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写景美文摘抄 (菁华3篇)

首页 / 摘抄 / | 2022-11-07 00:00:00 摘抄,写景美文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1

  雨,像银灰色黏湿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天地是暗沉沉的,像古老的住宅里缠满着蛛丝网的屋顶。那堆在天上的灰白色的云片,就像屋顶上剥落的。在这古旧的屋顶的笼罩下,一切都是异常的沉闷。园子里绿翳翳的石榴、桑树、葡萄藤,都不过代表着过去盛夏的繁荣,现在已成了古罗马健筑的遗迹一样,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着光荣的过去。草色已经转入了忧郁的苍黄,地下找不出一点新鲜的花朵;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的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薰蒸的雨天。只有墙角的桂花,枝头已经缀着几个黄金一样宝贵的嫩蕊,小心地隐藏在绿油油椭圆形的叶瓣下,透露出一点新生命萌芽的希望。

  雨静悄悄地下着,只有一点细细的淅沥沥的声音。桔红色的房屋,像披着鲜艳袈裟的老僧,垂头合目,受着雨底洗礼。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和墙下绿油油的桂叶成为强烈的对照。灰色的癞蛤蟆,在湿料发霉的泥地里跳跃着;在秋雨的沉闷的网底,只有它是唯一的充满愉快的生气的东西。它背上灰黄斑的花纹,跟沉闷的天空遥遥相应,造成和谐的色调。

  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2

  雨声渐渐的住了,窗帘后隐隐的透进清光来。推开窗户一看,呀!凉云散了,树叶上的残滴,映着月儿,好似萤光千点,闪闪烁烁的动着。—真没想到苦雨孤灯之后,会有这么一幅清美的图画!

  凭窗站了一会儿,微微的觉得凉意侵人。转过身来,忽然眼花缭乱,屋子里的别的东西,都隐在光云里;一片幽辉,只浸着墙上画中的安琪儿。—这白衣的安琪儿,抱着花儿,扬着翅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笑容仿佛在哪儿看见过似的,什么时候,我曾……”

  我不知不觉的便坐在窗口下想,—默默的想。严闭的心幕,慢慢的拉开了,涌出五年前的一个印象。—一条很长的古道。驴脚下的泥,兀自滑滑的。田沟里的水,潺潺的流着。*村的绿树,都笼在湿烟里。弓儿似的新月,挂在树梢。一边走着,似乎道旁有一个孩子,抱着一堆灿白的东西。驴儿过去了,无意中回头一看。—他抱着花儿,赤着脚儿,向着我微微的笑。

  “这笑容又仿佛是哪儿看见过似的!”我仍是想—默默的想。

  又现出一重心幕来,也慢慢的拉开了,涌出十年前的一个印象。—茅檐下的雨水,一滴一滴的落到衣上来。土阶边的水泡儿,泛来泛去的乱转。门前的麦垅和葡萄架子,都濯得新黄嫩绿的非常鲜丽。一会儿好容易雨晴了,连忙走下坡儿去。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猛然记得有件东西忘下了,站住了,回过头来。这茅屋里的老妇人—她倚着门儿,抱着花儿,向着我微微的笑。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

  这时心下光明澄静,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3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俏俏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着些心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呼朋引伴的卖弄清脆的歌喉,唱出婉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的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所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的风筝渐渐多了,地上的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儿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 (菁华3篇)(扩展1)

——写景美文摘抄6篇

写景美文摘抄1

  4.秋风吹落了一地黄叶,慰藉了大地辛劳,却孤独了枝头依靠。季节的变迁总能激起我们对万物的感伤。纷纷落叶黄,淡淡残花香,一切变得那么顺理成章。光阴在四季轮回中穿梭,岁月却苍老了脸庞!岁岁年年皆不同,我们不能驻足青春留住年华,只能让记忆定格曾经的美好时光!秋天的阳光温暖了脸庞,却抚慰不了内心孤独与惆怅。心灵在过往与现实中游荡无处躲藏,遐想一片田园风光,邂逅一段情感向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袅袅炊烟起,品粗茶淡饭香;一起策马牧羊,一起望秋水长天,一起观满天星斗,小桥流水茅草屋旁,月下共饮一杯自酿美酒两情相依儿女情长好生浪漫……

写景美文摘抄2

  为生命点赞

  听听那生命,嗅嗅那生命,看看那生命。 一棵草,一簇花,就这样长出来了,长在了山坡上,长在了田野里。呵,像传染似的,蔓延开来,接着百棵草,百簇花就这样长出来了――含苞的花,开过的花;新生的草,茁壮的草,一家人似的,密密麻麻的抱作一团,放眼望去,花花绿绿的一片,杂在一起,闹在一起。

  生命就是这样,自由生长着,作为俗人的我们无规律可寻,但就这样深深把人吸引了,你好似也是它们之间的一员,花花绿绿中的一点。 鸟儿也来凑热闹,吱吱喳喳的叫个不停,布谷,燕子,喜鹊,聊着,笑着,应和着,飞过山坡,飞过田野,飞进花丛,寻觅不得了,突然发现那花坛之中多了几点移动着的色彩,美的让你无可奈何。

  乱花已迷人眼了吧,那山坡上杂着的花竟叫不出个名字来,啊,我要给你们取名字,叫*,叫金字塔,叫埃菲尔……对,就这样叫,与*重名,与金字塔重名,与巴黎铁塔重名,伟大的生命配得上伟大的杰作。如果要把*改为你们的名字,我还不愿意哩!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没想到如此矮小的你们还有如此伟大的情怀呢。为了下一代,为了另一个生命,也许,一切都值了吧。生命的意义便在于此。

  生命是最能引**思的。一朵桃花,触动了少女的心灵;一片枫叶,唤起思乡的愁绪;一群大雁,感慨世事的变迁;一颗松树,感悟生命的永恒……深深的被感染了,迷了,醉了,因此喜欢上了你,恋上了你,无法自拔了。

