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1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对字形中易错笔画,“蒸”字进行形象识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是:

由一个捡鱼的小动作、小故事中,深化学生对弱者,尤其是对受伤的小动物的爱心帮助,从而引导学生要爱护小动物。所以根据教参的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字音,认读本课字词。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8个生字,并会组词。

2、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认识到小动物受伤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用爱心来帮助他们。增强孩子对弱式群体的关心与帮助意识。

二、说教法

1、转变教与学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我在教学时,努力体现这一理念,在教学2~6自然段时,让学生自主读书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内容或读书,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交给学生。并为学生铺设体验成功的*台,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爱学*、会学*。

2、以读为主线,体现语文学科特点:

语言文字的训练最为重要的是训练语感。我在授课过程中,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如自由读、学生个人读、分角色读、同桌合作读,找重点句读,让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第一自然段时,先由学生自由读,体会小鱼的感受,再让学生看课件,结合具体情境再次体会小鱼的感受,然后带着感受再读课文,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再到有感情的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

三、说学法

学*方法是学*活动的理性总结,为了充分体现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这节课学生用朗读感悟和情感体验的方式来学*,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培养阅读和领悟能力,在情感体验中感知课文内容、陶冶自己的情操。

四、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用两个课时来完成,我先重点讲解第一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森林是小鸟的家,小鸟在美丽的森林里快乐地歌唱;大海是小鱼的家,小鱼在蔚蓝的大海里自由地遨游。你们看![此时播放课件:鱼在大海里游来游去,自由快活的生活情景。]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想说些什么?

2、可是有一天,大海涨潮了,巨浪一层一层阵拍打着岸边,小鱼也被冲到了沙滩上。后来,潮水退去了,可是可怜的小鱼回不了家了,留在了沙滩的浅水洼里。今天我们就来学*第二十八课《浅水洼里的小鱼》。(板书课题,指导读好课题)

设计意图:引人入胜的课件和优美的语言迅速把学生带入了文章的情境中,拉*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为学*课**好了感情铺垫。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注意甚至的甚和蒸发的蒸的读音。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划出不理解的词、句。教师用简笔画画出“水洼”辅助学生理解“水洼”。指导学生用“成百上千”“忍不住”说一句话。

3、检查自读效果、个别读,以流利、准确为标准,师生互评。

(三)深入学文、感悟真情。

A 再现被捆小鱼,引起学生关注

1、出示第一段话,指名读。根据课文内容,用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你发现了什么?通过想象潮涨潮落的情景,理解这些小鱼为什么会被捆在水洼里。那么被困小鱼的是数量多吗?通过理解“也许、甚至”知道程度不断加深。引发学生思考这些被捆的小鱼面临怎样的后果呢?学生交流后课件展示:无数小鱼在沙滩上,有的喘着粗气,有的在做最后的挣扎,有的已经奄奄一息。……在音乐帮助下,把学生的关注点进行了聚焦,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谁不在乎?

再次在阅读本文的基础上,学生产生了两个心理冲突:

1.小鱼那么可怜,大人为什么不在乎?

2. 大人不在乎,男孩为什么在乎?

设计意图:我这样设计是让小学生谈谈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引领学生体会小鱼的感受,激起学生对小鱼的同情。同时拎出整篇课文的一条主线:浅水洼里的小鱼,谁在乎?

B 产生认知冲突,研读感悟生命

1、读课文中的“我”的话“那你为什么还在捡?谁在乎呢?”

生读到在乎时,我问:在家里谁最在乎你?那在学校呢?因为“在乎”是本课的重点,通过问答的形式,让学生在说话中自然地理解“在乎”的意思,为后面的教学做好情感的铺垫。指导学生从谁在乎呢?这句话和两个问号着手理解。这里要让学生知道不是说这个“我”没有一点儿爱心,而是大人只关注着整个海滩。

2、读男孩

让学生带着:你们从哪里发现小男孩在乎浅水洼里的小鱼呢?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2—6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小男孩的一系列动作的词:走、弯腰、捡起、扔回、走得慢、不停、用力了解小男孩做事的态度和他的心理想法。

出示第六自然段的文字:第一层让学生带着问题读,问题一:小男孩在不停地捡鱼扔鱼,不停地叨念着。——“叨念”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回答:念叨、自言自语、小声说、不停地说。)问题二:细细读这段话体会。此时,小男孩的心情怎样?(学生可能回答:担心、着急、紧张、伤心、难过等等)。第二层课件辅助读,课件再现海滩小鱼被捆的画面。引导说——这条小鱼在乎吗?这条呢—那一条呢—最后引导读这段话。第三层换位体验读,当你看到小男孩在不停地捡鱼扔鱼,听到不停地叨念,你会怎么想?

设计意图:我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通过3个层次的研读,让学生的情感与小男孩产生共鸣,形成一种情感上的角色替代。又在对比中学*更突出男孩的品质。

(四)深化情感,拓展延伸

当你看到你身边的小动物,受到什么伤害或者它们生活的环境遭到破坏时你如何保护它们呢?写一段小练笔。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2

★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

★ 小学语文优秀六年级教案

★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次备课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说课稿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独立学会课文中出现的10个生字;会认9个生字,理解“煮书、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3、通过对煮书的理解,引导学生紧扣爷爷的话,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养成积累和运用关键词语的*惯,培养会读书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教学重点:

1、学*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消化”,“品味”等词语的意思。注意小作者思想感情的的变化“奇怪”“疑惑不解”“豁然开朗”,通过此线索,读出课文中小作者的语气。

2、理解“煮书”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煮书”的含义;知道读书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应学*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惯和学**惯。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目标转化。

教师板书课题,指明读题。质疑:同学们你们看了课题之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质疑,煮书真的是把书拿到锅里去煮吗?)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来学*课文。

二、 自主学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找出不理解的词语,并作记号。

2、汇报自学预*情况。

A出示生词:

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犯愁、煮书、火锅、杜甫、诵读、否则、牢记、妙词、佳句、一篇文章、疑惑不解、豁然开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教给学生,通过查字典了解词意的方法。)

4、小组合作,分段朗读全文。

5、自由读,思考: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请做上记号。

6、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想边画。

三、学*课文,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看图理解:苍劲有力(苍老挺拔)

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我”觉得奇怪,疑虑的语气。

3、全班朗读此段。

四、指导学生写字。

1、明确读词,复*要写的辽。文章、品茶、粮食、所以、语文。

2、教师范写。请学生点评。

3、学生独立练写。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分别指7名学生朗读本课的7个自然段。(读后请全班的同学评一评)

二、品词析句,体会感悟。

1、学*课文第2、3、4自然段。

A指名学生朗读“我”和爷爷的对话。

重点理解: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现场查字典,选义项;把选出的意思抄在书上)

“消化”—食物在人或动物体内,经过肠、胃的作用,变为能够被机体吸收的养料。

B小级讨论:本课的“煮书”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全班学生,反复朗读第4自然段。找出有关的语句划下来。

(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熟读透不可。)

“品味” ——咀嚼和体味,深层次的感悟,细细品位是为了深入浅出的理解。

C同位合作,反复朗读品味爷爷说的话。

2、学*课文第5、6、7自然段。

A分角色朗读第5、6、7自然段。

B师:大家想重点煮哪一段?(第六段)

C指名读一读,第六段。说说读后有什么感受?

3、分角色朗读课文。

A分小组自主合作学*:一个同学读“我”,一个同学扮爷爷,其他同学扮旁白。

B请小组全班交流展示。

C评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得好才会读得好。

D全班分角色朗读。

三、拓展提高,课外延伸。

1、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读书方法。

2、推荐读书方法:

***:三复四问,不动笔墨不读书。

鲁迅:既要泛览,又要专注,”活读”和”参读”

华罗庚:慢工夫打基础,厚薄读书法

3、课后收集有关读书,学*方法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6.煮 书

告诉我 什么是煮书:读书读透

爷爷---------→

怎么煮:读课文

四,预*作业

1、 读第六课三遍,会认,会写课后生字。

2、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 划出文中你觉得好的词或句。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4

★ 小学教案模板

★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

★ 小学语文优秀六年级教案

★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次备课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说课稿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6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反复朗读,感受诗中的牧童机灵可爱、天真可爱的形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

1.(板书“见”)小朋友,你们能给这个老朋友组个词吗?(生组)是呀,看见、听见都是见,看来呀,用上眼睛,用上耳朵,都能有所发现!老师这儿有一幅画,你能用上眼睛和耳朵发现什么呢?

2.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回答。

(1)林樾: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树林?

对,这样郁郁葱葱、十分茂密的树林就可以称为“林樾”(板书)仔细观察这个词,它有什么特点?(都有木)一组小火车读一读――齐读。

(2)牧童:(学生说“我看到了小孩骑着黄牛”时直接板书“骑黄牛”)你再仔细看看,这个小孩子在干什么的? 这样放牛放羊就叫放牧,放牧的孩子就称为“牧童”。(板书)指名读。

(3)蝉:“知了”还有一个名字,叫“蝉”知了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虫,右边读chán,是一个形声字。(字卡,指名读)听,你们听见蝉儿的声音了吗?(播放蝉叫声)是呀,蝉儿正在鸣叫呢!像这样正在鸣叫的蝉可以称为“鸣蝉”。再开一列火车读读――齐读。

3.你还有其它的所看、所听吗?

二、揭题

1.以上是同学们看见、听见的,是“我们”的“所见”。(板书“我们”)在两百多年前的清代,有位诗人叫袁枚,他是个善于观察、描摹细致的人,他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了这画中的美景,并把这些“所见”写成了一首诗,请你们仔细读读袁枚的《所见》,看看他比我们多看见、多听见了什么?

2.第一次读诗我们可以做什么呢?学生自由读诗。

3.先请小朋友一行一行来读诗,其他同学竖起耳朵仔细听,听听他读正确了吗?(随机正音)

4.四人小组合作读,每人读一句,先自由练*,等会我们比比哪个小组读得对。(先自由,再站起来,发现读错的句子再纠正、齐读。)

5.大家一起再正确地、流利地、响亮地把古诗朗读一次。

三、情景感悟、评赏古诗

1.现在我们来找找袁枚的所见比我们的所见多了什么?

2.生交流。

(1)“歌声振林樾”:(我听到了牧童的“歌声”)(板书),这歌声怎么样?(声音响亮,在树林里回荡)从哪个字感受到的?(“振”板书)

谁能用朗读表现出牧童放声歌唱的样子?(指名读)

师引读:瞧,牧童正在快乐地唱;牧童悠闲地唱;牧童美美地唱;牧童响亮地唱;牧童清脆地唱。

(2)“意欲捕鸣蝉”:已经去“捕”了吗?(板书“捕”)从哪看出来?(板书“意欲” )这就是指想要的意思。

袁枚怎么知道牧童的想法的呢?(仔细看,发现牧童的眼睛一动不动,嘴巴张大,已经不再唱了,出示“闭口”,站住不动了,出示“立”,牛也不再继续前进了,惟恐惊动了知了。)

请你边想象边来读好这句。

4.看来,袁枚不仅看到了景物,还发现了牧童的许多动作,有“骑、振、捕、闭、立这样一写,牧童的形象就被袁枚写活了,仿佛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呢!我们比比,看谁能把牧童给读活了。

5.生同桌比赛读,男女生比赛读。

6.读完诗,你猜想一下牧童捕到蝉了吗?(不管牧童有没有捕到蝉,让我们把想象继续下去吧!)

四、背诵全诗

1.看看这张画,让我们想象着古诗的内容,在头脑中像放电影一样,自由练*背诵。

2.谁愿意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同学点评。

3.一起有感情地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在这首诗中要求我们会写的字有五个,这两个字有点特别,出示“立、童”看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立”要写得方正,像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一样,“童”上的立字头要写得扁些,在横中线的上方点,还有好多立字头的字如“意、音、亲”都是这样的。这个小窍门可得记住了!)师范写。

2.现在就请你们自己在书本上练一练吧。

小朋友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让我们从小热爱它、诵读它、品味它吧!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阅读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1)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优选【10】篇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1

★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次备课

★ 小学语文优秀六年级教案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说课稿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2

教学目的:

1.学会9个字,认识7个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以及维护国家尊严时的凛然正气。

教学重、难点:

明白楚王为难晏子的原因,领略他的聪明才智,并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资料导入:

1.同学们都收集了有关晏子的资料,谁来和我们交流交流?

2.全班交流资料。

3.今天我们来看看晏子出使到楚国时发生了什么?

二.学生自读课文:

1.思考:这篇课文和以前学过的课文有哪些不同?

2.画出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怎样侮辱,和晏子怎样反驳的相关语句。

三.学*课文第一幕:

1.同学们发现这篇课文和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2.小结:这篇课文的形式很特别,是剧本。剧本首先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并根据事情 的发展把故事分成几幕;有场景的介绍;故事的发展主要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推进;今天我们来学*这个剧本的一、二幕布。

3.同学们读了课文,你们觉得楚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读出楚王的傲慢无礼,目空一切。

5.练*分角色朗读。

6.楚王为什么要为难晏子?

