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

首页 / 导游词 / |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 1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也是一个山城,原名王村,位于酉水之阳,距县城48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现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

  在湘西,芙蓉镇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在历史上并称“四大名镇”,是国家认定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1986年,著名导演谢晋独具慧眼,在这里拍摄了电影《芙蓉镇》,随着电影《芙蓉镇》播出成功,旅游业逐步兴起,2007年,王村正式更名为芙蓉镇。

  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正像陈运和《芙蓉镇》所说:“湘西口音满背篓 猛洞河古老风韵流”。

  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

  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芙蓉镇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 2

各位团友:

  芙蓉镇,本名王村,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宏伟瀑布穿梭其中,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并称湘西四大名镇,又有酉阳雄镇、"小南京"之美誉。后因姜文和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更名为"芙蓉镇"。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芙蓉镇地处武陵山区,永顺县南端51公里处,东与高坪乡、松柏镇相接,南与长官镇相邻,北与列夕乡、抚志乡交界,西与古丈县红石林镇、罗依溪镇隔河相望。镇内最高海拔927米,最低海拔139米。全镇辖11个村和5社区,141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168*方公里。截止20xx年底,共有7454户,23382 人,其中农业人口18193人,非农业人口4254人,镇区人口17000人,系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镇,土家族占总人口80%以上。全镇有耕地20xx6亩,林地70500万亩。

  王村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 "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因名传遐迩的电影巨作《芙蓉镇》全部外景均荟萃于此,故又名"芙蓉镇"。 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王村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

  芙蓉镇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镇,有保存完好的五里青石板街,两边是板门店铺、土家吊脚楼,一路蜿蜒而行,将人带到酉水岸边的渡船码头。从码头向左望,可见芙蓉镇瀑布和其旁建在悬崖边的飞水寨。五里石板街见证了古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2300多年的历史中,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塞,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据史**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芙蓉镇的店铺就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而今的古街虽说缺了身着长袍立于高柜的风景,街两旁却也摆满了琳琅满目、富有古镇特色的精美物品。而时而出现的古镇米豆腐,拾级而上的石板街,更是把人拉入了刘晓庆与姜文主演的《芙蓉镇》电影场景里,别有一番风味。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溪洲铜柱现存于王村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古镇石板街远远望去,总感觉王村古镇五里青石板街就像一本线装古籍的书脊,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又稳重的摊在酉水河边,那书页上凌空的吊脚楼和发生在楼里楼外的悲欢离合便随岁月而动,演绎出许多铿锵温馨、跌宕起伏的故事来... ... 游弋于青石板上,阳光透过黝黑如鳞的瓦檐,随翘角风铃的响声,淡如鹅黄地洒在你的身上,让你有一种很古的感觉。

  土家吊脚楼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 3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溪州铜柱——回荡千年跫音

  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

  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

  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

  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敫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人视铜柱为神物。原立于下溪州故城,1961年,***将其列为国家重保护文物。1969年,酉水下游凤滩水库建成,铜柱处于淹没区。经***批准,于当年11月将铜柱迁至王村,使千年古镇更加熠熠生辉,现存民俗风光馆内。

  五里石板街——尽显古镇风情

  芙蓉镇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镇,有保存完好的五里青石板街,两边是板门店铺、土家吊脚楼,一路蜿蜒而行,将人带到酉水岸边的渡船码头。从码头向左望,可见芙蓉镇瀑布和其旁建在悬崖边的飞水寨。

  五里石板街见证了古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2300多年的历史中,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塞,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

  据史**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芙蓉镇的店铺就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而今的古街虽说缺了身着长袍立于高柜的风景,街两旁却也摆满了琳琅满目、富有古镇特色的精美物品。

  而时而出现的古镇米豆腐,拾级而上的石板街,更是把人拉入了刘晓庆与姜文主演的《芙蓉镇》电影场景里,别有一番风味。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 4

  “芙蓉镇”,本名王村,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为宏伟的瀑布穿梭其中,所以又被称为“挂在瀑布上的古镇”。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就来到了这里游玩。

  我们到达“芙蓉镇”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了,由于景区过了8点就不收门票了,所以这时是景区最热闹的时候。也因为景区的夜景更美,所以我们放下行李就去看瀑布了。

  走在石板路上,远远的就能听见瀑布发出的轰轰隆隆地声响。远远望去,瀑布在灯光的照射下,像是一团团彩色的浓烟在下坠。越接*瀑布,响声就越大。我找到了一个能看清瀑布全貌的观景台。“芙蓉镇”的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的,而是从*地向更低的地方跌去。一道道瀑布飞快地冲下去,拍击着下游的岩石,激起了无数水花,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那气势如万马奔腾,山呼海啸一般。站在观景台上,看着瀑布飞泻而下,像一道道水幕挂在小镇中间。瀑布的四周是一座座错落有致的吊脚楼,吊脚楼上的彩灯把瀑布照耀的更加光彩夺目。我不禁被眼前的景象深深的震撼了,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游览了“芙蓉镇”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还有这么美的景色,也更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芙蓉镇”游览,欣赏那里的美景。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 5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在湖南省永顺县境内,有一个小小的傍水小镇--芙蓉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有名的电影使之名扬天下,这部电影同时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两个有名的人物——刘晓庆、姜文。这个原本叫王村的小镇从此以也这部电影为名,芙蓉镇于是出现在中国旅游版图中。从下面这组图中,你也许还可以看到一些记忆中依稀相似的画面。

  在电影中,刘晓庆卖的是米豆腐,这是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到芙蓉镇则非吃米豆腐不可,那怕是排队等候也值得。小街上已经分出了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店与非正宗之别,品牌之战在这小镇里也打得不可开交。不知你想吃哪一碗?

  芙蓉镇的码头上,有一个小小的电影院,一天到晚只放一部电影:《芙蓉镇》,也许你已经年过不惑,那么你可以在电影院里找到过去的记忆;你也许还正年轻,那么与你的情人一同走进去吧,灰暗年代的爱情故事同样是感人的。

  从芙蓉镇可去好几个地方,如果想漂流,沿河向上乘车半小时,便是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的起点哈尼宫;如果想看看原生态的猴群和酉水**的风光,可在码头上搭*湖游的轮船;如果想去原始次森林探险猎奇,可在码头租船去小溪原始次森林;如果想去古丈独步天下的红石林游玩,乘车也不需要多少时间;想去栖凤湖,租一条小船,悠哉乐哉半小时也可到达……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扩展阅读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扩展1)

——芙蓉洞导游词实用5篇

  芙蓉洞导游词 1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我们好!

  欢迎我们来到世界旅游景区芙蓉洞,我是某旅行社的导游郭瑶,我们可以叫我瑶瑶,今天我来做我们的导游,带我们一起游览一下芙蓉洞。我将竭尽所能的为我们服务,希望我们喜欢我。另外在游览时,请各位朋友要注意自身安全,有小孩的朋友请看好自己的小孩,切勿随意攀爬玩耍,同时请自觉维护景区内的设备,保持景区的清洁卫生。

  好了,下面就由瑶瑶我带我们走进芙蓉洞的世界。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4千米处的芙蓉江畔。在1993年5月26日当地的六位村民钻到洞内开始他们的探险之旅,向世人揭开芙蓉洞的神秘面纱。在此让我们我们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六位村民为我们开辟出来的如此灿烂辉煌的自然瑰宝。

  武隆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全长2700米,总面积3.7万*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1.1万*方米,最为壮观。洞内目前已发现的钟乳石类有20多种类型,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绝大多数。其中有些类型在世界上极为罕见。丰富的洞穴沉积物不但征服了各国洞穴专家,更受到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的青睐。经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关溶洞科研机构两次实地勘测,评价为:“世界奇观,一级洞穴景点”,“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芙蓉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提名地,成为中国唯一作为“洞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地。

  芙蓉洞中生长的植物只有蕨类和苔藓类,目前在龙宫里发现了11种,据说,这些植物的苞子孕育于恐龙同时代的亿万年前,它们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岁月。银丝玉缕景观,指的是洞壁上这种纤细如发,卷如根须的石晶花和卷曲石。芙蓉洞的石晶花颜色洁白,形态娇嫩。其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大,在全国所有洞穴中,堪称第一。珊瑚瑶池由水肿色泽浅黄的方解石晶花和乳笋构成,整个池子面积30*方米。池水中的石晶花,看上去像漂在水面上,其实它分为上下两层。不论是池水面积、深度,还是石晶花的数量及规模,珊瑚池都堪称世界之最,是芙蓉洞中的瑰宝。

  出了芙蓉洞之后,也是有其他许多游览的地方,有喜欢游湖的朋友可千万别错过了我们美丽清幽的芙蓉江;喜欢刺激的朋友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我们景区内独有的速滑车,全长一千二百多米,并可在高空中一览芙蓉江**的山光水色。还有当地的我们苗族人们最朴实的乡村生活和苗家姑娘为我们演绎的苗族歌舞。在这里呢,希望我们可以玩得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心!

  芙蓉洞导游词 2

  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全长2700米,洞内景观壮丽辉煌,又玲珑剔透,已发现的钟乳石类有20多种类型,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绝大多数。其中有些类型在世界上极为罕见。

  这个洞目前是世界级的洞穴,之所以说它是世界级的洞穴,因为它里边沉积的景观有几十种,沉积类型多,洞体宏伟,洞厅宽大,洞高40到50米,里边的景点是世界一流的,如果有了芙蓉洞,世界上洞穴里边沉积的所有的类型,基本上它里边都有。

  进入芙蓉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层层叠叠的石花,和成排成队的石笋。它们完全靠岩壁上渗漏出的水一滴一滴,经过天长日久而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幔、石笋,就像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加以想象,会显现出逼真的人文内容。

  芙蓉洞中生长的植物只有蕨类和苔藓类,目前在龙宫里发现了11种,据说,这些植物的苞子孕育于恐龙同时代的亿万年前,它们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岁月。银丝玉缕景观,指的是洞壁上这种纤细如发,卷如根须的石晶花和卷曲石。芙蓉洞的石晶花颜色洁白,形态娇嫩。其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大,在全国所有洞穴中,堪称第一。珊瑚瑶池由水肿色泽浅黄的方解石晶花和乳笋构成,整个池子面积30*方米。池水中的石晶花,看上去像漂在水面上,其实它分为上下两层。不论是池水面积、深度,还是石晶花的数量及规模,珊瑚池都堪称世界之最,是芙蓉洞中的瑰宝。

  芙蓉洞导游词 3

各位团友:

  现在我们到达的是芙蓉古村,芙蓉古村地处岩头镇南面仙清公路西侧,是一座背靠“芙蓉三冠”,布局于*地上的大型村寨,始建于唐代末年,宋太*兴国年间(976~983),始祖陈拱从瑞安长桥迁来定居,并逐步形成血缘村落,距今以有1000多年的历史。那么这个村为什么叫芙蓉村呢,是因为村西南有三崖摩天,赤白相映,像芙蓉,就以芙蓉为村名。该村占地215亩,现有443户人家。保存明清古民居30余处,明代大宅遗址5处,大小宗祠共18座。芙蓉村整体看也像一朵芙蓉,而且它为单一陈姓村落。

  芙蓉村是楠溪江各村落中历史最悠久的,现在的芙蓉村,仍然保存着六百多年前的聚落规划面貌,按照“七星八斗”的思想进行规划设计,在交通的交汇点上筑台做为星,可以互相传递信息和指挥联络。凿池作为斗,斗有高、中、低之分,高出地面三尺,象征天时、地利、人和,还有五口井象征金、木、水、火、土,三加五为八,把斗合在一起寓意才高八斗。全村略呈正方形,坐西朝东。为什么要坐西朝东呢,这是寓意紫气东来,也就是说希望祥瑞降临。东面寨墙正中建八字形重檐门楼,是芙蓉村的正门,选用八字是因为这也寓意才高八斗。两边稍远处开二小门,寨门内建谯楼,可观望四方。其余三面开五小门。让我们一起走进正门,现在请大家跟着我往这边走,我们先去看看宗祠。现在请大家往这扇门的上方看,我们在门上面的'两边可以看到两个圆圆的当,中间是户对,这就是所谓的门当户对,关于这个门当户对的门是有讲究的,在封建社会只有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造这样的门,那么这扇门叫做“光宗门”寓意子孙后代可以光宗耀祖。走过光宗门,我们看到的是宗祠,每年的二月初二,许多楠溪江的村落会演绎着丰富的楠溪江文化,我们这里就是祭祖,祭祖是一年中最热闹的一天,在外的分支子孙都会回到这里祭拜祖宗。祭祖这一天大家都会在这里看戏,关于看戏有这样一个封建的礼教,就是男站中间,女站两边。这也显示了在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想。

  大家往左边墙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十八位大官的名字,这十八位就是被誉为“十八金带”的**,官位最大的就是最上面的陈夷行,官至南宋左宰相,相当于现在的***副**。最值得我们一提的是下面倒数上第四位,他叫陈虞之是位进士,官至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编修。南宋末年,元军南下,他曾上书皇帝准备抵抗元兵,因为当时的政治极为腐化,陈虞之被革职。后来,元兵南下直入温州,陈虞之响应文天祥的号召,"率族拒战,困岩三载",终因弹尽粮绝,率部跳崖,壮烈殉国。

  芙蓉村也因此被元军付之一炬,直至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重建芙蓉村,开国皇帝将芙蓉村铲为*地,元末君主却又下旨重建我们芙蓉村,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开国皇帝想统一中国,而元末君主是为了让自己的臣子学*芙蓉村的十八金带一样对自己忠心。现在请大家往上面看那块白边的匾额,这就是元顺帝所赐,希望自己的臣子可以像这时陈虞之带学*,效忠自己。现在请大家往正中看这就是十八位大官的画像,其中中间没带官帽的是始祖,大家看他们的腰带都有一根金带,这就是皇帝为表彰他们的忠心而赐的。

  我们到芙蓉村的模型展示馆看看,现在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芙蓉村的一个整体*面图,大家可以看看,也可以研究一下村子里所有的道路和小溪的交汇是不是都成一个“丁”字形,这有两种寓意,一种呢是希望全村人丁兴旺,另一种是避邪用。大家往这边看这就是当时元顺帝下旨重建芙蓉村的圣旨,这个圣旨不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它是用石头凿成的,现在大家可以看看两边墙上的楠溪江古村落的摄影展。

  现在我们到前面的博物管看看,大家看看这个笏,这个是古代权利的象征,古代上早朝官员们就把自己要奏请皇帝的事写在上面,早朝后将上面的字擦去。在笏的旁边是一个金印,这是总宝的印,总宝就是比元帅小一级的官员,据说有人突然受到惊吓,拿这个金印去熬汤服用,惊吓就会痊愈。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中间的这头白驹,据说白驹可以听懂人话,但是不会讲,古代打仗许多统帅都是用白驹作为自己的坐骑,像那个薛仁贵就是用这个来打仗的。大家是不是想知道白驹是传说中的神兽还是现实中有的呢,据村支书介绍,当时陕西电视台副台长来这里考察后告诉他,白驹是现实中有的,不过现在已经灭绝了,主要生存在陕西一带。

  请大家跟这我到下一个景点看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地利池”,池的前方是八仙过海的图,寓意大家都可以像八仙过海那样各显神通,这个池是八斗里最低的一个池了。

  好现在我们回到了原处,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五级台阶,它寓意步步高升,大家可以从这里走过去。我们往前看去这条街叫如意街,那么在我们的左侧是一个迎宾台,古代芙蓉村有许多的大官在外,每年回乡祭祖时乐队就会在这里迎接。在迎宾台前面是高0.2米,面积2~3*方米的方形*台,称为"星",在方形*台这里我们的街向上拐了,这就是用于招财之用,大家记住,进来我们要从五级台阶上,出去要从这个拐角走,这样你才会步步高升,富贵如意。这个方形*台是用来联络,解决民事纠纷用的。街的这边是一条小溪,那么细心的朋友都会发现在迎宾台后面的小溪向下拐了,为什么呢?大家猜猜,它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大家先看看这个道路的交汇点,看看它是不是是一个丁字形。

  这个水池叫做芙蓉池,这是一个大斗,芙蓉池兼具储水、防旱、防火、洗涤等功能,其中防火是它最重要的功能了。大家往池中央看,我们可以看到一座亭子,这座亭叫做芙蓉亭。玲珑的亭子托起高高挺起的翼角,又像一朵盛开的芙蓉花。它背后天际舒展着芙蓉峰,峰和亭的影子在芙蓉池里重叠。大家往这边看,这座墙那边便是芙蓉书院,那里教化过精通翰墨经史的进士举人,也教化过为民族舍生忘死的志土仁人。跟着我进去看看。