  生命,我要为你点赞,为你的美,为你的灵,为你的情,更为你的奥妙无穷。你是害了多少个诗人为你痴,为你狂。就连我的魂魄也跟着你走了,是被你迷的心服口服了。

  为生命点赞,为美丽点赞。

写景美文摘抄3

  莲花山

  以绽放召唤虔诚。莲花的九瓣,用冶炼后的瞬间盛满珠玑,和光明。

  是水面上最原初的高贵,接纳乐器和香火里深藏的敬仰,把仁善铺在目光可以触及的岁月,让每一个地方都能生长鸟语花香。

  圣地。在心静时品茗。

  风光因此秀美。就有传说丰富景色,“花儿”透露心境——

  就用那声悠扬放飞阳光,就用那句婉转摇曳从容。歌声里:

  荡漾涧水的幽蓝,铺展牛羊的归程,

  弥漫花儿的清香,滋养果实的绯红,

  升起袅袅的炊烟,盛开纯洁的爱情。

  哦,莲花山!可以凝望、可以涵聚、可以救赎、可以驰骋的山!

  绿荫如海,峰峦如聚,云岚如浪。

  一滴水可以遇见大海,一撮土可以聚会青山,一叶绿可以组成辽阔,一朵云可以抚摸蓝天!

  盛放的莲花,在静谧中沸腾。

写景美文摘抄4

  麦收后,院里杏树上的杏子,一只只地变黄变红了。

  每天早晚空闲时,父亲都要到杏树下转转,伸手捏一捏变红了的杏子,发软的,就顺手摘下来,放进篮子里攒起来,跟家人一起分享。这些炎热的夏天里,天天都有新鲜的杏儿吃。打几天不去摘,就会有熟透了的杏子从树上掉进草丛里,被黑压压的蚂蚁抢来夺去。

  盛夏,到杏树下往上看,微青的,嫩黄的,胭红的,挤在一起,煞是可爱。有时等不及摘一颗青杏吃,一咬,酸得让人直咧嘴。

  父亲说,这杏子也招麻野雀[qiǎo]。这些家伙专门挑那些红的软杏来吃,啄两下这个,又啄两下那个,好多杏子被啄得破损半拉的。

  有时村子里来了收麦子的,把籴的麦子装上了车,临走征得父亲同意,从树上摘几颗杏,一边吃着,一边喜笑颜开。

  这两棵杏树,带给小院明媚的春一色和花香,也带给小院果子的酸甜和欢声笑语。

写景美文摘抄5

  火烧云

  黎明时分,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小白猫变成黄的了;小白鸭变成金的了;喂鸡的大叔在墙根靠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白鸡变成小红鸡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散步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把整个天空染红了,好像着了火似的。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黄澄澄的,一会儿半白半蓝,一会儿半粉半青。草莓红,柠檬黄,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只小灰兔。它正在拔一个红色的萝卜呢!过了两三秒种,小灰兔大起来了,可是萝卜却不见了,在寻找萝卜的时候,灰兔也不见了。

  忽然又跑来一只小山羊。那山羊气喘吁吁地跑着,后面还跟着一只凶恶的大灰狼。大灰狼呲牙咧嘴,想吃掉小山羊。跑着跑着,小山羊不知哪里去了,大灰狼也不见了踪影。

  接着又来了鸡一家。一群可爱的小鸡正躲在鸡妈妈身上捉迷藏。一会藏在腰下,一会儿藏在翅膀下,开心极了!大公鸡正忙着为孩子捉虫吃呢!看他多尽职呀!

  一时恍恍惚惚,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功夫,火烧云下去了。

写景美文摘抄6

  水墨江南

  我生在江南一隅,在江南的温婉情怀里沉醉了二十多栽。江南周遭世事沧桑变迁,喧哗或耳语中流传的故事无法一一讲述得清,而我对江南的眷恋情怀却千年依旧!

  伫立于江南的灵土,仰望冥冥天空,风烟俱净,澄澈得如一汪清水。漫漫岁月中流淌着江南水乡的清秀,江南古镇的恬静,江南雨巷的幽深,江南文杰的的灵韵……

  小桥,流水,人家,流溢在水墨江南里,看不明虚实,分不清究竟;水性的流淌中,滋润了多少文人豪杰的心胸。品读江南,凌波水韵,翰墨流芳。

  江南的美,是朦胧和古朴,是树下悠然落棋,是花间醉然品酒。是庭中淡然品茶。绿水萦绕着白墙,繁花洒落于青瓦,蜿蜒曲回的小河在清晨和夕阳中浅吟低唱。乘一叶扁舟撑一支蒿,穿行在青山绿水中,默然阅读千年江南的历史和亘古柔情的飘零,一泓清水所承载的,是似水流年的痕迹和沧桑。

  江南水乡就像一幅朦胧的水墨画,朴实恬静。石拱桥倾斜在清澈的水面,或优雅别致或玲珑飘逸,已磨损的雕栏印着岁月的痕迹,与古镇风韵融为一体。坐在乌篷船上,任清凉的河水从指间流淌,清凉入心。盈盈清水,悠悠木船。宅屋临水而建,水水相连。漫步在古镇之上,远离都市的尘嚣与浮躁,任阳光在肌肤上静然流淌,任诗意在心间轻舞飞扬。

  轻烟淡水的江南,细雨霏霏的堤岸,春日草长莺飞,桃红轻染,虫燕呢喃,春透帘栊。夏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采莲荷田,淡笑浅吟,娇花照水。秋日丝雨梧桐,清秋飞雁,淡菊飘香,悠然东篱下。冬日雪依翡翠,千树珍珠。伊人似雪,翩然娇纯。

