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

首页 / 读书笔记 / |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1

  最*,我看了一本《严文井专集》,里面有许多好看的童话,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下次开船”港。

  主要内容是这样的:主人公唐小西是个很爱玩的孩纸,可他总感觉时间再跟他作对,不能让他痛痛快快的玩。终于,在一个晚上,他和时间小人发生了争吵,把时间小人气走了。后来,小西随灰老鼠来到了“下次开船”港。那里什么都是下次,花下次开,树下次结果,船下次开,但那儿可以一直玩,不用学*。小西在哪儿认识了许多玩具朋友,他们一起玩的很开心,可是也有三个坏蛋,分别是:洋铁人、白瓷人、和灰老鼠,他们之间发生了一连串的故事。如:救出布娃娃,逃出洋铁人的监狱等。

  看完了这本书,我明白了不要什么事情都要等下次,要今日是今日完。不能老是逃避它,这样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要积极地去完成它,早日完成,就不用想这想那,可以痛痛快快的玩。然后,就是我们要好好珍惜时间,时间宝贵,我们要好好利用它。还有,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退缩,不要逃避,要勇敢的去面对,当然,如果问题比较棘手,就不要硬拼,要多动动脑子,或找人帮忙。

  我以后一定要积极完成事情,做个勤奋的人。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2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下次开船”港》,就是说,这儿要讲一个关于海港的故事。为什么这个海港要叫这个名字,为什么船都要到下次才开?这是怎么回事?如果船要下次才开,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所有的船都早些开。又会怎样?

  这是《“下次开船”港》这个故事的引言,也是我们读者读到这个故事题目后产生的联想。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唐小西男孩。他长得非常瘦,脑袋很大,两条腿又细又长。这是书中对唐小西的外貌描述。正因为他是一个爱玩的人,所以他姐姐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玩儿不够,的确,他一玩起来,就忘记了时间。于是,时间小人离他而去。而他,也跟着一只叫做老没够儿的灰老鼠到了《“下次开船”港》,灰老鼠有两个朋友:白瓷人和洋铁人。这是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也没有人学*。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玩具虽然他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可是那里没有鲜花,没有太阳,也没有月光,连水也是凝结的。但是,那里的人却是有感情的。唐小西结识了几个好朋友,和好朋友们去救被洋铁人它们困住的洋娃娃,因为没抓紧时间,差点儿误了事。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真心地请求时间小人回来。时间小人遵守诺言,回到了唐小西身边。就这样,《“下次开船”港》又恢复成了以前的样子,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故事港。

  读完这个故事,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如果我们像唐小西以前一样,只顾着玩,那就会一无所获。不过,现在明白也不错,亡羊补牢也不算晚,好在现在年龄还小。想想我自己以前,一点也不珍惜时间。一有时间就去睡觉,躺在床上瞎想,既不出去锻炼身体,也不复*功课。再好点儿,不睡觉,就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一些画儿,然后再揉成团,扔进垃圾桶。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呀!如果我好好利用那些时间,可以做好多有益于身心的事情: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壮;学*可以使智慧提高;助人为乐可以让你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是,我决定亡羊补牢,以后一定要珍惜时间,对自己的时间作一些适当的安排。再有空时,多出去走走转转,交交朋友,谈谈心,聊聊生活学*中的趣事,了解一些现在的高科技商品。这样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学*一些现代化的知识。

  有人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也有人说,时间也最自私,从不给那些急需时间的人多给一分一秒。或许你现在读不懂这个道理,但你现在也必须明白,在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不然,当你读懂时间时,你就会后悔莫及了。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3

  这个暑假,我读了很多书,其中《“下次开船”港》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最深。

  这本书上说了一个名叫唐小西男孩的一段神奇的经历。是一个什么样的经历呢?请听我慢慢说。唐小西是一个很不自觉的小男孩。他在写作业的时候弄坏了他姐姐的小闹钟,并且把时间小人气跑了,他的玩具也奇迹般得变活了。玩具们把他带到一个名叫下次开船港的地方,那里的船上都挂着一个牌子,牌子上写着:“此船这次不开,下次一定开。”到后来,他终于发现,没有了时间小人,花就不会开,鸟也不会叫,钟也不会响。他也终于懂得了时间是多么重要。这时,时间小人回来了,一切又重新恢复了正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让时间小人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同时我也想到了自己,我没看这本书之前,也跟唐小西差不多,做作业的时候喜欢磨磨蹭蹭,最后不仅没有玩到,还遭到了大人的训斥。自从我看了这本书以后,顿时茅塞顿开:学*上不能拖拖拉拉,只有立即行动,先把作业认认真真地做完,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这样学*效率才高,而且玩起来不仅放心,还没有人发表意见。我想,所谓的抓紧时间,就是这样做吧!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4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冰心奶奶说:“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所以我爱上了阅读。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叫《“下次开船”港》。

  这本书里有一个小男孩,名叫“唐小西”,但大家都叫他“玩儿不够”。因为他特别贪玩,连写作业的时候都在玩,总把作业留到下次再做,还气跑了闹钟里的时间小人!唐小西在灰老鼠的诱惑下进入了一个玩具们集聚的“下次开船”港。他和木头人、小熊、布娃娃、老面人等以洋铁人为代表的三个坏蛋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危急关头,他得到时间小人的帮助,打败了敌人。唐小西历经磨难之后,认识到了懒惰带来时间的停滞,从而改掉了拖延到“下次”的毛病。

  我发现主人公唐小西和我特别像,总是拖拖拉拉,一写作业就想着玩,总把事情拖到下次。读完了这本书,我才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没有时间观念,拖拖拉拉,事情肯定做不好,还不如先勤快一下,之后就可以尽情地放松。我*时感觉怎么玩儿都玩儿不够,一提到写作业的时候,就情绪不佳,还想继续玩。谁再和我一说话,我就忍不住大吼大叫起来,甚至关门时还故意拿门来发泄,非常用力地把门摔上。有时候我的样子是在写作业,其实心思早就跑到“玩”上去了。随便耗一下时间,就以写完作业的借口,又去玩了。我既没有学*,又没能痛快地玩,生怕妈妈随时抽查。这样提心吊胆地玩我也不喜欢。有时妈妈让我带弟弟,而我却趁此机会偷偷看电视。妈妈来检查的时候,我就称弟弟吵着要看电视,这样不仅辜负了妈妈的信任,我自己心里也不好受,总是让弟弟“背黑锅”,还好这本书让我恍然大悟。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是宝贵的,我以后一定要合理的安排时间,做到劳逸结合,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5

  这个故事是富有情趣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唐小西。唐小西是一名十分淘气。十分不爱学*,十分希望时间小人不在约束他的一个小男孩。结果他故意弄坏小闹钟,把时间小人给气跑了。但是,有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发生在唐小西的身上。原来是一只小老鼠将唐小西带进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尽情玩的地方————下次开船港。在那,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下次。所以叫下次开船港。于是唐小西开始了没有时间约束,可以尽情玩的生活,直到玩累了,玩腻了,他才懂的时间多么的珍贵。所以他用实际行动将时间小人呼唤回来,再次约束他。从此,他的生活恢复了原样。

  读了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我。以前我在做作业时总是磨磨蹭蹭的,熬到半夜十一二点钟也是家常便饭了。妈妈也经常批评我做事拖拖拉拉。可我总把这些话当作耳旁风。直到我读了这篇文章时,我突然醒悟了,每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总是这样磨蹭的话,我便会浪费我三分之一的生命。有的人一定会问为什么浪费时间就是浪费三分之一的生命呢?那现在我就可以用"时间就是生命!”这句名言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你有八十年的生命,一年就打三百六十五天计算。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也就是说明你一共有七十万零八百个小时。如果你一天浪费九个小时,一年就是三千二百八十五个小时,八十年就是二十六万二千八百个小时。仔细一算浪费了八分之三。比我说浪费三分之一的生命还大于二十四分之一的生命呢!

  通过我这么一算,你一定知道知道时间的宝贵了吧!并且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道理。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6

  放假后,我又读了一本好书,书名是《下次开船港》,作者是严文井。这是一本很“老”的书,是我妈妈和我们老师小时候就读过的书呢。

  书中的主人公叫小西,小西是一名小学生,他喜欢玩儿,总是一玩就忘记了时间,总觉得才一玩到兴头上,大家就催他回家。他觉得是因为有“时间”,大家才吵他,所以,他把时间小人气走了。灰老鼠说带他去一个地方,叫“下次开船”港,并说那儿没有时间,比快乐还快乐。果然,在那里,没有时间,花是“下次”开,云也是“下次”动。在下次开船港,他认识了一群玩具伙伴:小西的影子、木头人、橡皮狗、绒鸭子、小熊和老面人,他和玩具们救出了被坏蛋“洋铁人”、“白瓷人”欺负的布娃娃,并想离开这里。但是港口所有的船上都贴着“下次开”、“不开”、“现在不开”等字,他们没法离开这里。小西终于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并真心地把时间小人请了回来,万物都又有了时间,船也又开动了……

  从书中我懂得了: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时间,做事不能总是“下次……下次……”要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7

  我和妈妈一起共读了《下次开船港》这本书。

  我和妈妈看到:四年级的调皮小孩小西气走了时间小人,所以就没有时间了。之后又发生了许多奇怪的事,他被一只自称“老没够”的灰老鼠带到了“港”,他还被换了一个骄傲的影子。后来他又认识了小熊和绒鸭子,在溜冰游泳池认识了木头人和橡皮狗,告别影子之后又认识了和影子一样骄傲的纸板公鸡。后来,小西他们得到老面人的指点之后救出了布娃娃。但是,因为船都是“下次”才开,所以大家没能逃走,还被洋铁人抓了起来。最后,时间小人儿回来了,时间又恢复了,于是,小西敲响了钟,打败了洋铁人他们。

  我和妈妈读这本书读的很快乐,我喜欢《下次开船港》。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8

  在田老师的推荐下,我读了严文井的《下次开船港》这本书,读着读着我渐渐喜欢上唐小西这个顽皮的小孩了。

  唐小西是个不爱写算术题的男孩,不爱学*的他还十分调皮,有一次画画竟然把姐姐画成了一个丑八怪。他还有一个格外响亮的外号“玩儿不够”,最终他把时间小人给气走了。读到这儿,我觉得唐小西真是个贪玩的孩子。

  这么贪玩的唐小西我为什么会喜欢他呢?因为他还是个勇敢、随机应变的“机灵鬼”。他跟着灰老鼠去了比快乐还快乐的“下次开船港”的地方,灰老鼠把唐小西的影子给剪下来,换上了又丑又坏的影子。这个人称“老儿不死”的灰老鼠可把唐小西折腾坏了。可是唐小西最终凭着机智勇敢把三个坏蛋打败了,还把时间小人找回来了,所以我喜欢唐小西。

  读着《下次开船港》,从唐小西那里我知道了玩就玩个开心,但千万别把学*忘九霄云外了,毕竟学*的时候更要学个扎实!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9

  我再次翻开《“下次开船”港》这本书,它是我国享有盛名的作家严文井先生的作品。书中的主人公唐小西是个有名的“玩不够”,因为他老浪费时间,所以时间小人宣布他再也不回来了。

  坏蛋灰老鼠把唐小西带到“下次开船”港,那里,没有时间的束缚,鲜花不开,海浪不起,船上都挂着“下次开船”的旗子。灰老鼠同洋铁人、白瓷人把持着关布娃娃的牢房。唐小西和玩具们救出了布娃娃,可所有的船都要到下次才开。他们又被抓了回去,故事口袋讲述了“下次开船”港的来历……小西真诚地请求时间小人回来,老面人用美妙的笛声唤醒了鸟儿,终于一切都动了,“下次开船”港变成了“故事”港……这可真是一部缤纷的、充满悬念的精彩童话呀!同时,它又告诉我们时间的重要性。在生活中,哪个孩子不说“下次”呢?我们一遇见正经事儿,就说“下次”。

  如果我们老这样“下次”、“下次”的,我们的世界也会变成“下次开船”港,时间小人也会离我们而去,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呀!“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们常常说“下次吧”、“明天吧”,可明日、生命又有多少呢?“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懒惰就在我们身边,学*本来就不容易,懒惰岂不让学*变得更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学*也是这样,只要一点一点地积累,就可以取得好成绩。一点一点地积累时间,就可以成为时间的主宰。加油!珍惜时间,把握时间!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 10

  这个假期,我阅读文章了我国儿童文学文学家,严文井祖父的好书推荐——《下次开船港》。

  这是一个童话,关键叙述了一个全名是唐小西的男孩,因不灵活运用時间而被一只坏耗子带到了一个没有时间的全球,全名是下次开船港。在这儿进行了一场因没有时间而造成了的作战。

  严文井祖父是个聪慧的文学家,他使用了一个栩栩如生有趣的小故事来文化教育大伙儿要珍惜青春,这是我想起了自身:

  我是一个女孩子,虽然2020年快十二岁了,可還是沒有改正浪费时间的不良*惯。*常做作业,我一直边用边写,有时候会提到八九点钟。我的愿望是变成一名医师,但是母亲经常对我说:“假如和你那样,有一个患者急缺要做手术,但你那怕耽搁一点時间,患者就很有可能有生命威胁。”

  总得来说,言而总而言之,用鲁迅的话而言:“浪费时间是无利于图财害命的。”我一定要改正这一问题。

  如果我是主人公唐小西,我可以让这个停着的港运动!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扩展1)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3篇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1

  这个故事的题目叫做《“下次开船”港》,就是说,这儿要讲一个关于海港的故事。为什么这个海港要叫这个名字,为什么船都要到下次才开?这是怎么回事?如果船要下次才开,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所有的船都早些开。又会怎样?

