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2022-01-21 17:30:45 语文教案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4.借助提示,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体会故事的趣味性,能说出自己觉得的最有意思的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课题,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教师简介民间故事的含义。

  2.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了解民间故事《漏》,感受其趣味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明确初读要求。(课件出示)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2.检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字词。(带注音)

  (2)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领读、开火车读)

  (3)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原来顺序的字词。(领读、男女合作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学交流。(小组交流,代表发言,师总结)

  (1)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老虎和贼。

  (2)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3)老虎甩掉贼,贼蹿上树。老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

  (4)贼和老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5)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练*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的趣味性。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3.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1)快速浏览课文,在课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

  (2)小组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4.交流二:老公公老婆婆说“漏”,吓跑了老虎和贼。

  (1)课件出示: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2)老虎和贼听了老公公和老婆婆的对话会怎样想呢?(贼和老虎都很害怕)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朗读,读出老虎和贼的疑惑和胆怯)老公公和老婆婆口中的“漏”是指的什么?老虎和贼理解的“漏”指的是什么呢?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会写字。指名读,其他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准确的字音。

  2.指名领读。

  3.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写好这些生字的方法和技巧。(“喂”字不要多写一撇;“贼”字不要少写一撇;“狼”字要把反犬旁写好;注意“厉”和“历”的区别)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上节课,我们了解到老虎和贼被老公公和老婆婆口中说的“漏”给吓跑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二、走进课文,深入探究

  1.交流三: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

  师过渡:老虎跑哇,跑哇,累得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这时看到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和贼会想些什么呢?

  (1)课件出示:老虎想:“‘漏’真厉害……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贼也想:“‘漏’真厉害……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2)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老虎和贼想摆脱“漏”的迫切心情。

  (3)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他们都想尽快地摆脱“漏”,他们都摆脱“漏”了吗?

  2.交流四:老虎甩掉贼,贼蹿上树。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终于”感受老虎和贼摆脱“漏”以后如释重负的心情。

  (2)老虎和贼树下相遇,滚下山坡: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抓住词语“连忙”“赶紧”,感受老虎和贼又一次遇到“漏”以后惊慌的心情。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交流五:贼和老虎以为对方就是“漏”,都吓昏了过去。

  齐读课文第18自然段,抓住词语“惊慌”,感受老虎和贼当时的狼狈样子。

  4.交流六:老公公老婆婆再说“漏”。

  (1)教师范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互相交流,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话可不能只听一半,不然会闹出大笑话。

  5.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交流,练*复述

  1.拓展交流。

  (1)你想对文中的老公公和老婆婆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你想对文中的老虎和贼说点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2.练*复述。

  (1)默读课文,借助课后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的顺序复述这个故事。

  (2)举手自荐复述课文,师生评议。

  [教学板书]

  漏——漏雨老公公、老婆婆谈论

  漏——怪物老虎和贼误解

  [教学反思]

  《漏》是根据闽南民间故事《虎怕漏》改写的,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地读把握课文内容,从质疑引路、用心倾听、乐于表达、主动探察等四个方面感悟故事的趣味性。总之,通过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故事,发现故事的特点,比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情节很有趣等等,唤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2.出示课题。(漏),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提示: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 脊背? 胸脯? 窟窿? 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旋风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复*生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画。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而不是“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再读故事

  1. 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

  2.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3.师提问:同是漏,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回忆一下,

  这个故事里除了有老爷爷、老婆婆、老虎、贼、还有谁?(小胖驴)谁能看着黑板,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老爷爷、老婆婆养了一头( ),老虎、贼啊都惦记。

  老虎和贼正在( ),却听老婆婆说怕( )。

  它们听见赶紧( ),一直到了( )。

  贼下树,虎回走,它俩树下( ),吓得大喊( )啊!

  驴圈里,( )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顶( )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尝试回忆文章,将主要内容补全,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做准备。】

  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

  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啦!

  1.学*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生讲)

  文: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师: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肚子圆圆的)

  师: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贼想卖个好价钱……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小胖驴的诱人,想象老虎和贼的垂涎欲滴。】

  2.学*3-5段,“偷”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着讲?(2生讲)

  它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成为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两生讲)

  就这样,几句对话就让小胖驴转危为安。

  文: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师范读)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谁来当老爷爷?谁来当老婆婆?老虎呢?贼呢?老师来当旁白。

  你看看,贼和老虎本事好大,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老虎翻山越岭,什么都见过,他们却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

  【设计意图:感受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带学生更深层次的走入情景。】

  3.学*6-12段,“逃”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两生讲)

  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它们觉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而且,贼觉得这个漏跑得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

  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砰”一声,老虎撞到树上;“嗵”一声,贼跳上树,还掉了一只鞋子。)这一幅呢?(好险呐)

  文: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想象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解脱时的如释重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片,锻炼口语表达。】

  4.学*13-18段,“遇”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谁接着讲

  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图片,小偷一回头,老虎一抬头,都吓得大喊“哎呀,漏又来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软,咕噜咕噜滚下山)

  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什么样了?老虎呢?(描述图片)

  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大喊一声“漏啊!”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设计意图:经过一晚上的折腾,老虎和贼都疲惫不堪,贼衣衫破烂,老虎也没了往日的威风,如此这般都是因为“漏”。】

  5.学*19-20段,小胖驴

  文: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师范读)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又漏雨了!

  总结:同学们,看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与屋顶漏雨形成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三、整理思路,复述文章

  1.复述: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续写: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

  板书设计:

  27 漏

  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着

  小胖驴 安然无恙

  老虎 贼 “漏” 作贼心虚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漏》,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学*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

  3、感受故事中具有*特色的语言、画面和文字,对*民间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重点)

  2、学*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漏》,毛笔、纸、宣纸。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活动

  出示图2:画面中为什么要画一只破碗呢?猜猜这个破碗是有什么用?

  (除了碗可以用来……,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这只碗到底有什么用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分段讲述,猜测情节

  1、出示图3,教师讲述: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2、出示图4

  (1)提问:一天,谁发现了王老汉家的大胖驴?(辅助提问:这是个怎样的人?看看他的样子、表情他会是谁呢?你是怎么知道他是小偷?)它们会怎么想?

  (2)请幼儿猜测故事的内容。

  (3)教师讲述:听听它们是怎么想:山上的老虎看见了,心里想: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见了,心里想:那大胖驴一定能买个好价钱。

  3、出示图5

  (1)提问:到了晚上,老虎和小偷都来了。它们是怎么来的?(偷偷摸摸、轻手轻脚)

  (2)幼儿学*动作: 偷偷摸摸地走到中间,轻手轻脚地回到椅子上。

  (3)教师讲述:这天晚上,沙沙沙、嗒嗒嗒,老虎轻手轻脚地爬到王老汉家,小偷偷偷摸摸地走到王老汉家。

  4、出示图6

  (1)提问: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2)幼儿根据画面讲述。

  (3)教师讲述:悉悉索索、悉悉索索,小偷扒开了屋顶,老虎挖开了墙脚。

  5、出示图7

  (1)教师讲述:王老汉被惊醒了:“咦!什么声音?”“管它是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太婆说。

  (2)提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太婆最怕什么?漏是什么?(再想想,什么是漏呢?)

  6、出示图8

  (1)提问:老虎和小偷听明白了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讲述: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虎和小偷是怎么想的,他们想得哪里不一样呢?老虎想:“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小偷想:“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

  (3)提问:这两句话哪里不一样?翻山越岭、走南闯北什么意思?(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话,才能把它的意思表达清楚。咱们*人很厉害,很聪明,就用了四个字就表达清楚了,“走南闯北”和“翻山越岭”都是我们*的成语。以后你们上小学后还会学会更多的成语。

  7、出示图9

  (1)提问:看,发生什么事?你猜小偷会摔倒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2)幼儿猜测。

  (3)教师讲述:妈呀!哗啦!小偷吓得腿下一滑,“扑通”一声摔了下来,刚好掉在了老虎的背上。老虎也吓了一跳。

  8、出示图10

  (1)教师讲述(快速):哎呀,是漏呀!哎呀,是漏呀!

  (2)提问:这里要讲得快?还是讲得慢?为什么?

  三、阅读情节,续编猜想。

  1、师:接下来小偷会怎么想?老虎会怎么想?后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样,一起来编一编故事的后半部分。

  2、逐页出示图11-13,教师讲述:

  老虎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跳过了驴背山,跳过了驴背岗,拐过了驴背湾。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好险啊!小偷想:这个“漏好厉害啊!像旋风一样,颠得我骨头都要散架了;好险啊!老虎想:这个漏好厉害!像石头一样压得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

  3、提问:老虎和小偷觉得“漏”是什么?为什么老虎觉得它象石头?小偷觉得它象旋风?

  四、观看画面,了解结局

  1、我们一起看看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看完后,说说:你认为哪一张最有趣最好玩,说说它讲了什么?

  3、教师讲述后半部分:这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哗啦啦……”那大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小偷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可是,小偷一回头——啊,“漏”又来了!老虎一抬头——啊,“漏”又来了!小偷一心只想着:快逃!快逃!老虎一心只想着:快逃!快逃!不料——小偷手一松:骨碌骨碌;老虎腿一软:骨碌骨碌。一齐滚下了山坡。两人面对面:“漏”啊!“漏”啊!他们都吓昏了过去……

  五、揭示秘密,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嘀嗒,嘀嗒。哎——怕漏雨,偏偏又漏了!!

  2、提问:原来,它们最怕的漏是什么?(屋漏)现在知道这只碗有什么用了?

  3、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漏)出示封面。

  六、解读汉字,了解民间故事。

  1、师:这个“漏”字,是用什么笔写的?

  笔、墨、宣纸是*古代人用来书写的工具。现在,老师来写这个字。这个字是三点水的偏旁,旁边像一个屋顶,下面有什么字?(雨)雨跑到屋子里面,就说明怎样?(漏)对,咱们*的文字真了不起,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我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了。

  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

  3、了解民间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对,这是个*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从很早很早以前流传到现在的故事。民间故事里还有很多这么好听、有趣的故事,下次我们再来讲。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十分的浓厚,活动也比较贴合幼儿的你年龄特点,教具的准备以及幼儿的回答都是十分贴合故事的,唯一的不足是教师在幼儿说出猜测后,出现了重复幼儿话语的问题,没有及时总结提升,下次也会努力的去改进。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扩展阅读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扩展1)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五篇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师: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图书,在这本绘本图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师:老爷爷、老奶奶在干嘛?为什么抬头?表情是什么样?

  3.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爷爷奶奶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幼儿翻阅图书,观察图片,了解故事。

  1. 出示图片。师:看有个什么动物呀?驴长的怎么样?除了驴还有谁?