四.学*课文第二幕:

1.过渡:楚王想好了要让晏子好好出丑,他如愿了吗?

请同学们在小组里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提示语言。

2.通过朗读课文,同学们觉得晏子具有怎样的品质?

3.全班交流,领略晏子的沉着和论辩的机智。

4.指名分角色朗读。

五.拓展延伸:

在小组里演一演这两幕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3

教学目标:

1. 学*10个生字,会认识8个生字。

2. 感受槐花给人民带来的美丽和快乐,体会对槐花的喜爱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生字,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是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的含义。

教学准备:

槐花的图片

生字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导入:

1.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2. 多么美丽的花朵啊,同学们能有自己的话来赞美它吗?

二过度:

1. 在我国的乡村,一到五月槐花就争相开放,那时的乡村真成了——美丽的槐乡。(板书课题)

2. 请生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五月的槐乡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

2. 生自由读课文。

四、学*课文第一段:

1. 洋槐开花的时候,是一副这样的景象?请同学来读第一自然段。

2. 生读第一段,并引用书上的话,回答该问题。

3. 槐花盛开的时候给大家怎样的感觉?

4. 请大家带着这样的感觉来读一读地一段吧。

5. 生齐读第一段。

五练*背诵课文第一段:

1. 小组练*

2. 大组展示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 请生个别有感情地背诵第一段。

2. 有感情地一齐背诵第一段。

二学*课文:

1. 过度: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2. 从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3.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课文,边思考边做记号。

4. 大组交流:

把你勾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5. 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三总结课文

1. 槐乡的槐花给孩子们带来了这么多乐趣,大家喜爱它

,所以当它盛开的时候,才会那么满意呀

2.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

四练*背诵

五书写生字

板书:

3. 美丽的槐乡

吃槐花

五月是槐乡孩子满意的季节

别槐花

喜爱槐花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4

★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二次备课

★ 小学语文优秀六年级教案

★ 四年级下册语文电子版教案

★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简单教案

★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 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教案说课稿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理解“翩翩起舞、威武、驾驶、双胞胎”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课文,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去追求才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学生说读后的感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槐乡是怎样美丽?快读课文。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生字:tóng chě xiàn zā

童 扯 线 扎

(童年) (扯断)(毛线) (扎成)

wǔ shào sháo tuō

武 哨 勺 拖

(武术) (哨兵) (汤勺) (拖延)

词语:

威武:力量强大。

驾驶:操纵使车行使。

双胞胎:同一个胎里两个婴儿,两个人同一胎出生。

4、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感悟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小朋友的风筝,找出描写他们风筝样子的句子,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含有“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威武”“翩翩起舞”等词语的句子。说说自己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未来的水兵“我”、飞行员“强强”、昆虫学家“薇薇”、建筑大师“大喜”、音乐家“根子”会是什么样,他们会做些什么?

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件显示放风筝情景)

如读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和“强强”风筝的样子的句子时,可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时的情景,读出“我”和强强长大誓死保卫祖国海空的决心和壮志。

朗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根子扎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后,可让学生想象动听风铃还会引来什么?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第五自然段简略地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可想象芳芳会想些什么?她想好了没有?

最后一自然段可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三、个性朗读(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

1、分小组朗读,比赛朗读。

2、展示性朗读。

四、拓展:你想为自己扎一个什么样的风筝?为什么?

板书设计:

2、风筝

我的理想:海军——两根飘带样的风筝

强强的理想:飞行员——驾驶舱样的风筝 越飞越高

薇薇的理想:昆虫学家——蝴

蝶样的风筝 越飞越远

大喜的理想:建筑大师——瓦片形的风筝

根子的理想:音乐家——竖琴风筝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6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阅读课文,了解“死海”名称的来历,知道人能躺在死海上看书的原因,体会作者在死海里游泳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生字9个,认识3个。

2.理解词语五个在句中的意思,体会拟人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

3.继续学*选用适当的方法,在所给答案中确定课文重点,并且说出理由。

4.朗读课文,详细复述“我躺在波浪上读书,拍照”的有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阅读课文,课外书资料补充交流。

教学重点:

确定本课的重点内容是什么?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我’感到能在‘死海’里游泳,是一件难得的快事”。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死海的资料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今天我们学*第九课,躺在波浪上看书。

2.学生质疑:人怎么能躺在波浪上看书呢?这是什么地方?

3.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其中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

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从容、奇特、变幻、温润、*衡、絮语、强劲、浮力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我”游览死海有哪些收获?

2.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全班交流讨论: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5.教师小结。

四、课堂小结,书写生字。

1.教师小结。

2.指导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在上节课里,我们知道作者曾躺在起伏荡漾的波浪上,从容地读一本杂志。你们想看这幅画面吗?(CAI出示图)在哪儿有这种奇迹发生?听到死海这个名字,你有什么想法?

二、品读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5---9自然段,将自己感兴趣的地方用笔画下来多读几遍。

2.交流汇报

A“温润的水把我整个身体托浮起来,像托浮着一片树叶。”

B“细浪在我耳畔絮语,微风拂面而过,明晃晃的阳光从蓝得透明的晴空洒下来……我儿乎想在这温润的、摇晃的‘床’上睡一觉了!”

(1)体会A句时,抓住“托浮”说明浮力大,“像托浮着一片树叶”作者采用既比喻又拟人的写作手法。

(2)指学生朗读、齐读。

(3)体会B句时,采用老师引读,学生边想象边朗读。

(4)再次指名朗读、师生配合朗读。

(5)假若是你,躺在这温润的死海上,你会听到……感觉到……看到……

(6)全班齐读第6自然段。

过渡:作者说只要保持着身体的*衡,就像躺在床上那样舒服自在。如果身体不保持*衡,会出现什么结果?

(7)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

(8)如果你在淡水里游泳时被水呛了,你会是什么感受?

(9)全班齐读第9自然段。

三、小结及拓展

1.我有跟随作者游玩了死海,现在知道死海吸引游人的地方在哪里?

2.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1)小组讨论。

(2)点学生说。

板书设计:

躺在波浪上看书

/ 轻轻涌动 像彩虹 \

(死海)奇 乐

\ 含盐量高 浮力大 /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7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8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9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2、通过比较阅读了解本诗特点(“诗中有画”、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等)。

3、通过文本细读,想象画面,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二、预*作业:

1、正确、大声地朗读这首诗,将自己对诗的理解用声音读出来(用节奏、轻重音等方式);

2、熟读,争取上课前能够做到接*背诵的程度;

3、对不理解意思的字与词,查一查工具书;

4、制作一张简单的表格,比较一下这两首诗的异同,可从时间、地点、颜色、景物、诗人当时心情等你认为值得比较的方面来进行。

三、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利用比较阅读简析本诗,兼巩固前诗,初读本诗。

用表格对前面一课所学的诗歌《望湖楼醉书》进行简单分析。

朗读诗歌《晓出》。(抽加齐读)

解决重点字词,相互解释诗句,全班交流。

交流预*表,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第二板块——分析古诗“诗中有画”的特点。

明示“诗中有画”,告知这是中国相当部分古诗的典型特点。

欣赏诗——出示画《江雪》;

欣赏画——出示本诗。

讨论:这是一幅怎样的画?你看到了什么?

在讨论中,将对诗句的理解融为一个整体。并尝试将体悟到的画意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第三板块——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

通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比较,了解本诗先直抒胸臆,再具体描述的写法特点,这也是本诗流传千古的原因之一;通过和《望湖楼醉书》比较了解本诗夸张手法的运用。

第四板块——精细化朗读诗歌。

教师出示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对本诗的朗读;

个人揣摩朗读;

小组交流朗读;

全班交流朗读——要说出如此朗读的理由。

第五板块——作业

可以搜集描写西湖和荷花的诗歌,尝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进行赏析。

  鄂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10

教学目的要求:

1、读懂诗句,体会诗的意境和思想感情。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蹊”、“恰恰”等词的意思。

3、背诵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读懂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具安排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江畔独步寻花》,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二,学*古诗

1理解词语

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4理解意境

三,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请大家闭上眼睛,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望着这一美景,我们真想把他画下来。(画画,展示)

四,课后作业

积累描写春景的古诗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2)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范本五份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1

  学*内容:

  1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新词,读顺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2 了解小作者的创作过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趣。

  1 你逛过动物园吗?谁能说说你见到的马有什么特点?

  2 你见过红马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篇故事,故事的题目是――

  板书并指名读课题――《红马的故事》

  3 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把学生的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学法指导:(课件出示)

  1、标:标出自然段。

  2、记:画出生字、新词及不认识的字词,问一问,记一记。

  3、画: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4、问:不懂的问题。

  (二)讨论:

  小组长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

  1、教师配乐范读

  2、学生按自学步骤自学课文

  3、检查生字情况

  A 出示文中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圈出,再齐读。

  B 扩词。

  含苞待放 滑稽 自由 一片叶瓣 一只苍蝇 一头牛 一匹马

  C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词组吗?(一幅画)

  (三)师生交流。

  1 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课后延伸:边读书边想象并动手画一画小作者的画上画了些什么?

  四、写字指导。

  1、自主观察“我会写”中的字,说说你的发现:你会用什么方法记住哪个生字?

  2、重点师范写以下几个字:故、级、粉、板、事

  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交流。

  强调:左右结构的字不能太分开,“事”字的横要注意有变化。

  第二课时

  学*内容:

  体会文中融洽的师生关系,懂得:只有善于思考,勤于观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才能体验到尝试后的喜悦。

  一、复*巩固。听写生字,用“事”组词。

  二、创设情境,抓住关键词句。

  1、*常你最喜欢什么老师上课,为什么?

  2、读了红马的故事,说说文中的老师你喜欢吗?为什么?

  3、从课文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这位老师不仅你们喜欢,他的学生们更喜欢?

  4、喜欢他什么?从哪些词句读出来?

  三、朗读指导,读中品文。

  1、引导学生读不同的段落,想象不同的心情,试用不同的语气读出来。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读出对老师的喜爱、敬佩、感激,为我大胆创作得到肯定而惊喜、自豪。

  四:引导学生说出冒号的作用

  出示句子:

  1 老师走到我旁边,笑着问:“画好啦?这是什么马?”(表示提起下文)

  2 花瓶里有三朵百合:一朵盛开,一朵含苞待放,一朵掉了一片叶瓣在桌面上。

  (用于总说后面,表示分说。)

  五、拓展想象:

  其他的同学看到了我的画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二类字只识不写。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通过诵读,从人们肆意杀狼,貌似护鹿,反而害鹿,使鹿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的事实中,悟出保持生态*衡的道理。

  二、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第30课《狼何鹿》。(板书课题)

  2、看了课题,说说狼和鹿之间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3、过度:课文中的狼和鹿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消灭了人人讨厌的狼会怎么样?请自己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读要求:

  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下列字词的意思。

  贪婪哀嚎提防狩猎青烟袅袅

  2、学生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语

  葱绿捕杀灾难下毒手生机勃勃

  枯黄功臣威胁传染病生儿育女

  (2)出示句子,读准多音字

  狼一个跟着一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

  人们特意保护的鹿,倒成了“大坏蛋”。

  (3)理解词语:

  贪婪哀嚎提防狩猎青烟袅袅

  (4)指名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读给大家听,说说每个自然段将了什么?

  (三)学文。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一、三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这两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

  2、交流。

  3、出示插图。

  (1)第一幅:请你仔细观察画面,然后到课文中找一找哪些语句是描写这个画面的?交流。

  (2)第二幅:课文中哪些语句又是描写这个画面的呢?

  (3)同样的森林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请你结合课本上的文字来谈谈凯巴伯森林前后的变化。

  交流:森林、鹿、狼。

  4、啊,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小鸟歌唱,小鹿嬉戏,一幅多么美好和谐的画面啊;而如今的凯巴伯森林却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美丽可爱的鹿在一只只死去。

  如此鲜明的变化,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请你找到刚才那两段话,练*有感情朗读。

  (1)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男女生分读。

  5、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凯巴伯森林有如此大的变化呢?请你仔细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一想这第二幅插图该怎么画?

  交流

  6、现在你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吗?请你用几句话概括地说一下。

  填空:在森林中,狼是鹿的天敌,于是人们()狼,()了鹿,使得鹿群(),造成了森林的和鹿群自身的()。

  7、明白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老师这儿现在有三顶“帽子”要你戴“功臣”、“大坏蛋”、“自由王国”。

  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然后同桌讨论一下这些“帽子”该戴在哪儿?为什么?

  (四)延伸明理。

  1、课上到这儿,老师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编者叔叔把这样一个故事放到课本中来,目的是什么呢?

  2、现在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认为该在上面写些什么?

