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0-03 00:00:00 读后感,小学,走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

  自从当了妈妈后对有关孩子方面的书籍格外的关注。不经意间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当时看到作者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女儿,出于好奇心借了这本书。但是借回来之后它就被我“雪藏”了。昨天听到好姐妹聊到胎教的事情后我从把它翻了出来。

  打开电暖,倚靠在床头,轻轻地翻开这本书读了起来。语言简洁朴实大方,读起来不会拗口难懂,但景物的描写又不乏优美。每一篇都是作者一家人亲身经历的故事,而每个故事当中也都蕴含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由于精力有限昨天看了两篇,第一篇是关于孩子课余时间是否报补*班的问题。第二篇是关于自然教育孩子的问题。关于第一篇报补*班的事情,我之前在同事那里有了解过一丁点,她们的孩子周末比*时还要忙。当看到那孩子疲惫忙碌的生活状态让人很心疼。但同事很无奈地说:“现在哪个孩子没有几个补*班?不报班不行的,等你当了妈妈就知道了。”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提倡让孩子自由发展,不建议给孩子报很多个补*班,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位清华大学高材生。有关这个问题我开始跟老公讨论了起来。当我一字一句认真地读的时候,老公在一边打趣。

  “老婆,咱们的孩子才怀上五十天,你就开始为他计划小学的事情了吗?是不是太早了点呢?我有预感你以后肯定是那种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的妈妈。”听到老公开玩笑的`话我没有回答,但我开始了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以后该以何种方式教育孩子呢?”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2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这是一位*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去年家长会,我向家长们推荐此书,我觉得此书不仅适合加油宝贝的父母们阅读。作为教师,阅读此书,在培养学生的学**惯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我工作中能用得到的经验。本书我最喜欢的是阅读篇这一章。阅读篇讲述了李若辰的父母从小为她营造阅读氛围,陪她一起读书。在家庭条件不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让她能多读书,为她买旧书,一有空闲就陪她到书店读书,为她创造了喜欢阅读、方便阅读的好环境。并且借鉴了好的教育方法用到女儿身上,还为我们推荐了不少好的书籍。

  说到让孩子阅读我觉得这方面很重要。一个人仅仅靠眼睛耳朵大脑吸收得来的知识远远比不上从书籍中获得的多。这也就是说,阅读将会给人带来更丰富的知识。那么,从小怎样使孩子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答案。要培养孩子喜欢阅读首先得给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其次家长得以身作则,陪着孩子阅读。此做法不仅适用于家长,我觉得身为教育工作者同样也能用得上。

  当我读完阅读篇后,真感觉我在学生面前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导致学生的作文水*没有提高。所以,今后我要给些时间让学生们阅读,课间陪学生阅读,多给学生推荐阅读好的书籍,并给孩子们制定一些阅读计划。

  各位家长朋友、同事,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创造好的看书、学*氛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3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篇——学*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动力,让孩子觉得学*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

  前两天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感觉特别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非常贴*孩子的实际,是一本很好的家教指导丛书。现在社会上好多书只有理论缺乏可操作的方法,这本书不同,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半就把它推荐给了家长,我想家长朋友们读后或许与我有同感。现把自己感触较深的片段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说说实用性。比如阅读篇中说到,书要放在家里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沙发、茶几、甚至地上等等。读完这部分,她读到这一方法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特别是放到地上的阅读方法,恐怕大家都不会这样去做。看来要使孩子爱上读书,我们做家长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比如:学*篇中讲到的“专时专用”就是“专注力”的培养,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学**惯和生活*惯息息相通,有的*惯的培养的确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而非一定等到学*的时候培养。培养好的学**惯,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说说可操作性。这里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即用,比如:与孩子一起写“下水文”,增进家庭沟通的“家庭邮筒”,“契约条款”,特别是爸爸的“特别欢迎仪式”,都让我深受感触。以及后面,为了给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坏*惯而建立的“错题本”,还有收集孩子成长的笔记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在自己家庭里。

  我感触很深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完这写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成功孩子的背会一定有一个成功的父母,一个有心的父母,一个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一个愿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似简单,却难在坚持和有心!

  推荐大家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吧,它可以使你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朋友!它可以帮你分担育儿路上的忧愁!它可以指导在育儿路上怎样去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它也可以鼓励你在育儿路上勇往直前!它更可以用人格魅力影响你!影响你的家庭!改变你的孩子,改变你的家庭!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5

  首先非常感谢相约群,感谢乐爸,感谢群里的管理员,给我一个试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机会!

  周六下午,南方的天气也开始微微转凉了,彼时我正喝着龙井茶,随便翻看着《知道点。*文学》。突然接到快递电话,要下楼取件。当我牵着女儿的小手一起下去时,还以为又是孩子的样刊。谁知一打开包裹,竟是我的试读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我马上放下正在看的《知道点。*文学》,捧着新书读起来。书的封面非常清晰。一条郁郁葱葱的道路上,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孩子正在前行中,透过背影,似乎看到了那浓浓的母爱和听到了一路亲切的呢喃。

  我已经很多年看书就纯粹看书,都不爱拿支笔画重点了,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和这无比温馨的封面图画,我竟不由自主的拿起铅笔,准备好好来做阅读记号。这种感觉久违了,从大学毕业后似乎都忘记这么做了。

  翻开封面,看到目录,这个不一样的目录。出书共分为六个篇章。

  首先是生活篇:刘老师(此书作者刘称莲,我简称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大自然,我一一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任何东西,就是要出去亲*大自然,和同伴一起玩,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我看到老师说的“一个月才完成的拼图”。我不禁脸红了,我一直批评孩子没有耐心,做一件事都是坚持一下就放弃了,可是孩子从小到现在,我基本没有陪着孩子认真拼过图,更不用说拼一个月了。孩子他爸更是小孩经常弄彩泥,弄得地板脏,于是他几乎禁止孩子玩彩泥,更不用说大人陪着孩子一起做手工,做拼图,玩彩泥。我深感惭愧!感谢此书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需要改进。

  阅读篇

  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一点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但是在反复阅读工具书上,我需要继续鼓励孩子。我旁边有朋友在笑自己的孩子为何反复看同一本书,并觉得奇怪时,我都有跟朋友解释这是正常现象。

  学*篇

  刘老师说学*是一颗糖,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比喻,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准确。的确要想孩子热爱学*,首先孩子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家长要去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还有刘老师独特的方法,去应对错题,我觉得这非常有启发性。*时我也喜欢把孩子的错题集中记录在一个本子里,这样需要复*时,先把*时出错的题先巩固。

  品格篇

  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只在乎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得不偿失。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心理篇

  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做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必须注意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沟通篇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先的必要的前提。

  读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本做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的教材,于是一口气就把整本书读完了,并且计划反复看。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有准备,有计划,一路走下去,会轻松不少!

