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

首页 / 作文 / |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1

  端午节,大家都很熟悉吧,俗话说得好,“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俗,但是端午节,举国上下确实非常雷同呢。

  过端午,首先要吃粽子。在重庆包粽子,要准备棕叶,糯米,绿豆,蜜枣,排骨,花生米等等。左手棕叶,右手糯作文米,然后放入各种七零八碎儿,把棕叶包成胖胖的三角形儿,最后拿绳子捆得紧紧……别急,别急,这还没结束,还要把棕叶放进热水沸腾的锅里,煮上几小时。再掀开锅盖时,那香味,估计整条大街都闻到了。一剥开,白白的粽上镶着两颗蜜枣,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隔壁小孩都馋哭了!

  吃完粽子,大家都会来到河堤上看龙舟赛。碧波荡漾的河面上,只见一条条龙舟整装待发。龙舟上,队员摩拳擦掌,仿佛胜券在握:有的看了看自己的肌肉,又挑衅地看了看对方,自信一笑;也有的正面对观众,挥舞双手,似乎已经想象到自己拿到第一名的样子。“321,砰!”裁判一声令下,一艘艘龙舟像离弦的箭,飞一般地向前冲去。现场的观众们欢呼着,我也欢呼着,河面上呼声震耳欲聋。队员们听着声音,更加快了速度,如同军队一样威风地向前。“咚咚咚……”“哒哒哒……”“加油,加油”在人们呐喊助威声中,伴着急促的鼓点和响彻云霄的鼓啰,龙舟选手们斗志高昂冲向终点。好一幅龙舟竞渡,百船争流的景象。

  吃粽子、划龙舟,中国的端午节,那里都是这样丰富多彩。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2

  家乡的春节按家乡的风俗*惯:“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去碾谷,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去宰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早上拱拱手。”从农历的十二月二十日以后家家都忙着过春节。虽然天气寒冷,但是大家仍冒着严寒忙着打扫卫生,希望扫去一年的秽气。远在天涯海角工作的亲人,也陆续赶回家和家人团渡新春佳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月小二十九,为除夕。除夕这一天,我们家乡称为过大年,家家户户贴对联,大人们准备了满桌吃的,吃完晚饭,大家团聚一堂,一边看电视一边聊天,直到十二点结束。鸣鞭炮关大门,这就叫辞岁。接着守岁到黎明前开门,又是鞭炮齐鸣,这就是象征开门大吉,一年**安安,风调雨顺。正月初一,小孩子们穿上新衣服给家里的长辈拜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哈哈,又轮到我拿压岁钱了。每年长辈红包时,总会说几句祝福的话语,比如好好学*,键键康康之类的话,儿孙们都说几句吉祥话。那时压岁钱不只是给孩子们快乐,也赋予了老人们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和家庭兴旺的美好希望。

  最后,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庙会,雄狮起舞,长龙游街,一片热热闹闹,这是春节的最后一天,元宵节。也是把过年剩余的东西吃完,再吃一些汤圆,像征今年团团圆圆,生活红红火火,家乡的春节一年更比一年好。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3

  每逢元宵节,汤圆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你瞧,那白白胖胖的小汤圆,就像一个个在汤池里自由自在玩耍的小娃娃,他们在家家户户的锅里翻腾,咕噜咕噜的声音,让人想起来他们的模样,口水就不知不觉的流了下去。

  每年正月十五这天,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做汤圆,当然,做汤圆要有材料,如:糯米、芝麻……刚开始,妈妈把糯米粉,水……一些东西加进去,让我来揉面,可我并不会揉面,妈妈在一边教我,不一会儿,我就变成了小白猫,面好不容易才把面揉好,就开始做元宵里的芝麻馅,我把一个小团面放在手里i,把面团压扁,在里面加入刚做好的芝麻馅,揉一揉,一个汤圆就做好了,紧接着我和妈妈又做了好多,做好了,妈妈开始下锅煮,虽然只有短短地几分钟,可是,我感觉,已经过了几个小时,过了好久,汤圆终于好了,我赶忙尝了一口,妈妈连忙说刚煮好的汤圆不能吃,烫!可我就像没听见似的,一口咬了下去,啊!好烫呀!妈妈,妈妈*静的只说了一句话,谁让你不听我的话呢的?活该,我包的元宵虽然没有那么美观,但还是非常好吃的。

  我喜欢元宵节,因为我爱吃元宵,元宵节还有一个民俗,那就是赏月。我们的课文上《北京的春节》老舍先生曾经说过:“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所以,每当夜色降临,我总会迫不及待地跑出家门,去赏月亮。

  我家乡的传统节日有许多,但是元宵节是我最喜欢的传统的节日。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4

  “正月十五闹元宵”,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也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之一。

  我熟睡时,突然”啪啪”的声响给我吵醒了,我起床一看,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穿好了衣服,妈妈提着篮子把鸡、鱼,放蓝子里,然后我们就出发了,我问妈妈去哪里,妈妈告诉我要去拜访老爷,求老爷保佑我们,我似懂非懂。可是为什么要这麽早出门呢?

  等到了,早上7点30分的时候,街上的人来来往往,人来人往,人山人海,我被挤到人海里,感觉像被挤在海绵里,无法喘息。我来到公厅里,看到有这么多人,我感觉我身在大海里,是一粒渺小的沙粒。

  到了晚上,这才是高潮啊!正所谓”正月十五闹花灯”当然是要灯啊!只见一轮明月早早地挂在天空上,有几颗星星顽皮的眨眼睛,我来到街上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灯海、我很喜欢因为我们可以猜灯谜,到处万象更新。

  街道上,到处灯火通明、张灯结彩,到处是各式各样的灯,有的花灯是小鱼

  有的花灯是小猫,有的花灯是白云我看着琳琅满目的花灯,简直让人应接不暇。

  这时,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来——“砰砰”只见九束美丽的烟花像条龙一样接二连三地在空中绽放,有的作文像菊花,有的像雪花,有的像星辰,有的像花朵,让人赞叹不已,小孩子则发出“哇哇”的尖叫声。

  深夜了,大家还沉浸在喜悦中,不舍分离,这一天,是大家高兴又忙碌又热闹的一天。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5

  成都的旧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忆。每年过春节的前一两天,我们家就会提前进入过年的那股紧张、欢喜、红红火火的氛围。

  为什么说紧张呢?每年过节前一两天,我都会拿出我最心爱的毛笔写春联,我妈妈向来追求完美,春联自然也是每年都要折腾好久。

  贴春联可有好多讲究,横批若是从右往左写,上联就贴右边,反之上联贴左边。对联单贴可不行,要一边一幅,一般上联最后一个字发拼音里的三声、四声,而下联最后一个字发拼音里的一声和二声。到了大年三十,大家就会开开心心聚在一起吃年夜饭。成都人都爱吃,吃年夜饭也讲究,我们家就是一个例子:香肠、腊肉、鸡、鸭、鱼、牛、八宝饭,有时还会有梅菜扣肉和粉蒸肉。光听这些菜名,我的口水就要从嘴里流出来了,更何况年夜饭真的出现的时候呢。

  正月初七这天,我们家就会去游草堂祭杜甫,这天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曰”大家都会去杜甫草堂祭拜大诗人杜甫,这*俗起源于唐代,据说是诗人高适写下了一首诗名为《人曰寄灶二拾遗》,后赠于杜甫,诗曰:“人曰提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于是每年“人曰”便成为我们老成都人游览草堂,缅怀诗圣杜甫的特定日子了。

  到了正月十六,别人早就过完了元宵过完了年,可老成都人就不,他们耍性大,人家过完年,他们还要再过一天年。而这一天就要老城墙上走百病,厚着脸皮再过一天新年。

  倒回去再说正月初一成都人还有一个*俗,就是和家人一起穿新衣去***,游喜神方,“喜神方”即是喜神所在的方位。依“五行学说”,南方丙丁属火,代表四时里最热的夏天,也有“鸿运兴旺”的寓意,因此,成都人认为城南即是喜神的方位。加上城南的***里供奉着蜀地老百姓崇拜的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人物,这里就真成了“喜神方”了。

  这些*俗,老早就有了,一直流传到现在,于是才说:“成都的旧年俗,件件都是老成都的回忆。”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6

  除夕夜,我跟着爸爸母亲在外公奶奶家过。和小堂妹丽丽一起贴对联,放鞭炮,吃着团圆饭,看着春节联欢晚会。

  第二天一大早,我穿上新衣新鞋,从头到脚打扮好去太婆家拜年了。一路上,我和爸爸母亲有说有笑,欣赏着路两旁的风景。树上长了很多嫩叶,广玉兰也有了星星点点的花苞。

  终于到了太婆家了,我高兴地下了车,一蹦一跳地进了太婆家。太婆家里是老房子,木头的梯子、木头的地板,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地响。一见太婆和太公我就作揖:“祝太公太婆新年快乐,开开心心,健康长寿!”太婆把一个红包塞到我怀里,说:“祝小孜孜读书快进,天天向上。”我接过红包说了声谢谢。

  拜年对我们小孩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我都把压岁钱存起来,等明年开学的时候交学费书费。新年是把烦恼扔给旧年,用崭新的面目迎接新年这几天,到处都是欢声笑语。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好好学*、天天向上。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7

  要说春节过后最热闹的节日是什么,那肯定就是“元宵节”啦!在中华众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的莫过于元宵节了。

  元宵节有很多*俗,例如:吃元宵、猜灯谜、踩高跷……而在诸多*俗中,我最喜欢的还是“吃元宵”这一*俗。起初,人们把这种食物叫做“浮圆子”,后来又叫“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

  这不,我和妈妈就动手来包元宵啦!首先我们先准备材料:糯米粉、白糖、植物油、水。接下来就到重要环节啦!先取适量糯米粉,倒入少许水,揉成糯米团。这贪玩的我,竟然在揉糯米团的时候,揉着揉着玩去了。要不是妈妈提醒我,我就把包元宵的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哈哈!

  然后要把糯米团分成大小适中的小团,在中间挖个洞,加入事先准备好的糖和芝麻馅,继续揉成团。就在这一过程中,我与妈妈进行了一场比赛:比谁包的元宵又快又好看!那场面叫一个激烈:只见妈妈手疾眼快,一个接着一个可爱的元宵诞生,包得又快又好;另一边的我脸涨得通红,看着妈妈动作的迅速,给我急得直跺脚。我已经猜到了结局,只好主动认输,并向妈妈请教。最后终于全部都包好啦!

  再把它们放入锅中煮一煮,完成!晚饭桌边,我们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突然有一种涌上心头的幸福,那是团圆的幸福!

  “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元宵节,团圆,幸福,祥和,美满!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8

  我的姥姥是地地道道的土家人,所以,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回到老家——山东。

  每到腊八那天,我们一家在天上还有星星的时候就起床了,腊八节一定要吃腊八肉,我大姨夫从冰箱里拿出了一大块猪肉,只见他把肉放在火炉上让它解冻,又往肉上撒了好多胡椒粉、辣椒粉,让猪肉变得花花绿绿的,接着大姨夫让我把肉递给爸爸,只见爸爸把一小桶酸糕水倒了上去,再用刷子把酸糕水刷开,刷完酸糕水的猪肉味道非常的香,有着酸糕水的酸味也也有胡椒粉和辣椒粉的辛辣味儿和香味儿。

  吃完腊八肉,就该喝腊八酒了,虽说腊八酒有酒字,但里面只是用葡萄、梨、苹果等水果榨的果味饮品,味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喝,还可以把腊八酒和带气的无味苏打水一起喝,口感更佳呢!

  过完腊八就到了小年,这天男人们都在家收拾房屋,女人们会去集市上买年货,而我们小孩儿就在田野里玩摔炮。

  又过了几天就是大年了,爸爸和大姨夫在杀猪、清理猪的内脏,而我们小孩儿在屋里的炕上玩耍。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过去了,猪肉终于烤好了。爸爸拿小刀从猪身上割了一大块儿的肉让我们吃,我问爸爸为什么要把整只猪一起烤,不分成几部分?爸爸说:“因为这样可以象征我们一家圆圆满满。”

  吃完合家饭后,我们土家的年也就算是过完了,是不是很有年味儿呢?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9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想知道我的家乡有什么风俗吗?请听我慢慢道来。

  每到农历正月,我们苗族便要开始赶年场,其日期由各地自行约定。每到赶年场那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会穿着美丽的服饰,成群结队地来到年场。

  你瞧,年场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人们不但可以进行物资交流,还可以参加各种活动,有舞狮子的,有上刀梯的,还有玩龙灯的。青年少男少女也利用这种机会谈情说爱,俊俏的歌娘更是大展身手,三五结队,引吭高歌,互相唱和。听的人兴质高昂,即使下大雪,也抵挡不住人们对连场的热情。

  更多时候有逢晨便是看龙场日,*惯称作看龙头后十二天又轮转辰日,再看龙场时,不管是什么人,都得休息一天,如果干了什么农活,那就犯忌了。因此,我们苗家人。看龙场那天都会踊跃参加。大家对看龙十分重视。看龙日定在农历的三月三。我们苗族人的一个节日,这时你就想问是什么节日了吧?是湘西的一个传统歌舞节日,这一天。所有的苗族人都会在约定好的地点。尽情地唱,快乐地跳。一片喜气洋洋的气象。

  这就是我们苗族人的风俗,你喜欢吗?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 10

  要说到春节的*俗,那我知道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待和喜欢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终于可以吃汤圆啦!此时的我心情真的兴奋极了,迫不及待地想吃到今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盘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的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小心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噻!这味道简直是妙不可言呐,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只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能够团团圆圆的美好期盼。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美好期盼。

  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开始做汤圆吧!希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阅读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1)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菁华3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1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自己的家乡——麻阳度过的。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么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饭都是必不可少的。显然,麻阳也比例外,只是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阳年夜饭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说是“年夜饭”,事实上是“年下午饭”。虽然时间略早,但却丝毫冲不淡那浓浓的年味儿,那对“万象更新”的喜悦之情和那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望着满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别急,再吃年夜饭之前,还有更重要的时候要做——大人们会带上不少东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边祭拜水,在到家里去祭拜祖宗。做完了这些,大家才舞动筷子,尽享这美味的年夜大餐。

  吃过年夜饭,大家便陆续开始守岁。天尚未黑,耳畔便响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响声,眼前便闪过烟花绚丽多彩的图案。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终于,凌晨12点到了!伴随着几朵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小孩子纷纷给长辈拜年,大人们也乐呵呵地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那些先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没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当然,压岁钱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发完压岁钱,大家便躺到床上,沉沉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大人们起了个一大早,拿着桶子去“抢新水”——用桶子去打井里的水。据说“水新”意味着“万事新”,预示着新的一年有新气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上山砍柴。因为“柴”和“财”谐音,新年砍柴,希望来年财源滚滚。

  这便是我的家乡独具特色的过年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2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3

  冬至这天,按照*俗吃饺子。小的时候我很好奇地问过妈妈,为什么冬至要吃饺子妈妈告诉我,因为冬至这天是全年最冷的一天,传说吃饺子能够防止冻耳朵。

  开始包饺子了喽!奶奶把材料都准备好了,妈妈叫我:“妮妮,快来和我们学着一齐包饺子吧!”我拿起一个妈妈擀好的饺子皮,学着奶奶的的样貌放在手上,然后用小勺挖一小点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把皮捏拢,这样一个饺子就包好了。尽管它看上去有些皱皱巴巴的,像个满脸布满皱纹的小老头。可我的心里却甜滋滋的,因为这是我第一次包的`饺子。渐渐地,我包的饺子越来越有模有样了,就像小老头变成了小公主,我得意极了!我高兴地举起它向妈妈和奶奶炫耀说:“好看吗”妈妈看到我包的饺子,笑着说:“十分可爱。”

  包完饺子后,妈妈问我:“妮妮,想不想吃”我连忙回答:“想啊!我的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于是,妈妈立刻打开煤气灶开始煮饺子。不一会儿,锅里的水沸腾了,饺子们一个个浮了上来,它们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就像一群小白鹅悠闲地在河里游着。饺子出锅了,我连忙用筷子夹一个往嘴里送,一股香气从我的嘴里飘向深处。我觉得自我包的饺子和外面卖的饺子味道截然不一样,它更美味。

  我喜欢吃饺子,更喜欢吃自我亲手包的饺子。我津津有味地吃着自我包的饺子,心里别提有多高兴啦!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2)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通用十篇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1

  我的家乡有着奇特的风俗。

  在春节走亲戚的话,就是要拿着大馍,它形似倒扣的铁锅,色白而已。底盘若海碗粗。两个大馍,论重量,差不多有一斤了。另外,拿大馍的*惯,不知从哪个年月起,演变成了凡是亲戚家有长辈,不管是叫姨叫姑叫舅还是叫啥,过年走亲戚,都必须拿大馍,而且必须成双。

  从我妈妈那个年代到现在,在我看来,大馍是一种礼节,是一种威仪——不仅仅是恭敬,绝对是百姓人家的一种威仪。

  姥姥随我家生活,再加上我爸妈众多的侄甥,所以,打我记事起,我家收的大馍在亲戚中就最多。大馍中隐藏了好多秘密,这秘密是姥姥发现的。每在亲戚走了之后,姥姥看着装满几个大瓦盆的大馍,总是一副很满足的模样。不过,姥姥会将大馍分开存放,她指着一对大馍说,这是谁谁家拿的,他家最穷,外层是白面,里面一准儿是红薯块儿,为了够重量,还故意不蒸熟,要先吃,免得发酸;又指着另一家的大馍说,这一家穷得不很,外面是白面,里面是高粱面或者玉米面;最后,老人家会指着仅有的几个大馍,说:“这是城里亲戚拿的,都是纯好面的,留到最后吃......”

