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1-30 00:00:00 读后感

教书匠读后感1

  “在开始教书的前两天,我两度差点被开除,此外,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毫无引人注目之处。我常常拿不准自己是否应该做教师。后来,我想知道,自己是如何做了那么久。我只是个教书匠。”——弗兰克·迈考特

  篇首的题语摘自《教书匠》一书的篇首,最初读到这段文字时,我心里毫无任何想法,只是觉得作者的文字毫无引人入胜之处,完全不像书本封面的宣传语说的“世界上最伟大的教书匠,普利策奖得主”那般能够抓住读者的眼球,使人有一口气读完的冲动。一度想把它弃掉,决定不再读下去。该书是我在看《史航读书》这个节目时,听到主持人推荐的一本书,随即将其买来,打算好好读一遍,因为我也是一名教师,还算不上教书匠。只是没成想刚开到篇首,就觉得作者的文字这般质朴,貌似也无引人入胜的地方,只是耐不住寂寞,加上自己喜欢看书,就带着鸡肋的心情坚持读了下去,当读完整本书时,完全被作者30多年来的苦涩与甘甜所感动,回头再去看这段话时,觉得作者能够坚持毫无引人注目的三十年教育生涯,能够天天同那些顽劣不驯,调皮捣蛋的孩子周旋三十年,真是不容易,不由得佩服作者的不*凡的闪光,最终成就了他事业的伟大。前两天和一名同事在去食堂的路途中聊天,谈到我们要做35年的教师,就不由得心里唏嘘,我手执教鞭才刚满一年,还有30多年的时光在等待着我,幸好,相比迈考特先生教育的学生,我们学校的孩子充满灵性,而且由于家教良好,在此之前都是一等一的好孩子,我就觉得心里非常高兴,由此前提,难道还会去为自己将后要做的事情心生畏惧而踌躇不前吗?想到这里,心里不由的一笑,是啊,一年过去了,想起自己所带班级的孩子,想起自己管理班级过程中的严苛与温馨,随即内心有了一个决定,也许我也会像迈考特先生一样,把今后三十年的琐屑小事串起来,编织一串美丽的珍珠,也许年老之时,那将是自己生命中最珍贵的礼物。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怀着教育的梦想登上三尺讲台的,也不是所有的教育者在工作伊始就洋溢着奉献的热情。但是,只有你从中找到了快乐,体会了教育本身背后的亮色,敞开心扉去拥抱学生,那才是你真正明白教育真谛的时候。

  “有那么些日子,我希望从这走出去。使劲关上身后的门,让校长自己来干这份该死的工作。”——弗兰克·迈考特

  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我们内心深处往往有着美好的期待。我们渴望与孩子们心与心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碰撞;我们渴望看到他们会心的微笑,会意的点头;我们希望听到热烈的讨论,争先恐后的抢答……总之,我们急迫的想要感受他们在课堂上的活跃与热情。毫无疑问,我们渴望被肯定。有的时候,我们更加贪婪,甚至渴望鲜花与掌声,渴望仰慕与推崇……然而,理想与现实之间永远有忽略不掉的距离。就像费兰克·迈考特说的那样“你要谨慎小心,老师,不要让自己成为难题,他们会把你撂倒。”教书是一门艺术,不是体力活。我反复记着入职之初学校安排的培训过程中,培训老师所讲过的这句话。的确如此,如果你没有真正体会过教书生涯,是无法感受这句话的魅力的。曾经一度在选择教育行业之时,觉得教书很简单,像家庭教师那样,告诉他答案的过程;像灌肠师傅那般,把各种食料调味品一股脑儿全部灌进要制作的灌肠中;像放鸭倌一样,无论他上不上架,全部把他赶上去,即使鸡飞狗跳,也在所不惜。真正的当自己手执教鞭站在讲台的时候,才发现事实和自己原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学生有渴望获取知识的心理,也有质疑老师声音的逆反,无论你是顺毛理还是逆鳞刮都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教书还真就是一门艺术,连技巧这个字眼都觉得无法表达这一行。我们的教学少了几分精致与儒雅,而更多的则是琐碎与嘈杂,甚至是声嘶力竭与歇斯底里,他们架空了我们美好的想象,我们如此狼狈不堪。如果你仅仅是亦步亦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也许你会在“三十岁之前就会头发花白”,也许你会深深感受到职业倦怠带给你的失意与不满,也许你有一天会这样感叹,“天呐,我这么会去做了一名教师?”然而从我们选择成为一名老师的时候,你的命运就已注定,你要把这份工作做好,所以你要学会去艺术地处理,智慧地胜任。

  “一个人如何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在注定孤独无处凭依的的灵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出自己的声音……”——弗兰克·迈考特

  读到这段文字时,非常有感触。现在的社会很是浮躁,我们许多人都有着急功*利的思想,同行的攀比,周围人的关注都会使我们的内心染上灰尘。在这样的现实里,你如何坚守梦想,如何耐住寂寞,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去调试自己的工作心理,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对于我们今后将继续教育的青年人来说意义重大。而文章中弗兰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含义。他被评为“全美最佳教师”。他靠的是勇气,智慧,恒心,还有——持久而深沉的爱。的确,置身教学生活中。我们没有办法不被感动。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被孩子们征服。我们抗拒不了他们纯真无暇的眼神,向善若水的心灵,诚实勇敢的品质……之于他们,这一切似乎与生俱来,在他们身上自然地流淌,不得不让人赏心悦目,沁人心脾。我想这应该就是“生命的馈赠”吧。于是,我们应该去用毕生的精力,去呵护这群可爱的天使,去扞卫他们身上承载着的这份厚重的“生命的馈赠”,去挖掘他们身上无尽的潜能……于是,在教学中,我突然意识到,教育就是生活本身,徜徉其中,且歌且舞地前行。

  “我将一路前行”——弗兰克·迈考特

  这是很喜欢的一句话,我将一路前行,我将去坚守这份事业。或许,当孩子们渐渐长大,我们在他们的记忆里越来越模糊,直至成为一个微不足道的点。又或许,他们从来也不会记起,在梦想启程的地方,曾经有过我们。但是,我们依然在,而且将一路前行。因为那里,有我们最坚固的位置,和来自心底的声音。这或许不是我们最初的期待,却渐渐成为我们内心的坚守,在这里,我们站稳了脚跟。

教书匠读后感2

  《教书匠》这本书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说,但很难相信它是一部自传,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会那么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经历隐私,从而怀疑书里的迈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只是借用了作者名字和身份的一个虚构人物。

  不管怎么样,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尽管我始终怀疑迈先生在语法和写作的课堂上教授的东西的真实性:大段不加伪装地给学生讲自己屈辱苦难的童年、一些情史和失败的婚姻、将菜谱当成诗歌念、让中学生讨论一首儿歌“小鲍·皮普”这样奇怪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家吃晚饭的故事、在上课时间带学生到广场举办美食宴会、阅读米米·谢拉顿(美食杂志编辑)的美食评论好像那是文学家的名著……这真是个出格的老师,默默忍受学生的敌意(师生之间总是有敌意的,特别是我们都曾经有过青春期。),担心教育委员会的批评之下竟然出格了30年,最终成了为美国“最佳教师”。

  我也是带着不解看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迈老师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如果我的语文老师像他这样讲课,考试准是过不了关的。直到在倒数第二章读到这句话时,我喜欢并且相信上了这个老师:“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所学校做什么?你们可以说你们努力让自己毕业,以便上大学或者为工作作准备。但是,同学们,教育不仅仅只是这些。我问过自己:我究竟在这个教室做什么?我为自 己列了个公式。在黑板的左边,我写了个大写的F。在黑板的右边,我又写了个大写的F。从左到右,我画了个箭头,从‘害怕’(Fear)到‘自由’(Freedom)。我认为不会有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对你们做的就是将害怕赶入角落。”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被所受的1 6年教育同化了,其实我是认同教育并不是为了应试的观念的,在我步入社会以前最不喜欢最害怕的人就是一些老师。我有时就觉得学校就是个大监狱,老师就是看守的人,把所孩子的白天都关在教室里,以免他们出去惹祸,学*就是训化的手段,你不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你所学到的内容,也不急于去应用,只需要应试,去面对紧张的考试。不要对所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你不过是个孩子,教材可都是教育专家编写的,那些老学究的杰作,你所要做的就是服从,听讲,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一个个考试,这就是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所谓的“文化课”成了主流,其他课程没有存在价值,劳技课发过教材,可从来没人教,孩子们不需要劳动技能,需要应试;音乐美术课是罕见的保留科目,可是别指望能学到什么东西,时间短暂而且内容单调。

  相比之下,我喜欢迈考特这样的老师,他不为应试教育所折服,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尽管他对自己的工作无奈,对所教的叛逆青少年们没有办法,但是他坚持教下去了,按照他从F(Fear)到F(Freedom)的原则教了30 多年。我不赞同他教的内容,也不喜欢他的个人生活,但我敬佩他的教育精神。

教书匠读后感3

  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想我会一直阅读这本书,直到教育的终点线……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1)

——《教书匠》读后感6篇

《教书匠》读后感1

  《教书匠》这本书,书中以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用辛辣诙谐的文字,回顾作者30载从教生涯的苦涩与甘甜,讲述令人过目难忘的精彩人生。作者从不吝惜对自己的嘲讽,从不否认与学生似敌似友的关系,对规则和权威从骨子里透出蔑视,幽默和善良也从未在生命中缺*。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见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迈考特真诚而执著的拥抱学生,与学生分享他的人生故事,将自己作为学生成长的最好素材……这个本来似乎糟糕透顶的教书匠,终于赢得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20年后,成为美国“优秀教师”。

  初读这本书觉得有点闷,第二天开始看正文,迈考特的文章很多是倒叙或插叙的方式写的,看的时候还要想想这段内容的时间是他上学的时代还是他教书的时代,就这样开始慢腾腾地看着,开始就是逐字逐句地去读,当我看到迈考特处理学生扔三明治的事件时,书开始吸引我,我追逐着迈考特的处理方式,我震惊迈考特的行为,我被他的智慧所吸引。 教书匠,应该这样理解,“教”就是教育,“书”代表所教知识,“教书”就是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让孩子体验生活,体验快乐,从而教育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教书匠就是执行教书育人这个过程的人。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这是一位非常执着的教书匠,他以风趣、幽默的语句诠释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衷心。“你正在开始你的教学事业,而这并不轻松。你最好辞职当个警察,那样至少你会有支枪或有根警棍保护自己,老师除了嘴巴外什么都没有。如果你不学着热爱它,你将在地狱的一角坐立不安。”

