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五篇

首页 / 报告 / |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1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然而落实到行动上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依旧摆脱不了困境。这从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也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为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为了使文化建设赶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为了能使人们更深一步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为了探索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深层原因,我们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9人和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3人,在陈维达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以大邑县作为调研对象,于7月21日——7月31日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暑期调研活动。相关情况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西部农村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我们选取了成都市大邑县作为样本深入当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二)、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总体为成都市大邑县大邑县**的各个部门及个乡镇全体农民.调查范围包括5个乡镇(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新场镇和鹤鸣乡)15个村(社区)。

  (三)、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内容设计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及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农村经济情况等。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面访和座谈会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中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方法上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面上我们走访当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点上针对农户我们采取入户访谈和调查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五)、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向大邑县五个乡镇共15个村、社区的农村居民发放问卷220份,共回收205份,回收率93.18%.清除无效问卷21份,实际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率达89.8%。

  (六)、受访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和年龄结构

  本次受访农民中,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女性所占比例较高。从年龄结构上看,31至40岁周岁的中年人比例最高,占到35.33%。

  2、受教育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比重分别占到40.22%和39.23%,高中占到15.22%,大专及本科以上仅占5.43%.考虑到样本的年龄结构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因素,大邑县农民受教育程度应该高于此次调查结果.

  3、受访农民收入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5个乡镇家庭年收入以9000元以上为主,占到整个样本的39.67%,某些乡镇的个别家庭年收入达到300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19.02%,主要集中在边远的丹凤乡,30006000元之间占25.0%,6000元9000元的家庭有16.3%.这与我们在大邑县统计局收集的农民人均年收入3200元基本相符.

  二、被调查地区和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

  (一)大邑农村经济生活状况概述

  大邑县地处成都*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是一个农业大县,*原,丘陵,山区皆有。20xx年大邑整个国民生产总值545406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97元,最*几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7773元,纯收入4649元。当地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工业,旅游业。农村居民收入层次划分较为明显,山区(如西岭镇)收入最高,*原地区次之,丘陵地区收入最低。在本次调研的几个乡镇,王泗(地处*原地区)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0元,悦来镇(大部分面积属于丘陵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310元。而人均农民总支出达6865元。通过大邑统计年鉴,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增长在10%左右,而人均支出增长达30%。而主要支出依旧是生活消费支出和教育支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说明居民生活成本在增加。

  城乡一体化取得明显效果,成都市统计局统计20xx年大邑县城市化率为31.1%,20xx年城镇化率的目标是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3.1%。大邑农发局土地流转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xx年6月底,全县农用地流转总面积达19.43万亩,增长16.0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4.82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已占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28.24 %。安仁镇在城乡一体化中走在最前面,成功的创造出安仁模式。安仁镇将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历史文化名镇,为了配合整个工作,安仁镇对安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农户,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启动了规划占地450亩的农民新村建设,完成了新村广场、道路建设、5000*方米的绿化,已有100多户农户入住。许多人在**的推荐、培训下,到周边企业实现就业。**还出谋划策让居民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并制定了证照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就业局还对新村内的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了烹饪、礼仪、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城乡一体化改革主要通过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重组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缩小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农民新村建设,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繁荣,逐步缩小并最终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民收入提高与收入差距

  据统计,20xx年大邑县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为7773元,则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年总收入约为20000元。而调查显示,约60%的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的比例则更大,农村居民也存在收入差距问题。且由此可看出,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主要集中在收入较高的那40%群体中,而收入较低的那60%收入并无显著变化,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函待解决。

  2、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与主要支出

  (1)主要收入来源

  由下图可看出,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居民所占比重仅排第三位,低于个体经商和打工收入。这说明农业作为一项收入在居民中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传统农业经营的低收益表现得非常明显,被人们在逐渐抛弃。

  超过一半的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所得,且有将*一半的被调查居民打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七成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农民社区的建立,农民手中的土地减少,这一比例有可能会继续增大。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应作好农民创收、增收的跟进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2)主要支出

  家庭支出里面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食物支出、教育支出和日常生活用品支出。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虽然有31个样本将农业开支作为家庭支出的第一位,但是有130个样本没有选择农业支出作为其家庭前三位的支出,可见农业支出占家庭指出的比例是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调查的地方农民失地严重和外出打工的较多从而造成了农业支出不足。

  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有115个样本将食物支出列入其主要支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家庭还在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努力时,说明农民的收入太低,经济问题仍然是农民的主要问题。

  在家庭第一大支出选项中教育支出是仅次于食物支出的第二大类支出,这个教育支出不是对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教育支出,而主要是子女高中及大学教育的支出。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家庭来说,孩子上大学的教育支出几乎是其家庭全部收入的总和。

  三、大邑县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主要分布在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以及鹤鸣乡四个区域,农村文化建设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区域上的差别。下面以农户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首先总体分析大邑县农村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然后针对有较大差异的指标进行地区横向比较,分析地区差异的原因。

  农村文化主要包括个人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活动两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体文化活动

  1、日常娱乐方式

  针对空闲时娱乐方式的调查中,农户的选择集中在电视,看书看报和麻将扑克上,80%以上的农户都选择看电视作为首要的娱乐方式,分别有9.14%和4.0%的将看书看报及麻将扑克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农户除了电视外,第二主要的娱乐方式为看书看报,比例占到36.0%,第三为麻将x牌,比例为14.29%.

  可见,农民目前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自然而然,他们获得信息方式也主要通过电视,这与我们的调查完全一致,92.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电视作为获得信息的方式,同时,通过报纸获得信息的也占到35.9%。其他方式(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则不足10%。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会使用电脑的比例达72.1%,绝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而手机普及率也较低,且主要用于日常通信,并非作为获得市场信息的工具。所以,农民只有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信息。

  电视和报纸作为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针对农户看电视和报纸的兴趣偏好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关注的方面。

  2、电视收视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主要是新闻,占有效样本的64.9%;在66个有效样本中,选择看报纸是为了了解新闻的占64.6%。可见,绝大部分农民还是很关心时事的,尤其时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

  在农户经常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除新闻外占绝大部分以外,其他一些农民感兴趣的节目包括连续剧电影,法制,综艺娱乐和农业科技,选择比例分别占到55.9%,29.4%,22.4%,18.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制方面的节目需求也就进一步的增多。

  与之相对应,农户希望地方电视台增加的节目也以地方新闻为主,占64.9%,与前面不同的是,选择希望增加连续剧电影的人数只占16.6%,而希望了解农业科技和经济政策解读的排二,三位,分别占有效样本的32.5%。

  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尽管经常看连续剧,电影类节目,但他们最希望增加的节目还是关于农技知识和经济政策方面的节目,这说明农民对自身利益的日益重视,并且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但由于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这类时事节目太少,而多是连续剧,电影,农民没有更多的选择,除了新闻节目就只有收看电视剧,电影。所以,农民看电视剧,电影的比例才会较高。

  除电视外,报纸也是重要的信息渠道,从我们的调查来看,64.6%的看报者目的是为了了解新闻。另外,为了增长见识和了解市场信息的也占到了56.9%和36.9%。可见,报纸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3、农民看书情况调查

  针对农民日常读书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5%的农民从来不看,在余下的样本中,选择法制法律类书籍的比例最高,为23.9%;其后依次是农业科技和小说类、文化教育和经济管理,比例分别为14.7%、14.7%、11.4%和8.7%。

  可见,从来不看书的农民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多属于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不识字的比例较大,即使识字的农民文化程度也较低,没有看书学*的*惯。但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时读书的比例在增大,他们有一定文化基础,也渴望通过书籍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读书学*是提高农民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鼓励农民,尤其是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另外,**也应该为农民的读书需求提供条件,如开办免费图书室,丰富图书种类等。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脚步。

  (二)、公共文化活动

  除开个人进行的娱乐活动以外,村里及当地**或民间团体组织的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也是体现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的问卷中也涉及了乡村公共文化方面的调查。由于公共文化具有区域性,同一地区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地区的横向比较来分析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做的较好的是安仁镇,而王泗和悦来的丹凤乡以及鹤鸣乡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则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免费放映电影次数

  我们在调查村里一年免费放电影的次数时,累计有*70%的安仁农户选择放过一次以上,其中42.9%的农民选择3次以上,这些农户多集中在安仁镇金井社区。而王泗镇和丹凤以及鹤鸣乡分别有77.9%,97.6%及92.9%农户选择了没有放过(这里不考虑为商业宣传而放免x电影的情况)。

  2、公共文化组织

  针对村里是否有文化团以及逢年过节是否进村演出的问题,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有79.3%的安仁被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其他三个地区则选择“没有”的占绝大多数。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少农民对于*时的文化生活并不重视,觉得无所谓,而逢年过节则希望能够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观看文艺表演等。这主要是因为*时家中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妇女和老人一方面要担负起繁重的农活,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全家的主要任务都是为了多挣钱,为生机而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活动。而逢年过节则全家都在家团聚,也没有繁忙的农活和工作任务,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间。如果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更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此外,农民对文艺演出的水*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农村特色,贴*农民的生活,有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可以了,这样的文艺演出费用并不高,加之有特长的农民还可以自己亲身参与演出,又能减少演出的成本。与此同时,在愿意为文艺演出支付的票价的调查中,选择5元以内的占43.82%,不愿意花钱的占38.2%,另外,愿意花5-10元以及10元以上的分别占13.48%和4.49%。

  可见,愿意花钱看演出的农民占到了60%以上。所以,**可以适当收取5元以下的费用,加上当地乡镇企业对演出的赞助,资金的问题可以解决。为了让所有农户都能享受到有限的文化资源,针对农户居住比较偏远,比较分散的乡镇,单独举行演出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可以采取免费接送的形式,将他们集中到人口集中的大乡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演出的外部性。当然,具体采用分散还是集中的表演形式,取决于文化演出的规模,以成本收益对等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文化要求。

  3、公共文化设施

  在对各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调查中,情况同样如此,安仁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其他三个地区。在安仁居民社区,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和体育设施都比较齐全,选择的比例分别占42。9%,4***%,67。9%,60。7%。安仁镇农户对当地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较好,选择非常满意及较满意的合计占51。7%。而王泗镇,丹凤乡以及鹤鸣乡的公共文化设施都十分缺乏,甚至没有。而农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也较差。王泗和悦来镇选择不满意的比例都在60%以上,鹤鸣乡则达到80%以上。

  安仁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齐全,但是选择一般以及不满意的比例仍然达到了48。2%,接*有效样本的一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调查样本选取的问题,我们在调查安仁镇时是以社区为主,也有小部分被调查农户不是属于社区范围以内,文化设施并不健全,无法享受到社区文化设施的便利,这部分农户选择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较高。

  另一方面则主要反映了农村居民还没有养成文化消费的*惯,*时多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打麻将,而不*惯看书看报或者锻炼身体。

  4、知识培训

  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见识,扩展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文化建设中,针对农民的知识和素质方面的培训比休闲娱乐方式更加重要。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比较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这对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制约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提高农民素质也应刻不容缓。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提高了,自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就能更快更好的展开。

  在针对是否有知识培训的调查中,安仁要稍好于其他三个乡镇,有48。3%的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在王泗,悦来以及鹤鸣三地,选择有的分别只占14.5%,27.5%,7.1%。

  除开培训的数量,我们也对培训的质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各种知识培训对于农民增长见识、学*技能有十分明显作用。在参加过培训的被调查者中,有71.43%的人选择了“很需要,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选择“一般,还凑合”的占14.29;还是有10.39%的人选择了“内容没有实用性,走走过程”。

  可见,由于培训对丰富农民文化知识有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能接受某些类型的培训。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仍有少部分人(14.29%)认为培训缺乏实用性、或者太简单、或者太深奥,说明效果较差的培训还是存在,有个别培训仍然不符合农民的需要,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基层**在组织培训时,对培训类型以及难度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农民的切身需要为准,而不是农民去被动适应培训。

  此外,在对培训的宣传上,基层**也应发挥积极的能动性,大力宣传、号召、引导农民积极参加,而不应抱着“愿来者来,不愿来不来”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农民有积极性参加各种培训,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地区对比状况

  在对农民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所进行的调查中,选择法律知识,就业知识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地区差异,而其他选项如农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卫生健康知识以及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知识等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1)、无地区差异的指标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希望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人数都在30%以上,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法制观念有所提高,开始重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农民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都会涉及到法律知识。比如,“厂家+农户”模式中,如果农民有法律知识则能更好地指导生产;在交易农产品,特别是批量农产品时,则更易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将指导农民生产、销售过程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利益受到侵害,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比之下,**在法律宣传方面做的工作则很不够。针对基层**是否组织有法律知识进村宣传活动的调查中,总共有58.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没有,不清楚的占22.8%,选择有的仅占18.9%。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2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并就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开发文化产品,开展文化活动,培育文化团体,加强文明创建,倡导社会新风等方面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期,按照市委宣传部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对部分县(市)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农村文化发展基本情况

  农村文化建设包括农村文明建设、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等多方面内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几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农村文化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一)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较大提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民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和文明素质的提高,带动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最明显的是打仗斗殴、偷盗抢劫、残害妇女儿童等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与人为善、互相帮助的淳朴民风得以发扬。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提高较快。*年来,党和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政策,加大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阅报栏建设工程的有效实施,推动了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县为例,农村有线电视、电话覆盖率达到了100%,建设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广场5个,装备农家书屋38个,阅报栏38处,添置书柜50余个,协调市委宣传部、省***、省关工委捐赠图书*2万册,发动县内干部职工捐赠图书1万余册,使农家书屋藏书达到或超过了省市要求标准。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有新的起色。各地、各部门开展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门开展送戏、送电影、送图书下乡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仍以**县为例,通过开展“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各驻村干部积极开办农民夜校,开展篮球赛、拔河赛、卡拉ok大赛等文体活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文化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文化事业发展进步较快。采取不同形式加强对农民的科学技术培训,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卓有成效。农民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的意识和水*明显增强,促进了农民增产增收。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较快,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核率达到90%以上。建设完善村卫生室、乡镇卫生所、卫生院,初步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生活水*的提高,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发展,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要求相比,农村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倡导不力。有些同志说起来重视文化建设,忙起来就放在一边,或者被动应付,缺乏主动性。有人认为,没饭吃不行,没衣穿不行,没房住不行,没钱花不行,文化活动不搞没什么大问题。有这样的想法的人不在少数,究其原因,还是认识问题,没有从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农村文化建设。由于认识不到位,倡导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就缺乏动力,更别说扶持、建设农村文化了。

  (二)乡镇文化站建设相对滞后,文化阵地萎缩。乡镇文化站在农村文化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一个乡镇来讲,是文化发展的的龙头、支柱,20xx年,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文化站与广播站合二为一,变成乡镇文体广播站,职能上被削弱。80%文体广播站没有专门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器材、设施,无法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乡镇文体广播站只有1个编制,文化干部身兼数职,且大都不是专业人员,缺少必要的专业知识,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比较困难,指导培养农民开展文化活动力不从心。

  (三)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匮乏,农民文化活动主体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富裕了,家家买上了电视机;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在客观上造**际关系的微妙变化,调查报告《强化农村文化建设状况调研报告》。集体生产时田间地头即兴文化活动基本没有了,一些“农村文艺人”失去了“舞台”,加之乡镇文化站没有有目的地创造机会去培养、锻炼这些人,使得农民中有专长和特长的文化人才越来越少,缺少有热情、有能力组织农民文化活动的领头人。农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农民自发开展文化活动、文化创新的氛围还没有营造出来,

  (四)文化活动形式单一,方式过于简单。一说起农村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人们马上想到了扭秧歌,再其它,基本想不起什么了。扭秧歌与前些年也大不相同了,以前一到年节儿,各地经常组织秧歌汇演,男女老少披挂上阵,很是壮观;现在的秧歌参与者多是老年人,以锻炼身体和创收为目的,文化含量打了折扣。农民缺乏主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意识和动力,农村文化活动主要靠相关部门的文化下乡,但由于各地***门的人员有限,精力有限,资金有限,文化下乡还没有形成制度和规模。

  (五)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经费缺乏保障。前些年,由于财力所限,乡镇经济薄弱,农村文化基础设施、鼓励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投入的资金偏少。单纯为提高农村文化水*

  而投入的资金只占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一少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的发展进步。

  由于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滞后,致使先进文化和思想还没有完全占领农村阵地,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不良思潮还占据一定空间,庸俗、丑恶的垃圾文化正在一定范围内侵蚀着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三、推进农村文化发展对策