  在*常的.时候,我的家乡经常会在一个指定地方请专业的人来表演唱戏,或者是有人在结婚,宝宝满月的时候也会请歌舞台来为我们表演。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奇特而又神秘。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2

  香喷喷的粽子熟了,黄澄澄的雄黄酒酿好了,赛龙舟的船也准备好了,端午节也就随着风而来了。

  彩绘的龙舟,整齐的着装,如潮的人群,那热烈的场面实在令人悠然神往。今年荣幸地来到新会司前大范亲眼目睹一次久违的赛龙舟。

  比赛在人们的翘首以待中终于开始了。青年桡手们意气风发,头上腰上各束一块红布,在朝阳的光线下熠熠生辉。鼓声响起,龙舟便如一支离弦的箭,在塘江上来去如飞。一时间,呐喊声、锣鼓声、劈劈啪啪的鞭炮声交汇在一处,在江面上回荡,震耳欲聋。

  端午节又怎能少了粽子呢?我们新会司前的粽子是所有粽子之中体积、用料最丰富、做法最讲究的。咸粽内馅有咸肉、蛋黄、烧鸡、烧鸭、叉烧、栗子、香菇等;甜馅有莲蓉、绿豆沙、红豆沙、栗蓉、枣泥等;更有广东碱水棕、竹叶粽等。

  然而这一天还得戴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

  我非常喜欢端午节,因为其中含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3

  大家都知道春节吧?热热闹闹,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但你们一定不知道长达半个月的春节里,还藏着我们是所有人类的生日吧?那就是人节。

  人节传说是人的生日。因为当年女娲依次造出鸡、狗、猪、羊、牛、马后,终于在第七天,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人,所以正月初七这一天就成了所有人类的生日,又称人胜节、人口节、人庆节、人七日等等。

  传说到了这一天,我们人类就要吃七宝羹。所谓七宝羹,就是由七种有特殊寓意的蔬菜做的,比如使用芥菜、芹菜和蒜苗,就分别代表了长寿、聪明、精于计算的寓意。熬粥在这一天吃,是希望我们大家幸福、吉祥、发财,祝愿老人们长寿、*安、如意。

  可在我们家,正月初七是吃面条。因为七宝羹太难做,7种不同寓意的蔬菜很难找齐。所以妈妈总是一大早就起床,为我们做好面条,而且特意把面拉得很长,说吃了有长寿之意。当妈妈做好后,无论我们剩下的.人多么贪睡,妈妈总是毫不留情地叫醒我们。当我们一家子围在桌子旁,一起吃这碗“长寿面”的时候,妈妈才会心满意足地感叹:这才有吉祥的寓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节这个节日已经在许多家庭都慢慢消失了,还好我家没有。我希望所有人们都能和我们一样:一年过两个生日,这多好!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4

  我的家乡在泰州,家乡的*俗很多,其中最热闹、最有特色的就是溱潼赛龙舟。

  赛龙舟通常会在端午节前后举行。当钟摆正好敲到第十下时,突然间鼓声大作,如雷声轰鸣般震耳欲聋,十几列龙舟队一齐划动起来,一艘艘连头带尾一共二十四人的组合随着鼓手的鼓点声越来越快,选手们头上不禁冒出了黄豆大小的汗珠,从脸上往脖子里灌。个个衣服上的水都可以挤出一盆来。有的甚至汗珠都滴进了眼睛里,一片朦胧。现在红队遥遥领先,他们一个个井然有序,动作一致,仿佛前面即使有只猛虎也不恐慌。虽然脸上都冒着汗珠,但都咬着牙,拼劲全力也要赢得这场比赛。因为这并不是代表一个人的荣誉,而是一个团体,乃至全村人民的希望。

  红队因为沉浸在快要胜利的喜悦中,队员们感觉已经胜券在握,失去了原本拼命的模样,个个放松了警惕,明显动作慢了下来。此时白队的鼓手配合着音乐声和号子声快节奏不停地敲着鼓,给队友增添了势气,照着这样的.节奏他们团结一致,红队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桥上、路边的人们都在为各自喜欢的队伍加油打气,整个场面热闹非凡!

  比赛一直持续到下午两三点还没结束,到了四点队伍才慢慢散开,两股人流渐渐向西东流去。今天这场比赛,每个人都拿相机记录下了这惊心动魄的比赛,场面无不展示出家乡人民的独特魅力。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5

  在我的家乡新兴县,一提起那里独有的是热闹的“走大王”活动,连最小的孩子都能眉飞色舞地向你道来。

  活动还没开始,已经到处挤满了人。我挤在观看的人群里,周围的人们都开心地大喊着,有的孩子一边举着大大的风车奔跑着;有的孩子蓄足了力,使劲地往里挤;还有的`孩子被挤在了外面,急红了眼。风吹着路旁的树发出了“沙沙”的响声,似乎是在为即将开始的“走大王”活动而欢唱,风车快速地转着,似乎为“走大王”活动快乐地舞动。

  活动开始了,每一间作坊都把自己坊的大王抬出来,排在第一间作坊的大王很是高大,一看便知道他有可护一方之地的力量,当第一方的大王排到第二坊时,第二坊又把自己那坊的大王抬出来走向第三坊了……每一坊的大王巡游完毕之后,人群爆发出了更大的欢呼声,因为比赛开始了。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站在起点处,“三,二、一——开始!”话音刚落,每一坊都抬着自己那坊的大王使劲往前冲,生怕比别人那坊慢,夺不着好彩头。

  比赛期间,观众们也没闲着,纷纷把头上的帽子、手上的风车高举过头,热烈地挥舞着,为自己看好的那一坊努力打气,似乎自己的加油声能让参赛人员们跑得快一点。

  很快,每一坊的大王都出巡完毕,热闹的“走大王”活动结束了,但人群还迟迟不愿散去……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6

  对中国人来说,过完元宵节才是过完一个完整的年。

  元宵节说起来有两件大事,就是吃元宵,赏灯。用古人的语言来说元宵节就是“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春节一口暖融融火辣辣的长气吹到元宵…。

  说到元宵节,不得不提到汤圆,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元宵与汤圆有什么不同呢?直到今天我才发现元宵是“摇滚青年”,而汤圆是“包工大师”管他是不是呢帮汤圆才是最精彩的部分,每到这一天孩子们最盼着妈妈包的汤圆。汤圆快成形时,锅中慢慢飘出一股淡淡的香甜味。过几片刻,小小的汤圆便躺入碗中,细腻软糯的'糯米团,静静的泡在温水中,慢慢的香味越来越浓郁,摆到桌子前,使人忍不住要咽几口唾沫。用筷子轻轻咬开,一股香甜的气味扑面而来。好像绿水荡漾一般舒畅,慢慢的便散成一个圆,黑芝麻香甜可口,豆沙甜而不腻,水果馅儿流出各种颜色,嘴间流露着糯米的香甜,馅料甜味。让人回味无穷。

  家家门口前,挂着“满色天仙”,门口外可能是素白的纸质彩花,也有可能是“扬帆纸船”还有可能是色彩绚烂的长龙,但无论是什么,人们都在上面附上了对新一年的盼望与美好。

  边赏烟花,原来赏花灯,每年,宽阔的马路上被堵得水泄不通,星星点灯,灯火通明。

  “元宵”,更是一家团聚在一起的日子,“团团圆圆,幸福美满”,我更希望所有的家庭,日子就像这元硕的汤圆一样,“团团圆圆”。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7

  过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有一个*俗,就是吃粽子,说到吃粽子,他还有历史发展呢!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叫“角粽”,不过它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拜神祭祖的贡品。到了晋代,粽子才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那时,包粽子的原材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了中药益智仁,所以被称为“益智粽”,现在我们吃粽子是为了祭奠投江的屈原。

  去年的端午节,我也包了粽子,我包了红枣粽,白水粽,蛋黄粽和五谷粽。我还知道了很多我没吃过的粽子,比如烤萝卜粽,不过我不喜欢吃,因为这个粽子很辣。当然,也有我爱吃的,比如刨冰可口粽,这个粽子跟其它粽子不一样的地方是它不是热的,而是冰的。包这个粽子时,要把一个冰了的白粽拿过来,把里面挖空,放进冰淇淋,再把外皮包好,裹上糖浆,在糖浆上放点冰沙,再浇上果汁,就可以了。

  后来,我还把一枚硬币包了进去,就像把硬币包进饺子里一样,吃粽子时,我还真吃到了那个粽子。

  我们的粽子还得过奖呢!江西一座宋代古墓里有两个粽子,这是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实物粽。还有西安的蜂蜜冰粽子,是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广西南宁有体积最大的粽子,可以给250人吃,重达350公斤,好多人一起都搬不动。上海城隍庙有体积最小的粽子,只有10克,小得像手指一样,一口可以吃好多个。

  粽子还有美好的祝福,是求得功名,光宗耀祖的寓意。

  我的家乡有很多有趣的节日,每个节日也都有*俗,只要留心观察就能发现。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8

  今年的春节,我是在自己的家乡——麻阳度过的。在这里,我见识到了不少具有当地特色的民俗。

  不管是什么地方的除夕夜,年夜饭都是必不可少的。显然,麻阳也比例外,只是时间比其他地方要早一些——在麻阳年夜饭在下午4点钟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说是“年夜饭”,事实上是“年下午饭”。虽然时间略早,但却丝毫冲不淡那浓浓的年味儿,那对“万象更新”的喜悦之情和那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望着满桌的美食,你是不是早已垂涎三尺了?别急,再吃年夜饭之前,还有更重要的时候要做——大人们会带上不少东西去山上祭拜土地,去河边祭拜水,在到家里去祭拜祖宗。做完了这些,大家才舞动筷子,尽享这美味的年夜大餐。

  吃过年夜饭,大家便陆续开始守岁。天尚未黑,耳畔便响起了鞭炮“噼里啪啦”响声,眼前便闪过烟花绚丽多彩的图案。伴随着时间的流逝,新年的脚步也越来越*。终于,凌晨12点到了!伴随着几朵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小孩子纷纷给长辈拜年,大人们也乐呵呵地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那些先拿到压岁钱的孩子们,个个欢呼雀跃,没拿到的只好眼巴巴地望着他们。当然,压岁钱也少不了他们的一份。发完压岁钱,大家便躺到床上,沉沉的进入梦乡。

  第二天,大人们起了个一大早,拿着桶子去“抢新水”——用桶子去打井里的水。据说“水新”意味着“万事新”,预示着新的一年有新气象。除此之外,他们还要上山砍柴。因为“柴”和“财”谐音,新年砍柴,希望来年财源滚滚。

  这便是我的家乡独具特色的过年的风俗。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9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会有不同的风俗。

  我的家乡在青海,那里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山会在不同的季节绘制出不同的景色;水会在不同的季节向你展示出它不同的风姿;人更是热情好客,不管你们认识与否,只要你需要帮助,他们总是会在百忙之中放下手中的活来帮助你。最令人喜欢的不是那里的'环境,而是那里独特的风俗。

  我最喜欢家乡的开斋节,在过开斋节的这一个月里我们过得很开心。我们过的节日可能跟别的地方过的节日不一样,因为别的地方过节一天或者几天,可我们过的这个节日是一个月的时间。

  这个节日是这样过的:凌晨3:00吃一顿非常饱的早餐,然后到了四点就不能再吃一口饭,也不能喝一口水,直到晚上8:00才能吃饭。有时候不用在自己家里吃饭,这个村里的每一户人家都会让全村的人到他家去吃饭,有很多好吃的肉啊,菜的什么的都有。

  到了晚上的时候,如果你睡不着,可以到山上看月亮。说起月亮,那是有规律的,第一天月亮是圆月的三十分之一就这样一点一点变大,到第十五天的时候,月亮就圆了,然后一点一点的又变小了,最后的一天,月亮就又回到了第一天的模样,那也象征着这个节日结束了。看着月色,夏天的暖风迎面而来,心里开心极了。

  我爱我的家乡,爱我家乡的美景,更爱我家乡的独特风俗,开心的过每一个节日。

  家乡的风俗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 10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山西正月初一要吃饺子,吃饺子时还要鸣放鞭炮;厦门的人们元旦出门前还要用素果祭神;苏州的人们元旦一早开门要放三炮,叫作“高升三级”。而我,还是最喜欢我们家乡的*俗——捣年糕。

还记得几年前,我就体验过一次捣年糕。那天过年,我与爷爷奶奶一起去了乡下的村子里。我好奇的问爷爷:“爷爷,我们这里要去哪里呀?”

爷爷笑着告诉我:“我们去捣年糕!”

