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本10份

首页 / 读书笔记 / |

  诗经的读书笔记 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有首诗,按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和“雅”更贴*普通百姓,其内容更加通俗易懂。

  我最喜爱的一首诗是《蒹葭》,全称《国风。秦风。蒹葭》。全诗共有三段,皆以起兴开头。

  全诗描绘了一位年轻人为了追求河那边的“伊人”而不顾道路险阻的情景。首句“蒹葭苍茫,白露为霜”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无须过多的修饰,就能让人遐想万千。次句“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适时地点出了年轻人已被“伊人”所吸引,同时暗示路途遥远。第三句“溯洄从之,道路且长”表明了追求过程的艰辛。第四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写出了年轻人认为“伊人”渴望不可及的心理。

  追寻“伊人”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但年轻人却始终执著地前进着,一种被称为爱的感情鞭策他努力,给予他克服困难的勇气,因为心里有你,再大的风雨也不畏惧,因为心里有你,苦一点也愿意,爱情的力量总是不可估量,它能够让你倾尽全力,即使失败也不后悔。

  如果仅仅是为了赞美爱情,那么此文不写也罢,但那“伊人”不也可以被喻为梦想,目标吗?这是望深层次想,抛开表面的爱情来看,又有哪一点不吻合呢?梦想总是在彼岸,总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你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成功,但你渴望走上那条追梦之路,即使路上满是荆棘,即使伴随你的常常是狂风暴雨,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心中的信念一直都在,前进的动力依然十足,有这些就足够了,它不会让你中途退出或是倒在路上一蹶不振,拥有它们,你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对吗?这是《蒹葭》给予我的启示,而《蒹葭》又仅仅是《诗经》中的`一首,如果我们能细细研究每一首诗的内涵,取其精华,虽然会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那将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有些人认为学*古代文化会让国家停止不前,那可是大错特错了,除去科技的进步外,对比古今作品,反倒觉得很多现代文章比不上那短短的几十字古文,现在不少人追求快餐文化,静不下心来,使得传统的中国文学底蕴正逐渐流失。所以,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在空闲时间多读一读那些流传了几千年的名家作品,读一读真正的中华经典。

  诗经的读书笔记 2

  一树繁花,清淡典雅。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我们与古人原本相隔于遥远的光阴**,却因为有了诗歌这座跨越古今的桥梁,我们才得以与古人心意相通。诗歌的美妙,令人无法猜测,看似*淡的字眼,简单的韵律,却能千变万化,让人回味无穷,咀嚼出万般韵味,万般情意。

  诗词歌赋中,最迷恋的是《诗经》。诗经,这个名字本身,就渗透着美的凝露。被咀嚼了千年,流淌出来的甘汁还是那么有味道,无尽回味,透着沁人心脾的诗意。

  读过诗经,她有一种古朴诚恳的美,像极了我见过的一种花——粉簌簌的流苏。我记得张晓风女士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要我给那棵花树取一个名字,我就要叫它诗经,它有一树美丽的四言。”这棵花树就是流苏。流苏与诗经,诗经与流苏,如果要我给诗经起一个名字我就叫它流苏,它有满腔纤细的花香。

  据说,那些关于诗经的故事,长达六百年之久。六百年,从西周时期一直到春秋中叶,这一段漫长的过程中,那些还尚不识文明烟火的古人,就已经懂得如何运用那些优美的文字,来含蓄、委婉地表达,内心自由奔放的情感。

  那时的人们是最淳朴的,天真的,用最*凡的文字诉说内心的感受。当一个人的身心,在某一个午后,完全进入一种恬静的状态。那些带有灵动气质的诗句进入心扉,带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神秘朦胧美,营造“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和谐宁静,送来“谷则异室,死则同穴”的震撼人心的爱情宣言,画出“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瑶”的青涩爱恋。那是一场灵魂盛宴,是美的潜移默化。

  在《诗经》中情感之事总是特别美好,少年的难开之口,少女的矜持缓步以及艳若桃花的容颜,都弥漫着潮润的雾气与悸动的氛围。那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心愿,那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清新,那也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美艳难收。不过是在某个时间有过一面之缘的'铭记,便从此日思夜想困顿不已。这美好的情愫也随着冷黄纸页与口口传唱而新鲜如昨。

  当然,若《诗经》中仅有爱情,纵是最浪漫的诗篇,多了,也会觉得轻浮。《诗经》中,也不乏战乱流离、忧国忧民的诗篇。

  激荡了故国的热土,沉重的伤怀和悲怆的呐喊响彻天地。但《诗经》中却将这种情感化为叹息。不但如此,即便故国成为废墟,宗庙毁于炮火兵戈,多么激愤的感情到了《诗经》之中都会转化为轻轻几句的哀叹“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欲坠之躯步经昔日繁华的宫殿与宗庙,所有生长的禾苗都在祭奠着盛世的荒芜,见证着王朝的复辟与衰败。

  一卷一卷风、雅、颂,重读似叹息,轻读犹如耳语。没有撕心裂肺的喊叫与哭泣,有的只是年复一年回环往复的叹息。

  同时,《诗经》为当时和后世描绘了一卷社会与历史的图画,真实地反映了上古时代社会的面貌,讴歌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勤劳、勇敢,鞭挞了统治阶级的卑劣、无耻,为后世留下了立体的、具象的历史画卷。在《诗经·国风·七月》中,可以看到奴隶们血泪斑斑的生活,在《伐檀》可以感悟被剥削者阶级意识的觉醒,愤懑的奴隶向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大胆地提出了正义质问:“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守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獾兮?”有的诗中还描写劳动者对统治阶级直接展开斗争,以便取得生存的权利,在这方面,《硕鼠》具有震颤人心的力量。

  撇开一切背景,《诗经》只是《诗经》,朴素悠远,宁静自然,继承了华夏民族一贯的淳朴与稳重,却不乏清新隽永的文风。

  《诗经》是一树绚烂的繁花,承载着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这些被后人概括为的“风雅”精神。

  这树绚丽的诗词花,始于西周,终于春秋,诗中的千古繁华,人间乐事,像一缕清风,一朵落花,一叶小舟,从远古涌来,向未来奔去。

  诗经的读书笔记 3

  窗外,一丝风吹过,吹动了树梢,也吹动了我的心……

  “野有蔓草,零露?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这是《诗经》里的一场邂逅。

  隔着纸页,两千多年的烟雨飘拂,两千多年的尘起尘落,两千多年的悲欢离合,淹没掉多少的人和事。这场邂逅,却没有褪色,它依然草青天碧着,鲜活在岁月深处,你只要轻轻一嗅,就能闻到它的气息,那是露珠的清冽味。那是青草的清香味。那是空气的清甜味,青年男女的欢颜,是突然乍开的蔷薇啊,在清晨的薄凉里绽放,灼灼复灼灼。

  这样的邂逅,不着风月,却又隐了风月在里面。他们照见现实里俗世的欢喜,男未娶,女未嫁,异乡的萍水相逢,成就了一段美满姻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小时候背得摇头晃脑,因它的朗朗上口。幼小的心,不懂,却觉得美。哪里知道,自己所背诵的诗里面,是一段刻骨的相思呢。

  现代人却难以怀上这样的单相思了,爱上谁,电话邮件短消息,轮番“轰炸”。恋情来得迅速,去得也迅速。今日结束,明日又重新披挂上阵。那只叫相思的鸟儿,已找不到栖落的枝了。让人惆怅,让人倍加怀念。

  通篇《摽有梅》,不着悲凉,却字字凉透,等爱的心,看不见被谁伤了,却被伤得千疮百孔。

  尘世的.缘分,原都是一场花开,花期过了,花事也就尽了。

  世间的恩爱,原都是这个样子的,几千年来,都是这个样子的,那就是,只要你*安着,我也就开心了。

  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可留恋的?原来,都是这些小欢喜啊,它们在我的生命里,唱着歌,跳着舞。活着,也就成了一件特别让人不舍的事情。

  合上书,闭眼,脑中全是刻骨铭心的诗句,让人难以忘怀……

  它,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包括了305首诗歌,它,是中国人民心血的结晶,它,是古代艺术最好的诠释,这,就是《诗经》。

  推开窗,一丝暖风吹来,拂起发梢,也吹动了树梢,树叶“沙沙”地响,凝视远方,黎明前的黑暗来了,黎明还会远吗?

  诗经的读书笔记 4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是恋爱中人得典型心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是一位厌战思妻士兵得内心独白。“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是征人对父母深深得思念;“谁谓河广,一苇杭之。”是身在卫国得宋国人得思乡之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某种可望而不可求得理想得追求。

  “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生动地展示了一名坚贞不屈得女子誓死捍卫自己爱情得决心;“虽速我狱,亦不女从。”是一位女性对逼他从婚得贵人得斩钉截铁得答复。

  “勿剪勿拜,召伯所说。”是人民爱屋及乌,对有德政得召伯得遗迹得珍重;“民之罔极,职凉善背。”是诗人对昏庸腐败得统治得博大、崇高、深沉得忧患。“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人民不堪剥削压榨,忍无可忍,幻想投奔“乐土”得诗。

  睿智、沉静,是诗人得性格,含蓄,朴素而又精致,是诗得语言,诗人用诗得形式,抒写得却是他们并不*静得心灵。对爱得自主追求,对自由得渴望,对正义得崇奉……每一种感情都是如此得强烈,如此得真切;每一颗心都是如此得善良,如此得虔诚。

  阅读《诗经》,我看不到古时人们得闭塞,愚昧与保守,我看到得尽是爱,智慧,自然,希望与阳光。一切美好得词汇,美好得事物,美好得情感……充溢着每一首诗。那么和谐,那么执著,那么崇高,那么圣洁,每一首诗都是一首动听得歌,每一首诗都是一个真实得故事,每一首诗都拥有一个美丽而高尚得灵魂。

  昔日雄霸天下得帝国已化为云烟;当年国色天香得罗裙已散入黄土……今天,真正触动我得情感与灵魂得不是几件博物馆里得文物,而是那些经久不灭得人得故事。一首首清新而高雅得诗,讲述着一个个动人得故事。我仿佛被带到了遥远得国度,历史又重新展现在我得眼前:恍恍惚惚,若隐若现,神秘而悠远……我仿佛听到了来自远古得声音,隐隐约约,断断续续,仿佛要告诉我什么……也许是历史,也许是故事,也许是未来,也许是别得什么。爱,自由,正义,是《诗经》永恒得主题,这也是生命永恒得主题。闭上眼睛,用心静静地聆听,你可以听得到——那来自远古得心灵得呼唤。

  同是天涯沦落人,只是我们得结局是那么得完美。

  诗经的读书笔记 5

  叩开诗词的门扉,走入《诗经》的世界,我第一次领略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空灵境界,明白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情画意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诗经》之美在于静。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和袅袅炊烟的年代,恍然间,透过单纯的诗句,在你的心田缓缓开出一朵学名“静好”的花。

  《诗经》之美在于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长河里始终飘摇的瑰丽诗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对的人的坚贞爱情,是携手一生的誓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会觉得她艳丽无双。《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情人羡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诗词才能描绘出这般深情缱绻的爱情。

  《诗经》之美在于随。纵观全书,没有作茧自缚的宗教信仰,没有凉薄自利的思想观念,更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这里只有着随性潇洒的华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悠远。

  《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华夏传统文明有着上千年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并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改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世界为之侧目。

  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许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我哑然失笑,心中有几分悲凉。

  这件事让我第一次真切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这需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真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诗经的读书笔记 6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上了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的读书笔记 7

  有诗三百,悠悠入画。三百风雅,传诵万载。《诗经》,又名《诗三百》。第一次和她邂逅是在长满荇菜的水塘边。雎鸠和鸣,荇菜参差。她身着罗裳对我莞尔一笑,似有万千风情。那时,我只觉得诗境美好得像一幅悠悠的画,殊不知,诗有三百,每首都悠悠入画。

  我展开这源远流长的画卷,览尽这画中人之悲喜。城邑之外,卫君为二妹送行。燕子舒展羽翼,欲前又却,上下翩飞徘徊不忍离去。她梨花带雨一步一泪,楚楚可怜直戳卫君心中柔软,所有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都翻涌而出。燕儿哀鸣,远方渺茫,至亲分离,不知再见何时。送了一程又一程,可终是“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他泪湿衣衫,遥望宫车辘辘远去,久久复述着二妹的嘱托:“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燕燕》的色彩黯淡了整幅画卷,可亦有《桃夭》的那一大片粉红明亮了一方天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阳春三月,桃花正盛,漫山遍野净是粉红。出嫁的女子乘轿姗姗而来,桃花灼灼映出她明眸皓齿。新郎怒马鲜衣,意气风发,撷一朵桃花别于女子髻前。两人相视而浅笑,刹那桃花雨下,岁月静好。画中人亦有画中情,我徜徉其间,品尽这三百风雅。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行役之苦或“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的安居之乐。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山盟海誓或“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心照不宣。“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深情赞美父母的呕心沥血。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即使爱妻先逝长眠,也生死厮守,不离不弃我在这三百风雅中流连忘返,仿佛身临其境。我可以听到古人的歌哭之声,可以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炽热的心跳。从“采采芣苢”走到“蒹葭苍苍”,从“青青子衿”来“雨雪霏霏”,我览尽这千年沧海桑田。“南有乔木”,我有《诗经》。

  浩浩汤汤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遗留下这样一册画卷。历经千年风霜仍光芒璀璨,埋藏数载还沉吟至今,一字一句都扣人心弦。可当高楼大厦层层崛起,当衣食住行日新月异时;当我们远离战争,生活无虞,一部手机就可以同五洲四海通讯时;当物质名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人情冷暖支配我们的心灵时,当一切都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时,还有没有人会记的那年荇菜水塘边,窈窕淑女婉转地一唱牵动了几度春秋几代人心呢?

