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09-20 00:00:00 作文

故乡的味道作文1

  在时下的*,恐怕很难找到比《舌尖上的*》更能吸引全体国民的眼球与味蕾,更能引燃中华民族集体性的回忆与共鸣了。不但其收视率击败了诸多大片热剧,而且也使“舌尖体”爆红网络,迅速成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不少人认为此片是正宗的美食大排挡,必将引领今夏的饕餮潮流。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因为这部7集纪录片,荟萃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各路食材,单就一个“面”字,就介绍了中原手擀面、*臊子面、兰州牛肉面、广州竹竿面等等,品类丰富,勾人食欲。但如果仅仅将它当做美食片来欣赏,则未免可惜。

  我认为,这部片子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国人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仪式民俗等原汁原味的展示与自然而然的思考。美食只是载体,文化才是精髓,也只有文化才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凝聚人。正是由于赋予了这样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琳琅满目的美食,才能牵动整个民族的情思。也可以说,人们看的是舌尖上的美食,品味的却是心头上的文化。在浮躁、喧嚣的尘世,在人们不得不把脚步走得快些、快些、再快些的城市,在人们不得不把提防意识变得强些、强些、再强些的当下,这部片子让人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品到了故乡的味道,获得了闲适的情趣与美的享受。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源自生活、贴*百姓,总是擅长用深刻、生动的细节,触及我们情感中最柔软的部分,进而引人深思,激发共鸣。《舌尖上的*》,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而这最柔软的部分,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故乡的味道。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无论人性多么复杂,故乡的味道总是淳厚的,总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总是可以寄托心灵的。我们愿意相信,*人大都是故乡的赤子,大都有着浓厚的故园情结。而对故乡的情愫,也正是构筑我们性情人格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故乡可以怀恋的人,是幸福的人,即便身为游子,远在天涯,也不会失去停泊生命航船的港湾。

  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在这些远适异地的游子中,如果河南人看到厚实劲道的手擀面,西安人看到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泡馍、馍夹肉,绍兴人看到香醇芳郁的黄酒,徽州人看到制作毛豆腐,东北人看到腌制醋白菜……心情该是怎样的愉悦,感觉该是怎样的幸福?那些散发着生命纯真与热度的记忆,那种温馨浓厚的故园气息,定会生发悠长无尽的思念。而当云南的蒙古人,看到几千公里外的乌珠穆沁草原牧民,也用相同的手法制作奶豆腐时,那种血脉里的默契与感动,定会促使他们纵声唱起“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那样苍凉深情的歌曲。

  没有人愿意沉重地活着。故乡的味道,使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小喻大的独特魅力,让孤独疲惫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放松与洗礼,启迪着我们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找回曾经忽略的美好。而从*淡的生活中发现并享受美好,不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么?或许,这正是《舌尖上的*》给我们的最有意义的启发吧?

故乡的味道作文2

  乡味家鸡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在喧嚣的城市之外,鸡已成为了农村的象征,有常见的金黄的鸡,也有难能一见的披着“鹅毛大雪”的乌鸡。农村的家鸡热情大方,对来往过客是*以为常,每当屋子里是空无一人,它们就窜进厨房偷吃屋里的白菜,这已成了它们悠闲的午茶时光。对我来说,最具观赏性的是鸡啄食。我将玉米倒在盆中,放在鸡面前,面对我们这些主人家的陌生人,即使它们再热情大方,也还是对我怀有猜疑。他们一步一步向前,同时眼珠时不时地转悠,终于走到盆前时,它们不顾一切,开始疯狂啄食,丝毫不顾周围。吃着吃着,一只鸡不知怎的,开始施展武功,先是“大鹏展翅”,一瞬就轻盈地飞进盆中,紧接着是“金鸡独立”,其一人就霸占了整个食盆,其他鸡无从下口,只有它独享美食。我*生最看不惯这种欺辱他人的行为,于是立即与它进行了大战,一次次的过招,我已体力不支,但鸡却越战越勇,我最终败下阵来。

  家家养着鸡鸭牛羊,和谐共处,这就是农村生活的和谐。

  乡味柴火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日暮降临,烟囱中传出缕缕带着香气的轻烟,农家的晚饭已开始筹备。农村不同于城镇,老一辈人家中还是用灶台做饭。回到家乡,必然要体验一回。待姑妈起好火后,我便在灶台前坐下,望着灶里熊熊的火焰,灶台里时不时有微小的火星,木柴中的水分与火焰碰撞,发出“滋滋”的声音。渐渐地,火快熄了,对于新手的我来说,这让我手忙脚乱,我不断腾出位置往里面加柴。正在烧菜的姑妈一下就察觉到火势的减小,过来拿起火钳,熟练的将多余的木柴夹出,原先几根奄奄一息的木柴又重新焕发生机。餐桌上传来阵阵香气,晚饭便在着生生不息的火焰中诞生。

  喷香的饭菜,火炉的温暖,这就是农村生活的惬意。

  乡味梦乡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我此刻就在宁静的家乡中进入梦乡。故乡的夜晚,来的格外早,当我躺在床上,窗外就响起了小河的叮咚声,空气中氤氲着花草的芳香。在这样祥和的夜晚,我很快进入了梦乡。

  在梦中,是绿水青山,是袅袅炊烟,是阖家欢乐,是故乡的一切。这是农村浓浓的情味。

  当我将要离开身后传来一声声再见和祝福,是告别,是嘱咐,是浓浓乡味。

  大洋,一个充满温情的村庄,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故乡的味道作文3

  门口新开张一家面馆。素爱吃面,便跟着父亲一同尝鲜。

  刚入门,见菜单上赫然三个大字:格拉条。诧然,猛拽父亲衣角:“看,格拉条。”父亦惊喜,忙点两大碗。

  格拉条,是故乡的面呢。

  端上。一碗面,苍白如雪,面条细长,显得很干巴。我与父皆不语,眉头却锁起来。妥协般吞个大半碗,如嚼黄蜡。轻叹,一股失落猛地击我,想要“停杯投箸”。

  是啊。异乡人又怎懂故乡人做面的情怀。

  出店门,郁郁之心被汽车飞驰卷起的尘埃吞没,使我想起故乡,那灰蒙蒙的小城。

  还记得那路口的。清早,悠悠的空气拭去小城的尘粒,,来来往往,挎篮买菜的',晨起散步的,还有吱呀吱呀,缓骑自行车徐徐过的。店面远远便飘出一份白面粉与蒸笼白雾的香。走*,老板娘正有条有理地忙碌,笑得一脸洁白。

  “阿姨,麻烦来两碗格拉条,喔,还有鸡蛋汤。”“好嘞!里头坐还是外头坐?坐外头吧,夏天天热,清早坐外头凉快。”

  故乡人做事总很利索。俄顷,两碗热气扑面的格拉条上桌。用筷子挑着,翻覆面中芝麻酱。酱的颜色,鲜亮,搭在面上,似在流动般,一股一股勾着人的味蕾。面是象牙白,略粗的,显得很水灵,旁再配些绿油油的香菜,一碗面,拽着微凉的晨曦亦香气袭人起来。

  夹一筷子,“吸溜”入口,酱的芝麻香与面软糯的香顺着舌尖、喉咙,是笼罩着扑来的,若淋漓尽致的夏雨,面香不住地抓着每个味蕾,渗透味觉的每个神经元,一筷接一筷,香气一不留神,便不经意地溢了满怀。

  想起当年苏东坡与白老先生,尝遍徽州大地,最爱的其实不是东坡肉,是这格拉条。面是白老先生在东坡发难下灵机一动做的,东坡悦之,以家乡方言“搁啦”为其命名。也不过是搅拌之意,很普通,亦不需什么大雅之堂。只是史海遗贝的轶趣,被故城中人奉为名吃的资本,自那时便流传至今。心下暗觉着,东坡或许不仅爱这面,更爱这淳厚的乡人吧。

  面尝得急,汗也跟着顺颊淌。一碗鸡蛋汤,轻轻柔柔地,淡淡调和着汹涌的面香。

  儿时于故乡,每日一碗,怎么也吃不厌。每碗七元,吃完只觉晨雾散去,阳光满地琳琅了,还能享受老板娘无偿的面食般烘焙的笑容。

  后来,几乎举家迁城。一份故乡,星星点点,将记忆撒在天南海北,再后来,格拉条的味道,伴着故乡的过往,在离乡驰骋的公路上,被冲散,又混拢,满地落,生了花,远远望着我。回想上次见格拉条,一年半有余了。忙碌着,格拉条在异乡的冒名中,黯淡着。

  远去了,远去了——

  煨一碗乡情,饮一杯回忆,故乡呵,你何时再陪我长伴云衢!

故乡的味道作文4

  不知何时,故乡在我心中的味道,淡了。

  说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校园中的月亮又大又圆,我一点想家的感觉都没有。

  记得刚来的时,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出家里的木桌,阳台上的多肉,房间里的手办慢慢地,这种感觉没了

  父母告诉我,这是独立性在增强,是好事,说明我长大了,“长大”一词,罪恶感快要满出来了啊

  不知为何,今夜,没有睡意。

  我躺在床上,听着水管漏水所发出的声音“滴答”声,努力回想所谓“故乡”的模样。虽然有回家,可也没有细细打量一下,真是后悔啊!

  第一蹦出来的,是家旁边的木材市场。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总是和我一起去里面玩。过年最开心的,不是收压岁钱,而是用各种方式玩弄手中小小的鞭炮:塞在罐子里,圧在石头下,放入沙堆中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燃烧一堆火,惊喜的看着纸板变成灰烬,最后被风吹去这一切,随着木材市场的改造,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水滴声变大了,想必是下雨了。呵,为何那么应景的下起雨来啊

  第二个想到的是,后院的菜地了。以前,爷爷只是种种蕃薯和白菜什么的,挖蕃薯也成了一大乐趣。后来,我们又种上了金桔、海棠、君子兰、桃树、昙花。我品尝过酸甜的金桔,也赏过红艳的君子兰和海棠花,还在深夜收获过昙花的一现那棵桃树,我等了三年,它一直在成长,可在第一次回家时,没了,什么都沒了,就因为要修路。雨,还在下

  实在睡不着,我走到窗前,看着对面的高楼大厦,散发出五光十色的色光,通过雨水折射,色彩斑斓。这是城市,而我所寻找的故乡是个小城镇。故乡的路旁,只有暖暖的街灯和卖馄饨的人敲击木槌的声音;故乡的雨也是在灯光之下的,金光闪闪,是真正的金子啊相比之下,这五彩缤纷的城市之夜,花里胡哨。

  故乡要改造了,是要变成这个样子吗?我的木材市场,我的菜院,我的回忆,我的童年,难道都是这一切的陪葬品吗?

  到那时,故乡是不是不存在了?现在它还在,而我快要忘却;当它不在了,忘记它,岂不是几个月的事情?记忆中将不会有它的一*之地。

  我想去感受它的夜和雨,想去感受它的人和事还会实现吗?还能实现吗?

  雨,没有停这可恨的雨,罪恶感已经泛滥了。我讨厌它,增恨它。故乡的雨,决不可能会变成这样的,决不可能!

  雨,没有收回的意思,更大了,它冲刷着我的大脑,将故乡从我的脑海中洗去。流入心里,流入心底。我想,在那里

  会有属于它的一方净土

故乡的味道作文5

  抱着吃穿一方水土的坚定信念,怀着扫荡异乡西餐的不懈理念。我仨人吃货团于20xx年1月17日,“负重出发”,以望得以洗涤肠胃,却落了个哭笑不得的下场……

  初来乍到,感觉一切都是那般新奇,亲戚带我等去吃饭之时,居然问去吃中餐还是西餐。只是把我等问的愣住了。

  吾坐了十几小时的飞机,绕了大半个地球,到了13个小时的时差是为了吃一顿中餐?我心里甚是不惑。

  那亲戚耸耸肩:“西餐吃不长久的。”他继而微微一笑:“过几天便明了了。”

  晚上倒是去了一家不错的西餐厅,坐落在步行街的深巷。本道是遇上了福地,不料是个“油锅”——这儿好油不好盐,非焖即炸,让一个水乡人甚是为难,每每咂舌。只道是外国人仅在蔬菜里放一个指甲盖的盐,这显然令我等常吃那种下饭的菜——那种菜一般会咸一些。好在他们无需配什么主食,无非是几块面包,只当是吃菜。吃个七分饱便罢了。

  西班牙临海,在地图上比划比划,约有一半的国界是海岸线,又横跨地中海与大西洋,享有冷热两大水系。水产跟温州有的一拼,其中墨鱼饭算得上一佳品,此菜取墨鱼的墨囊,然后将墨汁与墨鱼同煮,只是他们用的米都是略硬的,长粒米,所以有些颗粒感,但还是不如家乡的软米般有滋味。不过八日我等已斗志完全丧失。这定不怪我们,只是那菜式千篇一律,令人身心厌烦,久而久之便有些恶心,在葡萄牙也吃了一次饭,配的烤鱼喷香四溢,只是那米比上次更硬上三分,难以下口,可干吃鱼又不是个滋味,尽免强拨了几口。真当悲哉。其实也并非米的问题。想必他们不是在铁板上烤,就是在锅里煮,而且还不是还不带盖的,如此般水分全失,就尝不出米粒该有的那份醇香了。

  返乡之际,我等已无法忍耐,在马德里一家韩国餐馆里。好歹是亚洲邻邦的米呀,那饭那一饭吃得甚是舒畅,回乡后对家乡味道的依恋更是愈加强烈,就存着一口气扑到桌上了,正当除夕中午上哪寻馆子去?只得又挨了两个时辰。当我的嘴唇又一次接触到那柔软米粒的一刻,我的牙认得了他,那是深深铭刻于我牙龈中的滋味,是家乡的证明,唤醒我和故乡的那份藕断丝连的情结。糯糯的却不粘牙,淡淡的芬芳沁鼻……

  总是牵起情丝;总是儿时的味道;总是一切的开始;总是痛苦的结束;总是一片港湾;总是一张明帆;总是失败,也总是成功的二分之一。

  故乡总是令人回味,也就是唇齿边荡漾的那缕香……

故乡的味道作文6

  我的家乡——温州,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我最喜欢的就是馄饨。也许你觉得,馄饨都一样,有什么特别,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我们家乡的馄饨可是远*驰名的“色、香、味俱全”。

  我们家乡的馄饨,皮似乎比纸还薄,比玻璃还透明。把它放在手里简直可以透出馅来。在一张皮里包上干贝、瘦肉、葱花,一看,晶莹透亮的皮里呈现出“朵朵鲜花”,小巧玲珑,煞是好看。还没亲自尝上一口,这外型就已经使人馋涎欲滴了。

  这馄饨不仅外形美,味道更美。一碗馄饨在你面前掠过,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就能让人情不自禁地说:“真香啊!”舀起一个馄饨,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进嘴里,嚼着嚼着,一股美味直入肺腑。再舀起碗馄饨汤,汤里漂浮着绿油油的葱花,紫色的榨菜,还有红彤彤的虾米,顿时组成了一幅美景图。喝到嘴里,一勺鲜美的汁水流入喉咙,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当你来到我的家乡时,走在街上,看看一家家馄饨店,哪家不是人满为患呀。有的人一边吃还一边赞不绝口,有的人甚至狼吞虎咽起来,还有的人不小心把馄饨汤溅到了自己的身上。一些人吃饱了还不满足,还要打包,有的买回去孝敬老人,有的买回去给孩子吃,还有的特地从外地跑来买给朋友吃。

  家乡的馄饨不仅味道好,而且外形美观,年轻人爱吃,小孩子、老人更爱吃。如果你来到了我的家乡,那一定要尝尝馄饨,这馄饨一定让你流连忘返。

故乡的味道作文7

  暖冬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田野。村前古樟树下,野草上昨夜的凝霜还未消融。远处稻田间的小溪,晨雾袅袅,朦胧了四周的景象。一路上嗅着泥土的清香,我回到了这别已久的小山村。

  鞭炮声渐渐响了起来,一束束烟花直窜云宵,又到了一年的春节时分,我难得回到了故乡。刚踏进奶奶家的小院,一阵肉丸的香气扑面而来。奶奶端着一锅肉丸,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孩子,你回来啦!快过来吃碗肉丸。”

  这碗客家肉丸,是每一个客家游子最亲切的怀念。各地的肉丸虽大同小异,但在我的心目中,奶奶做的肉丸却是最好的。一大颗肉丸放进嘴里,热气蔓延全身。哪怕在寒冷的冬天,一颗肉丸也足以令人感到浑身温暖。咬开肉丸,慢慢嚼碎,肉的香气在嘴中散发开来。这过程十分令人享受,令人吃忍不住再吃一个。

  从小到大,奶奶做的肉丸都是我对故乡美好的.回忆。至于奶奶是怎样做肉丸的,我却从来没有看过。毕竟一年做肉丸的次数少之又少,即使到了过年,也才做上一两次。直到有一天,奶奶终于答应亲自做肉丸给我看。

  冬日的清晨,小村庄里一片寂静。太阳刚露出脸,奶奶已经开始忙活了。到村里买回新鲜的猪肉,装在竹篮里。再带上薯粉和盐,一同提到村里打肉泥。一路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静。终于,肉泥打好了。端着一大盆肉泥回到家,婶婶已经烧好了一大锅水等着我们。小小的厨房里雾气弥漫,格外的温暖。

  奶奶站在灶边上,一手抓着肉泥,另一手拿着瓷勺。奶奶挤出一团因泥,用瓷勺放进锅里,一个个圆溜的肉丸就诞生了。望着奶奶的双手,早已爬满皱纹,但做起肉丸来却如此灵巧。这,或是奶奶对传统的传承。

  一颗小小的肉丸,都足以给身在他乡的游子心灵上的安慰。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尝各种各样的肉丸,却怎也找不到奶奶做的那种味道。夕阳西下,望着天边渐渐泛红,我不禁感慨道:这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吧!