  (一)提高认识,把发展农村文化纳入发展规划。树立新的理念,真正关心乡村农民的文化生活。切实把发展农村文化摆上日程,将文化建设工作作为考核新农村建设成果的重要指标,确定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责任,量化考核,奖优罚劣。建立文化发展激励机制,鼓励农村文化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出精品。尽快制定出优秀作品的奖励政策,鼓励文艺团体、民间艺人创作更多体现时代特征和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

  (二)立足农村,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从根本上说,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不适应的现状,还得立足农村文化的现实土壤,保证农村文化工作有阵地:改造和利用好原有文化阵地,现有的小广场、礼堂、活动室等文化场所要添置设施,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文化阵地,建设一批文化广场、球场以及其他群众文化场所。要培植好的文化品种:传承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文化,改良民俗民间文化,引进外来积极健康文化,培育新生优秀文化。举办各种培训班,科技讲座,引导农民兴办文化、参与文化、积极要求文化消费的热情,引导民间文艺人自编自演健康向上的、贴*农民、贴*生活的文艺节目。

  (三)创新机制,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一是要配齐配强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对乡镇文化站人员建立“准入”机制,设置进入门槛,对新进文化站人员的学历、年龄,特别是业务、特长技能要设置硬性规定,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同时保证文化工作者的待遇,稳定队伍,提高工作积极性;二是要以文化馆和各乡镇文化站为基地,分期分批对文艺积极分子进行培训。培养一大批热心公益事业的文化艺人和“土专家”,扶持一批文化专业户,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水*;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的沟通、协作,争取有特长大学生到农村实*,搞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村文化建设带来新鲜理念,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四)强化服务,使“三下乡”活动向纵深发展。从现在的情况看,由于农村文化工作基础薄弱,要改变农村文化工作的被动局面,“送文化”仍然是现阶段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应切实加强和改进“送文化”的工作,使之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的轨道。要建立良好的机制,丰富“送”的内容,活跃“送”的形式,选择“送”的时机。要将送文化下乡列入年度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指标要列入目标管理考核,“**买单,群众看戏”的经费要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建立**各有关部门的协作机制,形成单位和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同时,注意探索促进“三下乡”与农民文化活动的有机结合,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

  (五)干部进农家,活跃农村文化生活。推广**县“千名干部进农家,服务农民促发展”活动的成功经验,选派有责任感、有事业心,有专业特长的干部长驻农家,指导发动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带动农村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各驻村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此为基础,促进各村屯、各乡镇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创新活动形式,举办文艺汇演、农模大赛、健身操比赛、卡拉ok大赛,乐器演奏、二人转、交谊舞、街舞培训展演,农民书画展、征文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六)多元投入,为农村文化发展提供资金保证。文化事业建设费的安排应向基层文化建设项目倾斜,要保证有影响的重大群众文化活动的经费投入,市县乡财政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乡镇文化中心建设,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阅报栏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农村文化人才培训,鼓励补贴自办农民文化大院,还要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农村文化活动的经常性开展。各职能部门要主动与上级部门联系,争取农村文化发展基金。通过政策鼓励、商业化运作,鼓励民间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发展事业,按照“民办公助、一主多业”发展思路,采取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挂牌命名、评比表彰等措施,促进文化中心户建设,“十一五”期间,力争达到一个村。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3

  县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文化立县”的战略思想,这对于推进我县经济和社会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份,加强文化建设,重点在农村。

  随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农民的物质条件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走进农村,一幢幢整齐漂亮的新居,一条条宽敞通达的水泥马路,昭示着各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走进农家,功能齐全的家用电器比比皆是,餐桌上的鸡鸭鱼肉也是司空见惯的家常食品。这一切都反映了农民物质生活水*有了显著提高,广大农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

  与此同时,农村文化生活单一,农民思想素质不高的问题也显现出来。表现最为突出的现象是的风气越来越盛,不但形式多样、品种复杂,而且赌资也越来越大。除此之外,迷信之风也颇为流行。这些现象的产生,不但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精神空气和淳厚的乡土民风,甚至还容易滋生违法犯罪,因此,大力改善或增加农村文化设施,把农村的文化建设纳入健康正常的轨道,有效开展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解决好农村文化建设问题必须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提高认识,树立科学发展观。

  首先要立足于“大文化”建设,确立建设“大文化”的观念。包括社会伦理思想、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化艺术、教育、医疗、卫生、体育等都属于“大文化”范畴。

  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政治民主的推进器,要坚持发展经济先行的原则,将农村文化工作由一般文化活动提高到文化与科技、教育、经济、政治建设相结合的新水*,以文化建设推动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第三要正确理解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文化建设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改造和丰富人的主观世界;先进的文化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加强人们的道德修养,营造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建设新农村的顺利实施;没有农村文化建设,也就没有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营造农村文化氛围

  首先应从最基础的文化设施开始兴建。我县虽然普遍建立了农家书屋和阅报栏,但有的还是流于形式,书刊、报纸种类少,针对性和时效性差,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要多为农民订阅一些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并能够帮助农民勤劳致富的书报、杂志,让它们充分发挥为农民朋友服务的作用。另外,还可以鼓励农民创办乡村剧团,丰富农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引导农民步入正规的文化传播途径,吸收多种文化的营养,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于民间文化团体,要在政策上给予方便优惠,还应在资金上给予必要的支持和帮助,真正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使农民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精神的陶冶。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通过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职业教育的推广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的培训,根据农业生产技术的不同要求和市场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实行定向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推广农业科技知识、农村致富信息,广泛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以及党的方针政策。

  通过宣传、培训,使绝大多数农民能够读书看报,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并掌握先进的农业科技知识。成为有文化、有理想、有技术、有一定思想觉悟、具有民主法制意识的建设新农村的新型农民。要大力开展如“文明家庭”、“好邻居”、“好婆媳”等评选活动,在农村营造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还可以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敬老爱幼、扶贫帮困活动,树立起“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价值观念。在浓厚的道德氛围中,歪风邪气将会自然而然得到抑制,封建迷信的流毒也会自动销声匿迹。农村的精神空气就会得到净化,文明程度也会相应地提高。只有通过休闲娱乐的方式教育农民,才能真正吸引农民,逐步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引导农民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从而占领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

  四、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文化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重点抓好文化行政管理人才、文化经营人才、文化艺术专业人才等三支队伍的建设;采取有力措施培养、引进实用人才,为其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机会和舞台,使之各尽其能,为农村文化建设献技出力。同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文化工作者扎根乡村工作;引导城市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要以激发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进一步深化文化事业单位,改革;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人员编制配备;以创造更多更好的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促进农村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绝不可能一蹴而就,这是一项必须时时抓、层层抓的工作,只有上下领导齐努力,各级干部一起干,才能真正把农村文化建设落到实处,有效开辟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4

  为了推进全办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为全办人民创造一个*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街道党工委组织有关人员,经过*半个月时间,分九个片对全办×个村信访、宗教、基层组织、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大调研,通过调研一是掌握了引起群众**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二是进一步摸清了全办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三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级组织工作的领导。下面主要对**办事处农村文化建设谈几点意见: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办事处是**区的东大门,位于城乡结合部,经济文化比较繁荣,辖区内有×个行政村,×口人,×亩耕地。

  总体来看,基础设施有所改善,文化生活有所体现,乡村优秀文化有所弘扬,人才队伍相对稳定,文化产业有所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文化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农村文化活动的范围较大,文化设施较齐全。各村都配备体育健身器材、投影仪、卡拉ok、图书室,有黑板专栏进行文化宣传,定期开展文化教育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

  2、“两委”干部文化意识有所增强。各村“两委”干部农村文化建设意识有所增强,摆在农村工作议事日程,比较重视,财力物力有所投资。

  3、部分民间文化得到了传承弘扬。村里在重大节目时常举办文艺表演,村民都积极参与。保持当地*俗,定期开办庙会、开放集市,在热闹非凡的活动中继承发扬当地文化传统。

  4、文化下乡活动深受欢迎。区文化局、电影公司送图书下乡、一月免费演一场电影,普通收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条件较好的村,自筹资金唱大戏,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群众这一文化需求。

  5、自发性文化活动较为丰富。各村自发组织各类中老年艺术团、演唱团队,文艺表演队伍×个,都能利用重大节日、配合中心工作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农民自娱自乐、自发性的文化活动较活跃,农闲时大家聚在文化活动中心利用卡拉ok扭秧歌、跳舞、舞龙、跑马、唱戏、唱歌等,或自发组织学*练书法、绘画。各村都常年活跃着一只宣传队,逢年过节都自发举办文艺演出活动。

  二、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实效,但对群众文化的需求,差距较大,问题不少,现状确实不容乐观。

  1、农村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农村文化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农村对经济文化贯彻不够,与村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有一定的差距。

  2、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识不强,思想认识不到位。不少村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极易淡薄、甚至缺失,不知道农村文化建设如何抓,抓什么,以至不想抓、不愿抓,也有的村干部勉为其难、虚于应付。

  3、村级文化建设引领作用不强,农民文化参与积极性不高。不少村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贫乏,“两委”干部缺乏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以致封建迷信沉渣泛起,打麻将之风盛行。但主要原因还是“两委”干部宣传力度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以致不能调动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4、文化阵地建设滞后,村级文化设施奇缺。村村都有文化活动中心,但部分村文化设施不够齐全,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落实各项农村文化经济政策。

  *年来,有关农村文化经济政策也颁发了不少,村支部、村委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和兑现,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扶持村级文化的发展,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2、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干部要增强农村文化建设主体意识,建立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文化事业向深层次发展,并纳入议事日程,制定发展目标,形成文化建设有专人管、专人抓的工作格局,加大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3、加强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设施作用。要充分运用国家相关的文化扶持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挥好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作用,加强管理,真正让其用于文化,发展文化事业,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各类需求。

  4、发展文化产业,着力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必须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打造特色文化。对部分村一些颇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并加以继承、弘扬,并加以创新,让其承载更多更丰富的新内容,推陈出新。利用特色的农民艺术、食品和农产品,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为农村文化建设增添后劲。

  5、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新路。随着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文化资源和文艺载体日趋丰富,我们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加以引领和疏导。加强村级组织的文化影响力、号召力、凝聚力,整合电视、广播、通信网络等文化资源,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更多的文化、科技信息,以促进农业生产、丰富农民生活,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同事组织好农民书画展、文艺汇演和农村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让先进文化占领、覆盖广大农村,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和推动农民营造自演自赏、自娱自乐和强身健体,崇尚科学文明文化的氛围。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5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实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00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06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09年,屈原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台。要坚持以**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要坚持“**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五篇(扩展1)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6篇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1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然而落实到行动上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依旧摆脱不了困境。这从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也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为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为了使文化建设赶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为了能使人们更深一步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为了探索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深层原因,我们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9人和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3人,在陈维达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以大邑县作为调研对象,于7月21日——7月31日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暑期调研活动。相关情况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西部农村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我们选取了成都市大邑县作为样本深入当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二)、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总体为成都市大邑县大邑县*的各个部门及个乡镇全体农民.调查范围包括5个乡镇(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新场镇和鹤鸣乡)15个村(社区)。

  (三)、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内容设计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及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农村经济情况等。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面访和座谈会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中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方法上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面上我们走访当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点上针对农户我们采取入户访谈和调查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五)、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向大邑县五个乡镇共15个村、社区的农村居民发放问卷220份,共回收205份,回收率93.18%.清除无效问卷21份,实际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率达89.8%。

  (六)、受访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和年龄结构

  本次受访农民中,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女性所占比例较高。从年龄结构上看,31至40岁周岁的中年人比例最高,占到35.33%。

  2、受教育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比重分别占到40.22%和39.23%,高中占到15.22%,大专及本科以上仅占5.43%.考虑到样本的年龄结构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因素,大邑县农民受教育程度应该高于此次调查结果.

  3、受访农民收入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5个乡镇家庭年收入以9000元以上为主,占到整个样本的39.67%,某些乡镇的个别家庭年收入达到300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19.02%,主要集中在边远的丹凤乡,30006000元之间占25.0%,6000元9000元的家庭有16.3%.这与我们在大邑县统计局收集的农民人均年收入3200元基本相符.

  二、被调查地区和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

  (一)大邑农村经济生活状况概述

  大邑县地处成都*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是一个农业大县,*原,丘陵,山区皆有。20xx年大邑整个国民生产总值545406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97元,最*几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7773元,纯收入4649元。当地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工业,旅游业。农村居民收入层次划分较为明显,山区(如西岭镇)收入最高,*原地区次之,丘陵地区收入最低。在本次调研的几个乡镇,王泗(地处*原地区)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0元,悦来镇(大部分面积属于丘陵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310元。而人均农民总支出达6865元。通过大邑统计年鉴,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增长在10%左右,而人均支出增长达30%。而主要支出依旧是生活消费支出和教育支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说明居民生活成本在增加。

  城乡一体化取得明显效果,成都市统计局统计20xx年大邑县城市化率为31.1%,20xx年城镇化率的目标是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3.1%。大邑农发局土地流转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xx年6月底,全县农用地流转总面积达19.43万亩,增长16.0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4.82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已占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28.24 %。安仁镇在城乡一体化中走在最前面,成功的`创造出安仁模式。安仁镇将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历史文化名镇,为了配合整个工作,安仁镇对安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农户,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启动了规划占地450亩的农民新村建设,完成了新村广场、道路建设、5000*方米的绿化,已有100多户农户入住。许多人在*的推荐、培训下,到周边企业实现就业。*还出谋划策让居民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并制定了证照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就业局还对新村内的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了烹饪、礼仪、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城乡一体化改革主要通过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重组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缩小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农民新村建设,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繁荣,逐步缩小并最终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民收入提高与收入差距

  据统计,20xx年大邑县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为7773元,则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年总收入约为20000元。而调查显示,约60%的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的比例则更大,农村居民也存在收入差距问题。且由此可看出,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主要集中在收入较高的那40%群体中,而收入较低的那60%收入并无显著变化,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函待解决。

  2、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与主要支出

  (1)主要收入来源

  由下图可看出,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居民所占比重仅排第三位,低于个体经商和打工收入。这说明农业作为一项收入在居民中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传统农业经营的低收益表现得非常明显,被人们在逐渐抛弃。

  超过一半的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所得,且有将*一半的被调查居民打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七成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农民社区的建立,农民手中的土地减少,这一比例有可能会继续增大。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应作好农民创收、增收的跟进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2)主要支出

  家庭支出里面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食物支出、教育支出和日常生活用品支出。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虽然有31个样本将农业开支作为家庭支出的第一位,但是有130个样本没有选择农业支出作为其家庭前三位的支出,可见农业支出占家庭指出的比例是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调查的地方农民失地严重和外出打工的较多从而造成了农业支出不足。

  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有115个样本将食物支出列入其主要支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家庭还在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努力时,说明农民的收入太低,经济问题仍然是农民的主要问题。

  在家庭第一大支出选项中教育支出是仅次于食物支出的第二大类支出,这个教育支出不是对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教育支出,而主要是子女高中及大学教育的支出。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家庭来说,孩子上大学的教育支出几乎是其家庭全部收入的总和。

  三、大邑县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主要分布在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以及鹤鸣乡四个区域,农村文化建设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区域上的差别。下面以农户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首先总体分析大邑县农村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然后针对有较大差异的指标进行地区横向比较,分析地区差异的原因。

  农村文化主要包括个人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活动两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体文化活动

  1、日常娱乐方式

  针对空闲时娱乐方式的调查中,农户的选择集中在电视,看书看报和麻将扑克上,80%以上的农户都选择看电视作为首要的娱乐方式,分别有9.14%和4.0%的将看书看报及麻将扑克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农户除了电视外,第二主要的娱乐方式为看书看报,比例占到36.0%,第三为麻将x牌,比例为14.29%.

