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11-08 00:00:00 高考,地理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1

  1.*原:

  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

  2.丘陵:

  丘陵是指陆地上起伏和缓、连绵不断的高地。海拔大约在200m~500m之间,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3.山地:

  海拔在500m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海拔高度500~1000米为低山,1000~3500米为中山,3500米以上为高山。

  4.高原:

  海拔高度大(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

  (等高线中间稀疏,边缘密集)

  5.盆地:

  海拔没有一定标准。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

  6.海岸线:

  0米等高线表示海*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2

  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4年3月,*发布了《*21世纪议程---*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的《21世纪议程》。

  *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供养21%的人口);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3

  ①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②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可持续发展:它既满足其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它的内涵概括为: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目的)。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性、持续性、共同性。

  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1994年3月,*发布了《*21世纪议程---*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这是全球第一部的《21世纪议程》。

  *的环境问题:庞大的人口压力(我国以占世界约7%的耕地、3.4%的GDP供养21%的人口);资源短缺(缺水问题突出);深刻的环境危机(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延;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调整产业机构,开展综合利用,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1)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篇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1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3、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4、五带位置:大部分地区处北温带。

  二、国土辽阔

  1、*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与我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濒临的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洋连成一片。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内海。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2、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3、(1)我国的5个自治区:新疆*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

  (2)我国的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4、必须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课本第10页)

  5、广东省轮廓像象鼻;云南省轮廓像孔雀;山东省轮廓像一只骆驼,位于黄河入海口。

  6、有两个简称的省: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

  7、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跨经度最大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尔自治区。

  四、众多的人口

  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目前,我国年增长人口1200万左右

  3、我国的人口现状是: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

  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人口稠密和稀疏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6、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94%),西部人口密度小(6%)——东多西少

  五、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92%);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8%)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壮族

  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2000人)

  4、500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壮族、满族、*、苗族、*尔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彝族

  5、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等。

  6、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7、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8、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9、我国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六、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原、丘陵为主。

  3.在*地形图中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

  1)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第一级阶梯:*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5.第二级阶梯:*均海拔1000——2000米左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6.第三级阶梯:*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原和丘陵为主。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2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2)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1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2

  ⑴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

  ①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矿物能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术水*所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⑵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能):地热能、核能。

  ③来自天体引力的能量(日、月对地):潮汐能。

  ⑶按资源性质分类:

  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种矿物燃料、核燃料。∴应该节约使用、综合利用

  ②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续利用。∴应该合理利用,保护和促进更新,最充分利用。

  ⑷能量是否转换分类:

  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种分类中除沼气外的各种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②二次能源: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热水、沼气、液化石油气、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3

  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4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的夏季,流量,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5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的夏季,流量,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3)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3篇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

  (2)制宪机关:第一届全国*大会

  (3)五四宪法特点: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 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1.抗美援朝概况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军队:以*为司令员的*人民志愿军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最可爱的人:*人民志愿军。(学*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的土地改革:1959年,*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4.英国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政治中考必背知识点提纲3篇

  一、特点、特征

  1、目前,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低水*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衡的小康。

  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二、内涵、含义、定义

  1、违法行为的含义: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

  2、犯罪的定义:是指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5、“*”: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7、伟大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勤劳勇敢、自强不息。8、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在**的领导下,为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而奋斗。

  10、当今时代的主题——和*与发展。

  11、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

  三、机关、机构

  1、我国的审判机关是指:人民法院。

  2、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大会和地方各级*大会(统称*大会)。

  3、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大会。

  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依法保证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享有占有、使用、受益和处分的权利,以及依法继承权等)

  公民应依法自觉纳税。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具有强制性,不按章纳税是违法行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公民依法行使批评权和建议权有利于监督国家机关的工作。

  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抵抗侵略、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我国法律鼓励、支持公民同违法犯罪组成。(揭发检举、正当防卫是公民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公民受到非法侵害时要用法律武器,依靠执法机关,依照法律程序<诉讼>,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国公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是广泛的、真实的,其原则是――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是公民意识的重要表现(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相互依存。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不利于发展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对外开放可以促进我国的发展,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

  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和基础――稳定(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根本任务+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实现共同富裕。

  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的基本国策――坚持计划生育。

  21世纪我们面临的三大任务――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国两制),三是维护世界和*与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经济制度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面对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我们的对策――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使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新世纪的三大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

  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才能使社会持续发展。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5)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 (菁华5篇)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男耕女织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6)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4、蓊蓊郁郁:多形容草木蓬勃茂盛的样子。

5、杨柳依依:古人送行,折柳相赠,表示依依惜别。比喻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6、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7、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许多人