  3、质疑。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会8个字,会认6个字。读懂相关的生词及句子。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学*课文,了解夏、冬两季自然界的不同景象,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并引导体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夏天、冬天特征,从心底感受自然的美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形象感知。

  (出示四季景象)教师导语:同学们,一年有四个季节。

  你们看,大自然这位画家为我们描绘了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的景象,尤其是夏天和冬天,有着截然不同的季节特点。*时,我们也一定留心过周围景象的变化吧。今天,让我们随着作者到课文中去感受两个季节的不同情趣吧!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勾画生字词语。

  3、检查自读情况。

  ①同桌或小组互读互评。

  注意读准词语:打卷儿煮熟转圈口哨麦穗

  ②指名读,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同时思考:读了课文,你有怎样的感受,不同的季节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景象是什么?

  4、全班评读井交流感受。

  教师小结:是啊,夏季天气闷热,经常有雷雨倾盆;冬季,天气寒冷,冰天雪地,雪花飘飘,北风呼啸。不同的季节有着不同的特点。让我们首先学*第一篇短文,走进夏季吧!

  三、细读课文,了解夏季特点

  (一)学*课文1、2自然段。

  1、自由读1--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从哪里感受到夏天炎热?是怎样体会出来的,(教师相机贴出“柳叶”、“小花”、“有鱼的湖水”3张图片)

  2、读句子,想象画面,体会夏季的“热”。

  ①CAI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太阳像一个大火球。”

  “柳叶打着卷儿,小花低着头,湖水冒着热气,小鱼该不会煮熟了吧!

  ②引导想象:这两个句子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把自己想象的画面说给同学听。

  ③全班交流:你是抓住哪些词语想象画面的,(理解:“打着卷儿”、“低着头”、“冒着热气”等)

  ④教师小结:作者把柳叶、小花、湖水当**来写,我们读了以后,感到特别形象生动。

  3、联系生活,指导仿说:同学们。*时你一定观察过很多夏季的景物,它们在大火球似的太阳照耀下、都是什么样的呢?请学着再说几句。(如:大树垂下双肩。小草耷拉着脑袋。)

  4、引导体验,练*朗读。

  ①天气这么热、如果这时你看到了柳叶、小花,特别是看到小鱼在冒着热气的湖水里游、你有什么想法?(担心)我们应该怎么读第二句话呢?(学生练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②正在我们担心时,蜻蜒低飞、向我们报告了要下雨的好消息,应该怎么来读蜻蜓的话呢?(指名读,学生评读)

  5、齐读1、2自然段。

  (二)学*课文3、4自然段。

  1、指名读3、4自然段,思考:文小写了雷雨时的哪些景象,

  2、山示课件(雷雨景象),听雨声录音、想象人们的心情。

  3、比较句子

  大雨哗哗地下。

  哗!哗!哗!哗!大雨快活地下。

  学生交流;哪句说明雨更大?你从“快活”中体会到什么?

  指导朗读:如何读能表现雨大,表现人们此时的心情呢?

  4、学生练*朗读3、4自然段。

  (三)学*5―9自然段。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学生闭眼想象:雷雨后,作者描绘了哪些景物,与雷雨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描述,CAI依次出示5、6、7自然段的句子,

  (学生齐读5--7自然段)

  2、小组讨沦,完成表格填写。

  景物

  雨前

  雨后

  天上

  柳叶、小花

  湖水

  小鱼、青蛙

  3、引导想象:结合*时你的观察,仿照书上的句子,说说雨后还会有哪些景象?

  4、激情引读:一场雷雨冲走了夏天的炎热,带来了阵阵凉爽。此时,天边挂起晚霞,空气特别清新。

  ①当你雨后出门散步时,看到重新焕发光彩的花草时,我们不禁要说――学生看课件中句子,齐读第6自然段。

  ②当你散步到湖边,看到欢快的小鱼、青蛙时、我们不禁又要说――学生看课件中的句子、齐读第7自然段。

  5、雨过天睛,人们来到湖边乘凉、散步,小朋友也来到桥上,假如你就是其中一员,你最想干什么?

  教师小结:是啊,看着清亮的湖水,让我们像小鸟一样飞起来,飞到雨后的桥边,飞进美丽的大自然中去吧!我们齐读第9自然段。(学生齐读第9自然段)

  四、朗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夏”全文,可以一个人朗读,也可以和小组内同学合作朗读。再次体会夏天雨前、雨后景色的变化带给人们的快乐。

  2、指名学生上台进行表演性朗读或背诵并评点。X k B 1 . c o m

  五、*写生字,交流学法

  1、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自己有什么话要提醒大家?

  2、练写生字,当堂展评。

  六、课后拓展

  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画一画夏天的景物;搜集文中或课外的描写夏天的词句,并进行摘抄。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

  教材分析:

  这篇日记有两条线索,明看是写“我”得到一本诗集很高兴,要感谢送书伯伯,暗含写细读《唱歌的小河》的感受,与其说从体裁上看是日记,不如说从内容上看更似读书笔记或读后感,这也正是这篇选文的巧妙之处,教师在教学中既不要忽略了学写日记和读后感的教学提示,更不要忽视理解《唱歌的小河》。

  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认识7个字。学*运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理解“高低不*、昼夜不息、勇往直前、奋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唱歌的小河》。

  3、通过课文的学*,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重点:

  了解日记的格式,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

  教学难点:

  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教学准备:

  课件、生词卡片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内容:

  1、认识本课的生字生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2、练*书写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你们写日记吗?在日记中,你一般会写些什么?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日记,看看他都在日记中记载了一些什么。

  3、理解“则”

  二、汇报交流预*情况,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认读词语。

  嘹亮、喉咙、崎岖、昼夜、奋斗、一则、星期、伯伯、诗集、唱歌、深刻、碰到、道路、读书、精神

  2 理解词语:

  嘹亮:

  奋斗: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干。本文直小河不怕困难向大海留去的精神。

  崎岖不*:高低不*的样子。文中指小河流过的地方高低不*。

  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昼夜不息:白日和黑夜都不停息。

  3 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

  4、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课堂作业。

  1、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小作者好读书和读到好书的欣喜,以及从好诗中所感受到的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对自己的影响。

  2、背诵《唱歌的小河》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指名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阅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诗歌,说一说这首诗歌分几节

  2、指名读第一节,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全班讨论解决。

  3、指名读诗歌第二节。

  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休息读轻声)

  读了这首诗歌后,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小河是一条什么样的小河,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

  你能够称赞一下这条小河么?

  4、那么小作者读了这首诗歌后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我们一起学*课文第2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读了以后,你知道小河的哪些特点:昼夜不息,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

  出示“这首诗歌写得多好啊!我读了一遍又一遍。”指名读。读了以后你知道了什么?(诗歌写的好,作者喜欢读诗,读到好诗很欣喜)

  5、你还能从文中什么地方看出小作者很喜欢这首诗歌?(最后一自然段)

  全班齐读。

  6、“我”为什么喜欢《唱歌的小河》这首诗?你们现在知道了吗?(学生说)

  三、齐读课文,背诵古诗。

  四、深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好书的名言警句呢?

  警世贤文之勤奋篇:

  有田不耕仓禀虚 有书不读子孙愚

  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

  少壮不经勤学苦 老来方悔读书迟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到经过才知难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写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凡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做舟

  少时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欲求生富贵 须下死功夫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

  重点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师: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草原去看看。(课件出示:大草原图片并配乐)

  2.师: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

  3.师:天蓝蓝,山高高,牛羊成群,多美的画卷呀!我们有说不完的话语来形容它、赞美它。北朝有人用简单的27字概括了我们说不完的话语,让我们来读读古诗《敕勒歌》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结合注释,读通古诗。

  2.检查生字,出示:敕勒穹庐笼罩见

  3.多种形式认读生字

  4.学生自读整首诗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些什么?

  5.指名朗读,师生评议。(评议从读正确方面进行)

  三、品读诗文,熟读成诵

  1.课件出示:草原上,高高的青山下,有许多的蒙古包

  师:你看到了什么?由学生说出大意即可。

  师:诗中哪句是描写图中的内容?指名朗诵

  在图片旁出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自由读这4句,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学生质疑

  老师针对课件讲述;敕勒是一种族名,敕勒川是这种族人居住的地方,它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好I大家看图,这就是阴山,多么雄伟壮阔呀!看天空就像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谁愿意来读读这4句诗呢?赶快试试吧!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师评:我听出来了,阴山可真高呀!真是“敕勒川,阴山下”。示范读第1、1句。

  师评:草原可真大呀!“天似穹庐,笼罩四野。”示范读第3、4句。

  分小组赛读第1至4句。

  2.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呢,自由读读最后3句。

  课件出示:风吹来了,草丛里露出许多的羊群。

  从图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

  指名回答:谁愿意来读一读?

  教师评价放在学生对诗的感受上。如:老师看得出你真的喜欢大草原!你把牧草吹弯了腰,讣我们看到这么多的牛羊!大草原可真大、真美啊!

  3.请大家把整首诗连起来读读,小组互相听一听,看谁读得棒,把掌声送给他。

  全班交流朗诵。

  4、评比“背诵高手”,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背下古诗。

  四、小结

  五、拓展

  1.今天我们学*《敕勒歌》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大草原就是―幅美丽画卷,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板书设计: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3)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5)份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11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关爱他人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点:

  体会小姑娘美好的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有爱心、同情心、善良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让学生体会是“爱心”使水罐发生了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使学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懂得爱心对别人、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只有爱,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

  教学流程:

  一、激情引趣,创设“神奇”的氛围

  1、导入:同学们,每到夜晚,巨大的天幕上挂满了星星。看着这些星星,你有怎样的感受?(多媒体显示:在深蓝色的天幕上,星星闪闪发光的画面。)

  2、揭题:这七颗星星就是人们所说的大熊星座,在这个星座的后面有一个神奇、动人的故事,你们知道吗?(多媒体显示:画面由满天的星星逐渐定格在七颗星星上,七颗星星逐渐放大,演变成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后,教师启发:“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七颗钻石是从哪里来的?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为什么七颗钻石会变成七颗星星?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去解开七颗钻石之谜。

  二、初读感知,感受神奇的故事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不读错字、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不回读。

  2、同桌同学互相检查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准了,并进行评价。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齐读。

  焦渴 水罐 劳累 竟然 匆忙 哀求 舔净 反正 递给 忍不住 凑上 咽下 唾沫 涌出

  4、引导学生通过组词辨析“渴”和“喝”、“竟”和“竞”、“匆”和“勿”。

  5、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课文中有三个句子,不但包含了生字词,还有几个难读的词语,先读一遍句子,再读一读加下划线的词语。(指名读、齐读。)

  (1)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2)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3)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现在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以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交流。

  (通过自由读、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地感知课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故事使同学们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法呢,谁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在交流读书感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两个层次的整体把握使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线索有了总体认识,为后面的精读课文打好基础。)

  三、精读感悟,体会“神奇”的真谛

  1、指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理解引发这个故事的原因。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在这一段中,你对哪几个词语印象最深?为什么?教师相机板书:大旱灾、干涸、干枯、焦渴而死。(使学生知道水无论是对于人还是植物、动物都是极其重要的,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意味着死亡。)

  (2)谁能用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把当时的情境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下。(多媒体显示:在布满裂纹的土地上,草木丛林破败干枯,几只乌鸦在枯枝上号叫,不远处动物的尸骨若隐若现……)通过情境创设和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让学生深切体会当时人、动物和植物对水的渴望,为下文的学*做好铺垫。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2、理清文章脉络。认真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水罐发生变化的句子,想一想水罐一共发生了几次变化?每次变化是怎样的?

  (学生自主学*,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水罐一共发生了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小姑娘醒来的时候,罐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第二次变化:小姑娘倒了一点水给小狗舔,木头水罐变成了银水罐。

  第三次变化:小姑娘把水罐交给母亲,而生病的母亲认为自己反正要死了,又把水罐还给小姑娘,银水罐变成了金水罐。

  第四次变化: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交给了讨水的过路人,金水罐中跳出了七颗钻石,接着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新鲜的水流。

  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的脉络(教师相机板书:空水罐――装满水――变成银水罐――变成金水罐――跳出七颗钻石)

  3、紧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主旨。安排两个教学环节。

  (1)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心情怎样?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在极度干渴与疲乏的时候,看到水的心情:惊奇、喜悦,想不顾一切地喝一口水,想马上把水送给自己生病的母亲……谁能通过自己的读,把小姑娘的这种心情表达出来。(指名读、齐读第2自然段)

  (2)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通过想像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艰辛以及发现水罐中装满水后的喜悦,抓住“哪儿也找不到水”、“竟”、“喜出望外”、“赶紧”等关键词语,体会小姑娘虽然自己又渴又累,但一心想着生病的母亲,舍不得喝一口水的心理,感受小姑娘的孝心。)

  小结:正是这种孝心感动了上苍,所以她的罐子里装满了水。让我们一起带着对母亲的关爱、孝敬之情有感情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

  4、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配乐复述课文,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情感升华,回归全文

  1、师: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这篇童话故事,生动、离奇、动人,读完故事,你认为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通过评价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课件显示开课时的画面)师:在这次大旱灾中,水就意味着生命。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她不顾自己难耐的干渴,一次又一次地把水留给别人,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精神啊!

