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

首页 / 地理课件 / | 2022-10-03 00:00:00 课件,地理

七下地理课件1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内容。

  2、知道学*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地理课的学*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五、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后记: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七下地理课件2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来突破难点)

  教师过渡: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教学策略(说教法及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重要的是在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的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 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好动,上课精力一分散,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事实、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方式,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知识障碍上:学生应多关心实事及善于积累一些生活细节;学生学*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点学生不难理解,难在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设问:同学们都过地球的图片及从电视上看到相关视频,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你从太空中亲眼看到过吗?

  插入视频资料:2003年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由时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设置相关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5、思考并举证: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海岸观船,月食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参与进课堂中来

  2、地球的大小

  设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

  记忆技巧:

  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 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 观察地球仪(学生自备地球仪)

  教师 (提问)

  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练*】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七下地理课件3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 教学方法

  复*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七下地理课件4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3.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5.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6.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8.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均水*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9.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10.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11.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2.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七下地理课件5

  教学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秘自然,走*埃及

  学*形式:小组合作

  读课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小组展示完毕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

  学*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先出示*语、*人及开罗附*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基本人文情况。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部分名胜古迹。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

  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发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学*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课堂反馈

  学*形式: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检测课堂学*的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

  学*形式: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配套的知识能力训练

  必做作业:选择题

  选做作业:选做题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扩展阅读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扩展1)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

七下地理课件1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内容。

  2、知道学*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地理课的学*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

  五、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

  二、学*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后记: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七下地理课件2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来突破难点)

  教师过渡: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教学策略(说教法及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重要的是在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的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 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好动,上课精力一分散,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事实、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方式,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知识障碍上:学生应多关心实事及善于积累一些生活细节;学生学*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点学生不难理解,难在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设问:同学们都过地球的图片及从电视上看到相关视频,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你从太空中亲眼看到过吗?

  插入视频资料:2003年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由时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设置相关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5、思考并举证: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海岸观船,月食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参与进课堂中来

  2、地球的大小

  设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

  记忆技巧:

  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 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 观察地球仪(学生自备地球仪)

  教师 (提问)

  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练*】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七下地理课件3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初步认识大洲是世界第一大洲。

  2.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3.通过标准时间和国际日期变更线的介绍,培养学生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对地图的阅读,使学生学会从地图上学*地理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学会运用地图说出某地区的地理位置。

  2.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二)教学难点

  1.学会简单的时区和日期换算。

  ● 教学方法

  复*引导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

  ● 教学媒体

  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景观在哪里?(播放一段关于亚洲的录像资料,如长城、日本富士山、沙漠中的*人、喜马拉雅山脉等)

  学生发言:*、亚洲、日本……

  (讲授新课)

  板书

  第一章

  认识大洲

  第一节

  亚洲及欧洲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第二页第一自然段。指导学生找到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阅读。教师进行总结。

  板书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大洲名称的由来

  2.亚欧大陆

  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在一起,合称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学生通过阅读图1—1,进行讨论后总结。

  提问

  亚洲的地理位置如何呢?

  板书

  3.亚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北部深入北极圈内,南部延伸到赤道以南。

  纬度范围:南纬10度~北纬80度之间

  经度范围:东经25度~西经170度之间

  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2)海陆位置

  亚洲东、北、南三面分别濒临太*洋北冰洋和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西南与非洲为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是世界第一大洲。

  我们通过对亚洲的学*,直到认识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应该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说明。

  承接

  通过我们对亚洲的学*,请同学们都欧洲的地理位置,来描述一下。

  学生通过读地图1—1,对欧洲的地理位置进行描述。

  活动

  分小组讨论,发表各自意见,然后进行总结。

  欧洲:

  纬度范围:北纬36度~北纬71度之间

  经度范围:西经9度~东经66度之间

  总结归纳

  了解一个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学生回答

  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两方面。

  点拨

  利用你所掌握的描述亚洲地理位置的方法和步骤来分析掌握欧洲的地理位置。

  (学生小组探究完成)

  (1)读图1—1:欧洲大陆经度范围:9°W~66°E;纬度范围:36°N~71°N。

  (2)全部位于北半球,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3)北临北冰洋,西临大西洋,南临地中海,西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邻,西北隔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东面与亚洲相邻。轮廓破碎,海岸线曲折。

  板书

  4.时区

  (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重点掌握了如何利用地图去分析某一大洲的地理位置,即从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来分析。了解了亚洲和欧洲的地理位置特点。

七下地理课件4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

  2.明确印度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的国家及其原因;

  3.知道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理解印度人口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加强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读图说明一个国家地理位置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2.在学*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3.进一步形成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惯。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农业。

  3.印度的粮食问题。

  4.印度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

  1.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成因。

  2.工业的发展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过程

  1.多媒体课件引入:播放一段印度电影,并提问:该片反映的是哪个国家的生活呢?(印度)今天咱们就学*我们的邻邦——印度。

  2.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3.课件展示:图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4.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印度位于我国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课件展示P34的阅读材料:世界文明古国——印度)。印度的邻国有巴基斯坦、*、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兰卡。印度的地形可以分为三大地形区:北部为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恒河*原,南部为德干高原。