  细雨秀江南,江南多雨,尤其是江南春天的烟雨,就像那吴侬软语一般,透着水乡特有的滋润,雨是江南水乡的灵气,在江南,充满浪漫气息的雨,元宵节前后的雨叫灯花雨,灯花雨往往是初春的第一场雨,淅淅沥沥的春雨就飘然而至,莺飞草长,一泓碧水粼粼而起,杨柳拂堤,碧草如丝,繁花似锦,飞泉鸣溅,古寺的梵音在石缝间流淌,雨后的空气溢出清新的芳香。而后是杏花雨,梨花雨,暮春过后,连绵不断的黄梅雨又弥漫江南。夜晚的雨声,清晨的花香,清绝的令人深深沉醉,秀雅的让人不舍离去。纷飞的细雨沾湿了一袭素裙,润透了江南女子的心。两袖的花香,轻舞出江南的独特风韵。

  江南的女子因了江南的湿润气候,肤如雪凝,伊人如玉。"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蹙。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如水的女子,如水的明眸,灵秀而又温婉,似凌波仙子般清丽脱俗。江南女子缓缓走在小镇古老的青石板路上,细雨蒙蒙湿丁香,倘若撑一柄油纸伞,沿着雨巷翩跹而过,"一抹烟林屏样展,轻花岸柳无边",雨香袅袅入珠帘,清影如梦。

  侯门似海,亭台水榭,红颜珠泪盈盈,水袖轻拂琴弦,一曲千古清韵在如雪的玉手下流泻,柔肠百转。思绪仿佛随着时光的倒流,置身于千年前那段缠绵悱侧的化蝶之恋。温文尔雅的梁山伯与女扮男装英台同窗苦读,秉烛夜书、谈笑风生,十八相送,书写了感天动地的蝶恋传奇,千古回荡。

  江南一袭风水灵地,才子佳人无数。江南四大才子,最有名的是唐伯虎。唐寅的绝世丹青书画,冠压群芳。琴棋书画,无一不通。唐伯虎点秋香的动人爱情故事,已成为千古佳话。江南才女,一时数不尽,李清照,秦淮八艳,柳如是,董小婉,鱼玄机,薛涛,苏小妹……

  水墨江南,百媚种种写不完,千色点点画不尽。也许我的前世就是那个采莲的江南女子,在淡淡的荷香中浅笑,若蝶轻舞江南水墨中……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 (菁华3篇)(扩展2)

——写景美文摘抄 (菁华5篇)

写景美文摘抄1

  走进四月,春意正浓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喜欢带着一颗纯净如水的灵魂,奔跑于辽阔的天地间,万紫千红总是春,喜欢自然之美,淡然、深幽、惬意。春天,是我最痴迷的光景,只是年年都在匆匆之中别离。每每和春天相遇,都觉得格外的珍惜。那山林,那溪水,那清风,那云朵,那漫山遍野拥挤的花红叶翠,郁郁苍苍。都是印刻在我心底的妩媚,显得是那么的欢愉。

  忙碌的日子,总会无暇顾及眼前的美,也很难走*自然。看到温馨依旧的村庄,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是“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直以来,喜欢聆听鸟鸣;喜欢看老家那小院里的鸡鸭,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样子;喜欢村庄里那一声声热烈的狗叫。迷恋纯净如水的纯音乐,那是一种可以与灵魂契合的韵律,记得第一次爱上纯音乐,是2011年的某一天听《高山流水遇知音》,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谐和自然。而,自然之声,正是一首首剔透灵魂的纯音乐。

  相信每一首天籁之音,都来自自然,每一个音节,都是跳跃在蓝天白云下的动人律动;每一种声音,都是一种最美自然深处的蜿蜒,跌宕在山谷,穿梭在云水间。因而,当闲下来的时候,总喜欢回乡下的老家,目光里的山明水秀,让烦躁的思绪,瞬间被一一放空,我成了自然的孩子,纯简自由;喜欢傍晚的莅临,天空逐渐暗淡下去,处处炊烟袅绕,村落一片安然,抛却名利,抛却金钱,做山野行者。

  走进四月,春意正浓;走*自然,竞相花开。花儿们,都开始热烈绽放,开成一片泛滥的花海。微闭双眸,一颗心就这样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狂欢和舞蹈,忘了自我。远处清脆的鸟声,像一首优美旋律的歌,流淌进耳朵深处,欢愉脑海。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她最虔诚的聆听者。我还听到门前菜园旁的小溪里,濩濩的流水声,伴随着那清澈透明的身影,兀自欢快地流向远方。抬头,满眼是还没有消退的云儿,软绵绵的,如一朵朵行走在天空里的棉花,真的可爱极了。

  可能是刚刚被午后的春雨洗涤过,傍晚的天空越发清亮、干净、深蓝。门前那几亩地的菜园里,围着的栅栏,透着淳朴和悠闲。一片片的叶子,被雨水滋润后,格外滴翠,还没有滑落的雨珠,圆滚滚的,落入视线,甚是玲珑剔透,醉了心扉。

  雨露、余晖、清风、淡云、鸟鸣,所有的景,汇织成一幅春之美的画卷,清新、雅致、别韵。此刻,陶醉在眼前这浓浓绿意中,每一寸绿意,都明亮着我略带浑浊的双目。一个月来,因为担心工作程序出现状况,每一天除了睡觉,眼睛就没有离开过电脑,于是让本来就不怎么明澈的眼睛,变得愈加的不清晰。而此刻的漫无边际的绿,正好洗涤了我的双眼。心,也随之变得安静起来了。

  无论什么时候,总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坐着,即使有时候也惧怕孤独,但是依然不会排斥孤独。理查德·耶茨在《十一种孤独》里,有一段描写孤独的话:“孤独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无法穿越,也不可战胜。如果我们明白了这一点,我们会觉得,其实人不需要那么多东西:名声、金钱、奢侈品、朋友或者爱情 、婚姻。至少,可以随遇而安,因为我们用这些东西对抗孤独,却没法获胜。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与它*静地共处。”

