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语文教案

北师大语文教案1

  一、教材分析

  《信》是北师大版语文第六册“书信”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替不同的对象写信,表达了自己美好的心愿,同时也说明了信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诗的语言简练优美,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很好范本。

  二、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语言和思维发展比较好,有良好的预**惯,掌握一些学*语文的基本方法。从学生的预*看,对于小诗的学*,孩子们知道应该从诗歌的韵律(押韵)、结构(几小节,每小节的内容)上去学*。而且也能够根据诗的基本情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练*。本文语言简练,内容比较浅显,格式简单,很受学生喜爱。

  三、教学目标:

  1.学会认读生字词“雏鸟、姹紫嫣红”,理解词义。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练*仿照课文编诗歌。

  4.帮助学生了解“书信”常识,使学生知道信是人真情实感的表露,是连接人与人心灵的纽带,激发学生的写信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认读生字词“雏鸟、姹紫嫣红”,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学生预*,自学生字。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板书课题:信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课堂预设:给谁写信?是谁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

  【针对课题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思考*惯】

  (二)学文:

  1.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① 打开课本p112,自己读全诗,注意把音读准。

  ② 分小节指名读,正音。

  ③ 击掌识字(雏鸟、姹紫嫣红、代替、航海、风*浪静)。

  课堂预设:

  雏鸟和姹紫嫣红两个词语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课堂生成举例:

  师:“雏鸟”什么意思?

  生1:雏鸟就是幼小的鸟。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书上说替“雏鸟给妈妈写”,所以我想雏鸟就是小鸟。

  师:你能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的意思,会学*。

  生2:我们每天做操,广播操的名字叫做《雏鹰起飞》,雏鹰就是小鹰,所以我知道雏鸟就是小鸟。

  师:你是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的。

  生3:(班里*时能力很弱的孩子,手里拿着预*本,照着读到)雏鸟就是幼小的鸟。

  (其实在批这个孩子的预*本时,我已经发现他写出的准确答案,也知道他是在妈妈的提示下查词典,查到的。)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3半天没反应过来,有可能是一时间没有理解我问的意思吧。旁边的同学着急了,说道:老师,我知道他是查词典查的,我也是查的,跟他的答案一样。

  师:瞧你们多会学*呀,懂得借助工具书,去理解词语的意思呢!

  【理解词语的过程,更多的是通过学生不同方法的理解,要渗透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这些方法的*得远远比理解这个词语本身,要更有价值。】

  课后反思改进:(对于“姹紫嫣红”和“风*浪静”的理解,可以更有语文味,与课文联系更紧,这样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会更高)

  *“姹紫嫣红”:(课件出示精美的鲜花图片)师:这样的情景就叫“姹紫嫣红”,你还懂得什么词意思也一样?边读边想象画面之美。【从网上下载精美的图片,意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词义。进行换词训练,可以积累一些近义词,丰富词汇。】

北师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本文从“形象、意境、艺术特色”等方面来赏析诗歌。

  2、诗文赏析学会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通过阅读与品味深入领会文本,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在语言学*和鉴赏能力获得同步发展。

  说明:

  诗歌通常是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对诗歌的鉴赏实际就是从文本出发去探求隐藏在文本背后的诗意的过程。本文赏析先从解读诗歌的常识开始,利用想象再现诗人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中的形象,把画面中诗人没有直接写到的部分补充出来。再利用背景资料,进而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境,领会画面背后深远的意蕴。重点是学*第四节细致地赏析方法,这是作者赏析文字中最见功夫的部分。教材的示范,旨在通过阅读探讨、思考对话等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把握内容,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

  针对本诗歌的艺术特色,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运用电影术语进行细致入微的赏析,在阅读中需要用心体会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找文中关键句理清作者赏析诗歌的基本思路。

  2、难点:深入文本,在对具体段落、词句的品读中,体会作者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通过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

  说明:

  本文篇幅较长,针对九年级的认知水*,教学过程中带领学生解读文本、抓关键句从整体上感知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赏析的,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还是不难的,教学中需要给学生阅读思考活动的时空、同时让他们在对具体文字段落的品味感悟中加深理解,体会作者评析的深刻之处。

  本文难就难在作者细致的评析诗人艺术匠心上:抓住诗中的意象和文字,运用电影术语进行对比、联想,点染、放大等方法作细致入微的赏析,这种专业的评析距离学生较远。希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紧扣文本读懂内容并进而学得其法。

  思路点拨

  通过预*柳宗元的简介,可以更好的理解文中背景资料的作用。通过抓关键句,理清文本的行文思路。通过圈划、交流和归纳,初步掌握诗歌赏析文的一般写法;然后指导学生仿写,学*并运用叙述与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提高鉴赏能力。

  练*举隅

  1、对作者信息的质疑:吴小如确切是“当代文学评论家”?(著名文史学者)

  2、作者说这样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是柳宗元“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并且说这也“反映了诗人思想感情上比较严重的局限”。这样一个“寒江独钓”的情境真是幻像吗?“严重的局限”是指什么?(这两个问题可以见仁见智,不必设置“标准答案”。最好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甚至对作者的某些观点提出质疑和商榷都是值得肯定的。)

  3、文中的哪些分析和想象给你一种“茅塞顿开”的印象?

  4、在分析“独钓寒江雪”一句时,作者的笔触很细腻,你还能提供更好的理解吗?

  (“独钓寒江雪”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是诗人画龙点睛的神来之笔。我们首先会产生一个疑问:难道“雪”是可“钓”的吗?按说这并不符合生活常识,但却符合诗歌语言的“反常性”,甚至成就了这首诗的灵性和美感。试想,这么一个渔翁坐在一片白茫茫的雪的世界里,当然是为了钓鱼——钓鱼是他的生活必需,但是,为什么在诗人的眼里却成了“独钓寒江雪”呢?我们只能说,此时此刻,这个渔翁已经不是事实存在的那个渔翁,而成了诗人心目中、理想中的一个“意象”,一个“符号”。这个符号,已经倾注了诗人此时此刻的主观情感,所以,在诗人看来,渔翁所钓之鱼是不存在的,让他牵肠挂肚的,是这满山满江满眼满心的大雪。雪是洁白的,掩盖了这个世界的所有芜秽和黑暗,而这个渔翁在此孤独垂钓,不正应了屈原所说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绝、高洁的理想人格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词,标举“境界说”,并且指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如果说这首诗的前三句都是“无我之境”,那么“独钓寒江雪”一句,就注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所以,本来与己无关的渔翁也“着我之色彩”,这是地道的“有我之境”。当我们读到这一句时,现实世界便被理想世界所取代,那个“雪”字弥合了诗人、渔翁、读者之间的距离,使我们在一刹那间,荡涤了世俗的一切杂念,进入到了一种超越功利的审美境界。)

  《江雪》课堂实录

  一、寒江独钓图

  师:“蓑笠翁”(板书)怎么念?什么意思?

  生:蓑是蓑衣、笠是斗笠。“蓑笠翁”就是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

  师:蓑衣斗笠有什么用呢?

  生:是用来遮雨遮雪的。

  师:见过蓑笠吗?

  生:(齐)没有。

  师:蓑衣斗笠在现代生活中已经消失了,但在诗歌中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与生活方式却给我们独特的感受。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那位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渔翁在哪里?请结合诗中语句加以解说。

  生1:在船上。

  生2:在孤单的船上(孤舟)。

  生3:在江面上,从。“寒江雪”三个字中看出的。

  生4:在乌飞不到的地方,在人的脚印消失的地方。

  生5:不是鸟飞不到,而是雪太大,小鸟都躲在巢里不出来了;“万径人踪灭”也是说雪太大了大家都不出来,因此,雪地里就没有了脚印。(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不错。那么这么冷的天,连鸟儿都不出来,这个老翁跑出来干什么呀?

  生1:钓鱼。

  生2:能钓到吗?

  生1: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生笑)

  生3:钓雪。因为诗歌的原句就这样写——“独钓寒江雪”。

  生4:不对!这句话应该是说“在大雪纷飞的寒冷的江上独自钓鱼”。

  师:不管钓什么,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老翁在。“钓”(板书),而且是——

  生:“独”钓(齐声)。

  师:大家对这个“独”字怎么理解?

  生1:应该是孤独,因为没有人钓,只有他一个人在钓。

  生2:不仅孤独,还有一股傲气与清高。这么大冷天,谁都不愿意钓,但他却独自来钓。

  生3:应该是特立独行,因为他一个人来钓很独特,他是故意要来钓的。

  生4:我觉得应该是孤苦,因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在这样的天气来钓鱼。他可能是为了生计而钓,或者是为了逃离别人而来到这个安静的地方。

  生5:我觉得是孤芳自赏,因为读诗歌时,没觉得钓鱼翁很苦或孤独,也看不出他是否特意来钓,而是觉得他在这样的环境中,虽然无人理解,但他自己却好像很愿意在那里钓,而且好像不需要别人理解,他自己能理解自己就行了,而且很自在的样子。

  师:是的,大家理解得都很有道理。老师也有刚才这位同学的感受,诗歌中的老翁也许由于什么原因,他觉得别人理解不了他,就干脆不要别人来理解了。

  师:古人说,好诗经常有个特点:“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刚才大家的赏析,哪位同学描绘一下自己在读这首诗时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画面?

  生1:座座山峰,看不见飞鸟的形影;条条小路,也都没有人们的足迹。整个大地覆盖着茫茫白雪,一个穿着蓑衣、戴着笠的老渔翁,乘着一叶孤舟,在寒江上独自垂钓。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寒江独钓图啊!

  生2: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千路万径不见行人的足迹。一叶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默默地在漫天风雪中垂钓。

  生3:我看到的是寂寞江雪图。连绵的群山连个鸟也没有,千万条的路没人走,江面上有一叶孤舟,有一个披蓑衣戴笠帽的老头,独自在钓鱼,此刻天寒得很,江面的雪花在飘落。

  生4:我看到的是一幅孤芳自赏图。漫天大雪覆盖了千山万径,天地之间迷蒙一片,鸟不飞,人不行。在这宁静幽独的环境里,穿蓑戴笠的渔翁独坐舟中,垂着鱼竿悠闲地钓鱼,忘记了尘世中的一切忧伤和悲痛。

  二、诗人心境图

  师:假如把同学们刚才所说的文字画成一幅画,画面的中心应该画什么?

  生:(杂声)蓑笠翁。垂钓者。

  师:蓑笠翁到底是指谁呢?在文字的背后总是隐藏着一个人。

  生:这首诗歌是作者被贬到永州时写的,所以可能指作者自己。

  师:让我们了解一下作者吧。(教师发放作者生*资料)从柳宗元的生*中,我们是否会读到更多的东西甲结合资料与诗歌,说说。“鸟飞绝”“人踪灭”这样的环境,仅仅是指自然环境吗?

  生1:有可能指政治环境。仕途的落寞与改革之路的绝灭。

  生2:还可以指身世环境。文中说是作者身世坎坷、命运多舛、晚年生活凄惨的人生之路。

  生3:也可以是社会环境。当时社会混乱,朝廷腐败,他不但不被别人理解,还遭到诽谤。

  师:好!有这么多的理解。请问:你站在作者的角度,结合诗歌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一个在天寒地冻的环境中垂钓的渔翁呢?他要表达些什么呢?

  生1:作者有一种冷眼看世事的清高和孤独。这是由于作者仕途的失败与寂寞造成的,但他又不想与腐朽的政治同流合污。所以他很孤单,他要保持人生的理想,决不向现实低头。

  生2:结合材料可知,作者与外面世界隔绝的自我孤闭,是由他的仕途很不顺利造成的。

  生3:诗歌写出了老渔翁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一切,悠闲专心地垂钓。从材料中,可看出作者即使没有任何人理解自己,即使现实社会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他也要在孤独中坚持自己的信仰。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形体虽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他在孤芳自赏。

  生4:这里作者的孤苦是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因为政治斗争太黑暗,改革失败后他既逃避又抗争,有一种很复杂的心态,他没有像陶渊明一样完全脱离社会。

  师:很好。背景的无限广阔,环境中了无的生命气息,白茫茫雪的世界,作者在纤尘不染的世界里孤芳自赏。客观世界的寒冷更衬托出了精神世界的孤傲。除了孤独,作者还有一种心情是——寒(板书)——这仅仅是自然环境之寒冷吗?

  生1:也是社会环境、政治改革的失败令他心灰意冷。

  生2:他命运多舛,身世凄冷。

  生3:他的人生抱负与志向不被人理解,是一种彻骨的寒心之冷。

  三、寄语柳宗元

  师:最后让我们对柳宗元或者对自己说几句话吧,或劝慰或自嘲或激励,或知音般的嘘寒问暖,都行。

  生1:柳宗元,从《江雪》中,我读出了你有大江东去浪淘尽般的人生幻灭感,读出了你有西北望千山可怜无数山的无奈。

  生2:柳宗元,从《江雪》中,我读出了你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与孤傲,读出了在“高处不胜寒”的江面上你有壮志难酬的苦闷。我也知道了怎样不让自己在困难面前趴下。

  生3:柳宗元,从《江雪》中,我还读出了你有屈原般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孤愤。你在不被人理解中独钓,你在绝望中垂钓希望。因此我知道了如何珍惜自己所处的幸运时代。

  师:(结语)也许我们从《江雪》中可以读出更多的东西,也许我们永远也不能完全读懂柳宗元的《江雪》,还是让我们随着阅历的丰富永远走在理解这首诗歌的路途中吧!

  《江雪》诗歌鉴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是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他谪居永州(今湖南零陵)期间。

  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于是,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因此,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

  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诗人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显然同他一生的遭遇和他整个的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是分不开的。

  这首《江雪》正是这样。诗人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呈现在读者眼前的,是这样一幅图画: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诗人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诗人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诗人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首先,诗人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常的景象。因此,下面两句原来是属于静态的描写,由于摆在这种绝对幽静、绝对沉寂的背景之下,倒反而显得玲珑剔透,有了生气,在画面上浮动起来、活跃起来了。也可以这样说,前两句本来是陪衬的远景,照一般理解,只要勾勒个轮廓也就可以了,不必费很大气力去精雕细刻。可是,诗人却恰好不这样处理。这好象拍电影,用放大了多少倍的特写镜头,把属于背景范围的每一个角落都交代得、反映得一清二楚。写得越具体细致,就越显得概括夸张。而后面的两句,本来是诗人有心要突出描写的对象,结果却使用了远距离的镜头,反而把它缩小了多少倍,给读者一种空灵剔透、可见而不可即的感觉。只有这样写,才能表达作者所迫切希望展示给读者的那种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的思想感情。至于这种远距离感觉的形成,主要是作者把一个“雪”字放在全诗的最末尾,并且同“江”字连起来所产生的效果。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相反,在这个画面里,只有江,只有江心。江,当然不会存雪,不会被雪盖住,而且即使雪下到江里,也立刻会变成水。然而作者却偏偏用了“寒江雪”三个字,把“江”和“雪”这两个关系最远的形象联系到一起,这就给人以一种比较空蒙、比较遥远、比较缩小了的感觉,这就形成了远距离的镜头。这就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试想,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柳宗元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用具体而细致的手法来摹写背景,用远距离画面来描写主要形象;精雕细琢和极度的夸张概括,错综地统一在一首诗里,是这首山水小诗独有的艺术特色。

北师大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和开展各种学*活动,在语文学*能力、学*方法和策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各方面得到发展。

  2.认字423个(下限),学*30个(下限)常用偏旁(部首),学*看上下文猜字等认字方法,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认字,独立认读“语文天地”中的现代诗文。

  3.写字230个(下限)

  4.抄写字母和音节,能为生字标音。

  5.阅读42篇诗文(下限),背诵15篇(下限)。能借助手指但不出声,或者小声但不用手指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6.积极、认真地参与各项语文活动,用普通话、积极地、又创造地完成教材中的口语交际,初步形成合作、探究的意识。

  7.学*教材传授的科学知识,有浓厚的学*兴趣。

  8.继续培养天天阅读、收集图片资料、经常“回头看”等好*惯。

  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1.识字423个,写字230个。

  2.阅读42篇诗文,背诵15课文。能读懂课文,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教学难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课件、录音机、生字卡片、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安排:

  1.元宵节6-7课时

  2.家园6-7课时

  3.春天 8-10课时

  4.植物 6-8课时

  5.动物 6课时

  6.爱护 6-8课时

  7.愿望 7-8课时

  8.认真8-9课时

  9.车的世界 5课时

  10.雨 7-8课时

  11.星空 7-8课时

  12.朋友 6-8课时

  13.时间 7-8课时

  14.丁丁冬冬学写字8课时

  15.长大 7-8课时

  16.快乐 7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计划内容

  课时数

  备注

  单元

  教学内容

  第1周

  3/1--3/5

  第一单元

  1元宵节

  6-7课时

  第2周

  3/8--3/12

  第二单元

  2家园

  6-7课时

  第3周

  3/15--3/19

  第三单元

  3春天

  8课时

  第4周

  3/22--3/26

  第三单元

  3春天

  2课时

  第四单元

  4植物

  6课时

  第5周

  3/29--4/2

  第四单元

  4植物

  2课时

  第五单元

  5动物

  6课时

  第6周

  4/5---4/9

  第六单元

  6爱护

  6-8课时

  第7周

  4/12--4/16

  第七单元

  7愿望

  7-8课时

  第8周

  4/19--4/23

  第八单元

  8认真

  8-9课时

  第9周

  4/26--4/30

  第九单元

  9车的世界

  5课时

  第10周

  5/3---5/7

  第11周

  5/8--5/14

  第十单

北师大语文教案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字音读正确,停顿恰当,并注意语气。

  2.学会本课应识、会写的字。

  3.了解全文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了解全文内容,体会愚公移山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愚公移山精神的深刻含义。

  四、教具准备

  龟、兔、蜗牛、蚯蚓的图片各1张。

  五、教学过程:

  1.激情导入:

  (1)老师拿出龟、兔的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动物呀?”