  可见,农民目前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自然而然,他们获得信息方式也主要通过电视,这与我们的调查完全一致,92.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电视作为获得信息的方式,同时,通过报纸获得信息的也占到35.9%。其他方式(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则不足10%。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会使用电脑的比例达72.1%,绝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而手机普及率也较低,且主要用于日常通信,并非作为获得市场信息的工具。所以,农民只有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信息。

  电视和报纸作为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针对农户看电视和报纸的兴趣偏好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关注的方面。

  2、电视收视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主要是新闻,占有效样本的64.9%;在66个有效样本中,选择看报纸是为了了解新闻的占64.6%。可见,绝大部分农民还是很关心时事的,尤其时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

  在农户经常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除新闻外占绝大部分以外,其他一些农民感兴趣的节目包括连续剧电影,法制,综艺娱乐和农业科技,选择比例分别占到55.9%,29.4%,22.4%,18.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制方面的节目需求也就进一步的增多。

  与之相对应,农户希望地方电视台增加的节目也以地方新闻为主,占64.9%,与前面不同的是,选择希望增加连续剧电影的人数只占16.6%,而希望了解农业科技和经济政策解读的排二,三位,分别占有效样本的32.5%。

  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尽管经常看连续剧,电影类节目,但他们最希望增加的节目还是关于农技知识和经济政策方面的节目,这说明农民对自身利益的日益重视,并且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但由于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这类时事节目太少,而多是连续剧,电影,农民没有更多的选择,除了新闻节目就只有收看电视剧,电影。所以,农民看电视剧,电影的比例才会较高。

  除电视外,报纸也是重要的信息渠道,从我们的调查来看,64.6%的看报者目的是为了了解新闻。另外,为了增长见识和了解市场信息的也占到了56.9%和36.9%。可见,报纸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3、农民看书情况调查

  针对农民日常读书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5%的农民从来不看,在余下的样本中,选择法制法律类书籍的比例最高,为23.9%;其后依次是农业科技和小说类、文化教育和经济管理,比例分别为14.7%、14.7%、11.4%和8.7%。

  可见,从来不看书的农民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多属于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不识字的比例较大,即使识字的农民文化程度也较低,没有看书学*的*惯。但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时读书的比例在增大,他们有一定文化基础,也渴望通过书籍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读书学*是提高农民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鼓励农民,尤其是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另外,*也应该为农民的读书需求提供条件,如开办免费图书室,丰富图书种类等。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脚步。

  (二)、公共文化活动

  除开个人进行的娱乐活动以外,村里及当地*或民间团体组织的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也是体现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的问卷中也涉及了乡村公共文化方面的调查。由于公共文化具有区域性,同一地区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地区的横向比较来分析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做的较好的是安仁镇,而王泗和悦来的丹凤乡以及鹤鸣乡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则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免费放映电影次数

  我们在调查村里一年免费放电影的次数时,累计有*70%的安仁农户选择放过一次以上,其中42.9%的农民选择3次以上,这些农户多集中在安仁镇金井社区。而王泗镇和丹凤以及鹤鸣乡分别有77.9%,97.6%及92.9%农户选择了没有放过(这里不考虑为商业宣传而放免x电影的情况)。

  2、公共文化组织

  针对村里是否有文化团以及逢年过节是否进村演出的问题,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有79.3%的安仁被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其他三个地区则选择“没有”的占绝大多数。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少农民对于*时的文化生活并不重视,觉得无所谓,而逢年过节则希望能够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观看文艺表演等。这主要是因为*时家中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妇女和老人一方面要担负起繁重的农活,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全家的主要任务都是为了多挣钱,为生机而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活动。而逢年过节则全家都在家团聚,也没有繁忙的农活和工作任务,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间。如果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更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此外,农民对文艺演出的水*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农村特色,贴*农民的生活,有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可以了,这样的文艺演出费用并不高,加之有特长的农民还可以自己亲身参与演出,又能减少演出的成本。与此同时,在愿意为文艺演出支付的票价的调查中,选择5元以内的占43.82%,不愿意花钱的占38.2%,另外,愿意花5-10元以及10元以上的分别占13.48%和4.49%。

  可见,愿意花钱看演出的农民占到了60%以上。所以,*可以适当收取5元以下的费用,加上当地乡镇企业对演出的赞助,资金的问题可以解决。为了让所有农户都能享受到有限的文化资源,针对农户居住比较偏远,比较分散的乡镇,单独举行演出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可以采取免费接送的形式,将他们集中到人口集中的大乡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演出的外部性。当然,具体采用分散还是集中的表演形式,取决于文化演出的规模,以成本收益对等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文化要求。

  3、公共文化设施

  在对各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调查中,情况同样如此,安仁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其他三个地区。在安仁居民社区,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和体育设施都比较齐全,选择的比例分别占42。9%,4*%,67。9%,60。7%。安仁镇农户对当地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较好,选择非常满意及较满意的合计占51。7%。而王泗镇,丹凤乡以及鹤鸣乡的公共文化设施都十分缺乏,甚至没有。而农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也较差。王泗和悦来镇选择不满意的比例都在60%以上,鹤鸣乡则达到80%以上。

  安仁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齐全,但是选择一般以及不满意的比例仍然达到了48。2%,接*有效样本的一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调查样本选取的问题,我们在调查安仁镇时是以社区为主,也有小部分被调查农户不是属于社区范围以内,文化设施并不健全,无法享受到社区文化设施的便利,这部分农户选择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较高。

  另一方面则主要反映了农村居民还没有养成文化消费的*惯,*时多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打麻将,而不*惯看书看报或者锻炼身体。

  4、知识培训

  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见识,扩展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文化建设中,针对农民的知识和素质方面的培训比休闲娱乐方式更加重要。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比较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这对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制约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提高农民素质也应刻不容缓。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提高了,自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就能更快更好的展开。

  在针对是否有知识培训的调查中,安仁要稍好于其他三个乡镇,有48。3%的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在王泗,悦来以及鹤鸣三地,选择有的分别只占14.5%,27.5%,7.1%。

  除开培训的数量,我们也对培训的质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各种知识培训对于农民增长见识、学*技能有十分明显作用。在参加过培训的被调查者中,有71.43%的人选择了“很需要,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选择“一般,还凑合”的占14.29;还是有10.39%的人选择了“内容没有实用性,走走过程”。

  可见,由于培训对丰富农民文化知识有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能接受某些类型的培训。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仍有少部分人(14.29%)认为培训缺乏实用性、或者太简单、或者太深奥,说明效果较差的培训还是存在,有个别培训仍然不符合农民的需要,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基层*在组织培训时,对培训类型以及难度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农民的切身需要为准,而不是农民去被动适应培训。

  此外,在对培训的宣传上,基层*也应发挥积极的能动性,大力宣传、号召、引导农民积极参加,而不应抱着“愿来者来,不愿来不来”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农民有积极性参加各种培训,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地区对比状况

  在对农民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所进行的调查中,选择法律知识,就业知识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地区差异,而其他选项如农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卫生健康知识以及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知识等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1)、无地区差异的指标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希望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人数都在30%以上,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法制观念有所提高,开始重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农民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都会涉及到法律知识。比如,“厂家+农户”模式中,如果农民有法律知识则能更好地指导生产;在交易农产品,特别是批量农产品时,则更易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将指导农民生产、销售过程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利益受到侵害,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比之下,*在法律宣传方面做的工作则很不够。针对基层*是否组织有法律知识进村宣传活动的调查中,总共有58.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没有,不清楚的占22.8%,选择有的仅占18.9%。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2

  我局*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彝*办【20x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

  掌握情况

  在接县*《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2000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170.48万元,乡村自筹27.4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19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27.4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站7个,总藏书量仅12000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镇)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3

  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农村社会的发展、农民素质的提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期,我们深入部分乡镇村,通过与村干部座谈、入户走访、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可喜成就

  *年来,我们抢抓库区移民搬迁补偿机遇和国家、省出台的相关政策机遇,围绕“活动设施完善、文化特色鲜明、组织规范有序、社会风尚良好”的目标,遵循整体部署、阶段推进、分类指导的思路,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推动文明村镇创建、加强基层文化网络建设和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主要载体,扎实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基层文化网络初步形成。*年来,全县上下紧抓国家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全县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了新建或维修改造,站房面积均在500*方米左右,内设“三室一厅”(书刊阅览室、文化科技培训室、办公室、多功能活动厅)。同时作为共享工程服务中心,12个乡镇均配置了3台以上电脑、1台投影仪、1台易播宝,其中有8个乡镇配备了卫星三级站。全县192个村(居)委会建起了文化室,配备了兼职管理员;高标准建成农家书屋147个,每个书屋配有标准书柜5组,报刊架1个,实用图书1500册,电子音像制品100种,报刊杂志30种以及阅览桌椅、电视机、影碟机、电脑等设备。全县共有27户市级、101户县级、1360户乡镇级文化科技中心户。每个社区至少有1户文化科技中心户及1名文化信息员。这些由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以及文化科技中心户构成的农村文化网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群众看书读报、健身娱乐的需求。

  (二)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各种文化文艺活动,组织各村、居委会以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为载体,积极开展文化文艺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把科普知识送到田间地头,把义诊药箱背到偏远山村,把先进文化带到农家大院。全县每年送科技下乡达100多场次,送戏下乡达150多场次,送电影下乡达2000多场次,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站等文化机构的组织和阵地作用,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广场文化活动等载体,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自2006年开始,全县开展了三次电视歌手大赛,每次大赛均吸引数千城乡群众参与,屈乡大地处处歌声飞扬,群众性文化活动由此高潮迭起、精彩纷呈。每三年一届的民间文艺汇演,也使一些沉寂多年的优秀民俗文化得以发掘,并绽放异彩。如民俗表演《开山号子》、《陪郎“四十八”揖》、《正月十五烧毛狗》、《灵牛耕地》,薅草锣鼓《象牙床》,山歌对唱《车风斗》,杨林堂鼓等,这些节目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一搬上舞台就在社会上引起共鸣,广为流传。目前,全县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6人,县*连续表彰了三批48名县级优秀民间艺人。2009年,屈原镇被*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除此之外,茅坪、归州、沙镇溪等乡镇还投资数万元举办农民运动会或专场文艺汇演,广受群众欢迎。各乡镇的广场文化、节日文化蓬勃兴起,为乡村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农村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既是农村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队伍建设放在首位,注重在农民中发掘人才,建立起稳定的骨干队伍,逐步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艺术才华,为农村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艺人传授、集中培训、交流学*等方式,培养了一批基层文化骨干,涌现出了一批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文艺节目和民间艺人。全县大大小小的民间艺术社团有40多个,大多由农民自筹资金、自置道具组建而成的业余剧团、文艺队、戏班子。这些社团活跃乡村,为农村的婚丧嫁娶及重大节庆提供演出服务,走出了一条以艺养艺,市场促艺的新路子。比如,杨林桥镇的民间文化能人组建了2支民间艺术表演团队,1个文艺节目策划工作室,全年开展演出活动达50多场次。梅家河、九畹溪等乡镇的民间艺人自发组建的文艺社团,年创收达数万元。这些文化社团的演出节目涵盖歌舞、小品、秧歌、皮影戏、吹打乐等特色艺种,原汁原味、诙谐幽默,颇受农民的青睐。

  二、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观念滞后。部分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手软,一手硬”的情况依然存在,“只要经济搞上去了,一俊可以遮百丑”的观念依然存在。文化工作“排不上号,摆不上位”,出现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钱紧了扔掉”的现象。还有的片面的认为:“文化工作是吹吹打打,蹦蹦跳跳,可要可不要”,因此“上面检查装装样,任务来了一阵风,风头一过无影踪”。诸如此类,种种错误认识,导致文化工作得不到重视和支持。

  (二)农村文化阵地总量偏少。*年来,在各级文化政策的惠顾下,全县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虽然都完成了兴建或维修改造的任务,但内部配套设施有限,利用效率不高。村级普遍存在“阵地少、活动少、设施差”的现状。部分村里的农家书屋、文化科技中心户多年未购进新书,现有图书陈旧破损,内容过时,少有人借阅。少数村虽有文化体育活动场所,但因其设施简陋、设备陈旧而少有人光顾。这些现象,非库区乡镇较之库区乡镇,经济弱乡镇较之经济强乡镇,显得更为突出。截至目前,全县只有20%的村建有文化广场,农村文化科技中心户占全县农户的比例尚不足1%。这直接影响着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农村文化队伍十分薄弱。乡镇文化干部绝大多数为兼职,主要在节日期间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时主要精力忙于其他工作;有的文化专职人员年龄偏大,知识结构陈旧,整体素质不高,在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不到应有的职能作用。由于待遇偏低,条件较差,难以吸引优秀的年轻专业人才到基层工作,这已成为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四)农村文化市场发育不足。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农民很难享受到一些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村特色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农民群众文化增收的意识淡薄,渠道单一,许多民间艺术品、工艺品自产自用,很少进入市场流通,商品转化率低,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民俗文化活动大都由农民自发组织,没有与旅游产业结合,形成民俗旅游项目;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缺乏规划指导,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尚没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加快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巩固文化阵地。文化阵地是广大农民群众树立共同的信念和目标,形成和谐的思想与文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的有效*台。要坚持以*为主导,以乡镇为依托,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建好县、乡(镇)、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一是要坚持“*主导、多方支持”。当前,文化阵地建设的资金来源仍然要以*投入为主,县、乡两级要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有专项资金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在经济不断发展、财政不断增长的同时,逐年提高在这方面的投入比例。要继续实施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要把项目带动战略引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一些投资大、影响大的建设项目,可实行招商引资,采取商业化运作,推动一批公共文化工程的顺利实施,逐步缩小公共文化设施的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二是要坚持“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在有财力条件、有工作基础、有工作积极性的乡、村、农户率先建立一批质量较高、活动较正常的宣传文化中心、文化活动室、文化中心户。以点带面,通过建成一批巩固一批,示范一批带动一批,逐步在全县建立较为健全的网络阵地。三是要坚持“综合利用、资源共享”。集镇中心村可与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共同使用”,村文化活动室可“一室多用”,并明确一名村干部为文化协管员,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充分发挥阵地的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在开展农村文化活动方面的作用,提倡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运动场所定时就*向农民群众开放,把中小学校建成宣传、文化、信息中心。在学校布点整顿中腾出的闲置校舍,可改造为村文化活动基地。

  (二)拓展文化内涵。根据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变化,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充实活动内涵,创新活动形式。一要丰富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农村节庆日、农闲等时机开展文化活动。在活动形式上,要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在活动时间上,要把“三下乡”与“常下乡”相结合;在文艺风格上,要将传统节目与现代节目相结合;在文艺内容上,要将民俗表演与政策形势宣传相结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既为群众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又增长农民的科技、法律等知识,提高依法致富的本领,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二要深化创建活动。要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的文化活动,倡导形成良好的公共秩序和社会风尚。积极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进社区、进农村”活动,充分发挥*门的资源优势,通过送戏、送图书、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健康向上的文化文艺活动等形式,推进文明社区、文明乡村、文明家庭的创建工作,积极营造乡风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抵制腐朽文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和科学文化素质。三要培育典型特色。通过特色文化增强文化的生命力、影响力和吸引力,对现有的民间文化资源要保护好、发展好,对民间文化资源要系统挖掘、整理,按照“抢救保护、传承创新、开发利用”的方针,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抢救工作,研究开发保护传承屈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保护好高龄艺人,特别是在全省、全市有影响的民间艺人,对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和传统工艺,建立传承机制。建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为抓手,原生态文化保护区为基础,优秀民间艺人和代表性传承人为重点,文化中心户为阵地,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为补充的多层次的原生态文化网络体系。要积极开发具有当地传统和特色的民间工艺项目,创新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发文化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项目,实施特色文化品牌战略,培育一批文化名镇、名村。四是倡导自办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扶持民间文艺队伍或个体办的文化实体,支持农民自办书社、演出队,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力争到2015年,全县每个乡镇甚至行政村都有业余文艺队伍,最终以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为基础,以民间文艺队伍、个体办的文化实体为补充,逐步形成文化网络,因地制宜地开展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创新文化体制。农村文化建设不仅要靠外部支持,而且也要通过对现有文化体制的改革创新形成良好的运作机制。一要深化改革。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电影公司、屈原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文化中的主导作用。要不断深化文化单位的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的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要理顺乡镇文化站的管理体制,达到“管人、管钱、管事”的统一,人员编制进入县级文化主管部门,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纳入文化主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工资福利纳入全额财政供给,解决其后顾之忧;活动经费按照有关政策列进县财政预算的“盘子”,由县财政按渠道拨付。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艺术团等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其在活跃农村文化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要多方支持。通过民办公助,政策扶持,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经营活动,使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对于现有民间艺术团体。如皮影戏剧团、花鼓戏剧团、龙狮演出队等,要大力支持其以市场运作方式,与旅游景区、婚庆公司嫁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三是要规范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营造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社会环境。成立文化市场执法大队,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监管作用,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管理体系,加强执法力量,加大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水*,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取缔无证经营。重点加强对演出娱乐、电影放映、出版物印刷和销售、网吧等方面管理,坚决打击传播**、封建迷信等违法活动。