故乡的味道作文8

  渐渐发现,一个人静静待着,会处在一个无味的世界里,使劲呼吸,周围还是陌生的空气。除了下雨时飘散的泥土和青草的芬芳能触动我的嗅觉神经,时间便在这无味的空气中缓缓消逝。

  前几日,当老家的亲戚提着大包小包自产的蔬菜和水果,风尘仆仆出现在家里时,我的嗅觉神经瞬间活跃起来。褐皮梨散发的甜腻香味,溢满纸箱的西红柿酸甜味,直蹿鼻孔的豆角清香,还有土豆裹着红泥土的香气,一阵一阵向我袭来。顷刻间,我仿佛置身于田野,到处是瓜果飘香,蝴蝶飞舞。

  我开始怀念起了在故乡的日子。房头的小麻雀叽叽喳喳,唱响清晨第一支悦耳动听的歌。我睁开惺忪的双眼,窗外的晨雾已悄悄捎来经雨水滋润过的翠叶、野花和青草充满活力的清新味道。迎着晨曦,奶奶点燃灶窝里放好的干柴,开始做早饭。虽然村里大部分人家早已使用方便快捷的电饭煲了,可奶奶依然喜欢用传统方法——甑(音zeng)子蒸。奶奶说,甑子蒸出来的饭吃着才有米饭的清香和甘甜,让人回味无穷,一辈子也忘不了。每当这时,厨房里总是氤氲着白米饭的醇香。院里的空地都被奶奶利用起来,不用出大门就能吃到新鲜蔬菜。韭菜、小白菜、豌豆尖、葱、辣椒,没有施过化肥,靠肥沃的土壤和纯净的雨水自然生长。想吃什么,到院里摘,清水一洗,锅中一炒,加了作料,便是美味佳肴。饭菜的浓香与烟囱里飘出的缕缕炊烟飘荡着、飞舞着、旋转着,奔向远方,像在召唤亲人回家团聚。

  吃过早饭,我扛着水瓢,跟随奶奶到离家不远的菜地里浇水、拔草,既能与可爱的瓜果蔬菜亲密接触,又能尽情挥洒勤劳的汗水。渴了,就喝田边甘醇的溪水;累了,田埂上一坐,迎接你的是怡人的稻花清香。你只需闭上眼睛,便能与这山水融为一体。

  午后,搬个凳子到柿子树下乘凉,听奶奶讲我小时候的趣事。院墙边,老母鸡带着小鸡在嬉戏,小白狗耷拉着脑袋依偎在奶奶脚旁。热流暗涌,树影婆娑,恍惚间,我似回到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代,笑得一脸灿烂的我陶醉在老鹰抓小鸡的游戏里。空气中飘浮着糖果一样的甜蜜味道,一如我的童年。

  当夜幕降临,蟋蟀、田蛙纷纷唱起歌来,附和着此起彼伏的狗吠声,连月亮的心也被搅乱了,月牙儿不再遮遮掩掩,露出了大半个脸,照得村庄更加明亮。当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坠入梦乡时,各种植物在白天吸收养分,夜里就加速生长,空气里满是草木汁液散发的鲜美味道。

  是故乡的水土养育了我,故乡有爱,有家的味道。故乡才是我魂牵梦绕的真正家园。

故乡的味道作文9

  记得我四岁的时候,家里的院子都种上了花花草草:兰花、君子兰、铁树、宝珠茶花、夜来香,后院还有一株葡萄和李树……因为爷爷很喜欢种花,特别是兰花,所以兰花便种得最多。

  后院那颗很大很大的树,要好几个小孩才能环抱住它。现在我还不确定那是什么树,但是我一昧地认为它就是李树。大概是秋天吧,它就会结一树的李子,然后落个满地,小孩都争先恐后地捡个不停。

  最喜欢夏夜,那时,夜来香就会悄悄绽放,散发出奇特的花香,淡淡的,轻轻的缭绕在你身边,那是夏夜的气息。香味在空气中似有似无,暗香浮动,当你再走进一步时才感觉得更真切。夜来香总是引来一些萤火虫,我们便关了灯,看那些萤火虫带着淡绿的微弱的光芒飞来飞去,那是夏夜的点点星光。吃饭时,晚风吹来夜来香的馥郁芬芳,萤火虫在脚边飞舞。于是,吃饭也便成了一种享受

  回乡下老家时,坐在车上,大片大片嫩黄的油菜花闪过,而空气里布满了泥土那略带着土腥味的芳香。而我最爱乡下的黄昏,披着夕阳去找野茶花、栀子花。

  现在才知道,原来小小的心灵里,就已经渴望着美的滋润了。

  刚刚开春,兰花就来报信了。受不了花香的诱惑,淘气的我常常把花采下来玩。表姐就把已绽放的花瓣一片片地夹在书页之中。不知几时,书页里的香气就跑出来,令我羡慕不已。

  夏天六月,是看荷花的季节。我家不远处就有一个种满了荷花的池塘,我和小伙伴就偷偷地去采荷花。我还为此掉进了池塘,但种种不愉快都被手擎着大把的荷花招摇过市的得意冲洗的无影无踪了。

  八月桂花香。在爷爷教书的学校就栽了几棵桂树。每逢中午午休时,我就借着去找爷爷的理由进去。看着一簇簇鹅黄的桂花,闪过了一个邪恶的念头,就拼命地摇,桂花落了一身也落了一地。当然,免不了一顿爷爷的臭骂。

  过年了,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放鞭炮的呛人味道,这时也是我最讨厌出门的时候,不定那个坏小子会往你身上扔一个响。而现在,耳边空响起噼里啪啦的声音,那股炮竹的.气息也变得好闻了。

  故乡的味道,就这样一丝丝,一缕缕地留在我的记忆中,不敢忘!

  而记忆就这样融化在故乡的味道里,任由一点点的思念,也会牵引出无尽的思绪,够我在异乡一个人,静静地,独自品尝……


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扩展阅读


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扩展1)

——故乡的味道作文10篇

故乡的味道作文1

  童年是在乡下长大的,记忆里有一方田野,还有一条不太宽的、清澈的小河,河的一边是一方稻田,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里的夏日是一派北方江南的景象。每每闭起眼睛想起故乡,我仿佛变成了一条小鱼,游啊游,顺流游过高山、游过田野,回到美丽的家乡!

  故乡有着独特、迷人的味道:那是团圆饭中一块香糯粘牙的油糕,一碗滑溜溜的刀削面一切都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我最喜欢的就是我家乡香甜的年糕,尤其是红豆糕,团圆饭中它是必不可少的。在除夕前的一个晚上,奶奶就准备好了红豆、糕面,把糕面里面放上红豆,和好就开始在锅里蒸了,还没出锅,闻着味道,口水就流了三千尺。夹开一个糕,里面的红豆粒粒可见,咬一口,一股红豆的清香夹着糕的清香味,是那样美味,那样悠长那是故乡的味道,只属于儿时记忆中的味道。

  奶奶的刀削面也是最香的,经常一大早,奶奶就开始准备和面。我总是趁奶奶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拿上一块面出去玩,一边玩,一边看着奶奶和面,奶奶从来不生气,时而轻轻拍着我,手里面满含着温柔。

  中午,奶奶喜欢先给我盛上一碗,刀削面的滑、刀削面的香,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味道,奶奶做的刀削面是世界上最美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那样香甜,那样美味。我总渴望回到那令人难忘的故乡!

故乡的味道作文2

  故乡,轻轻合拢手中的名著,嘴里淡淡地呢喃着

  鲁迅眼中的故乡总是美好的,却似又蒙着淡淡的迷离与眷恋。故乡,对我这个十几岁的少年,仍是一团朦朦胧胧的雾气,仍未成年的我,必然,对故乡的情感是单纯的,不可能似鲁迅的深沉。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愈来愈多了几分依恋。我记忆中的故乡,呵呵,说似好笑,可它一直根深蒂固地占据着我心目中故乡的味道咸菜黄鱼汤

  干净雅致的盘碟,又大又鲜的黄鱼,细碎点缀的咸菜那腾起的热气,一如记忆中的那样暖

  幼时的我,住在外婆家有一段时间。外公,是乡里小有名气的捕鱼好手。那时候的他,每每出海回来,手里总要拎着几条新鲜透亮的

  海鱼,其中不乏故乡舟山特有的野生黄鱼。外公一手持担,一手牵着我的小手。后面是外公牧鱼的大海,起伏的.波浪,透着鱼腥味的海

  风,蓝蓝的天。前面是袅袅升起炊烟的小村落,外公的家。我一双乌黑的大眼睛注视着绿色网袋中的战果,笑眯眯地对里面的大黄鱼

  打了个招呼:咸菜,黄鱼外公明媚的笑容似西际渐沉的璀璨一般,夕阳,余晖静静地跳跃在黄鱼的周身,折射金色的光辉回家

  后,餐桌上便多了一道美味可口的咸菜黄鱼汤

  夜晚,一家人围坐小园桌,望着绿的深沉,黄的耀眼,还冒着热气的咸菜黄鱼汤,我张圆了O型小嘴,夹起筷子,撅撅小嘴,鲜味直透心肺!尝着新鲜细嫩的佳肴,耳听外公牧鱼的骄傲,鼻腔萦绕着咸菜黄鱼的馨香。故乡的味道呢!

  那一年,十二岁的我与父母外出游玩,夜色,三人一起走进了一家海鲜馆,服务员热情地端上了一碗咸菜黄鱼,我的嘴角染上了一个可人的弧度,细细品尝着。可一入口,我皱皱眉,这哪是我家乡的咸菜黄鱼啊!此刻,身处异乡的我,心头蓦地竟涌起了外公那亲切的笑脸,无法言喻的自豪!故乡的味道呢?

  咸菜黄鱼

  记忆中,

  零零星星,

  温馨地流淌着,

  哈!

  故乡的味道呢!

故乡的味道作文3

  快要放学了,我们201班的同学们要到走廊上排队了。我正从教室里走出来准备排队,赵子熹站在门口不动,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被冰冻住了。”我就对他说:“解冻!”他说:“还是冰冻住了!”我也不想和他玩了,就转过身去排队。突然,我听到赵子熹又在说:“我闻到了一股故乡的味道。”嗯,我也闻到了,但我并没有和他说。

  因为今天下过雨,地上潮湿,潮湿的地面和树都散发出一股淡淡地清香。那就是故乡的味道了。想以前,在老家也就是我的故乡,在那儿下过雨后就是这种清香。有一天,我正搬着几把小椅子来到我家门前的屋檐下,然后奶奶也搬来两把长凳,又端了许多菜来放在长凳上,我和妈妈、爸爸、奶奶一起坐在小椅子上吃饭。突然,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幸亏我们坐的地方被屋檐遮住了。吃完饭,雨不是下得很大,我就跑到屋檐外面,在雨中翩翩起舞,那感觉可爽了!下完雨后,各个地方都散发出那种好闻的清香。

  我的老家还有一种味道,就是床的气味。床有股老儿味,也就是说这张床已经很老很老了。不过 快要放学了,我们201班的同学们要到走廊上排队了。我正从教室里走出来准备排队,赵子熹站在门口不动,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被冰冻住了。”我就对他说:“解冻!”他说:“还是冰冻住了!”我也不想和他玩了,就转过身去排队。突然,我听到赵子熹又在说:“我闻到了一股故乡的味道。”嗯,我也闻到了,但我并没有和他说。

故乡的味道作文4

  暖冬的阳光唤醒了沉睡的田野。村前古樟树下,野草上昨夜的凝霜还未消融。远处稻田间的小溪,晨雾袅袅,朦胧了四周的景象。一路上嗅着泥土的清香,我回到了这别已久的小山村。

  鞭炮声渐渐响了起来,一束束烟花直窜云宵,又到了一年的春节时分,我难得回到了故乡。刚踏进奶奶家的小院,一阵肉丸的香气扑面而来。奶奶端着一锅肉丸,从厨房里走了出来,脸上露出了笑容,说道:“孩子,你回来啦!快过来吃碗肉丸。”

  这碗客家肉丸,是每一个客家游子最亲切的怀念。各地的肉丸虽大同小异,但在我的心目中,奶奶做的肉丸却是最好的。一大颗肉丸放进嘴里,热气蔓延全身。哪怕在寒冷的冬天,一颗肉丸也足以令人感到浑身温暖。咬开肉丸,慢慢嚼碎,肉的香气在嘴中散发开来。这过程十分令人享受,令人吃忍不住再吃一个。

  从小到大,奶奶做的肉丸都是我对故乡美好的回忆。至于奶奶是怎样做肉丸的,我却从来没有看过。毕竟一年做肉丸的次数少之又少,即使到了过年,也才做上一两次。直到有一天,奶奶终于答应亲自做肉丸给我看。

  冬日的清晨,小村庄里一片寂静。太阳刚露出脸,奶奶已经开始忙活了。到村里买回新鲜的猪肉,装在竹篮里。再带上薯粉和盐,一同提到村里打肉泥。一路走在田间的小路上,我的内心久久不能*静。终于,肉泥打好了。端着一大盆肉泥回到家,婶婶已经烧好了一大锅水等着我们。小小的厨房里雾气弥漫,格外的温暖。

  奶奶站在灶边上,一手抓着肉泥,另一手拿着瓷勺。奶奶挤出一团因泥,用瓷勺放进锅里,一个个圆溜的肉丸就诞生了。望着奶奶的双手,早已爬满皱纹,但做起肉丸来却如此灵巧。这,或是奶奶对传统的传承。

  一颗小小的肉丸,都足以给身在他乡的游子心灵上的'安慰。在后来的日子里,我尝各种各样的肉丸,却怎也找不到奶奶做的那种味道。夕阳西下,望着天边渐渐泛红,我不禁感慨道:这也许就是故乡的味道吧!