  5.课件展示:图7.35“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③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6.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目前印度总人口已经超过10亿,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50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3倍,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7.学生朗读P36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8.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课件展示:图表7.1“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印度的资源总量和产品总量都相当丰富,但是由于人口众多,使印度无论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还是人均粮食产量和钢产量与世界*均水*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就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9.课件展示:图6.10“亚洲的气候”和图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10.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11.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图7.40“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12.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七下地理课件5

  教学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秘自然,走*埃及

  学*形式:小组合作

  读课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小组展示完毕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

  学*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先出示*语、*人及开罗附*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基本人文情况。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部分名胜古迹。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

  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发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学*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课堂反馈

  学*形式: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检测课堂学*的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

  学*形式: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配套的知识能力训练

  必做作业:选择题

  选做作业:选做题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扩展2)

——七下地理课件(5)份

  七下地理课件 1

  教学课题:

  七年级下册第一章《认识大洲》第二节《非洲》

  课型:新授

  教材分析:

  《非洲》是教材选编的“认识大洲”中的第二节内容。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地理位置、高原为主的地形、炎热的气候、丰饶的物产和人口与经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运用地图,了解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通过对地形图及各种气候图的判读,了解非洲的地形特征和地形区的分布及气候特征,并学会分析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③学会用图表、对比分析的方法了解尼罗河和刚果河的水文特征。

  ④从矿产资源、动植物资源等方面了解非洲富饶的物产。

  2、过程与方法:

  ①鼓励、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来收集有关非洲的地理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

  ②充分运用每幅地图,引导学生从地图中获得大量的地理信息,进一步探究其形成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非洲的教学,让学生了解非洲是一个存在严重的人口、环境、发展等问题的大洲,通过教学可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口观、资源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的教育。

  教学重点:运用地图,使学生掌握非洲海陆轮廓的特征以及非洲高原为主的地形特征。教学难点: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非洲以热带为主的炎热气候。

  教学方法:

  1.主要运用问题探究式学*模式,结合利用网络媒体资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综合分析等。

  2.采用多媒体演示、自主学*-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的活动方式探讨归纳。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科书、地图册、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世界上有一个大洲,它既有世界上最大的盆地,也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和最长的河流,并且也是世界上最热的大洲,同学们知道这是哪一个大洲吗?(非洲)那这一节就让我们向这个神奇的大洲进军,一起去探索它的奥秘吧。

  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目的。

  二、自主学*

  根据第一节学*大洲的方法,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非洲的地理位置。

  (一)、地理位置

  活动一:请同学们浏览教材P1617,完成下面练*。

  1、读图,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经纬度位置:

  非洲在(东或西)半球的西部,穿过非洲中部,、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

  (2)海陆位置:东临,西临,北隔及与相望,东北与之间隔着狭长的,并以为陆上分界线。

  活动二:描画非洲轮廓图,并填出非洲周围的大洲和海洋。

  思考讨论: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的重要地理位置。

  (设计思路:面向全体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设计过程中,重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的能力。)

  (二)、高原为主的地形

  活动三:读非洲地形图,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

  (1)读P6图1-5,非洲的*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第位。

  (2)非洲大陆面积广大,被称为“”,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积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高原、高原、高原。

  (3)非洲东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陆边缘的山脉外,大多是海拔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势,。

  (4)极具特色的地形(三个“世界之最”):中部的,北部的,纵贯东部的。

  (5)读P18阅读材料:东非裂谷带及撒哈拉沙漠

  简单了解东非裂谷带的分布、成因及其地质地貌特征;认识撒哈拉沙漠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6)读课本图P21-1;P161-17比较欧洲和非洲的海岸线特点,并在非洲图上找出:最大的半岛_、最大的海湾、最大的岛屿_。

  每位同学完成自主学*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在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画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将图像与课文内容相结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炎热的气候

  活动四:(1)读非洲*均气温分布图,分析非洲的气温特征:

  (纬线)横贯非洲中部,(纬线)分别穿过其南部和北部;非洲绝大部分位于(温度带),非洲*均气温在摄氏度以上。非洲气候特征之一是气温。北半球7月份的炎热中心在地区。

  由此可得非洲气温特点是:气温高。这就是它被称为“热带大陆”的原因。

  (2)读非洲年降水量图,总结非洲降水特征。

  非洲赤道附*、几内亚湾沿岸降水。北回归线附*的地区,降水;南回归线附*大陆岸,降水少。

  由此可得非洲降水特点是:降水很少,干旱地区广。

  (3)读非洲气候类型图,总结非洲的气候特征。

  赤道附*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是气候类型。非洲热带雨林气候

  的南北两侧是气候类型。南北回归线附*主要是气候类型。非洲最北端、最南端分布的是气候类型。

  由此可得,非洲的气候带受因素影响,以为中心呈对称。

  (设计思路: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四)、丰饶的物产

  阅读非洲主要的矿产与农产品分布图,并分类。

  矿产资源:铬铁矿、金刚石、黄金、石油、磷酸盐等。

  动植物资源:桃花心木、檀木、花梨木等;咖啡、棉花、剑麻、花生、香蕉、枣椰、油棕等;非洲大象、长颈鹿、斑马、非洲雄狮等

  水力资源:刚果河、尼罗河(让学生通过阅读图

  1-27,找出有关两河的水文特征对比,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地图,总结问题的能力。)

  (五)、人口与经济

  非洲既然被称为“富饶大陆”,按理说经济很好,但为何又被称为“经济落后的大陆”呢?