  (四)建好文化队伍。切实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要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每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馆)至少有一名专职干部和相应的兼职干部。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化组织的职能作用。一要提高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要经常组织文化工作者、文艺专职人员深入农村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从新农村建设的生动实践积累生活、激发灵感,为广大农民群众奉献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二要发挥好“文化协管员”的作用。村级文化协管员是最基层的专门从事文化管理的队伍,要通过加强培训和管理,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辅导和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作用。三要培养一批农民文化骨干。每年举办若干期农村文体骨干培训班,不断拓宽乡镇文化干部的知识层面,提高文化干部的专业水*和实际工作能力,着力打造一支思想正、作风硬、业务精、能力强的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强化对乡镇和村级文体活动的组织指导,充分发挥农村基层文体部门的职能作用。要让农民做农村文化的主角,注意发现、培育农民文化骨干和带头人,变“送”文化为“种”文化,特别是要发挥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活跃在农村文化事业中的“乡土艺术家”的作用,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4

  我局*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彝*办【200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报告: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

  掌握情况

  在接县*《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2000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170.48万元,乡村自筹27.4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调查报告《开展农村文化建设调研工作报告》。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19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27.4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站7个,总藏书量仅12000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镇)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5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然而落实到行动上来,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建设依旧摆脱不了困境。这从我们的调研过程中也可以明显看得出来。为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为了使文化建设赶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为了能使人们更深一步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更为了探索文化建设落后于经济建设的深层原因,我们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9人和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3人,在陈维达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以大邑县作为调研对象,于7月21日——7月31日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暑期调研活动。相关情况及分析如下。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调查的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西部农村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我们选取了成都市大邑县作为样本深入当地取得第一手资料,为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参考资料。

  (二)、调查的范围和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总体为成都市大邑县大邑县*的各个部门及个乡镇全体农民.调查范围包括5个乡镇(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新场镇和鹤鸣乡)15个村(社区)。

  (三)、内容设计

  本次调查内容设计主要有四个方面,包括:受访者人口统计特征、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农村义务教育实施情况及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农村经济情况等。

  (四)、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面访和座谈会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其中问卷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方法上我们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面上我们走访当地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点上针对农户我们采取入户访谈和调查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

  (五)、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向大邑县五个乡镇共15个村、社区的农村居民发放问卷220份,共回收205份,回收率93.18%.清除无效问卷21份,实际有效问卷184份,问卷有效率达89.8%。

  (六)、受访样本的基本情况

  1、性别和年龄结构

  本次受访农民中,男性占45.7%,女性占54.3%,女性所占比例较高。从年龄结构上看,31至40岁周岁的中年人比例最高,占到35.33%。

  2、受教育程度

  调查数据显示,受访农民受教育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比重分别占到40.22%和39.23%,高中占到15.22%,大专及本科以上仅占5.43%.考虑到样本的年龄结构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因素,大邑县农民受教育程度应该高于此次调查结果.

  3、受访农民收入状况

  根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被调查的5个乡镇家庭年收入以9000元以上为主,占到整个样本的39.67%,某些乡镇的个别家庭年收入达到30000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有19.02%,主要集中在边远的丹凤乡,30006000元之间占25.0%,6000元9000元的家庭有16.3%.这与我们在大邑县统计局收集的农民人均年收入3200元基本相符.

  二、被调查地区和农民的经济生活状况

  (一)大邑农村经济生活状况概述

  大邑县地处成都*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地带,其西部为成都*原与龙门山脉隆起的缝合带。是一个农业大县,*原,丘陵,山区皆有。20xx年大邑整个国民生产总值545406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697元,最*几年经济增长保持在10%以上。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7773元,纯收入4649元。当地主要收入来源于农业,工业,旅游业。农村居民收入层次划分较为明显,山区(如西岭镇)收入最高,*原地区次之,丘陵地区收入最低。在本次调研的几个乡镇,王泗(地处*原地区)20xx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10元,悦来镇(大部分面积属于丘陵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310元。而人均农民总支出达6865元。通过大邑统计年鉴,如果剔除通货膨胀因素,人均收入增长在10%左右,而人均支出增长达30%。而主要支出依旧是生活消费支出和教育支出,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说明居民生活成本在增加。

  城乡一体化取得明显效果,成都市统计局统计20xx年大邑县城市化率为31.1%,20xx年城镇化率的目标是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3.1%。大邑农发局土地流转管理中心统计,截止20xx年6月底,全县农用地流转总面积达19.43万亩,增长16.07%,其中:耕地流转面积4.82万亩。农用地流转面积已占全县农用地总面积的28.24 %。安仁镇在城乡一体化中走在最前面,成功的创造出安仁模式。安仁镇将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历史文化名镇,为了配合整个工作,安仁镇对安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农户,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启动了规划占地450亩的农民新村建设,完成了新村广场、道路建设、5000*方米的绿化,已有100多户农户入住。许多人在*的推荐、培训下,到周边企业实现就业。*还出谋划策让居民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并制定了证照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就业局还对新村内的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了烹饪、礼仪、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城乡一体化改革主要通过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重组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缩小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农民新村建设,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繁荣,逐步缩小并最终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民收入提高与收入差距

  据统计,20xx年大邑县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为7773元,则一个三口之家的家庭年总收入约为20000元。而调查显示,约60%的家庭年收入在一万元以下,家庭年收入在两万元以下的比例则更大,农村居民也存在收入差距问题。且由此可看出,农民收入的提高也主要集中在收入较高的那40%群体中,而收入较低的那60%收入并无显著变化,农民收入差距有增大的趋势,农民收入差距问题函待解决。

  2、农村居民主要收入来源与主要支出

  (1)主要收入来源

  由下图可看出,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居民所占比重仅排第三位,低于个体经商和打工收入。这说明农业作为一项收入在居民中的重要性已经大大降低,传统农业经营的低收益表现得非常明显,被人们在逐渐抛弃。

  超过一半的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打工所得,且有将*一半的被调查居民打工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七成以上。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农民社区的建立,农民手中的土地减少,这一比例有可能会继续增大。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应作好农民创收、增收的跟进措施,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水*。

  (2)主要支出

  家庭支出里面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食物支出、教育支出和日常生活用品支出。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虽然有31个样本将农业开支作为家庭支出的第一位,但是有130个样本没有选择农业支出作为其家庭前三位的支出,可见农业支出占家庭指出的比例是较低的,主要原因是调查的地方农民失地严重和外出打工的较多从而造成了农业支出不足。

  在被调查的184个样本中,有115个样本将食物支出列入其主要支出。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家庭还在为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努力时,说明农民的收入太低,经济问题仍然是农民的主要问题。

  在家庭第一大支出选项中教育支出是仅次于食物支出的第二大类支出,这个教育支出不是对中小学义务教育的教育支出,而主要是子女高中及大学教育的支出。对于收入不高的农村家庭来说,孩子上大学的教育支出几乎是其家庭全部收入的总和。

  三、大邑县文化建设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问卷调查主要分布在悦来镇、王泗镇、安仁镇以及鹤鸣乡四个区域,农村文化建设有其共同性,但也有区域上的差别。下面以农户的问卷调查为依据,首先总体分析大邑县农村地区在文化建设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然后针对有较大差异的指标进行地区横向比较,分析地区差异的原因。

  农村文化主要包括个人文化活动与公共文化活动两个方面。下面分别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个体文化活动

  1、日常娱乐方式

  针对空闲时娱乐方式的调查中,农户的选择集中在电视,看书看报和麻将扑克上,80%以上的农户都选择看电视作为首要的娱乐方式,分别有9.14%和4.0%的将看书看报及麻将扑克作为自己的第一选择。农户除了电视外,第二主要的娱乐方式为看书看报,比例占到36.0%,第三为麻将x牌,比例为14.29%.

  可见,农民目前主要的休闲方式是看电视,自然而然,他们获得信息方式也主要通过电视,这与我们的调查完全一致,92.4%的被调查对象选择电视作为获得信息的方式,同时,通过报纸获得信息的也占到35.9%。其他方式(广播、网络、手机短信等)则不足10%。

  在我们的调查中,不会使用电脑的比例达72.1%,绝大部分家庭没有电脑,而手机普及率也较低,且主要用于日常通信,并非作为获得市场信息的工具。所以,农民只有通过电视和报纸获得信息。

  电视和报纸作为农村居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因而,针对农户看电视和报纸的兴趣偏好的分析可以看出农民关注的方面。

  2、电视收视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民最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主要是新闻,占有效样本的64.9%;在66个有效样本中,选择看报纸是为了了解新闻的占64.6%。可见,绝大部分农民还是很关心时事的,尤其时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时事新闻。

  在农户经常看的电视节目类型中,除新闻外占绝大部分以外,其他一些农民感兴趣的节目包括连续剧电影,法制,综艺娱乐和农业科技,选择比例分别占到55.9%,29.4%,22.4%,18.8%。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增强,法制方面的节目需求也就进一步的增多。

  与之相对应,农户希望地方电视台增加的节目也以地方新闻为主,占64.9%,与前面不同的是,选择希望增加连续剧电影的人数只占16.6%,而希望了解农业科技和经济政策解读的排二,三位,分别占有效样本的32.5%。

  这充分说明了农民尽管经常看连续剧,电影类节目,但他们最希望增加的节目还是关于农技知识和经济政策方面的节目,这说明农民对自身利益的日益重视,并且对当地经济发展状况的关注。但由于电视台尤其是地方电视台这类时事节目太少,而多是连续剧,电影,农民没有更多的选择,除了新闻节目就只有收看电视剧,电影。所以,农民看电视剧,电影的比例才会较高。

  除电视外,报纸也是重要的信息渠道,从我们的调查来看,64.6%的看报者目的是为了了解新闻。另外,为了增长见识和了解市场信息的也占到了56.9%和36.9%。可见,报纸对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

  3、农民看书情况调查

  针对农民日常读书情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50.5%的农民从来不看,在余下的样本中,选择法制法律类书籍的比例最高,为23.9%;其后依次是农业科技和小说类、文化教育和经济管理,比例分别为14.7%、14.7%、11.4%和8.7%。

  可见,从来不看书的农民比例占到一半以上,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所调查的对象多属于留守在家的妇女和老人,不识字的比例较大,即使识字的农民文化程度也较低,没有看书学*的*惯。但值得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时读书的比例在增大,他们有一定文化基础,也渴望通过书籍学*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读书学*是提高农民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应该鼓励农民,尤其是年轻人多读书,读好书,通过阅读书籍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高自身素质。另外,*也应该为农民的读书需求提供条件,如开办免费图书室,丰富图书种类等。只有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加快农村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的脚步。

  (二)、公共文化活动

  除开个人进行的娱乐活动以外,村里及当地*或民间团体组织的文化活动的丰富程度也是体现农村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我们的问卷中也涉及了乡村公共文化方面的调查。由于公共文化具有区域性,同一地区是一致的,所以我们主要通过地区的横向比较来分析公共文化建设的现状。

  从所调查的情况来看,公共文化建设方面做的较好的是安仁镇,而王泗和悦来的丹凤乡以及鹤鸣乡在公共文化设施方面则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免费放映电影次数

  我们在调查村里一年免费放电影的次数时,累计有*70%的安仁农户选择放过一次以上,其中42.9%的农民选择3次以上,这些农户多集中在安仁镇金井社区。而王泗镇和丹凤以及鹤鸣乡分别有77.9%,97.6%及92.9%农户选择了没有放过(这里不考虑为商业宣传而放免x电影的情况)。

  2、公共文化组织

  针对村里是否有文化团以及逢年过节是否进村演出的问题,仍然呈现出较大的地区差异,有79.3%的安仁被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其他三个地区则选择“没有”的占绝大多数。

  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看出,不少农民对于*时的文化生活并不重视,觉得无所谓,而逢年过节则希望能够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比如观看文艺表演等。这主要是因为*时家中的青壮年都出外打工,留守在家里的妇女和老人一方面要担负起繁重的农活,另一方面还要负责孩子的教育,全家的主要任务都是为了多挣钱,为生机而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文化活动。而逢年过节则全家都在家团聚,也没有繁忙的农活和工作任务,是一年中最清闲的时间。如果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更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氛围。

  此外,农民对文艺演出的水*要求并不高,只要有农村特色,贴*农民的生活,有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就可以了,这样的文艺演出费用并不高,加之有特长的农民还可以自己亲身参与演出,又能减少演出的成本。与此同时,在愿意为文艺演出支付的票价的调查中,选择5元以内的占43.82%,不愿意花钱的占38.2%,另外,愿意花5-10元以及10元以上的分别占13.48%和4.49%。

  可见,愿意花钱看演出的农民占到了60%以上。所以,*可以适当收取5元以下的费用,加上当地乡镇企业对演出的赞助,资金的问题可以解决。为了让所有农户都能享受到有限的文化资源,针对农户居住比较偏远,比较分散的乡镇,单独举行演出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则,可以采取免费接送的形式,将他们集中到人口集中的大乡镇,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文化演出的外部性。当然,具体采用分散还是集中的表演形式,取决于文化演出的规模,以成本收益对等的原则,最大限度满足农民的文化要求。

  3、公共文化设施

  在对各地区公共文化设施的调查中,情况同样如此,安仁的总体情况远远好于其他三个地区。在安仁居民社区,报栏,多功能活动室,图书室和体育设施都比较齐全,选择的比例分别占42。9%,4*%,67。9%,60。7%。安仁镇农户对当地公共文化建设的满意程度较好,选择非常满意及较满意的合计占51。7%。而王泗镇,丹凤乡以及鹤鸣乡的公共文化设施都十分缺乏,甚至没有。而农民对于公共文化设施的满意程度也较差。王泗和悦来镇选择不满意的比例都在60%以上,鹤鸣乡则达到80%以上。

  安仁的公共文化设施十分齐全,但是选择一般以及不满意的比例仍然达到了48。2%,接*有效样本的一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调查样本选取的问题,我们在调查安仁镇时是以社区为主,也有小部分被调查农户不是属于社区范围以内,文化设施并不健全,无法享受到社区文化设施的便利,这部分农户选择一般或不满意的比例较高。

  另一方面则主要反映了农村居民还没有养成文化消费的*惯,*时多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或者打麻将,而不*惯看书看报或者锻炼身体。

  4、知识培训

  针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培训对于提高农民素质,增加见识,扩展知识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认为,在文化建设中,针对农民的知识和素质方面的培训比休闲娱乐方式更加重要。

  由于现阶段,农村经济发展水*比较落后,农民素质普遍偏低,这对于经济的发展会产生不利影响,也是制约经济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经济发展是当前农村发展的头等大事,提高农民素质也应刻不容缓。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提高了,自然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文化生活方面,农村文化建设就能更快更好的展开。

  在针对是否有知识培训的调查中,安仁要稍好于其他三个乡镇,有48。3%的调查对象选择有,而在王泗,悦来以及鹤鸣三地,选择有的分别只占14.5%,27.5%,7.1%。

  除开培训的数量,我们也对培训的质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中发现,各种知识培训对于农民增长见识、学*技能有十分明显作用。在参加过培训的被调查者中,有71.43%的人选择了“很需要,增长了见识,学到了技能”;选择“一般,还凑合”的占14.29;还是有10.39%的人选择了“内容没有实用性,走走过程”。

  可见,由于培训对丰富农民文化知识有明显的效果,绝大多数农民都希望能接受某些类型的培训。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仍有少部分人(14.29%)认为培训缺乏实用性、或者太简单、或者太深奥,说明效果较差的培训还是存在,有个别培训仍然不符合农民的需要,缺乏针对性。这种情况应该尽量避免,基层*在组织培训时,对培训类型以及难度的选择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以农民的切身需要为准,而不是农民去被动适应培训。

  此外,在对培训的宣传上,基层*也应发挥积极的能动性,大力宣传、号召、引导农民积极参加,而不应抱着“愿来者来,不愿来不来”的态度。这样才能使农民有积极性参加各种培训,使有限的培训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三)、地区对比状况

  在对农民希望参加的培训项目所进行的调查中,选择法律知识,就业知识以及子女教育方面的人数比例没有明显地区差异,而其他选项如农技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卫生健康知识以及产品销售,经营管理知识等都呈现出较明显的地区差异。

  (1)、无地区差异的指标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希望接受法律知识培训的人数都在30%以上,说明随着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农民的法律意识有所加强,法制观念有所提高,开始重视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的生产、生活与法律密切相关。农民的生产环节、销售环节、消费环节都会涉及到法律知识。比如,“厂家+农户”模式中,如果农民有法律知识则能更好地指导生产;在交易农产品,特别是批量农产品时,则更易涉及到法律方面的知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将指导农民生产、销售过程中运用法律保护自己,避免利益受到侵害,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

  相比之下,*在法律宣传方面做的工作则很不够。针对基层*是否组织有法律知识进村宣传活动的调查中,总共有58.3%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没有,不清楚的占22.8%,选择有的仅占18.9%。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6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家庭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农村对精神文化活动的需求也不断提升。尽管*年来各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逐年加大,但还是满足不了农民脱贫致富之后对文化生活需求增长变化的需求。出现了农民口袋里票子多了,而脑袋里信仰少了的普遍现象。

