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

首页 / 总结 / | 2022-09-28 00:00:00 知识点总结,数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

  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1、用加、减、乘(乘方)、除等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注:单独一个数字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2、代数式的写法:数学与字母相乘时,“×”号省略,数字写在字母前;字母与字母相乘时,相同字母写成幂的形式;数字与数字相乘时,“×”号不能省略;式中出现除法时,一般写成分数形式。式中出现带分数时,一般写成假分数形式。

  3、分段问题书写代数式时要分段考虑,有单位时要考虑是否要();如:电费、水费、出租车、商店优惠-------。

  4、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若①分母中不含有字母,②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也不是单项式.

  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不要漏负号和分母)

  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注意指数1)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选代表);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代数式分为整式和分式(分母里含有字母);整式分为单项式和多项式。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上册数学代数式知识点整理:期末考试复*,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数轴

  ⒈数轴的概念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注意:⑴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⑵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

  可;⑶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⑷数轴的三要素都是根据实际需要规定的。

  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

  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0用原点表示。

  ⑵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但数轴上的点不都表示有理数,也就是说,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不是一一对应关系。(如,数轴上的点π不是有理数)

  3.利用数轴表示两数大小

  ⑴在数轴上数的大小比较,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⑵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⑶两个负数比较,距离原点远的数比距离原点*的数小。

  4.数轴上特殊的(小)数

  ⑴最小的自然数是0,无的自然数;

  ⑵最小的正整数是1,无的正整数;

  ⑶的负整数是-1,无最小的负整数

  5.a可以表示什么数

  ⑴a>0表示a是正数;反之,a是正数,则a>0;

  ⑵a<0表示a是负数;反之,a是负数,则a<0

  ⑶a=0表示a是0;反之,a是0,则a=0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

  1)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2)分式方程的增根问题

  (1)增根的产生:分式方程本身隐含着分母不为0的条件,当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后,方程中未知

  数允许取值的范围扩大了,如果转化后的整式方程的根恰好使原方程中分母的值为0,那么就会出现

  不适合原方程的根---增根;

  (2)验根: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出现增根,所以解分式方程必须验根.

  列分式方程基本步骤

  ①审-仔细审题,找出等量关系。

  ②设-合理设未知数。

  ③列-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

  ④解-解出方程(组)。注意检验

  ⑤答-答题。

  3)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

  ⑴去分母,把方程两边同乘以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产生增根的过程)

  ⑵解整式方程,得到整式方程的解。

  ⑶检验,把所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中:

  如果最简公分母为0,则原方程无解,这个未知数的值是原方程的增根;如果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是原方程的解。

  产生增根的条件是:①是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②代入最简公分母后值为0。

  4)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即,(C≠0),其中A、B、C均为整式。分式的符号法则:一个分式的分子、分母与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约分:分数可以约分,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约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这种变形称为分式的约分。

  5)分式的约分步骤:

  (1)如果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单项式或者是几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将它们的公因式约去;

  (2)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是多项式,将分子和分母分别分解因式,再将公因式约去。

  6)分式的运算:

  1.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

  (2)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化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按同分母分式的加减法则进行计算。

  2.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两个分式相乘,把分子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子,把分母相乘的积作为积的分母;两个分式相除,把除式的分子和分母颠倒位置后再与被除式相乘。

  3.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4.对于分式化简求值的题型要注意解题格式,要先化简,再代人字母的值求值。

  约分的方法和步骤包括:

  (1)当分子、分母是单项式时,公因式是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与系数的公约数的积;

  (2)当分子、分母是多项式时,应先将多项式分解因式,约去公因式。

  7)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异分母的分式可以化为同分母的分式,这一过程称为分式的通。

  分式通分:将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化成同分母的分式,这种变形叫分式的通分。

  (1)当几个分式的分母是单项式时,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是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次幂的所有不同字母的积;

  (2)如果各分母都是多项式,应先把各个分母按某一字母降幂或升幂排列,再分解因式,找出最简公分母;

  (3)通分后的各分式的分母相同,通分后的各分式分别与原来的分式相等;

  (4)通分和约分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变形.约分是针对一个分式而言,通分是针对多个分式而言;约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简,而通分是将一个分式化繁。

  8)注意:

  (1)分式的约分和通分都是依据分式的基本性质;

  (2)分式的变号法则:分式的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的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3)约分时,分子与分母不是乘积形式,不能约分.

