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11-30 00:00:00 高考,政治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1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表现在哪?

  ①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突出表现: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上。

  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作用)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②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A、成因: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B、不同区域文化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

  ③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4.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它们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①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②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③民族文化的地位:它们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④中华文化的意义:有利于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A、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中华文明重要标识。

  B、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①含义: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积极成分。

  ②意义: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2

  一、唯物论部分

  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辨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表现: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也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1)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还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必须要首先承自然界的客观性,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辨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4、规律客观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1)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3)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辩证法部分

  (一)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这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或者说要求人们自觉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区别: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联系:①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②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的发挥。

  (二)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

  (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但是,事物的变化、发展不是杂乱无章、毫无秩序的,而是有着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都有其无法违背的客观规律。(2)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方法论】承认客观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内外因关系的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也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视情况而定恰当选用其中的观点)

  6、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1、要求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要重视量的积累。2、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要学会优化结构。

  7、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三)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普遍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一分为二的看问题,防止片面性。

  3、矛盾特殊性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表现在: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③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它们是相互联结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1)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懂得利用)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有助于我们掌握(或者说要求我们做工作时要运用)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多个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同时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统筹兼顾次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突出任务”、“核心问题”、“放在首要地位”)

  6、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矛盾双方有主次之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则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抓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判断性质”、“占主体”)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3

  1、价值与人生价值

  ⑴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2、价值观与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⑴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是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导向作用。表现在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和主体性特征。因此,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4、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⑴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有决定性的因素,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多数人的利益要求。

  ⑵当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

  ⑶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⑷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利益没有冲突时,要把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5、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1)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1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 K Ca Na Mg Al ,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

  (按5个一句顺序背诵)钾 钙 钠 镁 铝 ,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

  二、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

  1、白色固体:MgO、P2O5、CaO、 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

  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 ,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 、HgO、红磷 ▲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

  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 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1)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 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

  (2)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 、空气、稀有气体

  6、有毒的:气体:CO ;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2

  一、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一变二不变)

  三、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四、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他为溶质。)

  五、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六、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3

  一、八大沉淀物质

  1、白色沉淀: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碳酸钡、碳酸银、氢氧化镁;

  2、蓝色沉淀:氢氧化铜;

  3、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二、范围内常见产生气体的离子

  阳离子:氢离子(H+)、铵离子(NH4+);

  阴离子:碳酸根离子(CO32-)、碳酸氢根离子(HCO3-)、亚硫酸根离子(HSO3-)。

  三、酸碱盐推断题中常见的一些离子的颜色归纳

  无色离子:钠离子、镁离子、钙离子、钡离子、铵离子、银离子、锌离子;

  有色离子:二价亚铁为绿色,二价铜为蓝色,三价铁为黄色。

  四、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五、三种黑色金属

  铁,锰,铬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4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中的“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方法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13、排放到空气中的三种气体污染物:一氧化碳、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

  14、燃烧发白光的物质:镁条,木炭,蜡烛。

  15、具有可燃性,还原性的物质:氢气,一氧化碳,单质碳。

  16、具有可燃性的三种气体是:氢气(理想),一氧化碳(有毒),甲烷(常用)。

  17、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18、三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全为混合物)

  19、三种黑色金属:铁,锰,铬。

  20、铁的三种氧化物:氧化亚铁,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

  21、炼铁的三种氧化物:铁矿石,焦炭,石灰石。

  22、常见的三种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23、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4、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5、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氧化铜,水(氧化氢),二氧化碳。

  26、实验室制取co2不能用的三种物质:硝酸,浓硫酸,碳酸钠。

  27、酒精灯的三个火焰:内焰,外焰,焰心。

  28、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9、玻璃棒在粗盐提纯中的三个作用:搅拌、引流、转移。

  30、液体过滤操作中的三靠:

  (1)倾倒滤液时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2)玻璃棒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端,

  (3)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31、固体配溶液的三个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32、浓配稀的三个步骤:计算,量取,溶解。