  据村支书介绍芙蓉书院建于清乾隆年间,当然也有人说它建于明代中期,这所书院相当于现在的一所希望小学,这是一座封闭的内院式建筑,整座书院格局正统,形制规整,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着泮池、仪门、杏坛、明伦堂和讲堂。仪门前有旗杆一对,明伦堂前有3.2米宽,***米长的长方形杏坛。明伦堂和讲堂都是三开间,进深9米。明伦堂寓意明白伦理,对现在社会的青年具有教育意义,明伦堂后壁中央有供奉孔子的神龛,两侧挂有孔子的一些语录,讲堂后壁开有二扇窗子,通过后面一个很狭的采光天井来透光,以方便学子们学*。书院的南侧有三开间的山长住宅,宅前有一个宽约12米,长约50米的大花园,园内有—道小门同讲堂相通,这里也是学子们休息或嬉闹的好去处。大家可以在这里休息一下。

  下面我们去百林边博物馆参观一下。大家先自由参观一下,可以买一些纪念品带回去。

  好,接下来我们去看看油车。大家猜猜这个大型的石器是什么用的,对是用来捻东西的,这就要用到牛,那么在捻之前我们就会把牛的眼蒙上,这是为了使牛产生一种一直往前走的假想,往后面的那个巨型的树看看,这就是榨油用的,它是用枫树做的,因为枫树不易开裂,大家看看它纹理,对是螺旋状的,在石磨里捻好后用稻杆包好,就放在这里榨油,技术不到家的话是不会使用的。这个巨型的油车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

  最后我们参观一下这里的古民居。

  芙蓉洞导游词 4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隆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全长2700米,洞内景观壮丽辉煌,又玲珑剔透,已发现的钟乳石类有20多种类型,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绝大多数。其中有些类型在世界上极为罕见。

  中国洞穴研究会高级工程师谭开欧:这个洞目前是世界级的洞穴,之所以说它是世界级的洞穴,因为它里边沉积的景观有几十种,沉积类型多,洞体宏伟,洞厅宽大,洞高40到50米,里边的景点是世界一流的,如果有了芙蓉洞,世界上洞穴里边沉积的所有的类型,基本上它里边都有。

  进入芙蓉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层层叠叠的石花,和成排成队的石笋。它们完全靠岩壁上渗漏出的水一滴一滴,经过天长日久而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幔、石笋,就像巧夺天工的艺术品,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加以想象,会显现出逼真的人文内容。

  芙蓉洞中生长的植物只有蕨类和苔藓类,目前在龙宫里发现了11种,据说,这些植物的苞子孕育于恐龙同时代的亿万年前,它们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岁月。银丝玉缕景观,指的是洞壁上这种纤细如发,卷如根须的石晶花和卷曲石。芙蓉洞的石晶花颜色洁白,形态娇嫩。其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大,在全国所有洞穴中,堪称第一。珊瑚瑶池由水肿色泽浅黄的方解石晶花和乳笋构成,整个池子面积30*方米。池水中的石晶花,看上去像漂在水面上,其实它分为上下两层。不论是池水面积、深度,还是石晶花的数量及规模,珊瑚池都堪称世界之最,是芙蓉洞中的瑰宝。

  在这里呢,希望大家可以玩得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心!

  芙蓉洞导游词 5

好了,下面就由瑶瑶我带大家走进芙蓉洞的世界。芙蓉洞位于武隆县江口镇4千米处的芙蓉江畔。在1993526日当地的六位村民钻到洞内开始他们的探险之旅,向世人揭开芙蓉洞的神秘面纱。在此让我们大家以一颗感恩的心去感谢那六位村民为我们开辟出来的如此灿烂辉煌的自然瑰宝。

武隆芙蓉洞是一个大型石灰岩洞穴,全长2700米,总面积3.7万*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1.1万*方米,最为壮观。洞内目前已发现的钟乳石类有20多种类型,占世界已知种类的绝大多数。其中有些类型在世界上极为罕见。丰富的洞穴沉积物不但征服了各国洞穴专家,更受到众多前来观光的游客的青睐。经中国与澳大利亚有关溶洞科研机构两次实地勘测,评价为:“世界奇观,一级洞穴景点”,“一座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批准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芙蓉洞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提名地,成为中国唯一作为“洞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提名地。

芙蓉洞中生长的植物只有蕨类和苔藓类,目前在龙宫里发现了11种,据说,这些植物的苞子孕育于恐龙同时代的亿万年前,它们在黑暗中经历了漫长岁月。银丝玉缕景观,指的是洞壁上这种纤细如发,卷如根须的.石晶花和卷曲石。芙蓉洞的石晶花颜色洁白,形态娇嫩。其数量之多,分布面积之大,在全国所有洞穴中,堪称第一。珊瑚瑶池由水肿色泽浅黄的方解石晶花和乳笋构成,整个池子面积30*方米。池水中的石晶花,看上去像漂在水面上,其实它分为上下两层。不论是池水面积、深度,还是石晶花的数量及规模,珊瑚池都堪称世界之最,是芙蓉洞中的瑰宝。

出了芙蓉洞之后,也是有其他许多游览的地方,有喜欢游湖的朋友可千万别错过了我们美丽清幽的芙蓉江;喜欢刺激的朋友一定要去尝试一下我们景区内独有的速滑车,全长一千二百多米,并可在高空中一览芙蓉江**的山光水色。还有当地的我们苗族人们最朴实的乡村生活和苗家姑娘为大家演绎的苗族歌舞。在这里呢,希望大家可以玩得开心,玩得放心,玩得尽心!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扩展2)

——芙蓉镇导游词优选【五】篇

  芙蓉镇导游词 1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溪州铜柱――回荡千年跫音

  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

  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

  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

  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敫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人视铜柱为神物。原立于下溪州故城,1961年,***将其列为国家重保护文物。1969年,酉水下游凤滩水库建成,铜柱处于淹没区。经***批准,于当年11月将铜柱迁至王村,使千年古镇更加熠熠生辉,现存民俗风光馆内。

  五里石板街――尽显古镇风情

  芙蓉镇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镇,有保存完好的五里青石板街,两边是板门店铺、土家吊脚楼,一路蜿蜒而行,将人带到酉水岸边的渡船码头。从码头向左望,可见芙蓉镇瀑布和其旁建在悬崖边的飞水寨。

  五里石板街见证了古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2300多年的历史中,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塞,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

  据史**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芙蓉镇的店铺就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而今的古街虽说缺了身着长袍立于高柜的风景,街两旁却也摆满了琳琅满目、富有古镇特色的精美物品。

  而时而出现的古镇米豆腐,拾级而上的石板街,更是把人拉入了刘晓庆与姜文主演的《芙蓉镇》电影场景里,别有一番风味。

  芙蓉镇导游词 2

  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风景名胜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正像陈运和《芙蓉镇》所说:“湘西口音满背篓猛洞河古老风韵流”。

  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最佳旅游时间芙蓉镇地处湖南湘西,冬夏长春秋短。其中春季一般是阴雨连绵,气温逐渐回升。秋季前段是秋高气爽,后多秋风秋雨。四季时问的长短,随海拔升高,夏季缩短,冬季延长。适合秋季旅游。历史文化芙蓉镇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

  芙蓉镇导游词 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在湖南省永顺县境内,有一个小小的傍水小镇--芙蓉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有名的电影使之名扬天下,这部电影同时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两个有名的人物——刘晓庆、姜文。这个原本叫王村的小镇从此以也这部电影为名,芙蓉镇于是出现在中国旅游版图中。从下面这组图中,你也许还可以看到一些记忆中依稀相似的画面。

  在电影中,刘晓庆卖的是米豆腐,这是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到芙蓉镇则非吃米豆腐不可,那怕是排队等候也值得。小街上已经分出了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店与非正宗之别,品牌之战在这小镇里也打得不可开交。不知你想吃哪一碗?

  芙蓉镇的码头上,有一个小小的电影院,一天到晚只放一部电影:《芙蓉镇》,也许你已经年过不惑,那么你可以在电影院里找到过去的记忆;你也许还正年轻,那么与你的情人一同走进去吧,灰暗年代的爱情故事同样是感人的。

  从芙蓉镇可去好几个地方,如果想漂流,沿河向上乘车半小时,便是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的起点哈尼宫;如果想看看原生态的猴群和酉水**的风光,可在码头上搭*湖游的轮船;如果想去原始次森林探险猎奇,可在码头租船去小溪原始次森林;如果想去古丈独步天下的红石林游玩,乘车也不需要多少时间;想去栖凤湖,租一条小船,悠哉乐哉半小时也可到达……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芙蓉镇导游词 4

  20xx年4月23日,在湖南湘西芙蓉镇举办了隆重的“中国(湘西)土家族舍巴节”,其声势浩大的原生态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厚重的土家文化传统。

  社巴节”又名“调年会” “舍巴节”。“社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综合性节日,其中有反映土家族男女爱情、婚姻*俗的内容。

  “社巴节”一般在每年正月举行,有的地方也不在正月举行,而是三月或五月举行。如湘西古文田家祠一带土家族人却是在三月举行。

  “舍巴节”是湘西州土家族最隆重的传统祭祀节日,有着严格的祭祀仪式、独特的祭祀方式和丰富的表达内涵。其表演的毛古斯、摆手舞、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等数十种形式,被列为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舍巴节”既是土家族的隆重节日,亦是土家族的文化荟萃。

  土家人过年,至今还保留着给果木树喂年饭的古老而又有趣的传统*俗。

  团年这一天(古历腊月二十九或三十)寨子里噼噼叭叭的鞭炮声此起彼落,嘭嘭嘭的三眼铳声在山弯谷底回荡不绝。随着祭祖过场搞完毕,就是土家人合家团年的时刻了。

  吃完团年饭,家里伢儿们兴高采烈的去给房前屋后的果木树喂年饭。如果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就在团*请几个伢儿,一般都是男女各半。

  女的用盘子端着大半饭、糯米饭、小米饭、包谷饭、绿豆饭(通常叫十全十美)和猪头、猪尾(寓意一年到头有头有尾)。男的拿一把杉刀和三柱香纸蜡烛。

  首先到吊脚楼下烧化香纸,燃放一串鞭炮,再转到果木树林中,选一棵最大的果木树,垫起脚跟在树干上砍一道口子。女的则用铁瓢将和好的饭、菜往树口子里塞。塞完后,女的就躲在树后,田的恭恭敬敬地站好,开始一问一答。

  男的问:“结不结?”

  女的答:“肯结、肯结、肯结!”

  男的问:“落不落?”

  女的答:“不落、不落、不落!”

  男的问:“甜不甜?”

  女的答:“清甜的、清甜的、清甜的!”

  双方对完话,又走到另一棵果木树下同样喂年饭,进行一番问答,一直到每棵树都“吃饱”了年饭才回家。

  芙蓉镇导游词 5

  尊敬的各位客人:你们好!欢迎来王村(又称芙蓉镇)旅游观光。我非常荣幸为大家导游,希望能给各位的湘西之行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进入镇**岩坪场

  王村不是"村",而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镇,在湘西,她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洞镇在历史上并称"四大名镇"。据《湖南通志》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20xx年)在这里设置酉阳县,属武陵郡,其治所就在王村。由于王村濒临酉水,是湘西出入地的重要码头,也是湘西物资进出口的集散地、商业中心,因此王村享有"酉阳雄镇"、"小南京"等美誉。1986年,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闻名于世,从那以后,王村又有"芙蓉镇"的别称。王村也是湘西最早开发的旅游景区,她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古镇风貌、民俗风情成为湖南西部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景点芙蓉镇荷花池民俗表演广场。

  转角楼左侧

  请大家把目光移往左边这栋古朴的木房——土家转角楼,因为房子四周都是走廊,可以走人,故又称"跑马楼"。这栋"跑马楼"依山傍水而建,这也是湘西土家人建房的*惯,后有逶迤群山,前有潺潺小河,在王村颇有名气,当地有首民谣:"大庸(张家界)有座天门山,离天只隔三尺三;王村有只转角楼,一弯弯到河码头。"

  转角楼正面

  这是一栋一正两厢的土家典型转角楼,被永顺县**列为重点保护民居,有100多年历史,从房屋的建筑格局和工艺来看,这是大户人家的房舍,两边厢房的窗户叫"万字格",象征这户人家"家财万贯"。正屋又称"堂屋",是土家族敬奉祖先的地方。堂屋的两扇窗户称"大包口",屋顶的三堆瓦呈品字形,土家族叫"一品当朝",这是房主希望他的后人能在朝廷当大官。房屋这个*台称为"天坪",是土家族晒谷、打场的地方。房屋主人没有想到,百十年后,这里竟成为电影"芙蓉镇"的一个外景地。

  荷花池及民俗表演广场

  这个岩坪场是王村面积最大、人口最集中的民俗表演广场,王村共有15000多人,系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镇,土家族人口占80%以上。土家族是个热爱歌舞乐剧的民族。每逢喜庆之日,这个广场一片欢腾,场中央的龙凤旗是土家族图腾象征。广场外面的荷花池是王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莲花盛开的时候,阵阵荷香陶醉着广场看热闹的人们。

  石板街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石板街,长达2.5千米(5里),从河码头一直延伸到坡顶,我们可以从这条石板街感受到王村的历史悠久、商业发达、人丁兴旺。据《永顺县志》载: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王村的商业十分发达,石板街两旁有大小铺面30余家、饮食客栈100余户,每日往来客商20xx多人,商贾云集,骡马成群,2.5千米(5里)石板街,就是那时由商家出资陆续修建的。

  最大最长的建筑横梁——楣枋

  请大家看石板街左右两边古建筑的横梁——楣枋,你们看右边这根楣枋大不大?左边这根楣枋长不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人的勤劳、智慧,也可以看到土家族人的豪爽、耿直的性格,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生意兴隆,竟选用这么大的枫树做横梁。

  向隆生织锦厂

  这里就是向隆生织锦厂,向隆生(已故)是土家族裁缝,靠4000多元起家办起的这个织钝厂,现在拥有百多万元资产,其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土家织锦图案丰富、美观耐用,质地结实,与壮锦、黎锦、侗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从北宋年间起,土家织锦一直是土司王向朝廷进奉的贡品。土家族妇女心灵手巧,个个都会织锦。大家看,这些土家姑娘正在作坊里用古老的织机编织花团锦簇的织锦呢!大家请看这幅"四十八钩"图案的织锦,织锦上图案,与土家族茅古斯舞扎的草结,表示土家族在人类黎明时期即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图腾标志图案,为世界上最先记录事物的符号。所以土家族织锦工艺充满神奇的艺术魅力,真真切切地表现了土家人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

  牌坊·刘哓庆米豆腐店

  大家看到的这个石头建筑——牌坊,实际上叫牌楼,主要标志是上面雕刻着瓦片的痕迹,没有凿盖瓦的称牌坊。这座牌楼立于清末民初,距今100多年历史。牌楼内侧的"刘晓庆米豆腐店"就是电影《芙蓉镇》拍摄刘晓庆卖豆腐的一个外景地。就因为这个卖米豆腐的镜头,使得王村米豆腐更加出名。米豆腐制作时,先把大米泡在石灰水里然后磨制熬成,所以有减热、退火、杀菌、清心等功能,是夏令的好食品。现在请大家饱尝一下口福,尝一尝王村米豆腐的神妙味道。

  扫街、跳窗外景地

  这里即是电影《芙蓉镇》秦书田(姜文扮演)秦疯子扫街的地方。姜文当时只有20来岁,虽是在校大学生,但他把秦书田演得恰到好处,到此处扫街时,他心不在焉,东一扫,西一扫,灰尘垃圾满街飞扬,尘雾中"胡玉英"帮他来扫街,他竟不屑一顾地狂扫,以发泄心中的愤懑。

  民俗风光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今天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王村民俗风光馆,馆名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启功先生所书,内有猛洞河风景图片、民俗民间风情图片100多幅,有土家族先人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等塑像以及土家族文物等,特别是馆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馆内。

  耸立在风光馆中央的这根高2米、重2.5千克的铜柱,就是浓缩土家族历史,被土家人视为"神物"的国宝——溪州铜柱,1961年***将其与北京故宫、长城等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铜柱原立在酉水下游的会溪坪,1969年建凤滩水库,铜柱处于淹没区,经***批准,于当年11月将铜柱迁至王村。

  请大家先听我介绍一段有关铜柱的历史。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统治湖南的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士愁为争夺溪州爆发战争,彭士愁兵败,派其子彭师杲与马希范议和,立铜柱盟誓和解。溪州之战的结果是彭氏在军事上失利,臣服于楚,但其统治地位和管辖地域以及一些宽裕条件却得到楚的承认,这就为彭氏土司长期统治溪州奠定了基础,也为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宁奠定了基础,这就是马彭立溪州铜柱的核心所在。

  现在请大家仔细看看铜柱上的文字。看着这些古拙斑驳、镌凿寸余的文字。我们又隐约听到"溪州之战"的鼓角齐鸣、戟斧铿锵和战马嘶鸣之声。

  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再见!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扩展3)

——湖南芙蓉镇的导游词范文5份

  湖南芙蓉镇的导游词 1

各位团友:

  芙蓉镇,本名王村,是一个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镇,因宏伟瀑布穿梭其中,又称"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永顺县,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峒镇并称湘西四大名镇,又有酉阳雄镇、"小南京"之美誉。后因姜文和刘晓庆主演的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更名为"芙蓉镇"。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

