品尝过“猫头笋”,念念不忘珍品美味,写下了“色如玉版猫头笋,味抵驼峰牛尾狸”的有名诗句。清代画家郑板桥对家乡的竹笋也是念念不忘:“江南竹笋赶鲋鱼,烂煮春风三月初。”

  ④有经验的厨师,连煲笋之汤都舍不得倒掉,每做别的菜,就要兑一点进去,相当于味精了:“食者但知他物之鲜,而不知有所以鲜之者在也。”笋之调味,快达到魔法的境地了。连残汤剩汁都能画龙点睛,把一道新菜全“盘活”了。至于这种奇妙的笋汤(又叫笋油)的提炼办法,袁枚在《随园食单》里详细记载:“笋十斤,蒸一日一夜,穿通其节,铺板上,如做豆腐法,上加一枚压而榨之,使汁水流出,加炒盐一两,便是笋油。其笋晒干,仍可作脯。”

  ⑤林洪的《山家清供》,给鲜笋起了个外号,叫“傍林鲜”:“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傍林鲜。”根据他的讲授,鲜笋最好现摘现吃,一分钟都别耽误,就在竹林边,用芳香的竹叶为燃料,当场煨烤,可见环境或氛围也能激活新笋那天然的鲜美。这绝对是最正宗的“绿色食品”了,不仅就餐环境是一片绿林,烹饪方法也是返璞归真的。不知竹林七贤之类古老的隐士,是否就地取材,使用过这种“叫化鸡”式的吃法?想来只有超凡脱俗的人,譬如隐于山林者,才能体会到竹笋至真的味道。而所谓的“真味”,就是于*淡中见神奇,有一颗淡泊的心,才能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

  ⑥春天的雨一下,就是春笋旺盛的生长期了。“好竹连山觉笋香”,春笋尝鲜的好时节就在眼前了。

  18.作为一种美食,你认为竹笋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请用一个字高度概括。(2分)

  19.为什么说竹笋又是一种雅食?(2分)

  20.请根据诗词对偶和押韵的特点,在第③自然段的方框内填充一个恰当的字。(2分)

  21.所谓的“真味”,就是于*淡中见神奇。正如隐者食笋一样,淡泊者都能在*素的衣食住行中,遭遇这种潜伏的神奇。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这样的生活现象。(2分)

  22.积累链接:请默写出苏轼承天寺夜游时,于庭下所见美景。(2分)

  答案:

  18.(2分)鲜。

  19.(2分)“很符合文人雅士的心情和口味”或“松、竹、梅被称作岁寒三友,竹子自然成为清高的象征。”

  20.(2分)俗。

  21.(2分)示例:大街小巷中,过去驾车一族,忽然间都骑上了公享单车,这是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

  22.(2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错一字扣0.5分,扣完为止。)

  (二)诗歌鉴赏(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6分)

  蜀中春暮

  (唐)郑谷

  所向明知是暗投,两行清泪语前流。

  云横新塞遮秦甸,花落空山入阆州。

  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

  梅黄麦绿无归处,可得漂漂爱浪游。

  22.第三联中的“杜宇”这一意象常蕴含着悲苦之情,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2分)

  23.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春愁”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答案:

  22.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杜鹃啼血猿哀鸣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4)

——假如世上没有书作文范文十份

  苍白的天空被一道闪电撕裂开来,电光照亮了老树上伏着的蝉壳,刹那间,世界又恢复了以往的寂寞与宁静。

  光着脚走在旷野中,压抑如潮水般涌来,撞击声在耳膜边“嗡嗡”作响。“我想要做什么呢?”“想”的概念竟如此模糊,绝望的泪水溢出眼眶——心中有种莫名的痛,在肿胀。究竟是为何,让人感到如此卑微啊!冰冷无情的雨水打在身上,悲伤无处发泄。

  累了,便坐于地上。无神的眼睛呆滞的望着连绵的群山。张口,吐不出语言;闭口,却满是焦虑。伫立在大地上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迷茫罢了,只有痛苦罢了,可我却是如此的渴望与期盼啊!

  阴雨已经退散,阳光再度普照,露珠乖巧地趴在花瓣上,折射耀眼的光。清风抚过我的脸庞,惬意而清爽。我飞跑到海边,满心欢喜地倾听风儿对海道出的话语。忽而,我也尝试对海倾诉心中之喜,却发觉自己竟组织不出像样的话语。我站在原地愣了许久,无助的泪水又悄然降临了,明明我是如此努力啊!我的情感如海水般暴涨,被风浪推动着,抛向空中,落下时碎了......

  若世上没有了书,那么尽可想象世上将有多少个无助的灵魂啊!我们那埋藏于心的小小感情,又将如何表达呢?无法表达!真的无法表达,因为眼前那高耸入云的青山,便不再是山,那清澈的水便不再是水…。我想,那时的人类,也不再是自己了吧!所有行走的灵魂,都将无处安放!

  书是我们的营养品,是我们驶向知识的指南针,是使我们不再粗鲁的神药,是我们一切生活常识的来源。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将连食品吃还是吃不了,都不知道;房子,建筑物都将不复存在,就连基本的小草屋也没有;地上许多的杂草,我们穿着简陋的衣服,喝着河里的水,吃着果树上的果子,躺在石头上睡觉,看着地上行走的蚂蚁,心里都会好奇它叫什么?脑子一片空白,最后可能过完一生,连虫子树木花朵叫什么都不知道。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连基本的存在都有问题。万一有一天,河里的水干枯了;果树不再结果;树木开始枯萎;我们只能躺在石头上仰望着星空;听着肚子的抱怨;之后可能活活饿死在这荒郊野岭。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我们整天游手好闲,看看花草,吃吃果子,与别人都无法聊天沟通,话题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整天对着天发呆;对着花草树木发呆;长期性的这种*惯使我们容易得老年痴呆症。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那么连那些得病的人也无法得到医治,可能连话都无法再用人类的语言去说,只能像个原始人那样去生存。一生就靠打猎、发呆、吃饮、睡觉来度过余生。得了病的人就只能让亲人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走,却无能为力,也只能在一旁哭泣、祈祷;最后连亲人都无法安息。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而我们又生存在动物、植物并存的地方。狮子可以称霸;可以吃人;人可以吃植物,却无法与狮子对抗;当然,注定逃不了被狮子捕捉的命。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我们人类就等于没有了生存能力;然而只要有书,我们人类就能“上刀山,下火海”了!书就是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存能力。没有了书,整个世界都将面临死亡!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人类该怎么办呢?