  所以有时候,孤独,是一种心境,是一种隐含的美。安静的人,都有一颗能享受孤独的灵魂,当一颗心真的宁静下来,才能接受孤独,灵魂才能致远!唯有如此,方可真正解读人间烟火的真意。闲下来的时候,你会发现时光走的很慢,很悠然。给你更多读书、听音乐、饮茶的功夫;闲时,可以更好的亲*自然,赏一帧帧明丽风光,是斑驳陆离的美,是不自觉间的明媚。你所见的每一束花开,每一缕岚风,都会给你传递一抹春意,盎然你美妙人生。

  我也深信,在每一朵花开里,在每一滴雨露中,每一座山巅,每一条河流间,每一片云朵上,都隐匿着一首浪漫的诗歌,而她们也是大自然,馈赠予我们人类的最好礼物,只要你愿意用灵魂去解读。人活着,就是要学会用一颗虔诚的心,来珍惜自然的迤逦和幽远。时光不老,美丽长存。愿意携着干净的心,等待所有美好的到来。心若恬淡从容,那么每一道风景,都是我们最值得的等待。

  用有限的生命,感知、领悟大自然的无限神奇。即便生命是短暂的,然而生命的希望和激情,可以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在有限的生命里,尽情欣赏生命路上,遇到的所有风景,把握美好人生,使之少留遗憾。生活,不光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枯燥,也有诗意的浪漫,珍惜当下。

  西哲说:“要活得好像明天就要死去一样。”也许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懂得珍惜生命的美好时光。不去把短暂的时间浪费在斤斤计较中,尔虞我诈中,自寻烦恼中。即使明天生命要结束,也要把今天过好,认真欣赏经历在生命里的每一处风景,每一次相遇。因为每一个今天,都将成为永远回不去的曾经。我们要有一颗敬畏时间的心,把每一个今天,尽量活的值得和充实,愉悦和轻松,而不是五脊六兽的。

  回眸春天的路上,有些美丽,我还没有来得及欣赏,就已经错过,渐渐后移。夏,将至;春,将落幕。美,没有绝境。虽然错过了大半个春天,但是一样会在少许的遗憾之中,等到夏花灿烂。错过的,就让它错过吧!有些错过,是为了遇见更美。红尘阡陌,岁月如歌,只要我们在心中种植一片美,那么未来的美丽,就会一直旖旎在等你的路上。你的心,同样的会感知到鸟语花香,鱼翔浅底的美。此刻,只想抛却生活的冗杂,依着四月的轻柔,写一抹诗意盎然,用温柔的笔墨,勾勒心底动情的春天,雕琢成一段段*仄韵脚里的优美,我很想对四月说:四月,你好美!

写景美文摘抄2

  3.柳树,耐旱,喜水湿,不择贫瘠,生长旺盛,故有无心插柳柳成荫之说。有水的地方,长得更为茁壮。柳树,春天鹅黄报春,夏天为行人蔗荫,秋天枝叶可解热和、镇痛,冬天增材添薪。柳树,婀娜多姿,清丽潇洒,常为人们种植在池边湖泊,楼台庭院,间以红桃花草,形成一片风光旖旎,柳浪闻莺的美景。柳树,绿丝飘动,舞姿婆娑,引得历来诗人骚客们,神采飞扬,思绪飘飞。“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将一对离别之人的难舍难分,表达得深情动人,完美无遗。灞桥折柳送别,是一种古代风俗,更是一种雅人深致。

写景美文摘抄3

  秋意浓

  低头沉吟拂袖,邀清风浅唱,丹桂十里飘香,一地落花悠扬,秋意阑珊。

  独坐在花园赏景,往日常结伴出门的好友蜷缩着趴在桌上补充上课精力,我的衣裳略有些单薄,时而来一阵冷风,落在额前的发际微扬,有人正在校园大道上值日,看他用扫帚拾起一地落叶,身后又飘飘摇摇落下几许,他回过头,便开始抱怨起这个季节带给他的“繁重”压力,我看到也只好掩着嘴偷笑。早上出来的人好像少了许多,身后鱼池里锦鲤偶尔出现吐几口水泡,低头去看它,又不见踪迹,也许它是宣泄着对这天气的某种不满,也许只是觉得无聊想玩捉迷藏。听见不远处有几个同学在嬉戏打闹的声音,看他们玩得热乎一些后,便脱了外套,结果没过几时,却落得感冒的下场,之后便悻悻离场了,看来啊,这秋天是闹着脾气来的。

  有人说秋天是离别的季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秋意浓时,宛若离人心上愁,秋叶瑟瑟,落花三千,新旧更替,殇别离,秋天显得越发得孤寂。

  所谓情由心生,情愁不了了心忧,他人怎知你愁苦,唯把情感寄于秋。前路茫茫,仿佛置于大漠黄沙中,落日孤烟,一片清冷,秋风起,黄叶地,幽幽流水无情,彻寒心。

  回至班中,倚窗而望,点点黄花布满枝头,桂花香十里,沁人心脾,已有几个好事的同学,偷偷跑出去偷摘一些,高一点的枝丫一扯,带动下部,散落一地黄点点,“肇事者”早已溜之大吉,经过的每个角落都,芬香扑鼻。

  心情犹如云开得月般让人愉悦,校园里的四季更替其实并不明显,四季树常青,偶尔头顶的电线还会略过几只松鼠。来回路上踩着的落叶发出清脆的响声,一低头,已有新的叶子覆了上去,有的倚在树根的角落,生死都不分离,正应了“落叶归根”这个词。

  秋雨来的让人猝不及防,刚刚还是艳阳高照,下一秒就下起了雨,站在道上的我好不容易想出来透透阳光,却被雨水湿了衣裳,头发发捎湿了,我跑到八角亭下,能看到鱼池上出现了许多泡泡,看来那锦鲤闹得很是欢腾。

  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八脚亭上的边叶被雨水冲刷得焕然一新,来不及欣赏,我正要离开时,看到母亲在门口叫住了我,母亲奔波了一个多小时,面色有些苍白,我朝她走去。

  “妈,你怎么来了?”

