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

首页 / 作文 / |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1

  袁隆*,一个几乎家喻户晓的人。大学学农的袁隆*因亲身经历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让他不满足于在农业学校当了一名教师,于是转向研究杂交水稻。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将“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个人梦想与“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几十年来他披星戴月,寒来暑往,为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产量增收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荣膺“国家科学技术奖”、“共和国勋章”、“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等多项国家顶尖荣誉。

  按理说,袁隆*专注水稻研究已几十年,早已功成名就,荣誉无数,完全可以光荣退休,安享余年,享受天伦之乐。然而,他不但没有这样做,反而为自己的人生设置一个又一个更高的目标。这让我又想起2008年,当时已*七十岁的袁隆*在回应有关他落选中科院院士话题时曾说过一句话:“我没当上院士,还是说明我水*不够,所以我今后还要努力学*、努力工作。但是有一点,我努力并不是为了当院士,当时我的态度是如此,现在依然如此。”

  这些年来,袁隆*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即使耄耋之年,他依然选择坚守在农业科研一线,每天戴着一顶草帽,卷着两只裤腿,在烈日下、在稻田里不分日夜地忙碌着,继续为实现“禾下乘凉、覆盖全球”的梦想不懈奋斗、辛勤耕耘。这些年来袁隆*以解决世界的粮食问题为己任,在不断追求的路上,服务了百姓,也成就了自己。可以说,袁隆*用自己不懈的努力,不仅向世人诠释了一个农民科学家对粮食问题的理解,而且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更用其自身的实践,让我们懂得人生的意义就在不断的追求。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里,每个人都想要仰望星空,灿烂的星河也确实令人向往,但若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怎么能到达那些看似不可攀的高处呢?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袁隆*院士为榜样,始终坚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精神,并融于岗位、融于日常,以食不甘味、寝不安*的敬业精神、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担当,答好人生每一道考卷,走好自己事业追梦路。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2

  2021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一个噩耗传来,举国震惊。全国人民敬爱的袁隆*爷爷,在湖南长沙,永远闭上了双眼。

  我不知道自己听到噩耗时在做什么。只记得,当时脑袋“嗡……”的一下,时空仿佛停止,泪水在眼眶中打转。2019年人民大会堂共和国勋章颁授仪式上,一位年逾花甲,头发花白,面容消瘦的老人步履坚定走上领奖台,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我不知道袁隆*爷爷是不是幸运的?

  只知道出生在北京的他为了儿时单纯的梦想选择报考农业大学,毕业后又毅然从四川重庆来到湘西的偏远农校当老师,他整天奔波在田间地头。十年风雨艰辛,只因对梦想的执着而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即使当他已是高龄,即使他已获奖无数,袁隆*爷爷依然坚持下到一线,下到泥田里工作,用一生在追求与奉献,在实践着自己的一个个梦想。

  我不知道袁隆*爷爷有多么辛劳?

  只知道他为了研发杂交水稻,他和他的团队脸朝黄土,背朝天,在寒冬酷暑中,重复着一次次旁人认为无聊透顶的实验。为了给种子提供适当的环境,他们像候鸟一样频繁迁徙,在火车、轮船、飞机上浸种,用体温催芽……一次次的失败并没有打倒他们,他带领他的团队一次次改进,一次次学*,勇敢地向权威挑战。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最终杂交水稻的成功轰动了全世界。

  我不知道袁隆*爷爷对中国有多么重要?

  只是记得在中国一半人正忍受着饥饿,几万万人的生命快要流失时,是他站了出来。他的研究养活了半数中国人,结束了中国26年粮食受联合国捐赠的历史,为时代画上了一个惊叹号。袁隆*爷爷说,什么奖项什么荣誉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他这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遍布全球梦。袁隆*爷爷是一位真正耕耘者,把自己的全身心奉献给国家,是我们所有中国人应该且必须尊敬的伟大的人。

  来,让我们举起手,向袁隆*爷爷敬个礼、告个别吧!袁隆*爷爷,谢谢您!我们一定会珍惜粮食,努力学*科学,报效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3

  这几天,我和爸爸妈妈看到了袁隆*爷爷离开的消息,心里感到很难过。

  袁隆*爷爷,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爷爷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发明,它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乃至世界粮食短缺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

  袁爷爷曾说:“自己做过一个梦,梦中超级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粒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为了实现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爷爷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水稻,献给了人民。他虽然离开了,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永远爱戴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更要勤俭节约。我原来比较挑食,常常剩饭,知道了袁爷爷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惭愧。从现在起,我坚决不浪费粮食。在学*上,要以袁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不怕吃苦。

  袁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精神我们一定会传承。我们要接过袁爷爷的接力棒,用真才实学为国家做贡献。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4

  “秋天到了,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毕剥作响,水田在夕阳下泛出橙黄颜色……”一位老人在田中,穿着长靴,一手握着一颗伟大种子,另一只手放在头顶遮着阳光,望向远方……

  这位老人就是身价早已上千亿,却独爱15元衬衫袁隆*爷爷。一位有那么多荣誉科学家如果想在财富上更进一步,如果想成立一个大公司为自己推广,显然不需大费周折。但袁爷爷却十分“特别又迷惑”地满足于6000元工资,几十块衣服,几百元手表。

  “我喜欢朴素生活。”细细思考,若他当初是为了“日进斗金”而搞科研,他就不会用几乎一辈子时间在他实验田里工作。

  袁爷爷身上有种强大信念,是对国家民族命运忧虑大爱,也是对淡泊名利最好诠释,这信念超越了任何物质财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心里埋着这样一个梦水稻并肩比高粱,巨禾底下可乘凉。爷爷一步一个脚印地编织了一个斑斓稻梦。在他心里,生机盎然大自然,才是自己归宿。

  在当时,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可他依然不放弃。他迈着双腿,走进田地。寻找那从未被人发现稀世水稻——不育株。炎炎烈日挂在头顶,一双脚踩遍烂泥地,弯着腰不怕脏,不嫌累。每一颗稻谷都是他心头宝,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找到了这颗伟大种子,尽管这只是第一步。无数个实验,无数次观察,无数篇论文,无数个春秋,他才使杂交水稻成了有可能。

  他还有另外一个梦,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希望杂交水稻不仅出现在中国,更要遍布全球,让全球人民不饥饿,远离饥荒。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全球有40多个国家地区实现了杂交水稻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700万公顷,比当地水稻增产20%。不仅如此,在非洲国家也有了杂交水稻,并在当地不断创造记录,创造奇迹,而这样奇迹还在持续。因为无论处境多么难,这位稻田守望者依然将借助梦想力量去温暖世界。

  另一个世界里杂交水稻,长得一定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一样大,爷爷坐在瀑布般稻穗底下乘凉吧?

  袁爷爷走了,他却留给我们珍贵杂交水稻种子;袁爷爷走了,他伟大人格就像种子一样,却永远播撒在每个中国人心中。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5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就是中国的脊梁。

  说道袁隆*,大家不会感到陌生,那位伟人距离我们离去的时间,已经将*一年了,他为国家做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不会忘记他的精神,值得被每个人歌手。

  他为什么能成为伟人,为什么从中国的田地里走出这样一位世界级科学家?

  在袁隆*少年时期,他就亲眼看到了有许多因为吃不上饭而饿死街头的人。那时,他立志学农,发誓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吃的上饱饭,这个愿望在当时看起来遥不可及,但他不怕困难,也不会去放弃,他的母亲也给予了他极大的支持。

  袁隆*在追逐这个梦想的过程中,他遭受过许多的困难与挫折,在那段时间里,质疑,失败,如同家常便饭;反对,诋毁,曾如影随形。他默不作声的坚持,证明他有向权威挑战的勇气,这份勇气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来自心中的信念。

  工作期间,难上加难他乘车几经周转,来到南方各地,这么做的目的是只为寻找一株天然雄性不育株水稻。终于,在他不懈努力之下,在某地找到了。后面将它带了回去,经过日夜反复观察与实验,第一批杂交水稻被研制出来。

  袁隆*成为了全世界皆知“杂交水稻之父”。他用行动向世人证明他没有失败和退缩。成名后的袁隆*没有被金钱的地位所迷惑,他将这些“碍于事业的事物”看的比水还淡,他说:“我始终将事业放在第一位,不能是为了名利而去搞研究,那就会一定到挫折就泄气”。

  袁隆*的一生,可以概括为四颗心。一颗少年立志为天下饱暖的责任之心;一颗不惧困难与挫折的勇气之心;一颗淡薄名利和地位的淡泊之心;一颗报忠祖国与人民的赤子之心,无心同体,终成就一代伟人。

  每次手里拿着一碗米饭,我都会想起那个在水稻田里辛勤试验的老人,中国各人民万分感谢他的贡献。让子孙后代得以享受,他以前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光辉,我到底是浅才薄学,似乎用什么词语都不能概括他的一生的奉献。

  他可以被称为当之无愧的国之脊梁,“国士在,且厚,不可当也”。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6

  袁隆*致力于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成果,用数十年的时间救活了成百上千万的人类,但一生勤恳的袁老也有自己的人生。

  人生科研至上,必将成就伟业。时至今朝,袁隆*仍旧挽起裤腿下田观察,有记者说:“若不是袁老的丰功伟绩,定会以为他是个地道的农民。”其质朴可见一斑。袁老一生奋斗几十年,不断实践,体现了胸怀天下的襟怀。作为我们青年一代,要对科研保有一颗坚定追求的心,要敢于追寻。北大博士生王麟,对科学饱含敬畏,用数年时间与动物粪便打交道,填补了国内戊型肝炎研究的空白。在科研面前,我们也要有不怕苦累的顽强意志,用一颗匠心成就伟业。

  人生心胸宽广,必将有所作为。袁老研究初期,国际上很多科学家纷纷质疑他,甚至冷嘲热讽,但他没有停止钻研。而在如今的成功下,他反而苦练英文以便更好地为世界解决粮食问题。我们要学*袁老无比宽广的胸襟,心中有的并非私人恩怨,该有的是能够造福人类的卓越的奉献精神。中国“核司令”程开甲,从英国学成归来后,并未在乎所谓“几级教授”的薪水,甚至还把自己的房子分出去和南京大学物理学的一对夫妇共住。可见,真正能够有卓越成就的伟人,心中有的从不是个人恩怨。做个胸怀宽广的人,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作为。

  人生奋斗不止,必将收获满堂。袁隆*的半辈子都与那一片试验田共度。思考、实验、下田、研究,便是对他一生的真实写照。尽管年事已高,但他仍旧步履不停。程开甲为核事业终身研究至离世前的最后一刻;南仁东为中国天眼贡献生命;许渊冲已93岁仍不停止工作……如此的例子在中华民族数不胜数。作为青年一代,我们更要传承这种终身奋斗与学*的精神!

  人生趣味不减,必将拥有好心态。袁老虽没日没夜地长时工作,但爱好却没有丢。不仅会拉小提琴,还能跳踢踏舞。由此看来,我们青年,更要安排好学*和志趣,在学*之余有自己的爱好,锻炼自己的心性,培养情操。莫言握了半世钢笔,如今也开始练*毛笔字。像他那样的诺奖获得者都明白人生应有趣味,我们又何来理由不去增添生活之趣?

  当代中国,袁老为我们带来了如此多的启示,望我们在未来能同袁老一样,活出精彩!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7

  昨天一条新闻在各大*台上传开了:袁隆*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国士无双,缅怀!

  昨天晚上,我看了有关袁隆*的电影。就觉得袁隆*给了我很多启发。

  还记得有一次,天公不作美——外面下着倾盆大雨。袁隆*便急忙穿上衣和鞋跑到田里去。可是,暴雨是无情的`。那些被袁隆*细心栽培的水稻瞬间化为乌有,虽然当时受损害的是那些水稻,可是,痛却痛在袁隆*的心里呀!过了一会儿,袁隆*的.心情开始缓缓地*静了下来,因为他在一污浊中找到一株幼苗,这真是燃烧的希望,生命的奇迹啊!此时的袁隆*心里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因为他坚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永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一定会实现,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电影渐渐地接*尾声,时间在慢慢地流逝。看完这部电影,我觉得袁隆*是一位很坚强的伟人。他的坚决感动了我。每当他遇到挫折时他总会从跌倒的地方重新站起来,并且吸取给多的教训与经验。

  袁隆*真伟大,是他让人们的天敌--饥饿消失;袁隆*真伟大,因为他让我知道了:做人要坚强,要用尽一切努力去达到目标。袁隆*真伟大因为是他创造出了一个奇迹,让我们中国人感到无比的兴奋与自豪。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8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长沙发生了一件令人无法描述的事情——袁隆*爷爷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

  因为袁隆*爷爷曾经饿过肚子,他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农业部在1996年立下中国超级稻计划。当时是五个进程,700公斤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爷爷所在的团队都顺利实现了,他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袁隆*爷爷曾经说:“希望2019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估计10月中旬就能够收获,现在长势非常好。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实现。”

  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然,袁隆*爷爷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儿里,他永远活在全世界人的心里。世界那么大,没有人会不记得他。

  袁隆*爷爷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爷爷希望水稻可以长得像高粱那么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么大,同样还希望水稻可以覆盖全球,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

  袁隆*爷爷把旧果实带走了,可他却把新的果实就给了新时代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话:我们中国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9

  为了一株理想中的稻,他在万千农田间走过,抚过了数不清的枝杆。踏遍千山万水,不顾岁月阻拦,黝黑的面孔,粗糙的手,他以农民之姿,屹立世界之峰。

  他出生在战火纷争,破败凋敝的时代中。他看过良田无收,大地疮痍;看过灾荒肆虐,饿殍遍地;看过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那时仿佛日月都无光,人民在苦难中挣扎,而饥饿是最大的刽子手。

  人间种种映入他的眼底,藏进心里,也许那时燃起心中的火种:驱散死亡的阴云,叫这日月换新天,不白来这一趟世间。 漫漫求索,从懵懂稚童到风华正茂,他心中理想的火没有被时光洪流浇灭,反而愈演愈烈。他发现了一株稻,籽粒多达230粒!他找到了那把通往胜利的钥匙,但面前仍是漫长的寻找之路。为伊着魔,烈日高照,他依旧在田地中徘徊,偶尔拂起一株稻,放在掌心细细端详。汗水顺着脸颊滚落,一滴滴压弯枝杆,晕开满目金黄。经过一日的劳累,就连廖廖无几的睡眠时间,他也在梦中追寻着,描绘那希冀中的模样。可那希望的稻株不愿被人们认识,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带着团队,顶着质疑,守着本心,他细数花开花落,静待四季更替。田中的稻换了一批又一批,他用脚丈量了万千河山,年复一年。

  终于,时光拨开了迷雾,终是见得天明。他耗时9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法”终于成功,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历史性突破。从此滚滚稻浪在田间涌动,丰收的气息扑满大街小巷。他依旧屹立在稻田中,微风吹拂,带走了饥饿的阴影和他的青春,留下了佝偻的背影,蹒跚的步伐和一颗仍热爱奉献的心。他在稻间畅谈自己的两个梦想: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以及“禾下乘凉”。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大,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他用瘦弱的身体,追求着更多更好,为中国人顶起了沉重的饭碗。如今,傍晚时分,炊烟袅袅而上,万家灯火闪烁,凝成一片人间星河。这是最朴质,最美好的风景。

  昨夜山河齐恸震,今朝大星辞九洲,时代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中。终有一日,我们用1200亩的成果向祖国献礼,完成您的遗憾。请您一直注视着我们,袁爷爷!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 10

  一个人将一生献给一片土地,只为坚守一个梦想。——题记

  您深一脚浅一脚地踩在泥泞的田埂上的背景,您那一件件廉价的花衬衣,您那台“世界名车”奇瑞….这年夏天,深深烙印在我心里。

  背灼炎天光

  烈日当头,稻浪滚滚。您肩杠农具,兜揣放大镜,在没腿的泥中满跚。低头端详,您脸上的老年斑正是岁月的勋章,花白的银发让您更加精神。手捧稻穗,您深陷的眼窝渐渐有了光彩,闪烁的瞳仁与微笑流光溢彩,您用汗水浇灌出这沉甸旬的黄金稻。

  从实验田这头一路俯首仔细观察到那头,身影遂渐被拉长,一趟来回,一背汗水。每日都如此艰辛,您面朝稻叶背顶炎阳,偶尔才坐到树阴下,在夹子本上记录所得。火热的烈日从东方升起爬到山顶,又顺着西边的树梢徐徐滑下。

  但惜夏长

  时光如川,又是一年稻丰时。夏日转瞬即逝,稻儿们奉出颗颗金黄,摇曳在微风中,您立于田埂之上,双手插腰站定,极目四望,满眼金黄,不禁咧开嘴,憨憨地笑了,满脸的自豪与兴奋。

  但您总叹息夏天太短,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是啊!“贪心”的你又怎么可能知足呢?您将水稻每公顷15吨的产量提升到每公顷18吨,将高产水稻变成海水稻。水稻的每一点进步,每一点成长,都凝聚着您的无尽心血啊!若不是当年历经饥荒,若不是当年的深痛怦击,又怎么能“贪得无厌”,怎么能开创水稻的新纪元,救济苍生呢?