  学生回答:“乌龟、兔子。”

  师:“看到这两个小动物,你们想到了什么故事?”

  学生:“龟、兔赛跑的故事。”

  师:“谁能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生:讲故事。

  师:“为什么结局是乌龟胜利,而小兔失败了呢?”

  生:“因为小兔自以为是,而乌龟能坚持不懈地努力。”

  (2)师拿出蜗牛和蚯蚓的图片问:大家还记得这两个小动物之间的故事吗?(请学生讲一讲)

  生:讲故事。(师引导:蜗牛要干什么,蚯蚓对蜗牛的做法持什么态度呢?引导学生说出这个故事蕴涵的道理)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的这个故事跟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很类似,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要把两座大山移走,这表面看似可笑的事情,背后又隐藏着什么呢,谁又对这件事报以嘲笑和反对呢,愚公面对打击有没有停止行动呢,现在请大家快速读一遍14课:愚公移山,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师:板书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之后,请一名同学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2)组内互读,注意读准字音,还要注意语气。

  3.细读感悟。

  (1)指名读第1自然段后,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生:用文中的话回答。

  (2)师:愚公跟谁商讨的呢?请同学读第2—6自然段,读完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师相机板书:直插云霄,渤海。)

  (3)师:愚公带领大家是怎样移山的呢,移山过程中遇到了什么事,请大家读7—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问题。

  生:读后用文中的话回答问题。(师引导:结合现代社会的挖土工具跟愚公移山的工具对比交流,感受寓公移山的困难之大,再把智叟的反讥与愚公说的话对比,体会愚公的坚忍不拔的品格与定会成功的信念。相机板书:大半年、箩筐、锄头、痴心妄想、风烛残年。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问:“功夫不负有心人,愚公移山成功了。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说:愚公移山的事情感动了玉皇大帝,大家细细想想,到底是什么让玉皇大帝感动了?”

  生答:“是愚公的精神。”

  师问:“什么精神?”

  生答:“遇到困难不后退,持之以恒的精神。”(师板书:持之以恒)

  4.讨论、交流。

  师:“如果玉皇大帝没派两个大力士把山背走,愚公的后代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移走吗?”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5.谈体会。

  师:通过学*,同学们一定明白了很多道理,请同学们说给大家听,可以举相关的例子,也可以说名人名言。

  生举例:“滴水穿石”的故事,《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白色的金盏花》,“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等等。

  名人名言: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一个人做事没恒心,他是任何事也做不成的——牛顿(英国)

  6.布置作业:

  师:“我发现本文里有至少20个多音字,请同学们找一找,看谁找得多?”

  7.结束:

  师:“请同学们唱一遍《蜗牛与黄鹂鸟》的歌来结束这节课。”

  生:唱。

  六、板书设计:

  直插云霄

  箩筐锄头

  愚公移山痴心妄想成功(坚持不懈)

  风烛残年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开篇就用孩子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引入,对于这个故事,孩子们喜闻乐见,这样,一下子调动起他们的学*积极性,紧接着,又乘胜追击引入了“蜗牛和蚯蚓”的故事,让学生们初步感觉到本节课要学*的人生哲理是什么。接下来,趁热打铁,引入本课《愚公移山》,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使学*活动进行起来是学有所导,学有所依。这种学*活动是自主的,是有内驱力的。学生始终带着疑问主动去学,学得有方向,有目标,不但能够清晰了解故事内容,而且能够体悟到文章所蕴含的深刻的哲理,从而达到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最后,学生也会自然而然地说起相关故事,如“滴水穿石”,“蜗牛与黄鹂鸟”等等,这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是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最后,以唱《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来结束本课,使本节课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多边互动,情景教学,变枯燥为趣味,变负担为轻松;氛围营造,使遥远变为现实,使抽象变为形象,使高深变为浅显。只要为人师者勤于钻研,精心设计,操作得当,一定能让我们的学生真切体味到——“学*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伟大的游戏”,而不是背负沉重的压力和与痛苦作斗争。是真正的生本课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愚公移山是一篇传统的老课文,故事情节简单,大概的内容学生早知,经典的教法也有很多,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决定引导学生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去感受课文.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揭示的寓意是深刻的,从寓意中获得人生的启迪,也是优秀寓言的魅力所在.引导学生用现在的眼光客观评价愚公,对此展开辩论,最后得出结论:崇尚愚公移山的精神,但不能愚蠢地蛮干.办事要有勇,要知道变通.

  文言文的理解是建立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的,通过朗读来增进理解.在掌握了故事大意、理解难词、难句的基础上反复朗读课文,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意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语感的培养,有助于文言文语句及知识的积累.

  在评价愚公的行为是否愚蠢的问题上,要有意识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多角度、有创意地看问题.学生能自觉地有针对性地发言,自信、负责地表达观点,口语交际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

北师大语文教案5

  一、教材简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说明文,向我们介绍了一张曾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照片。照片展示了贫困地区的儿童在学*条件极

  度恶劣的情况下,仍然渴望读书、渴望求知的强烈愿望。

  二、教学目标:

  1、认会写会8个生字,理解“蜿蜒、忧郁、濒临、丰碑”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图文对照,感受“大眼睛”的特点,体会小姑娘渴望读书的强烈愿望。

  3、激发学生结合文本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力。

  4、通过“大眼睛”女孩儿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读书的强烈的渴望,激发学生的爱心,激励学生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

  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我努力学*。

  5、继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筛选资料,使用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深入体会“大眼睛”女孩儿的眼神,感受贫困地区的孩子对学*的渴望,对知识的渴望。

  四、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大多来自于城市,学*、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在知识能力储备方面,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学会了一些阅读的方

  法,阅读*惯良好,初步具备了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具有了一定的预*课文、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能抓住重点词句,感

  悟文章表达的情感。

  五、教学准备:

  1、师生搜集“大眼睛”姑娘苏明娟以及“希望工程”的资料。

  2、课件五个模块

  模块一:课文插图

  模块二:文本中的一段话(这位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模块三:贫困山区孩子上学的一组图片

  模块四:填空练*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入文:

  1、播放课件模块一:

  A:同学们了解这张照片吗?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自由交流)

  B:这张照片许多人都见过,可见它是一张极具影响力的照片。同学们,这张照片曾经在各种杂志、报刊发表过,成为20 世纪最

  具影响力的照片。今天,当我们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时,谁来说说照片中的小姑娘什么地方留给你的印象最深?(学生自由交流)

  C:正是因为这样的一双眼睛,引起了一位摄影记者的注意。

  2、播放课件模块二:

  A:齐读语段“这位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板书课题,重点理解“渴望”一词。“渴望”可以换成哪些词语?把换的词语(盼望,希望)带到课题里读读,看看有什么不

  同?

  C:渴望是迫切的希望,苦苦的盼望,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感情齐读课题。

  3、交流词语学*情况。指名先说学到的词语,然后由学生写到黑板上。

  二、学*新课,深入体悟:

  1、自由读文,找出描写“大眼睛”的段落,并在段落前加上“☆”。

  2、学*二~五自然段:

  (1)A、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评读。

  B、思考:这双“大眼睛”为什么专注地望着前方?

  C、仿说:它注视着前方,生怕( ),生怕( ),还生怕( )

  D、齐读第二自然段,再次体会“大眼睛”小姑娘对学*的认真。

  (2)A、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评读。

  B、体会:这双“大眼睛”忧郁的是什么?

  C、重点理解:“这样的学*机会”是怎样的学*机会?(结合本段理解;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体会上学路程之遥远,

  路途之艰险。

  D、播放模块三,进一步感受贫困地区孩子上学条件的艰苦.

  E、仿说:虽然清晨教室的光线并不明亮,虽然上学前她连梳头洗脸的时间也没有,虽然( ),

  虽然( ),可是就连这样的学*机会她也担心失去。

  F、师生合作诵读第三自然段。

  (3)教师激情引读四、五自然段。

  (4)A、自由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你了解到的信息。

  B、播放模块四,学生填空:

  C、齐读练*题,再次体味这一组奇迹般的数字。

  D、想象说话:通过这些数字,我们仿佛看到了( ),我们仿佛听到了( )

  E、播放给希望工程捐款的图片并配上《爱的奉献》歌曲。

  三、畅谈体会,升华情感:

  1、正是由于希望工程的热心捐助,才使苏明娟实现了读书的'梦想,健康快乐地成长了起来。苏明娟成长了,可是还有许许

  多多像童年的苏明娟一样的孩子,他们的眼里仍然充满着读书的渴望。此时此刻,当你再次面对这些孩子,面对着这样的“大眼

  睛”,你想说点什么,你能做点什么呢?

  2、写信(可以写给苏明娟姐姐;可以写给那些贫困失学的孩子们;可以写给社会上的爱心人士,还可以写给自己)

  四、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这个案例的设计,形式上是一条线,由词语——句子——段——文,抽丝剥茧,字词句段篇训练扎实,语文的学科性

  很强。教师声情并茂的引导学生围绕“渴望读书的大眼睛”这个中心,水波式的向周围扩展,既拓宽了学生思维,又降低了学*

  难度,有效落实了三维目标,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语文的大教育观得到了切实的体现。


北师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北师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

  2、了解卢茨朗格在奥运金牌面前的做法,感悟他无私帮助对手、追求公*竞争的精神。

  3、能够对卢茨朗格的做法发表看法,并把自己的看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

  通过对卢茨朗格的做法发表看法,理解奥运精神,崇尚人物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检查读书。

  1、2008年,在首都北京,我国成功地举办了第29届奥运会,在欣赏精彩比赛的同时,我们也增长了许多的奥运知识。今天的课文,就是发生在奥运赛场上的真实故事。齐读课题。

  2、检查词语,重点理解:非同寻常、甚嚣尘上、谬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2、汇报;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提出不懂问题

  估计问题可能有:卢茨朗格为什么要帮助对手欧文斯?“卢茨?朗格早已在心中把他的金牌熔掉了”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欧文斯只需跳7.15米就能通过预赛?为什么夺冠后第一个向欧文斯祝贺的是卢茨·朗格?……

  三、精读重点部分,了解做法发表看法。

  师:在金牌面前卢茨朗格为什么要帮助欧文斯呢?这是我们许多人心中的疑惑。我们先来看看卢茨·朗格当时是怎样帮助欧文斯的。

  感悟卢茨、朗格帮助了欧文斯

  1、学生容易直接说到第五自然段,相机出示

  他走过来,拍了拍欧文斯的肩膀说:“你闭上眼睛都能跳进决赛。你只需跳7.15米就能通过预赛。既然这样,你就根本用不着踩上跳板再起跳。你为什么不在离跳板还有几厘米的地方做个记号,而在记号处就开始起跳?如果这样,你就无论如何也不会踩线了。”

  估计学生能理解到“鼓励欧文斯——闭上眼睛都能跳进决赛”和“告诉欧文斯技巧——在离跳板几厘米的地方开始起跳”两个方面。

  板书:闭上眼睛都能、做记号。

  2、卢茨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这些话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补充出示

  联系上下文思考:卢茨·朗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些话的?这些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画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自学后交流

  (1)卢茨朗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些话的?

  ①学生容易谈到:卢茨·朗格第一次就跳出8米的成绩,欧文斯两次试跳均犯规,第三次试跳再犯规他将被淘汰,冠军就非卢茨朗格莫属了。

  谈到欧文斯的情况时,自由读,体会欧文斯着急的心情。引导:欧文斯是一位田径天才,为什么现在这样紧张?

  谈到卢茨朗格的情况时,出示:只要欧文斯被淘汰,可以说在决赛中冠军就非卢茨·朗格莫属了。

  读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只要……就”可以感受卢茨朗格与金牌只有一步之遥)

  ②学生可能会忽视现场十几万观众对卢茨朗格的期待。如果学生谈不到,师引导:当时比赛现场是怎样的情况?

  小结:面对可能带来无数荣誉与希望的金牌,面对十几万德国观众的期盼,卢茨朗格是这样说这样做的,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齐读第五自然段。

  (2)卢茨朗格这些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学生容易谈到这些话使欧文斯恍然大悟,调整了心态,心情*静了,发挥了应有的水*,获得了冠军。

  引导(谈到则省去):你们知道吗?这段话对欧文斯产生的影响还不止这些。出示欧文斯在比赛场上的图片:这项冠军是欧文斯在奥运会上的第二枚金牌,此后他又获得了200米和4×100米接力两项冠军,创造了人类田径伟大的神话。

  小结:卢茨朗格在自己离金牌只有一步之遥,而欧文斯可能无缘决赛的关键时刻帮助了欧文斯,我们不禁会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怎样想的呢?对卢茨?朗格的做法发表看法

  创设情境:孩子们,假如你是柏林奥运会赛场上的一名记者、一名普通观众,或者是一名运动员……亲眼目睹了卢茨朗格在比赛中的表现后,你有什么看法发表?或者有什么问题,请你向卢茨朗格提出来。

  小组合作,展开讨论,然后全班交流【问题可能有:欧文斯是你的对手,你为什么要帮助他?我们都在企盼你夺冠,你忘记了国家荣誉吗?你为什么第一个向获得金牌的欧文斯表示祝贺(学生如果没有提到教师参与,适当补充资料)……理解的要点:公*竞争,真正金牌,崇尚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如果学生谈到“让金牌”、“友谊第一”则引导争辩,感悟奥运精神。】

  四、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1、卢茨朗格这种宽阔的胸怀,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更深深地感动了欧文斯。后来欧文斯在传记中深情地写道:(出示第7自然段)

  齐读,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解决学生疑问。

  引读第7和第5自然段。

  2、1951年,欧文斯在柏林旧地重游,他又一次来到15年前曾给他带来希望和荣誉的巨型体育场,并向聚集在这里的数万名听众作了演讲。如果你是欧文斯,你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写下来。也可以写一写你对卢茨朗格做法的看法或是学完这篇课文的感想。

  附板书设计:

  鼓励

  在金牌面前XX崇高

  指点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引导同学学*《职业》《十二点钟》《责备》,理解难词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2、指导同学将“四步预*法”的收获运用于课堂学*,提高课堂学*效率。

  3、激发同学对《新月集》的阅读兴趣,鼓励同学积极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重难点:

  引导同学学*《职业》《十二点钟》《责备》,理解难词的意思,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对自由的向往。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同学准备:用“四步预*法”预*课文。局部同学填“四步预*记录表”。

  观课议课主题:深度预*如何促进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师生交流:你最想从事什么职业?

