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菁华3篇)

首页 / 调查报告 / | 2022-11-08 00:00:00 调查报告,大学生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1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系做了本次题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分工到个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本次调查中,我们在电信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调查重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9.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否购买没用的东西以求发泄: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快感: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快感。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13.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学赞成使用,很多同学认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费,不用携带现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费计划,有17%的同学不赞成,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提前消费对以后的理财不好。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2

  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我系做了本次题为大学生消费心理的问卷调查活动。本次活动中电子信息工程系学生会各部门密切配合,对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分工到个人,出色的完成了此次活动。

  本次调查中,我们在电信系共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回收93份,其中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90%。此次调查重点在了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基本达到了调查目的。然而由于水*和精力有限,本次调查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望各位领导和同学对此提出宝贵意见,我们一定会争取在下次做的更好。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如下。

  1、购买商品注重的是什么:

  有61%的同学选了质量与功能,而选品牌,美观别致和价格的同学各占11%左右。可见质量与功能是决定我们系学生购物的最关键因素,他们对品牌、价格以及外观并不是十分的在意。大学生在购物时把质量放在第一位,这是大学生和一般时尚消费者的最大区别。

  2、大学生的消费方式:

  32%的学生选择了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5%的同学选择能省则省,另有少数同学选择毫不在乎或其他。由此看来我们系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计划的消费,能做到不乱消费,不乱花钱。都能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以有限的资金做个快乐的消费者。

  3、*均每月生活费;

  5%的同学在300元以下,35%的同学每月生活费在300—500元之间,另外55%的同学在500元以上。这和在校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也基本吻合。消费在300元以下的一般是贫困生,而5%的比例或许也基本符合在校贫困生的比例。

  4、心理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24%的同学认为够花就行,29%的同学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同学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5、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2%的同学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20%的同学有周游世界的梦想,5%的同学想捐给慈善机构而40%的同学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12%的人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同学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6、常去的购物点:

  46%的同学选择百货商场,33%和14%的同学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7%的同学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所以我们系的同学都比较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

  7、物品选择的标准:

  60%的同学选择舒适,14%的同学选择与众不同,15%的人认为品牌更重要,11%的人认为无所谓。从数据看来我们系的学生还算是比较实在的一族消费者,他们花钱消费追求更多的是舒适。

  8、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

  62%的同学主要消费项目是生活所需,11%的同学以书籍为主更注重自己的学*,16%的人选择购物,6%的同学每月消费的主要项目是娱乐,另有5%在其他方面。就此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一般都还无法自立,他们的生活费还得靠父母,所以他们都会克制自己的欲望不乱消费,仅以自己的生活所需为第一。毕竟欲不可纵,纵欲成灾!。

  9、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否购买没用的东西以求发泄:

  20%的人会,而绝大多数80%的同学都选择不会。在没有完全独立自主之前心情不好也没必要和钱过不去嘛!

  10、购物时会否有快感:

  25%的同学认为有,而36%的同学感觉不到快感。就我们系的同学看来把购物当作购物的还是稍微多一点。

  11、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同学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同学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12、买到伪劣商品时:

  44%的同学会去找商(厂)兑换,37%的同学会忍气吞声、自认倒霉,另有19%的同学选择其他做法。看来我们系的同学作为一个消费者在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方面的意识并不足。我们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或许更确切的说在维护大学生消费权益方面做的并不充分。要想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前景也不乐观。

  13、买完东西后会否保留小票

  57%的同学会保留,47%的则不会保留。

  14、是否赞成大学生使用信用卡?

  83%的同学赞成使用,很多同学认为信用卡可以安全消费,不用携带现金在身,也可以提前做出自己的消费计划,有17%的同学不赞成,因为大学生没有经济能力,提前消费对以后的理财不好。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3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拥有着先进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受家庭因素、地方*俗、知识构成、学校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极其重要的,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而青年时期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将对人的一生的品德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本研究小组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这一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 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影响消费现状的因素和现有的消费行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山东省青岛市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且均为介于1825岁的在读大学生,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强烈的消费需求。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方式采取的随机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密集处发放问卷,如图书馆、自*室、教室、学院商场等地,采用发卷填写后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问卷100份。

  (四)调查内容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包括消费来源、消费方式、消费能力;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现有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问卷共设置了20个题目,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与简单题三类题型。(详见附件一)

  二、 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小组问卷于2010年11月发放,当时回收完毕。用时一周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图见附件二),结果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消费中的农村城镇的地域性差异逐步淡化,基本上无明显差别。男女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各有特色例如女性大学生偏重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消费而男性大学生则偏重与恋爱人情、电子产品的消费。总观,大学生消费中70%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方面,20%用于休闲娱乐方面,10%用于学*方面。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用途多种多样,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消费的能力,用于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学*方面所占的比重过小,基本生活方面和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远远超过了学*方面。这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严进宽出政策所导致的一个普遍问题,某些大学生将大学看成了一个混文凭,玩乐享受的场所,将学*排到了最后一位,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没有为学*提供很好的支撑,过于注重物质和精神享受。

  大学生消费总额中有80%来自于父母,仅20%来自于勤工俭学,奖学金或其他,其中月消费总额300-400的占16%,400-500的占33%,500-600的占28%,600以上的占13%。就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能力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而言,大学生的消费水*偏高。主要可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在校大学生较多为独生子女又远离父母,家长为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往往在生活费方面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不良的消费*惯。也正是由于经济来源的稳定性,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养成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甚至举债消费等不良*惯,追求名牌、追求潮流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重点对象,父母总是会尽力满足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他们的高额消费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了误导作用,易引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交差的同学的攀比。

  2、地方*俗。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消费*惯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表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消费时更加理性,他们相对于城市学生更懂得合理消费,而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的学生消费比较随意,用现在的流行词汇解释就是不差钱。

  3、知识构成。大学生的知识构成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知识的积累愈多,消费的时候就会愈加趋于理性,这一类学生善于在消费时精打细算,让自己的消费更加合理。相比之下,其他大学生的消费就相对随性。

  4、学校环境。现如今的大学校园相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环境,因而当代大学生会容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品消费等的不良影响。而学校内部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又会造成攀比消费的大趋势,与此同时,团购群体也渐渐形成,由此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5、同辈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朋友圈,*日中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学,通过各种社交活动也可以结识自己的同学。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他们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通过调查个别小宿舍群体发现,宿舍购买东西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当宿舍80%的同学买了笔记本时,剩余同学往往也会积极购买,而忽略了自身的经济条件。

  (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分析

  1、炫耀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即由于对自尊的需要,过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分表现自己而引发的消费。主要表现为通过购买名牌、奢侈品、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我的目的。如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国内外知名品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提升自我价值和自我满足感。据调查,在消费品选择方面,34.4%的大学生注重商品是否为品牌,21.7%的大学生注重商品是否符合流行趋势。另外,30.3%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名牌服装、箱包,2.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电脑,55.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手机甚至还有1.7%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所有以上列举的较为贵重的物品。大学生自我意识渐以成熟,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美化无可厚非,但过度且盲目则是不可取的。许多大学生不顾及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惜举债消费,甘做月光族也要跟随潮流,追求一身名牌,这给自己和家庭都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出于群体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 希望融入到大的集体当中,其消费心理便会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消费*惯一致。如男生为了装出自己有男子气质,随波逐流,抽烟喝酒,女生则表现为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过度消费。这种群体模仿性消费在大学中也相当普遍。据调查,如果有90%的舍友都购买了某商品,那么有52.3%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不会购买的人数仅占10.7%。大学校园中形成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哈韩流哈日流考试热等现象都与从众心理有密切关系。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即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引发的消费行为。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品。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消费文化。过分重视名牌效应而不顾自己的人格塑造。据调查,有75%的大学生有过用于恋爱及人情方面的消费,有52.3%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大多数同学都有的商品,不会购买的人数仅占10.7%。在青岛的各大高校,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都要请客,可以说是5天一小庆,10天一大庆,此种你来我往的人情风的蔓延,80%的大学生认为已经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但85.4%的大学生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有利社交的消费形式而且大家都在请客自己不请会便被视为不够交情,。此种畸形心理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结论与建议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社会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大学生对消费的认识及消费行为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片面性、极端性等特点。大学生阶段正是增长知识和养成良好道德情操、行为*惯的最佳时期, 也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倡导文明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 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2、学校要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普遍缺少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学校首先要注重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全面、客观。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形成,另外,可开设理财相关课程和讲座,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学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消费道德及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引导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在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性消费的氛围。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他们走向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

