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0-27 00:00:00 读后感,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读后感1

  家庭教育这本书,通篇读下来,在我看来这第五章是最重要的,《务实孩子做人的根本》,这也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基础打不好,以后的人生也不会成功的。

  学生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成绩。

  做人首先要有道德基础,有能力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与困难,更要有足够的信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要从小抓起,说实在的现在开始抓起都有一点晚了,不过还好,不算是太晚。

  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有礼貌、守信用的人,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教育。

  教育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家庭,也就是父母;另一方面就是学校,也就是老师。在家庭里父母要做好孝悌忠信的榜样,在校老师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为家长,从如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建立根基。

  一要*等与孩子沟通。通过讲一些古圣先贤的事例,比如孔孟学说,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让她从中受到激励,更要有勇气面对和承担,凡事都有两面性:成功与失败,如何做到

  成功不骄傲,失败不气馁,告诉孩子要以*常心看待这一切,都是人生中的一种历练。

  二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懂得感恩的人。不管是在家里、学校还是社会上,见到人都要有礼貌,特别是熟悉的人,更要热情礼貌的打招呼,多去帮助人,多为别人着想。培养自己的恭敬心,在人生中只要有足够的恭敬心,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扎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生活中,面对任何人与任何事都要心存感恩,因为不管是好人好事,还是坏人坏事,都要把它当作是一种磨练,顺境不起贪恋,逆境不起瞋恚。时刻让自己的心量扩大,多包容他人。

  三要有责任心,敢于承当。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事,特别是自己做过的事,好事不邀功,坏事不推卸责任,要敢于承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并从错误的事情中,总结经验,争取做到同样的事情不再犯第二次。

  四要以*常心看待生活中的赞美与表扬。当自己的成绩有所提高,或是做了什么好事,面对表扬要谦虚,古语云: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一个低调的人,默默奉献的人,顺境也是一种考验,不能在这种赞美与表扬声中产生傲慢的心里。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多向他人学*,学*他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五要诚实守信,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做一个诚实的孩子更尤其重要,以诚实的心态面对父母、老师、同学及一切人,

  绝不要因为一点点面子或者是利益就去撒谎,因为说一句谎话,要用十句谎话来填补,这样的生活必定会很累,也会失去很多。

  以前遇到问题总是以教训人的口吻教育孩子,可能随着时间的流失与人生的历练,现在懂得了一些教育孩子的方法。生活中要多和她沟通,以真诚心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多和她交心,讲道理,分析事情的利弊,要告诉她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

  曾经学过弟子规,这是做人的根,如果把其中的每一条都做到了,这个人的人生绝对是一帆风顺的。我在生活中尽量拿其中的文句来教育孩子,鼓励她,多要向古人学*,多看有意义的文章与书籍。

  家长在生活中也要做好的榜样,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也一定要做到,因为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至诚感通,以最真诚的心去恭敬老师,以最真诚的心和同学相处,相信这样的孩子不论在学校还是社会都会是一个好学生、好公民。

家庭教育读后感2

  通读此文,孩子犯“倔”的原因大概为表达不清,家长误解孩子的.真实需求,致使孩子未能如愿的得到快乐。孩子自然表现出一种“倔”的状态。孩子年龄尚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所以我们家长应当耐心寻味孩子的真实需求,尽可能的多层面去意会孩子的需求,满足孩子的小小愿望,使其得到快乐。

  家长不应当仅以满足孩子真实需求为限,更应当主动地引导孩子,玩什么,做什么,认识什么,将一个世界观逐渐地介入到孩子的思想中。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当以乐观,饱满的状态展示给孩子,给孩子一个正面的积极的成长环境。

  我相信孩子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在这样的引领下,孩子必然会健康快乐的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3

  上周听到校长的分享时,其实我的眼眶是湿润的,我已经不止一次听人到中年后反思自己在家庭教育孩子的遗憾、自责,都会提到如果怎么样、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但是人生没有如果,幸而我们培养的孩子是优秀的,还能给人以慰藉。对比他们的遗憾、自责、难受我觉得我无比幸运,多么幸运在我将为人母的时候我接触到了《聚焦家庭教育》这本书,所以这本书现在不止我在读,还拿回家把一些观点和我的老公共享、探讨,不仅对于我,对他来说也是及时雨,我们为了孩子在开始不断接受新的信息和学*,所以我会读、而且会反复的、好好的去读。

  其实把我们组放到这个位置分享压力很大,数学组没有音、体、美、英那么多才多艺,也没有行政组那么高的站位和思想,所以最后我们讨论决定还是彰显我们的本色——踏踏实实。我们就踏踏实实的说说读后的真实感受和反思。

  本周我们组承担的是分享第五章《行动与语言》,提到行动与语言,大家都能想到言行合一,书中的观点我不再做介绍,大家都能看到。关于行动的阐述我读懂了,但是关于语言部分的阐述虽然我读了很多遍,还是有点模糊作为父母到底应该怎样把握,所以我需要继续去读。不仅在读第五章,包括在读前面的内容,读完后我的脑子里有很多的想法。今天我就谈谈一点我粗浅的、还不太成熟的看法和观点。其实,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把教育聚焦到家庭,更应该聚焦到学校教育。提到行动,父母的行动关注了孩子,保护了孩子,为孩子提供了亲*感、安全感。提到老师,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的行动和语言能教学生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好的做法相信大家比我更有经验。但我认为,作为老师除了教学生知识外,最重要怎样用行动和言语搭配起来,保证学生在学校也能有像在家一样的安全感、亲*感、只有心里踏实了才能开展其他学*。周末在家看微博,热门几乎都被少年的你这部电影刷屏了,本来定档在6月的这部电影据传因为题材反映的是校园欺凌,太过真实和敏感推迟到了现在才上映,首映当日票房就已经破亿,都说艺术源于现实,虽然我没有去看,但是我能感受到校园霸凌事件确确实实是存在的。这又让我想到了我去年前看到的一部电影《悲伤逆流成河》,也是因为校园欺凌,生生的毁了一个花季少女,每当想到女主的无助、绝望,我的内心就觉得异常压抑,施暴者固然是施暴者,冷眼旁观、甚至置若罔闻的老师和同学又何尝不是施暴者的推手呢?就连女主的扮演者也因为拍戏四五个月的压抑差点得抑郁症,事后两个月才走出来,更何况是当事人?

  学校是防治欺凌最有效地地方、最前沿的阵地。有的老师要问,小学不存在霸凌,没有那么严重,我们不用重视。我想举一个真实发生在我身上的例子,其实小学一二年级那些给我带来快乐的事我大抵不太记得,但是一个叫史超男的男孩(真的不是恶意诋毁,他就姓史,历史的史)每次在等班级开门口大家挤着进班时从背后踹我一脚,并警告我如果敢告诉老师或者家长就会怎么样报复我等,胆小怕事的我就真的把这件事儿藏在心里,藏久了我就变得更胆小怕事、不自信,成绩也受到影响,一直到现在都不能释怀,现在回老家遇他心中有说不出的芥蒂。虽然这也称不上霸凌,但确实很长一段时间给我带来了很大的伤害,每天都在不安、惶恐中度过,学*也变得没那么专注。想想如果我及时告诉了老师、或者老师、父母及时觉察到了我的不对劲,亦或许学校老师比较重视在行动和语言上往积极正面引导我们,可能我们都会比现在更好。总之,我想说,如果在基础教育最初的六年我们用语言和行动培养出来的孩子都是勇敢、善良、敢于说不的孩子,那么在他成长为青少年后他就不会成为施暴者、冷眼旁观者,甚至被施暴时会勇敢的站起来,向他们说NO。对学校和老师有了安全感、倾诉感、亲*感,我想再谈教学,是不是会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也更容易达到家长和我们的期待呢!所以在学校、班级这个大家庭的让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安全感,用语言的力量去判断学生的过去,引领学生的未来,相信我们的孩子会越来越好,二实小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谢谢大家!

家庭教育读后感4

  我读了《家庭教育读本》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

  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

  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当孩子在学*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惯。学*《家庭教育读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他去学*,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5

  看完这本不输在家庭教育我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个合格的家长。我一直以为按照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长大会有出息。其实培养一个孩子还是个伟大工程,家庭教育不光是教育好自己的孩 子, 也是在为国家教育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直以来我也看些教育孩子的书籍,专家说孩子是:3岁看大,7岁看老。所以从孩子一岁时我就开始实施教育自己的孩子了,我每天不停的和他说话,因为孩子开始牙牙学语了。虽然他听不懂我在说什么,但是我感觉他知道我在说话。一岁半时,我用了特殊的教育方法(使得我小有成就感)那就是:孩子晚上睡前都要给他讲故事。我让他选他爱听的故事,我给她讲是他不光听,还要看着书上的字,我一个字一个字指着给他讲,并且要绘声绘色比如:老虎说的话我就用很粗的声音,小兔说的话就用很细的声音。孩子偶尔也看着我的脸嘻嘻的笑,我给他讲了几本书后,他又挑了我以前给他讲过的书让我讲时,我就故意讲错几个地方,没想到孩子的记忆力这么好,他居然能告诉我:“讲错了妈妈”。孩子2-3岁时我每天坚持不懈的给他讲看故事,没想到奇迹发生了,他可以自己说出书上的字,我还是挑着问他,只要我指的字他都能说出来。孩子3岁多时,每次出去到大自然中,我看到什么美丽的花草,我就用形容词给他说不管他能否听的懂,我就告诉他妈妈刚才说的是形容花的美丽。孩子有问题问我时,我从来不因为我忙而不告诉他结果。有问必答如果不知道,我就说书上有,我去找找告诉你。那时孩子最爱问为什么这三个字。就这样孩子认识的字越来越多,也爱自己看书了。3岁上幼儿园教识字,老师教的字孩子都认识。后来老师就让孩子教小朋友认字。我把我的这个经验给单位的同事和朋友讲,让他们和我一样分享培养教育孩子的方法。孩子胆子小,不爱表现自己,看了《不要让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我发现是父母没有做好,我是过于严厉了,我有时候急了还打他,孩子除了害怕我,奶奶爷爷爸爸都不怕,我就反思自己的行为,孩子还是要耐心的说,他做错了就用打比方,讲道理让他明白他错在哪里了。孩子教育是个长期的工作,我不能过于急躁,我要改正现在错误的教育方法。孩子小时就在奶奶爷爷家多,奶奶也教会他认识很多的字。但是奶奶溺爱孙女好像是*传统一样,所以到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特别的差。现在上小学一年级了,从来没有做过家务事情,我从现在开始培养他自理能力,放手让他自己去做些事情。还有培养他独立思考能和独自处理自己的事情。我每天临睡前都要问问孩子一天在学校的情况,他有时经常让我给他出出主意,(事情已经发生完了)我就问他怎么做的,他说出的结果,他有时做的是对的,有时处理不好,我和孩子一起探讨。我有时候也问问孩子我遇到的麻烦,别看这小家伙还挺能讲,也像我一样帮我分析。但是我在潜移默化的培养他思考问题。参考《不要让孩子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反省父母在教育的误区,改正错误的教育,父母陪孩子一起成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

《家庭教育》读后感1

  最*看了刚跨入小学的儿子学校推荐的《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感觉作为年轻的父母,闲暇之余读读该书,很有裨益。

