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

首页 / 导游词 / | 2022-12-03 00:00:00 导游词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1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王,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湖南博物馆。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畎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前言(略)、照片、模型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但根据北宋《太*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圭人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堀,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纱。

  (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其中一号、二号墓东西方向*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一号墓墓曰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长19 ̄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 ̄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出土漆本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填塞物模型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纪年木牍

  三号墓出土的这支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卜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奋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唱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主葬君。”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记录。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

  走进轶侯家,“利苍”玉印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驮侯家族的墓地。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软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皲侯、长沙国丞相利苍。他生于战圄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利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他升任长沙圄丞相,极力巩固中央*,维护祖圄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驮侯。f社,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苍处在长沙国的位置独特,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厚葬。

  “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锥心之痛,于汊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形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复原了一个中年驮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3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两冢顶部*圆,底部相连,形似马鞍,故也有人称其为马鞍堆。

  据出土的“长沙丞相”、“大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证明是汉初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这三座古墓规模巨大,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1974年相继发掘,其墓葬结构非常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葬具保存完好。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则是利苍之子,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一号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

  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外椁、中椁、内椁)、三棺(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约1万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130厘米。棺内出土了一具保存2100多年的完整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尸体长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许多软组织比较丰满,柔润而有弹性。古尸内脏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对位置基本正常。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1)

——湖南东江湖导游词 (菁华3篇)

湖南东江湖导游词1

  东江湖是资兴的一大美丽风景,一个风水宝地,一个人间天堂!

  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参观这梦一般的仙境——东江湖吧。

  你瞧,东江湖的睡清澈透明,一片宁静,有着春日的温和。一阵微风吹过,旁边的水草随风摆舞起来,花朵争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柳树也在炫耀着自己的新衣裳。

  开始起雾了,雾轻飘飘的,如同仙女留下的轻纱,飘渺而温柔。

  过了一会儿,温暖的太阳偷偷的从云彩后面探出来,张开了灿烂的笑脸,正在向我们问好哩!在灿烂的阳光映照之下,湖面就像一面未打磨的铜镜,呈现出一种金色光芒,让我们禁不住赞叹!

  东江啊,东江,美丽的东江!梦一般的仙境—东江湖,宛如生动的画,如同婉转的曲,更是一篇美丽的诗!在这山水中,更是让我们大家感到一种蓬勃之美啊!东江湖的景色宜人,不得不让我们大家难以忘记,流连忘返!

湖南东江湖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湖南郴州东江湖风景区旅游!

  (唱)“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翻过高山,流过田畴。”

  这首歌曲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吧?这是郴州籍著名作曲家王佑贵作曲、湖南籍著名歌手张也演唱的《多情东江水》。这首歌旋律优美,内容清新,演唱甜润。听了真可谓是绕梁三日,不绝于耳!

  东江湖位于湖南省郴州市东部资兴市境内,距郴州市区约40千米,是一处集山、水、岛、洞、漂流和水上娱乐于一体的山水观光度假旅游风景区。1991年,东江湖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1996年被评为湖南省最佳旅游度假目的地,1998年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清山秀水游”重点景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孔子曾经说过:“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东江湖正是有山有水,交相辉映,再加上*年开发建设的大量水上游乐项目,能够充分满足不同旅游者的需求,相信今天各位朋友也一定能够“乘兴而来,尽兴而去”的!

  整个东江湖风景区面积达200*方千米,由小东江、龙景、兜率岛、拥翠峡、黄草、东京寨、白廊和坪石水上体育活动区等八个景区组成。

  东江属耒水的上游,因修建东江水电站面蓄水形成了东江湖。由于耒水实施梯级开发,在这里又修了一个小水电站,从这里向上到东江大坝,就是12千米长的小东江。如果是在4月到11月之间的清晨或黄昏来看小东江,只见江面上云蒸霞蔚,如同一条洁白的玉带轻柔地萦绕在青山绿水之间,令人油然而生置身仙境的感觉,这就是小东江最有名的景观——“雾漫小东江”。到了旭日东升或月上中天时,万丈光芒倾泻而下,小东江波光粼粼,又像一位被撩开面纱的窈窕淑女,顾盼生姿,风情万种。如此美丽的景色,吸引了无数摄影家慕名赶来,其中一些作品还频频在全国大赛中获奖。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小东江会形成如此美丽的景色呢?其实“雾漫小东江”的成因与我国著名的“吉林雾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由于江水的温差而造成约。小东江的水是从上游东江大坝100多米深的湖底流出来的,水温常年保持在8—10摄氏度,而下游的水温却在20摄氏度左右。于是,小东江的湖水早晨上热下冷、傍晚上冷下热,便在湖面上形成一层水雾,再加上*植被繁茂,空气潮湿,因而常常在水面上形成云雾。

  大家请注意看山岩上,有一道瀑布从天而降,这是猴古山瀑布。猴古山瀑布高39米,终年不停。夏秋季节水流湍急,瀑布砸在山岩上,化作万千玉珠跌落湖中,再加上旁边矿山壁上挂满瀑帘,有如银丝翻滚,令人赏心悦目;冬春季节水流减小,瀑布便分成几缕从山顶缓缓飘落,分外妖娆。难怪有人赋诗赞叹道:“猴古山崖景清幽,碧水悬岸万古留。疑似龙池喷瑞雪,如同天际挂飞流。”

  好了,现在已经到了东江大坝的观景台。大家请看,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曲薄壳拱坝一一东江大坝。东江大坝高157米,底厚35米,顶厚7米,坝顶中心弧长438米。大坝结构新颖、造型美观、气势雄伟,在国际同类型坝中排名第二,在亚洲高居榜首。东江大坝属国家“七五”期间重点工程,总投资10.8亿元,1978年破土动工,1986年关闸蓄水,1987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90年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前后历时11年。东江水电站的总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年发电量13.2亿千瓦,是华中电网最理想的调峰补偿电站,也是全国目前调节功能最好的水电站。它的第一台机组发电才250天,其经济效益就已经相当于电站的全部投资。

  “斩断东江水,高峡出*湖。”东江大坝还有一个景观令人叫绝。每到开闸泄洪的时候,上游库水在高压下顺着两条滑雪式溢洪道顷刻间奔驰而出,然后腾空飞跃,化作雨雾,在阳光照射下迸发出五色霞光,犹如玉龙吐珠,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任何人站在谷底抬头仰望,不由得都会吟诵起诗仙李白那两句脍炙人口的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现在请大家前往东江码头,东江码头是东江湖水上交通的主要出人口,也是湖南省一流的旅游码头。东江水的水质上乘,湖水清澈明净,各项指标与国家一级饮用水标准相差无几,是郴州市和资兴市的主要饮用水源。

  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东江湖了。看到这宽阔的水面、碧绿的群山、湛蓝的天空,各位是否有一种心驰神往、魂游天外的感觉呢?美丽的'东江湖陶醉了无数到此旅游的人。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游览后,欣然赋七律一首:“湖中倒影览群山,细雨凭添碧水寒。小岛轻舟迎客至,老枝新叶报春还。坝前犹忆漓江秀,峰转顿知天地宽。仙境原来非梦幻,随风飘落在人间。”

  著名湘籍歌唱家*也曾用她那甜美的歌喉将《东江之歌》唱遍神州万里。著名作曲家徐沛东看到东江湖的景色后;触景生情,一气呵成地创作出了郴州人家喻户晓的《来吧,朋友!》:(唱)“这里的风柔柔,这里的云悠悠;这里的山峻峭,这里的水含羞;这里的酒绵绵,这里的人风流。来吧!来吧!到郴州……”

  东江湖是我国中南地区较大的人工湖泊,湖岸线长达738千米,湖面的总面积为160*方千米,最宽处达4千米,最深处130米,蓄水量为81.2亿立方米,俗有湘南洞庭”之称。修建东江水电站,湖泊淹没了11个乡镇、67个村的耕地7.2万亩、山林13.7万亩,共计有5.7万人移民。资兴人民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资兴工作过的作家魏东明曾经写过一首描写郴州林海的诗“曲曲弯弯水,重重叠叠山;无穷无尽树,不冷不热天;树是摇钱树,山是聚宝盆。”其实这首诗也是东江湖的真实写照。东江湖周围植被繁茂,一片青山绿水,是保健疗养、修身养性的好去处,也难怪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游客专程到东江湖来了!

  东江湖具有发电、防洪、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从旅游角度来看,这里的风景可以概括为“雄、奇秀、幽、旷”五个字。湖虽人造,景则天成。沿湖四周,山、林、坝、瀑、岛、庙、洞、石等比比皆是,形成了山水交错、异彩纷呈的旖旎景象。漫游东江湖,真可谓是“船在湖中行,人在画里游。”。不仅如此,东江湖也是人文风景荟萃之地,早在远古时期,炎帝南巡就曾到过东江,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等龙代名将也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传奇。土地革命时期、*、*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经在这里打过游击。

  大家请看,在烟波浩淼的湖面上,还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些青翠的小岛。东江湖里共有大小岛屿30多个,其中最大的就是前面的兜率岛。

  兜率岛蹲踞于湖中心,面积为5.7*方千米,是湖南第一大岛,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内陆岛。“兜率”是道家用语,意思是“知足、妙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待会儿看了兜率岛上的美妙景色,相信大家都会永远快乐的!

  据说在很久以前,东江里有一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搞得民不聊生。天上住在兜率宫里的太上老君知道后,掐指一算,原来这是自己当年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丢失的一条龙头拐杖。于是他把炼丹炉前的石狮子招来投下凡间,压在孽龙身上,从此就成了兜率岛。

  传说归传说,不过兜率岛确实具有灵气。大家请看,这里有东、南、西三面湖水汇聚,成为东江湖上最宽的一段湖面,正应了古话所说的“三江归一”。正因为如此,早在1000余年前就有人进洞游历,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1786年还有人在上面修建了寺庙,可惜后来被毁。过去修建水库之前这里叫做“兜率灵岩”,是古时“资兴八景”之首,还曾被宋朝谢岩列人《天下名山记》中,被称赞为“天下洞相似,此洞独不同。”在东江水库蓄水以后,兜率灵岩成为一个湖中岛,集山、水、洞、岛、庙于一体,洞外碧水蓝天,洞内怪石嶙峋,风景确实与众不同!

  现在来到的是兜率岛上的洞口大厅。岛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大洞呢?原来这里与郴州市另一处著名景观万华岩一样,也是由于流水长期侵蚀石灰岩而形成的。这个溶洞总长6千米,总面积达3.4万*方米,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口的这个大厅高约35米,能同时容纳数百人聚会。在这里有—个非常醒目的地方,就是这根漂亮的石笋。据说这是当年孙悟空留下的如意金箍棒,也就是定海神针。

  通过大厅向前走,来到了第二个景点——迎宾堂。在这里,有一只孔雀正展开它漂亮的尾羽来欢迎大家。请大家回头再看,有一位老太太背着小孙子正在急匆匆地赶路,原来他们是要赶着去看对面的鲤鱼跳龙门呐!

  现在大家已经置身于百花园中了,不过这里的花可不是普通的花,而是海底世界的珊瑚花。透过花丛,大家还可以看见太上老君正和八仙里的张果老在喝酒赏花。

  这里是兜率灵岩中最狭窄的地方,只有30—40厘乡宽大家只能扭腰收腹地过去了,所以人们给它取了个有趣的名字:“先生侧身过,女士扭腰行。

  这里是太上老君的卧室。请看这两边,是不是像用一颗颗珠圆玉润的珍珠编成的帘幕,这种垂吊的石帘在地质性学上叫做“石幔”。据美国洞穴专家评价说,他们在世界上看到过很多石幔,但最漂亮、最壮观的石帘非这幅莫属。能够用得上这样的帘子可不是凡人,大家看,喝醉酒的太上老君正在里面酣睡着呐!

  现在来到的地方有一个凄婉的名字——离恨堂。请看,那边有一位妇人,怀抱孩子,翘首张望。她在看什么呢?来她的丈夫到东江湖里打鱼,不慎淹死了。可怜的妻子仍然在痴痴地等待,最终化成了这一座望夫石。哎!可怜天下有情人呀!

  经过了悲悲戚戚的离恨堂,还是来看一些让人高兴的东西吧。这里有一个马戏团正在表演,有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有聪明伶俐的海豹,有模样恐怖的眼镜蛇,还有活泼可爱的哈巴狗……据说在这家马戏团里一共有72种动物表演。

  现在大家到的地方是洞内最大的一个大厅。这个大厅高40多米,宽70米,在全世界都非常罕见。前面灯光映衬下有一根高大的石柱。据说湖南张家界的黄龙洞里有一根高29米的石柱,号称世界之最,而我们这根石柱高36米,才是真正的世界之最呐!

  接下来要进人的地方是会仙堂,顾名思义,这里也就是与仙人相会的地方。首先大家看到的是长生不老仙,这位老仙人可有112000岁了呐!科学测算,上面的水每滴100年,下面的石笋就长1厘米,根据这个原理就可推算出这位老人的年龄。

  请大家看左边,这边原来有个村庄叫做秀流村,是因为东江在蓄水前的名称——秀流而得名的。村庄不大,但名气不小,20世纪30年代与冰心齐名的我国现代四大女作家之一的才女白薇就出生在这里。在右边有一座小岛,叫做珍珠岛(*书画函授大学郴州分院就位于岛上。之所以选址在这里,可能也是为了能够多汲取一些东江的灵气,好创造出更优秀的书画作品吧!