  生命需要水,假如世上没有了水,那么便没有了这姹紫嫣红的世界;鱼儿需要海,假如世上没有了海,那么便没有了鱼翔浅底的快乐;雄鹰需要天,假如世上没有了天,那么便没有了鹰击长空的豪迈;我们需要书,假如世上没有了书,那么我们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的世界?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那么我们的五千年文明便不会存在,“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便不能遗世独立,“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傲然便不会发出光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便不再流芳百世,所有真诚的灵魂发出的'声音没有了,所有美好的心灵变得无语凝噎,所有伟大的人格变得若即若离,只空留下一垒垒松散的黄沙,一道道败坏的残垣,一片片凄凄的荒草。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不能快乐下去,我们再也不能拥有情感,在那没有书的世界里,只有爱的荒原,情的沙漠,到处都只有乱草丛生,人们都以虚伪相待,都没有助人的美德,溪水因人们的丑恶浑浊,鲜花因人们的嫉妒而败落,阴霾满布,晴朗不再。

  我将只看到一颗颗大腹便便、油头粉脸、肮脏的灵魂;我将只看到一个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残缺的人格;我将看到一具具醉生梦死、稀里糊涂、空虚的躯壳。

  假如世上没有书,那么我们的梦想就不能振翅高飞,将不再有日新月异的科技,将不再有新奇古怪的幻想,将不再有坚定不移的理想,梦想就像一只断了翅膀的鸟儿,望着漫天飞舞的大雁,只留下一份可望而不可及的等待。

  啊,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将不会再有快乐的生活,我们将不会再有振翅高飞的梦想……这个世界将充斥着邪恶与阴霾,没有正义和阳光。

  我不能再去想象,这没有书的世界,书是我们智慧的清泉,是我们心灵的歌声,是我们思想的乐章,当然,这只是一个假设,我们的世界有千千万万的书,但是却有成千上万不能读上书的人们,他们渴望能拥有书,能阅读书,能学*书上的知识,他们和我们做着一个美好的梦,在梦中,人人都能拥有书、读上书,人们因为书而洗却铅华、抛却虚荣,人人都因为书而拥有纯洁而高贵的灵魂,精神世界的鲜花常不败。

  当那一双渴望的眼睛凝视着你,当那一双双期求的小手伸向你。所以,请珍惜你手上的书籍,请珍惜你读书的机会,那个梦也许永远不能实现,但我仍旧会相信那个梦,因为我知道,假如世上没有了书,那么这世界将不再属于我们。

  书,是一缕缕的阳光,透过云层,穿过树林,调皮地揉着人们的睡眼,轻声地靠*耳畔;黑夜已过,清晨已敲着你的房门,今天是新的一天,新的希望,新的开始!

  书,是一只春鸟,让你随它插上梦幻的翅膀,放飞自己的思绪,遨游于蓝洁的夜空,带你寻找梦想、幸福、智慧。

  书,是一乏轻舟,让远离家乡的人有了家的归宿,有了心灵的寄托,无尽的思念将船儿载的满满的,沉沉的,随着溪流飘到亲人的身边。

  书,是知识渊博的学者,告诉我们:不要相信一切愿望仅是幻想,一切现实都不能改变,不要相信,大海若干涸,群山就会失去绿色和生命。春天若没有盛开的花朵,梅花会因严寒的冰封而败落,但必须坚信冬天过后就是春天!

  书的存在是一种奇迹,一种智慧,那倘若世界上没有了书呢?一切将会是如何?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世界将如同失去阳光、雨露、土壤的小草——奄奄一息,濒临绝境。没有了雨露,叶脉又如何能够吮吸甘霖,没有了土壤,茎又如何能够扎根,如何能够寻觅自己的归宿。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世界将如同失去云彩的天空——寂寞空荡,云彩是天空的恋人,当风拂雨飘时,他们相依一起聆听风的梦呓,雨的缠绵;当雨狂电怒时他们拥抱一起欣赏雨的毫无顾忌,活泼坦然和闪电的瞬间美丽,若没有了云彩,又有谁来陪伴天空呢?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世界将如同没有登山的石梯或锁链——无望无助。没有石梯,你又如何登上山顶开旷视野,感受一切尽在眼前的开阔,没有锁链,你又如何明白登山的步步艰难,层层危机,你又如何在山顶感受苦尽甘来的成功与喜悦,享受日出后阳光汇聚双手,流溢出指缝间的温暖与幸福。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世界将如同失去音乐的喷泉——寂然无声,毫无波动,没有音乐,喷泉又如何展示它优美有序的水姿;没有音乐喷泉,音乐又如何有形有波动在人们的眼前呈现,直接明了音乐的高吭低吟、急促缓慢!

  假如世界上没有了书。无人诉说时又有谁陪我度过寂寞,无人庆贺时谁与我共享快乐,无人帮助时谁给予我智慧。

  一本书的重量有多少,但也许它能包含整个宇宙,也许它能让你重获新生,变得坚强勇敢,也许它让你开旷眼界,饱读知识……可知一本书的份量,一本书的价值,一本书的地位,假如真的没有了书,我们从何而知,从何而感?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宰,是因为有书本,有知识,但如果世上突然没有了书,以下这些人又该怎么办呢?

  小樱(失业女作家)

  “哎,这日子可怎么过呀?“小樱漫步在喧闹的大街上,看着衣服上那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补丁和急于看看这个世界的脚趾,不禁叹了口气“我的收入本来就不多,现在又失业了,搞得我一人吃不饱,全家都挨饿,怎么办呢?““咕噜–“这不,他的肚子又叫了,碰巧,在她身旁,有一家名叫“决食占“的地方–快餐店.她走了进去,只见店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小樱好不容易挤到了柜台,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脏兮兮的钢蹦儿,买了一个烧卖.掌柜的接到钱,喊道:“好嘞,一个烧卖,找你一百元,请到候餐口候餐!“小樱接过钱,到了候餐口,她简直乐疯了……

  小明(叫花子,前书店老板)

  “救救我这个可怜的人吧,我都三天没吃饱啦!“小明蓬乱着头发,脸色蜡黄,不停地重复着同样一句话.是啊,以前他的工资要多少有多少,算上游山玩水吃喝住行都绰绰有余,可是现在呢?他又该怎样维持生计呢?

  同学们,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人类将停止前进的脚步,将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将会在将人生的海洋里失去仅有的一叶孤舟.爱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之所以能成为地球的主宰,是因为有书本,有知识,但如果世上突然没有了书,以下这些人又该怎么办呢?

