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的汤圆作文3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05-16 20:58:55 作文

元宵的汤圆作文1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家家户户都忙着吃汤圆,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今年的元宵节,我们家却和去年的元宵节完全不同,以前,我们吃的汤圆都是买来的,可今年我们吃的汤圆却是自己亲手做的。

  妈妈买来做汤圆的材料(面粉、擀面棍、花生酱和芝麻酱)。她们在不急不忙的在包着汤圆,那一个个又白又圆的汤圆整整齐齐的放在托盘里,又可爱又漂亮。我觉得很有意思,就想和妈妈一起干,我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我先把面粉加上水,再用擀面棍把面粉搓成面团,搓好后, 我全身都沾满面粉,连头发也沾上了。我们忙着把面粉分成一块块适量的面团,我怎么做也做不好,于是,我便把汤圆做成一个个可爱的小玩意儿,妈妈看了,说:“你这样不行的,煮起来时馅会全留出来的,来,我来教你。”我听了,马上拜妈妈为师,妈妈拿来一块面团,对我说:“面团都已经适量地分好了,其实,一粒汤圆只要二分之一的馅就已经够了,面团先用擀面棍搓扁,扁扁的薄面块如果放的馅少了不行多了更加不行,一定要适量,否则,馅多了会留出来,少了没有味道,包进了馅之后,要用手腕的力量,轻轻的搓成汤圆,就成了,看,像我这样。”妈妈做了一遍给我看,我开始时搓来搓去,不是馅留出来就是搓不圆,我做的“怪兽”被妈妈加工了变得非常可爱,妈妈的手真巧,想不到*时看汤圆简简单单的,做起来还挺有学问的。渐渐的,我的汤圆越做越漂亮。

  表哥和表妹看到我玩的这么开心也来帮忙了,我也终于包出了一个会合格的汤圆,他们也慢慢熟练了,可是表哥会包了就开始捣乱了,他把一个汤圆包的长长的,后面还加了个尾巴,看他这么不认真,我妈妈就把表哥给“开除”了。表哥还想继续包,但妈妈说什么也不让,表哥就只能看春晚了,过了一会儿,我们的汤圆已经包了很多了,妈妈 问我们想不想尝尝自己亲手包的汤圆,我们当然高兴了。

  汤圆很快就煮好了,我们开吃了,我尝了一口,很好吃,比我*时吃的任何汤圆都美味,也许是我自己做的原因吧!妈妈吃了也说好吃。

  今年的元宵节我过的很开心,因为我不但学会了包汤圆,还帮助了妈妈。

元宵的汤圆作文2

  农历正月十五,我们这儿家家户户都要吃美味的汤圆,闹元宵,看灯会。

  下午,奶奶拿了一盆糯米粉,放到了一只凳子上,叫我帮助她去拿住脸盆的边沿,不让脸盆动。我答应了一声,就帮奶奶把脸盆扶住了。然后,奶奶就拿来了一碗开水倒进了脸盆里,接着,她用双手用力地和起来。米粉很快就被奶奶和成了一团,脸盆边上的干粉还有许多,奶奶叫我再去拿一点水来倒进脸盆里有干粉的地方。她拿起和成的粉团往放有水和干粉的地方和了起来。不一会儿,奶奶就把一个粉团和好了。她还把脸盆边上的粉都沾在了粉团上面,再和了一下。

  现在,大功告成,就等做美味的汤圆了。

  等到吃美味的汤圆前半个小时,奶奶开始动手做了起来。我看到她从粉团上面抓了一团粉,用手搓成了一个圆柱形,然后,在中间挖了一个孔,边挖边转,那个孔渐渐变大了。接着,奶奶把剁好的肉泥放了一点进去。然后,她就把这一个美味的汤圆收口了。我看着奶奶做的样子觉得自己也心动了,也想亲手去做美味的汤圆。我立刻跟奶奶说了一声就动手做了起来。我像奶奶一样做着。我觉得没有自己做得没有奶奶那样容易,但是也把一个美味的汤圆做好了。奶奶看了看说:“嗯,第一个能够做得这么好,已经不错了。”接着我又跟着奶奶做了下去。不到二十分钟,我们就把美味的汤圆全部做好了。

  接着,就是煮美味的汤圆了。奶奶把水浇开,就放了一半美味的汤圆下去。这时,锅子里的热气冒了起来,人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

  烧了几分钟,奶奶倒了两次冷水,才揭开锅盖说:“好了,现在可以盛起来吃了。”这时,我看到美味的汤圆已经全部浮在了水面上。爸爸动手盛美味的汤圆。他先给我盛了一碗。我却把第一碗端给了奶奶,让奶奶先吃。这时,奶奶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然后,我接过爸爸递给我的美味的汤圆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

