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12-01 00:00:00 作文

晋祠公园作文1

  在我国的中西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园——晋祠公园。

  在中轴线上,有4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虽已经历900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与之遥遥相望的是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以往雕塑中那种冰冷的面孔,呆板的表情,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带给你无尽的遐想——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彩塑之中,仿佛能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窃窃的私语,暗暗的唉叹!1954年,我国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看到这组雕塑后,不禁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更令人叫绝的是,宋代铁铸武士像的阳刚之气与宋塑侍***柔之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哲学上的辩证法,美学上的*衡感,在这些不知名的古代雕塑家手中运用得如此纯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这能不令人叹服吗!

  千百年来,晋祠以她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招来了历代的帝王将相,这些名人雅士在游览之余,吟诗作文,为晋祠留下了碑碣多达300余通。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愿三晋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耀夺目。

晋祠公园作文2

  我的家乡在晋祠。我想大家都知道吧?晋祠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圣地,在古代的时,有许多诗人在这里看景作诗。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景色迷人的晋祠公园。

  在去公园的路上,你可以看到马路两边的栏子里有许多菊花。那些菊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向前走上一会儿,你就可以地到晋祠公园了。刚进晋祠公园的大门,你就会感觉到这里不是,而是集市场。有的卖水果,有的卖工艺品,有的在照像,还有导游员在导游。真时热闹极了!

  再向前走就到了“奇石展览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常看不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你十二生肖的脑袋;有的你唐憎师徒四人;也有的你五指山;还有的是一块国画石。好奇怪的`石头啊!

  再往前走,你会看到一个小水池。水池旁边摆满了菊花。在水池里有一朵很大的石头做的荷花,荷花上站着的是有名的“水母娘娘”。水母娘娘的手上捧着一只小白鸽,她看着那只小白鸽呆呆出神,好你是作家在思考问题一样。这样的水池还有许多座,你羊肉串一样一个连着一个。真叫人看了眼馋。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晋祠,美丽的晋祠公园,希望大家有时间来游玩。

晋祠公园作文3

  在我的家乡太原有个叫晋祠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特产大米也很好吃。

  一进晋祠的大门就有芬芳扑鼻的花香的味道,你闻见这些花香一定想像这里花很多、草和树密密麻麻的。不错,你猜的真对,只要沿着香味走去,就会遇见一座座石拱桥。再往前走,就到达了一个林子里,那里有常见的给花喷水的喷泉。里头是一片绿还有凉亭等等。真是“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这里的大米又白又大,又粗又长,中间胖乎乎的,蒸出来的.米饭香味,闻见就像吃,咬起来非常粘,吃了还想吃。

  晋祠还有*古代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

  “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不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如果没有去过太原的人,来到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 (菁华3篇)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1

  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祠内的古建筑群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之中轴线。由祠东大门入内,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系祠内建筑的主体部分。这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风格独特、艺术与历史价值甚高而著称于世。北部建筑东自文昌宫起,有锁虹桥、东岳庙、昊天神祠(关帝庙)、三清洞、钧天乐台、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莲池、善利泉亭、松水亭、苗裔堂、朝阳洞、开原洞、云陶洞、老君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顾亭及静怡园等。这组建筑依地势错综排列,崇楼高阁,参差叠置,以宏丽壮观、幽静飘逸取胜。

  南部建筑东自胜瀛楼起,有流碧榭、双桥、白鹤亭、同乐亭、傅山书画馆、三圣祠、真趣亭、分水堰、张郎塔、曲桥、洗耳洞、不系舟、难老泉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祠等。这组建筑既有楼台耸峙、亭桥点缀,又有泉水穿流、风光绮丽,颇具园林特色和诗情画意。南向又有王玉祠、晋溪书院、董寿*美术馆、奉圣寺、留山园等。祠内整体布局疏密有致,严谨得体,既有寺观院落之特色,亦富皇室宫苑之韵致,恢弘壮阔,独具匠心。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进深达两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在*同存古建实物中,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两间者,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蜿蜒自如,盘屈有力,系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塔门和神龛上,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以此最古。

  殿内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除神翕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余皆宋代原作。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且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堪称神品,海内外均极罕见。殿前的鱼沼飞梁之建筑结构呈宋代特色,沼内石柱具北魏遗风,乃宋天圣年间原物。鱼沼飞梁实际上就是架设在鱼沼上造型如大鸟展翅的十字形桥梁,这种造型优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桥式虽然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确是“海内独有,举世无双”,对于研究*古代桥梁建筑极有价值。飞梁之前有献殿,虽规模不大,却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构。

  *的庙宇建筑设祭亭、享亭、献亭、享堂、享殿、献殿等祭礼性建筑物者虽然屡见不鲜,十分普遍,但大多乃明、清所建,金代木结构献殿则只有晋祠所独有,故尤显珍贵。

  难老泉前,是晋祠自然风光的精华所在。左侧真趣亭,是人们观赏风光多要逗留之地。亭下踏台阶可到水边,名曰“洗耳洞”。水中石坝一条,如玉带贯穿腰间,坝下凿孔洞十枚,是当年南北两渠三七分水的界线。

  晋祠的树木,也是人们赏玩的景色。传说中的周柏、唐槐等分布于永镜台前、关帝庙内、东岳祠中和圣母殿北侧,就中以圣母殿北侧的周柏最引人注目。树高10余米,侧身向南倾倚,苍翠的叶枝,披覆在圣母殿屋顶之上,与地面成45度斜角,前面又一柏树支撑着它的躯干,名曰“撑天柏”。

  此外,贞观宝翰亭内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文并书写,字体为行书,深得王羲之之神韵,飞逸洒脱,骨骼雄奇,遒劲挺拔,是*现存最早的一通行书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晋祠后留下了不少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千古绝唱;宋司马光有“山寒太行晚,水碧晋阳春”之名句;宋欧阳修有“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感叹。

  被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自《山海经》、《水经注》以来,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北齐、隋、唐及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其中建筑占最重要地位,城堡、陵墓、祠宇宙、民居、石窟、寺观、古塔、园林、亭榭等相当集中。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祠内水母楼(晋源水神庙)筑于难老泉泉源之上,泉水从其下涌出。楼前罩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石塘之中,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这是晋祠自然景观的中心。由东向西,祠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排列在东西主轴线上,最后以欢喜岭上望川亭为终点。南部台骀庙、公输子祠、王琼祠、三圣祠、同乐亭、白鹤亭、胜嬴楼、晋溪书院。北部苗裔堂、朝阳洞、吕祖阁、三台阁、待凤轩、静怡园、唐叔虞祠、昊天神祠、钧天乐台、东岳庙、文昌宫、五云亭等环周布置。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宁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晋水源头之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单槽,四周围廊,即宋《营造法式》记载“副阶周匝”做法。形成一个宽阔的前廊,其构架作了特殊处理,将下檐前廊当中三间的四道梁架加长到深二间,梁尾交于殿身槽缝的内柱上,使殿身前檐当中三间四柱不落地而立于上述梁上,并把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后移到内柱之间,形成深两间的前廊,格外宽敞。殿内部分,深三间上架通梁,空间完整高敞。殿前八根廊柱上各缠绕木质盘龙一条,即《营造法式》所载的“缠龙柱”,是现存宋代此种做法的孤例。大殿斗拱六铺作,单拱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出重昂,并施异形拱。下檐斗和上檐补间昂嘴,长大而*出,舒展而豪放。斗拱彩画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装极相似,虽属后世重装,当是古法。展顶筒板瓦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琉璃脊饰虽为明代更换,但形状色泽精致,整座殿宇庄严富丽,此殿是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建筑,柱身侧脚,生起显著,屋顶及檐口曲线圆和,表现了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可视为宋式殿堂建筑代表作。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其渊源可追溯到南北朝。现存飞梁系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沼中三十四根八角石柱,复盆式莲花雕式柱础,柱头普柏枋相交,上置栌头,施十字拱承托梁枋,四向连到沿岸,结成十字形板桥。东西宽阔,连接献殿和圣母殿,南北下斜如冀,与圣母殿脊的角相呼应,大有振翅欲飞之势。其形制作独特,偶见于古画之中,而现存实际物仅此一例,实属可贵。

  飞梁前的献殿,是陈设祭品之所,琉璃花脊,明间前后设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槛墙上装直棂栅栏,施五铺作斗拱,单抄单下昂,补间一朵,上部梁架四掾袱前后檐通梁,上施驼峰托脚承*梁,其上设儒柱和大叉手,构法合理,坚固耐久。殿内敞朗,四翼舒展,外观酷似凉亭,整体结构古朴轻巧而稳定。

  以这许多国宝建筑为中心,晋祠整个庙宇在总体布局上,表现了*传统的对称的建筑风格中融入变化的、自由的园林建筑民间思想。这就给晋祠的形成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晋祠有着嵯峨般的山峰,碧玉似的泉水,参天的古木和盛开的百花。尤其是稻花溢香的季节,到处是一派江南景象。气候冬温夏凉,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其自然景观和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悦目赏心。

  目前,晋祠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天龙山、龙山、太山、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

  圣母殿的背后是悬瓮山。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悬瓮山北有龙山、太山,南有庙望山、鸡笼山,西有天龙山。诸山一脉相承,松柏连天。山风响处,松涛澎湃。山中景致妙趣横生。“霜叶红于二月花”恰似“龙山红叶”的写照;天龙八景的望川亭有六块题字石,即欢喜岭、天目山、极乐峰、结绌山、望川遗址,山水大观,言简意赅,跃然石上。登临“望川晴晓”看日出,是晋祠极好景色。山上还有宋太宗赵光义攻打晋阳前的“试石剑”,悬瓮山南面不远的柳子沟有柳下跖插旗石。涌翠崖浓翠溶溶,举手可挹。鹿角峰麋鹿尚存,瓦岗寨、锁烟岭、大小神沟、柳子沟、明仙峪、马坊峪等无不各具特色。纵观悬瓮群山,悬崖绝壁,奇峰怪石,苍翠欲滴,四季常青,从春到秋,山花烂漫,飘飘然有凌云之溉。

  山有山之胜,水有水之奇。在晋祠风景区主要得益于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景之观,难老泉日注不穷。九龙湖、台驿泽、留山湖、智伯渠、池沼,都来自晋水,所以最引人入胜还属“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泉水清澈透底,三九寒天,水中长生萍草,翠绿动人。每当冬日清晨,泉流之上雾气升腾,像白纱笼罩水面。晋祠的楼、台、亭、阁在烟雾缥缈之中忽隐忽现,身在其中,如入幻境,当夜深人静时,难老泉不舍昼夜,形成晋祠内八景之首。在晋祠群山之中,泉、溪、涧、潭随处可见。在海拔1700米的天龙山上,泉眼众多,登天龙山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真谛。山奇水奇,二者皆有,是晋祠胜境千古不朽的根本。

  晋祠园林是由我国最古老的园囿造园发展而来。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为晋祠风光增光添彩。晋祠的植被品种多,年代远古,造型妙,布局美,巧夺天工。松柏杨柳、银杏、菩提、雪松等遮天蔽日,三暑炎夏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2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太原晋祠公园导游词3

  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祠内的古建筑群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之中轴线。由祠东大门入内,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系祠内建筑的主体部分。这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风格独特、艺术与历史价值甚高而著称于世。北部建筑东自文昌宫起,有锁虹桥、东岳庙、昊天神祠(关帝庙)、三清洞、钧天乐台、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莲池、善利泉亭、松水亭、苗裔堂、朝阳洞、开原洞、云陶洞、老君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顾亭及静怡园等。这组建筑依地势错综排列,崇楼高阁,参差叠置,以宏丽壮观、幽静飘逸取胜。

  南部建筑东自胜瀛楼起,有流碧榭、双桥、白鹤亭、同乐亭、傅山书画馆、三圣祠、真趣亭、分水堰、张郎塔、曲桥、洗耳洞、不系舟、难老泉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祠等。这组建筑既有楼台耸峙、亭桥点缀,又有泉水穿流、风光绮丽,颇具园林特色和诗情画意。南向又有王玉祠、晋溪书院、董寿*美术馆、奉圣寺、留山园等。祠内整体布局疏密有致,严谨得体,既有寺观院落之特色,亦富皇室宫苑之韵致,恢弘壮阔,独具匠心。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进深达两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在*同存古建实物中,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两间者,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蜿蜒自如,盘屈有力,系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塔门和神龛上,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以此最古。

  殿内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除神翕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余皆宋代原作。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且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堪称神品,海内外均极罕见。殿前的鱼沼飞梁之建筑结构呈宋代特色,沼内石柱具北魏遗风,乃宋天圣年间原物。鱼沼飞梁实际上就是架设在鱼沼上造型如大鸟展翅的十字形桥梁,这种造型优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桥式虽然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确是“海内独有,举世无双”,对于研究*古代桥梁建筑极有价值。飞梁之前有献殿,虽规模不大,却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构。

  *的庙宇建筑设祭亭、享亭、献亭、享堂、享殿、献殿等祭礼性建筑物者虽然屡见不鲜,十分普遍,但大多乃明、清所建,金代木结构献殿则只有晋祠所独有,故尤显珍贵。

  难老泉前,是晋祠自然风光的`精华所在。左侧真趣亭,是人们观赏风光多要逗留之地。亭下踏台阶可到水边,名曰“洗耳洞”。水中石坝一条,如玉带贯穿腰间,坝下凿孔洞十枚,是当年南北两渠三七分水的界线。

  晋祠的树木,也是人们赏玩的景色。传说中的周柏、唐槐等分布于永镜台前、关帝庙内、东岳祠中和圣母殿北侧,就中以圣母殿北侧的周柏最引人注目。树高10余米,侧身向南倾倚,苍翠的叶枝,披覆在圣母殿屋顶之上,与地面成45度斜角,前面又一柏树支撑着它的躯干,名曰“撑天柏”。

  此外,贞观宝翰亭内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文并书写,字体为行书,深得王羲之之神韵,飞逸洒脱,骨骼雄奇,遒劲挺拔,是*现存最早的一通行书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晋祠后留下了不少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千古绝唱;宋司马光有“山寒太行晚,水碧晋阳春”之名句;宋欧阳修有“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感叹。

  被誉为*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自《山海经》、《水经注》以来,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北齐、隋、唐及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其中建筑占最重要地位,城堡、陵墓、祠宇宙、民居、石窟、寺观、古塔、园林、亭榭等相当集中。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祠内水母楼(晋源水神庙)筑于难老泉泉源之上,泉水从其下涌出。楼前罩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石塘之中,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这是晋祠自然景观的中心。由东向西,祠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排列在东西主轴线上,最后以欢喜岭上望川亭为终点。南部台骀庙、公输子祠、王琼祠、三圣祠、同乐亭、白鹤亭、胜嬴楼、晋溪书院。北部苗裔堂、朝阳洞、吕祖阁、三台阁、待凤轩、静怡园、唐叔虞祠、昊天神祠、钧天乐台、东岳庙、文昌宫、五云亭等环周布置。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宁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晋水源头之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单槽,四周围廊,即宋《营造法式》记载“副阶周匝”做法。形成一个宽阔的前廊,其构架作了特殊处理,将下檐前廊当中三间的四道梁架加长到深二间,梁尾交于殿身槽缝的内柱上,使殿身前檐当中三间四柱不落地而立于上述梁上,并把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后移到内柱之间,形成深两间的前廊,格外宽敞。殿内部分,深三间上架通梁,空间完整高敞。殿前八根廊柱上各缠绕木质盘龙一条,即《营造法式》所载的“缠龙柱”,是现存宋代此种做法的孤例。大殿斗拱六铺作,单拱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出重昂,并施异形拱。下檐斗和上檐补间昂嘴,长大而*出,舒展而豪放。斗拱彩画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装极相似,虽属后世重装,当是古法。展顶筒板瓦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琉璃脊饰虽为明代更换,但形状色泽精致,整座殿宇庄严富丽,此殿是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建筑,柱身侧脚,生起显著,屋顶及檐口曲线圆和,表现了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可视为宋式殿堂建筑代表作。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其渊源可追溯到南北朝。现存飞梁系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沼中三十四根八角石柱,复盆式莲花雕式柱础,柱头普柏枋相交,上置栌头,施十字拱承托梁枋,四向连到沿岸,结成十字形板桥。东西宽阔,连接献殿和圣母殿,南北下斜如冀,与圣母殿脊的角相呼应,大有振翅欲飞之势。其形制作独特,偶见于古画之中,而现存实际物仅此一例,实属可贵。

  飞梁前的献殿,是陈设祭品之所,琉璃花脊,明间前后设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槛墙上装直棂栅栏,施五铺作斗拱,单抄单下昂,补间一朵,上部梁架四掾袱前后檐通梁,上施驼峰托脚承*梁,其上设儒柱和大叉手,构法合理,坚固耐久。殿内敞朗,四翼舒展,外观酷似凉亭,整体结构古朴轻巧而稳定。

  以这许多国宝建筑为中心,晋祠整个庙宇在总体布局上,表现了*传统的对称的建筑风格中融入变化的、自由的园林建筑民间思想。这就给晋祠的形成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晋祠有着嵯峨般的山峰,碧玉似的泉水,参天的古木和盛开的百花。尤其是稻花溢香的季节,到处是一派江南景象。气候冬温夏凉,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其自然景观和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悦目赏心。

  目前,晋祠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天龙山、龙山、太山、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

  圣母殿的背后是悬瓮山。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悬瓮山北有龙山、太山,南有庙望山、鸡笼山,西有天龙山。诸山一脉相承,松柏连天。山风响处,松涛澎湃。山中景致妙趣横生。“霜叶红于二月花”恰似“龙山红叶”的写照;天龙八景的望川亭有六块题字石,即欢喜岭、天目山、极乐峰、结绌山、望川遗址,山水大观,言简意赅,跃然石上。登临“望川晴晓”看日出,是晋祠极好景色。山上还有宋太宗赵光义攻打晋阳前的“试石剑”,悬瓮山南面不远的柳子沟有柳下跖插旗石。涌翠崖浓翠溶溶,举手可挹。鹿角峰麋鹿尚存,瓦岗寨、锁烟岭、大小神沟、柳子沟、明仙峪、马坊峪等无不各具特色。纵观悬瓮群山,悬崖绝壁,奇峰怪石,苍翠欲滴,四季常青,从春到秋,山花烂漫,飘飘然有凌云之溉。