  3、家庭要为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心理打好基础。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父母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少家长自己节衣缩食,却给孩子设计了吃的讲营养, 穿的要漂亮,玩的要高档, 用的要排场的理想模式。孩子们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 成了家中的太阳,以超前消费为特色的生活方式误导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助长了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正确消费观念,坚持正面教育,科学引导,懂得合理消费的重要性,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的同时要注意家情的教育,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4、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消费技巧。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大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自我意识水*的提高有利于客观地自我评价, 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提高文化底蕴, 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做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的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当代大学生得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是一种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的体现。

  作为一个决定国家未来的社会群体,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推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民族文明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1)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菁选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使用的次数愈发增长,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1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②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③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2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他们的视野比父辈们更为开阔,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他们的消费更为超前,城市居民生活水*的提高和全社会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某些偏差。针对就中学生消费情况随机调查了100名中学生,*均年龄为16岁。本文就调查的情况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初步对策。

  一、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心理

  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某些商品的消费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他们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已经是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大多数中学生在消费上倾向于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追求文明、追求自然、追求美感,体现出健康积极的消费心态,但是不可否认,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亟待疏导。

  1.追星心理。和成年消费者不一样,中学生特别崇拜偶像和明星,具有从名的消费心理特征,这时期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探险家、社会上层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韩”、“哈日”族。

  2.求新心理。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心智、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求新求异猎奇的消费心理非常普遍。

  3.攀比心理。中学生本是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中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攀比。在这种心态引导下,表现出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好的我还要更好的攀比消费心理倾向。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经常表现在个人的欲望和受到限制的心理矛盾冲突。

  4.虚荣心理。部分中学生怀有自我价值显示消费心理,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支付、审美等能力称赞,以得到高档、名贵商品为荣耀,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表现为名望型消费。有些中学生非常崇拜影视明星的消费方式,以获得“明星风采”之满足感,其实都是虚荣心作怪的结果。

  5.宣泄心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由于心理尚未成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诸如成绩不理想或是遭同学误解,无法消除人际冲突等,都会引起焦虑、空虚等情绪。此时,有的学生进网吧上网聊天,在网上寻找安慰;有的学生吸烟解闷,借酒浇愁,进歌舞厅求解脱。他们通过这些不正常消费来宣泄心中的失意、愤懑、烦躁。

  二、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调查表明

  中学生消费总的趋势是:消费观念多样化,消费手段**化,消费水*超前化。

  1.时尚性消费。毋庸置疑,生理的渐趋成熟使得中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是最接*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中学生想引起他人特别是异性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特别符合中学生的消费需求。构成中学生高消费的又一个层面是娱乐消费,不仅娱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消费数额相当可观。

  2.新奇性消费。中学生消费行为常常受猎奇心理影响,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新食品,商店及摊头上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儿、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追求个性化、新奇性,已经成为一些中学生消费的一大特点。调查发现,如今中学生消费的新三样分别是——手机、文曲星、mp3。

  3.超前性消费。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的消费行为,有了经常性地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们从父母那里得来大把大把的钞票,又毫不吝惜地掷向商店、酒楼、网吧。他们对品牌特别重视,表现出强烈的超前消费。被调查的121名中学生有82人对名牌持肯定态度。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走。

  4.模仿性消费。中学生是注重自我形象和最具摹仿力的群体,他们往往依照自己崇拜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影视片中有意无意的错误导向,使学生极易产生盲从的言行。一些影视明星的举止、服饰等,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导致一些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模仿大款讲排场摆阔气。

  三、矫正中学生不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对策

  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教养程度。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往往会诱使其误人歧途。我们要重视和引导中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利与弊的两重性,使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社会都要把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引导到合乎社会文明风貌的方向上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消费分为生存性、享受性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

  2.把对中学生开展勤俭节约、正常消费的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消费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要形成制度并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一要选编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教育中学生俭以养德。二要教育中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学校德育的目标,应该考虑适度消费思想教育在学生品德结构中的深层效应。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的度,适合中学生正常需求的度。三要对中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防止盲目消费。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水*,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在消费中要引导中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从而促使他们对消费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要让中学生懂得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好的,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误入消费歧途。

  3.对中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要拒绝、要批评、要引导。高消费、超前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里的奢侈风。拜金思潮的泛滥,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此外,高消费、超前消费也极易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这类事件并不鲜见。因此,建议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为了防止中学生追求奢侈、怕吃苦,父母要正确引导中学生适当地利用假期到工厂、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吃苦”实践,让中学生了解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使中学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况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不大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份,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人要生存,就要通过吃、穿、住、行等消费行为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人们满足生存上的需要,就会对精神上的要求更高。这样就会进行消费,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3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走向全面小康,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已发生着转型。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讯发达、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时代的——高中生的消费已成为商家争夺的生产经营新动力。琳琅满目的饰品、漂亮的服装、款式新颖的文具,所有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面对现代市场的诱惑,我们学生的消费出现超常,触发我们学*小组的极大关注与思考,为更深入的调查、分析同学们的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惯,我们做了“高中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这样一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从中学生的消费额、消费准则、消费对象等方面,了解目前高中生的普遍的消费状况,进而透视高中生的消费现状。

  (2)在研究性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自主学*、团队合作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惯。

  二、调查过程:

  1、立题、制定计划方案。

  2、搜寻资料和理论学*并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3、问卷调查、访问学生。

  4、结题。汇总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

  在开放题中,如其中问及如果你有一大笔钱会如何使用。多数同学认为要享受人生,完成目前不能完成的事,并把剩余的存入银行,极少数同学会去帮助他人。这表明对金钱的支配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念,知道该这样去花,但同时也说明帮助别人的意识较单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问及对于捐款的看法:极大多数同学赞同,表示愿意尽力而为献一份心意,极少数同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提出对**的质疑。

  三、通过调查与分析认为,高中生目前的消费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

  2、对时尚、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一方面,关注时尚,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又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较少受别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好,反感于千篇一律,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这就容易造成盲目消费,浪费金钱。

  3、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

  4、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

  同时,也有些误区:

  1、追求。较注重外表,希望穿,吃,用,否则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也要打肿脸充胖子,逼迫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服饰着装得以自身价格的升华,反映出虚荣与肤浅,这是很浮躁和浅显的举动,容易造成盲目消费和攀比。

  2、追求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并不奇怪,中学生整天生活在集体之中,自然会受集体中其他人的影响,但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消费常常会出现浪费。

  3、过早受到社会风气影响,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同学之间送礼成风。“礼上往来”,用贵重礼物为自己支撑面子。

  4、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消费,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消费不够合理等。

  四、对高中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建议

  高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每天都有消费行为,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又自己来决定的,那么高中生怎样消费才合理呢?

  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自觉地规范和调控消费行为,我们课题小组认为:

  1、学校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理财引导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2、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不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金钱上加强“宏观调控”,促成良好的消费*惯。

  3、我们高中生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又要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4、防止盲目消费,反对一味追时髦,赶潮流。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实效,避免盲目。

  5、要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抑制不良消费。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订购有益书刊,学电脑,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我们要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在修身、立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做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当代高中新青年。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4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一、调查结论

  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

  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

  目前,二中有*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

  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我们学校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调查显示:有4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4、5%,100元以下的占45、8%;有50、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的学生购买过鞋。买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48、6%)和款式(31、2%)所占的比重。

  4、寄宿生的消费水*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就我校高中生的消费状况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严重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二、成因分析

  ㈠主观因素:

  1、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原因就是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2、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3、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压力,也许因为学*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㈡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

  2、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

  3、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三、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惯

  1、首先,要在当代中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其次,教师应积极联系中学生的家长,配合家长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告诫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子女,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再次,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惯,建议学校多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然而当今,大部分中学生的消费都很偏激,所以,希望中学生能调整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消费比例,比如说把不应用的钱,用到学*方面,尽量少吃零食,不要再有攀比现象,买音像制品、送礼要有个适度,要注意家庭条件来支配你的消费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崇洋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物质消费,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健康,购买各类书籍开发人的智力,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等,都是精神消费的表现。第三,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患。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之,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热衷于吃喝玩乐,在生活上挥霍浪费的人是不会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作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此外,社会也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离不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2)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菁选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1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②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③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2

  伴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走向全面小康,传统的家庭生活模式已发生着转型。生活在这样一个信息通讯发达、科技先进、经济繁荣时代的——高中生的消费已成为商家争夺的生产经营新动力。琳琅满目的饰品、漂亮的服装、款式新颖的文具,所有的一切无时无刻不在吸引着我们,刺激着我们的消费欲望。面对现代市场的诱惑,我们学生的消费出现超常,触发我们学*小组的极大关注与思考,为更深入的调查、分析同学们的消费现状,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惯,我们做了“高中生消费状况调查与分析”这样一个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1)从中学生的消费额、消费准则、消费对象等方面,了解目前高中生的普遍的消费状况,进而透视高中生的消费现状。

  (2)在研究性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实践、自主学*、团队合作的能力。

  (3)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惯。

  二、调查过程:

  1、立题、制定计划方案。

  2、搜寻资料和理论学*并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3、问卷调查、访问学生。

  4、结题。汇总资料、分析数据、讨论、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

  在开放题中,如其中问及如果你有一大笔钱会如何使用。多数同学认为要享受人生,完成目前不能完成的事,并把剩余的存入银行,极少数同学会去帮助他人。这表明对金钱的支配已形成自己个性化的观念,知道该这样去花,但同时也说明帮助别人的意识较单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是独生子女的通病。

  问及对于捐款的看法:极大多数同学赞同,表示愿意尽力而为献一份心意,极少数同在表示赞同的同时也提出对**的质疑。

  三、通过调查与分析认为,高中生目前的消费状况具有以下特点:

  1、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很少考虑价格因素,想买就买。

  2、对时尚、对生活有着独特的见解和追求。一方面,关注时尚,追求流行。另一方面,又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喜欢标新立异,较少受别人左右,只要自己喜欢的就好,反感于千篇一律,装扮出富有“个性”的自我,这就容易造成盲目消费,浪费金钱。

  3、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

  4、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

  同时,也有些误区:

  1、追求。较注重外表,希望穿,吃,用,否则认为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不论家庭条件如何,也要打肿脸充胖子,逼迫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希望在服饰着装得以自身价格的升华,反映出虚荣与肤浅,这是很浮躁和浅显的举动,容易造成盲目消费和攀比。

  2、追求时尚。这实际上是一种盲目的从众心理。从众心理发生在中学生身上,并不奇怪,中学生整天生活在集体之中,自然会受集体中其他人的影响,但是在这种从众心理的支配下,消费常常会出现浪费。

  3、过早受到社会风气影响,人情消费向成年人看齐,同学之间送礼成风。“礼上往来”,用贵重礼物为自己支撑面子。

  4、不顾家庭经济状况,花钱大手大脚,盲目消费,同学之间攀比成风;消费不够合理等。

  四、对高中生正确消费的合理建议

  高中生是纯粹的'消费者,每天都有消费行为,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是又自己来决定的,那么高中生怎样消费才合理呢?

  为了培养正常合理的消费能力,自觉地规范和调控消费行为,我们课题小组认为:

  1、学校要加大力度对学生理财引导和勤俭节约的教育。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适度、科学、文明消费。

  2、父母对孩子的爱要适度。对不合理要求,给予适当的批评和教育,在金钱上加强“宏观调控”,促成良好的消费*惯。

  3、我们高中生要树立适度的消费观。既要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力,又要适中学生正常需求之度。

  4、防止盲目消费,反对一味追时髦,赶潮流。要提高自己的审美水*,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多思考消费的实效,避免盲目。

  5、要建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抑制不良消费。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订购有益书刊,学电脑,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是否有正确的审美标准与良好的生活方式。

  过去人们说“清贫之志不敢忘”,今天我们要牢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的荣辱观,在修身、立志、促学、健体上下功夫,做一个正派而有风采的当代高中新青年。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3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们生活水*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渐趋不同,这种变化在高中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现在中学生的消费市场成为商家的必争之地。高中生作为中学生的主流,他们的消费观念是什么?消费方向又如何?影响的因素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引导学生正确消费?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我们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展开了对本校高一年级同学消费情况的调查活动。通过对本次调查所取得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的结论和建议。

  一、调查结论

  1、高中学生的消费自主程度高。

  据统计:74、1%的学生对自己的零用钱有绝对的支配权。

  2、消费结构不合理,但消费趋向多元化。

  目前,二中有*30%的学生拥有手机,话费超过60元的占了61%。而且将15%以上的零用钱用于上网的学生也*3成。学生主要的消费内容为饮食,服饰和娱乐。对书籍的消费相对较少。

  由此可见在学生的消费结构中物质消费占了绝对的优势。精神消费却反而更少。文具和书刊的消费每年只在80元左右。(参考书籍除外)

  3、鞋类消费注重品牌和款式:我们学校都有统一的着装,因此鞋子似乎成为了众人的焦点。

  调查显示:有49、7%的学生购鞋的价位在100~300元之间,300元以上的占4、5%,100元以下的占45、8%;有50、8%的学生在买鞋的时候首选专卖店;74、2%的学生购买过鞋。买鞋的前两个原因是:自己喜欢(88、9%)和受社会潮流影响(5、1%);买某种鞋的主要因素是质量(48、6%)和款式(31、2%)所占的比重。

  4、寄宿生的消费水*远不如通学生。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寄宿生独身子女的人数远大于通学生,而且家庭的年收入水*相对较低,月生活费多在400元左右。扣除了*常的各项消费,剩下的零用钱不多,减低了乱消费的机会。再加上大多数的寄宿生都来自乡下,消费观念多数都很朴实。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就我校高中生的消费状况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消费结构仍有片面性

  首先,部分中学生的消费内容过于集中。其次,追求品牌的中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这些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进入了误区,这也反映了中学生消费中不合理的一面。当一个中学生满身、穿戴时髦的时候,所显示的并不是那个中学生的个人价值,却是虚荣和不合适宜。作为一个中学生,其个人价值在于勇敢向上、勤奋、智慧、活跃的思想以及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于他的独立性。这样的中学生充满自信,无论是否穿戴,都不影响他们的个人魅力。相反,如果一个中学生只能靠外表在来支撑自己的“价值”和“地位”的话,说明这个中学生毫无自信,已经“一无所有”了。

  2、攀比现象严重

  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之间的攀比心理是十分严重的。这种不好的现象会使中学生的'消费走向歧路,不利于中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另外,要注意的是94、4%的中学生的经济来源是父母,过攀比会使中学生的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为了满足这些中学生的虚荣心,过度溺爱孩子的父母只得一再尽力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而对于这些中学生来说,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些,真正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和自省,若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中学生的消费观念变得歪曲,消费很难再正常化,会影响他们将来的生存和发展。3、家长对于中学生的理财教育不够到位

  据调查结果显示,约38、9%的中学生家长不经常甚至从不对其进行理财教育,这也是中学生的消费有片面性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第九题的调查结果显示,86、1%的中学生认为需要对自己进行理财教育,这体现了对中学生对理财教育的渴望。

  二、成因分析

  ㈠主观因素:

  1、高中生消费意识仍较差,容易产生攀比心理。主要表现在:过于注重外表,在意别人的看法。吃、穿、用、行都讲究,原因就是漂亮,更显档次,可以在同学面前炫耀。

  2、从众心理在作怪。同学之间都普遍存在一种心理,就是“别人有,我也要”,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别人有手机,我也要;别人有鞋,我也要;别人吃的好,我也要因而形成了一种畸形消费状态。

  3、求异心理的影响。现在面临着强大的学*压力,也许因为学*上的不如别人,心理产生了一种自卑感,想在别的方面寻找自己的与众不同;或者是想要张显个性。于是一种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心态便对高中升的消费趋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㈡客观因素:

  1、社会环境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变迁,于是出现了出手阔绰的“贵族”,为了“面子”不惜付出高代价。而且认清消费也越来越中。广告中生过早的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向大人看齐,贵重物品的“礼尚往来”便造成了消费的错误观念。

  2、父母和长辈过分溺爱。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便把他们当成家里的“小皇帝”,“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无论孩子的消费是否正当都予以满足。有的节日特别是春节,有的学生的“压岁钱”更是多的数不胜数,家长给了又给,亲戚也给不少、而作为中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有钱话到没钱止,而他们花钱的地方相对而言是比较少的,于是,这部分“多余”的钱就用来买手机等高价格消费品。这样就等于纵容他们步入消费的误区。

  3、学校教育的不足。为了应对应试教育各校的成绩的竞争,为了满足高考需要,学校过于注重对学生学*和知识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

  三、如何通过政治教学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惯

  1、首先,要在当代中学生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攀比,不过分追求,提倡艰苦奋斗精神。由于中学生正处于消费前沿,能轻而易举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各种消费信息,所以,对于社会上的新兴事物要学会辨别好坏是非,增强消费意识,提高自主消费能力。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但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薄弱,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说得少了,浪费现象由此滋生。还有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好了,不能亏着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对孩子过分宠爱,使他们过者“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学生中攀比、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优良传统,当小康生活向我们招手之际,当太*盛世向我们走来之时,我们更须永葆艰苦奋斗的本色。惟有如此,方可民族兴盛,大业有成。为此,希望学校和家长加强教育引导,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经常抓,这样中学生才能形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尊重和珍惜大人们的劳动成果、不追求奢侈、不贪图享乐的正确消费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其次,教师应积极联系中学生的家长,配合家长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理财教育,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告诫家长不要过度溺爱子女,严防中学生攀比心理严重化,要经常作适当的引导,做好中学生合理消费的第一任老师。引导学生把零花钱存起来,用到最需要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家庭理财。