  3.求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

  (1)将各个分母分解因式;

  (2)找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

  (3)找出各分母中不同的因式,相同因式中取次数的,满足(2)(3)的因式之积即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求最简公分母在分式的加减运算和解分式方程时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 ̄),对数(log,lg,ln,lb,lim),比(:),绝对值符号| |,微分(d),积分(∫),闭合曲面(曲线)积分(∮)等。

  基本函数有哪些

  正弦:sine余弦:cosine(简写cos)

  正切:tangent(简写tan)

  余切:cotangent(简写cot)

  正割:secant(简写sec)

  余割:cosecant(简写csc)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5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边相等(SS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相等(SAS)、两角和它们的夹边(ASA)、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AAS)、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3、角*分线的性质:角*分线*分这个角,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4、角*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第十二章轴对称

  1、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分线。

  3、角*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4、线段垂直*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5、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分线上。

  6、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7、画一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的轴对称图形的步骤:找到关键点,画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照原图顺序依次连接各点。

  8、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点(x,y)关于原点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y)

  9、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10、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1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1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13、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1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第十三章实数

  ※算术*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方根,记作。0的算术*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方根。

  ※*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方根。

  ※正数有两个*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

  1、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一、列表(一次函数只用列出两个点即可,其他函数一般需要列出5个以上的点,所列点是自变量与其对应的函数值),二、描点(在直角坐标系中,以自变量的值为横坐标,相应函数的值为纵坐标,描出表格中的个点,一般画一次函数只用两点),三、连线(依次用*滑曲线连接各点)。

  2、根据题意写出函数解析式:关键找到函数与自变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列出等式,既函数解析式。

  3、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4、正比列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5、正比列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

  把两点带入函数一般式列出方程组

  求出待定系数

  把待定系数值再带入函数一般式,得到函数解析式

  7、会从函数图象上找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既与x轴的交点坐标横坐标值),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既两函数直线交点坐标值)

  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正整数)

  2、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3化成—a3。

  ※3、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4、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5、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n为正整数)。

  ※6、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3、整式的乘法

  ※(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乘法法则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积的系数等于各因式系数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这时容易出现的错误的是,将系数相乘与指数相加混淆;

  ②相同字母相乘,运用同底数的乘法法则;

  ③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要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④单项式乘法法则对于三个以上的单项式相乘同样适用;

  ⑤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结果仍是一个单项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积是一个多项式,其项数与多项式的项数相同;

  ②运算时要注意积的符号,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③在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

  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

  4、*方差公式

  ¤1、*方差公式: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方差,

  ※即。

  ¤其结构特征是:

  ①公式左边是两个二项式相乘,两个二项式中第一项相同,第二项互为相反数;

  ②公式右边是两项的*方差,即相同项的*方与相反项的*方之差。

  5、完全*方公式

  ¤1、完全*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方,等于它们的*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的积的2倍。

  ¤即;

  ¤口决:首*方,尾*方,2倍乘积在中央;

  ¤2、结构特征:

  ①公式左边是二项式的完全*方;

  ②公式右边共有三项,是二项式中二项的*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项乘积的2倍。

  ¤3、在运用完全*方公式时,要注意公式右边中间项的符号,以及避免出现这样的错误。

  添括号法则:添正不变号,添负各项变号,去括号法则同样

  6、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都是正数,且m>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

  ¤1、单项式除法单项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其特点是把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化成单项式除以单项式,所得商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相同,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符号。

  8、分解因式

  ※1、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是互逆关系。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1)整式乘法是把几个整式相乘,化为一个多项式;

  (2)因式分解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因式相乘。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

  (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

  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3/a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

  *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数学不能只依靠上课听得懂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边,就应该根据题意中的草图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

  3、对应的思想。

  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靠自己勤加练*和脚踏实地的去接受数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扩展阅读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扩展1)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

