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调动学生学*的情趣。

  教师板书《一定要争气》,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谁一定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为谁争气?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

  板书:什么情况下 怎么做的

  二、学生通读全文,找出答案。

  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鄞县”的“鄞”应读“yín”,不要读成“jǐn”。

  “成绩”的“绩”应读“jì”,不要读成“jī”。

  “*均”的“均”应读作“jūn”,不要读成“yún”。

  可采用让学生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进行巩固练*。

  2、识记字形,区别形*字。

  “基”上下结构,上边是“其”,中间不要多一横,“其”的最后一笔是“捺”。

  “考”下面不能多写一横。

  “试”左右结构,右边千万不要多加一撇。

  “厕”是半包围结构,“厂”要包住“则”,不要错写成左右结构的字。

  “努”上下结构,第一笔是“撇折点”,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捺”。

  “需”上下结构,“雨”字的第三笔是“横折”。

  “末”字与“未”要区分开。“未”字上横稍短,“末”字上横长。

  区分“震”与“振”,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也都有“动”的意思,但用法不同。“振兴、振奋、振作”用“振”。“震惊”“震荡”“地震”同“震”。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字、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

  末( ) 试( ) 震( )

  未( ) 式( ) 振( )

  厕( ) 努( ) 技( )

  测( ) 怒( ) 枝( )

  3、理解词义。

  发愤:下决心,努力。本文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再三: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文中指童第周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校长让他跟班试读。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文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鄞县:浙江省一个县名。属宁波市。

  四、练*读书,巩固生字,了解大意。

  五、作业:

  生字、字词、读熟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两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2、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几次讲到“一定要争气”。边读边标画出带有“一定要争气”这个词语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争气”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学生读文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经过讨论,学生弄清文中两次“争气”的事情。

  (第一次是讲童第周中学时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为中国人、为祖国争了气。)

  板书:基础差 成绩不好

  二、抓“争气”,理解重点词句。

  1、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1)通过查字典理解“[再三请求]”。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说明是诚心诚意的。“再三请求”表现出童第周当时求学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2)根据本句的意思,判断、选择词义。

  投影出示练*:判断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种解释:①刚刚;②仅仅,只有;③勉强。

  A、第周17岁才进中学。(①)

  B、均成绩才45分。(②)

  C、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③)

  在上述判断带点词的连续句中,第1句“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的“才”字是“刚刚”的意思;第2句“*均成绩才45分”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的“才”字是“勉强”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练*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义,即据句选义。同时,也要通过反复练*朗读,来进一步体会童第周渴望学*的坚强信念。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童第周更加发愤学*,刻苦钻研。

  (3)联系下文,理解“[发愤]”的意思。

  “发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

  那么,童第周是怎么发愤学*的呢?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画出童第周发愤学*的句子。

  (一是“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二是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路灯关了,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

  这两方面内容就已清楚、具体地解释、说明了“发愤”的意思。

  在理解了重点词句后,再理解“一定要争气”就不难体会出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别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板书:再三请求 发愤学*

  2、读4—5自然段,理解重点句。

  (1)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联系上文,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二是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

  板书:手术难做、教授没成功 同学不敢尝试

  (2)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他[不怕失败],做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成功]了。”

  文中只用一句话讲述童第周成功的经过。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从三个方面理解:一是刻苦钻研;二是不怕失败;三是耐心加细心,最终以顽强的精神和熟练的技巧,使手术获得成功,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

  三、抓“争气”,深化中心。

  讨论:童第周为什么一定要做这件事?

  教师提出这个问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深入理解童第周为祖国争气的崇高思想境界。

  首先让学生自读4、6自然段,从文中找出带有“争气”一词的句子,然后想一想,童第周这次成功是在什么情况下为谁争气?经过讨论,要让学生认识到全文两次提到的“争气”含义是相同的。即:一是要有志向,二是要有自信心;三是要肯努力。但是第二次争气要比第一次争气更深一步。第一次是为自己争气,不甘落在同学的后边。第二次是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争气,不让外国人讥笑我们,不甘心落在外国人的后边。

  四、抓“争气”,练*朗读。

  这课的朗读,应该重点放在第三自然段,在学生理解了童第周在非常艰苦的情况下刻苦学*的精神后,应集中体会他是怎样学*的,把对童第周的敬佩之情读出来。如,这一段的最后童第周说的话,“一定要争气”,他是说给谁听的呢?是说给自己听的,同时也是勉励自己的话,应指导读书。另外,“我并不比别人笨”这个“并”字就突出了童第周下决心,要把学*成绩提高上去的坚定信心,让学生把这个坚定的语气读出来。

  五、作业:

  1.找出描写童第周发愤学*的词句,再抄下来。

  2.预*27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根据课文的语言材料练*讲好这个故事。

  4、在阅读过程中学会各抒已见,学*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

  重难点:

  1、复述故事

  2、知道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

  虫蛀、至今

  B、自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D、指名读

  三、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3

  《海滨小城》(六年制第七册)一课中有这样一句:“除了沥青的大路,都是用细沙铺成的,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好像踩在沙滩上一样。”

  对这一句是不是比喻句,我与众多的教师意见不一。我认为,这句话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是一个完整的比喻句。可是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同属一类事物,而且这句话主要写的是作者走在“沙滩”上的感觉,因此不是比喻句。

  到底哪一种说法对?敬请编辑同志指点。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的依据是看具备不具备比喻的三要素:本体、喻体、相似点。这句中本体是“用细沙铺成的路”,喻体是“沙滩”,两者的相似点是:表面都有厚厚的细沙,踩上去咯吱咯吱地响。由此可见,这一句是比喻句。但它不是把“踩在细沙铺成的路上的声音”比作“踩在沙滩上的声音”,而是把“用细沙铺成的路”比作“沙滩”。因为有比喻词“好像”,所以这是比喻中的明喻。

  有的老师认为“细沙铺成的路”与“沙滩”属同类事物,因此不是比喻句。这个观点有失偏颇,过分扩大了“同类事物”的外延。路就是路,沙滩就是沙滩,正如书就是书,报纸就是报纸,怎么算是同类事物呢?

  退一步说,即使是同类事物,只要甲和乙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不相重合,而又有相似点,也就可以构成比喻。例如:“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是一个大家公认的比喻句。“教师”和“园丁”虽然都是人(属同类),但在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并不重合,是两类不同性质的人。“教师”指担任教学工作的人,“园丁”指从事园艺工作的人,表明两者的内涵不同。“人”,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分出不同的类型:按性别分,有男人和女人;按年龄分,有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少年儿童、幼儿和婴儿;按职业分,有工人、农民、军人、医生、教师、演员等等。“园丁”是从“工人”中按工种标准分出来的,而不是按“人”的职业标准分出来的,因此“教师”和“园丁”在外延上也并不重合。但“教师”和“园丁”都为了他们的工作对象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即有着相似点,因而就能构成比喻。这类比喻句,在小语教材中常会遇到。如:“董存瑞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董存瑞舍身炸暗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船。”(《威尼斯的小艇》)上面两句中的“董存瑞”与“巨人”、“小艇”与“独木船”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人和船,但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因此也应当判为比喻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4

  一、谜语导课

  1、说谜语:它生活在水中,不属于鱼类,它有两只大眼睛,大大的嘴巴,一条长尾巴。(边写边板书:鳄)

  2、你知道鳄鱼吗?(学生说老师更正其中的错误。)

  3、过渡:有位生物学家经过仔细的观察,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鳄鱼的故事。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5、质疑:(学生根据题目提问)

  6、通过预*了解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文中是谁与谁争斗?

  7、指导读好“宾”与“槟”区别。“侵”的读音是前鼻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读它们怎么争斗的内容。划出鳄鱼之间争斗的规矩。

  2、指导读“矩”,轻声的读法。

  3、学生汇报两句话。找出“兴风作浪”、“点到为止”两个词。

  三、精讲“兴风作浪”

  (一)理解“兴风作浪”这个词语的意思

  1、板书“兴风作浪”,先读准音。开火车读。

  2、文中有个句子直接写出了兴风作浪的意思,出示“罗宾用自己的尾巴掀起了比入侵者更大的风浪。”找出“兴风作浪”的意思(掀起风浪)

  3、出示字典中“兴”的义项。选择义项。

  4、出示“兴风作浪”的比喻义,挑选意思。

  (二)学*文中有关“兴风作浪”的文字。

  1、指名读第二小节,入侵者如何“兴风作浪”,挑起事端?括出其中的句子。

  2、自由读句子,你感觉如何?(嚣张,骄傲,挑衅)像这样就是嚣张的意思。指导识记“嚣”与“器”区别。在书中描红“嚣”。

  3、通过指导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练读,指名读,从语气,从表情指导,再指名读。

  4、它会吼叫什么?你能想象一下罗宾怎么“兴风作浪”吗?仿照书中描写入侵者的句子,说一说。再想一想罗宾会说什么。

  5、“技不如人”什么意思?“技”指哪一方面的本领?

  四、精讲“点到为止”

  1、指名读第三小节,划出罗宾是怎么做的句子,小组交流。

  2、补白设计:罗宾好像在说什么?指名交流;持续五分钟,好像在说什么;挪开好像在说什么。

  3、一切都似乎在警告——引读第三小节最后的句子。

  4、理解“点到为止”。“止”的意思,选义项。再说词义。

  五、总结“约定俗成的规矩”

  1、*惯上这样,就叫“约定俗成”。板书:约定俗成

  2、小结本节课所学

  3、本文想告诉我们:留意生活,观察生活,你会有所发现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5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本文不仅有总分关系的段式,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段式,是中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具体,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海防前哨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本课教材,突出段的训练。教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会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字词,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进行段式训练,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6.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a.读音

  绽(zhagrave;n)开蠕(ruacute;)动一簇(cugrave;)栖(qī)息

  b.区别字形

  c.理解词义

  通过挂图和实物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方式地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结合课件演示帮助学生理解。通过对读、赛读感受一家人对大海的爱,理解海的气息塑造了“我”的品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歌的韵律美,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ppt课件

  视频短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大海的视频后问学生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指名说)引入课题《海浪》

  二、新授

  1、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观察诗的格式和以前学*的诗歌有什么不同?

  2、向学生介绍阶梯式诗体

  3、学生自读诗歌,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4个生字

  4、课件出示4个生字,指名认读、组词说识记方法

  5、指名读文,同时思考问题(大屏幕出示问题)“诗歌中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海浪的喜爱?”

  6、谁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师相机板书:爸爸、妈妈、我

  7、爸爸用了什么方式?(录音)那你能说说爸爸喜欢的是海浪的什么吗?(声音)

  过渡语:是啊,那海浪是个多变的家伙,时而轻柔,舒缓;时而波涛汹涌,巨浪滔天。爸爸怎能不喜欢呢?下面我们伴着海浪声,读第一小节来感受爸爸对海浪的喜爱之情。(出示配有海浪声的图片)

  8、那么妈妈用了什么方式?她又钟情于海浪的哪个方面呢?(把海浪曝光在软片里。说明妈妈喜欢看海浪)想一想在妈妈的照片里会看到些什么呢?(生自由说)师:同学们说的很美,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海景图,些看吗?好,我们一起看一看。(向学生展示海边图片)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美)那让我们带着美美的心情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吧。(指名读)我们还可以把海浪装进什么里呢?(课件出示“把海浪在他(她)的里。”)让学生说句子。

  过渡:那么作者呢?(齐读3、4、5小节)

  9、谁能说说作者喜欢什么?海浪带给他哪些好处呢?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能抓住几个词语说一说吗?

  经过同学们的回答,相信你们都感受到了大海的宽广,并从中得到了勇气。让我们来读一读吧,读出你的斗志昂扬,独处你的远大理想。(指名读3、4、5小节)

  三、巩固练*

  1、男女生对读诗歌(男1、3小节,女读2、4小节,齐读第5小节)

  2、男生读一遍,女生读一遍。

  3、试着背诵全诗

  4、理解加点词的意思(课件出示课后题)

  四、拓展延伸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描写大海吗?(生说)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你们愿意记住他们吗?(出示词语)让同学们抄写到积累本上。

  小结:大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分享,现在让我们乘着海浪,再次感受作者对大海的深深眷恋。有感情地齐读诗歌。(伴随海浪音乐)

  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一些自己心中的大海

  板书设计:

  海浪

  爸爸——“录”妈妈——“照”

  我——“学”

  深沉、坚毅、无穷无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7

  一、设计理念

  情感素养是人的一切素养的血肉。没有了情感,就没有什么素质可言。儿童是“情感的王子”,人小情多(李吉林语)。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也都是有情之物。中国的文艺创作历来讲究一个“情”字。“情者文之经”、“情动而辞发”、“为情造文”等等阐述都表明“情”是“文”的命脉。小学语文教材正是“情景交融”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赞美了荷花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教材——学生”之间的情感的桥梁就是我们老师的情感,要由老师去传递,去强化,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二、设计思路

  1、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要让儿童的情感伴随着学*活动,这有一个过程,其间包含着儿童的心理进程,首先需要启动。如果把儿童的情感比做“小河”要它漾起涟漪,泛起微波,需要外力的推动。或是像一只蜻蜓在水上轻轻一点;或是像一阵微风悄悄地掠过水面,那它就*静不下来。新课启始,教师要放飞一群“蜻蜓”,要送过一阵“微风”,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先来猜两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展示各种美丽的荷花图,配上优美的音乐。)有个小朋友在看过荷花后,也跟我们一样被荷花的美丽给迷住了,陶醉了,还写下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荷花》。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2、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儿童的情感总是与他们对教材的认识相联。而作者的情感是寓于他们所描绘的对象之中的。因此,重要的一环是要让学生去认识,去感受教材寓寄情感的形象。儿童只是通过形象去认识世界的。没有形象的感受,就没有情感。因而,教师在引导儿童从初读进入“细读”的过程中,应该饱蘸着情感,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用图画的、音乐的、表演的艺术直观,让学生仿佛看到,也听到,整个心灵感受到,在学生眼前再现课文中描写的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形象。

  教材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形象地描绘了几种不同形状、不同姿态的白荷花和碧绿的荷叶,色彩清丽,充分展示了荷花素洁、高雅的本色。我依据这个材料制成鲜活的课件进行展示,并配上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描绘:“瞧,这就是小作者看到的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欲放;有的还未绽开,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似的。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着,蜻蜓在荷花上快乐地舞蹈。这是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课文第二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状美,与插图最为照应,我就采用“直奔重点段”的方法,以“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引入第二段的学*。

  3、在领悟课文的神韵中——移情

  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段词句,读出其神韵。课文语言不仅承载着人、事、景、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情感、意愿,及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将学生的情感移入课文描写的对象上,从而使已激起的情感深化。然而,这虽是儿童情感的一种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还是需要外力作用的。这就是:①借助比较区别;②借助想象展开;③借助语言媒介。通过这些,学生的情感会向深层发展,并产生移情活动。

  课文第三段中没有对荷花的“姿势”进行具体描写,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1、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的____,有的____,还有的_____。小小组讨论,指名说,集体评议。

  2.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

  讨论: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是“活的画”呢?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的?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样的设计,既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使学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对荷花强烈的喜爱之情,可谓一举三得。

  4、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

  学生的感受加深了,情感被激活起来了,他们会不容自遏地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之间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表情朗读,虽然读的是作者的语言,但是,因为要求表情朗读,这就包含了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往往用恰当的语调、语速、语气来表达,抒发他们对作品中人物、角色、场景是热爱的或者是憎恨的,喜悦的或是悲伤的,同情的或是厌恶的,留恋的或者是憧憬的情感。因此表情朗读是抒发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常用形式。

  因此,在课文第二、三段的教学中,我都设计了美读环节。特别是第二段,还安排了背诵训练。在反复品读欣赏后,荷花的美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图文对照,学生定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此时,学生的情感达到了高潮,这一背诵环节,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美的品味,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优美语汇的积累和内化,从而更好地抒发了学生的情感。

  小学三年级语文《荷花》教学设计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三、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谜语激趣,课件激情,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地读读课文: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呢?

  2、学生畅谈感受。

  3、小作者看到的荷花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教师用语言进行描述。

  (三)、细读第二段

  1、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二段,想想这段有几句话,你最喜欢读哪几句,为什么?

  (2)反馈,估计学生会出现两种情况。

  ①后三句:为什么喜欢?让学生在课件上找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并将它与课文原句在读中比较,在比较中读,想象荷花的美。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把它读得很美很美呢?”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

  ②第二句:为什么喜欢?并进一步讨论写荷花为什么先写荷叶?感情朗读写荷叶的句子。

  2、男、女生分读写荷花荷叶的句子。

  3、指导背诵第二段。

  (四)、学*第三段

  1、过渡:荷花的形态引人入胜,值得观赏,荷花的美姿更有迷人的魅力。

  2、课件展示:看图想象说话。(具体内容见设计思路)

  3、指图引读这一段最后一句话,讨论。

  4、白荷花的美姿的确是太有魅力了,作者被眼前这池荷花深深地陶醉了,让我们也用陶醉的语气来美美地读读这一段。

  (五)、略读第一段

  (六)、配乐朗读一至三段,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8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2、写摘录笔记,独立识字。认字6个,写字10个。

  教学重点:

  了解背景,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苹果的来之不易,为品读课**铺垫。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一个苹果图片)同学们,从图上你们看到了什么?一个苹果,嗯,那你们喜欢吃苹果吗?你们多久吃一次苹果呢?现在我们喜欢吃苹果就可以经常吃到,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抗战时期,战士们想要吃到一个苹果是多么艰难的吗?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有关于一个苹果的温馨的感人故事。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故事是什么呢?(生答)既然同学们都那么迫切地想知道,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一个苹果》(板书)

  二、了解背景资料

  我们在学*新课之前呢,先来了解一下抗美援朝战争,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同学们去收集资料了,有谁愿意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呢? 这位同学很认真地去收集资料,老师要表扬他,其他同学是不是也一样呢?看来同学们的学*态度都很端正,老师很高兴。老师也收集了相关的资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不是和同学们收集的一样呢?还是有不同的。(分享抗美资料)1950年美帝国主义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发动了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畔,派飞机轰炸我国的东北,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在保家卫**号的召唤下入朝作战。下面请同学们观看一段朝鲜战争的图片资料。 看完了资料我想每个同学对这场战争都有了一个认识,当时的美帝国主义号称武装到了十分先进的地步,而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却很落后,在上甘岭一个总面积只有3.7*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战士们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依然坚守阵地,七天七夜了,他们没喝到一滴水,没有吃上一顿饱饭,此时一位火线运输员给他们送来了一个苹果。同学们,此时,对于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珍贵 宝贵 救命 )

  三、学*生字词

  1、同学们,让我们在文中找出答案吧!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51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在读的时候注意找出课文中不懂的生字、词,并尝试独立解决生字词读音或与同桌讨论。

  2、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有遇到不懂的生字词吗?有谁来告诉老师呢?老师也找到了一些生字词,有谁愿意上来读一下吗?这位同学,你来读一下前面三个字,嗯,这位同学读的怎么样呢?非常好,是不是。还有你不理解的字词吗?懂了吗?嗯,好,请坐。接下来还有谁愿意来试试呢?(重点:卸完,烟烧火燎) 同学们,现在我们再来把这些生字词全班齐读两遍吧。

  四、整体感知课文

  1、认识完了生字词,读完了课文我们知道这是一个珍贵,救命的苹果。接下来老师想让同学再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请同学们带着老师的问题再读读课文,想想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情,这个事件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好,有谁能上来告诉老师这篇课文究竟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吗?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志愿军战士在战地坚守阵地时,遇到了缺水的困难,一个火线运输员送来了一个苹果,战士们都很有需要吃掉这个苹果,但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战友比自己更需要吃这个苹果,于是一场让苹果的故事就此展开了。个苹果,但他们都想到了自己的战友比自己更需要吃这个苹果,于是一场让苹果的故事就此展开了。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想到了什么呢?

  2、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我们以前学过记叙文有六要素,同学们还记得吗? 嗯,学*记叙文要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还要告诉大家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一般有: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推移的顺序、空间转换的顺序和“总──分──总”的结构顺序四种。那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内自由讨论下这篇课文的时间,地点,人物,想想这篇课文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写的,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同学们在讨论时要注意有的答案可以从课文中找出来,但有的要靠同学们去总结归纳。

  3、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那按这个顺序,我们可以把课文分为开端,发展,,结局四部分,请同学们按这个顺序试着把课文分分段落吧,并与同桌讨论每个段落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一部分(1-3),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在送弹药的同时,拿来了一个在半路捡来的苹果。

  第二部分(4-12),写大家你推我让,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

  第三部分(13-15),写战士们一共只吃了小半个苹果。

  第四部分(16),大家为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感动的心情。

  五、感知苹果来之不易

  我们先来学*可课文的起因,请同学们朗读课文1-6自然段,在文中找出描写火线运输员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想想从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火线运输员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得矮矮的,瘦瘦的。卸完了身上背着的弹药,他随手递给我一个苹果:“连长,给您!” 借着洞口的亮光,我看到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 流着汗水的脸 “半路上捡到的。连长,你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不,我在路上可以喝凉水。”他非常固执,说什么也不肯吃。) (指导同学们朗读这些句子,在读时要注重语言的朗读,让同学体会语气,了解人物性格。)从这些描写火线运输员的句子,我们体会到了什么?——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火线运输员为什么要把这个苹果给连长,连长需要这个苹果吗?从文中哪边可以看出来。请同学们在第一部分中找出描写连长的句子,并自己读读这些句子,想想怎么把描写连长的语气和心理的句子正确表达出来? 连长确实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那么其他战友呢?我们接着来学*课文的第二部分,寻找答案吧!同学四人一小组讨论下,如此珍贵的苹果对防炮洞里的八个战士来说,你认为谁最需要吃这个苹果,最想吃这个苹果呢? 下面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

  抓住重点、品读细节 学生汇报,预设如下。

  【学生汇报到那位战士需要苹果,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1)我认为连长最需要:“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①理解“烟熏火燎”。(形容干极了的感觉,烟和火熏烤,比喻酷热或干燥。)

  ②谈体会。 ③连长渴成这样了,谁能读出他非常干渴?(强调烟熏火燎、一口气。)指名读。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连长需要苹果?(板:心理) 整整,突出了时间很长

  (2)我认为火线运输员需要:“他顶多不过二十岁,长地矮矮的,瘦瘦的。我看到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我们透过火线运输员的外貌也可以看出他也需要这个苹果。(板:外貌)

  (3)步话机员小李需要:“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外貌描写) 看来每位战士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的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些滋润;可是他们吃了苹果吗? 正因为这样,他们做了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把苹果让给别人,此刻,他们传递的仅仅是苹果吗?是什么?板书。(情谊、关爱、友情、幸福、生命)

  【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者,成为课堂的主人。】

  作者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心理描写说明战士们非常需要这个苹果;通过动作、语言等描写来体现战士们关心体贴别人的崇高品质。我们在*作时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尽管每个人都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他们总想把幸福留给别人,把痛苦留给自己。此时,战士们互相关心,友爱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呀!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他们人人都有一个金子般的心,正闪耀着金色的光芒,让这个苹果变成了一个金苹果!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读文来感受战士们那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品质。播放音乐

  以读促思,深化主题

  1、这是多么可爱的战士!这是多么可敬的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的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了一股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吃了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2、请同学当连长作动员。(你是一位称职的连长。)

  3、经过连长做工作,同志们勉强开始吃苹果了,苹果又在战士们的手里转了一圈,结果呢?你又有什么疑问?

  4、同桌或小组之间交流同学们自主提出的问题

  小结:

  战士们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宁愿自己干渴,也一定要把苹果让给别人吃。因此,他们传递的不仅是一个苹果,而是一种情谊,一种关心别人胜于自己的精神。) 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在这饥渴交迫的夜晚,战士们让出了解渴的苹果,让出了意味着生命的苹果,在坑道内的战友们都感动了,为有这样的关怀与友爱的战友而感到幸福与骄傲。让我们包含感动与敬佩,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配乐)

  师小结:

  此时看似*静却非常不*静,每个人都流着泪,说不出话来。连长也激动得流泪了。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幸福的泪,是因为生活在战友的崇高友爱中而感到幸福;这也是骄傲的泪,是因为有这样一些在困难的时候一心为别人着想的品质高尚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人间自有真情在,人间自有真爱在,生活在人世间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当我们能够帮助别人时,请伸出你的手,献出你的爱,这样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幸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9

  四、读懂课文内容

  (一)提问:“群鸟”指的是哪些鸟?向谁学艺?学什么?

  1.“群鸟”指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

  2.群鸟向凤凰学艺。

  3.群鸟向凤凰学*搭窝的本领。

  (二)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许多鸟都向凤凰学过搭窝,可是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哪些鸟仍旧不会搭,哪些鸟搭的窝很粗糙?为什么?)

  1.猫头鹰仍旧不会搭窝,没有窝住。因为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凤凰讲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读有关课文。)

  2.老鹰、乌鸦、麻雀搭的窝很粗糙,因为他们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

  老鹰听刚说要在树上搭窝,就想,原来就是找个树杈,就飞走了。所以老鹰的窝只是几根树枝搭成的。(读有关课文。)

  乌鸦听说要把叼来的树枝,一层一层地垒起来,以为自己会搭窝了,就飞走了。所以乌鸦的窝是用许多树枝垒成的。

  麻雀虽然把窝搭在房檐下,却不舒服,因麻雀只听凤凰说应该把窝搭在房檐底下,不怕风,不怕雨。他想和我想的一样就飞走了。他并不知道应该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三)只有小燕子搭的窝,不仅漂亮,而且又结实,又暖和。(小燕子搭的窝为什么这么好?)

  小燕子认真地听完凤凰讲怎样搭窝,学到了本领。

  小燕子很虚心,从头至尾都认真听凤凰讲怎样搭窝,听完还向凤凰表示感谢,他真学会了怎样搭窝。(读有关课文。)

  (四)谁能给这些鸟的学*态度,按从差到好排排队,并说出排队的理由。

  猫头鹰最不虚心,刚听了个开头,就认为没有什么好学的,就飞走了。他没学到本领,不会搭窝。

  老鹰、乌鸦、麻雀都是学到一点儿就走了,以为自己会了,他们搭的窝都很粗糙。

  小燕子学*态度认真,搭的窝最漂亮、结实又暖和。

  五、按课文内容填表

  六、教师先指导填一行,再让学生独立做,然后订正

  七、小结·提问:这篇童话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童话讲的是猫头鹰、老鹰、乌鸦、麻雀、小燕子向凤凰学*搭窝的本领,结果有的仍旧不会搭,有的搭的窝很粗糙,唯独小燕子搭的最好。

  八、作业:练*朗读课文

  板书(同上表)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提问:小燕子学*用泥垒窝一共有几道工序,按顺序说说各是什么

  先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再回答问题,并用带点的词说话。

  “你要先叼泥,用唾沫把泥拌匀了,再一层一层地垒起来,然后叼些毛和草铺在窝里。”

  1.叼、拌;2.垒;3.铺。

  用“先……再……然后……”造句。

  三、学*了这篇童话,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一)不虚心就学不到本领。

  (二)不认真学*,就学不好本领。

  (三)要耐心地学完,才能学到本领。

  (四)只有虚心、认真、耐心地学*,才能把本领学到手。

  四、指导朗读

  朗读课文要注意读出各种鸟的不同语气。

  (一)凤凰:自始至终都在认真地教,它的话要读得亲切而耐心。

  教师示范:“学本领要有耐心;没有耐心,什么也学不成。”

  学生每人自己练*,只读凤凰说的话,然后指名朗读。

  (二)提问:读猫头鹰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猫头鹰不虚心,认为凤凰“不见得有什么真本领”。应读出骄傲的语气。(读猫头鹰的话。)

  (三)提问:读老鹰、乌鸦、麻雀的话,应是什么语气?

  1.老鹰、乌鸦、麻雀只听了一部分就以为学会了,也表现很不虚心,应读出洋洋得意的语气。

  2.课文中三、四、五小段写凤凰的话时,为什么后面都用了省略号?

  这里表示凤凰的话还未说完,这些鸟就不耐心地打断凤凰的话,朗读时这些鸟的话,要和凤凰的话紧紧接上。

  练*这三段朗读时,只读对话,不必读提示语。对话的连接要紧凑。

  3.分角色朗读练*。

  (1)一人读凤凰的`话,三个小组分别读一种鸟的话,注意语气和对话的衔接。

  (2)指名4人练*朗读。

  (四)学生戴头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条件的可排练成课本剧)。

  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之美,学*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欣赏叶子的外形之美,感悟叶子的内在美,学*做立足本职、无私奉献的人。

  教学准备搜集各种形状的叶子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插图初步了解每一节诗歌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1、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

  2、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3、师引导学生质疑:树叶怎么美?什么样的树叶才美?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2)注意正音。

  (3)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一)学*第一、二节

  1、谁来读?

  2、你知道了什么?

  3、大树怎样美?

  3、指导感情朗读。

  (二)学*第三~~八节

  1、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你看的叶子是怎样的?

  理解:形态各异:样子各不同。

  4、叶子做着怎样的工作?

  理解:奉献:贡献。

  5、每个季节的叶子是怎样的?

  6、齐读。

  (三)学*第九~~~十一节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茁壮:强壮、健壮

  葱翠:(草木)青翠

  输送:运送;从一处运到另一处。

  3、齐读。

  1、出示词语。

  2、出示生字。

  3、写这些生字要注意些什么?

  4、师范写“异、奉”。

  5、指导学生描红。

  学生读课题。

  交流想知道的内容。

  交流,指名回答。

  生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读音。指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正音。

  出示词语卡片,轮读。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段。

  指名学生读第一、二节。

  那棵大树很美。

  树像一朵绿色的云,从大地上升起。

  学生练*朗读。

  学生分小节读课文。(指名读、小组读等)

  学生交流。

  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

  把阳光变成生命的乳汁奉献给大树。

  春天:叶子嫩绿,夏天:叶子肥美,秋天:变黄,冬天:飘零。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回答。

  学生理解词语意思。

  学生齐读。

  学生读词语。

  学生认读词语。

  学生齐读。

  学生仔细看。

  学生描红练*。

  计:

  课后收集树叶,看谁能找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1

  在讲《海底世界》第五、六、七自然段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一、学*第五自然段。

  过渡:认识了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海底世界还有形态各异的植物呢,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

  (1)自由读课文第五自然段。

  (2)思考:写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3)指导朗读。

  二、学*第六自然段。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领略了海底世界的奇异。海底世界还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地方,有哪些资源呢?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六自然段,其他同学把海底世界的资源边听边用笔画下来。

  (1)师朗读课文。

  (2)学生回答。

  (3)资料交流:除此之外,你还知道海底有哪些能源吗?它们对人类生活有什么帮助吗?

  (4)指名说。

  (5)小结:海底的资源不可计数,人类现在已经在开发海底的资源了。这些资源为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好处。

  三、学*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慨?有什么话想说吗?

  生自由说。

  师: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呢?

  (1)自由读。

  (2)指导读。读出自豪的语气。

  (3)齐读。

  四、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小结: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几种小动物、几种植物和矿产资源。其实海底世界生物的种类还有很多很多,有的资源被发现了,却因为技术跟不上而不能合理的应用,更可惜的是还有更多的资源没被发现呢。

  你们想探索海底世界吗?希望将来的海底世界能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课后反思:

  一、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态大方得体,语言规范。

  二、教法设计符合教材特点和内容,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符合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符合中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培养,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三、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设计多种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

  四、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使远离学生生活的海洋世界,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从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神奇大自然的向往。对学生进行知识拓展。

  五、我在教学设计上,从学生角度出发,尽量使课堂每一分钟都合理运用,该讲则讲,不必讲的不讲,在自己设计好的导学提问下,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并用,创设学*氛围,培养自学能力及合作学*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2

  1燕子

  教学目标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燕子、赶集”等22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学*作者细致地观察和一些表达方法,积累好词佳句。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春天的景物,想想你了解的春天是什么样的;,诵读歌颂春天的诗歌和文章。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二、初读课文体会1、明确自学要求。

  (2)理解词语的意思。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三、学*第一段

  这篇文章写的确实很美。下面仔细读第一节,说说你脑子里浮现出来的燕子是什么样的。1、学生自由读。

  2、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师:这自然段是一句长句子,我们怎样读懂一句长句子呢?大家先来看“单元学*提示”4、读懂长句子的步骤怎样?先……再……,用线划出。

  5、下面我们就用“单元学*提示”中的方法来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再读这一段。6、问:这句话写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样的?

  7、句子中用“乌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么作用?8、归纳学*这句长句子的方法。9、指导感情朗读这一段,归纳段意。四、进行“画图、说话”训练,深入体会。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老师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

  4、你说得比我画得好!大家注意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三年级学过一篇课文——《翠鸟》,那一课没写翠鸟的尾巴,记得吗?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6、再朗读第一小节,试背。五、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一、复*巩固1、齐背第一段。

  2、说说第一段的段意。二、学*课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读第三自然段,从这一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燕子飞行的情景,燕子飞得很快,很轻)

  2、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再读第三节第一句。(板书:斜、掠过、唧)

  3、师:一个“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斜”“掠过”这个词字典里怎么解释的?

  5、我们从“唧”

  8、师:“”要读得慢一点,要有个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句读一读?师:“小圆晕”

  ”而说“小圆晕”“晕”是什么意思?想过吗?

  师:“晕”三、学*第四自然段

  1、读了第三节,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节,看看写

  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2、指名说。(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3、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这”指的是什么?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

  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6、学生齐唱《小燕子》

  7、同学们唱得美,从歌词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这一节还有两个词用得特别传神,不知有人注意没有,请读读第二句。

  8、这里的“痕”字用得好,为什么不用“条”?(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里只留下一丝痕迹)9、大家细细读读这一节,再自己细细体会。四、朗读三、四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复*巩固

  1、指名读1、3、4自然段。2、说说这三自然段各写什么。二、学*第二自然段

  许多生趣)

  2、我们先来学*第二句,齐读。

  (1)这句句子是句长句子,用学*提示中的方法,怎么学?(2)说得很对,那么“黄绿眉眼”指的是什么?(再读句子)

  (3)师画简图,“黄绿眉眼”“黄绿眉眼”,为什么不就说嫩芽?

  (柳树睡了一冬天,发的芽就像睁开的眼睛)3、学*第三句句子。

  (2)要求学生用理解长句子的方法来理解。

  (4)什么叫“赶集”?

  么相似之处。

  师:古人说:“”,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5)齐读第三句。4、学*第四句。

  (2)“增添”“生趣”是什么意思?

  (3)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三、总结,朗读全文。

  作业:课文的语言真美,请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板书

  1燕子

  外形特点:活泼机灵

  观察细致飞行:掠一转眼沾(动态美)

  休息:五线谱上的音符谱成春天的赞歌(静态美)

  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时数:2课时

  二、检查预*

  123.小老师教写生字。易错音:妆、滨、裁

  4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3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总、分、总的记叙顺序分为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写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及远的顺序从海面、海底、海滩和岛上四方面描述,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第三段是总结,写守卫在岛上的英雄儿女必将使西沙群岛变得更加美丽和富饶。全文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这种总、分、总的叙述方式不仅体现在全篇文章中,还体现在段落、句群和句子中,形成这篇文章结构上的突出特点。

  此外,本文开头结尾的相互呼应,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

  本文不仅有总分关系的段式,还有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的段式,是中年级进行段的训练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语言生动、具体,作者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学要求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积累新词:

  富饶岛屿海防前哨交错五光十色异常高耸低陷

  峡谷绽开蠕动威武千奇百怪无所不有庞大栖息

  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

  3.学*把句子的意思写得更具体。

  4.能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总起分述的记叙特点。懂得“总、分、总”、“并列”“因果”段式分层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设想

  充分利用本课教材,突出段的训练。教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段式,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会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四、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字词,重点理解带点的词语,理清文章的脉络。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重点进行段式训练,了解连句成段的方法,学*给典型段式分层,概括段意。

  第三课时:总结全文,完成课后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出示“珊瑚、海参、大龙虾、贝壳”等实物标本和“飞虎鱼”、“气鼓鱼”等挂图。

  问:谁认识这些水产品?它们都是什么?谁知道它们产在什么地方?

  (二)揭示课题。6.富饶的西沙群岛

  审题:什么是岛?什么是群岛?

  出示中国地图

  简介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这个课题的中心词是什么?(富饶)

  从课题中你知道什么?(全文应主要围绕“富饶”来写)

  (三)听录音。

  思考:西沙群岛是什么样的地方?

  (四)自学生字新词。

  (1)提出自学字词时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2)重点检查

  a.读音

  绽(zhagrave;n)开蠕(ruacute;)动一簇(cugrave;)栖(qī)息

  b.区别字形

  c.理解词义

  通过挂图和实物理解;结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阅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节?每节写什么?

  ②哪几节具体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

  ③开头一节和结尾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④按“总——分——总”的结构怎样给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的?按什么顺序写的?

  2.分段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4

  (一)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读音,并积累表示声音的词。积累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进一步了解表示人物语言的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3、知道爱迪生从小善于观察、敢于实践,后来成了著名的科学家。学*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二)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质疑,出示课题。

  1、师:美国有位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你们知道他是谁?

  2、交流(板书:爱迪生)

  3、师:爱迪生是著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他除了在留声机、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和贡献以外,在矿业、建筑业、化工等领域也有创造和真知灼见。他一生共有约一千多项创造发明,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爱迪生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板书:爱迪生孵小鸡)

  4、教学“孵”(字形指导,了解字义)

  说明: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爱迪生,激发学生学*的热情。

  二、学*生字,细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爱迪生有没有孵出小鸡呢?你觉得爱迪生是个怎样的孩子?

  2、生字教学给“嘘、笃”正音。“搂”找姐妹字:楼、篓

  3、交流。(爱动脑筋、爱提问题)

  4、齐读第1节。

  过渡:轻声读2—12节,思考:爱迪生提出了哪些问题?

  说明: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第一节,初步了解爱迪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并为下文的学*打下铺垫。

  5、学生读课文,划出有关的句子。

  6、交流找到的句子。

  这是怎么回事?

  联系上下文,什么事让他感到奇怪?(指名读第2节)

  解决方法:爱迪生把母鸡抱起来一看,呦,窝里有10多个蛋。

  (师生接读第3节1、2句话)

  (板书:善于观察)

  奇怪,母鸡今天下了那么多蛋啊?

  解决方法:问妈妈。

  (同桌分角色读4—5)

  (板书:善于思考)

  “蛋也和人一样,会着凉吗?

  (男女生对读6—7节)

  “我为什么孵不出来呢?”

  思考:他是怎么孵小鸡的?

  (指名一人扮演爱迪生,一人读第8节第4句)

  (板书:敢于实践)

  (分角色表演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

  说明:

  通过在第2—12节中寻找爱迪生“爱动脑筋”的词句,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读懂课文。

  7、完成词句活动室第二题:说说划线部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8、思考:爱迪生为什么孵不出小鸡来?

  说明: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在预*时查找有关资料,作简单说明。

  三、复*巩固,适度拓展。

  1、读词语:着凉、孵蛋、暖和、邻居、傻劲

  2、给句子配音(词句活动室第一题)

  3、送你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4、师: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像爱迪生学*,做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实践的孩子。

  教育学生学*爱迪生勤于思考、大胆实践的品质。

  四、课外延伸

  1、查一查:爱迪生小时候的其他故事。

  2、写一写:描写人物之间的一次对话,注意句子中提示语的不同位置。

  (可以任选一题)

  鼓励学生用各种方式了解爱迪生;学*对话描写,注意提示语的不同位置。选择性的作业更受孩子欢迎。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5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新词。正确,美观地书写10个会写字。

  ★学*课文1——7自然段,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本文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质疑导入。

  1.师板书“时装”二字:说说什么是时装?

  2.指名学生回答后,师归纳:人们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穿着的最时尚,最漂亮的衣服就是时装。

  3.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只特别的鸟——雷鸟,它也像我们人一样,随着季节的变化换上一套又一套的漂亮时装。

  4.板书课题,齐读。

  5.质疑: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

  6.梳理问题,师小结:雷鸟怎么会有时装呢?它的时装是什么样的呢?学完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师:请同学们快速的自由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一边读,一边思考:课文写了雷鸟太太哪几个季节的时装?

  2.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生词,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

  3.指名回答:课文写了雷鸟太太哪几个季节的时装?师相机板书:冬春

  4.师: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找找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雷鸟太太冬天的时装,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她春天的时装?