  山有山之胜,水有水之奇。在晋祠风景区主要得益于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景之观,难老泉日注不穷。九龙湖、台驿泽、留山湖、智伯渠、池沼,都来自晋水,所以最引人入胜还属“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泉水清澈透底,三九寒天,水中长生萍草,翠绿动人。每当冬日清晨,泉流之上雾气升腾,像白纱笼罩水面。晋祠的楼、台、亭、阁在烟雾缥缈之中忽隐忽现,身在其中,如入幻境,当夜深人静时,难老泉不舍昼夜,形成晋祠内八景之首。在晋祠群山之中,泉、溪、涧、潭随处可见。在海拔1700米的天龙山上,泉眼众多,登天龙山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真谛。山奇水奇,二者皆有,是晋祠胜境千古不朽的根本。

  晋祠园林是由我国最古老的园囿造园发展而来。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为晋祠风光增光添彩。晋祠的植被品种多,年代远古,造型妙,布局美,巧夺天工。松柏杨柳、银杏、菩提、雪松等遮天蔽日,三暑炎夏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晋祠公园作文通用十篇

  晋祠公园作文 1

  晋祠博物馆的文物十分珍贵,今日有幸参观,真是十分激动。晋祠公园很大,有许多建筑都历史悠久。小溪清澈,花草鲜亮。墙壁上有许多古时候的文字,记载了几千年前的历史,让人看了就惊叹不已。人们穿梭在被栏杆阻挡的建筑文物之间,欣赏着,交谈着。再往里面走,有一个晋祠博物馆,里面更是极其珍贵的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物品。有一个文物,叫做“阴阳仕女脸”,在那件文物上有一段传说。在王母娘娘的时代,有一个侍女,她舞姿很好,经常给王母娘娘跳舞,有一次,娘娘奖赏她一朵大红花,夸赞她跳舞跳得好,但是要多多微笑。可是,要在这宫里呆很长很长时间,由不由得悲伤起来。所以脸上一半悲伤一半微笑。这便是“阴阳脸”的`由来。在“鱼沼飞梁”上,俯视水下,金鱼儿多的数不过来。两旁的古树,最古老的也有两千多年历史之久了。难老泉的池水哗啦啦地流着。有一个在水中的小铜像,光光的头顶,被许多游客摸着,都变成青色的了;手中有个小碗,专门接从虎口飞流而下的泉水。据说摸摸他的头,就会有好事发生;摸摸他的碗,就会发财。晋祠公园真大。这些文物都被人们用心保护着,我们一定也要保护它们,让历史永留人间,让历史的文明一代代流传下去。

  晋祠公园作文 2

  晋祠公园是我老家山西的一个公园,也是一个像仙境一样美丽的地方。

  春天,是蒲公英盛开的季节。晋祠公园的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这些蒲公英就像一个个可爱的小女孩,穿着淡黄色的舞裙,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跳起了舞蹈。柳树看见了如此漂亮的蒲公英,也想展现出自己美丽的一面,于是,她拆下自己用来整理头发的柳絮,让人们欣赏自己飘逸的秀发。

  夏天,晋祠公园的小动物们都出来凑热闹了。小鸟、蝴蝶、小猫、蜻蜓,它们都出来玩耍了。有些长着翅膀的小动物,还时不时与来公园的游客互动呢!

  秋天,落叶在晋祠公园飞舞着,一片片落叶就像一只只金黄色的蝴蝶,真漂亮!菊花公主纷纷换上了华丽的礼服,红如火、白如雪、粉如霞,太美了!

  冬天,整个晋祠公园都浸在冰雪的世界中。美丽的雪花简直就像天仙下凡一般,同时,也为晋祠公园穿上了圣洁的婚纱。

  晋祠公园四季如画,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仙境!

  晋祠公园作文 3

  在去年暑假,我游览了山西的晋祠。

  当当我还没进晋祠里面时,就被晋祠的大门所吸引。大门是高大的红土围墙,右边大门上,镶嵌着汉白玉题刻。大门两边台阶上各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石狮子。这两头石狮子还有一种歪头咧嘴似笑非笑的样子。整个大门给了我一种高大·壮观气势非凡·庄严厚重的感觉。

  走过了古建筑的水镜台,我便来了八角莲。爸爸顿时兴致盎然,给我们讲了八角莲池的历史。从爸爸的讲述中,我得知了八角莲池原名是放生池,是古代信佛人买鱼放生之处。夏秋之季,八角莲池荷叶密集,叶上的露珠好似晶莹透明的粒粒珍珠。的确,夏季的莲花,荷叶不但密集,还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朵朵荷花,就像美丽的少女的笑颜,美丽极了!

  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了“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知识渊博的老爸开始发挥了他那导游的天赋。爸爸说“传说难老泉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而且难老泉在这三千年历史中,当干旱来临时水源不减,当洪水发生时它也不涨,到现在依旧流淌着水源,让人赞叹不止。

  走了许久,我们也累了,便到一长亭中休息。我突然看见了一颗非常高大的树,便问爸爸那是什么树,爸爸说“这晋祠中号称‘周柏’的古树共有两棵。咱们眼前这一棵就是其中一棵,号称‘长龄柏’,已有将*3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饱经风霜。你们仔细看看,这棵树的北侧已经干枯,南侧却仍是青枝绿叶。而且它的形状独特,游人喜欢在此留念。”爸爸接着说:“我们也拍一个吧!”说完,我立马摆了一个POSS,一张与长龄柏的照片也拍完了!

  ……

  晋祠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晋祠公园作文 4

  带着历史文物的痕迹,留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挂着美丽的景物,它就是“晋祠”。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来这里,晋祠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水母娘娘的传说、张郎塔的'故事、对越坊的由来、会仙桥的故事、铁人逃跑的传说等等。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

  晋祠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是晋祠三宝。周柏、难老泉、侍女像是晋祠三绝。

  圣母殿真是雄伟壮观。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凤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

  鱼沼飞梁更是绝,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坊,0托桥面,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岸边。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

  晋祠源流是欢乐的天堂,我开心地玩着碧水。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咏晋祠:“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说的不正是那如碧玉般的水吗?

  晋祠风景赞不绝口,晋祠桥树互相辉映。

  晋祠公园作文 5

  在我国的中西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园——晋祠公园。

  在中轴线上,有4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虽已经历900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与之遥遥相望的是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以往雕塑中那种冰冷的面孔,呆板的表情,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带给你无尽的遐想——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彩塑之中,仿佛能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窃窃的私语,暗暗的唉叹!1954年,我国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看到这组雕塑后,不禁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更令人叫绝的是,宋代铁铸武士像的阳刚之气与宋塑侍***柔之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哲学上的辩证法,美学上的*衡感,在这些不知名的古代雕塑家手中运用得如此纯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这能不令人叹服吗!

  千百年来,晋祠以她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招来了历代的帝王将相,这些名人雅士在游览之余,吟诗作文,为晋祠留下了碑碣多达300余通。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愿三晋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耀夺目。

  晋祠公园作文 6

  在我国的中西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园——晋祠公园。

  在中轴线上,有4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虽已经历900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与之遥遥相望的是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以往雕塑中那种冰冷的面孔,呆板的表情,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带给你无尽的遐想——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彩塑之中,仿佛能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窃窃的私语,暗暗的唉叹!1954年,我国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看到这组雕塑后,不禁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更令人叫绝的是,宋代铁铸武士像的阳刚之气与宋塑侍女的`阴柔之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哲学上的辩证法,美学上的*衡感,在这些不知名的古代雕塑家手中运用得如此纯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这能不令人叹服吗!

  千百年来,晋祠以她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招来了历代的帝王将相,这些名人雅士在游览之余,吟诗作文,为晋祠留下了碑碣多达300余通。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愿三晋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耀夺目。

  晋祠公园作文 7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透过窗子可以看出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这是我来太原的第一天。我们一起去了晋祠公园。

  到了那里,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没有钉子建成的水晶台,可以通往四面八方的鱼沼飞梁,令人不可思议的周柏唐槐,拥有阴阳脸的宋代塑泥侍女像和清澈见底的难老泉……而这里面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属周柏唐槐、鱼沼飞梁和宋代塑泥侍女像了。

  周柏唐槐已经存活1500年了,一棵站的笔直笔直,宛如这里的守护神;一棵倾斜45°,像需要扶持的病人。据专家说一棵树的倾斜程度不能低于45°,否则就不可存活,而这棵周柏唐槐正好是45°,并且已经在这儿生存很多年了,令人震惊。

  听导游讲鱼沼飞梁是一座十字桥,并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可以通往四名八方的立交桥,它的两边刻满了精致的盘龙花纹,桥下面是清澈的`泉水,泉水里面游着三五成群的小鱼。在阳光的照耀下桥和两边的大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

  宋代塑泥侍女像有一张阴阳脸,一般哭一半笑。观看的旅游者都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咔嚓咔嚓”地照上几张,把这一幕保存下来。

  游完晋祠公园不仅让我得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无形中获取了乐趣。今天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

  晋祠公园作文 8

  今天我们去山西旅游胜地——晋祠公园游览。

  一进晋祠花园的大门就看到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有红的、有粉的、有黄的、还有白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园丁们把这些花组成了图案,有的像廊、有的像花圃、有的像五角星,千姿百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不知不觉来到了晋祠公园的正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正门顶上的长幅匾上的的.两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晋祠”一进正门,就看见屏风上面的五只蝙蝠爬在一个石盘上,我不知道这幅画的含义,就问导游。导游说:“这幅画表示一个成语,你们猜猜看!”导游刚说完,姐姐就说:“是不是五福临门啊?”导游说:“对了!是五福临门!”接着给我们讲了这幅画的含义。我们跟着导游,一边走一边观赏公园的古老建筑。每到一处,导游都给我们讲解的非常清楚、生动。我们来到李世民以及他的臣子的塑像前,我和姐姐在这里和他们照了相,留了念。接着我们又观赏了十字桥、四个铁人、周柏、献殿、圣母殿、水母娘娘殿……每个景点都有一个小故事,导游都讲得十分认真,生动!

  通过这次旅游,我增长不少知识。觉得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我省的晋祠公园真是名不虚传。最后我们游览了“舍利生生塔”这座塔很雄伟壮观,他体现了古代劳动的智慧。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晋祠。

  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不仅增长了许多知识,而且痛痛快快的完了一天!

  晋祠公园作文 9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的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晋祠公园作文 10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的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游晋祠公园作文实用10篇

  游晋祠公园作文 1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25公里的悬瓮山下。是奉祀西周初晋国开国候唐叔虞折祠堂。晋祠的历史至少有1500多年。祠内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古木参天,殿宇宏伟。这里保留着我国古代建筑中的“三绝”。

  第一绝是圣母殿,建于公元984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围廊宫殿,殿堂里有泥塑圣母像和四十二个侍女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泥塑中的珍品。

  第二绝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八条龙各抱大柱,怒目利爪,一派生气。第三绝是鱼沼飞梁,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水中鱼多,故名“鱼沼”沼上建十字形板桥,有如鸟之翼,叫“飞梁”,在我国建桥史上占重要地位。

  难老泉是“三晋名泉”,晋祠的灵魂。这里的泉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离人叫绝。

  妈妈告诉我,唐代大诗人李白游晋祠时写过一首诗:“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晋祠,真不愧是我的家乡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啊!

  游晋祠公园作文 2

  利用这个暑假仅剩的几天,我们全家一起来到了太原。虽然旅游的时间不长,但打开时间匣子,这也是一段珍藏的美好记忆呢!快来跟我一起飞进时光宝盒,忆一下我的所见所闻吧!

  跟着我的步伐,我们一起来到太原著名的晋祠公园,一进大门,就被绿意围绕着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给吸引了目光,虽说已经立了秋,但这里仍是春天般生机勃勃的一片景象。园里漫步时,总会被几座古亭子遮挡了视线,但却会有一种哪怕眼里丢了景色也毫不在意,反而会有喜新厌旧想进凉亭休息的冲动,亭子充满了"古"的气息,建筑风格张扬却又*实。往里走,一个用绿叶、绿草铺满了的大"铜钱"惹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拍照留念。这个"铜钱"有一很大的寓意:生机勃勃,财源滚滚,它的外观也是那么的令人惊叹,这都让向来不爱拍照的我忍不住上前拍了一张。接着,一个小型瀑布映入眼帘,水源源不断地从高处流往低处,水花还时不时地拍打着旁边的石头,看着都替他们疼!再往里走,算是一个大的过道吧!它是一个简单的小广场,广场的那头就是晋祠博物馆,由于我们更想欣赏美景放松一下,就去了晋祠上面的天龙山。

  我们一起坐车上了山上,在汽车上的我被窗外沿途风景给吸引了目光,我们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山其实和其它山差不了多少,站在山顶眺望远方,眼底尽是一片绿,绿山、绿树、绿水,这片绿又与天上的蓝天白云相衬,依然一幅天然的油画,美不胜收,令人心旷神怡。拾阶而下,到了山的中部,看到了石窟,虽然还在修,但依晰可以看出它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看到这儿,也就没有什么景色了,我们下了山,就这样,我们的晋祠之游结束了。

  这次旅行,欣赏到了如此的美景,真是一场视觉盛宴!山水如诗又似画,怎又不会令人神往?这次给心灵以放松洗礼的旅行可是受益匪浅呢!

  游晋祠公园作文 3

  在我国的中西部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公园——晋祠公园。

  在中轴线上,有4尊威风凛凛的宋代铁铸武士像,虽已经历900年的雨雪风霜,依然如山似塔,威风不减。与之遥遥相望的是圣母殿中的宋代彩色泥塑,尤其是其中的33尊侍女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是以往雕塑中那种冰冷的面孔,呆板的表情,而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他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带给你无尽的遐想——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彩塑之中,仿佛能听到她们清脆的笑声,窃窃的私语,暗暗的唉叹!1954年,我国雕塑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看到这组雕塑后,不禁发出如此的感叹:“这是人的社会,令人难忘的、抒情的、美的境界。”更令人叫绝的是,宋代铁铸武士像的阳刚之气与宋塑侍***柔之美,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绝非偶然的巧合,哲学上的辩证法,美学上的*衡感,在这些不知名的古代雕塑家手中运用得如此纯熟,表现得如此淋漓尽致,这能不令人叹服吗!

  千百年来,晋祠以她悠久的历史,奇特的景观,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也招来了历代的帝王将相,这些名人雅士在游览之余,吟诗,为晋祠留下了碑碣多达300余通。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愿三晋大地上这颗璀璨的明珠更加光耀夺目。

  游晋祠公园作文 4

  时时还会记起跟爸爸妈妈一同游览晋祠得情景。

  进入晋祠后,首先来到了金人台。金人台上得四个铁人高大威猛,游人纷纷驻足,与它们留影。

  离开金人台,穿过对越牌坊和献殿,就来到了鱼沼飞梁。鱼沼飞梁是一座精致得古桥建筑,桥梁上雕刻着许多精美得雕塑。桥下一池清水,水中有十几条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得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去。爸爸告诉我,鱼沼飞梁这种十字形桥式,在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此一例。

  过了鱼沼飞梁,就来到晋祠“三绝之一”圣母殿前。圣母殿里摆放着很多栩栩如生得泥塑,据说是圣母娘娘与侍女们得塑像。可惜,那次去时圣母殿尚未对外开放,我没能走*她们。真希望下次再来得时候,我能够*距离地欣赏她们,能够亲手触摸到她们。

  圣母殿得左侧是善利泉,与之相对应得就是它得孪生姐妹、“三晋名泉”--难老泉。“水是晋祠得灵魂”,这里得泉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丁丁冬冬得响声。水得清澈令人叫绝,游鱼碎石,历历可见。听爸爸讲,他小时候来晋祠,一进入晋祠就能听到“哗啦啦”得流水声,而且水势很大,可惜现在得泉水已经换成了自来水。

  晋祠得参天大树给人以深刻得印象。周柏、唐槐拔地而起,尽显苍劲风骨,映衬着晋祠分外庄重、幽静。

  离开晋祠回到家,我得游兴未尽,索性让爸爸上网帮我查找有关晋祠得资料。忽然,大诗人李白得一首诗映入我得眼帘:“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萧鼓鸣,微波龙鳞莎草绿。”

  晋祠就象是一个风景秀丽得艺术殿堂。

  游晋祠公园作文 5

  今天我们去山西旅游胜地——山西晋祠公园游览。

  一进山西晋祠花园的大门就看到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有红的、有粉的、有黄的、还有白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园丁们把这些花组成了图案,有的像廊、有的像花圃、有的像五角星,千姿百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不知不觉来到了山西晋祠公园的正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正门顶上的长幅匾上的的两个刚劲有力的大字“山西晋祠”一进正门,就看见屏风上面的五只蝙蝠爬在一个石盘上,我不知道这幅画的含义,就问导游。导游说:“这幅画表示一个成语,你们猜猜看!”导游刚说完,姐姐就说:“是不是五福临门啊?”导游说:“对了!是五福临门!”接着给我们讲了这幅画的含义。我们跟着导游,一边走一边观赏公园的古老建筑。每到一处,导游都给我们讲解的非常清楚、生动。我们来到李世民以及他的臣子的塑像前,我和姐姐在这里和他们照了相,留了念。接着我们又观赏了十字桥、四个铁人、周柏、献殿、圣母殿、水母娘娘殿……每个景点都有一个小故事,导游都讲得十分认真,生动!

  通过这次旅游,我增长不少知识。觉得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我省的山西晋祠公园真是名不虚传。最后我们游览了“舍利生生塔”这座塔很雄伟壮观,他体现了古代劳动的智慧。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山西晋祠。

  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不仅增长了许多知识,而且痛痛快快的完了一天!