  “这孩子,天气转凉了,也不知道添置几件厚衣服。”……

写景美文摘抄4

  可以漂麦的河一定是条“金河”——金光灿灿的河!

  潺潺着丰衣足食,飘荡着社鼓村歌。

  读书声中,茂密了那片枫杨;

  砾石滩上,澄净了那串韵脚;

  二贤祠里,氤氲了高风流播。

  可以在河边垂钓白云,让潋滟的波光载来一些词章。你打开那瓶桂花酒,就有鱼儿衔着相思游过。

  在水一方的背影里,有心跳,传递那缕长发的清纯,和欢乐。

  香飘*。阳光把金色的畅想铺满河水,让勤劳和感恩在河水中扬波。

  在叶县,天空用不尽的湛蓝形容此间的醇厚和宽广,清风把诗意的麦浪组织成波澜壮阔。漂麦河就是那章最优秀的散文诗,把此间的美妙荡出了漩涡。

  漂麦河的水波连着水波。用水波一样的花朵装扮生活,生活就飘出麦香。在麦香中出发,就能迎来幸福的时光。

  在幸福的时光里,漂麦河用清澈的水,洗亮祖国!

写景美文摘抄5

  面向太阳上升的东方,脚下是一条蜿蜒而去的红河。

  这个山坡埋葬着我的青春年华,埋葬着我童年放牧耕牛的足迹,而我从那时仰视空旷的蓝天,就产生了无数美好的怀想。

  即使我远离亲人和故土,山坡上漂浮着的洁白云朵依然清晰地呈现在我的心上,山坡上拥挤着的如茵绿草依旧生机勃一发地在我思想的旷野疯长。

  从远方回到家,无论多么匆忙,我每次都要到山坡去走一走,听一听群鸟清脆婉转的歌唱,看一看我栽下的幼苗雕下了多少时光的刀痕,数一数路边垒砌的石块是否还已经被无情的岁月偷走……

  没有小河流转的叮咚,也没有树冠如伞的巨树垂下一片阴凉。再毒辣的阳光也烧不退我上山的步伐,再遥远的距离也隔不断我对山坡的念想。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故乡的这面山坡像一杆旗帜,插在我的心坎,永不褪色,永不畏惧风雨;有时却又像仁慈的父亲母亲,在我失意的时候,语重心长地给我信心和鼓励。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 (菁华3篇)(扩展3)

——写景美文中的摘抄3篇

  秋天到了,树叶落了,花儿也谢了……

  我走出家门,只见门前两棵枫树在风中耸立,但它们的叶子已经受不住寒风的吹打,纷纷落下,只剩几片在顽强地抵挡着寒风,摇摇摆摆。我低下头,弯下腰,捡起了一片落叶,它并没有像书上说的那么火红,那么妖艳,而是带有些一般叶子枯萎时的暗黄色。但,并没有影响它的美丽,反而还带来了一种别样的风情。

  我拿着那片落叶,在微风中极速地奔跑着,不知不觉,我已置身于一大片枫树林里,火红的落叶在我身边飞舞,微风徐徐,拂着我的脸庞,一片落叶悄然无声地落在我的手上。

  这片落叶与刚才那片截然不同,它并没有像枯萎时的那样干燥,相反的,还有些红润。好似别人有意摘下来的一样,但,上面并没有损伤的痕迹。

  我缓缓地走在厚厚的落叶上,落叶如丝绸般柔滑。

  在被落叶覆盖的树林里,微风吹着,我的思绪在风中飘荡。

  我捧起了一堆落叶,往天上一撒,那火红的落叶就如同一只只蝴蝶,围绕在我的身旁。

  我爱秋天,爱秋天的叶,更爱秋天那火红的落叶。

  五桥有一个小山包,名叫香庐山。父亲说:“今天天气特别好,我们一起去登香庐山。”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我们沿着弯曲的羊肠小道来到了香庐山。

  山脚下有很多观音菩萨,上面还放着很多的供品。我们慢慢地爬上山顶,山并不大,山顶上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妙趣横生,如同一幅幅图画,内容异彩纷呈,不是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石头旁边还有一棵古老的黄角树,黄角树长得很高大,很茂盛,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空隙。往下看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远处的小山包若隐若现、朦朦胧胧的浮现在我的眼前,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苍翠欲滴。一片片梯田像一幅美丽、动人的山水画,它们是那么的活灵活现、生机勃勃。街边一栋栋高楼大厦是那么的富丽堂皇,一排排宽大的厂房整齐的排列着,一条条公路蜿蜒盘旋,一辆辆汽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啊!虽然香庐山没有李白写的庐山那么雄伟、壮观,可我还是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庐山的一峰一姿,一石一态,充满了美意,它们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春天在哪里啊,春天在哪里……”这首歌曲,我迫不及待地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啊,我惊奇地发现了,春天在绿色的田野里,在盛开的鲜花里,在潺潺的溪水里,在香甜的野菜里————

  走进田野,我看见油菜花开得正旺,黄灿灿的;青青的麦苗正绿的可爱。农民伯伯正在有说有笑地耕田,绿油油的秧苗排列的整整齐齐,好像正在等待春天的阅兵式呢!

