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

首页 / 总结 / | 2022-03-11 12:50:49 个人总结,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1

  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在研究性学*过程中学*信息技术;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台下,以研究性学*为基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而作为重要部分的信息技术教育这块,现将我校开展的情况总结如下:由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要作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我校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进行使用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一般训练,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把信息技术教育局限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层面的弊端,由原来的“专业教育”取向,转变为“大众文化教育”取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回应21世纪信息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首先确立分阶段目标:

  初一、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置疑、乐于探究、用于实践勤于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初二、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批判性反思,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条件的方法。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确立实施策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立足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身经历、深入探究:

  (一)自主发展,提供空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教师是学生的学*促进者、合作者。

  (二)探索发现、拓展提升3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机会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

  (三)交往合作、融于社会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与生,生生交往。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与调查,需要多人合作,多组配合多方面人员的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三、采取科学学*方法我校采取了传统的学*形式:

  半开放式。全年级或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研究学*主题,然后由学生提出在该主题下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将这些题目交大家讨论并调整,确定一批可供开展合作研究的题目。由研究兴趣相*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小组,实施研究。它有利于将学生的关注目光引向当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引导他们研究、探索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不是并列的,也不是相互割裂的,“研究性学*”作为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方式,将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实际的环境教育中,往往融合了以上四方面,同时,以环境教育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以上活动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以环境教育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克服两种倾向即教师的包办代替、教师的放任自流。我相信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定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2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从20xx年9月13日开始,有幸参加了“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网上培训,虽然是远程培训,但收获颇大。在培训中,我聆听了各位专家精彩纷呈、风格各异的讲座,观看了名师娴熟精湛的课堂实录视频,并认真做笔记,视频观看时间长达2080分钟。认真地撰写了研修总结,提交了研修作业和实践研修成果,发布了学*日志,写评语,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进行了研修讨论等。通过培训,提升了自己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作为一名教师,在当今时代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运用。而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进行学*,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我深入地了解了信息技术对于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知道了该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带着培训中学到的信息技术,我在我的课堂上进行了返岗实践,即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英语辅助教学。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培训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树立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提升

  在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死板无味,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微课的制作有利于课堂教学。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课件制作水*有了提高

  通过学*,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PPT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将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

  过去那种“教师问学生答”教学方式应彻底转变,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勇于创新。所谓探究学*,就是从问题或项目出发,通过观察与实验,猜想与论证,表述与评价等探索研究活动,主动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和增强研究体验的学*过程。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题目,让他们自己去创造。

  总而言之,在返岗实践中,我努力做到了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了课堂教学成果,也促进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收获很大。但通过返岗实践,我感到自己在信息技术能力方面还有欠缺,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城市里,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在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还比较狭窄,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农村教师,我不甘落后,我会用我的实际行动让信息技术在农村学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

  通过这几天的信息技术培训及应用,我有以下几点感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的趣味性特点的新型教

  学结构类型。它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资源共享等学*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由此可见,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1、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都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中去。

  2、、能力培养和知识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学*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探究性和创造性。

  5、个别化学*和协作学*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趣味性、生动形象性的实践*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台上可以轻松愉快的学*。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是很有帮助的。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方式。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方式,学*方式从接受式学*转变为自主学*、探究学*、研究性学*和协作学*。新的学*方式要求学*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

  4.培养学生终身学*的态度和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过程,对学*进行自我评估。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但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

  从而使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下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任务。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扩展阅读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扩展1)

——信息技术个人总结3篇

信息技术个人总结1

  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基础上,不断进步,不断进取,不断学*,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为了保持优良的工作姿态,以使下一学年能以更优秀的面貌去继续工作,现将本人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这学期里,我从思想上,利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一学期来,我积极参加政治学*,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服从学校的`工作安排,默默无闻地配合领导和老

  师们做好校内外的各项工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这些肯定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变得更有信心、有动力去做好每一样工作。

  二、工作方面

  这学期主要的工作主要包括在三个方面:一是担任九年级共4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二是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运用及设备的检修、维护等工作,三是学校相关文件资料的打印及各项数据的录入、核算等。

  为了做好微机室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为教学服务,本学期继续以发现和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学生为小组长,具体分工,连带促进,使各班每个组在上课时都能相互配合,思想汇报专题共同遵守微机室的规章制度,按老师要求进行正确操作,养成良好的学**惯和卫生*惯。

  在远程教育管理方面,除及时认真地做收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整理、刻录外,配合教务处为教师运用资源做好配套服务,如多媒体教室设备的调试、接收设备的维护、资源的浏览和整理等,同时认真做好各项记载。

  在设备维护方面,本学期本人对学校的微机进行了检修、保养,力求它们能够正常的工作,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环境。

  三、业务方面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老师,应具有比别人更超前的目光,及时掌握最新的科技资讯。为此,我*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经常上网浏览新课程教学及信息技术教学等资料,学*更多、更好、更新的知识。同时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多争取机会听评课,从中学*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努力使自己向一名科研型教师看齐。

  虽然工作量比较大,但为了提高教学水*和提高业务水*,本人在大量收集别人优秀设计、优秀架构,向有经验老师请教的基础上,利用本人有限的时间建成学校网站和个人教学博客,以利于同行间的交流和学*,方便学生与我的交流,也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引导学生学*。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积累和总结,本学期我被评为优秀教师。

  四、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私人之间的关系,不迟到不早退,有时还会加班加点,这同时煅练了自己。对学校的工作尽职尽责,不论是学校分到的哪一项工作,我都配合同事尽自己的努力把工作做好。

  越是对事业爱得深,越感到自己对事业的不尽职。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在保持原有优良作风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我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不足,扬长避短,做好工作计划,争取更大的成绩。

信息技术个人总结2

  通过这次学*,使我感触颇深,在教育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虽然能够学*的.时间必须得从一点一滴的积累,这样也更加珍惜这次学*机会。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 下面我来谈谈我对这次培训的收获:

  一、在学*中反思

  这些专家的讲座报告,不仅有当今世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教学理念,还以大量的实际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的魅力所在。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二、在反思中进步、成长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更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能否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发展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教育将更进一步注重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接受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这次研修,使我明白,每个学生都能够学*,并且能够学好,成为优秀的学生和未来社会的成员。因此,教师就应着力于将经验内容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内容与形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活动困惑中的引导者、探索中的支持者和学*过程的合作者。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不提高自身素质。我们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日子里,要坚持先进的理念,坚持核心的价值,就是代表先进文化的理念。多读书、多思考、多反思,要做有思想的老师。要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教研和教学结合起来,认真做好反思总结工作,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信息技术个人总结3

  又是年末,回顾这个学期所从事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任务。当然在工作中我享受到收获喜悦,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要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

  从教学上讲我主要做了这一些工作:

  (1)做到期初有计划,有教学进度,使教学工作能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下去;虽然其中出现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电脑有时出现故障,有时上不了课,但由于教学计划安排的比较好,所以并没有给工作带来影响,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学工作的进行,使得大量电脑理论知识得于传授给学生。当然也有不利的一面即学生没有办法上机,缺少实践机会,这个问题在下个学期要特别加于重视解决。

  (2)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电脑课学校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这对于学生来讲的很重要的2节课;对老师来讲是比较难上的2节课。所以上好每节课对老师对学生都是很关键的。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课件,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3)利用学科特点,和自身条件,组织部分学生参加电脑兴趣小组,活动的成果的喜人,如初一不少的学生电脑打字速度,电脑知识水*的很大的提高。

  (4)在转差促优上,我也注意在教学中或教学之余以各种形式如家访等形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转化差生,促进他们的发展。

  (5)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自考学知识,学电脑技术,学教学技能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

  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如:政治理论学*,运动会工作等等。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扩展2)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优选【五】份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 1

  有人说,学*是人不断进步的源泉。而经验和反思则是促进人前进的催化剂。回顾这一学期以及和上一学期的教学工作相比较,我感觉自己成熟和成长了很多。我更加了解学生也更加明白怎样有效的教来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下面我就这一学期自己的教学做出以下几点总结:

  一、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

  传统的教学中只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认为只要把课本中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即完成了教学目标。这对于新教师而言容易犯的错误。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特别是对于我来担任四年级和七年级的教学来说,更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来进行教学。四年级学生爱与表现、课堂生动活泼、渴望被老师关注、对任何事物都有极大的兴趣但是注意力容易松散,所以在课堂中要采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易于理解比利用小组监督的方式进行学*。而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学生的独立个性则表现的更加突出。学生开始有自己的思想而不会轻易的被老师左右,回答问题不积极,害怕打错被其他同学嘲笑,更加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所以在课堂中我多采用任务驱动法与小组合作来进行教学。任务驱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的内驱动力,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小组合作学*可以提高学生学*合作的能力又能优生帮差提高学*效率。