  游晋祠公园作文 6

  炎炎夏日,身处晋源之地,我的灵魂仿佛也回到了古代,晋祠独特的美给了我无数的回忆和爱。

  沿着弯曲的林荫小路,来到金人台。我揣着满怀的好奇和激动,快步来到四个雕像前。每个铜人都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最精美的,当数西南隅这尊,大耳、狮鼻、浓眉,眼睛炯炯有神盯着前方,一手朝天,一手向前,身披铠甲,如同身经百战的将军,历经900多年风雨,仍然明光锃亮。他圆溜溜的肚皮上写满了文字,闪闪泛光,我忍不住伸手轻抚,那冰冷的文字却给了我阵阵的.温暖,向我诉说它的故事。目光游离,这几个铜人各持不同的面孔,好奇地打量着我,我不由得与他们相视一笑。我爱晋祠,爱铜人们的雄壮威武。

  留恋地跨下金人台,穿过献殿。一座桥与水的传奇映入眼帘,这就是鱼沼飞梁,在国内现存古桥梁中独树一帜。在方形池上,两座桥完美的结合,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鹏。《水经注》中所著"结飞梁于水上",便是其生动描写。看了许久,我心想:这不就是现代立交桥的标本吗?踏上这古老的建筑,仿佛看到了当时工匠们精心测量,挑选合适的材料,经过一道道加工,达到了桥梁坚固、美观、耐久的效果。桥壁上的精美图画,桥柱头的美妙卷杀,也正是他们的杰作。我爱晋祠,爱鱼沼飞梁的精美绝伦。

  走下鱼沼飞梁,来到父子树旁,那古老的周柏如同卧龙一般,盘在撑天柏之上。那动人的传说让我心里一怔,周柏上的眼睛不正是传达父爱的象征吗?圣母殿中,头戴红花侍女那凄然的情感又不禁让我落泪了。闻着潺潺的水声,来到难老泉边。向下望去,泉水从龙头源源不断吐出,下有一罗汉怀中抱坛,接这圣水。顺着泉水的方向远眺,前方就是三七分流,想着张郎为我们北方人民下油锅捞铜钱的故事,让我心里满是感慨。我爱晋祠,爱三绝的神秘传奇。

  晋祠,你的美震撼了我的心。大爱晋祠,爱它的全部。

  游晋祠公园作文 7

  在去年暑假,我游览了山西的晋祠。

  当当我还没进晋祠里面时,就被晋祠的大门所吸引。大门是高大的红土围墙,右边大门上,镶嵌着汉白玉题刻。大门两边台阶上各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石狮子。这两头石狮子还有一种歪头咧嘴似笑非笑的样子。整个大门给了我一种高大·壮观气势非凡·庄严厚重的感觉。

  走过了古建筑的水镜台,我便来了八角莲。爸爸顿时兴致盎然,给我们讲了八角莲池的历史。从爸爸的讲述中,我得知了八角莲池原名是放生池,是古代信佛人买鱼放生之处。夏秋之季,八角莲池荷叶密集,叶上的露珠好似晶莹透明的粒粒珍珠。的确,夏季的莲花,荷叶不但密集,还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朵朵荷花,就像美丽的少女的笑颜,美丽极了!

  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了“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知识渊博的老爸开始发挥了他那导游的天赋。爸爸说“传说难老泉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而且难老泉在这三千年历史中,当干旱来临时水源不减,当洪水发生时它也不涨,到现在依旧流淌着水源,让人赞叹不止。

  走了许久,我们也累了,便到一长亭中休息。我突然看见了一颗非常高大的树,便问爸爸那是什么树,爸爸说“这晋祠中号称‘周柏’的古树共有两棵。咱们眼前这一棵就是其中一棵,号称‘长龄柏’,已有将*3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饱经风霜。你们仔细看看,这棵树的北侧已经干枯,南侧却仍是青枝绿叶。而且它的形状独特,游人喜欢在此留念。”爸爸接着说:“我们也拍一个吧!”说完,我立马摆了一个POSS,一张与长龄柏的照片也拍完了!

  ……

  晋祠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游晋祠公园作文 8

  带着历史文物的痕迹,留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挂着美丽的景物,它就是“晋祠”。

  长这么大,我还是第一次来这里,晋祠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水母娘娘的传说、张郎塔的故事、对越坊的由来、会仙桥的故事、铁人逃跑的传说等等。它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著称于世。

  晋祠山环水绕,文物荟萃。古木参天,是一处风景十分优美的古建园林。圣母殿、献殿、鱼沼飞梁是晋祠三宝。周柏、难老泉、侍女像是晋祠三绝。

  圣母殿真是雄伟壮观。殿前廊柱上有木雕盘龙八条。殿内有宋代彩塑四十三尊,主像为圣母端坐木制神龛内,凤头椅是,凤冠蟒袍,神态端庄。

  鱼沼飞梁更是绝,水中立小八角石柱三十四根,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斗拱,梁坊,0托桥面,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两翼下斜至岸边。桥东月台上有铁狮一对,神态勇猛,造型逼真。

  晋祠源流是欢乐的天堂,我开心地玩着碧水。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咏晋祠:“晋祠流水如碧玉,傲波龙鳞沙草绿”说的不正是那如碧玉般的水吗?

  晋祠风景赞不绝口,晋祠桥树互相辉映。

  游晋祠公园作文 9

  暖暖的春风吹过发梢,绵绵的柳絮拂过脸颊。早晨,我,妈妈,姥姥乘公交车来到了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它那古朴和典雅的特点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现代与古代的完美结合。

  进了公园,我们来到了一块湖边的草地上。绿油油的小草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湖边立着的几块石头倒映在湖面上,湖水清澈见底,几尾红色的小鱼在湖中快乐的游来游去。风儿轻轻地吹过湖面,湖面配合地荡起了层层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岸边挺拔的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落叶在草地上随处可见。精致的石子摆成了好看的造型铺在小路上,给美景又添一种别样的韵味。

  我一会坐在一块灰扑扑的石头上,鞋尖轻轻点着水面,看着朵朵水花在脚下诞生。一会又走到草地上,舒服地伸展四肢,头枕着双手,微微地闭上眼睛。离草这么*,我嗅到了一股青草和泥土的芳香,灿烂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斑斑点点地撒在我身上,暖暖的,好惬意……

  穿过条条小径,我们来到了正在盛开的牡丹园。放眼看去,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各色的牡丹三五成群,争相斗艳。红的似血,粉的如霞,白的像雪,紫的……牡丹们各领风骚,不甘示弱。红花配绿叶,绿叶衬红花,正是牡丹的美丽显示了绿叶的*凡,而绿叶的无声也让牡丹更加娇艳。

  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太阳躲在白云后面洒下了束束金光,美妙的晋祠之旅在天空的陪伴下愉快地结束了。

  游晋祠公园作文 10

  我的家乡在晋祠。我想大家都知道吧?晋祠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旅游圣地,在古代的时,有许多诗人在这里看景作诗。

  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景色迷人的晋祠公园。

  在去公园的路上,你可以看到马路两边的栏子里有许多菊花。那些菊花有红的,有黄的,还有白的,真是五颜六色,好看极了!

  向前走上一会儿,你就可以地到晋祠公园了。刚进晋祠公园的大门,你就会感觉到这里不是,而是集市场。有的卖水果,有的卖工艺品,有的在照像,还有导游员在导游。真时热闹极了!

  再向前走就到了“奇石展览会”,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常看不到的奇形怪状的石头,这些石头有的你十二生肖的脑袋;有的你唐憎师徒四人;也有的你五指山;还有的是一块国画石。好奇怪的石头啊!

  再往前走,你会看到一个小水池。水池旁边摆满了菊花。在水池里有一朵很大的石头做的荷花,荷花上站着的是有名的“水母娘娘”。水母娘娘的手上捧着一只小白鸽,她看着那只小白鸽呆呆出神,好你是作家在思考问题一样。这样的水池还有许多座,你羊肉串一样一个连着一个。真叫人看了眼馋。

  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晋祠,美丽的晋祠公园,希望大家有时间来游玩。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齐桓晋文之事》教案3篇

  第1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疏通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2、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保”“爱”“道”等重点词语;

  2、掌握宾语前置的一般规律(倒装句);

  3、培养学生在浅易的问题上自主学*。

  三、主要教法:问题讨论法自主研读

  四、教具:实物投影。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二)、解题:

  战国时期,列强纷争,以征伐为能事,各诸侯国都是野心勃勃地追求霸主的地位。对外连年征战,对内盘剥人民,致使广大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

  而齐国在东方诸侯中又号称强国,齐宣王野心勃勃,扩置学官,招揽学士,任其讲学议论。孟子这时在齐宣王身边供职。

  于是孟子便在一次齐宣王问有关齐桓晋文称霸之事的时候,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阐发他的“发政施仁”、改革政治,实行王道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齐桓晋文之事》。

  三)、研读课文1——14节

  (一)学生朗读课文1——14节;

  (二)指名学生翻译课文;

  (三)学生质疑;

  (四)教师点拨归纳:

  1、词类活用:

  (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我)闻;

  (2)无以,则王乎?王,动词,行王道以统一天下。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对……感到奇怪。

  2、特殊句式:

  (1)臣未之闻也。

  (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何由知吾可也?

  (4)牛何之?

  归纳:

  宾语前置的条件:

  A。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C。用“之”或“是”将宾语提前,予以强调;

  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惟利是图、惟命是从。

  (5)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

  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3、重要句子翻译:

  (1)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翻译:通过安抚百姓实行王道,没有谁能阻挡得了。

  (2)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翻译:老百姓都还以为是您吝啬,我本来就知道您是于心不忍呢!

  (3)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翻译: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它(牛),看来老百姓说我吝啬是应该的。

  4、一词多义:

  爱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吝惜)

  B。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E。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六国论》)

  道 A。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述说、谈论

  B。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说、讲

  C。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下》)道义、道理

  D。任重道远路、道路

  E。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动词)

  四、作业

  1、诵读课文;

  2、记忆重要的词句。

  第2课时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1、疏通15——35节文意,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并归纳其规律;

  2、初步了解文章大概思路;

  3、分析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和修辞方法。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重点词语;

  2、翻译重要的句子;

  3、体味并分析文章在论证说理方面的独到之处;

  4、培养学生在浅易的问题上自主学*。

  三、主要教法:问题讨论法自主研读

  四、教具:实物投影。

  五、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复*巩固第一课时内容

  1、重点词语;

  2、重点句子(倒装句);

  3、句子翻译;

  二)、疏通15—35节大意;

  1、学生自行翻译;

  2、学生质疑;

  三)、问题讨论:

  1、教师提议并引领学生把齐宣王所有的问题都挑选出来,对其进行考察,由此可以抓住线索,反观孟子的理论论述过程。

  ——从齐宣王的问题变化可以看到他的关注点的变化,由此可见,孟子的诱导重点不断深化。

  2、孟子并非真的不知道“桓文之事”,在《论语》的其他篇目中对此事都有所评价,那么他为什么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臣未之闻也”呢?

  ——(1)齐宣王问“桓文使事”的目的在于和孟子探讨称霸天下的办法,而孟子如果直接回答了就必然会使话题与自己“行王道”的政治主张背道而驰。

  (2)所以,他巧妙地用“臣未之闻也”回避了这个问题。这并不是有意说谎,而是采用了避实就虚的战术,他在设法给自己将要讲的内容铺设道路。

  (3)后文,“无以,则王乎”抓住齐宣王的关注点,化被动为主动,引导齐宣王步步走向自己的理想王国了。

  板书:

  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保民而王”(迂回论战、弃异求同)

  3、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齐宣王说这是“夫子之谓也”,“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气焉。”看来,齐宣王对孟子比较信服了,那么,孟子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孟子知道,齐宣王看似饶有兴趣地问自己:“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但是,他真正的目的是想“王天下”,而根本没有“保民”的行动甚至想法。但是,孟子为了能使谈话进行下去,达到自己游说的目的,便利用齐宣王“以羊易牛”这件小事来大做文章,说这种“不忍之心”就是仁爱的表现,大大缩短了彼此的思想距离。

  板书:

  第二部分:“保民而王”的前提—“不忍”(欲擒故纵、缩短距离)

  4、等到齐宣王发出“此心所以合于王者,何也?”的问题之后,孟子似乎就可以大讲推恩、行仁政的一番话了。但这里又有一个曲折,孟子提出了“百钧”“舆薪”等比喻,这是为什么?

  ——(1)这是因为齐宣王心理上以为行王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这种畏难情绪不解决,空谈推

  恩、制产还有什么效果。

  (2)于是以一组巧妙的比喻,正面引出“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的结论,其次又以“挟泰山以超北海”和“为长者折枝”这组对照性比喻,进一步阐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别。最后,顺其理势,引经据典,加以正面晓谕,说明王道并不难,最基本的就是“推恩”,消除了齐宣王的畏难心理,宣王既已做到了“爱物”,那么推恩、性仁政的事不是比较容易了吗

  (3)“推恩足以保四海”,为齐宣王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板书:

  第三部分:“保民而王”的行动——“推恩”(乘虚而入由*及远)

  5、“王笑而不言”,为什么?孟子是如何让宣王去“大欲”的?

  ——(1)齐宣王不得不承认自己所怀有的“大欲”,但还是不肯具体说出它的内容;

  (2)孟子于是就故意提出“肥甘”、“轻暖”“采色”、“声音”“便嬖”五项,旁敲侧击地衬托出宣王“欲辟之地,朝秦楚,莅*而抚四夷”的称霸天下的“大欲”;

  (3)接着又用“缘木求鱼”的比喻,小不敌大、寡不敌众的道理,使宣王死心塌地地暗中承认这种“大欲”是完全没有可能的。

  板书:

  第四部分:只有实行王道才是前途光明的。(明知故问步步紧逼)

  (4)能破才能立,于是“发政施仁”“制民之产”便得到宣王的接受了。

  板书:

  第五部分:“保民而王”的措施——“制产”

  四)、课堂总结:

  全篇的主旨:说明

  王天下的关键,在于保民;

  保民的根源在于有不忍之心;

  不忍之心的作用,在于推行仁政、推恩于民;推行仁政的具体措施在于制民之产。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思想领域曾经历过一个辉煌的时代,真正的.做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以后任何一个时代,我们在思想领域的变革都没有当时那么巨大,形式都没有当时那么多样,内容都没有那么自由。这个时代是:春秋战国时期。大家能举出当时比较有代表性的派别吗?其中的儒家思想对我国文化乃至政治的影响都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和孟子,他们分别被称为“圣人”和“亚圣”。孔子大家都非常熟悉,而对他的再传弟子孟子就可能不太了解了。有谁能说说孟子的有关情况。

  二、关于孟子:

  1、孟子其人

  孟子(前372—前2*),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孟子》其书

  《孟子》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3、孟子思想

  ①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③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于人,治人者食人,天下之通义也

  [思考:为什么孟子的思想会被后世接受呢?]任何一种哲学,都会创立自己的理想世界。比起道家的小国寡民、佛家的因果报应来说,儒家的集大成思想家孟子的理想世界则诱人得多。孟子提出了一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盛世的理想图景。这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盛世的人呢?

  4、《孟子》的时代意义

  当时的社会背景:①争地以战,**盈野;争城以战,**盈城

  ②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时代意义:孟子的思想具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思想核心就是“民本思想”。民贵君轻,在今天看来,它至少包括重视国家利益,反对特权意识、保护人民等多方面的含义。这种社会变革时期的新观念,正符合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人道主义精神,至今在我们的思想领域里有着重大影响。孟子的追求是一种对社会出路的探索,他的求真的追求精神也是值得今天我们学*的。另外,《孟子》的散文成就极高,作为文化精粹,我们当然有研究、借鉴、继承和发扬的必要。

  5、“王道”和“霸道”

  这是先秦时代一对相对的概念。“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孟子所处的时代是沿着霸道的方向前进的,凡是行法家主张,讲求耕战,富国强兵,便取得胜利。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当世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纵连横,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问题。

  1、教师和学生分别读问话和答话,其他学生默读

  2、分男女两组分别读问话和答话。

  思考:

  1、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孟子说服对方实行仁政,实现王道)

  2、孟子的中心观点是什么?(保民而王)

  四、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文言文,有两个重点内容要掌握:一是重点的文言字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这也是今天的作业(分类归纳)。一是文章要表达的观点,作者是怎样表达这个观点的。具体到孟子这篇文章,就是要了解孟子的主要观点,他是怎样表达这个观点的,孟子是怎样说服一步步说服齐宣王的,也就是孟子的论辩艺术。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对我们大家也很实用。

  二、串讲课文:(列出基本层次)

  三、迂回曲折的论辩艺术

  难齐宣王孟子解决

  1、畏

  难“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从齐宣王的日常生活入手,巧妙分析“以羊易牛”

  不忍之心—王道基础“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心悦诚服

  2、信心不足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5)

——晋祠作文6篇

  晋祠是太原的一颗明珠。它的四周青山绿水,历史文物和自然风景融为了一体。

  潺潺的泉水是晋祠闻名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些泉水清澈见底,清幽典雅。有的细流脉脉,从石缝中流淌而出;有的碧波闪闪,在林木间缓缓而行。在这些泉水中最著名的是“难老泉”,据说晋祠所有的泉水都来源于这里。这些泉水长流不息,滋润这晋祠的山,滋养着晋景的景。来到晋祠的游人,无不为这些清澈的水而叫绝。

  这些泉水如同,滋润大地的乳汁,源源不断的向花朵,像小草灌溉去了。这些泉水就如同一道道白练,似乎从天上降下一般,如同仙女的裙摆。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人们无不为它拍手称赞,赞不绝口!