  走进花园,我看各种鲜花争奇斗艳,有的艳如红霞,有的白如瑞雪,你瞧,那樱花粉嫩得像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娇黄的迎春花更像一个婷婷玉立的公主,随风舞动,美丽动人。暖风拂过,散发出阵阵花香。

  走到溪边,“叮咚叮咚……”,溪水一面唱歌,一面永不停息地流淌着。呀!不经意间,几条小鱼在水里嬉戏打闹,玩的不亦乐乎。而成群结队的小蝌蚪正在水草间来回穿梭,好像在找母亲呢!

  回到家里,津津有味地吃着外婆用刚采来的荠菜做的大馄饨,我一口气吃了满满一大碗。春天的味道难道不是在野菜里吗?

  春天就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在所有人的心里。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 (菁华3篇)(扩展4)

——名家美文摘抄6篇

  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壁》,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直,套一套,很可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诗都是不值一读的。只有在不带写诗任务时随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诗化语词的多方汇集,才有一点意思。

  翻来翻去,眼下出现了“夜雨”这一名目,那里的诗大多可读。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富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渐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她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倒不是因为夜间行路艰难,也不是因为没有带着雨鞋和伞。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会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远、孤苦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万里豪情的羁绊。

  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我不知道法显、玄奘、郑和、鉴真、徐霞客他们在一次次夜雨中心境如何,依我看,他们最强的意志,是冲出了夜雨的包围。

  如我无用之辈,常常会在大雨如注的夜晚,躲在乡村旅店里,把地图拿出来细细查看。目光在已经走过的千里之间来回,痴想着其间在夜幕雨帐笼罩下的无数江河和高山。这样的夜晚,我常常失眠。为了把这种没出息的惰怠心绪驱赶,我总会在夜雨中邀几个不相识的旅人长时间闲谈。

  但是,真正让心绪复归的,完全不是这种谈话,而是第二天晴朗的早晨。雨后的清晨,铺天盖地奔泻着一种兴奋,让人几乎把昨夜忘却;又不能完全忘却,留下一点影子,阴阴凉凉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怅。

  在人生的行旅中,夜雨的魅力也深可寻探。

  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媳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所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

  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缓了。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余秋雨经典散文集余秋雨1962年开始发表作品。着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摩挲大地》《寻觅中华》《何谓文化》《*文脉》等。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的代表作。《文化苦旅》以余秋雨在全国各地的文化遗迹之地的游览过程为线索,以深刻思想和极具震撼力的语言,揭示*文化内涵,考问历史和人生的深层意义。《文化苦旅》向读者展示了余秋雨渊博的文学和史学功底以及丰厚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表现力,是当代散文领域的范例。

  《山居笔记》一书的写作,始于一九九二年,成于一九九四年,历时两年有余。为了写作此书,作者辞去了学院的行政职务,不再上班,因此这两年多的时间十分纯粹,几乎是全身心地投入。投入那么多时间才写出十一篇文章,效率未免太低,但作者的写作是与考察联在一起的,很多写到的地方不得不一去再去,快不起来。有一次为了核对海南岛某古迹一副对联上的两个字,几度函询都得不到准确回答,只得再去了一次。这种做法如果以经济得失来核算简直荒诞不经,但文章的事情另有得失,即所谓“得失寸心知”,为学严谨的态度可见一斑。

  经常有年轻朋友来信询问一些有关人生的大问题,我总是告诉他们,你其实已经有了一位最好的人生导师,那就是你自己。

  这并非搪塞之言。人生的过程虽然会受到社会和时代的很大影响,但贯穿首尾的基本线索总离不开自己的个体生命。个体生命的完整性、连贯性会构成一种巨大的力量,使人生的任何一个小点都指向着整体价值。一个人突然地沮丧绝望、自暴自弃、挺而走险,常常是因为产生了精神上的“短路”,如果在那个时候偶然翻检出一张自己童年时代的照片或几页做中学生时写下的日记,细细凝视,慢慢诵读,很可能会心情缓释、眉宇舒展,返回到*静的理性状态。其间的力量,来自生命本身,远远大于旁人的劝解。

  拿起自己十岁时候的照片,不是感叹韶华易逝,青春不再,而长久地逼视那双清澈无邪的眼睛,它提醒你,正是你,曾经有过那么强的光亮,那么大的空间,那么多的可能,而这一切并未全然消逝;它告诉你,你曾经那么纯净,那么轻松,今天让你苦恼不堪的一切本不属于你。这时,你发现,早年自己的眼神发出了指令,要你去找回自己的财宝,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放回原处。除了照片,应该还有其它更多的信号,把我们的生命连贯起来。

  为此,真希望世间能有更多的人珍视自己的每一步脚印,勤于记录,乐于重温,敢于自嘲,善于修正,让人生的前前后后能够互相灌溉,互相滋润。其实,*古代显赫之家一代代修续家谱也是为了前后之间互相灌溉、互相滋润,你看在家谱中呈现出来的那个清晰有序的时间过程是那么有力,使前代为后代而自律,使后代为前代而自强,真可谓生生不息。个人的生命也是一个前后互济的时间过程,如能留诸记忆,定会产生一种回荡激扬的动力循环,让人长久受益。一个人就像一个家族一样,是不是有身份、有信誉、有责任,就看是否能把完整的演变脉络认真留存。

  我们也许已经开始后悔,未能把过去那些珍贵的生活片段保存下来,殊不知,多少年后,我们又会后悔今天。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作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这样的事情称之为“收*生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

  绝大多数的人生都是*常的,而*常也正是人生的正统形态。岂能等待自己杰出之后再记载?杰出之所以杰出,是因为罕见,我们把自己连接于罕见,岂不冒险?既然大家都很普通,那么就不要鄙视世俗年月、庸常岁序。不孤注一掷,不赌咒发誓,不祈求奇迹,不想入非非,只是*缓而负责地一天天走下去,走在记忆和向往的双向路途上,这样,*常中也就出现了滋味,出现了境界。珠穆朗玛峰的山顶上寒冷透骨,已经无所谓境界,世上第一等的境界都在*实的山河间。秋风起了,芦苇白了,渔舟远了,炊烟斜了,那里,便是我们生命的起点和终点。