  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持并提高学*积极性

  信息技术课上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涨,他们对新事物充满着好奇,总幻想有一天能熟练的驾驭计算机,能制作出精美的动画、能设计出漂亮的西,能控制自己创建的游戏角色······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学以致用,久而久之,其操作水*就会上一个新台阶。七年级的学生操作量大,一周只有一节课,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学*任务,45分钟尤为重要。课堂讲解时间不能太长,上机练*时间可以放长些,每次授完新课后给学生下发一定的练*题,练*范围就是本堂课所讲授的内容那个,学生按照来时给定的题目针对性练*,教师再个别辅导,当然学生对于知识点模糊的地方也比较多,老师可以安排每组的小组长担任辅导员,同桌讨论等形式,完成课堂练*,在作业时间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巩固并消化,从而弥补了总课时不够的难题。

  三、注重学生知识的学*更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

  学生的学*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的动力越大,学*的效果就越好。学生对计算机早已有着浓厚的兴趣与神秘感。部分同学则希望更深刻的学*,幻想自己有一天能随心所欲地操作电脑,随心所欲的操作电脑。而部分同学则已经开始沉迷于游戏,只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游戏高手所以在我看来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以及培养学生什么样的学*兴趣尤为重要。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信息的高速发展和学生基础信息的内容和样式的多样化,我已课本为参考结合学生实际来进行教学,注重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和对信息技术的学*兴趣。所以在以课本为基础的学*制作《中华牡丹园》的电子板报来学*word中的知识。学*结束后,我没有按照课本中讲授qq的申请与运用,因为这些学生们已经掌握,而是根据实际讲授了电子邮件的申请与运用;以及根据班级管理讲授了博客的申请与管理,让每个学生以管理班级博客为目的掌握博客等内容。最后根据学生的学*情况,进行了5个课时的logo语言学*,注重培养学生编程的思想和抽象思维的形成。除了这些常规教学之外,我们也开设了“创意工作室”第二课堂,利用scratch软件来学*简单的游戏和编程,让学生体会到自己做游戏要比玩游戏更加有成就感,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正确的学*兴趣。

  本学期学*工作的不足以及有待改进的之处:

  1、注重采取多种教学方法,重视全体学生的参与。以前我在上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我先演示,然后再让学生照着“葫芦画瓢”。其实,通过实际教学证明,学生的学*效果并不好。如果只重视老师一味的讲学生只是机械的听,则必然会导致学*能力高的同学你还没讲完,它就会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怎么一回事,更有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所以必须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利用创设问题情境,任务驱动以及小组合作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性,和全体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学*效果。

  2、知识学*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一周一节课,我总是太过于重视学生知识的学*而疏忽了对学生素质的教育。与学生沟通交流较少,所以在学生培养良好的学**惯和素质方面做得不足。比如:机房基础设施保护以及机房卫生维护方面做的很不好。鼠标垫损坏很大,自己地面卫生不能即时打扫等问题。所以在新学期,我将制定严格的卫生值日表和公共财产破坏具体到人的责任制度,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3、常规教学与学生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教学。注重开设适合学生个性和兴趣发展的第二课堂。 比如“小海龟来学编程”、“科技小猫来做动画”等课程,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 2

  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在研究性学*过程中学*信息技术;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台下,以研究性学*为基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而作为重要部分的信息技术教育这块,现将我校开展的情况总结如下:由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要作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我校初中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进行使用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一般训练,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把信息技术教育局限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层面的弊端,由原来的“专业教育”取向,转变为“大众文化教育”取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回应21世纪信息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一、首先确立分阶段目标:

  初一、着重培养学生科学的问题意识,增强学生的综合、整体认识能力,以人文精神与科学态度,从社会生活的现实与未来中发现、提出问题,抓住题的本质,判断问题的价值。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置疑、乐于探究、用于实践勤于求知、积极向上的精神。初二、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综合信息,具有初步设计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包括实验设计方案〉,构建知识模型,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力与批判性反思,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条件的方法。为学生研究问题思维模式上的创新意识打下一定的基础,为学生研究的发展方向奠定初步的基础。

  二、确立实施策略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主要形式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去做,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获得对于实际的真实感受。这种内心感受是学生形成认识、转化行为能力的原动力。也使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健康发展的基础。在实施过程中,让学生亲自参与科学探究的活动,体验科学活动的艰辛与愉悦,让其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去感知各种人和事,获得丰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立足社会培养人才的需要。身经历、深入探究:

  (一)自主发展,提供空间初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要重视学生的观点和行为,鼓励学生自主选择,独立创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活动内容及方式,让学生自主活动,自主学*,教师是学生的学*促进者、合作者。

  (二)探索发现、拓展提升3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中注重学生在学*过程中的探索与发现。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围绕某一主题或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来展开。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为学生的探索发现提供机会帮助,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调查,解决实际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简便方法和技巧。

  (三)交往合作、融于社会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教学过程视为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是师生在社会中进行多边的、多向的、多方面的人际交往和互相作用的过程。强调把学*活动和社会结合起来,把学术的目的和社会的目的、个人的目的和群体的目的协调起来,这种交往不限于课堂,而是要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这种交流也不限于师与生,生生交往。一项研究课题,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考察与调查,需要多人合作,多组配合多方面人员的参与才能顺利完成。这种交往合作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学*和智力的发展,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人格健全,正确评价认识自己,懂得尊重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自主合作探究,形成民主素养和团队精神,使学生人格臻于完善。

  三、采取科学学*方法我校采取了传统的学*形式:

  半开放式。全年级或全班确定一个共同的研究学*主题,然后由学生提出在该主题下自己感兴趣的题目,将这些题目交大家讨论并调整,确定一批可供开展合作研究的题目。由研究兴趣相*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小组,实施研究。它有利于将学生的关注目光引向当今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引导他们研究、探索科学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块不是并列的,也不是相互割裂的,“研究性学*”作为一种以探究为主的学*方式,将贯穿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始终,在实际的环境教育中,往往融合了以上四方面,同时,以环境教育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班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以上活动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以环境教育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而且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尽量克服两种倾向即教师的包办代替、教师的放任自流。我相信在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定会开展得越来越好。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 3

  本学期的信息技术课使用教材人教版《信息技术》第二册。现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学进度特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高二(1)(14)班学生共约1000人,班额26-81人,人数不均,不利于上机操作实*。

  2.通过高一对信息技术有关知识的学*,已经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使用经验及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但总体信息道德与安全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引导与教育。

  3.对信息知识了解所有增强,能力有所提高,但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好,学*爱好有待进一步引导。

  二、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主要介绍应该计算机完成几种信息处理任务的实用操作,同时,更多地渗透了有关信息、信息技术的知识,思想与方法。

  本学期教学内容:数据表处理、防治计算机病毒与保护软件著作权、制作多媒体作品、制作网页本学期教学要密切结合学生学*与生活的实际,“立足基本操作,渗透基础知识”,“注重任务驱动,以学生为中心”是这套课本的教学策略。课文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从一个个学生感兴趣的实用处理任务出发来展开,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地动手实践,去完成相关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地了解有关的知识,掌握相应的操作方法。

  三、教学目标要求

  1.让学生通过本学期的学*能利用EXCEL电子表格进行数据处理,能做多媒体作品,能建立自己的网站,逐步形成信息安全与道德素养。

  2.通过本学期教学逐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上机操作能力。3.通过本学期的教学让学生完成一个多媒体作品或网站。

  四、主要教学方法与措施

  1.案例学*,任务驱动,学*交流,演示教学,分层教学,操作探究。

  2.针对本课程操作性强、课时少的特点,在教学中做到少讲,精讲,多练,让学生随堂掌握当节课的知识点。

  3.注重能力培养,让学生学会用电脑解决日常问题。

  4.注重上机管理,考勤管理,安全卫生等管理,定人到机,有迹可查。

  5.开展课外活动,成立课题小组,组织实施课题计划,辅导学生参加电脑制作活动。五、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周次教学内容课时1EXCEL的基本操作112编辑幻灯片12公式运算113用字处理软件制作网页13编辑工作表114上传网页14修饰与打印工作表115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一)15函数运算116用Frontpage制作网页