  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如果a= b,(c0),那么a ∕c = b ∕ c。

  (三)解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1.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2.去括号

  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一、图形认识初步

  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

  2.*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这样的`图形是*面图形。

  3.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相交: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6.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

  7.中点:M点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3.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

  4.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

  ③*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④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

  5.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2.1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ab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①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②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①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②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1.2.2数轴

  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1.2.3相反数

  ①只有符号不同的数叫相反数。

  ②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1.2.4绝对值

  ①绝对值 |a|

  ②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的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的0

  1.2.5数的大小比较

  ①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②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⑤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c)+b

  1.3.2有理数的减法

  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的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⑤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

  ⑥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c)b

  ⑦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1.4.2有理数的除法

  ①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③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④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①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1.5.3*似数

  ①一个数只是接*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似数。

  ②*似数与准确数的接*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③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①单项式:表示数或字母积的式子

  ②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③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④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⑤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⑥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单项式。

  ②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④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⑤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⑥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①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③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⑤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1.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②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①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①一般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一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方程不仅能求具体数值,而且可以进行推理判断。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几何图形

  ①把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②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是立体图形。

  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

  ④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⑤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4.1.2点,线,面,体

  ①几何体也简称体。

  ②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

  ④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无大小之分)

  ⑤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⑥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⑦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⑧线段的比较:1.目测法 2.叠合法 3.度量法

  4.2 直线,射线,线

  ①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③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⑤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点叫做中点。

  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⑦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3 角

  4.3.1角

  ①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③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分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④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

  ⑤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①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4.3.3余角和补角

  ①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5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

  (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

  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3/a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

  *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数学不能只依靠上课听得懂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边,就应该根据题意中的草图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

  3、对应的思想。

  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靠自己勤加练*和脚踏实地的去接受数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扩展2)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菁华5篇)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1

  相反数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2.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3.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4.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时,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

  简得5)

  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的相反数是-a,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2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 b+ a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 c = a +(b+ c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5. ab = a +(b)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 ba

  4.乘法结合律:(ab)c = a (b c)

  5.乘法分配律:a(b +c)= a b+ 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似数、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

  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方程:先设字母表示未知数,然后根据相等关系,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二)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方程里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2.解:求出的方程中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二)等式的性质

  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如果a= b,那么a c= b c;

  如果a= b,(c0),那么a ∕c = b ∕ c。

  (三)解方程的步骤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1.去分母:把系数化成整数。

  2.去括号

  3.移项: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1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一、图形认识初步

  1.几何图形:把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的统称。

  2.*面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这样的`图形是*面图形。

  3.立体图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这样的图形是立体图形。

  4.展开图: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5.点,线,面,体

  ①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

  ②线与线相交得点,面与面相交得线。

  ③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二、直线、线段、射线

  1.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2.射线:将线段向一个方向无限延长就形成了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3.直线:将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形成了直线。直线没有端点。

  4.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5.相交: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称这两条直线相交。

  6.两条直线相交有一个公共点,这个公共点叫交点。

  7.中点:M点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与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

  8.线段的性质: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三、角

  1.角: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3.角的度量与表示:

  ①角由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顶点。

  ②一度的1/60是一分,一分的1/60是一秒。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

  4.角的比较:

  ①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②*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他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角。始边继续旋转,当他又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角等于180度。周角等于360度。直角等于90度。

  ③*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④工具:量角器、三角尺、经纬仪。

  5.余角和补角

  ①余角:两个角的和等于90度,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补角: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度,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余角的性质: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

  2.1整式

  1、单项式:由数字和字母乘积组成的式子。系数,单项式的次数。单项式指的是数或字母的积的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因此,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单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数与字母是否是乘积关系,即分母中不含有字母,若式子中含有加、减运算关系,其也不是单项式。

  2、单项式的系数:是指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3、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4、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判断代数式是否是多项式,关键要看代数式中的每一项是否是单项式。每个单项式称项,常数项,多项式的次数就是多项式中次数的次数。多项式的次数是指多项式里次数项的次数,这里ab是次数项,其次数是6;多项式的项是指在多项式中,每一个单项式。特别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

  5、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6、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2整式的加减

