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

首页 / 语文教案 / | 2022-10-03 00:00:00 语文教案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1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2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新词。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 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第2自然段

  ⑴ 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 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3、4自然段:

  ⑴ 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 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 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 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 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 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3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新词。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 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第2自然段

  ⑴ 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 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3、4自然段:

  ⑴ 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 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 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 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 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 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 ↖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4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本课是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突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信息,共同讨论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知,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的能力,体现了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关。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本课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学生*得语言、学*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时在运用视频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及词语辨析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齐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直奔主题、总体感知课文

  师: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

  出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指名并齐读中心句(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师评价过渡: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呼风唤雨的是谁呢?又是靠什么呼风唤雨的呢?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1、学*第二自然段: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两个问题告诉我们的?(设问)

  (2)师生对读设问句(师问生答)

  (3)师:那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告诉大家?

  出示重点句子,进行词语的辨析

  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指名读句子,初步理解发现和发明

  师过渡:同学们真会学*,那么20世纪人类都取得了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四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回答、出示片段

  (2)为什么说这些发现和发明都是奇迹呢?(学生回答)

  (3)播放科技短片,进一步理解20世纪的奇迹般的科技成就和发明。

  画面播放:(人类登月球、潜入深海、原子核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等)

  (4)出示课件:同学们,20世纪的科技发明还远不止这些,老师将同学们搜集的关于20世纪科技方面的发现与发明的资料做成了课件,看完后你对发现和发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5)搭配课件词语练*,进一步理解发现和发明(图在上,文字在下)

  指名读短语

  师小结:20世纪出现了如此多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看完以后你对20世纪有一个怎样的评价?(20世纪真是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过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出示句子: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A指名读句子,说说“改观”是什么意思?它和“改变”的意思有何不同?

  B齐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过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那么上百万年前的农耕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人类上百万年历史中生活状态的语句

  ②出示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③随即媒体出示———农耕社会图

  ④以图为背景覆盖文字: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师:想象一下没有()没有()的生活该怎么过呀?

  师:一百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师过渡: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够拥有神奇魔力,那么人类是借助什么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的?

  出示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指名读句子

  师:你在哪里听说过“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神话西游记)

  让学生说说故事情节,活跃气氛。

  师:可是在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真的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出示课件图片:上下对比出图片(千里眼——天文望远镜、顺风耳———雷达、腾云驾雾——民航飞机)

  师过渡: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中,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足以令我们惊叹,用文中的一句经典的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

  屏幕出示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齐声朗读

  A理解诗句

  B师范读:听老师读,同学们仔细品味,同学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

  师过渡: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最后一段

  师过渡: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屏幕出示句子: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1)指名读句子

  (2)师:1923年,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的这句话到八十年后的20xx年,这句话仍然适用,那么到今天、明天、后天乃至将来这句话是否依然适用?

  此时,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同来感受并畅想21世纪的美好明天吧!

  课件:播放科技短片(卫星探测月球、太空出舱)

  (3)小组合作说话练*:看了短片后,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美景吧!(可以是异想天开)

  (4)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你们真会想象,相信,在你们刻苦的努力下,这些想象一定会变成现实,我们坚信,21世纪更将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也更将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有效练*,扩展文本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短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上课伊始,播放画面,教师随画面内容,一方面将学生引入文本,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想了解科技创造发明的兴趣。

  2、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课件出示中心句,初步理解“呼风唤雨”这个重点词语的意思。

  3、在指导精读、积淀感悟的环节中,学*第二自然段。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进行词语辨析,进一步区分“发明和发现”、“改变和改观”两组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

  4、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是学生*得语言、学*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利用课件中的发现和发明引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在学*第四自然段时播放科技短片,配乐课件展示了大量的关于20世纪科技方面的发现与发明的资料,让学生了解20世纪的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进一步理解、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媒体的使用,使20世纪的高科技发明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像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画面给了学生很直观的视觉感受。

  5、在学*第四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学*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媒体出示农耕社会图,运用课件进行排比句的品析及朗读指导,运用课前搜集到的《西游记》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图片与20世纪的'天文望远镜、雷达等现代科技的发明及发现的图片进行对比学*,图片的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深切地体会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在运用视频资料播放科技短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媒体的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运用多种媒体与语文课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媒体的使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运用语言、积淀感悟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运用媒体出示重点句子加以理解并随机指导朗读,突破了难点,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5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游戏:

  比眼力、比嘴力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题目叫比眼力、比嘴力。看录象,把你看到的事件、事物大声、快速、准确地说出来。

  生:人类登上月球。

  生:潜入深海,探索奥秘。

  生:人造卫星。

  生:程控电话。

  生:高速火车。

  生:飞机。

  生:远洋船舶。

  生:因特网、电脑、视频

  2、导入课题:

  师:你知道这些事物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吗?

  生:20世纪。

  生:对,刚刚过去的20世纪。

  师:20世纪出现了这么多新生事物,人们发现了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有人就把20世纪称为呼风唤雨的世纪。今天,我们就来学*第 29课。

  师板书:

  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题。

  二、质疑问难,学*第一、二自然段

  1、师:你读了课题,有什么疑问?

  2、交流:

  ⑴ 学*课文第一自然段:

  生:呼风唤雨的世纪指的是哪个世纪?

  生:20世纪。

  师: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读,师评价。希望大家学完这节课后能读得更好。

  ⑵ 学*第二自然段:

  生:谁来呼风唤雨?

  生答:当然是人类。

  生:靠什么来呼风唤雨?

  生答: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生: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20世纪有哪些了不起的成就?

  生:20世纪使人类的生活发生变化了吗?怎样的变化?

  生齐读。

  3、师对学生的提问进行点评、小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刚才同学们既提出了问题,又解答了问题。还有一些问题现在还解决不了,我们就一边学课文一边来解决。

  三、根据提问解疑问,学*课文

  1、师:作者*用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人类把幻想变成现实,使得20世纪成为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大声读课文。

  (不动笔墨不读书,比脑力、比嘴力、比手力)

  2、交流:

  ⑴ 生各自谈感受,师做引导:

  生:古时候的千里眼现在有了,如望远镜、视频。它能让千里以外的人彼此看得到,还有一些可视电话也是。

  生:古时候的顺风耳,现在有了,那就是程控电话,它可以让两个相距很远的人很快听到对方的声音。还有手机、录音机都是神话中的顺风耳。

  生:千里马也有了。有了高速火车、飞机,想到哪里都很方便。

  生:古代的人想腾云驾雾,没能实现,只能靠幻想,而现在我们可以腾云驾雾了。你只要坐上飞机就可以了。

  生:以前的人想着飞到月亮上去看看,就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我们的飞船已经登陆月球,做了很多实验。

  师生小结:也就是说,在20世纪以前,人们一直生活在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视,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想象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这些都是人们的幻想。而 20世纪,人类依靠现代科学技术把这些幻想变成了现实。所以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⑵ 齐读第三自然段前四句话。

  3、师:这么多先进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冒出来了。而以往上百万年的历史中却没有。同学们,这说明了什么?

  交流:

  生:20世纪的成就很大。

  生: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以前人们的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真厉害。

  师总结:是啊,20世纪,人类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了自身的生活,这变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范围是如此之大,内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一句诗来形容,那就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师:你怎么体会这句诗?

  生:忽如说明速度很快。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很多的梨花都开了。

  师:你从字面上来理解的。

  生:20世纪,在整个人类上百万年的历史中是很短的,但是变化是很多、很大、很快的。

  师:是啊,20世纪,人类把很多幻想变成了现实。如果请你读这句诗,你会怎么读。自己试一试。

  指生读,评价。

  4、师:同学们,现在老师再请你读本文第一句话,你会怎么读?

  生读,评价。

  生:我们要读出变化速度之快,内容之多,范围之广。

  生齐读。

  5、发现与发明:

  ⑴ 师:请同学们看板书,20世纪,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人类发现了很多,也发明了很多。你能说说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

  ⑵ 生思考。

  ⑶ 交流:

  生1:人类登上月球是发明。

  生2:我不同意。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月球上的奥秘,应该是发现。

  生1:那人类是怎么登上月球的?那人造卫星不就是发明的吗?

  师:我来综合一下你们两个人的意见。人类靠人造卫星登上月球,这是发明;人类登上月球是为了探索奥秘,这是发现。

  生1:我明白了。那潜入深海也是一样的。

  生: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飞机、远洋船舶等,这些都是发现。

  师:如果请你给发现与发明找意思相*的朋友,你会找谁?