  (二)16建立统计图表117用Frontpage上传网页17防治计算机病毒118实*课题18保护软件著作权19准备多媒体素材1201x制作简单的幻灯片12111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1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 4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意味着,作为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落实《纲要》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要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已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的子课题,并作为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立项。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全省8个市(区)级实验区和40多所实验学校三轮实验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城市版和农村版实验教材的研制工作。

  一、课程开发的新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其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教育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同时还需要以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形式,把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实践性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既可以采取跨领域的综合主题方式融合各项内容,也可采取两两结合方式,整体设计和实施。本课程的基本构想是把研究性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整合,力图实现对信息技术传统内容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突破。

  课题组旗帜鲜明地提出,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在研究性学*过程中学*信息技术;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台下,以研究性学*为基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由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要作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进行使用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一般训练,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把信息技术教育局限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层面的弊端,由原来的“专业教育”取向,转变为“大众文化教育”取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回应21世纪信息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界达成共识的教育目标。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渗透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从广义上看,要从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狭义上讲,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表达信息、运用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以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素质。这种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课程学*把综合主题、综合项目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的实践活动,将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十分有利的环境,课程设计也必须围绕着培养信息素养的各个层面展开。

  二、课程学*的新内容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课程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两方面要求,统筹考虑课程的学*目标。

  研究性学*的目标要求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责任感;形成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一般性目标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惯和责任意识。

  课题组认为,在培养信息素质方面,上述两类目标的指向完全一致。将课程内容编排为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任务(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在任务的设计中,特别是在选择主题方面,综合考虑信息技术学*的内在要求,将有可能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目标。

  为此,课程以研究性学*为基本主线,安排了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广泛涉及到科学探究、社会探究和认识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三大领域,具体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这些内容既包括了社会实践学*(社会考察实践、社区公益服务),也包括了生活学*(生活技能训练、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等),贴*学生的学*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亲身参与和社会实践,注意照顾到与本年级学科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也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便于融入信息技术有关学*内容。有计划地安排了与信息社会关系密切的综合主题,遴选出培养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学*内容,如:信息社会的未来、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和应用、遥控与传感、电脑与网络文化、信息安全和电脑病毒等等。

  三、信息技术学*的新思路

  信息技术教育是本课程学*活动的另一主线,重点放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各种探究任务,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思想,即:用计算机来学*,而不单纯学*计算机。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

  过去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无论是教学理念、内容编写,还是学*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沿袭传统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模式,片面注重传授知识和操作要领,忽视对学生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以往的传授知识课程的不同点是,传授知识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知识进行,学生是“先学后练”;而综合实践活动课重点是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产生对计算机工具(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必须提倡知识时代“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理念,用什么就学什么,让学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因此,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按照任务(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需要,有计划、分阶段融入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讲授和操作技能训练。例如,在课程单元《我国的桥梁》设计中,以语文课《赵州桥》为创设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发现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完成信息收集的任务;继而让学生学*使用浏览器上网,边干边学,在网络中去寻找桥梁,达到了解因特网是通向信息海洋的“桥梁”的目的。

  目前,许多普及程度较高的信息技术,如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所见即所得条件下的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和幻灯演示、网络浏览技术等等,其入门的“门槛”较低,为小学生的“干中学”带来了可能性。课程设计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教材讲授过多过细,以致成了“软件说明书”的弊端,为学生留下更多的问题空间,把扩展和提高的学*任务交给学生去自主探究。

  目前通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其内容大多根据软件或者硬件功能,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画图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模块。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期或者学年为阶段,进行各模块的教学。这种大模块、整体化的学*思路仍属于专业教育的范畴,较适合于**,对于小学生却不太适应。本课程则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按内容分层,组织为知识单元,并分解为不同等级的模块,然后,分散在不同年级的综合主题研究中学*,逐步加深,基本上满足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新模式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程遵循建构主义学*理论,以研究性学*的“主题探究”模式来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按照创设学*环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设计课程单元,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选择多元化的评价和评定方法等等,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变革。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模式,课题组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许多优秀探究学*范例的方法,如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Intel未来教育、7E学*模式、Big6主题探究等,初步形成一种较为规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模式。

  1、学*单元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学*单元”的概念下,统筹设计编排学*内容和学*活动。每一“学*单元”表现为研究性学*的一个“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以问题解决为主导,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为了便于操作,学*单元的内容编排是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主题任务,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发布、信息评价和信息应用等。每一年级的主题任务都分布了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识自我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逐步从单一主题(小任务)向综合主题(大任务)发展。例如,小学三、四年级必须初步熟悉和学会计算机入门的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主题探究的联系点和结合点,以“小任务”的方式(如单一性的“收集信息”)设计学*内容;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逐步增强任务的综合性,以“大任务”的方式(如综合性的“收集、加工和表达信息”)组织学*内容,强调学生综合应用已经学到的信息技术。根据不同主题任务的需要,对各年级“学*单元”的时间进行整体安排,分别规划每一单元所需的课时。

  同时,主题的选择还充分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每一主题都便于帮助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学*内容。

  2、探究学*活动

  “学*单元”分别由“基本探究活动”、“信息技术学*活动”、“评价与交流活动”等探究学*活动有机衔接构成,在小学高年级,还增加了“扩展(或延伸)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学*活动”的设计主线是“基本探究”→(“扩展探究”或“延伸探究”)→“评价与交流”;其支线是“信息技术学*”,各类活动的组织结构参见图(略)

  “基本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的主线,包括创设情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和协作学*等要素;与一般主题探究的区别在于,该活动从主题选择到实施过程,都尽可能地考虑到运用电脑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各种研究任务。

  “信息技术学*活动”的主要意图是为“基本研究活动”的需要服务;当课程单元进展到其他活动阶段,也需要有该活动的学*支持。也就是说,课程单元的主题需要用到什么就学*什么,让学生在“干”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它同样必须采用研究性学*方式进行,“任务驱动”而不是“内容驱动”。它既是本单元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探究过程,用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电脑和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也照顾到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荐的6大模块分布,注意电脑网络技能的衔接,使知识逐步建构成为系统。

  “扩展探究活动”或“延伸探究活动”供小学高年级选用。扩展(Expand)探究即:发现本主题新的应用。包括利用以前的信息提出新问题,完成新的探究过程,寻找新答案,或者做出新的设计实验,从而加深对主题概念的理解,以新的视角应用和扩充概念。延伸(Extend)探究即:使概念进入其他的内容领域。包括:从本主题的研究领域中,发现与其他领域相联系的概念或新的主题,建立概念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在高年级增设两类活动的目的,在于考虑增加主题的综合性,既可包含本主题探究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又可以包含信息技术学*内容的扩充和延伸。

  “交流与评价活动”将集中进行本单元总结性的表达、交流和评价。评价和交流的内容既包括主题探究,也包括信息技术工具学*。本活动根据不同单元任务的需要,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表达与交流,对学生动手动脑“做”的表现进行“过程评定”,对以“长作业”方式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以及对在全班范围组织的表达交流活动进行表现评定等。评价采用了多元评价方法,如表现评价、实作评定、档案袋评定与量表评价,既有质性评定,也有量化评价。此外,借鉴Intel未来教育“作业模式”的思想,表达、交流和评价也在全部活动中分散安排,并在课堂内完成。学生每完成一个练*,甚至收集到的一幅图片或一段文字,都被视为一种“作业”,都是为完成总任务所做的工作,要求他们随时进行组内交流和自我评价。

  3、活动模块

  每一活动均由不同的“活动模块”组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主扩充学*的空间。各类探究活动的模块,保持了大体上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单元中,同一类型的学*活动都设置某些共同的“基本模块”,以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如:在“基本探究活动”中,各单元都设置了“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过程模块”和“资源模块”等基本模块。所有模块均采用儿童化的名称,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宝藏”、“跟我做”、“试一试”、“我们都很棒”等。各类探究活动的模块也保持了一定灵活性,在不同的单元中,各类学*活动都可以根据本单元内容需要,自行设置一些特殊模块,对名称和内容不作统一要求。除“基本探究活动”外,其他活动也不要求保持完全一致的模块。是否设置某一模块,根据内容需要来决定。

  五、课程编排的新体例

  课程的编写体例即学*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在编写体例方面,本课程探索了一种新的学*内容表达和呈现方式,其文本表现为一种“学材”而不是传统的“教材”,以利于学生和教师组织探究活动,而不是用来组织常规教学。

  课程教材打破了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传统体例和编排模式,文本内容包括:活动指导书、阅读材料、探究记录本、课堂作业簿、评价手册、档案袋索引、资源导航和其他有关项目,成为研究性学*的“学生指导书”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成长记录。