  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结合部,农民的思想更开放,见识更多,经济条件更好,从而他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更多,要求更高。通过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的任务也越重要,难度也越大,但中华民族的一些优良传统随着农村的发展却在逐步消失,这与农村文化建设相对滞后不无关系。

  如今农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生活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需求。虽然我区农民可以接触到很多文化活动内容,但是对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文化活动内容更感兴趣,例如种植、养殖技术和劳动技能的输送等。

  二是对文化生活多样性的需求。除纯粹的娱乐性文化活动外,我区农民对健身类的文化体育活动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很多农民也认识到天天打牌不是好事,但苦于缺少健身场所和设施的限制,其想要更丰富健康的业余生活的要求难以得到满足,使其只能陷于牌桌。

  三是对讲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文艺节目的需求。现在各类媒体宣传的先进典型不少,但农民认为那些人和事离自己太远,无法引起其内心的共鸣,受教育程度不深。他们更感兴趣的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果能以区直各部门每年评选的各类先进典型事迹为原材料,编排一些文艺节目送到农村则更易于与我区农民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交流,得到他们的认可,宣传教育效果也会更好。

  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文化设施陈旧单一,文化阵地逐渐丧失。现在各乡级的文化设施主要有广播站和室外体育场。广播站多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产品,且多数陈旧、老化,室外体育场也仅有篮球场。由于缺少维护各种设施严重损坏。村级除*两年个别村新添一些文体设施外,其余村也仅有广播,且由于设备老化基本瘫痪,乡、村广播这一曾经的宣传主力逐渐丧失阵地。

  二、文化工作人才缺乏,文化传播链脱节。乡广播站有站所事业编制,每乡有1-3个,有的还超编1-2人,但真正干文化工作的最多不过1人,且是兼职。文化站有文艺特长的人很少,更没有相关培训。真正具备文化工作素质和热情的人是招不进、留不住。随着取消农业税,没有了村提留,村级广播员也因经费文体而流失。

  三、文化工作经费不足,相关工作难以规模开展。文化工作是一项费力费钱,需要长期坚持投入但见效缓慢的事业。由于以前经费投入不够,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工资偏低,文化设施得不到更新补充,导致农村文化建设进程停滞甚至倒退。

  1、大力扶持主流宣教媒介。一是建好乡村广播站,恢复乡、村两级的主要宣传渠道。坚持定时开机制度,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农业科技知识和商业信息,弥补现在群众现场开会难的缺失。造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队伍,参与市场竞争送戏下村。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补充文化设施,公开招考一批文艺专业人员,财政给乡镇列支专项文化工作经费。

  2、引导培育群众文艺团体。一是发掘保护好传统的文艺项目。如渔鼓、舞龙、舞狮等。二是引导好农民的自主文体队伍。如军乐队、腰鼓队、秧歌队、排球队、歌舞团。

  3、加速开辟一批农村文化活动场所。相关部门应大力争取上级计划,全面推开村级图书室建设。科学规划布点,建设一批农民文体活动场地,配齐篮球、排球等设施。各乡镇、村间开展文体赛事活动,营造氛围,形成*惯,把农民从麻将桌前引向图书室、体育场,这样既锻炼了身体素质,提高村民素质,更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事业的伟大进程。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五篇(扩展2)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优选【五】份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1

  为了进一步推动例子镇新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根据市委宣传部的安排,我镇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专门组织力量,采取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等多种形式,对我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

  一、基本情况

  xx文体服务中心现有职工10人,其中文体服务中心4人,影剧院6人,全部属于自收自支。已先后成立了xx书画协会、信鸽协会、书画研究会、诗词书画协会和篮球协会。到目前为止,各协会共有会员322名,遍布全镇各村、各行业。同时协助文艺骨干成立了楚剧、小品、歌舞等形式一体的的文艺团体——xx文工团。

  全镇有村级文化活动室2个,面积75*方米,投资6000元,篮球场15个,总投资20元;小型舞台戏台2个,投资6元,文艺体育团体协会4个,人数215个,活动范围镇内外,今年演出演出场次33次,文化中心户8个,总投资35000元;新增健身器材23套,日*均人活动人数800人次;新增体育器材45套。

  今年三王村、黄矶村、庙湾村等12名村民通过自筹资金,购买图书、报刊、棋牌等,积极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白浒镇村以全省“百镇千村”示范村为抓手,前力抓好村级文化建设,投资12万元,村级文化广场已初具规模,已建起健身场、篮球场。今年8月15日还组织了全镇首届“铁牛杯”篮球邀请赛,全镇12支篮球队参加角逐。在该项村妇联的组织下,每周开展腰鼓表演、太极剑、太极扇表演和歌舞表演成为我市第二个“周周乐”,也是全市第一个农村“周周乐”。黄矶村运用村级民兵活动室,经常对外开放,让广大群众开展小型体育比赛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

  二、主要做法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中,我镇采取“三驾马车”齐驱(领导重视、部门协力、群众参与)的办法,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进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责任。新农村建设动员会以后,我镇将文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口,着力抓实、抓牢、抓到位。迅速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分管副**任组长,分管文化的副镇长任副组长,文体服务中心主任为主要成员,配齐配强专班人马,拨付文化建设专款,专款专用,制发了《xx镇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对文化建设作出详细的安排,同时制发了《xx镇新农村建设的以补代奖方案》,对文化点建设中涌现的个人和集体予以重奖。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将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优先安排,及时解决文化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营造氛围,加大宣传力度

  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新农村文化建设舆论氛围,镇党委、**不走过场,不摆花架子,切实做好宣传舆论工作。一是召开全镇新农村文化建设动员会,传达省市有关精神,统一认识;二是抓好典型引路,将白浒镇、黄矶、熊湾三个省级示范村作为典型,尤其是以白浒镇村为榜样,积极推广该村妇代会组织广大妇女参与文化建设的经验;三是宣传标语到基层。镇党委率先在**门楼前挂横幅,各单位纷纷响应,挂横幅共计28条,张贴宣传标语82条,营造出良好的学*氛围。四是宣传栏、简报到支部。全镇共办宣传栏31期,出简报6期,已下发到各支部,同时由办公室成员撰写的新闻稿件《秦富湾村民自主建设美丽家园》在全市乡镇中率先被《鄂州日报》刊登。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及时反应了我镇先进性教育的成果。

  (三)积极引导,激发参与热情

  新农村文化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应该自己办。为了让广大群众增强这一意识,镇党委、**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进行了积极的引导。一是政策扶持,对创建文化中心户给予500元奖励,兴办文化产业按照上级政策给予再优待。二是组织文化、工商、**等部门对抹牌赌博、网吧、游戏机室等进行整顿,净化社会空气。由于引导措施得力,激发了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白浒镇村村民王中权在**的引导下组建起了xx地区文工团,他在经商之余,经常带着30多名业余演员到各村组、外地演出,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调动了群众开展健康有益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引导,校园文化、企业文化、老年文化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小学“六一”节、教师节都有文艺演出,好戏连台。

  (四)形成合力,构筑文化舞台

  文化建设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必须形成齐抓共管之势。在镇党委、**的带领下,工商、税务、**等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搭台,群众唱戏。构筑了新的文化大舞台。

  三、主要成效

  (一)破解了乡风文明的难题。强劲的文化建设让广大群众思想意识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呈现出“三多三少”现象,即发展经济的多起来了,参与抹牌赌博的少了;婚丧喜事移风易俗的多了,大操大办的少了;崇尚科学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的少了。

  (二)破解了治安管理的瓶颈。黄矶村以前盗窃现象较为突出,通过新农村文化建设,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

  (三)破解了小富即安的意识。一些村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通过参与文化体育活动,心灵深处受到触动。激发了新的创业热情。

  四、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各地各部门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强学*、领会上级文件会议精神,使其真正认识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有关职能部门要深入广大农村基层,深刻了解当前广大农村农民文化生活的需要,进一步认识到解决农村看科技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有线电视难,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进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和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措施,转变等待观望、权宜之计、资源有限等思想观念,从实际出发,切实开展好破解“四难”问题的有关工作。

  2、建立健全机制。一是建立财政投入主导机制。新农村文化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文化事业,各级党委宣传部门应起到组织牵头的作用。建议各级**要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切实把破解“四难”问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不断提高用于乡镇和村的比例。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省转移支付的资金用于乡镇和村的文化建设。二是建立公益文化推介机制。充分利用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将破解“四难”工作做为每年一度公益文化项目推介的重点,公益事业社会办,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相结合,确保有长久的生命力。三是建立考评考核机制。完善对各级文化事业工作人员的考评考核,要进一步细化量化工作责任,采取竞争上岗、年终考核、评比表彰的工作方式,把破解农村“四难”问题工作与文化协管员的工作职责相结合,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落实到位。四是建立职能部门指导机制。五是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借鉴外地在各乡镇文化站整合流转借阅的办法,保证看书的可持续性,扩大图书的综合利用率;在解决看戏难方面,也要充分整合全市范围内的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文艺作品,互相交流学*,以提高送戏下乡的水*和质量;对于解决看电影难,也可以采取全市的新增电影拷贝交流共享的方式,有效地解决新增电影拷贝经费的问题。

  3、发挥民间力量。发挥民间蕴藏的力量,不断探索破解“四难”问题的新手段、新方式。一是利用现有设施资源。继续利用已经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完善的村文化俱乐部和文化中心户等阵地资源,将新华发行集团的图书网点引进这些阵地,成为售书点的延伸,由文化俱乐部的负责人或文化中心户代卖代售,方便农民购书同时节省送书下乡的成本;二是发挥民间人才优势。充分发挥下派村干部、文化协管员、文化中心户等工作在农村一线人员的优势,及时反馈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总结工作中的新方法新经验;同时,要将城市专业文艺人才导入农村,为乡镇业余演出团队提供培训辅导,提高他们的演出质量。三是调动农民自身力量。农民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受益者,更应该是破解“四难”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广大农民最能切身地感受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最好的解决办法有哪些。要通过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发挥优势,促进其参与破解“四难”问题的积极性。

  4、加强沟通协调。一是要协调金融部门。在**投入破解农村文化建设“四难”问题的资金和政策目前还没出台,资金还没有到位的情况下,有关部门要主动协调金融部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工程的资金借贷提供适当的借贷政策,共同为农村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应有贡献。二是要协调通信部门。通过与电信、移动、联通等通信部门沟通联络,为广播电视的覆盖普及,租借电缆、线缆搭挂提供必要的设备支持,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双赢的目的。三是要协调有关企业。通过与有关企业商议,以企业名称冠名的方式,以为企业发布信息、广告的形式,把电影、戏曲节目送到乡镇,促进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的长期开展。

  5、对接农民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最关键的落脚点就是农村广大农民需求的满足,应针对当前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开展破解“四难”问题的各项工作。一是在送书下乡方面,当前我市农村图书的受众人群主要是乡镇干部、种养专业户、老年人和中小学生,他们主要涉及的图书种类是种养科技、医疗保健、教辅教材等。因此,有关部门开展送书下乡活动时,要多选取这些种类的书籍,解决“书太好、书太旧”的问题,切实破解农民看书难问题;二是在送戏下乡方面,要针对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戏曲种类和娱乐方式,组织相关的文艺表演团体,编排适合的节目深入农村演出,这样才能调动农民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切实达到解决农民看戏难的问题;三是在送电影下乡方面,由于电视的不断普及,广大农民已经能从电视上收看到电影,同时他们的欣赏水*也在逐年提高,对电影的需求已经不是停留在有电影可看上,而是要求送下乡的电影有一定的质量,要通过解决新增电影拷贝和购置数字电影设备的办法,切实让农民看到他们喜爱看的新片、大片。四是在解决农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方面,针对居住在不同地域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以及对电视信号、频道数量等的不同需求,分别采用光缆联网或设置小前端的方式,解决农民看电视难问题。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2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015年10月省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2015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对唱”。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及“”等歪风盛行。

  4、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编的有12人,但仅有9人在岗,被乡镇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岗的也往往兼有乡镇(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乡镇文化专干*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各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约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但从各级**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区、乡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二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从事文化事业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积极性,大多放弃主业改做乡镇中心工作。

  三是文化管理体制不畅。一方面,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去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广电与文化分属两个职能部门,对农村的传媒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而且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益小,仅靠广电部门是无能力承当农村广电网络建设。虽然国家规定到2015年农村地区20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网络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并未列入新的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得不到上级补助资金,导致我区目前许多乡村原有接收设备无力更新。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广大农村地区只收1—3台外地的电视,无法收看省、市、区电视节目。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提高,农村需要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就会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

  我们建议: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一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和省的**的《决定》精神。规划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文化阵地布局和建设问题。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调剂改造、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二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文化宣传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有力的宣传文化,就没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所以党政领导及宣传部门要时时关心和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三要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认真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乡镇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另一方面学*借鉴南*、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通过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庙共建以及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43、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多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二是节俗文化活动。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应充分认识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当然,其中也可能夹杂某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我们要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频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如春节各地民间文艺踩街活动,二月二霍童文化艺术节活动、三月三畲族歌舞文化活动、妈祖文化活动、关帝文化活动等。

  4、创新手段,积极构建农村文化活动的网络。

  一是成立乡镇电影放映队或文化传媒中心,推动农村电影 “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全国农村1村1月保证看1场电影”)在我区农村得到落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二是依托乡村文化站点,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三是建立“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国家鼓励和资助各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要求场所不小于20*方米,书籍不少于1000册,含有30多种各类期刊及100多电影光碟,以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四是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组织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活动,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让我区民间的铁枝、纸扎、火把拖石、肩头戏、线狮、傩面舞等得到发扬光大。

  五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三是特色文化活动。我区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又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以及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畲族文化、大黄鱼文化、茶文化等应成为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园文化、灯谜文化、企业文化等也应加以重视和引导,使之融合到新农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学*外地经验,借助农村“三堂”和闲置校舍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形式。我省南*、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间庙堂、废旧礼堂”(三堂)作为民间文化活动的场所,依靠离退休党员干部、乡村老人协会、庙堂管委会等承担农村文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让老协会会长或庙堂管委会会长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间庙堂的“香火钱”为农村文化活动“买单”,将“三堂”变成政策法规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先进文化的“传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学*和借鉴。借助“三堂”场地既可解决活动场所不足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又有利于推动文明新风进“三堂”,还有利于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我区乡村目前有许多地方学校的楼房闲置,可以借用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开办图书室、阅览室、室之用。

  五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农村市场。

  5、明确职能,实施有效管理。乡村文化站点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应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市(区)***门要审核把关。有条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赁的形式,将镇区网吧、电子游艺室、音像出租户、图书销售点、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统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经营,遏制地下黄、赌、毒现象。

  6、领导重视,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落实工作。“2131”工程带有公益性,建议区**要解决电影器械设备及购买拷贝的资金;***门要负责各乡村“2131”工程计划的制定和业务指导;乡镇要负责计划的实施,保证乡村农民一个月看一场电影。

  二是建议区委区**要专题研究解决农村地区更新广电接收设备的资金问题,满足农村群众对广电联网的需求,让山区农民与*原地区群众一样能收听收看中央、省、市、区广播电视节目,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国庆中秋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乡镇、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3

  **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解决农村文化产品和服务相对缺乏的问题,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山东省文登市按照既鼓农民“钱袋”又富农民“脑袋”的思路,重视维护农民的文化权益,尊重农民的精神追求,致力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有力地加强了农村文化建设。

  一、构建文化体系。

  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从根本上说,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文登市立足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大力构筑农村文化体系。

  构建农村文化网络体系。文登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纳入农村社会总体发展规划,成立了由市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社会文化工作委员会,协调指导全市的农村文化工作,发挥宣传、文化、科技、教育、妇联、团委等市直部门和群众团体的职能作用,实行上下联动,齐抓共促;镇级成立文体站,建立文化活动中心,配备工作人员和基层文化辅导员,组织和指导农村开展文化活动;健全村级群众团体和各种组织,建设农村文化大院。经过这样的努力,全市形成了市、镇、村三级文化网络体系,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

  建立农村文化责任体系。文登市将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细化、量化,作为市、镇领导任期责任目标和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奖惩兑现。各镇、村把农村文化工作同农村干部的工资、奖金挂钩,实行文化工作与经济工作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验收,为推动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制度保证。