  现在大家行进的水域叫做拥翠峡。拥翠峡全长20千米,是东江湖最具代表性的山水自然景观。整个峡谷山挟水转,水贯山行,一路上有许多悬流飞瀑和奇峰怪石,尤其是湖水如镜,群山倒影映人水中,一片翠绿。大家看着这满山苍翠,遍江拥碧,是不是有人在画中之感呢?清朝康熙年间,一位资兴县令即兴赋诗一首《滁口道中口占》,生动地描绘了这里的景致:“嫩绿新莺剪剪呼,高峰长涧入云弧。不知驿路行多少,错认全身在画图。”眼前展现的是东江湖上有名的金牛岛。整个岛有头有角,酷似一头金牛。自古以来,资兴人民勤劳智慧,就像这金牛一样劳作不息,终于迎来了今天这殷实富裕的好日子!

湖南东江湖导游词3

  东江湖是资兴的一大美丽风景,一个风水宝地,一个人间天堂!百闻不如一见,现在就让我貌同参观这梦一般的仙境——东江湖吧。

  你瞧,东江湖的睡清澈透明,一片宁静,有着春日的温和。一阵微风吹过,旁边的水草随风摆舞起来,花朵争相开放,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柳树也在炫耀着自己的新衣裳。开始起雾了,雾轻飘飘的,如同仙女留下的轻纱,飘渺而温柔。过了一会儿,温暖的太阳偷偷的从云彩后面探出来,张开了灿烂的笑脸,正在向我们问好哩!在灿烂的阳光映照之下,湖面就像一面未打磨的铜镜,呈现出一种金色光芒,让我们禁不住赞叹!

  东江啊,东江,美丽的东江!梦一般的仙境—东江湖,宛如生动的画,如同婉转的曲,更是一篇美丽的诗!在这山水中,更是让我们大家感到一种蓬勃之美啊!东江湖的景色宜人,不得不让我们大家难以忘记,流连忘返!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2)

——马王堆导游词范文5份

  马王堆导游词 1

  今年年初,我与妈妈来到了湖南省博物馆参观。我一进门,琳琅满目的瓷器、淘器、青铜器、古人用过的物品和我叫不出名字的'文物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跟着讲解员游了整个博物馆。出了博物馆,我和妈妈都不说话,因为我们心里都为博物馆里每一样物品暗暗赞叹、惊讶不已。我以前去过西安汉阳陵,那里气魄也非常雄伟,但感觉里面的东西都和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大不相同。

  让我讲讲这两个同样是汉朝陵墓的不同特点吧。西安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异穴的合葬陵园,占地面积20*方公里,有190多个葬坑。陵园*面呈不规则的葫芦形,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3公里。在这个陵园里出土了大量陶俑,有武士样的、有女仆、文官及大臣等,还有陶塑家畜,如猪、牛、羊、马、鸡鸭、鹿等。大的有约一米长大小,小的只有手掌大小。这些物品都是皇帝死后的陪葬品,并不是生前用过的东西。讲解员告诉我们,这说明汉朝当时是蛮富裕的,皇帝死后也希望在地下物资丰富、生活富裕。汉阳陵跟兵马佣坑非常相似,都是死后带无数的陶泥做的人物、动物来陪葬。可湖南马王堆就不一样了。马王堆挖掘出土了三个汉墓。其中一号墓是利仓妻子的墓,三号墓是利仓儿子的,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侯利仓。

  三座墓坑中一号坑最大。南北19。5米。东西宽178米,深16米。对于一个墓坑来讲,所占的面积是巨大的。更精彩的还是此坑出土的“千年女尸”。大家应该都认为,在地底下埋藏已久的尸体一定会完全腐烂。可是,这个“千年女尸”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面目还像刚死的尸体一样。当考古学家在一号坑中发现这个“女尸”的时候,“女尸”的身上尽然包着20件衣服。经过一星期的努力,考古学家把这“女尸”的衣服一件件小心地脱了下来。当真面容呈现出来时,所有的考古学家都目瞪口呆:那不像一具千年女尸,而像一具新鲜尸体。她的皮肤是淡黄色的,按下去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出土的第一具完整的千年“湿尸”。

  在国际上都很有名的。另外还出土许多墓主身前使用过的日常物品,如碗筷、梳妆用品、钱币、食物等等。西安汉阳陵和湖南马王堆,两个陵墓,前者占地面积巨大,墓坑多,后者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三个墓坑;前者多出土陪葬陶俑,后者是真实的尸体和当时使用的东西。这就是两个陵墓的最大不同点。当然,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千年女尸”感兴趣吧,那么什么时候你们也去看看吧?!

  马王堆导游词 2

  今年年初,我与妈妈来到了湖南省博物馆参观。我一进门,琳琅满目的瓷器、淘器、青铜器、古人用过的物品和我叫不出名字的文物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跟着讲解员游了整个博物馆。出了博物馆,我和妈妈都不说话,因为我们心里都为博物馆里每一样物品暗暗赞叹、惊讶不已。我以前去过西安汉阳陵,那里气魄也非常雄伟,但感觉里面的东西都和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大不相同。

  让我讲讲这两个同样是汉朝陵墓的不同特点吧。西安汉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异穴的合葬陵园,占地面积20*方公里,有190多个葬坑。陵园*面呈不规则的葫芦形,东西长约6公里。南北宽3公里。在这个陵园里出土了大量陶俑,有武士样的、有女仆、文官及大臣等,还有陶塑家畜,如猪、牛、羊、马、鸡鸭、鹿等。大的有约一米长大小,小的只有手掌大小。这些物品都是皇帝死后的陪葬品,并不是生前用过的东西。讲解员告诉我们,这说明汉朝当时是蛮富裕的,皇帝死后也希望在地下物资丰富、生活富裕。汉阳陵跟兵马佣坑非常相似,都是死后带无数的陶泥做的人物、动物来陪葬。可湖南马王堆就不一样了。马王堆挖掘出土了三个汉墓。其中一号墓是利仓妻子的墓,三号墓是利仓儿子的,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侯利仓。

  三座墓坑中一号坑最大。南北19。5米。东西宽178米,深16米。对于一个墓坑来讲,所占的面积是巨大的。更精彩的还是此坑出土的“千年女尸”。大家应该都认为,在地底下埋藏已久的尸体一定会完全腐烂。可是,这个“千年女尸”在地下埋了两千多年,面目还像刚死的尸体一样。当考古学家在一号坑中发现这个“女尸”的时候,“女尸”的身上尽然包着20件衣服。经过一星期的努力,考古学家把这“女尸”的衣服一件件小心地脱了下来。当真面容呈现出来时,所有的考古学家都目瞪口呆:那不像一具千年女尸,而像一具新鲜尸体。她的皮肤是淡黄色的,按下去还有弹性,部分关节还能活动。这是中国历史上出土的第一具完整的千年“湿尸”。

  在国际上都很有名的。另外还出土许多墓主身前使用过的日常物品,如碗筷、梳妆用品、钱币、食物等等。西安汉阳陵和湖南马王堆,两个陵墓,前者占地面积巨大,墓坑多,后者占地面积相对较小,只有三个墓坑;前者多出土陪葬陶俑,后者是真实的尸体和当时使用的东西。这就是两个陵墓的`最大不同点。当然,我相信大家一定对“千年女尸”感兴趣吧,那么什么时候你们也去看看吧?!

  马王堆导游词 3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马王堆导游词 4

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前言(略)、照片、模型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但根据北宋《太*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圭人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堀,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纱。

  (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其中一号、二号墓东西方向*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一号墓墓曰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长19 ̄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 ̄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出土漆本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填塞物模型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纪年木牍

  三号墓出土的这支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卜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奋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唱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主葬君。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记录。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

  第一部分走进轶侯家

  利苍玉印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驮侯家族的墓地。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软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皲侯、长沙国丞相利苍。他生于战圄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利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他升任长沙圄丞相,极力巩固中央**,维护祖圄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驮侯。f社,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苍处在长沙国的位置独特,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厚葬。

  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锥心之痛,于汊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形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复原了一个中年驮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马王堆导游词 5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前言(略)、照片、模型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但根据北宋《太*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圭人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堀,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纱。

  (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其中一号、二号墓东西方向*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一号墓墓曰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长19 ̄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 ̄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出土漆本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填塞物模型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纪年木牍

  三号墓出土的这支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卜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奋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唱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主葬君。”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记录。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

  第一部分 走进轶侯家

  “利苍”玉印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驮侯家族的'墓地。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软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皲侯、长沙国丞相利苍。他生于战圄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利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他升任长沙圄丞相,极力巩固中央**,维护祖圄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驮侯。f社,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苍处在长沙国的位置独特,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厚葬。

  “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锥心之痛,于汊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形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复原了一个中年驮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3)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实用五份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1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参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陈列馆,下面从三个部分给大家进行讲解。

  前言(略)、照片、模型

  马王堆汉墓位于长沙市东部地区原马王堆乡,距市中心约4千米。这里地势*坦,地面有土冢两个,它们大小相仿,*地兀起,中间相连,形状颇似马鞍。相传这里是五代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但根据北宋《太*寰宇记——长沙县》的记载,这里是西汉初年长沙王刘发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墓地,号曰“双女冢”。究竟马王堆这座神奇古墓的墓圭人是谁呢?在未发掘之前,实为千古之谜。

  1971年底,湖南省军区366医院决定在此修建地下病房和仓库。为了配合基建,我们对此进行了考古发堀,这才揭开了这座千年地官的神秘面纱。

  (模型)马王堆汉墓墓坑模型

  马王堆共有三座墓,按发现秩序的先后,分别编为一号、二号、三号。其中一号、二号墓东西方向*行并列,三号墓在一号墓南侧。一号墓墓曰呈方形,下面为斗形墓坑,是典型的西汉墓葬形式。墓口南北长19 ̄5米,东西宽178米,从封土算有20 ̄5米深。自墓口向下有4级台阶,墓室北面有一条由地面几乎直达墓底的斜坡墓道。墓**出土漆本器、纺织品、帛画等各类文物1800余件及一具倮存十分完整的女尸。二号墓墓口和中部为圆形,下面3米处为方形,由于曾经多次被盗,且白膏泥密封较差,故整个墓葬已严重坍塌,仅残余200余件文物。三号墓与一号墓形制相同,因该墓保存得较好,出土了帛书、帛画、简牍、漆木器、纺织品等1000多件文物。遗憾的是,该墓尸体已经腐烂,仅残存一具骨架。经鉴定,墓主人是一个身高约185米,年龄30岁左右的男性。

  一号墓填塞物模型

  一号墓之所以保存得如此完整,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在墓室底部铺垫15厘米厚的白膏泥,棺椁上部及四周填塞厚度约为斗0厘米、重5000多千克的木炭,再在木炭外面填放1。3米厚的白膏泥,白膏泥之上的填土又每隔半米厚时用夯锤夯实一次。墓中放置木炭主要起防潮、干燥作用,墓中少量水分可以被它吸附。白膏泥的学名叫微晶高岭土,是制造瓷器的原料,它有较强的防渗漏和密闭特性。正由于当时采取了这样的筑墓方式,即深埋密封,该墓的尸体、葬具及大量随葬器物才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

  纪年木牍

  三号墓出土的这支纪年木牍上有这样一段文字“十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家丞奋移主藏郎中,移藏物一编,书到先质,具奏主藏君。”把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卜二年二月乙巳朔戊辰,管家奋将随葬品及其一份清单递呈主藏郎中。主藏郎中收到清单后,先后对照实物——唱读和验收,最后将结果启奏主葬君。”在这支给墓主人去阴曹地府开具的“通行证”上,有“十二年二月乙巳朔”的记录。经考证指的是汉文帝十二年二月二十四日,即公元前168年2月24日,这就是三号墓墓主人下葬的准确日期。

  第一部分走进轶侯家

  “利苍”玉印

  经过考古发掘,我们发现马王堆是西汉初期驮侯家族的墓地。从二号墓出土的“利苍”玉印、“软侯之印”(铜印〉和“长沙丞相”(铜印)来看,二号墓墓主人应该是第一代皲侯、长沙国丞相利苍。他生于战圄末年,死于西汉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早年利苍曾跟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为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初他升任长沙圄丞相,极力巩固中央**,维护祖圄统一大业,据《史记》和《汉书》记载,于惠帝二年四月(公元前193年)以功再封驮侯。f社,是地名,在现在的河南省罗山县和光山县之间。食邑为七百户,与陈*、张良等万户侯相比,是个不太大的侯。但是由于利苍处在长沙国的位置独特,所以家族成员生前甘食美服,享尽人间的荣华富贵,死后也得到厚葬。

  “妾辛追”印

  利苍的夫人葬于一号墓,根据墓中出土的一枚“妾辛追”的印章可以得知她的姓名叫辛追。虽然贵为侯爵夫人,她却经历了早年丧夫、晚年丧子的锥心之痛,于汊文帝后元一年(公元前163年)左右撒手人寰,死时大约50多岁。根据女尸和T形帛画上辛追的形象,我们请西安超人雕塑研究院复原了一个中年驮侯夫人的蜡像,再现了辛追当年的风采。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3

  各位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小王,首先欢迎大家来到湖南博物馆。今天我们要去游览的是马王堆汉墓。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畎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名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4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两冢顶部*圆,底部相连,形似马鞍,故也有人称其为马鞍堆。

  据出土的"长沙丞相"、"大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证明是汉初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这三座古墓规模巨大,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1974年相继发掘,其墓葬结构非常宏伟复杂,其中一、三号墓棺椁葬具保存完好。根据漆器款识、封泥、印章等推断,一号墓为利苍之妻,二号墓为利苍本人,三号墓则是利苍之子,三座墓葬的时间相距约20多年。一号墓由墓顶至椁室深达20米。