当时我全然不知捣年糕是什么。于是我怀着疑惑和好奇,跟着爷爷奶奶来到了一个跟寺庙似的地方,爷爷告诉我这是祠堂。

来到门口,就看见围了一堆人,我从人群里往前挤,挤到最前面,终于看到了:一个人拿着大锤子往一个放在有凹面的大石头上的米团用力一打,紧接着又有人快速伸过蘸过水的手把米团一翻个儿,拿着大锤子的人又打了一下,那人再把米团翻个儿……

看到这场景,我生怕他们配合不好那个大锤子打 到另一个人手上。

爷爷告诉我,这就是捣年糕。于是我与几个小伙伴一起上前也要打,可我们力气小极了,连那锤子也拿不起来。

终于到了我最喜欢的环节,吃年糕。年糕端上来,冒着热气,我拿了一个,咬上一口,味道香甜软糯,香气在口中四溢。

我爱我家乡的风俗,更爱我的家乡。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3)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范文五份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1

  我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就是吃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那可是一件既开心又幸福的事情。

  传说张仲景当年辞官还乡时,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当时人们没有多余的钱购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冻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冻烂了,有许多人到张仲景求药,看到乡亲冻僵的样子,便舍药相救,获得了百姓的称赞。后来张仲景研制出了"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人们吃过娇耳,喝了驱寒汤后,浑身暖和,耳朵气血也通了,吃过的百姓从此都没有出现冻僵的现象,耳朵也没有被冻烂了。

  除夕当天,妈妈正在厨房包饺子,我也凑上去包,看到妈妈包的饺子一个个活像小元宝,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面杖擀面皮。先把面团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面团变扁了,就可以擀了。三两下一个圆圆的,薄薄的面皮就出现在我面前,我也乐在其中,不一会儿,一堆面团便一个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面皮放上饺子馅,把中间对折,从左到右捏到一起,一个新月状的饺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妈妈包的相比丑多了。妈妈鼓励我说:"再包一个吧。"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点馅,包出来变得鼓鼓的了,美观多了。半小时后,饺子包完了,一个比一个漂亮,花边整齐,小巧玲珑,让人心里颇有成就感。

  让人开心的不单单是吃饺子,还有包饺子这有趣的过程,因为我知道每个饺子的背后都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啊!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2

  在我的家乡有许许多多的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每个节日都有传统的风俗*惯。

  春节的脚步声离我们越来越*了,而在春节里,我们的*俗就可以装上一箩筐。年三十的晚上,亲朋好友都会回家,大家团聚在一起,吃着美味的食物并且互相聊天。吃完晚饭,我们小孩便可以拿着炮仗到外面尽情的玩,而大人们则是在房间里打牌,看电视。直到很晚,我们才上床睡觉。年初一早上,我早早的便起了床,喝一碗香浓甜美的枣子汤,暖暖身子,喝完枣子汤后,那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回响在耳边,新的一年就在这爆竹声中开始了,这种场面使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加上这一句诗的熏陶,春节的气氛是不是更浓了呢?伴随着一声声祝福语中,新年的拜年环节开始了,我和父母一起去串亲戚。这也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因为每当此时,我的腰包便变得鼓鼓囊囊的。到了晚上,天空中便会绽放出一朵美丽的烟花,真是五彩缤纷啊!看后真让人觉得其乐无穷呢!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你们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呢?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3

  大家好,今天我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我的外婆家,也就是我的家乡。

  外婆他们住在一个村里,村里的人口也不少。大年三十那天,你在村里走走,就会发现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带有同一样东西,这样东西也正是我今天所要讲的重点,它不是灯笼,而是-----春联。我们家也不例外,因为这是家乡的*俗。不过,仔细欣赏,你会发现,我们家门前贴的春联,是手写的!因为姥爷的毛笔字不错,所以,我们家的春联也都是姥爷写的!不过,说到这儿,我又想起那天姥爷写罢春联,还给我们讲了个有关春联的传说呢:因为古代一个叫年的怪兽常在过年时来人间骚扰民众,可是它怕和春联一样红色又有巨响的东西,所以人们常贴春联、放炮,而且,这也证明了为什么春联的底色是红色,而且因为单单一张红纸不美观,所以常在上面写一些吉祥话。

  这就是我的外婆家,外婆家的一样传统*俗,大家认为怎么样。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4

  过几天就要过年了,我们这几天都在忙我们在打扫,而且我们都在买年货我的妈妈快要放假了我很高兴,我想妈妈回来之后我们就开始贴春联,买年货,买鞭炮,还可以和小伙伴玩呢!

  乡村的除夕是这样过的:大清早,人们就起来了。换上新衣裳以后,就在自家的门前贴对联,家家户户的院里都挂上了红灯笼。晚上,家家户户的灯笼都亮了,红红火火一片。每家门前“劈劈啪啪”都是爆竹声。人人挨家挨户到处串门,好不热闹。

  等过完了年我们也不睡觉妈妈、奶奶在包饺子妹妹和妈妈她们玩。我和爸爸、爷爷一起去拜年,我们拜年的时候我能得到一万多钱呢!但是我不花这些钱我还要留着买鞭炮呢!噢对了到时候你对亲人说一声“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这是我过年前的准备。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家乡的风俗 5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邵阳的春节也是如此。祭灶神,扫灰尘,杀年猪,打糍粑,煮年根。

  从前每家每户都会养几头猪,过年的时候杀一头来煮年根。现在和以前不一样啦,农村离养猪的很少,外婆去市场上买了几十斤猪肉,把猪肉切成大块,把上面的毛用烧红的铁烫干净,再杀几只鸡处理干净后,和肉一起放到一口大锅里,用柴火煮着。等绕组到可以把筷子**去后就差不多了。拿一个不锈钢的大盆装着放到堂屋门口,再倒上三杯酒,点上三柱香烧一些纸钱,再放一挂鞭炮。祈求来年风调雨顺。我不经感叹,原来的条件艰苦却不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在经济条件变好了。我们更要好好学*,让生活蒸蒸日上。

  传说是因为以前农耕社会不发达。杀猪杀掉自己养的猪,割肉拿去集市上卖过年的肉,但是当时的人都很贫困,所以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才能吃到肉。固始春年跟流传下来的传统民俗是主年庚。

  主年庚一定离不开杀年猪,以前每家每户都会杀年猪,那时的猪养一年只有*百斤,是吃草长大的,所以比现在的味道要好很多,杀的猪肉用来煮,肉跟猪血都给邻居们分一碗。年味是真的非常非常的浓。

  现如今春节的年味越来越淡,只有一小部分人坚持传统,大部分把春节当做一个普通的假期,所以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4)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9篇

  我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第一次”。而令我最难忘的就是第一次在校园讲台上演讲的事。在我读五年级时。上半学期竞选各种校干部。抱着试一试的心情,我报名参加了“劳动委员”的校干部竞选。

  我满心欢喜的开始准备起演讲稿来。再把自己的演讲稿拿给爸爸修改。爸爸该好后马上就拿给我了(他十分支持我这次竞选),我便兴奋的背起了演讲稿……

  好不容易熬到了演讲的那一天,我喜滋滋的背着书包来到学校。一看名单,我是第27个上台演讲。一想。我还早呢。于是,就在心里背起了演讲稿……转眼间。到了我,当我站在早就熟悉不已的讲台上时,心里莫名地多出了几分紧张,就像怀里抱着一只小兔子一样,心怦怦乱跳。原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的演讲稿,这时却说不出来。我往爸爸妈妈站的方向看去,爸爸妈妈向我挥手,给我加油!于是,我暗暗的对自己说:“加油!”,演讲稿便脱口而出,仿佛我正在家里,正面对爸爸妈妈一样。讲完后,我深深的鞠了一躬,松了口气似的走下台。

  我激动,紧张的等待着的无疑是老师公布结果。几分钟后,老师走了出来,一项一项的公布。终于,到了“劳动委员”。我集中注意力,屏住呼吸,想不到老师却念出了“高羽忛”的名字。失落像一块巨石,重重的压在我的心上,压得我喘不过气来。当时,我真想找一个没有人的角落好好的大哭一场。在回家的路上,爸爸妈妈一直安慰我,为了不让爸爸妈妈着急,我试着努力把眼泪缩回去……

  那事过后,每每想起,总是会有些心痛与失落,但是我又想:人生总是会遇到困难、挫折与失败的嘛!我不能生活在失败的阴影里啊!这样的机会,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不要难过。通过这件事,我也有收获,就是交了高羽忛这个好朋友。这真是我难忘的第一次。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眼,六年的光阴就要像云烟一样的过去了,我就要毕业了。小学的日常生活是多么令人迷恋而依依不舍,现在我们就要各奔前程了。

  我就要毕业了,在这二千多个日子里,我们就像一珠幼苗,受老师的灌溉。

  似乎在教室里还有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在操场上还有缭绕着我们的嬉戏声,在校圆里还有我们欢笑的身影。在每一个脚落,我们都曾留下难忘的回忆。

  在学校的教育下,我们得到了许多。我们得到了许多朋友,得到了许多新知识,使我们成为彬彬有礼的学生。我们得到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往事,更多的得到了今后为人处事的指南针。但是我们现在就要毕业了,蓦然回首,仿佛督促我们的老师,鼓励我们的师长,还有可爱的校园,都要从我们的歌声中消失。而且,不知何时我们已成为校园中的大哥大姐,成为弟妹的榜样。

  如今我们就要毕业了,老师的教诲,我们琅琅的读书声,同学们的欢笑声,都还围绕在耳边,把我最后留校的几天,看一看可爱的校园,看一看教导我们的师长,看一看鼓励我们的同学,珍惜最后几天相处的日子。

  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光阴一去不复返,我们永远记住师长的教育,作个有作为的人。

  记得小时候,全家人都出去玩,而我却坚持要留在家里。他们没办法,只能让我留在家,但是临走前给我留下个任务——打理好家务。

  他们刚走,我就躺在床上,心想: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扫扫地,洗洗衣服嘛。

  这时,我的目光落在了一叠衣服上,那是一些脱下的脏衣服,妈妈还没有时间洗。自己那么大了,还没有真正为爸妈做点什么,今天**脆替妈妈洗衣服吧!

  我拿起一件雪白的衣服,我仔细上下打量,发现在胸前有一点墨汁染黑的地方,我拿起肥皂在这个地方来回搓了十几遍,愣是不见有消退,我急了,我努力回想妈妈洗墨汁的方法,好像家里用消毒液,我拿来消毒液,喷了些消毒液,立刻散发出刺鼻的气味,我用力地反复搓洗,终于将墨迹洗去了。

  我喘着粗气,心想:洗件衣服都这么难啊。我回头看看。不禁吓了一跳,还有俩大盆衣服在等着我呢。我想起了妈妈洗衣服时的情景,我不禁潸然泪下。

  我终于知道妈妈每天都是很辛苦的,这些衣服不都是妈妈一件一件洗出来的吗?现在,我终于尝到了劳动的艰辛,但在艰辛之后,等待我们的却是快乐。

  不同的经历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只是收获的多少、收获的内容不同而已。

  当你做错一件事而受到批评时,你可能会因此而讨厌这个人,而其实这个人批评你是因为希望你做得更好,只有一个喜欢你,看重你的人才会这样,难道你发现过有一个陌生人来批评你,来教导你吗?因此,我们所到批评一定要有所收获有所感悟,这样才能是你做到更好。不是吗?当你没有完成你的作业时,老师会很

  生气,这不是因为老师很想批改你的作业,而是希望你能认真做,打好基础,其实老师不改你的作业还会轻松一点,不是吗?只要你认真做,总会有一点收获的。

  除了做错事我们会有收获,其实当你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你不用灰心,因为你做过了,下次再做,你就有了一定的经验,不是吗?只要你付出了,总会有收获的一句歌词不是说“阳光总在风雨后”吗?

  其实有时你认为收获了,而别人会认为失去的更多时,可能你真的失去了很多。当你定下了目标却又去做了另一件事时,在做另一件事时,你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远时,即使你在别的方面获得了莫大的收获其实你也已经失去了,因为你获得的收获减你失去的已经成了负数,这样你失去的比获得的还多,那么你总的来说已经失去了不少,但也还是收获了,不是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总会有收获,即使只是一个小小的微笑,一种喜悦的心情,总是会有收获的,不是吗?

  时间如流水般的逝去,转眼我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回忆过去的点滴日子,不禁让我*静的心灵泛起微波。

  那时语文一直是我的弱项,不管是阅读、还是作文都让我头疼。我对语文没什么兴趣,语文老师也是想尽办法来治我,都没什么效果,最后也只好把我放入黑名单,一听到我的名字就头疼。我从心里认为,我根本就不是学语文的料,所以就一心想把数学学好点,将来可以拉语文一把的时候,遇见了现在这位相貌**的语文老师。她体弱多病,但她从没有因为身体不适而耽误过给我们上课。她的顽强让我静下心来认真对待语文。

  通过那次语文课,我发现原来语文课也很精彩,课上我也积极举手发言,课下作业也并不难,于是作业也经常得优了。我意识到语文*时老师很少笑,总是一脸的严肃,其实她很在乎我们每一个人,把我们深深地放在心里。当那位同学有进步的时候,虽然老师没有笑,但从老师柔和的话语中能感受到她很高兴,她心里对我们是那样的关心。就是这样一个相貌**、体弱多病的老师,却把希望的种子埋进了我的心里,用心呵护,让它发芽。

  老师,我从您的身上学到了坚强,更懂得了做事要持之以恒。今后我会向你学*,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勇敢面对,勇于克服。最后我想对你说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祖国,多么熟悉的名字,里面却包含了我们大家对祖国那颗热爱之心。*的飘扬,红领巾的闪耀,**的庄严,无不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与辉煌。可是,祖国也经受过耻辱,永远忘记不了的耻辱!

  清朝帝王在150余年间创建与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圆明园,他坐落在北北京西郊,有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走进去,就好像进入仙境一样!

  这里头不只有美丽的风景建筑,还珍藏了非常珍贵的历史文物,这样的一个地方,辉煌、美丽,可在1860年10月1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入圆明园,把能拿走的东西想尽办法拿走,实在是拿不走的就任意破坏、销毁。在10月18日与19日,他们还在园内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烟云笼罩了圆明园。就这样,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化成了灰烬与耻辱。

  除了圆明园被烧毁的耻辱,还有割让土地等让人想象不到的耻辱!

  现在,日本人又妄想把抢到他们那边去,占为己有。这次,我们一定不要败下来,因为,我们的祖国,在狂风暴雨中,摔倒了无数次,受伤了无数次。然而,我们却坚持的一步一步走下来,一步一步地走向繁华复兴。那么现在,我们也有理由打败无理取闹的侵入者,维护祖国、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

  让我们齐呼:祖国万岁!我生命中的赞歌。我血液中的光辉!

  今年的暑假,过得既轻松又愉快,还很有意义,是属于我自己的暑假。你们瞧:

  刚放假,爸爸就带我去了横店影视城,我们游玩了江南水乡,明清宫苑,清明上河图等景点,我还穿上小格格的服饰拍了照,这儿别有一番农村风味与山城气息呢,游完了影视城,我真正体会到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7月13日至15日,我去参加了“勇敢者夏令营”,这次夏令营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胆量,更是让我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懂得了如何跟同学们相处融洽,配合默契。8月中旬,我又到四明山森林公园观光了一番,领略了青山绿水的风光,享受了秋天般的凉爽。

  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给我的暑假生活增添了几分精彩,而学*与运动也让我的暑假充满快乐与活力。我每个星期天上午都去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班学*,这样既培养了我学英语的兴趣,又提高了我的英语水*。我还坚持天天练*电子琴,让我高兴的是,在8月13日的四级考试中,我顺利地通过了。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啊!7月17日至31日,我参加了游泳的培训,在学游泳中我体会到了“我锻炼,我快乐”的滋味。为了增强我的体质,每天晚饭后,我与爸爸或打羽毛球或跑步或到小区健身场所活动。暑假里,学*与锻炼的收获可真不小呀!

  这就是我今年的暑假生活,一个多彩又有意义的暑假,而我更希望以后的寒暑假都能这样,让我们小学生真切感受到“减负”后带来的快乐。

  今天我怀着无比高兴的心情踏上了前往渔阳滑雪场的旅途。长这么大第一次滑雪,激动地一路上都无法*静下来,东说说,西看看,全家都被这种其乐融融的气氛所渲染着!经过长达3个多小时的路程,终于到达了。

  我们下车后,就直奔滑雪场,租完滑雪用具,我就迫不及待地进入了滑雪场。我先是练*上坡,虽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还是没成功。我转过眼看到那边几个初级滑雪道,我和爸爸便立即一起乘坐缠绕着一个个小凳子的升降索道,向坡上滑行。到一半时,我突然从索道上摔了出去,紧接着后面一大溜都摔了出去,这下可把安全巡视员忙坏了,到处都是叫喊声,旁边许多人都惊呆了。滑雪板是长条形的,一旦摔倒了很难立即站起来,必须把它卸下来才行。最后我们许多人都徒步走到坡顶,一到坡顶,便赫然看到一块牌子——“中级滑道”,大吃一惊,难怪这么难上呢,这下可惨了!

  这可怎么办呢?我和老爸都是刚学滑雪不到半个小时,但我当时一点害怕的感觉都没有,壮了壮胆,面带微笑,滑竿一撑,脚下一使劲,飞速地滑了下去。一开始还很顺利,一种风驰电掣的感觉,但到了中段的时候,前面好几个人都摔趴下了,我有些紧张,于是紧紧地摒住呼吸,左一拐,右一撑,居然都顺利躲过,最后安全地停靠在终点!