  啊,今天的美味的汤圆真好吃,我比*时整整多吃了一倍。

元宵的汤圆作文3

  团团圆圆闹元宵,街上凛冽的寒风还是抵挡不住孩子们的热情,街上各式各样的兔子灯像夜空中的星星,有在地上拉的,有在手中提着的;有圆形的,有兔子模样的;有点着蜡烛的,有绚烂彩灯的,五光十色,眼花缭乱。

  回到家中,温暖柔和的灯光,从电视传出的声音和热气腾腾的厨房。在外公外婆的热情召唤下,我二话不说地进了厨房。“元宵节就要吃汤圆,这样才是团团圆圆。”外婆语重心长的说道。从前每年元宵节都是吃着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做的汤圆,今年我也要来“大展身手”了。

  我期望地看着眼前的面团,已经迫不及待地问外婆做的方法了。只见外婆熟练地揪起一小团面团,在手掌里搓成圆形,再将面团按扁至不薄不厚,看着这一连串的动作,我急忙喊道:“慢点,慢点,外婆等我一下!”外婆看见我手忙脚乱的样子,笑着说:“没事儿,慢慢来,熟能生巧嘛!”我学着外婆的样子开始将馅儿放在面团中心,有菜肉馅、有豆沙馅、有枣泥馅、还有芝麻馅的,我挑起一大勺我最爱吃的枣泥馅,这时外婆却拦住了我,“瞧你这个小馋猫,太黑心了,放这么多馅儿,这汤圆可包不起来了呀!”外婆拍怕我说道,一听,我不好意思地涨红了脸。

  不一会儿,汤圆就在我和外婆的`有说有笑中包好了,放在大箩筐里,白白嫩嫩的,像一个个小棉球。但我包的汤圆和外婆包的还是天差地别的,看着我噘着嘴的样子,外公、外婆都笑出了声。最后就是给汤圆“泡温泉”啦,心急的我,一直时不时地问:“好了没,好了没?”在一旁的外公指了指锅子说:“等汤圆从锅底浮出水面了,就好了。”

  在耐心的等待下,汤圆新鲜出炉了,一大家子围坐在桌旁,阵阵糯米香扑鼻而来,汤圆散发的热气将我的眼镜弄糊了,大家都满足地吃着汤圆。

  那一碗汤圆不仅温暖了身体,更温暖了心里。不一样味道的汤圆,一样“味道”的“元宵”。


元宵的汤圆作文3篇扩展阅读


元宵的汤圆作文3篇(扩展1)

——元宵汤圆的作文3篇

元宵汤圆的作文1

  家乡宁波是鱼米之乡,是很幸运的,有数不尽的水产品,看不完的古镇美景。然而最负盛名、老少咸知的,倒是一样风味小食——汤圆。

  宁波的汤圆用黑芝麻,猪油做馅,用糯米粉包裹,香味浓郁,用小火煮的内外都软时,轻轻咬一口含在嘴里,会有糯米的丝丝甜味,里面的芝麻馅儿流出来,顺勺子而下,香味因加了猪油而更加醇厚,入口甜而不腻。

  宁波人在春节、元宵节,乃至冬至夜、小年夜都有吃汤圆的*俗,足见宁波人对汤圆的钟爱。汤圆还有浮元子一说,汤圆在锅里煮时又浮又沉,着实可爱,像戏水的孩子故意逗人。《元宵煮浮圆子》中写道“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可见,“汤圆”一词是取团圆之意。想到从前每一年元宵节,外婆总会操办一顿团圆饭,最后端上来的准保是一大碗的汤圆。一人吃上几个,这个节日才算节日。

  只是到现在,汤圆很普遍了。到一处地方,随处可见汤圆的影子,甚至还写有宁波汤圆的字样,有时兴致勃勃地买来一尝,味道却相差甚远,于是总不免怀念外婆或者别的一些上了年纪的长者亲手包的汤圆。舌尖之上,不仅追求的是正宗的味道,更注重的是一份永远有温度的记忆。

  “爱元宵三五风光,月色婵娟,灯火辉煌。”汤圆从古至今都颇让人赞美,它融入了诗意,融入了祝福,融入了亲情。唯其如此,我们才觉得愈发觉得它好,一代代地,沿袭着“佳节又汤圆”的风俗。

元宵汤圆的作文2

  “卖汤圆,卖汤圆,小小的汤圆,圆又圆”这是首民歌,每听到这首歌,人们就知道元宵节来了,每到着一天,家家户户都在一起吃汤圆,看灯会,放焰火!

