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首页 / 总结 / | 2022-10-03 00:00:00 知识点总结,物理,中考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1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 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 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 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 【F】牛顿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 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 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 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 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 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 通路:接通的电路。

  8. 断路:断开的电路。

  9.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 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 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 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 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 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 1千欧=10欧

  2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 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 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R+R I:I=1:1

  5. 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 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 变形:W=UIt=IRt=U/R

  6.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 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 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 当U<U时,P<P;灯很暗

  12. 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 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 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高压带电体

  20.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 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 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 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

  13.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 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 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 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 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 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 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 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 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 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 *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2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3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4

  一、光现象的相关内容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3、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二、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1、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3、*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5、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8、二力*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1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11、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1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1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2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2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2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2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2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2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2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2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2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2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3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5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扩展1)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1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 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九、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该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况出来的,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该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 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4.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十、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 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 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3. 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

  4.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

  5. 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6. 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

  7. 杠杆*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L=F×L

  8. 杠杆种类:

  省力杠杆:L>L;*衡时F<F;省力、费距离

  费力杠杆:L<L;*衡时F>F;费力、省距离

  等臂杠杆:L=L;*衡时F=F;不省力不费距离

  9. 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

  10. 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费距离。

  11. 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的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12.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13. 功的计算:功【W】=力【F】×距离【S】

  14. 【W】公式:W=Fs

  单位:【W】焦 【F】牛顿 【S】米

  15. 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6. 斜面:FL=Gh 斜面长是高的几倍,推理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理想情况】。

  17. 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η=W/W

  18. 功率【P】: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W=P/t 【P→瓦特、、W→焦、、t→秒】

  十一、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

  1.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3. 运动物体的速度大,质量大,动能就越大。

  4. 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6.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而形变具有的能。物体的弹性变大,弹性势能也变大。

  7.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焦耳】

  8. 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9.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合。

  10. 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改变物体的内能方法做功、热传递。

  12.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小;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大。

  13.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14. 所有能量单位:焦耳。

  15. 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16. 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较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7. 比热容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8. 水的c:C=4.2×10焦耳/(千克·℃),物理意义:每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9. 热量计算:

  吸热:Q吸=cm(t-t0)

  放热:Q放=cm(t0-t)

  20. 热值【q】:1kg的某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单位:焦耳/千克

  21. 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22. 内燃机:汽油机、采油机。工作循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

  23. 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的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十二、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1.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 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 持续电流条件:电源、电路闭合。

  4.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E.g.: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等水溶液。

  5. 绝缘体:不易导电的物体。E.g.: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6.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组成。

  7. 通路:接通的电路。

  8. 断路:断开的电路。

  9. 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

  10. 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11. 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

  12. 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3. 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

  14. 并联电路中各个支路互不影响。

  15. 电流的大小可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

  16. 电流【I】: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微安。

  1安培=10微安=10毫安

  17. 电流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串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流不能超过该表的量程;4)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该表连接在电源两级上。

  18. 电压【U】: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19. U单位: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毫伏、微伏。

  1千伏=10伏=10毫伏=10微伏

  20. 电压表使用规则:1)该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接线柱的接法要正确;3)所测电压不能超过该表量程。

  21. 电阻【R】: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千欧

  1兆欧=10千欧 1千欧=10欧

  22.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

  23. 滑动变阻器:

  原理:功过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名牌:“50Ω 2A”→表示意义:最大阻值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注:串联在电路中、接线要“一上一下”、通电前吧阻值调至最大

  十三、欧姆定律知识归纳

  1.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公式:I=U/R

  理解:1)式中I、U、R必须早同一段电路;2)I、U、R中已知其中两个量可求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3. 定律应用:

  1)同一个电阻,阻值不变,与电流、电压无关。但加在这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通过的电流也增大。

  2)当电压不变是,电阻越大,则通过的电流就越小。

  3)当电流一定是,电阻越大,则电阻两端的电压就增大。

  4. 电阻串联特点:

  I=I=I U=U+*=R+R I:I=1:1

  5. 电阻并联特点:

  I=I+I U=U=*=R U:U=1:1

  十四、电功和电热知识归纳

  1. 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

  2. 【W】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千瓦时

  1千瓦时=3.6×10焦耳

  3. 测量W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 计算公式:W=UIt

  注:式中的U、I、t必须在同一段电路、计算时单位要统一、已知任意三个量可计算出第四个量。

  5. 变形:W=UIt=IRt=U/R

  6. 额定电压【U】: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7. 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8. 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9. 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10. 当U>U时,P>P;灯很亮易烧坏