  这是一位非常睿智的教书匠。他从不向学生灌输什么,而是在春风化雨间教会了他们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讲自己的故事。任凭他们如何搞怪,麦考特先生每次都有出奇的做法,他奇怪的想法和做法正是他懂得换位思考,了解学生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他做的事情都是和学生有同感的事,学生便会接纳他,从而使他赢得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尊重。

《教书匠》读后感2

  起初拿起这本书,觉得没什么新奇的,不做教书匠,这是我们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目标,每位教师都知道。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教书匠,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从教几年来,虽然一直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我很少感到有乐趣。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后感3

  "匠"指的是某一个领域里的专业技能掌握者,我们老师也有一个带有"匠"的名字——"教书匠".我曾经一直觉得能称之为"教书匠"已经能够算得上合格的教师了。但是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之后让我明白"一个老师千万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做一个胸怀大志的教师,做一个称得上智慧的教育达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英明的选择、果断的决定,才能让人生的幸福变得干脆。但往往在日复一日的犹豫和比较中,我们"这山望着那山高",最后蹉跎了岁月。我想走入特教的很多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不是怀着一颗对特教的爱而来的,为什么报考了特殊教育师范学校?可能为了能顺利地留在城里,可能为了避免普校繁重的升学压力,可能为了离家*点等等。但是当选择变成现实之后,之前选择的原因都成为过去,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既然现在你从事了特教,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

  这是对学生、家长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的饱受命运摧残的心肝宝贝交付到你手中,把对孩子的歉疚、对未来的希望、对缺陷的补偿都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人生在世,"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一本书,可以是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当之无愧。

  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后感4

  《教书匠》这本书我可以相信它是一本小说,但很难相信它是一部自传,因为我不相信有人会那么真实地描述自己的经历隐私,从而怀疑书里的迈考特先生是不是作者本人,或者只是借用了作者名字和身份的一个虚构人物。

  不管怎么样,开始读这本书时我就对它产生了兴趣,尽管我始终怀疑迈先生在语法和写作的课堂上教授的东西的真实性:大段不加伪装地给学生讲自己屈辱苦难的童年、一些情史和失败的婚姻、将菜谱当成诗歌念、让中学生讨论一首儿歌“小鲍。皮普”这样奇怪的事、让学生在课堂上讲自己家吃晚饭的故事、在上课时间带学生到广场举办美食宴会、阅读米米。谢拉顿(美食杂志编辑)的美食评论好像那是文学家的名著。这真是个出格的老师,默默忍受学生的敌意(师生之间总是有敌意的,特别是我们都曾经有过青春期。),担心教育委员会的批评之下竟然出格了30年,最终成了为美国“最佳教师”。

  我也是带着不解看完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始终觉得迈老师在课堂上浪费学生的时间,如果我的语文老师像他这样讲课,考试准是过不了关的。直到在倒数第二章读到这句话时,我喜欢并且相信上了这个老师:“教育到底是什么我们在这所学校做什么你们可以说你们努力让自己毕业,以便上大学或者为工作作准备。但是,同学们,教育不仅仅只是这些。我问过自己:我究竟在这个教室做什么我为自己列了个公式。在黑板的左边,我写了个大写的F。在黑板的右边,我又写了个大写的F。从左到右,我画了个箭头,从‘害怕’(Fear)到‘自由’(Freedom)。我认为不会有人获得完全的自由,但是我要对你们做的就是将害怕赶入角落。”

  看到这里我想到自己被所受的1 6年教育同化了,其实我是认同教育并不是为了应试的观念的,在我步入社会以前最不喜欢最害怕的人就是一些老师。我有时就觉得学校就是个大监狱,老师就是看守的人,把所孩子的白天都关在教室里,以免他们出去惹祸,学*就是训化的手段,你不需要深刻的理解和思考你所学到的内容,也不急于去应用,只需要应试,去面对紧张的考试。不要对所学的实用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你不过是个孩子,教材可都是教育专家编写的,那些老学究的杰作,你所要做的就是服从,听讲,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通过一个个考试,这就是教育。

  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所谓的“文化课”成了主流,其他课程没有存在价值,劳技课发过教材,可从来没人教,孩子们不需要劳动技能,需要应试;音乐美术课是罕见的保留科目,可是别指望能学到什么东西,时间短暂而且内容单调。

  相比之下,我喜欢迈考特这样的老师,他不为应试教育所折服,他鼓励学生表达自我,尽管他对自己的工作无奈,对所教的叛逆青少年们没有办法,但是他坚持教下去了,按照他从F(Fear)到F(Freedom)的原则教了30多年。我不赞同他教的内容,也不喜欢他的个人生活,但我敬佩他的教育精神。

《教书匠》读后感5

  在拿到《不做教书匠》的那一刻,我的脑海中就浮现出一个疑问:“如何做,才不算是教书匠呢?”带着疑问,我开始细细品味起此书,书中管老师利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给我们谈人生、讲教育,在阅读的同时,我也逐渐感受到管老师所说的“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广大教师要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教育是朵带笑的花。是呀,世间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是微笑;最动人的表情是什么?是微笑。有的时候,一个微笑会让你的心情顿时好起来;有的时候一个微笑可以化敌为友,微笑的魅力,有时远出意料之外,所以我们千万不要吝啬与自己的微笑。正如管老师所说:“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可见,教师的微笑对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不希望老师是凶巴巴的,他们不愿意看到老师整天板着脸孔训斥他们。当我们用微笑面对他们时,能给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心情,使他们感到亲切、温暖,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微笑的教育是孩子喜欢的、向往的教育。如:在课堂上,当我们提问时,很多时候会发现孩子们其实知道,但就是没信心举手发言,这时如果我们能微笑着向他点点头或微笑着做一个手势,他们会马上从微笑里感悟到老师对自己的喜欢、从温柔的目光里读到鼓励,随之就会找到自信、积极发言。又如:我班有个叫欣怡的孩子,初来时她哭闹很厉害,每天她都是“死”拉着奶奶的脖子、衣服或头发不放,每次我们都会微笑着费力得把她硬抱过来,还微笑着安抚家长安心的离去,我们的手好几次都被她给抓破,但我们还是以微笑对待她,逐渐地她从我们的微笑中感受到了老师对她的关怀;感受到了老师的亲切;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的关心自己。不久她就独自进教室了,还能主动和我们老师问早,这次去她家,她还拿出了自己的好东西给我们吃。

  很多人在提到教师时,总会与“严肃”、“不苟言笑”联系在一起。其实,通过实践,“微笑”的力量才是无穷的。恰当适时给孩子灿烂的微笑,会让孩子身心愉快、轻松学*,与教师亲密相处、无所不谈,心灵交融。微笑或许是架起师生情感桥梁的纽带,活跃的课堂气氛的创设少不了微笑的润滑剂。今后,我会在孩子们取得成功时,用微笑送去欣赏;在孩子感到失落时,用微笑送去鼓励;在孩子犯错时,用微笑送去宽容……

《教书匠》读后感6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不做教书匠》,而今天这本是“教书匠”,我倒想看看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教书匠”的人生,因此拿到这本书时,就迫不及待地打开看了起来,一口气看完第一节内容,看后我突然觉得自己还是很幸运的,回想工作中我遇到困难跟书里的主人公所经历的来比,那简直是连个零头也算不上,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啦!这样一想,突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了许多。

  再往下看,就越发感觉这位迈考特先生是位非常有思想的教书匠。他当时的一些所谓理想化的教学思想跟我们现在新课改有相似之处,不是让孩子死记硬背那些枯燥的拼写和规则,而是启发孩子学到知识并锻炼其创新精神。例如,他在教授创造性写作时,他居然让学生带菜谱来读,后来更是让学生发挥所长,带各种乐器来伴奏,把菜谱唱出来不但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快乐,而且让他们扩大了词汇量,认识了很多先前都不知道的单词以及拼写,从而获得启发,去思考更多深入的问题,写出发人深省的文章。

  回想自己的教育历程,经常感觉我面对的是一群不知烦恼、有的甚至不懂得如何尊重老师的孩子, 当走进教室看到有的同学争论不休,大吵大闹,等老师说安静才安静的时候,感觉现在的孩子真是难管之极;当老师正兴致勃勃地讲课,却突然有孩子捣乱课堂,就会感觉心情很郁闷,觉得自己所付出的得不到半点回报,或者说付出远远多于回报。有好多次我都觉得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该何去何从。慢慢的,也变得没有原来那么有耐性了。

  读了《教书匠》一书后,我渐渐明白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本身就处在一个活泼好动、自制能力差的年龄段,不能对他们有过高的期望,不能要求他们做到完美,老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一名优秀的教书匠,不但要看你所教班级的成绩,还要看你是否能把学*的能力和正确的为人处世的态度植进学生的心里,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古语道: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师只有施爱于学生,学生才能亲师尊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热情友好,一视同仁的态度,对待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待自己以身作则的品质,都会在学生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心灵距离的缩短,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教师应善于调控学生情绪变化,使他们保持愉快,积极上进的心境。老师只有多接触学生,多了解学生,多关心学生。以情感人,真诚相待学生才会了解教师信赖教师。师生之间建立起信任才会有共同语言,才能在一种感情融洽、团结友好的气氛中密切合作,形成和谐环境,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2)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5篇)

《教书匠》读后感1

  起初拿起这本书,觉得没什么新奇的,不做教书匠,这是我们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目标,每位教师都知道。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教书匠,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从教几年来,虽然一直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我很少感到有乐趣。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教书匠》读后感2

  表扬作为一种手段在教育中出现,犹如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台阶。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正确掌握表扬的艺术呢?