  记得小时候,一到元宵节,亲人们都来到了我家,家里变得可热闹了,老妈从冰箱里拿出一个个像小雪球一样的汤圆,我把小小小的汤圆一颗一颗放进锅里,刚放进锅里的汤圆一下就沉了底,过了几分钟,汤圆慢慢的浮了起来,老妈告诉我汤圆熟了。浮在水面上的汤圆颜色变了样,晶莹剔透,有点棕色,就像一颗颗大珍珠,真诱人呀!我们忍不住拿起勺子,舀起一颗大汤圆,闻了闻,嗨!真香。我迫不及待使劲吹了一下,小心翼翼地放进嘴里,咬了口,甜甜的馅流了我一嘴,回味无穷,真棒呀!吃完了美味的汤圆,我们来到了街头去看灯会了,大街上人山人海,大家手上都拿着各自的灯,整条马路都变成了灯的海洋,千姿百态的花灯,真是让人大饱眼福,有活蹦乱跳的“鲤鱼”,有含苞欲放的“荷花”,有展翅高飞的“雄鹰”,还有一只小猫咪正在兴致勃勃啃着鱼骨头,这么多的灯真是让我看得眼花缭乱。

  忽然我眼前一亮,看见了一只英俊的老虎,它的眼睛炯炯有神,散发着凶猛的光芒,它穿着一身黑黄相间的“衣服”,在老虎张开的嘴里露出了两颗锋利的牙齿,几根胡须非常挺拔,看上去很有精神,它那凶猛的性格,完全符合它的动作,它头抬的很高好象在向远方长吼,这种样子就连老战士也会被吓的闻风破胆的。朦胧的月色投下神秘的影子,在水面上撒下了漂浮不定的光,好象无数的`银鱼儿在那里跳动,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家了,今天我过的很开心,你呢?

元宵汤圆的作文3

  “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我从小就喜欢吃汤圆,却不会包汤圆。正月十五元宵节快到啦,今天,我和妈妈准备一起动手包汤圆。

  汤圆是用雪白雪白出的糯米或紫米做的,一个个被搓成滚圆滚圆的小球,看起来可爱极啦。

  中午,妈妈带回来一袋紫米和糯米,这下我可乐坏啦!迫不及待就想包汤圆,跟妈妈学两手。我早已把双手洗干净,只见妈妈端来一盆雪白的糯米粉和紫米粉、一盆热水、芝麻花生。接着妈妈又把米粉倒入盆中开始和面,这时我把手伸入盆中搅拌,“哎呀,怎么米粉都沾我手上啦,真黏!”我“十万火急”,不停地甩手,求助妈妈。她笑道:“你水放得太多啦。”我又往盆里加一些面粉,终于把手拔开啦。下一步,我们又要开始揉面啦。我抡起啦袖子,模仿着妈妈的样子,用力地开始揉,总算把一步像样做好啦。

  第三步最重要,关系到汤圆的模样,得搓小球、包陷,妈妈搓的.十分熟练稳重,一口气就搓啦十来个鹌鹑蛋般大小的粉团,再放芝麻花生陷。对我来说困难的包汤圆,妈妈却做的那么容易、娴熟。我看着妈妈的样子,将擀好的面团抓起一小个,放在手中心,先是右手不动,左手轻轻地转动,越搓越快,越揉越圆,不一会儿,小面团变成啦一个球,我成功啦!我再放上几粒花生放手里搓,一分钟后,一个花生陷的汤圆出世啦。我这样连续包啦好几个,还做啦一个花朵造型的汤圆。

  最关键的一步就是煮汤圆,煮汤圆要开水下锅,否则汤圆会互相粘在一起,用大火煮到水在沸腾时,汤圆第一次浮在水面,再加上少许凉水倒进锅内,到第二次水煮到沸腾,同样的方法煮三次,直到汤圆圆润透亮,又香又甜的汤圆完全熟透啦。

  今晚,我吃啦很多汤圆,自己动手做的汤圆外面买的好吃多啦,回味无穷。


元宵的汤圆作文3篇(扩展2)

——元宵节吃汤圆的小学生作文3篇

  今天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是*的一个传统节日——元宵节。

  吃过晚饭,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文化广场猜灯谜,看花灯。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我不经意的抬头一看,咦?月亮婆婆怎么也出来了?今天不是阴天吗?怎么会出月亮呢?我想大概是月亮婆婆看见地上喜气洋洋,也来凑热闹吧。猜灯谜的地方人也不少,有的在叽叽喳喳的讨论着,有的托着下巴冥思苦想,还有的眼睛一亮,似乎知道了什么……真是形态各异。