  晋祠不仅有清澈的泉水,还有苍劲的古树。这里的树种类很多,有松树、有柏树、有槐树、有柳树,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树木。其中最古老的是周柏和唐槐。那周柏,只有枝梢顶上挑着几片青青的疏叶,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一簇簇柔条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在这些古木的荫护下,晋祠显得格外古朴厚重。

  这些树木,如同一个个保卫家园的卫士,屹立在祖国的边疆,也屹立在晋祠这一方宝地。这时,我观察这些树木,有的苍翠挺拔,有的枝干虬劲,有的树枝上已经有了深深的烙印。

  晋祠还有许多刻木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刻木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流传千古的故事,有美丽怡人的风景。这些雕刻作品,惟妙惟肖,令人啧啧赞叹。

  晋祠是一个文明宝库,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暑假,我和妈妈、小伙伴们在导游的带领下来到了位于太原的*三大建筑群之一:晋祠。

  我们秩序井然地穿过晋祠公园进入晋祠博物馆参观。据导游介绍,山西有着五千年连绵不断的华夏文明历史,读万卷书不如山西走一趟,看来此行的目的地能让大家学到很多东西。

  随着我们的参观路线前进,导游给我们讲述了几个故事:三千多年前的周朝,有一天,周成王和他的弟弟一起玩耍。玩的开心的时候,周成王一时兴奋,说了一句话:“弟弟,哥哥一定要给你一个诸侯来当当!”弟弟嘴上说着:不敢当不敢当……的谦虚语言,实际上心里早就乐开了花。玩完了,周成王就反悔了,心想:“这个弟弟比我还小,怎么管得了一个国家呀!”于是,他准备收回命令。这时,周成王身旁的史官就悄悄说:“都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大王这样失信于他人恐怕不太好吧!”于是他接受了史官的意见,便分封给周成王的弟弟一个晋王的诸侯位。最终由于弟弟在位期间治国有方,让晋国越来越富强,百姓为了纪念这位晋国的鼻祖,就修建了这个庙。

  导游的故事仍在继续:宋朝时,有个人来到这里祈求母亲的病快快好,结果母亲的病很快就好了。于是,他就在这里花钱加盖了很多新的宫殿,其中,圣母殿更是成为晋祠的主殿。

  晋祠,最精美的当属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了。鱼沼飞梁始建于宋朝,距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了。鱼沼飞梁是一种简单的立交桥,也是今天的立交桥的雏形,从高空俯视来看的话,桥是一个“十”字形,整个是一个“田”字形,关键是,“十”字的中心是悬空的,真不敢想象在那个科技极不发达的时候,建成这样一个立交桥,需要克服多大的困难啊。而我们现在遇到一点点小挫折就轻言放弃,在古人面前真是很惭愧。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有说不尽的话题,讲不完的故事,采不尽的灵气,解不完的蕴涵,它绝对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如果你也想了解更多的人文历史,请多出门走走,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晋祠在这美丽的蓝天白云下显得分外美丽。

  金黄色的字体显露出晋祠的金碧辉煌,给人一种迫不及待想进去的感觉。

  穿过这美丽的大门,走进晋祠里面。哇!苍天大树,满目琳琅,什么三千年古柏呀,茂盛的竹林……什么苍天大树都在这里看见了。

  在晋祠里,每走到一个地方,就有一棵树,这不,这里就有一棵年龄三千多岁的古柏,这棵古柏斜着身子,好像在说:也许这样,我会更舒服一些,可以睡个“阳光觉了”!!正因为有这棵苍天大树,许多游来的游客可以在这树下遮阴,休息休息,也让有来的游客知道晋祠的年代是多么的久远。

  走进晋祠,当然要去“圣母殿”看看啦!门口由八根盘龙柱支撑着圣母殿。圣母殿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圣母殿可以说是晋祠内年龄最大的一座建筑。

  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有一座桥,这座桥叫做“鱼沼飞梁”我想取名的人肯定是看到有鱼“飞上”水面,又回到水底,来回的循环,于是,他想到给这座桥取名为“鱼沼飞梁”的吧!这座桥是由34根小八角的石柱构桥边。造型以十字为桥体,许多的建筑家都说这是难得一见的好建筑。

  如果有机会,在空中看晋祠,那是绝对的美,看,这一瓦一片都是先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就连屋檐的边上都有细致的图案,屋檐上留有各种神兽,日日夜夜守护着这妹子的晋祠。

  晋祠的美,美在树,美在桥,美在屋檐,美在晋祠的每一个角落。

  “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李白在《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这首诗中这么写着。晋祠真有如此之美?

  晋祠给我的印象最深的还是它的古老。不管是它的参天的古木还是它古老的建筑,无一不是充满着古老气息,古色古香的。

  进入大门,就看到对面有一座古老的建筑,这是一个古戏台。台上高悬着四个大字“三晋名泉”。两旁还有楹联:“水秀山明,无墨无笔图画;鸟语花香,有声有色文章。”仅仅20个字,就仿佛让我将晋祠胜境的美景一览而尽……

  书中说晋祠的树都以古老苍劲见长,果真如此。映入我眼帘的是一棵老枝纵横,盘根错节的参天古树,相传时为西周时所植,距今3000多年。而树身已向南倾斜45度,尽显苍劲风骨,映衬着晋祠分外庄重、幽静。接着往下看,是一条木雕出来的龙,尽管只是手工雕刻出来,但看上去还是有些令人心有余悸,感到恐慌。这不得不叫我佩服雕刻人的高超技艺与木质的优良。再继续看,是*唯一一座十字形结构的桥梁,塔被称为鱼沼飞梁桥,如大鹏展翅。这种特别的桥梁,的确罕见。

  接着我又看到了一个满面怒容,身披铁甲,英姿勃勃,气概不凡的铁人武士,正狠狠地“盯”着我。我赶快往下看,后面的就显得很宁静幽深了,是一座座说不出名的古庙……

  “圣母原来是邑姜,分封桐叶溯源长。唐槐周柏矜高古,宋殿唐碑竞炜煌。悬瓮山泉流玉磬,飞梁芊沼布葱珩。倾城四十宫娥像,笑语嘤嘤立满堂。”

  今天我们去山西旅游胜地——晋祠公园游览。

  一进晋祠花园的大门就看到一朵朵美丽的鲜花,有红的、有粉的、有黄的、还有白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园丁们把这些花组成了图案,有的像廊、有的像花圃、有的像五角星,千姿百态,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一边走一边观赏,不知不觉来到了晋祠公园的正门。首先进入眼帘的是,正门顶上的长幅匾上的的两个刚劲有力的大字“晋祠”一进正门,就看见屏风上面的五只蝙蝠爬在一个石盘上,我不知道这幅画的含义,就问导游。导游说:“这幅画表示一个成语,你们猜猜看!”导游刚说完,姐姐就说:“是不是五福临门啊?”导游说:“对了!是五福临门!”接着给我们讲了这幅画的含义。我们跟着导游,一边走一边观赏公园的古老建筑。每到一处,导游都给我们讲解的非常清楚、生动。我们来到李世民以及他的臣子的塑像前,我和姐姐在这里和他们照了相,留了念。接着我们又观赏了十字桥、四个铁人、周柏、献殿、圣母殿、水母娘娘殿……每个景点都有一个小故事,导游都讲得十分认真,生动!

  通过这次旅游,我增长不少知识。觉得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伟大了!我省的晋祠公园真是名不虚传。最后我们游览了“舍利生生塔”这座塔很雄伟壮观,他体现了古代劳动的智慧。在家人的再三催促下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晋祠。

  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不仅增长了许多知识,而且痛痛快快的完了一天!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普照大地,透过窗子可以看出今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这是我来太原的第一天。我们一起去了晋祠公园。

  到了那里,映入我眼帘的便是没有钉子建成的水晶台,可以通往四面八方的鱼沼飞梁,令人不可思议的周柏唐槐,拥有阴阳脸的宋代塑泥侍女像和清澈见底的难老泉……而这里面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属周柏唐槐、鱼沼飞梁和宋代塑泥侍女像了。

  周柏唐槐已经存活1500年了,一棵站的笔直笔直,宛如这里的守护神;一棵倾斜45°,像需要扶持的病人。据专家说一棵树的倾斜程度不能低于45°,否则就不可存活,而这棵周柏唐槐正好是45°,并且已经在这儿生存很多年了,令人震惊。

  听导游讲鱼沼飞梁是一座十字桥,并且是*历史上第一座可以通往四名八方的立交桥,它的两边刻满了精致的盘龙花纹,桥下面是清澈的泉水,泉水里面游着三五成群的小鱼。在阳光的照耀下桥和两边的大树倒映在水中,就像一幅赏心悦目的山水画。

  宋代塑泥侍女像有一张阴阳脸,一般哭一半笑。观看的旅游者都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机,“咔嚓咔嚓”地照上几张,把这一幕保存下来。

  游完晋祠公园不仅让我得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也让我无形中获取了乐趣。今天虽然很累,但是我很开心。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6)

——晋祠作文600字6篇

  在去年暑假,我游览了山西的晋祠。

  当当我还没进晋祠里面时,就被晋祠的大门所吸引。大门是高大的红土围墙,右边大门上,镶嵌着汉白玉题刻。大门两边台阶上各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石狮子。这两头石狮子还有一种歪头咧嘴似笑非笑的样子。整个大门给了我一种高大·壮观气势非凡·庄严厚重的感觉。

  走过了古建筑的水镜台,我便来了八角莲。爸爸顿时兴致盎然,给我们讲了八角莲池的历史。从爸爸的讲述中,我得知了八角莲池原名是放生池,是古代信佛人买鱼放生之处。夏秋之季,八角莲池荷叶密集,叶上的露珠好似晶莹透明的粒粒珍珠。的确,夏季的莲花,荷叶不但密集,还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朵朵荷花,就像美丽的少女的笑颜,美丽极了!

  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了“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知识渊博的老爸开始发挥了他那导游的天赋。爸爸说“传说难老泉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而且难老泉在这三千年历史中,当干旱来临时水源不减,当洪水发生时它也不涨,到现在依旧流淌着水源,让人赞叹不止。

  走了许久,我们也累了,便到一长亭中休息。我突然看见了一颗非常高大的树,便问爸爸那是什么树,爸爸说“这晋祠中号称‘周柏’的古树共有两棵。咱们眼前这一棵就是其中一棵,号称‘长龄柏’,已有将*3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饱经风霜。你们仔细看看,这棵树的北侧已经干枯,南侧却仍是青枝绿叶。而且它的形状独特,游人喜欢在此留念。”爸爸接着说:“我们也拍一个吧!”说完,我立马摆了一个POSS,一张与长龄柏的照片也拍完了!

  ……

  晋祠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今天是放七天长假的第四天,我、爸爸、妈妈、三姑、三姑父、小妹妹去山西晋祠公园玩。

  一路上,我爸爸和三姑父问这问那,终于,我们到了山西晋祠公园,那时候己是上午了天空骄阳似火,我们有气无力的走向山西晋祠公园。刚到了山西晋祠公园门口我们就惊呆了,门口全是古老建筑我们马上交了费,进了公园。你知道山西晋祠吗?山西晋祠有三匾、三绝、三宝,三匾是难老匾、对越、水境台,三宝是:鱼沼飞梁、圣母大殿、献殿,三绝是:周柏树、难老泉的水、宋代伺女像。我们去了水境台,为什么叫水境台呢?就是因为那里的水太明亮了,亮的就像一面境子,所以叫水境台。

  关于山西晋祠有很多传说,今天我就说一个著名的传说,名字叫独一无二的桥梁。古往今来世上桥梁多为一字形,惟有山西晋祠飞梁是十字形桥梁。

  相传,鲁班有一个妹妹,是一位心灵手巧、容貌俊美姑娘。由于她的剪花刺绣闻名遐迩,所以,得到乡邻的敬佩。但她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自高自大,骄傲自满,有时还耍个小聪明。她见哥哥被称为祖师,心里很不服气,她绞尽脑汁想了十几天,终于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不由得喜上眉梢。吃晚饭的时候鲁妹说:“哥,听说你心灵手巧我偏不服,我给你出个题,比比看?”鲁班听了哈哈大笑说:“好。”鲁妹说:“世上的桥梁全是一字形的,我让你造一个东西南北都能走的桥,行吗?”鲁班说:“好试一试。”鲁妹又说:“晚上就开工,鸡叫就收工,看谁先完工。”结果最后打了个*手。

  啊,山西晋祠真是又美又神奇呀!

  我爱家乡的山,爱家乡的小河,可最爱的还是那美丽的`晋祠公园。

  春天,当微风吹拂着嫩绿色的柳枝时,新的一年来到了,沉睡的晋祠公园苏醒了,红的花、紫的花、黄的花、粉的花……都咧开了嘴巴嘻嘻地笑,河边柳树叶子也有了新的装束,有的是嫩绿的,有的还带着嫩嫩的黄色。河水也发出了声音,好像要把一个冬天没有说的话在今天说完,地下的蚯蚓又开始工作了,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在一望无际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无忧无虑地歌唱,铺着鹅卵石的小路上到处都有游人的欢笑声,孩子的嬉戏声……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河里的小鱼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比赛游泳,有的在说悄悄话,还有的在玩游戏,河面上盛开着洁白的荷花,露出了一个个嫩黄色的小莲蓬;一只只快乐的蝴蝶飞舞着,向人们展示着美丽的翅膀;蜻蜓从河这边飞到了河那边,一会儿在荷花上歇脚,一会儿又飞上了天空;就连石头也来凑热闹,上面长满了青苔,你要是踩上去,准会滑倒,远处的河面上泛起了红的光、黄的光、紫的光、蓝的光、绿的光……,真像一串串美丽的珍珠啊!

  秋天,黄色的叶子像蝴蝶似的飘落下来,飘到地上、飘到河面上,河面上的落叶成了小船,承载着人们的欢笑声,有的落叶成了小鱼儿的玩具,被顶来顶去。这时河边柳树妈妈的孩子——小燕子又要起航了,小燕子对晋祠公园里的千年古柏、河里的小鱼、对天空和白云说了声再见,才恋恋不舍地飞走了。

  冬天,晋祠公园变成了雪的世界,四周白茫茫的一片,好像给大地穿上了一件厚厚的白纱裙,分不清哪里是小河,哪里是草地,只有那些告示牌像哨兵一样醒目的站在那里。水静止了,鸟儿不叫了,只有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时发出的欢笑声,给沉睡的晋祠公园增添了许多生机。

  这就是美丽的晋祠公园!这就是我最爱的家乡的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位于太原市西南部悬瓮山下,晋祠公园是为了纪念周武王次子叔虞而建成的奏祀祠堂,又名大崇皇寺。

  走在这布局严谨,造型别致的园林中,心中的确有一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自豪自己是华夏的儿女,更自豪自己是一个*人。

  走着走着,便来到了晋祠三绝中的难老泉,难老泉是晋祠的主泉。之所以以"难老泉"命名,是因为在诗经中曾出现"永锡难老"一诗句,所以命名为难老泉。远远望去,难老泉宛如一条卧龙长眠在此,巍峨雄壮。慢慢走进你会发现此时的她好象变了一番情态,变的`内秀起来,好象一位娇柔的少女,倚立在参天古木之中。这里清泉畅涌,泉声四溢,水清如玉,游鱼可数。走在这里,使我不由的想起了李白的名句"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难老泉的美景另我留恋忘返。

  游览完难老泉,直接向上走去,闻着花香,望着参天古木,不一会儿便来到了晋祠的主殿—————圣母殿。圣母殿前是一座拱桥,名为鱼沼飞梁,

  她宛如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栖息于此,因为舍不得离开着秀美的园林,所以长眠于此。靠*圣母殿望去圣母的雕塑雍容华贵,栩栩如生,旁边的秀女雕塑更是活灵活现,形态各异。不愧为我国古代雕塑之精华。

  向圣母殿的右面走去,映入眼帘的周柏,它有着三千年的历史,因为历史的原因此时的它向南倾斜,依偎着旁边的撑天柏上,苍劲挺拔,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又一大奇观。

  在去年暑假,我游览了山西的晋祠。

  当当我还没进晋祠里面时,就被晋祠的大门所吸引。大门是高大的红土围墙,右边大门上,镶嵌着汉白玉题刻。大门两边台阶上各有一个惟妙惟肖的石狮子。这两头石狮子还有一种歪头咧嘴似笑非笑的样子。整个大门给了我一种高大·壮观气势非凡·庄严厚重的感觉。

  走过了古建筑的水镜台,我便来了八角莲。爸爸顿时兴致盎然,给我们讲了八角莲池的历史。从爸爸的讲述中,我得知了八角莲池原名是放生池,是古代信佛人买鱼放生之处。夏秋之季,八角莲池荷叶密集,叶上的露珠好似晶莹透明的粒粒珍珠。的确,夏季的莲花,荷叶不但密集,还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朵朵荷花,就像美丽的少女的笑颜,美丽极了!

  走着走着,我们便来到了“晋祠三绝之一”——难老泉。知识渊博的老爸开始发挥了他那导游的天赋。爸爸说“传说难老泉已有三千年的历史。而且难老泉在这三千年历史中,当干旱来临时水源不减,当洪水发生时它也不涨,到现在依旧流淌着水源,让人赞叹不止。

  走了许久,我们也累了,便到一长亭中休息。我突然看见了一颗非常高大的树,便问爸爸那是什么树,爸爸说“这晋祠中号称‘周柏’的古树共有两棵。咱们眼前这一棵就是其中一棵,号称‘长龄柏’,已有将*3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是饱经风霜。你们仔细看看,这棵树的北侧已经干枯,南侧却仍是青枝绿叶。而且它的形状独特,游人喜欢在此留念。”爸爸接着说:“我们也拍一个吧!”说完,我立马摆了一个POSS,一张与长龄柏的照片也拍完了!

  晋祠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今天,我们上了课文《美丽的晋祠》。在课文中,作者把晋祠描绘得十分美丽,我也不禁动心。课文中的有一幅图片,显得太单调,而张老师却告诉我们他朋友拍过晋祠的相片,可以让我们去看,但是前提条件是要写一篇作文。照一般来说我不会挑这个担子。但课文中描绘的风景的确迷人,我想,不就是一篇作文嘛!于是我就去看了照片,照片拍得相当好,画质也很清晰,可惜作者说他看见了山水,而照片里没有,只有祠堂。但是这祠堂也值得一叙!

  在晋祠的入口,上面醒目地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晋祠。在字的周边,有许多的花边、条纹。还有很多的图案,我被看花了眼,两个杆子上还有一副对联,让人想起它的悠久历史。

  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三晋名泉”。门下有一头石狮子,威武凶猛,好像在镇守这一座祠堂一样。它无形中似乎散发出一种气势,连我在看图片的人都不禁打了一下冷战。过往的游人连绵不绝、川流不息。我不禁暗想,这就是晋祠的魅力吗?