  老爸过了很长时间才滑了下来,问他为什么这么慢,他说,挨了两下摔,第一次因为太害怕了,而且摔得很疼,半天才起来,第二次是因为差一点就要撞到别人了,才“迫不得以”摔的,不过不是很痛了。

  我自豪地笑了。

  然后,我又飞快地滑入了更刺激的坡道……太阳西垂,天色已经很晚了,我才依依不舍的随着大人们离开了让我尽显“英雄”本色的滑雪场,一路上回味无穷。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已经让我们学会了许多的家务事,其中切菜是必不可少的。

  几年前,我见电视上一档美食节目,有一位大厨正在切豆腐,他拿着的包子快速的把豆腐吃成了末,“切成末谁不会啊?”我心里想着,可他把豆腐放入水里,轻轻一拨一条条“白丝”飘了起来!如此好的刀法!我也让嚷着要切菜。

  我走到厨房,妈妈正准备要切萝卜呢。我就对妈妈说:“你今天也让我切一回萝卜吧!”妈妈答应了,对我说“记住要用左手食指按住萝卜,右手握紧刀把,吓到洗要先轻后重,注意不要切到手。”说完她就给我作示范。妈妈“嚓嚓”几下把萝卜切成薄丝,又“嚓嚓”几下把薄丝切成细丝。那萝卜丝整齐的躺在案板上,就像一束银丝。

  我想:“这还不容易?”立刻右手抄起菜刀,左手笨拙地按在萝卜上。谁知我刚要切下去,不知怎的,萝卜从手上滑去,着确向我的指头滑来,我赶忙把手一缩,幸好没被刀剁着,但食指已经被划破了。

  妈妈见了说:“你瞧瞧你,心急什么?快去啦创口贴别切了快去休息的吧!”“不歇”我回答道,“我就不信走个萝卜赞我这个‘巨人’面前还敢放肆!”“萝卜圆骨碌都,容易在案板上滑动,你可以先把萝卜切下一片边皮,然后——”“然后把切好的一边*放在案板上,是吗?”

  于是我要开始切了起来,萝卜果然听话多了。可是没过多久,妈妈又说:“哎呀怎么吃的一片薄一片厚的呢?这样怎么炒得熟呀。”吃一堑,长一智。我有仔仔细细的切了起来。真是一回生二回熟我吃的萝卜丝又细又长跟妈妈切的,差不多了。

  我笑勒勒的回想着刚才切菜时捂着微痛的手,以后做什么事都要跟切菜一样认真!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5)

——六年级第一单元家乡的风俗作文3篇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俗。我要介绍的*俗是家乡新年时的过庙会。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时候家乡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家乡新年的时候会过庙会。

  过庙,乡称“赶庙”,“赶会”。在新年的时候,家家都会穿着新衣到庙会上去看一看。小孩子们去了,像撒了欢一样,庙会上有各种稀奇的玩意儿,孩子们走到这,停一停,走到那儿,睁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们眼里都变得稀奇古怪。大人们则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非常热闹。

  河北庙会的*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很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现在,人们将庙会当成了一种“旅游”和自我娱乐场所。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在庙会期间表演。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

  过庙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在安徽,春节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会在这个时间赶回家过年。村子里热闹了起来。

  腊月24这天要做豆腐、炸圆子。早上起床,家家户户都飘着豆香味儿。用柴火将锅烧热,将泡了一夜的黄豆磨成糊,放入锅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锅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铺一层纱布,将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梁上,接着,开始过滤。将过滤的豆浆再次下锅烧开,放入石膏点卤,冷却后倒在豆桨布袋中,用重物压两小时,这样豆腐便做好了。烧开的豆浆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圆子。将煮好的一大锅糯米饭倒到盆里,再加入适量的肉沫、生姜沫、葱花、盐、酱油等调味品,然后用木棒搅拌,直到完全没有饭粒了,可以搓成丸子为止。把糯米饭搓成一个个像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圆子,再撒上一层面粉,就可以放入热油中炸了。在锅中不停地上下翻动,等到圆子呈现红褐色,捞出即可。第一锅圆子一定要要装在盘中,摆放在灶台上供给灶王爷。听长辈们说,寓意是来年风调雨顺有吃有喝。

  *还有许多节日和*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去了解。

  世上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我的家乡,就有它自己独特的风俗。

  就先说除夕夜吧!在这个不*常的夜晚,小孩子们可以打着灯笼,到处去玩。不仅是小孩出来玩,有的大人也会忍不住出来玩呢!大人小孩都在街上放爆竹,那场面,好不热闹!

  除夕过完,第二天便到了大年初一,这一天,连着大年初二、大年初三,全家人都等于放假了。对了,这三天还不许动针线、剪刀呢!听那些年老的人说,这是为了劳累了一年的妇女们放了三天假。可见这是多么公*!大年初一这一天,大人们就领着小孩去长辈家拜年,拜完年,长辈们会发红包的!这红宝是给小孩子们的,小孩子们可以自己攒起来,自己支配,比如买点书了,买点文具了。对了,这一天,大家还得放鞭炮呢!有兴趣的人们还可以在家里打开VCD,插上话筒,尽情的唱一番。

  到了元宵节之后,也就是正月十五,小孩子们可以买元宵,到晚上煮元宵吃。哦,对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还得点蜡烛呢!家家都点,屋里,院子里,还有大门外面,都点上了蜡烛,从外面看,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一样。

  正月十五过后,就是十六啦,要开学和工作啦,人们有各忙各的去了。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6)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6篇

  年的脚步一天天*了,春的气息一天天浓了,年前年后的一个多月里的日子里,几乎浓缩了家乡的风俗。

  在我的家乡,一进腊月人们就充满了迎春的热情。第一个节日当是过腊八,每年的这一天早晨,各家的主妇们就早早地起床,忙着洗糯米、捡各色豆类、选各种干果,备齐各种佐料,用文火慢慢熬制腊八粥,等到热气腾腾,香味弥漫整个房间的时候,腊八粥就熬好了,那份精致,那份温暖,是商店里买来的八宝粥是无法媲美的,在寒冷的冬日早晨,喝上一碗香甜可口的腊八粥浑身热乎乎的,好像年一下子就窜到了眼前,就连行走时的脚步也加快了几分。接下来的日子就匆匆忙忙起来,腊八过后,接着就是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有一个很传统的仪式,就是“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各家各户点上香烛,摆上贡品,在香案前念念有词:“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这时有一种食品必不可少,那就是全家人都要吃的麻糖,其用意是粘住灶王的嘴,不让他和玉皇大帝打小报告,说家里的坏事。沿袭了几千年的风俗,在现代化的今天也赋予了其新的含义,因为每年从这一天开始,在外奔波的亲人们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加快回家的步伐,于是“祭灶”也就演变成“聚灶”,送灶王上天变成了迎接在外游子的回家。紧接着便是一年中最忙碌的日子了,打扫卫生,准备年货,家里要收拾得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厨房里备足鸡鸭鱼肉各色水果,按照老规矩要吃上七天,这就叫夹年饭,预示着丰衣足食,年年有余。除夕之夜把过年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剪窗花,贴对联,挂灯笼,包饺子,穿新衣,放鞭炮…在一派热闹非凡、忙乱有序的气氛中迎接年的到来。一家人边看电视边聊天,细数一年中的收获,分享一年里的快乐,这是全家人一年中最难得的相聚时刻,等到午夜时分砰砰啪啪的爆竹声响起时,人们怀着不舍的心情,带着幸福的期盼,在除夕之夜守岁,按当地的风俗,除夕之夜睡得越晚就会越健康长寿,有的甚至守岁到凌晨,一夜无眠。

  迎春纳百福,过年求吉祥。正月初一,是最热闹的最幸福的日子,大人小孩三五成群,结伴团拜,小辈要给长辈行拜年礼,长辈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在一片寒喧声中,互致祝福。夜幕降落,各家各户红烛摇曳,大街小巷彩灯高挂,兴奋了一天的人们进入了甜甜的梦想,讲究个“早晨起得早,晚上睡得好”,预示着一年的**安安。接踵而至的便是走亲戚访朋友马不停蹄,直至红红火火闹完元宵,随着年的脚步款款前行,年的感觉越走越远,越来越淡了…

  家乡的风俗还有很多,希望各位来我的家乡旅游,体验民间风情。

  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而风俗则是那个地方的代表。每当思念故乡,就会想起那独一无二的味儿。

  我们这啊,当地人结婚,早晨五六点,新郎就带着他的伴郎团去迎接美丽的新娘。而新娘则必须藏好某一样东西,可以*、藏鞋等。寓意就是,早点找到,早点把你带回家,然后接完新娘,赶紧快马加鞭,务必在12点之前赶到。因为上半辈子遇见你,下半辈子与你一起。在客人吃*的`过程中,新郎新娘会挨个向各位敬酒,这样不仅是在尊重长辈,更是在攒祝福,希望这段婚姻幸福美满。

  浪漫的日子,浪漫的风俗,喜庆的日子,难忘的风俗。

  在正月十二这天,以往空无一人,冷冷清清的寺庙,在这天变得热闹非凡,人山人海,简称逛庙会。这天,老人会带着子孙来领略庙会风光。这庙会上有零食,玩具,游戏等,深受广大儿童喜爱,而他们嘴上的笑容更是受广大老年人喜爱。舞龙相信大家不陌生,在庙会上,人们带着龙套随着鼓点节奏而舞动,吸引了众人响亮的喝彩声,庙会上的套圈圈,更是简称经典。这个游戏寓意着在新的一年,我们都套出属于我们的幸运。在庙会上有卖棉花糖的、还有卖小乌龟的、小仓鼠的……孩子们一到那儿,估计把自己的家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到了清明节,各家各户团聚一堂后,出发扫墓踏青。一年多没扫墓,那野草都快比我高了,一个个都在羞辱我的身高,接着我恼羞成怒,把他们都砍了。我们小孩要从祖先坟墓旁摘取鲜花,然后把野花放在坟墓上给阿公阿太做个美丽的花冠。不仅有野花,还有野果,我带着弟弟兵们,所到之处,片甲不留,这也许是祖先们给我们的回礼,当扫完墓后,亲戚们会留下来吃一桌团圆饭再走。就当是快分别时最后的挽留。

  我的家乡的风俗最大的特点就是每逢佳节七八姑八大姨。所有亲戚都会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吃着美满的团圆饭。

  家人,有事没事就多聚聚,如果一直拖到那天。就来不及了。

  我的家乡在四川成都,在那儿过新年是我最开心的事情,因为这期间有我最惦记的新年风俗——“年前灌香肠,团圆饭吃香肠”。

  在我看来,川味香肠是年夜饭中最亮眼的存在。最地道的川味香肠不能直接用水煮熟。先用温水浸泡20分钟,让已经晒干的香肠吸够水份,变得松软,然后整段地放入蒸笼里。四川的蒸笼大多用竹子编成,蒸好的香肠隐隐约约带着一些竹子的清香味。盖上蒸笼盖,隔水蒸30分钟,再斜斜地切片摆在盘中。只见每一片椭圆形的腊肠晶莹剔透,红色瘦肉和透亮的肥肉相互交织在一起,偶尔还点缀着小半粒儿花椒镶嵌在中间。一阵麻香味儿随着腊肠上的腾腾热气飘散开,让我禁不住流口水了。夹一片香肠,合着一口米饭,一口咬下去。“真香!不咸不腻,还有一点点四川特有的麻味儿,融合这软糯的米香和肉香,果真是令人沉醉的味道。

  看着我眉开眼笑的吃着香肠,奶奶开始给我科普香肠的做法。首先,要做好香肠就得选好肉。奶奶总是起个大早,从菜市场原来最新鲜的梅花肉(四川叫做肩胛肉),是长在猪脖颈上面的那部分肉,肥瘦兼达。猪肉先切薄片,再拌上葱姜、料酒和酱油等调料,接着加入一些香糯米粉,淋上香油,随后放入食盐,撒上几颗碾碎了的花椒,然后开始用筷子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加入蛋清,让各种材料不容易散开。准备好肉馅,奶奶开始准备肠衣。她将干净肠衣套在家用绞肉机的管口上,套到末端的时候,放净空气,用线头扎紧。接着,将肉馅放入材料入口,轻轻转动绞肉机,齿轮搅碎了肉馅并且推动着肉丁儿一点点灌入肠衣。奶奶拿着细棉绳,每隔一段就给灌的满满的肉肠扎个小结。最后,奶奶将灌好的香肠挂在日照好又通风阳台上晾晒,大约十五天左右,我就有口福尝到最新鲜出炉的美味啦。

  四川香肠带着独有的香味弥漫在团圆饭的饭桌上,微醺着一张张笑脸。这就是我最爱的四川风俗。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寒假,迎来了寒假,那离春节也就不远了。

  春节,是*的农历新年;浓浓的年味儿其实从腊八那天就开始了。过腊八的前一天晚上,奶奶就会提前泡好好多种豆子,有的是买的,有的是一年下来种多了的,没吃完的。一大清早,太阳刚刚升起,空气中就迷漫着清烟,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冒着清烟。熬了几个小时后;让人垂跃欲滴的腊八粥就熬好了,到那时候,不论是谁都禁不住那香味的诱惑,盛上一大碗的。

  腊八过后,就得掰着指头过日子了,大人们都在为即将来临的春节做准备,买肉,买酒,买年货,打扫房屋……而小孩就是买过年玩的小玩具。所以,就有了这样一个童谣——二十三,糖刮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过年最重要的就是“干净”,为了除旧迎新,人们会把家里打扫的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为了给新的一年更好的寓意,会家家户户贴春联。“总把新桃换旧符嘛”

  年味越来越浓,走在路上,每户人家的门前都收拾的干干净净,大街上也到处红红火火,很多商人在店铺前放着喜庆的音乐,向买家推荐寓意好的春联,一片欢声笑语。好不容易熬到了春节,到了除夕校,一家人欢聚一堂,吃着年夜饭,看着电视,一起守岁。“咚”随着12点钟声的敲响,新的一年正式向我们走来,伴着钟声,重头戏来了,爸爸点燃了烟花,顿时各色各样的烟花把天空装扮的花花绿绿,礼花直冲云霄,“嘭”一声全炸开了,天上顿时五彩斑斓的。又一股冲击般的银光吸引了我的眼球,它向上喷着,落下的火花在空中绽开,向成千上万从空中掉落的珍珠,美极了。

  大年初一那天,小孩都争着去给亲戚拜年,说完新年祝福语后,大人们也就自然的拿出了红包。

  春节最有意思的就是小鞭炮,三五个小伙伴一起,点了小鞭炮再往人家院子里一扔,“啪”一下,鞭炮就在院子里炸开,里面的人吓了一跳,便会出来找人,这时,几个人就一哄而散,让人找了个空。

  伴着欢笑,年结束了。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校长和老师们:

  你们好!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要到中秋节了。

  中秋节,是一个一家团聚的日子,对许多人来说,这个日子是非常快乐的,幸福的。在这个日子里,不仅月亮圆了,我们的家也团圆了。正所谓人们常说的一句诗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在这样一个快乐而且温馨的节日里,希望大家能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一朵鲜花的绽放需要无数汗水的浇注,一份伟大的成就需要无数人的共同努力。

  中秋最美是亲情。一家人团聚在一起,讲不完的话,叙不完的情,诉说着人们同一个心声:亲情是黑暗中的灯塔,是荒漠中的甘泉,是雨后的彩虹……

  中秋最美是思念。月亮最美,美不过思念;月亮最高,高不过想念。中秋圆月会把我们的目光和思念传递给我们想念的人和我们牵挂的人,祝他们没有忧愁,永远幸福,没有烦恼,永远快乐!中秋最美是感恩!无须多言,给父母一个微笑,给亲友一个问候,递上一杯清茶,送上一口月饼,这是我们给予父母最好的回报。感谢父母给予的生命,感谢父母给予的培养……老师们,同学们,这个中秋,我们要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度过!心怀感恩!感恩一切造就我们的人,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的人!心怀感恩,我们才懂得尊敬师长,才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才懂得勤奋学*、珍爱自己,才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老师们,同学们,中秋最美,美不过一颗感恩的心!中秋最美,美不过真心的祝福!让我们在这个中秋学会感激!

