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

首页 / 总结 / | 2022-07-28 02:37:16 知识点总结,政治,初中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1

  1、最高理想:实现*

  2、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之间的关系:

  (1)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

  (2)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4、怎样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小康?

  我国现阶段达到的小康还是总体上、低水*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衡的小康


  

  5、描绘理想中的全面小康社会蓝图:

  (1)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2)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

  (3)人民享有更加充分的民*利

  (4)各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

  (5)对外更加开放

  6、跨入新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7、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民主法治、公*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请描述和谐*的美好前景)

  9、为了实现全面小康,国家应该怎样做?(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现状,国家应该怎样做?)

  (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坚持改革开放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

  (4)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7)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方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等等。

  10、为了实现全面小康,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努力学*,掌握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专业技能

  (2)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3)增强时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1、构建和谐社会,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3)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4)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5)规范市场行为

  (6)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等。

  12、为了构建和谐社会(徐州),我们青少年该怎样做?

  (1)努力学*,使自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尊老爱幼,孝敬父母,邻里团结

  (3)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助人为乐

  (4)文明礼貌,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5))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竞争意识

  (6)树立远大理想,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3、你身边还有哪些不和谐之音?(举例)

  乱丢垃圾、考试作弊、打架斗殴、乱排放污水、手机黄网等

  14、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会过时吗?为什么?)

  (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必须要艰苦奋斗

  (3)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无一不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因此,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4)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不会过时。

  16、中学生怎样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1)在精神上,要明确社会责任,继承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在学*上,要勤奋努力,顽强拼搏

  (3)在生活上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不攀比,不赶时尚,理性消费。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2

  1、竞争与合作是社会生活中必然存在的现象,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

  2、个人与个人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都存在竞争与合作。

  3、怎样正确认识竞争?竞争既有优点又有,优点是竞争可以开发人的潜能和智力,提高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竞争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缺点是可能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要客观看待竞争。应对竞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对自己有个实事求是的评价,在竞争中要能审时度势,扬长避短.

  4、合作的重要性是什么?合作不仅是应对竞争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经之路。个人的成功离不开合作。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合作。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5、怎样提高竞争意识?

  ①增强竞争意识。

  ②提高竞争能力。

  ③既要勇于竞争又要善于竞争,但不能采取不正当手段。

  ④在竞争中要培养团结合作,乐于助人的品质。

  6、在竞争中应注意:

  ①诚实守信

  ②遵纪守法

  ③公*公正

  ④遵守竞争规则。

  7、怎样培养合作意识?

  ①从身边小事做起。

  ②参加集体性竞争活动。

  8、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与合作构成了人生和社会生存。发展的两股力量,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与合作是统一的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任何竞争都离不开合作,竞争的基础在于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是孤单的竞争,这种竞争是没有力量的;另一方面,合作能更好的竞争,合作越好,力量越强,竞争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对于社会的发展进步来说,竞争与合作同样重要。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公民在做好本职的同时,要主动为国分忧,为社会奉献吗?这些举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2.作为公民如何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1)当维护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应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

  (2)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3)中学生肩负着民族辉煌的使命。

  3.中学生如何肩负起民族辉煌的重任?

  (1)我们对祖国尽责应该体现在好好学*上;

  (2)体现在校园里、教室里主动捡起垃圾;关掉教室里的灯;关掉水龙头等具体细节上。

  4.中学生可以参加哪些社会公益活动?

  (1)参加义务植树;

  (2)向居民宣传防火知识;

  (3)去福利院或老年社区做义工;

  (4)向贫困地区、灾区捐款捐物;

  (5)做车站排队引导员等。

  5.为什么要参加公益活动?参加公益活动有什么意义?

  原因: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应自觉承担关爱社会的责任;多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在奉献的社会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意义: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用自己的行动和倡议带动更多的人,社会生活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6.结合自身谈谈中学生应怎样来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作为学生,我们就是要尽到做学生的责任。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我们应认真学*,互帮互助,尊重老师,爱护校园。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参加社会活动,逐渐体会自己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主动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奉献我么自己的一份力量。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阅读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1)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3篇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1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① 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②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因此,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3、关集体人人有责

  4、如何关爱集体?