  刘老师整本书都是用质朴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陪伴也是爱,让人感受到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力,并且需要阳光和开放的心态。孩子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和别人攀比。做家长的必须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把基础打扎实了,慢慢等待孩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菁华5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1

  自从当了妈妈后对有关孩子方面的书籍格外的关注。不经意间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当时看到作者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女儿,出于好奇心借了这本书。但是借回来之后它就被我“雪藏”了。昨天听到好姐妹聊到胎教的事情后我从把它翻了出来。

  打开电暖,倚靠在床头,轻轻地翻开这本书读了起来。语言简洁朴实大方,读起来不会拗口难懂,但景物的描写又不乏优美。每一篇都是作者一家人亲身经历的故事,而每个故事当中也都蕴含着不同的教育理念。由于精力有限昨天看了两篇,第一篇是关于孩子课余时间是否报补*班的问题。第二篇是关于自然教育孩子的问题。关于第一篇报补*班的事情,我之前在同事那里有了解过一丁点,她们的孩子周末比*时还要忙。当看到那孩子疲惫忙碌的生活状态让人很心疼。但同事很无奈地说:“现在哪个孩子没有几个补*班?不报班不行的,等你当了妈妈就知道了。”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提倡让孩子自由发展,不建议给孩子报很多个补*班,而且这种教育方式培养出了一位清华大学高材生。有关这个问题我开始跟老公讨论了起来。当我一字一句认真地读的时候,老公在一边打趣。

  “老婆,咱们的孩子才怀上五十天,你就开始为他计划小学的事情了吗?是不是太早了点呢?我有预感你以后肯定是那种给孩子报很多兴趣班的妈妈。”听到老公开玩笑的`话我没有回答,但我开始了迷茫和不知所措。“我以后该以何种方式教育孩子呢?”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2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这是一位*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去年家长会,我向家长们推荐此书,我觉得此书不仅适合加油宝贝的父母们阅读。作为教师,阅读此书,在培养学生的学**惯方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就向大家简单介绍我工作中能用得到的经验。本书我最喜欢的是阅读篇这一章。阅读篇讲述了李若辰的父母从小为她营造阅读氛围,陪她一起读书。在家庭条件不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让她能多读书,为她买旧书,一有空闲就陪她到书店读书,为她创造了喜欢阅读、方便阅读的好环境。并且借鉴了好的教育方法用到女儿身上,还为我们推荐了不少好的书籍。

  说到让孩子阅读我觉得这方面很重要。一个人仅仅靠眼睛耳朵大脑吸收得来的知识远远比不上从书籍中获得的多。这也就是说,阅读将会给人带来更丰富的知识。那么,从小怎样使孩子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作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答案。要培养孩子喜欢阅读首先得给孩子创设阅读环境,其次家长得以身作则,陪着孩子阅读。此做法不仅适用于家长,我觉得身为教育工作者同样也能用得上。

  当我读完阅读篇后,真感觉我在学生面前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给学生阅读的时间太少了,导致学生的作文水*没有提高。所以,今后我要给些时间让学生们阅读,课间陪学生阅读,多给学生推荐阅读好的书籍,并给孩子们制定一些阅读计划。

  各位家长朋友、同事,让我们一起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孩子创造好的看书、学*氛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3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称莲老师的很多做法值得我学*。

  其中让我感受深刻的是学*篇——学*是一颗糖,这一部分的第二篇: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文中说道,小学生喜欢学*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让孩子渴望和小伙伴交往,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就如同有了几块孩子上学的“吸铁石”,让孩子期盼和老师见面,想方设法让孩子喜欢上每一位老师,从内心崇敬老师,孩子才会爱上老师的课程,并努力学*。让孩子的好奇心得到呵护,“副科”同样激发了孩子的学*动力,让孩子觉得学*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爱上学*。让孩子的成就感得到满足,不断的夸奖和鼓励孩子,满足孩子的成就感,让孩子越来越自信,而自信又是孩子做事情成功的基础。作者的实践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

  作为老师,我从中可借鉴的非常多,如何能将自己的课上的生动有趣;如何能做一位有魅力的老师去吸引我的学生;如何让学生爱上学校、喜欢上学;这是我需要思考和学*的。

  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可能会影响他人生后面的六十年。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作为孩子的小学教师,我们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引领,这就需要我不断的学*,提升自己,不断的创新,用自己的爱和智慧同家长朋友一起为孩子引航,静静等待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4

  前两天读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感觉特别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非常贴*孩子的实际,是一本很好的家教指导丛书。现在社会上好多书只有理论缺乏可操作的方法,这本书不同,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读了一半就把它推荐给了家长,我想家长朋友们读后或许与我有同感。现把自己感触较深的片段推荐给大家,与大家共勉。

  说说实用性。比如阅读篇中说到,书要放在家里最容易拿到的位置,沙发、茶几、甚至地上等等。读完这部分,她读到这一方法我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原来书还可以这样读,特别是放到地上的阅读方法,恐怕大家都不会这样去做。看来要使孩子爱上读书,我们做家长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再比如:学*篇中讲到的“专时专用”就是“专注力”的培养,这是很好的教育方法,学**惯和生活*惯息息相通,有的*惯的培养的确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的,而非一定等到学*的时候培养。培养好的学**惯,也是对家长的一种考验。

  说说可操作性。这里的很多方法可以拿来即用,比如:与孩子一起写“下水文”,增进家庭沟通的“家庭邮筒”,“契约条款”,特别是爸爸的“特别欢迎仪式”,都让我深受感触。以及后面,为了给孩子改掉粗心大意坏*惯而建立的“错题本”,还有收集孩子成长的笔记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用在自己孩子身上,用在自己家庭里。

  我感触很深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读完这写后,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成功孩子的背会一定有一个成功的父母,一个有心的父母,一个能理解孩子的父母,一个愿为孩子付出的父母。不懂得孩子,就培养不好孩子!爱孩子是一种本能,但是如何去爱,却是一门伟大的学问!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都看似简单,却难在坚持和有心!