  15元的衬衫,50元的衣服,100元的鞋子,260元的手表,是您!怀揣着永恒的赤诚之心,是您将一生都献给深沉的土地,一生都专注于陪伴在水稻左右,解决了全国、全洲乃至全世界的温饱问题,向您致敬!还是您!

  手执水稻,痴迷一生。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这个夏天,稻子熟了,金浪翻滚,而您却永远地去了,去追求那个永恒的梦,您也许化作了天的一颗明星,闪闪烁烁间看着我们吃饭呢……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1)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优选【十】篇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1

  袁隆*爷爷在5月22日13:07在长沙市因器官功能衰竭而去世,长沙市所有市民都为他送行哀悼。

  袁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他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当时日军侵略中国,所以从小和家人逃亡,九岁时抗战结束,从此定居在小城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恢复高考之后,袁隆*考上了大学。他考的是农业大学,并没有报考爸爸让他考的政治大学。因为之前,他看到过很多饿殍在路边中国人,所以立志学农。他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在大学期间还曾去报考空军,虽然体检、政审都合格,但因理想未去当空军。

  大学毕业后,23岁的袁隆*去一所大学任教,在教书期间,他经常和学生们去田地里考察,一天他在田地里发现了一株特殊的水稻,经过细密的研究之后,他说,这是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自此以后,他就开始了培育杂交水稻的工作,这个过程是相当的不容易啊!他们要在14000株水稻中寻找那一株天然的杂交水稻,但是结果却令他很失望。但他坚持,最终还是有了发现。人工杂交水稻的工作进展得很不容易且艰辛,更可恶的是有一些人反对袁爷爷的杂交水稻,将700多株试验苗全拔了,但袁爷爷和同事没放弃,在学校里到处找,最终在废井里发现了五株水稻苗,继续坚持试验。

  虽然试验过程艰难,袁隆*备受打击,但他立志要用农业科技打败饥饿威胁,所以一直坚持着水稻的种植试验。现在的杂交水稻已经发展到亩产量1000多公斤,真正的做到了高产,我们中国人的饭碗,真正的端在了自己的手中。袁隆*爷爷为我们,为我们中国人,为全世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袁隆*爷爷除了是农业的专家,他还特别喜欢小提琴,他觉得小提琴能演奏出世界上最真挚感情的音乐,他在禾苗前拉小提琴,为禾苗唱歌。

  正是因为有了袁隆*爷爷,才有了我们每天餐桌上的香喷喷的米饭,我们向袁爷爷致敬!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向他致敬,节约粮食!也要像他说的那样,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2

  2021年5月22日是一个悲伤的日子,因为在那一天双星陨落,第一个是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第二个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享年91岁。而他们的逝世时间仅仅只隔了五分钟。这件事情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来说是一件非常伤心的事。甚至有的人还认为应该降半旗为这两位英雄致哀!

  袁隆*爷爷生前为国家做了重大的贡献,让全中国十四亿人口都吃饱了饭。在袁隆*爷爷小时候他经常看到有很多人因为吃不饱饭而失去了生命。所以袁隆*爷爷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人们都吃饱。之后袁隆*爷爷就专心研究杂交水稻,就是因为袁隆*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才让中国十四亿人口都吃饱了。

  今天老师让我们看了一段袁隆*爷爷生前的采访,采访中袁隆*爷爷说到自己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是禾下乘凉梦,袁隆*爷爷一次做梦梦见试验田里的水稻有高粱那么高,有扫帚那么宽,穗子有花生仁那么大。他和助手在水稻下面乘凉。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因为他特别希望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袁隆*爷爷是当之无愧的国家英雄,而且有一次国家奖励给袁隆*爷爷的豪宅,袁隆*爷爷活生生的把他改成了办公室。他还曾经说过钱够用就行,多了都是包袱。

  袁隆*爷爷一生都在为国家做贡献,他明明早都到了退休的年纪了,但是知道他去世的'几天前还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所以袁隆*爷爷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3

  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了杂交水稻吗?没错,正是他,“袁隆*”。

  袁爷爷穿着朴素,黝黑的皮肤,慈爱的笑容让人一看就觉得和蔼可亲,他一笑,满脸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他看着田间的水稻缓缓的蹲下去,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成熟的水稻,他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人摆脱饥饿,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

  但不幸的是,袁爷爷没有和我们告别就悄悄地走了,这个消息让我悲痛欲绝。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落下了悲伤的眼泪,真希望袁爷爷能再多陪我们几天,哪怕一小时我们都愿意接受。

  我永远忘不了“袁隆*”这三个字,我要节省粮食,不浪费粮食,以袁爷爷为榜样,好好学*,长大为国家做贡献。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4

  早上班主任看着手机,突然紧锁着眉头问我们:“这有个不好的消息,你们要听吗?”,我们以为是什么考试联考什么的,都说不想听不想听,结果老师淡淡的说了一句,袁隆*去世了。

  “什么,不可能!”我们班上同学异口同声道,大家都不相信,我也不敢相信,我曾记得前几天他还在*台上发布自己健身锻炼的.视频呢,他那么一个健康的人,怎么可能会突然……我真的不敢相信!

  我们都以为这是造谣,说不定真的是造谣呢。我在心里给了自己一点台阶。

  但现实是骨感的……

  放假后拿到手机,我就连忙打开社交媒体搜索袁隆*,结果发现搜出来的全是“去世”,“缅怀袁隆*先生”之类的文章,我不禁心一颤。

  我又打开之前有人采访过他的视频,看到了这么一句话,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这不就是袁老先生最初的梦想吗?他奋斗了这么多年,一生都在为我们能吃得上饭而努力,我心里为他感到可惜,袁老先生如果您还在,我们一定会迎来禾下乘阴凉的时候!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5

  “新的风暴已经出现,怎么能够停滞不前?穿越时空……”一听,就知道表弟又在看奥特曼了。他还一边兴高采烈的说:“超级英雄来拯救世界了!”我很疑惑:英雄?虚拟世界中的一个人物也可以被称为“英雄”?我摇着头,问:“他是英雄?你知道什么是英雄吗?”“我知道呀,拯救世界的就叫英雄。”“对,没错,但是,真正的英雄,应该是解决人类生存难题的.,为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而不是在虚拟世界中叱咤风云的。”“哥,那你说,谁才能被称为英雄呢?”我思来想去,回答:“袁隆*爷爷!”

  “为什么呢?”表弟疑惑不解。“袁爷爷对我们的贡献可谓是‘前无古人’,你现在之所以能够吃上这香喷喷,甜糯糯的大米,每一粒都离不开他的贡献。因为他,全世界的人民都吃饱了饭;因为他,才会有我们这衣食无忧的生活。你说,他是不是才可以被称为英雄?”“嗯!对,只有像袁爷爷这样的人才可以被称为英雄!”表弟若有所思的说。

  “那他现在这样一位老人,啊不,英雄,他现在在哪里呢?”表弟奇怪地问。说到着,我已经热泪盈眶。“他,他现在已经离开了,就在5月22日下午1点钟,袁爷爷含着微笑,带着疲惫的身躯躺在病床上,谁能想到,他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啊?这怎么可能?袁爷爷他怎么会……”“对,没错!他确确实实已经逝世!在5月22日那天下午,长沙举城哀痛,人们含着眼泪,一步步的跟着灵车来到殡仪馆。军人们为他守灵,人民为他献花。从外地专程赶来的人、当地群众自发排队送袁爷爷最后一程……”我的语气渐渐变得呜咽,变得泣不成声。

  “所以,表弟,你以后所吃的每一粒米,都不要浪费,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袁爷爷!”“好的,我记住了,我长大以后也要做像袁爷爷那样为人民做贡献的人。”“嗯,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不负青春韶华,长大为国做贡献!”说着,我和弟弟都向着南方行了一个军礼……

  致敬,袁爷爷!

  致敬,英雄!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6

  在今年的2021年5月22号下午的13:07到时候,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去世了一共享年91岁。当全国人民得知这个令人悲伤欲绝的消息时啥时间一个个的眼眶都红了起来,这是因为我国丧失了一位这么伟大的科学家,失去了一位救治了上亿人民的人。

  袁隆*爷爷有一个愿望说要把杂交水稻种向全世界。再一次和非洲人的交流会上,袁隆*爷爷用他那10分不流利的英文长出了中国杂交水稻和他正在研究的超级水稻。就是这一段不流利的英文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的说啊,袁隆*爷爷真的'是老了,说一句话都要停顿2~3秒钟,有的人说都这么老了,还奋斗在第1线,这是我国的功人!

  在一次面对面的采访中,主持人问他,袁老,您的耳朵还行吗?一边问着一边向前移动着座位。袁隆*爷爷说不行了不行了,人老了,耳朵有点听不见了,主持人又问,那带上助听器能听见吗?袁隆*爷爷说就是带上助听器才能有点方向,但是那不管用,对工作有很大的影响。91岁的她奋斗在杂交水稻的田地里奋斗在办公室里无时无刻都在战斗。他曾说过我不是在家里就是在水杂交水稻田里,要不就是在去稻田的路上。这是多么伟大又感人的一句话啊!

  我们致敬袁隆*爷爷。是它让中国人解决了很大的粮食问题有慷慨的为外国人分享技术让全世界人民都吃饱。我们会带着您未完成的志向继续奋斗下去!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7

  金秋时节,秋风**,迎面送来阵阵禾香,金黄的稻穗,拍打着手掌掀起滚滚金色的稻浪……

  1930年,袁隆*出生了,一粒伟大的种子,悄然降临人间。那是一个战乱动荡的年代,他的童年时光也都是在四处逃难中度过。

  高中毕业后,从小热爱花草与大自然的'他,没有听从父亲的建议,当官发大财,而是义无反顾地报考了农业大学的农学院,并在毕业之后到湖南农校任教。在课堂上,他细心给同学们讲解,课后他也会与同学们一起做实验。

  60年代饥荒降临,大量的人民因饥饿而去世,哀鸿遍野,饿殍满地。望着此情此景,他下定决心要让中国人远离饥荒,于是他迈开双腿,向田野中奔去,开始了研究杂交水稻的漫长征途……

  袁隆*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了他有两个梦想,一个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而另一个就是“禾下乘凉梦,高产不封顶”。他说了也这样做了,一个又一个早晨,他奔向实验田,一个又一个傍晚,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中。

  “我不在家,就是在实验田;我不在实验田,就是在去实验田的路上”。在他日日夜夜的努力中,他不断创新,反复实验,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的状态。

  获得了一次又一次大奖的袁隆*,十年前身价1008亿,可他却独爱15元的衬衫,他勤劳质朴,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研究水稻的事业。

  他也终不负自己的期望,他和他的团队研究出的杂交水稻亩产量不断刷新记录,不仅让中国人远离了饥饿,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许多国家吃上了中国的杂交水稻,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袁隆*爷爷研究室的种子是伟大的种子,而他本人何尝不是一颗伟大的种子呢?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8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声,5月22日下午1.07,爷爷爷去世,长沙路上连爷爷的灵车缓缓驶出长沙的人嫩多,跟在灵车后面说着袁爷爷一路走好。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百姓都面黄肌瘦……袁隆*也亲身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他见证了严酷的现实,想起旧社会,想起了人民的困苦,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水稻新品。

  袁爷爷是杂交水稻之父,他在1961年研究出杂交水稻,正式这个研究成果就能养活了四亿四五亿人口,所以我们不能浪费粮食在疫情还未过去的暑假里,我们就开始在网上了解您,您为这个国家贡献的力量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如果没有您说不定我们的祖国就没有了粮食,就没办法发展起来。您用水稻救活了亿万人,我真的很敬佩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民以食为天,长大我也想当一名专门研究农作物的专家,要做一个不怕吃苦,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条件允许,10年以后,我想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再次种下属于我自己的农田。

  可是就在前天,原营业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的伤心,培育了这么多人的原爷爷去世了,虽然您去世了,但是还是我心中永远的英雄,现在我会每天吃好饭,不浪费一滴米,一点面。

  你是我的英雄,我的榜样,我要向您学*。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9

  你们知道,是谁发明了杂交水稻吗?没错,正是他,“袁隆*”。

  袁爷爷穿着朴素,黝黑的皮肤,慈爱的笑容让人一看就觉得和蔼可亲,他一笑,满脸的皱纹,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痕迹,他看着田间的'水稻缓缓的蹲下去,用粗糙的双手抚摸着成熟的水稻,他说“我这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每一个人摆脱饥饿,让天下人都能吃饱饭!”

  但不幸的是,袁爷爷没有和我们告别就悄悄地走了,这个消息让我悲痛欲绝。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落下了悲伤的眼泪,真希望袁爷爷能再多陪我们几天,哪怕一小时我们都愿意接受。

  我永远忘不了“袁隆*”这三个字,我要节省粮食,不浪费粮食,以袁爷爷为榜样,好好学*,长大为国家做贡献。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作文 10

  那一天,袁爷爷走了!“知道吗,袁隆*院士去世了!”

  “不可能,早上不是刚辟谣吗?”我不以为然地反驳好友。打开手机想告诉她是谣言,却当场愣住,映入眼帘的赫然是几个黑色大字“袁隆*去世”。我连忙点进去翻看,直到看见央视新闻报道“5月22日下午1时07分,袁隆*院士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我才确信。

  袁爷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也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曾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一生成就数不胜数。我记得看过采访袁爷爷的一段视频,记者问他是不是特别害怕老百姓吃不上饭的场景重现,袁爷爷听完,悠悠地回答了四个字“不可能了”。这短短四字,字字千钧。与他曾说过的另一句“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样掷地有声。我们要感谢袁爷爷,感谢他让这“不可能”成为现实。

  沧海一粟花恨少,华夏粮食此无忧。当运送袁爷爷遗体的灵车缓缓从医院驶出,闻讯而来的百姓们,跟着灵车跑着,哭着,喊着,送袁老最后一程。路两旁的.汽车不约而同地停下,自行让出一条道,司机们静静地坐在车里,集体鸣笛致敬。

  这一幕不禁让我想起《有的人》中一句话,“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人民永远记住他。”是的,袁爷爷始终把老百姓吃饱饭的问题放在心上,一辈子在水稻试验田里耕耘,我们会永远记住他。你看,老百姓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别袁爷爷。

  禾下乘凉一梦去,海内丰谷万世存。袁爷爷是去向先前的***汇报工作了,向他们描绘今日之中国——老百姓衣食无忧,国家繁荣昌盛。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2)

——珍惜粮食纪念袁隆*作文(5)份

  珍惜粮食纪念袁隆*作文 1

  2021年5月22月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与世长辞。在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先是不肯相信的,袁老取得的一个又一个令世界震撼的成就,为全人类做出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让我们将他视作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一个精神永存的标杆,却忽略了他也是一个有着生老病死的普通人。

  我久久难以*息内心的惊讶,难以起笔写下这篇文章。我带着一颗虔诚而崇敬的心,重新回顾了袁老充满坎坷与坚持的一生,试图从单薄的语言与真实的影像中汲取这一伟人的精神甘泉,用我不够厚重的文字,以我最真挚的情感,记录我眼中的山高水长的袁老之风。

  袁老是一位伟大的梦想者。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美好的梦想,多么动人的梦想,多么伟大的梦想啊!从那个“涂有饿莩”,饥荒肆虐的时代到不被认可、难见成效的时期,袁老始终敢于梦想,始终追求梦想。“我们都在路上,我们都是追梦人。”袁老这些追梦人中的一员,九十岁高龄仍坚持下田,为水稻产量年年创造奇迹,为了心中的梦想,不断开拓,不断突破,不断前行!