  生:发现──探索。

  生:发明──创造。

  四、总结、延伸

  师:20世纪,科学技术日益发展、进步,使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人们如何评价这个世纪,如今人们还取得了哪些科技成果?我们下节课接着学。同时,也请你准备好需要交流的资料,下节课,欢迎你展示。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1)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5)份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变化。

  4、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发散思维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

  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方便?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出示课题: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自主学*,点拨指导

  1、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

  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3、自主学*生字:

  你用什么方法读准“赖、耕、潜、舶、哲”。

  写字的时候,注意“赖、耕、幻、核”的笔画。

  4、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5、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2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正确理解新词。

  2、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神话故事《西游记》。

  二、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古时侯的人们往往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故事,那么美丽的神话能否变成现实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29课去验证一下吧!

  2、读题质疑,理解词语“呼风唤雨”、“世纪”。

  二、自主学*,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思考: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检查自学情况:

  ⑴ 认读新词。

  ⑵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⑶ 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怎样呼风唤雨?)

  4、过渡:

  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导入学*第2自然段。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指导学*第2自然段

  ⑴ 齐读第2自然段:

  说说读懂了什么?

  ⑵ 结合理解设问句,区别“发现”和“发明”。

  ⑶ 过渡:

  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那么在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呢?

  3、指导学*3、4自然段:

  ⑴ 默读3、4自然段:

  重点词句圈圈划划,同桌交流。

  ⑵ 集体交流:

  说说20世纪前人们是怎么生活的?

  (理解“依赖自然”、“农耕社会”。)

  ⑶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外的了解说一说,你知道当时的社会还没有什么?

  出示句式:

  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如果让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里,你愿意吗?

  过渡:

  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而古时侯的人们只能把这些美好的愿望寄托于神话。

  ⑷ 结合课文说一说:

  古时侯的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

  (理解“千里眼”、“顺风耳”。)

  猜一猜:

  古时侯的人们还会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

  想一想:

  当时这些愿望为什么不能实现?

  过渡:

  在最*的一百年当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⑸ 看课件展示(登上月球、潜入深海……)。

  ⑹ 同学们交流自己所收集的有关资料,你知道20世纪的人们还拥有哪些科学成果?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

  ⑺ 出示一组老师收集的资料,交流:

  此刻你最想说什么?

  齐读第4自然段。

  ⑻ 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这样一句诗来形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4、总结朗读:

  同学们,此刻,我们回过头来朗读第1自然段,你认为应该怎样读?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过渡:

  20世纪,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个奇迹,21世纪,我们人类还将创造出更辉煌的业绩。

  2、畅谈: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会创造出哪些奇迹呢?

  3、赠言,提出希望。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L �I

  科技→发现和发明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3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4

  一、解题释题导入新课

  1.说说生活中有哪些高科技?

  2.引入课题;正如大家所找的这些资料所说明的,我们已经到了一个能运用高科技来呼风唤雨的世纪。

  板书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3.解题释题:

  什么叫世纪?(一百年为一个世纪,20xx年属于2l世纪)

  什么叫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土运用法力唤来风雨,这里是比喻人们能够比较自由地控制自然、支配自然)

  4。过渡引入:让我们一起学*看看人们怎么利用科学来控制、支配自然吧。

  二、指导学*生字新词

  1.自读课文,找出含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片轮读生字。

  (1)纠正不良读音

  (2)强调读音;后鼻韵――“程”“耕”“幻”“控”;翘舌音――“程”・哲”:第二声“潜”。

  ①汇报预*:哪些字容易写错?“鞍”右边不是反文。“幻”不能多一擞。

  ②字词意思质疑――通过预*,哪些宇词你不理解?

  3.引导解疑―全班讨论解答,教师相机点拨。

  A.难点词释义:奇迹、出乎意料、依赖、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寄托、洞察,归根到底,回顾,改善。

  B.易混词区别:发明――发现。(“发现”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发明”是指本来不存在的,是新创造。如电脑电视是人类的发明,而恐龙曾生活在地球上是后人的发现。)

  三、初读课文感悟大意

  1.指名分节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最流利。

  2.说说读后给你留下的印象。

  生A:科技发展太迅猛,

  生B;人类原先生活的环境太差,没有电灯没有电视……

  生C,人类能登上月球、能潜入探海、能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的奥秘等是科学创造的奇迹。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了本课生字。理解了难解字词,知道了20世纪是一个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

  五、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20世纪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篇课文学生理解会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这一课时主要是通过读课文来让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第二课时的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在这里我主要是培养学生利用好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并在读课文时对自己有感受的部分进行交流。从这节课来看,学生对工具书用的并不太好,有很多同学手里没有字、词典,而有的同学却很会利用字、词典,对词语的意思理解的也很到位。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得进一步指导学生用好工具书,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通过读课文同学们都对课文感受很深的段落进行了标记,有的同学画的很好,感受也很深,谈的也不错,这说明通过读课文有的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了。但还有部分同学理解的不是很好,在下节课当中应带领学生再进一步的理解课文内容。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5

  一、整合资源优势。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此类科技说明性课文,并且把“口语交际、*作、宽带网”有机整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二、扎根语文课堂。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自然常识课。

  三、引导自主学*。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一个小小比赛的预设,激起学生学*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良好阅读的开始。从比赛要求中,学生既明确了学*本文的要求:从课文中获取大量科技信息,学*本文的表述方法,也为本节课后的作业――查阅资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豪华而放弃基本的语言学*,不能为了强调综合学*而让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

  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设计意图〕

  重视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思考质疑的意识和*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惯,同时组织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探究稍有难度的问题。从而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课堂作业真正做到课堂内完成,这是给学生减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且课内作业,高效高质,当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

  给教师释疑,孩子们必定兴趣盎然。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主动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设计意图〕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一同上课、讨论,既激发学生学*热情,又能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大量信息,储备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越浓,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感受就越多,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课堂发言时学生的语言才会更真切更鲜活。

  板书: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附:作者信息

  执教者: 朱雅芳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2)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合集五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 1

  一、教学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本课是第八组课文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文章的作者仅用短短的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这是一篇科普说明文。教学这篇课文,我觉得本课的设计应该始终围绕理解、品味、运用语言来进行,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突显语文学科的特点,在引领学生理解、品味、运用语言的同时,让学生体验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会说明文的特点。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搜集信息,共同讨论的能力,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构建新知,课前我布置学生搜集阅读了有关20世纪重大科技发明的资料,培养了学生课前参与的能力,体现了生活中学语文的大语文关。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本课的第三、四自然段是学生*得语言、学*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教学时在运用视频资料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及词语辨析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等词语。

  2、有感请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及威力,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及给人类带来得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四、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呼风唤雨的世纪,一同去感受绚丽多彩的生活吧!(齐读课题:呼风唤雨的世纪)

  (二)直奔主题、总体感知课文

  师:通过读书你了解到课文的哪句话与课题的意思相同呢?

  出示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指名并齐读中心句(理解呼风唤雨的意思)

  师评价过渡: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呼风唤雨的是谁呢?又是靠什么呼风唤雨的呢?

  (三)指导精读、积淀感悟

  1、学*第二自然段: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两个问题告诉我们的?(设问)

  (2)师生对读设问句(师问生答)

  (3)师:那么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用课文中的语言来告诉大家?

  出示重点句子,进行词语的辨析

  句子: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

  指名读句子,初步理解发现和发明

  师过渡:同学们真会学*,那么20世纪人类都取得了哪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呢,谁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第四段)

  2、学*第四自然段

  (1)指名回答、出示片段

  (2)为什么说这些发现和发明都是奇迹呢?(学生回答)

  (3)播放科技短片,进一步理解20世纪的奇迹般的科技成就和发明。

  画面播放:(人类登月球、潜入深海、原子核等;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等)

  (4)出示课件:同学们,20世纪的科技发明还远不止这些,老师将同学们搜集的关于20世纪科技方面的发现与发明的资料做成了课件,看完后你对发现和发明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5)搭配课件词语练*,进一步理解发现和发明(图在上,文字在下)

  指名读短语

  师小结:20世纪出现了如此多的奇迹般的发现和发明,看完以后你对20世纪有一个怎样的评价?(20世纪真是太伟大了,太了不起了。真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过渡: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使得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

  出示句子: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A指名读句子,说说“改观”是什么意思?它和“改变”的意思有何不同?

  B齐读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师过渡: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那么上百万年前的农耕社会又是什么样子呢?

  ①默读课文:用“――”画出描写人类上百万年历史中生活状态的语句

  ②出示句子: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③随即媒体出示―――农耕社会图

  ④以图为背景覆盖文字: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

  师:想象一下没有()没有()的生活该怎么过呀?

  师:一百多年前,人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读出你的感受!

  师过渡:可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渴望能够拥有神奇魔力,那么人类是借助什么来寄托自己美好的愿望的?

  出示句子: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指名读句子

  师:你在哪里听说过“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神话西游记)

  让学生说说故事情节,活跃气氛。

  师:可是在20世纪以后,人类社会真的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啊?