  重视孩子的教育历来都是中华民族的的优良传统,古有孟母三迁培养出孟子这样一代先哲,演化为现代版的故事便是大量的家长为了孩子的教育抢购学区房等现象。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下一代的培养,作为父母亲总是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

  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把孩子交给学校由老师管理教育就可以高枕无忧了,教得好教不好完全是学校的事情。殊不知这种观点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固然学校教育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好的学校教育体制甚至对于孩子是决定性的。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家庭环境却是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方向性的作用,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作为年轻的父母而言,欲望子成龙,必须首先严于律己,创造孩子成材的良好家庭环境。结合该书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好父母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一言一行深刻影响这孩子的一生。古语道:其身正,有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品行不端正,就无法行使教育的权力。家长的师表作用与自身紧密相连。父母的素质----知识、学问、品德、修养、才能,就像火山底下的岩浆,积累得越厚实、越丰满,孩子成才的爆发力越强烈。通常父母的素质指的是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知识结构水*的高低等等。

  思想道德品质的好坏: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孩子性格特点、人生观、道德观的影响是深刻而久远的,这就要求我们做父母的要有高尚的品德、积极的人生观、远大的理想;作风正派,为人正直,是非分明,胸怀坦荡,大公无私,乐于助人等等。孩子具有好奇心强、模仿力强、求知欲望强的特点,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印象,此时父母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而言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父母必须时刻牢记:努力做好自己,进而影响孩子。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相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家长举止言谈文雅大方,子女也会如此,家长举止言谈粗俗不堪,必然会对子女有不良的影响。比如家长能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卫生,吃完瓜果将果皮放进卫生箱中,孩子也会养成这种维护社会公共卫生的*惯。而有些大人不拘小节,随地吐痰、乱扔脏物,孩子也如此行事。

  知识结构水*的高低:现代的社会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即使是高学历的人也需要不断地学*才能跟的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孩子的求知欲望强,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他们最方便的答疑对象当然是自己的父母。如果父母具备较强的知识结构,能够及时的给孩子以圆满的解答,这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巨大的帮助。有这样一项统计,曾经在一届中科大少年班中,70%的学生来自知识分子家庭,家长受教育程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二、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

  现在的小孩基本上在家里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与长辈的掌上明珠。我们在对待自己孩子的态度上经常会经意间陷入这样一种误区,即一味的迁就与宠爱,久而久之便助长孩子养成一些坏*惯。我们经常听到的口头禅是”孩子还这么小,长大了就懂事了“,殊不知等到孩子长大了,他的性格特点、生活*惯都已经成型了,要克服坏*惯已经晚矣。因此必须从小处做起,充分重视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

  严格要求孩子、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部分的孩子智商其实都差不多,好的学**惯往往在其成长道路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方仲永之所以泯然于众人,笨鸟之所以先飞于智鸟都说明了良好的生活学**惯决定了一个人的成长轨迹。

  孩童时期能够学到的知识总量终归有限,所以我们不要过于强调分数的重要性,而要将孩子良好的生活学**惯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激发其学*的兴趣、培养其养成良好的*惯,具体而言就是学*时精力集中,专心致志,不做小动作,不边学边玩;独立完成作业,知难而进,乐于思考;热爱学*,乐于学*,主动学*,不是被逼着被动的甚至委屈的学*;具有自觉学*态度,自律性强,不用家长”陪读“,不过分贪玩等等。

  三、培养孩子的自信与毅力

  古往今来,成就大事者无不具备坚忍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自信心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发挥作用大小的重要因素。有了自信心,当他面对困难时会想尽一切方法克服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而没有自信心,当他面对困难时通常会消极对待,主观地认为我不行再努力也不行。同样面对同一件事情,有自信心和没有自信心的最后结果是大相径庭的。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就显得尤为重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应该做到: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善于抓住关键时机,加以鼓励,唤醒其内心深处的自尊感。必须时刻记住:对待孩子的早期教育,鼓励往往比斥责与批评有效得多。

《家庭教育》读后感2

  我读了《家庭教育》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当孩子在学*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惯。学*《家庭教育读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他去学*,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3

  很荣幸有机会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如何对孩子成长陪伴,学*指导等优质的书籍。书中的智慧分享,案例故事和现身说法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智慧分享中《天堂与地狱,就在父母的口中的神奇力量》一文中,我知道了经常接受消极暗示的孩子,有的会过早的失去对自己在学*方面的信心,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而那些经常接受来自亲人,朋友或者老师正确积极暗示的孩子,后来都会无一例外的具有一些优秀的美好的个性品质,即使他们在某一天失败了,但总有一天会爬起来,重新开始,向着人生新的目标前进。

  这让我想起来一位非常和蔼可亲又教学有方的吉他老师,记得女儿刚开始学*古典吉他时,因为音阶总是按不紧,弹得曲子总是断断续续,慢慢的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每当练吉他时,总是敷衍了事,磨磨蹭蹭。当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每次女儿上课,出现失误时,他都会说:没关系,已经比上次好多了,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只要你在坚持练*一下,这个地方的弹奏效果就完美了。但是老师相信再给你点时间你肯定会做到的。有信心吗?每当女儿听到老师这样说,都又会自信的点点头说:有信心。正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积极暗示与鼓励,才让女儿一次又一次的充满信心,坚持下来;才让女儿不敢懈怠,最终也能弹出优美动听的古典吉他曲。并去上海参加全国的古典吉他业余吉他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拿到了江苏吉他十级优秀考级证书。

  是的,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有一种超现实,神奇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一定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从而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家庭教育》读后感4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证一个家庭关系稳定、成员幸福和睦的关键。在《聚焦家庭教育》一书中,爱自己、爱配偶、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则;既关注孩子本身的状态,同时又限制孩子对其他人伤害,做一名权威型家长,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处的年龄段的缘故,我常常受到情绪的困扰,此书中对于“如何调节情绪”论述令我收益颇多。

  不论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家庭成员的相处,处处离不开情绪的调节。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波动,或欢喜或愤怒,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情绪就是感受,本就应该得到表达和释放。“动力沟通认为,情绪是一种思想,是思想对感受的倾向性评价。”本书认为,情绪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绪漩涡实际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画地为牢,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最本质的感受已经经过思想的翻译变成了另外一番样子。

  当读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严重精神分裂患者,认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别人看不到,外星人偷听他的思维,并且趴在每个人的耳边告诉别人,可是当他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别人的时候,对方也觉得他奇怪,也会多看他两眼,他就更加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想什么了,会狂躁,会失常。简单地联想一下,也许这名患者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锁,既然已经认定这个“事实”,后面情绪崩溃就显得必然了,当然这样草率的分析无疑是片面而不专业的。

  故而把书中读到的、自己感觉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观点金句不做删改,和盘托出,希望曾经带给我心灵震撼的观点也能带给其他人省悟和启迪。

  关于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两个方法如何去应对孩子,也不是教你怎么说话让孩子听,而是家长与孩子相互学*,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认识世界。然后,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那个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提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权威型家长。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倾尽全力培养、爱护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的做法是真的离“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的人那儿学*,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这个目标更*了吗?我们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吗?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关于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让孩子更自信,那么就还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玩耍的权利,让他体验到,真正的自信,在未来,他才能够自信的去选择自己的路,自信的坚持所爱的事业。

  那些站在台前意气风发的人,那些带着团队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后,会不会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陈词,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成功学套路的背后,踩着多少被梦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们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应该就是这样: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够欣赏别人的好,也能够欣赏自己不那么的好

  自己可以选择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种从容的态度,在比赛前会紧张,赢的时候会开心,输的时候会难过,在大部分的时候都能让自己找到*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关注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也会受到情绪无法宣泄的困扰。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垒,抛弃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别人,找回那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现实,走进自己,走进他人。

  向孩子学*

  孩子的心灵是开放而灵动的,他们时时处处在学*着,只要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他们都会按着自己的节奏茁壮成长。

  家长却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里,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孩子和外在环境与自己的思想地图不一样而产生焦虑、恐惧,所以随时准备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学*是我们要向孩子学*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5

  读了《父母的反省》一书,简直是使我受益匪浅。实际上,“不断学*,不断成长”,这不仅仅是学生、子女的必修课,同时也更是教师、父母的发展动力。时代变了,父母的家庭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更新!父母们只有不断地学*,不断地反省,不断地接受新观念,才能够更好的培育出优秀的下一代!

  读了《父母的反省》,它让我们深深明白了“只有不懂教育的父母,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让我们共同阅读这份父母们都必做的家庭作业。为人父母,一定要先学会反省,然后才能够真正的科学施教!

  《父母的反省》一书,不仅观点新颖,同时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书中有大量的实证案例,不仅可以引导每一位父母反省,同时还教会每一位父母科学施教。

  《父母的反省》有很多引人入胜的观点,尤其是充分论证了一些*传统家庭教育错误的观点。*有句老古话:“棒棍底下出孝子!”,当今的家庭教育也有这样一句话常常出现:“孩子还小,打他干吗?他又不懂!”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方法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

  然而在教育中,“棍棒”教育一直是一个值得争议的话题;在过去家庭教育模式中,“棍棒底下出孝子”是个不争的道理,但在现代*,这种传统观念被颠覆了,现代年轻父母由于经济、文化的提升,环境的改变,受西方教育思想的影响,由一种粗暴的教育方式渐渐转化到另一种进步,是文明的体现。但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孩子不同的年龄层次,应施以不同的教育方式。在幼儿阶段,是树立孩子正确是非观,性格的关键期,通过讲道理,适当的“惩罚”是有必要的。到了少儿期,通过讲道理,正确引导是重要手段,不轻易“惩罚”。到了青少年期,则以讲道理沟通为主,不应动用“武力”手段教育,否则孩子会越打越叛逆,适得其反,随着年龄的增长,“棍棒”教育应随之减少。

  另一种“孩子还小,打他干吗?……”的教育方式则是一种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多数出现在“爷爷,奶奶”一辈人身上,由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隔代的亲情、宠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加上文化、思想观念的差异,以至于丧失了对孩子教育的基本原理。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家庭教育读后感10篇

  市教育文件要求教师加强阅读,我比较认同。因为我事先就形成了读书的*惯,这次从图书馆借阅要求阅读的书目,静心阅读摘抄。陈鹤琴所着《家庭教育》,读来颇有共鸣,读来如行云流水。

  我想原因有二:第一,自己写过育儿日志,思想领悟起来也容易;第二,作者的生存年代不远,语言、思想等方面没有太多因素的干扰。总而概括,如下几点:

  概括来说,这本书读来顺其自然,语言毫不晦涩。作者比较常用的语法就是排比句、并列句。排比句让读者在跳动的节奏中阐释了多种情况,读者的注意力易于集中。同时,也感受到作者是一个可爱的人。并列句前半句便于读者认识,后一句便于读者思考。作为育儿的书籍,比较适合父母阅读。

  其次,这是一个真正潜心研究的作者。文章足以流露出作者的人格,一个个形象的例子,一句句感悟的话语,那的确是自己的思考。让我觉得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关注自己孩子的同时,还要关注别人的孩子的发展。这样,通过对比就可以让父母收获更多的教育思想。孩子是变化的,原本乖巧的,在某个成长阶段不认真的时候也能够育儿。

  再者,育儿还需要更加细致。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细心的妈妈,看了这本书,我觉得问题总不是在想当然中结束。同样一件教孩子刷牙的事情。作者又分为许多细节,有想法的教育孩子。我也需要更加细致一些,主要是思想深度需再度挖掘。

  最后,在摘抄妙招的同时,要加入自己的思想。作者也读过不少书,拿《颜之推家训》这本书为例,作者在看过之后,也有自己的观点。《家庭教育》这本书从婴幼儿到五六岁,都有一些建议。我看后颇为受用。

  育儿书籍,我也看了不少。在陈老这里,仍然有新的内容可学*。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继续好好读书吧!