  袁老是一位执着的坚满分持者。

  袁老经历了成千上万次失败,承受了成千上万次失望,却始终坚守着自己内心的方向,从失败中找寻经验,在失望时愈加勇毅。数十年的风吹日晒,让他的皮肤变得黝黑,却未能让他的坚持有丝毫动摇。靠着这份坚持,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明知前方陡峭,偏要开路而往,用恒心培育出高产杂交稻,让农民展笑颜,让人民露欣喜。

  袁老是一个积极的乐活者。

  与印象中的科学家不同,袁老更像一个朴实的老人。袁老爱好广泛,乐于生活,袁老爱游泳,爱理发,爱打排球,爱拉小提琴,富有情调。袁老养猫,希望猫儿长大,守护家旁的水稻试验田。袁老爱打麻将,防止老年痴呆,想要多坚守岗位几年。袁老心系水稻,心系工作,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消除饥饿的人类的伟大事业中。

  5月24日,在袁隆*遗体送别仪式中,在飘着点点细雨的长沙,壮观的场面让我感慨袁老的贡献之大,更感动于袁老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我想,袁老啊,您是去了天上,在比高梁还高的稻穗下乘凉了;我们每个人都铭记“袁隆*”这个闪闪发光的名字。

  我还有万千思绪,此刻竟无法收笔,唯道一句:“袁老之风,山高水长!”

  珍惜粮食纪念袁隆*作文 2

  2021年5月22号的下午一点05分,袁隆*爷爷永远离开了人世。听到这个消息后,我无法接受。他让我们中国甚至全世界的人不再挨饿。他是我们全世界的骄傲,更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91岁的他因为多功能衰竭而永远的离开人世。他曾让我们让我们不再挨饿,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是80岁的人50岁的身体。”我觉得他的精神永存。他不管多少岁,也坚持到农田里看看杂交水稻。他有很多个爱好,如游泳,台球……游泳曾获第一名的好成绩。但还是杂交水稻是他的最爱。

  一次外交访谈。有外国人,他觉得让别人翻译是一种麻烦,所以自己现场说起了英文这几句英文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上了热搜,对袁隆*爷爷称赞。但是袁隆*爷爷却幽默地说“我的英语只是一些破碎的”在杂交水稻这方面,袁隆*爷爷是严肃的,但他也是幽默的。

  袁隆*,爷爷虽然你去世了,但我们会像你一样珍惜粮食,热爱祖国,光盘行动我们也会学*你的精神,您的精神永存在我们的心中。

  珍惜粮食纪念袁隆*作文 3

  今天,我在新闻上看到伟大的杂交水稻发明者——袁隆*爷爷去世了。

  爸爸找出了他小时候看的百科全书,说:“这里面有关于袁隆*爷爷的事迹呢,爸爸小的时候就看过了!”

  于是,我翻了百科全书,找到了关于袁隆*爷爷的事迹。原来,1980年的时候,伟大的袁隆*爷爷创造了杂交水稻,书上说这是有重大意义的科学发明。袁隆*爷爷虽然失败了一次又一次,可是他却没有放弃,始终在研究。这就是我们要学*的榜样,袁隆*爷爷太厉害了!

  爸爸还给我看了一个关于袁隆*爷爷的视频,里面讲了袁隆*爷爷小时候热爱农田。而且,他曾经为了研究水稻,四处奔走。袁隆*爷爷带领他的团队,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成功。

  我也要向袁隆*爷爷学*,要做到光盘行动。加油,加油,继续努力!长大后要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珍惜粮食纪念袁隆*作文 4

  袁隆*爷爷是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爷爷说过这样一句话:“70岁的年龄,50岁的身体,30岁的心态,20岁的肌肉弹性!”他80多岁每天还坚持打排球游泳,现在年轻已经90岁了,已经游不动了,打不动了。但他还是在学*,他在办公室里全都是书,书桌上堆满了书,书柜里塞着满满的书。老师说有句俗话叫:学到老,活到老!90多岁了还在学*,我们现在在是小学生,更应该学*!

  有一天,一位记者来采访袁隆*爷爷,记者问他:为什么要研发这个杂交水稻呢?袁隆*爷爷说,因为几十年前人们吃了上顿就没有了下顿,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现象,希望长大了以后想不要再出现这种状况,就想要研发这个杂交水稻。经过长期研究,他最终完成了这个愿望。袁隆*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在水稻下乘凉,第二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两个愿望都实现了!袁隆*一个人解决了半数中国人的粮食问题,他非常的伟大!袁老最看不得人浪费粮食,他曾在2013年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辛辛苦苦钻研提高水稻产量,每亩提高5斤或10斤都很难,提高之后,又浪费了。浪费不但可耻更是犯罪……”多年过去,浪费粮食现象依然存在!希望人们不要浪费水稻,现在我们有饭吃了,却变得不懂珍惜。

  所以我们应该要学*袁隆*爷爷这种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坚持不懈、一心为人民的精神!老师说我们以后要光盘行动用这种方式来纪念袁隆*爷爷!

  珍惜粮食纪念袁隆*作文 5

  相信我们大家都知道,在5月22日下午的1:07,一位让全球77亿人吃饱饭的91岁的老人走了,他就是袁隆*爷爷。

  “袁老毕生追求的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元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中国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爷爷终究还是离开了,我们,多希望这是假的,多希望他不要离开人世。

  “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为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元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元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国士无双,真心感恩您:袁老!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3)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汇总5篇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 1

  就在2021年5月22日的下午在湖南长沙发生了一件令人无法描述的事情――袁隆*爷爷走了,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走了,他永远的离开了这一个美丽而奇妙的世界。

  因为袁隆*爷爷曾经饿过肚子,他为了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农业部在1996年立下中国超级稻计划。当时是五个进程,700公斤亩产、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袁隆*爷爷所在的团队都顺利实现了,他们现在向每亩1200公斤冲刺。袁隆*爷爷曾经说:“希望2019年就能实现每公顷18吨,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估计10月中旬就能够收获,现在长势非常好。如果没有特大自然灾害有90%以上的可能性能实现。”

  臧克家有一首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当然,袁隆*爷爷只是表面上走了,但他永远活在中国人民的心坎儿里,他永远活在全世界人的心里。世界那么大,没有人会不记得他。

  袁隆*爷爷曾经说过:我有两个梦想,一个禾下乘凉梦,还有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袁隆*爷爷希望水稻可以长得像高粱那么高,希望米粒可以像花生那么大,同样还希望水稻可以覆盖全球,让全世界的人都远离饥饿。

  袁隆*爷爷把旧果实带走了,可他却把新的果实就给了新时代的人。真是应了那句话:我们中国饭碗要牢牢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 2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题记

  我和您似乎有一面之缘,在书本上,在饭桌上,在人间里……但是,上天却无情地把您给带走了。

  中午,一个令人悲痛的消息,一时间在神州大地的每个角落传播开来,我望着央视新闻文章的标题,心头一震,只见上面写着“巨星陨落!袁隆*院士逝世,享年91岁”,我点进的页面那行字是那么醒目,也是那么的悲伤:“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湖南长沙逝世。”

  您是那么的伟大,解决了中国人民的饱食问题;您又那么的*凡,没有逃过死神的魔爪;您是那么的严肃,一丝不苟的做科学研究;您又是那么的慈祥,微笑着抚摸“杂交水稻”;您是那么的熟悉,我们中华儿女无人不晓;您又那么陌生,我们无法再次相见……

  稻香绵长,您说您见过人民吃不饱饭,于是,您用尽毕生的心血研究“杂交水稻”,养活了整个中国,但是科研的背后,是千百个不眠的夜晚,是数以万计科研工作者的兢兢业业。您说您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多么伟大的梦想啊,您用自己的精髓和智慧,在中华大地上撒下了希望的稻种,收获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水稻。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我最大的愿望就是,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这是您在获得“共和国勋章”后的发言,我们看到了您的行动,您的努力,您的成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您为亿万中华儿女谋幸福,造小康。我们的饭碗渐渐丰满起来,那一粒粒饱满洁白的大米,呈现在了千家万户的饭桌上,稻香绵长,飘向四面八方。

  朋友圈,微博,抖音……刷屏了您的光辉事迹,您看到了吗?中华儿女在呼唤您,您听见了吗?我们敬爱的袁隆*爷爷,您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拯救了这个曾经饥饿的民族,养活了这个当时年幼的民族。我似乎看见您了,您手摇蒲扇,背靠秸秆,在茂盛的水稻下乘凉;我似乎看见您了,双手捧着那再次丰收的杂交水稻微笑着,我似乎看见您了,您闭合双眼,脸上露出了慈祥的微笑,您累了,我们的英雄该休息了,您看着我们吃完了午饭,之后去了一个需要您的世界,那里有人民需要您,也愿您可以在那里永远开心。

  袁公千古,稻香绵长,您的精神将会永垂不朽,您的光芒将会永远熠熠生辉,您的事迹将会流芳千古。我们敬爱的袁老,感谢您的出现,拯救了我们的民族,您放心,我们一定会乖乖的把饭吃光。

  最后,以我读过的一首诗来寄托大家对您的崇敬和哀思:

  那些与我们同时代的光芒熠熠的人物,

  其实和伴随我们的日月星辰没什么区别,

  *时你总不大会时常想起他们,

  你总觉得他们永远会在。

  然而他们却又和日月星辰不同,

  是西沉了就不再升起,

  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

  他的光芒照耀到的地方越多,

  你越会感到随着他们的'离去,

  时代的一部分也随之定稿,

  后人翻阅时代的书页时,

  会清晰地看到这个天体陨落的注脚。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 3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

  耄耋之年,病榻之上,弥留之际,气若游丝,却心怀天下,心怀稻禾,心怀万民,您是我心中的英雄。

  炎日高照,蝉鸣聒噪。你却身着一件衬衣,弯下腰来,愈显佝偻。手捧着稻穗,见证着肥硕。站起身来,一眼望去,广阔的清浅水田上,一排排稻苗,甚是微小,却是点滴的希望,汇聚而起,若繁星点点,汇聚为星海万千。

  俯身望去,却回忆起了从前。

  六十七年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一届人大的召开,使新中国过渡到了社会主义。那时的你二十四岁,踌躇满志,但数十年征战,祖国早已是积贫积弱,欲强国,必以民。民以食为天,稻乃民之本。多年的颠沛流离,一路上,饿孚盈野,硝烟四起,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十室九空,农田荒芜,草盛稻稀。更深深刺激了你。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依稀可以想见,当年的少年豪气干云,忘身民生。令人惊愕,令人起敬。

  七十年代,岁月磨过棱角,时光滑过流年,下放的你,跋山涉水,披荆斩棘,不时滑倒,脸庞有着点点泥印,带着滑破的血痕。却一心执着,四顾地寻找着饱满的野生稻,久不停息。你却不觉苦累,怀念着昔日的惨幕,回想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毕生追求,坚定不移地努力前行。

  恰如其所言:“成功没有捷径。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能使他数十年如一日的拼搏、奋斗,更多的,应是一种信念,一种愿望,一种豪情。

  在超市里,他步履蹒跚,额角满是白发,却风尘仆仆地走向米粮,察看着白米,只见粒粒白净,俱皆饱满,嘴角便出现了一丝笑意。又不放心似的,急切询问道:“现在的米价怎么样?稳定吗?”

  “袁老,现在的米价是2元一市斤,很是稳定。”一旁的工作人员赶忙回答道。

  袁老高兴地点点头。转身离去,只听他呢喃说道:“第三期超级水稻研制要加快了,要让老百姓吃上更好,更便宜的米,造福更多人。”

  他已身价千亿,却仍穿着堪称地摊货的衬衣,功勋赫赫,却仍奔走四方,为超级水稻的提高和改良尽心尽力。一位九旬老人如此关心粮价,粮为民之本,更见其以国事承担,以民生自许。令人感慨,令人忘言。

  “荣誉是对我们成绩的肯定,但我们不能躺在功劳簿上。”“人身上最值钱的东西是脑袋里的知识,钱够用就行了,多了是包袱。”袁老或许就是这样一个功高而不自矜,财多而颇节约的人。

  朴素的伟人,一言一行,无不显示着担当与伟大。心比天高,路比海阔。不懈奋斗,不懈成就。袁老一人,却见九州风骨,华夏性情。一心为国,一心为民,功高而不自矜,财多而颇节俭。袁老,您这位当代神农,是我心中的英雄。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 4

  打开手机,刷着视频,突然一个视频引起我的注意――袁隆*逝世,我以为是恶搞,心里还骂着那些网上的喷子。后来接二连三的刷到这种视频,才知道这是真的……怎么可能?之前袁隆*爷爷90岁生日的时候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我不敢相信。

  我对袁隆*爷爷的认识就是“杂交水稻之父”,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他曾说过“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造福人类,还能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袁隆*爷爷不仅培育出了杂交水稻,还有海水稻。如此伟大的人怎么可能就逝世了呢?

  当袁隆*爷爷的灵车穿过长沙的街道,所有的车都默哀鸣笛;下着雨,百姓也跟着车跑,边跑边喊“袁爷爷,一路走好”;在袁隆*爷爷的雕像前献满了花,那些花成了一片花海……

  听说天上的星宿归于天际时,天地是会地动山摇送星宿归去的,好多地方都在下雨,就连天公也流泪了吧……

  有些地方还出现了“麦穗云”,大家都说袁隆*爷爷只是去了需要他的地方,继续去干他热爱的事业了。可能天上也需要粮食了吧……

  网上还晒出了袁隆*爷爷之前的样子,开会时的托腮、采访时的笑声、稻田里拉小提琴……原来袁隆*爷爷也是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啊。

  袁隆*爷爷养了一只猫,叫袁花花,是一只黑白条纹的小猫。可袁花花还没长大,袁隆*爷爷已经不在了……花花以后只能去稻田里寻找袁隆*爷爷的味道了……

  他进入了一个梦乡,那里的稻穗比高梁还高,穗粒比花生还大。风轻轻吹过,他戴着草帽,就坐在稻穗下乘凉……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 5

  突如其来的一个消息,袁隆*爷爷去世了。明明并不熟悉袁老,但是,袁爷爷的离去还是使我的心不由得颤抖了一下。

  国士无双。

  多少年才能再出一个袁老一样,只想着老百姓的吃饭问题,为国家做出如此大贡献的人?

  “我有两个愿望,一是禾下乘凉,二是全球覆盖杂交水稻。”

  “袁爷爷还是放不下我们,等到大家都吃过米饭之后才离开。”

  “一定是天上的米不够吃了,神仙们才来找袁隆*爷爷去给他们种水稻了。那爷爷种完水稻之后再回来好不好?”

  “爷爷,我以后要好好吃饭,不浪费粮食。”

  看完一则则新闻,我的心也越来越难受。而生物书上的袁爷爷正抱着水稻,和他背后的水稻,一起开心的笑。

  爷爷在笑什么呢?

  爷爷走的时候应该不遗憾吧?爷爷看着我们吃完午饭,看着全中国的人民都有饭吃了,应该会很开心吧?他为祖国做出了多么大的贡献啊。爷爷的笑,一定不止是新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还因为更多的人能吃饱饭了吧?

  爷爷,现在禾下还不能乘凉,那我们就要帮您实现愿望,您都这么辛苦了,那就歇一歇吧,我们一一定替您完成。到时候啊,您在天上看着我们就行了。

  世间再无袁隆*。

  倘若还有来世,爷爷继续培育杂交水稻好不好?