  5.指名回答后教师板书:(1——14) (15——25)

  6.过渡:这节课我们学*课文的1——7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1——7自然段。

  (一)自由读,了解大意。

  1.师:请同学们默读1——7自然段,一边默读,一边思考:你从这几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生默读思考后和同座互相说一说。谁愿意把你知道的与大家分享一下?指名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再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自然段。

  (二)学*第一自然段。

  1.生自由大声的朗读第一段。读后指名说说自己的感受。

  2.指名读。欣赏雪景图片。全班齐读。

  (三)学*3——7自然段。

  1.跳跳和雷鸟太太说了些什么?自由读读他俩的对话。

  2.课件出示雷鸟太太的第一句话。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抓住“怒气冲冲”一词引导学生读出人物的语气。再指名读。全班齐读。

  4.师小结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抓住描写人物表情,神态,动作的词语就能读出人物的语气和语调,这样读起书来多有滋有味呀。

  5.雷鸟太太还说了什么?(课件出示雷鸟太太的第二句话。)指名读。抓住“嘟囔”一词评议指导。女生齐读。

  6. (课件出示跳跳说的话)自由读,指名读。抓住“结结巴巴”一词评议指导。男生齐读。

  7.师生合作分角色读3——7自然段。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师:噢,原来雷鸟太太冬天穿的这身白大衣与周围的雪景融为一色,才发生了刚才的误会。那雷鸟太太为什么冬天要穿白大衣呢?春天时,雷鸟太太又会换上什么样的时装呢?带着这些小问号下节课来学*课文找答案吧。

  五.学写生字。

  1.认读本课10个会写字。

  2.师板书范写:斑。

  3.生在小字本上练写。

  板书设计

  冬:一片雪白春

  (1——14) (15——25)

  (图片)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10个字。查字典,联系上下问理解相关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天和春天各穿上了怎样的衣服,和它教学重点:了解雷鸟太太在冬季和春季服装的特点以及它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雷鸟太太服装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透过课文生动的语句感受自然界的奥秘。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雷鸟太太的时装》,和跳跳一起认识了聪明的雷鸟太太。还记得,她有哪两件漂亮的时装吗?来,让我们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2、她还带来了我们学过的词语朋友呢!一起来读读!出示词语。

  二、读中感悟,学*8—14自然段。

  1、冬天到了,雷鸟太太换上了一件白大衣。这是一件怎样的大衣?请你们到课文中去找找,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8—14自然段。

  2、 (出示句子):白色的羽绒密密的`……指名读,指导朗读。齐读。

  3、这件又柔软又暖和的大衣,还有更大的作用呢!默读课文8—14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4、我发现有很多同学都发现了他的作用,谁来读一读?

  “冬天,到处是白茫茫的积雪……”

  5、教师示范(缓慢,深情的背诵),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指导看图。

  6、这么神奇的大衣,谁想穿上它?指名读。指导读,范读

  7、自由读,你们也来试试。指名读,齐读。

  “白大衣是我的保护服啊!”

  1、穿上这件白大衣就安全了,(出示插图),我们可以到哪儿去呀?生答。

  2、教师引读:有了这件白大衣,我就可以……。(因为)出示句子:生接“白大衣是我的保护服啊!”

  3、教师小结:这件时装的作用可真大呀!不仅可以保暖,而且可以保证我们的安全。

  4、分角色读课文8—14自然段,再次感受白大衣的神奇。

  三、自读自悟,学*15—25自然段。

  1、配乐出示图片,教师背诵15,16自然段。

  2、我们一起来传播春天的消息吧!齐读15,16自然段。

  3、在这个冰雪消融,春暖花开的季节,跳跳有和雷鸟太太相遇了。自由朗读17—23自然段,看看跳跳看到了什么?

  4、生答,(出示图片和句子):化了雪的地方……教师引:跳跳伸出前爪遮住额头,向森林边的田野望过去——化了雪的地方,生读( ),没化雪的地方,生读( )。这就是出示词语(黑白相间)指名读,齐读。

  5、 (出示对比图)跳跳看看黑白相间的大地,又回过头来看看雷鸟太太的新时装,一下子就明白了。书上用了一个词叫生答(恍然大悟)

  6、出示句子:“噢,我明白了!……”哪个聪明的跳跳明白了?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7、糟糕,又有一只老鹰飞来寻找猎物了。创设情景,体会保护服的作用。

  8、分角色朗读17—25自然段,体会雷鸟太太春天的时装。

  9、白茫茫的冬天,雷鸟太太穿上了白大衣。冰雪消融的春天,她又换上了棕色的斑点大衣。从这里,你明白了什么?

  10、是呀,雷鸟太太不愧为森林里聪明的时装专家。为了繁衍生息,随着季节的变化不停的变换服装,保护自己,多了不起啊!她的时装就是她的保护服。(板书:保护服)

  11、猜想:随着季节的变换,夏季和秋季雷鸟太太又会换上怎样的时装呢?

  12、猜得对不对?请接着读《雷鸟太太的时装》(二),那里有你们要找的答案。

  四、课堂练*。

  1、出示题目:冬天大地一片雪白,雷鸟太太穿上了( );春天,化雪的大地(黑白相间),她又换上棕色的斑点大衣。这都是为了和周围的环境( ),保护自己。她的时装就是她的( )。同座互说,指名说。

  2、完成练*

  五、课后练*

  2、大自然里还有许多小动物也有保护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到网上搜索更多的信息。

  板书:

  保护服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6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读认认”,认识7个生字。

  2.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中观察发现。

  3.学*在生活中积累谚语。

  4.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5.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将看到的事物写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列文虎克在观察中发现了显微镜和微生物,老人在观察中发现了商人的骆驼,那么这段时间你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这节课让大家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察告诉同学们。

  二.板书:观察中的发现

  三.分小组先汇报自己在观察总的发现。

  四、小组派代表汇报,师生评议。

  五、建议将观察到的事物写成。

  1.出示一、两则,指导格式。

  2.口头,看看如何将观察到的事物写的具体。

  3.试着将写下来,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继续写观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继续将看到的事物写成。学会修改自己的。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述本周的基本情况。

  1.格式正确与否。

  2.观察的事物及发现是否有新意。

  3.叙述是否较完整。

  二、对典型作品进行评议

  1.出示佳作。

  ·生读。

  ·生评。

  ·齐读。

  2、比较差的。

  ·生自由读。

  ·生评。

  ·生改。

  三、根据所学知识在学*小组内评改作品。

  四、修改并抄正自己的。

  五、作业

  抄写改后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完成“我的发现”

  1.回忆这学期学过的生字中有形*字的例子。

  2.出示小黑板。

  3.自由读,汇报带点字的特点。

  4.指导识记这些字。

  5.说说除了这些字以外,还有哪些字也有类似情况。

  6.进行课堂练*巩固。

  二、完成“日积月累”

  1.出示小黑板。

  2.学生各自借助拼音、字典将顺口溜读通。

  3.指名或小组汇报读

  4.归纳顺口溜的内容。

  5.试着背诵顺口溜。

  6.学生自由汇报课外积累的顺口溜。

  7.出示人体挂图。

  8.指名上前指出人体部位,根据指出标出器官的名称。

  9.指导看图读、记名称。

  10.指导识记生字。

  11.指导书写。

  三、作业

  1.抄写“我的发现”词语。

  2.背顺口溜。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课外阅读和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指名读背顺口溜。

  二、谈话

  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一定又查找了不少资料,让我们这节课来开开眼界,受到启发吧!

  三、板书:观察与发明

  四、展示资料

  五、交流、谈谈这节课的感受,受到哪些启发。

  六、

  古今中外还有不少这样的故事,让我们通过日常阅读和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家和发明发现的故事。同时,自己也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好*惯,那么不远的将来,伟大的科学家就从我们在座的同学们诞生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7

一、设计理念。

探索奥秘,是人类的天性,因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有求知欲。从某种意义上说,谜是推动人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发展的动力。让孩子们从小就心中有谜,试图去解开这些谜,这本身就是一个孕育发展和创造的过程。因此,本教学设计力图通过语言文字的阅读,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使之成为持续学*和进步的动力。怎样才能把谜播种在孩子们的心田里呢?语文课有语文的方式,那就是:引导孩子在与文本、文化和客观世界的对话中,去敞亮,去点染。

二、教材分析。

《月球之谜》是新课程标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科普性文章。文章短小精悍,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可读性强,趣味性强。全文紧扣谜来写,可谓谜象丛生。开篇从遐想入手,引出一连串的问题,首写谜。接着写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以及开展的实验,看似在揭密,其实,处处生谜,用一个自然段的省略号,留下无穷无尽的谜。正因为如此,课文为读者留下了无限的空间,让读者去遐想,去探索。因此,这是一篇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好教材。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维目标统一的要求以及我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故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大方面: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面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有关的未解之谜。

(2)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3)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2、过程与方法。

运用想象、资料交流、质疑等各种方法,强化学生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同学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同学们热爱科学和大自然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

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了解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未解之谜?

五、教学难点。

因为月球对于人类来说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迄今为止,只有少数宇航员登上了月球,而且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月球上久留,只能从月球上采集一些标本或做一些简单的实验。所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对有关月球的知识是知之甚少的。依据此点和对教材的分析,特定本课的教学难点为: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与奥秘,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六、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具体方法有:

1、创设情景法:

《月球之谜》一课描写了月球奇异的景色。对于月球上面的神秘之处,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材虽配有插图,但却是静止的,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于是我利用悠悠课堂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创设了形象、直观的和谐情境。

2、合作探究法:

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

3、以读代讲法,读中感悟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师生的心会拉*。

《月球之谜》这一课的导语我是这样设计的: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它到底藏着多少秘密啊?在1969年7月20日,美国两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发现了很多的月球之迷。

如此激趣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思维与想象及学*的.情绪都被调动起来,同时,由课文第一段导入,既使学生重温了上节课学*的内容,也为新课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这两名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宇宙飞船向月球出发,好吗?(揭示题目,板书)

(二)自主探究,读文感悟。

1、学*第二段和资料袋。

(1)出示课件演示:

看,这就是月球,当我们来到月球,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引导学生观看录象,整体感知。

(2)请大家找一找在课文的哪一个自然段?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以读代讲,让学生划出描绘月球景色的句子,想象月球上神秘的景象。

(3)哪位宇航员来给我们汇报你第一眼看到的景色?能不能用一个词概括这是什么样的景色?

采用学生喜欢的形式,以小宇航员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4)月球上的景色奇异在哪儿呢?

你能把这奇异的景色读一读吗?(指名读)

让我们把这十分奇异的景色告诉地球上的人们吧。(齐读)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要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培养自主读书的能力,在正确、流利地读书的同时,获得初步的理解和体验,体验读书的快乐。

(5)我们原本以为月球上有美丽的嫦娥,洁白的玉兔,然而月球上的景色与我们想象的简直太不一样了,那么就让我们看看宇航员们从月球上拍回的照片。(出示课件)

你们看,宇航员在月球上是怎样行走的呢?怎么会这样呢?

结合课文,引导学生学*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2、学*月球的未解之谜。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针对这一理念,这一环节我采用读→找→议→诵的学*方法,自学第3~6自然段。重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月球之谜。宇航员把月球上的尘土和岩石带回了地球做进一步的实验和研究,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发现了哪些未解之谜?

(1)自己小声读一读3~6段,边读边想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全班交流)

(2)在这三个实验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个实验?仔细读一读,假如你们就是参与实验的科学家,发现了很多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和感受呢?

这一环节让孩子懂得自主、探究式地去解决问题及遇到的困难。

(3)汇报交流。

这一环节着眼于学生加强对课文的体验和领悟,开阔视野,培养综合素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中,培养对课文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最后对课文内容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4)课文的第7自然段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它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5)除了这些实验给我们提出了没有揭开的谜,结合你们读的资料,你还想提出哪些谜呢?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该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在教学中以知谜、探谜为主线,进行探究性学*,激发学生探究科学、不断质疑的兴趣。在探究中通过有效的小组活动的开展,展现一个小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使得每个学生的头脑细胞活跃,富有创新意识,其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不断自主参与、自主学*,培养了浓厚的学*语文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拓展练*。

1、假如20年后你登上了月球,你准备去做什么?

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为学生留下足够的空间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同时也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决心。

2、师生共同交流描写月亮的诗句。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夏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丰富自己的积累,感受诗句的优美。

3、课后搜集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月球资料。

在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

(四)总结全文。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课文总结,在课堂教学中地位不可低估。通过总结,能促进学生对一堂课的教学进行梳理,提纲挈领,抓住重点,储存信息,巩固记忆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同学们和科学家们一样都对月球有很大的兴趣,有志气有决心!我想不用多久月球肯定会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用课文最后一句话来结束我们这节课:对神秘的月球,人类还将继续探索下去。(齐读)

板书设计:

尘土是否能杀菌?

22、月球之谜

水藻为何鲜嫩青绿?

年龄是否比地球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8

  教学目标:

  1、了解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理解其特点与翠鸟的捉鱼本领有什么关系。初步知道翠鸟的这些特点是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渐渐形成的。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新词,理解掌握“鲜艳”、“疾飞”、“锐利”等词语意思。读懂反映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句子。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至三自然段。

  3、学*作者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抓住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探究

  1、初读课文,介绍翠鸟的生长环境。

  (1)翠鸟又叫“叼鱼郎”,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许多地方都能见到。

  (2)查字典理解词语“鲜艳、疾飞、锐利”。

  2、让学生找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教师重点指导查字典,学*生字。

  (1)读课文有关句段,找出生字的词语和句子,指导查字典理解字义。

  (2)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同时告诉学生这是理解词语的第一种方法:读一读,查一查(查字典)

  (3)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加深理解。指导学法:联系句子理解词语。

  二、合作交流

  1、自读课文,划分自然段。

  2、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三、作业。

  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品读体验

  1、学*第一自然段,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

  完成填空练*:一双()的爪子;一双()的眼睛;一张()的嘴

  (2)说一说翠鸟的外形(联系图画和课文)

  (1)爪子、眼睛和嘴;

  (2)翠鸟的颜色:(头上、背上、腹部)

  (3)齐读描写翠鸟身体的句子。用曲线画出表示颜色的'词。

  (4)从上到下说一说翠鸟各部分的颜色。

  理解词语“鲜艳”的意思(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并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做:联一联,想一想)。

  (5)提示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写的?(喜爱、*性、颜色、形状)

  (6)指导朗读。

  2、学*第二自然段,了解翠鸟活动特点。

  (1)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有几句话。

  (2)画出表现翠鸟活动特点的词语。

  理解“疾飞”的意思:先查字典,然后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这也是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导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4)指导朗读。

  3、学*第三自然段,了解翠鸟的捉鱼本领。

  (1)读读课文,想想翠鸟怎样捉鱼。

  按“等待、发现、叼走”的顺序说一说翠鸟捉鱼的过程。

  (2)翠鸟捉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翠鸟它一动不动是因为它有一双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翠鸟能发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翠鸟能叼走小鱼是因为它有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3)指导理解:“尽管……还是……”、“像……一样”、“只有……还在……还在……”的句式,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4)读第二、三自然段。

  翠鸟之所以能贴着水面疾飞是因为它小巧玲珑。

  (5)从图和文可以看出翠鸟外形、动作怎么样?(美、快)

  4、学*第四自然段,重点理解“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我们”为什么想捉一只翠鸟?又为什么要打消了这个念头?

  (2)为什么作者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结合前后内容,指导理解。)

  二、巩固延伸

  1、通过学*翠鸟这篇课文我们知道了什么?翠鸟不仅外形美,而且有本领。(会捕鱼会隐蔽保护自己)。

  2、在这节课上还学会怎样理解词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翠鸟》知识点

  字:嘴、疾、露、蹬、翁

  词:苇秆、鲜艳、橄榄、花纹、赤褐、透亮、摇晃

  重点句子:

  1、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

  2、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3、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起。

  4、老渔翁看了看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主要内容:

  《翠鸟》这篇课文形象、生动地介绍了一种生活在水边的小鸟——翠鸟。翠鸟颜色鲜艳、小巧玲珑、叫声清脆,捕捉小鱼时动作迅速、敏捷,十分惹人喜爱。孩子们也喜欢这样可爱的小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但在老渔翁的开导下,孩子们打消了自己的念头,把翠鸟看作了朋友。这篇课文在展示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同时,呼吁人类要与动物和谐相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19

  一、教学要求

  1毖岜究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蹦苷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绷私饪挝哪谌荩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二、教材说明

  这篇课文介绍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景。有庄严美丽的***,有宽阔肃穆的***广场,有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北京是一座令人向往的城市。

  课文配了三幅图,一幅是雄伟、庄严的***;一幅是现代化建筑立交桥;一幅是美丽的北海公园。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字新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描绘首都北京优美风景、名胜古迹的图片或投影片。

  (二)识字、写字教学

  1笔蹲纸萄А

  本课要求学会的生字中,“央、雄”是后鼻音,“瓦”读第三声。要求认识的字中“矗、似、厦”是翘舌音,“拼、案”是前鼻音。注意指导以下生字的字形。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瓦,一共四画。

  雄:左边的笔顺是。

  碑:右边的笔顺是卑。

  “阔、交、油、阴、优”,可启发学生用学过的`偏旁和部件记忆字形。

  瓦:要写在田字格的中间。

  阔:“门”要写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笔画较多,要写紧凑。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右边的“卑”不要写错。

  迹:先写“亦”,后写走之。第四笔是“竖钩”,不是“竖”。

  (三)词句教学

  “***在北京城的中央,红墙、黄瓦,又庄严,又美丽。”

  这句话讲了***在北京的位置和它美丽的特点。可以结合课文的插图或投影片,让学生了解这里的“中央”是指***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庄严”是指***给人的观感是庄重而严肃的。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抓住“许多”、“又宽又长”来理解,就知道北京的马路不但多,而且宽阔*坦。反映了北京的交通四通八达。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理解这句话,可以结合看插图或投影片,边读边想象北京的绿色风貌。

  “立交桥”是立体交叉桥的简称,一般建在繁华拥挤的交叉路口。这种不用民警或交通灯指挥的上下几层立体交叉桥,可以避免交通堵塞。“草坪”指立交桥四周*坦的草地。“花坛”指立交桥四周种植花卉的台子,这些花卉是拼成图案的,非常美丽。

  “北京有许多名胜古迹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还有许多新建的高楼大厦。”

  “名胜”指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地方。“高楼大厦”即指高大的楼房。这句话告诉我们北京不但是风景优美的古都,而且是现代化的大都市。

  (四)朗读、背诵指导

  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如:

  “广场中间/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有许多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

  “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

  背诵三、四段时,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1)看图背诵法。

  如背诵第三段,可以借助课文中的第二幅图,根据图上景物的提示进行背诵。

  (2)问题提示法。

  如背诵课文第三段,教师提问:北京有许多什么?道路两旁有什么?北京新建了许多什么?立交桥四周有什么?各种车辆怎样?用问题来帮助学生背诵。

  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想的好办法进行背诵。

  (五)练*提示

  课后练*第三题是读词语,并用这些词语练*说话。学生可以用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也可以用几个词语说一段话。

  第四题是抄写句子,要先读句子,然后抄写。

  (六)扩展活动

  1比醚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诗歌或歌曲,开展“我爱北京”的诗歌朗诵会或演唱会。

  2笔ι共同收集关于北京的图片或照片,举办一次图片展览。

  (七)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复*旧知识,引入新课。

  出示识字学词学句(一)第一课中的几幅图,提问:这些建筑物叫什么?它们在哪里?接着,教师用导语将学生再次带入首都北京,领略这个美丽的大都市。

  (二)创设情境,以游览北京的形式学*课文。可以按课文叙述的景点为旅游路线,先由老师带领学生“旅游”,按课文内容进行解说,在“游览”中学生可以提问题。“游览”完毕,把学生分成小组,或学生自由组合再进行“游览”,小组内的同学轮流担任导游。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学*课文内容。

  (三)情景交融,指导朗读。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首都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情感。课文中有的句子比较长,要注意指导句间的自然停顿。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练*背诵课文三、四段。

  (五)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六)完成课后练*。

  (七)布置扩展活动。

  《北京》综合资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20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学*“又字旁、绞丝旁、门字框”。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识字,培养想象力。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揭示课题。

  1、看插图小树在风中点头,小鸟在树上嬉戏,让学生仔细观察,问:你看到了什么?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整体感知。

  1、借音自读课文,一节一节地读,再连起来读。

  2、标出课文一共有几小节,并用横线画出生字词,然后自己反复拼读,把生字读准。

  3、同桌互相认读生字,并纠正读音。开火车选读带拼音的生字词,再读去掉拼音的生字词,全班读。

  4、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小组合作,轮读课文。再指名读、评读。

  三、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选你最喜欢的一节反复读,想想:读了这节,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3、检查,你最喜欢读哪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4、读了第一小节,你明白了什么?读了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读了第三小节,你又知道了什么?教师再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回归整体。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新课

  认读生字。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准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一读?

  2、练*背诵,同桌互相背背。指名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互相说说。教师指导书写,再独立书写。

  四、识词、积累运用。

  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你从这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选几个填在花篮里。选择你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再小结全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1)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精选二十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

这节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但留给自己的思索却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在课前就以游戏的形式复*字词,并给学生创造展示搜集资料的机会,激发了学生自主学*的兴趣。在课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地向学生们展现了海水的五光十色和珊瑚的各种各样,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到阅读中。课后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中心句,让全班学生尝试把这句话表达具体,学生很有成就感,都想当个小老师考一考别人。这样,处处创设情境,学生的阅读兴趣就被调动起来,学生也就真正有了主动学*的欲望。

  二、巩固生字、正确读文、在读中熟悉课文内容有机结合起来

  在课前以闯关游戏的形式,检查学生生字的认读、四字词语的积累以及“参、划”两个多音字的区分情况,并在学生读文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从而让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字词的意思,最终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迁移写法、读写结合

  本课在写法上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怎样把中心句写具体。在前面学过课文《赵州桥》《秋天的雨》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中心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因此,我在此基础上,由体会全篇中心句的写法到了解段落中心句的写法,由课文的理解到阅读资料的分析,由教师举出的例句再到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举出例子,一环扣一环,教师由扶到放,虽然看似难度逐渐加大,但是学生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已经能很轻松地把句子写具体。我觉得这是本课教学的一大亮点。

  四、质疑问难,培养思维能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质疑,读书有所疑才能有所思,继而才能有所得。质疑已成为现代化教学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在本课教学中就重视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在自主读文时,就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新的阅读能力。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四

  这篇精读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学生喜欢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所以,我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学*目标提升到:

  ①再读课文,深入体会西沙群岛的景色优美、物产丰富。

  ②学*用课文的写作方法(总——分——总或围绕一个中心句来写)写一段话。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做得很好,第一方面,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动积极性,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权。通过引导学生质疑,参与自主学*目标的制定;通过组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启发学生自读自悟;通过师生、生生多向交流,促进学生自评自结,整合知识体系,掌握学*方法。第二方面,我在课堂教学中大胆放手,更多地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各种感官功能,让他们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参与观察、思考、讨论。让学生实质性地参与教学过程,做到了七个“让”:即课文让学生自学,字词让学生自己掌握,段意让学生概括,问题让学生发现,方法让学生寻找,重点让学生思索,难点让学生突破,真正让学生参与课堂的全过程。这样,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学生在写一段话时,大多学生学会了本课的写作方法,能够围绕一个中心句,通过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把一段话写通顺、具体、生动。美中不足之处是,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如能用配乐配画就会激起学*的兴趣;又如读 “蠕动的海参、威武的大龙虾、色彩鲜艳的和外形奇特的鱼”时,如能边朗读边伴有动作,学生对课文的印象就会更深,背诵课文就会更快。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

  一天,我正在执教《杏儿熟了》一课。教学渐至重要环节,“《杏儿熟了》这篇课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奶奶?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可以仔细读读课文,找一找有关的词句,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好吗?”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初读课文之后我抛给学生的一个中心问题,“好!”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纷纷自读起来。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个慈祥、亲切、大方、善良可爱的老奶奶。学生的学*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他们说感受,找根据,读课文,一点都没闲着,在字里行间寻找着证明自己观点的线索。

  过了一会儿,我问道:“谁先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有的学生说道:“我觉得这位奶奶真好,不但不责怪淘淘偷摘杏儿,还给他揉揉脚,心胸真宽广。”有的学生说道:“我觉得奶奶很善良,拿来竹竿不是用来打淘淘的,而是用来打下果子给小淘淘他们吃的。”有的学生说道:“这位奶奶真大方,那么甜的果子不留着自己和家人吃,也不拿去卖,却给小淘淘吃。”“我觉得这位奶奶很疼爱小孩,不偏心,杏儿不但给自己的孙子吃,也给邻居的小孩吃。”还有的孩子说:“这位奶奶不但将果子分给孩子们吃,还教育我:果子,大家吃才香甜。”……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学生对我说,上课时喜欢老师用新颖的新鲜的形式去吸引他们的注意,这样上课既不累又有趣,他们的注意力又能集中,学*也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情了。我非常感谢学生给我的这个建议,我也一直在努力这样做着,希望我的学生能学有快乐。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3

  几年来,我总是不断地问着自己:一堂课怎样才能力求完美?然而,每一节课过后,心中总感觉到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就思考着,在慢慢摸索中前行。这回的公开课是一种磨练,面对陌生的班级,陌生的文本,从准备过程到正式开课,我的心灵在一点一滴地接受着一种新的体验,新的豁然开朗。它让我明白了作为一个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具备各种能力,包括课堂组织能力;敏锐的洞察力;灵活驾驭课堂的应变力等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焕发活力,我们的教学才会逐渐趋于自如。现在,我静静地反思着这堂课的教学给我带来的一些感受。

  《女娲补天》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一个流传于千古的神话故事。讲的是古时候女祸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这节课,我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女娲补天的故事内容,激发他们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练*复述故事。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现神奇、美好的画面。因此,备课时,我的教学设计注重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人物形象,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复述故事的能力,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激发阅读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如在教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讲到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我让学生先找出相关的语句,从文字中去体会当时人们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我又出示的一组图片和声音,有助于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上进行理解,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以及文中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虽然学生在*时生活中见过,但是感受不深,这时,我出示“金光四射”“五彩云霞”的图片,学生被美丽的图片迷住了,在一阵阵“好极了!”“太漂亮了!”的赞扬声中,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云霞”这两个词,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为女娲的神力而惊叹。通过品读、想象、描述,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拓宽学生思维,引导探究性学*,整堂课通过学生质疑,再引导解疑,从而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

  二、读中悟情,读出感受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永恒主题,“以读为本”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在这节课上,“读”贯穿始终,对学生读课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体读,个别读;大声读、默读……等等。不同形式的读也是有不同的`功能。默读有利于对文字的揣摩;出声朗读能加强感受、增强记忆;指名朗读可以给对文本有不同感悟的学生施展个性的空间;自由朗读可以让学生很好地感受文本,品味语言。集体朗读有增强气势、激发共鸣的功能……同时,为了更深入、准确地体验情感,我指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做文章,通过细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读,使学生获得情感、升华情感。

  三、激发想象力,感受神话魅力。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表现人物精神的关键语言文字也是不难理解的,但如何从浅显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来,确实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点,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补白想象:“你能想象女娲都在哪些地方找过纯青石?”“女娲是怎样忍受着煎熬,在神火旁度过五天五夜的?”以此来将文本再创造,以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饱满,在这些补白想象中,进一步体会到神话的神奇,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积累并运用了语言。

  四、角色演绎,体会精神

  在教学女娲如何补天时,通过让学生找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来感受女娲补天的艰苦,接着让学生表演“泼”的动作,进一步感受女娲补天的艰难,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同时也从这个简单的动作看出女娲的神力,让学生感受到故事的神奇色彩。

  然而,设想的效果与实际效应还是有差距的,由于时间把握不当,在设计小练笔及补白想象的地方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在复述课文环节当堂训练中时间不够用了,只能仓促结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学完《女娲补天》,我深感到了教学的深远,钢铁终需百炼而成钢,语文教学也需要多磨方能逐步进入轨道。多磨多炼,我将在实践中揣摩,在实践中逐步提升自身教学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4

  本学期我担任了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与高年级教学相比,三年级的教学有许多不同之处,值得好好反思。三年级是一个过渡年级,有时会存在一些“尴尬”的地方。比如,从三年级开始识字不是教学重点,但生字学*对一部分学生来说确实又有困难,没办法轻视;阅读应该逐步成为学*的重点,但由于学生认知水*的局限,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不够全面,阅读学*的“度”很难把握;三年级开始练**作,不拘形式的写出自己见闻、感受和想象。但新教材中在二年级只是安排写句练*,这个跨越太大,学生一下子对作文感到非常头疼,老师的指导有时显得苍白无力……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

  一、钻研教材、了解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

  教材是学生学*、教师教学的依据,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让学生喜欢教材、喜欢学*,是首先值得考虑的问题。在对教材、教参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新教材更注重对学生学**惯、学*能力的培养,对一些语文知识点要求不够清晰、明确。如,本册教材注意培养学生预**惯、边阅读边思考的*惯、通过各种方法理解词语的能力,注重学生对课文独特的感受。但对一些知识点在练*中虽有所反映,要求却不够明确,如标点符号的使用、比喻句、疑问句、反问句、设问句的了解、句式的训练等。有了对教材较为正确、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就能扬长避短、课内外互相补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0篇课文,六个阅读链接和六个综合学*,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学*要求如何与学生的学*实际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学得难,让学生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这又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难题。我觉得这时教师就要对你的学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有难度的、什么是他们感兴趣的、怎样设计通过他们的思考、合作会有真正的提高。只有这样,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教学预测,使教案更贴*学生、更合理。我想,这也是从学生的“学情”出发进行备课的一个方面吧。当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情况不断调整。

  二、不断实践,不断完善,优化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师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学**惯、学*能力的形成,真正学会学*,成为学*的主人。三年级刚刚从低年级过渡上来,教师的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课堂上的自主学*还是要通过老师的组织、引导进行。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小结、不断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论水*、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得到最优化。如在教学《诗的材料》时,由于备课时侧重于对课文内容的挖掘、侧重于教学环节的设计,对学生的学情没有正确的估计、预测,在课堂上,学生感到在跟着老师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结果学得很累、学得被动。针对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我在课后及时反思、小结,在后面的几篇课文学*时,我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不再为了课堂的“完美”而勉强学生,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的再次发生。

  三、挑战自我、充实自我,在否定中成长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但最*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30篇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在不断反思的问题。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 ,开拓教学的新天地。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5

  一个学期将要过去,本学期本人能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上好每已节课,能经常听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能做到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在教学方面,我认真学*《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现行教学的总体思路,它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了语文教学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下面主要说说我对新课程的体会。

  1、创设*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在新课程中最大的是角色的变化,教师将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更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学*方式从传统的接受学*向探究学*转变,而教师的工作就在于帮助孩子们确定适当的学*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知道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掌握学*的策略和发展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和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等的,不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教师应尊重每一个学生,多一些鼓励,促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只有在民主、*等、和谐的气氛里,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处于积极主动的活跃状态,才能把紧张的学*过程转变成愉快的学*活动。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课堂教学气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它易于造成一种具有感染性的催人奋发向上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中受到感化和熏陶,从而激发出学*的无限热情和创造愿望,使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学*,提高对学*活动的积极性。

  2、采用富有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联系生活,创设富有儿童趣味的语言和场景,是激发孩子们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在识字量大量增加的背景下,利用生活的场景,来开发孩子的潜在能力效果可以大大增加。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学*的主角,把自己融入到文本的内容中去体验、感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学*的主人。

  3、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以教师的语言传递为主,结合听说读写,这样做容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短时间里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语言、数学智能的发展,但容易忽略其它几项智能,诸如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潜能资源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忽视。这个问题已经受到许多老师的高度重视,我尝试借鉴了了两个做法,发现效果还挺好的。

  (1)在语文教学中,三年级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较困难,一方面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进行讲解,化难为易。另一方面大胆的运用肢体语言,形象而又夸张的进行表演,从而让学生既觉得活泼,又变得生动。学生不仅兴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老师提些问题,如: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懂得了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学生联系自身回答问题,提高内省智能,同时让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智能得到了培养。

  4、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熟悉课程标准后,再换个角度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学*新内容。想出几个方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教法。把宝贵的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在自主学*的广阔天地里,享受阳光,吸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教学目标。

  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很快就结束了。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也让我真正体会到作为一位教师“润物细无声”的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们的品质,张扬他们的个性。

  本学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有一些学生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 。写作方面水*差异太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6

  三年级是个过渡时期,是从低年级到中年级的转变,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期。当我第一次拿到这本花花绿绿的教科书时,我的心里总觉有些茫茫然,如何来完成这册书的教学工作,是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年级的孩子,总无法在40分钟内自始至终完全集中注意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感觉力不从心,我明明认真备过课了,但为什么孩子们就是不想听我讲课呢?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对自己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我感到很失望。但我没有气馁,而是虚心的请教了我的师傅曹老师,并听了她的家常课,我发现她课堂上的孩子们学得既开心又认真。课后我也阅读了一些相关的文章,我顿然醒悟,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文,还要备我们的授课对象——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要想办法引起他们学*的兴趣,让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现了这一点,我的生字教学就相对比较成功,并不是一味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是带有游戏性质的教学过程,让孩子们玩“填字成词”、“连字成句”等游戏,在游戏中记忆、巩固生字。孩子们也乐于用这种方式来学*生字,不仅学的快,更不容易忘记。

  三年级的孩子,三门主课的'作业量比较大,相对而言,用于阅读的时间就减少了,因此现在的孩子都不愿意开口朗读,就算站起来也是读得细声细气、疙疙瘩瘩,很不尽如人意;也有一些学生,拿到一篇文章,读来声若洪钟,读后却只字未留在脑海。怎样才能逐步的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养成初步的语文素养呢?我在班上建立了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对爱好读书的孩子及时给予表扬情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多种方式的不断朗读和老师的讲解,课文的精髓才能转化为孩子自己的东西。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一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多次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故事会,这样的小型活动,都可以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和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给同学听。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去反思,值得去探究,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如何创建趣味、丰富的语文课堂来吸引学生的集中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我刚教三年级语文教材时,初感新奇,教材内容形式多样化,但同时又担心应如何吃透新大纲精神,把握教材内容,充分发挥教材的精湛之处。要想让学生一堂课40分钟全神贯注的听讲确实不易,就算是好同学也很难做到。老师讲课的时候必须让他们把焦点放在老师身上。开始上课的时候常常觉得力不从心,觉得孩子总是不那么认真专心的听课,总要开小差,常常半路停下来处理课堂纪律问题。反省觉得是自己纪律没抓好。我开始反思课堂纪律不单是孩子的问题,更多的也是老师的问题,正如所说“我拿什么去吸引你——我的孩子。”后来我开始注重提高课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的去好好的备课。你的课有激情,同学们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带动,所感染;你的课有意思,同学们才乐意全身心的步入你的课堂,走进乐于学*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备课、认真备课,不备好课,不进课堂。

  二、必须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和优良的学*氛围,更加注重他们“自主、合作、探究”学*的能力。

  首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让学生自主预*,让学生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能够在初读的时候学生字,组词,读顺课文,摘抄课文当中的好词好句,做到课前的自主学*。小语修订版大纲认定,“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因而,“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长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学*。

  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多采用同桌间互读互讲,小组讨论、一些朗读游戏的方式拓宽他们的合作能力。再者多问一些有创建性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老师本身在这方面也得下苦功夫去研究,那些问题是可以问的,如何问?学生会有哪些答案,是否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外书籍,同时自己也要多读、多看、多思考。

  阅读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他们多读多看,同时开设小小读书交流会或是让他们写读书笔记。一能培养他们的口语交际的能力,让他们向同伴介绍自己看过的书;二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三年级的新增内容——作文,让他们把写读书笔记当成*惯积累,也当成一种练笔。另外,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养,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养,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养”的论断。言尽之意就是说“名师出高徒”。当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学生素质的提高对老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内容更是从古到今,包罗万象,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无事无物不晓。要使自己成为一名学者,*时应该多读书、多积累、多思考、多实践、多总结。更要重视新教材中参考资料的学*,因为这与学生的学*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有很多明显存在的不足。比如有时课堂开放过度,常常不能调控好;或是合作学*流于形式,对学生的指导方法还不够技巧等。面对这些问题,面对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进、在实践中反思、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7

  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第一份侦察报告,我始终抓住两条感情线索:一是报告中的鸟儿受到伤害时忧伤、痛苦的心情。在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句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反复朗读感悟。二是作者看到侦察报告后的感受,抓住作者的心情,让学生从各个角度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以情激情,认识到保护鸟类的.重要性。

  当然我也感到我的教学中对于朗读的指导还欠缺,课堂上孩子读的还不够,应该让学生说出一种野鸡妈妈的心情就练*朗读,让孩子反复体会,这样的效果会更好,这一点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会不断改进,尽量让我的课堂更加完美!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8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一、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不会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引导学生住抓住主题,围绕“拜”字,大胆提问思考。谁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怎么样拜师?拜师的结果如何?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全文整体感知。

  二、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处理。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从字词基本意思着手理解词语意思,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方法。

  接下来说几点这节课处理得不到位的地方,反思有以下几点:第一,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只是自己做了简要介绍,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就不会深刻。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第二,在教学设计方面,欠缺灵活,本来在重点学*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但学生表现与我预期不符,,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9

  1.口语交际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而这种口语交际的能力要靠丰富的语言实践去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真实情境,选择贴*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话题,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生活经历。我们要允许学生说得不完整,通过补充提问,把事情说清楚说完整;允许说得不生动,甚至允许出错,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敢于交际,乐于表达。

  2.*作练*要符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降低*作的门槛,给学生以自信。引导学生将*时的积累运用于自己的*作之中,体现学用结合。要给学生更多的展示与学*的空间,并将展示与评价有机结合,激发学生*作的兴趣。

  3.丰富的语文积累,是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集中表现,教师要善于拓展学生学*语文的领域,带领学生品位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和学生的实际选择口语交际的话题,凸显地域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口语交际的话题要丰富而开放,要联系学生的生活,说身边的事,说自己的事,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要鼓励学生敢说,教给学生会说,逐步引导学生说得生动精彩。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作教学中,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要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让学生感到*作的乐趣,体验*作的成功感,从而喜欢*作,乐于表达,顺利地完成*作开篇的过渡。

  词语的积累对子歌词语搭配及绕口令的学*,要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拓展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将积累与运用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0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认为做得比较到位的有这样几点:

  一、对于整体感知环节的处理。

  整体感知环节一直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部分,以往经常用的方法是让学生说说“这节课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样的问题往往会把学生难住不会收到整体感知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引导学生住抓住主题,围绕“拜”字,大胆提问思考。谁拜谁为师?为什么拜师?怎么样拜师?拜师的结果如何?通过这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对全文整体感知。

  二、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处理。

  例如对于“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等词的理解,我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情况展开想象,从字词基本意思着手理解词语意思,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生说说当时孔子路途中是怎样生活的,碰到困难他又是怎样克服的`。这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更好体会情感,还使学生掌握了一种学*方法。

  接下来说几点这节课处理得不到位的地方,反思有以下几点:第一,今天的教学中有些内容的设计,我只顾自己教的方便,省事,只是自己做了简要介绍,而没有从教学达到的目的出发来设计。例如对于孔子、老子、曲阜的介绍,我怕学生谈得不够全面,不够生动,只想让学生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没有把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有关资料,这样学生学*的积极性就无从表现,学生的学*就不会深刻。我想,今后在教学中,我一定要多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灵活掌握教学,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在学*中有所收获。第二,在教学设计方面,欠缺灵活,本来在重点学*第二段对话时,本想设计小组合作学*,让学生自主的学*,但学生表现与我预期不符,,表现让我意外,因此,慌乱中只顾按照已定思路进行,而没有采取能够及时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通过本课的教学,我认识到课堂上应随时关注学生学的情况,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服务。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1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叶圣陶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本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达到审美的目的。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态之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

  3、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解读不到位。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表演,这样做对文字的解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读。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者,可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冒出来之后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并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写完后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2

  《槐乡的孩子》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尽量放手,多给学生朗读,思考,质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不论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是对语言体会和品味,都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究,尽量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和结论。

  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什么样的课文是略读课文和怎样学*略读课文,使学生明确这一类课文的学*要求,并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学*方法。

  在教学时我是这样做的: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槐乡的孩子可爱吗,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第二个问题是重点,是一个统领全文内容的问题。通过学生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使学生明确槐乡的孩子是可爱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他们勤劳懂事,从小就知道分担父母的辛劳,不伸手向父母要钱,靠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

  2、他们吃苦耐劳,以苦为乐,有很强的自立精神。

  3、采摘槐米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孩子们以苦为乐;这从对他们唱着欢乐的歌,满载而归,从他们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来。课文中有关孩子们的劳动场面,写得欢快,轻松,活泼,一点不给人以辛苦,劳累的压抑之感,也说明了孩子们的以苦为乐。

  学完课文后,我组织学生说说自己在课余时间所从事过的劳动,比如参加公益劳动,在家里帮助家长做家务。先想一想准备说哪方面的内容,想好以后,再说说自己劳动的经过和感受,并把它真实的记录下来。

  这样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又练了笔,真是一箭双雕。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3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又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的强大动力。因此,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程序的安排上,都要突出一个“趣”字,着眼一个“思”字,达到一个“乐”字,使学生由趣生疑,思有所得,乐而勤学。

  1、让学生再三的读课题,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三味书屋”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的?谁在这里面读书?是怎样读书的?