  一、重复的表扬,能固定学生的某种行为

  让不爱劳动的学生去修补一下教室里已损坏的课桌,或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表扬。他的这类行为重复一次,你就夸奖一次,慢慢的这位学生不但改正了不爱劳动的*惯,而且能自觉的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经常拖拉作业,在期中考试的前一天他居然按时完成了作业,这时,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位同学已深感自己经常拖拉作业是错误的做法,他已下定决心改正这种不良*惯,大家给予鼓励。”期中考试后,这位同学又按时完成了作业,我又说:“这位同学并不是因为考试才完成作业的,而是真正痛改前非了,不信大家看以后他的表现。”经过这种重复的夸奖,这位学生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

  还有一位女学生和害羞,胆子也很小,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大声说话,读课文时,声音小的连同桌也听不清。这时你如果说:“读课文要大声点”或“上课要积极发言”等此类的话,就会更进一步挫伤这位学生改正这一行为的积极性。经过了解,我知道这位同学总是害怕答错问题,长久以来形成了这种不良行为。根据这种情况,每次上课时我特别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她来回答。然后每次给予鼓励和表扬。现在,这位同学已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大胆举手发言,并能大声朗读课文了。

  二、表扬要及时

  正如雨水“好雨知时节”,表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点儿进步时,不要视而不见,而要做出迅速的反映,及时把“夸奖”奖赏给学生。

  我们班有位学生不喜欢英语,这是一个缺陷,因为学生应全面发展,可是上有一天她做出了一道难题,虽然这是她偶然的一次现象,但我还是及时捕捉住,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这位同学其实在英语方面很有天赋,相信她以后还会做出更多的题。”这样的夸奖和鼓励,这位学生慢慢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三、把明天的表扬透支给今天

  如果今天的某位同学找不到夸奖的理由,就把明天的夸奖和鼓励透支给今天。

  如:当某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不要强迫他去分析原因和训斥他,而是鼓励他说:“别灰心,你曾考过九十多分,还记得吗?下次你一定还会考出九十多分的。”这样一来,学生的顾虑消除了,包袱卸掉了,又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暗暗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其实,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去了解学生,那么你给予学生的表扬机会也是很多的。即使学*再不好的学生,也有过大胆坚持的时候;性格再不开朗的学生,也有过活泼高兴的时候。只要你能抓住机会,改变一下教育方法,适时的给予表扬,每位学生都会成为强者。

《教书匠》读后感3

  书本发下来,我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时间短暂并不代表我对待此书的态度是阳奉阴违,而事实上恰恰与之相反。我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抱着同等量的观念想要啃完它。我想只有啃这样的词,才足以表达我对不做教书匠,这句话的认同。虽然我并不是完全以赞同式的方式全盘去接受它。

  首先,我不做教书匠。我的理想曾经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扎根在我的心里。但现实是,将理想这杆秤以截然相反的方向拉直了。于是,我做了老师,并且在教育的这个岗位上浑水摸鱼,摸滚打爬。管建刚告诉我,教育恰恰是一个可以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事业。它不仅可以将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它能让这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一直延续,延续到下一个生命将要的开始。所以有人说:“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神圣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到的那个深度。

  其次,书本告诉我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八感老师。而我以自身的实践出发,总结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智慧型的老师。理想一词,及其辽阔,有理想的老师必定会有其奋斗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目标而努力上进。只要别把这理想当成是空头支票的梦想,那么其他的都是依附在其身上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能感觉。这些感觉在理想面前,就好比是小河仰仗着海洋,只要这大海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么小河的方向就是大海。这让我想起薛林的《小河》。

  小河(薛林)

  小河,

  唱着激昂的歌儿,

  自山谷中奔来。

  我问:

  去哪里?

  她说:

  大海。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跟这小河又有多么极其相似的地方。只要我们不为仅仅做个教书匠而端坐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上。不仅仅是为了拿着月末的奖金而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课。那么教育便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着八感的好老师。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扬州听课的时候遇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敢于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而勇敢地站出来的老师们。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和见识告诉我,原来教育真不是授教,传道,解惑而已。它还可以以正确的,用心的,深远的思想去感染其他人,使得我们真正的像鲁迅那样,发自内心的呼喊一句:救救孩子。

  然而一个好的教师仅仅有理想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现理想的能力和资本。所以我们需要智慧型的老师。这智慧型的老师不是指天生具备老师才能的天生教育家,而更多在意得是后天对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对这份事业的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阅读和进修。以此来满足那不仅仅是一杯水的需求了。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简单的书,但是简单的背后却给与了我无穷的思考和能量,让我对教育这份事业有了更加肯定的想法和更加坚定的步伐。

《教书匠》读后感4

  由于老师的推荐让我读起了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刚拿到书时,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细细的读起……

  作为一名刚入教育行业的新老师,这书让我们新教师受益匪浅,文字的表述并没有让你觉得很难读懂,反而很吸引人,作者用一个一个小故事,小典故引导我们新教师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读着读着,就仿佛身边有一位前辈老师在传授他的教学经验以及心得,帮助我们新老师少走弯路。

  第一章节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作者在书中写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那么我真诚地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退。”的确,教育这一行,得到物质以及财富远不能满足虚荣的心,你若冲着在教育这行业成为富翁,那真的趁着自己年轻要考虑清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帕瓦罗蒂的选择,一个洗厕所女工的选择,无论什么行业,要学会自己做选择,做一个能符合实际的选择,并且自己要用心去做,投入坚持去做,那么,你也就成功了!不管当初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教育,既然选择了,我们就用心去做,“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作者的话风趣幽默,常常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正视教育的幸福感,可能现在教师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抱怨,作者也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幸福,一个学生不愿意跟自己最亲*的父母抱怨,哭诉,反而跟自己的老师,那种幸福感真的难以言喻,“我时常觉得,以和学生纯洁相处为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幸运。和学生在一起,可以完全放下虚假的面具。和学生交往,是一种惬意的事,是一个永远美丽的童话,有一天你赢得了孩子的心,那心是纯金的,无任何杂质”。对呀,“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怀揣着爱,投身到幸福的教育中,感受教育的幸福!

《教书匠》读后感5

  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非浅。《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想我会一直阅读这本书,直到教育的终点线......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3)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6篇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本书作者:管建刚,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教育报》“读书周刊”20xx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不做教书匠》

  1、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2、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

  3、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 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最后,我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作为结束语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相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从事教育工作者的美好愿望。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集体要求研读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我感觉自己收获很多。心中时常充盈着阅读的快乐!为了更好地搞好教育,我必须多读名著,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尽快使自己成长起来,这是对学生负责最好的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和享受读书的乐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师以自觉的阅读行动去感染学生,把读书的快乐带给学生,使孩子自觉读书,让读书成为师生共同的良好*惯!

  多一点微笑,多一些宽容

  管老师说“教育在欣赏中微笑”,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好,找出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一个不快乐的人,绝不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缺乏热情和自信,冷漠地看待周围的`一切,其实,满腹牢骚并不能改变什么。

  老师每天要对自己的学生露出灿烂的笑容,不是成天板着脸。记得,我在书上看到《微笑给了谁》一文,文中的老师总是很严肃的表情,从来没在课上微笑过。一个学生非常讨厌这个老师上课。一次,老师的嘴角终于露出微笑,这个学生上课从此来劲了。尽管老师的微笑是给窗前走过的女朋友。试想,我们有多少老师在课堂上笑过,也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愉快的笑过。很多老师都担心笑了会管不住学生,上课的纪律差。我以前也不给学生好脸色的,课堂的纪律不成问题,但学生学得很压抑,对学生的成长非常不利。这几年,我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看了书后,我想,我用宽容的心态对待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毕竟他们是孩子。我会给学生多一点微笑,多一点宽容。

  当学生在桌子底下做小动作时,我上课提醒一下,或一个眼神,或让他同桌回答问题,或到他身旁摸摸他的头,或来一句“你又在从事地下工作了”,这样也能让孩子们静下心来听讲,又不会打乱课堂秩序。

  做个快乐的教师吧!微笑着面对生活的所有赐予。只要心中有爱,就会有快乐!那么,就让我们把爱的火炬传递给学生,为爱插上翅膀,让爱在万顷碧波、蓝天白云间飞翔!

  最后,我想用管老师在《不做教书匠》里的一段话结束自己的读后感。 “我们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而要使自己的工作快乐起来,你就一定要投入与付出。”所谓“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向着我们心中理想的目标进军吧!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触特别多。也许“红烛”“春蚕”“园丁”等对教师的美誉已经不若早年那么让人动容,但十六年与学生共度的时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仍然称得上是这个社会上最光辉又伟大的职业,这是一份“走心”的良心活,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偶然读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很有共鸣,推荐给大家。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作者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老师,他用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读后心得与诸位分享:

  一、教育:需要努力,拒绝借口。

  “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翻开《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真谛。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而我为什么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需要的是努力,教育,拒绝任何借口!

  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罗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着大树的残躯,它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14次;400多年来,无数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战胜了它们。但是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了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虫从里往外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它的元气,使它终于倒了下来。而借口,正像是这些小甲虫的咬噬——即使你曾经是一棵身经百战的大树。

  二、握紧你手中的麦穗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要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作为老师,当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交付到我手中时,同时也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就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责无旁贷。我不敢信誓旦旦地说要把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来追求,但是我必须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我会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该握紧手中这个麦穗,让其粒粒饱满,颗颗成熟。

  三、欣赏让教育无限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段:一位优秀的白人老师在给一个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那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了两个。”老师的鼓励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

  成功诱发动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管建刚老师用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不要吝啬给孩子的鼓励。

  让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六年前,也是我的教学生涯的第九个年头,当时的我对于教育教学有了一些的心得,但又恰好处于很可能形成“年轻的老教师”的尴尬时期,我有幸读到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让纠结了许久的我在黑暗中看到了前进的方向,感觉受益匪浅。

  今年寒假的一天,我回家找书的时候,无意中看到了管老师的这本书。再次打开,看见以前所做的划记,心中有了更多的感触。

  管老师在书中有许多发人深省的语言,在这里不多叙述。这次重温书本的过程中,我对管老师的“成长需要耐得住寂寞”这个小节文字体会很深。管老师在文中用生动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是要讲究储备的。真正的成功路遥远而艰辛,只有储备充足,走的路才远,胜算的把握才大。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既要抗得住教育探索的艰辛,又要耐得住教育研究的寂寞。一个真正的教师,他会沉浸在别人以为的寂寞无聊中,乐此不疲,像周国*所说的“丰富的安静”。简而言之,就是说,一个人的成长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学会享受寂寞,这样才能把基础打好。

  实际上,管老师也是这样做的,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39岁就已是苏州市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特级教师,还兼任学校的副校长。从我自己的工作来看,这些年来的历练,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从事教育行业要沉下心来的重要性。对一个教师来说,读书就是练内功。读文学书,读专业书,读一些杂书,在书香的浸润下,人的内心得到洗涤,思想境界得到提升。我的第一任务是教学,在大量的阅读之后,我发现所学的东西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用得上了,课堂的内涵比以前提升了,多读书的*惯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我想起了余映潮老师在50岁以后才尝试上公开课,越上越精彩,越上越有味。他应该算是厚积而薄发的典型吧,他说过自己的成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比别人更舍得花时间在教学研究上,他用最笨的办法读书,安于寂寞。这些年我也慢慢发现自己在各方面的点滴进步,这和我认认真真学*、认认真真教书应该密切相关。作为后勤干事,我也承担了许多繁琐的事物性工作,这些工作费时费心,但磨砺了我的意志,让我学会高效的利用时间。