  33、浓配稀的三个仪器:烧杯,量筒,玻璃棒。

  34、三种遇水放热的物质:浓硫酸,氢氧化钠,生石灰。

  35、过滤两次滤液仍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仪器不干净,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36、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37、金属活动顺序的三含义:

  (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在水溶液中越容易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不能置换出酸里的氢;

  (3)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38、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39、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1)温度,

  (2)是否搅拌

  (3)固体颗粒的大小

  40、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41、溶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42、影响溶解度的三个因素:溶质的性质,溶剂的性质,温度。

  三、初中化学常见混合物的重要成分

  1、空气:氮气(n2)和氧气(o2)

  2、水煤气:一氧化碳(co)和氢气(h2)

  3、煤气:一氧化碳(co)

  4、天然气:甲烷(ch4)

  5、石灰石/大理石:(caco3)

  6、生铁/钢:(fe)

  7、木炭/焦炭/炭黑/活性炭:(c)

  8、铁锈:(fe2o3)

  四、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俗称

  1、氯化钠(nacl):食盐

  2、碳酸钠(na2co3):纯碱,苏打,口碱

  3、氢氧化钠(naoh):火碱,烧碱,苛性钠

  4、氧化钙(cao):生石灰

  5、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6、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7、氢氯酸(hcl):盐酸

  8、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9、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10、甲烷(ch4):沼气

  11、乙醇(c2h5oh):酒精

  12、乙酸(ch3cooh):醋酸

  13、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14、汞(hg):水银

  15、碳酸氢钠(nahco3):小苏打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5

  溶液的质量分数公式溶液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说明:m溶液=m溶质+m溶剂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

  1.溶液的质量分数公式

  溶液质量分数=m溶质/m溶液

  说明:m溶液=m溶质+m溶剂

  2.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

  ①若溶质全部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利用上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②若溶质虽不与水反应,但没有全部溶解,则溶质质量只计算溶解部分,未溶解部分不能参与计算。

  ③若溶质溶于水时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则溶液中的溶质就为反应后的生成物了。

  ④若溶质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其溶质的质量就不包括结晶水的质量。因为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结晶水就转化为溶液中的溶剂了。

  ⑤关于酸、碱、盐溶液间发生1~2个化学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问题的计算。首先要明确生成的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⑥给定溶液中某种元素的质量分数或溶液中某种离子与水分子的个数比等形式,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如某NaCl溶液中,Na+︰H2O(数目)=1︰100,计算NaCl的质量分数。

  [方法探讨]

  对于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a、溶液组成法

  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①原溶液中的水,②化学反应新生成的水。

  b、质量守恒法

  溶液质量=m(反应)-m↓-m↑,此法较为简单,其m(反应)代表反应物(或溶液)质量总和,m↓表示不溶固体及生成沉淀的质量,m↑表示生成气体的质量。

  ⑴质量分数(w)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称为溶质的质量分数。

  w=m溶质÷m溶液(×100%)

  8、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它们都是用来表示物质(溶质)在溶剂中的浓度大小;

  区别:

  "物质的量浓度"是指物质的量与体积的比值,单位为mol/L;

  "溶质质量分数"是指溶质溶解在溶剂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为百分数.

  转化公式:

  CxM=1000xρxω即量浓度乘以摩尔质量等于1000乘以密度乘以质量分数。

  (1)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2)

——初二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 (菁华3篇)

初二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1

  一.严也是一种爱

  1.成长也会有烦恼

  (1)产生烦恼的原因

  进入青春期后,我们的`自我意识增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父母像对待大人那样对待我们,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从而产生了亲子矛盾,这些矛盾困扰着我们,带来烦恼。

  (2)产生代沟的原因

  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3)父母的高期待、严要求是一种爱

  我们与父母的冲突,往往基于父母对我们的高期待、严要求。这种在我们看来有些苛刻的“严”,反映出父母对于我们的爱。我们要理解、体谅父母的一片苦心。

  2.逆反心理有危害

  (1)逆反心理的表现

  要我这样,我偏那样;你说这好,我偏说那好;让我信这,我偏信那。

  (2)对逆反心理的辨证分析

  对于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说是错的,有的反抗不无道理。在家庭教育父母也难免有误区。与父母*等交往,有助于帮助父母更新观念、走出家教的误区,也有助于我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3)逆反心理导致的危害