  这些由学生提问,关注了学生的学*需要,四个问题紧扣了课文重点,并为教学作了必要的导向,为学生进一步学*作了很好的铺垫。从学生学*需要出发,以学生自主“质疑、释疑”为主线,引领学生读题生疑,使学生产生探究之欲望.

  2、让学生围绕“早”字自读探究,感悟鲁迅在书桌上刻个“早”字的原因。安排如下:

  1)、个体自动:学生自由读课文,批画有关的词句。

  2)、小组互动:小组合作研讨。

  3)、全班互动,师生共同探讨,随机指导朗读,深入领悟“早”字所蕴涵的鲁迅勤奋好学的精神。

  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在“自动”的基础上“互动”,在“自主学*”的基础上“合作探究”,通过自主学*,读懂自己所能读懂的内容,为合作交流准备条件。通过自主学*,明确自己无法独立读懂的'问题,为合作探究准备内容。

  3、图文对照,领悟作者的观察顺序时,安排如下:

  1)、读读找找:从图中找出课文第2自然段中叙述的事物。

  2 )、读读画画:在文中画出表示方位的词语,并体会用上这些词的作用。

  3 )、摆摆说说:让学生用文具摆一摆并说一说三味书屋内哪个方位上放着什么。

  这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利用“读读、找找、摆摆、说说”等形式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在课文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4

  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友人和海鸥之间的故事,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界动物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学*,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又见过海鸥呢?说说你见过的海鸥。见过海鸥的学生积极踊跃说个不停,没见过的同学认真地听着,尤其是当我补充海鸥市海港“清洁工”是海员的“气象预报员”这个知识点时,学生兴趣盎然,学*课文的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5

  《荷花》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叶圣陶在荷花池边欣赏美丽的荷花,触景生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本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达到审美的目的。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在全文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段具体而生动地展现了荷花的形态美、为后面作者展开想象提供了生动形象的依据。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再配上优美抒情的乐曲,深深吸引了学生的眼睛,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读书欲望。在教学中,我以"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这一池的荷花?"引入第二段的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荷花千姿百态之美,并能有滋有味地读出美、我先让学生找具体写荷花的三句话,进行教学、

  这三句话的教学我分三步走:

  1、让学生在图上指出三个句子所写的相对应的荷花。

  2、引导学生把这三句话的意思说出来:有的刚开,有的全开了,有的将要开。

  3、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在教完这三句话后,引导学生抓住写荷花特点的词语教学写荷叶的句子,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

  不足之处: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中的“冒”解读不到位。不光是指导学生读,让学生表演,这样做对文字的解读只能停留在表面,要做多元解读。在教学这一环节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还可以换成哪些字?学生思维很活跃,有:长、钻、冲、露、伸等,再让学生把这些字放进句子读一读,谈谈体会。通过交流再让学生读文,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再者,可在这一环节中设计一个小练笔,让学生想象白荷花冒出来之后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并让学生动笔写下来,写完后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6

  《童年的朋友》,这篇文章朴实无华,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文章读来让人回味无穷,寓意深刻。我在本次备课过程中感触颇深,收获不少。

  一、钻研教材,挖掘深度。

  当我初读文章,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抓住“形影不离”这个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形影不离”;想象朋友之间“形影不离”的情境;以朗读为主要训练目标,加以想象、句式练*和口语表达的训练;最后得出珍惜友情的感叹。

  “站得高,望得远”。当我看了几遍这篇文章就感觉像在看三维图片,看到图片中所凸现的“立体图案”,让我深深地感受到新教材编排的意图,不仅要让学生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读一本好书,就像跟一个智者在谈话。”的确,这篇文章就像一个智者,让我收益非浅。再次备课我抓住了课文中的一句话:“可它,我往日最要好的朋友,童年时真正的朋友……”中的“真正的'朋友”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真正感受到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朋友来之不易,让大家珍惜身边的每一份友情。这个目标成为这篇文章最终的教学重点。有位特级教师说过:“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没法儿。”因而,钻研教材,挖掘课文的深度为上好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师生互动,产生共鸣。

  学生是学*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其所长,作为老师——主导者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只有当老师也融入到课文中去,才能带着学生进入课文,体会深刻的寓意。例如课文“学写名言”,我先给学生作一个示范:“课文学到这儿,李老师也想到了自己的童年朋友,我真想对他说:【朋友,你曾经……因为有了你,我的童年才那么精彩!】”再让学生写下想对自己童年朋友说的一句话。学生纷纷拿起笔写着自己的心理话,虽然语言简朴,可感情真挚,真正体会到了朋友的真谛。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心灵上得到了共鸣,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穿针引线,环环相扣。

  一节课四十分钟有一个一个的环节组成,但又不能忽视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时老师就是一个“穿针引线者”——进行环节的连接过渡。过渡语言的设计是在熟悉教材,熟悉学生的基础上的,是教师课堂应变能力的综合体现。恰如其分的过渡可以调动学生学*的兴趣,将课堂推向一个又一个的高潮。列举其中片段:

  “学生回答好两道思考题后”

  师:起先作者是那么急切地想当拳击家,最后却放弃了这个愿望,是谁让他改变了想法呢?

  生:是小熊。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熊呢?课文哪几小节具体写到了小熊?快速读课文。

  “学*好有关小熊的句子后”

  师:小熊虽然破旧,但它是那么的可爱逗人,它陪伴作者渡过了童年时代。他们之间的关系怎么样呢?你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来概括么?——形影不离——哪些句子写出他们之间形影不离的情景了呢?

  “学*好有关形影不离的句子后”

  师:多么甜蜜的场景啊!让老师不由地想起小时侯躺在妈妈的怀里听着故事,慢慢入睡的情景。真羡慕小熊能有这样一位朋友!

  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学生的表现是课堂上的亮点,主导地位的老师也是一种亮点,两者相辅相成课堂将星光点点。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7

  这一课因为景美,所以作者所用的词汇也相当丰富与华丽,这就带来了生字多的弊端,课前我布置了学生预*并查找相关资料,但忽视了学生才刚刚进入三年级,“预*”对他们来说要求不具体,他们还不清楚怎么才算是预*了。布置了课前朗读,更忽视了学生之间的朗读差异性,导致部分学生第一课时学完,文章也没读流利,有些句子读不通。反思这些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的。

  一是课前预*时,预*的要求不明确,有些学生认真的,自学了生字词,读了很多遍课文,读流畅了。而有些不自觉的学生却连文中的字词都没读准。

  比如第三小节中的几个景点,“孤山”、“白堤”、“苏堤”、“小瀛洲”、“阮公墩”等词,很多同学都要读错。发生这种问题的第二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第一课时设计中的漏洞,是一个不应该忽视的错误,就是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关注学生的课文朗读。因为词语多,难理解,教学设计时只想着要把一些难的词语融入课文,让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过程中,在文章中学词语。想着如何把这些词语串起来,反而引起了反效果。因为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认真地读课文,没有整体把握文章,所以词语学得也那么生涩和别扭。通过这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课上安排适当的时间给学生朗读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容麻痹大意而忽视的,有了这个教训,以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这个朗读的环节我会特别注意,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8

  课堂教学要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下面是我在教完《讲信用的***》一文后,和学生在交流学*所得的片断:

  师:学完这一课后,同学们懂得了什么呢?

  生齐说:说话要算话,我们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

  师:你们以前有没有做过不讲信用的事呢?如果是现在,你们会怎么做的?

  生1:我答应过婷婷要去他家做作业的,结果没有去。如果是现在,我会先打电话告诉他的。

  生2:我和洋洋说好星期天去野外拌野餐,结果我没去,如果是现在,我一定会准时参加的。

  师:好!你们变得讲信用了,而且能从学过的故事中得到启发,真是好样的!

  生3:以前,我向邻居咚咚借了一辆遥控车,说好玩一会儿还给他的,可现在还没有还给他。如果是现在,我会

  向妈妈要钱买一辆。

  (学生起哄,纷纷指责。)

  生4:你真贪心!

  生5:你说话不算话!

  生6:你真不讲信用!

  ……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说法都有,那个学生也涨红脸,低下了头,我马上意识到这时只要稍一不慎就会深深地伤害一颗幼小的心灵。)

  师:实不相瞒,老师上小学三年级时,也拿过别人的东西,后来才知道那样做是不对的。刚才这位同学的年龄比老师还小呢!现在请 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位同学应该怎样做呢?

  生7:可以经常去咚咚家里和他一起玩。

  生8:可以向他借来玩,但要记得还。

  师:对啊,我们要做一个讲信用的好孩子。

  ……

  这一堂课,学生的自我检讨,自我批评,为我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它形成了师生间、生生间的动态链条,焕发了生命活力,引发了学生对反应比较激烈的问题进行讨论。面对一片指责声和孤零零的被指责,我能用呵斥或置之不理这样简单的方式来处理吗?不,那都是庸师之举。一方需要民主,他们有话要说;一方需要关注,他渴望抚慰、呵护。简单的处理方式只会让动态链条断开,让被指责的一方受到伤害,能做到“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要珍惜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小心地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一样。蹲下来看学生,教师不再高高在上,学生没有心理压力,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想说、爱说,敢说,思维处于亢奋状态。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19

  一、课文分析:

  《掌声》一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全文以英子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多次写到英子的神态与动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怎样通过英子的外在动作、语言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这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优点:

  整堂课通过师生共学、自主探究、发散想象、主动积累等学*方法;体会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动关心、鼓励他人,并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在学*时,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索,让学生找到描写小英的神态、举动的句子。学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创设情境,当学生读到英子犹豫时,我及时设计对话情境:英子,你为什么低头呀?你能说说你的心里话吗?学生这时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样想的“我害怕,别人会歧视我。”“我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不上去,才来的新老师老师要批评,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办?”此时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感受到英子害怕、犹豫的忧郁的.心理。当英子鼓起勇气一摇一摆地走上去时,我鼓励学生说:“难道我们不该为英子这样的勇敢鼓掌吗?”顿时教室里响起了热烈而持久的掌声。

  三、教学缺点:

  英子心里活动的3个句子,虽然找出来了,但是我没有即时好好地让学生通过朗读去品味。特别是“低下头”“犹豫”“眼圈红了”“慢吞吞站起来”还没有好好突出,没能深刻体会英子此时的心态在慢慢发生变化。这一部分处理太匆忙了,还需多指导学生朗读,为下面学生为何自发地送给英子的掌声做好铺垫。

  课结束了,我感动了,孩子们也感动了……学生在这堂课中不仅学*了语文,也从中感受到了鼓励,关爱的力量。

  三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20

  《掌声》,这节课是第二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对小英前后的对比,在轮到小英上台演讲,及小英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时的同学们目光的对比,及同学们两掌声的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同学们的掌声中包含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信任、赞美、欣赏,正是同学们的爱心,才使得小英由原来的自卑、忧郁变为自信开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从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要把自已的掌声送给别人的道理。

  这节课上,我和学生都进入了状态,因而教学效果比较令人满意。不过课后我进行了反思,觉得教学中还有不少环节值得认真推敲,可以更进一步。

  1.两次“目光”,第一次是:轮到小英上台演讲时,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此时,同学们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关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数学生准备看笑话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犹豫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红着眼圈,准备走向讲台时,同学们的目光为“注视”。此时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励、支持和信任。这样才有当小英刚刚在讲台上站定,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的情况出现。教学中我没有抓住这些,未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目光到掌声”,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同学们对小英态度的变化。

  2.文中“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这句,我只引导学生对“骤然间”的意思进行了理解,而未想到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骤然间”在这句中使用的准确,是“突然间、忽然间、一瞬间”所不够替代的。这是本人对文本解读不够到位造成的。

  3.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还是较有深度的,但在读的指导上不够到位。

  4.在通过三次对比之后,学生体会到了小英的来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后发自内心的感慨。教学中我设计了写诗的环节但由于时间有限只是匆匆带过,这也让人感到些许遗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2)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二十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十个生字,会写十四个字;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二十个词语。

  2.学*默读课文,感受说明时语言运用的准确并能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导学导议,让学生理解、感悟关键词句。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发学生自主思考,有自己独特的阅读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难点:

  通过“听说、我想、我推测、也就是说、确确实实”等词语体会法布尔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三、教学策略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实验基本情况:

  实验目的: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实验要素:

  数量──四十只。

  特征──背上做了白色记号(过程中二十只蜜蜂受伤)。

  条件──两里半、沿途有许多景物、逆向的微风。

  结果──四十分钟,两只飞回并带有满身花粉。

  第二天又有十五只飞回。

  共计十七只蜜蜂飞回。

  实验结论:这不是一种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法布尔是一位充满爱心的昆虫学家。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既可以让我们获得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的严谨与条理,又可以让我们体会人文的细腻与真诚。从科学的角度,法布尔的思考是比较周密的,实验过程是条理清楚的,对实验的记述也是比较客观的。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又不乏人文的光辉。如过程中小女儿爱格兰的表现,以及作者对蜜蜂“眺望”“遥远的家园”和“怀念巢中的小宝贝和丰富的蜂蜜”的猜想,使我们在了解科学的同时,又体会到了几许亲情与关爱。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法布尔图片、简介:你们知道他是谁吗?能简单地介绍一下吗?

  2.这节课我们将跟随法布尔走入昆虫的世界,一起去探究那里的奥秘!

  (二)初读课文,复*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大意。

  2.课件出示词语,自读、领读,检查预*。

  无论、实验、纸袋、证实、飞散、几乎、大概、减少、阻力、遥远、推测、包括、检查、迷失、准确无误、沿途、确确实实、超常、记忆力、本能、陌生、逆风。

  论、验、证、减、阻、括、误、确、陌;实、袋;途、超;概、测。

  3.学*生字。

  概:中间部分最后一笔是个点;论:右边不要写成“仓”;试:右边不要多一撇;减:左边是两点水。

  (三)深入课文,具体学*

  1.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指名分段朗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法布尔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就把自家的蜜蜂做上标记,放在纸袋中,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放飞它们。最后有十七只蜜蜂飞回了蜂窝。法布尔得出结论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他无法解释的本能。

  (2)梳理质疑。

  ① 为什么是试验,不是实验?

  试验:为考察某事物的效果或性能,先在实验室或较小的范围内试用或试做。

  实验:为验证某种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活动。

  ② 蜜蜂是怎样飞回来的?

  ③ 为什么有三只蜜蜂没有飞回来?

  2.精读课文,探究深意。

  (1)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我想做一个什么试验?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①预设:试验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因为他“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②追问:“听说”是听别人说的,不是自己亲手验证的。所以他决定要自己做试验。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听说、认真)读完第一自然段,我们既知道了他做试验的原因,又可以看出法布尔不轻信盲从、求实的科学态度。

  ③第一自然段里还有一组关联词你能找到吗?(圈出)“无论……总……”你能说说这组关联词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吗?

  (2)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法布尔又是怎么做的?做试验。

  ①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能表示作者试验做法的语句。思考:能不能去掉其中一个环节?为什么?

  ②预设:共四个步骤,不能去掉任何一个环节。

  课件出示:

  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便于观察;

  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为了更好地与其他蜜蜂区分;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的时间;

  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路稍远一点,更能说明问题。

  师:多么细致的安排啊!我们再来读一读做试验的这句话。法布尔的准备多么全面啊!我们可以感受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严谨)

  ③师:蜜蜂被放出后,法布尔又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呢?快速找出作者观察到的现象,用曲线画出来。

  ④看到了这样的现象,作者想到了什么?作者对蜜蜂是否能回到家提出了疑问,你感受到什么?

  预设:“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感受到了他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过渡:那么,蜜蜂到底能否回到家呢?

  (3)出示自学提示。

  ①默读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语句。

  ②交流汇报。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师:为什么作者会这样推测呢?(预设:根据刚才看到的而想到的)

  也就是说,在四十分钟里两只小蜜蜂飞了两里多路,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师:“也就是说”体会是在思考后得出的结论。

  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结合“两点四十分”体会观察时间长)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继续观察,认真分析,得出结论)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这是一种我们人类所缺少的本能,“确确实实”体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这句话)

  ③指名分段朗读:把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态度读出来。

  (4)作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观察和用心的思考,终于得出了结论。一起读读第六自然段。

  为什么作者能肯定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呢?(一直在袋子里,看不到路,无法识记)作者知道了蜜蜂无论飞到哪里,都能回到家中,并且他知道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但他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由于当时科学设备的种种限制,法布尔无法再进一步深究蜜蜂究竟是靠什么来辨认方向的。所以,他在结论里也谈到了他的质疑。那么,读完作者得出的结论,你想对作者说什么?(也可以对蜜蜂说,对自己说,对同学说……)

  (5)总结:法布尔的结论中有明确肯定的地方,也有存在质疑的地方。在面对一个无法解释的现象时,重要是不是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而是要学*渗透在试验中的探究精神。

  (6)交流书后关于蜜蜂的知识。

  (四)布置作业

  1.把你喜欢的语句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2.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一种动物的活动,抓住其特点进行仔细观察并记录下来,为本单元的*作做准备。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读准本课生字、词音,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神气十足、左顾右盼、安静、沉静、蕴藏、缓和、惊喜等词语意思。

  联系上下文体会:“异口同声”、“索性”、“寂然无声”、“赦免”、“稚拙”等词语在文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抓住课文热闹——沉默——热闹的变化,体会其中变化原因,懂得在享受父母之爱的同时也要用实际行动去爱父母。

  3、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变化的描写把“热闹”、“沉默”的情形写具体的,学*“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4、、通过学*课文,根据热闹——沉默——热闹的表面和学生内心情感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课前预*

  熟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和读不懂的字句,借助工具书,读准音,并结合生活实际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师导入:同学们,有一首歌在特定的日子总会被唱起(播放生日快乐歌)。

  2、提问:有人记得自己的生日,给自己过生日是一件幸福的事,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们过生日的?

  今天我们一起读一篇跟生日有关的文章《可贵的沉默》(板书课题)。

  “可贵”就是宝贵,值得珍视的东西,什么样的沉默这么可贵?让我们共同走进文章!

  设计意图:音乐激趣,学生讨论,即引出课题,同时又为学*下文“学生们讨论父母怎样给自己过生日”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体会词语意思

  1、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进行讨论。

  2、结合生活实际重点进行:神气十足、左顾右盼、安静、沉静、缓和、惊喜等词语的意思交流。

  (神气十足:自以为得意傲慢的神情。形容摆出一副自以为高人一等而了不起的样子。

  左顾右盼:形容向左右两边看或洋洋自得的样子。

  这两个词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是一样的,引导学生进行体会,为写下文学生们的沉默做铺垫,做一个比较大的反差对比。

  安静和沉静,都是没有声音的意思,但沉静所表述的场景更大,以此反衬出教师内的安静。

  蕴藏:蓄积深藏未露。学生们内心深处有的意识没有被发现,被察觉。这个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察觉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引发思考。

  赦免:指减轻或者免除对罪犯的刑罚。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这显然并不是犯罪,作者这样用词是想说,孩子们从内心真的深刻意识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内疚。这个词将孩子们因不知道自己父母生日而感觉自己像犯了错、犯了罪一样的神情描写的很生动。

  读懂了学生查字典查到了“稚拙”两个字的意思后,合并在一起,体会稚拙写出来的是动作,而在这写的是“礼物”,体会这个词语写的是礼物稚嫩、不成熟、不完美的意思。然后读句子,联系“珍贵”读懂这个礼物在父母眼中的特点。再回过头来体会“蕴藏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结合上下文读懂“极为珍贵的东西”“是对父母的爱”。)

  设计意图:初读文章,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本课有许多词是学生日常口语交流见很少见的,因此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和老师的引导等,进一步体会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进而为深入理解文章服务。

  三、交流讨论后再读课文,读正确,读熟练。

  设计意图:交流后同学们再读文章,这是又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反复诵读,会有不同的感受,。

  四、再读课文,尝试着讲述故事。学生离文复述,能够抓住重点,复述清楚热闹——沉默——热闹的变化过程和相关情形。

  设计意图:

  中年级是复述阶段。读完了课文,让学生自己把课文内容比较完整的复述下来,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开始,逐渐地加以简化——抽取主要的内容,来作出比较简要的表述。为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打基础。

  五、找出:热闹——沉默——热闹的原因

  一开始的热闹原因:炫耀有人给自己过生日,洋洋自得,开心幸福的感觉溢于言表。

  中间的沉默原因:首先,父母给自己过生日,自己却连父母的生日都不知道,自责,内心愧疚。

  其次,在自责和愧疚的同时,沉默中学生们其实已经开始思考怎样去做。

  最后的热闹原因:与第一次不同。讨论怎样知道父母的生日,怎样给父母过一个生日。

  设计意图:学生在找原因的同时,就是在思考为什么的过程,加上教师的引导:侧重对比两次热闹的原因,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读1至9段,体会“热闹”。

  1、(课文1到9段主要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渲染了热闹的场面。这和下文中的10到13段写“沉默”的场面做了一个极为鲜明的对比。)

  学生带着问题读书:找出你认为能突出“热闹”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的词语、句子找出来大家交流。

  语言:“知道!”“知道!”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

  (重复出现的回答,语速快肯定,也能体现出热闹的场面,引导学生结合实际进行体会)

  动作神态:骄傲地举起了手

  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索性站了起来

  (这些动作神态的描写更能凸显出热闹的场景,引导学生着重体会,学生们的情绪高涨,尤其“索性”一次的使用,使本来热闹的场面更加的热闹,学生们抑制不住激动地情绪,站了起来,学生可以演一演,可以使体会更加深刻。)

  “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这是一个描写热闹场景的重点句,大家骄傲、兴奋、自豪。

  2、课件出示删掉了8-9自然段内容,提交学生讨论:删掉课文7-9段行不行。

  教师提示:作者在这里就是写的孩子们谈其父母给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情形非常热闹。作者用了八个自然段来写这些内容。如果,我们用6个自然段来写行不行?

  教师引导学生讲删掉的和原文对比,体会两种写法有什么不同。

  要点:没有了“越来越多热闹的程度”,删掉后,场面就不如原来热闹了。原文不但写了语言,还写出了孩子们越来越热闹的行为。

  指导学生读课文8-9自然段,体会“越来越多”是怎么写出来的——

  “孩子们的行为变化和‘几乎所有’”,写出了开始提问时候没有的“热闹程度”。

  抓住“骄傲”,体会学生当时“自豪、骄傲”的心情,体会骄傲的含义——内心想到了什么是骄傲的,自豪的?

  练*朗读,读出“越来越多热闹”的气氛。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围绕“热闹”这一个意思来写的,了解一段话中哪些句子是围绕一个意思来写的(读懂句子之间的联系);明白: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这些都是为了把热闹写具体而服务的。

  二、读10到13段,体会“沉默”的可贵。

  1、读课文10到13段,再结合前边我们交流的“热闹”,找出能体现出“沉默”的词语。

  安静-----依然很安静-------寂然无声--------沉默

  这些词语都含有安静、没有声音的意思,但是程度却是递增的。当老师问学生们谁知道父母的生日时,教师“霎时”安静下来,这里的“安静”是孩子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看似简单的问题难住了的安静,“依然很安静”“寂然无声”

  这个过程是学生有所思的过程,也是学生内心成长的过程,有所得。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孩子们从内心真的`深刻意识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内疚,因为刚刚他们还洋洋得意的炫耀自己的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的祝福。

  2、值得着重提出的是“沉静”是说女生沉稳、文静的举手,和前边的“索性站起来”又形成一个对比,从兴奋炫耀到沉稳文静,这个外部神态动作的描写其实隐含的是内心的变化。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是围绕“沉默”这一个意思来写的,安静-----依然很安静-------寂然无声--------沉默这些词语是为了把沉默写具体而服务的。

  三、读14自然段,体会再次热闹的不同。

  学生自读14自然段,体会再次热闹与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同?同学之间可相互交流

  重点引导:

  1、犯了错误的神色——没有人说他们错了,而他们自己通过老师的一个问题就意识到了。

  2、赦免——指减轻或者免除对罪犯的刑罚。”不知道父母的生日,这不是犯罪,但孩子们从内心真的深刻意识自己忽略了父母的感情需要,感到内疚。这个词将孩子们因不知道自己父母生日而感觉自己像犯了错、犯了罪一样的神情描写的很生动,

  3、学生们再次热闹交流的问题是:怎样知道父母的生日和怎样给父母过生日!

  四、读文章15到17段,体会“沉默的可贵”

  学生读文章,交流最后一段,为什么说: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很大的享受?

  老师享受的是父母收到的爱,其实是学生们的沉默后的,有所思后的行动。这一片沉默不仅仅是沉默了事,而是唤起了孩子们心灵深处极为珍贵的东西——在享受爱的同时也懂得要付出,关爱父母,关爱他人。这是老师真正的享受之处。

  设计意图: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可贵的,但本文章中学生们的沉默是可贵的,因为这次沉默使学生们懂得享受爱的同时也要回报。

  五、再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学*课文,根据热闹——沉默——热闹的表面和学生内心情感变化,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六、布置课后作业:回家,给爸爸或者妈妈做一件“稚嫩”的礼物,看看爸爸妈妈是否觉得很贵?回来后全班一起交流,把他们觉得珍贵的表现写下来,写具体。(神态、语言动作及其变化)

  或:我们班获奖了,大家真高兴啊!(续写大家高兴的场面)

  设计意图:在体会了如何把“热闹”“沉默”写具体的同时,安排一个小练笔,鼓励学生学以致用。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

  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认为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好汉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表意见:如行侠仗义、济助危难等)

  2.读题:“好汉查理”,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从生活入手,调动学生的情绪,为学*课文进行情感铺垫。读题生疑,引导学生面对题目揣摩思考,说出自己的疑问,为学生走进文本搭建一个*台。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读后学生评议。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同伴互读,互相纠错。

  4.讨论交流: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感人的故事?

  5.勾画自己感动的语句,并把这些句子多读几遍。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感知课文,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既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又转变了学生阅读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再读质疑,读中感悟

  1.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或感兴趣的地方。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点拨。

  3。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再从学生的提问中,提炼出深入学*本文的两个问题:

  (1)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查理是个好汉?

  (2)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设计意图]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帮助教师把握学情,然后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以学定教,增强学生课堂的主体性、自主性。

  4.读悟交流:你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查理是个好汉?

  (1)根据学生找到的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A.“不,好汉查理从来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B.“谢谢!”查理显得彬彬有礼。

  C。“当然可以。”

  D.查理虽然调皮,但说话是算数的。整整一个暑假,他每天都陪杰西在草地上玩。

  E.“不行,罗伯特先生,我不能随便要您的东西。”

  F.“杰西,我会做个好汉。”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查理并不是一个坏孩子,他变得诚实、守信、有爱心了。

  (2)指导朗读。让学生体会说话人的神态和心理活动,也可以通过提问来启发学生思考。例如:“查理说这句话时是怎么想的呢?”“你能想象出查理说这句话时的神态吗?”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重点指导一下对话的朗读,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方式可以是男女生分别读,也可以是指名读,要尽量读出说话人的语气。

  5.文章开头说查理是个调皮的孩子,爱搞恶作剧,你能联系你所知道的`来谈一谈,他会做什么吗?

  6.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查理有了如此大的变化呢?你觉得查理的变化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引导学生重点谈谈杰西对查理的影响:杰西热情乐观,虽然残废了,但对生活充满希望,尊重、理解、信任查理,她的友谊像雨露阳光,是查理改正缺点的主要原因。

  7.学到这儿,请同学们再来谈谈你对“好汉”的理解,你认为查理是一个真正的好汉吗?假如现在你是这个镇上的人,你会怎么评价查理呢?

  8.练*有感情地读,读中悟情。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当教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才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以上环节的设计,意在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感悟查理发生的变化,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再在朗读中加深理解。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小故事(以“关爱”为主题的材料),说说自己读后的感想。

  [设计意图]围绕“关爱”这个主题,通过拓展性阅读,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加深对“爱”的含义的理解。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会关爱他人,实行知与情、情与行的统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用线条和简洁的词语来反映查理发生变化的过程,从“调皮、爱搞恶作剧”到“有礼貌、守信用”,这变化的原因是由于杰西的尊重、理解、信任,板书中的箭头则反映了查理成了一个真正的好汉,这样的板书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的深深思考。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4

  教材简析: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丛林中,一只鹿遇到狮子而奋力脱险的故事。*时,鹿非常欣赏自己美丽的角,而抱怨四条难看细长的腿。当凶猛的狮子向它扑来的时候,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从狮口脱险;而美丽的双角被树枝挂住,险些丧了性命。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它的长处;还告诉我们,不要光图美丽的外表,更要讲实用;美和实用在不同的环境和不同的条件下都有存在的价值。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交流,体会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趣:

  小朋友们,这节课我们要走进“寓言大峡谷”去品读一个很有意思的寓言故事,题目叫《狮子和鹿》。学生齐读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这个故事里,新的生字朋友真不少啊,你能读准它们吗?捧起书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

  ①(出示词语)我把新的词语朋友从书本中请出来了,你认得吗?自由读——开火车——男女接读

  ②再把词儿送回课文,整个故事你能读通顺吗?指名分段读,其余同学边听边默读。

  3、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这个故事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吗?指名说。(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三、研读感悟:

  (一)读悟第2—4自然段

  1、默读:我发现这句话里藏了一对反义词,你们找到了吗?(板书:美丽——难看)这只鹿啊,觉得很美丽的是——自己的角(板书:角),他可喜欢啦!而认为难看的是——自己的腿(板书:腿),他很不满意!这些内容写在哪几段?请你默读2、3、4自然段,找一找,你从哪儿看出鹿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

  2、交流:

  ⑴角:你从哪儿看出小鹿很喜欢自己的角呢?指名说。(出示第三自然段)

  “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

  珊瑚:你们见过珊瑚吗?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指名读。

  匀称: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是啊,看上去比例协调,就像我们写书法一样,大小合适、宽窄合理,也可以说是“匀称”。“匀称”就是一种美。谁能再来读读?指名读。齐读。

  背诵积累:(出示图片)现在,不看书本,你会夸吗?指名背诵。

  齐背:(出示第三自然段)漂亮的小鹿们,一起来夸夸自己吧!

  “不着急离开”他想干什么?

  “鹿摆摆身子”他摆摆身子,这又说明什么?指名说。

  “他从来没有注意到自己是这么漂亮!”你能把这个“!”读好吗?指名读。(如若学生提到小鹿本来不知道自己这么漂亮,也可以带出“咦,这是我吗?”一句的感悟。)

  小结:齐读第三自然段。

  ⑵腿:小鹿可喜欢这两只美丽的角啦!可四条腿他就——不喜欢了。你们从哪儿看出来?指名说。(出示第四自然段)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你听懂小鹿的意思了吗?指名说。(如若学生说不清,再(出示练*①)帮助理解。齐读练*句。再比一比,哪句更强调他不喜欢自己的腿?齐读原句。)这四条腿跟那两只角根本不相配!

  “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你能这样来读读吗?指名读。

  3、体会语气词:就这样,小鹿一边欣赏一边自言自语地说着。(出示三句小鹿的话)连起来仔细读读他说的话,你发现了什么?(语气词变色)再读读句子,你觉得用语气词开头来说话和不用语气词,有什么不一样?指名说。(能更突出心情。)是啊,用了个语气词能更直接地表现出说话人当时的心情。(出示提示语填空)现在,你能给小鹿说的几句话加上合适的提示语吗?指名说。瞧,看似简单的一个语气词,就把小鹿心情的复杂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你们以后说话、写话时,也可以试着用一用。

  4、小结:师生合作读。

  (二)读悟第5、6自然段

  1、过渡:是什么事让他后来改变了想法?请大家读读第5、6自然段,想一想。

  2、整感:指名说。刚才,他把这件事说得很详细,那你能切中要害,说得简短一点吗?(如若学生感觉困难,(板书:虽然、却)帮助学生概述。)指名说。哦?“难看的腿”竟然有那么厉害?你们从哪儿读到的?再默读第6自然段,找一找。

  3、交流:(出示第6段)

  (学生可能会直接找到最后小鹿的话。教师就先肯定并引导:你是从小鹿说的话里找到的。你们还从其他地方读到了吗?)

  “有力的长腿在灌木丛中蹦来跳去,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句子变色)你觉得小鹿跑得怎么样?从哪儿读出他跑得快?指名说。

  “不一会儿”“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么短时间,就把狮子甩得大老远,这快得真像是——离弦之箭。

  “蹦来跳去”:你再读读,这光是速度快吗?知道“灌木丛”吗?指名说。灌木丛中没有象样的路,还到处长满了刺人的荆棘,让你去走走都很困难,何况要跑得快呢!可小鹿却能“蹦来跳去”,你还看出他怎么样?指名说。你能轻松、灵活地读读这句话吗?指名读——齐读

  “撒开长腿”是啊,他撒腿就跑,反应可——快啦!

  “狮子再也没有追上。”这腿比狮子可厉害多啦!

  4、想象说话:狮子只能——“灰心丧气”可以换成——垂头丧气。狮子气喘吁吁地望着小鹿远去的背影,心里想?指名说。

  5、迁移运用:正在这时候,哎呀糟糕!美丽的鹿角被树枝挂住啦!凶猛的狮子一看,机会来啦!又朝这边飞奔过来,越来越*,越来越*!眼看就要扑上来啦!小鹿吓得直冒冷汗。这时的他会怎么说?(出示练*②)你能像刚才他说的话一样,用一个语气词开头来说吗?指名说。幸好,他急中生智,用尽——引读下面的句子。多亏了这四条难看却——十分有力的腿啊!

  6、小结:师读第5自然段、生读第6自然段。

  四、明理延伸:

  1、揭示寓意:这次的死里逃生让小鹿恍然大悟。他叹了口气,说——(引读最后一句)原来——(出示练*③)你帮小鹿接着往下说说吧?能写下来更好!拿出练*纸,试着写一写。

  2、交流:指名说。是啊,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也不一定没用。生活中,你们肯定也有不少类似的事情,课后你可以和同学、老师或者爸爸妈妈交流一下。

  3、积累运用: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的《课堂作业》中没有这一课的练*。就用我为你们准备的聪明题考考自己吧!(出示作业)

  4、(机动如有时间可以适当交流反馈。)

  板书:

  狮子和鹿

  角美丽_________虽然却腿难看__________

  听了沃老师上的《狮子和鹿》,感觉就像喝了一杯香甜的牛奶,回味无穷。

  一、抓住一点,统领全文。

  整节课给人一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感觉”。在整堂课中,沃老师始终抓住“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这句重点的句子,先让学生找出美丽与难看这对反义词,然后紧紧抓住小鹿为什么喜欢自己的角不喜欢自己的腿,最后为什么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不断地循环推进,并利用简单凝练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使学生对寓意的理解更趋理性化。

  二、朗读指导,亲切自然。

  在读书的过程中,不可小看老师的“导悟”作用,有时老师艺术性的寥寥几语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在这一篇课文的朗读训练里,沃老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亲切自然,不着痕迹。“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让我们也当美丽的小路来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这些亲切的话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和文本对话,通过老师一次次深入引导,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动一次次主动参与到朗读实践中,老师把颖悟的心灵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满生机和灵性的精神世界与学生共享,潜移默化中老师就成了学生精神文化之旅的亲切导游。

  三、语言训练,细致入微。

  在本课的语言训练中,沃老师可说是循循善诱,细致入微。当学生朗读“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沃老师不失时机的点评:“瞧你唉声叹气,愁眉苦脸的,这就是抱怨。”在学*“匀称”一词时,沃老师从怎样的身段才称得上“匀称”,引到了写书法时字的匀称,可说是循循善诱。在学*体会语气词时,沃老师先出示小鹿的三句话让学生观察,再让学生谈谈加上语气词的好处,最后让学生加上提示语读一读,通过朗读来体会语气词的好处,处理的非常细致。

  听了沃老师的《狮子和鹿》,整个人就犹如冬日沐浴在暖暖的阳光中,感觉那么亲切自然。这篇课文围绕着“难看”和“美丽”来展开,通过狮口脱险,小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原来美丽的东西不一定实用,而难看的东西也不一定没用。沃老师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再从中心句中找出一对反义词(其实也就是全文的关键词),通过问题“为什么喜欢自己的角而不喜欢腿?”来引出这个寓言故事。

  在教学这个故事中,沃老师不单单满足于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她还通过各种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朗读训练,语气词的训练。让我感觉最好的是语气词的训练,通过比较,学生发现了语气词的作用,也能够读出不同语气词所表达的不同心情,沃老师没有就此结束,她在迁移运用中让学生模仿着来说一说,“小鹿吓得直冒冷汗。这时的他会怎么说?你能像刚才他说的话一样,用一个语气词开头来说吗?”她的这种设计,让我感觉不是单纯的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让学生在本节课就能够学有所用。

  沃老师的评价语,她的过渡语,让我想起了她博客上的一句话“请问需要咖啡还是茶?”我想说的是,犹如咖啡般香甜,又如清茶般自然。

  另外,想问一个与点评无关的话题:请问大伙儿,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取这样一个课题《狮子和鹿》合适吗?我怎么觉得狮子不应该出现在题目中呢?请谈谈你们的看法,谢谢!

  请问,你要的是咖啡还是茶?这是沃老师在博客里的一句话。听了她执教的《狮子和鹿》这节课,既让我品味到了咖啡的香醇,又让我体会到了茶的清新。享受其中,获益匪浅。

  其一,结构严谨,处处见匠心。

  教者从最后一句话“两只美丽的脚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入手,引领学生反复品读写“美丽的角”和“难看的腿”的相关语句。并不失时机地穿插提示语补白等相关的训练点。然后,又以问题“是什么事让他改变了想法?”引出描写鹿凭着自己难看却又敏捷有力的腿狮口逃生的相关语句,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最后,再一次回到揭示寓意的最后那句话,并且以补充句子的形式使寓意得以升华。从头至尾,让听者感受到了课的完美以及教者的匠心独具。

  其二,评价到位,时时暖人心。

  教者亲切的教态,清新的话语,使学生如沐春风。在品读描写“美丽的角”的相关语句时,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能得到沃老师亲切自然的指导和点评:“啊,老师听出了你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自己的角。”“多么……多么……,两个多么,小鹿真喜欢自己呀!”“让我们也当美丽的小鹿来夸夸自己吧!”“海底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多美啊!小鹿用漂亮的珊瑚来比喻自己的角,可见他心里——很喜欢自己的角。你能这样读读他说的话吗?一轮轮的朗读,一次次的点评,使学生的朗读水*得到了一步步的提升。

  相信,能让学生伴随着快乐和成就感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5

  教学目标:

  1、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2、要表达出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学重点:

  把玩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

  教学难点:

  表达出自己愉快的心情。

  教学准备:

  学生自己最喜欢玩的玩具或者玩耍时的一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兴高采烈地走进教室,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

  2、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头像,却没鼻子。让学生猜猜,将会做一个什么游戏。

  (板书:画鼻子)

  二、引导学生进行活动:

  (一)宣布活动:

  1、同学们,今天我们在教室里开展一次画鼻子游戏,你们高兴吗?

  2、请几位同学说说,当听到老师说进行做游戏时时心情如何?

  3、再请几位同学回忆一下,当老师宣布进行画鼻子游戏时,你观察到了谁的神态与动作变化,全班同学的心情如何?有什么表现?

  (二)准备活动:

  1、教师宣布游戏规则。

  2、准备两条红领巾。

  3、观察头像的外貌特点,你想给他配一个怎样的鼻子?

  4、谁再来说说这两位选手的心情如何?你能猜到此时他俩心里会想些什么吗?台下的同学们心情如何,会想些什么呢?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大声宣布“游戏开始”,同学们积极举手,都想上台画一画。教师提示同学们认真观察都想上台参与游戏的热闹场景。

  2、教师点一名学生上台,蒙住其眼睛,转三圈,动手画。同学们,谁来把你刚才观察到的两位选手的面部表情和动作向大家描述一下。

  (引导学生从台上学生的神态、动作、心理活动,位置画错时,台下学生激动的神态、语言,热闹的场面等方面进行描述)。

  3、请另外选手接着游戏,请同学们继续观察。

  (四)活动结果

  他们分别把鼻子画在了什么位置?谁的鼻子画得最好?得到奖励后他的心情怎样?谁来描述一下?