  11. 当U<U时,P<P;灯很暗

  12. 当U=U时,P=P;灯正常发光

  13. 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4. 家庭电路:由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组成。

  15. 进户线分火线和零线;可用电笔测量,若电笔氖管发光则为火线。

  16. 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都是并联的,开关则要与它所控制的用电器并联。

  17. 保险丝: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作用: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保险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从而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18. 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1)电路发生短路;2)电器总功率过大。

  19. 安全用电原则:1)不接触低压带电体;2)不靠*高压带电体

  20. 在安装电路时,要把电能表接在干路上,保险丝接在火线上,控制开关应串联在干路。

  十五、电转换磁知识归纳

  1. 磁性:物体吸引铁、镍等物质的性质。

  2.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4. 任何磁体都有2个极:一个是N另一个是S极。

  5. 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 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7. 磁体周围存在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8. 磁场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9. 磁场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10. 磁感线:描述磁场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

  11. 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2. 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

  13. 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4. 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15. 通电螺线管性质:1)电流越大磁性越强;2)匝数越多磁性越强;3)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4)通电螺线管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改变。

  16. 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构成电磁铁。

  17. 电磁铁特点:1)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2)磁性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调节;3)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8. 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高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9. 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20. 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1)电路必须闭合;2)知识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3)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1. 感应电流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2. 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接卸能转化为电能。

  23. 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组成。

  24.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腰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手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 直流电动机原理: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手里转动的原理制成。

  27. 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路方向的电流。

  28. 直流电:电流方向不变的电流。

  十六、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知识归纳

  1. 博得传播速度v与欧畅、频率的关系是v=λf

  2. 电磁波四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由于电磁场本身具有物质性,因此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

  3. 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4. 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5. 光纤通讯优点:容量大、不受外界电磁场干扰、不怕潮湿、不怕腐蚀

  6. 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7. 电视广播、移动通信是利用微波传递信号的。

  十七、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知识归纳

  1. 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常规能源、新能源等。

  2. 核能获取途径:重核的裂变和轻核的聚变

  3. 原子弹和目前人类制造的核电站是利用重核的裂变释放能量的

  4. *是利用轻核的聚变释放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质量保持不变。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2

  同学们对显微镜和望远镜很熟悉吧,下面我们来看看它们在物理中的应用。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

  希望上面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讲解学*,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相信同学们会考出很好的成绩的哦,好好学*吧。

  中考物理知识点:透镜

  关于物理中透镜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透镜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通过上面对物理中透镜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认真的学*物理知识。

  中考物理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下面是对物理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内容讲解,需要同学们很好的掌握下面的内容知识哦。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

  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

  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 像距( υ ) 像的性质 应用

  u > 2f f<υ<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υ= 2f 倒立等大实像 (实像大小转折)

  f< u<2f>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

  u = f 不成像 (像的虚实转折点)

  u < f υ>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

  口决一:

  "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

  口决二:

  物远实像小而*,物*实像大而远,

  如果物放焦点内,正立放大虚像现;

  幻灯放像像好大,物处一焦二焦间,

  相机缩你小不点,物处二倍焦距远。

  口决三:

  凸透镜,本领大,照相、幻灯和放大;

  二倍焦外倒实小,二倍焦内倒实大;

  若是物放焦点内,像物同侧虚像大;

  一条规律记在心,物*像远像变大。

  注1: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倒着插。

  注2: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靠*镜头。

  上面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知识点的内容讲解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考试成功哦。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3

  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4

  一、光现象的相关内容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9、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1、*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2、*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13、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二、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

  (3)物体在焦距之内(u

  光路图:

  1、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3、*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4、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5、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

  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23、电磁继电器的特点:通电时有磁性,断电时无磁性(自动控制)。

  24、发电机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法拉第)。

  25、电动机是根据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这一现象制成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26、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②切割磁感线。

  27、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8、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中考物理力学知识点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4、弹簧测力计是根据拉力越大,弹簧的形变量就越大这一原理制成的。

  5、弹簧测力计不能倒着使用。

  6、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7、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8、二力*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9、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10、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拍打衣服上的灰、足球离开脚后向前运动、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甩掉手上的水)。