  3、再次,对于培养当代中学生的合理消费*惯,建议学校多对中学生进行理财教育。一些发达国家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中,理财教育是热门的话题。他们根据孩子年龄不同的特点,学校和家长按不同的阶段,由浅入深地确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理财教育。面向新世纪,我国却加入世贸组织,外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准备好了才和我们赛跑。如果还意识不到理财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后果不难想象。所以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中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合理消费*惯的养成,才能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然而当今,大部分中学生的消费都很偏激,所以,希望中学生能调整一下自己在各方面的消费比例,比如说把不应用的钱,用到学*方面,尽量少吃零食,不要再有攀比现象,买音像制品、送礼要有个适度,要注意家庭条件来支配你的消费情况,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首先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不盲目攀比、超前消费、崇洋消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物质消费,用以保持人的生理健康,精神消费可以增进人的精神健康,购买各类书籍开发人的智力,经常参加锻炼,进行健康的娱乐活动等,都是精神消费的表现。第三,要提高消费的科学性,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必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人说:“节俭朴素,人之美德。奢侈华丽,人之大患。劳动是幸福的左手,节俭是幸福的右手。”因此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反之,没有正确的消费观,热衷于吃喝玩乐,在生活上挥霍浪费的人是不会有为国家为社会作贡献,我们要时刻记住我国的国情和奋斗目标,作一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有为青年。

  此外,社会也应加强和完善秩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引导高中生进行合理消费,增加适宜的消费项目,使高中生消费适得其所。

  总之,高中生正确的消费观的建立,离不开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

中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4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学生是新世纪的主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使他们的视野比父辈们更为开阔,独生子女的优越地位使他们的消费更为超前,城市居民生活水*的提高和全社会对教育投资的重视,使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出现了某些偏差。针对就中学生消费情况随机调查了100名中学生,*均年龄为16岁。本文就调查的情况对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初步对策。

  一、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心理

  中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在某些商品的消费市场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他们虽然没有工资收入,但已经是有一定经济支付能力的消费者。大多数中学生在消费上倾向于追求知识、追求科学、追求文明、追求自然、追求美感,体现出健康积极的消费心态,但是不可否认,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亟待疏导。

  1.追星心理。和成年消费者不一样,中学生特别崇拜偶像和明星,具有从名的消费心理特征,这时期他们对影视歌星、运动员、探险家、社会上层极为关注,尤其是对前卫名人更是趋之若鹜,因而便有了大批的“哈韩”、“哈日”族。

  2.求新心理。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中最具好奇心的成长岁月,处于这一年龄段的中学生,心智、生理尚不成熟,心理上要求独立,求新求异猎奇的消费心理非常普遍。

  3.攀比心理。中学生本是纯消费者,但令人困惑的是许多中学生不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来决定自己的消费行为,而是盲目地攀比。在这种心态引导下,表现出人家有的我也要有、人家好的我还要更好的攀比消费心理倾向。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与尚未独立的经济地位之间的矛盾,经常表现在个人的欲望和受到限制的心理矛盾冲突。

  4.虚荣心理。部分中学生怀有自我价值显示消费心理,希望别人对自己的支付、审美等能力称赞,以得到高档、名贵商品为荣耀,显示其生活的优越感,表现为名望型消费。有些中学生非常崇拜影视明星的消费方式,以获得“明星风采”之满足感,其实都是虚荣心作怪的结果。

  5.宣泄心理。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由于心理尚未成熟,难免会出现心理失衡或心理障碍,诸如成绩不理想或是遭同学误解,无法消除人际冲突等,都会引起焦虑、空虚等情绪。此时,有的学生进网吧上网聊天,在网上寻找安慰;有的学生吸烟解闷,借酒浇愁,进歌舞厅求解脱。他们通过这些不正常消费来宣泄心中的失意、愤懑、烦躁。

  二、中学生的不健康消费行为调查表明

  中学生消费总的趋势是:消费观念多样化,消费手段**化,消费水*超前化。

  1.时尚性消费。毋庸置疑,生理的渐趋成熟使得中学生开始追逐成年人的社会游戏,而时尚活动是最接*的生活方式,时尚本身也更能引起他人的广泛关注,又正好契合中学生想引起他人特别是异性注意的心理特征。因而追逐时尚,不仅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成员的消费特征,也特别符合中学生的消费需求。构成中学生高消费的又一个层面是娱乐消费,不仅娱乐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消费数额相当可观。

  2.新奇性消费。中学生消费行为常常受猎奇心理影响,往往会被一些新产品、新食品,商店及摊头上五光十色的小玩意儿、图片、图书、服饰所吸引,总会不知不觉地“掏口袋”。追求个性化、新奇性,已经成为一些中学生消费的一大特点。调查发现,如今中学生消费的新三样分别是——手机、文曲星、mp3。

  3.超前性消费。如今的中学生已开始有独立的消费行为,有了经常性地独立购买活动,并且对家庭消费也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他们从父母那里得来大把大把的钞票,又毫不吝惜地掷向商店、酒楼、网吧。他们对品牌特别重视,表现出强烈的超前消费。被调查的121名中学生有82人对名牌持肯定态度。他们饮食消费跟着广告走;服装消费跟着名牌走;娱乐消费跟着新潮走;人情消费跟着**走。

  4.模仿性消费。中学生是注重自我形象和最具摹仿力的群体,他们往往依照自己崇拜的形象来塑造自己。当今社会传播媒介对中学生的成长影响很大,尤其是一些影视片中有意无意的`错误导向,使学生极易产生盲从的言行。一些影视明星的举止、服饰等,都会成为他们模仿的对象,导致一些中学生花钱大手大脚,模仿大款讲排场摆阔气。

  三、矫正中学生不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对策

  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反映着人的文明教养程度。中学生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反映了一种不健康的消费欲望,而当这种不健康的欲望无法满足时,往往会诱使其误人歧途。我们要重视和引导中学生认识物质生活对人的发展具有利与弊的两重性,使他们对物质的追求保持在一定的限度和可承受的范围之内。

  1.倡导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之风,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促进两个文明协调发展。全社会都要把中学生的消费方式,引导到合乎社会文明风貌的方向上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仍要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观。消费分为生存性、享受性和发展性的三个层次。在衣食不愁的基础上,中学生的消费应多投向发展性层次。

  2.把对中学生开展勤俭节约、正常消费的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之中。消费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新课题、新任务,要形成制度并纳入学校考评体系。学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要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一要选编传统美德故事进课堂,教育中学生俭以养德。二要教育中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学校德育的目标,应该考虑适度消费思想教育在学生品德结构中的深层效应。适度,就是适应家庭经济条件的度,适合中学生正常需求的度。三要对中学生开展审美教育,防止盲目消费。要大力提高中学生的审美水*,接受科学的消费咨询。在消费中要引导中学生自我反省、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鉴别、自我评价、自我完善,从而促使他们对消费教育内容的自觉内化。要让中学生懂得流行的不一定是美的、好的,多听家长、老师的意见,多思考消费的目的和效果,防止误入消费歧途。

  3.对中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要拒绝、要批评、要引导。高消费、超前消费带来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它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滋长了校园里的奢侈风。拜金思潮的泛滥,对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极为不利。此外,高消费、超前消费也极易诱发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这类事件并不鲜见。因此,建议家长有计划地给孩子零花钱,少领孩子到高档消费场所,鼓励孩子把钱用到有意义的地方。为了防止中学生追求奢侈、怕吃苦,父母要正确引导中学生适当地利用假期到工厂、农村开展多种形式的“吃苦”实践,让中学生了解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培养他们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勤劳俭朴的品质,使中学生“劳其筋骨,苦其心志”。

  生活在世纪之交的中学生处于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经济况境中,同时在不断出现的外界新事物的影响下,现今中学生的观念,想法与以前的同龄人不大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尤为显著。现在中学生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份,但是当今中学生这种自有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研究一番。人要生存,就要通过吃、穿、住、行等消费行为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一旦人们满足生存上的需要,就会对精神上的要求更高。这样就会进行消费,所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至关重要。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3)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优选【5】份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1

  【摘要】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完善、网络营销手段的不断充足和成熟,网络购物已成为当今社会购物的一种时尚,并逐渐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走入寻常百姓家。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极为活跃的一个群体,更是带来和促进了网购的热潮。文章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成功收集了198位同学网购的状况和态度,分析当下大学生网购的现状和网购存在的问题,进而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合理消费。

  【关键词】大学生;网购;消费;心理

  大学生思维活跃、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事物,有充足的课余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生活费用,加上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网络普及、电子商务急速发展的时代,网购已逐渐成为高校学生购物的主流形式,在其中,必然也会存在和产生一些问题。