  假期里,针对家庭如何教育孩子,阅读了一些书籍。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她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

  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绝对不打孩子,而世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关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影响亲子感情。

  2、养成暴力倾向。

  3、伤害自尊心。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6、学会撒谎。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显然体罚是不可取的。不体罚小家伙一点儿都不怕家长怎么办呢?想想自己小时候,父母一句话,哪有不听的胆量和道理啊!怎么样才能做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父母呢?

  注意自身言行,家长要树立威信,一定得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做到:

  1、知己知彼才能保证教育威信。我觉得家长的威信应该建立在行为之有效的教育方面。如果家长的教育得不到孩子的改变及行为,那就说不上有什么威信了。主要看孩子年龄在什么阶段上,多多了解孩子心理,抓住他的心理进行教育,我想是可以改变的。

  2、做为家长就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我想威信就是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这可不是靠打骂,说能做到啊。作为父母的要言而有信才是重要的!

  3、管教与爱共存。*时孩子有错误要及时严家管教批评,批评完之后要安抚,开导他,使他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及抵抗的心理。

  4、以身作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以身作则,*常的恶*都要改过。做好榜样。好多孩子的*惯都需要家长去纠正,纠正的时候不防自己做给孩子看,做一回模范才行。身教剩于言教。

  5、少而精确的管教。不要有事没事都要唠叨几句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心理产生厌烦而不听你的话。这时我想作为父母的应该配合,合理的对待孩子。

  6、要做到现代教育。民主管教是严格了,可叫孩子处处听于你的支配对家长必须服从是不是把孩子的地位霸占了。要*等的对待孩子,家长不要太在乎面子和权威,自己有错误的时候要主动向孩子道歉,认错。这样才能使你很容易和孩子沟通。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易*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家长的革命》的家庭教育论文浅谈家庭教育的不足浅谈家庭教育的方法

  读一本好书,就好像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交流。这句话是我从读《家庭教育》这本书中感悟到的。

  《家庭教育》这本书一共分十三章:儿童的心理,学*的性质,普通教导法,卫生上的*惯,游戏与玩物,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小孩子为什么怕,为什么哭的,做父母的要以身作则,小孩子怎样学*待人接物的,我们应当怎样责罚小孩子的,怎样可以使小孩子的经验格外充分些,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这十三方面的内容。读完后,我深深地为我以前不会当妈妈而惭愧,好在孩子还小,我还可以改之。其中书中让我久久不能从脑海中忘记的一个词就是“以身作则”。

  以身作则这一个词语的意思是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以自己的行动来教育好我们的孩子,可我们家长很多时候是用嘴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行动。书上有一段话这样说:儿童在没有进入学校之前,一天到晚最亲*的人当然是父母,父母的言语动作,最是儿童所*所闻的。就是进了学校之后,放学回家,还是和父母在一起,如果父母的知识*惯好,儿童早已受到好的家庭教育,再加上学校教育,自然就相得益彰。所以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以身作则”。父母如对人礼貌,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一个悲观的人,看事物都用悲观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悲观的。父母是一个乐观的人,看事物都用乐观的眼光去看,那孩子的态度也一定是乐观的。儿童是容易受暗示的。现在我自己的孩子已经读六年级了,学*的任务越来越重,学*成绩也摆上了第一位,做父母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学**惯呢?顾名思义还是以身作则。我要求自己做到:

  1、多看书,和孩子一起看,一起聊书中的内容,聊书中人物性格,聊看过这本书后你有什么想法,聊书中的什么值得我们学*和借鉴。

  2、不和老公吵架,尽量一家三口人一起外出活动,让家庭气氛和谐。

  3、良好的做息时间,早睡早起。

  4、努力学*厨艺,尽量满足孩子的食欲要求。我这样做了的以后的时间里,我们的变化是,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不是在口水的战争中进行的,妈妈提出的要求,孩子也会乐于去完成,孩子的学*自觉性大大提高。

  以前,我只要一发现孩子有问题,心里就着毛。现在,我也能沉住气,不会总生闷气了。多亏了这本书,它时时提醒自己,先要求自己,先把自己的事做好,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有内涵的妈妈形象。前进的`路上是曲折的,相信我们的明天是美好的。为了我的孩子,我要加油!

  父母把孩子养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长中伴随终生。

  1、可用家人的观念、行动引领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怎样保持健康,这个最重要,没有健康,别的无从谈起。

  2、用谦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心中有爱,这是全家永远保持和睦关系的动力源泉。

  3、把分析事物的正确心态告诉他,使它成为心胸豁达、志存高远、明辨是非、目光长远、勇于面对困难、坚毅的人。

  4、用专心做事的态度影响他,使它成为做事细致、注意力集中,能恰当评价自己的劳动、不浅尝而止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爱,更是约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责骂,更是引领。家庭教育不是事后的消防队,更是事前的防火墙。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点,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没考虑到,就是事后做的不够好。捷径从小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娱乐,别把孩子的时间推给闲逛的孩子,交好朋友才能做好人。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最*忙里偷闲,终于把《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细细读完了。这确实是一本好书!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主要是承担智力教育,而品德、*惯、人格等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和成功的品质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老师很难做到完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来弥补。而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一、父母如何学

  成功的家庭教育要靠父母来实现。要使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首先父母自己不要先输在自我学*与提高上。优秀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懂教育的家长。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家庭教育读后感9篇

  读了《家庭教育》中的一篇叫做“求学的悬梁岁月”的文章,感触很深。说的是前世界乒坛冠军邓亚萍苦心求学直至读到剑桥博士的艰辛历程。身材矮小的邓亚萍刚开始喜欢上打乒乓球时,所有的人都不看好她,但她的父亲坚持对他说,你很优秀,真的,后来靠吃方便面矜持集训的她最终靠坚韧的毅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同样,退役的她在只认识26个英文字母的情况下靠着顽强的毅力在清华大学读完了英语本科专业,后又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再到后来就读英国剑桥读博士,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与外国教授用英语熟练交流,从开始的迷茫到后来的挑战,每一步都是那么艰难。

  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先天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想反,在条件对她很不利的情况下,靠内心那对强大的翅膀——毅力去支撑,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为自己和他人树立了一座座丰碑,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生有涯,知识无涯,不懈追求,走出人生理想之路。

  《家庭教育》 是一本帮助家长教育的好书, 书上有句话“只有不懂教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的博大 ,知道了我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的更新家庭教育观念。 学*家庭教育增强了我教育孩子的信心,从这本书中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和相同的案例,帮助我更好的解决孩子的坏毛病和坏*惯。

  我的孩子在写作业时经常磨蹭,我就不断催促,结果越催促越慢,写出的作业质量也不好,我就更生气,经常责骂孩子,通过读《家庭教育》我的态度有所改变,当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做父母的一定要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一定能帮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坏*惯。

  此外,还有把传统美德方面的教育书和家长以身作则相结合,中华美德教育,()对孩子个人来说,是其做人基础,家长对待长辈也要做到孝道,然后才能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导、启迪、感染孩子,让孩子学会体谅父母的辛苦,尊重父母的选择,感激父母的养育,在发展到能用努力学*、争取早日成才的实际行为来报答父母。

  通过不断地学*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的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惯。

  学* 《家庭教育》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的成长,家长只有不断的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有效的帮助,让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让孩子更健康、快乐、向上,这就是做父母最大的愿望。

  今年是女儿进入学校的第五个年头,对我来说时间真快,忙于生计的我们忽略了她成长的关键期,这就是我参加家委会的原因,希望通过自我学*和家委会成员互动学*给我机会去了解他们,通过拜读《家庭教育指导用书》这本书又让我懂得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在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感想。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书中列举了各类家庭的不同问题,我们针对自己的问题着重去看、去理解、去解决,每一种情况都讲解的非常全面和透彻。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应该怎样去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在慢慢成长,其实初为家长的我们也应该不断自我反省总结和成长。

  不要以分数去评价孩子,不要将孩子的兴趣爱好扼杀,不要将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要读懂孩子的心,要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要多听听孩子的渴望。其实很简单,多多陪伴孩子并及时沟通充分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疼爱他们的家长给他们的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学校有学校教育,家庭有家庭教育,社会有社会教育,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我们很爱他们有时候超越爱自己,只是方式方法不对。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时刻提醒着不足的我们。我们在改变孩子缺点的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自己,让我们的爱不再有缺陷。爱其实可以满分……

  我读了《家庭教育读本》一书后感触颇多,现就自己的一些感想与大家分享。

  父母把孩子养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

  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之后,才感受到家庭教育的博大。从中我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教育方法和自身所欠缺的家庭教育素养。学*家庭教育不但带给我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增强了我教育好孩子的信心。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他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它并不意味就没有一套科学方法。

  查一查这本书,不管孩子出现怎样的问题,从这本书中都可以找到想要解决的方法和相同案例。我们就能更好地解决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读《家庭教育读本》,当孩子在学*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帮助他、鼓励他、赞赏他,让孩子从内心感受到我的诚恳。通过不断地学*家庭教育,提高自身素养,经常与孩子沟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改掉自身的坏*惯。学*《家庭教育读本》最大的收获就是让我不断地成长,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更有效的帮助。

  我觉的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应该本着孩子的兴趣而让他去学*,现在有些大人认为孩子应该学什么,就让孩子去学什么,却从来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这样孩子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完成父母布置的任务而已,学*的动力是什么,是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孩子才有长期学下去的动力。当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我们都满足,我想在我们经济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有选择性的满足孩子的学*兴趣,这才是我们做父母应该作的。

  说到教育孩子,我觉得首先要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在情感上认可你、接受你。所以我们*时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沟通——在教育孩子方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比如说孩子有时放学回家很不开心,我就会问她为什么不高兴啊?她就会把在学校和小同学发生的不愉快一五一十的讲给我听,我就会帮她找原因,把所有的不愉快都化解开来,她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我们就会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缺点。

  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寄予美好的期望。孩子优质健康的成长是家长一生的目标。“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共同的愿望。但一系列的问题总是困扰着我们: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那么优秀,而我们付出那么多孩子还是学*不好?为什么孩子不听话?我总是为他着想而孩子却不领情?为什么孩子不按照我们铺设的路去走呢?等等。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家长都会束手无策,教育也会出现偏差。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增加矛盾,孩子就会和你唱反调,你越让他向东他就越向西。所以我们如何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呢?非常欣慰的是《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的及时出现,为做父母的我们指明了方向,它从各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使我在困惑面前看到了希望,也使我明白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作为家长,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和学*环境。试想如果父母三天两头吵架,说脏话,孩子会有好的性格吗?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的榜样和表率。有句话说得好“共成长,我先行”。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与温馨和谐的家庭里,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是非常有益的。如果父母能够认真学*、读书、看报,孩子也会主动去学*。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一旦孩子好的*惯养成,对孩子的一生都会受益匪浅。

