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作文6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09-28 00:00:00 作文

年俗作文1

  说到年俗,我想大家都明白吧,咱们*的年俗可是多的是呀!例如:大家都明白的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国庆节、端午节、圣诞节?这些都是每年一度的节日,大家称之为年俗。

  过节要突出一个“喜”字,这种节日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也散发着招人喜爱的魅力。农历除夕和大年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在这一天所有人都不能说不吉利的话,尤其是除夕夜,家家户户几乎一夜不睡,叫做“守岁辞岁”。三十晚上的团圆饭,讲究在半夜子时合家聚在一起吃,叫作“更岁饺子”,当时民间有这样一段话:“煮饺子,皮儿薄,馅儿多,婆婆吃了笑呵呵,一家满张罗!”这也意味着吃完饺子即将进入新的一年,也是为了取个吉利。追求美好生活,是人类共同的梦想,所以大家都非常敬重这些节日、喜欢这些节日?

  年俗,*的色彩!年俗,*的骄傲!

年俗作文2

  吃团圆饭的时候有可多讲究呢。比如吃鱼,“鱼”谐音“余”代表着年年有余。我们过年的时候也要吃穿发菜,发菜,因为谐音。发财是一个美好的寓意。不过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过年要吃饺子?因为饺子。外观十分像金元宝,金元宝也寓意着美好和发财。广东人过年时要给利事,因为利事谐音利是,代表着利利是是。

年俗作文3

  吃完年夜,我们就开始玩起了烟花,“啉,咻,咻”我仰望深蓝色的夜空,只见小火球般的花芯飞快地

  冲上夜空,“哗”的一声,爆开了,形成一个大圆圈,爆出去许多珍珠般的颗粒,像是繁星点点。小我六岁的堂弟不禁大声感叹:“哇,好漂亮,好漂亮。”又一个礼花开了,组成了一个特别的三角形;还有一个烟花犹如"流星坠落”。夕夜的夜空没有一秒是*静的,鞭烟响声,烟花响声此起彼伏,竞相争闹,仿佛世间的一切都在急切地盼着春节的到来。

年俗作文4

  每个地方过年时都有自己过年的*俗,我的老家呀不例外呢!虽然和其他地方差不多,但我很喜欢。

  我们有一个有趣的*俗呢:我们在除夕要吃团圆饭,大鱼大肉的。但大年初一时只能吃素的。我曾多次问过妈妈;"为什么?""为什么?"妈妈就只会回答说:”我怎么知道为什么,就是传下来的咯!“我们还有好多*俗呢,等我来一一跟你说吧!

  我们过年时会做一件每个地方都会做的事情——放烟花。我们放的可不是一般的烟花呢!而是专门定做的烟花,在过年的前几天,我们会到叔公家里订烟花,让叔公在烟花上刻字,因为传说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以前,老天爷每天要干很多事情,直到新年才可以休息,但新年要有新年愿望吧!要是老天爷听不见我们的新年愿望,那该怎么实现呢?于是,人们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烟花吵醒老天爷。但吵醒又有什么用呢?老天爷又不知道我们的新年愿望。人们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在烟花上刻字,这样老天爷就会看见了。“虽然定做的烟花放上去的时候跟其他烟花没有什么人区别,但是啊,听说愿望是朝上的,只有老天爷才能看见。还与欧一种说法叫做,给别人看到自己的愿望,就不灵了呢!怎么样,是不是很有趣啊!

  我们啊,过新年时还要吃自己做的年糕,因为年糕寓意着”黏高“,听说只要小朋友吃了年糕就会在新的一年里越长越高呢!每次过年,我最想吃的就是年糕了,香香的,甜甜的,可好吃了呢。在老家,有许多小朋友,每次与小伙伴们一起吃年糕时,我就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感。也许是因为年糕太好吃了吧!

  在我们老家,刚结婚的夫妇要吃一种名叫”桂紫“的紫色馒头。(”桂紫“是我们那边自己取的名字。)还要边吃边看烟花呢!而且放烟花还要在早上放,你们也许想问,早上放做什么,早上才不好看呢,晚上才好看。其实你错了,因为做的这些只有四个字来形容”早生贵子“(”早升桂紫“)。怎么样,是不是别有一番风趣呀!

  我们过年还有贴对联的*俗呢!在老家,要让家里最有文采的老人来写,写完后,要自己加上装饰,装饰一般都是由儿童来画的。当然我也不例外,每一次画画的时候,我都会兴奋地手抖,总是画不好,可是大人还在那里一直说:”画的真好啊,画的真棒啊!”。大人们觉得好看,我到一点不觉得,我觉得我画的丑不拉几的。跟怪物一样。虽然不停地失败,但我还是很喜欢贴对联的*俗呢!

  红彤彤的对联、喜艳艳的门神、热腾腾的团圆饭、乐融融的全家福……。象征着:“新的一年又来啦!”

年俗作文5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新年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除旧迎新。

  爆竹为*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神异经》说,古时候,人们途经深山露宿,晚上要点篝火,一为煮食取暖,二为防止野兽侵袭。然山中有一种动物“山臊”既不怕人又不怕火,经常趁人不备偷食东西。人们为了对付它,就想起在火中燃爆竹,用竹子的爆裂声使其远遁的办法。

年俗作文6

  春节期间,我的.家乡有许多*俗。每年,庆祝新年的月份成为农历的第十二个月。农历十二月的每个节气都与新年有关。

  腊月初八是喝腊八粥的日子。这一天,每个家庭都要做一种粥,粥里放八样东西,有红豆、绿豆、糯米、麦粒、黑米、莲子、百合,还有好吃的葡萄干。煮的粥又浓又甜又好吃!不仅要喝粥,每个家庭也要泡腊八蒜!听老人说,喝腊八粥会花钱准备年货。

  大年三十,要贴红对联,放长鞭炮。你知道为什么要贴对联放鞭炮吗?传说除夕之夜,会有一只名叫年的独角妖怪,来势异常凶猛,出来捣乱,带走许多人的性命。但是最怕声音和红色。一天晚上,“年”又出来吃人了。在他家门口,他看到一家人正在用竹火取暖。燃烧的竹子发出“噼里啪啦”的声音,把年吓跑了。人们高兴地欢呼。这是过年贴对联放鞭炮的*俗。

  这是我家乡有趣的过年*俗。


年俗作文6篇扩展阅读


年俗作文6篇(扩展1)

——年俗优秀作文6篇

年俗优秀作文1

  说到年俗,大家总会想起放爆竹、赏花灯、祭灶神、贴对联……我家可有一个尤其的年俗,那便是在春节团聚的情况下吃奶奶亲手做的肉圆、鱼圆和汤团。

  每一年过春节,父亲都需要带我与妈妈回家去探望祖父奶奶,由于过春节便是要和亲人团聚的日子。等夜里吃年夜饭的情况下,奶奶总是会端上两小碗日期热呼呼的汤,一碗是含有肉圆和鱼圆的菜汁,另一碗是小红豆煮汤圆。为何每一年过春节吃团圆饭中总会有这两条美餐呢?父亲跟我说,“圆”意味着着“和和美美”,奶奶亲自捏了这种圆子,期待明年大家大家都能*安幸福。

  一年365天,我觉得奶奶最期待的最开心的毫无疑问便是过春节这种天了,大伙儿团聚一堂,聊一聊家常话,吃点家乡小吃,尤其是她亲手做的圆子。奶奶对大家的想念、挂念和善心就竭尽在这里一颗颗的圆子里,每一次吃着它,我也感觉尤其有异味。

  说到年俗,大家总会想起放爆竹、赏花灯、祭灶神、贴对联……我家可有一个尤其的年俗,那便是在春节团聚的情况下吃奶奶亲手做的肉圆、鱼圆和汤团。

  每一年过春节,父亲都需要带我与妈妈回家去探望祖父奶奶,由于过春节便是要和亲人团聚的日子。等夜里吃年夜饭的情况下,奶奶总是会端上两小碗日期热呼呼的汤,一碗是含有肉圆和鱼圆的菜汁,另一碗是小红豆煮汤圆。为何每一年过春节吃团圆饭中总会有这两条美餐呢?父亲跟我说,“圆”意味着着“和和美美”,奶奶亲自捏了这种圆子,期待明年大家大家都能*安幸福。

  一年365天,我觉得奶奶最期待的最开心的毫无疑问便是过春节这种天了,大伙儿团聚一堂,聊一聊家常话,吃点家乡小吃,尤其是她亲手做的圆子。奶奶对大家的想念、挂念和善心就竭尽在这里一颗颗的圆子里,每一次吃着它,我也感觉尤其有异味。

年俗优秀作文2

  舌尖上的*,这个名字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而我家,也上演了一出“舌尖上的*”。

  听说爷爷奶奶正在做饺子,我一个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也是该露露手了,便赶过去帮忙。我摩拳擦掌,把时时刻刻不离手的手套都脱了,随手抓一个饺子皮,学着爷爷的样,转转捏捏,往里头添馅。最后像变魔术一样捏了一道边,馅老老实实地“躺”在了里面。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饺子上会出现“皱纹”。我开始“加工”了起来,越捏越糟,适得其反,还破了一个洞。我把饺子扔给奶奶,想让奶奶帮忙“整容”,“不行,你的自己做,”老爸喝止了我,“刚刚某人还说…”我的脸瞬间涨的像滴出血来,一把抓过饺子,道:“看好了,我会!我是清白的!”“我看你的脸色的却是青一块白一块!”表哥调侃我道。我冷哼一声,学着奶奶的样,把饺子放在水里滚来滚过去,一个光滑无比的饺子响当当地诞生了!我向爸爸看去,他却站在不远处笑吟吟的看着我,顿时明白他用的是激将法,向他投一个坚定的眼神,我便继续埋头苦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我子阳大师的手下,白白嫩嫩的饺子花样百出,改头换面,成了小兔子的形状,爱心的形状,成了我“蒋氏的创意饺子组!”

