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

首页 / 读后感 / |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

  去年寒假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颇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有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

  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著、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的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从今以后,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师爱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师爱像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2

  从拿到书的那刻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我们*时不就在教书吗?不是教书匠吗?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发现自己还是太浅显了,不懂教书匠的本质意思,原来管建刚老师的意思是教师不仅教书但更要育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育学生,每个教师都应先是学生的工作者,然后才是学科知识的传授者,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投入做事,多实践,多反思,多读书,并持之以恒,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只会埋头机械教书只能称为“教书匠”而非“教师”。

  如何才能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如何真正做到“育人”,对自己负责,对学生负责,就是要尽快的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像书中提到的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教师,使自己成为一名成熟,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

  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性,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所以我们自己要对自己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我们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的心,有积极的态度和用心的投入。首先要为自己选好方向,明确奋斗目标,如果我们把教育当成一种职业,那么只能成为教书匠,只有把教育当成事业的人才能不做教书匠。作为一名教师,要学会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纪律的人;同时要有所追求,并且为自己的追求不断地去奋斗。

  下课的铃声响了,并不意味着工作的结束,对教师而言,更重要,更具有基础性的阵地,应当是课堂外的五小时,把这五小时当主阵地的教师,才是真正具有发展前途的教师,才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教师,利用好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每一个边角料的时间,把读书,思考,写作当作是工作的一部分,重视业余时间的学*,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努力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学生最大的尽责。善读书,再加上善思考,就能从教书匠的行列中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有思想的老师。

  教育是培养“人”的大业,人的培育要靠我们一点一滴的去做,这是一个大量做小事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育不可能有“速成班”,教育不可能三个月,三年培育出巨人来,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用心多实践,真正的投入做好身边每一件小事。真正的教育,是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都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之中。教育不要借口,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借口,作为新教师要有面对一切失败的勇气,调整好心态,要在不断的探索中完善自我,坚定立场,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只有靠自己的力量成长,经历失败的磨难与挫折后获得的成功才甘醇永久。

  教育是面向心灵的工作,惟有用心“做教育”,才能心心相印,焕发出教育的人文精神来。正如管老师所说的:把“用心”工作说得细碎一点的话,那就是爱心、同情心、责任心和上进心。一个真正的教师,一个真正的人,面对工作和人生,是随时带着这四颗心的。虽然教师有着更多的烦恼与痛苦,但我现在感到只要你是用心做教育,你还是能够享受到无比的快乐。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而是真正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3

  《不做教书匠》一书,对我有很大的感触。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中有这样的一段话,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

  教师的快乐在哪里?冰心曾说,在她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最使她眷恋和感到快乐的是学生们和她成了知心朋友 。回想这多年的教师生涯,自己却总被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了孩子们那些微不足道却又反复重演的磕磕碰碰唠叨来唠叨去,似乎总也没个头。烦琐,唠叨,似乎成了老师的代名词。同行闲聊开玩笑说,做教师的每天从进教室的那一刻起,就注定得板着脸,不苟言笑,要不,那帮调皮的家伙铁定没大没小,一发不可收拾。真是如此吗?不然。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

  教师的快乐在哪?当我独自在灯下细细回想,其实为人师者无时不在享受着孩子们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快乐。当我们喉咙嘶哑时,孩子会给你送上一片小小的润喉片,这是感动的快乐;当你看见课桌歪了,准备动手排一排时,你会发现,很多孩子早已站起身瞄着眼线在跟着你一起干,这是一种欣慰的快乐;当你给孩子的作业圈上个笑脸或画上个大拇指时,孩子们欢呼雀跃,银铃般的笑声不时传进你的耳朵,这是被感染着的快乐;当你带着孩子们郊游的'时候,他们会从自己的包裹里争先恐后地拿出自己喜爱的零食塞进你的手心里,那是被宠的快乐……和孩子相处惯了,也许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小小举动,孩子都会会心地了解你的心中所想。这是多么美妙的感觉呀。

  不做教书匠,做一个学生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4

  "匠"指的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我们老师也有一个带有"匠"的名字——"教书匠".我曾经一直觉得能称之为"教书匠"已经能够算得上合格的教师了。但是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之后让我明白"一个老师千万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做一个胸怀大志的教师,做一个称得上智慧的教育达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英明的选择、果断的决定,才能让人生的幸福变得干脆。但往往在日复一日的犹豫和比较中,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蹉跎了岁月。我想走入特教的很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不是怀着一颗对特教的爱而来的,为什么报考了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可能为了能顺利地留在城里,可能为了避免普校繁重的升学压力,可能为了离家*点等等。但是当选择变成现实之后,之前选择的原因都成为过去,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既然现在你从事了特教,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饱受命运摧残的心肝宝贝交付到你手中,把对孩子的歉疚、对未来的希望、对缺陷的补偿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5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不做教书匠》,而今天这本是“教书匠”,我倒想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教书匠”的人生,因此拿到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一口气看完第一节内容,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回想工作中我遇到困难跟书里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来比,那简直是连个零头也算不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啦!这样一想,突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

  再往下看,就越发感觉这位迈考特先生是位非常有思想的教书匠。他当时的一些所谓理想化的教学思想跟我们现在新课改有相似之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他在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

  回想自己的教育历程,经常感觉我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老师的孩子, 当走进教室看到有的同学争论不休,大吵大闹,等老师说安静才安静的时候,感觉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之极;当老师正兴致勃勃地讲课,却突然有孩子捣乱课堂,就会感觉心情很郁闷,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得不到半点回报,或者说付出远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慢慢的,也变得没有原来那么有耐性了。

  读了《教书匠》一书后,我渐渐明白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本身就处在一个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的年龄段,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不能要求他们做到完美,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只有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自己以身作则的品质,都会在学生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老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了解教师信赖教师。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才会有共同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好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6

  在这次新教师培训中,有幸拿到《不做教书匠》,这是管建刚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是一线青年教师的心灵鸡汤,是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订作的励志书籍。翻开书本,我第一眼是被管老师的介绍所吸引,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第一个感觉就是感到管老师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是经历过很多苦难挫折,他来自乡间,来自教育一线,他曾经跌倒过迷惘过,但他终于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幸福,现在正将他毕生的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读他的书,就像在听一位成功长者在娓娓讲述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教学、生活心得。他以深入浅出、寓理于事的方式,引导我们青年教师要去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翻开这本书的序言,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不爱惜自己、不尊重个性成长、不谋求自主发展和人生幸福的教师,却居然可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是不可想象的。我深以为然,是的,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都不关注,怎么能去关注学生呢?不谋求自主发展的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都谈不上幸福,因此无法使自己享受到教育学生的幸福,偏偏我们大部分又无能力从事另一个职业,于是,每天消极地上班教书,变得身心俱疲,教无可趣。所以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应该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简而言之具体的做法就是——终身学*。为此,我为自己定下以下具体目标:1、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和素养。2、多听课,多向他人学*。3、多上公开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开一次公开课。4、多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这本书一共有八章,每一章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及教育问题的思考,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和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在第四章中写道"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 我们不要去埋怨班级的好坏,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因此,我的做法是:从小事做起,不找借口。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样一些小事,例如:1、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谁没来,又是什么原因。2、把回家作业本收上来,谁没及时交,又是为什么。3、如果来得及,马上批改作业,谁错了,为什么错了,怎样辅导他。4、晨读已经开始,尽管有学生干部组织,但还是去看一下,如果学生很认真,笑着表扬一句。5、上晨会课了,也许讲个故事,也许回顾昨天或上周的班级常规管理的考核情况。组织大家一起去做操,跟着同学们一起甩甩胳膊踢踢腿。6、马上要上课了,准备一些教学用具。7、下课了,利用课间和学生交谈几句,问一问上课开小差的同学有什么原因,课堂作业有问题的学生,此时也需要点拨一下。等等很小的事情。

  同样的在第五章中写道:"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是的,不管我们经受何种失败,我们都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我们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我们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我们上砸了,或许这学期我们的教学质量不高。但是,我们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我们是升值的,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我们惊喜,我们可以把每一次看似‘失败’的尝试当作力量的集聚,就像我一直坚信有‘运气守恒’原则一样。因此,我们要有亮出自己的勇气、有征服课堂的勇气、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有否定自我的勇气。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像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管老师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做教师的初心。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7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师队伍没几年的新教师,内心充满忐忑和不安,甚至是焦虑和怀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语文的教学;是否能将教学技巧进行正向迁移;是否满足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等等。很幸运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有机会拜读了管老师的佳作《不做教书匠》,就像本书序言二所言“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犹如他山之石,弥足珍贵。本书紧紧围绕“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从理想、信念、责任感、奋斗、专业发展、爱、智慧等角度娓娓道来,如有良师在旁,让我受益匪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认为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中同样有这三种境界。

  目前的我正处于第一境界,作为新教师的我,内心或多或少有些迷茫。但就像管老师所说,“教育,值得你去做”,这一点我坚信不疑。教育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有时使人感到迷茫,其中当然有工作细碎繁杂,教育不被理解,教学不被认可等原因。但教育的收获也是其他工作不可比拟。我十分赞同魏书生老师的见解,“教育这个工作除了工作回报,还有‘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和‘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说道收获,就不得不提教师的幸福感,然而幸福感很难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管老师的幸福观我非常赞同,“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阴霾满,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静”。言以蔽之,正处在教育起步阶段的我们应在工作的点滴当中寻找幸福感,做一个精神的追求者。

  第二个境界是我努力所追求的目标。教师的辛苦人所共见,入职后时常有前辈向我抱怨教师待遇低、强度大、杂事多。但正如管老师所言,“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一艘负重前行的船,沉重的责任感压在心头,砥砺着他们人生坚稳的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走出来,走出一个大写的‘人’”。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古代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然而教育的普及的今天教师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角色,由原先的'“消费者”转变到“生产者”,从“教书匠”转变到“研究员”,从“点菜者”转变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角色的转变是痛苦的只是“人憔悴”的一个方面。但或许这样的状态正是管老师所推崇的“第三种状态”,只有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才能在这一阶段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提到第三个境界时,我脑海中时常浮现的是一连串人名,教育大家:蔡元培、魏书生、李镇西。教学艺术家: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钱梦龙、薛法根。这些人无一不是在教育教学上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后,才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教育不仅是给予,同样也是获取;教育不需要仰望,而只需蹲下;教育不是远方,而在脚下。与我而言可能一生也无法达到这样一种他们的境界。但我只求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断阅读、不断学*汲取“养分”,在*凡的岗位上把教育这件事做好,保持精神上的丰盈,于心无愧。

  合上这本书,我忍不住问自己:那今后的我到底要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或许现在我还找不到很明确的答案,但是他山之石是珍奇,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人生和其他人生的不同,让我知道教育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追寻它。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激励自己在教育这条路上慢慢前行:年轻的老师们,钟爱教育,钟爱学生,智慧教育的花朵才会悄然怒放。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8

  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刻起,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作者认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的确,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校长说得好:“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孩子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孩子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作者还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9

  这些日子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感悟颇深,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保证,衣食足而知荣辱,对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师在物质上的生活已经超越衣食足,大多数教师的收入在本地区已进入中上水*,发达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筹划购买私家车。但,我还是必须告诉年轻的你,教师这个工作是以精神追求为主的。我们的物质由国家保证供给,有了它,不是图安逸,而是能使我们更好发沉下心来,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的赞誉。

  知识都像人的衣服一样,会旧,会过时,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知识和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爆炸过。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睁大眼睛,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学*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就会被淘汰。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0

  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个从小就做的梦,梦闪闪发光,就像一盏彼岸的灯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追逐。

  有这样一句话:彼岸灯火,梦之所引,心之所向。

  前段时日,拜读了一本书,名为《不做教书匠》。

  书中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的一些忠告。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适合不过。

  文中说:教育是神圣的,其伟大并非是职业本身所赋予,而是因为有一群无私的人在默默为之努力。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接下来便是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

  而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头?

  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

  既然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便以此为方向,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信念为灯芯。我们要坚信能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无上的荣耀。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们就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屹立于这样的世界:物质上我们成为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财富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它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因为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我们早晨来到班级、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时,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拼搏为火种。明确了信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想好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我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犹如烈日当空、雄鹰翱翔天际,不拼何为年轻?我们不畏惧失败与*庸,我们只是不甘于失败和*庸!故让我们趁自己还年轻,拼搏行动起来吧!重要在行动!我们要打破“多做多错”的庸人思想,不犯错误,没有尝试,目前不错,今后一定会错;尝试了,错了,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再付诸于行动,一定能成功。把公开课上砸了,处理学生问题不到位等,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都不是大问题,我们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并再次尝试,学会享受这过程中的快乐。我们在挫败中拼出成功!我们要理解: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教育还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我们看来哪怕我们坚定了信念,有拼搏的干劲,可教育之路毕竟漫长,教育的大海一望无际,虽有彼岸灯火的指引,但终归有距离,我们该怎样坚持下去呢?

  关键在于爱!发自内心的爱教育、爱孩子!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我们才不会在工作中抱怨、心灵不会感到疲惫。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当我们深爱着我们的职业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路也不是那么长了、这海也不是那么广博了,在这过程里不再枯燥、乏味。看着孩子们因考试优异而喜悦;交到一个谈的来的朋友而高兴;做错了事而慌张;打架输了而发脾气,突然间你就会觉得其实啊,教育充满了乐趣。就像小时候捏陶泥,很是期待最后的作品,我们用心期待着它成型,并且用心---守护它。

  教育就是这样,它需要信念、需要拼搏、需要坚持、需要爱。初始你会觉得繁琐、无趣,甚至你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当你用心去感受,感受孩子、感受*凡教育中的不凡,你会入迷,你会渐渐的爱上这项事业,你会感受到挡在你前方的迷雾突然散开后远方的美景是如此的迷人。你会从心底里感叹:能从事教育,挺好!