  一、大学生网购现状

  据中国互联网络中心(CNNIC)发布的《20××年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年6月,我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3.32亿,较20xx年底增加2962万人,半年度增长率为9.8%。与20xx年12月相比,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48.9%提升至52.5%。与此同时,手机购物在移动商务市场发展迅速,用户规模达到2.05亿,半年度增长率为42%,是网络购物市场整体用户规模增长速度的4.3倍,手机购物的使用比例由28.9%提升至38.9%。网购用户中大学本科学历者占比较高,为35.9%。其次是大专学历和高中/中专/技校学历,所占比例分别为25.7%和23.7%。大学生已经成为网上购物的主要力量。在接受调查的名学生中76.5%的同学表示经常或偶尔进行网购,极少和没有参与过网购的学生比例分别为17.3%和6.2%。

  二、大学生网购的动机和心理

  (一)内在因素:求廉、求便心理。在接受调查的位学生中,绝大多数表示廉价、打折、方便促使他们更倾向于网络购物。据数据显示,由于网店成本相对较低,同时在巨大竞争下,网络的商品价格比在实体店购物消费的金额要低20%一30%,在生活费用并不高的学生群体中,这无疑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吸引力。同时,学生拥有手机和电脑的比例巨大,在信息如此通畅的背景下,学生们随时随地、足不出户就可以一览当下低价且不失时尚的物品。同时,如网上购票、网上订餐等更是给学生群体带来了诸多便捷和闲适。洒脱而无约束、简单而便捷正是学生群体所追求的。

  (二)外在因素:商品多样、商家营销策略的驱动。在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中,网络购物*台拥有全国各地商家的店铺,商品种类多样、形式多变,更有*时市场上所不常见的新奇物品,在商家的相机下,这些商品显得格外诱人,激发了人们的购买兴趣。同时商家店铺别具一格的装扮、温和亲切的沟通、以及承诺的七天无条件退货退款、包邮、注册会员送优惠券、好评返现等营销策略让学生倍感可信,从而产生购买行为。

  三、大学生网购时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虽然都到了独立的年龄,但容易人云亦云,辨别和独立能力还相对较差。在选择商品时,容易被商家的巧语所打动、被买家所谓的“好评”所蒙骗,购物渠道选择缺乏多样性、购物结构不尽合理。在购物遇到欺骗和不合意时不善于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的权利,容易造成利益受损。

  在接受调查的198位学生中,网购月消费在300元及以上的达到了13.2%,据了解,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用大多在1000元左右,300元以上的月网购消费很明显较大的限制了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花费支出。这可能影响到学生们的正常生活和交往。

  同时,66.5%的学生经常网购的物品为服装、鞋子、化妆品上,花在购买书籍上的只有13.5%,出于某些诸于担心食物变质和质量的原因,只有1.1%的学生选择经常在网上购买食品;有18.9%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衣着服饰在学生群体当中的吸引力和关注度,据20xx年2月27日淘宝数据盛典显示“每分钟卖2358件衣服,全年出售衣服连起来的长度可以往返月球两次”。

  可见在对网购前景的预测中,有52.3%的同学认为网购的发展空间很大,会被人们所接受;35.5%的人认为网购发展前景不好说,毕竟存在很多问题;4.7%的同学认为网购在短期内不会有较大发展;还有7.5%的同学表示并不关心。如此显示,在多数学生学生看来,网购拥有很好的未来,从心理层面讲,他们对网购表示出极大的兴趣和认可,甚至走向依赖。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网购时考虑的多是购物的便捷性和求廉、享受的心理,其在购物结构和花费上需要做些调整。同时,从大学生自身而言,在网购时要摆好心态,不能一味的求廉,要增强辨别能力,在权利受侵害时要有**的行动,才能更好的进行网购活动。从社会来说,要加强网络监管,保证网购的交易安全和及时处理网购中的纠纷,保障物流的安全和速度,服务好网购人群,推动网购健康发展。同时,从学校和家长而言,要加强对学生消费的指导和理财教育,让学生知道钱来之不易,理性合理消费才能更好地享受生活。也只有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消费*惯,我们才能更好地走向社会,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服务社会。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2

  一、主题:大学生消费心理及状况调查

  二、目的:通过调查,了解现在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相关的消费心理及暴露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及对策,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三、方法:问卷调查

  四、对象:大学生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由于生活环境、成长环境、家庭经济状况、所受教育、校园环境以及年龄的特殊心理特征等原因,使这个群体有自己特有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我们通过对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来源、消费状况调查以及对他们的消费状况和消费的特点进行分析,为进一步改进我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线索。

  五、结果分析: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象

  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消费的主要项目中,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就每月花在娱乐方面的费用而言,13%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元以下,30%的大学生的花费在50—100元,24%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00—150元,15%的大学生的花费在150—200元,18%的大学生的花费在200元以上。每个月的情感投资费,或者说谈恋爱浪漫气氛“制造费”中,花费在100元以下占10%,花费在100—200元的占9%,花费在200—400元的占4%,花费在400元以上的占3%,另外本次调查中单身的大学生占74%。大学生每学期学*方面的花费(包括考试、考证、文具、书籍、复印、培训班)中,花费在200元以下占47%,花费在200—300元的占20%,花费在300—400元的占13%,花费在400—600元的占11%,花费在600元以上的占9%。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消费(学费、书杂费、考证、电脑等)、休闲及娱乐消费(休闲、旅游、娱乐)、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几个方面。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绝大部分的消费还是用于基本生活的消费(伙食、交通、通讯),购物(服装、饰品)消费所占的比例也很大,其次是娱乐、学*的消费,最后才是人际交往方面的消费。由此可以看出,对于购买的商品的选择,大部分大学生还是比较理智的,他们有一定的知识和思维判断能力,对自己的需要定会做出满足相应需要的行为。但仍有小部分的大学生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有些盲目

  而就购买商品时注重的问题而言,大学生重视质量与功能的占调查人数的46%,重视实用性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1%,重视美观别致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重视价格的占总调查人数的9%,重视新鲜感的占总调查人数的5%,重视品牌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据此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消费结构总体上是合理的,他们能够从自身条件出发进行出合理的消费行为,大部分的大学生购物时都会考虑商品的质量、实用性,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虽仍会有一部分大学生会更看重品牌新鲜感,外观,但质量还是最关键因素。

  就在物品选择的标准上,对名牌(比如:鞋子、衣服、手机等)持的态度中,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48%,持无所谓态度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占29%,认为只是要几件名牌撑场面就行了,当代大学生热衷,只爱名牌的只占总调查人数的6%,可以看出对于名牌,很少有大学生会刻意追求,很多人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

  (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

  认识过程:即消费者对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注意等活动对商品属性以及各方面联系的综合反映过程。

  情感过程:在消费者对商品或劳务的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高兴或不高兴的心理体验,构成有特色的对商品或劳务的感情色彩。大学生充满激情,热情奔放,道德感也比较完善,拥有较高的审美观。感情力大大增强,但自制力仍薄弱。多数大学生能理性地思考和行动,调节自己的冲动,理性地消费。

  意志过程:消费者在购买活动中有目的,自觉地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既定购买目的过程。

  (1)消费的不*衡性根据调查分析,大学生由于性别、年级、学校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家庭收入状况等各方面的差异都对其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和消费行为有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学校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和家庭收入。据调查研究显示,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会有不同的消费水*。其调查中,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44%,来自城乡结合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2%,其经济状况处于中等地位的占总调查人数的15%,较为发达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较为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23%,落后的占总调查人数的3%。大学生月消费额在350—500元的占7%,500—800元的占27%,800—1200元的占50%,1200元以上的占12%。

  (2)消费的主导性针对是否有记账这个*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32%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惯。

  大学生在消费问题上,除了必要的生活支出外,还有学*、娱乐方面的支出。学*支出是为了自我发展的需要,娱乐的支出是为了放松自己、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的需要通常包括要求别人承认自己,得到他人的好评、尊重,渴望得到相应名声和地位的成就感等。而要获得这种尊重就有许多条件,其中漂亮、美貌、健康和年轻是重要条件之一。这点对女性更为重要,因为这是女性获得他人和社会承认的一些必要条件。因此女大学生也开始注重美容包装,这也就增加了美容方面的消费。

  (3)消费的合理性对于选择购买商品的直接因素,大多数人会先考虑价格,其次是朋友或家人的推荐,再次是商品的品牌,最后是商场的火爆、促销活动、明星代言。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

  (1)消费的冲动性就购物时是否会有快感这个问题中,57%的大学生认为会产生快感,43%的大学生认为不会产生快感。对于心情不好时是否会以购物、大消费来发泄这个问题,79%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发生这种情况,21%的大学生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据此显示,大学生在购物时会存在一些冲动,会有部分同学通过购物来调节心情,享受消费带来的快感。而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有些超前消费的意识。也有些同学会通过找兼职来缓解消费带来的压力。