  “离家三里远,别是异乡风。”玩的祖国没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惯。故乡的清明节虽然沉浸在敬佩与思念之中,但还有些繁忙。

  清明节的早晨,回想起来是阴天,人阴沉沉,天阴森森。家门口的老桂树的一片树叶上,一滴露珠悄悄地滚落到小水洼里,油菜花随着风左右摇动着。奶奶早已起来将祭祖宗的菜肴端在一张单独的餐桌上,摆上两大碗米饭和两双筷子。在桌子正前方放一沓黄纸,是用来磕头的。到了十点左右,我们家就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在黄纸上磕头。我们磕头时会说一些希望老祖宗祝福自己的话。

  我们吃完午饭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听完后会默哀一分钟。结束后,天气略微好了些。我们去了一座小山上拔野蒜,野蒜很好找,基本在半山腰那块,一小片一小片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拔野蒜时,要把白白圆圆的根部一起拔起来,断了也没关系。我外婆做的野蒜饼不油不腻。充满野蒜味,对我来说,是家乡的味道。

  到了晚上,就有些热闹了。庙会上,灯笼挂在摊子上,串在线上;玩意儿摆在摊子里,放在小桌上;人走在庙会里,走在街道上。街上人来人往,不像以前车水马龙。孩子们在街上左右奔跑玩耍,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老人们没什么兴趣,只是来凑凑热闹,聊聊天的。

  清明节过后,人们渐渐从思念中出来,回到了原来*静而美好的生活……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7)

——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作文(精选二十篇)

  同学们,人生里有很多第一次,例如: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出去……但在这众多的第一次中,每人的第一次都不一样,而我的第一次是做饭……

  我记得是一次放假的晚上,我坐在客厅里,百般无聊的看着电视。里面的那个厨艺节目人的技术令我赞叹不已,忽然,我的脑海里冒出了一个奇妙的想法:给父母做一次饭。我盘算着:“每次都是他们给我做饭,还那么的辛苦,这次我也要给他们做一次饭”说干就干,我到厨房思索着要做什么,我走到冰箱前,打开冰箱,里面剩余着几个土豆和几根黄瓜,我心里有了主意:要不就做“炒土豆丝”和“凉拌黄瓜”吧。我把土豆洗了洗,去掉了皮,才发现,土豆是那样的滑,那样的调皮,翻过来翻过去,就是不让你切,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们切成块然后弄成丝。接着,我往锅里倒油,手悬在锅的上方,感受着锅的温度,感觉差不多的时候,再剥几个蒜,把蒜拍碎后,锅里烧开了,我把土豆放进锅里,“哗”,热气冒了出来,而我也是第一次做饭,自然不小心被烧到了,我忍着疼痛,翻过来翻过去,烧的差不多了,我放进去蒜,然后加入:醋、盐、味精等调料,不一会,“炒土豆丝”做好了。接下来,我把黄瓜拍碎,放入碗里,然后加入剩下的'蒜末、醋、盐、味精、鸡精等调料。然后,我把两种菜端进客厅内,等着父母的归来。父母回来后,看见桌子上的2个菜,说:“这些是你做的?”我自豪的点了点头,父母也是很高兴。

  第一次做饭,让我尝到了甜,最后,我再大喊一句:“我会做饭啦!”

  著名漫画家华君武老先生画的这幅《假文盲》是来讽刺那些自私自利的人的。

  画上,车站为了母子上车方便,专门设置了一个母子上车处,可那些不知羞耻的四个大老爷们竟然面无表情地站在母子上车的地方,他们对栏杆上那五个醒目的大字“母子上车处”视而不见。把一对真正的母子挤在了栏杆外。难道,他们真的'是文盲吗?

  其实,这样的画面在生活不无处不在。有的地方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大大的四个字“请勿吸烟。”而那些绅士还在自由自在地吸着烟。在大街上,那些护栏上分明写着“请勿跨栏。”那些人为了图个方便,竟然学刘翔。唉,要是***在世,非得把他们大卸八块不可。

  看了这幅画,我认为我们都应该遵守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秩序,做个文明的人。

  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第一次,就像一个个深浅的脚印伴我们成长。在我们印象中最深的一个脚印是那次坐地铁的经历。当时,我只有十岁,刚上五年级。

  那年暑假,我爸他们单位举行了一个到北京旅游的活动,地点可是我们的首都啊。我一听兴奋的不得了,我们中国的首都啊!太好了,我可以去首都爬长城,游故宫了。我们收拾行李坐飞机到了北京。第二天,父亲考虑我们没坐过地铁,于是就带我们去坐地铁。

  到了地铁站一看,哇!好大好漂亮的房子,说大厅,有点俗,因为它样子像鸟不是鸟,像蛇不是蛇,外形很奇怪。进去买好票后,我们就去等车了。这时轰隆隆开过来了一辆车,“车门要关了”,妹妹和与我们一起来的一个同学先跑上了车,我赶紧拉着父亲紧跑了几步也上了车,车门瞬间就关上了,我一看,母亲和其他人都没有上来,就来了我父亲和我们三个小孩,想想真可怕呀,如果我没有把父亲拉上,就我们三个小孩坐地铁,偌大的北京,我们该在哪一站下车,还是一直在呆在车上?父亲、母亲又该是如何着急地寻找我们?看看虽然和我们一起上来、但父亲、母亲没上来的那个同学的表情,后果可想而知了,要不是父亲极力的安慰,那个同学可能就放声大哭了。我们在目的地下来车,可我的腿还一直在不听话的.发抖,而那个同学在他父亲、母亲赶过来之前可一直是掉着眼泪的。

  那次坐地铁,真是胆颤心惊,现在想起来仿佛就象是昨天发生的一样,哎,我们以后做事不能心急了,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坐了一次地铁,差点就找不到父亲、母亲回不来了。

  这就是我那个最深的脚印。

  俗话说,第一次下厨,可谓是恶魔到凡间。哈哈!今天我就来说说!

  首先当然是煮饭啦!舀一碗饭,舀几瓢水,开始淘米咯!这“淘气”的米儿,总是想逃出我的手掌心。我将这些“淘气包”放入电饭堡中,等待米饭们的“诞生”。

  接下来,我前往菜地摘菜。菜地可谓是一望无际啊!到处绿油油的,我摘了一些空心菜立马回家了。

  然后,我开始洗菜。这时,我突然看见了一只“怪物”――特肥的菜虫。我一扔,哪知,老母鸡们立刻从四面八方跑过来,将这只“怪物”迅速地消灭了。我虽惊魂未定,但还是继续洗菜。

  洗完菜,我开始展试我的“刀工”,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们切成段,这时,菜刀和砧板都快被我折腾得散架了。

  好吧!我要开始露真功夫了!首先,我把锅子洗干净,接着把锅烧热后,便开始倒油。“滋滋滋”,“油先生”立刻在锅里发出“哀嚎”。接着,我将菜倒入锅中,“油先生”愤怒了,开始释放天性――“喷火山”。“滋啪滋啪”一滴滴滚烫的油溅到我手上。好烫啊!果然,我还是不要轻易惹怒“油先生”。

  我又开始搅拌了,渐渐的,空心菜由浅绿色变成了深绿色,从一大块叶子变成一片片小叶子。我快速地搅拌着它们,然后倒半勺盐,放点辣椒,继续翻炒。我闻着香喷喷的菜,心里真是美滋滋的。

  接着,我把菜盛出来,倒入盘子里。虽然卖相不太好,不过,毕竟“人不可貌相”,兴许尝起来不错。于是,我拿起筷子尝了尝。好吧!味道也有点特殊,不过还是可以改善的!我又满怀欣喜地揭开电饭堡,嘻嘻嘻!这个还挺成功的.。

  我的做饭“首秀”虽历经了“千险万苦”,但总算是完成了。尽管结果不太好,以后还是可以再接再励的!做饭可真有趣!

  正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妈妈坐在院子里晒太阳。外公一手拿着一把铁犁,一手拎着一个篮子从家里走了出来。我连忙迎上去问:“外公,你去干什么?”外公说:“今天天气嘎好,我去种‘洋嗯乃’。”我问一旁的妈妈:“‘洋嗯乃’是什么东西?”妈妈笑着说:“‘洋嗯乃’就是土豆,又叫马铃署。”我点了点头,决定跟外公一起去种‘洋嗯乃’。

  我跟着外公来到田野,田野上散发着清新的泥土气息,柔和的阳光照在外公刚翻过的土壤上,田地好像披上了一层金黄的轻沙。田埂路两旁几簇嫩绿的小草在春风中微微摆动着身姿。外公放下篮子和铁犁,先绕着田埂路走了一圈,然后拿起铁犁,站在刚翻好的土壤上,用铁犁挖好一个个小坑,再把篮子里的土豆一个个放到挖好的坑里。最后,拿起一把土捏碎,盖在土豆上。站在一旁的我跟外公说:“外公,我来帮您吧!”外公笑着说:“好啊!”我高兴地跳了下去,一手抓起土豆,就往坑里放。外公急忙对我说:“慢着,你要看一下,土豆上面有芽,你要把芽朝上放,这样它就长得快。”听了外公的话,我拿起一个土豆一看,咦,怎么这么难看,皱巴巴的,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婆的脸,上面果然长着几个紫中带着一丁点黄绿的芽,芽的底部长着许多横七竖八的胡须。我照着外公说的那样把它放入坑里,盖上泥土。外公再在上面浇上水。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我和外公种完了一篮子土豆,看着一片片躺着土豆的土地,我问外公:“它们什么时侯长出来?”外公说:“如果天气暖和,大约半个月左右就会长出来。”“那我过半个月来看看,它们长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这是我第一次干农活,虽然有点累,但是却学到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自然常识。

  每一个人都有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说话,第一次走路,第一次游泳……这些生活中的大大小小的脚印会深深地印在你的心中。

  在我印象中最深的是第一次打羽毛球,那是一个下午,老师在体育课上让我们打羽毛球。开始我感觉我不会打,怕在同学面前丢脸,所以不想打。但经过几个伙伴的鼓励,我终于鼓起了勇气去练羽毛球。

  我首先拿了一个羽毛球拍,独自一人去一个没人的地方练*挥拍。勇气还是欠佳啊。我练*了大半节时间,手臂都练得酸得不得了了,就像是吃了一个酸葡萄一样。但我也是高兴的,因为我终于学会了挥拍。心想:这次一定要在同学面前大展身手。

  学会了挥拍之后,就和同学们去对打了。第一个球我准确无误地接到了。人们不是常说:万事开头难嘛。但我接得这么准,不是开了一个好头吗?下面就准没问题了。

  但是,事与愿违,下面的好几个球我都没接到。我的脸一下子就红到了耳根子后面去了。我的心也紧张得砰砰乱跳,就像一个弹弹球在我的身体里乱跳。

  这场羽毛球赛最终在我的失败中结束了。我真是无地自容。开始信心满满,就像在高高的云端上一样,但现在,又“嗖”的一声跌落在深深的谷底之中了。刚开始时,真不该骄傲,这才导致败下阵来的结果。哎,真是骄傲使人落后啊。

  同学们,今后我们做什么事都不要骄傲,不是有一个成语叫做“骄兵必败”吗?我想,这就是说我这样的人吧。我希望你们千万不要像我呀。

  夏天是一首歌,在这首歌里,我们能感受到夏天的热情。

  早晨,伴随着日升,农家的鸡鸣嘹亮尖锐,公鸡的啼叫过后,林间的鸟儿们也不甘示弱的唱了起来,悦耳的欢歌在这个夏天响起。早出的人们,迎合着这些歌唱,踏着欢快的步子,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这首歌里充满着朝气,携带着希望。

  夏天是一场雨,在这场雨里,我们能感受到夏天的任性。

  夏天里最多的时候是让人难以忍受的炎热,太阳倾泻而下的光辉带着令人避之不及的热潮。可是有时候,明明太阳还在天空中挂着,但是雨滴就在明亮的阳光之中滴落,滴落在水泥地上的雨滴,打出了一个湿润的水圈,雨滴很大,印在地上的水圈也很大。最先如珠的雨滴是一滴一滴的降落,可慢慢的就不是了,雨哗啦哗啦的打在地上,打在枝叶上。不一会,围绕着整个世界的'热潮,就被这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消散了。

  夏天里的这一场雨,就像是夏天突然发的一场脾气,来的快,去的也快。不多久,天空中的雨就停了,地上留下的水印渐渐的,也就被阳光再次烘干了,等到最后一个水圈消失的时候,就好像夏天在对我们说,它的心情又变好了,它不生气了。

  这场雨里,我们能感受到了夏天的率直,或者说是任性。

  夏天是一阵风,在这阵风里,我们能感受到夏天的清凉。

  夏天的晚上,是最好在外面乘凉的时候,人们从各自的家里出来,接着三五成群的围坐在一起,累了一天的人们,最享受的就是这么一段时间。夜晚,少了白日里那袭人的热,在这夏日的星空下,惬意是最能描述出在场所有人的感情。突然,不知道从那一个角落里吹出了一阵风,吹过每一个乘凉的人,留下一片清凉。

  在这阵风里,我眼里的夏天多出了一份体贴。

  品读夏天,读出一个不一样的夏天来。

  雨后,天空中架起五彩的桥 。我和爷爷带着农具穿过这五彩的桥来到了田间。绿油油的小麦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雨后,地上的土变得松软了,所以这时除草杀虫是黄金时刻。

  爷爷拿着锄头到田间锄草,我在旁边看着爷爷锄草觉得有趣,自己也想试着锄草。我对爷爷说:“爷爷您到一边休息去吧!锄草这种小事情我这个四岁的孩童就能解决。”在我苦苦哀求之下爷爷终于把锄头给了我。我接过锄头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锄头举起来,由于锄头对我这个四岁的孩童来说太重了,我控制不了重心左右晃动。爷爷在一边说;"你这是在干农活还是在跳舞呀。说完以后爷爷大小起来。终于我坚持不住到了下来,摔了个四脚朝天。爷爷见状赶快把我扶起来。爷爷看着我那么想锄草就把锄头的感拿了下来之给我锄头的头让我锄草。从那以后我们家就多了一个锄头的头。每当爷爷下地干农活的.时候总会让我带着那把特殊的锄头帮他干活。

  九年了,爷爷还是把那个特殊的锄头保留着,虽然那把特殊的锄头一有些残旧,可是那是见证爷爷对我的爱对我的关怀对我的思恋。我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件事,我也永远无法忘记那天雨后,彩虹在空中架起五彩的桥。

  现在的我,正走在回家的路上,不断看着四周美丽的风景。于是,不禁想起了我第一次单独走路回家的情景。我真的很感谢那一次经历,因为有了那大胆的第一次,才有了现在自己回家的能力。

  那是在四年级的一个星期五,放学走出教室。因为中午和小餐桌老师闹了别扭,所以就不想回小餐桌了。怎么办呢?我心里正嘀咕着。突然,我想到学校离家比较*,就下决心,自己走路回家!

  出了校门,我握紧了手中的三角尺——当时过于小心了,认为不一定会从哪一个角落冲上来一名“不法分子”来抢走我的书包以及别的东西。

  走了一会儿,我突然想上厕所了,正好前面出现了一个厕所,于是,我便像猛虎下山般冲了进去。进入厕所,我仍不忘提高警惕,好像厕所里的人全都是坏人,跟他们好像有仇似的,大家看我戒备的模样,都很好奇,弄得我也十分不好意思了。

  之后,我就顺利到家了。妈妈先是表扬我可以自己回家了,然后又说她十分担心,万一出事了怎么办?我想想也是,家长确实担心。所以,我决定,没有特殊情况不会擅自单独回家。

  今天,爸爸有事,不能来接我,于是,我又走在回家的路上,哼着歌看着周围的风景,快乐的笑了。

  事后,我总结了几点:1、自己回家是一种能力,要自己去培养。2、做什么事都要给家长说,让家长知道自己的行踪,不然家长会很担心。3、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要让自己的一些想法冲昏了头脑,这一次自己回家,一旦出了意外,那怎么办?4、要在安全的前提下大胆浓度一些新事物,因为有了第一次,才会有第二次第三次!