  (1)读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的大洲。

  (2)据2000统计,有7.94亿人口,总数仅次于亚洲,居世界第2位。

  (3)非洲在人口压力沉重的同时,经济上受到几个世纪以来的的影响,许多国家的经济部门单一,且以业为主要经济部门。

  (设计思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树立非洲人口、资源、环境、发展之间互相联系的观念)

  三、合作探究:完成P16、P17活动题。

  四、师生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课本P20——21活动题。

  教学反思:

  这节课以多媒体技术为支撑,教学直观、形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体现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用心观察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地理的兴趣。

  不足之处在于:

  1、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还不够,学生的参与面还较有限,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真正意义的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

  2、教具的运用比较单一,即使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个别同学脱离课本,完全依赖于课件,只注重了浏览课件这种形式,而不能最大限度的使课件与课本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因而未能充分提高学*效率。

  在今后的地理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增长自己的教学能力,在与学生共同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促进学生学*意识的转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中来,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七下地理课件 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七下地理课件 3

  教学目标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联系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简述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和现代经济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教学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语:

  通过埃及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图片播放,让同学们感受埃及,并用关键词谈谈对埃及的印象,以此导入新课。

  二、探秘自然,走*埃及

  学*形式:小组合作

  读课本76页图8-13,从图中你能获取哪些有关埃及自然地理特征信息?请小组长把你们组找到的相关信息用序号标出写在白板上,写对一点且内容不重复得一分。4分钟后,小组交换白板,看哪组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组的组员上台展示。小组展示完毕后,由老师进行归纳总结,并给每个小组加分。

  三、探寻人文,走进埃及

  学*形式:情景教学,角色扮演

  先出示***语、***人及开罗附*建筑物等图片,让同学们说说埃及的基本人文情况。接下来,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了如下的情景设置:假设同学们要前往埃及参观考察,为期四天,主要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部分名胜古迹。四天行程安排如下:

  第一天:乘船游览亚历山大港—开罗—卢克索—阿斯旺水坝

  第二天:游览尼罗河流域,考察周边的农业发展。

  第三天:参观国际航道—苏伊士运河

  第四天:考察埃及的矿产资源及工业、经济发展

  这四天的行程,让几位同学扮演的导游带领同学们参观考察埃及的工农业发展情况及游览埃及的名胜古迹,以了解埃及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明,进一步走进埃及。

  四、探疑解惑,揭秘埃及

  学*形式:小组合作探究

  在前面了解了埃及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特点的基础上,为了解决本节课的难点,提高同学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我设计了两题探究题,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1、读图探究:尼罗河对埃及的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有什么影响?

  2、埃及是如何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本国经济的?

  五、课堂反馈

  学*形式:小组竞赛限时抢答

  通过小组竞赛抢答加分,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检测课堂学*的有效性。

  六、课堂小结:

  学*形式:组内交流、组员评价、老师整体评价

  每位小组长组织组员在组内交流,并把组员的发言,在白板上归纳,以梳理这节课的知识脉络,同时对组员进行评价。

  七、布置作业:配套的知识能力训练

  必做作业:选择题

  选做作业:选做题

  七下地理课件 4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地理知识的第一节课,是学生学*自然地理知识的入门,对学生形成学*地理的方法和了解地理课学*的地理内容有很大作用。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好素材,本节也着力体现了地理课程标准中学*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2、教育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及培养勇于探索、深入钻研的精神;通过动手制作地球仪,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学生眼、手、脑、口的调动,让学生学会地理思维方法,体验学*地理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爱国情操。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依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相关诗句;以及教师的设问,师生互动,学生讨论来突出重点)

  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通过“海岸观船”视频、“月食”图片来突破难点)

  教师过渡:那么在一个课时中运用哪些方法和手段才能够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内容呢?接下来我说说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教学策略(说教法及学法)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托夫勒有句名言:“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的人”,在这样的时代下,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教并重,以学为本”的育人观,不仅教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说教法及选择依据 重要的是在授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插入相关的图片及视频资料,直观的展示相关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学导式讨论教学法。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图像信号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热情。有效的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同时通过课堂练*和课后作业,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学*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兴趣和动机,明确的学*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学情分析( 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学生特点分析:初中生好动,上课精力一分散,要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的事实、多媒体教学方法及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方式,定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知识障碍上:学生应多关心实事及善于积累一些生活细节;学生学*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知识点学生不难理解,难在举例证明地球是球体。动机和兴趣上:明确的学*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教师过渡:那么怎么把教法选择和学法指导具体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接下去我将重点说说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

  教学程序

  【新课导入】设问:同学们都过地球的图片及从电视上看到相关视频,已经知道了地球的形状,但你从太空中亲眼看到过吗?