  教材还针对不同的学*对象,分别开发了“城市版”和“农村版”。农村版的探究主题贴*农村生活的实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广义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编排;并且充分考虑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设备条件较差的现实状况,以选修方式设置了最基础的信息技术学*内容,为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地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六、课程实验的新经验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课程的研制,是以课题研究方式组织实施的。为了保证设计和编写质量,课题组组织了以省级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部门的专家牵头,以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特级教师为核心的总课题组(主编组),精心组织框架设计,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然而,课程编制是否应该吸收广大教师参与,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中小学教师通常被人称为“教书匠”。作为一种“工匠”,他只能执行那些不从事课堂教学的人所建立的教学理论,他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传递一般性的课程知识,判断某部分学生是否学到了这些知识。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中,把教师和学生排斥在课程教材改革之外,会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师生对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也会影响到课程制度的创新。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课程编制的`“集体审议制度”,其目的就是确立教师在课程创新中的地位。应该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材的编写、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

  为此,课题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8个实验区*40所实验小学的教师参与了课程编制的全过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教师协作研究的有益尝试。各学校都选择了各学科优秀教师组成子课题组,分别承担不同学*单元的设计、编制和实验工作;广大教师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从框架构思开始,边设计,边实验,反复修改和完善,撰写出研制报告和实验报告。总课题组专家在各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改写和多次调整,以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材编写的质量。这种全新的研制方式,不仅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编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为课程的实施培训了骨干力量。

  研制一套创新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深感力不从心。衷心期待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共同做好这项开创性的课程改革工作。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 5

  一、教育教学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这次培训的是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信息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让我对信息技术有了全新的认识,让我树立了“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理念,我明白了信息技术使教育教学赋予更多的内涵,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方式,使我的课堂更具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更具实效。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有了提升

  这次培训我认真学*了必修和选修的全部课程,做笔记、做作业、与同行交流,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在课堂上我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之中,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死板无味,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不再枯燥乏味。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信息技术的应用,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三、课件制作水*有了提高

  通过学*,掌握多媒体技术,熟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流程已成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制作课件既要讲究精美又要讲究实用。制作课件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将课件应融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技术性于一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所以通过此次培训使我学会从网上等多种途径下载视频、图片、flash等资源,以及截取网页和视频等,并将它们整合到课件中等技术操作,从而制作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四、教学行为发生了深刻变化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教师不是像以前那样光是翻阅书本、备课写教案,单凭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即可进行教学,而是综合应用多种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网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开展教学。

  在这次的培训学*中,通过看专家的讲座、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与同行的交流,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我将以此为起点,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原动力,不断反思自我,促使自己不断成长。我会继续学*深化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教学。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扩展3)

——信息技术实践应用研修总结3篇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这意味着,作为以综合课程为主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以整合方式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将是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落实《纲要》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要求,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室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开展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研究。该课题已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综合实践活动及其师资建设》的子课题,并作为湖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立项。经过历时一年多的课题研究,在全省8个市(区)级实验区和40多所实验学校三轮实验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城市版和农村版实验教材的研制工作。

  一、课程开发的新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其四大指定领域的内容是以融合形态呈现的。其中,研究性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自主、合作、探究式学*的方式必须贯穿于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信息技术教育、社区教育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同时还需要以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形式,把把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学科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实践性学*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各领域内容整合的方式也是多样的,既可以采取跨领域的综合主题方式融合各项内容,也可采取两两结合方式,整体设计和实施。本课程的基本构想是把研究性学*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整合,力图实现对信息技术传统内容模式和教学模式的突破。

  课题组旗帜鲜明地提出,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研究性学*;在研究性学*过程中学*信息技术;把研究目标定位在:探讨如何在信息技术*台下,以研究性学*为基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途径和方法。由于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要作为当前综合实践活动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主要是进行使用大众信息技术工具的一般训练,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把信息技术教育局限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层面的弊端,由原来的“专业教育”取向,转变为“大众文化教育”取向,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以回应21世纪信息社会对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目前世界各国教育界达成共识的教育目标。信息素养是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渗透于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从广义上看,要从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信息科学技术常识、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等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狭义上讲,要重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评价信息、表达信息、运用信息和发布信息的能力,以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人的整体素质。这种能力与传统的“读、写、算”能力一样重要,是信息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课程学*把综合主题、综合项目与信息技术教育有机融合开展的实践活动,将为这种能力的培养提供十分有利的环境,课程设计也必须围绕着培养信息素养的各个层面展开。

  二、课程学*的新内容

  为了实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总目标,课程根据综合实践活动和信息技术教育两方面要求,统筹考虑课程的学*目标。

  研究性学*的目标要求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责任感;形成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一般性目标包括: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能够在他人在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惯和责任意识。

  课题组认为,在培养信息素质方面,上述两类目标的指向完全一致。将课程内容编排为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任务(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在任务的设计中,特别是在选择主题方面,综合考虑信息技术学*的内在要求,将有可能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目标。

  为此,课程以研究性学*为基本主线,安排了系列主题探究活动,广泛涉及到科学探究、社会探究和认识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等三大领域,具体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这些内容既包括了社会实践学*(社会考察实践、社区公益服务),也包括了生活学*(生活技能训练、生活科技与创造活动等),贴*学生的学*和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亲身参与和社会实践,注意照顾到与本年级学科课程内容的衔接;同时也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便于融入信息技术有关学*内容。有计划地安排了与信息社会关系密切的综合主题,遴选出培养信息意识、信息常识、信息伦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学*内容,如:信息社会的未来、计算机与网络的发展和应用、遥控与传感、电脑与网络文化、信息安全和电脑病毒等等。

  三、信息技术学*的新思路

  信息技术教育是本课程学*活动的另一主线,重点放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完成各种探究任务,突出运用信息技术工具的思想,即:用计算机来学*,而不单纯学*计算机。把信息技术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以及师生之间情感与信息交流的工具。

  过去许多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教材,无论是教学理念、内容编写,还是学*模式都存在一些问题,如沿袭传统计算机教材的编写模式,片面注重传授知识和操作要领,忽视对学生信息意识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应用能力的培养,不能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以往的传授知识课程的不同点是,传授知识课程的教学主要围绕知识进行,学生是“先学后练”;而综合实践活动课重点是实践,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产生对计算机工具(知识与技能)的需要。必须提倡知识时代“干中学”和“边干边学”的学*理念,用什么就学什么,让学生在用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因此,本课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水*,按照任务(综合主题和综合项目)的需要,有计划、分阶段融入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知识讲授和操作技能训练。例如,在课程单元《我国的桥梁》设计中,以语文课《赵州桥》为创设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和查找文献,发现我国还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完成信息收集的任务;继而让学生学*使用浏览器上网,边干边学,在网络中去寻找桥梁,达到了解因特网是通向信息海洋的“桥梁”的目的。

  目前,许多普及程度较高的信息技术,如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操作系统、所见即所得条件下的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和幻灯演示、网络浏览技术等等,其入门的“门槛”较低,为小学生的“干中学”带来了可能性。课程设计改变了过去计算机教材讲授过多过细,以致成了“软件说明书”的弊端,为学生留下更多的问题空间,把扩展和提高的学*任务交给学生去自主探究。

  目前通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其内容大多根据软件或者硬件功能,分为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字处理软件、画图软件、多媒体、互联网等模块。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以学期或者学年为阶段,进行各模块的教学。这种大模块、整体化的学*思路仍属于专业教育的范畴,较适合于**,对于小学生却不太适应。本课程则把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按内容分层,组织为知识单元,并分解为不同等级的模块,然后,分散在不同年级的综合主题研究中学*,逐步加深,基本上满足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四、课程设计的新模式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本课程遵循建构主义学*理论,以研究性学*的“主题探究”模式来组织教学和实践活动,按照创设学*环境和任务驱动的方法设计课程单元,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选择多元化的评价和评定方法等等,以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方式的变革。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模式,课题组参考和借鉴了国内外许多优秀探究学*范例的方法,如WebQuest网络主题探究、Intel未来教育、7E学*模式、Big6主题探究等,初步形成一种较为规范而开放的课程设计模式。

  1、学*单元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课程在“学*单元”的概念下,统筹设计编排学*内容和学*活动。每一“学*单元”表现为研究性学*的一个“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以问题解决为主导,让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探究和合作学*。