  推荐大家看看《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吧,它可以使你认识一位了不起的朋友!它可以帮你分担育儿路上的忧愁!它可以指导在育儿路上怎样去解决一些现实的困难,它也可以鼓励你在育儿路上勇往直前!它更可以用人格魅力影响你!影响你的家庭!改变你的孩子,改变你的家庭!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5

  首先非常感谢相约群,感谢乐爸,感谢群里的管理员,给我一个试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的机会!

  周六下午,南方的天气也开始微微转凉了,彼时我正喝着龙井茶,随便翻看着《知道点。*文学》。突然接到快递电话,要下楼取件。当我牵着女儿的小手一起下去时,还以为又是孩子的样刊。谁知一打开包裹,竟是我的试读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我马上放下正在看的《知道点。*文学》,捧着新书读起来。书的封面非常清晰。一条郁郁葱葱的道路上,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孩子正在前行中,透过背影,似乎看到了那浓浓的母爱和听到了一路亲切的呢喃。

  我已经很多年看书就纯粹看书,都不爱拿支笔画重点了,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和这无比温馨的封面图画,我竟不由自主的拿起铅笔,准备好好来做阅读记号。这种感觉久违了,从大学毕业后似乎都忘记这么做了。

  翻开封面,看到目录,这个不一样的目录。出书共分为六个篇章。

  首先是生活篇:刘老师(此书作者刘称莲,我简称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大自然,我一一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任何东西,就是要出去亲*大自然,和同伴一起玩,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我看到老师说的“一个月才完成的拼图”。我不禁脸红了,我一直批评孩子没有耐心,做一件事都是坚持一下就放弃了,可是孩子从小到现在,我基本没有陪着孩子认真拼过图,更不用说拼一个月了。孩子他爸更是小孩经常弄彩泥,弄得地板脏,于是他几乎禁止孩子玩彩泥,更不用说大人陪着孩子一起做手工,做拼图,玩彩泥。我深感惭愧!感谢此书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需要改进。

  阅读篇

  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一点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但是在反复阅读工具书上,我需要继续鼓励孩子。我旁边有朋友在笑自己的孩子为何反复看同一本书,并觉得奇怪时,我都有跟朋友解释这是正常现象。

  学*篇

  刘老师说学*是一颗糖,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比喻,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准确。的确要想孩子热爱学*,首先孩子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家长要去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还有刘老师独特的方法,去应对错题,我觉得这非常有启发性。*时我也喜欢把孩子的错题集中记录在一个本子里,这样需要复*时,先把*时出错的题先巩固。

  品格篇

  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只在乎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得不偿失。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心理篇

  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做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必须注意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沟通篇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先的必要的前提。

  读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本做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的教材,于是一口气就把整本书读完了,并且计划反复看。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有准备,有计划,一路走下去,会轻松不少!

  刘老师整本书都是用质朴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陪伴也是爱,让人感受到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力,并且需要阳光和开放的心态。孩子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和别人攀比。做家长的必须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把基础打扎实了,慢慢等待孩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6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本书的作者是刘称莲。她是一个普通的母亲,在培养自己孩子的过程中,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从实践中摸索出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倡导和谐的亲子关系,用科学的方法培养自己的孩子,18年的时间,她培养了一个素质全面,成绩优秀的女儿,她的女儿同时被北大和香港大学录取。本书重点记录的她的女儿在小学阶段成长的点滴。

  读完此书,作为教师的我才感觉到对自己儿子的教育与人家相比真的是汗颜。在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上,我没有像作者那样给孩子写“下水”作文;在培养孩子的耐心时,我不会像作者那样陪孩子一起玩拼图,让孩子从中体会到“输得起”的人生态度;在节假日,我没有把逛书店作为孩子休闲交流的地方,让孩子泡在书海中学*和感受这一桩桩事例,无不体现出作者的出发点,都是基于有利于孩子成长来考虑的。

  此书让我的收获颇丰,现在谈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一、让孩子泡在书海中。以前我总是说自己的孩子不喜欢读课外书,其实是我没有找到正确的引导的方法。首先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父母更要和孩子一起读书,这一点和我校的亲子共读是一致的。让孩子读感兴趣的书,哪怕开始的时候和学*的书并没关,但是当孩子的兴趣培养起来后,他就会不知不觉中要求看更多方面的书,这是名著和文学书籍就会走*孩子的视野中。

  二、爱在自由里。孩子不是机器,教育不能揠苗助长,教育不仅仅是大道理,而是把父母的爱化做涓涓细流,时刻滋润孩子成长的心田,与孩子合拍。在教育孩子方面,要懂得孩子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要因为虚荣心而一味的在孩子成绩方面和别人攀比,在孩子小学六年的生涯中,用教育学的眼光看待孩子,慢慢等待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多一点耐心与爱心,让他把各方面基础都打扎实了,正如厚积而勃发。在给孩子学*时间的同时更应该给孩子玩的时间,有的时候,玩中也是一种学*。让孩子在快乐中成长,相信是每个为人父母的最大的心声。读完此书,收获还不仅仅是这些,我会把我学到的教育理念不单用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也会用在我的学生身上,让我的学生们也在陪伴与自由中快乐成长。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最后我果断放弃了。

  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

  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

  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

  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在沟通篇里,有一节是讲关于学生给老师送礼物的。有孩子读书的'父母都知道,每逢过年过节,尤其是“教师节”,孩子们都会送些小礼物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很多家长也支持孩子们这么做。

  我的女儿一直也是这么做的,她送给老师的有时是一个苹果,有时是一束鲜花,去年教师节的时候,女儿自己做了一只呆萌的小兔子送给了老师,结果晚上老师在朋友圈里还晒了她的礼物,评论里加了一句“我喜欢这个小呆萌,谢谢宝贝儿”,女儿看到后兴奋了好久。

  可是第二天女儿放学回到家却对我说:“妈妈,妈妈,告诉你个秘密,今天我去老师办公室的时候,她正在打电话,我听她说“回头我把票给你的儿子,让他给你带回去,以后不要再送这种礼物了,你的心意我领了,即使你不送礼物我也会好好教育他的!”然后把电话就挂了,看着挺生气的。妈妈,你说是不是有人送了太贵的礼物给老师呀?”我说:“也许吧,不过你不能在班里说这件事哦!”女儿答应着回房了。

  这件事我一直记在心里,至于该怎样给老师送礼物,我比较赞同刘称莲老师的观点:“作为学生和家长,尊敬老师是应该的。不过家长应该本着尊敬老师、感谢老师、爱戴老师的宗旨去准备礼物,应该传达出父母和孩子真正的心声,而不应该有任何功利目的,也不应该以贵贱来衡量礼物的价值。

  如果我们这样做了,孩子就会懂得,对老师真正的感恩并不体现在教师节礼物的贵重上,而应体现在每一个对老师充满感情的日子里,而教师节,则只是一个表达感恩之心的好机会罢了!”