  11、物体不受力或受*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12、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13、连通器两侧液面相*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

  14、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15、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6、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7、大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

  18、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9、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20、潜水艇自身的重力是可以改变的,它就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下潜、上浮和悬浮的。

  21、密度计放在任何液体中其浮力都不变,都等于它的重力,示数上小下大。

  22、流体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飞机起飞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23、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他们之间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但“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24、使用机械能省力或省距离(不能同时省),但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机械效率小于1)。

  25、有用功多,机械效率高(错),额外功少,机械效率高(错),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大,机械效率高(对)。

  26、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高(重物不变,减轻动滑轮的重也能提高机械效率)。

  27、测滑轮组机械效率时,弹簧测力计要竖直向上匀速拉动时读数。

  28、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考察机械能变化时,划出速度、高度的变化。

  29、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30、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5

  分类:

  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 f "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扩展2)

——初中英语重点知识点总结3篇

  代词:

  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指示代词,不定代词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单数

  I me my mine myself

  复数 we us our ours ourselves

  第二人称

  单数 you you your yours yourself

  复数 you you your yours yourselves

  第三人称

  单数 he him his his himself

  she her her hers herself

  it it its its itself

  复数 they them their theirs themselves

  (2)物主代词

  物主代词的用法: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面一定要跟上一个名词;

  名词性物主代词可作主语、表语、宾语。

  (3)反身代词

  反身代词的构成分两种:第一、二人称反身代词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后加上self或selves,第三人称的反身代词在宾格代词后加上self或selves.

  反身代词的用法:一种是作宾语,由主语发出的动作又回到动作者本身。如:I enjoyed myself at the party. 另一种是作名词或代词的同位语;用来加强语气。如:I can do it myself.

  (4)指示代词

  指示代词的特殊用法:

  (1)为了避免重复,可用that,those代替前面提到过的名词,但是this,these不可以。

  (2)this,that有时可代替句子或句子中的一部分。

  (5)不定代词

  one,some,any,other,another,all,both,each,neither,many,much等

  1、时间状语从句:引导时间状语从句的连词有when/while/as/as soon as/until/not…untill/before/after/since等。

  例如:

  When you leave,please take a raincoat with you.

  As soon as she got home,she began to make dinner.

  注意:

  (1)while意为“当…期间”,从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用进行时态。

  例如:

  Take notes while you are listening to the teacher.

  (2)while侧重主句中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与从句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的对比,常译为“而”。

  例如:

  He is a worker while I am a student.

  (3)not…until,直到……才,主句谓语动词必须是非持续性动词而且主句是否定式,从句为肯定式。

  例如:

  He did not go to bed until his mother came.

  (4)在时间状语从句中要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时间。

  例如:

  Mr smith will telephone you when he returns.

  2、原因状语从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的连词有:because/as/since等。

  例如:

  His sister is in bed because she is ill.

  注意:含原因状语从句的复合句,有时可以转换为用so连接的并列句,故because和so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

  例如:

  He did not come here because he was busy.

  He was busy,so he did not come here.

  3、地点状语从句:引导地点状语从句的连词有where或wherever.

  例如:

  Where there is no air or water,noboday can live.

  4、条件状语从句:引导条件状语从句的连词有if/unless等。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扩展3)

——中考物理知识点 (菁华5篇)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内表面)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

  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国际单位:千克/米3,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

  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

  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悬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

  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当物体下沉时:F浮ρ液

  七、简单机械

  ⒈杠杆*衡条件:F1l1=F2l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W=FS功的单位:焦耳

  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热学:

  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是过程量】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

  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一切物体都有内能。内能单位:焦耳

  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九、电路

  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电能

  ⒈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电流作功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

  公式:W=UQW=UIt=U2t/R=I2RtW=Pt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⒉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作的电功,表示电流作功的快慢。【电功率大的用电器电流作功快。】

  公式:P=W/tP=UI(P=U2/RP=I2R)单位:W焦U伏特I安培t秒Q库P瓦特

  ⒊电能表(瓦时计):测量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仪表。1度电=1千瓦时=1000瓦×3600秒=3.6×106焦耳

  十一、磁

  1.磁体、磁极【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质叫磁体。磁体的磁极总是成对出现的。

  2.磁场: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着一个对其它磁体发生作用的区域。

  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磁场方向: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体周围磁场用磁感线来表示。

