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

首页 / 地理课件 / | 2022-03-02 11:27:30 课件,地理

八年级地理课件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二)、 国土辽阔

  1、国土:是指*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

  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

  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日白昼短至7小时,是全国白昼最长与最短的地方,有“北极村”之称。

  2、*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国的疆域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4、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洋。

  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活动:

  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阅读下图,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三)补充:我国的领海与内海

  领海

  1、领海是指毗连某一国家海岸的水域,这个国家对这些水域实行专有管辖权。世界所有国家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确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不得进入*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2、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洋海域。

  3、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为37万*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参看教材上的阅读材料)

  自然地理学上: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

  内海

  政治地理学上: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是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

  《*人口》

  一、说教材

  《*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 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

  4、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5、 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打基础。

  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五、说教法、学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进入《*人口》的学*

  新课学*:

  活动一 感受130000000

  a. 多媒体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占21.2%

  b. 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

  c. 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

  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活动二 我们来发现:

  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a. 展示 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公元0年---- 公元2000年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归纳:慢

  较快

  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

  b. 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

  c. 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

  1949-1990 变

  1990-2005 化 变慢,原因:计划生育

  d. 计划生育的国策

  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

  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三 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

  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

  a. 人口密度的复*: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

  b. 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

  c. 展示人口密度图 归纳总结:东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测---科学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

  课后拓展延伸:探究

  1. 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2. 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

  七、说板书

  一、 人口多,是世界第一

  1、 人口多

  2、 人口增长快、原因 国情→国策

  3、 国策:计划生育

  二、 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八年级地理课件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地壳是在运动变化中的,以及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2、能通过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了解魏格纳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3、练*表达自己的观点。

  4、尝试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

  5、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造性思维*惯。

  6、尝试对学生的观点进行鼓励性评价和量化。

  7、理解世界是在变化发展中的,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8、提出问题也是一种贡献。

  9、理解科学研究既需要大胆的质疑、假设和验证,还需要有坚韧的毅力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10、培养尊重不同意见的胸怀,学*与持不同意见的人交流。

  二、教学重点:

  大陆漂移假说和板块构造学说,海陆变迁的实证。

  三、教学难点:

  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批判和质疑的思维品质。

  四、教学方法:

  质疑、表达法。

  五、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海陆分布导入海陆变迁。

  教师引导

  海陆分布在很久以前就是这样的吗?指导阅读,鼓励学生将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

  学生活动:到讲台前陈述自己的问题。

  教师评价:对每位学生的发言给予恰当的评价,重点在于发掘问题中的创造性思维。

  乘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位的地理学家它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如何思考、如何去做的。

  教师讲解:重点阐述魏格纳的观察、思考、验证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过程,通过魏格纳探险遇难这一史料,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

  学生活动:寻找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到台前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过程和内容进行评价,重点鼓励其在方法方面的阐述。

  教师引导:由大陆漂移假说→板块构造学说。重点讲解由假说到学说这一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师讲述:举例说明板块构造学说对火山地震的解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学生活动:学生宣读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发表自己的问题或观点。

  课后作业

八年级地理课件3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农 业在全国的地位,知道主要的农产品其分布。

  2、分析山东农 产品丰富的原因。

  3、知道山东主要的工 业部门和分布地区,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差异。

  4、了解山东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的分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的主要农产品和旅游资源。

  2、教学难点:山东农业和工业的分布和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自学为主,演示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讨论发言,介绍自己家乡主要的农产品和工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我们家乡的主要产业和文化资源。

  展示山地主要农产品分布图

  学生活动:分 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蔬菜、水果、畜牧和水产,通过阅读农产品分布图,找出山东主要的农产品和分布地区,讨论其分布和地理条件的关系。

  总结讲述:山东的农产值多年居全国首位,是我国著名的农业大省,蔬菜、水果、水产品、肉类和禽蛋等居全国首位,其中,粮食集中 分布在鲁西北*原和沿海地区,经济作物分布于山地丘陵地区。著名的蔬菜产地有寿光、苍山和章丘等。

  板书:一、农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引申:山东农业发达,农产品产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理位置优越,回忆前面内容,讨论山东的气候,地形和海陆位置对于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 ,得出答案

  展示海尔、浪潮等几个全国著名品牌。指导学生活动完成下列问题。

  (1)阅读课本找出山东主要的工业部门。

  (2)了解山东工业分布的不均衡性 。

  (3)知道山东著名品牌所在地。

  (4)结合1 02页活动,完成相关题目。

  重点讲解:山东是全国著名的工业大省,多种工业部门居全国第一位,如黄金、水泥、家电等。但是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胶济、京沪线沿线地区。鲁西北和西南地区工业较少。

  板书:二、工业产 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 、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展示山东著名旅游资源和孔子的图片。

  讲解:山东是我国古代文化之乡,有齐文化和鲁文化之分,是圣人的诞生地。其中齐文化 以淄博为主,鲁文化以曲阜为主。其文化特色迥然不同。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102页,了解齐鲁文化的特点和区别。

  (2)观察山东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找出山东著名的旅游胜地。

  补充:一山一水一圣人是山东主打的旅游品牌,其中山是泰山,水是泉水,圣人是曲阜孔子的故乡。

  板书: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 海滨。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山东主 要的工农业和发展和分布,了解了山东的文化特征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一定要为把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

  板书设计:

  一、农 业生产与名优产品

  1、主要农产品:蔬菜、水果、油料、水产品,肉类和禽蛋。

  2、蔬菜之乡:寿光、苍山、章丘

  二、工业产生优势

  1、主要工业部门:能源、化学、机电、纺织、建材、食品。

  2、分布:胶东半岛,胶济、京沪沿线。

  三、地域文化与旅游

  1、分类:齐文化(淄博,青州),鲁文化(曲阜)

  2、旅游胜地:泰山,趵突泉,曲阜,青岛海滨。


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扩展1)

——八年级地理课的教学总结3篇

八年级地理课的教学总结1

  一、提高教学质量,上好每一堂课。为了上好课,我课前做了下面的工作:

  1、今年是我校实施新课程教学的第三年,为了把自己的教学水*提高,我坚持课前阅读《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学》,《地理教育》等书籍。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钻研新课标,根据教材的特点,如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二、重视课堂管理。

  做为一名教师,我十分清楚课堂管理的重要性。我深知,有了一个科学的课堂管理,那教学就等于成功了一半。为此,我十分重视课堂管理,在课堂上向45分钟要质量。一般我一进课堂,就以自身饱满的情绪影响全体学生,使学生们也能以饱满的,高涨的情绪来上的我课,然后抓紧学生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把本节课的重点学*完,把难点剖析清楚。接下来学生的精力开始涣散了,课堂秩序有些不稳定了,这时我来个地理小故事或小幽默,改变一下课堂气氛,待学生精力又集中时,及时把重点,难点巩固。至于简单易懂的知识,我一般是让学生相互讨论来完成,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不错。

  三、虚心学*,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一个教师最先被要求的往往是他的教学能力。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健康成长。是做一个成功的教师,还是成了一个误人子弟的教书匠?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多次的听学校各位老师的公开课,让我有了学*观摩的机会,取其之长,补己之短;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另外,本期学校与长沙市一中联合办学,因此,每次上课之前我对长沙市一中的教学课件认真的加以分析,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取其之长,使课堂教学更能贴*学生,"备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评好每一堂课;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四、教学中注重培养、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这是八年级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比如在讲到"*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时,以课本中的地图为素材,进行探究,并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拓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地理读图分析技能,又发展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又如:在讲到"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时,着重教育学生:要珍惜和节约使用水资源,要保护水资源,以利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五、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中学的学生爱动、好玩,有些学生缺乏自控能力。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比如,对学生微微笑,说说笑,或者说说他的优点。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八年级地理课的教学总结2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爱好。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爱好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熟悉把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熟悉把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八年级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运输业等方面。