  我个人认为:不管是教师节,还是其它节日,给老师送礼物时,都应该遵循这个宗旨。礼物是轻的,但孩子们对老师的情义是重的,这才是最重要的!

  刚一开学,我就动员办公室的几个老师一起买了好几本关于教育的书籍。给自己规定的是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现在细细想来,自己还算超额完成计划。其中刘称莲老师写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很合我的口味,刘老师对孩子的精心照顾、睿智用心深深打动了我。读的过程,细细地与我的教育观作了比较,哪些我也是这样做的,哪些是我可以借鉴的。读完之后,随即又买了几本,让它真实有效的在家长的人群中传读开来,毕竟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大家的陪伴。这本书的封面特别雅致,一个可爱的孩子在一位母亲的陪伴下,悠然的漫步在郁郁葱葱的路上。虽然是两位远去的背影,但是温馨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和无比的幸福。《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一共分为六个部分,刘老师分别从生活、阅读、学*、品格、心理、沟通六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讲述了自己陪女儿的成长历程。我就以下两个方面来对照自己是如何陪学生一起成长的。

  阅读篇——泡在书海里

  刘老师讲到“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

  上阅读。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是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想想我们班的学生阅读从一年级入学就开始渗透了,后来学过拼音之后,许多孩子从撕不烂的小图画,小漫画到精美的小故事,从优秀的童话故事到《寓言故事》《成语故事》,从《儿童百科全书》到《中华五千年》,读书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惯。由刚开始的我读他们听到现在很多孩子都可以向大家说出自己最*读书的收获。很多次看到班级的书在旁边凌乱的放着,心里虽然叹息这群孩子怎么还没有整理的*惯,但是心底却是欣喜的,假如每天书柜都是整整齐齐,无人理睬,那不就傻眼了么?想到这些,安排两个学生再次整理一下,顺势在引导下次我们擦亮眼睛看谁能把书放得整齐,随着借书秩序越来越规范,书柜也越来越来整齐了,丢书的现象也消失了。相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好的*惯也在他们的脑海里积累着。

  学*篇——学*是一颗糖

  刘老师讲到“小学生喜欢学*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充满热情并不断的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学*上花太多心思,而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

  对待这一届的孩子,说真的宽容了许多许多:1。原来书不会背的不许回家,现在变成了不会背的鼓励他多读几遍再加上还要复*就行了。2原来作业交不齐影响第一节上课情绪,现在第一节上课之前不问交作业情况。下课后没完成的补一补就可以了。3原来孩子写字不认真的有撕掉重写现象,现在写不好的,放学后我会找出与他写字水*相当的进行书写比赛,结果一个比一个写得认真,看着自己书写的作品,脸上不禁露出了既羞涩又甜蜜的笑容,当然也得到了大家对他们的肯定,随后让他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自己的家的书桌上,警示自己以后要照着这样的字体去完成功课。每次比赛活动都有效果,还能坚持一段时间。唉,慢慢来吧。

  是啊!只有让孩子尝到了学*的甜头,他才会和你合作,才会快乐专注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尤其是低年级,我们不能给孩子太多的负担和压力,只希望能在我们的帮助下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学*惯即可。

  这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某些教育思路有了坚定的认识,感受到了陪伴也是一种爱,我们做父母的做老师的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温暖、智慧的守候,静下心来陪伴孩子,全身心的爱护孩子,耐心陪伴,静待花开!

  一次很偶然的机会让我知道了这本书,光看这个书的名字就知道是我现阶段非常需要的精神食粮!

  花了二周的时间,让我细细的品尝了她!才知道,这是一位非常*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恰恰是这些看似很朴实的词语,却让我感觉到了真实,仿佛就是写的我的困惑!

  书中分成生活、学*、阅读、品格四个篇章,每个篇章都让我记忆犹新:

  一、生活篇讲了李若辰的父母是如何让孩子走出课本,走出家门,给孩子一片广阔的天地,让她在玩中学、学中玩。

  看到这些使我想起多年来教育孩子的林林总总,女儿上幼儿园对画画就有天赋,为此我们搬到县城给她报了美术班,每星期六上课,这几年每到暑假美术班会组织到山里写生一周,我都会陪孩子参加,学校只有我一个陪读妈妈,我陪她和她的伙伴们一起看风景、画画、拍照……,有一张我给女儿打着伞,提着水,女儿在伞下画画的照片朋友想给我发到网上,说多么好的妈妈呀,为了孩子全心付出,女儿还算幸福吧。我和李若辰的父母想的一样,想让她体验自然、探求自然的神奇力量,让她和伙伴们建立友谊锻炼她的人际交往。

  相比,我也有许多做得不够的地方,比如讲到养殖和种植方面,她多次给我要求养只小狗,我一直没有答应,我觉得太脏了,这也许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了,看到李若辰在家养动物,种绿豆牵牛花并观察他们的生长过程,很羡慕他,有这样爱护他的父母,真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我也会努力克服,尽量给她提供多一些的体验机会。

  这本书使我读懂了另一种教育,有太多教育孩子的方法值得我借鉴,感谢安老师给我推荐了这本书,以后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会取长补短,尽自己的努力给孩子创造更大的学*、生活、发展空间。

  二、阅读篇讲述了李若辰的父母从小为她营造阅读氛围,陪她一起读书。

  在家庭条件不不好的情况下为了让她能多读书,为她买旧书,一有空闲就陪她到书店读书,为她创造了喜欢阅读、方便阅读的好环境。并且借鉴了好的教育方法用到女儿身上,还为我们推荐了不少好的书籍。

  说到让孩子阅读我觉得这方面很重要,记得幼升小的暑假我就给她买了许多作文书,因为我知道上小学要写日记、写作文了。每晚睡不着的时候,我都会陪着她看这些作文书,渐渐的她也养成了爱看书的好*惯,今年期中考试她给我说,她和古佳宁的作文写得好,老师在全班还读了她的作文,她非常高兴,我想这也为她热爱写作奠定了基础。

  当我读完阅读篇后,真感觉我还有很多地方做得不够,我买的几乎都是教辅教材,这是我把成绩看的重要的原因,今后我要让她多读一些文化类、科技类的课外书,让她读真正能帮助她心智成长的书籍。

  什么是教育?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才深深的懂得,其实就是"陪伴"。但这种陪伴的过程要求的是全家并肩行走,而且家长在整个过程中要,有心、用心、的陪伴。并且让事事、时时、处处,都能成为与孩子沟通,和陪伴他健康成长的契机!

