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相关
  1. 物无妄然,必有其理。——王弼《易经》
  2. 妙者,微之极也。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三国魏]王弼《<道德经>注》
  3. 凡物不以其道得之,皆邪也。三国。魏。王弼《老子》五章注
  4. 凡物皆始于无。三国魏王弼《老子》一章注。
  5. 万物皆由道(物质)而生。三国魏王弼《老子》三十四章注。
  6. 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三国魏王弼《老子》十四章注。
  7. 鸣鹤之应:《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暗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8. 正始之音: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9. 动静屈伸,唯变所适。(三国·王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