  (2)消费的盲目性就大学生消费时是否有记账的*惯,35%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32%的大学生没有记账的*惯,22%的大学生对一些比较大的支出有记帐的*惯,11%的大学生基本上对所有支出都有记帐的*惯。而大学生对于生活水*满意度,60%的大学生认为一般,正好够用,27%的大学生很满意,还有少许盈余,12%的大学生认为勉强可以,咬咬牙能熬过,1%的大学生。不满意,总是在预支下月生活费,拆东墙补西墙。并就认为周围的同学的消费观而言,81%的大学生认为周围同学的消费观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10%是理性的,7%是相对淡薄的,2%的大学生是虚荣攀比的。同时据调查,53%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29%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是理性的,1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消费观念是相对淡薄的,1%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消费观念是虚荣攀比的。对于自己的消费情况的认识,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消费很少甚至不会有记账的*惯,大多数大学生认为自己和周围的同学的消费都是有时理性,有时盲目。他们对自己的消费也认识的并不清晰,有时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

  (3)消费的不均衡性伙食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93%,交通、通讯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8%,购物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5%,娱乐占每月消费总额的52%,学*费用占每月消费总额的47%,交际占每月消费总额的28%,其他类别占每月消费总额的6%。据此来看,大学生还是以生活所需为主,但用于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的投入远远不够。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缩减饮食支出却用于娱乐购物方面,其结构更为不合理。

  (四)、建议及对策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大学通过各种渠道,比如讲座、课程来进行财商教育。教育大学生学会理财,加强理财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优化消费环境

  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3)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引导大学生注重精神建设方面的消费,在物质消费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提高精神文明建设。

  (4)大学生加强自身消费教育

  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提高文化底蕴,知识水*的提高,认知能力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作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3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

  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下,人们的生活水*不断提高,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一些人开始追求享乐,事事讲排场讲面子,认为勤俭节约已经过时,甚至有些人把节俭视为见不得人的事,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

  ②媒体的不良诱导。大众媒体是现代信息的主要传播途径,以其特有的轻易让人理解的方式,对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导向的作用。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③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4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5

  大学生是大众文化及消费的排头兵,研究和分析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有助于认识青年一代乃至整个社会的消费趋势。

  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他们拥有着先进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受家庭因素、地方*俗、知识构成、学校环境以及同辈群体的影响,会形成一定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消费心理特征。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是极其重要的,其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而青年时期的价值取向一旦形成,将对人的一生的品德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持久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性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是十分有必要的。对此,本研究小组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这一课题设计了调查问卷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概述

  (一)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并分析影响消费现状的因素和现有的消费行为,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消费观。

  (二)调查对象及一般情况

  调查对象:山东省青岛市全日制在校大学生且均为介于1825岁的在读大学生,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强烈的消费需求。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方式采取的随机问卷调查法。在学生密集处发放问卷,如图书馆、自*室、教室、学院商场等地,采用发卷填写后当场收回的形式,共发出调查问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问

  卷100份。

  (四)调查内容

  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包括消费来源、消费方式、消费能力;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大学生现有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问卷共设置了20个题目,包括单项选择、多项选择与简单题三类题型。(详见附件一)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小组问卷于20xx年11月发放,当时回收完毕。用时一周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图见附件二),结果总结如下: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分析得知,大学生消费中的农村城镇的地域性差异逐步淡化,基本上无明显差别。男女大学生在消费方面也各有特色例如女性大学生偏重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消费而男性大学生则偏重与恋爱人情、电子产品的消费。总观,大学生消费中70%主要用于基本生活方面,20%用于休闲娱乐方面,10%用于学*方面。由此可见,大学生消费用途多种多样,具备了一定的理性消费的能力,用于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小;但同时也可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学*方面所占的比重过小,基本生活方面和休闲娱乐方面的消费远远超过了学*方面。这是我国现阶段的高等教育严进宽出政策所导致的一个普遍问题,某些大学生将大学看成了一个混文凭,玩乐享受的场所,将学*排到了最后一位,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时间上都没有为学*提供很好的支撑,过于注重物质和精神享受。

  大学生消费总额中有80%来自于父母,仅20%来自于勤工俭学,奖学金或其他,其中月消费总额300-400的占16%,400-500的占33%,500-600的占28%,600以上的占13%。就大学生现有的消费能力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水*而言,大学生的消费水*偏高。主要可归结为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在校大学生较多为独生子女又远离父母,家长为保证孩子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往往在生活费方面有求必应,即使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也会尽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不良的消费*惯。也正是由于经济来源的稳定性,大学生在消费方面养成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甚至举债消费等不良*惯,追求名牌、追求潮流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二)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中的重点对象,父母总是会尽力满足孩子。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提供了经济基础,他们的高额消费一定程度上给同学起到了误导作用,易引起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和交差的同学的攀比。

  2、地方*俗。通过调查,我们会发现来自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消费*惯上呈现出明显不同的表现,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消费时更加理性,他们相对于城市学生更懂得合理消费,而生活在相对富裕的城市的学生消费比较随意,用现在的流行词汇解释就是不差钱。

  3、知识构成。大学生的知识构成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一般来说,知识的积累愈多,消费的时候就会愈加趋于理性,这一类学生善于在消费时精打细算,让自己的消费更加合理。相比之下,其他大学生的消费就相对随性。

  4、学校环境。现如今的大学校园相对于社会来说是一个十分开放的环境,因而当代大学生会容易受到社会上流行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品消费等的不良影响。而学校内部同学之间的贫富差距又会造成攀比消费的大趋势,与此同时,团购群体也渐渐形成,由此学校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5、同辈群体的影响。大学生往往会形成自己的朋友圈,*日中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学,通过各种社交活动也可以结识自己的同学。他们来自于不同的地区和家庭,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他们之间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例如通过调查个别小宿舍群体发现,宿舍购买东西时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当宿舍80%的同学买了笔记本时,剩余同学往往也会积极购买,而忽略了自身的经济条件。

  (三)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导致的消费行为分析

  1、炫耀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即由于对自尊的需要,过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过分表现自己而引发的消费。主要表现为通过

  购买名牌、奢侈品、贵重商品来达到宣传自己、夸耀自我的目的。如部分大学生以拥有各类国内外知名品牌作为炫耀自己的资本,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提升自我价值和自我满足感。据调查,在消费品选择方面,34.4%的大学生注重商品是否为品牌,21.7%的大学生注重商品是否符合流行趋势。另外,30.3%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名牌服装、箱包,2.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电脑,55.5%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手机甚至还有1.7%的大学生在校期间购买过所有以上列举的较为贵重的物品。大学生自我意识渐以成熟,对自身形象的关注美化无可厚非,但过度且盲目则是不可取的。许多大学生不顾及自己的经济状况,不惜举债消费,甘做月光族也要跟随潮流,追求一身名牌,这给自己和家庭都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2、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出于群体归属的需要,大学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希望融入到大的集体当中,其消费心理便会受到同辈群体的影响,而与群体的消费*惯一致。如男生为了装出自己有男子气质,随波逐流,抽烟喝酒,女生则表现为对名牌服装、化妆品的过度消费。这种群体模仿性消费在大学中也相当普遍。据调查,如果有90%的舍友都购买了某商品,那么有52.3%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不会购买的人数仅占10.7%。大学校园中形成的生日热、旅游热、追星热、哈韩流哈日流考试热等现象都与从众心理有密切关系。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行为。即在群体活动中,总是想超过

  他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引发的消费行为。在群体模仿消费中出现的压倒对方以,是大学生强烈好胜心的副产品。反映在消费上就是追风赶潮相互攀比,力争主宰校园消费文化。过分重视名牌效应而不顾自己的人格塑造。据调查,有75%的大学生有过用于恋爱及人情方面的消费,有52.3%的大学生会选择购买大多数同学都有的商品,不会购买的人数仅占10.7%。在青岛的各大高校,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都要请客,可以说是5天一小庆,10天一大庆,此种你来我往的人情风的蔓延,80%的大学生认为已经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负担。但85.4%的大学生认为:这不仅是一种必要的,有利社交的消费形式而且大家都在请客自己不请会便被视为不够交情,。此种畸形心理给一些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经济负担,也给大学生的身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三、结论与建议

  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惯,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社会要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环境。当前大学生身上存在种种不健康的娱乐方式、交往活动和消费行为在很大程度上由于社会缺乏健康的消费文化方式的引导。大学生对消费的认识及消费行为呈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片面性、极端性等特点。大学生阶段正是增长知识和养成良好道德情操、行为*惯的最佳时期,也为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因此,社会各界要努力树立健康的消费风尚,企业要进行正确的宣传,倡导文明消费,强调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强调绿色消费,反对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消费行为;强调智力性、发展性消费,提高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实现最大的消费效益等等。通过倡导消费文明,陶冶大学生的情操,使大学生建立科学的消费价值观,弄清什么是正常的、适度的、健康的消费;什么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费,从而正确地评价和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大环境。