  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

  3.电流的磁场:奥斯特实验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通电螺线管对外相当于一个条形磁铁。

  通电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与螺线管两端极性的关系可以用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1)常见的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注:

  (1)劲度系数k由弹簧自身决定;

  (2)摩擦因数μ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积大小无关,由接触面材料特性与表面状况等决定;

  (3)fm略大于μFN,一般视为fm≈μFN;

  (4)其它相关内容:静摩擦力(大小、方向)〔见第一册P8〕;

  (5)物理量符号及单位B:磁感强度(T),L:有效长度(m),I:电流强度(A),V:带电粒子速度(m/s),q:带电粒子(带电体)电量(C);

  (6)安培力与洛仑兹力方向均用左手定则判定。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反向:F=F1-F2(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3.分子动理论内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4.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r

  (2)r=r0,f引=f斥,F分子力=0,E分子势能=Emin(最小值)

  (3)r>r0,f引>f斥,F分子力表现为引力

  (4)r>10r0,f引=f斥≈0,F分子力≈0,E分子势能≈0

  5.热力学第一定律W+Q=ΔU{(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在效果上是等效的),

  W:外界对物体做的正功(J),Q:物体吸收的热量(J),ΔU:增加的内能(J),涉及到第一类永动机不可造出〔见第二册P40〕}

  九、气体的性质

  1.气体的状态参量:

  温度:宏观上,物体的冷热程度;微观上,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T=t+273{T:热力学温度(K),t:摄氏温度(℃)}

  体积V:气体分子所能占据的空间,单位换算:1m3=103L=106mL

  压强p:单位面积上,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持续、均匀的压力,标准大气压:1atm=1.013×105Pa=76cmHg(1Pa=1N/m2)

  2.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分子间空隙大;除了碰撞的瞬间外,相互作用力微弱;分子运动速率很大

  3.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PV/T=恒量,T为热力学温度}

  1、电功:电流做的功叫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过程。

  计算式:W=UIt=Pt=t=I2Rt=UQ(其中W=t=I2R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单位:焦耳(J)常用单位千瓦时(KWh)1KWh=3.6×106J

  测量:电能表(测家庭电路中用电器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

  接法:①串联在家庭电路的干路中②“1、3”进“2、4”出;“1、2”火“3、4”零

  参数:“220V10A(20A)”表示该电能表应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电能表的额定电流为10A,在短时间内电流不能超过20A;电路中用电器的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50Hz”表示电能表应在交流电频率为50Hz的电路中使用;“3000R/KWh”表示工作电路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表盘转动3000转。

  电能表间接测量电功率的计算式:P=×3.6×106(W)

  2、电功率:电功率是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等于电流与电压的乘积。电功率的单位是瓦。计算式:P=W/t=UI==I2R(其中P==I2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3、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区别与联系:额定功率是由用电器本身所决定的,实际功率是由实际电路所决定的。联系:P实=()2P额,可理解为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变为原来的1/n时,功率就变为原来功率的1/n2。

  4、小灯泡的明暗是由灯泡的实际功率决定的。

  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跟电流I的*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t成正。计算式:Q=I2Rt=UIt=t(其中Q=UI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6、电热器:主要部件是发热体,是由电阻较大、熔点较高的材料制成的。其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

  7、家庭电路

  8、触电:一定强度的电流通过人体时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9、安全用电常识:不接触电压高于36伏的带电体,不靠*高压带电体。明插座的安装应高于地面1.8m,电风扇、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应接地。

  速度υ=S/t1m/s=3.6Km/h

  声速υ=340m/s

  光速C=3×108m/s

  密度ρ=m/V1g/cm3=103Kg/m3

  合力F=F1-F2

  F=F1+F2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F/S

  p=ρghp=F/S适用于固、液、气

  p=ρg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ρg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76cmHg柱=1.01×105Pa=10.3m水柱

  浮力①F浮=G–F

  ②漂浮、悬浮:F浮=G

  ③F浮=G排=ρ液g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

  杠杆*衡条件F1L1=F2L2杠杆*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F=G/n

  F=(G动+G物)/n

  SF=nSG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FS=Pt1J=1N?m=1W?s

  功率P=W/t=Fυ1KW=103W,1MW=103KW

  有用功W有用=Gh(竖直提升)=FS(水*移动)=W总–W额=ηW总

  额外功W额=W总–W有=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fL(斜面)