  我知道自己并不聪明,但是我坚信成长真的需要耐得住寂寞,在寂寞中静待花开。

  最*有幸阅读了管建刚老师的《不做教书匠》一书,这本书如同一股清泉,从心头流过。此书不仅仅在教老师们怎么教书育人,更多的在于引导老师们如何调节心理、精神上的状态。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完美融合,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来启迪老师们,鼓励老师们成为一群开朗乐观、积极向上、勇敢坚毅、幸福满满的人。

  此书一共分为八个篇章,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和智慧感的老师。其实不仅仅是做老师,各行各业上,都需要这些优秀的品格。教育,从选定一把椅子开始,明确我们的努力方向。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很多时候的我们,尤其是在面对困难挫折的时候,会有一些迷茫,会忍不住思考:我真的适合做老师吗?曾经刚入职的我,也同样经历过这样的一个阶段,摸着石头过河,心中免不了担忧。后来在同伴们的鼓励下,我渐渐适应了教师的节奏,也爱上并*惯了“老师”这个称呼。

  既来之,则安之,其实每个人都是在不断地与磨难做斗争,才能持续地历练与成长。“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把自身素质与能力提高之后,便会悄然发现,原来教育并没有这么难,孩子们也没想象中那么淘气,仿佛一切都像童话一般美好。感谢学校,让我重温纯真的读书时代;感谢孩子们,让我变得更有耐心、更细腻。

  不管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业绩来,机械的结果只能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滋味来,请用上我们的大脑;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就来,请用上我们的智慧。确实如此,教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我们要不断汲取能量,才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营养。当我们潜心投入工作时,才会感受到这份工作的意义与乐趣,享受教育事业中孩子们带给我们的朝气与活力。

  优秀的教师身上一定是具有心灵的力量、情意的关怀、人格的熏染、文化的气质、实践的智慧。我们要眼里有光,心中有爱,用超然的关怀对待学生,与孩子们同呼吸共命运,学生才会视我们为最亲密的伙伴,把我们看作是生命中情感与心灵的呼唤者、引领者。

  虽然我不是班主任,*时和学生面对面单独沟通的时间并不多,但我很希望走*学生,走进学生内心。每天中午趁着给孩子们盛饭的间隙,我都会忍不住和孩子们唠叨两句:“今天的作业是不是又忘带啦?明天记得带来哦!”“最*学*状态有些欠缺,要加油哦!”这样的直接交流,更能强化一些正能量,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鼓励。

  还记得有一次运动会入场式,有一个班级是足球主题,班主任也穿着班服(足球服),和孩子们一起在方阵队伍当中喊口令,激情澎湃地加油呐喊。当老师真正融入班集体的时候,孩子们更能感受到老师和我们同在,我们不仅仅是朝夕相处,更是荣辱与共。

  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凡,但不可以*庸。我们要用智慧引领孩子们用勤劳的双手创造出不*淡的每一天,不仅教给他们书本中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在他们心中播下“*”的种子,期待他们学着用爱与身边的人相处。心怀感恩,感谢拥有的一切,铭记所有暖心的瞬间。

  与孩子们同行,走好脚下每一步。肩上扛着一份责任,用精神力量感化孩子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李傅艺)

  作为一名教师,我知道应该多读书,特别是有益于我们教师发展的书籍。《不做教书匠》这本书是这个学期学校要求人必读的校本教研培训教材,通过阅读收获颇多,感触较深,今天,就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这本书的一些感受:

  本书作者:管建刚,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教育报》“读书周刊”20xx年度“十大”推动读书人物。

  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广大教师。里面对教师的心理分析很有道理,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阅读《不做教书匠》

  1、使我深刻理解了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教育就应该是给学生营造一种人文的气氛,人文的课堂,让课堂成为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成为质疑问难的场所和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

  2、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当要有一份责任感。教师应有启发学生思想,引领学生感情的素养。今天的教师可以只有一杯水,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教会学生取水,带着责任心走进课室,走上讲台,让孩子们在你的点拨下受到启发,从而步入知识的殿堂。

  3、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今天的教师要不断地发展自我,提高自身素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师只有肚里有货,才有生产的本钱;教师只有让肚中之货日趋壮大,才有生命的产生,才能让教育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一本书,一面镜子。《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管老师想告诉我们的是不要只满足于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匠,应努力成为一个胸怀大志的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专业感,有奋斗感,有亲和感,有智慧感的教育者。

  人生在世,正如管老师所说:一个人的活法有很多种,归根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告别了“富贵立身”,那么要做到“精神立身”,唯有“握紧自己手中的麦穗”,明白自己是干什么,这是一名教师必须具备的方向感。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催人奋进的好书,书中八个篇章给我们指明了成功教师的八个目标:“做一个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个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个有责任感 的教师、做一个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个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个有奋斗感的教 师、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和做一个有智慧感的教师”。里面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深深地感动了我。

  教育不仅需要爱,更需要有智慧,在第八章“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中,管老师提到: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也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是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这本书像一个知己、一个老朋友,他慢慢给你阐述一些道理,让你从阐述中明白那个浅显的道理,通俗易懂,而且很容易被同行们所接受。回顾自己的教学,大部分时间只是管老师所说的教书匠了。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教书不再是我们唯一的标准,育人才是我们更高的追求。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教学专家,但是我们决不能仅仅做教书匠,无论今后会怎样,我都会善待我的教育,善待我的生命。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4)

——《不做教书匠》读书心得体会 (菁华5篇)

  *一段时间,我一直在读《不做教书匠》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管建刚,最初想读这本书,是被书名吸引,待读了之后,却被书中的内容深深打动。

  这本书的作者管建刚是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他用一副对联来谈自己“一年大病,两年养病,三年经商,八年村小。七代务农,八面无书,九九寒冬,十年板凳。”也或许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才成就了独特的管建刚老师。

  当然,喜欢读这本书,不仅是因为管建刚老师的这份与众不同,更主要的是这本书的内容带给我很多启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让我有了更多新的感悟。

  就拿其中一节——《教育,从小事做起》来说,我深有同感。文中说: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一件大事不是由无数小事组合而成的吗?确实,作为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就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林林总总,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等着我们去做的都是这些小事。例如:早上到学校,进班级,看一看学生是否都到齐了,如果有谁没有来,又是什么原因?家庭作业谁没有写完,又是为什么?课间时学生吵架了,需要去调解等等。虽然都是些小事,但这些小事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日常,而通过这些日常的小事来教育学生,就是我们的工作。

  书中还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只有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书中引用这个故事,就是想告诉我们: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从事现在的工作,也不管这份工作与你的期望有多大的差距,既然现在你从事了这项工作,就要排除杂念,全身心地投入目前的工作中。读到这儿,我还有些庆幸,幸亏我是一个握紧手中麦穗的人,踏踏实实地工作,踏踏实实地经营自己的生活。只有珍惜现在拥有的才会不怨天尤人,才会觉得快乐。

  随着阅读的深入,我真正明了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说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正如同样的匠人,一个说在工作,一个说在建房子,第三个说自己在盖教堂。如此看来,第三人就不仅仅是匠人了,同理,有如此胸怀的老师也不是教书匠了。

  最后,我想说,面对成长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宽容,更要爱他们,不仅关注他们的知识学*与储备,更要引导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不做教书匠,就做一个辛勤的园丁吧!相信在教育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如同一朵朵小花,即便经受风雨侵袭,也会有怒放的一天,就让我们期待那春暖花开的日子吧!

  《不做教书匠》。书中朴实的语言,精辟的论点和鲜明的事例,令人深受启发。它启发人去学*,启发人去奋斗,启发人去创新。

  一、“先投入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

  人都有许多美好的理想,梦想自己将来功成名就。人,只有在选择正确的情况下去努力,才能做出成就。人生道路的选择,第一位的不是做什么职业,而是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心地爱你目前的工作吧。我是一名中学教师,教的虽然是副科,但我仍热爱我的工作事业,有时为某一个课题经常与同行做好研究和学问,并取得了令自己比较欣慰的成绩。我觉得把教育做好,是对学生有个交代,是对社会有个交代,也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个交代;把教育做好,生活也一定会过得更坦然,更舒心。

  二、呼唤师师合作,师生合作

  现在,我们教育界的荣誉评比、职称晋级都牵动着每位教师的心,从而也引发了一些教师之间的恶性竞争,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师师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就某一个问题,大家集体协商,共同出谋划策,你会在别人的谈话中得到启迪,产生新的思想。本学期我们体育组成功地举办了本校首届校园文化周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各自为战,只有失败,害人害己。我们成功的令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师生合作。学生是我们教育的对象,但学生的潜能,学生的智慧是不容我们忽视的。在跳竹杆中,我只让学生学会了一个简单的跳法,但学生又通过合作探究,研究出了“井”字跳法和“米”字跳法,使跳竹杆活动焕然一新,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一个体育项目。在师生的合作中,你就会发现学生的智慧和闪光点,发现的闪光点越多,你就越有教育的信心。

  三、做有思想的教师

  “一个老师,不管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学老师,不管你是体育老师还是音乐老师,是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如果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还停留在当年的层次和水*上,用当年的技术和思想适应现在的要求和质量必将会被淘汰的。现在只有多读书、多充电才是最好的方式。但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才能读出属于自己的、从自己心灵深处产生并与自己浑然一体的理念来。把所学理念用于实践,在不久的将来定会发现自己正从一个教书匠走向一个教育者。

  走上教师这个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了,十六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感触特别多。也许“红烛”“春蚕”“园丁”等对教师的美誉已经不若早年那么让人动容,但十六年与学生共度的时光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仍然称得上是这个社会上最光辉又伟大的职业,这是一份“走心”的良心活,需要我们用“心”去做。

  偶然读到《不做教书匠》这本书,很有共鸣,推荐给大家。 《不做教书匠》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作者管建刚老师高屋建瓴、旁征博引,向我们阐述了怎样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感和有智慧感的老师,他用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引领着我们走向自己美丽的教育人生。读后心得与诸位分享:

  一、教育:需要努力,拒绝借口。

  “我有一个信念:一个没有理想的人,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学校,也不可能走的多远;一个没有理想的教育,更加不可能走多远。”翻开《不做教书匠》,这几行字印入了我的眼帘。这是朱永新先生对教育的呼唤,更是多少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而得出的人生真谛。我感慨颇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身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也不例外。而我为什么总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苦苦反思、追寻这几年来我走过的路,结论是:我为自己寻找了太多的“借口”,而教育,需要的是努力,教育,拒绝任何借口!