  于此末尾,我想说的是:彼岸灯火,不再遥不可及,它是我们心底的梦,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只要我们愿意走,总会走到,且一路风景美好!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扩展阅读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扩展1)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6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在这次新教师培训中,有幸拿到《不做教书匠》,这是管建刚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是一线青年教师的心灵鸡汤,是第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订作的.励志书籍。翻开书本,我第一眼是被管老师的介绍所吸引,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第一个感觉就是感到管老师其实就是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没有那么遥不可及,是经历过很多苦难挫折,他来自乡间,来自教育一线,他曾经跌倒过迷惘过,但他终于看到了教育的本质和幸福,现在正将他毕生的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读他的书,就像在听一位成功长者在娓娓讲述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教学、生活心得。他以深入浅出、寓理于事的方式,引导我们青年教师要去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翻开这本书的序言,序中有这样一段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个不爱惜自己、不尊重个性成长、不谋求自主发展和人生幸福的教师,却居然可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这是不可想象的。我深以为然,是的,如果一个教师连自己都不关注,怎么能去关注学生呢?不谋求自主发展的教师,自己的教育生活都谈不上幸福,因此无法使自己享受到教育学生的幸福,偏偏我们大部分又无能力从事另一个职业,于是,每天消极地上班教书,变得身心俱疲,教无可趣。所以关注教师自身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应该是我们教师努力的方向,简而言之具体的做法就是——终身学*。为此,我为自己定下以下具体目标:1、多读书,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和素养。2、多听课,多向他人学*。3、多上公开课,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开一次公开课。4、多反思,及时总结教学经验,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和论文。

  这本书一共有八章,每一章都有自己的主题,记录的都是教育随笔及教育问题的思考,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和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在第四章中写道"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失败的人永远在找借口。"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不要找借口。现在想想确实如此, 我们不要去埋怨班级的好坏,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我们要去发现他们的优点,表扬他们,不是说好孩子是表扬出来的吗,放宽心,耐心教吧,找借口只能给自己,别人带来更多的烦恼,因为事情总得做下去。因此,我的做法是:从小事做起,不找借口。教育原本也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教育只是一些小事,我们每天做的就是这样一些小事,例如:1、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谁没来,又是什么原因。2、把回家作业本收上来,谁没及时交,又是为什么。3、如果来得及,马上批改作业,谁错了,为什么错了,怎样辅导他。4、晨读已经开始,尽管有学生干部组织,但还是去看一下,如果学生很认真,笑着表扬一句。5、上晨会课了,也许讲个故事,也许回顾昨天或上周的班级常规管理的考核情况。组织大家一起去做操,跟着同学们一起甩甩胳膊踢踢腿。6、马上要上课了,准备一些教学用具。7、下课了,利用课间和学生交谈几句,问一问上课开小差的同学有什么原因,课堂作业有问题的学生,此时也需要点拨一下。等等很小的事情。

  同样的在第五章中写道:"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是的,不管我们经受何种失败,我们都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我们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我们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我们上砸了,或许这学期我们的教学质量不高。但是,我们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我们是升值的,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我们惊喜,我们可以把每一次看似‘失败’的尝试当作力量的集聚,就像我一直坚信有‘运气守恒’原则一样。因此,我们要有亮出自己的勇气、有征服课堂的勇气、有接受失败的勇气、有否定自我的勇气。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像在和一位智者娓娓交谈。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过去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管老师的观点,也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做教师的初心。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悠闲的暑假里选中了它——管建刚老师著的《不做教书匠》。拿了《不做教书匠》一书,觉得道出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心声。书里引用了一个个小故事,激励着我们年青教师,也有不少年青教师的心理分析,看了深有感触。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及时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读到第三章时,对“第三种态度”感触颇深。文中说到教育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种态度。

  上学时,经常会听到老师对我们这样说:端正你的学*态度。以前的老校长也常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的确,态度对于一个人的学*和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并且能朝着这个方向矢志不渝地进行探索、坚持下去,终将有守得雾开见日出的一天。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这句话为所有准备具有第三种态度的教师扬起希望的风帆。

  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不要借口。“在工作中,不愿多花一点力气,不想尽可能的作完善、做完美;马马虎虎地做,出现问题,开动脑子找各种借口开脱。”这不就是说的我吗?看著书上列举的一条条的借口,是那么的耳熟,又是那么得让我面红耳赤。每次学校布置写案例或总结之类,总是毫不耐烦的发牢骚,然后再不得不交的头一天晚上寥寥几笔完事,并为自己的应付了事寻找借口“头上有毛不算秃。”之后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在为自己的小聪明暗自庆幸的时候,是它提醒了我,告诉我已经到危险边沿:懒惰、贪安逸、不思进取、对学生不负责任……,这是多么的可怕啊!记得邢校长曾问过的`:你有什么压力?工作稳定,教学成绩不好,学校也不会开除,备课也多是看着教参来了,学生流失也不会与老师有关系,那么,还有什么压力呢?

  “一些我们看起来头疼的事情,在有经验的老师眼里可能是一件并不严重的事;一个在我们看来很费神的研究工作,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下,可能一点就通了;一个令我们伤神的课堂设计,在教学技术高超的教师那儿,一下子就化繁为简了”。只要我们善于学*和请教。这也许是能够使我们迅速转变为“成熟教师”的唯一途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

  进入教师岗位多年来,我读过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就冒出这样的疑问:教书匠不就是老师的意思吗,不做教书匠,那我不是得放弃这份职业了?看到封底朱永新先生的推介语大致知道了书名不做教书匠的意思:“匠人只会教书,不会育人,贵人不但教书,而且育人。育人的贵人会受到学生终生的惦念,并将爱的教育传承下去,而教书的匠人犹如旧日私塾的先生,他们教授学生以知识,家长回馈他们以衣食。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的贵人,而非匠人”。管老师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下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如果你想成为学生心中的贵人,应该具备以下八个品质:要有方向感,要有约束感,要有责任感,要有上进感,要有奋斗感,要有专业感,要有亲和感,要有智慧感。

  通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我对书中部分章节有着强烈的共鸣,可以说我身上正经历书中提到的问题。书中《上下班时间,业余时间》一文提醒到:要做一名好老师,要注重自身发展,要好好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备课。课堂教学时间是教师课堂之外智慧劳动的一种必要展现,这种展现是水到渠成的,是课下大量的准备工作做基础的。回想过去的一年:作为班主任的我,起得比学生早,睡得比学生晚,相比较其他任课教师,我有更多的课下时间,而我去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课下的时间更多是作为班主任处理班级里问题以及和学生谈心。所以我的纯粹工作时间就没有多少了,更多的是零碎时间。魏书生老师提倡的“用好残边料角的时间”,书中罗列了很多三分钟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记几个单词,理提纲和思路,杂志目录看一遍等等。雷拔柯夫说: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了59倍!时间需要积累,需要我们争分夺秒。

  书中还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当前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一文中提到的试卷编制能力:“如果教师有了试卷编制能力,知道哪些题有做的必要,从而坚决不让学生不做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试题,由此让学生省出宝贵的时间去做更有益的事”。学校考察教师的优良很大程度上看的就是学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学科成绩,考察班主任的好差较大程度看班级学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总成绩。管建刚老师给予了一个可以缩小与优秀教师差距的方向—试卷编制能力,要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认识深度。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直是我理想的境界,有时感觉教师就像演员一样,无论你演的角色是重是轻,是好是坏,只要演出了自己的个性,演出自己的思想,你就一定能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角色,这个角色也将深入人心,教师也是一样,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东西,成天人云亦云,那他的学生是非常不愿意去学*他的课的,前不久刚刚读过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的教育心得,她从教20多年,从未给学生布置过作业,但她教的学生高考成绩却比那些成天做作业的班级要高出很多,可见课堂的魅力是多么的重要,而课堂的魅力实际上就是教师带给学生的,我想这位老师一定很有自己的思想,同时她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的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她*日里不断反思很有关系,就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反思和沉淀中形成了她独有的思想和风格,而失去了思想,也就失去了脊梁,没有脊梁就不可能有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

  读完这本书感触真的挺多,让我的视野开阔了,以前总认为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懂了原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也只有这个过程才能让我更加进步,更加成熟,这种锻炼是值得的,也是一生的精神财富,每当走完一段路程,或曲折或失败的道路,都要学会去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去寻找教育的真谛,还是在反思中慢慢改变必须改变的,《不做教书匠》值得我去珍藏,值得我去深刻反思自己,我想这种反思会让我进步更快!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

  *一段利用闲暇时间,读了苏州市学术带头人——管建刚所着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工作经历,颇有一番感触。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想想教师自己,也应该对应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丰富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我要做一名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我到山桂中学任教才三个月,就已经被身边一些教师的工作精神所感染、折服、感动。比如高一级组的z等一大批教师。这些教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加班加点的工作。观察他们,虽然整天忙碌、但笑容整天挂在脸上。我认为:这些教师的一言一行已经和山桂中学的教育融为一体。山桂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山桂教育的事。正因为山桂中学有一大批像他们的教师群体,山桂中学的教学质量才能从弱变强,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拼搏,山桂中学所取得的成绩也逐渐被全社会认可,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这批教师就是山桂最可爱的人。

  从这些可敬可爱的教师身上,我要学*他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教育中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把教育做出灵气;不做不动脑子的事,把教育做出思想;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把教育做出个性;不做应付检查的事,把教育做出实效。这四点作为我以后工作的座右铭,时刻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工作,努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我要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不是有知识就能做好一名好教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对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把握教育规律,合理运用教育手段,对教育中的某些现象给予关注和思考,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并且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在教育中勇于实践与创新。

  我想:要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的认可,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今年的11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间,z同学(所带班级学生)告诉我,昨天晚修回到宿舍后发现棉被不见了。我听了他的讲述后,分析到:第一种可能是同学与他开玩笑,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第二种可能是是否因为棉被叠的不够整齐,被舍监拿走了。为什么分析这两种原因呢?跟他本人的性格与生活*惯有关。他本人性格开朗,*时喜欢开别的同学玩笑;但个人生活*惯不太好,床铺不整、被子凌乱,经常被舍监登名警告与扣分。听了我的分析,他也非常认可我的判断。我告诉他:中午放学后去找舍监,看是否在舍监那里。如果不在舍监那里,很大的可能是同学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那就去熟悉的宿舍找一找。

  事情转眼又过了两天,他又找到我说被子依然没有找到。这时我意识到这确实不是一个开玩笑的闹剧,问题严重起来。但在宿舍丢失被子也确实是很稀奇的事情。我问他晚上是如何睡觉的?他说:借了同学的被单,再加上自己的被单,晚上睡觉将就一下也能过得去,并且马上到星期六了,准备从家里拿一床新被子。舍监那边早就行动起来,在年级、学校共同努力下,最终查明了原因,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反思整个事情的过程,虽然我没有什么过错。但还是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教育无小事,要事事重视,事事放在心上,及早处理,化被动为主动;及早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防止引起家长不必要的误会。

  三、有爱才有教育

  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就很难教好学生。只有爱学生,我们才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刚接手高一(16)班时,有一个叫z的女同学。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诸如警告、扣分。面对这样的学生,从内心谁都不会喜欢。我想:她作为一个山桂中学的正取生,在初中时是所谓的优生,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缺点。于是,我先找她宿舍的学生了解情况,得到的信息更让人吃惊:她经常不在学校饭堂就餐,有时饿着肚子上课,身体有病了也不愿去医院看病。对这种情况,我感觉比较棘手,认真思考后,做了以下的工作。

  1、及时家访。农历八月十六日晚上,我驱车到了z同学的家中,见到了她的妈妈。了解到这是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现有三个小孩读书。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爸爸打零工维持,家庭收入非常不稳定。加上重男轻女的观念,父母本来都不支持梁灶喜同学读高中,高中的学费还是靠自己打暑假工支付的。

  2、返校后,找z同学谈心:教育她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但不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以不吃饭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如果生活中有困难,可以随时告诉老师。老师将想方设法帮助她解决困难。

  3、带她到三乡医院检查治病。

  一系列的教育与帮助,使她切身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帮助她。从此以后,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宿舍中能注意自己的行为,学*上也变得主动。通过这个学生的教育,让我深深感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帮助学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展望未来:不只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学生的基础,更关注其创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

  说实话,学生时代的我不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人,因为我始终觉得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闲暇之际,总爱四处溜达,寻觅生活的美好。但自从身份转变后,我开始爱上阅读,因为在知识的海洋里同样有很多让我为之惊叹的智慧和乐趣。

  感谢徐老师推荐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老师执笔的《不做教书匠》,给处于迷茫彷徨的我指明了一条光明的道路。

  本书板块很清晰,共八章,每一章节都有各式各样的故事佐证对应的观点看法。

  在我还小的时候,格外崇拜老师,觉得他们博学多才,于是我就立志要当一名教师。长大后,觉得教师可以桃李满天下,幸福感爆满,于是乎理想就更加坚定。因为目标明确,故哪怕前面有千万个拦路虎,我也从不畏惧,放弃。诚如书中魏书生老师的话:教师这个工作除了工资回报,另有三重收获,即“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和“收获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虽然我才从业短短半年,但是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人生中的第一个教师节,稀稀落落收到学生自制的贺卡。到圣诞节,全班学生精心的制作,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时特别调皮的男孩羞涩的拿着贺卡对我说:“老师,画的有点丑,希望你喜欢。”我看着他那幼稚的图画,心里突然荡漾起一股暖流。他,是多么的纯真善良,不管我*时怎么批评教育他,他永远都会笑着对我说“老师好”“您辛苦了”。这一切足以融化我的心。这就是教师获得的精神力量。现今的教师,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臭老九,温饱已不再是问题,物质解决了,又多了精神食粮,不是一件很令人羡慕的事情吗?我很喜欢管老师说的这句话“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哪怕幸福都是伴随痛苦的,但那只是附属品。所以,坚定你的教师之路吧,不要再彷徨。

  但是教师之路是漫长的,作为非师范生,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都稍欠缺,为了对得起教师这个关荣的称号,我必须要不断去提升自己。那么要如何去充实自己呢,这本书犹如一盏明灯,给了我指引。

  当前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

  1、教材解读能力。一个教师必须要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自觉地从学生学的角度、教师教的角度以及训练的价值角度等去审视教材。

  2、与学生交往的能力。教师往往和学生有隔阂,作为青年教师要多和学生交往,在实践中学*这种能力。

  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教师要及时、有效、艺术的管理组织课堂。

  4、突发事件处理能力。要以“尊重、迂回、冷却、不正面冲突、少正面说教”等为原创。

  5、试卷编制能力。

  这五项能力,与时俱进。愈发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以人为本。解读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要做好的就是引导,站在学生的角度,以他们的思维来看待问题;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我们应该联系年级段,做好如何发展他们能力的问题。纯粹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如何去发展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即所谓的“最*发展区”,显得尤为重要。至于与学生的交往,本着尊重的心态,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劳动” “尊重学生的隐私”,*等的和他们交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我也摘取了书中的其他一部分,为我今后的努力提供了方向。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应该具备以下特征:

  1、具备心灵的力量。一个教师要具有心灵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灵深处,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与教育,在现实的妥协中始终坚定这教育的理想。

  2、具有情意的关怀。教师应该是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总是敏感的,教师如果不能体会他们这样的情感往往会在朝夕相处中不经意的伤害他们。

  3、具有人格的熏染。教师应当是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对人世的看法、对名利的豁达、对生活的态度、对学*的理解、对事件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等教师的品质都将清晰鲜明的印刻在学生脑中,这种教育是潜移默化的。