  时代在进步,这是我们的成功;经典要流传,这是我们的使命。悠悠《诗三百》,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瑰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骄傲的名片!我愿化“燕燕于飞”,把你字字句句捎向人间;我愿做夭夭桃花,绽放你悠悠诗韵长存不朽;我愿为雎鸠关关,将你三百风雅传诵万载。有诗三百,如画悠悠,我吟《诗经》又一秋。

  诗经的读书笔记 8

  最早接触《诗经》,应该和大多数人一样,是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开始的,这首熟得不能再熟的诗词就连几岁的孩童也能吟诵,但是真正懂得其所表内涵的人却是比较少的。其实,除了专家学者外,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像安意如一样,从书架上随意取下《诗经》,坦然自若地阅读,再坦然自若地向其他人交流自己的所得?这也是我欣赏和佩服她的原因。就如她自己所说:懂得才能够亲*,能想象出它的意境,看到的就不止文字本身,还有一种仿佛鼻尖轻碰的真实触感。如此灵动的话语,非亲身体会无以表达。

  《诗经》的每一篇本质上都是洁净的,没有繁复的章法结构,没有过度的语法修饰,没有曲曲折折小心刻意的隐语。文字如一个独立的'天地,你立于门前,可看见喜怒爱恨如季节般分明,那翻覆在期间如花海蔓延的情与欲,也自然奔放地呈现在天地之间,无拘无畏。

  我真正注意到诗经,并且欣赏她是从《蒹葭》开始的。那是一种何等高的境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一句写爱情,达到了某种极致,如看着开在彼岸的莲花——欲接*而不可得的绝望。这位在水一方的伊人,无论是男是女,她(他)的孤洁,都为世所稀。

  书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安的独特见解,那精辟的看法评论,精彩华丽的文字,语句,无一不将我们带到她的世界里,跟她一起徜徉在诗三百的海洋中,跟她一起领略诗中主人公的羞怯、伤心、痛苦与快乐。毫无疑问,《思无邪》超越了一般读诗之人的寻常范畴,带给了我们很多不一样的感受,让我们逐渐享受起诗三百带来的美好。细细品味,安所写所品的精彩之处竟是如此之多,就好像信手拈来的一段也是经典。再难的诗句,在她的笔下就仿佛鲜活了起来,分析得是如此到位,如此精准,如此让人赞不绝口。个中的妙处,只有真正读后才会有所体会。

  诗经的读书笔记 9

  早都知道《诗经》是浪漫主义的源头,但面对那些四字一短句的小段时,却感觉好无韵味可言,索性就将它丢在一边,结果让我错过了这么一本有价值的书。

  《诗经》是咖啡,那么《诗经是一枚月亮》则是咖啡伴侣,越嚼越有味,于是,我翻开它享受品咖啡的过程。

  《诗经是一枚月亮》的作者是沈文婷,一个细腻温娴的女子。她将《诗经》中的文字加以自己的理解表露出来。其中,使我印象最深的有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宣其室家。”原以为“逃之夭夭”是正确,这里只不过是引用而已,经过反复酌想得知,“桃之夭夭”才是最原始的表露。这句诗大概的意思是说,一女子要出嫁穿上桃红色的嫁衣,心情很愉快,也觉得《桃夭》该是一首歌:“桃花盛开朵朵艳,桃林内外红缠绵;这位姑娘要出嫁,夫妻和睦乐天天。”重点在这“桃”上,“桃”可以引申为桃花林,桃花运等。

  现代社会,有不少人都幻想着自己能有一次美丽的桃花运。可这毕竟是幻想,有幻想就会有落空。有多少女生天真的以为自己能够有又一次桃花运,然后从此“飞黄腾达”。事实证明80%的'女生错过了自己的青春。假使自己遇到了,能保证你心仪的对象也看中你吗?女生有了桃花运便会越陷越深,男生有了桃花运只是一次美丽的意外。

  生活不是拍偶像剧,男主人公是多么耀眼,我们更不是黄蓉和郭靖能在桃花岛上看桃花。所以,现实点,学着《诗经》中女主人公快乐是因找到了自己的生活。

  再者,《诗经》中所描绘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是纯真的,的确,在那个时代,一个没有被金钱和地位所污染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最朴实,最真诚的。相反地,谁能想到过了几千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在为生活所奔波,所劳累,忘记了我们最初的目标,迷失了自我。若我们都静下心沉下心来,翻开《诗经是一枚月亮》,你一定不会对《诗经》中枯燥的文字而感到厌倦,找找自己的内心,聆听自己最真实的声音。

  《诗经》是一个月光宝盒,流注了无限爱意与温暖,它真是一枚月亮,看见最本质的自我。

  一行诗句,无限思量。

  诗经的读书笔记 10

  一切都宛若开天辟地期间的原生时代。一排深青色的芦苇,一条干净见底的河流,一位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绝世佳人。远离了物欲横流的蜗角虚名蝇营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离,眼前的事物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没有礼教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统专制的管约,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朴憨厚的原始气息。秦于华夏边缘,唱响了中华文明边缘的绝唱。

  欲接*而不可得的某种东西才是最美的。这首诗,写爱情,到了某种极致。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可出其右。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不散;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乡灰色调,勾勒出一副余音旋绕的水墨古画。尽管在那时江南小镇还未出现,长江流域还未开发。此时中华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黄河流域,三川之地。而当时这个弱小部落是被压缩在函谷关之内的盐碱地上生存的。可是后来,这个曾牧猎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民族,亡国殷商弃民颠沛流离西迁、出于戎狄之间的马背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筚路蓝缕开山启林,艰难的在戎狄海洋中杀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维系着华夏与蛮夷间脆弱的防线;最终挥师东出函谷关,踏*了山东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女子之美,远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认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喂哺出来的。芦苇随风轻轻跌落,爱情翻滚如雪涌,最终却成为了绝望的宿命。连同登彼岸的资格也不获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寻访贤人之说。真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传达出的情感。寻找事业和寻找爱情的道路一样艰难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理想的渴望,这一切也许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这样在迷茫的生活琐碎中应运而生的。作为“五经”中最具影响力的奠基经典,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体裁诗歌总集,诗三百篇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狂热成为了纯粹手法,为我国诗歌的朦胧美奠定了基石,开启了华夏诗歌意境深远新的篇章。

  正如《思无邪》所说,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沈邃去看待,诗三百篇,大体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本10份扩展阅读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本10份(扩展1)

——《诗经》的读书笔记菁选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文1

  我拿起一本《诗经》,翻开那微微泛黄的书页,耳畔边仿佛听见了一阵幽幽的叹息,让人的心底也微微发颤。

  我听到了远在他乡的游子的叹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离乡多年的旅人对家乡的思念。时间就如白驹过隙,他回忆起离家远游时,河边的嫩柳才刚刚抽出嫩绿的枝条,犹如少女纤细柔软的秀发,让人让人的心中情不自禁的生出一股怜惜。光阴似箭,转眼已是寒冬。他困难的行走在回家的路上,肆虐的风雪不断的敲打着他急迫的.心情。举目远眺,家乡还是那么遥不可及,他不禁朝着家乡的方向叹息着。在风雪中,唯一让他依恋的,便是家的温暖。

  “匪风发兮,匪车偈兮,顾瞻周道,中心怛兮”,我听到了即将分开家乡的旅人的叹息。分开家乡时,吼叫的冷风仿佛要将人间的温暖吹散。马车飞一般的疾驰着,不一会儿,就已经看不到家的影子了。他不禁想起了他的母亲那沧桑的脸与满头的银丝。母亲此刻一定还站在屋前目送着他的分开吧,想到这儿,泪水已夺眶而出。他将头从车窗里伸出,想牢牢地记住自己的家乡,可飞快的马车早已载着他驶出了很远。他只能看着分开时的道路,悲伤地叹息着,从此,望故土,已是路远山高。

  读“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我听到了妻子在担忧在外服役的丈夫时发出的叹息。在黄昏时,牛羊和鸡都回到了自己的窝里。妻子繁忙了一天,知道如今才休息了一会。她看着牛羊都回到了棚子里,不禁想到自己远在他乡的丈夫不知何时才能归来。她朝着丈夫离去的方向眺望着,仿佛这样就能见到自己的丈夫一样。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妻子不禁幽幽地叹息着问道:“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可答复她的却只有阵阵风声。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那是对佳人求之不得的幽幽叹息;“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那是感慨苍天,对世事盛衰兴废的叹息;“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那是对随时将暮的叹息;“之子于征,劬劳于野”,那是服役人悲叹自己的辛劳时发出的叹息……

  那悠悠的愁呀,才下心头,却上眉头。

  那凄婉哀怨的叹息,蕴含着妻子对亲人的思念,饱含了游子对故土的思念,承载了诗人对国家的担忧。那凄婉哀怨的叹息,一如慈母绵长的絮语,一如娇妻幽咽的抽泣,又如拨动心弦的手。忘不了的愁,展不开的眉头,恰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放下《诗经》,斜倚着栏杆,我的心中一片怅然。《诗经》中那幽幽的叹息,恰如一杯咖啡,虽然带着苦涩,却令人回味无穷。***碾过,一切已成为过去。在历史的洪流中,《诗经》就如一架通往过去的桥梁。阅读《诗经》,我们就如透过车轮碾过时扬起的尘埃,窥探着过去的繁华,倾听尘封在历史的角落里那声幽幽的叹息。

  在《诗经》中,那些夕阳飞燕,香花美草,流水楼阁,红颜倩影,细雨梧桐,皓月红梅,都化作一声幽幽的叹息,如一双无形的手,轻轻拨动着我的心弦,让心中泛起微微的涟漪…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文2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亮堂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如今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明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可以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话,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假设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假设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文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

  蒹葭,芦苇也,离爱情最*的草,比玫瑰*易,却更繁琐。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野旷玄远的古老时代,那条清澈见底的汉水湖畔旁,我们的远古祖先尽情的在芦苇旁边哼着自己嘴中的小曲,在华夏文明的边缘绝唱: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一切都宛若开天辟地期间的原生时代。一排深青色的芦苇,一条干净见底的河流,一位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绝世佳人。远离了物欲横流的蜗角虚名蝇营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离,眼前的事物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没有礼教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统专制的管约,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朴憨厚的原始气息。秦于华夏边缘,唱响了中华文明边缘的绝唱。

  欲接*而不可得的某种东西才是最美的。这首诗,写爱情,到了某种极致。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可出其右。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不散;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乡灰色调,勾勒出一副余音旋绕的水墨古画。尽管在那时江南小镇还未出现,长江流域还未开发。此时中华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黄河流域,三川之地。而当时这个弱小部落是被压缩在函谷关之内的盐碱地上生存的。可是后来,这个曾牧猎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民族,亡国殷商弃民颠沛流离西迁、出于戎狄之间的马背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筚路蓝缕开山启林,艰难的在戎狄海洋中杀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维系着华夏与蛮夷间脆弱的防线;最终挥师东出函谷关,踏*了山东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女子之美,远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认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喂哺出来的。芦苇随风轻轻跌落,爱情翻滚如雪涌,最终却成为了绝望的宿命。连同登彼岸的资格也不获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寻访贤人之说。真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传达出的情感。寻找事业和寻找爱情的道路一样艰难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理想的渴望,这一切也许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这样在迷茫的生活琐碎中应运而生的。作为“五经”中最具影响力的奠基经典,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体裁诗歌总集,诗三百篇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狂热成为了纯粹手法,为我国诗歌的朦胧美奠定了基石,开启了华夏诗歌意境深远新的篇章。

  正如《思无邪》所说,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沈邃去看待,诗三百篇,大体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文4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

  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

  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

  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

  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上了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本10份(扩展2)

——诗经读书笔记实用10份

  诗经读书笔记 1

诗经,就如古朴的石阶:虽陈旧,却已屹立千年;虽古朴,却载满了人情冷暖。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是我读到的关于《诗经》的第一句句子。那时候的我学*《关雎》,什么都不懂,就只能听老师给我们讲它用的各种写作手法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而如今,老师讲的我早已忘记得一干二净,唯一记得的就只有那其中承载的满满的浓情与少年求而不得的深深无奈。我也已经不再像曾经那样只能“听老师讲”了,我已经可以独立地从我自己的角度去理解它,不再完全依赖老师的讲解。诗经,可以在我彷徨躁动时给我清风般的抚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宜家。”《诗经·桃夭》是我在整部《诗经》中最喜欢的一首。《桃夭》虽是一首婚嫁赞歌,但写的却是对即将出嫁的女子的美好祝愿。《桃夭》中虽无对女子的妆容进行描述,但是却通过对桃树的描写,从侧面展现了女子的美丽。虽无直接表达对女子的祝愿,但是却通过满树的果实和茂密的枝叶,表达了他对女子的祝福。诗经,可以在你孤独无助时给你阳光般的安慰。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战事不断,戍地不稳,战士背井离乡,妻儿孤苦,老母年迈。但倭寇猖獗,又岂可弃国家于不顾?无奈只能辛苦家人,在战场为国家而厮杀。或许家人会怨他,不理解他,但他对国家无愧,这就够了。而真正的勇士,要敢于直面人生的挫折。诗经,可以在人迷茫时如灯塔般为人指引方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不灭的热情,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本就是一场一场又一场的戏,聚集,然后淡然的离去;生命本就是一次一次再一次的轮回,出生,然后孤独的死去。我们不停地记录一张张面容,与别人一次次相遇,再一遍遍的擦肩而过。我们走的道路虽各不相同,但最终我们必将去往同一个地方。

若你感到彷徨躁动,《诗经》可以给你清风般的抚慰;若你感到孤独无助,《诗经》可以给你阳光般的安慰;若你感到迷茫,《诗经》则可以像灯塔,为你在重重迷雾中指引方向。读《诗经》,其实不在于你看了多少,而是在于――你懂了多少……

  诗经读书笔记 2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保存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年间的作品,共305篇。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对我国两三千年以来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关雎》是《诗经》全书的第一篇,选自《诗经?周南》。它是描写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位姑娘的一往情深的追求,并运用了比喻,起兴的修辞手法和重章复唱的结构形式,成功的表达了朴实的情感,并对这种朴实的情感展开了大胆的表露,将主人公追求爱情的炽烈专一表现的淋淋尽致,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我在反复读的过程中,能身有体会到其中,咀嚼着诗歌每一个字,都能深深的感受到男子追求姑娘的美好。