  椁室构筑在墓坑底部,由三椁(外椁、中椁、内椁)、三棺(外棺、中棺、内棺),以及垫木所组成。木棺四周及其上部填塞木炭,厚30—40厘米,约1万余斤。木炭外面又用白膏泥填塞封固,厚度达60—130厘米。棺内出土了一具保存2100多年的完整女尸(利苍的妻子辛追),尸体长154厘米,外形完整,全身润泽柔软,部分毛发尚存,部分关节可以弯动,许多软组织比较丰满,柔润而有弹性。古尸内脏器官保持了完整的外形,相对位置基本正常。这是世界上已发现的保存时间最长的一具湿尸。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5

  欢迎大家来到湖南马王堆!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马王堆汉墓在湖南省博物馆院内。1972年至1974年先后在长沙市区东郊浏阳河旁的马王堆乡挖掘出土。一号汉墓出土的女尸,时逾2100多年,形体完整,全身润泽,部分关节可以活动,软结蒂组织尚有弹性,几乎与新鲜尸体相似。它既不同于木乃伊,又不同于尸腊和泥炭鞣尸。是一具特殊类型的尸体,是防腐学上的奇迹,震惊世界,吸引不少学者、游人观光。女尸经解剖后,躯体和内脏器官均陈列在一间特殊设计的地下室内。

  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对我国的历史和科学研究均有巨大价值,其出土文物异常珍贵。从三号墓中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经考证,比《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可能还要早,书中记载了52种疾病,还提到了100多种疾病的名称,共载方280多个,所用药物计240多个。这是我国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方剂。《五十二病方》的发现,补充了《内经》以前的医学内容,是一份非常珍贵的医学遗产。

  马王堆三座汉墓共出土珍贵文物3000多件,绝大多数保存完好。其中五百多件各种漆器,制作精致,纹饰华丽,光泽如新。珍贵的是一号墓的大量丝织品,保护完好。品种众多,有绢、绮、罗、纱、锦等。有一件素纱禅衣,轻若烟雾,薄如蝉翼,该衣长1。28米,且有长袖,重量仅49克,织造技巧之高超,真是天工巧夺。出土的帛画,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描写当时现实生活的`大型作品。还有彩俑、乐器、兵器、印章、帛书等珍品。

  一号汉墓的彩绘漆棺,色泽如新,棺面漆绘的流云漫卷,形态诡谲的动物和神怪,体态生动,活灵活现,具有很高的艺术水*。三号墓出土的10多万字的大批帛书,是不可多得的历史文献资料。帛书的内容涉及古代哲学、历史、和科学技术许多方面。经整理,共有28种书籍,12万多字。另外还有几册图籍,大部分都是失传的佚书。二号汉墓出土的地形图,其绘制技术及其所标示的位置与现代地图大体*似,先后在美国、日本、波兰等国展出,评价极高,誉为"惊人的发现"。

  马王堆汉墓遗址位于长沙市东郊,距市中心四公里。因传为楚王马殷的墓地,故名马王堆。三座汉墓中,二号墓的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三座墓中以一号墓规模最大,墓坑南北长19.5米,东西宽大17.8米,深16米。现在一、二号墓坑已经填塞,三号墓坑经过整理加固,保存下来,并新建了大跨度的顶棚,供人们参观。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又曾被附会为长沙王刘发埋葬其母程、唐二姬的"双女"。湖南省博物馆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1972年发掘了1号墓。1973至1974年初,发掘了2号、3号墓。1973年出版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据《史记》和《汉书》记载,长沙相利仓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卒。2号墓发现"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和"利仓" 3颗印章,表明该墓的墓主即第一代轪侯利仓本人。 1号墓发现年约50岁左右的女性尸体,墓内又出"妾辛追"骨质印章,墓主应是利仓的妻子。

  3号墓墓主遗骸属30多岁的男性,可能是利仓儿子的墓葬。3号墓出土的一件木牍,有"十二年十二月乙巳朔戊辰"等字样,标志着该墓的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二年(前168)。1号墓在构建时分别打破2号墓和3号墓的封土,则其年代应再晚些。马王堆汉墓的发掘,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4)

——湖南袁家界导游词 (菁华3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张家界康泰国际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

  袁家界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北部,是镶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一颗明珠。袁家界名称相传来源于后唐时期,黄巢起义失败后,朝庭为彻底肃清乱党,四处张榜,捉拿反贼。当时黄巢手下有一名将士,姓袁,为躲避追捕,便来到了这远离人世的深山野岭——青岩山隐居,他在这里结庐为舍,垦荒种粮,并以自己的`姓氏为这里命名,起名“袁家界”。

  袁家界面积约1200公顷,*均海拔1074米,它东邻金鞭溪、远眺鹞子寨;南望黄石寨,连接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从山下往袁家界有两条通道,一是走“金鞭溪”中段上“乱窜坡”到“后花园”;另一条则是乘“世界第一梯”——百龙天梯至下坪,乘电梯上山只需3分钟时间,既轻松又安全,不仅这壮观的电梯工程奇观令人惊叹,更令人叫绝是当电梯驰出竖井的那一瞬间,一幅神奇的画卷直入眼帘,那列队森严,高大威猛的“天兵聚会”,就像是一支整齐、雄壮的仪仗队,正等待着您的“检阅”呢;电梯到达山顶,走出站房,举目远望,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山水画凌空突出,如海市蜃楼般悄然而至,这便是大家向往已久的“空中田园”。

  袁家界风景以雄、奇、险、峻著称,在十多华里的环山游道上,沿途景色美不胜数。山上居住着一个村庄,几十家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他们勤劳善良,与世无争。在居户外面的墙壁上,挂满了一串串火红的辣椒,一串串红薯、土豆;屋内的火炕上,琳琅满目的挂满了腊肉、腊鱼、腊肠、腊豆腐等等。如有幸在他们家里做客,您将会享受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尊贵和殊荣,那令人唾涎欲滴的十大碗,那透着诱人醇香的土家米酒,会使您梦回故里,永世不忘!

  从百龙电梯乘环保车前往“后花园”约需十分钟车程,沿途峰峦连绵,绿树成荫,中途会经过一片尚未开发的景区,山的名字叫“松子岗”。这里只有本地农民和少量的写生者曾涉足此地,但究其景观并不比其他景点逊色,整个“松子岗”灌木葱茏,山蕨遍野,沿一条幽径小路到达后山一山凹处,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千峰嶂叠,万石窜空,婉如仙境,即似是而非;细观眼前,一石婷婷玉立,丹眼、娥眉、巧鼻、小嘴、盘发,秀丽的脸蛋,清晰的面容,这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梦中情人”吗?当地人都称她为“美女峰”。左边的石崖下,常年放置着几只筒状蜂箱,因为这里没有任何污染,蜜蜂采摘的都是原始花粉,天然水分,这种蜂蜜营养丰富,含钙极高,其中又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对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增长智力都具有极好的作用,特别是还具有防癌和治癌的功效,品一口这特殊的蜂蜜,会使您沁甜入脾,回味无穷……。

  下车后小走几步,便是上山游道,再沿着左边的台阶下行50米,便可见一椭圆的石门,请大家屏住呼吸,不要出声:请看在门前的左上角,有一石突出,像一只凶猛的动物,但此时却特别安静,你看它四肢伏地,抿嘴翘鼻,闭目养神,感觉中似乎伴有轻轻的“鼾”声。大家没有想到吧,它可就是镇守后花园的雄狮啊?大家千万别吵醒它。透过石门往里看,这里真是别有洞天啊,您看那生意盎然的“盆景”,那似是而非的“假山”;那栉次枇邻的“屏风”、“壁画”、“雕刻”;那形状逼真的石桌、石椅;还有那川流不断的“小桥流水”……这是谁的“大宅院”呢?不是,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精美秀丽的“后花园”。进“后花园”往右走,在一石崖下有一条栈道,要猫着腰、低着头,方能过去,站在中间向对面大叫一声:“我爱你——”,将会有经久不息的回声从中传出,爱——你——,爱——你——,爱——你……这种释放会使您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感。

  在“后花园”的对面,是一座巍峨的山峦,山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森林中常有野山羊出没,夜深人静之际,常能听到野羊羔“咩洋”地叫声,因此被称作“羊寨”。民国时期,此地曾为土匪占领,直到现地,山上还残留有卡门、暗堡、断壕、屋场、水井、碓臼、磨坊等残迹。粗大的松树上还留有土匪当年留下的“v”字型标志。站在“山寨”上,举目眺望,可看见金鞭溪全景,只见一条美丽的溪水从数百座石林中缓缓穿过,显得是那样的幽静、和谐。从“后花园”向前步行约100米,便是袁家界又一处绝世奇观——迷魂台,走上迷魂台,只见上百座山峦拔地而起,峰涌而至,它们姿态万千、气势非凡;有的似“天狗望月”,有的像“海螺出水”;有的像“将军列队”,有的如“一柱擎天”。几道山坳和屏障将这些山峦有序的分开,使这些石峰更显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在万道霞光的点缀下,显得蔚为壮观,不同凡响。这更像是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迷魂台”揽胜,真宛如仙境神游啊。

  “后花园”至天下第一桥,有一条全长__多米的游道,路面多为白色的条石铺成,站在远处观望,很像一条白色的绸带打了两个结,一头系在“迷魂台”,一头第在“天下第一桥”。信步漫游,沿途可欣赏到“拜仙台”、“百丈绝壁”、“小洞天”、“情人谷”等别有情趣的景点,这里海拔不高,一般不受气候影响,慢慢品味,定会使您赏心悦目。 “天下第一桥”是张家界“十大绝景”之一。也是袁家界的标志性景点,它是居于两山之间形成的一座天然石桥,而两山原为一体,桥身是两山相连的关键部分,但因中间石质较为薄弱,由于风化、崩塌作用的影响,又经过日晒雨淋、流水洗刷、山洪冲击,久而久之,终于形成今天这一特别的奇景……。

  “天下第一桥”桥面宽两米,厚四米,跨度为二十多米,高度为三百多米,是世界是迄今为止所发现落差最高的天然石桥。纵观桥下,只见白云飞渡,奇峰突出;才一举目,已不觉心旷神怡。放眼对面,便是最大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那高高矗立的“六奇阁”在阳光下更是显得褶褶生辉,在黄石寨与袁家界之间有一道长长的峡谷将两山隔开,峡谷中有一条小溪水,溪水边万木争春,姹紫嫣红,溪水从“天下第一桥”下面淙淙流过,这便是有名的“沙刀沟”。

  说到“沙刀沟”的来由,我该为大家讲个传说故事了。相传在很早以前,在袁家界住着婆孙三人:爷爷、奶奶和七、八岁的小孙女,小女孩父母早逝,她从未享受过幸福和快乐。从小就帮爷爷、奶奶担负起沉重的家务活和体力活,爷爷、奶奶对她管得可严了,她每天都得扫地、抹灰、洗衣服、扯猪草,还得去砍柴禾。一天,小女孩子砍柴回来,爷爷和奶奶因为没有看到小孙女把刀带回家,便厉声地责问她:“鬼丫头,你把沙刀丢哪去了,找不到,今天就不要回家!”可怜的小女孩含着眼泪一个人上山寻刀,太阳下山了,天越来越黑了,树林中传来野兽、怪鸟的叫声,小女孩惊恐地望着四周,她好害怕,可她不敢回家。她在黑夜中跌跌撞撞地走着,突然一脚踩空,小女孩从“天下第一桥”掉下了深渊,小姑娘带着惊骇,带着恐惧,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原本属于她的世界,只有山谷在为她哀恸,只有风儿在为她哭泣。不知何时,从山谷中飞出一只小鸟,边飞边发出凄凉的哀叫:“公叨叨,婆叨叨,掉把弯刀”,人们后来把这种鸟叫做“刀刀鸟”。据说是那小女孩的灵魂转化而成的,直到现在,当地人还常常在深夜听到她的哀叫,有人为纪念落崖的小女孩,便把这条峡谷起名叫“沙刀沟”,也有叫做“畲刀沟”的。

  离开“天下第一桥”,乘环保车继续前行,10分钟后,便又是一处最佳景点——天悬白练,下车后沿公路直下,走数百个台阶,往右边观赏:有一道急流从200多米高的绝壁上飞泻直下,涓流如练。盛夏多雨时,瀑布直冲壁下石坎,水珠飞溅半空后复跌落谷底,洒落至10余米外,声如闷雷。常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一道道的彩虹,如遇一阵清风吹过,便见金光万点,飘飘洒洒;又仿如六月飞雪,迎风飞舞;真给人一种清心洒脱,静如止水般的意境啊。好了,各位朋友,袁家界的美景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原袁家界之行留给您永远美好的回忆。

  袁家界面积约1200公顷,*均海拔1074米,它东邻金鞭溪、远眺鹞子寨;南望黄石寨,连接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它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北部,是镶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一颗明珠。袁家界位于杉刀沟北麓,是以石英岩为主构成的一座巨大而较*缓的山岳。是张家界公园又一处风景集中地。自金鞭溪紫草潭左入杉刀沟可上袁家界;顺袁家界台地边沿,绕荒径小道亦可下至金鞭溪千里相会处;亦可从袁家界去天子山、杨家寨。

  从山下往袁家界有两条通道,一是走“金鞭溪”中段上“乱窜坡”到“后花园”;另一条则是乘“世界第一梯”——百龙天梯至下坪,乘电梯上山只需66秒时间,既轻松又安全,不仅这壮观的电梯工程奇观令人惊叹,更令人叫绝是当电梯驰出竖井的'那一瞬间,一幅神奇的画卷直入眼帘,那列队森严,张家界十大绝景之一的“神兵聚会”,就像是一支整齐、雄壮的仪仗队,正等待着您的“检阅”呢;电梯到达山顶,走出站房,举目远望,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山水画凌空突出,如海市蜃楼般悄然而至,这便是大家向往已久的“空中田园”。