  有这么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科罗拉多州朗峰的山坡上躺着大树的残躯,它有400多年的历史。在它漫长的生命里,曾经被闪电击中14次;400多年来,无数狂风暴雨侵袭过它,它都战胜了它们。但是最后,一小队甲虫的攻击了这棵树,使它倒在了地上。那些甲虫从里往外咬,就只靠它们很小但持续不断的攻击,渐渐伤了它的元气,使它终于倒了下来。而借口,正像是这些小甲虫的咬噬——即使你曾经是一棵身经百战的大树。

  二、握紧你手中的麦穗

  管建刚老师在书中谈到这么个故事:有位哲学家让弟子们在麦田里行走,并摘下一颗最大的麦穗,前提是只许进不许退。结果,当哲学家说“时间到了”的时候,很多弟子两手空空。因为他们总在比较中,总以为前面的机会还很多,没有必要过早决定,于是一次次的错失良机。直到此时,弟子们才恍然大悟:人要追求生命中最大的麦穗,就要把眼前的那个握在手中,才是最实实在在的。

  作为老师,当家长把自己的心肝宝贝交付到我手中时,同时也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就必须认真对待这项工作,责无旁贷。我不敢信誓旦旦地说要把自己现在从事的工作当作毕生的事业来追求,但是我必须敢于直面自己的内心:“我会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该握紧手中这个麦穗,让其粒粒饱满,颗颗成熟。

  三、欣赏让教育无限

  美国电影《师生情》中有这样一段:一位优秀的白人老师在给一个长期受到种族歧视的黑人孩子上课时,耐心说:“孩子,老师相信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不要紧张,仔细数数老师这只手究竟有几个手指?”那孩子缓缓地抬起头,涨红了脸,盯着老师的五个手指,数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开口说:“三个。”“太好了,你简直太了不起了!一共就少数了两个。”老师的鼓励像久旱的土地遇到甘霖,孩子的眼睛一下子放光了。

  成功诱发动力,对孩子幼小的心灵来说,往往看到成功的希望,才有努力的力量。积累小的成功才能化为大的胜利。管建刚老师用一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不要吝啬给孩子成功的机会,不要吝啬给孩子的鼓励。

  让教育在欣赏中微笑。

  在学生时代,我看了许多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强**学的艺术性,课堂教学的效率问题。然而却没有真正地了解过怎样做一名有效的教师,而不是一名教书匠。《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用一个个鲜活灵动的小故事来说理,来指引,激励着我们广大青年教师。读了《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管老师告诉我们不能不切实际的空想,要做实事,少说多做,既然选择了做一名教师,就要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即使是一件小事,也要用心的完成,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接*我们的理想。管老师的每词每句通俗但含义非常深刻,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对教育理念作了解释,对教育现象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对当今教师心理的完美剖析,提出了一些精辟的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新教师的我,不仅要学*及研究一些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还要学*如何做一名有方向感,有约束感,有责任感,有上进感,有奋斗感,有专业感,有亲和力,有智慧感的教师。这对于一名新教师是很难的。

  要真正做到成为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就必须从小事做起。教育无小事,正是细节,使真正的教育进入了人的心灵,持续影响了一个人的成长。细节决定成败,“小事”终成就“大事”。认真教书一辈子,哪怕起初你只有一杯水,到后来,一定会有一桶水、一湖水,甚至一江水;这样教书才是最纯洁的。在课堂上,无论学生犯了什么错,最好不要当着其他同学的面骂他,学生也是人,也是需要尊重的。我们老师懂得尊重他,他必然会记得老师的好,下次就不会再犯了。在办公室教育学生,同样老师最好也是面对面地站着,这也是尊重他的表现,学生是很敏感的,他能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时的一举一动,这些细节都会引起学生的关注。在课堂上,要多对学生微笑,不能板着一张脸,微笑对学生是一种肯定,能够给予学生一种安全感。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面对学*中的得失。学生也会说:“老师,你很亲切,亲切得像朋友。”这对你就是一种肯定,拉*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也就变得活跃,不会死气沉沉的。这对

  有效教学是有帮助的,学生就更喜欢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启发学生的思维。

  现在的年轻老师,大多都是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余时间大多都是看电视,上网等等,真正用来学*的时间是很少的。其实年轻的教师最应该多学*,多听课,不断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水*。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更应该多看看文学,不断充实自己的大脑,尽快地让自己成长,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这本书,从各个方面阐述了一名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发现和完善自己,如何尽快让自己成长,从而过上有意义的教师人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这是对学生、家长、学校负责的表现,也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家长把自己孩子交付到你手中,把全家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你就更应该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告诉自己要倾其所能,努力做到问心无愧。让我们做一名真正合格的能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师。

  无意中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题目——《不做教书匠》。我不禁在心里嘀咕着:老师不就是教书匠吗?那还能是什么呢?我便买下了这本书,看得断断续续,模模糊糊,一个学期才勉强把它看完。看完后没啥感觉。

  这个学期,压箱底的这本书被我翻了出来,我要求自己再认认真真地看一遍。并且在书上还圈圈画画,应该说是挺认真的。但是,让我写一篇读后感,还真有些难度。只好坐在电脑前,重新翻阅记录前两次筛选下来的重点章节,希望在此过程中能理清自己的思路,真正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

  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因为你的年轻就是你的本钱,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次评优质课你失败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这学期你的教学质量不高。请记得,你没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以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读着这些文字,我好象在和一位智者倾心交流,他娓娓道来,我静静倾听。脑海中慢慢浮现出这几年工作的一切,心灵在渐渐舒展。我认同了作者的观点,也希望在这观点中让自己再次找到了激励和自信。短暂而肤浅的阅历,印证着在挫败中走向成功——生命永不贬值的深层含义,我会用这句话来鼓励自己,一如既往,继续前进。

  上帝啊,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的——绝不,绝不,绝不能放弃

  年轻的老师们,请不要放弃,不要在五年内放弃。朝着奋斗的目标,坚持五年,你一定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片教育的天空。这五年里,你也可以选择某个内容做为教育教学上的一个点进行突破性研究,如果你是一位班主任,可以研究班队活动,或是班集体建设,或是晨会课,或是和后进学生的谈话,等等;如果你是一位语文老师,你可以研究阅读教学,或是研究作文教学,或是研究课外阅读,或是研究写字教学,或是研究识字教学,或是研究提前读写,等等。先把这一个点做好,做出自己的特色来,再迁移或拓展。

  是啊,我们每天重复着这些工作,然而我深入研究了吗?没有坚持,何谈放弃呢?想想看,如果选定了一个人生目标,坚持下去,会有多么巨大的变化和人生乐趣啊!一味抱怨机遇,不如从现在开始磨砺,让自己真正成为推开上帝虚掩之门的幸运女神。

  专业化的教师形象——具有实践的智慧

  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这项工作固然需要经验的支持,更需要智慧的决断。一个教师是否具备专业水准正在于他是否具有教育实践的智慧,能否使教育的设想和意图在智慧、愉悦的实践中得以完成。可以肯定地说,一个爱敲教鞭的教师还不具备专业水准,一个爱发脾气的教师也不具备专业水准。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是睿智的、*和的、博大的,他们能从多元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他们能从人的心灵深处出发,找到教育的契机和力量。他们还具备创生教育资源的能力,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一个样本,他们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出更符合学生的学*特征以及自己的教学个性的方法来。严格意义上讲,教师不是知识的象征,而是智慧的象征。

  反思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是否具有智慧,或者是否将智慧作为人生追求呢?敲教鞭、发脾气一度成为我们无可奈何的代名词,对学生缺乏细致有效的心灵沟通,所以在教学中找不到教育的契机——学生作业没完成,原因何在,如何弥补?学生违犯了纪律,原因何在,如何改正?甚至是课堂上学生答错了问题,我们又有多少思考、面对的机会呢?更别说拥有“四块糖”的人生启示和教育智慧了。所以,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做一名专业化的教师,将是我们永久的追求。

  很欣赏下面的一段话:

  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而不是死水枯潭、尸位素餐。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愿成为今后激励自己的奋斗目标。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5)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5篇)

  起初拿起这本书,觉得没什么新奇的,不做教书匠,这是我们多年前就提出的教育目标,每位教师都知道。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教书匠,怎样才是合格的教师。

  书中作者告诉我们:不切实际的“理想”就是空想,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身边每一件事情,才能更进一步接*自己的理想。尤如在我为师的道路上亮起一盏灯,的确是受益多多。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明了作者的观点是要求老师们用心做事,不做教书匠就是心中要有教育的终极目标。

  《不做教书匠》一书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教师应当具有心灵的力量”。从教几年来,虽然一直都在勤勤恳恳地工作,但是我很少感到有乐趣。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研讨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教有贬值,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表扬作为一种手段在教育中出现,犹如孩子走向成功之路的一个台阶。适当的表扬可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能力,也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兴趣与向上的积极性。

  那么我们教师怎样正确掌握表扬的艺术呢?