  四、在教学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

  从而使地理学*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在今后的教学我一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八年级地理课的教学总结3

  一、本学期的工作

  1、认真备课、上课,备学生而、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设计课型,拟定教学方法,认真写教案。每课都“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能力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在知识层面注入思想情感教育因素,发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

  3、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因为八年级上册地理,需要理解的内容多,知识的空间概念强,根据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理解力,提高教学效果。

  4、积极认真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的教研活动。研究探讨课程教法、学法,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他们的方法,学*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改进工作。

  二、本学期取得的成绩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故此,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使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为高中阶段进一步学*地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存在的不足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还如学*困难生的转化工作,一节课下来,总觉得原来会的还会,不会的还不会。

  四、今后的努力方向

  1、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2、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基础知识教学,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3、重视地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方法,重视地理知识的应用。

  总之,我要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更好的完成地理教学工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争取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好成绩。


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扩展2)

——八年级地理课件(精选五篇)

  八年级地理课件 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及景观图,知道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主要自然景观的分布。

  2、能够读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并能分析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特征及景观特征

  三、教学难点:

  依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判断其所属的气候类型

  四、教学过程:

  (一)由“探索”活动导入教学

  1、简单介绍自然景观

  2、自然环境是由地形、气候、水纹、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的

  3、由于地形、气候、水、生物和土壤等自然因素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二)学生读世界气候类型图,回答汽车拉力赛沿途经过哪些气候类型

  (三)借助教材上回幅景观图来讲解什么是自然景观

  (四)读教材“热带气候类型”图,说出四种气候类型

  依据四个地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形图(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森林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1、一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就应该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2、不同气候类型其气温和降水的特点不同,形成不同气候的特点

  3、归纳四种气候类型的异同点并明确四种气候类型的主要分布

  (五)亚热带气候类型

  1、让学生观景雅典和上海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比较这两个同属亚热带的气候类型的异同点

  2、亚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地中海气候,这两种气候的分布特征,这两种气候景观差异和对比

  3、阅读地中海气候区的植物经一部加深对地中海气候类型的理解

  (六)温带气候类型

  1、三种:伦敦、乌兰巴托和北京的气温分别代表温带海洋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通过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异同。

  2、齐齐哈尔和巴黎分别位于亚欧大陆东西岸且唯独相当但温差很大,归纳温带海洋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差异。

  (七)寒带气候类型

  1、读图读出寒苔原气候和寒带冰原气候分布地区。

  2、读卡扎奇耶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描述其代表的寒带苔原气候和特点。

  3、东方主要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所代表的寒带冰原气候。

  (八)高原、水地气候,教师通过板书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关于气候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化成因。

  (九)教师对全文总结。

  (十)作业:

  1、从统计图上判断某地的气候类型的依据是( )

  2、欧洲、亚洲、南北美洲都具有的气候类( )

  3、欧洲西部温和多雨的气候受大西洋影响很大,据此可看出其影响因素是( )

  4、赤道附*的乞力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的主要因素( )

  5、一年到头都很热,几乎天天下雨,这种气候是( )

  附答案:

  1、气温和降水

  2、亚热带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水地气候。

  3、洋流

  4、地形

  5、热带雨林气候

  八年级地理课件 2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能够体会到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通过对季风气候利弊的评价,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灾害性天气的祸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知道各类型的特征

  教师: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请同学们回答PPT上的问题。

  1.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特征,识别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预设

  1.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第一张图,夏季最高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图上的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二张图,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0℃,冬季最低气温接*-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图上的吐鲁番。

  ——第三张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

  ——第四张图,全年高温,分旱雨(干湿)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

  教师: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请大家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形成了不一样的温度带。

  教师:请大家思考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气温?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气候不同。

  教师:刚才大家总结了自然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此外,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展示***半岛与长江以南地区位置与景观比较)同在北回归线上,***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请大家思考为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教师:是的,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展示ppt上季风性质表格)。

  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展示广州、上海、北京气候特征图)请大家读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这三个城市所代表的三种气候,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理解。】

  章节梳理归纳

  教师:下面我们来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 因素的影响?(学生:纬度)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 的影响(学生:海陆位置/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区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 (学生: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六、教学反思

  《气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的重要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内容和课标要求来看,既回顾、承接了七年级学过的知识,又有拓展、延伸并进行综合应用的部分。本节的学*加强了对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的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本节内容中强调的纬度位置与温度带、海陆位置与降水、气候与季风等的关联性,虽然相关的知识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或者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了,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锻炼,这就是地理思维的养成过程。

  本节课的教案,我认为,要想在八年级时抓住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在深度、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能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地理原理结合起来,赋予其真正的“地理之脑”。

  八年级地理课件 3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中国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原和华北*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原和东南丘陵。

  板书:2、从气候上

  教师:从气候上,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有什么差异?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四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强调:哈尔滨和北京代表北方地区,武汉和广州代表南方地区。

  学生回答,教师纠正、补充

  教师:北方地区最热月(7月)*均气温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均气温在0℃以下,年降水量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季节变化比较明显;而南方地区最热月(7月)*均气温接*30℃,最冷月(1月)*均气温在0℃以上,年降水量较多,各月降水都比较丰富。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而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

  学生完成教材活动“秦岭—淮河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

  板书:3、从河流流量上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中的长江和黄河流量过程线图

  教师:长江和黄河的河流流量有何差异?为什么?

  学生讨论。

  八年级地理课件 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第一章的内容,它是中国地理的基础章节。仅从教材内容看,它既是学*中国地理的起点,又是联系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桥梁。就本节课而言是学生认识中国位置特点的延续和深入。教材通过大量的读图活动让学生独立获取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对学生今后的学*,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是十分必要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我国濒临的海洋、领海、内海、岛屿、半岛及邻国,知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2、能力目标

  通过阅读,查找地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用图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了解中国辽阔的疆域及优越的地理位置,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重点

  1、重点: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优越性是本节的重点。

  2、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是本节的难点。 (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

  二、教学方法

  1、读图分析法:在“世界政治地图”中查找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找出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对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2、讨论比较法:在学*我国的优越时,设置课本P3的活动,对比我国与俄罗斯等国位置的比较,从而使学生对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地图,记忆地理事物空间分布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读图能力和地理空间概念。

  3、开展谜语活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新课讲述:

  导入:用谜语导入,增强学生学*的兴趣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一)、位置优越

  1、半球位置

  我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2、纬度位置

  我国领土,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温带,没有寒带。

  3、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有众多的岛屿和港湾,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活动:评价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1、与俄罗斯、加拿大、巴西相比,我国的纬度位置有什么不同?所说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中国大部分在中纬度,温带面积广大,有少部分在热带,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与蒙古、日本相比,我国的海陆位置有什么不同?说说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图)

  答:我国疆域辽阔,海陆兼备。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洋,能带来丰沛的降水,使我国东部气候湿润,又有利于海上的对外交往。