  为了便于操作,学*单元的内容编排是一系列与信息处理有关的主题任务,主要包括信息采集、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发布、信息评价和信息应用等。每一年级的主题任务都分布了社会探究、科学探究和认识自我等方面的内容,并且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逐步从单一主题(小任务)向综合主题(大任务)发展。例如,小学三、四年级必须初步熟悉和学会计算机入门的操作技能,在设计中努力寻找信息技术与主题探究的联系点和结合点,以“小任务”的方式(如单一性的“收集信息”)设计学*内容;从小学五年级开始,逐步增强任务的综合性,以“大任务”的方式(如综合性的“收集、加工和表达信息”)组织学*内容,强调学生综合应用已经学到的信息技术。根据不同主题任务的需要,对各年级“学*单元”的时间进行整体安排,分别规划每一单元所需的课时。

  同时,主题的选择还充分考虑了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实现探究过程,每一主题都便于帮助引入信息技术的有关学*内容。

  2、探究学*活动

  “学*单元”分别由“基本探究活动”、“信息技术学*活动”、“评价与交流活动”等探究学*活动有机衔接构成,在小学高年级,还增加了“扩展(或延伸)探究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探究学*活动”的设计主线是“基本探究”→(“扩展探究”或“延伸探究”)→“评价与交流”;其支线是“信息技术学*”,各类活动的组织结构参见图(略)

  “基本探究活动”是研究性学*的主线,包括创设情景、任务驱动、自主探究和协作学*等要素;与一般主题探究的区别在于,该活动从主题选择到实施过程,都尽可能地考虑到运用电脑和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完成各种研究任务。

  “信息技术学*活动”的主要意图是为“基本研究活动”的需要服务;当课程单元进展到其他活动阶段,也需要有该活动的学*支持。也就是说,课程单元的主题需要用到什么就学*什么,让学生在“干”中熟悉和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它同样必须采用研究性学*方式进行,“任务驱动”而不是“内容驱动”。它既是本单元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探究过程,用问题引导和组织学生对电脑和网络技术进行自主探究。同时,也照顾到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推荐的6大模块分布,注意电脑网络技能的衔接,使知识逐步建构成为系统。

  “扩展探究活动”或“延伸探究活动”供小学高年级选用。扩展(Expand)探究即:发现本主题新的应用。包括利用以前的信息提出新问题,完成新的探究过程,寻找新答案,或者做出新的设计实验,从而加深对主题概念的理解,以新的视角应用和扩充概念。延伸(Extend)探究即:使概念进入其他的内容领域。包括:从本主题的研究领域中,发现与其他领域相联系的概念或新的主题,建立概念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在高年级增设两类活动的目的,在于考虑增加主题的综合性,既可包含本主题探究内容的扩展和延伸,又可以包含信息技术学*内容的扩充和延伸。

  “交流与评价活动”将集中进行本单元总结性的表达、交流和评价。评价和交流的内容既包括主题探究,也包括信息技术工具学*。本活动根据不同单元任务的需要,安排了多种形式的表达与交流,对学生动手动脑“做”的表现进行“过程评定”,对以“长作业”方式完成任务的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以及对在全班范围组织的表达交流活动进行表现评定等。评价采用了多元评价方法,如表现评价、实作评定、档案袋评定与量表评价,既有质性评定,也有量化评价。此外,借鉴Intel未来教育“作业模式”的思想,表达、交流和评价也在全部活动中分散安排,并在课堂内完成。学生每完成一个练*,甚至收集到的一幅图片或一段文字,都被视为一种“作业”,都是为完成总任务所做的工作,要求他们随时进行组内交流和自我评价。

  3、活动模块

  每一活动均由不同的“活动模块”组成,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自主扩充学*的空间。各类探究活动的模块,保持了大体上的一致性,在不同的单元中,同一类型的学*活动都设置某些共同的“基本模块”,以便于教师组织教学。如:在“基本探究活动”中,各单元都设置了“情境模块”、“任务模块”、“过程模块”和“资源模块”等基本模块。所有模块均采用儿童化的名称,如:“我们的行动”、“我们的宝藏”、“跟我做”、“试一试”、“我们都很棒”等。各类探究活动的模块也保持了一定灵活性,在不同的单元中,各类学*活动都可以根据本单元内容需要,自行设置一些特殊模块,对名称和内容不作统一要求。除“基本探究活动”外,其他活动也不要求保持完全一致的模块。是否设置某一模块,根据内容需要来决定。

  五、课程编排的新体例

  课程的编写体例即学*内容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在编写体例方面,本课程探索了一种新的学*内容表达和呈现方式,其文本表现为一种“学材”而不是传统的“教材”,以利于学生和教师组织探究活动,而不是用来组织常规教学。

  课程教材打破了目前信息技术教材的传统体例和编排模式,文本内容包括:活动指导书、阅读材料、探究记录本、课堂作业簿、评价手册、档案袋索引、资源导航和其他有关项目,成为研究性学*的“学生指导书”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成长记录。

  教材还针对不同的学*对象,分别开发了“城市版”和“农村版”。农村版的探究主题贴*农村生活的实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广义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编排;并且充分考虑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设备条件较差的现实状况,以选修方式设置了最基础的信息技术学*内容,为农村小学因地制宜地实施信息技术教育开辟了一种新的途径。

  六、课程实验的新经验

  《基于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验课程的研制,是以课题研究方式组织实施的。为了保证设计和编写质量,课题组组织了以省级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部门的专家牵头,以小学语文、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等学科特级教师为核心的总课题组(主编组),精心组织框架设计,指导实验研究工作。

  然而,课程编制是否应该吸收广大教师参与,这是新课程改革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中小学教师通常被人称为“教书匠”。作为一种“工匠”,他只能执行那些不从事课堂教学的人所建立的教学理论,他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传递一般性的课程知识,判断某部分学生是否学到了这些知识。在我国新的课程改革中,把教师和学生排斥在课程教材改革之外,会在很大程度上压制师生对课程编制和实施过程中发挥创新精神,也会影响到课程制度的创新。美国课程论专家提出课程编制的“集体审议制度”,其目的就是确立教师在课程创新中的地位。应该说,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是课程创新能否成功的关键。课程改革实验的全过程都需要教师的参与,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教材的编写、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

  为此,课题组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了8个实验区*40所实验小学的教师参与了课程编制的全过程,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教师协作研究的有益尝试。各学校都选择了各学科优秀教师组成子课题组,分别承担不同学*单元的设计、编制和实验工作;广大教师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从框架构思开始,边设计,边实验,反复修改和完善,撰写出研制报告和实验报告。总课题组专家在各校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整合、改写和多次调整,以保障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教材编写的质量。这种全新的研制方式,不仅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编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为课程的实施培训了骨干力量。

  研制一套创新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材,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我们深感力不从心。衷心期待着广大教师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共同做好这项开创性的课程改革工作。

  一、领导重视、周密安排、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培训工作为认真完成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任务,学校高度重视,将培训工作做为一项大事来抓,并根据教师信息素养及各校设备的实际状况开展培训工作。

  通过培训,要求所有参培教师能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并能运用学得的知识,制作电子演讲稿、简单的课件、个人主页,并学会运用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教师反映良好全体学员对此次培训也一致反映很好,认为此次培训虽然大家累了一点,但非常值得,不仅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对学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实实在在学到了不少信息技术知识,对指导今后的教育改革与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精讲多练,培训效果突出此次培训工作时间紧、内容多,在学*信息技术理论的基础上提高了对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要求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小结5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小结5篇。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多练”,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深入了解,统一步调,全面开展信息技术培训。

  从统一规范的开关机讲起,加强了Windows操作系统认识与操作,直至网络浏览、下载信息、收发Email和主页建立传载等等,没有疏忽对任何一个学员的要求,尤其是严格出勤考核,以确保培训学时和质量。

  在培训期内,所有学员都顺利通过了单元测试,成功的注册了Email和个人主页地址,并进行了有效传载,切实地掌握培训的主要内容

  2、课间指导,课后研讨,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以前我们长说,“要给学生一勺水,自身先有一桶水”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小结5篇作文。

  然而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却应该是:“要给学生一勺鲜活水,自身须要常流水”。

  为此,每天课后,我们都要针对讲课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商讨,寻求解决办法,调整教学计划,第二天及时改进授课方法。

  3、提供素材,拓宽培训知识面,充分体现教育信息化的要求。

  电脑培训不同于其他学科培训,更注重于实际操作,培训中为了使学员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我们收集准备了大量教学素材:word文稿、excel表格、PPT课件、flash动画以及网页制作的图片、影片、声音等等,