  这是《“下次开船”港》这个故事的引言,也是我们读者读到这个故事题目后产生的联想。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唐小西男孩。他长得非常瘦,脑袋很大,两条腿又细又长。这是书中对唐小西的外貌描述。正因为他是一个爱玩的人,所以他姐姐就给他取了一个外号:玩儿不够,的确,他一玩起来,就忘记了时间。于是,时间小人离他而去。而他,也跟着一只叫做老没够儿的灰老鼠到了《“下次开船”港》,灰老鼠有两个朋友:白瓷人和洋铁人。这是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也没有人学*。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玩具虽然他们可以尽情地玩耍,可是那里没有鲜花,没有太阳,也没有月光,连水也是凝结的。但是,那里的人却是有感情的。唐小西结识了几个好朋友,和好朋友们去救被洋铁人它们困住的洋娃娃,因为没抓紧时间,差点儿误了事。通过这件事,他明白了时间的重要性,真心地请求时间小人回来。时间小人遵守诺言,回到了唐小西身边。就这样,《“下次开船”港》又恢复成了以前的样子,也获得了一个新的名字:故事港。

  读完这个故事,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如果我们像唐小西以前一样,只顾着玩,那就会一无所获。不过,现在明白也不错,亡羊补牢也不算晚,好在现在年龄还小。想想我自己以前,一点也不珍惜时间。一有时间就去睡觉,躺在床上瞎想,既不出去锻炼身体,也不复*功课。再好点儿,不睡觉,就拿出一张纸,在上面画一些画儿,然后再揉成团,扔进垃圾桶。现在想想,真是不应该呀!如果我好好利用那些时间,可以做好多有益于身心的事情:锻炼可以使身体强壮;学*可以使智慧提高;助人为乐可以让你感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于是,我决定亡羊补牢,以后一定要珍惜时间,对自己的时间作一些适当的安排。再有空时,多出去走走转转,交交朋友,谈谈心,聊聊生活学*中的趣事,了解一些现在的高科技商品。这样不仅可以放松心情,还可以学*一些现代化的知识。

  有人说过,时间最不偏私,给任何人都是二十四小时,也有人说,时间也最自私,从不给那些急需时间的人多给一分一秒。或许你现在读不懂这个道理,但你现在也必须明白,在你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不然,当你读懂时间时,你就会后悔莫及了。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2

  爸爸出差,给我带了本《“下次开船”港》回来,封面上几个大字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非常纳闷:为什么叫“下次开船”港呢?于是,怀着好奇心,我一页一页地把这本书看了一遍。

  原来,故事的主人公唐小西也是个小学生,因为不喜欢学*,讨厌时间,只知道玩。他总是把功课留到“下次”再做。结果有一天,他数学不及格,妈妈让他在书房做功课,但是到了九点钟他还在玩,还嫌玩不够,时间小人一怒之下就跑了。结果,时间就没有了。他又在灰老鼠的教唆下进入了“下次开船”港。这个“下次开船”港是个没有时间的世界。

  这里风不吹鸟不叫,一切都静止不动。小西在“下次开船”港溜达了一圈后,认识了布娃娃。可怜的布娃娃受着坏蛋洋铁人的欺负。唐小西一心想救出布娃娃,却因为港口的船非得等“下次”才开,没办法逃走,直到被洋铁人囚禁在大钟里,唐小西这才终于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急切地唤回被他气跑的时间小人,叩响了钟声,复活了死港,救出了被洋铁人囚禁的洋娃娃,最后乘着“这次”就开的帆船,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下次开船港”也改成了“这次开船港”,它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勃勃。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

  我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的。有作业老是不做,先玩,等玩够了再做。老师星期五布置的作业,我总是要玩到星期天晚上,甚至星期一早上起来才做,就算是在做作业时,我也常常对着墙壁发呆,不知道想些什么,好半天才做一点点作业;就连早上起床也总是穿一件衣服又躺一会儿,一直要到快迟到了才穿好。那时我也曾经想过:要是时间停止该多好呀!现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才知道时间的意义,才明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诗的意思了。时间是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的,我一定向唐小西学*,改掉改掉浪费时间的坏*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3

  我和妈妈一起读过《下次开船港》这本书。

  我与妈妈见到:四年级的`顽皮小孩子小西气离开了時间奸险小人,因此 就没有时间了。以后又发生了很多怪事,他被一只自称为“老没够”的灰老鼠送到了“港”,他还被换了一个自豪的身影。之后他又了解了小熊宝宝和绒家鸭,在滑冰游泳馆了解了木偶人和橡皮擦狗,道别身影以后又了解了和身影一样自豪的硬纸板雄鸡。之后,小西她们获得发面人的指导以后解救了毛绒娃娃。可是,由于船全是“下一次”才开,因此 大伙儿没能逃跑,还被洋铁人抓了起來。最终,時间小人回家了,時间又修复了,因此,小西打响了钟,击败了洋铁人她们。

  我和妈妈读这本书很开心。我很喜欢下次开船港。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扩展2)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实用十份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1

  初六下午3:00,我和儿子一起在天桥剧场看了一场话剧《下次开船港》。

  剧中小主人公唐小西是一名小学生,还有一群小伙伴:布娃娃、木头人、绒鸭子、纸板鸡和老面人。唐小西不喜欢学*,喜欢玩儿,讨厌时间,于是他们一起用绳子捆住了小闹钟,把时间小人气跑了。

  坏蛋“洋铁人”、“白瓷人”、“灰老鼠”说要带他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说那儿没有时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知不觉中,他们到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尽情游玩的地方—下次开船港。在这里,干什么事都是下次。

  可是好景不长,他们发现坏蛋“洋铁人”、“白瓷人”、“灰老鼠”开始欺负布娃娃、老面人。而且他们也想爸爸、妈妈了,想坐船离开时,船总说要下次才开,唐小西和小伙伴这才发现上了坏人的当,于是合伙打败了三个坏蛋。

  这个时候,唐小西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并真心地把时间小人请了回来,万物都又有了时间,船也又开动了……

  不知儿子看了有何感想,我觉得你有时象唐小西一样不太珍惜时间,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玩也没得玩,还挨了不少批评。其实我早就跟你说过,写完作业后,可以随便玩,但你就是喜欢磨磨蹭蹭,学没学好,玩没玩好,还不改掉这些坏*惯,你等什么呢。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2

  这个故事是富有情趣的。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唐小西。唐小西是一名十分淘气。十分不爱学*,十分希望时间小人不在约束他的一个小男孩。结果他故意弄坏小闹钟,把时间小人给气跑了。但是,有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发生在唐小西的身上。原来是一只小老鼠将唐小西带进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尽情玩的地方————下次开船港。在那,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下次。所以叫下次开船港。于是唐小西开始了没有时间约束,可以尽情玩的生活,直到玩累了,玩腻了,他才懂的时间多么的珍贵。所以他用实际行动将时间小人呼唤回来,再次约束他。从此,他的生活恢复了原样。

  读了这个故事,我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我。以前我在做作业时总是磨磨蹭蹭的,熬到半夜十一二点钟也是家常便饭了。妈妈也经常批评我做事拖拖拉拉。可我总把这些话当作耳旁风。直到我读了这篇文章时,我突然醒悟了,每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总是这样磨蹭的话,我便会浪费我三分之一的生命。有的人一定会问为什么浪费时间就是浪费三分之一的生命呢?那现在我就可以用"时间就是生命!”这句名言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可以用一个例子来告诉你这个问题的答案。比如你有八十年的生命,一年就打三百六十五天计算。一天有二十四小时,也就是说明你一共有七十万零八百个小时。如果你一天浪费九个小时,一年就是三千二百八十五个小时,八十年就是二十六万二千八百个小时。仔细一算浪费了八分之三。比我说浪费三分之一的生命还大于二十四分之一的生命呢!

  通过我这么一算,你一定知道知道时间的宝贵了吧!并且我也真心希望大家能知道"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道理。

  ……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3

  今天,我买了一本叫《下次开船港》的书。因为对这个名字很感兴趣,于是便怀着兴奋的心情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唐小西*时就贪玩,这次他不但弄坏了姐姐的小闹钟,还把住在里面的时间小人给气跑了。他非但一点也不着急,还跑去和灰老鼠交朋友。跟他一起来到了一个叫什么下次开船港的地方,听这个名字就有点不靠谱。果然,这个地方的一切都是奇奇怪怪的:有一半是水,一半是冰的游泳池;有说话怪里怪气的直肠子蛇;还有很多永远都是“下次开”的船,最主要的是小西的影子被灰老鼠换成了一个自己很有主意的坏影子啦!这个影子总是给小西捣乱,而且还帮助那里的坏蛋抓住逃跑的小西他们。小西他们最终逃脱了坏蛋的`魔爪。因为时间小人回来了,它敲响了钟声,把坏蛋吓跑了。

  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可我并不这样觉得。因为金钱还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而时间却一去不复返。奶奶以前总是说抓紧时间!抓紧时间!我想:时间要怎么抓紧?时间是什么样子?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只要把每一件事情认真、快速的做好,才能叫抓紧时间。以后我一定要珍惜时间,不会再把“时间小人”气跑。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4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孩的故事,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觉得这是一本最好的童话。

  《下次开船港》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严井文最负盛名的童话作品。被誉为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童话园地的两朵花之一。其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曾被拍摄成美术电影,引起轰动,影响几代人,本书因其故事生动,构思巧妙,一直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是文学史上的佳作。

  我给大家讲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唐小西*时很贪玩,这次他不但弄坏了姐姐的小闹钟,还把住在里面的时间小人给气跑了,他非但一点也不担心,还跑去和小老鼠交朋友,跟他来到了一个叫“下次开船港”的地方,听着地名就有点不靠谱,果然,这里什么东西都是奇奇怪怪的。有一半是水一半是冰的游泳池;有说话怪里怪气的直肠子蛇。还有很多都是永远都是下次开的船,最主要的是小西的影子被换成了一个自己特有主意的坏影子,这个影子老是给小西捣乱,而且还帮那里的坏蛋抓逃跑的`小西,最后,小西用自己的实力战胜了坏蛋。

  我觉得我们要认真学*,不能贪玩,否则会得到和小主人公一样的下场。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5

  《“下次开船”港》是严文井先生写的童话。这个故事说的是小学生小西对做功课十分头痛,他虽然很想赶快做好功课,但总是“不守时”,总是拖拖拉拉。有一次,小西的闹钟里的时间小人就跳了出来,离开了小西。就连小西画的图像都做起来批评他。小西生气地跑了出去,结果碰见了灰老鼠。灰老鼠带小西去了没有时间限制,可以无限玩耍的“下次开船”港。这里所有的船都贴着“下次开船”。小西在这里结交了许多好朋友,并救出了在洋铁人、白瓷人、灰老鼠家里的布娃娃。还弄清了港口的秘密,请回了时间小人,赶走了洋铁人、白瓷人、灰老鼠三个大坏蛋。

  这个故事里的“下次开船”港里没有了时间的限制,所有的人全部没了时间观念。而且偏偏不做正经事,总是玩啊,玩啊,没完没了的。因为时间不重要了。这里的人,一个比一个懒惰、堕落、拖拉。

  生活中,我发现有很多像小西的例子,其实我就是一个。我在做作业时,也会开小差。一会儿玩玩小纸片,一会儿看看课外书。有的时候书看得入了神,一下看个半小时一小时的,“刹不住车”。然后,我的作业进度就大大地打折扣。这样免不了要“压缩”一定的时间飞快做作业。这硬补的作业出错率很高。所以,只要一拖拉,我就会被批评。可是,和小西的心理一样,我们都“刹不住车”,受不了“玩”的诱惑。

  有一条微博是这样的:(图一:一个人在仰望一个土丘一样的东西)ps:要做的事如同山一样高;(图二:那个人转身做在电脑椅上,拿起了鼠标。旁边的土丘没有变化)ps:还是先看一下电脑再说吧!

  这条微博充分反映了拖延症人群的心理。只有暂时克制一下欲望,先了去“后顾之忧”,才可以真正放下心去享受。如果边玩边做事,那么既玩不好,又做不好事情。

  从现在起,我的船港不能再叫“下次开船”港,要叫“现在开船”港!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6

  我读完了《下次开船港》后,有很深的感触。书 中的唐小西是一个很不喜欢写作业,一想到学*、写作业就烦躁,以”等会做“、”下次再好好学“、”玩一会吧“为理由,一次又一次地拖延,时间就这样被他给玩没了,他渐渐地就成了一个不思进取,只想玩的学生了。当然,在最后,他终于醒悟了。

  读完之后,我在想,我是不是有时候也跟他一样呢?例如,写作业的时候,我也经常写一点,又玩一下,象唐小西一样总是不想写作业,总是喜欢玩。有时还没有完成作业、睡觉的时间就到了。现在,我读完了这本《下次开船港》书之后,知道了不能象唐小西一样,控制不住自已,总是存在侥幸心理的话,就会越来越不爱 学*,最后甚至会落到象唐小西一样不想学*只想玩的境地,那后果简直不敢设想。

  在学*上,我们不能象唐小西那样,要向他姐姐学*,珍惜一分一秒的时间,自觉努力地学*,不需要别人的督促。

  “下次开船”港里的船为什么不开船呢?因为它们总是说“下次吧,下次”。最后时间小人生 气了,就跑了,不存在时间这个概念之后,“下次”的意思就是永远没有下次,船永远不开了。这就是这本书给我的更深启示 ,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不能推到下次,而要立即行动!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7

  今天,我读了《下次开船港》这本书,深有所悟,这本书写了一个小男孩唐小西的故事,他不好好读书,而且不用功写字,把时间小人气走后,他还不知道自己犯的错误,跟随老鼠来到了“下次开船”港,不久,灰老鼠恢复了本来的面貌,是个十足的大坏蛋,因为,他和坏蛋铁人是狐朋狗友。唐小西靠自己的聪明才智打败了灰老鼠和洋铁人,并找回了时间小人,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里。

  我不喜欢唐小西,因为他不喜欢学*,而且他功课很不好,每门功课都是三分。但是他很会出主意,几乎每次无聊的主意都是他想出来的,就在他被灰老鼠俘虏的时候,想到了时间小人能救他。其实唐小西还是很聪明的孩子,就是没有把自己聪明的脑袋好好用在学*上。