  2、 导入。

  二、 检查预*,学*《职业》:

  1、 检查预*:指名说说预*中的字词收获。

  2、 交流文章的大意。(分层说或总说都可以)

  3、 默读课文,找出“我”想当小贩、园丁和更夫的原因之句,标上记号。

  4、 交流句子,体会这些职业的自由自在。

  5、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6、 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向往自由?

  (同学结合课文和课外查到的资料谈理解。)

  三、 自主交流,学*《十二点钟》《责备》:

  1、 师生总结学*一篇课文的方法。

  2、 引导同*用总结的方法学*《十二点钟》。

  (教师重点引导同学学*运用方法,引导同学理解难句)

  3、 同学自主交流《责备》。

  4、 带着感情读文。

  四、 总结,优秀书目:

  1、 指名交流学文后的感受。

  2、 优秀:《新月集》《飞鸟集》。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3

  一、实物展示 谈话引入

  1. 师展示实物—一个香气诱人的苹果。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些什么?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是多么的珍贵。那战士们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个苹果》。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生字,自主学*生字。

  2. 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3.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 一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却还剩大半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细读课文。

  2. 齐读1~3段,思考:这个苹果是在什么环境下得来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3. 读4~11段。

  (1)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需要什么?可又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让苹果的情景,体会战友间的情感和战士们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边感悟。

  4. 读12~13段。

  (1)体会吃苹果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扮演战士,表演吃苹果的情景,谈谈自己这时想到的是什么。

  (3)说说: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个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 深化感情

  1.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 找出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作业练*

  1.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2. 结合自己,谈谈生活中互助互爱的事情。

  3.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让他们敢问、敢说。这是基础。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其学*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实践证明,《一个苹果》的教学,倘若离开了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就难于理解教材的内容,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所以,我力求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中,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有让学生抓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发散想象等等。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材分析:

  《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就是节选于本书。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目标:

  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按提纲简要复述第—天挑煤的经过。

  3.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4、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认识详写和略写的作用,能分辨课文的详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4个比喻句表达的意思。

  教学准备:

  教师:作者简介、课文背景介绍

  学生:预*课文、查找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劳动的开端》,作者是吴运铎。你们对课文或作者有哪些了解?谈一谈。

  (教师可以适时简介吴运铎爷爷及他小时候家中的生活困难情况,告诉学生本课节选自吴运铎爷爷所写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出示课题,理解:“开端”,开头的意思。

  二、认读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注意本课几个多音字的读音:挑(tiāo)脚、得(dé)了吧、半夜就得(děi)动身、落(là)在后头。(认读本课的生字和少数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三、初读课文,分段。

  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小组交流:说出各段的分法和各段的主要意思。

  师生讨论,第9自然段应归第二段还是第三段,讲明理由。

  3.讨论其他分段方式,合理的,教师予以肯定。

  四、精读、理解课文内容

  (一)、学*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理解“揭不开锅”的意思,体会“像油煎—样”是写“我”心里焦急的程度,说出这是用什么来比什么。

  3、感情朗读第一段。

  (二)学*第二段

  1.默读第二段,边读边用笔划出本段两个最能反映旧社会煤矿工人工作条件极端恶劣,生命没有保障的句子,齐读。

  2、师生讨论,联系其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旧社会穷苦的煤矿工人连狗也不如的艰难生活。

  3、分角色朗读“我找从小在一块玩的小赵商量……准备半夜就走路”这部分课文。

  问:小赵说“我”像个”“瘦猴子”,说明“我”身体怎么样?这跟第一天挑煤有什么联系?(说明“我”又瘦又小,更能说明第—天挑煤的艰难,为表达中心服务)。

  4.这部分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家里穷,劳动条件差?(生默读本段的最后小节,按提问要求划出“没有灯笼”、“没有火把”、“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擦过机器油”等词句,抽答)。

  (三)学*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大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用笔画出本段的中心句(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侮)。

  2.生默读,找出本段中反映“我”怎么受人欺、受人嫌的两段话(指“睡得正熟……称煤了”和矿上办事人所说的`话这两处)。

  出示“睡得正熟……”一段话,齐读。生理解“渊”字的意思和整个词语的意思。“好像落在万丈深渊,浑身疼痛”说明“我”摔得怎么样?(摔得重,摔得厉害)。整段活反映资本家及其手下的人怎样对待穷人?(不顾穷苦挑煤工人的死活,不把他们当人看)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动身挑煤,板书)

  (四)学*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大段,生找出“挑煤赶路”和“跌倒山腰”分别属于哪几节,板书这两个词语。

  2.指名读“我挑着煤赶路……”一节。生边听边思考,划出反映挑煤艰难动作的词,指答,深入体会,齐读本节。

  3.自读“哪知挑东西走路……”一节。理解本节的一个比喻句,说出这是用什么比什么、说明什么。

  4.生自由感情朗读“我鼓起勇气……我怎么办呢?”这部分课文,体会“我”跌倒山腰和孤身留在荒山的艰难情境。(结合看插图)

  5.自由读“我”“空筐回家”这部分课文。提问:课文哪几处写出“我”人小,却很懂事?

  (不肯下地洗脚和“我不饿”这两处).

  五、熟读三、四两大段,准备按板书的提纲,抓重点,有顺序地复述第一天挑煤的主要经过。六、总结全文

  问: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谈谈自己对劳动的理解。

  六、布置作业,巩固练*

  把课文缩写成100字左右的短文。

北师大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一篇神话故事,全文讲述了天神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过上幸福的生活,脱离苦海,不顾主神宙斯的反对,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把火带给人类,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

  他的做法激怒了宙斯,受到了严厉的惩罚。在巨大的苦痛面前,他毫不退缩,不乞求仁慈,决不为自己做过的事懊悔,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他不惜忍受痛苦,成为人类心目中伟大的英雄。

  本课篇幅较长,要引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理清文章层次,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细致阅读。教师在教学中要抓准文章的主线索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类心中的英雄?这一切入点展开教学,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学情分析:

  本课是一篇神话故事,内容生动感人,情节起伏跌宕,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的能力,并能在阅读中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中印象最深的细节去体会感悟。教学中教师要围绕着主要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感悟体会人物的思想品质。

  另外,学生已具备了查找,筛选,运用资料的能力,课前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了解远古时代人类的生活,为学*理解课**好铺垫。

  教学目标:

  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认识本课11个生字,在课文中能正确认读,并做到正确书写,准确运用。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快速浏览课文中,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文章大意。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做法,感悟这位人类的英雄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在学*课文中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并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行为。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查找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资料。

  通过翻阅书籍,了解普罗米修斯这一西方神话中的人物。

  制作需要重点理解的句子的教学,制作普罗米修斯受难时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生疑,引入新课。

  1、(出示燃烧的火)同学们,我们的生活能离开火吗?火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学生畅所欲言,说说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如果生活中离开了火,我们的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情景?

  3、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课前你们通过预*,查资料,对当时人类的生活有哪些了解?

  过渡:此时,天神普罗米修斯来到了人间。(出示课题:普罗米修斯的故事)

  4、在这个故事中,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点评:在开课初,为学生创设燃烧的火焰这一情境,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学*任务,从而展开学*活动。特定情境的创设,引发思考,让学生感受到火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没有火是万万不行的。远古时代的人类就过着没有火的生活,很自然的引出天神普罗米修斯,引发学生思考,他能拯救人类吗?从而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检查预*,巩固生字。

  1、在预*中你发现了哪些容易读错的字词,想提醒大家注意?

  2、学生互相领读易读错的字词,为阅读理解课文扫清障碍。

  (点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中,让学生在预*中通过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学*方法独立识字,并把自己学*中发现的易读错的字词提醒别人,互帮互学,既调动了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学*能力,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育观。)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记住同学们的提醒,把课文读通顺。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读了课文,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普罗米修斯是一位伟大的英雄。)

  (点评:在这一环节中,从整体入手注重培养学生在初读课文中概括文章大意的能力。普罗米修斯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题的设计,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线索去思考,为下一步深入的理解课**好铺垫。)

  四、自读自悟,朗读交流。

  1、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成为人们心中一位伟大的英雄?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仔细体会。

  (点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学生能够深入的读书,深入地理解课文,对于调动学生学*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

  2、全班交流。

  (1)学生抓住相关词句体会(普罗米修斯同情人类的悲惨生活,为了帮助人类寻找幸福生活,放弃神仙的生活,来到人间,鼓足勇气去向宙斯求火。是一位关心人类生活的英雄。)

  (2)出示句子普罗米修斯把长芦苇的一端触到火焰,绒髓点着了,慢慢地燃烧起来了。他端着那个宝贵的火种赶回出发前的地方。通过联系上下文朗读体会到普罗米修斯发现绒髓可以点火,为了人类他历尽千辛万苦寻找火种。真是位英雄。

  (3)他教给人类用火取暖,做饭的本领,教给人类制造工具的本领,让人类过上幸福的新生活,是一位教会人类生活的英雄。

  (4)抓住句子(出示):狂风终日在他身边呼啸;冰雹敲打着他的面庞;凶猛的大鹰在他耳边尖叫,用无情的利爪撕裂他的肌体。普罗米修斯忍受了这一切苦痛而不哼一声,决不乞求仁慈,决不对自己做过的事说一句懊悔的话。从中体会出普罗米修斯被捆在峭壁上,受到各种痛苦的折磨,但他为了人类的幸福生活决不懊悔,决不屈服,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英雄。

  3、有感情朗读普罗米修斯受难的情景,此时的他在你心目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为什么会有这么深的印象?

  4、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的幸福,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做法不仅感动了人类,也感动了天地神灵,他们是怎么做的?读读书中是怎么写的?

  (点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围绕着中心问题自主阅读,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朗读,层层深入,感受普罗米修斯为拯救人类的生活,不惜忍受痛苦,不惜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和英雄气概。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用心去思考语言文字的内涵,去体验语言文字中蕴涵着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体味,从而达到融会贯通,自悟自得。)

  五、回归整体,升华感悟。

  1、再读全文,普罗米修斯的哪些英雄行为令我们敬佩?

  2、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你对英雄行为是怎样理解的?

  (点评:大语文教育观指出: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全方位的把学生的语文学*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环节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联系生活进行思想感悟,既培养了学生的思想意识,又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使学生们对英雄有了真正的认识。)


北师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北师大语文教案汇总五篇

  北师大语文教案 1

  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些语文学*能力 ,他们能自主阅读,并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内容分析:

  课文中讲述的故事经常发生在学生们中间。“我”不小心,用手中的铅笔把同学陆叶的下巴划破了,老师让“我”向他道歉,可“我”说不出口;最后,在老师、同学的鼓励下,“我”克服了心理障碍,大声地向同学说了声“对不起”。课文告诉大家讲文明、懂礼貌是一个小学生应有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认识14个生字及认识多音字“挨”;会写11个生字。

  能力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小学生做错了事就应该主动道歉,承认错误。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在学*、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1.使学生懂得知错就改、主动道歉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美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从小要养成良好的*惯,做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用具:

  课件、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方法:

  谈话、小组合作式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点:

  1.书写“桌、陈、管、束、固、执、歉、敢”8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齐读课文《说声“对不起”》。

  2.出示6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挨 铅 厉 秒 凑 谅

  3.出示生词,男、女同学接读。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桌、陈、管、束、固、执、歉、敢

  2.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原谅道歉犹豫故意原谅 责怪 不知所措

  *抄写词语。

  (5)合作学*:

  *小组中,选出写最快、最好的作业,评选出来。

  *上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6个,会写8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学生应该在学*、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惯,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学生。

  教学过程;

  —、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1.指名说说:自己知道哪些礼貌用语,它们在什么情况下用?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有关两个小朋友使用礼貌用语的故事。

  3.质疑: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再读课文、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语,在小组中讨论。

  (2)提出还不懂的词语,大家解决。

  (3)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4)在小组中学*:

  A.自由读课文。

  B.讨论:“我”为什么应该对陆叶说“对不起”?

  C.选择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D.讨论:小作者的表现,开始是什么样的,后来又上什么样的?

  *由开始“我”说不出口,到后来的“我”大声说“对不起”,是什么力量让他这样做的?

  E.自由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我”的心情。

  F.指名说说:自己体会到了什么心情?

  四、布置作业:

  你在生活中说过“对不起”吗?将你的经历写下来,与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讲文明

  说声“对不起”

  懂礼貌

  北师大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整理查阅,搜索的信息,向同学们介绍。

  2.学唱《龙的传人》这首歌。

  3.初步学*开场白技巧。

  4.评价本单元学*收获。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龙”的成语,预言故事,搜集“龙”形象工艺品,欣赏“龙”字。

  2.查一查,问一问家乡有哪些带“龙”字的特产或地名。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说“龙”的成语。

  (1)各小组根据本小组成员搜集的有关成语进行综合。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搜集到的“龙”的成语。

  (3)摘抄积累。

  龙马精神,龙潭虎穴,龙蟠虎踞,龙蛇混杂,龙吟虎啸

  龙凤呈祥,龙飞凤舞,龙争虎斗,龙眉凤目,龙驹凤雏

  龙拿虎跳,龙腾虎跃,龙章凤姿,龙肝凤髓,龙虎步

  2.说说有关“龙”字的预言故事。

  (1)小组长组织各小组成员说故事,推荐说的最好的同学上台展示。

  (2)各小组派代表讲故事,如:《叶公好龙》《画龙点睛》等。

  3.播放“龙”字课件。

  (1)说说你对这些字的认识。

  (2)引导学生欣赏八位著名书法家书写的不同字体的“龙”字,感受“龙”字的书法艺术魅力。

  二、初显身手

  1.展示搜集的有关龙的工艺品的实物,图片或有关文字资料。

  2.向同学介绍家乡有关带“龙”的产品或地名,说说它们的有关故事或来历。

  3.说说自己在搜集,查阅资料中发生的有趣的故事。

  4.学唱《龙的传人》。

  5.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老师欣喜地发现同学们具有了初步地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后要经常利用身边的学*资源为自己的学*服务。

  6.布置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

  听写带有“龙”字的成语。

  二.金钥匙

  1.自读这部分内容,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

  2.说说开场白的内容,要求。

  开场白的内容是:开始要讲讲本次活动的意义,对大家的要求,然后鼓励大家积极参与。要特别注意开场白要简短,精练,有号召力,具有鼓动性。

  3.模拟开场白。

  同学们,我们班要举行讲“龙”的故事比赛,请你想想怎样进行开场白。

  (1)自主思考。

  (2)小组交流,推荐说得最好的同学代表发言。

  (3)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如何进行开场白。

  三.单元小节

  1.自我评价,可围绕以下内容进行。

  通过本单元学*,有哪些收获?自己搜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怎样?学会了哪些新的学*方法?