  2. 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3. 出示图片。师:这时,谁来了。还有谁?他会是谁呢?为什么是小偷?(瞧那贼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 出示图片。师:老虎和小偷看到了这么肥的的驴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儿讲述,师贴图。)

  5. 出示图片。师:晚上。他们来了。老虎怎么来?(偷偷摸摸,趴着来的。)小偷怎么来?眼睛为什么向后看?(东张西望)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动作。)

  6. 出示图片:老虎在干什么?(墙破了,挖墙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顶上,扒开屋顶)

  7. 出示图片。王老汉被惊醒了,起床了。奶奶呢?(有点醒,半梦半醒)。奶奶说:……。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 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情况下才抓这头啊!)小偷呢?师讲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动。

  9. 出示图片。小偷掉那里?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俩吓的边跑边喊:“哎呀,是漏啊。”他们认为漏是什么?(旋风 石头)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还想着大胖驴,一回头老虎和小偷碰了面,老虎认为谁是漏,小偷认为谁是漏。遇到后她们心里怎么样。

  二、幼儿阅读,找出故事的结局。

  1. 师:故事还没有完,大胖驴被吃掉、偷走了吗?这漏到底是什么呢?请孩子们自己翻阅,找到答案。

  2.幼儿自由翻阅。注意阅读姿势,留意页码。

  3.师:你在哪一页上找到了答案。驴怎么样?漏到底是什么?

  4.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漏》。老师示范书写“漏”边说边讲解漏子的结构。

  三、幼儿自由完整阅读。

  1.师: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样?真愚蠢真笨,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2.请你自己开始阅读《漏》。找出你觉得最有趣的一页,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有趣。

  四、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画面的页码,教师点出相应页码的画面,让幼儿说说有趣的原因。

  五、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莫非、厉害、粘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2.抓住对故事角色听到“漏”的行为动作描写,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同时理清故事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热爱传统文化。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民间故事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它们往往包含着非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今天要学*的课文《漏》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体会民间故事的魅力吧!

  二、字词学*,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舌音“贼”,翘舌音“粘”和边音“驴”的读音。

  2.学生在文中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漏”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胖、喂、驴、莫、厉、抱、架、粘、胶、偏”时,可以用形*字对比的方法。

  形*字歌示例:

  胖:男孩叫小胖,锻炼减脂肪。饮食戒油腻,增肌身体棒。

  厉:厉行节俭,历尽磨难。时时砥砺,鼓励共勉。

  偏:为写诗篇,山川走遍。用心编写,不怕偏见。

  同音字歌示例:

  漏:屋子十分简陋,屋顶还把水漏。得奖来将脸露,努力金石可镂。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漏”的右部上面宽窄适宜,下面“雨”方正。

  “喂”左窄右宽。

  “驴”左部“马”横变提,“户”撇伸长。

  “贼”的“贝”左竖不宜长,横折高于左竖。

  “狼”左窄右宽,“良”横折略向内收,捺要舒展。

  “厉”的“厂“里面的”万“稍露。

  “胶”的“月”撇为竖撇,“交”上小下大。

  “偏”的单人旁撇短,竖为垂露竖,“扁”撇伸长。

  易错提示:

  “胖”右边只有两横,不要多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畏:喂(喂养)—偎(依偎)—煨(煨汤)

  户:驴(驴子)—芦(芦苇)—护(保护)

  戎:贼(盗贼)—绒(绒毛)

  良:狼(大灰狼)—粮(粮食)—浪(浪费)

  包:抱(拥抱)—饱(吃饱)—苞(花苞)

  加:架(打架)—驾(驾车)—袈(袈裟)

  占:粘(粘贴)—沾(沾水)—战(战斗)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明确:写老爷爷和老婆婆养的一头小胖驴被老虎和贼惦记上了,老虎想吃,贼想偷,正准备下手时却被老婆婆说的“漏”吓得慌忙逃跑,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摆脱对方之后,又双双返回,结果被彼此吓昏了。

  2.理清课文的层次结构。

  明确:

  第一部分(1、2):贼和老虎惦记着小胖驴。

  第二部分(3~7):老婆婆不怕狼和虎,只怕漏,让老虎和贼对“漏”产生了恐惧之情。

  第三部分(8~18):老虎和贼互相以为对方是“漏”,从而发生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情。

  第四部分(19、20):小胖驴安然无事,老婆婆揭示“漏”为何物。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那么小胖驴接下来的命运会如何呢?如果同学们担心这个问题的话,可以在课下自己把课文的剩余部分读一读。

  五、练*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3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实验,在图示的帮助下初步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

  2、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3、喜欢参加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统计表、教学挂图、投影仪、幼儿调查表、漏的瓶子、水盆、塑料袋、毛巾、大瓶盖、小瓶盖、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帮我个忙,用这个瓶子装满水然后带回家,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以请孩子们帮忙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瓶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装不了水?”

  二、猜想、实验环节。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瓶子不漏水,然后把水运回家?”

  (以让瓶子不漏为线索,使用提问法,引导幼儿开展自己的想象,运用生活当中的一些已有的堵洞的经验进行思考、讲述。)

  孩子们纷纷都表示“我们可以用手把漏洞堵起来。”“可以用胶带纸把洞洞粘住。”“可以用塑料袋把瓶子扎紧”······

  (教师及时结合幼儿的回答,引出活动中的操作辅助材料。)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让瓶子不漏水?”

  (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去想象,为孩子大胆发表观点做好了准备。)

  教师及时将幼儿的猜想记录在大的统计表中。

  提出要求。“请你们用桌子上相应的材料试一试,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如果瓶子不漏水了请用简单的符号做个记号。”

  三、验证结果环节。

  1、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你刚才用了哪些辅助材料进行实验?这个辅助材料成功了吗?哪种方法可以让瓶子不漏水?有哪些小朋友用这个方法成功了?”

  2、了解大气压力的原理。

  “为什么盖上瓶盖后,瓶子就不漏了呢?瓶子里除了水还有谁?”

  (通过图谱的帮助,在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中,师幼共同小结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幼共同小结:“瓶子里除了水还有空气,当没有瓶盖的时候,空气宝宝都会往瓶子里挤,所以会产生压力把水宝宝从小洞里挤出去。而当盖上瓶盖后,空气宝宝进不去瓶子里,所以水宝宝也就不会从小洞里漏出来了。”

  四、反馈尝试环节。

  当幼儿们了解到大气压力的这一科学小现象后,引导没有成功的幼儿可以再试一试,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五、延伸活动环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靠压力完成,比如:喷壶、气压热水壶、洗手液和洗头膏的瓶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说出自己觉得最有意思的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4.借助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复述故事。

  过程与方法:

  1.感悟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积累好词佳句。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教学难点】

  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粗知课文大意。

  3.品读课文第一部分,弄清故事的起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第一幅插图。

  2.你从图画中看到了什么?(一个老公公和一个老婆婆正在屋里说话,一头小驴待在驴圈里。这幅图描绘的是一个民间故事,故事非常有意思,你想读这篇故事吗)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课件揭示题目,围绕题目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二、检查预*,自主识字。

  1.指名读课文,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2.在小组内汇报交流预*情况。

  3.课件出示会认字。

  (1)读音难点:“贼、纵”是*舌音,“颠、旋”是前鼻音。

  (2)学生读生字,说说自己记生字的方法。

  (3)提示:“脊背”的“脊”应读三声,“颠”的读音要注意,是diān,不要读错。

  4.课件出示“积累词语”。

  (1)“窟窿”的“窿”读轻声。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走南闯北”。

  5.课件出示一类字和会写词语。

  (1)学生读生字,组词,说句子。

  (2)教师提示书写“喂”“贼”“狼”“抱”。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是上中下结构;“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的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不是“力”。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

  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阅读课**好准备。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出示课后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起因(第1、2自然段),经过(第3~18自然段),结果(第19、20自然段)。

  4.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设计意图:

  用示意图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的叙述顺序,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提高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四、读懂起因,感受有趣。

  1.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画出描写小胖驴、老虎和贼的句子,读一读,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

  3.课件出示小胖驴的图片和相关句子。

  (1)一个老公公,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小胖驴非常诱人)

  (2)老虎嘴馋,一心想着吃这头小胖驴;贼手痒,一心想着偷这头小胖驴。(老虎和贼都惦记着小胖驴)

  设计意图:

  欣赏图片,朗读句子,感受小胖驴的诱人,弄清老虎和贼的特点,体会故事的有趣。

  五、课堂小结。

  小胖驴有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多么诱人啊,老虎想小胖驴的肉肯定很好吃,贼想小胖驴肯定能卖个好价钱。那么,老虎和贼是怎么做的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2.借助示意图,理清故事的来龙去脉,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进行想象。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出示本课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2.分段朗读课文,师生进行评价。

  3.回忆故事的起因。

  板书:小胖驴老虎贼

  设计意图:

  通过复*上节课的内容,回忆故事的起因,弄清故事中的人物关系,为理清故事的经过和结果做准备。

  二、细读经过,感受有趣。

  1.默读课文第3~18自然段。

  2.想一想故事里的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有意思。画出有关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3.交流汇报体会,学生读勾画出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1)写老虎和贼来偷小胖驴的句子最有意思,一个“抓”字和一个“挖”字写出了老虎和贼的急切心情。

  (2)老公公和老婆婆说话的时机真巧,正当老虎钻进驴圈,贼也正想往下跳的时候,他们说话了,阻止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3)老婆婆说的话真有意思,先说什么都不怕,再说就怕漏,让老虎和贼摸不着头脑,都以为“漏”比自己厉害,所以害怕起来。

  (4)描写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形象。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然后把这两句话改为陈述句,理解“莫非”的意思,体会老虎和贼的心情。

  ①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②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说过,就是没听说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

  (5)描写贼从屋顶跌下来摔到虎背上的句子很有意思,真是不巧不成书。

  板书:骑虎

  (6)描写老虎往外跑的句子真形象,有心理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老虎未料到房上会有东西掉下来,心想:“坏事,‘漏’捉我来了!”撒腿就往外跑。

  (7)老虎驮着贼跑得真快呀,“筋都快断了”“贼骨头架都快散了”,真是速度惊人,使尽了*生的气力。板书:驮贼

  (8)描写老虎和贼逃跑时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真有意思。

  ①贼栽得晕头转向,一摸是个毛乎乎的东西,心想:“坏事,‘漏’等着吃我哩!”拼命抱住虎脖子不敢松手。

  ②前边有棵歪脖老树,老虎想:“‘漏’真厉害,像胶一样,粘住我了。到树跟前,得把它蹭下来,好逃命。”

  ③贼也想:“‘漏’真厉害,旋风一样,停都不停,一定是驮到家再吃我。到树跟前,得想法蹿上去,好逃命。”

  这几句话写出了老虎和贼的心理活动,谁都以为对方就是“漏”,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二者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生动形象。

  (9)描写老虎和贼把对方甩掉的句子真具体。出示歪脖老树图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

  到了树跟前,老虎把身子一歪,贼顺势一纵,蹿到树上。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10)读了老虎和贼在歪脖老树跟前相遇的情景,如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读课文第16自然段。

  (11)老虎和贼都被吓得滚下了山坡,撞在了一块儿,吓昏了过去,真可笑啊!