  (二)、 国土辽阔

  1、国土:是指**国家管辖下的领土、领海和领空的总称,通常涉及领土和领海。

  (附图)我国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东经135°),那里是祖国每天最先迎接太阳的地方,每年夏至日的日出约在凌晨2点20分。

  我国最西端:新疆乌恰县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过国境线不远处是塔吉克斯坦的喀拉湖。

  我国最南端:海南省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北纬4°)这里是一个隐没水下的珊瑚暗礁,暗礁最高点距离海面还有17.5米。我国渔民历来在这里捕捞作业,海军与科学考察船经常在这里巡行和调查。

  我国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北纬53°)夏至日白昼长达17小时,东至日白昼短至7小时,是全国白昼最长与最短的地方,有“北极村”之称。

  2、中国的陆地领土面积是960万*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俄罗斯1707,加拿大997)

  3、我国的疆域绵长: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的国家有14个。

  4、东临“四海一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及太*洋。

  5、我国的大陆海岸线:长18000多千米,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

  活动:

  1、阅读世界政治地图,按逆时针方向沿我国陆上疆界找出14个邻国,沿我国海上疆界由南向北找出6个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3、阅读下图,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三)补充:我国的领海与内海

  领海

  1、领海是指毗连某一国家海岸的水域,这个国家对这些水域实行专有管辖权。世界所有国家领海宽度都是由各国自行确定的,从3海里到200海里不等。我国确定领海宽度为12海里,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未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许可,不得进入中国的领海和领海上空。

  2、我国濒临的海洋: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湾岛以东的太*洋海域。

  3、我国领海及内水的面积为37万*方千米,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方千米,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海洋大国之一。

  4、我国有美丽多样的海洋环境,有富饶多样的海洋资源。(参看教材上的阅读材料)

  自然地理学上:内海是伸入大陆内部的海,面积不大,仅有狭窄的水道与大洋或边缘海相通(如渤海)。

  内海

  政治地理学上:内海是指国家内水的一部分,,包括海港、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以及为陆地所包围但是入口较狭的海湾和通向海洋的海峡(琼州海峡是政治地理上的内海)。

  《中国人口》

  一、说教材

  《中国人口》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教材主要讲述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的情况。是中国地理中非常重要的人文地理知识,是学生学好中国地理,尤其是学好我国工业、农业、交通、城市等知识以及分区地理知识的基础。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只有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才能合理布局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因此,学好本节教材,掌握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将为学好后面各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1、 说出我国人口总数,

  2、 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增长的趋势并简陋分析建国后我国人口增长快的原因。

  3、 学会制作人口增长曲线图

  4、 运用人口分布图说出我国人口分布概况

  5、 使学生明白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估国策,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出路,也是我们每一位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我国人口的基本国情和人口分布是本节教材的重点,为我国人文地理的学*打基础。

  如何交换学生分析图表和动手作图是本节的难点。本节教材出现了四种类型的图表:如扇状统计图、柱状统计图、线状统计图、人口密度分布图,因此,如何教会分析上述图表和绘制人口增长曲线图是本节的难点。

  四、说学情

  经过七年级世界地理的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世界地理中世界人口的学*,使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口密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概念和人口分布图的阅读能力,这将为本节的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八年级的学生散漫、不勤于思考和不重视地理课也将使本节课的难点突破具有一定的挑战。

  五、说教法、学法

  计算机多媒体辅助创设一定的情境下,主要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加以点拨。

  六、说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情境创设:第13亿个公民诞生的图片资料引起学生的学*兴趣,进入《中国人口》的学*

  新课学*:

  活动一 感受130000000

  a. 多媒体展示《2000年世界人口构成饼状图》,中国占21.2%

  b. 多媒体展示《我国省级行政单位人口数量图》找出5000万以上人口大省,9个。

  c. 生活中人口拥挤的画面:下班的路上、海滨浴场、春运的候车室

  说明:让学生感受13亿不再空洞、不再抽象。直观地在他们的脑海中建立起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形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从而解决了本节的一个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活动二 我们来发现:

  我国人口达13亿,那么我国人口的发展状况如何呢?

  a. 展示 我国人口增长示意图 公元0年---- 公元2000年的变化状况,这主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归纳:慢

  较快

  飞速发展(基本国情),解决了教与学的重点。

  b. 师生共同完成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曲线图,教会学生作人口增长曲线图,从而突破了教学难度。这个难点的突破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教学理念。

  c. 在自制的我国建国后人口增长曲线上进行自主分析,自主发现问题:

  1949-1990 变

  1990-2005 化 变慢,原因:计划生育

  d. 计划生育的国策

  说明:整个活动中,主要是学生自主活动,去动手做,去观察,去发现,不

  仅能力得到了培养,而且也初步树立树立学生正确的人口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活动三 探讨人口分布的特点

  13亿人口在我国有的地区多,有的地区少,分布如何呢?

  a. 人口密度的复*:比较中、俄、美、世界。横向比,我国的人口密度大

  b. 展示各省级单位的人口密度图,找出d小大的省区、分布概况。

  c. 展示人口密度图 归纳总结:东多西少

  以上探索的过程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过程,使由简---难,由分析、推测---科学证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又突破了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人口分布特点。

  课后拓展延伸:探究

  1. 为什么我国人口东多西少

  2. 我国人口过多带来了哪些人口问题

  七、说板书

  一、 人口多,是世界第一

  1、 人口多

  2、 人口增长快、原因 国情→国策

  3、 国策:计划生育

  二、 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

  八年级地理课件 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特点,运用资料说出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学生能够体会到各地理要素和事物之间的联系,渗透“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通过对季风气候利弊的评价,树立辩证分析问题的思维,让学生明白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灾害性天气的祸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三、教学策略

  根据课标要求,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地图。以启发式教学为主,以问题推动学生的学*,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区域地理学*的策略与方法。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绘制中国轮廓地图备用。

  五、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读“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了解我国的气候类型,知道各类型的特征

  教师:由于我国不同地方气温和降水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将其组合起来,就形成了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我国复杂多样的气候。请同学们回答PPT上的问题。

  1.我国有哪几种气候类型?

  2.根据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总结气候特征,识别气候类型。

  学生回答预设

  1.学生读图分析,我国一共有五种气候类型: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2.要判断是哪种气候类型,得先看它们的气候特点。

  ——第一张图,夏季最高气温7℃左右,冬季最低气温接*-20℃,降水较少,7、8月降水最多,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全年低温,降水集中在夏季。应该属于高原山地气候,对应图上的五道梁。这种气候是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我国众多高大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使得我国气候更为丰富多彩,比如横断山脉南麓,从山脚到山顶出现这样的变化,被称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第二张图,夏季最高气温超过30℃,冬季最低气温接*-10℃,全年降水都很稀少,概括它的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年温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应该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图上的吐鲁番。

  ——第三张图,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漠河。

  ——第四张图,全年高温,分旱雨(干湿)两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海口。

  设计意图:深化读图能力。

  教师:由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请大家思考,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展示我国冬季最南端和最北端的温度差异)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形成了不一样的温度带。

  教师:请大家思考还有没有别的因素会影响气温?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不同区域的气温差异较大,导致气候不同。

  教师:刚才大家总结了自然因素对我国气候的影响,此外,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也非常大。(展示***半岛与长江以南地区位置与景观比较)同在北回归线上,***半岛上沙漠广布,而我国江南地区却是山清水秀,被称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请大家思考为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洋,夏季风带来丰沛的降水,使长江以南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