  想到起点和终点,我们的日子空灵了又实在了,放松了又紧迫了,看穿了又认真了。外力终究是外力,生命的教师只能是生命本身。那么,就让我们安下心来,由自己引导自己,不再在根本问题上左顾右盼。

  左顾右盼,大漠荒荒,其实自己的脚印能踩出来的只是一条线。不管这条线多么自由弯曲,也就是这么一条。要实实在在地完成这一条线,就必须把一个个脚印连在一起,如果完全舍弃以往的痕迹,那么,谁会在意大地上那些零碎的步履?我在沙漠旅行时曾一次次感叹:只有连贯,而且是某种曲线连贯,才会留下一点美,反之,零碎的脚印,只能是对自己和沙漠的双重糟践。

  我最合适什么?最做不得什么?容易上当的弯路总是出现在何处?最能诱惑我的陷阱大致是什么样的?具备什么样的契机我才能发挥最大的魁力?在何种气氛中我的身心才能全方位地安顿?……这一切,都是生命历程中特别重要的问题,却只能在自己以往的体验中慢慢爬剔。昨天已经过去又没有过去,经过一夜风干,它已成为一个深奥的课堂。这个课堂里没有其他学生,只有你,而你也没有其它更重要的课堂。

  因此,收*生,比收藏书籍、古董更加重要。收藏在木屋里,收藏在小河边,在风夕雨夜点起一盏灯,盘点查看一番,第二天风和日丽,那就拿出来晾晾晒晒。

  向往什么?我时常这样自问,有时问得自己也张口结舌。人间的欢乐和病痛在大地蒸腾,在心的天空凝聚成云,或飘洒甘霖,或倾泻雪暴。这甘甜和苦辛的水,被心灵之根吮吸,便生出一种欲望,和树木的根一样,伸展着枝干,伸出地面,伸向天空,去窥探一个泥土里不曾有过的世界,去追寻绿叶,追寻繁花,追寻蕴寓着未来的秘密的果实。

  这是向往的品性吗?是。向往与生命同在。向往是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我已屡屡尝受向往的甘辛,一任瓣瓣心花伴随向往的时序更迭,萌发——飘落,飘落——萌发。于是,我继续向往。

  我知道,生命若没有向往,那是没有生命过的生命,等于死胎,早衰,或者枯萎,不管是树,还是人。

  生与死有什么不同呢?当我们被生下来,高兴的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父母、亲人;当我们死了之后,痛哭的也不是自己,而是我们的子女、亲属。我们不为生而高兴,因为那时不知道高兴;我们不为死而痛哭,因为死后已没有感觉。我们无法为生发言,因为发言时我们已被生了下来,不论被生在富裕或贫贱的家庭,被生为白、黄或棕、黑的种族,我们都没有资格决定;我们也无法为死流泪,因为再*,还是要死,不论是圣贤愚劣、伟人凡夫,我们总得交出自己的生命。

  我们以自己的啼声开始了旅程,又在亲友的哭声中结束了人生。我们离开了母体而生,又离开了世界而死。我们被一把推上人生的舞台,又被一把扯了下去。似乎生与死这两件人生最大的事,我们一点干涉的权利都没有。幸而在这当中,我们还能有些作为,使自己*凡地生,却能伟大地死;在母亲一人的阵中坠地,却能在千万人的哀恸中辞世。

  早年为了学写古诗,曾买过一部线装本的《诗韵合壁》,一函共6册,字体很小,内容很多。除了供查诗韵外,它还把各种物象、各种情景、各种心绪分门别类,纂集历代相关诗句,成了一部颇为齐全的诗歌词典。过去文人要应急写诗时,查一直,套一套,很可快速地炮制出几首来。但是毫无疑问,这样写出来的诗都是不值一读的。只有在不带写诗任务时随便翻翻,看看在同一名目下*诗化语词的多方汇集,才有一点意思。

  翻来翻去,眼下出现了“夜雨”这一名目,那里的诗大多可读。既然是夜间,各种色相都隐退了,一切色彩斑斓的词汇也就失去了效能;又在下雨,空间十分逼仄,任何壮举豪情都铺展不开,诗句就不能不走向朴实,走向自身,走向情感,李商隐著名的《夜雨寄北》堪称其中典范。

  光听着窗外夜色中时紧时疏的雨声,便满心都会贮足了诗。要说美,也没有什么美,屋外的路泥泞难走,院中的花零落不堪,夜行的旅人浑身湿透。但正是在这种情境下,你会感受到往常的世俗喧嚣一时浇灭,天上人间只剩下了被雨声统一的宁定,被雨声阻隔的寂寥。人人都悄然归位,死心塌地地在雨帘包围中默默端坐。外界的一切全成了想象,夜雨中的想象总是特别专注,特别遥远。

  夜雨款款地剥夺了人的活力,因此夜雨中的想象又格外敏感和畏怯。这种畏怯又与某种安全感拌和在一起,凝聚成对小天地中一脉温情的自享和企盼。在夜雨中与家人围炉闲谈,几乎都不会拌嘴;在夜雨中专心攻读,身心会超常地熨帖;在夜雨中思念友人,会思念到立即寻笔写信;在夜雨中挑灯作文,文字也会变得滋润蕴藉。

  在夜雨中想象最好是对富而立。黯淡的灯光照着密密的雨脚,玻璃窗冰冷冰冷,被你呵出的热气呵成一片迷雾。你能看见的东西很少,却似乎又能看得很远。风不大,轻轻一阵立即转换成渐沥雨声,转换成河中更密的涟漪,转换成路上更稠的泥泞。此时此刻,天她间再也没有什么会干扰这放任自由的风声雨声。你用温热的手指划去窗上的雾气,看见了窗子外层无数晶莹的雨滴。新的雾气又腾上来了,你还是用手指去划,划着划着,终于划出了你思念中的名字。