  小樱(失业女作家)

  “哎,这日子可怎么过呀?“小樱漫步在喧闹的大街上,看着衣服上那一个个五颜六色的补丁和急于看看这个世界的脚趾,不禁叹了口气“我的收入本来就不多,现在又失业了,搞得我一人吃不饱,全家都挨饿,怎么办呢?““咕噜——“这不,他的肚子又叫了,碰巧,在她身旁,有一家名叫“决食占“的地方——快餐店。她走了进去,只见店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小樱好不容易挤到了柜台,从口袋里摸出了一个脏兮兮的钢蹦儿,买了一个烧卖。掌柜的接到钱,喊道:“好嘞,一个烧卖,找你一百元,请到候餐口候餐!“小樱接过钱,到了候餐口,她简直乐疯了。

  小明(叫花子,前书店老板)

  “救救我这个可怜的人吧,我都三天没吃饱啦!“小明蓬乱着头发,脸色蜡黄,不停地重复着同样一句话。是啊,以前他的工资要多少有多少,算上游山玩水吃喝住行都绰绰有余,可是现在呢?他又该怎样维持生计呢?

  同学们,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人类将停止前进的脚步,将会迷失生活的方向,将会在将人生的海洋里失去仅有的一叶孤舟。爱书吧,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一本好书相当于与一位高尚的人交流”。在过去就有许多人十分重视书。读书是人们学*知识,获取信息,放松心情的重要途径。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质,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读书可以培养人的性格,读书可以发掘人的潜力……书对一个人的'生存和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读书的另一个好处还在于,它沟通作者与读者的心灵。读小说,体会人间百态;读散文,感受社会和自然的种种;读诗,感悟作者思想。读书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了。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又会怎样呢?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人们只能整天面对着电视的屏幕与电脑的显示器;看看电视,玩玩游戏,生活也失去了文学的色彩。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无法与古人在思想上交流,无法与哲人的思想共鸣;我们无法享受他们的精神盛宴,这将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知识如何传播?只靠嘴说?拿什么承载人类悠久的历史?用什么将不朽的精神铭记?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人们的生活将会混乱,因为他们失去了亲密的朋友,敬爱的老师。书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世上不能没有书。一个家庭没有书,就象水失去了流动;一个民族没有书,就象火失去了跃动;一个社会没有书,就象鸟儿失去了翅膀。

  假如世上没有书,我们的生活将索然无味。我们不能没有书。

  书,你是从小伴我成长的好朋友。你知道吗?你对我是多么的重要,而我又是打从心底的喜欢跟你在一起。

  只有你从不会介意我对你的坏。我承认我有时因为贪玩而冷淡了你;我承认我有时因为粗心大意而伤害了你,我承认我有时因为懒惰而无视了你……可是你从来都不会责怪我。不会因此而疏离我。书,你有一颗宽大的心。

  只有你从不会偏爱某君。你不会因为一个人的优秀而教知他多一些;你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差而教知他少一些。总之,你不会因为一个人的权势、钱势、卑鄙、低下……而给他们不一样的待遇,这也正是你最令人欣赏的一点,也是我最欣赏的一点,你是一位开朗的老师。

  也只有你从不会吝啬地教我知识。你是我知识的来源,你常会把你有趣的或惊险的故事告诉我,用你的经验启示我,拿你的成功领导我……我曾经与你潜浮于未知的深海,踏足世界的土地,漂浮于湛蓝的天空,漫游于缥渺的宇宙……

  书,你是从小伴我成长的好朋友,我脑子里面的知识是你从我小到大时一点一滴地灌注给我的。你强化了我的智慧,塑造了我品格,培养了我的气质,创造了我的灵魂。

  你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是我一个人的观点,有多少位名人曾经为了你而留下了多少关于你的赞言。例如:古时有脍灸人口的‘书中自有黄金屋’高尔基说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莎士比亚说你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假如你消失了在我的身边,消失了在世界的尽头,消失了在宇宙。那我的生命只剩下一个躯壳,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想,没有了意识……我就像一个不倒翁一样,没有灵魂地立足于世界,任凭风吹雨打……渐渐地被黑暗吞噬。

  你的消失岂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世界人类的文明也将随着人类群族的灭亡而灭亡。赫尔岑说过人类的全部生活都依次在书中留下印记,种族、人群、国家消逝了,书却依然存在。没有了你,我们的精神、文化就得不到延续;赫尔岑又说过‘遗州、忠告和命令=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上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行将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人的命令。还正如培根说过的‘是在时代浪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船,它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没有了你,我们的后代子孙也就再也不能跟随你穿梭于时空之中,来了解我们的精神、文化、智慧。就像一棵不育的果树,它的最后生命也是他们后代的最后生命,一切都结束于泥之中,我们的存在也会得不到有力的证明。

  无可质疑,你假如消失了,那也即将是人类智慧的消失,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消失,是人类成果的消失……整个世界也渐渐地被黑暗吞噬。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将失去掌握万物的规律、真理的机会,我们的头脑将不再充实;国家将无法建设发展,被世界淘汰;世界将不再是完美的,世界,社会的进步将会停滞,人类的文明将会中断。那么在这时候,精彩,神圣,理想,进步将不复存在,世界就是一个闭塞的,冷漠的,黑暗的世界。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我们将是一个麻木无知的人。我们对所有的事物都不再有任何的想法和反应。我不知道大海的深沉,天空的蔚蓝,大地的辽阔;不知道花儿的芬芳,鸟儿的快活,绿树的青葱;不知道音乐的优美,文学的丰富,生活的幸福。我不了解世界,不了解其他人,我无法再用语言来与你的同伴沟通,我不再享受知识给我带来的快乐,我不再拥有人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当然,我也读不懂你写的字,看不明白它所表达的意思。那么,我就如那地上的雨水,匆匆地到来,静静地离去,我的生命就不再意味着意义。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国家将不复存在,国家根本就不可能与安宁,发达,富强搭配。人所构成的集体就不再存在的善良,团结,诚信,热爱和*,因为不再有法律存在,不再有规章制度的约束,道德的要求,那么那个集体就会一片混乱,充满的将会是邪恶、狡猾、仇恨、报复的一个集体。那时候,可能会烽烟四起,战争频繁,公里,公*,自由也不再拥有,只是四肢发达,我就能“幸福”,就能“快乐”吗?这样世界就像人类最原始的社会。

  假如世上没有了书,世界就是一个阴深,黑暗的世界。世界交流沟通就会停止,对自然的了解就会失去,对全球地理环境就不再了解。对深层科学的挖掘也就成为空谈。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明将顷刻逝去,人类的进步就会化为乌有。那时候,全球共享的资源也不会遗存,人类不再了解广袤宇宙的奥秘,不再有新兴的科学研究成果,不再发现任何的真理和定理,不再掌握对大自然的适应。世界因为没有书籍而被阴云笼罩,就更别再谈全球合作化,文化多元化,世界的意义也不再显示。即使你为世界创造了多少成果,也会因为没有书籍的记载而埋没在深厚的土地里。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5)