  看了这本书,我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上课不专心听讲,作业不好好做。而且一心只想着玩,不读书。自修课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在好好做作业,他就在外面疯跑,其他同学都在学校就能把作业都做完,他每天回家还得把白天的作业补完,真是一浪一费时间。

  从今以后,我可不要像唐小西一样,一心只想着玩,做作业不要磨蹭,应该按时完成,不要拖拖拉拉的,上课要认真听讲,记住拖拖拉拉的的`坏*惯会被人看不起,被人讨厌的。

  这本书我看了一爱一不释手,你们呢?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8

  今天晚上,我看了一本书叫《“下次开船”港》。作者是严文井,他是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儿童文学家。

  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唐小西的男孩子,他很淘气、不爱学*。有一天,他不但弄坏了姐姐的小闹钟,还把居住在闹钟里的时间小人给气跑了,从此所有的钟都不响了。后来一只玩具老鼠把小西带到了一个叫“下次开船”港的地方。在那儿发生了好多奇怪的事情。最后,通过老面人的故事口袋小西知道了这里为什么要叫“下次开船”港。从中小西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就是“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要勤奋、热爱学*。

  读了这个故事我也明白了只有勤奋、热爱学*,才会有进步的道理。我们班就有一些像唐小西一样淘气、不爱学*的男孩子。下课时不做完作业就出去玩了;放学了,作业也还没做好,坐在教室里还是一点也不着急。老师怕他们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惯,所以只好“请”他们到办公室“做客”单独辅导他们。看到老师每天为了我们的学*这么辛苦,我就想把这本书推荐给他们,希望他们看了这本书后,能像唐小西那样认识到自己的缺点,重新做一个勤奋、爱学*的好孩子。遇到困难也不能拖到下次,要立刻把困难解决。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9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三年级小孩的故事,看过这本书的人,一定觉得这是一本最好的童话。

  《下次开船港》是著名儿童文学家严井文最负盛名的`童话作品。被誉为中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童话园地的两朵花之一。其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曾被拍摄成美术电影,引起轰动,影响几代人,本书因其故事生动,构思巧妙,一直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是文学史上的佳作。

  我给大家讲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吧。

  唐小西*时很贪玩,这次他不但弄坏了姐姐的小闹钟,还把住在里面的时间小人给气跑了,他非但一点也不担心,还跑去和小老鼠交朋友,跟他来到了一个叫“下次开船港”的地方,听着地名就有点不靠谱,果然,这里什么东西都是奇奇怪怪的。有一半是水一半是冰的游泳池;有说话怪里怪气的直肠子蛇。还有很多都是永远都是下次开的船,最主要的是小西的影子被换成了一个自己特有主意的坏影子,这个影子老是给小西捣乱,而且还帮那里的坏蛋抓逃跑的小西,最后,小西用自己的实力战胜了坏蛋。

  我觉得我们要认真学*,不能贪玩,否则会得到和小主人公一样的下场。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 10

  这个假期,我阅读了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严文井爷爷的好书——《下次开船“港”》。

  这是一个童话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唐小西的男孩儿,因不善用时间而被一只坏老鼠带入了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名叫下次开船港。在这里展开了一场因没有时间而产生了的战斗。

  严文井爷爷是个聪明的作家,他借用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来教育大家要珍惜时间,这是我想到了自己:

  我是一个小女生,虽说今年快十二岁了,可还是没有改掉浪费时间的坏*惯。*时写作业,我总是边玩边写,有时会写到八九点钟。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可是妈妈常常对我说:“如果像你这样,有一个病人急需要做手术,而你那怕耽误一点时间,病人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用鲁迅的话来说:“浪费时间是无益于谋财害命的。”我一定要改掉这个毛病。

  如果我是主人公唐小西,我会让这个停着的“港”动起来!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扩展3)

——《下次开船港》读后感6篇

  严文井爷爷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今年暑假在炎炎的夏日里,我静静的坐在绿荫下,翻开了严爷爷创作的经典文学作品《“下次开船”港》。

  这部文集里的故事符合孩子们的审美心理和思维特征,作家在作品里设置多个角色,多种情景,但角色和情境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借此打一个大的比喻,借以帮助我们分析、辨别各种意志、品性和情感的正确与错误,使我们通过阅读得到形象生动而富有情境的教育。比如《风机》是用小面人和三个老鼠做完事之后不懂得感谢别人,最后落到了沙漠里,得到一个悲惨的结局,说明不知感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教育我们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帮助我们健康成长的人们;《胆小的青蛙》写了小青蛙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最后懂得“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可怕的事情,而且对付可怕的事情,尽躲藏也不是个办法呀!” 《小松鼠》是教育我们有错就改,写调皮的小松鼠如何变好后获得一颗“快乐的心”,同时,这个故事也是写给大人们看的,那做妈妈的相信“坏孩子总有一天可以变好的,我相信他一定可以变好的',”小松鼠正是记起了妈妈的话,才一步一步“变好”了;《蜜蜂和蚯蚓》说的是蜜蜂与蚯蚓原是差不多的形态,但他们对不同情境做出的不同反应,最后造成截然不同的形貌,作者赞美蜜蜂勤劳和热心助人的品质,而指责蚯蚓的懒惰与冷漠;《三只骄傲的小猫》以三只小猫被老鼠捉弄和捉鱼失败的教训,教育我们“既要用功也肯劳动。”这些故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教育我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哪些是孩子们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哪些是不良的坏*惯。整个故事读来如沐春风、心境澄明、暑气全消。

  这部文集中最精彩的当属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这个故事讲的是唐小西和布娃娃等小玩具一起打败了灰老鼠、洋铁人、白瓷人,又让“下次开船”港恢复了以前的样子。故事让我们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敲响了珍惜时间的大钟,告诫孩子们不要让时间从身边悄悄的溜走。故事在第二十五部分,讲了小西和其他人与灰老鼠、洋铁人、白瓷人打斗时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战胜了洋铁人一群坏蛋,共同度过了难关。

  我喜欢《“下次开船”港》这部童话。

  原来,故事的主人公唐小西也是个小学生,因为不喜欢学*,讨厌时间,只知道玩。他总是把功课留到“下次”再做。结果有一天,他数学不及格,妈妈让他在书房做功课,但是到了九点钟他还在玩,还嫌玩不够,时间小人一怒之下就跑了。结果,时间就没有了。他又在灰老鼠的教唆下进入了“下次开船”港。这个“下次开船”港是个没有时间的世界。这里风不吹鸟不叫,一切都静止不动。

  小西在“下次开船”港溜达了一圈后,认识了布娃娃。可怜的布娃娃受着坏蛋洋铁人的欺负。唐小西一心想救出布娃娃,却因为港口的船非得等“下次”才开,没办法逃走,直到被洋铁人囚禁在大钟里,唐小西这才终于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急切地唤回被他气跑的时间小人,叩响了钟声,复活了死港,救出了被洋铁人囚禁的洋娃娃,最后乘着“这次”就开的帆船,回到了妈妈的身边。“下次开船港”也改成了“这次开船港”,它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勃勃。

  看了这个故事后,我突然想起了我自己。

  我做事总是磨磨蹭蹭的。有作业老是不做,先玩,等玩够了再做。老师星期五布置的作业,我总是要玩到星期天晚上,甚至星期一早上起来才做,就算是在做作业时,我也常常对着墙壁发呆,不知道想些什么,好半天才做一点点作业;就连早上起床也总是穿一件衣服又躺一会儿,一直要到快迟到了才穿好。

  那时我也曾经想过:要是时间停止该多好呀!现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才知道时间的意义,才明白“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这句诗的意思了。时间是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的,我一定向唐小西学*,改掉改掉浪费时间的坏*惯,做时间的小主人。

  今天,我买了一本叫《下次开船港》的书。因为对这个名字很感兴趣,于是便怀着兴奋的心情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唐小西*时就贪玩,这次他不但弄坏了姐姐的小闹钟,还把住在里面的时间小人给气跑了。他非但一点也不着急,还跑去和灰老鼠交朋友。跟他一起来到了一个叫什么下次开船港的地方,听这个名字就有点不靠谱。果然,这个地方的一切都是奇奇怪怪的:有一半是水,一半是冰的游泳池;有说话怪里怪气的直肠子蛇;还有很多永远都是“下次开”的船,最主要的是小西的影子被灰老鼠换成了一个自己很有主意的坏影子啦!这个影子总是给小西捣乱,而且还帮助那里的坏蛋抓住逃跑的小西他们。小西他们最终逃脱了坏蛋的魔爪。因为时间小人回来了,它敲响了钟声,把坏蛋吓跑了。

  有人说时间就是金钱,可我并不这样觉得。因为金钱还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而时间却一去不复返。奶奶以前总是说抓紧时间!抓紧时间!我想:时间要怎么抓紧?时间是什么样子?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只要把每一件事情认真、快速的做好,才能叫抓紧时间。以后我一定要珍惜时间,不会再把“时间小人”气跑。

  今天,我读了严文井爷爷写的《“下次开船”港》这本书,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唐小西的男孩,不但不好好学*,还不好好珍惜时间,因此气走了时间小人。之后他被一只灰老鼠带到了“下次开船”港,这里没有时间,三个大坏蛋一直欺负着他和他的朋友,当救出心地善良的布娃娃并想要离开港的时候,可是这些船都是下次开。后来他被三个大坏蛋抓住后,才知道了时间的重要性,他急切地唤回时间小人,最后一切都恢复了正常。

  这时候不禁让我想起以前的我,吃饭和学*是拖拖拉拉。一边吃一边玩,妈妈在旁边一直催我快点快点,我却当作耳旁风,有时候甚至都把饭都吃冷掉。学*也是这样,作业总能拖到半夜。当读完这本书时,我知道了时间的意义,也明白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的意思。

  时间总是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它从来不会为等候某一个人而停止转动,所以我一定要改掉浪费时间的坏*惯,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做时间的小主人。

  这本书的内容是一个叫小西的学生的故事,他特别爱玩,一玩就忘记了时间,总想把功课留到下次再做,大家叫他:“玩儿不够”,他讨厌时间,他觉得因为有了时间,大家才催他。有一次,唐小西气走了闹钟里的时间小人,被灰老鼠领到了一个没有时间的地方,叫“下次开船港”,因为这里要做的事情都要等到下次再做,唐小西还遇到了小熊、老面人、绒鸭子、橡皮狗、木头人和布娃娃,但唐小西在这里过得并不快乐,他开始讨厌这个地方。有一次他们想逃走,却发现这里的船都等到下次才开。他们被三个坏蛋白瓷人、洋铁人和灰老鼠抓了回去,还囚禁了布娃娃。唐小西发现他们怕钟声,唤回了时间小人,吓走了三个坏蛋,救出布娃娃,他们都回去了。

  唐小西总想把功课留到下次再做,先玩了再定,还遇到了危险,我们有什么事情要及时做,不然要紧的事情就完不成了。

  初六下午3:00,我和儿子一起在天桥剧场看了一场话剧《下次开船港》。

  剧中小主人公唐小西是一名小学生,还有一群小伙伴:布娃娃、木头人、绒鸭子、纸板鸡和老面人。唐小西不喜欢学*,喜欢玩儿,讨厌时间,于是他们一起用绳子捆住了小闹钟,把时间小人气跑了。

  坏蛋“洋铁人”、“白瓷人”、“灰老鼠”说要带他们去一个好玩的地方,说那儿没有时间,想怎么玩就怎么玩。不知不觉中,他们到了一个没有时间限制,可以尽情游玩的.地方—下次开船港。在这里,干什么事都是下次。

  可是好景不长,他们发现坏蛋“洋铁人”、“白瓷人”、“灰老鼠”开始欺负布娃娃、老面人。而且他们也想爸爸、妈妈了,想坐船离开时,船总说要下次才开,唐小西和小伙伴这才发现上了坏人的当,于是合伙打败了三个坏蛋。

  这个时候,唐小西体会到了时间的重要性,并真心地把时间小人请了回来,万物都又有了时间,船也又开动了……

  不知儿子看了有何感想,我觉得你有时象唐小西一样不太珍惜时间,写作业总是拖拖拉拉,玩也没得玩,还挨了不少批评。其实我早就跟你说过,写完作业后,可以随便玩,但你就是喜欢磨磨蹭蹭,学没学好,玩没玩好,还不改掉这些坏*惯,你等什么呢。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扩展4)

——《道德经》读书笔记合集十篇

  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自然规律。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

  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人们只能经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异常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齐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必须范围内运行,所以,——物极必反。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坚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也决不可能有!