  “煮饺子喽!”随着爷爷一声大喊,饺子被端到了厨房,我们把饺子放入了锅里,饺子一个挨一个的在锅里沸腾。

  等着,盼着,新出锅的饺子来喽!几分钟后,众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魔爪伸向盘子,狼吞虎咽。我也不例外,辛苦了这么多时辰,坐等这一刻了,我一人占了一盘,不一会儿吞了下去,这么几个都不够塞牙缝,便捅了捅表哥:“看!灰机!”趁表哥的目光在天空中飘荡,我抓住机会夺过他盘中的萝卜馅的饺子,迅速往嘴里一个接一个的送,滑溜溜的进了我的肚子,等表哥发现时,盘中已经空了,我也早已逃之夭夭。

  奶奶家的饺子,香香浓浓,无比美味,有种清香直达人心扉,淡淡的清香环绕在舌尖上,更有种年味,舌尖上的年味!

年俗优秀作文3

  我们*有许多年俗:祭灶、年夜饭、守岁、祭祀、拜年、压岁钱、贴春联、贴窗花……其中我喜欢的是贴窗花了。与其说喜欢贴窗花,不如说我喜欢的是窗花,就是剪纸。

  在春节年俗中,贴窗花是不可少的一种。窗花是贴在窗户玻璃上的剪纸,是*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之一。窗花的样式一般比较自由,除了贴在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之外,其外轮廓都没有什么限制。窗户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了武汉天地的新春庙会上。这里摊位上的事物琳琅满目:手工布老虎、制扇、风筝制作、汉绣制品……在庙会转角一处,我被那一排排彩色的图案吸引,仔细一瞧,原来是一张张彩色的剪纸啊!憨态可掬的小猪、福气满满的大花篮、还有今年最火爆的小猪佩奇。往摊位里一看,摊位的主人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奶奶。

  老奶奶戴着一副眼镜,右手拿着剪刀,左手转动手中的纸,不知道在创作什么作品。只见她眉头紧皱,眼睛透过镜片专注地看着手中的纸,只见剪刀左一剪,右一剪,我看着好像是个桃子。接着老奶奶将纸换了一个方向,又继续剪了起来。

  我一直站在一旁看着,想看看老奶奶到底剪的是什么。不一会,一只调皮猴子吃桃的画面出现在了我眼前。小猴的眼睛笑眯眯的,嘴巴微张,双手捧着仙桃,好似准备饱餐一顿的样子。

  真是神奇,老奶奶将一张普通的纸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图案。看了摊位下面的介绍,原来这位老奶奶叫骆清霞,是武汉有名的剪纸艺人。正是有了骆奶奶这样的工匠艺人,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得以传承,并不断向前推进。

  离开摊位后,一幅幅窗花像一个个充满智慧的小故事,时刻提醒着我们做任何事要和工匠艺人一样有一颗执着、专注的心。

年俗优秀作文4

  春节,到处张灯结彩,鞭炮声声,喜气洋洋,是一项蕴含中华文明的民间传统的节日,我们俗称的过年也就是春节,春节我们每年都在过,但春节有什么样的*俗大家都知道吗?这些*俗又有哪些寓意呢?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这说的就是春节扫尘的*俗,每逢扫尘时,家家户户都要来一个从上到下,彻彻底底的大扫除,像;打扫环境,清洗各种餐具,拆洗被套窗帘,洒扫六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通明渠暗沟等,尽管这十分麻烦,也十分累人,但全家齐上阵使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换了气分,除陈布新,来形容扫尘是在合适不过了,其实,它也是扫尘的涵义,它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因而,迎新的祈求。

  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天;这就是春节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守岁、除夕守岁指的是,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午夜饭后,点灯围坐炉火旁闲聊或看春节联欢晚会,通宵守夜,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它尽管程序简单,可却有丰富多样的寓意,古时候守岁有两种寓意,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今日守岁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新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新的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这一传统就是拜年的*俗。春节拜年的时候,当晚辈给长辈拜年后,长辈便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包给晚辈,顺便唠几句,好好读书,之类的祝福的话,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崇,只有得到压岁钱的晚辈才能**安安的度过一岁。

  过年的*俗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

  大家看了过年的*俗及其寓义后,一定对过年的*俗有新的认识,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过年的*俗早已超出了,做,的范围这一切已不是一定会在过年期间才有。过年*俗之意不在事,而在于那份温馨。

年俗优秀作文5

  我想大家都应该知道“年”的故事吧!可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每次过年总是有一道菜只能看不能吃,一定要留到初三以后才能吃吗?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给长辈拜年,长辈就必须要给我们压岁钱吗?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年第一天一定要吃鸡翅鸡爪吗?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讲讲吧!

  我们过年每家每户餐桌上有一道菜是不可少的!大家猜猜那是什么?没错,就是鱼。人们为了“年年有余”,所以每家每户在过年的时候都要做“全鱼”这道菜,可是这道菜每次都是最后上桌的并且只能看不能吃。这是因为要“年年有余”所以才不能吃,一定要留到初三以后才能吃,不然的话,就年年没“鱼”了!

  我们小朋友每次给大人拜年,大人们就要给我们压岁钱,其实它有个传说。传说,以前有一个叫“祟”的小孩,每到过年的时候它会摸熟睡孩子的头,孩子就会变傻。到了第二年“祟”又来了,有户人家在孩子睡觉时把用红纸包着的八个铜板放在孩子的枕边。夫妻不敢合眼,他们在孩子身边守着谈着话。半夜里,“祟”来了,当“祟”准备摸孩子的头时,孩子的枕边突然闪出一道红光把“祟”给吓跑了。

  早上,这户人家把用红纸包钱能吓走“祟”的事告诉了大家,接着他们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把事搞得全世界都知道了。以后每到过年大家都学着那户人家,果然以后“祟”不来害小孩子了。又因“祟”与“岁”谐音,随着时间流逝就被称为“压岁钱”了。

  至于过年第一天一定要吃鸡爪,那是因为吃鸡爪寄意“抓财”,大人吃了打牌就能赢钱,上班就可以涨工资,小朋友就要吃鸡翅,是因为鸡翅寄意“展翅高飞”,吃了学*成绩好。

  我们过年每一道菜,每一个传统规矩的背后其实都有一个故事、一个说法。现在这个发展事业的年代,人们只注重发展事业,却忽视了年。我作为一个现代的小朋友,自我感觉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了,所以让我们回味我们以前的传统年俗,把我们缺少的年味呼唤回来吧!

年俗优秀作文6

  爆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在*,每年除夕,家家户户都要燃放爆竹以驱赶“年兽”;而在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叫“开门爆竹”,以示庆贺新年到来,图个吉利。放爆竹,已成了*老百姓过年时必不可少的年俗之一。

  “叭叭炮”“蝴蝶炮”“电光炮”也是我这个假小子在过年时的最爱。一放寒假,我就期望快点过年,因为那时爸爸总会给我买上一堆小烟花爆竹让我玩个够。

  “新安江街道行政区域内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一纸粉红色的通告贴在楼道里。“叮咚”,“今年过年不能燃放烟花爆竹了”敲门而进的社区工作人员送上了一纸告知书。爸爸说:“今年我们家不买烟花爆竹了。”“啊?今年过年我的最爱怎么办?”我在心里小声嘀咕着。

  烧年节、挂灯笼、贴门联、吃年 夜 饭、拿压岁钱……没有吵闹的爆竹声,没有刺鼻的硝烟味,除夕夜安静地到来。走下楼,地面一如既往地整洁,没有爆竹屑,没有烟花筒。迎面扑来一阵风,风中是各家各户年 夜 饭的香气,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腊梅香。抬头看,一颗闪亮的星星挂在天幕,它调皮地对我眨了眨眼,好似在说,别失落,我陪你玩。

  走上楼,电视新闻里正在播放即时新闻,“去年除夕我们接治了不少燃放烟花爆竹受伤的人员,今年几乎为零,是历年来最为轻松的”,医院急诊室的叔叔阿姨脸上的倦容比往年少了很多。爸爸叫住了我,“宝贝,我们开个家庭会,说说过年不燃放烟花爆竹会有哪些新变化?”“空气不会受污染”,姐姐在旁抢着说。“环卫工人不会那么辛苦”,我也不甘落后。“可以减少火灾、炸伤”,妈妈也插了一句。“节省了我的钱包”,大伯也接上话了。“不放烟花不放炮,健康安全又节俭,利人利己利大家,移风易俗正当时”,爸爸作了总结。

  是啊,在小爱和大爱间,不能因小失大。生活中正因为有了这些小爱向大爱的转变,我们的日子才会一天比一天好,我们的社会才会越来越和谐。


年俗作文6篇(扩展2)

——家乡的年俗作文9篇

  家乡在诸暨、浦江、富阳三县交界的地方,山里山,弯里弯,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极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那里的风俗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正月初十的拜太公。如果说,西方的.圣诞节相当于*的除夕,那里的正月初十也有圣诞节那样隆重。

  顾名思义,拜太公就是祭拜陈氏的祖先,是不忘祖训、寻根探亲的一种纪念仪式。村子很大,以前有生产队时全村分成八个队,设有九厅十三堂,祭拜每年一次,就按厅轮流。在大厅正中墙上悬挂陈氏九代太公、太婆的画像,大厅中间设十多张宴*,桌上摆满各种果品、菜蔬、糖、糕点以及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如有米粉捏的十二生肖、四大名著中的人物,有剪纸的动物,都惟妙惟肖。

  这一天,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老老少少喜气洋洋,整个村里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所有的亲朋好友,只要是家里走得脱的,是一定到场的;陈氏家族居住在外的,定成群结队,携妻带子,敲锣打鼓的来。这一天,有龙灯助威,有戏班助兴,有篮球比赛、有杂技表演,整个村子是沸腾的。过年哪有这么热闹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对家乡而言,一年四季最好色,就是正月初十日。

  “春节”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是春节的。另一个高潮。在佛山,有这么一个俗语“行通济,无蔽翳”。这意味着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们都会拿着行运风车和与“生财”同音的生菜走通济桥,祈求身体健康、财运亨通。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吃汤圆,寓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

  我的家乡在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今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到阔别了三年的家乡过年,家乡那边过年有什么*俗呢?让我给你一一介绍吧。