  在生活中,时间对每个人的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谓“珍惜好每一分,利用好每一秒 ,不留一点遗憾”。《采葛》选自《诗经?玉风》,在读这篇诗歌时,知道时间的短暂, 与其去想思念和痛苦带来的无尽浪费,还不如珍惜当前时刻, 把该做的事情,不留到明天,已作出的承诺及早兑现。

  诚信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诚信是人与人交往中必须的品质;诚信是人们在社会中的通行证;诚信是古老的道德范畴,是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的优秀品质。在选自《诗经?邶风》的《静女》中最能体现出来。这篇诗歌主要描写的是一个男孩接受了一个女孩子的邀请,男孩早早的就来到了约会地点,等了很久都不见女孩身影,怕自己记错时间失信与她,又怕女孩不守承诺,其实女孩早就来了,只是一直在观察他。可见,重承诺,讲诚信,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爱情还是理想,一旦目标确定,就要坚持到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可以主观武断,意气用事。冥冥之中,总会有一双双眼睛看着我们,总会有一种力量在召唤我们,激励我们,这个力量就是诚信,这个力量就是信任。

  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可能时时处处事事顺心如意,总会有坎坷,困难挫折,不幸。就像《柏舟》中写到的是君子怀才不遇,受小人欺辱的内心痛苦和妻子被丈夫遗弃而不甘屈服的忧愤。我们不怕解决不了困难,只怕困难既将来的时候就退缩。每个人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险阻,我们要用自己的方式和方法去一一解决它。你看那些伟人,哪个不是克服重重困难才取得今天的成就。当然也不是说,要成为伟人一定是经历过困难的人,能用办法去避开一些不必要的困难,留下更多的力气去对抗前方更大的困难。其实每个人都能做到的,需要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我们就能战胜它。

  我最喜欢选自《诗经?秦风》的《蒹葭》。一个热恋者对意中人的迫切追求和可望而不可即的惆怅,失望的心情。这也说明一生的奋斗的悲壮,人生都是如此,追求不到固然烦恼,而以为追求到手注定无聊。在不断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会觉得生命是如此充实绽放,生活是如此美好高尚。

  《诗经》是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作为中华儿女要继承和发扬我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努力实现民族复兴的今天,这必然会成为广大学生朋友的历史责任与使命。

  诗经读书笔记 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

蒹葭,芦苇也,离爱情最*的草,比玫瑰*易,却更繁琐。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野旷玄远的古老时代,那条清澈见底的汉水湖畔旁,我们的远古祖先尽情的在芦苇旁边哼着自己嘴中的小曲,在华夏文明的边缘绝唱: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一切都宛若开天辟地期间的原生时代。一排深青色的芦苇,一条干净见底的河流,一位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绝世佳人。远离了物欲横流的蜗角虚名蝇营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离,眼前的事物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没有礼教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统专制的管约,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朴憨厚的原始气息。秦于华夏边缘,唱响了中华文明边缘的绝唱。

欲接*而不可得的某种东西才是最美的。这首诗,写爱情,到了某种极致。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可出其右。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不散;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止。

淡雅的江南水乡灰色调,勾勒出一副余音旋绕的水墨古画。尽管在那时江南小镇还未出现,长江流域还未开发。此时中华文明的中心聚集在黄河流域,三川之地。而当时这个弱小部落是被压缩在函谷关之内的盐碱地上生存的。可是后来,这个曾牧猎于东海之滨的东夷民族,亡国殷商弃民颠沛流离西迁、出于戎狄之间的马背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筚路蓝缕开山启林,艰难的在戎狄海洋中杀伐出一片安身立命之地,维系着华夏与蛮夷间脆弱的防线;最终挥师东出函谷关,踏*了山东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中女子之美,远在男子之上。不得不承认这是那男人用自己的才情和思念喂哺出来的。芦苇随风轻轻跌落,爱情翻滚如雪涌,最终却成为了绝望的宿命。连同登彼岸的资格也不获取。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寻访贤人之说。真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传达出的情感。寻找事业和寻找爱情的道路一样艰难困苦,途中必是渺茫忙碌怪石嶙峋。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无论是对爱情的追求还是对理想的渴望,这一切也许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我们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这样在迷茫的生活琐碎中应运而生的。作为“五经”中最具影响力的奠基经典,中华文明史上最早的一部现实主义体裁诗歌总集,诗三百篇使赋比兴告别了原始狂热成为了纯粹手法,为我国诗歌的朦胧美奠定了基石,开启了华夏诗歌意境深远新的篇章。

正如《思无邪》所说,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沈邃去看待,诗三百篇,大体是前生无邪的记忆。

  诗经读书笔记 4

  对《诗经》按照音乐来分,可以得出百姓之音,朝廷之音王�字�乐,宗庙之音三种,是为风雅颂。

  按照作法去分析,就可以得出赋比兴。赋即直抒其事,加以铺陈。比即类比,一种物物类似关系,可以看出明显的性质与结构关联。兴即一物引起另一物的说明,有类似但不直接,暗含一种物我关系。

  风雅颂赋比兴是为诗六义。

  其实赋对于汉赋的影响已经不在需要多讲,比和兴却是异常艰难的,不仅仅影响文人的创作方式,这背后又是整个的对世界的思考和观察角度的影响。我们试着初步展现这个轮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没有任何准备,乍然看到繁茂的桃花,然后才想起新嫁娘的出嫁,这是兴。但是,新嫁娘一定和桃花有某种联系,不然为什么写了桃花,没写别的,这里面逻辑上暗含着比,但这样的联系又是那么地难以琢磨,因此,后来人对它的思考几乎全是如何建构桃树与新嫁娘之间的联系,从宇宙论的角度,从桃树的特点与新嫁娘的特点的角度,等等。

  但再仔细考虑,我们就会看到一种隐含的物我关系,正是这样的桃花,才能突然在我所关注的都是这个新嫁娘的时刻突然灌注我的灵魂,不可捉摸而又耐人寻味,如此具有魅力的灵魂时刻,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境界。

  赋比兴深刻地暗含着古人的物我关系。赋是我与世界的直接照面,直接铺陈看到的一切,正是在这样的结构下,汉赋才合乎逻辑地把眼光扩大到整个世界,才能创造辉煌博大的汉赋。我们把自己的情直接扩大到物身上,让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同处于同一种氛围,读书笔记。我主动地做出了一个选择,这叫做比。我们被物诱发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来得突然,但又刚刚好,我们本身内在地有一种情,隐而不觉,但触物的'瞬间,我与这物同时明白起来,这叫做兴。但我与物的这种联系又不是无端的,它就在我曾做出的主动的原则之中,我的主动原则又实际上被这种无端的联系所诱发,于是,比和兴就在无限的交织里,构成了文人与世界的独特相处方式。

  在这种审美观的影响下,我们*乎后来的所有文学作品都可以用赋比兴来做出创作手法的分析。

  诗经读书笔记 5

  “于嗟如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每读到这里我不得不佩服古人对阶级社会婚姻生活的经典概括!看到这样的无奈使我陷入了沉思。于是我的思想不自觉地在历史长河里流淌,采摘那一个个不同遭遇的生活片段:

  看着无边的桑树,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场面。我看到《氓》里面的女主人公是多么辛勤的妇女,但她这样付出的结局却是其黄而陨,淇水汤汤,渐车帷裳。于是为这位可怜而又坚强的女人感动着。她在面对兄弟不知,咥其笑矣却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她的心也许看透了阶级社会丑恶的面孔,也许她的心理面有着强烈的反抗精神!

  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她付出了很多很多,本来那么完美的婚姻却让法海来了搅和。白娘子爱许仙如此的深,于是有了水漫金山的传说,于是有了白娘子被关在雷峰塔的传言。看着*静的西湖水,一切都已灰飞烟灭,留下的只是可歌可泣的反抗压迫的传说。这个传说在告诉我们中华民族的妇女反对阶级压迫的精神,她们在向历史宣誓:女之耽兮,犹可脱也!

  也许是为了爱,也许是憎恶封建礼教的毒害,《诗经》超越了时代的界限,它所描述的一个个爱情故事似乎都在后代不断地发生着。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看到的是刘兰芝婀娜的身影,她努力地做好她的本分工作,换回的结果却是那深潭的一道道圆晕。她的命是苦的,但她以死的方式在向世人警告:她也有爱,也有恨,也有强烈的反抗精神。难道不是吗?她死后化为鸳鸯都在不日不夜地鸣叫着,那不是在控诉着对阶级社会的不满嘛,那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精神嘛!

  历史中的妇女们似乎都在重复《氓》中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我心中的琴弦断了一根,但是不得不佩服中华民族妇女们不畏压迫、不畏朱颜瘦的精神。我时常在想,即使她们的爱情化作冰冷的白雪结晶破碎,也会对生活充满着热烈的爱与追求。

  因此有了秋瑾的《提芝龛记》:

  莫重男儿薄女儿,*台诗句赐峨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英雄。

  这是秋瑾反对封建余毒的作品,从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妇女们反对阶级压迫的漫长历史过程。

  《诗经》让我想起了很多不幸的女人,它的出现似乎暗示妇女的不幸在不断地延续着,但很幸运的是现代的女权运动在不断的发展着,我想这是《氓》的作者的`心愿吧,这是妇女们的愿望吧,但我更相信这是坚强的妇女们用泪、用血、乃至生命换来的!

  诗经读书笔记 6

每周日下午的诗经课是常真唯一一节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经典文学课。时隔数年,我与那只有几面之缘的诗经再次相遇。

那个整天有口无心背诵着四书五经的小孩可不曾想到,今后的他,会以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重新认知他手里的四书五经。是啊,这把开启传统经典的秘钥熟悉而又陌生,我们以为需要跋山涉水才能够找到它,其实不然,远在天边,*在眼前,它一直就在你身边。

而这把秘钥是协助我们去重新认知那个新世界,这个新世界里充满了无数道门,每一道门都被牢牢锁住,因此它成为了我们这一路上唯一且珍贵的工具。

人人都有不同的秘钥,我们这群人的秘钥便是“还原现场”,将自己移位至这首诗的处境之中,身边的一切事物尽力还原成这首诗的现场,推开本有的自己的见解,观察和体会处在这个环境当下的自己是怎样的一个状态,这个时候的你则是诗人,他看到的即是你看到的;他听到的即是你听到的;他闻到的即是你闻到的;他触摸到的即是你感受到的。

我们已经进行了四节诗经课,但课堂上的状态和氛围依然是紧张、压抑、犹疑、沉默。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问,可我们总以猜疑和沉默回复,我有时都会受不了自己,但内心又默默问到:受不了可以,那你倒是解决呀。这时我无言以对。

没错!既然你不想让自己的状态变成这样,不想让课堂的氛围如此这般,那你倒是用行动去解决呀。

老师不过是让你用这把还原现场的钥匙去打开这首诗的大门。当门打开了,这首诗也就一丝不挂的呈现在你内心,以至于完全包裹了你,你就身处其中,其实我与诗只有一门之隔。

当你在还原现场的时候,如同在为这首诗画一幅画。它的每个细节都会被你观察和体会(珍视)并刻画其上。对这首诗的还原就如同你向别人介绍院子里的一棵树、一株草、一朵花是什么样,家里养的鸟叫声如何。

每当老师提问我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我都觉得自己的回答可能太片面,不够深度,感觉应该没有那么简单,所以提前否定了自己的答案,并不敢回答,但事实上你直观的体会,就是你的答案,这个答案无所谓简单,对这首诗最真实的感受就是你唯一的答案。

把诗中的每一处细节都看作一粒碎片,将这些碎片拼接起来的时候,你的这幅“写生”才终于完成。

  诗经读书笔记 7

  余尝闻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其艰苦也如此。后览《神农本草经》,上应天数,为三百六十五味,下应三才,药分上中下品,未尝不慨然叹其丰备也。《诗经》者,古前文风之大观,数千年前之淳朴风雅,流芳千古,其间之美,在乎山水人文之秀丽。间有本草,或寻常草木,或珍苑奇葩,俱如诗画之洵美。

  今览《诗经如画,本草如歌2》,见其行文瑰丽,内容详备,考据精准,感性与理性糅合,通俗与高雅并轨。若无对本草非常之情怀,若无脱身俗蒂之桎梏,安能行此文乎?内省吾身,则愧然攸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寝志岐黄十数年,一朝一夕,皆属奔忙。

  本草者,大抵生天地之间,承日月星河之耀蒸,山川河海之润泽。或高崖之侧,深渊之渚,或厅门之傍,牛马道旁。有古今农人妇孺皆识之药,有私承家技独门秘传之法。俯拾之间,皆是良药,百步之内,必有芳草。

  春风送暖,一阳初生,万物于蛰伏中闻惊雷而醒。新生之绿意怏然,老树发新枝,春水淌明净,堂前燕归来。诗经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本草之间,以新苗入药,舍茵陈而何?蘩即茵陈也。君不闻“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六月当柴烧”之俚语乎?春乃生发之季,大凡春生之药,有生发之气,应人之肝,轻清透发,有护肝之效,有解郁之能。

  夏日阴浓,离日当空,万物番秀。然江南卑湿之地,天暑下迫,地湿上蒸,尤多暑湿证。当今社会发达,民生祥和,暑厥暑痉等诸暴疾渐少,身困头昏之微恙尤多,此时代之变迁使然。尝有有心人,取新茶置荷花芯,晚含而晓放,再以山间清泉烹之,清心解暑,香韵尤绝。诗经云: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试想,以荷制茶,香蒲驱蚊,高朋满座,谈诗论画,高雅事也,沟通医技,快活事也。

  秋风落叶,谓之容*,收获之季,昼短夜长,宜减辛增酸,润肺肃降,以养收之道。秋三月,燥气刑人,润燥一法,法宜酸甘化阴。诗经有甘棠、木瓜及梅等,皆酸甘多汁之品。梅秉春生之气,酸敛中有生发之气,甘棠、木瓜秋之果也,酸润中有肃降之功。酸,肝之体,肺之用,散敛有序,升降相因,脏腑和合而人登寿域。