  教师:是的,我国东部地区受季风影响,广泛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构成了我国气候的另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的区域。请大家回顾一下我国冬季风和夏季风的特点(展示ppt上季风性质表格)。

  除了降水上的不同外,季风气候显著还表现在气温上。(展示广州、上海、北京气候特征图)请大家读这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观察这三个城市所代表的三种气候,找出它们共同的特点——雨热同期,这一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十分有利,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区也是重要的农业区。

  设计意图: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加深理解。

  章节梳理归纳

  教师:下面我们来总结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是受到因素的影响?(学生:纬度)

  我国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是受到的影响(学生:海陆位置/季风),高原山地气候区出现垂直分异的现象是受到(学生:地形因素)的影响。

  受这三个因素的综合影响,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六、教学反思

  《气候》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八年级的重要课程,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内容和课标要求来看,既回顾、承接了七年级学过的知识,又有拓展、延伸并进行综合应用的部分。本节的学*加强了对区域内自然环境差异的理解。因此,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学生综合地理思维的培养,比如,在本节内容中强调的纬度位置与温度带、海陆位置与降水、气候与季风等的关联性,虽然相关的知识学生在之前已经学过或者作为常识已经了解了,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方面仍需要锻炼,这就是地理思维的养成过程。

  本节课的教案,我认为,要想在八年级时抓住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热情,就要在深度、理论与现实的联系上做文章,要让学生通过课堂能够体会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让学生能够将生活中遇到的现象与地理原理结合起来,赋予其真正的“地理之脑”。


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扩展3)

——八年级下册地理期中复*重点3篇

  海洋资源

  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

  ⑴海洋化学资源:海盐、

  ⑵海洋生物资源: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除了直接捕捞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⑶海底矿产资源:

  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⑷海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3.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水周为每年的`3月22日到28日。

  4.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1)时间上——夏秋季多,冬春季少;解决季节分布不均的办法:兴建水库(长江上的三峡工程、黄河上的小浪底)

  2)空间上——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我国水土资源的配合不合理,进一步加剧了北方的缺水状况。解决空间分布不均——跨流域调水(引滦入津、引黄济青、南水北调)缓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严重缺水的南水北调工程等。

  5.*几十年来,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的提高,导致人类对淡水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水资源不足和用水紧张。

  一、我国的农业

  1、农业取得的成就

  ⑴、我国农业生产发展较快。粮食、肉类、棉花、花生、油菜籽、水果等产量居世界前列,其中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水*。

  ⑵、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生态条件较差,基础设施较薄弱)

  ⑶、农业生产的地区布局趋于合理。

  2、粮食作物的分布

  ⑴、北方—小麦春小麦:东北*原(三江*原、松嫩*原)冬小麦:华北*原、渭河*原。

  ⑵、南方—水稻洞庭湖*原、鄱阳湖*原、成都*原。

  3、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⑴、特点:

  ①、经济价值高。

  ②、技术要求高。

  ③、商品性强。

  ⑵、分布:

  ①、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长绒棉主产区。

  ②、油菜籽:长江流域

  ③、花生:山东、河南是主产区。

  ④、甘蔗:四川盆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广西是产区。

  ⑤、甜菜:黑龙江、吉林、内蒙吉和新疆的西北部。

  ⑥、荼叶:泰岭、淮河以南的丘陵、山地是主产区。其中闽、浙、滇最多。

  ⑦、天然橡胶:海南省、雷州半岛和西双版纳等。

  4、新型农业

  ⑴、外向型农业:以出口创汇为主。主要基地有:山东半岛、太湖*原、珠江三角洲、闽南等。

  ⑵、旅游农业(观光农业)。

  ⑶、生态农业和精确农业。

  5、畜牧业分布

  ⑴、主要牧区及优良畜种:

  ①、内蒙古牧区——三河马、三河牛

  ②、新疆牧区——新疆细毛羊

  ③、青海牧区和*牧区——牦牛

  ④、宁夏牧区——滩羊

  ⑵、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湘、川、豫。

  二、*的工业

  1、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自然资源条件、人口和劳动力状况、市场因素及现有经济基础等。

  2、我国的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3、能源工业的布局

  ⑴、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山西省煤炭产量居全国首位。

  ⑵、石油是我国第二大能源。大庆油田是我国的石油工业基地。专家预测,未来十年内,新疆将成为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要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⑶、电力工业:水力——主要在南方各大河的上游。如湖北省的电力工业等。

  火力——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如山西的电力工业。

  4、钢铁工业的分布

  ⑴、大型钢铁工业基地:

  ①、东部沿海:鞍本、京津唐、上海。

  ②、长江沿岸:马鞍山、武汉、重庆、攀枝花。

  ③、黄河流域:包头、太原。

  ⑵、分析武钢和宝钢建立钢铁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略)

  5、机械工业的分布:辽宁、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全国大型的工业基地)

  6、纺织工业的分布:我国以的棉纺织工业为主。

  主要棉纺织工业基地: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

  7、高技术产业

  ⑴、形成高技术产业的条件:技术发达、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等。

  ⑵、我国的高技术产业带: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

  ⑶、高技术产业四大密集区。(见教材P18—19面的说明)

  海洋资源

  海水可直接作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

  ⑴海洋化学资源:海盐、

  ⑵海洋生物资源:有鱼、虾、贝、藻等,捕捞活动从*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除了直接捕捞外,通过养殖、增殖等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⑶海底矿产资源:

  ①大陆架海底:石油、天然气、煤、硫、磷等。

  ②*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

  ⑷海洋能源:可再生、无污染;但能量密度小。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沙发电和波浪发电,但也投资较大,效益不高。

  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目前人类利用的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江河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2.我国水资源总量位于世界第六位,人均为世界水*的1/4。属于严重缺水国家之一。


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扩展4)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3篇

  【教学目标】

  1、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2、讨论提出解决的措施。

  3、明确区域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山东经济的差异和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2、教学难点:山东经济存在差异的自然和人文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自学为主,讲解为辅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回忆上节内容,虽然山东总体经济情况居全国前列,但是各地发展很不均匀,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发展重点与方向。

  展示山地各地级市人均GDP图(20xx年)

  学生活动:

  (1)展示人均GDP前5位和后5为的地级市,分析其分布特点。

  (2)计算人均GDP最高和最低相差多少。

  (3)从地理位置、资源和基础等方面讨论山东各地经济差异的原因。

  (4)结合本地实际提出缩小差异,加快发展经济的措施。

  分析:因为山东各地的地理位置不同,资源分布也不均衡,基础条件相差也很大,因此在山东的西部地区,如菏泽、聊城、德州等地经济发展缓慢,而东部沿海地区,如青岛,烟台,威海经济发展很快。

  板书: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讲述:山东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今后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希望尽快建成一个“大而强,富而美”的新山东。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本105页,了解山东经济发展的目标。

  (2)知道山东区域发展的重点是什么(稳步提高农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

  (3)了解山东交通发展蓝图。

  总结板书: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总结:今天我们学*了山东区域经济的差异,知道了各地发展经济都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我们要了解山东经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把我们家乡建设的更美好而努力学*,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建设新山东的洪流中。

  板书设计

  一、区域发展差异

  1、经济差异:东部发达,西部落后

  2、发展措施

  二、区域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

  2、发展重点:农业,第三产业,旅游业,交通运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发解西北地区的范围,主要地区、主要地形区、主要矿产区和工业城市的位置,主要铁路线的分布;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用图、画图的能力概括出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并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本区自然资源丰富、地域辽阔、草场众多,看到本区农牧业发展前景很好,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边疆的教育,激发学生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分析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提问] 在*分区地理的学*中,我们已学过了哪几个分区?谁能概括各分区的区域特征?(从位置、自然条件、经济特点等角度引导。)