  1、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与字母前面的系数(≠0)无关。

  2、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所含字母相同;

  (2)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二者缺一不可。同类项与系数大小、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3、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合并同类项法则: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5、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6、整式加减的一般步骤:

  一去、二找、三合

  (1)如果遇到括号按去括号法则先去括号。

  (2)结合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4

  第一章 有理数

  1.1正数和负数

  ①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②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2有理数

  1.2.1有理数

  ①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②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1.2.2数轴

  ①具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1.2.3相反数

  ①只有符号不同的数叫相反数。

  ②0的相反数是0 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1.2.4绝对值

  ①绝对值 |a|

  ②性质:正数的绝对值是它的本身

  负数的绝对值的它的相反数

  0的绝对值的0

  1.2.5数的大小比较

  ①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②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3有理数的加减法

  1.3.1有理数的加法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去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③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④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⑤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c)+b

  1.3.2有理数的减法

  ①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a-b=a+(-b)

  1.4有理数的乘除法

  1.4.1有理数的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的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③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④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的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⑤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ab=ba

  ⑥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ab)c=(ac)b

  ⑦乘法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b+ac

  1.4.2有理数的除法

  ①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②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③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1.5有理数的乘方

  1.5.1乘方

  ①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②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③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④做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1.5.2科学记数法。

  ①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记数法。

  1.5.3*似数

  ①一个数只是接*实际人数,但与实际人数还有差别,它是一个*似数。

  ②*似数与准确数的接*程度,可以用精确度表示。

  ③从一个数的左边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二章 整式的加减

  2.1整式

  ①单项式:表示数或字母积的式子

  ②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

  ③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

  ④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⑤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⑥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

  2.2 整式的加减

  ①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而且相同字母的次数相同的单项式。

  ②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④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⑤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⑥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①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②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而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方程。

  ③方程的解:使方程中等号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④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⑤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3.1.2等式的性质

  ①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②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3.2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①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 去括号与去分母

  ①一般步骤: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系数化为一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利用方程不仅能求具体数值,而且可以进行推理判断。

  第四章 图形认识初步

  4.1多姿多彩的图形

  4.1.1几何图形

  ①把实物中抽象出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

  ②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是立体图形。

  ③有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

  ④常常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面图形来表示立体图形。(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⑤有些立体图形是由一些*面图形围成的,将它们的表面适当剪开,可以展开成*面图形,这样的*面图形称为相应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4.1.2点,线,面,体

  ①几何体也简称体。

  ②包围着体的是面。面有*的面和曲的面两种。

  ③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形成线。(线有直线和曲线)

  ④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点无大小之分)

  ⑤点动成线 ,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⑥几何图形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的,点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

  ⑦点,线,面,体经过运动变化,就能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形成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

  ⑧线段的比较:1.目测法 2.叠合法 3.度量法

  4.2 直线,射线,线

  ①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

  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③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叫做它们的交点。

  ④射线和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⑤把线段分成相等的两部分的点叫做中点。

  ⑥两点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⑦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4.3 角

  4.3.1角

  ①角也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

  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③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分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④角的度,分,秒是60进制的,这和计量时间的时,分,秒是一样的。

  ⑤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4.3.2角的比较与运算

  ①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4.3.3余角和补角

  ①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②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③等角的补角相等。

  ④等角的余角相等。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5

  代数式中的一种有理式:不含除法运算或分数,以及虽有除法运算及分数,但除式或分母中不含变数者,则称为整式。(分母中含有字母有除法运算的,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1、单项式:数或字母的积(如5n),单个的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1)单项式的系数: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及性质符号叫做单项式的'系数。(如果一个单项式,只含有数字因数,系数是它本身,次数是0)。

  (2)单项式的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非零常数的次数为0)。

  2、多项式

  (1)概念: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2)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3)多项式的排列:

  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把一个多项式按某一个字母的指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叫做把多项式按这个字母升幂排列。

  在做多项式的排列的题时注意:

  (1)由于单项式的项包括它前面的性质符号,因此在排列时,仍需把每一项的性质符

  看作是这一项的一部分,一起移动。

  (2)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字母的多项式,排列时,要注意:

  a、先确认按照哪个字母的指数来排列。

  b、确定按这个字母降幂排列,还是升幂排列。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4、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5应写成5a;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写成3/a的形式;