  “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大家明白: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明白其中原因了。*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日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衡,再失衡——再*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失衡是永恒的、持久的,*衡是局部的、暂时的。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放眼世界: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局乃至国际形势,概莫能外。

  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水的一条自然规律。也是水在常态下的一种运动形式。但也有例外,如:水受热就会变成气体,会往高处跑;再如:水在太空能够悬浮,这是由于水脱离了地球的引力所致。上述两种现象,就不是水的一般规律所能涵盖的。由此可见:自然规律也是有条件的。同一件事物,时、空及环境改变了,规律也会随之而改变。这就是“规律”的规律了。

  老子云:“道可道,十分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仅有经过自我的感官,全面认识和系统分析客观事物,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是人间之“正道”。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详解:

  1、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白话:心气柔和,慈悲为怀,谦卑处下,圆融处事,懂得变通,如此为人就能拥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就会茁壮成长,日渐强大;心气执拗,意坚志强,处事强势,咄咄逼人,如此行事就会处处碰壁,步入穷途、走上末路,直到衰亡。

  阐述:生与死,是一对相反的概念。人之生,指的是生存、生活,积极进取,健康向上,茁壮成长,日渐强大;人之死,指的是日薄西山、穷途末路,日益衰弱,直到死亡。柔与坚、弱与强,也是一组相反的概念。不过,老子说的“柔弱”、“坚强”,指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处世方法,并非实指其本身。其中“柔”与“坚”,强调的是心气之柔与心气之坚,“弱”与“强”,强调的是姿态之弱与姿态之强。“柔”,指的是心气柔和,慈悲为怀;气血活络,有生机、有活力;能变通,处事圆融;“坚”,指的是心气坚硬,执意、执拗,不活络,缺乏生气与活力,一根筋,不懂变通,心硬,甚至于心死。比如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其中的“至柔”与“至坚”,指的都是人的心气。人之心气,可以是天下至柔之物,也可以是天下至坚之物,但至柔可以融化至坚,所以有一句话叫做:“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弱”,并非指弱小,而是指姿态低,谦卑处下,懂得“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而新、少则得、多则惑”,能够做到“匍匐前进”;“强”,并非指强大,而是指姿态高傲、强势,咄咄逼人,不可一世,宁折不弯。“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这是倒装句,换过来是:“柔、弱,人之生也;坚、强,其死也。”意思是说,心态柔和,慈悲为怀,谦卑处下,能变通,处事圆融,低调做人,这样,人生于天地之间,就会拥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就能茁壮成长,日渐强大;相反,心思执拗,心坚如石,冥顽不化,为人处事强势、高调,咄咄逼人,宁折不弯,就会泄掉元气,流失生机,丧失活力,就会处处碰壁,日益衰弱,而步入穷途走上末路,直到衰亡。

  老子一向认为“柔”是有生气,充满生机的表现。比如说小孩子,心思单纯,心气柔和,所以老子说“抟气至柔,能婴儿乎”,小孩子身体也柔呀,到处都是软的,生命力旺盛;人老了,心气就硬,就坚,观念根深蒂固,执念多,不再活泛了,身子也浑身硬邦邦的了,这都是生机流逝,活力丧失的表现。又好比说春天,万物萌生,那些新发的嫩芽,老子叫它“毫末”,柔啊,却拥有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所以说,为道进入柔和之境,充满和和之气,而无一丝戾气,就能包容万物,就能融化一切,所以老子会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也喜欢“弱”,如“弱者道之用”、“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老子认为“守弱”才是真正的强者,“柔弱胜刚强”,意思是说,用“柔”与“弱”这种为人处事之心态、这种行为做事的态度,远胜于“刚强”,远胜于刚烈、强势、咄咄逼人。注意,老子说的“柔弱”不是指弱小,且与之风牛马不相及。有人将《道德经》读死了,误以为老子的意思是柔弱可以战胜刚强,这是哪跟哪呀,莫名其妙。并不是说,以弱胜强的例子没有,但老子说的不是这个。老子讲的“柔弱”,指的是为人处世的心态、态度和方法,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柔弱。老子所讲的“坚强”,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坚强,意思相去甚远,指的也是为人处世的心态、态度和方法。我注意到,有相当多的人将“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解释为:“人活着的时候,身子比较柔软,死了之后,身子变得僵硬。”着实令人惊讶!粗看,合理且贴切,细究起来却是漏洞百出。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生病的时候,浑身无力,身子骨特别软,你能说这是“人之生也柔弱”?还有,人在喝醉酒的时候,尤其是烂醉如泥,更是绵软得很,你能说这是“人之生也柔弱”?就说人死吧,也是在断气之后,血液停止流动,随着气息体温流逝,身子才慢慢僵硬。我们也常说,“这人都死好几天了,尸体都僵硬了。”老子是何等之睿智,对这些,岂能不知。

  2、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白话:草木枝叶柔软、脆嫩,昭示着草木生机盎然,充满勃勃生机,正是欣欣向荣;草木枝叶枯萎,树冠光秃,枝条枯竭,说明草木快要枯死了,或已经枯死了。

  阐述:老子生怕世人不理解或误解“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所以弄了一事一例,即举草木之例加以说明:柔软、脆嫩,昭示着草木生机盎然、勃勃生机,预示着欣欣向荣。老子用“柔、脆”来形容草木之生,而不用“柔、弱”,因为“柔”之和气,草木与人皆有,而“弱”,是特指人的谦卑、处下、退让、不争等的为人处事的姿态和方法,或者说是人效法“弱者道之用”。换成柔脆,则恰如其分,妥帖了。枯,指古木、百年老树也,引申为生命流逝而枯竭。槁,指树冠光秃,引申为形容憔悴、干瘦。枯槁,也常用来形容人的形体憔悴,心如死灰。“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也是个倒装句,顺过来是:“柔、脆,草木之生也;枯、槁,其死也。”意思是说,草木柔软、脆嫩,象征着草木拥有强大的生机,正是茁壮成长之时、欣欣向荣之际;而枝叶枯萎,树冠光秃,枝条枯竭,这是一种肃杀之气,说明生命流逝,快要枯死了,或已经枯死了。

  3、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白话:所以说一身戾气,只知生猛、刚烈、逞强,是自寻死路、自取灭亡之类的人。一身柔和之气,善于退让,懂得谦卑为下,是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之类的人。

  阐述:老子以大自然草木之枯荣,深入浅出,来警示、教化世人。一草一木生于天地之间,尚且知道柔软与脆嫩是生存之道:风来了,知道迎风而摆,而不心坚意强挺立不动,才不至于伤其躯杆。雨来了,知道用枝叶密密抵挡,而不至于让脚下的泥土被水冲走,以护其根;季节更替,草木知道应时而生,感时而变,春夏长于外,秋冬敛于内。唯有枯了,生命走到尽头,惟有槁了,柔脆不再,才慢慢走向死亡。草木尚知柔脆可生,坚强必死,直至枯槁,油尽灯枯,才肯罢休,何况人乎。从万物万象来看,生死之义理,皆然。凡坚而不柔,强而不弱者,其气易散,其刚而易折,皆是死之徒也。凡柔而能和,弱而能中者,其气不散,久而不坏,皆是生之徒也。人能悟此,当自致其柔,用其弱,又何致坚逞强而自蹈于死之徒?“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所以心志坚硬,处处要强、逞强的,是自取灭亡,自寻死路一类的;心态柔和,谦卑处下,处事圆融的,是长生久视之道,是自聚生气与生机一类的。

  4、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白话:所以,从以上的分析可知,以兵强天下者必不胜。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合抱之木、参天大树,必将成为大匠之首选,而难逃被砍伐的命运。

  阐述:前面讲为人处世,宜柔和、要守弱,禁心坚、忌意强。这里讲用兵之事,切忌用强。前一个“兵”,指用兵、军事。强,指以兵强天下,耀武扬威、穷兵黩武。“是以兵强则不胜”,意思说,从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凭借兵力,靠军事力量来耀武扬威,征服天下,最终是要失败的。老子在第三十章就说了“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在第三十一章又说“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夫乐**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在第六十九章也提到“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所以说“兵强则不胜”,想凭借强大的兵力,以武力、暴力的手段征服世界,最终势必引起天下公愤,导致天下群起而攻之,故必不得胜。武力能征服的,只是人的躯体,征服不了人的心。中国古代有“画地为牢”,在地面画一个圈,就可囚禁一个人,为何能如此?因为这囚禁的是心,不是身。现在的监狱,高墙、铁丝网,外加一层电网,都囚禁不住犯人,为何?因为囚禁的是身而不是心。英国曾号称“日不落帝国”,最终不是一样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因为靠武力征服而得来的,是守不住的。现在,美国又独霸全球,不过美国学聪明了,胡萝卜加大棒,军事、经济一起上,但能坚持多久,可以拭目以待。“木强则兵”,这又是老子举例,一事一例,以增加说服力。木强,指树在林中鹤立鸡群,一枝独秀,名声大噪。“兵”,指遭遇刀斧而被砍伐。意思是说,一棵树,如果太显眼了,太招摇了,声名远扬,天下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它,“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即使天不收它,也难逃被工匠砍掉的命运。老子以“木强”作喻,说明以兵强天下,此法不可取也,因为“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以兵强天下者,势必引起天怒人怨。所以老子说,“夫兵者,不祥之器也。物或恶之,有道者不处”,更何况是以兵强天下,岂有不败之理。

  5、强大居下,柔弱居上。

  白话:真正强大者,善于居下,而将“柔弱”之道奉为上上之策,会让它的生机与活力发挥到极致。

  阐述:“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这句话,感觉老子就是当着我们的面指着一棵树说:你看看,强大居下,柔弱居上。是呀,深邃的道理,就这么简单的,就是这么直白的,被老子指出来了。或许,这就所谓的点石成金。强大居下,柔弱居上,这就是自然的鬼斧神工,这就是大自然的造化,这就是神秘莫测的天道。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者,要善于居下,作为天子、三公以及诸侯人等,要自处下位,谦和为要,礼贤下士,切忌高高在上、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要将“柔弱”之道奉为上上之策,而善待之,尊重之,摆在上位,让“柔”之生机与活力迸发,让“弱”这一大道之用的源泉涌流。强大居下,柔弱居上,验之于木,是自然之理也。验之于兵,验之于人,无一不然。老子在第六十一章就说“大者宜为下。”强大处于,符合自然之理,因为“重为轻根”,强大处下才会稳;因为“静为躁君”,强大处下才能让躁*静。否则“头重脚轻”则倾覆。强大处下,这叫根深才能叶茂。但是,世人喜好坚强而恶柔弱,所以更要让“柔弱”居上,要心心念念,记在心上,落实在在治人事天。

  综述:

  上一章,老子谈“俭养”,提出了“无以生为,是贤于贵生”的观点。老子直面“民之饥”“民之难治”“民之轻死”这三个烫手问题,用三个“以其上”,毫不掩饰,毫不忌讳,直接点名,说是上位者“食税之多”,是上位者之“有为”,是上位者“求生之厚”造成的。直言不讳,一针见血。又干脆利落用三个“是以”,“是以饥”“是以难治”“是以轻死”,进一步肯定和强调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夫惟无以生为者”,即不追求“食税之多”“有为”“生生之厚”,一切顺其自然,是最为聪明的“贵生”之法。意思是养生达到忘我之境,才是天生天养。不纵外物,“无以生为”,抱一守真,笃厚内养,则至尊之天爵,至富之天禄,至贵之天德,无时不厚我之生。是以天地与我同根,万物共我一体,大道养我,我养大道,故能长生久视。此乃俭养之道也。

  这一章,老子谈“处下”。首先从人之生死,肯定“柔”,倡导“弱”,否定“坚”,批判“强”,并以草木之生死,加以印证,用草木之”柔脆”对应“柔弱”之道,以草木之“枯槁”对应“坚强”。接着,顺理成章导出“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然后从人之生死,谈到用兵之道,“是以兵强则不胜”。可见,老子是非常反对并憎恶大国以兵强天下的做法。又举一例“木强则兵”加以说明。木强则兵,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其道理更是通俗易懂。最后,提出“强大居下,柔弱居上”,其意在劝诫天子、三公以及诸侯人等,要自居下位,谦和为要,礼贤下士,切忌高高在上、刚愎自用、自以为是,要将“柔弱”之道奉为上上之策。本章,老子试图通过揭示天道之奥妙,而对人道加以暗示和指引,同时对前面章节的内容作进一步归纳提炼,如在“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的基础上,现在又提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提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提出“兵强则不胜”,提出“强大居下,柔弱居上”。并通过一事一例的方式,昭示上位者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本章再次重申“强大居下,柔弱居上”,以劝诫上位者好自为之。

  【原文】道恒无名,朴唯小,而天下弗敢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俞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焉。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也,猷小谷之与江海也。

  【现代汉语解读】

  道一直处于无名无形的状态,道虽然小,而天地那么大,却不驱使它。领导者如果能够遵守道的原则,天地万物将自来顺从你。天地相合,风调雨顺,降下甘露,百姓不需要你命令他,而他们自己就会各守其位。然后可开始有各种名相,有了名相之后,就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所以不会消亡。这就如同说,道与天下关系,就好像小溪流对于江海的关系一样。

  【延伸解读】

  朴,未经雕刻的木头,指原始混沌状态,也即道。道虽然小,甚至看不见它,但它是天地万物的源头,因此天地不敢以它为臣。宾,宾客,顺从。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我们与万物是一体的,我们的态度决定了万物的态度,您若遵循道的法则行事,万物就会来帮助您,也就是说,您的心可以驱使万物。这里讲的是我们人与世界的关系。

  天属阳,地属阴,天地相合,即阴阳调和,阴阳相合,天地安泰。俞,通雨。这里讲的人与自然界的感应关系。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天地感应,皇帝、官员特别重视祈雨。在天地相合的状态下,领导者只要把自己的心摆正了,百姓就能够感应到领导心态,百姓的心也会慢慢静下来。

  名相,指规章制度、名誉地位、官职官位等等有形的东西。知止,知道停止,适可而止,省略了停止的对象,一般指领导者的欲望、追求,有了名相之后,就会滋生人的欲望。

  前文有“朴唯小”,就是说道是小的,这里说道虽然小,但天地源于道;就好像小溪流与江海的关系,江海的源头是小溪流。告诫我们要点点滴滴按道的法则做事,无数小事汇成大事。作者:枫杨e

  《道德经》共81章,前37章是《道经》,后44章是《德经》,如果《道德经》是一条山脉,那每一章就是一座山峰。徜徉在《道德经》的山中,寻找道,寻找德,那些道,那些德,常常"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每每有所得,刚刚有所喜。可是扭回头来,又对所得有了困惑,纠结得头飞了雪,也只在几座山峰里转圈圈。此山雄美,总还是要从山里走出来的,哪怕走出来,再进去呢!