  4、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促进培训质量整体上台阶。

  随着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参培教师的年龄越来越大,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越来越差,按照原来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培训任务,针对学员年龄越来越大的实际状况,我们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动了不少脑筋,妥善的解决了这些问题。

  一是加强合作,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扩展4)

——信息技术教师个人年度总结3篇

  这学年来,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政治思想方面:

  认真学*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及时提交作业及撰写学*反思。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是和祖国的未来发展,国家的繁荣昌盛联系在一起的,自己的日常*凡的工作不是简单的上课、下课,批改作业,而是像陶行知那样把教育事业当作“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必须做到有了这种认识,才能自觉担负起教书育人这份责任。

  二、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信息技术教学方面: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注重教学教法的研究,追求高效课堂,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

  4、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5、热爱学生,*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

  四、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以上是本人在本学期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总结。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我要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快发展、争创一流!”为目标,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似水流年,在紧张的工作中又走过了一年。作为教师,充实而又满足,成长进步的学生就是我们辛勤劳动的硕果。现在,让我们驻足回首,体味一下过程中的点点滴滴。

  一、政治思想工作方面

  在教育积极推进新课改的形势下,一直能在思想上、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和判断能力。通过先进性教育的学*,认真剖析自己,客观的对待事务,正确理解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教书育人,爱岗敬业,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能贯穿教育教学的始终,并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对学生做好宣传工作。

  二、师德渗透方面

  教师的一切活动不仅以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措施影响学生,而且也以自己全部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的心灵。因此在工作中我能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爱岗敬业,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

  信息技术学科有本身的特点,学生上课时要经常动手操作,这就难免有些学生不能听从老师的指挥,容易造成课堂秩序的混乱,所以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我自己也以身作则,让学生们心服口服。在严要求的同时,我又对他们充满关爱与耐心,指导他们的学*并对他们进行集体主义的教育,并要求他们时刻谨记爱护学校的公共财物,自觉爱护微机设备,这样在我的课堂上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秩序,也是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前提。

  三、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今年,本人担任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自然而然地就成为了学校计算机教室管理员,管理机房的设备调试与维护,比较任何一个学科,既要上好课又要保证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可以说任务重,责任大,自己克服了机器配置低,学生多,教学软、硬件及教材不配套的诸多困难,圆满地完成了信息技术教育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开拓教学思路,上好每一节课,把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在今年的学业水*考试中,信息技术本学科成绩取得了较好成绩,*均分73.5分,优秀率60%的可喜成绩。

  四.遵纪守法方面

  能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对学校的各种活动积极参与。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感到,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踏实工作,服务于教,努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胜利地完成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

  这个学期,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教学工作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我校多台电脑全部接入校园网,新置课件制作中心,解决了教师做课件、查找获取信息不方便的难题,使我们信息技术教研组的老师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也在这个学期立足实际、搞好教学,并且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在这个基础上,还为各级信息技术竞赛付出了辛勤的汗水。现将这个学期本人的工作总结如下:

  1、立足实际、搞好教学。

  我校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情况比较特殊,因为拥有一些转学生,与其它学科不同的是这些转学生之前从没有学过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是个空白,甚至不知道鼠标的用法,不知道开关机的方法,而其他的学生呢?已经会在网上邻居查找游戏,知道怎么将一个文件夹共享、隐藏、给共享加访问权限,有的时候老师都拿他没有办法。怎样让一个从未接触过信息技术知识的学生,熟练地掌握最基本的知识,我进行了“分层教学”的模式,并加强个别辅导、实现同学间一帮一、多帮一,基本解决了常规教学中难以攻克的难题。

  2、立足教学、搞好教研组工作

  在教务处的要求与指导下,这个学期的工作是非常正常的,每个月都有教研组工作小结,集中学*的时间、地点,内容落实,并有记载,每月至少有一次专题性理论学*,内容针对强,且有带头中心发言,积极参加教研组的课堂教学专题性研究。

  3、加强学*,提高业务水*

  我*时注重自己的文化、业务学*,能攻记一本教学理论书,泛读两种以上杂志,撰写一定质量、教学论文,卡片摘记每月十张以上。任何教学活动总离不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条主线,信息技术更是如此。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我参加了县优质课评选,荣获二等奖,为我校争得了荣誉。

  4、竞赛辅导成果较好

  本学期我组织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奥林匹克竞赛,杨壮同学荣获商丘地区一等奖的好成绩,为我校及我县争得了荣誉。今后我还要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此类活动,借此推广信息技术的应用。

  根据上述总结,我们深深感到,只要立足实际,认真分析和研究好教材、大纲,研究好学生,争取学校领导、师生的支持,就能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就能使我的工作有所开拓,有所进取。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扩展5)

——信息技术教师的个人工作总结3篇

  岁月如梭,过去的一年里,我在学校领导、部门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忙下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一、思想政治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透过报纸、杂志、书籍用心学*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职责感和事业心,用心主动认真的学*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教学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整学期的教学任务都比较重,担任初三和初二两个年级、共六个班级的信息技术课。为了做好这项工作,我坚持看书,熟悉所有信息技术教材;经常网上找一些优秀的教案课件学*;还争取机会多听课,从中学*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时还虚心请教有经验的老师。

  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状况设计教案。一学期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构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由于我校教学条件有限,微机室多媒体网络教学不能正常启用,加上许多计算机和线路老化,故障频出,给这项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为了上好这门课,也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我作了充分的准备。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厌学情绪很重但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却很浓,就推荐校长,经校长允许办起了信息技术兴趣班。对爱好信息技术的计算机小高手和家有电脑的同学进行课外辅导,增加一些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学*资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辅导学生用word制作小报,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辅导的过程虽然艰辛,但透过这些辅导,实现了分层次教学,以优带差,使优者更优,差者进步,提高了教学效果,从而也增强了同学们的学*兴趣和学*信心。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保留成功点,并不断尝试改善教学方法,争取新的突破。

  三、学校工作

  我严格要求自己,工作实干,认真完成学校给予的各项任务。由于我们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务必还有很多的学校工作要做,我服从党和学校领导的安排,兢兢业业,完成了学校全体教师的计算机培训、学校计算机维护和微机室管理,还完成了学校的各种材料的查找和编写,完成了学校领导安排的所有任务,并帮忙同事们查阅资料、撰写论文、邮发稿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脚踏实地,我会更加用心地配合学校领导完成各项任务,为学校的完美明天更加努力。

  四、全员育人

  信息技术课由于在中考中的地位不被引为重点科目,许多学生也不把信息技术教师放在眼里,加上所教班级多、上课地点在微机室,管理起来比较麻烦。结合学校的全员育人,我在尊重学生的前提前下,经常和学生谈心,帮忙学生解惑排忧,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和信心。我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因势利导,或声色俱厉,或温言软语,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学*,教他们自尊自爱,最终使老师公认的`一些“难缠户”也心服口服。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不断学*结,积累经验,为学校育人工作做出更多贡献。

  五、考勤方面

  我在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处理好学校工作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一个学期里没有缺*过一次,晚上也是坚持天天加班,一边完成学校的各项任务,一边备课和学*。在新学期中,我应更加勤恳,为学校作更多的事,也更加努力学*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业务水*更上一层楼。

  六、主要成绩

  在这一学期里,就应说我还是取得了必须的成绩的。我撰写的论文《如何上好一堂信息技术课——初中信息课教学初探》发表在《菏泽教育》第8期;《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科学教学法》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教育》第9期。9月参加全县第一次教学技能大赛,获优秀奖。课题《信息技术“三三教学法”》获省科研成果一等奖。

  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社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更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分析研究好教材、大纲和学生,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师生配合,创造性地搞好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开拓创新,严格要求,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完美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凡地走过了一年。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年的工作。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现将本年度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自身学*

  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

  1、20xx年4月7日,参加全市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区域研讨活动。

  2、20xx年5月5日至8日,参加了由中央电教馆主办,芜湖市镜湖小学承办的” 基于融合理念创新课堂教学”混合研训。

  二、教学工作

  系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担任了学校三、四年级共6个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备课笔记、教学反思、教研活动全部实现电子化。