  出示课文第二幅插图,学生读课文第18自然段。板书:滚下山坡昏了过去

  4.自由读课文第3~18自然段,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5.小结:一个“漏”字,把走南闯北的贼吓得腿脚发软,把翻山越岭的老虎吓得浑身发抖。他们使尽*生气力逃跑,想方设法甩掉“漏”,最后竟然让“漏”吓得昏了过去,这“漏”的本领真大啊!

  设计意图:

  通过感受故事里最有意思的内容和多种形式的阅读,体会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性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在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感悟故事说明的道理。

  三、品读结果,感受有趣。

  1.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2.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结果。

  3.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老婆婆说的“漏”是漏雨了,老虎和贼以为“漏”是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

  4.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和同学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

  通过朗读感受老虎和贼的狼狈、小胖驴的悠闲,理解“漏”的真正含义,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四、回顾总结,感受有趣。

  1.借助课后第三题,学生练*复述课文。

  2.读了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要道听途说,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不应该盲目采取行动)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认识脊、颠、旋等9个生字,学写漏、喂、胖等13个生字。指导写好喂、贼两个字,喂不要都加一撇,贼不要漏掉一撇。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性。

  3.能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故事的趣味。

  教学难点:借助示意图复述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搜集图片,制作课件。学生:预*故事。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1.同学们喜欢读故事吗?为什么喜欢?

  【设计意图:学生都喜欢读故事,引导他们回忆曾经读过的故事,发现故事的特点,比如故事里的动物会说话,故事里的人物很可爱,故事的情节很有趣等等,唤起学生读故事的兴趣。】

  2.出示课题。(漏),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一篇有趣的故事——《漏》,这个故事的题目很特别,只有一个字,但是这篇故事却很长,需要我们慢慢读,请看预*提示:

  (1)借助注音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认读思考: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指——;老虎和贼认为“漏”是——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小组合作认读词语。

  出示词语: 脊背? 胸脯? 窟窿? 翻山越岭? 走南闯北? 旋风

  预设点:

  (1)“脊背”的“脊”应读三声。

  (2)“窟窿”第二个字读轻声。

  (3)“颠”这个字的读音要注意,应读diān,不要读错。

  默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写了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技巧。】

  三、复*生字,指导写字

  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生字组词,巩固识字。指导书写“喂”。提示口字旁占左上半格,不宜写大,右下部分不是“衣”,注意不要多加笔画。提示“漏、喂、贼、狼、抱、胶、偏”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胖、驴、粘”也是左右结构的字,但这几个字左右相当,“莫、架”是上下结构,下面的横要写得长一些,能够托住上面的部分。“厉”是半包围结构,写得时候要注意里面是“万”而不是“力”。

  第二课时

  一、回顾内容,再读故事

  1. 老爷爷和老婆婆说的漏,是怕(漏雨)

  2. 老虎和贼认为“漏”是一种特殊的东西,怪物、可怕的动物等,所以用引号引起来。

  3.师提问:同是漏,因为理解不同,所以有了这个有趣的故事,那回忆一下,

  这个故事里除了有老爷爷、老婆婆、老虎、贼、还有谁?(小胖驴)谁能看着黑板,给大家讲讲这个有趣的故事。

  老爷爷、老婆婆养了一头( ),老虎、贼啊都惦记。

  老虎和贼正在( ),却听老婆婆说怕( )。

  它们听见赶紧( ),一直到了( )。

  贼下树,虎回走,它俩树下( ),吓得大喊( )啊!

  驴圈里,( )在吃草,老婆婆的屋顶( )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人物关系,尝试回忆文章,将主要内容补全,为后面的复述故事做准备。】

  二、理清层次,梳理文意

  同学们小小年纪却这么厉害,老师给大家省掉了那么多的内容,大家都能把主要内容补全,真是太会读书啦!

  1.学*1-2段,感受小胖驴的诱人

  老师对小胖驴很感兴趣,特别想知道小胖驴长什么样,谁能给老师讲讲?(生讲)

  文:从前,有一户人家: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还喂着一头黑脊背、白胸脯的小胖驴。

  师:除了这黑黑的脊背,白白的胸脯,这小毛驴的哪个部位最诱人?(肚子圆圆的)

  师:看看这胖胖的小毛驴,这么诱人,老虎想肉很好吃……;贼想卖个好价钱……

  【设计意图:欣赏图片,直观感受小胖驴的诱人,想象老虎和贼的垂涎欲滴。】

  2.学*3-5段,“偷”

  所以他们都要去偷,终于有一天,他们要行动了,谁接着讲?(2生讲)

  它们好厉害,一会儿就挖了个窟窿,小毛驴危险了,很快就要成为老虎的盘中餐,成为贼的摇钱树了,关键时刻,谁接着讲?(两生讲)

  就这样,几句对话就让小胖驴转危为安。

  文:老爷爷说:“好像有什么声音在响?”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师范读)

  贼蹲在屋顶上想:走南闯北我什么都听过。就是没听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莫非‘漏’比我还厉害?(师范读)

  我们来分角色读读,谁来当老爷爷?谁来当老婆婆?老虎呢?贼呢?老师来当旁白。

  你看看,贼和老虎本事好大,贼走南闯北什么都听过,老虎翻山越岭,什么都见过,他们却不知道漏是什么,你觉得在老虎和贼眼里这厉害的“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牙齿……

  【设计意图:感受老婆婆这句话的重要及老虎和贼的反应,想象老虎和贼眼中“漏”的可怕,带学生更深层次的走入情景。】

  3.学*6-12段,“逃”

  他们越想越害怕,就想赶紧逃,可别让“漏”捉到,谁来讲讲他们是怎么逃的?(两生讲)

  文:老虎驮着贼,贼骑着老虎,跑哇,跑哇,累得老虎筋都快断了,颠得贼骨头架都快散了。

  它们为什么这么远拼命的跑?(它们觉得漏可怕的漏就在后面追着呢)而且,贼觉得这个漏跑得真快,跟旋风一样,一刻也不停;老虎觉得这个漏抓的真紧,就像粘胶一样,怎么甩都甩不掉,越想越怕,越怕越跑,它们跑过……跳过……穿过……

  它们就这样一直跑到了歪脖树,谁来讲讲这幅图(“砰”一声,老虎撞到树上;“嗵”一声,贼跳上树,还掉了一只鞋子。)这一幅呢?(好险呐)

  文:老虎一边往前跑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贼一边往上爬一边想:“终于甩掉‘漏’了!”

  【设计意图:图片欣赏,想象老虎和贼奔跑时的惊慌失措,解脱时的如释重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图片,锻炼口语表达。】

  4.学*13-18段,“遇”

  他们就这样放弃了吗?没有,谁接着讲

  说的真好,老虎还想吃小胖驴,就往回走,贼还想偷小胖驴去卖钱,就要下树,结果他们又在树下相遇了,(图片,小偷一回头,老虎一抬头,都吓得大喊“哎呀,漏又来啦!”小偷手一松,老虎腿一软,咕噜咕噜滚下山)

  你瞧瞧,这一晚上,他们冒着雨,跑啊跑,跑过山,跑过河,还撞过树,贼成什么样了?老虎呢?(描述图片)

  你们把自己当成老虎和贼……大喊一声“漏啊!”然后都吓昏了过去。

  【设计意图:经过一晚上的折腾,老虎和贼都疲惫不堪,贼衣衫破烂,老虎也没了往日的威风,如此这般都是因为“漏”。】

  5.学*19-20段,小胖驴

  文:天快亮了,小胖驴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吃着干草。(师范读)

  老爷爷和老婆婆从炕头上坐了起来。滴答,滴答—他们抬头看看屋顶—唉,说怕漏,偏又漏雨了!

  总结:同学们,看看黑板,老爷爷和老婆婆说漏,是怕屋顶漏雨,结果却吓跑了老虎和贼,这叫做“歪打正着”;老虎和贼听到‘漏’,吓得到处跑,这叫“作贼心虚”,整整一个晚上,小毛驴都在驴圈里安安稳稳地待着,这样“安然无恙”

  【设计意图:老虎和贼的狼狈与小胖驴的悠闲形成对比,可怕的“漏”与屋顶漏雨形成对比,感受老虎和贼的可笑。】

  三、整理思路,复述文章

  1.复述:读完这篇故事,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场景,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试着讲讲这个故事,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的等等(部分或全篇)

  2.续写:你想对老爷爷和老婆婆、老虎和贼、小胖驴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复述故事的能力,从有趣的故事中获取一定的知识,发挥故事的教育作用。】

  板书设计:

  27 漏

  老爷爷 老婆婆 漏 歪打正着

  小胖驴 安然无恙

  老虎 贼 “漏” 作贼心虚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扩展2)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漏》教案范本5份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漏》教案 1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浓、淡墨的形式绘画故事“漏”中有趣的画面。

  2.乐意大胆讲述,感受故事的诙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上次我们一起看了哪本故事书?(电脑上出示故事封面图画)

  你最喜欢小电脑里的哪一张图画?为什么喜欢?

  你觉得有趣在哪里?哪里好笑?(教师请两到三位幼儿回答。)

  二、交代课题

  师:今天,老师用国画的方法,把一些有趣的画面画了下来,请你们来看一看。(出示已贴在黑板上面的范画)

  师:哪些地方用了浓墨?(轮廓,线条用的是浓墨)

  淡墨呢?(里面晕染用的是淡墨)

  仔细观察一下这几幅画,他们的方法都一样吗?

  师:那我们在画的时候,你觉得怎么样使画面变得更有趣呢?

  1. 大胖驴的肚子要画的大大的。

  2. 老虎看见大胖驴的时候,表情怎么样?(皱着眉头)小偷呢?(牙齿都露出来了)

  3. 骨碌骨碌滚下山的速度很快,变成了两个圈圈。老虎的圈圈画的大一些,小偷的圈圈画的小一些。

  师: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吧。

  三、幼儿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小狼豪沾浓墨站起来跳舞,大狼毫喝饱淡墨躺下来画。

  四、教师讲评

  1.说说自己的画

  师:你画的是什么?你觉得哪里有趣?

  2.猜猜别人的画

  师:你觉得他画的有趣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五、整理、结束课时

  师:漏中还有很多有趣的画面,下次我们再来画一画,好吗?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漏》教案 2

  一、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画面,理清故事情节,理解故事内容。

  2.在老师的引导下,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分享他人的经验。

  二、活动准备

  小图书人手一本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图书内容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本新的图书《漏》,想不想来看看这本书里讲了什么?