  出示课件图片:上下对比出图片(千里眼――天文望远镜、顺风耳―――雷达、腾云驾雾――民航飞机)

  师过渡:因为有了这些发现和发明,在20世纪短短的一百年中,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速度之快,变化之大足以令我们惊叹,用文中的一句经典的古诗来表达你此时的感受好吗?

  屏幕出示句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齐声朗读

  A理解诗句

  B师范读:听老师读,同学们仔细品味,同学们细细品味其中的含义

  师过渡: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短短的一百年中,人类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齐读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最后一段

  师过渡: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屏幕出示句子: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

  (1)指名读句子

  (2)师:1923年,著名数学家、哲学家的这句话到八十年后的20xx年,这句话仍然适用,那么到今天、明天、后天乃至将来这句话是否依然适用?

  此时,就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同来感受并畅想21世纪的美好明天吧!

  课件:播放科技短片(卫星探测月球、太空出舱)

  (3)小组合作说话练*:看了短片后,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美景吧!(可以是异想天开)

  (4)汇报交流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真聪明,你们真会想象,相信,在你们刻苦的努力下,这些想象一定会变成现实,我们坚信,21世纪更将是一个伟大的世纪,也更将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有效练*,扩展文本

  布置作业: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每组成员共同合作,查找资料,然后选择题目,完成一篇科学小短文。选择题目如下,也可以自拟。

  五、教学媒体运用的说明

  1、上课伊始,播放画面,教师随画面内容,一方面将学生引入文本,另一方面激发学生想了解科技创造发明的兴趣。

  2、引导学生直奔主题,课件出示中心句,初步理解“呼风唤雨”这个重点词语的意思。

  3、在指导精读、积淀感悟的环节中,学*第二自然段。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进行词语辨析,进一步区分“发明和发现”、“改变和改观”两组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

  4、课文的三、四自然段是学生*得语言、学*表达方法的好材料。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利用课件中的发现和发明引出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在学*第四自然段时播放科技短片,配乐课件展示了大量的关于20世纪科技方面的发现与发明的资料,让学生了解20世纪的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进一步理解、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媒体的使用,使20世纪的高科技发明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像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等画面给了学生很直观的视觉感受。

  5、在学*第四段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学*引出课文第三自然段,媒体出示农耕社会图,运用课件进行排比句的品析及朗读指导,运用课前搜集到的《西游记》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图片与20世纪的天文望远镜、雷达等现代科技的发明及发现的图片进行对比学*,图片的呈现使学生一目了然,深切地体会到了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6、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时,利用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在运用视频资料播放科技短片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水到渠成,轻松顺畅,体验也更加深刻,媒体的使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运用多种媒体与语文课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媒体的使用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运用语言、积淀感悟的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运用媒体出示重点句子加以理解并随机指导朗读,突破了难点,受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 2

  第一课时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2.做一份名为《科技天地》的剪贴报或手抄报,全班展评。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类

  �L

  �I

  科技→发现和发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 3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师:同学们,你说说你现在的生活和你爷爷、奶奶时候的生活有什么变化?那你知道吗?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和科学技术有关的。一起来读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看到呼风唤雨让你首先想到了谁?(神仙)呼风唤雨是指他们的法力。那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还是指神仙的法力吗?那是指什么?(科学技术)同学们,人类们科学技术已经完成了过去由神仙才能办到的事,科学技术真是太神奇、了不起。带者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题目。

  好,同学们这个题目还不是完整的句子。谁来将它说成一个完整的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20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们来学*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朗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

  ㈠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查查他们的意思。

  ㈡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在课文中应是什么意思。

  ㈢读完课文后,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并用波浪线划下来。

  2.学生自读、自悟、自划。

  检查读词语,开火车读,并随即理解。

  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幻想、的确、光年、因特网、原子核、呼风唤雨、农耕社会、(看图说说农耕社会是怎样的?)腾云驾雾、潜入深海、程控电话、远洋船舶、归根到底

  理解:

  洞察:观察的很清楚。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面目。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光年:天文学上,距离单位,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1光年=94.605亿公里。

  3、齐读词语。

  4、检查读课文情况,逐段指名读。

  5.点评。

  6、回答: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着呼风唤雨的神奇世纪。

  三、再读课文,交流自读感受。

  1.仔细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疑难,也可以在书上作个记号。

  2、请学生读感受,并将疑难归类。(灵活处理)

  疑难预设:

  发现和发明区别。

  改观和改变区别。

  什么是精神文化生活?

  什么是物质文化生活?

  四、精读课文第四段

  师:好,接下去老师要让你找一找课文是怎么表现科学技术的呼风唤雨的本领。课文举了例子吗?引入第四自然段。

  1.找科学技术成就的例子。(登月球、潜入深海、天体┈)

  2.你还能举一些科技成就的例子吗?(略)正是这些科技成就将我们的生活带入了幸福的境界,让我们过上了舒服、惬意的生活。有一句话说明的正是这个意思,你找到了吗?

  理解人类的舒适和方便,是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显红色)

  ① 指名读。

  ② 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生活是怎样的?

  ③ 王公贵族以前过的生活是怎样的?(没有电视)

  师:是什么让我们过上了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生活?(人类)是的,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依靠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再来读这一句话,深刻地体会一下。

  3、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无论是课文举了大量的科学成就,还是王公贵族的生活和今天的生活相比较,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魅力,所以我们不得不大声的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好,拿好书,让我们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震撼,带者丰富的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回顾了呼风唤雨的20世纪,我们目睹了科技的日新月异,看到了它给人类生活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那么,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为创造这份奇迹做些什么呢?

  六、生字书写。

  1.教师范写较易写错的字。

  2.屏显本课12个生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生书写。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 4

  教学目标:

  1、学会十二个生字,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2、了解科学技创造的奇迹及威力。

  3、能联生活实际,畅谈自己的感受及未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2、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课文的说明方法,从读中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谈话引入 发散思维

  二、自主学*、点拨指导

  1、当你按动摇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学你打开冰箱取冷饮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和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是否感到科学技术的神奇威力。

  1 、理解词语:

  呼风唤雨”“世纪”,是谁来呼风唤雨?

  2、分组讨论:区别“发现”与“发明”,举例说明,哪些是“发现”哪些“发明”。

  a) 自主学*生字

  b) 检查自学情况:

  抽生认读,开火车组词。

  c) 熟读课文,勾出不懂的词句

  自学

  1吸引学生

  2自主学*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呼风唤雨的世纪》 5

  一、整合资源优势。联系以前所学过的此类科技说明性课文,并且把“口语交际、*作、宽带网”有机整合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作统筹安排。突破时空限制,打通学科界限,加强学科整合意识,密切与科学课教师的联系,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

  二、扎根语文课堂。科技说明文没有引人的情节,感人的场面,但是蕴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在课堂上,对这些科学知识不要做过深的探究和拓展,依据本篇课文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上成自然常识课。

  三、引导自主学*。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课堂上,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朗读,通过自主阅读、质疑问难、帮助释疑、大胆想象、辩论交流等形式,使学生自主体会,咀嚼文本精华,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情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中走向知识、语言、精神的同构共生。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和威力,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兴趣,能联系生活畅谈自己读书的感受和设想的未来。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和科学老师联系,了解科学课上学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收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历程的资料、主题网站,可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改变人类生活的重大科技发明和发现的图片文字资料;调查访谈今天人们的愿望和梦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目标前置,激发学课文之趣。

  1、教师板书课题。

  2、师:课前,我请科学老师阅读了《呼风唤雨的世纪》,他读完就向我们下挑战书:等我们学完这篇文章,和我们PK一下,内容就为20世纪的科技信息,以及造福人类的事实。老师不仅替你们应战了,还反将他一军,到时还要比一比谁的语言表述得当、清楚。你们有信心吗?要想取得胜利,我们首先要读通课文,读懂课文。

  〔设计意图〕

  一个小小比赛的预设,激起学生学*的兴趣。有了阅读的兴趣,就有了良好阅读的开始。从比赛要求中,学生既明确了学*本文的要求:从课文中获取大量科技信息,学*本文的表述方法,也为本节课后的作业——查阅资料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字词训练,落实语文之基础。

  1、出示12个生字,让学生从文中画出“呼风唤雨、改观、程度、程控电话、依赖、寄托、原子核、因特网、腾云驾雾、哲学家、农耕社会”等词语。

  2、你觉得哪些词语你掌握得比较好,向大家介绍介绍经验,或者给大家提个醒。

  3、你觉得哪些词语你还没有掌握,读一读,写一写,根据课文或查查字典想一想它的意思。适时点击课件,出示图片,补充解释部分词语的意思。

  4、四人小组认读生字,并给生字扩词。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

  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训练,这是小学语文的专务。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课堂的豪华而放弃基本的语言学*,不能为了强调综合学*而让语文课堂成了“大杂烩”。