  关爱集体的表现: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力量。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⑶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作为公民,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

  (1)维护国家的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2)国家处在困难时期,最能考验公民的责任意识。

  (3)我国青少年肩负着铸造民族辉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1)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2)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2、自觉承担责任

  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要承担责任、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而不是要我承担责任、被迫被动地承担责任。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2

  1不良诱惑/自我保护/防微杜渐

  (1)正确对待诱惑,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气开始,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从小事做起,自觉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3)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1)守法: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1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且将受到法律制裁。3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应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3)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责任和义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3权利

  (1)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2)维护权利: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应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3)公民有维护*、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责任。

  5.受教育

  (1)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提供子女读书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

  (2)中学生要维护(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建议权/监督权★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3

  1不良诱惑/自我保护/防微杜渐

  (1)正确对待诱惑,要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否则可能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付出沉重的代价。

  (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气开始,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自觉依法自律;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自觉践行道德;从小事做起,自觉防微杜渐,远离违法犯罪。

  (3)我们应该积极争取社会保护、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等多方面的保护,以促进自己的健康成长。与此同时,我们也要防范侵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应用法律和智慧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法制观念/法律意识

  (1)守法:法律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我们要树立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正确行使合法权利,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用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1当我们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我们不能忍气吞声,这样会纵容违法犯罪行为。2我们也不能以牙还牙,采用不法手段,否则不仅不能维护自身权益,而且将受到法律制裁。3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应该应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身法律权益。

  (3)护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应尽责任和义务,这样既能保护自己的健康成长,又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青少年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

  3权利

  (1)行使权利:在行使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权利;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2)维护权利: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应用法律武器维护我们的合法权利,通过诉讼和非诉讼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4权利和义务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积极运用法律武器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3)公民有维护*、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的义务责任。

  5.受教育

  (1)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不容易,父母提供子女读书不容易;为了自己的发展、为了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

  (2)中学生要维护(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6.建议权/监督权★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2)我们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和他人的权益;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2)

——中考历史必背知识点3篇

  1.第一个五年计划

  (1)一五计划时间:1953年~1957年

  (2)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一五期间重工业成就:

  ①鞍山钢铁公司建成投产

  ②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③制成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4)一五期间交通运输业成就:

  ①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通车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1)时间:1954年9月

  (2)制宪机关:第一届全国*大会

  (3)五四宪法特点:

  ①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②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五课 三大改造

  1.对农业的改造

  (1)时间:1953年—1956年

  (2)改造方式: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1)时间:1954年—1956年

  (2)方式:先是公私合营,后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过渡,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3.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

  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三大改造的实质: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三大改造的缺点: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1.抗美援朝概况

  (1)时间:1950年10月—1953年7月

  (2)军队:以*为司令员的*人民志愿军

  (3)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最可爱的人:*人民志愿军。(学*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2.抗美援朝的意义:(1)极大地提高了*的国际地位(2)巩固了新生的人民*。

  1.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2.时间:1950年—1952年底

  3.土地改革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土地改革的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的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更加巩固,也大大**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6.*的土地改革:1959年,*进行以土地改革为中心的民主改革,到六十年代初,废除了封建农奴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

  一、罪恶的“三角贸易”

  1最早走上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道路的国家: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接着是英国和法国)

  2“三角贸易”的原因:美洲缺乏劳动力,贩卖黑奴可以获得高额利润。

  3“三角贸易”的路线:欧洲—非洲—美洲—欧洲。

  4“三角贸易”的主要经营者:英国人。(最先进行奴隶贸易的是葡萄牙人)

  5“三角贸易”持续时间:三百多年

  6“三角贸易”的影响:

  (1)使非洲丧失了*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非洲长期的贫穷、落后。

  (2)欧洲奴隶贩子把赚来的钱投资于工商业,促进了当地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日不落帝国”在印度

  1.英国走上殖民争夺道路的时间:17世纪

  2.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殖民国家)