  4、具有文化的气质。教师应当是先进文化的代表,必须具有专业的文化知识。

  5、具有实践的智慧。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教师应该是睿智的、*和的、博大的、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愿每个人都能脚踏实地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快乐的教书,更重要的是快乐的育人。真诚的爱着教育,真诚的爱着学生。将心比心,把自己童年所期望的,放在学生身上;把自己童年所痛恶的,从学生身上拿走。

  最后,借用管建刚老师书中的一段话来结束我的心得体会。“如果你只为薪水而工作,你的生活将因此陷入*庸之中,你找不到人生中真正的成就感。工作的目的虽然是为了获得报酬,但工作能给你带来的远比工资卡上的工资要多的多。”我会在今后的教师工作中按照方向不断的努力,依照专业教师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不做*庸的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6

  这些日子我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感悟颇深,今天应该怎样做教师?让我对自己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人要生存,要有一定的物质资料作保证,衣食足而知荣辱,对大多数人来说,精神是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的。今天,教师在物质上的生活已经超越衣食足,大多数教师的收入在本地区已进入中上水*,发达地区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筹划购买私家车。但,我还是必须告诉年轻的你,教师这个工作是以精神追求为主的。我们的物质由国家保证供给,有了它,不是图安逸,而是能使我们更好发沉下心来,做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而且,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的赞誉。

  知识都像人的衣服一样,会旧,会过时,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知识和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爆炸过。作为教师,如果你不睁大眼睛,不以积极的心态去关注和学*新的知识和技能,你就会被淘汰。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扩展2)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5篇)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1

  今年暑假里,我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书中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

  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有机会的话,推荐各位老师去看看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受益良多!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2

  《不做教书匠》。书中朴实的语言,精辟的论点和鲜明的事例,令人深受启发。它启发人去学*,启发人去奋斗,启发人去创新。

  一、“先投入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

  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梦想自己将来功成名就。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道路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心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教的虽然是副科,但我仍热爱我的工作事业,有时为某一个课题经常与同行做好研究和学问,并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欣慰的成绩。我觉得把教育做好,是对学生有个交代,是对社会有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二、呼唤师师合作,师生合作

  现在,我们教育界的荣誉评比、职称晋级都牵动着每位教师的心,从而也引发了一些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师师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某一个问题,大家集体协商,共同出谋划策,你会在别人的谈话中得到启迪,产生新的思想。本学期我们体育组成功地举办了本校首届校园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各自为战,只有失败,害人害己。我们成功的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合作。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智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跳竹杆中,我只让学生学会了一个简单的跳法,但学生又通过合作探究,研究出了“井”字跳法和“米”字跳法,使跳竹杆活动焕然一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师生的合作中,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和闪光点,发现的闪光点越多,你就越有教育的信心。

  三、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老师,不管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管你是体育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上,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适应现在的要求和质量必将会被淘汰的。现在只有多读书、多充电才是最好的方式。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产生并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来。把所学理念用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现自己正从一个教书匠走向一个教育者。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3

  今年寒假读了一本好书――管建刚著的《不做教书匠》,颇有些感悟,不吐不快。

  在读完《不做教书匠》之后,蓦然发现自己原来是个彻彻底底的教书匠,让烦恼和急躁占去太多。同时,也让我感到热血澎湃,有一种蠢蠢欲动的感觉。书中说到“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前面没什么大诱—惑,也没有什么大障碍,这种状况,对人生来说,实在不是件幸运的事。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小学语文阅读

  从精神世界的角度,初看这本书有奴性化的倾向,也一度让我放下书本,为管先生不值。可不值之余,在反思其“所谓”败笔的过程中,结合社会因素,也慢慢体会管先生的良苦用心和一片赤忱。细细研读,换一种心情,所看到的字里行间莫不透出作者对教育事业的热诚和对从事这项光辉事业的骄傲,所看到更多得是作者对年轻的同行的谆谆教导,其关爱之心跃然纸上。慢慢评来,这不过是浅层次的作者和读者的心灵碰撞。碰撞之余如果读者不仅能领悟到管先生对所从事的教育事业的那份坚毅、那份执著、那份胸怀、那份以身相许、至死不悔真情,还能在这份真情感召下,重组和优化自己的精神世界,才是深层次交流后的收获。

  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静;有了这股暖流,我们边能抵挡一切寒冷与饥饿,风再大、浪再猛,我们腰不弯,步不乱,目光穿越喧嚣与浮躁,清澈依旧。人生真正的幸福不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物,而在于你拥有什么样的人。(《不做教书匠》第14页)一个人拥有再多的物,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从而产生一种所谓的满足与畅快。但是,拥有众多的物并不意味着能拥有众多真心爱戴你、尊敬你的人。我喜欢这句话,是因为我有时也会像书中所写的那样,很多时候,盘旋在我脑海中的是工资、成绩等,忙于应付,苦于无趣,读到这里,我才知道其实我已经获得了很多比物更能让我受人尊敬的东西了。

  “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

  从今以后,每当学生调皮时,退步时,违纪时,我都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用师爱为他们引路,用师爱在他们的心里谱写一曲最美的歌。师爱像春雨,滋润了孩子的心田;师爱像阳光,温暖了孩子的心房。我们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讲台上那一束束美丽的花,耳旁那一声声清脆的“老师,您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自豪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4

  *一段利用闲暇时间,读了苏州市学术带头人——管建刚所着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工作经历,颇有一番感触。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想想教师自己,也应该对应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丰富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我要做一名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我到山桂中学任教才三个月,就已经被身边一些教师的工作精神所感染、折服、感动。比如高一级组的z等一大批教师。这些教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加班加点的工作。观察他们,虽然整天忙碌、但笑容整天挂在脸上。我认为:这些教师的一言一行已经和山桂中学的教育融为一体。山桂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山桂教育的事。正因为山桂中学有一大批像他们的教师群体,山桂中学的教学质量才能从弱变强,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拼搏,山桂中学所取得的成绩也逐渐被全社会认可,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这批教师就是山桂最可爱的人。

  从这些可敬可爱的教师身上,我要学*他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教育中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把教育做出灵气;不做不动脑子的事,把教育做出思想;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把教育做出个性;不做应付检查的事,把教育做出实效。这四点作为我以后工作的座右铭,时刻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工作,努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我要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不是有知识就能做好一名好教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对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把握教育规律,合理运用教育手段,对教育中的某些现象给予关注和思考,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并且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在教育中勇于实践与创新。

  我想:要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的认可,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今年的11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间,z同学(所带班级学生)告诉我,昨天晚修回到宿舍后发现棉被不见了。我听了他的讲述后,分析到:第一种可能是同学与他开玩笑,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第二种可能是是否因为棉被叠的不够整齐,被舍监拿走了。为什么分析这两种原因呢?跟他本人的性格与生活*惯有关。他本人性格开朗,*时喜欢开别的同学玩笑;但个人生活*惯不太好,床铺不整、被子凌乱,经常被舍监登名警告与扣分。听了我的分析,他也非常认可我的判断。我告诉他:中午放学后去找舍监,看是否在舍监那里。如果不在舍监那里,很大的可能是同学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那就去熟悉的宿舍找一找。

  事情转眼又过了两天,他又找到我说被子依然没有找到。这时我意识到这确实不是一个开玩笑的闹剧,问题严重起来。但在宿舍丢失被子也确实是很稀奇的事情。我问他晚上是如何睡觉的?他说:借了同学的被单,再加上自己的被单,晚上睡觉将就一下也能过得去,并且马上到星期六了,准备从家里拿一床新被子。舍监那边早就行动起来,在年级、学校共同努力下,最终查明了原因,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反思整个事情的过程,虽然我没有什么过错。但还是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教育无小事,要事事重视,事事放在心上,及早处理,化被动为主动;及早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防止引起家长不必要的误会。

  三、有爱才有教育

  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就很难教好学生。只有爱学生,我们才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刚接手高一(16)班时,有一个叫z的女同学。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诸如警告、扣分。面对这样的学生,从内心谁都不会喜欢。我想:她作为一个山桂中学的正取生,在初中时是所谓的优生,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缺点。于是,我先找她宿舍的学生了解情况,得到的信息更让人吃惊:她经常不在学校饭堂就餐,有时饿着肚子上课,身体有病了也不愿去医院看病。对这种情况,我感觉比较棘手,认真思考后,做了以下的工作。

  1、及时家访。农历八月十六日晚上,我驱车到了z同学的家中,见到了她的妈妈。了解到这是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现有三个小孩读书。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爸爸打零工维持,家庭收入非常不稳定。加上重男轻女的观念,父母本来都不支持梁灶喜同学读高中,高中的学费还是靠自己打暑假工支付的。

  2、返校后,找z同学谈心:教育她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但不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以不吃饭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如果生活中有困难,可以随时告诉老师。老师将想方设法帮助她解决困难。

  3、带她到三乡医院检查治病。

  一系列的教育与帮助,使她切身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帮助她。从此以后,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宿舍中能注意自己的行为,学*上也变得主动。通过这个学生的教育,让我深深感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帮助学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展望未来:不只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学生的基础,更关注其创造。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5

  工作已经第十五年了,虽然天天都要接触书,但真正静下心来看一本书似乎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回忆了。拿到管建刚老师的书心理想的首先是哪位名教师又在著书立说了,看完书后却感想很多。

  文中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的态度就决定了他的高度。作者是这样诠释的:积极的态度就是积极富有生命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虚度此生、充分体现人生价值的强烈愿望。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根到底的哲学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教育就等于选择了精神守侯,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

  “地球上每晚有30亿人饿着肚子睡觉,有30亿人进出教堂寺庙,因为有生命的威胁;如果你的冰箱里有食物,有衣服穿,有房子住,有床睡,那么你就比这世界上75%的人富有。如果你在银行海域存款,钱包里还有钞票,那么你属于这个地球上8%的幸运的人。我们有着中等以上的收入,还有着可观的精神收入,这样屹立于世界上不也挺值得吗?”

  作者的话虽然很*实,但句句扣人心弦,说得很真诚,回想自己,和朋友同学在一起,很多时候都在羡慕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别人的机运比自己好,却没有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很多时间就这样浪费了,可能自己在这样的想法中度过一生,真正到老可能一无所成,管老师的话就像当头棒喝,把自己叫醒了,也帮助自己确定了方向。

  书中又有这样一段文字:“清闲,正是消磨人奋斗志向和勇气的杀手。拿出鹰的勇气来改变自己,把身上的懒惰摔打个粉碎,再把身上的清闲一片一片拔掉,最后把身上的借口一个一个无情的揭穿,象鹰一样勇敢地向自己开刀。教育,什么时候起步都不晚,可怕的是不想起步,只是在安逸中走向安乐死。”

  管老师的书中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责任感的老师。

  我觉得这个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负责。我们不能期望一个对自己不负责的.人,会对学生和学校负责,会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未来联系起来。人,只有一次青春。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对自己有责任感,最重要的行动是珍惜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不少青年人认为只有趁着大好年华,尽情享乐,才对得起这青春。殊不知,这其实是糟蹋了青春。不管享乐主义怎样泛滥成灾,我仍要坚持说,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

  对自己有责任感,就要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人说没有远虑必有*忧,如果不能给自己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目标,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那样只能在碌碌无为中浪费自己的一生。

  管老师报考师范学校的理由是:教师有美好的寒暑假,还能转户口,能从田里走出来,拿月工资,吃公家饭,病了有公费医疗,老了坐在家里拿退休工资。说实话自己也并不是抱着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理想报考教师的,更多是当时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做了老师也发现,做一个教师也是很苦很累,要做个好老师更难,可正如作者也告诉我们的:教育,有快乐的意义。这个快乐不是作者当初所想的任何一点,而是其他得更多,更有意义。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扩展3)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范本20份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

  寒假前,我们园内每位老师都发到了一本名为《不做教书匠》教育书籍。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疑问就是:老师不做教书匠,那要做什么呢?从教几年来,在我心中总是认为自己就是个教书育人的教书匠。此书的作者管建刚老师是一位教育人生智慧的思考者,他睿智的思想,生动的例子和质朴的语言给了我很大启发,他的话语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充满了一种人生哲学、价值的思索和发现。

  我利用寒假空闲的时间,大致翻阅了一遍,其中“第七章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给我印象最深刻。管老师说“微笑使人安全”、“教育在欣赏中微笑”、“教育在人性中微笑”等哲理,老师的微笑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一种心灵的安全感。作为一位幼儿教师,我深有体会,就拿刚刚来上小班的幼儿来说吧,他们离开了熟悉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小朋友,他们害怕得哭闹,这时老师的微笑尤为重要,幼儿看到了老师的微笑,他们就感受到了安全,渐渐地不再害怕,努力适应幼儿园生活。书上还讲到:请我们给自己定一个微笑的计划,每天至少要对全体同学微笑三次,每天至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次,这就是教育,教师以行动在教育学生,要微笑着面对学*,微笑着面对生活。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确实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

  《不做教书匠》中提到了“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很久以前大文豪笔下的私塾先生就是教书匠,他们手拿戒尺,板着脸,苛刻严厉,只管教书,而不管学生的感受及环境的渲染作用。其实,教书匠们不明白,教师的爱心和欣赏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自身的心境对学生心境的影响相当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老师的欣赏与尊重能点亮孩子的心灯。无数失败的教育案例向我们表明,对后进学生,越是用粗暴的教育方式,得到的教育效果越是令人失望,所谓的破罐子破摔。对这样的学生,教育首先要做的是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尊重他们,欣赏他们,让他们从老师那获得自信和尊严的'信息,帮助他们找回做人的尊严,基于这样的教育是微笑的教育,是学生喜欢的、向往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没几个是喜欢学校的,因为在学校里,学生们得到的是呆板的教训,铁一样冷冰冰的分数的否定。所以更需要老师好好欣赏每个学生的优点,发现他们的美好,我要努力成为一个“欣赏者”。

  不管何时,学生调皮了,退步了,我要告诉自己:对孩子多一分理解,少一分责备,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求。我要用心去爱学生,收获的就不仅是一张张贺卡,一声声“老师好”……更多的是一种为人师的幸福和满足。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应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愿我们,决不做教书匠,而做一名真正的新时代的好教师!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是一本非常适合老师阅读的书,里面说了很多的话,我觉得让我对我的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做教书匠,要做教育者,教育家!而不单是照本宣科的知识播种机,培养的是真正的有活力和思想的人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2

  我常在班中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学*态度决定他的学*成绩,”但看完《不做教书匠-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这篇文章后,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这句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只要有了积极的教育态度,才能有正确的职业观。

  在《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这篇文章中,他把目前的教师做教育大致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的去做了,“尽”了“可能”就不管了。对教育工作,他们大都抱着吃良心饭的观念,这类教师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干得很卖力,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看过这三种状态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自己到底是属于这三种状态中的哪一类状态呢?