  2.同学互相评价。

  北师大语文教案 3

  教材分析:

  《儿童与发明》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生活中的许多发明都与儿童有关。作者用*实的语言为我们娓娓讲述世界上的第一支口琴、听诊器等等的诞生都与儿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还告诉我们:“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我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以及学生的实际,制定准和本组课文训练的主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屏幕3)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几项与儿童有关的发明。

  体会课文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读课文、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及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法:

  《儿童与发明》是一篇略读文章,略读文章与精读文章的处理上有所不同,略读文章要求学*浏览,抓大放小。由于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因此这节课,我基本选用“自主读书、合作学*、自己感悟”的教学方法。

  学法:

  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自主学*,合作探究”等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境界,在阅读*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惯。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与交流文本了解发明与儿童的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敢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直入课题,质疑激趣直入课题。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发明是与儿童有关的,你们一定想知道对不对?这节课让我们走进《儿童与发明》聚精会神看老师《儿童与发明》,写课题,板书)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这一环节的设计,简单(板书)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明了,通过课题质疑的方法,激发了学生学*课文的兴趣,从而引发学生们的读书欲望。此环节大约1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师:请学生们带着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预设:这篇课文在学生汇报交流时。

  (预设:可能会说到文章介绍了几种与儿童有关的发明。)

  教师这时就要来个顺势引导:关注这篇课文的题目“儿童与发明”,让学生体会到,课文2的题目其实就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写作时题目的精妙之处。此环节大约2分钟。

  三、精读课文,自学感悟精读课文。

  同学们,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下面让我们自学指导下深入钻研自学指导下深入钻研文本,看看自己能自学到什么?

  自学提示:文本,看看自己能自学到什么?

  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

  (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印象很深的句子,并在书中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印象很深的句子,空白处,写下闪烁着你智慧的文字,还不要忘了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空白处,写下闪烁着你智慧的文字,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在自学指号。

  特别提醒:“读书时要特别珍视自己的第一感觉”)

  导下,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的时间。学生自学大约需要8分钟。分钟。

  此环节遵循的设计理念是:此环节遵循的设计理念是:课标中提到,略读教学要开放,要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在教学中要做到主线贯穿,让学生在略读中生成略读能力,

  四、合作交流、引导点拨合作交流。

  同学们,你们学的可真认真,老师从你们渴望探求新知的眼神中观察出你们都是有好奇心,有很强自学能力的孩子。一番鼓励后,开始汇报交流,首先是在小组长有效地组织下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此时教师要走到学生当中,俯下身巡视,看学生在合作学*中能够自行解决哪些问题,还存在哪些疑惑,学生会的老师不讲,学生不理解的先在小组中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此环节预设:学生在概括几种和“儿童”有关的“发明”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体现“发明”和“儿童”的关系,把每件事情表达清楚。对于学困生,我引导学生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加以概括。

  (附件:学困生学*用纸发明家布什曼雷内克兰德3获得灵感的渠道儿童发明口琴听诊器一次性成像问题毕寇比斯特两轮转动”的脚踏车隐形眼镜最终让学生自己概括提炼发明创造与儿童的关系:儿童的(奇想需儿童的(儿童的发现)是发明创造的(无价的珍宝、创造的源泉)要创造发现)是发明创造的(无价的珍宝、创造的源泉)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提到本课的写作方法:我会向学生做适当的点拨指导。屏幕15)

  这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指出。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灵感”,并进一步指出孩子的想法对发明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与之相类似的结尾段和开头彼此呼应,再次说明很多发明都源于儿童的创造、奇想与发现,并号召学生善于(板书:首尾呼应)观察,勇于发现,敢于创造。板书:首尾呼应)为了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至第八自然段则是具体地介绍了一些和儿童有关的发明。课文对各项发明的介绍是并列的关系,但是,它们所占的篇幅却是不相同的。从整个布局谋篇,不难看出文章结构是(板书)总分总。

  此环节大约10分钟。板书:总分总。

  五、适度拓展,小结提升适度拓展。

  师:同学们,课文学完了,这篇课文给你烈的感受是什么?我们全班来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与儿童有关的发明资料以及发明格言?

  此环节的设计理念是:略读文章要开放到上下连接,上连本单元主题与方法,下接课外拓展。因此这一环节,设计了让学生说说这篇让学生自主交流感受,交流资料,再次感受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写文章主旨,文章主旨作意图。

  最后以读促写,我设计了小练笔的环作意图。(让学生带着满腔热情用心观察生活,并及时运用本课所学的写作方法记录下来,做到学以致用。(大约8分钟)

  北师大语文教案 4

  课前谈话:

  小朋友,我们昨天已经见过面了,知道我姓什么样吗?关于我,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能不能介绍介绍你自己的家?

  一、揭题。

  小朋友说起自己家的时候,都有说不完的话,老师从你们高兴的小脸上看出来了,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幸福温暖的小家。

  出示卡片家谁已经认识了?你是怎么认识的?(表扬好学,会学的学生)

  能给家找找朋友吗?

  有一首很美很美的诗,它的名字就叫家, 看老师写课题,请小朋友伸出小手跟着老师写。

  (范写,注音)

  请小朋友一起读课题。

  诗里的家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想不想去看看呀?

  二、看图,学*生字。

  1、观察画面。(课件演示)小朋友快看,你觉得美吗?你都看到些什么啦?

  3、学*生字。

  小朋友说得真好,这些词儿你都认识了吗?点击, 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自己练练读读,比比谁先读准,

  自学。

  谁已经会读了?谁来读给大家听?

  (注意种子、鱼儿是轻声,子、儿要读得又轻又快。这样鱼儿才可爱。种子的种是翘舌音)

  真的会读了吗?老师加大难度看你们行不行?哟,真的会了,真了不起,.

  三、读课文,整体感知。

  小朋友看,蓝蓝的天空飘浮着朵朵白云,小鸟在茂密的树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鱼儿在清澈的河水里欢快地畅游,种子在泥土里尽情地发芽,成长。多美呀!

  小朋友,景色美诗写得更美,我们赶快打开课本,轻轻地读一读这首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连贯,

  (一)、学生自读,教师巡视。小朋友不仅读书认真,而且姿势也那么棒!小朋友向他学*。

  有的小朋友读得很认真,已经在读第二边啦!

  (二)、检查初读。

  1、谁先来读第一行?你真是个勇敢的小朋友!(注意白云的家要读得连贯)

  齐读.再指读.

  2、谁来读2、3、4行?这回可就难一点啦!谁来读?

  你真棒!小鸟的家鱼儿的家种子的家读得特别好。

  3、下面2行字儿最多,最长,谁也会读了?

  小朋友读书个个都不错。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小朋友真棒。都能读通顺了,老师真高兴,你读了书知道白云的家在哪里吗? 你们愿不愿意把他们送回家呀? 谢谢你们把他们送回家

  四、理解感悟,指导朗读

  学*第一行。

  A、指导体会、朗读。

  他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真高兴呀咱们先去白云的家看看?白云的家怎么样呀?

  (美),你读得真好,特别是蓝天,老师好象看到了广阔的蓝天,真大,真美呀!

  小朋友眼前看到蓝天了吗?听了你的朗读,老师好象也看到了无边无际的蓝天.

  听出来了,白云在这么大这么美的蓝天里飘呀飘,想飞到哪里就飞到哪里,想到哪就到哪,假如你是白云,你心里怎么样啊?多么自由自在,多么快乐呀!谁再来读读?

  对呀,蓝天是白云美丽的家,蓝天是白云自由的家。小朋友一起来夸夸白云的家。

  2、学*第二、三行。

  A、白云的家真美,那小鸟和鱼儿在家里都做些啥呢?想看吗?点击.

  小鸟在树林里做什么呢?你听,他们叽叽喳喳的说话呢!他们在说什么呢?

  对呀,小鸟在树林里真快乐呀!树林真是小鸟离不开的家!谁来读读?

  听出来了你真是只快乐的小鸟!你是一只活泼的小鸟。

  B,你们看小鱼在干什么呢?假如小鱼离开了小河,会怎样呢?是呀,鱼儿一离开水,就没有了自由,甚至没有生命,只有在水里,在小河里,鱼儿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成长.小河是鱼儿离不开的家呀!

  我们一起学着鱼儿一边快活地游一游,一边读读句子.

  指名读.

  3.学*第四行.

  小朋友你们看,种子在泥土里发芽啦!咱们一块儿来做做种子发芽好吗?

  种子种子快快长种子种子发芽了!

  种子,种子,你为什么长得这样快?这棵种子长得最高,你来说说!

  你的成长离不开泥土这个家.你喜欢你的家吗?你来夸夸你的家.

  听出来了,你的家真温暖呀!谁再来读读?你的家真好呀!

  4齐读1-4行.

  小朋友,有家的感觉真好呀!谁能连起来读读这四行诗!

  其他小朋友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

  5.学*5、6行。

  小朋友,白云、鱼儿、小鸟、种子都有自己的家,我们每个小朋友也有一个共同的家,他的名字叫什么?

  (学生如果说不出,就请他们再读读书,从书里去找答案)

  结合学*祖国。出示生词卡片。指读。齐读。

  我们祖国的叫什么?

  小朋友看,我们的祖国的形状就象一只昂首高歌的雄鸡,壮观的海上日出,辽阔的原野,巍峨的高山,雄伟的***广场,

  你觉得我们的祖国怎样啊?(祖国真美,祖国象个美丽的大花园)

  生活在祖国的怀抱,你们觉得怎么样?瞧,我们的小朋友生活得多幸福呀!

  (小朋友,我们美丽的祖国就象一个大花园, 我们就象花园里的花朵,幸福地成长,就象小鸟在树林,鱼儿在小河,多么快乐,多么自由自在!祖国就是-------我们的家!在家的感觉真好啊!让我们一起来读!

  祖国真是小朋友幸福的家,让我们挺起胸昂起头,再来放声齐读------

  6齐读全诗。

  (这首诗写得多美呀,下面,让我们拿起书本一起来美美地读这首诗. 书要读得美,姿势先要美.看看谁的姿势最美.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这么美的诗小朋友想不想把他记住呀? 谁能看着屏幕读?

  谁已经背出来了?

  愿意背的小朋友站起来好吗?

  五、复*生字词。

  小朋友,学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一块做个游戏,好吗?

  把生字卡片分发给学生。

  老师说:种子种子在哪里?种子种子在这里,种子种子快回家!

  发到种子卡片的学生就上台把卡片组合成词语,贴到画上的相应位置。贴对了,就齐读两遍。

  鱼儿、泥土、白云同样的方法。

  六、指导写字。

  1、咱们来看云字怎么写。

  A、云有几笔?怎么写?

  B、看书上笔顺,课件演示,说说怎么写。(横,横,撇折,点)

  C、范写。学生跟着书空。

  老师边写边说顺口溜:一横短,一横长,撇折起笔在中央。

  齐说顺口溜。

  D、学生描红。提醒学生写字姿势,表扬姿势正确的学生。

  2、学写儿。(机动)

  A、别小看儿字笔画很少,但要写好它很不容易啊!

  B、看笔顺,说说怎么写。(先写撇,再写竖弯勾)

  C、范写。学生书空。

  左边是竖撇,右边竖弯勾,两笔肩并肩。(不要一笔高一笔低)

  D、学生描红。

  七.作业。

  1、小朋友,这首诗很美,课后请小朋友把这首诗背给爸爸妈妈听,或者背给其他小朋友听,好吗?

  2、有兴趣的小朋友还可以学着用()是()的家做一首诗。

  准备:1、打印生字卡片:(一个字一张,游戏用,不用注音,最好有隐隐的田字格线)

  白、云种、子泥、土鱼、儿蓝、天

  2、打印祖国(词语,要注音)

  3、打印( )是( )的家。

  北师大语文教案 5

  一、实物展示 谈话引入

  1. 师展示实物—一个香气诱人的苹果。看到这个苹果你想到些什么?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是多么的珍贵。那战士们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个苹果》。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勾画不认识的生字,自主学*生字。

  2. 教师用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学生的生字认读情况。

  3.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理解内容

  1. 一个苹果在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却还剩大半个,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细读课文。

  2. 齐读1~3段,思考:这个苹果是在什么环境下得来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3. 读4~11段。

  (1)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下?他们需要什么?可又是怎么做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小组合作演一演当时让苹果的情景,体会战友间的情感和战士们的品质。

  (3)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边感悟。

  4. 读12~13段。

  (1)体会吃苹果的情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扮演战士,表演吃苹果的情景,谈谈自己这时想到的是什么。

  (3)说说:为什么这么多战士还吃不完一个苹果?

  5.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最后一个段,谈谈自己的感受和对“我被这种战友间的关怀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的体会。

  四、总结全文 深化感情

  1. 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

  2. 找出最让人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五、拓展延伸 作业练*

  1. 你还了解哪些关于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的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2. 结合自己,谈谈生活中互助互爱的事情。

  3. 抄写课文中的优美词语。

  教学反思: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就要让他们敢问、敢说。这是基础。众所周知,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激发其学*的动力。所以,在教学时,我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实践证明,《一个苹果》的教学,倘若离开了积极的丰富的想象,就难于理解教材的内容,难以发展语文能力。所以,我力求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中,有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理解;有让学生抓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有让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发散想象等等。


北师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北师大三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练*,指导学生掌握比较同音字并组词的方法,正确书写单元中的重点生词和常用书面词。继续指导学生写句子,提高学生派句能力。

  2、继续培养训练学生积累词语、成语和诵读古诗的良好*惯。

  3、指导学生学*引号的使用,掌握方法,规范写法。

  4、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运用资料以及阅读、*作的方法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引号的用法,搜集、整理、运用资料,完成*作。

  教具:

  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1、读一读这四组字,说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讨论,说说区分它们的好办法,并在小组里组词。

  3、全班交流。

  二、抄一抄。(这一题在学*课文过程中完成。)

  1、开火车读一读。

  2、再次列举在抄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举行“错别字诊所”活动。

  3、齐读。

  三、填一填。

  1、给学生10秒钟时间看题,并说说这个练*的要求。

  2、指导学生回顾列举学过的和自己知道的偏旁部首。看看哪些可以和“石”字组成新字。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样的练*考一考其它小组。

  4、完成“石”字组成语的练*。并指导学生*日积累成语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

  四、读一读,注意引号。

  1、学生默读句子,思考每一句话中引号的用法。

  2、小组里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的看法。

  3、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引号的用法。尤其以第三个句子为重点,体会两个“祖国”的意思。

  4、设计练*,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引号用法的掌握。

  5、齐读句子,加深印象。

  五、照样子,写句子。

  1、给学生时间,自由读题和句子,说说对要求的理解。

  2、读例句,分别说说“当……的时候,就……”和“当……时,……”的用法。

  3、指导学生说句子。

  六、总结本课练*情况。

  第二课时

  一、读一读、背一背:

  1、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把古诗读顺。遇到不认识的字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

  2、比一比,看谁能把古诗读顺、读准确。

  3、评一评。

  4、齐读。

  5、老师大体讲解一下诗意,以帮助学生从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方面进行体会,把诗读懂,读出韵味、感情。

  二、畅说欲言、笔下生花、开卷有益。

  1、给学生5——10分钟时间,看明白这几个题目的要求,并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讨论活动方法。

  2、指导学生如何设计、开展活动,并完成手抄报及自己喜欢的汇报形式。

  3、确定活动时间范围和纪律。

  教学后记:

  从听写来看,同学们对本单元的字掌握的较好。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语文天地》复*形*生字,积累优美词语,进行动词和时间词的学*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文我们一起来学*《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进行形*生字的比较,组词练*。

  1、出示投影片:从——丛评——坪静——净搏——博

  2、学生自己读生字。想一想:观察这每一组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生进行小组内交流。老师进行巡视了解情况。

  4、指学生回答。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5、这些生字形状和发音差不多,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分他们呢?