  3.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机构:东印度公司(负责对印度等亚洲国家的殖民侵略)

  4.英国在印度最有名的殖民头目:克莱武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3)

——初中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3篇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2、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洋西岸

  3、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地区;

  4、五带位置:大部分地区处北温带。

  二、国土辽阔

  1、*陆地面积960万*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方千米。

  2、我国领土的四端:

  最北: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最南:南海的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最东: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

  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我国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与我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

  4、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我国濒临的海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它们与太*洋连成一片。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内海。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1、我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2、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共有34个,其中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

  3、(1)我国的5个自治区:新疆*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自治区。

  (2)我国的4个直辖市: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重庆市。

  4、必须熟记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课本第10页)

  5、广东省轮廓像象鼻;云南省轮廓像孔雀;山东省轮廓像一只骆驼,位于黄河入海口。

  6、有两个简称的省:四川省(川或蜀)、贵州省(贵或黔)、云南省(云或滇)、陕西省(陕或秦)、甘肃省(甘或陇)

  7、纬度最高的省——黑龙江省;跨经度最大的省(区)——内蒙古自治区;我国邻国最多的省(区)——新疆*尔自治区。

  四、众多的人口

  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总人口约13亿,占世界人口的1/5。

  2、目前,我国年增长人口1200万左右

  3、我国的人口现状是: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速度快。

  4、我国人口方面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人口稠密和稀疏分界线是:黑龙江省的黑河到云南省的腾冲一线

  6、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东部人口密度大(94%),西部人口密度小(6%)——东多西少

  五、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92%);其他55个民族为少数民族(8%)

  2、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壮族

  3、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2000人)

  4、500万人口以上的民族有:壮族、满族、*、苗族、*尔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彝族

  5、我国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等。

  6、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

  7、少数民族分布相对分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

  8、各民族的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9、我国分布民族数目最多的省是——云南省。

  六、地势和地形

  1.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2.西部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东部以*原、丘陵为主。

  3.在*地形图中找出三级阶梯的界线:

  1)第一、第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2)第二、第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4.第一级阶梯:*均海拔4000米以上,地形主要是青藏高原,号称世界屋脊

  5.第二级阶梯:*均海拔1000——2000米左右,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6.第三级阶梯:*均海拔多在500米以下,地形以*原和丘陵为主。

  板块

  1.大陆漂移说:魏格纳依据大西洋*大陆轮廓的可拼合性和其他依据提出。

  2.板快构造学说:全球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六大板块组成,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山脉(海沟、岛屿),板块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

  3.等高线地形图

  上面对地球表面的七巧板知识的学*,同学们都能很好地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板块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4)

——初中必背历史知识点总结3篇

  秦汉时期

  1、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始皇帝)灭亡六国,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结束了

  春秋战国时期割据局面。(书P44秦始皇像)。

  2、秦朝规定全国规范的文字是小篆,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秦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宁。

  3、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大泽乡爆发,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

  4、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5、西汉初年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与景帝两代,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发展农业,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发展迅速,出现文景之治的局面。休养生息的政策实行,促进了西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6、汉武帝的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促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

  7、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著名学者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8、公元25年,刘秀(光武帝)建立东汉,定都于洛阳。刘秀在位时,政局渐趋稳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国力日益强盛,史称为“光武中兴”。

  9、西汉时的播种工具是耧车;东汉时出现了新型灌溉工具是翻车;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内冶铁,比欧洲早1000多年。

  10、秦朝末年,匈奴首领冒顿单于在蒙古草原建立统一的奴隶制军事*,第一次实现了对*北方游牧民族的大统一。

  11、公元前119年,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12、西汉时期汉元帝把王嫱(王昭君)出塞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从而密切了汉匈关系。

  13、西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标志,成为当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的开始。公元73年,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经营了30年,帮助西域各族摆脱了匈奴的奴役,恢复和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14、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往西,经甘肃的河西走廊及当今的新疆地区,远达中亚,南亚,西亚,以至地中海东岸各国和南欧、北非等地。开辟丝绸之路功劳最大是西域的使者张骞。