  总功W总=W有用+W额=FS=W有用/η

  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

  η=G/(nF)

  =G物/(G物+G动)定义式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扩展4)

——初一上册生物重点知识点的总结 (菁华5篇)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1、光学显微镜,其结构及各部件功能: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镜筒、转换器(安放和调换物镜)、载物台、压片夹、通光孔(光线通过)、遮光器(有大小不等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调焦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前者升降幅度大,后者升降幅度小)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反光镜(有*面镜和凹面镜两面,调节光线亮度)、镜臂、镜柱、镜座。

  2、显微镜使用步骤:①取镜和安放②对光③观察④收镜

  3、显微镜成像时光的的途径:光线→反光镜→遮光器→通光孔→标本(薄而透明)→物镜→镜筒→目镜→眼

  4、从目镜内看到物像是倒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放大倍数为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较暗。

  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面镜。

  物像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玻片标本的方向之间的关系:方向相反(即偏哪就向哪移)。

  载玻片上写着‘上下’,视野里看到的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或右旋)1800。

  5、玻片标本分类:

  (1)按照材料分:①切片②涂片③装片,非常微小的片

  (2)按保存时间分:①临时玻片②永久玻片生物可直接做成装

  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 P42

  注意:1、玻片标本的制作,需要载玻片(托载标本的玻璃片)和盖玻片(覆盖标本的玻璃片)

  6、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①擦②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③撕④展:⑤盖:盖上盖玻片,从水滴一边逐渐放下,防止产生气泡⑥染: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⑦吸

  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7、植物细胞结构及功能:

  细胞壁:保护和支持,

  细胞膜:保护并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叶绿体:能量装换器,将光能→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细胞质:缓缓流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液泡:含细胞液,其内溶解有多种物质和色素。

  线粒体:能量装换器,分解有机物将化学能释放出来,呼吸作用场所,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注意:

  (1)植物细胞最外层是细胞壁,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的部分是细胞膜

  (2)西瓜汁在生物学上被称为细胞液,存在于液泡中。

  (3)不是所有绿色植物细胞中都有叶绿体,只有绿色部分的细胞含有叶绿体。

  (4)给细胞染色中,染色最深的是细胞核

  8、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擦②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0.9%的生理盐水(在这样的生理盐水中,动物细胞形态、功能可保持正常。)③刮:用凉开水把口漱净。用消毒牙签从口腔侧壁处轻轻刮几下,牙签上就附着了一些碎屑。④涂⑤盖⑥染⑦吸

  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9、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

  ①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

  ②不同点:绿色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10、细胞中的物质可以分成两类

  (1)无机物:包含有水、无机盐、氧

  (2)有机物(大分子,一般含有碳可燃烧)包含有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注意:小麦燃烧实验,烧掉物质是有机物,剩下灰烬是无机盐。

  细胞怎样构成生物体

  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

  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新生命的开端---**卵

  2、细胞分裂的步骤: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3、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均分配。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扩展5)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 钙 钠 镁 铝 ,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 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空气、稀有气体

  6、有毒的:气体:CO ;

  一、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四、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五、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六、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一、八大沉淀物质

  1、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3、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二、范围内常见产生气体的离子

  阳离子:氢离子(H+)、铵离子(NH4+);

  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亚硫酸根离子(HSO3-)。

  三、酸碱盐推断题中常见的一些离子的颜色归纳

  无色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钡离子、铵离子、银离子、锌离子;

  有色离子:二价亚铁为绿色,二价铜为蓝色,三价铁为黄色。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五、三种黑色金属

  铁,锰,铬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中的“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是否搅拌

  (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溶液的质量分数公式溶液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说明:m溶液=m溶质+m溶剂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

  1.溶液的质量分数公式

  溶液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说明:m溶液=m溶质+m溶剂

  2.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⑤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2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⑥给定溶液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或溶液中某种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等形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如某NaCl溶液中,Na+︰H2O(数目)=1︰100,计算NaCl的质量分数。

  [方法探讨]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a、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质量守恒法

  溶液质量=m(反应)-m↓-m↑,此法较为简单,其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及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⑴质量分数(w)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称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w=m溶质÷m溶液(×100%)

  8、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是用来表示物质(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大小;

  区别: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物质的量与体积的比值,单位为mol/L;

  "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为百分数.

  转化公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