  芙蓉镇地处武陵山区,永顺县南端51公里处,东与高坪乡、松柏镇相接,南与长官镇相邻,北与列夕乡、抚志乡交界,西与古丈县红石林镇、罗依溪镇隔河相望。镇内最高海拔927米,最低海拔139米。全镇辖11个村和5社区,141个村(居)民小组,总面积168*方公里。截止20xx年底,共有7454户,23382 人,其中农业人口18193人,非农业人口4254人,镇区人口17000人,系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镇,土家族占总人口80%以上。全镇有耕地20xx6亩,林地70500万亩。

  王村是一座具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位于酉水之滨,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 "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因名传遐迩的电影巨作《芙蓉镇》全部外景均荟萃于此,故又名"芙蓉镇"。 芙蓉镇不仅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又是猛洞河风景区的门户、一个寻幽访古的最佳景点。四周是青山绿水,镇区内是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析着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让游人至此赞不绝口,留连忘返。胡绩伟先生游览猛洞河和王村以后作词赞道:"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烹鲜鱼,戏灵猴,龙洞神仙游,芙蓉古镇吊脚楼,土家情意稠。"

  芙蓉镇是一座土家族人聚居的古镇,有保存完好的五里青石板街,两边是板门店铺、土家吊脚楼,一路蜿蜒而行,将人带到酉水岸边的渡船码头。从码头向左望,可见芙蓉镇瀑布和其旁建在悬崖边的飞水寨。五里石板街见证了古镇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在2300多年的历史中,芙蓉镇作为水陆交通的要塞,一直是通商的黄金口岸。据史**载,在清朝乾隆、嘉庆、道光年间芙蓉镇的店铺就有560余家,每日骡马千余、商贾云集,一派繁荣景象,素有"小南京"之称。而今的古街虽说缺了身着长袍立于高柜的风景,街两旁却也摆满了琳琅满目、富有古镇特色的精美物品。而时而出现的古镇米豆腐,拾级而上的石板街,更是把人拉入了刘晓庆与姜文主演的《芙蓉镇》电影场景里,别有一番风味。

  芙蓉镇不仅景观秀丽,民族风情浓郁,还有记载土家族政治军事历史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和电影《芙蓉镇》外景拍摄现场等人文景观。 溪洲铜柱现存于王村民俗风光馆内。公元940年,楚王马希范与溪州刺使彭士愁多年交战媾和,缔结盟约,划疆而冶,铸5000斤铜柱为证。据史截:"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溪州刺史彭士愁与当时占据湖南的楚王马希范发生溪州之战。彭士愁战败后于后晋天福五年(公元940年)与马希范议和,把战争的经过和议和的条款,镌刻于铜柱之上。铜柱重五千斤,高丈二尺,入土六心,形为八面,中空,内实钜钱,柱端覆盖铜顶,铭誓状于铜柱之上,立于会溪,宋天禧二年(公元1020xx年)重立时,又羼刻了一些土官衔名。清中叶,柱上铜顶被盗,沉于江心,柱内铜钱亦被人以饴粘钱殆尽。

  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永顺府知府张曾扬建亭保护。民国年间亭被毁。"铜柱的铜质,精纯光润;八面所镌颜、柳体阴文,虽经千载风雨洗刷,霜雪蚀磨,仍清晰如初。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古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土家族视铜柱为神物。 古镇石板街远远望去,总感觉王村古镇五里青石板街就像一本线装古籍的书脊,书页被上苍之手打开,静谧而又稳重的摊在酉水河边,那书页上凌空的吊脚楼和发生在楼里楼外的悲欢离合便随岁月而动,演绎出许多铿锵温馨、跌宕起伏的故事来... ... 游弋于青石板上,阳光透过黝黑如鳞的瓦檐,随翘角风铃的响声,淡如鹅黄地洒在你的身上,让你有一种很古的感觉。

  土家吊脚楼由于历代朝廷对土家族实行屯兵镇压政策,把土家人赶进了深山老林,其生存条件十分恶劣,《旧唐书》说:"土气多瘴疠,山有毒草及沙蛩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是为干栏。"加上少田少地,土家人只好在悬崖陡坡上修吊脚楼。

  湖南芙蓉镇的导游词 2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芙蓉镇旅游。

  在湖南省永顺县境内,有一个小小的傍水小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有名的电影使之名扬天下,这部电影同时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两个有名的人物——刘晓庆、姜文。这个原本叫王村的小镇从此以也这部电影为名,芙蓉镇于是出现在中国旅游版图中。从下面这组图中,你也许还可以看到一些记忆中依稀相似的画面。

  在电影中,刘晓庆卖的是米豆腐,这是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到芙蓉镇则非吃米豆腐不可,那怕是排队等候也值得。小街上已经分出了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店与非正宗之别,品牌之战在这小镇里也打得不可开交。不知你想吃哪一碗?

  芙蓉镇的码头上,有一个小小的电影院,一天到晚只放一部电影:《芙蓉镇》,也许你已经年过不惑,那么你可以在电影院里找到过去的记忆;你也许还正年轻,那么与你的情人一同走进去吧,灰暗年代的爱情故事同样是感人的。

  从芙蓉镇可去好几个地方,如果想漂流,沿河向上乘车半小时,便是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的起点哈尼宫;如果想看看原生态的猴群和酉水**的风光,可在码头上搭*湖游的轮船;如果想去原始次森林探险猎奇,可在码头租船去小溪原始次森林;如果想去古丈独步天下的红石林游玩,乘车也不需要多少时间;想去栖凤湖,租一条小船,悠哉乐哉半小时也可到达……

  好,游客朋友们,今天就为大家讲解到这儿,谢谢各位的支持!

  湖南芙蓉镇的导游词 3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这里旅游。

  在湖南省永顺县境内,有一个小小的傍水小镇--芙蓉镇,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部有名的电影使之名扬天下,这部电影同时造就了中国电影史上两个有名的人物——刘晓庆、姜文。这个原本叫王村的小镇从此以也这部电影为名,芙蓉镇于是出现在中国旅游版图中。从下面这组图中,你也许还可以看到一些记忆中依稀相似的画面。

  在电影中,刘晓庆卖的是米豆腐,这是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到芙蓉镇则非吃米豆腐不可,那怕是排队等候也值得。小街上已经分出了正宗刘晓庆米豆腐店与非正宗之别,品牌之战在这小镇里也打得不可开交。不知你想吃哪一碗?

  芙蓉镇的码头上,有一个小小的电影院,一天到晚只放一部电影:《芙蓉镇》,也许你已经年过不惑,那么你可以在电影院里找到过去的记忆;你也许还正年轻,那么与你的情人一同走进去吧,灰暗年代的爱情故事同样是感人的。

  从芙蓉镇可去好几个地方,如果想漂流,沿河向上乘车半小时,便是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的起点哈尼宫;如果想看看原生态的猴群和酉水**的风光,可在码头上搭*湖游的轮船;如果想去原始次森林探险猎奇,可在码头租船去小溪原始次森林;如果想去古丈独步天下的红石林游玩,乘车也不需要多少时间;想去栖凤湖,租一条小船,悠哉乐哉半小时也可到达……

  湖南芙蓉镇的导游词 4

  尊敬的各位客人:你们好!欢迎来王村(又称芙蓉镇)旅游观光。我非常荣幸为大家导游,希望能给各位的湘西之行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进入镇**岩坪场

  王村不是"村",而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古镇,在湘西,她与·龙山里耶镇、泸溪浦市镇、花垣茶洞镇在历史上并称"四大名镇"。据《湖南通志》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20xx年)在这里设置酉阳县,属武陵郡,其治所就在王村。由于王村濒临酉水,是湘西出入地的重要码头,也是湘西物资进出口的集散地、商业中心,因此王村享有"酉阳雄镇"、"小南京"等美誉。1986年,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闻名于世,从那以后,王村又有"芙蓉镇"的别称。王村也是湘西最早开发的旅游景区,她以独特的自然风光、古镇风貌、民俗风情成为湖南西部黄金旅游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在,我们来到的第一个景点芙蓉镇荷花池民俗表演广场。

  转角楼左侧

  请大家把目光移往左边这栋古朴的木房——土家转角楼,因为房子四周都是走廊,可以走人,故又称"跑马楼"。这栋"跑马楼"依山傍水而建,这也是湘西土家人建房的*惯,后有逶迤群山,前有潺潺小河,在王村颇有名气,当地有首民谣:"大庸(张家界)有座天门山,离天只隔三尺三;王村有只转角楼,一弯弯到河码头。"

  转角楼正面

  这是一栋一正两厢的土家典型转角楼,被永顺县**列为重点保护民居,有100多年历史,从房屋的建筑格局和工艺来看,这是大户人家的房舍,两边厢房的窗户叫"万字格",象征这户人家"家财万贯"。正屋又称"堂屋",是土家族敬奉祖先的地方。堂屋的两扇窗户称"大包口",屋顶的三堆瓦呈品字形,土家族叫"一品当朝",这是房主希望他的后人能在朝廷当大官。房屋这个*台称为"天坪",是土家族晒谷、打场的地方。房屋主人没有想到,百十年后,这里竟成为电影"芙蓉镇"的一个外景地。

  荷花池及民俗表演广场

  这个岩坪场是王村面积最大、人口最集中的民俗表演广场,王村共有15000多人,系土家族、苗族、汉族杂居镇,土家族人口占80%以上。土家族是个热爱歌舞乐剧的民族。每逢喜庆之日,这个广场一片欢腾,场中央的龙凤旗是土家族图腾象征。广场外面的荷花池是王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莲花盛开的时候,阵阵荷香陶醉着广场看热闹的人们。

  石板街

  我们现在走的这条石板街,长达2.5千米(5里),从河码头一直延伸到坡顶,我们可以从这条石板街感受到王村的历史悠久、商业发达、人丁兴旺。据《永顺县志》载:清乾隆、嘉庆、道光年间,王村的商业十分发达,石板街两旁有大小铺面30余家、饮食客栈100余户,每日往来客商20xx多人,商贾云集,骡马成群,2.5千米(5里)石板街,就是那时由商家出资陆续修建的。

  最大最长的建筑横梁——楣枋

  请大家看石板街左右两边古建筑的横梁——楣枋,你们看右边这根楣枋大不大?左边这根楣枋长不长?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土家族人的勤劳、智慧,也可以看到土家族人的豪爽、耿直的性格,为了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生意兴隆,竟选用这么大的枫树做横梁。

  向隆生织锦厂

  这里就是向隆生织锦厂,向隆生(已故)是土家族裁缝,靠4000多元起家办起的这个织钝厂,现在拥有百多万元资产,其产品远销日本、美国等。土家织锦图案丰富、美观耐用,质地结实,与壮锦、黎锦、侗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从北宋年间起,土家织锦一直是土司王向朝廷进奉的贡品。土家族妇女心灵手巧,个个都会织锦。大家看,这些土家姑娘正在作坊里用古老的织机编织花团锦簇的织锦呢!大家请看这幅"四十八钩"图案的织锦,织锦上图案,与土家族茅古斯舞扎的草结,表示土家族在人类黎明时期即母系氏族社会女性图腾标志图案,为世界上最先记录事物的符号。所以土家族织锦工艺充满神奇的艺术魅力,真真切切地表现了土家人的审美观和艺术情趣。

  牌坊·刘哓庆米豆腐店

  大家看到的这个石头建筑——牌坊,实际上叫牌楼,主要标志是上面雕刻着瓦片的痕迹,没有凿盖瓦的称牌坊。这座牌楼立于清末民初,距今100多年历史。牌楼内侧的"刘晓庆米豆腐店"就是电影《芙蓉镇》拍摄刘晓庆卖豆腐的一个外景地。就因为这个卖米豆腐的镜头,使得王村米豆腐更加出名。米豆腐制作时,先把大米泡在石灰水里然后磨制熬成,所以有减热、退火、杀菌、清心等功能,是夏令的好食品。现在请大家饱尝一下口福,尝一尝王村米豆腐的神妙味道。

  扫街、跳窗外景地

  这里即是电影《芙蓉镇》秦书田(姜文扮演)秦疯子扫街的地方。姜文当时只有20来岁,虽是在校大学生,但他把秦书田演得恰到好处,到此处扫街时,他心不在焉,东一扫,西一扫,灰尘垃圾满街飞扬,尘雾中"胡玉英"帮他来扫街,他竟不屑一顾地狂扫,以发泄心中的愤懑。

  民俗风光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今天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王村民俗风光馆,馆名为中国书画家协会**启功先生所书,内有猛洞河风景图片、民俗民间风情图片100多幅,有土家族先人彭公爵主、向老官人、田好汉等塑像以及土家族文物等,特别是馆内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溪州铜柱。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馆内。

  耸立在风光馆中央的这根高2米、重2.5千克的铜柱,就是浓缩土家族历史,被土家人视为"神物"的国宝——溪州铜柱,1961年***将其与北京故宫、长城等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铜柱原立在酉水下游的会溪坪,1969年建凤滩水库,铜柱处于淹没区,经***批准,于当年11月将铜柱迁至王村。

  请大家先听我介绍一段有关铜柱的历史。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统治湖南的楚王马希范与土司王彭士愁为争夺溪州爆发战争,彭士愁兵败,派其子彭师杲与马希范议和,立铜柱盟誓和解。溪州之战的结果是彭氏在军事上失利,臣服于楚,但其统治地位和管辖地域以及一些宽裕条件却得到楚的承认,这就为彭氏土司长期统治溪州奠定了基础,也为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国西南边境的安宁奠定了基础,这就是马彭立溪州铜柱的核心所在。

  现在请大家仔细看看铜柱上的文字。看着这些古拙斑驳、镌凿寸余的文字。我们又隐约听到"溪州之战"的鼓角齐鸣、戟斧铿锵和战马嘶鸣之声。

  今天的参观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配合,再见!

  湖南芙蓉镇的导游词 5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南岳衡山观光旅游,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参观有"江南小故宫"之称的南岳大庙,并很荣幸能和大家共度一段美好时光,祝大家游得开心,玩得尽兴!

  各位团友,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座宫殿式古建筑群,就是有名的南岳大庙,位于南岳古镇北端,赤帝峰下。它是一组集民间祠庙、佛教寺院、道教宫观及皇宫建筑于一体的建筑群,也是我国南方及五岳之中规模最大的庙宇,占地面积98500*方米。始建年代不详,地方志有记载的大庙最早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XX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六次大火和十六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XX年)重建,它是仿照北京故宫建的宫殿式的古建筑群,因此有"江南小故宫"之美称。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由棂星门、奎星阁、正川门(正南门)、御碑亭、嘉应门、御书楼、正殿、寝宫和北后门九进、四重院落组成。东边有八个道观、西边有八个佛寺,中轴线上则是儒家的建筑风格。虽然儒、释、道三教信仰不同,追求各异,但他们长期以来友好相处、共同发展、同存共荣。儒、释、道三教共存一庙,这是我国乃至世界庙宇中绝无仅有的。早在明清时期,大庙就以其出色的木刻、石雕、泥塑被誉为"江南三绝"。同时以八百蛟龙为最大特色,无论殿宇的梁柱、屋檐,还是柱基、神座,乃至门框、斗拱,神态各异的蛟龙,随处可见,原来这里自古就有八百蛟龙护南岳的传说。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座石拱桥,叫"寿涧"桥,桥下是寿涧水,盛传"取岳山之水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南岳是寿山、寿岳,所以这座桥,是因水而得名的。相传,如果谁能三步跨过这座桥,便可长命百岁。 各位请抬头看看大庙的正门叫什么门?有谁能认出第一个字来?(停顿)这位小姐说对啦,念"灵"字音,有好些人认不出此字,这也难怪,因为用这个"棂"字冠以庙门的很少见。不知诸位是否去过山东孔庙,孔庙的正门即是棂星门,其实,在中国也只有这两处"棂星门"。那是为什么呢?因为棂星本是28宿之一,叫天田星。据《星经》记载:门以"棂星"命名,意思是人才辈出,为国所用。因此,一般的庙宇绝不可用"棂星"来命名。要用"棂星"冠以庙门,必须达到三个很苛刻的要件:第一,是规模较大、气势宏伟的庙宇;第二,必须是人才辈出的地方;第三,须皇帝下诏书。达到以上三个条件才能建棂星门,可见,我们南岳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凡是出入此门的人,都将成为祖国各条战线上的栋梁之才。请各位仔细看看棂星门的对联,看有谁能将它正确念出?这位老先生念得很准:棂环卐字,槛绕回文,仰台阁辉煌,是谓仙宸帝阙;星敛贪狼,风仪和凤,喜山河奠定,同游化日光天。这是副老联新刻的联语,它高度赞扬了大庙佛道并存及建筑规模之辉煌和祖国形势之大好。在棂星门上方的汉白玉碑上,有金光闪闪的"岳庙"二字,是衡山学者康和声所书。门原是木结构的,到民国二十一年(19XX年)才换成花岗石门,门高和宽均为20米,厚1。1米,是我国现存的最高、最宽的石质牌坊大门。牌坊上的坊顶,方中有圆,圆中有方,大家想想看这是个什么呢?对啦,是颗石印,象征南岳圣帝的玉玺,寓示着南岳庙至高无上的地位。门前这两只古朴大方、形态逼真的石狮(西边一只为雄狮戏珠,东边一只为母狮戏仔),常年蹲在这里,喜迎四海嘉宾进入这吉祥之门。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扩展4)