  袁家界景区虽然在地域上隶属于*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但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却被众星捧月般地位居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与世界上最美丽的峡谷金鞭溪一衣带水,东接索溪峪,南眺鹞子寨,西望黄石寨,北靠天子山,总面积约1200公顷,*均海拔1074米。

  站在袁家界景区的观景台上,三千奇峰尽收眼底,雄险秀野,神态各异。峡谷深处,千百根石峰石柱奇伟突立。峻峭之石,如英武将帅;嵯峨之峰,似勇猛壮士。有声有色,若静若动,形象逼真,呼之欲出。

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张家界康泰国际旅行社的导游,为大家讲解张家界旅游、凤凰古城、长沙、韶山等地的景点及民俗风情;

  袁家界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北部,是镶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一颗明珠。袁家界名称相传来源于后唐时期,黄巢起义失败后,朝庭为彻底肃清乱党,四处张榜,捉拿反贼。当时黄巢手下有一名将士,姓袁,为躲避追捕,便来到了这远离人世的深山野岭——青岩山隐居,他在这里结庐为舍,垦荒种粮,并以自己的姓氏为这里命名,起名“袁家界”。

  袁家界面积约1200公顷,*均海拔1074米,它东邻金鞭溪、远眺鹞子寨;南望黄石寨,连接天波府;西通天子山;北距索溪峪。从山下往袁家界有两条通道,一是走“金鞭溪”中段上“乱窜坡”到“后花园”;另一条则是乘“世界第一梯”——百龙天梯至下坪,乘电梯上山只需3分钟时间,既轻松又安全,不仅这壮观的电梯工程奇观令人惊叹,更令人叫绝是当电梯驰出竖井的那一瞬间,一幅神奇的画卷直入眼帘,那列队森严,高大威猛的“天兵聚会”,就像是一支整齐、雄壮的仪仗队,正等待着您的“检阅”呢;电梯到达山顶,走出站房,举目远望,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山水画凌空突出,如海市蜃楼般悄然而至,这便是大家向往已久的“空中田园”。

  袁家界风景以雄、奇、险、峻著称,在十多华里的环山游道上,沿途景色美不胜数。山上居住着一个村庄,几十家族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青山绿水之间,他们勤劳善良,与世无争。在居户外面的墙壁上,挂满了一串串火红的辣椒,一串串红薯、土豆;屋内的火炕上,琳琅满目的挂满了腊肉、腊鱼、腊肠、腊豆腐等等。如有幸在他们家里做客,您将会享受一种从未有过的一种尊贵和殊荣,那令人唾涎欲滴的十大碗,那透着诱人醇香的土家米酒,会使您梦回故里,永世不忘!

  从百龙电梯乘环保车前往“后花园”约需十分钟车程,沿途峰峦连绵,绿树成荫,中途会经过一片尚未开发的景区,山的名字叫“松子岗”。这里只有本地农民和少量的写生者曾涉足此地,但究其景观并不比其他景点逊色,整个“松子岗”灌木葱茏,山蕨遍野,沿一条幽径小路到达后山一山凹处,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千峰嶂叠,万石窜空,婉如仙境,即似是而非;细观眼前,一石婷婷玉立,丹眼、娥眉、巧鼻、小嘴、盘发,秀丽的脸蛋,清晰的面容,这不是大家心目中的“梦中情人”吗?当地人都称她为“美女峰”。左边的石崖下,常年放置着几只筒状蜂箱,因为这里没有任何污染,蜜蜂采摘的都是原始花粉,天然水分,这种蜂蜜营养丰富,含钙极高,其中又有大量对人体有利的微量元素,对美容养颜,延年益寿,增长智力都具有极好的作用,特别是还具有防癌和治癌的功效,品一口这特殊的蜂蜜,会使您沁甜入脾,回味无穷……。

  下车后小走几步,便是上山游道,再沿着左边的台阶下行50米,便可见一椭圆的石门,请大家屏住呼吸,不要出声:请看在门前的左上角,有一石突出,像一只凶猛的动物,但此时却特别安静,你看它四肢伏地,抿嘴翘鼻,闭目养神,感觉中似乎伴有轻轻的“鼾”声。大家没有想到吧,它可就是镇守后花园的雄狮啊?大家千万别吵醒它。透过石门往里看,这里真是别有洞天啊,您看那生意盎然的“盆景”,那似是而非的“假山”;那栉次枇邻的“屏风”、“壁画”、“雕刻”;那形状逼真的石桌、石椅;还有那川流不断的“小桥流水”……这是谁的“大宅院”呢?不是,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如此精美秀丽的“后花园”。进“后花园”往右走,在一石崖下有一条栈道,要猫着腰、低着头,方能过去,站在中间向对面大叫一声:“我爱你——”,将会有经久不息的回声从中传出,爱——你——,爱——你——,爱——你……这种释放会使您有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快感。

  在“后花园”的对面,是一座巍峨的山峦,山上古木参天,遮天蔽日。森林中常有野山羊出没,夜深人静之际,常能听到野羊羔“咩洋”地叫声,因此被称作“羊寨”。民国时期,此地曾为土匪占领,直到现地,山上还残留有卡门、暗堡、断壕、屋场、水井、碓臼、磨坊等残迹。粗大的松树上还留有土匪当年留下的“v”字型标志。站在“山寨”上,举目眺望,可看见金鞭溪全景,只见一条美丽的溪水从数百座石林中缓缓穿过,显得是那样的幽静、和谐。从“后花园”向前步行约100米,便是袁家界又一处绝世奇观——迷魂台,走上迷魂台,只见上百座山峦拔地而起,峰涌而至,它们姿态万千、气势非凡;有的似“天狗望月”,有的像“海螺出水”;有的像“将军列队”,有的如“一柱擎天”。几道山坳和屏障将这些山峦有序的分开,使这些石峰更显得层次分明,井然有序,在万道霞光的点缀下,显得蔚为壮观,不同凡响。这更像是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丹青,“迷魂台”揽胜,真宛如仙境神游啊。

  “后花园”至天下第一桥,有一条全长__多米的游道,路面多为白色的条石铺成,站在远处观望,很像一条白色的绸带打了两个结,一头系在“迷魂台”,一头第在“天下第一桥”。信步漫游,沿途可欣赏到“拜仙台”、“百丈绝壁”、“小洞天”、“情人谷”等别有情趣的景点,这里海拔不高,一般不受气候影响,慢慢品味,定会使您赏心悦目。 “天下第一桥”是张家界“十大绝景”之一。也是袁家界的标志性景点,它是居于两山之间形成的一座天然石桥,而两山原为一体,桥身是两山相连的关键部分,但因中间石质较为薄弱,由于风化、崩塌作用的影响,又经过日晒雨淋、流水洗刷、山洪冲击,久而久之,终于形成今天这一特别的奇景……。

  “天下第一桥”桥面宽两米,厚四米,跨度为二十多米,高度为三百多米,是世界是迄今为止所发现落差最高的天然石桥。纵观桥下,只见白云飞渡,奇峰突出;才一举目,已不觉心旷神怡。放眼对面,便是最大的凌空观景台——黄石寨,那高高矗立的“六奇阁”在阳光下更是显得褶褶生辉,在黄石寨与袁家界之间有一道长长的峡谷将两山隔开,峡谷中有一条小溪水,溪水边万木争春,姹紫嫣红,溪水从“天下第一桥”下面淙淙流过,这便是有名的“沙刀沟”。

  说到“沙刀沟”的来由,我该为大家讲个传说故事了。相传在很早以前,在袁家界住着婆孙三人:爷爷、奶奶和七、八岁的小孙女,小女孩父母早逝,她从未享受过幸福和快乐。从小就帮爷爷、奶奶担负起沉重的家务活和体力活,爷爷、奶奶对她管得可严了,她每天都得扫地、抹灰、洗衣服、扯猪草,还得去砍柴禾。一天,小女孩子砍柴回来,爷爷和奶奶因为没有看到小孙女把刀带回家,便厉声地责问她:“鬼丫头,你把沙刀丢哪去了,找不到,今天就不要回家!”可怜的小女孩含着眼泪一个人上山寻刀,太阳下山了,天越来越黑了,树林中传来野兽、怪鸟的叫声,小女孩惊恐地望着四周,她好害怕,可她不敢回家。她在黑夜中跌跌撞撞地走着,突然一脚踩空,小女孩从“天下第一桥”掉下了深渊,小姑娘带着惊骇,带着恐惧,永远地离开了这个原本属于她的世界,只有山谷在为她哀恸,只有风儿在为她哭泣。不知何时,从山谷中飞出一只小鸟,边飞边发出凄凉的哀叫:“公叨叨,婆叨叨,掉把弯刀”,人们后来把这种鸟叫做“刀刀鸟”。据说是那小女孩的灵魂转化而成的,直到现在,当地人还常常在深夜听到她的哀叫,有人为纪念落崖的小女孩,便把这条峡谷起名叫“沙刀沟”,也有叫做“畲刀沟”的。

  离开“天下第一桥”,乘环保车继续前行,10分钟后,便又是一处最佳景点——天悬白练,下车后沿公路直下,走数百个台阶,往右边观赏:有一道急流从200多米高的绝壁上飞泻直下,涓流如练。盛夏多雨时,瀑布直冲壁下石坎,水珠飞溅半空后复跌落谷底,洒落至10余米外,声如闷雷。常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出一道道的彩虹,如遇一阵清风吹过,便见金光万点,飘飘洒洒;又仿如六月飞雪,迎风飞舞;真给人一种清心洒脱,静如止水般的意境啊。好了,各位朋友,袁家界的美景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原袁家界之行留给您永远美好的回忆。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5)

——湖南著名景点导游词 (菁华3篇)

  现在我们乘车前往天子山自然保护区。天子山,海拔1262.5米,因当地土家族领袖向大坤被军拥为“向王天子”而得名。天子山为台地地貌,中间高,四周低,因而视野开阔,透视线长,层次分明,气势雄浑。天子山观景,与黄石寨、金鞭溪的感觉不同。游黄石寨,您是与群峰对坐,与群峰*视;游金鞭溪,您是“人在画图中”仰视高耸于溪*的群峰;而在天子山,则可俯视大千世界,您会生出“山上无山我独尊”的无限豪情。天子山有四大奇观:峰林、云海、日出、冬雪。一幅幅雄伟壮观、奇特迷人的景象,相信会让大家大饱眼福而流边忘返。

  (松子岗)这里就是袁家界。前方那片台地叫松子岗,传说当年向王天子建天子国,最初的城址就在这里。后来才选在水绕四门,于是这里就成了向王天子的第二故都。

  (迷魂台)“迷魂台”是取这里的风光奇绝,令人意乱神迷驰魂夺魄之意。站在石台上远望,黄石寨和腰子寨连成了一幅半弧形的山水画;金鞭溪和沙刀沟若隐若现;脚下山谷中,成团成簇的岩峰间,云缭雾绕,有时弥漫成壮阔的江流,现出“江上数峰青”的奇异图画。这时,就自然而然想起古人的句子:“日幕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愁的是魂灵迷失在这片奇山异水之间,找不到归途了。

  (天下第一桥)那就是“天下第一桥”。你们看,两座山峰被一条长廊连在一起,形成天然桥洞,,*时吞云吐雾,气势壮观雄奇。桥面宽约两米,长20余米,绝对高度357米。桥上苍松挺拔,桥边古藤垂挂,桥下深不可测。走在桥上,只见雾气蒸腾,松涛呼啸,石桥好像也颤颤悠悠,晃晃摇摇似的,令人惊心动魄。这里是张家界风景一绝,是大自然的一个奇迹。

  友人们,当初咱们已经到了宝峰湖广场。

  宝峰湖是做作与人工独特创作实现的景致艺术绝作。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地村民筑坝发电,无意间培养了一个风景奇丽的湖泊,因湖背依宝峰山,故此得名。八十年代中期,宝峰湖作为天然公园推向旅游市场;九十年代,该公园由马来西亚保利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租赁经营,首创了张家界市游览资源贸易化治理模式的先例。公园由宝峰湖和鹰窝寨两大块组成,包含动态水景区、水上游乐区、民俗风情园、动物神趣区、保利度假村、保利娱乐核心跟奇怪登山线等七大名目。尤以宝峰湖、宝峰飞瀑、鹰窝寨、一线天四大景观最为叫绝,被称为武陵源“四绝”。

  “宝峰飞瀑”看,一进大门,飞流直下的瀑布就盘踞了我们的视线,堪称先声夺人。1998年金秋季节,香港特首*在北京向*述职后,携夫人董赵洪娉考核张家界,并兴高采烈的游览了宝峰湖,俩口子就坐在这个地位合影纪念,留下了对宝峰湖的一片蜜意。(山月亭)宝峰湖云梯,依绝壁而建,堪称武陵源最为惊险栈道。1998年5月,有名国画巨匠关山月先生不顾八十八岁高龄,一步步登上云梯,不禁为宝峰湖的山光水色所陶醉。在云梯半山亭小憩时,陪伴旅行的著名画家钟增亚见小亭无名,遂提议取名“山月亭”,即时得到同行者的赞成。遗憾的是,关山月先生已经可怜辞世,但山月亭却永远记住了这位巨大的国民艺术家......

