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虽在地狱受诸苦恼,如三禅乐。《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
  2. 古人倦夜长,尚秉烛游,况少年白昼而掷之乎!——《太*广记》卷十七《裴谌》
  3.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4. 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薛瑄《读书录》卷十
  5. *移其心,而心所发还成乎*。王夫之《四书正文》卷十二。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曾国藩《曾国藩教子书》
  6. 何等名为内身烦恼?有四因缘:一谓眼根摄受色境,二由无始取着*气,三由彼识自性本性,四于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四十华严"卷十
  7. 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华严经》卷十七,梵行品
  8. 忍诸恭敬、供养、众生及诸瞋恼、淫欲之人,是名生忍。忍其供养、恭敬法,及瞋恼、淫欲法,是为法忍。(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
  9. 舍当念舍重担,更莫造新担,担是世间病,舍担第一乐。《增一阿含经》卷十七,四谛品
  10. 若能观心真实性,一切法中亦不见,若能无心远离心,即是真禅波罗蜜。《大集经》卷十
  11. 花团锦簇:形容春天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
  12. 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五灯会元>卷十七)
  13. *移其心,而心所发还成乎*。王夫之《四书正文》卷十二。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年无分老少,事无分难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种树畜养,日见其大而不觉耳。曾国藩《曾国藩教子书》第66页。
  14. 不以四摄摄取众生而调伏之,不知众生上中下根,足名魔业。《大集经》卷十
  15. 散心者尚不能得世间经书工巧等利,何况能得出世间利;故知一切世间出世间利,皆以定心故得。(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
  16. 云何止相谓所思惟无分别影像之相。……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
  17. 散心者尚不能得世间经书工巧等利,何况能得出世间利;故知一切世间出世间利,皆以定心故得。——古印度诃梨跋摩《成实论》卷十
  18. 云何止相谓所思惟无分别影像之相。……云何观相?谓闻思修慧所思惟诸法相。——古印度弥勒《瑜伽师地论》卷十
  19. 人不穷理,不可以学医;医不穷理,不可以用药。——陈士铎《洞天奥旨卷十六劝医六则》
  20.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葛中》:“未几;花渐含苞;百资斧将匮;寻典春衣;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