  作为家长,我们也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成绩。比如有些家长,孩子考试成绩好就非常高兴,考不好就对孩子发脾气。这样时间长了孩子就会感觉有压力,考不好时回家也不敢说。以前我也犯同样的错误。孩子考试考不好,回来我就臭骂一顿,孩子憋憋屈屈的。后来他就考好了回来告诉我。考不好,我要是不问,她也不说。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后,我就慢慢的改变了我的做法。过一段时间我就会问她,又考试没呀?考不好时回来告诉我,我也不再发火了,我会鼓励她,让她加油,只要你努力了,下次一定能考好。时间长了孩子自己就会知道努力学*了。

  除了学*之外,更要关注一些学*以外的东西,把孩子放在一个大的世界里。从孩子身上发现他的爱好,让他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去发展。还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己能做的事情让他自己去做,不要依赖父母。比如早上起来让他自己去穿衣,叠被。晚上睡觉前自己去洗脚。有些家长太溺爱孩子,孩子说啥是啥,要啥买啥,一味的娇惯,这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在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无论从生活条件还是物质条件上与过去的哪个时代来比,都是天壤之别。所以做父母的时常要提醒自己,对孩子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量满足,不合理的要求要善于引导,决不迁就。

  通过学*《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还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点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去关心别人、有爱心。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做好事的同时,享受快乐,而在爱心奉献时也要考虑别人的需要与感受。就拿我家孩子来说,她每次在家和小朋友玩儿时,都会把自己的玩具和零食与伙伴们一起分享。每次在家吃水果的时候都会先让一圈,问问爸爸妈妈还有奶奶,然后自己才吃。

  第二点就是教会孩子如何培养好*惯。比如:写作业拖拉,可以用书上说的加减法的方法,也就是比以前快一分钟或慢一分钟的方法,让他通过与自己的时间赛跑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注意力,先让孩子感觉到了再教育,我觉得这种方法就特别好。比如孩子写作业时,让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提前完成了有奖励,没按时完成要惩罚。

  第三点就是教会如何去培养孩子的耐性。比如:以前遇到我和别人打电话时,她要在旁边大声说话,我就会对他发脾气,结果孩子很不高兴,不理我了,她会认为别人比她都重要。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之后,我就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和别人打电话之前就会先让她做一些别的事情,或者跟她约定好妈妈打完电话再和你一起做游戏。这样她就再也不吵闹了,会耐心的等我把电话打完,确实很有效果的。

  自从开始阅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就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做法和对孩子的态度。经常和孩子一起沟通,交流,和她做朋友。这样会把我们的距离拉得很*。遇到事情,无论她做的对与错,我也不再发火,用*和的语气和她讲道理。有时还和孩子一起唱唱歌,做做游戏,孩子每次都很开心。慢慢的我发现孩子也在一点点的改变。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是写给家长的。我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它让我深深地明白了“只有不懂教育的家长,没有教不好的孩子”这句话的含义。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了孩子的明天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读了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触。作为家长的我们,责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仅要在*时做到言传身教,而且在学*上也要帮助她,鼓励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进步。孩子的学*,不仅依赖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师的辅导,也需要家长的参与。家长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兴趣与个性,更有可能参与到孩子的学*过程中来。在帮助孩子学*的同时我们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惯,改掉坏毛病。

  作为家长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现在正是孩子的关键时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难,帮助孩子度过重要的六年级。我的女儿,你也要多争气一点,勤奋再勤奋,妈妈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当今社会的家庭,独生子女的教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我们天下父母们的共同心愿。我们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直没有刻意的去教她学*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在她喜欢看的书上面教她认一些字,给她一些她喜欢的书,让她自己学会看,怎样讲故事,*时在我讲一次故事,然后让她自己也讲一个给我听,使她对学*有着深厚的兴趣。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她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第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必须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们父母自己遇到同样的问题应该怎样做,是会像孩子那样做吗?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己的能力与知识。

  上述这些只是我*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现在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幼儿教育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家庭环境的区别,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暑假里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了《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的父母。只有不断学*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朝着自己美丽的理想努力振飞。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易*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家庭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读后感《家庭教育读后感》。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当前,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部、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而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也知之甚少的话,我们的孩子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想,这既是很多家长、从教者所困惑的缘由吧。

  翻阅*一个世纪前的《家庭教育》,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家庭教育》读后感6篇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易*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家庭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当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够而且应该做的事情的现象,他指出家长的责任是帮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两个原则“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先生主张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等对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别强调“做父亲的应当同小孩作伴侣”,认为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个表现。他认为父子作伴游戏的好处很多,既可以沟通父子间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伦之乐,又可以利用作伴机会教育孩子,还可以发现孩子不好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加以纠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在婴幼儿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小孩;即使进了幼儿园,老师和父母对于小孩子具有*均的力量,但由于儿童与父母相亲的爱力深,相处时间长,他们对儿童的影响仍然特别大,往往儿童在学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却抵挡不住家庭环境的影响,读后感《家庭教育读后感》。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陈鹤琴家庭教育理论的重要观点,我觉得这里的“一致性”应该是一种比较宽泛的概念,不仅指家园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长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应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当前,我们很多的家长和老师对孩子身上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还在于我们作为师长的身上,是我们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作用。在深入一点说,是我们做师长的没有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是从一出生就开始的。当孩子呱呱落地、当孩子牙牙学语、当孩子初次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部、当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当孩子第一次表现出喜怒哀乐时,我们就应该加以关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孩子的种种表现表现出听之任之漠然的态度。而随着孩子进入学校,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对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也知之甚少的话,我们的孩子将会沿着怎样的轨迹发展呢?我想,这既是很多家长、从教者所困惑的缘由吧。

  翻阅*一个世纪前的《家庭教育》,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确实如文中所言,*社会飞速发展、瞬息万变,随着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非常之大,网络成瘾、手机游戏、攀比心理,种种不良诱惑摆在了我们广大孩子和家长面前。前段时间我带儿子去医院看病,看病过程中就有两位孩子非常有趣。本来一开始谈的是学*问题,两个人说着说着就讲到了我家有宝马,我家有奔驰,我家里面有多少游戏光盘之类的话题。由此可见,现在的孩子已经并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的我们所能岂及的,所以我认为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非常有可读性,其中不少的例子活生生的再现了我们现在家庭教育的困境,也给了我们家长不少启示。

  教育孩子不要攀富,不要片面的追求名利,人的一生更多的时候要多为别人考虑,不要以为自己学了多少知识就很了不起,育人先要育德,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没有几个人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笨,但在思想品德教育上有很多家长做出了不好的表率,当然这是极少数的。

  总之一句话,无论是博士妈妈也好、顾晓鸣老师的回复也好,大家现在也都是摸石头过河,有许多的问题有待大家共同摸索前进。

  很荣幸有机会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如何对孩子成长陪伴,学*指导等优质的书籍。书中的智慧分享,案例故事和现身说法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智慧分享中《天堂与地狱,就在父母的口中的神奇力量》一文中,我知道了经常接受消极暗示的孩子,有的会过早的失去对自己在学*方面的信心,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而那些经常接受来自亲人,朋友或者老师正确积极暗示的孩子,后来都会无一例外的具有一些优秀的美好的个性品质,即使他们在某一天失败了,但总有一天会爬起来,重新开始,向着人生新的目标前进。

  这让我想起来一位非常和蔼可亲又教学有方的吉他老师,记得女儿刚开始学*古典吉他时,因为音阶总是按不紧,弹得曲子总是断断续续,慢慢的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每当练吉他时,总是敷衍了事,磨磨蹭蹭。当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每次女儿上课,出现失误时,他都会说:没关系,已经比上次好多了,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只要你在坚持练*一下,这个地方的弹奏效果就完美了。但是老师相信再给你点时间你肯定会做到的。有信心吗?每当女儿听到老师这样说,都又会自信的点点头说:有信心。正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积极暗示与鼓励,才让女儿一次又一次的充满信心,坚持下来;才让女儿不敢懈怠,最终也能弹出优美动听的古典吉他曲。并去上海参加全国的古典吉他业余吉他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拿到了江苏吉他十级优秀考级证书。

  是的,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有一种超现实,神奇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一定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从而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教育”是*年来困扰*家长的一个难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是怎样才能做好这个老师呢?每个家长说起孩子,大概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我们太多的心血与爱,当然孩子也带给了我们数不清的欢乐。孩子们一天天在成长,从牙牙学语、蹒跚学步,到小小儿童,再到如今的青少年,他们的变化带给我们一个个的惊喜。其实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我们在父母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和进步。

  孩子一出生就意味着教育的开始,他们每天的所见所闻、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他们的教育。在幼儿及小学时期家长不能仅仅关心孩子的智力开发,更应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社会道德等家庭教育。在我看来怎样做人比怎样做题目更为重要。

  小学的六年也是我学*的六年,我与我的孩子一同学*一同成长,一路走来有欢笑、有泪水、有成功、也有失败,我与他都收获良多。步入中学以后,我与孩子又来到了新的起点、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顺利的和孩子一起渡过这精彩的中学生涯是我*期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中学的第一次家长会,有幸得到《家庭教育关键词》,仔细阅读学*,感觉受益匪浅。纵观全书,皆为实例,有教育成功的典范,也有失败的教训,一桩桩、一件件,震撼心灵。

  中学教育与小学截然不同,小学的孩子天真、活泼;而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得到了飞速的成长,都自认为是“成年人”,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都比学*要来的快的多,感兴趣的程度也远比学*要多的多。哄、骗、打、压这些手段完全是行不通的,反而起逆反效果。这时沟通、鼓励、安慰、尊重显得尤为珍贵。成绩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代表一切,作为家长一定要因材施教,聆听孩子们的心声,尊重他们的选择,就算错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他们还年轻,多的是选择的机会,尝试一下失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用我们的生活经验和教训告诉他们该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他们都是“成年人”了,用心交流一定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们对待学*、生活、做人、做事的态度;教育他们自我控制与明辨事非的重要性。

  不管是童年还是青少年,对于孩子来说都只有一次,家长的正确引导有利于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对于家长来说必须做到以身作则,我们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切记“身教胜于言教”,自已做到胜于万言相教!相信我们的孩子只要做到认真的对待每一件事,那么到哪里都会闪闪发光!