  三、读好课文,整体把握语文之本。

  1、通读课文,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采用大声读、速读、同桌轮读等方式,将课文至少读三遍。做到琅琅上口,通顺流利。

  2、集中练读,感觉哪里难就重点突击。

  3、展示读书。学生相互评价,纠正断句、字音,必要时,教师带着读,引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范读、速读、齐读、纠正读,让每一个学生透透彻彻的把课文读熟,这样对课文的理解才会深入,对文本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并且让学生了解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除了把每一部分的内容连起来以外,还可以找文中的重点句子,根据文意进行补充,或者运用句子直接概括。

  四、自读感悟,培养探究之意。

  1、自读自悟。“不动笔墨不读书”,从科学的角度看,动笔的过程使我们记忆更加清楚。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在自己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画一画,写一写,在不理解的词句旁边做上标记。

  2、全班交流。感情朗读有感受的内容,并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

  3、鼓励质疑。针对词句,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能解决的当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引导学生共同做好标记。

  预设

  ⑴:第二小节中的设问句,让学生通过朗读比较,感悟其作用。

  ⑵结合查字典、造句和选词填空,在语境中理解“发现”与“发明”“改观”与“改变”的异同。

  〔设计意图〕

  重视自读自悟,培养学生自主学*、思考质疑的意识和*惯。这一环节,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读书*惯,同时组织检查交流,互相帮助,指导集体反馈,探究稍有难度的问题。从而人人参与,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指导写字,提升作业之质。

  1、学生提出生字书写的注意点,教师重点指导“赖、耕、幻”的字形。

  2、学生练*写字,自己决定写几遍。

  3、展示评价。

  4、布置作业:

  ⑴查阅资料,尽可能多的收集20世纪的发明与发现,并与家人、老师或者同学探讨他们给人类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改观。可以自由组合,并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成资料册。

  ⑵尽可能访谈调查更多人,了解今天生活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人们还有哪些愿望和梦想。同时也为和科学老师PK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

  课堂作业真正做到课堂内完成,这是给学生减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并且课内作业,高效高质,当堂的评价能激励学生更好的完成作业。课外作业布置,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等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语文学*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机会,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又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打下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巩固字词。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学之间相互批改订正。

  3、我们刚刚送走的20世纪是个科技发达、呼风唤雨、神通广大的世纪,请带着你的理解将课题再读一读。

  二、品析词句,感悟科技之奇。

  1、回顾上节课学生疑问,指导解决。教师抛出自己疑问:为什么20世纪的成就,文中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学生小组讨论,说明理由。

  3、学生给老师释疑:

  ⑴诗句的本意。

  ⑵用短暂的“一夜”形容一个世纪的原因。

  ⑶你能对这“一夜”的“黑暗”,结合课文,发挥想象,做出具体描述吗?

  ⑷“千树万树梨花开”在文中指什么?

  ⑸结合你查找的资料,你认为还有哪些“梨花”也竞相开放了?你能模仿课文中“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天体、探索奥秘”这样的形式,说得更好一些吗?

  ⑹你能用朗读表现出你的感受,让老师有所感悟吗?

  4、适时完成板书:20世界呼风唤雨实现愿望

  〔设计意图〕

  给教师释疑,孩子们必定兴趣盎然。在老师步步紧逼地疑问中,学生争锋相对地进行辨析。学生的思维火花被激活,他们主动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不仅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很自然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究。

  三、畅想未来,激起爱科学之愿

  1、英国数学家、哲学家罗素怎么谈“科学”?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用一句话来表述。

  2、课前的访谈调查肯定给你很多启示,那么如果你是未来的设计师,请尽情你能描绘21世纪的蓝图。

  3、根据你们的描绘,和着老师的板书,你能对出一个有关21世纪的下联吗?

  四、充分准备,应对科学老师挑战。

  1、如科学老师到阵,则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提示可以引经据典,举例子作对比,甚至运用设问句等方法,结合所查资料,推选代表和科学老师PK。

  2、如果科学老师未到阵,则将小组代表们的发言用录音机录下,课后和科学老师交锋。

  〔设计意图〕

  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邀请不同学科的老师一同上课、讨论,既激发学生学*热情,又能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大量信息,储备越多,学生的积极性越浓,学生对科学技术的认识和感受就越多,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也就越丰富,课堂发言时学生的语言才会更真切更鲜活。

  板书:科技万象

  20世纪 呼风唤雨 实现愿望

  21世纪 改天换地 再创奇迹

  附:作者信息

  执教者: 朱雅芳 浙江省衢州市实验学校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3)

——四年级语文教案10篇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课文,抓住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并懂得“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2、认识“垃、圾、椰、祈、祷、锹”等字,理解“干涸”、“祈祷”等词语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课文内容,具体了解球王贝利的成长过程。

  教学难点:从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中,体会“爱好出勤奋,勤奋出人才”的道理。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看录像导入

  (播放一段贝利在进行足球比赛的资料片)

  小球迷们仔细看,谁是有“球王”称号的贝利?看他那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脚法,真令人拍手叫绝,你们知道贝利是怎样成为“一代球王”的吗?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课文,名字叫《球王贝利》,看看贝利的成长经历使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轮流读一个自然段,检查读音是否正确。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贝利的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内容的梳理

  (送足球→参加训练→捧回金杯)

  (四)默读课文,思考

  1、教练为什么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后来又为什么让小贝利到他的训练场去?

  2、在文章中划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理由。

  (五)结合思考题进行集体交流

  1、教练送给小贝利一个足球的原因(用“因为……所以……”的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说):

  (1)教练看出贝利对足球有浓厚的兴趣;

  (2)教练发现他有踢球的天赋;

  (3)教练爱护这样的人才。

  2、教练为什么让贝利到他的训练场上来?(用“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1)因为教练满足了自己对足球的`热爱,,贝利送给教练特殊礼物的感恩行为打动了教练。

  (2)教练认为他是好苗子,喜欢他的为人,教练被这种真诚感动了。

  (六)总结全文

  你从“一代球王”贝利的成长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鼓励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谈看法

  (1)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勤奋苦练,才能取得成功。

  (2)爱好+天赋+勤奋=成功

  (3)成功需要“伯乐”的发现与帮助,但自己首先应该是“千里马”。

  (4)我们应该对帮助过自己的人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了解迪斯尼乐园的路径是怎样成为路径的,并从它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启示: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2、学会1个会认字“滨”。

  教学重点:

  使学生发现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与格罗培斯设计方案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从这件事中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意思:为人们做事情,顺应人们的需要,给人以自由选择的空间,就可以产生的办法和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

  路径:就是的路线。

  二、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自学生字

  三、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讲的是世界的建筑大师格罗培斯为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大伤脑筋,后来从一位年老的葡萄园主卖葡萄的方法上受到启发,最终他设计的路径被评为世界设计。

  四、随机板书:

  启发:格罗培斯年迈的葡萄园主

  有什么问题?

  1、这位从事建筑研究40多年,攻克过无数个建筑方面的难题,在世界各地留下70多处精美的杰作的建筑大师,怎么会从一位老太太身上受到什么启发呢?

  2、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3、结果怎样?

  五、带着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进行思考:

  1、要想解决这些疑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是什么?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是否也要寻找一个“途径”呢?这个“途径”就是能够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年迈无力的老太太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从文中寻找答案——“只要在路旁的箱子里投入五法郎,就可以摘一篮葡萄上路。”

  ——“在这绵延上百里的葡萄产区,总是她的葡萄最先卖完。”

  3、由此我们又会产生什么问题?——为什么回是这个结果?

  4、假如你是一个过路人,你看到这些不同的兜售方式,你回选择哪种?为什么?

  老太太的:

  “无人看管”,大家可以走进园里自由选择,无拘无束地挑选自己称心如意的葡萄,同时享受亲自摘葡萄的乐趣。

  直接从葡萄架上摘,果子更新鲜。

  “只要……就可以……”这种方法给人以自由,任其选择的做法,使人们感到被信任、被尊重。

  5、同学们感受到的这些也就是格罗培斯受到的启发吧!