  回想自己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到现在,转眼间也有*七年的时间了,在这*七年的时间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是在满足于年复一年照本宣科、炒炒冷饭,还是旧曲新唱、旧课新上呢?是满足于让孩子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还是要帮助他们掌握真正能体会到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技能呢?是满足于传授知识,还是融入对他们进行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素质培养呢? 我有些茫然,但茫然的同时,我忽然又觉得自己好像属于第二类状态教师中的一员,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一样,每天干得很卖力,忙忙碌碌的,但最后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所以不管将来如何变迁,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与其在抱怨,烦恼中度过,还不如去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抱着不愿虚度此生的想法去享受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语中曾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境界有多大,他的眼界就有多宽,让我们回首看看那些特级教师的成才经历,他们无一不是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做起,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努力发展自我,从而成为一代名师。相反的,如果一味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那永远只是个教书匠,而且是最无能的教书匠。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脚下,成功就在明天。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3

  初看《不做教书匠》题目,脑海中会有一个疑问:“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随着阅读的不断深入,逐渐明白了作者的是要求教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是为了心中要树立起教育的最终目标。不做“教书匠”,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教育是充满实践性的工作,工作中固然不可缺少经验的支持,然而还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准正体现出他是否充满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到顺利完成。可以说,爱敲教鞭的教师还缺乏专业水准,爱发脾气的教师也缺少专业水准。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亲和的、充满爱心的,他们能从多个角度去考虑问题,反省自己,解决问题,他们能从孩子的心灵角度出发,找出教育的契机和展示教育的力量。他们还具备创造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模板、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孩子的实际表现出发,创造出符合孩子的不同特征以及反映自己个性的方法来。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并不是知识的代表,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在工作和生活中的自己,与孩子们仍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还找不到教育的良好契机—孩子练*完成不好,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孩子违反常规*惯,原因何在,如何纠正?活动中孩子答错问题,我又有多少思考和面对呢?

  这个寒假,零零碎碎的就阅读了这本书,做了这篇读书反思,应该说还算用心。希望在此次阅读反思中能理清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沉下心,踏实做事,告别浮躁。上学期,我对教材钻研不够,课前大多借助于教案,这学期开始,我会哎课前仔细阅读、钻研教材,设计教学方案,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发现弥补自身的不足;与此同时,还要乐观的面对一切,困难也好,挫折也罢,坦然面对,因为没有谁能永远一帆风顺的。取得成绩时,不沾沾自喜,微笑已足够,时刻告诫自己:路还很长,我不能抱着成绩睡大觉,否则,醒来后,一切都已晚了。

  “不做教书匠”,要我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孩子,每天都努力地学*,工作,紧紧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我就能成为孩子心中的好老师。

  从现在起,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努力学*,做一名具备专业水准的教师,将是我长久的追求。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4

  我常在班中对学生说;”一个人的学*态度决定他的学*成绩,”但看完《不做教书匠-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这篇文章后,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这句话,对于一个教师而言,只要有了积极的教育态度,才能有正确的职业观。

  在《一位年轻校长对青年教师的7条真诚建议》这篇文章中,他把目前的教师做教育大致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是: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早点卸了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可能的去做了,“尽”了“可能”就不管了。对教育工作,他们大都抱着吃良心饭的观念,这类教师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干得很卖力,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第三种状态,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明确地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教育,于是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着教育展开,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就是教育的活动,就是有教育的意义了。看过这三种状态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自己到底是属于这三种状态中的`哪一类状态呢?

  回想自己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到现在,转眼间也有*七年的时间了,在这*七年的时间中,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是在满足于年复一年照本宣科、炒炒冷饭,还是旧曲新唱、旧课新上呢?是满足于让孩子们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还是要帮助他们掌握真正能体会到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技能呢?是满足于传授知识,还是融入对他们进行独立性、创造性、主动性的素质培养呢? 我有些茫然,但茫然的同时,我忽然又觉得自己好像属于第二类状态教师中的一员,就像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一样,每天干得很卖力,忙忙碌碌的,但最后饶来转去,却不知道自己的人生方向究竟是哪儿。

  人生最糟糕的境遇是,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永远地迷失,在没有答案的选择中不断地消耗。所以不管将来如何变迁,我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与其在抱怨,烦恼中度过,还不如去用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抱着不愿虚度此生的想法去享受这份工作给自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广告语中曾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境界有多大,他的眼界就有多宽,让我们回首看看那些特级教师的成才经历,他们无一不是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做起,通过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层面,努力发展自我,从而成为一代名师。相反的,如果一味地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徘徊,那永远只是个教书匠,而且是最无能的教书匠。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命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路在自己脚下,成功就在明天。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5

  在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疑问:“如何做,才不算是教书匠呢?”带着疑问,我开始细细品味起此书,书中管老师利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给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我也逐渐感受到管老师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是呀,世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是微笑;最动人的表情是什么?是微笑。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会让你的心情顿时好起来;有的时候一个微笑可以化敌为友,微笑的魅力,有时远出意料之外,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与自己的微笑。正如管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可见,教师的微笑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老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他们时,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微笑的教育是孩子喜欢的、向往的教育。如:在课堂上,当我们提问时,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们其实知道,但就是没信心举手发言,这时如果我们能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或微笑着做一个手势,他们会马上从微笑里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喜欢、从温柔的目光里读到鼓励,随之就会找到自信、积极发言。又如:我班有个叫欣怡的孩子,初来时她哭闹很厉害,每天她都是“死”拉着奶奶的脖子、衣服或头发不放,每次我们都会微笑着费力得把她硬抱过来,还微笑着安抚家长安心的离去,我们的手好几次都被她给抓破,但我们还是以微笑对待她,逐渐地她从我们的微笑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关心自己。不久她就独自进教室了,还能主动和我们老师问早,这次去她家,她还拿出了自己的好东西给我们吃。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通过实践,“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恰当适时给孩子灿烂的微笑,会让孩子身心愉快、轻松学*,与教师亲密相处、无所不谈,心灵交融。微笑或许是架起师生情感桥梁的纽带,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少不了微笑的润滑剂。今后,我会在孩子们取得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孩子感到失落时,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孩子犯错时,用微笑送去宽容……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6

  进入教师岗位多年来,我读过一些有关教育方面的书,但当我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心中就冒出这样的疑问:教书匠不就是老师的意思吗,不做教书匠,那我不是得放弃这份职业了?看到封底朱永新先生的推介语大致知道了书名不做教书匠的意思:“匠人只会教书,不会育人,贵人不但教书,而且育人。育人的贵人会受到学生终生的惦念,并将爱的教育传承下去,而教书的匠人犹如旧日私塾的先生,他们教授学生以知识,家长回馈他们以衣食。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学生心目中的贵人,而非匠人”。管老师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当下的教师,特别是新教师,如果你想成为学生心中的贵人,应该具备以下八个品质:要有方向感,要有约束感,要有责任感,要有上进感,要有奋斗感,要有专业感,要有亲和感,要有智慧感。

  通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我对书中部分章节有着强烈的共鸣,可以说我身上正经历书中提到的问题。书中《上下班时间,业余时间》一文提醒到:要做一名好老师,要注重自身发展,要好好利用课堂外的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备课。课堂教学时间是教师课堂之外智慧劳动的一种必要展现,这种展现是水到渠成的,是课下大量的准备工作做基础的。回想过去的一年:作为班主任的我,起得比学生早,睡得比学生晚,相比较其他任课教师,我有更多的课下时间,而我去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课下的时间更多是作为班主任处理班级里问题以及和学生谈心。所以我的纯粹工作时间就没有多少了,更多的是零碎时间。魏书生老师提倡的“用好残边料角的时间”,书中罗列了很多三分钟可以做的事情,比如:记几个单词,理提纲和思路,杂志目录看一遍等等。雷拔柯夫说:用“分”计算时间的人,比用“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了59倍!时间需要积累,需要我们争分夺秒。

  书中还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当前教师的五项专业能力》一文中提到的试卷编制能力:“如果教师有了试卷编制能力,知道哪些题有做的必要,从而坚决不让学生不做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的试题,由此让学生省出宝贵的时间去做更有益的事”。学校考察教师的优良很大程度上看的就是学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学科成绩,考察班主任的好差较大程度看班级学生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的总成绩。管建刚老师给予了一个可以缩小与优秀教师差距的方向―试卷编制能力,要在这个方向上不断实践,提高自己的认识深度。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直是我理想的境界,有时感觉教师就像演员一样,无论你演的角色是重是轻,是好是坏,只要演出了自己的个性,演出自己的思想,你就一定能塑造出一个完美的角色,这个角色也将深入人心,教师也是一样,教师必须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如果一个教师没有自己的东西,成天人云亦云,那他的学生是非常不愿意去学*他的课的,前不久刚刚读过一位优秀的历史老师的教育心得,她从教20多年,从未给学生布置过作业,但她教的学生高考成绩却比那些成天做作业的班级要高出很多,可见课堂的魅力是多么的重要,而课堂的魅力实际上就是教师带给学生的,我想这位老师一定很有自己的思想,同时她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的学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和她*日里不断反思很有关系,就是在这种日复一日的反思和沉淀中形成了她独有的思想和风格,而失去了思想,也就失去了脊梁,没有脊梁就不可能有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

  读完这本书感触真的挺多,让我的视野开阔了,以前总认为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懂了原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也只有这个过程才能让我更加进步,更加成熟,这种锻炼是值得的,也是一生的精神财富,每当走完一段路程,或曲折或失败的道路,都要学会去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去寻找教育的真谛,还是在反思中慢慢改变必须改变的,《不做教书匠》值得我去珍藏,值得我去深刻反思自己,我想这种反思会让我进步更快!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7

  每个人心底都会有一个从小就做的梦,梦闪闪发光,就像一盏彼岸的灯火,看似可望不可及,促使着我们不断向前追逐。

  有这样一句话:彼岸灯火,梦之所引,心之所向。

  前段时日,拜读了一本书,名为《不做教书匠》。

  书中讲述的是管老师在教育路上行走多年的心得,更确切的说是对初入教育行业的新教师的一些忠告。此阶段阅读对于我来说,再适合不过。

  文中说:教育是神圣的,其伟大并非是职业本身所赋予,而是因为有一群无私的人在默默为之努力。当我们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接下来便是勇敢的走到底,绝不回头。

  而我所思考的是:什么样的教师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才会不沦为一名*庸的教书匠?在教育这一望无际的大海上,什么指引着我们前行才能做到勇敢的走到底不回头?

  我在书中寻找到了答案。

  既然我们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那便以此为方向,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信念为灯芯。我们要坚信能作为一名教师,这是无上的荣耀。因为在孩子眼中,我们无所不能,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成长。故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成长的过程中不迷茫,初始之段我们就要坚定我们的信念,我们屹立于这样的世界:物质上我们成为不了大亨,但精神上的财富是他人所不能比拟的。教育,它值得我们去为之付出。因为没有哪一个工作会预先支付给你工作的幸福,除了教育。当我们早晨来到班级、走进教室、见到学生,同学们用那纯真、热情的眼光迎候你时,那眼神就支付了一切。

  彼岸的灯火,我们以拼搏为火种。明确了信念,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摆正心态,想好以怎样的姿态去努力。我认为,年轻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犹如烈日当空、雄鹰翱翔天际,不拼何为年轻?我们不畏惧失败与*庸,我们只是不甘于失败和*庸!故让我们趁自己还年轻,拼搏行动起来吧!重要在行动!我们要打破“多做多错”的庸人思想,不犯错误,没有尝试,目前不错,今后一定会错;尝试了,错了,不要紧,只要善于总结,吸取教训,再付诸于行动,一定能成功。把公开课上砸了,处理学生问题不到位等,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都不是大问题,我们要有接受失败的勇气,并再次尝试,学会享受这过程中的快乐。我们在挫败中拼出成功!我们要理解: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的船!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教育还做了详细的介绍。在我们看来哪怕我们坚定了信念,有拼搏的干劲,可教育之路毕竟漫长,教育的大海一望无际,虽有彼岸灯火的指引,但终归有距离,我们该怎样坚持下去呢?

  关键在于爱!发自内心的爱教育、爱孩子!有爱才有教育,有爱我们才不会在工作中抱怨、心灵不会感到疲惫。哲学家说,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东西活着;教育家说,一个热爱教育的人,不再靠自己,而是靠他所爱的教育活着。当我们深爱着我们的职业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这路也不是那么长了、这海也不是那么广博了,在这过程里不再枯燥、乏味。看着孩子们因考试优异而喜悦;交到一个谈的来的朋友而高兴;做错了事而慌张;打架输了而发脾气,突然间你就会觉得其实啊,教育充满了乐趣。就像小时候捏陶泥,很是期待最后的作品,我们用心期待着它成型,并且用心---守护它。

  教育就是这样,它需要信念、需要拼搏、需要坚持、需要爱。初始你会觉得繁琐、无趣,甚至你可能会想过放弃,但当你用心去感受,感受孩子、感受*凡教育中的不凡,你会入迷,你会渐渐的爱上这项事业,你会感受到挡在你前方的迷雾突然散开后远方的美景是如此的迷人。你会从心底里感叹:能从事教育,挺好!

  于此末尾,我想说的是:彼岸灯火,不再遥不可及,它是我们心底的梦,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只要我们愿意走,总会走到,且一路风景美好!梦之所指,便是我们心之所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8

  做教师十余年了,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时候,感触特别多。也许是自己的思想幼稚和社会阅历不足的原因,所以总是感觉特别操心,特别矛盾。虽然读一些有思想的书的时候也感觉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是一到工作岗位就开始将自己的目标定位:管好班级,学生别出事就好;提高成绩,通过考试就好。

  一个假期读完了薛校长的赠书《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是我的追求!

  一、“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必然富有创造的活力。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不知关注其智力,更关注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二、“我们的面子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吗?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基础上的吗?我们的荣誉是学生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吗?真的让我们刮骨反思。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我们班的李元胜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没有再期待,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做到最崇拜的子鑫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提升思想,净化思想的书,是一本让生命永放光彩的书,是一本珍藏升值的书。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它是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z;“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9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悠闲的暑假里选中了它——管建刚老师著的《不做教书匠》。拿了《不做教书匠》一书,觉得道出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心声。书里引用了一个个小故事,激励着我们年青教师,也有不少年青教师的心理分析,看了深有感触。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及时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读到第三章时,对“第三种态度”感触颇深。文中说到教育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种态度。

  上学时,经常会听到老师对我们这样说:端正你的学*态度。以前的老校长也常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的确,态度对于一个人的学*和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并且能朝着这个方向矢志不渝地进行探索、坚持下去,终将有守得雾开见日出的一天。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这句话为所有准备具有第三种态度的教师扬起希望的风帆。

  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不要借口。“在工作中,不愿多花一点力气,不想尽可能的作完善、做完美;马马虎虎地做,出现问题,开动脑子找各种借口开脱。”这不就是说的我吗?看著书上列举的一条条的借口,是那么的耳熟,又是那么得让我面红耳赤。每次学校布置写案例或总结之类,总是毫不耐烦的发牢骚,然后再不得不交的头一天晚上寥寥几笔完事,并为自己的应付了事寻找借口“头上有毛不算秃。”之后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在为自己的小聪明暗自庆幸的时候,是它提醒了我,告诉我已经到危险边沿:懒惰、贪安逸、不思进取、对学生不负责任……,这是多么的可怕啊!记得邢校长曾问过的:你有什么压力?工作稳定,教学成绩不好,学校也不会开除,备课也多是看着教参来了,学生流失也不会与老师有关系,那么,还有什么压力呢?