  插入视频资料:2003年杨利伟在太空拍摄的地球画面

  设计意图:联系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对科学知识探索的热情,由时事引出新课。

  【讲授新课】

  1、地球的形状

  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教师设置相关问题: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侯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那几个阶段?

  5、思考并举证:还有那些现象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海岸观船,月食等)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化难为易,突破难点,通过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参与进课堂中来

  2、地球的大小

  设问: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

  记忆技巧:

  最大周长=赤道周长

  3、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教师 出示教学地球仪

  学生 观察地球仪(学生自备地球仪)

  教师 (提问)

  1.地球仪与地球的真实面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学生 回答,并有其他同学作补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所学知识要点)

  教师 我们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类型的地球仪?(可布置学生课前调查)

  教师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地球仪具有如下共同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等。(为下节课学*经纬线作知识铺垫)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课堂练*】详见多媒体课件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有关地球和地球仪的基本知识,了解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初步地认识了地球仪。下节课我们将学*地球仪的一个重要图示--纬线和经线。

  七下地理课件 5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态。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标,自主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x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海的*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

  三、拓展延伸:

  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

  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0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利用经纬线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共同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纬线(圈)

  经线(圈)

  形状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长度的分布

  标度的范围

  度数的变化规律

  经纬度的表示方法

  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

  数量特征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怎样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确切地理位置?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图“经纬网”,在图上选出经纬网的交点A、B、C点。

  (让学生读出A、B、C点的经纬度。教师及时纠正,辅导。)

  引入:通过上面的,你认为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启发学生与生活实际联系一下,不难发现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样。)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难,你怎样能准确的报出遇难轮船的位置,而及时的救援?

  (学生运用经纬网知识,不难回答)

  展示地球仪:让学生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伦敦、莫斯科的经纬线度数。

  在前面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下列事件的发生地。

  俄罗斯“和*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在44.40S、1500W 。

  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经移至2800N、125.30E。

  强化训练:

  1.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经纬度数

  判断东西半球

  判断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仪上找出北京、纽约、伦敦的位置,并说出它们的经纬度数。

  (抢答、及时表扬、鼓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总结全课)概括本节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教材提供的“活动”3——“城市经纬度的确定”。

  【板书设计】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扩展3)

——七下语文文言文及翻译3篇

  《伤仲永》

  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翻译:

  金溪乡民方仲永,世代耕田为业。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见过书写工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一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写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奇特,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用钱求他题诗。他的父亲以此为有利可图,每天牵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不让他学*。

  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不能和以前听到的情况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说:“完全如同常人了。”

  王先生说:“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 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凡的人;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人还要不如)”

  《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翻译: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正赶上大宴宾客,在大厅的东北角安放一个八尺长的屏障,表演口技的`人坐在屏障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个醒木罢了。客人们围绕而坐。一会儿,只听见屏障里面醒木一拍,全场静悄悄的,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狗叫,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呵欠,伸懒腰,她的丈夫说梦话。接着,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醒了。妇人抚摸着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唱着哄他入睡。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唱声,小孩子含着**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发出来,各种妙处都具备。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偏着头看,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翻倒倾斜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袖子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屏障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短文两篇》

  原文: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翻译:

  夸父与太阳赛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渴,想要喝水,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往北去大湖喝水。没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丢弃他的手杖,手杖化成桃林。

  从前,共工和颛顼争做皇帝,(共工于战中大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太阳月亮星宿向西北移动。地向东南方塌陷,所以江湖流水、泥沙向东南方流去。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扩展4)

——地理课程教学总结6篇

  光阴飞逝,转眼间,又一个学期了,回顾20xx-20xx年的地理教学工作,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使自己在教学中得到很大的收益。现将一年来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教学质量,重点抓好四个环节。

  1、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2、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惯,学*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3、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4、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了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二、提高学生素质,力抓课后辅导工作。

  现在的中学生还是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在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上狠下功夫,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指导中去。首先是做好对学生学*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激发学生对*的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认识、理解。故此,还进一步抓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兴趣。

  三、提高工作效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出成绩。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

  首先,在我带的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惯。

  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在掌握好地理知识的同时,将地理知识与通信、邮电、贸易、旅游等第三产业联系起来进行学*,如:培养学生多种兴趣爱好,多阅读课外书籍,多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

  尽管在一年的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现代教学质量的要求还有不小的距离,自身尚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在教学工作中课堂语言尚存在*缓,*时考试较少,语言不够生动等问题,这些问题尚需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新课程的实施是*教育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种变化包括了思想、理念的转变,也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行为的转变,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变革。通过这次变革可以使我国的教育更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使全民族的整 体素质得到提高,使中华民族更加有利于屹立于世界强者之林。为此,国家对这次课程改革高度重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作为一名县一级的教研员,我们面对着信息和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学,因而我们承担着此次课程改革的艰巨任务。这一轮课程改革留下了我们的探索与思考,更留下了我们积极推进的足迹。