  [展示图片] 西北地区景观图。

  [提问] 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

  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西北地区。

  [展示地图] 西北地区图。

  [提问] 谁能指图说出本区的范围和作为地理界线的事物,及所包括的省区和相邻的国家,然后概括出本区的位置特点?(从纬度、海陆和相对位置不同角度引导。)

  [归纳] 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属于内陆地区,跟海较远,越往西跟海越远。

  [教师提问] 本区深居内陆,距离海洋远,这对本区的降水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 降水少,跟海洋越远降水越少,即越往西降水越少。

  [读图指导] 指导学生用地图册“*年降水量”图进一步说明本区降水量的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为400毫米,往西逐渐减少到200毫米以至50毫米以下。所以,干旱成为本区的主要自然环境特征。

  [提问] 除海陆位置外,还有什么能影响到水汽深入西北内陆呢?(地形)本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读图]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吐鲁番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说明本地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

  [讲述] 本区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内蒙古高原地势*坦开阔,西部风蚀作用显著,戈壁滩上形成奇形怪状的风蚀城堡、风蚀蘑菇等;塔里森盆地中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码干沙漠,沙漠地区随处可见绵延起伏的新月形沙丘。由此可见,西北地区地形主要是以高原、山地为主。

  [提问] 请同学们在地形图上找找新疆境内的主要山脉、盆地,说说新疆地形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板图] 新疆“三山夹两盆”示意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并指导学生在书本上画)。

  [指图讲解] 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结构特点,天山横亘在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

  [出示投影片] 西北地区的草原和荒漠分布图。

  [提问] 本区地表植被,由东向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回答] 由东向西,地表植被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指图讲述] 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夏季降水稍多,水草丰美,马牛羊成群。贺兰山以西的内蒙古西部、甘肃河西走廊、新疆两大盆地,由于降水越来越少,草原上的牧草越来越矮小稀疏,逐渐成为荒漠。

  [读图] 在“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上找出塔里木河。观察本区河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讲述] 本区河流稀少,且多为内流河,其中最长的是塔里木河。湖泊也多为内流湖。与南方地区的“水乡泽国”形成鲜明对照。原因是:深居内陆,降水少,蒸发强烈,所以河流稀少,水量也小。河流沿途多沙漠、戈壁,水分大量蒸发、渗漏,因而水量越来越少,下游多消失在沙漠中或流入内流湖,不能流入海洋。

  [提问] 有人说,在西北地区水贵于金子,你同意吗?为什么?

  [讲述] 因为本区气候干旱,水是多么稀少,所以水对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来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农业来说,水源就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首要因素。

  [提问] 请问西北地区主要适宜发展什么农业呢?(畜牧业)

  [板书]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提问] 假如你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位农场主,要建个畜牧业基地,你觉得建在哪里比较合适呢?能在图上画出来吗?

  还有什么地方可建畜牧业基地呢?

  [展示投影] 由山麓到山顶植被有什么变化?如何利用这里的草场资源呢?山上是冬季牧场还是夏季牧场?为什么?

  这就是新疆天山山地牧场,因水热条件引起牧场分布具有垂直分布的特点。

  [提问] 除了发展畜牧业,在西北地区还可适当发展什么农业?(种植业)

  水是农业发展的基本自然条件之一,在西北,大气降水的可性不大,那么水从何而来呢?请你帮助找水,并设想一下种植农业区可能分布在哪儿?为什么?

  [学生] 略

  [讲述] 对,大家的眼光不错,在河套*原、宁夏*原,可以引黄河水灌溉,这里因为有了水,而发展成为物产富饶的绿地,因而被誉为“塞外江南”。

  [提问] 还有哪儿可发展农业?怎样解决水的问题?

  [讲述] 夏季,因为夏季时气温高,冰雪融化。

  [提问] 那么,怎样利用地下水呢?

  [展示投影] 介绍坎儿井原理。

  [讲述] 坎儿井真是保护灌溉、节约用水、防止蒸发的一处好方式。

  [小结] 在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必须要有水灌溉,那么这种农业,我们叫做“灌溉农业”。

  [承转] 西北地区流行一句话:麻雀、孔雀东南飞,这话什么意思呢?

  [讲述] 要想发展西北就必须有世界眼光,而世界发展的出路无非是工业化问题,怎样才能迈上工业化的道路呢?让我们找找西北地区发展的优势。

  [展示]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主要城市、交通分布图,请完成课本P.17活动1.

  [提问] 西北地区要发展经济,靠的是什么?工业分布有什么特点?西北的交通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回答] 略

  [小结]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几十年来,利用本区资源和特有的地理环境特点,大力发展相关工业,交通运输条件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展示图片] 有关西北土地沙漠化、草原退化、动物遭杀的图片。

  [承转] 但是,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沙漠广布,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所以,在资源开发中必须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 生态环境的保护。

  [小知识] 了解历史古城——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并且完成书本JP.17活动2。

  [板书] 生态环境脆弱。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发展。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个小组5~6个同学为宜;部分同学准备事先搜集好的相关图片及信息材料。

  2、教学课件: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图片资料或录像资料。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引入:咱们生活在北方地区,对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生活*惯已经很了解了,那么南方地区在这些方面跟咱们雷同吗?有谁去过南方地区,跟大家谈一谈你的所见所闻。

  学生自由发言。

  一、北方与南方的自然差异

  播放有关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自然景观差异的录像资料。

  教师:从录像资料中看到南方和北方有那些差异?如何用科学的地理方法表述它们?为什么会有差异?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引导学生观察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以及*地形图,找出北方和南方地区的范围以及它们之间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板书:1、从地形上

  教师:从地形图上看,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势的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上。具体来说,两个区域在地形上有何差异呢?各有一些什么地形区?

  学生: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原等,主要地形区:西部是黄土高原,东部是东北*原和华北*原;南方地区主要的地形有:高原、盆地、*原、丘陵等,地形比较复杂,主要地形区:西部是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东部是长江中下游*原和东南丘陵。


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扩展5)

——八年级地理教师教学反思3篇

  本星期我校要安排一次月考,考查内容主要为八下第五章和第六章,按照学期初的教学进度,考前我安排了一节自*课:

  (1)提醒学生立足课本,注重课堂上强调的基础知识;

  (2)对一些不能够理解的问题提出质疑并进行讨论,在课堂上解决。

  按照常规一节自*课足够让学生充分完成所安排内容的复*,即使个别学生没能理解前面所学内容也能本节课很好地质疑、讨论完成。

  自主复*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很认真,查漏补缺、强化记忆或进行小组交流讨论,也有部分学生直接向我提出问题进行交流,整节课效果我看是相当好的。但我在课堂巡视过程中也发现一小部分学生貌视在讨论交流,实际在交谈在聊天,无心学*,甚至还影响了小组里的其他同学。

  “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主体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激情高昂。但这什么还出现上述这一部分同学?我想: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杜郎口”的教学模式还是要从学生本身上下功夫,引导他们能够自主学*,独立学*或在小组里交流讨论学*,充分体现学*是主体地位的思想。如果任其自流不加以制止或引导,可能会害了这一部分学生还可能会影响到其他一大片学生。