  街上的花灯也不少,有荷花灯﹑牛角灯﹑机器猫灯﹑用纸做的纸灯等等,真是五花八门。但是最有特色的是牛角灯,牛角灯的牛角分为大红﹑粉红﹑草绿﹑宝蓝这四种颜色,戴到头上按一下开关,牛角就会亮,还真像一头活生生的牛呢﹗最热闹的就要数孔明灯了,哇﹗上千盏孔明灯飞向了南方,一闪一闪的就像夜空的星星。一些人在孔明灯上写上心愿,随着一盏盏闪闪发光的孔明灯缓缓升空,人们的心愿也仿佛被放飞了。我问爸爸为什么这灯取名叫孔明灯呢?爸爸回答说:“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为三国时诸葛孔明所发明。当年,孔明被司马懿围困于*阳,无法派兵求救,便制作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信息,后来果然脱险,于是人们就称这种灯为孔明灯。”“哦,原来是这样啊。”我恍然大悟。尔后,心中油然而生对诸葛亮的敬意。

  说起吃汤元,每家每户都会有一番自己体会,都会吃出自己的品味来。

  今年我在外婆家过年吃汤元,吃出了新的感受。

  那是元霄节晚,我们一家子吃过饭,就围坐在电视机旁,等着收看元霄晚会。这时,外婆从厨房里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糯米和芝麻,准备包汤元。我好奇地问:“外婆,为什么过年都要吃汤元呢?”外婆神秘地笑着说:“你先帮我包汤元,包好了我告诉你。”

  为了早一点知道结果,我请来哥哥帮忙。在我俩的努力下,我们很快就把汤元包好了。由于我技术不到家,我做的汤元,要么大,要么小,要么圆,要么扁,很不规则。

  大约22点,我请外婆快告诉我答案,可外婆还是不慌不忙地一边拿碗一边说:“等你吃完了汤元,你就会懂的,如果你还不明白,那时我再告诉也不迟呀!”我心存凝虑回到客厅。

  “快来吃汤元了。”厨房里传来了外婆的声音,我第一个冲到桌前,看到一碗碗热汽腾腾的汤元,馋得口水直流,恨不得一下子全都吃掉。

  我吃得正香,不知什么时候外婆来到我的身边,她笑着问我:“现在你该知道答案了吧!”“吃汤元是不是代表着团团圆圆,美美满满。”我脱口而出。外婆没有告诉我对不对,而是会心地笑了,笑得那么甜,从外婆的笑中,我看到了什么是幸福、什么是快乐.

  元宵节是*的传统节日,每年的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家家户户都在用笑脸迎接元宵节的到来。元宵节家家户户都赶着做“元宵”我认为元宵其实是和汤圆一样的。都是那么园,那么白,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小娃娃。我觉得包元宵好好玩,在元宵里放入各种馅儿:芝麻,豆沙,桂圆,果仁等等,然后再包好。我想“元宵”这个“元”和团圆这个“园”是谐音,大概就是要把元宵搓得很圆才行,包好的元宵再放入锅里煮。这样元宵就做好了,家家户户就围在一起吃元宵了。就像这句话“闹元宵,煮元宵,骨肉团聚,满心喜。”

  元宵节还可以观花灯。大街上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热闹而美丽。在这一天还可以猜灯谜,在灯笼下贴上一张张灯谜纸,既可以动脑筋,又可以观灯,还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礼物,真是一举多得啊!

  元宵节也是一个浪漫的节日,听妈妈讲元宵节还是*的“情人节”。这一天,情侣们手拉着手一起去观灯、看表演。笑声洋溢着整条街,幸福洒满每个人的心。

  元宵节那一天最热闹的无过于放礼花了。街上人很多,每个人都站在了最佳观赏烟花的位置。放烟花的人来了,他点燃了烟花,“呯呯”开始放了。看,一只像老鼠一样的烟花冲上天了,一炸五颜六色的花点儿就在天上飞舞,过了一会儿又不见了。紧接着,又飞上了一朵花像流星雨一样从天而降,就像天女散花……人越来越多了,笑声越来越响了,一朵朵“花”也越来越好看了……大伙儿沉浸在欢声笑语的元宵夜之中。