  6、引导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

  7、进行生字的组词练*。有能力的学生可以鼓励进行说话练*。

  进行词语抄写、说话练*。

  出示投影: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空隙撒落追逐

  立即猛烈敏捷晴朗摇晃遮蔽讨人喜欢

  学生自己朗读词语,画出不懂的词语。

  互相交流不懂的词语意思。(老师重点指导“滑行、渴求、遮蔽”)

  学生学*运用词语。选择自己明白意思的词语,进行说话练*。要求:可以说一句也可以说几句。

  先指有能力的学生进行说话,给其它学生做个范例。

  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然后说给同位听一听,互相进行纠正。

  (三)积累表示动作的词语,练*使用。

  1、学生看书中给出的例子:蹦跳、捧扒、退、追

  2、学生模仿例子,自己思考表示动作的词语。

  3、指学生回答。老师进行板书。

  结合自己的词语进行造句练*,然后全班交流。

  仔细观察和动作有关的词语有什么规律?

  指学生回答,老师将相应的部分进行标示。

  (四)积累表示时间的词语,练*使用。

  出示描写小虾吃东西、松鼠搭窝的两段话。

  学生自己朗读,找一找表示时间的词语划出来。

  指学生朗读,其他学生思考这些时间词语之间有什么联系?

  指学生尝试用这些时间词语说说话。

  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电*,推荐好的全班交流。

  老师重点关注口头表达能力一般的学生进行辅导。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形*生字生字、表示动作、时间的词语和句子,尝试自己也用表示时间和动作的词语造句。

  四、板书设计:

  动词:

  时间词:

  第二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语文天地》,进行阅读训练,掌握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语文天地》。

  二、讲授新课:

  (一)阅读短文《带刺的朋友》。

  1、学生在提前预*的基础上,默读短文。

  2、指学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带刺的朋友是谁?

  3、在预*过程中,你对短文有哪些感想?说一说。

  4、指学生结合自己朗读的情况,说说阅读体会和感想。

  5、集体交流,互相补充,点评。

  (二)畅所欲言,积累学*方法。

  小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你都收集到了哪些和动物有关的消息和资料?

  指学生结合自己的收集交流相关的资料。

  老师结合学生交流的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的爱护小动物呢?(小组内先交流)

  指学生集体交流发表想法,互相点评,互相补充。老师结合学生的意见进行板书。

  总结:大家都是从哪里获得的这些信息?大家再看的时候有哪些方面需要提醒大家?

  老师将学生的建议用投影片进行展示,学生阅读。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说了说怎样保护人类的朋友——动物,如果请大家来想些方法,使大家都能来保护动物,你们有什么好建议?(大面积提问)好我们就请大家用自己想出的合理的方法来表达对动物的爱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作文写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1、写一个你喜欢的动物。

  2、可以写它的外形、脾气等特点,也可以写它怎样捕食、怎样嬉戏、怎样休息等*性,还可以写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3、要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对它的喜爱。

  4、写完后要多读几遍,认真修改。

  课前准备

  1、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

  2、收集、积累查找有关动物的资料。

  教学重难点

  1、按一定的顺序写。

  2、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我们刚学了几篇与动物有关的课文,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动物世界》,去看看那些人类的朋友们过的怎么样。(播放录像《动物世界—小松鼠》)

  2、启发。《动物世界》的录像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畅谈感受)

  播放“动物世界”录像,引入新课。

  3提问:动物世界里的动物有趣吗?有哪些动物,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小结:同学们介绍了录像里的这么多小动物,现在大家将课前看到的动物也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学生自愿结合,小组练说。

  1.喜爱同一种小动物的学生自愿结成小组,讲自己喜欢什么小动物,再讲它的外形,生活*性、与人类的关系和用处等。(讨论中鼓励学生质疑,特别是对某种小动物不太了解同学,可以向喜欢这种小动物的同学咨询。)

  2.各小组推荐成员,讲一讲喜欢的小动物。(①说说动物的外形。如眼睛、耳朵各有什么特点?②说说各种动物的叫声有什么不同?③说各种动物的生活*性和作用。)

  三、摆设擂台,分组交流

  1。抓住特征、指导描述。

  2。每组推选两名代表上台交流,学生相互评议,教师相机点拨。

  (1)外形主要讲:身子、头、耳朵、鼻子、眼睛、嘴、尾巴、腿等。

  (2)说说动物的脾气、活动情况(如捕食、嬉戏、休息的情况)。

  (3)还可以写你和它之间发生的事情。

  四、*作指导

  通过学*,我们知道各种动物的特点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类动物,也有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猫,有的调皮活泼,有的懒惰,有的温顺,有的凶猛,各有各的特点,因此,观察时一定要认真仔细,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弄清它们的生活*性,了解它们对人类的用处。

  五、范例引路,指导写作。

  1.复*: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玲珑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过油。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注:先总写松鼠外形美丽,然后按头部、身体、尾巴的顺序具体写外形美。)

  2.复*《小虾》、《松鼠》,了解描写动物的方法。

  3.学生作文。

  ①提出作文要求。(怎样才能写出小动物的样子和生活*性呢?)

  a、写自己最熟悉的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头部、身子、叫声和动作各有什么特点。从颜色、形状、大小及作用等方面去写。此外,还要写它的动作情态。

  b、写出动物的生活*性。如吃食、睡觉、活动等。

  六、布置回家写作文

  1、按老师要求写

  2、写完自己先通读修改,再让父母审阅、签名。

  教学后记:

  学生对本单元的字词掌握的教好,但在仿照课文写一写这个环节掌握的不是很好。作文能把握文章结构,但选材和语言表达不够好,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6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和课后*题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

  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有关蝈蝈的知识;课外读物《金色的草地》。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播放蝈蝈发出的声音,猜一猜这是那种昆虫发出的声音?

  2、介绍蝈蝈的有关知识,如果让你给蝈蝈的歌曲一个好听的名字,你会去什么样的名字?

  3、板书课题《绿色的歌》,为什么歌是绿色的?

  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二、初读感悟,自主识字:

  1、初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自然段的序号。

  2、小组合作识字,学文。

  3、检查识字情况。

  4、巩固月字旁的字,找出“真挚”的近义词,“朴素”的反义词。

  三、朗读评比:

  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做好竞赛的准备。

  2、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全体参与评价。

  3、老师评价朗读情况,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朗读。

  四、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仔细观察。

  2、自由发言: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为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

  4、独立练*,揣摩,老师巡视,指导。

  5、书写评价。

  五、课堂小结:

  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

  3、积累形容词。

  ( )的晚霞( )的月亮

  ( )的秋天( )的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导入:

  1、认读生字卡。

  2、出示本课学*任务。

  二、精读课文: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说说每一段写了什么?有哪些小动物唱歌?

  3、哪一段写了蝈蝈的歌好听?画出各个时间蝈蝈的歌有什么不同?找出比喻句。

  4、自由发言:小歌唱家在什么地方歌唱呢?

  5、讨论:为什么说是“绿色的歌”呢?

  飘着“金色的梦”又是怎么回事?

  三、指导朗读:

  1、激趣:谁愿意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

  2、重点指导朗读方法。

  3、师生一起读感悟。

  四、语文实践活动:

  1、想想,你还听到过哪些昆虫的歌声?由此你会产生什么感受?

  2、抄一抄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

  2、推荐学生阅读《金色的草地》

  教学要求:

  1.学*课文第一节,感受五彩池的形态美和色彩美。

  2.有感情地朗读一、二节,能借助重点词语背诵第1节。

  3.能依据“咖啡色、柠檬黄”等词组和“上边、下边”、“流入、注进”等词语练*写短文。

  教学过程:(实录摘要)

  师:看看课题,你想研究哪个词?

  生:“彩”。一看就知道那是有多种色彩的池。

  师:对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五彩池是怎么样的,究竟有多美。

  “神话传说中的五彩池在天上,而且只有一个,四川藏龙山的五彩池却多得数不清。”

  (教师用课文的语言做开头,引导孩子进入课文)

  这些五彩池究竟是怎么样的,请读读课文,向大家作介绍。

  (让学生自学)

  请划出描写五彩池大小、姿态的词。

  生:(自己学。教师巡视,指导困难生)

  师:好多同学都划了两个词,哪两个?

  生:大大小小、玲现多姿。

  师:对,那么谁能够清楚地告诉大家,大到怎么个程度?小到怎么个样子?请用课文里的语句告诉同学们。

  生:大……大的不足一亩,水深不到三米;

  师:那,不足一亩究竟有多大?不到三米,大概有教室那么高吧?

  生:不足一亩,可能是一个标准游泳池的大小。

  师:你说对了,我们再来读读这一句,写大的句子。

  生:读。

  师:那你们说,这个“大”是不是显示出很大?

  再读读,想想。

  生:我认为“大”也并不大,从两个词看出,一个是“不足”,一个是“不到”。还从前面那个“玲珑多姿”看出。因为“玲拢”本身就指那些小的东西。

  师:说得对极了,你很会钻研课文。我们再来读读写小的那一句。

  生:“小的,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师:这句话可把小写具体了。看见过像菜碟那么小的池子吗?。肯定非常有趣?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玲珑多姿”。一起把有关句子划出来。

  生:(读、划)

  师:谁能够到黑板上来画一画。某某,你请上来画,其他同学就在课本上画。

  生:画“玲现多姿”的池子。

  师:请你介绍一下你画的五彩池像什么?

  生: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莲花……

  师:大家说说是这样吗?还有其他形状吗?

  生:有的。因为

  教案《北师大版三年级语文上册《五彩池》教案3》,

  后面是省略号。

  师:那你还画了什么呀?

  生:我画了像小船、像月亮、像火炬、像盛开的梅花。

  师:对,你把省略号读懂了。好,我们看看课文、看看图,自己背背看。

  生:(有声有色地背诵课文)

  师:刚才我们研究了五彩池的——

  生:大大小小、玲珑多姿。


北师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北师大培训心得体会 (菁华5篇)

  今年10月17日至29日,我有幸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三亚市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为期12天的学*时间里,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思想,促进了工作,通过培训学*我受益匪浅,受到很大的启发。让我真正领悟到作为一名新时期校长应有的新理念,新思想的现代教育、办学模式,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校长必须注重学*强素质,以人为本抓管理,才能开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在此次培训学*中,我有几点感悟与启示,与同行们一道交流和分享。现谈谈这次培训学*的体会:

  我先谈谈此次培训学*的收获:

  此次培训学*的主要形式是专题报告、专家引领和实地考察。我们聆听了18场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这些讲座着重阐述了校长如何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益。文喆教授的讲座中提倡的“创设宽松,**教师是发挥教师创造能力的前提”观点明确,为我们校长抓好教师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今后学校的工作会更好开展。李明新教授的讲座对基础教育的理解理性、透彻,他用实例阐述了教育的本质,对我们今后的教改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曹志祥的讲座深刻阐述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使我们充分认识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使我们知道今后的教育不能只玩空架子,而要扎实开展,抓出质量。姚计海教授的讲座使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性,有效的沟通能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我们时刻记住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四步曲:尊重、理解、倾听、表达。翟小宁校长的.讲座从观看学校人大附中的图片入手,层层深入,引领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方向,使我们懂得了学校的发展,思想是灵魂,文化是动力。万欣律师从法律的角度谈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的处理,使我们诸多校长都深受启发,懂得了今后工作中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陆士桢教授的讲座对当代青少年道德取向讲得较为透彻,观点也切合实际,所举案例说服力强,对我们今后的德育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名师赵谦祥语言幽默、诙谐,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阐明了一名好校长的标准,我们受益匪浅,更坚定当领导应任人唯贤,任用有才华、敬业的人才的信念。

  沈湘*教授的讲座精彩纷呈,观点清晰,向我们阐述了当代社会生存焦虑的原因,以及人生幸福的内涵,报告生动有趣,耐人寻味,教育我们如何去克服生存焦虑,懂得怎样去寻求幸福生活。名师高金英的讲座生动有趣,向我们阐述了当班主任的艺术,所举案例切合实际,她语言诙谐、幽默,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工作的不易,以及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的重要。听了刘永胜教授的精彩报告,我们都明确了岗位职责,懂得了当代校长的历史使命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宽松的环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设*台,为学校的特色建设做出努力,我们会朝这一方向努力!郭振有教授的讲座言辞犀利,向我们剖析了当代中小学教育的弊端,使我们在深刻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到底培养什么人?任重而道远,今后的教改之路还很长,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王建宗校长的讲座精彩、生动,观点明本次学*,也使得我们有机会和专家们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交流。我们还实地参观了北京的两所名校,一所是史家胡同小学,亲身领悟了史家小学“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明天”的指导思想以及“和谐教育”的学校办学特色。我们深深地被卓立校长那种治学有方、理念超前以及不凡的办学风格所折服。另一所是北京市八中,名誉校长龚正行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学校概况、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管理,以及通过实地参观了学校的运动场,游泳馆等,更加让我们体会到学校求真务实的办学作风和志向高远的办学目标,为我们今后的学校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两所名校,让我们领略了名校风采,感悟了名校的办学思想及其特色,感受到了名校浓厚的文化氛围。本次学*时间虽短、但组织十分紧凑,收获的确不少,让我深深的感到这是一次启迪智慧、涤荡心灵、终生难忘的短暂学*之旅。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欣喜、激动、充实之余,更多的是切实的感受和深深的思考。在实践中,如果把任何一位专家所讲的内容吸取一两点,在工作中深入开展下去,坚持下来,都能够对教育工作有一个极大的推动。

  我再谈谈此次学*培训的几点感受:

  一、理解更深刻。从文喆教授的《为教师创造性的工作创造条件》到名校长白淑兰的《用爱、用情、用心做教育》,精辟的论述,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都在教育引导着我,促使我反思,而奋力前行。

  二、心底更踏实。培训让我更加理解了学校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让我们更明白了独特的办学视角和管理思想决定了学校今后的发展。

  三、找到了差距。通过此次培训学*,深感我们的教育与北京等发达地区的教育不仅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与教育观念的落后,还有管理意识的粗放随意。作为我们这个教育落后的地区,首先要规范办学行为,通过制度规范办学,也要根据教育发展的多元化或特色发展的需要,在办学评估与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一定的选择性,这样才能促进三亚教育的快速发展。几点思考:

  1、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在道德品质上做教师的榜样。从卓立、白淑兰等名校校长的身上,我们感受到的是那种崇高的人格魅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因此,作为校长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努力提升自我的人格魅力,在思想品德、道德修养上做教师的楷模, 时刻用苛求的眼光看待自己,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师生,做师生的知心人,真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2、提升自身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没有改革就难以发展,缺乏创新发展就会滞后,通过培训,让我首先转变观念,这就需要自身提升能力素质,在改革创新上做教师的引路人。反思自己的学校管理,学校文化没有发挥作用。培训让我懂得今后努力的方向一是勤于学*。如参观考察、阅读教育论著和优秀教育期刊,因校制宜地引进外校办学的智力成果。二要善于思考。思考的过程是办学经验的总结过程,也是管理思路的明晰过程。思考是一种心灵的自我对话,久而久之,必然会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3、打造书香校园,这是功德无量的举措,更是受益终生的*惯。我们的现实情况是:学校往往鉴于人员编制的紧张----没有专职,教师工作繁重------没有时间,学生读书借阅成了麻烦,一批优质教育资源成了学校迎接装点门面的摆设。扪心自问:我们组织师生读书了吗?怎样组织?需要引领,需要激励,需要促进师生共同阅读,提供师生随处有书取,随时有书看的便利条件,扩大学生视野培养他们阅读的好*惯,也促进教师学*风气的形成,这是今后一个实践的课题。

  教育的本质就是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需要用一生的品格去熏陶,用一生的时光来完成,还我们的教育以本真的美好。总之,校长培训,时间虽短收获颇大,用心品味用之不竭,学以致用思考更深。真正的做好教育,需要一份宁静之心,少一点浮躁,多一份清醒,少一点功利,多一份淡薄。

  今天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北师大“课堂教学改革及先进教学模式研修班”的培训学*,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搭建了如此好的一个学**台, 使我得以有如此珍贵的机会从各方面提升自己, 总的来说, 这次的培训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通过培训,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下面是我在培训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 、 学*新的教学模式 创造高效课堂

  新的 教学模式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的渴求欲望, 实现了学*的积极性和主 动性,向课堂要高效,使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氛围。课堂的本质在“学”而不在“讲”,要把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学。讲也是学的一种方式, 但不能成为几乎唯一的方式,学的方式应多种多样,尤其应探究主动学和 自己学有机结合的方式。

  二、以人为本,改变学生的学*方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新的教学模式的采用,激活了僵化多年的课 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把学*的权力真正还给学生,同学之间开 展合作,相互质疑,共同探究,一起进步。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充满探 究热情,增强探究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样导学案的使用也是以学生 自主学*为主,辅之以教师指导和学 生间的合作探究学*,这种模式能让学生养成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总结的良好学**惯。我相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没有差生,只有差 异”、“只要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在这样的信念支配下,我决心不放弃每一 个基础差的学生, 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工作,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 校的进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让自己业务水*有所提升。

  20xx年9月25日至30日,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50名教师赴北师大参加“启师.沃土计划”——“三区三州”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田家炳中学骨干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研修项目(第一期)为期六天的培训。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风格、风趣幽默的语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在解读自己的同时,引起了我心灵最深处的共鸣,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们还到北京市门头沟区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参观学*,感受到了京西名校带来的震撼,体验到了一所郊区学校的崛起历程,体会了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而努力的精彩。或多或少明白了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与名师、专家面对面交流并聆听他们的教诲,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初识北师大

  九月的北师大,依然淡定、古朴、美丽、典雅,充满着历史的厚重和学术探究的气息!校园里匆匆忙忙行走的学子洋谥着青春的活力,德高谦逊睿智的学者浸透出师者的儒雅和涵养,这一幅画卷勾勒出北师大所承载的责任……教育的未来和方向!