——江西景德镇导游词9篇

  各位游客大家好,今天带大家去参观的就是号有*瓷都之称的景德镇市瑶里风景区, 我们大家从热闹的都市来到此地,远离了喧嚣,想必都有一种特别的舒适感。而我们今天要去的瑶里的,更是犹如瑶池仙境一般,都说瑶池是神仙西王母住的地方,那景德镇的瑶里同样也是美丽而又令人向往的地方。但其实在很早以前,这里的名字是叫另一个“窑里”(瓷窑的窑),为什么称为这个窑里呢?这是因为瓷窑的窑,代表的就是烧窑制瓷的家乡,远在唐代时期,这里就有了手工制瓷作坊。由于这里的瓷矿石和瓷釉矿量多而且质量优,所以这里称为了景德镇瓷业的发源地之一。

  宋初时,瑶里的制瓷业达到了高峰期,那时这里的瓷窑有*80多座,粉碎瓷矿石的水碓就有200多乘,制瓷业的规模颇为可观。清末才更名为现在的瑶里。只因后来随着窑厂向景德镇的集中,瑶里的窑炉逐步停烧,转而以生产制瓷原料为主了,所以直到现在,依然向景德镇的瓷厂中源源不断的提供着原料,尤其是釉料,深受制瓷厂家的好评。 瑶里位于景德镇的东部,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是瑶里镇镇*,距景德镇市区55公里,总面积150*方公里,瑶里的山和水构成了它美丽的自然风光,三银深潭、南山瀑布、原始森林等是人们自然,放松身心的理想之地,这里的陶瓷和建筑文化更是瑶里悠久历史与深厚文化的优秀代表。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瑶里的古镇游览区了,整座古镇在西汉末年建村,此镇沿东河而建,处于青山环抱之中,由于建镇年代久远,所以保留有不少古建筑,例如民宅、祠堂、店铺等其中以明清时期的居多,又因这里与安徽相邻,所以这里的古建筑也多以徽派特色为主。 在古镇游览,有一景绝不能错过,那就是“观鱼”,各位可能都去过杭州,那里的“花港观鱼”是西湖著名的一景,而瑶里古镇的观鱼与之相比,可说是另有特色了,那就是大气、野趣。这座古镇,千人居住,一水中流,四桥横跨,站在任何一座桥上,都可尽情的欣赏鱼趣。更有意思的是这里的鱼品种多样、颜色各异、大小不一,鱼见人是不怕不惊不躲,悠然自乐。古镇还有一个禁渔协会,有一个乡规,古镇河段严禁捕捞,其他水域是有计划捕捞,至于投毒、电击等野蛮捕捞方法则是严令禁止的。

  接着经过了古镇,我们现在来到就是汪湖风景区了,这是一个汪姓和胡姓的村庄。这里同样也是群山环抱。请大家随着我沿着这条石径小道再往前走一小段,你现在看到的这一条古道,就是以前通向古徽州地区的休宁县的,所以称它为“徽州大道”,它也是古时候的一条国道,所以至今在瑶里镇还可以见到清代乾隆年间设置的“徽州大路转弯”的青石路碑。至今古道上保留最完好的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名叫“复原桥”,用大块麻石条砌成,距今有七八十年的.历史了,只因此桥是屡毁屡修,故而得名。走上它,便可遐想起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古诗中的意境。 走过复原桥,我们现在来到的就是汪湖的原始森林区了,看到这么好的环境,可能大家会说这里过去窑炉众多,瓷业兴盛,那一定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木材吧,然而事实远非如此。各位请看这山脚下的一块石头,上面刻着一个字,有哪位朋友认识么?不知道么?其实这个字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因为这是当地老百姓造出来的,在“罪”字上面叫了一个“山”,意思是说,破坏山林有罪。由此可见,瑶里人把保护山林看得有多么重要了吧。 各位游客,接着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银圆深潭,它是位于梅岭之巅,因为有三条溪水注入其中而得名,在深潭的南面还有一座山叫高际山,那里还有一片颇为壮观的瀑布群,全场400多米,总落差就有220米,其主瀑布南山瀑布宽有20多米,落差100多米,

  只见飞流直下,声震山野,数里之外可闻其声,真是“瀑布飞流、声如霹雳、势如云霞”。 下面我们去参观的就是饶南村古瓷窑遗址,这是一处在瑶里规模较大、时间较早、延续时间较长的窑厂。是唐末詹姓人在此建村,因村子靠南面大山,河水绕山而过才得名。

  在村子附*有三处重要的瓷窑遗址,就是栗树滩、东山阙和窑旮旯。其中经专家发现,栗树滩的明代青花瓷片在南京明代故宫遗址和北京一些建筑工地上都有大量出土,从而说明了这里当时的瓷器产量不仅大,而且销路广。

  现在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去看看在陶土坊中保存的最完好的龙窑,去瞧一瞧瓷器到底是如何烧制的吧。龙窑是陶瓷窑炉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它因形而得名。窑体依山而建,窑头在下。窑尾在上,恰似一条俯冲而下的火龙,因南方丘陵地形是其产生和存在的自然条件,所以龙窑大多分布在南方,考古发现,我国商代就出现了龙窑。因其依山而建,不与农业争地,不受地下水影响,可以就*取用燃料,还可以更方便的控制烧成温度和气氛。在烧窑过程中,窑烟经窑尾烟囱排出,靠自然的抽力,可使窑温快速上升,达1200度以上。加上窑内各部分的温度和气氛不一样,因此可装烧多种产品,窑头前部多装杯碟等小件,中部装壶瓶等大件,窑尾就放置烘烤的胚件,可见其热量利用的较为充分。自龙窑的发明后,不断地完善,它历经了2000多年,从未间断,被广泛的应用,还曾烧出了龙泉瓷、影青瓷、玳瑁等著名产品。也为烧瓷窑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于是结合龙窑与马蹄窑的优点,还创造出了葫芦窑,又在葫芦窑的基础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镇窑,也就是柴窑,而在我们面前大家看到的这座龙窑,当时还烧制了景德镇四大名瓷之首的青花瓷,可想而知它的地位了。

  好了,在瑶里的参观游览活动就到此结束了,回到镇上后,大家还可以去品一品这里的茶,还可以尝一尝咱们这里的河鲜、红薯、南瓜等特产,也希望大家喜欢,谢谢各位。

  古代的景德镇是“三面环山一面水,半城松木一城窑”。这两句话说出了景德镇之所以成为著名瓷都的重要原因,即拥有发展瓷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山,储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和烧瓷松柴;这水,在古代,不仅交通必不可少,而且瓷器生产也须臾不可离。人们常说:“是土、水、火托起了这座城市”,这话是颇有道理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主要是去考察一下景德镇的土和水,参观古代制瓷原料的加工作坊——水碓房。

  景德镇的水以昌江河为骨干,它发源于安徽省的祁门县,最后注入鄱阳湖。古代的景德镇紧挨其南,故曾有“昌南”之名。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区范围扩大了,昌江变成穿城而过。就交通运输而言,现在它是退居次要地位了,可在古代它却是枢纽,这里的瓷器就是通过它先到鄱阳湖,再蓟长江,然后走向全国和世界。不仅如此,它有50多条大小支流,形成纵横交错的河网。古代的景德镇人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为动力。在有水流的地方安装水轮车和水碓.用以粉碎瓷矿石,加工制瓷原料。可以想见,占代时每当春夏雨季,昌江支流附*一定是车轮旋转,水碓繁忙,响声隆隆,形成所谓“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的壮观场面。

  各位请注意,我们乘坐的汽车现在正开到了城区的南面,我们的右边就是著名的湖田古瓷窑遗址,再往南大约两公里,就到了杨梅亭古瓷窑遗址,这是景德镇唐末至北宋时期有代表性的窑址之一。继续往南约四公里就到了景德镇最古老的瓷矿石产地——三宝蓬矿。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区域,有山有水,古老的三宝矿至今仍在开采,仍有水碓在运转,加上著名的古瓷窑遗址,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区域,而是一个曾经十分兴盛的古陶瓷生产区。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我们能参观到堪称“活文物”的水碓就不奇怪了。

  好了,我们的车来到了水碓房旁,请各位下车进去参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瓷矿石的加工过程,从矿山开采来的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般大小,再放入水碓坑内,舂打击碎至粉状。然后让碓停止工作,将矿石粉从碓舂内掏至旁边水池中浸泡,并用木棍搅动。这样,颗粒较粗的矿石粉和杂质沉淀下来,工人再将上面的乳浊液引入邻*的另一个池中,并让其继续沉淀,过一段时闾后,水池上面的水变清了,沉在下面的就是泥料,泼去上面的清水,把泥料取出来晾到适当程度。工人便用铁丝弦的方弓把泥料切成砖头大小的泥块,这就是制瓷原料——白不(dun)子。请看,这边有码得很整齐的白不子,这个码法也是很讲究的,要使其通风,以便干燥得快一些,待干燥后即可提供给工厂使用。当然,这仅仅是经过了粗加工的原料,在用于制作瓷坯前,还要进行配料和精加工,这道工序是在瓷坯成型的作坊内完成的。

  水碓是一种古老的粉碎工具,它以水为原动力。早在东汉时期的江南,就已普遍采用舂打谷类,除去谷子的皮壳。据此推断,水碓粉碎瓷矿石,可能在制瓷业初创时,就已开始使用了,水碓由水轮、碓体、碓坑三部分组成,碓体又包括碓杆、碓嘴等零部件。具有一定落差的水流,驱动水轮旋转,通过板头拨碓杆上抬,板头脱开后碓杆自动下落,碓杆上的碓嘴就舂击碓坑中的瓷石,所以水碓是水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它设计巧妙、构造合理、使用方便。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水碓在粉碎瓷石过程中,碓坑中的瓷石颗粒,不需要人工帮助搅动,而能自动翻滚,不会出现部分瓷石舂细了,而另一部分又没有舂着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位游客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没有?

  仔细观察一下碓坑的结构,就可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碓坑是方锥形的,上大下小,其三面是石块砌结,唯有靠里的一面是用厚实的木板砌结。由于木板有弹性,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因而使碓坑内的瓷石自行翻动。碓嘴的运动轨迹是以支点为圆心的圆弧,碓嘴的舂击力可分解成水*和垂直两个分力。垂直分力作用于矿石,起粉碎作用;水*分力则作用于木质碓坑壁,使其振动,拨动物料下翻。由此可见,碓坑的简单而又巧妙的构造,大大改善了水碓的功能,使其成为半自动化的机械,降低了劳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用水碓粉碎加工的制瓷原料,其颗粒是多面体,而非球体,与现代粉碎设备(如球磨机)相比,这是它的优点。颗粒为多面体的原料可塑性好,坯体的干燥强度高,所以这种古老的方法现在仍在使用。为了克服干旱少雨季节枯水的影响,后来人们改用电力代替水力。如今若来到市郊的制瓷原料产地,仍可目睹成群的“水碓”(准确地讲,应该是“电碓”)繁忙的工作场景。

  各位游客,这古老的`原料加工作坊看似非常简陋,建筑四面通风,没有遮挡。原本屋顶是用草盖的,每年的枯水季节,管理人员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更换。用茅草盖顶的屋子有一个优点,就是冬暖夏凉。到了现代人们为了省去每年更换茅草的麻烦,才改用瓦顶。然而简陋屋子里的原料加工设备和工艺过程却非常科学严谨,最大的优越性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使用的能源——水力,是呵以再生的。另外,由于它的半自动化性质,管理非常方便,投入的劳力相对较少;而且水碓工作和矿山生产在劳力使用上,有很大的互补性,景德镇地区在每年的三月至八月,一般多雨,正适宜水碓运转,这时的矿山又由于雨水影响不宜开工,到下半年的九月至次年的二月,河水干涸,水碓停工,正好是矿山开采的火红之时,所以开矿和看管水碓一点都不矛盾。当地的农民有不少身兼三职,既种田,又开矿,还管理水碓。可见,这种原料加工作坊的设计建造和管理都达到了最优。

  古代的景德镇是“三面环山一面水,半城松木一城窑”。这两句话说出了景德镇之所以成为著名瓷都的重要原因,即拥有发展瓷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山,储有丰富的制瓷原料和烧瓷松柴;这水,在古代,不仅交通必不可少,而且瓷器生产也须臾不可离。人们常说:“是土、水、火托起了这座城市”,这话是颇有道理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主要是去考察一下景德镇的土和水,参观古代制瓷原料的加工作坊——水碓房。

  景德镇的水以昌江河为骨干,它发源于安徽省的祁门县,最后注入鄱阳湖。古代的景德镇紧挨其南,故曾有“昌南”之名。现在由于城市的发展,城区范围扩大了,昌江变成穿城而过。就交通运输而言,现在它是退居次要地位了,可在古代它却是枢纽,这里的瓷器就是通过它先到鄱阳湖,再蓟长江,然后走向全国和世界。不仅如此,它有50多条大小支流,形成纵横交错的河网。古代的景德镇人充分利用天然水流落差为动力。在有水流的地方安装水轮车和水碓.用以粉碎瓷矿石,加工制瓷原料。可以想见,占代时每当春夏雨季,昌江支流附*一定是车轮旋转,水碓繁忙,响声隆隆,形成所谓“重重水碓夹江开,未雨殷传数里雷”的壮观场面。

  各位请注意,我们乘坐的汽车现在正开到了城区的南面,我们的右边就是著名的湖田古瓷窑遗址,再往南大约两公里,就到了杨梅亭古瓷窑遗址,这是景德镇唐末至北宋时期有代表性的窑址之一。继续往南约四公里就到了景德镇最古老的瓷矿石产地——三宝蓬矿。在我们眼前的这个区域,有山有水,古老的三宝矿至今仍在开采,仍有水碓在运转,加上著名的古瓷窑遗址,所有这些告诉我们。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区域,而是一个曾经十分兴盛的古陶瓷生产区。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我们能参观到堪称“活文物”的水碓就不奇怪了。

  好了,我们的车来到了水碓房旁,请各位下车进去参观。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瓷矿石的加工过程,从矿山开采来的.瓷石,先以人工用铁锤敲碎至鸡蛋般大小,再放入水碓坑内,舂打击碎至粉状。然后让碓停止工作,将矿石粉从碓舂内掏至旁边水池中浸泡,并用木棍搅动。这样,颗粒较粗的矿石粉和杂质沉淀下来,工人再将上面的乳浊液引入邻*的另一个池中,并让其继续沉淀,过一段时闾后,水池上面的水变清了,沉在下面的就是泥料,泼去上面的清水,把泥料取出来晾到适当程度。工人便用铁丝弦的方弓把泥料切成砖头大小的泥块,这就是制瓷原料——白不(dun)子。请看,这边有码得很整齐的白不子,这个码法也是很讲究的,要使其通风,以便干燥得快一些,待干燥后即可提供给工厂使用。当然,这仅仅是经过了粗加工的原料,在用于制作瓷坯前,还要进行配料和精加工,这道工序是在瓷坯成型的作坊内完成的。

  水碓是一种古老的粉碎工具,它以水为原动力。早在东汉时期的江南,就已普遍采用舂打谷类,除去谷子的皮壳。据此推断,水碓粉碎瓷矿石,可能在制瓷业初创时,就已开始使用了,水碓由水轮、碓体、碓坑三部分组成,碓体又包括碓杆、碓嘴等零部件。具有一定落差的水流,驱动水轮旋转,通过板头拨碓杆上抬,板头脱开后碓杆自动下落,碓杆上的碓嘴就舂击碓坑中的瓷石,所以水碓是水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它设计巧妙、构造合理、使用方便。尤其令人称奇的是水碓在粉碎瓷石过程中,碓坑中的瓷石颗粒,不需要人工帮助搅动,而能自动翻滚,不会出现部分瓷石舂细了,而另一部分又没有舂着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有哪位游客发现了其中的奥妙没有?