  三、写作练*

  1、我们的游戏结束了,现在请你来说说整个游戏中你和同学们的心情如何?

  2、同学们,你们刚才仔细观察了参与画鼻子的同学的神情、动作以及台下同学们的表现。也揣摩了他们的心理活动,大家的描述很准确、精彩。现在你们能把整个活动的过程写下来吗?

  3、教师出示*作要求。

  (1)要把活动的过程写完整,交待清楚。

  (2)把活动过程中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写下来。

  (3)描写过程时一定要注意表达出自己的愉快心情。

  板书设计:

  *作:那次玩得真高兴

  画鼻子游戏

  参与者的神情、动作

  其他人的表现

  所有人的情绪

  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说得多好!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呢?我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到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只有来源于生活,才能使文章写得生动具体、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才能让学生真正地做到通过语言文字表达真情实感。

  于是,我利用游戏,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亲身体验整个活动过程。我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相关人物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并及时讨论、描述出来。有了亲身体验,这篇作文一点也不难写。学生们也就文思如泉,下笔有神,一篇篇美文也就跃然纸上。

  的确,亲身体验,放飞心灵。写作教学如果做到了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生活,那么学生也会是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自身的真情实感。这样的*作才会有血有肉有灵魂。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诵背诵古诗,了解古代人民过年的节日*俗和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古诗。

  3.能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描述现在的过年方式。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课

  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很快就要过年了,新的一年马上来到了。在这段时间人们都在干什么?说一说你是怎样过新年的?(学生发言)

  同学们非常喜欢过年,了解了很多过年的*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一起学*一首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描写有关春节的古典诗歌。板书课题:《元旦》。(齐读课题)让学生质疑问难。了解“元旦”的含义。(我国古代以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过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诗中都会写些什么吗?自己读读古诗看看。

  (二)新授

  1.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读古诗体会含义,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小组讨论不理解的词句。

  3.班交流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

  估计学生会对下列词语不理解:屠苏、瞳瞳日千门万户、新桃、旧符。

  4.一读古诗,你能自己说出这首诗的意思吗?人们都在这一天做什么?

  5.从古诗当中你能感受出怎样一种气氛?你是从哪句话或者哪一个词语中感受到的?让我们带着这些心情齐读古诗。然后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和同位一起背诵。

  6.在这首古诗当中你感觉哪些字对你来说记住有些困难?找出来我们一起解决。(学生互相帮助,交流记字,写字心得)

  教师总结讲解:

  “爆”是一个形声字,左边表示它的意思,右边表示它的读音,在写起来的时候需要注意右下部分共有5笔完成(教师示范)。

  “屠”让学生根据字典的解释记住生字。

  “苏”让班里姓苏的小朋友讲解给大家听。

  “换”是一个我们*时常见的字,如交换、换位等,右边不能写成“央”。

  “符”很简单,注意写的时候上小下大。

  根据老师讲的学生自由练*,可以选择自己认为不太好写的字多练(教师巡视指导)

  7.同学们这首古诗要求大家会默写,让我们趁热打铁,在你们的练字本上默写一遍试试。

  8.我们现在过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你更喜欢哪一种方式,谈谈你的理由?(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意见)

  (三)教学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还写了很多优秀的古诗。老师非常喜欢他写的另外两首诗《梅花》和《泊船瓜洲》,实物投影仪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墙角数枝梅,京口瓜洲一水间,

  凌寒独自开,钟山只隔数重山。

  遥知不是雪,春风又绿江南岸。

  为有暗香来。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自学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诗来背诵。你还知道哪一些?(鼓励学生课余多找找王安石的诗积累。)

  (四)作业设计

  不管是古时,还是现在人们都喜欢过年,请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过节的各种*俗的来历资料,下节课带来一起交流。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认6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小孩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灯片。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高老师用和“我”约定的秘密,让“我”找到自信,并“照亮我快乐的童年”,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今天老师和大家再来学一个关于自信的故事。板书课题:自信。

  2.齐读课题。

  二、指导初读,感知课文。

  1.读好一文章有什么要求?(正确、流利。)怎样才能读得正确、流利?(眼到、口到、心到。)哪些地方反复读?(难读的字音、读不通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读、教师巡视。

  3.表扬读书认真的学生,出词卡投影,指定三个学生读,准备后齐读。特别注意*翘舌音、前后鼻音的读音。

  A组:

  肤色关键货车是否基础惊讶

  B组:

  著名一窝蜂一件事兴高采烈

  色彩艳丽肤色拖惊讶

  4.识记字形,指导书写。

  观察B组中带点的生字,自主合作学*,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如与熟字比较,记字形:蜂——峰:“峰”指的是山的尖顶,跟“山”有关,所以是“山字旁”。“蜜蜂”是昆虫,所以“蜂”是“虫字旁”。

  加一加:“月”加“夫”,肤色的“肤”。

  5.指导写字。

  a.让学生观察8个会写字的笔画、偏旁、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b.说说哪些是上下结构,哪些是左右结构,哪些是左中右结构。

  c.小老师讲经验:各类字该怎么写。

  d.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e.巩固检查,适当展示*字作业,点评进步学生。

  三、检查朗读。

  1.同桌互查,每人一小节轮读(快的两遍交换)。

  2.指名6人分自然段朗读,随机正音,面向慢生(朗读稍吃力的学生)。

  3.师点评。

  4.解词体会。

  (1)联系上下文多想想有助于理解词语意思,不信试试。

  (2)不理解的词画下来,默读,用上法与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四、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词。

  2.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抄写在“采蜜本”上。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小组之间比赛,认读生字(要求:读准音、声音亮)。

  2.上一课大家学了《自信》(板书课题),读得非常认真,做到了“正确、流利”,但这还不够,我们还要读得有感情,今天

  我们就一起来理解课文,把课文都读得有感情。

  二、读文感悟。

  1.默读课文2、3段。(提出默读的要领:心读,既不能读出声,也不能动嘴唇。)

  (1)思考:

  a.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为什么偏要买黑色气球?(自卑)

  b.你从哪里看出他内心的自卑?(相机指导朗读“公园的角落里……羡慕……不敢……”。)

  c.他为什么会自卑呢?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词语。(“肤色很黑”“拖着残疾的腿”)

  (2)相机介绍:在当时的美国,存在肤色歧视即种族歧视。

  (3)你在生活中有自卑的时候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设想你就是这个黑人小朋友,你会怎么想?指导朗读。

  2.朗读感悟,重点突破,学*4、5、6自然段。

  (1)出示小黑板:

  “记住,气球能升起,不是因为它的颜色和形状,而是因为气球内充满了氢气。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a.指名朗读。这话是谁的话?(卖气球的老人说的。)

  b.你知道卖气球的老人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吗?(他看出了这个小男孩的自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到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老人惊讶地看了看小孩”;联系到前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追逐着这些色彩艳丽的气球”。)

  (2)分角色朗读老人的话和小男孩的对话。(注意读出小男孩的“怯生生”“略带恳求”的语气、老人的“慈祥的'目光”“温和”“惊讶”的语气。在朗读中再次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a.指名读,并点评:谁能胜过他?

  b.个读,自由读,体会小孩自卑胆怯的心理。

  c.分组朗读4、5自然段。

  (3)再读老人的话。

  a.找出老人说这段话的态度。(老人一边眯着眼睛看着气球上升,一边用手轻轻地摸了摸小孩的头。)

  b.老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感悟出老人是在鼓励小男孩。)

  c.边读边悟:读老人的话,你明白了什么?(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不在他的外表,而是要看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如果人是气球的话,那么升起来是成功,而自信就像氢气一样,是成功的关键。)

  板书:气球——人升起——成功氢气——自信

  d.指名读,齐读。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对比体会。

  讨论:作者对老人的话为什么会“至今难忘”?(不仅因为老人的比喻生动、准确、深刻,更重要的是作者的经历证实了老人的话是正确的——从一个有残疾的自卑的小男孩成长为著名的心理学博士。)

  4.。谈谈你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

  三、实践拓展。

  小组合作:将课文改编成课本剧演出。

  在编演时,教师提示:剧中人物除了小男孩和老人外,还有一群活泼的无忧无虑的孩子们玩色彩艳丽的气球。他们要在小男孩面前炫耀,甚至还有对小男孩的轻视。在表演中,再次体会感悟理解课文。

  四、作业设计。

  1.采访你的家人、老师或有成就的人,请他们谈谈自信在人生经历中的作用,并以此为主题编出一份手抄报。

  2.将你自己学*经历中印证自信与成功关系的事例,讲给家人或同学听。

  3.阅读《尼克松败于不自信的故事》《小泽征尔胜于自信的故事》。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 等词语。

  2.学*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4.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二、预*学案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三、导学案

  A、复*导入

  1.听写上堂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2.说说作者做了一项什么试验,是怎么做的。

  3.试验结果怎样呢?我们继续学*课文。

  B、精读课文,探究结果

  1.激励学生多遍朗读第3.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4.5自然段。

  (2)指名读。你喜欢读哪一自然段,能读给大家听听吗?

  (3)教师激励:觉得自己能读得和他一样好的或比他更好的,可以站起来再读。

  2.感知主要内容。说说蜜蜂回家的只数和时间。

  3.讨论辨别。假如回家的蜜蜂只有那两只,能不能说蜜蜂有辩论方向的能力?

  4.再读再思,深入理解。

  (1)两次回来的蜜蜂情况有什么不同?

  (2)结合课文有关内容想象一下:假如你是第一次或第二次回来的蜜蜂,中途可能会遭遇到什么情况,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可先让学生充分想象)

  (3)其他同学点评他们的想象是否有道理。

  角色换位,使学生入情入境,启发想象,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4)教师深入引导:从蜜蜂回来时遭遇到的不同情况,你有没有感受到蜜蜂有着很强的辩认方向的能力?说说理由。

  C、赏读片断,表达感情

  1.教师引导。小蜜蜂真了不起!你们觉得小女儿告诉爸爸有两只蜜蜂回来了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再想一想,当作者介绍“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2.学生自读体会。

  3.指名学生多人次表演朗读相关的两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感受。

  D、再思导疑,再激兴趣

  1.诱导生疑:读了第3.4.5自然段以后,同学们对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是不是又产生了一些疑问?

  2.学生发问。(主要目的就是要诱发学生提出疑问,把兴趣拓展到课外的生活实践中去。)

  3.教师引导。我们来看看作者法布尔是怎么说的,好吗?

  4.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最后一段,或指名读,或小组读。

  5.教师再引导。

  (1)对于法布尔所说,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交流吗?

  (2)小结;学到这儿,同学们也许又产生了更多的疑问,让我们一起到书籍中,到生活中,用我们的实践和智慧去解决这些问题,好吗?

  E、回顾课文,感悟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和探索精神

  1.快速默读,画出体现作者严谨科学作风的词句。引导学生从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过程,实验的结论几个方面去体会。

  (1)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亲信盲从,探个究竟。

  (2)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3)实验的结论为什么没有明确的答案?

  1、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2.思考推测:另外三只蜜蜂迷失方向的原因。

  3、齐读课文,讨论交流:从法布尔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堂检测

  1. 巧填词:

  戴( ) 验( ) 湿( ) 确( )

  袋( ) 检( ) 温( ) 却( )

  2. 选选看:

  (1)听说(密、蜜)蜂有辨别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那、哪)里,它总是可以回(道、到)原处。

  (2)(在、再)回家的路上,我推(测、侧)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

  五、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将你搜集到的蜜蜂或其他昆虫的相关知识制成一张手抄报,与同学们一同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知识点

  梳理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二、自读讨论,朗读体会。

  1、生自读课文,思考自己提出的问题,

  2、讨论交流,朗读体会:

  (1)说说为什么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开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闪亮……珍珠啊!”③“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

  (2)从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认真读书体会,跟同伴讨论讨论。

  (3)小组交流讨论,全班交流(体会珍珠泉水绿、探、清的特点)

  (4)指导朗读,读出珍珠泉水的特点,重点练*朗读2、3自然段

  三、练*朗读,体会感情

  师:假如你是作者,向别人介绍珍珠泉时,语气是怎样的呢?心情是怎么样的呢?为什么这样说?

  练*朗读,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赞美之情,为家乡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课文的记叙顺序。

  文章先介绍了珍珠泉在(),接着重点揣述了珍珠泉周围的(),以及潭底冒出的()。

  布置作业:

  1、在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忧美的句子,摘抄背诵。

  2、看看自己的家乡有没有这佯美好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仔细观察,记在心里。

  课后反思

  作者描写珍珠泉由静态着笔,抓住了其“绿”“深”“清”“幽”的特点,接着以“最有趣的,当然是……”笔锋一转,由静而动,“摇晃”“升”“绽开”“扑哧”等动词把珍珠泉活泼、调皮的灵性展现得淋漓尽致。阳光一照,其越加色彩斑斓,妩媚动人。不知不觉,作者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描摹,把我们带入一个美的世界。课堂中要让孩子充分地读,积累优美的词句。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0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内容较为简单,学生一读就懂。教学时,识字是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时还有一些词语的理解是难点。在今天的课堂上,我打破了日常一板一眼的教学,抓住几个重点来突破,使得孩子们学*热情高涨,整堂课上笑声阵阵,每个人都在快乐中收获着。

  笑点之一:我是坏蛋!

  学*“蛋”字,我让孩子们组组词看,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于是乎,一连串与“蛋”有关的词语就扑面而来:鸡蛋、鸭蛋、恐龙蛋、鸟蛋、鹅蛋、龟蛋、蛇蛋……“炸蛋!”一个声音突然响起,教室里一下子静默了下来,也就1、2两秒的时间吧,马上有人说:“不对!不对!炸弹不是这个‘蛋’。”也有人说:“对的,炸蛋!”为了事态不至于发展成争论,我马上示意孩子们看着我,并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炸弹”二字,一本正经地说:“不好意思,‘炸弹’应该这样写。”

  接着,孩子们继续为“蛋”组词。有个孩子说“王八蛋”,引起下面一阵哄笑。我连忙说:“这个词我们一般不太用,也希望大家不要用到它。”又有一个孩子说:“滚蛋!”再一次引起哄笑,我一看势头不对,赶紧翻过生字卡片说:“我们再来读读卡片上的词语吧。”于是,学生们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鸟蛋、蛋白、坏蛋。孩子们读完,我笑眯眯地说:“嗯,坏蛋。我们这里谁是‘坏蛋’啊?”想不到孩子们几乎同时用手指指向我,还一脸的坏笑呢。

  “原来我才是那个‘大坏蛋’啊!”——我只能这么自我解嘲地说了。

  笑点之二:捧、抬、投

  “捧、抬、投”这三个生字都是带有提手旁的,表示手的动作的词。学生一下子就找到了三者之间的相同点:一都是动词;二都是带有提手旁,说明与手有关。但如何区别这三个动词呢?我采用了让学生模拟练*的方法来理解。

  【捧】:首先做做捧的动作,再问孩子们都捧过些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地说:鸟蛋、鸡蛋、饭碗、书……我继续问:你为什么要捧着呢?孩子们说着各种理由:怕它掉地上破(碎)了;胖弄脏,等等。于是,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得出:原来,“捧着”的东西往往是易碎的,小小的,你非常喜欢的,很珍惜的东西。

  【抬】:你在什么情况下要用“抬”?第一个爽爽迫不及待举手了,嗯嗯呀呀了好久才表达清楚,说是小的东西要用“抬”。马上被颢颢反驳,说:“小的东西还需要‘抬’吗?你一个人就可以拿了。‘抬’的东西肯定是大大的,你一个人拿不动的,就需要两个人一起来抬嘛。”一番话引得大家再次哈哈大笑。看他那一脸的激动样,我忙说:“那你都抬过些什么呀?”他接着说:“我帮爸爸抬过电视机。”“嗯,电视机是很大,又很重的,爸爸一个人搬不动,需要有人来帮忙。”然后,其他孩子还说道:来客人了,帮爸爸抬餐桌;全家人一起抬钢琴……

  看大家说得起劲,我话锋一转,说:“那么‘抬头’是怎么‘抬’的呢?”孩子们马上一个个抬起头,我问:“抬头,你看到了什么?”“天花板!”“电灯!”孩子们喊成一片。

  【投】:我问大家:“你有没有投过什么东西?”“沙包!”一个孩子喊道。“好!投沙包,试试看!”孩子们快乐地投着、笑着。“还投过什么?”“垒球!”“好!投垒球,开始!”“还投过什么?”“铅球!”“嗯,铅球来了,看好了!”我做出投铅球的样子,惹得孩子们一个个向我学。“注意了,现在把目光投向我!”孩子们一下子很茫然,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又说:“目光怎么投向我呢?也把目光丢过来吗?”哈哈哈哈……孩子们笑成一片。“这当然不行,那谁聪明的告诉大家该怎么做呢?”有孩子说:“把目光投向沈老师其实就是看着沈老师的意思。”“你太聪明了,这里的‘投’啊,不再是丢出去了,目光怎么丢啊,所以在这里‘投’其实就是什么意思。”“看——!”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喊。

  在这个过程中,教室里笑声不断,孩子们一直沉浸在快乐之中,而就在这个说说、玩玩、笑笑的过程中,掌握了“捧、抬、投”三个动词的不同用法。

  笑点之三:理解词语方法多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我采取了让学生自读自悟再交流的方法,期间孩子们善于读书、善于学*的钻研劲儿感动了我。

  1.画图理解“树杈”。读完第1小节,彤彤就率先亮出读后的收获:“这两个鸟蛋是从树杈上取下来的。”那么,树的哪个部位是“树杈”呢?我让孩子们通过画简笔画【画在黑板上】的方式进行直观理解。尽管花了一点时间,请了三个孩子,但最终呈现出来的“树杈”和“鸟蛋”大家都认为“可以”了。而在画的整个过程中,大家的心情是愉悦的。【没有把这张画拍下来,挺可惜。】

  2.体会“小小的鸟蛋凉凉的”。从这里可以获得两个信息:一这是一枚小小的鸟蛋;二这鸟蛋摸上去的感觉是凉凉的。于是,我让孩子们跟着我画一画:小小的鸟蛋、鸟蛋凉凉的。再结合课后“我会读”,引导学生读后发现:前后的位置调换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拓展说话,孩子们说得兴致勃勃,如:小草绿绿的,绿绿的小草;苹果红红的,红红的苹果;月亮弯弯的,弯弯的月亮……从课内到课外,学生的思维发散了,答案是多元化的,这也可与《课堂作业本》上的作业结合起来完成。

  3.感受“焦急不安”。首先让学生用换词的方法,说说“焦急”可以换成什么?(着急)再利用学生已有的经历,让他们说说你有没有曾经让妈妈“焦急(或着急)”的事?孩子们思考一下后,说出以下事例:过年和小伙伴玩,妈妈找不到我了;放学时和妈妈没有约定好在哪里接,妈妈接不到我的时候【这是一件真实的事,因为我也参与了其中,看到了这位妈妈当时的焦急样,满脸通红,大冬天的已经出汗了,看到我们直嚷嚷,伸开双臂搂住两孩子。】然后,再来感受鸟妈妈的“焦急”,孩子们也就说得有模有样了。

  4.细细品味“小心地、连忙、轻轻地”。在品读第3小节时,孩子们不再浮躁,沉静了下来,细细地读着,便有了不小的发现,从“小心地、连忙、轻轻地”读出了这个小朋友很听妈妈的话、知错就改、小心翼翼、生怕伤害了小鸟或鸟妈妈、对鸟蛋的爱护等。

  让我感到激动的是,以上的发现都来自于孩子们,可见他们真的已经慢慢学会了读书,学会了读懂一篇课文,这次的笑不仅在学生,更在我的心中。

  当下课的铃声响起时,孩子们不禁感叹道:“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呀?”是啊,快乐总能把时间缩短,让我们意犹未尽。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的含义。

  能力目标:1.能够同具体事例理解课文内容。

  2.培养根据问题发表自己意见和看法的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1.学*爱迪生不怕困难和危险,顽强地进行发明创造的.精神

  2.激发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重难点:理解爱迪生怎样不顾一切困难,挫折与危险,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

  教学手段:采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教学生读中了解课文,读中圈画,读中感悟及合作式的教学方案。

  教具:小黑板

  教学流程:

  一.情境创设

  1.利用提问,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电学是谁发明的?

  2.师简介爱迪生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说说讲了爱迪生的什么事?

  三.自主实践,探究感悟

  再读课文,了解爱迪生怎样顽强地进行科学实验(学生有不理解的字词用笔画下来)

  1.请学生互相合作,解决问题

  2.细读课文,动笔画出“从哪儿看出爱迪生爱科学?”

  3.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并且说说看法。(请同学自由发言,结全课文插图)

  小组讨论,爱迪生是不是从此再也不做实验呢?你是从那些的地方看出来的

  4.读中感悟,爱迪生是怎样试制成功大家使用的电灯,说说感动的地方

  四.自主交流,感悟道理

  有人说爱迪生的发明是因为他的天才,而爱迪生让那个自己却说:“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空间哪种说法对呢?

  师总结: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坦……

  板书设计:

  爱迪生

  世界文明 发明家

  热爱科学 节省

  钻研科学 省吃俭用

  试制电灯 为了 多少次 常常 几十个小时

  一生 发明 一千多种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3

  一、设计思想

  故事往往都有一个核心点,它能贯穿故事的各个环节。在文章结构中常常把它叫做“线索”。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核心点来组织文章的结构。往往能使文章结构紧凑、中心突出。本文的核心点是“掌声”。期盼“掌声”,“掌声”的功效,评论“掌声”。

  二、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残疾孩子英子内心很自卑,同学们的掌声,让她走出心灵的忧郁,走向充满希望和欢乐的生活。爱,是无私的;爱,是一种力量;爱,让世间每一个人的生活变得美好。故事*凡而真实,同学们的掌声是对英子爱的表达,英子的言行是对同学们爱的感激。

  三、学情分析

  对三上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会字词,读通课文已经不是最大的难题。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反复练*,估计学生能读通课文,了解故事大概。但三年级的学生真正要理解掌声的内涵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把“领悟掌声的内涵”作为教学的重点,层层推进,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加深认识,并能受到情感的熏陶。

  四、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一)创设情景

  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需要出发,创设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以小主人的身份讨论,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朗读出来。

  (二)对比的教学方法

  《掌声》这堂课主要用对比的教学方式:如原先的英子和后来的英子比,第一次掌声与第二次掌声对比,使学生理解“掌声”的意义,从而理解课文内容,受到思想教育。

  (三)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意

  在课文中有几个这样的词语:犹豫、忧郁、歧视等。“犹豫”一词我在教学中结合后面的“慢吞吞”来理解,说明英子不愿意走上讲台,但含义在前半部分已经显露出来。

  七、课前准备:

  课件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我们每个人都听到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了,你的心情怎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篇文章,题目是《掌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启动情感。

  1、自读课文

  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它的主人公是英子,让我们一起走*英子,了解这个小女孩。遇到难读的字、句就返回过去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标好小节号。

  2、分小节朗读课文

  (1)正音

  (2)理解部分词意

  第一自然段

  ①师:大家都注意到这一自然段有很多生字朋友,赶紧先和他们打个招呼。

  (出示词语:默默地、小儿麻痹症、姿势、落下了残疾)

  ②师:简述“小儿麻痹症”,列举张海迪的事例。

  ③师:自由读这一自然段,读后说说――初识英子,她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情况列举:英子――很可怜;很自卑;很胆小;很伤心;很不自信……)

  ④师:试着将英子的心情读出来。

  ⑤师:走路对别人来说是件多么容易、多么*常的事,可对英子来说却是那么困难。

  因为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所以()……

  ⑥师:请快速朗读课文找出文的一个词来表示英子当时的心情(理解并板书:忧郁)

  ⑦师:英子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那她变成了一个怎样的人呢?

  第四自然段

  ①师:自由朗读课文后,用一句话交流:她成了一个()的人。

  [情况列举:她成了一个(自信)的人;她成了一个(快乐)的人;她成了一个(开朗)的人;她成了一个(勇敢)的人;她成了一个(不自卑)的人;她成了一个(敢于面对生活)的人……]

  ②师:是什么原因使英子有了这么大的改变呢?

  同桌合作朗读余下的自然段,互相正音。

  (三)再读课文、巩固字词、体验情感。

  同学们,请再一次轻轻地、细细地读一读课文,并作以下交流:

  出示课后必读字:麻症疾姿势

  挑选以上生字说一说:

  1、起先,英子给了你什么印象?

  2、后来,英子成了一个怎样的人?

  3、简单说一说故事的前因后果。

  (四)作业延伸

  1、课文真感人,我要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2、英子的变化,令我想到了很多,让我来写一写。

  (随机教学“姿势”、“鼓励”,自由练写。)

  3、师生共同点评,适时送上掌声。

  第二课时

  (一)对比导入,揭示掌声作用。

  先前的英子(),后来却成了()的人,这都得归功于同学们的'(),()的力量真有这么强大吗?这节课我们继续学*《掌声》,继续体会“掌声”,继续让掌声响起来。

  (二)深入课文,领会掌声内涵。

  1、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交流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

  交流一: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①对比两个“一摇一晃”同样吗?

  ②她为什么要犹豫?如果你是此时的英子,你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学,你又是怎样看她的?(响起第一次掌声)

  这一次掌声带给了英子什么?

  ③第二次为什么又响起了掌声?这回的掌声还只是鼓励吗?不,更多的赞许。

  交流二:

  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

  从那以后,英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①对比掌声响起之前、第一次掌声后、两次掌声后的英子。

  ②领会掌声的内涵,感悟掌声的力量。

  (三)品读结尾,提升“掌声”

  1、激情引导

  当英子在操场上做游戏获得胜利时,同学们把掌声送给她;当她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说笑时,同学们把掌声送给她;当英子在联欢会上翩翩起舞时,同学们把掌声送给了她……

  2、品读来信

  出示英子的信:

  听着这一次次的掌声,英子的心里是多么的感激啊,请你带着这份感激读读这封信。

  那掌声对英子来说,是鼓励的掌声,是赞美的掌声……(请学生接着说)更是永远的掌声,生命的掌声,它让忧郁的英子变得开朗活泼,让自卑的英子变得越来越有自信。请你带着这份自信来读这封信。

  掌声里包含着同学们对英子的安慰、鼓励……(请学生接着说)千言万语融会成一个字,那就是同学们对英子的“爱”,这种爱一直伴随着英子,让英子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让英子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3、真情抒发

  掌声里包含着浓浓的爱,让我们也学会把掌声送给自己,送给别人,为自己喝彩,为别人欢呼,让生活因为有了掌声而变得更加精彩!请你拿起笔,写下自己的心里话。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4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朗读。

  复*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生字,练*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5

  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学会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认真观察和思考的*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4.学*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难点: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惯。

  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等19个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大意。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难点:了解课文内容。

  学*过程

  一、走进花的世界

  同学们,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只要我们认真观察,会发现大自然的很多奥秘。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花钟》,去领略花的美丽与神奇!

  二、初读课文,和字词交朋友

  1.我能认真读一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修建(xiūxuī)强健(jiàngqiáng)美梦(mòngmèng)

  娇嫩(nènlèn)倔强(jiàngqiáng)内容(lèinèi)

  2.我要看老师范写下列生字,工整地抄写三遍。

  适昆嫩播

  3.我要读一读词语表里的词语,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它们的意思。并给下列词语造句。

  娇嫩——

  适宜——

  陆续——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要把课文读熟,达到正确流利朗读。

  2、我知道“花钟”是。

  3、默读课文,用“—”划出每段的中心句,我知道课文先写发现了,再回答问题,最后写的应用。

  四、达标检测

  1、看拼音写汉字,我要把字写规范。

  yànmèngsūxǐngshìjiāonènshī

  ()丽()中()()度()()宜

  kūnbōxiūzhìnèiqiáng

  ()虫传()()建大()()外()烈

  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惯。

  2、学*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重点:

  重点: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难点:了解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惯。

  学*过程

  一、复*回顾

  1我会听写生字。

  二、走进课文,走进花钟

  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钟面形状的花圃上,就组成了“花钟”。那花钟里有哪些不同时间开放的花呢?我要仔细读读课文。

  1学*第一自然段——百花争艳

  A我知道鲜花盛开的美丽可以用这些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来形容。

  B我要把鲜花种回钟面

  C我要再来读读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象,把他们用“------”划出来。完成课后练*3.我觉得这都是写()的句子,换了不同的说法,句子就()。

  D比较异同

  ①牵牛花开花了

  ②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第二句,写出了牵牛花的()和(),并且用了()的修辞手法,设计句子更加生动、具体、形象。

  E我来仿写鲜花的魅力。

  早晨六点,蒲公英开花了。(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午六点,丝瓜花开花了。(换一种说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这段话太优美了,我要把他背诵下来,并运用到自己的*作之中。

  2学*第二段——探究原因

  A、第二自然段用了一个自问自答的()句开头,以()花为例,证明了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有密切关系,另外,还与()有关。

  B、我要再次体验一下鲜花的奥妙,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三课后链接

  1、我也要认真观察身边的花开放的时间,用不同的句式把它们记录下来。

  2.大自然中有很多奥秘,从今天起我就要仔细观察()。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6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较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和帮助,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教育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续编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学*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我们简单了解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恐龙,也知道了聪明、可爱的海豚能为人类服务,那么今天我们要再认识人类的朋友,它是迄今为止,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猜猜是什么?(鲸)

  二、检查预*

  1、字词(重点关注“召、克、拼”的读音)

  2、检查读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学*前三自然段

  1、指读前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第几自然段,教师随机学*“够、召、克、望”。“够”字,学生往往把字写颠倒,可以这样记:一句话说多了就是“够”。)

  2、具体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要读出那种顽皮、高兴、自由的劲儿。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

  3、练*有感情朗读前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

  选择前3自然段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二、学*4、5、6、7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话“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反复朗读。(这句话中关键是拼命、撞、绝望这三个词语,只有准确理解了,才能体会出白鲸身陷绝境那种无奈和绝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现出来,以便加深感悟。学*慌和拼,完成书写

  2、第四自然段要读出遇到寒流后很绝望,很无助的感情。与前两段的读法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3、默读5、6、7自然段,边读边想白鲸是怎样获救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抓住“马上—立刻一动不动挤成群结队一边一边”等词语理解)

  4、指导朗读:

  5、6自然段要读出紧张的气氛。7自然段要读出白鲸得救后,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能想象一下白鲸得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吗?(续编故事)

  2、让学生汇报关于鲸的资料。

  四、作业

  读课后读一读中词语

  五、板书设计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7

第一课时

  一、学*目标

  1、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通课文,能够积累文中的一些优美词句。

  二、教学重点:

  认识“县、济、匠”等10个生字。会写“县、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设计、参加、雄伟”等23个词语。

  三、教学难点:

  读通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师生教学活动时间

  安排设计意图

  一、赏图入境,激发兴趣1、用幻灯片呈现赵州桥的*远景图片。看了这些图片,你们想说什么?

  2、噢,有的同学已经把赵州桥的一些建筑特点看出来了。但是我们接下来还能在课文里学到赵州桥更多的特点。1、激发学生的对桥的兴趣。

  2、激发学生学*课文的兴趣

  二、活动引路,读文识字1、开展读书“闯关”活动。

  A.“闯关”总动员。讲清方法及规则,共设三关:字音关(读准字音)、句子关(读通句子)、感情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两人互为“闯关员”与“守关员”。

  B.学生自主读书,做“闯关”准备。(遇到生字新词,通过查阅工具书自行解决)

  C.同桌分别“闯关”。一次没有闯过关者可以练*后再“闯关”。

  2、开展读书“展示会”活动。

  A.“我会认”。抽读生字词:横跨、创举、坚固、石栏、同首遥望、图案、设计、雕刻、智慧。

  B.“我会读”。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了解读书情况,相机纠正字音。

  C.“我想读”。谁想读谁就站起来读。(适当引导学生用高兴的语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和用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

  1、激起学生互学生字的积极性。

  2、通过竞赛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读书方式随文识字。

  3.初步感受自豪的感情,为下节课的学*做铺垫。

  三、巩固认字,指导写字1、“说”字。请同学当“小老师”,帮助大家明确写每个字的注意点。

  2、“写”字。老师在田字格内示范写生字。大家在写字本上先描后写。

  3、“查”字。同桌互相查写的字。

  4、“评”字。四人小组评评谁写得好,展示。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字的特点。

  2、互查生字激发学生把字写好。

  四、品读课文,初次赏桥1、通读全文,简单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赵州桥的?(板书)

  2、赵州桥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谁设计的和参加建造的.,离现在多长时间了。

  3、交流: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你发现赵州桥是一座( )的桥?(板书)

  1、引导学生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小组交流阅读所得。

  五、设疑提问,铺垫下文据我的了解,赵州桥在中国乃至世界建桥史上都是一个创举,请同学们结合自己了解到的桥梁的资料,在书中找出能够说明赵州桥是一个创举的句子。1、提出问题,让学生结合自己了解的资料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分辨所收集信息的可用性。

  2、为下节课的学*做铺垫。

  板书设计:

  时间 历史悠久

  结构

  赵州桥

  用途

  美观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露珠的美好。

  3、能用“越来越”造句。

  4、能积累好词佳句,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刚才我们认读了生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小露珠》。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小露珠与动植物的交往。)

  二、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知道了什么?小露珠是怎么出现的?(越来越)

  2、指导朗读第二句:练*,指读。

  三、第二——五自然段:

  1、轻声读,这部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以用文中哪句话来概括?

  2、小动物们为什么都喜欢小露珠?出示三个小动物的话及图片

  (1)从它们的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出示对比图)

  (2)小露珠多美啊,那么闪亮,那么透明,那么圆润,难怪小动物都很喜欢她。

  (3)练*朗读,接读(指名读三个小动物的话,师读叙述,第六自然段齐读。)

  四、第六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又写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能试着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吗?(熠熠格外)

  3、出示课件,引导理解比喻句(就像戴上哪些珠宝?联系上下文来想象。)

  4、小露珠不但自己美丽,还能把植物装点得更美丽,这是多么美好、多么温馨的情景啊!看看怎么读才能表达出我们美好的.感受呢?练读,指读,接读(师第一句,男生至“格外精神”,女生读其余部分。)

  五、第七自然段

  1、自由读,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小露珠和大家道别,大家依依不舍。)

  2、小露珠是怎么样变成水蒸气的?指导用“越来越”造句。

  3、这时小露珠的心情怎么样?你从哪里知道的?(笑着笑盈盈)

  4、多么温馨感人的告别场景!练*朗读,接读(师读至“向空中飘去”,后部分学生读至“留住呀”,前部分学生读其余部分,可面向后加动作。)

  六、巩固拓展

  1、末段内容可以用文中一个词概括就是——“告别”,用科学术语概括就是——“蒸发”。

  2、这篇文章写得好不好?好的文章值得积累,练*背诵,齐背读全文。

  3、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摘抄好词佳句;(3)了解“蒸发”的知识。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9

  【教材简析】

  《灰雀》这篇课文记叙了列宁在莫斯科郊外养病期间爱护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宁爱鸟,更爱诚实的孩子。

  课文以人物对话为主线,既写出了列宁对孩子的教育过程,又写了小男孩心理认识过程。人物的内心活动外化为语言,二者相互交错,推动情节发展,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学理念】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因此本课的教学着力体现“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积累”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的朗读,读懂词句的含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学会本课5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可惜”、“果然”、“诚实”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列宁对灰雀、诚实男孩的喜爱之情,并从人物的对话中体会自我教育、改正错误的优良品质。

  4. 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和*惯。

  人文教育目标:

  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的爱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列宁也没再问那个男孩,因为他已经知道男孩是 诚实的。”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揭示课题

  1、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2、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今天要学*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发生在伟大领袖列宁身上的看似*凡而又不*凡的故事。

  设计意图:“纸上得来终觉浅”。课前实践所给予学生的不仅是感性经验的获得,更重要的是在课上学*课文时与作者在激发的情感与语言表达形式上产生的呼应对照,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刊,杂志,都是学*语言的 材料。

  4、读题,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5、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为了这可爱的灰雀,列宁和一位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

  让我赶快走进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吧。

  二、初读感悟,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

  5、2~13是课文的具体写这件事的,那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感知灰雀的可爱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三只灰雀的呢?找出句子来读一读。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用“~”标出写灰雀的句子,引导学生从颜色及叫声体会它们的可爱。

  4、出示句子,体会“惹人喜爱”一词。:

  (1)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2)它们在枝头唱歌,惹人喜爱。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呢?(引导学生说出有了这两个词语,句子就更加具体、更加生动,更能写出灰雀惹人喜爱。)

  5、看图片,感知灰雀的可爱

  6.指导朗读句子。

  7.灰雀这么惹人喜爱,课文是怎样说列宁非常喜爱它们的?

  板:列宁每次……都要……经常带……

  8、指导朗读句子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了解列宁对灰雀的喜爱。课文先写列宁在公园里看三只美丽的灰雀,具体写出了列宁怎样喜爱灰雀。首先学生自读划出说明灰雀美丽的词“粉红的、深红的、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然后通过看图片,感知灰雀的可爱,老师再范读,学生领悟到要读得欢快,语调活泼,速度稍快;触类旁通,学生划出表现列宁喜爱灰雀的词“每次、都要、仰望、经常”,通过比较去掉“每次、都要、仰望、经常”句子的不同,感悟意义的变化,从而明确朗读时重读这几个关键词,表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通过反复朗读也表达出学生对灰雀的喜爱。

  9、巧妙结尾,设置悬念: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它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

  四、学*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你认为最难写的是哪几个字?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提醒:散,左下“月”的第一笔是竖,不是撇,右边的反文要写小一些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右”不是“古”

  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3、临帖、写“步、者”等字。讲评字写得又漂亮又端正的同学。

  五、布置作业

  布置学生摘抄本文中的好词好句,做“日积月累卡”。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师: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散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

  (多媒体动画:列宁在树下仰望两只灰雀,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已不见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达到激发学生学*兴趣的目的,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在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展开自主学*。这个环节旨在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希望通过音乐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又使学生在情境中自主地发散思维,想象练说。这样也为下文的自主探索学*奠定了一定情感和知识基础

  二、精读课文,感悟真“爱”

  1、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请学生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

  (1)男孩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2)男孩看着列宁,说:“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的。

  2、灰雀又是怎么回来的,你从哪些句子看出?

  ①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

  ②“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的说。

  板:“一定会飞回来”

  3、男孩为什么把灰雀放回来?(引出列宁自言自语的话。)

  出示句子:

  ①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②列宁说:“多好的灰雀呀,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问:哪个句子更能写出列宁发现那只灰雀不见了,觉得很惋惜?(引导学生说出第一句更能充分体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4、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子。

  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着急而又和蔼地)问:“......”

  男孩(紧张、吞吞吐吐地)说:“......”

  列宁(惋惜、担心地)说:“......”

  男孩看到列宁,(下定决心,鼓起勇气)说:“......”

  列宁(半信半疑又惊喜地)问:“......”

  设计意图:

  对话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了事件的发展过程。抓好对话朗读,最好的着眼点就是对话提示语,因此,学*这部分教师着重引导帮助学生揣摩人物心理,同桌讨论、交流,添加了下文括号中的提示语。学生根据添加的提示语,各自练读,再分角色朗读。在有声有色地朗读中,学生认识到列宁的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爱护,懂得了男孩是个明辨是非、诚实守信的孩子。

  5、课中质疑,体会列宁育人过程。

  (1)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2)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读懂了什么?

  (3)创设情境,进行对话。老师为列宁,学生为小男孩进行对话。老师用责问的语气与学生对话。

  6、指导学生再读书上列宁的话,体会列宁育人的过程。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是一种人文的教学。要让学生把深奥的道理弄明白,教师生灌硬套是不可取的。此片段旨在使学生于宽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又提供学生一个很好的练说机会,逐步达到教学目标4。

  三、烘托高潮,深入体会

  1、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多媒体投影显示:列宁和小男孩在白桦树旁看着灰雀。

  2、出示思考题。

  (1)小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2)列宁为什么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然后微笑?

  (3)列宁为什么不问爱说话的男孩,而问不说话的灰雀?

  (4)列宁为什么不问那个男孩,就知道他是诚实的?

  (因为男孩能认识错误,用实际行动改正错误。)

  3、分组读11-13自然段,讨论思考题。

  4、小组代表发言。

  5、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例如:列宁为什么微笑?鸟儿不会讲人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鸟儿会回答吗)

  是啊,老师也弄不明白,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讨论讨论吧。

  6、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生齐读12自然段,字幕中“微笑”一词闪动。)

  7、列宁为什么而微笑?