  冬雪冰藏,万物蛰伏,此封藏之机也。诗经云:于嗟鸠兮,无食桑葚。爰采唐矣?沫之乡矣。唐,菟丝也,桑椹与菟丝,补肾填精之佳品。《内经》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贵乎不妄动,兼进补益,此冬三月养藏之道也。

  本草,其味有酸苦甘辛咸,其气有升降沉浮,此人文归纳之药性也。其色有赤橙红蓝绿,其嗅有辛香臭腐,此自然生就之天性也。萱草忘忧,贝母解郁,先民之经验,首乌伤肝,兜铃败肾,后世之药理。

  其有自然生成之秀美,其有人文赋予之情怀,其有科学验证之药理。其气其味其象,在乎医者用心用意用智,救死回生起疾,本草之功用大焉。

  四季更迭,沧海桑田,医学与诸文史农工皆在变与不变中完善。不变者是传承,变化中有创新。尝闻师言:典籍流传,藏书宏富,文人之功也,精华与糟糠并存,后人取舍不定、徘徊期间,亦文人之过也。噫,当发宏愿,于本草中探其秀美,取其精义,古今接轨,去伪存精,发皇古义,守正创新,我辈之准绳也。

  旨哉!本草,如诗如画,灼灼其华。

  诗经读书笔记 8

诗经的读书笔记

诗经读书笔记一

《诗经》中不乏赞颂功臣的篇章,如《小雅·六月》,大雅的首篇《文王》歌颂的是周文王姬昌,行仁政,得民心,最终取代殷商的统治。诗中仍宣扬奉天的旨意推翻商的腐朽统治,**更替同天命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中国古代土地和农民是王朝统治的基础。周王会派人准备最好的祭祀物品,虔诚地举行祭神仪式,祈盼丰收连连。这类文学作品史学价值更大。在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只要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重视农民,轻徭薄赋,便是最好的“德政”“仁政”。

“颂”为官方的作品,有的是丰收后祭祀宗庙所唱的乐歌,有的是表达君主效仿先祖,励精图治的决心,有的是贺颂伟大的先祖及其功绩……

《诗经》不是诗而是歌,但现今人们大都把它当成诗,找不到韵律美,只剩下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细细品味。

越是久远的东西,越是难以考证它的真伪,历朝历代的文人和今天的学者对《诗经》中的部分篇章存有异议,不同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就有不同见解。《野有死麕》在一般人看来是一首活泼的情歌,但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眼中却是贞洁之女拒绝无礼威胁的狂徒。

统治者为何要让人编订《诗经》?想采风了解民情却为何又对民歌进行改编?编订过程中必有修改,改后的诗歌和原来的到底有多大区别?

诗经读书笔记二

每一次品味《诗经》,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在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实的笔写下一些*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理由不珍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

我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乐呵些什么。

还记得去年在网上看见一个关于“七月流火”说法的笑话,说的是某位大学领导引用七月流火这句本是《诗经》中描写天气转凉的句子来描述当时极度炎热的天气,这件事一直为世人所笑话,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领导错用,我们应该反思,错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遗忘,是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对过去的抛弃,不只是这位领导,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在一次次地犯着类似的错误,大家正在慢慢忘记我们的经典,抛弃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宝珠玑,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了唤起大家对这块宝藏的重视,我觉得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诗经》,虽然在初中高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学过。为保证无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通,结果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叩问自己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己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会有希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干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

  诗经读书笔记 9

  每一次品味《诗经》,读过之后,颂过之后,咀嚼过之后,一次次发现它的美好永远是那样甘甜爽口仿佛是巍峨山泉圣水,《诗经》她恰如万年的酝酿,仍然有一种清澈凛冽透骨的美。常常被《诗经》表达的那种和谐,那种执著,那种崇高,那种圣洁诗歌文字里的纯净所感动吸引!如是带着新鲜、好奇的心情,我都会为书中氤氲着的灵秀之气所倾倒,漫步于《诗经》的海洋中,我所感受到的,是淡然,是恬静,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飘逸之美;轻颂《诗经》,口中吟出的是一首首雅俗共赏的曲调,远离尘世喧嚣之后洗净铅华,如此的无与伦比、令人心醉。

  在昨晚,我再次捧起《诗经》欲望总会占领人心的某些领域,毫放是外骨,忧伤才是灵魂,思无邪只不过是在陶冶上次未完成的梦,她能让你懂得如何把今后人生岁月完成的更完美……每次读后,我都要拿起笔做笔记,因为诗经这本书浓缩了太多太多世人的思潮与智慧。每次读后,我总会潸然落泪……轻轻咀嚼书中那不可言状的美好,那一句句一行行,都如同行云流水般浮现在我眼前,萦绕在我耳边。《诗经》中的诗歌没有刻意的雕凿,都只是用*实的笔写下一些*实的事与情感,然而却仿佛玉璞天成,真如宋玉所说:“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以前老师说过《诗经》是各地民歌汇集而成,当时觉得实在是不可思议,这样如同仙露琼浆般的艺术品竟然都是古代先民即兴而作的民歌,可以我们的祖先是多么的伟大,多么的令人敬佩。我们应该感谢我们的祖先,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传唱不息的歌声,是他们给我们开创了如此令人回味不尽的精神泉源,我们有理由不珍祖先留下来的如此丰厚的精神财富呢?说《诗经》就定然不能不说《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读到的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一句诗经经典了,在我们青涩的年华里,多少人曾经为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着那些与爱情有关的字句篇章。事实上,《关雎》还是《诗经》的第一篇,少时学《关雎》,记得老师只是不停地给大家讲解着其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赋比兴之类云云,今时今日,那些修辞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记,然而诵读诗文时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们懵懵懂懂的笑声,我们永远无法忘怀。

  诗经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雪霏霏。”每次读到这句,胸中都会涌起一股莫名的冲动,每个人都有过去,每个人都有故事,或许人生就是一场又一场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无止境的轮回吧。诗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他遥望家乡,抚今追昔,思绪纷繁,百感交集。那些艰苦的军旅,激烈的战斗场面,无数次的登高望归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现。我们呢?我们经历过一些事,看过一张张面孔,一次次遇见,同时也一次次擦肩而过,虽与征夫殊途,实际上我们同归。在未来的日子里,或许我们仍然会继续这样的生活,但是只要自己觉得没有遗憾,生活应该都是完美的。

  我静静地读着悠扬的诗词,饱含着的是哀婉与凄艳,“考磐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勿谖”,记得当初是因为看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龙记》才得知有这么一句的,郭襄对多年前的杨过难以忘怀,心中早已是一滩死水,然而在少林寺与何足道萍水相逢时却因为这一句和那琴声而心中顿起涟漪,不能不说是诗文的魅力使她迷醉。“考盘在陆,硕人之轴,独寐独宿,永矢勿告”,她留下这样一句而去,剩下的只能是一段没有下文的露水情缘,然而这段我看很多遍还是无法完全明了个中真意,或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得吧。

  当然,诗经中所有的不只是爱情关于生活的句子,还有对国家的忠志之誓和对人民的怜惜之词,“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你听,这是战士上阵杀敌前发出的吼声;“坎坎伐檀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你看,这是劳动人民对剥削压迫者的怒目睥睨。连在血流成河的战场上和挥汗如雨的`伐木场上都能作出如此佳句,谁敢说生活中不能有艺术呢?今天我们过着一天天丰富多彩的日子,却在不停地喊着无聊乏味,只能从一些低俗且毫无意义的糟粕中咀嚼着那些被别人嚼过无数次的笑料,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我们只有认真探究生活的本质,才能获得生活的乐趣,不然就只能在一阵阵机械的笑声中糊涂地过完一生,而丝毫不明白自己究竟在乐呵些什么。

  还记得去年在网上看见一个关于“七月流火”说法的笑话,说的是某位大学领导引用七月流火这句本是《诗经》中描写天气转凉的句子来描述当时极度炎热的天气,这件事一直为世人所笑话,但是也不能只是一味怪那位领导错用,我们应该反思,错用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想,应该是遗忘,是忽视,对传统文化的漠然,对过去的抛弃,不只是这位领导,很多人,包括我们自己在内,都在一次次地犯着类似的错误,大家正在慢慢忘记我们的经典,抛弃我们祖先留下来的珍宝珠玑,我觉得这才是最可怕的。

  为了唤起大家对这块宝藏的重视,我觉得有必要再次介绍一下《诗经》,虽然在初中高中我们不止一次地学过。为保证无误,我在网上搜索了一通,结果如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 ?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诗经》像一盏清茶、一杯淡酒无声地滋润着我们干涸的心田,当你彷徨的时候,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助的时候,也请你读一读《诗经》;当你无法找到自己人生坐标的时候,《诗经》可以让你安静下来,慢慢思考自己、生活、周围的一切。她就像一位老者,无所不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诗经》,她是一本让人受益终身的良书,这本书里记录着许许多寂寞和不舍之情,人世间的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让我们懂得了真谛,学会了去面对,叩问自己的“心”,人来世间为了什么,一个人的命运如何,是由自己良心所控制的。诗经她能让人沉浸在人类内心深处,并得到永恒!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都能读诗经、传颂诗经,诗经这本代表了我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她可以充实我们的内心,我们才不会丢失自己的民族魂。我们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继往开来展望明天,这一代、下一代、世世代代的中国人才会有希望,我中华民族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此纯真干净的《诗经》怎叫人不爱,她宛如是未经雕琢的璞玉,是生长在野外的山花,是初长成的少女,那么的自然。留下永恒的芬芳。

  诗经读书笔记 10

  《诗经》中不乏赞颂功臣的篇章,如《小雅・六月》,大雅的首篇《文王》歌颂的是周文王姬昌,行仁政,得民心,最终取代殷商的统治。诗中仍宣扬奉天的旨意推翻商的腐朽统治,**更替同天命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中国古代土地和农民是王朝统治的基础。周王会派人准备最好的祭祀物品,虔诚地举行祭神仪式,祈盼丰收连连。这类文学作品史学价值更大。在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只要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重视农民,轻徭薄赋,便是最好的“德政”“仁政”。

  “颂”为官方的作品,有的是丰收后祭祀宗庙所唱的乐歌,有的是表达君主效仿先祖,励精图治的决心,有的是贺颂伟大的先祖及其功绩……

  《诗经》不是诗而是歌,但现今人们大都把它当成诗,找不到韵律美,只剩下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细细品味。

  越是久远的东西,越是难以考证它的真伪,历朝历代的文人和今天的'学者对《诗经》中的部分篇章存有异议,不同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就有不同见解。《野有死��》在一般人看来是一首活泼的情歌,但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眼中却是贞洁之女拒绝无礼威胁的狂徒。

  统治者为何要让人编订《诗经》?想采风了解民情却为何又对民歌进行改编?编订过程中必有修改,改后的诗歌和原来的到底有多大区别?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本10份(扩展3)

——《诗经》的读书笔记实用五份

  《诗经》的读书笔记 1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

  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

  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 “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

  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青青的葛藤啊!从这大地的怀抱之中生出,覆盖在荆条之上;蔓生的蔹啊!生长在这荒野上,覆盖在这一片空旷的土地上。他们互相缠绕,互相搀扶,多像夫妇之间的相依相伴。而现在,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人世。“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你在那个冰冷的坟墓之中孤单地躺着,难道不觉得孤单吗?语气柔软处,仿佛在深夜之中,于丈夫亡魂之侧耳语。这种口吻,若是对生人诉说,或许应该归为一种惦记;而在百年前那个凄迷的夜里回荡,却又是那样一份痴情,是那么的凄美,又是那么的悲凉。

  “夏之日,东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既然人鬼殊途,鸳鸯独存,她也便不对生活抱有什么希望了。她活在这个世上唯一的希望,就是百年之后,能与自己的丈夫同居一穴,就这么终了一生。

  可惜,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知道今后还要熬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呢。

  忽然之间,一句苏轼悼亡妻的词涌上了我的心头:“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的读书笔记 2

  马克思指出:“在不同的所有制形式上,在生存的社会条件下,耸立着由不同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世界观构成的上层建筑。”在《诗经》产生的年代,我们的先人在自然条件相当艰苦的黄河流域以宗法制度为核心建立起一个农业社会。这个社会为了生存发展,需要强大的集体力量,需要内部秩序的稳定与和谐,而相应地需要抑制其社会成员的个性自由和与之相联系的浪漫幻想。正是在这种“生存的社会条件下”,形成了《诗经》的思想和艺术特色。并且,由于中国——尤其中原社会的基本特点维持甚久,作为中国文学重要起点、又被奉为儒家经典的《诗经》,其特色对于后代文学的影响,也就非常之深远。《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除了《大雅》中的史诗和《小雅》、《国风》中的个别篇章外,《诗经》中几乎完全是抒情诗。而且,从诗歌艺术的成熟程度来看,抒情诗所达到的水准,也明显高于叙事诗。而与《诗经》大体属于同时代的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却完全是叙事诗。正如荷马史诗奠定了西方文学以叙事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以后的中国诗歌,大都是抒情诗;而且,以抒情诗为主的诗歌,又成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样式。《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所谓“赋”,用朱熹《诗集传》的解释,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这包括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两种情况。

  

  《诗经》的读书笔记 3

  有诗三百,悠悠入画。三百风雅,传诵万载。《诗经》,又名《诗三百》。第一次和她邂逅是在长满荇菜的水塘边。雎鸠和鸣,荇菜参差。她身着罗裳对我莞尔一笑,似有万千风情。那时,我只觉得诗境美好得像一幅悠悠的画,殊不知,诗有三百,每首都悠悠入画。

  我展开这源远流长的画卷,览尽这画中人之悲喜。城邑之外,卫君为二妹送行。燕子舒展羽翼,欲前又却,上下翩飞徘徊不忍离去。她梨花带雨一步一泪,楚楚可怜直戳卫君心中柔软,所有儿时最美好的记忆都翻涌而出。燕儿哀鸣,远方渺茫,至亲分离,不知再见何时。送了一程又一程,可终是“瞻望弗及,泣涕如雨”。他泪湿衣衫,遥望宫车辘辘远去,久久复述着二妹的嘱托:“先君之思,以勖寡人!《燕燕》的色彩黯淡了整幅画卷,可亦有《桃夭》的那一大片粉红明亮了一方天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阳春三月,桃花正盛,漫山遍野净是粉红。出嫁的女子乘轿姗姗而来,桃花灼灼映出她明眸皓齿。新郎怒马鲜衣,意气风发,撷一朵桃花别于女子髻前。两人相视而浅笑,刹那桃花雨下,岁月静好。画中人亦有画中情,我徜徉其间,品尽这三百风雅。是“式微式微,胡不归?”的行役之苦或“风雨凄凄,鸡鸣喈喈”的安居之乐。是“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的山盟海誓或“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的心照不宣。“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深情赞美父母的呕心沥血。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即使爱妻先逝长眠,也生死厮守,不离不弃我在这三百风雅中流连忘返,仿佛身临其境。我可以听到古人的歌哭之声,可以看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感受到他们炽热的心跳。从“采采芣苢”走到“蒹葭苍苍”,从“青青子衿”来“雨雪霏霏”,我览尽这千年沧海桑田。“南有乔木”,我有《诗经》。

  浩浩汤汤的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遗留下这样一册画卷。历经千年风霜仍光芒璀璨,埋藏数载还沉吟至今,一字一句都扣人心弦。可当高楼大厦层层崛起,当衣食住行日新月异时;当我们远离战争,生活无虞,一部手机就可以同五洲四海通讯时;当物质名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当人情冷暖支配我们的心灵时,当一切都今非昔比,物是人非时,还有没有人会记的那年荇菜水塘边,窈窕淑女婉转地一唱牵动了几度春秋几代人心呢?