  仔细观察一下碓坑的结构,就可明白这里面的道理。碓坑是方锥形的,上大下小,其三面是石块砌结,唯有靠里的一面是用厚实的木板砌结。由于木板有弹性,在力的作用下会产生振动,因而使碓坑内的瓷石自行翻动。碓嘴的运动轨迹是以支点为圆心的圆弧,碓嘴的舂击力可分解成水*和垂直两个分力。垂直分力作用于矿石,起粉碎作用;水*分力则作用于木质碓坑壁,使其振动,拨动物料下翻。由此可见,碓坑的简单而又巧妙的构造,大大改善了水碓的功能,使其成为半自动化的机械,降低了劳力成本,提高了效率。

  用水碓粉碎加工的制瓷原料,其颗粒是多面体,而非球体,与现代粉碎设备(如球磨机)相比,这是它的优点。颗粒为多面体的原料可塑性好,坯体的干燥强度高,所以这种古老的方法现在仍在使用。为了克服干旱少雨季节枯水的影响,后来人们改用电力代替水力。如今若来到市郊的制瓷原料产地,仍可目睹成群的“水碓”(准确地讲,应该是“电碓”)繁忙的工作场景。

  各位游客,这古老的原料加工作坊看似非常简陋,建筑四面通风,没有遮挡。原本屋顶是用草盖的,每年的枯水季节,管理人员利用空闲时间进行更换。用茅草盖顶的屋子有一个优点,就是冬暖夏凉。到了现代人们为了省去每年更换茅草的麻烦,才改用瓦顶。然而简陋屋子里的原料加工设备和工艺过程却非常科学严谨,最大的优越性是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其使用的能源——水力,是呵以再生的。另外,由于它的半自动化性质,管理非常方便,投入的劳力相对较少;而且水碓工作和矿山生产在劳力使用上,有很大的互补性,景德镇地区在每年的三月至八月,一般多雨,正适宜水碓运转,这时的矿山又由于雨水影响不宜开工,到下半年的九月至次年的二月,河水干涸,水碓停工,正好是矿山开采的火红之时,所以开矿和看管水碓一点都不矛盾。当地的农民有不少身兼三职,既种田,又开矿,还管理水碓。可见,这种原料加工作坊的设计建造和管理都达到了最优。

尊贵的各位客人:

自从你刚踏下飞机,刚从你繁忙的工作中,抽空来到景德镇的那一个时刻起,你就是这块土地上最爱欢迎的客人,这里由于你们的到来空气变得更加明朗,景色变得更加迷人,由于你们的参与,我们的这次活动显得分外的重要。我是本次旅游团的导游员,我姓王,从这一时刻起,我们就是真诚的朋友,我非常非常的希望我们的团队在你我的真诚的交流中成为一个非常难忘的旅行!

  车已经启动,景德镇向我们扑面而来,一种气息,一种深沉的文化,一种千年的江南古镇独有的魅力,一种大街小苍处处散发的陶瓷信息,我们在这里将迎来短暂的两个小时的旅行,作为一个在地图上都很难找到经纬度的这样一个小城,在迎来了千年庆典后,这个江南的小城已经不在是个面积只有5247.9*方公里,人口152万这样一个数字性的概念了,它更多的是一种展示瓷都风彩的一个*台,一个窗口,一个让全国,甚至世界都为之惊叹的文化之都,陶瓷之城。景德镇,是因为公元1004年,也就是宋景德年间烧制的陶瓷,作为贡品,而得名。景德镇汉称新*,*代叫昌南。在发展了1000年以后景德镇已经成为集现代文明与古老文化与一体的著名城体。说到古老,我们不得说我们的陶瓷,这是我们的骄傲。在景德镇你可以看到世界各地著名的陶瓷的精品在这里都能够得到展示,我们当然有自己为之叫绝的特产,青花,青花玲珑,粉彩,颜色釉,是我们的'四大精品。瓷都人民是那样的热情,就象窗外的那条昌江,几千年来见证着这里的一幕一幕。昌江属于江西五大水系中的饶河,他东流鄱阳湖,最**注东海。

  昌江*杨柳依依,微风袭人,边上的一些历史的沉淀物让我们还可以依稀可见当年这里的繁华,问问景德镇的老一辈,也可以问问我们景德镇陶瓷馆的各位专家,他会告诉你们,这里曾经有那么多的柴窖,以前昌江5000*方米的上空红光四见,代表着何止是一条昌江水系,寂静的夜晚来临,秋风还是那样的疯狂逼人,可是昌江一点都没有沉睡,也没有看见滚滚的昌江之水,因为他真的不象长江那么雄浑有力,也没有济南大明湖的那份幽静,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得到的只是那红红的火光印称着*古树昏鸦的叫声。清晨,当太阳还没来的及普光照射,*已经热闹非凡,要知道这里是重要的瓷器港口,以前这时没有桥,没有这么方便的水陆交通网,没有九景高速,没有206国道,没有方便的火车,更不要说现在的罗家机场,直飞上海、深圳、北京、厦门、武汉、郑州6条航线。陶瓷是世界的,靠得就是大量的民工挑着离开昌江,离开景德镇。我们非常感谢我们的先辈在为景德镇所作的一切一切的贡献。有一位外国客人来到景德镇是这样说的,没有昌江也就没有陶瓷,我不知道他说得话到底能包含多少内容,至少我们应该这样称呼这条河,母亲河,景德镇的母亲河,如今的昌江已经成为景德镇重要的水上运输渠道,可以直通鄱阳湖,直入九江,通过长江水运,把我们这里的一切一切告诉世界。看看江两边的高楼,再看一块块的绿化地,我不知道是不是景德镇的母亲河在变,还是我的心在变。

  景德镇,属于亚热带气候,他四季分明,冬冷夏热,降水量丰富,就因为此,森森覆盖率达到60.2%,在全省的连续三年城市空气质量评估中排名第一位,古老深厚的陶瓷文化,明朗清新的空气,热情善良的人民,这里还缺少什么?对了,我们的景观到处可见,市中心的景德镇的标志,龙珠阁,座落在瓷都大道后面的陶瓷博物馆,郊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瑶里。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的行程显得那样的匆忙,其实我向你讲述的只是我们这个江南小镇的点点滴滴,我非常的遗憾。真诚的希望你们下次有机会再来,谢谢!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景德镇古窑厂,我是你们的导游。现在我利用路上的时间给你们讲一些陶瓷知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见陶瓷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瓷与陶相比,比陶更细腻。光滑。坚硬。烧制的温度也要求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瓷是以瓷矿石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为原料的。瓷器在国外与*齐名是*的另一种解释。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就连”景德镇”也是来由与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镇地处昌江之南,所以称之为昌南镇,后又有新*镇,浮梁镇之称。直到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因看中影青瓷的产地将它定为御瓷,工匠们每制一批瓷都烧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将这种瓷器的出处地叫“景德镇”。而让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蹯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古窑瓷厂,象眼前这样的瓷厂,当今世界据我所知仅只一个。大家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古窑”瓷厂吗?因为这个厂采用的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称之。

  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进入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个部分组成,正间与廒间南北相配,两相*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内院。其中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全在这里完成,着是辘轳车是制瓷坯的主要设备,廒间就是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经过精制的泥料,而内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内院的中间有一个晒架塘,这是古老作坊内最重要的设备,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谁知道它的妙处在哪吗?它的妙处在于水池和晒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

  过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辘轳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看这些师傅就在这画瓷,大家看一下表画一个碗要多久,对,只要10秒钟的时间,碗坯上就布满了色彩丰富的茶花。

  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去看一下把瓷坯变为瓷器的窑房吧!用窑房烧制瓷器靠的是工人们的实践经念,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监,称之“把庄师傅”。说到把庄师傅就不能说到童宾了。他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把庄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童宾和瓷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烧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

  说来也奇怪这次真的成功了,人们说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人们封他为“风火仙”这是关于把庄师傅的传去故事——童宾跳窑。把庄师傅是柴窑烧制工艺的总负责人,烧制过程中的个种技术难题都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的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最为关键,烧制时间过头瓷器会烧黄甚至会出现倒窑的现象,火侯不到又会烧不熟,这时就完全靠把庄师傅的一双眼睛。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你们导游。谢谢!!

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是XX,欢迎大家来到千年瓷都景德镇旅游。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与安徽交界,东南西三面与上饶接壤。地势周高中低,形似盆状。境内有昌江和乐安河。总面积5200多*方千米,总人口约156万。初听“景德镇市”,大家可能会觉得很奇怪,一方面是“市”一方面又是“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景德镇市最初只是一个小镇,名为昌南,到了宋代瓷器烧造比较有名,赵恒景德元年用皇帝号易名为“景德镇”,新*成立后,经*批准,景德镇升格为省辖市,考虑到了瓷都名城的延续,所以就没有把镇字去掉。

  景德镇名为瓷都,这里的瓷器当然是最有名的了。这里创造出了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着称于世,享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罄”的美誉。

  原来景德镇还留传着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窑里佬,名叫童宾,为了解救窑工,而以身祭瓷。便跳进了烧得通红的窑里。数日后开窑,瓷器果然都烧成了,件件洁白如玉,个个端端正正。为了纪念这位献身的烧窑师傅,陶工们把他的骨灰安葬在镇里的凤凰山上,为他建了一个庙,塑了雕像,奉为“风火仙师”。景德镇景点众多,主要有陶瓷历史博览区,高岭—瑶里风景区,浮梁古县衙,洪岩仙境风景区等。

  下面我为大家介绍一下浮梁的古县衙。该县衙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在保存下来的是清代道光年间重修的,县衙前有中门,一条长石砌成的路直通门内,院中石板铺路,旁植古柏数株。大堂为五开间,大堂后面各置园门,整个衙门的设计给人的感觉是庄严与轻松并存,厚重与俏雅交辉,很有艺术性。

  当然大家还可以在此品位油炸馄饨,饺子耙,凉拌冷粉,碱水耙等着名风味小吃。我是XX,祝大家旅途愉快。

  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曾名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位于景德镇西市区的枫树山蟠龙岗,于1980年开始建设。当时为配合城区改造,保护一批历史文化遗迹,*决定把散落在市区的部分古窑场、古作坊、古建筑异地集中保护,形成了占地83公顷,集文化博览、陶瓷体验、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景区,是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江西省园林化单位。2004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景区。整个博览区由古窑和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两大景区组成,是景德镇最重要的陶瓷文化旅游区之一,也被国内外专家和陶瓷爱好者称为"活的陶瓷博物馆"。

  博览区入口处有一座大理石牌坊,牌坊高7.2m,宽3.6m,风格简约典雅,牌坊东南侧濒临繁华的瓷都大道,西北面则为博览区的山口森林环抱。牌坊临街一面的横梁上刻有国学大师启功先生的题字“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另一面则为“红军书法家”舒同同志所书“江南雄镇”。有趣的是此牌坊似乎没有正反面之分,从临街一侧穿过牌坊可谓进入了“景德镇陶瓷历史博览区”,但若从林荫道穿出牌坊,则是从静谧幽雅的博览区山口森林中来到了繁华的“江南雄镇”。

  迎宾林荫道

  穿过大理石牌坊后,是长约1km的林荫道,又名古窑路。古窑路分为山间道和湖滨道,中间以博览区游客接待中心为界。山间道穿越了枫树山的蟠龙岗丘陵,因而起伏不*,两旁是由苍翠古朴的枫树山原生树种大叶枫以及樟树、杉树等乔木构成的混交林,这里是枫树山林场的一部分,原本与景德镇国家森林公园连为一体,两者因景德镇市昌江区的开发和瓷都大道的建设而隔开。该林荫道是景德镇中心城区中难有的清幽之地,牌坊外是车水马龙的瓷都大道,开门子大酒店、*银行大楼、人民银行大楼紧临而立,而牌坊之内鸟鸣山幽,游人有幸甚至可以在黄昏时分偶遇麂子等城市中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

  湖滨道沿博览区的风景湖蜿蜒而进,将游人引入博览区的中心广场。博览区风景湖是为庆祝景德镇置镇千年(1004-2004)而于2004年新建的人工湖。湖滨遍植翠竹、女贞等草木,沿着湖滨道往景区前行,朝左望去是在树木掩映中若隐若现的满池清水,另一边则是藤萝裹身松涛起伏的江南丘陵。风景湖中在冬春两季常有小野鸭飞临,夏秋时节则有水雉活动。

  东区——古窑

  古窑由风火仙师庙、圆器作坊、琢器作坊、镇窑、致美轩、瓷行等景点组成,向人们展示了景德镇独特的瓷业*俗、古代工业建筑布局和明清时期景德镇手工制瓷的工艺过程。

  风火仙师庙

  该庙是祭祀“风火神”童宾的民间俗神庙,反映了景德镇的业瓷传统与多神信仰。 “风火神”,本名童宾(公元1567一1599年)字定新,明代浮梁里村人。幼年读书,秉性刚直,因父母早丧,遂投师学艺,执役窑业。死后尊他为风火神,把在“佑陶灵祠”。公元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太监潘风火仙师牌位

  -相任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督造大器青龙缸,久不成功。潘相便对窑户进行“例外苛索”,派役于民并对瓷工进行鞭笞以至捕杀。瓷工衣食不得温饱,还要受到-,处境十分凄惨。童宾目睹同役瓷工的苦况,非常愤慨,竞以自己身体为炼瓷的窑柴,纵身火内以示*。据说次日开窑一看,所烧炼的龙缸果然成功了。这种缸直径三尺,高二尺多,外围环绕着青龙,下面有潮水纹。能烧成这样大的龙缸,在当时确实是烧制瓷器的一大奇迹。童宾投窑焚身后,余骸葬在凤凰山。童宾之死,激起了工匠们的义愤,全镇起来-,焚烧税署和官窑厂房,潘相只身逃走。

  事后,封建官府为了缓和人心,在瓷工和镇民的强烈要求下,不得不为那因大众利益而牺牲自己生命的童宾立桐在御器厂的东侧,并号之为“风火仙”,祠名“佑陶灵祠”,至今尚保留有瓷制的“佑陶灵祠”匾额。祠内供奉的是童宾坐像,即风火仙师像,两边是窑厂烧炼工人神像,有把桩、托坯、架表、收兜脚、打杂、小手、二手、二手等(都是瓷业烧窑工种名称)各脚师祖。烧窑业还定出行规,二十年一届开禁迎神,招收徒工,定升工种岗位,并举行迎神盛会。这种迎神会既庄重,又热闹,成为当时全镇陶人的盛典。邻*各县的农民、商人和工人的家属都赶来观光,一时人山人海,街道挤得水泄不通。

  过去景德镇有日食“千猪万米”码头的说法,如果按当时迎神盛会的流动人口来计算,确实不算过分。这种迎神盛会,一直延续到1949年才自然消失。清代唐英督陶时,曾令人将明代落选的损器、已脱底的一口青龙缸,从憎明寺抬到火神柯,筑台高置,并写有《火神传》、《龙缸记》。另一个督陶宫年希尧也写有《重修风火神庙碑记》。这些关于童宾事迹的记载,至今仍存于地方文献中。窑业工人常以其激励自己忠于职守。这正说明童宾“其志气之凛洌在一成,而精神所注贯在百世”。-

  圆器作坊

  圆器作坊

  “圆器”,景德镇的瓷业专用术语,见《景德镇陶录》。指可在陶轮上拉坯成型的盘

  碗杯碟等。景德镇制做圆器分大小二件,大作制做一尺至二三尺大器坏件,小作制做一尺以下小器坯件。制坯后须经过阴干、刮坯、修坯、施釉、装匣、满窑、烧窑等工序,始能成器。而古窑中的圆器作坊就是生产圆器的手工作坊,该作坊完整的呈现了从制坯到施秞的全部工序。在历史上,圆器行是景德镇从业者最多的一个行帮,完全由都昌籍人士控制,而景德镇的城市居民中以都昌籍的最多,这也是圆器业在整个景德镇陶瓷生产所占地位的生动体现。

  琢器作坊

  “琢器”,同“圆器”一样,是在陶瓷造型上的一种分类,属立体造型,如尊、瓶、罐等。琢器是旧时景德镇制瓷业两大系列之一,其产品既有圆形,又有异形,既有日用瓷,也有陈设瓷,它的产品不仅与园器有别,就连坯房布局、工种称谓、生产工艺、行规*俗等也与园器迥然不同,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琢器行在从业人数上少于圆器行,基本由抚州籍人士控制,而祖籍抚州的景德镇市民亦不在少数。在古窑中的琢器作坊人们可以完整的领略到琢器的制造过程。琢器作坊

  琢器跟圆器最大的区别就是生产圆器业所不能制造的,如汤匙、带柄茶碗、茶壶、肥皂盒等,琢器业下有粉定、大件、官盖、描坛、淡描、滑石、雕削等七个子行业,民国初年,景德镇总商会对圆琢二器所属的子行业作了调整,规定:一非圆器之器形,二非用圆器之生产工艺的异形品种,全部归属琢器业。于是一些既非圆器、又非琢器的博古、针匙、灯盏等业均为琢器行业,抗争前后出现的电瓷、卫生瓷、纺织瓷等,也归属了琢器业。