  何为师,何为范,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定义,知识应该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自信地站在三尺讲台,诲人不倦;只有端正自己的言行,感染身边的人,我们才能无愧地面对学生。

  二、静下来审视自己,挖掘阅读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开了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特别成功,有人好奇,就问这位老师的课备了多长时间?老师说:为了这节课,我足足备了一辈子,但对于这节课的现场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时常温*的小故事,很多时候,老师做久了,我们都变得“油”起来了,缺乏了激情和动力,心态也就变得浮躁起来了——教材太“熟”了,曾经备课的初心在周而复始的重复中早已被我们丢在了身后,提本进班上课成了常态,不再读书,不再思考,但若要真正地开设一节像样的公开课,却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这次培训在与名师专家*距离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我发现我们真的需要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要有丰厚的积淀。这个积淀源自于你读过的书、你写过的文章、你走过的路以及你见过的人等等。廖伟博士的《批判性阅读》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给我们的思维注入了更多的“源头活水”。也许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最重要的就是他们阅历丰富,尤其是对各类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和勤于笔端的写作,使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善于思考和反省自身,从而督促自己更好地成长。

  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觉得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在今后的活动里,首先能静下心来对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中高考考试说明进行精读甚至研读,从读书的氛围中静下心来,明确自己所上的每一堂课在课标和考试说明中的地位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其次,还要读培训时老师们给我们所列的读书清单:《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美丽风景》等,从书中与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进行对话,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

  三、加强学*,能做研究型教师

  北师大李琼教授的专题讲座《名师成长路径》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从理论结合案例告诉我们如何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我以前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课堂教学,却忽略了研究的意义,而研究的意义就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用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课题,这就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先决条件。对于教师而言,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首先要有角色转变的意识,即:有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把丰富的感性认识,有意识的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教学论文开始,逐步提升个人的研究素质。

  其次,*矿业大学向丽娜教授《学*型组织的建设》讲座用全员共同参与学*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工作中学*,学*中工作”这一理念,学*型组织的学*讲究的是感悟,是主动的去撷取,去开拓未知的地方。研究型教师更要能时时处处学*,向理论学*,向经验学*,向问题学*,向人学*,向现象学*……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资源和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就目前而言,微课题的选题和论文的写作方面是我们一线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研组活动中在今后的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提出更多的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选题和想法并进行深入探讨,将团队的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不至于在今后的微课题和论文评比变成摊派式任务,使大家都能主动去完成。现在的我很难谈得上多少研究,课题和论文的研究要从自己日常最*凡的教学工作入手开展,督促自己在教学中多思考,多用心。教授们的讲座,让我触摸到了教育科研理论的脉搏,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也充满了信心。我将努力学以致用,带着问题研究,带着课题研究,将科研真正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

  四、放慢节奏,改变心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成长

  通过聆听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张建国副校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北师大二附中金宝铮老师的《优质课例分享》的讲座并观摩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感知去寻找某种心理*衡长期以来,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特别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的情况,学生学*基础差、主动性不好,部分学生纪律涣散,我觉得我们除了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外,我觉得我们必须得放慢脚步。我理解的放慢脚步可以是减少复*、导入、授新、练*、总结这五个基本环节的某些环节,也可以将讲授的内容降低难度、分解成更多突破口,还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或者批改作业的方式更加多元等等。这样更细化的教学会占用更多的时间这也是难以操作的缘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指出,真正地学*是三位一体的对话过程,即与教材(知识)的对话,与他人(教师或同学)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课堂上,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留下自我对话、自我反思、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促使学*真正地发生,新认知结构的形成。如果说教育是慢的艺术,那么数学教学更是欲速则不达的,需要给学生留下思维觉醒的时间与生长的空间,以学定教,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出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其实有时候会觉得我会挺“心疼”这些孩子们的,学*上怎么努力都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作为一名教师还和他们斗气,还板着脸走进教室,甚至还挖苦讽刺他们,那更会摧毁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北师大培训的时候走进教室的每位老师脸上都洋溢着的笑脸给我这个即将不惑的学生当头一棒,脑海里闪现的是我们所教的那些孩子的神情,心里五味陈杂,若这些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该如何面对,假如我就是这些孩子又该怎么办啊!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讲台上这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有多么温暖,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一次次换位的思考有多么重要。在今后的时光里我希望自己能够心中有爱,与学生一起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就像裴淼教授所说:与之同渔,共享打鱼的乐趣;用心*气和的情绪与孩子们交流,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们沟通。

  六天,短暂的学*,丰硕的收获,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也有许多顿悟。这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充满了教育智慧,给我带来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及许多教学上实用的东西,使我开阔了眼界。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机会,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会努力的将学*所得用以教学实践,当然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教育无止境,且思且进步吧!

  在路上,我们追逐教育梦想的田中人!

  20xx年9月25日至30日,在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50名教师赴北师大参加“启师.沃土计划”——“三区三州”区县教师教育新体系建设田家炳中学骨干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研修项目(第一期)为期六天的培训。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聆听了各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用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风格、风趣幽默的语言、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独到的教育观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深深地吸引着我们、感染着我们、引领着我们。让我在解读自己的同时,引起了我心灵最深处的共鸣,进一步反思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们还到北京市门头沟区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参观学*,感受到了京西带来的震撼,体验到了一所郊区学校的崛起历程,体会了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幸福而努力的精彩。或多或少明白了做有生命温度的教育的意义之所在!

  与专家面对面交流并聆听他们的教诲,实在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他们给了我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把教育当成自己的信仰,做一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教师。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体会与心得:

  一、初识北师大

  九月的北师大,依然淡定、古朴、美丽、典雅,充满着历史的厚重和学术探究的气息!校园里匆匆忙忙行走的学子洋谥着青春的活力,德高谦逊睿智的学者浸透出师者的儒雅和涵养,这一幅画卷勾勒出北师大所承载的责任……教育的未来和方向!

  何为师,何为范,每一位老师的心中都会有一个定义,知识应该与时俱进,只有不断学*,充实自己,我们才能自信地站在三尺讲台,诲人不倦;只有端正自己的言行,感染身边的人,我们才能无愧地面对学生。

  二、静下来审视自己,挖掘阅读的魅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开了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特别成功,有人好奇,就问这位老师的课备了多长时间?老师说:为了这节课,我足足备了一辈子,但对于这节课的现场准备我只用了15分钟。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时常温*的小故事,很多时候,老师做久了,我们都变得“油”起来了,缺乏了激情和动力,心态也就变得浮躁起来了——教材太“熟”了,曾经备课的初心在周而复始的重复中早已被我们丢在了身后,提本进班上课成了常态,不再读书,不再思考,但若要真正地开设一节像样的公开课,却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这次培训在与专家*距离的接触中,感受到他们灵魂的高尚,使我重新看待自己的工作,审视自己的个人价值,我发现我们真的需要一股静气:静下心来备每一堂课,静下心来批每一本作业,静下心来与每一个孩子对话,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静下心来收益的是学生,而最终收益的是教师自己。

  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要有丰厚的积淀。这个积淀源自于你读过的书、你写过的文章、你走过的路以及你见过的人等等。廖伟博士的《批判性阅读》为我们打开了另一扇窗,给我们的思维注入了更多的“源头活水”。也许之所以成为,最重要的就是他们阅历丰富,尤其是对各类书籍如饥似渴地阅读和勤于笔端的写作,使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善于思考和反省自身,从而督促自己更好地成长。

  结合我们的实际,我觉得我们数学教研组的在今后的活动里,首先能静下心来对初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中高考考试说明进行精读甚至研读,从读书的氛围中静下心来,明确自己所上的每一堂课在课标和考试说明中的地位并将其应用到实际中去。其次,还要读培训时老师们给我们所列的读书清单:《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的美丽风景》等,从书中与陶行知、杜威、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进行对话,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

  三、加强学*,能做研究型教师

  北师大李琼教授的专题讲座《成长路径》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她从理论结合案例告诉我们如何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研究型教师。我以前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课堂教学,却忽略了研究的意义,而研究的意义就是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难题,用李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不断遇到问题,不断解决问题”,能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转化为课题,这就是成为研究型教师的先决条件。对于教师而言,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教师首先要有角色转变的意识,即:有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的需要。有了这种需要,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把丰富的感性认识,有意识的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从撰写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教育教学论文开始,逐步提升个人的研究素质。

  其次,*矿业大学向丽娜教授《学*型组织的建设》讲座用全员共同参与学*的方式很好的诠释了“工作中学*,学*中工作”这一理念,学*型组织的学*讲究的是感悟,是主动的去撷取,去开拓未知的地方。研究型教师更要能时时处处学*,向理论学*,向经验学*,向问题学*,向人学*,向现象学*……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扩大学*资源和空间,及时了解专业领域的最新动态,注重与其他教师合作探讨。就目前而言,微课题的选题和论文的写作方面是我们一线教师比较头疼的问题,所以在今后的教研组活动中在今后的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提出更多的与教育教学实践相关的选题和想法并进行深入探讨,将团队的力量和资源进行整合,不至于在今后的微课题和论文评比变成摊派式任务,使大家都能主动去完成。现在的我很难谈得上多少研究,课题和论文的研究要从自己日常最*凡的教学工作入手开展,督促自己在教学中多思考,多用心。教授们的讲座,让我触摸到了教育科研理论的脉搏,我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努力方向,也充满了信心。我将努力学以致用,带着问题研究,带着课题研究,将科研真正与教育教学实际相结合,走进常态的教育科研。

  四、放慢节奏,改变心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成长

  通过聆听北师大附属实验学校张建国副校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与北师大二附中金宝铮老师的《优质课例分享》的讲座并观摩课堂教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必须调整与学生相处的方式,遇到问题首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教师的感知去寻找某种心理*衡长期以来,针对我校目前的现状,特别是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的情况,学生学*基础差、主动性不好,部分学生纪律涣散,我觉得我们除了努力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收获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之外,我觉得我们必须得放慢脚步。我理解的放慢脚步可以是减少复*、导入、授新、练*、总结这五个基本环节的某些环节,也可以将讲授的内容降低难度、分解成更多突破口,还可以分层次布置作业或者批改作业的方式更加多元等等。这样更细化的教学会占用更多的时间这也是难以操作的缘由。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指出,真正地学*是三位一体的对话过程,即与教材(知识)的对话,与他人(教师或同学)的对话,与自我的对话。课堂上,放慢教学节奏,给学生留下自我对话、自我反思、自我建构的时间和空间,才能促使学*真正地发生,新认知结构的形成。如果说教育是慢的艺术,那么数学教学更是欲速则不达的,需要给学生留下思维觉醒的时间与生长的空间,以学定教,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宽容别人,善待自己,超脱自己,少与学生斗气,把自己从疲惫与劳累中**出来,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其实有时候会觉得我会挺“心疼”这些孩子们的,学*上怎么努力都难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作为一名教师还和他们斗气,还板着脸走进教室,甚至还挖苦讽刺他们,那更会摧毁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北师大培训的时候走进教室的每位老师脸上都洋溢着的笑脸给我这个即将不惑的学生当头一棒,脑海里闪现的是我们所教的那些孩子的神情,心里五味陈杂,若这些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我该如何面对,假如我就是这些孩子又该怎么办啊!这时我才真正体会到讲台上这一张和蔼可亲的笑脸有多么温暖,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一次次换位的思考有多么重要。在今后的时光里我希望自己能够心中有爱,与学生一起体会学*数学的快乐,就像裴淼教授所说:与之同渔,共享打鱼的乐趣;用心*气和的情绪与孩子们交流,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教育方法与孩子们沟通。

  六天,短暂的学*,丰硕的收获,虽不能立竿见影,但也有许多顿悟。这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充满了教育智慧,给我带来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及许多教学上实用的东西,使我开阔了眼界。非常感谢学校领导给我这次学*机会,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会努力的将学*所得用以教学实践,当然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教育无止境,且思且进步吧!

  在路上,我们追逐教育梦想的田中人!


北师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汇总十篇

  今天是十一长假返校的第一天,我准备和学生读顾拜旦的《体育颂》,这篇文章不算长,但是要让六年级的孩子读懂并不是容易——我是这么认为的。作者写的可是自己对体育的内心感受。我们学校的班级人多,场地少,家长给学生安排的兴趣班那么多,能够真正体会过体育的欢娱和精神的孩子有多少呀?至少我的前一届学生在读它的时候就觉得困难不少。

  课前,我让学生上网了解“奥林匹克”。并把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收集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很感性,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作为铺垫不好读懂,要适当引导在课前进行积累相关体育的资料,加强阅读主体对体育的了解。

  进行阅读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一让学生通过抓每段的中心句读懂课文的内容——顾拜旦在歌颂体育的什么。

  二让学生涵咏课文,体会这些激情满怀的话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我体会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第二句,让我回想起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猝然降临在林中的空地”,还让我联想到到了远古时代那茂密的丛林,就在那里,奥林匹克诞生了。“灰蒙蒙”“灰暗”,让我感受到了那久远的人们的玉自然抗争的苦难生活,体育就是一缕生命的晨曦,着凉人们的心房……我在向学生展示我被这些话语激荡内心的.过程。我问学生,你觉得我是在用什么方法体会的?学生总结我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用上了结合资料理解体会,想象体育竞赛活动的画面理解体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的方法。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今天的家庭作业:读课文,哪段话语你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并练*通过朗读表现你的理解。

  我期待着明天听到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很期待!