  终会有一天,可以禾下乘凉,杂交水稻也可以遍布全球。袁爷爷一路走好!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4)

——关于袁隆*珍惜粮食的作文 (菁华5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小我们就会背这首小诗。几十年之前,我们*有很多人吃不饱饭,常常有上顿没下顿,是一个人的不懈努力拯救了我们,是谁呢?他就是袁隆*爷爷。

  袁隆*爷爷生于1930年9月,江西德安人,汉族,无党派人士,*工程院院长,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省*原副*。

  他在年少时意识到要想*强就得先让老百姓吃饱饭,于是他立志要让百姓吃饱饭。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所以袁隆*爷爷开始研究水稻,每天拿放大镜在田里,一呆就是一整天。经历了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学*、改进,最后,他成为了国家研究与发展水稻杂交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科学家。因此,他获得了一个称号——杂交水稻之父。

  “人的梦想可以有许多,但实现一个就够了。这是袁隆*爷爷的肺腑之言。”在今年五月二十二日下午一点零七分,袁隆*爷爷仙世了,享年九十一岁。他生前有两个愿望,一:禾下乘凉梦,二:杂交水稻覆盖全国。

  袁隆*爷爷身价亿万,却常穿十几元的衣服,他笑着回答:“我已经很满足了,身上的衣服别太贵,我昨儿穿的十五元衬衫,穿着就很精神,要说一点名利思想也没有是不可能的,但要淡泊名利,对物资要求别太高。”袁隆*爷爷淡泊名利的思想,很值得我们学*。

  同学们,我们日后决不能浪费,这是对袁隆*爷爷最好的尊敬。袁隆*爷爷,请您在禾下乘凉,我们会朝着您的梦想继续奋发学*。

  说起袁隆*爷爷,老百姓对他最熟悉不过了,是他研究出杂交水稻,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家的温饱问题,为老百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就在昨天上午也就是五月二十二号上午十点零七分,袁隆*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他的离去不但是我们整个*的一大损失,更是这个世界的损失,我的心情难以*静,因为我们现在能吃上米饭,完完全全就是靠袁隆*爷爷的,要不然我们现在连填饱肚子都不知道是不是问题。我和家人都很崇拜他,爸爸也给我讲了他的伟大事迹,各个网站也发出袁隆*爷爷生前很多感人的故事,我才真正的对袁隆*爷爷有所了解。

  袁隆*爷爷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等,袁隆*爷爷是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绝对不是“一颗种子”那么简单的事情。袁隆*,虽然并不是杂交水稻最早的创造者,但是他普及了杂交水稻,将杂交水稻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袁隆*首先提出“要想利用水稻杂交优势,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而这个理论是对传统遗传学理论的挑战,等于否定了水稻这类雌雄共体,自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的传统观点。这种“否定”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基本全盘否定了传统水稻育种理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大家应该都听过吧。意思就是我们不能浪费粮食。能有的吃已经很不错了,袁隆*爷爷用大半辈子的精力发明出了杂交水稻也拯救了我爷爷当代的那些人。也才有我爸爸那代人,也才有我们这代人。现在的人都喜欢那些钢铁侠呀,蜘蛛侠呀,但是我觉得袁隆*爷爷才是我们真正的英雄。虽然我这三言两语,并表达不了袁隆*爷爷的伟大,但我就用一句话就可以表达出来。“*人的一口饭,袁隆*爷爷的一辈子。”

  我在此缅怀和感恩袁隆*爷爷,请大家珍惜我们现在的粮食,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袁隆*是一个非常伟大的人,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杂交水稻育种专家,*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还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

  袁隆*是一个有理想的人。他的梦想是研究并种出杂交水稻,和这有关的两个梦分别是“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禾下乘凉梦中,袁隆*发现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饱满。他和他的助手正坐在如大树一般高的稻丛下乘凉,这也就应了一句话:理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理想这盏指路灯,指引着袁隆*,让他更加努力。在研究水稻的过程中,他有了不畏艰险,自强不息的精神。他在研究水稻时也遇到了困难,有一次,他早上来到田边,700多株秧苗被连根拔起,而且都不见了,过了几天他才在学校的枯井旁,发现了五株残缺不齐的秧苗,这才能继续研究下去。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成就,相两优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世界亩产记录。

  他在工作上严谨认真、勤奋努力,在别的时候,却是一位幽默风趣的老人。在他小的时候,亲戚、朋友都认为他长得丑,但是他坦坦荡荡,说:“我虽然长得丑,但丑得很帅。”他还是一个热爱生活、身体健康的人。有一次他掉下了水,然后就去学游泳,教练选别人去参赛,没有选他,他自己偷偷的进去了。教练看他如此热情,便同意他试一试,谁知他竟然获得了第1名。袁隆*拉小提琴、下棋、游泳等运动样样精通。

  在1999年,*科学院北京天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星,他还获得了未来科学大奖和“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这样一位优秀的老人,却在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逝世,享年91岁。袁隆*爷爷虽然去世了,但他仍活在我们心中!我们要学*他热爱祖国、为国奉献的精神!

  前几天,我看了《袁隆*》这部电影,当我走出电影院时,我热血沸腾,我的心久久不能*静。

  这部电影主要讲:袁隆*爷爷是一位只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不畏艰辛、意志坚强、奋斗终身、的人。以前的水稻产量很低,可是在袁隆*爷爷的不懈努力下,反复地研究和实验,终于使水稻的产量大大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解决了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温饱问题。成为了“水稻之父”,为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爷爷在工作中的这种精神正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中所要具备的,这使我深有感触。昨天,我在楼下学玩滑板,我刚站上去,妈妈还没来得及扶我,我就先摔了个四脚朝天。我连忙站起来,拍拍屁股上得尘土,说:“什么破玩意儿呀?还没等我站上去就给我送了个礼!”我赌气地说:“不学了,不学了!”妈妈看着我要打退堂鼓了,便用激将法说:“ 以前你总是缠着要我给你买滑板,现在给你买了,可你又不敢学。嘿——我还是把它送给别人算了!反正留着也没用!”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勇气一下子就提上来了,我想:我不能让妈妈小看我,我要让她对我刮目相看。这时,袁隆*爷爷的影子仿佛出现在了我的眼前,给了我巨大的'鼓励。我下定决心,今天我一定要学会玩滑板。可我刚一站上去,又摔了下来,害得我青一块,紫一块,手也擦伤了。妈妈看着有点心疼了,也劝我暂时不练了,可我却不依了。经过一次次地摔倒,又一次次地站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天,我终于学会了玩滑板。

  通过观看了这部电影和我学滑板地经历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永不言败是驶向成功的风帆!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我要让袁隆*爷爷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做到不畏艰险、脚踏实地。在学*中,要为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努力奋斗、顽强拼搏,为生命奏响动听的乐曲!

  5月22日条新闻在各大*台上传开了:袁隆*院士逝世了,全国人民哀悼。

  “我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句话感动到内心深处袁老几乎倾尽所有心血研发了杂交水稻,让全国人民不再饥饿,都得到了粮食。

  反转又反转,终究巨星陨落,杂交水稻之父,那个让*不再惧怕饥饿的袁隆*爷爷终究还是离开我们了,多希望这依旧是一条假新闻,多希望再辟谣一次。

  “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大,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我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第二个梦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可以增产一亿五千万吨粮食!”袁隆*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来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院士在获得共和国勋章时曾说:“我不能躺在功劳薄上睡大觉,应该继续努力!”这样伟大的科学探求精神多么宝贵,虽已获得共和国勋章,但已高龄的袁老却说要继续努力。

  我们也应该学*袁老的不放弃,努力的精神品质,在自己的学业上多下功夫,就像袁隆*院士研究杂交水稻时一样。禾下乘梦凉梦,丹心映青田,作为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发扬这种精神。

  神农氏返回了他的天国,留下人间稻米满仓,永远怀念您、永远感恩您,风吹稻花香*,国士无双,缅怀!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5)

——篮球作文800字汇总十篇

  我的爱好有很多,比如说看书,搭乐高,打羽毛球,踢足球,打篮球,在这么多爱好中,我对篮球情有独钟。

  记得在去年的夏天,有一次晚饭后我和妈妈在湖边散步,路过湖边的篮球场时我看见场内的几个哥哥正热火朝天地打着篮球。他们身材高大,体格健壮,篮球在他们手中传来传去,一会就朝篮球架飞去。哇,中了!我禁不住狂呼起来,心里暗暗在想:我也要像大哥哥一样。于是缠着妈妈带我去学篮球,妈妈看我那么着迷,也没有拒绝,就一口答应了,于是我和篮球结缘了。

  终于有一天我来到了篮球馆,看到眼前的景象一下子就惊呆了:有的人在原地拍球,有的拍着球满场跑,有的反手投球,有的站得很远,轻松的就将球投入了篮板我迫不及待的想学到这些本领,马上就跟着教练来到了上课的场所。

  教练先是让我们跑步热身,可不是吗?打篮球不仅需要良好的体力也还需要很好的耐力,不然根本坚持不了一场激烈的赛事,所以*时要多加训练,锻炼体能。我暗暗想这还真不容易啊。热身20分钟后,教练看我额头已经有些冒汗了,便让我停下来在原地拍球。一开始,篮球如同一只调皮的小精灵一样,左一下,右一下,一点都不听使唤,急得我满头大汗,还是控制不好。教练拍了拍我,示范给我看,原来拍球手指不仅要张开还要向下弯曲,这样才好控球,不让球到处跑,拍球时要用指尖拍。经过教练的悉心指导,很快我便能熟练地拍球了,并能控制好球。控球是打好篮球的第一步,我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后来,教练又教我传球、运球,我开始也老是弄不好,教练很有耐心的一遍遍教我,演示动作要领,我一想到球场上大哥哥的高大的身影,我就一遍遍反复地练*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练*,这两个要领我已经能熟练掌握了。接下来教练便用魔鬼式的训练方法教我们扣球,投球,抢球,胯下运球和一些战术,虽然很累,但是当我把球投到篮板里时,我觉得非常高兴,而且我打篮球,也让我的身高从年初的1米32长到了1米39了。时间久了一起练球的小伙伴都有了默契,球场上更多了欢声笑语。

  啊,我爱篮球!篮球不仅让我快乐,还让我收获了友谊。

  一个酷爱篮球的少年!小到与篮球伙军伴随意比拼,大到每场NBA球赛,我几乎都没放过。篮球就像一朵花,我就像一只蜜蜂,这朵花深深吸引着我。我国的篮球明星姚明、易健联、孙悦、朱雨芳、刘炜……外国湖人队的科比、火箭队的詹姆斯、快船队的格里芬、凯尔特人的罗伯爵队。我真羡慕这些篮球明星,每次看到火箭队姚明在美国人面前抱篮板、扣篮、盖帽……我觉得特别激动。我决定也要认真练*打篮球,成为他们这样的大巨人。

  机会来了,三年级的一天,伙伴来找我打球。球筐真高啊!我一连投了几次都没进。但是,我在小区投篮时,可不是这样的,可能是篮筐矮了。我垂头丧气地说:“真难投啊!不玩了。”可见伙们不甘心的样子,我又继续下去。周末的清晨,我会准时到小区篮球场,开始我的热身运动,课间,和小伙伴们探讨球技是我的最大乐趣;回到家,一做完功课,我便拿起我的小篮球,练投篮动作……我从邻居哥的带领下,学到了高筐投球,抛球、抄球、甩球……我觉得自己学得多了。

  有一天,不耐烦地问:“哥哥。我学得多了,能不能不学了?”大哥哥却反驳道:“知识是学不完的。”我心领神会,决定让我亲自测试。篮球场上,哥哥说:“甩球!”我二话不说,便耍起来。大哥哥看出我很吃力,可是没说出来,最后又严肃地说:“学篮球要耐心,不能马虎。”以后,我就不再马虎了。现在,我是一名普通的篮球手,对篮球有着很深刻的理解。我再次浓度投这个高的球筐时,竟投进了,我惊喜万分,这是大哥哥的功劳,我可得好好感谢他。是他增强了我的信心。我渴望像篮球明星一样出头露脸,飞奔在耀眼的篮球场上。我坚信:只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没有什么做不到的!篮球为我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给我的课余生活增添色彩。篮球,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

  篮球,在别人的眼中它只是一个球,但它在我的眼中却像是一个人,一个有感情的人。它是我生活中离不开的物体,简单来说,是我对它有一种深厚的情感。

  有一次,我语文考试考砸了,卷子上鲜红的八十九分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考了这样的分数,我感觉我都没脸见父母了。放学了,我缓慢地走在路上,我的脚步异常沉重。一阵秋风吹来,我仿佛听到那秋风也在嘲笑我:曾睿哲,你到底行不行啊!考个那么差的分数也敢回家?我无地自容,真想找个地方躲起来,永远也不出来。

  到了家,我把那张八十九分的试卷拿了出来交给父亲。父亲诧异地看了我一眼,问:“曾睿哲,你这次考试为什么考得那么差呢?”我满脸通红,断断续续地回答道:“这次考……考试我没……看仔细题目,所以……以才会考……考得那么差。”父亲看了我一眼,深深地叹了一口气。那叹息中包含了太多太多:有无奈,又有可惜,有悲伤,还有……我眼眶一湿,跑到房间,流下了一行清泪。

  我打开球袋,拿出篮球,跑到了篮球场上,一个个动作:变向、转身、背后,行云流水。在打球中,一身烦恼都忘却了,真舒服啊。打完球回来,我抱着球,对着篮球说球:“篮球,你说我为什么会考那么差,难道是我太笨了吗?不过我已经找回了我的信心!”我仿佛听到篮球说:没错,你就应该这样,就应该这样充满信心,这样才算我的主人吗!加油,继续努力哦!听了篮球的话,我又重心燃起了信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下次考试中,我汲取教训,仔细地检查了一遍,我考了一百分。在放学的路上,连秋风仿佛也在夸奖我。我一路小跑回了家,把一百分的试卷给了父母看,给了父母之后,我快速的跑进了房间,跟篮球说了这个好消息。我用耳朵靠*篮球,它仿佛在夸奖我:曾睿哲,你真棒!继续加油。抱起篮球,我又跑去篮球场了,那可真是百发百中啊!随手投一个三分,中;一个二分,也中。我今天不仅心情好,成绩也好,连手感都好。心情好,投球的手感也就好,一切更顺。我不禁感慨。

  篮球,失败了,你鼓励我;成功了,你夸奖我。我离不开你,你也离不开我。我为有你这样的一个朋友而自豪!

  “叮铃铃,叮铃铃”下课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始了。同学们像小鸟一样飞出了教室。同学们有的聊天,有的跳绳,有的踢足球,还有的比赛跑步。同学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校园顿时笼罩在欢声笑语中。

  最*,我们大家和篮球成了好朋友,无论男生女生,玩起篮球都会全身心投入,场面热火朝天,不亦乐乎。这一天,我们又聚在一起玩起了篮球,“智多星”赵晨烨想出了一个好玩的游戏:扔球。大家都同意了,纷纷争先恐后地向上抛去,你一下,我一下,使劲全身力气往高抛。球忽高忽低,不时落地,大家你争我抢,热闹极了。我们班的“大力士”张博扔的球飞的最高。正在我们羡慕不已时,他的球突然飞到了办公楼的门板上,球像淘气的孩子耍死皮不肯下来。顿时我们傻了眼,个个急的像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又急又气。

  就在这紧急关头,大家想出了第一计“以毒攻毒”。用另外一个篮球瞄准哪个篮球发射!连续投了好多球都一一闪过了,这时有人感叹命中率也太低了吧!。眼看一计不成又生一计“狼狈为奸”,“搭人梯”,由于同学没站稳,反而摔了一个大屁墩。计策不见效,同学们个个愁眉苦脸,无计可施,大家心里更是着急了。

  就在万般无奈之时,同学们的目光“唰”的一下移了过去,原来是我们郭老师来了!“郭老师,郭老师”大家像看到救星一样欢呼起来。

  郭老师看到我们着急的样子,马上上前帮忙,我们说明情况后,郭老师先给我们提出了出了第一个问题问大家:让大家观察地形,看篮球离那个点最*?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办公楼二层。紧接着郭老师又提出了第二个问题:要让篮球落地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大家这时都想到了体育组的竹竿。只见郭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大家恍然大悟,此时仿佛找到了灵丹妙药,同学石天赐三步并做两步跑到体育组把竹竿借来了,只见郭老师不紧不慢地轻轻一桶,球乖乖地掉到了地上,顿时掌声欢呼声响彻校园,大家高兴地蹦来跳去,球又在大家的手上传来传去,我们又沉浸在欢快的游戏中了。

  通过这件小小的事情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遇事不要着急,要有耐心,多动脑筋,最终总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一觉醒来,眼前的场景让我直冒冷汗,我居然睡在操场上!我还以为自己在做梦,但很明显这是事实。我现在的身份是啥?我自己也不知道。我旁边的篮球在对我讲话,我吓得想逃跑。但是我用尽了全身力气也丝毫没动。我旁边的篮球笑了笑,对我说:“小笨蛋,你不依靠可爱的孩子们,怎么可能会移动呢?”这句话让我心里一动:要靠孩子们移动的会是哪个呢?足球?乒乓球?羽毛球?还是篮球?我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再看看我的外皮似乎很粗糙,而且又是圆溜溜的,身上是红棕色,还有一些交错的弧线……哦!我想起来了!是篮球!我竟然变成了篮球!