  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

  语文是一种人文的教学。在此,学生是学*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我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了教学的各个方面。前面畅所欲言的讨论辩驳使学生更自主地深入到课本的情境中去体会文人物的真情实感。而这里全员参与的读书感悟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不致于游离于书本之外。这是还本以本。这样就在兴趣引路的前提下交给学生学*的自** 四、创设情境,课堂拓展

  1、文章写了第1天、第2天、那么第3天、第4天……以后围绕列宁、小男孩、灰雀,还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事呢?请学生小组讨论。

  2、请学生评价文中人物。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说话、写话训练

  你想对列宁、灰雀、小男孩说出什么?写下来。

  设计意图

  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需动脑,动口,当然也需要动动手。丰富的想象力不但需说出来,也要写下来。知识的巩固固来重要,道理的内化也十分必要。让学生尽情地说,尽情地写吧!所以我主张还学生一个自主学*的空间。

  板书设计:

  灰 雀

  惹人 喜爱

  列宁 男孩

  每次……都要……“没看见”

  经常带……“一定会飞回来”

  可惜 果然

  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0

  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

  ②生字卡片。

  ③一曲节奏舒缓的乐曲。

  ④学生预*课文,在课文中画出生字,标好每一自然段的序号,读读课文。

  第一课时

  形象揭题,了解特点

  ①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陶罐和铁罐,让学生了解他们质地、特点。

  ②板书课题,学*生字“陶”的音、形、义。指名读题。

  朗读感悟,初识生字

  ①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a.学生汇报自己预*的情况:读了几遍书。

  b.鼓励学生大胆读书。**意读的同学开火车读课文。

  c.学生评议读书情况,把容易读错的生字带大家多读几遍。教师相机小结:读书首先要把每个字音读准。

  ②再读课文。

  a.激励学生积极读书:觉得能读得比刚才几位同学还要好的举手!请2位同学分别读课文1至9自然段和10至17自然段。

  b.其他同学继续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③默读课文,了解大意。

  a.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b.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刚读课文,就知道这些内容,好!

  ④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a.课件显示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朗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操作课件,将这一段中的“骄傲”、“奚落”2个词语点红。

  b.课件显示铁罐傲慢无礼的样子,教师点拨理解;“奚落”是什么意思呢?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呢?请你把下面铁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铁罐的神态、动作读出“奚落”的'语气。

  c.教师启发:面对铁罐和奚落,陶罐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陶罐笑眯眯的样子。请你把下面陶罐的话连起来读读体会体会。然后同座互相配合读一读,看能不能学到陶罐的神态、动作读出他的谦虚克制。

  d.请3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评议后,同座再练*分角朗读。

  复*巩固

  ①认读课文1至9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指导写字

  ①出示1至9自然段里要求会写的生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②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③引导分组观察:“陶、谦、嘴、恼、吵”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怒、感”都是上下结构、上长下短的字。“虚”是半包围结构的字,注意第三笔是“ ”。

  ④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⑤学生提出需要教师指导书写的字。

  教师范写学生提出的字。

  ⑥学生练*写字,教师巡视,进行辅导。

  ⑦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第二课时

  感悟寓意,拓展延伸

  ①分角色朗读课文1至9自然段。

  ②教师小结过渡:傲慢无礼的铁罐和谦虚克制的陶罐有什么样的结局呢?

  ③教师与合作学*课文10至17自然段。

  a.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议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时间在流逝。

  b.许多年代过去后,陶罐和铁罐怎么样了呢?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c.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查找资料,了解铁罐为什么连影子都不见了。

  ④分角色朗读全文。

  ⑤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复*生字,练*写字、抄写词语

  ①认读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出现的生字。

  ②交流记忆这些生字字形的方法,教师小结:可以利用形声字特点来记,可以利用熟字来记。

  ③练*用这些生字扩展组词。

  ④出示课文10至17自然段里要求书写的字,开火车认读并说出课文中的词语。

  ⑤课件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并分组,说出分组的依据。

  “捧、值”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的字。“朴”是左右结构、左右相等的字。“荒、素”都是上下结构、上短下长的字。“受”是上中下结构的字,可联系古文字感受字形:一只手拿着一个像盘子样的东西交给另外一只手。

  ⑥教师播放音乐,学生做好写字准备。

  ⑦学生写字,写完与范字对照,学会自我纠正。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⑧展示学生写的字,互相评议。

  ⑨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拓展练*

  ①抄写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还可以抄写课文中其他你认为写得好的词句。

  ②和同学合作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3)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精选二十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要主动的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小英在掌声前后的变化以及掌声的内在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来咱们班听课的老师真多,让我们用掌声来欢迎他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掌声无处不在,它代表着欢迎,饱含着祝福,这掌声还曾经改变了一个孩子的命运,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去聆听掌声背后的动人故事。板书:21、掌声

  二.新课:

  (一) 创设情境:

  1、师范读,同学们用心感受这个故事,看看这篇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老师读得怎样,你们也把掌声送给我。

  2、课文中的掌声是给谁的?这看似*凡无奇的掌声里,却蕴涵着非常伟大神奇的力量。

  3、老师这里有一封小英的来信。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来信)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掌声改变了小英的生活,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从前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二)精读第1自然段:

  1、自读第1自然段,原来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残疾儿童,板书:忧郁、自卑)。

  2、这段文字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同情)练读,指名读。

  3、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身患残疾的小英。那时的她不爱说话,不和同学接*,孤零零坐在教室一角!把她的痛苦、孤独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齐读。

  (三)精读第5自然段:

  1、可是后来,这样一个忧郁、自卑的女孩却变了,变成什么样了? 读第5自然段:现在的小英是个怎样的女孩?你从哪里看出来?

  2、是啊,她和小伙伴嬉戏玩耍,奔跑说笑,快乐得像只小鸟。甚至还学*跳舞,完全忘记了自己残疾,腿脚不方便,把自己融入集体中,现在的她多么自信,多么乐观。(指名回答并板书:开朗、自信)

  3、真替小英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读出来吗?生齐读。

  4、小英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分组读1、5两段。)

  5、现在的小英和原来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大家再一起读。

  同学们,是掌声给了她力量,是掌声给了她勇气,是掌声改变小英的生活。掌声居然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和小英一起走进那次难忘的演讲课中。(大屏幕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当时的情景。

  (四)体会掌声: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同学们一共给了小英几次掌声?请你用“——”画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课件示句子:(1)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2)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1、体会第一次掌声

  1)大家为什么会给小英鼓掌呢? 读2——4自然段,当老师请小英上讲台讲故事时,小英的表现是什么?把描写小英表现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 课件示句子,同桌的同学一起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填空:

  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起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 在大家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3)再读三句话,从我们填进括号的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小英怎样的心情?说你感受深的词语,同桌互说。指名说,补充。

  4)引导理解:为什么低下头?(她害怕别人看到她的缺陷,一直害怕别人注视的目光,自卑忧郁)

  小英愿意走上讲台讲故事吗?为什么?小英害怕同学们嘲笑她走路的姿势,不愿意站起来,但老师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小英拿不定主意,从这句话中的哪个词可以看出来?(犹豫)

  尽管从教室的一角到老师的讲台,只有短短的几步路。可是要走完这几步路,对于小英来说该有多难啊。每走一步,小英的内心都在痛苦地挣扎。这种复杂的心情使得她的动作(生:慢吞吞的),她的眼圈(生:红红的)就快哭了。就在全班同学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腿脚不方便的她(一摇一晃)地朝讲台前挪动。同学们注视的目光中包含了什么?

  这些句子直接描写了小英的表现,体会小英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

  齐读大屏幕上的三段话。

  这不足十米长的教室,对小英来讲,好象比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要长。怎么也走不到头。一秒钟过去了,两秒钟过去了,五秒,十秒,四十秒小英终于站定了。

  5)那一刻小英的心情怎样?(紧张,不安),此时他多么需要——大家的鼓励。 播放掌声、看课件引读:就在小英刚刚站定的那一刻——,就在英子忐忑不安的那一刻——,就在小英最需要鼓励的那一刻——

  6)小英这时候太需要大家的掌声了,这掌声是多么地及时啊!(指图)你们看,当掌声响起的时候,小英感动了,小英流泪了。

  这时候,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学,你想在掌声中对小英说些什么呢?

  小英,你别害怕,我们大家支持你!”

  小英,我相信你一定能讲的很好!”

  小英你是我们的骄傲,勇敢地去讲吧!

  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同学们给他的支持,给他的鼓励)板书:鼓励

  小英又会想些什么呢?(没有笑话我,鼓励、支持我,一定要讲好,不辜负。)

  2、体会第二次掌声

  1)课件示第二次掌声:第二次掌声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来的?同学们为什么鼓掌?

  2)小英没有辜负同学们的期望,以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讲述了他童年的动人故事,当他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出示图片(播放掌声)。这掌声里包含了什么?板书:称赞。 你想怎样称赞小英?

  3)在掌声中,她内心多么激动呀!无数的话语在小英的心头涌动,她想对大家说什么呢?她觉得再多的.语言也不足以表达他内心的感激,(指图)你们看,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4)就在这节令小英终生难忘的演讲课上,同学们用掌声表达了对小英的鼓励、称赞,表达了对小英的爱,对残疾人的爱,让我们在这浓浓的爱意中,把感动表现在脸上,溶进声音里,读第4自然段。

  3、再读小英的信:

  是啊,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小英从一个忧郁孤独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阳光女孩,(看课件)小英从教室的角落里走了出来,把自己融入集体中,在同学们的搀扶下他走得越来越稳。

  课件示信:她把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并把它作为一生的宝贵的财富来珍藏——来,咱们一起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

  4、情感深华:

  1)指板书:对于小英来说掌声是鼓励、掌声是称赞,掌声还是什么?(关心、爱护、尊重、夸奖、爱)板书。

  2)老师想送你们一首小诗:课件,齐读

  掌声是一首美妙的歌, 能唤起人们的勇气!

  掌声是一朵芳香的花, 花香能够使人振奋起来!

  掌声是一轮早晨的太阳, 能给我们带来一缕阳光!

  掌声是一把钥匙, 可以打开勇气的大门!

  掌声是一片宽阔的海洋, 能把害羞淹没!

  掌声是闪闪的星星, 能把孤独的黑夜照亮!

  3)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出示句子: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4)听歌曲:同学们有一首歌,名字就叫《掌声响起来》让我们来静静地欣赏一下,在歌词中,你听到最多的是哪两个词?(掌声爱)

  是呀,掌声是鼓励,是尊重,是关爱。多一份掌声,多一份爱的鼓励,就多一份成功的希望,孩子们,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与坎坷,生活中需要我们互相的帮助,我们渴望真诚的鼓励.送出你的掌声,你也将赢得更多的掌声。

  5)齐读第7自然段(课件)

  (五)总结

  1、你觉得在我们身边,还有谁需要我们的掌声,你想把掌声献给谁?

  把掌声献给学*有困难的同学,希望他们不要泄气,努力学*,成绩会进步。 献给老师,感谢老师为我们辛苦的付出。

  2、对自己的缺点不足,甚至是缺陷,不应自卑,应该像小英那样鼓起勇气,面对生活,这样才能开辟出一片美好的天地。而对别人应当尊重、关心、宽容、鼓励,对别人多献出一点爱,世界才会变得更美好。

  (六)实践活动:

  给班里的一位同学或周围的一个人,写一句鼓励的话,或给予一次帮助。把爱转播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板书设计:

  掌声

  忧郁 ( 鼓励、肯定) 开朗自卑 自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绝句》:

  教师准备:

  课件

  学生准备:

  预*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任务:学*《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

  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

  (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3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故事发生的时代离学生也比较遥远,故事内容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特点,学生对课文的掌握要以各种形式的朗读为主要方法,采用不同的读文方式,让学生尽快熟悉课文,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合作读等方式读懂读通课文,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也要融入到朗读课文中,在语言环境中理解,通过自己的感悟受到教育。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了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的一件感人的故事。当年,身居美国的华罗庚从报纸上得知祖国**的消息后,心情异常激动,带领妻子和孩子毅然登上回归祖国的轮船,准备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全文主要以对话为主,语言较浅显易懂又简练,人物当时的心情和满腔的热忱尽显其中。

  教学目标: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课文,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按笔顺规则书写8个字。

  2,感悟科学家华罗庚对祖国的赤子之情。

  教学资源:

  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华罗庚的故事,课文朗读录音,课文插图。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导语:今天,我要向小朋友们介绍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的名字叫华罗庚。(出示华罗庚肖像)板书:华罗庚

  指导读多音字:华:做姓时读huà;还可以组词为"华山"。另一个读音是什么:huá中华,华丽

  2,你知道华罗庚的故事吗?

  先请搜集了华罗庚资料的同学讲一讲,老师补充。

  华罗庚是中国现代数学家。1924年初中毕业后,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不到一年,因家贫辍学,刻苦自修数学。1946年,在美国当教授。1950年回国,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等职。还担任过多届中国数学会理事长。是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关于华罗庚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回自己的祖国去

  (二)初读感知

  1,过渡:这篇课文又讲述了华罗庚的什么故事

  2,听课文录音,激发学生的兴趣。

  3,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课文的生字,借助课后生字表里的拼音读准字音。

  (三)识字学词

  1,你们把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找出来了吗?你们找到的是哪些字?

  根据学生的回答贴出生字卡片。

  2,同桌互帮互学,识记生字字形,读准生字字音。

  3,汇报交流。指名认读,说说识记的方法。

  4,多种形式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打乱顺序认读。

  5,给生字口头组词,进一步巩固认读。

  6,本课的词语库中有哪些好词

  **、惊异、坚定、敬佩、价值、贫穷、落后

  认读词语,说说反义词:惊异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抄写课文最后一段;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1个字只识不写;学*生字组成的词语;懂得人于之间需要互相尊重、鼓励,要主动去关爱别人,特别对身处困境的人;同时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正确的看待自己。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应用词语,规范地书写生字。

  学情分析:

  学生对掌声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课文的描述,可能不算太熟悉。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反复进行揣摩,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构想:

  指导学生反复读课文,反复进行揣摩,理解课文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由马老师来给你们上《掌声》这一课,你们用什么方式对我表示欢迎呢?(鼓掌)抬起高尚的手,给别人掌声,那么你也是高尚的人。因为掌声能给人以支持、鼓励、肯定,他还可以改变别人的一生。

  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走进《掌声》这一课,走进小英的内心世界。

  谁还记得掌声之前小英是什么样的?来读一读课文中的句子。

  二、学*第一和五小节

  师:这是什么样的.小英?自卑(孤独、忧郁的)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总是)读出你的感受。

  师:还有那个词?(默默地)你找得真准确。

  ()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多孤单,多自卑,多可怜!

  预设:当别人嬉戏打闹

  当别人在操场欢快地跳皮筋

  当别人上体育课的时候

  过渡:是的,当别人又玩又跳又闹的时候,小英只有蜷缩在一个角落嚼着痛苦,体味着忧伤,都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师:谁能用“因为… …所以… …”的句式说一说

  师:可小英变了,哪一节看出小英变了?

  师:谁来读一读

  师:小英变得怎么样了?(开心,自信,乐观)

  师:我们真为她感到高兴,所以我们应该怎样读?

  师:你读得真好,通过她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小英?(幸福的)

  师:请你通过读,把幸福的小英带到我们面前

  过渡:那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小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掌声)

  三、学*2~4小节

  请同学们自读2~4小节,找出同学们为小英鼓了几次掌,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

  师:什么叫热烈、持久?我们来试一试(鼓掌)

  师:谁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到掌声的力量?(找2名同学读)

  过渡:同学们为什么要给小英这样的掌声?让我们来看看掌声之前发生了什么?

  再读第2~4小节,找出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句子

  出示句子:为什么要把头低了下去?(别看我,我害怕,我害羞)你肯定学过心理学,体会的这么好!

  师: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活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红了。

  师:什么叫犹豫?(拿不定主意)生活中,你干什么时也犹豫过?而小英在犹豫什么?慢吞吞是有原因的,什么原因?(不情愿去)我们注意到眼圈红了,为什么?

  师:我们有了那么多的感悟,你能读好它吗?指名读

  师:听了你的朗读,我的心都碎了,那么无奈而又痛苦的小英!

  师:可是,就在大家的注视下,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师:大家注视的目光里包含着什么?

  师:同学们想用掌声给小英说什么?

  这掌声是对小英的鼓励

  引读:掌声渐渐*息,小英… … … … … …

  师: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第几次掌声,这一次的掌声又是什么意思?

  师:对,是小英故事感动的、普通话好的称赞、赞扬、肯定

  师:而对于同学们那经久不息的掌声,小英只是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

  师:是的,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都包含在这“深深”二字当中,千思万绪都包含在这“微笑”二字当中!

  指导朗读,突出“深深地”、“微笑”

  师:掌声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这么大的魅力!

  指名说,我们仿佛看到了小英。

  指名读信()读得好的

  四、学*第七小节

  “是啊… …”配乐范读

  指名读,练读,背诵。

  五、拓展延伸

  师:真好!掌声像缕缕春风吹进我们的心田;

  掌声像丝丝阳光温暖着万物;

  掌声像······(学生练说)

  总结:在生活有那么多人需要我们的掌声,让我们的掌声响起来!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5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本课设计以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利用虚拟网络,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自主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主动参与学*,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花钟》一文提到植物学家利用花开放时间的不同,制成“时钟”,可是“为什么不同

  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呢?本教学设计由此入手,带领学生就这专题进行研究型学*。环境下的问题探究学*使本课有了丰富的外延,主要学科是语文,还涉及到历史、地理、美术、环保、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在网络上查找资料,了解“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以及“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等知识。

  2、体会作者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句意。

  3、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网络教学,让学生实现自主学*,培养他们通过网络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美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协作学*的精神和主学*的意识。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1、小朋友们,你们喜欢鲜花吗?喜欢鲜花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媒体出示,配上轻音乐,学生在观看的时候可以小声议论。)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学生自由谈感想,感受花的美)

  〈学生踊跃介绍从多媒体、书中、课外等获悉的材料〉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出示)愿意读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三、自主朗读,感悟文意(利用电子课本进行阅读)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在电脑上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2、有喜欢的句子吗?读给大家听听吧!(学生边读,边正音)

  3、刚才有些同学提出了问题,通过读课文有哪些同学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4、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这太不可思议了。你们瞧!(出示日内瓦大花钟)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瑞士又称"钟表之乡",瑞士的能工巧匠绝妙地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制造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别出心裁地创造出了“花钟”。

  四、入境入情、自悟自得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是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

  A、边回答边出示带图片的花: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B、你认识它们么?来叫一叫他们的.名字吧。

  3、这么多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呢?请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一说(生边回答边或展示网站中的资料)

  A、读这句描写花开放的句子。

  B、出示句子进行比较。

  C、带着独特的体验朗读本句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左右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放……)

  〈在比较中体验到课文用词的准确性,训练学生对好词的积累〉

  4、省略号告诉我们什么?想不想知道还有哪些花也会在整点开放呀?就让我们上网看看,找到后,也用小作者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一下花。

  A、上网浏览

  B、句式说话。_____点,______花________。

  〈拓展性处理教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发挥网络教学功能〉

  5、真能干,一个个都简直成了小诗人了。各位小诗人,刚才我们通过认花、了解花是什么时候开放的以及用诗人般的言语描绘网上的花,现在,你们对花的感受不一样了吧!带上你独特的体验齐读第一段。

  6、读了这段课文,小朋友们又会很自然地发出哪些问题?(主要是“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五、小组合作,自主解疑

  1、利用网络,自主探究

  这么多的问题,如果一个一个回答,这节课肯定解决不了,怎么办呢?(小组合作,由同学解答一部分)这样吧,现在大家以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展开学*。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共同讨论。

  电脑出示学*步骤:

  (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利用网络浏览相关资料。

  (C)共同讨论,每一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向全班介绍你们组的学*成果。

  2、组内学生自主学*,老师巡视,随机指导。

  六、出示汇报,交流反馈

  1、分小组汇报,从中理解“原来植物的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发挥小组学*的合作力量,从理解、模仿到迁移、创造〉

  2、知识拓展“虫煤花”“风煤花”“鸟煤花”“水媒花”等。

  七、激趣引申、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漫游了花之语,通过认真的阅读,积极的探索,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学会了思考,感受到学*的乐趣。老师相信,大自然里还有许多许多的奥秘等着你们去发现。

  1、利用本校校园网的BBS发表贴子“当当小诗人”

  2、师生互评。

  3、总结本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6

  一、 本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大熊猫》是第八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一单元以“可爱的动物”为主题,旨在使学生懂得关爱动物,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这一课从大熊猫的具体外形特征及生活*性入手写出了大熊猫是一种可爱的动物。对突出本单元主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 了解大熊猫的外形特征及生活*性。

  2、 产生喜爱大熊猫的情感,增强保护珍奇动物的意识。

  3、 认识本课9个生字。

  教学重点是:

  认识本课9个生字。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基础上,了解大熊猫的生活*性和特点。

  教学难点是:

  在阅读中,抓住描写大熊猫外型及*性特点的词句,感受大熊猫的可爱。

  三、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课标要求,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后,认识生字800个左右,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阅读量大大增加。所以在学*这篇课文时,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五、教法与学法

  教学中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为主,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主张学生自主学*,使学生在自主学*的过程中,学会理解课文,发散思维;在合作学*中,学会解决难题,获取知识。

  六、 教学流程

  本节教学分四个环节。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的最好老师,所以我利用谜语进行导入。首先,我说:“同学们,有一种动物,它身穿黑白袍子,足蹬黑色靴子,戴副黑边镜子,爱吃嫩绿竹子。你能猜出它是谁吗?”学生们兴致勃勃的来猜谜底。最后猜出是大熊猫。随机我出示课件(一张大熊猫的图片),并揭示课题《大熊猫》。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形式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继续学*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文伊始要求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内容,圈出本课生字。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明确学*内容,有助学生深入细致的学*课文。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 读文识字,扫清障碍。

  学*、认识生字,是学*课文的基础。所以我首先指导学生将不认识或不熟悉的生字一一清除。随机板书生字,学*生字采取的方式有三种:①同桌之间互读、互学,初步读准字音。②请小老师教大家,将自己的识字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如:用拼音识字,利用熟字学*生字,编顺口溜识字等。③小组验读,互相检验错误。通过这三个步骤的学*,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生字,接下来我采用一些手段对学生进行识字的巩固:①读词练*。课件出示一些卡通式的词,来吸引学生的眼球,这样学生都会兴趣盎然的积极参与读词。②小组识字比赛。(出示字卡)每组每人读一个字,轮流读,看那组说的又对又好。同时,给每组相应记分,最后评出优胜组。通过师生的相应配合,从而完成生字的学*。

  2、 细致读文,深入理解。

  解决了生字的难题,部分学生已经能流利的读文,再此基础上进行听读评价练*,既有助学生正确流利的读文,又锻炼了学生的评价能力,为学生理解课**好铺垫。随后,运用“关于大熊猫你有哪些了解?”这样的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答案可能是生活中积累的,也可能是文中刚了解到的,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答案不会很全面。通过这一问题的解答,使学生对大熊猫的特点有了全面的掌握。并带着对大熊猫的了解,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要求学生找出有关大熊猫外貌及生活*性的语段。

  接着,我出示一段熊猫宝宝的录像,使学生在观看录像的过程中,对大熊猫流露出更加喜爱的情感。并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在读课文,读出大熊猫的可爱,读出自己对大熊猫的喜爱。其中,重点对描写大熊猫的*性和外貌特征的`词句进行朗读体会。如:“身子胖”,“尾巴短”,“毛茸茸”和“爬上爬下”,“呼呼大睡”等。在这里教师适时的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教育,这么可爱的大熊猫只有我们国家才有。所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咱们要珍惜它、爱护它!

  3、 巩固练*,检验效果。

  在学生完成了对本课的学*之后,我课件出示填空练*题,

  让学生填一填,说一说。这一*题的设计,使学生学会总结全文,并学会根据一定的模式学写有关动物的*作,为下一课做好铺垫。

  (四)总结延伸,课外拓展。

  通过两个作业:

  作业1 画一张大熊猫的画。

  作业2 再读一篇有关大熊猫的文章。

  将本课进行一个拓展,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本节课的学*成果。

  七、预期目标

  这节课通过自主学*、探究学*、思维拓展等几方面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不仅了解到了大熊猫的生活*性和特点,还明确了要爱护大熊猫的必要性,增强了学生保护珍奇动物的意识。达到了课前预期的目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有关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朗读、观察、想象,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会用偶尔、活泼造句,理解课文的内容,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歌曲欣赏《小燕子》:

  说说听这首歌的感受。

  2、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请学生观察燕子的样子,抓住它的特点说说燕子。

  3、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怎样来写燕子的呢?今天就一起来学《燕子》:

  教学生字燕,燕是个象形字,廿是燕子的头,口是燕子的身子,北是燕子的翅膀,四点底是摊子的尾巴。在写燕的时候各部分要紧凑。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二、检查预*情况

  1、检查字词的读音:

  ⑴ 抽读生字卡片,纠正读错的音节,提醒学生注意:

  拢、掠是边音。

  俊、晕是前鼻音。

  横是后鼻音。

  ⑵ 学生齐读。

  2、掌握生字的写法:

  请学生做小老师说说这些字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学生交流,并在书上逐个进行描红。

  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要求:

  不添字,不漏字,不错读,不破词破句。

  ⑴ 学生读课文。

  ⑵ 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交流:

  课文主要写了燕子的那些方面?

  三、学*课文第一段

  1、多媒体出示燕子的画面:

  用自己的话说说燕子的外形。

  2、自由读课文:

  想想从这段中知道了什么?

  3、学生交流。

  4、作者是抓住什么特点来描写的?

  结合交流板书:

  羽毛乌黑发亮

  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5、指导朗读:

  ⑴ 激**感:

  看多媒体:面对这么机灵的燕子,这么可爱的燕子,你愿尽情的夸奖它吗?让我们赞美的语气读。

  ⑵ 自由朗读。

  ⑶ 指名试读、齐读。

  6、指导背诵。

  ⑴ 学生说该怎样背?

  ⑵ 看板书练*背诵。

  7、说说这一段的意思。

  四、指导写字

  五、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燕子有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还有一个( )的尾巴。

  第二课时

  一、复*

  1、读课文第一段。

  2、说说从第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3、交流填空。

  二、学*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第二段:

  把表示事物的词语画出来,圈出具体描述的词语。

  2、学生交流:

  结合理解赶集、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3、重点品味(并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

  ⑴ 春天是个热闹、色彩斑斓的季节。

  请学生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在书上用横线划出所写的景物,用曲线划出景物的特点)

  学生同桌、全班交流。

  ⑵ 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理解为什么说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⑶ 出示填空题:

  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 )着,毛毛细雨从天上( )下来。千万条柔柳( )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 )似的聚拢来,形成了( )的春天。

  学生完成填空。再次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用词的正确性。读好上面的一段话。

  ⑷ 从这段中还知道了什么?

  (燕子为春天增添了生机)读好最后一句话。

  5、有感情朗读第二段:

  ⑴ 学生自由读:

  想想用怎样的语气读。

  ⑵ 指名读,评议。

  ⑶ 看这多媒体出示春天的美景,齐读第二段。

  6、指导背诵:

  ⑴ 请学生说说怎样来背。

  ⑵ 学生试背。

  ⑶ 齐背。

  三、学*课文第三段

  1、学生自读课文,从这段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再读课文燕子飞行给你留下的影象是什么?你从那些地方体会到的?

  4、学生交流。

  5、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快?为什么能体会到?

  (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飞行动作的优美。)

  (唧是叫声,只短短的一声一从这飞到了那,速度真快。)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6、朗读有关句子。

  7、说说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飞行的轻?为什么能体会到?

  (偶而、沾、小圆晕)理解:小圆晕

  作者为什么说是小圆晕呢?

  相机理解偶尔并用偶尔造句。

  看多媒体燕子飞行加深印象。

  8、朗读有关句子。

  9、感情朗读课文第三段。

  10、指导背诵。

  四、学*课文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

  2、学生质疑。

  3、理解词句:

  五线谱、音符。

  4、理解句子。

  5、看多媒体燕子的休息。

  6、感情朗读。

  7、指导背诵。

  五、总结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燕子什么地方可爱?

  春天美在哪里?

  六、作业

  1、造句:

  偶尔──

  活泼──

  2、背诵课文。

  【板书】

  外形 活泼机灵

  燕子 飞行 轻、快

  休息 音符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叙事较强的记叙文,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向我们讲述了人类拯救白鲸的故事。表现了人类对动物的热爱和帮助,反映了人类和动物和谐共处、互相帮助的主题。

  教育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续编故事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

  1、识字重点:学*9个生字。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第一课时

  一、引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我们简单了解了同学们最喜欢的恐龙,也知道了聪明、可爱的海豚能为人类服务,那么今天我们要再认识人类的朋友,它是迄今为止,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猜猜是什么?(鲸)

  二、检查预*

  1、字词(重点关注“召、克、拼”的读音)

  2、检查读文: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地方多读几遍。

  三、学*前三自然段

  1、指读前3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到第几自然段,教师随机学*“够、召、克、望”。“够”字,学生往往把字写颠倒,可以这样记:一句话说多了就是“够”。)

  2、具体指导朗读二三自然段。二三自然段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要读出那种顽皮、高兴、自由的劲儿。通过多种朗读方式体会。

  3、练*有感情朗读前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复*

  选择前3自然段喜欢的句段读一读

  二、学*4、5、6、7自然段

  1、小黑板出示第四自然段第三句话“白鲸着了慌,拼命用脊背撞冰块,但是冰块太大了,他们绝望地叫起来。”反复朗读。(这句话中关键是拼命、撞、绝望这三个词语,只有准确理解了,才能体会出白鲸身陷绝境那种无奈和绝望。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理解在通过个性化的朗读体现出来,以便加深感悟。学*慌和拼,完成书写

  2、第四自然段要读出遇到寒流后很绝望,很无助的感情。与前两段的.读法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

  3、默读5、6、7自然段,边读边想白鲸是怎样获救的?画出相关的句子。

  (抓住“马上—立刻一动不动挤成群结队一边一边”等词语理解)

  4、指导朗读:

  5、6自然段要读出紧张的气氛。7自然段要读出白鲸得救后,人们轻松、愉悦的心情。

  5、感情朗读全文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你能想象一下白鲸得救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吗?(续编故事)

  2、让学生汇报关于鲸的资料。

  四、作业

  读课后读一读中词语

  五、板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9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在9篇课文的后面安排了“资料袋”,“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了解与课文有关的信息,拓展学生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增强学*的趣味性。”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该如何把握特点,用好、用活资料袋,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让资料袋“物尽其用”

  本册教材的设计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整合”的课程理念,资料袋不是“单纯的资料”,而是课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基于这样的认识,教师研读教材之后,分析每一个资料袋的作用,将资料袋的使用与课文的学*结合起来,就能引导学生用好资料袋,使其“物尽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头》一文之后的资料袋为学生提供了李四光经过长期研究,为祖国摘去“贫油国”帽子的资料。学生通过这个资料,反过来再读课文,就能够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时候善观察、爱提问是分不开的。《我不能失信》之后提供有关***简介,《孔子拜师》之后提供的关于孔子的介绍,都属于类似的安排。引导学生学*这些资料,可以课前预*,为学*课**铺垫;也可课后延伸,让孩子感悟伟人的成功与儿时的因果关系,增强自身的学*动力,觉得自己“也可以那样”。

  整合的课程观,还要求学生将资料袋中的资料进行整理,最终变成“自己的东西”,丰富语言积累,从而“一物多用”。

  二、鼓励创新,让孩子成为资料袋的主人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利用资料袋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强调“可以这么用”“也可以那样用”,还要引导思考“怎样用最好”。在本册的九个资料袋中,由于资料内容的差异,使用时方法应该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案例】 《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课后的资料袋,为孩子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的场景,生动的画面可以丰富他们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体验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数民族同胞在做什么,也可简要涉及,让想知道的同学课前查阅其他资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动听的葫芦萧,傣族姑娘挑起可爱的竹篓等等。只要孩子们感兴趣,也可结合课文进行“我想和(什么族)的小朋友(做什么)”的说话训练,激发学*的兴趣,还可以让孩子说说“我还知道……”。

  在引导孩子学*使用资料袋的过程中,与口语交际、综合性学*结合起来,有意鼓励创新并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把资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养*惯,让资料袋不断充实

  培养学生使用资料袋的良好*惯是很重要的,对于用得好的同学一定要适时表扬,树立榜样,力争让收集资料、合理使用资料袋成为孩子们的自觉行为。教材上提供的资料袋其实不多,这为学生自己动手,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资料袋提供了空间。

  【案例】 《赵州桥》一文课后并没有提供资料袋,但是如果学生养成了积累资料的*惯,加上教师的引导,他们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课外书、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祖国灿烂悠久的“桥文化”,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这种学*的过程也是对孩子们自身资料袋的补充。如果孩子们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速度加快了,丰富资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数课文学*之前或之后自觉主动地进行。至于本身就有资料袋的课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鼓励通过查阅课外书或网络等形式,进一步丰富资料袋的内容,只是教师关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识本身,而是应关注收集整理信息的过程和资料的使用。

  建议老师们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资料积累专用本,课外资料、妙词佳句都可纳人。教师对孩子自身资料袋的关注,就会激励孩子收集整理资料的热情,长此以往,孩子的语文能力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异,让资料袋焕发个性光彩

  学生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于资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异,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多做“正面引导”,树立榜样,而尽量不要“强行要求”,打击弱势。如果收集整理资料、运用资料袋变成教师强制要求的行为,就使得原本很快乐的学*过程变得索然无味,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费力低效。

  【案例】 《给予树》课后关于圣诞节的资料,《“东方之珠”》课后关于香港的资料,孩子们一定都非常感兴趣,但这些资料比较少,许多孩子或许已经知道,于是“想知道”,这时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孩子查阅资料,然后共同交流。对于那些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也可让他们尽力而为,告诉他们“可以做得更好”,在与同学资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励学生自身资料袋在内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应尽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

  条件允许的话,那些丰富多彩的、个性化资料袋就可以成为一个缤纷的展台,让孩子们在展示中相互学*,取长补短,体验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们需要统揽全局,把握教材的特点,把资料袋这一种新的形式放到整个语文课程资料中来加以认识,这样才能在资料袋的使用上灵活自如,不致顾此失彼。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0

  教材简析

  本次*作是让学生给自己画一张像,画好以后,结合画像介绍自己。要求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介绍自己。

  教学目标

  1.通过《我的自画像》*作训练,从而获得一个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展现自我的机会。

  2.初步掌握介绍人物的基本要领:抓住人物的整体形象、外貌、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特点。

  3.在自我观察和老师指导下,写一段介绍自己外貌特点的话,说一说自己的性格特点,记得举一个典型事例来说明。

  教学重点

  抓住自己独特的外貌特征,反映自己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能较准确而生动地写出自己的外貌特点。

  教学方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练*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作7——我的自画像,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指导外貌描写1.猜人物

  师:我们先来猜个谜语。请你猜猜他是谁?出示:

  我,个子不高也不矮,身体不胖也不瘦,脸色不黑也不白,眼睛

  不大也不小,鼻子不高也不低,嘴巴不宽也不窄,耳朵不圆也不长。——我是谁?

  学生猜一猜:人。

  师:但是具体是哪个人看得出来吗?生:看不出来。

  师:是的,因为没有抓住人物的具体特点,所以猜不出是谁。我们继续猜。

  出示:我是谁?

  我,全身灰色,脸上有一条长长的伤疤,眼睛时常滴溜溜地转,左耳缺了一块,大嘴巴里也缺了一颗牙齿。我是新一任狼族族长,是草原上最聪明却又最倒霉的一只狼。

  生:灰太狼。

  师: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

  出示:我,长长的鼻子经常呼哧呼哧响,一双蒲扇耳呼呼地拍个不停,一张大嘴巴吃起东西来没完没了,结果身材粗短,肚子肥大,外貌丑陋极了。我常提着一把九齿钉耙,唐僧西天取经少不了我。(猪八戒)

  生:猪八戒。

  师: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生:交流。

  2.小结概括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孩子们,我们为什么能一下子猜出灰太狼、猪八戒呢?是因为这两段文字都能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

  3.请各位同学想想杜小虎是怎样给自己画像的呢?他又是怎样描写自己的外貌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1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吻”等8个生字,会写“艳、内、梦”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悄悄绽放”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用科学的思想去发现世界的奥秘。

4.学*、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感悟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课件:

(1)欣赏美丽的花。

(2)听读课文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看课件

师:老师家庭让你们看一组画面。

课件:(音乐欣赏花儿开放的画面。)

随着音乐老师调动学生的情绪:你们把眼睛再睁大点;深深的吸一口气;喊出来吧(学生在此时激情得到充分的调动,让学生看到花的美丽,感受花的香味,激发对花的喜爱。)

师:现在你想说什么?

生:略

师:花儿不仅仅有漂亮的身姿,迷人的香味,还有她神奇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

板书课题:13花钟

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符号d s表示: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通过读课文知道了课文的大意:课文讲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以及原因。

三、再读课文(进行几项自学的活动)

1、(聚精会神)学生读课文,重点是批划生字词。

用符号(——)画出要求会读的词,(圆圈)画出要求会写的生词在生字上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互相帮助)学生互相交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充满自信)学生展示读书

注重过程的评价:

(1)字音

(2)读通顺

(3)音调、节奏的初步评价(1、重点读音:吻、灼、暮。2、重点字形:醒、嫩、修)

四、精读课文

1、请学生分段读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部分,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自然段的分段、大概的段落大意的理解)

学生:略

师板书:不同的花在不同的时间开放。

2、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女同学齐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你认真的听,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3、归纳有趣的现象。)

请同学们在书上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师:用笔在句子上划上波浪线。

出示小黑板。

填一填:

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薇 绽开了笑脸 睡莲 从梦中醒来

万瘦菊 欣然怒放 烟草花 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 舒展开花瓣 昙花 含笑一现

活动:男女同学对读。

师:读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

生:(1、开花的时间

2、用了许多的形容词来形容花开的样子,写出了各种花的特点

3、同一事物的不同的表达方式。)

老师要在此,时时指导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板书:睡莲、午时花、烟草花、昙花

表演读课文。加强对词语的理解。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花开花的时间吗?

(太阳花,太阳升起的时候开花;洗澡花,下午五六点钟开花;)

师:读到这里,同学们对花的不再是因为花美丽,花香而喜欢它。更知道了花的神奇之处。那么,花儿为什么有这样的神奇呢?我们下节课继续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2

  教学目标:

  1、认识“郁、澈”等9个宇,学会“林、郁”等13个字。正确读写“山谷、森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乱砍伐树给人类带来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庄变迁的.过程和原因;教学难点是联系生适实际理解本文所蕴涵的深刻道理。

  教学准备:

  1、小黑板(字词)。

  2、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与森林的破坏情况、植物与水土流失、植物与环境保护等相关知识。

  一、投影插图,导入新课

  1、师:山谷中,有这样一个小村庄,请同学们看一看,它给你留下怎样丁怎岸的印象?

  2、学生讲述自己的感受,体会小村庄的环境之美。

  3、今云,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小村庄的故事。(出示课题)让我们把时光倒回到许多年前开始。

  二、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认读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葱葱、湛蓝、甜润、盖房、裸露、扩大、一栋栋、各式各样、咆哮、 应有尽有、锋利、喘气儿、黎明

  3、边读边思考:小村庄结果怎么样了?

  三、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

  小结:一个美丽的小村庄最后在一场大雨中消失得无影无踪,真令人痛心,这到底是谁造成的呢?我们下节课探究这个问题。

  四、熟读课文,练*讲述这个故事。

  1、自己练*讲述。

  2、指名讲述。评价读音的准确,故事的完整。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台风的语言。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重点、难点:

  学*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激趣。

  1、板书:跟踪,指名正音。这个词什么意思?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过“跟踪”的情形吗?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学完了课文这些问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学好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新词。B.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C.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指名读。

  盯住、监视、跟踪、嘲笑、自豪

  舒展、大声嚷、狂怒、怒吼、狂暴、暴跳如雷、疯狂、泄气、懒洋洋

  堤坝、撑牢、谈笑风生、不慌张

  A、指名读。这些生字中有那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B、这些词语的排列有规律吗?