  于是,决心写读书笔记,如游记一般,爬一座山写一篇。就像在山中迷路,不妨于经过的树上,写下个记号。然后,沿着记号不断前行,总可以走出此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短短59个字,两千多年来,竟没有一个统一的解释。

  解释不统一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断句不统一,分歧如下。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解释不统一的另外原因主要“道”“名”“有”“无”“妙”“徼”“玄”等名词”的解释不统一。

  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第一个“道”是名词,指客观真理,大道。

  道可道,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言说,表达。

  “常”,是不变的,永恒的。

  “常道”是不变的永恒的真理。

  大道真理是可以被表述言说出来的,但所有化为文字和语言的“道”,都不是真正的最永恒、最本质、最深远、无限的真理。而是真理的一个现象的、一时的、片面的样本。

  为道是无限的,而语言相对道就是有限的。用有限的语言描述无限的道,只能得到“非常道”。

  这句话与佛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有相同意思。

  打一个比喻,无论是大圆,还是小圆,有一个量是永恒不变的,那就是圆周和直径之比,也就是圆周率π。

  π可赋值,根据需要,π可以是3。14,可以是3。1415926,可以是小数点后更多位的数,但是无论如何赋值,都不是真正的π,都是非“常π”。

  所以,π可π,非常π。

  老子在《道德经》的开篇就说,“道可道,非常道”,这是告诉我们,老子讲的道,也只是“可道之道”,讲的也是一个“非常道”。要透过“非常道”,窥探真正的“道”。

  名可名,非常名。

  名可名,第一个“名”是名词,指具体事物的定义,即某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名称,特征等。

  名可名,第二个“名”是动词,指命名,定义概念。

  “道”是客观真理,“名”是主观认识。

  “常名”是指永恒不变的定义。

  这句话可以写为:

  可名之名,非常名,常名,不可名。

  老子要阐述“道”这门学科,必须先明确这门学科的一些基本概念。就像我们学*一门新学科,也要先学*基本概念一样。

  老子说,常名是没法定义的,可定义的名都有其局限性。

  老子非常严谨,不像一些其他理论,在开始就说,一定要相信我,我就是对的。

  老子告诉我们,可道之道,非常道,可名之名,非常名。《道德经》里的“道”都是可道之道,“名”都是可名之名,我们要透过可道之道,可名之名去感悟体会,真正的道,真正的名。

  老子的道学,可名了两个最基本的概念就是“无”和“有”。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两种断句,我倾向于,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老子给出了“无”和“有”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定义。

  “无”定义为“天地之始”;“有”定义为万物之母。

  天地,是抽象的词,不单单是天空大地的意思。天地,就有了系统。

  万物也是抽象的,是一切系统的产物。

  钱学森认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最基本的系统就是两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这两个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成部分,就是天和地。天地外还有更大的天地,天地里也有更小的`天地。天地可以是更大天地的万物。万物也可以是更小的天地。

  没有天地,就没有系统,没有系统就根本无所谓“无”和“有”。

  天地之始,就是系统开始运行之始。

  比如,男女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两个部分,建立起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具有生孩子这个特定功能。

  一对男女相恋了,表示一个可以一起生孩子的系统已经建立了,只是开始的状态,是没有孩子的,从确立关系到有孩子,是一个过程。

  天地系统建立之始,是“无”。所以,无,名天地之始。

  没有男女做夫妻,谈论有孩子和无孩子是没有意义的。

  所以,没有天地,就没有“有”和“无”,没有天地之前,是虚无,是无极。

  夫妻建立系统之始是丈夫和妻子,有天有地。但是没有孩子。

  一旦夫妻系统孕育出新的生命,就“有”了。

  这时候,妻子才能称之为“母”。

  系统“有”了,万物才被生产出来,所以,“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这个断句,我倾向于,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无”中蕴含各种因素作用变化,孕育着“有”,谓之妙。

  “有”就一定会转换为“无”,有无的边界在哪里?

  “常无”用来观天地之妙。天地之妙,就是“无中生有”之妙。

  “常有”用来观万物之徼。万物之徼,就是“从有到无”的边界。

  比如,地球生命的出现。

  地球更多时间是没有生命的。当地球诞生的时候,天地这个系统就建立了,就有了可以产生生命的系统,但是天地之始这个时候是没有生命的。

  经过了漫长的“常无”状态,天地不断相互作用,地球产生了空气,出现了水,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条件,然后,生命从无到有。

  生命起源,妙不可言,如今依旧是人类之迷。

  这就是“常无,欲以观其妙”。

  现在地球的生命是“常有”状态,但地球生命必然会灭亡,这就需要我们“观地球生命在什么时候走到尽头呢?”那时候,地球生命就要提前努力到其他星球延续生命。

  这就是“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两者”就是“无和有”两者,有和无同出于一个系统。无中蕴含有,有中蕴含无。所以,同出而异名。

  “谓”和“名”是有区别的。“名”是客观的定义,是严格的;“谓”是主观的描述,可以是一种比喻。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但是无和有,同谓之玄。

  “玄”就是黑里带微赤的颜色。简单来说,就是指“黑”色。

  我们现在对一些不知道原理的系统称为“黑匣子”,就是给这个系统输入,也得到确定的输出,却不能把这个系统的原理说清楚。比如,一些带有自学*系统的人工智能机器,就是黑匣子。

  从无到有,从有到无,都是很难解释其原理的,所以“谓之玄”。

  无中生有,谓之玄;有而化无,谓之玄。无无有有,有有无无,谓之玄之又玄。这些玄之又玄所蕴含的规律,是解释一切天地与万物生生灭灭的众妙之门。

  《道德经》主要是论述两个方面:一是世界本体--自然,即道与阴阳。道为世界之真,用阴阳成物。二是意识。意识为物的本性,以谦柔通于道。在这两个层面上,又构建了两重秩序:一是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这种秩序证明人要尊敬、理解、学*自然。二是人与人之间的秩序。这种秩序就是爱。脱离了爱,这种秩序将不复存在。

  一、人,意识与自然间的秩序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源于道,道是世界的本体,是唯一的真,唯一的存在,即道就是世界。没胡道就没有世界,世界因道而存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述道之理,而道之理应效法自然,而人、地、天也亦效法道。效法道应循道而行,利用自然之理,为自我所用,从而造福人类,使人类社会"天长地久"。倘若我们不依道而行,抱着"人定胜天"的心态,斗天、斗地、斗自然,最终的苦果还是自食。

  "天之道,不争而善,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功成身退,天之道也。"天有其规律,不是人所能左右的,但我们能够利用其规律,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所要到达的目标或梦想,因为"天不负有心人"。可是,功成之后要在适当的时候身退。"树在招风",我们应顺应天意,适时而止,方能自保,安享天下太*,而免遭杀身之祸,这也涉及到后面所写的"知足"。

  二、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要想成为圣人实非易事,要想成为圣人,应当有一颗谦虚的心,不耻下问,努力地用知识与道德来充实自我。,同时,要忌空无实际的志向,应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结合自身实际,去实现贴合自我本事的梦想与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以上的这些,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强健的体魄。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以其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人不应有骄傲自大之心,完全忽视他人的存在,骄傲自大只会使自我迷失方向,跌入万丈深渊。"知彼知已,方能百战百胜。""人贵有自知之明。"以他人之长补自我之短,充分发挥自我的优势与潜力,一切的困难就不将是困难了,完美的明天将被自我开创。

  "困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有时也会决定整体。我们注重整体的同时,也不应忽视部分的作用。凡大事者,皆从小事做起。即使是社会主义的大厦,也是一块块砖建起来的。所以,我们在实现自我的梦想时,要从小事做起,从此刻做起,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终成大事,实现梦想。

  "柔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行,莫能行。""天下非刚至强,柔变强。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等。以柔克刚,柔能胜刚,即使天下至柔之物,也能打败天下到坚之物,这是道之一。可是,天下人皆知其道,而能真正做到的却很少,甚至没有。人民在强权之下,也许是很柔弱的,但在**之下,人民看起来的柔弱,却能推翻**。如秦朝的来亡,便是一个例子。

  "上善若水。"静能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人是一种高级动物,动物尚有冲动,更何况是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抑制自我的冲动呢这就需要我们修心养性,以致使自我做到"清静"、"无为"。这样,我们即使应对世间的变幻莫测,乌云密布,也应处之泰然,冷静、沉着地应对,最终将云开见日。倘若自我先乱,即会做出冲动之事,其结果会更糟。

  "夫唯不争,故无忧。""见素抱朴,少见寡欲,绝学无忧。""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不辱,知此,能够长久。"人有一大缺点,那就是不知足。人要想改变这一大缺点,就是淡泊名利,少思寡欲,坚持一颗*常心,方能知足。知足者,少有烦恼。无烦恼者,常带有微笑,能开心、欢乐与幸福,这就能够使自我寿命延长,安度天年。

  总的来说,《道德经》惜字如金,字字经典,使人在明白自然这理,依道而行。同时,让人明白世俗中的为人处世之道,以清静无为,使自身开心、欢乐与幸福。

  老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所作的哲学论著《道德经》(又称《老子》《道德真经》)也广为人知。该书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李佳伟同学的脚步,感受先贤老子内心深处的人生智慧。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此为《道德经》第一章的内容。这一章描写老子哲学里最重要的范畴“道”。他所说的道,乃是变动不居、周流不止的。只有随时变易,乃是“常道”。“道”是构成世界实体,是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是人类行为的准则。它幽昧深远,不言说。他认为:真理是无法用具体的言辞来表达的,它超乎言辞。人们费尽心思来描写“道”,其实挂一漏万,要一落言筌,损失的远远比说出的多。这就好像《庄子》里讲的一个故事:有个国王喜欢鼓琴,后来他却不鼓琴,只是静静地坐在琴前倾听。因为他已经领悟到,即使再高超的琴艺,当他弹奏出一个音的时候,其余的六音却同时丧失了。哪如用心去领会自然的天籁呢!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水的很多禀性体现了道的特性,而圣人就道的体现者。圣人的言行*乎水,而水德又*乎道。在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体道之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水总是处在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里。苏轼也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在老子看来,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又不避污秽谦退守中,所以最接*于道。圣人就应该像水一样,与时迁徙,应物变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一章描述了“道”的特性,是《道德经》一书中最为详细的地方。简单来说,“道”有这样几个特性:“道”是浑朴状态的,相对于世界的杂乱无序而言,它是浑然自足的统一体,所以说它“有物混成”;“道”在时间顺序上是先天地而生的,而且天地万物也是由它所产生,所以说“先天地生”;“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所以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人的运动规律应该仿照天地,天地的运动规律应该仿照“道”,“道”的运行应该仿照自然。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这一章还是讲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认为有些事物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情况,实际上它可能恰恰属于反面。事物在很多时候是相反相成,遇到事情要能注意到对立面,善于运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则往往可以转圜。天下纷纷,若用智术相驱逐,则愈发混乱不堪。若清净守虚,则无为而化。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老子哲学主张谦退守中,以静制动,以柔弱胜刚强。这种理解是不错的。但老子的这种思想,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要“知其雄”——要首先了解事物刚劲的一面,才能执守柔弱的一面。只有对事物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决定去取。一般人往往误解或片面地了解老子的哲学,以为他一味地宣扬退让。这真是断章取义。实际上,老子是在有了“知其雄”的前提下,才有“守其雌”的结论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一章中,老子痛心疾首地描述了人们一味偏重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从而导致了精神生活的沦丧。在老子看来,人的正常生活应该是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合一并重的,所谓“营魄抱一”。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偏重物质生活的享乐,一味追求感官的刺激,对自己的内心世界漠不关心,从而导致了道德的沦丧。老子这里所说的“为腹”,是要建立宁静恬淡的内心生活,这就要求人们要抑制自己对物欲的无尽追求,仅于果腹而已。“为目”是片面追求感官世界的刺激的生活方式。老子所极力反对的对物质文明的单一崇拜,在今天读来,特别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这是老子描绘的理想国。在他的理想国中,应该国土面积不大人口稀少,即使有十百倍功效的机械也不运用。舟车备而不用,甲兵废弛,民复结绳记事。在这里,百姓有甜美的饮食、美丽的衣服、安适的居所、欢乐的*俗。因为国家都很小,所以邻国之间可以互相看得见,鸡鸣狗吠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得到。对理想国的憧憬,是关心人生和民生的哲学家的共同愿望。老子的理想国,是农业社会的特殊产物。他诗意的描绘,对中国古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弗争。”

  道德经分上篇《道经》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四十四章,共计八十一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所书,道家著作,是道家思想的主要________。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扩展5)

——国学经典论语读书笔记合集十篇

  我的书架上有一本天蓝色的小书,白色的书脊,书身短小而精悍,上面赫然印着二个墨色大字—————“论语”。这本书朴实无华,却凝聚着灼灼无尽的智慧,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万物复苏的初春,我们班主任老师方爸爸带着我们全班同学共读《论语》。初读时,我的兴趣都在那些精辟的译文上。慢慢的,我开始迷上这三言韵文里悠深的内蕴与意义。我细细地读它,品它,这些文字如镜子般让我明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觉察了自己的不足。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里,努力学*而不厌弃,教导别人从不疲倦,这些事情对我有什么难呢?”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告诉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有所隐瞒吗?我对我们无所隐瞒!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在《论语》里也强调,尊敬师长,懂得长幼有序,要学礼懂礼等。这点,带给了我很大的感触,因为在我的成长中有许多德艺双馨、温柔和蔼的老师教育我,帮助我。他们无私奉献,孜孜不倦,任劳任怨,在我心间播下了美好的种子,他们让我心生敬意,尊师成了我品行里特别重要的部分。

  我们的班主任方爸爸已经执着地在三尺讲台精心耕耘了*三十年了。但是,他把每一天都当作他最重要的日子,把每一个学生都当作他最亲爱的孩子。他用智慧与情怀谱写最美的师德篇章。我常常看见他在办公室里伏案凝眉,埋头苦作的样子;我也经常听到他与别人交谈时饱腹诗书,虚怀若谷的话语;我时刻感受到他对我们的悉心关怀与温暖呵护;我还看见过他在教室里废寝忘食,毫无怨言地改着同学们的作业……我对方爸爸充满了敬意,每次课后在校园里,远远看见方爸爸,我都有女儿见到父亲般的亲切感,当我大声地喊着:“方爸爸!”他的'脸上立刻会漾起一个大大的微笑,那朵微笑,含着满满的欣慰与慈爱。