  时代在进步,这是我们的成功;经典要流传,这是我们的使命。悠悠《诗三百》,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瑰丽的宝藏,是中华民族骄傲的名片!我愿化“燕燕于飞”,把你字字句句捎向人间;我愿做夭夭桃花,绽放你悠悠诗韵长存不朽;我愿为雎鸠关关,将你三百风雅传诵万载。有诗三百,如画悠悠,我吟《诗经》又一秋。

  《诗经》的读书笔记 4

  此书购置已数年,且因它厚重,曾在制作韩国泡菜时一时找不到重物压坛,用它压过泡菜,成为笑谈,除此之外,便只闲时翻翻,始终未曾深读,一直小有遗憾。自今年开春以来,心闲无碍,遂每日晨同牛跑步,登后山,夜间则**书房记诵《诗经》十来首,以期跬步以积。不觉间,雨水过了,惊蛰过了,春分也过了;后山上白兰花开过,樱桃花开过,桃花李花也都开过了。满山生机勃勃,鸟鸣喈喈。而我的十五国风也已经记诵完,小雅篇幅太长,只读不记,目前已至大雅,不免心下欢喜。

  孔子《论语.阳货》里说:“小子,何莫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尚不论,于我而言,除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外,更显见的好处倒是多识许多生僻字。从前耐不下性子细读,原因之一便是许多字不确定读音,不解其意,便觉艰涩了。此次备一本字典在旁,随时查阅字典,标注拼音,读来便流畅自如许多。四十读书,尚需从识字开始,不免一叹。

  《诗经》为周朝乐歌,至今已时隔数千年,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而数千年来的学者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其题旨的探索,最为著名的有《毛诗序》、朱熹的《诗集传》同清朝方润玉的《诗经原始》,三家都对各诗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同读法,有时意见一致,有时则严重分歧,读时对照一观,可以获益良多。若则看一看周朝的历史,读来则更添深味。有时觉得三家的意见都不合自己的心意,便不免一哂,将其探本究源的心思抛开,还《诗经》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读法,单是领略其音韵同画面带来的美感,已觉清风迎面,怡人心神了。读书亦如同做人,原需*和包容的胸怀,方能兼容并蓄,而当与别人见解相左时,可保留自己的立场,却大可不必同人急眼。

  牛怜我每日辗转于工作与家务的辛苦,见我夜深了还看书不休息,便叹道:《诗经》读来何用,何苦每天读到深夜?我冲他一笑,说:我只是喜欢读书时心里静静的感觉。

  的确,“不读《诗》,无以言”的时代早已过去,今天我们可以选择的书籍很多,如果不是真心喜欢,确实不必去强读《诗经》。但真静下心来细读了,其享受却莫可言说。而心静也真是读书所能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了,余者其实皆为末事。“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人只有心里宁静了,才有定性,才可最大程度的不耽于物,不迷于情,不惑于事,不因世事纷纭而左右摇摆。

  《风》清扬,《雅》典丽,《颂》庄重。而十五国风则又各具地方特色。《周南》与《召南》似乎更具乡野的质朴气息,其情感有着生命最原初的单纯与健康,这也许与其地处偏远的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中心离得较远有关。也或者是如同某些学者所说,“二南”的创作时期是处于西周早期吧。细观《周南》十一篇,竟无一篇有怨词。《王风》十篇情感深沉而幽婉。《陈风》里则因多有对女巫歌舞的赞颂,以及对青年男女集于东门宛丘谈情说爱的描绘,而叫人想起吉普赛女郎同印度恒河岸边的歌舞场景来。

  昨晚,牛带我去茶庵铺农家山庄吃饭,驱车于高速公路之时,清风浩荡,田野山川明媚如画,一时之间,便觉得《诗经》的余风余韵还在这天地间回荡,周朝青年男女劳动歌吟的场面亲切如在身旁,空气中仿佛还隐约着她们带着热力的呼吸同欢欣的情感。数千年的时光,其实亦只是一瞬。

  《诗经》的读书笔记 5

  对《诗经》按照音乐来分,可以得出百姓之音,朝廷之音王幾之乐,宗庙之音三种,是为风雅颂。

  按照作法去分析,就可以得出赋比兴。赋即直抒其事,加以铺陈。比即类比,一种物物类似关系,可以看出明显的性质与结构关联。兴即一物引起另一物的说明,有类似但不直接,暗含一种物我关系。

  风雅颂赋比兴是为诗六义。

  其实赋对于汉赋的影响已经不在需要多讲,比和兴却是异常艰难的,不仅仅影响文人的创作方式,这背后又是整个的对世界的思考和观察角度的影响。我们试着初步展现这个轮廓。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没有任何准备,乍然看到繁茂的桃花,然后才想起新嫁娘的出嫁,这是兴。但是,新嫁娘一定和桃花有某种联系,不然为什么写了桃花,没写别的,这里面逻辑上暗含着比,但这样的联系又是那么地难以琢磨,因此,后来人对它的思考几乎全是如何建构桃树与新嫁娘之间的联系,从宇宙论的角度,从桃树的特点与新嫁娘的特点的角度,等等。

  但再仔细考虑,我们就会看到一种隐含的物我关系,正是这样的桃花,才能突然在我所关注的都是这个新嫁娘的时刻突然灌注我的灵魂,不可捉摸而又耐人寻味,如此具有魅力的灵魂时刻,也正是我们所说的境界。

  赋比兴深刻地暗含着古人的物我关系。赋是我与世界的直接照面,直接铺陈看到的一切,正是在这样的结构下,汉赋才合乎逻辑地把眼光扩大到整个世界,才能创造辉煌博大的汉赋。我们把自己的情直接扩大到物身上,让自己和自己所处的世界同处于同一种氛围,读书笔记。我主动地做出了一个选择,这叫做比。我们被物诱发一种情感,这种情感来得突然,但又刚刚好,我们本身内在地有一种情,隐而不觉,但触物的瞬间,我与这物同时明白起来,这叫做兴。但我与物的这种联系又不是无端的,它就在我曾做出的主动的原则之中,我的主动原则又实际上被这种无端的联系所诱发,于是,比和兴就在无限的交织里,构成了文人与世界的独特相处方式。

  在这种审美观的影响下,我们*乎后来的所有文学作品都可以用赋比兴来做出创作手法的分析。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本10份(扩展4)

——《诗经》的读书笔记 (菁华5篇)

  最好的时光是什么?是在晨曦中享受初夏的美好,是在午后时小院中惬意的品茶,是在一个个宁静的夜晚中静静与书中的人物对话,与我而言,最美好的莫过于在一个暖意、花香交织的清风中读一个无伤人事、只关风月的老故事,就这么犹报琵琶半遮面地款款而来,悠悠地走进你的梦,缓缓地打动你的心,直叫人忆起那些缱绻千年,氤氲万世的旧时光。

  初读《诗经》,是在一个雨夜。淅淅沥沥的雨声伴着若有若无的蛙声,伴着沙沙的翻页声,时间仿佛静止,又仿佛是不愿打扰这样美好的时光,所以故意轻着脚步,屏着呼吸悄悄溜走。偶有生僻的字词不解其意,想要起身翻字典,却发现从不碍事,那看不懂得,一定是最妙的,一定是不需要解其意便懂其情的。我仿佛看见,千年前的一群古人,留些呐喊的、呢喃的、低语的话下来。时间一次次精简又精简它们,岁月一*流传着又流传着它们,它们在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里丢失着,散着,激荡出一层又一层涟漪,一朵又一朵浪花,直到传到今天我们手里。传到我们手里这些,代表的是几千年来人们共同的热烈、共同的躁动、共同的思想。因为没有共鸣的话和片段都已经在千年的历史中打磨掉了,留下来的每一个字,都是经过了兜兜转转的岁月和细细密密的时光的推敲,都是人们心灵深处最能认可的、最能回味的感情。我忽地就感受到了它的巨大魅力,这些诗歌从来没有唐诗的慷慨激扬,没有宋词的婉约秀丽,也没有元曲的清新动人。它有的,好像只是古老的故事和历久弥新的感情罢了。它从来没有华丽迟早的堆砌,只是用三言两语就可以讲完的故事,可这些故事里的情,又何尝只是三言两语讲得请的?

  读到”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我就仿佛看到夜色阑珊,明月当窗,月光如水般悠悠洒在房檐上,也冷冷清清洒在女子美丽而忧伤的脸上。那双幽深的眸子里,一定不只是刚抚完琴却无知音欣赏的遗憾,还有着深深刻进骨子里的思念。思何人?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心里都明白,这,是真挚的感情,是纯粹而动人的,或许我想这就是诗经的迷人之处吧。

  读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时,就忽然被深深的感动了。这是多么高尚的爱国精神啊!什么叫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心心念念到极致恐怕也就是如此吧。此时此刻,他一定正在骑着战马,驰骋在沙场上,那种气势令人震撼,那种精神令人感动!读久了,会让它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典,使你更加明智,更加自信从容的面对世界,因为它,我变得更加优秀了吧!

  每每回味起诗经,就想到曾经看过的一条微博,曾经有一句这么形容它—仿若山间溪泉,潺潺自流,新妍明丽,悠雅清扬,经卷翻覆之际如见清露被初阳照耀,邂逅这一抹盈盈闪映着的翠色鲜亮。仔细回想起为什么独爱诗经?因为它有经历时光风霜后的厚重,有经历岁月涤荡后的自若,它使人快速成长,内心澄静,通情达理 它会细腻到让你感动到直掉眼泪。

  这就是诗经,它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穿越了千年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我想紧紧的抱紧它—我人生的引路人,我的精神食粮,我最真挚的朋友,以至于我百转寻之,只为以筑固旧梦。

  《诗经》的读书笔记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题记

  叩开诗词的门扉,走入《诗经》的世界,我第一次领略到“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空灵境界,明白了“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还应拥有诗情画意的世界”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到传承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的魅力。

  《诗经》之美在于静。它不同于现代作家所描绘的喧嚣都市。它的世界安宁祥和,拂去历史的尘埃,依然可以窥见诗中那个有着潺潺流水,暖暖斜阳,徐徐清风和袅袅炊烟的年代,恍然间,透过单纯的诗句,在你的心田缓缓开出一朵学名“静好”的花。

  《诗经》之美在于情。“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少年惊鸿一瞥后,道出的青涩爱恋,是长河里始终飘摇的瑰丽诗篇。“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在最美的时光里,遇到对的人的坚贞爱情,是携手一生的誓约。“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是看到心爱之人身披嫁衣的欣喜若狂,正是因为海底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才会觉得她艳丽无双。《诗经》中的爱情令多少情人羡慕不已,而大抵只有诗词才能描绘出这般深情缱绻的爱情。

  《诗经》之美在于随。纵观全书,没有作茧自缚的宗教信仰,没有凉薄自利的思想观念,更没有硝烟四起的战争。这里只有着随性潇洒的华夏先民和怡然自得的生活,就像传说中的世外桃源,宁静悠远。

  《诗经》是华夏千年文化所沉淀的精华,无论何时都带着惊心动魄的美。让人不得不感叹华夏文明的魅力。

  华夏传统文明有着上千年历史,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并在自身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不断改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令世界为之侧目。

  尽管中华文化十分优秀,却依然不被许多人理解,尤其是青少年。记得在一次阅读课上,我看《诗经》正入迷,忍不住轻笑出声,引得同桌好奇地凑过来,她扫了一眼便道:“这什么呀?乱七八糟的。”我不着痕迹地掠过她手中的言情书,笑着说:“没什么,一本很有名的书,而且挺有意思的。”她不屑地朝我手中的书瞥了一眼,顺带附赠了一个看异类的眼神给我,才转回身去。我哑然失笑,心中有几分悲凉。

  这件事让我第一次真切认识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件多么迫切的事,这需要让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真正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肩负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

  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基本上我们会的诗经里的就是那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估计能把关雎,蒹葭全部背出来的都不多了,至少在我这个年龄是这样吧,实在也不能责怪我们,要知道我们向来是受考试教育,这些与考试无关的东西上课的时候自然而然就被忽略掉了。就算我自己现在看这样的内容都会觉的实在是枯燥无味,因为这些跟我们的*常生活毫无联系,我们生活中不需要用到这样的知识。只是,如果慢慢的去读那一个个字,一个个字去用自己的想象去幻想这些故去的祖辈留给我们的语言的时候,莫不为之震撼。