  2、学校要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学生勤俭节约的生活消费观的内容,普遍缺少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惯应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学校首先要注重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对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全面、客观。要加强基本国情教育,提倡适度消费,加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教育,促进良好的校园消费文化的形成,另外,可开设理财相关课程和讲座,提高大学生理财能力。学校应加强超前消费的风险意识教育,开展消费道德及理财教育,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环境,帮助引导大学生合理、适度消费,形成科学、正确的消费观。在学生自制力有限的情况下,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为他们提供一个理性消费的氛围。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正确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引导他们走向合理、科学、健康的消费方式。

  3、家庭要为培养学生合理消费心理打好基础。家庭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心理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消费行为及消费观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无形地反映出来,父母日常生活中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少家长自己节衣缩食,却给孩子设计了吃的讲营养,穿的要漂亮,玩的要高档,用的要排场的理想模式。孩子们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成了家中的太阳,以超前消费为特色的生活方式误导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助长了大学生不良的消费行为。作为父母应该首先培养自己的正确消费观念,坚持正面教育,科学引导,懂得合理消费的重要性,给予孩子一定的消费自**的同时要注意家情的教育,还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务劳动,加强劳动教育,促成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形成。

  4、大学生自身要加强自我教育,提高消费技巧。明确自身的历史责任,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大学生应该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合理地、有计划地进行消费。大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对超前消费说不。自觉增强和完善自我意识水*。自我意识水*的提高有利于客观地自我评价,加强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提高文化底蕴,提高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抵御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消费期望,做有头脑的消费者。自觉学*一定的商品知识和消费技巧,积累消费经验,提高自己的财商。从表面上看,大学生的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当代大学生得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是一种现代社会精神文化的体现。

  作为一个决定国家未来的社会群体,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消费*惯,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乃至推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民族文明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4)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3篇

  一、调查目的

  当今的大学生是新新人类,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加上大学生青春阳光、追求时尚的心理特点,而网络购物的时尚性和快捷性正贴合大学生的心理。为了了解当今青年大学生的网上消费的状况,更好的发展大学生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以及了解大学生网购行为以及他们对网购的看法,对在校大一到大三的大学生进行了网购状况调查。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本次调查共发出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0份。其中女生26人,男生14人。相关数据显示:其中大一学生中有9人进行网购,比例为22.5%;大二的有15人,占37.5%;大三的有11人,占27.5%。只有5人从没有过网购经历,占12.5%。

  2、本次调查中,同学们的网购消费水*数据显示,每月一次的有9个,占总数的25.7%,有19个的同学每季网购一次,占54.3%,每年一次的同学有5个,占14.3%。还有2个,5.7%的网购达人*均每周一次。每次购物的*均交易金额在100以下和100~500之间的人数都占总数的45%,其他金额范围分布较少。

  3、经调查,大学生网购商品中,服装产品位居榜首,占到总消费的37.5%,其次是数码产品27.5%,在网上买书也是个不错的选取,占到总数的19.5%。相比之下,由于食品的特殊性(保鲜等问题),却几乎无人在网上购买食品。

  4、在没有在网上购物的同学中,有*60%的同学认为网购不安全,而在有过网购行为的同学中,所有同学都觉得网购值得信任。另外,在前者中有80%的人以后会尝试网购。

  5、在网购人群中,因为购物方便快捷而选取网购的占网购人数的60%,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网购产品种类多样,能够比较从而挑出性价比高的商品。而在众多大学生选取的购物网站中,有57.1%的大学生会把网站商品是否齐全作为他们选取购物网站的主要标准。其中,淘宝网名列前茅,有80%的同学选取在淘宝购物。

  6、在网购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其中主要困难是商品描述不清楚,到达45%,其次是商品数目繁多和网站太多,网上市场太杂乱,有些商品质量较差,占30%。

  7、同学们网购为了安全性思考,付款方式一般都采用支付宝,占比例的60%,货到付款占22.9%,网上支付占17.1%。

  三、大学生选取网购的原因:

  1、大学生的追求时尚性,他们跟随时代趋势。而且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网上购物使大学生寻求更便捷的生活方式。

  2、大学生一般没有过多的闲置资金,所以总想在网上淘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而且网购的价格一般比市场上亲自买要便宜;

  3、网上卖家更多,选取余地更大,能够货比三家选取性价比高的商品;

  4、大学生大多熟练使用计算机,对网购容易理解,而且引导潮流,如今网购就是时尚的潮流;

  5、网购方便,不去自我花太多时光逛商场,很容易找到自我想要的东西,方便快捷,省时省力。

  四、网上购物存在的问题

  1、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网上购物*台存在必须的风险性,这就使得同学们在网上购物时容易被欺骗,有时候会买到假货,得不偿失。

  2、大学生的金钱大部分都来自于父母,由于网上购物的便捷性和时尚性,使有的同学花更多的钱更频繁去网上购物,甚至构成“网购瘾”,造成生活费的高度开销。

  3、网络上的商品有可能描述不清楚,当事人不能够亲身了解商品的质量,当买到的商品与自我期望的不一致时,较容易构成心理落差。

  五、对策分析

  1、大学生要学会理性购物,网络是个虚拟的世界,里面的信息不必须是真实的,当在网上购物*台购物时要细心谨慎,注意对商品的真假鉴定,防止被骗。

  2、在网上购物时,要货比三家,了解每一个细节,购买性价比最高的网络商品;当购买比较贵重的数码产品时,应当去实体店购买。

  3、网上购物*台管理方也就应加强对网络购物环境的整理,营造一个安全可靠的购物环境,让广大买家更能安心淘宝。

  六、调查结果总结

  透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大学生在网上购物已经构成一种流行趋势。只有一小部分的大学生不选取网上购物。阻碍他们开始网购的主要是安全因素,只要他们认为网购值得信任了,网购的方便、省时、商品齐群等优点必须会吸引大多数的人开始网购。青年大学生具有追求时尚和容易从众的心理特点,而网上购物的快捷性、时尚性,又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相适应,这就使得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选取在网上购物。但是由于网络本身存在的弊端,网上购物存在安全隐患是不可忽视的,若操作不当或遇到非法分子,就会受到欺骗,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一、前言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调查目的

  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既是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及采访等形式确定高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调查与分析为课题的社会实践,其意义和目的在于通过对部分高校的实地调研及调查、研究、分析。

  三、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上表看出,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人认为自己刚好;15人认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

  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四、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得知,现实消费来源31人为其他来源(包括家庭供给、奖学金、半工半读等),而同学们理想的消费来源为兼职的只14人,这里面有几个原因:

  1,兼职不容易找到。

  2,有些同学认为花父母的钱天经地义,现在大学生最主要的是学*,并不是出去做兼职,这一部分人忽略了一点:在大学里做兼职不仅能赚钱补贴自己的生活费,还可以在社会上学*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锻炼了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均消费水*、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均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五、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原因与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奢侈品消费观念。当前大学生在奢侈品消费的错误观念等问题,既与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今天的大学生生活在没有围墙的校园里,全方位的与社会接触,当某些大学生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领导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当学生家庭可以在经济上满足较高的消费条件时,这些思想就会在潭门的消费行为上充分体现。更糟糕的是,有些家庭状况不允许高消费的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欲望及心理,做出一些有悖社会道德设置是违法的事。另外也有一些原因决定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观念与行为:

  其一,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二,社会建设范畴中缺少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

  (一)在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的特性:

  1)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地区不*衡性

  2)年级不同而导致奢侈品消费观和消费结构的不同

  3)性别不同导致奢侈品消费结构的差异

  (二)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

  1)消费差巨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2)奢侈品消费结构不合理,存在攀比心理

  3)人际交往奢侈品消费增多(攀比心理作怪)

  六、问题分析及解决

  针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改善和解决:社会方面、学校方面、家庭方面、个人方面。

  (一)社会方面

  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大学生的理财仍是一个非常薄弱的环节。大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持币的额度越来越大,支配金钱的空间愈来愈宽泛。然而,对于大学生而言,一方面他们绝大部分人还不能拥有更多的金钱,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欲望则越来越大。可这二者之间的矛盾以及理财观念的淡薄,通常使他们对待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于科学理财更是知之甚少。

  (二)学校方面

  学校重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意识和理财观念社会:

  (1)学校可设立专门的理财教育课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惯进行辅导和培训,让他们早日树立正确科学的理财观念。