  从结果上看,逆反心理导致的对父母的反抗,其结果都是惩罚了自己——不是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就是拿父母的错误惩罚自己,这种结果也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不是拿自己的错误伤害父母,就是拿父母的错误伤害自己。

  为了不伤害自己和自己最亲*的人,就要努力克服消极的逆反心理,在情绪冲动时要努力克制自己。

  二.两代人的对话

  1.架起理解的桥梁

  (1)要亲*父母,跨越代沟

  沟通是双方的事,我们做子女的要走*父母,亲*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遇事与父母商量

  商量就是沟通的过程。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所在,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这样看似冲突的事情就有了回旋的余地。

  “处理家庭冲突六步法”:

  第一步,明确冲突是什么;第二步,进一步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一问题可能涉及的各种方式;第四步,判断哪些解决方式是冲突一方不能接受的;第五步,确定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式;第六步,检验最终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是否有效。

  (3)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

  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最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要求同存异。

  了解父母,沟通就有主动权;敞开心扉,沟通起来无顾忌;笑口常开,沟通起来无障碍;耐心解释,沟通之中得理解;换位思考,有效沟通不可少;尊重理解,正常沟通最关键;求同存异,沟通不要走极端。

  2.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要宽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阅读初二上册政治知识点,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成绩。

初二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2

  自尊自信

  (1)如何正确理解自尊的含义

  答:自尊是健康人格基石,是一种对自已人格的重视和肯定的情感,是从外表到内在对自已的尊重和爱护,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屈膝,也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已。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已,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

  (2):自尊自信有何意义?

  答:自尊自信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有了自尊自信,事业会成功,人际会协调,有助我们更好立身社会。

  (3):怎样培养和维护自尊?

  答:①要自尊就要知耻,拒绝卑下,洁身自爱。

  ②走出自卑,树立自信,克服自负和虚荣。

  (4):什么是自卑及其危害?怎样克服自卑?

  答:①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自已看不起自已,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自卑妨碍我们建立快乐人生,不利人际协调,不利身心健康,不利事业成功,甚至会导致轻生。

  ②要克服自卑,必须树立自信,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已的长处和优点,创造成功记录。

  (5)区别:

  病症病因处方

  自卑不能全面客观认识自已发现自已的优点和长处,创造成功记录

  自负不能全面正确看待自已和别人,只看到自已的优点全面认识评价自已和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

  虚荣不能全面正确看待自已和别人全面认识正确看待评价自已和别人

  (6)知识要点:

  自尊是健康人格的基石,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自尊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形成健康人格。

  因为有了羞耻心,人才会节制自己的行为,不做庸俗卑贱的事情,有尊严地生活着。羞耻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一个人的尊严是依赖自尊的行为树立的。

  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自卑是一个心理牢笼。

  自尊是恰如其分地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

  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的是表面的荣耀

初二政治知识点重点归纳3

  1、不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损失:无异于放弃了一半朋友,也失去了与异性同学互相学*的机会。

  2、与异**往的好处:可以扩大交友范围;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和纯真的同学友情,不仅有益于我们身心的健康成长,而且有利于形成团结的班集体氛围;可以互相学*,共同进步。

  3、不正常交往的危害:与异**往,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烦恼,影响学*,甚至损害身体健康。

  4、怎样正常交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时,要遵循“自然”和“适度”的交往原则;要正确认识,坦然处之;要相互关心,相互帮助;要认真严肃,公开交往。

  5、怎样面对青春期心理感情问题?

  答:面对男女同学的感情问题,一定要记住:秋天才能成熟的果实,不要提前在春天采摘;萌动的青春,需要理性的驾驭和意志的控制;遇到困惑,需要采取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方式予以解决。

  6、如何认识青春期心理感情问题:男女同学相互产生好感和爱慕心理,是非常正常的,但可能因此遇到很多麻烦、困惑和苦恼。

  7、怎样认识男女生之间的交往?