  一、重复的表扬,能固定学生的某种行为

  让不爱劳动的学生去修补一下教室里已损坏的课桌,或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然后在班里对学生进行表扬。他的这类行为重复一次,你就夸奖一次,慢慢的这位学生不但改正了不爱劳动的*惯,而且能自觉的去做些自己能做的事。

  我们班有一位学生经常拖拉作业,在期中考试的前一天他居然按时完成了作业,这时,我并没有忽视他,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位同学已深感自己经常拖拉作业是错误的做法,他已下定决心改正这种不良*惯,大家给予鼓励。”期中考试后,这位同学又按时完成了作业,我又说:“这位同学并不是因为考试才完成作业的,而是真正痛改前非了,不信大家看以后他的表现。”经过这种重复的夸奖,这位学生再也没有拖拉过作业。

  还有一位女学生和害羞,胆子也很小,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不敢大声说话,读课文时,声音小的连同桌也听不清。这时你如果说:“读课文要大声点”或“上课要积极发言”等此类的话,就会更进一步挫伤这位学生改正这一行为的积极性。经过了解,我知道这位同学总是害怕答错问题,长久以来形成了这种不良行为。根据这种情况,每次上课时我特别设计一些较简单的问题让她来回答。然后每次给予鼓励和表扬。现在,这位同学已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大胆举手发言,并能大声朗读课文了。

  二、表扬要及时

  正如雨水“好雨知时节”,表扬只在最需要的时候才发挥最大的作用。当一个学生在某一方面有一点儿进步时,不要视而不见,而要做出迅速的反映,及时把“夸奖”奖赏给学生。

  我们班有位学生不喜欢英语,这是一个缺陷,因为学生应全面发展,可是上有一天她做出了一道难题,虽然这是她偶然的一次现象,但我还是及时捕捉住,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这位同学其实在英语方面很有天赋,相信她以后还会做出更多的题。”这样的夸奖和鼓励,这位学生慢慢对英语产生了兴趣。

  三、把明天的表扬透支给今天

  如果今天的某位同学找不到夸奖的理由,就把明天的夸奖和鼓励透支给今天。

  如:当某位同学在一次考试中成绩不理想,不要强迫他去分析原因和训斥他,而是鼓励他说:“别灰心,你曾考过九十多分,还记得吗?下次你一定还会考出九十多分的。”这样一来,学生的顾虑消除了,包袱卸掉了,又得到了老师的鼓励,以后一定会加倍努力,暗暗争取,下次考试取得好的成绩。

  其实,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善于去了解学生,那么你给予学生的表扬机会也是很多的。即使学*再不好的学生,也有过大胆坚持的时候;性格再不开朗的学生,也有过活泼高兴的时候。只要你能抓住机会,改变一下教育方法,适时的给予表扬,每位学生都会成为强者。

  书本发下来,我花了两个小时就看完了。时间短暂并不代表我对待此书的态度是阳奉阴违,而事实上恰恰与之相反。我怀着无比虔诚的态度抱着同等量的观念想要啃完它。我想只有啃这样的词,才足以表达我对不做教书匠,这句话的认同。虽然我并不是完全以赞同式的方式全盘去接受它。

  首先,我不做教书匠。我的理想曾经以秋风扫落叶的架势扎根在我的心里。但现实是,将理想这杆秤以截然相反的方向拉直了。于是,我做了老师,并且在教育的这个岗位上浑水摸鱼,摸滚打爬。管建刚告诉我,教育恰恰是一个可以实现理想和抱负的事业。它不仅可以将你的精神提升到一个别人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且它能让这个无法企及的高度一直延续,延续到下一个生命将要的开始。所以有人说:“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神圣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努力去找到的那个深度。

  其次,书本告诉我要做一个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奋斗感,专业感,亲和感,智慧感的八感老师。而我以自身的实践出发,总结为,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智慧型的老师。理想一词,及其辽阔,有理想的老师必定会有其奋斗的目标,并且为实现这目标而努力上进。只要别把这理想当成是空头支票的梦想,那么其他的都是依附在其身上的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本能感觉。这些感觉在理想面前,就好比是小河仰仗着海洋,只要这大海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那么小河的方向就是大海。这让我想起薛林的《小河》。

  小河(薛林)

  小河,

  唱着激昂的歌儿,

  自山谷中奔来。

  我问:

  去哪里?

  她说:

  大海。

  那么作为老师的我们,跟这小河又有多么极其相似的地方。只要我们不为仅仅做个教书匠而端坐在教室的桌椅板凳上。不仅仅是为了拿着月末的奖金而对学生说:同学们,上课。那么教育便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着八感的好老师。这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去扬州听课的时候遇上的那一批人,那一批敢于打着为了孩子的口号而勇敢地站出来的老师们。他们用他们的努力和见识告诉我,原来教育真不是授教,传道,解惑而已。它还可以以正确的,用心的,深远的思想去感染其他人,使得我们真正的像鲁迅那样,发自内心的呼喊一句:救救孩子。

  然而一个好的教师仅仅有理想也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实现理想的能力和资本。所以我们需要智慧型的老师。这智慧型的老师不是指天生具备老师才能的天生教育家,而更多在意得是后天对教育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对这份事业的思考。这就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阅读和进修。以此来满足那不仅仅是一杯水的需求了。

  所以,这本书是一本简单的书,但是简单的背后却给与了我无穷的思考和能量,让我对教育这份事业有了更加肯定的想法和更加坚定的步伐。

  由于老师的推荐让我读起了管建刚的《不做教书匠》,刚拿到书时,书名深深地吸引了我,让我细细的读起……

  作为一名刚入教育行业的新老师,这书让我们新教师受益匪浅,文字的表述并没有让你觉得很难读懂,反而很吸引人,作者用一个一个小故事,小典故引导我们新教师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读着读着,就仿佛身边有一位前辈老师在传授他的教学经验以及心得,帮助我们新老师少走弯路。

  第一章节告诉我们要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作者在书中写到:“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如果你想在教师这个行业里成为物质上的大亨,那么我真诚地劝告你,最好赶紧离开这个行业,你想在精神的天堂里寻求物欲的膨胀,那将会无功而退。”的确,教育这一行,得到物质以及财富远不能满足虚荣的心,你若冲着在教育这行业成为富翁,那真的趁着自己年轻要考虑清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必须要做一个选择,帕瓦罗蒂的选择,一个洗厕所女工的选择,无论什么行业,要学会自己做选择,做一个能符合实际的选择,并且自己要用心去做,投入坚持去做,那么,你也就成功了!不管当初我们是因为什么原因选择教育,既然选择了,我们就用心去做,“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作者的话风趣幽默,常常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正视教育的幸福感,可能现在教师更多的是对教育的抱怨,作者也在书中提到自己在教育中的幸福,一个学生不愿意跟自己最亲*的父母抱怨,哭诉,反而跟自己的老师,那种幸福感真的难以言喻,“我时常觉得,以和学生纯洁相处为主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幸运。和学生在一起,可以完全放下虚假的面具。和学生交往,是一种惬意的事,是一个永远美丽的童话,有一天你赢得了孩子的心,那心是纯金的,无任何杂质”。对呀,“每个孩子的心灵就像荷叶上晶莹剔透的露珠,年轻的你要尽一切可能,想办法呵护她、保护她……”这是一群可爱的孩子们,能微笑着倾听学生讲述,微笑着赞许,微笑着抚摩孩子的头,那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快乐。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所有的学生,都十分需要老师的爱。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这是多么美好的希望,让我们怀揣着爱,投身到幸福的教育中,感受教育的幸福!

  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非浅。《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想我会一直阅读这本书,直到教育的终点线......


教书匠读后感 (菁华3篇)(扩展6)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优选【十】份

  最*,学校给老师带来了精神福利,就是每个老师可以阅读这本书——《不做教书匠》。通过细细的品读,让我的确是受益多多。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段是“年轻的老师们,不管你经受何种失败,你不会贬值,只会升值。失败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对于一个勇敢的人来说,惟有失败,真正给你带来进步的思索。或许这次评优课你失败了,或许这次论文评比你名落孙山了,或许这堂公开课你上砸了,或许你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或许你的教改实验没有预期的效果,或许这学期你的班级成绩总是倒一,但在这些磨练中你已经升值,只是这些价值还没有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展露出来,它需要在下一轮的实践中带给你惊喜。”这对于刚上岗并没有几年的我来说,看到这样的语句,这样深入我们年轻人内心的语言,这样贴心地为我们分析失败,鼓舞进步,怎能不让人激动?我缺少的就是对失败的正确认识,还记得第一次在九年级考试考了倒二,心情沉落到了极点,我在微信中黯然写到:“在这火深水热的九年级,我一直孤单的游荡着,摸索着摸索着,不知不觉跌入了万丈深渊,我迷惑着,挣扎着,喊不出的痛让我找不到出口,更不知道何时是个尽头,寂寞与恐慌就从这一刻开始。”其中一个智者引用泰戈尔的话回复我:“你的负担会变成礼物,你受苦将照亮你路”这句话点亮了我昏暗的心灵,我在懵懂似乎得到了安慰,可是还是拨开不了笼罩在我心头的迷雾,直到我今天读了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使我的精神世界再次被激励,使我的生活方向不在迷茫,更帮助我勇敢的迈出了走向成熟的第一步!

  在我孤独的时候,听见有人说,你要努力努力的往上爬,在我难过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我要一步一步的网上爬。是的,以前总认为事情为什么会这样,现在我懂了,原来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也只有这个过程才能让我更加进步,更加成熟,这种锻炼是值得的,也是一生的精神财富,每当走完一段路程,或曲折或失败的道路,都要学会去反思,在反思中前行,在反思中去寻找教育的真谛,我有很多时候是在去接受失败,才让我有勇气去挑战失败,在一次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勇于创新与改变。从现在开始,调整心态,勇于实践,学会反思,我想这种反思会让我进步更快,最终才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教学之路。谢谢《不做教书匠》告诉我的这些道理!

  你应该知道,种在泥土里的花,一些在春天绽放,一些在夏天绽放,还有一些在秋天绽放,这个时候你或许担心了,冬天马上到了,我的花怎么还没开呢?你知道吗,你种的是梅,只有到了冬天,才会绽放她傲雪的丰姿。--我特别喜爱这本书里面的这一句话,喜欢它,没有别的理由,只是因为这句话里面的“花”一字多义,不仅可以代表自己,也可以用它来代表学生。

  如果这朵花是我自己,那我得庆幸,我多么光荣,可以成为春天里怒放的花朵,又或者是夏天里开蕾的花儿,又或者是秋天里绽放的朵儿,还有可能是傲立雪中的梅!这句话带给我的是满世界的希望,原来我是一朵花,只是还没绽放,只要我不断吸取泥土里的养分,坚持不懈,我是一定会开放我的花蕾的。春天来了,我还没开放,我不能气馁;春去夏来,我还没开放,我不能松懈;大家都硕果累累了,我还没开放,我不能放弃自己。吸收了三个季节的养分,仍没开放的我,即使全世界都指责我,唯独我,不能指责自己,即使全世界都放弃我,唯独我,不能放弃我自己!

  只要我选定自己的方向--做一名教师,那就勇敢地走到底!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是的,我现在还是一颗还未发芽的'种子,但我仍希望借着阳光来实现我的梦想,我是一朵花,迟早要绽放的花!

  如果这朵花是学生,我仍然庆幸,我的班级都是要绽放的花朵。也许有些花儿开放得早,早早地有了自己的光芒,也许有些花儿迟了,但我要耐心等待,记得给它养分,浇灌它。也许有些花迟迟不肯开放,绽放地早的花儿已经开始第二轮的怒放,我仍然不能放弃那些花朵,我要坚信,他们是傲梅,迟早要开放的花儿。我不能嫌弃他们,无论多久,我只要用心浇灌,他们是会吸收的,他们是会绽放的!