  由于琢器行业跟圆器不同,它生产的工艺、工人的工种也是不同的,比如讲有打杂工搞泥巴的,另外还有二码头、三码头、装坯工,他主要器形的两个人,一个是做坯的,一个是利坯的,它没有印坯这个工种也没有刹合坯这个工种,它的泥巴由打杂工搞好后,做坯工做好,做好后,那么二码头、三码头就捧去晒,把坯整整好,要上釉了,这都是由二码头、三码头、装坯工来完成,装坯工不仅要装坯,而且要负责里面的荡釉,码头工要做利坯工,做坯工所有以外的杂事,全部承包下来,其中三码头是最累的工种,要挑水,挑坯,所以过去有名行话叫“码头工要累的做牛叫”,所以琢器与圆器不同的地方在这里,它请工辞工也和圆器不同,琢器一般都为小窑户,老板没有请多少工人,都是由老板自己去请,请好了以后,有个介绍人,三个人上茶馆去吃泡茶,吃泡茶就算定事,定了事以后,你就到我这里来做事,琢器老板对工人也很尊重的,夏天有泡茶、冬天有热水洗脸,老板要做好饭给工人吃,很尊重工人劳动。

  镇窑

  镇窑是蛋型瓷窑,明末清初景德镇首创,全称景德镇窑,简称镇窑。因历史上景德镇烧窑主要燃料是松木,故又称柴窑。古窑中的镇窑是一座清代实物,真实的再现了往昔景德镇的历史风貌。清末景德镇有一百多座镇窑,而古窑中的镇窑始建于清乾隆初年。该窑炉长十八米,体积*三百立方米,窑场占地约八百*方米。其型制体量、结构比例、砌筑材料和手工技法,代表了*镇窑夜色

  传统制瓷窑炉营造技艺的最高水*。镇窑里不同窑位温度不一样,可以同时烧造出高低温几十种不同类型的瓷器。曾为清朝皇族和民间烧制出多批精美陶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因传统坯源不足,该镇窑窑炉缩小三分之一,最终因比例失调,几次点火烧瓷均以失败告终。为在生产中有效保护古代镇窑及传统手工技艺,让镇窑营造技艺和烧成技艺传承下去。二零零九年十月十九日,景德镇举行清代镇窑复烧仪式,收藏家马未都点燃窑火。

  这次镇窑复烧,共烧大小瓷器*两万件,大部分是传统制瓷老艺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的作品。完全采用传统烧炼技术,不借助任何仪器,且使用传统燃料。焙烧将耗松柴四十多吨,约烧三十个小时,然后冷却一天一夜,即可开窑。今后清代镇窑每年将烧炼两次,让为数不多的把桩、驮坯、架表工艺传承人通过传帮带,使古柴窑烧炼技艺后继有人。

  西区——景德镇陶瓷民俗博物馆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扩展5)

——景德镇导游词6篇

  欢迎大家来到景德镇!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景德镇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雄踞长江之南,素有"江南雄镇"之称,历史上与广东佛山、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并称全国四大名镇,是*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国家甲类对外开放城市。1953年6月政务院批准景德镇市为江西省辖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方公里,人口152万,其中市区人口40多万。

  景德镇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西北与安徽东至县交界,南与万年县为邻,西同波阳县接壤,东北倚安徽祁门县,东南和婺源县毗连,坐落在黄山、怀玉山余脉与鄱阳湖*原过渡地带,居东经116°57′-117°42′,北纬28°44′-29°5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均海拔320米,年*均气温17°C,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0.8小时。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制瓷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史籍记载,"新*冶陶,始于汉世",可见早在汉代就开始生产陶瓷。宋景德元年(1020年),宫廷诏令此地烧制御瓷,底款皆署"景德年制",景德镇因此而得名。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创造出无数陶瓷精品,尤以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四大名瓷著称于世。上海"APEC"用瓷及国宾馆用瓷以及各类艺术陶瓷倍受世人赞赏。景德镇瓷器享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美誉。郭沫若先生曾以"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的诗句盛赞景德镇灿烂的陶瓷历史和文化,陶瓷把景德镇与世界紧密相连。

  水碓主要由水轮、传动轴、扳头、碓杆、碓头和碓坑等部分组成。水轮下面是排水沟,设闸板来控制水流,水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到同步运动的扳头,扳头与碓杆的一头相搭,依靠其下压力量将碓杆扳起。扳头随水轮轴转动,将碓杆扳至一定高度后与之脱离,碓杆前端则自由下落,顶端的碓嘴落入碓坑,靠由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冲击力将碓坑内的瓷石击碎。碓杆和碓头均为木制,碓嘴是套在碓头下端的,由河石制成,重约10公斤。碓臼四壁的外面三方都用石块垂直砌成,而里面一方用的是栗木板斜打入土中。木材比石材容易发生振动,碓嘴上下运动成弧线形总是向碓臼里面一方拨动石块,每舂下一次,里面一方的石块受到了反作用力,向碓臼中心推一下,就这样使石块上下翻动,最后全部被舂细。将瓷石舂成粉状大约需要12小时,陶工们称之为“熟土”。通常一天可以出两次熟土。我们还可以看到传动轴非常长,于是陶工们只要在传动轴的中间用木架控制,可是木架和传动轴长期摩擦会摩擦生火,于是在用上面的竹子从水轮处引水长期滴在木架和传动轴接触的地方,一为了降温,二为了加强润滑度。这整个工序溶合了水利动力学、机械学、力学、液体力学和陶瓷工艺学等诸多学科巧妙结合的产物,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陶工们的聪明智慧。

  工人们把“熟土”挑至对面的釉里作坊,经过淘洗池、沉淀池、稠化池和泥床制作成釉不子。说的这么简单,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老师傅是怎么做的吧。瓷石舂细后,陶工用闸板截住水流,使水碓停止工作,然后用铲子将舂细后的瓷石粉铲入淘洗池中搅拌淘洗。由于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颗粒如石英颗粒等很快沉到池底,而瓷石细颗粒则水化为乳白色的悬浊液,这里要提到的是,为有利于瓷粉沉淀,在舂碎瓷石时陶工们已在碓臼中加入了0.05%的石膏。淘洗后,用木桶舀入排砂沟,其中较粗的颗粒再次沉降在排砂沟底。悬浊液流入沉淀池,经过一定时间沉淀以后,上部清液放回淘洗池淘洗,然后把沉淀池中的浆体舀入稠化池进一步沉淀浓缩,上面的清液放回沉淀池。再将稠化池中浓缩的稠浆舀到泥床上,待水分挥发至一定程度后,再用脚踩踏,这样做是为了排除泥料中的空气,同时进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匀。踩完泥,用铁铲将其铲切成块状,再将瓷石泥分别放入预制好的一定规格的具有砖形内壁的木制模具内,制成形似砖状的泥块,俗称“不子”,又叫“白不”。然后放在通风架上阴干,一般至五成干就可以了。每块不子约重2公斤,六面光滑,棱角分明。在这样的作坊里每天大约可以做出80个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在生产瓷器时为便于瓷器表面施釉,还要将釉果配制成釉浆,其配制方法一般是先将釉灰用水淘细,再配以釉果调和成浆状。釉灰也是一种传统的制釉原料,由石灰石与狼萁草或凤尾草烧炼而成,主要起助熔作用。俗话说:“无灰不成釉”。并且,加多少釉灰也是非常有讲究恶的,适量釉灰的加入可以使釉面透明光滑,但过多则会使釉面发青甚至发灰,有损制品的美观;而用得过少,又会使釉面出现波浪纹等毛病。一般的十盆细泥、一盆灰称为上等釉,而七八盆泥、两三盆灰就称为中等釉了,泥灰各半或灰较多则称为下等釉。瓷石是不是制釉的唯一原料呢?不是的,不同的釉需要不同的物质,有的还需要像长石,石英,高岭土这样的制釉原料。并且,釉果本身也会因环境变化而各有不同,釉果一般为石英岩风化而成,粉碎加水调制后才具有可塑性,它们因产地、种类及风化程度的差异,化学组成便不尽相同,用途也不一样。打个比方,如果一种瓷石中的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含量高,它一般用于制釉,又称釉石;而二者含量低的就会用来

  制瓷胎。当然,不只是用单一的瓷石制瓷胎了,它还要加入一定的高岭土,两者混合之后,即可做瓷了。

  看完我们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将带大家去参观我们的古龙窑遗址,去往龙窑遗址的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座庞大的窑柴垛,远看就象埃及金字塔。之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烧造瓷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想必大家还记得吧。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资源,而现在看到的就是松柴,我国古代烧窑用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和槎柴,统称窑柴。之所以建成这种形状,是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且不渗入柴垛里面,这样柴不易湿,干燥起来也很快,烧窑时就能提高热效率。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里窑,十里焦。”意思是说烧一窑瓷器,要耗费十里的树林,由此可见烧窑的不易。据有关文献记载,明代窑小,一窑要用柴180担(约合9吨);清代窑大,一窑烧掉的柴竟达500担(约合25吨)。经过我们的金字塔形柴垛我们可以看见两处未经开发的龙窑遗址,它们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龙窑。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一号龙窑遗址,这座龙窑为了有效保护,还没有发掘。该窑也是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从一侧的护坡和堆积的物表上看说明当时的瓷业是多么的繁荣。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总长19.2米,坡度18.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18.6米,宽1.9米。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窑壁残高*均为1.3米。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而成。烟口为梯形。

  龙窑的西侧是一个古窑造型的茶楼——龙脉茶楼,坐在茶楼里,背后是大片的古陶瓷依存,对面是奔腾不息的瑶河,在这里所品尝的不是一般的茶,而是生长在千年窑址上的茶,这茶吸收了陶瓷的精华,饱含着悠久陶瓷文化,品这样的茶,可以充分领会古园、古窑、古风和古韵的意境。

  往前走的圆亭子下面就是我们的二号龙窑遗址,它烧窑始于南宋后期,终止于明代中叶,是瑶里境内至今发现的烧造年代最长的瓷窑之一。曾经一度被盗墓分子怀疑成宝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尽完美。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据了解,它总长11米,坡度20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9.5米,宽2米。窑壁残高*均为1.5米,该窑床不大的原由是龙窑向马蹄窑转型的小型龙窑。

  我们可以看到龙窑四周到处都是破损的瓷片,而这些瓷片的内底部都有一个

  没有上釉的圈,叫涩圈。它的形成是将器物重叠在一起装烧,其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为了防止器物之间发生粘结,于是陶工们在碗或盘的'内心刮去一圈釉,这样碗盘重叠的部位就不会粘在一起。才形成涩圈,涩圈叠烧法即由此得名,其缺点也恰恰在于有一个涩圈。在涩圈的中间还可以看到有“福、禄、寿”之类的字或数字,因这些窑都是几户人家共同烧用的,为知道窑内的瓷器是谁家的,而写上了这些字来区分。

  水碓主要由水轮、传动轴、扳头、碓杆、碓头和碓坑等部分组成。水轮下面是排水沟,设闸板来控制水流,水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到同步运动的扳头,扳头与碓杆的一头相搭,依靠其下压力量将碓杆扳起。扳头随水轮轴转动,将碓杆扳至一定高度后与之脱离,碓杆前端则自由下落,顶端的碓嘴落入碓坑,靠由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冲击力将碓坑内的瓷石击碎。碓杆和碓头均为木制,碓嘴是套在碓头下端的,由河石制成,重约10公斤。碓臼四壁的外面三方都用石块垂直砌成,而里面一方用的是栗木板斜打入土中。木材比石材容易发生振动,碓嘴上下运动成弧线形总是向碓臼里面一方拨动石块,每舂下一次,里面一方的石块受到了反作用力,向碓臼中心推一下,就这样使石块上下翻动,最后全部被舂细。将瓷石舂成粉状大约需要12小时,陶工们称之为“熟土”。通常一天可以出两次熟土。我们还可以看到传动轴非常长,于是陶工们只要在传动轴的中间用木架控制,可是木架和传动轴长期摩擦会摩擦生火,于是在用上面的竹子从水轮处引水长期滴在木架和传动轴接触的地方,一为了降温,二为了加强润滑度。这整个工序溶合了水利动力学、机械学、力学、液体力学和陶瓷工艺学等诸多学科巧妙结合的产物,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陶工们的聪明智慧。

  工人们把“熟土”挑至对面的釉里作坊,经过淘洗池、沉淀池、稠化池和泥床制作成釉不子。说的这么简单,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老师傅是怎么做的吧。瓷石舂细后,陶工用闸板截住水流,使水碓停止工作,然后用铲子将舂细后的瓷石粉铲入淘洗池中搅拌淘洗。由于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颗粒如石英颗粒等很快沉到池底,而瓷石细颗粒则水化为乳白色的悬浊液,这里要提到的是,为有利于瓷粉沉淀,在舂碎瓷石时陶工们已在碓臼中加入了0.05%的石膏。淘洗后,用木桶舀入排砂沟,其中较粗的颗粒再次沉降在排砂沟底。悬浊液流入沉淀池,经过一定时间沉淀以后,上部清液放回淘洗池淘洗,然后把沉淀池中的浆体舀入稠化池进一步沉淀浓缩,上面的清液放回沉淀池。再将稠化池中浓缩的稠浆舀到泥床上,待水分挥发至一定程度后,再用脚踩踏,这样做是为了排除泥料中的空气,同时进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匀。踩完泥,用铁铲将其铲切成块状,再将瓷石泥分别放入预制好的一定规格的具有砖形内壁的木制模具内,制成形似砖状的泥块,俗称“不子”,又叫“白不”。然后放在通风架上阴干,一般至五成干就可以了。每块不子约重2公斤,六面光滑,棱角分明。在这样的作坊里每天大约可以做出80个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在生产瓷器时为便于瓷器表面施釉,还要将釉果配制成釉浆,其配制方法一般是先将釉灰用水淘细,再配以釉果调和成浆状。釉灰也是一种传统的制釉原料,由石灰石与狼萁草或凤尾草烧炼而成,主要起助熔作用。俗话说:“无灰不成釉”。并且,加多少釉灰也是非常有讲究恶的,适量釉灰的加入可以使釉面透明光滑,但过多则会使釉面发青甚至发灰,有损制品的美观;而用得过少,又会使釉面出现波浪纹等毛病。一般的十盆细泥、一盆灰称为上等釉,而七八盆泥、两三盆灰就称为中等釉了,泥灰各半或灰较多则称为下等釉。瓷石是不是制釉的唯一原料呢?不是的,不同的釉需要不同的物质,有的还需要像长石,石英,高岭土这样的制釉原料。并且,釉果本身也会因环境变化而各有不同,釉果一般为石英岩风化而成,粉碎加水调制后才具有可塑性,它们因产地、种类及风化程度的差异,化学组成便不尽相同,用途也不一样。打个比方,如果一种瓷石中的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含量高,它一般用于制釉,又称釉石;而二者含量低的就会用来

  制瓷胎。当然,不只是用单一的瓷石制瓷胎了,它还要加入一定的高岭土,两者混合之后,即可做瓷了。

  看完我们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将带大家去参观我们的古龙窑遗址,去往龙窑遗址的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座庞大的窑柴垛,远看就象埃及金字塔。之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烧造瓷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想必大家还记得吧。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资源,而现在看到的`就是松柴,我国古代烧窑用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和槎柴,统称窑柴。之所以建成这种形状,是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且不渗入柴垛里面,这样柴不易湿,干燥起来也很快,烧窑时就能提高热效率。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里窑,十里焦。”意思是说烧一窑瓷器,要耗费十里的树林,由此可见烧窑的不易。据有关文献记载,明代窑小,一窑要用柴180担(约合9吨);清代窑大,一窑烧掉的柴竟达500担(约合25吨)。经过我们的金字塔形柴垛我们可以看见两处未经开发的龙窑遗址,它们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龙窑。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一号龙窑遗址,这座龙窑为了有效保护,还没有发掘。该窑也是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从一侧的护坡和堆积的物表上看说明当时的瓷业是多么的繁荣。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总长19.2米,坡度18.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18.6米,宽1.9米。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窑壁残高*均为1.3米。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而成。烟口为梯形。

  龙窑的西侧是一个古窑造型的茶楼——龙脉茶楼,坐在茶楼里,背后是大片的古陶瓷依存,对面是奔腾不息的瑶河,在这里所品尝的不是一般的茶,而是生长在千年窑址上的茶,这茶吸收了陶瓷的精华,饱含着悠久陶瓷文化,品这样的茶,可以充分领会古园、古窑、古风和古韵的意境。

  往前走的圆亭子下面就是我们的二号龙窑遗址,它烧窑始于南宋后期,终止于明代中叶,是瑶里境内至今发现的烧造年代最长的瓷窑之一。曾经一度被盗墓分子怀疑成宝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尽完美。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据了解,它总长11米,坡度20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9.5米,宽2米。窑壁残高*均为1.5米,该窑床不大的原由是龙窑向马蹄窑转型的小型龙窑。

  我们可以看到龙窑四周到处都是破损的瓷片,而这些瓷片的内底部都有一个

  没有上釉的圈,叫涩圈。它的形成是将器物重叠在一起装烧,其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为了防止器物之间发生粘结,于是陶工们在碗或盘的内心刮去一圈釉,这样碗盘重叠的部位就不会粘在一起。才形成涩圈,涩圈叠烧法即由此得名,其缺点也恰恰在于有一个涩圈。在涩圈的中间还可以看到有“福、禄、寿”之类的字或数字,因这些窑都是几户人家共同烧用的,为知道窑内的瓷器是谁家的,而写上了这些字来区分。