  喜欢关雎,就是因为“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喜欢蒹葭,也是因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七月留给我的是“春日载阳,有鸣仓庚”的绚丽,是“九月蟋蟀入我床下”的趣味。想想家乡的水鸟,想想河边的水草,感谢我有一个家园,可以让我最起码知道这些东西,能够透过诗经的语言,来看到语言之外诗情画意的存在。而我读不懂的,大概也是因为读不懂诗中的语言环境。砍砍伐檀的场景,公刘生民等周王朝的史诗我也不懂。体会不到诗的语言环境,总感觉和诗歌有一层隔阂,所以读不出韵味,也是正常。“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我不知道如果没有见过桑叶的由绿到黄,怎么理解被抛弃的女子的无奈和悲苦。“我徂东山,慆慆不归”,如果没有经历过战争和离乡,又怎么理解征夫怀乡的惆怅。

  古老的诗歌,主题无非爱情,战争,思乡和田园。我们这一代,

  是幸福的一代,没有经历过战争的苦难,没有经历过国破家亡的悲伤。这种没有痛楚的经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审美感知能力。“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如何的依依不舍都将离去。你能够了解吗,我非常羡慕那些能为我们的王挖土筑城的人。是的!他们的确是非常辛苦,但是,当他们从天没亮,做工做到夜晚,觉得非常劳累的`时候,他们能够回家。他们有家可归。

  即使,即使??每天吃的只是野菜粗粮,那碗野菜汤也是他的女儿去采摘,他的妻子细细地洗过,他的儿子清晨去砍柴,他的母亲守在灶台边添柴加火。一家人一起用力,熬出这碗浓汤,然后耐心地煨着,在夜幕降临的时候,点着烛火等他归来品尝。

  他们再苦再累,毕竟可以留在故土,每天可以见到家人,喝一碗野菜汤,就是死了,魂魄也能安然。而我,必须要远涉千里,去赴那死亡的盛宴。“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或许,有幸我可以不死吧。可那时我已经白了鬓发,像道路边老了春心的杨柳,再也舞不动了。“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他们哀伤的声音,像一双无形的手,一刻不歇地揉搓我的心,让它始终褶皱,不得舒展。

  连日的搏杀终于猝然结束。我是如此的眷恋这人世。“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看见这八个字如红色的流星坠落,当我闭上眼睛的时候,我几乎感觉不到死亡的疼痛。只有,一生路尽,蓦然回首时的甜美眷恋。

  遥远看见一枝芙蓉涉水而来,姿态高扬,她的风仪深深地刻在他脑海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现在,请你原谅我,无法做到对你的承诺。生死的距离太遥远,你我的别离太久长,不是我不想遵守你我之间的誓约,我的妻,我的眼睛再也无法亮起。

  她先他而去。他某日翻找旧衣,睹物思人,一时之间泪不可遏。如果他是现代人,可能只是默默的流泪,抽只烟,留下一地烟蒂。他的悲伤会像一场雨一样,下过之后再无痕迹。幸好他是先秦时代的人,于是他低低地唱起来——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他的悲伤随着他的歌留了下来,在时间的彼岸我们听到。一夕之间,白发苍苍。自卿别后,无语问添衣。你知我是那样幼弱的人,在你面前一如孩童,你去世后,我还没有养成自己关心自己的*惯。到实在忍受不住萧瑟秋风的侵袭,才自己动手寻找衣服。也许这不是我的错,面对爱人,我们都爱撒娇,愿意接受对方无微不至的照顾。遥想当年言笑晏晏,而今形单影只,徒留寂寞魂。

  “毂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其实,有太多人,不是那种为爱奋不顾身的人,而真正做到“毂则异室,死则同穴”的好像也不多。梁山伯和祝英台之所以能够传诵千古,正是因为他们所作所为,达到了神话的境界——爱如死之坚强。“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爱别离,求不得,有很多事,不是我们不去尽力争取,而是根本,无能为力。所以更喜欢那句被篡改过的泰戈尔的名言——尘世间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明明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这样的绝望更美丽更彻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

  此书购置已数年,且因它厚重,曾在制作韩国泡菜时一时找不到重物压坛,用它压过泡菜,成为笑谈,除此之外,便只闲时翻翻,始终未曾深读,一直小有遗憾。自今年开春以来,心闲无碍,遂每日晨同牛跑步,登后山,夜间则*书房记诵《诗经》十来首,以期跬步以积。不觉间,雨水过了,惊蛰过了,春分也过了;后山上白兰花开过,樱桃花开过,桃花李花也都开过了。满山生机勃勃,鸟鸣喈喈。而我的十五国风也已经记诵完,小雅篇幅太长,只读不记,目前已至大雅,不免心下欢喜。

  孔子《论语.阳货》里说:“小子,何莫夫学《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兴观群怨,事父事君尚不论,于我而言,除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外,更显见的好处倒是多识许多生僻字。从前耐不下性子细读,原因之一便是许多字不确定读音,不解其意,便觉艰涩了。此次备一本字典在旁,随时查阅字典,标注拼音,读来便流畅自如许多。四十读书,尚需从识字开始,不免一叹。

  《诗经》为周朝乐歌,至今已时隔数千年,意旨微茫,令人测之无端。而数千年来的学者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其题旨的探索,最为著名的有《毛诗序》、朱熹的《诗集传》同清朝方润玉的《诗经原始》,三家都对各诗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同读法,有时意见一致,有时则严重分歧,读时对照一观,可以获益良多。若则看一看周朝的历史,读来则更添深味。有时觉得三家的意见都不合自己的心意,便不免一哂,将其探本究源的心思抛开,还《诗经》一个更为开放自由的读法,单是领略其音韵同画面带来的美感,已觉清风迎面,怡人心神了。读书亦如同做人,原需*和包容的胸怀,方能兼容并蓄,而当与别人见解相左时,可保留自己的立场,却大可不必同人急眼。

  牛怜我每日辗转于工作与家务的辛苦,见我夜深了还看书不休息,便叹道:《诗经》读来何用,何苦每天读到深夜?我冲他一笑,说:我只是喜欢读书时心里静静的感觉。

  的确,“不读《诗》,无以言”的时代早已过去,今天我们可以选择的书籍很多,如果不是真心喜欢,确实不必去强读《诗经》。但真静下心来细读了,其享受却莫可言说。而心静也真是读书所能带来的最大的好处了,余者其实皆为末事。“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人只有心里宁静了,才有定性,才可最大程度的不耽于物,不迷于情,不惑于事,不因世事纷纭而左右摇摆。

  《风》清扬,《雅》典丽,《颂》庄重。而十五国风则又各具地方特色。《周南》与《召南》似乎更具乡野的质朴气息,其情感有着生命最原初的单纯与健康,这也许与其地处偏远的南方,与中原的文化中心离得较远有关。也或者是如同某些学者所说,“二南”的创作时期是处于西周早期吧。细观《周南》十一篇,竟无一篇有怨词。《王风》十篇情感深沉而幽婉。《陈风》里则因多有对女巫歌舞的赞颂,以及对青年男女集于东门宛丘谈情说爱的描绘,而叫人想起吉普赛女郎同印度恒河岸边的歌舞场景来。

  昨晚,牛带我去茶庵铺农家山庄吃饭,驱车于高速公路之时,清风浩荡,田野山川明媚如画,一时之间,便觉得《诗经》的余风余韵还在这天地间回荡,周朝青年男女劳动歌吟的场面亲切如在身旁,空气中仿佛还隐约着她们带着热力的呼吸同欢欣的情感。数千年的时光,其实亦只是一瞬。

  这几天忙得鸡飞狗跳,焦头烂额地应付着白天满满的安排。但每到夜阑人静的时候,凝眸窗外明亮的灯火,紧绷了一天的神经在渐浓的夜意里归于放松。一本《诗经》,一杯清茶,这个夜,就这么地染上了淡淡的书卷气。

  关关雎鸠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千百年前那位伫立苦思,望穿秋水的男子的形象,渐渐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在河畔痛苦而又心醉地守望。“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她采摘荇菜时的倩影,伴着还未消散的雾气中一对对雎鸠快乐地啼叫,朦胧了男子乌黑的眼眸。作为《诗经》的开篇之作,《关雎》代表的是一种已经被遗忘在了历史的拐角处,被掩埋在现代人追求浮华的灵魂深处的纯粹。当我读到这首小诗时,怦然心跳的感觉是那么地清晰,仿佛自己便是那位顾盼东西的守望者。我想,这应该就是这首小诗之所以能够如藤如蔓,萦绕在读者心中的美丽所在。一字一句,简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这般年纪的也能诵读得抑扬顿挫。可是,这简单的字句之后,却隐伏着一种令我半懂不懂的绵长思绪,恍惚间由书页间逸散而出,潜入我的衣袖之间,再也排遣不开。

  反观如今从荧幕到现实,层出不穷的“多边形恋情”,红男绿女开口闭口的“我爱你”,还有车载斗量的花言巧语,满山满谷的欺诈谎言,再到市面上“剧情不够,爱情来凑”的所谓“新潮”小说??我在这个“爱情自由”之声响彻天外的社会里,竭力想要紧握住那种纯粹的相思最后的幻影,可惜却之觉得满眼灯红酒绿,内心却茫然若失。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曾经修订过诗经的孔老夫子如是说。那是一种如玉一般的美,色若羊脂,如切如搓,如琢如磨。

  我想我已经找到梦境中声声鸠鸣的源头了。

  生死契阔

  西周后期,自王室东迁以来,周朝天子便失去了对诸侯的感召力与控制力。本来就不十分稳固的和*局面一下子便土崩瓦解。各地群雄逐鹿,争相割据称王,大大小小的诸侯国之间存在的只是狼与狼之间的关系,各国之间以强

  凌弱,以众暴寡。战争,使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而那些幕后的操纵者们,则正用无数年轻战士们的鲜血作祭品,供奉着自己日益膨胀的.野心。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击鼓》正是一位远征将士悲怆的天问。

  “从孙子仲,*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仲。”战士在将军的带领下征战南北,一个鲜活的生命,成了统治者手中的一枚小小棋子。在这场无休无止的战争之中,战士凝望着天空向着他的故土飞去的一行大雁,瞪圆了怒目。“爰居其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余林之下。”眼见得征战太久的将士们个个苦苦思归,军心涣散,一路上疲于奔命,连战马也丢了,军纪松散,直如逃命。但战火还在蔓延,军队还在征尘中前行,统治者丝毫就没有考虑过士兵们的心情——毕竟,棋子是不应该有太多情感的。

  战士在漫漫征途上,无力地前行着,他的心却痛苦地皱成一团。还记得,在他出发之前,他的妻子为他送行的场景——故乡的土壤泛着一种芳香的青草味,于风中梳理着长发的杨柳还刚刚展开嫩绿的新叶。二人心知这次出征吉凶难卜,但他却以战事将会很快结束为由,故做轻松,宽慰已经心如乱麻的妻子。在这生离死别的时刻,远方,集合的号角似乎已经吹响。他牵过妻子的手,一双还未起老茧的白皙的手,“与子成说”,郑重地立下山盟海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答应就这么牵着她的手,一起走到生命的尽头。

  一阵风沙吹来,敲打着战士铮铮的铁甲。他骤然从回忆堕入现实,心中不由得无明火起:“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唉,那柳阴下的誓言里说的是自己很快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聚首。那知,这场看不到尽头的战争是不会让我活着回去的,统治者让我长期服役,一点信用也不讲!

  ——我们这些后人往往觉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句多么美好的誓言。可惜,不知又有几个人知晓这句浪漫的誓言之后,有着一颗怎样归思如焚,怎样悲怆苦痛的心。

  见鸳鸯独活于世

  当诸侯们为了权利而打得昏天黑地、尸横遍野的时候,神州大地却浸泡在了血与泪之中。《葛生》一诗就是描写的一位战死者的妻子凄婉地悲歌。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本10份(扩展5)

——保姆狗的阴谋读书笔记范本10份

  保姆狗是一只腊肠狗叫老头,它智慧、冷静、坚韧,年青的时候很受人喜爱。主人又抱回一只年幼的小狗,是一只牧羊犬,叫帅仔,老头把帅仔从小养到大,帅仔太完美了,人们开始喜欢帅仔了,老头失宠了。老头为了夺回人们对他的宠爱,就一直想害帅仔,笑猫和地包天看出来了,想阻止,但最后还是没阻止住。老头带帅仔上了街,过马路时突然一辆大卡车从马路那边飞快地开过来,老头躲藏过去想让大卡车撞上帅仔,没想到卡车紧急刹车将老头撞住了,帅仔赶紧把老头拖到了小胡同,经过三天三夜的治疗老头还是停止了呼吸。

  保姆狗老头的嫉妒心太重了,让他丧失了性格中美好的东西,比如善良和宽容,坏心是没有好报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老头临死前良心发现了,泪流满面的向帅仔忏悔。帅仔是一只善良、温文尔雅的狗,他爱把他带大的老头,爱身边的朋友,老头做过什么坏事他都原谅他。从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不要羡慕和嫉妒别人,多做好事少做坏事,要用自己的善良和勤奋经营好自己的天空。

  不久,我读了一本书,叫做《保姆狗的阴谋》。

  里面写的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里,寒风刺骨,大雪纷飞,笑猫和地包天在翠湖公园里遇见了一只腊肠狗(保姆狗)、和一只牧羊犬(帅仔)。不久之后,帅仔经常受到遇害,就在这时,笑猫和地包天发现了一个秘密,就是帅仔遇害是保姆狗的阴谋,因为自从主人把帅仔带回来时,主人就全疼帅仔,把保姆狗身上的爱全抢了,而且帅仔越大越漂亮,保姆狗的嫉妒心开始了。后来,帅仔的主人发现了,把保姆狗和帅仔分开。帅仔去找保姆狗,他遇见了保姆狗,保姆狗又在想方设法害帅仔,可这一次不幸的是保姆狗死去了。

  其实,每个人、每只狗头上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天空,谁都有权力在这片自己的天空上,好好的活下去。为何保姆狗硬是要抢帅仔的天空呢?保姆狗的天空应该是做主人最忠实的狗,做帅仔最好的同伴,我相信保姆狗现在应该在天上反思自己做的一切错事吧!让我们为帅仔和保姆狗祈祷吧!愿帅仔好好地活下去,愿保姆狗在天安息吧!