  每到年二十八和年二十九,每家每户都要自己动手做年糕和饼。年糕和饼都是用糯米粉做的,只不过年糕没有馅料,而饼的馅料就丰富多了,有芝麻、花生、椰丝和白糖,味道香甜可口,妈妈告诉我预示着新的一年生活甜甜蜜蜜,年糕呢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到了年三十早上,家家户户都要杀鸡拜神。中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饭后开始贴春联贴门神,红红的春联真好看。我发现家里还摆着一把带叶子的红萝卜,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是象征着日子红红火火。晚饭后小孩子洗澡换上新衣服,大人给小孩子发压岁钱,小孩子放烟花,大人们聊天,一直等到十二点整,家家户户鞭炮齐鸣,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在鞭炮声中,迎来了大年初一。早饭吃素,接着到邻居家串门。大年初二到初七走亲戚拜年。最热闹的要数元宵后的正月十七游神活动,当天连外出的人都会赶回来参加。“神灵”由小伙子用轿子抬着挨家挨户依次巡游,每到一家所有人都要出来拜,求神灵保佑全家**安安,顺顺利利。

  这就是我家乡的过年*俗。同学们,你们家乡过年有什么*俗,来和我分享交流吧。

  我的家乡——宁乡,这个小县城坐落在湖南*沙市的西部,这里虽然一切都很*凡,毫不出众,但家乡的闪光点常吸引人们的关注。其中,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民间传统*俗就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节日的气氛最能体现出传统*俗的魅力。我们这儿的第一节日是春节。春节还没到,家家户户进入腊月后会陆续杀猪,特别是在农村里,杀猪后会请村里人大吃一顿。我的家乡除夕定会吃鸡、鱼、肉这三样菜,鸡必须是雄鸡,将它整只清炖,出锅装盘时要让头昂起,不仅喻义“步步高升”,而且清爽可口,令人不吃都想咽口水。

  春节后的又一轮高潮无疑就是元宵节了。元宵节吃元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了。软软的白面里裹着一团又香又可口的夹心,咬一口,香甜的黑芝麻糊流入嘴中,在嘴里慢慢融化开来,元宵节时,什么事都围绕着“圆”,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灯了,家乡有一个持续了好多年的*俗——灯会。每到正月十四、十五夜晚,步行街、行政中心总会亮起“彻夜不眠”的`红灯笼,为家乡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正是因为这样,每次灯会,现场都挤满了人,真可谓是人山人海!所以,后到的我无奈极了。

  我的家乡虽是个小县,但却有着几千年浓厚的文化底蕴,承载了祖先流传下来的民风*俗,为*增添了一份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方特色。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每家每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我们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家家户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我们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高高兴兴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我们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非常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我们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我们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进入十二月八日,就算是进入年了。俗话说:腊八祭灶,新年来到!这一天要喝腊八粥。这一天的早上把五谷杂粮和糖放在一起煮熟,一家人吃。听爷爷说腊八粥在以前叫散伙饭,早上地主把剩下的五谷杂粮放到锅里熬上一锅稀饭,让长工吃后就放假了。

  真正的年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这天在我们这里叫做小年。晚上要祭灶。这天小孩子最开心了,因为他们可以吃上盼望已久的灶糖。灶糖有圆形的和长条形的,是玉米或者红薯片熬制的,上面沾了好多芝麻,所以我们也叫它芝麻糖。晚上,大人们把灶糖,烧饼和一只大红公鸡栓在炉灶前,点香放鞭炮为灶王爷送行,让他到玉皇大帝那里多进善言。红公鸡就是他的大红马,烧饼就是他路上的干粮,而灶糖就是让他多说好话。这个仪式在我们老家是很隆重的,但是我们小孩子不管这些,就等着吃糖了。

  腊月二十四就要扫房子了,以前住的都是些草房或者瓦房,烟熏火燎的,房子的犄角旮旯积累了好多烟尘,就跟蜘蛛网一样。这一天人们用长长的扫帚伸到房子的高处去钩这些脏东西,所以就叫“扫房子”。打扫好了卫生,就要开始准备年货了。

  按照我们家的*俗是: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去杀鸡,二十八贴花花。二十八这天门上要贴上对联,屋里贴年画。正堂是四扇庭,东西两边的墙上是戏曲中的故事人物,大小门贴对子,门板上贴上门神,让门神看好家,防止牛鬼蛇神进来。这一天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要贴对子,只要贴了对子就不能讨债了,穷人们可以安安生生过年了。

  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天晚上无论是大人或者是小孩都不能早早去睡觉,全家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讲故事,拉家常,我们这里叫“熬福”

  正月初一,家家户户就要比早了,这天早上是祭天的日子。所以谁家起的越早,谁家就越心诚。家的主人一睁开眼就要起床,不能说话,轻轻触碰一下家人,家里人都心领神会,一个个起了床,女主人包好饺子,煮好以后,先捞上一碗,由一家之主放到院子里的供桌上,然后面向天空,向老天祈福。然后点燃三柱香插在香炉里,跪下来扣头以示虔诚。之后再燃放鞭炮。等香燃烧完后,我们全家就可以吃饺子了。

  正月初一这天是不能扫地,以防把财扫出去,不能用剪刀,用剪刀传说是会破财的。

  从正月初二到初五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晚辈要给长辈拜年。以前的拜年可是一件很庄重的事,长辈坐在堂屋的太师椅上,晚辈跪在他的脚下磕头。长辈要把晚辈搀起来,是小孩的,磕完头之后,大人要给小孩发压岁钱。

  到正月初五这一天早上,全家人吃饺子,放鞭炮,叫破五,意思是年基本过完了,可以干活去了。

  年虽然过的差不多了,但从初六开始各种娱乐的年俗才刚刚开始。我们这里最流行的民间艺术就是舞龙,舞狮子,跑旱船了。我最喜欢的就是跑旱船了。船家女是男人扮演的,穿上花衣服,进到竹子和彩色布做成的船里,两手提起旱船,外面一个小丑拿着船篙,一边划,一边与船家女对唱,内容都是些娶媳妇等的逗乐的段子,甚是搞笑。像这样的娱乐活动会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八。

  我家乡的年俗还有很多,只不过我记不得了。今天就讲这些,以和大家共同分享我们这里过年的快乐!

  我觉得聪慧的你一定是猜了,而且猜的非常非常精确,终究这一节日大家每一年都是会过,而且过得非常非常庄重。

  美丽的家乡坐落于河套*原张掖市,大家这儿的年俗也跟绝大多数地域不一样,终究:十里不一样风,千里不一样俗嘛。现在我就简易的介绍一下美丽的家乡张掖市的年俗。

  大家这儿的新春佳节是以腊月初八,腊八节,喝腊八粥逐渐的,一直到一直到正月十九新春佳节算得上圆满落幕了,实际上已过正月十五,农夫就逐渐在田里辛勤劳动干活儿了。

  美丽的家乡过春节还有一个最为关键的风俗*惯便是炸一种叫油果子的吃的,实际上他跟大家*常自己家买的货,蒸的馒头没有什么两种,全是用面做的,仅仅在样子上与萌萌哒不同寻常,在味儿上由于摄取了芝麻油鸡蛋和牛奶,而且收益的量许多,因此吃起來美味可口。

  大家这儿还有一个较为知名的节日,你猜猜是啥,嘿嘿,即使你猜猜三天三夜也猜不出来,它便是元宵佳节,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大家要爱逛城市里各式各样的彩灯,城市里彩灯十分的好看,看的大家应接不暇,当然也有最重要的便是吃汤圆,汤团是用一种口味黏牙的面做的,等同于便是用红薯粉条做的面,就跟做饺子一样把馅包進口感黏牙的面里,馅有五仁、白芝麻,红豆沙、生鸡蛋、及其各式各样的食物做馅,这就是我们这儿元宵佳节的与众不同过法。

  还有一个较为好玩儿的风俗*惯,便是守岁,传说故事只需在大年三十除夕夜这一天,老人的子女为老人守岁新春佳节的吉祥物设计(年),便会给老人提升几十年乃至二十几年的使用寿命,因此守岁,由此而来

  听我简易的一详细介绍,是不是你尤其要来历史时间古都张掖市过春节呢?

  你的故乡有哪些年俗?

  过了年初一,从初二开始便要去走亲戚了。走亲戚也是拜年形式的一种,与年初一拜年不同,走亲戚一般都要住下吃顿饭、喝顿酒。

  “初二姥姥初三姑,初四初五拜丈母……”多少年来,我们乡下走亲戚都是按照这个顺序。因此初二那天走在乡间道路上的,毫无疑问都是外甥,那是他们去给姥姥姥爷、舅舅妗子们拜年;初三那天,有姑姑的就去姑姑家,没有姑姑的,就去了姨妈家;到了初四或初五,为人夫婿者,便携妻将子一起去岳父母家拜年……

  有些人家由于亲戚多,所以在年后的几天里,天天要迎来送往,不是在家待客,就是外出拜年,忙得是不亦乐乎。

  到亲戚家拜年,需要先给长辈们磕头,而亲戚家的长辈,自然也会给晚辈中的小孩们发些压岁钱。记得小时候,亲戚们家里都不宽裕,有时甚至只能得到5毛压岁钱,但即使那样少,心里也常常会美得不行……

  走亲戚自然不能空着手,总要带上些礼物才行。现在人们都是带着大包小包,而且会全部留下。以前可不行,我刚记事的时候,人们走亲戚带的还只是几个白面饽饽。由于那时几乎没人吃得起细面,所以用细面蒸的饽饽便成了稀罕物,走亲戚时用竹筐挎上几个,没人会笑话你寒酸。即使就那样只带着几个饽饽,亲戚家也往往不会留下,最后主客双方还经常会为了礼物的留与不留而推让好长时间……再后来,生活逐渐好转,人们走亲戚时开始带一些饼干、蛋糕、罐头、水果之类的礼物,发展到今天,乡亲们走亲戚时带的礼物已经是整箱的酒水、整箱的水果、鸡蛋、牛奶以及各类速冻或者真空包装食品。

  亲戚家待客,从来是竭尽所能,一定要让客人吃好喝好。过去人们都穷,一年到头不舍得吃肉,所以姥姥家那大肥的猪肉味道便深深地留在了我童年的记忆里……为什么我们小时候都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到饕餮大餐,才能得到压岁钱,才能穿崭新的衣服……今天的小孩子为什么对过年没有那么多期盼了?那是因为他们*时不缺吃、不缺穿,又有零钱花,他们的日子已经天天像过年!