  “一些我们看起来头疼的事情,在有经验的老师眼里可能是一件并不严重的事;一个在我们看来很费神的研究工作,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下,可能一点就通了;一个令我们伤神的课堂设计,在教学技术高超的教师那儿,一下子就化繁为简了”。只要我们善于学*和请教。这也许是能够使我们迅速转变为“成熟教师”的唯一途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0

  由于老师的推荐让我读起了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刚拿到书时,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细细的读起……

  作为一名刚入教育行业的新老师,这书让我们新教师受益匪浅,文字的表述并没有让你觉得很难读懂,反而很吸引人,作者用一个一个小故事,小典故引导我们新教师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读着读着,就仿佛身边有一位前辈老师在传授他的教学经验以及心得,帮助我们新老师少走弯路。

  第一章节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作者在书中写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那么我真诚地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退。”的确,教育这一行,得到物质以及财富远不能满足虚荣的心,你若冲着在教育这行业成为富翁,那真的趁着自己年轻要考虑清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帕瓦罗蒂的选择,一个洗厕所女工的选择,无论什么行业,要学会自己做选择,做一个能符合实际的选择,并且自己要用心去做,投入坚持去做,那么,你也就成功了!不管当初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教育,既然选择了,我们就用心去做,“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作者的话风趣幽默,常常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正视教育的幸福感,可能现在教师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抱怨,作者也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幸福,一个学生不愿意跟自己最亲*的父母抱怨,哭诉,反而跟自己的老师,那种幸福感真的难以言喻,“我时常觉得,以和学生纯洁相处为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幸运。和学生在一起,可以完全放下虚假的面具。和学生交往,是一种惬意的事,是一个永远美丽的童话,有一天你赢得了孩子的心,那心是纯金的,无任何杂质”。对呀,“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怀揣着爱,投身到幸福的教育中,感受教育的幸福!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1

  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刻起,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白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这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个章节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作者认为教育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总和。的确,微笑是笔财富,每个人都能容易拥有,而微笑在教育中又是那么重要。管校长说得好:“我们对孩子微笑,生活就对孩子微笑,孩子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是啊,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孩子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可以给孩子增添信心;老师的微笑可以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其实,老师的微笑还可以打开孩子封闭的心扉;老师的微笑同时也让自己收获幸福!是啊,所有孩子都喜欢老师能把微笑挂在脸上。当你能微笑着倾听孩子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摸孩子的头,那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反之如果老师板着一张严肃的'脸,动辄就批评教育,那孩子肯定是大气不敢出,战战兢兢的坐在课堂里。

  作者还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美好,找出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2

  今年暑假里,我读完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这本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书中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

  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前者是引导学生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有机会的话,推荐各位老师去看看这本书。你就会发现受益良多!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3

  最*不知什么原因,就是写不出东西。每天的生活都发生着很多感人的事情,自己也留心积累了不少的素材。可是每当自己坐在电脑前,脑子里就是一片空白,想不出一个句子、一个词语,写作出现了“失语状态”,键盘上敲不出一个字来。这种状态我不知道会持续多久,心里焦躁不安。有时甚至还担心会不会从此就写不出文章了?着急也没有办法,我只有放弃写作,还是静下心来读点书吧。就这样,在今天,终于读完了校长的赠书《不做读书匠》。

  纵观全书,有这样的一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第149页)。我极为赞同,并深有感触。

  20xx年年底,我开始了自己的阅读生活。过去的两三年里,我读书只是为了求量,根本谈不上系统性、目的.性,逮住一本是一本,胡吃海塞地吞咽,看得脑子乱哄哄的。与别人交谈的时候,口里蹦出来的都是书中这个大家、那个学者的观点,自相矛盾的现象时有发生,自己却不自知。

  出糗多了,就有了自知之明。羞愧的我就特别渴望拥有自己的见解,发出自己的声音。当时我苦无良策,还是选择了读书。那时自己一直相信,读书就能读出明白来,读出明白也就能活出明白来。

  三年过去了,成效并不大。

  20xx年3月初,开学后的第一周,我根据教材的内容设计了一个访谈调查的实践活动。从访谈问题的设计、访谈对象的选择、学生访谈过程的注意事项、活动小组的分工安排、访谈后感受的资料整理、分析以及最后结题报告的撰写,我一点一滴地做到最后。静下心来读书,我可以毫不费力,但静下心来做事,我从未有过。每次做事,我都是在脑子里过一遍,自认为懂得了,就动手草草地完成。

  整个活动结束,我没有疲惫的感觉,胸中反而充满了愉悦感和成就感;整个活动结束,我发现自己好似学会了深思,对所读的教育理论有了自己的真正理解。我感受了做好一件事是这样的快乐。接下来,我又尝试着让学生自己做小老师,到讲台上讲课,我走下讲台;学生访谈调查后,我也寻求突破,对被采访的老师进行了回访……

  就这样,在一件又一件的做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我从封闭的读书状态中慢慢地走出来,开始积极地做事,并在做事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我发现我的心胸变得比以前开阔了。比如,以前自己的学*之路只有一条那就是读书。现在已扩展为三条:读书、向身边的人学*和做事。

  真地感谢这句话――

  “实践是孕育思想之花果的肥沃土壤”,它道出了我的心声。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4

  看完管建刚写的《不做教书匠》一书,我开始反思一个问题,“教师是什么?”

  有人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燃烧的蜡烛,是铺路的石子。教师这个职位,充满汗水与血水,充满辛勤与努力,充满喜悦与悲伤。一根粉笔,传授千万学子知识,一个课堂,教育千万学子道理。通俗的看法有多种,人梯与蜡烛是始终被推崇的。不过我觉得这都不是教师的真意。教师是干什么的?教师只是一种职业,是三百六十行中普通的一行,如木匠、瓦匠、篾匠一样,最适当的称谓就是“教书匠”。

  长久以来,人们总是不假思索地认为,教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因此教师被戏谑性地冠以“教书匠”的绰号,否定或者压根就没有认识到教学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工作。不仅非教师者如此看待教学,而且匪夷所思的是,很多教师亦是如此看待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书匠,是没有活力的,没有创新的,几十年如一日的重复重复再重复。在教书匠面前,学生是“一碗水”,教师就是“一桶水”。学生年年换,教师从不变,直到教师的那桶水变得混浊不堪,波澜不现。试想,在麻木的教书匠面前,学生怎能鲜活?教育如何发展?

  书中的八个章节主要讲述了“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我想以上种种品质都是一名“有效教师”所必须具备的。这些特征或品质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或品质,如个人外表、魅力、整洁、善良和亲切、智力、机智、开放、热情、幽默等;二是与教学工作相关的特征或品质,如体谅学生、对学生有高要求、教学能力强、学科知识丰富、教学的适应性等等。我想身为教师,应该注意对自身的素质培养,不断学*,不断更新知识系统,不断完善自己的思想,学*终生,认真对待学生,无论怎样认真都不为过,这是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责任!

  我相信,不管未来怎样变迁,暂且坐定目前那把叫做“教育”的'椅子,用心地去做,投入地去做,这是无愧于只有一次青春、一次生命的人生的行动。而当你心无旁骛地工作时,工作的乐趣也就离你不远了,机会和赏识也离你不远了,人生的精彩也离你不远了,即便你还是没有机会走向你梦想的那条道路,但那个时候,你一定恍然大悟,先人把教育喻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并非是无病**的赞誉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5

  我是一名很普通的教师,我也只能够教教书,从我现在的水*看,我能够做好一名教书匠就很不错了。

  从假前拿到书的那刻起,脑海中就有一个疑问:“不做教书匠,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整个暑假,自己零零碎碎就读了这一本书,圈画勾勒,做了读书笔记。应该说很用心了。然而真要让自己写出一篇读后感,还真有些难度。只好坐在电脑前,重新翻阅记录前两次筛选下来的重点章节,希望在此过程中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

  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文,颇有一点感悟。想到当今的学校教育,对我一名青年教师而言,除了对所教专业知识要有深入研究之外,对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应有个深层次的.思考。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

  阅读《不做教书匠》,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懂得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我们常常想教给学生更多,用自己的一杯水去滋润学生。因为不放心的缘故而讲了又讲,让学生做了又做。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来为学生补课,素不知事倍往往功半,只会苦干是不行的。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

  阅读《不做教书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教师最忌孤陋寡闻、眼界狭窄、知识结构单一。为了当好今天的教师,您可能会舍弃很多,失去很多,但无疑您是快乐的,因为您生活在充满童真的孩子中。一本书,一面镜子。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6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悠闲的暑假里选中了它——管建刚老师著的《不做教书匠》。拿了《不做教书匠》一书,觉得道出了大多数一线教师的心声。书里引用了一个个小故事,激励着我们年青教师,也有不少年青教师的心理分析,看了深有感触。管校长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读来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佩服他的文学功底,佩服他对教育现象的透彻分析,佩服他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佩服他精辟的教育理念。

  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

  《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及时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读到第三章时,对“第三种态度”感触颇深。文中说到教育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种态度。

  上学时,经常会听到老师对我们这样说:端正你的学*态度。以前的老校长也常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的确,态度对于一个人的学*和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并且能朝着这个方向矢志不渝地进行探索、坚持下去,终将有守得雾开见日出的一天。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这句话为所有准备具有第三种态度的教师扬起希望的风帆。

  读完这本书后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教育不要借口。“在工作中,不愿多花一点力气,不想尽可能的作完善、做完美;马马虎虎地做,出现问题,开动脑子找各种借口开脱。”这不就是说的我吗?看著书上列举的一条条的借口,是那么的耳熟,又是那么得让我面红耳赤。每次学校布置写案例或总结之类,总是毫不耐烦的发牢骚,然后再不得不交的头一天晚上寥寥几笔完事,并为自己的应付了事寻找借口“头上有毛不算秃。”之后便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在为自己的小聪明暗自庆幸的时候,是它提醒了我,告诉我已经到危险边沿:懒惰、贪安逸、不思进取、对学生不负责任……,这是多么的可怕啊!记得邢校长曾问过的:你有什么压力?工作稳定,教学成绩不好,学校也不会开除,备课也多是看着教参来了,学生流失也不会与老师有关系,那么,还有什么压力呢?

  “一些我们看起来头疼的事情,在有经验的老师眼里可能是一件并不严重的事;一个在我们看来很费神的研究工作,在有经验的教师的帮助下,可能一点就通了;一个令我们伤神的课堂设计,在教学技术高超的教师那儿,一下子就化繁为简了”。只要我们善于学*和请教。这也许是能够使我们迅速转变为“成熟教师”的唯一途径。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7

  拜读了管校长的《不做教书匠》,颇有感触。这是一部充满人情味的,让人感动,又能催人奋进的著作。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只要我们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我们每天都很努力地学*着,工作着,始终跟着时代的脚步在前进,我们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是最重要的!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时敲教鞭、发脾气,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捧着一颗心来,不无私奉献爱心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与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盏盏烛光。我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们从中汲取力量,拥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多的激情投入到教育实践中去。

  我国古人云:授人鱼,不如授之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话,即“教是为了不教”,并把它视为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后天学*、后天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

  我想,教师只要立身不做教书匠,以管老师所说的始终保持目标感、约束感、责任感、积极感、学力感与专业感,孜孜不倦地学*、思考、实践,就一定会感到教育的快乐,做一位心中永远有追求的教师,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让我们在责任和方向中快乐成长,豪情满怀地向着我们的梦想进发!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8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师队伍没几年的新教师,内心充满忐忑和不安,甚至是焦虑和怀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语文的教学;是否能将教学技巧进行正向迁移;是否满足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等等。很幸运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有机会拜读了管老师的佳作《不做教书匠》,就像本书序言二所言“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犹如他山之石,弥足珍贵。本书紧紧围绕“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从理想、信念、责任感、奋斗、专业发展、爱、智慧等角度娓娓道来,如有良师在旁,让我受益匪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认为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中同样有这三种境界。

  目前的我正处于第一境界,作为新教师的我,内心或多或少有些迷茫。但就像管老师所说,“教育,值得你去做”,这一点我坚信不疑。教育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有时使人感到迷茫,其中当然有工作细碎繁杂,教育不被理解,教学不被认可等原因。但教育的收获也是其他工作不可比拟。我十分赞同魏书生老师的见解,“教育这个工作除了工作回报,还有‘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和‘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说道收获,就不得不提教师的幸福感,然而幸福感很难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管老师的幸福观我非常赞同,“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阴霾满,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静”。言以蔽之,正处在教育起步阶段的我们应在工作的点滴当中寻找幸福感,做一个精神的追求者。

  第二个境界是我努力所追求的目标。教师的辛苦人所共见,入职后时常有前辈向我抱怨教师待遇低、强度大、杂事多。但正如管老师所言,“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一艘负重前行的船,沉重的责任感压在心头,砥砺着他们人生坚稳的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走出来,走出一个大写的‘人’”。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古代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然而教育的普及的今天教师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角色,由原先的“消费者”转变到“生产者”,从“教书匠”转变到“研究员”,从“点菜者”转变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角色的转变是痛苦的只是“人憔悴”的一个方面。但或许这样的状态正是管老师所推崇的“第三种状态”,只有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才能在这一阶段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提到第三个境界时,我脑海中时常浮现的是一连串人名,教育大家:蔡元培、魏书生、李镇西。教学艺术家: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钱梦龙、薛法根。这些人无一不是在教育教学上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后,才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教育不仅是给予,同样也是获取;教育不需要仰望,而只需蹲下;教育不是远方,而在脚下。与我而言可能一生也无法达到这样一种他们的境界。但我只求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断阅读、不断学*汲取“养分”,在*凡的岗位上把教育这件事做好,保持精神上的丰盈,于心无愧。

  合上这本书,我忍不住问自己:那今后的我到底要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或许现在我还找不到很明确的答案,但是他山之石是珍奇,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人生和其他人生的不同,让我知道教育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追寻它。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激励自己在教育这条路上慢慢前行:年轻的老师们,钟爱教育,钟爱学生,智慧教育的花朵才会悄然怒放。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19

  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想我会一直阅读这本书,直到教育的终点线......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 20

  淡雅的封面、兰竹的幽香吸引了我,让我在众多的教育书籍中选中了它——《不做教书匠》。拜读之后,感受颇深,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其中,《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一章中《教育,从小事做起》一文,使我感触良多。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一辈子书,及时起初是不纯粹、有杂质的,到后来,也一定会清澈起来,纯净起来,永远能在世俗之中,保持着世俗之外的超脱……

  文中说,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固有的专业知识或技术只起15%的作用,其他方面起85%的作用。年轻的你一定要注意发展这个85%。这个85%里至少含有责任感、工作态度以及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惯。

  所以,我们要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做教师,就是做学问,想从学问里去找“黄金屋”,是一种错误的想法。“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绝不是真的叫你到书中去搜寻“黄金”,而是从中找到像金子一样珍贵的精神世界。做教师就是做学问,就是从学问中感受生活的快乐,教育的幸福,人生价值的轻舞飞扬。

  要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

  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请和我一起相信这句哲人的话:“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可以说就代表了他这个人。”积极的态度就有积极的富有意义的人生;消极的态度就只能收获庸庸碌碌的无为人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应该有着不愿虚度此生、想要获得人生价值体现的强烈愿望,这样的人是值得敬仰的。 其实,我更佩服我身边的每位老师,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美丽都挥洒在教育中。勤勤恳恳,课内课外忙碌着,只为了让自己的学生进步一点,再进步一点。他们没有丰满的荷包,难得在午夜时分从灯红酒绿处尽兴而归。但他们有自己的幸福:学生把一道难题攻克了,学生能把练*册上的内容都做正确了……这也许就是管老师所说的“精神立身”吧!