  雨后,天空中架起五彩的桥 。我和爷爷带着农具穿过这五彩的.桥来到了田间。绿油油的小麦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雨后,地上的土变得松软了,所以这时除草杀虫是黄金时刻。

  爷爷拿着锄头到田间锄草,我在旁边看着爷爷锄草觉得有趣,自己也想试着锄草。我对爷爷说:“爷爷您到一边休息去吧!锄草这种小事情我这个四岁的孩童就能解决。”在我苦苦哀求之下爷爷终于把锄头给了我。我接过锄头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锄头举起来,由于锄头对我这个四岁的孩童来说太重了,我控制不了重心左右晃动。爷爷在一边说;"你这是在干农活还是在跳舞呀。说完以后爷爷大小起来。终于我坚持不住到了下来,摔了个四脚朝天。爷爷见状赶快把我扶起来。爷爷看着我那么想锄草就把锄头的感拿了下来之给我锄头的头让我锄草。从那以后我们家就多了一个锄头的头。每当爷爷下地干农活的时候总会让我带着那把特殊的锄头帮他干活。

  九年了,爷爷还是把那个特殊的锄头保留着,虽然那把特殊的锄头一有些残旧,可是那是见证爷爷对我的爱对我的关怀对我的思恋。我永远也无法忘记这件事,我也永远无法忘记那天雨后,彩虹在空中架起五彩的桥。

  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衍生出了成千上万种美食,而在众多美食之中,我却偏偏对臭豆腐独有情钟。

  “闻着臭,吃着香”,这一句话便极好地体现了臭豆腐的独到之处。臭豆腐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但最出名的还是绍兴臭豆腐和长沙臭豆腐,两者各有千秋。

  先说说绍兴臭豆腐。绍兴臭豆腐个头比较小,炸好的臭豆腐通体金黄,比起长沙臭豆腐要好看的多,臭味也不是很浓。食客在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辣酱或甜酱。在绍兴第一次吃到正宗的绍兴臭豆腐时,我就被惊艳到了。端上来的一盘臭豆腐,颜色金黄锃亮,透着一股淡淡的油香。我用筷子夹起一块,蘸了些甜面酱,放入口中,一口咬下去,首先触到的脆脆的外壳,外壳碎开后,释放出了一股无与伦比的鲜、香,随着我的咀嚼,细腻的臭豆腐馅儿在我的舌尖上翻滚,鲜味、香味在我的口中弥漫,让人回味无穷。

  再来说说长沙臭豆腐。“吃了长沙臭豆腐,三日不知肉滋味”。从这句话就能看出长沙臭豆腐的美味,毕竟这可是让***都称赞的美食啊!长沙臭豆腐的个头大而黑,炸好的臭豆腐闻着有股浓郁的臭味,但吃起来却是香得不可描述。吃长沙臭豆腐。须得蘸辣酱。把臭豆腐拌上辣酱放入口中,首先感受到的,是一种丝丝的辣味,接着一口咬下去,一股独特的香味瞬间绽开,伴着辣味直接占领了我的舌尖,随着咀嚼,这股香味也愈来愈浓,让人神魂颠倒。

  臭豆腐以它独特的美味征服了我,让我为之倾到。中华美食千千万,我只爱臭豆腐!

  在一个白雪皑皑的冬日,我刚刚期末考完试,兴致勃勃地跑到学校门口等待爸爸接我回家。爸爸一来就告诉我他在他朋友家要了一只小猫,才半个月大,是一只加菲猫。

  我们来到了爸爸朋友家里,我看见有一只老母猫,身边有六只可爱的宝宝。我挑了一只非常乖巧的小母猫,它长着一张肥肥的`脸,眼睛呈棕褐色,像红豆一样的小鼻子,身上黄白相间,好看极了。爸爸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里怀里,向家的方向走去。

  临走时,小猫冲着猫妈妈叫,猫妈妈也不断地张望,它好像发觉它的一只宝宝不见了也叫了起来。回到家里爸爸把它放了出来,它窜上窜下不老实,也好像在找它的妈妈。我和爸爸决定给它起一个名字叫佳佳,但喊它**它也反应。它刚刚来有些害怕,老是躲在窗帘后或被子后。水汪汪的眼睛东张西望,它好像是在熟悉家里的环境。我将抱入我亲手给它做的窝里,它不肯,自己慢吞吞地爬了上来。我又把它抱到床上,它慢悠悠地闲逛,突然它紧紧盯住床头柜上的什么东西,四肢有力的蹬动,猛然“嗖”地跳了过去,使足了劲把一个小小的只有半个拳头大的皮球拖了出来,高兴地用前爪玩着这个“战利品”。第二天清晨,爸爸给它喂完奶粉就上班了。那小东西趴在我身边静静地睡着了。等我睁开眼睛时,发现它还在睡觉,那模样可爱极了,简直无法用语言形容。

  下午,我写作业时,它静静地趴在我坐的椅子后面的地板上,玩着我的毛衣,慢慢地睡着了,我一起身,它就醒了,围着我乱蹦乱跳。有一次,**很不乖,妈妈开门放个垃圾,它突然跑了出去,爸爸追了许久,才把它抱回来,回来又是洗脚又是批评它,它也“喵喵”地叫着,好像说:“我错了,我错了。”

  我非常喜欢**,养**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我是我们村公认的“小懒虫,”家里不论大事小事,我都不参与,可是,今天,我却遇到了不一样的经历。

  今天早上,全家人吃过早饭,母亲就把我叫到后院,郑重的对我说:“孩子,你现在必须要学会生活的本领,这是为了你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可是,还有两年,我才开始独立生活啊!”我争辩道。“你如果不去适应,是不行的。”母亲*静地说,一向和蔼的母亲变得极为严肃。从母亲的神情中,我知道,这件事是不容争辩的,我只好苦着脸答应了。

  首先,母亲对我的第一个要求是:学会洗碗。我立即放松起来:“我就是洗个碗吗?多简单了。”我拂了拂袖子,下手就想抓碗。“别动,”母亲说,“洗碗的步骤分为四步:倒水→洗碗→倒水→冲洗碗→取碗。”我顿时明白了,原来洗碗也有这么多学问啊!

  我拿起瓢,向大桶里取了一勺水,倒向洗脸盆,“哗啦哗啦”水珠像一位音乐家,奏出它美妙的乐曲。

  我把碗放进盆子里,挤了一些洗洁精,开始洗碗了。“洗刷刷—洗刷刷—洗呀洗刷刷。”我边洗碗边唱歌,一个个晶莹剔透的泡泡从我眼前飞过,似乎要走向远方。不一会儿,碗就洗好了。

  我把盆里的.水倒掉,又倒了一盆清水,把碗放进里面,开始冲洗了,一个个碗接连不断的被我冲洗着,不一会儿,全部的碗都冲洗完了。

  我把碗取出来,把水倒掉,把碗放到桌子上。虽然这次洗碗很累,但我一看到自己洗过的碗,心里就有一股满满的成就感。

  我家在过年时可有许多*俗呢!想知道吗?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手忙脚乱地把腊肉腊鱼等做成美味佳肴,在窗前、墙壁上、门上都贴着火红火红的对联和倒着的“福”字。

  紧接着,只见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有的买年货,有的打扫卫生,奶奶则是在街上逛街,比如买鸡或是买鸭买几只还是买其他的。

  过了一会儿,奶奶终于回到家了,我看着那充满生机的五花肉,立即“口水直流三千尺”,可奶奶怒气冲冲:“不准偷吃,这是给客人吃的!”“哼!我才不稀罕呢!”我小声嘀咕着。但是我的脸上还是没有减少过年的那种喜悦。

  振奋人心的时候到了,桌上摆着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我的眼睛却圆鼓鼓地盯着妈妈刚刚拿走的零食,伤心欲绝,香喷喷的米饭也勾不起我的食欲感。奶奶又请了很多的人,我家可谓是门庭如市,鞭炮声也连绵不绝,客人们笑容满面,而我们这些小孩,就像是多余的,不需要的,碍眼的,为什么呢?因为桌子被围得水泄不通,夹个菜都难,连坐的地方也没有,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啊。

  晚饭过后,奶奶连忙端出了一盘饺子,原来爸爸妈妈早就知道晚饭过后会有饺子,故意不吃饱,而我的肚子已经圆鼓鼓的了,只能看着他们一口一口吞噬着。但值得欣慰的是我收到了许多红包。

  今年情况特殊,受疫情影响初一初二街上虽有人拜年,但也并不多。很快就元宵节了,到了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会买元宵来吃,煮的、炸的都有,到了这天,我们晚上还会看晚会,看着乏了,也就去睡了。

  怎么样?这就是我家乡的*俗,过年时热闹非凡,元宵节那美味的汤圆也等着你来尝,你们那里呢?

  音响是人间美的享受,大自然的音响更是陶醉,我用心去倾听大自然的音响,去领略这一片奇妙的天外之音。

  “轰隆隆,”是哪个调皮的孩子吵醒了雷公公?雷公公打哈欠的声音太大了,把树上唱歌的小鸟惊跑了,飞到另一棵树上为知了伴奏了。春天真美好啊,小溪流水“叮咚叮咚”地像在为勤劳的蜜蜂歌唱,蜜蜂“嗡嗡”地交唤着,仿佛在说:“开工了开工了。快点干活了。”许多蜜蜂一边开始工作,一边倾吐着春天的美好。蝴蝶看见蜜蜂那么勤劳,过去为蜜蜂呐喊加油,为蜜蜂跳起了优美的舞蹈。

  在春天,森林里的一切都动了起来,不再是以前被定格在森林里的物体,他们是有生命的,有思想的。你看,小鸟和大树在一起津津乐道地谈起陈年往事;小溪正在为石头弹奏“催眠曲”;蜜蜂和蝴蝶正在花丛中偏偏起舞……

  田野里又是另一番景象,绿油油的稻谷黑没成熟,一阵微风拂过,稻田里荡起一篇绿色的波浪,在上下伏着,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下雨一般的声音。

  一转眼秋天到了,蜜蜂更是勤劳工作,为过冬做好准备;果园里,熟透的水果往下掉,发出“咚咚”的响声,农民伯伯乐得“哈哈”笑出了声,天上的大雁“嘎嘎”地叫着,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往遥远的南方。

  秋姑娘来得快,走得也快,冬婆婆接着到来。风“呜呜”地刮着,雪花慢慢地飘落下来,“哈哈哈哈”,是谁在笑?原来是在后院打雪仗的小朋友,一个负责做雪球,一个负责扔雪球,“嗖”的一声雪球就飞出去了,打在另一个小朋友脸上,笑声顺着风飘到很远很远……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8)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文800字优选【十】份

  台下看戏的老人家,入迷,有戏的地方,就有它们。公期、乔迁、嫁娶,喜庆的事儿,总会有它们的存在。家乡的传统风俗,少不了琼剧。

  海南自古以来,民间崇尚“神道”,拜公敬神,乡镇村落都有各自的“神期”,演戏酬神之风隆盛。凡庙会必演戏!

  那一天,村民们得知琼戏班子来我们这表演琼剧了。家家户户纷纷购买一大袋的糖果,接着用一张大红纸按照从大到小的辈分写下自己家里人的姓名,一块集中放在一个红色大盘子里。为了预留好座位,村里人还要早早地拿上自家的椅子,放在搭好的戏台面前,等待琼剧表演。

  吃过晚饭后,村里的男女老少都陆续赶到公庙,大概7点就要拜八仙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相传,做海南戏前都给出资的神坛炉主拜八仙,祈求生意兴隆,事业顺利。拜八仙后,唱戏的人会按照红纸上的名字全念一遍,就从台上往下撒糖果,观众们纷纷起身接糖果。据说,接到的人,会有好运。小孩接到健康快乐,大人接到升官发财,老人接到长命百岁。

  二胡、唢呐、花鼓……三十多种乐器同时奏起,琼剧开始了。后台里穿着华丽戏服,化着浓妆的演员就位,一一亮相登场。整个演出全是海南话,演员们全情投入,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大刀阔斧,有的正气凛然。神态和表情更是非常传神且有看头,村民们不觉沉浸其中,有时还会和身旁的人商讨一下剧情,评论一下演员的唱功和演技,不过很快又沉默了,继续沉浸在剧情里。

  其中,令我最感兴趣的是公仔戏,又称木偶戏。顾名思义木偶戏就是由演员躲在幕后操纵木偶表演的戏剧。那些制作精良的各色木偶人物最是引人入胜了,它们一个个穿着特制的戏服,在木偶师高超操纵技术和委婉深沉的琼剧唱腔配合之下,时而瞠目结舌,时而嬉笑怒骂。这时台下的观众无不全身心投入进去,因为他们的思绪早就随着剧情的发展而跌宕起伏了。

  琼剧是海南人心里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也是我对家乡风俗最深刻的记忆。

  我的家乡在东北,那里有肥沃的黑土地,遍地的大豆、高梁。在我的家乡,有许多独特的风土人情。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春节了。

  就年三十这一天讲吧。

  在年三十,家家户户都要早起,忙着写春联、贴春联。我家也不例外,这天我早早就起了床,为我家写一副春联。在爸爸的耐心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写春联的方法,我先是在白纸上练*,然后再在对联上写字。写春联时,我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春联上,一颗颗豆大的汗珠从两颊滑落,写了很久才把这副春联写完。我和爸爸一起把春联贴到门上,看着我写的春联,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厨房里的妈妈和爷爷、奶奶正在用心地准备第一顿年菜,等待许久,饭菜都做好了。看着桌上的美食佳着,我不禁咽了几口唾沫,正当我准备夹菜的时候,妈妈却把我的筷子拿了下来。我疑惑不解地问道:“妈妈,这菜都做好了怎么还不能吃呀?”妈妈回答:“吃菜之前要先放鞭炮,趋赶去年的晦气,好迎接新的一年。”我只好默默地答应了。爷爷出去放了鞭炮后,我们一家人就开始狼吞虎咽地吃上了。饱餐一顿后,奶奶便又开始在厨房里忙活起来。

  我出于好奇,便跟着奶奶去了厨房。见奶奶拿出了一些粉丝,在锅中反复油炸,炸至定型后,再把粉丝均匀地摆放在一颗生白菜上。然后奶奶又盛了一碗米饭,并把筷子放在上面。我对奶奶说:“奶奶,您这是做什么呀?”奶奶说:“给家里的祖祖辈辈吃,要把这些饭菜都贡上。”奶奶端着饭菜,走进小屋里,在一张写满了名字的红纸前,把饭菜摆上桌了。随后奶奶又找来两张垫子,让我同她一起给祖辈们磕头,我磕了三下头,并低头怀着沉重的心情默哀了一会儿。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一起包饺子,看“春晚”。年三十这天,整个村庄灯火通宵。我们一直到晚上十二点钟才休息,正是因为过春节的喜悦,让人们丝毫没有困倦之意。这一整天,一家人都在欢声笑语中度过。

  这就是我家乡的春节,在年三十这天所有人都很开心!对于我来说,这天是一年中最快活的一天,这一整天都有家人陪伴着我,它能让我感受到家独有的幸福与温馨。

  我最爱的就是除夕了。美味的食物,缤纷的色彩,正红的灯笼……中国的除夕是有大讲究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温州的除夕别有一番风味。

  早晨五六点,照老温州人说法,得赶“早市”,为准备年夜饭的新鲜食材,家中长辈要整理旧物,买新物,讲究“辞旧迎新”。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温州人挑选食材也有讲究:要买竹笋,图个“节节高”;鱼年年都买,说是“年年有余”;最重要的自然是年糕了,毕竟可得“年年高”嘛!