  男女之间的交往是很*常的事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3)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3篇

  空气

  1. 组成:N2:78%、O2:21%、稀有气体:0.94%、CO2:0.03%,其它气体与杂质 0.03%。

  2. 空气中氧气的测定(原理:压强差)

  (1)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红磷。

  (2) 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操作要求: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

  (3) 现象: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打开弹簧夹后,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4) 结论:O2约占空气体积的1/5。

  (5) 探究:

  ①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 能否用铁、镁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镁会与N2、CO2反应。

  ③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 氧气的性质和制备

  (1)氧气的化学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铁在氧气中燃烧烧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放入少量水的目的:吸收SO2,防止其污染空气。

  (2)氧气的制备:

  ①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液氮和液氧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②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

  a. 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收集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溶解性。

  b.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查—装—定—点—收—离—熄。

  c. 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4. 常见气体的用途:

  (1)氧气:供呼吸 (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 (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2)氮气: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3)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5. 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2)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3)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实验时若眼睛里溅进了药液,要立即用水冲洗。

  二、固体药品的取用

  1.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3.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三、液体药品(存放在细口瓶)的取用

  1.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将药液滴入接受药液的仪器中,不要让吸有药液的滴管接触仪器壁;不要将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不能用未清洗的滴管再吸别的试剂(滴瓶上的滴管不能交叉使用,也不需冲洗)

  2.从细口瓶里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瓶口紧靠试管口或仪器口,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

  3.量筒的使用

  A:取用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可用量筒量取。读数时量筒必须放*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俯视读数偏高,仰视读数偏底。

  B:量取液体体积操作:先向量筒里倾倒液体至接*所需刻度后用滴管滴加到刻度线。注意:量筒是一种量器,只能用来量取液体,不能长期存放药品,也不能作为反应的容器。不能用来量过冷或过热的液体,不宜加热。

  C:读数时,若仰视,读数比实际体积低;若俯视,读数比实际体积高。

  四、酒精灯的使用

  1.酒精灯火焰:分三层为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内焰温度最低,因此加热时应把加热物质放在外焰部分。

  2.酒精灯使用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

  五、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化合价口诀化合价一:

  一价氟氯溴碘氢,还有金属钾钠银。

  二价氧钡钙镁锌,铝三硅四都固定。

  氯氮变价要注意,一二铜汞一三金。

  二四碳铅二三铁,二四六硫三五磷。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二: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硫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化合价口诀三: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4)

——初中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 50句

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2、氢氧化钠与氯化镁:2NaOH + MgCl2 ==== Mg(OH)2↓ + 2NaCl(白色沉淀)

3、氢氧化钙与碳酸钠:Ca(OH)2 + Na2CO3 === CaCO3↓+ 2NaOH (白色沉淀)

4、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 ▲KMnO4为紫黑色

5、有毒的:气体:CO ;

6、溶液的组成: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7、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8、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9、淡黄色固体:硫磺;

10、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11、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1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13、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4、黄绿色气体:氯气

15、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16、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17、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8、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9、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20、co的三种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毒性。

21、浓硫酸的三个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22、氢氧化钠的三个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3、使用酒精灯有三禁:禁止向燃着的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

24、药品取用的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5、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

26、使铁生锈的三种物质:铁,水,氧气。

27、氢氧化钙(ca(oh)2):熟石灰,消石灰

28、二氧化碳固体(co2):干冰

29、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铜绿

30、硫酸铜晶体(cuso4 。5h2o):蓝矾,胆矾

31、乙醇(c2h5oh):酒精

32、过氧化氢(h2o2):双氧水

33、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4、构成物质的元素可分为三类即

35、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36、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37、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3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39、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不能说“分子大,原子小”)

40、阳离子不一定是金属离子。如H+、NH4+。

41、酸溶液一定为酸性溶液,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H2SO4、NaHSO4溶液都显酸性,而NaHSO4属盐。(酸溶液就是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就是指含H+的溶液)

4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3、所有化学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基本反应类型,不属基本反应的有:①CO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②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③有机物的燃烧。