  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要以“七颗钻石”为题,为什么要写七颗钻石升到天上,变成七颗星星?在讨论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全文。(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回归全文,揣摩文章的寓意:七颗钻石象征小姑娘美好、纯洁的心灵。七颗钻石升上天空变成星星,象征着这种爱是永恒的,这种爱会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通过讨论、朗读,使学生产生美好的想像,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字,认识9个字。理解“气吁吁、大汉淋漓、敬佩”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了解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激励学生向桑兰学*,培养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重点难点:

  学会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学*桑兰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在自己生命最灿烂的时候,却遭到最沉重的打击,如娇嫩的鲜花遇到暴风雨,如展翅的小鹰折断翅膀,面对命运的挑战,她该怎么办?今天,让我们认识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姑娘――桑兰。

  1.出示桑兰的照片,告诉学生桑兰的*况。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桑兰是如何战胜困难,顽强地与病痛作斗争的。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生词。

  2.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了解课文大意。

  3.小组内交流学*生字词的情况。

  4.师用各种方式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

  1.把生字放入课文中,读准音,把句子读流利。

  2.在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或词旁打勾,不懂的地方打“?”。

  3.边读边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4.找一找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四、交流学*情况。

  1.课文讲了哪些内容?

  2.哪些段落写了桑兰面对困难很顽强?

  五、精读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你认为感人的句子划下来读几遍。

  2.默读3―6自然段,看桑兰战胜了哪些困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六、交流学*情况。

  1.小组内交流学*心得。

  2.全班交流:把你认为感动的句子读给同学听,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七、学*生字。

  1.认读“优、秀、际、第、试、部”。

  2.观察生字,想想怎样记、怎样写。

  3.全班交流。

  4.师范写“第”,注意笔顺和结构。

  5.学生练*写生字。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3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知识,积累和动物有关的诗句、成语等。

  2、让学生了解动物有趣的本领,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通过口头训练,让学生了解小猫的生活*性,可爱之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引导学生观察,注意抓住小猫的特点,突出其可爱之处来进行*作。

  5、通过表演、积累和理解成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激发学*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一认,读一读

  1、学生自己读一读,认识4个生字。

  2、说说各种动物的家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

  3、游戏:“动物找家”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家的名字?

  5、齐读。

  二、看图读词语

  1、自由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

  2、齐读词语。

  3、结合图画,你能说说这些词语各自的意思吗?

  4、在我们*时生活中,你有听过这些词语吗?能不能用这些词语说一句话。

  三、写一写,背一背

  1、自由读这三个句子,说说知道了些什么。

  2、多读几遍,看能不能背下来。

  3、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句子?

  4、练*书写。

  第二课时

  一、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2、谁能把这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3、谁能演演这个故事?

  4、大家读了这个故事,也听同学们讲了,看大家演过了,相信这个故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5、你还知道哪些这类有意思的成语故事呢?

  二、 探究与发现

  1、出示句子让学生读一读,并相机出示动物图片。

  2、小组讨论蜜蜂和蛇的本领,自由说。

  3、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特殊本领呢?

  5、小组讨论。

  6、全班交流

  7、总结:动物的本领真是令人惊讶!我们只有多看书,多观察,才能学到更多的有关动物的知识。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可爱的小猫

  一、情景谈话,引出话题

  1、同学们,你养过小动物吗?喜欢这些小动物吗?为什么?

  2、老师这里呀,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猫,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指导看图,提出要求

  1、小猫在什么地方?它在干什么?它是怎样做的?

  2、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图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三、小组交流

  1、小组里交流自己喜欢的一幅图画。

  2、互相评一评。看谁说的最好。

  3、小组推选代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

  1、各小组代表上台交流。

  2、全班评议。看谁说的好?好在哪里?

  五、小结

  第四课时

  *作:可爱的小猫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为什么喜欢?学生说?昨天口语交际课上我们大家都谈到了小猫,有的同学观察得特别仔细,想象力也很丰富。说的时候都抓住了小猫的特点。小猫显得特别可爱,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比一比,看谁笔下的小猫可爱。板书:可爱的小猫

  二、指导选材,尝试写作

  1、先自己想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要发挥想象,根据生活中的观察,抓住小猫的可爱来写,让它活起来,动起来。

  3、教师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确定好的内容。

  4、想一想,选择一、两个方面,写出小猫的可爱,体现对小猫的喜欢。

  5、把内容写具体,试着用上文中给出的好词、好句,句子写通顺,不要写错别字。

  6、写完多读几遍。

  第五课时

  一、讲明*作的修改

  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交流*作,互相提升。

  1、组内互相交换看对方*作,组内互评。

  2、共同评议是否写出了小猫的可爱,写出了你对小猫的喜欢?

  3、共同修改。

  4、推荐组内同学读*作,大家欣赏。

  5、针对某些情况,有目的讲评。

  6、集体修改。

  三、自我修改,延伸课外。

  1、动笔尝试自我修改,使文章更精美。

  2、回家后读给父母听,让他们给你写的内容提出修改意见,再次修改。

  3、把修改定稿的*作抄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4

  教学目标:

  1、了解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2、通过第3、4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诵课文,背诵课文第3段。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理解3、4段中的句与句之间联系。

  教学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建设绿色的家园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但是,正如我们所看到的,许多地方都被污染了:高高的烟囱把大量的有毒气体排放到了天空中;许多工厂把污水直接排放到了河里、海里,污染了我们的水源……可是这些却丝毫没有影响到大海深处。正如书上说的: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开发利用海底资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深入的学*一下课文,看看大海深处到底是怎样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

  二、读课文

  1、生分读课文(2生顺读)

  2、老师指点、小结

  三、教学第2、3自然段

  (一)齐读第1段

  师:谁能告诉老师,大海深处是怎样的?(从课本上找出一句话来)生: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师:说得对!让我们先来看一下,课本上是怎样写景色奇异的。

  (二)学*第2、3段

  1、生自读第2段

  2、师:这一段有几句话?(4句)对!一起来看一下。

  师:海浪这么大,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波涛澎湃)哪位同学能够形容一下,怎样才算波涛澎湃?(可让学生用手势表演)

  3、师:你看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却怎样?(出示投影:海底依然宁静。)(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

  师: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依然”,保持句子意思不变?

  师:为什么呢?(出示投影: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海面以下几十米深。)(齐读,指导语气,强调重读和上一句连起来说一遍。)

  4、如果你是潜水员,潜到海底会怎么样呢?(投影:演示附表)(越往下越暗,500米以下就全黑了……)

  师:在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点点光亮)板书师:500米以下就全黑了,照理什么光亮也没有,这里却有许多光点,哪位同学起来读一下这个句子,看看哪个字应该重读。(生读,师指点:这里的“却”表示意思的转折。)

  师:那点点光亮像什么?(闪烁星星)(投影:点点光亮像闪烁星星)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师:哪位同学能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5、再读第2段(齐读)

  6、师: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投影:海底是宁静的,但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齐读。)师:“是否”是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一个词来代替“是否”,保持句子意思不变?师:下面请同学们自己朗读一下课文第3段,回答这个问题。

  7、师:咱们再来看一下这个句子。(读)像这样的句子,一问一答就叫做设问句。(再读。南边两排读问句,北边两排读答句,读完后换读)

  8、师:也就是说,海底是------有声音的。(板书)那么,你知道声音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组讨论)

  师:海底声音是从哪里来的?生:海底的动物常常在一起窃窃私语。师:说得对!谁能说一说“窃窃私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一下?

  师:那么都有些什么声音呢?(投影: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生读)

  师:后面一个省略号表示还有。说明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师:那位同学能够仿照上面的句子说一句话?

  (三)小结

  1、请同学们再回头读一下2、3自然段,看看主要讲了什么?

  2、刚才这两段,合起来讲了------景色奇异

  板书设计:

  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海底世界

  鄂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案 5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读近义词,让学生自主发现词的精彩和趣味。

  2、在读词语中发现词的规律,学会积累词语。

  3、积累名言警句。

  4、积累感叹句。

  教学重点:

  1、认识近义词,积累词语。

  2、认识感叹句。

  教学过程:

  一、学*“读一读”

  师:同学们我们早已认识了近义词,你能列出几组近义词吗?

  生:说出已知的近义词。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几组新的近义词。

  1、学生认真读读每组词,边读边比较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

  2、引导学生比较。

  3、让学生拍手对词。

  二、学*“读一读”

  1、自读词语,发现规律。

  2、小组合作读词语,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词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

  教师引导归纳:这些词都是表示坚强的词

  4、试着说几个这样的词。

  5、齐读。

  三、学*“写一写,背一背。”

  1、自读句子,感悟句意。

  2、全班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3、用钢笔描写一遍。

  4、小组内试背。

  5、推荐上台背诵。

  四、学*“读一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读一个成语故事。

  1、生自由读成语故事,读准字音,有不会认的字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把你从故事中了解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

  3、谁能把成语故事说给我们听?

  4、全班交流读故事的体会。

  5、同桌之间讲述故事。

  五、学*“探究与发现”

  1、指名读句子。

  2、讨论:这个句子写了什么?

  3、谁还能从书本中找出这样的句子来。

  4、请多名同学说,说得越多越好。

  六、作业

  1、把成语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自己喜欢的词和句子。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4)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菁华5篇)

  【单元总体目标】

  1、会认22个生字,会写31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和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祖国大好河山及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作者抓住景色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5、摘抄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丰富语言的积累。

  6、体会同一个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7、能抓住特点向别人介绍并写出自己喜欢的地方。

  【单元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的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本组课文记叙的条理清楚,语句准确,生动、形象。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抓住重点,引导读书,理解关键词句。引导学生学*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本组课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楚,很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创设有趣的情景,以读来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让学生把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和热爱的感情表现出来。

  3、在学*课文前后,都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加深对祖国山河的'了解。

  4、指导学生掌握一些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惯。

  5、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读学写,进行小练笔、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要引导学生注意运用语文中的一些表达方式和写作方法。

  6、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单元教学时间】

  21《古诗两首》2课时

  22《富饶的西沙群岛》1课时

  23《美丽的小兴安岭》2课时

  24《香港,璀璨的明珠》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寓意,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必须先把方向搞正确,知道要听众朋友的提醒和忠告。

  教学重点

  1、认识十三年生字,会写十个生字。

  2、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准备生字卡,写字卡。

  一、导入

  吸引学生,请一名学生向相反方向取一物品,学生们会立即发现老所指方向有误,追问为什么取不到,由此引出本文,在古时候也有这样的一个人,他要去的地方在南方,偏要往北走,现在我们就一起看看他,出示课题。

  二、新课

  (一)自学

  1、自读。轻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你喜欢的方法记住他们。

  2、正音,指名读,注意听准字音。

  3、互检,同桌互相读,检查字音。

  (二)识字

  1、把你认识的生字卡找出来,贴到黑板上,并读给大家听一听。

  2、一起给生字扩词,看谁想出来的多。

  3、在小组内以游戏形式读一读,考一考。

  (三)写字

  1、观察。仔细观察字形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出你认为难写的地方,提醒大家来注意。

  2、指导,就小朋友们提出的难点,老师进行指导,其他字学生对照田字格自己写。

  3、评价,自评,互评想结合。

  (四)交流

  1、解题。看图解题,结合图理解“辕”和“辙”。

  2、自学。自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借助工具书找答案。

  3、交流

  (1)小组内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2)组内交流,解决问题。

  4、汇报

  (1)小组内喜欢的形式汇报朗读,可以分角色,加动作。

  (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5、练*

  (1)故事中这个去南方却住北走,他的朋友向他提出忠告,他却不肯接受,这种顽固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听取别人意见的人,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应该叫什么?你还知道其他的四字成语吗?

  (2)这个人这样固执,走错了方向,能到达他要去的地方吗,为什么呢,他的马很好吗,请试着用“虽然可”来解释其他两项优势,换成“尽管但是”读读看,意思有没有改变。

  (3)无论条件多么好,他的方向走错了,也永远不会到达他要去的地方,所以我们不管做什么都要先弄清方向,不然就不能到达目的地,就成了南辕北辙,你能举出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可以往后推,给学生机会去观察发现然后再说)。

  学*目标:

  1、学会七个字,认识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朋友之间不仅需要互相信任和尊重,还需要沟通、交流和爱护,得到对方的肯定和鼓励,并感受到友谊的珍贵。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说一说我和林童之间发生的事。

  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学*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5)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谐”、“错觉”、“”、“附和”、“郑重申明”、“精心设计”、“世界一流”等词语的意思。

  2、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不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过交响乐吗?今天上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美妙的交响乐。(出示视频)

  2、设计语言:视频上的这个忘情指挥的人就是当代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3、齐读课题。(不!是乐谱错了)你有什么样的疑问?