  (宝峰湖)云梯直上最高层,忽见粼粼碧水深。果然高峡出*湖,世间瑶池此处寻。宝峰湖水深72米,湖长约2华里,水阔处达150余米,狭小处公10余米,蓄水量为400多万破方米。你脚下的这座水坝坝址,在我国水坝选址筑湖史上,堪称奇观:坝高80米,最宽处12米,最窄处仅3米。这座景色奇丽的山湖始建于1974年,1979年建成,重要用于山区小水电和农田浇灌。应用它做旅游风景资源,则是从1984年才开端的。跟着武陵源区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这座漂亮的山湖越来越为中外游客所钟爱。

  湖水四处,奇峰围绕,佳木葱笼,叠翠堆绿的小岛,像颗颗绿色的宝珠,给山湖更添了多少分神秀姿韵。有人写诗赞道:“一鉴深藏锁翠微,移来三峡周围围。游船驰入青山里,惊起鸳鸯对对飞。”这是对宝峰湖风光活泼的写照。

  (神女照镜)宝峰湖,既具备山水照映动静互衬的整体形象美,又因湖中多奇峰怪石,且存在风物的个体姿势美。那座独立湖边,默默鹄立的湖中石峰,叫做“神女照镜”,您看她亭亭玉立,身姿窈窕,正抬头沉醉在湖水中本人美妙的倩影。假如您看得细心,便会发明,这位神女的“头”上戴有一顶人间常见的宝冠,这顶宝冠上,“金钗玉簪”错落抖散,枝繁叶茂,这顶宝冠实在是一丛杜鹃花,人们真不敢信任,在这样赤裸裸的石峰上,四周连一棵草也看不到,而单单长有一丛杜鹃。每当春天到来,这石峰上的杜鹃花开,便会招来千百只蝴蝶围着这丛杜鹃花翩翩腾飞,而这峰、花、蝶的'影子又一起落进如镜的湖中,构成迷人的异景。

  (鳄鱼岩)这座横伸于水面的石头叫做“鳄鱼岩”,据传它售音娘娘专门派来维护“神女”的,如果有人对神女起歹心,或者想盗走神女头上的“宝冠”,就定会被这条正张开大嘴的鳄鱼吃掉。鳄鱼岩对面是神游峰,此峰出湖面高约百米,如钢刀直插云霄,给人以奇雄峭拔的凌厉感和超常拔俗的高傲感,此峰只可神游,无奈攀援。

  (金龟出水)大家看这只“金龟”,静卧湖中央,当游船渐渐驶*,激发湖涟漪时,金龟便顿然活了起来,似向您翩翩游来。它在欢送远方的客人到宝峰湖作客哩!

  (湖中对歌)请大家留神听,这是土家阿哥阿妹在对歌。土家人能歌善舞,凡土家寨必是山歌之乡。土民上山劳动、打猎、赶集或红白喜事,都要对山歌。特殊是一些男女青年谈恋爱,不请红娘大媒,就以情歌牵线。通过对歌,试探对方的文明、口才、人品及表白各自的心理。山歌是诗的艺术,又是音乐韵律艺术,构造上讲求“比”、“兴”,要押韵;个别是对唱,也有即兴而唱的,如:

  砍柴莫砍桐子柴,桐子打油划得来。

  灯盏挂在板壁上,郎磨沙刀姐做鞋。

  (鸬鹚捕鱼)大家看,那是鸬鹚在捕鱼。从前,武陵源人以打猎捕鱼为生。渔夫养一、二只鸬鹚,就即是开了半坡荒地。鸬鹚是鱼的天敌。鸬鹚见鱼就拼命追杀,是小鱼,就一口吞了,惋惜渔夫在它们的脖子上扎了个小圈儿,鱼儿咽不下,卡在喉管里,只好上船吐出来;若碰到大鱼,就先啄眼睛,让它失去对抗力,再勾住腮壳,把它拖出水面。

  练*有素的鸬鹚对主人非常效忠。有一次,那两只鸬鹚忽然失落了,渔夫到处寻找不见踪迹。这样过了三天,渔夫都失望了。第四天凌晨,渔夫又伤心肠来到湖边召唤着他的鸬鹚,他好像听到一声鸬鹚的覆信,匆忙跑到沙滩边,一幕悲壮的情景把他惊呆了:只见一条3米多长的大鱼浑身鳞伤,逝世在岸边;两只鸬鹚羽毛被拔得七零八落,遍身创痕,气息奄奄倒在大鱼两侧。渔夫清楚了:本来两只鸬鹚与大鱼格斗了三天三夜!

  渔夫哭了,把受伤的鸬鹚抱回家精心医治。那条大鱼呢,大家猜有多重?

  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青年旅行社的蒋承佚。今天我将与大家一起去欣赏岳麓山美丽的景色。

  现在我们来到了山脚下,沿着这条历史悠久的路,来到了东方红广场。广场中央屹立着的是我们伟大的雕像,*穿着风衣,目光凝视远方。

  沿着曲折的.盘山公路,我们现在来到了著名的景点爱晚亭。远远望去,三面环山的爱晚亭周围,枫树成林,参天古树,红叶满山。有的是金黄色,有的红似火,还有的是嫩嫩的浅黄色。这是一幅多么美的秋天的画呀!爬上山丘,来到了爱晚亭前,爱晚亭的外面是由四根花岗岩的石柱撑着,里面是四根朱红的大柱。大爱再看,亭内有一块红底镶金的匾,上面写着爱晚亭三个大字,这可是亲笔所为。亭子中央立着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的是《沁园春。长沙》诗句。

  过了爱晚亭就是陡峭的山路了,考验大家的时候开始了,大家可不要掉队了!接着我们先后游览了金九先生修养处、黄兴墓、禹王碑、电视塔最后来到了岳麓山的山顶,这里有一个鸟语林,这是一个鸟的天堂!到处都是鸟影,到处都是鸟声,进入这个天堂中,这里有各式各样的鸟,有驼鸟、锋鸟、大嘴鸟,还有非常稀的鸟——火焰鸟。这边还有鸟的“表演场”一定让大家大饱眼福。

  岳麓山还有很多观赏不尽的美景,今天我们就游览到这里,希望岳麓山的美给你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6)

——湖南旅游导游词(精选5篇)

  麻姑仙境位于天柱峰下,相传为南岳魏夫人侍女麻姑给魏夫人祝寿的地方,它采取“点石成景、引水造景、修路出景、植树添景”等造景手法,使麻姑仙境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主要景点有麻姑祝寿、绛珠亭、盗桃石、卧虎石、灵芝喷泉等。

  灵芝喷泉由灵芝涌泉和游泳池组成,人工造景灵芝喷泉将山上的泉水汇集后喷涌而出,十分壮观,是日光浴、森林浴的绝好去处。

  由半山亭西行约1公里即至麻姑仙境。麻姑是传说中的仙女,为在农三月初三给西王母祝寿,她每年在衡山采灵芝酿酒,然后飞天去给王母祝寿。

  西行过一拱桥和竹亭,可见一*桥,桥下有瀑落三叠,此即著名的绛珠瀑布。上行则见某种的绛珠池,据传说这里就是麻姑酿酒的地方。绛珠池立有塑像,立于石上的仙女就是麻姑,她捧桃提壶,身边靠着仙鹿,状若飞天。

  麻姑仙境的自然景色极美,沿溪行入林中,芳馨的野花盛开,绿荫遍地,游人至此皆叹自然造化之功。此景点还有卧虎石、猴石等景物。

  此外,有灵芝泉与麻姑仙境相毗邻,由灵芝喷泉和泳池组成。灵芝泉有巨型灵芝人工造型,泉水可由灵芝造型中喷涌。

  值得一提的是,麻姑拜寿的传说还是我们中华民族一句古老的贺辞的注解,"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即指衡山,麻姑是由这里飞天去王母拜寿的。

  沱江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前面这条江是沱江。沱江是古城凤凰的母亲河,**已有百年历史的土家吊脚楼,顺水而下,穿过虹桥便是万寿宫、万名塔、夺翠楼。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墙,用紫红沙石砌成,城墙有东、北两座城楼。沱江河水清澈,城墙边的河道很浅,水流悠游缓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摇的水草。沿沱江边而建的吊脚楼群在东门虹桥、和北门跳岩附*,细脚伶仃的立在沱江里,似一幅韵味颇浓的山水画。

  沱江跳岩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跳岩。沱江跳岩是古城人气最旺的风景之一,这是一座古道桥梁,最早建于唐代,是乾州进入当时的五寨司城唯一的必经之路。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重修,仍是凤凰至乾城的古道。

  跳岩最初由四十多个红色长方体岩墩子组成,每墩相距二尺,便于乡民肩挑背驮入城,但每年涨洪水时总有跳岩石墩被冲倒或冲走。民国时期**李宗祺让在跳岩上架以木板,这比以前行走更为方便,但仍连墩带跳板被冲走。1950年又重新补缺换新将石墩加大,将两个墩子联成一个,跳岩全长100米、共15个岩墩,上铺厚实的木板,并以铁链在河底从岩上打眼,用铁丝系紧,跳岩坚固牢实,保存完好,如今不仅仍是**人民来往的要道,而且成为凤凰古城颇具民族特色的亮丽风景。

  2000年秋为了进一步改善群众过河的条件,也为了更好地美化装点古城,凤凰县拨款在老跳岩几十米距离的河下游,新修了一道双墩跳岩,两排跳岩相隔一尺左右、一高一低、并排而立、横跨江上,每排跳岩66墩,一字列于江面,每个石墩之间的距离也就一小步左右,来的走一排,去的走另一排。每每情人牵手走过,别有一番风景,又称“情人桥”。

  田家祠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田家祠堂。田家祠堂位于沱江北岸的老营哨街,始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为时任钦差大臣、贵州提督的凤凰籍苗族人士田兴恕率族人捐资兴建。民国初湘西镇守使、***中将田应诏(田兴恕之子)又斥巨资最后修建完工。

  这是一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氏族祠堂建筑群,有大门、正殿、戏台和20多间屋宇,并有天井、天池、回廊,还设有“五福”、“六顺”两门,祠堂大门前有有六级用红砂条石砌成的扇形台阶。阶前有一块较宽的空坪,大门左中右三间,中间大门呈八字形,两边次间均为青砖砌就,有石象一对、石鼓一双,极具气派。

  祠堂正殿是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构架、硬山顶,高、深、面阔都是20米,殿柱基石均为石鼓,猫拱背山墙,正殿门前砌青石台阶。田家祠堂的戏台为六角飞檐古建筑、歇山顶、饰如意斗拱,左右有次间,是演职员演出间歇休息的场所。

  沱江泛舟

  跟着伍阿哥穿过北门瓮城出来的景点是北门码头。这里是沱江泛舟的放舟处。因为有了沱江的沁润,凤凰古城才会变得这么悠闲而又美好,来到凤凰是绝对不能错过在沱江上泛舟这一环节的。放舟的多是汉子,他们年轻力强,能够牢牢控制住舟船的稳定,能给游客带来更多的安全保障。小心翼翼地坐上乌篷船,就把自己全然放心地交给为我们划船把舵的船老大,和这一方绮丽的山水之中。

  月牙形的小船撑离岸边,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江面上闪闪跳跃的细浪仿佛把沱江唤醒了。沱江的水很清很绿,水中泛出绿油油的水草,迎着江水作出曼妙的舞姿,它们伸长衣袖似在向远道而来的我们柔柔地挥着,探手水中还未触碰到那充满灵性的水草。

  沱江**全是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有着百年历史的吊脚楼,一排排扎根岸边,探出身子似要拥抱沱江。木柱作架纵纵横横的杉木板组装,支撑起富有湘西民族特色的吊脚楼,叠叠仄仄的黑瓦把所有的相依相偎、高低错落的楼房连成一片。装饰着木栏杆和雕花的窗户,挑出一串各式各样的红灯笼,倒映在沱江清澈的波光里,那和谐、淡雅的意境,只有从唐诗宋词和水墨山水画中才寻得见。让人不由想起沈从文笔下的《边城》,想起翠翠在茶洞的渡口边对着水面无止境的凝望和等待。

  沱江的水虽然不深,却很有层次感。沱江中每隔不远的一段,便会在水中埋下跳石,以供**的人们相互走动。这些跳石不宽不窄刚刚好,绝不会妨碍两个相对的人来来去去。正因为这些跳石,一条沱江就更富情趣了,水遇到跳石会聚集为一股股的水流往下冲,发出淙淙声,阳光照着颤动的水花,水影迭起,形成厚厚的白色浪层,不停地耀着人的眼睛。而沱江便被拉成了高低几层,让人看过走过越发难忘。

  古老的水车转个不停,夜以继日从容不迫,度量着地久与天长。挤满河畔的浣衣女的阵阵杵声与她们的说笑语相互应和,她们大概看惯了游人们新奇的表情,淡然一笑,仍继续着日常的工作。这里是她们的家,她们生活的地方,而我们不过是从他们生活中匆匆来去的过客。沿着河两边走着的是一群新鲜而攒动的旅客,有拿着数码相机瞄着喜拍照的旅游者,有浑身都是口袋、扛着三脚架的摄影师,也有蓄着胡须剃着光头肩背画夹的写生者。他们在沱江边留连,从不同的角度采撷沱江的绝美精华。江边一叶渔舟双桨点水,�G乃声声,几只慵懒的鱼鹰随渔翁的号子扎进水里,荡起圈圈涟漪,思绪也就在这一圈一圈的涟漪中慢慢扩展开来。

  从北门到东门的水面上有一个小小瀑布,扶好船舷在感受到一秒钟的心脏停止跳动之后,小船将重新回落到*静的水面上。回望刚才的落差处,水流如泻,奔腾不已。乌篷船是从跳石不远的地方顺水而下的,过了古城,过了吊脚楼,沱江背后的青山便完全地呈现出来了。这时水中有山,沱江变得绿如翡翠,竹篙一划,水面深深浅浅地漾起,似乎是画家黄永玉的画笔带过,无比的淋漓畅快。