故乡的味道作文5

  门口新开张一家面馆。素爱吃面,便跟着父亲一同尝鲜。

  刚入门,见菜单上赫然三个大字:格拉条。诧然,猛拽父亲衣角:“看,格拉条。”父亦惊喜,忙点两大碗。

  格拉条,是故乡的面呢。

  端上。一碗面,苍白如雪,面条细长,显得很干巴。我与父皆不语,眉头却锁起来。妥协般吞个大半碗,如嚼黄蜡。轻叹,一股失落猛地击我,想要“停杯投箸”。

  是啊。异乡人又怎懂故乡人做面的情怀。

  出店门,郁郁之心被汽车飞驰卷起的尘埃吞没,使我想起故乡,那灰蒙蒙的小城。

  还记得那路口的。清早,悠悠的空气拭去小城的尘粒,,来来往往,挎篮买菜的',晨起散步的,还有吱呀吱呀,缓骑自行车徐徐过的。店面远远便飘出一份白面粉与蒸笼白雾的香。走*,老板娘正有条有理地忙碌,笑得一脸洁白。

  “阿姨,麻烦来两碗格拉条,喔,还有鸡蛋汤。”“好嘞!里头坐还是外头坐?坐外头吧,夏天天热,清早坐外头凉快。”

  故乡人做事总很利索。俄顷,两碗热气扑面的格拉条上桌。用筷子挑着,翻覆面中芝麻酱。酱的颜色,鲜亮,搭在面上,似在流动般,一股一股勾着人的味蕾。面是象牙白,略粗的,显得很水灵,旁再配些绿油油的香菜,一碗面,拽着微凉的晨曦亦香气袭人起来。

  夹一筷子,“吸溜”入口,酱的芝麻香与面软糯的香顺着舌尖、喉咙,是笼罩着扑来的,若淋漓尽致的夏雨,面香不住地抓着每个味蕾,渗透味觉的每个神经元,一筷接一筷,香气一不留神,便不经意地溢了满怀。

  想起当年苏东坡与白老先生,尝遍徽州大地,最爱的其实不是东坡肉,是这格拉条。面是白老先生在东坡发难下灵机一动做的,东坡悦之,以家乡方言“搁啦”为其命名。也不过是搅拌之意,很普通,亦不需什么大雅之堂。只是史海遗贝的轶趣,被故城中人奉为名吃的资本,自那时便流传至今。心下暗觉着,东坡或许不仅爱这面,更爱这淳厚的乡人吧。

  面尝得急,汗也跟着顺颊淌。一碗鸡蛋汤,轻轻柔柔地,淡淡调和着汹涌的面香。

  儿时于故乡,每日一碗,怎么也吃不厌。每碗七元,吃完只觉晨雾散去,阳光满地琳琅了,还能享受老板娘无偿的面食般烘焙的笑容。

  后来,几乎举家迁城。一份故乡,星星点点,将记忆撒在天南海北,再后来,格拉条的味道,伴着故乡的过往,在离乡驰骋的公路上,被冲散,又混拢,满地落,生了花,远远望着我。回想上次见格拉条,一年半有余了。忙碌着,格拉条在异乡的冒名中,黯淡着。

  远去了,远去了——

  煨一碗乡情,饮一杯回忆,故乡呵,你何时再陪我长伴云衢!

故乡的味道作文6

  我的家乡——温州,是个美丽而富饶的地方。那里有各种各样的风味小吃,我最喜欢的就是馄饨。也许你觉得,馄饨都一样,有什么特别,如果你这样想,就错了,我们家乡的馄饨可是远*驰名的“色、香、味俱全”。

  我们家乡的馄饨,皮似乎比纸还薄,比玻璃还透明。把它放在手里简直可以透出馅来。在一张皮里包上干贝、瘦肉、葱花,一看,晶莹透亮的皮里呈现出“朵朵鲜花”,小巧玲珑,煞是好看。还没亲自尝上一口,这外型就已经使人馋涎欲滴了。

  这馄饨不仅外形美,味道更美。一碗馄饨在你面前掠过,一阵香气扑鼻而来,深深地吸一口气,就能让人情不自禁地说:“真香啊!”舀起一个馄饨,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进嘴里,嚼着嚼着,一股美味直入肺腑。再舀起碗馄饨汤,汤里漂浮着绿油油的葱花,紫色的榨菜,还有红彤彤的虾米,顿时组成了一幅美景图。喝到嘴里,一勺鲜美的汁水流入喉咙,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当你来到我的家乡时,走在街上,看看一家家馄饨店,哪家不是人满为患呀。有的人一边吃还一边赞不绝口,有的人甚至狼吞虎咽起来,还有的人不小心把馄饨汤溅到了自己的身上。一些人吃饱了还不满足,还要打包,有的买回去孝敬老人,有的买回去给孩子吃,还有的特地从外地跑来买给朋友吃。

  家乡的馄饨不仅味道好,而且外形美观,年轻人爱吃,小孩子、老人更爱吃。如果你来到了我的家乡,那一定要尝尝馄饨,这馄饨一定让你流连忘返。

故乡的味道作文7

  每个人的心中,故乡似乎都有着一种独特的味道。而在我心中,故乡最美好的味道便是奶奶亲手做的小鳌馍。

  不知从何时起,这种特殊的味道便挥之不去了。只记得那时,地面已被枫叶“占领”。我们怀揣欣喜踏上了回家的路途。

  迈进老家的门槛,我并没有像往常一样兴奋地跑进客厅,并大声叫一声奶奶,而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就不再动弹了。这可能是因为自认为已经长大变得深沉了吧!但在奶奶的眼中我还是那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啊!面对她的我寒问暖,我似乎并不领情。爸爸发现了气氛的尴尬就说道:“先吃饭。”

  在餐桌上,气氛逐渐融洽起来,但奶奶却总是像小时候一样给我夹菜,我便又有些受不了,但就在我不由自主想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时候,鼻子却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那远远飘来的便是自己最喜欢吃的小鳌馍香味呀!奶奶也趁机在旁说道:“我知道这是你小时候最喜欢吃的,快点吃吧。”是啊!多久没有再尝到奶奶亲手做的了?小时候自己缠着奶奶做小鳌馍的场景不失时机地又跳入了脑海。

  当我张开嘴巴,吞下一块儿喷香的小鳌馍,那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什么,心中翻腾起了感动的波涛。

  小时候的我总会在奶奶身后跟来跟去,一刻也不肯放过,简直就是奶奶的跟屁虫,还总是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那时的我总是天真地认为奶奶便是这个世界最智慧的人。也总会在小鳌馍刚刚出锅后,不顾形象地用手直接抓着吃,而奶奶却并不阻止,还会乐呵呵地看着贪吃的我笑个不停,那一份呵护和纵容或许才是真正值得留恋的味道吧!

  纵然我已经长大,将来还会老去,但从故乡飘来的味道却永远不会忘记。

故乡的味道作文8

  于那遥远的江南,于那东瓯国的故地,有令人魂牵梦绕之地,那即是传说中的鹿城——温州。

  于瓯江两畔,自新石器时代晚,便有先世栖息于此,故我等温州人世世代代于此繁衍生息。而我堂堂温州只是立式悠久邪?不然。俗话言美:民以食为天。峨峨温州自古以来即是美食集聚之地,如鱼丸,鱼饼此类海产品制成的小吃便是游客口中的常客;而甜品之类者更是数不胜数了,例如矮人松糕,双炊糕等。此类美食令人见了就垂涎欲滴,一臭而觉腹空,二品则觉食他物却索然无味,味同嚼蜡一般。食品美味可美若如此!

  话回鱼丸,乃是马鲛鱼之血肉搅合温州人民之劳动与智慧而作。纯手工制作,食时,鱼丸形散而味不散之感令人味蕾欢欣雀跃。常有人问,此类乃是用鱼制作而成,有腥气否?答案必是否定的。为何?因为此腥气早已在制作者的数次拧搅,揉塑中消散了,仅留一丝“海的味道”,而保留了那一份真。这也恰恰证实这温州人民恪守本分而积极进取的精神,而心灵手巧的能人又将这精神融入其中。

  在温州,甜品双炊糕可出了名的美食,而李大同的双炊糕则是这些争奇斗艳的双炊糕中,那只独秀的红杏。这双炊糕虽然只有这不起眼的小小的一块,但是,其制作工序却并未如常人所想的简单。这双炊糕是以糯米为原料制成的,它用糯米粉加白糖或红糖拌匀过筛,撒上桂花,成型切块,经两番炊制而成。其特点是:细、软、韧、香、甜、老少皆宜。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将糯米与铁砂一起炒制,这样做成的双炊糕才会更软,更香,更有嚼劲,笔者写此篇至此,口水早已囤积!捏一块双炊糕放在嘴里细嚼,口味香甜,糯米细腻软韧。人皆言港版满记甜品独步天下,我不以此为然,温版“满记”有过港版而无不及,吾深信,温州甜品终有一天可以走上世界的舞台!

  我尝于他乡他地见过这温州小吃,但总觉的,只有家的味道才是最棒的,因为,温州是我的家,我爱温州。

  小吃,因爱才美味。

故乡的味道作文9

  我们家乡有很多美食,咸鸭蛋、固城湖大闸蟹、盐水鸭……每种美食各有各的特色,而我独爱固城湖大闸蟹。

  我一年难得回家乡高淳几次,每次回家,都要吃上几只大闸蟹,一想到这美味,我就垂涎三尺,恨不得自己跳到水塘里,好好品尝美味。

  记得有一次十一回家,我吃大闸蟹,总感觉有股很重的腥味,吃两口就不吃了,而第二年回家,我又尝了尝,似乎也不是很难吃……还有一种清香,再尝尝蟹黄,好像很香,软软的,咸咸的,略带点苦,好吃!从此我便爱上了大闸蟹,每次吃饭都必不可少。

  以后国庆假期回家,一听说开饭有大闸蟹吃,我便无心做最喜欢的事情——下棋。两个回合下过,就要望望餐桌,再一个回合,又要看看厨房。终于,感觉“度分如年”的我等到了开饭那一刻,我“飞”到了餐桌前,赶紧抓起一只大闸蟹,就迫不及待地准备往嘴里塞。

  蟹壳煮得黄中透红,富有光泽,光看看都要流一大堆口水。两只大钳子微微张开,像在摆手说:“口下留情,不要吃我啊!”旁边还流着一圈油,仿佛只要轻轻咬一口就满嘴喷香了。

  我正准备剥开蟹壳,突然想起吃螃蟹有讲究的方法,可以将蟹壳剥得很完整,这样吃完之后可拼成一个完整的空壳蟹,看上去像一只还没吃过的螃蟹一样,要做到这点,可是有三部曲的。

  一、吃蟹钳。把蟹钳卸下来,从中间将关节掰开,抽下蟹钳活动的一边留下来备用,用筷子捅顶出大壳子里的肉吃掉。然后用抽下的蟹钳可挖出其余部分的肉,吃完后再将蟹钳拼装起来。

  二、吃蟹脚。八个蟹脚全部卸下来,还是从关节处掰开,拿小腿顶到大腿中,将大腿的肉剔出来吃掉,再把卸下来的脚尖挑出小腿里的肉吃掉,然后将大腿和小腿拼装好,最后插上脚尖。

  三、吃蟹盖。这是最关键的步骤,把蟹身(即蟹盖)使劲沿中缝掰开,里面的各种美味就都露出来了:蟹黄、蟹白、蟹汁……用筷子把蟹黄和蟹白挑出来,慢慢品尝,满嘴流油,沁人心脾。然后把蟹心和蟹胃咬掉,最后慢慢地吮吸里面的汁液,此时,感觉浑身血液都舒畅无比,完全陶醉在这美味当中了……

  最后,把八只蟹脚都按装到蟹壳上,稍稍摇晃,使其牢固,再把蟹钳从蟹壳里面往外推,轻轻拉扯,蟹钳便又成形了。最后,把所有吃出碎壳塞到蟹盖里,合上蟹盖,调整一下所有部位便又成了一只螃蟹了。

  拼好的螃蟹,可以在锅中炒一炒,锅里的香味炒其它菜也是喷香喷香的,一点不比天宫中的琼浆玉液味道逊色。我们还可以把装好的空壳蟹洗干净,晾干后在蟹壳上打两个孔,用绳子串起来挂到墙上,也不失是一件美丽的装饰品。

  现在,我依然是那么的喜欢大闸蟹,每当回忆起以前把一只只大闸蟹美美地吃完又把它拼起来,心里总有一种莫名的感觉……亲切感?还是一种思乡情呢!

故乡的味道作文10

  不知何时,故乡在我心中的味道,淡了。

  说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校园中的月亮又大又圆,我一点想家的感觉都没有。

  记得刚来的时,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出家里的木桌,阳台上的多肉,房间里的手办……慢慢地,这种感觉没了……

  父母告诉我,这是独立性在增强,是好事,说明我长大了,“长大”一词,罪恶感快要满出来了啊……

  不知为何,今夜,没有睡意。

  我躺在床上,听着水管漏水所发出的声音“滴答”声,努力回想所谓“故乡”的模样。虽然有回家,可也没有细细打量一下,真是后悔啊!

  第一蹦出来的,是家旁边的木材市场。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总是和我一起去里面玩。过年最开心的,不是收压岁钱,而是用各种方式玩弄手中小小的鞭炮:塞在罐子里,圧在石头下,放入沙堆中……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燃烧一堆火,惊喜的看着纸板变成灰烬,最后被风吹去……这一切,随着木材市场的改造,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水滴声变大了,想必是下雨了。呵,为何那么应景的下起雨来啊……

  第二个想到的是,后院的菜地了。以前,爷爷只是种种蕃薯和白菜什么的,挖蕃薯也成了一大乐趣。后来,我们又种上了金桔、海棠、君子兰、桃树、昙花。我品尝过酸甜的金桔,也赏过红艳的君子兰和海棠花,还在深夜收获过昙花的一现……那棵桃树,我等了三年,它一直在成长,可在第一次回家时,没了,什么都沒了,就因为要修路。雨,还在下……

  实在睡不着,我走到窗前,看着对面的高楼大厦,散发出五光十色的色光,通过雨水折射,色彩斑斓。这是城市,而我所寻找的故乡是个小城镇。故乡的路旁,只有暖暖的街灯和卖馄饨的人敲击木槌的声音;故乡的雨也是在灯光之下的,金光闪闪,是真正的金子啊——相比之下,这五彩缤纷的城市之夜,花里胡哨。

  故乡要改造了,是要变成这个样子吗?我的木材市场,我的菜院,我的回忆,我的童年,难道都是这一切的陪葬品吗?

  到那时,故乡是不是不存在了?现在它还在,而我快要忘却;当它不在了,忘记它,岂不是几个月的事情?记忆中将不会有它的一*之地。

  我想去感受它的夜和雨,想去感受它的人和事……还会实现吗?还能实现吗?

  雨,没有停……这可恨的雨,罪恶感已经泛滥了。我讨厌它,增恨它。故乡的雨,决不可能会变成这样的,决不可能!

  雨,没有收回的意思,更大了,它冲刷着我的大脑,将故乡从我的脑海中洗去。流入心里,流入心底。我想,在那里——

  会有属于它的一方净土……


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扩展2)

——乡村的味道作文9篇

  前面就是外婆住的村子了。

  我拎着一包包东西,走在洒满夕阳的乡村小道上。路边偶尔有几只小鸟漫不经心地说着悄悄话,人一来,便飞走了,生怕被听到了秘密。潺潺流水拥抱着橘红色的夕阳,好像一杯浓浓的奶茶,随着流水声融入空气中,依稀让人嗅到那股浓浓的奶香。脚下的路一直延伸着,土砾和灰尘在鞋子上嬉戏,怎么抖也抖不掉,偶尔一丝风吹来,顽皮的小精灵们便搭“飞机”去远航了,不知会到哪儿。

  傍晚的村庄在夕阳中洋溢着温暖与和谐。

  刚刚进入村子,便听见孩子们的欢笑声,银铃般清脆悦耳。路边的一户人家,烟囱里冒着浓浓的烟。门外的小狗,正与几个孩子追逐嬉戏,旁边的竹椅上坐着一位老人,一手摇着蒲扇,一手拿着烟斗,一团烟雾将这一切笼罩起来,变得朦朦胧胧。

  乡村的味道,我嗅到了:甜蜜的孩子味儿!呛人的旱烟味儿!

  前面是田地,一个人抡着锄头,刨起一层又一层褐色的土。虽是傍晚,但分明可以看到晶莹的汗滴在闪动。

  乡村的'味道,我嗅到了:农民身上的汗味儿。

  再往前房子多了起来,一家家挨在一起,每家都飘出饭菜的阵阵香味儿。这味道,不是山珍海味的味道,也不是鸡鸭鱼肉的味道,而是浓郁的稻米香和天然的五谷之香。

  乡村的味道,我嗅到了:浓郁的饭菜香!