  元宵节家家户户聚在一起,累了,困了,一会儿就进入了美妙的梦乡,我想,人们也一定会笑得很开心的。


元宵的汤圆作文3篇(扩展3)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3篇

  1、轻轻捏:在下锅前,应用净手微捏元宵,使其外皮上略有裂痕,这样下锅煮透后的元宵里外皆熟,不会夹生,且软滑可口。

  2、开水下:待水烧开后,把元宵慢慢放入锅内,同时应随即用勺将其轻轻推开,朝同一方向略作搅动,使其旋转几圈,不粘锅。

  3、慢火煮:旺火煮上片刻,待元宵浮起后,迅速改用小火慢煮,否则会使元宵在锅内不断翻滚,煮出的元宵外熟里生不好吃。

  4、点冷水:在煮元宵的`过程中,每烧开一次锅应同时点入适量的冷水,使锅内的元宵保持似滚非滚的状态。开锅两三次后,再煮上一会儿,便可出锅食用。

  5、勤换水:锅内的沸水连续煮过两三次元宵后,即应及时换水。因为这时锅内的元宵汤已变得稠腻,如果再继续使用下去,不但元宵熟得慢,而且容易夹生。

  6、及时煮:生元宵的糯米粉中含水量较多,若将元宵做好后久放,会出现变质现象,生元宵受冻后再煮,还常会煮破皮子,影响外观。

  7、快出锅:已经煮熟的元宵若一时吃不完,应及时出锅,并将其置于洁净的冷开水中,待冷却后捞出装入盘中。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面茧、粉果、元宝、汤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沙、芝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著称。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这首清朝的《上元竹枝词》就反映了北京老早以前就有元宵节吃汤圆的*惯,并且当时已有以出售汤圆著称的字号。

  正月十五元宵节将至。元宵是灯节。在*,唐朝遗留下来灯节观灯的*惯一直在民间流传着。另外,元宵节吃汤圆的风俗也一直保留到现在,因为在上元节的晚上——元宵吃汤圆,人们也就*惯地把汤圆叫做“元宵”。

  元宵佳节,北京的饮食、糕点铺,甚至连马路两边都设摊兜售汤圆,家家户户在正月十五这天都吃碗热气腾腾的汤圆,人们是多么留恋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风俗呀!

  汤圆又叫汤团、粉果,因为熟了浮在水上,古代又叫它浮圆子。人们在元宵节吃汤圆,实际上是思念亲人、渴望团圆的意思。宋代周必大写《元宵煮浮圆子诗》是我国最早描绘汤圆的诗: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周必大是南宋孝宗时大臣,*时整肃军政,励精图治。这首短诗里已经流露出他举碗盼望全国人民团聚的思念,连灶下生火的丫头都为大家煮食汤圆时浸沉在思念故乡那种深沉的情绪里感到诧异呢!吃汤圆,忆亲人,这个*惯就一直传到现在。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到了明代,朱元璋在金陵即位后,为使京城繁华热闹,又规定正月初八上灯,十七落灯,连张十夜,家家户户都悬挂五色灯彩,彩灯上描绘了各种人物,舞姿翩翩,鸟飞花放.龙腾鱼跃,花灯焰火照耀通宵.鼓乐游乐.喧闹达旦,这是我国最长的灯节,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元宵的汤圆作文3篇(扩展4)

——元宵节煮汤圆作文怎么写3篇

  庆幸,还好汤圆没煮破。大家高兴地品尝了我煮的汤圆,“美食家”妈妈给我打了一个一百分,夸我长大了,懂事了。我兴奋不已,第一次煮汤圆就得到这么高的评价,我心里美滋滋的。

  晚上七点左右,我们全家一起下楼放焰火。正好碰上我的好朋友刘一凡,我俩一起去放焰火。我拿着一个最大的“金椰子”礼花,用香把礼花点着了,看见一朵朵美丽的“茶花”冲上天空绽放了,我和刘一凡拍手叫好。我又拿了一个超大型的“飞毛腿”,只见那好似流星划过天际,放射出五彩光芒,飞远了。接着又放了手摇花、花篮、降落伞……

  最后我们全家津津有味地坐在沙发上看着元宵晚会,其乐融融的。

  今天我学会了煮汤圆的常识,感受到了放焰火的快乐。我梦想每天都是元宵节那该多好啊!我期盼着明年的元宵节……

  汤圆,这是节日的食物,这种带有浓厚节日色彩的食品,还是在专属于它的节日里食用更有家的滋味。

  元宵,一个充满了团圆和美的节日。幽黑无垠的深夜,手提着忽亮忽暗的花灯,借着藏于黑云中点点星光,待着家人的归来……元宵节那携带着些许暖意的提在手上的花灯给元宵节又添了一笔暖意与温馨。

  大街小巷,悬在细绳上的薄纸,上面用粗粗的笔写着大气的灯谜。孩童一手抓着晶莹剔透的糖葫芦,一手挠着头,个个都嘟着嘴,瞪大了眼睛,呲牙咧嘴。走在街角的大人端着热茶,眼角向上翘着,一脸幸福沉醉的模样。