  (6)a与b的差写作a—b,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b时,则应分类,写做a—b和b—a 。

  初中数学实数知识点

  *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中提高数学成绩诀窍

  数学不能只依靠上课听得懂

  很多初中生认为自己只要上数学课听得懂就够了,但是一做到综合题就蒙了,基础题会做,但是会马虎。这类问题都是学生在课堂上都以为自己听得懂就够了。

  初中同学要首先对数学做一个认知,听得懂≠会做,会做≠拿的到分。听得懂只占你数学成绩的20%,仅仅听得懂只说明你理解能力还可以,不说明你能拿到很高的数学成绩。

  只有听的懂理解了加上练,再加上多练,达到最后又快又准的做出来,这时候的数学成绩才会有长足的进步。

  三个重要的数学思想

  1、方程的思想。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数学最重要的就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

  2、数形结合的思想。任何一道题,只要与形沾边,就应该根据题意中的草图分析一番。这样做,不但直观,而且全面,整体性强。

  3、对应的思想。

  初中生数学成绩的提高,需要靠自己勤加练*和脚踏实地的去接受数学。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3篇

  第六章实数

  【知识点一】实数的分类

  1、按定义分类:

  2、按性质符号分类:

  注: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知识点二】实数的相关概念

  1、相反数

  (1)代数意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原点的两侧,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或数轴上,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之和等于0。a、b互为相反数a+b=0。

  2、绝对值|a|≥0。

  3、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4、*方根

  (1)如果一个数的*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0有一个*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方根。a(a≥0)的*方根记作。

  (2)一个正数a的正的*方根,叫做a的算术*方根。a(a≥0)的算术*方根记作。

  5、立方根

  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知识点三】实数与数轴

  数轴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知识点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2、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知识点五】实数的运算

  1、加法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乘法

  几个非零实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4、除法

  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上这个数的倒数。两个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5、乘方与开方

  (1)an所表示的意义是n个a相乘,正数的任何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正数和0可以开*方,负数不能开*方;正数、负数和0都可以开立方。

  (3)零指数与负指数

  【知识点六】有效数字和科学记数法

  1、有效数字:

  一个*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似数的有效数字。

  2、科学记数法:

  把一个数用(1≤<10,n为整数)的形式记数的方法叫科学记数法。

  第七章*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网络结构

  二、知识要点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2、*面直角坐标系: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6、各象限点的坐标特点①第一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第二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第三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第四象限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

  7、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点①x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②x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③y轴正半轴上的点:横坐标0,纵坐标0;④y轴负半轴上的点:横坐

  标0,纵坐标0;⑤坐标原点:横坐标0,纵坐标0。(填“>”、“<”或“=”)

  8、点P(a,b)到x轴的距离是|b|,到y轴的距离是|a| 。

  9、对称点的坐标特点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②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③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互为相反数。

  10、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1、如果两个点的横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y轴*行、与x轴垂直;如果两点的纵坐标相同,则过这两点的直线与x轴*行、与y轴垂直。如果点P(2,3)、Q(2,6),这两点横坐标相同,则PQ∥y轴,PQ⊥x轴;如果点P(-1,2)、Q(4,2),这两点纵坐标相同,则PQ∥x轴,PQ⊥y轴。

  12、*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点的纵坐标相同;*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横坐标相同;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的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果点P(a,b)在一、三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相同,即a = b ;如果点P(a,b)在二、四象限角*分线上,则P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a = -b 。

  13、表示一个点(或物体)的位置的方法:一是准确恰当地建立*面直角坐标系;二是正确写出物体或某地所在的点的坐标。选择的坐标原点不同,建立的*面直角坐标系也不同,得到的同一个点的坐标也不同。

  14、图形的*移可以转化为点的*移。坐标*移规律:①左右*移时,横坐标进行加减,纵坐标不变;②上下*移时,横坐标不变,纵坐标进行加减;③坐标进行加减时,按“左减右加、上加下减”的规律进行。如将点P(2,3)向左*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右*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上*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向下*移2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左*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上*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将点P(2,3)先向右*移3个单位后再向下*移5个单位后得到的点的坐标为(,)。