  *一段利用闲暇时间,读了苏州市学术带头人——管建刚所着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工作经历,颇有一番感触。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想想教师自己,也应该对应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丰富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我要做一名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我到山桂中学任教才三个月,就已经被身边一些教师的工作精神所感染、折服、感动。比如高一级组的z等一大批教师。这些教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加班加点的工作。观察他们,虽然整天忙碌、但笑容整天挂在脸上。我认为:这些教师的一言一行已经和山桂中学的教育融为一体。山桂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山桂教育的事。正因为山桂中学有一大批像他们的教师群体,山桂中学的教学质量才能从弱变强,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拼搏,山桂中学所取得的成绩也逐渐被全社会认可,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这批教师就是山桂最可爱的人。

  从这些可敬可爱的教师身上,我要学*他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教育中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把教育做出灵气;不做不动脑子的事,把教育做出思想;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把教育做出个性;不做应付检查的事,把教育做出实效。这四点作为我以后工作的座右铭,时刻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工作,努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我要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不是有知识就能做好一名好教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对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把握教育规律,合理运用教育手段,对教育中的某些现象给予关注和思考,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并且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在教育中勇于实践与创新。

  我想:要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的认可,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今年的11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间,z同学(所带班级学生)告诉我,昨天晚修回到宿舍后发现棉被不见了。 我听了他的讲述后,分析到:第一种可能是同学与他开玩笑,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第二种可能是是否因为棉被叠的不够整齐,被舍监拿走了。为什么分析这两种原因呢? 跟他本人的性格与生活*惯有关。他本人性格开朗,*时喜欢开别的同学玩笑;但个人生活*惯不太好,床铺不整、被子凌乱,经常被舍监登名警告与扣分。听了我的分析,他也非常认可我的判断。我告诉他:中午放学后去找舍监,看是否在舍监那里。如果不在舍监那里,很大的可能是同学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那就去熟悉的宿舍找一找。

  事情转眼又过了两天,他又找到我说被子依然没有找到。这时我意识到这确实不是一个开玩笑的闹剧,问题严重起来。但在宿舍丢失被子也确实是很稀奇的事情。我问他晚上是如何睡觉的?他说:借了同学的被单,再加上自己的被单,晚上睡觉将就一下也能过得去,并且马上到星期六了,准备从家里拿一床新被子。舍监那边早就行动起来,在年级、学校共同努力下,最终查明了原因,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反思整个事情的过程,虽然我没有什么过错。但还是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教育无小事,要事事重视,事事放在心上,及早处理,化被动为主动;及早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防止引起家长不必要的误会。

  三、有爱才有教育

  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就很难教好学生。只有爱学生,我们才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刚接手高一(16)班时,有一个叫z的女同学。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诸如警告、扣分。面对这样的学生,从内心谁都不会喜欢。我想:她作为一个山桂中学的正取生,在初中时是所谓的优生,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缺点。于是,我先找她宿舍的学生了解情况,得到的信息更让人吃惊:她经常不在学校饭堂就餐,有时饿着肚子上课,身体有病了也不愿去医院看病。对这种情况,我感觉比较棘手,认真思考后,做了以下的工作。

  1、及时家访。农历八月十六日晚上,我驱车到了z同学的家中,见到了她的妈妈。了解到这是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现有三个小孩读书。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爸爸打零工维持,家庭收入非常不稳定。加上重男轻女的观念,父母本来都不支持梁灶喜同学读高中,高中的学费还是靠自己打暑假工支付的。

  2、返校后,找z同学谈心:教育她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但不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以不吃饭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如果生活中有困难,可以随时告诉老师。老师将想方设法帮助她解决困难。

  3、带她到三乡医院检查治病。

  一系列的教育与帮助,使她切身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帮助她。从此以后,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宿舍中能注意自己的行为,学*上也变得主动。通过这个学生的教育,让我深深感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帮助学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展望未来:不只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学生的基础,更关注其创造。

读《不做教书匠》有感范文1600字

  *一段利用闲暇时间,读了苏州市学术带头人——管建刚所着的《不做教书匠》一书,结合自己从教十多年的工作经历,颇有一番感触。

  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实想想教师自己,也应该对应学生的需求,不断提高、丰富自身的素质,以满足学生的需要。正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一、我要做一名有高度责任感的教师

  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没有了家庭责任感,这个家庭就注定不会幸福;一个人没有了工作责任感,他的人生就注定不会取得应有的成就。

  我到山桂中学任教才三个月,就已经被身边一些教师的工作精神所感染、折服、感动。比如高一级组的z等一大批教师。这些教师经常牺牲休息时间,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加班加点的工作。观察他们,虽然整天忙碌、但笑容整天挂在脸上。我认为:这些教师的一言一行已经和山桂中学的教育融为一体。山桂教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是山桂教育的事。正因为山桂中学有一大批像他们的教师群体,山桂中学的教学质量才能从弱变强,一年上一个新台阶。正因为他们的努力拼搏,山桂中学所取得的成绩也逐渐被全社会认可,学校发展步入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这批教师就是山桂最可爱的人。

  从这些可敬可爱的教师身上,我要学*他们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在教育中还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不做机械重复的事,把教育做出灵气;不做不动脑子的事,把教育做出思想;不做人云亦云的事,把教育做出个性;不做应付检查的事,把教育做出实效。这四点作为我以后工作的座右铭,时刻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面对工作,努力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二、我要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

  教育专家们普遍认为:不是有知识就能做好一名好教师。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必须对教育本身具有深刻的认识,能够把握教育规律,合理运用教育手段,对教育中的某些现象给予关注和思考,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并且有极强的专业能力,在教育中勇于实践与创新。

  我想:要得到学生的欢迎,学校的认可,还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与学生的交往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突发事件处理能力。

  今年的11月18日上午第二节课间,z同学(所带班级学生)告诉我,昨天晚修回到宿舍后发现棉被不见了。 我听了他的讲述后,分析到:第一种可能是同学与他开玩笑,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第二种可能是是否因为棉被叠的不够整齐,被舍监拿走了。为什么分析这两种原因呢? 跟他本人的性格与生活*惯有关。他本人性格开朗,*时喜欢开别的同学玩笑;但个人生活*惯不太好,床铺不整、被子凌乱,经常被舍监登名警告与扣分。听了我的分析,他也非常认可我的判断。我告诉他:中午放学后去找舍监,看是否在舍监那里。如果不在舍监那里,很大的可能是同学把他的被子藏起来了,那就去熟悉的宿舍找一找。

  事情转眼又过了两天,他又找到我说被子依然没有找到。这时我意识到这确实不是一个开玩笑的闹剧,问题严重起来。但在宿舍丢失被子也确实是很稀奇的事情。我问他晚上是如何睡觉的?他说:借了同学的被单,再加上自己的被单,晚上睡觉将就一下也能过得去,并且马上到星期六了,准备从家里拿一床新被子。舍监那边早就行动起来,在年级、学校共同努力下,最终查明了原因,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反思整个事情的过程,虽然我没有什么过错。但还是有两点需要注意的:教育无小事,要事事重视,事事放在心上,及早处理,化被动为主动;及早与家长沟通,做好家长工作,防止引起家长不必要的'误会。

  三、有爱才有教育

  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就很难教好学生。只有爱学生,我们才有教育学生的权利。

  刚接手高一(16)班时,有一个叫z的女同学。经常犯一些小错误,诸如警告、扣分。面对这样的学生,从内心谁都不会喜欢。我想:她作为一个山桂中学的正取生,在初中时是所谓的优生,应该不会有那么多的缺点。于是,我先找她宿舍的学生了解情况,得到的信息更让人吃惊:她经常不在学校饭堂就餐,有时饿着肚子上课,身体有病了也不愿去医院看病。对这种情况,我感觉比较棘手,认真思考后,做了以下的工作。

  1、及时家访。农历八月十六日晚上,我驱车到了z同学的家中,见到了她的妈妈。了解到这是一个多子女的农村家庭,现有三个小孩读书。一家人的生活主要靠爸爸打零工维持,家庭收入非常不稳定。加上重男轻女的观念,父母本来都不支持梁灶喜同学读高中,高中的学费还是靠自己打暑假工支付的。

  2、返校后,找z同学谈心:教育她懂得体谅父母的难处;但不能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就以不吃饭伤害自己的身体为代价。如果生活中有困难,可以随时告诉老师。老师将想方设法帮助她解决困难。

  3、带她到三乡医院检查治病。

  一系列的教育与帮助,使她切身感受到老师是在真心帮助她。从此以后,她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宿舍中能注意自己的行为,学*上也变得主动。通过这个学生的教育,让我深深感觉: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真心帮助学生,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展望未来:不只关注学生的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学生的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学生的基础,更关注其创造。

  这次师徒结对,让我有幸拜读了管建刚校长写的《不做教书匠》这本书。粗粗一读,已经让我感慨颇多,受益匪浅。《不做教书匠》一书中,实事求是的态度和观点,让人感受很深,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像珍珠一样熠熠发光的思想:做教师,就是做学问!

  古人曾经说过:“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因此,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的点名、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学校才能在此基础上谋求新的发展。我们每一位教师就是一颗镙丝钉,只有每一颗镙丝钉都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学校的宏伟建筑才会褶褶生辉。

  教师这份工作,人们都说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我们普通教师看来,还是很辛苦的职业。但管老师在工作中找到了乐趣,字里行间给我们教师指明了方向。看了这本书后,我明白了快乐来自对所做的事的投入,要使教育人生充满快乐,就一定要在工作中快乐起来,使工作快乐起来的奥秘就是投入地工作。工作的乐趣往往蕴藏在你做事的态度里,而非工作本身。

  要么教育之水把你冷却,过那种冷却的*庸的生活,要么就用你生命的激情与烈焰把教育这锅水煮沸,沸腾的教育将带来一个充沛的,充满活力与生机、乐趣与魅力的教育人生。要想把教育这一锅水煮沸,要想使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再枯燥乏味,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投入地工作,富有创意地工作,你的每一个教学设计都是属于自己的智慧和结晶,那么你将对你的每一堂课充满情感,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你都能感受到教学的生命力和震撼力。课堂上和学生亲切*等的学*生活,学生学*中闪现的智慧火花,以及你灵动生成的一个成效极佳的教学场景,都将给你带来极大的乐趣。教育的乐趣来自思考,当你把思考变成文字,当你的文字得到他人的阅读和支持,你将获得乐趣,并且将乐此不疲,充满自信与自豪,这些文字将提升你的生命和生活的质量。

  不做“教书匠”,“做一名有方向感的教师;做一名有约束感的教师;做一名有责任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上进感的教师;做一名有奋斗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专业感的教师;做一名有亲和感的教师;做一名有智慧感的教师。”

  《不做教书匠》,就是我们大家的一面“镜子”。当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迷失方向的时候,别忘了捧起它;当我们在教育的道路上停止不前的时候,别忘了照照它。我想,它会给我们一种力量,一种使我们勇往直前的力量。

  我想我会一直阅读这本书,直到教育的终点线......