  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发展农村文化事业,投入是难点,也是关键。为此,文登市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建立了以**投入为主的投资保障机制,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专项资金用于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和活动经费支出,确保农村文化建设资金不低于当年财政总支出的2%;另一方面,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的新模式,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二、坚持三级联动,搭建农村文化载体

  文化设施落后、文化阵地匮乏,是农村文化单调乏味的主要原因。文登市坚持市、镇、村三级联动,为农民参加文化活动提供场所、搭建载体。

  市级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抓好一批龙头。*几年,文登市投资2亿多元,先后建起了市中文化广场、召文台公园、抱龙河公园等一批现代化文化设施。投资3000多万元兴建的市中文化广场,占地5万*方米,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节日不闲场,被山东省委宣传部评为“优秀文化广场”。20xx年,市财政投资40余万元,建成山东省第一家县市级电子阅览室,购置48000册电子图书,并加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图书馆每年接待读者20余万人次,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一级馆”。

  镇级强化示范引导职能,重点建好“一个中心”。文登市结合小城镇建设,按照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要求每一个镇规划建设一处包括影剧院、图书馆、农民夜校和各类游艺室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现在,全市14个镇全部建起了镇文化中心,11个镇建起了文化广场,7个镇建起了投资300万元以上的农民文化宫。高村镇自筹资金70万元,修建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青龙河公园。开园当天,20多个村自发组成文艺演出队前来助阵演出,像过节一样热闹。

  村级突出经济实用原则,重点管好“两网、一院、一室”。“两网”是指有线电视网和远程教育网。文登市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地建设有线电视网,全市有线电视进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6%,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光缆远距离传输、村村通有线电视的县级市。市电视台还专门开办了农科频道,定期播放政策、农技、卫生保健等方面的节目。另外,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在全市872个村(居)全部建起远程教育设施,实现资源共享、一网多用。“一院”是指在全市农村开展创建文化大院的活动。一到农闲季节,人们就自发地聚集到大院中来,看戏跳舞,打球下棋,吹拉弹唱。戏迷们都说:“过去一听到麻将响,手就痒痒;现在一听胡琴响,嗓子就痒痒。”目前,全市已有200多个村建起了较高档次的文化大院。龙山路街道办事处西楼居委会投资1000多万元,建起了可容纳1400多人的大剧场,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一室”是指建立农村图书室,旨在倡导全民读书活动,设立家庭图书角,培养知识型农民,鼓励群众“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如今,全市农村藏书超过5000册的图书室40个,藏书500册以上的图书室426个,总藏书量达220万册。泽库镇地处沿海,渔民长期出海打鱼,生活乏味。针对这种实际,镇党委、**积极引导各村建立“海上图书室”,渔船出海前送上一个流动图书箱,一箱50册书,一个航次一更换。捕捞之余,摇惯了橹、撒惯了网的渔家汉子捧起了书本,既排遣了寂寞,又增长了知识。

  三、开展文化活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为了满足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文登市还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激发农民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的热情。

  以组织大型文化活动为抓手。文登市定期举办群众文化节、农民文艺汇演、农民运动会等大型文体活动,文化、妇联、体育等部门经常组织民间艺术展、家庭文化展、棋类比赛、“十佳文化大院”、“十佳图书馆”、“十佳藏书家”等系列创建活动。*几年,在我们组织的活动中,有500多个单位参与,20xx多个节目上演,5000多名演员登台。

  发动市直机关为农民送文化。文登市根据“三下乡”要求,常年组织文化下乡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现场咨询、发放资料、组织演出等形式,为农民送去科学技术、卫生知识和文艺节目。*十年来,共向农民送书3万多册,送戏、送电影20xx多场次,送普法材料10万余份,送药品、医疗器械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为农民患者诊治3万余人次。市艺术团被称为“庄户剧团”,*均每年为农民送戏180场次以上,并对农村文艺骨干进行传帮带,培养了一批“乡土艺术家”。文登市还组织20xx多名机关干部与20xx多个贫困户结成对子,在帮资金、帮技术带领农民致富的同时,也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送到了家家户户。

  鼓励农民自编自演。文登市注重让群众登台唱主角、当明星。全市活跃在农村的文艺队伍有365个,常年参加各种文化活动的群众达到8000多人,涌现出“夕阳红文艺队”、“春晓文艺队”等一批水*高、阵容强的业余演出团体,在当地产生了广泛影响。仅在高村镇,登记在册的农村文艺队伍就有36支,农民文艺骨干400多人。天福路街道办事处30多名农民还自发组成了京剧社,每周活动两次,并到市中广场搭起戏台,举办京剧演出周,连续七晚演出传统京剧折子戏和现代京剧选段,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挖掘人文资源,打造农村特色文化

  文登市历史悠久。*年来,通过积极发掘民间优秀文化艺术,形成了“文登学”和鲁绣工艺两大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品牌。

  光大“文登学”,弘扬传统文化。文登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积淀的文化古城。千百年来,文风浓郁,人才辈出,素有“文登学”的美誉。文登市把光大“文登学”融入农村文化建设之中,大力培养热爱乡土的文化氛围,出版了《文登学人》,推出了大型人文专题栏目《话说文登》,并在秦始皇东巡的遗址上建起了召文台公园,使崇尚文化的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传承鲁绣艺术,弘扬民间文化。文登是“鲁绣之乡”,刺绣技艺在民间广为流传,几乎遍及所有乡村。为把这一民间工艺保护好,文登市把它作为一个产业来培植,发挥云龙、艺达等五大纺织集团的辐射带动作用,发动千家万户大搞刺绣加工,增收致富,形成了“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目前,全市绣工已达10万多人,其中涌现出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殿太为代表的设计高手、工艺能手1000多人,先后开发出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新针法、新工艺13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109项,连续两次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产品遍及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代表作品成为馈赠国际友人的艺术珍品。文登因此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工艺家纺名城”。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4

  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20xx年11月,**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再一次引发人们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关注和思考。为了对宝塔村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进行一次调查,我深入宝塔村,采取走访党委**的形式,对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完成本篇调研报告。

  一、宝塔村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宝塔村位于皖宣城市狸桥镇,是一个由多个村合并而成的村。调研发现,调马村的文化设施相对较为齐全。村里有文化活动室、祠堂、寺庙、广播等文化设施,另外村里还有好几个篮球场。

  每到大型节日,村里都会举办划龙舟、庙会等文化活动,尤其每逢到了春节,都会有舞龙舞狮、唱戏等活动,吸引了许多村民的参赛和观看。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分析

  (一)数量较少。村里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村里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里开展相关体育比赛时,都没有专业的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二)素质相对低。村里没有自己的文化队伍,文化队伍建设缺乏引导。村里庆祝重要节日时,只能花钱请乐团来表演。

  (三)经常性差。村里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没有形成规模;村里搞一些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打牌等,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三、加快我村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经济建设,也离不开文化建设。文化与经济如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相辅相成。农村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与进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小康社会目标能否早日实现。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一)加强对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和**及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的重要意义,要把农村文化人才建设纳入各级党委和**的重要议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训工作同其他社会经济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进。

  (二)加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尽快完成乡镇文化站的恢复重建工作。以乡镇为依据,以村为重点,以农户为对象,采取“投、引、捐、集、融”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文化事业。逐步构建出县有文化馆、乡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动户的四级文化活动网络。

  (三)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市、县文化馆等部门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开展好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村文化干部、文化骨干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费培训辅导,充分发挥出农村文化能人的引带、辐射作用。

  如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断稳定和发展专、兼职结合的农村文化队伍,逐步提高农村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

  (四)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繁荣和发展农村文化事业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点后面,先试点后普及推广的原则,先在全市确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做好农村文化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试点村,要把文化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全面开展。边试点边总结经验,然后逐步在其他村进行推广,力求我市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五)不断加大财政的投入力度。县、乡、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确保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合理分布,为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及室外健身场所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六)不断地创新载体,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门和农村各级党委**要坚持组织开展好农民书画展、农民歌手大赛等常规性的文化活动,引导和推动农民自演自赏、自娱自乐的文化骨干队伍的形成,营造祟尚科学、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围。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改革专业剧团组建文工团,增强专业剧团综合演出功能。文艺工作者要把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创作编排成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深入乡、村巡回演出,以激发广大农民自娱自乐的积极性。要以文化下乡为载体,改进服务方式,深入农村,流动服务,变文化“下”乡为文化“留”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抓好乡村文化、家庭文化、农村校园文化,推进农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农民群众文化活动质量。

  四、调研总结

  这次的调研得到了村支书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满完成。通过这次调研,我们队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亲身体会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巨大成就。那原来一栋栋泥砖房的地方钻出了一栋栋的新房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见证。以前那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泥路也已经变成了笔直的水泥路,成了引着我们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宝塔村虽然只是我国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个,但却有着一般的代表性,是在党的领导下,一步步走向繁荣的代表。宝塔村还有其缺陷,但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走向繁荣,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5

  一、我区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

  2002年10月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决定》颁布以来,我区农村文化建设也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全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文化活动的开展有了新的进展,特别是民间文化多元化发展尤引人注目。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广大农村文化生活的贫瘠让赌博、迷信、**等有机可乘,从而影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比较普遍,具体情况是:

  1、乡镇文化事业投入少,活动经费短缺。据了解,“十五”期间上级省、市厅、局对我区文化事业的投入累计达55万元(其中扶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万元,维修、设备添置经费23万元,文物经费8万元),我区年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财政预算9.4万元,其中文体局文化事业费1.1万元,图书馆经费(包括图书购置费)4.3万元,体育事业经费4万元,但这些大多为人头经费,用于日常办公开支已相当紧张,真正用于开展业务工作的已所剩无几。文物事业经费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由于缺乏资金,使得文物部门无法对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也无法向民间征集文物。我区民间资本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几乎没有,只有在2004年开始的天后宫(妈祖庙)修复工程中,募集到民间资本100多万元。全区乡镇现有的文化站所除少数外,绝大多数是多年来未能添置新书,且文化活动器材贫乏。

  2、阵地建设不*衡,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中产权明晰、面积在300*方米以上的仅七都、金涵和位于猴盾村的区少数民族文化站三个站,其余各站或一直以来就没有站址,或系借用其他单位的场所,面积狭小,设备简陋,功能不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区有76个行政村建立了村文化活动室,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27.3%,但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室只是挂一张牌而已,形同虚设。而且原有的文化设施普遍老化。据调查,现有的部分乡村影剧院多建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现多数已成为危房不能使用。

  3、文化活动少,农民文化生活依然贫乏。每年农村的文化活动主要是在各种节庆日、纪念日以及民俗日,由各乡镇文化站通过联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组织开展民间文艺演出、书画展、图片展、拔河赛,及棋、球类比赛等。上级宣传、文化等部门组织开展的“文化下乡”活动一年仅二至三次,也只到2-3个乡村,活动形式多为慰问演出、义务题写春联、电影公映等,活动次数与形式十分有限。*几年,随着农村群众生活水*的提高,民间民俗文化活动又重新活跃起来。在一些传统的节庆日,一些乡镇、农村都有开展一些民间民俗文化活动,最有名、最具特色的是霍童的“二月二灯会”和畲族聚居村的“三月三畲歌对唱”。但这些毕竟是少数乡村举办的少数文化活动,广大农村看电影难、看戏难、看书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四难”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在电视网络广泛普及、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由于国家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我区广大农村原电视“村村通”设备未及时更新,绝大多数乡村群众只能收看1-3套外地节目,许多偏远山区基本无法接收电视节目。群众长期看不到中央、省、市(区)的电视节目,也得不到发展生产的信息技术的指导和服务。乡村文化生活贫乏,除了聊天、打牌外,农民没有其它文化活动,导致一部分群众沉迷赌博和庙会活动,致使一些地方赌博及“六x彩”等歪风盛行。

  4、文化队伍人才紧缺,整体素质在下降。我区1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均为一站一编制,由于基层文化站待遇低,难以吸收具有较高知识水*的人才,而且原先进人渠道不规范,素质参差不齐,目前在编的有12人,但仅有9人在岗,被乡镇挪作他用或被外借的有3人,即使在岗的也往往兼有乡镇(街道)的其他中心工作,难以做到专干专用。现有乡镇文化专干*均年龄偏大,由于缺乏培训学*,知识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二、农村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滞后有历史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长期以来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视不够,对优良传统文化的偏见和缺乏支持,给各地农村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带来消极影响,而经济欠发达、投入不足也严重约制了农村文化的发展步伐,但从各级**自身来说,存在以下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农村文化建设投入不足,活动经费严重短缺。目前由于国家财政投入少,地方财政又有困难,未能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除了人头经费外,区、乡用于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几乎没有,导致文化设施建设滞后。乡镇文化站不能依靠自身发展,依靠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生存困难。目前乡镇只能勉强发放人员工资,没有文化建设项目,没有添置文化活动器材,图书室的图书不能正常更新。

  二是对农村文化建设认识滞后。由于各级领导对文化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认识不足,特别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下,相当多的人认为文化工作是软任务,是花钱多效益少的社会公益事业,可搞可不搞,又不愿意花钱投入,致使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从事文化事业的同志心灰意冷,缺乏积极性,大多放弃主业改做乡镇中心工作。

  三是文化管理体制不畅。一方面,乡镇文化站专干以块管(乡镇管)为主,人员大多被乡镇抽去从事中心工作,专干没有专用。区文化主管部门无法对他们进行调配和交流使用,基层文化站人员长期处于固定状态,没有交流、缺乏工作活力。而且乡镇财政对文化站投入极少,管理不力,导致相当多文化站形同虚设,没能发挥农村新文化主阵地的作用。另一方面,广电与文化分属两个职能部门,对农村的传媒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协调。而且农村地域广、人口分散、广电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收益小,仅靠广电部门是无能力承当农村广电网络建设。虽然国家规定到2010年农村地区20户以上的村全部实现网络村村通,但原有“村村通”的用户并未列入新的网络“村村通”工程计划,得不到上级补助资金,导致我区目前许多乡村原有接收设备无力更新。在卫星传播电视节目由模拟转为数字接收后,广大农村地区只收1-3台外地的电视,无法收看省、市、区电视节目。

  三、加快我区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的思考与建议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提高,农村需要

  内容健康、丰富多彩、生动活泼、适合广大农民群众口味的文化生活。实践证明,凡是文化生活比较丰富,群众精神比较充实的地方,社会风气、社会治安状况就好。而那些文化生活贫乏的地方,不论富裕程度如何,封建迷信和宗教势力就会抬头,社会治安恶化、干群关系紧张等现象突出。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发展农村群众文化工作是新农村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而且乡村群众文化中心和文化网络的形成发展,可以将农村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水*,不仅使群众得到高尚的精神享受,同时在稳定社会、发展经济上也起到重要作用。农村文化建设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凝聚人心,聚合民力的作用,它将有力推动我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改变目前我区农村文化建设滞后的状况,学*借鉴先进地区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新农村文化建设步伐,我们建议:

  1、创新机制,培育新型文化队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乡镇专职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协管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

  2、提高认识,强化领导,建设强大的基层文化阵地。一要认真贯彻中央《意见》和省**的《决定》精神。规划好新农村建设中基层文化阵地布局和建设问题。结合乡镇建设规划,通过改建、扩建、调剂改造、新建等途径,加快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步伐。二要加强文化宣传工作。文化宣传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强有力的宣传文化,就没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所以党政领导及宣传部门要时时关心和宣传新农村文化建设。三要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一方面认真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1~2%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对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补助资金,对实施文化站达标建设的乡镇给予资金扶持和奖励;另一方面学*借鉴南*、泉州、莆田等地的做法,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乡镇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通过村企共建、村校共建、村庙共建以及城乡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乡村群众*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

  43、创新理念,借助各种载体,活跃农民文化生活。

  一是民间艺术表演活动。各地农村都有不少民间艺术人才、民间绝活艺人,由于多种原因,大多面临断层后继无人的状况。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发掘、整理优秀传统民间艺术,解决传人问题,并积极鼓励和帮助他们自编自演,参与到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公益性文艺活动中去。

  二是节俗文化活动。传统节俗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其长久不衰的生命力是深深植根于民间大众,应充分认识其文化底蕴对农村文化建设的巨大现实意义。当然,其中也可能夹杂某些封建迷信的东西,但我们要遵循“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积极加以扶持和引导,使频临消亡的民间节俗文化活动成为广大农村社区民间文化的健康主流。充分利用节假日和农村集市开展文化活动,如春节各地民间文艺踩街活动,二月二霍童文化艺术节活动、三月三畲族歌舞文化活动、妈祖文化活动、关帝文化活动等。

  4、创新手段,积极构建农村文化活动的网络。

  一是成立乡镇电影放映队或文化传媒中心,推动农村电影 “2131”工程(即在“21世纪初、全国农村1村1月保证看1场电影”)在我区农村得到落实,解决农村看电影难的问题。