  倒不是因为夜间行路艰难,也不是因为没有带着雨鞋和伞。夜雨会使旅行者想家,想得很深很深。夜雨会使旅行者企望安逸,突然憬悟到自己身陷僻远、孤苦的处境,顾影自怜,构成万里豪情的羁绊。

  不是急流险滩,不是崇山峻岭,而是夜雨,使无数旅行者顿生反悔,半途而归。我不知道法显、玄奘、郑和、鉴真、徐霞客他们在一次次夜雨中心境如何,依我看,他们最强的意志,是冲出了夜雨的包围。

  如我无用之辈,常常会在大雨如注的夜晚,躲在乡村旅店里,把地图拿出来细细查看。目光在已经走过的千里之间来回,痴想着其间在夜幕雨帐笼罩下的无数江河和高山。这样的夜晚,我常常失眠。为了把这种没出息的惰怠心绪驱赶,我总会在夜雨中邀几个不相识的旅人长时间闲谈。

  但是,真正让心绪复归的,完全不是这种谈话,而是第二天晴朗的早晨。雨后的清晨,铺天盖地奔泻着一种兴奋,让人几乎把昨夜忘却;又不能完全忘却,留下一点影子,阴阴凉凉的,添一份淡淡的惆怅。

  在人生的行旅中,夜雨的魅力也深可寻探。

  我相信,一次又一次,夜雨曾浇媳过突起的野心,夜雨曾*抚过狂躁的胸襟,夜雨曾阻止过一触即发的争斗,夜雨曾破灭过凶险的阴谋。当然,夜雨也所折过壮阔的宏图、勇敢的进发、火烫的情怀。

  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缓了。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名家写景美文摘抄 (菁华3篇)(扩展5)

——朱自清美文摘抄 (菁华3篇)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我渐渐地快睡着了。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我们住在山脚下。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有水的仍然是南方。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山堂了。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山堂在蜀冈上。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可以挟妓或打牌。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

  "小划子"虽然便宜,却也有些分别。譬如说,你们也可想到的,女人撑船总要贵些;姑娘撑的自然更要贵啰。这些撑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说过的"瘦西湖上的船娘".船娘们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中年而有风趣,也仍然算好。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意味索然了。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

  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下河"总是下午。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提起冬天,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国茫茫雪野的世界,灰蒙蒙的天空罩着冷飕飕的寒气,透着冰冷。然而朱自清笔下的冬天,带来的却是一股暖流,一种人间温暖的热流充盈其间。

  散文《冬天》超前地运用了当今摄影艺术手法,用变幻的镜头摇出了三幅冬日的大特写,主画面中又重现出若干连动的小画面,大中套小,大小衔接粘合,主次相间补充,形成一组冬天里独有的不同景观,别有一番韵味。

  第一幅画面:古老的房子,昏暗的“洋灯”,乌黑的锅炉,父子四人围坐在一起就着氤氲的热气吃着白水煮豆腐。热流在老屋里滚动,驱走寒潮,给这地冻天寒的夜晚带来了如春的暖意。温馨中父子之间尽情品味难得的天伦之乐。这幅画面看似*实,物都是见惯的,无奇可言,但将乌黑的铝锅,雪白的豆腐,桔黄的灯光这些细物叠印放大,就会突发成空间上的视觉形象的拓展,暗示出昔日生活的时空,这便是一种摄影艺术的再现。亲子们眼巴巴望着“鱼眼睛”似的豆腐块,嫩嫩的、滑滑的从父亲的筷子下掉进自己的酱油碟里,好贪吃好可爱的形象。谁人不曾有过这等往事?围着炉火一家人吃着煮山药煮红薯,听凭呼啸的北风吹打着窗棂。此刻的回忆竟变得那么清晰,顿时勾起一份诗化的温柔。父子情,父子爱被这幅放大的特写无限扩展延伸,构成了读者的想象空间。如今白水煮豆腐不多见了,电火锅涮羊肉涮海鲜倒成为家家冬天的一大景观。旧时与现况在想象的世界里幻化为一体,这就是画面摇动下的魅力。

  第三幅画面叠印出另一番情韵:静静的冬夜,“我”和友人泛舟西湖,头上一弯明月,远处一抹湖山,山下一星灯火,身边一阵桨声。我们无言相视,荡着飘着,似醒非醒,似梦非梦。与第一幅画面比,这里少了黑白反差,少了动的知觉,少了喧闹的音色,强化渲染了清幽宁静,映衬出友情的悠远流长。*和冲淡才是一种永恒。这是一幅无声的画面,却胜似有声的世界,在艺术创意上作者玩味出一种佳境。

  第二幅画面推出一个空寂的山城峡谷--台州。画面跳出了喧嚣的尘缘,进入松风鸟影的情境。在作者笔端摇曳出一组新的视觉形象,‘白天不见人’,“夜晚点火把”的长街,好似“老在过冬天”,临街的“大方窗”时时闪现出母子三人的微笑迎着“我”归来。这组画面取像上采取了对比的技法,外空内实。外在景观是“天地空空”,一片寂寥,而内心世界既隐含着作者难以言表的孤寞又流露出对妻子的无限满足和怀念,对比中幻化出母子微笑的特写镜头定格在整幅画面上,醒目清晰,难以忘怀。

  《冬天》运用蒙太奇的方法,将长焦、广角、短镜头揉在一起对准一幅幅不同的冬景,推出、摇*、定格、幻化,使画面中的景色与人物深浅有致,远*相间,动静结合,虚实掩映,营造出“冬天里的春天”的意境和氛围,展现了人间亲情、友情、爱情永恒这一主题,是文与画合一的佳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