  最后一丝光线逐渐消失,我看见了外婆的家,屋顶的烟囱冒着烟,朦胧的灯光透过窗户照到了地上,也照到了我的心里。乡村的味道在我心里蔓延,充满了我身体各处,流淌在我的心上。望着灯光中的外婆,乡村在我心里编织成了一首快乐的歌:

  星儿,放假了,

  月儿,睡觉了。

  浓浓的乡村味道,

  却还在我心中飘啊飘……

  听——不知哪家的看门狗在狂叫,哪家的水牛在说梦谣。

  大地,睡着了,一片浓浓的夜色。在我的梦里,仍有乡村的味道……

  昨天,我随妈妈和外婆去了一次在农村的舅婆家,就那么一天的所见所闻让我对乡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舅婆家的屋后面不远处有一个斜斜的小坡,在小坡的地里种了许多的蔬菜;有香菜、小葱、蒜苗、韭菜····旁边有一片不小的梨园;梨园里还有葡萄架和柚子树,屋前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听舅婆讲不仅妈妈小时候在树下捡过核桃吃,还有妈妈的妈妈也在这棵树下捡过核桃呢。仰头望上去,枝头还有未被打干净的核桃,可以想象当时满树都是核桃的美景了。

  这儿的人也很朴素,人与人碰了面都会打个招呼,拉两句家常,完全没有城市那种“无缘对面不相识”的冷漠。小伙伴们大多聚在一起,欢快地玩耍、游戏,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情使我好羡慕啊,真想在这里多呆几天。

  乡村是美丽的,乡村也在不断进步,以前的土路面如今**净的水泥路面所代替。农家的房子也越修越好了,还有不少小别墅呢!

  唉,好的东西还真不少,一口气还真的写不完,待续吧!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乡村的味道别样好!

  广州的一月,依旧暖洋洋的。风轻轻地拂过我们的脸颊。我们贪婪地呼吸着乡下新鲜的空气。那空气甜丝丝的沁人心脾。

  我们来到乡村的小河塘旁,钓起了鱼。清风送来了一种乡村特有的香味儿,那香味如此美妙,花香夹着青草特有的清香混杂着泥土的味道。此味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清风拂过,在阳光的照射下,湖面波光粼粼。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给人以舒适,惬意的感觉。闻闻吧,那是泥土的香味儿。听听吧,花儿正在生长,小草正在发芽,鱼儿争先恐后的上钩了。一条又一条,空气中,游荡着幸福快乐的味道。到了中午又肥又大的鱼儿,中午当菜吃健康有营养,又美味,又很香。我嘴里哼着小调,挑了两条最为肥美的鱼儿,把其他的鱼儿放回了家。

  正午的骄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我们决定去吃乡村特色的竹筒饭补充体力。在小饭馆远处,大家闻到了竹子的清香。走*些,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院落,红色的屋顶,和旁边一小片翠绿的竹林,相映成趣,十分雅致。竹林里两只小狗正在嬉戏。进到了庭院内,旁边有一片菜地。菜地里新鲜多汁,美味的白萝卜和红萝卜和很多叫不出来名字的青菜。我和妈妈欢乐的摘了许多,妈妈说,这些菜,都是餐桌上乡村最美味的佳肴。一边呼吸着新鲜果蔬的味道,一边寻找并采摘着蔬果,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刻,这样的乡村味道。上菜了,菜和饭都是用还留着竹须子的竹子盛上来的。不管是青菜米饭,肉丸子,还是海鲜,这些大自然的味道被我们一扫而光,真是太美味了,我忍不住把几个肉丸子,丢给了两条小狗,他们很快吃掉了这几粒的小丸子,我收集了桌子上的一些骨头棒留给了他们,很高兴他们能起品尝一下乡村的美味。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要是世界上到处是高楼林立的话,我们还到哪里,去享受乡间的味道呢?!

  清晨,我从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户而视之,只见一棵笔直的木瓜树上布满了晶莹剔透的白珠,原以为是结晶,但仔细一瞧却发现是一群白露的部落。心中百感交集,感觉春天的气息正在慢慢迫*。

  从窗户往外眺望,还能看见一群孩子正跑着、嚷着。依稀还能看到几个孩子拿着竹竿敲打着树上成熟已久的果实;一个孩子打,另一个孩子非常默契地接,会爬树的就亲自爬上树去摘果,在树上采摘的,无论是效率还是数量,都远比用树杆拍打下来的多,而且质量也是更胜一筹。孩子们总爱调些又大又甜的果实拿到集市上卖,卖剩了的也不要紧,用竹筐背回家与家人共享,除了满足家里头的需求,只要是有多的,见一个路人就派一个,可谓大方!

  吃过早餐,应朋友的邀请,我们步入了这个打闹的世界中去,期间,一棵布满因熟透而摇摇欲坠的香蕉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固然是不会爬树的,因此我智能拜托这位土生土长的小当家替我爬到树上摘果解馋。

  由于乡下的气候条件良好,土壤肥沃,以致于果实个个长得饱满肺润,惹人喜爱,也难怪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打果、摘果拿到集市上卖。看到孩子们把过时买完后胜利而归的无比兴奋的笑容,我也陪着微笑了。

  傍晚,夜幕降临到村子,田间的群蛙都不由自主地集体朝天呱呱呐喊,仿佛一场惊动世界的交响曲就在这片水草杂生的田野里开始了。

  乡村夜晚的星星很美,躺卧在凉*椅上,感受着大自然吹拂而来的清风,品着散发着浓郁清香的铁观音,倾听爷爷严肃地说着红军时代的真实故事,以及*些年来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心里真是乐滋滋的。一股凉风从我身上吹拂而过,凉到身,也凉到心。

  乡村的夜晚很美,它没有城市般繁华,它有的仅仅是独特的味道,一种淳朴的乡村味道。

  昨天,我随妈妈和外婆去了一次在农村的舅婆家,就那么一天的所见所闻让我对乡村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舅婆家的屋后面不远处有一个斜斜的小坡,在小坡的地里种了许多的蔬菜;有香菜、小葱、蒜苗、韭菜,旁边有一片不小的梨园;梨园里还有葡萄架和柚子树,屋前有一棵高大的核桃树,听舅婆讲不仅妈妈小时候在树下捡过核桃吃,还有妈妈的妈妈也在这棵树下捡过核桃呢。仰头望上去,枝头还有未被打干净的核桃,可以想象当时满树都是核桃的美景了。

  这儿的人也很朴素,人与人碰了面都会打个招呼,拉两句家常,完全没有城市那种“无缘对面不相识”的冷漠。小伙伴们大多聚在一起,欢快地玩耍、游戏,那种无忧无虑的心情使我好羡慕啊,真想在这里多呆几天。

  乡村是美丽的,乡村也在不断进步,以前的土路面如今**净的水泥路面所代替。农家的房子也越修越好了,还有不少小别墅呢!

  唉,好的东西还真不少,一口气还真的写不完,待续吧!

  蓝天白云,空气清新,乡村的味道别样好!

  清晨,我走在乡村土道上,去寻找属于洪山乡野的独特味道。

  我来到田野上,一阵微风迎面吹来,夹杂着泥土的芳香和小野花的淡淡香味,沁人心脾。你会感觉到,这是大自然的气息。

  随着雄鸡一声高亢的鸣叫,唤醒了太阳,唤醒了人们,唤醒了鸟儿。鸟儿们成群结队的出去觅食了,烟囱里升起袅袅炊烟,勤劳的农民伯伯们开始在田野里劳作了。你可以感受到这是乡村朴素的味道。

  我穿所在邻里之间,并置身于浓浓的乡土人情。看,这边的王大婶正递给邻居家的小孩几个煮熟的鸡蛋。瞧,那边的一位阿姨正给邻居送去刚摘下的蔬菜。人们互相帮助,互相给予,使乡村的味道更加甜美!

  我坐在小溪边的.草地上,聆听着小鸟的歌唱,欣赏着小溪的伴奏,望着湛蓝湛蓝的天空和棉花糖般软软的白云,发自内心的感叹道:“乡村的味道真令人回味无穷啊!”

  乡村的味道是多彩的,它蕴藏着大洪山的灵气,它是那么的朴素,那么的甜美,那么的独特……

  置身于大洪山的乡野,我们感到无比的幸福与自豪!

  乡村,是一个和谐、美丽的世界。

  早晨,四周还是遗篇寂静,忽然传来一声清脆的叫声。啊,原来是早起的公鸡在叫人们起床呢!紧接着更多的公鸡加入了合唱,那声音真嘹亮!叫醒了人们,叫醒了鸟儿,叫醒了一切生物。繁忙的一天开始了。有的人到田里插秧,有的人来到猪圈里,给小猪喂食,小猪们立刻跑了过来,不停呼噜着,像小孩子一样,挤在一起,争先恐后地吃着食物,这时农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笑这些小猪是那么可爱,那么活泼,于是更加悉心照养它们… …这是幅多么感人的场景啊,它让早晨多了一些欢乐与温馨。

  中午,坐在绿荫下,欣赏小溪演奏的音乐,是再好不过的事了。小溪用它“叮咚叮咚”的歌声,谱写了一首首动听的《快乐之歌》,与农民伯伯一起分享这幸福的时光!

  晚上,星星唱着催眠曲儿探出了头,他们又多又亮,亮的像小孩子的眼睛,一眨一眨地,在调皮地朝我们眨眼睛;又像许许多多的萤火虫,为人们在黑夜里点亮山路;又像一盏盏明亮的天灯,把漆黑的夜空装扮得更加美丽。人们看呀看呀,怎么也看不够!星星伴随着人们进入了梦乡。在梦里,人们又梦到了小猪,小溪,以及那些闪闪发光的星星……

  乡村,美丽的乡村,无论什么时候,它都是那样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乡村的泥土,是那样肥沃。那样的疏松、那样的滋润,随你怎样去拿捏,它就像一块肉饼,像一个面团,像一团幸福。

  早春二月,大地苏醒,庄稼人的吆喝声,刚刚翻过清新的泥土,把乡村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凹凸不*填满。那股味道里,夹杂着泥鳅、蚯蚓、蜻蜓等淡淡的腥味,夹杂着花草和树味腐烂时发出沤气,夹杂着庄稼人身上那股汗水和劳动的气味。

  乡村的根是土地,生在乡村的土地上,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活在乡村的土地上,土地是人们的精神支柱。

  世世代代的乡民,奔走在大地上,耕作在土地上,快乐痛苦都在土地上,说一句地道的语言,喝一杯地道的米酒,吃一碗地道的大米,当然都是人们生命的源泉......几百年后,入土为安。


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扩展3)

——冬天的味道作文9篇

  “叮叮当……懒虫起床!懒虫起床!”

  “哎哟喂——”睡眼惺忪的我伸手按掉那烦人的闹钟,“周末还那么吵!哈——我还没有睡醒呢!”我爬起身,睡眼惺忪地瘫坐在床上。

  突然,门开了,一股肉香扑入鼻中,我睁开双眼。“小懒猪,快起床了!今天立冬,我们全员动手,包饺子!”妈妈的话如同黑暗中的一道星光,我三下五除二穿好衣服,来到厨房。

  慈眉善目的奶奶一边熟练地包着饺子,一边示意让我也一起去学包饺子。我拿起一块面皮,舀一小勺肉馅在面皮的中央,然后像鸭子的嘴巴似的一合,双手一按,一个饺子就加工完毕,可以“出厂”了,我刚想把包好的饺子放在盆子里,却一眼看到奶奶妈妈包的饺子,白胖胖,棱角整齐,像一个个骄傲的大将军,一溜地排在盆子里,而我的饺子那么丑,像个没吃饱饭的病汉,没精打采地。我不由得脸红了。扭扭捏捏地不敢放上去。旁边奶奶看出了我的小心思,安慰我说:“乖孩子,第一次包,已经不错了,奶奶第一次包还没你厉害呢?”奶奶的话让我信心大增,又开始包起来。我先偷偷地地看奶奶包,我发现奶奶拿面皮放肉陷时,很轻巧,没有很用力,而且还用手蘸了点清水涂在面皮的边沿上,然后再一合,拇指和食指细细一按,一个饺子就成了。原来还有这一招,怪不得我的饺子干干的,旁边还会露馅。我学着做,饺子很快就可以和奶奶的媲美了,心里别提有多美了。奶奶和妈妈在旁边直夸我学得快。

  人多力量大,饺子一会儿功夫就全包完了。

  我迫不及待地催妈妈下锅煮饺子,只闻得厨房里芳香四溢,我如坐针毡,真想赶紧吃一口这能让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人间美味。

  终于可以吃了,我轻轻咬下一口,任这鲜美多汁、油而不腻的冬味在唇齿间飘荡,这种味道真让人回味无穷,百吃不厌。爷爷奶奶看我吃得那么欢,不约而同地笑了。

  饺子代表一家人幸福而美好的生活。爱的味道,冬天的味道,是美好的,是充满爱意的,就像这个立冬的饺子。

  入冬温度骤降,人的感觉器官貌似都被冻住,只剩被嘴唇保护的舌头逃过一劫,独自品尝着独属于冬天的味道。

  雪糕退出了历史舞台,唯有糖葫芦给冬天带来一丝甜蜜。傍晚下了课外班后,坐在妈妈电动车的后座上。在等红绿灯的空隙,瞥见对面店中橱窗里放着的一串串冰糖葫芦,暖黄的灯光打在一颗颗裹着晶莹剔透的冰糖的红彤彤的山楂上,让人直咽口水。“妈,我想吃冰糖葫芦!”妈妈不一会买回了冰糖葫芦。我先吃些旁边的冰糖,接着咬上一口山楂含在嘴里,等糖水流下肚后,再“咯嘣”一声把山楂咬碎。冰糖的甜香与山楂的酸苦在味蕾间猛然碰撞,好像只有伴随着凛冽冬风,才能品味出冰糖葫芦真正的美味。“妈,你也来一个。”妈妈笑道,“你自己吃吧,慢点儿,小心被竹签子扎到。”火红晶亮的冰糖葫芦为浓黑深沉的夜色添上一抹亮色,我弯了弯嘴角。

  没有麻辣烫的冬天必定是不完整的。小店中,热气氤氲,空气中弥漫着麻辣烫的香味,一张低矮小桌可以挤下好几个人。麻辣烫中最核心的菜一定是沾满辣椒的生菜,趁着热乎劲,将生菜一整个放入口中,辣像一团熊熊烈火,刺激着每一个味蕾,直逼喉咙,接着是花椒的麻,麻到整个舌头失去感觉这才算数。每每吃完,总能辣出一身汗,走在寒冷的冬天也毫无寒意。

  每年冬天,全家人一起吃的美食总有暖乎乎的羊肉汤。因为爸爸说喝了羊肉汤,一整个冬天都不会感觉冷。出锅的羊肉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上面飘着翠绿的小葱和叶状的香菜。油星子零散地躺在各个角落。当然,必不可少的是羊汤的精髓——羊肉。形状各异,肥瘦不一的羊肉浮在汤上,大块大块的,还有着些许油光。在灯光下看着格外诱人。汤下的粉条嚼劲十足,与羊汤一起送入口中,再喝一口不加任何佐料的.汤,痛快!喝完,浑身上下的毛孔都被打开了,不知是不是爸爸的话灵验,喝过几碗羊肉汤后,冬天确实没有那么冷了。

  一个冬天的记忆,被各种美食所填的满满当当。冬天的味道,不止是酸甜苦辣咸,更是人间烟火独一无二的美好。

  不知不觉,冬天的脚步悄悄临*,带着一身寒气,挥过一身潇洒。不知不觉,我们将迈进它的世界,感受冰冷。

  ——题记

  冬天无春天般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无夏天般的骄阳似火,汗流浃背;无秋天般的硕果累累,秋高气爽。但它却银装素裹,寒风凛冽,它总是给人以安静、沉着、喜悦、祥和的感觉。丝丝点点、意犹未尽,咋咋舌,哦,冬天的味道。

  把自己放逐天际,想象着雪的无暇,听着雪花风中打闹的声音,感受着雪的细腻和内在的凉,感受身临其境。哦,原来下雪了。“呼呼”——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好像罩了一层白纱,好一幅“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的美好画面啊!顿时,雪地里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打雪仗、堆雪人、掷雪球,充满了欢声笑语。转眼间,雪地里又沸腾。大人们也不落人后的说“明年又是一个大丰收!”此时的我由感而发,独自站在窗前独自吟道“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哦,冬天的味道。

  在这冰天雪地的世界里,只见麦田里覆盖着皑皑白雪,仿佛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真是“瑞雪兆丰年”啊!小麦坚强地挺立在田地里,在与寒冷的冬季做斗争,它不怕寒冷,只为等待春天的到来。走进院子,一股诱人的香味,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那一簇簇梅花白的像雪,红的似火,粉的如霞……有人比喻梅花如辽阔的大海,有人称赞梅花是耸入云霄的树木,而我更欣赏美化的傲雪欺霜、铁骨冰心。梅花的香气伴我左右,哦,冬天的味道。

  冬天里的阳光更颇有独特的味道温暖。它穿透云层,照耀大地,发出金色的光芒;它温暖的味道可以融化冰雪,使之不断丰满汇入溪流;它带走寒冷,唤醒霜冻,迎接春天,一股股暖阳照在我心。哦,冬天的味道。

  窗花又是冬天的'一个亮点。早晨起来,映入眼帘的便是千姿百态的窗花,他们经历了一夜才摆出的pose,有的像绽放的牡丹,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茉莉花,有的像美丽的菊花,有的像挺拔的松柏,有的像孔雀开屏:栩栩如生,又如冰雕般,晶莹剔透。手刚刚触碰,瞬间凉到心底,把它含在嘴里,哦,冬天的味道。

  或冷冽或萧瑟,或孤独或寂寥,我不知如何去解读你,而你一如从前,一如既往的冰凉,一如既往的纯白。我说你有新的希望,我说你有死亡的力量,而你一如从前独有的味道!