  暑假里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了《赵忠心谈家庭教育》一书,使我受益匪浅,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育出来的,好*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的父母。只有不断学*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相信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童年。让孩子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朝着自己美丽的理想努力振飞。

  这本书一共分六章,其中每一个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教育理念都是通过一个个教育故事引出来的。很庆幸我最*能读到这本好书,让自己在读书中反思,在读书中感悟,在读书中改变。

  首先,在读这本书时,我再一次深深地认识到理解孩子的心的重要性。这也是作者在第一章中就提到的。我们曾经都是孩子,都有着自己各种各样的小心思,会犯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很多时候不是为了制造错误而犯的,很多时候是孩子的一种学*,一种对世界的探索,是孩子想得到肯定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却大多数时候在曲解孩子的用意,一味批评,这是很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我们小时候肯定也有过同样的心思,过一样的事,犯过一样的错误,也一样地期待过别人的理解,但是遭到的却是批评,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那现在我们长大了,为什么却忘了当年的感觉,而用同样的方式处理同样的情况呢?这实在没有理由可以说得过去!后来,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因为父母、长辈的教育方式,会深深地给后代烙上烙印。因此,我们在做父母以后,一定要去改变自己身上这些不好的烙印,不要让它出来“作乱”!而对于我这样一名教育者更应该把这些从长辈那继承来的烙印去掉,因为,我影响的不只是一个孩子,一个家庭。

  其次,教育孩子要有原则,要让孩子知道什么事是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的。这样我们教育才能有效果。对孩子的爱要有度,我们现在提倡不要给孩子浇凉水,但是也不能给孩子浇开水,两者都是对孩子成长不利的。只有温水,才是真正适合的温度,才能教养出真正的能自律好孩子。但是讲究原则不是苦口婆心、长篇大论的说教。一来,孩子不能理解,说再多也是没有用的;二来,这样的说教很容易使孩子产生厌烦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一定是要讲究方法,要做到见招拆招的。教育别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除了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之外,还需要不断的思考、总结,总之教育是一项集体力运动和强大的脑力运动于一身的充满智慧的活动,我们永远不要指望用一种一劳永逸的方法把孩子教育好,存在这样思想的家长,往往要自食苦果。在学校教育中,这些道理也对我而言也同样适用。

  再次,在书的结尾提到了学*动力的问题。是啊!最*看到这样一句话:做任何事,都得有一个让自己“心甘情愿”的理由。少了这个心甘情愿,什么努力都要打折扣。这就需要我们摸清孩子学*动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针对孩子的情况我们要怎样给予指导才能让他们有学*的动力?这是很难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但是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后,孩子学*基本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其实,学*如果没有真正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的话,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连我们大人都难以坚持,更何况是孩子?因此,我们也要思考怎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学*的快乐?并怎样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

  最后,我们要认识到大人有张大脸,孩子也有张小脸。小孩的自尊心很多时候比我们大人还强,因此,不要随便指责孩子的不是,就算孩子有必要批评了,批评也只限于当时,而不应该在过后再提及。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更好地成长,而不是损害孩子的自尊,不是吗?一旦孩子的自尊被损耗殆尽的时候,孩子对什么都油盐不进了,我们才真正难以教育他了!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家庭教育读后感6篇

  假期里,针对家庭如何教育孩子,阅读了一些书籍。

  在家庭中如何培养教育孩子的问题,对于我们家长来说是一个非常严峻和复杂的问题。俗话说孩子的第一个老师是父母,那么家庭教育的好坏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它和学校教育有着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缺一不可。所以说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孩子聪明,活泼,大方,好胜性强,自信心也很强,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等。但是她们面对困难和挫折,往往显得束手无策,也不听别人的劝告。而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很爱自己的孩子,这种爱就会变成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

  对现代父母来说,“打孩子”也许是最不被认同的教育方法,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然而,从没打过孩子的父母恐怕很少,只有“十全十美”的父母才能做到绝对不打孩子,而世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父母。父母往往在忍无可忍的情形下动了手,事后又十分后悔、自责。

  关于体罚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

  1、影响亲子感情。

  2、养成暴力倾向。

  3、伤害自尊心。

  4、造成懦弱、自卑的性格。

  5、导致拘束、紧张情绪。

  6、学会撒谎。

  7、让孩子失去内疚感。

  显然体罚是不可取的。不体罚小家伙一点儿都不怕家长怎么办呢?想想自己小时候,父母一句话,哪有不听的胆量和道理啊!怎么样才能做孩子心目中有威信的父母呢?

  注意自身言行,家长要树立威信,一定得在孩子面前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做到:

  1、知己知彼才能保证教育威信。我觉得家长的威信应该建立在行为之有效的教育方面。如果家长的教育得不到孩子的改变及行为,那就说不上有什么威信了。主要看孩子年龄在什么阶段上,多多了解孩子心理,抓住他的心理进行教育,我想是可以改变的。

  2、做为家长就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我想威信就是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一种信任感。这可不是靠打骂,说能做到啊。作为父母的要言而有信才是重要的!

  3、管教与爱共存。*时孩子有错误要及时严家管教批评,批评完之后要安抚,开导他,使他感受到父母是爱他的,这样才不会使孩子产生畏惧及抵抗的心理。

  4、以身作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父母要以身作则,*常的恶*都要改过。做好榜样。好多孩子的*惯都需要家长去纠正,纠正的时候不防自己做给孩子看,做一回模范才行。身教剩于言教。

  5、少而精确的管教。不要有事没事都要唠叨几句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心理产生厌烦而不听你的话。这时我想作为父母的应该配合,合理的对待孩子。

  6、要做到现代教育。民主管教是严格了,可叫孩子处处听于你的支配对家长必须服从是不是把孩子的地位霸占了。要*等的对待孩子,家长不要太在乎面子和权威,自己有错误的时候要主动向孩子道歉,认错。这样才能使你很容易和孩子沟通。

  此书系我国现代著名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于1925年著成出版,至今再版20余次,可谓经得起历史考验,日久弥新。

  本书用通俗易懂、贴*生活实际经验的语言介绍了儿童的心理,列出了若干的教导原则与方法。详细讲了卫生*惯、游戏、害怕与哭、接人待物、责罚和创造良好环境。即尊重孩子,又符合国情实际。

  例如,针对孩子独自睡觉一事,陈先生这样说到——“做父母的不应当因为小孩子不肯独自睡就去抱他(很多父母祖辈很不愿或者说很怕孩子哭,一哭就抱,一哭就哄骗),也不应当听他哭不去睬他(也有些父母以为这就是好的教育方法,狠下心让孩子一个人哭到昏睡过去。福爸的同事就曾让1岁多的孩子一个人哭了2个小时,哭睡了),应当用种种方法去安慰他使他独自睡去(其实何止对待独睡问题,对待孩子的多数问题都可以采取这类方法)。假使我让他去哭而不去安慰他,他虽然因为哭的疲倦会睡的,但是他的心境是很不安宁的。我用这种方法去教育他(即让他哭一阵子,过去抱抱他歇一下,如此几个晚上就能独睡了),一方面使他知道他应当独自睡的,一方面使他心里觉得很安宁,这种方法是宽猛并济的,比较纯用硬逼的方法是好得多了。”

  对于孩子的提问,书中说——“我们做父母的不要拒绝小孩子的问题,也不要以‘有问必答’的方法对付他。我们应当利用他的问题来实行我们的理想教育。”如何利用问题来施行教育呢?书中举了个例子——5岁的孩子同父亲去散步,看到有个小孩放风筝,就问父亲那个小孩在做什么。父亲说你要去看看吗,就同孩子一起过去看。走到*前,父亲说那个在空中的`真好看,你看那小孩子手里拿了什么东西,要走*看一看吗。孩子离开父亲走到那个小孩子旁边,看到了他手里的线,回来告诉父亲是线。父亲又问你要同那个小孩子那样做吗。孩子说要,父亲就领他去买了纸竹等材料,回家做了个风筝给他,第二天一同去放风筝。这比起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不知要好多少倍。

  对于阅读的评述,可谓点中做父母的死穴——陈先生在东京,看见黄包车夫在没有生意的时候看报纸,还是英文报,并且告诉陈先生报上说现在上海霍乱很厉害。不禁感叹道“一个黄包车夫竟然也爱看报,这种*惯多么好!这种*惯,影响着小孩子多么大!试问我们*的家庭怎么样?我们的社会怎么样?不少受过教育的男女除了学校之后,对于看书,也都没有大的兴味,好像书是属于学校的,于本身的职业,于本身的修养,于本身的娱乐,是没有多大关系的。实在要叹有血多人对于世界大事的认识程度是非常浅陋的,就是对于国内的事,也不甚关心,什么各种科学上的新发明,史地上的新发现,都置若罔闻。这种环境,怎样能引起小孩子喜欢看书阅报呢?”说来惭愧,回顾我工作8年间的买*录,除了在读研究生时为了写论文,买过100来块钱的书外,到了有孩子前就没买过几本书。感谢孩子的降临,那种使命感促使我重新与书结缘,2年多陆续购进了5000元的书,大多是家庭教育和童书,少部分是饮食健康家政的书。有朋友问,买了那么多书,有时间看吗?有!时间从来不缺乏,只是看怎么用和用来干什么。怀孕和产假期间,我在床头、洗手间、客厅都放置了若干本书,走到哪看到哪,就是坐在饭桌前等齐家人开饭前我也可以看上几段文字。刚开始看书,分不清好坏(指的是作者的独创性,观点合理否),但当积累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就能自然而然分辨出了,不再从头看到尾,遇到不好的书,略看几眼便打入冷宫,省出来的时间就去看好书了。正是有了这些明人智者的言辞,才把我从一个粗陋的母亲引入了正确的道路,甚至还能够为身边的朋友育儿给出合理有效的建议。这种成就感远比我的代码通过测试来的强烈的多!

  书中用整章篇幅讨论对孩子的体罚问题,他的结论是:如果做父母的自身受过良美教育并能施良美教育于子女的,体罚当然可以免用。但是普通的父母虽不应常常鞭挞孩子,然有时也可能用到。如果能用别的良法指导孩子那是最好不过,如果不能用别的良法而不得不用体罚,也要善用。陈先生非常忧虑一般做父母的不知道怎样责罚孩子,以致损害孩子和自己的人格。他详细列出了责罚小孩子的条件,真的是用心良苦。

  这本书是陶行知先生推介的,他写道“愿与天下父母共读之”。里面的确有很多科学的教育方法。看来其实在我国不乏善育人者,只是少了善学育人者。再好的老师也只能带动周围少数的家庭,我们不能把孩子的希望完全寄托于名师名校,关键还是做父母的自身努力,施以良美教育。所以,父母们哪,甚至祖父们哪,如果你们想要教育孩子,请先教育自己做好(祖)父母,拿出对生命的崇敬,拿出谦卑之心态,从读书开始学*吧!

  读完《美国式家庭教育》后,有几点感想:

  1、大人同孩子说话,必须蹲下来或是弯腰,大人与孩子之间是一种*等的伙伴式关系,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强迫别人仰视自己。

  2、让孩子从小就正确地对待金钱和使用金钱,并学会初步的理财知识和技能。引导孩子体会到用自己的存款来买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愉快和兴奋,并且培养孩子学会有计划地管理金钱的能力。

  3、孩子做错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是帮他反省:错到哪里了,怎么改正,不要不停地责怪孩子,那样除了增加孩子的心里负担外,没有任何用处。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大人只能根据具体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释和说明,并加以引导。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的;第二,相信孩子是聪明的;第三,永远鼓励孩子,从不挖苦孩子。

  4、兴趣才是孩子成才的最佳引导者,它能够化懒惰为勤劳,化腐朽为神奇。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兴趣,为孩子们千奇百怪的思想、千奇百怪的志向尽可能地提供发展的环境,这些都是父母应该做的事情。

  5、没有任何一本育儿书籍是适合所有的小孩子的,最适合自己子女的育儿经验还是要靠父母自己来尝试。

  我们认真读了真本书,内容很多。而且举了一些例子,既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既有伟人,又有名人,还有一些和我们一样的普通百姓家庭。有些例子对我们是实用的,有些我们觉的离我们太遥远,但方法可以借鉴。总的来讲一下子消化不了。现在我们就对读过这本书谈了一点体会。

  我家孩子自从进五年级以后,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以前在家里和我们大人在一起话很多,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和我们说。但是现在话比以前少了,特别是有的时候说了一半就不说了,其实他是在想要提什么要求。看你们大人有什么反应,还有一半话要再三追向他也不一定肯说。就能像书中说的“你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变化?”关于这一点我们家长以前确实是忽略了。总是以为他还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孩。所以,以后一定要学会观察孩子的心理变化。*时要学会和孩子多交流。要尊重他的人格与意志。