  二是依托乡村文化站点,积极挖掘本地文化艺术资源,扶持民办文艺团体,发展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鼓励农民自编自演、自娱自乐。

  三是建立“农家书屋”,满足农民对科技文化的需求。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国家鼓励和资助各地农村建设“农家书屋”,要求场所不小于20*方米,书籍不少于1000册,含有30多种各类期刊及100多电影光碟,以满足农村群众阅读需求。

  四是结合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活动,促进乡村民间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通过组织申报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活动,提高农村保护和传承传统优良民间文化的意识,让我区民间的铁枝、纸扎、火把拖石、肩头戏、线狮、傩面舞等得到发扬光大。

  五是结合“农民健身工程”建设,借助体育活动的场所――健身路径、篮球场、乒乓球台等,推广体育文化,让农民在健身的同时也得到文化的提高。

  三是特色文化活动。我区是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又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以及绿茶的主要产区之一。畲族文化、大黄鱼文化、茶文化等应成为我区独特的文化品牌,加以充分挖掘和培育。此外,校园文化、灯谜文化、企业文化等也应加以重视和引导,使之融合到新农村文化生活中。

  四是学*外地经验,借助农村“三堂”和闲置校舍拓展农村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形式。我省南*、泉州、莆田等地充分利用“宗族祠堂、民间庙堂、废旧礼堂”(三堂)作为民间文化活动的场所,依靠离退休党员干部、乡村老人协会、庙堂管委会等承担农村文化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让老协会会长或庙堂管委会会长兼任村文化中心主任,利用民间庙堂的“香火钱”为农村文化活动“买单”,将“三堂”变成政策法规的“宣传站”、社情民意的“中转站”、先进文化的“传播站”的做法很值得学*和借鉴。借助“三堂”场地既可解决活动场所不足和经费不足的困难,又有利于推动文明新风进“三堂”,还有利于调动当地群众参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此外,我区乡村目前有许多地方学校的楼房闲置,可以借用作为当地文化活动的场所和开办图书室、阅览室、x牌室之用。

  五是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每年各级各类文化下乡活动,是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新鲜血液和催化剂,应很好进行策划和包装,尤其是科技、文化下乡和电影下乡巡映活动,应多播放适合农民群众口味和需求的娱乐影片和科教片来赢得农村市场。

  5、明确职能,实施有效管理。乡村文化站点在履行服务和经营性职能的同时应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管好基层文化市场。对进入农村文化市场的民间艺术团体,市(区)***门要审核把关。有条件的文化中心可以房屋租赁的形式,将镇区网吧、电子游艺室、音像出租户、图书销售点、x牌室等集中到文化中心,依法统一管理,有秩序集中经营,遏制地下黄、赌、毒现象。

  6、领导重视,加大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力度。

  一是抓好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落实工作。“2131”工程带有公益性,建议区**要解决电影器械设备及购买拷贝的资金;***门要负责各乡村“2131”工程计划的制定和业务指导;乡镇要负责计划的实施,保证乡村农民一个月看一场电影。

  二是建议区委区**要专题研究解决农村地区更新广电接收设备的资金问题,满足农村群众对广电联网的需求,让山区农民与*原地区群众一样能收听收看中央、省、市、区广播电视节目,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

  三是建议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文化艺术节活动,由有关职能部门牵头,在国庆中秋期间组织民间文艺汇演活动,让各乡镇、社区的民间艺术团队集中进行比赛和交流,以促进农村民间文艺的繁荣和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五篇(扩展3)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汇总五篇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加快推进我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现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

  “我的智慧就是黄埔的智慧,我的发展就是黄埔的发展”

  二、活动目的:

  通过本次教育活动,让“构建智慧校园,实施智慧教育”的办学理念深入人心,树立“我的智慧就是黄埔的智慧,我的发展就是黄埔的发展”意识,群策群力,提升黄埔小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

  三、活动时间:

  20xx年2月13日—3月5日

  四、活动方法:

  1、召开动员大会。

  定于2月中旬召开全体教职员工会议,深入开展宣传,营造活动氛围,引领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到此次主题教育活动中来。

  2、开展读书活动。

  “智出于学,慧源于*”,读书是教师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学科或感兴趣的专题自行选读教育教学文章、论著,可以是教育理论、教育散文、教育故事、教育随笔、人生哲理、教学方法等,潜心研读,并适当做一些札记,写作教育教学论文。

  3、开展学*、讨论活动。

  2月27至3月3日,以科组为单位利用科组活动时间,组织学*《XX市XX区教师从教“十坚持十不准”》,并开展一次以“我的智慧就是黄埔的智慧,我的发展就是黄埔的发展”为主题的讨论活动,围绕学校“构建智慧校园,实施智慧教育”的办学理念,交流构建智慧校园该具备怎样的校风、教风、学风,为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一轮学校德育工作规划,结合时代特点和班级实际管理需要,以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集体的建设,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是每一个教育者特别是每一个班主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班主任工作的一个努力方向。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

  二、发展目标

  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健康、文明、积极进取的班风,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为学生营造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建立宽松、清新、充满人性关怀的班级文化;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使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融为一体。

  三、具体要求

  1、各班级根据本班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级文化特色主题及实施方案。

  2、提出“班训”,制定“班规”。围绕年级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根据本班班情和特点提出。要求语言凝练、内容丰富、催人奋进。

  3、开展班级文化特色活动。要求主题鲜明,目标明确。

  4、班容班貌的设计布置,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主题鲜明,彰显班级个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经常更新,保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5、全校交流评估。各班级自主申报,要求以学生或教师解说的形式、参观访问的形式呈现班级环境建设形态。(可从班级文化建设主题、班训的提出、班规的形成、教室的布置、行为*惯的养成等方面展开。)

  6、评估为特色明显的班级,学校予以奖励并授牌表彰。

  四、实施时间

  1、申报表上传时间:3月12日前

  2、班级特色文化活动开展时间:3月15――5月15日

  2、学校评估时间:5月15日――6月15日

  一、指导思想

  以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集体的建设,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效能,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二、总体目标

  为学生营造和谐、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建立宽松、清新、充满人性关怀的班级文化;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丰富班级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在传统中挖掘新意,使班级文化与学校办学理念融为一体。

  三、具体要求

  1.提出“班训”。各班“班训”要围绕班级文化建设主题,根据本班班情和特点提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惯为主。要求语言凝练、内容丰富、催人奋进。(不超过10个字)

  2.制定“班规”。“班规”在班主任老师的组织下,发动学生共同商讨、制定。力求语言通俗,学生易记,以此为学生导行。(5~8条)

  3.“三表”上墙。(作息时间表、课程表、活动安排表。)

  4.布置“班级特色墙”。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主题鲜明,彰显班级个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5.建立“ 雏鹰角”。 “雏鹰角”的栏目由班主任、挂班老师一起组织队员创造性地设计、布置。要充分发挥队员的自主能动性,展示队员们的创意,并能体现其育人功能。

  6.定期更换黑板报内容,主题由学校大队部规定。

  7.班级图书角。由班级同学捐赠书籍,柜子里面为班级书本临时存放区,要求摆放整齐,干净卫生。

  8.班级生物架。 生物架上品种多样,精心呵护,细心照料。 保持架子干净,做到浇水不外溢,泥土不打翻。

  9.其他:多媒体讲台、中控、展台、电脑、显示屏、高低柜等配套设施保持干净,物品摆放整齐。

  10.班级活动文化:活动是实现教育的有效的形式和途径,班级文化活动具有独立性、主动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更能吸引学生参与。班级活动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按学校要求认真组织,开展晨会、班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教育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活动能正常有效地开展,学生活动有较为明显的成果。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兴趣活动,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的开展。

  一、本班班级情况简介

  本班学生55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4人。这些学生刚刚从学前班升入一年级,在行为*惯方面的约束力还不强。而且有少数学生在行为*惯方面是一片空白。本学期中最大的任务是对学生进行行为*惯方面的养成教育,从*时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而使学生养成好的行为*惯和学**惯。班级中少数学生的行为*惯较差,需要及时纠正,使其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

  二、主题

  微笑班级

  三、班级建设目标

  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微笑,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建设一支有管理能力,责任心强的班干部队伍。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设计班级活动,制定一套班级管理制度,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四、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1、以人为本。在班级建设中,我们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提倡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以精神文化的建设为核心,制定出切合我班实际的班训、班风、学风、班级公约入脑入心,指导孩子的言行。

  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4、抓好常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惯、学**惯,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坚定顽强的意志品质。教育孩子诚实勇敢,不说脏话和粗话;尊重教师,团结同学,对人有礼貌。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五篇(扩展4)

——文化建设总结报告范本5份

  文化一词最早出自《周易》,《易》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在人们嘴边挂满“文化”一词的今天,文化亦能大能小,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把文化分为信息文化、行为文化和成就文化。行为文化指人的生活方式、实际行为、态度、价值等,它是成功交际最重要的因素。本次总结沾文化之光,把班级日常管理中的行为文化,与大家共享。

  本学期班级名字定为正气班,所以此次总结仅围绕班级正气行为文化而行。

  一、班名的拟定

  孟子曰:“吾善吾浩然之气。”文天祥语:“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正气应该是人生存的最佳氛围。虽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事实,但对于人生观尚未确定、是非不辨、善恶不分的成长中的未成年学生,大多则“*朱者赤,*墨者黑”。班级正气是学生成长的必备营养品。

  二、树班级正气的点滴做法

  1、合理利用教材载体

  既于20xx之后的20xx年的爱国教育。结合时事和教材。时事不再回顾,简单提及教材。八下语文,随手拈来皆教育载体。《藤野先生》中的鲁迅,《组歌》中的纪伯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的欧阳修……

  2、打开班级正气窗

  每位同学都有以美的眼光发现和赞美班级正气的权利,有专人书写在班级“正气窗”固定位置,每天每人都可沐浴到班级正气的和煦春风。

  3、培养骨干力量

  本期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推行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自主学*模式,所以本期在培养班委和课代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了合作学*小组组长。这些骨干力量就是正气的代表人物。

  4、严抓纪律

  本期以“进班即静,入座即学”为班训。根据学校所定入班时间进行严格的管理。班委全体成员,分工合作,轮流值日,对全班学生做出评定。以课前的纪律带动课上纪律,为老师上课学生学*提供了优良的环境。把违背班训的事情拒之门外。

  5、综合评定的过程化管理

  学期初,对班委成员进行培训,十位学生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各司其职,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全班学生进行品德、纪律、卫生、体健、文娱五方面的等级评定。

  课代表依据一定的标准结合12位学*小组组长对全班学生学科学*情况进行评定。

  事实说话,过程说话,数据说话,避免总评时凭感觉和靠关系所带来的不公*。

  6、德育教育案例化

  本期班会依据学校制定的德育教育主题进行,班级德育教育主线依然是“去俗向雅”,本期的“去俗向雅”口号是“不跟邪气跑”。成功案例主要有手机拍美女、降龙十八掌、五毒夺魂散和降温风波四大事件。(此四件事另文叙述)。

  7、墙壁文化形德兼备

  8、网络文化博客建功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传承正气的使命在我们肩上,任重道远,上下探索。

  今年我接手的是三年级7班,班容量大,全班有51个学生,男生有29个,个个活泼好动,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班集体中度过的。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班级文化作为班级的一种风尚、一种文化传统、一种行为方式,它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汇到班集体同学的学*、工作、生活等各个方面,形成一种良好地自觉地行为*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因此班主任应该关注班级文化建设,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着手的:

  一、教室环境布置。

  1.黑板报。每月至少一期,栏目可以按照学校政教处的统一安排,由学生自主设计,要求排版美观、内容丰富多彩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作不定期更新,也可以根据本班*段的总体表现,宣扬班级好人好事,展示班级荣誉,及时宏扬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以鼓励后进,全面推进班集体的建设。

  2.图书角。书籍系人类的精神食粮,好书使人得益毕生,为丰厚学生的知识,开朗视野,我让每个学生带一、两本学*类或科普类的书籍,让图书流动起来。开展每人读一本好书,每人写一篇好文章活动。开展读好文章、好诗歌活动,进行诵读比赛。聘任小图书管理员对其归类置放,办好借阅登记,并完好维护。

  3.绿植角。一个优美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氛围的营造。因此,我在班级的一角开设了绿植角。聘任了小园丁,每天负责打理花草,既培养了他们的爱心,又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4.卫生角。一个干净、整洁的教室环境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同时也能够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环境,因此保持教室整洁尤为重要。在教室后面开辟一个卫生角,每天由值日生将卫生工具正确摆放,做到整洁,有序;同时由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健康小知识,贴于墙上,并定期根据季节更换,使每位同学都能够及时了解到健康知识,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

  一次用心设计的班队活动的作用远胜于一百次空泛的说教。开展班会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经过活动,在思想上受到教导,在行动上获得改良。

  三、建设班级制度文明。

  班级制度系班级文化建设的保证,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那么怎样建设班级的制度文明呢?

  1.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

  应该让学生知道,做所有事都要遵守规则。如在大街上走路有交通规则;和小朋友做游戏,有玩耍限定……在学校里学*,也要遵从学*的限定,不然你的学*修养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还可充分使用教材资源,强化其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惯。

  2.建立切实可行的班规

  班规是全班一同遵从的制度,包含文化礼仪、学*惯例、考勤惯例、根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不止一个方面,是班级运动的行径指南。

  班规的拟定和完善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普遍听取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和提议,再通过民主表决肯定,这样可得到学生的心理认同,进而变成其追求的目的,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履行,才能促成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3.建设有效的班干部队伍

  (1)班委:班委成员主要从学*、纪律、午餐、两操,个人卫生、文明礼仪等各方面进行监督负责,做好教师的小助手。全班分成4个小组,由小组长对组内事情监督负责,并做好记录。对班干部的工作则由其他人进行民主评定,互相监视,一同提高。

  (2)干部值日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班级凝聚力,执行干部值日制,即班干部轮番值日,对每天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记载,在放学之前由各负责人在具体事情上进行总结、反馈,从不同角度建立班级范例,尽量做到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成长。

  班级文化建设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能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通过班级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树立了健康、文明、积极进取的班风。

  1、班级文化建设的作用

  (1)对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就是营造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起导向、规范、熏陶、凝聚、激励等功能,对学生身心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对学生成长的导向。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起着制约、规范学生行为的作用。班级文化所积淀形成的文化氛围,对学生的思想、学*和生活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建设优良的班级文化,对青少年学生来讲,将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审美观产生巨大的导向功能,并产生积极的影响。

  (3)对学生成长的规范。班级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会把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目标、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的奋斗目标,制定相应的规范制度,并努力去实现。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言行与成长有一种制约作用,使学生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从而避免不良*惯的养成。

  (4)对学生成长的熏陶。班级文化在建设过程中,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影响人。教师和学生在建设班级文化环境的同时,班集体的自觉意识和班集体的组织舆论对学生的思想行为也将产生诱导和影响,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熏陶的功能。

  2、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继续教育理念落后

  一是部分教师缺乏学*。许多班主任经常忙于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对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的功能和意义是什么?班级文化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结合本班的实际做好班级文化建设等问题缺乏学*研究。这些原因也会使班主任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产生片面的理解。如:有些班主任以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几句口号,悬挂一些名言警句等;有些班主任认为班级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文化墙等。二是学校的校本培训相对滞后。有些班主任特别是新班主任对什么是班级文化一无所知,学校评比什么就去做什么,是为了学校的“评比”而“被迫”去实施班级文化建设,完全是一种应付,这就反映出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所处的地位比较被动,学校的校本培训工作相对滞后。物质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有形外壳,它以物质为表,蕴文化于内。班级物质文化由两方面构成,一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存在;二是蕴含在这些物质上的思想、规范和价值以及人们对待物质环境的态度。

  2.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缺乏民主性

  从学生“您所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由谁制订的?”问卷反馈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班级成员的民主性,在制度文化建设中体得最为明显,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班主任忽视了班级制度建设的意义。大部分班主任存在着学校的制度要求我怎样做,我就怎样做,照搬照套。调查中发现部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口头传达学校的规章制度,甚至有部分班主任直接把学校的管理制度张贴在班级公告栏中要求班级成员执行,完全没有考虑班级的实际情况。二是部分班主任管理中存在着一定的专制主义。在与个别班主任交谈中我们发现,有些班主任认为如果班级制度由学生自己讨论制定,担心他们会避重就轻或是反对某些学生比较不易遵守的制度,为了所谓的权威性,有些班主任就亲自制定班级的管理制度,以此要求学生遵照执行。三是部分班主任在管理中过分依赖班干部。这部分班主任为了让班干部能更好的协助自己的工作,往往对班干部作了比较详细的分工并制定相应的管理职责,在日常工作中常常将相关的制度交与分管的班干部去制定。班级行为文化是师生在班级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活动文化。班级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较大的发展。班级活动还可以摆脱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积极开展校内外德育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熏陶道德内涵,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规范,让学生的品德在实践中形成,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使班级管理工作由“由外而内”,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真正理解德育的内涵,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