  二、初读感知,复*新词。

  1、导语:同学们心中有这么多的问号,这很好!,(虽然同学们的问题还有些肤浅,但是没关系,因为“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那么,围绕乐谱错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默读课文。(出示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字音。

  目的附和桂冠和谐夺魁

  全神贯注考虑再三郑重声明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记叙了小泽征尔参加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不附和音乐界的意见,坚定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而夺得大赛桂冠的事)

  三、细读课文,质疑解惑。

  (一)学*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这个故事发生在小泽征尔24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的前三名的决赛,正是因为这次比赛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

  1、出示: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的乐曲。

  ①指名读,评价。指导读重点词语。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如果让你参加这样的比赛,你的心情会怎样?

  出示:这是一场x的比赛,如果我参加这样的比赛,心情会x。

  (世界一流、紧张、激烈)带着你所理解到的心情再读。

  ③能参加这样世界一流比赛的人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板书:出色的音乐才华。)

  ④小泽征尔来到欧洲参加指挥大赛,可不是来紧张的。“聚精会神”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有到小泽征尔有着怎样的梦想?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导语:小泽征尔就是在这样的比赛中,带着自己的梦想,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饱满的激情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乐曲是那样的激昂,那样的流畅。突然,小泽征尔发现了乐曲中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谱错了!当他将这个发现说出来之后,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是小泽征尔的错觉。

  ①“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②当小泽征尔说乐谱中有错误,现场的作家和评委会怎样对他说?(指导郑重声明应该脸带严肃,声音肯定。)

  出示:当小泽征尔指出乐谱中有问题时,所有评委和作曲家郑重声明:“x。”

  导语:面对众多音乐大师的质疑,面对他们的郑重声明,小泽征尔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出示:“面对众多国际音乐大师和,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①读,他评。引导学生再这样读。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你有什么样的疑问?(为什么考虑再三?考虑什么?)

  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泽征尔为什么考虑再三?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参赛的小泽征尔,你会考虑些什么呢?(到底是乐队的错、还是自己的错、还是乐谱的错?)

  ④是啊!到底是谁的错呢?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与小泽征尔一起来进行考虑判断。

  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的乐曲。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对。

  ⑤结合上述内容讨论完成填空。

  不是x的错,因为x;不是x的错,因为x;

  因此一定是x错了

  ⑥那么由此小泽征尔做出了他考虑再三的正确判断,(板书:正确的判断)

  是什么?出示两句话“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顶是乐谱错了!”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试着读一读两句话(教师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⑦、在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会怎样呢?现场的观众会说:“x”

  ⑧导语:面对的质疑,面对观众的怀疑,小泽征尔大吼一声,大吼一声是什么样子?大吼一声地读。从“大吼一声”中你可以体会到小泽征尔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出示:面对的质疑,面对观众的嘲笑,小泽征尔心里想:“x。”读出你的感受理解。把这句话带进课文中再读!

  ⑨导语:同学们,小泽征尔如此的表现让我突然有了想表演的冲动。下面我来当,找一个同学当小泽征尔。(指导学生说出郑重的语气和小泽征尔的自信)

  ⑩从小泽征尔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品质?(不怕、坚持正确判断、有自信)

  (三)学*第五自然段。

  1:导语:是啊,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门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此时你又有什么疑问?学*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找答案。

  2、读出原因。

  3、出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又不附和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4、现在你明白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大赛夺魁了吗?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6)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作内容:

  (第五册*作八)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二、教学要求:

  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五、教学过程:

  *作指导课

  (一)例文指导,学*写作。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二)小组学*,研究古诗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撰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评点】

  本次*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实践,学生学得有法,学得有“心”。

  *作讲评课

  (一)复*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师小结。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的文人故事,让人读来倍感生动有意思。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设计评点】紧紧围绕研究报告的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内容真实的*作要求,对学生的*作草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呈现一些文人逸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一、*作内容:(第五册*作八)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你知道以上诗句各出自哪首诗?你知道这些诗的作者是谁吗?他们是哪个朝代的人?这些诗句是什么意思?选择其中你不太明白的两句诗进行研究,把你的研究成果写出来。相信通过研究,你会有许多新的感受,增长不少知识。

  二、教学要求:

  .认真阅读古诗句,通过搜集资料,仔细研究,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抓住自己认为最为重要的或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决心研究,学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三、教学重难点: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四、教学准备:

  .《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研究结果汇报表一份。

  五、教学过程:

  *作指导课

  (一)例文指导,学*写作。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思考: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小结小作者的写法:

  (1)先写诗的出处

  (作者、朝代、诗题、全诗)

  (2)再写两句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最后点明两句诗对人们的启发或激励作用

  (4)假如小作者收集资料充分,还可以写什么?

  (诗的写作背景、有关趣闻等)

  .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小结:步骤:提出问题——查找资料——研究资料——解决问题——撰写报告

  (二)小组学*,研究古诗

  请读读下面的诗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不识庐山真面貌,只缘身在此山中。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

  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这堂课,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你们有信心吗?

  .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可查阅资料,提供《中华经典诵读》、《唐诗三百首》。

  .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

  汇报: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撰写研究报告

  .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学生各自*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评点】本次*作内容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是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教学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让学生了解自学诗句的一般方法;二是了解研究报告可以写什么。在自主、合作中学生进行了探究性的实践,学生学得有法,学得有“心”。

  *作讲评课

  (一)复*

  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作,提示要点。

  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我们学*;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师小结。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关的文人故事,让人读来倍感生动有意思。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学生自己修改。

  小组互相修改。

  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设计评点】紧紧围绕研究报告的层次清晰,语言准确,内容真实的*作要求,对学生的*作草稿进行有针对性的评点,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呈现一些文人逸事,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如愿以偿、羞愧万分”等词语的意思;

  ★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懂得要孝敬父母。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够感受到母爱是无私的、无价的。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及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投影片、红色心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直入新课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第17课,齐读课题《账单》。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词语: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塞进

  2、轻声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围绕着账单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用上这些词。自己试着说一说指名说

  3、课文中出现了几份账单?找到这两份账单读一读,想一想它们有什么不同?

  三、重点理解

  1、是谁先给谁写账单呢?

  彼得为什么会给妈妈写账单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你觉得小彼得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课件出示句子:由于他聪明过人……小商人了。)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

  2、小彼得觉得自己是个小商人了,他要把自己掌握的填写账单的方法用到生活中,于是,他给妈妈写了这样一份账单。(课件出示账单)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7)

——三年级部教版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和谐”、“错觉”、“”、“附和”、“郑重申明”、“精心设计”、“世界一流”等词语的意思。

  2、取自己喜欢的方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小泽征尔坚信自己的正确判断、不畏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小泽征尔在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中,果敢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获得桂冠的事情;懂得遇到问题时,要相信自己,敢于做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难点:了解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以及他为什么能做出果敢的判断。

  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你们听过交响乐吗?今天上课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美妙的交响乐。(出示视频)

  2、设计语言:视频上的这个忘情指挥的人就是当代的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他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一篇有关他的文章。

  3、齐读课题。(不!是乐谱错了)你有什么样的疑问?

  二、初读感知,复*新词。

  1、导语:同学们心中有这么多的问号,这很好!,(虽然同学们的问题还有些肤浅,但是没关系,因为“问号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那么,围绕乐谱错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下面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默读课文。(出示要求)(1、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2、能用简单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准字音。

  目的附和桂冠和谐夺魁

  全神贯注考虑再三郑重声明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主要记叙了小泽征尔参加欧洲指挥家大赛决赛时,不附和音乐界的意见,坚定地指出乐谱中的错误而夺得大赛桂冠的事)

  三、细读课文,质疑解惑。

  (一)学*第二、三自然段。

  导语:这个故事发生在小泽征尔24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指挥,那年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的前三名的决赛,正是因为这次比赛他成了家喻户晓的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这到底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呢?

  1、出示: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的乐曲。

  ①指名读,评价。指导读重点词语。

  ②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比赛?如果让你参加这样的比赛,你的心情会怎样?

  出示:这是一场x的比赛,如果我参加这样的比赛,心情会x。

  (世界一流、紧张、激烈)带着你所理解到的心情再读。

  ③能参加这样世界一流比赛的人一定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板书:出色的音乐才华。)

  ④小泽征尔来到欧洲参加指挥大赛,可不是来紧张的。“聚精会神”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有到小泽征尔有着怎样的梦想?带着自己的理解再读。

  (二)学*第四自然段。

  1、导语:小泽征尔就是在这样的比赛中,带着自己的梦想,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以饱满的激情指挥着世界一流的乐队,乐曲是那样的激昂,那样的流畅。突然,小泽征尔发现了乐曲中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谱错了!当他将这个发现说出来之后,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是怎样表现的?

  出示:现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都郑重声明乐谱没有问题,是小泽征尔的错觉。

  ①“郑重声明”是什么意思?

  ②当小泽征尔说乐谱中有错误,现场的作家和评委会怎样对他说?(指导郑重声明应该脸带严肃,声音肯定。)

  出示:当小泽征尔指出乐谱中有问题时,所有评委和作曲家郑重声明:“x。”

  导语:面对众多音乐大师的质疑,面对他们的郑重声明,小泽征尔又是怎样表现的呢?

  出示:“面对众多国际音乐大师和,小泽征尔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

  ①读,他评。引导学生再这样读。是什么意思?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②小泽征尔考虑再三。你有什么样的疑问?(为什么考虑再三?考虑什么?)

  ③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小泽征尔为什么考虑再三?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是参赛的小泽征尔,你会考虑些什么呢?(到底是乐队的错、还是自己的错、还是乐谱的错?)

  ④是啊!到底是谁的错呢?带着自己的感受自由读一读这两段话,与小泽征尔一起来进行考虑判断。

  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指挥棒,指挥着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的乐曲。

  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是他仍觉得不对。

  ⑤结合上述内容讨论完成填空。

  不是x的错,因为x;不是x的错,因为x;

  因此一定是x错了

  ⑥那么由此小泽征尔做出了他考虑再三的正确判断,(板书:正确的判断)

  是什么?出示两句话“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不!一顶是乐谱错了!”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试着读一读两句话(教师指导感叹号的读法。)

  ⑦、在小泽征尔考虑再三的时候,现场的观众会怎样呢?现场的观众会说:“x”

  ⑧导语:面对的质疑,面对观众的怀疑,小泽征尔大吼一声,大吼一声是什么样子?大吼一声地读。从“大吼一声”中你可以体会到小泽征尔此时心里在想什么呢?

  出示:面对的质疑,面对观众的嘲笑,小泽征尔心里想:“x。”读出你的感受理解。把这句话带进课文中再读!

  ⑨导语:同学们,小泽征尔如此的表现让我突然有了想表演的冲动。下面我来当,找一个同学当小泽征尔。(指导学生说出郑重的语气和小泽征尔的自信)

  ⑩从小泽征尔身上你看到了一种什么品质?(不怕、坚持正确判断、有自信)

  (三)学*第五自然段。

  1:导语:是啊,他的喊声刚落,评判台上的评委门站起来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此时你又有什么疑问?学*默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找找答案。

  2、读出原因。

  3、出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只有小泽征尔相信自己而又不附和们的意见,从而获得了这次大赛的桂冠。”

  4、现在你明白小泽征尔为什么能做出这样的判断,大赛夺魁了吗?

  5、如果你就是比赛的评委之一,除了为这位坚持自己判断的指挥家热烈鼓掌之外,你还想对他说些什么呢?如果我是比赛的评委,我会对小泽征尔说:“x。”带着对小泽征尔的赞许再读。

  6、另外两个选手也发现了问题,但是面对环境的压力,他们没有坚持。他们在放弃了自己的意见的`同时也放弃了冠军?如果你是另两个参赛的选手之一,面对小泽征尔的夺冠,你想说些什么呢?面对小泽征尔的夺冠,我想说x。带着这种感受再读。

  “只有坚持正确判断的人,才真正是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7、总结:是啊,小泽征尔除了他出色的音乐才华以外,更重要的他坚信自己正确的判断,不依附们的意见,所以他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音乐指挥家。

  四、总结全文

  1、课文学到现在,看一看我们之前提过的问题是不是都解决了?回顾问题。是啊,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你的收获会更多啊。

  2、再一次面对这位儒雅而伟大的音乐指挥大师,联系你自己的生活、学*,谈一谈如果你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准备怎么做?

  3、出示格言(有关信心的格言)”。

  4、就是这样一位指挥大师,不但以他深厚的音乐修养让世人折服,更以他坚持正确判断、自信、不依附的高尚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世界。让我们带着崇敬再读题目“不!是乐谱错了

  5、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小泽征尔出色的指挥艺术。(出示视频)

  五、作业设计、

  1、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朋友亲人听。

  2、阅读《科学家的问题》,想一想这两篇文章有什么共同点?

  感受红头的绝望与无助。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红头哭起来。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红头悲哀地说。“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

  教师引导:瞧,它一个不小心就被牛吃掉了。在这种紧张和害怕的心理下,

  红头是多么的伤心啊!你感受到了什么?是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的?