  一、新课程实施的足迹

  1、积极学*,转变观念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并且于20xx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进行了实验。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了对新课程的学*和研究,先后自学了《地理课程标准解读》、《走进新课程》、《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培训资料》。通过学*,我们了解到我国原有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此次课程改革的深远意义,通过进一步的学*,我们了解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明确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把握了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角色的新的定位。这一切为我县地理学科新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坚定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心理准备。

  2、培训在前,实践在后

  为了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在教师使用新教材之前我们首先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标准的培训。之后,又进行了新教材的培训。对新课程标准的培训,我们采用了集中辅导、自学、开放性测试等形式,通过这些培训活动,使全体地理教师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对新教材的培训我们采取了分阶段、分步骤地有序进行。在新教材实施前,我们首先组织全县中学地理教师观看了国家课程教材研究所韦志榕老师对新教材辅导的录相。韦老师从教材编写理念,教材改革的突破口,教材的结构框架和呈现方式,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新教材对教师教学行为方面的要求等方面,较为全面、系统地对教材进行了辅导,从而使全体地理教师对新教材和新的教学行为有了宏观上的把握。在之后每一学期、每一册新教材使用前,我们都对教师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辅导,同时带领地理教师一起观看了来自课改实验区的几节优秀课。

  3、外出学*,培养尖兵

  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们为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我先后带领几位骨干教师参加省里的骨干教师培训。如20xx年春季我带领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富洋老师参加了在东港市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新课程培训。20xx年秋季,我与小北河中学的王海英主任参加了在阜新市召开的新课程研讨会,20xx年秋季,我和首山乡中学王晓宁老师参加了在大连举办的农村骨干教师培训会。通过这些会议培训,使我县的这些骨干教师对新课程实施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4、研讨交流,成果共享

  为了使广大教师尽快地适应新课程,提升对新课程的实施能力,我先后组织了几次全体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和研讨会。如在新课程实施的初期,我请辽阳市一中地理教师任宜秋同志(现任一中教务主任,东三省优秀课获奖者)为全县教师上了一节观摩课。之后,又与全县地教师进行了交流,为全县地理教师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上好课引了路。之后,我又请小屯中学王艳老师、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分别做了一节观摩课,继续与教师一起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如何转变等问题。新课程在我县实施一年以后,我在首山二中召开了一次全县地理教师参加的新课程经验交流会,会上首山一中的徐峰老师、首山二中的高镇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小北河的曹国利老师,刘二堡中学的董秀荣老师等很多同志做了代表发言。在06年的春季,我又在教师学校召开了实施新课程的研讨会,会上以王晓宁老师的《海陆变迁》一课为载体,与大家一起对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实施新课程取得的成绩

  1、新的教学理念已深入人心

  通过开展培训活动和教师积极主动的学*,在绝大多数教师内心中树立起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关注的重点由课本转向了学生,教师不再单纯地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学生的体验,学生在学*中的感受,而且关注对象也由少数学*好的学生转向全体学生。

  2、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变化

  无论是在各种教研活动中,还是日常的听评课过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教师的角色有了很大转变,课堂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组讨论、合作学*,探究学*随处可见。

  3、建立了民主、*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的角色变了,学生学*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超越教师。有的老师感叹:“学生的潜力太大了,学生知道的太多了。”

  4、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

  一些学校的领导高度重视课程改革,不断关注,教师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学生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新课程也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很多教师积极地从网上、书上、生活中搜集一些有用的素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课堂变得生动而富有色彩。

  5、新课程促进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新课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教师学*的空间,也带给了他们更多的思考,教师变得更加理性。在教学中他们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在不断的探讨中提升了自己。如小屯中学的王艳老师,首山乡中学的王晓宁老师,唐马中学(原大背中学)的富洋老师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她们的教学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王艳老师在省优秀课评选活动中取得了优异成绩。王晓宁老师的教学经验在东三省地理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并获得一等奖。

  三、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

  1、理念与行为还存在脱节现象

  比如,有的教师在谈新课程理念的时候,我们感觉他掌握得很好,而在实际上课中却没有很好的运用。还有的教师在优秀课评选活动中能以新的理念去指导,而在日常的上课中做的却不够好。

  2、创设的宽松氛围与学生自律有机结合程度不好

  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民主、*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情境,但这里的“宽松”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不是无组织无纪律,不是学生没有自律。正是因为担心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一些教师放不开手脚。

  3、一些现象反映出新课程的实施有时还停留在表面上

  比如,目前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做得很好,但科学性的评价、思想性的评价做得不够。再比如在探究性学*方面,一些教师没有从本质上去研究本节课哪些问题应是探究活动的重点,哪些问题没有探究的必要。如果把问题的探究停留在表面问题上,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探究兴趣。