  《花脸》这堂课要通过四十分钟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对花脸的热爱是对英雄的热爱,也是对民族文化的热爱。这是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如何引领学生,走哪条路是设计教学环节的关键,也是课文的切入点。这堂课的第二教学目标从这点入手:抓文眼体会红线串珠的写作方法。既随文渗透隐性的`学**惯与方法,又体现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教学就是组织学生沉浸于文本,与文本、作者对话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带着这些理念,整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导入——演一演,展示花脸。一般来讲,导入以激发兴趣,创设情境为主。我在课前,让学生在网上找花脸,愿意的还可以做花脸,体验了戴花脸的感受。所以,导入中更有为课文学*铺设的情感准备。

  第二个教学环节是理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大致内容了然于心。“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熟读是阅读感悟过程的第一步。我采用了默读和交流的方式,让学生静下心来真读书。

  第三个教学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即研读课文。这个环节也是引领学生走向文章的精神实质的过程——先让学生找出文眼“喜欢”,再和学生们一起分析感悟作者如何围绕文眼表达对花脸感情的发展变化。于是,在这个环节设置了两个大问题,贯穿于整个环节:每一段是如何表现“喜欢”的?每一段的“喜欢”有何不同?学生扣住了课文中精彩的语言,表达了个性化的体验,有共识,也有异见。读、品、悟,再读、再品、再悟。师生在文本中前行,随着课文内容从一般的花脸——特别的花脸——关公的花脸——关公花脸的深层内涵的展现逐步挖掘出作者情感的发展轨迹:由喜欢——崇敬——自豪——孩子的炫耀,知之越深,爱之越切。

  学生是主体,老师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需求,第四个环节更是为他们设计的,那便是主题之外的多元解读。“童真”、“童趣”、“对过年的渴望”、“传统民俗”等等这些都是孩子们读出的,丰富多彩又各圆其说,这正是语文学*的魅力所在。

  《学步》以父母的口吻描述了儿子学步时的情景。文章从看到儿子蹒跚学步,联想到学步只是人生旅途的开始,希望孩子脚踏实地地不畏艰险勇往直前,顺利地踏上人生之路,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父辈对孩子的一片深情和良苦用心。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例如:“生命的过程,大概就是学步和寻路的过程。”等。为了突破难点,将学生引进文本,一个个的成为文中的学步者,再现儿时的这个*凡而伟大的经历,那么就不难理解文中所讲的“你的生活从此开始有了全新的内容和意义”这句话的含义了,也能体会到父母的深情厚意。我是从这几点入手的:

  1、让学生再现自己的情感体验

  首先,理清文章脉络,由“居然会走路、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入手,让学生找到学步的艰难。学生需精心阅读文本,体会父母的心情。

  其次,让学生抓住某一片段精心阅读,归纳出有关描写心理感受的词语,诸如“胆怯”、“自豪”、“勇敢”、“新奇”、“坚持不懈”等。这就是一个感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的朗读训练,应该定位于朗诵。

  2、体会父母的'情感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些环节的设计是本节课的亮点。最大的成功就在于很自然地让学生走进了一种能够共鸣、能够感悟的状态,而我又利用各种契机进行了大量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例如,阅读文本时的划句做眉批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读书*惯的训练,积累句子并合理运用的说话训练,大规模的朗读训练,从具体到抽象的概括能力的训练……

  3、提升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

  学生已经知道,人生只有学步,才能迈步,直至成长。在作者眼中,儿子学步的意义就在于他开始迈上了漫长的人生之旅。因此,父母会惊喜与兴奋,会赞美和欣赏,还会担忧和焦虑,更会有期望与忠告,将学生的情感提升至懂得感恩,并懂得勇敢地走好人生的坎坷路。

  《杨震暮夜却金》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故事虽小,其教育意义却不小。句句看似浅显易懂,细读起来,却又能体会出另一种感情,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必须创设美的课堂。

  首先在这节课中我注重充分利用文本,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升华情感。粗度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针对张文敏老师“提出在本册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文言文,而文言文一般都是要求背诵的。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六年级的学生快速准确的背诵文言文?”我采用一下方法效果很好!

  1.让学生熟读译文,大致了解文言文的意思。

  2.抓住文本的意思,我引导学生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激起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3。熟读成诵,激励表扬先会背诵的学生,利用树榜样去激励其他同学。

  《杨震暮夜却金》是北师大版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的拓展阅读课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教学这篇课文,我紧紧围绕古文教学的三大任务来展开。

  一、理解重点字词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试读课文。然后简要地解题,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杨震的资料。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大家一起交流。如:迁、故、谒见、子、君不知故人、何谓等。

  二、读出古文韵味

  小学安排了古文的学*,重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感悟古文简约、精练的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古文的韵味。如:自读、互读、细读、分角色读等。教师范背范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老师范读时,语速适当放慢些,让学生仔细听,听清楚老师朗读时的语气、停顿、重音等,并在课文上做好记号。接着,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朗读,师生一起评议。最后,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笔记和理解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或小组读,上台示范读。

  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基本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感悟到古文琅琅上口用句简约含义丰富的特点。

  三、感悟人文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基本明确课文的主旨,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这时,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人文内涵显得水到渠成。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一,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其二,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今天阅读此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老师点拨,同学们很快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诚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惟有诚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宁。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以诚对己,以诚待人,慎微慎独,时刻记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时刻记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决不可以因别人不知道就宽容和放纵自己。特别是为官者,更应该自省、自警、自戒。

  同学们的认识在对话中提升,师生的心灵在对话中得到洗涤,并不断清澈起来。最后,引导同学们对照课后的译文,再次阅读,整体感悟古文的简约和精练。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设计为四个环节:第一,比较课题导入新课;第二,检测预*检查反馈;第三,初读课文,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第四,学*课文第一部分(1——19小节),品味小夜莺与德国军官的对话,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

  总的来讲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第一环节比较《小英雄雨来》《狼牙山五壮士》《夜莺之歌》的课题,大部分学生存在困难,当时应指导他们从“小英雄”和“壮士”来进行比较,从而知道前两个题目的共同点是课题中含有作者对英雄人物的评价。接下来的第二个环节预*成果反馈时关于“蔑”字的写法,学生一时想不出较好的记忆字形的方法时我适时提供了一个方法“戍”字头上四根草,此时还不如让学生当场书写几遍或许效果会更好。第三个环节概述故事的主要情节时共的时间过长,学生在文章结构还没有理清楚时可以采用画情节曲线来把握故事的情节,同时厘清歌声出现的次数,抓住文章的线索——歌声,这样应该会更加高效。本来预设利用表格的提示来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后再利用情节曲线总结,可在课堂上在指导如何分段这个点上花了较多的时间,边画情节曲线进行小结便省略掉了。小组合作学*第一部分这个环节里,学生能充分学*的自主性,围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夜莺的机智勇敢”这个主要问题进行探究。小组交流时都能畅所欲言,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但由于时间不够充分,展示交流的小组不多,学生觉得有点扫兴。在教师方面,我应该在进行交流的时候适时地指导朗读,同时还应该在小结时点出表达的特点,或动作或神态或语言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又积累语言获得知识。

  在毕业考试中,语文课外阅读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凭空拿几篇学生从未学过的文章来让学生做,实际上这是对学生*日学*能力的考察。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在*日上课或课后练*时,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阅读讲完了就完事了,还要教给孩子做某一类题目的方法,比如在讲解一篇课外阅读时,看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还是状物的?

  写人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状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这两类文章在考试的时候一般会怎样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一类题目怎么做?概括段意要怎样概括?不同类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样的区分?……凡是在我们*日上课和做练*时能够遇到的文章或是题目类型,我们老师可以给学生归类整理,把这些学*方法都教给孩子,让学生在阅读和练*中学到好的做题方法,久而久之转变成他们自己的学*方法和能力。相信学*成绩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回忆革命先烈的文章,有诗,有词,还有***的著名演讲。认真阅读,可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懂得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在教学时间中,教师必须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以语言实践活动为凭借,在渗透人文性,让学生在感悟、理解、欣赏、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的同时,受到情感和熏陶和美的陶冶。

  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经过前几年的学*,学生们已经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本组课文,要尽可能独立阅读思考,并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和同学交流,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讨论。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收集资料。阅读文章的时候注意收集有关的资料,就能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例如,《詹天佑》这篇课文,收集一下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时,清朝**腐败无能,中国遭受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和欺负的有关资料,就能对詹天佑的爱国之情,对京张铁路胜利竣工的伟大意义加深理解。学*课文以后,进一步收集詹天佑的其它事迹,收集祖国铁路建设成就方面的资料,又能使我们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

  阅读时为了加深理解,需要收集资料;写文章、进行口语交际一致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也需要收集有关的资料。《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是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首先放手让学生自学课文,把握文章的中心,然后通过自学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弄清全文围绕“为人民服务”讲了哪几方面的意思;最后,通过对课文重点词句的理解,加深领会文中所讲的道理.使学生体会到课文所讲的五个问题,都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标准,从不同侧面说明怎样才能做到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引导学生联系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和和*年代涌现出来的模范,让学生谈一谈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

  任何一篇读物所提供的信息,有必要信息,次要信息,和多余信息之分,而人们阅读总带有一定的目的去进行选择性阅读,所关注的重点,所获得的体验也不尽相同,我们应注意语意的疏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注意分配的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捕捉课文内容梗概,敏锐地觉察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词加以分析,领会文章的主旨.帮助学生品析人物语言,体味人物神态,感悟人物的思想.鼓励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研讨,引导学生感受***的精神及品质.可以让学生结合手里的资料,谈一谈对***的.了解,然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为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兴趣,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提高课堂和教学效果而经常采用的一种有力的手段,一个设计精巧的提问会使课堂气氛立刻被调动起来,将学生的注意力完全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开动起学生的大脑,使学生围绕着问题而积极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学*和教学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收集有关资料的练*,让学生在长期的学*、生活实践中提高收集资料的能力,逐步养成收集资料的*惯.

  最*的高考改革消息透露:作文中的错字一字扣一分。这让我们看到了基础教育的重要性。生字教学贯穿小学语文阶段,到了六年级也是不可忽视的。我班的学生语文学*基础薄弱,生字字形的掌握尤其让我操心。为了提高学生学*生字的兴趣,掌握有效的记字方法。我利用小组合作的力量,在第二单元的复*中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听写比赛”。比赛前一天,我布置了学生回家复*,提示了明天将要进行比赛,学生纷纷询问比赛的细则,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比赛开始了,十五个小组紧张待命。第一轮,我指定学*小组的某一位置同学上台,进行本单元中一部分生字的随机听写。三十个词语后,第二位同学上台,如此类推。其他同学则需安静地在台下,可以复*,可以随老师的听写内容进行检验。我还特地来个“突然袭击”:默写第一单元的一首词。学生人人严阵以待,个个全神贯注。

  比赛结束后,我与学生进行了沟通,大家纷纷表示内心紧张的情绪,这不但是个人的荣誉,还是集体的荣誉。尤其是台下的学生不约而同反思:要是我写这个字我该怎样写?,从而进一步明确了课前预*、上课听讲、课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后复*的重要性。大家都积极发言,还想出了不少熟记生字的好办法。十一张成绩但很快出来了。大家在关注自己小组的成绩的同时,组长发挥了带头的作用,带领组员进行改错,尤其针对组内学*能力较差的同学进行复*,逐个过关。课室里的学*气氛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小组合作的效果的令人惊喜的,因为全员参与,所以人人都有体现价值的一刻;因为互相帮助,所以有共同进步的可喜成绩。学生都是有可塑性的,我坚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在毕业考试中,语文课外阅读所占的比重是相当大的,凭空拿几篇学生从未学过的文章来让学生做,实际上这是对学生*日学*能力的考察。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应当注重对学生学*能力的培养,在*日上课或课后练*时,不只是把一篇文章或某篇阅读讲完了就完事了,还要教给孩子做某一类题目的方法,比如在讲解一篇课外阅读时,看这篇文章是写人的还是状物的?

  写人的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状物的文章又是抓住了事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这两类文章在考试的`时候一般会怎样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一类题目怎么做?概括段意要怎样概括?不同类的文章概括段意又有怎样的区分?……凡是在我们*日上课和做练*时能够遇到的文章或是题目类型,我们老师可以给学生归类整理,把这些学*方法都教给孩子,让学生在阅读和练*中学到好的做题方法,久而久之转变成他们自己的学*方法和能力。相信学*成绩也会有明显的提高。

  今天是十一长假返校的第一天,我准备和学生读顾拜旦的《体育颂》,这篇文章不算长,但是要让六年级的孩子读懂并不是容易――我是这么认为的。作者写的可是自己对体育的内心感受。我们学校的班级人多,场地少,家长给学生安排的兴趣班那么多,能够真正体会过体育的欢娱和精神的孩子有多少呀?至少我的前一届学生在读它的时候就觉得困难不少。

  课前,我让学生上网了解“奥林匹克”。并把自己感兴趣的资料收集起来阅读。这篇文章很感性,没有实际的生活体验作为铺垫不好读懂,要适当引导在课前进行积累相关体育的资料,加强阅读主体对体育的'了解。

  进行阅读教学时,我是这样引导的:

  一让学生通过抓每段的中心句读懂课文的内容――顾拜旦在歌颂体育的什么。

  二让学生涵咏课文,体会这些激情满怀的话语。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我体会第一自然段的方法,第二句,让我回想起的是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猝然降临在林中的空地”,还让我联想到到了远古时代那茂密的丛林,就在那里,奥林匹克诞生了。“灰蒙蒙”“灰暗”,让我感受到了那久远的人们的玉自然抗争的苦难生活,体育就是一缕生命的晨曦,着凉人们的心房……我在向学生展示我被这些话语激荡内心的过程。我问学生,你觉得我是在用什么方法体会的?学生总结我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用上了结合资料理解体会,想象体育竞赛活动的画面理解体会,抓住重点词语理解体会的方法。

  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今天的家庭作业:读课文,哪段话语你能读出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并练*通过朗读表现你的理解。

  我期待着明天听到他们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很期待!

  说实话,在教学此篇课文之前,我对“白鹤梁”是一无所知。粗看课题时,眼冒出一串串的问号:白鹤梁是什么?白鹤梁是怎样沉浮的?它有什么作用?......带着许多的问号肃然地读起文章来,哦,原来,白鹤梁是一座天然石梁,位于靠*涪陵长江南岸的大江中,是一个长约1600米、宽约15米的袖珍小岛,每年12月到次年3月长江水枯的时候,才露出水面。古人认为,冬天长江的水位回落到一定位置时,第二年一定是个风调雨顺的丰收年,于是人们就用“刻石鱼”的方法记录长江枯水水位。这一做法从唐朝延续至*代,每当石鱼露出,就成为一件盛事,人们在长江上聚会,在白鹤梁上刻石记载,文人墨客也赋诗题词。因此,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江河水文的最早记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保存完好的世界唯一古代水文站”。石梁上还刻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白鹤、弥勒佛以及风格不同、甚为宝贵的文人诗文、书法和绘画作品,因此,白鹤梁又被称为“中国书法绘画艺术的水下博物馆”。1988年***将它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峡水库的修建关系到白鹤梁的命运。教学前,以对学生的了解,也应该没有人去看过白鹤梁,教学起来一定会吃力,特别是围绕白鹤梁的保护,科技工作者所提出的.几个保护方案,尤其是第四个方案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虽然这不是重要的内容,但如果不了解的话对领悟文章的主题有影响)哎,怎么办呢?这怎样才能让学生既读得懂又能领悟文章的情感呢?苦思冥想后,我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读课题质疑:

  1、白鹤梁是什么?