  6、格罗培斯受老太太卖葡萄的方法的启发而产生了路径设计方案,再读课文,看看格罗培斯是怎么做的?他的做法与老太太有没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撒上草种,提前开放;按照足迹,铺设道路

  ——都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大家,让大家去寻找最适合的东西,都是顺其自然的,都包含着对人们的信任、尊重……

  7、道路铺设好了了,还被评为世界设计。评委们是怎么想的呢?大家能以模拟的形式再现一下当时的讨论过程吗?小组讨论。

  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是:宽,走的人多;窄:走的人少;没人走的地方,不用设计。

  格罗培斯追求完美,先后修改了50多次,还不满意,最后让大家共同来创造,这样的路径已不是哪一个人的设计,而是大家共同的选择,是把游人放在了第一位的。

  这许多小道踩出来了,但并不一律,“有宽有窄”,宽的走的人多,窄的走的人少些,却又“优雅自然”,道路的设计不是用脑子挖空心思想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据此铺设的人行道就没有刻板的模式,富有艺术性的优雅。

  行人走出来的路是优雅自然的,格罗培斯在按照踩出来的痕迹铺设路径时,一定会施展全部的本领,使路径更美。

  这样的路是行人自己走出来的,不仅美观,而且保证了人们游玩时的方便、快捷。

  设计路径的方法不同寻常,这样的设计是顺其自然的,看来在没有办法的时候,顺其自然是一种的选择,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给人以极大的启迪。

  如此设计是格罗培斯从法国南部卖葡萄的年迈老人那里获得启发,汲取了“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精神而完成的。

  格罗培斯对待“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样认真对待,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7、各位评委不仅完全理解了格罗培斯的设计方案,设计思想,体会到了他的良苦用心,而且从这件事上,从设计师身上,获得了很大的启迪:“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这样顺自然的方式,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最终成就了“”。这个“设计”的产生,来自一个建筑设计大师的敬业精神,来自于一个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智者的思考,来自于善于联系,极富创造力的建筑艺术家的设计。真是受益匪浅啊!

  8、在文燕的原著中,结尾是这样的,很富有哲理,推荐给大家。出示文字,指名读:

  “在这个世界上,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选择顺其自然,也许是选择。同样的,人在生活无所适从的时候,选择顺其本性,也许不失为聪明之举。”

  六、小练笔:请代表评委给格罗培斯写颁奖词。

  附:板书:25路径

  遇到难题——受到启发——完成设计——设计

  【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

  2、积累诗中优美语句,为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4、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激发创作童话的兴趣,训练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搜集有关童话故事的插图与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播画面,猜名称

  1、猜一猜:

  投影童话故事插图,让同学看插图,说出童话故事名称,如《白雪公主》、《小红帽》、《青蛙王子》等。

  2、赛一赛:

  你还能说出哪些童话故事的名称?看谁说得多。

  3、赞一赞:

  是啊,正是这许许多多美妙的童话故事随同着我们的生长,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去感受它的美妙与神奇吧。

  二、议一议,找特点

  1、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你们有没有注意到童话故事在编写上有些什么特点吗?

  2、同学自由畅谈。

  3、有两位细心的同学也有他们的发现:

  引导学*“我的发现”:先快速默读,再男女生分角色读小林和小冬的对话。

  4、归纳童话故事编写的特点,教师投影:

  《童话故事编写歌》

  编写童话请记住,

  主人公呀不简单,

  要有言行和思想,

  结合生活想情节,

  (拟人、夸张)

  故事当中蕴道理

  无拘无束去创作。

  5、只要我们善于想像,大自然中的许多事物就会美妙无比。学*“日积月累”中的诗歌《雨中的树林》:

  自由读——齐读——师生合作读。

  6、结语:

  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像为船,夸张为浆,拟人为帆,驶进迷人的童话海洋吧。

  第二课时

  口语交际与*作

  一、谈话激趣

  以前我们在他人编写的童话故事里感受到了快乐,这节课,让我们来尝试自身去编写童话故事,相信我们能用我们的手我们的口,营造一个美丽的童话王国。

  二、想一想,编一编

  1、齐练《童话故事编写歌》,再次明确编写要求。

  2、自身创编一个故事:

  内容提示:

  ⑴ 可选择几种动物。

  ⑵ 可选择几件物品。

  ⑶ 也可续编小木偶的故事。

  三、讲一讲,评一评

  1、把你的故事讲给好朋友听。

  2、把你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讲故事者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主要内容。

  听众要求:认真听,给评价。

  3、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

  四、演一演,练一练

  1、自由组合小组,从本组同学所编的童话故事中选大家最喜欢的一个故事,自导自演。

  2、在班上扮演,评出最佳剧组和最佳演员。

  五、写一写

  1、教师动员:

  同学们大胆的创编,动听的讲述,出色的扮演,让我们在童话王国里快乐的漫游。下面,让我们拿起笔,把这些有趣的童话故事写下来,我们把它组稿为《童话天地》,让更多的人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快乐吧。

  2、同学动笔作文。

  【预设目标】

  读通全文,理解罗丹全神贯注的精神。了解名言的由来,尝试学写名言。

  【预设过程】

  一、引入全神贯注

  1、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句名言(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谁来读一读?

  2、知道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吗?知道这句名言背后发生过什么故事吗?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这段名言背后的故事──(出示:课题《全神贯注》)

  二、了解全神贯注

  1、自由读读课文,看看你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吗?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3、再读一遍课文,读完之后想想你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4、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

  要求用一句简单的话写写课文主要内容。

  6、反馈评议。

  三、理解全神贯注

  1、课文题目《全神贯注》是一个成语,谁能来说说看它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全神贯注体现在哪些地方呢?默读课文,划出能体现全神贯注的句子。

  2、学生默读课文,划句子,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评议:

  ⑴ 预设重点指导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象已经消失了

  ⑵ 预设重点指导端详一句。

  4、简介罗丹生*。

  5、面对这些巧夺天工的塑像,面对全神贯注的罗丹,你有什么话想对罗丹说吗?

  四、试写相关名言

  1、对于这件事,茨威格他也有很深的感触,他后来回忆说──(出示:第五自然段)自己读一读?

  2、关于这件事,茨威格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句名言。(出示: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你还认为有什么事情值得你去做,你准备怎么做?你可以学着茨威格的话,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说话*惯,也来写一句这样的名言。

  4、学生写话,教师巡视指导。

  5、反馈,评议。

  五、总结全神贯注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娴熟”、“疲惫”、“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词语。

  3、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4、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认真、仔细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2、找出课文中的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总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11永远的白衣战士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并能通过联系上下文、讨论等方式理解重点词语。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2003年春季,我们都曾经历过一场大规模抗击“非典”的战斗。大家说说在那场战斗中,什么人作出的贡献?一些医务工作者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你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2、引出课题:永远的白衣战士

  3、围绕课题,说说你想了解什么?

  (二)自学课文

  1、先把课后生字表中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地方多读两遍。

  3、读后在文中将带有生字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认清字形。

  4、思考课文写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朗读,正音。

  2、按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互相帮助,纠正读错的字句。

  (2)引导学生欣赏别人的朗读,学*借鉴,取长补短。

  3、默读课文,思考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人?什么事?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个字比较难写,需要特别注意。

  3、教师范写:“咳”、“测”、“器”。

  4、学生在语文书上描红。

  (五)布置作业

  1、在*字册上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11永远的白衣战士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品读、感悟重点词句,来感受“白衣战士”----护士长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

  1、默写生字词。

  2、指名朗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

  (一)学*2——7自然段。

  1、教师深情地诵读第2、3自然段。

  2、出示自学要求,布置学生自学4——7自然段。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护士长叶欣的英雄事迹?找出来读一读。

  (2)边读边想:这几段课文分别描写的是什么内容?用一两句话概括下来,写在各个段落后边。

  (3)自己选一两个段落认真读一读,用“——”画出直接描写叶欣的行动或语言的句子,再想一想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也可以在书上写下自己的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4、组织学生交流。

  (1)说说各自概括的重点段的内容。

  (2)谈谈选读有关段落的体会。

  注意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身先士卒”、“疲惫”、“斩钉截铁”、“声色俱厉”等词语,通过理解这些词语,加深对人物崇高精神的感悟。根据学生交流过程中所选择的段落,适时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交流,使学生受到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5、指导学生说话。

  (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说说护士长叶欣是怎样冒着“高风险”,进行“高强度”、“高效率”的抢救工作的。

  (2)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

  (3)交流。

  6、学*1、8、9三个自然段。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4)

——四年级语文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衰竭、山涧、崩溃、禁锢、喀嚓、驯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语言。

  3、感受春潮的气势磅礴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了解祖国山河的壮美,体会*人民拼搏向上的无限的生命力(只作简单了解)。

  4、学*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学会留心观察周围的`景物。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体会春潮的气势和春天不可抗拒的力量。

  教学过程: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板书课题)

  二、暖风**,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家?(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写“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举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四年级语文《猫》教案。

  2、给课文分段,练*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学会生字新词,进行分析判断句子正确性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时间:

  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1、揭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的课文是——《猫》。

  2、介绍作者:这篇课文是老舍爷爷写的,老舍爷爷一生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章,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学*他的文章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意:

  1、请同学打开课本,带着两个要求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读不通的多读几遍)、联系上下文自学生字和词语,特别是课后第4题的词语,我们更应该掌握好,多读几遍。(学生初读)尽职抓痒稿纸咕噜闭息凝神遭殃彼此任凭逐渐无忧无虑性格古怪粗细各异温柔可亲变化多端枝折花落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2、检查课后*题4,学*词语:(幻灯投影)下面我们先来检查第部分的词语,我请一个同学能把它们读一遍,——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遍,读不通的多读几遍——齐读词语。请你找出你觉得最难写或最容易写错的两个词语,在课堂练*纸上抄写两遍。——同桌交换检查、修改。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第一部分的词语。折:读shé是个多音字,还有个读音是:zhé,怎么组词?你能用上划横线的三个词语,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吗?