  预设

  1:我从“哭”感受到红头的无助。

  预设

  2:我从“悲哀”看出红头已经不抱有任何幻想了。指导朗读:带入人物的情感,谁想读读这段话?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害怕到极致又无助的感觉体会红头的绝望,紧接着让学生带着理解进行朗读,读中感悟,用读加深理解,用读表现理解。)

  【课前解析】

  《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利用童话的手法讲述了两只小蟋蟀在玩耍时有一只不小心被牛吞进肚子里。另一只利用积累的科学知识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故事。这篇课文将科学知识与童话融为一体,贴*生活,语言生动,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吸引读者。

  关注文本:本文特别应该关注的就是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而这个路线就是本篇文章所要讲明的一个科学知识:反刍。

  关注结构:课文按故事发展“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6

  段)写两只蟋蟀玩耍时的情景。第二部分(7-19

  段)写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第三部分(20-21

  段)写红头脱离危险后的情形。

  关注表达:拟人的表达手法是童话不可缺少的因素。本课运用语言和心理描写的手法比较多。通过朗读感受两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另外,本课从孩子们熟知的事物着手,素材贴*生活,让读者有亲切之感。

  关注实践:心理描写和童话的丰富想象是本课的重要特点。所以,阅读本课,

  既要边读对话边感受两个小蟋蟀的心情变化,又要边讲边演,感受童话的丰富想象。

  【教学目标】

  1.

  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

  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

  18

  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4.

  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重点】

  1.

  认识“咱、偷”等

  10

  个生字,读准“答、应”等

  3

  个多音字,会写“旅、

  咱”等

  13

  个字,会写“旅行

  要好”等

  18

  个词语。

  2.

  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

  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8)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教国标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8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石榴的,能依照课文第三自然段,按一定的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4、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

  2、学*按一定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一种果实,并按一定顺序写它的成熟过程及特点。

  四、课前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石榴、小卡片,观察一种果实。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演示实物“石榴”,问:这是什么?

  交流板书课题:石榴(简单识记“榴”字)

  2、谈话,观察石榴,什么样儿的?什么颜色的?

  你对石榴还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

  1、拼拼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读准一、二类字音。

  2、初读课文,读准每个字的字音。

  3、检测读生字词的情况。

  逐一卡示,开火车认读,相机正音。

  读准词:甚至、喜讯、甜津津、郁郁葱葱、小喇叭、玛瑙

  4、再读课文、思考。

  石榴是怎样成熟的?

  课文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5、指名接读课文,并交流每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交流相机卡示:

  ①“我”的家乡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②春天和夏天,石榴树抽出新枝,长出绿叶,开出火红的花。

  ③秋天,石榴果成熟了。

  ④“我”非常喜爱石榴果。

  再交流:石榴是怎样成熟的呢?

  交流相机板书:抽枝、长叶、开花、结果。

  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到了成熟的过程?(2、3自然段)

  我们先来学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我的家乡在哪里?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上述问题。

  2、交流:

  相机学词:枣(zao)庄

  A:读准字音。

  B:分析字形。(也是红“枣”的“枣”,枣有核,所以下面有两点。)

  3、枣庄是个怎样的地方?

  交流相机学词:驰(chi)名中外

  A:读准字音。

  B:“驰名”有著名、有名、闻名的意思。意思是“中外闻名”。

  4、指导读。强调枣庄有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5、过渡:石榴树是怎样抽枝、长叶、开花的呢?作者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让我们看课文第二自然段。

  四、细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圈划出体现作者叙述顺序的词语。

  2、指名读,并交流圈划情况。

  ①学*生词:抽(chou)出

  ②小结:作者叙述的顺序是这样的,石榴树先是抽枝、接着长叶、然后开花。完成板书:抽枝→长叶→开花

  石榴树从抽枝到开花都在什么季节完成?

  交流。相机板书:春、夏

  ③指导读1、2两句话,体会作者的叙述顺序。

  3、石榴的枝条、叶子、花儿都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交流。相机圈划有关词语:新的、嫩绿、郁郁葱葱、火红的

  学词:郁(yu)郁葱葱

  A:读谁字音。

  B:理解意思:长得非常茂盛。

  C:填空:郁郁葱葱的()

  再次体会读1、2句话,强调枝、叶、花的情状和色彩。

  4、师圈划“越……越……”、“不久”、“挂满”。这些词说明了什么?(花多)。指导体会读读。

  5、读最后一句话,体会:在写什么?(石榴花)石榴花长得啥样?文中用了什么方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学词:小喇(la)叭(ba)

  师谈话:石榴花那么小,作者却能形象又细致地写出它像小喇叭,说明作者观察非常仔细。

  指导体会读读最后一句话。

  6、过渡:石榴果是怎样成长成熟的呢,下节课再学。

  7、齐读第二自然段。

  8、完成填空,练*说话。

  作者是按照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石榴的成熟过程的,春天和夏天,石榴树先________,接着_________,然后___________。

  五、巩固练*

  1、齐读生字词小卡片。

  2、指导书写本课时所学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有什么变化?夏天呢?

  2、齐读1、2自然段。

  3、过渡:秋天,石榴果是怎样长大成熟的呢?继续学第三节。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思考有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交流。

  出示卡片:热闹。

  联系上文,说说哪些句子说明热闹?

  3、展示课件,细致观察,石榴是怎样长大、成熟的?主要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外皮)

  ①课文中是怎么说的?用了哪些词说明外皮的变化?

  ②展示文字灯片,交流。相机圈划“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指导读,体会石榴在逐渐长大、成熟,外皮发生变化的状态。

  ③师:如果把这些表色彩的词颠倒次序,行不行?再次体会到石榴是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的。

  ④圈划“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讨论:应怎样读?读出怎样的语气?(用较慢的语速读,特别读好“一天天”三个字。)

  4、齐读1――3句。

  5、过渡:熟透了的石榴是什么样的呢?

  ①展示课件:观察、交流。(有的裂开了嘴,有的笑破了肚皮)

  ②裂开了嘴,笑破了肚皮哪个程度更深呢?书中用了哪个词说明?学词:甚至(shen zhi)

  ③书中是怎么说的?交流:展示文字灯片,指导读。(你觉得这些石榴可爱吗?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④师:不光是这两只石榴,熟透了的石榴都急切地想处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呢?让我们看最后一句话。

  ⑤映示文字灯片,轻声读。找找哪些词说明了石榴急切地心情。交流。(急切地扒开、向外张望、报告……)

  ⑥师:这些石榴可爱吗?指导读好最后一句话。

  6、总结谈话,果实的成熟都是有一定过程的,在成熟过程中,或者外皮发生变化,或者壳发生变化,这都是有一定顺序的。本文的作者之所以写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观察仔细的缘故。我们小朋友*时也要做到细致观察,有顺序地写下来。

  7、齐读第三自然段。

  8、过渡:石榴子儿又是怎样的?味道怎样呢?

  三、学*第四自然段

  1、出示半只割开外皮的石榴,观察:石榴子儿是什么样的?

  再出示玛瑙,比较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请先尝一尝,谈谈味道?

  2、书中是怎么告诉我们的?指名读。

  3、学*生词:玛(ma)瑙(nao) 紧偎(wei) 嚼(jiao) 甜津津(jin)

  4、读词:红白相间、晶莹透亮、清爽无比

  由这些词体会作者对石榴有一种怎样的感情?(无比喜爱)

  5、再次指导读,读出喜爱之情。

  四、总结全文

  1、总结。

  2、齐读全文。

  五、巩固练*

  1、读读本课时所学生字词。

  2、交流识记生字方法。

  3、指导书写。

  甚:上紧下松。

  露:上窄下宽。

  扒、嚼、津:左窄右宽。

  4、生描红,仿影,练写。

  板书: 石榴

  春天 叶

  夏天 花

  秋天 果

  第三课时

  一、复*

  1、交流。

  春天,石榴树怎样;夏天,秋天呢?

  石榴子是什么样的?味道怎样?

  2、齐声感情读全文。

  二、指导仿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一种果实的特点。

  1、仿写内容:葡萄的成熟过程。

  2、展示课件:葡萄。联系实际,想想,葡萄在什么季节成熟?(夏季)

  A:观察葡萄,练说:到了夏季,葡萄……

  B:展示葡萄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外皮的变化。

  青绿色→青中带紫→越来越紫→全是紫红了

  练说:葡萄的外皮先是……,接着变成………,逐渐变得……,最后变成……。犹如熟透了的石榴,犹如……。

  C:如果摘下粒来尝尝,是什么味道?(甜滋滋的)

  3、练说成一段话。

  A:自由说,同桌互说。


鄂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精选5篇)(扩展9)

——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1、学*课文生字,用学过的方法理解“凝神、注视、血迹斑斑等有关词语。

  2、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对自己感兴趣的语句提出问题即培养质疑*惯和释疑能力。

  3、了解诺贝尔不顾生命危险,研制成功烈性炸药的故事,感受科学家为了科学的进步,不惜献出自己一切的献身精神。揭示科学道路的崎岖,感悟奉献精神的可贵。

  4、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

  学会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提提问题。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历年来“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小故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话题,引入新课

  1、看,黑板上有两个词语:诺贝尔诺贝尔奖你能选其中的一个说一句话吗?

  2、1896年12月10日,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病逝,一颗伟大的科学巨星陨落了。(出示最后一节)谁来读这段话?

  3、自由朗读这一节,并试着背一背。(随班生)

  4、告诉你的朋友,“诺贝尔奖金”是怎么来的?奖励什么人?

  5、诺贝尔在科学的道路上历尽千辛,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不信,我们来学*第38课。读读课题。

  6、这里的他指的就是诺贝尔。

  二、学*课文,提提问题

  1、他怎么会从火里跑出来呢?自由读课文。

  2、课文怎样描写诺贝尔进行烈性炸药实验的?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有关句子。

  3、交流

  4、轻声读读这几句话,对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或词语提提问题?

  5、质疑

  三、通过释疑,感悟奉献

  1、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词句的训练。词句活动室2;注视,环视,巡视的区别补充描写“看”的词语(仰视,环顾,瞄,瞪,俯视)

  2、用“一边一边”说说话。

  3、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亲自,血迹斑斑,狂呼”等词,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

  四、谈谈体会、师生共勉

  1、确实“在科学上没有*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2、读读这句话。

  3、结合课文,或结合你所知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的小故事,谈谈体会。

  (1)1901年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有幸成为第一位物理学奖获得者。

  (2)1911年居里夫人又以镭和针的发现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迄今为止,居里夫人仍然是两度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

  4、再读马克思的这句话鞭策自己。

  五、小结

  诺贝尔对事业的执着追求,不正是我们的榜样吗?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我们每个普通人也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坐落在奥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向人们介绍了童话之外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之后,借助网络、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教材的文本只是提供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点,教学时应大量的补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查找资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安徒生这个人。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的资料,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作好铺垫。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使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课上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知识掌握的更丰富。

  再设计及随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里几篇安徒生童话大师的作品,我们都由衷的敬仰他,他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的故乡欧登塞,建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安徒生公园》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公园到底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142页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白桦”、“毛茸茸”、“铜雕”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绘”、“请悠”、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品读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A:你认为欧登塞美吗?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来?

  (引导学生用美的感情读出来)

  B:小公园里有那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从文中的语句去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C:读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资料整理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我们又了解了安徒生作品之外的很多知识,有关这位大师的资料很多,同学们课下搜集了许多资料,下面我们分组进行一下整理、展示、讲解好不好?

  板块一

  安徒生的剪纸:出示《丰富人生》的剪纸画面。引导学生根据每幅剪纸画面,进行童话想象或命题,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并进行讨论研究。

  板块二

  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小说、诗歌。

  板块三

  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游记。

  最后谈谈写一写《我心中的安徒生》《我最崇敬的人》

  回家以后给父母讲一讲安徒生的故事。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教学目标:

  1、通过检查、交流、汉字演变过程、填表等方式正确读写“塌下、露出、燃烧、熊熊大火、轰隆隆、围困、挣扎、冶炼”等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故事的神奇。尝试练*用批注的方式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用关键词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初步掌握抓“关键词+想象”的方法有条理地复述故事,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复述故事。

  一、揭题导入

  1、师:亲爱的同学们,还记得他么?(出示**图片)他就是**。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形容他么?(顶天立地、力大无穷)是呀,他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能够开天辟地,有着非常神奇的本领。

  2、师:她,大家认识么?(出示女娲图片)女娲。今天,老师就来和同学们一起学*一个和她有关的神话故事,这个故事叫做——师板书:女娲补天。

  二、检查词语,整体感知

  1、检查生字带出句子。

  出示一组词语:轰隆隆 塌下 露出 燃烧 熊熊大火 挣扎

  带出课文:一天夜里,女娲突然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起床,跑到外面一看,天哪,太可怕了!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①指导学生读通句子。

  ②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

  ③师总结:同学们,我们读文章,读完一段要想一想,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呢?然后可以用一个句子、一个短语或者一个词语把这段话的意思概括出来。写在段落的旁边,这叫“批注”。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学*方法。下面几个自然段我们也尝试着练*一下。

  2、检查生字带出段落。

  出示二组词语:熄灭 喷火 缺少 纯青石 冶炼

  ① 指导学*“冶炼”。

  师:女娲把五彩石炼成什么?用什么炼的?