  本学期八年级地理一共为5章内容,是基于上学期*地理的基础上,将知识点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认识省级区域、认识省内区域、认识跨省区域以及走向世界的*等5块内容,其中对于学生评价和分析地理现象,读图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本学期面临着结业会考,可谓任重而道远。

  开学一个月以来,我特意加大了多媒体的使用力度,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希望通过精彩的视频、图片资料、书本之外的文字资料,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的动力。

  教学过程中,课堂的效果明显活跃,但是成效并未达到最佳。通过2月24日的《北京》这一课教学尤为明显。课堂上,学生被多彩的图片资料所吸引,但是思考的兴趣却不是很浓;而且由于多媒体的教学板书很少,学生记笔记的*惯也逐步丧失了;另外学生对知识的梳理不够,上学期学过的知识在课堂上经常会提及,却只有部分学生能够答得上来,情况不容乐观。

  因此,我准备在接下来的教学中侧重抓一下几点。

  一、坚持尽量使用多媒体上课,继续提高课堂兴趣点。同时,在课件中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问题。还需要备课时多注意自己的过度语句,引导、激发她们去思考。

  二、在使用多媒体时,重要的内容提醒学生写一写、划一划,在学*过程中讲究知识获取与知识整理同等重要的原则。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教学新内容的同时,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复*、巩固学过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为学*新知识做好铺垫。

  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地理对于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并非每个学生都能充分领悟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兼顾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设置分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达成学*目标,树立信心。这样才能更有兴趣地学*地理、学好地理。

  时光飞逝,转眼间踏上教师工作岗位已经半年了。这一个学期,我担任的是八年级7个班的教学工作。“万事开头难”在工作的初期,我确实感到了很大的困难。那时候,对于除了两个月的实*之外,毫无工作经验的我,面对新接手的工作,面对那一双双明亮乌黑的眼睛,我的内心是紧张并激动的。在这半年里,有经验,有教训,有挫折,也有喜悦。回顾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使我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以下,本人谈及一下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心得:

  一、初二地理学科教学目的要求学*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讲述了*的疆域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区域差异等。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八年级共有学生300多个,由于学生大多来自边远山区,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地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从期中考试统测来看,*均分和及格分都很差,教学成绩仍不够理想,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的具体措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新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熟悉教材,不了解重、难点,也不知道应该怎样上课。对此,我的心里十分着急,生怕因为课上得不好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对这门课的兴趣。所以,在教学方面,我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虚心求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首先是做好备课工作,新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的实际操作能力,更加贴*生活,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讲课时加入生活元素。对此我仔细阅读地理教学参考,通过认真阅读研究和经常上网了解相关的学科信息,还关注每天的新闻时事等,通过这样可以说经常可以在课堂上加入一些新鲜元素。当然还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学*方法和学**惯。我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了解和测验了解他们的.原有基础,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考虑教法,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和安排活动,既备教材,也备学生。

  再者,在课堂上我选择传统与自由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也是我的一个心得体会,把主要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给出,然后采取组内合作和组间竞赛来分析解决问题,最后评出优胜组,此法颇受学生欢迎。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

  还有,适量适时的练*、作业和测验也是必要的。课后通过对学生的作业、测验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在每次测验中总结学生的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强调订正。让学生改正后告诉我为什么,确保他们真正懂,使知识真正得到理解巩固。最后,为了提高整体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对学生分层次进行适当的培优扶差。对于中等生,主要是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启发他们的思维。对后进生,要进行思想补差和知识补差,二者不可偏废。坚持对差生进行分类补差,采取集体和个引辅导的方式,逐人逐科落实。

  当然,在工作上我还是存在某些不足。譬如,课堂上不能及时地关注到每个学生,让每个人都真正参与到课堂当中;因为教的班级多,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等等。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


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扩展6)

——八年级地理教学总结6篇

  在上学期带过一段时间地理的基础上,本学期因地理老师紧缺,我就顺理成章的成了一名正式地理老师,且担任八年级三个班的教学任务。现将一学期的工作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总结:

  一、认真分析、制定合理的学期教育教学计划

  本学期八年级所使用的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湖北专用地理教材。其内容主要是*地理第一至四单元。包括“居民与人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与文化”等。我希望学生通过一学期的学*,基本了解*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方面的初步知识,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进一步掌握学*地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念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当我第一次走进教室的时候,通过提问我才发现学生的地理基础知识十分薄弱。于是,我通过与各班主任老师、部分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了解同学们的学*态度、学*方法;通过上期的期末检测成绩,分析同学们的学*效果。同时,从与同学们的交流、交谈中,深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真实呼声和感受,为他们打开一扇心灵的窗口。

  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州明年地理学科要参加中考的实际情况,我们八年级地理学科组决定从本学期开始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并在教学时数、教学进度上提前安排。据此,本学期除完成八年级地理上册的教学任务外,还将组织学生学*下册课本的部分内容,为明年提前进入复*奠定基础。

  二、自觉落实教学常规

  1、 由于自己是一名“年轻”的地理老师,要真正具备相应的学科教学能力,就必须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为此,我认真研究教材及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时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有时,为了备好一节课,不厌其烦地向同学科老师请教,吸取他们的经验。*日里,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教学中我力争做到精讲,把重点放在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上,避免面面俱到、拖泥带水等一些问题的出现。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熟悉教材文本,重视读图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掌握学*方法的基础上,努力提高课堂学*实效。训练题力求让学生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3、认真对待每个同学的作业,因材批阅,为每位同学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每一个班级的学生数都在七十人以上,每批改一次作业就是一项沉重的'工作。每次面对堆积如山的作业本,我觉得它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使命。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我更显得认真仔细,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因为,作业是与他们最多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像805班的谭家杭同学,上学期期末地理考试不及格,而本学期他对地理产生了新的兴趣,作业做得认真了,成绩也提高了,每一次测验都在及格以上。这与我对他的激励和“作业交流”是分不开的。在学生的作业本上我基本上不划“×”,针对错题我或画上一个圆圈,或在题的旁边划上一个“?”,有时也给一些提示性的评语,告知学生应该怎样避免错误。

  4、除教学随堂评价外,力求适时进行单元形成性检测,以了解学生的学*效果。虽然有时成绩不尽人意,但我没有放弃希望。因为许多同学不仅仅是地理基

  础薄弱的问题,还有学*态度、学*兴趣等方面的问题,要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解决,显然还有些难度。尽管如此,我仍然以积极的心态,坚持培优辅差。且盼望期末有一个好结果。

  三、积极参加校本研究

  1、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优质课竞赛、教育技术能力大赛等校本研究活动。虽然自己的水*和能力比不上许多优秀教师,偶尔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我并不气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以后的学*和工作中,我仍将一如既往的“激情飞扬”。

  2、学以致用,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模式。运用学校先进的教学设备,自己动手制作课件,合理进行地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可利用的时间,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一种有声有形、师生互动、快速便捷、及时反馈的教学模式,力求实现最优化的教学目标。

  “心若在,梦就在”。勤奋学*,努力工作,是我永不改变的目标与追求。

  回顾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工作,深感许多教学环节没能做到位,值得反思的地方还很多。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今年我担任八年级三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反思以往教学上的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思考今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尤显的紧迫而必要。以下是我教学工作中的部分不足之处和今后的对策,希望它能时刻提醒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不再走同样的弯路,调整和改正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一、尽管我每次备课时在教学目标的设立,教材处理,教学方法,学法指导等诸方面都有自己的设计和安排,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采用的是教师教知识,学生记知识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生怕自己讲的不够多,有时一堂课下来,满堂灌,原定的教学目标很难完全实现,教学目标无从谈起。