  提起冬天,似乎会闻到一种气息,清新的米香在阳光中弥漫的气息,暖融融,渗透进皮肤里每一个细胞,全身都很舒服。

  儿时的冬天,母亲经常会在一个太阳照耀的早晨来拆洗被子床单。母亲往往先煮上一大锅米饭,滤出像牛奶一样稠、香的米汤,当它还冒着热腾腾的水雾时就倒进洗好了的被单里,把它们浆一下,然后直接把它们晾晒在门前的绳索上。

  红的、绿的、花的被面挂满了整个小院。太阳偏西时,小院也有点冷了,只有天边的一抹晚霞似乎还有一点温暖的气息。这时候,母亲会在门前的空地上架好几块门板铺上凉*,收下晒干的床单被面,折叠好被角,眯着眼睛搓线、穿针,一针一线地缝被子。

  被米汤浆过的被面**整整,焕然一新。虽说有点硬,却似乎有着米的清香和阳光的温暖。年少的我经常喜欢在铺好的被子上打滚儿,把头埋进蓬松的被子,很是惬意。晚上睡在床上,身体似乎被阳光包围,伴着我进入梦乡的还有怡人的米香。

  想起冬天,也会想起那香喷喷的烤红薯、清香的烤馒头片的味道,还有那火辣辣的火锅味道,那是冬天品尝的美食。那个时候,母亲工作的幼儿园中央的大铁炉,被焦炭烧着四周透红透红的,炉子的周围的铁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食品。不一会的功夫四周的“宝贝”就烤熟了。

  红薯的表皮有时虽被烤糊了,放在地上滚一滚就可以抖掉糊灰,香喷喷、热腾腾、甜丝丝的,一口咽下去,周身暖洋洋的。

  父亲下班的时候,母亲就会在炉子上支起一个锅。里面经常放些豆腐、大白菜,萝卜,芹菜大蒜等小菜,不一会儿锅里就会“咝咝”地响了。偶尔有上羊肉什么的,兄弟四人总是伸长脖子去夹锅里的“内容”。炉子太高了,又有热气,父亲总叫我们别动。他总是微微仰着脸,吹开白雾,夹起肉、菜给我们。后来,也许是*惯了,竟*以为常,只要吃火炉,我们兄弟四人大多坐享其成,等着那热腾腾的'美食放进我们的碗里。外面虽下着雪,屋里却温暖如春,那是几十年前的日子了。

  又是一个冬天,无论有多冷,想到这些,我心里总是暖暖的。

  我在想,冬天是什么味道呢?

  冬天的味道像冰激凌,很冷,但又爱不释手。睡个懒觉,躲在暖暖的被窝,心里总是甜甜的。哦,原来冬天的味道是幸福的甜蜜味道。

  冬天的味道像粽子,一层一层。每次出门,妈妈总会给我穿上厚厚的大衣,裹得严严实实。爸爸开玩笑说,粽子出炉啦。我欢快地跑到外面,嘴里吐着白气。哦,原来冬天的味道是伴有仙气的。

  冬天的味道像风油精。走在路上,路边的树已经没有了树叶,却像勇敢的战士,坚守在道路的两旁。寒风吹过,吹在我昏昏沉沉的头上,这时像风油精一样,让我清醒不少。哦,原来冬天的味道是提神的味道。

  冬天的味道像妈妈做的汤一样,暖暖的。放学后,一声“开饭啦”,我们都放下手中的“活儿”,齐刷刷地坐在餐桌前,妈妈搬来一大碗热气腾腾的`汤。这时爸爸总会说:“趁热吃啊。”我们还时不时给彼此夹菜。哦,原来冬天的味道是温暖的味道。

  我想,我找到了,冬天的味道是丰富的,更是温暖的。

  冬天,只因有你,才漾出春天的温暖。

  清冷的风在寒冬显得格外咄咄逼人。爷爷带着我,走在雪路上。来到蔬菜园子里,爷爷蹲下来,扒开雪,我抓了一把,急忙撒落,直打哆嗦,连连喊:真冷,真冷!爷爷用那双宽大的手,小心翼翼地摸出两个巴掌大的红薯,用手摸摸我的头发,笑道说:馋囡囡,有红薯吃了。他的指尖还夹着雪,他不冷吗?我纳闷着,他却把我抱在怀中,带我回家。爷爷铲出一个孔,把红薯轻轻地放在炭里,用炭掩住红薯,并对我说:松木烧的炭烤出的红薯才好,像松针。桐木都缺点感觉。我缓缓地靠*炭火,眯起眼说:真暖和呢。烤红薯总要烤好几个小时,等的焦急而期待,常幻想红薯放在手里的欢欣爷爷点了点我的酒窝,叹息着说:这是幸福的`等候啊。又抱着我,放在椅子上,我焉焉地躲进他的大衣里,爷爷轻轻唱着儿时的歌谣,认真地看着我,粗糙的手揉乱了我的碎发,囡囡,你总要走出这里的,但别忘了,你的根还在这儿,像红薯根一样。等你长大了,别忘了这儿,答应爷爷,好不好?年仅3岁的我似懂非懂的听着,点了点头,额间忽然滴落了几点水珠。

  红薯终于熟透了,我连忙从爷爷手中接过红薯。霎时,我的手被烫出一片红,爷爷眼边的红还未褪去,怔了片刻,用有些别扭的语音,说:都是这可恨的红薯,还抱怨着呢,害囡囡烫着。我两眼泪汪汪的,信以为真地点了点头。爷爷吹吹我的小手,掰开红薯,一点一点的喂给我吃,我开心地拍一拍手,闭上眼,又睁开,远远望去,竟觉得雪像一个个精灵似的跳舞,打着一个又一个旋儿,空气中似乎更湿润了。吃着香甜的红薯,只觉的色香味远远比所谓的山珍海味好的远呢,一口接一口,吃完了,还遗憾地嘟起嘴唇。爷爷那双布满皱纹的手给我戴上耳罩,说:去玩吧。

  后来,后来,我终究还是走了。那双手,化作漫天的记忆,可他,竟是在走后不久,闭着眼睡着了,我怎么也找不回昔日的味道了。

  再后来,我长大了,路过一户人家,小孩摔着了,母亲扶她起来。可地是*地,没有石头,也没有落叶,她怔了一下,随后指着天说:都怪这可恨的风我忽觉鼻尖一酸,蹲下来,低下头,轻轻地抽泣着。

  一种甜美的味道,一种简单的回忆,一个温暖的冬天,你依然在我心上最柔软的地方。

  假如说春天,夏天,还有静美到无瑕的秋,都是让人欢喜并愿意施予赞美的,那么冬天,则正好是一个傻呆呆停下来,并因此使我安顿的季节。

  我每每带了迷蒙的浪漫的心怀,迎接次年的春来,轻衣薄履地踏进三月,于柳拂花动间,体味它的湿润与清新,探寻它的美艳与繁盛。杏花,玉兰,桃花,还有一阵风就能揉掉半树丰姿的轻雪似的梨花,俱都是美得出了名的,只可惜我纵然有心,拿出了十二分的才情去描绘,恐怕也说不好它们三分佳貌,更莫说字句之间,还有我那时无心带出却又势必要有的精巧与油滑了。与其说这一脉纵情恣意的春潮,我没有等价的笔墨来渲染,倒不如说它的繁喧,已不大适合惯度流景的我。次第盛开,又终于次第衰残的把戏,鲜明得肤浅,通俗,而我已然没有大喜大悲的毛病,来一味地般配了。

  按惯例,我也应当说说夏天,只是除去唯有这个季节才能绽放的荷花之外,它可爱的地方,实在无多,所可聊以圈点的,似乎总不过柳阴,槐香,以及街头上媚色大放的女子,然而粘潮的汗意和聒噪在耳的蝉鸣即刻间又把这些可爱扯*了。每日苦于永昼无尽,身心倦懒,似乎除了没心没肺,浑头浑脑的闷睡,才足以抵去窗外烈阳的眩目和碧梧高杨间,被晒蔫儿了的无精打采。但是,重鼓重锣的惊雷,撼树摇枝的风暴,狂浇如注的大雨,也正是这时候才会表现得张扬至极,这一刻,连深远的天地都仿佛跟着动情,如此鲜明地印刻于人间的热烈,除了夏天,倒是其它的季节所未曾有。

  秋天,我自然是喜爱有加,它的深沉,成熟,它的清旷,阔远,甚而连带的几分寥落,都很是贴合我的心境。这样的心境,固然谈不上夏天似的热烈,但也没有冬的寂冷,似乎是该爱的已爱过,该恨的也已恨,不会喜形于色,也不会怨忿交加,没什么好说,又好像还有几句要交待。

  我曾经以为,世上的事都有来由,都有去处,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因此,也都可以解得清楚,做得分明。殊不知,除此之外,也有很多两难的事,让人无法痛快地取舍,快意地抉择。譬如一些没有泯灭却难以继续实现的希望,应该骄傲起来却无故低下去的自卑,本该对自己在意而不可避免伤了别人的忽略,一次没有理由道别却又难以支撑下去的相守,甚至那些在白天*静如水而深夜又似洪水猛兽的爱欲。它们摇曳的,摆动的,起伏的姿态,让人既不能一把火烧尽,又不可任其散漫疯长,似这等的无奈,似这等的两可,都适合交由秋雨来消磨,判给西风去吹打。因此,睿智而不机巧,豁达而还有情,淡泊而非无味的秋,半僧半俗,半清半昧,正好像是我的一个笑而不语,知而不答的解人。

  如果说,春与夏,是我边走边跑看过的风景,秋天是让我得以驻足的岁月,那么冬天,则是能够为之坐守的一季。在这样一个漫长的萧杀的季节,不适宜吵闹,不适宜车马匆匆,却适宜安身宁心的坐下,倚窗的坐,围炉的坐,执杯的坐,守茶的坐,望月的坐,甚至是倚枕的浅卧,都无不妥贴,无不恰到好处,无论何时,外面都有一个闲意的、傻傻的冬天在等着。那些凋净了碧色的树,树上的细杪,如尘似雾的隐在天边的清疏,那些消瘦的,不再鼓舌而歌的水,停流为一池寒潭的娴雅,还有那明净的雪色,和雪色之上桃符新换的门楣,都足可以在这一季,让我温暖的等待,无怨的安顿。

  当我袖了手,翕动着被寒风吹红的鼻尖,在幽蓝的天空下,就能闻到冬天的味道,那是凉冷的、醒心的、安详的味道。

  街道两旁的树叶早已掉落,北风呼呼地吹进小巷中,又呼啸地从小巷中吹过,去往另一个地方。

  一路上,大人小孩都穿成一个包,瑟缩着拉紧了外套,低下头,行色匆匆地赶往自己的目的地。

  有的人因为要上班的关系气恼地踏上上班之途;有的人则是躲在屋子中围着一个大火炉话话家常;还有的人不顾严寒却能带着满面的笑容奔向屋外——他就是孩子。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他会为了玩而受到母亲的责骂,不过没关系,这“一只耳朵进,另一只耳朵出”的本领他早已练得“炉火纯青”的地步。而第二天,他马上就遗忘了昨天的责骂,有自顾自地玩了起来。然后,当然又是少不了比昨天还要惨的责骂。

  “下雪啦!下雪啦!”一个孩子一直趴在窗口好久了,一看到雪,他马上惊喜地呼唤起来。于是,窗口又探出了好多个脑袋。然后,那个首先看到雪的孩子一使眼色,探出脑袋的孩子们都会意地点了点头。

  “你上哪儿去?”妈妈看到孩子又要出去玩了,着急地喊着。孩子调皮地朝妈妈眨了眨眼睛,“呯——”地一声将门甩上,跑去跟那些打好招呼的孩子一起沉浸在着一片白茫茫的雪之中。

  你做雪娃娃的眼睛,我做雪娃娃的身子,他做雪娃娃的脑袋……个个都忙得不亦乐乎。在这片雪地中装满了他门最纯真的笑容和最甜美的欢笑声。

  而在楼上的父母们,望着雪地中熟悉人儿的身影,忍不住感叹道:“瞧!这才是冬天的味道啊!”

  冬天还会有味道吗?写下这个题目,我又仔细地端详了许久,思量了许久,确认没有写错。确实冬天有味道,有一种大气的、令人回味无穷的味道。冬天不同于一年中的其他季节,万物凋零,万物休眠,满目凋敝。冷风嗖嗖,吸上一口直抵心扉,令人精神一振。冰雪覆盖着大地,让万物都静静地休息着,养精蓄锐,等待勃发。

  冬天的一个味道是凉,冰凉。摸哪那都是凉的,感觉似乎凉是与物接触最直接的感官感受。一杯热水放在手上,要是在夏天会很烫手。如果想喝白开水,总也凉不了,等着吧。在冬天就不一样了,感觉就是手握一杯水很温暖了,只要一会工夫,谁就能喝了。冬天的凉使许多家庭主妇望而生畏,都不愿意做饭,啥原因?水凉、灶凉、都很凉。所以在农村,一般情况下都是吃两餐饭。这是冬天里的一种味道。

  冬天里还有一种味道就是冷,很冷。这种味道对人们来说更强烈,有个词叫“滴水成冰”,表明气温很低了。尤其是在“冬至”节气后,冰封大地,冰雪覆盖,人们会把最保暖的衣服穿在身上,显得很臃肿,为的就是抗御寒冷。地上的雪、路上的冰不会融化,成为地表和路面的保护层。其实路是不用保护的,人们总是想尽办法除去覆在路上那种“路皮夹”的顽冰,来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记得有一年冬天去村里的亲戚家随礼,走的就是这种路。前边有一中年妇女,骑着自行车慢慢前行,小心翼翼,唯恐不小心摔了跤。即使这样,还是在一拐弯处摔了,人和车滑出去很远。等她从地上爬起来,扶起车,我们正好行到旁边。我关切地问她:没事吧?她不好意思的说:不碍事。我想,除了有冰的因素外,穿得多不灵活也许是被摔得原因吧。冷的味道渗透到每个人的骨头里,也把要出去的欲望磨灭了许多,没有太着急的事,都愿意在屋里憋着。

  再凉再冷,都说明不了冬天味道的.全部内涵。其实冬天最好的味道是喜庆。最冷的时候也是春节到来的时候。按照传统意义来说,春节是新年的开始,是最喜庆的时刻。进入腊月后,年味日渐浓厚,家家户户都在迎接着新年的到来,赶集上店,置办年货,寒冷已经挡不住了人们的脚步。这才是真正的冬天味道。腊八粥的香味掉足了人们的胃口,使人们充满了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愿。虽在隆冬季节,春意却在悄悄萌发。人们备足了节日的食品,大红的灯笼挂起来,大红的对联贴出来。这使我想起了宋代王安石对新年的描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人们在出门时碰到熟识的人都会说上一句“恭喜发财”,既是对他人的祝福,也是给自己的鼓励。

  “守岁”是冬天里、是过年中最意味悠长的隆重礼仪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说着吉庆话,包着饺子,观看着央视的春晚。年夜饭的丰盛和热闹,宣告了旧的一年的结束,满怀希望新的一年的开始。院子是干干净净,屋里屋外一片通明,给寒冷的天气带来阵阵暖意。远处*处,炮竹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预示着来年的红火。能不说这是冬天里最美的味道嘛!