  书中说到做没有脾气的家长,孩子在学校学*成绩不理想,在家里也不自己看书,碰到这些事情我们家长就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甚至发脾气,但没有任何效果。所以这本书教会我们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离开情绪现场,下楼梯,数数,深呼吸。

  现在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但礼仪意识非常淡薄。在礼仪方面现在的家长对照书中的要求也不太完美。这是家长先要学*的知识。让后在各种场合为孩子做出榜样。

  当代至今,电视,电脑,手机······但是坚持锻炼身体的人却很少学校里的小胖子不少。所以我们要每天坚持锻炼*惯。因为书中正像所说的:身体虚弱。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是保证一个家庭关系稳定、成员幸福和睦的关键。在《聚焦家庭教育》一书中,爱自己、爱配偶、无条件地爱孩子是家庭教育的三原则;既关注孩子本身的状态,同时又限制孩子对其他人伤害,做一名权威型家长,是理想的家庭教育方式。而由于所处的年龄段的缘故,我常常受到情绪的困扰,此书中对于“如何调节情绪”论述令我收益颇多。

  不论是父母对孩子的引导,还是家庭成员的相处,处处离不开情绪的调节。有些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巨大的情绪波动,或欢喜或愤怒,人们往往认为这样的情绪就是感受,本就应该得到表达和释放。“动力沟通认为,情绪是一种思想,是思想对感受的倾向性评价。”本书认为,情绪是思想的附庸,深陷情绪漩涡实际就是在自己的思想中画地为牢,在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时候,最本质的感受已经经过思想的翻译变成了另外一番样子。

  当读到这样的观点时,我不禁想起《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的一个小例子,一个严重精神分裂患者,认为自己能看到街上很多外星人,别人看不到,外星人偷听他的思维,并且趴在每个人的耳边告诉别人,可是当他用那种奇怪的眼神看别人的时候,对方也觉得他奇怪,也会多看他两眼,他就更加认为别人已经知道他想什么了,会狂躁,会失常。简单地联想一下,也许这名患者为自己套上了一副思想的枷锁,既然已经认定这个“事实”,后面情绪崩溃就显得必然了,当然这样草率的分析无疑是片面而不专业的。

  故而把书中读到的、自己感觉受益的'精彩段落和王博士的观点金句不做删改,和盘托出,希望曾经带给我心灵震撼的观点也能带给其他人省悟和启迪。

  关于家庭教育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教你一两个方法如何去应对孩子,也不是教你怎么说话让孩子听,而是家长与孩子相互学*,认识自己,认识对方,认识世界。然后,和孩子一起成为更好的那个人!

  家庭教育,就是家长提升自我修养、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家庭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孩子成为自己的权威型家长。

  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我们倾尽全力培养、爱护我们的孩子,可是我们的做法是真的离“让自己的孩子,离开家长后能够独立生活,能够从周围的人那儿学*,适应这个变化的时代”这个目标更*了吗?我们真正的在做着完成自己使命的事情吗?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家长是孩子的原型,家庭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家长的自我教育。

  关于孩子的自信

  如果想让孩子更自信,那么就还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玩耍的权利,让他体验到,真正的自信,在未来,他才能够自信的去选择自己的路,自信的坚持所爱的事业。

  那些站在台前意气风发的人,那些带着团队激情澎湃的人,在人后,会不会像泄了气的皮球?那些看上去慷慨激昂的陈词,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成功学套路的背后,踩着多少被梦幻色彩迷惑的人。

  而我们大部分人竟然相信了这就是自信。

  我想,自信应该就是这样:

  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能够欣赏别人的好,也能够欣赏自己不那么的好

  自己可以选择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也能接受得不到

  自信,是一种从容的态度,在比赛前会紧张,赢的时候会开心,输的时候会难过,在大部分的时候都能让自己找到*和。

  如果一直活在自己为自己创造的思想世界中,就永远无法找到自己,关注到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也会受到情绪无法宣泄的困扰。只有突破思想的壁垒,抛弃自己的想法去感受别人,找回那颗婴儿般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走进现实,走进自己,走进他人。

  向孩子学*

  孩子的心灵是开放而灵动的,他们时时处处在学*着,只要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他们都会按着自己的节奏茁壮成长。

  家长却容易故步自封在自己已有的思想概念里,认为自己是对的,因为孩子和外在环境与自己的思想地图不一样而产生焦虑、恐惧,所以随时准备打破自己的思想,向他人学*是我们要向孩子学*的。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6)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读后感 (菁华5篇)

  作为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身份,让我深深感觉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深知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偶然的机会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一书,收获很大,感想很多。

  一、要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

  我们作为*家长,一般都教育孩子要听话家长的话,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但现在我改变了想法。我认为孩子未成年,这是事实,但他也是一个独立的,有思想的人,需要人去尊重,需要人理解。所以现在只要有事发生在他身上,我都会问询问他的意见,由于他太小,我会给他选择性的询问。

  二、对待孩子要保持心*气和

  以前,当我们叫孩子做某事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释,我们就会不耐烦地对他吼,或者威胁他,以至于他对我们也会采取同样的方法,一点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现在,如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心*气和的问他为什么,并且会努力劝说他按照我们的意思去行动。如此一来,孩子遇到什么事也会心*气和的你商量,而不会蛮不讲理。

  三、表扬孩子要具体化且要鼓励持久性

  现在的孩子都喜欢听表扬,遇到不愿意做的事经过你表扬,如:你好棒,好乖,好聪明,就会很高兴的去做,做好后还不忘记在你面前自夸一下,造成什么都是他最好的意识,没有虚心学*他人长处的*惯。现在,如果我表扬我孩子,就会把这件事情什么地方做的好分析给他听,并且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让孩子快乐的学*

  现在的家长,都不让太小的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愿意,家长也不愿他们插手,怕把事情越做越糟。我个人就不这样认为,现在的小孩子做事情,不是把他当作负担,而是当作游戏,如洗衣服,有许多泡泡,小孩子会觉得特别好玩。另外做事情可以锻炼他的动手能力,为什么不同意呢?我儿子在吃饭时要自己摆碗,第二次时把碗打碎了一个,从此以后,他每次摆碗时,都自己提醒自己要当心点。所以,千成不要让他什么都不能碰,不能摸,限制太多,要激发孩子多实践,这样做事才有条理和责任心。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大环境,学校的教育是大家一视同仁,那么怎么让孩子优于别人呢?就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开始,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所以,家庭教育特别重要。

  有一种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并不重要,孩子的教育主要由学校承担。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美国一位教育家说过,许多父母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很专业的事情,于是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学校和老师的身上。其实,对孩子未来产生最大影响的,不是学校和老师,而是家庭和父母。这句话是非常有意义的。

  学校教育主要是承担智力教育,而品德、*惯、人格等直接影响孩子成长和成功的品质往往需要在家庭中形成。家庭教育之所以重要,还因为孩子是有个体差异的,学校老师很难做到完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来施教,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在家庭教育中来弥补。而家庭怎样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了我有益的启示:

  一、父母如何学

  成功的家庭教育要靠父母来实现。要使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首先父母自己不要先输在自我学*与提高上。优秀的孩子后面总有一对懂教育的家长。

  一方面,作为父母要不断地学*如何培养孩子的知识和经验,转变自己陈旧的教育观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不断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作为父母还应该在不断的探索与自我矫正中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因为孩子在不断地成长,问题在不断地变化,需要新的解决办法,不能千篇一律地套用某一个模式。

  二、孩子如何教

  家庭教育是通过家庭环境、家庭氛围、价值取向、父母的言行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无形中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品德和基本素质。家庭教育既是幼儿园教育的帮手,又是社会教育的示波器。

  对于还在幼儿阶段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重点绝不应是孩子在幼儿园智力教育的继续,而应放在对孩子爱心的培养上。因为没有爱心的孩子,很难想像会真诚地尊重、谅解和宽容别人,长大后会努力回报社会。家庭教育就是通过潜移默化让孩子懂得爱是一份尊重、一份谅解、一份宽容和一份给予。

  三、*惯如何养

  孩子身上的多数*惯——无论是好*惯还是坏*惯——都是在家庭环境中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所以,家庭教育也需重视对孩子良好*惯的培养上。

  一位刚上幼儿园的男孩,中午午睡时总把脱下的外衣叠得很整齐。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妈妈每次睡觉时总把衣服一件件叠得很整齐,放在一边。”这些例子生动的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惯培养的重要性。

  在家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容易情感失控。有时也知道应该如何要求孩子养成好*惯,但做起来往往以情感代替理智。比如,说好了不能随便买零食,但只要孩子一哭一闹,心就软。先是迁就退让,继而发展到有求必应,久而久之,孩子便养成吃零食的坏*惯。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与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同时家庭与学校的教育要一致。现在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而在家里却做不到。家庭与学校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总之,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是孩子最重要的生活基地,家庭教育是任何教育所不能代替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基础上的延伸、扩展和提高。要真正了解一个孩子,首先要了解其家庭,要做到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首先要做到孩子不输在家庭教育上。再次感谢《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给我提供的帮助和启迪。

  最后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家庭教育的首任优秀教师,培养出成功的孩子。

  读了《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充分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并了解到父母教育孩子的缺点。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在儿童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惯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虽然我们在家里对孩子培养良好的学*、生活等*惯,但读完这本书,我仍然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到。

  首先,我认为我们应该尊重我们的孩子,让他们也学会尊重别人。

  作为父母,一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服从父母,这样才是好孩子,才能得到奖励、表扬。但是读了这本书,我现在改变了主意。

  我认为,虽然孩子还未成年,但他也是一个独立、有思想的人,需要被尊重和理解。所以现在当孩子在家里发生了什么事,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有时他可以向我们表达他的意见,有时我们需要给他一些指导。这样,他的果断和自信才可以逐渐增长。

  其次,我们应该*静地对待我们的孩子。有时,当我们要求他做某事或解释作业时,如果他不愿意或不理解,我们会不耐烦,导致他哭或不愿意做我们要求。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冷静地向他解释事情,让他意识到做这些事情的必要性,*静的交谈,可以使孩子放松下来你,这样就可以和孩子们进行更多的沟通。

  以前,我们不让孩子做事情,即使孩子想做,我们也不希望他干预,因为害怕让事情变得更糟。

  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认为做事可以锻炼动手和自理能力,比如在吃饭时,我们希望他准备好饭碗和筷子,晚饭后,我们让他清理盘子,在假期,他还主动洗碗,我们同意了,他洗完后,我们还称赞他。

  从那时起,当他主动提出帮我们做家务时,我们一般没有拒绝他。通过这些事情,我认为启发了孩子更多的实践,更多的好*惯,也培养了孩子做事有序性,不丢失家庭教育的责任感。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意识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成长的两个环境,学校教育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那么如何让孩子比别人更好呢?有必要从加强家庭教育入手,因为家庭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

  都说孩子是家长的心头肉,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便宠出了小皇帝小公主。作为一名家长,我坚决杜绝这样的教育方式,我一直都觉得棍棒出孝子,严厉才能出真才。然而,到了四年级,孩子的成绩仍然不见起色,这可让我急坏了,究竟是哪出了问题呢?