  3、完善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对策

  3.1结合专业学*特点,坚持开展晨读活动

  晨读是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管理学院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优良传统,根据这一传统,20xx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8班结合专业学*特点,从入学到学期结束坚持开展晨读活动,该班的晨读的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安排或咨询老师,由老师建议晨读的内容。

  (1)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惯,对于提升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当将勤俭节约、诚实守信、热爱祖国等观念对学生反复宣讲,指导学生树立起积极的理想与正确的目标,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

  (2)学校要充分重视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学校领导应当重视班级管理工作,为班级管理工作大开方面之门,让教师能够放心去管,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的学校的关怀。教师应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范,明确班主任、学生干部、科任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并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理念,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和谐开展。

  (3)加强科任老师辅助管理力度。科任老师不仅仅只负责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还要担负起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科任教师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与学生动态,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教师,便于班主任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况,从而制定出更加适宜的班级管理措施,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4)坚持学生家庭监督管理手段。班主任可以通过微信、QQ、校讯通等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更多别的沟通,听取学生家长的反馈信息,并对学生家长汇报学生*期动态,虚心接受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从而更加全面的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3.2多管齐下建立和谐学*小组

  教育测量与评价学家说,评价是所有成功教育的基础。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以教师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工作,以实现教师和学校共同发展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应该充分考虑一个教师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所做出的贡献,应将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成效作为班主任老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约束、竞争等功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建立和谐互助的学*小组,是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班级氛围、增强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进步的有效途径。20xx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8班在学*小组组合前,辅导员与班干部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性情、喜好、人缘等情况,然后将全班学生分类,确定小组组长,由组长面向全班“招兵买马”。对没有买到“马”的,或没有人“买”的,老师帮着分析原因,协调工作,最后确定每个小组的成员。

  3.3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核心,德才兼备

  班级的核心是班委会和团支部,每学期开学来,班干都会召开新学期班干部工作动员会,在会上明确各班委分工和学期工作目标及工作重点,责任到人,团结同学,班级日常管理活动有序进行,各班委密切配合开展有意义的活动,每一次组织活动都要尽心尽力,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多学期来的配合与磨合后,该班的班委之间增添了不少默契,各班委精诚团结,肩负好自己的责任。“全心全意为每一个同学服务”是该班班委、团支部的工作宗旨。“有困难,找班委”,班委会、团支部尽自己所能,帮助那些学*、生活遇到困难的同学,使他们得到集体的关爱。学校、院系开展勤工助学活动,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同学,并鼓励他们克服心理上的压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学*。

  4、总结

  教育,就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选择最佳教育环境的行为。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场所,也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层组织。而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对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锻炼学生的品德意志及培养学生的品德行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1月10日,我矿正式转产后,掘进队在矿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队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强化现场安全管理,狠抓质量标准化工程,加强班组文化建设,夯实安全管理基础,超前防范,克服下分层局部顶板受压破碎、支护强度大等诸多不利因素,确保了全月安全生产,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现就11月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任务情况

  1、本月3403回风顺槽从10日开始生产,完成进度125.3米;开口段加强支护共补50架。

  2、3401设备运输绕道开口补打帮锚,清理两帮落煤共17米、实体掘进35.2米。

  3、3403敷设皮带运输设备一部。

  二、下月计划

  下月工作着重以现场管理为重点,围绕现场抓管理,围绕问题抓整改,狠抓工程质量,发扬“严、细、实”的工作作风,使各项安全工作做到有目标、有安排、有措施、有奖惩。

  1、首先在12月5日前,安全贯通3401设备运输绕道,并做好贯通后的相关工作。

  2、3403回风顺槽计划完成掘进190米。

  三、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3403回风顺槽存在部分支护迎山不合要求、背板排列不整齐以及梁扭矩不达标准等质量问题。

  2、3401设备运输绕道锚网支护存在部分锚杆外露不足或外露过长超规定以及锚杆间排距不符合要求等问题。

  3、个别职工技能操作不规范,思想素质还有待提升。

  班组文化建设方面:

  11月,我队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关于加强区队建设意见》的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具体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硬件设施方面

  首先完善了区队办公场所及办公设施,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电话、档案柜等硬件设施,为正常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二、软件方面

  1、编制了以岗位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区队管理制度42项,明确了区队文化建设的安全理念和生产目标。

  2、按照一制度一记录的基本要求,落实、补充、完善了相应记录21项。

  3、结合班组建设内容,制定了“深入开展创建学*型区队活动”、“开展危险预知活动”、“争当技术明星、岗位能手和安全标兵活动”等8项实施方案。

  4、开展了以提高班组成员素质为目的的“一日一题”、“一日一技”和班前学*、现场实际操作、重点帮教、班前考试等多种形式等多种学*培训管理模式,并将每月的考核成绩纳入了班组工资分配范畴。

  三、现场方面

  1、贯彻落实了作业规程、安全措施、事故警示下现场要求,便于职工现场查阅,指导安全生产。

  2、将安全理念与亲情教育相结合,把父母的心愿、妻子的嘱托、儿女的企盼等亲情教育卡片悬挂在作业现场,营造了浓厚的安全氛围。

  3、严格执行“岗位描述、手指口述”安全确认法,采取班前学*、现场实际操作、重点帮教、班前考试等多种形式加强员工岗位应知应会知识的培训,促进了全队职工安全技术素质的提高。


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汇总五篇(扩展5)

——文化建设标语(精选五篇)

  1、有志者事竟成

  2、我们必须努力 我们必然努力

  3、行胜于言 超越自我 知识启迪智慧

  4、惜时笃学 修诚尽责

  5、为了梦想 我们不懈努力

  6、一步二步三步步步向上 一天两天三天天天进步

  7、团结拼搏 永不言弃

  8、拼搏进取 精益求精

  9、冲 向前冲 一定成功

  10、学贵有恒 务实上进

  11、感恩 善良 文明 守纪 自律 自主 友爱 理想

  12、创优异成绩 交满意答卷

  13、勤奋学* 求实拼搏 有志者事竟成

  14、学会学* 学会生活 学会发展

  15、团结拼搏 让艺术点亮生命

  16、博学审问 慎思明辩

  17、诚实 团结 拼搏 进取

  18、天道酬勤 厚积薄发

  19、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20、不做地下虫 我是云中龙

  21、成功源于努力 胜不骄败不馁

  22、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23、我自信 我实在 永不言败

  24、肯定自我 创造自我 超越自我

  1、有志者事竟成

  2、我们必须努力 我们必然努力

  3、行胜于言 超越自我 知识启迪智慧

  4、惜时笃学 修诚尽责

  5、为了梦想 我们不懈努力

  6、一步二步三步步步向上 一天两天三天天天进步

  7、一团一结拼搏 永不言弃

  8、拼搏进取 一精一益求一精一

  9、冲 向前冲 一定成功

  10、学贵有恒 务实上进

  11、感恩 善良 文明 守纪 自律 自主 友一爱一 理想

  12、创优异成绩 一交一满意答卷

  13、勤奋学一*一 求实拼搏 有志者事竟成

  14、学会学一*一 学会生活 学会发展

  15、一团一结拼搏 让艺术点亮生命

  16、博学审问 慎思明辩

  17、诚实 一团一结 拼搏 进取

  18、天道酬勤 厚积薄发

  19、人贵有志 学贵有恒

  20、不做地下虫 我是云中龙

  21、成功源于努力 胜不骄败不馁

  22、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23、我自信 我实在 永不言败

  24、肯定自我 创造自我 超越自我

  1、领导就是服务,权利就是责任

  2、成就团队辉煌,助我人生成长

  3、强化竞争意识,营造团队精神

  4、做一个边说边做的领导者

  5、人力资源的浪费是企业最大的浪费

  6、没有*常心,易做失常事

  7、用好现有人才,稳住关键人才

  8、建立威信,携手共赴目标

  9、科技是第一产业,人才是第一资源

  10、控制工作而不是受制于工作

  11、小心求证,大胆用人

  12、带头人需带头做,一把手勿一把抓

  13、选人要正,用人要公,育人要勤,管理要严

  14、做的非常好:请及时给予鼓励

  15、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

  16、五湖四海聚一厂,情同手足友谊长

  17、领导者最大的本事乃是让下属发挥最大本事

  18、机制激励人,文化塑造人,感情温暖人,事业凝聚人

  19、管好了自己,就等于把别人管好了一半

  20、身先士卒是有效的命令,以身作则是严格的规章

  21、纠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其更好地工作

  22、不善于向下属学*的领导,值得学*的地方不多

  23、唯才是命,爱才之德,识才之能,用才之长

  24、企业的执行力关键在于集体的执行力

  25、不愿承担责任的人,没有资格拥有权利

  26、*等待人,心静如水;真诚待人,心洁如镜

  27、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

  28、以人为本是组织的核心

  29、培育合作员工,创造合作团队

  30、高绩效团队的三性特征:主动性、思考性、配合性

  31、高效运作,默契配合,精英团队,活力无限

  32、最伟大的力量是团队力量

  33、团队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34、不敬业,就失业,不爱岗,就下岗

  35、善行是德行的本质,正义乃道义的核心

  36、吸引急需人才,储备未来人才

  37、团结一条心,石头变成金

  38、卓越的领导人,企业成功的保证

  39、百川汇海可撼天,众志成城比金坚

  40、高效创收,团结拼搏

  41、优秀的职员:忠于公司忠于职业忠于人格

  42、同心才能走的更远,同德才能走的更*

  43、团结共进,众志成城

  44、善于感化别人的人,先把自己视为别人的一部分

  45、领导者必须具备把管理化繁为简的能力

  46、领导人要带头树立执行文化

  47、没有优秀的领导人,就没有优秀的员工

  48、贤者上,能者中,立者下,智者侧,庸者退

  49、领导者既要善于表达,更要善于倾听

  50、领导不是十项全能的人,而是总分比别人高的人

  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安全怎成金润。

  二、生命无价,安全第一(至上)。

  三、宁可停车停产,决不带病蛮干。

  四、铜是饭碗不能打,你是脊梁不能垮。

  五、不把安全排第一,所有努力皆失去。

  六、安全美好生活,科技创造未来。

  七、铜骨铜筋铜铸精神,安稳安全安心为家。

  八、安全是社会的重托,安全是妻儿的期盼。

  九、安全为重,重在参与。生命宝贵,贵在守则。

  十、为了爱你和你爱的人,杜绝违章,*安每一天。

  十一、细心工作,安全自得,以心为基,欢乐全家。

  十二、铜心铜德铜辉煌,尽心尽力尽隐患。

  十三、事故源于隐患,安全防于未然。

  十四、危险常因疏忽,安全要靠留心。

  十五、安全创造价值,安全产生效益。

  十六、安全百里挑一,你我铜心协力。

  十七、生命与安全的一寸重量远远大于一寸铜。

  十八、铜铸安全每一天,铜创辉煌进一步。

  十九、不违章作业,不给自己和家人找麻烦。

  二十、安全—企业稳健发展的主旋律。

  二十一、宁失效益千万,决不侥幸蛮干。

  二十二、安全生产无限好,时刻警醒勿发昏。

  二十三、铭记安全,家人喊你回家吃饭。

  二十四、时时防范,事故走远;一时麻痹,它在眼前。

  二十五、每一步正确操作,每一家幸福快乐。

  二十六、企业以人为本,员工以安全为份。

  二十七、铜铸辉煌道路艰,安全务必记心间。

  二十八、一个人的安全,一家人的幸福。

  二十九、皖铜名牌企业,安全创新卓越。

  三十、成败兴衰,安全为载,家国亲情,安全为您。

  三十一、安全铸铜你我他,铜铸安全为大家。

  三十二、厚德载物,安如铜铸,生命似金,荣润于心。

  三十三、时时遵章守纪,事故悄悄远离。

  三十四、铜一个世界,铜一个梦想,铜一个安全。

  三十五、人人处处时时遵章守纪,共筑皖铜安全铜墙铁壁。

  三十六、同心同德,同铸安全企业;齐力齐步,齐创*安家园。

  三十七、家里的那盏灯,欢迎你*安归来!

  三十八、宁失千万效益,不损员工利益(身体)。

  三十九、安全心中永驻,幸福生活长在。

  四十、你是家人的天,金润是你的 地。

  四十一、绷紧安全生产之弦,构建和谐幸福家园。

  四十二、同走安全之路,共享铜之辉煌。

  四十三、安全不为万千功利,责任体现多元价值。

  四十四、安全源于守法,健康来自**。

  四十五、隐患可控,心随境动。事故可防,责铸铜墙。

  四十六、效益面前,生命(安全)为先。

  四十七、隐患似(是)洪水,安全筑(是)大堤。

  四十八、为了梦想,可以奋不顾身;为了家人,请注意安全。

  四十九、提高企业安全水*,护航金润持续发展。

  五十、生产作业无小事,认真负责无大事。

  五十一、世上没有后悔药,安全意识最重要。

  五十二、企业发展,(因)有你同行;高效作业,不忘安全。

  五十三、同手同心,同治同创,安全铸造,共享未来。

  五十四、你我“铜”在,幸福“铜”享。

  五十五、视安全为大戒,铸金润之卓越。

  五十六、树安全意识之根本,立科学发展之宏图。

  五十七、一切为了你的安全,你的安全就是一切!

  五十八、多看一眼好*惯,事故远你靠边站。

  五十九、辛勤工作铸事业,安全生产创幸福。

  六十、上班肩负安全重担,下班全家幸福团圆。

  六十一、多一份细心,多一份安全(*安)(保障)。

  六十二、对于世界,你是金润;对于金润,你是世界。

  六十三、用心工作常清理,事故永远不找你。

  六十四、安全警钟长鸣,幸福妻儿老小。

  六十五、铜铸安全一小步,同创幸福一大步。

  六十六、妻儿的盼望,母亲的叮咛,是守护*安的护身符!

  六十七、防微杜渐铸安全,戮力同心保*安。

  六十八、一人留一个心,全家放一百个心。

  六十九、诚心诚意,诚就企业安全;铜心铜德,铜创金润非凡。

  七十、安全长记在心,幸福时刻暖心。

  七十一、你我“铜”在,金润“铜”行。

  七十二、不要因一时的疏忽造成永远的伤痛。

  1、做文明员工,建文明医院。

  2、做文明市民,树文明新风。

  3、医院是我家,建设靠大家。

  4、多一点理解,多一点沟通。

  5、替患者着想,为百姓服务。

  6、树岗位新风,展天使形象。

  7、爱心倾绿色,树木又树人。

  8、从我做起,人人争当文明市民。

  9、优化服务流程、强调服务环节。

  10、保护生态环境,创造绿色文明。

  11、健康开拓生活,生命锻造未来。

  12、共沐蓝天碧水,同享绿树鲜花。

  13、凝聚职工智慧,创建文明单位。

  14、创建文明单位,构建和谐医院。

  15、单位的文明,离不开您的努力。

  16、同爱一方热土,共建文明家园。

  17、增强文明意识,提高自身素质。

  18、尊重患者权益、落实知情告知。

  19、强化质量意识,确保医疗安全。

  20、待病人如亲人,视生命如神圣。

  21、情系健康,我们缔造完美生活。

  22、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23、打造和谐诚信医院、特色医院。

  24、改善服务态度,规范服务行为。

  25、文明见于细节,创建从我做起。

  26、满足患者需求,开展优质服务。

  27、爱心传递生命,耐心呵护健康。

  28、爱心由我奉献,疗效请您验证。

  29、生命源于关爱,健康决定未来。

  30、给我一份信任,还您一身健康。

  31、美德贵在坚持,文明重在行动。

  32、视人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

  33、仁者爱人,诚信行医,和谐发展。

  34、关爱生命,奉献真情,营造温馨。

  35、文明讲话,礼貌待患,周到服务。

  36、绿化医院,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37、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

  38、创建连着你我他,众手浇开文明花。

  39、加强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40、带着感情下病房,想着病人开处方。

  41、弘扬白求恩精神,注塑一医人形象。

  42、弘扬白求恩精神,注塑医院新形象。

  43、弘扬白求恩精神,铸塑一医人形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