  但是,对于前两样我早已过了那年段,只有元宵的汤圆能让人一饱口福了。

  糯而不黏的皮,香而不腻的馅料,更令人回味的是因为其中滴入了我的一滴汗,沾满了我的期待。

  揉面团,白白的面团加进了水变得胶着,我一边将面团揉的均匀,一方面又不忘了玩,我不时掐出几个小面人,又将它们揉回一个又一个宛如石子的面团,乐此不疲。

  看着我揉好的面团包着黑漆如墨的芝麻馅丢进了往上冒着袅袅轻烟,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不出多时,芝麻汤圆被勺子轻轻地捞了上来,和着水泽,看起来犹如玉般晶莹剔透。淡淡的黄酒香从瓷碗里飘出,一股酸爽之意贯彻全身,神清气爽。我毫不犹豫地扶起倚在碗边的瓷勺,舀起一粒汤圆,柔光斜斜地照在汤圆上,汤圆柔韧的糯米皮仿佛在轻微的抖动,似想抖落这白如鹅毛,薄如砂纸的“外衣”,而将黑色的“本质”倾流出来。

  我伸出舌头触了触糯米皮,它“抖”得更厉害了,似在极力催促我赶紧将它吞食入腹。我也不客气,将微热的糯米皮咬破,黑漆亮丽的芝麻馅就跑了出来。我吐了吐舌头,舌尖宛遭电击!黑芝麻馅料格外的烫,倒是所料不及。那包裹着汤圆缓缓往上冒的白烟应是从皮内往外冒得吧!虽说被烫了下,但依旧弥漫了满嘴的香甜。

  我毫不停息地吞了四五粒如小雪球大小的汤圆,在尽尝其美好的同时,却发现母亲碗里的汤圆跟我不同数,碗沿倚着一根瓷勺,似没动过般。

  “妈!”我皱起了眉,“怎么吃这么少?”我恼怒道。

  “啊,我刚吃过,刚吃过。”母亲笑着,含糊地敷衍到,一边做出心满意足的模样。我在母亲看不到的`地方悄悄翻了个白眼。

  “多吃点!”我舀出两粒仍飘着白气的汤圆,不由分说地倒进了她碗里,“今天是元宵节!你必须多吃。”我用一种义不容辞的语气搬出了这道“不成文”的“法律”。

  “就因为今天是节日,所以你才要多吃些。你刚才不是挺爱吃的吗?再说了,你今天出力最多……”母亲劝着我,脸上又露出了那惯有的笑容。

  我皱着眉,一边瞅着母亲额头上泌出的豆大的汗珠,一边听着耳边滔滔不绝的声音,宛如隔世。

  我低下了头——为了使母亲不瞅见我微红的眼眶。

  “叮!”我的碗没有来得一响,唤回了正在神游的我。两根瓷勺在我的碗里安静地躺着,只是靠左的那根缓缓地收走了,留下了三粒汤圆。

  “好了,我吃饱了,你慢慢吃啊!”母亲尚未等神游的我反应过来便晃进了厨房。我低下头,缓缓舀起了母亲留下的三粒汤圆,放进了嘴里。

  这时,我不仅尝到了节日的味道,更*常到了环绕着这三粒汤圆的丝丝爱的味道。犹如烫到我舌尖的芝麻馅,只不过,这次是牢牢地系在了我的心弦上,滚烫,火热,难忘。

  时逢元宵,我轻执你盈盈的玉手,步上栏头,只望夕阳拍遍芳亭。你轻倚在我的肩膀,闭目呢喃。望着满亭的碎金与斜掠的双燕,我心中便只是美满,只有安祥。

  黄昏裹着一层薄纱退去,月儿便浮上了柳梢。清净的月光淋在你的身上,湿透了一片情谊。你的耳语在静静萦回,于我的胸前,我的脑海。不知月宫上的仙子,是否还深情地望着吴刚?也不知那棵桂树是否已然倒下?

  花市的灯火引起你的神往。你带着孩童般的天真牵着我冲进花海。天上下着绚丽的烟火雨,雨点滴滴映着你淡淡的笑颜。你轻扯我的衣襟,只为人流的喧闹。我的心已沉醉,元宵之夜,灯火尤美。只是我已分不清美的是天上的灯火,还是身旁带笑的你。

  你拉着我选了一对花灯,一朵旱莲,一朵雨荷。于来往不息的人流里,两朵花绽着粉扑的笑颜,如你我的笑颜。我此刻只愿:今夜永驻,今夕不逝。天上有星星忽明忽暗,地上是我们的欢颜。

  花零水流,时光荏苒。又是一年元宵,又是夕阳颤影。只是夕阳在芳亭上只拉出了我那条长长的孤影,碎金亦被润得迷糊。眼前犹是那对春燕,唯不见了你的人影,我的心也傍着夕阳,落入山岗。

  月据着柳梢,依然是那年的清灵。我的胸膛,我的脑海,也不止地涌着思念的水波。是否是嫦娥嫌广寒宫寂寥,把你偷了去?还是你忘了时日?冰冷的月光倾注在我的脸上,留下了泪花。

  烟火雨仍下着,雨水滴滴凉在我的心头,我仿佛只剩一个空壳,没有了灵魂。此刻的我终于分清,美的不是天上的烟火,而是身旁曾带笑的你。

  人流将我冲至了花灯前,还是一朵旱莲,一朵雨荷。花影里映着阵阵的忧伤,眼影里泛着曾经的你。我的泪终于决堤,湿了月亮,也湿了衣襟。我此刻只愿:悄无今夜,悄无今夕。天上,那颗星终于暗了,地上是我的伤悲。

  月亮移下柳梢,朝阳却不曾升起,我颤抖的手在发黄的草纸上书着: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不知纸上的是墨,或是我的泪水?