——《呼唤》阅读答案范文五份

  (1)梦中,总听到那山的呼唤。

  (2)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3)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座山,使我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些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长长久久地听着那山的倾诉、山的声籁和山的呼唤。

  (4)这座童年时期影响着我的山,始终活在我的心中。它带着一股烧灼般的力量压迫着我。一座山!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我开始写作,迫切地想写出我对山的那份感觉,我写了很多以山为背景的小说,像《深山里》,像《苔痕》,像《船里的卡保山》……而真正能写出我那份感觉的,只有一篇《幸运草》。

  (5)两年前,随着拍摄《幸运草》的外景勘察队,我上了一座山,我这一生真正地爬上了一座“山”,再度感受到那份令人喘息,令人迷惑,令人喜悦而又令人沉迷的滋味。那座山,那座高不可攀、深入云霄的山,那座远离尘嚣、没有丝毫人间烟火味的山!那座半是梦境、半是幻境、半是仙境的山!

  (6)那山高达海拔一万三千多英尺,名叫“玉山”。

  (7)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什么感觉比登上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虚幻,那山半在云封雾绕中,半在氤氲迷离中。岩石高插入云,松树伸展着枝丫,像一只只巨人的手,托住了整个的天空。

  (8)站在那儿,世界在你的脚底,寒意深深的云层包围着你。浓密的松树,高大,挺拔,苍劲,树枝上全挂着一串一串的苍苔,云所带来的水汽凝聚在苍苔上,成为一颗颗晶莹的水滴,顺着苍苔向下滴落。云飘浮在脚下,在眼前,在身边,忽而来,忽而去,忽而凝聚,忽而飘散。太阳的光芒透过树梢,透过云层,像一条条闪烁的光带,遍撒在整个山头。一会儿,你会浴在阳光的灿烂里,一会儿,你又会置身在岩石的阴影下。你身边所有的一切景象,瞬息万变,使你不能不一次又一次的惊叹,惊叹那造物的神秘与神奇。

  (9)夜里,寒月当头,流星数点。山沐浴在月光下,一片清幽,一片朦胧。处处是岩石与巨木的幢幢黑影,给人一份说不出的震慑与肃穆的感觉。山中的夜并不宁静,风在林中穿梭,时而尖啸,如一声壮烈的呐喊。时而低吟,如一支柔美的清歌。除了风声,有隔山的飞瀑,在不停不休的飞湍奔流。有不知名的鸟啼,此起彼应的互相唱和。有树枝偶然的断裂声,有小虫的唧唧,有草丛中不明原委的簌簌……这种种的声浪,汇合成了一股“山的呼唤”,那样让人震慑,让人感动,让人迷惑。似乎在不住地低喊着:“来吧!来吧!来吧!来上一座山。看看山会带给你什么?来吧!来吧!来吧!”

  (10) 梦中,我总听到那山的呼唤。我知道,我将重去,我将攀登,一次又一次。因为,那山在呼唤着我。

  (选自《美文阅读》有改动)本文写于1970.5.17

  10、认真阅读第③④两段,结合语境并联系文段内容,理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3分)

  ① 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我就在那儿制造着,酝酿着,堆积着我最初的、童稚的梦。

  ② 我总觉得自己要攀一座山。而我也总觉得自己在攀一座山。

  11、文中第⑦至⑨段,作者重点描绘了玉山白天和夜晚两种不同的景象。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这两种景象的特征。(2分)

  ①白天的玉山:

  ②晚的玉山:

  12、联系全文看,作者童年登家乡的山和后来攀登玉山,其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

  答:

  13、本文描写景物浓墨重彩,形象生动。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任选一个角度,简要分析其写法上的特点。(4分)

  答:

  14、试概括本文的主旨。(3分)

  答:

  答案:

  10、①对未来充满憧憬,富于幻想;进行文学创作、写出自己对“山”的那份“感觉”,②不懈地追求自己所确立的奋斗目标。(3分。①题2分,②题1分)

  11、①光影变幻,迷离神奇,如梦如幻。②山簌唱和,清幽朦胧,威严肃穆。(2分,各1分)

  12、童年登家乡的山是游玩松林,编织梦想,(2分)后来登玉山是欣赏美景,感受自然魅力,寻找和体验对“山”的感受,实现自己的心愿(。2分)

  13、示例:①绘形、绘声与绘色相结合,既突出了山上景物的特点,又体现出个人登“山”的切身体会与感受,形象生动,趣味无穷(举例略)。②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既概括出了所见景物的总体特征,也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各种景物的突出特点,凸现出“高山”以及大自然的巨大魅力(举例略)。(4分,举例1分,分析2分。若从其他角度如调用多种感觉器官,先总后分,变换人称等方面举例分析且正确、通顺亦可)

  14、通过对两座山中自然美景的叙写和描绘,渲染出“山‘的巨大魅力,表达了作者对“山”以及大自然的赞美,热爱与向往之情,同时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不懈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3分,答出其中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得满分)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17分)

  ①两幅古人物画,在我心中激起的反响,竟比文字更强烈。它从形象到神韵,从志气到精神,无不是一种完整,说完美也是可以的。我所指的,是钟馗与屈原。

  ②我们那地方,钟馗像常用来镇邪避妖打鬼,年三十往家门上贴,怪有人缘地同主人共享年夜饭,差不多同祖宗同一档次,敬祖宗的美酒,钟馗也饮一斛。画上的钟馗总丑得那么正气,短髯黑黑撑出扇面形状,立立的怒中带笑,就看你带着何种心情去凝望了。

  ③屈原像民间不常见。他出于文字经典,是我爷爷乡土师爷身份的徽章,轻易不示人。画中的屈原是那么飘逸,《天问》中找不到头,那头是横的,山羊胡子与飘飘怒发和离体襟衫生出一股寒风,我总觉得他很冷。学业稍进之后读《离骚》,先读出大气磅礴文采飞扬,后悟出身世际遇情系苍生。这时再看那幅《天问》,很感同身受诗人的无可奈何。爷爷说这书我是读进去了。最*另见到一幅明朝陈洪缓作的《屈子行吟图》,大不是《天问》的情结,《天问》中的激荡没有了。在这幅行吟图中,广袖长袍翘头履上,皱褶如破箐注冷流,原是悬宝剑的腰,悬了一根拐杖,怎么看怎么苍凉。我观他峨冠顶戴下,瘦长的脸凄苦而*和。他不再问天了,天已有病还问它何来?我想他这是去投江。他本是投江而去的,英雄气短并不影响他精神长存,文化人没有一个能如屈原集政治与文才于一身的。屈原的失误并不在谋略