  4、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还受到一些阻力

  (1)应试教育思想的阻力。很多教师因为担心教学成绩低,因而仍然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对知识的掌握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良好品德和行为*惯的教育。

  (2)客观条件的阻力。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倡导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调查活动,然而由于受到经费、时间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活动往往不能很好地开展。

  (3)评价机制的阻力。目前,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对教师的评价,重点仍放在教师的教学成绩上,而教师对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所做的努力却很难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因而也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从这一点上来说也会刺伤教师实施新课程的积极性。

  四、反思与展望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我们教研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指导水*,需要教师有更宽的视野,更深的文化底蕴和更高的综合素质。与此同时,还必须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建设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改革更加健康地发展。

  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满意的回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注重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扩展5)

——地理课程教学总结 (菁华5篇)

  星转斗移,转眼一个的结束,回顾本学期的,有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现如下。

  一、初二地理学科目的要求

  地理主要是掌握学科知识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懂得地理的,教会学生阅读地图,并熟悉它们,为学生今后参加打下基础。地理第三册主要从区域地理的角度,用事实,使学生不同地区的居民,如何利用当地的条件,发展生产和促进社会进步,以及不同的地区所出现的程度不同的、资源、人口等问题。

  二、学生

  本学期初二6个班共有学生307人,由于学生信息闭塞,知识面狭窄,对外界了解甚少,加上基础又是不在同一*线上。给学生地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从泉州市质检的统测来看,*均分仅为54分,及格123人,教学成绩仍不够,还需多多努力。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针对学生实际,我在教学中认真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紧学*大纲,贯彻大纲,进一步转变观念,素质教育,开展对教材的研究,解决问题,深化教学改革。

  2、加紧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做到认真备课,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和技能。

  3、加快教学方法研究,在教学中认真吸收别人的教学方法,大胆尝试,加以变通,并从理论的'角度,加以深华。

  4、加快教学手段革新,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合理部分,利用语音室教学手段于教学。

  四、取得的成绩

  针对*年来地理统考的研究、分析,及时组织复*,先后模拟测试3次,估计*均分在75分左右。

  五、存在的问题

  本学期进入复*以来,加之在学生前期,耽误了最为宝贵的复*阶段的,没有能组织系统的复*,不可避免会给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六、今后的努力目标

  今后的教学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突破点,培养学生技能。力争在学年会考中*均分可以达到其他各个中学的*均水*线之上,特别是优等生再来一次新的突破。

  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满意的回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注重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点通过基础知识反映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8、试题体现人文精神。

  9、考查对人的素养和潜能,不会强调覆盖面。

  10、试题越来越强调探究型,研究性学*的考查,自然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势。二、精心制定备考复*策略1、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飞机场、疗养院)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问题,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问题等。4、注重自主探究式学*方式,研究性学*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满意的回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注重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点通过基础知识反映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8、试题体现人文精神。

  9、考查对人的素养和潜能,不会强调覆盖面。

  10、试题越来越强调探究型,研究性学*的考查,自然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势。二、精心制定备考复*策略1、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飞机场、疗养院)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问题,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问题等。4、注重自主探究式学*方式,研究性学*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高考现已结束,在高三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考又迎来了骄人的成绩。一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获得满意的回报。为了更有效地提高自己今后教育教学成绩,取得更大进步,现将这一年的高三地理教学复*结如下:

  一、认真分析、研究、领会*年来地理学科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趋势

  “3+X”模式高考,其命题指导思想是“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两年地理学科高考试题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1、命题更注重知识的渗透性和强化对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其特点体现了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2、遵循考查能力的原则,突出考查考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或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学生,有利于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3、以学科内知识的综合为主,强调区域地理(初中地理)在学科中的基础地位,用系统地理(高中地理)的理论。去阐释其原因、特点,图表的阅读与运作,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适当的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素材是课本以外的内容贴*实际,试题突出应用型、能力型,分析和解决问题从多角度考虑,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

  4、试卷综合性较强,更加突出文科综合能力的测试,试图打破传统观念和跨学科过渡。今年年高考文综卷政、史、地三科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学科之间的综合性有所加强。

  5、试题的取材注重联系当前世界和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现实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变化。

  6、焦点、重大的时政热点通过基础知识反映出来,因此,基础不能扔。7、强调主干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在教材中占主导地位,不鼓励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死记硬背所有的知识点。