  瑶里,古名"窑里",因是景德镇陶瓷发祥地而得名,远在唐代中叶,这里就有生产陶瓷的手工作坊。瑶里位于举世闻名的瓷都东北端,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素有"瓷之源,茶之乡,林之海"的美称,是江西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规划面积195*方公里。景区四季气候宜人,森林茂密,覆盖率达94%以上。区内有南方红豆杉、银杏树、香榧树、金钱豹、娃娃鱼等国家珍稀动植物180多种。境内最高峰五华山海拔1618.4米,是景德镇昌江的东河源头。

  瑶里瑶河流域是景德镇瓷业的发祥地,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就产于瑶里附*的高岭山。在瑶河沿岸的山水之间,既有多处瓷业生产基地――矿坑、窑址和作坊,又有为之服务的交通体系――水运码头、古驿道,还有由瓷业及其贸易支撑起来的聚落体系――商业码头、集镇、村落。瑶里原名窑里,正由窑而得名。*代之后,由于地处山区,又远离任何一条现代交通线――公路、铁路,瑶里进一步衰落,她曾经有过的那一段辉煌历史逐渐被凝固和尘封,被世人所遗忘。但正因为她被遗忘了,她的自然环境和聚落风貌都保存得较为完整,非常具有观赏性。奇岩飞瀑,原始森林,江南古祠,明清建筑,古窑遗址,革命旧居无不让你流连忘返。

  瑶里古建筑群:瑶里村古建筑群规模庞大,至今保存完好的有明清商业街、宗祠、进士第、大夫第、翰林第、老屋、狮冈胜览等。其中以一步岭建筑群最具代表性,这里集中了一步岭牌楼、老屋、大夫第、狮冈胜览等。瑶里历史上是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之一,又是皖,浙,赣边境大米,木柴,茶叶,茶油的集散地,还是景德镇通往浙江,安徽的古道。村中敬义堂是瑶里新四军留守处1938年*同志在此组织了著名的新四军瑶里改编。在瑶里峡谷有气势磅礴的高际山瀑布。宽30米的瀑布,从60米的峭壁上倾泻直下。银纱飘渺,云雾蒸腾,声憾山谷。水石相搏,珠玉飞溅,景色万千。瑶里还是避暑的佳处。此处所产浮瑶仙芝绿茶为*十大文化名茶之一,瑶里崖玉绿茶则为:94北京*国际饮品及技术博览会金奖。

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李,大家可以叫我小李。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景德镇是中外著名的瓷都,与佛山、汉口、朱仙镇并称*四大名镇,是*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类对外开放城市。现辖一市一县两区,即乐*市、浮梁县、珠山区、昌江区,面积5256*方公里。景德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要组成,也是国家重要的山水生态历史文化名城。

  景德镇经济发展水*较高,XX年以来更是加速崛起,预计到20xx年,人均生产总值将超越10000美元,基本实现现代化。景德镇由于制瓷历史悠久,瓷器产品质地精良,对外影响大,“瓷都”两字成了景德镇的代名词。到20xx年,景德镇已经获得*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江西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不仅在江西省的此类记录上作出了零的突破,同时也也成为了江西省此类考核的四连冠。

  XX年9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景德镇市第XX届*大会通过评选,将樟树定为景德镇市市树,将茶花定为景德镇市的市花。

  古窑瓷厂为古陶瓷制作区,生动地再现了景德镇古代陶瓷制作工艺的全过程。这里有6间古胚房,为珍贵的*古代工业建筑实例。每组胚坊似封闭的三和院或四合院,由三栋四栋向院内敞开的建筑组成。胚房内,工人们以传统的手工制瓷工艺操作,妙手神工让游人惊叹不已。厂内还有一座古朴高大的名式镇窑。此窑以松柴为燃料。窑长18米,成直躺的鹅蛋形,前大后小,尾部砌筑高约21米的薄壁烟烟囱。这是古代建筑工匠巧妙利用曲木重心和弯曲外型立筑架梁的结果,可谓匠心独具,也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景德镇古窑厂,我是你们的导游__。现在我利用路上的时间给你们讲一些陶瓷知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就需要器,可见陶瓷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我们人类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明了陶器,而瓷是在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瓷与陶相比,比陶更细腻。光滑。坚硬。烧制的温度也要求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瓷是以瓷矿石为原料而陶是以陶土为原料的。瓷器在国外与*齐名是*的另一种解释。而最具代表性的瓷器是在景德镇,景德镇素有瓷都之称,就连”景德镇”也是来由与瓷器的。在古代,因景德镇地处昌江之南,所以称之为昌南镇,后又有新*镇,浮梁镇之称。直到北宋年间宋真宗赵恒因看中影青瓷的产地将它定为御瓷,工匠们每制一批瓷都烧上“景德年制”,于是朝廷将这种瓷器的出处地叫“景德镇”。而让景德镇人自豪的瓷器是“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和薄胎瓷。”它们具有“白如玉,明如镜,声如磬,薄如纸”的特点。

  好,现在我们来到了西市区的蹯龙岗,这一片树木掩映,错落有致的古代建筑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古窑瓷厂,象眼前这样的瓷厂,当今世界据我所知仅只一个。大家有谁知道它为什么叫“古窑”瓷厂吗?因为这个厂采用的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的方法制造瓷器的,制瓷工艺,工具,作坊和窑都是古老的,产品也大多是仿古的,所以称之。

  下面请随我进去参观。进入这一幅坯房大家可以看到古代的制瓷作坊是由正间,廒间,泥房和内院四个部分组成,正间与廒间南北相配,两相*行,泥房居西,中间为长方形内院。其中正间是坯房的主体,坐北朝南,采光充足,瓷坯制造的各道工*全在这里完成,着是辘轳车是制瓷坯的主要设备,廒间就是仓库的意思是存放原料的场所。泥房里面存放的是经过精制的泥料,而内院是瓷坯自然干燥的地方,在内院的中间有一个晒架塘,这是古老作坊内最重要的设备,而且非常的巧妙,有谁知道它的妙处在哪吗?它的妙处在于水池和晒塘一上一下利用了空间减少了占地。

  过来看这位师傅,他正在辘轳车头放一团泥,他双手相桴,随着车盘的旋转,一个碗的雏形就出现了,这就是“做坯”俗称拉坯。再来看这里,这位师傅正在聚精会神地旋坯,拉制的初坯至一定程度再在辘轳车上用刀削成符合要求的坯体,俗称“旋坯”或“利坯”当然古窑瓷厂的工艺流程还包括画瓷,上釉,入窑,看这些师傅就在这画瓷,大家看一下表画一个碗要多久,对,只要10秒钟的时间,碗坯上就布满了色彩丰富的茶花。大家跟我往这边走,我们现在去看一下把瓷坯变为瓷器的窑房吧!用窑房烧制瓷器靠的是工人们的实践经念,严密的劳动组合和精细的分工。全窑有一位技术总监,称之“把庄师傅”。说到把庄师傅就不能说到童宾了。他是万历年间著名的把庄师傅,他技术高明为人正直,深受窑工们的敬仰。他当时受命烧制特大号的青花龙缸,童宾和瓷工们想尽一切办法多次烧制都没有成功,眼看交货期逼*皇命难违,为了瓷工们的身家性命他在再一次的烧制过程中的关键时刻毅然跳进了熊熊大火。说来也奇怪这次真的成功了,人们说是因为童宾显灵,后来人们封他为“风火仙”这是关于把庄师傅的传去故事--童宾跳窑。把庄师傅是柴窑烧制工艺的总负责人,烧制过程中的个种技术难题都由他全权处理,在瓷器的烧至将熟而又未熟的时候停火时机最为关键,烧制时间过头瓷器会烧黄甚至会出现倒窑的现象,火侯不到又会烧不熟,这时就完全靠把庄师傅的一双眼睛。

  先生们,女士们,今天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以后能有机会为你们导游。谢谢!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扩展6)

——湖南东江湖的导游词 (菁华3篇)

  东江湖具有发电、防洪、航运、供水、养殖、旅游等多种功能。从旅游角度来看,这里的风景可以概括为“雄、奇秀、幽、旷”五个字。湖虽人造,景则天成。沿湖四周,山、林、坝、瀑、岛、庙、洞、石等比比皆是,形成了山水交错、异彩纷呈的旖旎景象。漫游东江湖,真可谓是“船在湖中行,人在画里游。”。不仅如此,东江湖也是人文风景荟萃之地,早在远古时期,炎帝南巡就曾到过东江,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等龙代名将也都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传奇。土地革命时期、x、*、*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曾经在这里打过游击。

  大家请看,在烟波浩淼的湖面上,还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一些青翠的小岛。东江湖里共有大小岛屿30多个,其中最大的就是前面的兜率岛。

  兜率岛蹲踞于湖中心,面积为5.7*方千米,是湖南第一大岛,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内陆岛。“兜率”是道家用语,意思是“知足、妙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待会儿看了兜率岛上的美妙景色,相信大家都会永远快乐的!

  据说在很久以前,东江里有一条恶龙,经常兴风作浪,搞得民不聊生。天上住在兜率宫里的太上老君知道后,掐指一算,原来这是自己当年在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丢失的一条龙头拐杖。于是他把炼丹炉前的石狮子招来投下凡间,压在孽龙身上,从此就成了兜率岛。

  传说归传说,不过兜率岛确实具有灵气。大家请看,这里有东、南、西三面湖水汇聚,成为东江湖上最宽的一段湖面,正应了古话所说的“三江归一”。正因为如此,早在1000余年前就有人进洞游历,清朝乾隆五十一年即公元1786年还有人在上面修建了寺庙,可惜后来被毁。过去修建水库之前这里叫做“兜率灵岩”,逝时“资兴八景”之首,还曾被宋朝谢岩列人《天下名山记》中,被称赞为“天下洞相似,此洞独不同。”在东江水库蓄水以后,兜率灵岩成为一个湖中岛,集山、水、洞、岛、庙于一体,洞外碧水蓝天,洞内怪石嶙峋,风景确实与众不同!

  现在来到的是兜率岛上的洞口大厅。岛上为什么会有一个大洞呢?原来这里与郴州市另一处著名景观万华岩一样,也是由于流水长期侵蚀石灰岩而形成的。这个溶洞总长6千米,总面积达3.4万*方米,而且洞中有洞、洞洞相连。洞口的这个大厅高约35米,能同时容纳数百人聚会。在这里有—个非常醒目的地方,就是这根漂亮的石笋。据说这是当年孙悟空留下的如意金箍棒,也就是定海神针。

  现在大家行进的水域叫做拥翠峡。拥翠峡全长20千米,是东江湖最具代表性的山水自然景观。整个峡谷山挟水转,水贯山行,一路上有许多悬流飞瀑和奇峰怪石,尤其是湖水如镜,群山倒影映人水中,一片翠绿。大家看着这满山苍翠,遍江拥碧,是不是有人在画中之感呢?清朝康熙年间,一位资兴县令即兴赋诗一首《滁口道中口占》,生动地描绘了这里的景致:“嫩绿新莺剪剪呼,高峰长涧入云弧。不知驿路行多少,错认全身在画图。”眼前展现的是东江湖上有名的金牛岛。整个岛有头有角,酷似一头金牛。自古以来,资兴人民勤劳智慧,就像这金牛一样劳作不息,终于迎来了今天这殷实富裕的好日子!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郴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东江湖风景旅游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资兴市境内,地处北纬25°34’至26°18’东经113°08’至113°44’内。是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融山、水、湖、坝、岛、庙、洞、庄、漂、瀑、雾、林、园、石、温泉、狩猎、水上娱乐等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

  东江湖风景旅游区山色秀丽、景色迷人,其风景名胜与旅游资源具有综合、全面之特点,别具雄、奇、秀、幽、旷之特色,较好地汇集了名、新、特奇、险之优势,且充分体现了现代旅游之发展方向,是湘、粤、赣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东江湖风景旅游区内的风景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东江湖、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程江口等三大区域内,以山、水、湖、坝、雾、岛、庙、洞、庄、瀑、漂而取胜。东江湖景区树古林密,全景区的自然植被被规划为一级保护区,拥翠峡,龙景峡谷,东江漂流沿岸的植被很多都是原始次森林。而水体不仅表现在山山有水景,处处闻水声的数量优势上,更表现在水体景观的种类齐全和水上旅游项目的花样繁多上;不仅具有风景河段、湖泊、瀑布、泉等水体景观,还开展了水上漂流、水上跳伞、水上滑道、垂钓、猴古山负离子呼吸区以及水上观光等旅游项目。特别是被誉为“中华奇景、宇宙奇观”的小东江水雾,每年的4至11月,每逢太阳升空前和太阳落山后,从东江湖风景区的门楼至东江大坝12千米的小东江狭长的*湖上,云蒸霞蔚,宛若一条玉带在峡谷中飘拂,似驾祥云,遨游仙境。可以说,水体是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内在神韵,失去了它,东江湖的旅游资源就失去了其魅力所在。位于资兴市内,水面面积达160*方公里,蓄水量81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湖周森林环绕,水质清洌,有湖心岛和半岛13个,岛上有山奇水秀,景色迷人,其中最大的岛--兜率岩,岛有有兜率寺,寺中有幽深奇特的大溶洞,洞中景态万千。享有"东方瑞士"的美誉,国家森林公园---天鹅山坐落在东江湖畔。

  东江湖风景旅游区不仅有东江湖、天鹅山、程江口三大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一饱中外游客的眼福和雅兴,还分布着兴宁的“十龙潭”、碑记的“炉烽袅烟”、团结的“回龙望日”、市内的“秀内公园”和湖南第一桥---“鲤鱼江中承式钢拱公路大桥”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游客还可在东江湖内尽情体验东江漂流、水上牵引升空跳伞、水上飞机、水上摩托快艇、滑水、湖畔垂钓、瑶族民情歌舞表演、游泳、夜游等一批惊险、刺激的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之品味。让您尽享历险、探幽、猎奇、拾趣之乐。

  东江湖景区以自然风光为主,集雄山、秀水、奇石、幽洞、岛屿、漂流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种类齐全,品位较高,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形成了可观光游览又可度假休闲的旅游胜地。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郴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东江湖风景旅游区,位于湖南省东南部的资兴市境内,地处北纬25°34’至26°18’东经113°08’至113°44’内。是一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融山、水、湖、坝、岛、庙、洞、庄、漂、瀑、雾、林、园、石、温泉、狩猎、水上娱乐等于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

  东江湖风景旅游区山色秀丽、景色迷人,其风景名胜与旅游资源具有综合、全面之特点,别具雄、奇、秀、幽、旷之特色,较好地汇集了名、新、特奇、险之优势,且充分体现了现代旅游之发展方向,是湘、粤、赣旅游黄金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东江湖风景旅游区内的风景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东江湖、天鹅山国家森林公园、程江口等三大区域内,以山、水、湖、坝、雾、岛、庙、洞、庄、瀑、漂而取胜。东江湖景区树古林密,全景区的自然植被被规划为一级保护区,拥翠峡,龙景峡谷,东江漂流沿岸的植被很多都是原始次森林。而水体不仅表现在山山有水景,处处闻水声的数量优势上,更表现在水体景观的种类齐全和水上旅游项目的花样繁多上;不仅具有风景河段、湖泊、瀑布、泉等水体景观,还开展了水上漂流、水上跳伞、水上滑道、垂钓、猴古山负离子呼吸区以及水上观光等旅游项目。特别是被誉为“中华奇景、宇宙奇观”的小东江水雾,每年的4至11月,每逢太阳升空前和太阳落山后,从东江湖风景区的门楼至东江大坝12千米的小东江狭长的*湖上,云蒸霞蔚,宛若一条玉带在峡谷中飘拂,似驾祥云,遨游仙境。可以说,水体是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内在神韵,失去了它,东江湖的旅游资源就失去了其魅力所在。位于资兴市内,水面面积达160*方公里,蓄水量81亿立方米,相当于半个洞庭湖。湖周森林环绕,水质清洌,有湖心岛和半岛13个,岛上有山奇水秀,景色迷人,其中最大的岛--兜率岩,岛有有兜率寺,寺中有幽深奇特的大溶洞,洞中景态万千。享有"东方瑞士"的美誉,国家森林公园---天鹅山坐落在东江湖畔。

  东江湖风景旅游区不仅有东江湖、天鹅山、程江口三大区域内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可一饱中外游客的眼福和雅兴,还分布着兴宁的“十龙潭”、碑记的“炉烽袅烟”、团结的“回龙望日”、市内的“秀内公园”和湖南第一桥---“鲤鱼江中承式钢拱公路大桥”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游客还可在东江湖内尽情体验东江漂流、水上牵引升空跳伞、水上飞机、水上摩托快艇、滑水、湖畔垂钓、瑶族民情歌舞表演、游泳、夜游等一批惊险、刺激的参与性、娱乐性旅游项目之品味。让您尽享历险、探幽、猎奇、拾趣之乐。