  一刹那间,我开心起来,因为很多小朋友都爱打篮球。但是一想起不能自己行动,我就叹了一口气,因为不能自己行动意味着我失去了自由。

  下课了,我被一个朋友一下子拿起来投向篮框,我从高处俯视了校园的美景,我们的学校可真美啊!孩子们投球时进不进全看我心情,我想进就进,不想进就不进。偶尔我会恶作剧,故意砸到小朋友身上。有时我也会被小朋友们滚来滚去,弄得我头晕眼花。但是,这样的日子,我很知足,太舒服了!

  星期五,学校都会组织每周一赛。这周轮到我们班和六(1)班,而我作为我们班的一员,怎么可以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赢呢?我要为我们班拿下这一场。一开始我有点慌了神,我简直都不知道我是谁了。但慢慢地我缓过神来,我们班同学在我的紧密配合下赢得了这场球赛的胜利,真是太令人兴奋了!

  比赛结束后,我和我的伙伴在操场上晒太阳。突然,我发现其中一个小伙伴不断的膨胀,“嘭”的一声,他在我的眼皮子底下爆炸了!我开始忐忑不安,因为我觉得我似乎也在开始膨胀了。我心想:完了,完了,这下我的命要丢在这里了。我的视线渐渐模糊了起来。突然一双凉凉的手把我们一一捡了起来,放到了阴凉处。我仔细一看,原来是我们的老师。

  我躺在阴凉处,好想告诉小朋友们:打完篮球,一定要收回去呀!我们可真是太脆弱了!

  篮球比赛的时间到了,我们班的十名篮球小将分成两队,各队的参赛队员篮球比赛的时间到了,我们班的十名篮球小将分成两队,各队的参赛队员在同学们的掌声中进入了球场。一身帅气的运动服装,把这些运动员们打扮的格外精神。一声哨响,激烈的比赛打响了,我们大家都聚精会神地看着球赛。

  球赛开始了,双方的队员围着圈跳球。裁判员高举着篮球,用力地向上一抛,我们班的“弹跳王”——陈源将球打往对方的阵地,“速度小将”——俞乔卿以风的速度抢到球给黑旋风——孙淼。孙淼边拍着球,边快速的前行。只见他快速运球,左冲右突,立刻放到了对方的篮下,跃起、抬臂、压腕、扣篮,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唰!”好一个利落的“空中开花”啊,球进了,我方旗开得胜,既首先获得两分,又壮了气,真是一举两得啊!

  可对方的对手也是不甘示弱。瞧,一个队员满头大汗,双手拿着球,两只胳膊左右摇摆着,晃过我方的两名队员的防守,运球后三个箭步,纵身一跃,一个腾空,投进了一个两分球。这时,对方的选手欢呼雀跃起来。

  双方的队员越战越勇。双方的比分交替上升,一直呈胶着状态,一会儿12比10,一会儿16比18,一会儿20比20,双方的比分一直咬得很紧啊!谁也不肯落后,谁也不服输。队员们翻飞疾进,那令人眼花缭乱的运球,那出其不意、恰到好处的传球,那一次次对对方有威胁的进攻……让人目不暇接,双方队员的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只剩下最后几秒钟了,比赛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场上的比分是30比30,仍不分胜负。就在这关键时刻,我们的陈源抢到球,左躲右闪,来到对方的篮筐外,他稍稍稳定了一下呼吸,哈,嘭的一声,篮球应声入筐了。也就在这时,裁判吹响了哨子,比赛结束了。啊,我们队以三分的微弱优势胜出了,我们队赢了!同学们欢呼雀跃着。

  这个暑假,妈妈看着我日渐浑圆的身体和长势如龟速的身高,着实担心了一把。在爸爸妈妈的再三权衡下,最终决定让我去春田体育打篮球。其实,我对打篮球是抗拒的,心里有点担忧:我自己技术这么差,会不会被队友嘲笑呢?

  等我去了春田体育,却惊喜地发现,那边是按照新手和老手进行分组,我们组里也没有什么很厉害的高手。我一下子如释重负。篮球训练正式开启,我认真地跟老师学了*传球、贴地传球每次打完篮球,我都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衣服都能挤出水来。可是,我并不觉得累,像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倍感精神,走路都带着风。

  现在的我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圆圆的、灵活的篮球:它时而静止不动,像一只吃饱喝足、懒洋洋的小猪;时而活蹦乱跳,像一只顽皮的小兔子;时而又一蹦老高,好像在对我说:“来抓我呀,来抓我呀”

  开始打比赛了,我被分在甲队,由我先发球。我轻轻一传,球就顺利传到队友手里。我像只灵活的猴子,躲过对方的几重阻拦,来到队友*旁。我和队友眼神对视了一下,便轻松拿到控球权。对方伸手想来拍掉我的球,没门!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个反方向运球,巧妙地躲过了他的袭击。然后我直接一个假动作把他给忽悠过去了,最后,一个跨步上前抱起篮球、转身、落地、起跳、投球,篮球像一支离弦的箭飞向篮筐。“嘭”篮球在篮筐上面打着转,最后进了!“嘭、嘭、嘭”篮球落到地上像在欢呼。球场上响起了我的笑声,跟妈妈和小朋友的掌声一起,汇成了一幅流动的美丽的画。

  现在该对方发球了,对方发球队员把球传给了一个小个子,这个小个子把球传给了一个中锋,这个中锋冲到篮筐底下投篮,但是没投中。我见势立刻跳起来,抢到了篮板。我将球传给了我们队队员,他又传给了向向,向向又传给了无人防守的我,我一个箭步冲上去,三步上篮,我们队以2:0完胜。参加了一场篮球比赛,体能得到锻炼,士气得到振奋,我真是感到好舒爽啊!

  经过一个暑假的篮球训练,我的体重减轻了,身高长高了好多呢。篮球带给我快乐,带给我成长,渐渐地,我爱上了篮球运动。

  已经好久没有触摸到你手了,我好怀念你手心的温度,好想好想和你在来一次约会。

  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那是在一个夏天的户外活动课上。当时我看到你和男孩子们玩的兴高采烈,真想冲过去加入你们,可是又害怕别人说些什么。无奈我走进了教室,对着枯燥无味的课本发呆。可是脑海里全是你的身影,挥之不去。之后的几天里每每看到你和他们玩,我就有种冲动——跑过去加入你们,可一想到即将来临的期末考试,我忍了下来。

  再一次见到你时,我已经是一名初二的学生。高高的我稍稍带了些男孩子的矫健和灵活。在加上体育课上老师的特意安排,你和我认识了。在和你接触过几次,我发现我深深的爱上了你。

  那几日,一放学我就找你去玩,你和我配合的甚是默契。我们一起打比赛。赢了,你比我还开心,在球场上来回跑来跑去,开心的大笑着。输了,你会笑着告诉我别伤心,下一次,我们一定赢。

  一场,二场,三场……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们一起赢了十余场比赛,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于是我在操场上大笑起来,若的同学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在看看身边的你,高兴的在操场上跳来跳去。

  可是好景不长,再一次月考后,老班找到了我,和我谈话。说我因为过于迷恋你,而学*成绩直线下降,从年部前5名滑落到年部十五名以后。硬要把我们分开。

  我表面上答应了,可是我还是偷偷和你在一起。纸包不住火,后来老师还是知道了,又是一顿说,硬是把我从你身边拉走了,我没有办法了,只好和你分开了。

  在离别的那一天,我哭了,我哭的好伤心,好伤心,我也分明看到你眼中闪着异样的光芒,但你却笑着对我说:“傻丫头,你别哭啊。没事,我们不会分开太久的,只要你努力学*,回到从前的那个活泼,开朗,学*又好的女孩时,我们就又会在一起了。这是我们之间的约定,你一定要做到,答应我,好吗?”

  “恩!”我点点头答应着。

  时光飞逝,瞧~亲爱的,我都是一名初四的学生了。上次考试我又回到了从前的位置了。你看。亲爱的,我做到了,过几天我会去找你,你看好不好?呵呵,让我们相约在球场,相约在那个我们相识,相知的地方。

  呵呵,我最亲爱的“男朋友”篮球,别忘了你我的约会哦……

  我是个十足的篮球迷。每次只要一有空,我就拿着我的球去南明小学。别看我只有12岁,我可也学了足足3年了。

  记得有一次星期天,阳光明媚,万里无云,我决定去打篮球。我带着我心爱的篮球来到了南明小学。我兴奋不已,迫不及待地跑了进去。刚到球场旁,就看见了我的好兄弟小明。我飞快地跑了过去说:“这么巧,你也来打篮球。”“呦,你也在!”小明说。

  “走,我们去那个地方打。”说走我就走,来到球框下,站远一点,非常轻松地投进了一分球。我到了二分线上,深吸了一口气,向前投去。进了!太好了!

  我飞快地带着球走到了三分线外。开始了,我带球向前冲去。小明也不是什么等闲之辈,他毫不逊色地冲向了我,来了个漂亮的回手掏,可被我的下地球飞快地甩开。我又继续飞向了篮筐,来了个大力进球。太好了!球进了!

  天公不作美,下起了毛毛细雨。可是我不管这么多,继续和小明在打球。妈妈飞快地跑过来,大叫道:“小华,小华回家了。”可是我丝毫没听到,仿佛连下雨了我也不知道。这时,妈妈跑了过来:“孩子,下雨了,要回家了。”这时,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下雨了。我跟妈妈说:“没关系了,反正回家要洗澡的。”

  直到下午5点了,雨终于停了,我和小明都感到有些疲惫。我却说:“小明,现在还早呢,应该才2点吧。”这时,小明哭笑不得,说:“现在都快六点了。”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都快六点了,妈妈已经回家准备晚饭了,我只能自己走回家了。想想都觉得累!算了,我还是再打会儿篮球吧,反正妈妈会来接我的。直到快七点了,妈妈还没有来接我,我连晚饭都还没吃,都饿得前胸贴后背了,只能自己走回家了。

  在路上,我也还在拍着球。只听“砰”的一声,头撞电线杆上了!太痛了,痛得我直叫,太倒霉了。回到家后,妈妈看到我头上的包,问我怎么弄的。我跟她说了原因后,她笑着说:“活该你倒霉,谁叫你走路不看路,要玩球的。*时说的一点也不听,这下应该长记性了吧!快点去洗手吃饭。”

  虽然,这次回家路上倒霉撞了个大包,可我还是对篮球着迷。只要一有空,我就去小区、学校打球,我的身影无处不在。

  你们说,我是不是一个十足的篮球迷啊?

  说起运动,我擅长的只有乒乓球、篮球和一些简单的运动。我天天在家练*打篮球,比如带球破防、带球左转身、带球右转身。并且缠着妈妈给我报个篮球班,不答应不行,妈妈经不住我的死缠硬耗,终于被迫投降——同意了。

  今天早上非比寻常。一大早,我五点半就起床; (其实是妈妈叫我起床的),因为今天上篮球课,而且还是六点上课,八点结束,然后马上刷牙、洗脸,穿上鞋,想:来不及吃饭了,冲吧!随后冲向楼下,严阵以待,等待老妈的“检阅”。随后,我听见妈妈那双高跟鞋下楼的“踏踏”声,越发越紧张起来,等妈妈坐到了驾驶座上,我们等弟弟下来,就有说有笑地去学篮球的地方——体校了。

  到了那儿,我催促妈妈快交学费,然后教练说:“怎么没带球?去二楼拿个球先用吧!”我瞪了妈妈一眼!因为刚才在我们家属院楼下时我让妈妈拿我们自己的球,他不拿,还说:“教练有球,不用拿!”现在倒好。我和几个同胞去拿了球,就马不停蹄地冲往训练专用篮球场。首先,教练让我们练右手前后推拉球,围着球场边走五圈,还必须弯着腰,一圈、两圈、三圈......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6)

——铭记袁隆*作文汇总十篇

  昨天下午我从网上得知袁隆*爷爷逝世的消息。这位“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我和大多数人一样从未见过袁老先生,但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袁爷爷,不会忘记他的贡献他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在这片土地繁衍至今,靠的就是一个又一个像袁爷爷这样的明星指引护航。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的一日三餐都离不开五谷杂粮,在我们国家人们常吃的主食就是水稻了,也就是大米。袁隆*爷爷不分白天和黑夜,都在辛苦的研究杂交水稻的种植,不论是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他都穿着水鞋在湿漉漉的水稻田里亲自插秧,培育水稻。

  袁隆*爷爷为了培育出超级杂交水稻,用了四十多年的时间,经过上千次上万次的失败,流了多少辛苦的汗水都没有放弃,最后终于成功了,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啊!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都种上了袁隆*爷爷培育的杂交水稻,增加了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这是多么了不起的贡献啊!

  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白米饭的时候,就会想起让人类摆脱饥饿,让天下人民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他是我们国家的英雄,是我们学*的榜样。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

  袁隆*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他的行动让人不解,很多农民兄弟都问他:“你个知识分子,月月有工资拿,每天讲讲课,做做实验多清闲啊。和农民一起吃这个苦;遭这个罪是为啥呢?”是啊,为什么呢?他们不知道,袁隆*心中藏着一个造福全人类的梦想,让人类战胜饥饿的梦想。每当这时,袁隆*都会手拿烟袋笑一笑,随即又钻进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

  袁隆*就是这样安贫乐道,不惧困苦,不怕失落,他会从杂交水稻事业的每一个微小的进展中得到鼓励,得到灵感,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袁隆*爷爷,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让天下人都吃饱饭的袁隆*爷爷,他是解决一个国家吃饭问题的大功臣。

  相信许多人都知道袁爷爷今天的辉煌成就,但很少有人知道为辉煌之前的寂寞,成功背后的艰辛。人们很难想象,光是育成三系杂交水稻,就耗费了他十年的青春。今天李老师讲述了袁爷爷的一些辛酸往事,我们都很感动。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研究,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

  袁隆*爷爷,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我们要以袁隆*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学*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袁爷爷,你真是我们中国的骄傲!

  2021年5月22日下午,刚拿起手机的我看到了网上的新闻标题都写着袁隆*院士逝世的噩耗,鼻子一酸不知不觉就湿了眼眶。此时我却脑海浮现出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是的,袁隆*爷爷的一生都在为中国人民所付出,虽然已经逝世,但却依然活在我们的心中,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也会在新时代青年中继续发扬。

  认识袁隆*爷爷还是在小学课本中认识他的,当时老师说他是“杂交水稻之父”,我便知道如今我们能够温饱都是袁隆*爷爷的功劳。但是听老师讲了袁隆*爷爷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我明白了“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在以前严峻的条件下,袁隆*爷爷既要面对舆论的压力又要似大海捞针一般的寻找“雄性不育植株”,既要有耐心又要承受得住实验过程中的失败与挫折,经过不懈的努力才有这样的成就。袁隆*爷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了我们,只要相信自己,充满决心朝着目标奋斗,总会有所收获。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正如袁隆*爷爷一样,还有许许多多已经逝世的伟大人物依然都留在我们的心中。

  2021年的5月22日,是一个令人悲痛的日子里,因为这一天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爷爷去世了。这一天举国悲痛。在这之前我对袁隆*爷爷不是很了解,看完老师播放的视频,我才知道袁隆*爷爷瘦瘦的黑黑的皮肤有一个农民的脸,但他有智慧的力量,让全国的人都吃上了饱饭。

  我曾经听说过袁隆*爷爷有两个梦想,第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梦,意思就是说袁隆*爷爷想让到麦子长得和人一样高,或者比人高。可以在麦子里乘凉,麦子里接触的大米就像花生那么大。第二个梦想就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意思就是说袁隆*爷爷想让它发明的杂交水稻,意思就是想让地球上的每个国家都知道杂交水稻,让每个国家里的农民都能吃饱饭。目前已经有很多个国家种植了杂交水稻。袁隆*。爷爷真是太伟大了,他用了一个科技让新中国变的发达起来了,以前的人吃不饱饭,袁隆*。

  爷爷发名了这个实验,让全国的人都吃饱饭了,可是在5月22日的这一天,袁隆*爷爷去世了,我们应该努力学*,将来长大像袁隆*爷爷一样不能忘记它,他用一辈子的心血换来的是让全国人民都能吃饱饭,吃好饭。