  三、再读课文,找出含有这些词语描写卫星、台风、人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相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感悟台风的语言描写。

  (一)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认识一下今天的一个主人公——台风。

  这个台风可不一般,它会说话呢,请找一找台风说话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读一读描写台风语言、行为的句子,感悟台风的特点。

  1、出示句子: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

  (1)台风为什么要“大声嚷道”?抓住“大声嚷道”来读好句子。

  (2)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出示句子:“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道,“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1)提醒学生注意“狂怒地嚷道”这个提示语的位置。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老师这里有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台风的威力。

  (3)有感情地读句子。

  3、出示句子:“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

  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4、课文除了描写台风的语言,还描写了台风的神态、动作,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出示句子:

  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

  5、配合音效来帮助学生读好描写台风行为的句子。

  6、另一个主人公又有什么表现?下节课学*。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台风为什么会“大声嚷”、“狂暴地跳起来”、“暴跳如雷”?这都跟卫星的“跟踪”有关。

  二、品读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了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

  (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再读一读。

  (二)同桌讨论交流,来概括卫气象卫星的特点。

  (三)检查交流:找出句子,指名读。

  1、出示句子:“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品读句子。

  (2)“时刻”说明了什么?

  2、出示句子:“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回顾板书)

  (2)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3)生读。

  (4)过渡:台风会善罢甘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读。

  (5)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这句写出了台风的狂暴,请你再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句子: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

  师读漏掉“无意中”、“紧紧地”,行吗?

  (2)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

  4、读好对话。

  出示对话: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5、过渡:最后台风甩掉卫星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气象卫星为什么会“自豪”?

  (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可是他们仍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谈笑风生)

  (3)理解“谈笑风生”并用这个词造句。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6、出示句子:气象卫星迅速地转过身,有紧紧地跟踪者,监视着……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7、看来,气象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气象卫星为我们为类做出了这样大的贡献,有什么话对它说吗?你有什么话要对制造它的科学家说吗?

  三、分角色朗读,角色表演。

  四、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五题: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选择一个做点研究,再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4

  一、听说训练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珍珠鸟。

  2、首先我们进行听说训练,请同学们听仔细,说清楚: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3、指名听说。

  4、齐说。

  (RGB出示)

  5、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针对一些简单问题,可以当场解决。)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学完课文《珍珠鸟》,你会对这句话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

  二、复*朗读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1、2两小节,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课文的1、2两小节。

  三、讲读3~6

  过渡: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而且安全的住处,三个月过去了,我在珍珠鸟的住处发现他们有了雏儿,雏儿长得什么样呢?它又是怎样和我交往,一步一步接*我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3~6。

  (自由快速读3~6。)

  1、讲读3:

  ⑴ 指名读3:

  那小雏儿究竟长什么样呢?答案就在第三小节,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⑵ 你们喜欢这段话吗?那你们喜欢它什么地方?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再读3,在文中找一找,你喜欢哪些句子,读一读,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⑶ 交流。

  (边交流边知道朗读。)

  ⑷ 齐读。

  2、讲读4:

  ⑴ 引读4:

  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喜爱,所以珍珠鸟才一步一步地接*我,课文第四小节就把这个过程写的非常具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起先……渐渐地……后来……)

  ⑵ RGB出示:

  起先……渐渐地……后来……

  听的仔细的同学一定会发现老师刚才和同学们一起读书的时候注意到了几个词语,听出来了吗?对了,这些是表示时间先后的词,用在这里就把雏儿和我渐渐接*的过程写的具体、生动,又有条理了。你能试着用这些连接词把雏儿和我渐渐接*的过程来说一说吗?

  ⑶ 自由练说。

  ⑷ 指名说。

  ⑸ 同学们说得连贯流利,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渐渐地它胆子大了,为什么它的'胆子会变大了呢:

  ① 交流。

  ② 看到这小家伙在屋子里乱飞,我们的主人并没有伤害它,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这时候的我会有怎样的表情、神态,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小组交流。)

  ③ 交流。

  ⑹ 小家伙看到我的种种表现,终于完全放心了,你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小家伙是完全放心了呢:

  ① 交流。

  ② 小家伙是一步一步接*我,先……然后……再…,看来还是小心翼翼的,小家伙一边这样做,一边它又会想些什么呢?

  ③ 引读4的最后的话。

  ⑺ 背诵4:

  就这样,慢慢地,雏儿和我越走越*,越来越友好,现在你愿意把雏儿和我渐渐交往的过程,也就是4背出来了吗?

  ① 自由背。

  ② 齐背。

  3、读5。

  (引读5。)

  4、讲读6:

  ⑴ 瞧,有一天,又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6。

  ⑵ RGB图: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细细地观察这幅图,联系刚才读过的文字,这时候,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⑶ 同桌讨论。

  ⑷ 交流。

  四、讲读7

  过渡:我们的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一步一步地和我越走越*,我从内心底自觉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1、RGB:

  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理解“不由自主”:

  信……作者是从内心底自觉发出的一句话,从……也就是我们书上所说的一个词语,就是(不由自主),还可以用其他词语吗?

  (情不自禁。)

  3、雏儿和我在慢慢的交往中成为了好朋友,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好朋友呢?

  (交流。)

  对,就象我和雏儿一样彼此相互信任,这就是信赖,而这种相互信赖又使得朋友之间相处得(非常愉快),朋友之间友好愉快地相处,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也就是我们这句话中提到的(美好的境界)。

  五、延伸

  1、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象我和雏儿一样相互信任的例子还有很多,在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都存在着彼此的信赖,有了这种信赖,我们才拥有美好的生活。你能联系生活举些这样的例子吗?

  2、交流。

  3、小结:

  是啊,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彼此信赖,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5

  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情感目标: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书写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课文。

  2.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预设:

  第一课时

  一、民族风情,展示交流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惯。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知道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情况。(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俗。)

  2.根据学生介绍情况,教师适时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解说员”。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他们共同把自己的学校称为(我们的民族小学)

  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和学*生字词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所地处边疆的“民族小学”。

  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尤其关注一些学困生)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 绒球花 傣(dǎi)族 景颇(pō)族 阿昌(chānɡ)族德昂(ánɡ)族 绚丽多彩

  第三自然段:蝴蝶 孔雀舞 摔跤(jiāo) 山狸

  第四自然段:凤尾竹 摇晃(huànɡ)

  3、分组朗读,全班比赛

  ①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

  ②各组练*后进行比赛。

  四、再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1、读课文,释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中的“民族”主要指哪些民族?

  2、再读课文,想想这所“边疆的民族小学”是怎样的一所小学,与我们所在的学校有什么不同?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⑴.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并且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戴”:半包围结构,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构成。

  “雀”:字“小”字下边的撇(丿)要长些。

  “舞”:字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

  ⑵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本课时重在精读课文,品词、品句和品读。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这所民族小学与我们的学校有许多不同。这节课,我们就进一步走进校园去领略它的特别。

  二、品读课文

  (一)上学路上

  1、比较句子,体会描写的具体性。

  (1)早晨,从各处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比较句子,体会“的字结构”的运用特点。

  (1)……走来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小学生。

  (2)……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小学生、有景颇族的小学生、有阿昌族的小学生和德昂族的小学生,还有汉族的小学生。

  (3)……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得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二)来到学校

  1、大家穿戴不同,语言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穿戴”的“戴”是什么结构?在本文里,“穿戴不同”换成“穿着不同”好吗?为什么?

  2、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敬礼。(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再现早上来到校园里的情景。注意理解“招呼”一词的含义。)

  3、指导朗读。

  (三)课堂学*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1、体会加点词的表达效果,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个句子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的表达效果。

  (1)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2)大家一起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

  3、既然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一起读课文时“那声音真好听!”而且用的是感叹号,为什么作者不直接描写那好听的声音,而是写各种小动物的表现?

  (四)课间活动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作者在这里也没有具体描写课间活动的情况,却又写了小鸟、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点题抒情

  1、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这所民族小学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校园美丽——小学生鲜艳的民族服饰,校园里古老的铜钟、粗壮的'大青树、摇曳的凤尾竹……

  民族团结——民族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但是同一教室读书,一起玩耍,和睦相处……

  生活欢乐——课上认真读书,课下尽情玩耍,连小动物也来聆听和看热闹……

  2、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有无“就”字的不同,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

  (1)这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

  3、比较下面的句子,体会它们不同的表达效果,然后读出相应的语气语调。

  (1)这就是我们的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2)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4、品读加点的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

  A、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一、二学*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民族”的特点?

  B、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第三、四学*小组的同学讨论: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表现出这所学校“边疆”的特点?

  C、这就是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所边疆的民族小学。

  认真地朗读这句话,然后同桌讨论,这里的“我们”指的是哪些人?请选择并说说选择的理由。

  a、“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的学生和老师。

  b、“我们”是指这所民族小学所在的地区的人。

  c、这里的“我们”同时又是指包括我们同学在内的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里的人。

  三、感情朗读,自主选择,积累背诵

  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6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宁”等10个生字,规范书写“郊”等13个字。

  2、学*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方法,梳理文章内容,了解大意。

  3、抓住关键句阅读,感受列宁和小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教学重点

  正确识记生字,规范书写。

  教学难点

  学*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通过抓住关键句体会人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介绍作者。

  1、出示图片,引入新课。

  师:瞧,树林里的三只灰雀多可爱呀,,粉红的、深红的,真漂亮。它们在树上婉转地唱着歌,欢快极了!你喜欢它们吗?

  2、出示作者,简要介绍。

  列宁是苏联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一位著名的伟人,也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认识生字,示范跟读。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一起读读词语,一边读,要一边留意生字的读音。

  列宁、胸脯、惹人喜爱、仰望、面包渣、或者、可惜、诚实。

  2、重点生字,指导理解。

  (1)后鼻音:宁、胸、仰、望、诚

  (2)形声字:胸、脯

  师:大家看,“胸脯”这两个字的偏旁都是“月”字旁,说明是和身体部位相关的字,因此“月”字旁是这两个字的形旁,右边的“匈”和“甫”则是作为声旁,因此这两个字属于形声字。请大家跟老师读——胸脯。你还想到哪些带有“月”字旁的形声字呢?

  (3)形*字:仰

  师:刚才有同学说,不理解“仰望”这个词语的意思。哪位同学能帮帮他?

  师:这位同学读书非常仔细,还会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很有学*方法。

  师:请大家看,这里有一些表示“看”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正确地填入语境中吗?试一试吧。

  (4)词语辨析:仰望、凝视、环顾

  课件出示:来到呼伦贝尔大草原,抬头仰望,只见朵朵白云点缀在瓦蓝的天空上,就像纯洁的棉花那般柔软。环顾四周,风吹草动,不远处有一群牛羊在低头吃草,多么自在!我静静地凝视着前方的额尔古纳河——这条孕育着**草木的河流,心中充满了敬意。

  3、学写汉字,规范书写。

  (1)指导书写:郊、养、或

  师:先看到“郊”这个字,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偏旁是“右耳旁”。在书写的时候,左边“交”字的“捺”要变为“点”,笔顺是:点、横、撇、点、撇、点、横撇弯钩、竖。请你在本子上练*写两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看“养”这个字。在书写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羊字头的3个横长短有变化,间距要均匀。请你先看一遍书写提示,再练*写两个。

  师:最后,请同学们看“或”这个字。这是一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在书写的时候要注意第一笔横写短,稍稍向上斜,斜钩要写得舒展,最后一笔是右上角的点。现在请同学们练*写两个。

  (2)学生提示:粉、粒、冰、冻

  师:除了老师讲解的这三个字,你还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字的书写呢?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回顾内容,梳理文章大意。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知道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课件出示图示: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

  师:灰雀被男孩拿走了,说明男孩和列宁一样,都很喜欢灰雀。

  2、带着问题默读,找关键句。

  师:现在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你从哪里看出列宁和小男孩喜爱灰雀?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3、交流汇报。

  (1)灰雀外形

  句子①: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师:粉红的、深红的灰雀,来回跳动着,唱着婉转动听的歌。这句话描写了灰雀的颜色和动作,表现了灰雀的漂亮和活泼,真让人喜欢。请你自己再读一读,读出灰雀的可爱。

  (2)列宁行为

  师:你还从哪里感受到列宁对灰雀的喜爱呢?

  句子②: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句子③: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师:是呀。“找遍了”,这个词语还可以读到列宁着急的心情。如果你是此时的列宁,你会想些什么?

  师:是呀,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列宁该多么着急、多么难受啊!除了列宁喜欢灰雀,故事里还有谁喜欢呢?是的,一个小男孩也喜欢。你是怎么知道小男孩喜欢灰雀的?

  (3)男孩行为

  句子④:没……我没看见。

  句子⑤: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句子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师:是呀,列宁和小男孩都很喜爱灰雀,但是他们喜爱的表现和内心的想法却是不同的。下节课,再让我们一起走进列宁和小男孩的内心世界吧。

  四、恰当留白,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书写练*。

  2、正确、流利熟读课文。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7

  16、跟踪台风的卫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台风的语言。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重点、难点:学*课文,感受台风的狂暴、气势汹汹、疯狂、骄傲自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激趣。

  1、板书:跟踪,指名正音。这个词什么意思?你在电视或电影中看过“跟踪”的情形吗?

  想怎么读这个词?为什么要这样读?

  2、知道我们今天要读谁跟踪谁的故事吗?板书:台风卫星

  3、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台风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跟踪?为什么要跟踪?)同学们真爱动脑筋,学完了课文这些问题我们都能找到答案。

  二、初读感知课文内容,学好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读准生字新词。B.把课文读正确,不添字,不漏字。C.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初读。

  (1)出示词语,指名读。

  盯住、监视、跟踪、嘲笑、自豪

  舒展、大声嚷、狂怒、怒吼、狂暴、暴跳如雷、疯狂、泄气、懒洋洋

  堤坝、撑牢、谈笑风生、不慌张

  A、指名读。这些生字中有那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B、这些词语的排列有规律吗?

  三、再读课文,找出含有这些词语描写卫星、台风、人们生活的句子,读一读,相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四、精读课文,感悟台风的语言描写。

  (一)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认识一下今天的一个主人公——台风。

  这个台风可不一般,它会说话呢,请找一找台风说话的句子,并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二)读一读描写台风语言、行为的句子,感悟台风的特点。

  1、出示句子:他刚刚舒展开巨大的身子,猛然望见天空中有颗小星星不停地朝他眨着眼睛,便大声嚷道:“你是谁?竟敢盯着我!”

  (1)台风为什么要“大声嚷道”?抓住“大声嚷道”来读好句子。

  (2)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出示句子:“小东西!”台风狂怒地嚷道,“你可知道我的厉害?鱼儿见我钻入深水,船儿见我避进港湾,树儿见我把腰弯。嘿嘿……”

  (1)提醒学生注意“狂怒地嚷道”这个提示语的位置。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2)老师这里有段视频,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台风的威力。

  (3)有感情地读句子。

  3、出示句子:“哼,我要把你甩掉!”台风呼呼呼地朝大海的深处奔去。

  相机板书台风的特点。

  4、课文除了描写台风的语言,还描写了台风的神态、动作,找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出示句子:

  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

  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

  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

  5、配合音效来帮助学生读好描写台风行为的句子。

  6、另一个主人公又有什么表现?下节课学*。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

  2、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长大用科学为人类、为社会造福的志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台风和卫星的'对话、神态及动作了解第三代气象卫星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台风为什么会“大声嚷”、“狂暴地跳起来”、“暴跳如雷”?这都跟卫星的“跟踪”有关。

  二、品读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了解气象卫星的主要作用。

  (一)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气象卫星跟踪台风的句子,再读一读。

  (二)同桌讨论交流,来概括卫气象卫星的特点。

  (三)检查交流:找出句子,指名读。

  1、出示句子:“哈,”小星星笑了笑说,“我是第三代气象卫星,人们叫我时刻跟踪你,监视你,直到你消失为止。”

  (1)抓住“时刻”,品读句子。

  (2)“时刻”说明了什么?

  2、出示句子:“可我偏偏爱跟着你走……”

  (1)这个“你”是谁?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回顾板书)

  (2)这么厉害的台风,卫星却偏偏爱跟着他,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呢?

  (3)生读。

  (4)过渡:台风会善罢甘休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一起读。

  (5)师生接读:台风狂暴地跳起来,对准气象卫星猛扑过去。可他哪里知道,气象卫星站设在离地面三百公里的高空,他再蹦跳也不管用。这句写出了台风的狂暴,请你再读一读,你读懂了什么?

  3、出示句子:他感到有点累,正想歇歇脚,无意中发现气象卫星仍然紧紧地跟踪着自己。

  (1)老师也是找到的这一部分,我也想读给大家听听。

  师读漏掉“无意中”、“紧紧地”,行吗?

  (2)体会台风满以为把卫星甩掉了,但卫星却不放松地紧跟它。

  4、读好对话。

  出示对话:

  “哼,我要把你甩掉!”

  “想甩掉我?没门儿!”气象卫星用嘲笑的口气对他说。

  5、过渡:最后台风甩掉卫星了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出示句子::“哈!这里的人们早就知道你快要来了。”气象卫星自豪地说,“每隔二十五分钟,我就向他们报告一次你的行踪。”

  (1)抓“自豪”。气象卫星为什么会“自豪”?

  (2)人们早就知道台风会来了,可是他们仍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谈笑风生)

  (3)理解“谈笑风生”并用这个词造句。

  (4)指导朗读“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也不惊慌。”

  6、出示句子:气象卫星迅速地转过身,有紧紧地跟踪者,监视着……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7、看来,气象卫星确实应该自豪,因为他的工作帮助人们战胜了台风,我们再也不怕台风带来的灾难了。气象卫星为我们为类做出了这样大的贡献,有什么话对它说吗?你有什么话要对制造它的科学家说吗?

  三、分角色朗读,角色表演。

  四、知识拓展,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第五题:你还想知道哪些人造卫星?选择一个做点研究,再把结果跟同学们交流交流。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8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团结友爱,相互宽容。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字词,练*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体会争吵后“我”和克莱蒂的感情变化及最后一段中父亲说的话的含义。

  2、练*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为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说出课文主要内容。

  3、学*课文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归纳段落大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按“预*”要求初读课文,了解“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画出描写“我”后悔的句子及不理解的同语。

  (“争吵”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只求了解,暂不做检查。)

  2、再读课文,正音正字。

  “嫉( jí )妒( dù )”的“嫉”不要读成“ ji ”的音。

  (是指心里嫉恨别人比自己强。)

  “我火了”的“火”,“偷偷”的第二个“偷,在这里应带儿化韵,读“火儿”,“偷偷地”。

  “衣肩上的线缝都开了”的“都”,应读“dòu”,不要读成“dù”的音。

  “终于挨到了放学”的“挨”应读“ ”的音,表示困难地度过时间的意思,不要读成“你挨(ài)着我”、“挨 (āi)家挨(āi)户”的“挨”字的音。“我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的“诉”(sù)应读轻声。

  “哼”的右下是“了”,不要写成“子”;“防御”的“御”的中间是,不是“缶”;“毕竟”的“竞”不要少写一横,注意与“竞”区别。

  3、按自然段概括段意(对话形式的适当归并),按意思相关或相*的归并方法,划分段落(或按带有阶段性的内容),为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⑴ 概括自然段段意

  第1~2自然段:克莱蒂把我的笔记本弄脏了,我火了,骂了他。他说不是故意的。

  第3自然段:我报复了他,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4自然段:克莱蒂气得要我在外边等他。

  第5自然段:我很后悔,想向他认错,可是没有勇气。

  第6~8自然段:克莱蒂表现出悲哀,又说在外边等我。我想起父亲的话,功课也没听进去。

  第9~10自然段:在街上,克莱蒂来了,我举起尺子,他却要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

  第11~13自然段:我友好地表示以后再不吵架了。

  第14自然段:回到家,父亲说,错了就该第一个伸手请他原谅,并把尺子折断扔向墙角。

  2、讨论划分结构段:

  提示:“争吵”的故事可归并为争吵、反思、和好及受教育四个阶段(一般为时间、地点或情节上的变换),划分四个段落。

  第一段(第1~4自然段):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第二段(第5~8自然段):“我”很后悔,但没有勇气向克莱蒂承认错误。

  第三段(第9~14自然段):放学后,克莱蒂主动要求跟“我”重归于好,“我”受到了教育。

  3、再议四个段落划分的四个阶段:

  第一段“争吵”的情节是集中的,显然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看得出是在教室。

  第二段“反思”是“争吵”完毕,集中讲“我”的后悔和反思,主要表现“我”不安的内心活动。地点仍在学校,时间推后了。

  第三段“和好”情节有了大的进展,时间又推后到放学,地点移到了街上,情节也相当集中。

  第四段“受教育”,是故事的尾声,突出了父亲的教育情节。地点转移到家里。

  4、根据结构段段意,自己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写在练*本上(注意语言连贯,重复的删掉),再读一读。然后教师检查订正。

  课文主要内容:

  “我”的笔记本被克莱蒂弄脏了。为了报复,“我”也把他的本子弄脏了。“我”很后悔这样做,但没有勇气向他承认错误。放学后,在克莱蒂主动要求下,我们和好了。回到家,父亲又教育了我。

  阅读分析第一段

  自由读或默读,边读边想:

  1、这一段是讲“我”和克莱蒂“争吵”经过的,究竟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从争吵的情形看,克莱蒂没有错,是“我”不对。因为克莱蒂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的。“我”做得不对,不应该为了报复故意弄脏了克莱蒂的本子。)

  2、“我”开始说,吵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牌,我嫉妒他。”到底他俩吵架是不是“我” 嫉妒克莱蒂得了奖呢?如果有,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种嫉妒。从“他的笑让我很不高兴”看出“我”认为克莱蒂的笑是笑话“我”没得上什么奖,因而心想“得了奖有什么了不起!”于是想报复克莱蒂,所以说,事情起始就是因为“我”嫉妒克莱蒂得奖引起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阅读分析第二~四段,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各有什么表现,体会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我”和克莱蒂争吵后有什么表现,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理解同学之间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重要意义。

  教学过程

  一、默读第二段,边读边议,再解答

  这一段主要写了“我”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着重描写了“我”想向克莱蒂承认错误,又觉得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也冷静地反思了一番。过去两人交往的一幕幕情景在脑海里再现。

  正像开头说的“我觉得很不安,气也全消了。我很后悔不该那样做。”

  ⑴ “觉得很不安”,“不安”什么?“很后悔”,“后悔”什么?

  (“不要”,是怕克莱蒂放学后找我算账,再报复一下,因为他总提出在外边等我。“后悔”的是,过去种种事实证明,克莱蒂是个好人,他的确不是故意弄脏我的笔记本,而是因为我嫉妒他得了奖报复了他,才吵架的.。)

  ⑵ “克莱蒂是个好人”,从过去的种种事实证明他好的表现有哪些?

  (“好”的表现有:帮父母亲干活,服侍生病的母亲,扛柴扛得多,以及受到我们全家诚心诚意的欢迎,特别是父亲那么喜欢他等等。)

  ⑶ “我”既然想到了克莱蒂是个“好人”,又很可爱,也“知错认错”,心里也暗暗说“去向他认错吧”,可是“请原谅我”这几个字怎么也说不出来,为什么?

  (没有勇气,觉得太丢脸)

  ⑷ 俩人吵架快结束的时候,克莱蒂再次提出“我在外边等着你!”,“我”也回答说“我也等着你!”克莱蒂和“我”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两个人的说法一样,意思一样吗?再议一议。

  (说法一样,意思不一样:克莱蒂说“在外边等你”,是想向“我”解释,以求化解矛盾,不是故意的。“我”说的“在外边等你”误解了对方的意思,以为对方要报复,要打他。只要防御,决不还手就可以了)。

  ⑸ “吵架结束的时候,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睛里表示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瞟”是用眼睛怎样看?

  (斜着眼睛看。看情况两人是并排坐在自己座位上,只能膘。还有,一个人生另一个人的气,往往不愿意正眼看,就斜着眼睛膘几眼,以表示不值得一理。)

  ⑹ “从他的眼睛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克莱蒂应该不应该“愤怒”?

  (应该。吵架的事,他有理。)

  为什么不是“愤怒”,而是“悲哀”?“悲哀”表示什么?

  (看来*时他们很要好,加上克莱蒂是个“好人”,很能体谅、宽容别人,所以把愤怒压下去了。只是表示了“悲哀”,这“悲哀”是流露出一种出人意料的情绪。对“我”所做的一切和有意报复,很不理解。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7、自由读,再指名读第二段,把“我”不安和后悔的心情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示后海和自责的话要读出应有的语气来。

  二、阅读分析第三段

  1、先自由读或默读第三段,写“我”和克莱蒂重归于好。边读边想,再议论:“终于挨到了放学”,“终于”是什么意思?“挨”是什么意思?换成“等”可以不可以?

  (“终于”是经过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挨”是困难地度过某一段时间。说明“我”心里有事,总想着吵架的事,还担心克莱蒂找自己算账,上课的时间难以度过,经过等待之后才下了课放了学。说明“我”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我”一心想着下课后怎样应付克莱蒂。)

  2、“我独自在街上走着”,从“独自”这个词推测,*时放学回家一定不是“独自”,是怎样走的呢?

  (可能跟克莱蒂同行。)

  3、今天跟克莱蒂吵架了,而且是“我”故意的,责任在“我”。可是克莱蒂是怎样表现的呢?当“我”听见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的时候,先是“手里拿着尺子站住等他”。他走*了我,“我举起尺子”。举起尺子是为了什么?

  (防御克莱蒂打来。因为父亲说过,自己错了,别人打你时千万不要还手,只要防御就是了。)

  4、出人意料的是克莱蒂是怎样做的呢?再读以下4个自然段(10~14)。

  议一议,克莱蒂见到了“我”,表现了一种什么风格?

  (克莱蒂表现了一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也说明他的确是个“好人”。)

  这种宽容、友好的风格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了?再议,然后解答、归纳:

  (“微笑着”,是从描写神态表现宽容和友爱的;“用手拨开尺子”、“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是从描写动作表现宽容和友爱的;“温和地说”,是从描写说话时的语气,表现宽容、友爱的;“让我们像从前那样做好朋友吧!”“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是通过语言表现宽容和友爱的。

  总之,课文是通过描写人物(克莱蒂)的神态、动作、语言和语气等,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风格的。)

  “我”对克莱蒂的出人意料的宽容和友爱态度做出什么反映?

  (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反映了“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

  5、最后一段主要写回到家里“我”把事情告诉了父亲,父亲对我的教育。

  这一段有个“本想”,带着“让父亲高兴一下”,相对还有个“不料”,引出了“父亲把脸一沉”。“本想”和“不料”换两个意思相同的词语,让句子的意思不变,可以不可以?

  (可以,“本想”换成“原本想”或“本来想”,“不料”换成“没想到”或“没料到”)

  “父亲把脸一沉”,说话了。“把脸一沉”可以换个什么同样意思的词语?

  (换成“表情严肃”或“板着脸”)

  父亲“表情严肃”地,“板着脸”地说和做。有什么含义?“第一个伸过手去”是什么意思?“夺过”“折成”又表示了什么?大家议一议,再回答。

  (一个人不但要能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求得别人的谅解。否则就是错上加错。“第一个伸过手去”意味着有勇气主动地向对方认错,请求对方原谅。

  父亲把“我”手里的尺子“夺过去”“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是希切“我”告别错误,永远友好待人。父亲的教育应该说是及时的、深刻的。)

  三、小说结读后感受

  读了课文,懂得人与人之间,眼下就是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克莱蒂最突出的品质是什么?你有没有犯过“安利柯”(就是课文中的“我”)那样的错误?有,怎样解决的?没有,今后怎样和别人交往才是正确的?以上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写“思考·练*”第4题中的词语。

  2、练*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3、按课后“练笔”要求,练写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的事的片段。

  教学重点、难点

  做“以自己与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为题材的片段练笔。

  教学过程

  一、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共同评议

  二、听写“思考·练*”第4题“读读写写”的词语。同桌互换订正。内练*用“缘故”、“诚心诚意”造句

  1、结合原文原句,解释“缘故”、“诚心诚意”。

  (“缘故”,指克莱蒂的上衣肩上的线绽开了。“我”猜想多半是扛多了柴的缘故。缘故即原因。“诚心诚意”,真心实意。指克莱蒂到我家时全家欢迎他没有半点客套和虚假。由此证明,他是个好人。)

  2、他句:

  缘故──

  ① 这盆茉莉花,叶子发黄,也不怎么开花,我看是缺少肥料的缘故。

  ② 七十多岁的李爷爷,红光满面,身板硬朗,主要是坚持锻炼的缘故。

  诚心诚意──

  ① 同学们诚心诚意地想尽办法帮助爱迟到的立冬同学按时到校,保证了学*。

  ② 这位标兵营业员主动为妈妈选料,还量好了尺寸,看得出他是诚心诚意地为顾客服务的。

  三、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和学之间友爱的字写成片段。要求内容真实,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1、总结性地说说读了“争吵”一课受到的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教育,特别是要向克莱蒂学*的意义。

  2、说一说我们同学之间出现过哪些团结友爱的事情,哪些事令人感受最深。

  3、在肯定列举的团结友爱的事情,确有令人感受最深的事实之后,进一步讨论怎样把感受最深的部分写具体。

  议一议“争吵”一课感受最深的部分在哪里?是怎样写具体的?

  (“争吵”一课最令人感动,也是“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是,“我”的不安和后悔,跟克莱蒂吵架的反思和自责;特别是克莱蒂主动找“我”化解矛盾,重归于好。)

  4、以“重归于好”为例,议一议这一部分是怎样写具体的。

  归结到两点:一是“重归于好”的事实经过写得清楚:从放学后“我”独自在街上走着,到克莱蒂走*“我”两个人之间的对话。再到高兴地分手回家。一步步写得很有层次;二是“重归于好”的表现写得具体。方法是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去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格。

  学生可列举课文中的描写实例,如:

  克莱蒂从后面跟上来……他走*我……(这是写动作的);

  克莱蒂微笑着用手拨开尺子,温和地对我说……(这是动作、神态、语言和语气的);

  我愣住了。我觉得有两只手搭在我的肩上。“以后我们再不吵架了,好吗?”(这又是写克莱蒂的动作和语言的);

  “再也不了!再也不了!”我回答说。然后我们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是写“我”的语言和我们俩的心情的);

  最后一段写父亲教育“我”。先写父亲的神态,“把脸一沉”。再写父亲的话,“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更不应该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尺子!”最后写动作“从我手里夺过尺子,折成两段,向墙角扔去。”

  5、小结:

  作者紧紧围绕“相互宽容、团结友爱”的中心,通过克莱蒂、“我”和父亲等人物的动作、语言、语气、神态和内心活动等描写,表现上述中心的。我们写片段也要学*这样的写法。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19

  课前的滴思考:

  《检阅》一文重写了儿童队员准备检阅的事,以及检阅时的情景,阅读文本时,我仔细研究了课文的人文性,因为只有找准了课文的基,学中才能采用相应的学策略。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确定文本的人文性是学目标的定位之一。这篇课文对文本意义的领悟可以是把握在“关注残疾人就应该给他们和普通人同样的机会”。但显然这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解读。要升华检阅的价值,预测达到的效果是在学生的脑海中建构起这不仅仅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队列队形的检阅,也是一次人性的检阅,更是一次人生的检阅。这似乎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又难以理解。研究中我发现了文本本身存在的问题,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从篇幅看应该是儿童队员,但从内在中分析应该是博莱克,因为,一切问题都是围绕着他展开的。但是,文章写博莱克的文字只有短短的一个自然段,几十个字。儿童队员在讨论博莱克的问题,却没有博莱克参加。于是,我意识到了这里面存在着一个很明显的“主人公缺失”的问题。博莱克的命运操纵在儿童队员们的手中,自己却没有丝毫的决定自己做什么怎么做的权利,也许博莱克不愿意参加。大家的做法也会让人理解成这是博莱克的同情甚至是怜悯,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产生了另外一种思考的方式,生成了一种全新的思想,那就是:别人强加给我,要我做的事情,不一定是我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我有同意的权力,也同样有拒绝的权力。到这里,对残疾人的尊重就不只局限于给他和正常人*等参与的机会了,还在于尊重他的思想,尊重他的选择。这显然是大家对博莱克的不尊重。这是作为一名阅读者对文本进行的批判。三年级的学生也是无法落实这一步的。经过再三思考,最终我把文本的落脚放在了对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的体会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

  目标定位:

  1.能根据课文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补充课文的'留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儿童队员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教学设计思路与理念:

  1.为落实学目标,首先整堂课有一条明显的知识链。即如何引导学生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因而学中,我紧紧抓住两句话: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了整堂课。也可以说这两句话像一根线把课堂的几个环节串连在了一起。学中分两步走,一是让学生感悟博莱克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二是感悟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的感悟。

  2.注重感悟方式,提高感悟实效。学策略的选择一切为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为了让学生比较深入充分地感悟博莱克的身残志坚,顽强拼搏精神和儿童队员们、那颗善良、友爱美好的心灵,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让学生想像博莱克在训练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以及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代价;二是让学生充分与博莱克、与儿童队员对话,在与文本、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感悟他们的人文精神。三是通过挖掘课文的空白,在*等对话的基础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去想像思考,从而获得情感的共鸣。因而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如果你是儿童队员中的一员,你会怎么处理呢?为什么?”“同学们,你们碰到过类似博莱克这样的事吗?”“同学们,你们想想,腿有残疾的博莱克是不是更需要大家的鼓励和信任呢?那么时的你会怎样处理博莱克这件事呢?”四是读写结合。让学生通过写的方式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达到情感的升华。

  3.以读为本,读悟结合。曾有育专家说过:“朗读是语文课的灵魂,没有朗读的语文课一定不是一堂好课。本节课我也在努力实践这一句话。整堂课我就是通过不断反复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和“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话贯穿的,并且每次都是在不同感悟的基础引导朗读。同时结合其它句子的朗读,有默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多样,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今天的课例无论成败,我想只要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就足以,我们要坚信只有自己努力过并为之而付出过,我们新课程的探索之路才会越走越好!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20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开课激趣导入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生字

  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

  2、小组自学,看谁的方法好?

  3、交流汇报:(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

  冶──治(读音、字形)多音字“挣”课文中读zhēng,不读zhèng,“燃、熄、炼”注意写法、字意。

  三、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归纳:

  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

  写生字、抄词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4)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10篇

  一、激趣导入

  1、师:(拿出放大的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生:蟋蟀。

  师: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

  生:蛐蛐。

  放大的小东西——蟋蟀不仅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蟋蟀,而且激起*时就喜欢小昆虫的学生的学*兴趣。

  师:“蟋蟀”两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帮老师一下?接下,学生说字形,老师板书“蟋蟀”,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教师大智若愚,让学生帮助老师说字形,调动学*积极性,全班学生在手心上写一遍,让学生牢记“蟋蟀”字形。

  2、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把蟋蟀人性化为小东西、小家伙,为整节课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初读课丈,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由“住宅”一词的惯性思维,激起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兴趣,直奔文章中心。

  2、讨论后老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

  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师:你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多问几个学生)

  生:不认识。

  师:(惊讶、不认识)王老师住的楼房100多*方米,二层楼,比它好多了。可我的房子竟没这小家伙的有名,我心里真不服气。今天就聘请我们全班学生做“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来评一评,谁的住宅有名,好不好?

  生:好。

  通过与老师住宅的对比,很自然地就使全班同学转换为评委这一角色。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

  分段读课文(让学*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个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生生之间的互帮互助,营造出一种个性化的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的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随遇而安”(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

  由学生自己找生词,讨论生词,真正调动了学生主体的学*积极性,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思想。“随遇而安”是本课中学生最难懂的成语,教师的指导体现了主导的作用。

  第二课时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各位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们,你们辛苦了。经过上一节课的工作,你们大致了解了小家伙的住宅。它的住宅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王老师记性不太好,麻烦各位把每一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一句“工作辛苦”让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住宅特点是本文重点,通过学生的自学找特点,画句子,并用一个词概括,从而突破文章重点。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突破常规,让学生板书,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师:我的住宅大门朝南,只要天上有太阳,家里就有阳光。

  生: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用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太阳能热水器……它有吗?谁的住宅好?

  生:老师的住宅好。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二、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师: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三、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师: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在“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资料。(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将学*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视野。

  五、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板书说明: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整个板书设计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生:老师的住宅好。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六、了解蟋蟀是怎么建房的

  1、师: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王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

  通过比较,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整修,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七、再换角色,指导说话

  1、师:现在你不是住宅评判委员会的委员,而是建筑专家蟋蟀工程师,现在在“昆虫联合国总部召开”“国际建筑经验交流大会”。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

  了解了蟋蟀及其住宅特点再换角色,学生感到新鲜而又不陌生,交流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八、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资料。(看课前发下去的有关蟋蟀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

  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哪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将学*拓展到教材之外,扩大了学生视野。

  九、看文章,做作业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作业(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1)以《我的住宅》为题介绍蟋蟀的住宅特点,以及如何建造的等。

  (2)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作业设计新颖,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板书说明: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整个板书设计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

  3.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生活中我们应不断地探索。

  教学重点:

  1.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不断探索。

  2.会认4个字,会写6个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发挥想象,了解船的发展演变过程,培养学生发愤学*、不断探索的。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课文,师生收集各种船的图片。

  2.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投影片(或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外出旅游或走亲戚时,都坐过什么样的船呢?介绍一下吧!

  2.学生自由交流。

  3.出示图片,体会船的多样与作用。

  4.:船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国防、经济等方面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那么,船最初是什么样?它又是怎样发展变化而来的呢?我们一起学*第17课:船。(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听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

  2.说说你知道了什么。(简单概括课文内容或说己的感受。)

  3.轻声地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在字词句和课文内容方面,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4.交流朗读收获,互相质疑解疑。

  读准字音:树干(ɡàn)扁(biǎn)*潜(qián)水艇

  理解意思:(出示相应的教学投影片)

  蒸汽机:将蒸汽的能量转换为机械功的往复式动力机械。

  军舰:列入海军编制,用于完成战斗任务和保障任务的战斗舰艇和特种舰艇。现代军舰一般装有导弹,火炮,鱼雷,水雷,反潜武器和其他兵器。有的还载有作战飞机和直升机。

  油轮:专门用来运送石油的轮船。

  潜水艇:利用水容器装水排水,随着水的装和排,潜水艇也随之沉和浮。

  庞大:巨大。

  豪华:特别华丽堂皇。

  同桌互读课文,说说船的发展演变过程:

  树干——筏子——独木舟——帆船——汽船——军舰、油轮、潜水艇……

  三、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要求认写的字:稳、歪、扁、棍、喷、舰。

  2.读一读,给生字组词或说话。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稳:左右结构,左边是“禾”字旁,右边是“急”字。

  歪:会意字,“不正”为“歪”。

  扁:“遍”字去掉走之儿。

  棍:形声字,形旁为“木”,指“棍”是“木”做成的;声旁为“昆”,与“棍”韵母相同。

  舰:形声字,形旁为“舟”,指船;声旁为“见”,与“舰”同音。

  喷:与“愤”比较,“有心真气愤,有口能喷水”。

  4.试在田字格中练写两个。指名板写、、再写。

  5.出示词语,读一读,记一记:漂流、*稳、扁*、借助、豪华、娱乐、庞大。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用表格或者图画的形式把船的演变过程表现出来。

  2.读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检查。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随文识字的情况。

  2.出示卡片,开火车认读,大面积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生字:稳、歪、扁、棍、喷、舰。

  词语:漂流、*稳、扁*、借助、豪华、娱乐。

  3.对照自己设计的表格或图画说说船的演变过程。

  二、朗读课文,感悟理解。

  1.自由读课文,思考:船在各个不同阶段,分别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人们为什么要改进它?

  2.交流讨论:

  树干:简便易行,但不*稳。

  筏子:不容易翻,但走得慢。

  独木舟:快、安全、还可以放东西。

  装上船桨:使船走得更快,但要用手划,比较费力。

  帆船:借助风力跑得更快。

  轮船:把桨装在船上的大轮子上,不需要风也能走。蒸汽机带动轮桨,速度更快。

  现代的轮船:豪华的客轮——庞大的货轮——军舰、油轮、潜水艇……

  3.分角色表演:分别请几个学生演不同阶段的船。

  4.如果你是一艘豪华客轮,见到最初作为船的那段树干,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船?你还希望有什么样的船?根据你的需要想一想,动手设计并画下来,再向大家介绍它的特点和作用。

  2.从船的发展演变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船的发展演变过程是人类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在*时的生活中也应该努力学*、不断探索。)

  四、巩固练*。

  1.你注意过身边的事物吗,它们也像船一样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请你举例说明一下。如:书包、文具盒、自来水、电铃等等。

  2.选择你喜欢并且熟悉的一种事物,想想它是怎样发展变化的,然后写下来。

  五、实践活动。

  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船,还希望有哪些船,为什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4自然段。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敦煌艺术宝库”在世界文化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品读课文,了解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古老的丝绸路上,在神秘的三危山下,在茫茫的沙漠中,蕴藏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就是——莫高窟。对,它就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全、规模最宏大、艺术价值的石窟艺术宝库——莫高窟。

  2、每一个去过莫高窟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第五自然段)

  3、莫高窟里究竟有些什么,使它能称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呢?(相机板书)

  4、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莫高窟,先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精妙绝伦的彩塑。

  二、感受彩塑的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你在莫高窟看到了哪些彩塑?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三幅图片,请大家看一看,猜一猜:哪幅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哪幅是威风凛凛的天王?哪幅是强壮勇猛的力士?你的依据是什么?