  2.师:请小朋友自己看书,一边看一边在心里讲一讲书里的故事。

  3.幼儿自主阅读,师个别询问指导:书里有谁?他们想来干什么?是什么时候?……

  (二)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故事内容

  1.师:谁来说说这本书里讲了什么事?

  幼:小偷到老爷爷家里去偷驴。有一只老虎也想去吃驴。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是小偷?

  幼:我看见他从墙后面钻出来的,电视里的小偷都这样贼头贼脑的样子。

  2.师讲述故事第一第二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这天晚上,小偷来了,老虎也来了。

  3.师:小偷在干什么?老虎又在干什么?

  4.师:王老汉发现了,会说什么呢?(师讲述该页内容。)

  5.师: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幼儿一起学老虎和小偷的话:啊!漏啊!

  6.师:天下起了雨,小偷和老虎都被雨淋湿了,老虎又会怎么想?

  7.师讲述图书最后两页: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滴答滴答,唉,怕漏雨,偏又漏了。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漏》教案 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漏》,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2、学*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

  3、感受故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画面和文字,对中国民间故事有初步的印象。

  重点难点

  1、了解故事中角色关系和语言特点(重点)

  2、学*按故事情节进行猜测,能用合适的语句表达。(难点)

  活动准备

  课件《漏》,毛笔、纸、宣纸。

  活动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活动

  出示图2:画面中为什么要画一只破碗呢?猜猜这个破碗是有什么用?

  (除了碗可以用来,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这只碗到底有什么用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二、分段讲述,猜测情节

  1、出示图3,教师讲述: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2、出示图4

  (1)提问:一天,谁发现了王老汉家的大胖驴?(辅助提问:这是个怎样的人?看看他的样子、表情他会是谁呢?你是怎么知道他是小偷?)它们会怎么想?

  (2)请幼儿猜测故事的内容。

  (3)教师讲述:听听它们是怎么想:山上的老虎看见了,心里想: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山下的小偷看见了,心里想:那大胖驴一定能买个好价钱。

  3、出示图5

  (1)提问:到了晚上,老虎和小偷都来了。它们是怎么来的?(偷偷摸摸、轻手轻脚)

  (2)幼儿学*动作: 偷偷摸摸地走到中间,轻手轻脚地回到椅子上。

  (3)教师讲述:这天晚上,沙沙沙、嗒嗒嗒,老虎轻手轻脚地爬到王老汉家,小偷偷偷摸摸地走到王老汉家。

  4、出示图6

  (1)提问:它们又是怎么做的?

  (2)幼儿根据画面讲述。

  (3)教师讲述:悉悉索索、悉悉索索,小偷扒开了屋顶,老虎挖开了墙脚。

  5、出示图7

  (1)教师讲述:王老汉被惊醒了:“咦!什么声音?”“管它是贼哩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老太婆说。

  (2)提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老太婆最怕什么?漏是什么?(再想想,什么是漏呢?)

  6、出示图8

  (1)提问:老虎和小偷听明白了吗?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2)教师讲述:我们一起来听听老虎和小偷是怎么想的,他们想得哪里不一样呢?老虎想:“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小偷想:“我翻山越岭这么多年,还从没碰到过漏,难道这家伙比我还厉害?”

  (3)提问:这两句话哪里不一样?翻山越岭、走南闯北什么意思?(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4)教师小结: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话,才能把它的意思表达清楚。咱们中国人很厉害,很聪明,就用了四个字就表达清楚了,“走南闯北”和“翻山越岭”都是我们中国的成语。以后你们上小学后还会学会更多的成语。

  7、出示图9

  (1)提问:看,发生什么事?你猜小偷会摔倒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2)幼儿猜测。

  (3)教师讲述:妈呀!哗啦!小偷吓得腿下一滑,“扑通”一声摔了下来,刚好掉在了老虎的背上。老虎也吓了一跳。

  8、出示图10

  (1)教师讲述(快速):哎呀,是漏呀!哎呀,是漏呀!

  (2)提问:这里要讲得快?还是讲得慢?为什么?

  三、阅读情节,续编猜想。

  1、师:接下来小偷会怎么想?老虎会怎么想?后面又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和旁边的小朋友讨论一样,一起来编一编故事的后半部分。

  2、逐页出示图11-13,教师讲述:

  老虎驮着小偷拔腿就跑,跳过了驴背山,跳过了驴背岗,拐过了驴背湾。嘭!嗵!一头撞到了大树上!好险啊!小偷想:这个“漏好厉害啊!像旋风一样,颠得我骨头都要散架了;好险啊!老虎想:这个漏好厉害!像石头一样压得我的心都要蹦出来了。

  3、提问:老虎和小偷觉得“漏”是什么?为什么老虎觉得它象石头?小偷觉得它象旋风?

  四、观看画面,了解结局

  1、我们一起看看后面又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看完后,说说:你认为哪一张最有趣最好玩,说说它讲了什么?

  3、教师讲述后半部分:这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哗啦啦……”那大胖驴一定能卖个好价钱!—小偷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偷驴。那大胖驴一定很好吃——老虎被雨一淋,清醒了许多,想想不甘心,还是要回去吃驴。可是,小偷一回头——啊,“漏”又来了!老虎一抬头——啊,“漏”又来了!小偷一心只想着:快逃!快逃!老虎一心只想着:快逃!快逃!不料——小偷手一松:骨碌骨碌;老虎腿一软:骨碌骨碌。一齐滚下了山坡。两人面对面:“漏”啊!“漏”啊!他们都吓昏了过去……

  五、揭示秘密,引出题目。

  1、教师讲述故事结尾:天快亮了,雨越下越大。嘀嗒,嘀嗒。哎——怕漏雨,偏偏又漏了!

  2、提问:原来,它们最怕的漏是什么?(屋漏)现在知道这只碗有什么用了?

  3、故事的名称叫什么?(漏)出示封面。

  六、解读汉字,了解民间故事。

  1、师:这个“漏”字,是用什么笔写的?

  笔、墨、宣纸是中国古代人用来书写的工具。现在,老师来写这个字。这个字是三点水的偏旁,旁边像一个屋顶,下面有什么字?(雨)雨跑到屋子里面,就说明怎样?(漏)对,咱们中国的文字真了不起,一个小小的字里面都有学问。我们马上要上小学了,可以学到更多的汉字了。

  2、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你有什么感受?

  3、了解民间故事。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对,这是个中国民间故事,民间故事就是从很早很早以前流传到现在的故事。民间故事里还有很多这么好听、有趣的故事,下次我们再来讲。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幼儿的兴趣都十分的浓厚,活动也比较贴合幼儿的你年龄特点,教具的准备以及幼儿的回答都是十分贴合故事的,唯一的不足是教师在幼儿说出猜测后,出现了重复幼儿话语的问题,没有及时总结提升,下次也会努力的去改进。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漏》教案 4

  活动目标

  1、通过猜想、实验,在图示的帮助下初步感知大气压力的存在。

  2、能用简单的符号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3、喜欢参加探索活动,感受成功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教师统计表、教学挂图、投影仪、幼儿调查表、漏的瓶子、水盆、塑料袋、毛巾、大瓶盖、小瓶盖、透明胶。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帮我个忙,用这个瓶子装满水然后带回家,好吗?谁愿意来试一试?”

  (以请孩子们帮忙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瓶子究竟怎么了?为什么装不了水?”

  二、猜想、实验环节。

  “你有什么好办法让瓶子不漏水,然后把水运回家?”

  (以让瓶子不漏为线索,使用提问法,引导幼儿开展自己的'想象,运用生活当中的一些已有的堵洞的经验进行思考、讲述。)

  孩子们纷纷都表示“我们可以用手把漏洞堵起来。”“可以用胶带纸把洞洞粘住。”“可以用塑料袋把瓶子扎紧”······

  (教师及时结合幼儿的回答,引出活动中的操作辅助材料。)

  “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材料让瓶子不漏水?”

  (让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去想象,为孩子大胆发表观点做好了准备。)

  教师及时将幼儿的猜想记录在大的统计表中。

  提出要求。“请你们用桌子上相应的材料试一试,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下来,如果瓶子不漏水了请用简单的符号做个记号。”

  三、验证结果环节。

  1、幼儿介绍操作结果。

  “你刚才用了哪些辅助材料进行实验?这个辅助材料成功了吗?哪种方法可以让瓶子不漏水?有哪些小朋友用这个方法成功了?”

  2、了解大气压力的原理。

  “为什么盖上瓶盖后,瓶子就不漏了呢?瓶子里除了水还有谁?”

  (通过图谱的帮助,在引导幼儿看一看、说一说、画一画的过程中,师幼共同小结大气压力的存在)

  师幼共同小结:“瓶子里除了水还有空气,当没有瓶盖的时候,空气宝宝都会往瓶子里挤,所以会产生压力把水宝宝从小洞里挤出去。而当盖上瓶盖后,空气宝宝进不去瓶子里,所以水宝宝也就不会从小洞里漏出来了。”

  四、反馈尝试环节。

  当幼儿们了解到大气压力的这一科学小现象后,引导没有成功的幼儿可以再试一试,感受大气压力的存在。

  五、延伸活动环节。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东西是靠压力完成,比如:喷壶、气压热水壶、洗手液和洗头膏的瓶子等等。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实现了“玩中学、”“做中学”以幼儿自由发现、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基本做到孩子在前,教师在后;尝试在前,指导在后;操作在前,结论在后。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漏》教案 5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故事有趣的情节及角色的心理活动。

  2.能大胆表达,增强阅读兴趣。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1师:今天周老师带来了一本绘本图书,在这本绘本图书的封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2.师:老爷爷、老奶奶在干嘛?为什么抬头?表情是什么样?

  3.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爷爷奶奶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听一听。

  二、幼儿翻阅图书,观察图片,了解故事。

  1. 出示图片。师:看有个什么动物呀?驴长的怎么样?除了驴还有谁?

  2. 师讲述故事第一段:从前有座驴背山,山腰间住着个王老汉,王老汉家养了一头大胖驴。

  3. 出示图片。师:这时,谁来了。还有谁?他会是谁呢?为什么是小偷?(瞧那贼溜溜的眼睛像什么人啊?)

  4. 出示图片。师:老虎和小偷看到了这么肥的的驴心里都是怎么想的?(幼儿讲述,师贴图。)

  5. 出示图片。师:晚上。他们来了。老虎怎么来?(偷偷摸摸,趴着来的。)小偷怎么来?眼睛为什么向后看?(东张西望)为社么戴帽子?(模仿小偷的动作。)

  6. 出示图片:老虎在干什么?(墙破了,挖墙角)小偷在干什么?(屋顶上,扒开屋顶)

  7. 出示图片。王老汉被惊醒了,起床了。奶奶呢?(有点醒,半梦半醒)。奶奶说:……。那漏是什么意思呢?