  过去走亲戚,那可是名副其实的“走”,因为很少人家里有自行车。即使有一辆,也都坐得满满的,通常是男人骑在中间,前面坐一个孩子,后面驮着媳妇,媳妇怀里再抱一个孩子。而那些亲戚家在邻村的,大都是步行着去串门儿。30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走亲戚几乎看不到骑自行车的了。经济状况好点的家庭,已经有了轿车、面包车,再不济,也有摩托车、电动车,还有的直接开着农用车就上路了……从初二开始,乡村道路上的大车小辆,南来北往,络绎不绝,简直成了一道风景。

  过年走亲戚这种风俗不知始于何时,至今仍长盛不衰,它体现着国人对亲情的重视,也成了过年*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社会,大家*时都忙,亲戚之间常常疏于走动,有事也就是打个电话而已,唯有到了过年,是一定要登门拜访的,你若是不去,说不定就被亲戚怪罪了下来……

  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漫长的历史岁月使年俗活动内容变得异常丰富多彩。


年俗作文6篇(扩展3)

——家乡年俗作文6篇

  光泽年俗,是光泽年文化的一张名片,内容丰富,耐人寻味,每个光泽人都以此为荣。

  光泽县地处闽北山区,历史悠久,民风古朴,文化积淀深厚,民间过年的风俗由来已久,丰富多彩。据清版的《光泽县志》记载:“人性犷真,俗尚朴素。”每当年前的10多天,家乡人就开始忙里忙外地大扫除,擦洗桌椅门窗,清理一年留下的尘埃污垢,俗称“扫尘”。农历大年二十三,家家户户在厨房置灶神香案,供酒茶果品,点燃香烛,在鞭炮声中举香拜天,礼送灶君“上天言好事”,俗称“送灶君”。直到大年三十年夜饭后,又在灶台上贴有“司命灶君神位”红纸,摆上香烛果品,放鞭炮举行礼拜,迎接灶君“下界降吉祥”,俗称“迎灶君”。二十四至二十六,是“过小年”,家家户户弄些酒菜庆贺一番,商家店主请受雇师傅伙计帮工,以酒酬劳,续用和解雇在此讲清,钱也付清,次日放工让人回家。接着家家户户打糍包文子,蒸糕、炒瓜子花生、杀猪,俗称“忙年”。到大年三十,贴春联年画和窗花,供祖宗,备年饭,这晚最为隆重,晚餐也最为丰富,家家团圆,俗称“辞岁”。饭后小辈向长辈行礼,长辈向小辈发红包,俗称“压岁钱”。然后一家人围炉而坐,吃瓜子花生果点,讲年成,讲往事,到半夜,俗称“守岁”。子时一人出去放炮,引万家鞭炮轰鸣,俗称“封门”。第二天一早,每家开门放炮,大大小小换上新衣,将昨晚的饭菜热一下吃,开始接待亲友拜年,人们出门也相互道喜,走亲串友拜年,天天吃酒娱乐到元宵。这些天晚上有灯舞到处发帖,进行上门到户表演,以庆吉祥。中间还有逢春,谓之“新春大似年”,家家户户要备酒放炮庆贺,俗称“接春”。到正月十五,各家办*团聚,然后外出观灯看戏,热闹半夜。元宵过后,谚云:烧讫门神纸,各人忙生理。该外出做什么就做什么,表示年已过去了。

  丰富的年俗增加了光泽小县的年味,是家家户户过年的大事,是小县城一道过年的风景。

  光泽人对这年俗看得很重,千百年来沿袭着这古老传统的年俗。不管日子怎样,年一定要过好,一年的积蓄花光就是为了过好年,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每家过年一定要打扫干净,如哪家没打扫,旁人就会说你家的“闲话”。过年不管穷人富人,都要做新衣,实在做不起的也要换上干净的衣服。记得小时候,我家日子也不宽裕,有一年母亲没有多少钱,只给弟弟做了一件新衣服,我和姐姐没有,就在地上打滚哭着要。母亲最后没办法,向人家借钱让我们穿上了新衣。今天想来觉得万分惭愧,也铭记着父母对子女的爱。在家乡过年不打骂孩子似乎是定规,最记得一年,邻家一调皮的孩子放炮扔在别人家里,这家大人出来骂几句,马上街上二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就出来干预,让骂声止住。过年不讨债在家乡似乎也是约定俗成。不准上门讨债,如谁上门讨债被骂不管再有理都没人同情,让借债人过上一个好年,这也是家乡人人性的美德和人心淳厚的标志。过年,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因为不管贫富家家都会有好衣穿,好食吃,有鞭炮玩。特别是小辈拿一包糖到长辈家拜年,长辈都得掏一点压岁钱,多少不限,回去也不用交给大人,自己可以自由地花。还有街上每晚灯舞流动,整条街都热闹。有时还请来戏班,你可以连着几天坐在台下边磕瓜子花生边看戏,那本地着名的三角戏、茶灯戏、赣戏让你如痴如醉,回味不已。

  尽管时间过去了多少年,尽管人事更迭了多少代,光泽的年俗都亘古不变,作为年文化一直传承下来。里面包含着多少浓浓的人生情结,是老人们的怀念,是中年人的期盼,是青年人的希望,是幼小人的梦想。让你多少次咀嚼、多少次回味,一直沉浸在那美好氛围中。岁月留下美好的东西,一直刻印在你的生命里,不会被历史的风尘所掩没。我们挥之不去这历史留下的文化情结,更挥之不去那寓于其中的朴素乡情、亲情、人情的风味。

  哦,光泽的年俗,是光泽人过年文化千百年的积淀,如一本厚重的民间文化风俗大书,让每一个光泽人从童年到老年读之不尽,受用无穷。现在时代发展了,光泽的年俗赋予了许多新的内容,更为文明、健康、欢快,有文化品位,给光泽的过年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我还是怀念光泽那过去的年俗,古朴、真诚、实在,寓意了光泽人对年的崇拜和感情,尤其是它伴随了我整个童年的时代,带给我童年无数的欢乐和怀想,让我一生为之充满美好的梦想与回忆。

  大年初二,收到弟弟年前从老家给我邮寄来的食品包裹,里面装的是家乡的糍粑。我迫不及待蒸一点吃,香甜、可口的糍粑让我顿生思乡情,也让我回想起小时候过年打糍粑的*俗。

  年前打糍粑,是家乡*俗。我的老家在湖北农村,记忆最深的是小时候大人们忙年的情景。农历腊月到了,村子里开始忙碌起来,家家户户都在为过年做准备。杀年猪,磨豆腐,打糍粑,烫豆折……过年的.食品大多是自家出产的,新鲜,营养,味道纯正,称得上绿色食品了。为过一个丰盛年,大人们在腊月间都很忙碌,从早忙到晚,和农忙时节差不多。这时候,小孩子们也来打打下手,为忙年出一把力。

  我记得打糍粑的时间一般在农历腊月中旬左右。这段时间,农村开始有了过年的氛围,村子里没有闲人,炊烟几乎整日不绝,家家户户都在忙。要打糍粑,先要定好日子。因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一个大石臼,村里只有一个,大人们就得商议一下谁家先谁家后,排一个大概时间表,一来提高石臼的使用效率,二来各家各户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浸泡大米。石臼,过去是舂米用的,厚重、结实。这个时候被拿来作为打糍粑的主要用具,正好物尽其用,派上用场。

  要出好糍粑,原料是关键。我的家乡地处江汉*原与鄂北山丘交界地带,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光热、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盛产各类优质大米。到了打糍粑的日子,选用自家出产的上好糯米,用*时来担粮食的箩筐装上,挑到全村人吃水用的堰塘边,在水里淘洗得干干净净;担回来,倒在几个大的木盆里,用清水浸泡。浸泡的时间有定规,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要恰到好处。有经验的人只用手指捏一捏,就知道大米浸泡好了没有。将浸泡好的糯米,倒入甑中,用一双特制长筷子将糯米扒拉*整,然后插几个“气孔”,盖上甑的盖子,把甑放到锅里,锅中上水,灶里添柴,点火开蒸。柴火有讲究,要文武结合,始用稻草燃料类的文火“热身”,继之以劈柴类的武火加力。武火威力大,慢慢就闻见了甑中糯米散发出的阵阵清香。

  那时节,天气阴沉,雪花飞扬。早有两三个互相帮忙的身强体健的壮劳力抬着石臼来了,主人家的小孩跟在后面,怀抱几根打糍粑用的圆木棒。雪地里,留下他们深深浅浅的脚印。石臼和木棒在上一家刚用过,只需简单清洗,石臼放在堂屋,木棒放入水缸。灶里的火很旺,很猛。“上汽了”!糯米蒸好!揭开盖子,一位大力士将甑环抱起来,将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三个人一人一根木棒,开始在石臼中用力“鼓捣”。他们围着石臼,边鼓捣边转着圈交换位置。打糍粑可是一个力气活,有人累得冒汗喘粗气,有人脱掉棉衣只穿单衫,直到将熟糯米鼓捣成热糍粑,再也看不见米的踪迹。小孩子们看着闻着就嘴馋,叫着要尝一尝。就有人用洗干净的热毛巾在石臼中抓一把,一团糍粑就到了小孩子的手中,嘴里。

  糍粑打好了,在地上放一个较大的簸箕,擦洗干净,里面撒一层细米粉。几个人用木棒将石臼里的糍粑搅成一团,合力举起,放置到簸箕里。用热毛巾将这团糍粑慢慢抚*,厚薄均匀,覆盖整个簸箕。让它凉几天后,主人家就把糍粑分条切块,放在小缸小桶里,用清水浸起来。吃的时候,捞起来晾干,煎、煮、蒸、炸,都成!用优质纯正糯米打出来的糍粑品质佳,韧性好,好吃又好看。

  那时候,糍粑不仅自家人吃,还可以用它招待客人!简单、方便又实惠。过年了,来拜年的人挤满一屋,主人家在置办酒*待客前,每人先来一大碗猪腿莲藕煨汤,里面就有几块油煎过的金黄色的糍粑。这在当时,可是很加劲、很给力的招待呀!