元宵的汤圆作文3篇(扩展5)

——吃元宵汤圆的作文合集五篇

  时间过得真快,今天就是元宵节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大家都可以吃到非常好吃的汤圆。

  清晨,我一起床,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要吃汤圆!”妈妈笑着说:“好的!马上就煮给你吃!”

  不一会儿,妈妈就拿来了一碗香喷喷的汤圆。正当我高兴地吃着的时候,我突然想到,要是我也能煮汤圆那该有多好啊!以后,我想吃的时候,就可以自己动手了!就马上对妈妈说:“妈妈,你教教我,怎样煮汤圆好吗?我如果会煮了,就可以煮给你吃了!”妈妈笑着答应了,嘴上说:“你这爱吃鬼!”

  到了晚上,妈妈站在我身边,指导我煮汤圆。我一个人有点不敢动手,妈妈对我说:“别紧张!我怎么说,你就怎么做好吗?”我想到如果自己学会就可以想要什么吃,就可以自己煮时,鼓起了勇气,拿起勺子,学着妈妈*时煮汤圆的样子动起手来。

  我先把水倒入锅中,再把煤气打开,等水烧开。然后把一个个汤圆小兴翼翼地放进锅内。这时,锅内热气直冒,我的眼睛有点睁不开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起锅盖,盖在了锅上。“别急!要用勺子给这些汤圆翻个身!”妈妈对我说。我又小心地掀起锅盖,用勺子在锅里搅了几下。“该加点泠水了!”妈妈又在边上说。锅里的热气越来越多,我这时有点手忙脚乱了,都不知怎么办才好。妈妈看了,笑了起来!打来了一碗冷水,倒入锅里。热气少了许多。

  过了二、三分钟,妈妈说:“可以打开锅盖了!”我打开锅盖一看,哇!白花花的汤圆像一朵朵雪白的棉花浮在水面上,并不时地在开水中打滚!“汤圆煮熟了!爸爸快来看!”我兴奋地叫了起来。“快把它们捞上来,不然要糊了!”我只顾着高兴,竟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妈妈在边上大声地提醒我!

  当一碗碗香喷喷的汤圆盛起来,放在爸爸、妈妈面前时,我高兴地笑了。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专家介绍称元宵俗称“汤圆”“汤团”或“圆子”“团子”,南方人还称为“水圆”“浮圆子”。每到正月十五,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元宵。

  元宵节吃元宵的*俗大约形成于宋代。据记载,唐朝时,元宵节吃“面茧”“圆不落角”。到了南宋,出现了“乳糖圆子”,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宋代周必大所写的《元宵煮浮圆子》诗,�e面有“星灿乌云�e,珠浮浊水中”的诗句。及至明朝,“元宵”的称唿就比较多了。

  民俗专家表示,元宵一开始多被称为“汤圆”,因为它开锅之后漂在水上,煞是好看,让人联想到一轮明月挂在云空。天上明月,碗�e汤圆,家家户户团团圆圆,象徵着团圆吉利。因此,吃元宵表达的是人们喜爱阖家团圆的美意。调查同时也显示中国人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和热爱,也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热爱。吃元宵要吃出不一样的味道。

  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故冬至吃汤圆又叫“冬至团”。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古人有诗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

  汤圆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儿童,在食用汤圆的时候就应特别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汤圆馅种类繁多,其中油脂含量均较高,会影响慢性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馅常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花生、芝麻、豆沙馅等会加重肾脏病患者病情,应特别注意;对于体重超重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都不宜过量摄取含大量油脂及糖分的汤圆;对于痛风病患者,高油脂的食物会影响尿酸的排泄,增加痛风病复发的可能。

  转眼间,就到了元宵佳节,汤圆、元宵便一下子成了人们最受欢迎的食品,家家户户都要将它们摆上餐桌。

  这样的情景总是让我不解,因为我从小就不喜欢吃汤圆。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吃汤圆,我一下子将汤圆放入口中咀嚼,马上口中便粘了起来,牙齿上、舌头上到处都是发粘的、令人恶心的糯米面,怎么咬都咬不烂,顽固的粘在一团,像一团软虫盘踞在我的舌头上,令人有一种想呕吐的感觉,我一下子就吐到了垃圾桶里,此时我的舌头也马上清爽了许多。从此以后我就再也没吃过这种难吃的汤圆和元宵,我也和这两种元宵节的代表食物从此拜拜了。但是从小到大,很多东西都在改变。这天晚上看完元宵晚会,便突发奇想决定煮几个汤圆吃,心里想不知这汤圆会不会突然变得好吃了呢?