  周六下午,南方的天气也开始微微转凉了,彼时我正喝着龙井茶,随便翻看着《知道点。*文学》。突然接到快递电话,要下楼取件。当我牵着女儿的小手一起下去时,还以为又是孩子的样刊。谁知一打开包裹,竟是我的试读书《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我马上放下正在看的《知道点。*文学》,捧着新书读起来。书的封面非常清晰。一条郁郁葱葱的道路上,一个母亲和自己的孩子正在前行中,透过背影,似乎看到了那浓浓的母爱和听到了一路亲切的呢喃。

  我已经很多年看书就纯粹看书,都不爱拿支笔画重点了,但是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名字 和这无比温馨的封面图画,我竟不由自主的拿起铅笔,准备好好来做阅读记号。这种感觉久违了,从大学毕业后似乎都忘记这么做了。

  翻开封面,看到目录,这个不一样的目录。出书共分为六个篇章。

  首先是生活篇:刘老师(此书作者刘称莲,我简称刘老师)说玩物不一定丧志,尤其是说到家庭日,说到孩子要去亲*大自然,我一一对照自己的所作所为。刘老师说在周日不给孩子学*任何东西,就是要出去亲*大自然,和同伴一起玩,我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做的。但是我看到老师说的“一个月才完成的拼图”。我不禁脸红了,我一直批评孩子没有耐心,做一件事都是坚持一下就放弃了,可是孩子从小到现在,我基本没有陪着孩子认真拼过图,更不用说拼一个月了。孩子他爸更是小孩经常弄彩泥,弄得地板脏,于是他几乎禁止孩子玩彩泥,更不用说大人陪着孩子一起做手工,做拼图,玩彩泥。我深感惭愧!感谢此书让我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做得不好,需要改进。

  阅读篇

  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阅读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阅读。要让孩子有书读,读到书。刘老师提倡经常带着孩子去书店,这一点我觉得我做得还可以,但是在反复阅读工具书上,我需要继续鼓励孩子。我旁边有朋友在笑自己的孩子为何反复看同一本书,并觉得奇怪时,我都有跟朋友解释这是正常现象。

  学*篇

  刘老师说学*是一颗糖,我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比喻,觉得非常新鲜,也非常准确。的确要想孩子热爱学*,首先孩子必须热爱学校,热爱自己的老师。家长要去寻找孩子喜欢上学的“吸铁石”,还有刘老师独特的方法,去应对错题,我觉得这非常有启发性。*时我也喜欢把孩子的错题集中记录在一个本子里,这样需要复*时,先把*时出错的题先巩固。

  品格篇

  刘老师提醒家长想要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首先必须是尊重和孝顺长辈,维护和爱惜班集体荣誉的小学生,我觉得这点很重要。有些家长往往忽视了,只在乎成绩,而忽略了对孩子品德素质的培养,那么得不偿失。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一定的技能,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

  心理篇

  让天使自己飞翔。刘老师提倡家长要适当放手,让孩子自己成长。要相信孩子自己的能量,他们完全有能力照顾好自己。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亲子沟通需要心的交流。和孩子做有效的交流,有效的交流必须注意方法。这一点非常重要。

  沟通篇

  刘老师家用邮筒和“BBS”和孩子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重视和爱,这样孩子也会重视和爱自己,唯有这样孩子才能找到自信,而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首先的必要的前提。

  读到这本书,我好像找到了一本做个合格的小学生妈妈的教材,于是一口气就把整本书读完了,并且计划反复看。非常感谢刘老师把自己如此宝贵的经验和大家分享,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有准备,有计划,一路走下去,会轻松不少!

  刘老师整本书都是用质朴而细腻的文笔,通过一个个小小的故事,让人感受到陪伴也是爱,让人感受到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耐力,并且需要阳光和开放的心态。孩子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所以不要因为自己的虚荣心而一味地要求孩子和别人攀比。做家长的必须要有耐心,让孩子在各个方面把基础打扎实了,慢慢等待孩子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自从有了孩子以来,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关于孩子教育与成长的书,说实话受益良多。就像有人说过,我们购买了一个新产品会有一个说明书,而我们生了一个孩子,作为新手上路的父母,我们没有惯例可循,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其实有了孩子,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我发觉做父母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大了有他独立的思想和想法,他的想法越来越与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何在这中间引导他的想法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其实我自己都有点困惑。关于孩子的学*也是这样,有时我觉得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自己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时一样会紧张,会觉得有压力。特别是二年级开始,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学*,养成不需要妈妈的*惯,可是他的成绩就会起起伏伏,很多知识掌握得不牢。在这中间是一种纠结与担心的心情,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所以读了这本书,我还是有一些触动的,我希望用一些适合孩子也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让我自己陪着孩子慢慢的成长,而不是我去代替孩子成长。很可能现在孩子一时表现会不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时间让孩子能够自由快乐的成长。我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他所发生的一切,然后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然后,在孩子的成长中离不开学校和老师,我很庆幸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开放而拥有良好校风的学校,很庆幸孩子遇到了有爱心而且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这方面我要做的就是经常跟老师沟通,发现孩子的问题,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学*,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陪孩子终身成长》读后感 (菁华5篇)

  最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因为樊登本人。他所创办的“樊登读书会”被很多人所认知。

  本书引用了很多国外知名亲子教育书籍中的论点与精华。不仅提到了怎样陪伴孩子成长,而且论述了父母自身如何进阶。

  我们上一辈的父母,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让孩子“长大”,也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替,现在这一代的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让孩子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怎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如何缓解父母自身的焦虑,本书,都给出了建议:

  一、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条件的爱

  我们常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试问一下,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是不是也会为了让孩子完成某个学*任务,而许以条件?那么孩子的学*到底是为了这个“奖励”,还是学*本身。

  我不否定“奖励”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长本身要认清“奖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让孩子成长的,是孩子的“内驱力”,而不仅仅是外部激励。真正认识到,学*的乐趣,求知的喜悦,才是孩子终身成长的前提条件。

  二、价值感的重要性

  “价值感”和“归属感”让孩子愿意变得更好。每个人生来都有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同事”、“下级”,我们在每一个角色里,被人否定、排斥,都会让我们失落甚至自暴自弃。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的孩子亦是如此。

