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

首页 / 知识 / |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1

  一、几个要点

  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2、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很难完全燃烧,并且放出的热量也有部分损失了,因此要建立“炉子的效率”这一概念、炉子有效利用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3、提高炉子的效率的途径:一是要让燃料充分燃烧;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

  二、核心知识

  1、燃料燃烧的实质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同物质组成的燃料,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不相等的。

  2、正确理解燃烧值的内涵

  燃料的燃烧值是反映燃料燃烧时放热的本领,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大小、燃烧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状、质量、是否完全燃烧以及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如下:Q= m*q、在国际单位制中,燃烧值q的单位是J/kg,燃料质量的单位是kg,则放出的热量Q的单位是J。

  3、提高炉子的效率既能节约燃料,又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大家都要注意节约燃料。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2

  1、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2、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10J换算。

  3、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4、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7、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8、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9、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10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3

  1.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Ω。

  决定电阻三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4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

  2.分子热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二、内能

  1.分子*均动能

  (1)所有分子动能的*均值.

  (2)温度是分子*均动能的标志.

  2.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3.物体的内能

  (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

  三、温度

  1.意义:宏观上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标志物体中分子*均动能的大小).

  2.两种温标

  (1)摄氏温标t:单位℃,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作为0℃,沸点作为100℃,在0℃~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一份表示1℃.

  (2)热力学温标T:单位K,把-273.15℃作为0K.

  (3)就每一度表示的冷热差别来说,两种温度是相同的,即ΔT=Δt.只是零值的起点不同,所以二者关系式为T=t+273.15.

  (4)绝对零度(0K),是低温极限,只能接*不能达到,所以热力学温度无负值.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5

  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视的表现:能看清*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

  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处的物体。

  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

  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

  眼镜的度数:100×焦距的倒数( )。

  上面对眼睛和眼镜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学*物理知识,争取做的更好。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1)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50句

1、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5、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6、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7、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8、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9、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12、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3、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14、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5、压强公式:P=F/S

16、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7、【W】公式:W=Fs

18、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9、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20、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21、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2、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3、断路:断开的电路。

24、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2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26、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27、【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28、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29、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30、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31、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32、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33、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34、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35、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6、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37、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38、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39、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40、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4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2、*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44、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45、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46、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7、曲线运动的条件:质点所受合外力的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48、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电流强度(A),R: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49、动能定理(对物体做正功,物体的动能增加):

50、焦耳定律:Q=I2Rt {Q:电热(J),I:通过导体的电流(A),R:导体的电阻值(Ω),t:通电时间(s)}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2)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1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 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 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 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 【F】牛顿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 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 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 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 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 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 通路:接通的电路。

  8. 断路:断开的电路。

  9.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 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 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 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 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 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 1千欧=10欧

  2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 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 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R+R I:I=1:1

  5. 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 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 变形:W=UIt=IRt=U/R

  6.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 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 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 当U<U时,P<P;灯很暗

  12. 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 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 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高压带电体

  20.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 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 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 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

  13.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 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 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 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 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 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 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 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 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 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 *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2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3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4

  一、光现象的相关内容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3、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二、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1、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3、*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5、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8、二力*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1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11、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1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1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2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2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2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2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2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2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2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2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2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2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3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5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3)

——九年级政治重点知识点的总结3篇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

  1. 科学技术的作用:

  ①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②科技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④科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我国科技现状:

  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总要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同世界先进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3. 教育的作用: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②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③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就要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④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⑤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4. 我国教育现状:

  教育水*不高,人们文化素质偏低

  5. 面对我国科技、教育现状,我国为什么必须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

  ①答科学技术的作用

  ②答我国科技现状

  ③答教育的作用

  ④答我国教育现状

  6. 如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③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高创新能力,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素质

  ④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⑤尊重知识、人才、劳动、创造,大力培养造就和引进高素质人才

  ⑥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7. 青少年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树立远大理想,明确责任,努力学*,为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奠定基础

  ②注重实践,善于观察,勤动脑动手,多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

  ③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④敢为人先,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

  8. 在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中青少年应怎样做?

  ①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力,努力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②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祖国需要的人才

  ③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1、什么是文化多样性?它有哪些表现?

  (1)含义:是指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表现:

  ①民族节日

  A性质: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作用: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文化遗产

  A性质: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作用: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C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

  D世界遗产包括: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同时含有文化与自然两方面因素的双重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的工作。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即文化多样性的地位)

  (2)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基本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

  3、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

  (2)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2)但是,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5、什么是文化交流?它有哪些途径?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途径: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②人口迁徙时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③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④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6、什么是传媒?它经历哪些阶段?