  假期的一天,我在新华书店看了《保姆狗的阴谋》一书,我特喜欢,不但它的名字很新鲜,内容也不一般哟!

  一只纯种的腊肠狗因为家里来了一只德国牧羊犬,所以做了它的保姆,给它最好的照顾。德国牧羊犬渐渐长大了,长得越来越漂亮,主人不再宠爱腊肠狗了,把全部关爱都给了德国牧羊犬,结果引起了腊肠狗的嫉妒,它千方百计地想杀害德国牧羊犬,但最终却葬身在了卡车底下。

  故事告诉我们嫉妒心太强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危险的道路。

  我非常喜欢杨红樱的作品,以后我也要多读书,成为向杨红樱阿姨一样的作家,带给人们更多的作品!

  《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的作者是杨红樱,讲的是一只保姆狗因为嫉妒牧羊犬帅仔而多次设计谋害它却被笑猫救下,保姆狗最终目的没达成反倒死了的故事。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使我受益不浅。此时,我想起本书中的保姆狗。“无论是人,还是狗,都要有好的性格”,这是笑猫说的。是啊,保姆狗就是因为没有好的性格而不得善终。但是,在保姆狗临死前也向善良牧羊犬帅仔说了这一切,最终也明白了,醒悟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笑猫和牧羊犬帅仔。笑猫是一只会笑的猫,它乐于帮助身边所有有困难的人和动物。笑猫就是发现保姆狗老头儿不大对劲儿,于是和伙伴们去营救帅仔。牧羊犬帅仔单纯善良,一直相信保姆狗,就连保姆狗临死前说出事情的真相,它也含着泪水说“不可能”。我觉得保姆狗也不是坏到极点,它的心里还是有一点儿善念的。我不喜欢杜真子的妈妈,因为她对待小动物很粗暴,还想让马小跳和杜真子吃狗肉。

  在这个复杂的社会中,我们要的不是过多的算计别人,而是怀有一颗善良的心。以诚心待人,这个世界也许会变得更美好一些。我们要做一个善良、单纯的人。生活中,就有许多像帅仔一类的人,他们单纯至极,相信任何人。

  唉,其实再看看,保姆狗老头儿还是挺可怜的,只是它的心中充满了太多的嫉妒,有人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虽然有了帅仔以后,主人不是很喜欢它了,可是它比那些流浪狗好多了,为什么还要嫉妒呢?嫉妒是一种可怕的毒药,它可以扼**们那原本单纯的心灵,它带给人的是一种不好的性格。我们只要在自己的这片天空快乐地生活就可以了,我们要远离嫉妒。

  学*上,有的同学嫉妒别人比自己强,就不愿意和那个同学一起玩儿,一起交流,可是这样有什么好呢?试想一下如果少一些嫉妒,还可以交到一个好朋友。假如这个世上人人都充满了嫉妒,这岂不是乱了吗?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性格决定命运,”所以从现在起,就往我们的心里播种好的性格吧!!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名叫《保姆狗的阴谋》。一听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会有疑问,保姆狗的名字叫什么?他看管谁?他有什么阴谋?如果你想知道的话那就跟我来吧!

  保姆狗是一只纯种腊肠狗,主人没有给他起名字,他负责看管小帅仔,帅仔是一只牧羊犬。再没有帅仔的时侯,保姆狗是主人最宠爱的狗,自从有了帅仔保姆狗就失宠了。保姆狗非常嫉妒帅仔,于是,他三番两次谋害帅仔,但都被笑猫和地包天阻止了,最终保姆狗死了。

  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浓雾掩盖的罪行,这一篇文章。

  这天雾很大,笑猫和地包天玩捉迷藏。不小心撞上了保姆狗,他们很奇怪,为什么没有帅仔,笑猫和地包天分头去找帅仔。到了上午10点,牛奶一样的雾没有了,突然,笑猫听到了帅仔的叫声,他把帅仔从防空洞里救了出来。原来,保姆狗把帅仔引导防空洞去了,又用石头堵住洞口,他想让帅仔闷死在洞里。

  读完这本书我懂得了:好人一生*安,坏人是会受到上天的惩罚的。

  最*,我看了《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这本书。

  这本书讲的是:一天,笑猫和京巴狗地包天到翠湖公园游玩,他们遇见了一个女主人带着牧羊犬帅仔和它的保姆狗老头儿——一只腊肠狗,在野山上赛跑,一看保姆狗那条短短的四条腿就知道一定跑不过高大威猛的帅仔,第一轮回,帅仔赢,女主人高兴的把一根大火腿塞进了帅仔的嘴里,那时,保姆狗露出了忌奴的眼神。整个冬天,保姆狗想尽毒点子想要害死帅仔,但是帅仔对保姆狗有太多太多的爱了,他永远都不相信她最爱的保姆狗会害他,再一次雪花飞舞的清晨,保姆高决定要让摔仔被高大的货车撞到,而矮小的它,会在车子底下安安全全的生存,但他始终不敢想到车上的司机来了一个急刹车,帅仔安然无恙的活了下去,它自己却丢失了性命,到它要窒息的时候,它才领悟它一直都做错了。

  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不要去忌奴比我们好的人或东西,要自己去努力,然而取得成功。

  保姆狗是一只腊肠狗叫老头,它智慧、冷静、坚韧,年青的时候很受人喜爱。主人又抱回一只年幼的小狗,是一只牧羊犬,叫帅仔,老头把帅仔从小养到大,帅仔太完美了,人们开始喜欢帅仔了,老头失宠了。老头为了夺回人们对他的宠爱,就一直想害帅仔,笑猫和地包天看出来了,想阻止,但最后还是没阻止住。老头带帅仔上了街,过马路时突然一辆大卡车从马路那边飞快地开过来,老头躲藏过去想让大卡车撞上帅仔,没想到卡车紧急刹车将老头撞住了,帅仔赶紧把老头拖到了小胡同,经过三天三夜的治疗老头还是停止了呼吸。

  保姆狗老头的嫉妒心太重了,让他丧失了性格中美好的东西,比如善良和宽容,坏心是没有好报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老头临死前良心发现了,泪流满面的向帅仔忏悔。帅仔是一只善良、温文尔雅的狗,他爱把他带大的老头,爱身边的朋友,老头做过什么坏事他都原谅他。从这本书里我体会到了:不管是人还是动物,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天空,不要羡慕和嫉妒别人,多做好事少做坏事,要用自己的善良和勤奋经营好自己的天空。

  暑假里,我与书成了好朋友——《伊索寓言》《小白的选择》《球球老鼠》……书本里一个个精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其中,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保姆狗的阴谋》。

  这本书写的是腊肠狗老头儿非常受宠,并且成了刚出生几天的牧羊犬帅仔的保姆狗。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帅仔,寸步不离。可是帅仔越长越漂亮,人见人爱,老头儿失宠了。嫉妒的火在他心中燃烧起来。他千万百计要除掉帅仔。可是一次又一次地被笑猫阻止了。老头儿死心不息,最后精心策划了一场车祸。不料害人害己,他死在自己设计的阴谋里。

  正如笑猫所说:“每个人、每只狗、每只猫的头上,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天空,谁都可以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下,好好地活着。”可惜,保姆狗老头儿没有懂得这个道理。他为什么一定要去争夺帅仔头上的那片天空呢?是嫉妒!嫉妒心是心灵上的一个毒瘤,它就像一把利剑,狠狠地**了人的胸膛!它会让人迷失本性,害人又害己。由此我想到:与人相处,只要彼此之间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爱,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生活得更幸福。

  愿我们从《保姆狗的阴谋》里的保姆狗老头儿的教训,做一个心胸广阔的孩子。

  暑假里,我与书成了好朋友《伊索寓言》《小白的选择》《球球老鼠》……书本里一个个精美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其中,最让我爱不释手的是《保姆狗的阴谋》。

  这本书写的是腊肠狗老头儿非常受宠,并且成了刚出生几天的牧羊犬帅仔的保姆狗。他全心全意地照顾帅仔,寸步不离。可是帅仔越长越漂亮,人见人爱,老头儿失宠了。嫉妒的火在他心中燃烧起来。他千万百计要除掉帅仔。可是一次又一次地被笑猫阻止了。老头儿死心不息,最后精心策划了一场车祸。不料害人害己,他死在自己设计的阴谋里。

  正如笑猫所说:每个人、每只狗、每只猫的头上,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美丽的天空,谁都可以在这片美丽的天空下,好好地活着。可惜,保姆狗老头儿没有懂得这个道理。他为什么一定要去争夺帅仔头上的那片天空呢?是嫉妒!嫉妒心是心灵上的一个毒瘤,它就像一把利剑,狠狠地**了人的胸膛!它会让人迷失本性,害人又害己。由此我想到:与人相处,只要彼此之间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爱,我们的社会就会更和谐,生活得更幸福。

  愿我们从《保姆狗的阴谋》里的保姆狗老头儿的教训,做一个心胸广阔的孩子。

  我最*看了《笑猫日记――保姆狗的阴谋》与笑猫一起经历了不少喜怒哀乐。

  整篇文章讲了笑猫在翠湖公园认识了牧羊犬帅仔和腊肠狗老头,因为帅仔来后,主人就不关心保姆狗老头了,所以老头决定报复帅仔,但在笑猫的帮助下,不但没有害到帅仔,而是自己给害了的故事。刚读完后吧,我的感觉就是保姆狗老头真是活该。谁叫他害帅仔,帅仔还真可怜,被人害了却不知道,仍然依恋着害他的人。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不知怎么的,又感觉保姆狗老头其实也挺可怜的,毕竟保姆狗老头把帅仔从小照顾到大。而因为帅仔的出现,在主人家中他失宠了。不过当我再次阅读时又觉得,就是失宠了,也不至于要加害于人啊!之后,我总结出一个结论,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嫉妒,人也一样如果总是嫉妒别人,终有一天会害到自己的。

  由于帅仔实在太漂亮太纯洁了,使主人把全部的关爱都给了他。所以保姆狗老头就特别的嫉妒帅仔把主人全部的爱都夺走了,用纯种德国腊肠狗原有的'坚强意志的特点,一定要把帅仔至于死地才可以。而既天真又善良的帅仔却一然依恋着自己的保姆狗老头,一点也想不到自己的每次事故都是保姆狗老头的阴谋,并始终很爱把自己带大的保姆狗老头,并且还很相信它。原本这样天真无邪的帅仔是一定要被保姆狗老头害死了的,可是,在这个时候。笑猫要挺身而出,帮助帅仔。

  作者杨红樱不仅将保姆狗要害帅仔的阴谋和笑猫要救帅仔的事情写得非常细腻,更将两只狗之间非常复杂的情感描述得非常清楚。保姆狗老头不听笑猫的劝告,结果狗算不如天算,保姆狗老头自己最终害人害已反而被大卡车的车轮压成重伤。

  帅仔瞒过主人,偷偷地将已经奄奄一息的保姆狗老头背回家中。这是我不免有些伤心又有些感动。帅仔和他的保姆狗老头这两只狗,情同父子,这种爱是永远都分不开的;而笑猫始终没有把事实告诉帅仔,以为他不忍心破坏帅仔和保姆狗老头之间的美好的回忆。保姆狗老头临终时的忏悔反而已无用。文章中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个人都有一片自己的天空。是啊,我们都可以在属于自己的这片天空中自由地翱翔。

  我们没有必要去争夺别人的天空,更不要去嫉妒别人,让我们都拥有一个快乐、积极向上的童年!


诗经的读书笔记范本10份(扩展6)

——长腿叔叔读书笔记范本10份

  我觉得乔若莎是一个天真乐观、积极向上的学生,虽然在孤儿院里,每天都受到女监事的责骂,可是乔若莎每天都非常乐观,在大学也是这样。要是我,我早就哭了。

  而且乔若莎喜欢上学,这一点我要向她学*。而且乔若莎的作文水*非常高,她的作文还登过杂志,英语老师表扬过她很多次,我更要向她学*。

  自从学校开展整本书共读以来,同学们的读书热情甭提有多高了,我们班首选的第一本书是《长腿叔叔》。这不,又到了周三后两节阅读课上,同学们全都深深沉浸在《长腿叔叔》这本书信集里了,细细地感悟主人公婕茹莎的人生奇异之旅。

  《长腿叔叔》这本书其实是一个女大学生——婕茹莎。艾伯特的书信集。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一位孤儿院长大的女孩茱蒂,被一个曾被她不经意在墙上瞥见,被车灯拉长身影的神秘人物送去上大学。至此她开始了全新的学*和生活。上大学后,茱蒂恪守诺言,每月会奇一封信给那位神秘人。

  下面让我们一起品读她进入大学校园后写给长腿叔叔的第一封信中的一些感人片段:

  “昨天,我乘上了火车经过四个小的旅途,终于到达了学校,这真是一种很有趣的感觉,不是吗?我可从来没有乘过火车呢。

  大学真大,实在是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地方——我只要一出房间就迷失方向。等到我稍稍熟悉了周围的环境,我就把校园的情况给你描写一番,我还要谈谈我所学*的功课。

  关于你的情况,我想了很多,想了一整个夏天。长了这么大,忽然有个人来关心我,是我仿佛有了家的感觉。我现在好像已经有了归属,这是多么舒服的感觉啊!”