  虽然这几年的冬天没有原先那么寒冷了,可冬天就是冬天,冷还是主角。厚重的冬装包裹着男男女女,没有了夏时的妖娆的丰姿,可多彩的颜色依然不减,让我们感到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赶到时代的脚步匆匆向前。


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扩展4)

——故乡的味道作文 (菁华5篇)

  在时下的*,恐怕很难找到比《舌尖上的*》更能吸引全体国民的眼球与味蕾,更能引燃中华民族集体性的回忆与共鸣了。不但其收视率击败了诸多大片热剧,而且也使“舌尖体”爆红网络,迅速成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不少人认为此片是正宗的美食大排挡,必将引领今夏的饕餮潮流。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因为这部7集纪录片,荟萃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各路食材,单就一个“面”字,就介绍了中原手擀面、*臊子面、兰州牛肉面、广州竹竿面等等,品类丰富,勾人食欲。但如果仅仅将它当做美食片来欣赏,则未免可惜。

  我认为,这部片子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国人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仪式民俗等原汁原味的展示与自然而然的思考。美食只是载体,文化才是精髓,也只有文化才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凝聚人。正是由于赋予了这样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琳琅满目的美食,才能牵动整个民族的情思。也可以说,人们看的是舌尖上的美食,品味的却是心头上的文化。在浮躁、喧嚣的尘世,在人们不得不把脚步走得快些、快些、再快些的城市,在人们不得不把提防意识变得强些、强些、再强些的当下,这部片子让人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品到了故乡的味道,获得了闲适的情趣与美的享受。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源自生活、贴*百姓,总是擅长用深刻、生动的细节,触及我们情感中最柔软的部分,进而引人深思,激发共鸣。《舌尖上的*》,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而这最柔软的部分,对很多*人来说,就是故乡的味道。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无论人性多么复杂,故乡的味道总是淳厚的,总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总是可以寄托心灵的。我们愿意相信,*人大都是故乡的赤子,大都有着浓厚的故园情结。而对故乡的情愫,也正是构筑我们性情人格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故乡可以怀恋的人,是幸福的人,即便身为游子,远在天涯,也不会失去停泊生命航船的港湾。

  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在这些远适异地的游子中,如果河南人看到厚实劲道的手擀面,西安人看到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泡馍、馍夹肉,绍兴人看到香醇芳郁的黄酒,徽州人看到制作毛豆腐,东北人看到腌制醋白菜……心情该是怎样的愉悦,感觉该是怎样的幸福?那些散发着生命纯真与热度的记忆,那种温馨浓厚的故园气息,定会生发悠长无尽的思念。而当云南的蒙古人,看到几千公里外的乌珠穆沁草原牧民,也用相同的手法制作奶豆腐时,那种血脉里的默契与感动,定会促使他们纵声唱起“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那样苍凉深情的歌曲。

  没有人愿意沉重地活着。故乡的味道,使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小喻大的独特魅力,让孤独疲惫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放松与洗礼,启迪着我们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找回曾经忽略的美好。而从*淡的生活中发现并享受美好,不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么?或许,这正是《舌尖上的*》给我们的最有意义的启发吧?

  十年光阴,春去秋来,花谢花开,足以改变纷繁芜杂世界中的多数人。感谢走过的十年,大浪淘沙,消磨掉身上的棱棱角角,将我从一个懵懂的孩子雕琢成风华正茂的少年。

  向童真道一声珍重,故乡也渐渐淡出视线。但我内心仍割舍不下挚爱的故乡味道。那味道,是情,是理,是心头难以释怀的浓浓思念。

  童年的一大幸事便是看姥姥煮水饺。雾气氤氲,麦香悠悠,在人心头荡漾,锅里的饺子上下浮沉,活灵活现,似鱼在游动,无愧于古人口中“娇耳”的名号。姥姥包的水饺玲珑可爱,令大家一时竟不忍破坏这艺术品,薄薄的皮内肉香醇厚,菜香清爽,只需咬一口,汤汁便争先恐后溢出,香气溢满嘴巴,美味令人不再顾忌那牙齿的“残忍”。馅料出尽风头,饺子的“外衣”也绝不甘做陪衬,松软糯滑,煞是喜人,吃一盘水饺,好像是同欢乐的精灵游戏,个中乐趣,食者也难以名状。一旁的姥姥,永远是笑眯眯的姿态,一家人的大快朵颐是她最大的满足。古稀之年的姥姥一如千万个普通家庭中的老人,*凡质朴,她瘦弱的身躯曾撑起家庭重担,如今,老人依旧为家庭不辞劳苦,先后引领我和妹妹的成长之路。如今我和父母身处异地,不能时常相见,但亲爱的姥姥和温馨的饺子时常出现在回忆与梦境中。

  九岁那年,全家移居山东,早听闻山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正值活泼好动之年,迫不及待地在父母带领下畅游泰山,希冀着一览胜景。攀登途中,见山上随处叫卖的山东特色小吃——煎饼卷大葱,买来品尝,未见特别之处。煎饼硬得发涩,大葱辣得呛人,于是面露不屑之色。师傅见我们是异乡人,便一本正经地介绍起来,早年生活艰辛时,煎饼是山东人家里最主要的口粮,为方便保存和携带,将小米、高粱、小麦等各类谷物磨成粉,拌成糊,摊成饼,涂上酱,卷上葱,便成为当地人津津乐道的美味佳肴。抗日的战壕里炮火纷飞,闯关东的征程上危难重重,但是吃煎饼长大的山东人机智沉着,英勇顽强,堪称抗日战争中的*脊梁!如今,煎饼味道依旧,只是英烈的锐气难寻,这正是现实的悲哀,我们需要曾经的骨气和坚韧,去担当,去坚守,带着这样的味道追寻*梦。

  谈起梦,更小的时候,梦寐以求的是过年。或许是辞旧迎新,父母变得毫不吝啬,餐桌上有了内地难得一见的美味——带鱼和元宝虾。从妈妈把切好的带鱼块下进油锅的那一刻起,我的眼睛就亮了,看着油花在锅里绽放,我的眉毛都想跟着一起跳舞。对于一旁煮着的大虾,我更忍不住几次掀开锅盖窥视,急切之情简直不可忍耐。远离了曾经的童年时光,如今的玉盘珍馐变得寡淡无味,究其原因,或许是过分的饱食令人失了胃口,但更重要的是儿时的纯真消失了。岁月啊,光阴啊,我开始怀念对带鱼和元宝虾的心动,回忆嬉戏打闹的儿时伙伴,想念曾经恣意狂欢的童年。

  任何人一生都不缺少味道,但命运的苦行僧往往缺少对味道的调和与体悟,待到回首,清风婉约,竹语花香,低吟浅唱,雄奇瑰丽,一切已然成殇。愿我们珍藏生命里的芳香,把握人生中美好的味道,拥抱幸福,迎接春日的暖阳!

  秋风悄悄地跑过街头,带着丝丝凉意,带着缕缕深情。看桂花飘香,逐渐拥进秋的怀抱;看落叶纷飞,慢慢踏进秋的故乡。

  在这个思乡的季节,虾米炒小白菜把我对故乡深深的思念都寄托到了它的.身上。

  今日,吃了一道父亲做的虾米炒小白菜,味道犹如当年。它的做法非常简单:父亲到市场上买来了一袋小虾米和两三颗小白菜,把虾米和小白菜用清水淘洗干净后,先将小白菜放入烧开的油锅中翻炒,当小白菜炒的差不多的时候,再将虾米倒入锅中,和着小白菜一起再翻炒两下,加入少许食盐,即可盛出。这盘菜看起来就像在几块晶莹剔透的翡翠上点缀了几颗红宝石,吃起来清甜爽口,口中充满着小白菜的甘甜和小虾米的清香,仿佛看见了家乡的那条清澈的小溪,上面还泛着微微的涟漪。

  记得那年冬天,父亲带我回广西巴马过春节。老家的村庄被连绵起伏的群山环绕着,山上漫山遍野的茶果树一颗紧挨着一颗,郁郁葱葱,苍翠欲滴。村前有一条小溪,溪水清澈见底,溪里的水草随着水流的方向尽情摇曳,时不时还能见到一两条小鱼从中游过,在冬日暖阳的照射下,构成一幅唯美的图画。

  在一个温暖的午后,父亲牵着我的小手来到溪边玩耍。溪边有一颗茶果树,上面长满了深绿色的叶子。我折下一根树枝,顺手把它丢进水中,以其取乐。父亲发现后严厉地批评了我,并说要保护大自然,不能随便折断树枝,更不能把它丢进溪中。父亲说完,就弯下腰,卷起裤腿,踏入溪里,把那根树枝捡了起来,却惊奇地发现上面沾满了小虾米,密密麻麻,数不胜数。父亲欣喜万分,小心翼翼地托着那根树枝回到了家,准备给我做一盘虾米炒小白菜。父亲先把沾满小虾米的树枝放入盛满清水的盆中,然后除掉树枝和杂质,再从菜地里挖出几颗小白菜洗净,放入锅中。我蹲在灶后帮忙添加柴禾,父亲则站在灶台前忙着炒菜。不一会儿,锅里就飘出一股浓浓的香气。炒好之后,夹起一筷子放入口中,那个滋味就甭提有多美了。我吃了一大碗饭,整盘菜被我一扫而空。饭后,虾米的清香还环绕在舌尖,小白菜的甘甜还残留在味蕾之中。

  如今,父亲还是给我做了一盘虾米炒小白菜,味道还是当年吃的那个味道,可“物是人非事事休”,父亲却早已是两鬓斑白。吃一口虾米炒小白菜,就会看见父亲对我深深的爱和关心。

  时光,在漫漫流年中悄悄溜走;思念,在悠悠岁月里悄悄沉淀。曾经那个魂牵梦绕的故乡也在我的记忆中愈发清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秋风啊秋风,请将我对故乡满满的思念,捎回远方的故乡。

  快要放学了,我们201班的同学们要到走廊上排队了。我正从教室里走出来准备排队,赵子熹站在门口不动,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被冰冻住了。”我就对他说:“解冻!”他说:“还是冰冻住了!”我也不想和他玩了,就转过身去排队。突然,我听到赵子熹又在说:“我闻到了一股故乡的味道。”嗯,我也闻到了,但我并没有和他说。

  因为今天下过雨,地上潮湿,潮湿的地面和树都散发出一股淡淡地清香。那就是故乡的味道了。想以前,在老家也就是我的故乡,在那儿下过雨后就是这种清香。有一天,我正搬着几把小椅子来到我家门前的屋檐下,然后奶奶也搬来两把长凳,又端了许多菜来放在长凳上,我和妈妈、爸爸、奶奶一起坐在小椅子上吃饭。突然,天下起了倾盆大雨,幸亏我们坐的地方被屋檐遮住了。吃完饭,雨不是下得很大,我就跑到屋檐外面,在雨中翩翩起舞,那感觉可爽了!下完雨后,各个地方都散发出那种好闻的清香。

  我的老家还有一种味道,就是床的气味。床有股老儿味,也就是说这张床已经很老很老了。不过这种老儿味可好闻了,小时候,床要是有这种味道,每天都能睡一个舒服的好觉呢!

  我希望你有空可以到我的故乡老家去看一看,闻一闻那股好闻极了的味道,并问她:“我亲爱的故乡,你好吗?”

  很久没有见到故乡的炊烟了,很久没有闻到故乡炊烟那特别的味道了。

  然而,故乡的炊烟的味道一如炊烟固有的特质那样在我的脑海中袅袅飘舞,经久不绝。

  我的家乡是一个极其普通寻常的偏僻小村庄。那里的每户人家的灶屋顶上都矗立着一根烟囱。每天的一日三餐之前,每根烟囱里都会冒出袅袅炊烟,优雅地在天空中轻舞飞扬。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糊糊的气息弥漫整个村庄。如果站在山梁高处俯视村庄,几十股青烟构画出的壮观景象比任何山水风景画都要优美。

  在我的印象中,最美的炊烟莫过于清晨的炊烟,淡淡的,蓝蓝的,在村庄的房舍上,绿树间散荡开来,让人不由想起清晨山野树林里呈现的雾霭,像批着轻纱的梦。一阵风吹过,炊烟便调皮地迅速向蔚蓝的天宇窜去,让你寻不着踪迹。村庄便也如脱下了轻纱般的睡衣,裸露出乡村初醒的清新与美丽。

  现在想来,故乡的炊烟是一种无声的召唤。青烟飘起便在告诉在田间劳作的家人,该回家了。我的父亲很多时候总是在母亲将饭菜端上桌,洗脸水打好的当口回到院中放下锄头或者粪桶的。没有带手表的父亲也有听不到炊烟这种无声的召唤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上到就*的高处对着父亲劳作的方向反复呼喊——爸爸,回来吃饭了!得到父亲的响应后才能作罢。有时候在父亲响应前,村里喜恶作剧的同龄人爽快的响应,那没有一番对骂的不肯作罢的。

  对于故乡刻骨铭心的记忆,更多的缘于母亲。记忆里,炊烟是与烤红薯、煮玉米棒子、炒花生、蒸馒头、炸松肉等联系在一起的。而这烤煮炒蒸炸都与母亲联系在一起。那时候,母亲总担心整天上窜下跳的我在饭好之前会饿坏了便会在全家人吃饭前准备好红薯玉米一类的食物给我。而现在回想起来,真是美味的食物啊,至今还口齿留香。有时候,看到别人家有馒头松肉吃,我也会流着口水向母亲要着吃。那时,馒头松肉对贫穷的我家来说是奢侈品,但因为母亲的缘故,我都享受到了。

  现在,故乡的土灶和炊烟越来越少,偶尔升腾起来的一股两股炊烟似乎也在告诉人们:乡村最美的风景在演绝唱!然而,离开故乡到外地求学的我还是时时怀念故乡那缕缕炊烟,因为其中曾经有一缕是我慈祥的母亲为我放飞的,那美丽的一缕炊烟飘舞着母亲那博大无私之爱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扩展5)

——故乡的味道作文600字 (菁华3篇)

  重庆是我的家乡。家乡的味道是山间升起的一缕缕炊烟,是竹筒里飘出的一丝丝清新,是老屋院内爽朗的笑声,是田间地头引人的神秘。

  重庆多山,满山遍野的竹林终年翠绿,清凉的晚风在竹林间穿梭,捎来淡淡的竹笋的味道。它不是江南园林中柔弱的秀竹,它挺拔高直,餐风饮露,浑身上下蓬勃着让人欣喜的野性美;它不是橱窗几台上的精致的竹雕,它自然舒展,柔韧矫健,用它做成的竹篓是人们最朴实的伙伴。

  推开吱吱呀呀的木门,嬉笑着和门内的人打招呼。馋嘴的看家狗“胖胖”摇着毛茸茸的尾巴跑过来,这时开饭了。奶奶端来热气腾腾的汤圆,安详的笑容荡漾在轻轻起伏的皱纹上。桌子那边,爸爸大声招呼着大家夹菜,爽朗的笑声洒满小屋。我和表哥无心吃饭,夹起一块肉来逗“胖胖”。胖胖先是拼命摇着尾巴,等了好一会儿,终于不耐烦了,“汪”地一声大叫,吓得我和表哥手一松,肉掉在地上。我夹起一块煎得金黄的不知名的糕点,差点把牙粘掉。爸爸哈哈大笑,幸福的味道正在阳光里弥漫……

  家乡的`味道还有些神秘。菜畦间的“苦草”,总是有着类似艾叶的浓烈的药草味儿。我认识它,叶子像宝塔一样排列,爸爸告诉我,它是可以止鼻血的,我总想试一试。爸爸说,晚上山间有一种叫做“魑魅”的怪物,瞪着绿莹莹的眼睛。我问晚上去背白薯的奶奶,这是真的吗?奶奶点了点头,嘴角抿得紧紧的,好像白薯就是“魑魅”。那年我五岁,白薯在我的眼中,变得很神秘。

  家乡的味道,是水潭边横行的大河蟹,是与表哥分享的水煮鱼一半,是姑妈亲手制作的辣豆花,是奶奶千里遥寄的熏腊肠;家乡的味道,它如同“雾锁山头山锁雾”的轻柔,家乡的味道,它如同“天连水尾水连天”的神秘……