  (1)含义: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播媒介简称传媒。

  (2)发展阶段: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4)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3篇

  空气

  1. 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

  ①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 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①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②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 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 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化合价口诀化合价一:

  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化合价口诀三: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全都齐;铜以二价最常见。

  化合价口诀四:

  一价氢氯钾钠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5)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1)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做工作时要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同时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次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6)

——高二物理重点知识点通用5篇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的作用。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1米的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万有引力是由于物体具有质量而在物体之间产生的一种相互作用。它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大;物体之间的距离越远,它们之间的万有引力就越小。

  两个可看作质点的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F=GmM/r^2,即万有引力等于引力常量乘以两物体质量的乘积除以它们距离的*方。其中G代表引力常量,其值约为6.67×10的负11次方单位N・m2/kg2。为英国科学家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得。

  万有引力的推导:若将行星的轨道*似的看成圆形,从开普勒第二定律可得行星运动的角速度是一定的,即:

  ω=2π/T(周期)

  如果行星的质量是m,离太阳的距离是r,周期是T,那么由运动方程式可得,行星受到的力的作用大小为

  mrω^2=mr(4π^2)/T^2

  另外,由开普勒第三定律可得

  r^3/T^2=常数k'

  那么沿太阳方向的力为

  mr(4π^2)/T^2=mk'(4π^2)/r^2

  由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可知,太阳也受到以上相同大小的力。从太阳的角度看,

  (太阳的质量M)(k'')(4π^2)/r^2

  是太阳受到沿行星方向的力。因为是相同大小的力,由这两个式子比较可知,k'包含了太阳的质量M,k''包含了行星的质量m。由此可知,这两个力与两个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它称为万有引力。

  如果引入一个新的常数(称万有引力常数),再考虑太阳和行星的质量,以及先前得出的4・π2,那么可以表示为

  万有引力=GmM/r^2

  两个通常物体之间的万有引力极其微小,我们察觉不到它,可以不予考虑。比如,两个质量都是60千克的人,相距0.5米,他们之间的万有引力还不足百万分之一牛顿,而一只蚂蚁拖动细草梗的力竟是这个引力的1000倍!但是,天体系统中,由于天体的质量很大,万有引力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天体中质量还算很小的地球,对其他的物体的万有引力已经具有巨大的影响,它把人类、大气和所有地面物体束缚在地球上,它使月球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旋转而不离去。

  重力,就是由于地面附*的物体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而产生的。

  任意两个物体或两个粒子间的与其质量乘积相关的吸引力。自然界中最普遍的力。简称引力,有时也称重力。在粒子物理学中则称引力相互作用和强力、弱力、电磁力合称4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是其中最弱的一种,两个质子间的万有引力只有它们间的电磁力的1/1035,质子受地球的引力也只有它在一个不强的电场1000伏/米的电磁力的1/1010。因此研究粒子间的作用或粒子在电子显微镜和加速器中运动时,都不考虑万有引力的作用。一般物体之间的引力也是很小的,例如两个直径为1米的铁球,紧靠在一起时,引力也只有1.14×10^(-3)牛顿,相当于0.03克的一小滴水的重量。但地球的质量很大,这两个铁球分别受到4×104牛顿的地球引力。所以研究物体在地球引力场中的运动时,通常都不考虑周围其他物体的引力。天体如太阳和地球的质量都很大,乘积就更大,巨大的引力就能使庞然大物绕太阳转动。引力就成了支配天体运动的的一种力。恒星的形成,在高温状态下不弥散反而逐渐收缩,最后坍缩为白矮星、中子星和黑洞,也都是由于引力的作用,因此引力也是促使天体演化的重要因素。

  1、电视

  简单地说:电视信号是电视台先把影像信号转变为可以发射的电信号,发射出去后被接收的电信号通过还原,被还原为光的图象重现荧光屏。电子束把一幅图象按照各点的明暗情况,逐点变为强弱不同的信号电流,通过天线把带有图象信号的电磁波发射出去。

  2、雷达工作原理

  利用发射与接收之间的时间差,计算出物体的距离。

  3、手机

  在待机状态下,手机不断的发射电磁波,与周围环境交换信息。手机在建立连接的过程中发射的电磁波特别强。

  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

  (1)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2.黑体

  (1)定义: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一些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2)黑体辐射特点:黑体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的温度有关。

  注意:一般物体的热辐射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材料的种类及表面状况有关。

  二: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

  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另—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

  三:能量子

  1.能量子: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只能是辐射或吸收某个最小能量值的整数倍,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E叫做能量子。

  2.大小:E=hν。

  其中ν是电磁波的频率,h称为普朗克常量,h=6.626x10—34J·s(—般h=6.63x10—34J·s)。

  黑体与黑体辐射

  1.热辐射

  (1)定义:我们周围的一切物体都在辐射电磁波,这种辐射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所以叫热辐射。

  (2)特点:热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随物体的温度而有所不同。

  2.黑体

  (1)定义:在热辐射的同时,物体表面还会吸收和反射外界射来的电磁波。如果一些物体能够完全吸收投射到其表面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7)

——初一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总结通用5篇

  一、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2、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

  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

  3、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

  八大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

  4、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5、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6、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7、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

  二、单细胞生物

  1、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

  2、草履虫的结构见课本70页图

  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

  三、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1、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

  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扩展8)

——初中英语重点知识点总结范文5份

  在英语中,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必须和主语保持一致。

  1、以there或here引起的句子,谓语是be动词时,如果主语是并列的几个名词,谓语动词应和最靠*它的一个名词保持人称和数的一致。

  例如:

  There are two trees and a well behind the house.