  若孩子总是在比较中和讽刺下长大,他的自尊就会被触动,自信就会被打击。并且这种“无用”感也会被放大,直到伴随一生。

  我们要学会如何点亮孩子心中的火焰,而不是浇灭他。当孩子拥有了价值感和自尊心时,他才会成为一个自律而又有自控力的人。

  三、终身成长的心态

  我们时常陷入舒适圈,而停止向前。规避困难,痛恨变化,这就是“固定思维”。而面对未来瞬息万变的时代,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要培养孩子拥有“成长思维”。

  不要过分纠结于别人对自己的评判,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将更多的注意力投放在过程中,汲取错误所带来的收获,才能拥有成长性思维。

  作为父母,更应该多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无条件的爱,让孩子认清,学*的过程和动机才是最重要的。另外,父母也要善待自己,积极的去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成长。

  “终身成长”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是我们终身追求的目标。从我们自己开始改变,我相信,一个成长型父母,定会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并将这种“爱”一直传承下去……

  这本书是樊登老师融合了他前面所讲的育儿书籍撰写而成的。

  核心问题有三个点:第一个点我们要为自己为什么,第2个点是要如何教养孩子,第3个点是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第1个点我们要问自己为什么。

  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子对待孩子?原因有两点:

  一点是人类的进化,人类的进化里有遗传、变异、选择。我们很多时候会遗传父母的一些教导方式,然后投射性的套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另外一点是我们要如何看待孩子?我们是要用打造汽车一样,用简单的体系,复杂的规则;还是要用打造花园的方式,用复杂的体系,简单的规则。

  第2个点是如何教养孩子?

  樊登老师说教养孩子需要三根支柱点。

  一、无条件的爱,我们要用无条件的爱来获取孩子的信任,给予尊重和安全感。

  二、价值感,塑造孩子的自主能力,提升孩子的自尊水*和自律水*。

  三、终身成长的心态,让孩子感受学*过程,把困难、挫折当做一种学*。

  第3点是我们要如何处理和父母的关系。

  用感谢的方式来改善自己跟父母的关系,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父母在有限的资源把我们抚养**。

  切记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因为标签会让孩子久而久之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

  思维方式决定一切!

  在听这本书时,我想到了听的另外一本书《百岁人生》。

  《百岁人生》中说,长寿时代已经来临,我们或将活到100岁,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要怎么办?

  80后的我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到90岁, 我们该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00后的你们,如果有50%的机会能活过100岁,你们会怎么安排余下的人生?

  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没有终身成长的思维理念,我们不是活着,而只是在等待死亡。

  整本书,都在说两种思维: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固定型思维:急于证明自己,喜欢把责任推给别人,徘徊在自大和自卑之间,在乎结果,相信天赋,视失败为一种身份。

  成长型思维:能正确看待自己和现状,能100%承担责任,分析为什么比结果重要,相信努力,视失败为一个行为。

  从两种思维模式的表现可以看出,成长型思维的人更理性,能直面困难和挫折;而固定型思维的人更感性,不敢面对失败,抗压能力弱,经受不了打击。

  我们就假设一下,如果对于一个有可能活到90岁的70后,两种思维的`人如何来策划另外50%的生命时间。此时的70后,人已到中年, 面对复杂多变的时代,原有能力已不足以满足未来持续的需求。

  固定型思维的人,会觉得自己已经拥有的荣誉、地位、经历和能力不容挑战,不能接受和自己理念观念不一致的人和事,等待退休的休闲生活,躺在前半身的成果上坐吃山空,等待死亡那一天的来临。

  成长型思维的人,会预测时代的变化和需求,努力学*新技能,虚心向年轻的人学*,拥抱改变,延长工作阶段,迭代知识和能力,拥有好奇心。脚踏云彩时,心如履*地,深陷泥潭时,气自高洁,活的丰满而富有生机。

  任何时候我们都有一个权力是别人无法剥夺的:选择的权力。

  所以,现在是什么样的人和未来准备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每个人自己的事!

  《陪孩子终身成长》作者:樊登。最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初衷,就是因为樊登本人。他所创办的“樊登读书会”被很多人所认知。

  本书引用了很多国外知名亲子教育书籍中的论点与精华。不仅提到了怎样陪伴孩子成长,而且论述了父母自身如何进阶。

  我们上一辈的父母,往往更关注孩子的衣食住行。让孩子“长大”,也就完成了父母的使命。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更替,现在这一代的父母,越来越注重孩子的“教育”,如何让孩子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怎样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以及如何缓解父母自身的焦虑,本书,都给出了建议:

  一、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无条件的爱

  我们常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试问一下,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是不是也会为了让孩子完成某个学*任务,而许以条件?那么孩子的学*到底是为了这个“奖励”,还是学*本身。

  我不否定“奖励”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但,家长本身要认清“奖励”并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让孩子成长的,是孩子的“内驱力”,而不仅仅是外部激励。真正认识到,学*的乐趣,求知的喜悦,才是孩子终身成长的前提条件。

  二、价值感的重要性

  “价值感”和“归属感”让孩子愿意变得更好。每个人生来都有不同的角色,“子女”、“父母”、“同事”、“下级”,我们在每一个角色里,被人否定、排斥,都会让我们失落甚至自暴自弃。这就是,所谓的“价值感”和“归属感”。我们的孩子亦是如此。

  若孩子总是在比较中和讽刺下长大,他的自尊就会被触动,自信就会被打击。并且这种“无用”感也会被放大,直到伴随一生。

  我们要学会如何点亮孩子心中的火焰,而不是浇灭他。当孩子拥有了价值感和自尊心时,他才会成为一个自律而又有自控力的人。

  三、终身成长的`心态

  我们时常陷入舒适圈,而停止向前。规避困难,痛恨变化,这就是“固定思维”。而面对未来瞬息万变的时代,不仅仅是我们自己,更要培养孩子拥有“成长思维”。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读《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有感(精选五篇)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普通的妈妈,她心中有爱,尽家庭所能给孩子创造和谐的成长环境,尊重孩子的个性,满足她在每个成长阶段的需求,养育了一个自信阳光独立的女孩。妈妈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看到她的特点和需求,能够不断地学*和观察,觉察反思教育方式,这是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学*和反思的。

  在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我们作为父母中的一员,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努力提升自我,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和策略,积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给予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就像一颗小树苗,当它需要阳光和雨露的时候,如果得不到就会枯萎。我们就是给予孩子阳光和雨露的那个人。