  哦,家乡的味道。

  “吃饭喽!”随着阿太的吆喝,飘来了一阵香味。不用说,又是阿太烧的米糕,才有这么好的味道。这米糕是阿太从老家带来的,我从小就特别爱吃。

  小时候,我不懂事。整天跟着阿太要吃米糕,吃了一个还要吃一个,一般来说,阿太都会尽量满足我。有一次,也许是阿太做累了,也许是她想考考我,直接扔给我一个糯米粉团,笑着说:“你自己做做看!”我愉快地接受了挑战。我把这当成是玩橡皮泥,一会儿揉成一只小兔,一会儿做成一把小椅子。完了再撒点粉,我自认为大功告成,咬了一口。“啊——呸!”这是什么味儿啊,一点也不香,还粘牙齿。阿太笑了,说:“傻孩子,光好看是不行的;再说,还要油里煎一下才好吃呢。”于是我跟着阿太,重新揉粉团,一直揉得又松又软。接下来,阿太在锅里放点油,烧热后米糕下锅,随着米糕在油锅里发出的“嗞嗞”声,那熟悉的而又诱人的香味立刻在屋子里弥漫开来。阿太再来了一招颠勺,米糕立刻换上了金色的“衣裳”,可以出锅了。

  邻家的几个孩子也闻着香味就过来了,我们那时候个头都不高,只好踮着脚尖,勉强让下巴搁在桌上,每人都是一手一个,迫不及待塞进嘴里。那米糕,脆脆的,咬起来“咔嚓”、“咔嚓”响,颇有饼干的口感。吃到里面,却又是韧性十足,使劲嚼,甚至用手撕,也不会断,又有点像口香糖。而故乡米糕最绝的,就是那闻起来香,吃起来更香的味道。有时,一小块米糕不小心掉地上,不等小狗来叼走,那些受不了香味诱惑的“小馋猫”可不管卫生不卫生,立刻弯下腰,捡起来就往嘴里塞。

  这一切,虽说只是回忆,但那米糕的香味,却一直在嘴里回味,一直在心头回荡。

  乌江是我的故乡,那里属于乡村地带。乌江街上的吆喝声、家长里短声随处可闻,灰色的瓦,斑驳的墙壁,高高低低的青石板路,一派古色古香的韵味,但最能吸引人的还是乌江的美食。

  在故乡,流传一句话——“桥林的干子,乌江的豆腐。”豆腐在乌江当然是必不可少的。整条街上,放眼望去,一家家豆腐店坐落四方,一块块做工细致的鲜嫩而有韧性的豆腐令人馋涎欲滴,一个个好客的`老板在店里热情地招呼前来品尝的客户。逢年过节,我们一家子就会回到乌江看望爷爷奶奶。这时,爷爷奶奶总会拿出新鲜的豆腐,为我烹饪出美味而又丰盛的大餐,我总是吃得满嘴流油,津津有味,脸上一副很享受的有趣样子。爷爷告诉我吃豆腐在这里寓意来年“都富”。

  如果算上乌江全部的家乡味道,那豆腐仍是区区冰山一角,其中我最喜爱还是又大又美味的糯米肉丸子。记忆中,我和堂哥总会利用这软软的肉丸子做出千奇百怪,让大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一道道蔡,例如肉丸子拌饭,酱灌肉丸子等等。我们最能大口吃肉丸子,小口喝饮料的时节固然就是过年了。过年时,家家聚桌共食年夜饭,我们吃的可爽了,甚至到了都吃饱了,但仍想再来几个肉丸子的那样继续热血沸腾一阵子。那滋味儿,美得无词可形容。

  过年时,故乡还有一道菜必不可少,那是什锦菜!这什锦菜内涵丰富:荠菜、豆角、胡萝卜、豆芽、豆干、黄豆……色泽艳丽:青、黄、赤、褐……拌一拌,吃前浇上麻油!吃在嘴里,好不痛快!对于爷爷这个“酒王”来说,这只是一道下酒菜,爷爷总是边喝酒,边吃什锦菜,一副陶醉其中的样子。

  故乡的味道,更是长辈对晚辈爱的味道。每周奶奶和我互相会通一次电话,关心一下对方,这种味道,甜蜜,温暖,沁人心脾,不细细体会就不易被感知,这才是家乡最好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是美食的味道,是爱的味道,更是*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扩展6)

——故乡的味道作文800字汇总5篇

  我的家乡射阳是个鱼米之乡,有着她自己独特的味道。

  家乡的味道,是早春麦荠菜的味道。冰雪还没有完全消融,麦苗还没有返青,心急的麦荠菜便顶起枯叶窥伺这个世界,不几天,就将自己漂亮的绿衣衫抖了出来,饱受冬天煎熬的人们欣喜若狂,哪会不接受大自然的恩赐,老人小孩捉铲提篮,奔向麦田。与其说是采麦荠菜,不如是放飞心情。麦荠菜那甜丝丝的鲜嫩滋味,沁脾入肺。在这春寒料峭的早春,带给人们的是春意、是喜气、是温情、是生机、更是希望。

  故乡的味道,是暮春梨花桃花的味道。三、四月的乡村,远远望去,被一抹或白或红的云雾缭绕着,*前始知,那是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梨花桃花正逢花事,风过村庄,落英缤纷,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梨花桃花的香气,漫步树间,惬意无比,吸一口清爽新鲜的空气,所有的不快和疲劳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故乡的味道,是初夏洋槐花的味道。当桃花残红退尽,布谷声里,村庄的沟沟坎坎,院落路边,洋槐花独领风骚。那一嘟噜一嘟噜的如雪的花絮,忙坏了蜜蜂,醉了乡亲。槐花糕是地地道道的家乡菜,甜甜的、麻麻的、爽爽的清香可口,回味绵长。

  家乡的味道,是盛夏里嫩玉米棒子的味道。秋天的乡村,被绿色包围着。绿油油的玉米,郁郁葱葱,微风吹过,似万顷碧涛涌动。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好使舟行波涛荡漾的海面上。蓝天、白云、丽日、绿色,你会深深地被这一派田园风光陶醉。最诱人的,是那或烧或蒸或煮熟的嫩玉米,那嫩嫩的、甜甜的、油油的味道,透骨爽心,余味无穷。

  故乡的味道,是深秋菊花的味道。中秋过后,一行行一排排一片片待采的黄花,如将出阁的黄花闺女,是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清晨,提筐挽篮,摘一篮菊花,打落的是露珠,洒湿的是心情。一朵朵一包包菊花,将家乡的爱和温暖带向山南海北,翻山越岭,趟河过江,把友情传递,把乡情相系。

  咀嚼故乡,那清幽幽的水,喝一口滋肝润肺,心灵也为之洗涤;那泥泥的黄土,是净土,闻一闻开窍通络,灵魂也随之有了皈依;那浓浓的乡音,是天籁,无论游子身在天涯海角,都会魂归故里。

  日暮黄昏,户户屋外青烟袅袅,爱意绵绵。村庄便弥漫在淡淡的芬芳中。那是家乡温馨的味道。嗅着她,就已经走在回家的路上。

  夕阳的余晖如金子般星星点点的洒落在古厝上。长辈们早已在厨房中忙得热火朝天,阳光透过纱窗,照亮了他们脸上的汗珠,也将他们欢快忙碌的身影拉得好长,好长。

  我独自和朋友诉说呆在老家龙门的苦楚。没有电脑,没有网络,没有空调,只有窗外聒噪的蝉鸣和长辈们唠家常的声音。没有她居然有些生气,“应该是你没发现它的美吧!”可我仍是认为故乡的一切都如夜空中的星星那样渺**凡。

  夜晚,漫步在古厝与古厝之间的狭窄巷子中,用手轻抚石墙上的粗糙墙面,那古老的砖石似乎在诉说每个家庭的繁锁小事和它们的兴亡盛衰,双脚叩击凹凸不*地面。那份乡村独有的安谧竟让我对故乡产生了些许好感。

  与妈妈走街串巷于亲戚之间,我无聊坐在人家家门场地上,享受夜风的温柔。仰望星空没有月亮可一颗颗渺小的星星组合起来,编织了美好的银河,纺织了我对故乡的美好印象。

  “蕾蕾,过来吃面线糊喽!”我迟疑地走到老姨家的餐桌前,浓郁的`香味钻进我的鼻子,那翠绿的葱花,那湿润绸缎似的米线,和那若隐若现的肉丁,让我忍不住垂涎欲滴。含一口热汤,一股热线直通肚里,尝一口面线,清淡又不失单调乏味的香味在舌尖绽放,软而不腻,一如曾经小时候对故乡的感觉。

  心房蓦地颤了一下,年幼时的我总喜欢张大嘴巴品尝奶奶亲手下的一碗面线糊。我喜欢寻找面线糊中奶奶留下的气味,喜欢品尝故乡面线的温润柔软。“奶奶,我喜欢吃面线糊!”幼时稚嫩的童音让奶奶难得笑成了一朵花。曾经的我喜欢奶奶淳朴无修饰的手艺,喜欢故乡如面线般的温暖味道┄┄

  或许故乡只如夜空中的星子那般*凡,但它并不自卑,而是尽自己微弱的光为夜空添一抹美丽。此时的我终于感悟到了故乡的味道。

  是的,夜空即使广褒,也需要星星的点缀。做回自己,我依旧喜爱故乡安谧的味道。

  抱着吃穿一方水土的坚定信念,怀着扫荡异乡西餐的不懈理念。我仨人吃货团于20xx年1月17日,“负重出发”,以望得以洗涤肠胃,却落了个哭笑不得的下场……

  初来乍到,感觉一切都是那般新奇,亲戚带我等去吃饭之时,居然问去吃中餐还是西餐。只是把我等问的愣住了。

  吾坐了十几小时的飞机,绕了大半个地球,到了13个小时的时差是为了吃一顿中餐?我心里甚是不惑。

  那亲戚耸耸肩:“西餐吃不长久的。”他继而微微一笑:“过几天便明了了。”

  晚上倒是去了一家不错的西餐厅,坐落在步行街的深巷。本道是遇上了福地,不料是个“油锅”——这儿好油不好盐,非焖即炸,让一个水乡人甚是为难,每每咂舌。只道是外国人仅在蔬菜里放一个指甲盖的盐,这显然令我等常吃那种下饭的菜——那种菜一般会咸一些。好在他们无需配什么主食,无非是几块面包,只当是吃菜。吃个七分饱便罢了。

  西班牙临海,在地图上比划比划,约有一半的国界是海岸线,又横跨地中海与大西洋,享有冷热两大水系。水产跟温州有的一拼,其中墨鱼饭算得上一佳品,此菜取墨鱼的墨囊,然后将墨汁与墨鱼同煮,只是他们用的米都是略硬的,长粒米,所以有些颗粒感,但还是不如家乡的软米般有滋味。不过八日我等已斗志完全丧失。这定不怪我们,只是那菜式千篇一律,令人身心厌烦,久而久之便有些恶心,在葡萄牙也吃了一次饭,配的烤鱼喷香四溢,只是那米比上次更硬上三分,难以下口,可干吃鱼又不是个滋味,尽免强拨了几口。真当悲哉。其实也并非米的问题。想必他们不是在铁板上烤,就是在锅里煮,而且还不是还不带盖的,如此般水分全失,就尝不出米粒该有的那份醇香了。

  返乡之际,我等已无法忍耐,在马德里一家韩国餐馆里。好歹是亚洲邻邦的米呀,那饭那一饭吃得甚是舒畅,回乡后对家乡味道的依恋更是愈加强烈,就存着一口气扑到桌上了,正当除夕中午上哪寻馆子去?只得又挨了两个时辰。当我的嘴唇又一次接触到那柔软米粒的一刻,我的牙认得了他,那是深深铭刻于我牙龈中的滋味,是家乡的证明,唤醒我和故乡的那份藕断丝连的情结。糯糯的却不粘牙,淡淡的芬芳沁鼻……

  总是牵起情丝;总是儿时的味道;总是一切的开始;总是痛苦的结束;总是一片港湾;总是一张明帆;总是失败,也总是成功的二分之一。

  故乡总是令人回味,也就是唇齿边荡漾的那缕香……

  我的故乡在湖北,可惜我从小生活在河南,回故乡的次数屈指可数,但是故乡的味道却绵长而悠远,永远留藏在我的味蕾上。

  糍粑:故乡的糍粑是用纯正的糯米做成的,先把糯米泡进水里一天一夜,然后用蒸笼蒸上一个小时,趁着热劲儿把米饭放进石臼中,再用木槌使劲地敲打,直到把米全部捣碎沾在一起为止,最后把一大坨米团放在案板上晾凉,且呈条状就大功告成了。吃的时候,切成片状,用油一片片煎熟,放糖后即可食用。甜甜的,软糯香浓,每一片糍粑轻轻地划过味蕾,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我也曾经在超市里买过糍粑,可比起故乡的糍粑来,色香味都差多了。

  麻糖:孝感的麻糖全国闻名,我的故乡紧邻孝感,农家自做的麻糖别有一番风味。孝感的麻糖雪白雪白,切成薄薄的方形小片,煞是喜人;故乡的麻糖却是褐色的,呈椭圆形。如果把孝感的麻糖比作阳春白雪,那么故乡的麻糖就是下里巴人,感觉纯朴独特,美味宜人。据说,麻糖是这样做成的,用普通的大米饭加上麦芽糖,发酵三天后,在铁锅里熬成糖稀,添加上芝麻、花生等,搅拌均匀后搓成长条状,有点像北方包饺子的面剂子,最后切成片状。这种麻糖吃起来香甜可口,完全没有孝感麻糖的腻人,反而是吃了一块还想吃第二块,嘴里留下大米和麦芽的清香。

  香肠:故乡的香肠跟我们这里的颜色、样子几乎没有任何差别,不过吃起来味道真得很不同。我们这里老城有一家非常有名的香肠店,过春节的时候这家店的香肠常常是供不应求,我们也常买一些来吃,如果不做对比,觉得还很是不错,但如果两种香肠一起吃的话,你就能感觉到其中的不同。我们这里的香肠用香料很多,吃起来肉比较干燥,好像木头丝一样,嚼的时间长了,肉就没有任何味道,只剩下一些咽不下去的丝丝。故乡的香肠则不同,用香料比较少,好像仅仅是放了一些盐和糖,微微有些咸味和甜味,但都不太重,肉吃起来含油和水都比较多,肥而不腻,香而适口,恰到好处。

  此外,还有腊鸡、米酒等家乡独有的特色,好吃极了,让人想起来都垂涎欲滴。每每想到这些故乡的味道,每每能够吃到这些故乡的味道,幸福的感觉就从我的心头慢慢升起,直到浸润了我的整个身心。

  我的故乡是天府之国——成都。我以前画过一张老成都的速写,那是一条老巷子,卖着各种特色的小吃,龙抄手,钟水饺,担担面,口水鸡,夫妻肺片……虽然是一股子烟火气味,但却活色生香,令人心旷神怡。

  故乡的味道是熟悉而不乏味的。每每逛完春熙路,总禁不住到街对面的钟水饺要一碗热气腾腾,充满了油辣子和蒜泥香的钟水饺。坐在长条木椅上等餐时,我就会看向店中的小电视,小电视里讲的是钟水饺的历史、选材和制作方法。电视里的天空下着小雨,屋内给人一种熟悉的安心。

  有时我也会吃腻了家乡菜,转而奔向优雅格调的西餐厅或是别具风格的外地特色,但真奇怪,到了异国他乡该吃它们的本土菜系时,我却开始寻找起家乡菜的门店。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乡愁吧。

  成都的蔬菜极多,到了冬天连油菜都分为两种。一种是稍带紫色的红油菜,另一种取名白油菜,却是绿色的叶子。我们在烹饪时,先往锅中放入少许菜籽油,等油热后往锅中加入蒜粒,花椒和干辣椒炝炒,最后下入油菜尖断生加盐即可起锅入盘,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冬天难得的时令蔬菜。

  成都最出名的水果是水蜜桃。每每到了夏天,水蜜桃几乎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清凉水果。水蜜桃有很多吃法,拨开皮直接吃,水蜜桃雪糕,水蜜桃奶茶,水蜜桃夏洛特,水蜜桃罐头……各种各样,数不胜数。更有甚者直接称呼自己为“水蜜桃少年”,“水蜜桃少女”,他们多数人手一杯水蜜桃奶昔,穿着水蜜桃纹样的衣服,背着或提着水蜜桃的`包,若是打开来一看,里面有水蜜桃样的文具、化妆包、香水,他们走起路来,一蹦一跳的,笑声如同银铃一般,充满活力,充分彰显了夏天的性格。

  成都最出名的花自然是芙蓉,但在我心中其实不然。从前的成都是处处有芙蓉,但*几年来我只闻得到八月香满园的桂花,因为它就在我家楼下,它也代表了我在成都的所有八月。八月便是铺天盖地的鹅黄,桂花的样子并不特别,甚至不引人注目,只是几片中黄的花瓣,配上几株柠檬黄的花心,即便是如此普通,但它就是有吸引人的致命分子,每当路过门前这棵桂花树,我总想向它那样,即使普通渺小,也能够焕发出生命的力量。

  我依恋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作文9篇(扩展7)

——故乡的味道_汇总5篇

  不知何时,故乡在我心中的味道,淡了。

  说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校园中的月亮又大又圆,我一点想家的感觉都没有。

  记得刚来的时,只要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浮现出家里的木桌,阳台上的多肉,房间里的手办……慢慢地,这种感觉没了……

  父母告诉我,这是独立性在增强,是好事,说明我长大了,“长大”一词,罪恶感快要满出来了啊……

  不知为何,今夜,没有睡意。

  我躺在床上,听着水管漏水所发出的声音“滴答”声,努力回想所谓“故乡”的模样。虽然有回家,可也没有细细打量一下,真是后悔啊!