  还有敬爱的数学向老师,英语Miss张等诸多老师她们用自己精湛的专业,为我们播下美丽的知识种子。在生活上,她们无微不至地关心我们,呵护我们;当我们犯下了错误,她们会有恨铁不成钢的焦灼,更有苦口婆心、语重心长的教诲;当我们取得成绩时,她们会难掩喜悦之情、欣喜,欢跳。她们与我有着老师的恩泽,亦有大姐姐般的情谊,让我尊敬不已,我也用自己良好的品行,优异的成绩努力的去回报她们对我的爱。

  世界上的真理总是最简单和令人信服的,就像太阳每天升起和落下一样。《论语》就像一根看不见的鞭子,它总是提醒我们要努力做得越来越好。

  《论语十二章》是我们*几天学来的一篇课文。它选取了《论语》中具有代表性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创办了私立学校。在教育对象的选择上,他主张“没有阶级,只有教育”,即学*不分贵贱,德才兼备,他给了老百姓学*知识的机会。

  这本书充满了文字,其中我认为最精彩的是:“三个人行,一定有我的严老师。”。选择好的,跟随他们,改变坏的。”而“博学而敬业,问而思”这两句话。

  “三个人,一定有我的严老师”,也就是说,三个人一起去,除了我,两个人,一定有值得学*的东西。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天气很好。我父母让我们一起爬山。我遇到一个“雪巴”妹妹。我听说她妈妈说她是浙江大学大三的学生。她是中学入学考试的第一名学生。我把我妹妹当作我的偶像。我问了很多关于学*的问题。我姐姐耐心地一一解释。我在路上遇到了一棵漂亮的植物。我妹妹正准备摘呢。我问她:你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我不知道。”“哈哈,我知道,”我骄傲地说。这不是我前几天在百科全书里看到的“豆荚”吗?它是制造肥皂和润滑油的原料。可祛瘀消肿,治疗过敏性皮炎。听了我的解释,同龄人的长辈们称赞我知识渊博,姐姐也称赞我自卑。事实上,我知道我只是喜欢看课外书。雪巴和她姐姐之间有很大的差距。我暗自发誓,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进入浙江大学。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幅有力的书法作品,上面有四个大字:博学和勤奋。这是张锦江先生小学四年级寄给我的。当时,我不明白它的意思。我跑去问我妈妈。我母亲说,一个人必须广泛阅读,学好,并努力实践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我不明白。直到今天我才明白《论语》的意思。当我在小学的时候,我在镇上的学校学*。学生不多。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自己是不可战胜的。进入初中,学校很大,班上的人数很多,一种无形的压力让我的优越感消失了。每天的作业、考试成绩,老师都是以优胜劣汰的形式来评价的,看到同学们都很积极,竞争激烈,我也给自己布置了一个任务:每天作业完成后一定要看半小时的课外书,时间允许的话,再看半小时的英语。虽然有点难,我还是选择坚持,因为我知道养成一个好*惯只需要21天。如果我能在21天内坚持下去,那就不难了。”世上没有难事,只要我肯坚持”,我鼓励自己,我一定要做最好的自己。

  《论语》是儒家智慧的精髓,它教会了我们许多学*方法和态度,也教会了我们许多修身养性的方法。学*《论语》,智慧将代代相传!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的理解是,做人要不断学*,不感到厌烦,那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才能游刃有余,不感到疲倦。

  我认为,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到“学而不厌”,为什么呢?

  其一,我们都知道,现在知识的数量正在以几何级的速度递增着,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才能适应知识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能总抱着自己原有的那一桶水不放,而是要让你那一桶水长流长新,不能让它成为死水,那就必需要学*,只有不断学*,才能增长智慧,只有不断学*,也才能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其二,学*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假如你认为学*是件苦差事,是很无奈的事情,厌倦在所难免,又怎能学的下去呢?不知道孔老先生“学而不厌”是否也有这层含义。只有把学*当作一件快乐的事情,当作生命的必须,你就会心甘情愿地学*,主动地学*,并且能在学*中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和幸福。

  其三,学*还应该掌握好的方法。会学*的人总是能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不会学*的人则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却收效甚微,尤其是现在已经进入信息社会,获取知识的渠道有许多,信息量巨大,如何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并且获得信息后又能及时进行整合加工,变成自身素质的一部分,这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而不厌”,不断探索,才能掌握科学的学*方法,才能拥有更丰富的知识,也就能更好的为教学服务了。

  其四,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希望学生“学而不厌”,首先教师要“学而不厌”。“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个善于学*、善于思考的老师,其学生也必然会继承老师的传统养成善学善思的*惯,要是教师厌倦了学*,学生又怎会热爱学*?

  所以,教师要“学而不厌”。

  只有“学而不厌”的老师,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只有在“学而不厌”的基础上,教师才能“诲人不倦”。没有前面“学”的基础,就不可能有不倦的“诲”,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是不可能做到“诲人不倦”的,否则的话,“诲”也将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没有趣味、没有创新了,这样的“诲”自然也不会去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而是只把学生当作储存知识的容器,更不会关注学生的心灵、人格、健康了,这样的“诲”甚至可能会误人子弟、害了学生呢。

  “诲人不倦”,我的理解是乐教、善教。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此章有“观过知仁”的意思。而这句话表面看来有歧义,但是其儒家的生命价值是肯定的,也是不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就是:“仁”训为“人”;“党”为“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过错分别归于不同的类别,所以,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过错就可以了解一个人仁还是不仁了。再有一种的解释就是:人指君子。“过”指过错。结合“苟志于仁矣,无恶也”来理解,“人之过也”的人就是君子。君子可能犯过错,各有所不同,观察君子的过错,才能知道其为仁如何。此解较为妥当。以下几种解释可资参考:

  孔安国曰:“小人不能为君子之行,非小人之过,当恕而勿责之。观过,使贤愚各当其所,则为仁矣。”

  二程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类。君子常失于厚,小人常失于薄;君子过于爱,小人过于忍。”

  尹焞曰:“于此观之,则人之仁不仁可知矣。”

  后汉吴佑谓:“掾以亲故:受污辱之名,所谓观过知仁”是也。

  朱熹按:“此亦但言人虽有过,犹可即此而知其厚薄,非谓必俟其有过,而后贤否可知也。”

  现在看来,仁与不仁是区别君子和小人的标准,然而,时过境迁,物似人非。人们的道德和法律也在不断变化,仁与不仁也不断呈现新的意义,君子小人也在以不同面貌显现。所以,因恪尽职守,理解偏差造成的失误,是君子之过;而故意知法犯法,穿凿附会,钻法律的空子则是小人之恶了。因此,我们不仅要观过知仁,还要观恶知非啊!

  《论语》的交友观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挖掘,但有一点好像没有涉及到——如何处理一个朋友群的关系。即,几个人彼此都是朋友,三五成群。这里面就不仅存在单纯的两两交往的问题,还包含更复杂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问题。

  说了这么多《论语》中的交友观,由于《论语》主要记载的是孔子的思想,我倒对孔子的朋友产生了兴趣。我想孔子应该有很多朋友。单就《论语》来看,我却只找到两处。一处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另一处就是上面提到过的“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后者不知从何考证,前者看来只是孔子所“和”之人,并非所“同”之人。孔子有没有纯乎价值认同的“知己”呢?仅看《论语》,似乎没有。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如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退而求其次,孔子的学生中有没有人能充当这一角色呢?有时,师生关系也可到达一种朋友关系。我不由自主地注意到了颜回和曾参。

  从前,我之所以读一本书是因为它来到了我的手边,而书的主人又有耐心等待我一口气或分几天读完它。后来,知道了有公共图书馆这等读书的好地方,我也懒得去翻书目卡片,只是在开放阅览室书架上随手抓一本我能读得进去的书。再后来,通过网络,也约略知道*来新出的哪几本书是值得一读的,可我也往往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偶尔在浏览的网页上碰到一两本好书也都是大概的翻翻,很少有时间和心情静下心来看,相逢或相违全凭运气。所以,我读《论语》也只是因为选了《中西经典选读》这门课,于是从图书馆借了这本书。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像“父母在,不远游。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三十而立……”

  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中庸之道。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所以我们必须在继续孔子的思想道理的同时也要学会变通学会改进。就拿最简单的一句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来说,或许在古代或是很久以前它是人们行事的一个准则,不管任何事都得像这句话所要表达的一样。可是在当代这个社会中,这句话就不能这样用,我们要根据不同场合来灵活的运用它。因为现代社会也流行这样一句话“说谎不对,可是有时候善意的谎言却远远胜过说实话”。

  当然孔子的这句话在以前主要是运用于学*中,但是生活中的学*也是一种*得,这句话同样适用,只要我们会用。还有像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经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兴奋,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惧怕。”我觉得这句话前面说得很好,我们是应该记住父母的年龄和出生日期之类的,这样我们才能在他们生日的时候不至于忘记而让他们感到很难受,这也是我们作为子女尽孝的最好时机。可是后面的一则以喜,一则以俱,在我看来就没那个必要。每个人都会经历生与死,只不过是晚与早的问题而已。我们没不必要为这种很自然的事情而担忧,只要我们能够让父母的有生之年过得舒适健康就足够了。

  说来惭愧,虽为人师,却很少看书。*时上班,不是上课,就是备课、批改,没时间看书。下了班,人已感到很累,回到家还要忙于生活琐事,够烦了。即使有时间,也宁可看看电视剧。偶尔翻翻杂志,看看散文,读读笑话。像我这样的,大概有很多。其实,看书是一种*惯,“忙、没时间、累”只是一种借口,一个人如果喜欢看书,无论多忙,他都会挤出时间来。

  曾经对低段老师要求低年级小朋友背《三字经》有不同看法。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字,**都一知半解,要求孩子们一字不漏背下来,有何好处呢?但仔细一想,这些书籍都是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可以先熟记后领悟。当然,不同年段的孩子应该学*不同的版本,提出不同的学*要求。

  宋代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确实有许多精华供后人学*,关于学*,有两个过程,一是学,二是*,只学不*,仅是书本,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要由生到熟,熟能生巧,由*到术,进而学术。术指导行动,为了更好地做一件件事。

  《论语》是一本博大的书,它包罗万象,总的精神是“正心修身”,讲的是做人的艺术,是成就人生的指南。人生的一切事业功绩,都从做人开始。最终所能达到的成就就是做人的必然结果。《论语》就是人学,是做人处世的经典,既是原则论,又是方法论,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无不包含在论语的思想照耀之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意思是: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没有尽心竭力吗?与朋友交往不讲信用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用心复*吗?

  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实在太少了,如果我们反省我们的人际关系,反省我们的人生道路,教训的背后,大多是对这些话的否定,谁践踏真理,真理就践踏谁。如果能把别人的事像自己的一样重视,别人能不信任你吗?把别人的利益看得像自己的利益一样重要,别人能不推举你吗?真诚地伸出自己的手,毫无私心地帮助朋友,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朋友能不多吗?朋友多了路好走,办事情能不容易吗?老师教的东西,温*了吗,总结了吗,对别人的劳动果实尊重了吗,不尊重别人,别人能尊重你吗?

  一连串的问题回荡在耳边,就像警钟让我们清醒,教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我们的人生,让生活更踏实,更自信,更从容……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当如此。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这里说的是,己之所欲,施之于人。推己及人没有问题,只是推的是不是“立”,是不是“达”。如果自己自身还存在问题,那么在帮助他人之前,首先要帮助自己;在爱人之前,首先要爱自己。其实这个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我希望自己坚强、独立、理智、宽容,同样的也就想把这些推广出去,想帮助别人也能坚强、独立、理智、宽容。

  抑郁的时候,我和病友交流,鼓励他们,却让自己很疲惫。那时候,我自己都还没好,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和那么大的能力去帮助别人。有这个帮助的意愿是好的,但只限于一种精神上的鼓励才行。后来慢慢调整,好了以后又开始和病友交流,刚开始我会希望大家都按照我的方法去做,我亲身体会的还会有错吗?渐渐又发现每个人是不同的,病情不同,经历不同,那么治疗方法也就该不同。

  今天朋友开玩笑要我到联合国去工作最好,这么喜欢帮人,他在伊拉克工作,连自身安全都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还怎么去帮助别人呢?

  要保证自己是在帮人,不是害人,更不是害己。那就需要自己是在朝正确的方向走,不要错误指引;需要能*取譬,拿自己打比方,将心比心,自己不愿意害自己,那么也就不会去做伤害别人的事了。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之所欲,施之于人。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从它简洁朴实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时间虽然可以很长很长,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钟,可时间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就像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人生中我们走过很长很远的路,一步两步,一秒两秒,一年两年,一直积成我们烟花般灿烂辉煌的人生。

  世事变迁如此之快,我们要好好珍惜,虽然我们没有超能力让时间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们可以过好每一秒钟。在这大好青春年华里,我手持一本书——《论语》,坐在梦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读书中教给我的人生真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虽说时间无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对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时间,那么时间将会回报你的付出,如果你认真对待它,它一定不会辜负你。时间会帮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真正宝贵的,人生是珍贵的!。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扩展6)

——寓言读书笔记合集十篇

  《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它是由元前六世纪伊索写的。里面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它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如何处世,怎样辨别是非。其中《大力神和车夫》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

  一名车夫推着货车往前走。突然,车轮陷入了很深的车辙中,再也无法前进了。车夫一筹莫展,傻呆呆的站在那里,

  高声喊求大力神的来帮助他。大力神来到后,对车夫说:“

  你自己不自力更生,尽力解决仅依靠我怎么行呢?”看到这里,我想:这个车夫真没用,这么简单的事还要依靠大力神。

  其实,我有时也喜欢依赖别人。又一次我的`红领巾找不到了。我翻遍了我的房间,可还是没找到。我想:反正我的红领巾也旧了,还是再去买根新的吧!可自己又懒得去,就让爸爸给我去买,爸爸不但没给我买,竟还骂了我一顿。但读了这个故事后,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遇到困难,自力更生,是解决困难的最好的办法。

  今后,我我不能再像车夫那样依靠别人,做一个有出息的人!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让我们去利用短暂的生命去好好的“品味”这部《伊索寓言》吧!