44、书写化学式时,正价元素不一定都写在左边。如NH3、CH4

45、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46、物质的分类

47、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

48、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要使用漏斗,但酒精量不得超过灯身容积的

49、在实验时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50、使用试管夹时,应该从试管的底部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处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5)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 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6)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一、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震动产生。震动停止,发生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截止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 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气体块。

  4. 利用回声可以测距离。

  5.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6.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 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声纳、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 次声波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二、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腾的温度规定为100℃,在0~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 常见的温度计: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35~42℃,每一小格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进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熔化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凝固放热】。

  8. 熔点或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体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1. 蒸发: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2.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3.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5. 使气体液化的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6. 液化现象:“白气”、“雾”等。

  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17.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三、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

  3.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 颜料三原色:红、黄、蓝。

  5. 不可见光包括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能就是以红外线传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6.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为3×10m/s

  7. 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8.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9. 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 光路可逆

  11. *面镜成像特点:1)*面镜成的是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相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2. *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13. *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四、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2. 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货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多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光路也可逆)。

  3.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汇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4. 凸透镜成像:1)物体在而被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如幻灯机。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 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现,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暗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做光的反射或光的折射光路图时用现在入射点做出法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6)*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小脚在虚焦点上;7)*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镜面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6. 人的眼睛像一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7. *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处的景物,需要佩戴凸透镜。

  8. 望远镜能使远处的景物在*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眼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9. 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五、物体的运动

  1. 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 长度的主单位是m

  3. 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4. 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10米 1分米=0.1米=10米

  1厘米=0.01米=10米 1毫米=0.001米=10米

  1米=10微米 1微米=10米

  5. 刻度尺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崔志,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6.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势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均值。

  7. 特殊测量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计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铜丝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

  2)*移法:.测硬币直径等。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8. 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9.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

  10.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1.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12.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3.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S=vt 单位:m/s或km/h

  1m/s=3.6km/h

  14.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15. *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总路程除以所用的时间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均速度。

  16. 光年: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六、物质的物理属性知识归纳

  1. 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质量国际单位:kg。其他的还有t、g、㎎。

  1t=10kg=10g=10㎎

  2. 物体的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测量,常用的天*有托盘天*和物理天*。

  3. 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4. 使用天*的注意事项:1)不能超过最大量程;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5. 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ρ=m/V 【ρ】单位:kg/m、g/cm 【m】单位:kg 【V】单位:m

  6.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7. HO的密度:ρ=1.0×10kg/m=1g/cm

  8. 密度的知识应用:1)鉴别物质 2)求质量 3)求体积

  9. 分子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混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10. 扩散:不同物质相混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11. 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12.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七、力的知识归纳

  1. 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同时也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该别物体的形态。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5. 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6. 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7. 弹簧测力计用法:1)检查指针是否在零刻度线处,若不在则调零;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线处;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5)观察读数时,实现必须与刻度盘垂直;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8.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9. 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具体画法: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2)延力的方向划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越长。

  10. 重力:【G】地面附*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11. 重力计算公式:G=mg【g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N/kg,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 重心:重心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14. 摩擦力:像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5. 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6.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是接触面粗糙。

  17.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减小压力;2)用滚动代替滑动;3)滴加润滑油;4)让物体直接脱离接触。

  八、压强和浮力知识归纳

  1. 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 压强:物体单位体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 压强公式:P=F/S

  【P】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N/m 【F】单位:N 【S】单位:m

  4. 增大压强的方法:1)S不变 F↑ 2)F不变 S↓ 3)F↑ S↓

  5. 减少压强的方法:与上相反。

  6.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受到重力。

  7.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容器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

  8.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 【ρ是密度 g=9.8N/kg h是深度 】

  9. 由液体压强公式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10. 证明大气压强值的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

  11.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2. 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印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水银柱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帕=10.34m水柱

  14. 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速度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16. 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17. 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水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的大小】

  1)F<G [下沉] 2=F>G [上浮] 3=F=G [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密度的大小】

  1)ρ>ρ [下沉] 2)ρ<ρ [上浮] 3=ρ=ρ [悬浮]

  18. 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9. 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金木哦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20.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G=ρgV