  我是地地道道的牡丹区小留镇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就给大家说说我家乡的年俗吧!

  “噼里啪啦”,震耳的鞭炮齐鸣,人们睁开双眼,忙碌起来,炸丸子,冻豆腐,蒸馒头,包饺子……迎接着年的到来。我与弟弟也不甘示弱,凑上去帮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咦,老爸和大伯怎么无影无踪了?想偷闲?哈哈,没门儿!哟!原来他们在贴春联,漆黑的大门贴上了红色的大花,增添了不少年的喜庆……

  过年了!小镇里的人们起得很早,“咝溜”,饺子下了锅,盛到碗里,然后上供,敬天敬地敬神。点燃金光闪闪的元宝,寓意财源滚滚。接着,面对神仙,轻轻跪下,双手合十,带着美好的愿望磕头。妈妈与大娘带着笑脸去给前辈拜年去了,我与弟弟也跟了上去,比葫芦画瓢,妈妈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慈祥的老奶奶给了我一把糖块!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妇女们换上了红色的衣服,拿着五颜六色的扇子扭秧歌……

  “咚,咚,咚”,烟花跃然而上,点缀得天空十分美丽。大人们,小孩儿们,在大街小巷聚在一起,仰望着漂亮的烟花。我与弟弟买了孔明灯,写上自己的新年愿望,然后放飞,迎接2019年新的“征程”。

  每个地方都有年俗,我家乡的年俗也很有趣哦!大扫除,年夜饭,守岁,贴对联,放鞭炮,发利是......

  我最喜欢的年俗是收压岁钱,相信每个小朋友都喜欢这个节目吧,嘿嘿。每到过年,晚辈给长辈拜年,祝福长辈身体健康,长辈们就会给我发红包。我将每年收到的红包攒下来,存到银行,到现在已经比较可观了。

  过年时我们都会放鞭炮,噼里啪啦的声音,宣告了新年的到来。“爆声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每到这个时候,我们就会买很多鞭炮,焰火,在晚上放,特别好玩。

  吃团年饭。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是大家期待已久的聚会。不管*时工作/居住隔有多远,到了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和亲人聚在一起享受这快乐难得的团聚。

  贴对联: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还记得去年春节我家门上贴的对联呢:

  上联:合家欢乐迎富贵

  下联:满门*安好运来

  横批:万事如意

  这就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怎么样,丰富多彩吧!

  濮阳的年味就是浓。

  过年时*最重要的节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过年的方法,比如:炸年糕,吃饺子,拜年,这都是过年的*俗,大家也来听听我的家乡是如何过大年的吧。

  除夕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姥姥家过年,姥姥正准备年夜饭,准备包饺子,只见姥姥拿出一个面团,在面板上又按又揉,面团变成一个像冰糖葫芦的长条,姥姥有到把它又切成一个个小面团,在把面团按一下,用擀面杖擀成了一个个小饼,饺子饼弄好了,姥姥又拿出剁好的肉馅,大家开始包饺子喽,于是我也来凑个热闹,我学着大家,拿出一个小圆饼,然后在圆饼上放一点肉馅,再用两个小手指把饼边捏好,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饺子包好,该下锅了,我看着这锅里的饺子,像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鱼,在锅里游来游去,煞是好看,盖上锅盖,煮了一会,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一掀锅盖,一排排的饺子浮出水面,映入眼帘,恨不得现在都把它们吃进我的肚子。

  姥姥给我们每人盛了满满的一碗饺子,大家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很是幸福。

  这就是我家里过大年的方式,忙碌了一年的亲人可以凑这个机会,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聊天,一起看灯会,我很享受和在家一起的时光,耶很喜欢这样的气氛。

  这就是濮阳的大年,是不是让人很羡慕呢?

  我的家乡在四川一个静谧的小山村,每天的生活是单调安静的,因此做孩子的时候,盼望过年的心情就极为迫切,对于孩子来说,过年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

  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小孩来说,鞭炮是热闹的春节里必不可少的。巴望着穿一身红色蜡光纸的小鞭炮,我们的心痒痒的,像小猫见了老鼠一样恨不得立马就扑上去。

  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差,我妈买的鞭炮大多都是那种五十响,一百响的,还没热闹过瘾就偃旗息鼓,只剩烟丝缭绕。我们哪能甘心,村里所有小孩一起出动,成群结队,埋着脑袋瓜在废墟里扒拉那些没有引燃的单个鞭炮,每发现一个便如获至宝,欣喜若狂。其他一大群孩子立马羡慕地围上来:“找着几个?我看看……我看看……”

  随后的好几天,我们像一股旋风一样扫遍了每家每户的鞭炮燃放现场,然后每个人都在裤兜里偷偷揣一盒火柴,把好不容易“淘”来的小鞭炮一个一个点着放。炮捻子短的,随手捡块石头狠狠一砸,“噼啪”一声脆响,吓得人赶紧捂住耳朵,尤其是女孩子们更是兴奋地连声惊叫起来,心里却乐开了花。这样的游戏乐趣实在全靠自己的努力,因此那份得到的喜悦也更加地踏实安心。

  几十年过去了,家乡的年依旧没变,温情热闹。春节在即,我归家的心日复一日地迫切起来……


年俗作文6篇(扩展4)

——家乡年俗作文 (菁华5篇)

  家乡的年夜饭是清一色的饺子,而且一个晚上就要吃两顿。第一顿就是当天的晚饭,在一阵鞭炮声中,饺子出锅。最先盛出来的饺子要摆到供奉祖先的桌上,同时要在桌上焚香,桌前烧纸。待这些事情做完之后,一家人方可坐下来用餐。

  第二顿饺子才是名副其实的年夜饭,但同样是吃饺子,内容和仪式却大有不同。这顿饺子一般在午夜时分吃,那一刻才被乡亲们认为是真正在“过年”。

  记得小时候举行“过年”仪式,有时在上半夜,有时在下半夜,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时辰的吉凶来定。究竟在哪个时辰“过年”更吉利,通常是白天先请教一下家族里的长者。至于他是如何知道的,我就不清楚了。那时候农户家里都没有电视,如果是上半夜“过年”吉利,那就在晚饭后不久进行,仪式完毕之后便早早睡觉;如果下半夜“过年”吉利,那就先睡觉,下半夜再起来进行。守岁都是大人的事情,我们小孩子是熬不住的。

  *些年,“过年”仪式基本上都改在了午夜进行,春晚快要结束的时候,一家人就开始忙活着煮饺子。年夜饺子与*时吃的饺子所不同的是,其中一部分包进了硬币和红枣,吃到硬币象征着来年发财,吃到红枣象征着来年生活甜蜜……

  最为复杂的当属诸多仪式和禁忌。

  就禁忌来讲,首先是大年夜不能讲不吉利的话,即使讲好话,也不能大呼小叫;其次是水缸要满,锅里要添上水,箅子上要放上块年糕或豆腐“压锅”,灶前也不能空着,要堆上些煤或者柴禾,家里每个人的兜里还要揣上点儿钱……所有这些做法,都象征着与饮食起居有关的东西连年有余;另外,大年夜里灯不能熄,门不能锁,据说是为了祖先们互相串门儿拜年。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早已用上了电,但大年夜还是要点上蜡烛,那一夜,电灯反而成了辅助照明工具。

  通常在吃年夜饭之前,没重要事情是不到院子里去的,据说大年夜里诸多凶神恶鬼(当然也包括传说中的“年”)会骚扰农家,人们这样做是为了趋利避害。煮年夜饺子之前,先要点上几个炮仗扔到院里,“啪啪”几声响过之后,就表示吓跑了所有的恶鬼……从那时起,人们才可以到院子里走动。饺子出锅之时还要在院里放一挂最响的鞭炮。对于午夜的这挂鞭炮,每家每户都特别在意。如果能够很流畅的响完,就预示着来年一切顺利,如果响到中途突然卡了壳,那么这家人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压力……所以最好的鞭炮往往都是留在年夜里燃放。

  祭拜仪式也很繁琐。“过年”时刻需要祭祀的神灵很多,除了祭拜祖先外,还要祭拜灶王爷、财神爷以及各路天神。

  灶王爷从腊月廿三去天庭汇报工作,历时七天,至大年夜返回与家人一起过年,所以要在他面前焚香烧纸。财神爷主管着一家人来年的收入,人们自然也不敢怠慢,而且尤其重视,除了烧些纸钱香火,还要把事先叠好的金锞元宝之类奉献给他。对于所有的天神,都是在院子里祭拜。院内放一张桌子,摆上饺子、饽饽等供品,然后把家里最高的那一捆香(通常有80公分左右)一起点燃,再于桌前烧上一大堆纸钱……

  除了祭拜这些冥冥中的神灵,人们还会在那一刻对现实中与自家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物件如汽车、大型机械、水井等进行祭拜。这些祭拜仪式同样都离不开焚香烧纸,磕头作揖,口诵吉言……

  我小的时候,对这些祭拜仪式感到很神秘,而且敬畏有加。等长大以后才逐渐明白,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祝福,对福寿*安的一种期盼,对五谷丰登的.一种向往,是人们对农耕时代祭祀*俗延续和发展……随着父母年事日高,手脚也变得不太利落,再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就主动去帮着他们。毕竟是在三更半夜动烟火,安全还是最重要的。我这样去做,自己也放心了,父母也高兴了,过年不就是为图个其乐融融吗?