  而是在宫帏,屈原遭了女祸,还有男人的舌箭。君臣恩断义绝,他被发配了,充军了。他言志的《离骚》,未必不是一曲有志不得伸展的牢骚。

  ④文人迂腐而可爱。灵魂的屈原成为国宝,昭示着文化的不朽,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文人脆弱的心态。每当自身怯力之时,总是会从古人身上找出些说法来充实和鼓励自己。把气节化为一种文化内涵,他们请出屈原询问过去未来。刘勰、司马迁、李白……他们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镂石成印悬于案头,撰成六书旌于中堂,曲成宫商荡涤五腑六根浊气。至于屈原投江之举,被颂为洗却尘世肮脏。皎洁永恒,使瀚海书林梅香荷香桔香千古。

  ⑤那日走江,行至秭归,两千余年的古城仍是一座古城,不城不乡似城似乡,古墙豁口取民宅一堵风火墙,斑驳出悠悠岁月。剃头匠挑子横着横着量完小巷,不紧不慢的吆喝声古歌一样绵长。这出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的秭归有庙有祠供奉屈原,有石牌坊旌帜屈原,一派苍朴古雅终未曾把它经营成旅游胜地文化名城。在这里,我听到另一种呼唤。

  ⑥长江弯弯回浪,临北岸有一片软水,江中的激流冲南岸峭崖,使北岸的软水温柔而明净。软水叫屈原沱。传说屈原有位贤德的姐姐叫女媭,兄弟做大官时她是农妇,概无锦衣富贵。兄弟被流放她归来故里等待兄弟。流放人永远在流放,呼唤声天天在呼唤:“兄弟,屈子,归来兮!”汩罗江中一缕英魂托梦姐姐,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次**媭翘首江边,一条大红鱼溯流而上,面对女媭,鱼头点三下鱼尾摇三下,巨口一张吐出个宛然生前的屈原,那鱼顿时失影。传说凄美而离奇,人民性极强,秭归人都能言说而且不走样。这故事的纯朴,还在于呼唤魂兮归来的是姐姐而不是恋人或者母亲。屈原在秭归,同与钟馗在我的家乡,又成了家家门上一幅画,概无官爵。一个巴东小老头,还原于民间,我想这当是屈原最好的归宿。

  (节选自《百年百篇经典美文》,有删改)

  注:箐:(qìng),山间的大竹林,泛指树木丛生的山谷。

  媭:(xū),古代楚国人称姐姐叫媭。

  小题1:请理解“他已愤怒地随水而去,他将留恋地随水而归”一句在文中的含意。(2分)

  小题2:在屈原沱的传说中,屈原的形象有什么特点?(4分)

  小题3:钟馗和屈原的像都被百姓张贴在家门上,他们在民间受到欢迎的原因是什么?(3分)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划线句子我为什么总觉得他很冷?(3分)

  小题5:请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作者“另一种呼唤”的理解。(80-100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屈原矢志报国,却惨遭流放,愤而投江(1分),但他因为对亲人和故国的思念而魂归故土(1分)。

  小题1:①没有因为自己做大官而照顾姐姐,正直无私;(2分)②屈原在姐姐的呼唤下,魂归故里,表明他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2分)

  小题1:钟馗虽相貌丑陋,但他丑得有正气,为百姓镇邪避妖打鬼,百姓喜欢的是他刚直不阿的一身正气;屈原爱国爱民,屈原沱的传说表明屈原还是一个有情有义的普通人,秭归百姓喜欢的是他的淳朴正直。他们受欢迎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美好的人性。(3分)

  小题1:①画面上的屈原形象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②被神化的屈原让人敬畏,使产生一种距离感。(共3分)

  小题1:屈原虽然是大思想家、大政治家、大诗人,有着超常的政治智慧和文人的才华、高尚的人格和九死不悔的精神,令人崇敬,但是他也是从民间走出去的,也应当具有普通人那种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亲人的深情。“另一种呼唤”实质上呼唤的是被文人神化了的屈原向作为民间普通人的屈原的回归、还原,呼唤的是人性的本真和淳朴。(5分)

  小题1: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有利于对文章主题中心的把握。

  小题1:从文中找出依据,学会概括回答问题。

  小题1:从文本中总结内容总结出:“他们受欢迎的共同点是都具有美好的人性”。

  小题1:从两点来回答问题:画面上的感觉,一种距离感。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祖母的呼唤》阅读原文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6)

——假如没有范文五份

  *日,我看到了一篇关于摩擦力的文章。于是,我突发奇想:要是世界上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一番什么景象呢?

  第二天一早醒来,我一活动,床就一直滑向我的小课桌。结果--唉--墨水洒了一地,昨晚的作业泡汤了。这下,我才意识到一个荒谬的想法成为现实了(世界没有了摩擦力)!想拿起床头柜上的衣服穿也是一件难事。没有了摩擦力,衣服也如黏黏的泥鳅,东拉西拽上不了身。总不能学原始人裸露吧,干脆穿着睡衣出门去。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大街上,男女老少都在风驰电掣的溜冰,你正纳闷,自己的脚下也生风“嗖嗖”的飞了起来,不用滑冰鞋也能溜冰,真奇妙!飞速的车子想停也刹不住,没启动的车子,司机费劲心思也只好让其原地打转。交通事故频发,这一特殊的情况忙坏了交警。

  一小时、二小时,终于到学校。此时的我汗流浃背,疲惫不堪。更惨的是,为了到教室,我得像乌龟一样手足并用,耗尽九牛二虎之力完成楼梯之旅。

  跌跌撞撞、摇摇晃晃的进入教室。累的一屁股往板凳上坐,可谁知,“嘭”一声晴天霹雷,我与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当你正哀痛不已,才发觉教室里像沸腾的开水乱哄哄一片,在这里没有什么“井然有序,心想事成”拥有的倒是“杂乱无章、横七竖八、事与愿违”。同学们歪着、躺着、斜着,你挤我,我撞你,一片哀鸿遍野。

  这是什么世界,乱得不可开交。罢了、罢了,还是回到原来的世道中去吧!你说奇怪不奇怪?刚一有那念头,就发现同学们端坐着在自己的位子上。

  妈妈是我们很熟悉的人,我们每天沐浴在母爱里,却“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来罗列一下假如没有妈妈,我们的生活会怎样呢?