  借助汉字演变讲解:咱们来看一看古人造的“冶”字,底下的是火,上面两横代表的是金属,把金属放在火上烧,融化成液体,就是冶炼。右边的这个部分是刀,代表兵器,表示冶炼之后可以做成兵器。后来呀,由于冶炼技术的不断先进,做出来的用具也越来越丰富,“冶”字就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了。你看,古人的造字多有意思呀。

  ②检查朗读二、三、四自然段。女娲都做了哪些事?

  ③引导学生由一句话逐步概括成一个个的词:求神灭火、造船救人、上山找石、炼石补天

  3、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学讲故事,品味神奇

  (一)练说故事起因。

  1、动画引入。

  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是欢歌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可是有一天,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什么事?(指名说)

  2、默读课文第一小节,找到这些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完成学*单。

  学*单

  默读第一自然段,找1—2个关键词填一填。

  天哪,

  太可怕了!

  什 么

  怎么样了

  地

  震 裂

  田野

  到处是洪 水

  3、汇报,交流。出示、校对。

  4、读这些关键词,你的脑海中仿佛看到哪些画面?(指名说)

  5、出示图片,引读。(你们看——)

  6、朗读。

  (1)出示重点语段,把你们刚才看到的画面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教师随时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画面。

  (2)抓住这些词语相信你们还能读得更好。(指名读,齐读)

  点红:一大块 一个黑黑的大窟窿 一道道深沟

  7、回到学*单练说。

  读着读着,这些画面就跳入我们眼前,你能试着不看书,把这些画面讲出来吗?把刚才的学*单拿出来,自己先练一练。

  8、指名说。引导以“天哪,太可怕了!”开头。

  点评:是呀,不知不觉同学们已经学会讲神话故事了。利用关键词+合理的想象是练*讲神话故事的好办法哦。

  9、如果不看学*单上的这些关键词你能说吗?试一试。

  点评:你已经学会了抓住几个方面把几幅画连在一起有条理的讲故事了,真了不起。(板书:有条理)

  (二)练说整段话。

  1、听得出来,这些故事已经在你的脑海中了,老师再提高一点要求,出示:自从……一直过着……不知过了多少年……

  用上这几个词,把整段话连起来讲。你们会讲吗?

  2、练*。指名讲。

  四、概括总结

  师:孩子们,你们看,神话故事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是靠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作为中国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多读神话,更要讲神话故事。看,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本领呢?总结板书。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字。朗读课文。了解动物之间是怎样互惠互助的。

  2、能结合课外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例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事。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动物之间是怎样互惠互助的。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之间我们要互相帮助,那么动物之间需不需要呢?让我们一起学*今天的`课文。

  二、新授:

  (一)提出自学要求。

  1、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

  2、小组互相检查,做到正确、流利。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几组动物间的互惠互助故事?

  4、书上是怎样介绍的?(按表格要求正确填写,小组合作。)

  (二)小组汇报交流。

  1、各组汇报,互相补充。

  2、指导学生说完整话,把自己的意思表述清楚。

  (三)指导说话。

  1、向同学们介绍一例动物之间的互惠互助的事,可以是书上的也可以是自己知道的!

  2、注意把语言组织完整。(说完整话的训练。)

  三、课堂小结:动物王国里的事情真是奇妙呀!大家在*时还要多观察,看看你还知道哪些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

  四、作业:给父母讲一讲你知道的动物间互惠互助的事。

  知识与技能

  1、朗读诗歌,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鱼化石”意象的深刻寓义,从而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方法与过程

  1、通过朗读了解诗的情感。

  2、通过小组合作学*,分析理解诗的内容,并把握诗歌的意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艾青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深刻的思想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分析重点语句,准确理解诗的内容。

  2、理解并把握“鱼化石”的意象及深刻寓意。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写诗时的写作背景,正确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诗人艾青在《失去的岁月》里有这样的诗句: 时间是流动的液体—— 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 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 要成了化石就好了, 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你。 他凝望着一片带有时间印记的化石,上面有凝固的石化了的鱼骨,“那上边不是一条鱼,而是六七条,不是僵死的,而是游动的”。就是这片鱼化石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唱出了生命的赞歌。

  二、朗读指导与整体感知

  小组合作;

  1、自由朗读诗歌,概括诗中每一章节的内容。

  2、能大体梳理诗人情感变化过程吗?

  3、能画出诗的节奏,用正确的语气、语调读出来吗?

  三、品读段落,正确理解诗意。 合作讨论(1-5)段;

  1.你能找出“鱼”与“鱼化石”究竟有哪些异同吗?

  2.鱼改变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作者的猜测有依据吗?

  3.你能用重音读出这两者的不同吗? (提示:找出段落中感染力强修饰语、富有情感色彩的词语)

  4、你们能想象一下灾难降临的一刹那间鱼当时的内心感受吗?写出来。 学生小组讨论,(痛苦、挣扎??)并用语言表达。

  教师范例: 当无边的灾难降临的时候,我的天空是灰暗的,我心里空洞洞的,我感觉到好像全世界都抛弃了我。孤独、寂寞、失落、无助将我压的喘不过气来。..我好想逃,逃到另一个世界去,可是我无力挣扎。

  在漫漫而悠长岁月中,我尝试了所有努力:恨过,哭过,笑过,沮丧过,悲伤过,痛苦过,付出过,到最后还是被抛弃、被埋没。孤独与寂寞折磨着 ,伤心与难过比任何时候都多!我所剩的只有那些埋藏在心底的、模糊不清的回忆……

  四、细读诗歌,体悟诗理

  1、“鱼化石”为什么能触发诗人的创作灵感?

  教师出示链接材料: 艾青,原名蒋海澄,1941年从事文学创作出版的诗集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阳》等。在青年中产生极大的号召力,被誉为“火把诗人”。

  (自由的创作期——活着的鱼) 1957年,诗人被无端地打成“右派”,从此便被无情地埋没二十年,不仅不能发表作品,甚至连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都被剥夺了,诗人从社会上消逝了。

  (摧残与沉寂期——遭受天灾) 直到1976年复出后,重又执笔,写下《归来的歌》、《光的赞歌》等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震惊诗坛,享有广泛的声誉。 ( 复活与期——把能力发挥干净) 相同的经历,不同的表现形式,艾青想表达的,用他自己的话:“没有创作的自由就没有艺术的生命”。诗人复出之后,不能不对这漫长的痛苦生活作深入的思考,他以隐喻的方式写出了自己以及同时代知识分子

  2、你认为,诗里的鱼是谁?天灾指什么?

  学生回答:鱼就是诗人的化身,天灾指的是作者经历的运动。正是基于这种深入的思考,诗人在鱼化石上找到了流溢之口。诗的意象和诗人的思绪相撞击,产生了创作的灵感。作家丁玲在看了这首诗后,她说:“这是写艾青自己嘛!”

  五、反思自我,畅谈启示

  1、我们了解鱼的经历变化,作者从中得出怎样的启示,悟出怎样的道理呢? 生命离不开运动: 这里的运动指自由,没有自由等同于死亡。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在死亡没有来临之前,把能力发挥干净: 说明要敢于斗争,要敢于抗争,哪怕是死亡。

  2、追问:哪个词语能表现作者的心理感受? 凝视: 表明作者是经过沉思,想了很久得到的。这显然是作者对过去的反思。

  3、追问:可作者却说:傻瓜也得到教训,傻瓜该如何理解? 傻瓜:头脑有病的人、头脑简单, 说明这个教训是显而易见的、不用思考的。也说明这是一个时代的、人人都明白的、大家共同遭遇的命运。

  4、这首诗在选人课本后,最后两个分句有改动,比较一下哪个诗句更好?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 当死亡没有来临, 把能量发挥干净。 活着就要斗争, 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 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诗人直率地提醒人们要接受教训,这是许多人以生命作代价换来的教训。同时也是一种战士的情怀,只有敢于抗争,才不会从蹈历史覆辙,因而具有强烈的警策作用。联系前面对于鱼化石的刻画和描写,就可以感到诗人的提醒更强有力了。

  再次深情地朗读读课文, 读出诗人的斗争精神与牺牲精神。

  六、借事理,总结全文

  这首诗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正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叹。正像诗人自己所说:“这些年变成化石的人太多了。”这就清楚地说明,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就不是只想着个人的哀怨、个人的命运,而是想着许许多多人的。因而,这首诗的含意就具有了很强的典型意义和概括力,同时,也就能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作业布置:

  1、读完诗歌你的启示是什么? 用诗的语言表达。

  2、随笔:发挥想象力,把《鱼化石》扩写成记叙文《鱼的故事》,扩展诗的容量

  《鱼化石》教学反思

  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能为学生建立一个立体式的课文情境,动态的教学环境,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地学*并发展个好,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能力。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现代课堂注入了许多新鲜的养料,其中最突出的功能在于化抽象为形象,使课堂具有更多的可感性,促进学生的理解。

  《鱼化石》一课是科普性诗歌,语言优美,对于课文中所涉及到的科学常识及科普知识,学生通过课前的资料查阅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为了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课堂上,我为学生呈现了与文本相得益彰的课件内容。丰富的画面,逼真的视听,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直观形象,为学生带来了情感上的冲击和认同。首先出示鱼儿畅游大海的视频,不仅使学生看到鱼儿快乐自由的情境,更激发学生联想多少亿年前那种原生态的现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然后出示壮观的火山喷发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帮助学生想像火山爆发时,掩埋活鱼那惊心动魄的场景,让学生的情感激起波澜,缩短时空的距离,*距离触摸当年的事,缩短了文本与真情实感间的距离。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最后,我向学生展示了鱼化石的图片,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鱼化石,通过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要求,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适宜学生学*语文的生动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的状态中,良好的氛围对于激活思维,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保障作用。

  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课堂上,我通过各种画面努力营造的就是充分的人——本对话的空间,让学生通过朗读——想象——感悟——表达——再朗读,达到与文本零距离,努力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情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和总结,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

  2.学*并积累口字旁和言字旁的生字。

  3.掌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

  5.通过自主预*和小组合作的形式,结合课外收集的资料进行学*。

  6.培养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和总结,掌握复述故事的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大林寺桃花》。

  教学难点

  1.掌握将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方法。

  2.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台

  点拨:本单元“交流*台”是教我们复述故事的方法。教材上的三位同学,第一个同学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复述故事。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复述不是把故事背下来,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因此,在复述故事之前,首先要熟读故事,深入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抓住它的主要内容,掌握故事的脉络,列出复述的提纲,确定重点词语或提出重点问题,然后再进行复述。

  第二个同学则是从复述故事时可以借助的方法,包括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的方法还有:①按照故事情节来复述,即抓住故事的开端,明确故事情节的发展,把握故事情节的高潮,明白故事情节的结局;②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构来概括故事内容,明确事件的起因,了解事件的经过,掌握事件的结果,将这些内容串联起来,就可以概括故事的内容;③列提纲复述,主要针对篇幅长和内容较复杂的故事,在复述时,可以先分析故事,理清层次,然后把复述的故事写成提纲,最后再根据提纲进行有序的详细复述;④抓关键词复述,即抓住一段话或一篇文章里关键性的词语进行复述。

  二、识字加油站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咳(ké)嗽(sòu);呕(ǒu)吐(tù)

  唠(láo)叨(dāo);嘀(dí)咕

  谚(yàn)语;谣(yáo)言

  告诫(jiè);辩(biàn)论

  点拨:我发现这部分内容是关于识字的练*。这两组分别是由“口字旁”(口)、“言字旁”(讠)的字组成的词语。带有“口”的字与口、言语、器皿形状有关;带有“讠”的字多与说话或道德有关。

  我还能列举出这样的词语:叫喊、吆喝、呼唤、呼吸、叫嚷;诗词、说话、认识、议论。

  三、词句段运用

  1.读一读,体会加点部分表现的情景,再试着写一写这样的句子。

  顾客噌(cēng)的一下子跳起来:“这么慢啊!”