  8. 老虎明白漏的意思吗?从哪里看出来的。(什么情况下才抓这头啊!)小偷呢?师讲述老虎和小偷的心里活动。

  9. 出示图片。小偷掉那里?从哪里看出来?他们俩吓的边跑边喊:“哎呀,是漏啊。”他们认为漏是什么?(旋风 石头)

  10.下雨了,老虎和小偷还想着大胖驴,一回头老虎和小偷碰了面,老虎认为谁是漏,小偷认为谁是漏。遇到后她们心里怎么样。

  二、幼儿阅读,找出故事的结局。

  1. 师:故事还没有完,大胖驴被吃掉、偷走了吗?这漏到底是什么呢?请孩子们自己翻阅,找到答案。

  2.幼儿自由翻阅。注意阅读姿势,留意页码。

  3.师:你在哪一页上找到了答案。驴怎么样?漏到底是什么?

  4.师:今天老师讲的这个故事的名字叫《漏》。老师示范书写“漏”边说边讲解漏子的结构。

  三、幼儿自由完整阅读。

  1.师:这个故事中的老虎和小偷怎么样?真愚蠢真笨,这故事可真有趣,真搞笑。

  2.请你自己开始阅读《漏》。找出你觉得最有趣的一页,然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为什么有趣。

  四、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觉得最有趣的画面的页码,教师点出相应页码的画面,让幼儿说说有趣的原因。

  五、活动结束。

  活动评价: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扩展3)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荷花》3篇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课件欣赏荷花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3、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4、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谈,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说话。

  5、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学,给“冒”换个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

  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8、小结指点学*方法:你们真是学*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荷花》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荷花》。

  (二)、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1、师:现在你们想欣赏一下荷花吗?那就随老师的摄像机镜头一起到荷花池边美美地欣赏一下那多姿多态的荷花。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设,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的时候,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发出赞叹,可以相互议论。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2、学生观察荷花视图。

  3、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学生汇报。

  (三)分析品味荷花之美

  1、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观察,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么叶圣陶爷爷看

  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的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3、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自己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赶快行动吧,(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4、学生相互交流

  5、师:和朋友在一起总是很快乐的,能把你的快乐让我们一同分享吗?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

  读给他们听一听,把人的感受告诉我们。

  6、生:汇报

  片断a冒

  (1)师:我觉得这个“冒”字用得特别美,同学们,请用心读读前后几句话,想想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吧!(使劲)

  (2)师:那你能读出使劲的感觉吗?

  (3)师:那还觉得怎样的长才能叫“冒”呢?(快)

  (4)师:那你能读出快的感觉吗?

  (5)师:如果这篇文章让你来写,你准备在这里用什么字呢?

  学生汇报(跳、探、钻)

  (6)师:好一个“跳出来”、“探出来”、“钻出来”,同学们,我要为你们喝彩,我想如果今天

  (7)师:叶圣陶爷爷在现场的话,他一定会为你们而骄傲的。课件展示荷花,冒出图片,学生观赏。

  (8)师:同学们,这就是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呢?

  (9)师: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片断b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碧绿的大圆盘。

  (1)、学生汇报:挨挨挤挤

  (2)、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多)

  (3)、生人来写a多b茂盛c当人来写

  (4)、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公共汽车、火车站、超市等)片断c(半开、未开、全开)

  (1)学生汇报(半开、未开、全开)

  (2)展示课件,学生观察

  (3)学生个别读、齐读。

  7、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荷花还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学生展开合理想象)

  8、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作者写出的荷花,才能有这么多的感受,作者写出的荷花太美,我就美美地把第三自然段读一读。(学生读)学生齐读第三段

  9、师:你们读的太美了,这一池荷花也太美了,看一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你们也像作者那样,被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愿意)

  10、师: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

  11、展放课件,教师范读。

  12、师:可爱的孩子们,可爱的荷花仙子们,能说说你们刚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吗?

  13、学生展开想象汇报。(翩翩起舞梦)

  14、看课件,朗读表演

  15、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作者刚才为什么自己是荷花,现在却不是荷花呢?)

  16、是的,作者陶醉了,你们陶醉了,老师也陶醉了,现在我们美美地把这篇课文读一遍。

  17、学生齐读。

  (四)、总结、课外延伸。

  1、荷花开得很美,不过荷花是从河底的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她开的洁白、清雅、秀丽。“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以她为题材,吟诗作画。小朋友,这么美的荷花你们不想把她画下来吗?这么美的文章,你们不想把它背下来吗?下课以后,自己试着画一画,背一背。

  第一课时

  (一)咏读古诗,引入情境

  师:导语:同学们,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曾经写过这样一首很美的诗。大家想读吗?

  在音乐声中出示古诗《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让学生咏读想象,进入情境。(学生自由读)好!尽情地读吧!看看这首诗中描绘的是什么美景?(读、交流、板书:荷花)

  师: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种什么样的花?你喜欢吗?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赏欣赏?

  (二)课件欣赏荷花

  师: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说说你欣赏到的荷花的美。

  师:同学们的词语很丰富,句子也很美。说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数叶圣陶爷爷了,他看着荷花时仿佛自己也变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风中翩翩起舞!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

  (三)欣赏课文。

  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激起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1、引导学生读描写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挤挤”,“碧绿”,体会荷叶的长势美和形态美。

  师:你真会读书,体会得很好,也很会说话!还有哪位同学也喜欢这一句的,也来读一读!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学*描写荷花不同姿态的句子。

  师:课文中一共描写了荷花的哪些姿态?找到读一读!

  (生自由读书)

  3、看到这一池的荷花,听到你们发自内心的赞美,可见你们显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让我们把描写白荷花的这两个自然段再美美地读一读吧!

  随机出示相关文字(指导有感情地读、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读课文)

  4、除了课文中写到的这几种荷花的姿态,你还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态吗?

  学生自由谈,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练*说话。

  5、荷花的姿态这么多,多美呀!你还能从哪些句子体会到荷花的美?

  生:我觉得这一句最美!(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我觉得这个“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学,给“冒”换个字,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课件展示荷花图片)同学们,这就是从碧绿的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荷花,你们想想看,这些白荷花从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态,生机勃勃,让咱们一起有滋有味,满怀激情地赞美这美丽、迷人的荷花吧!让我们再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会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读、指名读)

  7、指导学生质疑。

  师:这两段话你读懂了吗?有疑问吗?(红线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什么意思?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假设就把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觉得怎么样?

  小组讨论解疑。是啊!这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这画家是谁?

  师:是啊,除了“大自然”这位画家具有这样的魔力外,还会有谁呢?

  指导读好这句话。

  8、小结指点学*方法:你们真是学*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问题,又能通过读书、讨论解决问题,真是好样的!

  第二课时

  (一)、导入课题

  上一节课我们学*了《荷花》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荷花》。

  (二)、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1、师:现在你们想欣赏一下荷花吗?那就随老师的摄像机镜头一起到荷花池边美美地欣赏一下那多姿多态的荷花。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设,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的时候,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发出赞叹,可以相互议论。看看你们有什么发现和感受。

  2、学生观察荷花视图。

  3、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4、学生汇报。

  (三)分析品味荷花之美

  1、师:同学们,你们真会观察,能把荷花形容得这么美!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么叶圣陶爷爷看

  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荷花的美的句子,勾画出来,然后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自己认为最美的句子。

  3、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认真,我为你们认真的态度而鼓掌。这么多人想说。我可不急着听,我觉得好的东西应该第一时间让好朋友与自己分享,赶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读给他听,告诉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乐的同时,你可以分享他的快乐,这样就收获了双份的快乐,赶快行动吧,(互读课文互说感受。)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扩展4)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菁华5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

  3、读完课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4、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5、指名读课文。

  三、深入读文。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①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②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3、分角色朗读对话。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

  2 年级上册教案、“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荷花、清香、挨挨挤挤、碧绿、莲蓬、破裂、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蜻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课文重点:2—4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2—4段

  读说结合训练点: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教学准备:

  学生:查找有关荷花的资料。

  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预*提纲:

  导语:夏日炎炎,荷花盛开。从古至今,描写荷花的诗词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欢荷花就是因为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想看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叶圣陶爷爷的荷花世界吧。

  1、根据常规预*要求预*课文。

  2、把词语表中的词语写在下列横线上,比一比谁写得漂亮,记得牢固!

  3、给多音字注音组词。(整理在书本上)挨、佛。

  4、解释下面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换词语等方法理解词语)饱胀: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5、默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了夏日公园里的情景,以及“我”沉浸在此景中,的感受。赞美了荷花的,表达了作者。

  6、认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白荷花在这些大玉盘之间冒出来”一句中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哪几个字?结合前后文,想想作者为什么用“冒”字?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扩展5)

——三年级下册语文语文教案 (菁华5篇)

  【内容简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写“我”派一只鸟儿去侦察鸟类,收到鸟儿的侦察报告,知道了许多鸟儿因生态环境受到污染,有的死亡,有的正受到威胁,连去侦察的鸟儿也没有飞回来,告诉人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动物。

  【设计理念】

  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结合实践,在自读自悟中明理悟情,获得启迪。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爱护动物。

  2.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认识本课要求会认的字。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注意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录音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设计流程】

  一、出示课题,据题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启发质疑:同学们读完课题后,想知道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多读几遍。(可借助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3.听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探究发现

  1.再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读了鸟儿的三份侦察报告,你知道了什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交流,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子、结合挂图理解。)

  2.读了本课以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了解到我们的生存环境所受到的污染,进而增强环保意识,爱护动物。

  3.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总结全文

  五、课外延伸

  1.让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是否被污染。

  2.开展“爱鸟、护鸟”活动。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练*写好“车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了解含义深刻的多字成语,并能正确填写。学会转述他人的话。读读背背山歌歌词,感受劳动人民语言的精炼,寓意的深刻。

  3.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培养对民俗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能正确填写多字成语。

  教学准备:

  1.以大舞台对话框为例,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查找成语的出处、作者、相关故事及成语意思等。

  3.搜集、了解*传统节日、节日风俗以及有关节日的故事、趣闻、诗词句等。

  教学过程:

  万花筒

  1.我能写:

  (1)背诵形声字歌诀:形声字,好识记。音形义,有联系。声旁帮着读(字音),形旁帮着想(字义)。学*形声字,辨认要仔细。

  (2)(课件出示带有“车字旁”和“舟字旁”的两组生字)说说怎样根据形旁和声旁去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并说说与车和船有关的其他带有这两个部首的字。

  (3)指导观察,总结写法:“车”与“舟”变成部首以后的变化:“车”最后一笔变“提”;“舟”中间一横也变“提”,右边不出头。复*两个部首的笔顺。的间架结构:“撤”是左中右结构,要写得紧凑。其余五个字是左右结构,分占左右半格,“车”部稍窄,带“舟”部的字两部分要均衡。

  (4)学生练*书写,教师相机指导,根据总结的写法互评。5)认识、书写其他带有“车”和“舟”部的生字。

  2.我能填。

  (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字中的瑰宝,它一般是四字的,但也有三字的、多字的。指名读填写的多字成语。

  (2)很多成语背后都有精彩的故事,前两条成语大家很熟悉了,谁来说说后两条成语的出处、作者及成语的意思?