  所有祭拜仪式都结束后,晚辈就开始给长辈们磕头了。自我懂事起,我每年都会在大年夜给父母磕头,以表示对他们养育之恩的感激。结婚后,妻子也跟我一起给父母磕头,虽然父母每次都拦着不让她跪下,但头还是在几番推让之中磕完了。按照我们这里的风俗,只有过门的媳妇才能磕头,未出阁的闺女是从来不磕头的,有俗语道“闺女的头贵如牛”,于是,待字闺中的姑娘因此而享有豁免权。

  头磕过,年夜饭吃过,家中的老人就会给小辈们“开赏”,也就是给压岁钱。一般刚过门的新媳妇,在第一年给公婆磕头时也会得到压岁钱,再往后,每年的磕头就成了一种礼节。而孙辈们,只要是过年,爷爷奶奶从不会让他们的希望落空。

  最后剩下来的时间里,人们会把新衣服准备好,稍事休息,就等着初一早晨穿上去拜年了……

  春寒料峭,又到岁末,临*春节,人们都沉浸在过年的喜悦中。作为*人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全国各地有许多特殊的*惯,一年年的下来就成了*俗。例如:走亲串友,领压岁钱,拜年,准备年货,贴对联,放鞭炮等等。

  我们家也不例外,对我来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种*俗就是“掸尘”,什么是“掸尘”呢?通俗的说就是在过年前把家里的犄角旮旯清理一遍,到处都弄得干干净净的。如果你也想深入地了解这个*俗,那么就和我一起来吧,把家打扫的一尘不染。

  昨天是星期日,我们一家三口手拿各种“兵器”向“敌人”的各个“城池”发起了猛烈地进攻。妈妈拿着玻璃擦向窗玻璃进攻,我手持抹布向桌椅进攻,主帅老爸则一手畚斗,一手擒扫把向地板进攻。

  我们三员大将奋勇拼杀,不多久,敌人都丢盔弃甲了,妈妈把窗玻璃擦得干干净净,窗户上就像没装着玻璃呢。我也不甘示弱,把桌椅收拾的服服帖帖,一点儿污渍都没有。老爸更是耀武扬威,地板上到处闪着光泽。接下来我们又攻克了厨房的油烟,卫生间的污垢,杂乱的书柜等等。

  看着清清爽爽整齐有序的各个战场,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我们的家焕然一新,心里温暖极了,这就是年俗带给我的味道吗!

  我是地地道道的牡丹区小留镇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就给大家说说我家乡的年俗吧!

  “噼里啪啦”,震耳的鞭炮齐鸣,人们睁开双眼,忙碌起来,炸丸子,冻豆腐,蒸馒头,包饺子……迎接着年的到来。我与弟弟也不甘示弱,凑上去帮忙,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咦,老爸和大伯怎么无影无踪了?想偷闲?哈哈,没门儿!哟!原来他们在贴春联,漆黑的大门贴上了红色的大花,增添了不少年的喜庆……

  过年了!小镇里的人们起得很早,“咝溜”,饺子下了锅,盛到碗里,然后上供,敬天敬地敬神。点燃金光闪闪的元宝,寓意财源滚滚。接着,面对神仙,轻轻跪下,双手合十,带着美好的愿望磕头。妈妈与大娘带着笑脸去给前辈拜年去了,我与弟弟也跟了上去,比葫芦画瓢,妈妈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慈祥的老奶奶给了我一把糖块!愿我们在新的一年里甜甜蜜蜜。妇女们换上了红色的衣服,拿着五颜六色的扇子扭秧歌……

  “咚,咚,咚”,烟花跃然而上,点缀得天空十分美丽。大人们,小孩儿们,在大街小巷聚在一起,仰望着漂亮的烟花。我与弟弟买了孔明灯,写上自己的新年愿望,然后放飞,迎接2022年新的“征程”。

  春节*俗——吃饺子

  要说到春节的*俗,那我明白的可就多啦!比如放鞭炮啦,走亲访友啦,贴春联啦,吃饺子啦,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但是对于我这个美食爱好者来说,最最期盼和喜爱的,当然还是吃汤圆咯!

  汤圆味儿好,做法很重要!这不,今年的春节,我们家又要准备吃汤圆了,我也不时会在厨房中打打下手。

  其实汤圆的做法也很简单。这第一步,当然就是和面了。面和好以后,就能够取下一块,或大或小都能够,然后将它捏成一个厚度中等的小饼子,再将原有的汤圆馅儿放一些在小饼子的中央,之后将小饼子慢慢地团起来,先团成碗状,最后团成球状。而第二步,就能够将这些做好的汤圆放在有着开水的锅中煮,直到煮熟为止。

  汤圆一出锅,顿时就香气四溢,让人闻了就垂涎三尺。

  最后能够吃汤圆啦!此时的我,情绪可真的是兴高采烈,迫不及待地想要吃到这天的汤圆。过了一会儿,餐桌旁的人都到齐了,汤圆也一碗一碗地端了出来。我手里拿着筷子,看着碗里那又鼓又热的汤圆,心里总是热乎乎的。——实在等不下去了,于是我从碗中夹起一只汤圆,然后留意翼翼地咬了一口。哇塞!这味道简直是美不可言哪!那软软的面皮,还有那又香又甜的馅儿,直朝我的喉咙奔去。这滋味,可真是给人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汤圆,在某些地方又叫团子,让人有一种在新的一年中能够团团圆圆的完美期盼。

  怎样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对我喜欢的这个春节*俗有种一种期盼的感觉呢?心动不如行动,此刻就开始做汤圆吧!期望今年的春节,你也能吃到美味的汤圆。在新的一年中,你也能和你的家人团团圆圆,幸福美满!

  濮阳的年味就是浓。

  过年时*最重要的节日,每个家庭都有自己过年的方法,比如:炸年糕,吃饺子,拜年,这都是过年的*俗,大家也来听听我的家乡是如何过大年的吧。

  除夕那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姥姥家过年,姥姥正准备年夜饭,准备包饺子,只见姥姥拿出一个面团,在面板上又按又揉,面团变成一个像冰糖葫芦的长条,姥姥有到把它又切成一个个小面团,在把面团按一下,用擀面杖擀成了一个个小饼,饺子饼弄好了,姥姥又拿出剁好的肉馅,大家开始包饺子喽,于是我也来凑个热闹,我学着大家,拿出一个小圆饼,然后在圆饼上放一点肉馅,再用两个小手指把饼边捏好,一个饺子就完成了。

  饺子包好,该下锅了,我看着这锅里的饺子,像一个个活蹦乱跳的小鱼,在锅里游来游去,煞是好看,盖上锅盖,煮了一会,一股香气扑鼻而来,我一掀锅盖,一排排的饺子浮出水面,映入眼帘,恨不得现在都把它们吃进我的肚子。

  姥姥给我们每人盛了满满的一碗饺子,大家一边吃饺子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其乐融融,很是幸福。

  这就是我家里过大年的方式,忙碌了一年的亲人可以凑这个机会,坐在一起吃一顿年夜饭,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聊天,一起看灯会,我很享受和在家一起的时光,耶很喜欢这样的气氛。

  这就是濮阳的大年,是不是让人很羡慕呢?


年俗作文6篇(扩展5)

——年俗作文500字 (菁华5篇)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大家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大家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大家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大家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大家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

  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爆竹声声辞旧岁,岁岁年年春又来。

  这一天,无论城市、农村,还是北方、南方,每个角落都是被喜气渲染的味道。这就是我们每年都要迎来一次的大团圆—春节。

  记得儿时的自己穿着新衣服,手里攥着压岁钱……在大街小巷里嬉笑,放鞭炮,身边两旁的红灯笼,对联儿,成为了春节最美的点缀和最动人的画卷。

  春节置办年货,是*人自古以来的*俗,办年货就是老百姓过春节之前准备一些东西,如吃的、用的、穿的等等。但古时候人们把办年货叫赶年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的在固定时间、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一般在农历腊月二十五进行。同时年货的品种也多种多样,如香蜡、纸码、花炮、年画、烟茶、糖果等等。如今这种*俗只有农村还延续着。

  除夕,俗称大年三十,有叫团圆夜,就是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圆饭”,吃团圆饭的时候,桌子上的鱼是不能动的.,因为这鱼代表“富裕”和“年年有余”,象征来年的“财富与幸运”。

  当然,过春节贴春联是少不了的,春联儿,又名对联,对门。古时有“桃符”、“门贴”之称,。他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这一*俗起于宋代,过去民间有“腊月二十四,家家写大字”的说法。贴春联的同时,还有贴福字的*俗,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

  春节还有回娘家、吃灶糖、扫尘等等。而今过年,这种年味越来越淡的声音萦绕耳畔,在我们的视野里到处都是各大商场踏着“望春”“开年”的热浪,少了儿时记忆中的那种年味儿……

  炮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在*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是*最重要的节日,而如今春节显得更加的重要。

  现在的社会高速发展,许多人因为工作原因变得非常的忙碌。回家与亲人在一起吃饭聊天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就现在的我们来说,可能很少看到一大家人团聚在一起,所以我们要珍惜

  春节这次和家人相聚的机会。

  首先感觉到春节的气息,是在大街上看着人卖着各种各样的年货。街上开始采购年货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从腊月初八美味的腊八粥到腊月二十三小年香甜可口的糖瓜,春节的气息越来越*了。到了腊月二十四,全家上下会一起打扫房屋,共同辞旧迎新。再过两天,家里开始贴春联儿,窗花和“福”字等,并且还会将“福”字倒过来,寓意着“福到了”。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很快就到了除夕。而除夕则离不开年夜饭,年夜饭也许是春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年夜饭自然少不了我们的传统美食饺子。在包饺子的时候,有的做饺片儿,有的负责包,有得负责烧水。奶奶每次还会找上洗净后的几枚硬币包到饺子里,而按长辈说,谁吃出硬币谁就是有福的人。大家围坐在桌前,一边品尝着满桌的美味佳肴一边观看春晚,欣赏着让人哈哈大笑的小品,充满节日气息的歌舞表演和神奇的魔术。

  饭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也就是熬年,共同迎接新年。到了午夜,当零点的钟声敲响时,窗外响起了噼里啪啦的炮竹声,大人和小孩在院子愉快的放着烟花。