  三、其他工作

  1、本学期,我还负责学校学生电子学籍的管理工作。能做到一人一籍,生籍一致,变动数据的及时更新。另还负责学校机房电脑的日常维护工作,保证机器运行正常。

  2、20xx年5月17日,担任宣州区20xx年度小学教师资格(小学信息技术)面试工作。

  四、教育教学及教研成绩

  1、辅导学生参加区第七届小学生汉字录入竞赛获区级一等奖。

  2、辅导学生参加市第七届小学生汉字录入竞赛获市级一等奖。

  3、辅导学生电脑作品《皮影制作与表演》获市级一等级,并被遴选上报省级参评。

  4、教学案例《目录制作要先行》,获全国第十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大赛二等奖。

  五、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加强课堂管理,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2、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3、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信息技术学*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生活总在执着和付出中而精彩。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能不断地加以克服缺点,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尽自己所能努力工作。

  20xx年-20xx学年第一学期即将结束,回顾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从多方面进行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辛勤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不足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前备好课,写好教案。*时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学*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老教师学*、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我上网查资料,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常常工作到深夜。为了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所学的知识内容,我积极制作课件,准备各种直观教学软件,搜集制作各知识点优秀案例展示给学生。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尤其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每节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注意对学困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做课后记,找出不足。

  3、笔记

  根据每节课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最合理的笔记,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当堂课的知识。

  二、个人学*:

  积极学*各种理论,以充实自己,以便在工作中以坚实的理论作为指导,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络知识,学*制作网页,初步建成,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服务。同时,帮助其它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负责本学期建成的多媒体教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使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在班级集中注意力学*,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定严格约束自己。

  4、利用各种方法,训练学生提高、集中注意力。

  5、在网站设计和多媒体课件制作上下功夫,努力使学校的网站和学校的多媒体课件的水*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我用我的心去教诲我的学生,我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学生,我无愧于我心,我无悔于我的事业。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花朵。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扩展6)

——小学信息技术个人总结 (菁华3篇)

  学期行将终了,回想这一学期,本人能够努力工作,认真学*,从多方面中止计算机教学和管理工作。有勤劳的耕耘,有收获的喜悦,也有缺乏与遗憾,现总结如下:

  本学期,我担任学校的五、六年级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经过教学工作使我深化地认识到信息技术课程的位置和作用,对信息技术的展开有了正确的认识,它既是基础教育课程革新和展开的需求,又是小学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内容。

  一、教学方面

  1、备课

  开学初,根据学校恳求,认真写好教学计划,提早备好课,写好教案。*常做到周前备课。备课时认真研讨教材,学*好《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虚心向其他教员学*、讨教。力图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

  2、上课

  上好课的前提是做好课前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特别本学科主要课程都要上机完成,因此每节课前都要认真做好上机备课,检查机器状态,有无“不可用机器”。上课时认真讲课,力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主体”,在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控制基础学问的前提下,使学生能做出有创新、有创意的作品。经过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既控制学问又控制技巧,使他们有成就感,学生上了每一节课都有收获。在学生完成上机任务时,在各台计算机前巡视,留意对后进生中止手把手的辅导,课后及时找出缺乏。

  二、个人学*:

  关于课程革新环境下的教员,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教员必需具有自来水。为此在工作中,我抓住一切机遇认真学*,在不时学*、不时理论中进步自己的教育教学水*。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员和教学阅历丰厚的教员学*,丰厚教学伎俩,抓住学校布置听课的机遇,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时理论,不时总结,不时进步。

  三、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锻炼,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才干的培育,学问上做到课课清、段段清。

  2、对希望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烦,使他们在对计算机的认识上有更大进步。

  3、加强机房纪律和机器运用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只在班级集中留意力学*,在机房上机时也要按规则严厉约束自己。

  4、应用各种方法,锻炼学生进步、集中留意力。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展开,时期在行进,学生的特性和问题也在发作着不时的变化。作为有义务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需以高度的敏理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讨和处置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控制其特性、发现其规律,渎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崇高历史任务

  究竟怎样的课才算是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下面将结合本次听课活动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

  我觉得一节好的信息技术课应该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享受一份快乐。

  “任务驱动——尝试探究——方法总结——技能训练——课堂延伸”,这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的一般教学模式,好的信息技术课不应一味地生搬硬套,而应根据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也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的学情灵活应变,采取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赋予这种模式以鲜明的个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他们的有意注意,让他们保持持久的学*兴趣。特别是新课导入一定要新颖,有吸引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精心设计的课件,演示各种与教学有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表格与动画等等,并且内容尽量让学生感兴趣。如本次大赛中高耘老师的《口语展现》一课,一开始播放一段《猫和老鼠》的动画片给学生看,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播放动画片后进而引入招聘会的情景,设置情景的同时抛出了本课的两个任务,使整修教学流程合理、自然。用给动画片配音这种方式也极大的提起学生的学*热情,整节课的气氛也相当活跃,学生快乐地学会了用powerpoint录制声音和录制旁白,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授之以渔,彰显个性,让学生收获一种智慧。

  好课授人以渔,课上点到为止,把无穷韵味留到课后,把自主探索的乐趣留给学生,把无尽的空间留给学生,他们能把课上学的知识用起来,能把课上的知识在课外延续。如果真能达到这种效果,这堂课难道不应该是最最好的一堂课吗?我想在我们*时的教学中,如果总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容易疲劳,也容易养成上课就等着老师教的依赖心理。采用任务目标教学模式,给学生下达一个具体任务,学生在思想上就有一种必须完成任务的紧迫感。在教师讲解过程中,他们就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学*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通过阅读教材解决,有的通过同学间相互交流、讨论来解决,有的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指导。同时由于教师主要是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对很多知识点不是手把手地教,而是相信学生的学*能力,让学生多去操作、去尝试、去创造,学生就会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从而充分激发起学*兴趣,调动起学*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操作完成后,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而如果老师牵得太多,也就无所主谓什么学生自主选择了。尽管时时在注意学生的自主性,但也时不时会有老师牵引的痕迹,过多的“温馨提示”,就会变成了“伪尊重”。我也一直很困惑,如何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课堂放得很开,但要是操作不好很有可能会偏离学*的目标。而一直围着老师的教案转,肯定不行,因为学*是学生的学*,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如何做到收放自如,真正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我想这是自己要努力的方向。希望以上几点想法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也非常愿意跟大家一起探讨,共勉之。

  弹指一挥间,我在教师的岗位上又*凡地走过了一学期。这一学期来的工作自己没有取得太大的成绩。但是,在校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顺利地完成了本学期的工作。为了总结过去,扬长避短,使自己站得更高、走得更好,寄望明天的工作更为进步,现将本学期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我在思想上严以律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与老师团结合作,能够正确处理好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特别尊敬老教师,把他们作为自己学*的榜样。一学期来,我还积极参加各类政治业务学*,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和业务水*。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学校的各项工作安排。

  二、教学方面

  我是学校的信息技术专职教师,这学年担任了学校五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要求自己做到: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认真教学、课后细细反思,并结合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本期重点对五年级学生进行了网站制作内容的教学,所教学生绝大多数都能利用计算机制作出一份简单的网页,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同时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

  此外,我还负责学校远程教育资源的接收工作,确保学校其他学科的资源共享。在这项工作中,我负责将接收的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刻录,对学校的各类教育教学光盘进行分类登记和保管,并负责向老师宣传现存的资源,以便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解决了学校各科教师对教学资源使用的方便,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三、教研工作方面

  身为教研组长,我能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处处起表率作用,团结同志,助人为乐,以身作责,从不为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协调组员间的关系,认真搞好政治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课或观摩课,坚持每周三下午的教研活动,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做好记录,老师之间互相切磋,交流经验,不断提高和进步,为使综合教研组的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奋斗。

  四.成绩方面

  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中心,而如何提高教学水*提高教育质量是我们教师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一年来我重抓常规让教学保质保量,如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虚心、主动地向其他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好的教学方法,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

  五、本人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2、加强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学生不仅要个人学好信息技术,培养他们信息素养,还要学会关心和帮助同学,一起进步。

  生活总在执着和付出中精彩。我知道,任何事情都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再反思-再改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发展完善的。相信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能不断地加以克服缺点,我也将一如既往地尽自己所能努力工作,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信息技术实践个人总结3篇(扩展7)

——信息技术2.0应用实践教师个人研修总结(精选5篇)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更大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媒介”,解决了学生学*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我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谈谈我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兴趣。

  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例如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再如我在四年级教学《火烧云》一课时,由于学生很少看到火烧云的样子,我让学生课前先从网上搜索了一些火烧云的图片,然后课上展示给同学们,并作简单介绍,让他们不仅学会了搜集资料,更激发了他们的学*课文内容的兴趣。由于语文教学中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被充分激发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加快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媒介”,解决了学生学*困难。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的“媒介”,突破学*中的难点,转化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中的困难。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比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江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太阳缓缓升起,遍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春光水碧,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同样的在讲授《桂林山水》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时,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乐响起,把学生带入到山水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逼真地体会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课时学生激情高昂,纷纷说将来要到桂林去旅游。这样,在一节课当中,溶入音乐、美育的欣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多。