  15、成书于西汉的《周髀算经》和东汉的《九章算术》是著名的数学著作,对世界古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16、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有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写的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被后代奉为医学经典,张仲景被尊称为“医圣”。华佗创制麻醉剂“麻沸散”,他是世界上最早用全身麻醉方法做手术的医生,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他还编成锻炼身体的“五禽戏”。

  17、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张衡发明了能测量地震的地动仪。

  18、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道教是东汉时期兴起于我国本土的宗教。

  19、西汉杰出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是一部不朽的史学名著,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历史,《史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0、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是我国古代艺术珍品。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艺术宝库,是秦汉时期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洋务运动

  (1)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2)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3)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4)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5)洋务派的主要活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代军事工业。如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科技书籍;派留学生。后期:又提出“求富”口号。开办民用工业,以辅助军事工业。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6)评价(意义):洋务运动没有使*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资本主义*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的内容: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

  (2)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变法失败,前后104天,因此叫“百日维新”。1819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三册P71表)

  (4)戊戌变法对*社会的影响: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a、1894年11月,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初步形成。

  b、1905年,孙中山联合华兴会、光复会和兴中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于8月在东京成立了*同盟会。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武昌起义和*成立:

  a、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宣布废除宣统年号,建立*。

  b、1912年元旦,*临时*成立。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C、《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均地权。”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它不可能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这次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但是,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功绩,永远闪耀着光芒。

  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2)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鲁迅、胡适。

  (3)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4)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5)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6)新文化运动的作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运动。(性质)

  (7)新文化运动的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8)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9)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百家争鸣

  1、儒家学派--创始人是孔子,他是春秋时期的人。他在思想、教育、文化上的贡献:

  ①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②教育--A:兴办私学,广收门徒B:他要求学生按时复*学过的知识,"温故知新"C:学*的态度要老实D:温故而知新

  ③文化--他编订了《诗经》、《尚书》、《礼》、《易》、《春秋》;

  儒家学派--战国时期:是孟子,他反对战争,提出"春秋无义战",主张"民贵君轻"的思想,实行"仁政"。反对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再利用。这反映了他的可持续发展观。

  2、道家学派--创始人是老子,是春秋时期的人,著有《道德经》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并且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具有朴素辨证的思想。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5)

——初中生物必背重点知识点3篇

  1.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7.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8.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9.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10.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

  13.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15.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1.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2.植物所属类群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对植物进行分类主要观察其形态结构,如被子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花、果实、种子是被子植物分类最重要的依据。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但物种间的相似程度越小,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而共同特征越多

  5.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三者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生物种类多样性影响生态系统多样性。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基因多样性决定种类多样性,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所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6.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7.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不同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因此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8.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特别是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9.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

  美国引进我国的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的优良品种;

  我国科学家袁隆*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

  10.生态系统包括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的,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12.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影响

  13.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是银杉;被称为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的是扬子鳄;*鸽子树(珙桐)也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14.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我国现已建成许多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

  15.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护许多物种和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为开发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地;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1.生物分类

  概念: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意义:可以更好地研究利用和保护生物,了解各种生物在生物界中所占的地位及其进化的途径和过程。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6)

——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地球内部的结构的研究:由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当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这种弹性波叫地震波。地震波有纵波(P波)和横波(S波)之分。纵波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可以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1)由于地震波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地震波在经过不同介质的界面时就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科学家正是利用了地震波的上述性质,通过对地震波的精确测量,“透视”了地球内部的结构。

  (2)从地球内部地震波曲线图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这种速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

  (3)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在这个不连续面以下,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是奥地利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首先发现的,所以叫莫霍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不连续面是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最早研究的,所以叫古登堡面。

  (4)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为界面,把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所以地球的.内部圈层是依据地震波传播的突然变化的两个不连续面(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来划分的。

  ⑴按能源开发利用的状况分类:

  ①常规能源:大规模广泛应用,利用技术比较成熟的能源资源,如:矿物能

  (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等。在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占主要地位。

  ②新能源:目前技术水*所限,未被广泛应用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等。

  ⑵按能源的形成和来源分类:

  ①来自太阳辐射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风能等。

  ②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地球内能):地热能、核能。

  ③来自天体引力的能量(日、月对地):潮汐能。

  ⑶按资源性质分类:

  ①非可再生能源:各种矿物燃料、核燃料。∴应该节约使用、综合利用

  ②可再生资源:生物能、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可以持续利用。∴应该合理利用,保护和促进更新,最充分利用。

  ⑷能量是否转换分类:

  ①一次能源:上述四种分类中除沼气外的各种能源。从自然界直接取得的天然能源

  ②二次能源:如:电能、煤气、焦炭、汽油、蒸汽、酒精、热水、沼气、液化石油气、激光等。

  ⑸清吉能源:指不污染环境的能源:如水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风能、潮汐能、氢能、沼气等。

  世界各大区域沙漠分布:

  一、东亚:

  *西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

  二、南亚: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处:印度沙漠(塔尔沙漠);

  三、中亚:

  1、土库曼斯坦境内的卡拉库姆沙漠;

  2、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部地区;

  3、哈萨克斯坦西部与俄罗斯交界处和中东部一小部分;

  四、西亚:

  1、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2、沙特*境内大部分地区:北部内夫得沙漠、南部鲁卜哈利沙漠;

  五、非洲:

  撒哈拉沙漠(世界上的沙漠);

  六、大洋洲:

  澳大利亚西部维多利亚大沙漠;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的夏季,流量,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1.河流与等高线地形图:

  ①河流与等高线弯曲的关系,河流在山谷中发育,等高线弯曲处指向高值区;

  ②河流与地势高低的关系是河流总是由高处流向低处;

  ③河流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等高线密集,流水速度快,水能丰富,等高线稀疏,流水速度慢,航运条件较好。

  2.河流水系特征:水系特征与河流所在地形地势地貌关系密切,主要包括发源地与流向;长度与流域面积;支流及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及各河段河床特征;流经省区、重要城市及流经地形区。

  3.河流水文特征:

  ①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主要补给水源的水量变化,主要还是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当然有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

  ③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

  ④凌汛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⑤含沙量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

  ⑥航运价值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水位高、水量大,水流*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⑦水能资源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落差大的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⑧人类活动,一般河流*人口密集,引水、筑坝、改变地面状况、污染、航运等都会影响河流水文和生态。

  4.河流地貌:

  ①河流流经山区,流水侵蚀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峡谷、V形谷、瀑布(一般岩层上硬下软),坡面破碎、沟壑纵横;在出山口或山麓,流水沉积作用显著,一般形成山麓冲积扇;山区水土流失,东南丘陵形成“红色沙漠化”,云贵高原形成“石漠化”;

  ②河流流经*原地区,流水沉积作用显著,形成宽谷和冲积*原;

  ③河流入海口受河流水和海水的相互作用(河流水作用为主),发育形成河口三角洲。

  5.地形对水文的影响:

  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方向可确定河流的具体流向。

  地形类型、地势落差、坡度决定河流流速、支流发育情况。地势陡峭的山区,一般河流流速大、水流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原地区,一般河网密布,流速*缓,水量丰富的河段有利于航运。

  山脉往往是相邻两大流域之间的分水岭。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根据山脊线可确定河流流域的范围。

  6.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多雨型气候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流量随雨量的变化而变化。降水季节变化大的地区,河流有明显的汛期和枯水期,降水量最多的季节出现汛期,有时易出现洪涝灾害。

  干旱型气候区: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气温的夏季,流量,出现汛期。

  气温较低地区:冬季气温低于0℃以下,河流出现结冰期。冬季寒冷而漫长的地区,河流冰期较长。


初中政治必背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7)

——历史高考必背知识点(精选五篇)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世界经济关系格局呈现的特点、趋势产生的原因和趋势之间的关系

  (1)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特点: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

  (2)主要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3)关系: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②经济区域集团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经验和条件,并加强了全球经济的依赖关系;③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定程度上又阻碍了经济全球化;④总之,两者之间主要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并行发展。