  春节代表着我们的家乡,代表着我们儿时的回忆,代表着我们新的起点。在与家人团聚的快乐中憧憬着新的一年。

  最后,祝大家新春快乐!让我们为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年俗”顾名思义,就是过年的*俗,不同地区的年俗自然不一样,北方地区大多是包饺子、赶庙会,而南方地区大多是舞龙狮、放爆竹……

  在我老家,过年最兴旺的便是拜佛了!人们会用竹片编成的扁担,(那种挑在肩上的)装上糕点、水果、五花肉、白切鸡,用手拿着几大包香(拜佛用的)挑着扁担,赶着新年的脚步,匆匆忙忙的去拜神。

  赶到庙门口时,必须放慢脚步,以示对佛的敬仰与崇拜,再以正步跨过那约三十厘米高的门槛。走进大堂,一般会有四座佛像。不太出名的,甚至很少人知道的庙的只供奉两三座佛像,而一些小有名气的庙的大堂通常供奉四五座佛像,还有一些大型的庙,最引人注目,受人关注的庙,通常会供奉七、八、九、甚至十几座佛像。

  人们通常会去一些小有名气的地方拜神,拜神首先要把供品放上供品台,把香点燃,双手合拢,跪在垫子上虔诚的拜两拜,然后从垫子上起来在离佛一米远的地方站着拜两拜,整个拜佛就结束了。

  这就是我老家的年俗——拜佛,你们想体验一下吗?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每当人们把这句话挂在嘴上,预示着新年又来了。十二月中旬新年的准备活动便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首先最大的活动便是杀过年猪。虽然生活水*提高了,但是猪肉仍是除夕餐桌上的比例最大的菜色。腊肉也是家家户户必做。猪血丸子更是大家邵阳的一大特色。这些原料都在养了大半年的猪身上。每年除夕之前,屠户都是最忙的,每家每户都需要他们的帮忙。一般在这天大家都会请亲戚朋友一起吃饭,一起在过年之前热闹热闹。小时候最喜欢这样到亲戚家轮流吃饭了,气氛热烈,开开心心的。

  新年除了年夜饭,另一个重头戏便是拜年。大家的大年初一是不能到处拜年的,另一个便是这天不要花钱。据说是初一花钱,这一年就很难进财了。对于小朋友来说,拜年就意味着存钱罐又多了压岁钱,只希望亲戚朋友们来的更“猛烈”些吧!大家那儿有些地方对拜年的`亲戚都会有回礼。比如扯一根红布条再加上苹果。红布条寓意着这年红红火火,苹果则是*安的“代言人”。

  除了这些年俗,介绍一个大家邵阳的特色菜-猪血丸子。顾名思义,猪血丸子是用猪血、豆腐、碎猪肉揉成丸子,随后用炭火烘干。别看它黑黝黝的,味道可好了。除了腊

  肉,这也是家家必备。

  随着年龄的增长,过年的*俗并未改变,却总觉得年味儿越来越淡。环境并未改变,只是身边的人少了,随之心态也变了吧。


年俗作文6篇(扩展6)

——学生作文年俗 (菁华3篇)

  “过年”是*人经几千年流传演变、积累丰富的年俗文化,被人们视为一年中所有节令中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各个地方过年的*俗、讲究各不相同。

  我家乡的春节*俗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四开始筹备过年的东西,家家户户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一尘不染,家里变得焕然一新;用物跟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跟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到了年三十(除夕),清晨时,在门口挂上红红的大灯笼,贴上新的对联。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时天各一方,或者*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将至新年的钟声,每家每户把挂着的衣服都折好,免得日挂夜挂。然后赶着熬糖水,每条小巷都飘着糖水的香味,让人直流口水。深夜十一点时,鞭炮声逐渐响起,人们争先恐后地去寺庙,看舞狮表演。每个小孩争着摸龙头,象征在新的一年里龙精虎马。大人拿着美味佳肴,诚心拜祭庙里的大王,托他保佑全家人**安安,健健康康。整个寺庙人山人海,拥拥挤挤,鞭炮声日夜不绝。正月初一,不许扫去鞭炮纸。以免扫去财气,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人们从外面扫到里面,把财气扫进屋来。我去衣柜拿新衣服准备换上去拜年,因为新衣服肯定有线,所以我拿剪刀,但我怎么也找不到剪刀,我恍然大悟——因为年初一不能动剪刀,免得口舌之争。去亲戚家拜年时,要说一些吉利的话,千万别说“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正月初二,人们买一条鲤鱼,用来拜神后,就带鲤鱼到大海放生。正月初五,人们放鞭炮迎接财神爷。正月十五,是春节最后一天。家家户户都煮元宵,老人家吃一碗长寿面。闹元宵,吃元宵,骨肉团聚满欢喜!

  结尾:喜气洋洋的`春节,虽然各地的风俗各有不同,但是*的五十六个朵争奇斗艳的鲜花,心连心,开心度过一个有一个的春节。因为春节正是*人最重视的节日。

  日落日升,斗转星移,回首往昔,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系念跟玄想,而这“岁时礼俗”就是其中之一。比如,春节*俗成了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普遍重视,由此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

  就北京地区来说,从腊月初八家家户户要泡腊八醋(蒜),就开始有了“年味”。民谣讲:“老太太别心烦,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有一首歌谣唱道:“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从这一天开始,北京人更加忙活了,要祭灶,扫房子,蒸馒头,置办年货,贴“福”字,贴年画,剪窗花,贴对联。贴门神,贴挂钱,一直忙活到除夕,开始过大年。

  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水缸上,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守制者(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春联最早始于五代时的后蜀。据说当年蜀太子在本宫门上提写“天垂余庆、地接长春。”八个大字,这就是*最早的一副春联。北京人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

  过去大多数老北京人家都供有佛龛或神像,到了年三十最讲究的要摆上九堂大供;有成堂的蜜供,成堂的套饼、花糕的面鲜,成堂的水果、成堂的干果、花糕大小八件,年糕年饭,素饺子(或蒸食),素炒菜(或炸食)。家境不好的也要摆三堂或五堂供品。北京人过年讲得就是吃喝玩乐,以吃为主。这些供品实际上也是为人准备的。

  北京人除夕晚上的年夜饭(又称团圆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全年最丰盛的一次晚餐。除夕的年嬉饭要荤素一起上。有冷荤、大件跟清口菜。冷荤有冷炖猪、羊肉、冷炖鸡、鸭。大件有:红烧肉、扣肉、米粉肉、红白丸子,四喜丸子。清口菜一般都是豆腐、青菜、罗十、咸菜佛手等。主食多以荤素睡觉为主。

  结尾:北京人除夕跟正月初一都要吃饺子,取其“更岁交子之义“。还总是把饺子包成元宝形,在饺子中放进糖、铜钱、花生、枣、栗子等。如吃到糖的,意味着日后生活甜蜜;吃到铜钱意味着有钱花;吃到花生意味着长寿,因花生又名长生果,吃到枣跟栗子的意味着早立子……

  北京春节的*俗真有趣!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跟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跟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跟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跟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俗,但是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这天,是初一,才刚起来,就听见门外一阵拜年声:“给您老拜年了啊!”“哎!来了来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这个时候,外婆正忙着做早餐,外公则正忙着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这样的对话总会听见很多次。我赶紧吃完早餐跟小舅舅他们出门了。小舅舅的双胞胎女儿紫依跟紫芊各提着一个袋子,每到一处袋子里的东西就会增加一点,可高兴坏她们了。所谓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户地走动,有时候会在哪一家坐一会儿,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着个袋子去拜糖。声明一下啊,我可没有哦!


年俗作文6篇(扩展7)

——年俗文化的主题作文 (菁华3篇)

  “噼里啪啦。”随着窗外的鞭炮响起,这个不眠之夜开始了。

  巨大的响起,就像一个大力士,不,比大力士还要大。霎时,大地震动,一幢幢高楼也不由得一颤;这时,美丽的花式烟花冲向了天空,在天空中变为一朵朵美丽的花儿;旋转烟火也不甘示弱像一个个火箭划破天空,划出一条优美的弧线。

  街上的小朋友每人都手拿着嘀嘀筋,大一点的放一些大地红呀。最引人注目的这样一个像葫芦一样的花子,只见一点燃它,它喷出火花,一会变一个颜色,就像一棵圣诞树。

  街旁的商店也拿出花子来,那一个个“降落伞”像一个个从天上掉下来的小雨点,又像“小人国里出来观光跳伞的。"砰砰"双响炮也迫不及待地跑出来,"窜地鼠"非一般的窜来窜去,"大地红"也飞快的转了起来。

  看了这么多自我也该玩玩了,子,双响炮不敢说,大地红嘛,还能够。我一手拿香,一手拿着大地红,用香接*炮焾,香一触着大地红,大地红炮焾冒出火星,我赶紧扔出去,刚一触地,它飞快的转起来,好看极了。咦?我突然想起还有一盒电光棒呢。电光棒被点燃后射出一个个像小星星一样的火星,照亮了整个楼道。突然,"啾"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原先这样爸爸在放骑火,这时,*时一向胆小的妈妈站了出来,她手持烟花棒,一手高高地举着,像传递圣火样貌,“哗”由妈妈亲手放出的第一个烟花飞向了天空。

  “噼里啪啦”随着第二阵鞭炮声响起,这个令人难忘又开心的不眠之夜结束了。

  除夕因常在夏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日,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除夕,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岁除等。除,即去除的之意;夕,指夜晚。除夕也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

  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年夜饭

  除夕这一天对华人来说是极为重要的。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圆饭。

  贴福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春联的特点是工整、对偶、简洁、精巧。

  贴窗花

  剪纸——窗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贴年画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

  燃爆竹

  开门爆竹,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祭祖

  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

  挂灯笼

  除夕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

  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到春节这天,有许多*俗都很有趣,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贴春联、“福”字和剪纸。

  腊月廿五,我早早的来到社区,那儿人多的是,我的好伙伴也都来到,有三位书法家正在为大家创作春联。他们的字写的棒,对联的内容对仗工整。一位和蔼的老爷爷送给我一幅“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的草书对联。喜庆的红纸点上耀眼的金粉,衬上遒劲奔放的字体,整幅对联显得十分美观。有的朋友还拿到了“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的经典对联,邻居贴出了“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大家都喜气洋洋。

  贴春联也很有讲究。大年三十是贴春联的日子,先前拿到的春联得等到这一天中午才能贴在门外。贴春联时春联的高度要与门楣齐*,不能贴得歪歪扭扭。我和外婆学着电视上的方法,先将春联卷在纸筒上,再把它贴在门边的白墙上,接着像铺红地毯似的往下一放,最后撕开尾段的双面胶,自然地贴上收尾。这样做可以使春联贴的笔直且*整。

  贴“福”字时最好倒过来贴。为什么呢?因为“倒”与“到”谐音,“福倒了”的含义就成了“福到了”,这不是很喜庆吗?