  爱在自由里。

  什么是爱?父母总是把对孩子的控制和操纵,甚至体罚和殴打,说成是爱孩子。可是孩子感受到的却是情感的疏离。爱在自由里,爱就是给孩子创造自由宽松的成长空间,而不是把孩子紧紧攥在手里,让他窒息。

  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节。

  人从出生到终老,经历了风风雨雨。反思一下,人活在世上到底是为了什么?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没有了快乐有趣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各样的兴趣班、培优班。生活中除了学*,成绩,似乎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看着孩子垂头丧气的脸,老气横秋的面容,家长却视而不见,完全忘记了自己小时候灿烂天真的脸。我们要笑对人生,做喜欢的事情,珍惜每一天。当生命最后一刻来临时,当体验了在生死边缘走过的时刻,人好像一下子顿悟了。生命也会变得与众不同。

  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却被人为地压缩成了单调的色彩。

  孩子的成长,家长能做的是陪伴倾听,尊重孩子自己的成长之路。古话说,儿孙自有儿孙福。现在的家长会为了择校出国舍弃很多牺牲很多,如果孩子按照家长的期待成才成器,家长心里会暗自高兴和欣慰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不枉此生的努力。可是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付出都会有同样的回报,到那时就会陷入无法排解的低落。其实不必过于担忧和焦虑,尽自己所能就好,根据孩子的节奏去调整就好,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

  谁都不是完美的,家长总是期待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化身。期望过大,失望跌重。客观地看待,积极去面对。不期待完美,但求他能认识自我,找到适合的方向,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

  陪着孩子逛书店,意外看到一本书,首先吸引我的是书扉面上的一句话,“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这一句话让我的心瞬间像找到了航标,于是果断地付款。无意中看到博客大管家中介绍,心中更是庆幸买到这本好书。

  应该说这是所看的第二本家教类书籍。初看就爱不释手,让我真真正正地沉静下来,每天晚上拜读几页,久而久之,沉醉到12点半才在老公的再三催促之下入睡。

  喜滋滋地打开,书的画面上为我呈现了一副极其温馨的母女情深场面,郁郁葱葱的大树下,一位身材矫小的.妈妈拥着一位和孩子相仿的女孩一起向树林深处走去。

  书的作者刘称莲老师不愧是大师级,她以极其细腻质朴的手笔,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描绘了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记录了孩子点点滴滴的成长。

  看到本书分为六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独立成文,字里行间,让我看到的不是一个教育达人的苦口婆心现身说法,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妈妈,在用心记录、真诚地分享着、引导着孩子走过每一个阶段,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呵呵,咱是笨妈妈,就笨鸟先飞,对着老师的文笔逐篇对照自己吧。

  生活篇 · 越来越出色

  玩物并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其实在家里我们更应该给孩子一个研究性的环境,还孩子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而不是让孩子回到家后依然只抱着课本和练*册,严重背离了教育的初衷。

  ——刘称莲老师

  不同的家长有着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相对于刘老师带着孩子去看日出,激发孩子的好奇心相比,老公单位有一年一度的高温假期,每年临放假之时,老公就会和同事们三五成群聚在一块聊一聊带孩子一起去哪里增长见识,远途的我们一起结伴去青岛,*一点的我们一家三口就去开封。

  本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信念,今年的暑假我们一行14人组团浩浩荡荡地开往青岛,面对青岛的鬼斧神工,孩子发出了大大的惊叹,对美景留连忘返。因为经常云雾缭绕,我们没有看到太阳的喷薄而出,但是在傍晚时分,孩子却与我们享受海水**,夕阳西下日落的美景尽收眼底。

  往年因为老公放高温假,恰巧是单位最为繁忙的时候,走不开,可是这次的长岛之行,让我改变了看法,我会尽量抽时间多陪一陪孩子,也希望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阅读篇 ·泡在书海里

  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就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有书读”,就是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刘称莲老师

  刘老师创建的是一个学*型家庭。除了家里林林总总的书籍,书店是他们家的第二书房。相比较而言,我们家前几年,家里边,妈妈的书居高不下,大部分都是妈妈这几年的专业书籍。随着孩子阅读的增加,从最初给孩子读的优秀女孩故事、寓言故事、到现在的绘本诗词,孩子的书目在悄悄地赶超妈妈。通过阅读不仅滋养着孩子幼小的心灵,熏陶着她的情操,也拓展她的知识面。我觉得今后在阅读方面真应该做到不仅让孩子有书读,还要孩子读到书。

  学*篇· 学*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充满兴趣,只有这样,他才会对学*充满热情并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刻意在孩子的学*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

  ——刘称莲老师

  不得不说孩子遇到了一位和蔼可亲富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何时候任何阶段她都会及时发短信提醒:孩子在哪个阶段应该注意哪个阶段的学*培养,在哪个时期应多注孩子的生活*惯。孩子也一向都特别喜欢上班主任和数学老师的课,能够跟着老师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预*和复*的任务。

  唯一有缺点的是作为家长,最初我还没有做到对孩子学**惯的专时专用培养,由于工作的关系,每次都是先接回爷爷奶奶家,尽管已经给她留出了十分钟的吃喝拉撒时间,但当坐在学*桌前有时还是摸摸这儿,抠抠那儿的小毛病,要不写一会儿字就要削削铅笔之类。注意到这种情况,我给她限时限点,在家里召开民主生活动会通过自我检讨的方式,及时给她提出意见,现在握笔的姿势也好多了,低头仍时有发生。

  品格篇 · 我们要彼此听话

  小学阶段的孩子需要培养品德和学*技能。父母想要孩子长成一个负责任的人,就要趁早给孩子学*的机会,并尽其所能教给孩子,以防孩子将来变成啃老族和白眼狼。孩子终究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独立生活是需要生活技能的,而这些生活技能不可能在学校里学到,只能在生活中*得。

  ——刘称莲老师

  刘老师在书中提到在中国人的道德观念里“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生养自己的父母,才能处理好与同学、与同事的关系。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因为我的妈妈就经常教育要孝敬公婆,之前一直跟公婆居住的日子,我和老公也会主动承担家里的家务和财务。公婆也为了我们这个大家任劳任怨,默默无闻着。宝贝从小就是爷爷奶奶的开心果,奶奶有个头疼脑热她会第一时间给奶奶按摩减压;爷爷生病住院,她会学孔融让梨般让爷爷吃大的桔子而自己吃小的,孩子的懂事与孝顺让我十分欣慰,可能*时给她讲的寓言与绘本以及在学校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她的行为。