  在江面缓急交替的感受中,船已*虹桥风雨楼。船过虹桥到回龙潭,水流渐行渐缓,回旋成一个宽阔*静的水面。别看在上面浅,水到了这里一下子深了,有十几米。此时此地吊脚楼已经不再群体出现,而是零落的了。在缓缓行进中的船中,仔细观赏那倚河而搭、连绵不断的吊脚楼,根根木柱撑起一栋栋小巧玲珑的房子,撑起了一个个甜蜜温暖的家。偶有一扇朝江的窗户撑开,刹那间给了人无数的绮思梦想,一时间镜头和目光一律对准了它,却久久没有动静。窗外的那块蓝印花布,也一直垂着不动,并没有“翠翠”从那窗边探出头来,清脆地招呼我们。

  凤凰有着浓郁的湘西风情,每逢端午赛龙舟的时候,吊脚楼的人们打开临河的每一扇窗户,看一河的龙舟喧嚷竞渡。锣鼓敲着,人们嚷着,然后都抱了几只鸭子,从窗口呼噜噜甩出。成千上万的鸭子跌落水中,翻筋头,拍翅膀,于是许多人赤了胳搏腿肚,跃水追鸭。这满河的鸭子有**拨款买的,有百姓自掏腰包捐的,谁捉了归谁。而这时候有女人们包一篮篮热乎乎的粽子吃不完就倒入沱江,祭祀屈原与祖先的亡灵。

  沱江如同一副淡雅素色的丹青画卷,在我们的面前徐徐展开。虽然它的吊脚楼比之晋商的豪宅、徽州的精舍显得有些简约,但是却又显得不那么简单,这正是我们所要追寻的一份不加雕琢的质朴,一个山水之间自然真实的生活,一种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的感受。如果说江南的村落是诗意委婉的丝竹,沱江则质朴得有些粗砺,如同苗族阿妹随口唱出的山歌。而这山歌至今在我们耳边清晰地萦绕。沱江一江穿城而过的水,一江给人无尽遐思的水,希望就这样随着它缓缓悠游,直到夕阳斜下。

  万寿宫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万寿宫。万寿宫又叫水府庙,因为是江西商人所建,大家*惯叫江西会馆。座落在风景秀丽的东门外沙湾,北靠东岭、面瞰沱江,万寿宫占地4000多*方米,是凤凰最大的民间建筑物,宫内的遐昌阁仍然保留完整。

  万寿宫始建于明末清初,最初规模建筑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咸丰四年(1854年)江西人杨泗在西侧建遐昌阁,民国十七年(1928)又在大门北侧建阳楼。至此万寿宫形成建筑规模宏大、设计精巧独特,雕琢玲珑剔透的建筑群落。

  凤凰人于是在万寿宫对面山腰修建了一座寺庙叫准提庵,又叫江心禅寺,此庵在前面土红色墙上开了两个丈余直径的圆型大窗,对着万寿宫。

  江西人又在沙湾修了一座小白塔,尖顶在阳光下十分耀眼,刺向准提庵墙。

  凤凰人于是在准提庵后殿塑了一尊“骷髅子菩萨”。此菩萨形似济公和尚,手张着一个大大的“乾坤袋”。

  万名塔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万名塔。步入沙湾,可以看到凤凰县旧时八大景中的“溪桥夜月”、“龙潭渔火”、“奇峰挺秀”三大景。

  万名塔位于沱江沙湾北岸,与遐昌阁、虹桥相映。塔用青砖和混合沙浆以及钢筋混泥土砌筑而成。塔为六方、七级,每层六个翘角,且悬挂铜制风铃。塔高22.98米,一层直径4.5米,向上每层直径缩小0.3米。一层有楹联六副,皆为名人所题,或颂或感,风格各异。

  万名塔如同玉树临风的谦谦君子,静静地站在眼前。万名塔曾经是当地读书人焚化字纸的地方,然而这一燃烧着笔墨书香、人文蔚起的象征,在**中被推倒了,直到1987年,才在黄永玉的倡导下重建。

  民俗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民俗园。我们顺着这条羊肠小道便到达了民俗园。民俗园是一个以凤凰当地民俗特产为依托打造的集市类型景点,这里一楼商铺林立,二楼则是居民住宅。还能顺带了解一下湘西的民俗文化,如染布、织布、苗银的制作等,是一个能较好的了解凤凰文化的地方。

  另外这里也是一个酒店比较集中的地方,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各式各样各种规格的酒店,算是比较方便的居住选择地之一。

  熊希龄和他的夫人。

  我们广场中间有两尊铜像,左边的是熊希龄,右边的是他的最后一位夫人毛彦文。很明显熊希龄夫人看着比熊希龄年轻很多,那么我给大家介绍下熊希龄与他的夫人的一些故事。

  ***同志早就说过:“熊希龄是一个好人,他做了一辈子的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他的,历史是不会忘记他的”。熊希龄从政的历程虽然短暂,但是经历和参与了*代中国维新运动、立宪变法、辛亥革命、走向共和、武夫当国、抗日救亡的全过程。*来熊希龄作为一名成功的慈善家教育家被重新审视。熊希龄一生经历了无数变数,宦海沉浮,却有最爱的人陪伴。熊希龄虽然有三位妻子,但是他对每一个都是一心一意的,没有纳妾。可能是他的妻子们红颜薄命,未能相伴到老。熊希龄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廖氏、朱其慧、毛彦文),这三个女人对他的一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原配夫人廖氏。

  熊希龄的原配夫人廖氏是贵州镇远人,与熊希龄成婚后夫妻很恩爱,但好景不长,廖氏后因病去世。

  第二位夫人朱其惠。

  熊希龄的第二位夫人是才女朱其慧。当时熊希龄在沅水校经堂念书,沅洲府的太守朱其懿是宝山人,兼任书院院长和主讲。他有一个胞妹朱其慧才貌双全,自幼有“宝山才女”之誉,随兄来书院求读,与希龄是同学。朱其慧擅长诗词歌赋,非一般人所及,那时正是二八芳龄。朱太守得知熊希龄丧妻,见男生中有不少品貌兼优的少年,顿生为妹择佳婿之念。决定拟联征对选郎,上联曰:“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

  征婚联用红纸贴出,全院男生震动不已。一个个欢欣如狂,绞尽脑汁想获取美貌佳人,可是都未博得其慧一笑。熊希龄本一心只想读书,以图飞黄腾达,但见了此情,觉得有失男儿尊严,于是来个无心插柳,随手写出下联:“凿一池水,窥天地盈虚”。

  朱太守见罢拍案叫绝:“竟有如此奇才,难得难得”。当晚将妹妹叫到书房,问她意下如何?

  朱其慧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此人才华出众,前途无量”。

  朱太守:“如此看来,你同意了?”

  朱其慧:“小妹年幼,婚姻大事由兄作主便是”。朱太守遂将妹妹嫁给了熊希龄。

  熊希龄得此佳偶自然兴奋无比,学*更加用功,熊希龄与朱其慧感情甚佳,相敬如宾,家庭生活非常融洽,被世人传为美谈。谁知红颜女子命薄,她为能希龄生下三胎之后,一病倒床,1931年8月,不久朱其慧在北*因脑溢血而逝世。熊希龄失去爱妻悲痛万分,整日精神恍惚。为怀念爱妻,蓄长须,持手杖,以洁身自爱,鳏居多年,不再续弦。一心办慈幼事业。

  第三位夫人毛彦文。

  熊希龄的第三位夫人是毛彦文。当年熊希龄“割须求爱”,白发得红颜,一时传为奇谈。

  1934年初,熊希龄先后到青岛、上海疗养,始有续弦之意。同年8月下旬,熊希龄赴上海创办中华慈幼协会,寄居内侄、时任***盐务署署长朱庭琪私邸。

  毛彦文乳名月仙,号毛海伦,1896年出生于浙江江山县,小熊希龄26岁。毛彦文的父亲毛华东在将她许配给徽州面业大亨方家小老板为媳。结婚的时候毛彦文以逃婚抗拒。面对僵局毛家只得赔偿方家的一切损失。事后毛彦文与表兄朱君毅订婚。

  毛彦文毕业于杭州女子师范学校讲*所。因品学兼优,且长得漂亮,因而有“女师校花”之称。1919年毛彦文考取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外语科,当转入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时,巧遇熊希龄之女熊芷,与之同班学*,彼此间关系密切。毛彦文善于社交,频频投入社会活动,并出任中国女权运动同盟会浙江支会临时**。

  1923年,朱君毅由美获取博士学位归国,出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他对毛彦文的社会交际有所不满,同时经人介绍另谋新爱,双方达成协议:1.表兄妹限于血缘关系,不宜结婚。今后以正常的亲戚兄妹关系相称。2.由朱给毛四千元作为精神损失费,分五年付清。3.前所订婚约,即日起作废。

  毛彦文经两次婚变刺激后,重新对自己作了调整,将一切烦恼抛弃,一心学*,考取美国密雪根大学教育系。回国后毛彦文多次到正在办慈善学院的熊府去玩。毛彦文和熊希龄妻子朱其慧的侄女朱曦也是朋友,她到熊家受到熊希龄的热情接待。他们谈时局,谈诗文,毛彦文对熊希龄非常钦佩。朱其慧去世,毛彦文为之惋惜之馀,对熊希龄的鳏居深表不安。大概朱曦在一旁看出她的心意,极力从中斡旋,熊希龄考虑到慈幼事业亦须后继有人,又见彦文美貌可爱,于是向毛彦文写了求婚信。

  由于经历过婚姻的磨难,毛彦文一气之下,闪电般嫁给了熊希龄。只是婚前向熊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剃须丢杖”。熊希龄当即答应。

  两人于1935年2月9日在上海结成终生伉丽,当时熊希龄66岁(毛彦文39岁)。此时熊希龄非常高兴,脱口而出一支定曲云:“世事蹉回首,觉年年饱经忧患,病容消瘦。我欲寻求新生命,惟有精神奋斗。渐转运,春回枯柳。楼外江山如此好,有神针细把鸳鸯绣。黄歇浦,共携手;求凤乐谱新声奏,敢跨云老菜郭,隐耕箕帚。教育生涯共偕老,幼吾幼及人之幼,更不止家族浓厚。五百婴儿勤护念,众摇篮在需慈母,天作全,得佳偶。”

  结婚时一个年*古稀,一个刚过“不惑”,可他们婚后非常美满。结婚那天上海名流齐聚一堂,朋友送联:“以*古稀之年,奏凤求凰之曲,九九月成,恰好三三行满;探朱其慧之慧,睹毛彦文之文,双双如愿,谁云六六无能”。“灰心未已,茅塞顿开”。“凤凰于飞,祥兆熊梦;琴瑟静好,乐谱毛诗。”

  婚后这对老夫少妻恩爱无比,爱情上是夫妻,事业上是志同道合、同舟共济的战友。毛彦文继承熊希龄的事业,协助他主持慈幼院工作。继而又出任中国妇女红十字会会长。

  1937年12月上海、南京相继失守沦陷。熊希龄和毛彦文转道香港绕广州到湖南,料理香山慈幼院迁址并设立湖南芷江和广西柳州两个分院事宜。在18日抵达香港时,熊希龄突发脑病,于25日病逝于香港。毛彦文一时肝肠欲断。此后毛彦文含泪撰写了《熊秉三先生遗像遗墨事略》,详细地介绍了熊希龄的一生。

  1992年4月在熊希龄去世55年后,毛彦文给熊希龄写了一篇长达*二千字的祭文。希龄去世后毛彦文一直未嫁,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1999年10月3日毛彦文病逝家中,享年102岁。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湘南地下明珠――青龙洞!

  很荣幸能成为你们此次游览青龙洞的导游,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XX,大家愿意的话不妨叫我XX。下面我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青龙洞的基本情况。青龙洞是流石型岩洞,它的后形成大约是在五十万年以前。相传大禹治水的时候来到这一方,见一青一白两条大龙在水中嬉戏,搅起滔天大浪,大禹大怒,便把两条大龙囚禁于此,青龙洞就因为这两条大龙而得名。接着请随我一起来看一下导游路线图,在图中可知我们现在位于进口处,出口在后山,图中红色的路线代表我们将要游览的部分,蓝色部分则代表洞内暗河分布区,在洞中从一楼到三楼共有四十多个景点,全长860多米。

  游玩全程大约需要四十多分钟。我们马上就要进洞游玩了,在此之前我要提醒大家共同注意三件事:一、请务必注意安全,我们首先强调的就是安全问题;二、请不要在洞内吸烟、乱扔果皮纸屑;三、请不要破坏洞内景点景区。百闻不如一见,就让我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进洞游览一番,洞口在那边,有请。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青龙洞的个景区,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龙狮迎客。请大家随我的一束光看这边,在这里生活着一条大青龙。看,这是它的龙身、龙头、龙角。它自知当年罪孽深重,于是便隐藏了大半截身子在这里服服帖帖的潜行修炼。请看右边,在这里生活着一头大雄狮,这是它的眼睛、鼻子、嘴巴,还有两只毛绒绒的大耳朵,它正领着狮群在这欢欣起舞,热烈欢迎你们的到来。

  完了龙狮迎客,我们转过身来看一下大青龙身子下的送子观音。您可不要小瞧她,她的模样虽小,但她的神力可大着呢,她会保佑你要子有子,要钱有钱……总之,要什么有什么。今天是个好机会,大家不妨许下自己的心愿,相信大家重游青龙洞的时候您的愿望就实现了。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愿望一起抬头往上看,这一块块倒挂的石头,宛如一盏莲花灯,我们就称它为莲花宝灯,不知大家意下如何。相信大家现在都听到哗啦啦的水响声了,下面我们就要去的是海洋大世界――水族宫。请随我来。