  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

  2、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为(为常数,并且)。使二元一次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一般有无数组解。

  3、方程组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组叫二元一次方程组。使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方程的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有一个解。

  4、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观察方程组中,是否有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如果有,则将它直接代入另一个方程中;如果没有,则将其中一个方程变形,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再将表示出的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

  5、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1)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如果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既不相等又不互为相反数,就用适当的数去乘方程的两边,使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2)把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3)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一个未知数的值;(4)将求出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求出另外一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方程组的解。

  6、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方程组中未知数的系数特点,确定先消去哪个未知数;②利用代入法或加减法,把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与另外两个方程分别组成两组,消去同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关于另外两个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③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两个未知数的值;④将这两个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较简单的一个方程中,求出第三个未知数的值,从而得到原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用不等号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叫不等式,不等号主要包括:> 、 < 、 ≥ 、 ≤ 、 ≠ 。

  2、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的解,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3、不等式的性质:

  ①性质1: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如果,那么;如果,那么。

  ②性质2: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③性质3: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用字母表示为: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如果,那么(或);如果,那么(或);

  4、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 ⑤系数化为1 。这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类似,在解时要根据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步骤。

  5、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6、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7、求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后,确定不等式组的解的口诀: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大大小小无处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知识要点

  1、对数据进行处理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数据收集过程中,调查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3、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4、抽样调查简称抽查,它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要考察的全体对象叫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叫个体,被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组成总体的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这个样本的容量。

  5、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目录

  第七章 *面图形的认识(二) 1

  第八章 幂的运算 2

  第九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3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4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4

  第十二章 证明 9

  第七章 *面图形的认识(二)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

  ① 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

  同位角是“F”型;

  内错角是“Z”型;

  同旁内角是“U”型。

  ② 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2、*行公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

  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补充定理: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

  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

  条件 结论 条件 结论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行 两直线*行 同位角相等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行 两直线*行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行 两直线*行 同旁内角互补

  4、图形*移的性质:

  图形经过*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

  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

  则xxxx。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

  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

  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

  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

  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第八章 幂的运算

  幂(power)指乘方运算的结果。an指将a自乘n次(n个a相乘)。把an看作乘方的结果,叫做a的n次幂。

  对于任意底数a,b,当m,n为正整数时,有

  aman=am+n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am÷an=am-n (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am)n=amn (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b)n=anan (积的乘方,把积的每一个因式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a0=1(a≠0) (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

  a-n=1/an (a≠0) (任何不等于0 的数的-n次幂等于这个数的n次幂的倒数)

  科学记数法:把一个绝对值大于10(或者小于1)的整数记为a×10n的形式(其中1≤|a|<10),这种记数法叫做科学记数法。

  复*知识点:

  1.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2.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第九章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乘除法

  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ac5bc2=(ab)(c5c2)=abc5+2=abc7 注:运算顺序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单项式相除,把系数与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m(a+b+c)=ma+mb+mc 注:不重不漏,按照顺序,注意常数项、负号。本质是乘法分配律。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乘(a+b)(m+n)=am+an+bm+bn

  乘法公式:*方差公式: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方差。(a+b)(a-b)=a2-b2

  完全*方公式:两数和[或差]的*方,等于它们的*方和,加[或减]它们积的2倍。(a±b)2=a2±2ab+b2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积的形式,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因式分解方法:

  1、提公因式法。 关键:找出公因式

  公因式三部分:①系数(数字)一各项系数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步骤:第一步是找出公因式;第二步是提取公因式并确定另一因式。需注意,提取完公因式后,另一个因式的项数与原多项式的项数一致,这一点可用来检验是否漏项。

  注意:①提取公因式后各因式应该是最简形式,即分解到“底”;②如果多项式的第一项的系数是负的,一般要提出“-”号,使括号内的第一项的系数是正的。

  2、公式法:①a2-b2=(a+b)(a-b)两个数的*方差,等于这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a、b可以是数也可是式子②a2±2ab+b2=(a±b)2 完全*方两个数*方和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的积的2倍,等于这两个数的和[或差]的*方。