  假如我没有妈妈的话,就可以天天玩电脑游戏中的“CF、CS、逆战,一连可以玩很长时间,都不会有人管。

  假如我没有妈妈话,没有考到90分都不会被打,每天都可以找同学玩,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想多早去学校就多早,

  假如我没有妈妈的话,就可以看很长时间的电视,吃很多很多的零食,不用学*一个小时烦人的英语,也不用拉一个小时累人的二胡了。

  假如我没有妈妈的话,双休天也就不用去补课,想去哪里玩儿就去哪里玩。

  但是有没有想过?

  假如没有妈妈的话,网费、电费、煤气费用完了谁来交?

  假如没有妈妈的话,被欺负了、被批评了、被不愉快的事缠住了,谁来安慰你?

  假如没有妈妈的话,你只顾玩了,学不好,将来怎样实现梦想,报效祖国呢?

  假如没有妈妈的话,谁给我讲他小时候的故事,谁告诉你大自然的野味,例如:桑葚、孟孟……

  假如没有妈妈的话,在我烦闷的时候,谁让我拉二胡来解除我们的烦闷,让我的生活更加五彩缤纷。

  可见没有妈妈,我们是无益的,没有妈妈,我们吃足、喝足、玩足有什么用。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呀!

  没有妈妈,我们就会缺少母爱,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会和妈妈离别的,让我们珍惜吧!

  妈妈给了我一双明亮的眼睛,让我看到了一条条小河和一棵棵小树。我带着它们翻越了大山,穿过了河流,看到很多很多美丽的景色。

  我经常想:假如没有眼睛,我将会怎样?

  今天上 作文课时,廖老师让我们当一次盲人。她先发给我们一张稿纸,接着叫我们用红领巾蒙住眼睛,顿时我什么东西都看不到了。廖老师又让我们从铅笔盒里拿出一支铅笔,我东摸西摸,好不容易才拿出了铅笔。等大家做好了准备,廖老师让我们用笔在稿纸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我在一片黑暗里慢慢地写自己的名字,比*时花的时间多了一倍,心里想着:不知道会写成什么样?我看不见其他小伙伴写完了没有。一阵静默伴随着“沙沙”的写字声,空气仿佛凝固了似的。过了一会儿,廖老师叫我们摘下了红领巾。我看到自己写出的字,啊!这是我写的字吗?简直不敢相信!那个“海”的三点水都和“每”字重叠在一起了。再看看身边的语鑫,他写的字都不成样了,歪歪扭扭,还有珊妮写的那个“妮”字,下面的“匕”字都和其他的偏旁字分开了。看来当眼睛看不见的时候,做事时还真不容易啊!

  没有眼睛的感觉真的不好受,什么东西都看不到,眼前只有一片漆黑,因此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应该感谢爸爸妈妈赠予我们一双明亮的眼睛,同时也一定要爱护好自己的眼睛。

  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的不尽相同。在大人眼中,它如同西施昭君,牵引大人们走入,它如同葡萄美酒,让他们如痴如醉。然而在小孩眼中,是红颜悦色,后患无穷。是,逼得人们抛妻别子其中,是鬼灵精怪,让我闹出一场又一场、一次连一次的笑话。爸妈嗜赌如命,这不又打去了。这回我得自己煮饭了,可我这个千金大小姐哪里懂得什么柴米酱醋盐,(柴米油盐醋)什么锅碗筷瓢勺。

  量米得量准,淘米得淘净。我去问爸爸量几筒米,“爸爸,爸爸,煮饭量几筒米?”我缠着爸爸问个不停,钻到眼里去的爸爸哪里听得进我在问什么。旁若无人,置之不理,恰巧打出了个九筒就宝钓了,兴奋得不能自己,大声叫到:“九筒”!啊,我的天哪,九筒米!看来今天有客人了!我半信半疑地问爸爸:“啊,九筒米?”姑姑在一旁补充到:“是九筒”,爸爸得意忘形地说:“当然”。我惊若寒蝉,九筒就九筒吧。安置好了电饭煲,我突发奇想,竟然量九筒米,客人肯定很多,我去买几条鱼招待。

  我又疑惑了,买几条呢?我还是去问爸爸吧:“爸爸要买几条鱼?”爸爸不置可否,断断续续地说:“看来只能五条了。”五条,五条?我又自作聪明地想:今天客人肯定不少,爸爸的同学、朋友多。不管三七二十一,取钱买鱼去,至少不花本姑娘的“心血”就可以了。话是这么说,可我拎着鱼回来时已大汗淋漓,这该死的鱼怎这么重,它们也该减减肥才对!

  我正回来时,一位陌生男子拦住了我。妈呀,不会是专门小孩的吧?但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爸爸的伙计,他用不流利的普通话对我说:“你是邱先生的女儿吧,请转告你的爸爸,这次出差带多少钱?行吗?”嘿,老爸的这位伙计还真有礼貌。待本小姐问问去也。

  我问过再三,可爸爸他久久没有回话,终于,他打出了张手里捏了好久的二万,欣喜欲狂地叫到:“哈,哈,哈,我出二万,牛吧!”天哪,二万!爸爸真是大方豁达,出个差就要二万啊!这花出去的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金灿灿的钞票呀!我把这话告诉了那伙计,他差点没吓死!疯了似的去银行取钱。不过说也奇怪,爸爸哪么抠门,为什么会如此大方,莫不是打打晕了头了。哈欠!烧饭买菜可把我这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大小姐累坏了。

  不趁这个时候敲榨老爸一下哪是多冤啊,买个“好记星”或者游戏机什么的总不为过吧!我三步并作两步地跑到爸爸面前,对爸爸说道:“爸,我要买个‘好记星’,”爸爸全神贯注于的布阵用兵中,那里理会到我说的是什么,垒方城,叠围墙,拼和牌,忙得不亦乐乎,刚好打出了一个红中,并高声叫到“中,中,中”哇噻!真棒,这个他也答应了,坐在一旁的妈妈拿出叫我自个儿取钱去,我顿时欢呼雀跃,一蹦三尺高。妈妈没好气地说:疯丫头,还不快去!我慌不择就出去找了,可一想,到哪个商场去买呢?我又打道回府问爸爸去。正遇上爸爸打出一,我二话没说,直奔东边而去,结果什么也没看见,只好败兴而回。一问妈妈,妈妈说是西边。这南辕北辙的事也是因为。夕阳西下,等把五条鱼一字儿排开,爸爸傻了眼了,把电饭煲一打开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火冒三丈,虎啸山林,我指指桌:“都是您自己叫我买的,”爸爸哑口无言,只好自食其果。我们家连续五天吃剩菜剩饭。你说这害人不?假如没有那该是多好啊!