  3、师述:这就是慈眉善目的菩萨,她端庄温情,含笑自如;这天王身着戎装,身披铠甲,真是威风凛凛;这就是强壮勇猛的力士,瞧他这模样,一定是力大无比!

  4、这些彩塑有的“慈眉善目”,有的“威风凛凛”,有的“强壮勇猛”,样子各不相同,这就叫: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5、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有一尊长达16米的卧佛,(出示图片)谁来读读描写卧佛的句子?指读。

  (评价:①读得不错,如果你的朗读能让大家感到卧佛像活的一样就更棒了。②是啊,我们似乎还听到他的呼吸声。③真是“惟妙惟肖”。)

  7、这两千多尊彩塑中,据说的有9层楼那么高,最小的只有巴掌那么大,但每一尊都精致巧妙,,这就叫“精妙绝伦”。

  8、齐读:这段话先总写了彩塑的特点,再分别介绍三种彩塑,接着描写一尊卧佛的特写镜头,最后总写游人的感受,写很有条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

  三、感受壁画的宏伟瑰丽

  1、莫高窟之所以被称为艺术宝库,是因为—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出示)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

  (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看看,这句话在上下文之间起什么样的作用?

  (2)这句话的前半句概括的第几小节的内容?后半句呢?这样的句子,我们称它为过渡句,过渡句可以使文章前后连接自然、流畅。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壁画的特点是——宏伟瑰丽。

  2、齐读,这句话中哪里写出了壁画的宏伟?

  “四万五千多*方米”听起来很大,但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算一算。

  请同学们看看我们上课的教室,它大概是一百*方米,算一下,“四万五千多*方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教室?

  有人说,如果把壁画全部排列起来,有二十公里那么长,可见,敦煌壁画是多么宏伟呀!

  3、壁画的宏伟瑰丽还表现在什么地方?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小节,用心读,大胆想,要把文字读成活动的画面,读完后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刚才,同学们静静地读,默默地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先说给大家听?

  4、同学们很会读书,真的把文字读成了鲜活的画面,敦煌壁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悠久,技艺精湛,被西方学者称为“墙壁上的图书馆”。课文中这样概括地写了壁画的内容——引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一句。

  5、敦煌壁画中,各种佛像画、故事画、山水画、动物画、神话题材画、装饰图案画等应有尽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写飞天的句子,想想怎么才能把婀娜多姿、美丽迷人的飞天读到我们的眼前?

  (1)学生自由读。

  (2)指名读,教师指导。

  (3)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上音乐。其他同学可以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用心去想象画面,用心去欣赏画面。

  (4)评价:读得怎么样?掌声送给她。谢谢你给了我们美的享受。

  壁画上的飞天和同学们想象中的飞天一样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飞天视频)

  教师引说:在全部敦煌壁画中,有四千多个姿态万千、妩媚动人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6、同学们,课文用一个排比句来描写飞天,句中用五个有的写出了飞天的不同姿态,句式非常整齐,而且描写飞天形象用的都是四字词语,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

  (1)请同学们大胆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也写一写飞天。就写在书上的空白处,写一个正常,写两个超常,如果能写出三种,那就太超长了!

  (2)指名交流。

  7、同学们笔下的飞天,和莫高窟飞天壁画一样,姿态万千,优雅柔美。

  师引读——看着这些??

  四、感受藏经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1、敦煌彩塑神态各异,敦煌壁画宏伟瑰丽。游览莫高窟,有一个洞窟是必须要去的,这就是面积不大的藏经洞。事实上,现在的藏经洞,只是一个普普通通、黑咕隆咚的小洞,里面一无所有,人们为什么一定要到这个小洞前看一看呢?

  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4节,你能找到理由吗?

  2、指名交流。

  藏经洞里曾经藏有丰富的藏品,封存着*几千年灿烂文化和艺术辉煌。(板书:藏品丰富)

  请同学们再读读这段话,注意一个曾字,你读出了什么?

  3、是呀,这长宽仅2.7米左右,高仅2.5米左右的洞窟曾经封藏了六万多件的文物,如果把这六万多件文物一个挨一个排列起来,有25公里之长。可如今藏经洞陈列馆展出的只有19件文献真品!请同学们再来看一段资料,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历史的控诉。(朗读文字)

  看了这段文字,你想说什么?

  4、是呀,藏经洞见证了一个古老民族的屈辱和懦弱,也激发了中华儿女奋发向上的动力。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齐读这小节。

  五、总结全文

  敦煌文物的散失,对*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但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古老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文化和文明的伟大魅力。

  作为*人,我们理当为祖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让我们自豪地读————(出示第五自然段)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要求预*

  (三)检查预*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溢yì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学*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

  想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五、讨论课后题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

  附:板书设计

  夕照

  《小虾》

  教学目标:

  1、学*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

  教学难点: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段话,在全班交流。

  画虾——说虾——论虾——爱虾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学生熟读课文,处学业本课的生字、词。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初步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虾的生活*性。

  2、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小虾的喜爱之情。

  二、导入新课:

  我了解到同学们都特别喜欢小动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欢的的小动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呢?(学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有什么特点?)

  今天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小虾,你们想了解小虾吗?那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看看书中是如何介绍这位新朋友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1、自由读文,并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

  2、检测生字、词。(老师在文中选词,学生读……)

  3、你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学生回答:……)

  4、你觉得小虾给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虾很——(有趣)(脾气不好)?

  指导朗读:有的稍带点灰黑色,……

  根据学生回答的顺序来学*:

  小虾真有趣:从哪感受到小虾真有趣的?(吃东西时的动作、吃饱了时候的神态、动作……指导学生进行朗读

  小虾脾气不好:从哪感受到小虾脾不好的?(生气时、搏斗时的动作、神态……)

  再读课文:小组交流:

  1、小虾仁是什么样子的?

  才长大的小虾:通体透明

  千年虾:灰黑、长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读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写具体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气不好,打架凶猛

  3、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写一段话,把话力求写具体。

  三、作业:

  要求学生画虾。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进一步了解小虾的生活*性,学*如何把小动物写具体。

  导学过程:

  一、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虾写得这样有趣呢?

  引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小动物,并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描写小动物的写法)

  以文章为例,让学生进行学*。

  第一部分:1——2写“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虾养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写作者对小虾的细心照顾,它很有趣,但脾气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发现小虾一天天的变了,体现了作者对小虾仁的喜爱之情。

  学生总结如何写好小动物。结合语文天地的笔下生花,进行练*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朗读课文。

  二、作业:

  语文天地D2、D3、D4。

  介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情感目标:

  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能力目标:

  1.能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

  2.能从指定的词语中选择几个写一写。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教学难点:

  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生字学*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及新词,认读7个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放拍卖的录象

  这是什么场面?

  今天我们和一个小男孩一起去参加一场自行车的拍卖会。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请你自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先看看书后生字表或者借助字典。

  2.在课文中有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朋友,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

  快看看你们认识他们吗?在这些词中有你不明白的吗?

  出示:吞吞吐吐恍然大悟一无所获逐渐即将结束不约而同

  吞吞吐吐什么样?学学。

  恍然大悟什么意思,我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3.请你自己记忆这12个字。我们看谁想的办法最巧,记得又快又好!

  获,草的下面有两之狗。

  逐:里边是豚,表示猪。这里是追猪,也指追动物。出示古文字。

  即:出示古文字比较。

  想提醒同学注意哪?

  三、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问,纠正字音。

  2.同桌互读。

  3.默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事么不懂的问题?

  4.全班交流。

  四、小结。

  继续读课文,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五、作业。

  写生字词语

  板书设计:

  5美元的故事

  吞吞吐吐恍然大悟一无所获逐渐即将结束不约而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学*。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2.正确有语气的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演一演。

  3.能从指定的词语中选择几个写一写。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教学难点:体会到人们的善良及同情心。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

  教学用具: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忆课文内容导入。

  师:什么样的人才能参加拍卖会呢?

  小男孩为什么要参加这个拍卖会?

  二、理解课文内容。

  1.自读思考:他想用多少钱拍到一辆自行车?可能吗?

  对于这个不可能的事,那小男孩为什么能用5美元就买下了一辆漂亮的自行车呢?默读课文,思考问题,画出相关的语句。

  全班交流,引导理解:

  当小男孩竞拍时全场的人不约而同地看着小男孩,会场鸦雀无声。

  不约而同是什么意思?

  鸦雀无声又是什么意思?

  想像一下当时什么场面,人们心中都在想什么呢?

  如果你是小男孩,你现在是怎样想的?

  所以,当拍卖员宣布小男孩得到车时,人们立即欢呼起来。

  从这你能看出什么?

  当小男孩得到漂亮的自行车,露出灿烂的笑容的时候,他会怎么想?

  2.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人们开始不让小男孩竞拍成功呢?人们为什么又有了这样的转变呢?这说明什么?

  3.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吗?当时你是怎样想的?带着这种感情把课文有语气地读一读?

  三、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发展思维。

  1.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很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2.下面,我们来表演这篇课文。

  要求:

  在本小组里,一位同学做小男孩,一位同学做拍卖员。其他同学做好心的人们。

  在表演的时候,要争做一名合格的演员,注意台词。以及表情,动作。特别是小男孩的扮演者。

  提示

  1.小男孩眼睁睁地看着自行车被别人买走。什么样?

  2.注意,拍卖员和小男孩的对话。疑惑不解、吞吞吐吐、恍然大悟

  3.注意,后面所有参加拍卖人的动作和表情的变化。(教师讲评,鼓励学生。评选优秀小组。)

  四、读一读,再选择几个写一写。

  而且逐渐结束立即吞吞吐吐恍然大悟一无所获不约而同

  五、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体会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5美元的故事

  善良具有同情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查字典自学生字,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调动学生学*的情趣。

  教师板书《一定要争气》,学生围绕题目质疑:

  (谁一定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为谁争气?怎样争气的?结果怎样?……)

  板书:什么情况下怎么做的

  二、学生通读全文,找出答案。

  三、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指名读文,纠正读音。

  “鄞县”的“鄞”应读“yín”,不要读成“jǐn”。

  “成绩”的“绩”应读“jì”,不要读成“jī”。

  “*均”的“均”应读作“jūn”,不要读成“yún”。

  可采用让学生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的方式,进行巩固练*。

  2、识记字形,区别形*字。

  “基”上下结构,上边是“其”,中间不要多一横,“其”的最后一笔是“捺”。

  “考”下面不能多写一横。

  “试”左右结构,右边千万不要多加一撇。

  “厕”是半包围结构,“厂”要包住“则”,不要错写成左右结构的字。

  “努”上下结构,第一笔是“撇折点”,右上角的第二笔是“捺”。

  “需”上下结构,“雨”字的第三笔是“横折”。

  “末”字与“未”要区分开。“未”字上横稍短,“末”字上横长。

  区分“震”与“振”,两个字的读音相同,也都有“动”的意思,但用法不同。“振兴、振奋、振作”用“振”。“震惊”“震荡”“地震”同“震”。

  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形*字、同音字组词的方法,进行巩固练*。

  末()试()震()

  未()式()振()

  厕()努()技()

  测()怒()枝()

  3、理解词义。

  发愤:下决心,努力。本文指童第周下决心努力学*。

  资助:用钱帮助。

  耐心:心里不急躁,不厌烦。

  尝试:做一做,试一试。

  钻研:深入地进行研究。

  再三:不止一次,一次又一次,文中指童第周一次又一次地请求校长让他跟班试读。

  偏僻:离城市比较远,交通不便。

  震动:本文指童第周的重大成就使欧洲生物学界感到惊讶。

  鄞县:浙江省一个县名。属宁波市。

  四、练*读书,巩固生字,了解大意。

  五、作业:

  生字、字词、读熟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两次提到的“一定要争气”之间的联系。

  2、教给学生抓重点词语理解句子,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抓“争气”,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文中几次讲到“一定要争气”。边读边标画出带有“一定要争气”这个词语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一定要争气”是在什么情况下讲的?学生读文后可以小组讨论一下,然后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经过讨论,学生弄清文中两次“争气”的事情。

  (第一次是讲童第周中学时由于[基础差],[成绩不好],经过刻苦努力,仅用半年时间就赶上来了。各科成绩都不错,数学还得了100分。童第周看着成绩,心里想:一定要争气。)

  (第二次是童第周在国外留学时,刻苦钻研,成功地完成了教授做了几年都没有成功的试验,震动了欧洲的生物学界,童第周为*人、为祖国争了气。)

  板书:基础差成绩不好

  二、抓“争气”,理解重点词句。

  1、1—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1)通过查字典理解“[再三请求]”。

  (“再三”是一而再,再而三,即多次的意思。“请求”说明是诚心诚意的。“再三请求”表现出童第周当时求学的心情是十分迫切的。)

  (2)根据本句的意思,判断、选择词义。

  投影出示练*:判断句中“才”字的意思。

  “才”字有三种解释:①刚刚;②仅仅,只有;③勉强。

  A、第周17岁才进中学。(①)

  B、均成绩才45分。(②)

  C、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③)

  在上述判断带点词的连续句中,第1句“童第周17岁才进中学”的“才”字是“刚刚”的意思;第2句“*均成绩才45分”的“才”是“仅仅,只有”的意思;第3句“才同意让他跟班就读一个学期”的“才”字是“勉强”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练*要让学生从中体会出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当中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定相同,要根据词语所处的语言环境来判断词义,即据句选义。同时,也要通过反复练*朗读,来进一步体会童第周渴望学*的坚强信念。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想基础,所以童第周更加发愤学*,刻苦钻研。

  (3)联系下文,理解“[发愤]”的意思。

  “发愤”在字典中的意思是:自己感觉不满足,努力地做。

  那么,童第周是怎么发愤学*的呢?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画出童第周发愤学*的句子。

  (一是“每天天没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

  (二是夜里在路灯下看书,被老师发现,路灯关了,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学*。)

  这两方面内容就已清楚、具体地解释、说明了“发愤”的意思。

  在理解了重点词句后,再理解“一定要争气”就不难体会出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要争气,即要有志向;二要自信,“我并不比别人笨。”;三要刻苦努力,“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办到。”

  板书:再三请求发愤学*

  2、读4—5自然段,理解重点句。

  (1)同学们,你们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种手术非常难做?

  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从两个基本方面思考:一是联系上文,童第周的老师是欧洲一位很有名的生物学教授,他自己做了几年,[没有成功];二是同学们都不敢尝试。由此看出手术的难度之大。

  板书:手术难做、教授没成功同学不敢尝试

  (2)童第周是怎样做成功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5)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9篇

  教学要求

  1.通过对课文学*的指导,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样子和颜色,从中

  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

  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2.学*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的意思。

  3.能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是根据《荷花》图而写的一篇短文,写的是“我”去看荷花时

  看到的荷花的样子及看荷花时“我”的想象,写出了荷花的美妙。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弄清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荷花,为什么看荷花;接着要搞清楚荷花开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在学*第2段时,要引导学生注意作者是从荷叶、荷花的颜色、形状,并通过“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形象地写出了荷花形态各异的花姿。学*第3段时,应注意通过反复朗读,着重理解“我”把眼前的一池荷花当作一大幅活的巨画的表现手法,从中体会到一池荷花的美妙无比。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的句式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盛开的样子。学*4、5自然段时应使学生了解“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是想象开始,“我才记起”是想象的终止。还应知道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想象,由此引伸出这是因为荷花静时美,动时更美。还可发散思维:如果你站在这样的荷花池边有什么样的想法?也可结合看图,文图对照,认识荷花美。学生学*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题。

  (一)板书课题,读题。

  (二)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

  (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图。

  (一)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二)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三)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四)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

  三、初读课文,读通句子。

  (一)小声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三)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

  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

  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

  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我看荷花

  讨论:看提纲;给课文分段。

  (二)总结:

  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

  3.分段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特别是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后评议。

  五、总结学法。

  (一)回忆旧知:上一课我们学过《放风筝》,属于什么课文。(看图学文。)

  (二)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

  1.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

  2.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

  3.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小结:这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之后又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大致了解。

  一教学目标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第2、3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并从中初步学会抓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听写词语

  2、说说第1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学*课文第2自然段。

  默读第2自然段。

  1、想想:这一段共写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这几句话都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讨论上述问题。

  这一段共5句话。第1-3句具体介绍赵州桥的设计特点:第4句写这种设计的作用;第5句点明了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这一段是围绕第5句话写的。

  3、重点理解句子(用投影仪展示)

  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坏,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学生研究这个句子,质疑。如:

  ①“这种设计“指怎样的设计?

  ②“这种设计”有什么作用?

  ③“创举”是什么意思?

  ④为什么说“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认真读课文解决所提出的问题。

  4、这一段突出了赵州桥的什么特点?(雄伟、坚固)

  5、总结学法:抓住重点词句读懂一段话。

  (三)学*课文第3自然段。

  齐读第三自然段。

  1、运用抓重点句读懂一段话的方法,找一找:这一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写的?这是什么句,起什么作用?(从全文看,这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这一过渡句中,知道这一段是讲赵州桥的美观;从一段话来看,是概括句;从句子关系分析,是递进关系的句子。)

  2、出示“不但...而且...“练*说话。

  3、用“﹏﹏“划出写赵州桥美观的句子。(重点理解”有的...有的...还有的...所有的...“描写龙的不同姿态来说明图案的精美。)

  (1)比较下列句子,读一读,说说读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①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的一样。

  ②在学生充分经历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四)小结

  课文第2、3自然段分别介绍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两段之间是用过渡句连接起来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绝招是练出来的,要练有用的绝招的道理。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绝招”的意思。(可以通过或同桌议论理解题意)

  2、通过课题,你还理解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

  2、分段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根据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小组讨论: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几个孩子都比赛了哪些绝招?你最佩服谁的绝招?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

  四、全班讨论交流围绕上面提出的问题,组织全班同学讨论。

  1引导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全文内容。

  2重点引导想象小柱子是怎样练绝招的。学生可各抒己见,想象他在练的过程中是怎样克服困难,虚心求教,持之以恒的,想象他在取得成功后的喜悦。

  3通过两次比绝招的阅读,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收获。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中有很多处描写了人物的动作和对话,要通过这些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和感情,并把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出来。

  六、扩展延伸

  说说自己有哪些绝招,*时有过像课文描写的那样的比赛吗?有兴趣的可以写一写。

  教学目标

  1、学*课文,感受“我”童年时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语气词,初步体会其在句中所表达的情感。

  3、初步感知首尾呼应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放《大海啊故乡》

  (齐读课题)。

  师:还记得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件什么事吗?

  板书:童年趣事

  师:这在文章第一小节就告诉我们了,来打开语文书齐读课文的第一节

  二、整体把握,感悟文本

  过渡:看——碧蓝的海水,松软的沙滩。听——海浪的声音!想去赶海吧,那就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

  1、自由读课文2—3段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后面的段落,想一想文中的“我”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哪几件事情?

  学生自读课文。

  反馈:板书:追浪花摸海星捉螃蟹捏大虾(指导写捏)

  师:这些事情在课文的哪几节中向我们介绍的!

  指名读2、3小节

  2、小组活动

  3、学生交流,相机指导

  过渡:哪一件事最吸引你,最有趣?

  1)追浪花

  出示句子:来到海边,刚巧开始退潮,海水哗哗往下退,只有浪花还不时回过头来,好像不忍离开似的。我兴奋极了,飞跑着追赶远去的浪花。

  a师:说说看有趣在哪?

  指名读

  师:这是浪花吗?这就像谁?你看我兴奋的样,在那——

  b指名读

  师:你看,浪花看到你们小朋友都不舍得走了!

  c想追浪花的同学就一起来读一读

  过渡:还有哪件事最吸引你?

  2)抓海星

  出示句子: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嘿,一只小海星被我抓住了!

  指名读

  出示海星图

  师:这是一只怎样的海星?

  来齐读这句。

  过渡:有趣的还不止摸海星呢!还有什么?

  3)捉螃蟹

  出示句子:哎,那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作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赶束手就擒,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

  a(能读一读这段话吗?)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师:你们捉过螃蟹吗?

  束手就擒(出示词卡)读

  东逃西窜(出示词卡)

  男生声音响亮全体男生读

  过渡:还有有趣的事吗?

  4)擒大虾

  出示句子:咦,怎么我的脚也痒痒的?低头一看,哦,原来是一只大虾在逗我呢!它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我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这武将就成了我的俘虏,再也神气不起来了。

  a指名读

  师:先读读

  师:他有两个词读的特别好,咦哦你为什么这样读读的好说的更好!

  b齐读

  师:看这有只大虾,与你想象中一样吗?

  师:你看它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够神气的。还摇摆着两条长须,活象戏台上的一员武将。够威风的。

  师:我轻轻伸过手去,——

  c指名读

  捏

  齐读

  师:我们来一起捏这只大虾。(引读)

  4、出示课文插图讲省略号

  5、伴着宁静的音乐引读第4段

  6、介绍首尾呼应

  三、作业

  课文学完了,我们得做点作业吧,如果让你自己来设计,你们想做些什么作业呢?你喜欢的就是最好的。

  为了给同学们更多选择的空间我这也开了一间作业超市,你也可以到这里来选择。

  板书:

  追浪花

  童年赶海趣事摸海星

  捉螃蟹

  捏大虾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裹上、泻下、红润、杰出、一截、燃烧

  2.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生字字形易错:裹、截、溢、燃、宛

  2.理解文中重点句含义,感受夕照的迷人景象,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检查预*

  1.范读课文,解题释意

  当我们还沉醉在日出的伟大奇观的时候,如诗如画的夕照又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它描绘出来!

  2.板书课题

  提问:《海上日出》是什么类型课文?这篇课文呢?看到题目你能想到什么?

  (《海上日出》是写景课文,这篇也是。从题目可以知道是描写夕阳的景象。)

  3.范读课文(配乐)

  (二)按预*要求预*

  (三)检查预*情况

  1.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请学生先讲学会了哪些生字,哪些字易错,应注意,哪些字音应注意。

  字形:裹、橘、截、宛、溢、黎

  字音:溜liū溢yì

  2.轻声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杰作:超过一般水*的好作品。

  矫健:强壮而有力。

  绝纱:美好的。

  宛然:仿佛,逼真地。

  3.想一想作者写了夕阳的'哪些景色,引导学生再次读书。

  第一部分(1—2)写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部分(3—7)具体描写夕照的美丽景色

  第三部分(8)写夕照消失。

  (四)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夕阳的句子,提问:为什么说是“迷人的夕照”“如诗的夕照”呢?

  学*课文1、2自然段

  (1)指名读前2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这两自然段写了什么?与下文有什么样关系?(写了观察夕照的时间和地点,引出下文“如诗”的景色)

  (2)我们下节课继续学*,看看夕照“迷人”在哪里“如诗”在哪里。

  (五)听写词语。

  欣赏、杰作、红润、晶莹、绝妙、宛然、波光粼粼、矫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2.理解句子含义

  3.学*按照事物发展顺序观察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句子“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变得波光粼粼一般了。”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课文

  1.选取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地方,并把你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画出不懂的句子。

  2.再次渗透读书方法的学*

  想想,*时读书时遇到不理解的句子你是怎样做的?

  (1)先理解重点词语再理解难句。

  (2)查阅资料理解难句

  (3)结合时代背景理解难句

  (4)通过多读书展开想像理解难句

  (5)我们上课书学的用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方法来理解句子

  指名读课后练*2(课文中把夕阳都比作了什么,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

  小组讨论合作学*,拿出自学中不懂的地方共同解决。

  3.重点理解

  (1)柔柔的光泻下来,给砖瓦房镀上一层华丽的金黄;房顶顿时化作一汪晶莹的湖水,每一片瓦都跳跃着红润的光,变得波光粼粼了。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房顶是砖瓦时,阳光射在上面是什么景象,这样不难理解这句话。(每一片瓦都是呈凹陷的拱形整齐地铺在房顶上,阳光起起伏伏,就像光在跳跃。这句话描述的画面是静态的,但瓦上的光波起伏就有动感了。画面生动活泼)

  (2)这会儿,太阳的脸上开始泛出微红;轻轻的,如纱一般。

  读出自己的体会(“轻轻的”和“如纱一般”都是写太阳泛出的红色很淡和“微红”中的“微”相对)读出轻、柔语气。

  (3)光带着收获的喜悦从“石榴”里溢了出来,映着钻天杨矫健的身影,在天际形成一幅绝妙的工笔画。

  你能不能想像一下这幅工笔画什么样的,然后画出来。

  (收获的喜悦是对“熟透”的石榴来说的,又圆又红的太阳挂在杨树杈上,柔和的光照在钻天杨笔直的树干和枝杈上,显得清晰。色彩明暗搭配就像一幅“绝妙的工笔画”。在天尽头形成画面,引起人无限的遐想,)引导学生想像,并试着画出来。

  (4)指名读第7,8自然段,画出给你印象很深的句子

  ①我呆呆地望着这如火的夕阳,油然而生出一种感慨,一种激动。

  ②我知道此时它已经到地球的那一面,又为那里的人们带来一个美丽的黎明。

  提问:为什么给你印象深

  引导学生:太阳即将落山,从“渐渐”“漫了过来”“几乎”可以看出黑暗即将来临,而从“宛然一团燃烧的烈火”又看出太阳不屈不挠的抗争,从而作者激动和感慨。第②句写出作者明白太阳此刻落山又为地球另一面的人们送去温暖和黎明。因此尽管留恋,但还是赞美它给人们带来光明、温暖。指导朗读:读出作者激动的心情。

  四、指导背诵

  1.读背交叉

  2.抓重点词语,把要背的内容串连起来

  3.先部分后整体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式在熟读课文基础上进行背诵。

  五、讨论课后题3

  读了《海上日出》和《夕阳》,你有哪些不同感受(要学生领悟两篇课文,比较课文)

  附:板书设计

  夕照

  教学目标

  1、自主学*生字,理解“蹑手蹑脚、逃之夭夭、俘虏”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文中的关键词揣摩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父女热爱自然、关爱动物的美好心灵,学会尊重生命。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人物的心灵美。

  教学难点

  揣摩父亲的心理,能联系上下文谈自己的看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松鼠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质疑启思

  1、出示松鼠图片,板书“松鼠”。提醒学生“鼠”的书写注意事项。你喜欢松鼠吗?了解它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学生交流,了解松鼠。

  2、听到大家的介绍,我觉得松鼠十分可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那只松鼠》,板书“那只”。

  3、齐读质疑。看到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师归纳问题。(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那只松鼠怎么了?那只松鼠在哪里?)

  二、初读,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读课文,自主识字。

  2、认读词语:惦记携带俘虏抗拒乞求缩回逃之夭夭活泼伶俐可怜巴巴高楼大厦毛茸茸蹑手蹑脚密林深处得意忘形稚气未脱饱含深情

  三、速读,初步把握

  主要内容围绕着那只松鼠,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

  四、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松鼠的活泼伶俐学*逮松鼠这一部分

  1、读1~3段,用“”划出描写松鼠的句子,在被逮到以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

  2、交流:读自己勾画的句子,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抓住描写松鼠外形和动作的词句,感受松鼠的活泼伶俐。指导学生用轻快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

  3、你还体会到了什么?(指导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父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捉到松鼠;相机指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学法:联系生活实际或做动作理解“蹑手蹑脚”,联系上下文理解“逃之夭夭”等词语。)

  4、那样机敏活泼的松鼠,父亲用网袋总算网住了一只,此时,父亲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这只松鼠的命运如何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

  五、作业

  1、工整、美观地书写生字词。

  2、用“蹑手蹑脚”、“逃之夭夭”等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复*引入

  在被捉到之前,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捉到松鼠的父亲心情怎么样?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人物美好的心灵

  (一)学*放松鼠这一部分。

  1、捉到了松鼠,父亲异常兴奋,而此时的小松鼠呢?勾画描写松鼠的句子,自己练*有感情地朗读,思考:此时那是一只怎样的松鼠?指名读,谈感受。引导学生猜测松鼠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句子:“突然,我看到了它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抗拒,像是乞求……”绝望是对失去生命、失去自由的极度恐惧;__是指责作者的做法不对;乞求是希望作者能放了它,给它一条生路。这时的小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有感情地齐读。

  2、面对这样的一只松鼠,我是怎么做的呢?感情朗读第5段,用“、”标出描写父亲动作的词,体会父亲此时的心情。

  3、最后我是怎么做的?你从“咬咬牙”这个词体会到了什么?

  4、这时的松鼠又是一只怎样的松鼠呢?“我看着它……”恢复自由后的活泼、开心。

  5、你认为父亲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文中是怎么写父亲放了松鼠后的心情的?虽然父亲不能说出放松鼠的原因,但在父亲心中,他早已想清楚了,早已做出了决定,因为他是一个关爱动物的人。

  (二)学*惦记松鼠部分。

  1、用引读的方式学*第8、9段。第8段,体会父亲的心情,抓住女儿的语言感受她善良、美好的心灵。(相机理解“得意忘形”的意思。学生用稚嫩的语言体会女儿的“稚气未脱”。)第9段要读出如释重负之感。

  2、读写结合:老师深情地点拨:父亲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战胜了自己,把小松鼠放回了大自然。虽然女儿的心愿没能实现,但是女儿不但没有责怪父亲,还深情地关注着小松鼠的命运。如果这父女俩就在你面前,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呢?先写下来,再在班内交流。

  3、带着敬佩的感情读一读。三、总结,再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四、搜集资料搜集“关爱动物、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资料(故事、图片等),在班内交流。

  附:板书设计

  6那只松鼠

  逮松鼠→放松鼠→惦记松鼠

  一、设计理念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写作教学应贴*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如果能引导、启发学生自觉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自觉去发现、捕捉、感受生活,就能使他们“有东西可写”;如果能让学生自主写作,不拘文体甚至不必成文,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说就怎样写,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使学生“能够写出来”;如果能多用肯定和激励的方法,多组织展示和交流,重视文字修改,让学生切切实实经历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就能使他们“能够写得好”。如此历练,势必会点燃学生*作的激情,“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会在写作的反复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反映机制,获取可持续性发展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课前准备

  搜集喜欢的一种动物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猜谜导入,激情引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吗?我们一起来猜几个谜语,好吗?(用幻灯出示谜面)

  (1)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

  (2)头戴翡翠花帽,身穿锦绣缎袍,常把扇子展开,夸耀自己美貌。

  (3)脑袋像猫不是猫,身穿一件豹花衣。白天睡觉夜里叫,看到田鼠就吃掉。

  (4)小货郎,不挑担。背着针,满地窜。运送果子针上穿,遇到危险缩一团。

  (5)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6)身体矫健又灵巧,身上穿件金钱袄,单独活动不结伴,能爬树来能跳高。

  2.请同学们小声读一读,边读边想,看看谜底分别是什么。

  3.交流汇报。

  (谜底分别为:燕子、孔雀、猫头鹰、刺猬、熊猫、金钱豹)

  [意图:由猜谜切入,既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具体的语言材料]

  4.同学们真聪明,很快就把谜底给猜出来了。看来,同学们对动物很感兴趣,一定很喜欢它们,是不是这样的?

  (二)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1.最*,在动物园里工作的一个朋友要我给他帮个忙,请我们班的同学为动物园里的动物设计名片。怎么样,有意思吧?愿意帮这个忙吗?好的,老师首先代表他谢谢你们。

  2.那么,你最想为哪种动物设计名片呢?为什么?

  3.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次“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板书:动物名片设计大赛),替你喜欢的动物设计一张名片,好不好?

  [意图: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特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从而销蚀畏惧作文的心理,使学生体会到作文是简单的、有意思的]

  (三)自主阅读,自主设计

  1.其实,给动物设计名片一点儿也不难,下面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叫薛爱华的同学设计的两张名片。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一读,相信读了之后,一定会给你带来一些启发。

  2.引导讨论:薛爱华是怎样给她喜欢的海洋动物设计名片的?

  3.小结:给动物设计名片,其实就是把这种动物当作自己来进行介绍,因此要用第一人称“我”来写,并采用适当的方法把特点介绍清楚;此外,还可以配上动物的图案,可以剪贴,也可以自己动手画,做到图文并茂。

  [意图: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讨论交流,明确名片的设计方法]

  4.现在,我们要来为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设计名片了。希望你设计的这张名片能与众不同,别人读后,对这种动物会有所了解,也能喜欢上它。课前,老师请大家搜集了你最喜欢的一种动物的资料,并进行了整理,现在你可以把它给拿出来,设计的时候可以参考选用。

  5.学生根据自己确定的内容设计名片。在学生动笔设计的过程当中教师进行巡视,及时给予个别辅导。

  [意图:在此环节中,教师没有提出过多的要求,减少对学生的写作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表达]

  (四)修改设计,展示设计

  1.自己修改。请同学们把自己设计的名片认真地读几遍,把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改一改。

  2.相互修改。自己修改满意了,把作文读给同桌的同学听听,征求一下别人的意见。

  [意图:由于学生年龄相仿,相互之间有很多的相通、相似之处,同伴之间的建议可能会更中肯,更利于彼此接受。所以,自改之后,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别人听,可以征询别人的意见,把作文修改得更好。要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当中,提高写作能力]

  3.展示设计。*意将自己的设计展示给同学们看的学生上讲台利用视频展示台进行展示。

  (1)学生自评。让学生欣赏自己的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体验*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2)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一道参与评价,要引导公正客观地评价他人的设计,分享快乐。

  [意图:让学生自评、互评设计的名片,目的就是让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作的快乐”]

  三月份反思

  上了三年级下学期,我们就会发现每个《语文园地》中都有许多不同又有相似的语言知识点,除此,在课文的课后练*中也出现了不少需要学生识记的内容。这些零散的知识点,如果不加以巩固与归类,学生很快就会遗忘与混淆。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学会“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巩固这些知识点的:

  一、落实背诵与熟读环节,及时跟踪。对于课文中一些要求熟读的知识,如《园地》中的“我的发现”,我除了要求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讨论其中的特点,做好笔记,还要求学生举出相关例子。因为只有举出例子才能到达学以致用,巩固理解的效果。除此,在*时的早午读、家庭作业中也必须反复朗读,并且熟记它们的特点、例子,这样才不会一知半解、记不牢。而对于日积月累中的知识点则必须要求学生背诵,当然背诵时不能只背书上已有的内容,更要背诵这些内容的特点。如《语文园地四》中的“读读背背”,在背诵中我们必须记住“关于读书、治学的成语有”这句话。而“我会填”中关于助词“的、地、得”的运用,在背诵时候要求学生说出每个短语中用的助词是哪个,并说出为什么这样使用。当然,在上课讲解时候,我还特意出了相关的练*让学生去巩固。为了更好地落实背诵的环节,我特意制作了一个表格,上面有所要背诵的页码。说过关了就在上面画上“√”,逾期没有背完要受到老师的批评、扣分与小惩罚。

  二、即使默写与听写。对于课后练*中的识记内容、《园地》中要背诵或灵活运用的知识点,我会在*时的听写、默写中落实到位。如助词的运用检查,我会先出好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内容进行填空,而非只背诵课文里的内容。

  三、及时对知识点进行归类、比较。在不少的《语文园地》中都出现了不同形式的四字词语,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必需让学生把它们重新找出来并进行比较,再记忆。如本学期《园地》中提到的四字词语有如下形式:aabb、aabc、abac,含有数字的,含有一对反义词的,关于读书、治学的,描写大自然景物和现象的这几种类型。而对于一些识记句子则有如下分类: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归类识字类型的诗歌、与气象有关的农谚、歇后语、关于珍惜时间的格言、关于描写月亮的诗句这几种类型。这些知识点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必需重新拾起,务必做到在老师提示类别时候学生能够稍经思考后说出具体内容。

  四、如果学生能够在*作或*时的作业中灵活运用以上的知识,老师则给予加分和奖励。

  四月份反思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作明确的提出了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的自信心。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兴趣成为他们写作的动力。所以在课堂伊始,我设计了“猜猜他是谁?”的游戏,从课堂效果看,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一、教给学生*作的方法。

  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吴忠豪教授在评析薛法根老师《贴*事物本来的样子》素描作文课时说到:“作文教学要从基础抓起,作文教学重在方法的指导。”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其实都是起步作文教学,而三年级更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的教学重点就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能。

  第一、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如果单纯让学生把想写的内容用简洁的话写一个提纲,学生会不知道怎么动笔,但我用树的形状让孩子们一目了然。树干是文章的题目,树枝是文章每一层次的内容,而树叶则细化到每一层次的具体方面。这样又使学生明确了文章的条理,又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

  第二、教给学生“抓住特点写外貌、通过写具体事表现人物性格和爱好”的方法。从学生介绍自己的外貌、说自己经历的事和最后的“猜猜他是谁”等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悟了这类写人的文章的基本写法。我想这种*得对学生的今后的写作是很有好处的。

  整节课基本上达到了我的预想效果,但由于个人的能力有限,所以在有些方面还有不足:

  1、有些总结性的语言说得不够明确和及时。比如在开始时做完“猜猜他是谁”的游戏后,我可以追问一句,你们怎么一下子就猜出我说的是谁?(因为老师是抓住学生的特点描述的),这样一来学生就知道了要抓住人物的特点才能把自己介绍清楚。

  2、用树的形状教给学生列提纲的方法中,如果给每个学生发一张图片,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树枝和树叶上写内容,我想效果会更好。

  3、有学生在介绍自己的性格和爱好时,我的点评和指导还不够及时和恰当。

  还有很多不当之处,请大家直言不讳。

  另外,我还有个疑惑,那就是对于三年级的*作教学是该注重指导还是注重讲评,我也一直很困惑,也想跟大家共同研究。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6)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菁选

【热】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材分析

  《掌声》这篇课文写的是残疾女孩英子内心很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掌声从此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语言质朴,但在*淡的叙述后面饱含着充沛的情感。

  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学生的情感不容易与作品的情感、教师的情感,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深刻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教学设计上,以英子的内心变化为切入点,通过仔细揣摩重点词句,领悟文字背后的声音,在读读说说中与文本对话,进而,在情景诵读中入情,在切己体悟中融情,在拓展延伸中升情。

  二、教学目标

  1.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29.《掌声》———齐读课题。

  (二)、复*本节课词语(开火车领读)

  (三)、走*人物,感受“情感”变化

  (1)感受英子的内心变化。

  1、感受英子的忧郁、自卑。

  师: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以前的英子是什么样的吗?(细心的同学在课文中能找到这个词)(忧郁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非常会概括,非常会抓词。

  【板书:忧郁】

  师:课文有一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英子的忧郁。快打开书找找,看看是哪一个自然段?

  一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从哪些词语当中你们感受到英子内心的忧郁呢?

  (“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那你能具体说说吗?“默默的”,什么意思?默读是怎么读?

  (不出声音地读。)

  师:那默默的呢?是什么意思?(不动声色的)

  师:一声也没有,小英子总是这样。还有哪些词让你们有感受?

  (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

  师: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这是很好的学*方法。跟刘老师想象一下:当同学们出去快乐活动的时候,英子却总是——

  (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师:当同学们还走在上学路上的时候,英子已经早早地——

  (来到了教室。)

  师:下课铃响了,她却要——

  (最后一个离开)

  师:是啊,这一切都是因为什么呢?

  (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师:是啊,身体的残疾使小英子躲躲藏藏,失去了童年生活的快乐。她总是感觉自己很差,不如别人,这说明她的心里还非常的自——(卑。)

  师:是的。(板书:自卑)这是我们刚才读书共同的体会,同学们还应该把它——记下来。快动动笔。然后自己试着读读这个自然段,读出英子的忧郁和自卑。(部分学生还在写,师又补充道)自己试着读一读。

  师: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自卑忧郁的小英子。轻轻地读,“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读!

  全班齐读。(师同读。)

  2、感受英子的开朗、自信。

  师:后来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有什么变化呢?快读书,看谁先找到?

  (是第四自然段。)

  师:读读吧。

  师:原来小英子默默地坐在教室里,现在——和大家一起游戏。

  师:小英子还叫同学教她跳舞,能用什么词形容现在的英子?