  《不做教书匠》,是管老师专门写给一线青年教师的一部作品。他以深入浅出、寓理于事的方式,引导青年教师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读他的书,就像在听一位成功者在娓娓讲述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教学、生活心得,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何为教书匠?顾名思义,教书匠就是呆板地、机械地、熟练地进行教育的老师,通常含有贬义,又称“教书机器”。 南京教科所刘文先生指出:“教书匠”和“教育家”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把心思用到精巧”,“把技术练到纯青”,“把小事作到极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必须对陈旧的、低效的、辛劳的“匠”说“不”!

  不做教书匠,首先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方向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管老师讲述了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故事,帕瓦罗蒂毕业时,他问父亲是从事教育还是向歌唱事业努力,父亲回答他,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最终只会重重地掉落在两把椅子之间的地板上。最后,他选择了唱歌,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歌唱家。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既然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了教育这个事业,那就让我们倾注所能,痛痛快快地投入,轰轰烈烈地去爱一场吧!

  现在很多青年教师,时常把“无聊”、“郁闷”等灰色的词挂在嘴边,认为教育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苦差事”。“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管老师的话风趣幽默,常常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不做教师匠,需要教师做一个有智慧感的老师。教育需要爱,但仅仅有爱还不够,爱教育就要实施智慧教育。管老师说,不管做什么工作,机械性的作业永远做不出成绩来,机械的结果只会使工作越发无聊,人生越发混沌。不管做什么工作,要想做出成绩来,请用上你的智慧。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碎和繁杂洞察精深和微妙的能力;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

  管老师把目前的青年教师分为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把教育的事当作学校的事来做。学校布置的工作,他们视作是压力是包袱,是学校为了不让自己好过的举措。第二种状态,把学校的事当作自家的事来做。他们对于学校布置的工作,虽然有牢骚,但还是尽可能地去完成。这类老师很辛苦,起早贪黑,吼上吼下,任劳任怨,但往往缺少效率,付出和收获很难成正比。第三类老师,把自己的事当作教育的事来做。他们表面上与第二类老师很接*,看上去也很辛苦,但脸上没有倦怠,心中更没有怨言。或者说,他们的身体是忙碌,心灵却异常活泼、轻盈。他们就是智慧型的教师,教育者理应有第三只眼睛,那只眼睛叫学生。有了学生的眼睛,教育就充满了智慧,智慧让他们事半功倍,智慧让他们笑靥灿烂,幸福让他们幸福飘扬!

  不做教书匠,需要教师不断让自己成熟。管老师在出版《魔法作文营》后,由衷地说道:“对学生最大、最好的责任感,那就是尽快地发展自己,使自己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具有专业水准的教师。”这话说得太好了,太实在了!试想,如果他的《评价周报》能早几年进行,一定会让更多的感受到原来作文可以如此激情飞扬,作文原来是可以如此改变我们的心情、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状态!

  时光飞逝,今年已经是我工作的第九个年头,我的第一批学生都已经读大学了。每每在路上遇到前三年工作时的学生,常常会感叹,如果我早些成长,一定不会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的错误,一定不会一个劲地侵占他们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不是当时的我不爱他们,而是自己还未成长,不懂得爱的方式爱的途径甚至是爱的内容。

  今年暑假里,我读完了这本书,读完以后确实像书中的序言所说,“你很幸运,发现了这本书”。

  该书由浅入深地分别论述一名年轻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

  这对现今年轻教师中普遍存在的急躁、浮躁心理来说,无疑是一剂“苦口良药”。

  管老师把自己成功的经历与振聋发聩、令人惊醒的经典故事结合着,向我们年轻的教师们讲述着教师如何才能更成功。

  这既是一部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这是一本量身定作的励志书,而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师也是一本提高修养,修炼“内功”的教科书。

  这本书凝聚着管老师的教育人生经历与教育智慧,它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出身”并不重要,一名教师在教育的历程里跌倒过也不可怕,只要我们在教育的十字路口选择好方向,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不断的学*、不断的实践,再不断的反思、学*、实践,终究会成长为一名有智慧的教师的。

  我敢说这本书绝对值得我们年轻的教师一读,这本书处处体现着对教师这一特殊群体的“终极关怀”,对今天我们的教师来说,比所有的教育理论性的书籍更值得一读。

  读后,我深深感受到作者管建刚老师强烈的责任感,感受到他对教育的无限忧患,对年轻教师的无限希望……他针对教育现状和年轻教师的思想言行,与青年教师聊人生,谈教育。

  讲述了一个个令人警醒的教育案例,他心*气和地将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告诉青年教师,他以他的热情、智慧和广博的知识来激励青年教师。

  全书的字里行间,无不体现着他对教师群体的“终极关怀”,可以说,他是以教育生命和教育人生的锻造为己任来写这本书的。

  因此,“教师”被人戏称为“教书匠”。

  我从心里不喜欢这个称谓。

  一个充斥着功利性的“匠”字,把“师”的神圣和崇高全淹没了。

  但反思一下,作为一名教师,只把目光集中在一个分上,把快乐建立在孩子们认真完成了冗长的作业,坐得笔直地听讲,做事情以老师的意志为准绳,把判断好与坏的标准狭隘地定义在成绩和是否听话上,而对孩子们真正喜欢什么,对什么充满好奇和迷惑,却不闻不问的老师,不就是一个教书匠吗?“教书匠”和“教师”相同的都是一种职业,最大的差别也是根本上的差别就是:教师是一种理想;而教书匠却是一种糊口的工具。

  前者是引导学生学*,开发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后者只是把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假期中有幸拜读了管建刚老师的大作《不做教书匠》,管老师在书中深入浅出地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生动的道理,道理寓于故事之中,虽然只是娓娓道来,却字字箴言,敲打着我的心房。让我再一次审视了自己的工作,感受颇多。

  一、从小事做起,做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卡耐基说过:“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只有愿意做小事的人才能做大事,只有能把小事做好的人才能把大事做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每天面对的都是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比如每天清扫卫生、强调纪律、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备课、上课……虽然我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做的又不是什么大事情。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小事”组成了学校的“大事”,我们只有把这些工作做好了,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管老师说:“真正的教育,能影响人的教育,往往就蕴藏于那些很小很小的细节之中。”回忆起我们小时候上学的点点滴滴,真正能让我们记忆犹新、深受教育的事不就是一些小事吗?从小事做起是学校对教师和学生一直在提出的要求,我们天天要求学生要从小事做起,我们教师更应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

  二、爱心与微笑,做一个有亲和感的教师

  全国著名班主任任小艾说:“没有水,就不会有鱼;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如果教师不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学生,没有父母般亲昵的温存和睿智的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那么,就很难教好自己的学生。”爱心是走进学生心灵的法宝。这爱心包括对工作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热爱。有了爱心你才会舍得付出。而对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等、信任的态度对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管老师说“一个真正的老师,对学生的爱是深刻的,不只关注其今天,更关注其明天;不只关注其智力,更关注其情感;不只关注其基石,更关注其创造。”做教师这么多年,自认为还是个有爱心的人,但看了管老师的这句话,我终于知道了自己与优秀教师的差距在哪里。每个学生不都是孩子吗?怎么能一点错误不犯呢?什么都能做好,那他就不用进我们的学校,不用我们老师来教育了,那还要我们老师干嘛呢?

  书中还讲到:“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会直接产生经济上的数字,但是,我们的工作更需要微笑,我们微笑的价值,将超越经济的和。”由此看来,要想成为亲和感的教师,必须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我们对学生微笑,生活就对学生微笑,学生也就微笑着面对生活。学生的心理也有了安全快乐的感觉,学生的思维就会敏捷,做事才会专心投入,才会拥有快乐感和幸福感。我们大人无论在何时,无论在何地,无论做何事都渴望发自心底的鼓励与微笑,何况是一个个尚没长大的孩子呢!我们将心比心,把自己童年所期望的,放在学生身上;把自己童年所痛恶的,从学生身上拿走。让我们来真诚地爱教育,真诚地爱学生吧!

  《不做教书匠》,是管老师专门写给一线青年教师的一部作品。他以深入浅出、寓理于事的方式,引导青年教师做一名有方向感、约束感、责任感、上进感、专业感、奋斗感、亲和感以及智慧感的老师。读他的书,就像在听一位成功者在娓娓讲述他的成长经历,他的教学、生活心得,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何为教书匠?顾名思义,教书匠就是呆板地、机械地、熟练地进行教育的老师,通常含有贬义,又称“教书机器”。 南京教科所刘文先生指出:“教书匠”和“教育家”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是否“把心思用到精巧”,“把技术练到纯青”,“把小事作到极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必须对陈旧的、低效的、辛劳的“匠”说“不”!

  不做教书匠,首先需要教师有明确的方向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迫切需要的是人生的抉择,智慧的抉择。管老师讲述了意大利男高音帕瓦罗蒂的`故事,帕瓦罗蒂毕业时,他问父亲是从事教育还是向歌唱事业努力,父亲回答他,如果你想同时坐两把椅子,最终只会重重地掉落在两把椅子之间的地板上。最后,他选择了唱歌,并付出了艰苦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享誉世界的歌唱家。作为青年教师的我们,既然在毕业的时候选择了教育这个事业,那就让我们倾注所能,痛痛快快地投入,轰轰烈烈地去爱一场吧!

  现在很多青年教师,时常把“无聊”、“郁闷”等灰色的词挂在嘴边,认为教育是一件彻头彻尾的“苦差事”。“当你投入地工作的时候,你就会感受这份工作的意义和乐趣,正像你投入地恋爱时,会觉得恋人是那么可爱,连那些缺点,也一并为你所疼,为你所爱。”管老师的话风趣幽默,常常给人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