  石头梆(bāng)的一声落在地上。

  答案示例:“噌的一下子”形容快速站起来,反映了顾客急性子的特点;“梆的一声”形容石头、木头等掉在地上的声音,说明石头很重。

  点拨:加点部分的词语再现了句子的情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仿佛画面就出现在我们眼前。

  2.你觉得下面故事的题目有趣吗?说几个这样的.题目,和同学交流。

  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

  胖驴和瘦马

  大个子兔子和小个子狼

  大方的魔法师和小气的巫(wū)婆

  答案示例:笑得欢和哭得急;老马和小牛;真假公主;矮冬瓜和细丝瓜

  点拨:这些题目都很有趣,每个题目中都有一组相对的词语,都体现了有趣的故事情节。

  3.照样子,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

  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答案示例: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他指的是明年冬天。

  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她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点拨:引述句改成转述句的方法:①改标点:将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删掉双引号。②改人称:句中第一人称“我”或“我们”改为第三人称“他(她)”或“他(她)们”。

  四、日积月累

  大林寺①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②四月芳菲③(fēi)尽④,

  山寺⑤桃花始⑥盛开。

  长恨(hèn)⑦春归⑧无觅⑨处,

  不知⑩转入此中?来。

  (一)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晚年曾官至太子少傅。在文学上白居易与元稹(zhěn)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钱塘湖春行》等。

  (二)背景资料

  《大林寺桃花》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于元和十二年(817年)初夏在江州(今九江)庐山上大林寺时即景吟成的一首七绝。此诗说初夏四月作者来到大林寺,此时山下芳菲已尽,而不期在山寺中遇上了一片刚刚盛开的桃花。

  (三)词语解释

  ①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②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③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④尽:指花凋谢了。⑤山寺:指大林寺。⑥始:才;刚刚。⑦长恨:常常惋惜。⑧春归:春天回去了。⑨觅:寻找。⑩不知:岂料,想不到。?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四)诗句翻译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了。

  (五)古诗赏析

  这首诗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且不只是有脚而已,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如此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诗人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一片童心,是绝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其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六)拓展积累

  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篇记叙文,文章的前半部分是夏老师的一个亲历的故事。这个故事除了表现母爱是人间最伟大的爱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引起读者对盲人群体乃至所有残疾人的关注,呼吁健康人应意识到自己身上的社会责任。从这个角度,本文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从每一个学生的学*过程中体察到他们内心的情感变化。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是小学阶段的过渡时期。是学生行为*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不但能够学到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也能受到情感、道德方面的教育。

  设计理念:

  1、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2、创设一个充满爱的'生活化的课堂氛围,创设一个充满个性色彩的自由化的课堂情境,设计谈话导入,诱发兴趣,品读课文,感悟体验等环节。

  3、设计读的训练,以读贯穿始终,并重视读的过程和落实语言实践的过程。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读、同桌互读、默读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快速理解文章大意,认识文后8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采取“以读为主,读中感悟”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的阅读活动中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盲道上的爱”,加强奉献爱心、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

  难点: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关爱残疾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提问:你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孩子吗?

  2、师:因为我们有着健康的身体,有着父母、家人的关爱,沐浴在爱的阳光下快乐、健康的成长,所以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可是,在我们的周围却有着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生活在黑暗的世界里,看不到万物的美丽,与我们相比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却在一条普通的盲道上,寻找到了爱的足迹。现在就请跟随老师共同走进快乐读书屋,我们一同感受一下盲道上的爱。

  3、出示盲道图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按着默读要求,再读课文,并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出序号。

  3、出示生字、词语,指名认读。

  4、指名读文,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三、理解课文,感悟真情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思考:“我”为什么会脸红?

  出示图片,理解重点词语“有碍观瞻”。

  2、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①指导朗读:夏老师所说的话。

  ②说一说:你觉得夏老师她是一个怎样的妈妈?

  (板书:母爱,无私而伟大)

  ③为了适应捐出双目后的黑暗生活,夏老师都做了哪些准备?

  ④当夏老师为女儿和丈夫表演走盲道时,她的女儿和丈夫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

  如果你是文中的那个女儿,看到你的母亲为你做了这么多,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文中那个伟大的妈妈听到女儿对你说的话后,你想对你的女儿又说些什么呢?

  ⑤理解“要是这条道连最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3、学*3——5自然段

  ①听过夏老师的故事后,我有哪些变化呢?

  ②理解“一种思念”、“痛与爱”的含义。

  ③板书:奉献爱心,关爱他人

  ④齐读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他的理解。

  四、升华主题,拓展延伸

  说一说在自己*时的生活中是否见过残疾人,心中有什么感受,当他们需要帮助时我们应该怎样做。

  五、总结

  这个世界是由爱维系而成的,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在感受母爱无私而伟大的同时,把自己的爱心奉献给他人,让我们手牵手,心连心,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把爱传递给身边的每一个人。

  板书设计:

  盲道上的爱

  夏老师:清理盲道 叙述亲历

  我:不好意思 深情关注

  《爱心项链》课文原文

  美国东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推销(xiāo)员克雷斯从小镇驾驶着汽车往家赶。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chéng),中间是一大段崎(qí)岖(qū)的林间沙路。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sì)虐(nüè)地狂舞着,天开始黑下来了。“老天保佑(yòu),汽车千万别出什么故障。”克雷斯心里想着,不由得踩紧了油门。

  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车子在驶过一个高坡时,由于剧(jù)烈的颠(diān)簸(bǒ),机器发生了故障,无法再前进了。“修(xiū)车的工具都放在家里了,怎么办?”野地里四处无人,这条路白天也很少有人走。就在克雷斯焦急万分的时候,远处隐(yǐn)约传来了马蹄(tí)声。一会儿,一个中年人骑着马过来了。“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乎哀求地说。中年人二话没说,纵(zòng)身从马上跃下,解下缰(jiāng)绳,系在了汽车的保险杠(gàng)上。“没问题,这家伙很有劲儿的。”这个人拍了拍马背笑着说。就这样,走了很长时间,终于把克雷斯的汽车拉出了树林,并把他一直送到了家。克雷斯拿出了钱,“先生,真是太感谢您了!我该付您多少钱呢?”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去帮助他。”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诺的话告诉给他们。

  六年后,在一次山洪暴发中,克雷斯被围困在一个小岛上。四周是望不到尽头的洪(hóng)水,克雷斯又饿又冷,浑身没有一点力气,他几乎绝望了。就在这时,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撑着一只小木筏(fá)出现了。克雷斯使尽了浑身的力气拼命地呼喊……那个青年终于听到了,他把小木筏划到了克雷斯的跟前,克雷斯得救了!当他们到了安全的地方后,克雷斯要对这个青年表示感谢,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爱心是无价的,它不需要回报,但却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说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颗珍珠的话,那么我们的爱心就是一根金线。用金线把颗颗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爱心项链。

  《爱心项链》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根据课文中的句子展开想象,弄懂爱心项链的含义。

  2、教育学生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做富有爱心的人。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弄清爱心项链的含义,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学情分析:

  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进行情感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根据文前提示引导学生自主独立阅读。

  教法与学法:

  通过读去领悟、揣摩、发现、体验课文的真谛,陶冶情操,掌握略读的方法。以课文为依托,回归生活,说一说身边善良的人和助人为乐的事,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1、示一条项链问:老师手中拿的是一条什么样的项链?说一说你对项链的了解。

  2、你听说过用爱心串成的项链吗?(板书课题)

  3、看到课题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感知爱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读通句子,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要认的字,并多读几遍生字说在的词语和句子。个性补白

  2、同坐合作度课文,一人读一人听,互相检查生字的识记情况。

  3、默读课文,是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帮助别人不要酬谢,只求一句。)

  三、品读课文,感悟爱心

  1、小组合作合作学*。要求: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反复诵读,互相交流读后感受。

  2、全班交流,感悟重点词句。

  ★他的家离小镇有几十公里的路程,中间是一大段崎岖的林间沙路。

  ①结合图片理解崎岖一词。

  ②抓住几十公里和崎岖体会路长且难走。

  ★一路上冷冷清清,狂风翻卷着雪花肆虐地狂舞着,天开始黑线来了。

  ①理解肆虐一词的含义。 ②抓住这句话体会当时和环境恶劣,克雷斯处境困难。

  ③指导朗读1、2自然段,抓住重点词句读出环境的恶劣。

  ④指名读,师生评议。

  ★先生我的车子坏了,您能帮帮我吗?克雷斯*乎哀求的说。

  ①理解哀求一词的意思。

  ②克雷斯为什么用哀求的语气?假如这个中年人不帮助克雷斯结果会怎样?(如果没有青年人的帮助,克雷斯可能整晚都会困在这个偏僻的乡间小路上。)

  ③指名读这句话,把这种哀求的语气表现出来。

  ★中年人说:‘不用了,我不要求回报,但我要你给我一个—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也尽力帮助他。

  ①抓住体会中年人真诚助人、不求回报并希望把这种品德传播开来的优秀品质。

  ②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赛读。)

  ★在以后的日子里,克雷斯帮助了许许多多的人。每当人们要对他表示感谢时,他总是把那中年人要他的话告诉给他们。引导学生体会每当总是,恰当概括了克雷斯忠实于自己的诺言、真心助人、不求回报、一直将爱心传递下去优秀品质。

  ★青年竟说出了克雷斯曾经听过的那句话:‘我不要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克雷斯的心里顿时涌起一股暖流。

  ①通过理解竟字的意思,体会中年人的话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千千万万个像克雷斯一样的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将这朴实却寓意深刻的话传播下去,传向全世界。

  ②指导朗读,读出意想不到的语气。

  ★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课题的含义。有一种项链可以亘古不变,直到永远,那就是爱心项链。爱心项链穿起了颗颗真诚的心,让我们拾起这根金线,也做一个串项链的人吧!

  四、回归生活,畅谈爱心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和生活谈一谈曾经做过的、听过的、看过的或是自己接受过的有关爱心的事。

  2、展示感动中国人物,师生共同讲述有关故事。

  3、引导学生将自己读文后的感受提炼成一句话写下来,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教师巡视,学生交流。

  五、扩展阅读传递爱心

  1、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中的文章《一盒蛋糕》。

  读后同坐说一说穷苦老人和商店老板各是怎样的人?

  2、课外阅读《小学语文阅读资源》第十五课《快乐》。

  (1)把这个故事读给家人听。

  (2)和家人说一说小松鼠会用快乐造一个怎么的句子呢?

  板书设计:

  爱心项链

  爱心善事

  爱心项链

  金钱(串)珍珠

  《爱心项链》教学反思

  《爱心项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屋的一篇文章。这一单元主要是以“爱心无价”为主题,课文讲述了在美国东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遇到困难的推销员克雷萁斯,在几*绝望时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并把“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一直向下传承的故事,高度赞扬了既有爱心又有善举的品质是无私而高尚的。

  在教学时,我紧紧抓住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根据课题大胆质疑,然后结合文前提示走进课文,给学生自主寻求答案的空间。

  首先,从文中的二个爱心故事入手,细心品读。接着,抓住重点句“我不要求回报,但你要给我一个承诺在别人遇到困难时,你也尽力去帮助他”这句话让学生深入读课文,同时想想克雷斯先后听到这句话分别是什么感受?并让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感受然后全班汇报。汇报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真的用心读课文了,并能结合当时克雷斯的经历谈出了他听后的感受。在学生畅所欲言之后,我又发问: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后听到了这句相同的话,你相信会有这么巧的事吗?这一问激起了孩子深入的思考,孩子们都说相信,并谈了自己的看法,从而明白了,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的人在传递爱心,传递着这句话,才组成了最珍贵的爱心项链。同时也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你认为什么是爱心项链?既让学生深刻地明白了爱心项链的真正含义,又不失时机地解决了课前的疑问。

  短短的一节语文课,让学生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品德的'熏陶。但反思自己的教学,本节课中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学生自由汇报克雷斯先后两次听到相同的话时有什么感受这一环节时,老师有些过于放任自流,没有做到及时的引导与点拨,尤其在汇报第二次听到这句话有什么感受时,学生答不到高度的时候,缺乏教学机智,没有对这次感受进行深入挖掘,使得这一环节草草了事,略显缺憾。另外,教师缺乏驾驭课堂的能力,评价语言不够适时、适度,还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的去摸索。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坐落在奥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向人们介绍了童话之外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之后,借助网络、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教材的文本只是提供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点,教学时应大量的补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查找资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安徒生这个人。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的资料,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为后面的学*作好铺垫。

  通过多种形式理解文中的词语,既形象生动,学生们欢迎;又无形中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与渔”。

  学生课下搜集资料是一种很好的学*方法,使学生在了解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课上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知识掌握的更丰富。

  再设计及随笔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里几篇安徒生童话大师的作品,我们都由衷的`敬仰他,他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的故乡欧登塞,建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安徒生公园》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公园到底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142页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白桦”、“毛茸茸”、“铜雕”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绘”、“请悠”、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品读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A:你认为欧登塞美吗?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来?

  (引导学生用美的感情读出来)

  B:小公园里有那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从文中的语句去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C:读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资料整理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我们又了解了安徒生作品之外的很多知识,有关这位大师的资料很多,同学们课下搜集了许多资料,下面我们分组进行一下整理、展示、讲解好不好?

  板块一

  安徒生的剪纸:出示《丰富人生》的剪纸画面。引导学生根据每幅剪纸画面,进行童话想象或命题,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并进行讨论研究。

  板块二

  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小说、诗歌。

  板块三

  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游记。

  最后谈谈写一写《我心中的安徒生》《我最崇敬的人》

  回家以后给父母讲一讲安徒生的故事。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