  心理篇 · 让天使自己飞翔

  如今的孩子同样有非常大的能量,他们完全可以照顾好自己。他们并不比我们脆弱,而是我们比我们的父母脆弱。家长应该从过去指导者的角色变为陪伴者和引导者。要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长大,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而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

  ——刘称莲老师

  就如刘老师所说,每个孩子都会有闹情绪的时候,还没有学会管理自已情绪的孩子们更会把一切都表现在外。学业一年,孩子结交了好几个好朋友,可是有一天,孩子忽然有些情绪低落,详细问明缘由时,她气呼呼地告诉我:说和好朋友一个是领读班长,一个是小助理,却在管理同学们的时候发生了矛盾。一个强调领读就是领读不用管其它的事情,一个却是负责小朋友的读书认真不认真的。

  我抱了抱她:“宝贝,没关系的,你们两个小同学不管分工做什么,都是为了你们的班集体,要互相商量一致,有什么事多沟通,没有什么大矛盾的。再说,你们又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啊”。结果孩子如释重负,等到周六再见面的时候,孩子们一见面就高高兴兴地搂在一起了。

  沟通篇·换个方式表达爱

  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结果。孩子的进步似乎是自然而然且无可阻挡的一个过程,家长只要用全心的爱去陪伴,并静静地等待和欣赏就已足够。

  ——刘称莲老师

  看到刘老师家使用的邮筒和BBS,更是让人深深地感到,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结果。

  孩子从幼儿园时期也时常会做个小卡片或是写个小纸条,有时一句简简单单的“我爱你““妈妈慢点”都会让我感到孩子的心思。因为各种各样的关系,我已经好长时间不太写日记了,是孩子的小纸条让我重新把束之高阁的日记本拿出。呵呵,咱打字慢吞吞的,就抽空的时候多写一写,记一记吧。

  书中的阅读导航可谓匠心独用,为了便于更有针对性地阅读这本书,设置了很多问题索引,让作为家长的我能一目了然地迅速地找到答案。

  正因为这些都是妈妈的亲身经历,所以就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让人备感亲切。虽然书只是读了一遍,却已经收获颇丰。每个家庭文化教育理念不同,对孩子的培养各有差异,再加上每个孩子的智力也不一样,所以我认为,作为家长,就是陪伴孩子去发现并放大他的优点。

  正如老师在最后写道: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教育最坏的示范就是给一个孩子的成长设限,不要随意在孩子生命的白纸上写下我们的规定。

  希望在老师这盏明灯的指引下,让我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走过快乐的小学六年。

  自从有了孩子以来,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陆陆续续读了一些关于孩子教育与成长的书,说实话受益良多。就像有人说过,我们购买了一个新产品会有一个说明书,而我们生了一个孩子,作为新手上路的父母,我们没有惯例可循,我们在摸索中前进,与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其实有了孩子,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来,我发觉做父母越来越不知道该怎么做了。孩子大了有他独立的思想和想法,他的想法越来越与我们的想法不一样,如何在这中间引导他的想法符合我们自己的想法,其实我自己都有点困惑。关于孩子的学*也是这样,有时我觉得成绩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我自己在面对孩子的成绩时一样会紧张,会觉得有压力。特别是二年级开始,我觉得应该让孩子自己学*,养成不需要妈妈的*惯,可是他的成绩就会起起伏伏,很多知识掌握得不牢。在这中间是一种纠结与担心的心情,特别是当孩子成绩不好,表现不好的时候,我自己都不知道该用什么方法来教育孩子。所以读了这本书,我还是有一些触动的,我希望用一些适合孩子也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培养孩子。让我自己陪着孩子慢慢的成长,而不是我去代替孩子成长。很可能现在孩子一时表现会不到位,希望在以后的时间让孩子能够自由快乐的成长。我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接纳他所发生的一切,然后陪着孩子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然后,在孩子的成长中离不开学校和老师,我很庆幸给孩子选择了一个开放而拥有良好校风的学校,很庆幸孩子遇到了有爱心而且认真负责的老师,在这方面我要做的就是经常跟老师沟通,发现孩子的问题,与孩子一起共同面对,并解决问题。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老师,爱上学*,让他在健康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文:郭玲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育儿方面的书也看过不少,但我最喜欢的是刘称莲老师的《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我前天又看了一次,真是屡看不厌。

  书中以刘老师的亲身经历,从生活、学*、阅读、品格、心理、沟通6个方面详细列举了很多育儿的方法和故事,真实又实用,读后让人收获颇丰。这次我就从学*、阅读、沟通三个方面聊一些我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在学*篇里,刘老师提出"兴趣班的选择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这点我特别赞同并深有体会。

  我是在女儿四年级的时候看到这本书的,四年级之前我给她报过四个兴趣班,先后是舞蹈、美术、游泳和电子琴,与其说"兴趣班"不如说"课外班"恰当些,因为这些班除了"美术"是她喜欢的,其它三个兴趣班都是我为了不让她输在起跑线上强加给她的,特别是电子琴,钱花了不少也没学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最后她痛苦的对我说"妈妈,我压根就不喜欢电子琴,我也没这天赋,就别再折磨我了,放过我吧"!

  最后我果断放弃了。而她喜欢的"美术"到现在还坚持着,每次去上课都很高兴,因为喜欢,所以进步也快,尤其儿童画方面,已经画得特别好了!

  所以对于兴趣班的选择,我很赞同刘老师说的两个原则:第一,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第二,要尊重孩子的天分。二者缺一都很难学好。

  在阅读篇里,刘老师说:"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对这句话我感同身受。

  从二宝4个月,我就开始给他读各种绘本,一直坚持到现在。所以他的语言发育的比较早,一岁半的时候,所有的话都会说了,现在两岁八个月,经常会恰如其分的用些成语。从二宝会走路开始,我就在家里的各个角落放上书,好让他能随时拿到书,看到书,所以现在他每天都会静静地看上几本书,每次都能坚持一个小时左右。

  有一次我有急事,就把他暂时放在了邻居艳艳家,忙完去接他的时候,艳艳开门就说:"你儿子懂的可真多呀,会讲那么多故事,说话还会用成语,你怎么教的'?我儿子每天净吵着看电视,不让他看就闹。"我说我家8年都没电视了,客厅里放的最多的就是书,每晚都坚持给他读绘本。她说"天哪,不看电视,那怎么受得了,我给他也读过绘本,可就是坚持不下去!"我知道我解决不了她的问题,然后谢过,接上孩子回家了。

  是啊,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自己的标杆,大人都不能自我管制和约束,谈何要求孩子呢!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