  8、试题体现人文精神。

  9、考查对人的素养和潜能,不会强调覆盖面。

  10、试题越来越强调探究型,研究性学*的考查,自然地理比重和开放题有增多趋势。二、精心制定备考复*策略1、重视学科内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落实,总结规律,找出特点,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思维机构。地理事物和现象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学*的过程是一个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加工”过程,将知识系统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通过联系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活动,这实际就是从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善于总结规律。如气候的成因、分布、特征,气候的`成因要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地形等方面考虑,自然带与气候的联系,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及某些特殊行业(飞机场、疗养院)的影响。水资源的分布,缺水原因,跨流域调水、水污染、节约用水、节水农业等。2、根据地理学科特色和高考命题特点、重视地理图表的归类和复*进入信息社会,大量的信息以图表、数据的形式出现,要从枯燥无味的图表中找出规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措施。如人口增长、城市人口的比重,城市化及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气温、降水的图、表、分析气候类型;主要国家工业地带的分布与海洋运输;美国农业带的分布与城市工业的发展与分布等。3、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并与教材有关知识有机融合地理学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联的学科,社会焦点、热点问题永远是地理高考题的主旋律,地理教育本身是充满着智慧和乐趣,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焦点热点,多角度、多层次地运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对现实问题中的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课题加以阐述、评价,如全球和我国自然灾害的问题,中东局势与能源问题,石油价格的波动,开发新能源,城市化问题与建设新城镇,环境污染与保护环境,北京申奥,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印巴问题等。4、注重自主探究式学*方式,研究性学*方式的培养与训练,注重地理特有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眨眼间,一个学期就在弹指间匆匆临*了。回顾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总是有很多的感慨和想法,也有许多的心得。现在,我就从如下几个方面,简要的总结下这一学期来的教学工作成就。

  一、教育教学工作完成情况

  1、教学成绩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年段四个班的地理科任老师,其中2个文科班2个理科班。课堂上落实学生做好笔记,养成认真听讲等良好的学**惯。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成*惯的培养,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气氛。大多数同学对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很好,成绩较为优秀。

  2、课堂教学情况

  只有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状态,经过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体会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产生探索地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教学时尽量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兴趣。

  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同时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困难的学生,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给予了耐心帮助,鼓励他们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去发现结论,如地理名称、概念、事实、原理等,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采取研究性学*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如涉及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方法策略的形成,即地理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等,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积极创设学生的求知情境,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学*过程,并且注意将知识内化为不同的层次,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取得成功。同时,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高中地理教学要以读图、分析为基础。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实际进行分析,能够使学生对地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通过一学期教学,使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思考能力、识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提高迅速。

  3、作业完成情况

  大多数学生能够及时按质按量按时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存在个别学生作业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抄袭作业现象。今后应注重思想教育,加强辅导,端正部分学生的学*态度。

  二、主要教学心得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扩展6)

——七下英语短语 30句菁华

1、play chess 下国际象棋 2. play the guitar 弹吉他 3. speak English 说英语

2、do kung fu 练 (*) 功夫 11. tell stories 讲故事 12. play games 做游戏

3、think of 认为 11. between … and … 在…和…之间

4、on time 准时,按时 2. listen to … 听……

5、be noisy 吵闹 12. keep one’s hair short 留短发

6、not bad 不错 2. at the park 在公园

7、drink orange juice 喝橙汁 12. study hard 努力学*

8、a long face 长脸 16. the same way 同样的方式

9、grow strawberries 种植草莓 12. pick strawberries 采草莓

10、read a newspaper 看报纸

11、go to the movies 去看电影

12、eat out 在外面吃

13、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

14、any other night 任何其他的晚上

15、Do you want to join me for dinner? My parents aren't at home. We can eat out.

16、—Are they using the com*r?

17、tell sb. to do sth. 告诉某人做某事

18、right now 现在;立即;马上

19、sit by the pool 坐在游泳池边

20、write to sb. 给某人写信

21、I'm studying English and I'm learning a lot.

22、How’s your summer vacation going?

23、between...and... 在…和…中间

24、on Center Street 在中心街

25、go along 沿着

26、at the first crossing 在第一个十字路口

27、love the clean air and sunshine 喜爱清新的空气和阳光

28、—Where are the pay phones?

29、See you later then. 那么回头见。

30、draw a picture of the criminal 画一个罪犯的像


七下地理课件 (菁华5篇)(扩展7)

——地理课教学总结 (菁华3篇)

  我们这门课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世界各大洲,各旅游区,各国家著名旅游景点旅游形成条件,主要向我们列举了*的一些著名景点,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在介绍各大洲各地区的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时。本课程注重突出特点,以点带面着重叙述各大洲最负盛名的旅游内容,比如亚洲的古代遗址,欧洲的宫殿教堂,非洲的野生动物,美洲的古印加文化,大洋洲的原始生态等等。

  通过世界旅游地理这门课程的学*,许多不了解的旅游景点和风景都有所了解,天然景色的形成,气候条件,地理位置。除此之外旅游景区还是需要人工规划,文化宣传,娱乐项目,基础设备齐全。学*这门课,使我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旅游地理课程尤其是对世界特定地域的了解,掌握各分区最具特色的优势旅游资源,及主要旅游区和景点的旅游价值和重要旅游线路。旅游地理是旅游业产生的·自然背景,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这门课任务对世界令人动容美丽绝美景色有了更加全面。