  各位朋友,我们现在来到的海洋大世界――水族宫。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群金色的鲤鱼,这是一条鲤鱼的头部,这是它的眼睛和嘴,这有水的地方就是传说中的龙门,这就是鲤鱼跃龙门。下面,请收回目光看一看水中,这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一只小海龟。它的模样虽小,但是它很形象,和它形成对比的就是这只企鹅。这是一只非常奇怪的企鹅,它的头上长出两只羊角,所以人们称它羊企鹅,它非常的聪明,以为有水的地方就可以生存了,就没有必要到大海里面去了,这就是所谓的知足者常乐吧。

  说到这,我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去过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去过的更好,没有去过的也不必感到遗憾,在这里就有一幅它的缩影图,它也可以使您大饱眼福。您瞧它是不是非常的壮观,非常的美丽。这有水的地方,就是孙猴子的水帘洞。看完了黄果树瀑布,请大家收回目光来,看一下海豚顶天。您看,它正顶着天玩耍呢,自从**开天地以来,天从没有塌下来过,我想就是因为这只海豚顶着的缘故吧。越过海豚,我们看见的是一对河马,这对河马出双入对,就像一对恩爱的老夫妻,正所谓是真正的悠然自得。你们是不是有点疑问:它们是不是人工雕刻而成的?在这里我可以告诉你们,它们的确是自然形成的,看,它们都是连成一体的,只不过这眼睛和嘴是人工稍微雕刻了一下,从而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俗话说‘玉不凿,不成器’嘛。接下来我们要去的是青龙洞宝贝多的地方――“宫中宝库”看一看。这里就是青龙洞宝贝多的地方,如果大家进去寻宝的话,一定会满载而归,但是今天就不能进去了,因为在这里有两位将军守卫,我们就看在将军的面子上,就不要进去探宝了。不过你们不必感到遗憾,转过身来我们还可以欣赏一幅我国的名胜山水缩影图,在这水天一色的地方,就是水泊梁山。

  现今凤凰古城主要有:虹桥、东门城楼、杨家祠堂、崇德堂、古城博物馆(陈宝箴老宅)、沈从文故居、熊希龄故居、沱江泛舟、万寿宫,凤凰“新九景”等。

  奇峰寺公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地方是奇峰寺公园,位于凤凰县虹桥东路,沙湾景区旁边。这里原有一座奇峰寺,为凤凰古城八景之一的“奇峰挺秀”,现古寺已不存。奇峰山坐立在沱江北岸,孤峰挺立、绿树成荫。站在山上视野非常开阔,可以俯瞰凤凰古城的吊脚楼、沱江、虹桥、万名塔、夺翠楼等景点。

  虹桥

  现在跟着伍阿哥走进凤凰古城的中心虹桥。虹桥原名卧虹桥,又称“风雨楼”,位于古城的中心沱江之上,是凤凰著名的景点之一。这座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清康熙九年(1670年)加修,原为沟通沱江两岩的河流石拱桥,吉(首)凤(凰)公路修建后成为公路桥。

  虹桥长112米,宽8米,高10.2米,桥身载重量80吨。因建此桥所用岩石均为朱红色砂石,桥建成时宛如彩虹卧江,起初命名为卧虹桥,后称为虹桥,桥面上原有吊脚楼亭,1956年因修公路,原楼亭和两侧牌坊均被拆除。现恢复了虹桥风雨楼,桥两边亭内作为32家店铺,于是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虹桥东侧的门洞两侧,有黄永玉撰文、胞弟黄永前书写的长幅楹联:“照眼春阳,廊桥正午十分。醉客雅旅,游侠高僧,靓景如梦梦如诗;今宵皓月,谁在回龙潭上?花灯摇船,彩影荡漾,弦歌映山山映水。”,可谓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在虹桥上看整个凤凰沱江**的如画风景尽收眼底。

  虹桥分为上下两层,一层主要是商铺和杂货店,二层是本是民俗文化楼,里面藏有从古到今所有关于虹桥风雨楼的书画作品,也是个观光和喝茶的好地方。桥下可以看到一排有百年历史的旧吊脚楼,吊脚楼下是凤凰传统体育节目、赛龙舟的地方。每到端午节,人们就将两只运货的木船捆扎起来,在这个小河湾里一争高下,在沈先生的作品里,翠翠不就是在这样的吊脚楼下看龙舟吗?

  虹桥夜景。

  在清波荡漾中,天是纯净的黑,撒满星星,街是亮的,暧昧的暖光,酒、音乐、熟悉和不熟悉的人在暗夜掩饰下的缠绵古城门和虹桥,是两个灯光聚焦的亮点,密密麻麻的人在灯光下一堆一堆地品着烧烤。河水*静地流着,放河灯的人心潮澎湃的把心愿系在火花般红媚的河灯中,一拨一拨随波逐流。

  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夜晚的虹桥成为彰显它个性的时候,红的、蓝的、紫的、粉的、绿的,不带一点现代气息。**的吊脚楼上亮起点点灯火,带着些许的温情映照着夜晚的江水,而跨江的虹桥上更是灯火通明,把桥梁和桥上的楼阁装扮得分外通透,灯影入水,映画出几个完美的圆形桥洞来。

  夜风袭人,渗透着江水的凉意,远处杨柳岸边的石舫内隐约飘来阵阵歌乐声,悠扬婉转,伴随着木桨划动的潺潺水声和一只只红灯笼倒影在江中的模糊身影,在夜色中营造出一片和谐的境界,一种醉人的水乡夜色让游人久久不愿归去。

  夺翠楼

  在虹桥的左侧江边的景点是夺翠楼。坐落在古城东南回龙阁路,前临古官道,后悬于沱江之上,那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土家族风韵的回龙阁吊脚楼群,是凤凰古城具有浓郁土家族、苗族特色的古建筑群之一。该吊脚楼群全长240米,属清朝和民国初期的建筑,河畔的老吊脚楼大多已不在了,只有在回龙潭那里尚留有十多间老屋,如今还居住着十几户人家,细脚伶仃的木柱立在河中,托起一段沉沉的历史。

  如果说起凤凰城最气派、最精致、最有美感的建筑当推黄永玉的夺翠楼。黄老先生1924年生于凤凰,是沈从文的表侄,擅长版画,其文亦妙。他的散文《往事和散宜生诗集》集幽默和智慧于一体,读后令人爱不释手。黄永玉这位风格狂放、特立独行的画家,从没受过正规教育,却以天才的想象力,绘制了许多绝妙之作,哲理无穷,意境无限。

  几年前当地村民想拆毁吊脚楼重建新楼时,痛心疾首的黄永玉极力呼吁,如今壮观的吊脚楼景观才得以保留。重建夺翠楼,并请家乡的人用家乡的材料,仿照家乡老房子的样式修建的。

  大都分都是上下两层,俱属五柱六挂或五柱八挂的穿斗式木结构。上层宽大,制作工艺复杂,做工精强考究,屋顶歇山起翘,有雕花栏杆及门窗;下层占地很不规则,不作为正式房间,但木质下吊部分均精雕细刻,有金瓜和各类兽头、花卉图案,上下穿枋承挑悬出的走廊或房间,使之垂悬于河道之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该楼为牌坊式建筑,长脚临水,台楼悬空,飞檐峭山,此楼也是观赏沙湾景区的最佳位置。隔壁客栈门口有一条很陡的小楼梯上去夺翠楼,黄永玉每年来一次,那是他的必经之路。

  许愿亭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许愿亭。许愿亭位于凤凰古城龙脉龙头位置,在凤凰“虹桥”旁沿江的石板路、东关门楼阁上的一个亭子,因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当地人很久以前在此许愿祈福,亭以“聚山水灵韵,锁前世今生”而著称。

  石板老街

  跟着伍阿哥走在脚下的这条街就是石板老街。宽不足5米的青石板街,自道门口往西,经十字街、东正街、西正街、回龙阁、营哨冲、陡山喇、接官亭、沈从文墓地直至天下第一泉,全长3000多米,是凤凰最繁华的商业街。

  古凤凰石板老街又叫六朝一条街,它的南门是苏北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城门。唐贞观十三年,魏征巡视东海要塞登凤凰城,执笔题书“宁海门”,勒石立于南门。到了清咸丰十一年,海州知府黄金韶在修缮城墙时,亲笔为城门题写“古凤凰城”,至今已100多年,但仍风韵如初。越来越少的青砖红瓦石板路,那里有着浓郁的人文气息在这条沧桑老街的两侧。

  凤凰街从城门向北全长三华里又九十九步,故有“南头到北头,三里出点头”之谣。这条街是远*闻名的“龙骨型”青石板路,石板路上一条清晰可见的古车辙痕迹见证了这条老街过去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曾经居住着许多淳朴的“百姓”,每家都有三四道庭院,临街的第一道庭院大多作开店之用,各种各样的百货在这里应有尽有。相传老街一度主要居住着江杨武三大姓,而且在分工上各有擅长:武家钱,江家嘴,杨家跑跑腿。彼此互相团结,保持了老街长期的繁荣稳定。

  南华山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南华山神凤文化景区。是由(凤凰六句阵、凤凰台、凤竹林海、有凤来仪、凤缘亭、引凤桥、百鸟朝凤、九九神阶、神凤殿、凤凰座、十八神性图腾柱、凤凰纪、醴泉台、五德门、凤凰物语、百鸟园、放生台、乘风栈道、锵锵阁、翙翙廊、秋秋楼)等二十多处景点组成。

  三王庙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三王庙。又叫天王庙、三侯祠。相传北宋时有三个叫杨应龙、杨应虎、杨应豹的同胞兄弟,武艺超群,在湘鄂西一带保边卫民,立下赫赫战功,所以被皇上一起封侯并立庙祭祀。

  清嘉庆三年(1798年),凤凰厅同知傅鼐为实行其对少数民族的“剿”、“抚”兼施的政策,修建三王庙,三王庙建成后,人们常常在此地祭祀,求子乞福,一些墨客骚人也常在此地吟诗作画。清宣统三年(1911年)十一月,凤凰绅士田应全、唐力臣等人在此地召开大会,响应辛亥革命,誓师起义,并在此地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

  傩娘。

  三王庙正殿供奉的就是三王,后殿供奉的是苗家的始祖傩娘。相传在原始洪荒时期,这里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只有一对兄妹逃脱性命,为了繁衍苗家人群,兄长提出与妹妹成亲,妹妹认为兄妹不可成,于是二人从高山上各甩出一叶磨盘,求天地作公断。两叶磨盘滚下山后,鬼使神差地合成了一副,于是兄妹两人拜堂成了亲,将苗家繁衍了下来。因此在千里苗山,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兄妹拜堂,地久天长”。当然那只是过去特殊时代发生的故事。这里现在还广为流传着傩棠戏和傩舞,也是从祭祀傩公傩娘的仪式中发展起来的。

  东门城楼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东门城楼。位于凤凰古城城东所以叫“东门城楼”,原名"升恒门",为凤凰古城四大城门之一。凤凰古城原名镇竿,早在元明时期就建有土城,当时此地为五寨长官司司所在地。现在的北门城楼就始建于明朝。明嘉靖年间设凤凰直隶厅,厅通判、总兵和辰沅永靖兵备道衙门都设在这里。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将原来的土城改建为砖城。到清朝古城的军事地位日显重要,古城也得到进一步的加固,在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遂将原来的砖城改建为石城,石城周长2公里有余,并开设四大门,各建造了巍峨的城楼,东门称“升恒门”,南门曰“静澜门”,西门叫“卓城门”,北门为“壁辉门”。

  锈蚀庄肃的东门城楼面对东岭,紧靠沱江,古朴典雅,始建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东门城楼式样仿北京前门用城砖砌筑,对外一面开枪眼两层,每层4个,楼高11米,歇山屋顶,下层覆以腰檐,飞檐翘角,造型庄严雄伟。城门宽3.5米,高4米,呈拱形,城门两扇是以铁皮包裹,用圆头大铁钉密钉。城墙修筑全部采用红砂条石,精工细钻,规格一致,按内外两侧用条石加石灰浆砌各0.8米,中间填以碎石粘土,层层夯实,砌至顶部,中间则有石灰、鹅卵石、黄土合土,厚约0.33米填实,其上铺以红砂块石,外侧砌筑墙垛。石城建筑工艺精湛,砌缝整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城楼巍峨耸立,庄严雄伟,雉堞历历,整齐壮观。

  北门城楼与东门城楼之间城墙相连,前临清澈的沱江,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防洪功能,形成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遗憾的是在1940年,国民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兼湖南省****薛岳以“城堡一旦落入敌手,反攻不易,且不利于空袭疏散”为由,下令将所有城墙拆除。而凤凰东、北二门却因防洪需要,仅拆除了城垛碉楼,其它城门全部被拆除。现在我们只能看到东、北二门和连接其间的半壁城墙。沿着半壁旧城墙出东门,城下的东门街是古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这里有很多苗族的民间艺术品,

  陈斗南宅院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陈斗南宅院。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古城内吴家弄一号,在东门城楼和杨家祠堂之间,占地面积366.6*方米,由前进、天井、中堂及后进组成,为四水归堂回廊式院落,四周防火墙高深严密,是江南典型的四合院。

  宅院是民国时期的将军府,陈宅出了两位国民革命军少将、陈斗南将军。民国十二年至民国十三年(1924-1925年)与**为湘西巡防军同僚,关系密切。1926年参加第二次北伐,1928年间**领导工农革命军时在鄂南、湘北闹革命受挫来湘西,陈渠珍委派陈斗南支援**领导的工农革命。

  陈氏祖宗泥塑像是泥人张传人张秋潭大师的封世之作,被专家、教授赞誉为国家级乃至世界极的泥塑艺术精品。陈斗南宅院是《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喋血记》《父亲的战争》《战士》《拯救女兵司徒慧》《未代苗王》《我心飞翔》《湘西往事》等十多部著名影视剧内景拍摄地。