  师:好,让我们把体会记下来。

  【师板书】 开朗 自信

  师:看到这种变化,你高兴不高兴?端好书,我们把这种感受带进朗读中。师读第一句,

  生读:“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2)抓英子的情感变化,通过关键词语概括主要内容。

  师:是啊,是什么让英子有这么大的变化呢?

  (同学们的掌声。)

  师:现在你能用黑板上这些词,概括的主要内容吗?谁来试试。

  (以前英子非常忧郁和自卑,可是经过这次故事会后,变得开朗和自信了。)

  师: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记住孩子们,抓住关键词句,我们就能很好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品析段落,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一)理解英子为什么犹豫。

  师: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二三自然段。)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默读二三自然段,同时划出描写英子动作的句子。(划句子要划完整。)

  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先划到这儿,小朋友来读一下你画的句子。

  (生:(读)“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即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有谁划了这个句子?请你再读一遍。

  师:同学们,轮到英子上的时候,她却立刻把头——

  (低了下去)

  师:那一刻,英子的心情你们能体会吗?是怎样的心情呢?

  (生:很忧郁,自卑)

  师:把你的体会送到句子里再读一下。

  师:那一刻,英子一定特别——(紧张)

  师:好,送到句子里

  师:是啊,从低头的动作中,我们体会到了英子的自卑和紧张,“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

  ( 生:(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师: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没有划的同学,也把这句话划下来。

  齐读。

  师:谁能告诉老师,英子为什么犹豫呢?

  ( 生:因为她怕同学们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因为英子不想让同学们看见他走路的姿势。

  因为她的左脚留下残疾。)

  师:所以英子站起来是犹豫的。要不要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用自己的朗读试一试。

  生试读。

  生自由练读。

  师:谁愿意来试试?

  生读。

  师:小英子那一刻该有多难受、多痛苦啊,谁愿意再来读?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我们一起读。

  齐读。

  (二)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师: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我们才能很好地体会出人物内心的情感。假如这个小英子就在我们的旁边,你想对她说什么呢?她是那样的紧张害怕,不敢走出自己的座位,你想对她说什么?

  (生:英子你不要害怕,上去吧!英子不用怕,我支持你!英子你不要害怕,我们都会鼓励你的。英子你不用害怕,你上去吧。)

  师:是啊,你们的鼓励,你们的话语,都化成了一种无声的语言哪!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师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所有的鼓励都汇聚在这掌声中,所以这掌声——

  (生:热烈而持久。)

  师:这掌声是同学们对英子热情的——

  ( 生:鼓励。)

  师:好,一起写感受。(生抄教师板书的词语。)

  【教师板书】

  鼓励

  师:在同学们的鼓励下,英子成功地讲讲述了自己的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次你想对英子说些什么?

  (生:英子,你真勇敢啊!英子,以后就和我们一起玩吧!英子,你真棒!

  联欢会上我会教你跳舞的。)

  这一次,同学们还对小英子送去了自己的赞赏。(师板书“赞赏”,生抄在书上。)就像同学们说的,小英子只是身体上的残疾,其实她也有自己的优点。此时小英子的一摇一晃和上台时的一摇一晃有什么不同?

  (生:之前小英子是忧郁而紧张的,现在的小英子开朗和自信。英子先头是不自信,后来是她脸上带满了微笑。)

  师: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

  (生:是同学们对她的一片赞赏,同学们对她的一片鼓励,对她的夸奖)

  生:同学们对她的夸奖和鼓励,使她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师:是啊,如果把这一切,化成一个字那就是——

  (生:(齐)爱。)

  (三)体会两次掌声给英子带来的变化。

  师:就是这份爱,医治了英子内心的疾病,使她(指板书)从忧郁变得开朗,从自卑走向了自信(生跟说)。

  师:所以她才能够鼓起勇气,微笑地面对生活。正如她在给我的来信中所说的——(指投影),读!

  ( 生:(齐)“我永远不会……微笑着面对生活。”)

  四、总结掌声的内涵

  我说掌声像一束阳光,温暖着我们的生活!你觉得掌声像——————(生补充完成这句小诗)

  五.指导书写六个生字

  六.小结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

  师: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爱,人人都需要掌声,珍惜别人的掌声,也不要忘记把我们的掌声献给别人!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1、筑路工人们正在修建一条公路。突然,他们停了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

  2、板书课题:路旁的橡树。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提出自己的疑问。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读课文,纠正易渎错的字音。

  宽阔()挺拔()楔()子

  2、理解词语。

  延伸:延长,伸展。

  挺拔:直立而高耸。

  沉重:分量大;程度深。

  责备:批评指摘。

  高尚:道德水*高。

  沉默不语:不说话。

  3、提出自己的疑问。

  (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工程师和工人们都不说话,他们心里想什么?文中出现两次叹气,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四、再读课文,思考同学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导人新课。

  这节课,我们按照顺序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二、指导阅读第二至七自然段。

  1、自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思考:这条笔直的公路为什么在一个地方弯曲成马蹄形?。

  2、画出描写橡树的句子,读一读。

  (在这条路应该延伸过去的地方,挺立着一棵高高的橡树。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3、看到这样一棵高高的橡树,筑路人有什么反应呢?

  (①工人们停了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②工程师向工人们走来,他什么话也没对工人们说。工人们也沉默不语。)

  4、对上面的第二句话进行提问:工程师心里在想什么?工人们心里又在想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这么一棵粗壮、挺拔的橡树,伐了它,真是可惜。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

  5、出示句子。

  工程师为——叹了口气。

  工人们为——叹着气。

  6、体会工程师的话: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的意思。

  (我们不会因为完成不了筑路任务而受到上级领导的责备,也不会因为砍伐了橡树受到路人的责备。)

  三、指导阅读第八、九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

  2、思考:人们赞叹筑路人有一颗高尚的心说明了什么?(赞叹筑路人保护橡树、保护植物的爱心。)

  四、再读课文,说说你读后的想法。

  教学反思:

  上完了《路旁的橡树》这篇文章,有许多值得回味的.地方,我觉得孩子们是的读者,也是的老师,他们在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人物的感悟都有他们的出发点。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个小反思: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马上就有孩子反驳:“请读这一句: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说得多好。我马上对孩子们说:“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一个孩子说:"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虽然是春天的下午,虽然"春眠不觉晓',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打瞌睡,学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

  教学目标:

  1、认读10个生字。

  2、默读课文,能说出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有什么特点。

  3、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重点:

  了解两处长城各自的特点,感受长城的雄伟壮丽。

  教学难点:

  向同学介绍自己看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都谁去过长城?把你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二、自主探究

  (一)指名初读课文,注意要读通课文,读准字音。找生评读,纠错。

  (二)在组内读一读带有新词的句子,讨论不理解的词语意思。

  (三)找小组汇报自学成果,师对于有争议的词义加以指导。

  (四)默读课文,把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各自特点的`语句用曲线画下来。

  1、找生说特点,提示:先读书,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生间作补充。

  2、在小组内合作读一读描写司马台长城和八达岭长城的段落,加深了解,找生作小导游,用自己的话介绍两处长城的特点。

  三、交流展示

  1、把你见到的一处长城的景象介绍给组内的同学听。

  2、把收集的长城的资料和图片展示给大家看。组内评出说得好、展示好的同学,全班发言,对于他发言的内容,其他同学可提问参与,互动对话。

  四、积累词句

  1、选择你喜欢词句画下来,说说为什么喜欢。

  2、试背词句,看谁记得快、记得牢。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掌握“夜幕、降临、悬挂、曾经、奥秘、努力、登上、任何、一旦、估计、年龄、神秘、探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球的基本情况,以及课文提到的和月球相关的未解之谜。

  3、培养学生就掌握的材料提出问题的能力。

  4、积累一些与月亮有关的诗句。

  教学重点 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文中写了月球的哪些不解之谜。

  教学难点 利用资料交流、古诗句积累和想象等手段,引导学生真正感受月亮的神秘和魅力,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教具准备 1.课文插图,月球表面照片及能表现出月色皎洁、清幽的图片;乐曲《春江花月夜》。

  导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预*提纲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收集古诗词中描写月亮的名句。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导语:茫茫太空,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上一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太阳,今天,我们要走*地球的*邻──月球。

  2.(出示能反映月色皎洁、环境清幽的图片)同学们,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激起无穷的疑问。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就曾问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今天,我们面对着这散发着冷冷清辉的明月,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她吗?(及时肯定鼓励,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

  3.嫦娥奔月、吴刚伐桂都是民间传说。人们多想登上月球,去解开心中的疑问。我国宇航员就登上月球,发现了更多的月球之谜(板书课题)。

  二、提出自读要求

  1.画出生字新词,练*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正确、读流利。

  2.画出课文中列举的`月球上有哪些难解之谜。

  3.就你最感兴趣的一个不解之谜,结合上节课搜集的资料和小练笔,在空白处写一写自己的猜想。

  三、组内交流

  1.小组长设计形式,检查组内同学的生字、生词认读情况和课文朗读情况。

  2.组内同学交流所画出的月球之谜。

  3.讨论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关于月球之谜的猜想。

  四、全班交流

  1.各组选派代表或组员接读的方式,向大家展示朗读的正确、熟练程度,其他小组注意对生字词的正音。

  2.你在阅读中发现了哪些月球之谜?

  a.有条理地说出文中直接描述的未解之谜,如,月球是从哪儿来的?它跟地球一样吗?月球上的尘土有杀菌的本领吗?为什么不同植物种进月球尘土里生长得不一样?月球的年龄比地球大吗?等等。

  b.鼓励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如,月球上为什么会有那样奇异的景色?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月球上真的没有任何生命吗?宇航员在月球上怎么行走?

  五、合作学*,探究问题

  1.对某一未解之谜感兴趣的同学结为一组,大家共同猜想谜底。

  2.据老师提供的“资料袋”展开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

  (教师提供的资料,供参考)

  a.课后“资料袋”。

  b.月球起源之谜:目前,人类关于月球的起源,一共提出了三种假说:月球被捕获说,地月同源说和地球分裂说。到目前为止,三种假说都没有取得强有力的证据,因此产生了第四种假说──“月球──宇宙飞船”说。

  c.月球年龄之谜:根据从月球带回的岩石标本,可以测定月球的年龄。经分析发现,与地球上90%年龄最大的岩石相比,月球岩石99%年龄更长。1973年,世界月球研讨会上曾测定一块月球岩石年龄为53亿岁,而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是37亿岁。有些科学家提出,在地球形成之前,月球早已在星际空间形成了。

  d.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氮-3,并运回地球,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球所需电能。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e .从“阿波罗”8号开始,10号、11号、16号、17号都曾目击或拍摄过月面不明飞行物的照片,甚至早在1966年,美国的“月球轨道环形器”2号就发现,在月面上有一些排列有序的12~23米高的塔状建筑物,随后,苏联的宇宙飞船也发现了这些建筑。

  3.举行月球奥秘发布会。

  a.各小组选派代表有感情朗读本小组感兴趣的月球之谜,力争通过朗读激起同学们强烈的好奇心。

  b.派中心发言人有条理地说清本组对月球之谜的猜想。

  c.听了其他小组的发言,你们对月球又产生了哪些疑问?

  第二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读读写写,并发现生字的记忆方法

  夜幕降临 悬挂 曾经 奥秘 努力

  登上 任何 撒在 水藻 一旦

  一项 估计 年龄

  二、创设情境,感悟月亮的文化内涵

  1.出示月色皎洁的图片,播放《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古往今来,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各样的情感,有数不清的关于月亮的神话传说、诗词歌赋、音乐绘画。下面,就让我们在《春江花月夜》这首名曲中,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关于月亮的名句写在黑板上。(教师板书课后诗句)

  2.请同学们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吟诵几遍,再抄写下来。

  三、实践活动

  人类虽然登上了月球,但并没全部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月球上的无穷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感兴趣的同学课外可以通过阅读和登录网站,去进一步了解月球。

  教学目标:

  1、学*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2、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真挚的感情,懂得爱护、保护动物。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了解鲤鱼溪的奇妙,体会村民的真挚感情。

  2、学*抓住重点句理解自然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人与鱼之间的和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13课,大家齐读课题。这条鲤鱼溪怎样的鲤鱼溪?再读课题。

  2、复*词语。

  丹红游客顽皮红白相间规定漂洗叼走摇头摆尾感情深

  3、难句导读。

  溪中的鲤鱼太漂亮了!

  每当村民在溪边洗菜时,漂浮在水面上的菜叶就会吸引一群群的鲤鱼游过来。

  每当村民蹲在溪边洗衣洗菜时,鱼儿就成群结队地在他们眼前游来游去,或咬住漂洗的衣服,或叼走几片菜叶,真像顽皮的小孩子。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想想这条这条鲤鱼溪怎样奇妙?预设:鱼多、不怕人、村民与鱼的感情很深。(适时板书)

  三、理解课文,感受奇妙

  1、了解数量多、颜色多的奇妙导语:这条鲤鱼溪在哪儿?为什么叫鲤鱼溪?自己读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能不能在文中找到答案。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集体交流。

  (3)深入体会。

  课件出示:“溪中有六七千条灰黑、墨绿、丹红、金黄、红白相间、红黑交错的各色鲤鱼,所以这条溪就叫做鲤鱼溪。” a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预设:生1:溪中的鲤鱼特别多。

  师:你从哪感受到的?(六七千条)

  生2:鲤鱼的颜色特别多。师:你从哪儿感受到的.?

  生:我从“灰黑、墨绿、丹红、金黄、红白相间、红黑交错”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感受到的。

  师: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b出示填空:因为(),所以()。(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回答)

  过渡:正是因为这里的鲤鱼又多又漂亮,这条溪也因此而得名,叫做鲤鱼溪。真是太奇妙了!还有比这更奇妙的呢?

  2、感受鲤鱼不怕人的奇妙出示自学提示:默读第二自然段。

  (1)标出有几句话,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你从哪儿感受到了鲤鱼不怕人?用()画出相关的句子集体交流。

  a不怕村民。

  “每当村民蹲在溪边洗衣洗菜时,鱼儿就成群结队地在他们眼前游来游去,或咬住漂洗的衣服,或叼走几片菜叶,真像顽皮的小孩子。”抓住“成群结队、游来游去、咬住、叼走”体会溪中的鲤鱼不怕人拓展延伸:想象鱼儿还会怎样做?出示填空:每当村民蹲在溪边洗衣洗菜时,鱼儿就成群结队地在他们眼前游来游去,或(),或(),真像顽皮的小孩子。

  b不怕游客。

  “游客在溪边拍拍手,鲤鱼就摇头摆尾游过来,向上跳跃。有人伸手抚摸鱼背,鱼儿也不离开,像小猫小狗一样温顺。”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溪中的小鲤鱼,我在溪边拍拍手,你会怎么做?你为什么这么做呀?如果我伸手摸你的背,你会怎么做?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读这句话。

  c 小结。

  体会自然段的特点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是怎样写具体的?如果老师和你们合作读这一段,应该怎样分工?(教师引读)导语:溪中的鲤鱼不仅不怕村民,还不怕游客,真是太奇妙了!溪中的鲤鱼为什么不怕人呢?

  3、了解村民爱鲤鱼的奇妙。

  默读第三自然段。

  (1)标出第三自然段有几句话,哪句话可以概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用“——”画出来。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村民与鲤鱼的感情很深?

  a喂光饼。

  (结合重点词语理解“为什么要喂光饼”)

  b定公约。

  猜想公约的内容,交流资料,再读句子。

  c建鱼坟。

  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村民对鲤鱼胜似亲人的情感。

  d 小结完成填空。

  (),真像顽皮的小孩子。因为村民对鲤鱼的感情很深,所以()。

  四、结合板书,总结奇妙

  为什么课题叫奇妙的鲤鱼溪呢?

  五、作业

  1、围绕“我特别喜欢”写一段话。

  2、背诵第二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9个。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通过学文,感受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想感情。

  4、通过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在学文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

  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CAI

  教学过程:

  一、猜声音,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他既不是调皮可爱的小猴子,也不是聪明过人的曹冲,但是从下面二句诗中你能猜出它是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对,这两句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对庐山瀑布的赞美)

  二交流资料,丰富知识储备。

  课前你们收集了很多有关瀑布的资料,请拿出你的收集卡,给大家介绍介绍。

  小结:我们通过上网,查书,看报纸,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等各种途径了解了瀑布的这么多知识,想知道课文的诗歌是怎么写瀑布的吗?

  三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学*不认识的字,并多读几遍。

  2、学*这些生字,你有哪些地方需要提醒大家的?我们来读读这些生字,注意看清字形,把字音读准确,一个生字读三遍。

  生字学得真不错,回到课文中,让我们随叶圣陶老爷爷一起去观赏瀑布。世界上有很多的瀑布,现在将带领大家去领略亚洲第一大瀑布――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一起来欣赏吧!

  问:欣赏了这秀美的瀑布景色,你想说什么?

  小结:是啊,这样壮观的景象,能不让我们陶醉吗?叶圣陶老爷爷也被这壮美的景象吸引住了,他写下了一首诗歌,诗歌中的瀑布有声,有形,让我们赶快去读一读!

  四、四人小组合作学*,读一读诗歌,找出描写瀑布声音和形态的句子用“——”画下来并多读几遍,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弄懂?

  五、汇报、学*。

  作者没有看见瀑布就先听到了瀑布的?

  说明瀑布的声音很?

  1哪小节写出了瀑布的声音,给大家读一读。从哪儿知道瀑布的声音很大?

  A海浪涌上岸滩会发出什么声音?

  (海浪一层赶着一层,发出怒吼,向岸滩冲去)

  B风吹松林会发出什么声音?

  教学反思

  《瀑布》一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教学中落实得比较到位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进入文本、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程环境下努力寻求的新理念。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进入文本,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非常重要。因此,我把朗读贯穿于教学全过程,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朗读成为学生感悟、体验、欣赏诗歌的重要手段,指导学生通过有层次地、入情入境地读,走进文本与叶老一起听瀑布的声音,赏瀑布的美景。像这样文质兼美的诗歌,给足时空,体悟交流很重要。教学我中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整体感知:瀑布美在哪里?然后从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的惊喜、*看瀑布的惊叹、陶醉,引导孩子不断读文,层层深入,加深感悟。这样既兼顾到整体感知,又进行实实在在的语言训练,使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受到情感的熏陶与感染。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情境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运用得好,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不但可以保持学*兴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在这一课教学中,我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边想象边读文,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里,很自然地进入到诗的意境中,陶醉于瀑布的`美景中。

  3、巧用媒体,突破难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衬”、“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等词语,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巧用多媒体展示瀑布形象、生动的画面,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表象,为悟境、美读服务。特别是最后的欣赏录相、听朗读录音把学生的情感充分激发出来,学生读文时就进入了情境交融之中。当然,本课关于瀑布美景的图片非常多,但我只选取其中一小部分,有机地进行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其余的就忍痛割爱,因为我想让它们在百忙之中帮助学生读文的同时,又不剥夺学生自己想象、自己建构的权利。

  4、运用方法,随文识字。

  识字、写字是虽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但二年级与一年级不同,一年级重在学*识字方法,二年级重在运用识字方法。教学时要有所侧重,灵活处理。尤其在二年级下学期,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识字,为进入下一学段的学*作准备。因此,在识字方面,我就尽量减化步骤,让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读准生字,只在难点上加以指点,从而让出更多时间来读文、感悟。

  教学目标:

  1、了解仙人掌的特点和品质,对仙人掌产生崇敬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幅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放环境恶劣的课件)

  2、看完了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围绕环境恶劣去谈体会)

  3、是啊,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小草枯萎了、树木枯竭了、花朵凋零了,可仙人掌却顽强地生长着。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墨西哥,走进仙人掌的世界,去聆听作者心中的那首仙人掌之歌。

  (指着板书说,齐读课题)

  二、自主合作学*

  1、让我们拿起课本,用你最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把你感兴趣的段落多读几遍,读到你情不自禁地想说些什么为止。

  (学生自由读课文)

  2、读完了课文,相信你一定有很多话想说吧!把你的感受在学*小组中和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小组交流)

  三、集体交流汇报

  读着读着,你情不自禁地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谈自己的学*体会,交流的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而定。)

  (一)体会仙人掌的外形美

  1、生: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说:"仙人掌可真美啊!"

  (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句子,其他同学补充)

  2、这么美的仙人掌,你能把它读好吗?

  (自由读、指名读)

  3、是啊,墨西哥的仙人掌可真奇特、真美丽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出示仙人掌图片的课件)

  现在,你想说些什么吗?

  (学生谈体会:用成语概括、说出仙人掌的美、表现出对仙人掌的喜爱之情)

  4、墨西哥的仙人掌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可真令人喜爱啊!让我们拿起书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在音乐声中齐读)

  5、过渡:读着读着,你情不自禁地还想说些什么呢?

  (二)体会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1、生:读着读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说:"仙人掌的生命力可真顽强啊!

  (学生谈体会)

  谁跟他有同样的感受也想来说一说?

  (出示第五自然段的文字投影,学生谈体会并读好)

  2、是啊,在恶劣的'环境中,在经受着严酷的自然条件的考验下,仙人掌仍然顽强地生长着,它真不愧为是生命的强者啊!好好地读一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有更深刻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

  读着读着,你想对仙人掌说些什么呢?

  (说出赞美、敬佩、歌颂等感情)

  3、学生自由对仙人掌说。

  4、仙人掌的生命力是如此的顽强,我们的心中怎能不对它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呢?好好地读一读这一自然段,你觉得怎样读能表达出你的感受你就怎样读!

  (自由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7)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精选二十篇)

  教学目标:

  1、认6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会在默读中思考,在朗读中理解小男孩买黑色气球的心理活动,理解卖气球老人的那段话的含义。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认识到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自信。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在默读中思考。

  教学难点:

  从老人与孩子的对话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领会老人那番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导入课题。

  1、出示气球的图片,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气球?

  2、有这样一个小男孩,面对五颜六色的气球,他却选择了一个黑色的。让我们一起走*这个小男孩,走进小故事——《自信》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

  2、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纠错、正音。

  3、检查识字情况。

  出示本课生词:基恩博士、一件事、肤色、货车、惊讶、能否、自信

  随机读生词,开火车、小老师带读。

  4、“自信”是什么意思?

  你觉得故事中的小男孩自信吗?不自信也就是——自卑。

  三、精读课文,感受男孩的自卑

  1、默读课文,你从哪里感受到小男孩自卑?

  默读提示:

  默读课文第2、3、4自然段,想一想:

  从哪而看出小男孩不自信?用——画出来。

  2、交流:

  A、公园的角落里有一个肤色很黑的小男孩。他羡慕地看着这几个小男孩嬉戏,但不敢过去和他们一起玩儿,显得十分自卑。

  B、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C、小男孩鼓起勇气回答:“我要一个黑色的。”

  结合汇报进行朗读,读出男孩的自卑。

  3、再读课文,男孩为什么会这么自卑?

  交流:肤色很黑的、拖着残疾的腿,

  4、补充美国种族歧视的资料,感悟自卑的缘由。

  5、师:怪不得男孩会如此自卑,——生读“那几个小孩儿的身影消失后,小男孩儿才拖着残疾的腿,一拐一拐地走到老人的货车旁”

  师:怪不得他走到老人身旁却——生读:“怯生生地用略带恳求的语气问道:“你可以卖给我一个气球吗?”

  四、感悟老人的话

  1、黑色的气球升空了,这时候老人意味深长的对他说了一番话。读读剩下的段落,老人说了些什么?自由读5、6段。

  2、交流

  出示老人的话。你读懂了些什么?

  (前一句,揭示了气球升起的本质原因是“气球内充满了氢气”而不在于它的颜色和形状。这里隐含着一个道理:外表是形式是非本质的,是次要的。后面一句,老人推论出“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关键是他的心中有没有自信。”)

  3、你觉得老人说的对吗?

  五、拓展

  1、你知道因为自信而取得成功的例子吗?交流。教师出示:(小泽征儿、尼克松的例子)

  2、读了课文你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15、自信

  教材分析:

  这篇日记有两条线索,明看是写“我”得到一本诗集很高兴,要感谢送书伯伯,暗含写细读《唱歌的小河》的感受,与其说从体裁上看是日记,不如说从内容上看更似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这也正是这篇选文的巧妙之处,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要忽略了学写日记和读后感的教学提示,更不要忽视理解《唱歌的小河》。

  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学*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高低不*、昼夜不息、勇往直前、奋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唱歌的小河》。

  3、通过课文的学*,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

  教学难点:

  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内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2、练*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你们写日记吗?在日记中,你一般会写些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日记,看看他都在日记中记载了一些什么。

  3、理解“则”

  二、汇报交流预*情况,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认读词语。

  嘹亮、喉咙、崎岖、昼夜、奋斗、一则、星期、伯伯、诗集、唱歌、深刻、碰到、道路、读书、精神

  2 理解词语:

  嘹亮:

  奋斗: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本文直小河不怕困难向大海留去的精神。

  崎岖不*:高低不*的样子。文中指小河流过的地方高低不*。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昼夜不息:白日和黑夜都不停息。

  3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课堂作业。

  1、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2、背诵《唱歌的小河》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歌分几节

  2、指名读第一节,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

  3、指名读诗歌第二节。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休息读轻声)

  读了这首诗歌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小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你能够称赞一下这条小河么?

  4、那么小作者读了这首诗歌后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学*课文第2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以后,你知道小河的哪些特点:昼夜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出示“这首诗歌写得多好啊!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指名读。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诗歌写的好,作者喜欢读诗,读到好诗很欣喜)

  5、你还能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小作者很喜欢这首诗歌?(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齐读。

  6、“我”为什么喜欢《唱歌的小河》这首诗?你们现在知道了吗?(学生说)

  三、齐读课文,背诵古诗。

  四、深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好书的名言警句呢?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设计理念

  “披文入景,披文入情。由词及句,由句及篇。”研读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反复揣摩语句,培养语感,实现语言积累的过程。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把这场雪称做“瑞雪”的原因,体会北国风光的雄伟和人们的喜悦心情。

  2、学会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笼”“分”,理解“瑞雪、凛冽”等词语的意思。

  3、知道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特点。

  4、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媒体准备

  《雪景》——多媒体课件一个。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案说明

  加“()”为教师主要导语;加“[]”为拟定的学生回答。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学*生字新词。

  2、理清脉络,了解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3、初步感受北国雪景的壮美。

  4、引出研读专题。

  教学过程

  一、侃雪赏雪—— 导入新课

  1、侃雪:板书“雪”(一起读“雪”)[“雪”](喜欢雪吗?我们学过的哪些课文中描写过雪?请你背上一两句。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一走进白雪世界,去赏雪好吗?)

  2、赏雪:欣赏课件——(告诉大家你欣赏到了怎样的雪。)在“雪”旁加括号,播放课件。

  二、放声朗读—— 教学字词

  (课文又是怎样描写雪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去细细品味。读之前请同学听清朗读要求:将难读的词多读几遍,难写的词在课本上写几遍,并将你认为最难写的1个词语写在小纸片上。)

  学生根据要求放声朗读课文。

  根据学生小纸片上反映的情况,确定字词教学重点。初拟以“凛冽”、“巍巍”两词为重点。

  “凛冽”教学步骤如下:

  1、一起读“凛冽”。

  2、范写。

  3、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4、(“凛”和“冽”真是一对好兄弟,他们形影不离,经常手拉着手在一起。这回兄弟俩出现在哪个句子中呢?我请同学来读一读。)学生读:昨天中午,凛冽的寒风呼呼地刮了起来。

  5、(明白凛冽是啥意思吗?)

  6、从两个方面深切理解“凛冽”——非常寒冷:A、分组查“凛”和“冽”明白“凛”和“冽”都是“寒冷”的意思,两个寒冷加在一起是[非常寒冷、十分寒冷、特别寒冷等]B、反复读句从句中的像声词“呼呼”中也可感受到“凛冽”表示十分寒冷。

  “巍”的教学步骤如下:

  1、正形:“巍”有三部分组成:上面是一座山,下面“委”和“鬼”,先写“委”再写“鬼”,合起来念“巍”,“巍巍群山”的“巍”。(教师边范写边提醒)

  2、学生工工整整地写一遍。

  3、请一个同学择图写填写“巍巍群山”意会的含义。注:一副图中画着起伏高耸的群山;一副图中画着几个小土坡。

  三、轻声诵读——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划出文中描写雪或雪花的词语。)

  学生轻声读,边读边划。

  交流,在交流的同时补充板书。大片大片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雪、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注:不苛求学生找出所有描写雪的词语,随着学*的深入慢慢去体会。

  (白蒙蒙的雪、一望无际的雪,读了课文我们一下子找出这么多描写雪的词语。让我们再自由地选择自已最喜欢的句子或自然段美美地读一读。)

  自由选择读句子。

  指名学生选择读,集体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五、默读探究——理清脉络

  (课文是按同学们读的须序写的吗?)[不是](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请默读课文找出依据。)

  默读、交流得出结论: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有“昨天中午、傍晚、霎时间、夜里、今天清早”。

  六、引读设疑——提出专题

  (咱们就抓住这些表示时间变化的词,一起合作将课文有条理地读一读。我读表示时间变化的词,同学们接着读相关的内容。)

  1、引读全文。

  (哎呀!读了课文,我突然发现今天老师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请同学们看看老师黑板上写的字,知道老师出了什么洋相吗?)[课题是“瑞雪”不是“雪”]

  2、请同学帮老师把“瑞”字补上去,其余同学在课题旁写一写。

  3、(“瑞”字啥意思?)[吉祥](连起来说“瑞雪”就是)[吉祥的雪]。

  4、(谁能马上从课本中找到“瑞雪”的`词?)[好雪]

  (为什么说这是一场好雪呢?下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研究。)在课题上打1个红色的问号。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研读课文,体会雪大、雪美、雪使人欢,知道课文所以说这是场瑞雪的原因。

  2、能按要求默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借助时间顺序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巩固引入专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瑞雪]。(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一起完成了一项工程,老师把这项工程叫做“四个一工程”,是哪四个一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学*了一些新词,比如说)指名学生自由报,报一个马上集体听写一个。;(我们还知道了《瑞雪》这篇课文写的是一场)指名学生说;(我们又发现文章是按)学生集体回答(这一个顺序写的);(最后我们还留下了一个问题,谁来说说是啥问题?)指名学生引入研读专题:课文为什么称这是一场好雪?(这节课咱们就首先来解决这个疑问。)

  二、默读全文研读深究

  (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这是一场瑞雪,请你把它划出来,并且想一想理由是什么。)

  (一)学生按要求默读、思考,教师进行默读指导。

  (二)默读好后同桌间交流。

  (三)全班交流,交流顺序不固定,主要根据学生发言前后而定,教师适当调控,初拟交流重点如下:

  1、傍晚,大片大片的雪花,从昏暗的天空中纷纷扬地飘落下来。霎时间,山川、田野、村庄,全都笼罩在白蒙蒙的大雪之中。

  (1)指名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能组织语言将理由说清。如:[我找的是“傍晚……大雪之中。”因为从“傍晚、大片大片、笼罩、白蒙蒙、这些词中我读懂了这场雪下得很大。]请学生将研读结论“大”写到黑板上。

  (2)(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这场雪下得很大。)学生比赛读,师生点评激励。

  (3)(如果老师把“纷纷扬扬”这个词给去掉,我们再轻声地读读这个句子,想想好不好。)

  (4)学生读后交流,得出结论:[不好,纷纷扬扬不仅写出了雪大,而且使人感受到雪花在飞舞,很美。]如果学生理解有困难,播放课件——雪花飞舞,帮助感悟。

  (5)训练延伸:(下面这个句中也有“纷纷扬扬”这个词,你能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吗?)

  秋天( )纷纷扬扬地从( )飘落下来。

  2、一轮红日升起来,把雪后的大地照得分外耀眼。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

  (1)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2)读了句子,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雪吗?指名板书“美”

  (3)谁能通过读让大家感受到雪美。

  (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白雪世界吧。播放课件,欣赏雪景。

  (5)“茫茫田野一片雪白,巍巍群山遍身银装。”面对这么美的雪景,你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6)学生赞美。

  (7)(作者是这样赞美的,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我们也学着作者的样来赞美雪。)好一场( ),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3、“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面对一望无际的大雪,有经验的老农高兴得眉开眼笑,连声说:“好雪!好雪!”

  (1)学生交流。

  (2)用反诘的方法点拔理解。(我可从没见过麦子盖了三层被,也没见到过有人枕着馒头睡。这句句子写错了。)

  (3)请学生来解释给老师听,教师装着由迷惑不解到弄明白,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深入理解句子。

  (4)(原来,这场大雪还会给我们带来了丰收,人们该是多么高兴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句子。)板书“带来丰收”。

  3、孩子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掷雪球,奔跑着,追逐着,清脆的笑声传遍了山村。

  (1)学生交流研读成果。

  (2)指导点拔,这句中看出了“雪使人欢”。板书“雪使人欢”。

  (3)有感情地读句子。

  三、蓦然回着解答专题

  (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我想上节课留下的疑问我们应该能解决了。请你看着板书自己准备着说一说。)

  1、学生准备说。

  2、指名交流。

  四、熟读成诵自然结课

  (是啊,这是一场令人欣喜的雪。如果没有优美的句子把它描写下来,我们又怎么能联想到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又怎么能感受到瑞雪丰年的喜悦呢?老师真想把这篇优美的课文背下来,把它牵牵地记在心上。同学们想吗?我背这篇课文的时候可有窍门的,有同学知道我的窍门吗?)[借助时间顺序背诵。](咱们比一比谁背得又快又正确。)

  1、学生自由准备。

  2、指名背诵,及时激励。

  3、(来,让我们边欣赏这迷人的雪景,边背诵这优美的文章。全体起立。)(播放课件)集体背诵。下课。

  一、教学目标:

  1.会认“怒、暮、燥”等8个生字,会写“斗、艳、内”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能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惯。

  4.学*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和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三、教学准备:

  1.生字、词语卡

  2.收集文中所及到的花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以后,心中有什么问题吗?

  2.一位植物学家按一定的原理将各种花种在一起,制成了花的时钟,并根据花的开放来判断时间,他的这种做法奇妙吗?你想不想知道这位植物学家是根据什么原理来制作的`这个花钟呢?让我们走进花钟这篇课文,来一起揭示其中的奥秘吧!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

  2.同桌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型。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a.出示生字、词语卡,全班认读,正音。

  b.小组互动,“我说你猜”,小组中一个同学说出课文中含生字的词语,其他成员迅速在文中找出来。

  C.当当小老师:你发现这些生字中哪些生字最容易出错,请你做回小老师提醒提醒大家。

  三、通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1.学生逐段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同桌间互相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第一段:归纳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的现象。

  第二段:揭示了不同花开放时间不同的原因。

  第三段:植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的巧妙运用。

  2.组织朗读比赛,你最喜欢读哪段,读出你的感情来。

  四、指导写字

  1.投影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

  2.学生自主合作学*,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方法。

  3.指导写字:课件演示,逐字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应该怎么写。

  第二课时

  一、复*生字、新词

  1.认读生字、新词卡片。

  2.听写生字新词。

  二、读中感悟

  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2.精读课文,细细品味。

  a.学*课文第一自然段,归纳现象

  读一读: 你发现了一个什么有趣的现象

  填一填:牵牛花 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蔷 薇 睡 莲

  万瘦菊 烟草花

  月光花 昙 花

  议一议:作者用不同的句式来描述花的开放,这样的方法好吗?

  赏一赏:将收集的文中几种花盛开的图片与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下。

  品一品: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感悟它的美。

  b.学*课文第二自然段,揭示原因

  细读课文,思考: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小组交流::通过读书,你找到了答案了吗?

  集体交流:你还知道哪些植物开花不同的原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揭示原因: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联系。

  C.学*课文第三自然段,感受花钟制作的巧妙

  回顾全文,说说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里?

  齐读课文,读出对修建奇妙花钟的赞叹。

  3.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三、交流感想:

  你从这位植物学家身上学到了什么?

  四、课外扩展:

  1.自制花钟。学*花钟的方法,仔细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开花的时间,按它们开花时间的先后顺序,把植物的名称记录在自画的钟面上。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这些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根据学校周围环境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观察,并记录好观察日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到做人要谦让,5、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课前准备

  演示实验的课件。收集你所知道的教育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目标

  1、出示课题: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3、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作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要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2、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3、学生再读课文,4、用笔画出不5、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6、然后反复7、练读,8、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9、指10、名11、读课文,12、互相评价。

  13、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14、老师板书: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15、组织交流。

  a.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部分。

  b.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内容。

  三、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2、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3、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4、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a.什么人在做实验?

  b.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c.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在交流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可演示实验过程的课件。

  四、识字写字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二十篇)(扩展8)

——给予树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精选5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的课文是——(出示课题)

  生:给予树

  师:读得很对,“给”字,今天我们知道了它的有一个读音,在课题中读“ji”,再读一读课题,能读得更好吗?

  生:给予树

  师:这个课题很特别,不仅是读音,还有他的意思,我看到这个课题是就觉得很奇怪,你们现在觉得奇怪吗?看了课题,心中有没有疑问?

  生:给予树是一棵什么样的树?

  生:给予树会结果吗?

  生:为什么要把这种树的名字叫做“给予树”?

  生:给予树的叶子是怎样的?

  生:给予是什么意思

  ……

  师:是啊,看到这个课题我们正的会有许多疑问,有疑问是好事。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说:学*最重要的是心中要有疑问,带着疑问学*才会有进步。现在,同学们的心中已经有许多问题了,我们可以开始学*了吧!这些问题主要包括这样两个方面:(1)“给予”是什么意思?(2)“给予树”是一棵怎样的树?

  师:有了疑问能想办法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有进步。那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给予”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不过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体会,就一定能解决。

  理解一个词语有很多方法,有一种方法最简单,就是依靠我们的感觉,现在,你闭上眼感觉一下“给予”是什么意思?

  生:“给予”就是给与。

  生:“给予”就是帮助。

  生:“给予”就是送。

  ……

  师:感觉很简单,却不一定正确。感觉只有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才能更准确,能说说你在生活中有过“给予”的经验吗?你给予过别人什么?或者别人给予过你什么?

  生:我给灾区的.人捐献过衣服。

  师:那是你对灾区人民的给予,你真可爱。

  生:我在大街上看到有的人很可怜,把零用钱给他们。

  师:那是你对流浪人员的给予,你真善良。

  生:过年的时候,爸爸会给我压岁钱。

  师:那是你爸爸对你的给予,那样的时候你觉得幸福吗?

  生:是的。

  师:是啊,给予好像很难说明白,但是我们有都好像很熟悉。其实还有一种方法,能帮助我们比较准确地理解一个词的意思,那就是读课文,在课文中理解。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事情是一种“给予”?

  生:自由读课文。

  师:我看到同学们读得很起劲,我们读书的时候还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划一划,比如——(示范)我读到“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这句的时候,我觉得这是妈妈对孩子的一种给予,我就把这句话划下来。

  生:边读边划。

  师:在课文中找到了那些“给予”?

  生:孩子们相互买礼物。

  师:那是相互的给予。

  生:金吉娅买了一个洋娃娃送个一个陌生的女孩。

  生:金吉娅买了棒棒糖送给妈妈和哥哥姐姐。

  生:金吉娅送给我们善良、同情、仁爱和体贴。

  ……

  师:现在你能准确说说“给予”是什么意思吗?

  生:给予就是送、就是给。

  学*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4、体会金吉娅的善良、仁爱、同5、情和体贴的特点,6、感受富有爱心给人们带来的真情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理解生字词的意思;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母亲变化的心情及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课前准备

  1、反映圣诞节的录像带或图片。

  2、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

  2、了解圣诞节。

  3、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4、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5、齐读课题:“给予树”。

  6、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7、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

  立即卡片盼望拥抱仁爱同情体贴如愿以偿

  b.指销售员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2、先读读,3、再组词。

  4、请学生做小老师,5、指6、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7、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 二 课 时

  一、复*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2、座互相批改。

  3、指4、名5、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

  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3、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4、交流不5、理解的问题。

  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

  3、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

  4、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江苏南京 赵红 朱重林

  课前准备

  ①生字词卡片。

  ②录音机及本课的朗读磁带。

  第一课时

  议论课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看过或听说过各种树,可是你们见过“给予树”吗?(师板书课题),你能想象出“给予树”是什么样的吗?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给予树”是不是像我们同学讲得这么神奇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找开课本轻声读读吧。

  初读课文

  ①学生听课文的录音,边听边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②自由读课文,要求:

  a.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b.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③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生字卡片读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巩固)

  b.出示词语卡片读词语。(开火车读,齐读)

  c.提出不理解的词句,讨论交流并介绍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d.根据学生的读书情况,相机出示有关的句子指导读。

  ④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座合作读),看看哪些地方使你受到感动,做做记号,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