  对策: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通过学生的联想,激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对教学目标的实施,要正确处理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活动中,给足学生思考的空间,突显在学生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切实达到教学活动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

  二、现用的地理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心理和要求,但我教学过程当中仍然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教材,因此学生感到课堂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对策: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例如: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上,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困难。

  三、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教学,我会说要因材施教。可实际教学中,我又用一样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等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地理成绩的提高。

  对策:每一位学生固有的素质,学*态度,学*能力都不一样,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帮助他们要更高层次前进。*时布置作业时,让优生做完书上的*题后,再加上两三道有难度的题目,让学生多多思考,提高思含量。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则要降低学*要求,努力达到基本要求。布置作业时,让学*困难的学生,尽量完成书上的*题,课后*题不在加做。

  人无完人,随着我教学工作时间的增长和时代的进步,将会出现更多的不足之处,我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改正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切体会到这一学科在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七年级地理的学*,学生们对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了解到了自己生活的大洲,*亚洲主要邻国等自然地理知识,并确认识到学*地理与生活的关系,认识到了学*地理的重要性。所以说学*地理是很重要的,学生们都从思想上重视了地理这门学科。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对地理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因此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怀着对世界和自然的了解,挖掘了地理知识的宝藏。通过地理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民族素质。地理教学贯彻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和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就使他们具备所必需的地理基础知识,而不是单纯为了成绩。

  地理教学可以让学生树立了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通过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发展生产。在利用合理时,就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利用不当时,则会出现生态*衡遭受破坏,环境被污染等危及人类生存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用事实做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居民,如何因地制宜,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国家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增强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在地理教学中启迪学生的智能,也促进了学生参加地理教学实践活动的意识。在教学时,我注意学生智能的发展,注意地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进一步学*打下基础,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到一些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国际事务及学生生活等方面与地理教学内容有关的事例,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了解了世界不同的国家,有的土地辽阔,资源丰富,;有的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从对比中更进一步认识世界,激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本学期教学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教学现象,虽然在教学工作中严格要求了学生,然而有些学生却因要求太严而怨恨老师,或有的学生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上课睡觉,不做作业等。因此,我要更加努力,克服自身一些不好的现象,力争使以后的工作更加进步。我相信,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我会用自己的智慧,打造自己的的一方地理教学的天空。在今后工作中,继续努力,争取取得更好的成绩。

  地理学科在初中是一门非中考的科目,但它与人们的学*、生活、成长有密切的联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一名教师就要认真地、积极地落实。一学期来,我为此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反思如下:

  一、加强学*,提高素质

  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学*,和教育法律法规的学*。做到有记录、有心得。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努力提高业务素质。积极参加校本研究,自觉进行新课标、新教材、新教法、新教育思想的学*、运用与实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听评课和区教研室组织的研究活动。

  二、深入分析,制定计划

  开学初,根据学校教务处的计划安排并结合八年级实际情况,制定好本学期八年级地理教学计划。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及时发现情况,及时解决,及时修正。

  三、构建和谐,形成合力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待学生民主*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四、精心准备,讲求效率

  1、认真研究课标、教材和学生,悉心查阅资料,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做到周前备课、课前再备课,积极利用网络和配套教学光盘,查找、整合课程资源,为上好一节课作有效的准备。

  2、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把需要记忆的地理知识编成顺口溜,好记好背,减轻学生负担。

  3、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把重点放在互动探究和思维方法、学*方法的指导上。密切联系生产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重视读图、用图、利用图表分析的能力训练,加强学生间的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课堂学*实效。教学反馈当堂完成,对突出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指导。

  4、耐心细致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分层次,关注后进生,适时提问引导。对成绩差的同学的作业,认真仔细批阅,给出激励性的评语,要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尽管成绩不尽人意,但我从不放弃希望。以积极的心态,坚持谈话辅导,坚信会考一定有个好结果。

  5、指导课外地理活动小组开展活动,培养学生地理学*能力。本学期开展了阅读地理课外书、写地理小论文、办地理报、开展天象观测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收集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辩证的思维方式及其表述能力;动手实践实践能力等。培养了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

  五、取得成绩,存在不足

  本学期在我和全体学生的合作和努力下,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所教学生基本上具备了初中阶段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今后继续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绝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学*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地理分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能初步认识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地理会考成绩是:良好率为80.6%;合格率为98.7%;结果令人满意。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在组织学生课堂分组讨论交流时,不能做到收放自如,课堂给人乱糟糟的感觉,学生在讨论中时常偏离主题,由讨论变争论。因为教的学生多,对一些学生不是很了解,尤其是一些中等生,因此不能把每个学生的学*效果都落实到位。在转化后进生中,虽然下了功夫,可在有的学生身上效果不是很明显。

  六、面向未来,继续拼搏

  1、加强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化升华。

  2、加强学*,在课件制作水*上还要提高。

  3、保持成绩,克服不足,再上一层楼。

  20xx—20xx学年度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星转斗移,转眼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即将画上一个句号,然而对这一个学期的教学总结和思考却远远没有结束,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有收获的甜蜜,也有不慎的失误,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总结如下。

  一、全面认识地理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任教了八年级的地理,八年级是课程改革的第一年。它为教学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台和有力的支撑。教学改革作为对课程改革的呼应,必然会有全方位的实质性的推行。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的直接依据,我们必须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推进教学改革。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地理课程目标重新进行了规范,除了总目标外,还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领域的分目标。我认真钻研、解读了新课标对这三个分目标的要求,它直接关系到上课的效果,以及评价上课的基准.归纳起来,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本学期地理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课堂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己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让课堂充满创新活动,要把教学过程作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实现教师的角色的转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整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要大胆尝试,在学*中挖掘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教学中注重引发学生发现问题,启发思维,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学*方式。在地理教学中注重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并帮助学生在学*中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总目标是要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它必须是课程功能、课程理念、课程架构以及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大变革、更新观念、调整角色、提高整体素质,正成为我们地理科教师教育最紧迫的任务。

  (1) 建合理的知识框架

  为应对期末统考,本学期的教学不得不快速度、少时多量的进行。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必须变革?学科中心??知识本位?下的地方志式的地理课程,努力创设一种以区域地理和乡土地理作为学*载体的地理课程”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教材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化难

  为易、删繁就简教学;归纳框架知识,构建链式知识教学等,使教学更贴*生活,使知识要点更易于掌握,更利于识记。这样,也使得大部分学生乐于学*,勤于学*,收到了意料不到效果。

  (2) 以课改理念教学

  地理课程标准的六个理念告诉我们:新课程改革下的地理教学,不再是盲目的教学教材,传授知识要点。而是要教授对学生的生活及 终身发展有利的地理知识。另外,在教学中还得注意方法的指导和学*方式的变革。为此,本学期在教授基本地理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渗透生活中的地理常识,通过探讨学*,切实地为学生发展着想,让学生学有所用。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使地理学*变为一种学生感兴趣的、乐于参与探究并获取知识的活动或方式。这样的教学即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协作、探究精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家乡的感情,增强爱国、“爱家”意识。

  诚然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有部分学生学*兴趣不高、学*成绩难以提高、学生探究学*意识不显著、会考成绩不尽人意等,这些现状都值得在今后的很长时间里去不断完善和提高。但是,相信只要有不懈努力的恒心和毅力,今后的教学定会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