  5月22日是一个举国上下哀伤的日子,因为我最敬佩的人---袁隆*爷爷因病去世了。

  袁隆*爷爷是个有梦想的人,他的一生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这两个梦,袁隆*爷爷将毕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十年如一日,每天辛勤地工作,把每一滴汗水都洒在了田间地头。袁隆*爷爷说过,他不在家就是在试验田,既不在家也不在试验田,那他一定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袁爷爷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矢志不移地在田间和实验室工作。在几十年的不不断尝试和摸索之中,终于得以实现。他所取得的成就,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的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爷爷最让我敬佩的除了艰苦奋斗、毫不退缩的精神外,更多的是他那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品质。如果袁爷爷贪名求利,他早已可能是亿万富翁,也不用以八九十岁的高龄,仍流连于田间。

  袁隆*爷爷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他的梦想永远留在我们身边。最为新时代的少年,在今后的学*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一定不会退缩,我要向袁爷爷那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才。

  袁隆*打开了杂交水稻“王国”的大门,在农业科技史上塑就了万众景仰的里程碑。所以,他是我的榜样,我要向他学*。

  袁隆*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

  虽然袁隆*经常失败、探索,再失败、再探索,但他还是艰难而执着的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让*20年的粮食增加了至少3000多亿公斤。

  袁隆*认为:成功的要诀在于“知识、灵感、机遇”,同时还要有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

  袁隆*还说过:“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应该把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社会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

  而且,袁隆*还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的唯一当选者。

  袁隆*是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所以我十分敬佩他,因为有了杂交水稻,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万人的吃饭,让他们不再挨饿。

  正所谓“民以食为天”,是袁爷爷让我们家家衣食无忧,解决了中国人民吃饭的问题,袁爷爷,你是人民的救星,是伟大之人。5月22日凌晨你安详的离开了我们。

  他在他的一生中,他有两个愿望,“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在他30岁那一年之前,中国闹了一次饥荒,他亲眼看到有许多人饿死了,有些人在大街上要吃的,饥荒年代所有人都没得可吃,怎么会给他们一些呢?当时中国死伤一片。和中国**战争中的死伤人还多,在那时他就立下了一个志向:让杂交水稻覆盖全国,让每个人都吃得饱,而杂交水的意思就是将一个写到和另一个品种的水稻相结合,这样就能形成一种新的水稻,这种水稻结合了一种水稻的好处与坏处,还有另一种水稻的坏处与好处。

  有一次记者向袁隆*爷爷问道:“你为何不将这些新的杂交水稻,拿出去大卖特卖呢,这样子还能卖个好价钱能赚还10亿或者百亿,你这样子你不用愁吃喝也不用愁穿的住的。袁隆*爷爷却说:“我不想当世最富有的人。我只要当精神上的首富,我就满足了。”如此可见,他这一句简单的话语,其中含有着他的精神和品质,就比如他的'淡泊名利的精神和他为那全世界人民着想的精神。

  袁爷爷将自己的一生都用来为我们,研制新型水杂交水稻,现在我们不能浪费食物,而是要更加珍惜这样的美好生活,谁也不知道,一粒大米背后付出了多少劳动力和物力,我们要学*袁隆*爷爷的淡泊名利和他的品质精神。

  袁隆*,无党派人士,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籍贯江西省德安县,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在5月22日1:07时,袁隆*爷爷逝世了。听到这个消息,伤心极了。

  袁隆*爷爷91岁。曾任河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在学*当中,我听他说过,我的杂交水稻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生命不息,我将继续追寻追寻为了梦想永不停息,听说袁隆*爷爷梦想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要高。虽然只是一个梦想,但是袁隆*爷爷在不停的奋斗。袁隆*爷爷把这个事情看作了现实。

  袁隆*爷爷在没有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时候,家里已经非常有钱。可袁隆*爷爷。从未享受。连剪头发也要去三五块钱一次的店里。虽然袁隆*爷爷家里很有钱,但是他不像那些富人一样奢侈,而是继续努力从事国家的事业。

  袁隆*爷爷这一生都在为国家的事业而努力奋斗。袁隆*爷爷是中国的工程,也是全世界的工程,他从事水稻职业让我们所有人都吃上了美味的饭。连联合国也在纪念着他。不仅是中国,还有其他国家也都非常的纪念他。让我们向他致敬,努力成为他这样的人。为国家而奉献。我们努力学*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要么是娱乐明星,什么少年团啦,跑男啦;要么是为国奉献的英雄人物,像钟南山、李兰娟,而我的偶像,正是刚去世不久的袁隆*爷爷。

  事情要说到很久很久以前,那时的中国人民都吃不饱,袁隆*见此情况便下定决心要救救中国,让中国人吃饱饭,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可在那个时候,想让全中国吃饱饭可不简单啊!于是他茶饭不思,废寝忘食地研究水稻种植。

  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袁隆*发现了一株“野败”,最终成功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并移植在田中。杂交水稻产量远远高于普通水稻,粮食产量也因此大大提高。

  虽然产量提高了,但袁爷爷并不满足于此。他带着团队苦心研究,一次又一次地刷新水稻的亩产量。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时,他说:“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

  袁爷爷为了实现这两个梦想,孜孜不倦,下田考察,并且一次次地突破。即使已是耄耋之年,也坚持亲自下地,正是他这样一生不懈的奋斗,使全中国的饭碗牢牢地抓在手里,而且还研究出了海水种植稻。

  如今,袁爷爷已离我们而去,但我们永远缅怀他,他将永远是我们心中的偶像!

  5月22日下午,灵车缓缓驶出医院,长沙宽阔的主干道上,许多人们涌上街头,齐声呼喊:袁老,一路走好。

  我望着大街上拥挤不堪的人们,惊奇的问妈妈:妈妈怎么这么多人啊?这是发生了什么重要的大事吗?妈妈看了我一眼,就把头扭向灵车:唉,袁老去世了。我非常好奇,就继续追问妈妈:袁老是谁呀?妈妈看着我笑着说:袁老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爷爷呀,他就是能让我们吃得饱饭的人。

  我就又带着疑问问妈妈:妈妈这个人真有这么厉害吗?妈妈一脸严肃的说:是啊,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生活,妈妈小的时候,吃一顿饭都很不容易,今天把这一顿饭给今天吃了,就得想着明天和后天吃什么。那时候大街上有很多要饭的,一旦有好心人给他们食物,他们就会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不一会儿没了。

  袁隆*爷爷的梦想就是能让粮食覆盖全世界。以前的时候粮食很少,每亩地只能产出300斤的粮食。而现在一年就能产出1500公斤的粮食。从300斤到1500斤,这是多么大的飞跃呀?袁隆*爷爷把他的一生都用在了杂交水稻上,他不求回报。不仅为我们中国人民造福,还为全世界人民造福,让全世界的人都吃上了饱的饭。

  直到现在,你看现在有很丰富的食材,我们再也不会饿肚子了,这些食材之间都少不了袁隆*爷爷的功劳。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了,我以后再也不浪费粮食了。说完,我就深情的看向灵车鞠了一躬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7)

——爬山作文800字汇总十篇

  国庆节的`假期到了,早上起床阳光明媚,空气也很新鲜。爸爸突发奇想说要爬香山。一说爬山,想着很长时间没有运动,爬完山后,肯定浑身酸痛,心里就有些不情愿,但是在爸爸的强迫要求下,后来还是服从了爸爸。吃完早饭后,简单带了点食物和水,一家人便喜气洋洋的出发了。

  到了香山公园,因为对香山公园人生地不熟,就随着一路伴随着我们的游客向上爬。没想到我们走的是坎坎坷坷的路。由于很长时间没有到野外来闯荡闯荡了,所以看到山坡上翠绿的树林闻到纯净的空气,突然有一种很新鲜的感觉,心里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觉得爬山不累,而是一件有趣事。一时按耐不住兴奋急切的情绪,步子自然加快了不少。刚开始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充满了快乐的气氛,不一会儿就爬了不少路,可我毕竟很少爬山,没什么经验,没掌握好节奏。又是不会儿时间,全家人就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如牛,大汗淋漓,腿就像挂了一块秤砣,难受极了,沉重的步子很难迈开。

  就在这时,从我们身边走过了一位老爷爷,他看上去七十岁左右,拄着棍,呼吸均匀。他一步一步的走着向山顶,心里有些疑惑,难道老爷爷不累吗?玉石我学着老爷爷的样子放慢脚步,慢慢调整好呼吸,慢慢的一步一步的向上爬着,也许刚才爬的太快了,力气一丁点都没剩下,现在越爬越费劲。抬头往上看,不禁惊叹一声我的天啊!还有那么远的路呢!怎么办?放弃?从这退回原点?不行啊!我刚才爬那么久白费了吗?我的脑海里忽然传来老师经常跟我们讲的话:“同学们您们可不能做一个半途而废的人,如果碰到困难就退缩,不坚持下去,我想这个肯定是一事无成的人。”于是我的心中一下子一股股的力气,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不停的向上爬,一步、两步......

  哈!终于到了山顶了,站在山峰往下望一切都显得那么小,心中一下子有了古骄傲。没过多久,爸妈和妹妹都上来了。看着刚才走过的陡峭的山路,一家人脸上都挂着胜利河满足的微笑。

  我明白了,只要坚持下去什么事都可以成。

  今天跟我的朋友们约好了一起去爬北干山,敬烈士纪念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出发啦……

  我们走过萧山的市中心看到眼前的人山人海,有手机店、有衣服店、还有零食店,吆喝着叫卖着,那场面顿时让人热血沸腾。这时候我的眼睛真的大大的看到有人在卖冰糖葫芦,顿时我的口水早已垂涎三尺啦!爸爸妈妈实在看不下去了,这时候叔叔拔刀相助,愉快的替我们解决了眼馋,我们开开心心的吃着冰糖葫芦!

  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的走了好久,我问叔叔还要什么时候才能到啊?叔叔说快了快了,但你们记牢,等会儿到了那边上台阶的手时候,你们要数清每一节台阶,小case看那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爬的山了。想着那么低我几分钟就能爬上去啦。走了一会儿,我以为到山顶了,什么?这只是山底啊!你往上面看看,我睁大眼睛一看。哇!真那么高所以你只好慢慢的走,我太得意忘形啦!我只看了外表,没看到真实的景象。别说啦赶紧爬吧!

  于是我像只蜗牛一样的慢慢的一步一步往上爬,可能我爬的有点太高了,因为恐高稍微有点害怕,而且脸色也有点发白,这时候妈妈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没事,妈妈带着你我们一起慢慢爬。那一刻我的心被暖到了,我把手交给了妈妈,继续往上爬。我和妈妈一起喊加油!我们一定能成功的。这时候我的小伙伴们还有叔叔阿姨们都在为我加油,我忽然觉得脚步没那么沉重了,像只敏捷的小豹子,甩掉了妈妈的手,直逼山顶,我终于走上山顶啦!所有的汗水都化成开心的一刻。站在山顶了,现在我站的比房子还高,爸爸也仍在坚持不懈,最后我们一起到达了山顶,此刻我是骄傲的,我是自豪的,我爬上来啦!

  我们一起看着美丽的风景,约定了下次的爬山之旅。本来我中途是想要放弃的,我想我已经爬了那么多了再放弃也不值得。所以我像一只勇敢的蜗牛一步步慢慢向上爬,我的学*也是一样的,要往高处走,相信自己是最棒的,在山顶我们在烈士纪念碑前敬礼,莫名而来的叔叔阿姨们看到我们这庄严的举动情不自禁的拿起他们手中的相机为我们这群可爱的少先队员记录下来这难忘的一刻。

  多么难忘的一次爬山之旅,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今天下午,久违的阳光指引着我们向山里出发,蔚蓝的天空上还漂浮着几朵白云,有的大有的小,远远望去就像开在山顶的大蘑菇一样。我们几个小孩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向山里出发,听妈妈说这是她小时候经常爬的山,它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燕窝”。乍一看周边山岚重叠,中间蜿蜒曲折。还真有点像。

  我带着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山脚下,太阳直晒我的'背,没过多久,我就出汗了。我们穿行在翠绿的树林当中,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走上陡峭的山。山路是有点湿,而且只容一个人行走,我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爸爸一直在提醒要小心,要小心。我嘴上说知道了,但是心里还是很专心,深怕一不留神,就摔一跤,掉到沟里就惨了。

  还好,一直到山间小溪都没有摔跤。小溪的水清澈见底,还有一些山里特有的水产——清水螺蛳。我们兴奋地跑向小溪,我从溪里一块石头上找到一个大的螺蛳,兴致勃勃地对妈妈说“妈妈,快看。一个大螺蛳!”“是啊,好大的螺蛳!”妈妈也微笑着回答。但我还是把螺蛳放了回去。

  我们休息了一会儿,又继续爬山。来到了一片大竹林处,老爸去找他的宝贝———冬笋。我们几个就在找山里的风景。我突然看到一株不寻常的树枝,指着问“那是什么呀!”表姐笑了笑说“那是我们家惩罚小孩的神器——毛竹丫,打起来可是很痛的哟!”当时我一点儿都不信。撇了撇嘴,说“哼,我才不信呢!一支树枝不可能那么痛。”于是,我就掰了一小段,轻轻往手上一打“啊!好痛!”表姐看着我狼狈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山里人就是就地取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我们也找到很多没有见过的野树,还有启迪鲁班爷爷发明锯子的茅草,妈妈警告我们不要用手去抓它。我们呼吸着山里新鲜的空气,真有一种心旷神怡 的感觉。不知不觉,太阳已经跑过了山顶,我们在“燕窝”当中向云望去,真有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觉。

  这时老爸已经准备好下山的工具,削几支树枝当拐杖,因为上山容易下山难,妈妈也叮嘱到,下山身子侧着走,不容易摔跤。终于安全到了山脚下,回头望去,“燕窝”已经在远*高低不同的山凹里,淡淡的雾气笼罩了。我们虽然个个大汗淋淋,但是还是很开心。

  新学校操场的围栏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像堵一绿色的墙。墙里书香满园,静闹相宜,墙外车水马龙,喧哗热闹,截然两个世界。每每看到那满墙的爬山虎,总会想起与爬山虎相伴的日子。

  小时候,我不太喜欢爬山虎,感觉密密麻麻的`叶子后面神秘莫测,有点恐怖。一次学校组织植树活动,安排我和妈妈在一个角落植树,我磨磨蹭蹭不愿去。妈妈疑惑不解:“小朋友都去植树了,你为什么不去呢?”我说:“那个角落有爬山虎,我怕……”妈妈这才明白了,笑着说:“爬山虎是绿化植物,它能美化环境,清新空气,保护墙壁,我们不能嫌弃它。”妈妈的话,让我完全消除了对爬山虎的排斥,欣然授受了任务。

  活动过后,我家阳台上也种上了爬山虎,一年后的春天,阳台栏杆上终于爬满了绿油油的爬山虎,叶子密密匝匝地挤在一起,生机盎然。每每作业繁重,心情郁闷,我就会透过窗户看一看爬山虎,它的藤蔓在栏杆上绕了一圈又一圈,虎爪般的叶子层层叠叠,在微风中翻腾着,跳跃着,感受着这份淡淡的惬意,我浮躁的心会很快*静下来,又轻松地投入到学*中去!