  另一边,一座祠堂的木柱上,盘旋着一只大蟒和一条壁虎。每一根柱子都是一样,我不知道这样象征着什么,也许在封建王朝,蟒蛇和壁虎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或者能够代表什么。这我可是无法深知了。

  我还看到了一个拥有三千年历史的古柏,名为卧龙柏,卧龙柏不像左扭柏一样盘旋在一起,它是斜着向上而长,的确不可思议。

  还有一条木雕龙,那条龙半蜷缩在一起,头向上昂,好似蛟龙出海,翻天覆地,气势恢宏,让人佩服。在亭子的每一角,都有像麒麟、狮子、马这样的动物,更为这座祠堂增添了几分神韵。阁楼上还有许多的壁画与雕刻物,每一件无不是珍宝。那人,画的惟妙惟肖;那龙,雕的栩栩如生……把晋祠的古意充分展示了出来,更展示出晋祠的历史价值。

  晋祠,有意思哩!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7)

——泰山的碧霞祠导游词 (菁华3篇)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顺着天街向东走,在天街的东首,我将带您去游览一座白云缭绕的“天上宫殿”,这座大殿布局周密,结构严谨,殿里有很多精巧的铜、铁小铸件,而且这天上宫殿还是是泰山上最大的古代高山建筑群。我相信大家在看了它以后,都会感叹我们的祖先是如此的勤劳和智慧。哎,这天上宫殿就是泰山碧霞元君的上庙——“碧霞祠”。在古诗中啊,曾有诗人用"天门遥指碧霞祠,云雾衣裳日月旗"、"巍巍金殿插云边"等句子来赞颂它。

  “碧霞祠”创建于宋真宗东封泰山的时候,后世有过多次重修。碧霞祠最开始的时候是叫昭真祠,金代叫昭真观,明代扩建以后改称碧霞灵佑宫,碧霞祠的名字,很可能是清乾隆三十五年重修后改称的。碧霞祠现在有二进院落,五间正殿。它在建筑上最大的特点是殿顶有瓦垄360条,象征着全年360天。

  碧霞祠主祀碧霞元君,道教尊称为“天仙圣母碧霞元君”,传说为玉皇大帝的女儿。在清代张尔吱的《篙庵闲话》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说汉时仁圣帝时,泰山上曾经有一对石刻的金童玉女,五代的时候大殿塌了石像也坏了,小童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而玉女则沦于泰山顶的“玉女池”中。宋真宗东封泰山,在玉女池中洗手的时候,一尊石人浮出水面,洗干净之后,原来就是曾经跌落玉女池的玉女石像也。于是宋真宗命有司为玉女建立祠堂,号为圣帝之女,封号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则俗称“泰山老母”,相传是保护妇女、儿童的神仙。我们来祠院中碧霞元君的大殿,殿堂五楹,重檐八角,飞檐画栋,宏伟壮丽。

  碧霞祠的五间正殿由于山顶上狂风暴雨较多,加以冬季特别寒冷,陶瓦很易破裂。因此正殿的盖瓦,檐铃都是铜的。左右各三间配殿和五间山门的盖瓦,都是铁的。殿前有香亭一座,亭内神像、摆设也都是铜质的。铆固瓦当的是水兽,用来防止火灾。正殿外的匾额由乾隆皇帝题字:“赞化东皇”、内匾由雍正皇帝题字:“福绥海宁”。殿内供奉的就是碧霞元君。东西配殿供奉的分别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据说,这碧霞元君、阳光奶奶和送生娘娘是姊妹仨。她们姊妹三人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而这也正是很多老年妇女执着登山的重要的原因。就好象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这做领导的有没有威信,关键就看他是否能得到群众的拥护一样,这神威不威,看来也主要是看干的事能不能干到百姓的心坎上。

  好,继续参观碧霞祠。在大殿的前面是“香亭”,里面供奉着元君的小铜像,大概是泰山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亭的两侧是两块巨大的铜碑,这两块东西对峙的巨大铜铸大碑俗称“金碑”,东面的一块是明万历年间《敕建泰山天仙金阙碑记》;西面的呢是天启年间《敕建泰山灵佑宫碑记》。亭前的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

  南边的大山门,门的里面分别列有四尊铜像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位门神。左右两边是两座钟鼓楼。南楼的门上曾设有歌舞楼,看来啊,元君奶奶也是爱听歌看舞的。大门的外面是金藏库,俗称“火池”,是元君奶奶收集善款的地方,整日香烟缭绕,纸火升腾。

  我们知道道教是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天地之神,神灵之府”,故碧霞祠的声望远播海内外,香火非常旺盛。1982年,碧霞祠被定为道教的全国重点宫观之一。

  好,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完了这座“天上宫殿”,现在我们继续前行,到别的观光点继续游览泰山。

  泰山碧霞祠的导游词1在我们山东,流传着一句话,叫“济南府人全,泰安山神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济南是个大都会,各行各业的人汇集城中,是个见识人的地方;泰山自古相传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各方各路的神仙,在这里都有一*之地。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碧霞元君,民间称之为“泰山老母”“泰山奶奶”,她如同佛教中的观音和沿海的妈祖一样受到尊崇,被誉为北方地区的“女皇”。

  大家在上山的路上都注意到了,有一些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挎者香袋,踮着小脚,朝山进香——她们都是冲着碧霞元君来的。在我国民间,尤其是在北方黄河流域,对碧霞元君的崇拜信仰极为广泛,朝山进香的*俗已风行数百年。朝山的人日日有之,月月有之,她们如痴如狂,延续数百年而不绝。由此,还出现了泰山香社和香客店,产生了许多影响深远的民俗,全国各地也修建了数不清的元君庙,而其主祠就在五岳独尊的泰山。

  在泰山上下又有三座元君庙,下庙为灵应宫,中庙为红门宫,上庙就是在我们马上就要参观的碧霞祠。看,就是前方的那座气势宏伟的建筑。

  相传,早在汉朝时期,泰山神祠东岳大帝神像前有一对金童玉女,到了五代时,神殿坍塌,金童不知去向,玉女则掉到了泰山顶上的玉女池中。宋大中祥符元年,宋真宗东封泰山时,到玉女池洗手,忽然有一石人浮出水面,他惊喜不已。捞出洗净一看,竟是玉女像。他以为这是传说中的泰山玉女像,因为他封禅泰山的缘故而显圣出世。于是,宋真宗急忙下令大臣建祠供奉,号为圣帝之女,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祠为“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代洪武年间重修,万历年间改为碧霞宫。清初顺治、康熙、雍正年间都曾重修,到乾隆年间已初具规模称为碧霞祠。

  现在我们已经登上了西神门。站在这里我们看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之下,在断崖陡壁的承托之上,碧霞祠更富有神秘色彩和迷人的魅力了。

  在这里我把碧霞祠建筑群简要的给大家介绍一下。泰山固然雄伟阔大,但要在山巅之上建一处与元君身份相配的祠庙,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我们的祖先却先做到了。在这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门、正殿、配殿、神门、钟楼、鼓楼、火池、歌舞楼等12组建筑物。同时,为了防止风雨摧残和雷电轰击,这组高山建筑群采用金属铸件与木砖石相结合,殿为铜瓦、碑为铜碑,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碧霞祠的高超的建筑技巧被认为是我国古代高山建筑群的典范。人们来这里进香,不感其小反觉其大,古人的设计实在是巧妙。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对碧霞祠就钟爱有加,他曾说过:“碧霞祠这组建筑群,在泰山是一座精美的建筑,很是完整严密。尤其是为了适应山顶气候,在建筑材料上亦有所改进处理”。这座规模宏大的道教宫观,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面就是南神门了。门上建有清雍正年间修建的歌舞楼三间,看来元君奶奶也喜欢听歌看舞,来了兴致,说不定还卡拉一段呢,那嗓音一定不错。下面有一个火池,是元君奶奶集资收款的地方,过去香客们先在碧霞祠内叩头,然后到那里烧纸焚香。火池南面还有影壁,面上刻有“万代瞻仰”四个大字。这是庙祝们为防止火灾有意把烧纸焚香的地点移到外面,并以万代瞻仰吸引香客,可为用心良苦。说起进焚的纸帛,也挺有意思。一般香客用的是草纸,讲究些的用的是金箔、锡箔裱糊成的金银元宝,最有趣的是有的还使用“冥都银行”发行,以玉皇大帝为行长、东岳大帝为副行长的大面额冥币。

  南神门各向其左右延伸两间耳房,被折与东西神门相连,东西神门靠北与山门相接处就是钟鼓楼了。

  前面就是山门了。山门共五间,为单檐歇山式殿门,是前后院建筑群的中界。山门内一共供奉着四尊铜铸塑像。分别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道教为了提高本教在群众中的威望,将他们拉进来作守门护道的神将。

  进入山门就是碧霞祠的主体部分了。东西御碑亭分列两边,顶盖黄色琉璃瓦,东亭内有乾隆六年“重建泰山神庙”御制石碑,西亭内有乾隆皇帝的登泰山诗韵碑。大家看,有些人在磨碰石碑,口中还念念有词——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呢?原来,碧霞元君还是一位保健医生,能预防疾病呢。不少人都用硬币或石块磨碰御碑,口里不停的念叨“御碑磨,御碑碰,磨碰御碑不生病。”然后用磨碰御碑的手摸摸头,摸摸 胸,摸摸腰,摸摸脚——据说摸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就不会再生病了。大家也不妨一试。

  这座香亭,是乾隆年间所建的,里面供奉的是元君小铜像,大概是元君奶奶为香客开小灶的地方。

  香客的两侧有两座明代的铜铸巨碑,左边一座是万历43年(1615年)所立的“泰山天仙玉阙”。记述了当年仿五当山建造金阙的经过,右边一座是天启五年(1625年)所立的泰山灵应宫碑,记载了碧霞祠的历史。两碑都高达5米,与大殿、配殿的铜顶、铁顶交相映衬,气势非凡。

  碧霞祠是整个建筑群的主体建筑。正殿五间,重檐八角,九脊单檐歇山式,高14。25米,长24。75米,宽13。8米。殿内正中神龛内供奉的就碧霞元君了。再请大家往上看,殿顶悬挂着两个大型浮雕匾额,这一个是康熙皇帝御书的“福绥海宇”,另外一个是乾隆皇帝所题的“赞化东皇”。大殿顶上覆盖的筒瓦、地吻、戗兽,浮雕有双凤缠枝莲花纹饰的大脊等,均为铜铸,仰瓦为铁铸,工艺精美,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360条瓦垄,恰好象征*旧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也就是所谓的“周天之数”。瓦的末端都有一条精致飞龙,人称“飞龙檐”。在气候变化无常的高山之巅,营造如此宏伟的“空中楼阁”,反映了我国古代精湛的建筑技艺,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勇敢和智慧。

  回过头来再看一下碧霞元君。我们在岱庙已经拜过东岳大帝了,大家不妨回想一下,然后再看一下眼前的碧霞元君,有什么感觉?先不说她的来历如何、职司怎样,仅看她的形象,就给人以*易*人、和蔼可亲的感觉,甚至连外宾也有这种感受。她像一位慈祥的长者,在护佑着自己的子孙。她的两侧分别是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

  关于碧霞元君的来历,有多种传说。有的说她是皇帝手下的一个仙女,有的说她是汉明帝时大善人石守道的女儿,有的说她的前身是玉女,还有的说她是东岳大帝的女儿——至今仍没有一个固定的说法。不过在民间影响最大的还是她出身于普通的农家。她是泰安人,从小心地善良,勤劳聪慧,受到仙人指点后进山修行,最后在泰山成仙。在民间故事中,她还是一个不屈的形象,她曾与玉皇抗争,与龙王相斗。我想,这也正是碧霞元君有着雄厚牢实的社会基础的根本原因。

  碧霞元君在道教的正宗神谱中名分不高,但为什么受到那么多人的崇拜呢?道教宣称,元君乃是应九气而生,受玉皇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妇女们相信她最同情女人的痛苦,祈求她可以多生孩子,尤其是男孩,可求之必应,颇为灵验。明朝万历年间,孝定皇太后帝经亲自到泰山修炼,极力宣扬碧霞元君的灵验。最高统治者的加盟,使元君信仰的影响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迅速扩展。过去,求子都还从祠内将泥塑的娃娃拴回,生了孩子很可能会出现灾病,不好养活。民国重修的《泰安县志》上说:“泰山为五岳之首,而圣母之庙在焉,既有示而必应。亦无咸之不通。”各地百姓“贫者求富,疾者求安,耕者求岁,贾者求息,祈生者求年,未子者求嗣。”大约从那时起,这位女神享受了数百年兴盛不衰的香火,甚至超过了原煤来的泰山之神——东岳大帝。以至明朝末年著名作家张岱登泰山至碧霞宫,不禁感叹:“元君像不及三尺,而香火之盛,为四顾大部洲所无。”

  随着人们对碧霞元君的的崇拜,后来还出现了和妇女生育有关的各种娘娘神,而且各位娘娘的神通越来越大,分工越来越细,送子的、催生的、哺乳的、治斑疹的、治青光眼的——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在碧霞祠内也是如此。大家看,东配殿就是眼光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她能治眼疾,是一位光明的使者。西配殿是送生殿,里面有送生娘娘的铜像。据说她们是姐妹,在老年妇女中特别有威望,这正是许多老年妇女执着登泰山的原因。看来神威不威,也主要看干事能不能干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过去这里的庙祝在佛座上放置一些泥娃娃,供人抱取。民间求子者来到碧霞祠烧香、磕头后,就用红线拴个娃娃回去,就做“偷子”。同时,要向香火道人交一部分钱,称为喜钱。生了孩子后,还要为泥孩子披红挂彩,吹锣打鼓送回原处,叫做还子。*年来,来这里求子嗣有出现了新的风俗,那就是压枝(压子)和拴枝(拴子)。所谓压枝是指用石头压在树枝上,谐音压子;所谓拴枝是指用红布条拴在树枝上,谐音拴子。相信大家在路上都已经看到了。

  香亭前面还有名代铜铸千斤鼎和万岁楼,是以前烧纸用的,也都是名代的铜铸。

  整个建筑群的布局严谨,主次分明,格调高雅,色彩华丽,造型丰富,对比强烈,是我国高山建筑的代表作。有时山下云海翻滚,山上轻烟飘渺,富丽堂皇的碧喜祠,隐约在半天间,真如琼楼玉宇。

  过去在碧霞祠一带,还出现过“泰山佛光”。人们说是碧霞元君显灵,为香客所崇拜。这种佛光不常出现。1980年10月17日上午七点多,人们在南神门外的宝藏库的上方发现过佛光,光环约十多米,时隐时现,五颜六色,十分绚丽。其实,佛光和霓红一样,不过是太阳光经过小水滴的折射、反射、衍射而形成在雨幕或雾幕上的彩色光环,完全是一种自然现象。

  好,各位游客,碧霞祠我们就参观到这里。无限风光在险峰,泰山极顶已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大家跟我往前走,咱们到泰山最高峰——玉皇顶上去看一看。

  泰山碧霞祠的导游词2碧霞祠位于泰山天街东边,距岱宗坊约6。5公里,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的上庙。它背负天柱峰,面对五华峰,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的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了。北宋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的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昭真祠”,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地之女”,其源泉被称为“玉女池”。由于帝王的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的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金代,此庙称“昭真观”,明朝称“碧霞元君庙”、“碧霞灵佑宫”,清代乾隆年间改为碧霞祠。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的规模。

  碧霞祠的建筑也是很有特色的。泰山固然雄伟阔大,但要在山顶之上,建一处与元君娘娘身份相配的祠庙,却并不是件容易事。但是古代人做到了,巴掌大的地方,有山门,有正殿,有配殿,有3座神门,有钟楼、鼓楼、香亭、万岁楼、千斤鼎、火池,还有照壁、歌舞楼、御碑亭……而且为抵御高山疾风,殿为铜瓦、碑为铜铸,金光闪闪,俨然天上宫阙。

  碧霞祠为前后两进院落,建筑面积是3900多*方米,共有十二座大型建筑,整个建筑群以中轴线贯穿南北。左右对称,布局紧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

  碧霞祠建筑布局是以山门为界划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大门叫南神门,上建歌舞楼。大门内两个门洞为东西神门,上筑卷棚歇山式三间阁楼,与两座神门并列的是东西钟鼓楼。

  这座门叫山门,也是正门,这座山门把前后两院联为一体。一进山门门厅,首先看到的是道教中镇守四方的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的,山门有五间,全部是铜瓦盖顶。

  走过山门,有两座重檐歇山式方亭,东亭内竖有乾隆六年“重修泰山神庙”御制碑;西亭内立有乾隆登泰山诗韵碑。

  院中的这个亭子称“香亭”,十分华丽,是乾隆年间建,亭重檐八角,黄琉璃瓦盖顶。厅内供奉的是元君小像。两侧各有一座铜碑。左边的是“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是明代万历四十三年神宗所立。神宗皇帝的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病,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铜像还愿,并铸造铜钟铜亭,亭子叫“金阙”,现是香亭。亭子右边的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天启五年。碑上记载了重修玉皇庙、东岳庙、御香亭等的经过和碧霞祠的历史。这两座碑均为红铜冶铸,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高都是3。72米,宽1米,厚0。4米,铸造精细。这么高大的铜碑,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细腻程度几乎让人认为这是木头做的。

  东配殿供奉的是眼光奶奶,西配殿供奉的是送子娘娘。

  这里正殿有五间,都为重檐八角形。彩画、斗拱,光彩夺目。正殿采用的是金属和土木砖石相结合的材料,主要为了防止山顶雷电的轰击和狂风云雾的侵蚀。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的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殿上的瓦、龙头、鸱(chi)吻均为铜铸,殿上的瓦垄数是360,象征着周天之数。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的动物,叫蛟龙水兽。古代人为了防火灾,常用水兽避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可以铆住瓦当,起到坚固作用。同时还有装饰、点缀、美化作用。

  正殿内供奉的是泰山上最有声望的女神——碧霞元君。坐像为铜铸,凤冠霞帔,神态慈祥,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夫权统治下的封建社会,五岳之尊的泰山上供奉的却是女神呢?泰山是阴阳交替之所,古代有“乾道有男,坤道有女”的说法。泰山既代表高高在上的天,又代表孕育万物的地。明太祖朱元璋罢去泰山东岳大帝的封号,也不再封禅之后,无形之中禅化了碧霞元君。明清以后,碧霞元君的身份越来越高,最初是东岳神的侍女,后来成了东岳大帝的女儿,最后又成了玉帝任命的天仙,势力超过了东岳神,成为“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的泰山女皇。泰山上下共有三座元君庙,象征天上、人间、阴间无不在女神的掌握中。其庙宇也遍及全国。民间亲切地称碧霞元君为泰山老奶奶。