  再次翻开早已读完的《伊索寓言》,回顾着以前读过的一篇篇寓言故事,我似乎又从中渐渐明白了许多……

  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甚至能取出比袋子大的多的.东西。寓言是一座独特的桥梁,通过它,可以从复杂走向简单,又可以从单纯走向丰富,在这座桥梁上来回走几遍,我们既看见了五光十色的生活现象,又发现了生活的内在意义。寓言很美,美在简洁,美在内涵,美在语句。只要我们用心去读,就一定能领悟到许多。

  大多故事中体现了生活经验和非凡智慧。有的故事教导人们考虑问题要全面,如《两只青蛙》;有的则说明了不可违背自然,勉强做事,如《揠苗助长》;还有的告诉我们不可犯经验主义错误,如《驮盐的驴》等等。

  在所有故事中,我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要数《目光短浅的鸫鸟》了。

  故事讲的是一只美丽的鸫鸟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树上的果实。有一年,桃金娘树上的果实还没有成熟,鸫鸟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树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来临了,我的心里是多么欢唱,望着那儿的花儿在开放,我对它是多么向往。”就这样鸫鸟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个猎人发现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实结出,鸫鸟每天都来吃一整天。终于被猎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实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却是你,因为我太贪恋你那无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这则寓言让我们明白了,不要过于贪恋某种事物,这样会让我们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远大,不能像鸫鸟那样鼠目寸光,否则,当你完全沉浸在其中的时候,不幸将会降临。

  这就跟我们一样,一个学生如果过于贪恋游戏,每天背着老师家长去网吧,一玩就是一整天,这样下去一定会损失惨重:一会浪费金钱,家长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全都被你用在打游戏上,值吗?二会用眼过渡,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太重要了!如果你不保护好眼睛,以后戴着个多度的眼睛,成为了“小四眼”,不累吗?三也是最重要的,沉迷于游戏中,你会不知不觉葬送掉吸收知识的大好时光,好吗?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中的一块瑰宝,数千年以来以其独特的智慧和艺术魅力令人爱不释手。书中的每个故事都有深刻的含义。

  在所有故事中,我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要数《目光短浅的鸫鸟》了。

  故事讲的是一只美丽的鸫鸟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树上的果实。有一年,桃金娘树上的果实还没有成熟,东鸟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树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来临了,我的心里是多么欢唱,望着那儿的花儿在开放,我对它是多么向往。”就这样鸫鸟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个猎人发现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实结出,鸫鸟每天都来吃一整天。终于被猎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实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却是你,因为我太贪恋你那无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这个故事的意思是说,不要过于贪恋某种事物,这样会葬送掉性命的。要目光远大,不能象鸫鸟一样目光短浅,桃金娘的果实固然好吃,可吃到连危险接*也不知道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死离你不远了。

  其中有一篇《蚊子与狮子》,讲的是一只蚊子和狮子比试,它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狮子把脸都抓破了也奈何不了它,蚊子大获全胜,得意地飞来飞去,不料却撞到蜘蛛网上。蚊子战胜了强大的狮子,却被小小的蜘蛛消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骄傲是没有好下场的,有些人虽然能打败强敌,却也会被弱者击败。

  还有一篇《狮子和牧羊人》,讲的是一个牧羊人帮助受伤的狮子拔掉爪子上的刺,解除了狮子的痛苦。后来牧羊人被诬告入狱,要把他喂狮子,狮子认出牧羊人是帮助过它的人,不但没有扑过去,反而和他很亲*。国王听说这事,下令赦免了牧羊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善者必有善报。

  我记得还有一则寓言:一只狐狸经过葡萄架下,看见翡翠玛瑙般的葡萄悬挂在上面,狐狸顿时流出了口水。它拼命的点着脚尖,想摘一些尝尝却够不着,他又搬来一块石头踩上去,结果还是够不着,狐狸没办法了,无可奈何地走了,:自言自语地说:“葡萄一定是酸的”自我安慰到。这则预言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名字是:《狐狸与葡萄》。

  《伊索寓言》的每个故事处处含着真理。

  其中一个故事蕴含这这样一个真理:只靠想不可能完成自己的想法,要去靠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完成。这篇寓言就是《挤牛奶的姑娘》。

  靠自己的行动去证明,去完成,而不是像那样站着去想象,这大概就是那篇故事的真理吧!

  寓言不仅描述了这个,从这里面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比如做人要诚实,做人要守信,不能失信等道理。

  我一定要领悟更多做人的道理,才能真正的做一个人。

  最*几天我在家读了《伊索寓言》这本故事书,这本书不仅仅带给我无穷的乐趣,还教给了我许多道理,伊索寓言读书笔记300字。

  其中《找床腿》和《钢笔的命运》这两则故事给我的记忆尤为深刻。《找床腿》是说:从前有个叫阿留的笨人,一天他们家床腿断了,他爸让他去砍树枝做床腿。一天过去了,他还没砍到。他爸发火了,问他为什么找不到?他却说“床腿是向下的,而树是向上的,没有向下的。”我认为阿留的脑子太僵化了,一成不变。只要把树枝砍下来,倒着安上去就可以了。所以只要找到合适的树枝便可以了。如果人人都像阿留一样,恐怕就是再简单的事,也会变得很难。

  而《钢笔的命运》是讲一枝钢笔被卖了,又被丢弃,最后被人捡去。而捡它又重新给予它生命的那个人,最终成为了书法家的全过程。我觉得成功与否是在一念之间,成功的宝典掌握在自己手中。其实成功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抓住它,而不是让它来乖乖找您。如果当时丢弃它的那个人懂得如何使用它,说不定他也可以成为书法家。

  《伊索寓言》这本书己经成为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没有了它我的生活就会缺少很多乐趣。而且它也是我的另一个知识开启点,源源不断地把知识与智慧传送给我。

  

  记得小时候就常听老师和父母这样告诉我:从前哪,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伊索。今天,我写完作业后,终于有时间看完了这本《伊索寓言》。

  《伊索寓言》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那些性格各异,喜好不同的飞禽走兽加以描绘,用来比喻形形色色的人,并通过它们揭示人间的真伪、善恶与美丑。在这么多篇寓言里,我最喜欢的是《看见狮子的狐狸》,讲的是有只狐狸从来没有见过狮子。有一天,它们终于遇上了。头一回见到这威武雄壮的庞然大物,狐狸可吓得要命,抱头鼠窜落荒而去。可巧它们又相遇了,虽然是第二次相会,狐狸的心里仍是七上八下恐慌不已,但比上次要好得多了。等到第三次相见时,狐狸竟信心十足地走上前去,哈啰哈啰地跟狮子闲聊起来。

  看完这个故事后,我一下子就说出这个寓言的道理:熟能生巧。想了想,觉得狐狸所代表的人物很像我。小学一、二年级时,我十分胆小,一上讲台就会两腿发软,四肢发抖,舌头发麻。三年级时,敢在台下发言了,但在台上仍然不敢说话。四年级时,我在台上口吐莲花,神态自若,赢得大家阵阵掌声。五年级时还得了个“英语口语比赛”一等奖。这说明当我们遇到困难时要勇敢地去面对并想好解决问题的方法。

  还有一篇《苍蝇》的寓言:一只苍蝇掉进了汤锅里,就要被淹死了。他对自己说:“好哇,我已经吃饱了,喝足了,还洗了个澡,我死而无憾了。”苍蝇的话充分体现了它的自嘲精神,同时也告诉我们:当在一个新的环境且无法避免的时候,也可以试着慢慢适应环境,融入环境。

  《伊索寓言》把一个个深奥的哲理用故事的方式浅显地表达出来,因此在古希腊,《伊索寓言》甚至是衡量一个人的知识的尺度。当时著名的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曾写过这样一句台词:“你连伊索寓言也没有熟读,可见你是多么无知的懒散。”这真是本好书。

  伊索生活在古希腊,是世界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希腊寓言家。他曾跟着一个老人到世界各地去漫游,在此期间,他听到了许多有关鸟类、昆虫等动物的故事。《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集体创作的结晶,伊索只是其中一位比较重要的作者。

  《伊索寓言》大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各种动物、植物以人的思想、性格和语言,让它们像人一样活动、思考、交谈,形成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寓言世界,通过巧妙的拟人处理,让这些动物和植物生动而又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

  本书选取了《伊索寓言》中的一百余个故事,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狐狸和仙鹤》。故事讲的是:狐狸请仙鹤来吃晚饭,吃的是肉汤,盛在*底的小盘子中,仙鹤根本吃不着。后来仙鹤又请狐狸来吃饭,饭放在高高的瓶子里,口特别小,狐狸也吃不着。

  这个故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别人尊重你,首先你要尊重别人。要知道,对于那些不尊重别人的人,整治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我和同学相处时,都能做到以诚相待,互相谦让,互相帮助。

  今天,我读了古希腊作家写的一本书,叫《伊索寓言》。里面有很多故事,其中我最深受感触的一片故事是“磨坊主、他的儿子和他的馿”。讲的是:磨坊主和他的儿子赶着他们的馿到街上去卖。

  没走多久,一个姑娘说为什么不骑着馿走?磨坊主听到这话,就立刻让儿子骑上馿,自己在下面走着。不久,一位老人说:“你个没出息的东西,下来,快让老人家上去歇一歇脚吧!”坊主听了,马上让儿子下来,自己骑了上去。又过了一会儿,几位妇女又议论起来:“你们看看那个好吃懒做的老家伙,怎么忍心让那可怜的孩子走着呢?”磨坊主听到了,就让儿子也上来,一起骑着馿走。快到市场时,一位城市男子大叫到:“那还是不是你们的馿啊!我看还是你们驮着馿走吧。”老人一听,急忙让儿子用绳子捆住馿的四肢和棍子,把馿抬了起来。结果馿一慌,就掉了下来落入水中。父子俩空手而归。

  我读完这则故事以后明白了一个道理:听取别人的意见是可以的,但自己也要有主见,不要让别人的建议打乱了自己的方寸,所以,当我们认准了一件事时,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要理会旁人会说些什么,不要让别人的言语主宰自己的行动。

  寒假里,我如约而至的读了一本名著,它就是伊索寓言。相传其中的故事是关于一名埃塞俄比亚黑人奴隶在监禁中所创作的,“伊索”即是“埃塞俄”的谐音。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能够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团体创作。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伊索,弗里吉亚人,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颖过人,最终获得自由。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一个丑陋无比,可是智慧无穷的寓言大师。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因得罪当时的教会,被推下悬崖而死。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此刻流传的《伊索寓言》。从作品来看,时间跨度大,各篇的倾向也不完全一样,据推测,它不是一人一时之作,能够看作是古希腊人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的团体创作。《伊索寓言》意为“伊索的寓言集”,伊索,可能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作者。一小部分是后人创作,寄在伊索这位大师名下。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人们常常忽略它,然而它的价值并不亚于希腊神话。荷马史诗和杯具。《伊索寓言》大部分是拟人化的动物寓言,少部分以普通人或神为主人公。经过生动的小故事,或揭示早期人类生活状态,或隐喻抽象的道理,或暗示人类的种。种秉性和品行,多维的凸显了古希腊民族本真的性格。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终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

  《伊索寓言》,来自民间,所以社会低层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得到了较突出的反映。如对富人贪婪自私的揭露;对恶人残忍本性的鞭鞑;对劳动创造财富的肯定;对社会不*等的抨击;对懦弱、懒惰的讽刺;对勇敢斗争的赞美。还有许多寓言,教人如何处世,如何做好人,怎样辨别是非好坏,怎样变得聪明、智慧。伊索寓言是古希腊人生活和斗争的概况、提炼和总结,是古希腊伊索寓言》,文字凝练,故事生动,想象丰富,饱含哲理,融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其中《农夫和蛇》、《狐狸和葡萄》、《狼和小羊》、《龟兔赛跑》、《乌鸦喝水》、《牧童和狼》、《农夫和他的孩子们》、《蚊子和狮子》、《狼来了》等已成为全世界家喻户晓的故事。

  这是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它对西方伦理道德、政治思想影响最大。它是东西方民间文学的精华,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也是影响人类文化的100本书之一,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

  《伊索寓言》这本世界上最古老的寓言集,篇幅短小,形式不拘,浅显的小故事中常常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爆发出机智的火花,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仅是向少年儿童灌输善恶美丑观念的启蒙教材,并且是一本生活的教科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欧洲文学史上,它为寓言创作奠定了基础。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甚至政治著作中,也常常引用《伊索寓言》,或作为说理论证时的比喻,或作为抨击与讽刺的武器。此书中的精华部分,至今仍有进取的现实意义。在欧洲寓言发展史上,古希腊寓言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开创了欧洲寓言发展的先河,并且影响到其后欧洲寓言发展的全过程,寓言本是一种民间口头创作,反映的主要是人们的生活智慧,包括社会活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现传的《伊索寓言》根据各种传世抄本编集而成,包括寓言300多则,其中有些寓言脍炙人口。《伊索寓言》中的动物除了有些动物外,一般尚无固定的性格特征,例如狐狸、狼等,有时被赋予反面性格,有时则受到肯定,经过把动物拟人化来表达作者的某种思想。这些动物故事无疑是虚构的,然而又很自然、逼真。这与后代寓言构成的基本定型的性格特征是不一样的人留给后人的一笔精神遗产。

  今天,我有幸读了几篇《伊索寓言》,我才真正地明白什么叫“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伊索。他便是一个丑陋无比,但智慧无穷的寓言大师。他寓言故事,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智慧,其实,也让我们懂得许多为人处世 的至关紧要的道理。

  比如在《牛和蛙》的故事中告诉我们这样的道理。这则寓言讲述了一个青蛙看见牛以后,非要和牛比一比到底谁大,最终却把自己的肚子撑得爆裂。我觉得这个青蛙真笨啊!它不应该和牛比到底谁大,而要和牛比谁娇小,这样子不就取人之短,补人之长了吗?也不会出现肚子爆裂的事情了,而在我们现实社会上,不也是这样想的吗?我们的每一种缺陷不是都有补偿吗?吝啬说是经济,愚蠢说是诚实,卑鄙说是灵活,无才便是说德。因此,世界没有自以为一无可爱的女人,也没有自以为百不如人的男子,这样,彼此各得其所,当然都会相安无事。但如果都像那只青蛙一样的话,那世界将会变成一个什么样子呢?真是无从想象!