  (师生交流查找的资料)

  (3)你最喜欢哪条成语?为什么?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4)课外拓展:搜集积累三字、多字成语。(如:露马脚、此地无银三百两……)

  3.我会读。

  (1)出示例句,比较异同:

  小明说:“我每天都坚持读书。”

  小明说,他每天都坚持读书。

  比一比,两个句子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讲的是同一件事。不同之处:第一句直接引小明的话,第二句是转述小明的话。所以,标点改变,人称改变。

  (2)总结方法:

  转述他人的话时,注意改冒号、双引号为逗号,人称也要改变。

  (把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第二人称“你”改为第一人称“我”)

  (3)出示教材例句,指名读例句,练*改写。

  评一评:人称标点改写是否合适。

  (4)练*巩固。

  妈妈说:“你说得对,我就听你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写好“车字旁”和“舟字旁”的字。

  2.了解含义深刻的多字成语,并能正确填写。学会转述他人的话。读读背背山歌歌词,感受劳动人民语言的精炼,寓意的深刻。

  3.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培养对民俗风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熟练而美观地写好汉字。

  2.能正确填写多字成语。

  教学准备:

  1.以大舞台对话框为例,指导学生搜集资料。

  2.查找成语的出处、作者、相关故事及成语意思等。

  3.搜集、了解*传统节日、节日风俗以及有关节日的故事、趣闻、诗词句等。

  教学过程:

  百宝箱

  1.听一听:欣赏歌曲《山歌不唱忧愁多》。

  2.读一读:指名读歌词,纠正读音,注意停顿。自由练读。

  3.议一议:这首山歌中你最喜欢哪句?从中领悟到了什么道理?(幸福快乐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4.赛一赛:比赛背诵歌词。(可建议学生观看电影《刘三姐》)

  大舞台

  1.(课件出示:汉族端午节赛龙舟、傣族泼水节场景)猜一猜,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借大舞台举办民族节日交流会,请各民族的代表来介绍自己民族最富特色的节日。

  2.讨论:

  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介绍民族节日?

  (相机板书:节日名称、日期、民俗活动、传说趣闻、文学作品或诗词对联……)

  3.学生独自或分组上台介绍搜集到的民族节日。

  (如:汉族的新年、清明、元宵等节日,白族的火把节,瑶族的女儿节……)其他同学可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质疑或作补充。

  4.课外拓展:

  墙报中开辟一个“民族节日大观园”栏目,鼓励学生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制作成小帖子或手抄报贴上去。评一评,可设立资料详尽、制作精美、最有趣等奖项。

  教学内容:小语人教版第六册语文园地三口语交际《说说我自己》

  教学目的:

  1、通过学*进一步了解班上的同学,增进同学之间的团结、友谊。

  2、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准备:cai课件、哪吒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1、孩子们让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扩展6)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菁选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十二个生字;

  能够按要求积累指定句子,写句子;

  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过程与方法: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课件演示相互结合。

  态度情感价值观:

  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正确熟练的书写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查阅资料:有关科技馆的资料以及科技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学会十一个生字,认读一个字。

  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起孩子们的学*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咱们要去发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想去吗?

  好,咱们就一起走进我想发明……

  板书:我想发明……

  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的障碍。

  1、衔接语:请你自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音节。

  2、提示:请把你读的不准的字音向你的小伙伴请教。

  3、引导:这些朋友谁能读准他们的名字?

  出示:减少设计美观污染

  景观摩托车垃圾箱所见所闻私家汽车尘土飞扬

  4、提示学生读书达到流利正确。

  5、提示:谁愿意和你的小伙伴给大家读读课文?

  三、识字记字。

  引导:下面请你用你的方法记住生字朋友。

  谁愿意介绍给大家?

  师随生展示,指导难字:摩、染。

  四、作业。

  抄写字词或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词语进行写句子、一段话的练*。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够结合课内外知识,说说自己想发明什么,并写下来。

  2、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产生对科学幻想的兴趣和想要发明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课件揭示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师:孩子们,你们看,这是哪?(课件出示科技馆的图片)

  引导:你去过科技馆吗?当时心情如何?

  师:有一家人他们也去参观了科技馆,他们也和你们一样兴高采烈,而且它们之间还进行了一段奇妙的对话呢!想知道吗?就让我们走进我想发明……,到发明的世界去看一看。我想发明……

  二、读书感悟,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自己读课文,思考:谁想发明什么?

  师:你知道了谁想发明什么?课件出示:————想发明———————。

  师随生汇报板书:

  表哥自动化人行道

  表妹电动垃圾箱

  我科学树

  三、细读感知,体会语言文字。

  (一)他们想发明这么多东西啊。你想了解他们吗?为了你更好地了解他们,我们先来看看自学提示:(可见出是自学提示。)

  (二)汇报,向大家介绍一下。

  1、自动化人行横道。

  (1)生分段汇报:

  学生汇报

  ①人们只要踏上了人行横道,它就很快地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课件出示:

  ①人们只要踏上了人行横道,它就很快地把你送到你想去的地方。

  师:噢!那你觉得这个人行横道怎么样?(方便快捷)

  师:再读读这句(好像不太快吧)

  学生汇报

  ②那时候,自行车、摩托车和私家汽车都大大减少了,路上也就不会到处尘土飞扬了。

  师:是啊!有了这样方便的人行横道,谁还会再开自己家车了呢?

  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

  (2)生全段汇报:

  只要踏上了人行横道,它就很快地把你送到想要去的`地方。那时候,自行车、摩托车和私家汽车都大大减少了,路上也就不会到处尘土飞扬了。

  学生自读本句。

  引导:你觉得这个人行道怎们样?(生自由谈体会。)

  师:自动化的人行横道这么厉害,咱们都来读读。(学生自己读。)

  师:你知道了什么?它有这么多优点,试着读出来……指名读。

  (自由说一说。自己读读。后齐读。)

  2、自动垃圾箱。

  学生汇报,全段。

  师:你喜欢它什么?

  (1)人们只要喊一声“开!”,它就会自动打开盖子。

  师:为什么?那你能把你喜欢的读出来吗?

  学生说原因后……指名读。

  师:还有吗?

  (2)发出淡淡的香味。

  师:为什么?嗯,有道理,真是细心的孩子。……怎么读呢?大家都试试。

  学生说原因后……指名读。

  师:还有吗?

  (3)把垃圾丢进去,然后说“谢谢你”。

  师:这么懂礼貌!该怎么读?

  学生练读再齐读。

  3、科学树。

  (1)句子比较:

  在空气不清洁的时候,它的叶子会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当污染严重时,它还会出现白色的斑点,向人们发出警示。

  当污染严重时,它的叶子会清除空气中的污染物。在空气不清洁的时候,它还会出现白色的斑点,向人们发出警示。

  师:行不行,为什么?再读读。

  师:还有吗?

  生:到了晚上,它还会发出柔美的光,给人们照亮道路。

  (2)师:想象一下,那柔美的灯光什么样,再读读。

  引导:因此,我们说课件出示:

  科学树不但可以减少空气中,而且还会给市区增加了新的景观。

  师:读读,观察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到他们吗?

  (生找找,是减少和增加。)

  师:减少的是空气中的污染,(师:那些坏的东西。)增加的是新景观,(师:那些好的东西。)。

  好,下面这对反义词兄弟要来考考你了,看看你能胜利吗?

  课件出示:

  北京城低矮破旧的房屋减少了,_____增加了。

  我们班的卫生成绩增加了,_____减少了。

  我们班的_____减少了,_____增加了。

  _____减少了,_____增加了。

  (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四、创作。

  1、提示:这么多的想法多棒啊!其实咱们也有很多的想法呢!看,这就是咱们同学的作品,咱们来听听我们身边的小发明家的创意!

  2、你自己有什么好的发明和创意吗?用你的笔写一写!

  3、读读你的大作好吗?

  五、小结。

  咱们的发明多好啊!其实发明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善于发现,勤于思考,你一定会成为生活中的小发明家!

  【设计理念】

  以感情朗读为主线,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课文诗句及其描述的事物有所感悟和理解,并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揉、缤”等生字,会写“晨、盈”等字。

  2、感悟诗歌语言,领悟诗歌意境,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

  3、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感悟诗歌语言,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难点:领悟诗歌意境。

  【教具准备】

  课件或图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或图片展示“公园的早晨”“海滨的早晨”“校园的早晨”等画面。

  2、导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晨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是一天中的重要时光,给人朝气蓬勃的感觉。人们喜欢早晨,画家描绘早晨,诗人赞美早晨……今天,我们要学的是一首赞美山村早晨的诗歌。诗人用优美的诗句,赞美了山村早晨的自然景观和现代的山里人幸福祥和的生活,我们大家一起来欣赏。

  二、范读课文

  三、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轻声自由读,要求:

  ①读正确,读通顺,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②说说你对这首诗歌的初步感受。

  2、这首诗歌有多少节?每节主要讲了什么?哪几节的内容是相关的?

  3、小组合作,分节试读,交流体会。

  四、学*生字,读通课文

  1、自学生字。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结合词语、诗句或借助工具书理解字义。

  2、与同桌合作,说说怎样记字形。

  3、检查生字学*情况。

  (1)重点读准字音:揉、缤、展、悦、妆、拳、羞。

  (2)开火车认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五、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较难写的`字,教师示范写。

  2、在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下面做个记号,想想应该怎样写才能写得好。

  3、仿照课文后面田字格里的范字把生字写好。

  4、同桌互评。

  六、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

  1、抽读生字词。

  2、同桌互读课文。

  3、请七位同学每人读一节,读后评议。

  二、读悟第一、二、三节

  1、齐读第一节。

  你从中读懂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早晨到来了?

  2、指名读第二节。

  (1)这几行诗分别写了什么事?各是什么?

  (2)自由读,体会诗句的语言美。

  3、自由读第三节,理解“睡眼惺忪”“水墨丹青”。

  4、读第一至三节。

  说说诗句的意思,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所描写的山村早晨的美丽、宁静的画面。

  三、读悟第四至第七节

  1、自由读,思考:每节诗分别写了什么人物?他们都在干些什么?