  ③x3-y3=(x-y)(x2+xy+y2) 立方差公式

  3、十字相乘(x+p)(x+q)=x2+(p+q)x+pq

  因式分解三要素:(1)分解对象是多项式,分解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且积的因式必须是整式(2)因式分解必须是恒等变形;(3)因式分解必须分解到每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弄清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内在的关系:互逆变形,因式分解是把和差化为积的形式,而整式乘法是把积化为和差

  添括号法则:如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号,如括号前是负号各项都得改符号。用去括号法则验证

  第十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1、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s of two unknowns) 。

  2、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代入消元法:把二元一次方程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带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5、加减消元法:当方程中两个方程的某一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相加或相减来消去这个未知数,从而将二元一次方程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最后求得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不等式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在现实情景下的实际问题。

  知识点一:不等式的概念

  1. 不等式:

  用“<”(或“≤”),“>”(或“≥”)等不等号表示大小关系的式子,叫做不等式。用“≠”表示不等关系的式子也是不等式。

  要点诠释:

  (1) 不等号的类型:

  ① “≠”读作“不等于”,它说明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是不等的,但不能明确两个量谁大谁小;

  (2) 要正确用不等式表示两个量的不等关系,就要正确理解“非负数”、“非正数”、“不大于”、“不小于”等数学术语的含义。

  2.不等式的解:

  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不等式的解。

  要点诠释:

  由不等式的解的定义可以知道,当对不等式中的未知数取一个数,若该数使不等式成立,则这个数就是不等式的一个解,我们可以和方程的解进行对比理解,一般地,要判断一个数是否为不等式的解,可将此数代入不等式的左边和右边利用不等式的概念进行判断。

  3.不等式的解集:

  一般地,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如:不等式x-4<1的解集是x<5。不等式的解集与不等式的解的区别:解集是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是所有解的集合,而不等式的解是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二者的关系是:解集包括解,所有的解组成了解集。

  要点诠释:

  不等式的解集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1)解集中的每一个数值都能使不等式成立;

  (2)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的数值都在解集中。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扩展4)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正有理数 整数

  有理数 零 有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

  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8、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整数位数-1)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应写作;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写成分数的形式,如4÷(a-4)应写作;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方米。

  2、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单项式:都是数字和字母乘积的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2.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3.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这个“1”应省略不写,如-ab的系数是-1,a3b的系数是1。

  ②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①同类项有两个条件:a.所含字母相同;b.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

  ①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②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6、添括号法则

  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不改变;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7、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1)去括号;(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基本*面图形

  2、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3、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4、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M = BM =1/2AB (或AB=2AM=2BM)。

  5、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6、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7、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8、角的*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分线。

  9、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角可以参与运算。

  10、*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画(n-3)条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12、圆:*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读作“圆弧AB”或“弧AB”;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2)去括号(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4)合并同类项(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一)正负数

  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如:π)

  2、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

  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4、绝对值: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四)有理数的加减法

  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

  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减,仍得这个数。

  3、加法交换律:a+b=b+a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加法结合律:(a+b)+c=a+(b+c)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5、a?b=a+(?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五)有理数乘法(先定积的符号,再定积的大小)

  1、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3、乘法交换律:ab=ba

  4、乘法结合律:(ab)c=a(bc)

  5、乘法分配律:a(b+c)=ab+ac

  (六)有理数除法

  1、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定符号,最后求结果。

  2、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七)乘方

  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写作an。(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指数)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3、同底数幂相乘,底不变,指数相加。

  4、同底数幂相除,底不变,指数相减。

  (八)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法则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九)科学记数法、*似数、有效数字。

  整式

  (一)整式

  1、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统称叫整式。

  2、单项式:数与字母的乘积组成的式子叫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3、系数;一个单项式中,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4。次数: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5、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6、项:组成多项式的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7、常数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8、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9、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10、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二)整式加减整式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1、去括号:一般地,几个整式相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去括号,然后再合并同类项。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2、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如何把握课堂,提高学*效果