  而我最喜欢这本书的是:它的内容看上去都是十分的短小精炼,没有任何过长的背景描写或者是心理描绘。几乎只是像流水账一般的简洁明了,一篇富含深涵的文章就只有四五十字,尽管只是简单的叙述与对话,去更给读者更大的空间去思索,任读者自由发挥。

  我相信,接着往下读,定会收益多多!


《“下次开船”港》读书笔记合集十篇(扩展7)

——林肯传读书笔记合集十篇

  未读《林肯传》时,我印象中的林肯是构建在历史书上的。他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美国统一;颁布了《**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了黑人奴隶。他的伟大是毋庸置疑的,但除去觉得他伟大外也并无其他感想。但《林肯传》这本书让一幅关于林肯传奇人生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

  生于贫苦

  1809年的寒冬,林肯降生在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十分贫穷且卑微的,父亲是一名劳工、猎人,母亲是一位目不识丁的私生女。他们居住的是四面漏风的草屋,寒冷的冬天,小林肯只能和母亲像狗一样蜷缩在树叶堆和熊皮下熬过去。

  雪上加霜,1818年林肯的母亲因病去世,没有女主人的家中满是跳蚤和臭虫。

  但生活的艰难困苦并没有磨去林肯的才华,他在艰难且零碎的学*中激发了浓厚的学*兴趣。在靠帮别人做工借书中,在一笔一划在木板上拼写中,林肯最终成为了一名律师。

  生活的贫困并不是消磨人意志的利器,反而能让人在此中越挫越勇。它如同加沙的风,微痛,却能打造出雄浑壮阔的风景,笔直锋利的山崖。它能将人打造成一个精彩万分、意气风发的豪杰。

  长于挫折

  22岁,生意失败;23岁,竞选州议员失败;24岁,生意再次失败;25岁,当选州议员;26岁,情人去世;27岁,精神崩溃;28岁,竞选州议长失败;31岁,竞选入团失败;34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37岁,当选国会议员;39岁,国会议员连任失败;46岁,竞选参议员失败;47岁,竞选副总统失败;49岁,竞选参议员再次失败;51岁,当选美国总统。

  这就是林肯,一个人生中面临无数挫折,经历数次失败的人。但他一次次从失败中站起来,变得更坚强,更有才干,最终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总统!

  生活是普通*凡的,但它又蕴藏着无数挫折、危机,让人深陷泥潭。但也只有这样的生活,才能孕育出弥足珍贵的伟大。正如那句老话“失败乃成功之母”,生活是增长才干的力量源泉。

  终于枪响

  随着1865年福特剧院的一声枪响,林肯这位伟大总统的一生也宣告终结,他死于由南部联盟派来的布思手里。林肯死后,整个国家都陷入了悲伤的深渊。

  但时间流逝,一切也归于*淡…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生活中的艰难困苦能磨砺出伟大的人物,但生活也能抚*一切惊心动魄。但伟人的举措和生活都被时间记录下来,在历史的长河中熠熠闪光。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林肯传奇性的一生,林肯,我敬你!

  他是个*凡的人,但他却是伟大的;他的离去,犹如一颗巨星陨落……他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人,他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林肯于1809年2月12日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匠家庭(并不是某些故事说得鞋匠家)父亲没多少文化,天天伐木,狩猎。家里穷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房顶是漏的,墙上有缝,没有地板,连门都没有。

  正如俗话所说:逆境出人才。小林肯聪明好学,爱读书,没有经过正规教育,却已学来不少才华。

  1836年,林肯通过努力当上了律师。从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1861年,林肯当选为总统,当时正值南北战争时期,林肯心怀**黑奴的信念,指挥军队南征北战,终于于1865年4月9日打败了敌人。

  在他成为总统前的一次演讲中,一个人以身世的高贵到处拉票,在讲台上,持着傲慢的态度讲了两个半钟头。而林肯则衣着朴素,用谦虚的态度与真诚的心,打动了所有人。

  可我们有时却做不到这一点,有了成绩,更多的却想着高傲的炫耀一番,但是,这是没有意义的。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不如就做一个老实本分的人,这样可以让自己得到好的名誉,让自己更快乐。

  他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做人要谦虚忠诚,林肯外号“忠实亚伯”就是对他的赞美,他一生功劳很多,却从不张扬。我觉得他如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他不当总统也一样伟大。

  小时候,我读了一篇名为《鞋匠的儿子》的文章,就是这篇文章,让我认识了一个传奇人物,美国总统林肯。就在今年暑假,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一本好书,这本**载了这个传奇人物的一生,那就是《林肯传》。

  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好书,里面的记载的内容翔实,精彩,每一个故事都充分展现了林肯伟大的一生。

  在林肯小的时候,他家里很穷,只读过仅仅一年的书,虽然因为家庭贫穷的关系,林肯无法再上他心爱的学校了,但是林肯由于好学的兴趣和极强的求知欲望,让他对于学*十分的向往,也十分地勤奋。在没有书的时候,林肯就向别人借书把书抄一遍;没有草稿纸的时候,就在家里的墙上打满了草稿……因此,小时候的林肯便十分地聪明好学。

  林肯不仅小时候聪明好学,长大后也变得仁爱,宽容大度,有智慧。最能充分体现出他那仁爱,宽容大度,有智慧的精神的事情,那就没过与在他竞选总统的时候了,因为林肯出身低贱,免不了被身份高贵的.参议员们羞辱,但林肯并不生气,反而用让人感动至深的演讲来感化他们;朋友与他竞选时,朋友们乱传谣言诬陷他,他却以真诚相待,让谣言不攻自破,也化解了矛盾,给朋友们一个教训。在他成功竞选之后,并不是像皇帝一样乐享天伦,新贵自居,而是不断体察民情,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和利益而努力。

  这就是林肯,一个拥有传奇一生的总统,虽然遇刺身亡,但他为美国*定了内战,让美国经济大大增长,让美国变得更加强盛,并且永远活在美国人的心中。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屹立在和*的山上,他是一个最杰出的'总统那就是美国伟大的总统——林肯。这是当我读完《林肯传》的最后体会,他让我觉得林肯真伟大!

  《林肯传》的作者艾米尔·路德维希在书中把林肯描写的十分细致,他对林肯的性格与命运的剖析入木三分,使我觉得这就是林肯在蝉述自己的经历。我觉得读完这本书让我感到许多克服困难的道理,就像在序言中,里面有一句林肯说的话:“此路艰辛而泥泞。我一直脚滑了一下,另一只脚也因而站不稳;但我缓口气,告诉自己,‘这不过是滑一跤而已,并不是死去而爬不起来。”这句话让我觉得就算你跌倒了,不管有多痛,都要忍,因为你并没有死,并没有失去治愈伤口的希望,只要你能坚强的走下去,总有一天你会治愈伤口后重新站起来的!

  就像书中林肯当选总统前是十分艰苦,多次经营商铺倒闭,多次竞选职位失败,但他每次都勇敢的站了起来,这是我最佩服林肯的地方,林肯他从来都不气馁,每一次都重新经营,重新竞选,直到成功。林肯给我树立了一个榜样。当然我也佩服他当选总统后的成就和作为。但我相信,只有坚强毅力才会让他有那么多作为,我佩服他!

  林肯,美国史上的伟人,一个真正坚强的人,一个永远也不会的摔跤而产生恐惧的人!

  林肯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他的全名为亚伯拉罕.林肯。他是美国第16任总统,是一位“在美国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必将与华盛顿齐名”的美国总统。

  他从一个拓居地的贫困儿童成长为一名律师,再到内阁成员,最后当上了美国总统的,很多人会认为这不可思议,但这是真的,林肯靠他的勤劳和努力一步步地登上了美国历史的舞台,并干下了许多惊天动地的壮举。

  1809年2月12日,一个小生命诞生了,这个小孩的母亲给他取名叫亚伯拉罕·林肯。这个小孩成长得很好,很快他就成为了一个小伙子,并且能干许多事。时间流逝过去,很快,林肯当上了国家要员,并在之前亲眼目睹了黑奴被买卖和***的场面,于是便有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感涌入他心中。经过他的努力,愿望实现了,而且还给美国带来和谐。

  我深深地领悟到,林肯就是这么一个正义且爱国的人,是一个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为成功所迷惑的人,他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伟大的目标,而且从不倒退。总之,他是一位已经到达了伟大境界还仍然保持自己优秀品质的人,是一位已经到达最高财富境界还仍然不为金钱与权利所迷惑的人。

  值得敬佩的是,林肯的孝顺,勇敢,渴望读书以及他的清廉。林肯小时家里很穷,但他很勤劳,在五岁时就能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说起来是力所能及的活,但要我们这些12岁的少年来干,恐怕就不是力所能及的活了。如射杀火鸡。林肯为了解决吃饭问题,“违背”了自己爱护动物的想法,举起了枪,上膛后朝火鸡射过去;如伐木,林肯每天都要砍10根圆木,并把它修整好,这些活放在现在别说干了,看看都会头晕。在林肯18,19岁时,为了能得到衣服,砍了四百根横木给人家。再想想我们,我们处在良好的环境里,不是更应该帮家里做点家务,哪怕每天帮家里扫一次地,拖一次地板。

  林肯最优秀的地方就是爱国,他为了**黑奴,赢得南北战争的胜利,一步一步努力地成长为内阁成员,最后当上了总统,因为这种地位才能够领导人民,奋起作战,与黑暗势力抗衡。最终,全国四百万黑奴被**了,国家也从分裂的边缘被拉了回来,这不仅使林肯兴奋,而且还使整个美利坚共和国的人民高兴,欢呼,并得到了自由。

  伯拉罕·林肯,一个没有假日的总统,一个没有天晴的水手,林肯的历史就是那个时代的人民的生活史,他的步伐快,人们的步伐也快,他慢,人们的步伐也就随之慢下来,是将全部身心奉献给社会的人。

  他的出身虽然卑微,但也造就了他的成就!

  6月26日,毕业3年了,头一次回母校看看。本来是想去游泳,再次享受一下物美价廉的游泳馆的,可谁料到,本来因为游泳馆下午2:30开门而想在图书馆打发些时间,却因为一本《林肯传》而将计划打乱了。

  林肯原来是妻管严!而且,他是在明知道自己不爱她的情况下,却还顺从地娶了那个疯子一样的婆子!他的仁爱之心比起那些背信弃义抛妻弃子的男人们来,简直是天堂距地狱之遥!

  即使他当了总统,他的属下也公然违抗他的命令,甚至谩骂他。他并没有因此采取革职、恐吓、公报私仇、甚至暗杀等一般大官所采取的行动。他忍耐!而且他还继续重用那些轻狂的下属,因为他认为从国家的利益来讲,他们还是有相应的才能的。我简直不敢想,在中国是否有这样的**大官。

  有军人或军官在战场上逃走了,妻子或亲人居然可以亲自来找他——堂堂的美国总统——求情。而他,居然也就不顾军队的反对和厌恶,赦免他们的死罪。并且,他说:也许换做是我们,我们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这样的慈悲,用西方的宗教思维来想,恐怕就是耶稣基督的胸怀吧!

  原来,林肯虽然是世界闻名的美国大总统,却是一个亲切得如同邻居家的大叔一样:有个小气嫉妒不讲理没有慈悲心乱花钱物质欲强的老婆,几十年过着没吃过一顿老婆做得香喷喷的饭菜、因为老婆惹事招人烦而要不停地为她向人道歉*事、家庭没有温暖事业上又受人欺负挤兑不服从一切压力痛苦都自己扛的日子。甚至被无聊荒诞地小人暗杀后,墓地还几次遭到偷盗!这是个怎样的人生啊!虽然他得到了美国总统的头衔,可是除此之外,恐怕世界上相当多数普通人的人生也比他的幸运一些吧!

  童年时期,他连衣服都没有,在寒冷的山区睡在杂草和兽皮中……似乎从出生开始他就是默默地承受着苦难,他这一辈子就是到人间受苦的。

  下面是我抄录的该书的首页介绍。

  林肯是美国第16任总统,著名的演说家、律师……

  外面天已经黑了。我合上书,缓缓地走向书架。我的眼睛是疲惫的,脑子里也是轰轰地重低音。我靠在书架边,闭上眼睛,深深地从鼻孔出了一口气:“what a life!跟林肯的一生相比,我的小挫折小困难算什么?”

  有人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便对你笑;反之,你若对它哭泣抱怨,那么它对你也只有哭泣抱怨。”当我读完《林肯传》后,想想确实如此。

  《林肯传》叙述的是这样一个人:他21岁生意失败,22岁参加议员竞选失败,24岁再次竞选失败,26岁心爱的人逝去,28岁精神崩溃……面对这一次次失败,他没有抱怨,没有胆怯,更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微笑着面对,终于在一次竞选中,年已52岁的他在众多侯选人中脱颖而出,最后当上了总统,这个人就是亚伯拉罕·林肯。

  由此看来,面对失败,逃避不是办法。因此,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把品尝失败看作是吃苦瓜,味道虽苦,却别有风味和药效,能吃出健康来。失败,也有积极的一面。试想,如果没有那么多的失败,如果不把失败看作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步骤,如果不能坦然地面对如此多的失败,那么林肯可能还是一个*民,亦或是一个普通的总统。是巨大的失败造就了他巨大的成功。由此看来,难道失败不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金钥匙吗?

相关词条