  Here is an apple,two oranges and some peaches for you.

  2、由neither…nor/either…or/not only…but also/not…but等连接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应与最靠*他的一个名词或代词保持人称和数上的一致。

  例如:

  Neither jack nor I have seen the film.

  Either you or I am worry.

  Not only you but also he comes here every day.

  3、each和由some/any/one/every/构成的复合代词,都作单数看待,谓语动词应用单数形式。

  例如:

  Each of us has something to say .

  Is everyboday ready?

  Someboday is using the phone.

  4、主语后接with/together with/as well as/but等短语作定语时,谓语形式不受定语的影响。

  例如:

  The teacher together with his students is going there on foot.

  5、many a(许多)和more than one(不止一个)等作定语去修饰作主语的单数可数名词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例如:

  Many a way has been tried.

  6、pair of等表示数量的名词短语修饰主语时,谓语的形式要与pair等名词形式一致。常见的有:pair of/kind of/type of/box of等。(但a lot of/lots of和a number of不属于这一类)。

  例如:

  There is a pair of shoes left.

  7、从句或短语(包括不定式和动名词)作主语时,往往表达一种抽象概念,谓语动词用单数。

  例如:

  Waving hand is to say“goodbye”.

  What he said is wrong.

  8、maths/news/physics/the united states等单数概念,复数形式的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多用单数。

  例如:

  The united states was founded in 1776.

  9、时间、距离、金钱、重量、容量等名词作主语时,谓语动词用单数。

  例如:

  Twenty years is a long time.

  Two hundreds dollars is a lot of money.

  10、the number of+名词,谓语动词用单数:a number of+名词,谓语动词用复数。

  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

  (1)单音节词和少数以-er,-ow结尾的双音节单词,比较级在后面加-er,最高级在后面加-est。

  ①单音节单词:small→smaller→smallest short→shorter→shortest

  tall→taller→tallest great→greater→greatest

  ②少数以-er,-ow结尾的双音节单词:clever→cleverer→cleverest narrow→narrower→narrowest

  (2)以不发音e结尾的单音节单词,比较级在原形后加-r,最高级在原级后加-st。

  large→larger→largest nice→nicer→nicest able→abler→ablest

  (3)以一个辅音字母结尾的闭音节(即:辅音+元音+辅音)单词中,先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big→bigger→biggest hot→hotter→hottest fat→fatter→fattest

  (4)以“辅音字母+y”结尾的双音节词,把y改为i,比较级加-er,最高级加-est。

  easy→easier→easiest heavy→heavier→heaviest

  busy→busier→busiest happy→happier→happiest

  (5)其他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比较级在前面加more,最高级在前面加most。

  beautiful→more beautiful→most beautiful

  different→more different→most different

  easily→more easily→most easily

  (6)有少数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是不规则的,必须熟记。

  good→better→best well→better→best

  bad→worse→worst ill→worse→worst

  old→older/elder→oldest/eldest

  many/much→more→most little→less→least

  far →further/farther→ furthest/farthest

  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1.“主语+谓语”(即“主谓”句型)

  例:They arrived in Harbin yesterday morning.分析:“they”(主语)“arrived”(谓语)。

  2.“主语+谓语+宾语”(即“主谓宾”句型)

  例:I study English.分析:“I”(主语)“study”(谓语动作)“English”(宾语即动作涉及的对象)。

  3.“主语+谓语+间接宾语+直接宾语”(即“主谓双宾”句型)

  例:Our teacher taught us English.分析:“our teacher”(主语)“教”(谓语动作)“us”(间接宾语)“English”(直接宾语)。

  4.“主语+谓语+宾语+宾语补足语”(即“主谓宾宾补”句型)

  例:He asked her to go there.分析:“he”(主语)“asked”(谓语动作)“her”(宾语即动作涉及的对象)“to go there”(补语—补充说明宾语做什么)。

  5.“主语+系动词+表语”(即“主系表”句型)

  常用的系动词有be, keep,lie, remain, stand, become, fall, get, go, grow, turn, look, feel, seem, smell, sound, taste,等。

  例:I am a teacher.分析:“I”(主语)“am”(系动词)“a teacher”(表语—即表明主语的身份)。

  1、时间状语从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连词有when/while/as/as soon as/until/not…untill/before/after/since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