  与此同时,大红的灯笼布满了整个温州,街上灯火通明,家家都格外欢喜。当然,此时此刻,大多数人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贴春联。

  春联就像是过节的信号枪,当人们用胶水将其贴上的一刻,大家的脸上都仿佛多出了一道红光,一笑就合不拢嘴了,给冷冰冰的大楼都染上了一丝人间烟火气。

  全家还得大扫除,在温州,这被称为“掸新”。到了下午,各种各样的香味从每家每户中传出,“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不绝于耳。

  主厨奶奶早已准备就绪,开始做菜。酱油肉蚰蠓鳗鳖……温州临海,海鲜颇多,金黄的小黄鱼在油锅里冒着泡泡;白色的年糕与白菜香菇们在锅中跳着圆舞曲;海参鱼皮汤纯白而浓稠;色如翡翠的冒菜切得整整齐齐。

  桌上摆了四个红色大盘,周围如众星拱月般围着六个红色高脚碗,正是“六六大顺”之意。盘子中间摆着主菜,盘沿周围则是一圈各式各样的水果,这叫“盘头”。杯子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把欢喜带给了每个人。大家大快朵颐,朱红的碗筷与窗外的灯笼遥相呼应。热腾腾的饭菜升起阵阵水汽,逐渐被大家你一块我一块全部扫荡,“干杯!”家中晚辈起身敬酒。

  春晚开始,一家人欢欢喜喜地围坐在一块,孩子们则开开心心的拿出鞭炮来放,家族群里红包如雨,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

  十二点的钟声响了,新年到了!

  温州的除夕总是那么温馨且充满了温州味儿。

  “正月正,赏花灯”,每逢元宵节的夜晚,当空明月之下,公园中、街道上到处光彩夺目,热闹非凡——四处悬灯结彩,一盏盏灯笼,点亮了整个城市。

  闹花灯的起源还要从汉武帝的大臣东方朔说起。

  有一次大雪过后,东方朔在御花园中采梅花时,看见一位宫女要自杀,他连忙劝阻。原来宫女在元宵进宫之后,得不到皇帝的宠幸,也无法出宫见父母,便要寻短见。东方朔灵机一动,扮成算命先生,在京城中散布谣言,说玉帝对京城中的百姓不满意,要派火神来制造火灾。谣言四起,也传到了皇帝的耳中。东方朔表示火神,爱吃元宵,可以让宫女元宵做元宵,上供火神。同时让家家户户挂灯笼,火神肯定觉得已经发生火灾了,便不会再次放火。汉武帝照办了。正月十五的夜晚,东方朔在万家灯火中安排,元宵和父母见面。而闹花灯,这个*俗也就这样保留下来了。

  “曲屏深幌解香罗,花灯微透。”远远望去,我看到的是灯的海洋,在皎洁的月色中透出一种朦胧之美:红的,黄的,紫的灯火在眼眸中跳动着,闪烁着,就如一朵朵奇异的花朵正在欣然怒放。我不由加快了前进的步伐:如此盛大壮观的花灯,历经千年之久,却依然撩人心弦。

  *赏,我仿佛进入了一条由花灯组成的溪流,无声无息,而又弥漫着淡雅与浪漫的气息,正是“花灯十里正迢迢”的美。

  花灯乃是小巧精致的。抬头仰望中,总能发现意料之外的惊喜:这盏宫灯,鲤鱼在其中尽情游弋;这朵莲花灯,探首墨绿莲叶外的浅红,那般可爱灵动;以及那挂在墙角的小灯笼,也还原了粉墙黛瓦的古厝楼台……犹如诗句所说“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不知不觉,嘴角挂上了一丝淡淡的笑,余光瞥过旁人,他们亦然。

  在元宵节里,人们普天同庆共赏花灯,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赏花灯是一个富有浪漫气息的*俗,已经温暖了我们上千年,是中华文化不可缺的一部分。

  “剩绮余芳还有韵,夜阑频点照花灯”,灯的溪流还在流淌,在我心中留下一个美丽的韵,直到天明……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杭州,牙牙学语的小孩子,背上书包的大孩子,额上爬满皱纹的老孩子,谁不是一看见高飞在天空的风筝就激动得不能自已。到了春节,随着卖风筝的生意逐渐兴隆,连小贩也跟着乐。

  话说放风筝还跟过春节有一定的联系。春节寓意着一个新的开始,所以要辞旧迎新,大家通过风筝来“放晦气”。自古以来人们就希望以放风筝的形式避邪,而今大家更是借放风筝来表达对新年的祈盼。

  据传,第一只风筝是我国巧匠鲁班受到鹞鹰盘旋的启发,“削竹为鹊,成而飞之”。汉代时,我国发明了造纸术,人们开始用纸糊风筝,自此出现了“纸鸢”一词。后来有人使纸鸢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其身如筝,从此才开始叫“风筝”,而杭州人又把它称为“鹞儿”。

  春节期间,只要天气好,南湖公园里就不愁没人放风筝。这不,今年春节不仅天气好,还带着几分暖意,大家都成群结队的不约而同来放风筝,于是乎我跟妈妈也去轧闹忙(凑热闹)了。

  南湖塘上人真多,人们都仰着头紧盯着自己的风筝。小孩子们看着天上芝麻大的风筝不住地拍手叫好;大人们拉着风筝线孩子似的一圈圈跑着;老人们坐在树荫下看着晚辈们尽情的玩耍,一根风筝线,仿佛把他们牵引回了孩提时代。

  我也没闲着,等风力适足时,拿着风筝的提线,逆风向前跑,一边跑一边不时地回头望,直到风劲儿够大,才慢慢停下来放线。

  线刚放了一半,正举着手机疯狂抓拍的妈妈突然大声叫道:“啊!风筝怎么停了呀!风筝快掉下来了!”我快速收线,并给予了风筝“人工风”,这才让它停止了翻江倒海似的大幅度动作。

  我刚松一口气,风又好巧不巧的突然转强,风筝唱反调似的开始摇摆,我又手忙脚乱地开始放线,风筝才似利剑一般直上云霄。这时我才发现天上到处都是风筝,好似满天彩色的星斗。

  其实放风筝不仅仅只是一项娱乐活动,更继承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活”文化遗产。“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快点起床,快点,要吃早饭了。”

  每当过年,我都会听到这样的话,他们就像星星,一直在我的耳边打转。也许你们认为,是我赖床,大清早了还不起床。

  在我的家乡,一直有这样的一个风俗,初一必须要早起,也就是我们那边说的“赶早”那天,我们都要在六点钟之前起床,并且还要尽早吃完早饭,在大约八点的时候就要出去拜年了。而在初一的前一天早上,也同样的要“赶早”,但是不去拜年,这天的“赶早”似乎是在为春节准备。

  所以,当我爸爸在叫我起床的时候,还不到六点钟,这大冬天的,怎么起得来。可能有人又要说了,我每天都是六点起床啊。那也没错,我上学的时候,也是六点多就起来了。

  可是不一样的是,在二十九和三十的晚上,几乎是睡不着的,深夜时一直会有鞭炮在响。特别是十二点的时候,放鞭炮的声音简直都可以把屋顶掀翻了。在那样的环境中怎么还睡得着。没有办法,最后我都是会被拉起来,不过吃完早饭后还是可以再睡一觉的,距离拜年的时间还是有一个多小时的。每次我就趁着这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继续睡觉,真不知道他们大人哪里来的精神。

  在这之后,我们将会出去四处拜年,同时家里还会留下一两个大人来迎接别人来拜年。四处拜年收红包是常见的*俗了。这里我也就不多说了,不过在我们家乡,拜年是有些讲究的,首先需要在拜年对象的家们口放鞭炮,几家有时候碰在一起,当然就一起放鞭炮。等到“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响完之后,就可以进入别人的家里去拜年了。每当去别人家里拜年,收红包,我都会觉得我的早起没有白费,我的努力换来了红包,总是会感觉心里十分开心。

  春节虽然要遭遇“噼噼啪啪”的鞭炮的折磨,还要“赶早”弄得我没有一点精神,不过能收到那么多的红包,也能够弥补我心中的那种不快啊!

  正月初五拜财神,五月初五包粽子,七月七吃巧云……我觉得,年前祖宗是最重要的年前请祖宗也可以叫作“做羹饭”,是人们对祭祖的称谓。一般都是晚饭。这天,人们总要买来香烛冥纸,摆上酒*,虔诚地祭祀一番,也是为了感恩祖先并祈求来年的*安和财运。

  今年,妈妈照常挑了一个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并且我不需要上课的日子来做羹饭。大清早,妈妈就去菜场买了最主要的食材,回来立马准备了起来。下午,我们一家去墓地化纸锭回来后,马上忙活了起来。

  第一桌:请六神;妈妈端上整只鸡(旁边还要放一把刀),整条鱼,整刀猪肉,素菜和豆腐,点了红的团子,还有水果和糖。随后,爸爸将六个小杯子整齐地放在桌子的东西两排,再倒上酒,摆上筷子。妈妈又拿出了香炉放在桌子北边,然后打开大门,用方言说了句:“来吃年夜饭咯!”以往,这个时候还会放鞭炮,但现在禁止燃放,我便灵机一动,找来了天猫精灵来放“无烟”鞭炮,楼下的住户听到这声音也开门纳闷。我和姐姐还有妈妈在门口铁桶里化纸锭,妈妈一边化,一边喃喃自语。烧完纸后再回到香炉前轮流磕头。磕完后,爸爸又在他们的酒杯中添了点酒。之后我们开始盛饭了。

  吃了一会结束后第二桌就要开始了:请祖宗;这次要准备十二个酒杯和十二个碗,把整个的鸡、鱼、猪肉切块加热端上桌。同时,香炉也要换位置,从北边移到南边,大家就团团圆圆一大桌了,聚聚了。

  老祖宗吃的差不多了,要走了,爸爸便把椅子挪了一下就结束了。仪式结束后,爸爸妈妈把酒和饭都倒了,我看着白米饭和酒就这样被倒入了垃圾桶,实在觉得太浪费了,毕竟粒粒皆辛苦。

  随着生活水*的提高,做羹饭的方式也有了些改变,虽然这些行为看似迷信,愚昧,但实质包含了朴实的人们心中深深的情意。

  “炮竹声中一岁时,春风送暖入屠苏"。无数次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声,隐隐约约的,温暖的春风拂过了我的脸颊,我太喜欢除夕这天了!

  想起了回老家过年的一派忙忙碌碌的景象。一大早我爷爷就去市场买了八宝饭的材料,还买了一些干果、水果和糖果之类的零食。而我奶奶就去买了各种各样的鞭炮、对联,福字类的。而我就家里和爸爸妈妈忙里忙外的家务活,大家都各忙各活的。

  爷爷买的八宝饭的材料,虽然看上去有点难看,但做出来那可绝对是色香味俱全,想做好一道八宝饭必须要下点功夫,首先是扯糯米蒸熟,加入糖、桂花、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蒸熟后再浇上糖汁就算弄好了。那糯米饭就像个大胖小子一样白白胖胖、可可爱爱的,这也象征着团团圆圆的意思。忙碌了一整天,全家人把该做的,该打扫的活都做完了。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9)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优选【10】篇

  一般常态教学目标:

  通过“读—述—析 ”的形式,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这个故事,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学*先作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基础知识积累目标:

  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 器、用、恶、妖等),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设计:

  荀子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言”和“行”的关系?他认为“言”和“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

  口语训练的设计: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行”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写作训练的设计:

  把本文改写成一篇现代汉语的议论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让学生交流其预*作业:查找关于荀子的资料。

  二、 自读课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

  2、 交流互答自读中的困难、

  3、 梳理积累重要的实词。

  三、 复述课文:

  请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本文(先小组讲述再抽选讲述)。

  请学生思考、讨论 :(1) 作者将“言”和“行”的表现分成了几类?(明确:四类)

  一、 能言、能行

  二、 不能言、不能行

  三、 能言、不能行

  四、 言善、行恶

  (2)对这四种情况作者分别是什么态度?(请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明确:敬、爱、任、除

  (3)我们很容易看出作者对“能言、能行”者的赞美和“言善、行恶”者的厌恶,那么另外两种人作者是否全盘肯定或者全盘否定呢?为什么?从中你明白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明确:辨证的看事物,取长补短)

  五、口语训练:说说荀子认为“言”和“行”应该是怎样的关系?你如何认为?

  结合日常生活:说说文章中的道理。

  六、熟读、背诵本文:品味本文“先分析再下结论”的说理方法。

  七、作业:

  推荐阅读荀子的其它文章:《劝学》体会荀子议论性文章的严密结构和有力论证。

  完成“抄、释、译”作业和练*册。

  附:电子课文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

  《荀子》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本次*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作思路。

  2.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教学目标:

  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理解天时、地利、人和之间的关系。

  了解课文层层递进的写法。

  教学重点:

  积累字词,正确理解作者观点。

  一、导入课文

  我们刚学了《论语》八则,了解到孔子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后来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思想,被称为“亚圣”,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我们今天要学的《天时不如地利》也体现了这种精神。

  二、散读、齐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

  2、注意断句、标点符号停顿要读出来

  3、说说文章主要阐述了什么观点

  三、借助注释了解大意

  1、学生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且圈划出自己不能解决的字词或句子的翻译。

  2、质疑解疑与归纳补充

  班级讨论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

  3、积累几个实词和虚词

  之:三里之成,七里之郭:的

  环而攻之:指城郭

  而:环而攻之而不胜:前,表承接;后,表转接。

  夫: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表议论

  然而不胜者,……:这样却

  亲戚畔之:内外亲属

  去:委而去之放弃

  域:限制,名词作动词。

  畔:通”叛”。

  4、掌握几个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的时令比不上有利的地理环境,有利的地理环境比不上人心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拥有仁义道德的人就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缺少仁义道德的人就会很少人帮助。

  四、理解课文结构及孟子思想

  1、本文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还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一段:提出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三段:分析论点

  从第二、三段看,涉及的主要内容是有关战争方面的。第二段从攻城方的角度写,虽然攻打的是个小城,也选择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但是没有选择有利于进攻的良好的地理形势,所以“不胜”而返,从而强有力地证明了“天时不如地利”的观点。第三段从守城方的角度写,守城者据守着“高城”“深池”,拥有坚利的兵革、丰盛的米粟,却弃城而逃,显然是因为“地利不如人和”

  第四段:总结论点,得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

  第四段的主要内容,涉及到“封疆”、“固国”、“兵革”、“畔之”、“攻”、“战必胜”,这些都是描写战争的词语,可见本文的.主要篇幅都是写有关战争方面的内容,但作者的态度不是鼓吹战争制胜,而是反对不义战争,反对以“兵革之利”威震天下,甚至他认为即使有“封疆之界”、“山溪之险”、“兵革之利”,也不一定能取得战争的最后胜利。那战争靠什么制胜呢?作者就此自然而然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得道多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由此引申出的结论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要打,也一定是打胜仗。从这段看,作者只是以战争为例,落脚点是要谈治国之道,具体来说就是“人和之道”,“仁政之道”。由此明确:“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可以作为本文的中心论点,“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本文的主旨。

  2、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五、作业

  1、背诵

  2、分类积累词句

  3、拓展:结合学*生活实际,理解名言警句

  教学目标

  1.介绍一种风俗,或写一写你参加的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3.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重点:明确这种风俗的主要特点,挑选能够突出风俗特点的材料来写。

  教学难点:分清详略,学会抓住特点介绍家乡的风俗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各民族民风民俗图片)“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惯。

  2.如果要让你介绍一种家乡的风俗,你会选择介绍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导入新课: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把家乡特别的风俗介绍出来吧!(板书:家乡的风俗)

  二、启发思路。

  1.介绍之前,说一说你为什么选择这种风俗。(学生自由讨论)

  2.汇报讨论成果。

  (1)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你打算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3)你将把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去写?

  3.根据你要介绍的风俗特点,你打算拟定什么题目?