  (2)对追求时髦和赶潮流的学生,应给予高度重视。

  (三)家庭方面

  家庭应变无私奉献为适度供给,父母扩无私奉献助长了有些大学生奢侈浪费之风。过分溺爱,导致自理能力低下,过分依赖他人。做到勤俭持家。

  (四)个人方面

  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管理和监控

  (1)钱要花在刀刃上。

  (2)学会记帐和编制预算。

  (3)遵守一定的生活消费和理财原则。

  (4)严禁杜绝攀比、追星、过分追求时尚与个性。

  七、结束语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惯的差异造成的。

  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和信用概念应是当务之急。总之,我们希望所有大学生都能静下来想想自己的消费合理吗,有多少用于购买奢侈品,这些奢侈品对我们有什么积极意义吗?更希望社会各界都能从实处关心大学生,用社会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健康合理的奢侈品消费,为我们未来栋梁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与以前相比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他们已成为引导消费潮流的一股重要力量。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一)消费收入来源

  有72%的同学靠父母,12%的同学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7%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只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二)消费观念及方式

  大学生站在先进文化的最前端,容易接触、也容易接受时尚,消费观念也比较超前,消费观念也变化比较快,比如对网上购物、对“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等消费方式容易接受。在他们的钱包里,除了就餐卡外,78%大学生有校园IC卡、交通IC卡、储蓄卡、上网卡、运动健身卡等等,充分享受着“嘻唰唰”的便利。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网络电子时代。

  (三)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时尚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消费观念。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每月生活费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0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因此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

  (四)消费结构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的时代,步入这一时代的大学生们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尽管书籍仍是主要的消费对象,但已不是首选的,更不是的消费项目。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手机、旅游、电脑、影音娱乐是大学生的消费热点。

  调查表明,生活、学*费用仍然是当前大学生第一支出对象。其次就是交际、娱乐、恋爱、手机电话、旅游、美容化妆等消费。反映出如今的大学生和过去的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不同追求。如今除了书籍外,手机、电脑、MP3、音像制品、培训、娱乐、健身、艺术等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五)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对商品的品牌以及商品包含的情感内涵和事物的外在形象比较看重,容易受宣传媒体引导的特点,受厂家广告等外来影响比较大。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生了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表现了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

  (六)消费具有阶段性

  刚经过高考洗礼的大一学生消费支出主要侧重于娱乐、休闲、旅游、体育、文艺活动等。大二学生消费逐渐转向学*支出,参加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考试,资料费、培训费,数目不小。大三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于就业或考研。大四学生消费支出主要是就业找工作,包装自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同时,时尚物品变化较快,使得大学生消费更新也很快。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5)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报告模板 (菁华3篇)

  调查目的

  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大学生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来越大,大学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特殊消费群体。本次调查主要是了解目前我校大学生消费状况及消费心理,分析学生的消费构成,引导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惯。

  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调查内容

  学生收支情况,学*支出情况,一是消费情况,电子通讯情况,电子通讯消费情况,消费观念。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在校大学生可能出现的消费现象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校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城市占比重较小,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40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40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40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较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常购买学*资料的钱。在校大学生每学期购买学*资料的钱,10元以下的占41.5%,10元~50元占49..5%,50元~100元占6%,100元以上占3%。可见大学生*时买书的并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种资格证的学生外,一般不买教科书以外的书。

  4、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100%,MP3使用率70%以上,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30元~80元,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00元以上。电脑的普及率在学校中也是较高大概在30%左右,按照学校网费预算,每月收取网费20元,没有电脑的同学每月的上网费用也差不多20元以上。

  5、当手中有余钱时最愿意选择的消费项目。吃喝,旅游,穿着打扮占比重最大,30%选择储蓄,5%选择买书,1%选择其他。可见民以食为天,吃喝还是主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学生们也重视自己的穿着打扮,追求时尚成为部分学生的副业。女生中购买化妆品衣服的比重较大,男生用在交际娱乐方面占比重偏高些。

  6、在校大学生在购买衣物,生活用品方面,品牌意识有所增强,更多的学生愿意购买品牌较好的用品,特别是女生对衣饰化妆品方面。这也表明大学生的消费水*整体上有所提高。品牌虽然很重要,但是不能盲目的只相信品牌,我们要结合自身的情况,以自身的需求为主,以质量为主。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有些学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4000元居多,而有些同学的家庭月收入以800元~2000元居多,有8%还是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

  分析结果: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消费情况呈现出这样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人民生活水*的提高带动了大学生消费水*的提高,表现为数量和结构两方面的变化;二是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消费情况存在明显差异。

  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与社会发展逐渐接轨。从调查中可至,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逐步得到认可和接受,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娱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一定的规划。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都感觉钱不够花,有许多的东西需要购买,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有一定的积蓄。

  对策与建议

  针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不合理消费,提出如下建议:。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做好开支计划,控制自己的消费,养成节俭的好*惯。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正视自身消费现状,养成良好的消费心态,注重精神消费,养成健康*惯。把握消费时机,学会利用很多大商场换季时衣服的低折扣销售。生活费由父母按月给,不至于开学第一月就成为“月光族”。

  如果自己是控制不住花钱欲的人,出门前最好根据当天需购品的大致价格带定量的钱。理性消费意识需加强,学会合理利用银行卡,相对限制住自己的盲目消费。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高品位”,这会引起高消费,不适合学生的实际。

  摘要:

  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的消费水*、奢侈品观念、奢侈品消费心理和看法等方面展开,并且针对大学生消费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行为和观念面对奢侈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

  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新消费运动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调查目的

  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上表看出,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人认为自己刚好;15人认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这是因为*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农村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的`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调查结果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均消费水*、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均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科学消费绿色消费。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生活质量不断地提高,消费观念也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消费领域中也出现了崇洋消费、炫富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不理性的消费方式。而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也是未来*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及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水*、状况,把握大学生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构成科学、理性、礼貌、职责的消费理念,我课题型教学小组在全校范围内展开了一次以“那一年我们真的很有钱——如何看待大学生的消费观”为主题的调查。

  经过调查我们得到以下结果:

  1、在校期间*均月消费:各个消费水*段的数量大体相同,其中1000—1500居多。

  2、生活费来源:大约70%的人选择了全部来自家庭,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费大多数还是靠家中补给,依靠父母。

  3、每月用于食堂就餐的费用:将*一半的人选择了300—500,而根据现如今的消费水*,学生一日三餐一个月所要花的钱至少一千元,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有过在校外吃饭或订外卖的情景。

  4、购物的方式:现如今网络日益发达,网购也成为很常见的消费方式,大概80%的人经常网购,所以,多数人由于时间或懒惰的问题而放弃实体店购物。

  5、每月购置生活用品及衣物的费用:过半的人花在生活用品及衣物上的费用在100—500之间。

  6、与同学或朋友聚餐的频率:大多数的人一般一月一次到两次出去聚餐,很少数的人从来不和同学和朋友出去聚餐,这也十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规律与时间安排。

  7、是否会主动给父母购买衣物食品: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会主动为父母购物东西,可是也有三分之一的人很少或者从不为父母购置衣物或食品,说明很大部分的大学生会去主动关心父母,但仍有一部分的人对父母的关心不足。

  8、认为自我的生活费。

  9、每月在恋爱方面的支出:首先说明大学生单身与恋爱的比例基本维持在1:1的比例,并且情侣之间的花费处于一个分级的状态,各个消费水*比例接*。


大学生消费心理调查报告 (菁华3篇)(扩展6)

——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0篇 (菁华3篇)

  调查报告是反映对某个问题、某个事件或某方面情况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的文章。它可以在报刊上发表,也可以供领导机关作为处理问题、制定政策的依据或参考。

  调查报告是宣传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有力武器,历来被无产阶级革命家所重视。*写过《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1845年出版)。*同志也曾写过许多著名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是一种说明性的文体,兼有通讯和评论的某些特点,但又与二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通讯相比,二者都有大量的事实材料,而且对事实的叙述都比较完整;但通讯往往是写一连串的事件情节,有形象的刻画和细节描绘,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感人的形象来表现主题,而调查报告则侧重用事实说明问题,它的主题是由作者直接表述出来的。与评论相比,它们都有鲜明的观点,有理论色彩;但评论文章主要是通过逻辑推理和论证来证实其观点,而调查报告则主要通过事实说明其观点,对调查对象作出评价,阐明其意义,或从总结点上的经验入手,讲明某个道理。

  希望了解某个事件或情况时,我们通常要进行专项的调查,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那么调查报告要注意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异常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景,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结果证明,大学生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游玩费”、“通信费”、“恋爱费”逐渐增长,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所以,应构成更好的消费氛围,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注重精神消费,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消费意向、消费意识、消费嗜好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学校里出现的不良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学生的感情;还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学校人际关系,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对学生个人来说,这一时期构成的道德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的构成和完善密切相关。所以,正视*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刻不容缓!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异常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景,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理解调查共320人,*均年龄20.8岁,*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资料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景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构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经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理解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构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本事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贴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团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学校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我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