  我对世界旅游地理的认识,世界各地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旅游景观丰富多彩,各种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胜迹,永远是众多旅游者向往的地方,也是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世界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所以在我的心中世界旅游地理等于娱乐地理学没有那么的学术性更加有趣味性。虽然只有短短八周的时,老师运用详略结合的讲解以及视频教学,不但让我们对国内外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的了解,对世界各地的旅游景点更是能够娓娓道来,特别是每次讲解过后的视频欣赏,让每个同学都有了想出去走走的冲动,零距离接触大好山河,去体味不同的民族风情。而且有了这一系列的系统学*,在以后和朋友聊天时关于旅游的话题也不再会只是一个倾听者,而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发言者,即使是一个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凭借着回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我相信我们能够把那个地方描述得绘声绘色,仿佛是去过的一般,那时候是不是让朋友们刮目相看呢!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即使不是为了在朋友面前充面子,学*旅游地理这门课程对以后我们自己出去旅游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相对其他的课程,用不同的心态来学*旅游地理时,让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地理,他充满了美,而并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我们的现实生活。以前对于地理的学*,由于压力只了解了表面,而缺少对其更深层次的了解,虽说在这个课上老师对于这些地理知识只是粗略的讲解,但是通过老师的生动讲解,和对自己旅游经历的介绍,还是让我对于旅游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更加想要深入的了解旅游地理。也让我对旅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明白有时间一定要出去走走,就像古人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过对旅游地理的学*,使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旅游地理的了解,通过老师上课时所放的一系列的宣传片,是对那些地方充满了向往。有一句网上经典的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既然我行不能至,那么我就目之所及皆为我所行。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高三(2)(3)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在*时的工作中大力提倡坚持真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吃苦的精神,立足岗位,与时俱进,履行职责,扎实搞好本职工作。把良好的师德化为实际的行动,把教学的高质量作为工作追求的目标,把教科研的能力作为自我培养的重点,力争做到才学高、师德好、质量优、创新精神强。*时经常学*教学常规,落实教学五认真,做到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拖课、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作业量。总是以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不厌其烦地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赢得了学生的好评。特总结如下几点:

  1.认真制定工作计划

  在开学初本人针对高二和高三的学科特点,制订详细的授课计划。高二本学期是人文地理的知识,相对较容易,课时较宽松,而高三课时较紧,所以在制订计划时留下三个星期用于复*世界地理的知识。认真详细地制定时间计划,划分时间段,并控制好各时间段的用时计划,现在一个学期快结束了,事实证明我们的计划比较科学和成功。

  2.注重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刻苦钻研教材,充分利用教学专业报刊和互联网,了解学科最新动态,提高理论水*和修养,高质量的完成地理课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环节中特别重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原则,按照高效课堂的原则,精心备好课,提高个人的好课率和备课组的好课率,地理课是一门很实用和很社会化的学科,所以要把地理课与社会相结合,不但使用课本中的案例,还增加有说服力的案例,便学生理解和自学,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学*兴趣。课堂上,教师注重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尤其是适合地理学科的直观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学讨论教学法等。

  3.加强教学科研工作,提高科研水*

  本人认真参加每周一次的备课组讨论。备课组活动时,每次都进行重点、难点分析,分析教法、学法,估计学生学*时会出现的困难以及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认真组织好每次试卷分析,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加强补差与提高。

  4.适量布置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高中的课程很紧,作业的压力也很大,所以教师作业布置要适量,要在提高作业的效率上下工夫。所以我们自己编制一些高质量,有梯度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本学期地理进行了一系列的考试,我也参加了几次教师培训,总之忙忙碌碌中一个学期又过去了,下学期我们将继续努力,把工作做好。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创设和谐的学*氛围,引导学生从事地理学*活动、形成学*思维能力的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应该以发展为核心,学生要在学*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地理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学*地理,探索、掌握和应用地理知识的活动。教师是课堂学生学*的“*等中的首*”,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创设和谐自然的学*氛围,应结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现有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在参与地理学*活动中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与技能,在交往中思索、探索、练*、掌握并应用,以建构自己的学*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地理学*思维能力。教师应明确: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是学生在学*地理的相关知识,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等对话与交流的过程。

  地理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完全*等的,教学过程就是师生间进行*等对话的过程。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交往过程中,分享着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着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而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则意味着人人皆参与,意味着*等对话,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等的精神交流。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内容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解读,并将之内化 “自己的课程”。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地理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的开发过程。地理课堂教学成为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自由和**的过程。对学生而言,地理学*过程意味着其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表现和创造性的**。对教师而言,地理教学过程则意味着其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改革成为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能动力量,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地理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惠、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过程。

  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地理思维能力。没有地理思维,就没有真正的地理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认识并掌握地理思考的基本方法,使学生能根据以有事实进行地理推测和解释养成推理有据的*惯,并能发思自己的思考过程,能与人交流、沟通,以形成自己的地理素养。。

  同时,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也是教师自身成长的过程。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汲取各方面的营养,反思自己的教学,学*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法,不断充实、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水*。

  地理教学过程充满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认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冲突,教师在这种活动中勇于实践、不断加深自己对地理课堂教学规率的认识,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更广泛的教学资源,使地理课堂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以实现教学相长。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