  在这童心烂漫的纯洁世界里,我将幸福地工作。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美的,叶的事业是尊贵的."就让我从事这一份尊贵的事业,作一片绿叶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扩展4)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3篇

  都说《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不错,今日也淘本回来看看了。“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而自我感觉为什么在教师这一行中的进步、成长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两年来,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很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的确,很多事情我都以田径训练、乒乓球训练等各种比赛的训练、自身的技术不足找借口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想想实为可笑。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一:保持良好的工作*惯。*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良好的工作*惯可以分为:

  (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

  (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

  (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

  方法二: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之充满乐趣。

  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做的开心。这正验证了实用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

  读了这本书,给我的感悟很多。用几个词概括就是读书写作、微笑、尊重、智慧。

  教师要注重专业发展,那么怎样不被淘汰,就需要学*,可以是一次次的挑战中吸取经验,也可以是读书并思考。读书应成为*惯,培养出自己的读书气。霍勒斯·曼说:“一所没有书籍的房子,犹如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读书就是修炼内功,很好,而只读书不思考也不行。学而不思则罔,写作就是最好的思考方式。

  教师所谓的亲和感,就是要学会微笑。卡耐基说:“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孙蒲远说过:“教师的职业要求你不能把烦恼挂在脸上,这是职业道德。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学会调节自己情绪,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沃尔顿先生创立的沃尔玛公司能够在世界500强中名列第一,不得不提他的名言:“请对顾客露出你的八颗牙。”可见微笑的重要。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微笑是最具魅力的。老师的微笑可以使学生心情愉悦;老师的微笑同时让自己收获幸福!每天向学生露出几次真诚的笑,你会发现,课还是这么上,作业还是这么批改,但是,教育效益却提高了。老师的微笑,让班中一些因为性格内向、胆怯而不敢开口的孩子如今在微笑的信任感召下,胆怯的心理被融化,从此不再拘谨,大胆爱表现;老师的微笑,让原先沉闷的课堂在微笑的鼓励引导下,如今有了生机,学生可自己的见解,你一言我一句,课堂活力四射;老师的微笑,让一些厌学怕学的学生在老师微笑的启发辅导下,对你所教学科兴趣已日渐浓厚,学*越来越主动,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能给你一个意外的惊喜。

  人都有自尊心,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尤其是那些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的学生。书里面有一句话很好,“人无论做什么总是在做善事,就是说,按照他相应的智力水*,按照他的理性的理性的具体程度,做他认为似乎善的、有用的事情。”所以,我们应时时事事能够以善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问题,去对待他们,尊重他们。

  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你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你的智慧。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智慧即多动脑,多想方法。做人需要智慧,教育也需要。对待学生,教师需要智慧;上好一节课,教师需要智慧。古希腊时期,人们把教师称为“智者”,言外之意,只有那些有智慧的人才能为人师。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隐含了*古代对教师提出的“智者”和“仁者”的双重要求。第斯多慧说:“一个坏教师教学生真理,一个好教师教学生发现真理。”我国也有“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之说。这些话语隐喻了教师的智慧形象和智慧性格。教师之所以能够为人之师,首先是因为他心智聪慧,有能够引导学生发展的基本智力保障。睿智的人是有知识的人,是注重充实并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的人。现时代背景下的教师应成为终身学*的倡导者、示范者和实践者。一个睿智的教师,时刻需要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思维*惯、思维品质的人,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思路清晰、逻辑严密、思维敏捷、观念先进,是教师的智慧。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本书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集体要求研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心中时常充盈着阅读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我必须多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对学生负责最好的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阅读行动去感染学生,把读书的快乐带给学生,使孩子自觉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良好*惯!

  多一点微笑,多一些宽容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师每天要对自己的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是成天板着脸。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微笑给了谁》一文,文中的老师总是很严肃的表情,从来没在课上微笑过。一个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老师上课。一次,老师的嘴角终于露出微笑,这个学生上课从此来劲了。尽管老师的微笑是给窗前走过的女朋友。试想,我们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笑过,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笑过。很多老师都担心笑了会管不住学生,上课的纪律差。我以前也不给学生好脸色的,课堂的纪律不成问题,但学生学得很压抑,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几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看了书后,我想,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毕竟他们是孩子。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来一句“你又在从事地下工作了”,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扩展5)

——《教书匠》读后感6篇

  《教书匠》这本书,书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见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迈考特真诚而执著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优秀教师”。

  初读这本书觉得有点闷,第二天开始看正文,迈考特的文章很多是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写的,看的时候还要想想这段内容的时间是他上学的时代还是他教书的时代,就这样开始慢腾腾地看着,开始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读,当我看到迈考特处理学生扔三明治的事件时,书开始吸引我,我追逐着迈考特的处理方式,我震惊迈考特的行为,我被他的智慧所吸引。 教书匠,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教书育人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是一位非常执着的教书匠,他以风趣、幽默的语句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衷心。“你正在开始你的教学事业,而这并不轻松。你最好辞职当个警察,那样至少你会有支枪或有根警棍保护自己,老师除了嘴巴外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不学着热爱它,你将在地狱的一角坐立不安。”

  这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书匠。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任凭他们如何搞怪,麦考特先生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学生有同感的事,学生便会接纳他,从而使他赢得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起初拿起这本书,觉得没什么新奇的,不做教书匠,这是我们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目标,每位教师都知道。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教书匠,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从教几年来,虽然一直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我很少感到有乐趣。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匠"指的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我们老师也有一个带有"匠"的名字——"教书匠".我曾经一直觉得能称之为"教书匠"已经能够算得上合格的教师了。但是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之后让我明白"一个老师千万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做一个胸怀大志的教师,做一个称得上智慧的教育达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英明的选择、果断的决定,才能让人生的幸福变得干脆。但往往在日复一日的犹豫和比较中,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蹉跎了岁月。我想走入特教的很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不是怀着一颗对特教的爱而来的,为什么报考了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可能为了能顺利地留在城里,可能为了避免普校繁重的升学压力,可能为了离家*点等等。但是当选择变成现实之后,之前选择的原因都成为过去,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既然现在你从事了特教,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饱受命运摧残的心肝宝贝交付到你手中,把对孩子的歉疚、对未来的希望、对缺陷的补偿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这本书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说,但很难相信它是一部自传,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会那么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经历隐私,从而怀疑书里的迈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只是借用了作者名字和身份的一个虚构人物。

  不管怎么样,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尽管我始终怀疑迈先生在语法和写作的课堂上教授的东西的真实性:大段不加伪装地给学生讲自己屈辱苦难的童年、一些情史和失败的婚姻、将菜谱当成诗歌念、让中学生讨论一首儿歌“小鲍。皮普”这样奇怪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家吃晚饭的故事、在上课时间带学生到广场举办美食宴会、阅读米米。谢拉顿(美食杂志编辑)的美食评论好像那是文学家的名著。这真是个出格的老师,默默忍受学生的敌意(师生之间总是有敌意的,特别是我们都曾经有过青春期。),担心教育委员会的批评之下竟然出格了30年,最终成了为美国“最佳教师”。

  我也是带着不解看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迈老师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如果我的语文老师像他这样讲课,考试准是过不了关的。直到在倒数第二章读到这句话时,我喜欢并且相信上了这个老师:“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所学校做什么你们可以说你们努力让自己毕业,以便上大学或者为工作作准备。但是,同学们,教育不仅仅只是这些。我问过自己:我究竟在这个教室做什么我为自己列了个公式。在黑板的左边,我写了个大写的F。在黑板的右边,我又写了个大写的F。从左到右,我画了个箭头,从‘害怕’(Fear)到‘自由’(Freedom)。我认为不会有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对你们做的就是将害怕赶入角落。”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被所受的1 6年教育同化了,其实我是认同教育并不是为了应试的观念的,在我步入社会以前最不喜欢最害怕的人就是一些老师。我有时就觉得学校就是个大监狱,老师就是看守的人,把所孩子的白天都关在教室里,以免他们出去惹祸,学*就是训化的手段,你不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你所学到的内容,也不急于去应用,只需要应试,去面对紧张的考试。不要对所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你不过是个孩子,教材可都是教育专家编写的,那些老学究的杰作,你所要做的就是服从,听讲,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一个个考试,这就是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所谓的“文化课”成了主流,其他课程没有存在价值,劳技课发过教材,可从来没人教,孩子们不需要劳动技能,需要应试;音乐美术课是罕见的保留科目,可是别指望能学到什么东西,时间短暂而且内容单调。

  相比之下,我喜欢迈考特这样的老师,他不为应试教育所折服,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尽管他对自己的工作无奈,对所教的叛逆青少年们没有办法,但是他坚持教下去了,按照他从F(Fear)到F(Freedom)的原则教了30多年。我不赞同他教的内容,也不喜欢他的个人生活,但我敬佩他的教育精神。

  在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疑问:“如何做,才不算是教书匠呢?”带着疑问,我开始细细品味起此书,书中管老师利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给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我也逐渐感受到管老师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是呀,世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是微笑;最动人的表情是什么?是微笑。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会让你的心情顿时好起来;有的时候一个微笑可以化敌为友,微笑的魅力,有时远出意料之外,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与自己的微笑。正如管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可见,教师的微笑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老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他们时,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微笑的教育是孩子喜欢的、向往的教育。如:在课堂上,当我们提问时,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们其实知道,但就是没信心举手发言,这时如果我们能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或微笑着做一个手势,他们会马上从微笑里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喜欢、从温柔的目光里读到鼓励,随之就会找到自信、积极发言。又如:我班有个叫欣怡的孩子,初来时她哭闹很厉害,每天她都是“死”拉着奶奶的脖子、衣服或头发不放,每次我们都会微笑着费力得把她硬抱过来,还微笑着安抚家长安心的离去,我们的手好几次都被她给抓破,但我们还是以微笑对待她,逐渐地她从我们的微笑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关心自己。不久她就独自进教室了,还能主动和我们老师问早,这次去她家,她还拿出了自己的好东西给我们吃。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通过实践,“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恰当适时给孩子灿烂的微笑,会让孩子身心愉快、轻松学*,与教师亲密相处、无所不谈,心灵交融。微笑或许是架起师生情感桥梁的纽带,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少不了微笑的润滑剂。今后,我会在孩子们取得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孩子感到失落时,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孩子犯错时,用微笑送去宽容……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不做教书匠》,而今天这本是“教书匠”,我倒想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教书匠”的人生,因此拿到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一口气看完第一节内容,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回想工作中我遇到困难跟书里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来比,那简直是连个零头也算不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啦!这样一想,突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

  再往下看,就越发感觉这位迈考特先生是位非常有思想的教书匠。他当时的一些所谓理想化的教学思想跟我们现在新课改有相似之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他在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

  回想自己的教育历程,经常感觉我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老师的孩子, 当走进教室看到有的同学争论不休,大吵大闹,等老师说安静才安静的时候,感觉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之极;当老师正兴致勃勃地讲课,却突然有孩子捣乱课堂,就会感觉心情很郁闷,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得不到半点回报,或者说付出远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慢慢的,也变得没有原来那么有耐性了。

  读了《教书匠》一书后,我渐渐明白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本身就处在一个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的年龄段,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不能要求他们做到完美,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只有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自己以身作则的品质,都会在学生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老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了解教师信赖教师。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才会有共同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好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扩展6)

——不做教书匠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本书作者:管建刚,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中国教育报》“读书周刊”20xx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不做教书匠》

  1、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2、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

  3、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 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集体要求研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心中时常充盈着阅读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我必须多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对学生负责最好的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阅读行动去感染学生,把读书的快乐带给学生,使孩子自觉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良好*惯!

  多一点微笑,多一些宽容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师每天要对自己的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是成天板着脸。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微笑给了谁》一文,文中的老师总是很严肃的表情,从来没在课上微笑过。一个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老师上课。一次,老师的嘴角终于露出微笑,这个学生上课从此来劲了。尽管老师的微笑是给窗前走过的女朋友。试想,我们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笑过,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笑过。很多老师都担心笑了会管不住学生,上课的纪律差。我以前也不给学生好脸色的,课堂的纪律不成问题,但学生学得很压抑,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几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看了书后,我想,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毕竟他们是孩子。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来一句“你又在从事地下工作了”,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把工作和学*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不做教书匠!”这是管建刚老师所写的一本书的书名。它是一本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指明方向的好书。

  周丛刚老师说过“读过此书,你将迈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你将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个脚印,你将书写教育人生的新篇章”。

  而今,“我已迈出走向成熟的第一步,我已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个脚印,我正书写教育人生的新篇章”。因为在阅读中,书中的一个个事例让我知道:如果想不做教书匠,就要明确前进的方向。

  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在毕业时纠结于是从事教育工作还是选择自己喜爱的歌唱事业,他的父亲告诉他:“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最终只会重重跌落在两把椅子之间的地板上。”最终,他选择了歌唱,而后坚定不移地努力在歌唱事业中,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歌唱家。

  帕瓦罗蒂让我想到:身边的许多教师,也许他们当初选择教育并非自己的初衷,仅是为了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让父母放心。我亦是如此。忆往昔,双手捧着我的优秀毕业证,透过水蒙蒙的眼睛,看到了一位正在接受着鲜花与掌声的优秀人民教师,并坚定决心,要成为一位称职的人民教师。而当我真正成为了教师后,却发现自己似乎背道而驰了,不仅丝毫没有感到职业的幸福感、成就感,反而被“郁闷”慢性谋杀。孩子们的成绩和心理上的压力压得我透不过气来。就这样,我每天都在痛苦的坚持中度过,每一次上课铃声的响起都让我心惊肉跳,而我的宝贵的时间与生命,就这样日夜消耗着。在偶然的一次聚会中,认识了一位坚守班主任岗位19年的教师,当我跟他聊起我的困惑时,他对我说:如果真心不喜欢这个工作,可以选择离开,但如果不离开,就要热爱它,让自己在有限的工作中体会到无限的乐趣,创造出无尽的价值!”从此,我开始慢慢改变自己,找寻自己前进的方向。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我开始热爱我的职业,喜欢我的`孩子们,工作的劲头更足了,虽然有时会忙得连口水都喝不上,但心里却充满了幸福感。这不正是“方向感”的影响吗?是正确的方向感让我保持了精神的丰盈,体会到了有价值的幸福!