  今年是龙年,也是我的本命年,爸爸送给我了条龙的剪纸。这条龙火红火红的,正在云层中腾飞,栩栩如生,我可喜欢这条龙了,把它小心翼翼的贴在我的房门上。

  春联和福字以及剪纸不仅有美好的寓意,红纸还能驱赶年兽,倒“福”字的故事也十分好玩。每个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喜气洋洋的,多么有意义啊!


年俗作文6篇(扩展8)

——年俗的作文600字(5)份

  不同地域的人们在请财神的仪式和时间上差异很大,就我家乡来讲,请财神仪式是在年除夕晚饭后进行,而且通常以单个家庭为单位,鲜见有整个家族一起请的。

  除夕的晚饭千篇一律,都是吃饺子。饺子下肚之后,家里的男人们就要去请财神了。冬日天短,晚饭之后已是黑灯瞎火,所以请财神仪式常常是摸黑进行。

  仪式并不复杂,只需带上些纸钱和鞭炮,来到家门外的大路上,朝着财神所在的方位焚烧掉燃放掉即可,当然,跪下磕个头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一定要念上句“请财神到我家过年”之类的话语。至于说到财神的方位,我到现在也没搞清楚它为什么每年都要发生变化,我想这大概跟它所对应的星宿有关系吧。财神的方位可以从祭灶时贴在灶台上方的那张灶王像上查到,看清楚后,就可以直接朝着那个方向去迎接了。

  财神请到后,就回到家中供奉财神的屋子,在财神挂像前点上香火。财神前焚香与别处有所不同,其它地方都烧三炷,而这里却是五炷,我小时候听说,五炷香象征着“五路财神”。

  财神在民间信仰中有文武之分。文财神多指比干和范蠡,武财神多指关羽和赵公明。我们乡下大多供奉赵公元帅赵公明,这是我从观察神像中得知的,因为在他的画像周围还有四个人物,我想这应该就是《封神演义》中说到的由他统领的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位神仙了。他们五人合在一处,也正好吻合了我小时候听来的“五路财神”之说。

  值得一提的是,财神是只请不送的。有些做买卖的农户家里常年都供奉着财神,一年当中的大小节日都会烧香祭拜一下。那么财神既然常驻家中,为何还要年年去请呢?我始终没有找到答案。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兴了,春节*俗总会让我吃惊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个了:吃年饭,看晚会,午夜放烟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妈等亲戚都欢聚一堂,外婆外公满脸喜悦,开心地忙碌着。对,今天我们要吃年饭了!“噼里啪啦”,一阵鞭炮声响起,年饭做好了!当然,吃年饭总忘不了土地爷爷,敬几根香,摆几碗菜和一碗饭,求土地爷爷保佑,来年丰收。接下来,便入*了。吃罢年饭,大家都坐在炉子旁边聊天。外公外婆这时候可就忙咯!吃年饭(也可以说是团圆饭),是春节的重要*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儿,大家都会赶回来,和家人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时刻。吃年饭时,大家总有很多话要说,说工作,说家庭,等等。吃年饭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只要家人都到齐了,想什么时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时候:收压岁钱。恭喜发财,红包拿来!大舅舅一个,小舅舅一个,外婆一个……大家都忙活完了,该坐下来休息休息了,于是,我们便团聚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边看边聊,仿佛话总也说不完似的。总算熬到12点了,午夜烟花快燃放了!“轰!”一个礼炮打响了,天空顿时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斓的彩衣。随着第一个礼炮的打响,各家不约而同地放出了各种款式的烟花,每一家的屋顶上都挂上了一个美丽的帽子。放烟花的声音震耳欲聋,五彩的烟花使我眼花缭乱。我和大舅妈跑到楼顶上观看烟花,我兴奋得直跳:“我这次苦熬到12点真是没白费,这真是太壮观了!”午夜放烟花,有可能是每个地方都有的*俗,有可能是我们家乡特有的一种*俗,但都一样,我见识到了,你们也听说了!

  春节真快乐!还让我们知道了春节的*俗。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每到春节这天,有许多*俗都很有趣,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贴春联、“福”字和剪纸。

  腊月廿五,我早早的来到社区,那儿人多的是,我的好伙伴也都来到,有三位书法家正在为大家创作春联。他们的字写的棒,对联的内容对仗工整。一位和蔼的老爷爷送给我一幅“高居宝地财兴旺,福照家门富生辉”的草书对联。喜庆的红纸点上耀眼的金粉,衬上遒劲奔放的字体,整幅对联显得十分美观。有的朋友还拿到了“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的经典对联,邻居贴出了“一帆风顺吉星到,万事如意福临门”,大家都喜气洋洋。

  贴春联也很有讲究。大年三十是贴春联的日子,先前拿到的春联得等到这一天中午才能贴在门外。贴春联时春联的高度要与门楣齐*,不能贴得歪歪扭扭。我和外婆学着电视上的方法,先将春联卷在纸筒上,再把它贴在门边的白墙上,接着像铺红地毯似的往下一放,最后撕开尾段的双面胶,自然地贴上收尾。这样做可以使春联贴的笔直且*整。

  贴“福”字时最好倒过来贴。为什么呢?因为“倒”与“到”谐音,“福倒了”的含义就成了“福到了”,这不是很喜庆吗?

  今年是龙年,也是我的本命年,爸爸送给我了条龙的剪纸。这条龙火红火红的,正在云层中腾飞,栩栩如生,我可喜欢这条龙了,把它小心翼翼的贴在我的房门上。

  春联和福字以及剪纸不仅有美好的寓意,红纸还能驱赶年兽,倒“福”字的故事也十分好玩。每个春节,家家户户放鞭炮,贴春联,喜气洋洋的,多么有意义啊!

  春节这样中国人最传统、最隆重、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自西汉到这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虽然所有的中国人都过春节,但不一样的地方,春节的*俗却千差万别。

  我从小到大一向在南京过的春节,今年春节爸爸说要带我和妈妈回老家过年,当听到老爸这样说,我高兴得一晚没睡着,因为我经常听爸爸说他小时候过年的事,感觉十分好玩。爷爷听说他的孙子要回去过年,也高兴得天天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并早早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按家乡的*俗,腊月二十二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掸尘。一大早,爷爷就起床了,他在一根竹竿上绑上一把扫帚,我很好奇,不明白爷爷要做什么,爷爷告诉我说要掸尘,要把房间顶上、高处角落里的灰尘、蜘蛛网全都清扫干净。一个多小时过后,哇,我感觉房间真的干净了很多,明亮得像孩子的脸。爷爷说因为第二天也就这样腊月二十三这天这样送灶节,要送辛苦了一年的灶神回天宫过年,所以要把房子打扫干净。原先这样这样啊,原先我们的幸福生活这样灶神一向在默默工作着啊。年三十这天,一大早,爷爷奶奶就忙着做这个做那个,大姑妈二姑妈三姑妈一家也都来了,大人们忙着准备年饭,厨房里热气腾腾,不时飘出阵阵香气。我们小孩早等不及了,一会放个鞭炮,一会吃点好吃的,一个个开心得脸都笑成了花。好不容易到了下午四点多钟,爸爸和大姑父带着我和哥哥一齐贴好了门对,放了一大堆鞭炮,“爆竹声声辞旧岁,春风阵阵迎新春”,鲜红的门对,送走了忙碌、充实的

  一年,响亮的爆竹,即将迎来期望、崭新的一年。也差不多同一时光,整个小城都响起了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家家户户都沉浸在辞旧迎新的欢乐的海洋之中……我喜爱过春节,更爱家乡的春节!

  今年的春节与往年的春节不一样,你知道吗?

  农历初三,我们一家人准备去兰溪公园玩,一听到说要去兰溪,原本兴高采烈的我一下子就提不起兴趣了,十分生气的说:“我不去那儿,环境真差,不但让我摔了一跤,还把我最美的裙子给烧坏了,不去不去!”我的头像拨浪鼓一样直摇。“那儿的风景已经不一样了。”妈妈说。“真的吗?”“千真万确,”舅妈确认道。就这样我带着各种疑惑与顾虑出发了。

  快到兰溪了,从远处便闻到了花香,岸边树枝茂密,鸟儿成群!走*一看路上也整洁干净了,也没有垃圾了,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我回忆着以前的场景,溪水都是乌黑的,里面没有可爱的小鱼,空气中还充满着一股烟花的火药味。路边上,堆满了垃圾,到处都是用完了的烟花棒,而且这还给环卫工人带来了十分大的麻烦。记得我四岁时来这儿也是随手乱丢东西,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不好意思呢!还有一回不小心踩到香蕉皮,使我摔了个“狗啃泥”,更令我伤心的是,有一个人一边玩烟花一边跑,那烟花的火苗就这样溅到的我的纱裙上,那可是我的新衣服啊,这个事可让我痛心了好久,当时我就发誓绝不再来兰溪。

  而现在这儿人们都没有随便乱丢垃圾,没有卖烟花爆竹的小摊了,也没有听到因为几根烟花跟老板讨价还价的声音,也没有像以前那么吵闹。路旁的花儿在微笑,路上的人们在微笑,小溪里的鱼儿也在微笑,整个公园都充满着欢快,前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

  烟花虽然是喜庆的象征,却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危害,为了健康,我们要远离烟花不放烟花,保护环境保护地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