  3、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两种猫?(板书:大、小)、谁能在括号中加一个数量词,说说课文计了几只大猫、几只小猫?并找出理由。 “(一只)大猫”,填“一只”的理由是什么?()是的,作者就是通过仔细观察家中的一只大猫生动地写出了猫的性格。 “(一群)”小猫:这么填的理由是什么?(它们)、想一想,我们在“一只”前可以填一个什么词来说明大猫的性格特征。(古怪的)那在“一群小猫”前呢?(淘气的)、齐读:(古怪的)(一只)(大)(淘气的)(一群)(小)猫,下面,我们就要用这些词语帮助我们做3件事。A、第一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你认为可怎么分?生交流,作“||”记号。B、第二件事是要它帮助我们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讲了什么?讲了一只大猫很古怪,教案《四年级语文《猫》教案》。请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划出总起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齐读。这一句在第一段中是什么句?根据这句话,你怎么概括段意?第二段又讲了什么?(——小猫淘气)你能在课文中找出相同意思的一句话来概括吗?——也划出总起句,说一遍段意。C、好,下面我们来完成第三件事:你能根据这些词语或者划出来的两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生个别练说——生自己站起来自由说)

  三、细读课文,理解大猫古怪和小猫淘气。

  (一)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大猫到底古怪在哪里?小猫又淘气在哪里?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你用“——”找描写大猫“古怪性格”的三个重点句。2、交流:老实、贪玩、尽职(什么叫尽职?)3、为什么这三个词语能表现出大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呢?4、你能用“虽然……但是……”这个转折关联词或“不但……而且……”这个递进的关联词把这三个或其中两个词语连起来说说大猫的古怪吗?大猫虽然很贪玩,但是有时也很老实,而且也很尽职。大猫虽然老实,而且尽职,但是有时候也很贪玩。大猫不但老实,而且尽职,但是又很贪玩。5、你能把“大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句话加在这些句子开头或结尾吗?同学们真聪明,你看,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丰富啊!同一种意思我们能用这么多不同的句子来说,大家刚才的句子都说出了大猫的变化无常,令人捉摸不定的古怪性格。这下你理解古怪的意思了吧?——解释“古怪”。好,这个词语解决了,(擦去问号)6、课文第二、三两节也写出了大猫性格古怪,请你速读课文,找出表示古怪的重点词语:交流:温柔可亲、一声不出、什么都怕、那么勇猛。练*:用“虽然……但是……”的句式练说,体会大猫的古怪。

  (二)1、请同学们按找出重点词的方法学*第二段,找出写小猫淘气的重点词语——默读、找。2、交流:没完没了。3、你能不能在其他写小猫淘气的句子中也加上“没完没了”来说说。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再跑再跌(没完没了)地玩。它们的头撞在门上;……不哭,还是没完没了地玩。它们没完没了地玩,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看,这真是一群淘气调皮的小猫啊!对“淘气”这个问题你们也自己解决了,可以擦去问号了。

  第二教时

  一、复*引入,明确目标

  1、上节课的学*,我们读懂了课文主要写大猫的古怪和小猫的淘气。作者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是讨厌它们吗?——为什么?理解“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大猫可爱,小猫更可爱。(板书:)2、明目标所以这节课我们的学*目标是:、读懂课文是怎样写猫可爱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二、体会大猫之可爱。

  1、下面我们要自己来分析理解大猫可爱在哪里,而不是由老师来讲问。请同学们带着这些要求自由朗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挑:你最喜欢、感受最深、最能体现作者喜爱之情的一个句子,划下来;、找这句话中的重点词。、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

  2、范例教学:为了帮助大家讨论好,老师先和大家来学*一句话:(幻灯出示:“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老师对这一句是这样理解的:A、我们已完成了第一步挑出句子。B、下面我们完成第二步,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的确,乖)。C、第三步,想这些重点词的特别含义:乖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老实、听话。)我们什么时候用“乖”?(老舍把猫写成了小孩子,对猫多亲昵啊!)那再加上“的确”呢?(更加深了对猫的喜爱之情。)所以第三步“乖”和“的确”重点词的特别含义是什么?(生连起来说一遍。)D、初步体会:这一句虽然不长,用词不多,但深刻地写出了大猫的可爱,强烈地表现出作者的喜爱之情?——指导朗读这句话。谁能把刚才我们四步学*过程具体地说一遍。请同学们拿出练*纸,按刚才的过程,完成笔头练*:幻灯出示练*:(见后面练*纸练*二)

  3、自主学*:如同学们按这种方法读课文,选自己最爱读的一句话,细细体会、学*课文。(准备好)。谁能最早主动的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情况)

  4、交流:(生交流一处,朗读体会一处)——课文写猫可爱的地方很多,可以说课文每一句都写出了猫的可爱,每一处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请同学们一齐读课文,读出你的这种感受来。齐读第一段。

  三、体会小猫之更可爱。

  1、大猫已是如此可爱,而小猫更是可爱,请同学们按同样的方法学*第二段,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写出了小猫更可爱,作者更喜欢2、交流:3、是啊,满月的小猫是多么的淘气调皮、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所以更可爱,令人更喜欢。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自由读第二段,读出你更喜欢小猫的感受来——齐。4、同学们,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读懂了大猫古怪得可爱,小猫是淘气得更可爱。在老舍爷爷笔下,猫是多么活泼可爱啊!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多么优美迷人啊!同学们,我们想不想也拿起来写一写?——请同学们拿出练*纸,完成第三题:写一段描写小动物的话。5、交流。

  四:课文总结:这两节课,我们不是依靠老师的分析讲解,而是通过我们自己的探讨、练*,读懂了这篇课文,提高了学*能力,而且深深地被老舍爷爷那精美的语言民陶醉。老舍爷爷对生活是多么热爱啊,即使是身边最普通的小动物——猫,也是如此喜爱。这说明在我们的辞海中,处处都有美好的事物,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就能发现、享受这种美。今天,金教师大家一起享受了这种美,相信同学们也一定会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你们说:是吗?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极具生活情趣的记叙文,共有四段。

  第一段总的说在美国西雅图有一个特殊的鱼市场,在那里买鱼是一种享受。第二段主要写作者在鱼市场的所听、所看、所感,展现了一幅鱼贩们充满乐趣和欢笑的和谐生活图。第三段主要写作者了解到鱼贩们这样快乐生活的原因。第四段主要写鱼贩们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附*的人们。全文虽然篇幅较长,但语言浅显,读来倍感亲切、自然,读者容易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积累语言。

  3、联系上下文或生活经验,借助旁批领会课文内容,感受鱼贩们的快乐。培养学生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旁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的态度,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传递快乐的意识。

  教学方法:

  三疑三探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注意课前观察附*的鱼市场,说说自己在鱼市场的感受。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自探谈话导入,审题质疑。

  1、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漂洋过海,去西雅图一个特殊的鱼市场走走。

  2、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两遍。

  3、看到这个课题,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鱼市场的快乐表现在哪儿?

  鱼市场里怎么会有快乐?

  这节课我们就带着这三个主要问题走进课文,探究鱼市场的快乐,来感受鱼市场的快乐。

  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

  1、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难读难记的生字新词画出来。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借助批注理解问题,画出有关语句,用心读一读,并仿照文中的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5)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溢、添”等8个生字,会写“墙、牌”等1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3、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

  想象画面,体会人物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采用对比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的突出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粗知课文内容。

  1、板书课题。

  2、检查学生预*生字词的情况,分两组出示词语。分组对比读,读准字音。

  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草翠花开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冰雪覆盖 鲜花凋谢

  3、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练*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设计意图:童话采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课前检查生字预*时,教师也将两组词语对比出示,给学生感觉上以直观的暗示,为下一步的学*作好铺垫。)

  二、对比读文,充分想象,强化体验。

  1、(课件演示):花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

  教师相机板书:鲜花盛开 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引导学生想象:在这样美丽的花园里,你会做些什么?心情如何?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说:在花园里捉蝴蝶,看蜜蜂采蜜,听小鸟鸣叫等。心情无比舒畅。

  带着自己无比欢乐的心情朗读课文1、2自然段。

  2、巨人回来了,但是花园却完全变了样,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6自然段。此时的花园用什么词来形容最恰当?