  2、在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3、四人小组合作学*。

  (1)结合插图,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2)这么美的图境,这么美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揣摩如何有感情地诵读。

  (3)轮流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四、朗读全诗,练*背诵

  1、听录音朗读,尝试着标出停顿与重音。

  2、轻声跟录音朗读,边读边想象山村早晨的美景。

  3、在你喜欢的诗句下面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和同桌交流,一起欣赏。

  4、练*背诵。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第三题。

  2、写几行诗,描绘一下校园的早晨(也可以写其他地方)。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的兴趣,

  自主阅读相关作品,了解故事内容。(重点)

  2、能体会故事中的道理,联系生活中的人和事深入理解。(重点)

  3、能感受阅读寓言故事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难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荣德基小学课件资源

  教学过程

  一、谈论寓言,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寓言故事吗?最*读了什么寓言故事书?书中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快来给老师讲一讲。

  2、学生讲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

  3、小组讨论寓言的特点。

  出示课件:

  “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曾说,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

  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但背后往往藏着深刻的道理。”这段话说明了寓言的什么特点?

  预设:寓言会讲述一个短小的故事。

  预设:这个单元的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预设:寓言会藏着深刻的道理。

  4、教师小结:寓言往往用短小的故事寄托着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篇幅短小、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或其他植物。了解寓言的特点,能帮助我们领

  会寓言故事中的道理。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下快乐读书吧的内容吧!(

  板书

  小故事大道理)

  二、阅读寓言,交流道理

  1、中国古代寓言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

  这些寓言故事题材广泛,形式活泼,读起来轻松有趣。

  翻开《中国古代寓言》,我们会读到很多既好玩又发人深省的故事,如《叶公好龙》《郑人买履》等。

  2、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阅读寓言故事呢?

  预设:先要读懂故事的内容。

  预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3、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寓言故事《曲突徙薪》中去吧!

  [故事欣赏]

  有一个人到别人家里做客,看到别人家灶上的烟囱砌得很直,旁边还堆着许多柴草。客人便劝告主人说:“你要把那个烟囱改成弯曲的,把柴草移到远处,不然会失火的!”主人装作没有听见。过了几天,这家果然失火了,街坊邻居一起帮忙,终于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设宴,

  答谢街坊邻居,唯独没有邀请那位曾经提醒过他的客人。假如这个主人早听那位客人的建议,

  他家的房子根本不会失火,也就不必破费请客了。

  4、这则寓言的题目你知道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预设:这则寓言的题目是《曲突徙薪》,它告诉我们: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应提前预防,只有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的发生。(

  板书

  中国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曲突徙薪》)

  三、图文结合,阅读交流

  除了中国的寓言,其他国家的寓言在世界上的影响也很大,比如:《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一)交流《伊索寓言》。

  (

  板书

  伊索《伊索寓言》)

  1、出示伊索寓言的多幅图片。

  2、引导学生思考:由图片内容可以想到什么故事。

  3、小组同学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图片进行交流,简述相关寓言故事及其蕴含的道理。

  4、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借助课件进行小结。

  教学要求

  1.会认“凳、缸、懈”3个生字,会写“聪、夸、模”等11个生字。理解“自满、惭愧、秘诀、聚精会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俩是我国古代大书法家。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重点难点

  1.品读讲述王献之练字故事的段落,体会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2.弄懂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读两条绿线内的3生字,会写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课文脉络,知道课文讲述了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教具准备:

  字帖图片、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欣赏字帖,谈话导入。

  1.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图片,让学生感受书法艺术之美。

  2.师导言:书法艺术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能写一手漂亮的汉字是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大家刚才欣赏的书法作品中的汉字笔划隽秀挺拨,结字萧散逸岩,顾盼有致,它们都出自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之手。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书法家王献之吧!

  3.简介王献之生*。

  王献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汉族,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东晋著名书法家、诗人、画家,“书圣”王羲之第七子、晋简文帝司马昱之婿。

  王献之自幼随父练*书法,以行书及草书闻名,但是在楷书和隶书上亦有深厚功底。与其父王羲之并称为“二王”。并有“小圣”之称。还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并称“书中四贤”。张怀瓘在《书估》中评其书法为第一等。王献之亦善画,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目其画为“中品下”。

  4.师: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与生俱来的,王献之当然也不例外。大家想知道他是怎么成功的吗?今天,我们就来学*《王献之练字》一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字词。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词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有自读的、有同桌合作读的……)

  2.检查生字词语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名学生认读。

  凳缸懈聪夸模赞顿通愧凳聚缸勤

  (2)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

  凳:读dèng,不要读成dēng;

  懈:读xiè,注意与“解”的读音有区别;

  勤:读qín,注意韵母不是后鼻音;

  聪、赞:分别读作cōng、zàn,注意声母是*舌音;

  模:多音字,在词语“模仿”中读“mó fǎng”,在词语“模样”中读“mú”。

  (3)指导书写生字。

  左窄右宽的字是:模、愧。

  左右相等的字是:聪、顿、缸、勤。

  以上6个字虽然都是左右结构,但在田字格中左右两部分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要让学生认真观察,把字写规范。

  “聚”字下半部分的写法是:先中间,后两边。

  (4)识记课文中的词语并理解词语意思。

  聪明自满模仿称赞秘诀惭愧兴冲冲

  满脸通红聚精会神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再读课文后,指名回答问题。

  (课文主要写了大书法家王献之小时候练字的故事。)

  3.理清课文脉络。

  按事情发展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介绍王献之的身份和故事的起因。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第五自然段),写王献之练字的故事。

  第一层(第二自然段),写王献之练字希望得到父亲的称赞,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在他的字上添了一笔。

  第二层(第三、四自然段),写王献之向父亲请教书法的秘诀。

  第三层(第五自然段),写父亲告诉儿子写好字的秘诀是什么。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写王献之学父亲的样子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大书法家。

  四、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在学*小组内读课文。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指导朗读:重点指导读出王献之自以为自己的字写得好而期待得到父亲夸奖的兴奋,听到母亲的话后意识到自己的书法技艺远不如父亲而感到羞愧的一系列表情和心理变化。(重点词语:兴冲冲、满以为、满脸通红、十分惭愧要重读。)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练写本课田字格中的生字。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六、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设计,我分为这样几部分,首先以出示王献之的书法作品导入,让学生对王献之的书法技艺有初步的感知,之后我又通过简介王献之的'生*,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有了初步了解,而后引导学生读课文,重点学*生字词语,把握主要内容后理清课文脉络,在朗读中体会文中的情感。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再成功的课也不例外。我上的这节课也同样如此,主要表现在时间把握得不是很准。没有分角色朗读课文,如果能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二王”父子俩的心理感受,就能更准确地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石凳(dèng dèn)水缸(gān gāng)坚持不懈(xiè jiè)

  模(mómú)仿夸奖(jiāng jiǎng)聚(jù jiù)精会神

  聪(chōng cōng)明顿(dùn tùn)时满脸通(tōng tōn)红

  附答案:

  dèng gāng xiè mó jiǎng jù cōng dùn tōng

  2.用横线划出下列句子中的动词。

  献之又兴冲冲地把“太”字送给母亲看,母亲看了看,指着“太”字的一点儿说:“就这一点儿写得好,很像你父亲写的。”

  附答案:

  送看指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品读讲述王献之练字故事的段落,体会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献之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懂得只有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整体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你认为王羲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王献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研读课文,质疑解难。

  (一)学*第一部分

  1.学生自读第一部分,说说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王献之?

  2.学生自读后回答。(板书:聪明、自满)

  3.你们怎么理解“自满”这个词?联系上下文,说说“自满”应该怎么理解?

  4.当听到别人的夸奖,王献之会想些什么?

  5.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下列句子。

  “他常常受到人们的夸奖,他渐渐自满起来了。”

  (二)学*第二部分

  1.学生在小组内读第2——5自然段。

  2.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3.讨论、交流以下问题:

  (1)从哪句话可以体现出小献之的自满、骄傲?(指导朗读)

  (2)说一说父亲是怎么做的?说明小献之怎样?

  (3)小献之一连写了十几个大字,给父亲看时,他会想什么?

  (4)献之本以为能得到父亲的称赞,可得来的却是父亲随手加了一点儿,父亲是在暗示什么呢?(同桌讨论)

  4.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思考、讨论:

  小献之当时体会到这一点儿的意义了吗?所以小献之又兴冲冲地去了母亲那里。“兴冲冲”又说明了什么?母亲说了什么?

  5.听了母亲的话,王献之有什么表现?在课文中找一找。他心里会想些什么?

  6.默读课文第4、5自然段,想一想父亲的秘诀是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这段话的意思。

  (3)根据学生的回答追问:

  一定是写完18口大水缸就能练出一笔好字吗?父亲的用意是什么?王羲之教给王献之的秘诀是什么?是不是就是真的把18口大水缸里的水用完就可以了?暗含着什么道理?(板书: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4)指名用不急不躁,胸有成竹的语气读父亲的话。

  (三)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课文后思考、交流:

  小献之从父亲那里找到秘诀了吗?他是怎样成功的,在书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理解重点语句。

  “从此,献之学着父亲的样儿,每天早早起来写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后来,他也成了大书法家。”

  这是故事的结果。王献之从父亲那里领教到了书法之“秘诀”,就脚踏实地地行动了。“早早起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是他后来成为大书法家的“秘诀”,也是一切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者唯一的“秘诀”。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献之是怎样成功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小结:爱迪生说,天才来自于勤奋;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所谓天才是假的,艰苦的工作才是真的。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勤学苦练,是一切成功者的不二法门。这也是本文对我们的启示。

  2.拓展提升:

  (1)看到咱们同学这样认真的学*,小献之穿越了时空遂道,来到了我们班级,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小记者,你想对他说点什么?

  (2)根据同学所说,出示名言。引导学生也说几句。

  (3)勤学苦练获得成功的秘诀只对书法家有用吗?快说一说我们在什么时候要用到这一秘诀。

  四、板书设计:

  11、王献之练字

  聪明好学

  王献之自满惭愧大书法家

  坚持不懈勤学苦练

  五、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传授新知过程中,我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贯穿课堂教学,在逐段学*中,我分别设计一个个能捕捉本段重点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读---思----悟,读懂课文内容,思出人物的情感,悟出深刻道理,采用朗读、默读,同桌互读等不同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读,并鼓励学生动脑、动口,调动学生主动学*的意识,引导他们走入文本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到成功的秘诀就是要勤学苦练,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设计一个《我是小记者》的语言训练题,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同时也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我运用的过渡语言还不够精练。如果把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比作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过渡语就是穿珍珠的线,只有线既结实又光滑,才能使珍珠顺畅滑过,因此过渡语是整节课的精髓,而这节课我的过渡语使用的还有些欠缺,过渡语言还不够精练。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拼音写词语。

  cōng míng kuā zàn dùn shí cán kuì

  ()()()()

  jù jīng huì shén qín xué kǔ liàn

  ()()

  附答案:

  聪明夸赞顿时惭愧聚精会神勤学苦练

  2.比一比,再组词。

  顿()模()愧()凳()

  吨()摸()槐()登()

  附答案:

  一顿模仿羞愧凳子

  吨位摸手槐树登高

  3.读完课文后,你认为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附答案:

  示例:我认为王献之成功的秘诀是坚持不懈地勤学苦练。

  一、情境导入

  1、大家看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件什么礼物?