8、小学而大遗。 古义:小的方面学*;今义:指小学教育的阶段

9、徘徊于斗牛之间。 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10、过秦论 贾谊

11、兰亭集序 王羲之

12、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

13、师 说 韩愈

14、短歌行 曹操

15、登高 杜甫

16、归园田居 陶渊明

17、孔雀东南飞

18、虎兕出柙:虎、兕从木笼中逃出。比喻恶人逃脱,主管者应负责任。

19、分崩离析: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20、永垂不朽:指光辉的事迹和伟大的精神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21、无济于事: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或益处。比喻不解决问题。

22、摇摇欲坠: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

23、固

24、亡

25、策

26、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27、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

28、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代词,他,他们)

29、其皆出于此乎(副词,表推测、估计语气,大概,或许)

3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31、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动作行为的处所,从)

32、吾欲之南海(动词,到、往)

3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34、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35、十年春,齐师伐我(名词,军队)

  (2)传

36、瞻前顾后: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1、輮以为轮。 古义:把……做成 今义:认为

37、《诗经》三首

3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39、舍相如广成传舍(名词,客舍)

  (3)其

40、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

  (4)于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7)

——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高三上册地理必背知识点1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

  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高三上册地理必背知识点2

  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高三上册地理必背知识点3

  1我国位于东半球,北球;在亚欧大陆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2我国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共20个邻国,任列举一邻国名俄罗斯。(14个陆上邻国,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

  3我国的行政区划分省、县、乡三级。我国省级行政区划中包括23省,5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34个)

  4我国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人口增长快。

  5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不均,以黑河和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6我国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7填出下列民俗所属的主要民族:那达慕大会蒙古族,泼水节傣族(孔雀舞、竹筒饭、高脚楼),长鼓舞朝*,锅庄舞藏族

  8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9我国地形特点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0第一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11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12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

  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13我国降水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4我国温度带划分热带、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及一个高原气候区。

  15我国干湿地区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16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季风气候最典型的特点是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灾害也较严重,如夏季风异常带来水旱灾害,冬季风异常带来寒潮和冻雨。

  17我国南北方河流比较,南方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原因在于降水多,雨季长。

  18自然资源主要有可再生和非可再生两类,如:水(土地、生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19我国自然资源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0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21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均匀,地区分布:东多西少,南丰北缺;

  时间分布:夏秋多,冬春少。

  22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23解决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途径:修水利工程;

  解决时间分布不均,修水库,试举一例:三峡;

  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试举一例:南水北调。

  24在我国经济发展中,交通运输业是“先行官”,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8)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优选【10】篇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②内容:他建立十个地区部落,以部落为单位举行选举;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各部落轮流执政;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员会;继续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等。

  ③作用:这次改革基本铲除了旧氏族贵族的政治特权,公民参**空前扩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

  3.伯利克里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5世纪,在伯利克里担任首*将军期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②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所有成年男性公民可以担任几乎一切官职并参加公民大会;进一步扩大五百人议事会的职能;陪审法庭成为司法与监察机关;法官从各部落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产生,审理各类重要案件,监督公职人员,并参加立法;十将**员会不仅统率军队还参与政治;执掌城邦军政大权的是首*将军。发放参政津贴和“观剧津贴”。

  ③作用:推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

  三、雅典民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1.进步性

  (1)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产生了许多文化巨匠。民主氛围创造的.空间,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

  2.局限性

  (1)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无权享受这种民主。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2)雅典民主更是小国寡民的产物。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成为政治腐败、社会动乱的隐患。狭隘的城邦体制,最终无法容纳政治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必考考点1】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 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 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必考考点2】 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 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必考考点3】 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

  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

  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

  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 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 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 部。

  【必考考点4】 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 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 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必考考点5】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 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 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公开、客观的 原则。

  三次大分裂:春秋战国、三国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

  四次大统一:秦汉、西晋、隋唐、元明清。

  总趋势是国家统一的不断加强和巩固。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结果,分裂是支流和短暂的。

  国家统一的因素:

  ①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②民族融合和民族凝聚力的逐步加强。

  ③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统治者注意适时调整统治政策;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文明的吸引力等。

  ④人民渴望统一。

  国家统一的影响: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②加强了民族融合,促进了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有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等等。

  ***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②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③中央集权的削弱和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④少数民族**的崛起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⑤民族融合的不稳定。

  ⑥生产力水*低下,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没有形成稳定的统一市场等。分裂时期充满着战争,既有民族间的战争,也有统治阶级内部的内战。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促成统一的`因素:

  ①人民反对战争,渴望统一。

  ②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基础。

  ③民族融合的加强。

  ④杰出历史人物的雄才大略。

  ⑤意识形态对统一所起的积极作用。

  ***的影响:

  ①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阻碍各地区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不利于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④每次分裂后建立起来的统一王朝,其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必然大加强。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

  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男耕女织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

  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一、希腊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原因: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小国寡民的国情;②海外贸易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是: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历程: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改革——把雅典民主政治推向顶峰。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人民**、轮番而治。