  三、新教材的教学收获

  新课程几乎每页都有漂亮的插图,通过学*地理,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奥秘,了解我国一些经济文化现象,会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边的一些事情,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好朋友。学*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懂得自学地理的方法,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初中地理第三册主要从*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材料,使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

  初二学生,学*的全是*的地理知识,身为炎黄子孙的*人,连一点*地理常识都不认识,从这点,激发学生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

  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的时候我就是以新年走亲访友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结合实际为自己的出行制定最佳的方案。

  (2)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例如在讲“*的资源”的时候,我利用花厅是实际情况——“煤炭”资源进行讲解,与历史结合讲解,学生听的很有味道,而且也心领神会,掌握的很快。

  在如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我也顺带把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密切关系结合讲解,特别是地图知识、地名和各种交通路线的地理分布知识结果令人满意。

  (3)制定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还要进行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校条件选择了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分组活动、问题解决、读图导学、实验探究、启发引导、自学讨论、发现教学等;于此同时要注意学生学*方法的指导,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奠定基础,例如:自主探究的预*消化法、图象分析法、归纳总结法、记忆巩固法等。

  四、存在的问题

  今年是本人第一年任教,教学经验的不足,也无法避免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另外,学校的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完善,山区农村学生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给学生学*地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五、今后的努力目标

  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教,更要不断的学*,适应性理念,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今后的教学工作,我一定应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锐意进取,积极学*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尽力地培养学生技能。

  本学期的工作重点就是地理会考,期中考过后就积极备考,抓学生的帮扶政策和*时的练考结合!

  回顾如下:

  一、浓缩初二下学期的课程内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把知识点落实到位,以完成课程内容,为地理会考的复*,争取时间!

  二、初二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会考复*具有时间紧、头绪多、难度大的特点,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搞好复*,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必须吃透考纲,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复*计划。贯彻实施初中地理会考复*的几个阶段:

  5月上旬 第一轮复*主要是打基础,从基础抓起,从地理复*指南抓起!首先要了解20xx年的试题情况,对照考试大纲,着重夯实基础。

  5月下旬 制定全面复*计划,开始第二轮复*,重点复*综合题。注意指南书本图片地理信息的梳理、考试时对地图的实际运用能力!

  6月中旬 第三轮复*开始,考生开始进入冲刺阶段,要查漏补缺,对错题归纳总结,并及时完成模拟题。对前两个阶段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知识体系,然后,做一定量的模拟题来巩固知识、掌握做题技巧。6月24进行模拟实训,最后调整考试状态,积极应考。

  具体措施:

  一.要使会考复*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必须针对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地组织复*。从历年来会考试卷看:学生在地理知识的掌握方面,主要存在不牢、不活、不准、不全等问题。不牢是记不住地理概念;不活是不会灵活运用知识;不准、不全是答题不准确、不完整。故会考复*必须对症下药、狠抓“讲”、“练”、“补”三个环节。

  二、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

  复*地理必须复*地图,熟练掌握几幅重要地图,是搞好会考复*,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手段。

  1.*政区图。政区图是各地理要素空间分布的基础,要把众多的地理要素落实到地图上,政区图必不可少。要熟记各省、区的名称和位置;要掌握各省、区与重要山脉、大河、海洋、邻国的相对位置。

  2.是*地形图。熟悉地形概况,对掌握各区域地形的特征,对了解气候的重要界线,内、外流区域的划分,大河的水文特征,以及农业、矿产、森林的分布,都有重要意义。对地形图要牢记主要山脉的位置,并熟悉秦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祁连山分布的省、区及与长江、黄河的相对位置。还要了解地势的三级阶梯。


八年级地理课件3篇(扩展7)

——八年级地理课外活动计划(精选5篇)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初二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12个课时。上学期,*均只有17、18的优秀率,比起其他的学科有拖后腿的迹象。有的班级B级的同学较多,后劲充足;但也有一些班级落后面实在是大。这学期,需要关注的就是,优秀率的提升,还有班级落后面的改善。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四、教学设想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

  2、认真写好教案。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围绕目标进行,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5、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6、注意教学方法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大胆探索,勇于创新。

  7、拟好复*计划,制定复*提纲,认真组织复*。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八年级共有两个班83人,本届学生基础较,上进心不够,甚至有部分学生厌学。但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较为理想,上学期期末考试参考人数92人,其中67人及格,及格率为72%左右;优生只有26人,优生率为28%左右,这个成绩相对于同类乡镇来说应该很好了。这期要参加泸州市会考,因此教学内容较为繁重,这学期我将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教学成绩。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

  本章学*是以区域为单位,将中国大致按方位分为四大地理单元,在已学的地形、气候及经济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单元各自的特征和不同地理单元之间的差异。在本章的最后设计了综合归纳和比较我国四大地理单元的学*活动,在各大地理单元中,也对认识区域部分未能涉及的一些具有较大意义的地理知识,进行了简介,意图通过这些设计和活动,在整体知识背景和区域学*方法方面为后续认识区域部分的学*打下基础。

  本章重难点:

  1、在地图上找出秦岭、淮河,说明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能填表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特征。

  3、能说出各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六章、认识不同区域

  在学*了第五章“各具特色的四大地理单元”,了解中国整体概况之后,本章转入中国分区地理的学*。本章是中国地理“认识区域”部分的主体,课本选择了东北、首都北京、长江流域、西部地区不同内型的区域构成本章的五节内容(另外还有第七章专门讲珠江三角洲地区)。课本选择的区域,纵贯南北,横联东西,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由部分到整体地认识祖国,并学会不同类型区域的学*方法。

  本章重难点:

  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区域产业的结构与空间分布特点”,为本章重点之一。

  2、“举例说明区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3、“举例说出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为本章重点之一。

  第七章、改革开放的前沿——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起步最早、经济发展创造的奇迹最多的前沿地带,是我国一个富有特色的地理区域。因此,本教材选择珠江三角洲地区这一典型区域作为学生学*区域的基本内容,还同时介绍了与珠江三角洲毗邻并联系密切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本章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珠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2、举例说出影响珠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

  3、举例说明祖国内地对香港、澳门经济繁荣所起的作用。

  本章难点:

  1、外向型经济对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2、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发展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的联系和影响。

  第八章、继往开来的天府之国——四川省

  通过本章的学*,让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经济、旅游、交通运输等方面认识我们的家乡——四川。本章的学*内容多,但需要记忆的知识并不多。

  本章重难点:

  1、据历史资料说明四川名称的由来;用地图呈现四川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差异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差异巨大的自然环境。

  2、在自然环境差异巨大的四川,如何搞好经济建设。

  三、教学目标:

  通过这一学期的学*,希望这期的地理成绩在全县同类乡镇学校排名中提升两至三名。转变学困生对地理的畏难情绪,让每个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来学*地理。

  四、教学措施:

  1、钻研教学大纲,订好教学计划。

  2、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3、科学地安排教学过程。

  4、认真写好教案。

  5、教学目标明确,每节课要紧紧盘绕目标进行。

  6、要把基本概念、基本观点,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7、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分离难点,抓住关键,详略得当,快慢适中。

  8、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9、注意教学要领得当。对不同的内容灵活选用恰当的教法,在教学中要斗胆探索,勇于立异。

  一、活动目的

  增强学生的地理学*兴趣,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懂得多渠道收集课外资料,懂得展示美的事物,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也越来越强,因此计划到库车县气象站参观和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