  (出示杨桃)这是——杨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还能生津止渴、止血止痛呢!真正的杨桃是在秋季和冬季才成熟的。看,有趣吗?

  2、(对照课前板书:岑桑)在著名作家岑桑心中,这个杨桃可不仅仅是有趣,已步入晚年的他直到现在还清楚地记得小学时画杨桃的经历,想知道其中的故事吗?那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出示课题)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你来,(第2段)真不错!

  你来读,(第1段)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

  你读(第13-16段)

  你来读,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你来,你来,你来。

  4、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三、探究“我”的作画态度,初识“实事求是”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动笔)你来读,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说,你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上发现他画得很认真,很仔细。请你把那份认真读出来。

  你说,你从“老老实实”上读懂了他是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没有凭自己的想象去画。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

  你来,噢,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2)(课件出示)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你读懂了“想当然”。对呀,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你来,你来,你来。

  对,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画成*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画走了样”。

  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你来,好一份“语重心长”。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

  你来,你可真会读书!你发现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

  课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怎么发现“我”的老老实实的?

  你来,原来他将眼前的杨桃和*时的杨桃进行了——对比。

  还有什么发现?

  你在从小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听着你的理解,你仿佛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师走到前排靠边的位置)是不是这样的座位?现在就让坐在这里的同学“现身说法”。(示意一同学起立)

  这是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到的可能和*时所经历的完全不一样。你能将这种和小作者相同的.感受读出来吗?

  还有谁想读?你来,(请同样坐在前排靠边位置的同学再读句子)

  我似乎听到了小作者的心声了。假如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该不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种疑惑。

  2、你说,正是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就是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座位上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实实地画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对“老老实实”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你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老老实实作画的孩子。

  你读,从你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坚定的“老老实实”。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

  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

  我正是抱着这种老老实实、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画杨桃的,(对照板书)尽管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我自己觉得还是——很满意、很自信

  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你读,多自信的孩子!你来,大家一起来。

  四、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丰富“实事求是”

  1、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自己读读下面两则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读对话思考)

  (1)你说,多么会读书的孩子!你不仅仅是发现了省略号,更找到了文章的眼睛呀!还有什么发现?

  你来,噢,你发现了,第一则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则呢?

  (2)同学们从这两则对话的字面上发现得不仅多,而且很有价值,我知道你们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品出来的。

  那么,该怎么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呢?自己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一则对话)

  (1)哪对同桌愿意第一个尝试?你们吧。

  你为什么这么读?噢他画错了,杨桃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

  请你们读(另一同桌对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大声呢?

  噢,杨桃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

  请你们吧,为什么你的语气中还带有笑意?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竟然有人这么画杨桃,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你说,你说,你说。

  (2)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师生对读)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

  3、(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这则对话呢?又该怎么读?哪对同桌想试一试。

  你们来,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来这里有很多省略号,

  你们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真了不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视着我这里。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现场演示、慢慢移动让全班同学都体验这个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放声地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现在,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完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学*成果吧!请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倾听,别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过的。

  (1)你读。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你说。你真会学以致用,用省略号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2)请你再说。从你的感悟中,我发现你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课件再次出示父亲的话)一起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从这以后,我们不需要父亲经常的叮嘱了,我们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的说出这句话:(课件出示)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6、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听着你们用真情写下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这份愧疚送到这则对话中说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

  孩子,现在的杨桃还像你*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它像什么?

  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对照板书)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如何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五、探究“老师”的引导过程,深化“实事求是”

  画杨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用心地去品,还能品出更多的味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通过下节课的学*,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预*“画杨桃”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

  教学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二、初读课文体会

  (1)明确自学要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学*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

  1、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2、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提示”

  3、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4、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提示”中的方法来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

  5、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6、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

  7、归纳学*这句长句子的方法。

  8、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


《漏》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3篇(扩展7)

——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荷花》(5)份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写的是什么吗?)齐读课题:荷花。

  2.语言渲染: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描写赞美荷花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古代伟大的诗人屈原、李白、苏轼等都曾吟咏过荷花。人们称荷花为“花之君子”。

  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一篇有关荷花的文章,它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文章的题目就叫“荷花”。

  3.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I(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在学*课文前,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伴着美妙的音乐,去荷花池边欣赏一下荷花的美丽风姿。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照片,播放背景音乐)

  二、初读课文,熏陶情感:

  1.引起阅读兴趣:老师发现,同学们刚才在听、在看的时候都快入迷了。从你们的表情中老师看提出来,大家都被美妙的音乐和美丽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住了。你们是这样看荷花的,那么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看看叶爷爷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美好的享受?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l)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清字形。(2)把句子读通顺。(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

  挨挨挤挤 莲蓬 花骨朵 饱胀 翩翩起舞 舞蹈 蜻蜓 昨夜 好梦 破裂 一幅 衣裳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充分朗读,激活语感:

  (1)解决了这些读书时的“拦路虎”,我们就可以美美地读一读叶圣陶爷爷的这篇《荷花》啦。有谁愿意大声地读一读这篇课文呢?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或勇敢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说说叶爷爷是怎样看荷花的?(迫不及待地看荷花、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3)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看荷花时,老师趁势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再组织学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课文第2段可组织学生进行发散性诵读,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韵味;课文第3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竞赛性诵读,鼓励学生一个比一个读得好;课文第4段可组织学生进行示范性诵读,以优生的朗读为样板,鼓励学生向优生学*朗读。)

  (初读时的充分诵读,就是为了使学生读透课文,为感悟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读的多了,学生理解的也就多了,老师需要讲解的也就少了。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便是这个道理。现今,我们也常说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但仅仅靠讲读课文时的那点“读”是远远不够的。一节课,老师要带领学生理解课文,又要让学生读中感悟,时间根本是不允许的,结果仍然是老师“包办代替”——老师讲得多,学生读得少。因此,在初读时就要让学生多读课文、读透课文,过了这一关,到精读课文、品读课文时,学生对课文的感悟、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4)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不理解的词义,如:

  ①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舞。

  ②挨挨挤挤:本课形容荷叶长得很密,互相挤在一起。

  ③清香:清淡的香味。

  ④饱胀:饱满得发胀。

  ⑤破裂:出现裂缝。

  ⑥姿势:身体呈现的样子。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问题,指导再读:叶圣陶说过这样一句话:“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说,作者写文章的时候一般是有比较充分严密的思考和准备的,文章中是有思路即内在脉络可寻的。我们阅读欣赏文章的时候,如果能够遵循作者的思路,就有可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立意和作者的寄托。

  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2.小组讨论。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按照观赏荷花的顺序主要写了“看荷花”和“想荷花”两大部分或者说“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

  (在新的教学思想下,我们不提倡以往的给课文划分段落。其实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需要一个死的划分,就如这篇文章,可以分为“看荷花”和“想荷花”两部分或者“初闻荷香”、“再赏荷姿”、“幻化荷花”三部分,甚至还会有其他的划分方法。但把握思路、理清脉络也是需要的,只是在方法上、思想上灵活一些,只要有道理就可以,不必再追求一个死板的、固定的答案。)

  4.小结:文章叙述、描写、抒情,脉络清晰,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荷花之美,把作者热爱荷花、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一步步推向高潮。让我们再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配乐齐读全文。

  四、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查阅《古诗通》、询问家长、上网查询”等方法搜集古代咏荷的名诗名句。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悟,发挥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锻炼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3.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悟来理解和欣赏满池荷花的静态美。

  2.教学难点:

  对描写荷花动态美的有关语句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导入新知:

  1.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谁还记得?向我们大家说说好吗?(作者迫不及待、津津有味地看了荷花……)

  2.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荷花的。

  二、品读美文,领悟语感:

  1.指导朗读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句中“一……就……”这个关联词语说明什么?(荷花散发出来的清香传得很远,从荷花池一直飘到公园门口)

  (2)为什么我一闻到清香,就赶紧往荷花池为跑去呢?

  (3)指导朗读:要把作者闻到荷香后,对荷花的喜爱,希望看到荷花的迫切的心情读出来。

  (4)小结:“赶紧”、“跑”表现了作者赏花的急切心情,真可谓花香袭人、花香诱人啊!

  2.观美景,入意境,品词句,重点学*第二、三自然段:

  (1)过渡语: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我一进公园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我看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呢?

  (2)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二、三自然段。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划下来,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3)作者先写了对荷花的总体印象“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按理说,接着这句总写,下面就应该写荷花,可是大家看看,作者接下去写了什么呢?(荷叶)

  作者为什么写荷叶呢?有很多同学喜欢这一句,谁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你能告诉大家这一句美在什么地方吗?(让学生观察画面,理解“挨挨挤挤”,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荷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色美)

  (4)有谁喜欢写荷花的句子,请读一读。

  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面对这一池美丽的荷花,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比喻它呢(活的画)?请在书上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把这一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为什么?

  ①请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觉得这一池荷花哪儿美,像一幅画?(抓住荷花的“颜色美:绿叶、黄心、白花瓣;姿态美:全开的、半开的、花骨朵儿;整体美”认识荷花池的美得像一幅活的画。)

  这荷花不但美得像画,而且像一幅什么样的画(活的画)?

  ②再读第二自然段,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荷花像是活的?(抓住“挨挨挤挤”、“冒”、“才展开”、“露出”、“破裂”等词语理解荷花的动态美。)

  重点解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a.谈体会:你觉得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好?

  b.换词理解“冒”:“冒”还可以换成什么字?(长、钻、伸、露、探、冲)

  c.表演体会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笔直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

  d.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读一读,悟一悟。(多媒体课件展示: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生机勃勃地冒出来的白荷花。)

  e.激发想象:这些白荷花冒出来以后,它们想干些什么呢?

  (组织学生想象写话:“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_。”写后交流:例如:“……仿佛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鲜空气。”“……仿佛在尽情展示自己的美丽容貌”等等。)

  f.小结: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你们看,一个“冒”字不仅把荷花写活了,而且使它变得更美了。

  ③这么美的一池荷花,可不就是一大幅活的画吗?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大自然的杰作吧!有感情的朗读第二自然段。你能通过读来把荷花的美表现出来吗?

  ④解读“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