  晚上,儿子回来从书包里拿出一本书——《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草草翻了翻便放在一旁。直到儿子说要写读后感,才拿起来认真阅读。这一读便让我着了迷,吃饭、看电视、睡觉前,都捧着这本书,爱不释手。数年来,从孩子降临,到读书,我作为家长一直忙于工作忽略孩子的教育。读了这本书真是让我羞愧万分。这本书主要说了家庭教育在孩子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这也正是我们父母缺少的。孩子书读不好常常被我严厉地批评,然后看到他惭愧地低下头我便觉得他听进去了,好像我的教育起了作用。可是,孩子的成绩却每况日下,让我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却总是因为工作而将怎么教育孩子放到了一边。

  读了书的一半,我才明白教育方式的不同,孩子的成长也会千差万别。在当今时代,影响孩子操行构成的因素日趋复杂。但在孩子的品德构成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不可低估,家长的品德行为标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议和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原则。我经常把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带回家里来,殊不知这也渐渐影响了我的孩子,让他消极读书甚至怀疑自己。无论是生活方面还是学*,家长都是孩子的榜样,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家长在家经常督促孩子读书也是自己勤劳的体现,并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有时候我们应该付出自己的行动,关心孩子的学*,知道他是否进步了,在学校有没有受到老师的表扬或者批评。孩子回到家不是让他马上做作业,而是能够坐下来跟孩子谈心,知道他想什么、缺少什么,家长还能做什么……

  读完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就要不断提高本身的素质,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把握迷信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我们深深体会到:父母应该协助孩子,让孩子学*做人做事,让其不断完恶人格操行。人格操行的养成是一个极端漫长的过程。对*的执着追求、炽热的热情、耿直的情怀,永远是我们家长的人格力气。我们要求孩子憨厚、真诚、自然、老实、耿直、残忍,本人首先要做到。正仿佛德国教育家福录·贝尔说的:孩子的命运是把握在父母亲手中的。

  让我们做家长的共同携起手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托起明天的太阳,铸就孩子的幸福生活,铸就中华民族美妙的未来。

  首先感谢校领导给我们家长建立了这个读书*台。我是二年四班姚权荣的奶奶,通过这次来校读《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我感触很深,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家庭教育上的欠缺。

  以前发现孩子的不好*惯,以为孩子任性不听话,没想到家长自身的缺点和毛病。其实,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生活基地,这次读书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更加懂得了怎样耐心去帮助孩子,养成生活好*惯,学*的好*惯,良好的行为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只要我们先从自身做起,注意孩子的品行教育,*惯培养,能力培养,良好的行为时,增长了孩子的独立、自信、有责任感,有爱心的人。

  在这我举个小小的例子:

  周末语文老师留了一篇日记孩子很快就把它写完了,当我把日记本拿过来给他检查时发现日记写得不错可是字写得太乱了,这是我就把孩子叫过来说:“宝宝你这字怎么写的,你还是给我重写一遍,写好为止,这时孩子没吱声竟然哭了,我的气不打一处来,刚要跟他发脾气,顿时我就想起了周五读书的场景,怎样去接纳孩子的错误和毛病,我就说宝宝你这样写字多难看呀,你这么帅的小帅哥,写这样的字,老师和同学多笑话你,你一定要好好写字。端正学*态度,你才是奶奶的好孩子,奶奶相信你是最棒的。然后他非常高兴把日记写完了。所以家庭教育要爱严结合起来,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我们坚信,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共同努力,精心培养下,我们的孩子一定能茁壮成长,将来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

  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学*机会。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7)

——苏州家庭教育读本读后感实用5篇

  很荣幸有机会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如何对孩子成长陪伴,学*指导等优质的书籍。书中的智慧分享,案例故事和现身说法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智慧分享中《天堂与地狱,就在父母的口中的神奇力量》一文中,我知道了经常接受消极暗示的孩子,有的会过早的失去对自己在学*方面的信心,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而那些经常接受来自亲人,朋友或者老师正确积极暗示的孩子,后来都会无一例外的具有一些优秀的美好的个性品质,即使他们在某一天失败了,但总有一天会爬起来,重新开始,向着人生新的目标前进。

  这让我想起来一位非常和蔼可亲又教学有方的吉他老师,记得女儿刚开始学*古典吉他时,因为音阶总是按不紧,弹得曲子总是断断续续,慢慢的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每当练吉他时,总是敷衍了事,磨磨蹭蹭。当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每次女儿上课,出现失误时,他都会说:没关系,已经比上次好多了,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只要你在坚持练*一下,这个地方的弹奏效果就完美了。但是老师相信再给你点时间你肯定会做到的。有信心吗?每当女儿听到老师这样说,都又会自信的点点头说:有信心。正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积极暗示与鼓励,才让女儿一次又一次的充满信心,坚持下来;才让女儿不敢懈怠,最终也能弹出优美动听的古典吉他曲。并去上海参加全国的古典吉他业余吉他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拿到了江苏吉他十级优秀考级证书。

  是的,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有一种超现实,神奇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一定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从而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妈妈,这个是给你们家长看的书哦,你一定要仔细看的”,一天孩子兴致勃勃地拿了这本《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递给我。虽然只有薄薄的一本,但首次略读后我发现,里面承载着的是家长们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沉重责任,是学校老师对孩子们全方面关爱的文字体现!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换而言之也是自我教育,父母喜欢看书,忘情工作,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同时给他们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读这本书后,深刻感悟:对待孩子的学*,不能光说不做。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要做好。良好的家庭学*环境和氛围会造就孩子良好学**惯。而一个人拥有一个好的*惯,它将使人终身受益。

  现在孩子和我们八零后的家长小时候大不相同,智能时代飞速发展,他们接触信息的途径很多,信息量也很大,有时他们提的问题,难免把大人难住。家长不学*可是会掉队跟不上他们脚步啊。所以我们经常会买书、看书。当你看书的时候,孩子自然而然也会在旁边看书。我家孩子爸爸很喜欢看书,沙发上、床头上、甚至马桶旁边的杂物架上,到哪儿都能看到他的书,孩子上小学后,久而久之,这些地方渐渐的也都多了几本儿童读物,事实证明了一句古话“言传不如身教”。

  很喜欢第三章的“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成长”,孩子放学回家,家长总会*惯性地问一句今天在学校表现好不好、有没有挨老师批评、作业做完了吗……这些一连串的问题不仅不能让孩子舒缓一整天学*的疲劳,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孩子试卷拿回家,只会追问怎么会考这么少?这道题这么简单不该错的啊......过于追求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心智的培养、情绪的管理和自我的认知。

  作为父母,要了解孩子心理的微妙变化,孩子在学校读读写写背背一天,放学回家和我们工作下班回家一样,如释重负,在完成家庭作业后,我们家长可以多和孩子聊聊天,问他今天过得开不开心,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讲给爸妈听,多和孩子沟通,防止孩子思想偏激,冲动甚至极端。

  还有一篇“总有些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这段让我感触颇深,曾经的我也是向文中所写的“她蹒跚学步时,不小心摔倒,我会慌忙的跑过去扶起,并紧抱在怀里不再撒手;怕她把衣服弄脏,总是这不许她玩,那不许她碰;怕她把屋子弄乱,总是什么事情都替她做好......”

  上学后渐渐发现她的动手能力远不及其他小朋友,总结原因错在我太过溺爱过于包办,其实孩子从出生到长大,从不懂事到成熟,要经过很多个过程,在这个过程里,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我觉得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每一次错误的`纠正都是一次有效的社会实践及身心体验,所以,只要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放手让她去尝试,家长想要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就要宽容对待孩子的错误,不要一味的指责。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让孩子在过程中了解道理,正确引导孩子的人生观。

  当然我和很多麻麻们一样,工作结束回到家后,其实比上班还要忙碌,一家人的衣物要洗,卫生需要打扫,孩子作业需要检查,有时候水果买回来直到坏掉都没能抽出时间吃,即便如此,我都会尽力在孩子睡着前,结束自己没做完的事情,上床陪她,因为我清楚,家里没有任何事情胜过对孩子的陪伴,躺在床上,有时候会给她读几篇她想听的作文,她喜欢看我读的感动时哭的稀里哗啦的样子,我喜欢此时她边给我递纸巾边笑的样子,天真无邪!有时候她会跟我讲学校里同学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被老师表扬了,她会很骄傲地撒着娇跟我说“妈妈,今天老师表扬我了呢......”,看得出,老师对孩子的一句肯定的话语,都足以让她自信倍增。

  作为孩子,他们每个人也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然而不可能人人都是第一。不求孩子将来成为人中龙凤,但求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小事。我们要重视他们成长的过程,才会收获喜出望外的结果。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学*的过程中,孩子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不愉快。这时,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自信心不足及学*情绪的低落。父母如果能够在此时适时地给予孩子欣赏、鼓励和支持,对孩子来说不仅是一种力量,更多的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同时也增加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情及信赖。

  世上没有不好的孩子。每个孩子的未来都存在无限的可能性。所以,哪怕所有的人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拥抱他,亲吻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喝彩!孩子之所以没有您想象中优秀,是因为缺少恰到好处的夸奖!我们不要吝啬,如果常常竖起大拇指对孩子说:“孩子,你真的很棒!”奇迹便由此而生。

  第六章的“如何让孩子懂得感恩”在我看来,显得格外重要,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做到感恩,感受到爱的孩子,自然会懂得去关心别人,因为他的生活环境让他知道什么是爱,什么是爱别人,这是孩子从爱中才能获得,无爱的教育是无法让他们抵达这种状态的。

  如果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课堂,那么那些孜孜不倦地,辛苦耕耘在“第一战线”的老师们,付出的更是他们对学生的爱心和青春,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需要感谢土壤雨露和阳光,一个孩子从牙牙学语到饱读诗书,功高至上的是老师,相信孩子在学校和老师点点滴滴的教育下,会一天天地进步、会越来越好。借这篇“读后感”,我们要感恩老师,一并送上我作为家长的衷心谢意:“谢谢老师!你们辛苦了!!”