  有了方向,却不等于有了成功,管建刚老师让我明白:若想真正实现我的教育梦想,就要追求上进,不懈奋斗。

  书中有云:“如果我们能把读书、思考、写作当成我们每天必须的一部分。天长日久,就有了才气和底气,自己本身便成了文化,成了一本有价值的书。这样的老师站到讲台上,讲台也会因他发亮。”

  这说的不正是我们学校的任秀波老师吗?在20__年的班主任交流会上,她曾经提起过她刚入职时的种。种困惑。那时,她还只是一个和我们一样再普通不过的年轻教师。可多少年的阅读、思考、写作,让任老师发生了变化,让她成为了现如今的教学骨干、科研能手、李镇西式的好老师、李镇西工作室的理事长。这些成就的由来,不就是*日里那一分一秒的阅读与思考的果实吗?但为什么我们总是做不到?便是因为那无休止、不重样的借口吧?书中说到:“借口像狼一样凶狠”,它使得我们消极怠工,使得我们远离成长。所以,要想成为有上进感的教师,首先要学会跟一切借口说“不”!

  要知道:“真正的成功路遥远而艰辛,只有储备充足,走的路才远,胜算的把握才大”。正如书中农夫种下的那两棵树,一棵决心长成参天大树,他拼命从地下吸取养料,储备起来,努力向上生长;而另一棵却只想快点开花,让人们为其叫好。结果——秋日一到,过早开花的那棵树却成了灶里的柴,而坚持蓄力积养的那棵树却累累硕果,挂满枝头。奋斗是一场马拉松,走不了捷径,只有耐力强的人,才是最有竞争力的、最有前途的人!

  为了赢得最后的胜利,不仅要求我们耐得住寂寞,更需要我们现得出“智慧”!

  管建刚老师告诉我们:“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时候,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你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

  “只有智慧的教育才配得上塑造人的灵魂的事业。”书上如此,世上如此。在我们的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更是如此。为什么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同是一堂课,窦桂梅老师就能让我们记忆深刻?正是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有“智慧”。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年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冲劲,更应该让自己广取他人之长,让自己成为“智慧”的教师,让孩子们受益!

  不觉间,暖阳归,弯月现。窗外的霓虹灯一闪一闪,美得像孩子们期盼、求知的大眼睛。看着这美美的夜景,想到那纯纯的孩子们。让我更坚定了自己的教育信念——不做教书匠!

  不做教书匠!永远!

  不做教书匠!

  “聪明的故事是引领我们走向美好教育生活的原因。激励我们的年轻教师。通过仔细阅读,我真的受益匪浅。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青年教师,无论你遭受什么样的失败,你都不会贬低,只会欣赏。”。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只有失败才能真正带给你进步的思维。

  也许你在这次评估课上失败了,也许你在这次论文评估中获得了孙山的称号,也许你在这次研讨会上失败了,也许你多次失去了你的贡献,也许你的教学改革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也许你的教学在这学期贬值了,你在这些尝试中得到了赞赏,但是这些价值观没有以适当的方式和机会被揭示出来,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给你一个惊喜。"

  对于刚开始工作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陈述,穿透我们年轻人的内心语言,分析我们的失败,亲密地鼓励我们的进步,怎么会不令人兴奋呢?我缺少的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我经常接受失败,这给了我挑战失败的勇气,从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和改变,走出自己的教学之路。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鼓舞人心的书。越读越觉得晚。我忍不住激动,继续往下看。“每个孩子的心都像荷叶上的晶莹露珠。年轻人应该尽一切可能照顾她,保护她……”是的!我现在还记得我可爱的孩子们和他们一起玩游戏的快乐场景。多么和谐的画面!年轻的我有理想,有梦想,有很多作为老师和年轻人。突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我一点都不喜欢这个孩子”,“我希望我能早点把他们送走”。

  张弛的笑容立刻收敛了下来。我在问自己,为什么?我是不是少了什么?我在书里找到了答案,就是当你能微笑着听学生讲,微笑着赞同,微笑着摸孩子的头,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相反,如果老师总是一本正经地批评教育,学生肯定不敢走出去,战战兢兢地坐在教室里。

  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限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就是教育成功的动力。陶行知老师说得好:“抱着一颗心,不是无私奉献爱的典范。所有的学生都非常需要老师的爱。老师的爱和尊重是照亮学生心灵窗户的蜡烛。我很感谢这本书,它让教师从中汲取力量,有自己的教育理想,以更大的激情投入教育实践。

  中国古人说:人鱼不如授人以渔。当代教育界流行一句名言,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被认为是教学的最高境界。国外教育界提出“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可见,重视学生的获得性学*和发展是最科学的教学方法。回顾自己的教学,很多时候我只是一个老师。

  《不做教书匠》只要心中有教育,心中有学生,每天努力学*,努力工作,时刻跟随时代的脚步,就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这是最重要的!

  所以,从现在开始,成为一名专业教师将是我永久的追求。

  做教师十余年了,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时候,感触特别多。也许是自己的思想幼稚和社会阅历不足的原因,所以总是感觉特别操心,特别矛盾。虽然读一些有思想的书的时候也感觉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是一到工作岗位就开始将自己的目标定位:管好班级,学生别出事就好;提高成绩,通过考试就好。

  一个假期读完了薛校长的赠书《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是我的追求!

  一、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

  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必然富有创造的活力。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不知关注其智力,更关注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二、我们的面子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吗?

  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基础上的吗?我们的荣誉是学生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吗?真的让我们刮骨反思。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我们班的李元胜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没有再期待,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

  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

  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做到最崇拜的子鑫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提升思想,净化思想的书,是一本让生命永放光彩的书,是一本珍藏升值的书。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它是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把工作和学*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

  我寻着一件宝贝,那是一本字字珠玑的书,也就是管建刚先生写的这本《不做教书匠》,它让我原本杂乱的教育思路更清晰,教育方法更讲求科学性,教育目的也更容易实现了。

  1979年从槐芽高中毕业,二十岁的我曾有美丽的梦想,正如管先生所说的,上课之余与学生聊海阔天空,谈人生的理想与抱负;课间与学生踢毽子打羽毛球;享受童真的乐趣,我是有过这样的日子,但那已成为永远不再的过去…如今,在这个教育本质被严重异化的年代,而我又从偏远的山村调到了繁华的小镇继续我的教育工作,眼前的教书生活却已远离了我的理想,那样苦,那样累,沉重的包袱有时甚至压得我难以正常呼吸。我想过逃避的方式,想过应付工作的方法,但是,出生农民的我,从小受到母亲“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的教育。我时时告诫自己,不管怎样,绝不能对不起学生,因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一个家庭的希望,而这个花朵将来能结出怎样的果实,这个家庭有怎样的希望,重任就在自己的肩上!

  因着母亲的教育,我不论是做人还是做教育的工作,都能这样的要求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深深体会到:面对学生,我的笑容更灿烂;面对学生,我的批评更有力;面对学生,我的道理更服人……

  因着母亲的教育,十多年的教育之路我无悔地走着。这学期新做的班主任工作也做的有声有色,虽苦也甜。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明明看到:他们中有些从刚开学进来的懵懂无知的小孩变成了现在勤奋学*的少年;有些从看见老师害怕拘谨变成能活泼自信地与老师交谈;有些从刚进来的顽劣不讲理变成现在的知荣辱明是非……

  我无愧于我的学生,因为我还从家长的一个个电话中,听到了他们惊奇于孩子的改变和对我由衷的感激之情……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我感动的呢?这才是真正值得我快乐的事情,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师应该追寻的高尚的快乐!这正如于丹在《论语心得》中所说的:你给予别人快乐的同时,你才会感到真正的快乐。你怎样看待生活,生活就会怎样对待你!

  今后的生活,教育仍是我生活的主宰,我想我会比以前更执着地去追求做一个智慧而有时代气息的老师,就摘录管先生在书中的一些语言来表达我的感悟吧!

  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

  把工作和学*当享受的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他每时每刻都是快乐的,他们是生活的智者,人生的智者;

  把苦难当做锤炼自己的机会,如此你带一届学生的心得,将超过别人一生的教学所得;

  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那么他们就不会辜负家的希望,而祖国的将来也会一片辉煌!

  梦,在人的眼里总是美好的,理想化的,寻梦的历程,更是充满了希望,就让我们——教育的同行们,在教育的道路上追寻自己的梦想吧!

  都说《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不错,今日也淘本回来看看了。“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我也不例外。而自我感觉为什么在教师这一行中的进步、成长缓之又缓呢?苦苦反思、追寻这两年来,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很多的“借口”,而教育,正是不允许有任何借口!

  “成功的人永远在找方法,而失败的人永远找借口”。的确,很多事情我都以田径训练、乒乓球训练等各种比赛的训练、自身的技术不足找借口需要更多的时间来训练以提高比赛成绩,一切“证据”显示,并不能说明我们工作不到位,我们已经尽力了。其实呢?这只是一个借口。似乎没有把工作做完善、做完美,出现问题开动脑筋找寻各种借口说明自己没做好是有充分理由的。现在想想实为可笑。而这种借口就是一种不负责任,它预示着在工作中始终不会全力以赴,在劳动——收获这一因果关系中犹豫着。

  我们应该如何克服它呢?

  方法一:保持良好的工作*惯。*惯一好,借口自然会少。良好的工作*惯可以分为:

  (一)把办公桌理干净,只保留与目前工作有关物品。

  (二)按事情的轻重程度逐一去做,立即行动。

  (三)当碰到问题时,我马上解决或做个决定,决不搁置一旁。

  方法二:及时调整情绪状态,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到倦怠,而应当使之充满乐趣。

  因为事情本身并没有厌恶和欢喜,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随之产生的效果。所以我们应当去尽量想的开心,做的开心。这正验证了实用心理大师威廉、詹姆士的心得:行动似乎跟着感觉走,其实行动与感觉是并存的,多以意志控制行动,也就能间接控制感觉。

  看到此书题目时,在我脑海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不做教书匠,还能做什么。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智慧感的教师。

  读完此书,心中的很多困惑都烟消云散。面对以后的教育人生,眼前豁然开朗了。作者的很多思想深深地触动了我、鼓励了我,让我的思想提升了不少,甚至改变了我以往的一些观点。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一些教师指明了方向:一些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自己的理想。

  “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教师的约束感体现在教育道德、规章制度的自制力上,目标的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自制力的强弱或者说高低。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在意志行动中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制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使自己在实际工作、学*中努力克服不利于自己的恐惧、犹豫、懒惰等;一方面应善于在实际行动中抑制冲动行为。自制力对人走向成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古代百科全书式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到*代的哲学家们都注意到:“美好的人生建立在自我控制的基础上。”教师的美好理想更是建立在约束力的基础之上。

  “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教师的责任感是教师对待教育的态度不做机械重复的事,作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子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做一名与责任感的教师还要对家庭负责,对学生负责。

  “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利用上下班时间充实自己,现在进入了终身学*的时代,新时代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又不断学*才能天天向上,从小事做起,不要给自己找任何借口。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充满自信,勇气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


不做教书匠读后感(十)份(扩展7)

——《不做教书匠》读书笔记(10)份

  这学期读完了朱校长赠给我们的有一本书《不做教书匠》,当时我刚刚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有疑惑:“一名教师,不做教书匠,那做什么呢?”但当我认真去细读的时候,我觉得收获颇多!

  对于才工作一年多的我,对于教师这份工作的理解还是肤浅,觉得教师这个职业没多大前途,感觉人们对教师不重视等等。读完这本书以后,我重新思考了这些问题,所以把这个感想也写出来,好让我时刻牢记着当初选择教师这份工作是一个无悔的决定,我要做一名有责任有爱心的教师,积极探索未知,永不放弃学*,这将是我一生的追求!在《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中,管建刚老师提出了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老师。这为我们刚到教师岗位的教师提供了方向和目标,为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教师提供了一种参考。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却可以使自己高尚,生活可以没有灿烂,但不能失去执着。要照亮别人,首先自己身上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首先自己心中要有火种。时间在自己手中,我们要向成功奔去。

  老师从小都教过我们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读书我们要学的是珍贵的精神,要学的是一种执学的精神。在《不做教书匠》中,我们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我们不期盼从书中可以搜寻到黄金,但是我们要追求一种精神,让我们能够不断成长,思想能够升华,也能够更好地教导学生们。如今的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

  生命的活力。

  这本书中还有很多的小故事,这些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所以我觉得应该借鉴一些故事或者去找到一些适合的时候让学生能够明白一些道理,小故事,大道理,教育到学生,同时也告诫着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充实自己的阅读,只有给自己不断充电,积极掌握各个方面知识才能在工作中得心应手。比如书中的这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就如管老师说的: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就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紧握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作为去年才踏上工作岗位的我,我觉得管老师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为此,我要做到: 1、多阅读,与书籍为友。2、勤练笔,与思考对话。3、多思考,与思考为伴。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z;“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

  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据我所知,很多青年教师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上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轻视心理,认为偶尔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没什么大不了。纪律和自由是孪生兄弟。纪律越完善,自由度越高。一方面,中国人从封建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没有经受大工业化时代的锤炼;另一方面,中国人一向讲究人情和面子,做事随感觉和情感而定,做事随性、任意已成为当前中国发展的一股巨大阻力。

  一个教师经常对学校的纪律及要求感到苦恼。在我看来,出现这种烦恼,你首先应该感谢这个社会依然容忍你这个不成熟的教师呆在教师队伍里;感谢学校领导依然热切地盼望你成长,等待你成熟;感谢你的学生依然亲切地呼唤你,把你当作真正有学问的老师。意识到这些,你应该奋起直追。曾经名噪一时并放言“肯德基开到哪,我就开到哪”的荣华鸡惨败而归。总裁姜伟闭门思过两年后归纳出几大失误。其中一大失误是“管理规章不实不细”,姜伟说:法规的制定仅仅是第一步,其后必须增加两方面的内容,即法规实施细则和实施检查细则。