  (1)写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称作为作文题目。

  (2)可供选择的题目:《春节*俗》《家乡的春节》《欢度 节》

  三、*作指导。

  1.整理思路:学生先打草稿,确定自己想写哪一种风俗,想想它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抓住重点课文,以《北京的春节》为例进行指导。

  出示课文片段欣赏: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夜饭,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教师点拨:这一段采用“总—分”的结构写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热闹”,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从味、色、声三个角度描写老北京除夕的风俗*惯。“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作者从气味到色彩再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

  3.写作技巧点拨。

  (1)要把风俗活动的各个环节写清楚,重点描写活动现场的情况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顺序写。一般先简要地交代风俗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和内容,然后详写参加活动的经过,最后写活动的结果及感受。可以把风俗的特点或来历自然地穿插在合适的地方。

  (3)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风俗活动中发生的事情很多,写时既要对群体活动的情景做总体描述,也要对其中的个体作具体的描述。对最能表现文章中心的内容要详细描写,其余部分可一笔带过,这样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题鲜明。

  4.写自己对风俗活动的看法,可以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注意要有理有据,论证充分。

  5.学生自由*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点评。

  选出两三篇比较优秀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作的重点在于讲清楚所写的是什么风俗,内容详略得当、特点突出,语言通顺恰当,等等。

  五、小结。

  学生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风俗,选取不同材料,运用抓住特点描写风俗的方法,介绍出家乡的风俗活动,详略得当,表达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将你的*作与同桌交换,看看你们能不能根据对方的文字描写,勾画出对方*作中所刻画的家乡的风俗特点。(看看是否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作:家乡的风俗

  抓特点 详略得当

  教学反思

  1.本次*作,鉴于学生对家乡的风俗知之甚少,没有生活基础,课前可先让学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课堂上对于*作内容深入讨论,也有助于拓展学生*作思路。

  2.对于家乡的风俗的介绍,学生还缺乏深刻的理解,对于一些场景的叙述过于简略,学生对于*俗的来历、一些节日的象征意义缺乏了解,缺乏实际体验。


六年级第一单元作文下册家乡的风俗范文10份(扩展10)

——六年级下册家乡的风俗作(精选10篇)

  我的家乡过春节的风俗就是吃上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那可是一件既开心又幸福的事情。

  传说张仲景当年辞官还乡时,他老家正值寒冬,十分寒冷。当时人们没有多余的钱购置保暖的衣服,所以很多人都冻得四肢僵硬,耳朵都冻烂了,有许多人到张仲景求药,看到乡亲冻僵的样子,便舍药相救,获得了百姓的称赞。后来张仲景研制出了"娇耳",也就是今天的饺子。人们吃过娇耳,喝了驱寒汤后,浑身暖和,耳朵气血也通了,吃过的百姓从此都没有出现冻僵的现象,耳朵也没有被冻烂了。

  除夕当天,妈妈正在厨房包饺子,我也凑上去包,看到妈妈包的饺子一个个活像小元宝,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面杖擀面皮。先把面团放到面板上摁一下,面团变扁了,就可以擀了。三两下一个圆圆的,薄薄的面皮就出现在我面前,我也乐在其中,不一会儿,一堆面团便一个不剩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面皮放上饺子馅,把中间对折,从左到右捏到一起,一个新月状的饺子便包好了。但是我包的同妈妈包的相比丑多了。妈妈鼓励我说:"再包一个吧。"这回我在皮上多加一点馅,包出来变得鼓鼓的了,美观多了。半小时后,饺子包完了,一个比一个漂亮,花边整齐,小巧玲珑,让人心里颇有成就感。

  让人开心的不单单是吃饺子,还有包饺子这有趣的过程,因为我知道每个饺子的背后都是我辛勤劳动的成果啊!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风俗也有所不同。

  什么吃饺子,放鞭炮,吃小菜,煮粥啦,等等。都为过年时各地风俗*惯。

  河南镇*,是一个稍微有些跟不上时代的地方,但这却完好的保留了它的古色古香。这个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城市,第一次,便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这个古老的村庄内,飘出了过年的味道。

  在茫茫无边的田地中,矗立着一个墓碑,那就是整个田地的起源——我们的祖先。在田地中,他就如此安详地望着自己的田地,慢慢成长。太阳落下,但鞭炮声却仍旧如此,夜中的村子点上了一把火,顺着小道,我们来到了祖先墓碑之前,草儿们雨后那独有的清香扑面而来。我们一行人无论男女老少,统统站在了坟墓之前。在这安静的田地上放起了鞭炮,这是为了告诉祖先们,我们过年啦!一把格外明亮的火,烧在了墓前的一堆堆纸钱之上。

  透过火光,我看见了每一个人脸上写满了郑重。那火在我的眼中,悄悄地灭了,爆竹也放完了,田地上又恢复了安静。我们在明亮红火的鞭炮和孩子们的笑声中享受着幸福与快乐。

  村庄,在渐渐退去的鞭炮声和笑声中渐渐沉睡了……

  从前,每逢清明节,我们一家总会聚在一起吃饭,尤其爱吃青团。上至70岁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岁的小弟小妹,没有哪一个不爱吃青团。

  青团,顾名思义,就是青色的小圆球,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颗绿色的宝石,圆滚滚,胖乎乎,叫人觉得它可爱。

  我们姐妹几个,在清明节前总会帮着大人做青团,把艾草汁拌进糯米粉中,再包裹进自己喜欢的馅儿,揉成球状,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们在做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偷吃几个。妈妈见了,皱眉道:“咦,怎么少了几个青团?”每到这时,我们便躲进屋子里偷偷地笑。

  等青团一上桌,我们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顾不得吃糖了,哭着要青团。*日里的什么淑女优雅,此时早就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点青团,一只手上拿着三四个青团,另一只手还在不停地抢着,等到别的菜都上齐了,我们一个个眼睁睁的望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鸡鸭鱼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是青团已经塞到喉咙眼了,还能吃得下去吗?于是便在心里暗骂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青团。可是等到来年清明节时,我们见了青团还是会忍不住伸手去抢。

  现在的我,看到街上有卖青团的,便会缠着妈妈给我买,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团时,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过春节喽!过春节喽!我期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我的爸爸妈妈提前办好了年货,家里焕然一新!就盼着今天过春节。

  春节是一个团圆的日子,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嗑着瓜子,吃着糖果,抱着饺子,看着春晚的晚会。按照我们东北的传统*俗,这饺子馅儿可是不能马虎的:馅儿里放硬币,谁吃到谁就会财源滚滚;馅儿里放花生,谁吃到谁就会升官发财;馅儿里放糖,谁吃到谁的日子就会变得甜蜜蜜的。

  大年三十这一天的晚上,在街道上每家每户都会挂上亮堂堂,红彤彤的灯笼,表示在新的日子里红红火火;大门上要贴鲜艳的红色对联,表示祝福我们的日子会像对联上说的那样吉祥如意。到了晚上,饺子已经就位。在那些白白嫩嫩的饺子中,只有10个饺子中有花生。爸爸把包好的饺子倒进沸腾的锅里。过了一会儿,丰盛美味的饭菜摆在了桌上,饺子也一盘一盘的摆在桌上。家人们每个人都面带笑容,高高兴兴的坐在一起,吃年夜饭。只见那圆滚滚的饺子口水直流,我连忙夹了几个饺子。妈妈和小姨一开始第一个就吃了双花生,紧接着老爷、爸爸、哥哥、大宝和我都吃到了花生,一声声欢呼,一阵阵欢笑在客厅里徘徊中。等到晚上十二点儿,鞭炮声一次次响起,我和哥哥都想下去玩,可妈妈说:“今天是你们的本命年呦!你们晚上不可以出去,不可以看星星和月亮!”妈妈说完,我们俩只能乖乖的继续守岁了!收到了好几个红包的我觉得过年真好!不一会儿随着鞭炮声结束了,春节联欢晚会圆满落幕了……大家都回到各自的的房间睡觉去了

  我喜欢春节,喜欢和家人团团圆圆的在一起。因为家里每时每刻都洋溢着幸福。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俗。我要介绍的*俗是家乡新年时的过庙会。

  新年,大家都不陌生,但新年的时候家乡都在干什么呢?我们家乡新年的时候会过庙会。

  过庙,乡称“赶庙”,“赶会”。在新年的时候,家家都会穿着新衣到庙会上去看一看。小孩子们去了,像撒了欢一样,庙会上有各种稀奇的玩意儿,孩子们走到这,停一停,走到那儿,睁大眼睛瞧一瞧。一切事物在孩子们眼里都变得稀奇古怪。大人们则是互相聊一聊今年的收成怎么样,非常热闹。

  河北庙会的*惯由来已久,甚为普遍。以前河北一年就有72次庙会,旧时的庙会很复杂,有的还带着较浓的宗法观念和封建迷信色彩。而现在,人们将庙会当成了一种“旅游”和自我娱乐场所。像高跷、狮子、龙灯、旱船、跑驴、竹马、杂技、武术等绚丽多彩的民间艺术形成,多在庙会期间表演。同时,各地的“过庙”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点,比如:安国药王庙会,张北骡马大会,涉县娲皇宫奶奶庙会等。

  过庙既进行了物资交流,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

  盼呀盼,新年终于到来了。欢乐的气充盈着我们家,整个家里的样子经过一番打扫焕然一新,我写的新对联贴在了门口。当然,来我们家拜年的人也络绎不绝,这也为我们家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

  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来我们家拜年的人吃剩的糖纸会四处乱扔,妈妈却不劝阻。我向妈妈提出了心里的疑惑,还自告奋勇地去拿扫把。妈妈却一把拉住:“我不要去扫这些糖纸,这个不能扫!”不能扫地?真是奇怪。我理直气地反问道:“妈,我们家‘扫房’时不是弄得*干净净吗?要是这么个脏样来待客怎么能行?”

  妈妈语重长地说:“这个就是不能扫,至于为什么,你自己上网去查吧!”

  于是,我真的去网上找到了答案:原里糖纸代表着财气,如果扫出门,就相当于把财气扫出了门,所以不能扫糖纸。

  我还在网上找到了过年的多项禁忌,比如初一不能喝粥,因为这代表一年四季穷苦,是不吉利的;比如不能吃红薯,因为这代表着眼睛会出火毒;比如过年不能吃药,这个像象征着这一年会疾病缠身。还有一些言语上的禁忌,例如有船的家庭新年时不可以说“翻”这个字,因为这会让船翻掉……

  原来,过年也有不少学问,只要你用心发现,就能发现它的乐趣所在。

  一到过年的前几天,老家的村庄里总是热闹非凡,因为大家都聚集在一户人家里,准备轮流打糍粑。

  奶奶排到最后,所以前面我只在别人家看看做法,偶尔帮一点小忙,步骤还挺简单:把蒸了五到六个小时的糯米倒入一个很大的石窝子里,请村里的二到三个壮汉,分别拿着又粗又长的木棍,一般都是两个人砸,因为这样更有序,有时嘴里还唱着歌,特别有气氛。当糯米砸到没有一颗糯米的时候,就可以不砸了,这下糯米,可不粘石头,全粘到木棍上了,一个奶奶用绳子将粘在棍子上的糯米弄到了一个装很多面粉的框子里,这下,上面粘了面粉的糯米团算是被征服了,不再那么粘了。现在开始分工啦!一人把糯米团分成几个小团,要均匀,再请几个人,把小团放入模具中,也可以在把小团子放进模具之前,先放松柏叶,这样正吉祥,这小团子必须要非常用力压。这样才能有印子出来,最后在糍粑的正中间点上可以吃的颜料,糍粑便做好了。

  刚打出来的糍粑可以生吃,也可以用糖煎糍粑,煎到焦黄就可以吃了,一口下去,甜甜的,香香的,这可是过年的时候,我最爱吃的美食,不仅是我们家的大人还是小孩,别人家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特别爱,最爱的还是糖煎糍粑。

  这糍粑,象征着团团圆圆,也代表甜蜜的生活,吃着糍粑,我觉得我自己好幸福!

  在安徽,春节差不多是从腊月二十四开始的,这是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人们忙碌了一整年,大部分会在这个时间赶回家过年。村子里热闹了起来。

  腊月24这天要做豆腐、炸圆子。早上起床,家家户户都飘着豆香味儿。用柴火将锅烧热,将泡了一夜的黄豆磨成糊,放入锅中再加上水。熬到微微粘稠,就可以出锅了。在正方形的木架上铺一层纱布,将熬好的糊放上去,把木架固定在老屋的房梁上,接着,开始过滤。将过滤的豆浆再次下锅烧开,放入石膏点卤,冷却后倒在豆桨布袋中,用重物压两小时,这样豆腐便做好了。烧开的豆浆也可以直接喝。

  接着,就是炸圆子。将煮好的一大锅糯米饭倒到盆里,再加入适量的肉沫、生姜沫、葱花、盐、酱油等调味品,然后用木棒搅拌,直到完全没有饭粒了,可以搓成丸子为止。把糯米饭搓成一个个像乒乓球一样大小的圆子,再撒上一层面粉,就可以放入热油中炸了。在锅中不停地上下翻动,等到圆子呈现红褐色,捞出即可。第一锅圆子一定要要装在盘中,摆放在灶台上供给灶王爷。听长辈们说,寓意是来年风调雨顺有吃有喝。

  中国还有许多节日和*俗,有着悠久的历史,值得我们去了解。

  “离家三里远,别是异乡风。”玩的祖国没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惯。故乡的清明节虽然沉浸在敬佩与思念之中,但还有些繁忙。

  清明节的早晨,回想起来是阴天,人阴沉沉,天阴森森。家门口的老桂树的一片树叶上,一滴露珠悄悄地滚落到小水洼里,油菜花随着风左右摇动着。奶奶早已起来将祭祖宗的菜肴端在一张单独的餐桌上,摆上两大碗米饭和两双筷子。在桌子正前方放一沓黄纸,是用来磕头的。到了十点左右,我们家就按照年龄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在黄纸上磕头。我们磕头时会说一些希望老祖宗祝福自己的话。

  我们吃完午饭后,爸爸妈妈就带我去革命烈士纪念馆听讲解员讲述关于革命烈士的故事,听完后会默哀一分钟。结束后,天气略微好了些。我们去了一座小山上拔野蒜,野蒜很好找,基本在半山腰那块,一小片一小片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拔野蒜时,要把白白圆圆的根部一起拔起来,断了也没关系。我外婆做的野蒜饼不油不腻。充满野蒜味,对我来说,是家乡的味道。

  到了晚上,就有些热闹了。庙会上,灯笼挂在摊子上,串在线上;玩意儿摆在摊子里,放在小桌上;人走在庙会里,走在街道上。街上人来人往,不像以前车水马龙。孩子们在街上左右奔跑玩耍,大人们一边聊天一边挑选自己心仪的物品,老人们没什么兴趣,只是来凑凑热闹,聊聊天的。

  清明节过后,人们渐渐从思念中出来,回到了原来*静而美好的生活……

  爆竹声下,扬起的是最开心的笑脸。今天是正日初一,正所谓“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敞庐”。春节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

  腊月初八那天,妈妈给我们煮好了腊八粥。我和妹妹别提有多开心了,时不时跑到灶台前掀开锅看看,可妈妈总说:“别掀,别掀。等会泄气就不好喝了。”煮腊八粥呢!首先要准备材料,材料有:红枣、桂圆、栗子、红豆、大米、瓜子仁、花生米……煮腊八粥要非常有耐心,这样煮的粥才色香味俱全。喜欢吃甜的可以放些糖进去。经过一大上午的精心熬制,往里加了一大勺糖,搅拌好后,迫不及待地塞进口,可我内心的贪望早已忘却粥很烫,刚准备入口,妈妈就说道:“喝粥啊,要慢慢喝,你个急性子,跟你爸简直一模一样,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这次细细品尝,心里赞叹到:这腊八粥也太好吃了吧,大米的软糯、甜甜的红枣、可口的桂圆,与整体结合的恰到好处,真是太美味了!就这样,腊八就开心的度过了。

  转眼到了正月初一了,我定的闹钟早以亮出了它美丽的歌喉,我早早起床,醒来后,发现枕头下的什么东西露出一个红红的小角,掀开一看,原来是爸爸妈妈为我准备的红包,我打开一看,是三百元。我怀着高兴的心情洗漱完下了楼,吃过早饭,爸爸就点起了长长的鞭炮,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吃着美味的大汤圆。吃过晚饭后,我们一家坐在阳台闲聊观月,别提有多高兴呢?

  过了元宵节,年也就结束了,孩子们背着书包好好去上学,大人们,开始去工作。人们又恢复了年前般的惊碌。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