  2.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第一,渐入“黄金时代”的欧洲人民从惨痛的历史教训与严酷现实中不约而同地得出这样的结论:为了使欧洲摆脱***的威胁,缓和民族仇恨,防止历史悲剧的重演,必须重新组织欧洲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生活。

  第二,二战后,美国、苏联势力在欧洲的影响急剧扩大,欧洲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下降,只有联合,才能重新树立欧洲的新形象。

  第三,随着科技和生产的发展,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西欧地区国家林立,存在着国内市场狭小和生产资源短缺的问题,只有走向联合,才能做到优势互补,才能有利于各国的共同发展。

  第四,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一、汉朝

  1、中朝(内朝):由皇帝亲信*臣(侍从、秘书)构成(这些人身份低微,被皇帝破格使用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决策,导致由丞相、御史大夫为首所构成的官僚机构成了“外朝”,被拒于政治决策之外,削弱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2、刺史制度:汉武帝时代,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二、隋唐

  1、三省六部制

  ☆内容:中央的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分别负责起草诏令、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之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和监督,相权一分为三,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权。

  三省六部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相互合作,提高了中央机构的行政效率。

  2、科举制:隋唐以后,科举制成为主要的选官制度。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隋炀帝时,**开始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评价科举制:

  进步性:a.科举制度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保证了专制**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b.这种制度也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c.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从追求公*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

  局限性:考试的科目及内容,大都不出儒学经义的范围,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被选拔的多是缺乏进取精神和创造意识的人。科举制作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选官方式,其实是一种将“天下英雄”诱入掌权者能够控制的范围之中的制度。

  三、宋朝

  1、设立中书门下作为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长官称“同中书门下*章事”;

  2、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宰相,分割宰相的行**;

  3、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了宰相财权;

  4、设枢密院掌军政,分割了宰相军权。

  四、元朝

  1、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行政机关,替代三省,直接领六部,行使宰相职权;

  2、地方:实行行省制(行中书省的简称),加强了中央集权,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一、时间:17、18世纪

  二、背景:①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发展的严重障碍。②自然科学的发展。

  三、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四、内容:一用、二批、三消灭、三追求。

  五、主要人物:

  (一)英国(发源地、早期代表)

  霍布斯(代表资产阶级上层利益)

  观点:(1)社会契约创造君权国家;

  (2)人民授予君权;

  (3)人民绝对服从民选君权;

  (4)支持专制王权,可以干涉私有财产;

  (5)宗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评论:提出最基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明显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

  修正霍布斯观点:

  (1)国家**不应干涉私有财产

  (2)主张君主立宪制,权力分属议会、君主。

  (二)法国

  地位:启蒙运动中心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到较高程度,封建专制制度严重。

  代表:

  1、伏尔泰:

  (1)评价天主教会,但主张信仰上帝。

  (2)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提出三权分立原则;

  (2)权力制约与*衡。

  3、卢梭:

  (1)“社会契约”论;

  (2)“人民**”说。

  4、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六、影响:

  (一)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

  (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三)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赵过)、耧车(播种工具);东汉―耦犁推广到珠江流域;隋唐―曲辕犁(江东地区)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魏晋南北朝―耕耙耱技术(北方地区);耕耙技术(南方地区)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马钧改制)、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农业的精耕细作的意义: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的运用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②男耕女织

  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④精耕细作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地理条件

  (1)依托海洋:位于欧、亚、非三大洲环绕的地中海东部的巴尔干半岛,东邻爱琴海,多海岸线与天然良港,为希腊提供了通向世界的便利通道。

  (2)相对孤立:重叠山峦和海洋阻隔,又把希腊人分割在彼此相对孤立的山谷里海岛上。

  2.城邦制度: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出现了两百多个小国,史称“城邦”或“城市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不多,一般以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若干村落。小国寡民和独立自主构成城邦的基本特征。

  二、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

  1.梭伦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②内容:他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财产越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公民大会成为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建立四百人议事会,前三等级公民均可入选;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废除债奴制等。

  ③作用: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保障了公民的民**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2.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继续进行改革。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