  一个学校如果连教师遵守纪律、模范地完成任务都有问题,这决不是一所好学校;一个青年教师如果连遵守纪律、完成任务都有问题,哪怕自身素质再好,再有才华,也绝难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有一些教师总以为纪律是管理者有意与他们做对,以为所有的制度都是管理者吃饱了没事干想出来整人的。其实,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社会里,一个校长想要凭自己的喜好来制定纪律,已不大可能。我以为,如果管理者制定的'纪律,出发点是为了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就无可非议。对敢于得罪人做点实事的校长,我心存敬重。

  年轻的老师们,面对学校的种种规章制度,我们也可以尝试着去超越它,一旦超越了它,我们就不会有束缚感,我们会看到束缚之后真正的自由,纪律之后真正的自由。那是别样的天空,你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湛蓝天空,这是人生的大境界。

  一个真正走向成熟的教师的困难和艰辛就在于既要在老于世故中保存自己,又要在老于世故中保持自己。不“老于世故”,你就永远是个不受欢迎的“愣头青”;沉溺于“老于世故”,你就失去了作为教师该有的那颗长青的童心。我并不想说,中国式的集体意识如何美好,但是如果你在现实的世界里蔑视它,就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伤害。很多体罚事件调查到最后,大家都觉得惋惜,都觉得这个老师工作蛮认真、蛮负责的,就是一刹那间控制不了情绪。这就是缺少约束感,由此酿成终身遗憾的苦酒。

  作为一名刚刚步入教师队伍没几年的新教师,内心充满忐忑和不安,甚至是焦虑和怀疑。怀疑自己是否能够胜任语文的教学;是否能将教学技巧进行正向迁移;是否满足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等等。很幸运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有机会拜读了管老师的佳作《不做教书匠》,就像本书序言二所言“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这本书犹如他山之石,弥足珍贵。本书紧紧围绕“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从理想、信念、责任感、奋斗、专业发展、爱、智慧等角度娓娓道来,如有良师在旁,让我受益匪浅。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认为在教师的专业发展当中同样有这三种境界。

  目前的我正处于第一境界,作为新教师的我,内心或多或少有些迷茫。但就像管老师所说,“教育,值得你去做”,这一点我坚信不疑。教育是孤独的、寂寞的、甚至有时使人感到迷茫,其中当然有工作细碎繁杂,教育不被理解,教学不被认可等原因。但教育的收获也是其他工作不可比拟。我十分赞同魏书生老师的见解,“教育这个工作除了工作回报,还有‘收获各类人才’,收获真挚情感’和‘收获创造性劳动成果’。说道收获,就不得不提教师的幸福感,然而幸福感很难定义,也没有统一的标准。但管老师的幸福观我非常赞同,“人生真正的幸福在于内心时常荡漾起一股轻柔充盈的暖流。有了这股暖流,不管是阳光灿烂或是阴霾满,我们始终能漾起微笑;有了这股暖流,走在任何一个物欲横流的地方,我们都能不卑不亢,保持内心的祥和与*静”。言以蔽之,正处在教育起步阶段的我们应在工作的点滴当中寻找幸福感,做一个精神的追求者。

  第二个境界是我努力所追求的目标。教师的辛苦人所共见,入职后时常有前辈向我抱怨教师待遇低、强度大、杂事多。但正如管老师所言,“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一艘负重前行的船,沉重的责任感压在心头,砥砺着他们人生坚稳的脚步,从岁月和历史的风雨中走出来,走出一个大写的‘人’”。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古代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然而教育的普及的今天教师需要承担起更多的角色,由原先的“消费者”转变到“生产者”,从“教书匠”转变到“研究员”,从“点菜者”转变到“菜单提供者”,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角色的转变是痛苦的只是“人憔悴”的一个方面。但或许这样的状态正是管老师所推崇的“第三种状态”,只有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自己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的活动、教育的意义,才能在这一阶段把握好人生的方向。

  提到第三个境界时,我脑海中时常浮现的是一连串人名,教育大家:蔡元培、魏书生、李镇西。教学艺术家:窦桂梅、王崧舟、于永正、钱梦龙、薛法根。这些人无一不是在教育教学上苦心孤诣,孜孜以求后,才有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教育不仅是给予,同样也是获取;教育不需要仰望,而只需蹲下;教育不是远方,而在脚下。与我而言可能一生也无法达到这样一种他们的境界。但我只求在接下来的教育生涯中,走好脚下的每一步,不断阅读、不断学*汲取“养分”,在*凡的岗位上把教育这件事做好,保持精神上的丰盈,于心无愧。

  合上这本书,我忍不住问自己:那今后的我到底要成为一名怎样的老师?或许现在我还找不到很明确的答案,但是他山之石是珍奇,感谢这本书,让我明白教育人生和其他人生的不同,让我知道教育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是什么,又该怎样去追寻它。最后,我想用这样一句话激励自己在教育这条路上慢慢前行:年轻的老师们,钟爱教育,钟爱学生,智慧教育的花朵才会悄然怒放。

  直溪小学顾卫华说“态度”粗粗读完前四章对第三章中的“第三种态度”感触颇深。文中说到教育的三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第二种态度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第三种态度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作者推崇的是第三种态度。说起态度我对一些老教师总是充满敬意。

  记得徐善英老师退休前夕将一套口算卡片赠送给我。那完全是手工制作原本洁白的卡纸经过多年使用已泛黄。可以想象得出有多少小朋友曾使用过徐老师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可见一斑。我们除了要继承上一辈人认真踏实的优良传统之外还需要发挥年轻人爱学*、爱不拘一格的特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做出灵气来”“不做不动脑的事做出思想来”“不做人云亦云的事做出个性来”“不做应付检查的事做出实效来”。这是作者向我们提出的四条建议。在学生时代时常听到老师这样批评人:端正你的学*态度。

  以前也曾听人说: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他的高度。的确态度对于一个人的学*和工作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一个教师如果有了明晰的教育人生方向并且能朝着这个方向矢志不渝地进行探索、坚持下去终将有守得雾开见日出的一天。我们每天和学生打交道、授课、批改周而复始天天如此看起来很机械琐碎的事但在有想法、敢作敢为的老师手里每天的精彩就会各不相同而在另一些老师手里就是别有滋味在心头。要试着去改变自己做一些尝试。

  尝试并不总会成功但失败也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如同爱迪生在一次次电灯实验失败后的态度他说:“至少我知道这是不适合做灯丝的。”拥有超然、豁达态度的人怎会和成功失之交臂?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这句话为所有准备具有第三种态度的教师扬起希望的风帆。

  时间真快,我做教师已经七年了,特别是做班主任的时候,感触特别多。也许是自己的思想幼稚和社会阅历不足的原因,所以总是感觉特别操心,特别矛盾。虽然读一些有思想的书的时候也感觉自己是个有思想的人,但是是一到工作岗位就开始将自己的目标定位:管好班级,学生别出事就好;提高成绩,通过考试就好。

  一个假期读完了《不做教书匠》,收获很多。“不做教书匠”!————是的,不做机械教育的老师,不做遗忘学生需求的老师,这便是我今天最大的感受!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做一个把教育当成自己奋斗的事业来做的教师,做一个积极探索、常想一二的老师是我的追求!

  一、“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用心做事的人必然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工作充满热情的人必然富有创造的活力。一个真正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今天,更关注明天;不不知关注其智力,更关注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思想源于对教育、对生命、对自然与生活的感性实践和理性探索。没有深刻的思想就没有深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没有深刻的思想,往往就没有深刻的爱、睿智的爱。”

  我以前往往认为只靠着年轻和热血沸腾就能把工作做好,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会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看起来是错的,不管是当班主任还是教师都应该把思想的肤浅的劣根性挖去,要在做的过程去想,去思考,把教育这份神圣的工作做得更深刻,更长远。让把对教育这份爱变为深刻的、睿智的爱。

  二、“我们的面子是建立在学生的痛苦之上的吗?我们的成就是建立在戕害学生的青春年华的基础上的吗?我们的荣誉是学生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换来的吗?真的让我们刮骨反思。学生是个未成年人,可有时我们却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弄得两半俱伤。我们班的李元胜因为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我帮助他,宽容他,可这朵冰山上的雪莲却迟迟不开花,没有再期待,最后和他冲突,让他在家反思,我也反思着。再来学校时,我已冷静了很多,让学生学好知识是教育关怀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不是唯一的。我们定下目标后,我悄悄地提醒他,也让同桌打电话提醒,有时还让同桌去他家写作业,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他没有在课堂说一句废话,没有再出现不交作业现象,月考的成绩虽然没有达到目标,但也进步了不少。我找了个台阶下,再次定目标,若完成目标后,让他做到最崇拜的子鑫身边,这也是他梦寐以求的。最后如愿以偿。我解脱了不少,一个最顽固的刺让我拔掉了。”教育是一种超然的帮助,很感谢管建刚老师的妙招。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书,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是一本提升思想,净化思想的书,是一本让生命永放光彩的书,是一本珍藏升值的书。我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它是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我现在印象最深是书中所说z;“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把握未来。”既然选择了教育事业,那么我们都要调整自己的心态,把握自己,从而获得一个充满自信,永远开拓发展的积极人生!用激情和思考点燃生命,放飞梦想的地方。每个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激情,来点燃学生的灵魂跟生命。

  教师是蜡烛,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教师是人类的工程师,培育着祖国未来的希望,教师是阳光底下最崇高的职业。*期读了《不做教书匠》,感受颇深。他给我的教师成长路上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书中一共有八个章节详细的讲述着怎么做一名成功的教师。我想先从以下两点开始做起。

  做一名自信的教师。书中引用盖叫天先生的一句话“凡事总要有信心,老想着‘行’。要是做一件事,先就担心着‘怕不行吧’,那你就没有勇气了。”想着自己的行为,回忆起我每去做一件事情,我总会怕,总觉得自己不是很会,怕自己做错,所以,我决定当不确定的时候,就去问,问确定了再做,这也使我发现,我的.问题越来越多,做事的速度也变得慢了。管建刚老师的一句话提醒了我“缺点不是问题,缺点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抱住自己的缺点不放。”所以,不能再畏惧每一件事,你越怕它,它就会越强大。而当你把“怕”它的精力放在努力完善自身上,使自己变得更强大,那么,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做一名微笑的教师。“有人说,是金子总会发亮的。但金子被埋在沙里久了,就不认为自己是金子,而认为自己是沙子,从而自愿地过起沙子的生活。这样金子也就成了沙子。更何况,学生正处于一个从沙子到金子或从金子到沙子的可塑期呢?”当看到这段话时,我的心被震了一下,教师,这真是一个“可怕”的职业,你的教育过程、甚至是微笑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自己的每一个学生,你批评他、教训他,或是夸赞他、鼓励他、欣赏他,都会左右他的成长。教师们,我们在学生面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让教师成为“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让我们微笑着欣赏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像卡耐基所说的:“微笑,它不花费什么,但却创造了许多成果。”

  《不做教书匠》这真的是一本为青年教师量身定做的励志书,管老师,我想我也不要用手去做老师,而要用心做好老师,我会明确教育的方向,相信自己,我行,我可以的!

  最*有幸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此书不仅仅在教老师们怎么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导老师们如何调节心理、精神上的状态。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完美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迪老师们,鼓励老师们成为一群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坚毅、幸福满满的人。

  此书一共分为八个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做老师,各行各业上,都需要这些优秀的品格。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的我们,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会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曾经刚入职的我,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心中免不了担忧。后来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节奏,也爱上并*惯了“老师”这个称呼。

  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与磨难做斗争,才能持续地历练与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把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之后,便会悄然发现,原来教育并没有这么难,孩子们也没想象中那么淘气,仿佛一切都像童话一般美好。感谢学校,让我重温纯真的读书时代;感谢孩子们,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腻。

  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我们的智慧。确实如此,教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汲取能量,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当我们潜心投入工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享受教育事业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朝气与活力。

  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是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实践的智慧。我们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超然的关怀对待学生,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视我们为最亲密的伙伴,把我们看作是生命中情感与心灵的呼唤者、引领者。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时和学生面对面单独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每天中午趁着给孩子们盛饭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和孩子们唠叨两句:“今天的作业是不是又忘带啦?明天记得带来哦!”“最*学*状态有些欠缺,要加油哦!”这样的直接交流,更能强化一些正能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还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有一个班级是足球主题,班主任也穿着班服(足球服),和孩子们一起在方阵队伍当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呐喊。当老师真正融入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不仅仅是朝夕相处,更是荣辱与共。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凡,但不可以*庸。我们要用智慧引领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不*淡的每一天,不仅教给他们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的种子,期待他们学着用爱与身边的人相处。心怀感恩,感谢拥有的一切,铭记所有暖心的瞬间。

  与孩子们同行,走好脚下每一步。肩上扛着一份责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傅艺)

  读了管建刚校长的《不做教书匠》之后,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以前从未深入地思考过“教师”与“教书匠”的区别,只是肤浅地认为“教书匠”只不过是“教师”的俗称而已,读了《不做教书匠》一文之后才明白不是那么回事,教书匠只是为了教书而教书,而教师是有思想的教书育人的工作者,教书匠是无法收获幸福的教育人生的,因为没有思想,也就没有脊梁,没有脊梁撑起我们的教育晴空,也就无法有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美丽我们的教育人生。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徒劳,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无效走向有效,只有思考能帮助我们从有效走向高效--谁不承认,一种高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就是一线教师的带有思想的技术或技术的思想呢?所以说人类最具思考力的人群是教师,而不是教书匠,更不是其它人群。

  管校长把目前的教师做教育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将学校布置的工作视为包袱,视为学校不让我过安宁日子,总想着卸下这包袱才好,才自在。第二类是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或许有牢骚,最终都会认认真真地去做了,“尽”了“可能”就不管了,认真不认真是态度问题,好不好是能力问题嘛;第三类是把自己的事当着教育的事来做,他们不能满足于现状,他们努力地探求着教育的有效之路,高效之路,他们把教育的创新看作人生最大的乐趣和最大的满足,并且,享受着探索路上的种种欢乐和痛苦。想想自己从业十余年来,给自己定了一下位,虽不属第一类,但更偏向于第二类,所以在教育的路上走得并不精彩,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向第三类教师靠扰。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不过《不做教书匠》一文为我们正在迷途中的年轻教师们提出了几条宝贵的建议:

  (1)做一名有目标感的教师;

  (2)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

  (3)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

  (4)做一名有积极感的教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