  假如没有老师,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呢?

  假如没有老师,我们将不会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记得有一次 写作文,我真是绞尽脑汁想也写不出来。老师看见了,就给我讲 写作文的方法。她说:“要想写好 作文,一定要多读书。 作文来源于生活,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也可以写想到的。这次 作文的确不太好写,但是只要你用心写就一定写的好。”老师还给我讲了怎样把 作文写得更生动等等。老师就这样一讲,很多生活中的事都浮现出来,我觉得有许多话要说,许多好词好句也从脑子里往外蹦。就这样,我的 作文被发表在《小记者报》上。我高兴极了,妈妈也高兴得不得了!假如没有老师,就没有如今爱 写作的我。

  假如没有老师,我们就不能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有一次放学,快要下雨了,老师怕段灵歌一个人走不安全,就说:“段灵歌,你和高米一起回家吧。”我赶忙接着老师的话,说:“老师,我把殷高米带回去。”如果你把高米带回,灵歌怎么办?”我沉默了一阵子,老师说:“灵歌呢,性格比较内向,不爱说话,班里有很多人都瞧不起她,甚至欺负她。你是个班长,更应该带头帮助她,保护她,让她能感受到同学的友爱和关心。”这时我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说:“老师,我错了,我把段灵歌带回去。”假如没有老师,就没有礼貌待人的我们。

  假如没有老师,就没有人为我们传道、授业、解惑,人类的文明和知识将无法传承。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7)

——《河中石兽》阅读答案范文五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山门圮于河 ②啮沙为坎穴 ③转转不已 ④但知其一

  19、给下面句子划一处停顿。(2分)

  是 非 木 杮

  20、有人说,纪昀这篇文章也是臆断之作,老河兵的说法难以立住脚,你知道它的问题在何处吗?(3分)

  答案:

  18、①倒塌。 ②冲刷。 ③停止。④只。每小题1分。

  19、是 / 非 木 杮。2分。

  20、水流“啮沙为坎穴,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石兽向上游前进一步的同时,其水*位置也必然下沉一步;“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十几年后向上游前进了十几里,那它的水*位置也可以下沉十几里吗?意思对即可。 3分。

  课外文言文阅读 (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1、圮:pǐ,倒塌。 2、臆断:主观判断。3、 柿:fèi,木片。 4、 湮:yàn,沉落。 5、 傎:diōn,同“癫”,疯。6、 啮:niè,啃咬。 7、 坎穴:洞穴。 8、 溯:从下游向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

  ③阅十余岁 ( ) ④一老河兵闻之 ( )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石兽为什么会在河上游出现?请简述老河兵的理由。这则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4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一起②事物的道理 ③经过、经历④代指讲学者的话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5. 老河兵认为: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把石头迎水一方的沙子冲走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掉在坑穴里。像这样不断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大意对即可)

  启示: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根据常情主观判断。应该正确分析,综合考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选自纪昀《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①,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②,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③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④,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高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

  【注】

  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易置:撤换。④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

  9.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竟不可得竟然B.尔辈不能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C.佯败走假装D.而绝其粮道截断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山门圮于河介词,在B.如其言代词,他(的)

  C.以天下莫能当连词,因而D.而括易言之连词,表转折

  11.下列关于【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记叙了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而且从中悟出了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的道理。

  B.甲文中寺僧只注意到“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忽视了水流的运动规律;讲学家过高估计了水流的推力而忽视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只有老河兵综合考虑多方因素,做出了正确推断。

  C.乙文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赵括年轻时熟读兵法,后来接替廉颇为赵将,只知道按兵法行事,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D.两篇选文都阐明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甲文中寺僧和讲学家都脱离实际、主观臆断,老河兵实践经验丰富,因而能提出正确的'看法;乙文中赵括虽懂兵法却不会实际作战,因而战败。

  1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答案:

  9.A

  10.C

  11.B

  12.

  1)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

  2)假使赵国不让赵括做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他担任将军,(那么)毁掉赵国军队的一定是赵括。

  课外文言文阅读 (12分)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账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傎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游。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逆流而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注释:1、圮:pǐ,倒塌。 2、臆断:主观判断。3、 柿:fèi,木片。 4、 湮:yàn,沉落。 5、 傎:diōn,同“癫”,疯。6、 啮:niè,啃咬。 7、 坎穴:洞穴。 8、 溯:从下游向上。)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二石兽并沉焉 ( ) ②尔辈不能究物理 ( )

  ③阅十余岁 ( ) ④一老河兵闻之( )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分)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8)

——《白鹭》阅读答案范文5份

  ①色素的配(pèibèi)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yìyí)。

  ②白鹤太大而嫌(jiánxián)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③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分则嫌白,黛之一分则嫌黑。

  1、划去括号里画线红色字错误的音节。

  2、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和下列哪个词语相呼应()。

  A适宜B配合C寻常

  3、第③段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个方面介绍白鹭,体现白鹭的美。

  参考答案:

  1、画去bèiyìjián

  2、A

  3、蓑毛流线型结构长喙脚

  七、示例:我们可以建立白鹭自然保护区进行保护,禁止人们伤害它们,给它们一个安全的生存环境,让它们健康成长。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鹭太大而嫌生硬,可不用说,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境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好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作者是怎样写出在“清水田”里,在“晴天的清晨”的树巅上,在“黄昏的空中”,白鹭的不同神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曾像法布尔、郭沫若他们那样仔细观察过一种小动物吗?回忆一下,请用生动传神的语言描写一种心爱的小动物的*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在清水田里,时有一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晴天的清晨,常见白鹭孤独地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低飞。

  2.“略”。

  最花芦叶老风烟,驶上秋城思渺然。

  白鹭不如如许事,赤乌②又隔几何年。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晓风江浦船。

  我辈人今竞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

  [注]①方岳出身干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之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②赤乌:传说中的瑞鸟。

  1.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2.联系下文,具体分析诗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渺然”之思?(6分)

  白鹭亭阅读答案方岳

  1.描绘了一幅荻花飘飞、芦叶衰残、风烟迷茫的秋色图。(2分)作用:交代了登亭的季节,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孤独悲凉的感情基调。(3分)(意思对即可。)

  2.白鹭无知,赤乌难见,暗含时事多艰、国势衰微之叹;(2分)六朝往事随水流逝,空余晚风长笛江浦归船,饱含历史兴亡之感;(2分)我辈无奈,只堪与渔艇夕阳为伴,抒发壮志难酬之悲。(2分)(意思对即可。)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减之一分则嫌,素之一忽则嫌,黛之一忽则嫌。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的站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是不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是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歌吗?——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阅读题:

  1.依次填入文中四个方框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A.黑白长短B.长白短黑C.长短白黑D.黑短白长

  2.本文重点是赞美白鹭,为何要在文中插入对白鹭、朱鹭、苍鹭的描述?(不超过25个字)

  3.文章第五小节写白鹭站在小树绝顶,人们猜测“它是在望哨”,作者同意这样的'猜测吗?根据何在?为什么?(不超过50个字)

  4.从全文看,白鹭的美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每个方面用两个字概括,不少于6个字,不超过10个字,包括10个字)

  5.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A.本文通过赞美白鹭,表现了作者爱寻常之美、爱*凡之美的思想感情。

  B.作者开头说“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是从白鹭的外貌、形态特点着眼的。

  C.作者在文章最后又说白鹭是“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写出了白鹭易被人忽视的内在的、质朴的美,这样由里及表,使文章更富有哲理。

  D.文章第四小节运用了一连串的排比句式,主要突出了白鹭匀称的体态和谐调的色彩。

  E.文章倒数第二小节说“歌未免太铿锵了”,这是说其他鸟唱的歌太响亮了,作者借此来反衬白鹭宁静悠然的美

  参考答案:

  1.(2分)C

  2.(2分)通过比较,形体“适宜”及其自然美的特点。

  3.(2分)不同意。从文中“可它真是望哨吗”的疑问中可看出。作者欣赏的就是白鹭这种没有任何目的的悠然自得的美。

  4.(2分)自然宁静悠然匀称和谐(能概括出意思类似的三个方面即可)

  5.(2分)CE(提示:C应为“由表及里”,E泛指所有的歌,不仅指其他鸟唱的歌)

  小编整理了关于《白鹭》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进步!

  白鹭亭

  方岳①

  最花芦叶老风烟,驶上秋城思渺然。

  白鹭不如如许事,赤乌

  ②又隔几何年。

  六朝往事秦淮水,一笛晓风江浦船。

  我辈人今竞谁是,只堪渔艇夕阳边。

  [注]

  ①方岳出身干一个世代耕读之家,七岁能赋诗,时人称之为神童,南宋绍定五年中进士。因他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敢于斗争,多次遭到权奸贪吏的诬陷和打击,仕途坎坷。

  ②赤乌:传说中的瑞鸟。

  8.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在全诗中有何作用?(5分)

  9.联系下文,具体分析诗中抒发了作者哪些“渺然”之思?(6分)

  阅读答案

  8.描绘了一幅荻花飘飞、芦叶衰残、风烟迷茫的秋色图。(2分)作用:交代了登亭的季节,渲染出一种萧瑟凄清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孤独悲凉的感情基调。(3分)(意思对即可。)


《假如没有台风》阅读答案范文5份(扩展9)

——《杨柳》阅读答案优选【5】份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扬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文章发表于1935年。有删改)

  [注]①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树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称“垂杨”。

  1.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

  2.“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3.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

  【参考答案】

  1。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

  2。“春的神意”与“和*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3。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4。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结合原文赏析略。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扬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注]①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树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称“垂杨”。

  18。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4分)

  19。“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4分)

  20。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4分)

  21。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6分)

  阅读答案

  18。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2分) 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2分)

  19。“春的神意”与“和*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2分)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2分)

  20。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2分) 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2分)

  21,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2分) 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2分) 结合原文赏析;(2分)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欢喜杨柳树。因为有人说我欢喜扬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欢喜杨柳树?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宅边所种的。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往往如此。

  实际,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番。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变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傍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原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原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春的力而拚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注]①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树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称“垂杨”。

  1.积极向上是令人赞赏的,作者却觉得一般花木的“向上”可恶,这矛盾吗?为什么?

  2.“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请根据文意对这句话加以阐释。

  3.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4.请概括本文的主旨。作者在展现这一主旨时,行文上有何特点?请赏析。

  【参考答案】

  1。不矛盾。作者并不反对“向上”,他认为“向上原是好的”。作者厌恶一般花木的“向上”,只是憎恶其高而忘本,不知感恩。

  2。“春的神意”与“和*美丽的春光”是一致的,蕴含着生机勃发、和谐、亲切的精神。垂杨的姿态是“下垂”的,不像别的树木贪婪苛取,忘记“根本”。这与春的精神“十分调和”,因而“最能象征春的神意”。

  3。改用第二人称,将批判对象拟人化,形成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势,使作者的态度更为鲜明,便于直接抒发作者对那些名贵花木强烈的厌恶之情。

  4。本文通过赞美杨柳“贱”而有用、高而能下的品质,体现了作者在处世待物上超越世俗名利欲念的人生观念。行文婉转曲折,自然舒展。结合原文赏析略。

  丰子恺《杨柳》(节选)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è wù);你们是靠它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它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它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

  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象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rǎo rào)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 )到慈母的身边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划掉括号中的错误读音,并写出带点词的近义词。

  2、划线部分把杨柳当成____ 来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3、文章把杨柳与其它树进行对比,突出杨柳_______ 的特点。

  4、作家为什么如此喜欢杨柳?杨柳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的精神?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划去的音为è、rǎo 近义词“依偎”

  2、活泼的孩子;使句子具体生动,突出杨柳的特点——可爱、不忘根本。(合理即可)

  3、下垂、不忘根本(或“高而能下,高而不忘本”)

  4、合理即可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荆公《题西太一宫》六言首篇也。今临川刻本以“杨柳”为“柳叶”其意欲与荷花为切对而语句遂不佳此犹未足问至改“三十六陂春水”为“三十六宫烟水”则极可笑。公本意以在京华中,故想见江南景物,何预于宫禁哉?不学者妄意涂窜,殊为害也。彼盖以太一宫为禁廷离宫尔。

  20.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

  21.根据内容分析,这段文字最可能出现的典籍是

  A.《文心雕龙》 B.《诗品》 C.《容斋随笔》 D.《人间词话》

  22.作者推断乱改荆公诗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案】

  20.今临川刻本以“杨柳”为“柳叶”/其意欲与荷花为切对/而语句遂不佳/此犹未足问/至改“三十六陂春水”为“三十六宫烟水”/则极可笑。

  21.C

  22.①以为“杨柳”应为“柳叶”,其用意在于想与荷花切对;②“三十六陂春水”改为“三十六宫烟水”,大概是由于他们把太一宫作为皇宫中的离宫的缘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