  2、它有什么作用?它的沉浮是指什么?接着让他们带着思考题读课文的1—4节,要求他们边读边画句子,然后汇报交流,没想到学生很快就解决了所提出的问题,这让我喜出望外。然后,我说:“白鹤梁是一块会说话的石头,三峡水库又是造福子孙万代的伟业,鱼和熊掌能兼得吗?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哪些保护方案呢?行不行呢?”再让学生小组合作学*课文的6—20节,学生的学*劲头十足,最后带领他们一起简要的理解方案(1)、(2)、(3),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风趣地把方案归纳为“加罩保护法”“复制粘贴岸边法”“复制粘贴高处法”,就这个说法使学生豁然开朗起来,对这三个方案的利弊他们竟然分析的有条有理、像模像样的。(表扬一下自己的小幽默哦,哈哈)由于较顺利地理解了前面的内容,为第二节课的学*做好了较好的铺垫。


北师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北师大小学语文教学反思(十)份

  《一个苹果》是北师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这是一篇情感性很浓的课文。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达到共鸣。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了一个“情”字

  主要运用了“激情引趣,渲染情感”的阶梯性阅读教学方法。

  就是在教学中实现了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情感逐步升华,水到渠成。主要实现了四个教学环节。

  1.课前交流,引导积累,沟通情感。

  我设计四个脑筋弯弯绕的游戏,一举夺得,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轻松愉快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喜欢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学生在短时间喜欢我,沟通了情感,为理解课**了情感的铺垫。

  2.初读感知,了解内容,铺垫情感。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不感动?你激动不激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受了课文的情感。

  3.直入重点,品词析句,激**感

  此环节我又设计了阶梯性的教学环节: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活的情感体验;小组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班级交流,师与生交流,生与生交流,情感互相碰撞激**感。志愿军战士先人后己的思想及情深厚谊的阶级友爱之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4.换位思考,诵读诗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通过换位干瘦志愿军战士的关怀、体贴的友爱之情。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做什么?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通过回答可以看出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引导学生读我自己自创的小诗,学生对“一个苹果”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突出了一个“巧”字

  教学中,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谁该吃这个苹果?”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具体描写深入研究,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由这一问题辐射全篇,体现了巧妙。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副板书:“他渴呀!他应该吃这个苹果,但是……”并围绕这个问题巧妙地贯穿了全文,同时让学生情感逐步地升华,深深地体会了战友间阶级友爱的情感。

  三、注重了一个“法”字

  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了边读书、边画、边批注的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的方法等,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四、体现了一个“谐”字

  在教学中,做到了欣赏学生,运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后进学生,如开始的脑筋弯弯绕游戏,对读得慢学生的尊重等,真正地做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

  本课写的是战国时代的历史故事,故事出自《东周列国志》。题目概括出了太史的本分。课文通过对话展开情节,刻画人物。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叙述了战国时代,相国崔杼杀了国君光,他让太史们写“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坚决不从。崔杼一连杀了三位太史,最后不得不让太史按史实记录。太史伯、仲、叔和季勇于牺牲自己的性命,以死维护了太史的本分,当然不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性命不值钱,而是在他们心目中,历史太重要了。世间就有这样的人,宁愿挨打、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学*本文时,我根据编写意图和安排

  意图,确立了“以读为本,引导感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的设计上有这样几个特点:

  1、以悟促读,以读助悟。

  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朗读课文非常到位,从开课时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默读,到指生读课文、朗读重点句子边读边谈体会,再到分角色读、小组合作读等,这一系列的读,读出了层次,学生在读中感悟到了太史的高尚品质。

  2、鼓励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开放学生思维的空间,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超出学生甚至老师的知识范围,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来解决,唤起主体意识积极参与,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了学生学*历史故事的兴趣。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并作整理,课堂上进行交流,使学生更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情感。结课时布置作业再让学生查找资料,并启发资料来源,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又提高了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是一篇充满童稚、朴实无华、文质兼美的赞美妈妈的诗歌。为了把课文中所蕴涵的情感点化出来,打动学生的心弦,我让孩子预*课文时,观察妈妈的一天,然后在日记本里做记录,丰富孩子的切身体验。这堂课我特意邀请了几位家长妈妈到场听课,给予家长与孩子一次心灵的交流,达到情感的共鸣。

  一上课,我首先让孩子们夸夸自己的妈妈,孩子们说起自己的妈妈可谓眉飞色舞:我妈妈做的菜很好吃,我妈妈很会织毛衣,我妈妈很会唱南音……孩子们已入情入境,我顺时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为理解课文主旨,突破难点做了辅垫,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我让孩子在小组里交流预*成果,包括识字情况及对诗歌的初步理解。本文的生字较为简单,我只重点讲解“批、评”,其他的字让学生自主学*。接下来与孩子们一起走进诗歌,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五句重点语句,但让孩子用一句话概括一个事件,显然有点儿吃力。以致于在引导时花费些时间。

  这首诗歌适合配乐朗读,在学生理解诗歌时,我引导他们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音乐创造的氛围加上切身感受到的母爱,使学生的感情得到升华。

  在指导学生创作诗歌时,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妈妈无私的爱。通过一些生活小细节,小事情,去发现妈妈的爱。孩子举例子并不难,但概括妈妈的爱是什么时却有难度,所以前面安排夸夸自己的妈妈时,也是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孩子说话的信心,为写话作好辅垫。

  许多语文课文是表现人的情感的。对于这类课文的教学还是把“情”放在首位,以“情”感染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以达到人文精神熏陶的目标。我想自己今后要多贯彻这一教学理念,以期取得情感教育的好效果。

  由于经验尚浅,因此,我对教学工作从不敢怠慢,认真学*新课程理念,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方法,虚心向同事们求教,因为我知道课程是一种实践,只要用心钻研、探索、反思、总结经验,就可以把语文融入到孩子们当中,变成孩子们的笑脸,变成学生愉快的学*,变成学生更真实的发展,小学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新课程要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变成一种真实的、动态的、发展的现实。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获取了点滴的教学经验:

  一、学生在玩中学语文,体验学*语文的快乐。

  在识字方面,这一学期学生学*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学*利用汉字的表意特点来分析字形,并对认字方法有比较系统的归纳整理,学生基本上都学会了运用不同的认字方法来独立识字。在教学中,我还注重将学生引领到生活当中去识字,激起学生识字的极大热情。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整体识记生字,提倡个性化的识字方法。让学生寻找出自己认为最有效的识字方法,通过不断的求异,激活学生思维,玩出价值。如闯字的识字,有的学生说:这是一只马跑进门了。不是,这是马儿被关住了失去了自由,想冲出门到外面呼吸新鲜的空气。有的学生说:这是门跟门有关系,就是冲进门或冲出门的意思…一个字有多种识记方法:看字形认字、跟据部首猜字义等等,学生在发散思维的玩中学得快乐。再如用画画的方法记一记会意字;将所学的字、词贴在家中的实物上复现;将课外识记的字剪一剪、贴一贴,制成小报;在班级中评选出识字大王等方法、活动都为学生识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玩法。

  二、在写字方面,我把写字当作美的鉴赏对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强调学生把字写得正确、工整、规范、漂亮。

  《课标》中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必须从小打好写字的基础。一个人的字写得好与否,不仅仅是个人的门面,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他的学**惯、意志品质及性格特点。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读字、范写、评议、试写的程序:读字时,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在范写之时,让学生评议老师的范字,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把握写字的要领;让学生对老师评头论足,运用形体动作学写笔画、作业展览、评选书写闪耀明星等方法,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写字的技巧。

  在本课教学中,我以学生为学*和发展的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朗读感悟进行识字、阅读、写字、口语交际……注重运用了以下几方面设计理念及教学方法:

  一、致力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的良好导师,因而我以引导、组织、参与者身份走入学生当中,通过创设情境、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发奖励卡、言语激励、师生评议,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气氛中兴致盎然地活动。

  二、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

  如:在初读课文教学环节中,为了帮助学困生更准、更快地识字而且读通顺课文,安排同桌共用一本书读,使优生与学困生互动,积极发挥其“一帮一”的作用,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的'效果好。

  又如:在自主写字教学环节中,学生自己练写时,先在自己的生字本上认真写两遍,再同桌互换本子写两遍,可激发学生发挥榜样表率作用,自主地探究写好字的方法并教给别人,学生因此会逐渐养成写好字的良好*惯。

  三、在分层次、多形式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

  如:为了帮助学生较快地识字,初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分部分读,给学困生搭好识字台阶,学生较快地认识了12个要认识的字;最后,全班齐读最后一部分,渐进地渲染了朗读的气氛,提高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再如:由于农村学生的语感培养较困难,所以在朗读感悟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谈读中的感受,再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同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此基础上,切入重点指导读“挺一挺”的句子,学生通过自由读、分角色读、表演读,较好地领略了文章的语言美和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在本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能自主学*,但是,他们语感基础薄弱、语言较为贫乏。今后,在教学中需要继续将学*语文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拓宽农村学生学*语文、运用语文的空间,使其在口语交际中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在学校举行的新进教师见面课活动中,我教学了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二课《学写字》,本课要求认读9个汉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并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及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无论从学**惯还是识字能力上面都有个体的差异性。本课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渗透听读识字。先听读,知道字词的准确读音,在跟老师读,最重要是能够独立认读,并要求指读。最后达到准确认读本科当中的9个生字,并了解基本的写字工具,知道只有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在教学中优点有一些,缺点也不少。

  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力求做到教学常规的规范化:注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惯,倾听老师范读及提问,倾听同学的回答等,因为从他人的回答中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在与他人分享智慧的同时,也做到了对他人的尊重;注重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从开学的第一天,就要求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刚开始的时候,对于刚从幼儿园过来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断地训练,不断地提高要求,孩子的口语能力是会有很大提高的;需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一定要先举手,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才能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以后学生养成齐回答、听不清的现象出现。我个人认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惯的培养远远胜过了知识的学*,有了好的学**惯是孩子一辈子的财富,所以,无论花多少工夫,都要训练班级的常规,让学生好*惯早养成。

  在听读识字的过程中,我有意无意的渗透了拼音识字。拼音识字是安排在本册教材的第八个单元的,据以往有经验的教师介绍,北师大教材的拼音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容易掌握,也容易忘记,特别是到了二年级,搞混淆的比较多。为了让学生将来能牢固的掌握和熟练的使用拼音这种主要的识字工具,并能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从开学的第一课开始,我就渗透了拼音的拼读训练,特别是学生在跟读的时候读不准的字音,一定要让孩子品读。我想,每一课都这样渗透,到了要求学拼音的单元,孩子的拼读能力会很强,通过半期的熟悉,对于声母、韵母等也有较深刻的印象。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经验的缺乏,也暴露不少问题。

  首先,课前准备不到位。使用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但在这一节课当中,我只用了一段录音和简单的幻灯片。在识字教学的时候,如果能用投影仪代替词卡,把教学的内容投在大屏幕上要方便得多,在指读的.时候教师也能更好的做示范,学生也能看得更清楚。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多媒体的整合和使用,为此我还需加强这方面的培训。

  其次,教学方式较单一。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只使用了一次开火车的游戏,并且是全班同学都轮流开了一次,这样做耽搁了不少的时间,并且当开火车的同学在读子卡的时候,没有轮到的同学注意力就不够集中。在小学低段,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是很短的,学生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在课堂的二十五分钟左右,可以做游戏或者用其他的方法让学生适当的放松,再集中注意力完成后面的学*,不能简单的让学生反复的读,这样学生学得很累,教学效果也不好。小学低段的生字教学中,还可以做猜字的游戏、摘苹果、登山夺红旗等都是孩子非常喜欢的。开火车只是最基本的一种,并且火车的开法也是有讲究的,比如说开双列火车,横排开,竖排也可以开。在新授课当中,开火车的同学读正确了,可以让其他同学跟读,这样可以集中其他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加深学生对生子的记忆。

  另外,要上好一堂课,还要注意很多细节。比如,我在自制字卡的时候,拼音写的比字要小,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拼音比字小。其实它们的大小是相同的。以后一定要注意卡片的规范化。还有,对学生的要求要严格,并且要有始有终,否则,学生养成的好*惯就会很快消失。

  总之,通过这次课,我增长了不少的见识,特别是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同事们诚恳的指导及建议下,*得了不少的好方法,便于日后的教学。

  《一个苹果》是北师版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在上甘岭战役中,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感人故事,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这是一篇情感性很浓的课文。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情感体验,使学生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文本的情感三者达到共鸣。在教学中具体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了一个“情”字

  主要运用了“激情引趣,渲染情感”的阶梯性阅读教学方法。

  就是在教学中实现了层层深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情感逐步升华,水到渠成。主要实现了四个教学环节。

  1.课前交流,引导积累,沟通情感。

  我设计四个脑筋弯弯绕的游戏,一举夺得,使学生紧张的心情得到放松,轻松愉快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让学生喜欢老师,“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学生在短时间喜欢我,沟通了情感,为理解课**了情感的铺垫。

  2.初读感知,了解内容,铺垫情感。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读了这个故事你感动不感动?你激动不激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初步感受了课文的情感。

  3.直入重点,品词析句,激**感

  此环节我又设计了阶梯性的教学环节: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活的情感体验;小组交流,表达自己的情感;班级交流,师与生交流,生与生交流,情感互相碰撞激**感。志愿军战士先人后己的思想及情深厚谊的阶级友爱之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4.换位思考,诵读诗文,升华情感。

  让学生通过换位干瘦志愿军战士的.关怀、体贴的友爱之情。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当时你在现场你会做什么?你想和他们说些什么?学生通过回答可以看出学生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引导学生读我自己自创的小诗,学生对“一个苹果”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突出了一个“巧”字

  教学中,我只设计了一个问题:“谁该吃这个苹果?”让学生抓住人物的具体描写深入研究,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牵一发而动全身”,由这一问题辐射全篇,体现了巧妙。

  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副板书:“他渴呀!他应该吃这个苹果,但是……”并围绕这个问题巧妙地贯穿了全文,同时让学生情感逐步地升华,深深地体会了战友间阶级友爱的情感。

  三、注重了一个“法”字

  在教学中,我注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运用了边读书、边画、边批注的读书方法;教给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课文的方法等,培养了学生阅读能力。

  四、体现了一个“谐”字

  在教学中,做到了欣赏学生,运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后进学生,如开始的脑筋弯弯绕游戏,对读得慢学生的尊重等,真正地做到了师生关系的民主和谐。

  《杨震暮夜却金》是拓展阅读课文,讲述了杨震“暮夜”拒贿的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讲的是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没有第三者知道的情况下,杨震作为王密的上司,同时又是他的恩师,坚决拒收重金,并且铮铮铁言,其“慎独”的精神可嘉,堪称历代师表。

  教学这篇课文,我紧紧围绕古文教学的三大任务来展开。

  一、理解重点字词

  上课一开始,我首先让学生浏览课文,试读课文。然后简要地解题,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杨震的资料。接着,我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提出疑难字词,大家一起交流。如:迁、故、谒见、子、君不知故人、何谓等。

  二、读出古文韵味

  小学安排了古文的学*,重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了解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初步感悟古文简约、精练的特点。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采取多样的朗读形式,引导学生感悟古文的韵味。如:自读、互读、细读、分角色读等。教师范背范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老师范读时,语速适当放慢些,让学生仔细听,听清楚老师朗读时的语气、停顿、重音等,并在课文上做好记号。接着,让基础较好的同学来朗读,师生一起评议。最后,让大家根据自己的笔记和理解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或小组读,上台示范读。

  学生在反复吟诵中基本能理解课文的意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感悟到古文琅琅上口用句简约含义丰富的特点。

  三、感悟人文内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在朗读中基本明确课文的主旨,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这时,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人文内涵显得水到渠成。我设计了这样的`两个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一,课文中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杨震的高尚行为表现在哪里?其二,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今天阅读此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代表汇报,老师点拨,同学们很快达成了一致的看法:诚信是一个人生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诚信才能立足于社会,惟有诚信之人才能常保安宁。无论是为官还是做人,以诚对己,以诚待人,慎微慎独,时刻记住“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古训,时刻记住“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道理,决不可以因别人不知道就宽容和放纵自己。特别是为官者,更应该自省、自警、自戒。

  同学们的认识在对话中提升,师生的心灵在对话中得到洗涤,并不断清澈起来。最后,引导同学们对照课后的译文,再次阅读,整体感悟古文的简约和精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