  我用小勺盛起一个绿豆馅的汤圆,只见它的一层糯米皮晶莹剔透,如早晨的薄雾一样环抱着淡绿色的陷,我试探着轻轻的咬了一小口,一层薄薄的散发着绿豆清香的汤圆皮便躺在了我的舌头上,仿佛要融化了一般,我又轻轻吸了一口馅,半被打碎的香甜绿豆就覆盖到了我的舌头上,甜甜的、又很清凉,我的味觉几乎要被这意想不到的美味汤圆所征服。最终经过这次试探性的考核,我决定将绿豆陷的汤圆列入我的美食表中。

  这晚的突发奇想,成功让我喜欢上了汤圆,这种具有历史传统的美食。

  “吃汤圆喽!吃汤圆喽!”奶奶喊道。我兴奋的奔向餐桌旁,准备吃汤圆。

  汤圆来了!汤圆来了!我心里激动地叫着。看着面前这一碗晶莹剔透的汤圆,个个都又大又圆,白白胖胖的,非常可爱。

  我已经饿的直流口水了,马上用筷子夹起一个汤圆,这个汤圆非常滑,很软,很难用筷子夹起来,仿佛这个汤圆不想“死”(被我吃掉),在努力的挣扎。“汤圆,你这招儿在我这里可不好使!”我得意地想着,去拿了只勺子,在碗中一捞,汤圆又被我捞出来了,这下汤圆可害怕了,我暗笑道:“哈哈,这下儿你可逃不出我的魔嘴(嘴巴)了!”

  迫不及待地在这个汤圆上咬了一口,汤圆又软又糯,香甜可口,汤圆那又香又甜的黑色“血”(黑芝麻馅儿)流了出来,我又忙咬了第二口。汤圆的香味从那黑色的“血”中冒了出来,我吸溜一下把“血”都吸了进去。啊!真是太好吃了!我的嘴里满是甜滋滋的黑芝麻的浓郁香味的“血”。

  这时爷爷问我:“汤圆好吃吗?”我笑着说:“好吃!”爷爷指着我的嘴说:“牙都变成黑色的了!”我笑了,爷爷奶奶也笑了。这时汤圆已经只剩下“骨头架子”(汤圆的糯米皮)了,我又把“骨头架子”一口塞进嘴里,又滑又软。现在这个汤圆已经被我打败了,我很开心。

  这个元宵节我很开心,我打败了“汤圆军”,和家人一起欢笑,赏月,吃汤圆,在欢笑中我过了一个圆满的元宵节。

  在众多的节日当中,我最喜欢的就是元宵节了,不是因为可以看花灯,也不是因为可以猜灯谜,而是因为这一天,老妈会亲手做汤圆。老妈做的汤圆是我的最爱。

  记得那年,元宵节前一天,我就缠着老妈要吃汤圆,老妈拗不过,只好动手做了起来,为了多吃点儿汤圆,我连午饭都没吃,就等着晚上能放开肚皮,吃个痛快。好不容易熬到了晚上,老妈端来一大碗热腾腾的汤圆,瞧着碗里那圆圆的“小脑袋”,雪白的“皮肤”……口水就不自觉地流了出来。我赶紧拿起筷子小心翼翼地夹起一个“小脑袋”正要往嘴里送,突然,汤圆的皮破了,流出了黑黑的芝麻。我咽了一口口水,赶快拿来汤匙舀起一个汤圆,送到嘴边一口咬下去,芝麻顿时喷射而出,满口香甜。不过,真的很烫!那烫更能体现芝麻的浓香。我撸起袖子,索性端起碗,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烫得我挤眉弄眼,不时地张着嘴哈气,不一会儿,就将满满一碗汤圆吃了个干净。我舔舔嘴唇,真想再来一碗,可是圆鼓鼓的肚皮告诉我:这里实在装不下了。我只好擦擦额头细密的汗珠,放弃了这个念头。

  时光荏苒,我渐渐长大,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很少回家,我也几乎吃不到母亲亲手做的汤圆了。又是一年元宵节,老妈将我带到她打工的城市里,晚上,老爸老妈请我去一家小店里吃汤圆。我迫不及待地舀起一个,一口咬下去,发现这汤圆皮也太厚了,芝麻也少得可怜。于是我又想小时候,老妈亲手为我做的汤圆,眼泪就不争气地流了下来……

  唉!何时才能吃到老妈做的汤圆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