  课堂学*是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要坚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以简单扼要的方法记下听课的要点,思维方法,以备复*、消化、再思考,但要以听课为主,记录为辅;

  耳到:专心听讲,听老师如何讲课,如何分析、如何归纳总结。另外,还要听同学们的解答,看是否对自己有所启发,特别要注意听自己预*未看懂的问题;

  口到:主动与老师、同学们进行合作、探究,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

  眼到:就是一看老师讲课的表情,手势所表达的意思,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板书内容,二看老师要求看的课本内容,把书上知识与老师课堂讲的知识联系起来;

  心到:就是课堂上要认真思考,注意理解课堂的新知识,课堂上的思考要主动积极。关键是理解并能融汇贯通,灵活使用。对于老师讲的新概念,应抓住关键字眼,变换角度去理解。

  单项式书写格式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扩展5)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40句菁华

1、倒数(1)0没有倒数(2)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b互为倒数。

2、对于数轴上的任意两个点,靠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较大。

3、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两个正数,绝对值较大的那个正数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无理数的比较大小:

5、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6、乘法

7、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

8、坐标:对于*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记作P(a,b)。

9、点P(2,3)到x轴的距离是;到y轴的距离是;点P(2,3)关于x轴对称的点坐标为(,);点P(2,3)关于y轴对称的点坐标为(,)。

10、不等式组中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不等式组叫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使不等式组中的每个不等式都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不等式组的解,一个不等式组的所有的解组成的集合,叫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解(简称不等式组的解)。不等式组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求不等式组的解集的过程叫解不等式组。

11、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①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②利用数轴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如果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没有公共部分,则这个不等式组无解(此时也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为空集)。

12、除了文字叙述、列表、划记法外,还可以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直方图来描述数据。

13、画频数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数差(值与最小值的差);②确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直方图。

14、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15、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6、垂线段最短。

17、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18、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 number)。

19、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 value)。

20、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21、有理数加法法则

22、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3、有理数减法法则

24、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5、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26、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27、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significant digit)

28、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29、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degree of a monomial)。

30、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31、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linear equation withone unknown)。

32、我们把实物中抽象的各种图形统称为几何图形(geometric figure)。

33、有些几何图形(如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圆等)的各部分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面图形(planefigure)。

34、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distance)。

35、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36、单项数的次数:是指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

37、它们都是用字母表示数或列式表示数量关系。注意单项式和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38、同类项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39、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可以运用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0、去括号法则:去括号,看符号:是正号,不变号;是负号,全变号。


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6篇(扩展6)

——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 (菁华5篇)

  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ber).

  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axis).

  5、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6、一般的,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absolutevalue).

  7、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8、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9、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负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11、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12、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3、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14、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向乘.

  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15、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6、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

  17、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8、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9、有理数除法法则

  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2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21、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power).在an中,a叫做底数(basenumber),n叫做指数(exponeht)

  22、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

  显然,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次幂都是0.

  23、做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注意以下运算顺序:

  (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

  (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3)如有括号,先做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依次进行.

  24、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25、接*实际数字,但是与实际数字还是有差别,这个数是一个*似数(approximatenumber).

  26、从一个数的左边的第一个非0数字起,到末尾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是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第一章数学与我们同行

  一、生活数学

  1、生活中的数学

  观察、积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符号,了解它们表达的意义

  如:身份证号码、邮政编码……

  2、生活中的图形

  观察、认识生活中的图形,感知它们与数学知识的联系

  如:城市建筑群、超市的商品……

  二、活动思考

  1、数学活动——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数学活动包括观察、试验、操作、猜想、归纳等。

  2、数学思考——规律探索

  数形结合、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图形规律、数字规律

  三、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建模思想、归纳思想、从特殊到一般……

  四、常见题型

  探究数字、图形规律题

  实践操作题

  图案设计题

  简单的数字推理题

  第二章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1、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1)负数:比0小的数。

  (2)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注意:

  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3、0表示的意义

  (1)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2)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2)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3)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2、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

  (1)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

  (2)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3、注意:

  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三、数轴

  1、数轴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注意:

  ①数轴是一条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直线;

  ②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③同一数轴上的单位长度要统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