  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学生可以*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基础、学*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的天地。学生是学*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比如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前学生查阅了很多有关地球的资料。包括地球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资源,以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和图片。课后学生们又利用电脑制作了保护地球的宣传手抄报。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如教完六年级《景阳冈》之后,为了让学生的知识面不只停留在书本上,不只对武松的“武艺高超,疾恶如仇”有所了解,还要对其他人物有所了解,课后布置学生收集大量有关《水浒传》中其他人物的故事,经过加工整理办一期“水浒群英传”的板报。同学们马上分工合作,有的在互联网上搜索图片,有的上图书馆查找资料,通过各种途径同学们把收集到的各种资料汇总。这样学*小组的同学可以做到资源共享,可见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了生动、丰富、快捷的资源,这样既学到了课本上的知识,又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学生也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另外,我们语文老师在识字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作教学等方面也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方式加以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工具,最终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已有的课程学*活动中结合使用信息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它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学科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的内涵是要求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全面地运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集效应,从而促进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的根本改革,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

  1、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文化。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就是对学生兴趣和意识的培养。学生智力的开发,就是培养学生获取各种信息,最后内化为知识的能力,这种知识的获取方法,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必须从被动接受转换到主动探究的学*主体上来。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学*者有更高的素质,在知识量不断增加、知识更新不断加速的今天,原先那种“知识积累”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为改变这一现状,只有开设信息技术课,将信息技术作为学*和工作乃至社会交往的工具。其办法就是让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这就必然会使信息技术与个学科融为一体,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的态度和能力。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注意的是为学生升学深造打基础。存在着“高分低能”的问题。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教学,学生必须在课堂上动手动脑,主动参与到学*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及计算机网络,对学*中提出的问题产生好奇和疑义,对难题刻苦钻研,对解决问题后的自信表现出求知欲、好奇心,表现出克服困难、自觉学*的坚强意志。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更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质。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方式。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学*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学*方式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作用,学*者将从传统的接受式转变为主动学*、探究学*和研究性学*,学*者必须学会利用资源进行学*。如上自然教材《日食和月食》一课时,学生有的根本没有见过这两种自然现象,很难去想象是怎么一回事。但是,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通过录像、剪辑、课件制作等手段,把整个日食、月食的过程制成一个完整的动画,让学生亲眼目睹一次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这时候再来对学生讲解书本上的知识概念,学生就容易理解多了。信息技术的介入,弥补了观察教学中的缺陷和不足,为学生的学*提高了丰富而卓越的学*资源,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量巨增,知识成为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的更新率加快,陈旧率加大,有效期缩短。另外,知识的高度综合性和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更多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由此带给人们难以想象的社会生活、经验生活、政治生活和人类一切领域内深刻而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环境下,人们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变得很重要。因此,我们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培养出一批批多技能、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二、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整合的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更好地达到课程学*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学会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具体表现形式为: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演示工具。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内容穿插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也可以利用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制作自己的教学多媒体课件,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其中某些难以理解或较抽象的内容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这样,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功能,提高了教育教学效率。

  2、信息技术作为教学辅导工具。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目前市场有大量的练*型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测验软件,让学生在练*和测验中巩固、熟练所学的知识,决定下一步学*的方向,实现了个别辅导式教学。这样,也就实现了教师职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题、模拟、测试、评定等。

  3、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这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交流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与外界信息交流的作用。教师通过互联网可以从外界相互交流、探讨教学方法,获取教育教学信息。学生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从外界获取许多新知识,提高学生的学*兴趣和效率。

  4、信息技术作为提供资源环境的工具。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扩充教学知识量,使学生不再只是学*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接触到百家思想,拓宽了知识面。如自然教材《太阳系》一课,在学*完成太阳系的组成后,可以让学生在网上的资源库中,自由查找自己感兴趣的行星资料。这样,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学生获取了比书本上更丰富的信息。

  5、信息技术作为情境探究和发现学*的工具。根据一定的课程学*内容,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将需要呈现的学*内容加工、处理成具有一定情境的学*资源,再让学*者在这些情境中进行探究、发现,有助于加强学*者对学*内容的理解和学*能力的提高。如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虚拟实验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实际操作、观察现象、读取数据、科学分析,培养科学研究的态度和能力,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与途径。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能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内涵,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

  我们的现代化教学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手段,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面对整个信息大千世界,五彩缤纷呈现在面前,使许多人的理想能够很快实现。而运用现代技术进行语文教学中,更能发挥更大的效率。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兴趣,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媒介”,解决了学生学*困难。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我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谈谈我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语文学*情境,激发了学生学*兴趣。

  多媒体课件教学具有形象直观、内容丰富、动态呈现、信息容量大等特点,它所提供的外部刺激——图片、图像、动画、声音、文字等等是多样而丰富的。而小学生对具体形象事物感兴趣的心理特点,非常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取、存储与建构。

  例如教学《美丽的西沙群岛》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我适时播放了一些描绘海滩和海岛美景以及海底世界的录像片,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学生一会儿观赏海滩和海岛的美景,使他们好像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海滩上到处是形态各异的贝壳,还有庞大有趣的海龟;海岛上绿树成林;一会儿仿佛又潜入海底,探索海底的秘密,大海深处,无数的鱼儿游来游去,穿梭不停,美丽的珊瑚千姿百态,好像还听到了海底的动物发出的各种声音。整个观看过程中,学生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思想高度集中,情绪十分高涨。

  再如我在四年级教学《火烧云》一课时,由于学生很少看到火烧云的样子,我让学生课前先从网上搜索了一些火烧云的图片,然后课上展示给同学们,并作简单介绍,让他们不仅学会了搜集资料,更激发了他们的学*课文内容的兴趣。由于语文教学中创设了一定的情景,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被充分激发起来,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生主动探索,从而加深、加快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语文课堂教学提供学*“媒介”,解决了学生学*困难。

  学生的认知由于受年龄、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影响,他们理解、感受语言的能力比较弱,尤其对一些抽象的语言文字——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内容,理解就更加困难。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学*的“媒介”,突破学*中的难点,转化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解决学生学*中的困难。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炼的,所创设的意境是深远的。如何引导学生来学*古诗,感悟诗人语言之凝练,体会古诗之神韵呢?我觉得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解决了这个难题。

  比如在教学白居易的《忆江南》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笔下江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我设计制作了能体现诗情的课件,并选取了古琴曲作背景音乐。上课初,我先以一张配有诗文的电子幻灯片呈现教学内容,在具有古风古韵的音乐声中,我动情诵读全诗,激起了孩子学*的热情,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理解诗意时,我演示了课件。在太阳缓缓升起,遍地开放着鲜艳的花朵,春光水碧,红花像燃烧的火焰的画面出现时,学生眼神中透露出异彩,不但对诗意的理解了然于心,而且感情得到了升华。

  同样的在讲授《桂林山水》时,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讲到桂林的山水之美时,播放课件,画面上山川林立,水在潺潺的流淌,音乐响起,把学生带入到山水之间,有亲临其境的感觉,逼真地体会到桂林的山水之美,上课时学生激情高昂,纷纷说将来要到桂林去旅游。这样,在一节课当中,溶入音乐、美育的欣赏,使学生在愉快中学*,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理念不仅强调了学*方式的变化,而且强调了学*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由教师主宰:从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到教学步骤,学生被动地参与多。

  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这样交互式的学*,学生可以*等地共有、共享人类的学*资源,可以按照自己的学*基础、学*兴趣来选择学*内容、方法。学生在这种开放式的学*空间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有了自主学*的天地。学生是学*的主体,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就应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他们主动学*,积极参与,从而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及其他综合能力。

  比如我在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前学生查阅了很多有关地球的资料。包括地球美丽的自然景观,丰富的资源,以及地球环境遭到破坏的资料和图片。课后学生们又利用电脑制作了保护地球的宣传手抄报。

  四、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学生课外知识。

  语文教学如果依靠教科书、教师、学*的参考资料(书本)等的信息,那么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需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注意跨学科的学*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资源,如教科书、工具书、网络、图书馆……”现代信息技术体现了很强的网络优势,能收集更多的语文学*的信息资源,增大教学的信息量,充分地开发了语文资源。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