  暑假的一天,大雨倾盆,呼啸的风发出低沉的“呜呜”声,让人心里发毛,我在家里做作业,心里牵挂爬山虎,怎么也静不下来,就去阳台。果然,绿油油的爬山虎披头散发,发疯似地摇晃着,抖动着,有些叶子支撑不住,便“嘶啦”一声被风卷走了……那紧紧抱住栏杆的藤条,险要断绝,真是让人揪心。我急忙叫妈妈帮忙,可妈妈却一把将我拉进屋:“先保护好你自己,别担心!”一向妈妈悲天悯人的妈妈,此刻却如此决绝,真让我大失所望,我心有怨气,却没敢再说。

  雨过天晴,一切归于*静。被狂暴雨洗劫过小区里,好几棵大树被拦腰折断,地上到处是断枝残叶,一片狼藉。我的爬山虎,也伤痕累累,叶子受损,却没有伤及筋骨,它的藤蔓仍紧紧地缠绕着栏杆……我终于明白妈妈的话――不必担心。

  以后的日子里,每当我学*困倦时,我都会看看窗外,寻找那片郁郁葱葱的爬山虎,那浓郁的饱含希望的绿……

  我的家乡——狼山风景区位于南通市南郊,是著名的“aaaa”级旅游区,由狼山、军山、剑山、黄泥山和马鞍山组成,南临长江,山水相依,通称五山。狼山居其中,海拔106.94米,最为峻拔挺秀,文物古迹众多,其它四座山如众星拱月,狼山成为五山之首。相传狼山曾有白狼住在那儿,又传因为狼山的形状与狼相似得名。狼山被列为佛教八小名山之首,又被称为“江海第一山”。

  听爷爷奶奶说,以前的狼山可不像如今这样闻名遐迩,引得游人无数。我也依稀记得小时候看爷爷奶奶登山时的照片,整座山就是一个光秃秃的小土丘,除了大片大片杂乱无章的树木,就是毫无规则的怪石横在脚下。而站在山顶想要用相机捕捉山下的美景,看到的也只是接*于“荒凉”的旧农村景象。

  而现如今,我带着老两口再次重游狼山,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们首先来到狼山脚下的北麓公园,这里夏意正浓,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吟唱着“知了”歌,一棵棵挺拔的大树郁郁葱葱,树叶油亮油亮的,仿佛涂了一层蜡,又好象抹了油,青翠欲滴。花儿绽开了笑脸,为公园生色不少。小溪“哗哗”流淌着,似乎在弹奏着优美的乐曲,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我们沿着石阶抬级而上,开始登山。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半山腰的.望江亭,这里可是观赏长江的绝佳之处。站在望江亭里,看着江面上南来北往的船只,欣赏着长江惊涛拍岸的宏伟景观,我们不禁为这一片繁忙而壮观的景象而激动万分。

  继续往上登山,我们三步并作两步,一会儿工夫就到了山顶。漫步在微染青苔的古砖上,传来的是犹如天外梵音的佛歌,我的心灵仿佛被洗涤过一般,安静悠闲。寺内神像群立,栩栩如生;古藏珍贵,美妙绝伦。山上和山下都有几尊巨大的香炉,佛烟袅袅,白色缭绕,令人有一种身临仙境,飘飘欲仙的感觉。

  山顶的支云塔是狼山的最高建筑,位于狼山广教寺的“大雄宝殿”后,古诗称它是:“宝塔支青云,去天五尺五。天上星与辰,历历皆可数。”站在塔顶,山下是一望无边、阡陌纵横的农田,一栋栋整齐的住宅楼星罗棋布,爷爷奶奶不由得发出赞叹:“变化真是太大了,家乡真是太美了!

  是啊,我的家乡真美啊!马上就要到国庆节了,今年可是祖国的60华诞,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建设得更加美好!

  从搬进南七苑时,我的窗台外,就有一株小小的爬山虎。

  说它大,它当时才爬到三楼,手指一般粗的藤蔓匍匐于瓦色的墙面上,不想被发现,就融入了墙缝之间,没有人会在意;说它小,它已经五六米高了,也叶子也在渐渐浓密起来。小枝干四通八达,各个方位都被他给覆盖住了。

  它攀在墙上,好似有信心向上爬。爬山虎新长出的茎是红色的,刚冒出头就一个劲儿向上窜,我有时与他一两天没见,小头儿就已经有我手掌长了。

  我每天路过它的身边,与它比一比身高,可我每次都会仰望它,心中嘀咕:什么时候可以比它高大啊!我有时会抬手,像在向我诉说着和我玩耍的欢乐。

  当时我二三年级,看到爬山虎紧紧粘在墙面,就轻轻的捏住主干用力拉拽,主干被我拉得扯落罗一截,挂在墙外,然后爬山虎就不和我好了,我一过去,它就如一段烂草啊。过了一段时间休养好了才肯理我。

  在我住下的半年后,爬山虎默默的扬起了头,偷偷随着我的脚步爬了上来。我的年级慢慢升高,学*的担子开始重了起来,并没有那么多时间陪小爬山虎了。

  春天带走了温暖,夏天带着炎热匆匆赶来。我竟然发现半年前在窗台前只能低头才能看到的爬山虎,在半年之间爬了上来,我站在楼下仰望,爬山虎的枝干好似一条条抽象的纹路,又好似一条条青蛇,它那手指粗的枝干是如何战胜野草的.呢?我不禁想到。

  虽然每家每户都有空调,可它还为大家献出了一分力量,尽力为大家遮蔽着盛夏的烈日。

  第二年,它已经长到了我的窗台上了,它的细藤绕于铁窗上,这下可以每天见到小爬山虎了。我几乎每天与它讲外面发生的事,小爬山虎听了这些事,就特别兴奋,抬起头在我的窗台上打转。我看着它一天天长大,长出红色的嫩叶,渐渐变绿的经脉,我经常与它共享欢笑,向他倾诉苦恼,让他健康成长!

  可是好景不长,第三年时,不知为何这株爬山虎被修剪掉了。我看着一天天萎去的爬山虎枝,心中不禁伤,“它陪了我三年,我却看着它离去,束手无策。”

  我和它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它也陪伴了我三年,我有些后悔,如果当初陪它的时间多一些,是不是就不会如此难过了呢?生命,我们并不能控制,但在有限的生命中,珍惜彼此,就终身不悔!

  “别趴着,站起来,挺直腰,抬头向前看。”这是假期去爬山是爸爸对我说的话;“不要慌,不要怕,一步步往前走。”这是妈妈教我爬山的话语。

  假日的最后一天,我们一家三口到附*的巧胜岩爬山,感受大自然的美景。虽然我是个懒鬼,一向懒于户外运动,但能和爸爸妈妈一起享受稀有的天伦之乐,我还是很乐意的。

  开始爬山了,尽管对这里的一切我都很熟悉,但还是倒吸了一口凉气。山并不算高,也不是很陡,但在我看来,就正如李白所说的“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我于是施展我一向惯用的“狗爬式”,四肢并用。在大约倾斜75度的山坡上,我几乎是匍匐前进的。眼看着爸妈健步如飞,和我的距离越来越大,我急得扯开嗓子大叫:“妈,等我呀!”望望下面的山地,我的脚不争气地直抖:“我怕。”看着我的狼狈样,爸爸妈妈哈哈大笑,我急得直嚷:“我上不来了!我真的怕!”我几乎要哭了。爸爸不理睬,继续向前走,边走边说:“别趴着,站起来,先深呼吸,再一步步走上来。”我按照爸爸说的做,可刚直起身,一想起下面陡陡的山壁,往下看,我的'脚又直抖,于是,我又伏在了岩石上。

  妈妈走下来,我以为她来扶我上去,本能地向她伸过手去。可妈妈却说:“你小时侯不是爬山能手吗?今天怎么?”“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别废话,站起来,抬头,挺胸,站直站稳,找到落脚处,走一步!”上面又传来爸爸严厉的呼唤。我战战兢兢地往前爬。“孩子,还记得学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吗,照文中说得做,别怕,一步步来!”妈妈亲切的话语又在耳边响起。对呀,“走一步,再走一步,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我能行的!我顿时有了信心,上头又传来爸爸的话:“无限风光在险峰!”

  一步,两步……我稳扎稳打,一步步向上攀爬。这时,我脑海中又出现这样一幅画面: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欢蹦乱跳地向山峰冲刺,爸爸在前面开路,妈妈在后面含笑而上……那小女孩就是我,如今我又找回了自我!

  这次爬山,我受益匪浅,对课文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还有对人生的感悟:朝着目标,走一步,再走一步。人生的道路再坎坷也要自己走,父母不可能扶着我走一辈子。只有不畏艰险,踏踏实实地努力攀登才能登上峰顶,饱览人生的秀丽风光!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大门,上面写着——麒麟山。走进大门,看到了几头驴身上有两个桶,里面装满了石子和沙子,驴就一边吃草一边上山。忽然,发现走在最后的驴,脚受伤了。心里想:“为什么不想想驴的感受,脚都受伤了,为什么要让它载东西向山顶走呢?都不让它休息一下,这真是太残忍了。如果我是那个人,一定会把它的脚先包扎一下,然后让它休息一下,再让它上山!”走上石梯,爬山之旅就开始了。

  “妈妈快看!”我用手指指着一棵开满白花的树。瞧!一簇簇白花聚在一起,好像在说悄悄话,又像在讨论事情。白花有的含苞待放,仿佛想蹦出来呼吸空气一样,有的花苞已经露出来了,犹如一个刚出生的小宝宝,有的已经开花了。银子般的花瓣,金子般的花心。花朵垂下来,就像一个三朵铃铛花变成一个“三朵铃铛”……蜜蜂和蝴蝶都来采花蜜。银花(我叫它银花)好像在说:“快来采花蜜吧,快来采花蜜吧……”远望去,宛如一棵挂满银灿灿的银子的摇钱树。太阳照射过来,白如似雪的花就变成淡黄色的了。远远望去,就像一棵挂满金灿灿的金子的摇钱树。银花有一股淡淡的清香,不仔细闻是闻不到的,当时闻了很久才闻出来。“银花,我赞美你。你虽然没有玫瑰的繁荣富华、荷花的`引人注目。但是,你有一颗纯洁的心灵。默默无闻地为人们贡献花蜜。”心里暗暗地想。

  站在山上,往下面一看:真所谓“万丈深渊”啊!一望无边的田野和高楼大厦。在亭子里发现了一株开着几朵白花的小草。翠绿色的叶子拖着白色的小花,真美!它长在亭子的一角,几乎没有人会看到它的美丽,真可惜。怪石嶙峋的岩石上长着各种各样的野草。路上,又发现了一株碧绿的小草和一片长着“红豆豆”的叶子。“妈妈,这些石头好像一幕静态的瀑布!”真佩服大自然这鬼斧神工之作。走到一半,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一片枯草的世界,犹如荒山野岭。这里有几棵参天大树,还有一片草海和一些红沙子。我和妈妈还挖出了一些野菜和白萝卜。

  最后,我意犹未尽地离开了麒麟山。下次,还要过来爬麒麟山!

    浙江温州乐清市北白象第一小学三年级:林爽

  走过,留下脚印足矣

  常感叹夕阳的无限前景,却抓不住她们的一丝倩影。 常陶醉于昙花一现的无限娇柔,却留不住她绝美的一瞬间。

  常徘徊于河水之畔聆听水的声音,却捧不住她澄澈充满韵味的身姿。

  但,我们不需有任何的感伤,我们只要走过,留下脚印足矣。正如易中天的登山感悟:人生就像登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爬到山顶,但爬了就好。

  走过童年,我留下了快乐的脚印

  小时候,眼睛里总是纯纯的东西,无论大千世界如何多彩,我都不曾感知,因为我的世界里充满孩童时代的天真的幻想。我从不曾因外界的风声鹤唳而颤颤发颤。只要妈妈给几个糖果哄哄我,每一天都有我的快乐在周围回荡。考试时,也只要拿一个老师用红笔画的小红旗就会欣喜若狂;玩耍时,只要与邻家小朋友一起玩个过家家,我就会忘乎所以;吃饭时,只要从哥那里多抢一块瘦肉,我就会美滋滋的.童年,留下了我快乐的脚印,留给了我美好的回忆 走过少年,我留下了坚强的脚印

  少年时代最轻狂,既有孩童时代的天真亦不乏大哥大姐身上的理智。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摔得两膝血淋淋,爸爸见着心疼,叫我不要学了,而倔强的我硬撑着,带着两边伤痕累累的疤,叫哥扶着,又坚强的骑自行车,很快我学会了骑自行车。第一次代表班级去参加演讲时,我没有领到梦寐以求的奖状,但我没有气馁,一次次的考验,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坚持,学会了拼搏少年,留下了我坚强的脚印,也彰显了我年少的狂放。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8)

——袁隆*作文600字(精选十篇)

每当我们听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时我们就会想到袁隆*。

袁隆*是个伟人,他发明出了水稻,让我们吃上粮食。袁隆*在小时候就很喜欢学农,妈妈却告诉他说:“孩子,现在,你必须学会劳动。”后来他学*了很多的爱好,但他一点都不喜欢,只有妈妈才知道,“什么是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母亲却很担心他,“你会苦一辈子的”母亲说。他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那颗坚定的信念稻穗低垂的时候,稻子就要熟了。可是他的妈妈已经不在了。袁隆*一生都牢记着妈妈教他:“谷子成熟了,天天都很热,到了明天早晨,我就去收割……”今天,他是去远方寻找最亲爱的妈妈去了。六岁时的他,和同学们一起去园艺里参观,从那以后,他就特别喜欢大自然,希望以后能学农,长大能创造出稻谷。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袁隆*大半辈子都在与水稻打交道,他只要在。他最关心的,就是与水稻和粮食相关的事。从此以后,他开始自己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一路走来,有汗水和辛酸,也有丰收和喜悦。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梦见自己禾下乘凉梦,袁隆*梦见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而他则和助手坐在稻穗下面乘凉,这是他永远的梦想。其实他这个梦想的实质,就是水稻高产梦,让人们吃上更多的米饭,永远都不用再饿肚子。

袁隆*爷爷曾经说过:“人像一粒种子,我们要做一粒好种子。我觉得袁隆*爷爷是一位舍己为公的人,他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很多,他每天都在田里研究水稻,最后他成功了。他为我们发明出了粮食不让我们挨饿,他也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是我们值得我们去学*的人,袁隆*是我们的水稻之父,我长大以后也要像袁隆*一样,我们祖国做出贡献,每当我们在吃粮食时,我们一定要记住袁隆*。

袁隆*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作文600字 2

狂风呼啸,雨点稀稀疏疏的滴落在地上,如同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为湛蓝的天际织了一张灰色的大网。遮天蔽日的乌云遮住了光彩夺目的太阳,灰暗的天际,无边的乌云,空旷的大地,一切都灰灰的,暗暗的,静静的!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隆*爷爷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一切看上去那么遥远,却又那么*,一代伟人就这么与世长辞了。

16时许,灵车驶出医院,路边聚集了闻讯而前来送行的市民,司机停车鸣笛,人们把鲜花捧在胸前,悲哀的神情溢于言表,悲恸高呼:“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爷爷病重时,仍念念不忘他的稻子长得好不好,稻子,他心心念念毕生追求的梦,一个只为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为了让中国人都能吃饱一顿饭,袁爷爷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一生是辉煌的,是可敬的,是朴实无华的。

袁爷爷的一生与杂交水稻从未分离,那粒粒饱满,金黄金黄的稻穗仿佛是他的孩子。一辈子为了他们任劳任怨,却无怨无悔,因为他们是让世界吃饱饭的功臣,*凡的瑰宝。袁隆*爷爷曾说过,科学探索无止境,在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路上,他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梦想尚未实现,不会停歇的老人却先走了。袁爷爷,梦想尚未实现,您怎能以这样的方式先行一步呢?袁爷爷,您常说自己有着七十多岁的年龄,五十多岁的身体,三十多岁的心态,更有二十多岁的肌肉弹性。这么乐观的您,怎能不辞而别?

迈入耄耋之年,本应“颐养天年”的年龄,您却一直奋斗在科研第一线,可是您似乎感到力不从心了,因而每年都给自己定下目标,时间虽紧,但岁月无情人有情。您的雄心壮志就是老骥伏枥得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您牺牲了自己,满足了世界,任岁月变迁,任世事无常,天上的星星中始终有您,历史的长河中,您的身影不会消失。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现在我是多么不相信这句话,多么希望您与与世长辞的消息是个谣言。如风般来的快,去的也快,晶莹的泪花从眼角滑落,眼中又重现出袁老您熟悉的身影,袁老,一路走好!

  袁隆*作文600字 3

  20xx年5月23日13时7分,袁隆*爷爷“世界杂交水稻之父”因器官衰竭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做了一个梦,一个“禾下乘凉梦”,他梦见,禾穗如同葡萄一样硕大,自己和助手在穗下乘凉。他曾说过一句话:“一粒小小的粮食既能绊倒一个大国,同样能使一个国家进步。”袁爷爷是一个忧国忧民的人,他还有一个“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的梦想,就是超越研制杂交水稻无果的美国和日本,果不其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做到了。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天天想着不劳而获不会有好结果。袁隆*爷爷小时候游泳特别厉害,但在比赛选拔时,他却因为个子太矮没能入选,别人只是坐在家里空遗憾,袁隆*爷爷不服输,他跟着教练偷偷地进了场,教练发现了,说:“那就给你一个机会吧。”比赛的结果,是袁隆*拿下了一等奖。看吧,有心者自赢。

  袁隆*爷爷也是个自强不息,乐观的人,在杂交水稻的培育过程中,有人将他的700株稻子尽数拔走,最后只在下水道里发现了残留的5株稻子。袁隆*爷爷没有放弃,他选择了坚持。

  是因为有袁隆*爷爷不懈的努力,才有现在的世界杂交水稻之父:1995年,袁隆*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星;20xx年9月,在试验田内亩产1149。02公斤,创世界亩产纪录;20xx年9月8日,获“未来科学大奖”;同年12月18日,获“改革先锋”称号与奖章。20xx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奖;20xx年11月28日,当选20xx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国士无双,举国哀悼,愿天堂有稻穗如葡萄大小的水稻梦想!致敬袁老!