  东江湖景区以自然风光为主,集雄山、秀水、奇石、幽洞、岛屿、漂流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具有种类齐全,品位较高,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形成了可观光游览又可度假休闲的旅游胜地。


湖南芙蓉镇导游词合集5篇(扩展7)

——景德镇景点导游词优秀(5)份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到景德镇的第一站就是看古窑。古窑是景德镇第一古窑,内部十分庞大复杂。古窑里面可以制造陶器。古老的圆盘被转动起来,上面可以用手做出一个个瓶等物,然后经过1600度的高温烧制3天之后就做好了。还可以在陶器上绘制各种图画,可以随意画上你喜欢的图案。

  为吸引游客,这里还安排了乐队演奏,用的都是瓷器乐器,有笛、钟、琴、二胡等,而且声音清脆悦耳动听,十分美妙。里面的绝品展也是值得一看的,虽然是复制品,但还是让人觉得好看,最酷的是那个108个水浒人物瓷,就像真的一样。

  到了陶吧,我用手摸了一下粘土,冰凉冰凉的,舒服极了。我自己还在师傅的帮助下,亲手做了一个。看到自己的作品,我的感觉真好。

  水碓主要由水轮、传动轴、扳头、碓杆、碓头和碓坑等部分组成。水轮下面是排水沟,设闸板来控制水流,水轮在转动过程中通过传动轴将动力传到同步运动的扳头,扳头与碓杆的一头相搭,依靠其下压力量将碓杆扳起。扳头随水轮轴转动,将碓杆扳至一定高度后与之脱离,碓杆前端则自由下落,顶端的碓嘴落入碓坑,靠由重力作用所引起的冲击力将碓坑内的瓷石击碎。碓杆和碓头均为木制,碓嘴是套在碓头下端的,由河石制成,重约10公斤。碓臼四壁的外面三方都用石块垂直砌成,而里面一方用的是栗木板斜打入土中。木材比石材容易发生振动,碓嘴上下运动成弧线形总是向碓臼里面一方拨动石块,每舂下一次,里面一方的石块受到了反作用力,向碓臼中心推一下,就这样使石块上下翻动,最后全部被舂细。将瓷石舂成粉状大约需要12小时,陶工们称之为“熟土”。通常一天可以出两次熟土。我们还可以看到传动轴非常长,于是陶工们只要在传动轴的中间用木架控制,可是木架和传动轴长期摩擦会摩擦生火,于是在用上面的竹子从水轮处引水长期滴在木架和传动轴接触的地方,一为了降温,二为了加强润滑度。这整个工序溶合了水利动力学、机械学、力学、液体力学和陶瓷工艺学等诸多学科巧妙结合的产物,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当时陶工们的聪明智慧。

  工人们把“熟土”挑至对面的釉里作坊,经过淘洗池、沉淀池、稠化池和泥床制作成釉不子。说的这么简单,到底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来看一看这位老师傅是怎么做的吧。瓷石舂细后,陶工用闸板截住水流,使水碓停止工作,然后用铲子将舂细后的瓷石粉铲入淘洗池中搅拌淘洗。由于不同大小的颗粒在水中的沉降速度不同,大颗粒如石英颗粒等很快沉到池底,而瓷石细颗粒则水化为乳白色的悬浊液,这里要提到的是,为有利于瓷粉沉淀,在舂碎瓷石时陶工们已在碓臼中加入了0.05%的石膏。淘洗后,用木桶舀入排砂沟,其中较粗的颗粒再次沉降在排砂沟底。悬浊液流入沉淀池,经过一定时间沉淀以后,上部清液放回淘洗池淘洗,然后把沉淀池中的浆体舀入稠化池进一步沉淀浓缩,上面的清液放回沉淀池。再将稠化池中浓缩的稠浆舀到泥床上,待水分挥发至一定程度后,再用脚踩踏,这样做是为了排除泥料中的空气,同时进一步使泥料中的水分分布均匀。踩完泥,用铁铲将其铲切成块状,再将瓷石泥分别放入预制好的一定规格的具有砖形内壁的木制模具内,制成形似砖状的泥块,俗称“不子”,又叫“白不”。然后放在通风架上阴干,一般至五成干就可以了。每块不子约重2公斤,六面光滑,棱角分明。在这样的作坊里每天大约可以做出80个不子,即160公斤釉果。

  在生产瓷器时为便于瓷器表面施釉,还要将釉果配制成釉浆,其配制方法一般是先将釉灰用水淘细,再配以釉果调和成浆状。釉灰也是一种传统的制釉原料,由石灰石与狼萁草或凤尾草烧炼而成,主要起助熔作用。俗话说:“无灰不成釉”。并且,加多少釉灰也是非常有讲究恶的,适量釉灰的加入可以使釉面透明光滑,但过多则会使釉面发青甚至发灰,有损制品的美观;而用得过少,又会使釉面出现波浪纹等毛病。一般的十盆细泥、一盆灰称为上等釉,而七八盆泥、两三盆灰就称为中等釉了,泥灰各半或灰较多则称为下等釉。瓷石是不是制釉的唯一原料呢?不是的,不同的釉需要不同的物质,有的还需要像长石,石英,高岭土这样的制釉原料。并且,釉果本身也会因环境变化而各有不同,釉果一般为石英岩风化而成,粉碎加水调制后才具有可塑性,它们因产地、种类及风化程度的差异,化学组成便不尽相同,用途也不一样。打个比方,如果一种瓷石中的氧化钾(K2O)、氧化钠(Na2O)含量高,它一般用于制釉,又称釉石;而二者含量低的就会用来

  制瓷胎。当然,不只是用单一的瓷石制瓷胎了,它还要加入一定的高岭土,两者混合之后,即可做瓷了。

  看完我们的古水碓跟古釉果作坊我将带大家去参观我们的古龙窑遗址,去往龙窑遗址的途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座庞大的窑柴垛,远看就象埃及金字塔。之前我已经给大家介绍过烧造瓷器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想必大家还记得吧。其中一个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燃料资源,而现在看到的就是松柴,我国古代烧窑用的燃料,主要是松柴和槎柴,统称窑柴。之所以建成这种形状,是为了使落在柴垛上面的雨水迅速流走,且不渗入柴垛里面,这样柴不易湿,干燥起来也很快,烧窑时就能提高热效率。

  在景德镇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里窑,十里焦。”意思是说烧一窑瓷器,要耗费十里的树林,由此可见烧窑的不易。据有关文献记载,明代窑小,一窑要用柴180担(约合9吨);清代窑大,一窑烧掉的柴竟达500担(约合25吨)。经过我们的金字塔形柴垛我们可以看见两处未经开发的龙窑遗址,它们都是元代的斜坡式龙窑。

  现在我们参观的是一号龙窑遗址,这座龙窑为了有效保护,还没有发掘。该窑也是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从一侧的护坡和堆积的物表上看说明当时的瓷业是多么的繁荣。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总长19.2米,坡度18.5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18.6米,宽1.9米。窑壁厚0.3米,窑壁内面有一层厚0.05米左右的烧结窑汗,窑壁残高*均为1.3米。窑床底部用碎石块铺就而成。烟口为梯形。

  龙窑的西侧是一个古窑造型的茶楼——龙脉茶楼,坐在茶楼里,背后是大片的古陶瓷依存,对面是奔腾不息的瑶河,在这里所品尝的不是一般的茶,而是生长在千年窑址上的茶,这茶吸收了陶瓷的精华,饱含着悠久陶瓷文化,品这样的茶,可以充分领会古园、古窑、古风和古韵的意境。

  往前走的圆亭子下面就是我们的二号龙窑遗址,它烧窑始于南宋后期,终止于明代中叶,是瑶里境内至今发现的烧造年代最长的瓷窑之一。曾经一度被盗墓分子怀疑成宝藏古墓,因而被挖走部分瓷器,不尽完美。该窑为南宋时期的斜坡式龙窑。据了解,它总长11米,坡度20度,分为火膛、窑床和烟口三部分。窑床斜长9.5米,宽2米。窑壁残高*均为1.5米,该窑床不大的原由是龙窑向马蹄窑转型的小型龙窑。

  我们可以看到龙窑四周到处都是破损的瓷片,而这些瓷片的内底部都有一个

  没有上釉的圈,叫涩圈。它的形成是将器物重叠在一起装烧,其优点是产量高、成本低。为了防止器物之间发生粘结,于是陶工们在碗或盘的内心刮去一圈釉,这样碗盘重叠的部位就不会粘在一起。才形成涩圈,涩圈叠烧法即由此得名,其缺点也恰恰在于有一个涩圈。在涩圈的中间还可以看到有“福、禄、寿”之类的字或数字,因这些窑都是几户人家共同烧用的,为知道窑内的瓷器是谁家的,而写上了这些字来区分。

  据史**载,自唐代开始,瑶里人就依山筑窑、伐木为薪,烧制陶器了。瑶里最早兴烧瓷器的年代是南宋末期。在经历了元、明两代之后,从明朝中叶开始衰退,整整跨越了300多年时间,可见当时的繁荣之景。而为什么会在瑶里并且是在绕南这个小村庄炼制瓷器呢?经过研究考证,烧造瓷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丰富的瓷土资源(瑶里山中盛产制瓷原料高岭土,虽经数百年开采,至今仍蕴藏丰富)、充足的水资源(贯穿全境的东河是景德镇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支流布满全境,水流湍急,终年不息,水力资源极为丰富)、充分的燃料资源(瑶里境内崇山峻岭,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82.3%,烧窑用的上等燃料黄山松遍布山间),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而瑶里恰好具备了这三个条件。

  根据调查,现境内遗存的宋、元、明古窑址多达上百处,古矿洞120多条,是目前景德镇市瓷业遗迹保存最完好的地区,对研究中国古代瓷业生产状况具有重要价值。那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这里山环水绕,制瓷资料充足,能工巧匠云集,外销水运通畅。“水土宜陶”,是天然的产瓷区。

  东晋开始设镇,名“新*”。唐代几易镇名。至景德元年(公 元1004年),因当地的贡瓷倍受皇室青睐而改昌南镇为“景德镇”。至今,“景德镇”之名已沿用千年。

  瓷业的兴旺,带来了商业的繁荣,并形成了具有瓷文化底蕴的城镇特色。景德镇以珠山御窑厂为中心,周围坯房密布,窑场 四起,红店、柴行及瓷庄比比皆是,甚至连一些百姓家居都是由 窑砖头、匣钵屑等瓷业废弃物搭建。“江南雄镇”的昔日风采,至今依稀可见。

  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景德镇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自古以来,名扬天下。在琳琅满目的瓷器中,最为著名的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颜色釉瓷、粉彩瓷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文化之精萃”、“瓷国之瑰宝”。

  一、青花瓷

  青花瓷是我国陶瓷史上最优秀的瓷器品种之一,自创烧以来,一直都是景德镇瓷业的主流产品,以致于历经*800年而不衰。青花瓷的烧造成功,是我国陶瓷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中国瓷器从此进入了彩瓷时代,它使中国绘画技巧与制瓷工艺的结合更趋成熟。

  青花瓷是一种以氧化钴为显色的配制颜料——“青花瓷”,在瓷坯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绘瓷器。其特点为黑色青翠,清新明丽,幽静雅致,具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效果。青花瓷整个器物,鲜丽的蓝色图案,与瓷胎青白相映,相得益彰,艳而不俗,鲜而不佻,明朗而又安定,华丽而又沉着,艺术价值极高。

  由于不同的运笔,不同的技法,不同的构思,不同的用料,使得每个时期的青花装饰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主要分为元代青花瓷、明代青花瓷、清代青花瓷。

  二、青花玲珑瓷

  晶莹、幽雅的青花玲珑瓷,是景德镇传统名瓷,创烧于明代永乐年间。它既汲取了青花技术之特长,又采纳了镂雕艺术之妙法,具有轻巧致密,素雅清新的特点。外国人称其为“嵌玻璃的瓷器”,一直以来誉满中外。

  青花玲珑是一种釉下青花加玲珑雕镂的综合装饰。它是在瓷坯上,先制作玲珑透剔的米粒状洞,称为“米通”,俗称“玲珑眼”,再以“玲珑釉”充满玲珑眼,结合呈色青翠的青花纹饰,施釉入窑高温一次烧成。

  青花玲珑的装饰风格与众不同,它的玲珑釉色透明带绿,小孔处透明性强,仿佛开了一个个的小窗户,阳光和灯光透过,成瓷组成的玲珑眼的特殊纹样,艺术效果别具一格。加之与青花装饰相结合,在白中泛青的釉色衬托下,显得分外精巧细腻,朴素大方,清新明朗。

  如今,玲珑眼也由单一“米通”,发展为圆、尖、扁、线、弯曲等形式。并能组成各种花鸟、水浪、云彩人物等形状,丰富了青花玲珑的装饰效果,使之更加丰富多采。

  三、颜色釉瓷

  颜色釉是一种以金属氧化物(铁、铜、锰、钴)为着色剂,在适当的气氛中经一定的温度烧成后,能够呈现了某种固有色彩的釉料。其釉面斑驳璀璨、呈色五彩缤纷,有的象洁白的云朵在蓝天飘游,有的象晶莹的露珠在草坪闪烁,有的象晶亮的星星在银河眨眼,有的象彤红的太阳在天边升腾,有的象碧澄的江水在静静奔流,有的象艳丽的宝石在熠熠闪光,有的象熊熊的烈火在炉膛燃烧,有的象美丽的孔雀在翩翩开屏……

  景德镇是烧造颜色釉瓷器历史最长、品种最多、质量最好、成就最高的地区之一。景德镇的颜色釉瓷以丰富多采的釉色,精致完美的器物、风格迥异的造型,清亮耀目的光泽,而成为世界工艺美术史上一颗闪烁着夺目光华的明珠,至今仍令人眼花缭乱,心驰神往、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四、粉彩瓷

  粉彩属于釉上彩绘装饰。釉上彩绘是在已经烧成的瓷胎上进行绘画装饰,然后经过800℃左右的低温烧烤,以使画面熔融后固化在瓷器表面的装饰技法。

  早在宋元时期,景德镇瓷工就开始了用含金属氧化物的彩料在瓷器表面进行

  装饰的尝识,到明代宣德年间,御窑厂成功烧造出釉下青花与釉上彩绘相结合的青花斗彩瓷器。明中期以后,以成化斗彩、万历青花五彩(以青花作为五彩中一种色彩的彩瓷谓青花五彩。)为代表的釉上彩绘瓷器发展迅速,至清初康熙年间釉上蓝彩出现以后,釉上彩瓷器开始脱离青花的约束而成为一个独立的瓷器装饰门类。康熙五彩(红、绿、黄、蓝、黑)色泽厚实,浓艳,亦称之为“硬彩”,景德镇称其为“古彩”。

  雍正时期,景德镇瓷工又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参照珐琅彩(清宫廷御用器彩料)的制作工艺,把含有氧化砷的玻璃料掺入含铅的彩料中,使彩料产生乳白色的效果,这种含砷的玻璃料被景德镇瓷工称为“玻璃白”。如果以康熙五彩为基础,在其彩料中加入玻璃白,使所有颜色都会“粉化”成不同深浅浓淡的色调,彩料的颜色都会变成带粉白的色调,如红色变成粉红色,绿色变成粉绿色等等。这些温润的中间色不仅能给人以粉润柔和的感受,而且扩大了釉上彩的色调范围,使色彩可以渲染,层次、深浅、阴阳分明,画法可以更加细致入微。由于它的特点就是带粉白色调,所以人们便称之为粉彩,景德镇瓷工亦称之为“软彩”。

  粉彩饰的特点是颜色明亮,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丽雅致,绘画工笔,写意俱全,在人物、山水、花鸟等题材的装饰上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富有国画风格。粉彩瓷在雍正年间最负盛名,釉上彩瓷器到了这个时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百花争艳的阶段,它标志着我国传统的釉上彩瓷器的发展达到了极高的水*。

  瓷都景德镇市,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华东地区的江西省东北部。它群山环抱,河流纵横,美丽而又富庶。作为省辖市,辖管一市一县二区,即乐*市、浮梁县、昌江区、珠山区。全世界总面积5200*方公里,人口140万,市区含昌江、珠江两区,面积为124*方公里,人口38万。

  景德镇历史悠久,千年窑火不断。“新*冶陶,始于汉世”。汉唐以来以盛产陶瓷而著称于世,景德镇在明代时就与河南朱仙镇、湖北汉口镇、广东佛山镇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镇。

  宋景德年间,真宗命这里烧造“御器”,所产瓷器底款都有“景德年制”四字,这里遂改称景德镇。明清时期,这里设有规模宏大的官窑。现在市区存有湖田、南市街、黄泥头等大型古瓷窑遗址。

  景德镇所产的瓷器具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謦”的独特风格,举世无双,且造型优美、品种繁多、装饰丰富。郭沫若曾赞曰:“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

  景德镇不仅制陶瓷名闻中外,而且风景优美。群山环抱,昌江、南河流经市区如带。佛印莲花塘香荷并蒂,西园五凤阁丹桂飘香,是一处极佳的旅游胜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