  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的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了独特的泰山民俗。

  各位朋友,祝你们已经成功的潘岳了五岳之首的泰山,体验到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现在咱们即将参观的是泰山上最为完整的具有仙山雄阁之称一个道观泰山碧霞祠。

  现在我们来到地景点是碧霞祠,它是祭祀泰山女神碧霞元君地上庙,也是泰山上最雄伟,最有特色地高山建筑。 碧霞祠是道教圣地,建于北宋,距今已有*千年地历时了。宋真宗登封泰山时,因为疏通山顶泉池,发现了一尊被毁坏地石雕少女神像,便命人更换为玉石像,并建了一座祠庙,用于祭祀,赐名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号为“圣女之女”,由于帝王地发现与加封,一尊普通地石像一跃成为泰山女神。明清两代经数次重修,形成现在地规模。

  碧霞祠为前后二进院落,整个建筑群左右对称,布局紧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每当云雾开滕时,周围仙云缭绕,富丽堂皇地碧霞祠就像天上宫阙一般,威严神圣。第一进院落有东西南三个神门组成,南神门外面有一个大照壁,上面写着“万代瞻仰”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所提,照壁前有一个大火池,是供善男信女烧香的地方,纵观泰山上所有庙宇,只有这个地方是香火最旺盛的。南神门上面有一个歌舞楼,每当有刺死活动是,歌舞楼上奏响欢庆的音乐,供有人欣赏。 大家现在穿过山门重点观赏一下第二进院落,,现在我们来到的这座门叫山门。我们首先看到地是道教中镇守四方地四尊凶神猛将,左青龙,右白虎,还有朱雀,玄武,都是生铁铸造地。威风凛凛。走进山门你会发现左右两边有两座碑亭。是乾隆所以,通道两边是明代所建的千斤顶和万岁楼,这都是泰山上精美的古迹,继续往前走,殿前是“香亭”,即明代万历年间所建“金阙”之处,内供元君的小铜像,十分华丽。两侧各有一座铜碑。左边地是“泰山天仙阁金阙铜碑”也是明代万历年所立。神宗皇帝地母亲慈生太后患眼病,求过泰山老奶奶后眼疾痊愈。皇帝特地更换元君像为镀金铜像还愿。并铸造铜钟铜亭,亭子叫“金阙”。碑上刻有“金阙记”。记叙了仿武当山建造金阙地经过。亭子右边地是“泰山灵佑宫铜碑”。立于明代。这两座碑均为红铜铸造,在形式,装饰方面基本一样。高都是3.72米,这么高大地铜牌,竟找不到任何麻眼和孔洞,细腻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继续前行,就是美轮美奂的正殿了,正殿共五间, 正殿采用地是金属和土木

  砖石相结合地材料,主要为了防止山顶雷石地轰击和狂风云雾地侵蚀。造价极高。仅明代洪武年间地一次维修就耗费了黄金4950两。殿上地瓦,龙头等均为铜铸,这样可以防止高山气候多变,云蒸鱼降造成的材质损坏,殿上地瓦垄条数是360,象征这周天之瓦当上有一排似龙非龙,似蛟非蛟地动物,叫蛟龙水兽。古代人为了防水灾,常用水兽避邪镇火。而且,这些水兽起到坚固作用,同时还有点缀,美化作用。这种设计也突出了碧霞元君在泰山上无与伦比的地位。正殿内供奉地是泰山上有求必应,无所不能的碧霞元君。坐像为铜铸,神态慈祥,造型生动祠内供奉地碧霞元君是*北方最著名地女神。碧霞元君全称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又叫“泰山玉女”,俗称“泰山老母”。民间则亲切地称之为“泰山老奶奶”。传说他叫玉叶,是东汉石敢当的女儿,三岁懂得做人的道理,七岁懂得到家的法规,并对西方王母顶礼膜拜,14岁来到泰山的黄花洞进行修炼,三年后功成,全身撒发着金光所以人们也成他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道家中有这样一种说法,男子的道之后成为真人,女子道到后称为元君,。泰山老奶奶被宣扬为赐福人间地神,能为众生造福,消病免灾。穷人要衣食温饱,庄稼人要五谷丰登。有钱人要长命百岁,家族要传宗接代,都离不开这位女神,所以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烧香礼拜,这里的香火及盛,这种朝拜活动经久不衰,形成独特地泰山民俗。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心愿还没完成呢,要是有的话可以祭拜一下泰山老奶奶啊,,泰山老奶奶啊,也是极力的护佑着天下人民呢。

  院中还有东西配殿,东配殿供奉地是眼光奶奶,他可以让人心明眼亮,与人为善,并可以治眼疾。西配殿供奉地是送子娘娘,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传说他们是碧霞元君的姐妹,非常灵验,都是凤冠红袍,慈颜庄重。

  今天我们领略到了泰山碧霞祠的美景,观碧霞祠整个建筑群。由于地形限制,南北长70米,东西宽仅36米,总面积不过2500余*方米。但它设计精到,选址巧妙,全然不县局促。碧霞祠位于天街东端地势徒然抬高之处,前院设有东西南3座高大地神门,游人一般自天街东来,由西神门进祠,而西神门下是峭拔如十八盘地百余级连续地台阶。由此进祠忽见楼台严整,气氛肃穆。同天街风情迥然不同,人们首先感到了碧霞祠地赫赫气势。东神门与西神门相通,通往玉皇顶地盘道就在前院之中,且忘南又开有南神之门,人在此视野并未被封闭,因此小地空间便产生了打地空间地感觉。北面,碧霞祠北门高高屹立,不进山门便不知

  祠内有何物。使人产生神秘感,更觉此祠非同小可。及至进到北院,大殿之前有香亭居中。亭两侧又有铜铸金牌,亭前又有千斤鼎,万岁楼,令人目不暇接。更感到这里地不同寻常。而如果不如此布置,假若祠内空无一物,一览无余,区区300余*方米地天井,又怎能有如此地韵味与效果呢?

  泰山地碧霞祠建筑群以其高超地建筑艺术受到了建筑学界地高度称赞,被誉为*古代高山建筑地典范。是同类建筑中独具一格地神品。

  各位团友,碧霞祠地游览到此结。希望大家都能得到泰山奶奶地保佑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8)

——太原晋祠导游词(精选10篇)

  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祠内的古建筑群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之中轴线。由祠东大门入内,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系祠内建筑的主体部分。这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风格独特、艺术与历史价值甚高而著称于世。北部建筑东自文昌宫起,有锁虹桥、东岳庙、昊天神祠(关帝庙)、三清洞、钧天乐台、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莲池、善利泉亭、松水亭、苗裔堂、朝阳洞、开原洞、云陶洞、老君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顾亭及静怡园等。这组建筑依地势错综排列,崇楼高阁,参差叠置,以宏丽壮观、幽静飘逸取胜。

  南部建筑东自胜瀛楼起,有流碧榭、双桥、白鹤亭、同乐亭、傅山书画馆、三圣祠、真趣亭、分水堰、张郎塔、曲桥、洗耳洞、不系舟、难老泉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祠等。这组建筑既有楼台耸峙、亭桥点缀,又有泉水穿流、风光绮丽,颇具园林特色和诗情画意。南向又有王玉祠、晋溪书院、董寿*美术馆、奉圣寺、留山园等。祠内整体布局疏密有致,严谨得体,既有寺观院落之特色,亦富皇室宫苑之韵致,恢弘壮阔,独具匠心。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进深达两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在中国同存古建实物中,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两间者,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蜿蜒自如,盘屈有力,系宋元�v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塔门和神龛上,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以此最古。

  殿内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除神翕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余皆宋代原作。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且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堪称神品,海内外均极罕见。殿前的鱼沼飞梁之建筑结构呈宋代特色,沼内石柱具北魏遗风,乃宋天圣年间原物。鱼沼飞梁实际上就是架设在鱼沼上造型如大鸟展翅的十字形桥梁,这种造型优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桥式虽然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确是“海内独有,举世无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极有价值。飞梁之前有献殿,虽规模不大,却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构。

  中国的庙宇建筑设祭亭、享亭、献亭、享堂、享殿、献殿等祭礼性建筑物者虽然屡见不鲜,十分普遍,但大多乃明、清所建,金代木结构献殿则只有晋祠所独有,故尤显珍贵。

  难老泉前,是晋祠自然风光的精华所在。左侧真趣亭,是人们观赏风光多要逗留之地。亭下踏台阶可到水边,名曰“洗耳洞”。水中石坝一条,如玉带贯穿腰间,坝下凿孔洞十枚,是当年南北两渠三七分水的界线。

  晋祠的树木,也是人们赏玩的景色。传说中的周柏、唐槐等分布于永镜台前、关帝庙内、东岳祠中和圣母殿北侧,就中以圣母殿北侧的周柏最引人注目。树高10余米,侧身向南倾倚,苍翠的叶枝,披覆在圣母殿屋顶之上,与地面成45度斜角,前面又一柏树支撑着它的躯干,名曰“撑天柏”。

  此外,贞观宝翰亭内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文并书写,字体为行书,深得王羲之之神韵,飞逸洒脱,骨骼雄奇,遒劲挺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通行书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晋祠后留下了不少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千古绝唱;宋司马光有“山寒太行晚,水碧晋阳春”之名句;宋欧阳修有“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感叹。

  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自《山海经》、《水经注》以来,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北齐、隋、唐及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其中建筑占最重要地位,城堡、陵墓、祠宇宙、民居、石窟、寺观、古塔、园林、亭榭等相当集中。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祠内水母楼(晋源水神庙)筑于难老泉泉源之上,泉水从其下涌出。楼前罩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石塘之中,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这是晋祠自然景观的中心。由东向西,祠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排列在东西主轴线上,最后以欢喜岭上望川亭为终点。南部台骀庙、公输子祠、王琼祠、三圣祠、同乐亭、白鹤亭、胜嬴楼、晋溪书院。北部苗裔堂、朝阳洞、吕祖阁、三台阁、待凤轩、静怡园、唐叔虞祠、昊天神祠、钧天乐台、东岳庙、文昌宫、五云亭等环周布置。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宁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晋水源头之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单槽,四周围廊,即宋《营造法式》记载“副阶周匝”做法。形成一个宽阔的前廊,其构架作了特殊处理,将下檐前廊当中三间的四道梁架加长到深二间,梁尾交于殿身槽缝的内柱上,使殿身前檐当中三间四柱不落地而立于上述梁上,并把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后移到内柱之间,形成深两间的前廊,格外宽敞。殿内部分,深三间上架通梁,空间完整高敞。殿前八根廊柱上各缠绕木质盘龙一条,即《营造法式》所载的“缠龙柱”,是现存宋代此种做法的孤例。大殿斗拱六铺作,单拱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出重昂,并施异形拱。下檐斗和上檐补间昂嘴,长大而*出,舒展而豪放。斗拱彩画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装极相似,虽属后世重装,当是古法。展顶筒板瓦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琉璃脊饰虽为明代更换,但形状色泽精致,整座殿宇庄严富丽,此殿是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建筑,柱身侧脚,生起显著,屋顶及檐口曲线圆和,表现了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可视为宋式殿堂建筑代表作。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其渊源可追溯到南北朝。现存飞梁系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沼中三十四根八角石柱,复盆式莲花雕式柱础,柱头普柏枋相交,上置栌头,施十字拱承托梁枋,四向连到沿岸,结成十字形板桥。东西宽阔,连接献殿和圣母殿,南北下斜如冀,与圣母殿脊的角相呼应,大有振翅欲飞之势。其形制作独特,偶见于古画之中,而现存实际物仅此一例,实属可贵。

  飞梁前的献殿,是陈设祭品之所,琉璃花脊,明间前后设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槛墙上装直棂栅栏,施五铺作斗拱,单抄单下昂,补间一朵,上部梁架四掾袱前后檐通梁,上施驼峰托脚承*梁,其上设儒柱和大叉手,构法合理,坚固耐久。殿内敞朗,四翼舒展,外观酷似凉亭,整体结构古朴轻巧而稳定。

  以这许多国宝建筑为中心,晋祠整个庙宇在总体布局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对称的建筑风格中融入变化的.、自由的园林建筑民间思想。这就给晋祠的形成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晋祠有着嵯峨般的山峰,碧玉似的泉水,参天的古木和盛开的百花。尤其是稻花溢香的季节,到处是一派江南景象。气候冬温夏凉,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其自然景观和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悦目赏心。

  目前,晋祠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天龙山、龙山、太山、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

  圣母殿的背后是悬瓮山。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悬瓮山北有龙山、太山,南有庙望山、鸡笼山,西有天龙山。诸山一脉相承,松柏连天。山风响处,松涛澎湃。山中景致妙趣横生。“霜叶红于二月花”恰似“龙山红叶”的写照;天龙八景的望川亭有六块题字石,即欢喜岭、天目山、极乐峰、结绌山、望川遗址,山水大观,言简意赅,跃然石上。登临“望川晴晓”看日出,是晋祠极好景色。山上还有宋太宗赵光义攻打晋阳前的“试石剑”,悬瓮山南面不远的柳子沟有柳下跖插旗石。涌翠崖浓翠溶溶,举手可挹。鹿角峰麋鹿尚存,瓦岗寨、锁烟岭、大小神沟、柳子沟、明仙峪、马坊峪等无不各具特色。纵观悬瓮群山,悬崖绝壁,奇峰怪石,苍翠欲滴,四季常青,从春到秋,山花烂漫,飘飘然有凌云之溉。

  山有山之胜,水有水之奇。在晋祠风景区主要得益于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景之观,难老泉日注不穷。九龙湖、台驿泽、留山湖、智伯渠、池沼,都来自晋水,所以最引人入胜还属“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泉水清澈透底,三九寒天,水中长生萍草,翠绿动人。每当冬日清晨,泉流之上雾气升腾,像白纱笼罩水面。晋祠的楼、台、亭、阁在烟雾缥缈之中忽隐忽现,身在其中,如入幻境,当夜深人静时,难老泉不舍昼夜,形成晋祠内八景之首。在晋祠群山之中,泉、溪、涧、潭随处可见。在海拔1700米的天龙山上,泉眼众多,登天龙山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真谛。山奇水奇,二者皆有,是晋祠胜境千古不朽的根本。

  晋祠园林是由我国最古老的园囿造园发展而来。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为晋祠风光增光添彩。晋祠的植被品种多,年代远古,造型妙,布局美,巧夺天工。松柏杨柳、银杏、菩提、雪松等遮天蔽日,三暑炎夏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帔,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唐碑亭,即“贞观宝翰”亭。亭内陈列唐太宗李世民手书碑刻“晋祠之铭并序”。 全碑1200多宇,书法行草,骨骼雄健,笔力奇逸含蓄,有王羲之的书法神韵,是书法艺术的珍品。圣母殿右侧,是千年古树“卧龙周柏”。难老泉,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生生不息,北齐时有人据《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之句起名“难老泉”。周柏、难老泉、侍女像誉称“晋祠三绝”。

  在难老泉亭上方,有一座水母楼,俗称梳妆楼,别号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瓮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据传,水母姓柳,生性贤良,家住晋祠附*的金胜村,嫁到晋祠为媳。不幸的是,她同嫁后横遭婆线虐待,每日到远方去挑水。挑回的水,婆母只要前桶,不要后桶,名为嫌脏,实则存心刁难。一天,柳女挑水归来,在途中一骑马人要借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等柳女返回重挑时,那人送给柳女一条金丝马鞭,并告她马鞭放在瓮中,只要轻轻向上一提,水即满瓮。柳女回去一试,果然灵验。这个秘密不久就被柳女的小姑子发现,一次她趁获女回娘家不在,从瓮中提起马鞭,顿时,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大水,很快就要淹没附*村庄……,柳女正在娘家梳头,闻讯赶来,毅然坐在瓮上,水势一下变小,人们得救了,水母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晋祠南部名奉圣寺,相传这里曾是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的别墅。奉圣寺此,有舍利塔,塔高38米,七级八角形。在奉圣寺附*,有巨槐一株,干老枝嫩,苍郁古朴,独具一格。据传,原来这株槐树历史久远,早已干枯,也不知过了多少年,到清代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农历三月廿一日,奉圣寺内**,人来人往熙攘非凡。恰好,有一个老道士在枯槐下叫卖,出售膏药。口里喊着:“膏药灵应、能汉百病,有福来买,无福不信。”叫卖半晌,没人买他的药。这位老道继续叫卖:“如此仙药,来购无人,凡人无福,枯槐宜生。”说罢,他将膏药贴于枯槐身上.拂袖扬长而去。说来真巧,不到一个月,这株枯槐,死而复生。生枝展芽,甚为茂盛。人们见状,都惊呼这株枯槐叫复生槐。实际上,俗话说得好:“千年柏、万年松,老槐一睡几百春。”这株枯槐复生,大约是因为多年长睡而碰巧苏醒的缘故。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

  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晋祠在太原市西南25公里悬翁山下,晋水发源处。北宋天圣年间,追风唐疏虞为汾王,并为大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大的圣母殿,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殿前鱼沼飞梁喂国内所仅见。殿内两侧为难老、善利、二泉,晋水主要源头由此流出,常年不息,水温17℃,清澈见底。祠内贞观宝翰厅有唐太宗写的“御碑”、“晋祠之铭并续”。晋祠内还有著名的周柏、唐槐,周柏位于圣母殿左侧,唐槐在关帝庙内,老枝纵横,至今生机勃勃,郁郁苍苍,于常流不息的难老泉和精美的宋塑42歌侍女像、圣母像誉为“晋祠三绝”。

  祠内的古建筑群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之中轴线。由祠东大门入内,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系祠内建筑的主体部分。这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风格独特、艺术与历史价值甚高而著称于世。北部建筑东自文昌宫起,有锁虹桥、东岳庙、昊天神祠(关帝庙)、三清洞、钧天乐台、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莲池、善利泉亭、松水亭、苗裔堂、朝阳洞、开原洞、云陶洞、老君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顾亭及静怡园等。这组建筑依地势错综排列,崇楼高阁,参差叠置,以宏丽壮观、幽静飘逸取胜。