  板书: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课件演示):花园周围砌起了高大的围墙,上面竖起一块写有“禁止如内”四个大字的告示牌。指导“牌”字的写法。

  同学们,看到这个告示牌,你有什么想法?从高高大大的围墙边走过,你又是什么样的心情?

  (设计意图:本文教学的难点就在于体会对比的表达方法,为了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进行第一次对比学*,把鲜花盛开、绿树成阴的花园与狂风大作、雪花飞舞的花园相对比,把孩子们前后截然不同的心情相对比,让学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感受文本。)

  3、过渡:巨人在孤独与寒冷中不知过去了多久,一天,他突然看到一缕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他的花园又一次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引导学生自由读第7自然段,找出对比描写的语句练*朗读。

  板书:草翠花开

  冰雪覆盖 鲜花凋谢

  4、站在树下的小男孩再一次创造了奇迹。仔细默读8-11自然段,画一画,小男孩创造了哪些奇迹?

  (教学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出这样几点:

  小男孩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使巨人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小男孩在树下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

  小男孩使巨人明白了,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小男孩在巨人宽大的脸颊上亲了一下,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巨人拆除了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

  5、想象:小男孩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他可能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巨人从小男孩的眼里读懂了什么?

  6、小组合作,讨论理解句子: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换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

  (设计意图:本环节紧紧围绕课文,引导学生充分读书,在读书中了解课文内容,对比人物态度和感觉;在读书中合作交流,训练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在读书中拓展学生创造想象的空间,净化了学生的心灵;在读书中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一起分享的道理。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使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的统一。)

  三、看图想象,续编故事,编排课本剧。

  1、指导看图,用学*本课积累的词语,生动地描绘画面的内容。

  2、仔细观察人物的表情,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把故事继续编下去。

  3、小组分工合作,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反复品读对话,体会问号、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理解课文。

  2. 学*运用几个词语写一段描述雨景的话。

  3.向萨沙一家人学*,有不甘为弱者,自觉保护弱小的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萨沙和妈妈之间的`对话。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向萨沙一家人学*,自觉保护弱小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认识并识写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理解词语,学会给课文分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概括段意。

  【课前预学】

  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指名读题,理解“弱小”(对比比较“弱小”)

  检查预*:“我”指谁?

  萨沙他为什么说自己不是最弱小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情况(弱小、闷热、蔷薇、聊天、滂沱大雨、低垂、娇嫩、纤弱)

  2.理解词语:

  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非常集中。

  大雨如注:注,灌人。形容雨下得很大

  娇嫩纤弱:柔弱纤细,

  3.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课文可分两部分,边读边想:课文可分为哪两部分?每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萨沙一家在假日里到森林游玩,说明萨沙是最弱小的。

  第二段(第2~8自然段):写最小的萨沙在家人的影响下会了保护弱小者,表明萨沙不承认自己是最弱小的。

  4.造句。

  附*……

  芳香扑鼻……

  三、检测评学

  1、朗读课文。

  2、读一读:大雨如注、滂沱大雨。写一写雨中的景象。

  四、作业设计

  朗读课文,摘录描写森林景色的句子。尝试写一写身边景物。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弱小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6)

——四年级语文教学教案 (菁华5篇)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教师指导。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泼水节这个富有情趣的民族节日,体会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企盼。

  2、能介绍一个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节日。

  教学准备:

  多媒体、演示文稿、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简要文字数张。

  学生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是个*易*人、尊重傣家传统、与民同乐的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谈话: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节日。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老师收集了几张有关的图片,请看——(多媒体出示一组少数民族节日的图片及简要文字)

  2、出示课题:你们想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吗?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44课,感受一下傣族的泼水节。(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视觉冲击,激发起学生对我国多元的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①泼水节有哪些*俗?②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朗读。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3、谁了解泼水节的*俗:填空:

  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泼水节时人们互相(泼水祝福)。老人说,泼水节的水(盛满了吉祥和祝福),泼到草木上,会(开出最美的花朵);泼到花朵上,会(结出最甜的果实);泼到人身上,会(得到最大的幸福)

  4、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课文有个整体感知,填空题的出现帮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

  三、精读课文:

  1、在泼水节里,人们以水祝福,以水消灾,以水净化灵魂。所以,人们尽情泼水,十分得开心。仔细读读课文,看看可以从文中哪些词句看出?(花侧面写)

  2、作者经历了多次泼水节,为什么忘不了1961年这一次?

  3、“这动人的一幕”、“那一幕”,用“__”划出有关句子。

  4、读第7、8小节,你有什么体会?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句、段,反复朗读,理解*是个*易*人、尊重傣家传统、与民同乐的好*。

  四、拓展课文:

  1、文中哪一幕你印象最深,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有各民族的*俗和文化,哪个节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有哪些与众不同?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我国多元的民族节日、民族文化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爱祖国大家庭的情感。)

  一、复*词语,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风筝 蝴蝶 拔几根 幸福 托着 ?垂头丧气 半圈

  树梢 歇一歇 ?千呼万唤 ?踪影 ?磨坊

  (课件出示6)教师集体订正。

  2.回忆作者放风筝时的情景,简略说一说过程。这节课让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快乐。(板书:风筝)

  二、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以读代讲学*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2.学*第2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圈出来、写下来。(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课件出示7)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课件出示8)

  我们精心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作“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板书:幸福鸟)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课件出示9)

  (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第3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课件出示10)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板书:兴奋、激动、自豪)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课件出示11)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课件出示12)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4.学*第4自然段

  (1)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2)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3)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课件出示13)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板书:找风筝 ?大惊失色 ?千呼万唤)

  (4)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5.学*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板书:垂头丧气)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板书:继续)

  (4)想象写话

  ɑ找到了吗?作者没有给我们答案,请你展开想象说一说。

  b全班交流

  c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请同学们把你刚刚说的内容写在纸上。(提醒写字姿势)

  d全班交流。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小组交流(课件出示14)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板书设计:

  16.风筝

  教学反思:

  1.在理解“憧憬”一词时,采用查字典的方法,了解憧憬就是向往的意思。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通过读,表现文中小朋友心情的不断变化:“想一想孩子们做风筝时会是怎样的心情?”“激动的、高兴的、兴奋的”“那就请你读出小伙伴做风筝时的激动。”

  2.不足之处是千呼万唤:千和万是虚数,不是真正了呼喊了一千遍和一万遍,这一点应该渗透给学生。

  教材简析:

  《太*洋的来客》是湘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描写了钱塘江大潮潮来时的壮观景象以及海潮形成的原因。作者从海潮涌来时的形、声、色三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生动的描写。语言形象、逼真,气势恢宏。是一篇极好的练*朗读、培养语感的佳作,同时也是一篇适宜渗透写作方法,读写结合的典型范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练*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宏伟气势,了解大潮的成因。

  过程与方法

  图文对照,引导学生感受大潮的壮观,并结合有关资料,了解大潮形成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文中感受作者善于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突出方法:利用课件,查阅资料,反复朗读,深入领悟词句意思,领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突破方法:引读法,读读议议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预*了课文,那课文中把谁称为“太*洋的来客”呢?(生答)

  板书:钱塘江大潮

  师:对,钱塘江大潮是我国著名的一大自然景观,它的雄伟壮观不知倾倒了多少中外游客。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描绘一同走进它,观赏它,感受它。

  二、品味大潮的壮观

  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哪几段描写了钱塘江大潮的情景。(3、5、6段)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段?(读一读)说说原因。

  展示课件,品析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这段的学生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2、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呢? (生答)

  师:这段按由远及*的顺序,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大潮的变化之快,体现了大潮的形态之美。 ( 板书:形态之美) 课件: 点出重点词(黑气 玻璃棒 带儿 堤坝)

  3、“推来”能改成其它词吗?如“流来”“涌来” (都不如“推来”体现大潮的气势壮大,潮水的凶猛和壮观的场面)

  4、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大潮图片。(展示课件) 师述:远远望去,潮水如一根白花花的玻璃棒,不一会儿,又化作一条黄白相间的带儿,再逐渐变大,又如堤坝般推来。多美德潮水呀!多么精彩的描写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5、指导朗读。

  展示课件,品析第五自然段

  1、请喜欢这一段的同学一起来读读。

  2、你们为什么喜欢呢?(生答)

  (运用了比喻,把潮头比作白虹,重在体现大潮的颜色,又比作银龙;重在体现的声音,“排山倒海”描写了气势宏大壮观) 课件:点出重点词 ( 白虹 银龙)

  3、展示课件,学生欣赏图片。

  师:白花簇簇,喷雪滚玉,多么迷人的潮水呀!又如许多咆哮的银龙,如此壮观的大潮,你们能读出描写这种壮观的场面的语句吗?