这数十年来,正如世界上大多数的杰出的科学家一样,袁隆*一直站在公众的眼前,一直站在第一线,一直给大家带来振奋人心的消息。

15日,记者从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悉,袁隆*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湘两优900(超优千号)”,15日在河北省硅谷农科院超级杂交稻示范基地,通过了该省科技厅组织的测产验收。*均亩产1149.02公斤,即每公顷17.2吨,创造了世界水稻单产的最新、最高纪录。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袁隆*却依然奔走在田野中,做着自己的“禾下乘凉梦”。科学探索是没有止境的,追求也是没有止境的。活到老学到老,他的动力来自于他的梦想。袁隆*曾说到他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我的梦里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子粒有花生米那么大。另外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我的水稻亩产1000公斤梦早日实现。

诚然,这两个梦想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如果能实现,对于解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是重大的突破,但他的梦想又有别于一些科学家的梦想。他所从事的水稻育种,整天与泥土打交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与那些高大上的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区别。某种程度上说,这两个梦想就跟他一辈子打交道的泥土一样朴实无华。这也正是他的伟大之处,他的梦想里没有花里胡哨的概念,也很少有炫目的理论,也没有围着核心期刊打转的焦虑,有的只是一颗为民分忧的心。在他的梦想里,科学就应该成为社会进步的推动力。

也许正是这份信念的力量,才成为他一直坚持下去的动力。87岁高龄,他依然奔波在田间地头,依然不知疲倦地亲力亲为,为的是解决各种具体问题。这样一份对科学认真的态度,当成为所有科研人员的座右铭,这样一份精神头,更值得所有人学*。

他的成就与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道理如出一辙,“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事实证明,科学需要高精尖、需要理论技术上的突破,但也需要基础研究、应用性研究,甚至是实用性研究。袁隆*数十年来一直站在水稻育种的最前端,不是偶然的,心无杂念,抛去功利色彩,恰恰达到了梦想的彼岸。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出发,恰恰成就了个人的梦想。

袁隆*说“我的梦想很简单”,而事实证明,这简单的梦想却解决了世界亿万人口的吃饭问题。

  袁隆*作文600字 5

我一直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梦……

一片土地,一把稻米。一片颗粒无收的土地,哭声直上千云霄。一把稻米,那会是几十人,乃至百余人的生命。“不可能了,不可能了。”

一片土地,1100公斤。夏日的风吹过稻田,小小的稻苗随风摆动,似乎是一片夏日的悠闲。可小小的稻苗永远也不会知道,一位老人不再会开着小车在田间,小心地培育它们。

小苗们会努力长的很高,长的很大,要像高粱一样高,穗子要像笤帚那么长,结出的稻米要像花生米一样大……不会再有人为饥饿所迫,因为“我的毕生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我们害怕伟人的离去,我们害怕后来的人们不记得他们,害怕他们真的变成课本上的一行文字。最可怕的事情,是遗忘。我们害怕他们只知道假大空的概念和意义,不知道他们真正的付出了多少,真正的为什么值得我们记住。我们真的不会忘记。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粥一饭思来之不易!

一位老爷爷,笑的那么和蔼,那么开心,开着他的小车,行驶在田埂上。田里的稻苗,比高粱还高,穗子比扫帚还长,稻米像花生一样大。爷爷笑着,我们跑去告诉他,超级稻长遍了全球各地,他还是笑着,笑的那么和蔼,那么开心……

  袁隆*作文600字 6

  袁隆*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八旬的袁隆*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

但袁隆*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八旬的袁隆*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袁隆*作文600字 8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袁隆*作文600字,欢迎大家分享。

  啊,多么悲痛啊!

  20xx年5月22日袁隆*院士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是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解决了中国的温饱问题。

  袁爷爷逝世的消息令我措不及防,狠狠地砸在了我的心上,悲痛不已。一瞬间愣住了,不知所措。望着眼前热气腾腾的米饭,想起了袁爷爷说过的话。

  他说:"一粒食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的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啊,大家都吃不饱饭哪,我都亲眼见过。”心头为之一震,眼泪夺眶而出。

  袁爷爷临死前还关心着稻子的长势,他把自己的一生都报投入到杂交水稻之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端起的每一碗饭,饭碗里的水稻,那是袁隆*院士的心血,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北极星,喂饱了十几亿人。他把一生都投入到了杂交水稻之中,用自己的事业去拯救了整个国家,他是真正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是我们的脊梁骨。

  望着袁爷爷的照片,他脸颊上布满皱纹,眼角含着笑意,显得和蔼可亲。我的内心百感交集,是悲痛至极,是为之一振,交织在一起,脑海中想着这位可敬的'老人。仍然是那位慈祥的老人,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了全中国,他是中国发展的奠基石。

  我们所没经历过的,那个吃不饱饭的年代,是袁老内心深处的痛苦,他知道,粮食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需求,所以,他把自己投入到了人民之中。

  致敬袁爷爷,替我们负重前行,给了我们最好的生活。致敬袁爷爷,您用自己的双手让我们屹立这片土地。您来时,世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禾下乘凉梦,十里稻花香!?

  江山思国士,人去稻田丰,袁爷爷千古……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斯瓦米纳斯博士曾这样评价过他“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还给全世界带来了福音”。他就是——袁隆*。

  袁隆*在湖南长沙开设了一片试验田。他忘记自己是知识分子,烈日炎炎的夏日,袁隆*在似火的骄阳下,哈着腰、一株株、一穗穗的辨认寻找他梦寐以求的混生在稻田里的雄性不育系。

  七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到田地里就像一个闷热的火炉,汗水流了一层又一层,在背上结了一层盐霜,皮肤晒得黑得透亮。每天拖着沉重的身躯回到工作所,助手叫他明天在家休息,他去。袁隆*说:“要不我们俩一起去,这样能快些找到雄性不育系。”他这样艰辛的到稻田工作,就年常年家在水田里不怕苦的农民都自叹不如。


珍惜粮食袁隆*作文800字汇总十篇(扩展9)

——珍惜粮食致敬袁隆*英语作文优选【五】篇

  We watched the movie "yuan longping". The film describes Mr Yuan longping hybrid rice planting and successfully, I watched the movie, feel very sigh with emotion, touched me is Mr Yuan longping indomitable spirit.This movie to a foreigner talk to Mr Yuan longping, on Mr Yuan longping to account before some of the things.Mr Yuan longping is very strong, again and again before him, and he is not afraid of difficulties, not back, he was planting hybrid rice when there are many difficulties, but he always remembered his belief that the pursuit of my life is to make all the people away from hunger.

  Mr Yuan longping is not just sitting in the lab, but to study in the field. CCTV reported, the agriculture department assessment team all just released, guided by Mr Yuan longping "y two optimal 2" one hundred mu of super hybrid rice plots on average 926.6 kg per mu, broke the record of large area of rice per mu in our country.

  Mr Yuan longping represents China perennial spirit, do we stand? We must take action, contribute to the motherland!!!!!

  我们看了《袁隆*》这部电影。这部电影记述了袁隆*先生种植杂交水稻并成功的一些事,我看了这部电影,觉得非常的感慨,感动我的是袁隆*先生不服输的精神。本电影以一个外国人和袁隆*先生的对话,来记述以前在袁隆*先生身上的一些事情。袁隆*先生非常坚强,一次次的困难在他面前他都不畏惧,不退缩,他在种植杂交水稻的时候有许许多多的困难,但他始终铭记着自己的信念: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先生不是只坐在实验室里,而是到田里去研究。据央视报道,农业部验收组刚刚公布,由袁隆*先生指导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水稻试验田*均亩产926.6公斤,破了我国大面积水稻亩产的最高纪录。

  袁隆*先生代表了中国生生不息的精神,难道我们还要袖手旁观吗?我们一定要行动起来,为祖国做出贡献!!

  袁隆*,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公认“杂交水稻之父”;“袁隆*股”,中国股市惟一的一支以人名为名的绩优股。然而,我们第一眼看见我们的这位校友,第一印象是:这个人太普通了,普通得有点儿像从某个山村里走出来的一个农民!你看他肤色是那么的黝黑,身材是那么的精瘦,皱纹是那么的深刻。

  Yuan Longping, the winner of the highest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ward, is recognized as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in the world; and "Yuan Longping stock", the only outstanding stock in China's stock market under the name of a person. However, when we saw our alumni at first sight, our first impression was that he was so ordinary that he was a little like a farmer coming out of a mountain village! You see, his skin color is so dark, his body is so thin, and his wrinkles are so deep.

  记得有一次,一家画报刊登他的照片,编辑先生竟在照片下面给误配了“农民获得丰收后的喜悦”的文字。这虽然是出版界一个不大不小的事故,但也说明:袁隆*,他太像一个农民了。他走在大街上,的确是属于很快会被淹没在人海中的那种人。

  I remember once, when a pictorial published his picture, the editor mistook the words "the joy of farmers after harvest" under the picture. Although this is a minor accident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t also shows that Yuan Longping is too much like a farmer. He walked in the street, really belongs to the kind of people who will soon be submerged in the sea of people.

  “谈杂交水稻”,这是袁隆*来母校为我们所作报告的题目。这个题目似乎也十分普通,没有什么修辞的运用,更没有任何学术的卖弄。但我们深深地知道,在这个看似普通的题目的背后,有着太多的.不普通。

  "On Hybrid Rice", this is the topic of the report Yuan Longping gave to our alma mater. This topic seems to be very common, without any rhetorical use, not to mention any academic show off. But we dee*** know that behind this seemingly ordinary topic, there are too many non ordinary.

  1978年,袁隆*和他一家7口,挤在两间用木板从澡堂隔出的潮湿发霉的小屋里,还要不时承受“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的冷嘲热讽。但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他的杂交水稻研究终于取得决定性成果。这一切,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吗?

  In 1978, Yuan Longping and his family of seven were huddled in two damp and moldy huts separated from the bathhouse by wooden boards, and they were constantly subjected to the taunt of "uneasy teaching, thinking only of crooked ways". But it is in this context that his hybrid rice research has finally achieved decisive results. Is it all that ordinary people can do?

  我们手捧着鲜花簇拥着袁隆*,并一齐涌向他主讲的报告厅,我们如此热情,一点也不比我们追逐心目中最红的明星差。我们知道,我们也许并不能完全听懂他所要讲的“杂交水稻”,但我们会用我们的心去感悟大师所说的每一句话。

  We surrounded Yuan Longping with flowers in our hands and rushed to the lecture hall where he was the speaker. We were so enthusiastic that we were not inferior to chasing the most popular star in our mind. We know that we may not fully understand his "hybrid rice", but we will use our hearts to understand every word of the master.

  他开场的第一句话是:“我只是个普通人……”

  His first line of opening was: "I'm just an ordinary person..."

  够了,我们哪怕听懂的只有这一句话,就已经够了!我们从袁隆*身上,懂得了*凡与伟大的关系。

  Enough, even if we only understand this sentence, it's enough! From Yuan Longping, we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rdinary and great.

  这也是校友袁隆*给我们的最主要感受,的确这就够了。

  This is the main feeling Yuan Longping gave us. It's enough.

  他们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How many journeys have they made and how many missions have they carried on their shoulders?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He put the shoes deep into the paddy field, let the clear footprints point to the distant future, towards our beautiful new era!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在我的脑海里,袁隆*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people have been the trend of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story, food for the people and rice for the food. Therefore, the scientist I admire most is Yuan Longping,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In my mind, the image of Yuan Longping is always fixed as an old man in a white shirt, standing in the endless paddy field, working hard. All the year round, he is more like an ordinary farmer than a scientist.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

  The dream of enjoying the cool under the grass and the dream of hybrid rice covering the world are two grand ideas. What is the concept of a large-scale yield of 900 kg / mu of hybrid rice? This is a peak that no one has ever reached in the world, and it is also a new leap forward for Yuan Longping,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to lead Chinese experts to face the world food problem. Yuan Longping once bluntly said that although this road is difficult, the future is bright. If its hard, its hard. New varieties with higher output have been produced, and people all over China and the world can solve the problem of food and clothing. He is happy, and it doesnt matter if he suffers.

  袁隆*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

  Yuan Longping has the habit of mixing Chinese and English when he speaks. Its like eating too much hybrid rice and automatically translating after speaking Chinese. People call this Yuans humor. He also speaks Russian, likes sports and music, and has passed the air force examination. How can such a versatile treasure boy not be admired!

  2019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岁高龄的袁隆*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In 2019, the sun is blazing and the land is warm. Yuan Longping, who is 90 years old, is still working hard. He hopes to strive for another ten years to plant our hybrid rice in half of the paddy fields in the world.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This is the quality of every scientist with conscience. Many scientists devote themselves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ll their lives. Maybe they dont have hundreds of billions of dollars, but they are willing to contribute technology to the benefit of all mankind. They work day and night. Who has the time to watch yunyin; They accurately estimate the meaning of life, who has selfishness to care about the length of life; They pick up small grains of sand on the fuzzy soil. Its these wonderful crystal blossoms that give us direction and make the world more wonderful.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

  Every day I fantasize about when I can germinate, thrive, become a green shade, and be grateful to those scientists who have done nothing for us. Because, I firmly believe that I can continue to move forward to the future, pay homage to the new era!

  Yuan Longping is known as China's “father of hybrid rice”. It's said that in China, we eat depending on “Two Ping” ---- Deng Xiaoping, who made the policy of System of Production Responsibility, & Yuan Longping, who invented hybrid rice.

  Yuan Longping, who was born in September, 1930, graduated from Agriculture Department in Southwest Agricultural Institute.

  He has been working on agriculture education & the research into hybrid rice since he left the institute.

  In the 1960s, when China was suffering serious famine, he came up with the idea of hybrid rice, which has a high yield.

  Ten years later, he succeeded in inventing a new species that produced a 20 percent higher yield than common types of rice.

  Yuan devoted himself to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 & was honored by UNESCO & FAO.

  Although he is 70 years old, he is still working on the research into agriculture.

  中国有很多了不起的人,从古到今,都很爱国,真让人佩服。在众多了不起的中国人中,我认为袁隆*最了不起。

  There are a lot of great people in China.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hey are very patriotic. I really admire them. Of all the great Chinese, I think Yuan Longping is the greatest.

  袁隆*乃是杂交水稻之父。提起他,绝大多数的人都对他十分尊敬。袁隆*列过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Yuan Longping is the father of hybrid rice. When it comes to him, most people respect him very much. Yuan Longping listed such a formula: Knowledge + sweat + inspiration + opportunity = success.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百姓都面瘦饥黄袁隆*也亲身经历了饥饿的痛苦。他见证了严酷的现实,想起了旧社会,想起了*民百姓的困苦,所以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培育出水稻的新品种。

  In 1960, a rare natural and man-made disaster brought about a serious food famine. All the people were thin and hungry... Yuan Longping also experienced the pain of hunger. He witnessed the harsh reality, remembered the old society and the hardships of the common people, so he wanted to cultivate new varieties of rice with his own wisdom.

  在试验田里,他发现了一株不同的稻子,和普通的水稻不同。它们的差异在于稻子产量差别巨大。这一发现,令袁隆*大吃一惊,细细寻找以后,硕大的试验田中就只有这一株。在对其仔细观察和统计分析,论证了这棵稻是天然杂交稻。证明了这种水稻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他激动地把它做成标本,拍下照发给助手,去外面寻找。

  In the experimental field, he found a different rice plant, different from ordinary ric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lies in the huge difference in rice yield. This discovery surprised Yuan Longping. After careful searching, this was the only one in the huge experimental field. After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statistical ***ysis, it is proved that this rice is a natural hybrid rice Proved that this kind of rice has obvious heterosis phenomenon, he excitedly made it into a specimen, took a picture and sent it to his assistant, and went outside to look for it.

  他和助手找了很长的时间,最终在一处水边,找到了珍贵的6株天然稻。第一次杂交成果并不理想,新的问题又来了,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用,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

  He and his assistant searched for a long time, and finally found six precious natural rice plants at a water edge.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cross were not ideal, and new problems came again. Rice is monogamous and self pollinated, so it is difficult to get rid of the male flowers one by one.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