  21. 计算浮力的方法:

  1)称量法:F=G-F

  2)压力差法:F=F-F

  3)阿基米德原理:F=G=ρgV

  4)*衡法:F=G

  22. 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7)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2、电功率与欧姆定律的推导公式:

3、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4、判断天*横梁是否*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5、二力*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衡。

6、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

7、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8、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9、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10、天*的使用方法:1)把天*放在水*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2)调节*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法吗并调解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知道横梁恢复*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11、实验室测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2、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滚动摩擦力越大。

13、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14、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原理。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3)气球和飞艇:冲进米芾小于空气的气体。

15、热量计算:

16、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m

17、额定功率【P】: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8、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则有W=Q

19、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20、安培定则:右手握住螺线管,四肢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大拇指所指方向为螺线管N极。

21、电磁波谱【按波长由小到大/频率由高到低排列】: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22、现代“信息高速公路”两大支柱:卫星通讯、管线通信。

23、互联网是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其用途:1)发送电子邮件;2)召开视频会议;3)网上发布新闻;4)进行远程登录,实现资源共享等。

24、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2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26、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7、相互作用力是A给B的力、B给A的力。

28、变阻器

29、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限流接法与分压接法

30、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应用:回声定位


政治高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菁华3篇)(扩展8)

——中考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精选五篇)

  一、几个要点

  1、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同的、三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燃烧值、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即J/kg)、燃料的燃烧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特性。

  2、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很难完全燃烧,并且放出的热量也有部分损失了,因此要建立“炉子的效率”这一概念、炉子有效利用的能量跟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叫做炉子的效率。

  3、提高炉子的效率的途径:一是要让燃料充分燃烧;二是要减小热量的损失。

  二、核心知识

  1、燃料燃烧的实质

  燃料的燃烧是一种化学变化,在燃烧过程中,燃料储存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不同物质组成的燃料,在质量相等的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不相等的。

  2、正确理解燃烧值的内涵

  燃料的燃烧值是反映燃料燃烧时放热的本领,反映了不同燃料在燃烧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本领大小、燃烧值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的形状、质量、是否完全燃烧以及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与燃料的质量成正比,可用公式表示如下:Q= m*q、在国际单位制中,燃烧值q的单位是J/kg,燃料质量的单位是kg,则放出的热量Q的单位是J。

  3、提高炉子的效率既能节约燃料,又能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我们大家都要注意节约燃料。

  1、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

  2、计算电能可以用KW和h计算,最后再用1KWh=3、×10J换算。

  3、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

  4、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上,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地磁北极,*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电动机,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萨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

  7、磁盘、硬盘应用了磁性材料,光盘没有应用磁性材料。

  8、电磁波的速度都等于光速,波长和频率成反比。

  9、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

  10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

  1.电压表

  电压表,测电压,电路符号圈中V.

  测谁电压跟谁并(联),“+”进“-”出勿接反。

  通常先画连电路,最后添加电压表。

  量程选用3V,0.1伏一小格。

  量程选用15V,一小格为0.5(V)。

  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

  串联电压之关系,总压等于分压和,U=U1+U2.

  并联电压之特点,支压都等电源压,U1=U2=U.

  3.电阻

  导体阻电叫电阻,电阻符号是R.

  电阻单位是欧姆,欧姆符号Ω。

  决定电阻三因素,长度、材料、横截面(积)。

  不与电压成正比,电流与它无关系。

  受到影响是温度,通常计算不考虑。

  4.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

  使用滑动变阻器,改谁电流跟谁串。

  一上一下连接线,关键是看连下线。

  左连右移电阻变大,右连右移电阻变小。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1)分子模型:主要有两种模型,固体与液体分子通常用球体模型,气体分子通常用立方体模型.

  (2)分子的大小

  ①分子直径:数量级是10-10m;

  ②分子质量:数量级是10-26kg;

  ③测量方法:油膜法.

  (3)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物质所含有的粒子数,NA=6.02×1023mol-1

  2.分子热运动

  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

  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进行.

  (2)布朗运动

  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

  3.分子力

  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总是斥力变化得较快.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