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菩萨摩诃萨为众生故,虽在地狱受诸苦恼,如三禅乐。《大般涅槃经》卷十八,梵行品
  2. 善男子!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複如是;入于众生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3.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况复觉时。
  4. 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5. 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所谓正直心、柔轻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
  6. 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谓菩萨摩诃萨于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别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著,不取色相,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而恒修檀波罗蜜。《愣伽经》
  7. 以应萨婆若心,以自方便入诸禅,不随禅生,亦教他令人诸禅,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禅那波罗蜜。《摩诃般若经》卷五,问乘品
  8. 是故汝等。应当一心供养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摩诃萨
  9. 自行十善道,亦教他行十善道,以无所得故,是名菩萨摩诃萨尸波罗蜜。
  10. 方便教导,令离颠倒妄想执着,安置无相甘露界中。住此界中,不复现起我想乃至使见者想,尔时一切掉动、散乱、戏论、分别不复现行,心多安住寂静淡泊无戏论界。善现当知,是菩萨摩诃萨由此方便,行深般若波罗蜜多。
  11. 菩萨摩诃萨不净佛国土,不成就众生,不能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2. 佛曰:出世间上上波罗蜜者,谓菩萨摩诃萨于自心二法了知惟是分别所现,不起妄想,不生执著,不取色相,为欲利乐一切众生,而恒修檀波罗蜜。
  13. 是菩萨摩诃萨随喜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其福最上第一。
  14. 以应萨婆若心,内外所有布施,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用无所得故,须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檀那波罗蜜。
  15. 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悉能破尽,菩萨摩诃萨菩提心灯,亦复如是,人于众生心室之内,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业烦恼种种暗障,悉能除尽。《华严经》卷七十八,入法界品
  16. 菩萨摩诃萨于四大身生药树想,随诸众生须手与手、须脚与脚、须眼与眼、须肉与肉、须血与血、须骨与骨。
  17. 若菩萨摩诃萨欲疾证得所求无上正等菩提,应自成熟有情,亦劝他成熟有情,恒正称扬成熟有情法,欢喜赞叹成熟有情者。应自严净佛土,亦劝他严净佛土,恒正称扬严净佛土法,欢喜赞叹严净佛土者。《大般若经》卷四五。,真如品
  18. 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以慧方便力故,能具足檀那波罗蜜、尸罗波罗蜜、孱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
  19. 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时,于诸众生慈心*等,犹如子想;又,行施时,于诸众生起悲愍心,譬如父母瞻视病子;行施之时其心欢喜,犹如父母见子病愈;既施之后其心放舍,犹如父母见子长大,能自在活。
  20. 云何菩萨摩诃萨净佛国土?佛言:有菩萨从初发意以来,自除身粗业、除口粗业、除意粗业,亦净人身口意粗业;……自布施亦教人布施;……持是福德与一切众生共之,回向净佛国土故。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