  4、男女生读。

  学*第六自然段

  1、先请学生看看第六自然段,你们认为第一句应该怎样读?

  2、读一读,说一说。 (指名读,师范读)

  3、出示课件,突出重点词。(林涛滚滚 虎啸狮吼 天坍地陷)

  师:这里运用了几个比喻句,写出了大潮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响,气势越来越磅礴、凶猛、宏大。

  ( 板书: 声音大)

  4、让我们一起把体会到的融入到朗读中去吧。(师生一起朗读)

  5、出示钱塘江观潮视频。

  作者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身临其境,那么钱塘江大潮真正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会是什么样子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感悟这惊心动魄、壮观奇特的一刻。

  6、同学们欣赏完后,最想用怎样的一句话表达自己的心情?

  可以用哪四个字形容钱塘江大潮? 学生自由回答。

  ( 板书: 天下奇观)

  7、观潮的人们又有哪些表现?

  师:是啊,潮水来临之际的壮观,令我们叹为观止,使我们深深折服,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名不虚传!让我们捧起书本,用心朗读,来体会潮水的美、状、奇吧。

  8、男生读2、4、7段,女生读3、5、6段。

  四、探究大潮的成因

  这么壮美的大潮,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它形成的原因,那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跟着作者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吧!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8~11自然段。

  2、通过朗读谁找到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指名答)

  (1)什么叫海潮? ( 板书: 海潮)

  (2)让我们再来看第一自然段,谁来读?

  (3)作者和伯伯为什么要选择中秋节来观潮呢?

  (4)齐读一遍。

  3、大潮的形成还有什么原因?(指名读)

  (1)钱塘江入口处像一个大喇叭,请同学们根据作者的描述画一画钱塘江入口的示意图。

  (2)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地图,与你们理解的一样吗?(出示课件) 结合课件,师讲述。

  (钱塘江江身小,江口大,最宽处有一百多公里,而这一带的江面只有三公太*洋的来客 里宽,太*洋的海水受月球引力的影响涌到江口,越往里越收到江面窄的影响,水位就急剧升高,形成了后浪赶前浪,一浪叠一浪,如山岳般压入钱塘江,形成了天下独有的奇观。人们形象的把这一奇观称作为太*洋的来客)

  ( 板书:太*洋的来客)

  4、我们一起探究了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奥秘,下面一起把这一段再齐读一遍。

  五、升华主题

  出示课件,师述:钱塘江大潮这样雄伟壮美的自然景观,在我们的祖国的大好河山里,还有许许多多。如风景如画的九寨沟;犹如仙境般的七彩池;神奇的石林以及*最大的黄果树瀑布。它们正等着同学们去欣赏,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教学目的:

  1.学会“虹、命、冲、告、军、义、失”7个生字,会认“鹿、猎、掉、救、谢、贴、却、消”8个生字。认识三个偏旁“虫”。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明白做人要守信用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等。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5分钟)

  1.教师情景导入: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一只九色鹿,它善良而美丽,你们想认它吗?

  2.板书课题:九色鹿

  3.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这只美丽的小鹿吗?

  二、初读课文,学*生字。(15分钟)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指明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指出不足。

  3.再读课文,勾画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不会读的请教同学或是老师。

  4.四人小组合作小组长检查生字的读音都读准了没有。

  5.教师抽读生字卡片,相机正音。

  6.把生字宝宝送到课文中去读一读,想一想,课文里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7.学生根据自己读书的情况,大致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三、朗读课文,感受九色鹿的美丽。

  1.借助拼音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懂句子。

  2.同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九色鹿是什么样子的?

  3.你喜欢九色鹿吗?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4.练*用“好像”说话。

  月亮弯弯好像( )。( )好像( )。

  四、学*生字“虹、命、冲”。

  1.四人小组讨论记字方法。

  2.全班交流反馈。

  3.教师范写“命”。

  4.学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游戏,打扮九色鹿。

  准备工作,用七种不同颜色写上本课要求学会的7个生字。

  1.同学们,今天九色鹿身上的颜色只剩下两种了,你们能把其他的颜色找回来吗?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7)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优秀说课稿 (菁华3篇)

  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科学院院长*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lài)潜(qián)入

  洞察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创造奇迹)

  幻想——现实

  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感受。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和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分析学*时,可以先借助工具书理解“呼风唤雨”和“世纪”的意思,理解课题。然后围绕“20世纪前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一问题重点阅读第3、4自然段,抓住重点词语了解“农耕社会”是个怎么样的社会,人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和幻想在*一百年中变为了现实。

  学*准备

  资料卡片

  学*流程

  导学策略

  文中写哪个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齐读

  交流感悟。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20世纪非常了不起?全班交流相关的句子,简述自己的感受。

  【出示第四自然段】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①学生自由读这一段。

  ②这段话中举了哪些科技成就?这么多巨大的成就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跟我们的祖先比比,哪儿方便了,哪儿舒适了?③对这些成就,这些改变,你的心情怎样?读一读这一段,把高兴、激动、自豪、幸福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齐读。④大家发现没有,这段话举了很多例子告诉我们20世纪的成就。你还能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吗?⑤在人类历史的百万年间,我们只用了短短的一个世纪,短短的一百年,就取得了那么多巨大的科技成就。太令人骄傲了!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颂,在哪儿?⑥所以,面对这样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改变,我们不能不承认——(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三自然段】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①学生读这段话。②我们的祖先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他们想过上好的生活吗?但是他们只能靠幻想,那我们祖先的幻想在哪儿,他们有哪些美好的愿望?现在有没有让“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变成现实?怎么实现的?③何止这么一点幻想变成了现实!你随便代我们祖先说一个幻想或者美好愿望,现在一定能帮你实现。谁来说?(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感受科学成就之大)⑤祖先的幻想,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呀!你感受到了吗?其实,对比是一种很好的说明方法。通过对比让我们更直观,更清楚地感受到了20世纪取得的巨大成就。⑥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祖先的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我们又怎能不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同学们的证据充足,我们不得不赞叹: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加感叹号)是什么让20世纪呼风唤雨呢?正如——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文章的前面也讲到这个意思,你知道在哪吗?科学技术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给我们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同学们感受到了吗一、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出示问题,小组学*

  三、个人展示

  四、老师总结,升华主题。

  教学后记

  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cai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科学院院长*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lài)潜(qián)入

  洞察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a、“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的世纪》四年级语文教案 (菁华5篇)(扩展8)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精选5篇)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呼风唤雨、出呼意料、改观、程度、依赖、农耕社会、腾云驾雾、寄托、幻想、洞察、原子核、程控电话、因特网、联系、哲学家、归根到底”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导言,生自读导读,明确单元任务。

  2、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学*第八组,以“科技成就”为专题的课文。首先,学*29课《呼风唤雨的世纪》。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释题

  师:看到“呼风唤雨”这个词,你首先想到了谁?

  生:查词典理解并选择在课题中选哪种解释?汇报。

  4、汇报搜集资料,介绍作者。

  二、提出问题

  1、自主学*,合作学*

  自学要求:⑴轻声读文,把你不认识的字词划下来,与同桌交流或查字典解决;把课文读通顺。

  2、检查学*情况

  出示本课生字词,反馈学*效果(屏幕出示字、词),预设理解抽象难解的字词。

  3、默读课文,借助下面的填空(见屏幕)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汇报完善,准确了解。

  4、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20世纪是呼风唤雨的世纪?

  要求:

  ⑴找出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的具体事例,划出重点词句,认真品读,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2)在读文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小组内交流解决,小组不能解决的,提出来,咱们共同研究。

  生按要求自主学*,小组交流学*成果。

  三、整合问题(梳理问题)

  师:小组汇报,你组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生:汇报

  预设问题:

  1、“发现”与“发明”有什么区别呢?

  2、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句中带点词语什么意思?

  3、为什么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20世纪的成就?

  师梳理问题:你们能结合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在深入学*课文中进行解决。

  现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解决问题

  1、学*第4自然段。看看这段课文通过哪些具体事例,说明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生:汇报出具体事例。

  师:请结合有关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

  师追问:为什么说“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生:汇报,朗读这段话。

  师:你能举出20世纪科技成就方面的例子吗?

  生:汇报,说说感受。

  师:欣赏一组20世纪科技成就的图片。

  小结:生活在这样现代化的时代,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感受?表达这种情感,用喜欢的方式介绍现代科技成就。(读四自然段)

  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