  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积极方面:①实行民主政治,社会相对公正一些,有利于社会安定。②促成了雅典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高度繁盛。③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方面:①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没有政治权力,真正能够享受到民主的仅仅少数人,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②过于泛滥的民主,容易导致***主义的泛滥。

  二、罗马法

  1、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早期的罗马国家只有*惯法,没有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的罗马法律,被称为公民法

  万民法: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即“万民法”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9)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

  1、牛二律,物体*衡选择

  牛顿定律很重要,运动和力它是桥。

  *衡匀加两题型,横竖斜面三环境。

  重力弹力摩擦力,千万别忘电磁场。

  整体隔离灵活用,内力外力要分清。

  分析到位再分解(正交),两个方向列方程。

  2、匀速圆周天体选择

  圆周运动有三种,绳球杆球与环球,

  竖直轨道点,临界极值各不同,

  绳球重力向心力,速度具有最小值,

  杆球速度可为零,环球当成解杆球。

  引力定律大发现,天体问题它关键。

  重力等于万有引,不计自传是条件,

  万能公式一长串,画图导式结果现。

  R越大周期大,其它几个也越小,

  大M只管中心体,外面谁转不用理,

  想要求出万有引,没有小m对不起。

  3、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

  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

  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4、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

  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

  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

  5、振动和波选择

  振动和波是一家,图像用来描述它,

  纵横两轴不相同,做题先得看清楚,

  T是转动知周期,X是波动求波长,

  Favx四矢量,大小方向要分清,

  波的多解很重要,分清题型找不变。

  6、交变电流选择

  线圈转动生交变,匀速转动是正弦,

  有效均瞬时,四值使用有条件

  求解电量有效值,考察最多有效值,

  变压器题很重要,压正流反记公式。

  输入输出谁定谁,串反变同唱反调。

  高三物理必修三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例1]

  竖立放置的粉笔压在纸条的一端。要想把纸条从粉笔下抽出,又要保证粉笔不倒,应该缓缓、小心地将纸条抽出,还是快速将纸条抽出?说明理由。

  [解析]

  纸条从粉笔下抽出,粉笔受到纸条对它的滑动摩擦力μmg作用,方向沿着纸条抽出的方向。不论纸条是快速抽出,还是缓缓抽出,粉笔在水*方向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不变。在纸条抽出过程中,粉笔受到摩擦力的作用时间用t表示,粉笔受到摩擦力的冲量为μmgt,粉笔原来静止,初动量为零,粉笔的末动量用mv表示。根据动量定理有:μmgt=mv。

  如果缓慢抽出纸条,纸条对粉笔的作用时间比较长,粉笔受到纸条对它摩擦力的冲量就比较大,粉笔动量的改变也比较大,粉笔的底端就获得了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粉笔上端还没有来得及运动,粉笔就倒了。

  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把纸条抽出,纸条对粉笔的.摩擦力冲量极小,粉笔的动量几乎不变。粉笔的动量改变得极小,粉笔几乎不动,粉笔也不会倒下。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φ(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光子说

  ⑴量子论: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收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

  ⑵光子论: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空间传播的光也是不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称为一个光子,光子具有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

  光的波粒二象性

  光既表现出波动性,又表现出粒子性。大量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少量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高的光子表现出的粒子性强,频率低的光子表现出的波动性强。

  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这种波称为德布罗意波,也叫物质波。满足下列关系:

  从光子的概念上看,光波是一种概率波.

  1.功:W=Fscosα(定义式){W:功(J),F:恒力(N),s:位移(m),α:F、s间的夹角}

  2.重力做功:Wab=mghab{m:物体的质量,g=9.8m/s2≈10m/s2,hab:a与b高度差(hab=ha-hb)}

  3.电场力做功:Wab=qUab{q:电量(C),Uab:a与b之间电势差(V)即Uab=φa-φb}

  4.电功:W=UIt(普适式){U:电压(V),I:电流(A),t:通电时间(s)}

  5.功率:P=W/t(定义式){P:功率[瓦(W)],W:t时间内所做的功(J),t:做功所用时间(s)}

  6.汽车牵引力的功率:P=Fv;P*=Fv*{P:瞬时功率,P*:*均功率}

  7.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以恒定加速度启动、汽车行驶速度(vmax=P额/f)

  8.电功率:P=UI(普适式){U:电路电压(V),I:电路电流(A)}

  9.焦耳定律:Q=I2Rt{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10.纯电阻电路中I=U/R;P=UI=U2/R=I2R;Q=W=UIt=U2t/R=I2Rt

  11.动能:Ek=mv2/2{Ek:动能(J),m:物体质量(kg),v:物体瞬时速度(m/s)}

  12.重力势能:EP=mgh{EP:重力势能(J),g:重力加速度,h:竖直高度(m)(从零势能面起)}

  13.电势能:EA=qφA{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从零势能面起)}

  14.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