  第一蹦出来的,是家旁边的木材市场。邻居家的小伙伴们,总是和我一起去里面玩。过年最开心的,不是收压岁钱,而是用各种方式玩弄手中小小的鞭炮:塞在罐子里,圧在石头下,放入沙堆中……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燃烧一堆火,惊喜的看着纸板变成灰烬,最后被风吹去……这一切,随着木材市场的改造,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水滴声变大了,想必是下雨了。呵,为何那么应景的下起雨来啊……

  第二个想到的是,后院的菜地了。以前,爷爷只是种种蕃薯和白菜什么的,挖蕃薯也成了一大乐趣。后来,我们又种上了金桔、海棠、君子兰、桃树、昙花。我品尝过酸甜的金桔,也赏过红艳的君子兰和海棠花,还在深夜收获过昙花的一现……那棵桃树,我等了三年,它一直在成长,可在第一次回家时,没了,什么都沒了,就因为要修路。雨,还在下……

  实在睡不着,我走到窗前,看着对面的高楼大厦,散发出五光十色的色光,通过雨水折射,色彩斑斓。这是城市,而我所寻找的故乡是个小城镇。故乡的路旁,只有暖暖的街灯和卖馄饨的人敲击木槌的声音;故乡的雨也是在灯光之下的,金光闪闪,是真正的金子啊——相比之下,这五彩缤纷的城市之夜,花里胡哨。

  故乡要改造了,是要变成这个样子吗?我的木材市场,我的菜院,我的回忆,我的童年,难道都是这一切的陪葬品吗?

  到那时,故乡是不是不存在了?现在它还在,而我快要忘却;当它不在了,忘记它,岂不是几个月的事情?记忆中将不会有它的一*之地。

  我想去感受它的夜和雨,想去感受它的人和事……还会实现吗?还能实现吗?

  雨,没有停……这可恨的雨,罪恶感已经泛滥了。我讨厌它,增恨它。故乡的雨,决不可能会变成这样的,决不可能!

  雨,没有收回的意思,更大了,它冲刷着我的大脑,将故乡从我的脑海中洗去。流入心里,流入心底。我想,在那里——

  会有属于它的一方净土……

  “哐当,哐当……”火车匀速着前进,与铁轨碰撞,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窗外飞闪而过的,还是夜的美景,偶然遇到一两盏灯,还以为是天上的明星。伴随着天边的红日渐渐升起,火车发出一声愉快地笛鸣,几千里的路上,我一直追寻着那渐远的故乡的味道,终于,到站了!朝阳映红了天边,吹来一阵凉风,故乡,我回来了!

  这里,算是一个小城,一小时的功夫就可以把它走个遍,但其中的美食却不少。我趁着假期的时间,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乡。

  出了车站,外面的小摊儿就开始叫卖,招揽生意了,“鸡蛋饼咧!香喷喷咯”。忽的想起自己还没吃早饭,就上前说:“老板,来一个”,“好咧”老板爽快地答应了一声,便在巨大的铁板上扫过一层薄如蝉翼的面糊,在高温下,瞬间形成了一张饼的模样,“咔”蛋壳破开,一个新鲜的鸡蛋躺在了饼上,老板左右开工,一手加着佐料,一手把面饼扫均匀,双手上下飞舞,他的神色严肃,目不斜视,好似在雕刻着一件艺术品,又好像那个小小的摊点成了他的大舞台!最后,工整地包好,一脸笑容地用双手递了过来:“拿好”。接过饼子,我感觉在旅途中的疲惫少了许多,不知是不是看了那老板的“舞蹈”吧。

  咬下一口鸡蛋饼,新鲜活力的感觉充满全身,好似那个朴实开朗的老板所流露出的笑容,明朗而愉快,呼吸着家乡的新鲜空气,迎着温暖的阳光,向城中走去。

  这次回故乡,是寻着那家面馆去的,还记得每天早上去学校,准会先吃碗燃面再走。那饱满的芽菜,辛红的辣子油,酱香的肉末,绘成了一幅明艳的画,让人看了胃口大开。再搭上古色古香的店面,忽然让人觉得不仅是在吃面,也是在品味饮食文化。我那时可是这里的常客呢!和老板娘熟识得很,可能是因为小时乖巧,有时忘记带钱,还可以赊账呢!

  心里带着点激动与紧张来到店门口,依然是旧时的装潢:花雕木门,门口有两个红灯笼垂吊着,还有一直放在门口,永远都不会收进门去的古董收藏柜。是的,老板娘一直都很喜欢铜钱。一脚踏入,只见老板娘坐在收银台前写着什么,嘴里吐出无调地一句:“吃点什么?”“一两燃面。”我随即找了个座位坐下。或许是觉得声音有些熟悉,她一抬头:“呀!不是茗儿吗?这真是好久不见,长大了呢!”说着,站起身走到我面前,认真地瞧了瞧我,随即莞尔一笑,便亲自下厨煮了碗燃面。端上来的时候,便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那依旧是鲜艳的色泽衬托着盘里这一打素白的面,尝上一口,“嗯——”还是那小时的味道,好似把我带回了童年,不,还有,还有那一点点的思念在味蕾上融化开来。老板娘坐在我对面高兴地拉起了家常:“你不知道阿姨真是很想你呢。”

  阳光穿过花雕木门的缝隙,投下一片花的阴影,遮住了老板娘变白的发丝,一碗令人满口生津的燃面,还是原来记忆中美好的味道。虽然故乡似乎又进步了,那老旧的房子拆了不少,可是那如诗如画的美味,如歌的古典店铺,还有那淳朴热情的老板娘,都留存在了我追寻故乡的味道中。

  在时下的中国,恐怕很难找到比《舌尖上的中国》更能吸引全体国民的眼球与味蕾,更能引燃中华民族集体性的回忆与共鸣了。不但其收视率击败了诸多大片热剧,而且也使“舌尖体”爆红网络,迅速成为社会各阶层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不少人认为此片是正宗的美食大排挡,必将引领今夏的饕餮潮流。所谓“民以食为天”,这样的说法并不为过。因为这部7集纪录片,荟萃了全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各路食材,单就一个“面”字,就介绍了中原手擀面、**臊子面、兰州牛肉面、广州竹竿面等等,品类丰富,勾人食欲。但如果仅仅将它当做美食片来欣赏,则未免可惜。

  我认为,这部片子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对国人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社会伦理、仪式民俗等原汁原味的展示与自然而然的思考。美食只是载体,文化才是精髓,也只有文化才最能感染人、打动人、凝聚人。正是由于赋予了这样浓郁的文化气息,这些琳琅满目的美食,才能牵动整个民族的情思。也可以说,人们看的是舌尖上的美食,品味的却是心头上的文化。在浮躁、喧嚣的尘世,在人们不得不把脚步走得快些、快些、再快些的城市,在人们不得不把提防意识变得强些、强些、再强些的当下,这部片子让人们找到了回家的感觉,品到了故乡的味道,获得了闲适的情趣与美的享受。

  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总是源自生活、贴*百姓,总是擅长用深刻、生动的细节,触及我们情感中最柔软的部分,进而引人深思,激发共鸣。《舌尖上的中国》,无疑是这方面的佼佼者。而这最柔软的部分,对很多中国人来说,就是故乡的味道。无论世界怎样变化,无论人性多么复杂,故乡的味道总是淳厚的,总是最具有感染力的,总是可以寄托心灵的。我们愿意相信,中国人大都是故乡的赤子,大都有着浓厚的故园情结。而对故乡的情愫,也正是构筑我们性情人格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有故乡可以怀恋的人,是幸福的人,即便身为游子,远在天涯,也不会失去停泊生命航船的港湾。

  不妨这样设想一下,在这些远适异地的游子中,如果河南人看到厚实劲道的手擀面,西安人看到热腾腾、香喷喷的羊肉泡馍、馍夹肉,绍兴人看到香醇芳郁的黄酒,徽州人看到制作毛豆腐,东北人看到腌制醋白菜……心情该是怎样的愉悦,感觉该是怎样的幸福?那些散发着生命纯真与热度的记忆,那种温馨浓厚的故园气息,定会生发悠长无尽的思念。而当云南的蒙古人,看到几千公里外的乌珠穆沁草原牧民,也用相同的手法制作奶豆腐时,那种血脉里的默契与感动,定会促使他们纵声唱起“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那样苍凉深情的歌曲。

  没有人愿意沉重地活着。故乡的味道,使人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以小喻大的独特魅力,让孤独疲惫的心灵得到了慰藉、放松与洗礼,启迪着我们以新的眼光审视生活,找回曾经忽略的美好。而从*淡的生活中发现并享受美好,不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么?或许,这正是《舌尖上的中国》给我们的最有意义的启发吧?

  人的一生,总要与很多的人和事发生联系,但太多的东西都会成为过眼云烟,而有些东西却会成为我们的宿命,它们会像血液一样渗透到你的全身。对于我来说,故乡的豆花就是如此。

  我离开故乡二十余年,但每年春节都会回去。一方面为探视亲人、故友,一方面就是为故乡的豆花。

  豆花的前身是豆腐,相传是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发明的,后来富顺人把它传承了下来。美食是懂得择善而居的,豆腐也不例外。富顺虽非名山大川之地,但却隐没于川南腹地,城边沱江自西向东绕流并形成三面环水,城中还有一西湖点缀。有朋友去过富顺后,把它比作一阙婉约宋词。豆腐的制作技术到三国时期才传至富顺,且极受欢迎。相传有一天,一些等待吃饭的盐工实在没有耐心等豆腐成型上桌,就跑到厨房将半成品豆腐加盐下饭,吃后却惊喜地发现,这种吃法比起煎炒过的老豆腐更加鲜美可口,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回味无穷的“豆花”便在民间流传开来,成为一道独具特色的民间菜肴。

  豆花最早十采用石磨磨制的,而今已改为电动磨制。在富顺,豆花多被当做早餐食用。每天大清早,在古城的街巷里,豆花便透过薄雾在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巷深处,和着斑驳久远的一张张四方桌拉开小城一天繁忙的序曲。富顺豆花在吃法上很是讲究,其中豆花、海椒蘸水和米饭必不可少,且要和谐统一,才能感受到其中无穷滋味。首先要将豆花盛到碗里,再用筷子夹上蘸水涂于豆花之上,然后掺合着米饭一起吃。如果感觉蘸水太辣,就颗喝一口豆花汤,自然辣味即淡,快感至心,回味悠长。如果是酒醉后喝上一碗,既能解酒护胃,又令人神情气爽,酒意大减。

  豆花就像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摩擦两下后就打开自己那只尘封已久的记忆箱子。记得在多年以前,我在北京参加一位亲戚的喜宴上,与在京工作已有数十年的老乡相遇,我们的话题从家乡文脉开始,很快就切换到美食豆花上面。谁知,同桌的其他客人也被我们的话题所吸引,称自己虽然不是富顺人,但有许多富顺朋友,也都喜欢吃富顺豆花。于是,你一言,我一语,大家把对富顺豆花的赞赏、品味喝理解淋漓尽致地叙述出来。当每个人讲述着自己与富顺豆花的点点滴滴后,我才知道,一份故乡豆花小吃,竟承载着大家那么多的美好回忆。一时间,差不多把酒桌变成富顺豆花的研讨会了。

  对于远方的游子来说,豆花就是一味医治相思和乡愁的良药。难怪晋朝大才子张翰因为思念故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亦有了后来的“莼鲈之思”。

  如回乡有幸恰逢豆花文化节,这对于一个刚经历了舟车劳顿从外地赶回故乡过年的游子来说,既能饱餐一顿风味独特的文化盛宴,又可满足久违的家乡味觉,并唤起自己内心深处的同年记忆,岂不美哉!

  没有故乡的人,身后一无所有。

  的确如此,在远离故乡后,他的心,他的魂,他的身,从上至下每一处都魂牵梦萦着那片生他育他爱他的热土,他念眷故乡的热泪化作丝丝春雨,滋润着饱含他感情的热土,期待来年春临时,长出青嫩而富有生气的芽儿,诉说着他对泥土的热爱。

  曹文轩曾在《前方》中说:“人总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面对外面的世界,人们总有探险家般急促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人们在成长中流浪,在流浪中成长,渐渐地,变成了离家的流浪汉。

  可是异乡的风景再好,也比不上家乡的亲切。那湛蓝如海的天空,似镜一样,映照着村庄,映照着人们的心。远远望去,朵朵绿云将村庄围绕,把人们笑声圈在里边,使快乐永驻,使古朴长存。缕缕炊烟里夹杂着火苗的味道、柴禾的味道、家乡菜的味道。细嗅之下,便陶醉之下,无法自拔。门前那棵上了年纪的老槐树,是村子的守护者,在风吹日晒下也已愈渐沧桑。

  故乡安放了我们的童年,也安放了我们美好的回忆。古墙借青苔的手一笔一画写满了过往,令人感伤。依稀记得,阳光洒在丁香花瓣上,花蕊喷出那沁人的香,使得围坐在院子里的人微醺醺地,仿佛被花香灌醉一样。孩子们的笑声溅湿了古墙的脸,哼着美美的童谣,玩着永远不会过时的竹蜻蜓。多好的岁月,细一回想,眼睛不由自主地发酸。

  对故乡泥土味道感知深切的人,他的心不会冷淡。泥土的气息需要细嗅,若怀一颗迷茫、浮躁的心去感受,则不会有任何触动。如苏子所云:“此心安处是吾乡”,我们怀恋身后的这片热土,因为它让我们心安。想象自己由北国漂泊到江南雨乡,夜夜孤灯常伴,寂寞如雨连绵不断,只把日子过得如北国大地般荒凉,榻上凄冷的梦中,是否会忆起故乡的热年糕?是否会唤起久已奔波而不知疲倦的心的思念?用白月光温一壶绿龙井,故乡的味道,尽在不言中。

  那沉淀着汗水和辛酸的土地,经历一代又一代的耕耘,人们对故乡的恋结也一天天增多。不知怎地,忆起*慕容的诗:“想云路遥遥,山河冷落,怎认归程?也曾伤心过,在那无望的奔波寻觅里,远天一线云影,仓皇间误作那年北上的行列,多少欢声笑语,都逝去了,像一个凄怆的故事。”然凄怆多悲伤,故乡的美往往是包含悲伤的美。“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如是说。故乡将这种悲伤熔铸在人们心里,灌注进人们血液里,世世传递,代代流淌,生生不息。

  “任凭东走西顾,逝去的必然不返”,我自然是认同泰戈尔这句话,但那故乡的味道却不会被岁月冲刷掉,反而它会被冲洗的熠熠闪光,让流浪的人回望,找到回家的路。

  散梦思乡独知苦,在那漂泊无依的远方,在那迷蒙困顿的路上,回忆故乡——那个生长金麦穗和赶车谣的港湾,那个贮存如酒酿般香醇清冽回忆的地窖,在流浪天涯时,让你念起故乡的味道,伴你漫漫人生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