  杨家祠堂

  跟着伍阿哥来到的景点是杨家祠堂。杨家祠堂座落在凤凰古城东北部的古城墙边,是太子少保、果勇侯、镇竿总兵杨芳捐资修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

  杨家祠堂的大门和一般的祠堂不同、侧开,很是奇怪。原来杨家人相信风水,大门斜开,正对着沱江,可以使祖业千秋、万世荣昌,如沱江之水源源不断、兴旺发达。


湖南马王堆导游词 (菁华3篇)(扩展7)

——湖南省桃花源导游词范本5份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世外桃源----桃花源旅游观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采,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采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人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回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诗》的一部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先生以极为淡泊的心态,视生如死,视死如生,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历代文人贤达颜延之、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朱熹、辛弃疾、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梁启超、鲁迅等对之予以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陶渊明先生的敬仰之情。颜延之的“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渊明高洁的人品。游览菊圃,就像阅读了一本有关陶渊明的书。穿过圆门,来到碑廊。千百年来,游桃花源者,骚人墨客多览物兴怀,写景抒情,碑碣传世颇多,惜为风雨剥蚀。现存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虽历经沧桑,尚可摩读,弥足珍贵。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方8米,墙厚1米,上覆琉璃瓦,内为穹隆顶,有古今石刻8方。亭侧方竹,依依滴翠,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因此而得名。1995年,  品玩方竹之后,前往遇仙桥。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之处。桥柱上有对联一副:“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水引渔郎,春风不知从来。”是写桃花源藏于仙溪之内,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渔人进人这样一个神秘奇异的境地。走过遇仙桥,循着飞瀑流泉,拾级而上,来到山腰的“白云轩”,轩因“时有白云衣上生”而得名,轩后古木参天,轩下碧潭澄澈,潭上小桥横跨,白霭漂流其间,另有一番意趣。穿过雾霭,踏着古朴的石板小径,经乱石向右,就到了“秦人古洞”,相传为武陵渔人从此口人。洞口嵌“秦人古洞”古匾,洞门半启,“初极狭,才逼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给人一种“土地*旷、屋舍俨然”的感觉。

  现在尽收眼底的这些房屋,古香古色,都是村民的住宅,他们世世代代在这块乐土里,繁衍生息,“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有趣的是,这里许多人家都姓秦,大概是为“避秦时乱”,就以朝代为姓吧。他们非常好客,“每逢客至,必设酒杀鸡作食”,并“咸来问讯”。沿齐整而古朴的石级下行,首先到达秦人居。秦人居为秦代建筑样式,古窗幽壁,雕梁画栋,飞檐斗角,室内陈设极富先秦风味,室外田园桑竹,古意苍茫。[在这里不妨欣赏一下美妙的楹联吧:“豁然敞五百奇踪,祗山上白云,尽堪怡悦;到此空古今疑案,彼天涯黄绮,未免尘嚣。它是说桃花源突然敞开了神秘境界,像无心出岫的白云,舒卷自由,可以使人留恋、快乐、消忧解愁;到了这里,把心中存疑的古今关于桃花源的渔樵仙隐种种说法,都搞清楚了。想起秦末嵩山四皓夏黄公、绮里季他们,晚年还出山辅太子,未免欲心太重了,只有这儿的避秦人,才是真正的隐者。

  走出秦人居,便是竹廊。竹廊全用竹子精工做成,廊亭相连,结构精巧,造型奇特。远观蛇行龙腾,气势非凡,古意野趣,淋漓尽致。廊内高挂诗词对联,两旁栽植各类花竹。一览可饱*生之眼福,一行意越千年之沧桑。不知不觉,来到公议堂,这公议堂为回廊穿斗式木构古典建筑,传为秦人所建,内有院坪、戏台和鱼池。公议堂是秦人议事之处,凡祭祀、婚丧、营造等大事,均在此处理。

  走出公议堂,又踏进了奉先祠的门槛。奉先祠传为蓁人奉祀祖先的祠堂,后多次重修。今之祠堂,疏窗画棂,保留了先蓁建筑风貌。祠旁田园桑竹,祠下阡陌交错,恍人蓁代。每逢佳节盛会,婚丧嫁娶,秦人均于此祭祀祖先。再往前就是“余荫堂”,因陶诗“桑竹垂余荫”得名,堂周桑竹掩映,古树茂密,风景奇幽。传说秦中孤寡、无生养者均居于此堂,所需由村人聚献四时供养,无生活之忧。真如陶诗中所说:“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是一个*等、互助的理想社会,只有父子,不知君臣,过着*等自给自足的生活。

  现在来到“自乐桥”,因陶诗“怡然自乐”而名。桥下池水清澈见底,桥上清风**,“黄发垂髫,怡然自乐”,茶余饭后,村中男女老少常聚于桥上,望天谈月,轻歌曼舞,怡然自乐。再往上走,就是奇踪馆了,它因陶诗“奇踪隐五百”而名,馆前良田美池,馆后松竹垂荫,风景甚佳。

  前面是一段起伏曲折的竹廊,正所谓曲径通幽。过了这段竹廊,就到了延至馆。延至馆地处归鹤池,因陶文“各复延至其家”句得名。它半倚青山半出湖,树皮为顶竹为壁,建筑别致,古趣盎然。馆后高潭流水,钟鼓声声;馆前池水荡碧,鱼草相乐,传说渔郎被秦人宴请,于此盘桓数日。游客到此,不妨临窗*水,品一品风味独特的擂茶,看一看世外桃源的风光,蝥高远望,观沅水漂流天际,看青山泛翠,福地洞天,是否有世内看世外之感慨呢!

  各位朋友,桃花源景区就给大家讲解到这里,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桃花源位于湖南省桃源县西南15公里的水溪附*,距常德市34公里。

  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修竹婷婷,寿藤缠绕,花草芬芳,有石阶曲径、亭台碑坊装点,宛若仙境。

  桃花源分桃花山、桃源山、桃仙岭、秦人村4个景区,其中桃花山、秦人村为桃花源的中心,有桃花山牌坊、桃花溪、桃树林、穷林桥、菊圃、方竹亭、遇仙桥、水源亭、秦人古洞、延至馆、集贤祠等70余处景点。

  寻访桃花源,一般乘车至桃花山牌坊下车。

  桃花山牌坊在公路南侧,始建于1943年,后倾塌,1973年按原貌修复,坊上石刻,介绍了桃花山的概况。

  牌坊横额上,饰有色彩斑澜的'花和“桃花源”三个遒劲大字。

  牌坊两边的大柱上,有"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对联一幅,概括了桃花源的主要景致。

  过牌坊,上桃花山,迎面有一条水流不断的小溪,这是桃花溪。

  溪的右侧,长着一片茂密的桃林,穷林桥便隐藏在这桃林的深处。

  桃花溪一带的景致,有如《桃花源记》中的描述:“忽逢桃树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若在桃花盛开之时来到这里,可见桃树盖头,浓淡相间,有的鲜红如碧血,有的艳丽如姻脂。

  千树万树,如织就的云锦,令人陶醉。

  穿过桃树林,涉过穷林桥,可以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廊庑环绕的建筑,这便是桃花源内著名的菊圃。

  菊圃是因为附*遍栽菊花而得名的,由于廊中有历代碑碣林立,所以又叫碑廊。

  碑廊的尽头,为明代建造的方竹亭,体态浑厚,风格古朴。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因为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经没有当年那么宽和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这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来是渊明祠,因为陶渊明爱菊,于是改名为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田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这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走进菊圃大门,正中是一块石刻,后面是《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的`建筑,就是渊明祠了。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这幅对联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在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是方竹亭,方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即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子旁边的方竹是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子也因此而得名。

  桃花源因桃树成林而得名,她在湖南省常德市的桃源县。

  每年桃花盛开,这里到处弥漫着浓郁的醉人花香。许多游人便成群结队的来到这里。这样多的桃花恐怕一生都很难见到,踩着石卵路,慢慢地在桃花林穿梭。桃花正艳,枝头上都挤满了大大小小的桃花,有的还只是花骨朵,有的却已在争奇夺艳,有的花只是粉色,有点花却已是红的耀眼!看!这一朵花儿真像一张可人的小脸,粉嘟嘟让人心动得想去捏捏,但又怕震落花瓣儿。

  桃花源还以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驰名中外。读过陶源明《桃花源记》的人都记得,探得先秦遗民,终识桃花源的'陶渊明就是借助一个秦人古洞而大功告成的。只见古洞前凉气飕飕,洞内灯光暗淡,洞宽起初只能容下一人摸索前行,但走着走着,一会儿变宽、一会儿又变窄,曲曲折折颇有探险韵味了。行走间敛气静听,周边似有泉水滴答,但分辨不出究竟来自何方。这样走了不到3分钟,眼前豁然开朗,呈现在眼前的是另一番天地,不远处是一个被四周山体层层包裹的山坳。放眼打量,水田、茅舍、竹楼、土鸡、家犬,一切都是原生态模样。

  千百年来,桃花源这超尘脱俗的人间仙境,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政坛要人和成千上万游客来观光游览.朋友,百闻不如一见,请到这里领略桃花源神奇迷人的景观吧!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桃花源旅游观光!

  桃花源位于常德市西南部,东晋诗人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名扬天下。千百年来,桃花源以其幽静秀美的独特风貌,吸引了无数慕名而来的游客,曾令多少游人迷恋,陶醉!她以红树、青山、斜阳古道闻名,山中幽谷深深,曲涧潺潺,藏凤聚气,泻灵溢韵,“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当大家沉浸在“偶闻黄发石中语,时有白云衣上生”之意境时,自会有一种幽深恬静之感。

  传说武陵渔郎所逢桃花林,正是这片林子。每当桃花盛开,红云飘浮,赤霞腾飞,与沿溪松涛、竹风映照,瑰丽多彩。可谓“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现在登上的这座桥,叫“穷林桥”,以《桃花源记》“欲穷其林”而命名。桥下流水潺潺,桥畔桃花灼灼。传说当年武陵渔郎沿溪而行,置身于一片桃花林中,十分惊讶。历经沧海桑田,桃花溪虽已没当年那么宽、广,但“桃花依旧笑春风”。

  前面那座精美的建筑物就是菊圃,建于明万历年间,原为渊明祠,因陶渊明爱菊,遂改名菊圃,门口有副对联:“却怪武陵渔,自洞口归来,把今古游人忙煞;欲寻彭泽令,问囵园安在,惟桃花流水依然。”是说当年武陵渔人,从世外桃源出来以后,把人间仙境透露出去,引来了古往今来的游人想找陶渊明先生问良田美景究竟在哪里,只有桃花流水千古不变。

  走进菊圃大门,仔细观赏一下菊圃的建筑,菊圃四周环以垣墙,数处开窗,分前后两进,前进入门为鱼池,池旁绕以回廊。两旁随地形高下,雕栏疏棂,修竹垂影,兰桂飘香。池上石桥纵跨,狮象猴麟,分蹲左右;池后为花圃,金菊竞放正中是一块渊明东篱采菊石刻,后镌《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栋古朴典雅、雕梁画栋、耀碧流丹的建筑,就是渊明祠。

  正门廊柱上,挂着一副概括了陶公秉性的楹联:“心爱菊,睥睨荣华,难为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性嗜酒,不汲富贵,甘愿南山种豆,归来五柳先生。”写出了陶渊明心爱菊花,厌恶荣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去彭泽县令;他特别喜欢喝酒,从不追求富贵,心甘情愿归隐田园,种豆南山,好个五柳先生啊!渊明祠正中,供有汉白玉雕刻的渊明像,右边是他自传体铭文《五柳先生传》。这30多幅画,以历代名家所写陶渊明为依据,介绍陶渊明这个伟大诗人61个春秋的人生旅途,他五次出仕为官,五次归隐田园,不为五斗米折腰,41岁辞去彭泽县令后,乐道清贫,安居田园,终老一生。

  这里有他自己的《挽歌诗》的一部分:“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从这里我们仿佛看到陶渊明先生以极为淡泊的心态,视生如死,视死如生,超凡脱俗的高风亮节。

  历代文人贤达颜延之、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黄庭坚、朱熹、辛弃疾、顾炎武、王夫之、龚自珍、梁启超、鲁迅等对之予以高度评价,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陶渊明先生的敬仰之情。颜延之的“畏荣好古,薄身厚志”,就道出了陶渊明高洁的人品。游览菊圃,就像阅读了一本有关陶渊明的书。穿过圆门,来到碑廊。千百年来,游桃花源者,骚人墨客多览物兴怀,写景抒情,碑碣传世颇多,惜为风雨剥蚀。现存唐代诗人杜牧、胡曾、李群玉以及明代袁宏道、江盈科等名家石刻,虽历经沧桑,尚可摩读,弥足珍贵。

  方竹亭,原名“桃川八方亭”,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公元1595年),为八方三门四窗砖石结构。亭方8米,墙厚1米,上覆琉璃瓦,内为穹隆顶,有古今石刻8方。亭侧方竹,依依滴翠,为桃花源珍品之一,亭因此而得名。1995年,游览到这里,抚摸方竹后,连声说:“还真是方的呢!”

  品玩方竹之后,前往遇仙桥。桥原系横卧涧上的天然巨岩,传为渔郎遇仙之处。桥柱上有对联一副:“花藏仙溪,落英何许流出,水引渔郎,春风不知从来。”是写桃花源藏于仙溪之内,正是那和煦的春风和这流着落英的桃花溪,引武陵渔人进人这样一个神秘奇异的境地。走过遇仙桥,循着飞瀑流泉,拾级而上,来到山腰的“白云轩”,轩因“时有白云衣上生”而得名,轩后古木参天,轩下碧潭澄澈,潭上小桥横跨,白霭漂流其间,另有一番意趣。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