  南部建筑东自胜瀛楼起,有流碧榭、双桥、白鹤亭、同乐亭、傅山书画馆、三圣祠、真趣亭、分水堰、张郎塔、曲桥、洗耳洞、不系舟、难老泉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祠等。这组建筑既有楼台耸峙、亭桥点缀,又有泉水穿流、风光绮丽,颇具园林特色和诗情画意。南向又有王玉祠、晋溪书院、董寿*美术馆、奉圣寺、留山园等。祠内整体布局疏密有致,严谨得体,既有寺观院落之特色,亦富皇室宫苑之韵致,恢弘壮阔,独具匠心。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进深达两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在中国同存古建实物中,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两间者,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蜿蜒自如,盘屈有力,系宋元佑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塔门和神龛上,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以此最古。

  殿内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除神翕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余皆宋代原作。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且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堪称神品,海内外均极罕见。殿前的鱼沼飞梁之建筑结构呈宋代特色,沼内石柱具北魏遗风,乃宋天圣年间原物。鱼沼飞梁实际上就是架设在鱼沼上造型如大鸟展翅的十字形桥梁,这种造型优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桥式虽然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确是“海内独有,举世无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极有价值。飞梁之前有献殿,虽规模不大,却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构。

  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占地4万多*方米,祠内林木荫翳,业经千余年的补葺修扩、开发建设,已由最初祭祀春秋晋开国君主唐叔虞的祠堂而发展成为包括各类寺庙在内的奉祀诸多人、神、佛、道的庙宇群落,有宋、金、元、明、清历代兴建的各种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百余座,是一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并且有着重要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建园林,在海内外久负胜名。

  祠内的古建筑群由中、北、南三部分组成。中部建筑以圣母殿为中心,形成一条东西向之中轴线。由祠东大门入内,中轴线上从前至后依次布列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二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系祠内建筑的主体部分。这组建筑布局严谨,造型别致,以风格独特、艺术与历史价值甚高而著称于世。北部建筑东自文昌宫起,有锁虹桥、东岳庙、昊天神祠(关帝庙)、三清洞、钧天乐台、贞观宝翰亭、唐叔虞祠、莲池、善利泉亭、松水亭、苗裔堂、朝阳洞、开原洞、云陶洞、老君洞、待凤轩、三台阁、读书台、吕祖阁、顾亭及静怡园等。这组建筑依地势错综排列,崇楼高阁,参差叠置,以宏丽壮观、幽静飘逸取胜。

  南部建筑东自胜瀛楼起,有流碧榭、双桥、白鹤亭、同乐亭、傅山书画馆、三圣祠、真趣亭、分水堰、张郎塔、曲桥、洗耳洞、不系舟、难老泉亭、水母楼、台骀庙、公输子祠等。这组建筑既有楼台耸峙、亭桥点缀,又有泉水穿流、风光绮丽,颇具园林特色和诗情画意。南向又有王玉祠、晋溪书院、董寿*美术馆、奉圣寺、留山园等。祠内整体布局疏密有致,严谨得体,既有寺观院落之特色,亦富皇室宫苑之韵致,恢弘壮阔,独具匠心。

  祠内规模最大且文物价值最高的建筑是始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重修的圣母殿,它建于石构台基之上,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四周围廊,前廊进深达两间,廊下宽敞,乃唐、宋建筑中所独有。在中国同存古建实物中,殿周围的前廊进深达两间者,此乃最早的一个实例。前廊柱上雕饰木质蟠龙8条,蜿蜒自如,盘屈有力,系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原物。蟠龙柱形制曾见于隋、唐之际石雕塔门和神龛上,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木构实物中,以此最古。

  殿内有彩塑43尊,其中圣母像1尊,宦官像5尊,身穿男服的女官像4尊,侍女像33尊。除神翕内的2尊小像为明代补塑外,余皆宋代原作。这些塑像的排列形式突破了寺观塑像排列的固有规制,创造了真正的世俗生活场面,是宋代宫廷生活及其森严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且造型生动,活灵活现,是宋人审美情趣的最高反映和体现,堪称神品,海内外均极罕见。殿前的鱼沼飞梁之建筑结构呈宋代特色,沼内石柱具北魏遗风,乃宋天圣年间原物。鱼沼飞梁实际上就是架设在鱼沼上造型如大鸟展翅的十字形桥梁,这种造型优美、形制奇特的十字形桥式虽然在古籍中早有记载,古画中偶有所见,但国内现存实物仅此一例,确是“海内独有,举世无双”,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桥梁建筑极有价值。飞梁之前有献殿,虽规模不大,却是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原构。

  中国的庙宇建筑设祭亭、享亭、献亭、享堂、享殿、献殿等祭礼性建筑物者虽然屡见不鲜,十分普遍,但大多乃明、清所建,金代木结构献殿则只有晋祠所独有,故尤显珍贵。

  难老泉前,是晋祠自然风光的精华所在。左侧真趣亭,是人们观赏风光多要逗留之地。亭下踏台阶可到水边,名曰“洗耳洞”。水中石坝一条,如玉带贯穿腰间,坝下凿孔洞十枚,是当年南北两渠三七分水的界线。

  晋祠的树木,也是人们赏玩的景色。传说中的周柏、唐槐等分布于永镜台前、关帝庙内、东岳祠中和圣母殿北侧,就中以圣母殿北侧的周柏最引人注目。树高10余米,侧身向南倾倚,苍翠的叶枝,披覆在圣母殿屋顶之上,与地面成45度斜角,前面又一柏树支撑着它的躯干,名曰“撑天柏”。

  此外,贞观宝翰亭内的《晋祠之铭并序》碑系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亲自撰文并书写,字体为行书,深得王羲之之神韵,飞逸洒脱,骨骼雄奇,遒劲挺拔,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通行书碑,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历史上的许多文人墨客游览晋祠后留下了不少佳作。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千古绝唱;宋司马光有“山寒太行晚,水碧晋阳春”之名句;宋欧阳修有“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感叹。

  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晋祠是一处自然山水与历史文物相交织的风景名胜区。自《山海经》、《水经注》以来,历代均有文献记载,而魏、北齐、隋、唐及以下各代,至今尚有大量的实物保留于祠内外,其中建筑占最重要地位,城堡、陵墓、祠宇宙、民居、石窟、寺观、古塔、园林、亭榭等相当集中。

  晋祠是以泉、渠水系构景的佳例。祠内水母楼(晋源水神庙)筑于难老泉泉源之上,泉水从其下涌出。楼前罩一八角攒尖泉亭,再下石塘之中,用人字堰南北三七分流,这是晋祠自然景观的中心。由东向西,祠门、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钟鼓楼、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排列在东西主轴线上,最后以欢喜岭上望川亭为终点。南部台骀庙、公输子祠、王琼祠、三圣祠、同乐亭、白鹤亭、胜嬴楼、晋溪书院。北部苗裔堂、朝阳洞、吕祖阁、三台阁、待凤轩、静怡园、唐叔虞祠、昊天神祠、钧天乐台、东岳庙、文昌宫、五云亭等环周布置。这些建筑或依山或傍水,给庄严肃穆的祠庙增添了几分灵气与动感。

  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崇宁元年(1102)重修。殿依山而筑,恰在晋水源头之上,坐西朝东,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单槽,四周围廊,即宋《营造法式》记载“副阶周匝”做法。形成一个宽阔的前廊,其构架作了特殊处理,将下檐前廊当中三间的四道梁架加长到深二间,梁尾交于殿身槽缝的内柱上,使殿身前檐当中三间四柱不落地而立于上述梁上,并把殿身正面的门窗槛墙后移到内柱之间,形成深两间的前廊,格外宽敞。殿内部分,深三间上架通梁,空间完整高敞。殿前八根廊柱上各缠绕木质盘龙一条,即《营造法式》所载的“缠龙柱”,是现存宋代此种做法的孤例。大殿斗拱六铺作,单拱拱出三跳,柱头双抄单下昂,补间单抄出重昂,并施异形拱。下檐斗和上檐补间昂嘴,长大而*出,舒展而豪放。斗拱彩画与《营造法式》卷三十四,五彩遍装极相似,虽属后世重装,当是古法。展顶筒板瓦覆盖,黄绿色琉璃剪边,琉璃脊饰虽为明代更换,但形状色泽精致,整座殿宇庄严富丽,此殿是现存宋代建筑中唯一用单槽副阶周匝的建筑,柱身侧脚,生起显著,屋顶及檐口曲线圆和,表现了典型的北宋建筑风格,可视为宋式殿堂建筑代表作。

  鱼沼飞梁在圣母殿和献殿之间,其渊源可追溯到南北朝。现存飞梁系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沼中三十四根八角石柱,复盆式莲花雕式柱础,柱头普柏枋相交,上置栌头,施十字拱承托梁枋,四向连到沿岸,结成十字形板桥。东西宽阔,连接献殿和圣母殿,南北下斜如冀,与圣母殿脊的角相呼应,大有振翅欲飞之势。其形制作独特,偶见于古画之中,而现存实际物仅此一例,实属可贵。

  飞梁前的献殿,是陈设祭品之所,琉璃花脊,明间前后设门,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四周槛墙上装直棂栅栏,施五铺作斗拱,单抄单下昂,补间一朵,上部梁架四掾袱前后檐通梁,上施驼峰托脚承*梁,其上设儒柱和大叉手,构法合理,坚固耐久。殿内敞朗,四翼舒展,外观酷似凉亭,整体结构古朴轻巧而稳定。

  以这许多国宝建筑为中心,晋祠整个庙宇在总体布局上,表现了中国传统的对称的建筑风格中融入变化的、自由的园林建筑民间思想。这就给晋祠的形成与发展带来勃勃生机。

  晋祠有着嵯峨般的山峰,碧玉似的泉水,参天的古木和盛开的百花。尤其是稻花溢香的季节,到处是一派江南景象。气候冬温夏凉,一年四季景色宜人,其自然景观和园林艺术融为一体,悦目赏心。

  目前,晋祠风景名胜区主要包括天龙山、龙山、太山、晋祠博物馆、晋祠公园。

  圣母殿的背后是悬瓮山。据《方舆纪要》载:“悬瓮山在太原西南十里,晋水所出。”悬瓮山北有龙山、太山,南有庙望山、鸡笼山,西有天龙山。诸山一脉相承,松柏连天。山风响处,松涛澎湃。山中景致妙趣横生。“霜叶红于二月花”恰似“龙山红叶”的写照;天龙八景的望川亭有六块题字石,即欢喜岭、天目山、极乐峰、结绌山、望川遗址,山水大观,言简意赅,跃然石上。登临“望川晴晓”看日出,是晋祠极好景色。山上还有宋太宗赵光义攻打晋阳前的“试石剑”,悬瓮山南面不远的柳子沟有柳下跖插旗石。涌翠崖浓翠溶溶,举手可挹。鹿角峰麋鹿尚存,瓦岗寨、锁烟岭、大小神沟、柳子沟、明仙峪、马坊峪等无不各具特色。纵观悬瓮群山,悬崖绝壁,奇峰怪石,苍翠欲滴,四季常青,从春到秋,山花烂漫,飘飘然有凌云之溉。

  山有山之胜,水有水之奇。在晋祠风景区主要得益于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水景之观,难老泉日注不穷。九龙湖、台驿泽、留山湖、智伯渠、池沼,都来自晋水,所以最引人入胜还属“晋祠三绝”之一的难老泉。泉水清澈透底,三九寒天,水中长生萍草,翠绿动人。每当冬日清晨,泉流之上雾气升腾,像白纱笼罩水面。晋祠的楼、台、亭、阁在烟雾缥缈之中忽隐忽现,身在其中,如入幻境,当夜深人静时,难老泉不舍昼夜,形成晋祠内八景之首。在晋祠群山之中,泉、溪、涧、潭随处可见。在海拔1700米的天龙山上,泉眼众多,登天龙山方知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真谛。山奇水奇,二者皆有,是晋祠胜境千古不朽的根本。

  晋祠园林是由我国最古老的园囿造园发展而来。集中体现了劳动人民智慧,为晋祠风光增光添彩。晋祠的植被品种多,年代远古,造型妙,布局美,巧夺天工。松柏杨柳、银杏、菩提、雪松等遮天蔽日,三暑炎夏却是一片清凉世界。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绵山旅行社欢迎您参加本次旅游活动。希望通过我的讲解陪伴您这次美好时光。

  人云:“不到晋祠,枉到太原。”又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未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到了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晋祠位于山西太原市西南悬瓮山麓,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 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为古代晋王祠,始建于北魏,是后人为纪念周武王次子姬虞而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姬虞封于唐,称唐叔虞。虞子夑继父位,因临晋水,改国号为晋。因此,后人*称晋祠。北魏以后,北齐、隋、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曾对晋词重修扩建。

  晋祠是具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游览胜地。环境幽雅舒适,风景优美秀丽,素以雄伟的建筑群、高超的塑像艺术闻名于世。游晋祠,可按中、北、南三部分进行。中,即中轴线,从大门入,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这是晋祠的主体,建筑结构严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北部从文昌宫起,有东岳祠、关帝庙、三清祠、唐叔祠、朝阳洞、待风轩、三台阁、读书台和吕祖阁。这一组建筑物大部随地势自然错综排列,以崇搂高阁取胜。南部从胜瀛楼起,有白鹤亭、三圣祠、真趣亭、难老泉亭、水母楼和公输子祠。这一组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江南园林风韵。此外最南部还有十方奉圣禅寺,相传原为唐代开国大将尉迟恭的别墅。祠北浮屠院内有舍利生生塔一座,初建于隋开皇年间,宋代重修,清代乾隆年间重建,为七级八角形,高30余米,每层四面有门,饰以琉璃勾栏。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叔虞励精图治,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使唐国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造成日后八百年的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呈现出一派兴旺景象。叔虞死后,后人为纪念他,在其封地之内选择了这片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修建了祠堂供奉他,取名“唐叔虞祠”。叔虞的儿子燮父继位后,因境内有晋水流淌,故将国号由“唐”改为“晋”,这也是山西简称“晋”的由来,祠堂也改名为“晋王祠”,简称“晋祠”。

  在漫长的岁月中,晋祠曾经过多次修建和扩建,面貌不断改观。南北朝时,文宣帝高洋,推翻东魏,建立了北齐,将晋阳定为别都,于天保年间(公元550——559年)扩建晋祠,“大起楼观,穿筑池塘”。隋开皇年间(公元581—600年),在祠区西南方增建舍利生生塔。唐感观二十年(公元 646年),太宗李世民到晋祠,撰写碑文《晋祠之铭并序》,并又一次进行扩建。宋太宗赵光义于太*兴国年间(公元976—983年),在晋祠大兴土木,修缮竣工时还刻碑记事。宋仁宗赵祯于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并为唐叔虞之母邑姜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圣母殿。

  自从北宋天圣年间修建了圣母殿和鱼沼飞梁后,祠区建筑布局更大为改观。此后,铸造铁人,增建献殿、钟楼、鼓楼及水镜台等,这样,以圣母殿为主体的中轴线建筑物就次第告成。原来居于正位的唐叔虞祠,坐落在旁边,退处于次要的位置了。

  晋祠最著名的建筑为圣母殿,创建于宋代天圣年间(公元1023—1032年)。圣母传为姬虞之母邑姜。圣母殿原名“女郎祠”,殿堂宽大疏朗,存有宋代精美彩塑侍女像43尊(含后补塑2尊),这些彩塑中,邑姜居中而座,神态庄严,雍容华贵,凤冠霞披,是一尊宫廷统治者形象。塑像形象逼真,造型生动,情态各异,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和服饰的珍贵资料。

  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位于圣母殿前,形状典雅大方,造型独特,是国内现存古桥梁中仅有的一例。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据说,一年夏天气候特别炎热,身披铁甲的西南隅的铁人忍受不了这难熬的痛苦。独自走到汾河边,只见汾河滔滔而流,怎么过河呢,铁人犯了愁。正在着急,忽见从上游不远沿岸边驶下一条小船。铁人赶忙上前招呼,要求船家把他渡到对岸。船家沉吟一阵,方才慢腾腾地说:“渡你一人,人太少,可再稍候一时,再等等有无旁人。”铁人一焦急,赶忙说道:“你能渡过我一个,就算你有能耐啦”船家看了看铁人说:“你能有多重,一只船不止装一人,除非你是铁铸的。”话一落音,一语道破了铁人的本相。瞬间,铁人立在汾河边,纹丝不动,怎么这人不说话了?船家抬眼一看,面前立着一位铁人。多眼熟啊,嗬,可不是嘛,是晋词的铁人。船家不敢怠慢,赶忙找了一些乡亲,把铁人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铁人不服从戒律的惩罚。今日的铁人,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位于晋祠古建筑门前的'开阔地上。东对碧水莲塘,西靠晋祠古建筑,南北两翼,紧挨千顷稻田、农舍、村庄。伏龙山是园内假山,山的半腰,嵌石题书“伏龙山”。山脚有石洞流水,水从石龙口中淌出,流入池中。池旁有石刻两罗汉,池中有石刻天女、麻姑,池边石虎饮水,状貌惟妙,情趣横生。

  公园中部有德隐斋。西北部有仙翁阁,又称红阁。因阁上供奉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得名。此阁创建于明代弘治年间(1488年一1505年),清代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重修。还有北极阁,这座明代创建、清代重修的建筑,古朴端庄,典雅不俗,底洞门有“古唐”题刻。陶然村别居一角,亭秀阁明。

  晋祠公园东南部,是公园水乡。这里俗称南湖,水色碧秀,湖上有三孔桥,桥上行人,桥下泛舟,一派江南秀色。

  晋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太原市西南郊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晋祠原为纪念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而建。创建年代已不可考。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就有关于唐叔虞祠(即晋祠)的记载,可见当时已经颇为出名了。

  晋祠现已称为一个有着几十座古建筑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游览胜地。晋祠的文物古迹很多,比较著名的有:

  圣母殿和其中的42尊侍女像。圣母殿十晋祠的主体,也是现在晋祠的最古老的建筑(始建于北宋),殿高19米,面宽7间,进深6间,殿的四周有围廊。建筑学家们认为这个殿是宋代建筑的代表作。

  晋祠的参天古树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又名“齐年柏”,相传为西周时所植,由于年代久远,树身已向南倾斜约40度,但仍充满了生机。隋槐在祠内的关帝庙内,老枝纵横,盘根错节。

  难老泉,素有“晋阳第一泉”之誉,与侍女像、齐年柏并称“晋祠三绝”。因它晶莹澄澈,畅流不断,人们便以“难老”名之,泉水常年保持在17℃,灌溉着附*数万亩稻田。李白、范仲淹等大诗人都曾写过赞美难老泉的诗。古建荟萃、名木杂布、风景绮丽、闻名遐迩的太原晋祠,地处市区西南的悬瓮山下,晋水源头,是镶嵌在黄土高原上的中国古建园林明珠。其历史悠久,始建年代无考,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一书已有记载,说明晋祠在一千五百余年前,已有一定规模了。

  晋祠即晋侯之祠,原是祭祀西周初年唐方国开国诸侯姬虞(即唐叔虞)的祠堂。后因晋水发源于此,改国号为晋,故名晋祠。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9)

——晋祠公园游记作文(精选5篇)

  在我的家乡太原有个叫晋祠的地方,那里风景优美,特产大米也很好吃。

  一进晋祠的大门就有芬芳扑鼻的花香的味道,你闻见这些花香一定想像这里花很多、草和树密密麻麻的。不错,你猜的真对,只要沿着香味走去,就会遇见一座座石拱桥。再往前走,就到达了一个林子里,那里有常见的给花喷水的喷泉。里头是一片绿还有凉亭等等。真是“不到晋祠,枉到太原。”

  这里的大米又白又大,又粗又长,中间胖乎乎的,蒸出来的米饭香味,闻见就像吃,咬起来非常粘,吃了还想吃。

  晋祠还有中国古代的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等历史文化遗产。

  “初到太原的人不去参观晋祠,犹如外国友人到北京不去游览紫禁城那样遗憾。”所以如果没有去过太原的人,来到太原一定要去晋祠看看。

  暖暖的春风吹过发梢,绵绵的柳絮拂过脸颊。早晨,我,妈妈,姥姥乘公交车来到了晋祠公园。

  晋祠公园景色优美,环境优雅,它那古朴和典雅的特点与周围的高楼大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现代与古代的完美结合。

  进了公园,我们来到了一块湖边的草地上。绿油油的小草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向我们招手,欢迎我们的到来。湖边立着的几块石头倒映在湖面上,湖水清澈见底,几尾红色的小鱼在湖中快乐的游来游去。风儿轻轻地吹过湖面,湖面配合地荡起了层层涟漪,一圈圈地荡漾开去。岸边挺拔的大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落叶在草地上随处可见。精致的石子摆成了好看的造型铺在小路上,给美景又添一种别样的韵味。

  我一会坐在一块灰扑扑的石头上,鞋尖轻轻点着水面,看着朵朵水花在脚下诞生。一会又走到草地上,舒服地伸展四肢,头枕着双手,微微地闭上眼睛。离草这么*,我嗅到了一股青草和泥土的芳香,灿烂的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斑斑点点地撒在我身上,暖暖的,好惬意……

  穿过条条小径,我们来到了正在盛开的牡丹园。放眼看去,一片姹紫嫣红的景象。各色的牡丹三五成群,争相斗艳。红的似血,粉的如霞,白的像雪,紫的……牡丹们各领风骚,不甘示弱。红花配绿叶,绿叶衬红花,正是牡丹的美丽显示了绿叶的*凡,而绿叶的无声也让牡丹更加娇艳。

  蔚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太阳躲在白云后面洒下了束束金光,美妙的晋祠之旅在天空的陪伴下愉快地结束了。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园内幽雅秀美,建筑雄伟,极具汉族文化特色,晋祠三绝,更是闻名天下。

  走入晋祠,仿佛身已回到唐朝,来到水镜台前,隐约听到那台上有人正在吟唱,唱出了唐朝的繁荣昌盛。脚步未停,已看到四座金人,面前正是金人台,那四尊身高2米的铁人,神态威武,英姿勃勃,铠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

  穿过对越坊与献殿,眼前出现一座石桥,十字形的飞梁架于方形的荷花鱼沼之上,下面由三十四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东西桥面宽阔,是通往圣母殿的要道,南北桥面向下倾斜,如同飞鸟的两翼,翩翩欲飞。踏上石桥,俯身看着沼中自由嬉戏的鱼儿,水在鱼儿的搅动下微微荡漾,奏起水声叮咚,抬头看看蓝蓝的天空,我渐渐沉醉其中。

  走下石桥,圣母殿前一棵歪斜的古柏,宛如说古的老者偃卧于石阶旁。这些周柏唐槐虽然历经千年风霜,却依然茂盛苍劲,我轻轻地抚摸树干上的纹理,在感受时间久远的同时,更多的则是感叹周柏唐槐顽强的生命力,圣母殿也在它们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圣母殿中并不奢华,但是殿中的宋代彩塑却格外引人注目,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她们排列有序,职责有别,仪表各异;她们各有所执,有的手拿文印翰墨,有的梳妆洒扫,有的奉饮食侍起居,有的奏乐歌舞;她们或喜形于色,或心事重重,或老成持重,或天真无邪。你看那双面俏佳人,右边是笑脸,左边的脸上却有一滴泪珠,好像是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悲惨的命运。看着这些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我既怜惜彩塑中人物的命运,又对工匠们的高超技艺赞叹不已。

  离开了圣母殿,不知去哪,耳边传来潺潺的流水声,让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诗句: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这水声应该就是难老泉发出的吧?闻声而去,来到了泉水旁,从龙头里流出的泉水清澈见底,清凉甘甜。只可惜因为挖煤挖断了泉眼,现在看到的泉水只是用水泵抽上来的自来水。我多么盼望难老泉的泉水能够恢复,成为真正的难老泉。

  古老而神奇的晋祠让人看也看不够,我爱这美丽的晋祠。

  今天是放七天长假的第四天,我、爸爸、妈妈、三姑、三姑父、小妹妹去晋祠公园玩。

  一路上,我爸爸和三姑父问这问那,终于,我们到了晋祠公园,那时候己是上午了天空骄阳似火,我们有气无力的走向晋祠公园。刚到了晋祠公园门口我们就惊呆了,门口全是古老建筑我们马上交了费,进了公园。你知道晋祠吗?晋祠有三匾、三绝、三宝,三匾是难老匾、对越、水境台,三宝是:鱼沼飞梁、圣母大殿、献殿,三绝是:周柏树、难老泉的水、宋代伺女像。我们去了水境台,为什么叫水境台呢?就是因为那里的水太明亮了,亮的就像一面境子,所以叫水境台。

  关于晋祠有很多传说,今天我就说一个著名的传说,名字叫独一无二的桥梁。古往今来世上桥梁多为一字形,惟有晋祠飞梁是十字形桥梁。

  相传,鲁班有一个妹妹,是一位心灵手巧、容貌俊美姑娘。由于她的剪花刺绣闻名遐迩,所以,得到乡邻的敬佩。但她有一个坏毛病,那就是自高自大,骄傲自满,有时还耍个小聪明。她见哥哥被称为祖师,心里很不服气,她绞尽脑汁想了十几天,终于想出来一个好主意,不由得喜上眉梢。吃晚饭的时候鲁妹说:“哥,听说你心灵手巧我偏不服,我给你出个题,比比看?”鲁班听了哈哈大笑说:“好。”鲁妹说:“世上的桥梁全是一字形的,我让你造一个东西南北都能走的桥,行吗?”鲁班说:“好试一试。”鲁妹又说:“晚上就开工,鸡叫就收工,看谁先完工。”结果最后打了个*手。

  啊,晋祠真是又美又神奇呀!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金风送爽,繁华的都市还沉浸在宁静的晓色中,我随家人来到附*的散步。

  走进公园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地枯黄的落叶,高大的,失去了往日绿叶团团、浓荫匝地的风采,显出几分潇瑟与瘦削来,使人想起步履满跚的老人。树上不时飘落的片片黄叶,随风盘旋,“从天而降”,散落在草坪、池塘、小道上,给美丽的园景涂抹上一层斑驳的色彩。

  园内,开阔的大草坪,浅草*铺,秋意盎然,在晨光的映照下,像一张色泽金黄的大地毯。四周高大挺胸的雪松,绿叶苍翠,郁郁葱葱,使人感到。

  沿着步行道走去,随处可见的花坛里,鲜花盛开,景色喜人。一串串红得像燃烧的火焰,;好似象牙琢就的精美工艺品,花朵硕大,冰清玉洁,镶嵌在一串红的周围,红白依托,互相映衬,真是美丽极了!

  走到荷花池边,我不觉被池中落叶构成的图案吸引住了,深浅不一的黄叶,在池中时浮时沉,有的孤零零地飘在水面上,像湖中的一叶扁舟,有的三五片汇集在一起,被风吹得时即时离,有分有合,在人眼前幻化出小狗、小猫、高楼、大山等模糊的形象来。一阵秋风吹过,池中泛起粼粼波纹,它们便一起跑到池塘的那一边去,什么都不像了。只有依偎在池水一角的落叶,任凭风吹不动,始终保持着固定的形状。

  我们在不绝如缕的走进园晨练的老人身边走出园门,而这时,四周已笼罩着灿烂的秋阳。


晋祠公园作文 (菁华3篇)(扩展10)

——晋祠的作文600字合集五篇

  今天,我去了太原非常有名的晋祠公园游玩,途中发现了许多非常美的地方。

  一进公园,首先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一句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然“禅房”离这儿还有一截,但“曲径通幽”绝对是名副其实。只见几条方砖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在林间穿梭,有时交汇,有时又渐行渐远,不知去向何方。宽阔的树林有时疏,有时密;既有百年老树,又有新栽几年的小树苗;有的整齐地排成一列,有的却又杂乱无章地东一棵、西一棵……草地则是绿油油的,偶尔有不知名的小花或红或黄点缀其间。只是有些地方不知被谁踩坏了,看着怪可怜的。

  再往前,有一个很大的湖,大概有上百米宽吧。但它是不规则的',从远处看,似乎是个骨头形。湖水是淡蓝色的,但在周围树的倒影下,就有一部分看起来是绿色的。周围的树大都有了年头,枝繁叶茂的,郁郁葱葱的。它们有的是草绿,有的是墨绿,有的是翠绿。品种也不一样,但我能叫出名儿的,只有柳树和松树。树旁则是用石头围成的假山,也是环湖一圈。不过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单独一块只是一种颜色,一块和一块却色差很大。让人不得不怀疑石头是假的。

  公园深处,有个很大的花园,里面种满了花,听妈妈说都是牡丹花。不过现在是七月,花一朵都没开。剩下的看上去像城市绿化带中低矮的小树丛,但叶子又略大了些。花圃的中间是一个不小的凉亭,是用铁架子打起来的,但座椅是木板。凉亭的中央是一株特别老,特别大的紫藤,把整个亭子都遮了起来,把架子间的空隙填得满满的,还一直延伸到凉亭外面。它的叶子似乎很小,但特别多,一条枝蔓上便成百上千的。妈妈说春天紫藤花开的时候,香味能飘得好远好远。

  晋祠公园真是个好地方,你喜欢这儿吗?

  时时还会记起跟爸爸妈妈一同游览晋祠的情景。进进晋祠后,首先来到了金人台。金人台上的四个铁人高大威猛,游人纷纷驻足,与它们留影。离开金人台,穿过对越牌坊和献殿,就来到了鱼沼飞梁。鱼沼飞梁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桥梁上雕刻着很多精美的雕塑。桥下一池净水,水中有十几条大小不同、颜色各异的鱼儿在欢快地游来游往。爸爸告诉我,鱼沼飞梁这种十字形桥式,在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此一例。

  过了鱼沼飞梁,就来到晋祠“三尽之一”圣母殿前。圣母殿里摆放着很多栩栩如生的泥塑,据说是圣母娘娘与侍女们的塑像。可惜,那次往时圣母殿尚未对外开放,我没能走*她们。真希看下次再来的时候,我能够*间隔地欣赏她们,能够亲手触摸到她们。

  圣母殿的左侧是善利泉,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它的孪生姐妹、“三晋名泉”——难老泉。“水是晋祠的灵魂”,这里的.泉水长流不息,日昼夜夜发出丁丁冬冬的响声。水的清澈令人叫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听爸爸讲,他小时候来晋祠,一进进晋祠就能听到“哗啦啦”的流水声,而且水势很大,可惜现在的泉水已经换成了自来水。

  晋祠的参天大树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周柏、唐槐拔地而起,尽显苍劲风骨,映衬着晋祠分外庄重、清幽。

  离开晋祠回到家,我的游兴未尽,索性让爸爸上网帮我查找有关晋祠的资料。忽然,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映进我的眼帘:“时时出向城西曲,晋祠流水如碧玉。浮船弄水萧鼓叫,微波龙鳞莎草绿。”

  晋祠就象是一个风景秀丽的艺术殿堂。

  晋祠是太原的一颗明珠。它的四周青山绿水,历史文物和自然风景融为了一体。

  潺潺的泉水是晋祠闻名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些泉水清澈见底,清幽典雅。有的细流脉脉,从石缝中流淌而出;有的碧波闪闪,在林木间缓缓而行。在这些泉水中最著名的是“难老泉”,据说晋祠所有的泉水都来源于这里。这些泉水长流不息,滋润这晋祠的山,滋养着晋景的景。来到晋祠的游人,无不为这些清澈的水而叫绝。

  这些泉水如同,滋润大地的乳汁,源源不断的向花朵,像小草灌溉去了。这些泉水就如同一道道白练,似乎从天上降下一般,如同仙女的裙摆。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人们无不为它拍手称赞,赞不绝口!

  晋祠不仅有清澈的泉水,还有苍劲的古树。这里的树种类很多,有松树、有柏树、有槐树、有柳树,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各种树木。其中最古老的是周柏和唐槐。那周柏,只有枝梢顶上挑着几片青青的疏叶,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一簇簇柔条有的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在这些古木的荫护下,晋祠显得格外古朴厚重。

  这些树木,如同一个个保卫家园的卫士,屹立在祖国的边疆,也屹立在晋祠这一方宝地。这时,我观察这些树木,有的苍翠挺拔,有的枝干虬劲,有的.树枝上已经有了深深的烙印。

  晋祠还有许多刻木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刻木上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有流传千古的故事,有美丽怡人的风景。这些雕刻作品,惟妙惟肖,令人啧啧赞叹。

  晋祠是一个文明宝库,既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今天,我去了太原非常有名的晋祠公园游玩,途中发现了许多非常美的地方。

  一进公园,首先出现在我脑海里的是一句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虽然“禅房”离这儿还有一截,但“曲径通幽”绝对是名副其实。只见几条方砖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地在林间穿梭,有时交汇,有时又渐行渐远,不知去向何方。宽阔的树林有时疏,有时密;既有百年老树,又有新栽几年的小树苗;有的整齐地排成一列,有的却又杂乱无章地东一棵、西一棵……草地则是绿油油的,偶尔有不知名的小花或红或黄点缀其间。只是有些地方不知被谁踩坏了,看着怪可怜的。

  再往前,有一个很大的湖,大概有上百米宽吧。但它是不规则的.,从远处看,似乎是个骨头形。湖水是淡蓝色的,但在周围树的倒影下,就有一部分看起来是绿色的。周围的树大都有了年头,枝繁叶茂的,郁郁葱葱的。它们有的是草绿,有的是墨绿,有的是翠绿。品种也不一样,但我能叫出名儿的,只有柳树和松树。树旁则是用石头围成的假山,也是环湖一圈。不过奇怪的是,这些石头单独一块只是一种颜色,一块和一块却色差很大。让人不得不怀疑石头是假的。

  公园深处,有个很大的花园,里面种满了花,听妈妈说都是牡丹花。不过现在是七月,花一朵都没开。剩下的看上去像城市绿化带中低矮的小树丛,但叶子又略大了些。花圃的中间是一个不小的凉亭,是用铁架子打起来的,但座椅是木板。凉亭的中央是一株特别老,特别大的紫藤,把整个亭子都遮了起来,把架子间的空隙填得满满的,还一直延伸到凉亭外面。它的叶子似乎很小,但特别多,一条枝蔓上便成百上千的。妈妈说春天紫藤花开的时候,香味能飘得好远好远。

  晋祠公园真是个好地方,你喜欢这儿吗?

  终于盼到了“五一”放假这一天,因为我早就和妈妈商量好“五一”要去参观晋祠的难老泉。

  昨天还是黄沙飞舞,沙尘满天,今天终于盼来了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一天。一大早,我和妈妈坐车来到了晋祠。这里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我们先走进了晋祠公园,这里绿树成荫、花草茂盛,那一棵棵古老的柏树,据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瞧,牡丹亭里的牡丹花有的绽开了美丽的笑脸,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可是我一心着急着去看难老泉,所以没在这些美丽的景色中多停留,匆匆地看了看金人台上的.铁人,圣母殿宏伟的建筑,就直奔难老泉。

  晋祠内共有三泉,但是鱼沼泉和善利泉时流时枯,难老泉则长流,所以难老泉又称为晋祠第一泉。泉水自地下约5米的岩石中涌出,*均流量约每秒1。8立方米,常年水温保持在17度,清澈见底。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跑到难老泉旁边的石头上蹲下身来,伸出手轻轻地泼着泉水,凉凉的把我的手都冻红了,可是我一点也不觉得凉,仍然在泼着,这清凉的泉水给人的感觉十分舒服。听说难老泉的泉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水温恒定,水质优良,所以晋水培养出的晋祠大米非常好。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水位下降,现在已经没有多少晋祠大米了。

  历史悠久的晋祠,清澈见底的难老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留给我深深的思考,如何去保护它们。而不要像我们书中小村庄一样。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爱护它们,那么绿草地、花朵边下“点缀”的饮料瓶和垃圾袋,就不会再出现。

  我爱晋祠,我们的城市会更美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