  读了婕茹莎的第一封信,使人感到她的信就如同她的人一样朴实无华,她的语言诚恳感人,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对有恩于自己的长腿叔叔的感激之情。更让人感到她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大学的'机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自己的大恩人好心肠的长腿叔叔汇报自己的*况。

  但当她渐渐明白了自己的信永远不会有回音时,她对长腿叔叔开始了一丝青春的抱怨与不以为然,在孤儿院内心叛逆的种子又蠢蠢欲动了,直到邂逅谈吐不凡的杰夫,她才再度将长腿叔叔当成倾诉的对象,从从单纯封闭的环境来到缤纷多彩的世界,茱蒂一直骄傲自己从来不曾觅食。正当她考虑和杰夫表达爱的告白时,长腿叔叔终于露面了,而且竟然是——杰夫。

  虽然简·韦伯斯特用了简单的书信来作为这本书的写作形式,但茱蒂的每句话都充满了少女微妙敏感的心情和情绪。虽然故事简单,但是却贴*生活,更让人牢记。这也许就是《长腿叔叔》这本书的魅力所在。

  读完这本书,忽然间,我们会发现自己原来拥有很多美好而快乐的东西,但是那些幸福和快乐是我们未曾注意到的。

  那么设想一下如果自己就如茱蒂一样是个孤儿,当一切回归于零,我们需要的便是新的开始,新的奋斗,新的生活。虽然孤儿在大家看来是可怜的人生。但是如果每个人在他人生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做一次孤儿,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孤独使我们更珍惜相聚,隔绝会告诉我们如何去爱,如何去珍惜身边的爱。我们常常没有感谢我们所拥有的,常常抱怨得不到爱,一直在不停地留恋已经丧失的或者未得到的,这正是人的悲哀和缺陷所在。

  一无所有后才会无所不有,失去后才会珍惜现在所有,学会施与才懂得感恩,这正是我们需要懂得并赋之于行动的。

  “生活需要奇迹,而最大的奇迹就是自己”。这便是我和我的同学们在上过《长腿叔叔》整本书共读主题探讨课之后达成的共识,我想,同学们能认识到这些道理,那么,这本书的读书目的我们也就达到了。

  最*,我阅读了简。韦伯斯特写的《长腿叔叔》这部小说。这是一部以感恩为题材的小说,虽然没有太多修饰,但是,它的写作方式却别有一番韵味。正文都是以书信的形式来写的,这令我印象尤为深刻。小说文字活跃,显得十分俏皮,主人公乔若莎・艾伯特(后自行改名为茱蒂)时而孩子气,时而小大人的可爱性格,也深深吸引了我。

  乔若莎・艾伯特是一位从小在孤儿院长大的女孩,她在孤儿院生活了整整十七年,从未见过自己的父母,,也从未拥有过亲情和享有过温暖。直到某一天,她被告知因为他的一篇不中肯的作文《忧郁的星期三》,孤儿院的理事长决定资助她读大学。在那之前,她只见过理事的背影,只知道,他的腿很长。也许那位理事是被她可爱的文章给吸引了吧。起初,乔若莎对这位理事的举动也有些纳闷,因为一般只有孤儿院的男孩才会有被资助的机会。不过,后来的每一天,她对理事都是充满了感激之情的。

  孤儿院的管家李皮太太要求乔若莎每月给理事写一封信以表谢意,并喋喋不休地关照乔若莎一定要注意礼仪。就这样乔若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了孤儿院,开始了她的大学生活。

  自那以后,乔若莎经常会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长腿叔叔(乔若莎给理事的亲昵称呼)写信。而长腿叔叔在乔若莎的生命里也扮也演着许多的角色。当然,她在大学里也认识了许多新朋友,*惯了那儿的生活,也许你无法想象,在那之前,她是一个“土孩子”,甚至没听过《灰姑娘》的故事,不知道R.L.S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生的缩写,更不知乔治・艾略特是女性,还从未看过一幅叫《蒙娜丽莎的微笑》的画,也从未听说过什么福尔摩斯。

  在她的大学生活里,也出现了这样一个人。他虽是出自名门世家,却像个邻家大哥哥一样阳光,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以至于后来乔若莎知道真相时,所有的喜悦一下子涌上心头,激动无比。也许,那一天发生的一切,她永远都不会忘记。(推荐大家去看看长腿叔叔这篇文。)

  乔若莎给长腿叔叔写过很多的信,每封信里都可以看出她对长腿叔叔发自内心的感恩,在上大学期间,她写了好几本小说,得来的稿费,都寄给长腿叔叔了,她不愿意总是用着长腿叔叔的钱。她还发誓,要用一辈子时间来报答他。

  乔若莎在信中提到她的学*成绩,刚开始有两门功课不是非常好,但她却以她的努力弥补了这些不足,最后成为了学校的优等生。这才是对支持他的长腿叔叔最好的回报啊!乔若莎虽是个孤儿,但是她有理想有追求,爱憎分明,并且,在她漫长的写作途中,她从不想放弃。她懂得感恩与回报,而我们呢?

  就说说我吧,以前,我不怎么明白“感恩”的含义。小时候的记忆也懵懵懂懂的,记得那时总说长大了要好好孝敬父母,给他们吃好的穿好的,给他们很多钱。现在,才真正明白了“感恩”的这个看似轻松却实质有些沉重的词语。我现在还是个学生,没有过多地接触这个社会。但我知道,我至少应该感恩父母,学校里,也要感恩老师,他们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今后,踏入了人社会,也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人,我不仅要感恩帮助过我的人,更要感恩批评过我的人,正是才会他们使我不断地成长,从一块璞玉,变成光鲜亮丽的美玉。

  长腿叔叔这部小说,使我懂得了很多,它用俏皮的语言,表达出如此深奥的情感,尝试感恩吧,如果你不懂感恩,学会感恩吧,如果你想要感恩。

  也许,你们会不屑看我的文章,也许,你们会认为纸上谈兵有些可笑,但至少我会去做,我会去感恩,那你们

  故事甜蜜的戛然而止了。

  书里说女主热爱自由,却不希望被束缚,被掌控,在男主以杰维身份出现的时候,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女主身上,女主反对了。感情中尊重对方意愿还是很重要的,可能女主因为爱情愿意接受男主的安排,但是那个情节中的男主很不讨喜。

  女主觉得自己之前的经历让她和世界格格不入,所以努力的去看书,去收获。我们不应该理所应当觉得自己知道的东西别人就应该知道,就像书里说想象力会让人变得有同情心。同时,阅读旅行才真的给我们一个更大的世界。

  文中女主看到一对夫妻婚后觉得不想结婚,结婚就是走下坡路。结婚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现在会想互相的珍惜和对感情的经营才是向上走的路,上坡路都会累一点啊。

  羡慕女主的乐观,未拥有到拥有会觉得珍贵,会感谢一切,得到后想想失去才会珍惜。

  朱蒂从小在孤儿院里长大,年轻的她不得不负担起众多沉重的工作,而不能享受普通女孩子拥有的家庭乐趣。有一天,她的命运被传奇般地改变了,一位自称约翰·史密斯的理事因为她出色的作文而将她送进了大学,她开始了完全不一样的生活,她亲昵地叫这位理事“长腿叔叔”。在大学里,她欣喜地吸取着一切她从未有过的体验和知识,对她来说,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她害怕自我并不出色,对不起“长腿叔叔”的培养。她不停地给“长腿叔叔”写信,却从未收到他的只字片语,对她来说,他几乎并不真的存在。

  在大学生活中,她偶然认识了査比斯少爷,他独到的见解和广博的知识吸引了她,而毕业时,深爱着査比斯的她却拒绝了他的求婚。就在这时,一向未曾谋面,甚至从未给她回过一封信的“长腿叔叔”邀请她到纽约见面,“长腿叔叔”竟然就是査比斯,朱蒂大吃一惊,他们开始了浪漫的感情。

  整本书的主要资料是茱迪写给“长腿叔叔”的八十四封信,而这些信最开始时似乎是茱迪的一项义务--史密斯理事资助茱迪上大学,要求她写信给他,汇报她在学校的进展。而朱蒂从一开始就没有把写这些信当作一项义务来履行,而是用心在感激着“长腿叔叔”;同时,因为茱迪是一个孤儿,她没有任何亲人,所以她把长腿叔叔当作唯一的亲人和交流的对象,向他倾诉。

  在这本书中,故事中的主人公朱蒂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要学会感恩,从这点上我跟她相差甚远。人会不会感恩跟他人生经历过的事情有很大的影响。我从小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料,慢慢的就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从小没有受过挫折,没有经历过艰难的生活,就认为生活就应当是一帆风顺、风*浪静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增长,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了解到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生活困苦,还有很多跟我同年龄的小朋友上不起学,我还有什么理由不感激父母那?从此刻开始,从父母开始,我要对他们心怀感激,要对他们说:“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你看过《长腿叔叔》这本书吗?那可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中讲述了孤儿茱蒂被一个不知名的好心人送到了大学读书,并且每个月还给她许多零花钱,有时侯还送一些礼物。但这位好心人想要的唯一回报就是要茱蒂好好学*,每个月写一封信给这个化名是史密斯的先生,但茱蒂却常常叫他“长腿叔叔”。最后,茱蒂惊讶地发现“长腿叔叔”就是她在大学里暗恋的人。

  读完这本书后,我觉得生活中“长腿叔叔”就像一个专为孤儿奉献的有钱人。在故事中也同样如此,他用钱资助茱蒂,也资助了别的家庭。茱蒂是一个活泼好动,坚持不懈,在写作方面有天赋的女生,她同时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她在给“长腿叔叔”的信里不停地感谢,有时觉得零花钱太多还会很有礼貌地退回去在长腿叔叔的支持下,茱蒂经过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作家,出了好几本书。

  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不是有很多像“长腿叔叔”这样的人吗?慈善机构,捐款活动,比比皆是。而一些因为得到捐助的人在勤奋学*和工作后,不也成为了成功人士,来报答社会吗?

  我们应该学*那些有爱心的人,更要学*那些在逆境中坚持不懈,干成大事的人。他们的经历就如同“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啊!

  乔若莎从小在孤儿院长大。在她十八岁那年,得到一位“长腿叔叔”的资助上了大学。从此,在长达四年的时间里,她一直给这位素未谋面的叔叔写信。然而她总是得不到回信,感到很失望。

  直到有一天,乔若莎终于获准去见“长腿叔叔”,原来资助她上学的“长腿叔叔”就是杰夫少爷。这本书里我最喜欢朱蒂的乐观开朗,我也要向她一样乐观开朗,不能有一点挫折就放弃。

  这几天我读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长腿叔叔》,我读完这本书后,我知道了一个的名叫乔若莎・艾伯特女孩小时候在孤儿院里长大,上大学后一位长腿叔叔资助她上大学。

  她经常给长腿叔叔写信,在这本书里,她一共给长腿叔叔写了65封信,都是关于她自己的事情。我还觉得长腿叔叔是个热心人,因为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最*,我读了爱丽丝·简·韦伯斯特在1912年出版小说——《长腿叔叔》,在她多项作品中,以《长腿叔叔》最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支持,甚至后来还被亨尼·米勒改编成了舞台剧,它不仅是我们成长路程中需要阅读的读物,更让我们在其中懂得什么才是幸福,又要如何对待幸福

  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位孤儿院长大的女孩茱蒂,被一个曾被她不经意在墙上瞥见,被车灯拉长身影的神秘人物送去上大学。至此她开始了全新的学*和生活。茱蒂每月会寄一份信给那位神秘人,但当她渐渐明白了自己的信永远不会有回音时,她对长腿叔叔开始了一丝青春的抱怨与不以为然,在孤儿院时内心叛逆的种子又蠢蠢欲动了。直到邂逅谈吐不凡的杰夫,她才再度将长腿叔叔当成倾诉对象。从单纯封闭的环境来到缤纷多彩的世界,茱蒂一直骄傲自己从来不曾觅食。正当她考虑和姐夫表达爱的告白时,长腿叔叔终于露面了,而且竟然是——杰夫。

  一切的一切,每字每句中都透露出一位少女微妙的情感和伤痛她学会了放弃.实际上有很多不能割舍的东西,自己原来拥有很多美好而快乐的东西,更重要的是那些幸福和快乐是我们未曾注意到的。

  读了这本书,最令我感动的地方就是朱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乐观向上的心态。虽然不能和同龄人一样感受、享受亲情,但是朱蒂对生活的热情丝毫没有削减。在大学里,她与同学们有好交往,热情开朗。我原本还以为她会因为自己的身世而感到自卑,但她丝毫没有,每天绽放出动人心弦的微笑。我感受到了她心里的期待与向往:做一个*常的女孩。她乐观向上的心态让我非常感动。或许,我们也能这么乐观地生活:在别人面前露出微笑,无论遇到什么都不埋怨,不放弃,或许换来的是更多快乐。一无所有后才会无所不有,失去后才会珍惜现在所有,学会施与才懂得感恩,这正是我们需要懂得并赋之于行动的。

  放暑假的时候,我读了《长腿叔叔》这本书,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书中的主人公乔若莎·艾伯特是一个十八岁的孤儿,因为她在英文写作方面十分优秀,她很穷,可是她很幸运,“长腿叔叔”决定送她上大学。“长腿叔叔”是一位隐姓埋名的好心人,这是乔若莎自我起的名字,“长腿叔叔”给他唯一的要求是让乔若莎每月给他写一封信。一共写了八十多封长信。在乔若莎大学毕业的时候,她喜欢杰维少爷,但她却十分犹豫,因为自我是个孤儿。并且,乔若莎觉得这样会对不起长腿叔叔。可是最终杰维少爷就是长腿叔叔!乔若莎的生活多么神奇!

  乔若莎有个朋友,她时刻都不欢乐,用乔若莎的话来说就是“在襁褓中就*惯了所有的欢乐都毫无意义。”可是乔若莎与她的朋友恰恰相反,她善于发现生活中一切乐趣:乔若莎看着送自我上大学的理事那双修长的腿,便给他取名为“长腿叔叔”。乔若莎最喜欢去锁柳农场,她的任务就是收鸡蛋。她认为那里处处都是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圣诞节前夕,长腿叔叔寄给乔若莎六件礼物。但其他同学的礼物都是亲人送来的,而乔若莎不是。为了安慰自我,她想象:“丝袜是妹妹送的',热水袋是祖母送的,词典是舅舅送的,晚礼服是妈妈送的,笔记本是……”多么乐观的一个女孩子啊!还有在乡村的小猪趣事,还有蜘蛛的遐想,还有入选篮球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