  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

  ——题记

  很荣幸有机会能读到这样一本关于如何对孩子成长陪伴,学*指导等优质的书籍。书中的智慧分享,案例故事和现身说法等都让我受益匪浅。

  其中智慧分享中《天堂与地狱,就在父母的口中的神奇力量》一文中,我知道了经常接受消极暗示的孩子,有的会过早的失去对自己在学*方面的信心,有的还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而那些经常接受来自亲人,朋友或者老师正确积极暗示的孩子,后来都会无一例外的具有一些优秀的美好的个性品质,即使他们在某一天失败了,但总有一天会爬起来,重新开始,向着人生新的目标前进。

  这让我想起来一位非常和蔼可亲又教学有方的吉他老师,记得女儿刚开始学*古典吉他时,因为音阶总是按不紧,弹得曲子总是断断续续,慢慢的出现了消极怠工的现象,每当练吉他时,总是敷衍了事,磨磨蹭蹭。当老师发现这种情况后,每次女儿上课,出现失误时,他都会说:没关系,已经比上次好多了,就只差那么一点点,只要你在坚持练*一下,这个地方的弹奏效果就完美了。但是老师相信再给你点时间你肯定会做到的。有信心吗?每当女儿听到老师这样说,都又会自信的点点头说:有信心。正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的积极暗示与鼓励,才让女儿一次又一次的充满信心,坚持下来;才让女儿不敢懈怠,最终也能弹出优美动听的古典吉他曲。并去上海参加全国的古典吉他业余吉他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拿到了江苏吉他十级优秀考级证书。

  是的,我们一定要相信,相信有一种超现实,神奇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一定能够激发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从而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生命力量。

  五年级刚开学的时候,女儿带回来一本《苏州家庭教育读本》,并叮嘱我要好好阅读。我还开玩笑说,妈妈这么高的素质还用再学*吗?女儿很认真地告诉我一定要好好学*。按照女儿的指示,我认真读完了五年级版的所有章节,感觉获益匪浅,有一些感悟记录如下:

  一、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

  龙应台说,做父母是有“有效期限”的,不该偷懒那十年。孩子在小的时候,父母对他们来说是万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这就是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黄金时期。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时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该说的,该教的,该做的,应该早在“有效期限”内就做足了,过期后的`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比不过那10年有效了。在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父母不偷懒,不回避,身体力行的努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花上成倍的精力也会收效甚微。

  二、父母是“终身学*”型的。

  我们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不能抱着“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样的观念固步自封。孩子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父母要蹲下身来学会聆听,要学一点心理学的知识以更好地了解掌握孩子的动态。之前一直认为女儿有一些不思进取,不愿意树立较高的学*目标,为此还甚为烦恼。过后经过沟通了解,原来是女儿怕完成不了故意佯装无所谓。突然有一些小小的心疼,为人父母一定不能武断,要不断的再次成长,以便能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

  三、教育不能假手他人。

  陪伴是最长情的爱,教育不能完全假手他人。有一段时间我也曾以为帮孩子报了兴趣班就万事大吉了,还能理直气壮的说爸妈花钱花精力送孩子上各种兴趣班,学不好只能怪孩子自己不努力。理性的说,社会上大量的兴趣班、辅导班的第一要紧事是挣钱,孩子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父母自己都不愿意付出时间、付出心思来琢磨自己的孩子,根据孩子的特点来个性化的制定一些学*、游戏计划,那怎么能单纯指望非亲非故的社会培训机构呢?

  四、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女儿有时候很宅,我总希望她多出去运动。为此我自己也会利用周末、节假日散步、爬山,鼓励她一起出游。希望孩子将来变成什么样,首先自己要向那个方向努力,这样她才能站在我们的肩膀上无限接*目标。

  这学期,孩子学校下发了一本苏州市家庭教育读本,针对就读年级孩子心理、生理、学*上的特点,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读本共分为九大章节,每一章节都是通过案例故事、智慧分享、现身说法、拓展阅读等环节来阐述,让我在*时教育孩子方面受益匪浅。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切身体会到与孩子的亲密度越来越疏远。每天陪伴她的时间大多与学*有关,忽略了她的身心发展,这样的局面让我深陷困惑。

  然而读本中的第二章节(和孩子一起流汗吧)让我有所感悟,顿时豁然开朗。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爱、理解、扶持和鼓励,父母不妨在适当的时候放下架子,做孩子的伙伴、朋友,和孩子一起经历困难、分享快乐,无形中亲子关系会得以升华。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商讨周末活动,游戏、运动等。期待着孩子敞开心扉,倾诉她的心声。

  父母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孩子的同时,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到孩子。每当孩子的行为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时,容易愤怒、情绪失控,父母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可以通过立马离开情绪现场、下电梯、数数、深呼吸等管理情绪,从而使情绪得到*复。

  孩子需要全方位的教育,不仅来自书本的理论知识,更要注重来自生活的教育。正如英国作家布莱克的名言说道“水果不仅需要阳光,也需要凉爽的夜晚和寒冷的雨水才能使其成熟,人的性格的陶冶不仅需要欢乐,也需要考验和困难”。


家庭教育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8)

——家庭教育经典书籍读后感作文(五)份

  父母把孩子养育**,是一件快乐的事,在孩子身上寄托着我们做父母的全部希望。但教育孩子却是一件苦恼的事情。父母费尽了心血,孩子却总不能如自己的理想。有的孩子越来越不爱学*。有的父母节衣缩食尽量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孩子却满不在乎,甚至对父母不满。有的孩子把父母的教导视为罗嗦。现在的孩子也不知怎么啦?难道是我们在家庭教育上出现了问题吗?

  培养一个好孩子不容易,家庭中的一切都是教育,而且在人的成长中伴随终生。

  1、可用家人的观念、行动引领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怎样保持健康,这个最重要,没有健康,别的无从谈起。

  2、用谦和、善良的心去教育孩子,让孩子心中有爱,这是全家永远保持和睦关系的动力源泉。

  3、把分析事物的正确心态告诉他,使它成为心胸豁达、志存高远、明辨是非、目光长远、勇于面对困难、坚毅的人。

  4、用专心做事的态度影响他,使它成为做事细致、注意力集中,能恰当评价自己的劳动、不浅尝而止的人。

  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疼爱,更是约束,家庭教育不是一味的责骂,更是引领。家庭教育不是事后的消―防―队,更是事前的防火墙。家庭教育少在孩子身上找缺点,多在自己身上找不足。不是事前没考虑到,就是事后做的不够好。捷径是从小多和孩子一起做事,娱乐,别把孩子的时间推给闲逛的孩子,交好朋友才能做好人。作为家长,我们一定会努力配合老师的教育,为孩子的明天,未来创造良好的环境而努力。通过学*一定能够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好的未来吧。

  第一次翻开《赵忠心谈家庭教育》这本书时,凭感觉认为它只是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可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类书籍。为我们做家长的指引了一条怎么教育好孩子的光明之路,从此帮助孩子在各方面能健康成长有了明确的方向。

  这本书籍的文章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从内容上说,有胎教问题、智力开发问题,有文化学校问题,有良好行为*惯的训练和培养,有道德品质教育问题,有家长和子女的关系问题,有家长的修养问题,有教育方法和教育艺术问题,也有教育思想观念问题等等。从教育对象的年龄跨度上说,从孩子尚未出生,学龄前儿童,中小学学生,直到成年子女。

  书中例举了古今中外很多家庭教育的事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对我启发很大。我们的孩子各不相同,书中的事例应该因人而异地去效仿,其实最重要的是在每个故事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道理,围绕着这个道理可以用许多方法来达到相同的结果。我被书中一个个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感动着、学*着。

  当今社会,多少父母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半生心血,一切以孩子为中心,指望孩子成龙成凤,但怎样才能让孩子“出人头地”,也就给当父母的提出了一个怎样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天然的老师。亲情的纽带,使家庭教育具有着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可代替的地位和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反之,必然使孩子滑向反面。因此,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当好孩子的首任老师。读《家长的革命》的家庭教育论文浅谈家庭教育的不足浅谈家庭教育的方法

  如今的家庭教育中,有时真不知该如何去回答孩子的为什么,看到孩子失望的表情,深刻的感到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有时我会让她亲自动手做,他开心的不得了,还自言自语;‘原来是这样做的啊!

  记得有一次,她回来对我说;’今天我没有撒谎,同学问我她的发夹啊好看、我不喜欢那颜色,就说不好看,她就不高兴了,还让别人也不和我玩呢。我对她说;’如果你穿着自己喜欢的衣服,你想听到别人怎么说?当然是好看了。他豪不犹豫的回答我。所以呀!我们要学会赞美别人,这是礼貌,不能因为自己不喜欢,就觉的别人也不好看。小家伙被我说的已经没有刚开始时的委屈了。你的同学让别人不和你玩那是她不对,但是,你也不能记仇哦!你也有做错事的时候,你做错了,是不是也想得到别人的原谅呀?她说;妈妈,我懂了。看来,孩子遇到什么事,家长及时的疏导是很重要的哦!孩子的心是脆弱的・敏感的也是急易伤害的。

  现在,他都三年级了,撒谎的坏*惯还没改掉,让我们不得不反醒自己的教育方式,或许对她的严格方式不对,做错事就罚,这也许是把孩子推向撒谎的最终原因吧!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艰辛的,在没有真正独立生活以前,孩子是需要不断修炼的,同时家长也在修炼自己的不足。

  每当看见街上讨饭的,我女儿会主动要给钱给他们,当然那些身体健全的我会不让她给,并将给她听不给的理由。

  在学*上,她不是很主动,以前,我老是喜欢催,发现越催越慢。我对她说;学*是你自己的事情,你不会的可以来问,你要学会思考,怕动老筋是学不好的,你只要主动学*,一定学的好的。妈妈相信你。以前我们老是拿她和别人比,对她或许已经造成极大的打击了。这也是我们作为家长的需要反省过错。

  是该适当的放手了,让孩子自己去计划,,让她做自己的主人。

  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一位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在学*上各个方面都强,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成了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有的学生不愿意主动学生,当人若不想做某件事情的时候,总是能够为自己找到合适的理由,当苗头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学生也是一样,对于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同样也能够为自己找到适当的理由,有社会因素,有家庭因素,有个人因素,也有智力因素。一旦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应当及时的找到学生进行谈心,告知学生,不比家庭比自己,当个人存在差异的时候,就应当穷则思变,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力气来换取*衡,因为家庭是无法改变的,环境同样也是无法改变的,所能够改变的仅仅是我们自己对待学*的态度。魏书生举了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丁玉娟,母亲离家出走,父亲病故,但是丁玉娟在班内当着班长,考试还是全班第一;又如刘岩松,父亲有病,母亲智力发育不正常,刘岩送在家里洗衣做饭,家务活全都干,他又是学校号队的主号手,在班内是班长,在市运动会拿第四名,而且在学*上也不落后,是三年组的前5名。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洪占辉等等等等,他们的家庭很一般,但是他们对待学*的态度,对待家庭的态度都很好,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家庭而自暴自弃。

  现在的孩子多是娇生惯养,我们要培养孩子勤劳的品质,多让学生参与一些义务劳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宽容,培养学生多做自我批评,这样我们的学生就会少了一些“杂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利用起来。当学生的德育培养好了,学生对待学*的态度,对待同学的态度就会相应的好起来,也只有这样我们与学生的距离才会拉的更*,学校在管理方面也就会更加的得心应手。我们要学会欣赏孩子的成熟,同时给孩子一个改变的机会。

  仔细拜读了《家庭教育》一书,觉得很有感触,书中的内容广泛而又*易*人,没有一般教育理论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进而产生共鸣。

  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生来是无知无识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他的一举一动可说一方面受遗传的影响,一方面受环境的约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时候,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养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识之丰富,思想之发展与否,良好*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实应负完全的责任。”作为一个母亲,我对此观点十分认可,特别是以下几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

  一、把握好“爱孩子”和“管孩子”之间的度

  不管该书发行所处的年代还是现在,过分溺爱和专制式的严厉管教始终是两种普遍存在的错误态度和做法。前者是对孩子无原则的爱,它有损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而他强调“对子女要爱护,但绝不要溺爱”。同时,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专制式的严厉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这种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残儿童的创造力,束缚儿童的思想。

  二、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陈鹤琴多次告诫家长:“做父母的教养子女第一条原则,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则’这条原则”。因此,做父母的必须处处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其实也是家长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过程。为了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尽可能地放弃无规律的生活,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宽严不同,孩子就无所适从,甚至会产生投机取巧、轻视长辈,甚至虚伪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培养。

  家庭教育既是一个古老的课题,又是一门崭新的学问。陈先生对家庭教育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中国现代家庭教育理论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具体的方法,特别是《家庭教育》一书所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是我们现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书。

  家庭教育发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为每个家庭、每个老师、每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极其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来读20世纪初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和儿童教育专家陈鹤琴的教育专著――《家庭教育》,颇有感触。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